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科別.眼部
搜尋
高血壓
共找到
2920
筆 文章
-
-
2020-03-10 科別.泌尿腎臟
尿有泡泡就是腎臟病?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66歲的陳先生,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病史,平日也沒有在服用任何藥物,因為體檢的腹部超音波報告顯示有腎臟囊腫,進而到腎臟科複診。經詢問病史後得知,他已經有泡泡尿好一段時間,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驗尿檢查,發現他有嚴重的蛋白尿,這幾年來腎功能亦緩慢的在衰退當中,但因為沒有症狀,以為並不需要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徐萱竹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許多良性蛋白尿的狀況,有泡泡也不一定就是蛋白尿,經過客觀的定量分析才能確定;良性的蛋白尿可能跟感染、脫水、天氣、藥物、運動、懷孕、血壓控制不佳,甚至有時候只是姿勢(站立)性蛋白尿。然而,一旦證實有蛋白尿,便暗示可能有腎臟疾病。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尿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佔了臺灣洗腎人口的四成以上,比例相當高。重要的是,微蛋白尿常常比腎功能開始變差還要早發生,可視為腎臟病變的前哨戰,甚至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此外,有些嚴重的蛋白尿會合併下肢水腫,臨床上稱為腎病症候群;過去並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卻意外發現有蛋白尿,需要安排腎臟切片和染色才能夠確診。蛋白尿的治療取決於正確的診斷。徐萱竹建議,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應該要採低蛋白飲食,更積極地控制血糖和血壓,利用整合門診,在腎臟科做定期的尿液及腎臟超音波檢查,抽菸病友們則請務必要戒菸;早期發現蛋白尿,並早期介入治療,可以改善腎臟病的預後。延伸閱讀: 別再放任肚子大起來! 8危險因子都可能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不想一輩子洗腎 身體出現4個警訊別大意
-
2020-03-10 橘世代.健康橘
看懂退化性關節炎 6法寶護膝蓋「保持軟Q」
關節的骨頭間由非常堅實的軟骨組織所包圍,在輕微磨損時,軟骨可自行修復但如果磨損太嚴重,軟骨會變得越來越薄且粗糙,最後破裂,軟骨無法包覆關節的骨頭就會裸露出來和下一個連接的骨頭互相摩擦這時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疼痛、腫脹、甚至是骨刺膝蓋舊傷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1.膝蓋受過傷膝蓋周圍的韌帶、肌腱或滑液囊受傷時,尤其是半月板及十字韌帶,會影響關節的結構、改變關節之間的平衡或摩擦,造成關節炎,而長期姿勢不良,例如長時間蹲著或跪著,或是需要搬重物者,也容易導致膝部軟組織的損傷,加重關節的磨損與破壞。2.過重或肥胖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給予膝蓋的壓力較大,衍生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比體重正常者高出近三成。3.性別、年紀研究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加(30~79歲)老年人軟骨內的蛋白分解酵素會較年輕人多,造成軟骨生長變慢、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對外力衝擊的保護減弱等。性別方面,女性在停經之後,少了動情激素的保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保護膝蓋六法寶1.抗發炎食物身體的發炎反應主要是由前列腺素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藉由降低前列腺素來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深海魚類: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如鮭魚、鮪魚、大比目魚、鯖魚等。薑黃素如咖哩、薑2.抗氧化食物抗氧化的食物可對抗自由基,減少關節的發炎反應。。維生素C:除了抗氧化外,可能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如芭樂、奇異果、柳橙、青椒等。維生素E如糙米、杏仁、酪梨、蝦子、奇異果3.有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物以軟骨的結構而言,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其中膠原蛋白可藉由優質蛋白質來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例如雞蛋、豆類、魚類,蛋白質還可幫助肌肉生長(配合運動),降低關節的負擔。 4.適度補充鈣質骨頭會被動地承受身體的重量,若要增加軟骨下方骨骼的密度,可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鈣質來源,如莧菜、黑芝麻、豆干等,鈣質會比動物性食物來得豐富。5.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年輕時體重過重者,老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相對增加,若減少5公斤,可延緩10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多選擇纖維含量多且體積大的食物,例如蔬菜、榖類,或較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蒟蒻、金針菇。6.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張力和彈力,加強骨骼耐受度和血流量,讓營養素可以運輸過去,進而增加骨密度。關節炎或是骨頭有問題就要吃葡萄糖胺?廣告中常常聽到維X力、葡萄糖胺的廣告,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其實不深,會覺得只要骨頭有問題、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就要吃到底是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吃它們呢?到底他們有沒有這麼有效?常常會有人把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搞混,以為他們是一樣的症狀,但其實不是哦!所以我們先來了解它們的不同: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是關節內覆蓋骨骼末端的組織,指關節之間能互相滑動,也可以減少運動或身體重量帶來的負荷。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軟骨的內層(較薄)破損了,使得關節之間的骨頭互相摩擦,造成疼痛或腫脹,甚至長出骨刺。骨質疏鬆症我們的骨質在隨著年紀的增加會慢慢的減少,尤其是女生在停經之後,減少的速度有更快當骨質流失過多的時候,會使原本紮實的骨頭變得有許多空隙,所以骨頭變得比較不堅實,當跌倒或是動作較大時,就容易有骨折的問題。甚麼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重要成分的前身,可潤滑關節(下圖),而人體本身就可以合成葡萄糖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合成速率降低了,趕不上分解的速度。葡萄糖胺分成三種:1.硫酸鹽類2.鹽酸鹽類3.乙醯葡萄糖胺硫酸鹽類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骨力,屬於藥用級成分;另外兩種則是保健食品使用的型式。葡萄糖胺只對部分退化性關節炎初期患者有效,對骨質疏鬆症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喲!它能減少發炎,降低疼痛感,但無法治療或預防關節老化,而且沒辦法讓骨頭變強壯。由於效果有限,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沒有特別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如果有需要,適量補充即可。膠原蛋白也可以增強骨骼?再來是常見的膠原蛋白,他是構成軟骨的重要成分(上圖),像房子中鋼筋水泥的鋼筋結構軟骨也會隨著年齡越大,生成速率越來越低,如果加上肥胖的問題,軟骨會磨損的更嚴重,而且軟骨的生長是不可逆的,所以不會有修補回原狀的情形額外的補充是給予更多材料去合成軟骨,但這些材料還可以用在身體其他需求上,例如頭髮、皮膚等,所以身體會以最需要的部位先給予這些材料。因此加強肌耐力才是長久之道,在關節尚未退化之前,訓練好強壯的肌肉,肌肉夠強壯就可以支撐住身體的重量,減輕關節的負擔!當年紀越來越大,膝蓋和關節的退化隨之而來,走沒幾步路,膝蓋就開始疼痛,雖然市面上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可降低關節疼痛或協助軟骨合成,但平常的天然飲食能攝取到更多的營養素,而不是單一保健成分。營養小教室:高血壓、心臟或腎臟病患者應選擇低鈉的葡萄糖胺,否則會對心臟或腎臟造成負擔。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同時有在做化療,建議先避免服用葡萄糖胺,因為部分化療藥物和葡萄糖胺會產生交互作用。本文摘自《SuperFIT 極 度 塑 身》【不可忽視的熟齡骨本↘↘↘】。橘世代如何存骨本? 醫:先從飲食、太陽下手。千萬留意骨鬆最易影響的3部位 改善最佳良方一次學起來。缺鈣怎麼吃? 9成熟齡族鈣質攝取不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藥恐缺料?衛福部:有6個月存量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嚴重,現傳出新警訊,若中國原料藥廠復工不如預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恐怕過了3月就有缺料問題。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指出,國內藥品約有六個月的庫存量,現階段也沒有原料短缺的問題。另外,她指出,針對斷藥風險的藥物,衛福部已有替代方案,開始尋找其他原料藥來源,包括從中國跟印度以外的國家進口,還有我們自己有產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擴大,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用藥有缺料問題。此外,解熱鎮痛劑、抗生素等可能因轉換原料藥來源增加成本,屆時將面臨藥品價格上漲,成為今日立法院經委會質詢焦點。立委陳亭妃、廖國棟、林岱樺針對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藥物原料短缺,以及藥物價格飆漲情形進行質詢。吳秀梅答詢時坦言,藥品價格一定會飆高,這是因為國際市場需求增加所致。此外,經濟部長沈榮津答詢表示,針對藥品可能短缺,經濟部將啟動國內藥廠的全面盤點。沈榮津表示,針對新冠肺炎對我國製藥產業衝擊,根據經濟部的了解,短期部分廠商已有備料,目前產業未受疫情影響,且由於藥品為必需品,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廠商多有二到三個月的備貨因應。經濟部將協助廠商啟動第二備料機制,例如向歐美採購,降低可能的風險。沈榮津指出,若受疫情影響而須啟動第二備料機制,粗估藥品成本將因採用新料源而上升二到三成。經濟部將密切注意產業動態,適時協助廠商與衛福部協商藥品的核價問題。沈榮津表示,這次新冠肺炎對國內藥廠來說,也是練兵的機會,培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
2020-03-09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心臟瓣膜手術不順利等移植 瓣膜出問題有5症狀
心臟裡有四個瓣膜,分別鎮守在心臟四個腔室的出口,隨著瓣膜的開與合,讓血液流往正確的方向,只向前走,永遠不回頭。但假如瓣膜出問題,無法好好的打開或關閉,心臟裡的血流有的像前,有的往後,就會被打亂。要講解心臟瓣膜疾病前,讓我們先將回憶拉到國中生物一下,還記得血液的流向嗎?血液從大血管回到心臟時會注入左右「心房」,血液注滿心房後,準備流往心室,這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簡稱房室瓣,共有兩個,左右分別為二尖瓣與三尖瓣)會打開,讓心房血液往心室流動。而血液漸漸蓄積於心室內後,就輪到心室收縮把血液擠向大血管了!心室收縮時,心室與大血管之間的瓣膜(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會打開,讓心室擠壓血液送往大血管,同時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二尖瓣與三尖瓣)會關閉,以免血液逆流回到心房。 最後,心室結束收縮開始放鬆之際,就輪到主動脈瓣與肺動脈瓣關閉,血液就不會流回心室內。在每一次的心跳之間,都會重複這個模式。讓血液於心臟、肺臟、與身體之間優雅穿梭著。你瞧!人體是不是很奧妙呢?不過,萬一奧妙的瓣膜出問題的話,這一切就不會運行的如此美好。瓣膜出問題,主要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現:● 瓣膜脫垂:該關閉的瓣膜沒有關緊,部分血液因而往回流,無法全力向前流。這樣一來身體能獲得的循環血液就變少了,而心臟也得做工做的更努力才能彌補這個缺失。● 瓣膜狹窄:瓣膜變厚變硬,還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瓣膜該打開時無法張的夠大,能通過的血流就變少了。心臟因此要很費力,才能擠壓血液通過這小小的瓣膜開口。患者可能因此而心衰竭。瓣膜出問題,通常不會讓患者馬上感到不適,許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時意外發現心臟雜音而診斷的。經過幾年後,患者可能會有症狀,然而症狀的嚴重程度也不一定與瓣膜疾病的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 活動或躺下時感到喘不過氣,睡覺時需在頭側墊高幾顆枕頭才不喘。● 面對日常生活感到疲憊、頭暈,常快要昏倒,或真的突然昏倒。● 腳踝與腳底腫脹● 胸部有緊縮感● 覺得心臟亂跳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到瓣膜疾病呢?有些患者是先天性的心臟病,這較容易影響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可能問題出在瓣膜的大小不對勁或瓣膜間接合沒對好。例如,一般來說主動脈瓣有三片瓣葉,但有些人先天主動脈瓣的瓣葉變成只有兩片。這時就有可能打開時開不全,關閉時關不緊,耗損速度快。也有部分患者是後來才罹患的心臟瓣膜疾病的,這通常是因為感染或其他疾病影響了瓣膜的結構所造成。像瓣膜本身會鈣化、纖維化,瓣膜環變得太寬,或在瓣葉下支撐的腱索及乳頭肌伸長或斷裂等等,都會影響瓣膜的開合。 過去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無法治療鏈球菌等細菌造成的反覆感染,小孩染上後就算喉嚨感染痊癒了,心臟瓣膜卻繼續發炎,結構改變,我們稱為風濕性心臟病。這樣的瓣膜受損會增加患者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的可能,但常在罹患風濕熱數十年後才出現症狀。二尖瓣脫垂,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大約是全人口的1%至2%之間。二尖瓣(又稱為僧帽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若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應該要關閉,避免血液回流到左心房。而在二尖瓣脫垂的狀況下,瓣膜組織異常變長,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脫垂入左心房,血液容易逆流回到左心房內。除了二尖瓣脫垂之外,其餘年紀大、心肌症、影響心臟的感染疾病(例如梅毒)、曾經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也都會增加罹患瓣膜疾病的機會。 通常醫師替患者做身體檢查時,若發現患者有心雜音(代表血流經過了狹窄的瓣膜或血液逆流),可能會懷疑瓣膜疾病。醫師會安排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查評估。由於心臟瓣膜疾病會打亂血流正常該有的方向,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容易讓患者產生血塊、中風,並有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的危險。所以並不是個能放著不管的疾病!談到治療,醫師主要看患者瓣膜損傷的嚴重程度與症狀的輕重來決定治療方式。有些症狀不嚴重的可以靠著吃藥與調整生活習慣來增進生活品質,但若瓣膜損壞嚴重或心臟的負擔太大,要考慮手術。 手術可以是修補瓣膜,像是分開已經融合的瓣膜,或讓鬆開脫垂的瓣膜再關緊一點。當瓣膜狀況無法修補時,就要考慮置換瓣膜。從哪來一個新的瓣膜呢?來源可能是來自牛、豬組職的生物瓣膜或金屬製成的人工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比較短,可能於較短的時間內就要重新手術。而選擇人工金屬瓣膜之後,則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血栓卡住。目前這些手術方式除了打開胸腔去做修補置換之外,也可能可經由導管方式完成。要與醫師好好溝通想要或適合用哪一種手術進行!原文:維繫生命的薄膜 – 心臟瓣膜疾病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08 科別.婦科
30至40歲女性常見健康問題有哪些?醫提醒小心相關病症
今天是婦女節,對忙碌的現代女性來說,該忙的還是要忙,該煩惱的事不會消失。但是,不管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不能不照顧自己的健康。30歲以後,人生會經歷幾個分水嶺,身心靈的風暴,也會在不同階段出現。如何在各個階段安步當車,飲食、運動和心靈調適,不可或缺。30到40歲這個階段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主任徐明洸說,輕熟女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等症狀。育齡常見 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徐明洸說,現代女性多晚婚,較晚生小孩,因而容易有上述的病症出現。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發炎。他表示,這些組織除散落在腹腔或腹膜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其症狀有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也因經血量多,長久下來就延伸出缺鐵性貧血等病徵。徐明洸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疾病,但很常見、也是慢性疾病,目前可透過手術、口服藥物治療,建議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師診斷治療。熬夜、不當節食 帶來健康問題處於輕熟女階段的女性,看似活力旺盛,但雌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工作或玩樂熬夜、不當節食等,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徐明洸說,現代人習慣熬夜,飲食也不健康,經常暴飲暴食,吃下過多脂肪、高油和高鹽的食物,首先就得面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這些都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輕熟女來說,若生活型態不正常,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乳、胃癌致癌率也提高。因此建議不分年紀、性別,想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保持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飲食。兼顧養兒育女與工作,職業婦女兩頭燒的困境,如何平衡?徐明洸表示,現在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也早已沒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建議先多跟丈夫溝通,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孩距離先生公司較近,可請先生協助接送,洗衣、曬衣或打掃等簡單家務事,兩人共同承擔,還能促進彼此感情。如果雙方都得加班工作,家中長輩若許可,也可請祖父母幫忙帶孫,最重要的是兩夫妻的和諧與溝通,才不會讓其中一方累垮。選低GI澱粉類 快走慢跑都好至於輕熟女的飲食方式和運動,徐洸明表示,現在許多上班族、小資女多半是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台灣葉菜類、水果種類多,例如芭樂、番茄、地瓜葉等都是好的食材。他說,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吃太多,體內用不完的多餘醣分轉換成脂肪,若怕吃澱粉類會變胖,則可挑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平時則除蔬菜,也可多攝取魚類、瓜果、豆類、瘦肉類,均衡攝取營養,就能保持青春活力。至於運動部分,他建議可以快走、散步或慢跑,只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僅達到增加心肺功能,也提升柔軟度,且到公園、運動場也能邊運動邊欣賞風景舒緩壓力,孕婦則建議嘗試游泳。常見尿道、膀胱炎 多喝水別憋尿建議這階段該做的健檢項目?他說,女性相關的健檢有子宮頸抹片、骨質密度分析、婦科超音波、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和乳房攝影跟超音波等。建議輕熟女定期婦科檢查,有性行為、30歲以上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35歲以上每年做乳房超音波檢查,預防子宮頸癌或乳癌病變。最後,徐洸明提到,女性尿道較短,加上離肛門近,容易造成如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感染,經常罹患尿道炎、膀胱炎。有些職業例如百貨公司櫃姐、銀行行員、老師,經常長時間工作,一忙就憋尿,更是容易患病。他提醒,女性同胞不論年紀,最好都不要憋尿、多補充水分,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避免肛門周圍細菌的傳播。輕熟女健康表單怕發胖菜單● 可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 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並攝取魚類、豆類、瘦肉類等蛋白質,維持營養均衡。小心相關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尿道炎、膀胱炎建議健檢項目● 有性行為、3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預防子宮頸癌。● 建議35歲起,每年應定期做理學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追蹤。●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8 科別.婦科
婦科醫的健康提醒:50歲以上女性得留意這方面的疾病
50歲至60歲婦女,此時無論是社會中堅,或全職家庭主婦,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問題,情緒難免紊亂外,也要小心相關婦女病的產生。婦產科醫師表示,50歲以上婦女得留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代謝異常等疾病外,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營養師也建議,此年齡女性須持續補充蛋白質、鈣質與充足蔬菜攝取,以及適量運動,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需量力而為。停經之後 失去荷爾蒙保護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卡,一般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不穩等徵兆外,過度期開始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50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思緒紊亂、煩躁等情形。子宮、陰道也會萎縮,使彈性變差、變乾燥。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進入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慢慢增加。常見泌尿問題 骨質逐漸流失再者,是骨質疏鬆問題,張宇琪說,停經後女性骨質疏鬆比例高,因女性停經前,骨密度約以一年1%遞減,但停經後則是一年以5%遞減,五年就降低了25%。50至55歲是關鍵,若沒透過骨密度和肌力檢查及抽血測維他命D濃度,恐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骨質疏鬆。而在代謝異常部分,張宇琪說,48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間接地影響了新陳代謝,較容易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慢性疾病。另外要提醒的是,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得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尤其48歲以後的女性,若卵巢出現異常,須將卵巢及輸卵管一併摘除,因此時已停經,輸卵管已無功能,通常會一併摘除預防癌變。在現行健檢部分,張宇琪建議40-45歲開始,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並可做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更年期不適症候群量表,及骨質疏鬆密度檢查等。超音波可以檢視婦女的子宮頸、骨盆腔內的卵巢或肌瘤、內膜瘜肉等是否異常,再經由婦產科專科醫師整體性評估後,依個別性及時給予適宜天然生物等同質性荷爾蒙(BHRT, Bio-ident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治療補充。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熟齡健康表單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小心相關病症●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建議健檢項目●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7 養生.抗老養生
這3個關鍵因素不改善 你的早死風險比別人高!
來自德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工作壓力、高血壓和睡眠差三者疊加,可能是導致早死的原因。研究人員表示,多達5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中風、心力衰竭、腎病和心血管性早死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這項研究對近2000名患有高血壓的員工進行了近18年的跟蹤,結果顯示,那些從事自稱壓力大的工作且睡眠品質差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幾率,是那些睡得好且工作不費力的人的3倍。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和睡眠障礙都與後來的心血管疾病之間有關聯。不過,這些關聯並沒有被證明是因果關係。在這項新研究中,在高血壓患者中,那些只是工作壓力大的人和睡眠品質差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均比常人高一倍。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慕尼克工業大學的卡爾·海因茨·拉德維希教授表示,睡眠應該是休閒、放鬆和恢復能量的時間。在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如果能睡眠好,是有助於恢復精力的。但不幸的是,在工作壓力大的人群中,睡眠差是最常見的問題,睡眠品質差和工作壓力往往是密切相關的,當與高血壓疊加在一起時,其影響也更加嚴重。研究人員建議,為了降低早死的風險,人們必須降低血壓,並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找到應對壓力的辦法。
-
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這樣吃
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對照2018年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息息相關。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招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該研究今年已進入到第十年,並在35種飲食中進行分析,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來做評估。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期發表2020年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也分享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並受現代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其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地中海料理:2、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一種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得舒飲食料理:3、彈性素食:由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彈性素食飲食》著作中指出,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可以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以隨意選擇吃素的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另外,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則可有效的降低血脂、血壓。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彈性素食料理: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病菌來襲難自保? 這4種飲食習慣就是最強剋星 
-
2020-03-03 科別.感染科
流感有6常見症狀!伴隨免疫力低下恐釀中耳炎
 在防範武漢肺炎的同時,也別忽略流感的嚴重性。流感最常見的症狀無非是肌肉痠痛、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等,症狀輕微者,醫師多半採取症狀治療法,即視症狀投藥,以緩解不適,一般可於7天內痊癒;但流感若發生在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就要當心併發症。其中,較常見的即為中耳炎,會導致劇烈的耳痛、耳鳴,嚴重者還可能出現暫時性失聰現象,民眾不得不提高警覺。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中耳炎症狀多半來自於病原體的感染所致,依病程的長短一般可分為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兩類,常見症狀有耳痛、聽力減退、食慾不振等情形。若罹患感冒、流感或有中耳炎病史,一旦發現耳痛、耳鳴的狀況時未能即時就醫,恐導致日後釀成慢性中耳炎、耳鳴等情況,且反覆發作。李宏信分析,中耳炎之所以會引起耳鳴,有可能是因為中耳積水,以致聲音傳導受阻,在耳內來回震盪的緣故,一般只要中耳炎治癒後,耳鳴症狀便會自然消失。倘若出現耳鳴持久不退,則要考慮其他可能的因素,進一步接受診斷與治療。耳鳴常見的發生原因還有年齡增長,耳朵老化造成的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焦慮引發血管收縮,狹窄造成血流不暢;以及內耳聽神經的問題,包括噪音損傷、病毒感染、中耳炎等,其他還有像高血壓、心臟病、過度疲勞、緊張、情緒不穩、用腦過度、胃食道逆流、藥物副作用等,也都可能造成耳朵發出嗡鳴聲響。李宏信說明,耳鳴初期因症狀輕微,容易被忽視,但隨著時間拉長,耳鳴聲量會逐漸加大且不間斷,甚至愈來愈尖銳,發作時間可能連續24小時,長久下來恐造成聽神經不可逆的傷害。耳鳴若能及早發現進行治療,預後多半良好,並非無法治療。李宏信解釋,耳鳴發生的前3個月症狀通常較輕微,雜音音頻很低且小聲,只要養成規律作息、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多休息及減少暴露於噪音環境中,多數患者都能不藥而癒。倘若耳鳴持續超過半年以上,且耳內雜音逐漸變大聲,嚴重干擾生活,治療上會利用藥物幫助患者打通內耳血液循環,並給予神經營養補給,加強活化受損的內耳神經,同時防止血管過度收縮,患者必須耐心長期持續治療,且勿擅自停藥,病情便可獲得逐步改善。當然,預防勝於治療,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要提防感冒所引發的中耳炎與耳鳴,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平時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保持個人衛生整潔,出入人多的場合要記得配戴口罩,減低感染的機率。飲食上,建議均衡攝取,以提升抵抗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耳鳴是身體在求救! 3種疾病徵兆你不應忽視 電視愈開愈大聲,老化還是生病? 
-
2020-03-02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82歲的陳奶奶總笑嘻嘻地由兒子陪同就診,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控制狀況良好,用藥也不複雜,理應是可以快速看診的病人,但每次總需花些時間說著幾年間重複多次的話。陳奶奶總是拿出血壓與血糖紀錄,用嚴正的口吻說:「我這三個月很不好,血壓好高喔!血糖也很高!」,然而,嚴正語氣述說的數字紀錄與實際狀況不太相符。接過紀錄一看,其實血壓、血糖數字都在控制目標,血液檢查也反應出她穩定的狀況。獨居老人 缺安全感我不解的問她,控制很差的意思是甚麼?她便再三強調那個三個月只出現一次的收縮壓145、空腹血糖142的數字,但這其實都在控制範圍,完全談不上控制不良。雖然我心中已經有點感覺,這時候就該問問家庭狀況。果不其然,陳奶奶獨居,兒子時常噓寒問暖,但終究不住一起,平時也沒甚麼朋友或活動,多半就在家裡附近散步、運動。陳奶奶堅持她過得很快樂,無需考慮她身體以外的問題,小孩很孝順而她也生活無虞,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身體不好。然而,在我所有門診病人中,陳奶奶實在稱不上是健康不好的人。但陳奶奶是個相當缺乏安全感的獨居長輩,雖然她用笑容與其他言語訴說自己一切都很好,但談到健康就會用超越一般的口氣,再三強調自己身體很不好,所以她才會常常打電話給兒子,不是要打擾小孩,而是她真的身體不好。討論醫病關係的書上說,面對這樣的患者,並需要持續的提供「再保證(re-assurance)」,進而建立病患的信心。連續幾年看診下來,我在她每次就診時再三保證,而每次回診,她依然用著相同的口氣述說她那「高得不像話」的血壓與血糖。欠缺生活安全感或持續擔心很多事的長輩並非少數,尤其獨居或子女白天不在家,長輩個性又較欠缺社交性,人際關係常高度仰賴配偶與子女。缺陪伴 需要醫師「保證」健康雖然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不差,但總是無法不擔心,畢竟一整天很長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如果有突發事件怎麼辦?或中風拖累小孩怎麼辦?甚或失智不認得家人怎麼辦?種種擔心讓陳奶奶的日子其實過得不輕鬆,而「陪伴」在現代社會偏又極度困難。對於永不停止擔心的陳奶奶,除了醫師的「再保證」與子女的「陪伴」,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幾年看診中,我不知道已提供過幾次各種社會資源,但從未獲得青睞。所以,看診時都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保證,兒子也同樣地拍拍媽媽肩膀鼓勵,年復一年。安全感與孤單是每個人晚年的挑戰,從中年起就要有所體認,創造個人生活多元的可能性,強化每個人對晚年生活的自信。(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3-01 新聞.長期照護
注意長輩用藥!9成初次拿精神藥物非醫師處方
許多長輩就醫看慢性病時,順道告訴醫師自己焦慮或難眠,同時拿精神藥物,從此長期吃下去。年過六旬的秋月(化名)就這樣持續用藥數年,日前才在家人建議下赴精神科接受評估。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醫師楊聰財詢問發現,秋月有高血壓與退化性關節炎,腳跟體力都不好,平日長時間在家帶孫。但其實,她並不很想帶孫不敢說,經常看著鄰居退休後四處遊玩,自己卻走不出去,感到沮喪。秋月並非單一個案,國內一項針對近4萬人的研究發現,超過九成的高齡患者首次拿精神藥物並非由精神專科醫師處方,換言之,他們未經評估心理疾病、失智症或睡眠失調問題就開始用藥。上述研究去年12月刊登於美國臨床老年醫學領域期刊(JAMDA),由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與陽明大學等學者合作完成。研究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回溯性世代追蹤,找出2004年間初次被處方精神藥物的高齡長者,檢視他們五年內每月的精神藥物用量,以及用藥後一年與三年內的住院率與全因死亡率。結果發現,有7.7%的人持續高量用藥,12.1%的人逐漸適度增加藥量。這群人的住院風險顯著高出不常用藥者三至四成,死亡風險高出兩成五到三成二。持續高量用藥者平均年齡較大、有多重慢性病,其中高達八成六的人使用兩種以上的精神藥物、近四成五使用三種,當中多為苯二氮平類與Z類安眠藥。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解釋,這類精神藥物可能增加暈眩、走不穩與跌倒,以及嗆咳與吸入性肺炎等風險,因此用藥越多越久,住院率與死亡率均越高。「許多高齡患者的焦慮與失眠源於孤單,部分人則源於憂鬱症或早期失智症」。陳亮恭表示,針對前者,家屬除了陪伴,還可盤點長照2.0或社區活動資源,問問看長輩是否有興趣嘗試結交朋友。如發現長輩情緒低落致影響生活、嚴重失眠且安眠藥越吃越多等,要考慮可能罹患憂鬱症。如長輩健忘頻率變高、判斷力漸漸降低、講話越趨不靈光等,則應考慮可能失智。楊聰財建議,若在其他科別拿精神藥物逾一個月卻不見症狀改善,應至精神科接受專業評估。秋月後來在心理諮商協助下開啟與子女的溝通,減少帶孫時間且重新安排生活,情緒症狀便獲得改善。
-
2020-03-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鑽石公主號所有船員均下船 累計705人確診新冠肺炎
【更新時間:3/1 19:25】公主郵輪旗下的「鑽石公主號」因載運到一位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的香港旅客,2月4日返回日本橫濱母港後進行全船檢疫,全船3700多人必須進行船上防疫隔離14天,其中有22名台灣人(5人確診新冠肺炎)。19日隔離期滿,乘客陸續下船。截至2月26日,鑽石公主號確診累計達705例,是中國大陸以外人數多的群聚感染。20日傳出2名確診病例死亡,80多歲的男性和女性各1名。根據NHK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3月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包括船長在內、鑽石公主號郵輪所有船員都已下船。鑽石公主號Infogram鑽石公主號郵輪此次共載有3711人,其中2666名遊客(包括1285名日本人、470名香港人、425名美國人、215名加拿大人、40名英國人、25名俄羅斯人、20名台灣人、15名以色列人和13名紐西蘭人)及1045名工作人員(包含2名台灣人)。●包機接回船上台灣人鑽石公主號載有來自50餘國和地區的3700多名乘客,其中包含22名台灣人,除了早前確診的60多歲婦人上岸送醫,船上尚有21名台灣人正進行兩周的防疫隔離,而2月10日船上確診病倍增,更令隔離者人心惶惶不安。經過多日交涉,駐日代表處副代表蔡明耀2月19日表示,鑽石公主號乘客隔離期滿,我方派出的專機預定在21日下午接人返回台灣。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已接獲日方的包機許可,專機派出158個座位的華航班機,將有一位醫師、三位護理師隨行,回台人數最多18到19人,當場快篩檢驗,陰性才上飛機,預定21日下午從台北起飛,前往羽田機場,目標21日晚將船上我國籍民眾接回。預計乘客可以一人坐一排,醫師和護理同仁則坐在隔離區塊,另也有預留空間,若機上突然有人發燒,可以緊急隔離。航程約四小時,不供餐或任何飲食,備有尿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國人下機後直接送醫檢驗,二採陰性再到檢疫所隔離觀察十四天,才可解除感染風險。包機檢疫流程飛行期間所有人員均穿著隔離衣、配戴外科用口罩與護目鏡,為防止穿脫造成感染,機上不供餐、不供水,也希望乘客少上廁所,為此也準備了紙尿褲;旅客只能隨身攜帶貴重物品,其餘行李將表面消毒後托運,將由家屬領回,14天內不打開。華航班機抵達日本後,希望接送時盡可能避免經過空橋,回台後則比照武漢包機流程,直接停靠台灣飛機維修公司機棚,旅客進行體溫測量與各項防疫檢查;參與執勤人員穿著隔離設備執勤,支援入境旅客的疾管、護照檢驗、交通動線勤務。何啟功說,原預計旅客下機後一人搭一台救護車,但考量夫妻已同室多時,規劃讓夫妻坐乘一台,單身者仍維持一人一台。何啟功指出,日前指揮中心已將鑽石公主號列為一級感染區,屬於高風險特定環境,為了防疫考量,從鑽石公主號回台的民眾會先送到醫院採檢,將分送到2到3家醫院,一旦發現陽性就立即住院治療,若採檢2次確定陰性則送至檢疫所隔離14天。何啟功表示,若有國人不隨包機返台而自己跑回來,會被拒絕入境;而若國人留在日本14天後無異狀,再看看要用什麼方式把人接回台灣。返國國人初步檢疫無人不適鑽石公主號郵輪上19名我國旅客,21日晚間搭乘華航撤僑包機回國,由11輛救護車分批戴往三家醫院入住負壓病房,接受隔離篩檢。截自22日上午,19名旅客並未出現發燒或身體不適的現象,目前檢驗工作正在進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擔心回國旅客行李沾染病毒,謹慎起見,行李外殼消毒後,將包膜儲放華航小倉儲內,待14天後再請家屬領回,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住院旅客如需取用行李內物品,可向家屬或檢疫所人員反應,協助提供日常用品、衣物等。【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國人返台 包機預計21日晚間降落桃機‧ 不用再留鑽石公主號啦!魔術師陳日昇檢測結果出爐●感染人數時程首位染病的關鍵香港人是一名80歲老翁,於1月17日搭機前往東京、1月19日開始有咳嗽症狀、1月20日於橫濱登船、1月25日抵香港下船,1月31日因發燒求診,2月1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乘船期間,香港老翁曾到過餐廳及使用三溫暖。》2月26日 鑽石公主號新增1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5名乘客及9名船員,累計705人感染。》2月23日 鑽石公主號郵輪新增57例確診,累計691例。撤離的以色列人中,再增加1名確診病例。》2月22日 鑽石公主號郵輪撤離的澳洲人中,再增加4名確診病例。美國撤離公民中也有18人確診。》2月21日 澳洲當局21日表示,兩名從鑽石公主號郵輪撤離的澳洲人,經檢驗呈冠狀病毒陽性。》2月20日/新增13例確診病例 死亡2例郵輪上確診病例有1男1女病逝,皆為80多歲。20日新增13例確診病例,累積達到634例。》2月19日/新增79人 累計621確診台灣乘客新增1名確診,累計5人感染。》2月18日/新增88人 累計542確診》2月17日/新增99人 累計454人確診新增99個病例。99名感染者的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之間,包含43名日本人。》2月16日/新增70人 累計355人確診》2月15日/新增67人 累計285人確診新增67個病例。另外,陰性旅客預計19日後可依序下船。》2月13日/新增44人 累計218人確診新增44個病例,厚勞省已決定對全船剩下的3500多人進行新冠肺炎檢測。》2月12日/新增39人 累計174人確診新增39個病例,當中一名檢疫官也被感染。》2月10日/新增65人 累計135人確診新增65個病例,其中60人是乘客,包含45名日本人、11名美國人,另5名確診者是船組員。》2月9日/新增6人 累計70人確診約有100名乘客身體不適,包括出現發燒症狀。》2月8日/新增3人 累計64人確診新增3人,其中2人為美國籍、1人為中國籍。》2月7日/新增41人 累計61人確診新增41人皆為郵輪乘客,21名日本籍、8名美國籍、1名阿根廷籍、5名澳洲籍、5名加拿大籍、1名英國籍。》2月6日/新增10人 累計20人確診依檢驗結果新增確診10人,4名為日本籍、2名美國籍、2名加拿大籍、1名紐西蘭籍及1名60多歲的台灣女性。》2月4日/發現10人鑽石公主號返日本橫濱港,進行全船檢疫,發現2名澳洲、3名日本、3名香港、1名美國乘客與1名菲律賓籍船員確診。全船3700多人須在船上個人艙房內進行14天防疫隔離,隔離時程至2月19日。【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有超級傳播者? Office同郵輪「防不勝防」‧ 新冠肺炎衝擊郵輪市場 3成旅客選擇延期●日本防疫作為爭議▌為何不全船檢疫?▌檢驗結果公布拖延?面對載有3711人的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在傳出搭載確診病例乘客後,日本政府自3日起陸續對279名高風險乘員採集檢體送驗,每天一點一點擠牙膏式的報告確診數,還曾一天之內爆增65例確診。為何日本政府不馬上針對全船人員進行病毒檢測?原因是全日本僅有80個檢測點,超出能力負荷。鑽石公主號自2月3日晚上駛抵橫濱港,日本防疫單位上船採集273人檢體,花了4天才確定61人確診。因全國檢測點僅有80個,只能先針對船上高風險乘員(有疑似症狀及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先進行採驗,若要對所有3700多名乘員採驗,運送檢體、等待結果耗時耗力,可能14天的隔離期結束,報告都還出不來。鑽石公主號疫情嚴重衝擊日本防疫體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於2月7日宣布,基於入國管理法,拒絕郵輪上外籍乘客入境,有疑似病例的外籍郵輪,一律不准靠岸,這也讓3700多人鑽石公主號乘客,猶如受困「漂流監獄」,苦等隔離期結束。【相關閱讀】‧ 新冠肺炎日本防疫反應慢?內行網友直言:不意外‧ 大S狂掃上萬口罩後 網憂「日本人不喜歡台灣了嗎?」●船上隔離現況‧ 鑽石公主號確診增至135例 船上台籍老翁咳血‧ 冒出嚴重唇皰疹!台籍魔術師曝鑽石公主號現況‧ 鑽石公主號成「海上迷你武漢」千名船員困甲板下沒得隔離‧ 鑽石公主號美國乘客:收到補給衛生紙如獲鑽戒‧ 鑽石公主號乘客:難道患上新冠肺炎才能逃離郵輪‧ 專訪鑽石公主號乘客:船上彌漫著焦慮‧ 鑽石公主號橫濱外海檢疫 內艙客不見陽光心慌‧ 鑽石公主號乘客寫隔離日誌 曝:口罩不夠用‧ 影/公主號隔離日記:第三天 船上首度「放風」●隔離期怎麼算?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10日於例行記者會表示,為確認船上所有人員健康,原則上從2月5日起共14天(至19日),請船上人員待在自己的房間。日本厚生勞動省13日表示,考慮健康因素,將讓部分乘客不必等到19日的隔離檢疫結束,最快14日就能提早下船,對象包括:80歲以上年長人士、基礎疾病患者(心臟病、高血壓等),以及住在沒有窗戶的艙房乘客。【相關閱讀】‧ 日政府拍板!80歲以上高齡者可提早下船●郵輪上確診病例歸誰?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確診案例採屬地登列,鑽石公主號確診人數原列入日本病例數,但2月7日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於記者會上表示,鑽石公主號不包含在日本境內感染人數中,因為船上乘客「尚未登陸日本」,表示此舉符合世衛規範,且2月6日世衛登記的日本通報病例仍為25例,堅持做出切割。世界衛生組織在2月7日的報告中,將鑽石公主號61名確診病例另列為,「國際運輸工具」,與日本病例數分開。【相關閱讀】‧ 大型郵輪遇疫情誰負責 日本擬提制訂國際規則●鑽石公主號背景介紹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隸屬於公主郵輪旗下,船型屬於Grand級別,為此級別中最大型的郵輪,於2004年3月投入營運,在夏季和冬季分別在亞洲和澳洲附近海上巡遊。2020年2月1日一名80歲香港老翁確診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老翁,於1月17日搭機前往東京、1月19日開始有咳嗽症狀、1月20日於橫濱登船、1月25日於香港啟德碼碼頭上岸,1月31日發燒求診,2月1日確診。事件爆發後,鑽石公主號自2月3日晚上停泊於日本橫濱港水域上,船上共3711人進行14天個人艙房隔離。公主郵輪公司全球總裁史瓦茲9日也表示,將全額退費給所有旅客,「希望能稍微緩解旅客在船上感受到的壓力」。此次16天15夜航程,每位旅客的旅費約新台幣6.8萬元到37.8萬元不等。鑽石公主號此次航程為1月20日從橫濱啟航,22日到鹿兒島,25日抵達香港,之後再一路經過越南、台灣和沖繩。船上3,700人包含2,700名乘客與1,000名船組員。因該郵輪乘客曾於1月31日抵基隆與雙北觀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2月7日晚間發送細胞簡訊,提醒1月31日早上6點到下午5點半,曾前往北北基地區重要景點(如:基隆廟口、九份、台北101、西門町等)之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留意個人是否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鑽石公主號」該航次的完整行程•1/20 日本橫濱登船•1/21 海上巡航日•1/22 停靠鹿兒島•1/23~24 海上巡航日•1/25 停靠香港•1/26 海上巡航日•1/27 停靠越南峴港張美港•1/28 停靠越南下龍灣蔡藍港•1/29~30 海上巡航日•1/31 停靠臺灣基隆港•2/1 停靠日本沖繩•2/2~3 海上巡航日•2/4 停靠日本橫濱,結束航程【相關閱讀】‧ 鑽石公主號群聚感染新冠肺炎 船公司全額退費‧ 想不起來1月31日去過哪裡?打開Google地圖就能查清楚‧ 故宮首度限期改周一休 原來是因鑽石公主號遊客
-
2020-03-01 養生.運動天地
健康醫點靈/增強免疫力 醫師:通風處運動
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規律適度地運動,有助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哪些運動適合疫情期間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說,台灣尚未爆發社區傳播,只要是在通風處進行的運動都很適合。董氏基金會則建議銀髮族,每周5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健行、排舞等,並搭配2天肌力運動如太極拳、瑜伽。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次至少連續10分鐘;不太費力的輕度活動不列入計算,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無法邊活動邊和人輕鬆談話,就屬費力運動,若還能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屬中度運動。不過,時有民眾運動到一半昏倒送醫,郭鐘太表示,運動強度要拿捏好,最怕超過臨界線,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各種急診個案中,以心血管疾病最緊急,多數猝死均與心臟問題攸關。郭鐘太指出,運動時應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如有喘不過氣、暈眩、中暑,就應立刻停止,尤其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天氣急劇變化,更要保守評估,不適合運動時千萬別勉強。他建議民眾透過7個問題自我檢視,適用15至69歲的人簡易自我評量,以下問題只要有1個是,進行強度較強的運動前,就應詢問醫師意見。7個問題包括:1.醫師是否建議心臟有問題,只能做醫師建議的運動;2.活動時是否會有胸悶感;3.過去幾個月未活動時是否出現胸悶情況;4.是否曾因暈眩失去平衡或意識;5.是否有骨骼或關節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6.是否有高血壓或心臟疾病需服藥(醫師處方);7.是否知道自己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
-
2020-02-29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2盎司這種小零食 有助改善腸道、減少心臟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下午茶時間想吃些零食解解饞嗎?核桃也許就是零食的好選擇。科學界有越來越多研究達成共識,表示健康的胃部充滿許多有益菌,可促進心臟的健康。而在Pennsylvania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核桃能促進腸道益菌的產生,也就是說,核桃能增加好菌,進而對心臟有益,研究刊登在《營養雜誌》(Nutritious)。 Pennsylvania州立大學助理研究員Kristina Petersen表示,用核桃代替平常的零食,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的零食,用核桃來做1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每天吃2到3盎司的核桃,就是個改善腸道健康和減少罹患心臟病的好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找了42位30至65歲之間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一開始他們都先吃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然後這些參與者們被隨機分成3組,分別攝取不同的飲食菜單,與之前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不同的是,新的3組飲食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都比較少,其中的1組每天要吃1個核桃,另外2組則是採用其他方式來補足飽和脂肪,但沒有吃核桃。3組的參與者要按照新的菜單攝取6個星期。在完成標準美國人飲食後72小時內,收集這些人的糞便樣本,然後在完成之後更健康的飲食模式之後,再次收集糞便樣本,以測量他們腸道中的細菌。 Kristina Petersen說明,核桃飲食增加了許多腸道細菌,Roseburia就是其中之1,它與保護腸內黏膜有關,此外還發現,Eubacteria eligens和Butyricicoccus也很豐富。研究小組觀察到,Eubacteria eligens與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有關。此外,那些有攝取核桃飲食的人,體內含有另一種健康的腸道細菌Lachnospiraceae數量增加,大量這種細菌與血壓和膽固醇下降有關。 Kristina Petersen總結表示,科學家做了很多有關「腸道健康如何影響人體整體健康」方面的研究,而這次的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核桃的了解,知道核桃是如何改善腸道健康,今後也會擴展這方面的研究,看核桃是如何影響人類的血糖。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放任肚子凸出!8危險因子恐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50歲陳先生事業有成,但患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健檢報告也呈現血液尿酸高合併腎功能下降,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 以陳先生為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因此,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 李其育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瘦小腹不是少吃就有用! 6個懶人必學的小秘訣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20-02-28 養生.運動天地
增強免疫力而運動當心別做過頭!反更易被病毒感染
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各種病毒的包圍之下,平均每年會患感冒兩至三次,而有些人明顯比這個次數要高。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積極鍛煉能否減少患病風險?美國Verywell網站發文指出,無疑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了對疾病抵抗力的差異。有意思的是,適度鍛煉可增強免疫力,但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原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阿勒格尼總醫院指導心內科教授Richard Fogoros介紹,有些因素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冒和流感的侵襲,其中之一就是適度、持續的鍛煉,有多項研究支持適度、規律的運動和免疫系統健康之間的聯繫。一些早期研究發現,人們一旦開始有規律地跑步練習,他們患感冒的機率就會降低。適度的運動與積極的免疫系統反應,巨噬細胞(攻擊細菌的細胞)的暫時增加有關。因此規律、持續的運動可以給免疫系統健康帶來巨大好處。最近也有研究表明,作為對適度運動的反應,免疫系統會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運動期間,免疫細胞在體內循環更快,殺死細菌和病毒能力更強。運動結束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但持續、規律的運動似乎會使免疫系統增強持續更長時間。適度運動對感冒和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有多強?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博士David Nieman教授研究顯示,每天步行40分鐘,運動激烈程度達到最大攝氧量70%—75%的人,他們因喉嚨痛或感冒的天數是不鍛煉的人的一半。Fogoros說,物極必反,過度運動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即過度訓練綜合徵。有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後,身體會產生某些激素,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會升高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暫時性下降。這種效應與耐力性運動員在極限運動後(馬拉松、鐵人三項訓練)後易被感染程度增加相關。因此,如果你正在接受超耐力項目的訓練,那麼在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安排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讓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狀態。如果感到疲憊或出現過度訓練綜合徵的其他表現,比如休息狀態心率變快、心率恢復正常時間較長、易怒或全身沉重疲勞,都應進行有效的放鬆。值得注意是,如果你已經得病了,更不能過度鍛煉。人體免疫系統因對抗感染而不堪重負,額外的壓力也可能導致恢復變慢。一般來說,有輕微感冒症狀且沒有發燒的人,輕中度的運動可以讓身體感受改善,並增強免疫力,但劇烈運動只能讓症狀更糟,使病情延長。Fogoros說,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免疫力。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加身體壓力的同時也導致心理壓力上升,削弱免疫力,增加患感冒和流感的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的人心理壓力水平大,他們患感冒的次數是普通人的兩倍。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適度有規律的鍛煉顯然對身體有益。Fogoros補充,除了心理壓力和運動水平之外,營養不良、疲勞缺乏睡眠、吸煙也是影響對流感和感冒抵抗力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調節運動量的同時也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管理和調整。本文摘自搜狐健康-生命科學
-
2020-02-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陳秀熙:因應社區疫情 做好前端準備
校園、企業相繼開學、開工,不少台商陸續回到大陸,重回工作崗位,生活雖逐步回歸正軌,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新確診的案卅二外籍看護,更讓我國陷入院內感染恐慌,行政院昨宣布「超前部署」,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學界提出簡易評分表,若社區同時發生流感及新冠肺炎,可輔助醫療院所篩檢。部分患者症狀不典型 防堵難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症狀不典型,甚至不明顯,或與流感非常類似,有些甚至沒有任何症狀,為方便區分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院推出「新冠肺炎危險評估分數模式」,加總分數大於或等於四十分,就需要進一步篩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根據一項針對一千零九十九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至少有半數患者沒有發燒症狀,凸顯新冠肺炎與SARS之間的不同,SARS是在患者發燒後才有傳播力,防堵相對容易,但新冠肺炎顯然並非如此。陳秀熙表示,自我危險評估分數的評估項目有四個,分別是「下呼吸道症狀」、「慢性病」、「上呼吸道症狀」及「全身性症狀」。症狀計分 大於等於40就篩檢下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加八分、呼吸急促加十七分;在慢性病項目中,如有糖尿病、高血壓,分別加十分;但若是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就減十分、喉嚨痛減十五分;全身性症狀,如頭痛、肌肉痠痛等也各減十分。透過各症狀分數加總,若大於等於四十分就建議接受新冠肺炎篩檢。陳秀熙解釋,「負分」部分是流感主要症狀,「加分」則是新冠肺炎症狀,這樣簡單區分可輔助醫療院所,除了接觸史之外,能有依症狀的判斷工具。隨著資料增加 模式滾動修正陳秀熙說,這項評估模式適用所有民眾,不過,隨著疫情的資料不斷增加,新冠肺炎危險評估分數模式將會滾動式修正,而不同的年齡層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一定會有所不同,後續會依照更多個案的數據,提出不同年齡層的評估風險依據。陳秀熙表示,目前台灣的確定病例數不多,因此這個模型係依據中國大陸的病例為基礎設計,需要滾動修正。希望在社區流行前,建立進入篩檢的工具,幫助阻斷第二波流行,減少需快篩人數,也減輕醫療人員負擔。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次看懂新冠肺炎:鍾南山談疫情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上午在廣州疫情防控記者會針對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救治與疫情發展,提出個人看法與判斷,重點摘要如下:●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鍾南山認為,此次疫情傳染情況可能比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還高,根據目前統計看,大概一個人能傳染2至3人之間,說明傳染得非常快。武漢出現大規模爆發,但是在其他城市並沒有大規模爆發,這與以往傳染性很高的疫情,很不一樣。●為何外國預測16萬人感染,中國預測僅7萬人?鍾南山指出,外國模型沒有考慮「國家強力干預」,以及春節後的延遲復工等變數;中方預測模型顯示,2月中旬或下旬達到疫情高峰,確診病例約6至7萬人。7萬人的預測曾投稿國外權威期刊,但被退了,原因可能是和16萬人的預測差太多;但事實上,中方預測更接近權威(事實)。●疫情高峰與轉折點在何時?鍾南山表示,此前預測高峰是2月中接近2月底,至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有信心,新冠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此前預測復工回流將出現另一個高峰,現在是27日,但預測高峰還沒有出現,原因是上下火車都要檢查,病毒的自然傳播規律被打斷。●富士康數萬人復工如何作檢測?鍾南山表示,幾萬人在3000平方公尺的工廠裡復工,對工人採取「核酸」與「IgM(免疫球蛋白)」雙檢測。另對所有工廠的水龍頭、下水道都保持非常通暢,主要是要做好呼吸道的防護。大企業復工若出現聚集性感染,將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工廠作業需保持1.5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為何要盡快區分新冠肺炎與流行性感冒?鍾南山指出,因為受感染的病患症狀都相似,CT(電腦斷層造影)結果也大同小異;流感造成的肺炎每年有很多,恐將流感都混在新冠肺炎,「不是、也變成是了」。●疑似病例如何快速診斷?鍾南山表示,首先是加速研發檢測試劑和臨床驗證,其次是考慮更好的確診,除核酸檢測,對疑似病人進行IgM是很好的輔助手段。●出院患者是否會再感染?核酸檢測再轉陽性?鍾南山指出,一是轉陽性的個案病例不多;二是微生物的規律都一樣,感染者只要身體內產生足夠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抗體增加到4倍,可以給別人捐血漿,救治病人。關鍵是,出院者是否具傳播性。例如腸道比較長、糞便有殘餘病毒未排出,是否傳染給其他病人還要再觀察,目前主要仍是做好呼吸道防護。●冠狀病毒診治通則?鍾南山指出,早期發現患者85%以上都會好轉,危重症死亡率比普通病人危險係數高9倍,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併發症的危險係數,會高好幾倍。韓國與日本的確診病例快速上升,為防止輸出病例變輸入病例,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分享經驗,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冠狀病毒來源?鍾南山認為,到底是怎麼來,目前還是不清楚,是否早已存在也不知道,中間宿主應該不只有穿山甲一種。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接近80%的傳染病都是從動物而來,特別是南方愛吃野生動物,動物攜帶的病毒就會傳染給人,「吃野生動物的陋習,原來是沒吃的,現在何必呢?」●延誤疫情通報原因?鍾南山指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行政地位太低,僅是國家衛健委領導下的技術部門,而國外的疾控中心能夠直通中央,甚至直接向社會公布。從早期情況看,已經有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現象,但是疾控中心只能上報,沒有向社會公布疫情的權利,疾控中心未來要有一定的行政權。SARS是偶然事件,加上大多數人對突發性事件重視不夠,沒有持續的科學研究。此次在治療上有點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原理,用現有的藥。●新藥研究進度?鍾南山強調,十幾天、20天甚至一個月研發出新藥是不可能的,研發一個新藥需要進行長期持續的科學研究。●此次冠狀病毒的教訓?鍾南山表示,21世紀已有3次冠狀病毒感染事件,凡是發現冠狀病毒感染馬上要「嚴防擴散」,這次就是極大教訓。假如去年12月初、甚至今年1月初,就能採取嚴格防控措施,病人將會大幅減少。研究團隊曾估算,若是1月25號才實施武漢封城,感染人數將會增加到十幾萬人。
-
2020-02-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患者無止盡的漫漫長路…長期吃藥會洗腎嗎?
對於許多慢性病患者來說,彷彿就像走在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單行道。我了解這樣長期用藥,不管是對患者本身或家屬來說都是容易感到灰心的。或許初期還會積極吃藥治療,但當時間一拉長,就會開始出現「不想一輩子吃藥」、「反正吃不吃藥都好不了」、甚至是「吃太多藥搞不好還要洗腎」的想法。我常常笑說,治療慢性病患者最難的地方是「說服」,由於目前很多老一輩的人心中還會有「長期吃藥會洗腎」 的想法,所以每次聽到需要長期吃藥,都會馬上搖頭拒絕,深怕自己吃藥吃久了無法停止,甚至需要洗腎,但事實是如此嗎?今天就先來簡單和大家分享吃藥到底會不會洗腎、以及該如何正確吃藥!【長期吃藥會洗腎嗎?】當任何藥物吃下肚,都是靠肝臟或腎臟來代謝掉。基本上只有藥物濫用才會導致洗腎,像一般慢性病的治療,醫師都是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只要按藥囑服用,不要自己額外亂吃,就不必擔心會導致洗腎。但如果今天因為不想吃藥,導致糖尿病、高血壓沒有控制好,反而更傷腎!簡單來說,當高血壓惡化,會導致動脈硬化、血液循環變差,導致腎功能惡化。而長期血糖過高,可能會導致腎絲球病變,嚴重者就可能要洗腎。所以想要遠離洗腎,就要先吃藥控制好慢性病,同時日常中也要留意以下幾點:1.不要自行到坊間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服用2.勿過度濫用止痛藥3.多運動並控制體重4.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烹調方式盡量少油、少糖少鹽,少吃加工食品。治療慢性病的路雖然漫長,但只要和醫師好好配合,定時服藥並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就可以找回更好的生活品質!來源出處:永蘊聯合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yyclinic/
-
2020-02-27 橘世代.健康橘
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
變化多端的天氣容易一不小心就感冒了,此時適當補充營養、多休息、多喝水,再搭配幾個簡單的慢鬆呼吸操、按摩,就能讓身體慢慢恢復自癒力!慢鬆呼吸操第1式 左右轉頸1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彎放鬆。※鍛鍊大腿肌。2 頭正,吸氣,吐氣,低頭。3 吸氣,頭由下往右轉,吐氣,回正;吸氣,頭由下往左轉,吐氣,回正;吸氣,回正。第2式 雙手畫圓1 吸氣,雙手手心朝上置於腹部前方,由外往上畫圓,至頭頂上方;吐氣,手心朝下慢慢往下壓。2 吸氣,雙手手心朝上置於腹部前方,慢慢往上推,一面翻轉手心往上推至頭頂上方;吐氣,手心往兩側下壓。第3式 哈式呼吸1 吸氣,雙手舉起置於胸前,由內往兩側畫圓。2 雙手收回胸前,由胸口快速往外推,同時口發「哈」聲吐氣。※孕婦、高血壓及癲癇患者,進行以上動作宜多注意。※口發「哈」聲,盡量使用氣音,避免傷害喉嚨。自我按摩第1招 按壓枕骨雙手同時從耳後順著枕骨往內推揉風池穴、風府穴。第2招 按壓虎口雙手交互按摩合谷穴。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熟齡健康指南↘↘↘】。每天跑步,你吃對了嗎? 專家:掌握關鍵4點才健康。持續運動 讓肌肉細胞如同25歲年輕人。橘世代如何存骨本? 醫:先從飲食、太陽下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6 科別.感染科
未打疫苗 上周10例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最新流感疫情監測資料,上周門急診人次創近五年單周最低,單周重症人數也創下今年最低,顯示全民防疫有成。不過,上周還是有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10位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僅29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5萬2135人次,較前一周下降14.7%,創下近五年單周最低,流感重症9人,亦創下今年單周最低。往年流感高峰都在過年前後,上周新低可能與今年過年較早有關,但亦可能因流感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相同,都是飛沫感染及接觸傳染,民眾落實新冠肺炎防疫的同時,也能有效阻斷流感傳播。林詠青指出,上周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全數都有慢性病但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29歲,最年長者92歲,其中9例為H1N1,1例為B型流感,從發病到死亡平均時間為兩周,死因大多是肺炎。當中最年輕的是29歲北部女性,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且控制不理想,一月下旬發燒咳嗽,發病後三天因呼吸喘就醫發現雙側肺炎,她的腎功能不好,住院過程也有洗腎。後來因呼吸衰竭越來越嚴重,轉加護病房但恢復不佳,住院第七天不幸病逝。林詠青表示,不論年輕或年長,慢性病都是併發重症死亡的高危險因子,這類病患都是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現在還有7.1萬劑,呼籲符合資格者都要去接種。目前各級學校已開學,社區還有流感疫情,而且整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提醒除了注重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和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其必要性。林詠青表示,校園防疫特別要注意四點:充足洗手設備、正確洗手教育、教室保持通風、全面環境清掃消毒。
-
2020-02-25 科別.心臟血管
稍微動一下就累或心悸?看看你的心衰功能性在哪一級
心臟像馬達一樣,持續把血液打出去供全身器官使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世忠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定義就是,從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全身器官的需求。這是一個供需的問題,供需失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造成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另外還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等。心臟瓣膜的功能是讓血液朝一定方向推進,倘若瓣膜打不開,或者瓣膜關不攏,皆會影響心臟功能。所謂的心臟肌肉病變,是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無力收縮,例如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變成很大顆、很無力。先天性心臟病、高血糖、高血脂、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者有心臟疾病家族史,都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為什麼心臟變大顆卻反而沒有力量呢?黃世忠醫師解釋道,正常時候血液從心臟打出去,然後由靜脈系統回流到心臟,要把血液打出去之前心臟要先放鬆,放鬆到要收縮前的狀態,叫做舒張末期,心臟內的血液若是100c.c.,用力收縮把血液打出去後可能只剩下30c.c.,也就是一次把70c.c.的血打出去。一般人正常心跳大約每分鐘70跳,每一分鐘的心輸出量就是70 X 70 = 4900c.c.。當一個人的心臟沒力之後會代償,舒張時有更多血液回到心臟,比如說現在心臟擴大了,可以容納120c.c.血液,每次收縮還是打70c.c.出去,心臟裡留下50c.c.,我們會計算一個心臟功能的指標,叫做「左心室射出分率」,射出分率的意思就是原來100c.c.把血打出去後剩下30c.c.,射出分率就是70/100 = 70%。心臟擴大以後,同樣打出70c.c.,射出分率就變成70/120 = 58%。雖然心臟變大顆,但是心臟功能卻愈來愈差,射出分率漸漸從70%、60%、50%,變成剩下20%。因為心臟變大顆是把心肌纖維撐開,收縮力道比原來差很多。心臟衰竭初期通常有哪些表現?黃世忠醫師指出,心臟衰竭症狀常見的有幾種,一個是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的程度不同,初期是休息的時候沒事,但是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困難。原來爬三層樓不會喘,現在爬三層樓會喘,因為活動的時候身體需要較多血液供應,來不及供應就會喘,活動受限制。心臟衰竭導致肺部積水的時候患者沒辦法躺平,要坐起來比較舒服,叫「端坐呼吸」。有時候是已經睡著了但在半夜喘醒,這叫做「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若肺部積水很嚴重,患者連坐著不動也會喘。肺部積水還可能造成持續性咳嗽,尤其是夜間咳嗽,患者的痰通常比較稀,甚至出現粉紅色帶點血液,跟肺部感染、肺炎、感冒那種濃稠的黃痰不一樣。 患者會出現體液滯留,多餘的水分就滯留在體內,最常見的是下肢水腫,壓下去就會凹陷,有時候不只下肢水腫,還會往上腫到大腿、會陰部、腹部。如果水分滯留於腹腔內,可能造成腹水、肚子會脹,腸子也都腫腫脹脹,胃口就不好。當一個人出現水腫,體重會明顯增加,可能超過4-5公斤,就是4000-5000c.c.的水分。我們會請病患每天量體重,如果體重多一公斤,隔一天又多一公斤,通常都是水分滯留,長肉不可能長這麼快。如果已經出現水腫,就表示已有4-5公斤的水在體內。因為心臟要推動全身血液循環,心臟衰竭時病患會疲倦無力,很容易累。當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心絞痛,若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還可能神智不清。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就是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最後死於心臟衰竭,另一個是心律不整,他可能突然出現心室顫動或是心室頻脈,心臟就停掉,造成猝死。究竟是老了體力差?還是心臟衰竭?黃世忠醫師提醒道,容易感到疲倦或走路會喘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老了、體力變差,其實我們可以由幾點來區分,第一是呼吸,如果是端坐呼吸、躺下去容易喘、睡覺時枕頭要墊很高、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這些較像心臟衰竭。下肢出現水腫也不是老化的現象。心臟衰竭患者晚上睡覺會比較頻尿,因為心臟輸出量不足,白天腎臟製造的尿量比較少,到了晚上平躺睡覺,腎臟血流量增加,尿量就會相對增加。然而夜間頻尿跟攝護腺肥大的症狀相似,所以要綜合幾個症狀來評估。心臟衰竭分四級黃世忠醫師表示,美國紐約心臟學會把心臟衰竭分成四個等級,這是依照身體活動會不會受到限制來分級。心臟衰竭第一級,身體活動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限制,從事日常活動不會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心臟衰竭第一級幾乎沒有症狀。心臟衰竭第二級,活動輕微受到限制,從事日常活動大概沒有什麼問題,譬如說爬一、兩層樓梯、掃地、吃飯、洗澡等都沒有問題,但是做劇烈運動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疲倦、心絞痛等症狀。 心臟衰竭第三級,活動受到限制更嚴重,只要從事日常活動可能都有困難,但是他休息的時候可以緩解,只要不動休息,症狀可以緩解。患者可能連刷牙、吃飯、洗澡都會有症狀,只能躺著休息。心臟衰竭第四級,患者連在休息狀態也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絞痛這些症狀,幾乎沒辦法做任何活動。心臟衰竭第四級的患者通常都會住院,至於第一級的病患常常自己不曉得,因為不太有感覺,而不會就醫。好好治療,心臟功能有機會進步黃世忠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患者因為喘、腳水腫去就醫,這才發現心臟功能已經很差,射出分率大概只有20%,心臟很大,可能要考慮心臟移植,然而換心不容易,器官來源非常有限,所以他覺得沒什麼機會。其實,心臟衰竭的治療近年來有長足進展,這位患者在接受幾個月的治療後,他的心臟射出分率就從20%漸漸增加到30、40、50%,我就告訴他說應該不用換心了,他也可以回到日常活動,從原來心臟衰竭第三期到第四期,回到大概第一期,看起來跟一般人沒有兩樣。貼心小提醒黃世忠醫師再次強調,若有躺著會喘、半夜突然喘醒、半夜一直起來尿尿、咳個不停等症狀,可能要考慮是心臟衰竭的問題,務必盡早就醫,盡早接受治療。原文:最近容易累?比較喘?竟是心臟功能出狀況搜尋附近的診所: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24 名人.精華區
李志恒/從吃的到擦的 應整合毒性風險管理
在一連串食安事件促使各國檢討改進食安作為後,最近的高血壓藥、胃藥、降血糖藥含NDMA等亞硝胺類致癌物下架事件,也讓大家省思全面檢討藥品安全的迫切性。從毒理學觀點,藥品與食品安全性基本假設不同:食品是先被假定安全,除非證明不安全;藥品則被假定不安全,必需證明其安全始可上市。因此,傳統食品安全只訂定食品添加物、有害微生物及動物用藥、農藥、輻射殘留物等標準,其他毒性問題僅以概括性的「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或異物」視之,直到近年食安事件頻傳,才擴大管理範圍,將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概念訂定於法中。藥品查出致癌物 可能原因有二反觀藥品安全問題,各國均有上市前的查驗登記把關機制,照說藥品應該要比食品安全,因此藥品含致癌物,可能原因是:1.檢驗能力的進步:這幾十年,檢驗毒物能力從ppm(百萬分之一)提升到ppb(十億分之一)以下,可以測出原來藥品中測不到的微量毒物。2.藥物科學的發展:原廠專利藥品上市後,生產類似藥品、學名藥的藥廠若欲與其競爭,藥品可能需進行不同的合成步驟優化,以避免侵權,致使其副產品與不純物與原專利核准者不同,但目前的GMP對改變製程的安全確認機制並不完整。降血糖藥 也有風險若從藥品毒性機制進一步探討,雖然1983年研究就發現老鼠用雷尼替丁(Ranitidine)胃藥與亞硝酸鹽一起灌食,在胃的酸性環境下會形成DNA傷害物質;但遲至2016年,才被證實人受試者直接服用雷尼替丁,不需要亞硝酸鹽,在尿中就會出現NDMA等致癌物,推論許多二級或三級胺類的藥品在體內即可代謝生成亞硝胺,例如用作替代療法的美沙冬和二甲雙胍(metformin)降血糖藥等,也都有類似風險。化粧品 也可能存在致癌物質NDMA為國際癌症研究所列第2A類致癌物質,國際間目前的共識是,沙坦類高血壓藥殘留NDMA每日最大容許量96ng,但這並沒有計入每天從其他管道可能攝入的量,例如一根香腸或一片培根可能就超過這個數值,更不要說自來水加氯過程可能產生的亞硝胺類,而歐盟也在2012年提出,化粧品中可能存在亞硝胺類。所以我們每天暴露於亞硝胺,不僅是藥品產生的問題。從藥品引伸到食品、化粧品及環境中可能的亞硝胺類致癌物暴露,這不光是藥品事後下架或用藥者恐慌的問題。健康生活 應主動、全面監測隨科技發展,我們亟需以新的思維,從整體生活健康的角度,進行主動性、全面性監測、整合藥物、食品、化粧品等各個面向毒性研究資料,整體評估各種毒物長期毒性風險,進行風險管理,才能落實保護民眾健康。(本文作者李志恒為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暨毒理學博碩士學位學程教授、台灣毒物學學會理事長)●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2-24 科別.精神.身心
調節大腦神經 磁刺激改善憂鬱
50歲黃先生因高血壓未規則服藥,正值壯年就中風,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無法獨立行走,因此信心被打垮,意志消沉,復健也進入瓶頸,併發嚴重憂鬱症。由於他對抗血清素藥物反應不佳,醫療團隊利用「顱外磁刺激術」治療,讓黃先生改善憂鬱症狀,進而努力復健。「磁刺激」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這兩年已進入醫療領域,改善不少病人憂鬱症狀。什麼是磁刺激? 磁刺激又稱為「經顱磁刺激」或「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磁波,利用大約是地球磁場十萬倍的磁場脈衝,調節大腦中的神經活動。設備由一個高電流脈衝發生器組成,該發生器產生大約5000安培的放電電流,能夠在一毫秒內產生一個最大磁場為3T的短暫磁脈衝。 使用TMS產生的瞬態高磁場可以使神經細胞去極化,亦即改變神經細胞的活性。經顱磁刺激經由重複的給予,被稱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不同的刺激頻率對大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們臨床常用的1Hz,也就是每秒鐘一下的刺激,持續超過15分鐘,對大腦細胞會產生抑制的效果,相反的如果是高頻刺激,如10Hz,每秒鐘給予10下的刺激,則會對大腦細胞產生興奮效果。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部位,有不同刺激的選擇。國際上常見的中風研究,患側大腦因為腦細胞受損,活性比較低,這時候就選擇高頻刺激去興奮受傷的細胞;相反的,針對健側大腦,中風後會增加過多不必要的活性,去阻礙復健恢復,此時應針對健側大腦給予抑制的刺激,減少不必要活性,改善復健功能。TMS的安全性高,且無侵入性,然而治療後,仍有些病人會有頭痛或頭暈的症狀,另外癲癇為較嚴重的副作用,有癲癇病史、酒精成癮、以及其他易誘發癲癇的疾病,會因為高磁場誘發癲癇,在治療前須審慎的評估。不過在國際臨床生理學會發布磁刺激的治療規範後,癲癇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在日本一項1725人的磁刺激中風大型研究中,只有22人有暫時性的頭暈與頭痛,並沒有任何一個病人有癲癇的副作用。TMS於2008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憂鬱症,並於2018年於美國被批准於強迫症(OCD)治療,在歐洲應用於治療中風,失智症和慢性神經性疼痛等。另外 2013年,單脈衝TMS也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偏頭痛。台灣則是於2018年通過了使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本院的臨床經驗磁刺激對藥物無效的憂鬱症患者仍具有接近八成的反應率,且是一種良好耐受性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改善的憂鬱量表內包含了睡眠、焦慮、食慾、疼痛、排便等症狀。現代醫學的治療,從傳統藥物、手術、復健發展到「磁刺激」,新穎的技術期望能輔助舊有治療的不足,但因為技術剛引進,健保尚未給付,醫界仍希望繼續努力,希望未來此治療,能嘉惠更多病人。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三高銀髮族也能吃得澎派
銀髮族的三高料理食譜相較於一般青壯年的三高飲食,應該有更多寬容與理解的心。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退化與堅持傳統、守舊的飲食方法應該被顧慮且尊重,希望他們至少吃得下、進而喜歡吃,比一味堅持他們吃下更養生的料理來得重要。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降低血壓飲食治療法。不但可以降血壓、血脂,甚至美國糖尿病學會也認定對血糖控制有幫助。不過許多人看到得舒飲食的特色之一: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就卻步了,覺得是很難到達的境界。其實只要將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稍做變化,適時置入各式蔬菜,不僅增添色澤及營養,還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風味。炸雞蔬菜味噌粥(3人份)惜物的銀髮族常有將剩菜反覆烹煮的問題,這道菜可算清冰箱料理,把家中的剩菜,如番茄、胡蘿蔔、菠菜等,丟到鍋中與糙米稀飯一同滾煮,再加以味噌調味,就是一道暖胃健脾的「蔬菜鹹粥」。用煎的方式處理雞腿肉,減少油量,但利用雞皮油煎,多少仍有動物性脂肪的問題,就養生觀點雖未盡善盡美,不過對於喜歡炸雞酥香的銀髮族而言,也不失為取巧的方法。食材:糙米80克、去骨雞腿肉200克、菠菜120克、胡蘿蔔100克、番茄1顆、雞蛋豆腐1盒、海帶芽5克、乾香菇5朵、味噌1/2大匙、葵花油1/2茶匙、高湯(或水)900cc作法:1.糙米先煮成粥。雞腿肉表面撒少量鹽,皮面朝下以中小火煎成金黃色。2.菠菜汆燙冷卻後,切成容易吃的長度;胡蘿蔔切細絲;番茄切塊;雞蛋豆腐切薄片;海帶芽洗淨後泡水;乾香菇泡軟切絲。3.平底鍋加入橄欖油,以小火炒香胡蘿蔔及乾香菇後,再加入番茄續炒。4.加入高湯(或水),接著倒入糙米粥,再放入雞腿肉。5.起鍋前放入味噌、海帶芽、菠菜及豆腐約30秒即可熄火。● 加入味噌後不要滾太久,否則容易失去風味。本道料理食材豐富,是否使用高湯,不太影響滋味及營養。南瓜蝦仁茶碗蒸南瓜果肉鮮豔,尤其與雞蛋及低脂牛奶共同融合,就能做出與往常截然不同口感的茶碗蒸。南瓜含有纖維、葉酸、鉀及鎂可幫助改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南瓜屬於高GI澱粉類主食,不要錯認是蔬菜類而過量攝取,反而造成血糖升高。食材:雞蛋2顆、南瓜80克(切塊先蒸熟壓成泥狀)、開水100cc、低脂鮮奶100cc、蝦仁4隻、蛤蠣2顆、舞菇適量、秋葵2根、鹽少許、蔥花作法:1.南瓜切塊蒸熟壓成泥狀、秋葵切丁。2.蛋打散後加入低脂鮮奶和水,拌入南瓜後再加少許鹽調味。(以順時鐘方式拌勻,可避免產生過多氣泡)。用濾網過篩去除表面氣泡及雜質。3.在電鍋的內鍋放入一杯水,並放入作法2蛋液,蒸至跳起(鍋蓋要留一個小縫)再悶兩分鐘。4.放入蝦、蛤蠣、秋葵、舞菇等食材。用半杯水蒸至跳起,再悶3分鐘即可。5.上桌前再撒蔥花裝飾。● 茶碗蒸的蛋與水(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比2,但因南瓜蒸過會出水,可酌量減少一些水分。● 茶碗蒸上的食材亦可先煮熟處理後,等茶碗蒸完成後再置放。繽紛低GI寒天水果凍(6人份)GI值指進食前到進食後2小時,身體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番茄、黃、綠奇異果等,多了膳食纖維當緩衝,甜口卻不激升血糖。這道甜點放了少量蜂蜜及白酒,希望銀髮能悠然回想起年輕時參加party飲用水果酒的歡愉。食材:蘋果 1/2顆、芭樂 1/2顆、柳丁1顆、黃色奇異果100克、綠色奇異果90克、葡萄柚1/3顆、小番茄30顆、水500cc、洋菜粉5克、蜂蜜1/2匙、砂糖1/2大匙、白酒150cc、薄荷6片(泡成開水)作法:1.水果切成小丁(番茄剖半即可)。2.鍋中倒入水,開中小火並放入蘋果及芭樂。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到喜歡的熟度。3.放入洋菜粉及番茄再煮約1至2分鐘,熄火後加入蜂蜜及白酒拌勻。4.將3倒入容器,並將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放入容器內均勻混合。5.冷卻後放入冰箱,約30分鐘後即成水果凍。6.切成適量大小放入碗或杯子內(也可以一開始就放入),再加入薄荷開水。● 蘋果切完後先泡水避免變色,且水果都切成小丁,不僅美觀也方便咀嚼。● 蜂蜜必須熄火後再加入,否則會減損其風味。
-
2020-02-23 性愛.性福教戰
老夫老妻=無性生活?醫師破解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迷思
性欲逐漸低下,往往是影響伴侶關係的重要因素。社會普遍有個迷思,認為夫妻到了中老年後,就會自然而然缺乏性生活,進而分房睡,甚至演變成「無性夫妻」,難道老夫老妻就非得跟無性畫上等號?改善性生活 伴侶之間要同步「為什麼我無法像年輕時一樣?」一名70歲老翁因勃起功能障礙求診,希望可以讓他像年輕時一樣展現雄風。不過再次回診後,並無明顯改善,老翁這才坦言,沒有按時服用藥物,因為妻子認為「老年人不該有性生活,且吃這些藥物對身體不好,身體健康比較重要。」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表示,後來建議老翁帶妻子一起來看門診,改善兩人的觀念,夫妻也漸漸恢復性生活。蔡維恭說,口服藥物本身不危險,且在醫界已有非常豐富的使用經驗,都有安全數據。性生活是兩性相處的重要一環,鼓勵伴侶一起來門診,避免只有一方提升性欲,另一方仍覺得不舒服,雙方面都能享受性生活,才有正面幫助。蔡維恭解釋,中老年人性生活頻率比一般人少,但不見得就是「無性」,每人狀況不同。早期國外曾研究發現,65歲以上男性有七成有性生活,女性大約是四成五到五成。若依本土數據來看,65歲到75歲的男女可能三成到六成還有性生活,但頻率確實會隨著年紀增長減少,80歲通常降到三成左右。睪固酮、荷爾蒙 影響性事滿意度談到中老年後性欲降低,蔡維恭表示,老年人身體狀況、體力沒有年輕時好,都會造成影響。再來跟勃起功能也有關係,不論男女,性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常見的就是性功能障礙,表現不盡理想,就會影響性行為意願。蔡維恭說,男性睪固酮低下,會使陰莖海綿體構造退化,影響勃起和性欲;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減少,除了性欲減低,陰道也會比較乾燥,不適感會升高。「對男性來說,睪固酮過低是一個因素,但並非主因。」蔡維恭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等身體代謝疾病,也會讓海綿體勃起老化更明顯。心態先調整 才能治生理問題心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人覺得年紀大就不該有性生活,性不是老年人該追求的,或有性生活多會損耗元氣等迷思。蔡維恭指出,雖然無性對身體並無負面影響,但也不代表年紀大就該放棄性生活。畢竟現代人維持身體狀況良好,性生活就是本能之一,雖然表現無法像年輕時好,但不代表要放棄。蔡維恭表示,基本上還是要調整心態,要有「想維持性生活」的心,才能了解原因,進而解決。若男性是因為睪固酮等原因影響勃起功能,經醫師評估後,會視情況給予補充睪固酮,藉以增加性欲、勃起機會,不過補充前仍需要醫師專業評估。口服藥物治療 多有不錯效果蔡維恭說,若因為年紀或慢性病造成,會視個案狀況評估治療方式,進而選擇使用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等方式。手術治療大多已屬於後線治療,多數人只需透過口服藥物的調整,或是合併荷爾蒙的輔助,大約有八成的病人都有機會可獲得改善,口服藥物的確是目前最方便、最安全又有效的選項。當然年紀越老或慢性病越多,效果可能沒那麼理想。除了求助醫療,蔡維恭坦言,病人自己也需要依循健康生活準則,調整生活作息,包含健康飲食也有幫助。女性的部分,則要評估是否仍有疼痛、乾澀等問題,或荷爾蒙是否需調整。蔡維恭強調,還有欲望很正常,不需要壓抑,「老夫老妻也可以甜蜜互動。」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研討:60歲以上死亡率高 中國復工疫情反彈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上升,因還未有疫苗,如何防治成為各國重點。有醫師指出,目前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年長者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的確較高。而由於中國各地陸續復工,恐將有一波疫情反彈上升。由台灣臨床病理檢驗醫學會主辦,台灣微生物學會、台灣病毒學會等多個學會合辦的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談論新冠肺炎的的病毒解析、感染管制與防疫措施。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致詞時表示,他研究病毒逾50年,沒想過冠狀病毒有一天會變成醫學研討會的主角。他說,新冠肺炎是對人類健康最大的一個疾病,目前看來比SARS更嚴重。首位講者、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講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12月至今一直在改變,一開始最早接到中國官方唯一發布通知時,台灣醫界就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而非SARS。蘇家彬說,據統計至2月20日,全球逾7萬5000例確診個案,而中國死亡者中60歲以上比例較高,占31%,但卻占中國全部死亡人數的80%,故年紀大的確是死亡的高風險群。而中國疫情病例數雖呈下降趨勢,但由於各城市如廣東省、北京市接復工,人流可能造成疫情反彈上升,目前中國光累計密切接觸者已破60萬人,就需深思。而在其他國家對疫情的作為上,蘇家彬說,跨國傳播持續增加,如近日的日、韓疫情擴大,使日本政府目標由防堵轉為減災。在台灣,目前26例個案中,50歲以上個案占了六成,且其中14例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潛在病史,也出現四起家庭群聚,故政府也應面對在台灣本土傳播的個案做研擬方案。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李聰明表示,他今早戴口罩進來會場,看到賴明詔沒有戴口罩,他趕緊拿下來,認為感染界權威戴不戴口罩,具帶頭作用。他說研究感染管制是很寂寞的,回想上次跟賴碰面已是在17年前SARS時期,沒疫情時「沒人會理我們」。李聰明也對於政府目前疫情管控給予肯定,他打95分。面對下一波疫情,他認為社區防疫上要做的,是讓民眾防疫觀念提升而非恐慌,但還要努力。他認為春節跟清明節有大量人員移動,是疫情較危險時,他建議政府未來如出現社區傳播前,可公布相關準則。希望冠狀肺炎疫情能在五月底結束,也希望醫療照護人員在疫情結束前,非必要不要出國。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最怕的「X疾病」出現了?專家:新冠肺炎症狀符合
世界衛生組織(WHO)幾年前就曾警告過,謎樣的「X疾病」(disease X)可能引爆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的症狀可能最初很輕微,但第二周突然變得致命,恐怕就是這種「X疾病」。彭博資訊報導,駐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病毒學主任和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委員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19日在科學期刊《細胞》(Cell)說:「不管(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得到控制,正迅速成為第一個符合X疾病的疫病。」新冠病毒已傳播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美國疾病和預防中心,部分感染者在當地社區感染,與中國沒有任何關聯。新冠肺炎的傳染神秘難解。一名住安陽的20歲女子自武漢返家後傳染給五位親友,但她自己幾無症狀。根據報導,儘管超過八成病患只有輕微症狀且能康復,但大約七分之一患者出現肺炎、呼吸困難和其他嚴重症狀。約5%會進展成重症,包括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是轉成重症的高風險群。但以新加坡經驗而言,即使沒有慢性病,也可能轉成重症。中國大陸的吹哨者、34歲眼科醫生李文亮,在發病前健康狀況良好。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梅奧診所醫學中心的名譽教授波蘭說,新冠肺炎病患的發炎模式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類似,「一旦被感染就要打一場仗」,患者要承受病毒的破壞,以及身體為對抗病毒造成的破壞。上月在中國過世的一名男性患者,他剛感染新冠肺炎時只輕度畏寒和乾咳,還能工作,發病第九天,因疲勞和呼吸急促住院,接受密集的抗菌和免疫系統調節治療。五天後,他死於類似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和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的肺損傷。他有嚴重的免疫系統損傷,血液測試顯示,部分原因是他有種抗感染細胞過度活化。有爭議的是,這名病患每天兩次接受80毫克的甲基培尼皮質醇治療,這是中國治療重症時常用來抑制免疫反應的皮質類固醇藥物,以防範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但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醫生賽米紐克認為,該患者的劑量大約是相同症狀者的兩倍。他說,這種藥物可能延緩患者的病毒清除。因為有此風險,用皮質類固醇恐弊大於利。他會等病人真的病得很重才嘗試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