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準備指標/被需要感隨年齡降低 關係營造 別等退休後
研究證實,孤獨感與老人憂鬱、失智有關。
此外,在家庭關係裡,孩子漸漸長大,不再需要父母殷殷照顧,再加上現在家庭規模變小、少子化,60歲以上的民眾「帶孫子」的機會也變少,在在被剝奪許多「被需要感」。
蔡佳芬說,近年老年精神醫學熱門題目是「孤獨」,許多研究證實,孤獨與老人罹患憂鬱症、失智症有關,若希望老年人健康、有幸福感,就要促進長者社交互動,減少孤獨。而新冠肺炎爆發一年多,長者與他人接觸次數大幅減少,蔡佳芬預估,此時長者擁有「被需要的關係」比率恐再下降。
家人是親密伙伴,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退休後與親朋好友的關係是之前的延伸,若希望退休後能有良好的支持系統,「營造關係不能等退休才做。」
老夫老妻相伴需要智慧,最好各自保有社交圈。
許多夫妻平時相處沒有大問題,但退休後兩個人相處時間拉長,成為關係的考驗。袁瑋說,很多男性或許在外工作職位高,妻子也有工作,但家務主要由妻子負責,不但將家裡打理得好、生活獨立,與老公相處也沒有問題。但退休之後,夫妻相處時間變長,若先生將之前在外工作的狀態帶回家中,矛盾可能一觸即發。
「夫妻老了要相伴,很需要智慧。」袁瑋說,除了雙方相處要放鬆,也不能太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好保有自己的社交圈。袁瑋說,女性的社交互動普遍多於男性,老年生活的豐富程度與幸福感也較高,她鼓勵男性適度調整自己,多與他人交朋友,離開職場後的生活品質有機會因此提升。
手足相處關鍵在「尊重」,不比較不抱怨,做好照護分工。
至於手足,能否相互扶持,關鍵在「尊重」,不要比較收入、職業,也不要比較彼此的小孩或抱怨對方的伴侶等,這樣的關係才會是舒服的;而年齡漸長之後,會遇到照護年邁父母的責任分攤問題,兄弟姊妹間經常會面臨衝突。
袁瑋說明,每個家庭狀況不同,出力和出錢,彼此可以協調,若平日無法協助照顧父母起居,假日便可讓平日不方便者輪替照顧,或是以協助事項區分,有的人可以協助帶長者看病,有的可以帶家人外出遊玩等,手足間照護分工應明確並早點定案,才能營造良性家庭氛圍。
常聽到人說「老頑固」,指人愈老愈難相處,袁瑋說;有同理心、不堅持己見是與人相處的基石,雖然每個人個性不同,但應該讓自己有調整的空間。建議在退休之前發展多元人際關係,多多與他人相處,了解不同的觀點,也可以透過閱讀、聽演講等,開闊自己的視野。
調查分析
退休五力中 「社會連結」得分最低
根據「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社會連結僅51.7分,在退休五力中得分最低。在「退休準備指標」中,社會連結分為社會關係與社會參與,社會關係包括與相互扶持、緊密社交和彼此需要的關係,發展關係的對象可以是家人、朋友甚至寵物。
但調查發現,各項關係的建立以60歲為分水嶺,60歲之後普遍下降。在相互扶持的關係方面,20歲30有八成認為自己擁有可相互扶持的對象,但到了60歲降至六成五;社交關係幫助我們獲得支持,建立自信,60歲以下認為自己有緊密的社交關係者達七成,但70歲以上僅有六成。
至於被需要的關係,在各年齡層回答的比率普遍都較低,但50歲下回答有被需要的關係者達成五成以上,到了75歲卻僅有二成,顯示年紀愈大,認為自己被需要的比率愈低。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林依瑩進擊的不老夢:副市長變居服員投入長照,解開年齡束縛打造不老傳說
家族爭產、手足對簿公堂該怎麼辦?律師:財富傳承應及早規畫,家人才不會為錢反目
實習醫師袁瑋被爺爺帶大,爺離世難過到憂鬱症上身!收起失親之痛選擇身心科,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58歲還是會迷惘!孤獨的美食家松重豐:人像容器,勇敢清空才有新收穫
50歲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最好的支持永遠是她們
近期想買房嗎?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該怎麼選?理財專家給新手的7點買房筆記
45歲之後你會站在哪裡?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
延續病逝丈夫遺愛 她也當起展望會資助人
親耳聽母親說「你要幫助我解脫」!畢柳鶯醫師:我們母女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
中年再就業碰壁怎麼辦?專家點出原因「身段放不下來」,需身段放軟讓心態歸零
龍千玉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轉念放下跟自己和解,習佛靜心更珍惜身邊人
為何40歲後會「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專家告訴你7種讓你變窮的壞習慣
該準時下班,還是故作忙碌加班? 職場專家反而這樣看
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
陳霈瑀先生離世第10年在愛裡重見希望 從療傷到助人,活在當下說愛!
感情趕不上年齡!「劉品言」給30+的妳:媽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帶大,就算單身也能成為媽媽
迷失≠失去≠失敗,專家教你5個勇於迷途的思考練習 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方向!
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
退休生活絕對不是更縮衣節食!前金融業董事長張玲玲:想要財富自由必做的2件事
活在當下 把女兒刻在心底 楊淑姿療傷4方法
19歲花樣年華遇致命車禍…楊淑姿為愛女選擇器捐,為女兒活出雙倍精采
40歲結婚、又因生不出孩子離婚...《華燈初上》「阿季」謝瓊煖:如果自己不振作,那跟死了有什麼兩樣?
鞋子穿30年、用10年前Nokia…他一年只花28萬,「減法生活」在51歲存到2千萬提早退休
老公車禍癱瘓家中頓失支柱!蕭文玉不畏腥臭味在屠宰場工作,一肩扛起五口未來
房產、財產都分配了,那你的數位遺產想交給誰?
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教如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猜你喜歡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立夏後如遇梅雨季遲來,天氣濕熱食慾不振!中醫建議蓮藕食療 生藕、熟藕各具有不同功效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有片|擔心「肌少症」纏身嗎?五個居家阻力運動遠離肌少症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有片|減肥好嘴饞?3種健康甜點新手也能輕鬆做!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背痛吃B1、助眠吃B12... 藥師親授「B群挑選法」:該吃哪種、劑量多少一次告訴你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說食依舊/萬金不換的野生黃魚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走路散步可以當運動嗎?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
清淡就是最養生飲食法?更年期女性要適量吃紅肉
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花生堅果造成的過敏?顏宗海:無稽之談,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
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香蕉皮能助減肥?最新研究:此品種內含果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
有片|葡萄皮白白的是農藥嗎?營養師教你吃甚麼顏色的葡萄最健康
「這道菜」適合早上空腹時品嚐 心血管疾病患者去除脂肪後再吃
親耳聽母親說「你要幫助我解脫」!畢柳鶯醫師:我們母女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