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麗花判賠巨額遺產稅!遺產分配難公平,如何避免後代爭產?專家就理智面與情感面提解方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娘(隔壁張太)/你不知道,卻默默操縱生死的三醫師

醫師。娘(隔壁張太)

家醫科醫師

雖然病人無法感受,但是至關性命。其實,麻醉、病理跟放射科三科,是ㄧ般病患不會接觸到,但是卻掌握了生死關鍵的科別。醫師。娘(隔壁張太)
雖然病人無法感受,但是至關性命。其實,麻醉、病理跟放射科三科,是ㄧ般病患不會接觸到,但是卻掌握了生死關鍵的科別。醫師。娘(隔壁張太)
圖/shutterstock

滑臉書,看到好友分享的文章,感嘆好的麻醉科醫師的付出,雖然病人無法感受,但是至關性命。其實,麻醉、病理跟放射科三科,是一般病患不會接觸到,但是卻掌握了生死關鍵的科別。大家都知道麻醉有風險、病理解剖報告決定疾病的良惡、放射科看片子也是進行宣判的必要過程之一。對疾病診斷、手術/處置過程的安全至高相關的科別,卻往往被民眾忽略掉。

君不見醫療院所,招牌上強調的是什麼?名醫、最新的機器、視病如賓的態度(我覺得台灣已經超越視病猶親,到達相敬如賓的程度了)、舒適的裝潢… 這些都是民眾直接有感的部分,感受要被重視,完全理所當然。不過,你去隨便抓個人來問,叫他麻醉、放射、病理科,講出一位名醫,能答得出來的寥寥可數。(不要跟我講侯文詠跟大河內!)

醫療的品質絕對不僅止於病患看診治療的過程爽而已。一切的一切,如果沒有「病人安全」在前打頭陣都枉然!讀過醫管的就知道,病安是根本,就像斯斯也有說「先講求不傷身、再講求藥效」。以往病安似乎都著重在預防跌倒、預防給錯藥、預防開錯刀… 這都是後端的事情了。在最前面,當一位有醫療需求的人踏進醫院或診所,從診察開始,其實就跟病患安全脫不了關係。

我連生了三個孩子大家都知道(反正不知道的現在也知道了),頭胎因為養太肥,頭太大生不出來,預產期都過了只好乖乖去剖腹。因為我的家族最不缺的就是醫事人員,所以我阿母深知在手術台上,如果主刀醫師是船長,那麻醉科就是那位掌舵的。因為我是我媽咪的小寶貝(37Y9M8D),為了我特別去拜託她的大學同學(醫師娘的娘也是醫師)。務必要親自幫我麻醉,跟對方盧小小不可以在我預產期的時段安排任何出國或出遊計畫,只能說同學就是任性~ 所以我三胎麻醉跟術後止痛的經驗都非常美好,也沒有任何腰酸背痛的後遺症(半身麻醉是要放一個軟管在硬脊膜外腔,類似脊椎穿刺那樣)。

以前上麻醉學時,老師曾說過一句名言「沒有我們麻不倒的病人,只有醒不過來的…。」就可知麻醉是一門多深奧的學問!當年還是見習小嫩嫩醫師的我,還被書卷獎畢業的麻醉科主任電到哭出來呢(愛記仇)。我自己身在醫界,深知麻醉、放射跟病理科不是直接讓民眾感受到品質的科別,難免有些院所為了COST DOWN,而縮減人力,讓三科們過度工作。在開刀房,要每一間刀房都常備一位麻醉科醫師跟完整台刀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位醫師要巡五間刀房、跟一位醫師要巡十五間刀房,那個及時處理的能量、反應的速度就差異很大了!

再來說說放射科跟病理科,這兩個科別跟病人最直接的相關就是「宣判」。不然白色巨塔的財前教授幹嘛一臉震驚著看著一堆黑黑白白的片子?大家懷疑自己生病的時候,來醫院不外乎就是要求抽血、照片子,有可疑的腫瘤就是趕緊切下來「化驗」。化驗是什麼?就是病理診斷啊! 所以放射科跟病理科的醫師,在疾病診斷上面佔著幾乎是不輸給專科主治醫師程度的決定位置。如果因為長時間看太多片子/切片導致疲勞,漏看了微小的病灶,病人就會因此喪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契機了!

也許有人會說「那就仔細的看啊!」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玩過「大家來找碴」的遊戲?是不是為了找出不知道在哪裡的微小不同而看到眼睛脫窗?病理科與放射科每天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成千上萬的片子當中找出這些碴。 所以,一個高品質的醫療院所,提供的高品質醫療服務,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日系百貨式的鞠躬、回電話的口吻禮不禮貌、護理師正不正、醫師帥不帥(好像只有我在乎),這些都是附加的,最根本的還是儘可能精準的診斷、適當的醫療處置和盡全力降低出錯率啊!

謹以此篇獻給我身邊那些,為了全民的健康在幕後默默打拼的麻醉、放射和病理科同仁們。

>>看更多「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娘(隔壁張太) 醫師公衛 病理科醫師 麻醉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