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體溫
共找到
1407
筆 文章
-
-
2021-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仁波切贈移民署測溫消毒一體機 盼防疫更周全
近日不少人民眾及團體,捐贈物資給醫護或警消人員,希望在抗疫工作上能盡一分心力,但在抗疫戰線中,移民署因必須與境外人士與外籍移工接觸,風險一點也不小。為使移民署人員及洽公民眾有更好、更周全的防疫效果,弘揚佛法的松柏仁波切(Khenpo Lama),主動捐贈150台自動紅外線測溫消毒一體機給移民署,移民署將規畫分配到北區大隊、中區大隊、南區大隊、國境大隊、訓練中心及異地辦公室等單位。移民署則感謝此項義舉,除了妥善運用之外,也將回贈感謝狀,感謝松柏仁波切共同為防疫而努力。這種全自動紅外線測溫消毒一體機,只要雙手接近,就能智能感知溫度,除了立即顯示體溫外,同時使用自動感應免清洗消毒酒精皂液器,確保洽公場所防疫安全與需求。松柏仁波切1998年發願傳播佛法,分別在台灣、馬來西亞、挪威、日本等地成立桑耶寺佛法學會,後來因緣際會被邀請到德國、英國、瑞典、丹麥、西班牙、新加坡等國家弘揚佛法,足跡與弟子遍布世界。台灣這次疫情嚴峻,松柏仁波切希望能夠為台灣防疫工作盡些心力,因此捐贈測溫消毒一體機,希望守護第一線防疫同仁及洽公民眾的潔淨。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新冠疫苗後發燒怎辦?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國內各縣市新冠疫苗正依「COVID-19疫苗優先接種順序」施打中,然而,卻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這些案例和疫苗是否相關,還必須進一步的調查。不過,一般接種後容易出現哪些副作用?若發燒了該怎麼辦?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Q&A 」中指出:.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多久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需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COVID-19疫苗會有哪些副作用?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 (≥38℃ ),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 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如果接種疫苗後發燒,該怎麼處理?根據臨床試驗數據,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至16%,大多會在48小時內緩解。建議您可以多喝水,多休息,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以作為診斷參考。.接種COVID-19疫苗後,若出現了副作用或不良事件,該怎麼辦?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如症狀持續、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具臨床意義之事件者,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接種疫苗後假使又感染COVID-19,會增加疾病嚴重度或影響治療效果嗎?接種COVID-19疫苗後,大部分人體內會產生對抗SARS-CoV-2的免疫力,因此假使又感染到COVID-19,疫苗接種後體內產生之細胞性免疫力與體液性免疫力將使疾病表現較輕微;另接種疫苗不會影響藥物對COVID-19的治療效果。延伸閱讀: ·我適合接種COVID-19疫苗嗎? 兒童、過敏者、哺乳婦女族群一次解答 ·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專家解答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懶人包/一針難求!長者接種AZ疫苗「3大重點」一次看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然3天來已有13起長者接種AZ疫苗後猝死的案例,令民眾憂心是否要讓家種長者接種疫苗。據初步已知資訊,哪些長者較不適合打疫苗?長者打疫苗前可做那些準備?打疫苗後需留意什麼?本報特別諮詢感染科醫師,整理成「留意長者接種AZ疫苗兩三事」懶人包。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2例個案死亡有明確死因,大部分個案則需藉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才能釐清死因,調查是否與疫苗相關。●哪些條件下,長者應暫緩接種疫苗?A:有在打荷爾蒙者、發燒不適者、罹患急性傳染病者、接種第1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14天內接種不活化疫苗、28天接種活性減毒疫苗應暫緩施打疫苗。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有打荷爾蒙者應先暫緩施打疫苗;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指出,有發燒不適、罹患急性傳染病的長者請先暫緩施打疫苗。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指出,接種第1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應暫緩施打疫苗。若近期有打過不活化疫苗,要等14天後再接種;若是施打過活性減毒疫苗,要隔至少28天。●長者接種疫苗前的準備/事先詢問能否施打疫苗,減少長者的疑慮許多民眾對家中長者能否接種疫苗倍感疑問,張科指出,至接種場所後,現場工作人員通常沒有時間一一回應能否接種疫苗的各式疑問,到場的長者基本上都確定要接種疫苗。若希望詳細評估病歷資料,以決定是否接種疫苗,張科建議,接種前可由家屬事先協助致電給防疫專線1922、相關衛生單位,或是尋求平常就診之家醫科醫師的協助。/出門前先量測體溫接種當日可以注意什麼?張科表示,出門前事先自行量測體溫相當重要,如果體溫過高,當日便不建議接種疫苗,可以避免到現場才發現無法接種,白跑一趟。/準備普拿疼、乾洗手並戴好口罩此外,可以準備普拿疼,若接種後出現發燒反應,便可直接服用、舒緩,且因接種場所聚集數百人,染疫風險高,張科提醒,離家前,務必記得攜帶乾洗手,並配戴口罩,尤其雙北屬疫情熱區,風險最高,特別要注意。/行進途中要當心張科說,「長者出門一趟風險高,建議有人陪同前往」,避免路途中不小心跌傷、發生意外,張分享,許多長者行動不便,近日就有長者在前往接種疫苗的途中失神,不小心跌傷,導致骨折,還來不及打到疫苗,就先住院治療。/到場後稍作休息、保持心情愉悅此外,近日天氣炎熱,許多長者在前往接種疫苗的途中早就大汗淋灕、氣喘吁吁,黃高彬提醒,一旦抵達接種場所,請先讓長者稍作休息、降低體溫,並讓呼吸循環恢復正常;他並補充,無論接種疫苗前或後,保持長者心情愉悅也很重要。●長者接種疫苗後的注意事項/多喝開水除接種後應於現場休息觀察至少15分鐘外,黃高彬表示,接種後要多喝開水,除促進身體循環與代謝,近期天氣炎熱,血管易擴張,導致水分流失,也可預防「脫水」現象的發生。/特別留意接種AZ疫苗後5至16天有無血栓反應因應AZ疫苗可能有極低風險造成血栓,黃高彬指出,血栓反應時間點目前以接種AZ疫苗後5至16天為數最多,建議家屬多加留意這段區間。/留意接種後症狀張科進一步提醒,接種疫苗2日後,若仍有發燒、畏寒、發抖、睡不著、疲倦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接種4日後,若施打處仍疼痛、紅腫,也建議就診,以釐清是否與疫苗接種相關。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頻傳長者接種疫苗後猝死 專家揭:恐與中暑有關
全台75歲以上長者15日開始接種由日本提供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至今已傳出十多位長者猝死,恐引發民眾恐慌。專家認為,應盡快查明長者猝死原因,此外近期天氣炎熱,若長時間曬太陽,長者不僅容易中暑,死亡機率更大增,提醒家屬千萬要注意長者體溫變化。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以中暑臨床症狀來看,要看是否有熱環境、熱來源,像是長者在戶外曬太陽排隊、長時間等待,打疫苗環境太過悶熱都有可能;若出現頭暈、嘔心、嘔吐、食慾不振、虛弱及體溫高等症狀,有可能發生中暑,致死率增高。朱柏齡提醒,長輩在熱環境待久了,心臟壓力大增,若水分不足容易有血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過往也曾診治病人在炎熱環境,水份也不夠,引發深部靜脈栓塞,因此需要綜合長輩病史、打疫苗前是否身體檢查、打疫苗現場環境因素來判斷。兩年前朱柏齡曾發表文章,針對百萬筆健保資料分析,日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曾中暑的人高於沒中暑的人,國際文獻也提及,處在熱環境下若缺水,血液濃度高,更容易有血栓。目前無法確認長輩猝死原因,但朱柏齡提醒,長輩排汗能力較差,太陽曬1小時就會中暑,建議補充水分外,家屬也可攜帶耳溫槍,隨時幫長輩量體溫,若超過38度應儘速降溫,噴冷水或擦拭冷水、吹電風扇,或選下午、晚上時段接種疫苗。若失智症長者身體不適,可能不會主動說明,家屬也要特別關注身體異狀。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頻傳 醫院證接種人次「大幅減少」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不過,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且3天來已有13起,雖說無法證實死因與疫苗正相關,但人心惶惶連帶影響打氣,不少醫院反映接種人次「大幅減少」,更有醫師直指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針對疫苗施打狀況,台北長庚管理部高專賴宗政表示,長者接種疫苗的打氣確實明顯下降,第一天疫苗開打從早上9點至下午5點,總接種人數為932人。原本開給北市衛生局一天1000人的可施打名額,礙於人流控管,第二天改開放600個名額,同時調整接種空間後,第二天施打的時間只有下午2點到5點,但是預約接種人數「大幅減少」,昨天僅完成191人施打。今天恢復上、下午場的施打時間,上午已完成接種人數為194人,下午開放給戶籍不在北市但年齡為85歲以上長者,總計有108人預約。賴宗政表示,自昨天陸續發生長輩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就嚴重影響打氣,今天下午雖開放給不在籍的85歲長輩施打,恐怕也不一定會打到百人。明天依照北市的規定,將再開放給75歲以上長輩,可能接種人數會些微提高。台大醫院院方表示,台大半天可掛號1050人,整天可打2100人,院方特別開了七個診進行分流,但後來發現實際接種人數不到總名額的一半。6月15日開打首日預約人數最多,上午560人,下午252人。隔天人數往下掉,上午305人,下午280人,較首日減少三成。今天是第三天,上午僅接種222人,比前一天上午少三成。院方表示,預約未到的,都會一個一個打電話去問,發現有蠻多人是家人為長輩預約,但長輩本人不願意接種。這兩天現場如果有剩餘疫苗,北市有規定一瓶若剩三人份,可以打電話請75歲以上的人來打,因此最後都沒有剩餘。明天北市也會開放把年齡往下開到80歲以上,或許接種人數會多一點。另北榮15日開放施打第一天,上午施打462 人、下午136人,共598人次。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說,這波疫苗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種,台北市府沒有做好需求調查,加上AZ疫苗採線上預約制有數位落差,以北榮1400劑的量能而言,半天至少要有700人次接種,實際上民眾只來了兩成而已。陳曾基表示,現在就是打不完的完的狀態,以政府公布過去流感疫苗五成接種率來說,打氣真得很差。「數位落差」也占很大的因素,他以自身經驗而言,過去承辦20幾年的健康檢查來說,實地親身報名一小時就會額滿,今年採線上報名,長輩不好開口求助,報名三個月了還沒滿。另也有醫院反映停打狀況不明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從明日上午疫苗接種預約人數來看,名額共700人,但仍有500名長者預約,未見明顯停打疫苗的狀況。洪子仁說,6月16日上午預約253人,實際施打231人,施打率達91.3%,下午現場掛號,並由里長陪同長者一同前來,共接種209人。目前明日上午、下午疫苗接種名額各有700人,上午已預約500人,下午則是200人,星期六全日額度為250人,已預約200人。國泰醫院則指出,院方在15、16日上午開放接種疫苗,兩天合計共打了1000人次。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何景良表示,15日起開放8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當日上午485人、下午145人、夜診38人,共計668人。16日上午185人,下午261人,合計446人;17日截至上午接種115人,原預計每小時可施打120位、6線同步施打,單一時段可施打360人,但施打狀況不如預期,原因有長者行動不便、洗腎病人已於診所施打外,還有媒體報導長者打疫苗猝死,讓伯伯、婆婆難免會擔心。何景良表示,截至目前僅1位長輩施打疫苗後血壓偏低,送往三總急診觀察,後來血壓恢復、意識正常即出院返家休息;符合資格長者,現場醫師會量體溫,37.5度以下即可施打,目前沒有退件狀況,有特殊需求也會盡量協助,像是今早有1位長輩剛於骨科手術,無法下車,醫師便到路邊問診,護理師在路邊打針。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
2021-06-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專家揭爆血管真相
台灣各地溫度屢創新高,天氣真的好熱,很多人都會想要喝杯冰涼飲料解渴、降溫。但是,一到夏天就會在社群平台上會看到一些文章的轉傳分享,訊息內容大致意思指出「大熱天喝冰水、沖冷水澡,會有微血管爆掉、中風等危險」,是真的嗎?適當補充水分 避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天氣熱、運動後應多喝水、排汗,以調解體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世昌院長表示,每日應飲用足夠的水量,以維持身體理想的含水狀況,而非溫度之高低。不過,極端氣候確實可能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但是在夏天喝冰水或洗冷水澡與中風的相關性研究文獻報導並不多。(推薦閱讀: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每天尿量多少是正常? 專科醫教「計算方式」)短時間大量喝冰水、洗冷水澡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另外,短時間大量喝冰水與洗冷水澡會使血管收縮、心跳速率改變,因此,洪世昌強調,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等需注意,因為身體可能無法負荷環境溫度之驟變,在冰水的刺激下,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推薦閱讀:洗澡先洗頭易致中風? 國健署曝洗完澡「1動作」才危險)天氣炎熱戶外活動 這樣做防中暑台灣夏季高溫以及高濕度的氣候,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在大太陽底下,從事戶外活動或是運動,長久暴露於悶熱的環境裡,如果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和鹽分,產生身體機能失常,導致熱衰竭。因此,洪弘昌提醒,在戶外活動時,應盡量穿著輕便、易於散熱的衣物,並適時補充水分以及電解質,適度休息,預防熱衰竭甚至熱中暑的狀況發生。延伸閱讀: ·天熱最容易結石上身! 醫曝「3大地雷習慣」:汗多、少喝水機率增 ·西瓜消暑!紅肉or黃肉哪個好? 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男性補充精胺酸要吃這色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輩打AZ疫苗別過度擔心 醫師:副作用比年輕人低
日本提供124萬劑AZ疫苗,各縣市開放長者今天開始接種。因國內AZ施打屢傳不良反應,有些長者擔心,若出現副作用身體無法承受。對此,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紀鑫就說,疫苗接種年紀愈大、注射副作用愈低,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因此鼓勵接種疫苗。談及AZ副作用,紀鑫說,一般接種AZ疫苗,有10%的民眾會有發燒情況、注射部位紅腫占20%。不過,年紀越大注射副作用越低,以馬偕醫院施打經驗為例,打完前一兩天會有重感冒的狀況,可能產生疲倦、倦怠,民眾會因不舒服導致脾氣變得比較差,或者渾身不對勁大概一兩天左右時間,但這會慢慢恢復。紀鑫叮嚀,長者在打完疫苗後,建議多喝水、多休息,有發燒疼痛的狀況可以吞止痛藥舒緩不適,不要進行太激烈運動;注射部位紅腫大概4、5天就會好轉。另外,家中長輩或許有失智、失能狀況,若打疫苗出現副作用,或許不易表達。紀鑫說,接種前一兩天可以定期量體溫,看有無發燒情形,觀察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的情形。研究顯示,年長者染疫重症率、死亡率都高,因此疫苗接種很重要。紀鑫表示,以英國而言,老人接種率高,打過疫苗者,有近80%的人不會變重症;國內建議,75歲以上、慢性病皆須接種,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
-
2021-06-15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炎夏消暑排毒 中醫4步驟自救
●夏天高溫濕熱,流汗多易中暑●常見疲累、想吐、頭暈、心悸症狀●刮痧、多喝水、吃瓜類,可清暑解熱台灣的夏天高溫濕熱,一不小心就會中暑,目前很多人防疫在家,即便出門必戴口罩,甚至護目鏡、面罩等防護裝備也上身,一般人在戶外走路都可能覺得悶熱,倘若是運動或爬山,更容易中暑。「夏主心」,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夏天五臟對應的是「心」,夏天常流汗多,會導致心液流失,中醫四時五行理論「夏屬火」,夏天天熱而易心火旺,會流汗多而心液流失,心血不足,人會很疲累、氣虛,容易發生倦怠、口渴、無食欲、惡心、想吐、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等熱中暑症狀。體溫達40℃ 趕快送醫救治吳明珠指出,中暑是人體正氣不足、排汗系統出了問題,人遇天熱應該會排汗,但如果汗排不出來,會造成體內溫度失調,一旦體溫高達40℃以上,身體機能易失調而昏倒或痙攣,也就是因乾熱而重度熱中暑,應趕快送醫救治。如果中暑症狀出現時,吳明珠強調,除了要多補充水分,還可採取「自救」四步驟降暑氣,紓解不適。其中,刮痧是中醫治療中暑的一大特色,「痧」是身體內部有疾病在身體外部皮膚表現,刮痧以物理方式將它刮出來。刮痧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筋通絡、調整臟腑功能。從脖子順著肩膀側刮 才正確中暑最常刮痧的部位是肩井穴、大椎穴、風池穴、風府穴,可以圓滑湯瓢、刮痧板或有平滑面的梳子、硬幣等器具進行刮痧,為避免傷害皮膚,應使用嬰兒油、乳液、萬金油等塗抹在皮膚上潤滑再刮,正確刮法是從脖子順著肩膀側刮。刮痧出現暗紅色即可停止,不必刮太久。午睡30分鐘 養心氣補體力「夏補心」,吳明珠認為,夏天流汗多,要消暑解熱,「清熱、補水」最重要,尤其要多喝水補充水分,吃綠豆湯、薏仁水、瓜類等清熱食物;建議應睡午覺30分鐘,養心氣,可改善疲勞、補養體力,像睡不好的人,易心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中暑。天熱食欲差 瓜類可清心火夏天是各類瓜成熟的季節,也是個涼補的好時機。吳明珠說,絲瓜、苦瓜、西瓜、冬瓜、小黃瓜等瓜類,可以清熱涼血、解暑祛濕,像苦瓜可以清心火,西瓜是「天然白虎湯」可清涼消暑,正好解決了夏天溫度高、濕度高,食欲差、容易煩躁等困擾。
-
2021-06-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端午控制公共運輸不要回家 柯文哲:問題是要撑多久
明天開始端午三天連假,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指出,這是他最擔心的,怕大家趴趴走,造成感染很多,他呼籲市民,疫情好不容易在雙北壓制未來,拜託大家再忍耐一下,等疫情低到一定程度,數量少就可以單一解決,回復到一年前的防疫狀態。柯文哲也說,端午不要回家,幾乎把公共運輸控制,雖然可以控制,但問題要撑多久?防疫、經濟如何濟得平衡?不過柯文哲仍說,希望大家多打電話問候親人,在家不是不要躲在山洞,不要群聚打麻將,他發現,台北市很多感染是打麻將來的。之前的市場,一周採買兩次,讓大家養成習慣,未來電商物流會開始推,取代傳統市場,讓民眾習慣在網路上買東西,未來電商加物流是北市產業局的重要工作。柯文哲說,市場管制,不要讓辛苦的警察站市場路口,一個個檢查身分證,北市要科學、要進步,他鼓勵台北市民下載台北通,有身分證資料,掃一下QRCode就可以進來,「警察伯伯」就不需要檢查身分證,增加工作負擔。柯說,民眾出門採買,帶身分證是基本配備,在台北市鼓勵市民用台北通,外國人沒有身分證就用居留證, 另外,南門市場有更高級的,可測體溫、實聯制,符合單雙日規定,一氣呵成。北市局資訊局長呂新科說,北市已經開發實聯與人流管制的資訊站,可達到低接觸、低人力部署的目標 ,系統同時支援實聯制登入、人流管制和測體溫、口罩偵測等,還有消毒作業,讓市場容留人數有一定統計,民眾只要出示台北通或身分證、居留證,系統會自動感測體溫、口罩,完成實聯制管控和人流控制,第一階段會建在南門中繼市場,共有5台,再滾動式修正、優化。
-
2021-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國前先填飽肚子 桃園機場內全面禁止用餐
桃園機場遵照上級防疫指示,航廈室內包括旅客在內全面禁止用餐,2座航廈內所有餐飲廠商9日已經貼出告示,同時把餐椅集中放置,不讓旅客或員工坐。另外航空公司貴賓室及民營貴賓室內也不能用餐,業者改成餐盒讓旅客帶上飛機吃,有計畫出國的旅客在抵達機場前要先填飽肚子,免得挨餓。桃園機場公司表示,為了配合防疫,降低感染風險,保障旅客及員工健康,採取最高規格之防疫措施,全面禁止旅客及工作人員於航廈公共空間用餐。除必要飲水外,其餘時間須全程佩戴口罩。機場公司要求餐飲業者以外帶方式提供餐點,旅客帶到飛機上吃,機場工作人員回到各單位指定處所用餐。為了因應這項防疫新規範,航空公司及民營貴賓室業者9日特別提醒搭機旅客,起飛前可以進入貴賓室休息,提供餐盒及瓶裝飲水,但不能在貴賓室內享用,只能帶上飛機後再吃。近期搭機報到增加很多防疫程序,旅客必須提早到機場航空公司櫃台辦理手續,加上陸路交通時間,從出發到飛機起飛提供餐點可能需要好幾個小時。業者呼籲旅客在出發前先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免得長時間挨餓。至於在桃園機場工作的員工,只能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或休息區用餐。部分沒有辦公室或休息空間的廠商員工抱怨,公共空間不能吃飯,買了餐盒沒地方吃,若違規遭到檢舉還要受罰,是否要躲進廁所內坐在馬桶上用餐?桃園機場公司指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機場公司已執行航廈出入口實聯登記制,進入航廈旅客及工作人員都必須量測體溫,並用酒精消毒雙手。機場公司也提升各項設施清潔消毒頻率至每小時1次,持續與機場各公民營單位聯手進行每日深度清消作業,致力阻絕疫情傳播,讓所有員工及入出境旅客安心。
-
2021-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應端節返鄉防疫 中市府設消毒門、發提醒簡訊
新冠肺炎疫情緊張,面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連假,台中市政府今天表示,除在大眾運輸重要場站設置消毒防疫門外,也與電信公司合作,於各大交通要道邊境發送提醒簡訊做好防疫。端午節連假即將到來,面對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台中市政府對端節跨區移動嚴陣以待,市長盧秀燕下午在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宣布,市府將採取端午節防疫專案,規劃多項風險控管措施。盧秀燕表示,市府將於連假期間在台鐵、高鐵等重要交通場站設置「消毒防疫門」,旅客下車進入台中前先通過「消毒防疫門」全身消毒及量測體溫,體溫如超過攝氏37.5度,將由防疫計程車送往醫療院所快篩站安排快篩,市府也將登錄追蹤,讓旅客進入台中風險降到最低。對於將進入台中市的民眾,研考會主委吳皇昇表示,市府與中華電信和遠傳電信攜手合作,於台中市各大交通要道及大眾運輸車站的邊境,劃定範圍發送貼心提醒簡訊,於連假期間行經台中聯外道路及重要交通運輸節點的民眾,將可能收到簡訊,提醒民眾非必要勿外出並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保護家人,也守護這個城市。盧秀燕除了呼籲端午節儘量不要返鄉跨區移動外,也呼籲台中市民儘量不要出門,市府會在各熱門景點設置景點疏導隊,請大家不要聚集,端午節假期還是好好待在家。此外,盧秀燕也向中央建議,雖疫苗施打優先順序,是由中央規劃,但包含殯葬、媒體、交通業、保全、義消、義警、義交等許多接觸人群的行業,盼中央考量特殊性列為優先施打對象。另外,疫情影響國人捐血意願,她也呼籲大家一同伸出援手,「捐血有您,愛不止息」。
-
2021-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前「吃普拿疼」恐礙抗體產生?張上淳解答
新冠疫苗即將擴大施打,不少人擔心接種疫苗後會產生嚴重不適感,多備妥解熱鎮痛劑、普拿疼等退燒藥及抗發炎藥物,是否會影響抗體生成?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沒必要時不吃,抗發炎消炎藥物會減少發炎反應,但影響疫苗抗體方面,並無實證資料。過去有醫生建議打疫苗之前不要吃普拿疼,避免影響抗體產生。張上淳過去曾表示自己有吃普拿疼,對此也澄清「我沒有打疫苗之前吃普拿疼,我是到後來體溫有高起來,真的很難受才吃了一顆普拿疼。」他說明,在疫苗接種上,沒有反對後續服用普拿疼等建議。同時張上淳也指出,有需要仍可以吃普拿疼,但還沒開始打之前,也沒有服用普拿疼這樣的建議。至於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疫苗專家看法表示,有必要才吃退燒普拿疼,沒必要不要吃,「理論上抗發炎藥物當然有可能減少發炎反應,但對疫苗效果有無影響,沒有實證資料,有必要仍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賣場限人流祭3大管制措施 一坪只容一人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未歇,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28日。因應警戒延長,指揮中心也強化賣場等防疫措施。物資組組長、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將以三大措施進行管理。一、管制人流,維持社交距離:各賣場已明定核心營業時間,透過人流系統管制系統以賣場坪數,以一人一坪為原則控管人流,人流量過大時,安排工作人員採一進一出方式管制人潮,確保賣場防疫距離安全,以作好場內場外的管理。二、管制出入口:大型百貨及賣場設置可分別出入口,各賣場動員公司人力,派員駐守門口進行出入口管制,落實顧客進場進行實聯制、量體溫、確實戴口罩,並提供顧客酒精消毒。三、定時定期消毒:定期公共場所消毒作業,如客廁、手扶梯、電梯、樓面客席、育嬰室等消費者接觸區域,嚴格執行定時清潔消毒,並提高消毒頻率。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國延長三級警戒到28日 陳時中:不戴口罩直接開罰
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延燒,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並做出延長全國的三級警戒管制至6月28日的決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再次重申三級警戒相關措施,包括民眾應全程佩戴口罩,只要違反一律開罰,不再勸導。陳時中表示,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而針對近期醫院及長照機構感染事件,已請全國醫院停止開放探病(例外情形除外),住院病人的陪病者以一人為限,執行至全國三級警戒降級為止。至於長照機構,除停止開放機構住民探視,也要求非必要性特殊情況,盡量避免住民請假外出,並強化門禁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人員進出,同時持續落實每日工作人員、服務對象與陪住人員等體溫及健康監測,掌握其COVID-19暴露風險情形。其他措施如下:一、民眾外出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將不再勸導,逕予開罰。二、經公告應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將嚴查不得營業,並對違法營業的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及聚會者,依法分別裁罰。三、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四、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五、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六、關閉休閒娛樂場、觀展觀賽場所及教育學習場域。七、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之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並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八、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九、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構)應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十、職場及工作處所應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的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或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班。十一、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陳時中強調,現在是防疫的關鍵時刻,惟有民眾與政府互相配合、共同抗疫,才可控制疫情,維護全民健康。
-
2021-06-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疑染疫死衛生單位不到場? 北警2千字血淚文批甩鍋
台北市一名8旬老翁在家死亡,疑有新冠肺炎症狀,衛生單位卻不到場行政相驗,警方只好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確認死者染疫;處理案件的刑警上網貼文,稱事後住旅館瘋狂洗澡不敢回家,看不到衛生單位「超前部署」,只看得到「甩鍋」。本土新冠疫情嚴峻,不斷傳出染疫者在家病故案例,北市處理員警昨在個人臉書發文,直言這樣的防疫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二級警戒,並分享個人處理死亡個案經驗,通報北市1922、衛生局疾管課都無法立即處置,直到家屬採檢陽姓才開始補救,員警認為衛生單位完全沒有照SOP流程執行,第一線工作者有太多無力感,「這場疫災看不到盡頭」。該員警在最後甚至失望表示,「全台灣有多少確診黑數在外面到處跑?反正到時候你們就都校正回歸就好棒棒」;「這樣的防疫作為臺灣沒有在去年就大爆發真的是萬幸」。去年疫情爆發後,刑事局訂定「防疫期間相驗作業流程」,死者罹患、疑似罹患、居家隔離或檢疫,應通報衛生單位到場,若研判病死,由衛生單位行政相驗。警政署、刑事都說,SOP沒有問題,將了解未走行政相驗原因,詢問各縣市是否有類似情形,向衛生機關反應協調。貼文的刑警任職北市信義警分局偵查隊,「字字血淚」引起警界共鳴,批衛生單位卸責。貼文指出,他獲報有民眾在家死亡,家屬稱死者年紀大,有慢性病,上周有感冒症狀;家屬透過1999轉報市立聯合醫院,醫院回覆死者有相關症狀,不能報行政相驗,請警察到場司法相驗。因是高風險案件,他通報1922請求到場,對方回覆聯繫衛生局,他通報衛生局請求到場,獲回覆「因為死者不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遭匡列的對象,也不是確診者,所以他們不會到場處理」,要求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他說,3個小時過去,對於疑似確診死亡案件,衛生單位給的答案就是:不到場,不篩檢,一切都給警察、檢察官跟法醫處理,SOP是訂好看的嗎?他與同事穿隔離衣、面罩、口罩、手套、鞋套到場,距離死者僅3步之遙,距離家屬不到1公尺,離開後同事報請檢察官相驗,建議家屬自費篩檢,當天晚間3名家屬快篩陽性。他說,擔心安全措施有沒有做好?脫下裝備時有沒有注意反折?用酒精酒精消毒雙手、面罩、上下衣,一直回想,有沒有哪邊疏漏了,「沒把病毒帶回辦公室吧!」當天不敢回家,他投宿旅館自主健康管理,向上級回報狀況,吃完晚餐後瘋狂洗澡4次,那晚根本沒辦法安心睡,心裡總是很不踏實。隔天到醫院快篩,在超商買早餐,不敢回家或進辦公室,騎機車到象山登山口,在人煙稀少處坐在機車上吃早餐,3小時後接到陰性通知才鬆口氣,回分局洗澡兩次才趕回家。他回家3天,除了洗澡脫下口罩,睡覺都戴口罩,連吃飯都要趕快吃,吃完趕緊再戴起來,每隔幾個小時就量一次體溫,深怕自己偽陰性。後來死者3名家屬PCR陽性,法醫對遺體採樣發現死者PCR陽性。他無奈說,衛生單位人力不足不是警察的問題,這已遠超過行政協助範疇,衛生單位白紙黑字寫著到場,豈料看不到超前部署,只看得到各種甩鍋、各種鴕鳥。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防養護機構淪陷!台中主打養護員5000劑疫苗今打完
疫情嚴峻,北部多個長照養護機構淪陷,包括機構人員、住民確診,台中市防養護機構淪陷,今天啟動5快打站,優先分配給長照及養護機構人員,到今天上午11時30分,施打率已達50%,預計今天打完。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視察惠文高中快打站,除了感謝日本贈送一百多萬劑疫苗,也盼中央快撥下來,讓全民接種,建立防護網。盧秀燕說明,台中因應未來疫苗大量湧入台中,規劃66處疫苗快打站,一到貨就施打;中央配發的2.7萬劑疫苗,除醫護全數接種完畢外,昨天啟動5快打站打完5000名第一線防疫人員;中央配發的第三波5000劑疫苗昨天到貨,優先分配給長照及養護機構人員,今天啟動5站快打站打完。未來66處快打站啟用後,加上醫療院所,每天施打逾三萬劑、一周超過廿萬劑沒問題。盧秀燕說,接續昨天她到大里區塗城國小活動中心快打站視察第一線防疫人員接種疫苗情況,今天早上她視察惠文高中快打站,務必為市民做好準備。快打站從排隊動線、幫民眾測量體溫、問診區、注射區以及注射完後的留觀區均有妥善規劃,接種人員也井然有序排隊。盧秀燕說明,台中秉持「點多施打快」原則,儘量選擇停課中的校園,不但較為空曠且有冷氣設備,並依行政區人口比例設置,以「快速、安全、公平」為原則,讓29區民眾分散各地施打,避免群聚風險。盧秀燕指出,統計台中已獲中央分配8.36萬劑疫苗,接種完成率達99%,以最快速度建立防疫網。中央配發第二波2.7萬劑疫苗昨天全數施打完畢,第三波5000劑疫苗預計今天打完。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新利器!智能機器人進專責病房降低醫護感染風險
疫情緊繃,台中慈濟醫院防疫專責病房增添利器「智能機器人」,服務病人也能降低醫護風險。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表示,期待藉AI科技保障醫護人員,並透過機器人傳送醫護人員的表情與語音,把關心送到病榻邊,讓隔離病人感覺有溫度的照顧。吉輔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水金代表公司捐贈一台智能機器人給台中慈濟醫院,機器人提供多項功能並具備移動靈活特色,已完成測試進入病房服務。黃水金表示,疫情影響,全民生活都有很大變動,最辛苦的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希望透過機器人運作,對醫療體系多少有點幫助,降低感染風險。台中慈濟醫院設立多個防疫專責病房,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簡守信能體會確診病人心中的恐懼,也希望AI智能機器人的加入,減少醫護人員曝露的風險。他說,此時此刻照顧病人是最重要的議題,智能機器人用在防疫專責病房,藉包膜消毒減少感染。隔離病房病人量血壓、心跳,體溫與血氧的數據,則可以直接傳到護理站,完整掌握病情。疫情過後,機器人也可以運用在普通病房。簡守信舉例,住院病人的衛教提醒,詳細解說入院後的相關處置過程。甚至當醫師必須在國外開會,萬一病人有臨時狀況需要,醫師都能及時掌握,多方面的運用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相信都能有充分擴充運用的服務項目。護理師周卉婷實際操作智能機器人,直說「很有趣」。他說,智能機器人到病房服務要先設定地圖,確認動線,將來就會依指令動線提供服務。一支手機就能操作機器人,前、後、左、右轉動,藉機器人加入專責病房照護,可望改善照護病人流程,減少護理師進出專責病房次數,降低感染風險,可說是醫護照護與病人雙方的福音。
-
2021-06-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捨!北病南送護理師完成任務 熱衰竭昏倒在台中榮總
疫情嚴峻,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北部南送,協助運送重症患者長時間穿著隔離衣的醫護人員、救護車駕駛熱壞了。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黃俊德昨天在臉書分享,新北市亞東醫院昨天轉送一名確診重症患者,救護車駕駛一到台中榮總就直接掛急診,陪同患者前來的護理師將病患送進負壓隔離病房後,疑似熱衰竭昏倒在隔離病房走廊,並PO出該名護理師坐輪椅被推去急診的照片。網友看到PO文,紛紛表達「醫護辛苦了、加油!」、「他們真的好辛苦和令人敬佩,堅持撐到最後任務達成才倒下!」、「我的天啊!看了好心痛」,看了令人不捨」,也有人認為,「火神的眼淚演真的!」分享台中市消防局第三大隊改裝防疫專屬救護車可以讓前座駕駛艙安心使用冷氣空調,盼北病南送救護車也能改善。黃俊德昨天在臉書PO文,亞東醫院護理師暈倒在隔離病房走廊,後來醒來坐輪椅推去急診,研判可能隔離衣穿2小時後有熱衰竭脫水現象穿全套隔離衣一般進入隔離病房30分鐘做治療就會全身濕透,需要補充水份,如果轉送2小時,事先又沒補充水份,很容易脫水。黃俊德提醒,要協助轉送的醫護同仁,如要長距離穿全套隔離衣轉送,務必要注意先補充水份後再轉送。他說明,亞東醫院護理師、救護車駕駛在急診體溫都超過攝氏39度,心跳140以上,全身濕透,嚴重脫水,主要原因是救護車上規定不能開冷氣。這個問題可能要請感控專家來討論看看,能否讓救護車開冷氣,否則萬一司機沒撐到中榮,跟護理師一樣暈倒,那途中出車禍更危險。
-
2021-06-04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接種AZ後發燒 通常48小時可緩解
接種AZ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副作用反應包括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惡心等症狀發生。這些症狀年長者發生頻率低於年輕人,通常症狀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根據AZ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最常見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占54.2%、疲倦53.1%、頭痛52.6%,其他副作用則有肌肉痛44.0%、畏寒31.9%、關節痛26.4%,而發燒38℃以上則為7.9%。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施打第1劑發生副作用頻率會高於第2劑。AZ疫苗接種劑次為2劑,完成2劑接種可預防63%有症狀感染的風險,且臨床試驗資料分析,打完第1劑的22天後有71%的保護力,當接種間隔12周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達81%。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而此疫苗與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具關聯,接種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一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圍堵長照機構淪陷 指揮中心:機構需遵守六大原則
雙北確診人數不斷仍不斷飆升,近二日,雙北各自發生一起長照機構群聚事件,至少已有60多人確診,7人死亡,全台約有30家機構,傳出確診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應長照機構群聚事件,昨已發文給全台住宿型機構等,即起需符合六大要件,收住新住民需持有三日內陰性證明,入住後需獨自住在隔離空間或單人房達14天等,防堵群聚事件再度爆發。莊人祥表示,昨已發文給全台住宿型機構,收到公文起,需立即調整機構內的措施,盼立即跟上新政策。新措施的有六大內容,第一是要求住宿長照機構,盡量減少住民外出,有就醫需求者,改採視訊或是由醫療院所人員直接進入機構診療。第二是,原則上不建議收住社區內的新住民,若有收住的必要,申請入住的新住民,必須要自費做PCR,需持有入住前三天的陰性證明,而入住後,需住在機構內的隔離空間或單人房達14天,直到沒症狀才能再進入到一般房室中。第三於醫院治療住院,出院直接轉入或返回機構者,出院前2天必須執行PCR採檢,必須採檢陰性才能出院,而直接返回或是轉入機構者毋須再隔離。第四是機構內有需要定期到醫院血液透析或曾赴急診的住民,機構需分區照顧。第五是機構必須要落實住民跟工作人員每天體溫量測與健康監測,有問題要立刻通報就醫。第六是機構若有必要收住新入住住民,原則上禁止人員陪同,原先有固定陪同者,以一人為限。莊人祥表示,昨天才發函到各住宿型機構,但公文轉下去相信還是會有幾天的落差,希望機構可以立即配合新政策,但相信還是會有一些時間差。
-
2021-06-03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期間醫師教你「飲食三招」 吃對食物提升免疫力 !
呼吸道感染跟任何生病是一樣的,都是你的身體發炎了。因此,減少發炎甚至不發炎,刻不容緩。只是該怎麼做呢? 首先,就是不吃很容易讓體內發炎的食物,你絕對想像不到,原來就從我們的食物三大營養素著手就對了。如果想要額外補充營養品,維生素C就可以保護我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就是這麼簡單! 第一招:大量減少澱粉類食物,讓身體不再冒黑煙 為什麼要大量減少澱粉類食物呢?那是因為我們平常都吃太多了,許多人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熱量都習慣攝取澱粉類食物,享受那吃飽飽才舒服的感受。用比較清楚的大白話來講,意思是你就是一個燒煤炭得到動力的火車,必然會冒黑煙,可是出門一趟就烏煙瘴氣了。 一般我的建議就是至少先砍平日的一半攝取量,尤其是白色澱粉(麵粉、白米)和糖(尤其是精緻糖和所有甜食)等會產生很多葡萄糖的食物。葡萄糖像煤炭一樣動力產值太差,一公克葡萄糖僅能產生四大卡的能量,而脂肪一公克有九大卡能量產值,是攝取同量葡萄糖的二.二倍,而蛋白質食物常含有相當比例的脂肪成分,單位總能量產值必大於澱粉食物許多。 簡單健康的飲食是三大營養素皆平均攝取,也就是說很多人澱粉食物多吃了一倍(原本只能吃三十三%的澱粉食物),甚至比起等分量的蛋白質與油脂食物多很多才會有飽足感;但飽足感的代價卻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消化,而且常常還吃超級過量,腸胃負擔大、血糖負荷大,腸胃功能會好嗎? 大部分的肥胖與糖尿病,不就都是這樣發生的嗎?身體能不發炎嗎?然而,只要改變多攝取一點點油脂和維持原本的蛋白質攝取量,不用多吃什麼,這樣就夠了! 如果你超級怕飢餓,只需無限量青菜好油加上好鹽料理,一定滿滿的飽足感又幫助消化,腸胃負擔不會增加,免疫力恢復了,不就什麼病都沒了嗎?然而,要大家在吃的行為上做改變,真的好難!因為這些人不吃不行,一定要吃啊! 第二招:蛋白質雖然很重要,但不可無肉不歡 吃蛋白質當然很重要,很多廣告都說補充好的蛋白質七天可增強體力,而且吃蛋白質會長肌肉和合成神經傳導的物質,足夠的蛋白質更是良好免疫力的保證。但是,跟澱粉食物一樣的問題,現代人不患寡而是患過量啊! 三分天下就是蛋白質三分之一,如果用二千大卡來當一個正常人能量正常消耗,你可能不知道大約只要四百公克的瘦肉或是豆腐干扣掉六十%含水量,熱量大約就是六百四十大卡。這個可是你一整天的蛋白質總攝取量,任何人隨便就會吃過量的。 吃太多蛋白質可是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將蛋白質轉化成葡萄糖,也就是說身體一旦察覺有過多的蛋白質,會經由肝醣形式儲存,最後再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肥胖細胞內。 長期的高蛋白質飲食,就有各種紅肉攝取太多和肥胖的問題,能不注意嗎?加上要好吃,必須要有油脂和煎炸烤滷燉。當然,肉與黃豆本身的天然好油是沒問題,但是烹調用油品選擇與高溫烹調問題就大了,過度烹煮會讓油脂酸化,並產生各種毒素,加上油脂熱量,絕對不可小覷。 第三招:用對油、吃對油脂 好油不僅可以降發炎,還可以補充營養提供熱量,可以製造健康的細胞膜與粒線體,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免疫力,真的太重要了。其實問題也是一樣,就是不能過量也不能太少;還要加上一個重點,那就是要正確平均攝取才健康。 主要的油脂攝取有三大類四種成分:飽和脂肪酸、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Ω6和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一樣是三分天下攝取,是我的最愛與建議。 一般的動物性油脂(葷)和我們最常用的橄欖油、苦茶油(素),其實就是飽和脂肪酸和Ω9為主要成分,基本上正常攝取使用都是健康的。 攝取飽和脂肪酸主要就是提供熱量,像是Ω9是幫忙飽和脂肪酸燃燒,我們每天都需要消耗;高含量Ω6的油是所謂的黃豆油、葵花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皆是;高含量Ω3的油就是魚油、紫蘇油、亞麻仁油和印加果油。 減少糖分攝取,身體會更健康。 特別要提到的是Ω6高含量的油到處都是,例如各種平價素烹調油和各種堅果、豆類食物內有高含量,現代人的問題是幾乎都攝取過多。然而,Ω6攝取過多的問題,反而會讓人類發炎,因此需要有適量的Ω3來平衡且降低發炎,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這就是本篇重點。 那我們需要吃多少Ω3才夠呢?回到基本架構三分天下觀念,Ω6和Ω3共占三分之一。生理機能很奇妙,少量的Ω6可以讓人類降低發炎,但過量的Ω6卻會讓人類發炎。 今天的問題就是大家的Ω6都吃太多了,可以合理推測大家都處在慢性發炎狀態,一定要刻意減少攝取才能降低發炎指數;反過來說Ω3多攝取卻可以讓人類降低發炎,只可惜Ω3不存在於大部分的料理油脂。 除了魚油外,Ω3油品特別不適合高溫烹調,只能另外單獨未烹調攝取,很多人因此退避三舍。如果再加上不吃魚,發炎問題就很嚴重。 然而,今天海洋污染問題超級嚴重,海產的魚蝦貝蟹都有重金屬中毒和塑膠微粒的問題,我必須建議改成多補充植物性的Ω3會比較安全,才不會另外製造健康的問題。每天最少攝取十至二十毫升高含量Ω3的紫蘇油、亞麻仁油和印加果油,可以讓Ω3、Ω6平衡,因為唯有讓飽和脂肪酸、Ω3加Ω6和Ω9三分天下,才能健康滿滿。 小兵立大功,請不要小看維生素C 對抗各種呼吸道感染,包括新冠病毒,一個簡單的有效方法就是每天平均至少攝取四次的維生素C。根據藥理學研究發現,維生素C的血中濃度需隨時達到五十到七十uM,才能執行抑制甚至殺病毒細菌的功能,也能讓白血球殺病毒細菌的能力更是大大加強。 我們平常可以吃一般的維生素C,但生病的時候,像是食慾不好導致腸胃健康也會降低,請選擇服用比較不傷胃的微脂粒C或緩釋錠C等製劑;如果有特別不舒服時,甚至可以每一兩個小時吃一顆,連續三、四次,記得同時要喝一百五十至二百毫升的溫開水,尤其在感染初期的前三、五天是病毒增生期,你的腸胃只要沒有不舒服,我建議大家這樣做,絕大多數的病人會回診告訴我真的很有效。 一般維生素C的半衰期只有三點四個小時,微脂粒維生素C製劑則可以持續六個小時以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是任何長效型製劑也一定要一天吃四次才夠。雖然吃更高的劑量是沒有學理根據,但我個人經驗卻發現到,在剛接觸病人或突然不舒服時,我會在更短時間間隔內一次一顆、多吃幾次的效果非常好,比六個小時吃一顆效果好太多了。 專家也研究發現維生素C不論是大或小劑量劑型,服用後血中濃度最多就是達到七十uM而已,也就是維生素C劑量高低跟血中濃度關係很小,所以說無論單次或多次,吃越高劑量吸收也越多的迷思是錯的。 我的重點是,一次就是一顆,尤其在生病初期五天內的短期間病毒增生時多吃幾次,讓血中濃度盡量能夠保持達到七十uM,但總攝取劑量仍以不超過三千毫克,最多不超過五千毫克為原則。再加上不斷地只喝溫水、只吃溫暖的健康食物,讓體溫保持在三十六.五到三十六.九度之間,這樣子白血球才會保持高度活力與戰鬥力,這樣血清中的維生素C就可以全力保護我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安然當達爾文進化論的贏家。 維生素C是健康大幫手 理由1:維生素C劑量高低跟血中濃度關係很小,無論單次或多次,吃越高劑量吸收也越多是錯誤的迷思。 理由2:服用維生素C的目的是讓它執行抑制甚至殺病毒細菌的功能,並強化白血球殺病毒細菌的能力。 理由3:即便是任何長效型製劑,維生素C一定要1天吃4次才夠,讓血中濃度隨時達到50~70uM。 咳嗽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虛※本文摘新自然主義《治咳寶典: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機場篩檢站明天啟用 旅客提早90分鐘報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核定,松山等五處機場將設置篩檢站。交通部民航局說,明天起,前往澎湖、金門、馬祖旅客,有症狀者需接受核酸檢測、不得登機,搭機前14天內有疑似症狀者需接受快篩,採檢陰性才允許登機。民航局表示,松山、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五處有航班往來澎湖、金門與馬祖等離島的機場,經指揮中心核定後,已經設置篩檢站,並備妥防護裝備及篩檢試劑,明天起,啟動相關作業。民航局指出,明天開始,搭機前往澎湖、金門與馬祖的旅客,抵達機場時均需填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國內線航班旅客健康聲明書」一式2份,交航站人員檢視,並配合實聯制及量體溫。民航局說,依指揮中心規定,搭機當天有新冠肺炎疑似症狀者不得登機,應配合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採檢後需返家等待檢驗結果,返家過程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搭機當天沒有症狀,但過去14天內有疑似症狀者,則於現場配合快篩,快篩結果陰性者可登機,快篩結果陽性者,由衛生單位安排後續病毒核酸檢測,並搭乘防疫計程車至防疫旅宿或集中檢疫所,等待檢測結果。為讓篩檢作業順利進行,民航局提醒旅客,明天開始,前往澎湖等離島航班,將暫停受理旅客網路報到,旅客必須於現場櫃台或自助報到櫃台(Kiosk)辦理報到並繳交健康聲明書。另一方面,民航局說,為免篩檢旅客過多影響航班起降或其他旅客行程,華信、立榮兩家航空公司均會透過官網與簡訊通知旅客於航班起飛前90分鐘至機場,並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請旅客留意相關資訊並配合,以免延誤搭機。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傳統市場擠成這樣!林右昌教3招:基隆採最高防疫
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在防疫記者會時說明目前市場管理的狀況,他說,基隆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基隆做得到,其他地方應該也做得到。他提出遵守市場防疫三招,「麥吃、麥摸、毋湯擠燒,買好緊來轉」。而新北市土城一處傳統市場,記者直擊人擠人,採買時幾乎沒有距離。林右昌說,包括西定、調和、祥豐、大武崙、仁愛、源遠、百福市場目前正常營運,另外果菜市場已於5月28日、信義市場5月23日復業,目前正常營業中;因為有幾個市場有確診者足跡,為保護市民與消費者健康安全並阻斷傳播鏈,斷然採取休市措施,獲得管委會與攤商的支持,有關就有開。他表示,相關復業時間,分別為南興市場5月30日、八斗子魚市6月1日、安樂市場6月3日、成功市場6月4日復業,基隆市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林右昌並提出基隆的作法,他表示,復業後的市場將更有秩序,對於戶外市場復業防疫作為,將要求攤商落實OR Code實聯制,管制人流動線,封閉部分通道,採取單進單出,降低市場人流密度,路中間禁止擺攤。嚴禁試吃,禁止內用要求外帶,專案稽查戴口罩,未戴口罩者禁止消費,遇到高風險確診足跡者,要求關閉市場全面清消。林右昌表示,基隆以最高防疫規格要求,希望市場不要成為防疫破洞,基隆做得到,其他地方應該也做得到。基隆市一對流動水果攤販夫妻及一對10多歲兒女,一家4口昨天天都確診,發病前足跡跑遍雙北、宜蘭多處傳統市場擺攤,且都是雙北的熱區。林右昌昨天因此有感而發說,傳統市場是目前台灣最大的群聚,密度很高,又到處都是人,要慎防成為防疫的破口。新北市土城區一處傳統市場,記者就直擊出入口雖有量體溫,但是進入之後人擠人,雖然大家都有戴口罩,但常擠在一起挑選果菜、魚鴨雞肉、火鍋料、豆干等,彼此間幾無距離,一整排都是人,彼此肩並肩,沒有注戶外要保持應有的「安全距離」,還有人擠不進去在後面,全都是婆婆媽媽居多。
-
2021-05-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懶人包/萬一「封城」該準備哪些東西? 「4大類防疫物資」家裡不能缺少
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台灣確診人數每日都破百例、本土確診案例也已累績達六千多例,對此政府將防疫警戒提高至「第三級警戒」至6月14日;雖然目前還沒有到必須「封城」的等級,但萬一真的「封城」了民眾該怎麼做?要準備什麼民生必需品、糧食、藥品、急救物品做緊急因應?對此元氣網幫大家整理一些必備的清單,讓大家在防疫期間能有所準備。一、食品類:能久放、好收納,份量以一個月為主(依家中人數調整份量)「封城」就是為了讓民眾減少外出機會、避免搶購潮,建議事先準備一個月的適量糧食。1.可久放的主食:像是米、麵、泡麵、麵粉、麥片、奶粉等。2.可久放的食品或真空包裝:冷凍食品、巧克力、乾糧、沖泡飲品湯品、調理包等。3.儲存飲用水、礦泉水:若遇到停水,多準備一些飲用水可以防萬一。封城期間還是有可出外採購的機會,囤糧食適量就好,別過度採買。須注意食品的效期、外包裝是否完整,於家中保存時存放在乾燥的陰涼處、避免高溫曝曬,建議可準備多種不同口味與種類的食物,讓封城期間能均衡飲食。二、常備藥品:備妥急救箱,藥品須檢查效期、並一次補齊家中通常都會準備一些常備用品與急救箱,若已經有急救箱的請檢查已有的藥品效期與藥品品質、並補齊所需之常備藥品,若沒有急救箱的現在開始準備也不遲。◎外傷急救:優碘、生理食鹽水、燒燙傷藥膏、棉棒、敷料(紗布/OK蹦/人工皮等)、繃帶、消毒過剪刀◎常備藥品:感冒藥、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退燒貼片、止瀉藥、腸胃藥、止癢藥、蚊蟲叮咬藥膏◎慢性病處方藥:目前醫療院所門診降載,慢性病病友可憑醫師連續處方箋,前往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或是到部分醫院所增設的慢籤「院外領藥服務窗口」。三、防疫物資:口罩、酒精、體溫計,防疫三寶適量補貨不囤貨新冠疫情持續至今,相信大家都有基本的防疫觀念;即使只待在家裡,防疫物資的準備也是不可或缺,「口罩、酒精、體溫計」三大防疫用品必須備妥。口罩的量也是以一個月的分量為主(依家中人數調整份量),建議提早開始準備,無須過度囤積。若封城期間覺得身體不適,務必用體溫計測看看有無發燒,萬一同時出現倦怠感、沒有嗅覺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防疫專線。若封城期間必須出外採買物資,也建議多備一些乾洗手、濕紙巾、拋棄式雨衣、護目鏡等,讓防疫萬無一失。四、日常用品:買齊居家日常必備品,以不囤貨為原則衛生紙、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洗衣精、衛生棉、尿布、漂白水等用品原本就是居家必備,封城前建議多備幾份、以適量不囤貨為原則,若擔心不夠用(例如衛生紙),封城期間若真的需要,仍有出外採購的時機,不需大量囤貨於家中。而最近台灣適逢缺電,常常發生停電的狀況,為避免停電時一片漆黑的不方便,建議封城在家可事先備妥相關應急物資,像是手電筒、電池、蠟燭、行動電源、打火機、等應急用品,以備不時之需。至於會不會嚴重到發展為「封城」? 大家先不必過度緊張與悲觀,提前先做好準備不是壞事,「4大類物資」可多備幾份但別過度囤貨,只要這段期大家遵守政府與防疫專家的規定,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乖乖待在家中防疫,必須要外出的民眾則乖乖的遵守戴口罩的規定、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所用酒精消毒手等,疫情就不會更嚴重的發展,以上4大類防疫清單,希望讓民眾有心理準備度過封城之日。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猝死 5症狀快送醫
近日多名新冠肺炎確診長者於家中隔離時猝死,造成憾事,成大醫院老年科主任兼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日前線上開講時建議,確診者在家隔離時若出現5大症狀時,趕緊送醫。台灣死亡個案多超過60歲張家銘指出,隨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整體來說,80歲長者的體能約為30歲年輕族群的一半,例如心臟功能衰退三分之一,肺功能則下降一半,因此倘若長者罹患新冠肺炎,容易喘不過氣,死亡風險高。根據美國統計顯示,每10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例為65歲以上老年人;50、6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率、死亡率都較5歲至17歲患者還高。目前台灣的死亡個案年齡,也多為60歲以上長者。血氧濃度92%以下要小心疫情期間如何保護老人?張家銘建議,居家首要留意老年人是否有發燒,由於65歲以上長者體溫低於年輕人,在健康時就應該測量他們的基礎體溫作為參考。若體溫單次高於37.8℃、多次高於37.2℃,或體溫增加超過長者正常體溫1.1℃以上,且合併不明原因疲憊、整日臥床、懶得動等問題,就要小心是否有感染發燒問題。最近國內出現無症狀、血氧濃度降低的「快樂缺氧」危機,張家銘說,正常人血氧濃度數值95%以上,若92%以下要小心缺氧,建議家中若有確診者,可考慮使用居家血氧監測器,隨時關注血氧變化。老人應該施打疫苗嗎?張家銘表示,高齡者施打疫苗發生血栓機率較少,建議日後開放疫苗就盡快施打,以免感染會迅速變為重症。胸悶痛透過位置分辨病因疫情上升讓人的胸口悶痛、會猝死嗎?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鄭浩民傳授掌握分辨心臟疾病的要點,強調胸悶痛可透過位置來分辨是否為心血管疾病。像飯後打嗝胸痛,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突然呼吸困難,可能是氣胸、肋膜問題或神經肌肉痛;若突然感覺刺痛、有血壓變化,恐是主動脈剝離;若悶痛時間長,運動時常冒冷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每周採「722」血壓測量法鄭浩民說,若出現10分鐘以上劇烈胸痛、冒冷汗、暈厥、呼吸困難及血壓上升,休息後仍無法改善,或是血壓降低且四肢冰冷,有可能出現休克,須盡快送醫治療,避免猝死發生。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722」測量法,每周7天、每天2回、早晚各2次量血壓觀察,飲食多以蔬果、全穀、低脂為主,並維持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運動習慣,掌握危險因子可有效控制病情穩定。「疫情緊急 遠距救急」專家系列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民眾無需外出,可即時與專家提問互動。想報名更多線上課程主題,請查詢「元氣網活動專區」或至WaCare遠距健康平台。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保護英雄的英雄!賴清德向醫院清潔人員致敬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在臉書上向所有醫院清潔人員致敬。他表示,清潔人員不只是英雄,更是保護英雄的英雄。謝謝許多在看不見角落,默默撐起台灣的抗疫戰士們。賴清德形容清潔人員早已分不清眼前的霧氣是呼吸還是酒精造成;也分不清是室外的氣溫還是防護衣內的體溫,讓汗水止不住。他說,一次又一次的擦拭,一遍又一遍的重覆,除了醫護人員外,也有一群穿著防護衣、戴著面罩的抗疫戰士。賴清德說,醫院清潔人員的勤務繁重。在疫情之前,就忍受艱苦的環境。疫情爆發後,更擔綱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後勤,不只要清潔患者的血液、處理治療產生的垃圾,更要一遍遍地擦拭病床及病患移動的足跡,以阻斷任何病毒傳播的途徑。防護衣很悶熱,醫院更有高感染風險。「清潔人員跟我們一樣害怕染疫,但是他們知道,在台灣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可以挺身和醫護同仁站在第一線,一起為患者留下無後顧之憂的醫療環境。」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居家隔離「隱形缺氧」猝死 蘇一峰:自備血氧機
本土疫情擴大,自本月23日起已連續3天單日增六死,年長者居家隔離猝死案也屢見不鮮。陽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研判,老人居家隔離死亡恐與「快樂低血氧症」有關,有些新冠肺炎確診者不會因為血氧低而感到窒息感,導致延誤病情,建議民眾居隔期間可購買血氧機,隨時注意身體狀況。醫療院所近期擠滿就醫民眾,有些居隔或輕症確診者現排不到病床,只能在家隔離。蘇一峰表示,以美國而言,如果染疫者等不到住院病房,必須待在家中隔離,這時候就會建議買一台血氧監測機。他解釋,由於臨床上有許多病人,照肺部X光出現問題、一夾血氧偵測數字也很差,但從外觀上卻看不出異樣,研判可能是新冠肺炎造成的「快樂低血氧症」,因病毒影響呼吸中樞,導致感受氧氣濃度,及提醒大腦缺氧的功能喪失。由於在家隔離無法照肺部X光掌握病情,蘇一峰建議,血氧偵測機在家即可使用,對於居家隔離者來說,尤其是老人家,需要定期監測項目,除了血壓、體溫外,還需要多一道血氧。蘇一峰說,老人家肺部功能較差,血氧濃度比年輕人低,假使生病容易出現低血氧猝死,更需積極監測,建議一天起碼要量三次,觀察血氧濃度多少,血氧濃度若>95,就是安全值,介於91至94間就要注意積極追蹤,
-
2021-05-26 名人.黃軒
如何偵測輕症或無症狀者病情惡化?重症醫曝關鍵
你如何偵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病情突然變差了?近日來,台灣一直關心那些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突然病情變差了怎麼辦?由於大量的社區傳播,使得醫療體系崩潰邊緣,在國外早就有經驗了,實際上在國外很多COVID-19感染者,其實大部分(80%)都是輕症/無症狀感染。我們在沒有社區大爆炸時,是可以有效地隔離在醫院內,來進行大流行下的「圍堵行動」。一旦大爆社區傳播又不同了,這時不只是圍堵行動,而是要加入「減災行動」。減輕醫療負擔的壓力,這也就算是「減災行動」之一了。其中一個就是把之前這些確診病例,尤其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都一律放置在家裡面或檢疫中心隔離,這樣非醫護人員經過訓練後,也可以擔任偵測人員,留真的専業醫護人員在醫院現場搶救更危急的生命工作。我整理韓國和美國的各其中一個研究,其實在國外這樣的研究報告是很好的參考經驗。韓國檢疫中心經驗:輕症/無症狀偵測韓國在社區傳播大爆發之際成立檢疫中心,他們叫社區治療中心(Community Treatment Center,CTC),該機構旨在為醫院以外的地方,偵測隔離患者的症狀變化處理。此研究發現:1.有40.4%患者,使用單人套房、獨立浴室。2.有59.6%患者,使用一室多隔間的房,但各自獨立浴室;其中10.4%患者與家人同住,使用家庭型的隔開空間。 在韓國確診後,最快3天才入住檢疫中心。而確診COVID-19後,再入住檢疫中心,其中位天數為7(範圍3-14)天。這些人除了輕症COVID-19感染者(42.9%),入住檢疫中心時, 57.1%是無症狀感染者。韓國研究人員發現,這樣檢疫中心可以大幅度地減少醫護人員的暴露,住在檢疫中心的患者可以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App)登記報告每日體溫,患者的配合度都維持80%以上。在這檢疫中心,偵測輕症/無症狀COVID-19感染者中,最終他們找到有2.3%的病人,之後因病情變化,需要被轉入醫院的。美國在家檢疫經驗:輕症/無症狀偵測克利夫蘭診所(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是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他們早在去年疫情大規模擴散在美國社區感染時,對於那些在家檢疫的確診患者,發予軟體設備(生命徵象例如 心跳、血氧濃度……等等偵測),在遠距離24小時和患者聯繫。在這次的研究中,他們共登記了1924名COVID-19患者,研究人員發現:1.60歲以上的患者佔25%。2.只有6.86%,發病當日確診就在家馬上被隔離。3.平均從發病到在家隔離,中位天數為8天。(哇!難怪美國會社區感染那麼久?)克利夫蘭診所主動監測這些在家中人的生命徵象變化,還有登記症狀變化。有10%的患者出現了一些令人注意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需要升級到和醫生視訊會診。這些人大約在家隔離7-8天,才會有明顯症狀出現,而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最終,這些接受在家主動監測的患者中,有2%是需要轉入醫院治療的(這個和韓國類似)。研究期間,仍然有0.4%(9位)在家猝死的個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人死因,可能和COVID-19併發症或原本慢性疾病併發症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使用遠程設備在患者滿意度、轉入住醫院的機率和醫療費用方面,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因為移動手機與平台,會減少照顧者與輕症或無症狀患者接觸。又可以獲得雙方溝通的需求,減輕了勞動負擔。大量使臨床培訓、非醫護人員,來評有效偵測這些病患,也擴大醫療服務範圍的關鍵。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和COVID-19美國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家中使用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的患者,在其主訴呼吸急促未明顯之前,早在幾天前,就會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而能提早就轉入醫院治療。Patients with a pulse oximeter at home present with escalation a few days earlier due to declining oxygen saturation readings, prior to subjective complaint of shortness of breath. COVID-19檢測結果呈陽性,或正在等待檢測結果的時候,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就是監測血液含氧量方便快捷的工具。什麼是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 監測血液中含氧量的簡單易用設備,只需幾秒鐘即可查看結果。 為何監測自身血氧含量如此重要?許多患有COVID-19輕症/無症狀的感染者,因為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因而並不自知。COVID-19病毒侵犯可達肺部,降低您血氧含量。當血氧含量低於正常值並出現重症時,有時候患者只有感到疲勞、無力感而已(隱藏缺氧,31.9%)或明顯的呼吸急促(典型缺氧,68.1%),這些情況是很危險的。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隨時監測病人的血氧含量,當血氧含量一下滑,所有人知道要立刻就醫。血氧濃度的危險指標:1.血氧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