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吵不完,自己總是委屈的一方?鄧惠文: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
親密又獨立的鴛鴦鍋
人和人交往的時候,需要保留一道適當的界線,夫妻之間也是一樣。很多尋求諮商的個案表達「希望另一半不要再用情緒虐待我」,因為他們的另一半每天苦著一張臉,「好像我欠他什麼一樣」。夫妻需要保持健康的界線,才能擁有長久的關係。
玩過兩人三腳嗎?再怎麼契合的夫妻,兩個人感受不會一模一樣,更不可能完全同步。如果沒有距離,將會分不清哪些情緒與思考是屬於別人的、哪些是自己的,如此混淆攪和的人生,絕對無法愉快。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有自己要忙、要擔心的事情,如果隨時都得處理對方的喜怒哀樂,婚姻生活的壓力必然經常「破表」。
親密感的意象,應該是兩人能夠牽手環抱,但中間留有緩衝的空間。就像抱小寶寶一樣,重點是給他巧妙的支撐,而不是抱得很緊,讓他動彈不得,無法表達情緒,更無法伸張自我。如果抱得太緊,小寶寶會掙扎著踢呀哼的,想辦法爭取玩耍的空間,希望可以自在的扭來扭去。
「又來了!又選在我最忙的時候出狀況。」如果夫妻間沒有心理界線,所有情緒都要跟對方混在一起,伴侶常會感覺難以忍受,好像隨時都有麻煩。
有一次,我在逛百貨公司時,看到一對夫妻,丈夫穿著拖鞋、沒刮鬍子,看起來不修邊幅。太太在公開場所大聲的數落他,抱怨他出門的樣子太糟,先生一臉不是滋味。原來太太在精品專櫃時,覺得店員的態度有點輕蔑,她認為那是因為先生穿著不體面,害她被店員看不起。
如果這位太太能夠擁有心理界線感,不要把自己受的氣轉到丈夫身上,他們的相處應該會輕鬆多了。而且,就算真的覺得店員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也應該站在丈夫這邊,偷偷罵一下店員才對吧!
伴侶之間的界線感,在於讓彼此保持個體性,當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能夠時時記得那是另一個個體。不論對方好或壞,不等於我自己好或壞,這是婚姻中保留彼此喘息空間的要件。有界線感的夫妻不會過度要求對方,就算要求時,也要記得自己是在要求對方配合,而不是理應如此。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這種心態,慣常挑剔對方,分不清自己的要求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方,衍生無盡卻不必要的爭執。
在婚姻裡,要求對方這樣那樣,總說是為對方好,但常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或是撫平自己的焦慮。我見過一位經常尖聲斥責丈夫「你又忘記吃維他命!」的太太,她認為一切都是為了先生好,爭執起來時,先生無奈的問,如果是為了我好,這樣大聲對我的血壓好嗎?其實,太太並沒有覺察自己害怕失去丈夫的恐懼,如果能把「為你好」的心態調整為「我需要」,互動的態度便會有所不同。「我很需要你健健康康的!請為我吃下這顆囉唆的維他命吧!」好像有點日劇的說法,但許多夫妻就是缺少了這種自覺與界線。
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一鍋紅湯和一鍋白湯之間,需要隔著一道板;若沒有這個隔板,雙方都不再是自己,而原本的吸引力也會消失。人們經常不經思索的、任性的試圖改變伴侶,或是一廂情願的為對方改變自己,最後只覺得另一方比本來還要不可愛。不能認可自己的人,常常對別人施壓而不自覺。以為在愛情中單方面犧牲著、配合著、委屈著的你,是否問過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另一半也如此感受嗎?或者,他也覺得很委屈?
書籍簡介
書名:有你,更能做自己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5/10/26
精神科醫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 鄧惠文
目前專職精神分析及榮格心理學的個人及伴侶治療。
研究與教學主題為伴侶關係、個體化探索、性別與文化心理議題,持續參與並關注心理專業與大眾文化的共構。
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曾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於英國SAP榮格分析心理學會(Society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塔維史托克-波特曼中心(Tavistock and Portman Clinic)、塔維史托克伴侶關係中心(Tavistock Center for Couple Relationships, TCCR)、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及婚姻治療。
著有《解開愛情的鈕扣》、《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別來無恙》、《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等書
延伸閱讀:
大S和具俊曄時隔20年重逢閃婚!大S自述閃婚觀:比起浪漫求婚、盛大婚禮,我更愛這樣的誓言

良醫健康網
不須道聽途說,由醫師們推薦出來的好醫師,是民眾最渴求的資訊。讓好醫師被看見,讓民眾心裡對於白色巨塔高牆的恐懼減除,有更正確的醫病觀念,是《良醫健康網》不變的初衷。
良醫健康網: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
良醫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whealth/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林依瑩進擊的不老夢:副市長變居服員投入長照,解開年齡束縛打造不老傳說
家族爭產、手足對簿公堂該怎麼辦?律師:財富傳承應及早規畫,家人才不會為錢反目
實習醫師袁瑋被爺爺帶大,爺離世難過到憂鬱症上身!收起失親之痛選擇身心科,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58歲還是會迷惘!孤獨的美食家松重豐:人像容器,勇敢清空才有新收穫
50歲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最好的支持永遠是她們
近期想買房嗎?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該怎麼選?理財專家給新手的7點買房筆記
45歲之後你會站在哪裡?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
延續病逝丈夫遺愛 她也當起展望會資助人
親耳聽母親說「你要幫助我解脫」!畢柳鶯醫師:我們母女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
中年再就業碰壁怎麼辦?專家點出原因「身段放不下來」,需身段放軟讓心態歸零
龍千玉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轉念放下跟自己和解,習佛靜心更珍惜身邊人
為何40歲後會「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專家告訴你7種讓你變窮的壞習慣
該準時下班,還是故作忙碌加班? 職場專家反而這樣看
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
陳霈瑀先生離世第10年在愛裡重見希望 從療傷到助人,活在當下說愛!
感情趕不上年齡!「劉品言」給30+的妳:媽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帶大,就算單身也能成為媽媽
迷失≠失去≠失敗,專家教你5個勇於迷途的思考練習 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方向!
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
退休生活絕對不是更縮衣節食!前金融業董事長張玲玲:想要財富自由必做的2件事
活在當下 把女兒刻在心底 楊淑姿療傷4方法
19歲花樣年華遇致命車禍…楊淑姿為愛女選擇器捐,為女兒活出雙倍精采
40歲結婚、又因生不出孩子離婚...《華燈初上》「阿季」謝瓊煖:如果自己不振作,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
鞋子穿30年、用10年前Nokia…他一年只花28萬,「減法生活」在51歲存到2千萬提早退休
老公車禍癱瘓家中頓失支柱!蕭文玉不畏腥臭味在屠宰場工作,一肩扛起五口未來
房產、財產都分配了,那你的數位遺產想交給誰?
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教如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猜你喜歡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有片|擔心「肌少症」纏身嗎?五個居家阻力運動遠離肌少症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有片|減肥好嘴饞?3種健康甜點新手也能輕鬆做!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說食依舊/萬金不換的野生黃魚
背痛吃B1、助眠吃B12... 藥師親授「B群挑選法」:該吃哪種、劑量多少一次告訴你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香蕉皮能助減肥?最新研究:此品種內含果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
「這道菜」適合早上空腹時品嚐 心血管疾病患者去除脂肪後再吃
清淡就是最養生飲食法?更年期女性要適量吃紅肉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羽生結弦的優雅體態是怎麼練成?2個動作有助增強體幹、穩住核心肌群
走路散步可以當運動嗎?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