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高雄
共找到
2618
筆 文章
-
-
2022-05-27 新聞.元氣新聞
台灣最早的西藥局 院所附設藥局
「Ilha Formosa!」1544年葡萄牙水手的一聲驚呼,讓臺灣浮出世界的舞台。當然,在此之前台灣並非沒有人跡,但原住民族並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前人面對疾病,或者從周遭取材進行原始的治療,又或者歸咎於神鬼作祟而求助於巫覡,因此各個民族都曾有類似巫醫這樣的角色存在。世居於台灣的原住民自不例外,甚至到了十九紀,漢人在台灣立足已久,也都還沒有脫離這種景象,丁紹儀(1815~1884)在《東瀛識略》卷三〈習尚〉說「南人尚鬼,臺灣尤甚。病不信醫,而信巫。有非僧非道專事祈禳者曰客師,攜一撮米往占曰米卦;書符行法而禱於神,鼓角喧天,竟夜而罷。病即不愈,信之彌篤。」1624~1662年間荷蘭據台,1626年西班牙人也在臺灣北部建立據點(1626~1642)。雖然荷西時期已有西醫發展的跡象,但當時醫療的醫療主要以商務、軍人為對象,此外也有學者指出荷蘭時代醫學,嚴格來說還不能列入近現代西方醫學史的範疇,一直要到十九世紀中葉之後,經由西方傳教士的傳入,臺灣才算正式與現代西方醫學接軌。醫師馬雅各生於英國蘇格蘭,他在1865年5月28日以長老教會傳教士與醫生的雙重身分在臺灣打狗(高雄)登陸,6月16日便於臺南府城看西街上賃屋,前落作為禮拜堂,後落當成醫館及藥局,這便是台灣第一家附設藥局的西醫診所。但看西街布道所成立不過短短的23天(7月9日星期日),便因謠言與抗議迫使馬雅各黯然地離開。後續馬雅各執醫的旗後醫館、打狗禮拜堂、舊樓亦應有藥局的配置。1900年臺南「新樓醫院」落成,是台灣第一間現代化醫院,一樓設有藥局、門診與治療室,二樓則有開刀室、X光室,因為開刀房安置於二樓,所以特別設置升降機以利接送病患,這是台灣第一架醫療用升降機。1901 年馬雅各的次子馬雅各二世醫生來台,接任新樓醫院院長之職。參考資料: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臺灣記得你 」 計畫總計畫團隊:https://taiwan.k12ea.gov.tw/2. 新樓院史:http://www.sinlau.org.tw/3.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 (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43期》、廣泰藥局藥師劉宇琦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婦產醫:確診孕婦若有這11種癥兆應速就醫
新冠肺炎社區化、流感化,讓懷孕婦女風險增加,高雄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李如悅指確診孕婦如有高燒39度超過2天、意識變化等11種癥兆,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李如悅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懷孕超過36周的確診孕婦5月17日起調整為入住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以提供密集的評估、照顧,經評估適宜者則可居家照護。但她提醒,孕婦若出現意識變化;心跳每分鐘大於120下,呼吸困難、急促、發紺,胸痛咳血,下肢異常壓痛、腫脹,無食慾、脫水、尿少,身上有非創傷性瘀斑,或高燒39度超過48小時,務必盡快就醫。她也提醒醫院端,急診收治確診孕婦時,研判若有肺炎、血氧降低、敗血症、休克等徵象,或有產兆,胎兒生長遲緩、胎盤功能異常、早產、胎動減少、多胞胎等狀況,要特別注意及收住院。她另表示,確診孕婦在投藥部分,據婦產科醫學會建議,Paxlovid藥物要在確診症狀開始之後5天內用於預防感染或輕症上。孕婦如果有藥物過敏史、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或未滿12歲、未滿40公斤,或有些控制不佳的HIV感染都不合適。服用Paxlovid可降低感染重症,但會有味覺失常、腹瀉、高血壓、肌肉疼痛等副作用,據文獻顯示,88%至90%Omicron感染者發生重症比率約0.2%至3.1%,死亡率更低0.045%至0.69%,孕婦特殊族群重症死亡率比一般族群高1.5至2倍,高齡、懷孕後期、肥胖、慢性病、未完成疫苗接種都是危險因子。李如悅指目前藥物相關安全性沒有人類直接資料,但動物實驗發現並無不良發展結果,除非劑量10倍以上會影響胎兒體重。因此有中度以上腎功能異常者,劑量要做調整,除此,Paxlovid會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一定要諮詢醫師。
-
2022-05-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無敵星星?主動染疫好?醫:就算無敵踩空也會死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距今已經兩年多了,重災區歐美各國當中的生活似乎早已恢復正軌,隨處可見不戴口罩互動的熙攘人群。甚至部分國外住民表示:「越來越少聽到周遭有人感染?」。到底是因為大家習以為常,不會特別提起感染的現況?還是如同部分人宣稱的:太多人感染後產生了無敵星星,因此逐漸變成群體免疫? 染疫後獲得超強戰甲?醫:並非無敵或免疫。 如果不幸被感染,幸運的康復,那麼在這不幸中的大幸。 感染後可以開心: 1. 如果有感染了也恢復了,恭喜大概擁有了比打疫苗更高的疾病防護力,再感染比率僅0-2%。 2. 雖然不是無敵星星,但也是超級戰甲了,防禦力比打疫苗持久很多,甚至到22個月。 3. 如果身上還有帶著2劑以上的疫苗,那幾乎接近無敵星星了 。 4. 就算真的很衰還是再中獎了,中重症的比率又更低了。 感染後需要小心: 1. 目前的研究多半是之前流行的alpha或其他變種,關於Omicron的研究不多,部分研究顯示再感染率會比較高,甚至有10-30倍的可能性。單純靠著Omicron刺激產生的抗體並不足以對抗後續的感染,仍需要打疫苗。 2. 還是有再次感染並且死亡的個案,風險降低但並不為0。 接近無敵星星?疫苗白打了?常見QA醫師說明! 染疫後沒打疫苗,防護效果勝過疫苗? 著名的新英格蘭雜誌NEJM在2022年三月底發表了一篇有關於疫苗以及感染後的保護力的分析。綜合研究來看,感染一年內,如果之後完全不打疫苗,基本上這一年的防護效果有0.86,雖然不到無敵星星,但是還是整個勝過疫苗。但是,在獲得保護力之前,沒打疫苗的情況,染疫重症、死亡的風險較高。 打兩劑疫苗又染疫,防護效果會更強? 那如果有打1-2劑的疫苗,會不會達到更猛的防護效果?在一年內的答案是不會,不管是打一劑還是兩劑,在追蹤的10個月內,防護效果大概就是在0.84-0.92,沒有顯著差異。 打兩劑後染疫不強,疫苗白打了? 這時候那些打兩劑的也不要覺得自己白白討皮痛,很多事情要看長久。一但感染的時間超過一年,如果完全沒有打疫苗,那麼對於疾病的防護效果會掉到0.69,而那些不管打一劑或是兩劑的,對疾病的防護效果竟然更高高到0.93-0.97之間,幾乎快變成無敵星星了啊! 染疫後防護效果可維持多久? 關於持續的時間,有部分統合分析也顯示保護的效果持續時間至少7個月,有的研究到13個月仍然不變。還有研究4553個感染的個案的在感染後抗體濃度的變化,發現感染後的100天抗體濃度會快速上升,持續到500天以上。有篇針對義大利的研究,發現對於再次感染的防禦效果甚至可以達到22個月,但2022年開始的Omicron似乎讓再感染率大幅提升的趨勢。 再次被感染了,中重症機率也不高? 幾篇研究可以發現之前的感染可以降低近9成「有症狀感染」風險,但對於無症狀的感染的風險降低,只降低5-8成。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就算再次感染仍是可能發生的,但變成中重症狀的人數相對更少。 感染前後仍須小心謹慎,但現在被感染未必是壞事。 對於染疫,我個人的想法也隨著不同的證據與研究有了不同的想法。如果我無法逃離,終究要被感染,我並不排斥是「現在」。 在遊戲中,無敵星星可以幫我們快速衝刺達到終點,把那些碰到的敵人擊退,但只要踩空,就算有無敵星星依然會死亡。感染後的無敵星星可以讓我們大幅減少再感染與重症率,但仍然是有再感染、重症與死亡的可能性。 這個接軌的過程,這些必然的機率一定會發生。即使在科學當中死亡率、重症率、再感染率都是個數字而已,然而每個死亡與中重症和併發症都是撕心裂肺的天人永隔與家庭破碎。所以無論我們多麼不希望,這些都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能做的就是把疫苗打好、把防護做好、把免疫力養好。 溫馨提醒: 本文相關研究、數據內容歡迎至劉承信醫師原文參考。目前就算2022五月發表的研究,對於今年才開始的Omicron變種都沒有太多數據。趨勢看起來會比過去的變種容易再感染,感染後的抗體對於非Omicron的變種可能沒有防禦效果。 《延伸閱讀》 .大規模確診可能人人有獎?如何自保?醫教4情況應對! .確診數爆增該擔心嗎?醫:新疫情時代,重點已非確診數。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8萬1852例 確診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連三日維持8萬多例,今天新增8萬1852,確診個案中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另有境外移入55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8萬1852例本土病例, 3萬9020例男性,4萬2799例女性,3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7,632例),台中市(9,944例),桃園市(9,484例),台北市(9,062例),高雄市(8,566例),台南市(5,871例),彰化縣(3,281例),屏東縣(2,623例),新竹縣(2,282例),宜蘭縣(2,041例),苗栗縣(1,700例),基隆市(1,690例),新竹市(1,679例),花蓮縣(1,291例),雲林縣(1,105例),南投縣(1,004例),嘉義縣(920例),台東縣(749例),嘉義市(522例),澎湖縣(206例),金門縣(182例),連江縣(1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0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6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7例具慢性病史、49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7日至5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5月23日。今日新增5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0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2例、調查中53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4日至5月2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4萬271例確診,分別為1萬2723例境外移入、162萬74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658例死亡病例,其中164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733例、台北市493例、基隆市80例、台中市52例、桃園市42例、高雄市39例、彰化縣35例、花蓮縣29例、台南市23例、屏東縣19例、新竹縣及宜蘭縣各18例、台東縣17例、雲林縣14例、南投縣9例、嘉義縣8例、苗栗縣6例、嘉義市5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公司給關懷包 驚喜收炙手可熱的清冠一號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延伸,不少民眾在這波社區傳播中確診,隨著確診、居隔人數增多,不少人也分享染疫生活,其中政府、公司送來的防疫包更成熱門話題。一位民眾日前確診,收到公司寄來的防疫包,裡面居然有目前炙手可熱的清冠一號,另外還有快篩試劑等實用物品,羨煞不少人。民眾黃先生在上周六確診後在家居隔,本周收到公司寄來的關懷康復包,他一打開後發現,「這不是現在最夯的清冠一號嗎?」除了清冠一號外,裡頭還有快篩試劑3支、喉片、維他命C錠和草本平安防護飲等。黃先生把內容物拍照PO上網後,朋友也紛紛在下頭留言,「這都是公司給的嗎?也太貼心了吧!」「公司大加分!」黃先生說,疫情當頭,公司對於員工的關心都會引發熱議,也在這時候才知道公司真的有為員工著想。黃先生的公司規定,染疫後居隔7天候,如快篩陽可回到公司上班。為求謹慎,公司要求員工居隔後的第一周要快篩3次,康復包中的3支試劑應是讓員工可直接快篩,不用再到外排隊買試劑。黃先生說,關懷包內有一封署名董事長的信,公司稱員工為「抗役戰士」,也告訴員工,公司會跟大家同心協力、一同抗疫。「雖然是打字列印,但裡面的內容讓人會心一笑,感受到公司的用心。」
-
2022-05-26 養生.健康瘦身
櫃姐愛美急減重 大量掉髮得不償失
一名體態圓潤的25歲櫃姐不想當小胖妹,急速減重20多公斤,沒想到原本一頭烏黑秀髮卻狂掉,髮際線變寬,頭皮隱約可見。外科頭皮醫師張祺璋提醒,錯誤節食造成營養缺乏而引起的脫髮非常難治療,愛美當心得不償失。樂活健康診所醫師張祺璋說,這名櫃姐體重近80公斤,常被叫「小胖妹」,因此決定減肥讓大家改觀,一年來她節食又服藥,雖然瘦掉20多公斤,卻出現大量掉髮困擾,索性找坊間業者接髮、染髮企圖掩飾,避免站櫃時引起客人異樣眼光,影響業績。張祺璋說,急速減重或錯誤節食的不當減肥所引起的「生長期脫髮」,主要是因食物中缺乏維生素H、銅、鐵、鋅、必須脂肪酸和維他命C,特別是缺鐵,因而無法提供毛囊所需的營養。而櫃姐為掩飾掉髮去接髮及染髮,更造成拉力性掉髮,讓毛囊又受二次傷害。張祺璋提醒,民眾切勿為了急速減重,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做不當的飲食控制。萬一出現不正常大量掉髮,髮際線變寬,頭髮變細,長不出來,應速找專業醫師找出原因,及早對症治療,盡頭髮恢復正常生長周期。
-
2022-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燒聲、頭痛「整組壞掉」 醫師秒懂:這情況比快篩陽機率高
高雄市從23日起,高中以下學校、公立幼兒園改居家遠距學習至29日,讓不少家長忙到焦頭爛額,當地家庭醫學部定專科醫師王姿允是一名單親媽媽,除了工作還得兼顧小孩學習,身心疲憊簡直「慘不忍睹」。近日,有病人看診,提及症狀喉嚨痛、頭痛、全身無力,王醫師馬上說「嗯,我懂」並擺出幽幽的眼神。王醫師今(25)日於臉書發文指出,看診時,有病人反應「最近頭痛、喉嚨痛跟聲音沙啞、全身無力肌肉酸痛」,醫師認為,最近有上述症狀,猜測病人家有學齡兒童的機率,可能比快篩陽性的機率還高,便回「嗯,我懂(幽幽的眼神),我家也有上視訊課的孩子」,並秀出小孩居家網課照片,直接抱著枕頭倒頭睡了,她提醒「家長們的免疫力急劇下降中請小心」。其實,王醫師早在上周五分享,「這週自從公布改成遠距上課後,我的壓力皮質醇就飆到高峰」,她一早把家裡唯一網路訊號最好的房間給小孩上課,自己則在旁邊餐廳視訊看診,「一邊要提高音量蓋過小孩的音量,一邊還要暫停看診去處理電腦跟小孩(U know就是各種手ㄐㄧㄢˋ去亂動滑鼠導致螢幕跑掉或是跳出視窗),一邊還要關螢幕跟靜音去把跑來亂入的小孩押回座位上課」。還不到中午,王醫師已筋疲力盡、聲音沙啞兼頭痛欲裂。她透露,雖有長輩幫忙照顧小孩,但因對軟硬體設備不上手,管秩序兼弄電腦常讓長輩崩潰,醫師一邊工作一邊排除網路問題,甚至面對長輩的怒氣跟不耐煩,壓力也很大。網友紛紛說「我有3隻(指小孩),雙親輪流請假也是快後繼無力」、「我懂手ㄐㄧㄢ、亂按滑鼠的情形,今天早上我也都在罵小孩」、「王醫師辛苦了,光是看文字就可以感受到現場的混亂」。
-
2022-05-2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快篩陽性=確診」政策今天起上路,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快篩陽性=確診」診斷確診、開藥流程圖一次看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於下午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開藥流程,快篩陽性後仍需經過醫師診斷,若需要用藥也要由醫師開立藥物。快篩後診斷確診病開立藥物流程:快篩陽性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恐慌,就到大醫院急診採檢。急診僅需要把量能提供給急重症患者,如果是為了知道是否真的確診,可利用以下幾種管道:‧實地診療就醫(診所、醫院防疫門診)‧視訊診療就醫‧社區篩檢站【延伸閱讀:快篩陽性如何「自己/委託親友協助」視訊看診? 5步驟教你完成,真人影音示範跟著做就上手!】全台各縣市快篩陽性診療名單一覽表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到大醫院的防疫急門診、就近有合約診所、衛生所,請醫師協助判讀,為避免有些醫療院所只提供線上看診,務必在前往診所前先致電確認,才不會出門了卻無法看診白跑一趟。‧基隆市:快篩陽性視訊/現場評估門診服務院所‧台北市:可研判確診服務之居家照護診所名單‧新北市:提供快篩陽性結果服務一覽表‧桃園市:通訊診療醫療機構(診所)名冊‧新竹市: 提供通訊診療、PCR採檢、快篩陽確診通報、清冠一號醫療院所名單‧新竹縣:快篩陽性評估醫療院所‧苗栗縣:快篩陽性通報確診通訊診療院所‧台中市:快篩陽性確診評估院所、開立開病毒藥物院所及居家照護院所名單‧彰化縣:快篩陽性確診暨抗病毒藥物治療院所‧南投縣:可提供通訊診療醫療院所所名單‧雲林縣:視訊診療醫師評估快篩陽性結果診所‧嘉義市:COVID–19篩檢與快篩診療醫療院所‧嘉義縣:提供快篩陽性結果視訊現場評估門診服務院所‧台南市:各區衛生所長者快篩評估時間表、通訊診療之醫療機構名單‧高雄市:居家快篩陽性判斷醫療機構清單‧屏東縣:判定COVID-19快篩陽性即確診診所名單‧宜蘭縣:各醫院 covid-19防疫診‧花蓮縣:新冠疫苗及居家照護遠距視訊診療合約醫療院所‧台東縣:COVID-19居家照護院所醫療機構名冊‧澎湖縣: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名單‧金門縣:視訊診療指定醫療機構名單【延伸閱讀: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快篩陽性確診、接觸者隔離證明 4步驟完成申請先前許多民眾染疫後為了申請確診、接觸者證明來申請保險,幾乎把醫療院所塞爆、電子系統也大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改用新系統並將相關文件電子化,才化解危機。指揮中心今天開放快篩陽性確診、遭隔離接觸者申請數位證明,民眾可至數位證明平台或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只要4步驟就能完成申請。第1步「確認身分」:民眾可到數位證明平台或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的「健康存摺」認證身分。第2步「選擇項目」:選擇要申請檢驗結果數位證明,還是接觸者隔離證明。第3步「點選申請」第4步下載或列印來「取得證明」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補充,快篩陽性診斷確診的證明是一張黃色的卡片,會紀錄快篩陽性結果、醫師資料、身分證資料等;接觸者隔離證明則是白色的卡,至今沒領到紙本、電子單的民眾可以下載使用。快篩陽性經診斷確診 「6種情況」仍需做PCR採檢因應今天上路全民快篩陽經診斷確診新制,中央調整PCR採檢6大條件:1.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時,對於結果有疑慮。2.民眾自用快篩的結果與醫師無法達成共識。3.快篩陽的確診者於隔離治療期間有住院需求。4.快篩陰但醫師懷疑有感染症狀,尤其是重症風險因子對象。5.快篩陽的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必要時可於24小時內以PCR複驗。6.快篩陽亦可至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採檢。陳時中表示,因為擔心住院患者進入醫院後,反而被其他感染者傳染,所以維持民眾住院前應該執行PCR採檢規定,以免因為家用快篩偽陽性,造成醫院群聚事件,「這就不符合科學照顧精神」,並重申快篩陽性後必須經過醫師診斷確診,不是直接「視同」確診。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PCR陽性確診明上路! 指揮中心訴說決策三大邏輯
這波疫情從4月下旬以來,一直有反應希望快篩陽視同PCR陽性確診,政策考量方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表示,如此作法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或可以直接給予口服抗毒藥物治療,但後續也有一些疑慮,包括快篩檢驗可能有偽陽性問題,以至造成不必要過當的人身限制,或是過度診斷投藥,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傷害。他說,因此指揮中心及專家會議多次討論,何時可透過快篩陽經醫師診斷過程確診,將有三大邏輯與大家說明,為法理、倫理、學理。石崇良說,最重要與基本的就是學理支持,第一考量,快篩陽跟PCR陽性確診,一致性有多大程度,以減少過度診斷,根據4月28日檢測數據,當時全國PCR採檢後陽性率約為15%,換句話說,當時有很多人PCR檢驗結果是陰性,但是到了近期PCR採檢陽性率超過7成,六都而言,北市陽性率93%、新北市97%,桃園市80%,台中市95%,台南市也有90.8%,高雄市86%,快篩陽性率跟PCR陽性率一致率高,到八至九成以上,跟4月差距很大。他說,但不可諱言,中間有部分可能有偽陽性出現,即使一致性到八至九成,但仍有一至二成是偽陽性,因此怎樣兼顧偽陽性,第二層就是醫學倫理,包括四大倫理原則,以不傷害利他自主跟公義原則,第一在醫療處置上都要考慮,不傷害病人,不要過度診斷用藥等,換言之過度偽陽性,誤以為診斷甚至投藥風險就有違反不傷害原則。第二是利他原則,所有治療都有厲害之間,為尋求病人最大利益,所以65歲以上民眾快篩陽確診,因他們早期投藥的風險會高於晚發現染疫的風險,同時也發現64歲以下風險因子者也具風險,考量病人最大利益,加上PCR一致率提高。第三是病人自主原則,所有醫療過程應充分告知病人厲害關係,充分溝通,近年可能風險需要醫病共享決策,醫師提供資料病人思考後,知道義務關係等,醫病共享決策也是納入開立藥物確診過程中也是重要階段。以及公義原則,所有醫療資源都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資源嘉惠到最多人。希望這樣制度施行後,雖然快篩陰性,臨床高度懷疑之下,PCR也能找出偽陰性確診者。最後還要法理,因有人身限制,透過醫病決策,取得雙方一致性,同時修改病例定義,納入確診條件。至於快篩陽診斷確診及開立藥物流程,第一步就是要民眾要去提出快篩陽的試劑,透過實地診療或是遠距診療,跟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達成共識就通報,近一步了解,是否有投藥風險因子或65歲以上條件等各種利弊得失,中間醫病雙方沒辦法達成共識,還是可以PCR或現場提供快篩再執行一次,再做一個確認。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8萬9352例本土 確診76死創本波疫情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國內今天新增8萬9352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增76死,創本波疫情新高;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37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本土病例較前一天多一些,死亡個案比較多達76人。根據統計,累計144萬多位確定病例,143萬8376人輕症、無症狀,占99.77%。今天新增本土病例,4萬2711例男性,4萬6607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1,350例),桃園市(10,355例),高雄市(9,792例),台中市(9,766例),台北市(9,085例),台南市(5,904例),彰化縣(3,520例),屏東縣(2,933例),新竹縣(2,570例),苗栗縣(1,818例),新竹市(1,799例),基隆市(1,768例),宜蘭縣(1,746例),花蓮縣(1,558例),雲林縣(1,432例),南投縣(1,241例),嘉義縣(1,048例),台東縣(711例),嘉義市(557例),澎湖縣(224例),金門縣(143例),連江縣(3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7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73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5月23日。今日新增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6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8日至5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萬8380例確診,分別為1萬2668例境外移入、154萬56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554例死亡病例,其中1,5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87例、台北市473例、基隆市77例、台中市47例、桃園市42例、彰化縣34例、高雄市32例、花蓮縣26例、台南市22例、屏東縣18例、新竹縣17例、宜蘭縣15例、台東縣12例、雲林縣11例、嘉義縣7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4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家住台中懷孕20周的蔡小姐上月與先生到澎湖旅遊半夜半側肢體突然無力,由澎湖當地醫院緊急以直升機後送高雄長庚醫院救治,醫師研判是急性腦梗塞,自鼠膝部伸入導管轉六個大彎打通血管,母子均安,蔡小姐事後以「懷孕懷到腦中風」為題PO網,記錄這個不尋常的人生經歷。蔡小姐上月與老公遊澎湖,半夜頭痛,想坐椅子卻一直跌倒,老公驚覺不對勁,緊急將她送醫,醫師認為是中風,但擔心打血栓溶解劑會導致流產或一屍兩命,馬上以直升機將她轉送高雄長庚醫院,凌晨3點左右,長庚醫療團隊接手治療,磁振造影發現她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約三分之一區域都缺氧受損,立刻安排血栓移除術,從自鼠膝部血管插入導管,直趨腦內病灶,為擔心過程影響胎兒,只做局部麻醉,蔡婦堅強頂住,母子均安。發病第八天,蔡婦在網路自述心情,指這次中風導致我右腦細胞死的差不多,左邊幾乎癱瘓完全動不了,26歲的她從來沒有想過會中風,後來的日子每天都像半個植物人,無法行走,連抓癢、睡覺都翻身都需要幫忙,每天要面對100種明明是小事,自己卻做不到的無力感。不過她也說:「這是我的坎,不是妳的」,鼓勵孕婦勿恐慌,但要有警覺心。高長神經內科部副主任張谷州表示,孕婦合併腦中風並不多見,這是高雄長庚近三年來,收治4000多名中風患者中唯一一例。孕婦如有子癲前症或高血壓控制不好,容易發生一些神經學的症狀,要特別小心預防。張也說,這次案例是在半夜緊急處置,對案主及家人而言,過程辛酸。好在蔡婦的先生當下警覺有異,及時求救,加上高屏澎醫療體系跨院合作,合力救下蔡婦,但不樂見這類個案再發生。孕婦要避免中風,最重要的是規律產檢、控制血壓,懷孕過程若發生眼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情況,要保握黃金3小時緊急送醫。參與治療的陳仕軒醫師表示,蔡婦經查疑似右中大腦動脈分支阻塞,正常狀況下,血栓移除需要深度鎮靜插管使用呼吸器,但因為懷孕緣故,為減少藥物及輻射暴露,當下評估不插管讓病人清醒狀態下進行,蔡婦「為母則強」,令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南北交叉?中南部戒慎恐懼
昨天新增八萬二三六三例本土病例、二五一例中重症案例、四十二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數較前天增加二成四,但整體趨勢相對平穩,「往上走很快、很高的可能性沒那麼高,但一定會往上走」。高雄市連續兩日染疫人數超過台北市,昨天台中市染疫人數也首度多於台北市,外界認為疫情出現南北黃金交叉。陳時中表示,全國都是一日生活圈,可預期各縣市染疫率漸漸趨於一致。台中市長盧秀燕昨表示,現在要換中南部戒慎恐懼。這波疫情引發不少民怨,蔡英文總統更遭批「過疫情而不入」,昨天下午她特地到台北榮總視察,對於地方反映多時的法傳系統卡卡、確診給藥問題,蔡總統當場表示,行政院正全力改善法傳系統,指揮中心也應對外說明清楚。五月十八日本土病例為八點五萬人,十九日升至九萬多人,至今單日確診數未超過十萬,陳時中表示,關鍵在於民眾自主意識高,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下,監測結果發現,人流確實下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最近人流狀況介於去年二與三級之間。除人流下降,陳時中表示,民眾在戴口罩措施上並未鬆懈,縮短居家隔離時間後,民眾積極使用快篩,「甚至過於積極」,在在表示民眾重視防疫,加上疫苗接種持續增加,種種因素讓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莊人祥預估,五月底、六月初,這波疫情達到高峰,之後就會往下降,到七月底確診個案數可能更低,但也可能因為恢復活動而再次讓疫情嚴峻,就看屆時政策和人民自主防疫的狀況。國內兒童染疫併發腦炎個案日增,陳時中表示,一直都很重視兒童重症,「但沒想到案例相對較多」,將嚴密觀察,並且提供更多兒童就醫通道及加護病房。昨本土個案為三萬九一一六例男性、四萬三二一二例女性、卅五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歲以上,個案分布前幾名為新北市一萬六六○九例、桃園市一萬五三二例、高雄市九四三七例、台中市八九八九例。「快篩陽性視為確診」原則目前僅適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以及原住民、離島民眾,指揮中心表示,預計廿六日起全體人民一律適用此規定。陳時中說,正確認各地醫院篩檢站人力安排,很可能在周四全面實施,屆時民眾快篩陽性就可經醫師診斷後直接領藥,相信口服抗病毒藥物使用比例將再增加,前天藥物共使用七三四一人份。
-
2022-05-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療排擠嚴重!非確診長輩就醫遭拒 家屬與護理師大哭
國內長照機構染疫人數持續增加,指揮中心統計截至5月24日,國內共有900家住宿機構確診通報,包括3176名工作人員、7471名住民確診,今日公布42名確診死亡個案,有15名長者是來自機構。長照機構呼籲中央給予充足防疫物資外,更提到醫療量能遭排擠,必須正視此問題。衛福部日前要求,長照機構原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確診患者,並發放獎勵津貼;不過並未提供機構快篩試劑,需視各縣市政府量能提供,至今未提供免費快篩試劑縣市,包括台中市、新竹市、苗栗縣、新竹縣、南投縣等。除快篩試劑外,還包括N95口罩及防護衣等防疫物資,據了解,目前除了口罩外完全無提供防疫裝備的縣市,有宜蘭縣、苗栗縣、台中市、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台北市。嘉義縣近日將會專車送快篩試劑、N95及隔離衣到機構。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指出,2周前疫情升溫,當時長照機構「人心惶惶」,因機構內快篩、N95口罩、防護衣等物資皆不足,沒有完整防護裝備下,要照顧確診住民,工作人員染疫風險非常高。余志松表示,機構住民多半高齡、有多重疾病,確診後都是高風險族群,許多國家面臨醫療崩潰,多半是長照機構群聚爆發,增加醫院負擔,協會早已發文衛福部請求支援,過2周都沒能得回應,直到上周衛福部終於宣布提供防疫物資及津貼,各機構內緊張氛圍才稍微緩解。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機構內長輩若確診後,發病速度相當快,快篩陽性第1天可能沒症狀、第2天會開始高燒、第3天出現呼吸喘,因此盡快投以抗病毒藥物非常重要,預防長輩染疫後變重症。周矢綾提醒,近日有機構反應,凌晨有長輩因其他疾病須就醫,卻因非確診病人,遭醫院拒絕收治,讓護理師及家屬心急如焚,找不到一間醫院可以收病人,凌晨時刻坐在救護車上崩潰大哭,最後冒著被罵風險,硬是送往另一家醫院。她憂心確診數增加,醫療排擠問題恐持續上演。周矢綾表示,中央希望機構就地收治輕症、無症狀的確診長輩,避免增加醫院負擔,但也要給足機構前線物資,包括快篩試劑及N95口罩等,避免部分機構因快篩試劑不足,無法每周定期篩檢,增加機構內感染風險。周矢綾坦言,先前各縣市都有公布採購快篩試劑最低價格,高雄市也是最早提供機構免費快篩的縣市,盼各縣市也能支援前線,別讓機構忙著防疫分艙分流,還得搶防疫物資。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李眉蓁確診出關願分享剩餘清冠一號 陳其邁:這不是養生茶
國民黨議員李眉蓁確診後出關今天到議會出席總質詢,她提到,要把沒吃完的清冠一號留給之後有需要的確診長輩服用,陳其邁在議會答詢說,清冠一號是處方藥用藥由醫生開立,不能直接轉給親友用。陳其邁下午在防疫會議記者會再度回應此事,強調「清冠一號不是養生茶,不能這樣做」,打臉李眉蓁。陳其邁表示,這不可以,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要由醫師開立處方才能用,「這不是養生茶!」對於陳其邁的說法,李眉蓁說,她在確診3天後才拿到清冠一號,當時症狀已有緩解,因此藥沒用完。她今天質詢點出此事,是想反映確診者可能很多人最痛苦的前3天還拿不到有效的藥,才會說,擔心家人確診若遇到類似情處境,她就能把手邊的清冠一號給家人服用,她想反映的是,對確診者給藥流程處置偏慢的問題,請市長正視這件事。台灣基進鳳山區市議員參選人李雨蓁也在臉書說,李眉蓁今天總質詢開頭還說要把自己的清冠一號留著分享給親朋好友,被陳其邁市長以醫生專業打臉,清冠一號為處方藥,必須經過醫生開藥才可使用,李眉蓁竟在議會殿堂公然宣傳違法醫療行為。
-
2022-05-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2萬 死亡+42 指揮中心:和上周差不多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又再度上升,今天新增本土個案8萬2363例,新增中重症251例,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42例;另有境外移入個案72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本土病例較假日時多一些,但和上周差不多。今日新增8萬2363例本土病例,3萬9116例男性,4萬3212例女性,3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609例),桃園市(10,532例),高雄市(9,437例),台中市(8,989例),台北市(8,566例),台南市(5,593例),彰化縣(4,120例),屏東縣(2,670例),新竹縣(2,186例),宜蘭縣(2,128例),基隆市(1,897例),苗栗縣(1,630例),新竹市(1,583例),南投縣(1,243例),雲林縣(1,216例),花蓮縣(1,211例),台東縣(911例),嘉義縣(890例),嘉義市(585例),澎湖縣(210例),金門縣(119例),連江縣(3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4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9例具慢性病史、1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5月22日。今日新增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7例、法國2例、調查中63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2日至5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6萬9,019例確診,分別為1萬2631例境外移入、145萬6,33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78例死亡病例,其中1,46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56例、台北市454例、基隆市75例、桃園市42例、台中市40例、彰化縣33例、高雄市29例、花蓮縣26例、屏東縣18例、新竹縣17例、台南市16例、台東縣12例、雲林縣11例、宜蘭縣9例、嘉義縣7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3例、金門縣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BNT開打 2圖表看各縣市分配量及開打日
BNT/輝瑞兒童疫苗5/25開打,指揮中心24日陸續配送疫苗至各縣市,其中新北市配送5萬7千劑最多;至於家長及學童接種意願調查,因有七天考慮期,預計明天後才會陸續彙整各縣市調查結果。指揮中心表示,兒童疫苗陸續配送至各縣市,預估需求主要以5至11歲各縣市人口數的七成,並以原默德納疫苗意願調查人數的八成作為預估接種數後扣除,並考慮確診人數進行分配,首批預估配送約40.3萬劑,後續視接種情形,預計於5月27日再配送約26.9萬劑。中央將預留約10萬劑,將依接種及疫情等狀況再行分配。今天配送量以新北市5萬7千劑最多,其次為台中市5萬6千劑、台北市5萬4千劑;總配送量前五名則為新北市9萬5千劑、台中市9萬3千劑、台北市9萬劑、桃園市7萬3千劑、高雄市6萬7千劑。指揮中心表示,教育部於5月17日轉請地方政府教育局及國小配合相關準備作業,並協助進行家長及學童接種意願調查,提供7天考慮期,預計5月25日後陸續彙整各縣市調查結果。除各地方政府校園集中接種作業預訂於5月25日至6月1日間陸續開打外,也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未於校園接種或滿5歲未入學兒童可至各縣市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
2022-05-24 新聞.元氣新聞
SMA基因療法 幫助孩子擺脫輪椅
四歲的小華,今年九月即將上幼稚園,對小華家人而言簡直是「奇蹟」。小華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出生九個月就發病,從無法站立到現今可以獨自走路、準備上學,全靠醫療科技帶來的基因療法,兩年治療期間看到嶄新人生。「以前SMA家屬,總為了孩子在醫院、家裡之間疲於奔命,家人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孩子可以快樂上學旅遊,而這個夢想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已看見陽光了。」小華的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鐘育志樂觀地說。鐘育志指出,小華是在一歲十個月接受一次性基因藥物的恩慈療法,他是SMA第二型的孩子,不治療的話終生只能坐輪椅,在開始治療後三歲已能獨立行走、如廁,生活能自理,今年更要開始上學,對醫師及家人都是新的里程碑;也有第一型患者接受兩種恩慈藥物治療後,可獨立行走的孩童。SMA是當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台灣發生率一萬七千分之一。它是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疾病,若父母皆為帶因者,下一代有四之一機會罹病,且百分之九十九都在兒童時期發病。由於是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缺損,無法產生足夠的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導致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漸進式肌肉無力及萎縮,患者不只關節攣縮行走困難,甚至會影響呼吸吞嚥,還有肺炎及營養不良併發症。鐘育志曾形容SMA的治療,是在黑森林中見到曙光,未來則期待大太陽,目前已有三種藥物全球上市,二○一六年第一個SMA RNA藥物需終生脊椎施打使用,二○一九年一次性基因藥物上市,二○二○年需終生使用小分子口服藥上市。鐘育志指出,二○二○年七月健保也開始給付第一個SMA RNA藥物,但目前只有百分之九的患者使用得到,至於一次性基因藥物國外至今已有六年臨床使用經驗,尚未發現有明顯副作用,雖然SMA基因藥物在健保給付上有困難,但國際上美、英、德、加、日、比利時、澳洲都開始給付,細胞基因療法的突破有著更重要的價值,台灣醫療緊追著歐美腳步,所以在基因治療發展上當然要與國際同步,才能造福更多病童。不過,鐘育志也提醒,SMA家屬在等待新藥來臨前,必需做好全人標準照顧,得天天復健預防關節攣縮與脊柱側彎,要留意肺部、胃腸暨營養照顧避免肺炎等併發症,把病人保持在最好狀況,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基因療法的問世,對病患和照護的家屬來說,也是科學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
2022-05-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6.6萬、死亡+40 疫情平穩?莊人祥:恐是周末因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今天66247本土個案,新增中重症173例,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40例;另有境外移入個案3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經連續幾天病例下降,但可能是周末因素導致。今日新增之6萬6247例本土病例,為 3萬1588例男性,3萬4625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5,708例),桃園市(8,636例),高雄市(7,286例),台北市(7,185例),台中市(7,140例),台南市(4,501例),彰化縣(1,979例),屏東縣(1,973例),新竹縣(1,927例),基隆市(1,478例),宜蘭縣(1,473例),新竹市(1,300例),苗栗縣(1,130例),花蓮縣(1,033例),雲林縣(906例),南投縣(843例),嘉義縣(568例),台東縣(549例),嘉義市(317例),澎湖縣(159例),金門縣(119例),連江縣(3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7例具慢性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2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6日至5月20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0日至5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8萬6640例確診,分別為1萬2559例境外移入,137萬4027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36例死亡病例,其中1,42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45例、台北市451例、基隆市73例、桃園市42例、台中市38例、彰化縣31例、高雄市24例、花蓮縣22例、新竹縣17例、屏東縣16例、台東縣12例、台南市10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8例、嘉義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各6例、嘉義市及金門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開業醫服用抗病毒藥初體驗:腹瀉、嘔吐、舌苦麻
國內確診患者增多,醫護人員也難倖免,高雄一名開業醫師最近確診,因年逾65歲符合開立Paxlovid 抗病毒藥物資格,他立即投藥,結果發現有輕微腹瀉、嘔吐症狀,味覺也麻麻苦苦,但無其他染疫後的嚴重不適症狀,笑稱,再過一周診所重新看診,自身的用藥經歷應更具說服力。這名醫師的親人近日有人確診,但他個人小心翼翼,原本連續快篩7天都是陰性,至前天時感覺異樣,咳得很厲害,再度篩檢結果呈陽性!他表示,上周診所有不少確診病人,懷疑可能因此不小心染疫,目前已服Paxlovid 抗病毒藥,僅輕微副作用。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衡量,「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本周內可能全面上路,各界擔心是否因此衝擊醫療量能,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評估應該不會。他說,國內長輩疫苗覆蓋率尚不足,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上路後,患者一確診就投藥,反而可減少89%中重症,進而住院或死亡的機率,在診所端即及時投藥,反而能減少病患因重症湧入大型醫院。不過他特別提醒,這個藥物有非常廣泛的交互作用,若病人服用「某些」特定降膽固醇、心律不整、攝護腺、止痛、精神科及神經科等藥品,就不能服用,或是要先停藥。嚴重肝、腎病人也不能使用,腎功能不佳要減量,早晚服用三粒變成兩粒。他舉例,像高血壓的病患平日服用的「脈優」不好代謝,萬一確診吃Paxlovid時,藥量就應減半,否則血壓會降得很低。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增7萬9441例較昨天略降 死亡個案53例中有52例具慢性病史
國內今天新增7萬9441例本土個案,較昨天略降。中重症新增256例、死亡個案53例,另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3萬8290例男性,4萬1097例女性,5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0,698例,桃園市11,168例,台北市9,645例,臺中市7,250例,高雄市7,135例,台南市4,678例,彰化縣2,358例,新竹縣2,328例,屏東縣2,256例,基隆市1,799例,宜蘭縣1,778例,苗栗縣1,636例,新竹市1,613例,花蓮縣1,096例,南投縣953例,雲林縣916例,嘉義縣760例,台東縣565例,嘉義市431例,澎湖縣165例,金門縣139例,連江縣7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2例具慢性病史、1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5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5月20日。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2例、韓國1例、日本1例、調查中42例。入境日今年5月19日至5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2萬0371例確診,分別為1萬2523例境外移入,130萬7794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96例死亡病例,其中13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37例、台北市443例、基隆市72例、桃園市40例、台中市33例、彰化縣29例、高雄市21例、新竹縣17例、花蓮縣16例、屏東縣13例、台東縣12例、台南市10例、宜蘭縣9例、雲林縣8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及金門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8萬46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萬4587例本土個案及52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9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4,587例本土病例,為40,348例男性,44,215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346例,台北市10,590例,桃園市10,453例,台中市7,989例,高雄市7,646例,台南市4,609例,彰化縣2,808例,新竹縣2,472例,屏東縣2,265例,宜蘭縣2,019例,基隆市1,757例,苗栗縣1,601例,新竹市1,575例,花蓮縣1,219例,雲林縣1,128例,南投縣924例,嘉義縣780例,台東縣576例,嘉義市505例,澎湖縣184例,金門縣135例,連江縣6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6例具慢性病史、29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0日至5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9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1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5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171,17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926,804例排除),其中1,240,897例確診,分別為12,484例境外移入,1,228,359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4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32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15例、台北市435例、基隆市68例、桃園市37例、台中市29例、彰化縣27例、高雄市21例、新竹縣15例、花蓮縣14例、屏東縣13例、台東縣11例、台南市及宜蘭縣各9例、雲林縣7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4例、嘉義市2例、新竹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誇張!PCR 採檢者填報電話 高雄竟數十人都填這組號碼
疫情大噴發,PCR採檢民眾會被要求填報資料,但高市長陳其邁今午在防疫記者會表示,許多民眾電話填寫不全,有的字跡潦草,更有人竟比照範例填上「0900000000」,高雄這類民眾有2、30人!陳其邁今午主持防疫記者會時表示,這段時間所有防疫人員24小時工作,為讓市民在最快時間得到醫照顧,從採檢端、忙到確診者的居家生活關懷,十分忙碌。其中PCR採檢時,必要確認民眾手機號碼,因為電話一錯,就找不到人。他說,很多民眾的戶口和現住地不在一起,可能人在高雄工作,戶籍卻不在高雄,經常需拜託警察找人,因此連繫全靠民眾提供的電話,中央及醫院發居家隔離通知,也都靠這支電話,若是沒留電話或電話留不齊全找不到人,服務就會遲慢。「找不到人最頭痛」,陳其邁提醒大家,做PCR採檢時一定要留最新,能找到人的電話,且要填寫清楚,像很多人8寫得很歪,讓大家看不懂,也有民眾看到市府公布的電話範例,竟然跟著寫成「0900000000」,這類民眾就有2、30人。他另提醒,目前「自主疫調回報系統」的資料,24小時之內可以修正,確診者務必主動正確填報,假如電話等資料都填寫正確並回傳,大概10小時內就能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中央今已公布,為解決居隔通知書「塞車」問題,5月25日,確診者曾接觸的人只要電話給對,資料正確,會立刻動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整理包/下週進入洪峰!新北分區不到校 全台各縣市「遠距教學」措施一覽
今(20)日確診人數再突破8萬5千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下週將達疫情最高峰,考量學童未打滿3劑疫苗,家長不免擔心到校上課有風險。各縣市陸續公佈下週23日起為期一週的遠距教學規劃:▍高中、國中小遠距教學縣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宜蘭縣▍高中、國中小及「公立幼兒園」遠距教學縣市新竹市、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高中、國中小及「幼兒園」遠距教學縣市雲林縣、屏東縣▍其他特殊縣市新北市:23日至27日期間,三重、蘆洲、新莊、中和、永和、板橋、土城,高中、國中小遠距。桃園市:23日起,9成國高中小、公幼遠距,低風險學校可申請實體授課。金門縣:國小以下遠距至29日。 縣市 高中以下學校停班課狀況 北部地區 基隆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北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新北市 三重、蘆洲、新莊、中和、永和、板橋、土城等高中以下(不含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桃園市 九成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部分低風險學校申報後可採實體教學。第二周視疫情發展調整。 新竹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新竹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中部地區 苗栗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中市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彰化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雲林縣 高中以下(含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南投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南部地區 嘉義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嘉義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南市 高中以下(公立幼兒園、補習班及課照中心)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高雄市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屏東縣 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至幼兒園、補習班,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東部地區 宜蘭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花蓮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臺東縣 高中以下(含公立幼兒園)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外島地區 澎湖縣 高中以下23日起停課一周,改線上教學 連江縣 尚未宣布 金門縣 會考後國三生停課,國一、二生正常上課,國小改線上教學。 相關停課資訊,最後仍以校方通知為準。
-
2022-05-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較昨日略降 本土+8萬5720例、死亡增49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8萬57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萬5720例本土個案及41例境外移入(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9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新增之85,720例本土病例,為 40,942例男性,44,744例女性,3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704例),桃園市(11,684例),台北市(11,414例),高雄市(7,525例),台中市(7,144例),台南市(4,707例),新竹縣(2,762例),彰化縣(2,341例),屏東縣(2,270例),宜蘭縣(2,201例),基隆市(2,045例),新竹市(1,708例),苗栗縣(1,282例),花蓮縣(1,187例),雲林縣(1,009例),南投縣(730例),嘉義縣(679例),台東縣(650例),嘉義市(366例),澎湖縣(169例),金門縣(131例),連江縣(1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且具慢性病史、2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6日至5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8日至5月17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2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10日至5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063,65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904,378例排除),其中1,156,291例確診,分別為12,432例境外移入,1,143,805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8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26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99例、台北市417例、基隆市65例、桃園市37例、彰化縣24例、台中市23例、新竹縣15例、高雄市及花蓮縣各14例、台東縣11例、台南市及屏東縣各9例、宜蘭縣及雲林縣各7例、嘉義縣6例、苗栗縣及南投縣各4例、嘉義市2例、新竹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界義舉 洪豐建醫師自費3萬元鼓勵75歲以上打第三劑者
疫情進入高峰期,民眾感染率升高,為提高老年弱勢族群疫苗覆蓋率,高雄活力得醫院洪豐建醫師主動自掏腰包,今(20)日起,鼓勵75歲(含)以上施打第三劑疫苗者,發給每人300元獎勵,共100個名額,總額三萬元。「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為南部首屈一指的脊椎、骨科專科型醫院,該院骨科主任洪豐建醫師,有感於疫情下,老年人施打疫苗的意願始終不高,覆蓋率一直未能提升,而未打滿第三劑的75歲以上老年人的染疫致死率又偏高。從臨床的角度看來,老人家普遍還是擔心接種疫苗的副作用,使得體內缺乏抗體,因此唯有提高75歲以上老年人的施打疫苗意願,才能讓老年人免於疫情的威脅。有鑑於此,洪豐建醫師自發性地提供共計三萬元,只要是75歲(含)以上,來活力得醫院施打第三劑疫苗的老人家,將發給每人300元獎勵,發完為止,希望藉此保護更多老人家的健康,全民防疫。活力得醫院表示,欲施打第三劑疫苗的75歲以上老年人,請先上網預約,網址https://reurl.cc/MkE5dk,接種時間為周一至周六下午2:00-3:30,或電話洽詢活力得櫃台(07)231-7108。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 今新增9.3萬確診、累計突破百萬例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攀升,今天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新增59例死亡;另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上升滿多的,但還好沒有像前一天達到三成那麼多。今日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為4萬3597例男性、4萬6682例女性、5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4,826例)、桃園市(13,827例)、台北市(12,060例)、台中市(7,444例)、高雄市(6,576例)、台南市(4,795例)、新竹縣(2,702例)、基隆市(2,530例)、彰化縣(2,313例)、宜蘭縣(2,144例)、屏東縣(2,142例)、新竹市(1,877例)、苗栗縣(1,513例)、花蓮縣(1,345例)、雲林縣(1,048例)、南投縣(1,026例)、台東縣(692例)、嘉義縣(664例)、嘉義市(462例)、澎湖縣(186例)、金門縣(137例)、連江縣(2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8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5月17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為中國大陸1例、調查中46例,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27日至5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萬0561例確診,分別為1萬2392例境外移入、105萬811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35例死亡病例,其中1,2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85例、台北市405例、基隆市6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3例、台中市21例、新竹縣14例、高雄市13例、花蓮縣11例、屏東縣8例、宜蘭縣及台南市各7例、雲林縣6例、台東縣及嘉義縣各5例、南投縣4例、苗栗縣3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解隔日還是2條線 醫師指7+7政策讓很多人感到3條線
國內確診數爆增,全台單日確診數近逼10萬大關,為恐大量民眾爭做PCR,癱瘓醫療量能,中央定調「以篩待隔」,規定確診者採7+7方式,隔離7天再自主管理7天,不過有民眾解隔前為求安心,再度自篩卻始終是2條線,不知道到底能否真的解隔,困擾萬分。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說,國外的文獻已經很清楚,確診隔離滿7天再驗,即使仍陽性,但也不太具有傳染力,這因為Omicron病毒的特色愈悆愈清楚,因此中央做此規定,基本上是安全的。他說,當然醫學的東西沒有那麼絕對,因此如果隔離第7天後仍篩出陽性,患者在後續7天的自主管理期間需更加落實防疫規範,「目前國外有些確診者隔離第五天就可放行,國內規範7天,應是可接受的範圍」。高雄市落實輕重分流,結合500家醫療院所提供「一站式服務」,多數診所運作順暢,但也遇到新困擾。吉田耳鼻喉診所就遇到許多確診者,在第7天解隔時仍快篩出2條線,不知所措。吉田診所院長曾哲凰表示,依現行政策,確診者需隔離7天,再自主管理7天,亦即完成隔離的第七天不必快篩,戴上口罩即可出門。但診所診遇到一些家庭,長輩隔離7天後,快篩仍是陽性,第8天再驗還是兩條線,經詢問醫師,有醫師指第7天連驗都不必驗,就可出門,不過因為他們加驗2次還是陽性,猶豫不決!曾哲凰說,不只一般民眾,他有名醫師友人,隔離起算到10天複驗PCR,不只陽性,且Ct值比第一次驗時還低,顯示病毒量仍高!現在很多確診患者遇到解隔前快篩陽情形,同住家人也因他們未完全排除陽性,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應結束自主管理,形成很大的困擾。「做醫師的明白,有人在七天不一定完全排除病毒,能轉為陰性」,曾哲凰說,現在「以篩代隔」,民眾完成隔離的第7天因不必再快篩或做PCR,無法確認是否完全轉為陰性,在此情形下,會變成漏網之魚,造成社會另一個感染源,甚至危害周邊親友,有待衛生單位給指示。
-
2022-05-19 醫療.泌尿腎臟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清除體內發炎因子,減少血管傷害●新一代中截留透析膜可提高較大中分子毒素清除率●延緩透析併發症發生,腎友可如正常人生活如果你對洗腎病人還停留在精神不好、看起來皮膚暗沉又乾的印象,那你可能要改觀了。南部一間透析診所中,時常傳出腎友中氣十足、愉快的歌聲,「在我們診所裡,血液透析腎友不只是洗得久,洗得精神奕奕、活力十足的大有人在呢!」高雄長清診所主治醫師楊清評開心的說。>>>延伸閱讀:長期透析皮膚癢 可以怎麼改善?楊清評表示,長清診所在地深耕20年,院內透析超過10幾、20年的腎友非常多。一位90歲以上的長青級腎友,已經洗腎10多年,精神狀態良好,皮膚比一般老人白皙,外貌甚至比兒子更年輕,完全沒有印象中洗腎患者又黑又乾的老態。但長清診所是如何顛覆外界對洗腎患者的印象呢?楊清評解釋,血液透析的一個重要關鍵,是「人工腎臟」,從過去的天然纖維素膜進化到高生物相容性人工合成膜,從低透量膜轉換成以高透量膜為主流,高透量膜除了清除小分子尿毒素外,可以清除更多中分子毒素。但目前高透量膜對於較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率還是有限,當較大的中分子毒素仍持續在體內累積時,長期仍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骨頭疼痛、搔癢、食欲不佳、營養不良、貧血、疲倦等症狀。最新人工腎臟 減少併發症隨著科技發展,人工腎臟透析膜已有跨時代的進步,最新的「延展性血液透析術」使用的人工腎臟,已進階至新一代中截留透析膜,相較於高透量膜,大大提高較大中分子毒素清除率,更可減少長期血液透析的併發症。延展性透析術 降低疲勞感楊清評醫師提及一位洗腎五年的女性腎友,在接受「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後,透析中的血壓更穩定,透析後食慾變好、精神體力更佳,毫無疲勞感,曾經一個晚上把一星期的家事都做完了。另一名洗腎10幾年的男性腎友,改用「延展性血液透析術」一年多後,除了生活品質提升,夫妻生活也愈來愈幸福,對於調整透析治療模式十分滿意。他推測,新一代「延展性血液透析術」的中截留透析膜,能將體內較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包含肌球蛋白、瘦素、發炎因子等,進而降低疲勞感、改善食欲、減少血管傷害,增進生理機能,讓腎友擁有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品質。高標透析液 杜絕毒素殘留由於血液透析原理是讓血液中的毒素及廢物,經由人工腎臟半透膜擴散至透析液,隨著透析液排出體外,而超過濾的作用也能將血液中過多的水份排出體外。楊清評說,透析用液十分重要,因使用高透量膜或中截留透析膜會有透析液逆過濾的情況發生,而診所在設立之初,即採用歐洲原裝進口的熱消雙RO與無毒消毒劑,並以歐盟規格配置透析用液,完全杜絕微生物孳生及毒素殘留,同時顧慮到病人安全與環境永續性,唯有採取最高標準,才能讓血液透析腎友獲得良好透析品質,活得長也要活得好。醫療莫過於讓患者改善不適,進而使人愈來愈健康,就末期腎臟病患者,除了例行的透析治療外,更需要同時關注因長期透析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而好的醫療團隊甚為關鍵。楊清評醫師也指出,為了追蹤這群腎友的狀況,以長清診所為例,聘請專屬營養師,針對腎友個別狀況,適時提供飲食上的建議,這對患者而言是最實際的。資深護理團隊長期透過不同方式,如隨時打電話關心患者,和家屬溝通建立良好醫病關係,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也能適時調整治療方針及團隊介入提升腎友的生活品質。【推薦臉書粉絲專頁】透析洗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治療、共病、副作用、照護、生活、食衣住行...等,需要了解的知識非常多。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立即關注 【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
-
2022-05-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正值發育期的11歲女童被家長發現走路歪向一側,睡覺常腰痠背痛,就醫檢查出C型脊椎側彎,側彎角度達25度,已屬中度。治療師指出,3C產品盛行,平時少動又姿勢不正,容易造成脊椎側彎,彎角若過大就會壓迫到肺,造成呼吸困難、易喘或腳麻,千萬不可小覷。「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吳瀚庭說,脊椎側彎輕者常見腰痠背痛,影響外觀與運動功能表現。重者壓迫心臟和肺部,造成呼吸困難或易喘、腳麻等下肢神經症狀。他說,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防疫期間待在室內時間變多又少動,很容易引起姿勢不正問題,吳瀚庭指出,要避免脊椎側彎持續惡化,平時應保持身體直立、避免三七步、駝背,也避免打棒球或桌球這種高重複性單側運動。患者可在醫師評估下執行3式運動,第一式「嬰兒式」採跪姿,雙腳微開,將手和身體向前延伸,膝蓋貼近上半身,維持30秒,以放鬆脊椎周圍肌肉。第二式「鳥狗式」,手掌和膝蓋貼地上,四肢保持一直線。一側手向上伸,對側腳往後抬起維持20秒,訓練核心、穩定脊椎。第三式採取躺姿,屈膝抱胸維持30秒,伸展並減低脊椎壓力。這三次運動每天做2次,每次做5組,可延緩脊椎側彎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