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鮭魚
共找到
567
筆 文章
-
-
2021-05-19 養生.聰明飲食
屯糧別光搶泡麵!營養師教居家防疫採買6大類食物
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除了戴口罩、多洗手,提升自身免疫力更為重要。居家防疫期間,該採買哪6大類食物?吃對哪些食物,有助提升免疫力?1、優質蛋白質:合成足夠抗體人在維持免疫功能的過程中,抗體是不可缺乏的武器,蛋白質正是抗體生成的基礎原料。換言之,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就是免疫力提升的首要任務。建議買: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豆腐、豆漿;動物性蛋白質,如魚肉、雞肉、海鮮、奶類、蛋等。如何吃:每餐至少吃1至2份的蛋白質,1份為1顆雞蛋、1杯240㏄牛奶、半個手掌(不含手指)的肉類、2格板豆腐、半盒嫩豆腐。有三高問題的民眾,盡量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動物性蛋白質選擇低脂的雞肉及魚肉。2、主食類:提供身體足夠能量一旦缺乏主食,體內眾多生化反應都難以進行,特別是減重者,刻意不吃主食,長期下來,身體會轉而消耗蛋白質來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反而會減弱免疫功能。建議買:未精緻的全穀根莖類,如糙米、五穀雜糧、紅豆、綠豆、南瓜、地瓜、芋頭等。未精緻的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與人體抗體的製造有很大的關係。如何吃:每餐至少1/4碗,至多2碗的量。視個人活動量及血糖狀況而定。3、蔬果類:補充抗氧化物質蔬果富含維生素C及植化素,能活化免疫機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尤其是顏色偏紅黃的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保護黏膜的健康。腸道黏膜是免疫軍團的家,口腔及肺部黏膜則是病毒細菌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顧好黏膜功能,免疫力自然能提升。建議買:當季不同種類及顏色蔬果,紅色的茄紅素,如紅蘿蔔、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綠色的多酚類,如綠色蔬菜、綠茶等;藍紫色的花青素,如茄子、藍莓、蔓越莓、紫地瓜等;紅綠色的葉黃素,如萵苣、菠菜、南瓜等;白色吲哚類,如高麗菜、芥藍菜、花椰菜等。如何吃:建議每天吃3份蔬菜、2份水果,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每餐最好吃不一樣顏色的蔬果;其中,茄紅素及葉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需與食用油等油脂一起烹調,才有助人體吸收。4、菇蕈類:調節免疫力研究證實,菇蕈類有來自真菌細胞壁的多醣體,有調節免疫功能。建議買:袖珍菇、杏鮑菇、香菇、洋菇、猴頭菇、木耳等真菌類食物中,都可攝取到此類多醣體。如何吃:每天至少吃半碗的量。5、Omega-3脂肪酸: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深海魚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抗發炎、平衡免疫功能。建議買: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等;堅果如核桃、奇亞籽、亞麻仁等。如何吃:深海魚建議每周至少吃三次,每次約2份量;至於堅果,建議每天攝取拳頭握緊的一小把量,但要買低溫烘焙、沒有調味的堅果,對身體比較沒有負擔。6、辛香料:抗病毒、抗細菌辛香類食物除了能增加料理的味道,還具有殺菌、抗菌、防腐、抗病毒、輔助免疫系統的作用。建議買:生薑、大蒜、洋蔥、辣椒、韭菜、胡椒、薑黃、肉桂等。如何吃:辛香料不論生吃或熟食皆宜。量視個人而定。
-
2021-05-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退休媽媽空巢期放下操煩 找回遺忘的自己
從職場退休的媽媽多數面對職場、家庭皆空的空巢期,如何健康地享受退休生活?心靈處方安撫自己的焦慮,建立新的生活習慣,試著找興趣。全職媽媽從職場退下來,時間變多了,以前忙於工作無暇「操煩」的事項又湧上心頭,面對不用上班打卡的日子,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童綜合醫院心理諮商師劉若筠提供心靈層面的五個處方。1.安撫自己的焦慮有些母親難免擔憂孩子獨自出門在外,偶遇突發事故無人能協助。這時可以從客觀層面去思考跟理解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想好偶發事件發生時的支持系統,並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處理大部分的突發事故。母親的安定,會是孩子心中重要的避風港與支持。2.建立新的生活習慣給自己多一點時間習慣沒有孩子也沒有工作的生活。並培養新的生活習慣,建立新的生活重心、拓展人際交友圈並與人連結。例如:不定期找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聚聚、重回伴侶的兩人世界。3.依附層面有時候母親沒辦法放手,並不是孩子真的需要母親,而是母親需要「被孩子需要」的感覺。這時身為母親需要穩定自己的心情,認知到孩子獨立並不代表自己不再重要或是被孩子拋棄跟遺忘,只是一個成長的必經歷程。4.找回價值感與成就感退休與孩子離家,都會讓母親在短時間內失去人生中兩個很重要的價值感與成就感。尋找其他可以讓妳有成就感的興趣去發揮,能舒緩空巢期的失落。5.找回被埋藏的自己放下「媽媽」這個角色之後,重新思考,妳是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渴望和興趣?找回被遺忘許久的自我,重新幫自己規畫多采多姿的退休生活。營養處方補充天然雌激素,富含B群的全穀類助好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說,多數屆齡從職場退休的媽媽,身體邁入老化,健康也開始出問題。可透過以下幾個飲食小技巧獲得改善。1.飲食中補充天然雌激素此階段卵巢功能開始退化,雌激素分泌少,可多選用黃豆及其製品補充大豆異黃酮,減輕更年期不適,也能防止骨質流失及血管硬化。黃豆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乾、豆包等,為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建議每天攝取2到3份。2.膠原蛋白改善皮膚乾澀攝取低脂肉類、魚類、海鮮、雞蛋、豆製品,搭配如柑橘、芭樂、奇異果、深色蔬菜等具豐富維生素C食物,提高膠原蛋白吸收。3.預防骨質疏鬆症退休媽媽的鈣及維生素D補充很重要,可吃小魚乾、豆乾、牛奶、黑芝麻補充鈣,而維生素D則可促進鈣吸收,可選擇鮭魚、蛋黃、菇類等食材。加上每天適度日曬約15到20分鐘,減少骨質流失。4.腸道通暢維持好心情每日吃足4份蔬菜、3份水果,選顏色豐富之食材補充各種營養素,攝取全榖雜糧且避免過多精製澱粉,適當補充水分並增加身體活動,預防便祕。5.吃出好眠50歲以上婦女易失眠,可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全榖雜糧類(如燕麥、糙米等),或從堅果類補充鎂。也可補充牛奶、香蕉獲得鈣及色胺酸,幫助安定精神好入眠。運動處方預防肌少症,依自身體能從事肌耐力運動。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孟學說,退休媽媽會面臨肌少症,全身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長期下來可能連爬樓梯都無力,出門玩卻走不動,增加失能、臥床、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蔡孟學指出,預防肌少症的良方就是運動,理想的運動次數為每周三到五天,每次30分鐘,並可依照個人肌耐力程度調整。可透過有氧舞蹈、快走、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及肌耐力;從事太極拳、徒手操、瑜伽等,增進身體彈性及平衡感,若體能狀況允許,更可以透過啞鈴、彈力帶等器材進行阻力訓練,能有效維持或增加骨質密度,達到訓練肌力之效。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王秀文建議,可以藉由高強度間歇性的運動模式,訓練上下肢及軀幹的肌力,而低強度持續性的運動模式增強上下肢及軀幹的耐力,在運動的過程中加入適當的負重,例如使用沙包、啞鈴、彈力帶等阻力,同時配合動作訓練可有效增強肌耐力。常見的上肢肌耐力訓練為手舉高至耳朵旁及手肘彎曲;常見的下肢肌耐力訓練為蹲馬步及上下階梯、騎腳踏車等。光運動還不夠蛋白質、維生素D 養肌兩重點預防肌少症,除了運動,蔡孟學說,配合養「肌」飲食也很重要。尤以適當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為重,蛋白質方面如豆漿、豆腐、雞蛋、海鮮等,若要增加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可多攝取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與蛋黃等,並搭配每天日照10到15分鐘,讓皮膚有效轉化,合成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
-
2021-05-09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吃對了 皮膚就漂亮
如何才能青春不老呢?「多吃點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能使皮膚看起來白皙明亮。」這應該是一般人最直接的聯想。的確,維生素C是一種天然的水溶性抗氧化劑,具有美白、抗老化的效果,也是皮膚合成膠原蛋白所需的成分,尤其還能預防與治療被紫外線傷害的皮膚。除了維生素C,皮膚需要更多適當的營養素,才能進行更新和修復的循環。美麗肌膚的基本應從飲食開始,而非瓶瓶罐罐的科技保養品。柑橘風卡士達醬莓果卷(4人份)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7到10倍,號稱果中之后;抗老化冠軍的藍莓,所含花青素是比維生素C和E更強效的抗氧化劑,可改善皮膚彈性,預防皺紋生成。蛋糕捲更換為含豐富維生素E的堅果全麥麵包土司。頗具飽足感的輕食點心,也可作為早餐。食材:香吉士6顆、蛋黃4顆、麥芽糖醇40克、玉米粉30克、草莓12顆、藍莓25顆、奇異果1粒(切小塊或切片)、覆盆莓6顆、堅果全麥吐司6~8片作法:1.卡士達醬作法:●香吉士洗淨以磨泥板刮皮,並擠出果汁300cc。●將蛋黃加入麥芽糖醇,攪拌至近白色,加入玉米粉及香吉士果汁,攪拌均勻後倒入鍋內。●開小火,攪拌至濃稠(表面出現泡泡),再加入香吉士皮就完成。2. 全麥吐司切邊,用擀麵棍將吐司稍微壓扁,其中一半的吐司可對半切或不切。3. 整片的土司放在保鮮膜上,將卡士達醬塗在吐司中間,鋪上水果,再塗一層卡士達醬。4. 最後放上半片(或整片)的吐司,用下面鋪的保鮮膜,將整個吐司及兩邊保鮮膜都捲起來,放入冰箱冷凍。約1個小時定型後取出再切,美麗的水果捲就完成了。味噌鮭魚丸&牛蒡蔬菜山藥湯(4人份)鮭魚是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魚類,能減少體內發炎反應,調節免疫力,有利於肌膚保養。同時飲食中補充適量的油脂,才能維持皮膚潤澤。紫山藥含大量蛋白質、多醣及澱粉等,尤其含有紫色花青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氧化物質,可防止皮膚皺紋生成。食材:牛蒡半支、紫山藥450克、鴻喜菇1包、胡蘿蔔1條、菠菜3小把、四季豆100克、薑6薄片、日式昆布20克、清酒50cc、鹽適量鮭魚丸:鮭魚400克、青蔥3支、鹽少許、味噌50克、太白粉25克作法:1. 鮭魚丸作法:將鮭魚及青蔥切丁後混合打成泥狀,並加入鹽、味噌與太白粉混合攪拌。接著用手揉成一顆顆圓球狀備用。2. 菠菜及四季豆先汆燙,並切成適口大小。3. 牛蒡、胡蘿蔔切薄片,紫山藥切塊。4. 鍋中放入約1000c.c.的水及昆布。昆布泡軟後即可加入作法3的食材(紫山藥可稍晚放)。先開中火,水滾後再轉小火,直到牛蒡變軟。5. 將作法1的食材放入鍋子裡,煮到鮭魚丸浮上來,並將昆布取出切絲,加入菠菜及四季豆即可裝碗。●避免山藥及牛蒡切後變色,可立刻放入水裡隔絕空氣。(水中放少許檸檬汁、鹽或醋效果更佳)地瓜海鮮&彩蔬泰式溫沙拉(3人份)維生素C不僅存在於水果,蔬菜含量亦豐富,其中勇奪冠軍的竟然是辣椒。但許多人跟我一樣不習慣吃太辣,辣椒只能當調味配角。超級蔬菜羽衣甘藍不但維生素C豐富,更榮獲葉菜類中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第一名。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除了是護眼營養素,亦存在於皮膚中作為抗氧化劑,對抗日曬傷害,可改善膚色和延緩衰老。有腎臟病的患者,可將地瓜置換為冬粉,且同時將高鉀的羽衣甘藍移除。食材:地瓜300克、蝦仁12隻、透抽1條、香菇6朵、後腿豬絞肉100克、紅蔥頭4顆、辣椒末、紫洋蔥1/2顆、紅黃小番茄共15顆、酪梨1顆、玉米筍9支、羽衣甘藍100克、無調味杏仁果50克、現榨檸檬汁1.5大匙、魚露1大匙、椰糖1.5大匙、香菜1把作法:1. 地瓜切薄片蒸熟,蝦子汆燙,透抽切圓圈狀汆燙,香菇切薄片,紅蔥頭切薄片,紫洋蔥切薄片,小番茄對半切,酪梨切小塊,玉米筍氽燙後切小塊,香菜莖和葉子分開、莖切丁。2. 平底鍋開中小火,放入豬絞肉、紅蔥頭、辣椒及香菜莖炒到香味四溢,並加入幾滴魚露即可熄火。3. 碗中放入調味料魚露、檸檬汁及椰糖混合,並均勻攪拌。4. 將以上準備的食材及作法1炒香的豬絞肉混合。並倒入作法2調味醬汁且予以混合。5. 擺盤先放羽衣甘藍,撒上壓碎的杏仁果,即可盛盤上桌。●酪梨切塊後,可擠入一點檸檬汁以避免氧化。
-
2021-05-04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莊昕悅:掌握健康飲食3步驟 心血管暢通不阻塞
清晨時常常聽到救護車歐咿歐咿呼嘯而過,寒冷的夜裡,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心血管的健康,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延伸閱讀:中風也能出好菜,單手廚房暖心鍋:https://reurl.cc/Dv2Vbd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好好控制血脂、血壓及血糖,除了先天遺傳以外,後天的飲食和藥物也很重要,只要掌握以下三步驟飲食,心血管暢通又健康!第一步,選擇好油:流動性佳而不易凝固的油脂,就像潤滑劑一般,在身體裡暢行無阻,作為心血管的防護罩,可避免產生堆積或阻塞。✔️多元不飽和脂肪:以EPA與DHA為主,多存在於富含油脂的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鮭魚和鮪魚都是不錯的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植物性油脂中含量較豐富,像是橄欖油、芥花油、亞麻仁籽油、苦茶油和核桃油,或是一些堅果種子類,如:核桃、胡桃、杏仁...等。第二步,減少壞油:放入冰箱多呈現固體流動性差的油脂,想像一下吃進身體裡跑到血管中,也是非常油膩且不易流動的狀態,這些壞的油容易增加壞的膽固醇和總膽固醇,進一步可能會氧化並堆積在血管壁上。✔️避免反式脂肪:存在於油炸食物或精製糕點中的人造奶油,建議每天攝取量小於總熱量的1%,天然食物如奶類本身的反式脂肪則不影響。✔️減少飽和脂肪:多為動物性來源的油脂,例如:三層肉中QQ軟軟的肥油、充滿油花的肉片和皮、豬油、雞油、奶油、鮮奶油,以及用來做市售零食的棕櫚油和椰子油等,建議每天小於總熱量的7%。第三步,其他:增加膳食纖維、鉀離子,避免精製糖、多原型食物,身體健康少負擔。✔️增加膳食纖維和鉀離子:植物性食材富含纖維,能夠幫助刮除食物中多餘的油脂和膽固醇,也有許多的鉀離子幫助穩定血壓。葉菜類、瓜類、筍類、豆莢、芽菜、菇類或是海帶類,全穀根莖雜糧等未精製主食澱粉類及適量水果,都是優質的纖維來源。✔️避免精製糖:過多的糖份容易轉成三酸甘油酯,舉凡糕點、餅乾、蛋糕、糖果或含糖飲料都需要多加留意。✔️少醬、少鹽、少加工、多原態食物:每天4-6公克以內的鹽分,過多的鈉會造成血壓較高而影響血管功能,或是一高起來就把沉積在血管上的斑塊衝破而導致中風等不良後果。以上飲食方法只要能照著做,就能通往心血管健康的成功之路。祝大家身體健康!【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平日飲食清淡 為何血中膽固醇濃度也超標?
阿茂一向飲食清淡,只是偶爾會買包鹽酥雞或炸雞排打打牙祭。某天覺得胸口不適冒冷汗,就醫檢查竟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超標。他不解為何膽固醇濃度會過高?壞的膽固醇 易心血管病變血中膽固醇過多時,病人常沒有不適症狀,須透過抽血檢查,才得知體內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在全身血液循環中,以脂蛋白的形式運送,脂蛋白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會沉積在動脈的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發炎反應,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並使血管彈性下降,若沉積過多則會使血管變狹窄,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是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元凶之一。油炸食物吃過量 健康受損食物是體內膽固醇的重要來源,從食物中攝取適量膽固醇是必要的,但攝取過量會造成健康損害。食物中的膽固醇來自於動植物食材、烹飪用油或加工食品等,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天攝取的飽和脂肪酸不超過總熱量攝取的5%,要限制牛肉、豬肉等紅肉攝取,盡量選擇脫脂或低脂乳製品,避免吃油炸食物,對心血管較為健康。建議多以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酪梨、杏仁、鮭魚、橄欖油、亞麻籽等替代,來提高身體內高密度脂蛋白濃度。身體內和血液循環中的膽固醇8成是由肝臟製造,是體內主要膽固醇來源。若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會促使肝臟製造更多的膽固醇,使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此外,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例如運動量不足、不健康飲食習慣、吸菸及肥胖,都會使身體產生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由基因遺傳的疾病,帶有致病基因的家族成員身體,對於低密度脂蛋白的回收機制有缺陷,因而導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常超過190mg/dL,比一般人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他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減少肝臟合成低密度脂蛋白,並促進肝臟透過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回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另一類藥物ezetamide,能減少腸道對於膽固醇的吸收,這兩類藥物是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工具,副作用相當低。近年發展針劑型新藥PCSK9抑制劑,能透過結合血液中的PCSK9此一物質,減少PCSK9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分解,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回收的效能,在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接受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血管再通術、或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如果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和ezetimibe之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仍超過標準(135mg/dL),則應考慮使用PCSK9抑制劑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再次發作。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吃很多怎麼還便祕?營養師:3項條件缺一不可
營養門診中,一名30幾歲年輕女性,因長期在國外工作,習慣「美式飲食」,每餐都會吃一大盆的生菜,雖看似「膳食纖維豐富又多多」,卻常脹氣不舒服,無法每日排便,排便頻率約三天一次。經營養師建議,其中一餐生菜沙拉淋上橄欖油,飯後喝一杯水,晚上自己煮「炒熟菜」代替生菜,排便愈來愈順暢。重點1:高纖飲食三必備便便要通暢,纖維、水、油缺一不可。「若想促進腸道蠕動,膳食纖維、水、油,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該女性希望透過吃很多蔬菜,攝取高量纖維來減肥,但忽略攝取油、水的重要。劉怡里解釋,吃進大量纖維後,若油、水攝取不足,不僅無法幫助腸道蠕動與排便,反而容易引起便祕。水分攝取太少,可能導致腹脹、腸結石、排便更加困難,而油脂因為有潤腸作用,也不可或缺。她也提醒,正確高纖飲食應掌握三大原則:搭配油水、循序漸進、平均分配在三餐攝取。重點2:要搭配油脂攝取生菜、熟菜交替吃;水煮、油炒都要吃。劉怡里建議,民眾中午、晚餐吃蔬菜,若其中一餐是吃「生菜」,另一餐可搭配「熟菜」,可加油炒菜,如橄欖油等。若不喜歡吃生菜,喜愛吃水煮的熟菜,可以一餐不加油,另一餐加油,讓適量的油脂增加糞便潤滑度,刺激腸胃蠕動。談到高纖飲食,很多民眾就聯想到減肥,但劉怡里說,狂吃小黃瓜、胡蘿蔔、生菜,除了無法成功減肥,可能還會因營養不均衡,導致免疫力下降。她提醒,健康減肥確實應該多攝取蔬菜、水果,但還需搭配澱粉,如地瓜;蛋白質如水煮蛋、鮭魚、雞胸肉等;含有油脂的堅果,如杏仁、亞麻子仁、黑芝麻及開心果等,才不會營養不均衡。重點3:要循序漸進的吃突然攝取大量纖微,腸胃易不適,也會影響礦物質吸收。正確的高纖飲食,還需要「循序漸進」。劉怡里表示,大部分民眾平時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當意識到要多吃纖維質時,短時間突然吃進太多,易導致腸胃不適。劉怡里說,別急著想一步到位,要吃到足夠的纖維量,正確方式是逐步增加每日的纖維攝取量。劉怡里表示,「高纖飲食」是指每日攝取食物粗纖維超過13公克,或是整體膳食纖維攝取超過25公克。但高纖食物適量即可,吃太多恐影響鈣、鐵、鋅與葉酸的吸收,或是導致脹氣、腹瀉。重點4:應平均分配三餐年長者腸胃敏弱,少量吃避免腹脹。高纖飲食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一餐攝取。劉怡里指出,年長者尤需注意,由於腸道比較敏弱,平均分配在三餐,才不會導致腹脹不適。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現代人忙碌且多外食,有時早餐圖方便,多半吃個簡單的三明治、饅頭,或直接喝個牛奶就解決一餐,很難攝取到膳食纖維。她建議不妨改喝燕麥奶,或在牛奶、薏仁漿裡加上燕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每餐都做一些高纖食材的配置,就能補充足夠膳食纖維。誰應暫緩高纖飲食?1. 剛做過消化道手術者術後不宜有頻繁腸道蠕動,為減少排便次數,避免纖維摩擦傷口,導致惡化,應暫緩高纖飲食。此外,也要與醫療人員共同評估適當的飲食搭配。2. 腸胃炎剛恢復者攝取高纖可能會引發便祕,應暫緩。諮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張惠萍、營養師林世航
-
2021-04-29 養生.聰明飲食
過漁不是新鮮事?當養殖漁獲超越野生撈捕意味著什麼
長達數萬年,人類開採淡水和近岸的海洋魚類以及軟體動物,來餵養他們的家族、親戚和家眷。接著早期的文明誕生,西方文明是在羅馬帝國時達到顛峰,全都高度仰賴配給糧食,提供給數百名、有時數千名在公共工程中勞動、擔任官員,或是投入陸軍或海軍戰役的人。早在中世紀以前,人們便已重度開採世界的近岸水域,有時甚至到達過度捕撈的程度。人們的活動也導致自然環境變遷和棲地改變。古代的捕魚早已深深影響世界各地近岸的海洋生態系統。在羅馬時期之後的發展甚至更加劇烈。羅馬統治在東西方錯綜複雜的瓦解過程,與商業捕魚的縮減同時發生;唯有歐洲北部例外,因為那裡的近岸尚有大量的鱈魚、鯡魚等其他魚類。多數的中世紀歐洲人都是採以穀物為主的飲食,比起魚更偏好肉──當時所有棲息在水裡的生物都被歸為魚類。魚是人們受制於飲食規定時的替代品,與保健、威望和懺悔有關,後者由基督教會嚴密界定。鮮魚價格昂貴,通常會保留給富人或自給自足的修道院社群。直到西元一一〇〇年左右,人們開始依賴當地漁獲為生,會食用鮮魚或簡易保存加工過的魚。到了一二〇〇年,由於禁吃肉的聖日天數增加,許多平民會吃經過乾燥、鹽漬或浸泡過濃鹽水的海魚,通常是在距離相當遙遠的地點加工完成。與此同時,貴族和富人偏愛鮮魚,尤其是一種通常飼養在池中的異國魚──鯉魚。除了社會環境的改變,歐洲的漁民也必須應對自然環境的變遷。中世紀暖期的數百年間,相對暖和的天氣導致人口成長和對魚類的依賴加深。到了十世紀,人們會捕魚販售給當地市場的消費者(這通常是家計型漁撈的一環),而捕魚社群靠著供應魚給增長中的城鎮來維生。三百年後,運魚貨車的網絡橫跨英格蘭南部,還有馬匹從諾曼第接力運送新鮮漁獲到巴黎。到了一三〇〇年,遙遠的內陸地區的人們開始大規模養殖鯉魚、梭子魚等其他魚種。過度捕撈、跨河的屏障建設等人為活動和環境變遷,全都導致在西歐部分地區的鮭魚洄游量減少。當人們的需求漸長,繁殖速度緩慢的鱘魚魚口卻銳減。人們的應對方式是加強開採外圍的漁場,尤其是捕撈鯡魚。大西洋和北海鯡魚複雜的產卵模式,讓漁民可以在近岸捕捉數千條魚。但是有個問題。鯡魚是富含油脂的魚類,會在幾小時內腐敗。不過,鯡魚漁業依舊迅速擴張,特別是在北海南部和波蘭波美拉尼亞省的波羅的海沿岸。漁民會在海灘上鹽漬鯡魚(這個做法可以讓魚貨保存數月之久),再紮成一捆捆販售。到了十三世紀,鯡魚開採已經到達龐大的商業規模,尤其是在北海南部和瑞典南部斯堪尼亞外的波羅的海,人們在此捕撈近岸的產卵魚群。大量的漁獲被浸泡在密封桶的濃鹽水中,並運送到遙遠內陸,以標準化單位交易。一世紀後,荷蘭人在首度真正國際化的捕魚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到了一五二〇年,他們供應鯡魚給羅馬。這些發展和小冰期的開端同時發生;在鯡魚幼魚全年中對較寒冷的海水特別敏感之時,冰期的到來讓海水溫度下降。在波羅的海和北海被重度捕撈的鯡魚產量暴跌,於是漁民轉為捕撈其他魚種。這些似乎是永久性的轉變。現今波羅的海的鯡魚洄游量比一千年前少了兩成。鹽漬鯡魚不太受歡迎,於是漁民改為捕撈大西洋鱈;牠是一種白色的海魚,其魚肉可以輕鬆乾燥或鹽漬,並長時間保存。早在青銅器時代,人們便會捕捉這種魚,當時甚至成為羅弗敦群島的主食。被乾燥製成淡魚乾後,大西洋鱈成為海邊居民和奉行大齋期的虔誠信徒的珍貴配給食物。當地的需求開始永無止盡地增長,於是波羅的海和北海的行會商人抓住機會:他們擁有散貨船可以運送這些魚。人們從未停止搜尋鱈魚資源,促使英格蘭漁民在一四一二年抵達冰島水域。那裡的環境險惡駭人,但能夠賺取鉅額利潤。接著,到了一四九七年,漁民發現了紐芬蘭島的鱈魚漁場,在這裡用籃子就能直接從海面撈起魚。鱈魚產業在歐洲早已經是門國際性的生意,其觸角伸入遙遠的內陸,並觸及地中海的天主教國家。然而,紐芬蘭島和新英格蘭漁場讓鱈魚的開採成為龐大的商業事業。三角貿易將不列顛與加勒比海地區的種植園及新英格蘭的眾港口連結在一起,而如今鱈魚成為了這三角貿易的一部分。長期的利潤相當驚人,累積起來高過在美洲找到的所有黃金的收益總和。可是,就連在十八世紀這麼早的時期便已經出現過漁的跡象。鱈魚的平均大小開始縮水。令人震驚的是,前述這龐大的國際貿易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捕魚產業,但仰賴的卻是從中世紀以降,幾乎未曾改變的捕魚方法和設備。儘管如此,到了十九世紀,人們對北大西洋鱈魚漁場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破壞。當岸上需求增加,又更難尋獲魚時,人們開始更有效率地捕魚,發展出延繩釣,在大西洋的開放水域使用開放式的母子式漁船,並在近岸設置大型圍網。漁獲存量的消耗並未趨緩。從十四世紀起,漁民便開始使用拖網,是一種在海底拖行的加重漁網。但在人們發明了桁桿式拖網後,漁獲量更是飆升,因為木製桁桿會讓網口保持敞開。這種捕魚方法對海床的破壞極大。當人們在一八三〇和四〇年代運用蒸汽動力,接著在一世紀前採用以柴油為動力的拖網船,漁民開始可以在遙遠的外海待上更長的時間,邊工作邊冷凍他們的漁獲。到了一八九〇年代,蒸汽拖網船的漁獲量是帆船的八倍之多。柴油船卸下的漁獲量有時可以比蒸汽拖網船多出四成。當現代拖網和巾著網(最早於一八五〇年代使用的旋網類漁網)被發明出來後,捕魚便不再是機會主義式的活動,而成為了以工業規模高效率開採海洋的方法。這些發展逐漸在歐洲水域扎根,但當漁民採行古代的傳統策略(如果某座漁場資源耗盡,就移動到其他地方),技術便會傳遍各地。日本人於一八八二年採用巾著網來捕撈小型的表層魚類。到了一九三〇年代,法國人在外海操作加工船。當秘魯魚粉可做為動物飼料一事被大為廣傳,需求便激增。如今漁民在正式公司裡作業,有財力可以購買和維護船隻以及他們新穎的電子魚群探測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捕魚成為徹底工業化的產業,而日本領先全球。拖網船隊冒險遠航至南極大陸,在十五年內耗盡到那之前未經捕獵的區域,接著再度離去。現今,這個時代的氣候變遷威脅著已經承受嚴重壓力的漁場,而我們面對著在二〇五〇年將需要餵養超過九十億人口的挑戰。二〇一四年,人類所消耗的魚肉中,養殖魚的數量首次超越野外的漁獲量。世界漁場的現況之所以如此,現代的捕魚產業不應承擔所有責任。世界各地漁場的當前狀況是數千年來開採海洋所累積而成,假定魚是無窮無盡的資源更令情況惡化。今天,人口成長、技術革新和對利潤的無止盡追求掠奪了海洋潛在的海鮮,傷害幾乎已無可挽回。這一切都是最人性的特質所導致的結果──那就是人們在機會出現時,極致利用的能力。※ 本文摘自《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作者:布萊恩‧費根譯者:黃楷君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31《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4-28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肌少症】陳怡婷Cynthia營養師:肌少症年輕化!生活四原則擊退它
隨著人口老化,高齡社會來臨,高齡者常面臨的老年病症候群「肌少症」逐漸受到重視,且現代人因久坐不運動、飲食不均衡,肌少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何預防肌少症,維持良好肌肉量及增強肌力?延伸閱讀: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https://reurl.cc/0DqNd6原則一:足夠熱量,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熱量,避免營養不良導致體重及免疫力下降、肌肉量流失。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當季在地新鮮食材,增加飲食的變化,也是重要的預防原則。簡易算法如下:(依個別狀況及疾病需求有所調整):原則二: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1. 豆魚蛋肉類是蛋白質重要的來源,能修補組織、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由於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所以建議選擇的優先順序為豆類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類、家禽、家畜。蛋白質建議量為每餐1掌心(約1.5~2份的蛋白質);且應避免油炸及加工製品的食用。2. 乳品類含有優質蛋白質及鈣質,能保持骨質健康,因此建議每天早晚各喝1杯鮮乳(240毫升)或無糖優格、優酪乳,也可以將乳製品入菜(如:起士烤鮮蔬或牛奶蒸蛋)。原則三: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的吸收,預防骨鈣合成不足導致骨質疏鬆,對肌肉收縮及功能也具影響力。維生素D可從食物中的菇類、多脂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及強化維生素D的乳品中獲取;但菇類在栽培過程中,需經過紫外線照射(UVB)才會有較高的維生素D,且烹調時則須搭配油脂一起食用,才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皮膚經陽光日曬後,也可合成維生素D,因此建議每天曬太陽10-20分鐘。原則四: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登山等有氧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而彈力帶、握力球、啞鈴等阻力運動,則能增加肌力、維持肌肉量。因此,若合併兩者訓練,將可以同時有兩種訓練的好處,建議1周3-5次超過30分鐘以上的有氧或阻力運動。飲食和運動是對抗肌少症的重要關鍵,雙管齊下,才能增加肌肉質量,增強肌力,遠離肌少症,一起健康老化。營養師-陳怡婷 | 立即與專家諮詢 | WaCare我的健康社群 |https://reurl.cc/3NngZM【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27 養生.聰明飲食
捕魚是什麼人發明的?最為人忽視的食物取得方法
在人類歷史上,捕魚扮演了重要卻為人忽視的角色。打獵、採集植物和捕魚是人類取得食物的古老方法,而三者之中,只有捕魚在大約一萬兩千年前農業發展、存糧增加後,仍然維持重要地位。在現今的世界,無論何地,採集野生植物都已不再具有經濟影響力。打獵之所以還存在,主要是因為象牙的非法盜獵和傳統藥材貿易,次要則是為了在北美洲控制野生動物的數量。然而,捕魚不僅留存下來,更擴大規模,為法老提供配給糧食、為北歐水手提供補給,並為今天數百萬計的我們提供食物。可是漁人和他們的社群卻幾乎隱身幕後。他們將捕魚的知識放在心底,其社群也鮮少誕生強大的君主或神聖統治者。因為他們默默無聞地生活和死去,書寫他們的歷史意謂著要引用大範圍的秘傳和專門資料。許多歷史都隨著當時親身經歷的人們一同消逝。這個問題在捕魚之人身上尤其嚴重。在代代口傳知識的輔助下,他們的過去才得以被呈現。其中許多知識來自海上難熬的時光。丹麥藝術家麥可・安徹在一八七〇年代末畫下丹麥北部斯卡恩的漁民,當時漁夫仍仰賴帆船在北海工作。有幅畫描繪了兩名漁夫倚靠著一艘船,迎風凝望,背景是陸地。海洋的意義蝕刻在他們臉上:滿臉鬍子、飽經風霜、堅毅且不屈。漁民是從一個無法控制的險惡世界獲取生計,而且海洋絲毫不關心他們的苦樂。這本歷史書試圖闡明,這些漁人如何催生出我們的現代世界。最早的捕魚活動源自於機會主義這項基本的人類特質。謹慎觀察,再加上把握時機,促使我們的先祖在大約兩百萬年前開始捉魚。要將受困的鯰魚從非洲淺池中抓起需要靈巧的雙手,也必須小心翼翼追捕,以免在水面上留下倒影。其秘訣在於知道要在何時留意何處,這與採集蜂蜜、撿食獅子吃剩的獸屍,以及追捕小羚羊所運用的技巧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鯰魚位在淺水中,使這幾乎稱不上是捕魚,反而比較像是伺機打獵,以此形式維持了數萬年之久。同樣的觀察方法可以適用於捕捉軟體動物,儘管牠們遠比魚類更容易捕捉。蚌蛤、笠貝、牡蠣和蛾螺密集地群聚在小範圍內,捕捉時的變數在於容易靠近與否,以及水流或潮汐。一如魚類,牠們也是補充性的食物,通常不是最受歡迎的食物來源。以狩獵採集者的角度觀之,貝介類是可預期的食物,也是種在變動生活中帶給人安全感的資源。人們會在其他食物短缺時造訪軟體動物棲息地,尤其是在冬末和春天之際。無論獵場範圍是大是小,伺機捕魚和採集軟體動物成為每年踏遍獵場的覓食之旅中不可或缺的行程。游至近岸的正鰹在四萬年前就是東帝汶人的獵物。尼安德塔人與生活在離現代最近一次冰河期的獵人都會在需求或機會出現時,捕捉魚類和軟體動物。到了一萬五千年前,在法國西南部的韋澤爾河(Vézère River)河畔等地生活的人們會在春季和秋季鮭魚洄游時捕獵。此外,還有藝術家在馴鹿鹿角和洞穴岩壁上雕刻魚類的圖案。沒有人「發明」捕魚。所有人都知道,魚就在那裡,供人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捕捉。人類過去捕魚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就算已能大量捕撈,也沒有伴隨令人震驚的技術革新。無論是在陸地上打獵,或是在淺水對付魚類,人們都經常使用帶有木頭倒刺或叉角的魚矛。由尖銳的叉角、骨頭和木頭製成的原始雙刺釣鉤以及日後的魚鉤也是理想的獵鳥工具。用來捕捉小型獵物的網子和陷阱在水裡也能奏效。不過,即使有專門的魚鉤和較大的網子,捕魚的工具在歷史進程中驚人地保持一成不變。漁夫的觀察技巧是最主要的手段,而且向來如此。根據我們今日熟知的觀念,一萬五千年前,自然發生的全球暖化使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劃下尾聲後,捕魚才變得重要,尤其是在距今(Before Present,簡稱BP)約六千年之後,海平面高度終於穩定的時期。攀升的溫度、退縮的冰層和升高的海平面改變了北方的自然環境。人們遷居至海岸、河岸、湖濱與潟湖。此時,捕魚成為生計的核心,對於居住在新生海岸線旁的族群尤其如此,因為那裡棲息著大量的淺水魚類和軟體動物。有史以來,人類生存的動力首次發生了變化。許多社群開始長住久居在同樣的地點,若非永久定居,也會在一年中在同個地方住上好幾個月。隨著地方人口增加,領地的劃分變得更加精確。來自軟體動物的棲地與漁場的漁獲耗竭。海洋資源的爭奪有時會導致暴力衝突,譬如加州南部的楚馬仕人及斯堪地那維亞的艾德布勒人。在這些區域等地,仰賴軟體動物、植物糧食和豐沛漁場維生的社會發展得更加複雜。重要的氏族領袖成為權威人士,並透過受人尊崇的先祖,進而與超自然世界建立特殊連結。這些人和法老或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領袖那樣的神聖統治者不同。他們的權力仰仗個人魅力和經驗,以及追隨者的忠誠度,總是變化無常。人類歷史上從未有捕魚社會發展成有城市和常規軍隊的文明。他們沒有這樣的發展途徑。他們的領袖享受特權與財富,並且分配豐富財產,如過剩的食物,以及像是飾品等能為其帶來聲望的外來物品。但這些領袖永遠無法成為君王,因為漁場的資源基礎變幻莫測。漁夫總是處於前工業化文明的邊緣。多數捕魚的歷史皆與變動有關,不僅是關於捕魚行為本身的動力,還有捕魚社群與仰賴他們的其他群眾之間的互動。捕魚是發展造船的主要誘因,造船這項技術又促進了人類的貿易、遷徙與探險。四萬五千年前,人們在東南亞外海乘船捕魚,而一萬五千年後,太平洋西南部的俾斯麥群島上的人們也這麼做。到了西元一二〇〇年,隨著獨木舟航行至社會群島、復活節島及夏威夷,太平洋島嶼上的生計開始仰賴專業的領航和潟湖捕魚技術。日本北部繩紋時代的捕魚社群高度依賴鮭魚洄游,以及冒險出海至千島群島的洶湧海域,最遠甚至來到東北亞的堪察加半島。繩紋時代的漁民所捕捉的物種,幾乎和第一批美洲人在阿拉斯加海岸定居時的漁獲如出一轍。在遙遠的北方,大約一萬一千年前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兩地的白令陸橋上,人類仰賴機動性與高度發展的機會主義心理,使捕魚和獵捕海洋中的哺乳類動物成為擴展生存策略的方式。旨在為家庭和村莊提供更多食物的自給性漁業是一回事,但捕撈大量的漁獲當作商品販賣又是另一回事。在古代世界,漁獲豐收不足為奇,但即使有部分漁獲會被用以和其他或近或遠的社群交易,捕獲的魚大多僅供自用。在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區,掌控鮭魚洄游是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主要來源,在繩紋人的聚落可能也是如此。多瑙河上的漁夫在鱘魚來到淺水域產卵時可以大大豐收。各式各樣的自給性漁業都必須仰賴有效的保存技術,諸如乾燥、鹽漬或煙燻,這些技巧獵人已經使用了數十萬年之久。就算是有組織的季節性豐收,地方的自給性漁業在本質上也不同於為供應配給糧食給興建吉薩金字塔的古埃及人,而進行的大規模漁撈。此種規模的捕魚需要大批抄寫員和負責不同事項的官員,來記錄用大型圍網工作的全職漁夫所承攬的漁獲。那些漁獲由數千人去除內臟、清洗乾淨、剖開攤平並乾燥保存,作為提供給在前工業化的經濟體的勞工的配給口糧,帶來了許多好處。這樣的魚製品重量很輕,容易放在籃中攜帶,也能長時間保存。當魚成為配給食物,漁業的規模就改變了。隨著非農夫的人口增長,城市市集出現,再加上提供軍隊和水手營養豐富的食物配給的需求增加,把魚當作配給口糧是合情合理的結果。水產養殖也不是任何人發明出來的。當對魚的需求迅速增長,導致地方水域遭過度捕撈,人們擁有的應對方案相當有限。其一是用長釣線和其他設備,以強化漁撈;其二是尋找更多遠方的漁場;其三是轉為水產養殖,也就是養魚。第三個方案對擔憂漁獲減少的人們來說是合乎常理的策略,也是一種取得較大型的魚的方式。早在西元前三五〇〇年,中國人便馴養了赤棕鯉。富有的羅馬人樂於在鋪張的宴會上展示他們養殖的炫富魚。此外,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之所以開始養殖魚類,有部分是因為基督教教義規定,虔誠信徒要增加不吃肉的守齋日的天數。魚曾被視為異教的符號,象徵死亡,後來則變成了一道適合用來代表基督及其在十字架上的苦難的餐飯。長達兩千年來,星期五都是天主教徒有義務禁食肉類的日子,懺悔的信仰者在這天會改吃穀類、蔬菜和魚。到了十三世紀,信徒在一年中近半數的日子都不吃肉。對於海魚永不滿足的需求,尤其是鯡魚和鱈魚,創造出鹽漬鯡魚和鱈魚的國際貿易,範圍從挪威的卑爾根與波羅的海國家遍及歐洲各地。十五世紀,北海漁夫開始在冰島南部外海捕撈鱈魚。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博特在一四九七年航行至紐芬蘭島後,北美洲外海和離岸沙洲的鱈魚漁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不尋常的是,捕撈鱈魚的技術基本上直到十八世紀皆與中世紀無異。十九世紀的新技術將漁撈轉變成工業化的產業。漁獲量減少促使長釣線和更大型的流刺網出現,以及第一批摧毀海床的底拖網誕生。隨後蒸氣引擎、汽油動力接連問世,最後則是柴油,讓拖網船可以前往比過去都更深的海域,並引發我們今日面臨的漁業危機。漁業危機最終與現今規模更大的海洋和氣候災難合而為一。這個問題對文明構成貨真價實的生存威脅,已經是數量多到可以塞得下好幾座圖書館的書籍所著墨的主題,我沒有資格也並不想再添一本。然而我深信,我們需要歷史性的觀點,以了解人類最後一個從大自然取得的主要食物來源。當魚不再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將與自身長遠歷史一刀兩斷。※ 本文摘自《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作者:布萊恩‧費根譯者:黃楷君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31《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4-26 養生.聰明飲食
吃菜減肥竟脫皮指甲斷與停經 營養師:關鍵2點要做到
多吃蔬菜減肥本是好事,但蔬菜吃太多竟壞處多多。一名25歲女性激烈減肥,一天只吃1顆水煮蛋,其他時間只吃小黃瓜、狂啃紅蘿蔔、生菜,持續3個月後,反覆感冒沒精神,還指甲斷裂、皮膚脫皮等,直到月經遲遲不來才至醫院求診。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只吃蔬菜攝取膳食纖維、不攝取油脂,會影響荷爾蒙生成,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吃生菜減肥時,還需補充澱粉、蛋白質、堅果類,防止免疫力低下;攝取膳食纖維時,適度攝取油脂可增加糞便潤滑度、刺激腸胃蠕動,避免便秘、腹脹、腸阻塞。夏天將至,民眾逐漸脫去厚重衣物,對此,劉怡里表示,想減肥調整體態的民眾需注意,一昧只吃蔬菜,恐致免疫力低下、骨質流失、指甲斷裂、皮膚脫皮、便秘、腹部脹氣。劉怡里說,之前有一名25歲女性激烈減肥,一天只吃1顆水煮蛋,其他時間只吃小黃瓜、狂啃紅蘿蔔、生菜等蔬果,持續超過3個月後,不僅指甲斷裂、皮膚脫皮,還便秘、腹部脹氣、反覆感冒沒精神,直到月經遲遲不來才至醫院求診,幸好飲食均衡調整後,已大幅改善。「愛吃蔬菜是好事,但營養不均衡,沒有搭配油脂萬萬不可」,若想正確攝取膳食纖維減肥,劉怡里建議,蔬菜含豐富膳食纖維,但只吃生菜減肥並不適當,還需搭配澱粉,如地瓜,以及攝取蛋白質,如水煮蛋、鮭魚、雞胸肉等,還可搭配含有油酯的堅果,如杏仁、亞麻子仁、黑芝麻及開心果等,才不會營養不均衡、便秘或腹脹等。不少女生為了減肥,常以生菜沙拉代替正餐,還認為沒有過油熱炒,減肥效果會更佳,結果反而會便秘,劉怡里進一步表示,這是因為「忽略油脂的攝取」,適量的油脂,可增加糞便潤滑度,也能刺激腸胃蠕動,才不會腸阻塞、便秘、腹部脹氣。對此,她建議,民眾中午、晚餐吃到的蔬菜,若其中一餐是吃「生菜」,另一餐可搭配「熟菜」,可加油炒菜,如橄欖油等;若不喜歡吃生菜,喜愛吃水煮的熟菜,可以一餐不加油,另一餐加油。
-
2021-04-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嗎?保健品怎麼吃才有效?藥師說明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保健品推陳出新,讓關心孩子們健康的父母看的眼花撩亂。「我的小孩是否需要補充?」「保健品有哪些功效?」「選擇上該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是父母關心的重點。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對於1至12歲兒童常見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幫助整腸的益生菌等常見的兒童保健品,以及對於過敏體質可以有怎樣的選擇!生長發育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維生素又稱維他命,類別有水溶性的B、C和脂溶性的A、D、E等,每日建議攝取量依據年齡、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如蛋、肉類、肝臟中,但其前驅物─「類胡蘿蔔素」可藉由蔬菜、水果獲取。維生素A缺乏時可能導致乾眼症、夜盲症等。生活中常聽見的「B群」用以下表格簡單介紹:維生素B協助體內許多代謝,若部分長期缺乏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例如缺乏葉酸可能出現貧血的狀況、缺乏B3則可能容易出現腹瀉、皮膚炎等症狀。許多「B群」保健品製造商也會設計添加其他的成分,例如鋅、鐵、葉黃素等,具有更多選擇性,可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最常聽見的「維生素C」,若體內有足夠的量能避免壞血病發生。除了柑橘類水果,番茄、花椰菜、馬鈴薯中也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在維持體內鈣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鈣離子影響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若嚴重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致使軟骨症發生。除了在黑木耳、鮭魚、秋刀魚中有,人體也能在陽光的輔助下自行合成,因此適當的戶外活動也有幫助。「維生素E」於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種亞型成分,Alpha型生育酚是其中最具活性者。不同食物含有的維生素E亞型不同,例如葵花、橄欖油、杏仁中含活性較高的Alpha型,而大豆、玉米油中則含較多的Gama型。若是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維生素E缺乏時可能出現周邊感覺神經失調。但因廣泛存在於食物中,缺乏的狀況較少見。依據2011年國民健康署統計,1-6歲孩童的平均營養素攝取量大多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孩童1歲後逐漸脫離母乳,可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接近成人,「均衡飲食」就能從食物中獲得成長所需足夠的營養。倘若因偏食、疾病等因素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偏離生長曲線」時,在經由醫師、營養師或藥師評估下,除了飲食改善之外,可考慮搭配特定營養素或綜合維生素等保健品,以免自行服用過多維生素反而出現不良反應。容易拉肚子,益生菌一菌搞定?「益生菌」是泛指于適當數量時對宿主身體有益處的菌種們,在腸道中主要能抑制壞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有AB菌(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R菌(洛德乳桿菌)等。容易腹瀉的孩童,可能因長期拉肚子造成營養流失影響身體發育,所以有些關心孩子的家長會為了整腸而直接使用益生菌。但是兒童腹瀉原因其實很多,例如乳糖不耐症、腸胃道感染、藥物引起或是六個月到兩歲半可能發生的學步幼兒腹瀉等,並不一定是只用益生菌就能解決的。其中乳糖、果糖不耐症或對特定食物過敏的腹瀉,可先藉由改變飲食來改善;目前臨床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可降低因腸道菌叢變化引起的腹瀉,少量證據也支持益生菌有預防或縮短特定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臨床上也有一些益生菌指示藥如妙利散、百賜益,會用於便秘、腹瀉的孩童來改善症狀,但這類藥品需經由醫師藥師藥劑生的指示下使用。由於益生菌是「在適當數量下才有益處」的細菌,針對不同的生理狀況所需的菌種、數量也會有所不同,多食無益,建議和醫師討論實際的需求後再使用,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以免吃入過多不需要的益生菌反而造成腹瀉等其他問題發生。聽說益生菌也能改善過敏體質?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擁有許多的淋巴組織,被稱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腸道菌叢和人體的免疫相關,能影響淋巴細胞、進而抑制局部發炎反應,也能降低非預期全身免疫反應的風險。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狀況,來自環境、食物的影響都可能誘發。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益生菌(如LP、LGG菌)能降低皮膚炎的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並無益處,因研究結果的差異性大,目前普遍認為益生菌雖然相對安全卻不是改善兒童過敏體質的首選,應主動與您的醫師討論,避免延誤治療。選擇使用保健品的時機應先「瞭解孩童需要補充的原因」,不需急著依賴保健品的幫助,可從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開始,如改善環境、飲食、作息等,經醫師或醫事專業人員評估後再做選擇,方能避免適得其反又傷了荷包。資料來源: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幼兒期營養參考手冊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營家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美國乳品應用手冊
-
2021-04-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堅果比魚更好?教授曝怎麼攝取Omega-3最有益
讀者Daniel 2021-3-24在最新研究:不支持用Omega-3或維他命D3來預防心房顫動的回應欄留言:提到Omega-3,想問林教授關於這篇針對糖尿病。好奇其中「為期15年、近20萬人」大型研究是?得出攝取量跟DM病例趨勢增加有關也覺得莫名。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0-2-11發表在《健康2.0》的文章,標題是:吃魚油當心罹患糖尿病?世界營養學權威建議吃堅果比魚更好。這篇文章是承襲了《健康2.0》的優良傳統,繼續提供錯誤百出的不健康資訊。請看我在2018-11-18發表的酸鹼騙局被戳破,但又進階了,在2020-7-30發表的硒是抗癌之王?醫師害人的胡扯,在2020-11-3發表的穀維素的吹捧與現實,在2021-2-8發表的微胖較長壽?顛覆想像?,以及在2021-4-15發表的仍然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維他命D篩檢。我們先來看《健康2.0》那篇文章裡的這一句話:「知名健康網站WebMD甚至警告孕婦與孩童,許多種類的野生魚類都不該吃,養殖魚類更完全別碰。」可是,事實上,WebMD是一再鼓勵吃養殖的鮭魚,例如這一篇Mercury Low in Wild and Farmed Salmon(野生和養殖鮭魚中的汞含量低)。它說:「FDA和EPA有建議孕婦和幼兒每週吃不超過兩份或12盎司的鮭魚。但是,哈佛醫學院的營養學家George Blackburn醫生說每週食用二至四份鮭魚(無論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所帶來的好處顯然是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風險。」我們再來看《健康2.0》那篇文章裡的另一句話:「媒體很少提到,以ALA形式存在的Omega-3脂肪酸也存在於某些堅果與種子,人體可將其轉變成其他形式,因此根本不必吃魚。」可是,事實上,我們的身體很難將ALA轉化成對健康有益的Omega-3(轉化率不到1%)。尤其是年紀越大的人,轉化能力就越低。請看我在2016-8-8發表的亞蔴籽油比魚油好嗎。好,我們現在來討論《健康2.0》那篇文章的主題〈吃魚油當心罹患糖尿病〉。首先,我查遍公共醫學圖書館,怎麼找就是找不到它所聲稱的「一項為期15年,以近20萬人為對象的大型研究顯示,攝取愈多的Omega-3脂肪酸,愈有可能罹患糖尿病」。再來,有關攝取Omega-3是否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的研究,目前調查對象最多(共426,852人),為期最久(4.1–18 年)的研究是一篇2017年發表的薈萃分析論文。它的標題是Association between omega‐3 fatty acids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Omega-3脂肪酸攝取與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一項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而結論是「關於omega-3脂肪酸對2型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的流行病學證據是有爭議的」。由此可見,《健康2.0》那篇文章所說的〈吃魚油當心罹患糖尿病〉,完全是片面之詞,危言聳聽。《健康2.0》那篇文章最後說【本文摘自/《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黑心的不只是食物,你該如何挽救自己與家人的健康!》T.柯林.坎貝爾, 霍華.賈可布森 著】。有關《救命飲食》這個系列書籍,我曾在2018-7-16發表救命飲食,揭露它的偽科學本質。它的作者T.柯林.坎貝爾是極端素食主義者,而為了推行全素食,他就不惜說謊來妖魔化所有動物性食物(當然包括魚和魚油)。所以,《健康2.0》那篇文章就是極端素食主義者昧著良心,企圖嚇唬葷食民眾的最佳見證。註:我曾在魚油補充劑,棺材添釘這篇文章裡說,從食物(魚)攝取的Omega-3是對健康是有益的,而從藥罐裡攝取的Omega-3則是對健康無益的。原文:吃魚油當心罹患糖尿病?《健康2.0》又一胡扯
-
2021-04-19 該看哪科.眼部
醫病天地/常用3C產品 小心乾眼症
現代人經常接觸3C產品,間接引發眼睛乾澀甚至疼痛不適,衛福部台北醫院眼科主任林人傑表示,可以熱敷與改變用眼習慣,改善眼睛乾澀狀況,另外在飲食上可多吃綠色蔬菜及含有Omega-3的食物,也有助緩解相關症狀。林人傑說,求診病患多有視力模糊、眼睛疲勞或眼睛有異物感等症狀,他建議每使用3C產品30分鐘,尤其是會散發強烈藍光的手機,就要休息10分鐘,記得凝視遠方、多眨眼睛,保持眼球濕潤度,且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使用,並跟3C產品保持至少50公分的使用距離。另外,現代人為了美觀常會戴隱形眼鏡,但林人傑提醒,如果病人有嚴重乾眼症,或有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風濕性關節炎等,以及身處乾燥、多風環境,都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容易產生角膜缺氧、破皮、潰瘍等問題。對於眼睛容易乾澀的病患,林人傑說,每天要作好眼瞼清潔及多熱敷,飲食上避免食用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多喝水,不要熬夜,定時運動。食物方面,可以多吃綠色蔬菜及含有花青素、Omega-3、不飽和脂肪酸、DHA、EPA的食物,如魚油、鮭魚、藍莓、葡萄、蔓越莓等,來緩解乾眼症的症狀。
-
2021-04-18 新聞.健康知識+
減肥肚子餓就是在消耗熱量? 「6條NG觀念」超多人都有
你是否嘗試減肥卻一無所獲?可能是用錯方式減肥了!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六位營養師解答常見的減肥迷思: 誤區1:減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健康的飲食不能沒有碳水化合物。Andrea Dunn指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蔬菜、豆類、水果和全穀類等都是健康飲食方式的基礎。誤區2:只算卡路里,吃什麼都沒關係Kristin Kirkpatrick博士說,只計算卡路里不考慮飲食的內容與質量,身體健康將受到影響。關鍵是要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堅持營養豐富的飲食,保持血糖穩定才不會使胰島素和血糖波動太快,阻止你暴飲暴食。 誤區3:想減肥必須挨餓節食的首要原則是:不挨餓!許多人認為減肥意味著不吃飯,整天感到飢餓,但這樣會更加煩躁與沮喪,最終減肥失敗並恢復體重。Anna Taylor說,如果在飢餓時,身體會藉由減慢新陳代謝來保持燃料,甚至身體太餓開始大吃喝。真的肚子餓時,可適量吃些健康的零食,補充良好的蛋白質,為長期的減肥做好準備,心情也會更好。 誤解4:減肥不敢多吃油為了減肥不吃油和脂肪嗎?事實上脂肪是維持人體運作很重要的物質。研究發現,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不會使你發胖,它們實際上可以加快新陳代謝並幫助減輕體重。Brigid Titgemeier建議選用健康的脂肪,例如酪梨、橄欖油、亞麻籽、大麻籽、核桃、鮭魚來減輕體重,進食後感到滿足,並降低發炎指數。 誤解5:無麩質是減肥的方案Jennifer Willoughby說,無麩質商品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長期下來反而會導致體重增加。不過,對於患有乳糜瀉的這些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無麩質飲食在醫學上是必需的,如果使用適當的未經加工的完整食物確實能讓體重下降。但是不應將此作為減肥策略,儘管無麩質食品纖維含量低,也因為無法達到飽足感,可能最終會暴飲暴食。 誤解6:好吃的食物對都是有害的很多人認為健康食品味道一定平淡無味,加工含糖和脂肪食品風味更好,Julia Zumpano說,覺得健康食品味道不佳的人只是不知道如何製備它們來增強其天然風味。他建議透過自行準備餐點,從天然食材中獲得食材本身的風味,一旦開始吃更多的天然食品,味蕾開始品味到果實的微妙甜味、酸果和柑橘的酸味。在製作過程中透過添加一些大蒜、洋蔥、辣椒、薑黃、薑、堅果、花生、芝麻、杏仁、亞麻籽、南瓜籽等種子油等增強健康飲食的美味。參考資料:6 Worst Myths You’ve Ever Heard About Weight Loss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68斷食期間可以吃什麼? 營養師公開「一日菜單」照吃不挨餓 ·吃冷的食物能減肥?抗性澱粉有哪些? 營養師告訴你為什麼能瘦身、控制血糖及膽固醇
-
2021-04-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消滅致癌因子,就要攝取增強免疫力的食物濟陽式飲食療法8大原則◎減鹽生活,是擊潰癌細胞第一步鹽分過高,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癌症鹽分會損害到人體的胃黏膜,導致細胞內外礦物質失衡。而且不單單會引發胃癌,幾乎所有癌症的罹癌機率都會因此提高。◎攝取優質蛋白,提升抗癌戰鬥力(不吃四足動物)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所以牛、豬、羊等四足動物的肉類,在濟陽式飲食法中一律嚴格禁止。◎多吃新鮮蔬果,遠離癌細胞威脅體內最需要的抗氧化物質,就從這裡攝取務必挑選有機或低農藥的蔬果!新鮮蔬果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多酚、類黃酮、花青素等植化素,可以消除體內自由基並抑制癌細胞。◎多吃含有胚芽的穀物以及豆類、芋薯類胚芽、大豆異黃酮,能有效抑制癌症米、麥的胚芽中,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抗氧化物質(木酚素、植酸),還有能夠調整腸道環境的膳食纖維。其中未經精緻的糙米充分包含了以上所提到的營養,可說是最理想的主食。◎補充海藻類、乳酸菌、蕈類,提升免疫力有助平衡腸道菌叢、整腸提升免疫力乳酸菌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增加益菌、抑制害菌,調整腸道環境的功能,並且加強免疫細胞的活性。除了乳癌、卵巢癌的患者外,其他癌症患者每天至少都要吃300g的無糖優格,而且原料必須是來自優質的牛乳。◎多攝取萊姆、蜂蜜與啤酒酵母促進檸檬酸循環,提升代謝力多吃富含檸檬酸的檸檬或萊姆,有助於促進代謝,每天最好能每天攝取兩顆以上。如果很難買到完全無農藥的產品,可以先浸泡在水中一整晚。蜂蜜裡含有許多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能增強免疫力的花粉,每天必須食用兩大匙。◎適量芝麻油、橄欖油等好油,有助加強抗癌力選擇大豆油、芝麻油,但須適量攝取一般建議在挑選油品時,要選擇含有豐富油酸的橄欖油、芝麻油、菜籽油;不需加熱的料理則選擇紫蘇油、荏胡麻油、亞麻仁油。每種油脂都應盡快使用完,避免氧化的油脂破壞細胞。◎只喝天然好水,不碰自來水;菸酒是大忌自來水為保證品質的安全,會添加氯來進行消毒,但也因此容易產生致癌物「三鹵甲烷」,不建議癌症患者飲用。無論是直接飲用、製作蔬果汁,或是煮湯,都應該選擇乾淨的天然湧泉水,或是市面上未經加熱處理的瓶裝礦泉水。也可以透過高性能的活性碳淨水器,去除其中的雜質與有害成分。針對不同臟器的有效抗癌食材打擊癌症,就從攝取能增強免疫力的植化素開始!濟陽式飲食療法的原理,在於提升我們身體本來就有的免疫力,並將其發揮到最大極限,藉以擊退癌症!因此,必須增加肩負免疫機能大任的白血球,還要確保其活力充沛。想要增加白血球的數量,就必須多攝取蔬果中特有的抗氧化物質「植化素」。這是一種人類沒辦法自行製造,須透過食物來獲得的營養。植化素能夠對抗體內活性氧的攻擊,保護細胞不受侵襲,有效預防癌症。◎針對胃癌的OK食材vsNG食材✔OK食材・大量果汁:新鮮蔬果中的鉀,可以直接對胃部產生作用、提升代謝。・綠茶:綠茶中含豐富多酚,抗氧化力強,能有效抑制癌細胞蔓延。・優格:優格中的乳酸菌能有效減少引發胃癌的幽門螺旋菌。・梅精:具有強力的殺菌作用,能夠擊退致癌的危險因子「幽門螺旋桿菌」。✘NG食材・高鹽食品:鹽分會破壞胃部黏膜,胃癌患者更需要徹底實施減鹽飲食。◎針對食道癌的OK食材vsNG食材✔OK食材・南瓜:南瓜表皮的內側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有助於強化食道黏膜。・鮭魚:讓鮭魚呈現橘紅色的蝦紅素,具有高抗氧化力,可以抑制腫瘤成長。✘NG食材・鹽:過多的鹽分會損害到黏膜細胞,特別是食道癌與胃癌患者,必須盡量減少攝取鹽分。・酒:酒精會破壞食道壁,是造成食道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香菸:溶解在酒精中的尼古丁和焦油,可說是致命成分!菸酒不忌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達一般人的十四倍!書籍介紹書名:天天這樣吃,讓癌細胞消失:癌症被治癒的人都吃這些,日本抗癌權威八大飲食法,轉移、復發、癌末通通都有救作者:濟陽高穗出版社:瑞麗美人國際媒體出版日期:2015/10/16作者簡介/濟陽高穗 Takaho Watayo日本癌症外科名醫,行醫逾40年,動過超過4000台的手術。目前為西台診所院長、三愛醫學研究所所長,並兼任千葉大學醫學系臨床教授。1970年畢業於千葉大學醫學系,任職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器官疾病中心。1973年,以國際外科學會交換研究員之身分,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外科教室留學,研究消化道荷爾蒙。回日本後歷經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助理教授、都立荏原醫院外科部長、大塚醫院副院長等職務。在台灣的暢銷著作有《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濟陽醫師脫離癌症體質飲食療法》、《吃掉癌症:有效率61.5%的濟陽式飲食法》等等。延伸閱讀: 甩掉「內臟脂肪」原來只要15天!踮腳操、沒椅背的椅子...醫生教你15招,不花錢消滅內臟脂肪
-
2021-04-11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骨質疏鬆 女性更要注意飲食補充鈣、維生素D
預防骨質疏鬆,女性要特別注意!根據調查,60歲以上骨質疏鬆的患者中有8成是女性,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表示,骨鬆的危險因子除了老化、少運動、營養不足外,停經後的婦女因雌性激素下降,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女性抗骨鬆應像理財規畫,盡早替自己存足骨本。徐佳郁說,骨質疏鬆症雖好發在老年人身上,但其實骨質在35歲左右便會開始流失,營養充足是預防骨質疏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骨質需要的礦物質「鈣」,以及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成年人鈣質的建議量為每日1000毫克,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每日400IU,51歲以上需增加至600IU,依據衛服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到75歲女性鈣質攝取僅達建議量46至53%,維生素D攝取僅達57至83%,可見台灣女性對骨質相關營養素攝取明顯不足。徐佳郁說,民眾可透過日常飲食補充鈣,如富含鈣質的牛奶、奶製品、小魚乾、帶骨吃的魚、傳統豆腐、豆干、蛤蜊、芝麻、地瓜葉、莧菜、芥藍菜等;另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小魚乾、鮪魚、鮭魚、鯖魚、牛奶、蛋、乾香菇等,搭配吃可增加鈣質吸收利用。而已經被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從天然食物攝取營養素外,也需搭配補充劑使用,老年族群常攝取多樣保健食品且易混淆,如臨床上葡萄糖胺常被民眾誤認為是高鈣的補充劑,因此建議民眾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正確且有效使用鈣補充劑。
-
2021-04-05 養生.聰明飲食
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 3種飲食法、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7期 文/郭岳潭 食物和腦細胞存在微妙關係?地中海飲食可防失智。吃哪些食物(營養素)可以活化大腦?營養素如卵磷脂、DHA、膽素、菸鹼酸、肌醇、維生素B群、植化素、β-胡蘿蔔素……;食物如綠花椰菜、鮭魚、鮪魚、蝦子、黃豆、綠茶、巧克力、咖哩、紅酒等。「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最好的食物就是你的藥」。近來興起的營養醫學提倡,透過飲食中的營養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與預防醫學觀念不謀而合。食物與身體健康有關,好的飲食習慣更有益大腦細胞。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飲食可以保持頭腦敏銳,並減少嚴重記憶力減退的風險,日常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以及思考、認知、記憶力、處理訊息的能力。3種飲食有益大腦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一項追蹤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及膽固醇略高,到了40~50多歲時,往往有較低的認知、思考及推理能力,顯示平日飲食確實會影響大腦的功能。程涵宇說明,健康的飲食就是指均衡飲食,選擇脂肪含量較低,而蔬菜及水果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幫助減少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儘管目前飲食及認知功能的研究有限,但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得舒飲食(DASH Diet),以及麥得飲食(MIND Diet),都可以保護大腦功能,有助於降低大腦退化的風險。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的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包括: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根據研究顯示,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發生率、改善血糖及減少癌症風險,對於活化腦力、延緩失智有益。飲食特色為每天攝取大量蔬果、使用橄欖油、搭配香草與辛香料調味、天然乳製品、堅果,每星期攝取至少2次魚貝類與豆類,以及2~3次蛋及家禽類,減少及避免攝取紅肉、加工肉品、甜點,以及適量攝取紅酒。攝取大量蔬果、堅果,能夠補充足量的抗氧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及維生素E,避免大腦細胞受到自由基破壞,攝取魚貝類與豆類可以保持血管暢通,有助於大腦血管健康,以及避免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2.得舒飲食DASH Diet的原文為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也就是可以預防高血壓的飲食方式。研究也證實,得舒飲食有助於血壓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於保護心臟。飲食特色為高纖維、高鉀、高鈣、高鎂、低脂、低飽和脂肪的飲食方式,選用全榖雜糧取代精緻米飯與麵包,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每天攝取低脂乳品、乳製品或高鈣食物,選用豆製品、魚及低脂肉品,並減少食用紅肉及內臟,選用液態植物油,天天一湯匙堅果。3.麥得飲食結合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一種飲食型態,又稱為「心智飲食」,主要是學者為了針對腦部老化進行研究,所設計出來的飲食型態,結果顯示,可以改善老人認知功能或延緩認知退化。飲食特色為10大益腦食物,包括:綠色葉菜類、其他蔬菜類、堅果類、莓果類、豆類、全穀類、魚類、家禽類、橄欖油、紅酒,以及避免7種傷腦食物,包括:紅肉、奶油及人造奶油、起士、糕點甜點、油炸及速食食品。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01沙丁魚、鮭魚營養素:Omega-3脂肪酸功效:大腦中約有60%由脂肪組成,其中一半是Omega-3脂肪酸,用來構建大腦及腦神經細胞,對於學習力及記憶力至關重要。高脂魚類是Omega-3的豐富來源,有助於增強記憶力、改善情緒,以及保護大腦、減緩大腦功能提早退化及智力下降,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研究顯示,經常吃魚的人,大腦中有更多的灰質神經細胞,可以幫助增進思考、記憶及穩定情緒,而缺乏足夠Omega-3脂肪酸的人,容易有學習障礙及憂鬱症。02咖啡營養素:咖啡因及抗氧化成分功效: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對大腦有多重正面影響,可以使大腦保持警覺性、調節血清素改善負面情緒、幫助集中注意力,以及降低退化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03藍莓營養素:花青素功效:藍莓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是一種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根據研究發現,藍莓可以增進大腦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改善記憶力及延緩短期記憶力的喪失,同時能降低大腦退化。04薑黃營養素:薑黃素功效:薑黃中的薑黃素是高抗氧化劑及高抗發炎的活性成分,根據研究證實,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有效滋養大腦細胞,具有保護大腦的益處。薑黃素可以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幫助活化大腦細胞,增進記憶力及降低智力退化,並有助於清除大腦的澱粉樣斑塊,預防及改善阿茲海默症;薑黃素也可以增強5-羥色胺及多巴胺,幫助調節情緒、改善憂鬱症狀。05花椰菜營養素:維生素K、芥子油苷及酚類功效:花椰菜含有多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及抗發炎作用的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K有助於鞘脂的形成,也就是組成大腦細胞中的重要脂肪之一,有助於保護大腦功能,以及增進記憶力,芥子油苷及酚類等抗氧化成分,可以避免自由基傷害大腦組織。06黑巧克力營養素:類黃酮、咖啡因、表兒茶素功效:黑巧克力含有多種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幫助促進大腦功能,尤其是增強學習力及記憶力,有助於減緩與年齡有關的智力下降,以及改善憂鬱情緒。根據研究顯示,經常吃巧克力的人,記憶力及心理健康的表現,高於較少吃巧克力的人。07堅果營養素:維生素E功效:堅果中含有多種可以增強大腦活力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E,健康脂肪及植化素,對於大腦健康有益處,維生素E可以保護大腦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有助於減緩智力下降。根據研究顯示,多吃堅果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及增進記憶力,預防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也有研究發現,吃堅果可以改善心臟健康,擁有健康的心臟與健康的大腦,具有正面的相關性,尤其核桃含有Omega-3脂肪酸,更有益心臟及大腦的健康。08橘子營養素:維生素C功效:橘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大腦,免於受到自由基損害腦細胞的傷害。研究發現,吃足量的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及阿茲海默症,建議每天只要吃一顆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獲得一整天所需的維生素C。09雞蛋營養素:維生素B群、膽鹼功效:大腦健康與維生素B6及B12、葉酸、膽鹼有關,雞蛋是維生素B群及膽鹼的豐富來源,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發育及調節情緒都非常重要。維生素B群在大腦健康中具有多種作用,有助於減緩老年人智力衰退及認知功能下降的進程,其中維生素B12參與合成大腦化學物質,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容易罹患失智症及憂鬱症。蛋黃富含的膽鹼,是一種重要的微量營養素,負責產生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增進記憶力及調節情緒。10綠茶營養素:咖啡因、L-茶胺酸、多酚功效:綠茶與咖啡,都是有益大腦的絕佳飲料,富含的咖啡因可以提升大腦活性、增強大腦功能,增進記憶力及注意力。L-茶胺酸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增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活性,不但可以保護大腦,還可以增加大腦中α波的頻率,透過抵銷咖啡因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減輕焦慮,以及幫助放鬆身心、改善疲勞。另外,綠茶富含抗氧化劑多酚,可以保護大腦免受精神衰弱,並降低退化性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傷腦的7種壞食物1.含糖飲料常見的含糖飲料,包括:果汁、汽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許多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是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由55%的果糖及45%的葡萄糖組成,攝取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動脈硬化,引起腦部炎症並損害記憶力、學習力,增加失智症的風險。2.精製碳水化合物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大量食用會導致血糖及胰島素快速上升。研究證實,高升糖指數及高升糖負荷食物,會損害大腦的功能及降低記憶力。3.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也稱為「氫化植物油」,常見有起酥油、人造奶油、糖霜,經常用於蛋糕及餅乾中,大量攝取容易造成大腦容量降低、認知能力及記憶力下降,並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4.高度加工食物高度加工的食物添加大量的糖及脂肪,例如:薯片、爆米花、泡麵調味包及即食食品,這些食物通常熱量高且營養成分低,會減少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產生,對大腦健康有負面影響,容易增加大腦發炎,並降低學習力、損害記憶力,造成認知功能下降。5.阿斯巴甜阿斯巴甜為一種人造甜味劑,成分有苯丙氨酸、甲醇及天冬氨酸,常用於許多軟性飲料及無糖產品中。食用過多的阿斯巴甜,可能破壞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增加大腦炎症及氧化,也容易影響學習及產生負面情緒。6.酒精適度飲酒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但過量飲酒則會導致記憶力減退、行為改變、睡眠中斷,以及負面情緒。長期過量飲酒則會損害大腦,導致大腦體積減少、記憶力減退,酗酒者經常缺乏維生素B1,也容易產生腦病變。7.高汞重金屬魚  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及鮪魚,容易有高汞重金屬的情形,汞是一種神經毒性元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大腦神經傳導,導致大腦功能受損,以及破壞大腦發育,建議孕婦及兒童應該特別避免。延伸閱讀: 。魚油護心、補腦、抗發炎!一天吃多少? 食藥署給正解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
2021-04-02 養生.聰明飲食
即使加熱也難以去除!2NG行為讓吃魚過敏風險增
鮪魚、鮭魚、旗魚、鰹魚等「青皮紅肉」的深海魚含有豐富的營養,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海鮮佳餚,不過,毒物科醫師提醒,天氣逐漸炎熱,購買後,務必妥善分包冰存,分次取出,解凍後食用,以免引發組織胺中毒。組織胺 中毒機率最高根據食藥署108年食品中毒資料,在所有天然毒素中,以「組織胺」所引發的中毒機率最高,主要在於四面環海,漁產豐富,只要氣溫一高,又未冰存,就會提高中毒風險。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組織胺是在新鮮度差或腐敗水產魚肉中常見的1種天然化合物,當魚體保存不當遭受細菌汙染時,細菌就會將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食藥署表示,由於組織胺對熱非常安定,即使加熱,也不易破壞,一旦生成,就不容易去除,臨床顯示,只要食入超過500mg/kg的組織胺後會引起中毒症狀。組織胺中毒 以過敏症狀為主楊振昌說,組織胺中毒以過敏症狀為主,像是,臉部與口腔泛紅,皮膚發癢、長出蕁麻疹,或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有時合併神經中毒症狀,如臉麻。楊振昌指出,組織胺中毒,不太會有致命危機,如至急診,通常打點滴,補充水分,並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進行症狀治療,但過程身體相當不適,如外出旅遊遇食物中毒,勢必遊興大減。除了魚類組織胺中毒,河豚毒素中毒也經常發生,食藥署分析國內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數患者並不知自己食用河豚,或是吃了未有完整包裝標示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預防水產品中毒 購買時這樣做如何預防這類水產品中毒?食藥署建議,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不知名的水產品。楊振昌則提醒,民眾購買海鮮等水產品後,應該分包冰存,例如,鮪魚、鮭魚體積較大,必須切片,建議分開包裝,妥善保存,想吃多少,再拿多少,避免細菌感染。(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吃魚怕重金屬下肚? 營養師揪「2部位」能不吃就不吃
-
2021-04-0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常感到寒冷、疲倦可能是貧血…7種不同類型貧血這樣改善
當沒有足夠的健康紅血球攜帶氧氣進入人體器官時,就會發生貧血,因此,貧血的人經常會感到寒冷、疲倦或虛弱的症狀。依據病因不同,貧血可分為7種,包括:缺鐵性貧血、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鐮狀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在此針對7種不同類型貧血,分享七種改善方法。1. 缺鐵性貧血改善法:補充鐵劑或攝取含鐵飲食飲食中常見的含鐵食材包括:雞肉、牛肝、牛肉、羊肉、豬肉、蛤、沙丁魚、蝦、牡蠣、扁豆、紅豆、南瓜、南瓜種子、菠菜、葡萄乾、蛋。2. 巨紅血球母細胞貧血(惡性貧血)改善法:補充維生素B12、葉酸製劑或飲食攝取i. 飲食中常見的含維生素B12食材包括:羊肉、牛肉、豬肉、雞肉、火雞、金槍魚、鮭魚、天然低脂優格、牛奶、奶酪、豆漿、奶酪。ii. 飲食中常見的含維生素葉酸食材包括:扁豆、黑豆、鷹嘴豆、菠菜、牛肝、佛手瓜、萵苣、花椰菜、蘆筍、蔥、草莓、橘子、奇異果、木瓜。3. 地中海貧血改善法:補充葉酸、鐵螯合劑,或輸血、骨髓移植地中海貧血的人建議均衡飲食,包括蛋白質、穀物、水果和蔬菜,對於非輸血性地中海貧血患者,須注意飲食中避免攝入大量鐵;對於接受鐵螯合劑療法的輸血患者,則不需要低鐵飲食。食用食物:雞蛋、優格、花生醬、堅果、奶酪。需適量食用的食物(鐵含量較高):牛肉、羊肉、豬肉、肝臟、生蠔。4. 出血性貧血改善法:補充鐵、維生素B12、葉酸i. 含鐵食物包括:紅肉、深綠色多葉蔬菜、堅果、肝臟、海鮮、鐵質強化穀物、麥片、菠菜、扁豆。ii. 含維生素B12食物包括:魚、牛肝、蛤蜊、肉、家禽、蛋、其他乳製品。iii. 含葉酸食物包括:牛肝、扁豆、菠菜、白腰豆、蘆筍、蛋。5. 再生障礙性貧血改善法:以輸血或骨髓移植治療、補充鐵、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Ci. 含鐵食物包括:菠菜和其他深綠葉蔬菜、豆腐、豌豆、扁豆、鷹嘴豆、葡萄乾、鐵強化穀物和麵包。ii. 含維生素B12食物包括:牛肉、豬肝、禽肉、魚肉、雞蛋、乳製品。iii. 含葉酸食物包括:菠菜和其他深綠葉蔬菜、牛肝、蛋、香蕉、橙。iv. 含維生素C食物包括:橙、葡萄柚、橘子、奇異果、草莓、哈密瓜、綠花椰菜、辣椒、番茄、菠菜。6. 鐮狀細胞性貧血改善法:飲食均衡i. 穀物含有葉酸,可幫助身體會產生新的紅血球,並富含維生素B、鎂和硒,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例如:全麥麵包、米、麵食。ii. 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葉酸等,有助於防止感染、治癒傷口、保持眼睛和皮膚健康,例如:菠菜、胡蘿蔔、綠花椰菜、番茄、綠豆。iii. 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例如:蘋果、橙、香蕉、葡萄、奇異果、李子、桃子。iv. 牛奶含有鈣、維生素D、蛋白質、鉀,有助於骨骼健康。v. 肉和豆類含有蛋白質、鋅、鐵、omega-3,有助於維持能量和生長,omega-3可幫助減輕炎症,例如:雞肉、豬肉、魚、牛肉、堅果、種子、豌豆等。vi. 油脂含omega-3和維生素E,具有減輕炎症、抗氧化等作用,例如:橄欖(油)、玉米油、堅果。7. 溶血性貧血改善法:服用藥物、骨髓或幹細胞移植、生活調整i. 盡量休息:溶血性貧血會較疲勞。ii. 攝取各種健康食物:水果、蔬菜、全麥麵包、低脂乳製品、豆類、瘦肉、魚。iii. 依照指示攝取液體:應喝多少液體或哪種液體適合,液體包括水、果汁、牛奶。iv. 依照指示進行運動: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運動計劃,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健康狀況。
-
2021-03-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不等於魚肝油! 差1個字差很大學會分辨秒懂吃
魚油、魚肝油均是保健食品,但許多人搞不清楚兩者差異,以為大同小異。北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兩者來源不同,保健作用也不一樣,在服用之前,建議諮詢營養師、藥師,再決定如何使用。魚油從魚脂肪萃取而成 用於急重症患者降低發炎反應蘇秀悅說,魚油主要是從魚的脂肪組織中萃取出來,含有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系列中對人體有益的DHA(22碳6烯酸)及EPA(20碳5烯酸)脂肪酸,均屬於長鏈的不飽和脂肪酸。研究發現,魚油保健範圍廣泛,因為具有減少發炎反應的效果,一般治療急重症、癌症患者時,都會加入高劑量的魚油,來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指數。每周吃3、4次深海魚 即可補足人體所需DHA、EPA另外,魚油也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及腦細胞發育,並能改善記憶力減退,部分研究發現,攝取DHA還可降低憂鬱及過動等發生率。至於EPA則可降低血脂、減少血栓以及抗凝血等作用,預防心血管疾病。「天然的尚好!」蘇秀悅說,保健食品屬於萃取物,建議還是從天然食品中來攝取ω-3,建議每周吃3至4次深海魚類,每次約2至3兩重,就能補足DHA、EPA。大部分深海魚含有相當豐富的ω-3,建議多吃鯖魚、鮭魚、鮪魚、鯷魚、秋刀魚及沙丁魚等;再者,一般海鮮類如蝦、花枝及牡蠣等也含有微量ω-3。魚肝油從魚肝臟萃取 含維生素A、D可顧眼睛和骨質發育至於魚肝油,則是由魚的肝臟中萃取出來,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素D,前者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健康,改善乾眼症及夜盲。後者則能幫助骨骼及牙齒發育,並能預防骨質疏鬆。不過,維生素A和維生素D均屬脂溶性,如果過度攝取,將累積在體內肝臟等器官,皮膚容易過敏、乾燥。此外,血液中的鈣如偏高,就會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蘇秀悅強調,一般人如果經常食用蛋、深綠色蔬菜,並曬曬太陽,是不需要另外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提醒民眾,還是多多從天然食物攝取維生素,相對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鮭魚好處到底有哪些?專家曝2大鮭魚營養成分
這幾天的鮭魚之亂造成鮭魚一時又成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只是大家比較注意鮭魚壽司又被免費吃了幾盤,或是某位改名鮭魚的人名字到底改了幾次。其實鮭魚是個非常營養的食材,大片少刺的肉質對老少都非常適合,而現在的台灣的鮭魚來自進口的先進化養殖,所以衛生與價格方便都很親民,是值得大家享用的優良天然食物。韋恩以營養的角度看,鮭魚有兩點特色,可以說是無人可比,特別值得推薦。鮭魚含有特別高的蝦紅素沒有蝦紅素,鮭魚可能沒辦法費力長時間地溯溪上游,海鳥的候鳥沒按法長時間地跨洋連續飛行。這就是號稱海洋最強抗氧化劑的蝦紅素的神奇之處。鮭魚肉呈現鮮豔的橘紅色,正是因為含有豐富的蝦紅素所致。蝦紅素有優越的抗氧化力蝦紅素又稱蝦青素或是藻紅素,蝦紅素最珍貴的特性,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蝦紅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所以呈現橘紅色的特徵。蝦紅素最早是是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Richard Kuhn在龍蝦身上發現的,天然的鮭魚肉、蝦蟹等等呈現紅色,就是反應了蝦紅素的顏色。只是大部分的動物不會自行生產蝦紅素,只是從食物裡累積來,蝦紅素的源頭是由微小的微藻類產生,像已知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蝦紅素來源是雨生紅球藻,蝦子以紅藻為食物,因此會把蝦紅素累積在身體裡。蝦紅素的抗氧化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 CoQ10的 800倍,綠茶兒茶素的560倍,維生素E的500倍,所以又被稱為超級抗氧化劑。因此,蝦紅素在在醫療保健上,被研究證實有廣泛的功效,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減緩關節炎、提高運動表現、眼睛保健等多種用途上。尤其是蝦紅素證明有調節免疫反應,與抗發炎能力,對過敏也有很好的助益。近來還有臨床研究發現,蝦紅素對眼睛對藍光的保護上,與葉黃素可以發揮很好的加乘效果。不過,蝦紅素要吃到有效劑量,鮭魚每天要吃1公斤純化過的蝦紅素可是一公斤幾十萬台幣的珍貴成分,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只是不同食物含的蝦紅素濃度差別很大。自然界的來源中,雨生紅球藻的蝦紅素含量可以高達40000ppm,北極蝦只能到達1200ppm,磷蝦僅能到達120ppm,而鮭魚就只有5ppm。也就是說,如果要獲得文獻中每日蝦紅素的功效建議攝取量4毫克的話,鮭魚必須要一天吃個1公斤才夠,這對一般人可說是相當的困難,所以這樣來看,攝取純化濃縮的的蝦紅素也是另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鮭魚是珍貴的天然DHA、EPA來源近百年,全球專家學者不斷研究證明魚油中的omega 3 脂肪酸-EPA/DHA擁有強大保健效力。以營養觀點來看,對健康比較好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最可以做代表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魚油。魚油的DHA/EPA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優質的魚油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幫助減少動脈斑塊形成,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均衡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魚油有助於保護好眼力,根據研究,魚油可以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青光眼的發生率,是眼睛的重要營養。此外,魚油還有神經的保護效果,除了保護腦神經與防腦部退化之外,也能保護視網膜。還可以穩定情緒、幫助集中力、有助於學習效果。媽媽在孕期補充魚油,對胎兒的視力發展和腦部機能有幫助,DHA可促進胎兒的腦神經發育,也能保護視網膜。此外,深海魚油能穩定媽媽的情緒,避免產後憂鬱的發生。而哺乳媽媽食用魚油,可透過乳汁幫助寶寶腦細胞增殖、增大,以及腦神經細胞間髓鞘形成與突觸聯合等,強化寶寶腦部的發展。50克的鮭魚生魚片DHA/EPA就可達標以現在的飲食建議來看,一般成年人每天DHA及EPA的建議量約400毫克到600毫克;若是心血管疾病者,則建議攝取量為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每天800~1200毫克。而以現有分析資料來看,養殖的大西洋鮭魚每100克含有975毫克的DHA以及1311毫克的EPA,因此,只要攝取50克的鮭魚,大約5片的生魚片,就可以達到一天的所需了。而依照現行食品法規規定,魚油作為一般食品原料時,每日食用量以所含EPA及DHA總量計,限制不得超過2公克,所以如果是吃高純度的魚油膠囊,可要注意不必吃太多。所以其實也不用湊熱鬧去改名鮭魚,然後鮭魚壽司吃到飽,其實輕鬆吃個幾碟生魚片,該攝取的DHA/EPA就可以達標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3-20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護眼、護心又護腦 營養師:掌握一周份量更健康
鮭魚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不論是煎鮭魚、壽司、生魚片等都相當美味,且營養價值豐富,還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對身體有非常多的正面影響。不過想要吃得健康,份量還是得注意,以免為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鮭魚營養價值豐富 護眼、護腦又護心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的營養相當豐富,對人體各處都有不少的益處。像是最知名的Omega-3就有不少研究發現,其對抗發炎、防失智有利。當中的DHA也有助於兒童腦部發展,且對兒童、成人的腦部保養、視網膜保養很有幫助。EPA也有助於清除人體的三酸甘油脂,降低動脈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鮭魚也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D、E,維生素A是負責保護、修繕身體各處細胞的保護膜,使其正常運作。維生素D有利鈣吸收、降低發炎反應,一般而言主要仰賴日曬,鮭魚是少部分可從食物中攝取的來源之一。維生素E則是相當優越的抗氧化劑,有助清除自由基,降低對人體的傷害,也保護心血管、有利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鮭魚也富含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攝取來源繁多,如豆、魚、蛋、肉類等,在營養學上會依「蛋白質品質評估」衡量人體有效吸收率及利用狀況做評分,鮭魚的蛋白質就從中脫穎而出相當優越,對於像是維持免疫力等其他營養運作而言,是個很好的原料。 鮭魚營養也不宜過多 次數、份量都要注意 再營養的食物也得適量,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由於是深海魚類,還是有重金屬的疑慮,且優質蛋白質吃多超標一樣不利身體健康。建議民眾一周吃2~3次即可,並注意份量。 份量上若單純只攝取鮭魚作為蛋白質來源,可攝取的份量約為手指到手掌的大小、女性手指厚度。若當餐有攝取其他蛋白質,則需要做總量的控管,在食物代換上,一份約為三根手指大小、女性手指厚度。 生魚片一般人不宜過多,免疫力不足者應避免。 鮭魚在日本料理不論是生魚片、壽司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不過簡鈺樺營養師也還是提醒,如前述所提到的,即便鮭魚營養豐富,也不宜食用過量,除此之外,生魚片、壽司也不宜食用過多,部份免疫力不足的民眾更要盡量避免。 先以壽司來說,壽司雖為冷飯,許多人可能聽說過冷飯為「抗性澱粉」,較不易吃胖,但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其和一般冷飯相比,製作過程中多會以糖、醋等調味料輔助,攝取過多也是會引起肥胖,且也會有血糖失控的健康風險,有血糖問題的民眾要更加留意。 另一方面,生魚片屬於生食,即便店家有做好食品把關、冰過,上頭也還是可能有細菌存在的風險,依每個人體質不同,免疫力狀況不同,對身體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免疫力維持正常者較雖一般而言影響較小,但吃到一定的細菌量,也可能出現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而像是年紀較小的幼兒、年紀較大的長者、正在進行癌症化療的癌友等免疫力不足的族群,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更不宜生食。提醒免疫力較不足的民眾應避免生魚片,一般民眾也得多加留意,避免過量。 《延伸閱讀》 .魚油顧眼、護心、降血脂,6食材一週兩份剛剛好! .魚油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健康?哪些族群不能亂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強調願意替人民釋疑 陳時中:天天都在打政治免疫疫苗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上午南下屏東,出席大仁科技大學55週年校慶活動,除了為校方表示祝賀,也向護理系學生勉勵,同時體驗漆彈槍掃蕩「病毒」體驗。對於鮭魚亂象,只說「事情過了就好」,至於面對施打疫苗的政治口水戰,陳則說,天天都在打政治免疫疫苗,面對批評與質疑,都願意站在有利於人民的角度來釋疑。陳時中向大仁科大護理系同學勉勵,從事醫療工作有笑有淚,也會接觸生老病死,希望在學期間,除注重專業,還要注意生命教育、溝通能力,若對生老病死沒有正確認知,很難帶給病人或周遭民眾的幸福。陳時中還說,護理師工作有許多的層次,不僅需要進修,面對嚴重疾病時,地位會越來越重要,此外,在學期間就應該要建立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觀,也會對未來投入護理行業有所幫助。校慶活動中,校方安排陳時中體驗漆彈射擊肺炎標靶,象徵標靶防疫的掃蕩疫情,即便「滿靶」,還將漆彈槍餘彈射罄,並直呼「好玩」。此外,陳時中也被問及對於近期鮭魚亂象的看法,他只說,「社會上總是會有些一時性和一窩蜂的行為,事情過了就好。」在校內演講時,陳時中分享,無論在學或出社會,都要學會傾聽,不要急著辯,聆聽不僅能悟出道理,也能建立同理心,以及利他的心態,就能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合作也能順利。會後媒體提問,是否擔憂打疫苗會淪為政治口水戰,有打好政治免疫疫苗嗎?陳時中則說,「天天都在打政治免疫疫苗」,且每一件公共事務難免會有一些批評與質疑的聲音,政府會站在有利人民的角度思考問題,有任何疑問,政府都願意回答清楚,替民眾釋疑。
-
2021-03-20 新聞.元氣新聞
改名吃鮭魚後捐萬元做公益 男大生: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
連鎖迴轉壽司推出姓名和鮭魚同音同字者直接全桌免費活動前天結束,期間不少民眾將名字改為鮭魚,台中大學生周士恩也將名字改為「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前往享用約7000元的餐點,但他後續將省下來的錢用來回饋社會,更加碼到1萬元捐款做愛心,暖心的行為令人動容;他說「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周士恩受訪強調他是誰或叫什麼不是重點,希望大家能關心這些默默為社會付出的機構!周士恩是台中科技大學護理系大學生,這次他將名字改為「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吃完3攤免費壽司,省下約7千元餐費,再自掏腰包3千元,共捐出1萬元給老五老基金幫助獨老、中國附醫血液腫瘤專戶、中國附醫的兒童綜合專戶、認養惠明盲校學童,以及仁愛之家老人。周士恩表示「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捐款金額雖然不高,但希望能一己之力幫助獨居長輩溫飽;他指出因壽司店的活動,前往戶政事務所改名,但改名的初衷並非佔便宜,而是覺得青春、熱血、好玩,並且「取之於鮭魚,用之於社會」,捐款幫助社會,在收據留下「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讓鮭魚名更有意義。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也為「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拍下影片留念,他在鏡頭前說,既然改名就把「湯豪」放進名字幾天「當幾天周湯豪」;他常想起自己的阿公阿嬤問自己「吃飽了沒、什麼時候要回去看看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知道有這些默默為社會服務的單位,能有更多人關心獨居長輩,讓長輩能夠溫飽。對於外界認為年輕人改名鮭魚、免費吃壽司卻浪費食物,「周士恩覺得鮭魚湯豪豪喝」則說自己與朋友吃3攤餐費約7千元,每個餐點都認真吃完,他嚴厲斥責浪費食材這件事,看到有幾桌的食物被浪費是真的會心痛,跟朋友在吃的時候也是一直提醒大家吃完再點不要浪費。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全台有百餘人狂啖鮭魚,但看在肝膽胃腸科醫師眼裡,短時間吃下大量生魚片、壽司,不僅可能有營養不均衡的情況,還可能有因此喪命的健康風險,特別提醒民眾注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曾晟恩指出,雖然現在台灣大部分信譽良好的店家,都相當注重食材衛生,但若生魚片處理不良,恐有寄生蟲、細菌沾染的可能性,因此當大量吃下生魚片後,有可能產生急性腸胃炎。另外,他也建議肝硬化、免疫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吃生魚片。因為,這些族群因為免疫力都較低,若貿然吃下未經煮熟,又遭細菌感染的海鮮類,很容易讓病菌流竄全身,輕則腸胃炎、上吐下瀉,重則細菌感染體內器官,引起各種急重症,甚至有喪命風險。他說,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生魚片、壽司,除了營養不均衡,還因為除了上面的肉類之外,也會吃進大量的澱粉,也導致短時間內血糖飆高。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造成全台百餘人改名「鮭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鮭魚、秋刀魚富含Omega-3,特別在季節交替之時,可對抗心血管疾病,不過這幾天大家瘋壽司吃到飽,其實生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張麗娟表示,鮭魚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A,B,D和磷,鈣,鐵等礦物質,鮭魚中最有價值的物質之一是Omega-3脂肪酸,可以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不過生食不宜過多。至於有哪些食物含有Omega-3呢?如深海魚鮭魚,但是由於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建議每周吃2次深海魚肉,每次的量約在2份~3份,大約是60 ~90公克,建議與小型魚如鯖魚、秋刀魚交替食用。風濕免疫科醫師鄭傑夫也指出,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地中海式飲食的原則,包括每餐以蔬菜、水果、全穀、豆類、橄欖油、堅果為主,可添加香草或辛香料取代人工調味料。每週至少2~3餐有魚,最好是油脂豐富的魚,例如秋刀魚、鯖魚、鮭魚,可適量攝取禽肉、蛋,與乳製品。每天平均攝取0.21克以上omega-3,相當於每周至少食用100公克油脂豐富的魚,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35%。張麗娟補充,素食者可藉由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等補充Omega-3。她提醒除了魚類,蔬果和牛奶也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維生素B群和具有抗氧化的維生C和E;蔬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6,可以使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牛奶中不只有鈣質,還有維生素B2,也應該要每日攝取。張麗娟建議,均衡飲食基礎應著重「質」而非「量」,提高營養密度,餐餐吃七、八分飽就好,且生食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攝取優質的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等,才是健康飲食原則。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壽司郎今明兩天推出活動,只要名為「鮭魚」,吃壽司整桌免費,意外掀起改名風潮,各種姓氏的鮭魚、極品鮭魚等名字紛紛出籠,新北市一名男子更是挑戰36字的鮭魚姓名,鮭魚之亂還引發內政部關注,呼籲民眾注意改名次數。不過,學者呼籲,大量吃進生魚料理,恐增加感染日本海裂頭絛蟲、廣頭裂頭絛蟲等風險,這類寄生蟲最長可達10公尺,並吸取人體內維生素B12,導致宿主嚴重貧血。為了吃免費鮭魚、壽司,改名鮭魚竟成了期間限定運動。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教授、國際熱帶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范家堃說,「只要是吃生食,就有可能感染寄生蟲。」,台灣近年有不少起因為嗜吃生魚片,體內發現絛蟲的案例,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有位30多歲的工程師排便時自行拉出絛蟲。該名工程師幾乎天天吃生魚片,某日排便時意外發現有白色的條狀物,往下一拉且愈拉愈長,一度拉到斷掉,嚇到趕緊就醫後,後續還拉出2公尺長的廣頭裂頭絛蟲。三軍總醫院也於2017年時發現,一位8歲女童平常愛吃生魚片,家長也未阻止,某天發現肛門搔癢,檢查發現蟲在蠕動,醫師協助拉出2.6公尺長的廣頭裂頭絛蟲。范家堃表示,日本海裂頭絛蟲以及廣頭裂頭絛蟲是相當相似的寄生蟲,日本海裂頭絛蟲多存在於日本周邊海域的鮭魚體內,廣頭裂頭絛蟲多存在於北美、阿拉斯加洋流一代的鮭魚體內。被這兩種絛蟲感染,有可能會直接被排出,不過通常被感染者都是大量食用、長期食用而被感染。范家堃表示,兩種絛蟲都會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十二指腸中,可長三到五公尺,最長可達10公尺,只要一個月就能長成成蟲,絛蟲是吸取人體內的維生素B12維生,當缺乏B12時就可能引發貧血,患者可能會因為貧血才意外被發現,不過通常會是絛蟲的節片掉落,排便時意外發現,少部分人因為嚴重腹痛才被發覺。范家堃表示,治療寄生蟲都是投以寄生蟲藥,約2個星期會見效,不過,絛蟲的頭節若沒有在體內打開,即使投藥也可能無法根除,頭節仍有生發細胞,會使絛蟲再次重生。他說,寄生蟲在台灣仍舊少見,但也可能是沒有通報,有被低估感染的可能。范家堃表示,很多人會以為寄生蟲冷凍後就會死掉,這是錯誤的想法,要杜絕絛蟲必須要將其煮熟才能完全避免,也呼籲國人減少食用生食。
-
2021-03-17 養生.聰明飲食
改名大吃生鮭魚 但寄生蟲怕怕?教你一招斷絕感染
鮭魚生魚片暗藏寄生蟲危機?研究證實這招就能斷絕感染風險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歐洲食品安全局早在2010年就發布報告指出,以箱網養殖、飼料餵養的大西洋鮭魚含有活體寄生蟲的機率非常低。台灣7成的鮭魚來自挪威,挪威食品安全局對於養殖鮭魚從育種到飼養有非常嚴格的規範,以確保不經過冷凍殺死寄生蟲的養殖鮭魚,即使在48小時內就生鮮送達台灣,也沒有寄生蟲疑慮。生吃鮭魚小心感染寄生蟲?還相信這個網路流傳說法的你,可能得要更新一下最新進度了!目前台灣有高達7成的鮭魚來自挪威,根據挪威海產推廣協會(Norwegian Seafood Council)數據顯示,2019年挪威出口到台灣的鮭魚(包含生鮮、冷藏、冷凍、煙燻)共有11,021公噸,價值達7億7千萬挪威克朗(約新台幣23億元),也因為挪威鮭魚從捕撈上岸到冷藏空運,僅需48小時就能抵達台灣,因此目前台灣市面上進口的挪威鮭魚,有97%皆為生鮮冷藏鮭魚!這時候就令人關心的是,這些生鮮鮭魚到底安不安全呢?吃鮭魚生魚片會讓胃壁爬滿海獸胃線蟲?機率極低!「海獸胃線蟲(Anisakis)」是鮭魚謠言中最常被提及的寄生蟲,但無論是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或者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闢謠報告都指出,遠洋漁業捕撈漁獲後,經由快速冷凍程序即可殺死蟲體,消費者要吃到線蟲的機會並不大,過去台灣僅發生一例,是相當少見的案例。快速冷凍即可殺死寄生蟲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所發佈的《魚類與漁產品危害及管理指南(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指出,殺死寄生蟲之冷凍溫度和時間如下,一般遠洋漁業的快速冷凍設備皆可達成:(1)冷凍和貯存在-20℃(或以下)為期7天;(2)在-35℃(或以下)冷凍至硬化並貯存於-35℃(或以下)15小時;(3)在-35℃(或以下)冷凍至硬化並貯存於-20℃(或以下)24小時。海獸胃線蟲的最終宿主並非人類,就算不慎誤食也會自體痊癒海獸胃線蟲主要生活在海洋中,最終宿主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例如海豹、海獅、海豚、海狗、海象、鯨魚等),生命循環會透過海中的甲殼類動物(例如蝦蟹)、海水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來完成。海水魚感染機率會比淡水魚高,鮭魚被歸類為淡水魚,不易被海獸胃線蟲寄生,目前也尚未有研究指出鮭魚的含蟲量較高。若人類不慎吃下被感染的海水魚,蟲體會侵入胃壁或小腸壁,而引起急性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過敏反應等症狀,但因為人類並不是海獸胃線蟲的最終宿主,所以就算不慎食用到受感染的魚類後,也會自己痊癒,症狀大多可在2至3週後可自行消失。48小時就生鮮空運來台的挪威養殖鮭魚,不經過急速冷凍,安全嗎?雖然遠洋漁業在捕撈漁獲後,會藉由快速冷凍設備來殺死海獸胃線蟲等寄生蟲,但生鮮冷藏空運來台的挪威鮭魚,又是如何避免此類感染問題呢?依據挪威食品安全局規定,養殖鮭魚不需冷凍的豁免條件有3項:1、鮭魚必須由胚胎培養,並以不含寄生蟲的飼料來餵養。2、經營者必須持續監控與評估養殖環境條件,以確保養殖鮭魚的健康、不會產生寄生蟲的危害。3、若監測到寄生蟲,經營者必須立即向挪威食品安全局報告生產系統以及寄生蟲生長的重要變化。養殖鮭魚用「胚胎培養」取代自然育種,減少感染可能性位於挪威特羅姆瑟的「Karvika水產養殖研究中心(Havbruksstasjonen i Tromsø AS)」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北極圈和海洋漁業研究單位,教授Bjørn Steinar Sæther表示,冷凍鮭魚雖然可以解決寄生蟲的問題,但卻會流失口感和品質,因此為了促進養殖鮭魚的健康以達到生食可能性,該研究中心精準調控日照、水溫等參數,模擬野生鮭魚的實際生長狀況,進行育種培育的研究,且改善飼料成分、達到最佳的餵養營養程度,更研發疫苗,控制鮭魚傳染病的發生,因此目前挪威養殖鮭魚已不需使用抗生素。目前挪威的養殖鮭魚都是人工育種、授精成功後,先在攝氏8度的恆溫槽中孵化成魚苗,再移置淡水槽中餵養,歷經10~16個月的「銀毛化(Smoltification)」過程長成幼鮭後,才轉移到海上的箱網養殖場,在海上至少要養殖1~2年才會長成3~5公斤重的成鮭。只吃飼料,避免從海洋生態食物鏈中攝食而感染到寄生蟲挪威北極大學水產科學學院Edel O. Elvevoll教授表示,野生鮭魚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會洄游於海水及淡水間,海洋中的食物鏈很長,如果吃下的食物有寄生蟲,野生鮭魚就可能有寄生蟲,但是挪威的養殖鮭魚都是吃飼料,且飼料成分和品質經過嚴格控管,加上挪威政府對於養殖鮭魚的養殖環境也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例如業者必須申請養殖執照才能設置漁場、漁場內的箱網數量與設置密度都有法規規定,箱網中的鮭魚養殖密度必須控制在2.5%、讓鮭魚有空間游泳,且業者必須以科技化設備監控養殖狀況、水質與鮭魚數量,更需要每個月將數據回報給中央管理單位等等,讓養殖鮭魚不會像野生鮭魚一樣,有因為攝食或水質不佳而感染寄生蟲的問題。以箱網養殖的大西洋鮭魚,早在10年前就被證實沒有寄生蟲疑慮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早在2010年就發布報告指出,以箱網養殖、飼料餵養的大西洋鮭魚(farmed Atlantic salmon,為目前全球養殖鮭魚的主要品種)含有活體寄生蟲的機率非常低。歐洲最大海洋科學研究所之一的「挪威科學海洋研究所(Institute of Marine Research,IMR)」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間也調查了挪威沿海37個鮭魚養殖場、抽查4184條養殖鮭魚,皆未發現含有海獸胃線蟲,證實EFSA 2010年的研究結果。進一步研究海藻油飼料對鮭魚健康與環境的好處目前全世界商業養殖魚類的飼料以大豆及玉米為主成分,使用較少的魚粉及魚油,且會添加抗生素,除了魚可能會有藥物殘留問題之外,排泄物也會殘留藥物、進而影響海洋生態。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以藻類提煉出來的油脂做成飼料的「海藻油飼料」,是目前挪威養殖鮭魚新興的飼料選擇。這種海藻飼料可自然分解在環境中,又能更加照顧鮭魚營養,使其健康成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目前「Karvika水產養殖研究中心」和「挪威北極大學水產科學學院」都已在做研究希望能擴大商業運用,希望讓養殖鮭魚的健康照護和環境保護更能兩全。為了食安和美味,挪威相關研究單位不斷努力從育苗到飼養階段精進技術,近50多年才開始發展養殖漁業,卻已讓挪威成為全球第二大海產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鮭魚養殖國。對於養殖鮭魚的品質控管可說是不遺餘力,也讓消費者更能安心品嚐到高品質的美味!延伸閱讀▶新冠肺炎影響挪威鮭魚出口中國!反讓愛吃鮭魚的台灣增加73%進口量▶生吃鮭魚原來是因為冷凍冷藏、人工養殖技術的大進步!▶多吃魚可以減緩糧荒危機! 看漁產大國挪威如何做生態經營參考資料▶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台北馬偕醫院傳來訊息,好多人因為吃了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闢謠專區,〈網路流傳,吃生魚片導致胃壁爬滿寄海獸胃線蟲,請問這是真的嗎? 〉▶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Hazards and Controls Guidance,Chapter 5: Parasites.▶Farmed Atlantic salmon and rainbow trout are safe for sushi and sashimi.▶Scientific Opinion on risk assessment of parasites in fishery product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3-14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如常體重卻仍往上飆升?8種食物加速新陳代謝
人體的新陳代謝隨著年齡增長變慢,這也是為何人到中年,即使飲食如常,體重仍往上飆升。但中年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透過一些方式,可以讓新陳代謝加速,常被提及的包括:減少卡路里攝取(但別少太多,以免造成反效果);做高強度間歇訓練,燃燒更多熱量;進行重量訓練,增加基礎代謝率。除了運動與適量減少熱量攝取,專家也推薦一些飲食上的技巧,能幫助加速新陳代謝,讓你有機會穿回年輕時的衣服。增進身體代謝力的飲食方法● 吃豐盛早餐、喝點咖啡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保持全天精力充沛。不吃早餐的女性,肥胖機率是吃早餐者的4.5倍。建議吃酸奶、燕麥片,再佐以堅果以增加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是中樞神經刺激物,會讓新陳代謝加速5%~8%(即每天約98~174卡路里),咖啡因劑量越大,效果越明顯。不過營養師也提醒,咖啡因不宜過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身體需要足夠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就像纖維一樣,蛋白質可以維持飽足感,抑制對精緻、高熱量加工食品的渴望。● 喝足夠的水2012的研究發現,喝水可以降低卡路里攝取、改變新陳代謝而獲得減重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多喝開水可以取代甜味飲料,且能促進脂肪分解作用。● 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缺乏鐵質,會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不足,影響肌肉燃燒熱量。女性會因為每個月的月經而流失鐵質,面臨新陳代謝下降的風險。貝類、瘦肉、豆類、菠菜等,都是鐵質極佳來源。● 足夠的維生素D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對於肌肉組成十分重要,肌肉組織越多,越能燃燒熱量,加速新陳代謝。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包括鮪魚、鮭魚、蝦、豆腐、雞蛋和穀物。● 限制飲酒當你喝酒時,酒精會減少體脂肪的燃燒,且燃燒速度比平時慢,因為酒精取代了原本的燃料,尤其如果你喝的是高糖分的酒。● 吃更多含鈣食物缺乏鈣質在女性很常見,這可能減緩新陳代謝。有研究顯示,透過低脂牛奶或優格攝取鈣質,同時可以減少身體對其他食物脂肪的吸收量。● 增加纖維攝取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會讓人有飽足感,而減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研究發現,食物中纖維含量高的女性,最不易發胖。女性的目標是每天攝取21至25克纖維,男性的目標是攝取30至38克纖維。增加新陳代謝的首選食物酪梨、起司、黑豆、豆腐、扁豆、牛奶、蛋、希臘優格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