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高纖
共找到
651
筆 文章
-
-
2022-07-07 醫療.消化系統
排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師建議最多擦5次就該收手
許多人常會遇到擦屁股沒完沒了的窘境,有時甚至小包衛生紙整包都擦完了還擦不乾淨,讓人相當頭大。其實這問題除了和個人要求有關以外,也和身體健康狀態息息相關,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指出常見可能,若常常如此真的該好好調整生活型態了。 便後擦屁股幾次是合理範圍?醫:別太多,避免破皮、發癢。鍾雲霓醫師表示,屁股擦不乾淨容易癢,但發癢問題未必是擦不乾淨,可能是擦過頭了。擦不夠、擦過頭往往很難拿捏,一般而言便後擦屁股,不管是乾擦或濕擦,都建議擦約4次左右就好,若到此還是覺得不夠乾淨,可再擦斟酌擦到第5次,除非是還明顯太多,否則衛生紙擦到剩下一點淡黃色就該收手,剩下洗澡時再清潔即可。因為要完全乾淨並不容易,若再繼續擦下去、擦到第6次,就很有可能使得肛門破皮,那麼接下來刺、癢、痛將接踵而至。而若是經常如此,這也反映著生活及健康狀態,應檢視是否飲食型態不佳使得糞便沾黏,或是缺乏運動使得腸胃排空效率不佳。 常屁股擦不乾淨沒完沒了?醫指2可能:生活型態該調整了糞便沾黏: 鍾雲霓醫師指出,腸子、肛門、糞便這三者息息相關,糞便擦不乾淨,往往意味著糞便太黏,原因通常就是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蔬菜中的粗纖維有如糞便的收集器,可將四散的糞便穩定結合、打得蓬鬆、再像吸飽水的海綿一樣,使得糞便在腸道中順利滑動,若攝取不足糞便就容易四散沾黏,不只黏馬桶,也黏肛門,屁股也就容易擦不乾淨,且若經常如此,這般的飲食型態長期下來恐不利健康。 建議常擦不乾淨的朋友,可嘗試調整成高纖飲食,並攝取水分充足,如此就算沒特意補充益生菌,也可以培養出健康的腸到、大出健康的糞便。而同樣是蔬菜,纖維量也各有不同,花椰菜、波菜、空心菜、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會比高麗菜、萵苣、娃娃菜等淺綠色蔬菜來得多上兩倍左右。若針對改善排便,可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有利事半功倍。 腸胃排空效率不佳: 另一方面,屁股擦不乾淨也可能和腸胃的淨空效率不佳有關,因此才會常有殘留卡住擦不乾淨,而淨空效率和缺乏運動有必然的關係,運動可激活掌管腸胃道的副交感神經,幫助排便盡可能一次排空,減少卡便的情況,反之自然不利。 增強腸胃排空效率,建議一周作個有氧運動3次,每次20-30分鐘,跑步、游泳、跳繩、舞蹈都是很好的選擇,也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若是不想做太激烈的運動,快走也是個很好的選擇,若不想快走也可以散步,建議可拉長距離和時間。另外也可作幾項腹部肌肉加強訓練,如瑜珈、仰臥起坐等,對於排便肌肉協調、自主神經調控都很有幫助。不過也提醒,帶寵物散步基本上不全然算個運動,因為常見來說動的大多是寵物,若要運動得要自己「充分活動」才算數。 便便怎麼擦都擦不乾淨?醫:擦到淡黃色回家再清理。擦屁股擦到剩下一點點的淡黃色,返家清潔肛門也要留意清潔方式,鍾雲霓醫師表示,肛門如嘴唇般稚嫩,過度或不當的清潔都可能使得肛門破皮甚至發癢。清潔肛門最好的方式是水洗優於濕擦,濕擦又優於乾擦,建議可用溫涼水沖洗,不必執著在沒味道,因為水洗後肛門腺有味道是正常的,並不是真的沒洗乾淨。若是不方便水洗,選擇擦拭,不論是濕擦或乾擦都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以避免造成刺激或過敏,使得肛門發癢。若真的肛門發癢,可使用凡士林或小護士,一樣是成份越簡單越好,因此乳液、護唇膏等就較不建議。 透過良好的飲食方式、運動習慣,以及妥善的肛門清潔,更有利於避免糞便無窮無盡的擦不乾淨,也有助防範因擦不乾淨或擦過頭使得肛門發癢。《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痔瘡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醫推6類食物防痔瘡!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7-01 醫療.消化系統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引起便秘的原因?1.年紀:60歲以上的人,每3人就有1人長期苦於便秘。這是由於腸胃平滑肌衰退,蠕動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2.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偏食、食用過多肉類又缺乏攝取纖維性食物,或是攝取的水量不足等。3.情緒影響: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4.器質性便祕(身體因素為主):包括了腸阻塞、腸躁症、大腸直腸癌、糖尿病、子宮肌瘤、自主神經機能障礙、肛裂或是痔瘡等各種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便秘。便秘於中醫的四種證型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改善習慣性便秘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適度的運動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因便秘中醫證型有四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中醫養生茶飲•「熱秘」: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氣秘」: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冷秘」: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虛秘」: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5穴道按摩改善便祕除了調整飲食以及改變生活習慣外,老祖宗的穴道按摩也有助於改善便秘,只要按壓以下5個穴位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魚際穴:魚際穴在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的中點,掌心與掌背的交界處。支溝穴:支溝穴在手腕背面橫紋上方約4指寬度的位置,位於前臂兩骨間的凹陷處。曲池穴:先將手肘彎曲,曲池穴就在手肘外側肘橫紋的末端。氣海穴:氣海穴位於腹部中線,肚臍下方兩指寬的位置。天樞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各兩拇指寬處。
-
2022-06-29 醫療.消化系統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人們習慣在如廁後將肛門擦得越乾淨越好,但外科醫師鍾雲霓卻建議,「擦到淡淡淺黃顏色就收手」,以免掉入過度清潔、越洗越乾、越破越癢的惡性循環。鍾雲霓在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分享,除了痔瘡帶來的問題外,人們認為肛門擦不乾淨的原因可能是「纖維質攝取不足,大便太黏」、「油脂不夠,皮膚太乾」以及「排空效率不佳,總有殘便不乾脆、一次大不完」等問題。針對大便太黏的問題,她解釋,人們的腸子、大便、肛門清潔是三位一體,但人的皮膚經過好幾次衛生紙乾擦搓洗是會破皮的,而大便太黏就會清不乾淨,人們會為了清乾淨而不停擦磨,把皮膚擦得太乾,接著就會擦破,她強調,「重點不是要您蒙著頭一直擦,是要回到高纖飲食的根本上」。而皮膚太乾的話,鍾雲霓則說,一般人習慣如廁後用衛生紙擦很多次肛門,擦到都沒有顏色,但這很有可能把皮膚擦破,刺、癢、痛接連而來,她建議,「擦不夠和擦過頭這中間,有時拿捏很難,所以都會建議患者擦到淡淡淺黃顏色就收手」。她接著解釋人在中年過後,皮膚表面的油變少、粗糙了,要擦到完全都沒有顏色,很容易就過度清潔或擦破,所以可在每天晚上洗完澡後上一點凡士林,讓肛門皮膚表面有點油。此外,肌膚分泌適當油脂的根本,還是得回到飲食上,因此可透過吃亞麻油、葵瓜子油拌煮青菜、堅果等健康油潤滑腸道、增進肌膚含油含水量,「均衡飲食、吃得健康,還是恆常的不敗法則」。談到殘便問題,鍾雲霓表示,這跟飲食缺乏纖維和水以及腸道排空效率不佳有關,排空效率可藉由一週至少三次、每次20-30分鐘的有氧運動改善。她最後則提及肛門的清潔原則是水洗大於濕擦大於乾擦,不要害怕肛門髒、清潔不夠,就開啟了反覆搓洗肛門、過度清潔、越洗越乾、越破越癢的惡性循環。
-
2022-06-24 醫療.消化系統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苗栗一名清瘦女子長期節食維持身材,暴食大量青菜高纖食物後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到急診室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情況嚴重恐有胃穿孔等致死風險。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林宗賜今天分享這起案例指出,這名28歲年輕女性身高152公分,體重僅35公斤,日前到急診室就診,女子表示長期節食後暴食、大量進食青菜等高纖維食物後,出現腹脹、噁心嘔吐感強烈等不適。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醫師發現女子胃部及十二指腸嚴重擴張,阻塞位置在十二指腸第3部分,診斷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林宗賜指出,女子因本身體質瘦,再加上長期節食,體內缺乏脂肪堆積,導致原本撐開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處的脂肪太少,使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緩衝而直接壓迫十二指腸,造成壓迫性腸梗阻及胃排空困難,進而使病患感到不適。林宗賜表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是一種罕見、可能威脅生命的病症,嚴重時甚至可能會使腹壓過大,有胃穿孔等致死風險;所幸女子就醫及時,病況還不嚴重,透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整、少量多餐,目前症狀已獲得改善。林宗賜指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罹病的風險因子包括長期節食、體重銳減及慢性嘔吐患者等,若症狀不嚴重,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改善症狀,採少量多餐、改食用流質性食物,或將固體食物透過均質機絞碎後食用,盡量避免短時間食入大量高纖維食物,加劇症狀。醫師提醒,減肥風氣盛行,但仍應採取正確健康減重方式,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身體健康才能自信又美麗。
-
2022-06-14 醫療.心臟血管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已有不少人在出社會之初或是年滿三十之際,開始為自己安排人生第一次健康檢查,也由於年紀還算年輕,大多數還不需擔心重大疾病的危機,常見的項目有:身高體重、抽血檢查、胸腔X光等,其中,「抽血檢查」是最基礎、快速、簡易的一種檢查。不論老少胖瘦 膽固醇易超標營養師潘富子指出,抽血檢查結果報告中有一項不論老少胖瘦,最容易發生紅字警告就屬「膽固醇」。而膽固醇又是觀看體內血脂狀況的重要指標,若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造成硬化或血管阻塞,後續若不加以控制改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罹患中風的風險。血脂肪 4大指標數值現代人飲食精緻、較不注重飲食均衡,膽固醇項目總是看到滿江紅的狀況;不過也會出現總膽固醇數值在標準值內,但低密度膽固醇卻出現紅字,這樣的結果總是讓民眾看的霧煞煞。潘富子說明,體檢報告上的總膽固醇數值,則是由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乳糜粒(Chylomicron)所計算而成。膽固醇到底怎麼看,還有膽固醇其實沒有分好壞,帶您來瞭解各數值所代表意義:1、總膽固醇(CHOLESTEROL):指的是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正常數值<200 mg/dl,但不能只單看總膽固醇的數值,需要由不同的脂蛋白及血脂肪指標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總膽固醇過低也不好,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2、高密度脂蛋白(HDL-C):正常數值為男>40 mg/d,女>50 mg/d;有血管清道夫的稱呼,可幫助運送血管內的膽固醇回到肝臟,進而避免血管阻塞,因此又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數值越高,對血管保護作用越大;數值越低,則可能增加心肌梗塞、動脈硬化、腦中風、高血脂等風險。3、低密度脂蛋白(LDL-C):正常數值<130 mg/dl,俗稱壞的膽固醇,事實上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中扮演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帶出肝臟給其他需要的細胞及組織利用,但一旦低密度脂蛋白過多,就很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中,使血管內壁越來越狹窄或血管發生硬化,引發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臟疾病的機率就會相對提升。(推薦閱讀:身體無不適,就醫發現高血脂? 醫曝「1吃飯習慣」害肥油狂囤)值得一提的是,若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標準會較嚴格。4、三酸甘油脂(TG):人體攝取油脂、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後所產生的熱量,未被消耗掉的部份會轉變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作為備用能量;當體內熱量過多時則會增加三酸甘油酯的產生,則會形成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導致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正常數值應<150 mg/dl,也做為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之一。(推薦閱讀:三酸甘油酯太高怎麼辦?搞清楚這些事就會降下來)三低一高飲食法 維持好的膽固醇潘富子提醒,膽固醇不能只看總膽固醇數,當總膽固醇正常或低密度膽固醇偏低,還是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原因就出在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要維持好的膽固醇水準,建議採取三低一高的飲食方式(低脂、低糖、低鹽、高纖維);並在攝取油脂時挑選好的油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芥花油、橄欖油等)。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
2022-06-10 醫療.腦部.神經
35歲中風,跡象就藏在「嘴角」!年輕型腦中風越來越多,3大警訊快檢查
「醫生你別跟我開玩笑了,我才35歲耶!中風不是老了才有可能發生嗎?」 邱先生一臉驚訝的問醫師,看著自己腦部透過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結果,腦部有局部梗塞。 看起來就是個陽光大男孩的邱先生,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業務經理,時常為了業績與客戶搏感情應酬抽菸喝酒,其餘下班後生活也是多采多姿;喜歡音樂的他,還會與朋友組團玩音樂,週末更是不得閒,到處與朋友開趴狂歡。 邱先生平時身體沒有什麼太大病痛,只有偶爾覺得肩頸痠痛、偶爾頭暈,以為只是因為工作太累而不以為意,無意中發現最近與朋友出遊歡樂合照中的自己,微笑時臉部表情有點不對勁,左邊嘴角顯得僵硬笑不開,便前來檢查,透過腦部MRI檢查,結果令他相當震驚。 「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還好提早發現!我無法想像中風後沒辦法自由行走,一定會非常痛苦!」幸好警覺性高及有健康檢查的觀念,讓他提早發現逃離中風危機。 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終生的發生率是1/6,但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個案越來越多,45歲以下中風人數更是逐年上升。 根據衛福部公布107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共奪走11,520條寶貴性命。中風後往往會帶來的失能後遺症,為中風者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後續持續就醫也會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的沉重負擔。 三高族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發生腦中風的風險,分別是非三高者的2.5倍。遠離腦中風,除了改善三高及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無運動習慣、肥胖、熬夜等,若出現手腳無力、面部表情不對稱、長期暈眩等,就應提高警覺性並安排檢查幫助自己提早發現,可透過腦部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判斷是否潛藏中風跡象。 若血脂、膽固醇、血壓、內臟脂肪都在標準範圍、但有家族腦心血管病史,就更需要每年定期安排腦部檢查,千萬不可自恃年輕就忽略潛藏危機,中風是可預防及治療的,及早發現避免急性中風猝死危機。 國民健康署提醒,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請把握以下原則,就能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一、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二、選擇健康飲食: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 三、養成規律運動:維持每週五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 四、維持健康體重: BMI維持在18.5 ~ 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五、拒絕菸酒危害: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過度飲酒,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 六、定期健康檢查 作者簡介_錢政平 副院長 專長:神經放射線、放射診斷科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陽明大學醫學系經歷:中心診所醫院心盛影像中心 主任醫師臺北榮總放射線部 特約主治醫師臺南奇美醫院 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榮總放射線部研究醫師放射線及神經放射線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都在做
-
2022-05-30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節吃粽子恐加劇三高負擔 中醫大營養師推薦這樣吃
端午節將至免不了吃粽子應景,不過粽子當中的材料,如糯米、三層肉、花生等,其實都屬於高升糖指數且高膽固醇的食材,對於患有三高的患者來說著實是負擔,因此中醫大新竹附醫的營養科便推薦可以選擇市面上全穀類的健康粽,才能吃得美味又不失過節氣氛。營養科組長黃琳惠指出,一般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三層肉及花生等,對於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來說並不能多吃,尤其糯米含有較多「支鏈澱粉」,會造成食用後血糖上升較快,相較於直鏈澱粉較多的一般白米來說難以消化,對於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而言,同樣不能多吃,否則會加劇消化負擔。黃琳惠建議,想要控制三高,食材可挑選膳食纖維豐富的紫米、燕麥、糙米、薏仁等全榖物,配合香菇、杏鮑菇、竹筍、玉米筍、牛蒡等高纖蔬菜增添口感,蛋白質可選用較瘦的梅花肉、里肌肉、雞胸肉取代肥肉,蛋黃可選栗子代替。她也建議腸胃容易不適者,除了減少食用量外,吃完粽子可搭配水果如木瓜、鳳梨等幫助消化,減少不適感。不過營養師鐘沛珊則提醒,傳統的北部粽因為食材會先進行拌炒,所以1顆粽子通常含有1碗飯、1份肉及2茶匙的油,相當於一般超商的輕食便當;南部粽雖然食材不會先拌炒過,卻因額外加入的花生粉及醬油膏,造成熱量破表,都是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她建議想要吃粽卻不增重,最好以1天1顆為限,並當做正餐主食而非當作點心攝取,配合攝取1碗青菜、1份低脂肉類如雞胸肉、魚肉或豆製品,飯後再1份水果更均衡,也不建議再額外添加醬料,如甜辣醬、醬油膏等,且最好吃完粽子後,能夠運動散步至少30分鐘,幫助減脂消化。
-
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該不該讓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專家分享自家小孩打莫德納經驗
近來因為媒體有報導一些兒童因為中了新冠病毒後出現腦炎的情形,所以對於該不該讓家中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這件事,又變成家長群組中熱烈爭議的問題。因為我們家有在小朋友的班級中擔任委員,所以了解很多爸媽的顧慮與心聲,也因此多去查了一些資料,所以特地跟大家分享一下。韋恩目前的心得是有兒童疫苗該打就去打,但是疫苗非萬能,配合現在遠距在家上課的狀態,也要做好其他防疫措施,比如說調整自己的飲食健康、做好洗手、消毒,讓自己保持在最佳保護力的狀態。在第一波開放兒童施打莫德納時,韋恩就有讓小朋友選擇在學校打,當時發現同班之中選擇施打莫德納的人並不多,所以打時不用排隊,幾乎是到了就打。應該是很多家長在觀望等待兒童用BNT抵台,果然現在兒童用BNT到台灣開打之後,就變成大排長龍也未必立即打得到的狀況。兒童打莫德納與兒童用BNT有什麼不一樣?兒童用BNT 疫苗:劑量為10 微克,是成人劑量的三分之一開放5-11歲兒童施打兒童打莫德納疫苗:劑量為50 微克,是成人劑量的二分之一開放6-11歲兒童施打效果比較專家(聯安診所心臟內科施奕仲醫師)說,兩者學理上都是屬於 mRNA 疫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可能較強,但抗體生成濃度較高且撐得比其他廠牌疫苗還要久。副作用比較這兩者其實副作用接近,通常都屬於輕微,包含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比較常見。而家長們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嚴重副作用,目前台灣在12-17歲施打BNT疫苗時,嚴重副作用「心肌炎」機率不高。目前在接種BNT兒童疫苗後,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且較青少年族群少。實際狀況所以綜合以上判斷,而且韋恩看國一的姐姐打起來也沒什麼副作用,就決心讓小四的弟弟打莫德納,結果打起來只有讓緊張大師的弟弟在學校現場表演了一下緊張不安的內心戲外,其他只有輕微的傷口疼痛而已,什麼發燒等等的完全沒遇到,真是令人鬆了一口氣。幫助免疫力的食物營養其實打完疫苗也不能鬆懈,該做的防疫行動如戴口罩,勤洗手,搭配酒精等消毒用品一樣也不能少。尤其是健康的飲食營養,更是打造體內抵抗力的第一環,有很多與免疫力的微量營養,特別容易被人疏忽,請大家要注意攝取:抗氧化物(維生素C、維生素E、穀胱甘肽)新冠病毒對身體一大傷害其實是會引起體內的免疫風暴,造成體內免疫大亂,讓很多正常的細胞反而受到體內強烈的免疫發炎反應所傷害。而經過營養研究顯示,體內異常的發炎反應可以藉由體內的抗氧化物加以減緩,降低其破壞性,早在2019年,新冠肺炎剛起時,就有許多學者以冠狀病毒為例,判斷維生素C、維生素E、穀胱甘肽等抗氧化劑有這樣的效果。目前以疫情期間,外帶、送餐很普遍的情況下,新鮮蔬果的攝取量感覺大幅下降,大家要特別注意攝取。攝取來源:新鮮蔬果(維生素C),堅果(維生素E),蘆筍、酪梨、花椰菜(穀胱甘肽)等營養的食物。鋅講到鋅,其實大家第一聯想的是男性會想吃牡蠣補充的食物啦,其實鋅的功能不只是男性功能,其實鋅是身體所必需的重要礦物質,參與身體的多種生理作用,身體有超過300 種酶的合成,都需要鋅的幫助。鋅參與了細胞的生長發育,而且還輔助身體的能量代謝,特別與免疫非常相關,鋅可以可以加強自體抵抗力,抵擋外來病菌、病毒等。在近期的一些研究中發現,鋅擁有可以阻止冠狀病毒增生所不可或缺的RNA複製酶的作用,所以是對保護力非常重要、但是又常被大眾忽視的一環。根據調查,台灣的兒童攝取鋅不足的情形很普遍,實在令人擔心。根據一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科榮獲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Nutrients的研究顯示。台灣有高達4成的年輕兒童缺乏微量元素鋅,而這與兒童有近7成的偏食習慣有關。偏食容易導致兒童營養不均衡, 缺乏鋅特別又容易使食慾減低,這就會造成兒童在營養與偏食之間的惡性循環,爸媽不得不多加注意。攝取來源:海鮮、紅肉、穀類、豆類。維生素D大家普遍對維生素D的認識是對骨骼健康有關,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但是其實維生素D也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幫助於抵抗呼吸道感染。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白宮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也公開說: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最近有許多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能與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及感染嚴重程度有關,因為維生素D可以減輕發炎的反應,因此可能有助於減緩新冠病毒在肺部產生細胞激素的風暴。維生素D又叫做陽光維他命,也就是曬太陽就可以在皮膚裡合成,台灣地處亞熱帶,日照充足,正常人每日在未保護(沒有衣服遮蔽,也沒有塗抹防曬)的情況下,讓臉、手臂或腿曬10分鐘並且從飲食中補充應該就足夠。但是其實國人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也很普遍。尤其以青少年來說,90.3%有維生素D不足的現象,而其中更有51%是維生素D缺乏的程度,這與台灣人愛白、怕曬、愛室內活動有關。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大量人被迫居家上班,小朋友在家遠距教學,只怕這缺乏日曬的情況會更嚴重。飲食攝取來源:海魚、乳製品、雞蛋、動物內臟。益生菌益生菌是近來討論新冠疫情下補充品的大熱門,益生菌其實有許多菌種研究可以調整免疫、降低過敏、阻斷體內發炎反應、下降發炎性的細胞激素的作用。近來還有許多研究益生菌與長新冠(新冠復原)時常出現的腦霧的相關性,因為益生菌據信可以透過腸腦軸線的關係,調節腦部與神經的反應,清除在腸道累積的毒素。畢竟腸道是體內最大的黏膜組織,維持腸道黏膜的健全對預防感染很重要,而體內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所以對免疫的正常運作也非常重要。所以日本才會依據良好腸道菌相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的研究,提倡用腸活擊退疫情。攝取來源:補充高纖食物、發酵乳製品、發酵蔬菜。結論面對疫情爸媽們真是辛苦了,因為除了擔心自己,也擔心小孩染疫,小朋友如果居家更是麻煩,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目前韋恩更看到很多朋友的家庭疑似是小朋友從學校帶病毒回家,造成全家感染的。所以現在我們能做好的防疫,還是做好打疫苗,同時提升自身的體力與抵抗力,才能確保家人平安。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5-24 養生.聰明飲食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下午肚子餓、半夜肚子餓,該不該吃點東西?又該吃點什麼對身體好且無負擔呢?肚子餓這樣吃    不爆量、減負擔營養師程涵宇分享,10種低卡健康零食清單,每種絕對低於200大卡,而且是介於100-200大卡,是一個吃點心零食最剛剛好的熱量,不造成身體負擔,但是又一定會飽的那種剛剛好!不會因為吃太少導致太餓造成食慾大暴走,也不會影響到下一餐的進食時間及份量,一樣可以維持進食狀態穩穩的不會胃口大爆發。(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10種低卡零食    正確吃不過量1、果乾20g +堅果20g 189Kcal/40g將果乾和堅果混合,輕鬆獲得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記得選擇不加糖的水果乾,像是葡萄乾、鳳梨乾、芒果乾都超好吃!2、低脂鮮乳 189 Kcal /400ml豐富蛋白質及鈣質,提供飽足感身體沒有負擔!蛋白質絕對有幫助止飢的效果,若半夜肚子餓又想馬上止飢不造成身體負擔,首選絕對不會是菜,記得要選擇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才夠容易有飽的感覺。(推薦閱讀:鮮奶、保久乳、奶粉哪個營養? 加熱別煮沸!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嚇一跳)3、奇亞籽布丁 178Kcal/255g小小一顆奇亞籽,吸水率16倍,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包含了膳食纖維、完全蛋白質8種必須胺基酸、α-亞麻酸 (ALA)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維生素B1、菸鹼素、鈣、鎂、鉀、鋅、鐵、銅等。奇亞籽中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可能有助於代謝,奇亞籽中的蛋白質可以幫助減少食慾和食物攝取;把奇亞籽在浸泡在鮮乳冷藏30分鐘,會呈現出果凍狀的稠度,輕輕鬆鬆布丁完成,上面也可放上自己喜愛的水果,低脂又高纖,完全無添加;奇亞籽有吸水膨脹的特性。4、黑巧克力20g+杏仁5g 152Kcal /25g黑巧克力和杏仁是超級絕配。濃郁的巧克力搭配鬆脆的堅果,美味風味和健康兼顧的組合,而且能幫助滿足口腹之慾 (推薦閱讀:一片黑巧克力熱量比蛋糕高! 營養師揪「致胖陷阱」:小心愈吃愈沮喪)5、無調味綜合堅果 150Kcal /28g好吃又能提供健康好油、蛋白質和纖維的完美平衡。雖然堅果的熱量和脂肪含量較高,但研究發現適量食用堅果可能有助於減肥;可以的話記得優先選擇無調味堅果。好堅果如,核桃、杏仁、巴西堅果、榛果、松子、澳洲堅果、腰果和開心果;一天可以吃個28公克左右的綜合堅果。6、無添加爆米花 146Kcal/80g不是電影院那種有奶油和鹽糖的爆米花,可以自己做,用乾的玉米跟橄欖油就可以自製,或是市面上也可以買得到。豐富膳纖維低熱量,80公克才146大卡,而且爆米花看起來數量很多,所以更可以產生飽足感。7、無糖豆漿 129Kcal/400ml豐富的植物性大豆蛋白質,完全沒有膽固醇,熱量完美提供飽足感。(推薦閱讀:喝豆漿補鈣,骨質仍快速流失? 營養師曝「真正高鈣食物」防骨鬆、骨折)8、起士一片+水果100g 124Kcal/120g起士的豐富蛋白質及一些油脂搭配水果的膳食纖維搭配成一道甜美、奶油味健康小零食。建議可以跟現正當季的鳳梨、木瓜、西瓜等熱帶水果或番茄混合,味道好、營養滿分。(推薦閱讀:起司發霉還能吃嗎? 專家授「保存方式」:你都冷凍or冷藏?)9、花生醬10g +蘋果半顆 120Kcal選擇無糖無額外添加大豆油的花生醬,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及植物性蛋白質,搭配上無打蠟的帶皮豐富膳食纖維及抗氧化槲皮素(Quercetin)蘋果,營養、味道、飽感100分!(推薦閱讀:前三名不是花生、巧克力!「9款抹醬吐司熱量」曝光 營養師:一片厚片等於一碗飯)10、烤地瓜 115 Kcal/86g好吃又隨手可得的香噴噴烤地瓜,吃了超有飽足感而且甜甜的超滿足!連皮吃膳食纖維更多還能延緩血糖上升。(推薦閱讀:蒸地瓜、烤地瓜哪一種營養多? 營養師告訴你答案)延伸閱讀: ·營養師認證「3時間吃甜食」不會胖! 自帶燃脂還能抑制食慾 ·吃很少卻沒瘦? 「8個害你莫名變胖習慣」曝:別放縱吃空熱量食物
-
2022-05-20 養生.聰明飲食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礙於節日氣氛,多會忍不住多吃兩口粽子,導致血壓、血脂飆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建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於端午節時,可優先選雜糧粽,次要選擇南部粽,最後才是北部粽,而吃北部粽時最好把肥肉、蛋黃挑掉,降低疾病發生機率。郭志東表示,傳統粽子大部分都是由糯米烹煮而成的,而且大部分都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材。一般鹹粽,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來說,吃多會讓血液黏稠度上升,連帶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也會增加心肌機率,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內餡都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自行包粽,建議加入「得舒飲食」的概念,其原則包含,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以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取和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糯米可以改為五穀雜糧類,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或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代替,可以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若沒有包粽子的習慣,在外採購粽子時,可先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煮成油飯包入粽葉中蒸煮,吃北部粽時油脂的攝取量會較高。而雜糧粽則可以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的攝取量。其次就是吃粽子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見的肥肉、鹹蛋黃,讓鹽分、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降低。外購的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不需沾醬就可以品嘗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可減少鹽分攝取。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感染Omicron輕症,喉嚨疼得連喝水都不能。魏崢心中所念仍是病患,簡訊中分享個人三大經驗,要有足夠水份才能化痰,或是吃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例如木瓜牛奶、豆花,退燒止痛首用Depyritin,喉嚨嚴重發炎者使用Celebrex、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其中Depyritin得百立寧是退燒止痛藥物、Celebrex希樂葆屬於非固醇類抗發炎劑、Brown mixture則是常見的甘草止咳水。其中處方藥仍要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民眾不應自行使用。簡訊中提及,「因為omicron病毒非常容易傳染,最近員工很多染疫,我也不例外,雖然多是輕症,但有時候也非常不舒服。生病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三大重點是:1. 水分供應充足,2. 藥物使用無虞,3. 充分的營養補充。」簡訊中說明,以上三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就有些困難了。這次感染比較特殊的症狀是喉嚨發炎,痛到連喝水都不行,在此提供一些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1. 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木瓜牛奶(少糖)、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不要太鹹)、白煮蛋蛋白、橄欖油或苦茶油等。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2. 藥物: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本院名稱depyritin),每天不要超過五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因此對喉嚨嚴重發炎者,celebrex 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每天不要超過兩顆。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若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是有呼吸困難的情形,請馬上來掛急診。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地渡過這次的疫情。」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比較營養?【以下內容出自2014-09-23元氣周報】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塊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
-
2022-05-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想要做好防疫對抗疫情,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建立起自身的免疫力更是重要!今天就讓林凱信醫師,和大家介紹排毒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腸胃道,讓我們一起顧好腸胃道、提升免疫力。腸道的免疫系統佔人體總免疫細胞 7-8 成,若有發炎現象導致內膜增生,就會長出瘜肉,不過長瘜肉 就會得大腸癌嗎?林凱信醫師分享,大腸癌大多數是由腺瘤性瘜肉演變而成,這邊也列舉 5 個大腸癌容易找上門的族群,讓大家都可以替自己與家人朋友多留意。1.重度肥胖者2.有抽菸、喝酒習慣者3.愛吃紅肉、加工食品者4.有家族病史者5.五十歲以上的長者林凱信醫師也提醒,無論你是否為危險族群的其中一員,都務必要確實掌握以下的預防指南,並且定期篩檢,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唷!6招預防大腸癌一、減少吃「隔夜菜」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許多大腸癌友在罹癌前,會食用反覆加熱的剩菜剩飯,並且用餐時間不定時,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二、養成健康排便習慣注意排便時間是否落在 1 天 3 次到 3 天 1 次,上完廁所後也應該要多檢查糞便顏色與形狀是否異常。三、多吃高纖蔬菜少吃紅肉、加工肉品,並且多攝取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例如南瓜、花椰菜、橘子等,稀釋致癌物之外也能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四、定期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家族病史,都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有效排出、代謝體內廢物,若你是 50 歲以上無症狀者,應每 5 年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且每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五、定期腸道淨化除了定期健檢,我們也能選擇透過腸道淨化療程,全盤性的了解腸胃道的狀態,例如消化吸收功能是否異常,或是腸內菌叢的生態等,定期排除腸道累積的廢物,確實守護腸道健康。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5-04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近日報導有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食用好的部分,結果雙雙罹患肝癌。長期攝取黃麴毒素 罹患肝癌機率增對此,部立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澄清,長期攝取黃麴毒素是可能提升罹患肝癌的機率,不過黃麴毒素比較可能汙染在大麥、小麥、花生、花生粉、豆類等食物中,在水果中很少見。雖然水果較少被黃麴毒素汙染,不過,還是強調水果應注意農藥含量、表皮完整性及保存方式,避免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推薦閱讀:肝癌有7個危險因子! 一張圖看懂「恐怖症狀」:一確診多為晚期) 表皮經碰撞或昆蟲咬傷 恐藏細菌常有婆婆媽媽看到發霉或腐爛的食物,因為捨不得,去除掉壞的部分後,便把好的部位吃掉。可是只要把發霉或損傷部位切掉就好嗎?黃淑敏表示,水果在運送途中難免有碰撞或是昆蟲咬傷導致表皮不完整,此時缺口處容易有細菌及微生物滋長,細菌及微生物通常是肉眼無法分辨的,不是將腐爛的區域切掉即可。(推薦閱讀:水果爛一小塊削掉再吃? 營養師揪「隱藏陷阱」:小心罹3種癌機率飆) 水果分2種類 非所有都適合放冰箱保存另外,不少人也認為只要把水果放入冰箱就不會壞,黃淑敏強調,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合放置冰箱保存。黃淑敏解釋,水果可分成更性及非更性水果種類。更性水果是指水果由未熟至成熟過程中,顏色、香味及組織會產生明顯變化,更性水果本身含有植物乙烯,有催熟的作用,例如香蕉、蘋果、芒果、木瓜、釋迦等,一旦過熟之後容易腐壞,不是放置冰箱就能保鮮。(推薦閱讀: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小心「這些無糖食物」是陷阱) 非更性水果則是相反,本身植物乙烯含量少,必在水果成熟才能採收,如葡萄、柳丁、橘子、鳳梨等。水果本身含有許多水溶性營養素,容易在切開的同時隨著切口而營養素流失,因此,建議水果應該是要吃的時候再削皮裁切,避免營養素流失。(推薦閱讀:吃10顆蘋果仍不夠一天所需膳食纖維! 營養師公開「高纖水果排行」:第一名超意外)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水果表皮已經不完整了,為了食品安全著想,不建議食用。 延伸閱讀: ·草莓不是最毒!「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出爐 剝皮水果要先洗再吃 ·營養師點名「這些水果」恐害排便不成反變胖! 蘋果、水梨都上榜 
-
2022-05-01 養生.聰明飲食
清淡就是最養生飲食法?更年期女性要適量吃紅肉
母親節吃大餐慶祝之餘,更重要的是了解媽媽日常飲食是否攝取均衡。媽媽知道六大類食物是什麼嗎?是否以為清淡就是最養生的飲食法?以下是媽媽可能缺乏的幾大重要營養元素,不妨自己先做好功課,再和媽媽一起討論並規畫三餐,用正確的觀念鞏固媽媽的健康。蛋白質夠了嗎?豆魚是優質蛋白質,但女性易缺鐵,也要適量吃紅肉。「豆魚蛋肉一掌心」,植物性蛋白擺在第一類,但更年期婦女容易缺鐵,白肉中的鐵質比較少,紅肉鐵質較多,建議蛋白質攝取比例中,多少加一點紅肉。健身族最愛的「雞胸肉」常被視為優質蛋白質,但若沒有增肌減脂需求,不建議常吃雞胸肉。另外,不少長輩認為「愛吃魚」比較健康,其中鮭魚Omega-3脂肪酸,對更年期婦女較佳,但魚類比牛、羊、豬的肉類脂肪含量少、鐵質少,飲食還需要多樣化,補充蛋白質避免吃下過多肥肉,並適時攝取優質脂肪。至於蛋白質要攝取多少才夠?國民健康署建議一般婦女,每公斤體重可攝取1至1.2g的蛋白質;更年期、老年人則每公斤攝取1.2g;懷孕、哺乳期除了基本蛋白質需求量,還需要加上10至15g蛋白質。若是體重過重,則建議用理想體重計算適合補充的蛋白質份量。【體重過重者的蛋白質攝取計算】理想體重公式:22╳身高(m)╳身高(m)舉例:身高162cm的小美,理想體重為22╳(1.62)╳(1.62)=57kg【一般人的每日蛋白質攝取計算】每公斤1g~1.2g舉例:57公斤╳(1g~1.2g)=一天攝取57g~68.4g蛋白質較佳鈣質夠了嗎?更年期婦女缺鈣,吃鈣片要配合維生素D食物。一般婦女鈣質需求一天要1000毫克,更年期婦女因鈣質流失,一天需要1200毫克。建議「每天早晚一杯低脂奶」,每杯250cc就能攝取250毫克的鈣質作為基本盤。補鈣前也應多攝取深色蔬菜、牛奶、芝麻、起士等維生素D食物,再搭配適當曬太陽及運動,幫助鈣質吸收及合成。有了足夠的維生素D之後,再吃鈣的補充劑效果才會好。市售鈣營養補充品多樣,又以碳酸鈣較為常見,但對於常吃胃乳片、胃藥的人比較不易吸收,因為鈣質在酸性條件下吸收較好,但胃酸不夠者,吃下碳酸鈣往往是過門不入。建議多於飯後服用鈣片或吃點水果幫助吸收。此外,鈣跟鐵互相競爭,吃完鈣片後不宜馬上吃高鐵食物。「胺基酸螯合鈣」和「海藻鈣」比較好吸收,民眾可視需求補充。另外「磷酸鈣」、「檸檬酸鈣」則不適合腎臟不好的媽媽吃,會增加腎臟負擔。維生素夠了嗎?維生素C穩固膠原蛋白,維生素B群降低焦慮。對於女性來說,最重要的維生素C,功用不只有美白,還能促進體內結締組織穩固,猶如在體內加強鋼筋水泥,可以多吃木瓜、芭樂等水果。有心悸問題的更年期女性則可補充鎂、鈣、鐵,改善心血管問題,避免心臟「蹦蹦跳」。若身體容易疲倦,可補充維生素B群改善焦慮失眠、穩定神經,避免焦慮緊張及鐵質流失。當體內維生素充足,有助於幫助身體合成所需的膠原蛋白,如果為了瘦身不吃飯,身體缺乏基本的六大類食物,反而把膠原蛋白燃燒掉,得不償失。纖維夠了嗎?首推牛蒡和芹菜,易脹氣、牙口差者可吃地瓜葉、莧菜。建議婦女一天攝取25g至35g的纖維素,大約4份蔬菜(每份可攝取2-4g纖維素)和3份水果(一份可攝取約2g纖維素)。此外,每餐飯裡建議有三分之一為全穀類,如燕麥、藜麥、胚芽,增加纖維含量,每天攝取未精緻澱粉可以增加8g纖維,較為充足。蔬菜中推薦牛蒡跟芹菜,每份纖維素含量高於4g,CP值最高,而牙口不好的長輩,則可以吃地瓜葉、莧菜,高纖且質地較軟、容易入口。另外,水果普遍纖維素含量較平均,除了瓜類因水分含量多,纖維較低。若要攝取纖維質,盡量不要喝果汁,或避免濾掉果渣,建議多吃原型食物。攝取纖維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促進排便,但高纖食物可能讓部分長輩容易脹氣,應適量攝取。諮詢/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
-
2022-04-29 養生.健康瘦身
NG減肥「生酮飲食、水果減肥」上榜!專家教2種飲食法,溫和減不傷身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開始煩惱經過冬季肥了一圈的肚子、大腿肉肉,再也藏不住了,但營養師提醒,一昧追求短時間快速減重而用錯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反而傷身、傷心、傷荷包,更可能造成健康的損害。常見3大NG減重飲食模式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指出,常見的NG減重飲食模式有:單一食物減肥法:例如咖啡減肥法、水果減肥法、只吃青菜減肥法等,因只攝取相同的極低熱量食物,初期體重會減輕,但減掉的大多是水份和肌肉組織,無法消耗脂肪,而體脂肪越高,代謝就會越慢,反不利於減重。當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飛快回彈,可能比減肥前更胖。生酮飲食法:採用吃極少量醣類,但吃很多肉和油脂的飲食模式,會產生大量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的「酮體」,於排出體外時帶走大量水分、電解質,達到快速減重效果。由於是高脂飲食,容易誘發痛風發作、酮酸中毒、增加肝腎負擔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個減重方式需有專業人士協助,不適合自己在家DIY。代餐減肥法:以熱量低的代餐取代正餐,短期間體重會減輕,但容易衍生空虛感或「我有吃代餐,下一餐可以稍微放縱」心態,反而吃更多、攝入更多熱量。營養師推薦「2種飲食法」溫和不傷身針對想健康減重民眾,李孟穎推薦2個溫和的減重飲食模式:1410斷食法:由於「168間歇性斷食」減重法,是一天之中禁食16小時,並將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但要空腹16小時,大多數人難以做到,因而衍生出「1410」斷食法。做法為空腹14小時,於10小時內完成進食。使用此法時需注意:1. 食物挑選很重要,應多選擇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及原型食物。2. 空腹容易攝入過多食物,要細嚼慢嚥7~8分飽就好。3. 提高每日飲水量,每公斤體重x40~45cc。442飲食法+211餐盤:三餐間隔時間4小時,早餐、午餐採正常餐食、晚餐採輕食。正餐的食物比例為1/4蛋白質+1/4澱粉類+1/2的蔬菜(211餐盤),輕食以液體為主,可於2小時內完成消化,如:豆漿、牛奶、清湯或沙拉不加醬,除了飲食控制外,仍須搭配喝水及運動。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表示,肥胖是國人的健康殺手,所以如何甩掉肥胖除了飲食控制之外、也要多運動,並且選擇正確的減重方式。減重飲食模式需持續才會看到效果,如果貪圖求快取巧,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因為痛苦而放棄,所以還是要在不偏離均衡飲食原則下,進行溫和的減重方式,才有可能讓減重事半功倍。【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3995】
-
2022-04-25 養生.聰明飲食
鴻時代/解密阿嬤的味道
我從小在油湯圍繞、社區媽媽關愛的環境裡長大,見識過殿堂級的牛肉麵,卻無法取代家裡最熟悉的味道。因為食物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現在正是「回家」的年代。新竹隱藏版美味「皮脂膏融肉燥美,透涼粉沯入口爽」。平時喜歡宅在家的我,很少點外送。想像當食物送到你面前時、奄奄一息的悲慘狀態,跟在家料理、感受現場製作的氣氛,以及可以吃到第一口鮮的活色生香感,真有天地之別。即使廚藝不佳的你,也可以善用老店的手作美食,在家做出「清水變雞湯」的料理。分享來自我家鄉的良心的手工技藝、新竹中山路上的老店「竹塹小吃部」,傳承四代的手作美食。百年老麵店賣的產品很傳統,看來沒有特別令人驚豔之處,但有人就愛這古樸質實的美味。別因為看起來髒髒舊舊不顯眼的門面,而錯過了老新竹人公認最古早味的滷肉飯、招牌的粉沯,還有當天現做摃丸----「天霸丸」,所謂「皮脂膏融肉燥美,透涼粉沯入口爽」,是新竹市隱藏版的在地美味。當天現做摃丸「天霸丸」,繁複工序換得的美味。看起來跟棒球一樣大小的「天霸丸」,魅力在於只要在清水裡加上切好的蘿蔔同煮十分鐘,精肉裡的胺基酸會自然融入滾水之中,只要一點鹽,有鈉離子稍作提味,湯清味美,加上香菜、白胡椒,完勝從冷凍櫃裡拿出來退冰煮湯的排骨,帶給我居家生活料理上很多便利。「天霸丸」一口咬下,韌中帶勁,摃丸工序繁複,為了避免肉漿在分子化的過程中,無法產生延展性,職人必須在槌打中不停的加入碎冰,以免過熱。等到一定黏稠度達標後,再以熟練的技巧形塑,以壓力將空氣擠出,增加摃丸的密度。最後放入80度的水中定型,再急速冷凍。摃丸可代替獅子頭,跟大白菜燒到彼此入味也入胃。這樣的摃丸不只彈牙,還能鎖水保濕,可以吃出肉的精華,比較機械化大量生產加工的火鍋貢丸料,可以分出「摃丸」跟「貢丸」、「還原食物」和「加工食品」的差別。我也常常用摃丸代替肉絲,炒米粉或炒青菜(如高麗菜或土芹菜),多食高纖維可以達到體內環保;摃丸也適合代替獅子頭,跟大白菜燒到彼此入味也入胃,可豐可簡,也可以無油無濾,讓身體少負擔。關於摃丸的記憶,要從兒時說起,記得每當我哭鬧不休時,長輩就拿筷子串兩顆貢丸代替「乖乖」,塞到我的嘴裡,我馬上安靜啃起來,不再吵鬧。真材實料又彈牙的摃丸,不僅可以讓剛長牙的小朋友訓練咀嚼能力,還有安撫的作用,更能提供精華的蛋白質,幫助成長發育,是那個年代最優化的零食。好吃的東西,一輩子都會牢記在心裡。真材實料、誠「食」相待,一吃立判高下。早期做油湯的廚人多半不擅長表達,但從小到大的洞鑑深察,料出三昧真火、理出人生百態的真諦。一家百年老店的特性,就是會有某些固化與執拗,不擅於刻意做行銷,靠實力做多少賣多少,剛剛好就好,秉持著「笨人勤功夫」的態度,才能顯出草根與個性。只要真材實料、誠「食」相待,不需要任何話術、一吃就可以立判高下。用獨特的味道造就新竹市西門老社區文化,成為在地人鄉愁的解藥,就是一路走來能堅持品味、讓客源不請自來的祕訣。這次我特別邀請幾位CEO到新竹見證這「看起來簡單、卻不簡單」的幸福滋味,從家鄉新竹北返,在落日飛車的過程中,對好友相聚十分有感。感謝法商達梭科技張銘輝總經理、業務經理Sophia及台積電杜博士一起加入「阿鴻進香團」,伴我重溫最初美好的回憶。世界之大,家裡的廚房才是我最安心自在的舞台,我喜歡煮飯分享給更多人,感受菜飯香的溫暖與味道。我總認為家有煮食,才是一個家。加工食品吃多不只有健康疑慮,也讓美好的生活變得缺乏樂趣,今年最大的目標,就是不能讓不好吃的東西成為我的脂肪。
-
2022-04-22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一張畢業照開啟減重人生 瘦到父母差點認不出
從事減重外科這麼多年,協助了7千名患者從肥胖邁向健康,很多人都好奇問我:「你看起來就是天生瘦的那種,為什麼會想當減重外科醫師?」說來有趣,我在青少年時期,也有肥胖困擾。身材看起來比同學「寬」高中時專注課業,都沒有運動,壓根沒有發現自己過重。直到看到高三畢業照,才發現「自己看起來比其他人『寬』很多。」過去年代,減重醫學並不風行,一般人沒有體態管理的概念。特別是男性,普遍認為看起來「壯壯的」好像比較健康,但如果不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大多數看起來的「壯」,都只是體重過重與體脂肪過高的假象,若合併肌肉量不足,就等於是「泡芙人」。高中時的我就是這樣,體重過重、肌肉量不足,看起來就不是一般高中生瘦瘦的身材。成功嶺受訓 改變體態契機考完大學那年暑假,成功嶺的大專兵訓練成為我改變體態的契機。六周的出操訓練加上刻意的飲食控制,讓我著實瘦掉了12公斤。結訓時變得黝黑結實,回家連父母都差點認不得了。進入大學後,我開始打羽球,更因為加入童軍社團,大量的野外運動與登山,讓我至今維持良好的肌肉量與適當的體態。現在工作再忙,仍會每周與好友同事打球、與家人爬山健行,在家則做居家健身訓練。我也刻意培養孩子們從小有運動習慣,讓他們未來能免於肥胖困擾。來台灣訓練減重手術的外國醫師,我也會帶著他們一起打羽毛球。做好三件事 減肥不難我後來選擇從事減重外科,多少與我曾受肥胖困擾有關,因此我常勸告想減重的親友及患者,從生活中做點改變,能讓減重事半功倍。建議做好三件事,減肥不再是難事。一、培養良好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但「選對食物」及「維持運動習慣」很重要。減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來培養及維持,若快速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反而會讓身體感到壓力及排斥,不但持續的時間不長,短時間激進節食易造成肌肉量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當回到原本的飲食習慣後,體重更易上升而復胖。選擇高蛋白質、高纖、少精緻澱粉、少加工的食材,就是生活中較容易改變飲食的方法,能讓體脂保持在標準的範圍。像我即實行低碳飲食,碳水食物低於總卡路里攝取量的20%。運動建議多方嘗試,先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培養固定的時間來實行,搭配居家或重量訓練,讓身體的線條感更明顯,同時提升基礎代謝率。二、定時量測體重所謂的「定時」,並不是要天天量體重,而是在相同時間、至少一周量一次,建議可固定在一早起床空腹時量測,若一周內體重增加一公斤以上,就要多留意近期的飲食及生活模式,盡快調整。三、尋求醫師建議、盡早治療當肥胖已帶來生活困擾時,務必尋求專業減重治療。若體重稍微過重,可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再搭配減重藥物治療。但到了病態性肥胖,可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等治療,有助順利減去多餘體重且長期保持在標準範圍內。醫學辭典/肥胖當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4以上時,即為過重族群,須注意體重及生活型態調整;BMI超過27,就進入肥胖範圍,應積極進行減重治療;BMI若達35以上,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接受減重代謝手術。30歲以後,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小於25%,女性應小於30%。常見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痛風、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黃致錕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國際代謝手術卓越聯盟(IEF)主席●台灣外科醫學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代表●台灣減重支持教育協會理事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專長:腹腔鏡減重手術、腹腔鏡代謝手術及肝膽胰手術經歷:●嘉義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義大醫院國際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主任●義大醫院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興趣:羽球、健行、登山、閱讀、品嘗咖啡
-
2022-04-2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導致排便不順,甚至形成便秘,只好求助偏方或乾脆使用軟便劑。但營養師提醒,解決排便不順問題,最健康的方法還是從飲食著手,可攝取4大類幫助「順暢」的食物。 便秘已是現代文明病,久坐、壓力大、熬夜、偏食及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長期酗酒或不當用藥,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另外如老年人、孕婦或腸胃蠕動不好的小孩,也是便秘好發的族群。 有人為了每天順暢「解放」尋求偏方,更有人一天沒排便就求助「軟便劑」,但長期依賴軟便劑反而可能讓腸道失去「自己蠕動」的功能性。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營養師廖欣儀提醒,最健康的方式還是要從飲食下手,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多攝取4大類食物,讓排便更順暢。 1、高纖食物 如木耳、海帶、紫菜、香菇、蘋果、番茄、燕麥,這些食物中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軟化糞便,並且幫助腸道蠕動,有效預防便秘。 2、高鎂食物 如香蕉、腰果、杏仁、核桃、花生、糙米,研究指出鎂有輕瀉、軟便的作用,適當攝取可以幫助排便順暢。 3、發酵食物 包括泡菜、納豆、味噌、優酪乳等,這類食物有乳酸菌,可以調整腸道中細菌的數量,幫助腸道消化作用,但這類食物通常鹽分或糖份較高,要適量食用。如果是外食者,沒辦法吃足含好菌的食物,也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 4、含寡糖食物 如洋蔥、大蒜、蘆筍、大豆、麥類、蜂蜜,寡糖可提供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幫助人體提升免疫力,維持腸道健康,寡糖也具有類似水溶性纖維的作用,幫助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7 養生.聰明飲食
蛋白質成分越少 食物價格越低!我們如何迎來史上最大健康危機?
▍重點回顧1.我們展開了大型的小鼠研究,檢測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和纖維對小鼠壽命的影響。2.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飲食的小鼠中年和晚年時期最健康,壽命最長。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飲食的小鼠的生殖潛能最高。這和果蠅的狀況相同。3.低蛋白質飲食會啟動長壽途徑,保護DNA、細胞與組織,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DNA、細胞與組織註定會受到傷害。從酵母菌到人類都有長壽途徑。4.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和纖維比例,我們就能夠在有或沒有引起胰島素抗性的狀況下,阻止或引起肥胖、增長或減短壽命、推動或削弱生殖、增加或減少肌肉量、改變腸道微生物相和免疫系統等。我們發現了新的方式,藉由改變飲食而達到許多目的。試試看吃四個蘋果,一個接一個吃,絕大部分人最多吃兩個就放棄了。現在看看喝四個蘋果榨出的蘋果汁,相當於一整杯,很輕鬆就能夠喝完,而且再來一杯由四個蘋果榨出來的果汁,也並非難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蘋果汁的製作過程裡,絕大部分的纖維都濾除了。汽水和甜飲料中的熱量很容易就過度攝取,因為在喝的過程中並不會讓食慾剎車啟動。人類和紅毛猩猩是親緣關係相近的靈長類,但是在吃水果這方面,兩者有重大差異。紅毛猩猩和其他植食動物一樣,腸胃道已經對處理大量飲食纖維特別適應。紅毛猩猩有巨大的囊狀結腸,不只能夠有額外的腸道空間,讓牠們吃下纖維豐富的水果份量(以及其中所含的糖分和脂質)能夠超過人類,而且這種結構上的差異還能夠藉由另一種方式增加飲食中的能量。紅毛猩猩的腸道中有大型微生物群系,包含了幾十億個細菌,能夠把纖維消化成能夠用於產生熱量的分子。纖維說明了人類為何不像紅毛猩猩那樣會因為吃水果而變胖,因為人類沒有辦法吃得那麼多。這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因為吃超級加工食品而變胖。加工機器在把數噸的工業化生產作物轉換成澱粉和糖類時,去除的主要成分之一便是纖維。這些纖維到頭來都不會加回食品裡面,就算有也只有一點點。我們從蝗蟲、小鼠、紅毛猩猩和果汁的實驗中可以知道,把食物中的纖維去除掉,就等於切斷人類食慾的剎車。現在你可以了解肥胖和超級加工食品是人類近代史中無法分開的現象了。在你責怪蝗蟲搞壞了人類宴飲的興致前,牠們還是帶來了其他好消息。當我們操縱牠們的食物、讓牠們吃進更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牠們也順便吃下了更多健康的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吃得自然而然。這可能會為人類黑暗的超級加工飲食帶來幾絲光明嗎?感覺可能有,但實際上並沒有。大型加工機器剔除的不只是纖維,還有微量營養素。超級加工食品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本來就比較少,就算吃下的量很大,加總起來的微量營養素還是不多。犬儒的人可能會提出結論,說讓超級加工食品中的蛋白質比例下降,又剔除纖維,好讓人能吃得更多,是能夠增加銷量的聰明策略。可能吧,但是蛋白質比例下降也有其他原因。是什麼原因?來看一下我們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羅伯.布魯克斯(Rob Brooks)所合作的研究。這項研究沒有用到蝗蟲,只需要一台電腦和網際網路。我們各自在美國和澳洲的線上超級市場購物,在虛擬購物車中放滿一○六種在這兩個國家都能買到的貨物,接著把每種食品的價格和營養成分都標示出來,這些數字能夠讓我們計算每項產物中的脂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含量分別對價格的影響。在兩個國家中,結果都相同。脂質含量對價格幾乎沒有影響,脂質造成的熱量增加只能使得價格提高一點點。但是蛋白質就不同了,它對價格的影響很大:產品中的蛋白質越多、售價越高。令人驚訝的是碳水化合物會讓價格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時,食品變得更便宜。這就很容易能了解食品加工業者加入蛋白質時會錙銖必較,放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質時便慷慨大方,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製造成本。這種作法的另一個好處前面提到過,是能夠劫持我們的食慾,讓人飲食過量。經由蛋白質槓桿減少產品成本並增加消費,這兩種解釋看似就足以說明為何超級加工食品的蛋白質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質含量高。不過除了這兩個解釋之外,還有另一個更為強大的好處:味道。再一次,依然是蝗蟲指出了這一點。在給牠們高纖維和低纖維食物時,他們會吃低纖維食物,那是因為纖維使得其他營養素的占比下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質,還有鹽,對食物的味道而言很重要。低纖維代表更可口。我們之前對於蝗蟲口味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只要增加擊中味蕾的營養素濃度,傳遞到昆蟲腦部的電訊號也會增加,讓蝗蟲想吃東西。因此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為何超級加工食品中的纖維減少對製造者是有利的:這讓產品嘗起來更可口。我們在蝗蟲身上觀察到相同的效應,能夠解釋史上最大的健康危機:超級加工食品的興起。我們飲食的兩個驅力:我們選擇吃的食物,以及每種食物的攝取量,聯合起來讓危機加深。低纖維以及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讓食物更美味,導致我們選擇這類食物,放棄其他更健康的。在此同時,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占比低,製造成本也就更低。低蛋白質、低纖維、低成本,又能讓人吃得更多─超級加工食品的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本文摘自《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從動物攝食偏好破解人類飲食的密碼,一場橫跨三十年的營養實驗》。《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從動物攝食偏好破解人類飲食的密碼,一場橫跨三十年的營養實驗》作者:大衛‧盧本海默, 史蒂芬‧辛普森 譯者:鄧子衿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22/03/10
-
2022-04-15 養生.聰明飲食
好想吃鹹酥雞怎麼辦?鹹酥雞熱量表全圖解,5技巧聰明吃減負擔
鹹酥雞是許多人宵夜、點心的美食清單之一,但林雨薇營養師提醒,油炸過後的鹹酥雞,是「吸滿油」的食材且熱量爆高,吃太多不只很快就會發胖,還會增加脂肪在肝臟囤積的機會,延伸後續可能的急慢性疾病發生,甚至提高罹癌風險。衛福部國建署發布,「國人膳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性每日熱量建議2400大卡,成年女性每日熱量建議1900大卡,而這些熱量通常是平均分配在我們的早午晚三餐及點心中,能幫助我們維持日常身體活動,生理代謝所需體力。鹹酥雞熱量表全圖解!營養師教你這樣挑減負擔提醒愛吃鹹酥雞的朋友們,鹹酥雞的高油、高鈉又高熱量,若經常食用不僅過多的熱量很可能會轉變成脂肪,囤積在手臂、腰圍、腹部、臀部。另外,還會增加肝臟脂肪囤積,也可能延伸後續急慢性疾病,甚至提高罹癌風險。這次營養師整理列出鹹酥雞攤常見選項清單,並將所有品項依照熱量分成三類,供各位參考,查查看你究竟把多少熱量吃下肚?是不是光吃鹹酥雞,熱量就逼近我們一日所需的熱量了呢?第1類 》300kcal以上(建議選1種,不宜過多)雞排-622kcal三角骨-587kcal 鹹酥雞-312kcal 雞米花-351kcal 百頁豆腐-497kcal雞蛋豆腐-321kcal 豆干*3-342kcal 炸豆包-316kcal 銀絲卷-352kcal 第2類 》300-160kcal(建議適量選1-2種,加工食品不宜多)小熱狗*3-298kcal 雞肉香腸*3-297kcal 小肉豆-219kcal 地瓜條-295kcal 薯條-248kcal 魷魚-270kcal 雞皮-268kcal 七里香-249kcal 貢丸*3-236kcal 花枝丸*3-215kcal 湯圓-247kcal 甜不辣*2-248kcal 米血-290kcal 糯米腸-218kcal 芋頭簽-198kcal 魚板*1-186kcal 雞心-163kcal 柳葉魚*3-255kcal 第3類 》160大卡以下(熱量最低組,但蔬菜吸油力強,吃多更危害腸道及心血管健康)雞胗-108kcal 雞脖子*2-130kcal 四季豆-131kcal 玉米筍-136kcal 杏鮑菇-145kcal 青花菜-150kcal 青椒-140kcal 別小看鹹酥雞熱量!每週只吃一次連續一個月就胖1公斤稍微看一下,如果你點了1片雞排(622kcal)+1份百頁豆腐(497kcal)+1份炸銀絲卷(352kcal)+1份地瓜條(295kcal)+1串七里香(249kcal),熱量共2015kcal,就超過一個成年女性整日的1900大卡熱量攝取了。如果將白天早中晚餐吃的熱量算進去,整日的熱量更是大幅爆表,這也難怪油炸鹹酥雞吃多,會讓體重直線上升!營養師初步估算,假使你一次吃完上面的鹹酥雞,而且每週只吃一次就好,連續吃一個月,你的體重很可能就會增加1公斤!(1950*4=8060大卡,理論上:身體每攝取7700大卡會增加1公斤體重)這還不包含你吃鹹酥雞配的飲料,若加上飲料,吃到的熱量就不只這樣囉。每次站在鹹酥雞攤前,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是不是總讓你食慾大開,一不小心就愈點愈多呢?林耘彤攝圖/每次站在鹹酥雞攤前,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是不是總讓你食慾大開,一不小心就愈點愈多呢?林耘彤攝好想吃鹹酥雞怎麼辦?5個簡單技巧減少身體負擔也因此鹹酥雞被大家視為讓減肥破功的罪魁禍首之一,不過人難免有嘴饞的時候,如果真的很想吃鹹酥雞,不妨可以試試以下5個簡單又實用的小技巧,來幫助減少熱量攝取、降低身體負擔:1. 使用餐巾紙吸附可見油脂在食物入口前我們可以再讓自己吃到更少不好的回鍋油。使用餐巾紙趁墊鹹酥雞以外,吃之前我們可以再以紙巾按壓炸物,特別是在炸物起鍋一段時間後,食物表面容易泛油光,此時用紙巾吸附食物油脂,更能減少油量的過度攝取,減少熱量吃得比較健康,也更不容易長胖。2. 胡椒鹽減半許多鹹酥雞攤商灑胡椒鹽相當大方豪邁,想當然食物吃起來更香,口味比較重,但也會把食材原始風味掩蓋,更可能吃到過量的鹽。造成血管及腎臟負擔。3. 補充一份水果(約1飯碗份量)首選芭樂、柳丁、奇異果、鳳梨等維生素C的水果搭配使用,不僅抗氧化減少油炸油可能產生的自由基氧化反應,水果本身含有分解脂肪的酵素,能幫助腸道分解油脂,避免大量油炸食物引起胃悶腹脹,影響消化機能。4. 不吃油炸蔬菜,改吃沙拉均衡一下通常一份100g蔬菜熱量約20-35大卡左右,蔬菜油炸脫去水份,讓蔬菜口感脆口,愈嚼愈香,油炸蔬菜吸附油脂能力比肉類高,讓你在吃的過程完全不感覺油膩的同時,又因為卻不知已經吃進不少油脂,舉例:汆燙青花菜(100g)熱量僅28大卡,經過油炸後,原本低熱量高纖的青花菜,瞬間熱量整整多出5倍。不僅如此,高溫烹煮後的蔬菜,原本蔬菜原有的植物營養素也跟著減少,所以建議吃鹹酥雞時,除點肉類、豆製品及少量加工製品以外,盡量不吃油炸蔬菜,改以生菜搭配鹹酥雞一起吃。5. 補充魚油或亞麻仁油吃油炸食物會吃到較多ω-6型式脂肪酸,攝取太多ω-6脂肪酸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下,特別容易引起3高代謝疾病,也可能導致中風、癱瘓等後果。所以如果你晚餐或消夜吃鹹酥雞這類炸物,建議補充能抑制ω-6脂肪酸作用的脂肪酸ω-3型式脂肪酸,ω-3脂肪酸主要存在海鮮魚類,及部分植物性食物。可簡單吃一手掌心大鯖魚、鮭魚或者直接補充魚油軟膠囊都是很好方法,對於素食者而言,則可選擇亞麻仁油、芥花油做為補充ω-3型式脂肪酸來源。提醒大家~享受美食當前~還是留意選擇好點的吃法,當然能夠管住嘴,就盡量不吃吧!如果真的還是很想吃,那就找人一起共享美食,或選擇2-3種喜歡的種類吃,千萬別一次點太多,每樣都吃一點,淺嚐享用每種口味的鹹酥雞是比較好的吃法。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林雨薇 營養師】/【Instagram:林雨薇 營養師】(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
-
2022-04-14 癌症.大腸直腸癌
8旬老婦腫瘤阻塞腸道難排便 金屬支架協助恢復
85歲陳姓老婦有大腸癌病史,近日因腹部疼痛脹大、排便不順而到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的大腸腫瘤復發並阻塞腸道,醫師安排老婦接受大腸金屬支架手術治療,術後老人家可順利排便、不再腹脹,也恢復正常進食。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洪吉來表示,約20%的大腸癌病人常發生腫瘤阻塞腸道影響糞便排出,導致病人食慾減退、腹脹、排便困難等狀況。過去要解決這種困擾,大多以暫時性腸造口(人工肛門)處理,但缺點是容易產生側漏、異味,影響病人日常生活,也必須時時注意腸造口的清潔與照護,才能避免感染問題發生,但現在已可使用大腸金屬支架解決病人上述的窘境。他指出,大腸金屬支架與心臟支架相似,透過類似大腸鏡的方式將支架放進腸道,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不僅不需要面對腸造口的多項問題,病人更能改善排便狀況,並可恢復飲食、補充營養,待體力充足後再接受手術治療處理腫瘤問題。大腸癌是國內常見的癌症之一,初期治療多有不錯成果,但到了晚期常因病情導致腹痛、腹脹、排便不順或出血情形,嚴重影響病人身體狀況。因此,日常生活除了要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取高纖食物、戒菸酒之外,50歲以上民眾記得每2年做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有異常一定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致延誤病情徒增困擾。
-
2022-04-05 養生.聰明飲食
吐司、涼麵…小心高鹽陷阱!營養師揪10種隱藏版地雷食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000毫克,國內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約6公克的鹽。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根據美國統計,高達70%的鈉攝取來自家庭外的加工食品及外食,日常食物有許多「隱藏高鹽食物」,例如:麵線、麵包、吐司、貝果、拉麵、黑輪、餅乾、零食等。❶厚片吐司一片厚片吐司有1.2公克的鹽,含鈉量約480毫克,吐司加鹽能夠加強麵團的筋度、讓麵筋吸水力更好,同時也能加強麵筋的強度和彈力,吃起來的口感也更有層次。❷豚骨拉麵一碗豚骨拉麵高達9公克的鹽,含鈉量達3600毫克,吃一碗每日鈉攝取量就超標,原因在於湯底就有6.9公克的鹽,叉燒肉也有1.4公克的鹽。❸泡麵  泡麵是很多人喜愛的食品。營養師洪若樸指出,泡麵的調料包含鹽量相當驚人,以時下流行的拌麵類為例,每100克含鈉量有1600毫克,換算成鹽就是4公克,有的人吃拌麵還會配上醬菜、醬瓜,一餐下來鈉攝取量就5公克,建議依照個人口味需求,開始從1/3的調味包減少使用。❹涼麵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坊間不少涼麵店家所用的油麵,為了增加Q度,幾乎添加磷酸鹽或小蘇打,含鈉量非常高。洪若樸指出,油麵加上麻醬、炸醬鈉含量也高,吃一碗涼麵等於攝取鈉量約1200至1265毫克,跟吃一碗泡麵差不多,醬汁最好減量攝取,酌量即可。❺醬料 常見的調味醬料,如沙茶醬、肉燥、蘑菇醬等。洪若樸表示,一湯匙的醬料鈉含量不會超過100毫克,若是用來拌麵、拌飯,通常會挖上好幾匙,很容易攝取過多的鈉。❻穀片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❼丸餃類常見如貢丸、魚丸、魚餃等,丸餃類屬於加工食品,每100公克的鈉含量有700至800毫克。洪若樸說明,1顆貢丸約30公克重,約有200毫克的鈉,喝一碗貢丸湯,相當攝取了700至800毫克的鈉。❽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含鈉量高,屬於高鈉飲料。洪若樸舉例,喝1罐容量600毫升的運動飲料,就有可能攝取了252毫克的鈉,因此,不建議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只要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天然食物就足夠了,除非是長時間運動大量出汗者,才可能需要額外補充。❾零食例如:洋芋片、玉米脆片、餅乾、調味堅果。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洋芋片,鈉含量就有383毫克,蘇打餅乾也有388毫克,吃下一份相當於每日鈉攝取建議量的1/6❿低鈉鹽不少家庭主婦會使用低鈉鹽,以為比食鹽更健康。洪若樸表示,低鈉鹽是以鉀取代鈉,但1茶匙、約5公克重的低鈉鹽,仍含有高達917毫克的鈉,不論食鹽、低鈉鹽,最好少用為妙,適量使用才是首要原則。高鉀蔬果,排鈉、降血壓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推估,美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死因占45.4%,經探討分析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相關,其中以鈉攝取量過高即占9.5%,可見鈉攝取量超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洪若樸指出,蔬菜富含人體健康不可欠缺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基本上一天應攝取600公克的繽紛蔬果,尤其蔬菜含有豐富的鉀,例如:海藻、芹菜、菠菜、空心菜、川七、莧菜、茼蒿、山藥、韭菜、地瓜葉等,對高血壓病患而言,適量攝取鉀,能幫助多餘的鈉排出體外。 程涵宇說明,鉀與鈉共同維持身體的液體和電解質平衡,高鉀食物可以排出越多的鈉,鉀可以通過減弱鈉的作用來幫助控制血壓,還有助於放鬆血管壁,有助於降低血壓。洪若樸表示,海藻在海底孕育成長,富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能幫助加速代謝,可以排出鈉,有助於血壓的穩定,且含有葉綠素是絕佳的鹼性食物,可以促進重金屬污染排出體外。(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9期)延伸閱讀: 。鹽多必失健康但缺鹽也不行,專家推薦日常減鹽8技巧 。換個作法鈉翻倍!營養師「鈉含量黑名單」曝光 雞絲麵竟奪冠
-
2022-04-02 癌症.大腸直腸癌
哪些人易得大腸直腸癌?醫:約8成與後天有關,3症狀速就醫早期存活率達九成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有1.7萬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為維護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補助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 哪些人易得大腸直腸癌? 醫:約8成與後天有關!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則與年齡、肥胖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呼籲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 便祕、腹瀉、血便是大腸癌?出現3大症狀立即檢查!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教授說明,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然而,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故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三大「自覺症狀」,呼籲民眾若出現腹脹腹痛、血便中帶有黏液便,以及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除了上述自覺症狀外,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亦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腸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9成,四期已非末期別放棄! 一旦確診,早期治療腸癌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即使為晚期腸癌亦不要灰心。標靶藥物問世後,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已非末期,透過不同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的組合,第一線總緩解率可達7成、疾病控制率更高達9成 。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研究調查統計,第四期存活率接近2成,大幅優於歐美日韓之醫學中心,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不要放棄任何希望。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黃聖捷醫師表示,依照目前健保規範,大腸直腸癌患者於第一線到第四線治療,若能持續使用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達近兩年半。換句話說,「接力治療」就是患者能夠打到越多標靶藥物、接受完整治療,其整體存活期與疾病穩定期也最長。 防疫也要防癌,腸癌篩檢、治療不能拖! 受新冠疫情影響,除了民眾篩檢意願降低,臨床上也發現約2成患者的治療時程亦有延誤。張世慶教授表示,近兩年門診觀察,腸道阻塞與破裂就醫的患者,以及院內緊急手術的比例皆有增加。推測主要原因為民眾懼怕感染新冠肺炎而不敢就醫,即便出現症狀也選擇隱忍,直到病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願意就診。 因疫情不敢前往醫院,婦腸癌拖延治療結果… 黃聖捷醫師分享,診間一名57歲女性患者,原先為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經過多次電療、化療後再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後續僅需透過輔助性化學治療與定期追蹤即可。然而不幸的是,追蹤期間正逢本土疫情最嚴峻時期,患者心生恐懼而無定期回診,直到有一天發現肛門與會陰部外流出黏稠分泌物與組織液,才意識到情況不對!緊急就醫診斷後,腫瘤復發且從肛門口突出,如此一來不僅前面的治療功虧一簣,復發後的腫瘤發展也更加快速、兇猛與廣泛,以致暫時無法透過手術切除。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防疫也要防癌,疫情期間醫院都有良好的防疫措施,鼓勵民眾積極接受癌症篩檢,以保護自己的健康。糞便潛血篩檢結果如有異常,為避免錯過黃金治療,請務必遵循醫囑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防腸癌定期篩檢、追蹤是關鍵,頻道《iCare愛幫忙》助防癌! 在腸癌的預防與治療上,最重要的是定期篩檢與追蹤,楊純豪理事長表示,現今大腸直腸癌治療選擇多樣、網路資訊龐大,患者較難全面性吸收或於回診時詳細詢問。有鑑於此,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推廣,為腸癌患者服務的Line頻道《iCare愛幫忙》,預計於下半年上線,化身病友貼身小秘書,其功能包含:就醫提問單、保單試算、腸癌照護攻略,以及在治療旅程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期望藉由此醫病共享決策的輔助工具,提供癌友更多照護秘訣,讓醫病雙方於看診時可更充分溝通。 臺中市腸腸久久協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微創中心主任陳宏彰醫師也呼籲,不幸罹患也不要氣餒沮喪,現今已有許多治療武器,配合醫囑、治療不中斷是首要之道!除了醫師專業治療,患者間抗病經驗交流與心路歷程分享,也是抗癌重要動力之一,鼓勵癌友可多參加病友團體活動,一起攜手勇敢面對! 《延伸閱讀》 .防便祕、大腸癌、護血管!膳食纖維營養師4招簡單吃滿。 .30歲男腸阻塞竟大腸癌末期!標靶藥縮小腫瘤救回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02 養生.聰明飲食
1捲潤餅=1個排骨便當! 營養師曝「配料陷阱」:必加靈魂調味也在內
清明時節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亦是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在台灣習俗家家戶戶除了掃墓,在此日也享用美味的潤餅。但也別忘了一般市售潤餅高油、高糖且熱量可能比一份排骨便當多。潤餅把握3原則 健康兼顧飽足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賴柏宏營養師表示,想要吃得健康,需把握3個小原則「少油、少糖和高纖」:多選用當季蔬菜不僅高纖也增加飽足感,肉類則選擇低脂肉類,避免五花肉、三層肉、絞肉;烹調方式盡量以少油、水煮、半水炒或川燙方式。而潤餅裡的花生粉要注意份量,因花生粉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1份油脂類=花生粉1匙免洗湯匙=1/3匙植物油=45大卡,有高血脂、高血磷者要特別注意切勿過量,避免影響血脂、血磷的控制。 更要注意的是,花生粉裡還會加糖粉,需要控制血糖者,必要時可用代糖去取代,以避免影響血糖。每餐最多2個潤餅 內餡這樣替換降負擔賴柏宏強調,一餐以1-2個潤餅為限,在製作潤餅的時候,建議內餡可以多選擇當季盛產蔬菜,若用水煮、川燙等方式製作,熱量會更低;肉類的部分,建議選擇少油炸、油煎等高油烹調的瘦肉,以減少油脂的攝取;潤餅皮也以選擇全穀雜糧類,如全麥潤餅皮。 而1份全穀雜糧類 (70大卡) =2張潤餅皮=1/4碗白飯=半碗油麵,建議內餡配料以豆干片、瘦肉、皇帝豆、雞胸肉等取代,避免使用油蔥之料理;同時再次提醒,要注意花生粉、糖粉的用量,尤其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注意攝取量的控制。延伸閱讀: ·清明應景吃潤餅!專家點名「2種潤餅皮」別買 小心摻入有害添加物 ·清明節掃墓祭祖前必看! 多數人易忽略「穿著3要點」:小心惹上恙蟲病
-
2022-03-3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術後未追蹤 拖到肛門流血
大腸直腸癌為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術後追蹤不可忽視。一名住在金門的57歲女性患者,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及電療、化療後,只需透過輔助性化療、定期追蹤,即可控制病情,卻因疫情不敢來台回診,拖延九個月直到病情惡化變為第四期,肛門、會陰部外流出血,一天需換三次尿布、無法坐著,腫瘤發展快速難再切除。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表示,患者術後仍有零星微小細胞,需透過化療消滅,但該名患者怕染疫而不敢回診,直到腫瘤變大、惡化到第四期後才回診,不僅前面治療功虧一簣,復發後腫瘤發展的更廣泛、快速。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指出,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腺瘤息肉癌化造成,通常早期無症狀,若能及早發現、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發生。常見大腸直腸癌三大自覺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務必提高警覺。一旦發生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祕、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更是罹癌的高風險症狀。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糞便潛血陽性者,需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若無追蹤,罹患大腸癌風險將增加。大腸直腸癌成因,包括家族遺傳病史、飲食習慣及健檢意識低落,建議民眾仍要定期篩檢。隨著醫療基因分子診斷進步,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治療多元,且部分有健保給付,鼓勵民眾確診四期也不要放棄。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約二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八成與年齡、肥胖及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蔣鋒帆呼籲,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即使無症狀,也應於50歲後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高風險群更應提早做大腸內視鏡檢查,遠離大腸癌危害。
-
2022-03-30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術後未追蹤 9個月後肛門流血膿
大腸直腸癌為國內十大癌症之首,術後追蹤更不可忽視。57歲的女性患者居住金門,確診第三期大腸直腸癌,經多次電療、化療及手術切除腫瘤,原只需要透過輔助性化療、定期追蹤,即可控制病情,因為新冠肺炎不敢來台回診,拖延9個月病情惡化變到第四期,甚至肛門、會陰部外流出血膿,一天需換3次尿布、無法坐著,腫瘤發展快速難再切除。收治上述個案的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表示,患者術後仍有零星微小細胞,需透過化療消滅,該名個案怕染疫而不敢回診,直到腫瘤增大、惡化到第四期後才回診,不僅前面治療功虧一簣,復發後腫瘤發展地更廣泛、快速。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指出,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腺瘤息肉癌化造成,通常早期無症狀,若能及早發現、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發生。常見大腸直腸癌3大自覺症狀,包括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務必提高警覺,如果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更是高風險症狀。受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張世慶透露,近2年觀察,臨床上有2成患者治療延誤,常拖到出現嚴重病灶而送急診,像是腸道阻塞與破裂,進而發生嚴重腹膜炎,雖可以透過緊急手術,但仍有30%死亡率、50%機率發生併發症,且術後1周為關鍵期,年紀較大患者若無法控制住敗血症,恐增加免疫風暴、體內產生抗藥性等,預後狀況不佳。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108年新確診大腸直腸癌就有1萬7302人,與109年相比,110年少篩檢出680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健保統計大腸癌手術109年相較108年減少5%,但我國預測新確診數尚未達高峰,代表因疫情影響篩檢率。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楊純豪表示,糞便潛血陽性者,需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若無追蹤,罹患大腸癌風險將增加。大腸直腸癌成因包括家族遺傳病史、飲食習慣及健檢意識低落,建議民眾仍要定期篩檢,且隨著醫療基因分子診斷進步,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新型態治療多元,都有不錯治療效果,且部分有健保給付,鼓勵民眾確診四期也不要放棄。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與年齡、肥胖及飲食、生活習慣等有關,呼籲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即使無症狀,也應於50歲後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高風險群更應提早做大腸內視鏡檢查,遠離大腸癌危害。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想瘦身又兼顧營養怎麼吃?營養師:多吃金針菇、花椰菜、木耳、豆腐、玉米筍...油切食物
人人都想吃得健康,邊吃邊減重,健康無負擔。但什麼時候該吃哪道菜,就是不少人感到有困難的時候。營養師余朱青表示,很多蔬菜平價又有高營養價值,還能幫助瘦身、消水腫!火鍋食材豆腐、金針菇 營養豐富又有飽足感余朱青表示,天然食材中有不少低卡高纖還有吸脂作用,像是許多朋友在減脂時常會用到的「豆腐」。豆腐熱量低、蛋白質高、而且還容易有飽足感,不過減脂時要吃傳統豆腐,不要吃添加物很多的加工豆腐。涮涮鍋常出現的配菜「金針菇」。金針菇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也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金針菇含有菇類甲殼素及蘑菇殼聚,這些成份可抑制脂肪吸收,是減脂的好夥伴。「另外常常出現在台式湯麵或韓式拌飯裡的豆芽菜也很好。」余朱青表示,豆芽菜有分黃豆芽及綠豆芽,營養成份不錯,也是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營養成份高的好食材。「不止可拿來當湯麵旁的配角,當一份菜吃也不錯。」花椰菜營養成分高 黑木耳好煮又助腸道蠕動余朱青表示,大家常煮的「花椰菜」中,綠花椰菜及白花椰菜的營養成份都很高,也都是屬於高纖蔬菜,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而且高鉀,可以幫助消水腫。芹菜也是熱量低高纖且也可幫助消水腫的食物。「黑木耳也是好處多多,100g熱量38kcal,膳食纖維高達7.4g,所含的水溶性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黑木耳也常常出現在各種料理中,不論熱炒涼拌都好吃。」在減脂又喜歡吃黑木耳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打黑木耳汁,可以不要加糖,加枸杞紅棗提味就會很好喝。可當飲品,好喝熱量低,還可幫助胃腸蠕動喔。最後是玉米筍,一根大約10公克,10根玉米筍膳食纖維有2.6公克,熱量僅有31卡。玉米是澱粉,但玉米筍是「蔬菜類」,也是減脂朋友在餐桌上,可以多多利用的好食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降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授5秘招:吃對還能瘦
得舒飲食(DASH Diet)是一種廣泛受到推崇的健康飲食法,起初是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出的一套飲食方式,可有效助於控制血壓、降低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其特色是攝取富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品,肉類以低脂為主,並減少紅肉的攝取,油質攝取則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如堅果、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含糖飲料、甜食也要減少攝取。 得舒飲食 有助瘦身、降血壓營養師潘富子指出,得舒飲食雖是一種專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一般健康者也可以把得舒飲食當作日常飲食方針。由於得舒飲食高纖、低脂、吃好油的特性,若控制好熱量,掌握好每種食物的份數,也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但如有糖尿病、腎臟病、腸胃道等疾病者,則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推薦閱讀:藥師示警「服用降血壓藥」別碰香蕉、金針菇、空心菜! 嚴重恐傷心腎) 得舒飲食怎麼吃?把握5大原則潘富子提出簡單把握「高纖、全穀、低脂、吃好油」這幾項重點就可輕鬆執行:1、主食盡量以全穀雜糧類為主:可用糙米飯、燕麥飯、全麥饅頭等食物,取代白飯、白麵等精緻澱粉,每天約攝取6-8份。(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2、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分別在一日三餐中平均分配吃完。蔬果在挑選上,可盡量多攝取高鉀蔬果,富含鉀蔬菜有莧菜、菠菜、空心菜等;富含鉀的水果則是奇異果、木瓜、芭樂、香蕉等。一份的份量可用一個拳頭作為一份的大小。(推薦閱讀: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都上榜)3、選低脂乳品:每天攝取2-3份低脂奶或低脂乳品,如低脂奶、優格等。4、攝取蛋白質可吃豆製品或吃白肉取代紅肉:如魚、雞、鴨、鵝,也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5、攝取好的油脂:烹煮食材時選用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葵花油等,也可吃堅果補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攝取,但份量上一天不超過1份。(推薦閱讀:血壓狂飆!營養師點名「忌吃5樣食物」防傷心 清粥配菜也在內)三高盛行率高 初期症狀不易發現由於飲食習慣西化,口味也較多重油重鹹,也因生活較忙碌,時常會疏忽飲食上的營養均衡且大多沒有培養運動習慣。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推薦閱讀: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網驚呆:是必點)潘富子強調,三高就是導致多種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其它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無論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在初期發生異常都沒有明顯太大不適感,大多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因此要格外注意。(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延伸閱讀: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這樣吃小心「第四高」上身!營養師公開「3種陷阱組合」 竹筍雞湯也在內 
-
2022-03-24 養生.聰明飲食
草莓不是最毒!「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出爐,剝皮水果要先洗再吃
根據農委會公告的109年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研究成果報告,這次檢測全台13673件蔬果中,農藥殘留比率最高的水果以前都非草莓莫屬,現在則換成百香果。不過,營養師程涵宇強調,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不代表就是有毒蔬果,建議應盡量選購當季蔬果,並選擇有政府輔導之標章商品;於食用前,只要經由流動水清洗、去皮、去殼、烹煮等處理,即可去除大多數農藥殘留。水果農藥殘留 不合格率排名1、百香果13.9%2、龍眼11.8%3、柳橙10.3%(推薦閱讀:睡前吃「這8樣東西」恐讓你失眠! 酒、蘇打水、柳橙汁都上榜)4、木瓜7.9%5、洋香瓜6.2%6、荔枝5.6%(推薦閱讀:荔枝吃多變胖、冒痘還會流鼻血! 3個時間點吃也NG) 7、草莓5.3%8、印度棗4.8%9、檸檬3.8%10、香蕉3.2%(推薦閱讀: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營養師警告「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11、金柑2.9%12、柑桔2.6%13、芒果2.3%(推薦閱讀: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14、火龍果2.1%15、釋迦2.1%16、柚子1.4%(推薦閱讀:柚子、文旦哪一種比較營養? 營養師曝「熱量魔王」:O瓣就超標) 防農藥殘留 食前處理這樣做若要減少農藥殘留,程涵宇分享,每個「食前處理」的步驟都會減少農藥殘留,「清洗、去皮、脫殼及切除蒂頭」等步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1、葡萄、草莓等漿果類(連皮吃):流動水清洗每一顆果實後再去除蒂頭。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達47-92%。2、有果皮的水果例如柑橘、梨子、香蕉、百香果(皮不吃):切水果之前、去外皮之前,水果一定要先洗,如百香果、香蕉、橘子、柳橙,千萬別想說不會吃皮就不特別去洗,當我們在去皮剝皮的時候,容易不小心農藥會沾染到果肉,像是在砧板上切柳丁、百香果時果肉會不小心沾到果皮上的農藥把農藥吃下肚;剝橘子完手上摸到橘子皮上的農藥等。(推薦閱讀:吃10顆蘋果仍不夠一天所需膳食纖維! 營養師公開「高纖水果排行」:第一名超意外)延伸閱讀: ·水果爛一小塊削掉再吃? 營養師揪「隱藏陷阱」:小心罹3種癌機率飆 ·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小心「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