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黃豆
共找到
454
筆 文章
-
-
2021-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進補怎麼吃? 營養師推4食材補得更到位!
冬季、天冷民眾開始進補,除了葷食者需注意避免肉類攝取過量,素食者也需注意營養攝取,進補才能補得到位。嫚嫚營養師指出素食者常見缺乏的營養及健康問題,也建議可以在進補時留意攝取,更有助養生。 吃素好處多,防慢性病、癌症還助減肥! 嫚嫚營養師指出,吃素對人體的好處相當多,從國內外各個研究來看,吃素者與葷食者相比,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及死亡率約減少25%,癌症發生率約減少8%,高血壓風險減少75%,從第二型糖尿病來看也約減少47~78%,飲食轉變為素食者更是下降了53%,而總膽固醇、LDL也皆有顯著下降的情況,並且也可以控制尿酸、減少痛風發生。 除此之外,吃素對於減重也很有幫助,據統計,素食者與葷食者體重相比,約可相差5公斤,BMI以男性來看可相差約1.9 kg/m2,女性相差約1.54 kg/m2。因此嫚嫚營養師的減重班,若學員遇到停滯期,通常會建議先適度的停止吃脂肪含量較高的紅肉。順帶一題,每週一至兩天適度的吃肉、其他時間吃素的「彈性素食」飲食法,也被專家票選為第一名的最佳減重飲食法,在健康綜合排行中為第二名最佳飲食法,僅次於地中海飲食。 吃素養生觀念不正確,健康問題恐怕更嚴重! 問題1:營養缺乏不過即便素食對健康有利,也還是得留意營養缺乏及品質不佳的問題。嫚嫚營養師表示,在飲食均衡下,大多數肉類的營養在牛奶、蛋類皆可攝取得到,蛋奶素的素食者較少有營養失衡的情況,前提是營養均衡,全素者則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的情形。因此素食者較常會有指甲脆裂、貧血、記憶力變差、頭暈等問題,往往經檢查發現並非疾病,而是營養缺乏。要特別注意的是,年長者在生活上也需特別留意頭暈,若發生跌倒等意外,骨折風險相當高。 問題2:品質不佳素食要吃的健康一定要為「健康素食型態」,否則對身體的危害更高。研究發現,若素食者因認為素食健康、飲食沒有太多選擇等原因,便不忌口的食用油炸、過油的素食,或是大量的吃水果、飲用果汁、精製糖、甜點等,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一樣可上升達16%,心血管發病機率也比葷食者還來得高,且這些問題也容易形成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這些脂肪容易累積於肝臟,長期來下形成脂肪肝,因此也有不少素食者常在健檢時發現有脂肪肝問題。 吃素進補怎麼吃?營養師:準備4食材補得更到位! 進補重點在於補足身體缺乏的營養,了解素食者普遍缺乏的營養後,嫚嫚營養師建議,食材方面可多準備豆腐,以補充蛋白質等營養;雞蛋除了蛋白質,亦有助補充維生素B12;蔬菜來源可多準備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以補充植物性鐵質;餐後可以吃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可提升鐵的吸收率。 除此之外,食材也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加工素食,如素火腿、素雞等,這類高度加工、調味的食品,容易鈉攝取過高,湯頭、醬料也應留意,鈉超標為國人最普遍的營養問題,45歲以上三高問題中,高血壓狀況最嚴重,盛行率高達約60%,不論是素食或葷食者都須留意。而吃得過補、麻辣鍋等口味過重,也可能促進發炎,短期內亦可能看到嘴破、大量長痘。 進補目的在養生,素食者營養日常就要顧! 嫚嫚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進補的必要性並不高,可隨節日、季節、習俗等應景的進補,補埔心理,建議最多一周一次即可,而素食者營養缺乏的情況則是從日常便需留意。 日常可透過營養品、營養酵母、植物奶補充維生素B12,並留意豆類的攝取量足夠,如黃豆、紅豆、綠豆等,以確保蛋白質充足。植物性的鐵質來源可從除了前述提到的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也可以從花生、南瓜子、紅豆等攝取,至於植物性的鋅來源,則可從堅果攝取,雖然吸收率不如海鮮高,但堅果的營養可謂全面,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養生從日常做起,並適度的進補,更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癌症、三高、糖尿病別亂進補!中醫:「先調後補」免得越補越大洞。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0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減肥、養生小心過敏、血脂飆! 營養師曝「3大雷點」:還會暴肥
一名陳經理希望透過吃素來減肥、改善健康狀態,沒想到回診時,原本150mg/dl左右的三酸甘油脂,竟然飆升到了300mg/dl。經醫師仔細詢問其飲食習慣,才知道,原來是吃素沒有飽足感,讓他吃了大量米飯、麵包當點心,導致熱量超標。吃錯素食 恐誘發全身過敏、血脂飆升營養師劉語潔表示,素食吃對了能夠兼顧環保理念與健康,但吃素食最大的問題,除了常聽到加工製品伴隨的高油、高鈉,還會因為勾芡而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吃錯還可能讓血脂飆高、引發過敏問題。(推薦閱讀: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關鍵一:均衡飲食大家都知道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而優質的蛋白質需要包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劉語潔指出,一般來說肉類、蛋類都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但是單一種植物蛋白質比較難全面覆蓋,因此,若是選擇吃全素,就要更注重飲食的均衡。舉例來說,素食者每餐至少需要有2-3份的蛋白質食物,一份大約是250cc的豆漿,或是說半個巴掌大的豆類製品,像是一份豆皮、半個傳統豆腐;蔬菜類則是可以分為深色蔬菜跟菇類兩個部分,再配上五穀根莖類的主食。(推薦閱讀:宋慧喬「豆腐減肥法」吃錯小心胖! 「豆腐熱量排行」曝光:第一名整塊都是油) 而在飯後可以搭配拳頭大的水果,以及早晚各一杯豆漿或是原味優酪乳,這樣多樣性的飲食,就能夠確保攝取到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鈣及鐵質。 (推薦閱讀:喝豆漿補鈣,骨質仍快速流失? 營養師曝「真正高鈣食物」防骨鬆、骨折) 關鍵二:蛋白質基礎攝取量再加10%許多人會認為吃植物蛋白質比較難長肌肉,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植物性蛋白質跟肉類相比,人體吸收率確實會比較低。因此,劉語潔建議,吃素者對於蛋白質的目標最好可以再增加10%左右。雖然素食者不能吃肉,但是優質的蛋白質還是很多的,例如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用原型食物補充比較好;另外,也不建議多吃單一種豆類,因為特定種類的大量攝取,也容易造成腸胃道過敏。 (推薦閱讀:營養師認證「17種蔬菜」煮熟比生吃更營養! 沙拉最愛萵苣、紅蘿蔔、小黃瓜也在內) 關鍵三:維生素與鐵質吸收除了蛋白質以外,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跟「鐵質」,需要特別留意補充。劉語潔說,像是許多發酵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因此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適時加入泡菜、納豆、臭豆腐、天貝、味噌,增添風味又補充維生素B12。 (推薦閱讀:掉髮、疲倦、舌頭痛...小心身體缺鐵8大徵兆! 營養師告訴你「補鐵該吃什麼」) 此外,植物性的鐵質因為屬於「非血基質鐵」,跟肉類相比較不好吸收,但是可以搭配維生素C來增加吸收率,所以在餐後可以再來一份拳頭大的水果,像是一個橘子、半個芭樂,就能改善鐵質吸收。  延伸閱讀: ·植物肉比鮮肉健康? 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小心隱藏陷阱 ·為何吃素減肥沒瘦反變胖? 營養師曝「素食5大地雷」:你犯了幾種? 
-
2021-12-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降低壞膽固醇 從三餐開始
「林醫師妳覺得我該打疫苗嗎?」患者張女士好不容易預約到注射新冠疫苗,卻因為看到媒體報導「知名作家的岳母,注射新冠疫苗幾天後過世」的訊息,而心生恐懼。「那位作家岳母有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的健康問題,我也有相同的困擾啊。」張女士說出心中最大的隱憂。血脂無法像血壓和血糖可在家隨時測量,即使超標也沒有任何症狀,可說是「傷心」隱形殺手。控制低密度膽固醇,除了藥物,飲食也有助於改善,尤其在初級預防表現上,每日飲食更是關鍵。低卡鯖魚優格花壽司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鯖魚,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最佳主角,使用水煮魚罐頭是因取得方便。用希臘式優格取代美乃滋更健康。包覆在花壽司上的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亦有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助益。食材(4人份):鯖魚優格:水煮鯖魚罐頭230克(瀝乾水分且捏碎)、無糖希臘式優格100克、海帶芽5克(開水泡軟並切碎)、鹽與黑胡椒、綜合義大利香料壽司飯:糙米2杯(先浸泡半小時)、水2杯(水量比一般少5至10%)、壽司醋70毫升其他材料:無調味堅果50克、胡蘿蔔150克(切條狀煮熟)、雞蛋3顆(做成玉子燒並成切長條狀)、秋葵8根、蘆筍8支(氽燙煮熟)、海苔片8張作法:1. 鯖魚優格做法:將揑碎的鯖魚加入優格、鹽、黑胡椒粒及義大利香料,再充分攪拌即完成。2. 壽司米飯作法:煮好的飯趁熱倒入2/3的壽司醋,拌一拌再加入剩餘的壽司醋調整味道。3. 花壽司作法:竹簾上先置放一張海苔,並鬆鬆的鋪上壽司米飯,前面留1公分。4. 另一片海苔依其食材寬度裁剪成5~6公分不等。將以上食材各別包起來,相互堆疊成花狀,最後利用簾子捲緊即完成。綜合海鮮佐酪梨莎莎醬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最營養的水果一酪梨,含有超過20種以上的營養成分,尤其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加上最後淋上橄欖油,都是降低膽固醇最佳助力。食材(3人份):綜合海鮮(干貝、蝦子、魷魚圈)300克、杏鮑菇2朵(剖半切)、玉米筍4支、酪梨1粒、小番茄20粒、紫洋蔥半粒(以上皆切丁)、萵苣適量、香菜1把切末、調味料:檸檬汁1.5大匙、橄欖油2小匙、鹽與黑胡椒適量、醬油1/2小匙作法:1. 莎莎醬:將切好的酪梨、小番茄、紫洋蔥及香菜放入碗裡,先放入檸檬汁。接著加入鹽、黑胡椒及醬油混合好,最後淋上橄欖油,再稍微拌一拌就完成。2. 將綜合海鮮、杏鮑菇及玉米筍等食材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接著橫紋鑄鐵鍋開小火,鍋表層塗上一些橄欖油並放入以上食材,煎到有紋路後翻面。3. 將萵苣先鋪底,再將酪梨莎莎醬及作法2煎熟的食材擺盤。多彩水果粉圓&高纖燕麥豆漿利用藍莓、草莓、柑橘及奇異果等食材,與糯米粉揉合成可愛丸子。這些水果的共同特質,就是含有強力抗氧化劑,有益血管健康,進而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燕麥含有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豆漿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蛋白及黃豆纖維可穩定血糖、降低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食材(4人份):草莓丸子:草莓50克、糯米粉60克藍莓丸子:藍莓50克、糯米粉60克奇異果丸子:奇異果50克、糯米粉60克柑橘丸子:柑橘10克、糯米粉60克無糖高纖燕麥豆漿1000cc、砂糖適量作法:1. 草莓丸子做法:將草莓打碎並和糯米粉混合,搓成棒狀後切段,再捏成球形。(其他丸子作法相同。)2. 鍋中燒水,待滾水後放入作法1的丸子,浮出水面煮熟後取出。3. 碗中放入無糖高纖燕麥豆漿,再加入煮熟丸子即可享用。
-
2021-12-0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7旬嬤突走路吃力罹患肌少症 醫建議飲食運動
70多歲吳阿嬤近來常感到全身無力,連走路、爬樓梯很吃力、動作變遲緩,醫生診治發現阿嬤患有肌少症,建議先從飲食及日常運動著手改善。吳阿嬤上月來到衛福部新營醫院家醫科門診求助,經醫師侯昂廷診治,發現有巴金森氏症及骨質疏鬆病史,也發現阿嬤的體重偏輕,步行速度降低,且雙側肢體的肌肉量皆偏低,經過檢查排除內分泌相關因素後,診斷為肌少症。侯昂廷表示,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皆為老年人常見疾病,臨床上兩者間亦發現有所關聯,且其病症存在易讓老年有體力衰弱情形。他說,依據 2019 年亞洲肌少症共識會(AWGS)定義,肌少症是「因老化造成的骨骼肌流失、加上肌肉力量減少,及體能表現下降」的疾病。臨床上具備肌肉力量低及肌肉質量低即可診斷肌少症;若合併低體能表現,活動力下降,則可診斷為嚴重肌少症。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骨質疏鬆症為「骨質密度小於年輕成年族群平均值 2.5個標準差以下」。臨床上有此病症的患者不見得有明顯臨床症狀,但容易因輕微創傷而引發骨折、住院及相關併發症。侯昂廷表示,目前對於骨質疏鬆肌少症的處置上,及早發現並接受阻抗訓練,可刺激骨密度增加,例如:啞鈴、彈力帶等,每周至少安排三次。在營養方面,適度蛋白質攝取可幫助體重控制、提升骨骼肌質量,例如:黃豆、毛豆、魚類等;此外,每天補充1000 IU的維生素D,例如:黑木耳、香菇、秋刀魚、牛奶等,並且曬太陽15分鐘,可幫助蛋白質吸收及使用,以改善低肌肉質量。
-
2021-11-29 養生.聰明飲食
從什麼攝取很重要 專家推薦低卡路里但高蛋白飲食
組成身體材料的營養素「蛋白質」是三大營養素之一。英文是「Protein」,對於有在運動健身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詞語吧。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皮膚、內臟、頭髮及血液等身體各個部分的材料。它的種類竟然有十萬種以上,不過其實都是由大約二十種稱為「胺基酸」的營養素,以各式各樣的形式組合而成的喔。其中,我們體內無法合成足夠需要量的九種胺基酸稱為「必需胺基酸」,而剩下的十一種胺基酸則使用胺基酸、脂肪及糖,能在體內合成,稱為「非必需胺基酸」。雖然這些對人體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無法在體內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就一定要透過飲食來攝取。佔了人體大約百分之二十的蛋白質不僅能組成肌肉及內臟等,也是形成調節消化器官及腦神經系統功能的荷爾蒙、代謝所不可或缺的酵素、與疾病抗戰的免疫抗體的營養素,擔負了非常重要的功能。然而,雖然是如此重要的營養素,但人體內並沒有蛋白質的儲藏庫。所以每天都必須要攝取才行。順帶一提,同樣屬於三大營養素的脂質與醣類是有儲藏庫的,身體會使用掉需要的量,剩下的就會變成中性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喔。「從什麼攝取」也很重要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構成的,對於體內無法充分合成的胺基酸=必需胺基酸,要特別注意攝取,以免發生不足的情況。如果不足就無法構成新的頭髮及皮膚,而造成掉髮或肌膚乾燥粗糙喔。另外還會因肌肉減少而變得易胖,或是免疫力降低而容易感冒。儘管如此,也不是只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就行了。那到底要吃什麼才對呢?是啊,這是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為了進行說明,這裡要向大家介紹「胺基酸評分」。評分是指保齡球或高爾夫的分數?不,應該說是「了解食品所含必需胺基酸的均衡程度評分表」。數值越接近一百,就代表越是均勻含有所有必需胺基酸的食品。大家應該知道蛋白質有分成「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吧?動物性蛋白質一般是指肉、魚、蛋等,也就是從動物攝取的蛋白質。相對的,植物性蛋白質則是指黃豆、榖類及蔬菜等所含有的蛋白質。雖然大家可能會認為脂質似乎較少的植物性蛋白質比較好,但其實不能這樣一概而論。事實上,動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評分比較高喔。請大家記得,動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評分約有一百左右喔。另外,黃豆中含量豐富的「離胺酸」,在白米中的含量較少;而黃豆中含量較少的「含硫胺基酸」,在白米中則含量豐富。吃「納豆飯」就能相互補充到兩者所不足的胺基酸,可說是相當合乎道理的營養食品喔。嚴禁攝取過量由於體內並沒有蛋白質的儲藏庫,因此多餘的部分就只能形成尿液排出體外。這樣一來,就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有時候會因此造成功能低下。如果高齡者攝取過量,還有可能會引發食慾不振及吞嚥障礙,或因體力或免疫力降低造成感染或併發症,所以要特別小心。此外,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品,卡路里也會比較高。在減重的人,或是為了鍛鍊肌肉而刻意攝取蛋白質的人一定要注意,說不定反而會因過量卡路里而導致肥胖。應選擇脂質含量少的食品,並盡量以少油的方式料理,採取低卡路里但高蛋白的飲食。含量豐富的食品 每1份的含量(g)●帕瑪森起司1大匙 2.6●牛奶1杯=150ml 5.2●凍豆腐2塊=30g 15.2●紅肉旗魚1份切片=100g 23.1●雞胸肉(嫩雞、去皮)1/2片=100g 23.3●太平洋黑鮪紅肉生魚片6片=90g 23.8●菲力牛排肉1片=120g 25.0●鰹魚(春季捕撈)生魚片5片=100g 25.8※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作者:牧野直子(監修)譯者:蔣君莉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21
-
2021-11-26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肉比鮮肉健康?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小心隱藏的2大陷阱
你所吃下去的肉不是動物肉做的? 近期聽到未來肉、植物肉、超越肉、人造肉,這些所指的都是在說這種藉由人工技術從植物(黃豆或豌豆)萃取植物蛋白組合而成的肉品,除了吃起來的口感、味道讓人分不出真假肉差別,最令人驚奇的是在煎煮過程,因有添加甜菜萃取物還可有如肉汁般的溢出的效果!未來肉是什麼? 影響人體健康與否?從製造成份來看,以豌豆、甜菜根、椰子油等食材研發製成,外加又有名人背書,標榜健康、環保又加上彈性素食的飲食風潮,這也是為何未來肉在歐美引起熱潮。但這種經由人工技術方式組合成肉,乍聽之下是加工食品,難免會令人感覺較不健康,這樣的食物吃下去對人體是否健康?膳食纖維豐富 添加鐵質防貧血、疲倦營養師潘富子從成分分析,從圖表上可看出未來肉品因使用豌豆植物蛋白來製作,其成分不含動物激素、無膽固醇、無反式脂肪,可直接避免讓人體吸收部分較不好的營養;膳食纖維含量較鮮肉高,也還比半碗煮熟的高麗菜高 ,膳食纖維可增加餐後飽足感和幫助腸胃蠕動刺激消化。另外,添加了鐵質,鐵含量也較新鮮瘦肉高,鐵質能協助製造紅血球,有助於預防缺鐵性貧血導致的頭暈、發冷和疲倦等症狀。(推薦閱讀:貧血分3種類型!頭暈、臉慘白要補鐵嗎? 醫警告「1情況」小心吃到肝硬化)飽和脂肪及鈉含量高 攝取過量恐致健康風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肉的飽和脂肪及鈉含量較高,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10%,長期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容易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建議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400毫克。(推薦閱讀: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 「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潘富子指出,未來肉目前所推出的產品以漢堡排、肉腸、絞肉型態無法直接生食,在料理過程及食用時就要記得避免再添加過多調味劑;長期攝取過多的鈉,已有不少研究證實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有正相關性。整體來說,未來肉可作為素食者一項不錯的選擇;但對葷食者而言,若想吃肉還是建議以原型肉品做為優先考量會較為健康。延伸閱讀: ·肉片出現金綠光還能吃嗎? 食藥署授「簡易分辨是否變質」:3異狀快丟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
2021-11-19 養生.聰明飲食
防骨鬆、骨折別只補鈣、喝牛奶!營養師指6關鍵助防範
隨年紀增長,不少人會開始關注骨質疏鬆、骨折問題,許多人認為每天補充高鈣食品就不會骨鬆,其實不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莊譓馨營養師表示,防範骨鬆除了補鈣,其他營養也得均衡攝取,日常生活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國人普遍鈣質不足,影響骨鬆、骨折發生率! 莊譓馨營養師表示,骨鬆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常被忽略,患者往往是在骨折後才發現。且骨鬆並非年長者特有的問題,人體骨質在20歲左右達到顛峰後,三十歲開始便會以0.1-1%的速度逐漸流失,更年期的女性流失更快。而與骨骼息息相關的鈣質,具國健署調查發現,6歲以下的幼童約有6成鈣質不足,其他年齡層更高達9成以上,顯見國人長期鈣質不足,這不單影響發育,也影響成年、長者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防骨鬆別只補鈣、喝牛奶,營養師:6關鍵更助防範! 莊譓馨營養師建議,一般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青少年則需1200毫克,不過飲食通常僅能攝取到一半的量,因此不足之處建議可透過營養品補充。 相信許多人會納悶,「明明每天都有喝牛奶、補鈣,為什麼還有骨鬆問題?」,對此莊譓馨營養師表示,即便天天喝牛奶、補充高鈣食品,一樣會有骨鬆的可能,原因在於補充量不等於吸收量,鈣在小腸當中吸收率最多約為30%。因此除了補充鈣,日常也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維生素K、礦物質-鎂,以助鈣質吸收。而補充鈣後也可以喝點醋、檸檬水、維他命C等,在酸性環境中更有助鈣質吸收。像是優酪乳的鈣質,就比一般牛奶容易來得吸收。 另外,民眾在補鈣時也可以注意時間,莊譓馨營養師表示,營養學中公認最佳的補鈣時間在「夜間」,因為入睡後人體會分泌生長激素,有助於留住鈣質,且鈣質也具有安定神經的效果,和鎂一起搭配,不僅更有助補鈣,也有助於良好的睡眠品質。也建議若有吃宵夜習慣的民眾,可以選擇優格,除了補鈣也能補充蛋白質,不過切記,炸物、高油脂、高醣、碳酸飲料等食物,會影響鈣吸收,建議避免。 也提醒民眾,補鈣僅是幫助延緩骨鬆,並無法完全逆轉,日常運動、飲食、作息也很重要,運動方面可透過肌力運動增加骨密度,如重訓、跑步、快走、跳舞、騎單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補鈣食材大公開!防骨鬆別只知道喝牛奶! 補鈣防範骨鬆,飲食上除了喝牛奶外,莊譓馨營養師也分享各類含鈣的食材,提供民眾作參考,當中以奶類製品、豆類製品、堅果、小魚乾、芝麻、綠色蔬菜等為主要來源。 奶類:奶類除了牛奶以外,每100公克鈣含量大於200毫克的食材包括奶粉、羊乳片、乳酪,在50-200毫克的則有鮮奶、保久乳、優酪乳。 水產類:水產類每100公克鈣含量大於200毫克的食材,包括了小魚乾、蝦米、鮭魚鬆等,介於50-200毫克的則有文蛤、魚鬆、干貝、蝦仁,而小於50毫克的有鮭魚、鯖魚、小捲、明蝦。 豆、蛋、肉類:至於豆、蛋、肉類,在每100公克鈣含量大於200毫克的食材有凍豆腐、豆干、豆皮等,50-200毫克有蛋類、豆腐、紅豆、綠豆、黃豆,而豆漿、毛豆、牛肉、鴨肉、雞肉、豬肉等則小於50毫克。 蔬菜類:除此之外蔬菜類也吃得到鈣,鈣含量在每100公克大於200毫克的食材,包含了髮菜、海帶乾、芥蘭、高麗菜乾、梅乾菜,介於50-200毫克的則有香菇、紫菜、海帶、菠菜、空心菜、地瓜葉、深綠色蔬菜,而小於50毫克的有苦瓜、茄子、筍子、黃豆芽、洋蔥、龍鬚菜。 其他:其他食材也包括了每100公克鈣含量大於200毫克的黑芝麻、山粉圓、無花果,50-200毫克的則有白芝麻、蓮子、開心果,腰果、南瓜子、葵瓜子小於50毫克。 《延伸閱讀》 .跌倒骨折才發現是骨鬆?醫師教面對骨鬆三關鍵! .肌少症易骨鬆、三高、退化性關節炎,久坐少動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17 養生.聰明飲食
珍奶加雞排、啤酒加炸雞小心誘發痛風! 營養師曝「飲食禁忌」
高尿酸是造成痛風的原因,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物,所以過去被認為吃太多高普林的食物,所以身體代謝不了,血液濃度高,最後沉積成關節結晶發炎,造成痛風。不過現在發現飲食是痛風的因素30%,另外70%成因是身體代謝機能。然而營養師朱瑞君點破迷思,她認為在過去的飲食原則裡,都著重避開高普林食物,但朱瑞君出具新加坡權威調查顯示,吃素食的人痛風發作機率比葷食者高,所以後續的研究發現,高普林食物不一定會造成痛風,有些蔬菜、植物來源蛋白,其實可以放心吃,不用限制,例如黃豆、菇類、蘆筍等,重點是要側重食物種類的選擇。常見NG痛風食物1.酒精:啤酒、紅酒、威士忌2.內臟類:豬肝、腰子、腸類等3.海鮮類:蝦、蟹、魚等4.含糖飲料:雖然不是高普林,但會造成增加痛風的狀況5.肉類: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少吃、濃縮高湯也是禁忌。肉類例如牛肉、羊肉、豬肉、雞肉、肉乾、魚乾,還有肉湯、雞精等。6.高油脂飲食,油、煎、炸類,或例如現在流行的生酮飲食,對一些有痛風的人,可能在飲食時造成身體不適,但也有研究發現,如果能夠熬過脂肪大量代謝期,後面吃生酮飲食會紓緩,但朱瑞君認為,這還是會讓痛風的人感到不舒服。 NG痛風飲食組合1.麻油雞:雞湯+油+酒2.啤酒加炸雞:油+動物性蛋白+酒精3.珍奶加雞排:含糖+油脂+雞肉4.白酒燒蛤蠣:酒+海鮮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記者 梁少珊)延伸閱讀: ·常吃火鍋小心誘發痛風! 醫揭「代謝異常關鍵」 :愛喝湯先踩雷 ·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
2021-11-1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從臉色變化看身體健康!知名中醫師教你用「五色食物」養五臟
● 從臉色改變,可看出身體健康狀況●要特別留意短期內臉部顏色的變化●不同臉色的人,可對應食用五色食物整天戴著口罩,但別忘了關心自己的「臉色」。知名中醫師陳旺全提醒,臉部的顏色改變透露身體內臟病理變化,一旦出現徵兆,應及時調整與治療。例如,臉部出現青、黑兩色可能意謂有疼痛症,如有黃、紅兩色可能是熱症,如果顯得蒼白則可能是寒症。從臉色改變看健康陳旺全目前也是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他說,傳統中醫運用五行五色的原理,將人體與自然環境與四季更迭、二十四節氣變化環環相扣,形成身體機能代謝的規律,這也就是五臟的運行法則。在五色中,「赤紅紫色屬火,是心之苗;青色屬木,是苗;黃色屬土,是脾之苗;白色屬金,是肺之苗;黑色屬水,是腎之苗」,這五種正常與異常的氣色,同時也是人體內五臟六腑正常生理,或生病時的外顯狀況,可說是五臟六腑精微的外象。所以,大家可觀察一下自己的臉色偏向。臉色發黑、無光澤,可能是腎功能障礙的問題。臉色發白,可能有肺虛及呼吸道較弱的問題。臉色發黃,有可能是脾胃消化道的問題。臉色過度發紅,多半有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問題。如是臉色發青,可能有肝臟或疼痛的問題。當然,有些人是天生皮膚偏白晰,有人則天生黑黃皮。陳旺全提醒,要特別注意的是短期內臉部顏色的變化。不同臉色,用對應「五色食物」養五臟陳旺全建議,不同臉色的人,可考慮對應傳統中醫對五色食物的各自不同的屬性與功效,來攝取天然蔬果及五榖來養生。例如,臉色發青的人,如想養肝,宜多吃綠豆、松子、碗豆芽、韭菜、木瓜、奇異果;但宜少食栗子、竹筍、包心菜、荔枝、桃子、甘蔗。◎臉色發紅者:可能是熱症及心腦血管疾病,宜食蕎麥、黃豆、蘆筍、茄子、楊桃、蘋果;但要慎食少吃山藥、桃子、椰子和櫻桃。◎臉色發白者:可能是寒症、肺虛、呼吸道虛弱,可以考慮多吃糯米、黑豆、胡蘿蔔、地瓜、梨子、柿子;但宜少吃綠豆、百合、椰子。◎臉色發黃者:可能是脾胃消化道較弱,宜多食大麥、玉米、南瓜、四季豆、紅棗、奇異果;少吃香菇、小黃瓜、番茄、甘蔗、香蕉。◎臉色發黑者:可能有腎臟問題,宜多食小米、核桃、冬瓜、海帶、鳳梨、西瓜;少吃紅豆、空心菜、金針菇、紫菜、香蕉。
-
2021-11-03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 16歲高中生竟成三高及痛風候選人
● 飲食不均衡,尿酸過高正快速年輕化● 尿酸過高,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亦高●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建議先投藥治療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的人注意!如果長期飲食失衡、亂吃高油脂或高普林食物,容易導致尿酸過高、膽固醇高,更易出現三高問題,甚至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風發作,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尿酸高多發生於中年人北醫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子閔表示,過去高尿酸大多發生在30歲到50歲左右的男性,但隨著現代人營養過剩,20多歲尿酸高的案例已不再少見,她治療過最年輕的患者僅16歲,是一名男高中生,因體重破百做自費健康檢查,尿酸值竟超過9mg/dL,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該名高中生平時飲食毫無忌憚,愛吃炸雞、甜食,隨時一杯手搖飲,體重不斷飆升,家人帶他自費做完整的健檢,結果得到滿滿的紅字,不僅尿酸過高,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統統爆表,典型的「三高候選人」。林子閔指出,這位高中生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也就是痛風發作前期。高尿酸會在關節產生結晶,長期下來就會導致痛風,因此痛風患者在發作前,會經歷一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這名高中生就診時,尿酸已達到9點多mg/dL,與標準7mg/dL相差甚遠,只要飲食及生活習慣不改變,隨時都可能痛風發作。轉成痛風 需長期控制飲食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於1993年到1996年進行的營養健康調查,15歲以上的男性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比率達43.7%,女性也有27.4%,其中約有5%到18.8%的機率會從高尿酸血症轉為痛風。一旦被診斷為痛風,就必須要長期控制飲食,定期回診追蹤並服藥。林子閔表示,高尿酸的患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即使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建議可先使用藥物介入治療,調控尿酸。高普林食物 慎防攝取過量避免尿酸過高,林子閔建議,應避免大量食用「高普林」食物。臨床已知尿酸高與普林有關,普林存在於食物或是體內細胞,過量攝取高普林食物,會加速新陳代謝,導致尿酸生成過高。此時如果腎臟功能不佳,將加劇高尿酸的情形發生。高普林食物,包括帶殼海鮮、肉湯、雞精、內臟、蝦子、干貝、香菇、黃豆、豆製品、黃豆芽、筍乾等。林子閔不建議天天且大量食用,特別是已經有高尿酸症的患者,更應盡可能減少食用。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韓式部隊鍋吃法超NG 營養師:泡麵不建議加海帶芽、紫菜
營養師提醒,偶爾吃泡麵、乾拌麵,身體能代謝高鈉、高熱量的食物,但不宜當成日常三餐,身體負擔大,且易營養失衡。建議一個月不超過兩次,並搭配高纖食材一同烹煮。1.麵體先汆燙 降低鹽和油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多數泡麵麵體經油炸,且會淋上鹹味醬汁進行調味,熱量較蒸煮麵高一百多大卡,且鈉含量也較高。建議食用泡麵前,可將麵體先汆燙,才進行第二次沖泡,降低泡麵的鹹味和油脂。購買時,建議選藜麥麵、蕎麥麵、蒟蒻麵,或是添加黃豆粉、黑豆粉製成的減醣麵,膳食纖維含量較油炸麵高三倍。2.醬料包減半 水可少放點有許多油包是使用精煉後的棕櫚油,多為飽和脂肪酸,品質不高,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有些調味包則加入品質改良劑、香料等添加物增加香氣。建議烹煮時醬包放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即可,若擔心口味太淡,可以少放一點水沖泡。3.加新鮮蔬菜 避免放紫菜陳嫚羚建議,如果是颱風天、防疫期間在家用餐,煮泡麵除了加雞蛋外,可以準備一些能夠長時間存放的蔬菜,例如乾香菇、木耳、洋蔥、瓠瓜、絲瓜、櫛瓜等,與泡麵、乾拌麵共煮,以均衡營養。也可到便利商店購買盒裝沙拉、火鍋肉片、毛豆、雞胸肉,放進泡麵「加菜」。要提醒的是,「藻類蔬菜」如海帶芽、紫菜等,並不建議當作泡麵配料,因為這類紫菜鈉含量高,因此「新鮮蔬菜」還是最優先的選擇。4.加高鉀蔬菜 幫助消水腫營養師張佩蓉表示,若是減重、健身族群或容易水腫族群,可以加上低脂、高飽足感的食材,例如嫩豆腐、蝦子、蛤蜊、魚片;有健身習慣者,除了雞胸肉等蛋白質,也不要忘記要攝入足夠澱粉,例如玉米、馬鈴薯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加入至少兩至三個拳頭量的蔬菜,如地瓜葉、金針菇、莧菜等「高鉀」蔬菜,可以幫助消除水腫。5.打顆蛋 減緩血糖上升精緻麵食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降,為避免血糖太快上升,記得至少要加個蛋,延緩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至於有三高問題、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肥胖問題的民眾,最好都不要碰,以吃天然食物為主。6.飯後高鉀水果 幫助排鈉張佩蓉表示,飯後可以吃奇異果、草莓、哈密瓜、香蕉、小番茄等高鉀水果,幫助排除體內的鈉。另外,只要吃重口味食物,當周也要多喝水、多運動、多流汗,喝水量要達體重乘以30c.c.至40c.c.的含量,以50公斤成人來算,一天就要喝足1500c.c至2000c.c,幫助體內新陳代謝。營養師小提醒● 一個月最多吃兩次民眾認為選擇「小型杯麵」負擔不重,可以天天吃。陳嫚羚提醒,不管泡麵或乾拌麵,多僅有單一營養素攝取,內容物中也會增加粉類、增稠劑等化學物,一個月不宜食用超過兩次。● 韓式部隊鍋吃法NG張佩蓉不建議加起士、泡菜的「韓式部隊鍋」吃法,不只調味過重,也易使鈉含量超標。
-
2021-10-2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脹氣常見3因素!慎防腸癌,醫教4招助改善
日常生活常會有莫名出現脹氣的情況,雖大多無傷大雅,但就是讓人很不舒服,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除。對此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常見原因供民眾參考,並透過生活的改善加以避免,也分享脹氣當下可以如何改善,以及甚麼情況需要就醫。 脹氣和腸胃有關,可從腹脹位置初步辨別。 王威傑醫師表示,腹脹在診斷上會先從臟器位置初步了解可能原因,看是何處出了問題。若將腹腔以肚臍為中心分為九宮格來看腸胃路徑,胃部主要跨足包括了左上腹、中上腹,腸道則主要包含了中腹及下腹。 腹脹問題較嚴重時,往往也會伴隨著腹痛,一樣可先從位置來看。不過腹痛未必是脹氣,因此也需經由醫師診斷,看是否由脹氣而起,包括可從常見的三大因素了解,過量進氣、排空太慢、產氣過多,民眾也可從此方向初步評估,避開相關風險。 為什麼會脹氣?醫指常見3大因素! 王威傑醫師指出,在過量進氣、排空太慢、產氣過多三大脹氣風險因素中,各可細分幾項原因。 過量進氣:過量進氣指得是吃進的氣體過多,常見因素包括了飲食過快、鼻涕倒流、氣泡食物等。一般正常的吞嚥難免會吃進一些空氣,狼吞虎嚥、飲食過快容易吞下更多的氣體。而如同緩慢的吞嚥,也會吞下許多氣體,睡覺時也會出現。氣泡食物則如氣泡水、碳酸飲料、啤酒等,這些本就是氣體相當多的飲品。 排空太慢:排空太慢指得是因某些因素,使得腸胃功能動作緩慢,進而造成排空較慢的問題,主要可分成病理性、功能性、慢性便秘等。病理性如糖尿病、巴金森氏症、全身性硬皮症等皆有可能引起。功能性則如腸躁症,主要與情緒、壓力等非疾病因素有關,因此患者也常見會有失眠、憂鬱、焦慮等問題。慢性便秘則常見於缺乏運動、曾腹部手術,或服用精神科藥物、嗎啡類止痛劑、降血糖藥等部分藥物族群。 產氣過多:產氣過多主要因食物所起,指得為吃下的食物本身不帶有氣體,但容易在體內產氣,包括了不耐症、油脂食物、可發酵短鍊碳水化合物等。不耐症如乳糖不耐症、果糖不耐症、麩質不耐症等,這些類型的族群會對乳糖、果糖、麩質類食物易有消化不良的情況便容易產氣。而油脂攝取過量也會有脹氣的情況,例如以大量油脂為主要熱量來源的生酮飲食。可發酵短鍊碳水化合物則如牛奶、奶油、冰淇淋,或黃豆、紅豆、綠豆等豆類食物,或是杏仁、腰果、開心果等堅果類食物,以及過熟的香蕉、芒果、西瓜等較甜的蔬果。 脹氣3情況盡早就醫,慎防腸癌等疾病! 王威傑醫師提醒,雖然脹氣大多無傷大雅,但也可能因疾病引起。提醒民眾,除了不舒服到需要就醫外,也特別留意晚上不適到醒來,因為這不見得是脹氣,也可能是腹水或其他問題,特別是只有在半夜躺下時更需留意。 另外,若以前沒發生過脹氣,但在50歲之後經常發生,也需特別注意,因為非病理性因素,一般而言在50歲以前也會有,若50歲之後才出現,則需合理懷疑可能和疾病有關。 除此之外,若有出現其他合併症狀也需注意,包括了腸胃道出血、體重減輕、胃口不佳、發燒。伴隨腸胃道出血可能起因於腸道腫瘤、腸道憩室。體重減輕、胃口不佳為常見和腸胃道、肝膽方面的癌症有關。發燒則必須排除感染或腫瘤。 脹氣當下該怎麼辦?醫教4招有助改善! 脹氣發生當下的改善方式,許多人會塗抹薄荷醇類的民生用藥,王威傑醫師表示,此方法確實可以緩解不適,因為薄荷有助舒緩腸道痙攣、麻醉神經,因此可以緩解腹脹、腹痛等不適。但不適舒緩並不代表根本問題獲得改善,後續仍需觀察是否有不適的情況,評估是否就醫。 其他也建議可以嘗試蹲姿、按摩腹部、適度行走等方式改善。蹲姿如蹲式馬桶般,其主要透過姿勢改變腸道路線,使其暢通。順時鐘按摩腹部、適度行走則有助將腸道的氣體更順暢運行些。不過這3種方式能改善的脹氣為下腹、偏向腸道末端的脹氣,才較有可能將氣體排出,若脹氣位置較為上方效果有限。 除此之外,也建議當下停止進食,以避免脹氣的不適加劇,當日也可以暫時適度的禁食一至兩餐。適度攝取益生菌,也可以幫助改善因產氣過多的所形成的脹氣。若上述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便是建議就醫為佳,可透過有助排氣的藥物進行改善。 避免脹氣纏身,細嚼慢嚥等改善助預防! 在預防脹氣上,王威傑醫師表示,主要先以避免風險因素為主,例如細嚼慢嚥、避免過多的產氣或氣體食物、放鬆心情、多運動等。也建議會脹氣的民眾,可透過日常觀察等方式,避開前述的三大風險。例如發現自己喝牛奶會脹氣,便盡量避免,營養方面可從其他食材攝取。而若有相關疾病,也應積極治療並妥善控制,以防脹氣造成不適,例如鼻竇炎形成鼻涕倒流,進而吞下過多的空氣。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久坐又邊講邊吃!逾5成上班族胃脹氣 醫教3招救腸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0 養生.聰明飲食
50歲後逐漸退化 營養師:7食材助大腦延緩衰老7.5年
忘記帶鑰匙、忘了有沒有關門,這些常見健忘、記憶力下降的日常,雖和失智症有所不同,但兩者都與腦部健康有關。嫚嫚營養師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人過50歲後腦部會逐漸出現老化,防範健忘、失智等,應趁早做起。 50歲開始大腦逐漸退化,保養大腦要趁早! 嫚嫚營養師指出,人體平均進入50歲後,大腦皮質和海馬體平均會以0.5%的速度萎縮,記憶力也會隨之逐漸下降,特別是有三高問題、體重過重、運動不足、睡眠不佳者,這些身體狀況不佳或生活習慣不良的族群,萎縮的時間、速度往往會相較她人更快。而目前針對神經性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都尚未有完善的治癒方式,提醒民眾養腦進早做起,及早預防才是最佳策略。 保養大腦,抗氧化、抗老化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嫚嫚營養師建議可參考「麥得飲食」,其為結合地中海飲食及得舒飲食的特點,是專門為預防神經性退化疾病所創建的飲食模式。據研究,此飲食方式有助延緩大腦衰老7.5年,嚴格執行更可降低53%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雖名稱較為陌生,但其實食材名單都相當常見,且營養價值豐富,是非常好的養腦選擇。 綠葉蔬菜:嫚嫚營養師指出,麥得飲食常見食材主要包括了綠葉蔬菜,如青江菜、羽衣甘藍、地瓜葉等,其含有葉酸、維生素K、β-胡蘿蔔素等營養,建議每日一份,每日整體蔬菜量高於三個拳頭。 莓果類:莓果類水果如草莓、藍莓、覆盆莓等,在追蹤長達20年對16000名的老人研究中發現,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最慢的人當中,食用藍莓和草莓的人最多,歸功於莓果類的類黃酮化合物,也有助提高記憶力,建議每周可吃2次以上。 堅果類:堅果種子如核桃、胡桃、杏仁等,富含了脂溶性維生素E,有助保護腦部血管健康,且也含有膳食纖維、油脂等,可增加飽足感,對減重、解嘴饞也很有幫助。建議每日可吃一湯匙的分量,每周至少吃5次。 特級初榨橄欖油:在用油方面,營養師則建議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作為主要的食用油,其含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作用,對於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很有幫助,並也有助降低β澱粉樣蛋白對大腦的毒性。 全穀類:全穀類食材,如糙米、藜麥、蕎麥、燕麥等,內含B群維生素,有助於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且含膳食纖維、升糖值較低,可作為大腦穩定的糖分來源。建議每日可吃3個拳頭的份量。 豆類、禽肉類:豆類及禽肉類,可作為良好的蛋白質攝取來源。在老人飲食的研究發現,豆類攝取量越低,認知下降幅度越大。建議每日吃2個手掌心的份量、每周至少吃4份豆類,如黃豆製品、黑豆、毛豆等,紅肉則建議最好每週小於四次。 魚肉類:魚肉如鯖魚、鮭魚、鰹魚等,有助提供神經保護效果,據研究,和不常吃海鮮的人相比之下,每周吃一次或更多的族群,記憶力測試得分更高,建議民眾可每周吃2~3次。 大腦保養慎防4大傷害,各類成癮物質也在其中! 除此飲食以外,嫚嫚營養師也建議平常應避免大腦受到傷害,更有助大腦保養。而傷害也不僅有受到撞擊等物理傷害,也包括了化學傷害、慢性疾病、成癮物質等。 物理傷害:嫚嫚營養師指出,大腦就像豆腐一般,無法承受撞擊,因此不論是運動或行車,都應注意保護好腦部,在行車時更要注意戴好安全帽、繫好安全帶。 化學傷害:化學傷害如常聽到的重金屬汙染、室內外空汙等,建議飲食上保持多樣性、並注意食物的來源及產地,以分散重金屬汙染的風險。室外戴口罩、室內使用空氣清淨機,並遠離菸害,以降低空污危害。 慢性疾病:至於慢性病,嫚嫚營養師表示,大腦是血管密集度最高的器官之一,血管不健康自然也會影響大腦健康,因此平時保持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三高,有三高者也應妥善控制。 成癮物質:除了上述以外,不論是糖、酒精、抽菸,又或者是線上遊戲、手機遊戲等,這些成癮物質都會劫持大腦陷入獎勵的迴圈當中,使得大腦無法真正的放鬆休息,長期也容易對大腦造成負面影響,都些都是需要留意的細節。 大腦保養要趁早,健腦飲食助防老! 嫚嫚營養師叮嚀,大腦保養要趁早,透過麥得飲食可攝取有助於大腦及身體健康的營養,並避免腦部傷害,再加上良好的睡眠及適量的運動,如此更有利避免腦部退化的情況發生。 《延伸閱讀》 .你的失智症機率有多高?一招讓老年癡呆風險少4倍 .失智症有辦法早期發現?出現這些症狀要留意,改善6招憶起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吃太多肉、太鹹會導致腎結石? 醫師教你預防「腎結石」的6大方法
腎結石發作起來通常有劇烈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等症狀,甚至一直嘔吐、發燒,沒有及時治療恐引發敗血症。在泌尿科門診常見病人,一手扶著腰,表情疼痛,緩緩地走進診間,要求打止痛藥,經過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是結石卡在腎臟及輸尿管造成阻塞引起疼痛,而病人在接受治療並在石頭排出後,症狀才完全改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腎結石?是體質?還是水喝太少?其實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疾病也已證實容易造成腎結石的復發。腎結石常見的原因 ◎脫水長期在高溫下工作,大量流汗,無法補充適當水分,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腎臟裡面長石頭,所以大量流汗時雖然有喝水,但沒有排足夠的尿液,仍然會因為尿液濃度太高而產生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減少尿液中原本可以抵抗腎結石的蛋白,也讓尿液更酸性,都是會讓腎結石越來越多因素。◎痛風痛風患者的血液中尿酸都偏高,有些甚至從腎臟代謝到尿液中的尿酸也偏高,而尿液中的尿酸會增加腎結石的聚集,讓腎結石形成更多。◎副甲狀腺腫瘤一般有副甲狀腺腫瘤的病人多數都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抽血意外發現鈣離子超標,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副甲狀腺腫瘤。特別是反覆發生腎結石的病患及20幾歲就有腎結石的患者,須注意血液及尿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如果超標,則要檢查是否有副甲狀腺腫瘤。◎反覆腎臟感染腎臟反覆感染,會因為尿液中的發炎物質及被破壞的腎盂黏膜,吸引結晶聚集,形成腎結石。◎吃太鹹、太多肉吃太鹹會吃入太多納離子,鈉離子會導致對抗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而吃太多肉會增加草酸鈣在腎臟形成結石。預防腎結石六大原則現代醫學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怎樣做才能對預防腎結石再發生呢?把握以下原則即可避免腎結石發生。一、多喝水: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好發腎結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排2500毫升的尿液才能減少腎結石的復發,換算成每天飲水量至少要3,000西西以上;正常人一般也建議至少要喝2,000西西以上的水,避免結石形成。二、少吃鹽: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吃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率;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暨腎臟疾病研究機構建議,對於腎結石好發者,每日鹽的攝取量要少於一茶匙(約2,300毫克)的量。三、足夠鈣:吃鈣不足無法讓草酸形成草酸鈣由腸道排出,反而增加草酸吸收,在腎臟形成草酸鈣結石;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應1000-1200毫克,約250毫升牛奶4杯所提供的鈣量,由於正常飲食已有鈣的攝取,加上牛奶1~2杯即可獲得足夠的鈣。所以要提醒腎結石者好發者,不要刻意減少鈣的攝取,反而會增加結石生成。四、少吃肉: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腎結石形成,尤其是草酸鈣、尿酸結石的患者更要注意。五、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取: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甜菜、韭菜、秋葵、黃豆、杏仁、榛果、楊桃、紅茶、巧克力...等,容易腎結石的病患應少吃。六、控制糖尿病、痛風、反覆泌尿道感染:腎結石容易發生在有糖尿病、痛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身上,如果這些患者有因腎結石造成疼痛,經過專科醫師治療恢復後,應積極控制血糖、尿酸、體重,並遵守多喝水、少吃鹽、足夠鈣、少吃肉及高草酸食物等5大原則,就能避免腎結石的覆發。醫師叮嚀腎結石的診斷除了照X光、超音波外,24小時尿液的分析與腎結石相關的血液檢驗,也是對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很重要的依據。建議腎結石病患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協助,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做改善,才能減少腎結石再發生,降低腎臟受傷的風險。
-
2021-10-03 養生.營養食譜
汆燙+熱油 白灼料理 鎖住食物原味
我第一次認識「白灼」這兩個字是在餐廳的菜單上。「甚麼叫『白灼』蝦?」服務員說,類似水煮,但煮時多了蔥、薑、酒,目的是去腥並增添風味。我們點了「白灼蝦」,端上桌還附贈沾醬,味道真不賴。那一餐吃得慢,客人漸漸離去,身兼廚師的老闆過來問我們菜色合不合胃口,我再度提到「白灼」料理。這次老闆的解釋就更清楚了,原來「白灼」多使用於粵菜,以滾水在短時間內汆燙,以確保食材鮮脆的料理方式,「也可以做『白灼青菜』,」水中加一大匙鹽和油,時間多在一分鐘之內,甚至幾十秒完成,瞬間鎖住食物的原味。我試作時,特地在辛香料中淋上熱油,當那滋滋滋的聲響伴隨陣陣撲鼻香氣,我已經知道成功一半了。自此之後,每當我想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一道菜,煎、炒、煮、炸都拋諸腦後,「白灼料理」總會跑在前頭,這種作法簡單快速不油膩又清爽,誰不愛?白灼五花肉片食材:五花火鍋肉片1盒(約200克)、黃豆芽適量辛香料:蔥1根、薑1小塊、大辣椒半根、香菜2株作法:1. 香菜切段,其餘辛香料切絲,浸泡冷水半小時,瀝乾水分,放入碗中備用。2. 黃豆芽去尾(也可以去頭去尾為「銀芽」),洗淨並瀝乾水分備用。3. 長肉片切兩段,長度較適中。4. 煮一鍋熱水,汆燙黃豆芽,時間約1分鐘,取出瀝乾,放在盤底。5.原鍋加入2大匙鹽、酒和拍打的1根蔥和1小塊薑(辛香料之外),水煮滾後放入作法3汆燙,待肉片表面轉為白色立刻撈起,時間約2分鐘。6. 瀝乾的肉片鋪在黃豆芽上。7. 取一炒鍋,放3大匙油,油溫上升後,取2大匙淋到作法1,逼出香氣。8.原鍋剩下的1大匙油加入1大匙蠔油炒香,加入2大匙水和1小匙鹽,煮滾後淋到肉片上,再放作法7的辛香料即可。白灼碧綠海鮮食材:透抽1隻、蝦仁6隻、菠菜1把辛香料:薑片2片、蔥1根、蒜5瓣(切蒜末,約2大匙)調味醬:蠔油1大匙、醬油1大匙、香油1小匙、溫水1大匙,攪拌均勻作法:1. 透抽洗淨,內側切花;菠菜洗淨,切小段。2. 製作蒜油:用3大匙的冷油以小火爆香蒜末,時而離火爐、時而回火爐,不斷用鍋鏟翻動,避免焦黃,在蒜末變色前取出備用,時間約1分鐘。此蒜油加3顆米粒份量的鹽,讓蒜油多點鹹味。3. 原鍋加水,放入1大匙的鹽和油,水滾後放入菠菜煮30秒,撈起備用。4. 另取一鍋水,放入薑片、蔥段、2大匙米酒、1大匙鹽,水滾後放入透抽和蝦仁,煮20秒後關火燜10秒,瀝乾水分,去除蔥薑。5. 擺盤:菠菜圍外圈,中間放蝦仁和透抽。6. 將蒜油均勻淋在所有食材上,調味醬淋在中間的海鮮即可。白灼萵苣食材:萵苣2顆辛香:蝦皮1大匙、蒜末1大匙、大辣椒半根(切絲狀)調味料:蠔油1小匙、香油1小匙、熱油1大匙、開水1大匙作法:1. 熱3大匙油,油滾後倒入2大匙至裝有辛香料的容器,激發出香氣;並加調味料,攪拌均勻,視為醬汁。2. 萵苣洗淨,撥開葉子備用。3. 原鍋煮一鍋水(含1大匙熱油),加1大匙鹽,水滾後汆燙萵苣,時間約30秒。4. 關火,挾出一片片的萵苣擺盤,淋上醬汁即可。● 蠔油不要放多,否則青菜的顏色變深,不好看也少了清爽。● 鍋內的水不但要蓋過食材且份量要夠多,菜才能均勻受熱。● 此食材的萵苣可用美生菜(結球萵苣)或其他青菜替代,但不適合蘿蔓生菜。● 辛香料和調味料都可依個人口味調整。
-
2021-09-30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補充蛋白質會引發痛風?專家揭痛風發作原因
● 急性痛風發作時,避免吃中高普林食物● 喝豆漿助增肌,不會誘發痛風● 運動後30分鐘內,喝豆漿補充蛋白質健身風氣盛行,豆漿被視為健身聖品,是運動後蛋白質的最佳補給品。但網路謠傳「喝豆漿會引發痛風!」營養師則釋疑說,事實上,豆漿並不會誘發痛風。尿酸形成結晶 沉積關節處痛風是因體內過多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的一種極度疼痛關節炎,因為「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由於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物,而打成豆漿的黃豆被列為中普林食物,因此許多健身者對豆漿是「想靠近卻又害怕」。豆漿含豐富的植物蛋白、鈣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成分,有助增肌。「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中指出,國外研究追蹤4萬7150名40至75歲非痛風患者的男性達12年,分析其飲食狀況和痛風發生的關聯性顯示,食用黃豆、豆類、蕈菇類等食物,並不會提高痛風發生的風險。痛風和豆類 相關性不大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在急性痛風的發作期,應盡量避免食用中高普林食物,但痛風和豆類的相關性不大,且中普林的黃豆打成豆漿後,普林成分會改變而不會誘發痛風。因此沒有痛風或非急性期的痛風病人,不必特別避開喝豆漿。若要避免痛風發作,應多喝水,尤其不可激烈減重,以免釋放更多尿酸。風濕病醫學會前理事長、高醫免疫風濕科顧問教授蔡文展表示,造成痛風的尿酸來源,主要來自身體DNA的裂解,因此體內的尿酸殘量和排出才是重點。透過飲食控制痛風的效果很差,一方面尿酸值降不多,另一方面若限制病人很多食物不能吃,遵從性也很差。預防痛風 藥物控制最重要預防痛風發作,蔡文展說,透過藥物控制最重要,應將尿酸值控制在7mg/dL左右。若是健身者,也不需要刻意避免補充肉類、豆類製品,只要不暴飲暴食都可食用,若有疑慮,可和醫師討論。對於運動的營養補充,營養師李雨珊建議,健身民眾不只是單純補充蛋白質,還需要攝取一些醣類,避免身體將肌肉當作能量使用,減少疲勞感,且最好健身完30分鐘內補充。健身後,每公斤體重約需攝取碳水化合物1至1.5公克、蛋白質0.25至0.3公克。若從事有氧運動,運動後攝取的醣類和蛋白質的比例可以3:1或4:1補充;若為肌力訓練,建議可以2:1或3:1的比例補充。例如,50至60公斤的人,有氧運動後,可補充450毫升的全糖豆漿及一根香蕉,如此可攝取59公克醣類和17公克的蛋白質;從事肌力訓練,可多吃一顆茶葉蛋,攝取的蛋白質和醣類分別為59公克和24公克。李雨珊表示,無糖豆漿190毫升為一份蛋白質,等同於傳統豆腐80公克、市售嫩豆腐半盒、一兩肉類(約三指幅)或雞蛋一顆,建議運動健身者可在不同食物間選擇、互相替代,增加變化。
-
2021-09-25 養生.聰明飲食
防失智「麥得飲食」降低53%風險,讓大腦年輕7歲半!十大健腦食物你吃對了嗎
麥得飲食(Mind Diet)結合有助控制血壓的「得舒飲食」及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地中海飲食」,被認為能改善認知功能,並減緩阿茲海默症病程,是銀髮世代的最佳飲食法之一。地中海飲食特點為重視橄欖油,多蔬果、適量攝取發酵乳製品和紅酒;得舒飲食著重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特色是攝取高份數的蔬果與乳製品品,麥得飲食則取兩者優勢並加以修正。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台灣失智人口估計超過27萬,預估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一萬人,且 65 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為八%,所以麥得飲食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更值得大家認識。讓大腦年輕七歲半!麥得飲食的十大健腦和五大NG食物麥得飲食的主角有10種護腦食物:1.深綠色葉菜:菠菜、芥蘭菜、綠花椰、青江菜、空心菜、羽衣甘藍等,每週至少攝取 6 次,預防腦部退化成效最佳2.其他蔬菜:其他顏色的各類蔬菜,如茄子、胡蘿蔔、彩椒等,抗氧化效用更好。3.堅果類:每週至少五次,一次攝取約一湯匙。4.莓果類:以藍莓最佳,每週至少吃兩次,每次約半碗左右= 60大卡。5.豆類:每週至少三次,如黃豆芽、豆腐、豆乾或未炸過的豆皮。6.全穀類:每天至少三份,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7.魚類:每週至少一次8.雞肉:每週至少兩份9.橄欖油:每天30cc 為宜10.紅酒:每天一小杯約30-40 cc,建議約90~100cc,最多不超過150 c.c。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曾分享,在台灣吃莓果類的機會比歐美少一些,但蔓越莓、藍莓、桑椹、黑醋栗等等也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和花青素,是天然抗氧化物質,可減緩認知功能退化,所以可以多多補充。麥得飲食也特別點名盡量少吃以下五種食物:1.紅肉(豬、牛、羊及內臟類)2.奶油3.起士4.甜食5.油炸物和速食食品芝加哥 Rush 大學醫學院營養流行病學專家 Martha Clare Morris 帶領一項平均追蹤四年半的研究發現:嚴格遵循麥得飲食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了 53%,而飲食型態愈偏向麥得飲食的人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且大腦較同齡年輕了七歲半。麥得飲食好處太多了不挨餓也能持續瘦、控制血糖、適合台灣人麥得飲食的飲食原則,也是有20多年資歷的專職減重營養師黃苡菱常對瘦身個案耳提面命的重點。她在其著作《營養師狂推!麥得飲食法讓你7天輕鬆瘦》中提到,能配合的個案幾乎瘦身成效很不錯,因為麥得飲食最容易執行、不必挨餓又能持續瘦,還能提供有益大腦的營養素,是一舉數得的最佳飲食法。另外,林口長庚醫院家醫科講師級主治醫師林彥安特別指出這類健康飲食法回歸台灣本土的遵循度:國健署飲食指南對地中海飲食有0.63的遵循度;對得舒飲食可達0.7~0.8;對麥得飲食則有 0.8。「因此即使無法完全按照健康飲食的吃法,只要遵循台灣的飲食建議,還是有機會享有中度以上遵循麥得飲食的好處。」麥得飲食太清淡、太西化,長輩不愛吃怎麼辦?兼顧美味營養的料理秘訣不過,對年長者來說,菜梗纖維或全穀類等食材除了咀嚼較費力,也可能降低食慾。在麥得飲食的原則下,烹調方式多些巧思就能提高長輩的接受度。像是:1.食材切到適合入口的大小2.燉煮或打成新鮮蔬果汁3.魚類選擇魚肚、魚排、經處理過的無刺魚肉塊。4.全穀類除了拿來煮粥,煮飯時提高水的比例或煮前浸泡過夜都可改善口感。5.市售沖泡堅果全穀粉類可搭配豆漿、牛奶等當點心,但須注意含糖量。6.善用天然香辛料,例如咖哩、檸檬汁、九層塔、胡椒、薑、蒜、昆布、蝦米、干貝等,避免醃漬或滷的烹調方式。考量麥得飲食偏向西式飲食習慣,許多長輩可能吃不慣,林志豪醫師和心伶美廚的顏伶伃老師設計三菜一湯的 中式麥得飲食食譜,包括藍莓糖醋雞丁、紅酒豆鼓蒸魚、花椰鮮菇玉米筍、鮭魚蛤蜊味噌湯及毛豆十穀飯,讓長輩吃得開心更能預防失智。資料來源:什麼是麥得飲食?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麥得飲食,讓大腦年輕起來!國泰醫訊營養通訊第九十七期國泰綜合醫院一次搞懂三種經典健康飲食:地中海、得舒、麥得飲食延伸閱讀: 「醫師也是人,我也會恐懼...」連台大醫生都束手無策,醫師林肇堂抗癌8年秘訣:早餐必備的4樣食物
-
2021-09-23 新聞.健康知識+
有越複雜的器官會有更多基因?植物基因數量往往是動物的2倍
缺乏基因的基因組當年與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一起出席記者會的,是兩個定序人類基因組的競爭團隊之領導者—政府支持的計畫由法蘭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領導,私人資助的計畫則由克雷格.凡特(Craig Venter)指揮,而他們拿出來公布的只是簡單的基因組草圖。儘管當時基因組的公布轟動一時,不過在2000 年的記者會中,基因組中還有許多區域沒有定序出來,而且幾乎不清楚哪些區域對於人類的健康與發育而言是重要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最初的結果, 重點在於技術而非基因組。定序人類基因組的競賽引發的技術狂熱仍延續至今。1965 年,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對於微處理器的處理速度做出了著名的預言:每兩年速度會倍增。我們每次購買數位產品時都能感受到這種加速的結果:每年電腦和手機的處理速度都更快,價格也更便宜。基因組技術進展的速度甚至輾壓過微處理器的速度—人類基因組計畫耗資美金三十八億,所需的機器能填滿好幾個房間,花了十幾年才完成。但現在已經有可以定序的手機程式,市場上也有販售手持式基因定序儀。人類基因組圖譜完成後,每年都有其他物種的基因組圖譜完成。現在基因組定序的速度之快,唯一能減緩發表速度的是科學期刊的出版週期。我們有小鼠基因組計畫、百合花基因組計畫、蛙類基因組計畫,從病毒到靈長類的生物體全都有基因組計畫。剛開始有個物種的基因組發表可是重大事件,會刊登在一流期刊上,媒體也會大肆宣揚。時至今日,除非牽涉到重要的生物過程或是關乎健康議題,新基因組圖譜的發表基因已經不值一提。儘管定出基因組圖譜的論文逐漸失去光彩,但依然是能讓祖克康德、鮑林和威爾森高興與著迷的金礦。我們現在有了果蠅、小鼠和人類的基因組資料,能夠從中找尋生命的核心問題: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究竟如何,以及讓各個物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每個人的身體中有數兆個細胞,肌肉、神經、骨骼,與其他數百種組織彼此合作,它們全都位於適當的位置上,並以正確的方式連結。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只有九百五十六個細胞,如果這還不讓你感到驚訝,想想這個:儘管人類和線蟲的細胞數量、器官複雜性,以及身體部位的差異都很大,但是人類和線蟲基因的數量卻是差不多的,大約都是兩萬個。而且不光是線蟲如此,果蠅的基因數量也和人類差不多。事實上,就基因數量來說,與稻米、黃豆、玉米和樹薯相比,動物都輸了,植物的基因數量往往是動物的兩倍—在動物界中,讓複雜的新器官、組織和行為演化出來的,並不是更多的基因。更奇特的是基因組本身的組織方式。記得之前提到的規矩嗎?基因由一連串鹼基所組成,能夠轉錄成一串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序列是蛋白質的密碼。基本上,基因內含了蛋白質的分子模板。當某個基因序列發表了之後,作者得把序列資料公開並上傳到國家的電腦資料庫。幾十年來的基因研究,讓這個資料庫擴增的速度非常快,裡面有幾千個物種中無數個基因的資料。現在你可以坐在電腦桌前,只要輸入一串序列,就能看看哪個物種的哪個基因與這串序列相符。當你能用整個基因組比對資料庫中的基因序列,便可以從比對結果得知基因組中有哪些基因。過去二十年來,基因組序列一個個出籠,有個結果全無例外—就是基因組中的基因很少。如果基因組中的基因具備的是用來製造蛋白質的密碼,那麼基因組的絕大多數片段都沒有辦法用來製造蛋白質。人類基因組中只有2% 的區域中有蛋白質密碼,剩下的98% 中沒有基因。基因是DNA 汪洋中的島嶼,除了極少數的例外,這個模式適用於線蟲,也適用於小鼠。如果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中沒有製造蛋白質的密碼,那要用來做什麼? 細菌來救場富蘭索瓦.賈可布(François Jacob,1920~2013)和賈克. 莫納德(Jacques Monod,1910~1976)這兩位生物學家在二次大戰後,從法國反抗軍中退役,開始研究細菌消化糖類的過程。如果說有什麼科學問題比這個更象牙塔式、與人類健康關係更疏遠的,應該是沒有。賈可布和莫納德指出,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能消化所處環境中的兩種糖類,一種是葡萄糖,另一種是乳糖。細菌的基因組相當簡單,一長串的基因中含有能製造消化每種糖類所需蛋白質的資訊。如果環境中葡萄糖多、乳糖少,基因組就會製造消化葡萄糖的蛋白質。如果狀況反過來,基因組則會製造消化乳糖相關的蛋白質。這種狀態看起來簡單又顯而易見,但是其中的基本機制卻為生物學帶來了革命。科學家發現細菌基因組中的兩類區域。在第一類區域中, 這些基因包含了製造消化兩種糖類所需蛋白質的資訊。其中的A、T、G、C 序列會轉譯成胺基酸序列,組成蛋白質。基因與基因之間的序列也是由A、T、G、C 所組成,但是比較短, 其中並沒有製造蛋白質的密碼。當其他的分子附著到這些序列上,可能開啟或是關閉基因,這是第二類區域。你可以把這些比較短的區域想像成分子開關,它們會控制基因去製造蛋白質。在細菌的基因組中,基因和控制該基因的區域彼此相鄰。賈可布和莫納德發現,細菌的基因組本身就是一種生物性的製造工序,能在適當的時候製造適當的蛋白質。基因組有兩個區域,一個是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另一個是告知哪種基因在何時應該啟動的序列。兩人因為這方面的研究,於1965 年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賈可布和莫納德得到諾貝爾獎後幾十年當中,科學家發現這個蛋白質製造程序的雙重組織特性,是所有基因組的共同特徵。動物、植物和真菌全都有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以及控制基因開啟關閉的分子開關。他們的發現提供了瞭解細胞、組織與器官之間區別的線索。人類的身體架構嚴密,具有四兆個細胞,組成了兩百多種組織,形成了骨骼與腦部、肝臟和骨架等等。軟骨組織的細胞能製造膠原蛋白(collagen)、蛋白多醣(proteoglycan)和其他成分。這些成分能和水與礦物質結合,讓軟骨柔軟但又具備支持的力量。不同的蛋白質組合讓神經細胞與軟骨、肌肉或是骨骼中的細胞各個不同。然而重點在於,身體中每個細胞含有的DNA 序列全都相同,都是由受精卵演變而成。神經細胞中的DNA 基本上與軟骨、肌肉或是骨骼中的細胞都是一樣。如果每個細胞所含的基因相同,那麼讓細胞不同的,就在於是哪些基因活動起來製造蛋白質。賈可布和莫納德所發現的開關,對於瞭解基因組打造不同的細胞、組織與身體而言極為重要。把基因組想成食譜,而基因密碼代表了材料,開關則代表何時使用那些材料的指示。如果基因組的2% 是由能製造蛋白質的基因所組成,其他的98% 則是告訴基因何時與何處要啟動的資訊。但是基因組如何打造出身體呢?在生物演化史中又如何讓物種出現變化?在人類基因組計畫的時代,沒人知道這點。但有少數基因在基因組中很罕見,像是冰山一角,造成了許多驚奇。※ 本文摘自《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作者:尼爾・蘇賓 譯者:鄧子衿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28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攝取不足靠保健品補充夠嗎?營養師給答案
南部只要颱風、淹大水,菜價立刻飆升,不僅葉菜類漲價,連蔥蒜也不便宜,讓不少民眾荷包縮水。營養師建議,若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維他命補充,但仍建議以原形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近年科技進步,冷凍蔬菜殺菁技術越來越好,若無法購得新鮮蔬菜,冷凍蔬菜包也可派上用場。保健品無法取代原形蔬果,只能當輔助。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蔬菜中最主要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鉀、鈣、鎂、鐵,還有膳食纖維,若吃菜量不足時,可以透過綜合型維他命補足缺乏的營養素。不過,蔬菜中植化素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茄紅素等,難以透過維他命補足,建議仍要攝取蔬菜。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一天至少攝取28至30克纖維質,等於一天要吃三份青菜,若民眾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但不建議只吃一份青菜,其餘都靠營養品。此外,蔬菜纖維含量高,除了富有飽足感,也可以協助腸胃蠕動,若只吃保健食品,維持飽足感不如原形食物久,纖維質不足,仍無法取代吃蔬菜好處。蔬菜吃太少免疫力差,更要少喝含糖飲料。程涵宇表示,若蔬菜吃太少,身體免疫力相對較差,建議平時少喝含糖飲料、食物等,減少身體負擔,可改喝無糖咖啡、不易形成體脂肪的茶類幫助解膩,促進身體代謝。除了葉菜類外,若要補足膳食纖維,程涵宇指出,像是木耳、菇類、牛蒡、海帶等,還有百香果、香蕉、蘋果、奇異果、葡萄等水果,以及腰果、奇亞籽等堅果種子,或毛豆、黃豆、鷹嘴豆皆可補足。另外全穀雜糧類,包括地瓜、燕麥、藜麥、糙米、穀米、玉米也能攝取得到,近期民眾喜愛的燕麥奶、高纖豆漿也富含膳食纖維。有些上班族因工時關係,不一定有空選購新鮮蔬菜,會改用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進步,冷凍蔬菜品質也不錯。許為捷表示,早期的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沒那麼好,營養不如新鮮蔬菜。但近十年技術進步,保留一定的營養成分,雖然沒有新鮮蔬菜好,但若青菜缺乏時,冷凍蔬菜也是不錯選擇。程涵宇說,冷凍蔬菜常見花椰菜、三色豆等,或是無添加的玉米罐頭,營養豐富,也保留高量膳食纖維、維生素,除了烹調,也可打成蔬果汁、綠拿鐵,或搭配優格一起食用,兼具口感且省時,對現代人來說方便性高。蔥蒜貴參參 調味怎麼辦?近期除了菜價貴,蔥蒜等辛香調味料也不便宜。許為捷表示,若以辛香料排名,蔥、薑、蒜列在營養價值前三名,因其含有薑黃素、硫化物、酚類物質,難以被其他香料取代。若要改用其他佐料,辣椒可增加新陳代謝,天然九層塔可提升香氣,檸檬含有機酸可增加腸蠕動。1.用薑取代蒜頭程涵宇表示,料理中加入蒜頭,可增進香氣層次,若要改用其他辛香料,薑、辣椒、洋蔥也是好選擇,例如用生薑切絲炒秀珍菇,有天然的鮮甜滋味,生薑溫熱屬性,兩者搭配下可吃到更多營養素,像是菇類中的多醣體、膳食纖維,薑富含的薑烯酚、膳食纖維。2.用洋蔥(粉)、九層塔代替青蔥程涵宇指出,蔥可用洋蔥或市售乾燥洋蔥粉取代香氣。若要煮蛤蠣湯、紅燒蝦,常用來提味的青蔥可用九層塔取代,九層塔富含高膳食纖維,還有維生素A及高鈣、鐵、鎂、鉀,不僅美味也能獲得身體所需營養,也可善用八角、花椒或迷迭香等,搭配不同料理做變化。
-
2021-09-16 養生.聰明飲食
為了減肥把豆漿當水喝?當心蛋白質破表+越喝越胖
網傳豆漿減肥法 瘦不下來甚至復胖網路盛行豆漿減肥法,營養師發現,不少人以為喝豆漿能減肥又有益健康,尤其是40、50歲婦女,為了更年期保健,有人每天喝豆漿500到1000c.c.,甚至當水喝,結果不是瘦不下來,就是復胖。35歲吳小姐,身高不到160公分,體重超過70公斤,為讓自己更輕盈,半年多前,她運動、戒掉炸雞,吃肉前還先去皮、去肥肉,甩掉5公斤,但體重就此停滯不前。體重停滯期裡,她甚至完全不碰澱粉,還延長運動時間,但就是「嘸效」。【延伸閱讀: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國泰醫院汐止分院營養師顏麗呅發現,吳小姐每天自製豆漿,早晚各喝500c.c.,因怕黃豆腥味,每回還加入兩匙寡糖調味,順便幫助腸道蠕動。顏麗呅說,一天喝1,000c.c.無糖豆漿,熱量達300大卡,幾乎吃下一天的蛋白質需求量。不只如此,她怕砂糖熱量高,改以寡糖取代,但4湯匙寡糖熱量也有90大卡,每日喝豆漿就多喝下400大卡熱量,體重當然下不來。更年期喝豆漿保健?豆製品不是「菜」吳小姐不是唯一案例,顏麗呅說,不少減重個案認為豆漿沒有膽固醇,又含水溶性纖維,尤其年近更年期婦女,常喝豆漿保健,不計較飲用量,卻不曉得豆漿也含脂肪、蛋白質,體重自然節節上升。「很多人把豆製品當『菜』吃。」顏麗呅強調,黃豆雖然是植物性食物,但營養學分類上,豆製品屬於「肉魚豆蛋類」。一杯240c.c.無糖豆漿(即一份)所含5公克脂肪、7公克蛋白質,等於一份中脂肉,若早餐店常用來盛裝豆漿的白色塑膠杯,容量更多,通常有300c.c.。馬偕醫院營養師楊亦而說,一杯感覺有甜味的豆漿,熱量至少100大卡,微甜熱量更多,若把豆漿當水喝,一天2,000c.c.,就可能喝下800到900大卡熱量。顏麗呅說,正常甜度的加糖豆漿,熱量近200大卡。楊亦而建議,豆漿及黃豆製品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還有飽足感,但食用時別忘了與當天吃進的肉魚蛋類合併計算,才不會超量。【延伸閱讀:為何喝豆漿補鈣骨質仍流失?營養師曝1原因錯很大】網路豆漿減重法解密豆漿+黃瓜減肥法分析:1.黃瓜幾無熱量,早、晚餐只喝豆漿、吃黃瓜,幾乎採半飢餓方式減肥。短期似乎有成效,恐難以為繼。2.此減肥法屬低油脂配方,若午餐沒有水果,完全不碰澱粉類主食,營養不均衡,長期可能酮酸中毒,危害健康。建議:雖減少油脂攝取量,減重者每餐至少要吃半碗飯,一天仍要吃6份豆魚肉蛋類食物;男性每餐主食約8分滿,豆魚肉蛋類則要7、8份,還要吃足量蔬菜、水果等,維持營養均衡。清淡素食+1杯豆漿(睡前)分析:早餐雖不吃油條,但點心若吃水煎包,一顆熱量250大卡,或6個小籠包也有380大卡,起司火腿三明治有200到250大卡,熱量不算太低。建議:以素食為正餐,最好挑選天然素料,避免加工食品及勾芡,才不會吃下隱藏油脂。三餐正常吃,睡前喝豆漿增加熱量攝取,建議不喝。無糖豆漿450c.c.+茶葉蛋1顆+1份水果或生菜沙拉分析:1.若生菜沙拉不加醬,早餐熱量就不到300大卡,比起奶茶加蛋餅或三明治,少100到150大卡,晚餐約只有200到250大卡。2.如此高蛋白質、低熱量,一天總熱量約1,200大卡,大約是減重女性一日建議攝取量。3.2,000c.c.飲水可以增加飽足感,運動則消耗熱量。建議:午餐以半碗飯當主食,且要有一份蛋白質,如一兩肉或一份豆製品等,再加上青菜,維持營養均衡。怎麼計算一份豆製品:一份豆魚肉蛋類=75大卡=20公克黃豆=240c.c.無糖豆漿=一塊田字型板豆腐=半塊盒裝豆腐=2片五香豆乾=一片豆包=35公克瘦肉註:每天攝取豆製品至少一份以上豆製品 健康吃●盡可能選擇未加工或一次加工豆製品,如豆腐、豆漿、豆包等。●避免過度加工、油炸或調味豆製品,如百頁豆腐、麵輪、炸豆皮等。●喝豆漿最好不加糖,或使用代糖。●烹調時,避免過油、太鹹,建議採滷、炒或煮湯,避免勾芡、糖醋、油炸或三杯方式。●痛風發作時,不建議吃黃豆製品。資料提供╱楊亦而、顏麗呅營養師 製表╱陳惠惠【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出處/2011-12-14/聯合報D2/健康】(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1-09-14 養生.聰明飲食
1杯燕麥奶=1/3碗飯!營養師一招降燕麥奶升糖指數
許多人宣揚吃燕麥好處多,60多歲陳太太不但在早餐吃燕麥粥,還把燕麥片混同米飯一起煮,當成主食;還有三高患者,雖不習慣無糖燕麥奶的口感,看上它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仍忍耐喝下肚。燕麥健康價值高 食用方式及分量仍需注意營養師提醒,即使食物健康價值高,仍要注意食用方式及分量,千萬別把燕麥奶當水喝,以免吃進過量澱粉,造成反效果,導致血糖、三酸甘油脂及體重飆升。市售燕麥產品從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到三合一即溶燕麥片等,從顆粒、扁平到糊狀,還有加不加奶精、糖、堅果等,有些產品則額外添加膳食纖維、增稠劑等,讓人眼光撩亂。不同於一粒粒燕麥嚼起來QQ的,經「整形」壓成扁平狀的燕麥片,不只外觀改變,即使沒添加任何東西,口感也會變得軟軟糊糊,有人接受度低,卻也有不少人迷信比較營養,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那是水溶性纖維釋出所致。【延伸閱讀:燕麥奶、全麥製品較好?營養師曝10大偽健康食物】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燕麥保留麩皮、胚芽及胚乳,屬於全穀類食物,同樣分量,燕麥片的飽足感勝過白米飯。張斯蘭說,燕麥膳食纖維豐富,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堆積;水溶性纖維有助緩解腹瀉,也能增加腸道好菌。也因富含膳食纖維,燕麥片吸水性強,吸足了水膨脹,體積增大,不但延長食物在胃裡的時間,增加飽足感。趙強說,胃的功能就是「液化」食物,待食物變成泥狀,才進入小腸,比起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停留在胃的時間變短,小腸吸收速度快,血糖上升速度也快。一杯240cc燕麥奶 大約是三分之一碗飯流質食物升糖指數(GI)相對較高,下肚後血糖上升速度較快。趙強說,曾有研究以3顆蘋果與等量蘋果做成的蘋果泥、蘋果汁比較,證實食物形態不同,下肚後的升糖指數也不一樣,蘋果最低,其次為蘋果泥,果汁最高。而三酸甘油脂高的人,還要留意升糖負荷。趙強說,升糖負荷是計算下肚的碳水化合物(即澱粉)總量,總量愈高,身體血糖負荷愈大;三酸甘油脂高的人,要特別留意燕麥奶飲用量,一口氣喝太多,胰島素來不及消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轉為脂肪,三酸甘油脂反而增加。張斯蘭以市售燕麥奶為例,一杯240cc約等於1.5份主食,大約是三分之一碗飯。她說,飲料好入口,很容易輕忽飲用量,若喝得多,又沒有減少三餐主食,額外吃下肚的澱粉,反而會讓血糖、三酸甘油脂和體重上升,成為身體負擔。趙強強調,食物再好,仍要控制食用量及食用方式,均衡飲食更重要。他建議,可將燕麥混入白米飯裡烹煮,當成主食吃;比起白米,燕麥、燕麥片更有助血糖穩定。【延伸閱讀: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燕麥奶+蛋白質 降升糖指數早餐該選什麼飲料?怕胖的人先看熱量,但要想吃得均衡,應先認清食物種類。營養師說,燕麥奶、五穀奶雖然都是「奶」字輩,若無加奶,其實喝下肚的是液態澱粉,建議搭配蛋白質一起吃。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若是外食族,不管是一杯(240cc)米漿、燕麥、五穀奶,約等於1.5份主食,建議可以和茶葉蛋、水煮蛋、火腿肉等蛋白質搭配,還可以再多吃一片土司。她說,一杯薏仁漿的熱量約等於一份主食,除了搭配蛋白質,可以加上兩片土司,或半顆雜糧饅頭。至於牛奶、豆漿,張斯蘭說,這兩種飲品都富含蛋白質,可加入3湯匙的燕麥片沖泡後食用,再搭配一片土司;若能選擇無糖豆漿、低脂或脫脂奶會更佳。另外,營養師建議,燕麥粥裡可以添加腰果、核桃等堅果,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芝麻粉還富含鈣、鐵。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澱粉、蛋白質一起吃,不只飲食均衡,還能降低升糖指數,比單吃澱粉的血糖更穩定。他說,以燕麥奶、薏仁漿等搭配麵包、飯糰,下肚的幾乎全是澱粉,缺乏蛋白質,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這樣的組合並不理想。【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出處/2012-08-11/聯合報D2/健康】(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1-09-10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會痛風?豆製品都高普林?營養師揪禍首:6成患者發作前都喝這個
喝豆漿會導致痛風嗎?營養師林世航破解這「萬年迷思」!黃豆雖屬於高普林食物,豆漿算中普林食物,當急性「痛風發作的期間」,確實應該要避免攝取「普林食物」;不過一般的正常健康人,適度的攝取這些食物是可以的。根據研究也指出,「植物性食物」並不會提高痛風的機率。 林世航說明,痛風是因為血液中有過多尿酸而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是普林(purine)的代謝物,普林就是「嘌呤」,是DNA與RNA的成分,所以我們只要有攝取到「細胞」就會攝取到普林。 不過,普林代謝成尿酸後會從尿液排出,健康成人不容易因為攝取到普林,而發生高尿酸血症的問題,但當攝取太多高普林食物、或者尿酸合成代謝增加,還有腎臟排泄有問題時,就會導致高尿酸問題,並產生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處而引發嚴重的發炎問題,就是俗稱的「痛風」。 網傳「豆製品會因為含有高量普林而引發痛風?」,研究認為並不會提高發生風險! 國外研究追蹤4萬7150名、40至75歲非痛風患者的男性達12年,分析這段時間內的飲食狀況,是否與痛風發生風險有關聯性,結果指出植物性食物並不會提高痛風罹患機率! 台灣學者亦分析痛風風險與飲食內容的關聯性,結果發現痛風罹患風險與豆類攝取量呈現負相關,也就是一般人攝取豆製品是會減少罹患痛風的風險,主要健康人可以從尿液中正常地排出尿酸,而不至於會因為攝取到含有普林的食物就罹患痛風。林世航強調,對於已經是痛風的患者而言,平常適量的吃豆製品是安全的,在急性發作時確實要攝取低普林飲食,黃豆屬於高普林食物,而豆漿屬於中普林食物,所以在發作期間減少攝取這類食物是正確的。 台灣學者曾分析,哪些食物是具有誘發痛風的可能,在822位痛風病患分析結果中,約有半數在急性發作前都有誘因,其中約有60%的病患在發作前有喝啤酒,18%有吃海鮮,而14%有攝取內臟類食物,但豆製品幾乎不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 林世航提醒「所有食物都是過與不及都不行,即便研究並未指出豆漿與豆製品是痛風的原因,但依然要建議適度攝取單一類食物。」●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80多歲老父親開刀暫失能,姊弟倆搶著照護:你出力我出錢,就用自己的方式孝順他!.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9-04 養生.聰明飲食
減醣、間歇性斷食哪個容易瘦?營養師教6招這樣吃更好瘦!
文/黃君聖Sunny營養師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碳水化合物普遍攝取過量,尤其是外食族群,通常以高碳水為主,過多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波動,也會形成脂肪囤積在體內。「減醣飲食」是根據均衡飲食的方式做延伸,將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提高蛋白質與脂肪比例,限制不如「生酮飲食」嚴格,在執行上也比較容易,成為近年來熱門的瘦身飲食法。 想瘦身,該減醣還是該斷食? 減醣飲食是一種相對簡單、易達成的飲食方式,只要稍微調整營養素比例,就能達到維持體重的效果,也適合大部分的人長期執行。很多人誤以為減醣飲食等同於完全不能吃澱粉,或是害怕吃碳水化合物,其實碳水化合物本身並沒有罪,它對身體而言仍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只是現代的人普遍都食用過量。 減醣飲食是適量地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造成的熱量缺口就用其他營養素補足,所以也並不是少吃,而是調整各營養素攝取比例,較不容易因為攝取高碳水化合物,而造成血糖波動過大、讓飢餓感明顯,對於控制血糖與體重有很大的幫助。 不管你想選擇減醣飲食或是間歇性斷食,只要執行方向正確,都能達到瘦身效果。甚至你可以視自身情況與需求,結合兩種飲食法,在168斷食的進食期間,搭配上減醣,將原本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分量減少。不過,不管以哪種方法,都必須以原型食物為主,並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是健康瘦身的關鍵。 「減醣飲食」該如何執行才會瘦? 執行減醣飲食時,不只是單純減少碳水化合物就好,還必須考量營養均衡,並達到人體所需的總熱量,掌握以下幾個大原則,不管是進行減醣飲食或168斷食,都很適用。 避免精緻糖 精緻糖是最容易影響我們胰島素恆定的食物,所以想要有效瘦身,應盡可能避免攝取精緻糖,像是含糖飲料、甜點以及加工品等。 澱粉減量吃 平常吃的主食類,像是白飯、麵條、麵包的食用量要減少20 ∼40%,原本吃一碗就改成吃七分滿。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原則是要減少分量,但不要完全不吃,因為碳水化合物還是人體最容易利用的能量來源。另外,也盡量挑選全穀根莖類來當作主食,因為其中多了礦物質、維生素B群等,能夠幫助營養素代謝,也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 多吃好蛋白 補充優質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豆類、蛋類、魚類、肉類等,雞腿、豬肉、牛肉等都屬於好的蛋白質,可以適量攝取,不必局限於低脂肉類。如此一來,減醣也能夠吃得開心,不會因為限制太多而感到痛苦。 蔬菜要吃夠 蔬菜是熱量低且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食物,能夠增加飽足感,可以多選擇醣分含量低的食材,像是黃豆芽、青江菜、綠櫛瓜、青花菜等。要注意的是,有些根莖類蔬菜的澱粉含量高,像是南瓜、馬鈴薯、芋頭等,需視為主食,控制食用分量。 水果一天兩拳頭 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碳水化合物,應注意食用分量,一天吃兩個拳頭大的體積為限,也可以選擇一些醣分含量較低的水果,像聖女番茄、土芭樂、百香果、哈密瓜、香瓜,減少醣分攝取量。 選擇好油脂 選擇好的油脂來源,能讓減醣飲食順利進行。減少碳水化合物時,仍要吃進足夠熱量,像是堅果就是很好的油脂來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選擇好的食用油,並且輪流替換不同種類,或是也可以從適量堅果中補充,一天至少需要攝取約 15 公克(一湯匙)。 《延伸閱讀》 .香菜助氧化、降血壓、強化肝臟 營養師:配臭豆腐等食物更營養! .【名家專欄】黃君聖營養師/改善便秘、排解毒素,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以上內容由黃君聖Sunny營養師著,采實文化《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提供,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30 癌症.肝癌
王光輝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2021/08/30編按】兄弟象隊一代名將、人稱「萬人迷」的王光輝,今天上午因癌症病逝,年僅56歲離世令球迷震驚。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不少人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這裡要討論的肝癌,是指「原發自肝臟細胞的癌症」,而不是指從大腸癌、乳癌、胰臟癌轉移到肝臟的「轉移性癌」。肝癌的症狀在肝癌的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能在肝癌早期就發現自己罹癌者,很多是從健康檢查得知,而非因為不舒服就診。當肝癌繼續長大時,患者可能會感覺:● 右上腹痛● 腹脹●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 食慾欠佳 ● 疲憊● 黃疸● 茶色尿● 發燒肝癌的危險因子如果有下面幾項危險因子,你或許該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以免已有肝臟腫瘤卻不知道。● B型肝炎或C型肝炎這幾乎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了!兩者都是經由血液傳染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經由母嬰垂直感染、共用針頭、輸血等方式得到肝炎。病毒性肝炎會持續的破壞肝臟細胞,肝細胞病變演變成癌症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肝硬化當肝臟因為酒精、病毒性肝炎、藥物等因素受損後,肝臟會企圖自我修復,但過程中會產生疤痕,因而變硬、變形,這些漸進性且不可逆的破壞會讓肝臟失去原有功能,也讓肝細胞病變演變成肝癌的機會增加。肝癌的危險因子接下來的肝癌危險因子,則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嚴重酒癮若天天飲用大量酒品,且保持過量飲酒習慣多年,罹患肝癌的機會就較大● 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當花生、黃豆、玉米等五穀雜糧在濕熱天氣下發霉後,會產生黃麴毒素,像花生粉、花生醬、豆腐乳、棗類中藥材等保存不當時都可能有黃麴毒素,且即使加熱到攝氏一百度烹煮也無法去除,吃下肚後黃麴毒素會攻擊肝臟細胞,引發肝細胞病變,甚至導致肝癌。● 糖尿病也會增加肝癌的機會。● 體重過重檢驗肝癌當然,我們一定會很關心要如何檢驗出肝癌呢?若醫師懷疑患者有罹患肝癌的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胎兒蛋白,若上升則須懷疑是否有肝癌,抽血同時也要了解現在的肝功能指數。若是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患,建議每六個月應該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指數;若已經確定是有肝硬化的病患,那建議每三個月抽血檢查血清甲型胎兒蛋白。假使定期抽血檢查時發現這指數是異常的,或指數一直持續上升,就要小心肝癌的可能。當然,並非所有肝癌病患的胎兒蛋白指數都會上升,抽血結果即使是正常的,也不代表一定沒有肝癌。肝癌的影像檢查一般來說,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做為高危險群的第一線檢查,建議罹患B型肝炎者、C型肝炎者、及肝硬化者至少四到六個月應該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肝癌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都是能用來檢查肝癌的影像工具。肝臟切片代表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化驗,可用於確診是否為肝癌。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時,須要打顯影劑,以便了解腫瘤的分布位置、數量、及大小,醫師會再配合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決定適合的治療手段。若發現的夠早,選擇「手術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有機會治癒肝癌。其餘治療方式包括了射頻燒灼、動脈栓塞、藥物注射、肝臟移植等,就端看個人病情及腫瘤狀況來決定了!原文:
-
2021-08-29 新聞.元氣新聞
斜槓醫師捐版稅 挺遠距醫療
年輕醫師「斜槓」的例子不少,甫獲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神秘女聲「?te壞特」,是通過國考的外科醫師;今年東京奧運羽球「麟洋配」奪金,最先畫出球在界內得分決定性畫面,被稱為「新時代國旗」的原創者「黃豆泥」,也是醫師。他長期關注偏鄉醫療,把作品拍賣所得版稅捐給數位人道協會,支持偏鄉遠距醫療。「黃豆泥」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曾在榮總體系擔任實習醫師,目前就讀研究所,同時也是圖像創作者,與夥伴合創「病態美學」,曾與台中科博館合作「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以肺癌病理切片凸顯中部空汙問題。他說「看病理切片很痛苦,但圖像卻是美麗的,體現疾病痛苦跟美麗相互矛盾之處」。日前東奧羽球男雙金牌戰,最後一顆壓線球得分,為台灣奪下一面金牌,令不少民眾津津樂道。黃豆泥表示,很喜歡乾淨、具象徵性的符號,看到壓線球畫面後,腦中立刻浮現靈感,比賽結束十五分鐘內便完成繪製,沒想到後續反應熱烈,甚至出現版權爭議,讓他始料未及。版稅雖非大額捐款,黃豆泥決定捐給長期做遠距醫療的數位人道協會。黃豆泥說,就讀台中一中時曾參與偏鄉課輔近三年,發現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而台灣一年僅有一千三百個醫師名額,稀缺性高,但大多數想在大都市服務,希望藉捐款,提高社會對偏鄉醫療資源的關注。
-
2021-08-28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
1項國外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在健康餘命縮短排名榜中,名列第2,僅次於肺癌,骨鬆患者晚年臥床機率相當高,毫無生活品質。因此,營養師建議,應該從年輕就開始存骨本,經常攝取高鈣飲食,配合運動、日曬,降低骨鬆危機。豆漿是高鈣飲食? 可以取代牛奶嗎?有網友認為,豆漿為高鈣飲食,認為喝豆漿可以補鈣,甚至成為乳製品的替代物,理由為黃豆含有豐富的鈣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從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訊來看,黃豆100公克含有194毫克的鈣質,遠高於每100公克全脂鮮乳104毫克鈣質,但黃豆製成豆漿時,流失許多鈣質,100公克豆漿就只有14毫克鈣質,反而無法有效補鈣。潘富子解釋,大豆含有抑制鈣吸收的天然化合物(phytate,植酸鹽),身體可能無法吸收豆奶中的所有鈣,而豆製品屬於易產氣食物,攝取過量容易導致脹氣。牛奶鈣質豐富可早晚1杯 乳糖不適則可改吃豆腐、綠色蔬菜另一方面,牛奶為最佳補鈣飲食,依據國健署建議,1天可喝到2杯,每杯為240c.c.,早、晚各喝1杯,就能攝取到鈣質、優質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只要不超過上限,就不用擔心肥胖問題。若因體質緣故,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潘富子建議,可多吃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芥藍、芥菜、紅莧菜、地瓜葉等),綠葉蔬菜含有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適度日曬生成體內維生素D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防骨鬆除了飲食之外,應養成有氧及肌力訓練等運動習慣,並透過適度的日曬,以合成維生素D。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就會降低鈣質吸收率,導致骨細胞活性下降,提高骨骼空洞化和骨質疏鬆等風險。食藥署則提醒,國人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相關飲食建議可進一步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或尋求營養師提供飲食建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26 養生.聰明飲食
滷味怎麼吃最健康?一張圖表帶你看百頁豆腐、蘭花干、豆皮原料差在哪
相信許多人晚餐或宵夜都很喜歡吃滷味,但你知道嗎?選錯了熱量可能差快兩倍,營養師團隊好食客帶大家分享百頁豆腐、蘭花干、豆皮這三個豆製品的差異。百頁豆腐、蘭花干、豆皮,熱量、營養差在哪?相信大家都知道百頁豆腐很油!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許多的大豆油,所以它的熱量、油脂都不低,但你知道嗎?其實蘭花干也不惶多讓,以滷味攤常賣的份量來看百頁豆腐:熱量約200大卡,脂肪、蛋白質都是13克蘭花干:熱量約170大卡,脂肪、蛋白質也都是13克沒炸的豆皮:熱量約120大卡,脂肪6克、蛋白質13克什麼?蘭花干的脂肪竟然跟百頁一樣多?這其實添加的原料、製程有關百頁豆腐、蘭花干、豆皮,原料差在哪?這三種豆製品在製作過程中可能都添加了許多原料,這邊特別講講主要不同的地方。百頁豆腐:黃豆、大豆油、馬鈴薯或樹薯澱粉因為添加了許多大豆油,讓他有軟綿的口感,而馬鈴薯、樹薯澱粉則讓它熱量又再提升一個檔次,所以可以說是滷味攤最高熱量的豆製品當之無愧(不只又油又有澱粉)蘭花干:黃豆、大豆油、食用石膏添加食用石膏是為了凝固,雖然本身加的大豆油沒有百頁豆腐多,但製程最後會拿去油炸,所以吸附的油脂又更多了。豆皮:黃豆、大豆蛋白、大豆油豆皮可以說是滷味攤數一數二較好的蛋白質來源(還有大豆乾、五香豆乾也不錯),因為原料用油少,又沒有經過油炸(如果是炸豆包可能就跟蘭花干差不了多少),所以是較健康的食物,也是營養師必點的滷味品項。【編輯推薦:營養師傳授吃滷味7秘訣,讓你不腫又不胖!】滷味該怎麼選?想要吃一頓健康的滷味,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小撇步先夾2-3份蔬菜主食:選冬粉或蒸煮麵肉類:雞肉或腱子肉豆製品:選擇豆皮、大豆乾、五香豆乾、小豆干※千萬不要喝太多滷味的湯汁(不只是熱量,鈉含量也非常高)【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百頁豆腐vs.蘭花干vs.豆皮,滷味豆製品,你都怎麼選?】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靠吃蛋白質增肌預防肌少症?專家:一件事很重要
除了適度運動,行動力也可以靠「吃出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說,蛋白質是建造修補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增肌」關鍵。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白胺酸」有助於刺激肌肉合成。劉彥均指出,白胺酸為人體無法合成之必需胺基酸,需從食物中補充,日常飲食中可多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黃豆及其相關製品、魚類海鮮、蛋類、禽畜瘦肉、乳製品。根據DRIs「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蛋白質章節草案,19歲到70歲成年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1.1公克/公斤體重,70歲以上長者則建議應增加到1.2到1.5公克/公斤體重。劉彥均分享「長肌肉」的飲食小技巧:1. 補充足夠熱量與蛋白質把握優質蛋白質攝取原則,還需搭配均衡飲食,並且維持適當體位,體位過輕容易增加肌少症風險,若身體缺乏熱量,還會影響能量代謝,造成肌肉疲勞衰退。2. 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三餐除了蛋白質的攝取量要足夠外,餐次分配也是重要因素,建議將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一日三餐,才能有效提高吸收利用率。3. 維生素D不可少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與肌肉質量有關,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減緩肌肉流失及預防骨質疏鬆。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鮪魚、鯖魚、乾香菇、蛋黃、牛奶等,除此之外鼓勵搭配每日10-15分鐘日照,以活化維生素D功能。飲食清淡不等於健康,年長者常忽略蛋白質攝取。劉彥均提醒,很多長輩以為飲食清淡就是健康,卻忽略蛋白質攝取。長者可能因為備餐不易、牙口不好或吞嚥功能退化,常簡單地以稀飯配肉鬆、醬菜或白飯加肉汁菜湯打發一餐。建議高齡者更需重視蛋白質攝取量,若牙口不好可選擇蒸蛋、蒸魚、豆腐,或在粥品湯品中加入肉類燉煮,點心可選擇牛奶、豆花、豆漿等高蛋白質食品。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鄭宇傑認為,人體肌肉質量減少的常見原因有年紀老化、長期臥床或活動力下降、營養不良等。若肌肉質量大量減少,恐發生肌少症,易導致下肢無力、跌倒、失能代謝症候群等狀況,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預防肌少症,飲食運動都不能偏廢。鄭宇傑建議,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可以從飲食與運動著手。飲食部分需要補充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如黃豆、黑豆、毛豆、魚、肉、奶類與蛋),其中,蛋白質的攝取切勿過量,要每餐平均分配。鄭宇傑說明,運動部分,可從事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腳踏車等,建議依每個人體力慢慢增加運動量;也可以進行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或站立伏地挺身等,每周2到3次,每次30分鐘。骨骼肌肉重要營養素六成台灣成人 維生素D不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吳靜茹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10億人口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衛福部統計,台灣有六成的成人有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原因有很多,不僅是過度防曬導致,日益嚴重的空汙、老化、肥胖、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近幾年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肌少症相關。吳靜茹指出,活化型的維生素D在小腸中能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適當的血鈣以及血磷體內的濃度,讓骨質的礦物化正常,也能預防因低血鈣而引發的肌肉抽搐。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骨質容易變薄、變脆或畸形,充足的維生素可預防成人的骨軟化症。此外,維生素D也與細胞生長調節有關,包含了部分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神經肌肉調節與提升免疫系統,以及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吳靜茹說明,缺乏維生素D可以透過食物、適度日曬,以及使用營養品補充。動物性來源以富含高油脂的魚類含量最高,其次是肉類。植物性來源以黑木耳、菇類含量最高,其餘皆不高。若使用營養補充劑,建議成年人以400-1000IU為一個基準,過量恐出現血液中鈣濃度過高及軟組織鈣化。吳靜茹提醒,適度日曬可幫助身體自行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有研究發現,每日早上10時到下午3時之間,讓手臂、腿部或背部曬5到30分鐘的太陽,可讓身體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台灣屬低緯度國家,紫外線較強,建議在早上10時前或下午3時後曬太陽,避免曬傷。
-
2021-08-20 養生.聰明飲食
你以為「水煮餐」助消化,其實恐會有這些問題!營養師:想減肥,豆魚蛋肉類該這樣吃
大家都知道用飲食搭配運動是達到理想身材最有效的方法,但每天為工作忙碌,光是要抽空運動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若平時飲食隨便吃,那可是會讓運動效果功虧一簣的!想控制體態,有三種特性的食材要記起來,不僅可以幫助有運動的人增肌、減脂,也很適合全家人一起吃,這些食材特性對於大人、小孩、孕婦、老年人的健康也大有助益!低脂高蛋白,把熱量留給肌肉修復最重要的材料在增肌減脂的階段,可以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比例很重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運動後要吃足蛋白質,才有材料提供身體修復肌肉組織,但是一整天的熱量仍需要被控制,此時為了滿足熱量控制、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食物所含的油脂量、選擇低脂高蛋白的食材!如同均衡飲食提到的「豆魚蛋肉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這些類別因應不同物種、肉的部位,含有的脂肪量不一,快將這些低脂高蛋白的好食材記下來吧!豆類/豆製品食材好選擇:毛豆、黃豆、豆漿、干絲/豆干、板豆腐、嫩豆腐豆類和豆製品都是植物性的蛋白質來源,除了飽和脂肪較低,更不含膽固醇,取而代之的是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不僅可以提供許多蛋白質營養,還有助於身體保健。此外,板豆腐和豆干還能提供鈣質營養,有助肌肉收縮、提升運動和訓練的表現!海鮮食材好選擇:一般魚類(鱸魚)、鮪魚、透抽(花枝/烏賊)、蝦仁、蛤蜊魚類、海鮮也是不飽和脂肪酸較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不同海鮮食材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太一樣,在料理上可以有很多變化,而且本身就帶有「鮮味」,不用太多調味,就有促進食慾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海鮮的維生素B12含量多,蛤蜊更是所有食物中名列前茅的食材,10粒就有30毫克的維生素B12,將近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3倍,有助紅血球合成 、避免貧血發生,也能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雞肉食材好選擇:雞里肌肉、雞胸肉雞里肌和雞胸肉可說是所有蛋白質來源食材中CP值最高的肉品了,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脂肪含量非常低,很適合有在計算蛋白質攝取量的人自行做調配。雞肉所含的菸鹼素(維生素B群之一)高,有助體內能量正常代謝,也對皮膚、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益。豬肉食材好選擇:豬後腿瘦肉豬後腿是豬最常運動、強而有力的部位,所以豬後腿肉油脂較少,若又挑選瘦肉的地方,含脂量就更少了;豬肉有不錯的維生素B群,不僅是能量代謝必須的營養素,更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的重要元素。牛肉食材好選擇:牛肚、牛後腿肉、牛腱牛肉是很多年輕人的最愛,不僅可以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增長,其鐵和鋅含量也高,鐵可以幫助血紅素正常合成,維持體內的氧氣運輸和利用,若平時有吃足鐵質,不僅會讓人氣色紅潤,運動時也比較不會缺氧而影響了運動時間,甚至是產生不適感;另外,鋅也有助皮膚組織蛋白質的合成,可以維持皮膚彈性。雞蛋食材好選擇:蛋白雞蛋的脂肪大部分都在蛋黃中,其實吃一顆蛋,脂肪量也不會太高(一顆蛋脂肪量約4.5公克),但如果想純粹補充蛋白質、不想增加脂肪量的話,蛋白是很棒的選擇。市售沒有過度加工、調味的蛋白丁就是很好的食材,大家也可以參考蒸蛋的方式,在家自製各種口味的蛋白料理,好吃又沒有負擔。食譜:運動後 正餐無水番茄牛肉Tomato & Beef熱量404kcal、蛋白質28g、碳水化合物32g、脂肪21g材料 / 4人份:牛肉500g、洋蔥2顆、牛番茄5顆、西洋芹2根、月桂葉2片、蒜頭3瓣、橄欖油1大匙、不甜的白葡萄酒60cc、鹽適量、黑胡椒粉適量* 牛肉亦可挑選牛肋條、牛腱、牛梅花肉、無骨牛小排作法:1.牛肉切塊、洋蔥、牛番茄切塊、西洋芹去除粗纖維切小段、蒜頭略拍裂備用。2.取一個燉鍋,以中火熱鍋後加入1大匙橄欖油,牛肉塊下鍋煎至表面上色後,先起鍋備用。3.沿用原鍋,放入洋蔥、蒜頭下鍋炒出香氣,再放入番茄、牛肉、西洋芹、月桂葉,倒入白葡萄酒煮滾。4.蓋上鍋蓋,轉小火慢燉50分鐘,開蓋後,加入適量的鹽、黑胡椒粉調味,即可享用(隔餐享用更加美味)。好食課營養師小提醒:牛番茄、洋蔥、芹菜等大量蔬菜,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但牛肋條脂肪含量稍高,如果想減少熱量攝取,主食建議搭配馬鈴薯、地瓜等根莖類食物,就能調整成熱量適中的一餐囉!好食課營養師來解答!運動飲食困擾Q:我是健身新手想要增肌減脂可以怎麼吃?吃增肌餐還是減脂餐?A:對於健身新手來說(每週固定重訓2天以下,持續運動時間半年內),一開始先以減脂的餐點為主,因為處於肌肉較容易生長的期間,只要有足量蛋白質就可以同時增肌又減脂!建議定期以儀器測量體脂率與肌肉量,如果發現減脂、增肌效果變差了,就可以調整為專心減脂或專心增肌囉!Q:運動是不是都要吃很多肉?吃太多會不會傷腎?A:是的,運動強度提高的時候,為了確保合成肌肉的蛋白質原料足夠,我們大概會需要吃比平常多1.2~1.5倍的肉類!至於會不會傷腎?國外有許多研究,讓受試者每天吃超過正常人攝取2~3倍量的蛋白質,維持一段時間,結果顯示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健康影響。但營養師要特別提醒,如果本身已經有腎臟、血壓、血脂相關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建議先與醫師討論,確認個人健康狀態後再提升蛋白質的攝取量為佳。Q:聽說不吃澱粉可以瘦比較快嗎?我可以整天不吃飯嗎?A:雖然少吃一點澱粉可以瘦比較快,但吃太少不僅會讓代謝降低,導致減脂很快碰到停滯期,更會影響到精神!建議需攝取適量澱粉才能維持體力、精神;最簡單的方式是先試試看一天中的一餐不吃飯,或者是將原本飯量減半,這樣能確保安全又能達到一定成效!進階一點的,可以挑選體積大、熱量低的根莖類食物,像是偶爾用馬鈴薯、地瓜、南瓜代替白飯、麵食,在減少熱量、澱粉的同時還能顧及飽足感!Q:想要有更好的運動成效是不是要搭配水煮餐?看很多人都推薦水煮餐,這樣吃到底好不好?A:水煮餐因為不用油烹調、所以熱量比一般飲食低,是許多不知道怎麼吃的人開始嘗試的減重吃法。但水煮餐有不少缺點,例如:1.油脂不足,容易造成便秘2.脂溶性營養素需要油脂才能吸收,可能造成營養不良3.味道單一,適口性差,可能吃個幾天就膩了建議偶爾用天然香料調味嘗試無油的烹調方式,但不適合長期食用,也許可以一週吃個一兩次的頻率,稍微減少熱量,但在其他餐次也能補足營養、吃得開心!書籍介紹書名: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Amyの私人廚房X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超省時美味健身餐!作者:Amyの私人廚房,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2/16作者簡介Amyの私人廚房Amy來自於客家傳統大家庭,從小就愛煮、愛美食,擅長道地客家菜。結婚後更從婆家習得閩南台式料理,加上居住的社區有許多駐台的外籍人士家庭,讓她也接觸了世界各國的料理方式,從此開啟了餐桌上的異國風景……。2016年起,Amy在FB上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更拍攝成2分鐘快速料理影音食譜,因為無私分享和處處為閱覽者著想的細心,讓粉絲頁「Amyの私人廚房」累積至120萬以上的追蹤者,以及超過85萬粉絲按讚,影音食譜瀏覽人數最高超過3百萬人次,單篇食譜更曾超過10萬人次分享的佳績。FB:「Amyの私人廚房」著作:《Amyの私人廚房,下班後快速料理》(幸福文化)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最接地氣的營養師團隊、最有影響力與最被信賴的健康飲食行銷公司。我們是超過4000位營養師/營養系學生學習交流平台版主,開設多項營養師專業課程,培訓近千位營養師超過百篇營養知識專欄位於Google搜尋首頁。<經歷>營養師高考榜首糖尿病與腎臟病衛教師中華職棒營養顧問美國ACE-CPT私人教練美國AFAA有氧體適能指導教練多間健身房營養顧問各大媒體專欄作者各大院校講師FB:「好食課」官網:好食課 食健康,每天學一點著作:《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掌握增肌減脂營養關鍵x主廚特製運動餐,吃好吃飽才能瘦,打造理想體態不求人》(幸福文化)延伸閱讀: 「別跟郭彥甫走太近,體育生沒什麼出息!」曾被老師貶低、被看不起...郭彥甫的人生體悟:面對那些傷害你的人,你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