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養生
共找到
1626
筆 文章
-
-
2024-02-1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室內外差逾6度 小心溫差型過敏!注意「1部位」保暖
春暖花開,春天氣溫冷熱不定,小心過敏疾病發作。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避免過敏影響新春心情,首要避開過敏原,減少花粉接觸;若已被誘發過敏,要正確使用藥物改善;平時該好好養生,改善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 國內最常見過敏常見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皮膚起疹子等症狀,依不同狀態分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等,支氣管過敏則會導致氣喘發生。國內最常見的過敏疾病為「過敏性鼻炎」,據統計,台灣學齡前兒童約10%有過敏性鼻炎。而導致過敏的三大因素,包含基因遺傳、免疫系統或是環境影響。林應然說,過敏性鼻炎可分為「季節性」及「長年性」,導致季節性鼻過敏的過敏原,如花粉、黴菌等;長年性鼻過敏的過敏原,如塵蟎、灰塵、寵物毛屑、蟑螂、黴菌、空汙等。花粉引起的鼻過敏,又稱為「花粉症」,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紅癢等類似感冒症狀,有些人有頭痛或太陽穴痠痛感,症狀會維持幾周到幾個月不等。林應然說,春夏季是花粉散播的時節,台灣氣候多濕冷,花粉沒辦法順利散播在空中,因此台灣人較少有花粉症,乾燥的日本較盛行,易誘發人體過敏的花粉,如柳杉、扁柏等。塵蟎、黴菌、寵物毛屑、蟑螂、空汙等過敏原引起的過敏反應,症狀也與花粉症類似。林應然表示,多數鼻過敏患者,難以完全阻絕過敏原,即使有就醫,使用抗組織胺減緩過敏症狀,但患者仍有黑眼圈、用嘴呼吸、嗅覺不靈敏等問題。春節聚餐多,年菜又大魚大肉,林應然說,很多民眾在過年期間,吃到螃蟹、海鮮等引發嚴重過敏就醫。台灣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為蝦蟹、海鮮、芒果、花生、牛奶、雞蛋、堅果等,這類食物常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全身起疹子,或是支氣管腫大,讓患者呼吸困難,若來不及就醫,恐有致命風險。濕度50到60% 抑制塵蟎過敏性鼻炎的老患者,或是曾有過食物過敏經驗的民眾,林應然提醒,平時要注意避免塵蟎、灰塵飄散在空氣中,清潔打掃時,可以先使用吸塵器清理後,再拆卸床單、曬棉被。建議室內的濕度維持在50到60%間,可以抑制塵蟎生長。春節期間氣溫大多是一下濕冷、一下晴天,溫差也可能會引起「溫差型過敏」,林應然表示,溫差型過敏正確的名稱為「血管運動性鼻炎」,當處於室內外溫差相差6度以上,有溫差型過敏的民眾其交感神經會刺激鼻子,導致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與過敏症狀一樣。溫差型過敏 鼻子要保暖溫差型過敏與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生機制不同,因此治療方式也不同。林應然說,溫差型過敏只能透過控制溫差,讓鼻子保暖,戴口罩、熱敷等方式改善;過敏性鼻炎則可使用抗組織胺,或是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噴劑控制。有些民眾長期飽受過敏引起的鼻塞困擾,會到藥局購買「血管收縮型鼻噴劑」,林應然表示,鼻塞時初期使用血管收縮型鼻噴劑效果極佳,但血管擴張劑很容易出現抗藥性,藥劑容易愈用愈多,會出現反彈性鼻炎,鼻腫脹反而會更嚴重,呼籲民眾若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應穩定使用控制過敏性鼻炎的藥物,避免藥效反彈。
-
2024-02-14 養生.聰明飲食
芹菜高纖維、蘋果含多酚…市場常見又便宜7食材助排毒養生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營養師劉純君介紹幾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 地瓜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 蘋果蘋果含有的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其中的鈣質,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水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以防便祕。傳統中醫也認為蘋果味酸甘、性涼,入脾、胃經,可以健脾胃以及幫助消化。 竹筍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去攝取,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鹵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 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 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 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延伸閱讀】 。紅肉地瓜熱量最低!營養師1圖揭「紫、紅、黃地瓜營養」 3吃法讓你愈吃愈瘦 。膳食纖維吃不夠恐害代謝、免疫力狂降!優質澱粉「纖維含量排名」曝 第一名不是地瓜
-
2024-02-12 焦點.健康知識+
年過7旬養生!三餐吃五行蔬果餐,每日晚飯後走公園健走1小時
新年復始,長一歲也老一點,老公與我雙雙邁入七十大關,對退休的我們而言,健康即財富,退休俸夠用就等同財富自由,我倆早有共識,應將注意力放在維持身心健全上,以期安度晚年。我倆茹素將近30年,聯合報健康版常提醒素食者如何力求營養均衡,吃健康素。我仔細閱讀並參照改進,三餐飲食盡量包含紅、黃、白、綠、黑等五行蔬果,以前不太愛吃的健康蔬果,現在都逐漸出現在餐桌上,希望吃出健康。運動更是不敢偷懶,我們把晚餐後公園健走1小時,當作每日必完成的功課,相互提醒,作業尚未完成,咱們仍需加把勁,夏天走得滿頭汗水,冬天走得渾身發暖。鄰居天天見我們穿著運動鞋、戴帽子關門出去,稱讚是「最養生的模範夫妻」,我們相約這不花錢最自在的健身模式,要一直走到走不動為止。說到走不動,我們量力而為,絕不勉強,畢竟膝蓋已替我們盡責承載身軀70年了,偶爾難免卡關罷工,必須小心省著用。如今已不敢去爬錐麓古道般斷崖邊的高山,改走平緩的公園步道,而且登山杖、護膝備齊,就能達到運動目標,年輕時的登高涉險已不適合了。龍年行大運,能順遂與老公平安健康過這龍年,是我倆最完美的大運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今年會順利嗎?命理師雨揚曝2024國運流年分析,想發財做好這些事
2024年過年將至,有許多人會擔心一整年會不會順利度過,對此,雨揚老師出書《2024開運大預言&祥龍財庫年開運農民曆》告訴你2024國運流年分析。2024國運流年分析從甲辰年八字國運來看,所謂「甲辰覆燈火」(也稱佛燈火、燈芯火),由於「辰」屬火氣旺盛之處,在此燈火轉光之際,光力相承,所以叫覆燈火。覆燈火意思即:心如明鏡,智慧聰穎。這是專照天地未明之時的火,能看破紅塵之念,在黑夜裡帶給人光明和溫暖,在內心昏昧不明時,使人清醒。因此,在此年我們無須懼怕黑暗、隱晦之事,應掌握敏捷、迅速、勇武的處事原則,也應遵循內心的信念,多行和善之事,懷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定可為自己積蓄能量,等待時機嶄露光芒。今年「七殺」透干,代表大部份民眾會為了生計遭遇到更多壓力,煩躁、煩心之事如潮水般湧來,如家中水電故障、汽機車罰單、小孩不聽話、工作量加重、夫妻吵架、詐騙集團橫行……都是壓力來源,另外如明星輕生、知名企業破產等新聞資訊,也是一種無形壓力的來源;故身心靈活動及各類養生方式會越來越熱門,如靜坐冥想、潛水、瑜伽、靜僻營、頌缽、香氛療癒,或是東方養生如太極拳、針灸等,將會密集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而「偏印」透干,普羅大眾對於精進自身的議題會很感興趣,利用工作空餘時間進修、看書、考取文憑,或學習有興趣之課程時有耳聞,也可能多往靈界仙佛、寺廟、教堂走動……透過念經、燃香、禱告,給自己帶來平靜安詳之力量。時柱「食神」透干,主名氣遠揚,今年依舊會有各領域表現傑出人士,在國際比賽中獲取好成績,揚名國際;也代表一般民眾,除了本業外也可能身兼數職,透過工作斜槓來增加收入。地支遇「比肩」,朋友間的應酬來往變多,利於廣結人緣,不失是個開拓人脈的好時機;而在國家運程上,雖說鄰國挖角動作不斷,但仍能獲得邦交國的援助與發聲,只是「比肩」也代表著財物損失,所以國際上以金錢外交鞏固友誼是在所難免。同時地支出現「七殺」,易有小人暗傷、受親友拖累之事,故一般民眾在借貸、投資、找尋工作上……更要小心謹慎,以免賠了友情又耗損金錢。「食神」代表容易生口舌是非,會對公司主管感到不悅,要特別注意言多必失,切勿意氣用事;出門在外交際應酬、小酌片刻之餘,也要留心一言不合發生爭執,避免樂極生悲,滋生事端。今年整體而言,可朝火、土行類別發展,如照明、光學、油類、酒類、建築、水泥、化工、食品類、美妝用品、直播相關、網紅經紀、服務業、機械加工品以及投資房地產等皆可參考!而立春命盤見二顆驛馬星且寅申相沖,此為陽沖陽,沖氣的威力很大,國與國的角力,以及東西方相爭皆會白熱化,在天災方面要注意船難、空難、海嘯、龍捲風等;另外出國人數會屢創新高,交通狀況也要小心留意;不過正向來看,此沖力也將衝出許多新行業,AI科技及IT產業會持續蓬勃發展。今年在腸胃(腸病毒或學校或公司團體食物中毒)和呼吸系統方面的毛病也要多加防範,COVID-19也會持續變種,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感冒種類,請一定要多加留心,假日可多往大自然親近,沐浴在芬多精中,增強自己的抵抗力。經濟方面 有可能要三年後才會轉好《地母經》云甲辰年詩曰:太歲甲辰年,稻麻一半空。春夏遭淹沒,秋冬流不通。魯地桑葉好,吳邦谷不豐。桑棄末後貴,相賀好天蟲。估賣價例貴,雪凍在三冬。從《地母經》窺視甲辰年農作運程,可得知稻米和黃麻(在此也包含其他農作物)之收成好壞都占一半,也暗示有一些農作物收成不佳,有可能是因為農作物種類影響收穫,或是因為氣候影響收成結果!並提醒我們春夏二季多注意洪災,潰堤等事;秋冬二季流不通,呈現的狀況也許是交通中斷,或是河谷淤塞等天災人禍。也可看出二地收成狀況不同,有的國家收成好,有的則欠收,存在較大地差異性。同時也諭示著某種產業或農產品,原本被大眾遺忘放棄後,今年開始又重新有它的利用價值,並比以前價格看漲!另外在經濟方面,有可能要三年後才會轉好,引申來說,普羅大眾還是會為了過高的房價、物價和薪資表現感到憂愁,國內的經濟仍是不景氣。二○二四年,即使會有失意或不順之時,但也是我們勇於嘗試、修練我們智慧心的時機;只要懷抱著希望,一點一滴進步,就能夠在順境及逆境中遊刃有餘,所有事情都會越來越順遂。別忘了隨時給自己打氣,相信付出終將會有甜美的收穫。祝福大家慢慢蛻變成更棒的自己,迎接燦爛的祥龍年!民國133年開工開市吉日開工和開市是農曆年後極為重要的儀式。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都會在農曆年後挑選日程,進行開工開市,以期新的一年事業鴻圖大展、生意蒸蒸日上。儀式通常由負責人或營運主管親自主持,並帶領全體員工一同參與,祈求神明保佑公司營運穩定、獲利豐收。.開工吉日:開工的吉日與吉時之選擇,應以公司行號負責人或重要的管理階層主管為主,並且要避開與老闆、負責人和高階主管的沖煞生肖。.開工吉時:開工的祭拜儀式宜在午時(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前進行,因為午時前陽氣正盛,在午時祭拜可迎接天地正氣,有助催旺財運!.祭拜位置::宜在公司或商店門口的明亮處,擺放供桌與祭品,面對天空,誠心祭拜,祈請眾神護佑公司營運可期。.參與人員:由公司負責人或高階主管帶領全體員工一同誠心祭拜,祈求開工順利。.祭拜供品:供品包含鮮花與紅蠟燭各一對、香和香爐、茶或酒三杯、鞭炮一對、五種水果(鳳梨、蘋果、香蕉、橘子、棗子)及三色金(壽金三支、福金三支、刈金三支),亦可準備發糕、糖果和甜湯圓等供品,且可在上頭貼招財進寶、開工大吉等吉祥話,有助招來吉祥福運。.誠心祝禱:由主要祭祀者念誦祝禱文,向神明稟告今日開工開市的吉時、主祀者姓名、公司行號名字、公司行號地址等,祈請神明護佑,幫助開市順利。.祭祀流程:祭拜儀式完成後燒化金紙,再點燃鞭炮,慶祝開工開市一鳴驚人,接著將三杯茶或酒向外潑灑,再收拾供品,發給員工分享,與員工共享福氣,使福運綿綿不絕。.其他事項:開工開市當天宜互相祝福,老闆可準備紅包發給員工,象徵大發利市、業績長紅。本文節錄:《2024開運大預言&祥龍財庫年開運農民曆》一書☛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陶瓷不沾鍋比較安全?專家揭陶瓷及鐵氟龍塗層差異和使用壽命
我在2023-4-13發表現在的不沾鍋比以前毒七倍,網紅的恐怖行銷,之後有很多讀者留言討論,其中我認為比較值得分享的是ppo1764在2023-4-22附上的一個YouTube影片Nonstick Pan Safety ANSWERS(不沾鍋安全性的答案)。它是英文的,但可以把字幕翻成中文。為什麼它是比較值得分享?因為很有趣的是,影片的主人問一位毒理學專家是否有在使用鐵氟龍不粘鍋,而她是會心一笑地回答「是」,然後做出專業的解釋。最新的一個留言是Ken Hsu在2024-1-2寄來的:「目前才拜讀到文章,各位專業的回應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但除了鍋具外,各式的醫療材料表面也都使用Teflon,主要是防止沾黏及潤滑性上,像心導管及置換關節等,請問林教授有無這方面,關於使用材質的研究,因與人體為直接接觸,且長期磨耗及與體液接觸,應該比鍋具風險更高。而使用於生命支持上,常以維持生命的目的中,若是益處大於缺點,則可以使用,是否因此而影響材質的選擇呢?至於網紅業配上,以銷售為目的時,自然要活死人、肉白骨,將所有有問題的東西送湊堆,PTFE、PFAS等等混唯一談,至於真假,只有看倌自己下判斷了。而原來陶瓷塗層鍋具使用的是矽氧化物(Siloxane),與Teflon算是兩大類常見的醫療材質,至於誰好誰壞,眾說紛紜,只是……陶瓷塗層與矽化物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能想到這麼奇葩的用語,讓人覺得非常安全,馬上贏在起跑點,真是擁有優秀的行銷! Teflon聽起來就輸了」這個留言涉及兩個議題 -(1)鐵氟龍在醫療上的應用,(2)陶瓷塗層鍋比較安全嗎,關於第一個議題,我已經在兩天前發表鐵氟龍救你命。今天要討論第二個議題。有關陶瓷塗層鍋具的安全性,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位行銷恐怖的網紅所代言(業配)的品牌。我找到該品牌的專利塗層網頁,而它裡面有這樣的敘述:「XtremaTM 是陶瓷塗層的升級版是由陶瓷原料(二氧化矽)所製成,主要成分是以天然的沙和石組成而成,有別於傳統鍋具使用PTFE(鐵氟龍)的鍋具塗層。」我用Xtrema做搜索,搜到一個2021-4-8公佈的韓國專利。它的英文標題是Xtrema T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providing iron-like texture to aluminum-based cookwar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using the same(用於為鋁基炊具提供鐵樣質感的塗層的 Xtrema T 組合物以及使用該組合物的塗層方法)。它的英文摘要翻成中文是:「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陶瓷塗層的底漆塗料組合物,其包含膠體二氧化矽、甲基三甲氧基矽烷、有機矽二醇共聚物和酸催化劑,以及使用該塗料組合物在鋁表面上進行類鑄鐵紋理塗覆的方法以及由此製備的配比。 它涉及一種具有粘性鑄鐵狀質地的鋁炊具。」我想,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可以從這個摘要看得出,Xtrema塗層絕非商家所聲稱的「天然的沙和石組成」。還有,您也應該可以看得出,這個塗層是塗在「鋁炊具」,而有關鋁製品安全性的風風雨雨,就請您看我以前發表的阿茲海默症的鋁博士被炒魷魚鋁罐飲料有害嗎?鋁鍋有毒?老年癡呆?在搜索的過程中,我非常詫異地發現,Xtrema是一家美國公司,而它是專門在生產和販賣「純陶瓷鍋具」,而不是「陶瓷塗層鍋具」。這家公司是在2004年成立,而Xtrema是它的註冊商標。所以,Xtrema怎麼又會在十幾年後被韓國人拿去申請專利,然後在2021年獲得韓國專利,同時也成為陶瓷塗層鍋具的註冊商標呢?我花了半天搜索,就是找不到答案。不管如何,Xtrema公司有一個網頁是非常值得推薦,它的標題是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eramic-Coated Cookware(一切您需要了解的關於陶瓷塗層炊具)。我把重點翻譯如下(紅色字):陶瓷塗層炊具是如何製成的?陶瓷塗層鍋本質上是任何頂部有薄陶瓷層的金屬鍋。平底鍋的基材或金屬芯因品牌而異。一些公司使用陽極氧化鋁,這是一種以其導電性能而聞名的廉價金屬。其他品牌使用鑄鐵或不銹鋼。至於陶瓷塗層,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陶瓷。它們實際上是含有二氧化矽(沙)和其他無機化學物質的「溶膠-凝膠」(Sol-Gel)塗料。溶膠-凝膠是將陶瓷塗層塗抹在炊具以使其不沾黏的首選方法。通常,製造商在高溫燒製鍋之前將溶膠凝膠噴塗到金屬基材上。根據製造商的不同,此固化過程的溫度範圍可能在 400 到 800 華氏度之間。雖然溶膠-凝膠塗層在技術上比PTFE 塗層更硬,並且能夠承受更高的溫度,但大多數公司建議其客戶不要將陶瓷塗層鍋加熱到500 度以上,溫度再高,陶瓷塗層就會分解。(註:PTFE就是鐵氟龍)當溶膠-凝膠分解時,陶瓷塗層鍋會失去其不黏性能,表面會變得粗糙或有砂礫。因此,通常不建議在洗碗機中或烤爐下使用這些平底鍋。陶瓷塗層炊具不沾黏嗎?陶瓷不沾鍋具的想法是用詞不當。陶瓷本身並不是不沾黏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公司使用溶膠-凝膠技術來創建陶瓷不沾塗層的原因。陶瓷塗層鍋的光滑表面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經常暴露在高溫下可以加速這一過程。 一些專家認為,陶瓷塗層的壽命只有PTFE塗層的六分之一。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陶瓷塗層的使用壽命有多長 一個保養良好的陶瓷塗層鍋預計可以使用一到兩年——考慮到它的高價位,這並不是很長的時間。陶瓷不沾炊具比其他不沾鍋具更安全嗎?由於圍繞著含氟聚合物和 PTFE 的爭議,對這些化學物質進行大量科學研究是有道理的。但不幸的是,關於溶膠-凝膠對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的歷史研究並不多。這並不是說其中一種本質上就比另一種更安全。(註:Xtrema公司是專門在生產和販賣「純陶瓷鍋具」,所以它當然會有心無意地暗示「塗層鍋具」可能都不安全)從上面最後一段可以看出,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陶瓷塗層鍋具是比鐵氟龍塗層鍋具更安全。事實上,鐵氟龍塗層鍋具是已經被大量研究,而目前還是沒有正常使用情況下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證據。反過來說,陶瓷塗層鍋具根本就還沒有任何健康風險的研究,所以怎麼可以說陶瓷塗層鍋具是比較安全呢?台灣衛福部也這麼說:「常見的不沾塗層以聚四氟乙烯(PTFE)材質為主,也就是俗稱的鐵氟龍,是一種耐冷、耐熱又耐腐蝕的聚合物,能抗水、抗脂,避免形成沾黏。早期這類塗層會使用干擾內分泌的全氟辛酸(PFOA)做為生產助劑,因有安全疑慮,環境保護署及國際間已陸續禁用。此外,研究顯示PTFE材質約在360℃才會降解,此溫度遠高於正常烹調溫度,以及高溫烘焙(約250℃)之條件,因此正常使用含不沾塗層產品,並不會有安全性疑慮。」我也推薦兩個YouTube影片:The Truth About Non-Stick Pans: Ceramic vs. Teflon(不沾鍋的真相:陶瓷vs鐵氟龍)。它是英文的,但可以把字幕翻成中文。陶瓷不粘鍋比特氟龍更安全嗎?陶瓷不粘鍋炊具的優點和缺點|不粘鍋有毒嗎?不沾鍋推薦原文:陶瓷塗層鍋比較安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人人都需要補充維他命D?專家:這種信念有一個非常貪婪的內幕
我在大前天(2024-1-30)發表飲食抗癌,科學揭秘,介紹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剛發布的一支影片,而其中一句話是「這支影片所要傳達的最主要訊息是,目前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攝取某一特定物質,例如維他命D,是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或減緩癌症的惡化」。文章發表後約半小時,讀者Elliot在回應欄裡留言分享一篇文章Vitamin D: Can we Finally Stop Beating this Dead Horse?(維他命 D:我們終於可以停止鞭打這匹死馬了嗎?)。Beat a dead horse(鞭打一匹死馬)是美國成語,意思是「徒勞無功」或「浪費精力做沒意義的事」。當然,要是您像Elliot一樣,把它翻成「死馬當活馬醫」,我肯定是會給您拍個響亮的馬屁。這篇文章是發表於2024-1-29,作者是微生物學/免疫學博士Andrea Love。 她是美國萊姆病基金會執行董事,也是Immunologic(免疫邏輯)部落格版主。她還在非牟利組織《公正科學研究所》(Unbiased Science Institute)主持播客(podcast),致力於傳播正確的科學資訊。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Vitamin D deficiencies are vastly exaggerated and supplements don’t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but this belief has a very seedy underbelly(維他命D 缺乏症被過度誇大,而補充品並不能改善健康狀況,但這種信念有一個非常貪婪齷齪的內幕)。這個貪婪龌龊的內幕就是,這十幾年來維他命D狂熱的罪魁禍首是Michael Holick醫生,因為他藉由操弄「維他命D正常值」而塑造了「人人都需要補充維他命D」的假象。事實上,有關Michael Holick醫生如何操弄「維他命D正常值」,我在4年前就已經發表了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以及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虐童反證。我也在3年前發表的缺乏維他命D得新冠的機率會上升,預後也較差?裡面說:「有趣的是,江坤俊醫師在他的《一天一D:維他命D幫你顧健康》這本書裡就有說他是師承「維他命D之父Michael Holick」。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要趕緊撇清,在臉書文章的一開頭就說『我不想神化維他命D,它也只不過是個營養素,和我一樣普通』。只不過,江醫師這幾年來不遺餘力地提倡維他命D補充劑,早就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台版維他命D之父』」。我也在去年發表的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裡面說:『台灣有位江醫師曾在Michael Holick的實驗室進修,而回台後他也大力提倡維他命D,儼然成為台版的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我為了要對抗他傳播維他命D偽科學,在2020年3月11日發表新書維他命D真相。在這本書裡我詳細說明科學家是為了要治療佝僂病而發現維他命D。我也說:「在這五十多年來,花了成千上億的研究經費,做了數百個臨床試驗,最後的結論是,『佝僂病」是維他命D補充劑唯一被證實有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疾病』」。Andrea Love在文章的一開始就說,在浪費了數萬億研究資金所做的數千項研究之後,維他命D補充劑對健康的益處仍然無法獲得證實。(版主加註:但這股讓人瞠目結舌的龐大研究經費卻成就了無數醫生教授的名和利)在靠近文章結尾處Andrea Love說:許多專業組織,包括 USPTF、美國國家醫學會、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基金會和美國臨床病理學會,現在都支持「不要開立基於維他命D 的篩查」,以更恰當地反映這樣一個事實:這些測試在醫學上是不必要的,浪費金錢、時間和資源,並助長了普遍維他命D 缺乏的錯誤信念。此外,內分泌學會正在徹底修改其關於維他命 D 的指南,拋棄 Michael Holick 精心挑選的利潤驅動的主張,並僅使用可靠的隨機對照和臨床相關數據。這實際上有點令人悲傷,因為在他早期的職業生涯中,Michael Holick是處於維他命 D 相關研究的前沿,但此後卻宣揚了損害集體健康的極端信念。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比人們意識到的更為普遍。很抱歉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但已經有無數高品質的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了維他命 D 補充劑與健康結果之間的潛在因果關係。你總是能找到一項較弱或設計不佳的研究來支持某件事,但這就是證據品質很重要的原因。根據人體數據:補充維他命D並沒有健康益處。.它不能預防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也不能減輕症狀嚴重程度,包括 COVID-19。.它無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或其他心臟疾病。.它不能預防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原發性浸潤癌和原位癌。.它不能防止跌倒、骨折或提高骨礦物質密度。.它不會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它不會調節身體組成或減輕膝蓋疼痛。.它不能改善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認知功能或頭痛頻率。.它不會提高運動表現。.它甚至沒有降低全因死亡率。版主結尾加註:關於「我們終於可以停止鞭打這匹死馬了嗎?」,我的回答是「還早得很!」。後記:這篇文章發表後約1小時,讀者Chean留言:謝謝教授,我就是使用好多年每天維他命D 2000IU 後,誘發免疫失控的影響者,全身性脂漏性皮膚炎,不堪其擾影響生活,停用後好很多,但症狀還是輕微存在。原文:維他命D這匹死馬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居家微改造 樂齡生活更舒適
很喜歡一個日本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很多單元是針對高齡者住宅的改造,經由設計師的巧思,將原本狹小或動線雜亂的居住空間,改造成適合長者居住且光線明亮、無障礙的生活空間。很多年長的委託人重回改造後的房子,都會為這些貼心設計感動落淚,因為他們可以在最熟悉的空間繼續安心養老。事實上,長輩不一定要住養生村才能享受無礙空間,若能將居家做一些適度的改造,讓長輩不用離開其生活圈及交友圈,「在宅安老」也許是最符合長輩期待的居住方式。有些人可能覺得打造高齡友善空間,要大興土木或花費鉅額成本。事實上,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已有很多廠商開發出各種適老的居家用品,只要簡單配置,便能將家中微改造成適合長輩舒適、安全地度過晚年生活的空間。在做居家微改造之前,要先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及其需求。若長輩行動不便、走路不穩或因肌力退化而導致無法久站,要考慮在適當的地方裝設扶手;若有上下樓梯需求,也可考慮安裝樓梯升降椅。若不想安裝固定的扶手,現在也有活動式的扶手,重量很輕,在居室空間移動時可當隨身扶手,在沙發或馬桶起身時也可當支撐輔具。另外,浴室濕滑,可以選用透明防滑劑,自己在家DIY,不用破壞裝潢即可達到防滑效果。浴室扶手也要考慮安裝,現在有簡便型的吸附式防滑把手,不過吸盤式扶手過了一段時間吸力會減弱,最好選擇有視窗可目測吸力狀況的吸附式把手。臥室也需要微改造,若長輩從床上起身需要人扶持,可以考量更換成居家電動床,有些長輩排斥電動床,覺得像睡病床。現在有一種電動床墊,有電動起身功能,但是外表看來就像一般床墊。若不想更換現有床墊,還有更簡單的方式,將支架壓在床墊下的「床用扶手」,可讓長輩起身時有支持,也可作為床邊護欄。臥室的光線也要注意,可裝設感應式的夜燈,讓長輩夜晚如廁時不會摸黑跌倒。此外,利用科技進行居家微改造也有必要。例如,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和緊急求助裝置,尤其家中若有失智長輩,擔心其夜遊外出,可考慮建置離床偵測系統,或在房門口設置踩踏感應系統,當長輩下床或離開房門時會發出警告聲,通知在其他房間的家人。可雙向對話的「叫人鈴」,即使家人外出,都可以立即知道長者的需求及安全狀況。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煮飯忘了關瓦斯嗎?可利用定時自動關瓦斯的裝置,開火就自動設定,時間到了自動關火。家中許多突起的門檻或障礙物也需特別注意,老人家視力不佳或反應較慢,一不小心很容易踢到而跌倒。若需要在家中推輪椅,也需要將這些段差消除。針對此問題,有很多活動型的斜坡板問世,有不同高度及材質的選擇,不一定要做泥作的無障礙坡道。透過以上的微改造,可以為長輩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溫馨的居家環境。讓老年人在家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尊重,同時也能夠更加獨立地享受晚年生活。目前長照2.0政策,針對居家改善有部份補助,若有需要可以撥打1966長照專線,請人來評估,若符合資格可以減少部份支出,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實力堅強女中醫師曾子寧對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
一提到中醫師,大部分人常聯想年紀偏長的男性老師傅,把脈針灸,沉穩老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曾子寧,年輕漂亮,留著一頭長髮,身材玲瓏有致,常被誤以為是瑜伽老師、健身教練,打破一般民眾對中醫師的刻板印象。阿公阿嬤看到「醫師妹子」,大驚問可不可以退掛。亮麗稚嫩的外表,讓曾子寧在執醫之初,承受不小的挫折,許多阿公阿嬤一進診間,看到這個醫師妹子,常面有難色,或嚇一跳,常有人直接說「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並詢問一旁的護理師,是否可以退掛。為此,曾子寧自我勉勵,力求專業,累積臨床經驗,經常上網查閱中外醫療文獻。再者,對於病患誠懇相待,視病如親,願意多花時間與病人互動,瞭解其生活習性與狀態,希望藉此提高醫囑遵從性,增加療效。兩年多來,曾子寧逐漸建立起專業口碑及形象,就有病人改口稱讚,「原來這個漂亮的女中醫師也很厲害的,有兩把刷子。」【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青春亮麗外貌,也會遇到病患的鹹豬手。曾子寧成為許多患者口中的「漂亮寶貝醫師」,不少長輩到了診間,剛坐下來,就問「結婚了沒?有沒有男友?」想當媒人。有些則是想找媳婦,介紹起自家兒子、孫子,希望有緣,結成親家。對於自身感情生活,曾子寧可是直率回應,她說,「早已死會,男友也是中醫師。」兩人是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念書時的班對,已在一起七、八年,就快論及婚嫁。亮麗外貌,青春洋溢,也為曾子寧帶來一些小小困擾,必須提防患者突如其來的鹹豬手。日前幫一名住院男性患者會診時,彎腰聽診,對方居然動手拉扯她的醫師白袍,幸好一旁的護理師出手阻擋,才免於被吃豆腐。選擇婦科、內科,對女性病友更有同理心。曾子寧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系,因為從小就對中醫感興趣,喜歡聞中藥草藥味道,大學畢業後,得知中國醫藥大學招考中醫學系學士後專班,經幾個月苦讀,幸運成為中醫系學生,也順利考取中醫師執照。中醫也分專科,曾子寧選擇婦科、內科,身為女性中醫師的她,自信對於經痛、經期異常等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而女性病友就醫時也會覺得自在,樂於傾訴身心不適症狀。愈來愈多年輕醫師經營自媒體,架設網站平台、經營粉專,成為網紅、知名部落客。對此,曾子寧也躍躍欲試,她認為,傳統一對一衛教方式,或有改善空間,如果能夠透過短影音,觸及更多民眾,傳播正確的健康訊息,這值得努力耕耘。未來執醫之路還很漫長,曾子寧期許自己,永遠保有初心,在醫師白袍下,擁有炙熱的心,熱心醫人,努力學習,也要盡興享受人生,她說,「千萬不要成為一個無聊的大人。」養生之道在將瑜伽融入生活,晨飲冬蟲夏草濃縮液。每個職場均存在世代差異,醫師也不例外。曾子寧表示,從運動項目就可看出其中不同,例如,資深醫師通常喜歡打高爾夫球;相較之下,年輕世代的醫師較重視外表、體格,運動項目偏向重訓、長跑、馬拉松、瑜伽。新冠疫情期間,外出受限,曾子寧養成在家運動習慣,在客廳擺放瑜伽墊,看著網路影片,邊做邊學,鍛鍊起核心肌群。沒想到,疫情結束後,她仍持續做著瑜伽,於每晚八點就定位,暖身、拉筋、有氧、簡單重訓,最後放鬆、大休息,透過冥想,探索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傍晚回到家後,先吃些蔬果、點心,固定做兩小時瑜珈,這已是曾子寧日常的一部分,變成一種生活儀式,她表示,幾年下來,自身小宇宙彷彿儲存了充沛能量,讓情緒穩定、寧靜,看診時,思緒更為清明透徹。在飲食上,曾子寧對於手搖飲敬謝不敏,不喝含糖飲料。每天攝取足份的五蔬果,開水超過2000cc,因在慈濟醫院工作,早午餐均為素食,久而久之,也不太吃肉。由於熟知中草藥的好處,她每早會飲用一杯冬蟲夏草濃縮液,視為食療的一部分,適用於勞心勞力的上班族。曾子寧醫師小檔案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給患者的一句話:女子以肝為先天,情緒與壓力皆會影響肝臟運行,女性應學習多愛自己一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4 養生.抗老養生
「立春」養生宜養肝!多吃這一類食物清熱解毒,做好5件事不生病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个節氣,也是一年中陽氣逐漸升騰的開始。在農曆的節令中,立春代表著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陽光明媚,人們紛紛開始注重養生保健,以迎接新一年的生機勃勃。本文將探討立春節氣的養生方法與注意事項,讓您在這個美好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今天是傳統節氣「立春」,立是開始,春則有春天、蠢動之意,代表春天到了,萬物萌生,開始有了生氣。依傳統醫學觀點,「春應在肝」,春天是肝臟活動旺盛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也隨著春季到來而日趨旺盛。立春養生必做5件事1.養生宜養肝春天是肝臟活動旺盛的季節,人體新陳代謝也隨著春季到來而日趨旺盛。中醫認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肝屬木,由於肝臟有貯藏血液和調節全身血量的作用,在入春之後肝臟機能就會更加旺盛。此外,中醫所指的肝,還包含部分神經、精神系統,「肝主情緒」,需要疏泄,代表肝氣調節人的精神情志,因此情緒要樂觀、心情愉悅,不可急躁氣怒,以免傷肝。2.適時調整飲食立春之後,氣溫逐漸回暖,人們的飲食也需要進行調整。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盛,人體的陽氣也逐漸增強。因此,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度油膩的食物。可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青椒、草莓等,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清熱解毒,還能幫助腸胃排毒,保持腸道健康。此外,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豆漿、雞蛋等,可以幫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提升免疫力,防止春季容易出現的乏力、食欲不振等問題。3.適度運動鍛煉立春之後,陽氣漸長,天氣逐漸變暖,這是進行戶外運動的絕佳時機。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有助於身體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氣功等適合春季的運動方式。此外,春季氣溫變化較大,運動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避免受傷。如果您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建議事先咨詢醫生的建議,確保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4.保持情緒平衡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陽氣的升騰也容易使人情緒波動。一方面,春季的陽光明媚,可以促使人們情緒愉悅,但另一方面,氣溫變化較大,容易使人感到煩躁不安。因此,保持情緒平衡尤為重要。可以通過適當的休息和放鬆,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閱讀、聽音樂、打坐冥想等,來調節情緒。此外,與親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也是維護情緒健康的重要途徑。5.保持充足睡眠春季陽氣逐漸升騰,白天時間變長,人們的精力也容易增加。但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確保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春季天氣變化多端,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感冒或出現其他健康問題。建議晚上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並保持良好的睡眠環境,選擇適合的枕頭和床墊,保持房間的通風和適度的黑暗度,有助於提升睡眠質量。立春需特別注意3細節立春後,天氣逐漸回暖,但春季氣溫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大,很多人在此時節會生病!因此,以下3點須特別注意。1.注意適時增减衣物立春後早晚溫差較大,容易使人感冒或感到寒冷。因此,在春季穿衣方面需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白天可以選擇輕薄透氣的衣物,便於活動,但也要隨時準備一件外套,以應對突然的氣溫變化。晚上則應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受涼。此外,春季干燥,注意保持皮膚的水分,使用保濕霜等護膚品,避免皮膚乾燥。2.注意春季容易發生的健康問題春季是一個陽氣逐漸升騰的季節,但也是一個容易發生一些健康問題的季節。例如,春季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通風,避免與有傳染病的人密切接觸,並適當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2.花粉過敏者 須避免到戶外接觸花粉源對於花粉過敏等特定人群,春季需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過多的花粉源,適時服用過敏藥物以減輕症狀。此外,春季氣溫回暖,容易引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況,建議飲食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並可以適量食用一些促進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生薑等。4.注意環境衛生 避免病原體的傳播春季是各種生物活動的季節,也是一些疾病傳播的高峰期。為了保障健康,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室內室外都要保持整潔,避免積水滋生蚊蟲,定期進行清潔和通風,避免病原體的傳播。同時,春季也是昆蟲繁殖的季節,要注意防蟲。在戶外活動時,可以選擇穿著長袖長褲,使用防蚊液,減少蚊蟲叮咬的機會。同時,也要注意食品的儲存和食品衛生,避免食品中毒等問題。隨著立春的到來,春天的氣息逐漸濃郁。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裡,我們應該注重身體的養生,適時調整飲食、適度運動、保持情緒平衡、注意衣物和環境衛生,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春季是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是我們迎接新一年的機會,讓我們保持健康活力,充滿希望地迎接春天的到來!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2-04 醫療.中醫
大魚大肉後的飲食調理 中醫曝吃粥的5項好處及助降壓減脂料理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節期間,由於容易連續多日都吃豐富的大餐,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除了選擇降血壓的食物外,食用一些既能健脾養胃又有助於減脂的粥品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現代醫學研究曾證實,食用粥對身體有益,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米湯富含維生素B群、菸鹼酸、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質。建議在米湯中加入少許鹽,以幫助腸道更有效吸收其營養。隨著農曆春節的到來,全家圍爐團聚大快朵頤,往往不小心就吃過量,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平日捨不得吃的好菜此時一定要擺上餐桌才表示熱鬧、隆重。然而,這些美食往往口味較重,含有高油、高鹽和高熱量,連續吃上幾天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或急性腸胃炎,有時甚至需急診治療。因此,春節期間,保持腸胃健康的關鍵在於節制飲食,請避免暴飲暴食,減少攝入過度精緻的零食和含糖飲料,並且不要每餐都吃高脂肪的大魚大肉,相反地,應該多吃蔬菜和水果,以確保飲食的均衡與健康。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特別的飲食選擇來進一步促進健康。「粥」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雖然有大年初一吃稀飯會變窮的習俗,但粥溫和易消化,還能有效地養護脾胃,無論是小孩還是年長者都能輕鬆消化吸收,是節日豐盛飲食後的理想食物。粥的古老養生智慧 古人觀念「以藥治病,以粥扶正」吃粥養生是很古老的智慧。關於粥的歷史紀錄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597~2697年之間,據說最初是黃帝把穀粒煮成了粥,從此成為華人的傳統主食,更是人們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而認為吃粥有療病功效的觀念則可以追溯到西漢名醫淳于意,他曾用「火齊粥」治療齊王的疾病。古人有「以藥治病,以粥扶正」的觀念,認為食用粥能有效提升身體機能和增強免疫力。清代養生家曹庭棟所編寫的《老老恆言》,後世奉為「養生聖經」,其中收錄了一百道養生粥譜。曹庭棟強調養生的關鍵在於脾胃調養,主張節制飲食、調理脾胃可以延年益壽,並且指出人體的精氣源自米穀,強調米的攝取對於生精益氣的重要性。曹庭棟重視養壽慎藥,認為以弭補氣勝過藥物,也因此留下了百道養生粥譜流傳後世。米湯富含維生素B群、鐵等礦物質 加入少許鹽幫助腸道有效吸收營養除了古人之外,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食用粥對身體有益。煮粥時,表面形成的細膩黏稠層,俗稱米湯或米油,是米中釋放的營養物質。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米湯富含維生素B群、菸鹼酸、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質。建議在米湯中加入少許鹽,以幫助腸道更有效吸收其營養。熬製的粥能生津補水,對身體有極佳的滋養效果。因此,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醫學,都一致認同一句話:「一碗粥,勝過人間第一補品。」5項吃粥好處 包括提振胃口、健脾益胃、排汗排毒至於吃粥有哪些好處,吃粥好處多多,我就先簡單舉出5點:1、粥能調節食慾,激發胃口:其味道鮮美且清淡,質地水潤,特別適合食慾不振或胃口差的人群。2、粥具有健脾益胃、滋養陰液的功效:食用粥能調理脾胃,順暢胃氣,同時滋養陰液,對人體四肢百骸有益。熬煮過的粥,其分子結構更小,有助於營養的吸收,快速恢復體力。對於年老、疲勞或虛弱的人來說,喝粥是恢復體力和能量的理想選擇。3、粥能促進身體排汗和排毒:溫熱的粥能激發陽氣,使身體變暖,助力排汗,從而排出體內的致病因素。事實證明,喝粥促進排汗是一種健康有效的排毒方法,特別適合初期感冒的人群。4、粥能增強中草藥的療效:東漢名醫張仲景曾提到,在服用中藥後,根據情況飲用熱粥或冷粥等不同類型的粥品,可以輔助藥效。例如,在十棗湯證中時,應以糜粥為食,以保護胃氣,因為強烈的藥力可能損傷胃氣,進而影響其他器官。此時,食用糜粥可以保養胃氣,從而增強藥效。5.早餐首選粥,有助於促進體內能量循環:早晨起床後,暖粥能為身體提供充足熱量,促進脾胃氣的活躍,並將五穀的精華傳遞至全身,有效啟動能量循環。北宋《粥記》亦提及:「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由此可知,古人通過晨起飲用粥來促進健康和養生。推薦紅棗、桂圓、菠菜等食材烹調粥品 增強陽氣、柔和肝臟粥可以根據不同的食材來調整以適應不同的身體狀況和氣候,而古人一直都有依照四季節氣的變化而吃粥的習慣。以下阿利博士就來介紹春季養生粥的原則,以及適合春節後調養身體的粥譜:根據中醫的養生觀念,春季的食療重點應放在養肝。有句俗語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而肝臟被視為生命之源,呵護好肝臟能帶來一年的健康。這時應選擇能增強陽氣、滋養陰液並柔和肝臟的食材來烹調粥品。推薦的食材包括紅棗、桂圓、菠菜、芹菜、蓮子、小米、山藥、韭菜和紅豆等。這些食材不僅能滋養身體,還能順應春季的氣候特點,有助於身體的整體調養與健康。近年來,隨著飲食習慣的多樣化,傳統以稻米為主食的模式逐漸被雜糧和麵食所替代,導致稻米消費量下降,市場面臨滯銷的挑戰。台灣的稻米品質卓越是有目共睹的,每當看到這樣的滯銷情況,我都會感到惋惜。因此,為了支持本地農業,我和霧峰農會決定利用台農71號,一種無農藥、無化肥栽培的有機稻米,結合蓮子、山藥、薏仁、蕎麥粉、乾薑和薑黃等天然食材,熬製成一款營養豐富的山藥蓮子養生粥。這款粥不僅有助於維護腸胃健康,還能增強免疫系統,促進消化,是一道非常適合於春季享用的養生粥品。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支持台灣的稻米產業,同時為台灣的朋友們提供更多元化的健康飲食選擇。芹菜香菇粥有助降壓減脂 食材作法一次看春節期間,由於容易連續多日都吃豐富的大餐,高血壓患者需特別注意飲食調理。除了選擇降血壓的食物外,食用一些既能健脾養胃又有助於減脂的粥品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就讓阿利博士介紹一款既能降血壓又有助於減脂的粥品—芹菜香菇粥的食譜:食材:1、芹菜50克,清洗乾淨後切成小丁2、香菇2朵,清洗乾淨,去蒂後切成小丁3、枸杞10粒,清洗乾淨4、米100克,清洗乾淨5、少許鹽作法:1、將清洗乾淨的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2、另起炒鍋,加入少許油,熱至6成熱後,放入芹菜丁和香菇丁翻炒至出香味。3、將炒好的芹菜丁和香菇丁加入已熬煮好的白粥中,再加入枸杞和少許鹽,繼續煮10分鐘即可。香菇中的核酸類物質有助於抑制血清和肝臟中膽固醇的增加,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及降低血壓;而芹菜富含鉀元素,有助於血壓的穩定。這款粥品不僅美味,也是春節期間理想的健康食品。春節容易大魚大肉油膩飲食 吃粥可緩解腸胃負擔與提供營養我知道春節是華人的一大重要節日,常會在這段時間餐餐都準備的豐盛。然而,過量的油膩食物和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容易對我們的脾胃造成負擔,影響整體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飲食的均衡。粥作為一種溫和、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是春節期間理想的飲食選擇。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過度飲食帶來的胃腸負擔,還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因此,我建議今年春節不妨在豐盛的餐桌上加入一碗簡單的養生粥,讓我們在享受春節美食的同時,也不忘給予身體適當的照顧和養護,迎接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新年。延伸閱讀▶秋主金、肺主金!善用飲食、中藥、花草茶讓「養肺」事半功倍!▶確診後如何加速恢復體力、降低長新冠可能性?中醫師建議吃「粥」▶低醣飲食、糖友、腎友建議這樣吃!5種常見米類營養、熱量比一比(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4 養生.保健食品瘋
鹿沒有膽能治百病?飲食會避開有毒植物?教授揭露鹿胎盤話術
我在2023-6-2發表鹿胎盤胡扯更上層樓:鹿沒膽,所以能治百病,癌症,駁斥一篇假科學真推銷的網路文章。這篇文章為了推銷一款「能治百病」的鹿胎盤XXX而捏造出許多偽科學論調,包括:(1)鹿的基因與人最相似,(2)鹿是唯一沒有膽的動物,(3)膽是用來解毒的,(4)鹿會避開有毒植物,(5)避開有毒植物就不會得口蹄疫或狂牛症。有幾位讀者看到這些荒謬論調後,也來幫忙打假。讀者Deerhsu回應:我有個朋友花8萬銀子買鹿胎盤商品,果不其然全身大面積紅腫發癢。所有直銷商的共同說詞千篇一律:再買一套加大力道,正在排毒……!原來我朋友很毒,我要趕緊遠離她。臉書朋友吳先生寄來一則2023-4-2發表於自由時報的新聞防狂鹿症 禁止進口美加等6國鹿茸中藥材。鹿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也就是俗稱的狂鹿病,是一種類似狂牛病的腦海綿狀病,會攻擊鹿的腦部和神經系統。讀者Guava回應:賣鹿胎盤的挖空心思想騙人的招數,有些看了實在太好笑了。「而鹿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唯一沒有膽的器官的動物,」是嗎?差遠了。馬科動物(例如馬,斑馬,驢)、大部份鹿科動物、駱駝、長頸鹿、犀牛、大象、鯨、大鼠(rat)、、等哺乳類都沒有膽囊啦。膽汁是肝臟製造的,這些動物雖沒有膽囊,他們還是有膽汁,只是沒有一個專門的儲存器官。他們的膽汁通常是持續流入小腸。鹿吃植物特別謹慎、不吃有毒的嗎?未必。(註:有關哪些動物有膽囊,哪些沒有,請看有膽被沒膽嚇破膽)讀者Guava的回應裡有附上一篇文章,標題是Deer Can Eat Poisonous Plants(鹿可以吃有毒植物)。我把重點整理如下:鹿可以吃有毒植物(例如茄屬植物、毒藤、美洲商陸和鐵杉)而無不良影響。鹿在攝入有毒植物後會立即吃粘土、鹽或天然礦物。 這些化合物有助於中和一些毒素,並激活鹿第一胃中幫助消化毒物的特殊細菌。鹿也會小心翼翼地混合它們的食物,以防止它們的身體對毒素的防禦超負荷。 一項針對黑尾鹿的研究發現,如果混合其他植物,它們可以吃掉兩倍的有毒植物。 他們甚至可能會本能地攝取含有天然解毒劑的植物。我自己上網搜索,搜到一篇阿拉斯加州漁獵部發表的How Deer Eat Poisonous Plants(鹿如何吃有毒植物)。我把重點整理如下(紅色字):野生動物生物學家湯姆·漢利 (Tom Hanley) 研究鹿的營養,並表示他對鹿的食性感到驚訝。他說,大多數天然植物都含有各種毒素。鹿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是吃各種植物,安全地攝取少量有毒植物。愛達荷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生 Elvia Lopez-Perez 報告了另一種飲食策略。研究人員發現,動物會吃粘土或舔食土壤中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往往會緩衝或結合毒素並抵消植物化合物的有害影響。不同動物物種對植物毒素的耐受性不同。黑尾鹿比叉角羚更能忍受瘋草,而麋鹿比野牛更能忍受黃松。華盛頓州立大學動物學和自然資源科學教授查爾斯羅賓斯說,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因為腸道的化學性質。食用少量植物毒素可以誘導腸道微生物適應,這可以為動物系統適應毒素提供機會。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物種中的不同個體可能對某些食物有更好的耐受性。羅賓斯又說:「瘤胃肯定有幫助,因為它裡面的細菌能解毒。例如,一些植物含有氰苷,會釋放氰化氫。瘤胃裡的細菌可以吸收氰化物中的氮並將其轉化為氨基酸。然後,鹿從氨基酸中獲益,並在細菌流入另外兩個消化胃時消化細菌本身來做為另一營養來源。」在其他情況下,這與動物的解剖結構有關。許多動物可以食用含有神經毒素的植物,因為它們的神經受體略有不同。例如,許多松鼠會吃對我們有劇毒的蘑菇。所以,您現在知道為什麼讀者Guava會說「賣鹿胎盤的挖空心思想騙人的招數」了吧。如果您意猶未盡,請繼續看我發表的:台大證實鹿胎盤幹細胞對人體有幫助?鹿胎盤幹細胞的胡扯鹿胎盤幹細胞 – 新加坡政府:虛假和誤導原文:鹿不吃有毒植物?鹿胎盤騙子挖空心思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吳錫金日行萬步,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落實地中海型飲食,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
30多年來守護雲嘉沿海偏鄉健康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近年來隨著醫療需求的增長,積極投入急重症醫療並獲具體成果,去年更榮獲美國Newsweek評選為2023年台灣最佳醫院第22名殊榮。中醫大北港附醫院長吳錫金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帶領醫療團隊在偏鄉打出一片天,個人也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養生秘訣/地中海飲食 日行萬步養身吳錫金求學時熱愛運動,是籃球班隊,更是西洋劍社長。他說,運動除了健康也學到團隊合作,如今年過6旬的他,唯一運動是走路,日行萬步,在醫院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堅持吃得簡單健康,以地中海型飲食為主,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他也落實攝護腺疾病的飲食,早上、下午喝杯黑咖啡是不錯的選擇。面對高壓力工作,吳錫金認為,從住院醫師到管理醫院,壓力無所不在,正向思考是他面對壓力的態度,提升思想高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紓壓。感謝太太的支持,打點家務、教育小孩,讓他無後顧之憂,面對更多挑戰。「共好、利他」是吳錫金的生活哲學,只有捨得才能獲得,這也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勤能補拙、化不可能為可能、做好風險管理」是他一貫的工作態度,「認真做不會錯」,以學習、面對替代畏懼跟放棄,如同醫師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才能看見奇蹟與重生的可能。「全能外科」醫師 撐起偏鄉醫療一片天家住台中的吳錫金,1982年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從醫以來深造不懈,在學術領域更創造巔峰,除主攻泌尿科,腦外傷、取血栓、骨科、開胸等手術也都能執行,等同是「全能外科」醫師。他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投入醫學教育改革,為醫學系設計5、6年級臨床醫學課程,以「醫院就是醫學院的概念」,從學習到工作全在醫院完成,建立專精訓練體系,強化醫療職能,培育不少醫學後進人才。2016年奉派到北港擔任院長,看見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決心投入更多心力改善,提升醫療品質。主攻泌尿科 赴美進修精進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第5大癌症,身為泌尿專科醫師的吳錫金,因為使命感,於1991年赴美國德州休士頓MD安德生癌症中心進修,該中心對攝護腺癌容易移轉到骨頭有深入研究,開啟了他在臨床轉譯醫學的研究之路。後又到美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訓練中心,專研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及微創、達文西機器手術,讓個人專業更上一層樓。吳錫金說,很多事情往往在不經意中出現,尤其醫療日新月異,更要隨時做好接受新挑戰的準備,面對問題或新領域、新智識都要勇於嘗試、持續不斷學習,觀念要隨時更新,充實充電是醫師的「日常」,更要有長遠規畫,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隨時迎戰多變的每一天,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拚高齡醫療 為雲林留人才中醫大北港附醫服務雲嘉沿海偏鄉30餘載,2016年吳錫金接任院長後,推動醫院擴建,積極投入改善醫療設備、招聘優秀專科醫師,協助醫院通過JCI認證(國際醫療品質評鑑),建立口碑與品牌形象,贏得民眾信任。初到雲林時,吳錫金發現攝護腺癌診斷少且發現時多數晚期,因此親自走入社區宣導,成立樂活小站、失智共照中心,推動攝護腺特異抗原偵測,將每年8月訂為「攝護腺警覺月」,如今診斷晚期攝護腺癌比率已從4成降至3成。同時引進第2代荷爾蒙製劑、免疫、PARP抑制劑、細胞治療、鐳223及海福刀等,提供整合式治療。近兩年更增加顱內動脈(IA)取栓治療、EBUS支氣管內視鏡超音波、畸形脊椎微創手術等,引進雲林唯一「高壓氧氣治療艙」,裝設電子白板、病人量測數據自動上傳系統、AI智慧醫療紀錄-智海系統,打造科技智能治療,讓偏鄉患者獲得更先進的全方位醫療照護。雲林高齡者多,行動慢、聽力差,吳錫金與病人溝通腳步跟著放慢,無形中產生更多耐心包容和人情溫暖,真正有「視病如友」之感,讓工作更有動力。雲林務農病人多,不少更是弱勢獨居,不論就醫負擔或疾病照顧均需仰賴外援,身為海線標竿醫院,如何引進先進醫療、改善偏鄉就醫不便是重要課題,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吳錫金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泌尿學教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亞洲大學健康暨管理學院健管所碩士.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專長: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微創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給病人的一句話:積極參與疾病治療,您我才有機會共創奇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營養師告訴你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
說到健康飲食,大家都知道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包括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選擇少油、少鹽的烹調方式及少喝含糖飲料等,注重養生的人還會以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來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等),而這些方法之中隱藏著一個重要的概念——「攝取足量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它又具有什麼功能呢?就讓品牌營養師Jane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是指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及木質素。主要為植物細胞壁與細胞間質所含的多醣類,其他像是寡糖、抗性澱粉及聚葡萄糖等物質,因不被人體消化且有益健康,也歸類為膳食纖維喔!而膳食纖維又可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大類:1.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有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Oligosaccharides)及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等,常見食物來源有水果類、蔬菜類、全穀雜糧類及豆類,例如:芭樂、燕麥、黃豆、栗子、豌豆及木耳等。2.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員包括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及部分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等,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全穀雜糧類、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及豆類,例如:糙米、小麥麩皮、紅蘿蔔、花椰菜、菠菜及開心果等。在對膳食纖維有基本認識後,接下來就帶大家來看看它們的功能吧!膳食纖維的功能1.提供飽足感我們平常用餐時,身體會分泌激素來調控消化作用,並維持血糖穩定,其中像胰島素(Insulin)、膽囊收縮素(CCK)及類升糖素胜肽-1(GLP-1)在執行各自作用的同時,都會刺激大腦產生飽足感,進而降低食慾。但因為激素作用需要時間,加上現代社會環境壓力大,常造成人們在大腦飽足感機制尚未啟動時,就已經快速吃下過多的食物了。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吃東西時的咀嚼次數,延長用餐時間,讓上述激素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使大腦產生飽足感,達到降低進食量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因不易消化又佔有體積,尤其水溶性膳食纖維會在體內吸水膨潤,形成粘液狀的水樣層,進而延緩胃排空,使食物在腸胃道裡的消化時間變久,延長飽足感。2.作為益菌生/益生質(Prebiotics)益菌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可以作為養分幫助好菌生長,維持人體健康。部分膳食纖維(例如:果膠、寡糖、菊苣纖維及部分半纖維素等)在進入腸道後,可以被腸道菌利用,其發酵後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可以酸化腸腔內部,提供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並幫助腸道黏膜健康。除此之外,短鏈脂肪酸可以被人體吸收,供給能量(1.5~2.5kcal/g),同時還有增加人體對水分及鈉再吸收的功能。3.幫助排便順暢當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時,糞便會較難成型,便秘發生機率也會提高,易使廢物累積在腸道、滋生有害菌,導致腸道不健康,增加細胞病變風險。而膳食纖維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讓排便更順暢。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會將附著於腸壁的廢物一併帶走,避免它囤積在體內,影響健康。4.延緩血糖上升飲食經消化後產生的單醣(主要為葡萄糖),經腸道吸收進體內後會讓血糖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並將多餘的糖儲存成肝醣或轉換為脂肪,幫助血糖回穩。但因現代飲食中,吃了較多的精緻澱粉及含糖飲料,這些會使餐後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胰島素必須需加強作用,將這些過多的醣類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才有辦法處理掉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而當餐後血糖快速上升、血糖波動過大等現象反覆發生,就容易增加體內脂肪堆積,產生肥胖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增加罹患相關疾病的風險。若飲食含膳食纖維,在消化的過程中,部分的膳食纖維會在酵素和食物之間產生阻隔效果,降低酵素和食物的混和,也減少消化後的食物(如醣類、脂肪)與腸壁的接觸機會,進而讓養分吸收的速度變慢,使血糖上升的速度趨緩。另外,因膳食纖維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蔬菜)也較不易使血糖快速上升。5.降低血脂、血膽固醇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血膽固醇的功能。除了上述提及的阻隔效果外,它還能和膽固醇、脂肪、膽酸(膽汁成分)等物質結合,減少這些脂類的吸收,使其跟著糞便排出體外,同時也可以降低減少部分熱量攝取。特別的是當膽酸回收到體內的量變少時,會促進肝臟從血液中帶走膽固醇,用以生成新的膽汁供消化使用,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膳食纖維的諸多功能讓它成為飲食重要一環,除了可以增進腸胃道功能,影響血糖、血脂及血膽固醇外,也有研究表示高纖及適量脂肪的飲食習慣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特定癌症發生風險(例如大腸癌)有正面效果。其他像熱量低、具飽足感的特性也能應用在體重管理上,如果在食物選擇上優先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取,就能達到控制熱量的效果。不知道在看完文章後,大家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除了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適當補充水分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發揮作用,讓消化及排便過程更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1 養生.聰明飲食
「哇沙比」到底是山葵、辣根還是芥末?哪種真的有殺菌功效?
我在2023-12-28發表山葵能防失智?,指出《新聞雲》發表的日本研究:多吃山葵「有助加強老年人記憶力」 有望預防失智,是不值得相信。兩天後,臉書朋友羅先生寄來一篇《三立新聞》在2019-10-21發表的你被「假哇沙咪」騙了多久?山葵、芥末和辣根原來差很大!。這篇文章有一個大錯(笑掉大牙),兩個誤導。事實上,我在山葵能防失智?這篇文章裡就有說,我在6年多前就已經發表了山葵,辣根,芥末,而其中幾句話是:「在進一步閱讀有關哇沙比的資料時,又發現了種種錯誤資訊。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搞不清山葵(wasabi),芥末(mustard),和辣根(horseradish)。」您有沒有注意到「錯誤資訊」?這看起來像是跟跟《三立新聞》所說的「騙了多久」異曲同工,但其實是有很大的區別。《三立新聞》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吃日本料理尤其是生魚片,一定會沾『哇沙咪』,刻板印象中據說可以幫助殺菌、保護健康,不過卻有專家跳出來說,『你們都被騙了!』真正的「哇沙咪』山葵確實能抑菌,但偏偏坊間的日本料理店給的根本不是『哇沙咪』,而是和芥末味道很相似的辣根!」我在山葵,辣根,芥末這篇文章裡就有說,在價格上,「用山葵做出來的哇沙比」大約是「用辣根做出來的哇沙比」的一百倍。所以,我根本就不會期望「坊間的日本料理店」會給我「用山葵做出來的哇沙比」。任何會有這種期望的人,都應該要檢討自己的知識水平,而不是抱怨「被騙了多久」。《三立新聞》這篇文章的第三段(部分)是:「國際期刊McGill(Joe Schwarcz PhD | 20 Mar 2017)更指出山葵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其中所含的『6-甲基亞磺酰基己基異硫氰酸酯』(6-methylsulfinylhexyl isothiocyanate)被確認為對細菌如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有效的抗微生物劑。」國際期刊McGill?這竟然是出自一個有頭有臉的新聞媒體?我總共發表了37篇提起過「McGill」的文章,例如在山葵能防失智?裡我就有說:「我常引用的加拿大McGill大學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科學和社會辦公室)網站也對這篇論文提出質疑,請看Wasabi-More than Just a Sushi Condiment?(哇沙比-不只是一種壽司調味品?)。」所以,McGill不是期刊,而是大學。它設有一個叫做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的單位/網站,而Joe Schwarcz是這個單位/網站的Director(主任)。我也在4篇文章裡,包括鳳梨治療飛蚊症,從台灣紅到北美洲,說過「McGill University(馬基爾大學)是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學府。它的校友和教職員中有12位諾貝爾獎得主,而現任總理杜魯道也是它的校友」。《三立新聞》竟然會把一個如此聲譽卓著的學府說成「國際期刊」,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管如何,我們再回頭來看《三立新聞》那篇文章所說的『真正的「哇沙咪」山葵確實能抑菌,但偏偏坊間的日本料理店給的根本不是「哇沙咪」,而是和芥末味道很相似的辣根!…山葵所含的「6-甲基亞磺酰基己基異硫氰酸酯」(6-methylsulfinylhexyl isothiocyanate)被確認為對細菌如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有效的抗微生物劑。』這段話顯然是在告訴大家「山葵能抑菌,而辣根則不能抑菌」,但事實是如此嗎?我在6年多前發表的山葵,辣根,芥末裡就有說:『木瓜籽的主要成分是「異硫氰酸苯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山葵和辣根的辛辣成分則為「異硫氰酸丙烯酯」(Allyl isothiocyanate, AITC)。AITC和BITC是「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 ITC)家族裡的兩個成員。前者辣嗆,後者辣苦。大家都聽說過,吃生魚片時沾哇沙比,說是為了殺菌。但是,哇沙比真的能殺菌嗎?事實上,不論是AITC或是BITC,都說是具有殺菌,抗癌等,種種醫療功效。但是,科學證據有多少?』從這段話可以看出,Isothiocyanate是一個家族,而山葵所含的6-methylsulfinylhexyl isothiocyanate只不過是這個家族裡的一個成員。Isothiocyanate這個家族的成員全都是具有抗菌能力,而辣根所含的Isothiocyanate當然也具有抗菌能力。不信的話請看這篇2013年發表的論文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sothiocyanates (ITCs) extracted from horseradish (Armoracia rusticana) root against oral microorganisms【從辣根 (Armoracia rusticana) 根中提取的異硫氰酸鹽 (ITC) 對口腔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所以,您現在知道為什麼我會在一開頭說「《三立新聞》這篇文章有一個大錯(笑掉大牙),兩個誤導」了吧。原文:被「假哇沙比」騙了多久?三立新聞一大兩小錯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30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3低1高」輕鬆養生!營養師:防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人飲食隨著西方文化影響,代謝症候群已是相當常見的健康問題。健美營養師DGI黃威杰表示,代謝症候群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卻會使得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幅上升。養成「3低1高」的飲食習慣,防範代謝症候群、心腦血管疾病,更有助養生! 代謝症候群易心腦血管疾病!符合3項日常更要注意保養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會怎樣?黃威杰營養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一種對於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等數值出現異常的統稱,雖不是一種疾病,但各項數值異常,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自然也會大幅上升,例如常見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心臟病、周邊動脈阻塞等。 代謝症候群標準,中3項要注意!黃威杰營養師指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包括了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下列若中三項或以上,即符合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
-
2024-01-29 養生.抗老養生
煮薑茶用老薑,多「一步驟」更有溫補效益!這些族群薑茶不宜喝太多
在寒冷的天氣,許多人喜歡來杯薑茶暖身、暖胃,煮薑茶的時候,一般人通常想到放老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指出,嫩薑的含水量較多,相較於老薑,薑辣素比較少,因此老薑確實比嫩薑更有溫補效果,不過如果取老薑用火烘烤,或乾炒一下,水份更少,然後拿來煮成薑茶、薑湯,薑辣素更可提升,溫補效果也更好,特別是產後婦女飲用,更可幫助保養子宮。廖麗蘭表示,體質比較虛寒、口水較多、臉色較蒼白、常手腳冰冷,也常會胃冷、胃痛的族群,天冷時特別適合喝薑茶暖胃,喝下薑茶,身體也會舒服一點。薑茶加點好料 養生效果更提升若擔心薑茶比較辛辣,煮薑茶時,可放些桂圓、枸杞、紅棗等,口感比較溫和,像桂圓可幫助補血、養血,枸杞有滋養作用,紅棗則富含維生素,可以補脾胃,這些都可放入薑茶,提升口感、養生功效。對於胃寒族群,建議可放菊花,幫助祛寒,若是感冒初期、怕冷、喉嚨有點不舒服,也可在薑茶中放點檸檬、金桔,飲用後身體就會舒服一點。為了讓薑茶更好喝、更順口,有些人會在薑茶中放點黑糖、紅糖。對此,廖麗蘭提醒,若加太多糖分,可能讓薑茶的「辛溫」效果大減,代表養生、滋養效果就不會那麼強。此外,甜食易生痰,也會讓脾濕體質加重、影響脾胃功能,因此咳嗽的人、胃不好的人也不宜吃太甜,咳嗽時吃太甜,痰液容易增多,胃不好的人吃太甜,則容易胃脹氣,如果小孩吃太多甜食,更會干擾脾胃功能,導致食慾欠佳。這些族群薑茶不宜喝太多「薑茶很適合胃寒、虛寒體質的人,但對於胃熱體質,或有肝火、類風溼性關節炎正在發作、身體正在發炎的患者,就不適合喝太多薑茶。」廖麗蘭表示,像胃酸多、口乾、口苦、排便較臭、心火旺盛、晚上做夢多,或身體因發炎、熱性感冒而喉嚨疼痛,持續一段時間後還出現痰黃、痰液濃稠、發高燒症狀,體溫飆到攝氏38、39度以上的病患,都不建議喝太多薑茶,一旦喝太多薑茶,就可能咳嗽咳不停,嚴重時,甚至引起哮喘、氣喘發作。在廖麗蘭的印象中,過去曾有一名年約36歲的女性上班族,平常早上起床後習慣來一杯熱熱的薑茶,有一次,她突然胃發炎、胃酸過多,但她還是持續每天早上喝薑茶,結果眼睛周遭長出麥粒腫、針眼,就醫後才知道,自己當時的體質已轉為胃熱、有火,如果還是每天喝一杯薑茶,等於火上加油,身體自然冒出一些不舒服症狀,後來,經醫師診斷、開藥後、她除了用藥,也同步暫停喝薑茶的習慣,身體一連串不舒服症狀便逐漸好轉。用得對、體質適合 薑茶就是養生好物廖麗蘭強調,「薑是非常好的食材,只要用得對、體質適合,對身體就會很有好處!」不過身體有異常變化,或體質出現改變,就不適合喝太多薑茶,民眾可諮詢專業中醫師建議,才能讓薑茶的養生功效充分發揮,身體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薑茶所帶來的種種好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8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全脂、低脂、脫脂,哪個比較健康且營養?教授告訴你真相
我在2023-12-26發表每天喝這種牛奶,帕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隔天讀者Arthur留言:「教授又一篇讓人安心喝牛奶的文章,受益匪淺。想請教教授:1.您自己是不喝牛奶的,請問缺少牛奶所提供的養分下,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我想有很多乳糖不耐或者很少喝牛奶的人想要知道。2.教授好像也曾經提過重點不是應該喝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這點連醫生也都各說各話),而是均衡營養,有恆運動。那如果平常吃得很清淡,但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每天喝全脂牛奶是OK的嗎?(因為我有親友不喜歡喝低脂脫脂牛奶)。謝謝教授賜教~~~題外話:台灣鮮乳還蠻貴的,想天天喝也未必是每個家庭能負荷的,但是奶粉沖泡麻煩味道又不天然。」我先解釋一下。我不喝牛奶,指的是我不把牛奶當飲料來喝,但是我還是會吃添加了牛奶的食物,如麥片,也會吃乳製品,如優格。至於為什麽我不喝牛奶,主要是因為我寧可「吃」食物以及「喝」茶或咖啡。也就是說,我希望熱量的攝取是來自食物,而非飲料(所以我當然是不喝奶茶)。雖然我發表了很多駁斥「牛奶有害」的文章,但那純粹是站在科學的立場,而不是要鼓勵,更不是要推銷喝牛奶。事實上,僅就成人的營養攝取而言,牛奶並非必要。所有牛奶能提供的養分,都可以從其他食物獲得。至於讀者所問的「應該如何注意食物攝取」,台灣衛福部有建立一個健康九九影音資訊平台,目前有1500多個影片,而其中就有均衡飲食。至於全脂、低脂或脫脂牛奶的選擇,各說各話的不只是醫生,而是整個醫學界裡所有相關的專家與學者。請看下面的論文:2013年:High dairy fat intake related to less central obesity: a male cohort study with 12 years’ follow-up(高乳製品脂肪攝取量與較少的中心性肥胖相關:一項為期 12 年追蹤的男性隊列研究)。2018年:Normal/high-fat milk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an body and muscle mass in Japanese women aged between 40 and 60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一項橫斷面研究:正常/高脂牛奶攝取量與 40 至 60 歲日本女性的瘦身和肌肉質量較高相關)。2018年:Effect of 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skimmed milk on fasting blood lipids in healthy adults: a 3-week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全脂牛奶與脫脂牛奶對健康成人空腹血脂的影響:一項為期 3 週的隨機交叉研究)。結論:與脫脂奶相比,每天攝取 0.5 公升全脂乳不會對空腹血脂、血糖或胰島素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與脫脂牛奶相比,攝取全脂牛奶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這些發現表明,如果考慮到較高的能量含量,全脂牛奶可能被認為是膽固醇正常人群健康飲食的一部分。2021年:Decreased risk of all-cause and heart-specific mort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low-fat or skimmed milk consumption compared with whole milk intake: A cohort study(與全脂牛奶攝取量相比,低脂或脫脂牛奶攝取量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臟特異性死亡率風險:一項隊列研究)。2021年:Intake of dairy produc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maj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乳製品的攝取量及其與主要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關聯: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與冠心病風險呈正相關,起司與冠心病風險呈負相關。 研究結果應在觀察到的異質性的背景下進行解釋。2022年:High vs. low-fat dairy and milk differently affects the risk of all-cause, CVD, and cancer dea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高脂乳製品和低脂乳製品和牛奶對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風險的影響不同: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劑量反應統合分析)。結論:高脂牛奶消費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較高有關。 然而,乳製品總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低有關。2022年:Saturated fats, dairy food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No longer a curious paradox?(飽和脂肪、乳製品和心血管健康:不再是奇怪的悖論?)。總體而言,限制乳製品攝取量似乎沒有必要,儘管仍需要進一步了解不同乳製品類型與慢性疾病(尤其是第 2 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2023年:High-Fat Dairy Products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cidence: A Long-Ter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高脂乳製品可能降低慢性腎病發病風險:一項長期前瞻性隊列研究)。從上面這些論文就可看出,全脂牛奶可以是比較健康,也可以是比較不健康,就看是誰做的實驗,有什麼立場,或是針對哪一個議題。我唯一可以肯定告訴你的是,美國的飲食指南是一再強調要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和乳製品。原文:全脂、低脂、脫脂,哪個較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7 養生.聰明飲食
養生極品水果!長壽專家每天吃「藍莓」,防癌、降膽固醇、延緩老化...這吃法功效最佳
包爾文(Neil Paulvin)是位研究長壽與再生醫學的醫生,在這個領域已工作了20年,幫助民眾養成健康的習慣以延長壽命。長壽專家每天吃「藍莓」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包爾文指出,在市面上眾多水果中,藍莓是「養生極品」,他會每天食用;藍莓味道鮮美,熱量低,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可以像盔甲一樣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以下就是包爾文認為藍莓是「養生極品」的6種原因:1.增強細胞藍莓富含一種名為花青素(anthocyanins)的抗氧化劑;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健康細胞,防止進一步損傷,並參與修復DNA過程;除此,花青素還可改善認知能力和血管功能。2.有助視力維生素C有益眼睛,助於預防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並減少視網膜細胞氧化應激,而一杯藍莓就含有每日所需維生素C量的16%。3.有助肌肉恢復雖然研究仍在進行中,但已經發現藍莓可以減少肌肉損傷和酸痛。藍莓中的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並增加膠原蛋白的產生;同時,一杯藍莓還含有每日所需維生素K的24%,有助於增強骨骼和凝血功能。4.促進大腦健康研究還發現,藍莓中的抗氧化劑還可能影響大腦中攸關智力的區域;藍莓和草莓同時可以延緩心理老化長達兩年半。5.減少發炎藍莓中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發炎以及其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並可有調節細菌、緩解腸道發炎的益生元作用,並有助於預防大腸癌。6.降低膽固醇藍莓富含可溶性纖維,有助於清除腸道中的膽汁,以及脂肪酸、鹽、金屬和紅血球分解產生的膽紅素等物質,幫助減少壞膽固醇,並幫助降低心臟病風險。包爾文建議,可以將藍莓添加至沙拉或冰沙中、在兩餐間充當零食或加到麥片中食用。生吃雖然是取得藍莓功效的最佳方法,但無論乾燥、冷凍或加熱過的藍莓,都仍能帶來好處。他提醒,藍莓雖可幫助養生,但它應該是個人整體、綜合保健計畫的一部分,這個計畫包括健康的飲食、定期運動、壓力管理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清晨4點半起床,天天健走與超慢跑!陳良娟: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
「別人不去我們去,別人不做我們做。」天主教花蓮教區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表示,這是台東聖母醫院創院宗旨。20年前聖母醫院面臨倒閉危機,於是從迎接新生兒專科醫院,轉型投入臨終安寧照護及長照服務,她擔任院長14年來,雖然至今仍未損益兩平,要靠社會捐款支撐,但醫院對偏遠、弱勢及貧病家庭的付出,難以金錢衡量。1961年,聖母醫療傳教會愛爾蘭修女柯淑賢及蘇蘊芳創立「聖母產院」,以產科醫療起家,後來陸續增設外科及小兒科等科別。2003年,院方面臨創立以來最艱辛挑戰,轉型台東第一間提供安寧照護的醫院。「我不擅長管理醫院,真的能做好這份工作嗎?」陳良娟出任院長時不斷自我懷疑,很擔心無法扛起轉型重責。其實陳良娟是公衛背景出身,40年前聖母醫院欠缺專業護理人力,加上後山雛妓問題嚴重,她很早就在醫院當志工,台北、台東兩地跑,年近半百才在修女說服下接掌醫院,很多親友誤以為她發生什麼事,被迫遠離舒適圈。訓練專業團隊 照顧末期病患聖母醫院訓練專業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患,讓病患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同時協助病人家庭面對死亡的挑戰。陸續設置聖母健康農莊、健康會館,提供居家醫療及護理、居家安寧、居家服務、送餐服務及輔具租借,專注慢性疾病照護與關懷,規模不斷擴大,農莊正大興土木,興建住宿型失智照顧機構。台東醫院整合 不會互搶生意台東縣人口不多,醫院卻不少,陳良娟強調,急重症病患給台東馬偕醫院負責,台東基督教醫院發展癌症照顧,部東及東榮擅長精神科,聖母醫院只要專注慢性病、失智症及安寧照護,醫院整合後如同聯合醫學中心,毋須互搶生意。目前台東失智照顧與醫療仍欠缺,希望3年內建構「失智一條龍」服務,從預防至臨終照護,健康活力站、失智據點、夜間喘息、全日型住宿機構及安寧照護缺一不可。醫護關係緊密 員工流動率低「接生天國寶寶,一樣是接生。」從生孩子的醫院轉型為臨終照護,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衝擊最大,也是最需要做好準備的一群人。陳良娟說,過去同仁每天迎接新生兒,日子充滿喜悅及歡樂,開完刀病人會痊癒,現在卻要陪伴至生命殞落,光調整心情就很難,院內員工不斷面對心情調整與制度學習,過程經驗分享很珍貴,所以大家關係很緊密,很少人離職。「年資最久員工長達54年,現在負責在園區放羊。」陳良娟說,院內員工流動率低,50歲以上員工近4成,平均年齡為48歲。長年保持運動 維持規律生活陳良娟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遠,由於長年保持運動習慣,讓她充滿活力,外表看不出年紀。她平日生活規律,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5點帶狗出門走路,晚上8至9點就要上床睡覺,天天健走與超慢跑,每周一至二次進快樂運動館健身。她說,磁卡輕輕一刷,智能器材會判讀運動紀錄,依據個人體能設定訓練強度,「健康是需要努力的,要去享受努力過程」。聖母健康農莊也是醫院相關機構之一,逾7公頃園區涵蓋高齡友善職訓中心、有機栽種區、香藥草花園、田園餐廳、烘焙坊及香療小舖。陳良蜎分享,她喜歡吃天然、新鮮及當季原型食物,選擇多樣化,偶爾煮養生煲湯,還愛喝「綠拿鐵」加酵素。陳良娟的另一半是牙醫師,工作也很忙碌,她隔周返回台北小聚,有時是家人來台東度假,所幸家人很支持她的工作,兒子還貼心安慰說:「以前我們出國留學、遊學,現在換媽媽去台東留學」,3個小孩早已成家立業,不用她操心。她平日靠靜默祈禱、聽音樂及走路思考紓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陳良娟小檔案.現職:天主教台東聖母醫院院長.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經歷: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教師.專長:健康促進、公共衛生、創意衛教、同伴支持、社區營造.給病人的一句話:我的健康我負責。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5 養生.營養食譜
最會打果汁的男人 北醫教授韓柏檉不藏私授獨門養生果汁配方及抗癌秘訣
北醫韓柏檉教授與韋恩的線上養生之道分享會摘要精華最會打果汁的男人 果汁配方大公開韓老師果汁配方有四大類,蔬菜、水果、辛香料和種子。果汁三寶基本配方為甜菜根、胡蘿蔔、牛番茄;這三種蔬菜,植化素有1000種,另外再加檸檬、奇異果,土豆、蘋果、蘆筍、菠菜、西洋芹都是常打的內容。另外辛香料加的是薑黃粉、肉桂粉、黑胡椒粉、薑粉;另青菜會加香菜,基本就有10幾20種;再加些黑白芝麻、亞麻籽增加纖維,喝下去腸道比較滑潤,幫助排便;也可依照個人喜好加減,甚至偶爾加些金門高粱,增加風味與樂趣,把最營養的部分、質畫素、營養素、微量元素與礦物質喝下去,保持最完整。每天打每天喝,一天約1500cc到2000cc,這幾年人懶了,身體狀況較好,喝比較少,平均一周喝三四天,每天500CC保養。早上打了2000CC,分幾天喝掉,其他放冰箱,拿出來稍微退冰加點溫水就可喝。北醫營養系的教授群,出資由研究生採買,每週五天負責採買打果汁,喝了半年、一年以後抽血,抗氧化多酚增加,做了問卷後,七成八感覺氣色變好,八成九體力變好,七成八排便變順暢,有喝有差;要先克服懶惰,持之以恆。生鮮蔬果如何採買經歷過病痛之後,觀念沒有那麼嚴謹了,要能夠執行比較重要,太嚴謹沒有辦法執行,另外,相對論,相對乾淨就好了,不要完全乾淨,也不要完全無毒,這很難達成。買蔬菜水果大部分都在傳統市場買,水果盡量吃當季的,沒有很講究、非要有機的,若要求完美會造成不方便與壓力,可以放鬆點,若覺得OK就可以,全聯、家樂福都有抽檢,有一定水準,不用太擔心,民眾對農藥很緊張,但緊張過度了。 食用油用那些?怎麼煮?超市那個油琳瑯滿目,一般消費者無法選擇,相信專業的人、或油品專家,我的油有十幾種,橄欖油、苦茶油 、omaga3、印加果油、紫蘇油、亞麻籽油、奇亞籽油、也有一般調和油,也有核桃油、酪梨油、開心果油、松露油,還有些白芝麻油、黑芝麻油等等。另有調味用的辣油調和,做餐的時候,基本的橄欖油,料理時會加入堅果油讓味道更豐富,把蔬菜水果,調配的東西,能夠吃得更豐富有味,因此都開料理課,教導如何用這些油或辛香料,把很簡單的食物,變成很有風味,就可以做變化,就會吃得多。做菜都用懶人做法,一個鍋子放玉米、高麗菜、洋蔥、豆腐、菠菜、花椰菜、南瓜通通放在一起,加一點點水,鍋子蓋起來悶煮一下,蓋之前淋上橄欖油,等旁邊冒水蒸氣之後,打開拌一拌就好了,放不同的油就有不同味道,加點蒜與薑,味道就不同;除了要講這些知識之外,要能夠教民眾,落實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才有用。老師用什麼鍋子?大家喜歡用不沾鍋,塗料用久了就溶出有害物質,避免風險,用不鏽鋼鍋,18層鋼開刀手術用的手術刀鋼材做的鍋子,導電好、傳導好,可以小火,不加油可直接烹調;傳統烹調法,喜歡加糖加醋,加這些東西,糖醋,AGE就高( 糖化終產物),要吃新鮮東西、健康的、營養東西,要教大家怎麼烹飪,避免風險。五穀雜糧的好處穀類豆類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之一,也是主食來源,皇帝內經講五穀為養,養人養身體,吃五穀雜糧 ,但現代人都吃精緻澱粉,其實缺了很多的營養素,所以,要把這些補回來,平常五穀雜糧之下,老師又加了很多的豆類、堅果類,等於生命最根本的東西,用不同的方式當做主食吃下去, 天然的、沖泡式的,就大量的喝,一則維持身體的營養,二則透過蔬菜水果抗發炎抗氧化,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身體好像體內環保一樣,慢慢不一樣。抗癌身體力行兩年前B肝帶原消失,還產生抗體,這十多年來,做了幾個大的方面的調整,第一飲食喝很多果汁,喝了300萬CC以上;第二個吃了很多的五穀雜糧,甚至自己也研發、銷售五穀雜糧粉讓大家方便;第三個做的最大的改變是整個人的心境、情緒的轉變。大家都在上班壓力都很大,可是很多人都不會處理情緒,每天都很不快樂,壓力大就影響到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就影響到身體很多系統,所以每一個人,每天都覺得很累,其實不是身體真正的累,是心很累、很不開心,那這裡面最大的,就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有太多的愛恨情仇、恩恩怨怨,糾糾結結,這個必須梳理。心沒有搞定的話,不會喝果汁,不會改變飲食,所以觀念認知心理很重要,就回到家裡,要跟家人、親友關係弄好,要和諧,要和自己、別人和解,這樣之後,每天都會輕鬆愉快,就算有問題,很快就處理掉了,最怕就一直一直壓抑,所以肝不好的人,都是長期的抑鬱,抑鬱寡歡。中醫有一句話叫做疏肝解鬱,把肝的抑鬱解了 ,最大的解藥,叫做快樂開心跟休息,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到,其實難度蠻高的。所以要開始改變,如果聽到了,你覺得我有道理,就往這方面開始改進,改善人際關係,會快樂起來,凡事不要抗拒,接受就好了,任何事情就接受,試試看,什麼方法、什麼東西都試,做一點判斷之後就相信,做的時候,就會得到一些經驗,得到身體上的一些反應跟回饋,覺得很棒,再去跟人家分享,不相信只有一招可以解決問題,健康的定義是身心靈。外面在講什麼可以抗癌,什麼可以怎樣,他可以加分,但是不會抗癌,一定都是整個來,一起來做的身心靈一起要同步進步,才有可能抗癌防癌,這些慢性病問題,都是全面的要做,這樣處理才比較有可能,機率才比較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2 醫療.心臟血管
上班族久坐能藉由運動抵銷身體危害嗎?美國醫學會期刊這麼說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前天(2024-1-19)發表一篇出自台灣的論文,第一作者是Wayne Gao(高志文/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通訊作者是Chi Pang Wen(温啟邦/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標題是Occupational Sitting Time,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and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職業坐時間、休閒體能活動及全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註:這個研究團隊在兩年前也有一篇發表在JAMA的論文,請看斷層掃描的促銷,女性肺癌的過度診斷)背景現代生活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久坐,儘管科學文獻一致認為久坐會產生有害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身體活動指南在2020 年首次建議減少久坐行為。這與美國2018 年和英國2019 年發布的身體活動指南一致。然而,遵守這些建議,特別是在工作場所環境中,仍然具有挑戰性,並且沒有得到很好的支持。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休閒時間體力活動 (LTPA) 的水平,過去的研究顯示LTPA能減輕久坐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滿足目前的身體活動指南似乎可以有效消除與身體活動最少的成年人久坐相關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然而,尚不清楚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職業久坐。過去的研究認為,透過個人活動智力(personal activity intelligence ,PAI)指標評估,維持每週指定的體力活動閾值可以減輕久坐對健康的不利影響。PAI 是一種用於追蹤身體活動的新穎指標,其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結合個人化心率來回應活動,而不管所進行的身體活動的具體性質如何。方法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了 1996 年至 2017 年間台灣健康監測計畫的參與者。收集了職業坐習慣、休閒身體活動 (LTPA) 習慣、生活方式和代謝參數的數據。數據分析於2020年12月進行。應用多變量Cox 回歸模型分析與3 種職業坐習慣(1. 主要是坐著;2. 坐著和不坐交替;3. 大多數不坐)相關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 死亡率,以計算所有參與者的風險比,並透過子組,包括 5 個 LTPA 等級和個人活動智力 (PAI)指標。結果總共納入 481688 名參與者(平均年齡39.3歲;256077 名女性)。在平均 12.85年的追蹤期內記錄了 26257 例死亡。在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吸煙、飲酒和體重指數進行調整後,經常坐著工作的人的全因死亡風險高出16%,而全因死亡風險則高出34%。與那些在工作中大多不坐著的人相比,CVD 死亡風險增加了 34%。與大多數不坐著工作的人相比,在工作中交替坐著和不坐著的人的全因死亡風險並未增加。對於大多數坐著工作並進行低(每天 15-29 分鐘)或無(每天
-
2024-01-21 醫療.心臟血管
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哪個最能降心血管風險?心臟權威期刊揭密
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大前天(2024-1-17)發表Aerobic, resistance, or combined exercise training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the CardioRACE trial(超重或肥胖成人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或綜合運動訓練與心血管風險概況:CardioRACE 試驗)。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約占美國和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身體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很少有臨床試驗直接測試阻力或有氧或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能提供比較大的心血管益處。不同的運動會影響多種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關的不同生理系統和功能。大多數運動研究是專注於單一的CVD 風險因素,因此無法完全捕捉不同類型運動對整體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患有 CVD 的人通常具有一系列 CVD 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阻力、有氧運動以及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對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CVD 風險概況由四個主要的 CVD 風險因素組成: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空腹血糖和體脂百分比。方法:本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於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愛荷華州立大學進行。參與者的條件是:年齡35-70 歲、過去幾個月不運動、超重或肥胖(BMI 25–40)、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20–139/80– 89 mmHg)但未服用降血壓藥物,不吸菸、沒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癌症和妨礙運動訓練的嚴重關節炎。共招募到406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四組中的一組:(1)僅做阻力運動、(2)僅做有氧運動、(3)做氧運動和阻力運動,(4)不做運動。運動組的人在一年的期間裡在監督下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一小時。綜合組的人每次做有氧和阻力運動各30分鐘。結果:一年後的變化(平均數:正數代表較差,負數代表較好)血壓:不運動組:-0.04,阻力組:-0.06;有氧組:-0.14;綜合組:-0.20。LDL: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01;有氧組:-0.17;綜合組:-0.25。血糖:不運動組:0.00,阻力組:0.17;有氧組:-0.08;綜合組:0.07。體脂: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23;有氧組:-0.26;綜合組:-0.28。CVD風險:不運動組:-0.01,阻力組:-0.03;有氧組:-0.16;綜合組:-0.16。結論:在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中,與不運動相比,有氧運動或綜合運動可改善CVD 風險狀況。討論:本研究中CVD危險因子的變化幅度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參與者的健康狀況本來就不錯,而且他們在基線時並非完全不運動,以至於改善的空間有限。儘管如此,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可以考慮將阻力加上有氧運動相結合,以增強心肺健康和肌肉力量,這對於減輕肥胖對心血管疾病預防和長壽的有害影響也很重要。原文:有氧、阻力、綜合:哪一種運動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程毅君每天5點半起床!以走樓梯代替電梯,日走8千至1萬步養生
從醫33年的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在醫院創立時開始任職,雙和醫院成立於97年7月,至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經營進入永續期,積極推動ESG,期許未來向台大、成大看齊,也要成為「百年老店」。程毅君是麻醉科專科醫師,「麻醉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跟決策,要非常精準,很喜歡這種感覺。」他認為,麻醉科醫師在手術室是扮演全科角色,需要邏輯判斷且會技術操作,手術房中外科醫師開始手術後,會專注在手術上,病人的狀況都是交給麻醉醫師控制。設備輔助 掌握病人狀態在80、90年代,如何麻醉都要靠經驗法則,程毅君說,麻醉醫師依據工作經驗,判斷選擇的藥物、劑量、麻醉深淺等;近10年講究「精準醫學」,現在麻醉領域有很多精密儀器設備輔助,可以更精準掌握病人狀態。10幾年前開始,程毅君就跟團隊開始建置模型,針對各器官、各種病史分析病人進入手術房後,會因什麼條件產生併發症或是評估死亡機率,對於風險預測很有幫助,也累計超過百篇論文發表。新創發展 產業多元鏈結目前雙和醫院定位是以神經醫學、急重症為主軸,聚焦生醫科技的醫學中心,程毅君表示,短期要發展成智慧醫院,跟產業做多元鏈結,要結合醫學大學、醫院、產業成為三合一醫學中心,醫院投入超過幾十億打造教學研究大樓跟生醫科技大樓,將近3千坪空間。程毅君坦言,現在的醫療是高風險、高人力資源投入,卻是低報酬低利潤,未來要靠新創產業,才能讓醫療機構有更多獲利及發展的機會,透過三方合作,當臨床發現問題或是病人需要產品,讓產業界知道後,有產品生成可以立即驗證,甚至可以申請專利,這是新的發展面向。談及工作哲學,程毅君說,他容許同仁失敗,但要從中成長、學習,雙和醫院很多主管很年輕,應給年輕人機會,在行政事務上用創新思維去做,不要墨守成規,要敢於嘗試。病人效益 行醫核心價值行醫的核心價值要放在病人效益上,程毅君說,即使有再好的研究成果在期刊上見刊,但沒有用在病人身上,就是沒有效益,醫院近期提出一個人工智慧的腎臟病照護系統,只要病人腎功能異常,系統就會提醒該介入處理,可把病人病程往前推進,最多可以阻擋50位病人罹患腎臟病。醫師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服務,程毅君說,他曾經歷過家人被疾病折磨,感受到無助的心情,希望推廣給醫院的年輕同仁,改善醫病關係,這是醫學教育的本質之一,近年醫療糾紛件數多,最大原因就是溝通不良、認知不一。養生秘訣/走樓梯代替電梯 每天步數累計8千至1萬步在雙和醫院16年,程毅君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每天平均睡4至5小時,也因工時長沒時間運動,上班期間都盡量走樓梯代替電梯,或是到家裡附近堤防走走,每天步數累計8千至1萬步;早上7點半上班,都提早1小時左右就到辦公室,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或環境獨處。程毅君沒有特別養生的習慣,飲食不忌口,他喜歡喝紅酒,年輕時跟著認識的老師累積酒類知識,家中也有酒櫃,是他紓壓的管道。愛攝影的他,年輕時買了很多相機,假日有空時會與家人一起去爬山,偶爾打高爾夫球。以前每年都愛出國,退休後想安排多點時間旅遊,去看瑞士雪景或紐西蘭的湖光山色。程毅君小檔案.年齡:61歲.專長:神經外科麻醉、胸腔麻醉、產科麻醉、臨床麻醉、呼吸生理學.現職:衛福部雙和醫院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麻醉學科教授.學歷:政大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雙和醫院醫務副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麻醉學科教授雙和醫院麻醉科科主任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照顧自己的健康,從年輕就開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0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養生!提神、體重控制、護肝...一次了解咖啡6種好處 營養師教你怎麼喝才健康
根據統計,咖啡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各種不同形式、調味、烘焙程度的咖啡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吸引許多咖啡愛好者進行鑽研與探究。而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每天早上來一杯咖啡已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步驟,你也是這樣的嗎?咖啡對於提高工作效率與提振精神的效果已是眾所皆知的,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了解咖啡除了可以提神,還有哪些好處?而市面上咖啡百百種,到底怎麼喝才是健康的呢?咖啡有哪些功效?咖啡裡面含有上千種活性化合物,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咖啡因(caffeine)之外,還有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酚類化合物(phenols)、咖啡酸(caffeic acid)、咖啡醇(cafestol)…等等。咖啡可以說是歷史非常悠久的飲品,因此相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非常久以前,喜愛咖啡的民眾可以參考一下咖啡究竟有哪些功效喔!1.提振精神咖啡中的咖啡因對人體而言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有提振精神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選擇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來一杯咖啡,期望能夠增加工作中的效率及精力。一般咖啡因大約在攝取45分鐘以後會完全被身體吸收,在體內可以持續作用大約3-4小時的時間喔!2.抗氧化咖啡中的綠原酸、草酸等物質具有抗氧化效果,適度的飲用咖啡可以提高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對於因氧化傷害所造成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有保護的作用。3.體重控制有研究顯示咖啡因可以增加熱量的消耗,雖然得到的結果並不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但對於需要體重控制的人來說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提升運動表現有研究顯示,在運動前1小時攝取適量的咖啡,運動時燃燒脂肪的速度不但可以增加15%,還可以提高11%無氧運動的表現喔!5.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雖然咖啡因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血壓上升,但由於咖啡內還含有其他機能成分,長期適量攝取咖啡並不會造成高血壓~另外更有研究顯示,咖啡可以降低大約10-20%中風的危險性, 也推測有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效果喔!6.保護肝臟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攝取適量咖啡因與肝指數的降低有關,可能可以減少肝硬化、肝功能病變的發生,因此認為咖啡有保護肝臟的效果,不過詳細機轉目前學界還有待釐清。 你認識你喝的咖啡嗎?常見6種咖啡解密!咖啡有這麼多對於身體的益處!但是每每走進咖啡廳,看到密密麻麻的菜單總是不知道該怎麼點比較好…下面我們就來帶你認識一下常見的6種咖啡到底是什麼吧!1.義式濃縮Espresso使用義式咖啡機沖泡,利用高溫高壓水沖煮壓密的咖啡粉而製作出來的濃縮咖啡。味道較其他種類還要濃郁的多,依照個人喜好還可以選擇雙倍(double)、三倍(triple)等不同份量。2.美式咖啡Americano可以說是黑咖啡的總稱,由手沖壺或是濾壓壺做出來、或是由義式濃縮加熱水製成的都可以稱為美式咖啡,濃縮咖啡與水的比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味道沒有義式濃縮那麼濃烈,對於初嚐咖啡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3.拿鐵咖啡Caffe latte「拿鐵」在義大利為牛奶的意思,因此拿鐵咖啡的主體就是牛奶。標準比例為熱牛奶:奶泡:濃縮咖啡=4:1:1,但會因應各地風俗民情以及咖啡店的創意而有所不同。另有風味拿鐵是加上一些調味糖漿。口感香醇滑順,牛奶的味道也會將咖啡的苦澀沖淡。4.卡布奇諾Cappuccino「卡布奇諾」在義大利文的意思為泡沫咖啡。它與拿鐵的差異在於調配比例的不同,卡布奇諾的比例為熱牛奶:奶泡:濃縮咖啡=1:1:1。飲用時會有厚厚一層奶泡,綿密感十足。5.摩卡咖啡Caffe Mocha摩卡咖啡是帶有巧克力味的咖啡,濃縮咖啡:巧克力糖漿:鮮奶:奶泡=1:0.5:1.5:1,由於調味較重,熱量也是所有咖啡品項中最高的。巧克力的甜味讓整體咖啡的苦澀變得不明顯,是連不喝咖啡的人都會想要嘗試看看的品項~6.焦糖瑪奇朵Caramel Macchiato以濃縮咖啡為基底,上面加上一層厚厚的奶泡及香草糖漿,最上層再淋上焦糖。一次可以享受三種香味,傳統的喝法是飲用前不攪拌,因此嘴唇上會留有厚厚的奶泡及焦糖醬,苦中帶有剛剛好的焦糖甜味。 咖啡怎麼喝才健康?看完上面這麼多種咖啡,究竟怎麼選、怎麼喝才能是對身體好的呢?喝咖啡又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呢? 1.咖啡因不過量咖啡因雖然對於人體有諸多好處,但皆是在適量攝取的情況下。也有許多研究顯示過量攝取咖啡因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因此國健署建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應在300毫克以下,但對於特殊身體狀況者如:孕婦及孩童、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腸胃病、長期失眠者等等,則建議避免或減少咖啡因的攝取。現在我國的咖啡業者大多有標示各飲品的咖啡因含量,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在200毫克以上,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為100-200毫克,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在100毫克以下。購買前先了解自己喝的飲品咖啡因含量有多少,才不會過量攝取造成身體的負擔喔!2.不糖不奶輕負擔前面介紹了常見的6種咖啡種類,會發現飲品中很常使用牛奶與糖漿做搭配。黑咖啡本身的熱量雖然非常低,但如果加上了牛奶與糖漿、甚至是巧克力醬,熱量就會大大爆表喔!建議大家盡量以黑咖啡為主,減少奶精、糖以及其他調味搭配的使用,畢竟除了本身熱量會增加以外,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添加糖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使得咖啡本身的好處不但被抵銷,反而還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喔!3.避免空腹喝咖啡咖啡有促進腸胃蠕動及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建議大家可以選擇在正餐過後再飲用,避免引起腸胃的不適。而本身就有胃食道逆流、胃腸潰瘍等疾病的患者,由於胃部功能較弱或是正處於發炎狀態,因此建議減量或避免食用咖啡喔!咖啡本身好處多多,而在步調匆忙緊湊的現代,人手一杯咖啡也成為非常常見的現象。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需求,適量飲用咖啡,你才能享受到咖啡的美味、同時又喝的健康喔!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病毒活躍!養生7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飲食上與上一個節氣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大寒」作息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飲食忌冰冷涼性食物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而冬天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進補宜溫補忌寒涼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許多人會進補或吃火鍋,但一定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大寒病毒活躍 好發呼吸道傳染疾病 大寒期間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如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如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大寒養生7建議1.適當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保暖,穿著適合的冬季衣物,特別是在早晚和寒冷的室外環境中。2.飲食方面:選擇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紅糖等,這些食材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3.溫熱飲品:多喝熱水、溫熱的湯類或茶,有助於保持體溫,促進血液循環。4.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室外則可散步,但要注意保暖。5.調整作息:大寒時節由於天黑較早,應該調整作息,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的睡眠。6.養護呼吸系統:冬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要保護好呼吸系統,避免暴露在污染或寒冷的空氣中。7.心理養生:保持心情愉快,遠離壓力和焦慮,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1-19 養生.聰明飲食
臘八日吃臘八粥了嗎?中醫眼中「溫補脾腎」的冬季甜品!調整作法,連糖尿病都可食用
2024年1月18日正逢農曆12月8日,這日正是所謂的臘八節,民間習俗是在這天吃上一碗臘八粥,慶祝豐年。臘八粥又稱佛粥,相傳釋迦牟尼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因此各寺院在這天要念經,並以五穀及果物煮粥供佛,久而成俗,漸漸通向民間,但也有學者考證臘八粥習俗是明清時期才開始流傳的說法。農業社會來到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從這天起,就開始打掃房子、準備年貨,將生活氛圍與身心狀態,逐漸調適到到符合過年的狀態,準備迎接新的開始。臘八粥從中醫觀點的營養價值與冬季養身之道中醫觀點在冬季天冷想吃甜點時,以臘八粥取代蛋糕,可以溫補脾胃,是不錯的冬季甜點選擇。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則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臘八節正值冬天寒冷之時,臘八粥的材料:包含糯米、豆類、紅棗、桂圓等,確實有驅寒保暖、溫補脾腎的效果,可以說是冬季的養生良方。脾胃跟脾腎在冬天容易虛寒,臘八粥裡的糯米可以提升脾氣,桂圓可以溫補脾腎,紅棗則能補益脾胃之氣。有些人冬季食慾增大,便可以用臘八粥代替蛋糕等甜點,一周吃兩、三碗。臘八粥中的糯米相對白米較不好消化,且豆類容易造成脹氣,瞿瑞瑩提醒老人家如果腸胃不好,糯米可煮爛一些,豆類也可以酌量減少,糖分也不宜加太多。才能減少脹氣的可能,又吃得健康。瞿瑞瑩說,由於冬天的養生重點為養腎,而中醫系統所說「腎」主要和生殖泌尿、腿腳腰痠有關,因此除了食用臘八粥外,也要做好脖子、後背及腰等膀胱經所經之處的保暖。另外,也可在睡前泡腳約15至20分分鐘,女性容易手腳冰冷,也可加些艾草於泡腳水中,「腳暖全身暖」。調整配方的健康臘八粥可避免血糖升高雙和醫院營養師莊世玟表示,臘八粥以糯米為主要材料,糯米吸飽水後非常有飽足感,一般製作時至少會加上8種食材,例如:花生、花豆、松子、栗子、核桃仁、杏仁、蓮子等,最後還會加上紅糖或白糖。依照中醫觀點,臘八粥有健胃開脾、養氣補血、驅寒的功效,煮成粥也有助消化,很適合在寒冷的季節食用。現代人注重養生,核桃、花生、松子油脂含量偏高,如果改以紅豆、花豆、紫米、小薏仁取代,就可大幅減少熱量與油脂。再用紅棗、桂圓、葡萄乾取代糖,不僅熱量大減,還能增添水果的攝取量與風味,連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患都可放心吃一碗。莊世玟提醒新設計的健康臘八粥一份約390CC,比一般易開罐裝的份量還多一點,由於非常濃稠,吃下肚就很有飽足感,一份熱量只有約220大卡,等於一碗八分滿的白飯加上半個女生拳頭大的水果熱量。比起一般罐裝八寶粥每百公克熱量約76大卡,熱量低得多。吃了健康臘八粥,只要再吃點蔬菜增加膳食纖維,就是非常營養、飽足的一餐。莊世玟提醒,糖尿病患者,飲食應控制食物總熱量與主食的分量。這份特製臘八粥以穀類為基礎,熱量極低,如果不以紅棗桂圓提味,也可改用代糖,不僅增加甜味,也可避免血糖升高。
-
2024-01-19 癌症.抗癌新知
運動可防癌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助抗癌,散步、慢跑、腳踏車都算
癌症是讓多數人害怕的疾病之一,會想透過各種方式來預防/延緩癌症發生。對於防癌方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在你健康狀況下,「運動」是防癌的有效工具之一,而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復發風險,他呼籲空閒時刻別只會滑手機,每周養生運動習慣可降低罹癌風險。未罹癌前運動,可降低罹癌風險20%運動可以預防癌症!一項針對144萬人連續追蹤11年的大規模調查顯示,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與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相比,癌症發生率要低20%。這項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了144萬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信息。研究人員發現,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比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低20%.降低風險效果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步行」可降低癌症風險研究人員認為,步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降低癌症風險,包括:1.降低體重:肥胖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素,步行可助人們減肥或維持健康體重。2.改善免疫系統:步行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更好地抵禦癌症。3.減少發炎反應:發炎,是癌症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步行可助減少發炎反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步行」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降低癌症風險的方法。成年人每週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簡單、方便,且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高等強度有氧運動是什麼?黃軒補充說明,WHO建議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鐘中等强度或是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換句話說,高強度有氧運動1分鐘相當於中等強度的2分鐘。所以每周如果有10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再加上2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就有達到於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標準了(100 + 25x2 = 150),這就是所謂中等和高强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不過150分鐘只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低標準而已,他們最後還提到,為了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應盡量增加有氧身體活動,達到每周300分鐘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鐘高强度的有氧身體活動,或是中等和高强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有哪些?快步行、水上運動、打網球(雙打)、在平路上踏單車、包含接與投的運動(例如排球和棒球).高等強度有氧運動有哪些?緩步跑、快速游泳、跳快舞、跳繩、打網球(單打)、打籃球、踢足球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復發風險.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31%:英國一項針對8萬名30歲以上人士進行的調查顯示,每週進行兩次以上肌肉訓練的人全因死亡風險下降了23%,因癌症死亡的風險降低了31%。.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復發風險:對於女性大腸癌患者來說,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運動的類型可以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根據一項針對女性大腸癌患者的調查確診後,病人的運動量越大,存活率會越高,復發的幾率也會降低。甚至運動量最大的一組比起最少的一組存活率提高了50%。適度「肌肉訓練」 對於降低死亡風險和抗癌有益以有過罹癌經驗的人為對象進行的另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每週進行一次以上肌肉訓練的人群與不參加訓練的人群相比,生存週期更長,包括癌症在內的全因死亡,風險下降 了33%。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周進行2次重量訓練和適度的有氧運動,適度的肌肉訓練,對於降低死亡風險和抗癌有益。然而另一項研究指出,過度訓練超過130至140分鐘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提高步行效果的小技巧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可降低癌症風險。黃軒分享3個提高步行習慣的小技巧。1.找一個伴侶一起步行,可以增加樂趣和動力。2.在步行時,可以聽音樂或播放有聲書,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3.在步行時,可以嘗試改變步伐或走路方式,可以提高運動效果。說起有益健康的運動,很多人會想到散步跟慢跑等有氧運動,而除了上述2種運動,伏地挺身、深蹲等肌力訓練,也是預防癌症的有效手段。但黃軒提醒,如果你已經罹癌,運動並不能治癒癌,卻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幫助已經罹癌患者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質量。更重要,在你健康狀況下,運動可是防癌的有效工具之一!所以空閒時間與其一直滑手機,不如我們一起去運動,讓身體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8 養生.運動健身
百歲人瑞長壽獨門功夫!中醫師:「光腳走路」對1器官尤其好,但3族群別輕易嘗試
長壽養生的方法大家都好奇,過去有新聞表示在屏東內埔有位百歲人瑞,她的身體相當硬朗,不但不用人攙扶著走路,甚至還可以走40、50度的階梯600~700階,臉不紅、氣不喘的讓鄰居嘖嘖稱奇。當被問到她的養生秘訣時,她說除了每天凌晨5點起來運動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她喜歡不穿鞋子走路,而光著腳丫子行走,也就成了她長壽的獨門功夫。 就像上述例子當中的人瑞阿嬤的養生法,「赤足」簡單說,就是不穿襪子或是鞋子,而是光著腳丫子,這個概念是在這幾年開始風行的。中醫師林君玉指出,其實在原始社會中的人本來就是打赤腳,後來是因為發明了保護腳掌的鞋子,人類才慢慢變得不喜歡赤腳行走。不過在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國家,近來又興起認為赤腳是健康的行為,甚至演變成赤腳是一種休閒時尚,而且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這樣的概念和中醫養生的觀念不謀而合。 「其實赤腳的好處還真不少!」林君玉說,不只在山林間常常可以看到長輩赤腳運動,這幾年赤腳運動在台灣也慢慢風行,更當紅的是「被動」運動的腳底按摩,不只大陸觀光客來台紛紛搶著嚐鮮體驗,就連韓國明星來台灣,也搶著要感受一下台灣盛行的腳底SPA,可說是體驗過的都說好。 其實腳底按摩是一種民俗療法,強調的就是被動的運動方式,不管是主動的赤腳運動或是被動的透過腳底按摩運動,醫師就中醫觀點提出赤足運動的3大好處: 按摩腳底穴位,有助氣血通暢人的腳部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組織組成的運動器官,根據統計,成年人總共有206塊骨骼,其中52塊是在雙腳上,由此可知,腳部的構造有多精細。而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足部在人體的最末端,很多的身體廢物透過循環,很可能沉積在腳底,不利於健康,通過腳底按摩,可分解累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以使這些身體的廢物,經由汗液、尿液排出體外。另外,就中醫的反射原理來說,腳是人體臟腑器官的縮影,腳底有相當多的穴位,這些神經末梢穴位和大腦緊密相連,也各自有相對應的體內器官,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所以,腳才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人們在走路、跑步、跳躍時,足部神經末梢對地面微小的凹凸不平都能及時感知,腳底按摩也就是根據這樣的原理,認為常常刺激按摩穴位,對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通利關節有一定輔助作用。將有助於人體小宇宙運行通暢,所以,經常會聽到中醫師建議患者,有意識地做赤腳運動,趁機按摩刺激調整身體各種器官,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赤腳接地氣,有助頭好壯壯地氣就是自然界中的能量,中國新聞媒體曾報導,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脫下鞋子有秩序的在操場沿着走廊慢跑或是快走運動,老師也說這群孩子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赤足運動訓練之後,大多數人的身體都感覺變強壯了,不但身高、體重增加,就連感冒的機率都大大降低,對岸大大讚揚赤腳接觸地面接收地氣的好處。 就像登山客在登山途中,有時候也會脫掉鞋襪在草地上走走,感覺雙腳解放接觸地面的舒暢,林醫師同時提及,看看以前的農夫幾乎天天都是赤腳在果園農田耕作,人的身體就是—個導體,赤腳踩踏在土地上,有一種放電的功能,釋放身體中無益之靜電及多餘的生物電,吸取地氣有益身體健康,後來鞋子隔絕了土地,以致人體內的靜電無法釋放,也破壞了人體電能的平衡,古人說「人得天氣而生,禀地氣而長」,脫掉鞋子光著脚丫子直接接觸地面,既能按摩脚底穴位,還能接地氣,就中醫觀點來說,脫掉鞋子直接踩土地,遵從自然規律,借助自然界的能量來平衡健康,是最方便的養生方法。 赤腳活動,有助腦、足健康腳底的反射區相當密集,尤其是腳趾對應腦部及自律神經的部分更是密集,因此,只要對特定區域進行拍打或是按摩等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的反饋作用,就能增加對應部位的血液循環,腦部的血流量提升,促進新的神經細胞生成靈活腦袋,在國外還有推行嬰兒的腳底按摩,透過清輕柔的按摩刺激,提升小寶貝的腦部發育。3族群別輕易嘗試「赤足運動」 在享受赤足運動之前,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特別叮嚀,赤足運動應該循序漸進,畢竟腳已經習慣被鞋子保護,突然直接接觸地面還是必須一段適應期,而且小孩子和糖尿病患者以及皮膚病患者並不建議赤腳運動。 1.糖尿病的患者長期糖尿病的患者,大小微血管、神經、肌腱等部位都容易神經病變,使得對腳的保護性感覺減退,對於冷、熱、壓力的感覺都不明顯,所以就算有外傷患者常常也不太容易察覺,假若貿然嘗試赤腳運動的話,初期腳上皮膚難免受傷產生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患者假若沒有加以注意,傷口就可能合併嚴重感染、壞死,形成癒合不良或潰瘍,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及截肢悲劇,再加上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有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因此血流供應至足部顯著減少,更容易讓腳上傷口受傷程度更加嚴重。 2.腳部皮膚病患者至於腳上有皮膚病的患者也不適合赤腳運動,因為這類患者平常角質層就受損,很容易因為細菌感染引發足部的潰爛損傷,赤腳運動的時候更容易使得受傷情況加重,或者導致新長出的嬌嫩皮膚受損,容易出現外傷,這些都不利於新生皮膚的恢復,葉醫師指出,診間有些民眾會詢問坊間一些治療偏方,當中最常聽到的包括浸海水、浸醋或是赤腳運動走沙灘等,其實這些偏方,通常未經科學研究證實,並不建議使用,尤其是沙灘常有尖銳物,不小心受傷更是得不償失。 3.未成年的小孩有不少資料顯示赤足運動對小孩的正常足踝部發育有很多好處,所以掀起讓小孩也赤足運動的風潮,其實太早讓孩子赤足運動,有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急性扭傷,傷害到孩子的腳部健康,另外,小孩子當然比較不會注意地面安全,除了需要防止外部扎傷等傷害之外,醫師特別提醒,小孩大約在三歲的時候,腳部肌肉力量才會慢慢成熟,應該至少三歲過後,再嘗試赤腳運動才不會腳踝扭傷或受傷。延伸閱讀:.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除了保護足部,也能保護1部位,挑選運動鞋8撇步 .走路腳拖地小心是「垂足症」! 醫揪「危險姿勢」:5職業易發生
-
2024-01-15 養生.聰明飲食
巴西堅果吃一粒「硒」就超量?吃巴西堅果有可能硒中毒嗎?
我在2023-10-26發表再談「硒是抗癌之王」,指出「硒是抗癌之王」的說法是醫生/媒體編織出來的故事。讀者Gordon Chan在2023-12-24留言:「教授好 聖誔快樂。巴西堅果號稱超級食物,含硒量非常驚人,據講吃一粒已超過人體每日所需的份量,這個會有攝取過量的疑慮嗎?抑或均衡的雜食已經足夠?」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有一個專談硒的網頁。它說14歲以上的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55微克,而上限是400微克。它也說:「巴西堅果含有大量的硒(每個堅果 68-91 微克),如果吃太多,可能會導致您超出上限。 攝取過多的硒可能會導致以下情況:大蒜味、噁心、腹瀉、皮疹、煩躁、口腔中有金屬味、頭髮或指甲脆弱、頭髮或指甲脫落、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包括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所以,根據這個網頁,吃一粒巴西堅果就已經超出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需要吃5粒以上才會超出上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巴西堅果中的硒含量,在不同的研究裡所得到的數值可以相差好幾倍,而在同一研究裡更可以相差數十倍。請看下面這4篇論文所提供的數值:2008年: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barium, and radium in Brazil nuts(巴西堅果中硒、鋇和鐳的濃度)。每克堅果含 2到20微克硒。2017年:Natural variation of selenium in Brazil nuts and soils from the Amazon region(巴西堅果和亞馬遜地區土壤中硒的自然變化)。每克堅果含 2.07到68.15 微克硒。2022年:Nuts as a Dietary Enrichment with Selected Minerals-Content Assessment Supported by Chemometric Analysis(堅果作為膳食強化劑,透過化學計量分析支持的選定礦物質含量評估)。每克堅果含 1.7到7.3微克硒。2023年:In Vitro Assessment of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Zn, Ca, Mg, and Se from Various Types of Nuts(各種堅果中鋅、鈣、鎂和硒生物可利用性的體外評估)。每克堅果含 0.8到9微克硒。一粒巴西堅果的平均重量大約是5克。所以,根據2017年那篇論文,一粒巴西堅果所含的硒可以高達340微克。這個數值已經是非常接近每日攝取量的上限(400微克)。所以,如果你運氣不好,的確是有可能會吃一粒巴西堅果就超量。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那個專談硒的網頁有說:「硒缺乏症在美國和加拿大是非常罕見。大多數美國人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硒,因為他們食用在許多不同地區種植或飼養的食物。」所以,讀者Gordon Chan所問的「抑或均衡的雜食已經足夠」,答案當然是「是的」。以此延伸解讀,所有那些聲稱「硒是抗癌之王,要補充」的媒體、營養師、醫生,都是害人不淺。請看硒是抗癌之王?醫師害人的胡扯。原文:巴西堅果含硒量驚人,吃一粒就超量?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