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人生智慧

林杰樑逝世十周年/兩兒踏上行醫路,「譚老師」致力食安!林杰樑身教遺產如影隨形

林杰樑一家四口感情緊密融洽,譚敦慈(右二)說林醫師留下的是「溫暖的遺產」。
林杰樑一家四口感情緊密融洽,譚敦慈(右二)說林醫師留下的是「溫暖的遺產」。
照片/譚敦慈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上周六(8/5)是「俠醫」林杰樑醫師逝世10周年的日子。由林杰樑太太譚敦慈以及林醫師學生們共同經營的林杰樑臉書粉絲專頁也在當天PO文「匆匆十年」,及林杰樑瀟灑自如的一張照片,短短一句話也讓人懷念起林杰樑醫師陪伴大家短暫卻又深植人心的時光。

十年前的今天,林杰樑醫師離開了我們,留下深深的遺憾,但十年來,林醫師的家人沒有忘記林醫師的使命,林醫師的太太譚敦慈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譚老師」,致力食安教育;兩個兒子也走上行醫之路,一起為增進大家健康而努力。《元氣網》整理十年來譚敦慈和兩個孩子接受採訪的重點整理,「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是林醫師和家人以身做作教導我們的事。

不向悲傷屈服 譚敦慈用生活化方式 分享正確食安觀念

【聯合報/文/翁舒玫/2020-12-26】

每當食安風波爆發,政府官員的說詞無法相信,食安專家的複雜解釋聽不懂,許多媒體與民眾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如去問問譚敦慈老師的意見,期待她能以一貫的俐落態度,把答案講得清楚又明白。

林杰樑逝世後,譚敦慈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為了延續丈夫志業,個性低調的她,開始走到台前,有需要宣導食安的公益演講或活動,盡力跑場,出書、寫專欄、上健康談話節目,宣導正確食安觀念。本報資料照片
林杰樑逝世後,譚敦慈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為了延續丈夫志業,個性低調的她,開始走到台前,有需要宣導食安的公益演講或活動,盡力跑場,出書、寫專欄、上健康談話節目,宣導正確食安觀念。本報資料照片

延續丈夫志業 推廣食安理念

曾經,譚敦慈「只是」俠醫林杰樑的太太,當林杰樑帶領綠十字醫療服務隊到偏鄉義診,不顧黑金威嚇利誘,挺身揭發公害汙染真相,她是林杰樑背後最重要的支持者,是妻子也是得力助手,顧好家庭的同時,更協助整理相關數據與研究計畫。

2013年林杰樑離世,喪夫之痛難以承受,「醒來一片茫茫然,我知道我得盡一個母親的責任,但除了責任,我的人生希望在哪裡?我的每一天,究竟要為什麼而活?」譚敦慈曾在媒體分享當時的椎心之痛,直到一個網路影片點醒她,她在心裡告訴林杰樑:「我突然醒了過來,我不能辜負社會大眾對你的愛,我要積極的活下去、延續你對這個社會的使命。」

於是,她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為了延續丈夫志業,個性低調的她,開始走到台前,有需要宣導食安的公益演講或活動,盡力跑場,出書、寫專欄、上健康談話節目,宣導正確食安觀念。雖然早已成全台最受信賴的食安專家,譚敦慈仍自謙地說:「我不可能取代林醫師,他真的是學富五車,而我是一個媽媽、一個太太、也是護理師,教的其實就是最生活化的作法。」

面對失去摯愛 感謝留下溫暖

隨著年齡漸長,當許多人無可避免,必須面對「伴侶離去,痛失摯愛的失落」,譚敦慈用這樣的比喻來互勉:「人生是一條路,大家往前走,有些人就要停下來。他也是無奈,他只能陪你走到這裡,留下來的人,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他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如此重要而美麗,帶給我這麼不同的人生,給我很多溫暖,這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每每談起丈夫,譚敦慈總是充滿感謝:「林醫師走的時候,家中沒有任何貸款,我很感激他。」夫妻倆婚後買了20年的儲蓄險與人壽保險,同時每月持續買投資型保單,雖然以前負擔很大,卻讓他們的家在丈夫走後,經濟不虞匱乏,加上勞保的遺屬退休金,兩個兒子念書的錢都準備好了。

把無常當如常 該做的趕快做

丈夫的離世,讓譚敦慈深切體悟到「無常就是如常,把能做的盡量做好,剩下的,只有接受它。」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所以要好好過這個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她除了工作會預先安排,旅行或行程安排都很隨興,比方說想爬山的時候,就出發去爬陽明山,而不要等三年後,再去爬喜馬拉雅山。

因為擔心計畫趕不上變化,譚敦慈最久遠的計畫是3個月,演講邀約如果預約太久遠的明年,她就暗自擔心不知道明年人在哪裡;話頭一轉,譚敦慈笑說:「明年10月是小兒子的醫學院授袍典禮,所以我至少要活到明年。」

林杰樑兒上台大醫 譚敦慈:獎勵抱一下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2018-08-07】

大學考試分發結果今揭曉,已故俠醫林杰樑的小兒子林浩楨金榜題名,以457.1分考取台大醫學系,大兒子林泓楨目前也在上海擔任心臟內科醫師。外界好奇林杰樑與譚敦慈夫妻如何教育出兩名成績優異的孩子,譚敦慈說,沒什麼特別的方法,孩子考試考得好,回家後可獲得的獎勵只有「抱一下」。

譚敦慈說,林杰樑要求她,絕對不能因為孩子成績考差罵孩子,成績不會因為一罵變得更好,反而會傷透孩子的心;同時,也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好而獎勵美食或禮物,否則孩子的價值觀會變得錯亂。倘若孩子考第一名、奔回家告訴媽媽,譚敦慈只會以一句話、一個擁抱作為肯定,「很好啊,來,抱一下!」

夫妻倆從來不曾跟孩子說「去讀書」,頂多跟孩子分享把書讀好可能會有成就感,若想追求成就感就得靠自己努力,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成就感,「都是自己的事」。

譚敦慈說,家裡面沒有電視,但過去住家有一間大間書房,書房內有3張書桌,一張是林杰樑的,兩張是孩子的,書桌上從來只有書跟文具,沒有零食或其他課外雜物。每天林杰樑下班、孩子下課後,爸爸就在書桌前讀論文、寫論文,兩個兒子也各自念書。這樣的陪伴,或許影響孩子喜歡看書,並且可以很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專心完成分內工作。

林杰樑很在意孩子的腦部發展,由於12歲以前的大腦尚在發育,攝取咖啡因會使孩子變得興奮、影響專注與發展,家中嚴格要求,國中以下不能碰含咖啡因食物。另外,國小階段得在每天晚上8點睡覺,國中階段最晚9點要上床,隔天全家人跟著爸爸6點起床,充足的睡眠才有健康的大腦,且有充分精力應付一天的工作。

【延伸閱讀】>>林杰樑家 生食生菜不會上桌

教養傳家寶/林杰樑身教遺產:敢說真話

【聯合報專訪/2014-09-23】

國內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師的告別式於8月23日圓滿結束,大家用心念傳達不捨,用鞠躬表達敬意,現場不捧香、不燒紙錢,用他知曉後會微笑點頭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

遺孀譚敦慈印製兩千本林杰樑的著作取代毛巾,繼續闡明丈夫理念;大兒子林泓禎含淚對爸爸承諾:「一定會把您平常教我的問心無愧、敢說真話,傳承下去。」

林杰樑瀟灑轉身近一個月,譚敦慈和兩個兒子,在家裡還是忍不住追尋他的身影。

林杰樑是頗具童心的慈父,尤其面對比泓楨小12歲的浩楨。浩楨小學時,爸爸接他放學,他總愛伸出雙手、一躍而上,掛在林杰樑身上說,「我是無尾熊掛在大樹上。」直到現在國二,賴床時還會喊著:「爸!拉我起床!」聽到小兒呼喚,老爸一句「馬上來!」,便邊唱著「拔蘿蔔」,邊把浩楨從床上「拔」起來。

今年父親節,浩楨走到掛著爸爸醫師袍的椅子,緊緊抱住椅背說:「爸,父親節快樂!」父親遠行,浩楨是家裡最沒有真實感的一個。

告別式上,譚敦慈深情對林杰樑說:「如果真的有來世,願再結緣當夫妻。」譚敦慈不僅是林杰樑的牽手,還是他的研究助理、營養師、護士和司機,每天料理三餐、找研究資料,還接送林杰樑看診、上節目,照顧他洗腎,身兼數職。每天牽著妻子的手入眠的林杰樑,用「不鏽鋼花瓶」比喻這位美麗又堅強的女子。

孩子曾替媽媽不平,認為媽媽承擔太多。但她告訴孩子,「不是這樣,事情不能這樣看。」她說:「你爸爸在生活上倚賴我,但我在精神上倚賴他,我們都是。」林杰樑是支撐家裡最大的精神力量。」當時,孩子們可能不了解,爸爸遠行後,他們漸感受到這句話的重量。

林杰樑離開了,但他教導的事情,兩兄弟不會忘記。例如,少喝咖啡因飲料,兩兄弟在國中前沒有喝過可樂、紅茶和奶茶;過著簡單的生活,林家在林口長庚的宿舍,幾乎沒有裝潢,家具簡樸,兩兄弟穿平價成衣,哥哥穿過的衣服,傳給三個表弟,再回頭輪到浩楨身上。

林杰樑曾說:「父母不要太寵,讓孩子對降低物質的欲望,將來不管他們長大後賺錢多寡,希望能過得快樂。」

林家的休閒娛樂,是不花錢的爬山,周末,帶著吐司、白開水,到打鐵寮古道、白石山,或在社區放風箏、玩迴力鏢、看星星、散步。

沒電視也是林家特色,「沒有電視,不讀書就太無聊了。」兄弟從小放學回家,就先洗手做功課,之級共進晚餐,餐後一起讀書,再花〺分鐘繞著長庚社區快走三圈。平常兄弟倆也做家事,媽媽吸塵,泓楨、浩楨負責拖地。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聽著林杰樑最愛的歌,歌聲滄桑豪邁,細細吟唱,彷彿看見林杰樑開懷的笑容,如同俠客的身影,林杰樑的努力、堅持和勇氣,孩子永遠記得。

譚敦慈 教養 洗腎 食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