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食物
共找到
8071
筆 文章
-
-
2019-11-18 橘世代.健康橘
秋天吃蟹 搭配紫蘇葉還不賴!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時序入秋,又到了吃蟹的季節,經典小說《紅樓夢》裡也有著精彩的秋天賞菊、吃蟹橋段。但是螃蟹性寒,加上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醫師提醒最好適可而止。《紅樓夢》第38回裡,賈寶玉和姊妹們在秋季一同賞菊、吟詩、吃蟹。但在小說中,賈母卻提醒眾人別多吃,說道:「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螃蟹性味屬鹹寒,腸胃虛寒的民眾容易導致腹瀉、腹痛。另外,螃蟹也屬「發物」,容易引發一些過敏反應,因此皮膚過敏搔癢體質的民眾,也建議忌口。瞿瑞瑩進一步解釋,因為螃蟹性味屬寒的關係,因此通常搭配薑片、黃酒等性味暖的食物一起食用,讓腸胃暖些,較不易拉肚子。至於啤酒、柿子、香瓜、梨,都屬於性味偏寒的食物,則會加強螃蟹的寒性,造成腹痛腹瀉的機會,不建議一起食用。另外,她也建議可以搭配紫蘇葉有解蝦蟹毒的功效,可搭配一起吃,降低過敏反應。開業皮膚科醫師朱思穎表示,吃螃蟹會起紅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對螃蟹過敏,另一種則是可能螃蟹不新鮮,釋出組織胺造成過敏,因此盡量選擇新鮮的螃蟹食用。此外,蟹胃、蟹腸、蟹心、蟹腮,較多泥沙等污穢的部分最好摘除,不要食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則表示,通常一隻三點蟹的大小約是兩份肉類的量,若是用來取代作為蛋白質是不錯的選擇。但她表示,很多民眾吃了肉又吃了蛋,再大啖許多螃蟹,反而造成蛋白質攝取過量。另外,老饕最愛吃的蟹膏和蟹黃是螃蟹裡富含膽固醇的部分,若是已經吃了蟹膏或是蟹黃,則不建議再食用雞蛋;高血脂的人則最好不要吃蟹膏和蟹黃。黃淑惠也提醒,螃蟹是高普林的食物,尿酸一旦偏高絕對不能食用。若是患有痛風,但尿酸已獲控制穩定者,一週頂多一隻,解解嘴饞就好。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皮膚乾燥手腳冷 中醫教你顧脾胃
秋冬乾冷,皮膚容易乾燥脫皮,而多屬虛寒體質的女性,手腳冰冷情形恐雪上加霜,想在秋冬時節,皮膚保持濕潤、改善手腳冰冷,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出二大方法,保養皮膚關鍵在於脾胃,平時飲食七分飽,搭配多食辛香料、按摩經穴即可改善手腳冰冷情形。彭溫雅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的「中藥文化巡禮」中,教導民眾如何用漢方養生、美容。她說,秋冬時皮膚容易感到乾裂,常有人反映保養品擦再多效果也有限,其實想讓皮膚滋潤,得先顧脾胃,最基本飲食維持七分飽,吃太撐會導致脾胃循環不好,同時也建議著重肺、腎養生,她解釋,肺主皮毛、腎主骨,這些都顧及到了,皮膚、筋骨自然會好。秋冬的乾冷也會使手腳冰冷族群狀況加劇,彭溫雅說,本身屬虛寒者,盡量別吃冰,可多吃辛香料,如咖哩、肉桂、薑、茴香和花椒,不僅開脾胃也增加循環,除了從飲食著手,每天可以花六分鐘,做經絡按摩,透過敲打肺經改善。敲打肺經的方式,是將一手掌弓起來,敲打另一手,從鎖骨沿著手臂內側拍打到手心,之後再換另一手,反覆敲打三分鐘,另也可敲擊合谷穴,兩手放鬆且虎口相扣,敲打三分鐘,增加肺經、大腸經排毒能力。她也推薦近期適合冬令進補的湯品,如藥燉排骨、四神湯、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肉骨茶和十全大補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編輯推薦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減少掉髮、促進頭髮生長 皮膚科醫師建議常吃4種食物
-
2019-11-18 科別.心臟血管
利尿劑用法對 降血壓效果一樣好
全台至少150萬人吃降血壓藥,其中大約一成多服用利尿劑,多數患者對利尿劑有迷思,使用藥配合度不佳,醫師愈來愈少開立。不過,在高血壓治療專家的眼中,利尿劑過去被病人誤解並低估其療效,其實只要經評估確認適合使用,它和其他血壓藥一樣好。以為會傷腎 其實沒關聯北榮臨床研究科主任陳肇文表示,台灣僅一成多高血壓患者服用利尿劑或含有利尿劑的複方降血壓藥,主要是國人對利尿劑有迷思,以為會傷腎,其實兩者並沒有關聯。陳肇文說,利尿劑是問世超過50、60年的老藥,藥價相對較低而不被重視,效果也逐漸被低估。利尿劑確實有血糖、血脂上升、頻尿等副作用,但高血壓治療所用的利尿劑大多為複方,劑量較低,副作用已不那麼嚴重,白天吃藥也不會帶來夜間頻尿的困擾。服利尿劑 中風風險較低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十月刊出囊括美國、日本、南韓、德國健保資料庫的大型研究,分析490萬名高血壓患者健保資料,結果發現第一線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住院、中風的相對風險較低,顯示對心血管疾病有較佳預防效果。陳肇文指出,早在2000年美國國衛院的研究,就已證實利尿劑有上述效果。陳肇文強調,利尿劑原本就是高血壓第一線用藥之一,這篇研究提醒,利尿劑和其他血壓藥一樣,只要用法對,一樣有好的效果。陳肇文發現,大約有三成具特定基因的高血壓患者,對其他降血壓藥反應不好,但對利尿劑有反應。血壓降不了 利尿劑奏效有一至兩成高血壓患者會逐漸變成同時吃三種藥,血壓還降不了,這時若加入抗腎上腺素利尿劑,通常就能奏效,血壓仍頑固不降者幾乎只剩不到5%。此外,早上服用一次複方的利尿劑,對於改善夜間的高血壓也會有幫助。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高血壓用藥目的是希望穩定地降低全天血壓。目前台灣最常用的藥品是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和鈣離子阻斷劑,經臨床試驗證實,可保護腎臟和心臟,也能預防中風。王宗道分析,利尿劑適合無心腎問題的輕症高血壓。陳肇文表示,利尿劑特別適合飲食重口味者,目前全世界吃鹽分攝取量最高的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這篇研究看到效果,或許和個別國家飲食文化有關。血糖、血脂控制差不適用王宗道提醒,利尿劑目前常用於複方或頑固型高血壓的第二線治療,因其藥理作用會影響糖類代謝而導致血糖血脂上升,不適合血糖或血脂控制不佳的病人,如果劑量控制不好,鈉鉀離子太低,則會造成意識改變、心律不整等副作用,病人切莫擅自用藥,務必經醫師評估並遵照處方。 編輯推薦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減少掉髮、促進頭髮生長 皮膚科醫師建議常吃4種食物
-
2019-11-18 癌症.癌友加油站
癌症年輕化!年度十大抗癌鬥士 9位不到50歲
根據201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增患者有18%是20至49歲,每五位當年新診斷的癌友就有一位是青壯年。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癌)今舉行第13屆十大抗癌鬥士頒獎典禮,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親臨頒獎。十位得獎抗癌鬥士有九位還不到50歲。得獎者中最年輕的是22歲的湯佩姿,她以優異成績從高中畢業,成為大學新鮮人的19歲那年,鼠蹊的硬塊卻被確診為卵巢癌末期,而且已轉移至肺、肝、胸腔。醫師安排她住進安寧病房,腹水、噁心、嘔吐、白血球下降,痛苦到每天晚上怕自己再也醒不來。在爸爸的鼓勵下,湯佩姿抗癌已超過三年,她成立粉絲專頁、創作歌曲自彈自唱,鼓勵其他癌友。湯佩姿領獎時說「如果今天我是一顆種子,陪伴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就使我勇敢成長茁壯的水和陽光。」現年23歲的白御柔19歲那年,在美國的足球場上被絆倒,腳傷一直不好,才發現原來是一種罕見的骨癌-尤文氏骨肉瘤。白御柔憋著眼淚接受17次化療、12小時大刀、25次放療,面對不能走路、術後疤痕長達100公分、髖關節高低不齊的身體,她也曾自卑又難過,但後來她燃起鬥志,成立聚集全台青年癌友的「腸羹青年住院中心」,為彼此加油打氣。白御柔領獎時說,人生困難很多,有時覺得死了還比較輕鬆。但化療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平凡,很幸運遇見用心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還有異體骨髓的捐贈者,讓她重新擁有右腳,希望爸爸此刻在天上看到自己。台癌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表示,同樣一個癌症,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可能比發生在長者身上更惡性。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年輕人基因突變、發生癌化的速度可能更快了,又以乳癌和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最明顯,希望年輕人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對於任何的症狀都要保持警覺,積極就醫。台癌集結十位抗癌鬥士的生命故事,今正式發行年度新書《罹癌又怎樣──即使年輕,健康也不能是最後順序》。新書解析年輕癌友經常面臨的問題,包括職場、生育、心理、家庭、經濟、補助資源,並提供癌友最實用的資訊與建議,幫助即將面對有更長人生的年輕癌友,能夠順利度過人生的低潮,找回自信與人生的下一個目標。 編輯推薦 每天刷牙兩次仍得牙周病?名醫:「雙手」刷才能去除牙菌斑 減少掉髮、促進頭髮生長 皮膚科醫師建議常吃4種食物
-
2019-11-18 科別.消化系統
食物過敏 疑與腸道菌叢有關
過敏,在人類歷史上早已由來已久,從東方黃帝神農著作,到西方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的希臘年代都曾提到,直自2005年,世界過敏組織(WAO)才將過敏性疾病視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以美國為例,推估過敏人口約3.5至5%,小兒又比成人多,估計有8%。看似少數,但實因過敏議題一直未受重視,引起過敏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不受重視的是食物過敏。1980年代早期,當時民眾不瞭解此議題,甚至大部分醫師對食物過敏持懷疑態度。近幾年來「食物過敏」現象愈趨明確,研究顯示,35年前真正有食物過敏者約1%,而35年後已達3.5至5%。嚴重食物過敏已成為美國急診室過敏性休克主要原因。過去常認為嬰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長大就會好,但愈來愈多延續至成人階段。距今僅30年,食物過敏人口及嚴重程度明顯提升,顯示環境變遷確實改變人類疾病型態,如同大腸癌、糖尿病等。食物過敏的關鍵可能在於腸道微生物菌叢。過敏是身體阻隔措施有滲漏,腸道是阻隔外來物質進入人體的最大入口,腸道中本來充滿了各種抗原,如微生物菌叢。這些菌叢的菌相變化與免疫系統有極大關聯,可以影響甚至幫助調節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健全較不易產生過敏反應,易有食物過敏者,就更需顧好腸道微生物的生長。但與現代人共生的菌叢已產生極大變化。以抗生素為例,據統計,全世界80%抗生素使用於農業、畜牧業,過度使用僅為了讓動物長肉更快,卻因此讓人類腸道菌相失衡。其他諸如剖腹產、配方奶食用、高油高糖低纖、嗜吃加工食品等,都大幅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態。再者,一旦過度控制室內溫度、濕度、光線等環境因子,長期下來,不僅限制免疫系統的發展,也限制了微生物多樣化的可能性,甚至共生菌叢被改變後,想要再恢復的能力或時間也會受到影響。出生以後到3歲是免疫塑型期,也是腸道微生物拓植重要時期。此段時期建立的腸道微生物的結構,終其一生都已大抵確定,因此無須刻意營造無菌的環境,讓其嬰幼兒自然生長,才能建立較健全的免疫機制。雖目前對過敏仍未有百分百的檢測方法,但「食物過敏原檢測」仍具參考價值,可瞭解自身是否有過多的過敏原;另一方面,針對重度過敏反應的食物採避開或輪替食用,同時補充益生菌、多攝取高纖食物,維持腸道微生物菌叢多樣性,才能避免過敏、發炎、滲漏的惡性循環,始能讓免疫機制重回正常運作軌道。
-
2019-11-18 養生.營養食譜
退休校長好手藝 道道經典好下飯
梅干扣肉是一道客家名菜,也很下飯。台北市華江高中退休校長陳今珍,特定去找相對比較健康、瘦多肥少四方塊梅花肉,加上梅干菜的鹹香好滋味完全滲透到肉片中,一不小心就讓家人把白飯多扒了幾碗,口水流不完,也很適合當年菜。就連泰式經典名菜「月亮蝦餅」,在她的巧手之下,也能輕輕鬆鬆上自家餐桌。陳今珍說,梅干菜扣肉主角就是肥瘦比率適中的豬肉和梅乾菜,只是工序繁複,梅乾菜要流水浸泡一小時後,一一洗淨,將梅乾菜切碎狀,加拍碎蒜粒爆香及黃糖炒入味待用。她使用的是薄鹽醬油,味道比較不死鹹。在客家餐廳吃到的都是肥多瘦少,比較肥潤油亮,而她特地去買瘦多肥少的四方塊梅花肉,比較健康無負擔。月亮蝦餅也可以自己在家做。陳今珍說,她特地到中和華新街找斑蘭葉粉,這區域有著獨特的生活圈,看到商家一字排開著各式各樣的越南春捲皮,她買了直徑約22公分的。買春捲皮是想作月亮蝦餅,接著就到Costco拿了一包冷凍大蝦仁,因為蝦仁是蝦餅的主要主角。陳今珍說,料多味好的蝦餅,蝦仁和花枝都保留小塊狀,吃起來很有嚼勁。在陳今珍家中窗台,種了幾盆九層塔,她燜燒了一盤三杯杏鮑菇,信手摘取一把,洗凈入鍋拌炒添味。營養師李婉萍說,對於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吃些五花肉,是蛋白質來源之一,杏鮑菇的搭配要多一點,例如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五花肉,就要吃兩副撲克牌大小的杏鮑菇。另外,杏鮑菇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梅乾菜扣肉材料:四方塊豬五花肉600克、梅乾菜一把(束)、蒜頭6瓣、薑片6片、八角2顆調味:冰糖1/2大匙、米酒30cc、醬油:水1:3作法:1.梅干菜洗淨切成約1公分粗細備用。2.整塊肉洗淨後先汆燙去除血水,重新起鍋加入清水以蓋過洗淨的肉塊,先開大火將水煮開,再轉中火將肉煮至筷子可戳透(約半小時),趁熱在肉表面抹上蜂蜜(可用麥芽取代)和醬油。3.將豬肉塊浸泡在冰水中冷切,肉可緊實。4.起油鍋,待油熱後轉小火(油量至少需達肉塊1/3),肉皮朝下放入鍋中(為防油爆可蓋上鍋蓋至無油爆聲),待肉炸至金黃即可取出。5.將鍋中多餘油倒出,留約兩湯匙油量,將梅乾菜放入鍋中拌炒均勻。加入適量鹽、醬油和糖拌勻,再加入少許煮肉的高湯拌勻。6.在小鋼盆內加入所有調味料,將肉塊切成3cm*5cm面積的肉片,肉皮朝下放入鋼盆中,將炒好之梅乾菜填滿鋼盆並壓實,放入電鍋中加入2杯水蒸,按鍵跳起不要掀蓋,讓讓肉多燜片刻,取出乾淨盤子蓋在鋼盆上倒扣即可。月亮蝦餅材料:蝦仁300克、花枝150克、越南春捲皮4張(也可以用潤餅皮)、蛋白1個、鹽1/2小匙、白胡椒粉1/4小匙、米酒1/2小匙、香菜或細蔥(切碎)1支、太白粉1大匙、炸油適量作法:1.取小部分蝦仁和花枝切小塊,而剩餘的蝦仁和花枝則用食物處理器攪爛(也可用菜刀剁爛,但比較費力)。2.將步驟1加入蛋白、鹽、白胡椒粉、米酒、香菜和太白粉,用湯匙或筷子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拌至有黏性。3.取一片越南春捲皮,皮邊緣刷水軟化,撒上少許玉米粉或太白粉,抹上步驟2拌好的內餡。4.蓋上另一片春捲皮,均勻壓平,用叉子在兩面叉幾個洞,避免油噴。5.將炸油燒熱後,用中火炸至兩面金黃,油炸的過程中,用漏勺或鍋鏟輕輕地按壓讓蝦餅均熟。6.切片排列,沾酸辣醬吃。三杯杏鮑菇材料:杏鮑菇6根、九層塔一大把、老薑1塊、黑麻油、香油1大匙、米酒2大匙、糖1匙、醬油1-2匙作法:1.杏鮑菇沖洗後擦乾(勿泡水,不然無法入味),對切成滾刀塊。2.蔥切段、大蒜稍微切碎、辣椒斜切、薑切片。3.熱鍋,放一半香油,一半麻油(沒有香油也可用沙拉油),把薑片煸香後,放杏鮑菇稍微拌炒收水。4.杏鮑菇稍微炒出水後,加糖1匙、醬油2大匙、水少許、1匙米酒翻炒後,煮一下讓湯汁收到杏鮑菇裡,盛起備用。5.另起一鍋,加一些沙拉油,熱鍋,放入辣椒、大蒜末、蔥段爆香,再加一點麻油,把剛剛的杏鮑菇到進去,放入九層塔拌炒,起鍋前,再加1匙米酒嗆香。
-
2019-11-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男大生感冒吃薑母鴨補身體 結果導致症狀加劇甚至失聲
近日氣溫急轉直下,19歲男大生智偉(化名)不慎感冒了,咳嗽之外還有點黃痰。「應該要補一補身體」,他心想由米酒、老薑、中藥包製成的薑母鴨似乎是滋補驅寒的好選擇,於是,他課後約了幾個同學一起到學校附近店家大快朵頤。未料薑母鴨下肚,隔天發現喉嚨更腫痛,甚至聲啞到說不出話了。「這是熱症誤用熱藥,導致症狀加劇的典型個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感冒可概分為風熱型與風寒型,風熱型感冒主要由細菌病毒感染所致,風寒型感冒則由身體勞累、溫差大、吹到風所引起,兩種感冒各自有適合的調理與治療方式。一般來說,風熱型感冒容易發燒出汗、喉痛、咳嗽吐黃稠痰、流黃稠鼻涕、易口乾、舌尖紅與舌苔薄白微黃等,風寒型感冒則容易出現微熱發燒但無汗、喉癢、咳嗽吐稀白痰、清鼻水、口不乾、舌苔薄白等。吳宛容表示,對治風熱型感冒,臨床上常使用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等偏涼、偏消炎的藥材;對治風寒型感冒則常使用麻黃、桂枝、防風、荊芥等較溫性的藥材。吳宛容表示,風熱型感冒患者在家,可自行沖泡桑葉菊花茶,桑葉與菊花皆性寒、入肺肝經,有疏風清熱、潤肺止咳之效。清咽利喉茶也是好選擇之一,其中的葶藶子專瀉痰火、平喘咳,魚腥草則能治療肺癰吐膿、肺熱咳嗽。另可自製川貝燉雪梨,川貝與梨都偏寒,且有止咳化痰之效。吳宛容說,風寒型感冒患者在家則適合飲用蔥豉湯,其中的淡豆豉、生薑、紫蘇葉能疏散表邪,藿香能化濕。冬花紫苑綠茶裡頭的款冬花與紫苑均性溫,前者長於止咳、後者長於化痰。吳宛容表示,風熱型感冒患者要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風寒型感冒要特別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熬夜晚睡,並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藉此活絡氣血、提升抵禦疾病的能力。
-
2019-11-17 科別.消化系統
胃痛的人可以靠吃粥緩解嗎?這幾種情況可能越吃越慘
Q:胃痛的人,適合吃粥嗎?A:胃部不適影響食慾,喝點熱粥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中醫師表示,胃痛有很多可能原因,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就不適合喝粥;若不確定胃痛原因,建議先不要進食。一般腸胃炎可少量喝點熱粥,藉由清淡、軟爛的食物舒緩腸胃蠕動;消化不良的人宜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熱粥是其中一種好選擇,小米、薏米、粳米煮成的粥有養胃之效,加入山藥更能補腎健脾。不過,由於流質的粥會稀釋胃酸,進而刺激胃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食物,因此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症狀可能因著胃酸增加而惡化,胃食道逆流患者若喝進過多湯水也可能使症狀加劇,因此臨床上不建議這兩種患者喝粥。胃潰瘍患者不僅不適合喝粥,過了急性期之後還要注意恢復成一日三餐、不建議少量多餐,這是因為吃越多餐、胃酸就分泌越多次,不利於傷口癒合。要保養胃部,飲食方面應避免接觸刺激性食物,像是咖啡、濃茶、辣椒等,同時避免吃過硬、過粗糙、過冰涼、過滾燙的食物,以降低胃黏膜損傷風險;餐間不宜大量喝湯、喝飲料,以避免稀釋消化液、增加胃酸分泌而使腸胃症狀更甚;餐後至少二至三小時才適合躺下睡覺,以免胃部食物尚未排空、躺下後發生胃食道逆流。諮詢專家/開業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
-
2019-11-17 養生.聰明飲食
減少掉髮、促進頭髮生長 皮膚科醫師建議常吃4種食物
1.堅果「醫學美容期刊」於2015年刊登的研究指出,Omega-3和Omega-6脂肪酸都能幫助減少掉髮,並促進頭髮生長。加州皮膚科醫師谷安切說:「杏仁、核桃等堅果與椰子油,對皮膚與頭髮毛囊來說,都是天然的滋潤成分,同時保濕毛幹,保持頭髮光澤。」康州皮膚科醫師克萊恩也說,堅果與種子類食物也富含維他命B群、鎂、鋅、和維他命E等元素。維他命E與硒元素能共同讓細胞膜更堅強,同時幫助抗氧化。2.高油脂魚類麻州醫師溫德爾說,鮭魚、鯡魚、鮪魚、沙丁魚等高油脂魚類富含蛋白質、維他命D、Omega-3脂肪酸與其他生髮成分,如不可少的脂肪酸亞麻油酸,能「滋養皮膚,豐厚毛囊周圍的皮脂層,讓頭髮健康生長。女性每日須攝取約50公克蛋白質。」3.菠菜菠菜富含鐵質,也是溫德爾醫師首選的素食鐵質來源,鐵質能幫助預防頭髮變稀薄。菠菜也含有豐富的葉酸,以及維他命A與維他命C。克萊恩表示:「儘管目前比較少有人缺乏維他命C,它對膠原蛋白的合成非常重要,以及交叉連接角質蛋白纖維,這是製造頭髮纖維的過程。」4.蛋克萊恩說:「蛋是蛋白質與生物素的極佳來源;它們對健康頭髮生長都很重要。」生物素幫助保持酵素活性,促進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新陳代謝,滋養頭髮毛囊。尤其是蛋黃富含維他命D,一顆大的蛋就有每日應攝取量的10%。
-
2019-11-17 養生.聰明飲食
碳水化合物及糖份都比其他水果高 吃香蕉真的健康嗎?
雖然香蕉深受歡迎,但有人仍然不吃,因為它的碳水化合物及糖分高於其他許多水果。那麼,香蕉健康嗎?1.香蕉富含鉀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資料,一根中等香蕉含有422毫克鉀,約佔人體每日所需的12%。人的身體需要大量的鉀才能正常運作,這種電解質可幫助肌肉收縮,加強神經功能,將營養物質轉移到細胞裡,還可調節心跳及體內的鈉。當鉀攝入不足時,會增加血壓和腎結石的風險,也會讓人感到虛弱和疲勞,甚至出現肌肉痙攣。2.有助於保持水分運動後,鉀有助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特別是流失的電解質,例如鈉、鎂、鈣和鉀。國際運動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指出,在中等到劇烈運動過後,細胞內的鉀會出現變化,因此建議運動員運動後食用富含鉀的食物,可抵消這些失衡。3.對腸胃有益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3克纖維(約佔每日所需的10%),它還含有益生元,可幫助腸道中的益生菌蓬勃發展。這些有益的細菌會改善消化,縮短感冒的時間,甚至有助減肥。4.對心臟有好處研究表明,大量攝入鉀與大幅降低血壓水平及降低中風風險都有關係,因為鉀有助從尿液排走多餘的鈉,減少對心臟的潛在傷害。5.有助腎臟健康研究還發現,每天攝入超過4099毫克鉀的女性,較攝取低於2407毫克者,患腎結石的風險低35%,那是因為鉀有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鈣,而鈣正是腎結石的主要成份。
-
2019-11-17 橘世代.好學橘
50歲前專注工作,50歲後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原在報社擔任文化記者的曹銘宗,50歲時決定退休,冒險心態中抱著點浪漫情懷:「自在人生,50開始,我要尋找新的前途」。如今,年過60的他以「台灣史新聞」等台灣文史書聞名,並成為電台單元主持人,演講邀約不斷,還兼職導遊,笑說這些都是他當記者時不敢想像,「我現在反而能對寫作或生涯規畫有更多想像」。曹銘宗說,當年他決定退休,當然也曾猶豫,但想嘗試轉換跑道的心情更濃烈。其中一大動機,來自一個日本電視節目的影響:這節目在東京被稱為老人購物街的巢鴨,隨機訪問老人「如果可能,最希望回到幾歲?」結果,最多老人希望返回的年紀,竟然不是年輕力壯的20、30歲,而是50歲。「為什麼是50歲?多數老人認為,這時孩子已能自立,他們的責任已了,50歲以前為別人活,現在可以為自己活了。」曹銘宗說,當時他想兩個女兒已長大,也該是時候過自己的生活,就這樣毅然開始新人生。一直對台灣文史充滿熱情的他,在報社就主跑相關新聞。以20年記者生涯累積的台灣文史知識為基礎,曹銘宗首重繼續從事相關寫作,「沒有記者工作壓力下,我的寫作變得自在,除了可以寫自己愛寫的,也能配合出版社因應書市的寫作計畫」。另方面,曹銘宗也在旅行社朋友鼓勵下,考上英語、華語導遊執照,以兼職形式執業,好開拓更多生財管道,並豐富寫作。曹銘宗說,導遊工作提供他與民眾直接互動的機會,讓他的寫作更接地氣:講解台灣給國內外旅客聽時,可從對方反應與問題,了解大眾對什麼最好奇、最有興趣;也能磨練如何表達,讓大眾最有感。此外,曹銘宗也勤於利用中研院、台大等資料庫,乃至Google、Wikipedia、YouTube等數位資源,持續豐富台灣文史知識,並在臉書發文談相關發現及感想。他說,臉友的回應和討論,都讓他獲益良多,也更了解大眾關心所在。在文史寫作、導遊、擁抱數位資訊相互振盪下,曹銘宗的「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等書,都受學界肯定,也在書市暢銷。出書大受歡迎,更激發各單位邀約不斷。曹銘宗說,他除在書店、讀書會、圖書館、學校、各級政府文化機關演講,還成為電台單元主持人、新聞網專欄作家,甚至應邀參加政府標案,策畫基隆的「小島大歷史:雞籠.社寮.和平島」特展。「這些成果都是我以前沒想過的」。50歲前專注工作,50歲後在「工作」中享受人生,曹銘宗說,不論是他以前當記者,到現在的文史寫作者、導遊角色,本質上都可說是啟蒙閱聽者的「媒體」。「當記者透過報紙傳播,寫作透過出書傳播,導遊對旅客面對面傳播」。他也大方分享寫作心法,首要是「發掘自己」。曹銘宗說,每個人都有值得寫出來與人分享的生活、知識或經歷,先從這開始,就能一步步精進書寫技巧與範圍。他的導遊心法則是「導遊也是外交官」,他建議,懷著熱忱和專業,以在民間做外交工作的心情來當導遊,工作格局與成就感都會不同。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17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族輕忽口腔清潔 小心惱人的牙周問題
50出頭的林大哥最近花大錢整牙齒,「牙齒比情人更可靠」是他最近的人生領悟。的確,想要過好生活,健康牙齒不可少, 牙齒負責將食物磨碎,食物磨細了才比較好消化和吸收。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如果不想「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口腔健康更形重要。牙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主委黃明裕表示,年紀大了肌肉運動協調逐漸退化,牙齒容易刷不乾淨造成牙周問題,橘世代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牙周」指的是支持牙齒的組織,包括牙齦、齒槽骨、骨頭的骨質、牙周的韌帶等等,潔牙不當容易讓細菌在牙齒與牙齦接縫處漸漸堆積,產生牙菌斑,刺激牙齦造成牙齦腫脹、牙齒鬆動,刷牙時容易出血或是對冷熱敏感,進而影響咀嚼和生活品質。黃明裕表示,因為睡覺時口水分泌少,更容易孳生細菌,因此除了餐後清潔外,尤其睡前一定要做徹底的口腔清潔。1.牙刷刷牙:黃明裕表示貝式刷牙法是最推薦的清潔方式,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牙齦,上排牙齒由上往下刷,下排牙齒由下往上刷,每個部份至少刷10-20下。2.牙線清潔:將線段繞在雙手中指上,拇指與食指拉緊中間線段的牙線,輕輕在牙縫中上下挪動。接著移動未使用的乾淨線段,清潔不同顆牙齒。黃明裕表示,牙線棒因為角度被固定,無法像牙線可以順著牙齒的弧度清潔;因此牙線棒雖然攜帶和使用方便,但仍建議使用牙線。3.漱口水:漱口水是不錯的輔助潔牙工具,可針對不同的口腔問題添加不同的成分。黃明裕表示,例如含氟漱口水可以增加增強牙齒抗蛀能力,添加兒茶素則能抑制牙周病菌,都是不錯的選擇。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7 新聞.科普好健康
廣告上的食物和實品差很大?不光是擺拍,連機油都用上了!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廣告中顏值極高的食物,在拿到手後「長相」卻變殘?難道廣告裡的是正版,而我們吃的其實是山寨?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用於廣告中的美食,都是假的。它們極有可能只是「食品造型師」花費數個小時創造的Camera Food,也就是「相機食品」。除了用來拍攝廣告,它們大部分都不能食用。國外網紅頻道Blossom就用多個對比與製作過程,展示了廣告中高顏值食物背後的真相。例如廣告中的煎餅長下面這樣,一層層疊放在一起,再淋上糖漿,讓人非常想要咬上一口。但如果把美顏、化妝都去掉,現實中它們其實是一副被上火的貓星人用尿澆過的樣子,旁邊還撒了一點汁。 所以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其實食物變身方法很簡單,首先通過使用圓紙板來增加高度,讓烙餅顯得「亭亭玉立」。 但為了畫面美感,拍攝時並不會用真正的糖漿,因為它們會很快被被煎餅吸收。食物造型師選擇使用「機油」來替代糖漿。機油可以完美COS糖漿,並掛在餅上,這樣一來食物整體顏色更加鮮亮,而且會立體感十足。你還想吃機油味的煎餅嗎?你擺拍也就算了,還用機油···狂丸對美食照片的信任已經崩塌了。不過這就是食品造型師們的工作。在現實中很多食品無論怎麼製作都很難達到攝影的需求,有些食物的最佳拍攝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而一次攝影可能要持續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所以食品造型師們會利用膠水、機油、紙板等各種方式挑逗你的雙眼,讓原本顏值一般的食物變得垂涎欲滴。 給廣告食物美顏就是一場腦洞與知識的比拼。通常來說,食品造型師最常見的騙人手段是「替代法」,也就是像上文一樣,尋找一些不僅能夠完美扮演原食材的物品,同時替代者還需要更符合食物的美感。例如,你平時在穀物早餐廣告中看到的牛奶···其實都是膠水:現實中,讓穀物浸泡在真正的牛奶裡會變得潮濕,並且很容易沉到碗底,就像這樣: 但是如果使用膠水的話,就可以讓食物浮在上面,因為膠水很粘稠而且不會破壞穀物原來的樣子。你平時看到的雪糕更不會是雪糕,大概率是土豆泥。這是因為攝影要用到聚光燈,或是反光板,這樣一來周圍的溫度就會很高,對於拍攝冰凍食物來說簡直是個災難。所以食品造型師的解決方法是使用土豆泥來替代冰淇淋。只要攪拌土豆泥的時候再加上一點色素,就能讓它「扮演」不同顏色的冰淇淋球,而且不用擔心融化。如果要拍攝冰塊的話就用一種塑料做的立方體來替代。另外為了在杯子表面營造出冷凝的效果,只需要用除臭噴劑往杯子表面噴一下就能讓它看起來「寒氣逼人」。如果不是親自去摸的話,你很難發現兩者的差別。奶油也容易遇到走形的問題,這樣一坨白色軟爛的東西放到蛋糕上,恐怕很難打動顧客的胃,為此聰明的食品造型師想到了可以利用剃鬚膏來進行替代:它的形狀與奶油十分相似,擠一坨再放到蛋糕上面,拉出來的造型就可以一直保持不變。替代法很好用,但為了節省時間或是解決食物色彩單薄的問題,造型師們還會用到「上色法」。廣告裡的烤雞讓人看了流口水,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們其實是生的,一般只經過簡單的加熱處理。因為真的烤熟一隻火雞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對於繁複的攝影工作來說實在是耗不起。食品造型師們想到了一種能讓生雞肉快速變成烤雞的辦法。只需要把一種調料刷在雞肉表面,就能讓它看起來被烤過一樣。這種調料由棕色的醬汁、苦味劑、黃色的食品添加劑和洗潔精構成。在上色之前一般還要用膠水對雞肉表面的劃傷進行修復,這樣可以讓它在上色完成的時候不會出現破綻。最後,只要用刷子沾上這些顏料給生雞肉上色,就成了一隻「烤熟」的火雞了。全部工序做完下來只要10分鐘。除了節省時間外,上色法也能讓食物看起來更新鮮。漢堡上的肉塊一般都是煎過的,它流出來的肉汁非常能刺激人的味蕾,但是等到拍攝的時候肉汁很可能已經乾掉了。 所以,這個時候只要往肉塊的邊緣塗上一點植物油,就能讓它好像新鮮出鍋的一樣,重新閃耀著美食的光芒。蔬菜的顏色如果太暗了,可以在拍攝之前往上面噴一些除臭劑,就能讓它們變得好看又鮮亮。 為了實現一些特殊的食物效果,食品造型師們還會用到各種各樣的「小道具」。比如想讓食物冒著蒸汽,只要將一條剛熱過的毛巾放到食物後面就行了。想讓蘇打水產生更多的氣泡?往杯子裡先放一些洗潔精,保證氣泡又多又好。湯裡點綴用的小東西老是沉底怎麼辦?找一個裝蛋糕用的小杯子,倒扣到碗裡,再把裝飾的東西放上去,這樣就擺盤成功了。總之,食品造型師們為了獲得最佳的拍攝效果,會使用任何可能的方法去改造食物,包括用吹風機給起司塑身,或是用牙籤把一些食材釘住。如此出神入化的技術,可把廣告業主們樂壞了,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其中,頻頻被坑的漢堡愛好者終於忍無可忍,向麥當勞發出了終極提問:為什麼你們的廣告和商店的食品差距這麼大?麥當勞面對這種問題,給出了一個直球式的回答:你是對的,它們看起來的確有點不一樣。然後,麥當勞的市場主管拍攝了一部視頻來解釋漢堡廣告的製作。 首先將一個從麥當勞店裡買過來的漢堡放到工作台上,拍攝一張照片,作為參照物。 然後現場製作一個一模一樣的漢堡——麵包片、烤肉、起司、洋蔥,所有材料完全和店裡的漢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組裝這些材料的不是漢堡店的員工,而是食品造型師Noah。漢堡裡的每個食材都要經過Noah慎重地擺放,考慮到拍攝角度,還要對漢堡做適當地傾斜。為了讓這只新鮮的漢堡更上鏡,Noah使用了吹風機、小刀,甚至還有軟嘴噴管。經過他的妙手改造後,攝影師就可以進行拍攝了,拍出來的照片最後還需要設計師進行美化,把麵包片上的小坑去掉。這是最終的對比圖,左邊的平平無奇,右邊的靚麗多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擺拍食品對於廣告營銷可能非常有效,但是隨著消費者對這些「完美廣告」越來越熟悉,它的魔力也在漸漸消退。Shellie Anderson是一位食品廣告的設計師,她說「人們厭倦了從商店裡買來的東西跟廣告上的不一樣」,現在流行的趨勢是展現不完美的食物,這樣能讓它們看起來更真實、自然。這也許就是麥當勞願意自曝家醜的緣故吧。但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廣告商們也一直在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不管你喜歡好看的食物廣告,還是「真實」的食物廣告,都有可能一不小心被他們套牢了。本文摘自知乎「狂丸科學」
-
2019-11-16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煮多久最安全?營養最不易流失?營養師分析
雞蛋的烹調方式,有水煮,有蒸食,有炸食,還有炒燉;當然,從健康和安全角度來看,”煮雞蛋“是最建議大家選擇的雞蛋烹食;然而雞蛋煮幾分鐘可以熟?煮幾分鐘的雞蛋更加安全健康?雞蛋,煮幾分鐘之後可以全熟?記住一個數字:對於全部成熟的雞蛋而言,一般需要煮至10分鐘以上;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將雞蛋煮製10分鐘以上會更加靠譜。雞蛋,本是一種很容易受到細菌等有害物質污染的食物,如果雞蛋並沒有完全熟透,出現溏心蛋、溫泉蛋等情況,再如果此時正好碰上了被細菌污染的雞蛋,很可能增加食物中毒的發生風險,弊大於利。煮雞蛋的時間對雞蛋的營養價值影響不大其實而言,加熱時間對於雞蛋的營養價值影響不大。雞蛋當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物質並不會由於多煮了幾分鐘就會變得無法吸收,對於“熱敏型維生素”的影響雖有,但並不會很大。雞蛋煮時間較長蛋黃就容易發青色,是有毒了嗎?雞蛋煮製時間較長,的確會發生蛋黃變青色的情況,然而這和雞蛋有毒並無關係。蛋黃變色主要是由於雞蛋當中所含的硫化氫物質與礦物質鐵在高溫環境下反應生成了硫化亞鐵,並無毒性。如果不喜歡這樣的顏色,建議大家可以減少煮製時間,然後及時涼水降溫。吃雞蛋,請吃“全蛋”,蛋清、蛋白皆應該吃很多人在生活中存在“只吃蛋清、不吃蛋黃”的問題,很多人覺得蛋黃的營養並不優秀,其實來看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關注的誤區。值得注意得是,蛋黃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要比蛋白高很多,大部分礦物質鈣磷鐵元素、維生素ADEK等物質都含有在蛋黃中,另外玉米黃素、葉黃素、甜菜鹼等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也都較多存在於蛋黃中。兩種人群,不適合吃(多)雞蛋雞蛋“過敏”人群對於雞蛋過敏的人群來說,應該盡可能避免食用雞蛋以及各種含有雞蛋成分的食物;雞蛋過敏一般多見於3—5歲以下的嬰幼兒。膽囊炎患者,應該少吃雞蛋對於存在膽囊炎的人群,生活中應該刻意限制攝入膽固醇物質,對於蛋黃需盡量少吃,對於動物性脂肪物質同樣要少吃。雞蛋,一種純潔、美味且營養的食物,生活中建議您各位每日皆食;關注健康,攝入營養;希望一枚雞蛋帶給您完全營養健康。本文摘自搜狐網
-
2019-11-16 橘世代.健康橘
銀行存滿積蓄卻忘記「存骨本」4大警訊別輕忽
小美的母親60歲,最近洗澡時不小心跌倒,竟然就骨折,經醫生說明,才知道媽媽為了將銀行存滿積蓄,長年努力打拚、忽略自身健康,忘了「存骨本、顧老本」。骨本沒存夠,大多沒有明顯前兆,很容易被忽略。高雄大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高田提醒,出現「駝背」、「無法仰睡」、「身高變矮」、「向前彎腰會感到疼痛」,這些都是警訊。許多民眾卻不以為意,把它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除定期檢測骨密度,預防骨折應從「存骨本」開始,依國際研究證實,及早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發生延緩13年。均衡飲食 多攝取鈣質蛋白質國民健康署提供3妙招,協助民眾「存骨本、顧老本」。每餐都應攝取6大類食物。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陳妙心建議,多食用鮮奶、優格、起司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戶外活動、負荷運動都不能少陳妙心建議,民眾可於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並搭配荷重運動,如慢跑、跳舞、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並避免吸菸、酗酒、熬夜。瞭解自己是否有「風險因子」若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個人骨質疏鬆風險也會提高。服用類固醇或停經後、卵巢切除或不到45歲已更年期女性,應注意骨骼健康,避免骨骼變脆弱。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洋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專家:補鈣應吃這些!
網路上有人分享吃洋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對此,專家表示錯誤!洋蔥鈣含量其實很低,牛奶、小魚干等還是比較較豐富。洋蔥是很好的食材,不過有人傳說吃洋蔥可以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根據國健署「保健闢謠」專區引用《婦女更年期健康手冊》指出,洋蔥補鈣等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其實洋蔥鈣含量很低,而且沒有一種食物只要單一攝取可以完全補充人體所需要鈣質。要避免骨質疏鬆,專家指出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及鈣質豐富食物,例如牛奶、深黑色蔬菜、小魚干,另外很重要的是,還需要適度的曬太陽,以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此外,平常也需維持規律運動,並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及避免抽菸、喝酒、熬夜等行為,避免骨質流失。 而雖然洋蔥無法幫助補鈣,不過它仍是很有營養價值的食材。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楊玲玲就曾在《聯合報》撰稿介紹,洋蔥對健康的益處在國內外都有不少實證研究,它能預防血液凝固、降低膽固醇及血壓、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抑制類致癌物及腫瘤,煮熟的洋蔥可提升免疫、降血糖,生吃則對新生血管有益。
-
2019-11-15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太胖、不健康」是假議題 重點在於這些細節
火鍋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飲食方式。尤其是在冬天,親朋好友圍坐一起,邊涮邊吃,鮮香撲鼻,其樂融融。不過,關於火鍋流傳著許多傳說,比如“不健康”“會引發痛風”“容易長胖”……火鍋,能夠有“健康的吃法”嗎?其實,“火鍋”只是一種烹飪的方式。它健康還是不健康,並不取決這種烹飪方式,而是取決於吃什麼、吃多少?怎樣吃火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障健康呢?下面來細說。1、吃什麼?火鍋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首先是鍋底。各地有不同風格、組成各異的鍋底,大致可以分為麻辣鍋底、清湯鍋底、菌菇鍋底、酸湯鍋底等等。人們說“火鍋不健康”,往往是因為鍋底中含有大量的油和鹽,這在麻辣鍋底中尤其突出。有一些食材很容易吸附油和鍋底湯汁,也就會攝入比較多的脂肪和鹽,這是“火鍋”這種烹飪方式本身可能存在的唯一健康“短板”。不過,如果是其他鍋底,油和鹽的用量也並不比其他的常規烹飪方式多,也就談不上“不健康”了。根本的是食材。最常見的火鍋食材是肉類,比如羊肉、牛肉、五花肉、雞肉、加工肉製品(火腿腸、午餐肉、肉丸子等)、各種水產品、內臟下水等。它們對健康的影響跟“涮”的方式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是跟煎炸、燒烤等烹飪方式相比,火鍋的加熱溫度不超過湯的沸點,而且時間很短,甚至還要更好一些。此外是蔬菜以及素食類,比如各種綠葉蔬菜、蘑菇、海帶、豆皮、豆腐等等。綠葉蔬菜、蘑菇等吸附能力強,為了減少油和鹽的攝入,可以減少在麻辣火鍋中涮這些食材,而在其他鍋底中就沒什麼影響。尤其是綠色蔬菜,用清淡的鍋底來涮,由於加熱時間短,維生素的損失更少,甚至更為健康。這一類的食材,可以多吃一些。還有一些食材可以分類為“主食”,比如馬鈴薯、粉條、麵條等等。它們本身也無所謂健康不健康,關鍵在於吃了多少。此外是蘸料。不同的人對於蘸料的偏好相差很大。有的人喜歡很重的油碟、麻醬,有的人幾乎需要蘸料。一般而言,蘸料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蘸的時候會有相當部分吸附到食材上,從而大大增加了脂肪和熱量。從“健康吃火鍋”的角度說,應該盡量減少蘸料的使用。2、那些特定人群的火鍋說到飲食,人們總是說“XX人群不能吃”“XX人群要少吃”。火鍋本身並不會對哪個人群產生特別的危害。某個人群“能不能吃火鍋”是個偽問題,我們應該關注的,只是“XX人群”在吃火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食材。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要注意維持血糖,所以飲食核心是避免糖和精製澱粉類食物。在火鍋中糖並不多見,基本上就是吃火鍋時不要喝含糖飲料就好。至於精製碳水化合物,主要就是麵條、米粉等,跟常規飲食時注意的方向並沒有區別。痛風患者:各種內臟下水往往嘌呤含量很高,對於痛風或者高尿酸的人需要節制;海鮮水產和其他肉類的嘌呤也不低,這部分人群也需要適可而止。此外喝酒會影響尿酸的排出,也會加劇痛風發作的可能。乾蘑菇、乾豆製品的嘌呤含量高,但吃火鍋的時候,蘑菇和豆汁品要麼是新鮮的,要麼是發水的,嘌呤含量其實並不高,痛風病人也還是可以吃的。火鍋的湯裡會聚集各種食材的嘌呤,尤其是涮鍋內臟下水、海鮮水產和肉類之後,湯中的嘌呤含量會比較高。擔心尿酸和痛風的人群,就不要去喝湯了。孕婦產婦:孕婦產婦的飲食是各種“禁忌”流行的領域。然而火鍋這種烹飪方式並不會孕婦產婦帶來額外的危害。平常飲食中孕婦產婦能吃的食物,在火鍋裡也能吃;平常飲食裡不能吃的,在火鍋裡也不能吃。其他人群:很多人喜歡問“XX人群應該怎麼吃”,這個XX人群,可能是胃病病人、三高病人、癌症病人、健身人士、減肥人士……還有“XX季節應該怎麼吃?”,這個XX季節可能是春夏秋冬。但是,火鍋只不過是一種烹飪的方式,不同的季節、對不同的人群,也只是把不同的食材從生做熟、從不好吃變得好吃的一個過程。每個人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管是火鍋、傳統中餐、西餐還是加工食品,都是一樣的。所以,吃火鍋的時候,完全可以忘掉“火鍋”這種特定的方式,而只是考慮:我吃什麼食物?吃多少?本文摘自雲無心微博,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長期在美國從事蛋白質應用方面的研究。有感於坊間流傳著各種真真假假、莫衷一是的飲食說法,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一一查察,發表於部落格。
-
2019-11-15 養生.聰明飲食
能減肥又不怕血糖飆高!這時段吃早餐最好
不少人早上為了趕著上班、上學,早餐經常匆匆打發,或是因為起床太晚來不及,乾脆把早餐跟午餐併在一起吃,但早餐學問大,不僅是一天元氣的開始,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更可以維持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風險!雖然有些人習慣不吃早餐,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以在午餐、晚餐再「補」回來,但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早午餐的「時間」是不對的,通常都是睡到日上三竿後才起床,以致於用餐時間都在早上10點過後,而依據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每天的12個時辰,相對應人體的12條經絡;因此,早上7~9點正走到「胃經」,也就是在這個時段吃早餐,身體的消化利用率會是最好的。若不吃早餐,容易因為早上空腹,中午時肚子更容易感到飢餓,有人更因此食量大增,反而造成胃腸負擔過重,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且長時間未進食,胃中沒有食物可以刺激膽汁分泌,會讓膽汁變濃稠,產生膽結石的機率因此變高。不要小看吃早餐,早餐除了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和活動外,對於體重斤斤計較的愛美一族,更可以透過吃對早餐,維持良好代謝,控制攝取的總熱量與合理的體重;同時,幫助調節身體質量指數(BMI)且降低「胰島素抗性」,因而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不過,不少人常覺得早上剛起床胃口不好,更別說重視早餐,程涵宇建議,可以分「兩階段進食」,起床後先喝豆漿補充體力,等到10點左右覺得「味覺醒了」,再吃點吐司,如此也會酌量減少午餐的食量,這樣可以一舉兩得。延伸閱讀: 早餐搭配什麼飲品最好? 想提升專注力要喝「它」 早餐來杯精力湯  喝錯恐大傷元氣
-
2019-11-15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心血管易出狀況!5大要訣顧健康 醫:總之先賴床再說
受東北風增強影響,北台灣氣溫一口氣驟降七、八度,清晨體感溫度甚至不到十五度,中南部則日夜溫差大,中老年人及體弱者健康面臨威脅。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須特別留意,建議早睡晚起,適時添加衣物、被子也要保暖;因氣溫低時血管會收縮,睡前可泡腳,洗澡時間勿過長,天冷出浴室可能導致心血管過度收縮。•出門運動別趕早 做好熱身防受傷平時有早起運動習慣的長輩,建議不要太早出門,應注意保暖及運動時間,連日空氣品質欠佳,呼吸道和肺葉可能會吸入汙染物;年長者體質和免疫功能都不及青壯,要注意引發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以免傷及筋骨。喪葬業者表示,很多老人家逢低溫就扛不過去,尤其在晚間和清晨,傳統認為陽氣不盛,其實就是不夠溫暖,體質稍差受不了,容易出問題。•多喝水避重口味 蔬果要選不同色氣溫驟降,飲食方面,可以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但要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冷水,也不要冷熱交替喝,避免血管受太大刺激。冬天很多人愛吃火鍋,尤其重口味麻辣鍋,要注意會導致血液濃稠度提高,應該多補充水分,建議盡量少吃。另外,可以吃薑等食物暖身。營養師建議,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預防血管發炎,如黑木耳及秋葵等具高膳食纖維;也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糙米及地瓜,代替精製白飯,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少碰高鈉、高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本身有在吃血壓藥的患者,如果量血壓時發現早晚變化大,可以詢問醫師看是否要調整;假設原本早上吃一顆,可改早晚各半顆,幫助穩定一整天的血壓。•慢點起床不要急 泡湯不要泡太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張兆宏說,天氣冷時血管收縮、氣溫低對身體是一種壓力,建議每天早晨起床,先慢慢坐起,並且緩一緩,3到5分鐘再下床,避免姿勢改變造成高低血壓起伏;也可先穿好外套,適應了再出棉被。張兆宏建議,洗澡溫差不要太大,如果要泡湯,先適應熱水再泡,不建議太久,否則血管放鬆,一瞬間起來變化太大,恐會昏倒。•室內溫度不能低 隨身多帶件衣服冬天氣溫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長者要注意門窗是否關好,但若有氣喘、過敏還是要通風並且多穿點,若是過敏者在睡眠時更要注意房內的氣溫不能低。冬季深夜和清晨溫度最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新北市71歲的張素月說,通常她都等日出1小時後才出門,那時候日照比較強烈,不會那麼寒冷,且出門會多帶一件衣服,一來出汗可以替換;二來如果覺得冷可以加穿。但太陽也不能曬太久,曬久了會頭昏。如果真的太冷,建議戴頂帽子,保持頭部溫暖。•四肢暖身體就暖 睡前泡腳更好睡74歲的張育慈建議洗澡時間不要太久,因為洗太久容易頭暈,而且冬天寒冷,走出浴室溫差太大、血管會收縮,所以冬天寒冷時,他通常三、五天才洗一次,平常以擦浴為主;有的人會故意用冷水洗臉和四肢,但他試過卻不習慣,建議視個人情況決定,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必勉強。「四肢暖和,身體就暖和」,冬季睡覺前,張育慈習慣邊泡腳邊看書,配合早睡晚起,而且起床時不要驟然而起,最好先賴個幾分鐘,利用時間動動全身關節,再用手支撐起床。醫師張兆宏表示,冬天氣溫驟降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多留意,低溫血管收縮導致血壓起伏會較大,建議要把握「維持穩定、不過度刺激」的原則。
-
2019-11-15 養生.聰明飲食
她半年瘦11公斤,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都正常!全靠8類食物排毒又抗發炎
環境荷爾蒙是大家熟知的荷爾蒙干擾物質,我們會經由許多食物以及生活物品的接觸,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環境荷爾蒙。這些環境荷爾蒙又稱作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等。常見的環境荷爾蒙主要來源有:一切塑膠製品、化妝品、食品包裝、定型液、黏著劑、除蟲劑、油漆、醫療器材、建築裝潢材料、鞋底、塑膠玩具、防曬乳、食品添加物、塑膠水壺、清潔劑、罐頭內塗層、紙杯內塗層、寶特瓶、熱感應紙、牙科填充材料、衣服染劑、部分藥品、動物飼料等等。關於環境荷爾蒙與肥胖間的研究很多,根據2012年大陸研究發現,部分環境荷爾蒙會透過細胞訊息的傳導,誘發脂肪細胞增生,甚至母親被塑化劑污染,生出的嬰兒也會比較胖。而2015年南韓的研究證實,一些環境荷爾蒙在肥胖者身上比非肥胖者還高,甚至干擾到荷爾蒙前驅物DHEA的轉化。臨床上我也發現,肥胖的人,體內的環境荷爾蒙確實較高,像是金女士個案,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就是導致她肥胖無法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揪出生活中干擾內分泌及荷爾蒙的飲食及習慣如果你有以下情形,就應該注意身體是否已被環境荷爾蒙污染:•經常外食,並且使用塑膠袋或是保麗龍裝盛熱食•經常喝紙杯裝的飲料•經常喝寶特瓶裝水•工作場合易接觸塑化劑或是有機化工原料•每日飲水量過低•蔬果攝取過少•從不運動如果你有以上生活、飲食習慣,建議你可以透過尿液來檢測體內環境荷爾蒙(xenoestrogens)代謝物的高低,一旦發現數值過高,就應趕緊加強排毒。一般常見的檢測項目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目前大多數的塑膠用品都屬於此類,許多洗髪精、香水中的定香劑都含有,其中以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最多。•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因為具有抑菌效果,所以普遍使用在化妝品、藥品,甚至是食品添加物中。•酚類(phenols):包括著名的雙酚A以及壬基苯酚都是,許多填充劑、清潔劑、塑膠水壺、受污染的食物、衣物等,都有它的蹤跡,是一種強烈的內分泌干擾物,與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關。平衡內分泌及荷爾蒙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大豆類食品:包括豆漿、豆腐、豆干等。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號稱植物雌激素,荷爾蒙失衡婦女可以多多補充,不過儘量以非基改大豆為主。因為2015年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經確認,大量使用在基改作物的農藥除草劑glyphosate 以及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都是人類可能的致癌物。•深海魚及其他海鮮:深海魚如秋刀魚、鯖魚、沙丁魚、鮭魚等,富含Ω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並具抗發炎效果;而帶骨的魚類、蛤蜊、蝦、小魚干等,可以幫助補充鈣以及維生素D。•全穀類:包括糙米、胚芽米、燕麥等,這類食物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群、鎂、鐵、鋅等礦物質,可提高新陳代謝,促進排便,舒緩焦慮情緒。•堅果種子類:包括芝麻、核桃、杏仁、榛果、亞麻籽等,這些食物含有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鎂等,對於平衡荷爾蒙、保護心血管都有幫助。•海藻類:包括海帶、紫菜、海藻,富含鈣、鐵、維生素B群、碘和硒,可以平衡荷爾蒙機能,並且促進甲狀腺素合成,促進代謝。•各式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高麗菜、羽衣甘藍等,不但富含纖維素,可促進排便,降低有害環境荷爾蒙的吸收,還含有促進肝臟解毒所需之吲哚化合物,幫助雌激素轉換成健康型代謝物,降低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的產生。•水果類:包括蘋果、櫻桃、蔓越莓、芭樂等水果,富含纖維以及維生素C,可促進排便以及抗氧化,而櫻桃、蘋果等水果也含有少量「植物雌激素」,對於女性更年期症狀的舒緩也有幫助。•各式菇類:包括香菇、杏鮑菇、金針菇、蘑菇、黑白木耳等,其中的菇類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癌,促進肝臟對於環境毒素的代謝,維生素D也比較多。•多喝水:喝水可以促進風險代謝毒物經由腎臟排出。•綠茶:綠茶素及多酚對於利尿及肝臟排毒也有不小幫忙,但必須小心農藥問題。•運動:運動並曬太陽,可促進排汗,促進皮膚合成活性維生素D3 ,幫助排毒以及平衡荷爾蒙。平衡內分泌及荷爾蒙的功能性營養補充品•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不含醣基的(Genistein、Daidzein、Glycitein),第二類是含醣基的(Genistin、Daidzin、Glycitin),我建議2者都具備,才是好的大豆異黃酮。•十字花科萃取物吲哚3- 甲醇(Indole-3-carbinol, I3C):I3C可以促進雌激素代謝成健康型代謝物,減少風險型代謝物的產生。•活性維生素D3:維生素D分為維生素D2(ergocalciferol),及有活性的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補充D3才是真的有效維生素D。•其他:如益生菌、葉酸、抗氧化劑、植化素、牛磺酸、甘胺酸、鎂、硒、碘、鋅等。平衡荷爾蒙及內分泌成功減重實證金女士接受我建議,飲食儘量依照上述建議,並且每天喝水2,500毫升,每日快走至少半小時,並補充特殊功能性食品、天然魚油、大豆異黃酮、活性維生素D3,益生菌、I3C 等,半年減了11公斤,體脂率降到32%,更年期症狀,如經常流汗怕熱、睡眠障礙都已改善,情緒非常輕鬆。經抽血檢測後,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都降到正常值,體內維生素D升至40ng/ml ,脂肪酸Ω6/Ω3降到9%,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16α- 羥雌酮和4 - 羥雌酮比例也減少,而且她的乳房囊腫也從原先的1.5公分減少到1公分,令人為她感到高興。延伸閱讀: 「沒有人發現我是清醒的...」12歲一場怪病,他被當作植物人困在身體裡整整11年●書籍介紹營養醫學減重奇蹟(二版):劉博仁醫師的減重案例分享作者:劉博仁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19/06/24作者簡介/劉博仁現任:台中市科博特診所院長、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中心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10種天然止咳食材
面對咳嗽症狀,很多人會想吃顆喉糖、羅漢果等,期待改善症狀,但有些裡頭添加了薄荷、糖的成分,雖然吃了之後,感覺好像很舒服,但仍屬於比較刺激的成分,可能一下子之後,反而會咳得更厲害,最好還是要找出咳嗽原因且對症治療,才能徹底擺脫咳嗽症狀。想要紓緩咳嗽的不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日常生活中確實有些食物是有幫助的,只是冷咳與熱咳適用的食療法不同,最好先分辨自己屬於哪一種咳嗽,以免造成反效果。如果是熱咳,多為流感與說話過多造成的,容易喉嚨癢、黃濃痰;若是冷咳的話,則與氣喘、慢性肺病有關,常會出現水樣痰、哮喘等症狀,以下是一般用來止咳的食材:1、水梨:被中醫視為止咳聖品,因為水梨有清肺潤喉功效,冰糖燉水梨就是常見的止咳食療方,適用於熱咳症狀。2、柑橘類水果:像橘子、金桔或柚子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喉嚨很有幫助,尤其橘子皮烤過後,就成了陳皮,中醫認為有化痰的效果,適合紓緩熱咳。3、蜂蜜:有抑制喉嚨發炎的作用,跟其他止咳食材一起食用,效果加倍,也比較適用於熱咳。4、生薑:薑本身就有暖身的功效,生吃薑具有止咳效果,適合冷咳的患者食用。5、白蘿蔔: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白蘿蔔具有消炎作用、可以緩和喉嚨的腫脹感,其中硫的成分有止咳的效果,不過,較適合熱咳患者。6、蓮藕:有止咳化痰的效能,還可以抑制發炎,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建議可以燉湯食用,適用於熱咳。7、蔥:蔥白屬發汗中藥材的一種,對感冒受風寒的冷咳有良效,喝碗熱熱的蔥白湯,感冒就好一半。8、百合:在中醫來說,百合主要入肺經,性甘平,不涼也不熱,具有潤肺、明心、清熱止喘、止咳等功效。9、冬瓜:冬瓜性涼,可用於熱咳患者,冬瓜籽有清熱化痰之效,冬瓜皮洗淨後加水煮沸飲用,也能緩解咳嗽。10、菊花茶:由於菊花偏涼,中醫一般用於肺熱型黃痰的咳嗽。延伸閱讀: 狂咳不見得是感冒或氣喘! 伴隨這種聲音可能是哮吼 老被身邊的人傳染感冒? 多吃10種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別只吃白飯麵條了!10種健康主食排行榜告別精製碳水
長期食用類似於米飯麵條這類的精製碳水化合物,可能會攝入過高的熱量,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相比於上面提到的米飯麵條、油餅炸糕這類食物,更推薦吃粗糧類主食。現在的沙拉等減脂餐都會把主食換成義大利麵或糙米,就是為了告別精製碳水,攝入優質碳水。我們整理了下面這份優質主食榜單,下面10款推薦主食,按推薦度從低到高排序,讓你能吃得有滋味的同時,更健康更營養。第10名甜玉米甜玉米非常容易買到,而且也不貴。 玉米唯有一點不足:色氨酸和賴氨酸這兩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少。但好在,很少有人天天只抱著玉米啃,日常飲食中的其他食物,能夠填補這兩種氨基酸的空白。可以偶爾用玉米當主食,不要長期、單一地吃。 第9名薯類和白米飯、麵條相比,地瓜、紫薯這些薯類食物膳食纖維要豐富得多,體積大、飽腹感強。而且價格又便宜,味道香甜,人人喜歡。那為什麼只給第9名? 因為……好吃加便宜,非常容易吃多。簡單蒸熟、煮熟最好;烤的話,含糖量容易升高。一餐吃一個拳頭大小的紅薯就差不多。 第8名馬鈴薯馬鈴薯含糖量比地瓜還要再低一些、不那麼的甜。一些國家目前已經在提倡「馬鈴薯主食化」了。 蒸煮最佳,一餐的食用量和紅薯紫薯相似。如果菜裡面有馬鈴薯絲、馬鈴薯片,其它主食要減量。 第7名山藥/芋頭大部分人把山藥、芋頭當蔬菜吃。其實,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完全可以用來替代主食。而且吃得很多,熱量也不會很高,飽腹感很強。 如果用山藥、芋頭入菜,那同時吃的其它主食,要刻意減少點。 第6名雜豆是的,你沒看錯,雜豆也是很好的減肥主食。紅豆、綠豆、花芸豆甚至豌豆,都是適合做主食吃的。 相比於精米白麵,它們的鉀、鎂、纖維的含量,都不錯;紅豆、花芸豆等,吃起來會比綠豆更溫和、舒服;而豌豆的B 族維生素含量非常的高,膳食纖維也高。吃得舒服最重要,一餐一小碗就夠了。 第5名全麥義大利麵和超市賣的掛麵相比,能量差不多,不過全麥的膳食纖維含量豐富些,飽腹感強。全麥意麵通常顏色偏深棕色,而不是一般的黃色。相比於普通麵條和白米飯,全麥意麵的升糖指數值比較低,吃完血糖上升更加緩慢,消化平穩。添加物也少。 一般100克重的義大利麵約360大卡,一個女生的食量大約為80~100克左右,所以,如果單吃熱量並不算高。但義大利麵不只有麵,還有醬料。義大利醬高油高鹽高熱量,是典型的熱量炸彈。▎ 食用方法如果吃沙拉和健康餐,應該發現義大利麵經常出現在裡面。一般直接煮好後放一點點鹽和黑胡椒調味,像其它沙拉菜一樣搭配醬汁就可以。還可以和蔬菜肉類做成炒麵,記得少放油!總之,不要像餐廳的肉醬義大利麵一樣,一份餐裡面只有醬和麵。多搭配一些蔬菜菌菇肉類,減少面的比例,才更健康。 第4名純蕎麥麵蕎麥麵的原料是不去殼的蕎麥,富含更完整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B1,能改善血糖、血脂,也是減肥的好伴侶。 ▎ 食用方法蕎麥麵最簡單的就是冷蕎麵,清水煮熟後放在冰水中冷卻,撈入碗中配上一點蘸料一起吃,冰涼爽口。也可以和蔬菜一起拌沙拉吃。 第3名小米小米養胃,有一定的道理。對於很多飲食無節製或容易暴飲暴食的朋友,小米是很溫和的雜糧選擇,不像雜豆有外面一層豆皮需要煮爛,喝下去,腸胃的負擔比較小。 ▎ 食用方法小米煮粥是最營養的吃法,暖胃也暖心。不想喝粥的朋友,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黃金二米飯」。 第2名紫米/糙米糙米,外面那層的營養沒有被磨掉,營養全部保存下來了。就是我們推崇的沒有精加工的粗糧。紫米的花青素很豐富,礦物質的含量,也比一般淺色的糧食要高。外皮相對堅韌,耐嚼,還可以把吃飯速度降下來呢。 ▎ 食用方法烹煮前,一定要浸泡充分,不然就很硬。一時習慣不了的,可以搭配著大米、紅豆一起吃,味道最理想。 第1名燕麥雖說燕麥熱量並不比大米低,可它消化吸收慢,飽腹感特別好,所以少吃點也不會餓。按綜合來看,燕麥算是常見粗糧中B群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比較豐富,又容易買到,價格又算親民,口味又理想,吃起來又簡單方便的主食選擇了。這個第一名必須給它。 ▎ 食用方法可以把燕麥米提前浸泡後,和大米按1:1 的比例混合,用電飯鍋煮成燕麥飯。早餐或零食,還可以試試,牛奶燕麥粥。燕麥浸泡幾小時,加入煮沸的牛奶中,燜上20 分鐘左右,還按照個人口味喜好,可以加一勺枸杞、葡萄乾、果仁碎一起吃。▎ 購買建議首先,你得確定自己買的是純燕麥,而不是小麥片、麥片或者添加了其他雜糧的燕麥片。其次,燕麥種類太多,一定要分清楚,不要錯買了甜麥片、麥片穀物脆、麥片碎等。 尤其要小心貨架上香香脆脆的花式燕麥,它們除了搭配堅果和水果乾,通常還會加入大量的油和糖,吃起來很美味,但營養真不如原味燕麥,價格也會更貴。從健康角度來看,需要自己煮的燕麥會更好,可以提供最大的飽腹感,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最慢。再次,挑選時盡量選擇看上去麥粒完整的,聞起來有一股淡淡清香的,香味太重的就不要買了。本文摘自丁香生活研究所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該不該減少吃紅肉?人造肉好嗎?哈佛教授澄清那些吃肉的疑問
吃肉的問題經常成為營養和健康討論的熱點。《哈佛校報》最近採訪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胡丙長(Frank Hu)教授,請他對一些與吃肉有關的熱點問題發表了看法。 最近有關肉類和“人造肉”的問題在飲食和健康方面的討論中很受關注。一些科學家發布了一份指南,建議成年人繼續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這與減少肉類攝入量的現有建議正好相反。您能幫助大家消除困惑嗎?胡丙長教授:這確實非常令人困惑,所以我就直接講重點吧。最近發表在《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這份指南,不應改變關於預防慢性病的健康均衡飲食方式的現有建議。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指南是基於大量證據,這些證據都表明紅肉吃得多——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以及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相關。專家小組制定這份指南時參考了一些研究,我和我的同事仔細回顧了這些研究,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研究的結果與這份指南相矛盾。簡而言之,對觀察性研究的3項薈萃分析實際上證實了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對健康有益的現有證據。但是,由於他們的分析是基於每週只吃三份紅肉的量,因此個人減少食用量的影響看起來很小。如果你考慮到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每天吃一份或多於一份的紅肉,那麼少吃紅肉對健康的潛在好處就變得比較大了。新指南的作者說,減少紅肉的現有建議是基於“低質量證據”。他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胡丙長教授:看看他們的方法,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因為他們把為評價臨床試驗而開發的評價標準用在觀察性的生活方式研究上了,而那種標准通常是用於藥物研究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像研究藥物一樣研究飲食。選擇一些人,並在許多年裡給他們吃大量紅肉,來觀察結果,這是不符合倫理的。因此,我們需要以更複雜的方式來研究飲食。標準已經制定出來了,大家也一直在用,但這些作者並沒有使用。營養學研究很複雜,研究結果很少這樣突然地反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個重磅的醫學新聞,一定要去看一下背後的證據質量。這份新指南發表在如此著名的醫學雜誌上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它可能進一步損害營養科學的公信力,削弱公眾對研究的信任,對最終告知他們的建議的信任。專家組在製定指南時並未考慮環境影響。您和哈佛大學氣候、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主任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最近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觀點性文章中指出,新型植物性“人造肉”可能帶來的一個好處是改善可持續性。提出飲食建議時,為什麼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這麼重要?胡丙長教授:這份指南不考慮環境影響無疑是錯失了機會。從地球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生產的紅肉(特別是牛肉)與其他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相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得不成比例,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除了排放以外,人們還擔心,工業化的肉類生產會因動物糞便處理池流出物而污染我們的水資源。在這些工業化條件下飼養的動物的福利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對於那些關心人類健康和地球健康的人們來說,鑑於預計未來幾十年全球對肉類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因此這些多方面的問題值得警惕。 讓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引起人們關注的“肉類”上來——最新引起關注的基於植物的“人造肉”,它們確保了那些不能放棄漢堡包的人能吃到真正的肉味。當您第一次聽說它們時,您怎麼看?這種飲食是一種良好的發展趨勢呢,還是不好的?胡丙長教授: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是創新食品技術的有趣應用,對於希望少吃紅肉並轉向植物為主飲食的個人而言,這可能會有用。當然,這是一個假設,因為我們沒有研究消費者是否會做出這樣的轉變,以及這種轉變會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此外,像任何新技術一樣,我們必須保持警惕,確保這些新產品既有益於人類健康,也有益於地球健康,並了解和考慮到任何不利的後果。為了使“人造肉”產品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有所作為,這些公司必須向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大規模地引入昂貴的高科技解決方案。這有沒有可能實現?胡丙長教授: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到2050年要養活將達到100億的全球人口。有一些科學家從人類和地球健康的角度研究這一問題時,提出了一種“行星健康飲食”,這種飲食既可以滿足營養需求,又可以保持在我們星球的自然資源範圍內。儘管這一轉變將要求如紅肉這些食物的全球總消費量減少一半,但所有國家之間並非處於一個公平狀態。北美國家所食用的紅肉量是“行星健康飲食”所建議的六倍以上,而南亞國家所食用的紅肉量僅為建議量的一半。因此,儘管在幫助滿足世界範圍內對漢堡包和其他紅肉的預期需求方面,這些基於植物的“人造肉”可能發揮一定作用,但我們仍應小心,避免將它們或任何一種創新視為靈丹妙藥。同樣,我們必須確保全球農業體係要有必要的力量,以生產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食品,例如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和全穀類,而不是全被吸引去生產“人造肉” 。鼓勵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接受傳統飲食中健康的方面,而不是仿效西方飲食,在這方面是否存在更好的策略?胡丙長教授:我們的研究顯示,健康飲食模式包括:多吃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和堅果;適量乳製品、海鮮和禽類;少吃加工肉和紅肉、含糖食品和飲料、精製穀物。儘管有許多傳統飲食都符合這種飲食習慣——這當然應該鼓勵——但並非到處都是這樣。營養和糧食不足仍然是生活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的負擔,因此,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不僅要提出健康飲食的建議,而且要建立一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的全球糧食系統。您在JAMA發表的關於“人造肉”的文章中指出,其中的植物蛋白經過高度加工,並且我們不知道加工後食用植物的有益作用是否得以保持。為什麼要擔心加工,是否有可能類似於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中起作用?胡丙長教授:我們在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品中發現了有益作用,但我們不能直接將這些好處外推到這些植物性“人造肉”。食品加工的範圍很廣,當食品經過高度加工時,會導致植物性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某些營養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的損失。加工後的食品還可能產生很好的口味,但是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鈉和不健康脂肪,這可能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和體重增加。許多高度加工的食品中都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還有些包含蛋白質分離物和其他純化成分。 近年來,我們已經意識到微生物組對健康的潛在重大影響。是否會擔心這些新食品對微生物組可能會產生影響,而我們現在還認識不到?胡丙長教授:需要進行研究,以了解這些新型“人造肉”的攝入對我們的微生物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其他高度加工的食品類似,這些產品依賴於純化的植物成分,因此缺乏完整植物食品中存在的許多纖維和多酚,而這些纖維和多酚對我們的健康腸道細菌有益。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經常吃這些“人造肉”是否會減少健康細菌,從而增加不健康細菌的數量。對於公眾來說,關於這些產品,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什麼?胡丙長教授:我認為重要的是,要知道儘管這些植物性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動物性產品要小,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產品也對人類健康有益。顯然,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代替以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品為主的健康飲食。本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
-
2019-11-14 新聞.健康知識+
65歲後應該增加攝取蛋白質嗎?保護肌肉量可以這麼做
有項研究聲稱高肉類、蛋類和乳製品的飲食,對健康有害程度或許好比吸煙。該研究指出,“65歲以下吃大量肉類、蛋類和乳製品的人,死於癌症或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四倍。”但如果你看一下實際的研究,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真的:那些食用大量動物蛋白的人,死於糖尿病的風險並不只是四倍——而是73倍。即使是“蛋白質適量組”的人,與食用一般建議的蛋白質量的群組相比,死於糖尿病的風險都約為23倍。以上提到所謂的蛋白質“適量”也就是飲食中蛋白質佔了熱量10%至19%;而蛋白質“建議量”,則是每日從蛋白質攝取大約6%至10%的熱量,約50克。因此,所謂的低蛋白質攝入量,實際上是建議的蛋白質攝入量,而這與65歲以下中年人罹患癌症和總體死亡率的顯著降低相關,但卻並不一定適用於老年人群。當涉及到糖尿病死亡時,較低的總蛋白質攝入量與所有年齡段的較長壽命相關。然而,在癌症方面,此關聯似乎在人到65歲左右之後竟顛倒過來了。“這些結果表明,人在中年時期攝入低量蛋白質,而在年老時攝入中度到高度蛋白質量,可能會活得最健康和長壽。”有人建議,蛋白質的標準每日允許量(也就是每一公斤健康體重每日攝取0.8克蛋白質),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沒問題,但也許老年人會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RDA)所參考的那項研究表明,儘管有人建議“老年人可能對於蛋白質的需要更高,但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作為基準提出不同的推薦攝取量。”2008年,一份權威性的研究發表了,並發現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蛋白質需求沒有差異。也就是說,同樣的推薦攝入量對於老年人也應當是“足夠”的。但是,足夠的攝入量不一定是最佳的攝入量。一名美國國家乳品理事會的乳清蛋白諮詢小組成員,以及美國全國養牛業者牛肉協會顧問表示,目前針對蛋白質需求的研究,尚未探討過要是攝取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蛋白質,是否對健康有益。 一項研究追踪了65歲以上、久坐不動的人12年,結果發現他們每年的肌肉量減少約1%。如果你強迫一個人躺在床上幾天,任何人都會失去肌肉量,但是臥床的老年人在失去肌肉量上,可能又比臥床的年輕人快了六倍。因此道理很簡單,不使用肌肉的話就會損失肌肉,但是老年人似乎損失的速度更快,所以他們更應該多加鍛煉肌肉。好消息是,與那項在美國做的12年的研究相比,日本的一項類似研究發現:“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減少是微不足道的。”為什麼這兩項研究結果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原來,在日本的研究中,“參與者被告知了他們肌肉力度的結果,因此他們經常試圖在下次檢查前通過訓練來增強肌肉。”在男性中尤其如此,他們的競爭心態甚至使他們的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強了,這說明了並不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就一定會減少——你只是需要付出點努力、多多訓練罷了。而且,研究還揭示了添加蛋白質似乎沒什麼用。事實上,在飲食中添加更多的蛋白並不會影響肌肉對阻力訓練的反應,而且這項研究還是美國禽蛋委員會自己資助的。甚至,連美國國家乳品理事會也無法扭轉事實:顯然,“當老年人通過吃更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劑來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時,並沒有強化由訓練引發的各種改善,包括身體組成、肌肉力量、體型或身體功能等。”那麼,有什麼方法能靠飲食來保護我們衰老的肌肉嗎?答案就是:多吃蔬菜!食用建議的蔬菜量,顯然與降低一半的肌肉量損失率相關。這是為什麼呢?“蔬菜的鹼化作用可以中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輕度代謝性酸中毒”,也就是說,身體中少量多餘的酸會促進肌肉的分解,而蔬菜能夠中和這個作用。我之前也討論過,肌肉損失似乎是身體應對酸中毒的一種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似乎患上了慢性低度酸中毒,原因在於人體腎功能開始下降,以及我們可能吃了促酸的飲食:包含大量的魚、豬肉、雞肉和奶酪,而含少量的水果和蔬菜。豆子和其他豆類是唯一不促酸的鹼性蛋白質主要來源。事實上,研究發現,18至79歲女性的肌肉量增加,顯然與吃更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相關——也就是更鹼性的飲食。因此,如果我們要在65歲以後增加蛋白質攝取量,那麼最好是食用植物性蛋白質來保護我們不損失肌肉。無論我們多大年紀,以植物為主要營養攝取來源的飲食“都可能最有效增強所有年齡組的健康。”原文出處:NutritionFacts能救命的營養學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蔬果、奶類攝取 國人嚴重不足
「天天五蔬果」、「早晚一杯奶」這些標語雖琅琅上口,但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民眾對於蔬果與奶類取不足,所有年齡層男女,奶類攝取量都未達建議量;也只有45歲以上女性每日有吃足夠蔬菜,其他族群均嚴重攝取不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秦義華表示,國人普遍誤以為蔬果、奶類「有吃就好」,其實六大類食物都有每天應攝取量。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奶類每日應攝取1.5份,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約240毫升;每餐都要吃蔬菜,蔬菜煮熟後體積比拳頭多一些為一份,男性每天五至六份、女性每日四至五份;水果一個拳頭大小為一份,男女都建議每天至少應攝取二份以上。但據國健署發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年」發現,我國男、女性各年齡層的奶類實際攝取量均未能達攝取量,僅一至六歲的奶類攝取達一點二至一點三份,勉強接近合格邊緣。同樣攝取不足的水果類,除45至64歲女性達標,其他年齡層都不及格,也只有45歲以上女性吃夠足夠的蔬菜,且明明正在生長發育,但男女皆以13至18歲學生族群攝取量最不足。國健署「我的餐盤」以圖像呈現攝取量,「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可運用各種形狀餐盒。只要舉起手握拳「每餐水果拳頭大」,就能知道就該吃水果的分量,「菜比水果多一點」,代表每餐蔬菜要比拳頭更大。另外,越吃越順口的堅果類不宜多食,每餐只能吃一茶匙,相當於大拇指最前節的大小。 編輯推薦 預防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名醫教你這樣吃讓血管更強壯 身體會感謝你做的一切 專家教你這樣做提升基因的表現
-
2019-11-14 橘世代.健康橘
罹癌年齡中位數只有50幾歲!早期發現這4種癌症有方法
癌症並不是高齡者才會罹患的疾病,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發生人數前十大癌症當中,就有四個癌別的發生年齡中位數未滿六旬,其中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只有50歲。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6年我國各項癌症發生人數前十名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及口咽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食道癌。進一步看這些癌症患者確診罹癌時的年齡,最年輕的是甲狀腺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0歲)、女性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口腔及口咽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與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為什麼甲狀腺癌的發生年齡相對年輕?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瑞裕表示,約有四成的人會長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各年齡層都有,其中5-10%可能會癌化為惡性腫瘤,這可能是為什麼相對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在年輕族群中的發生比率偏高的可能原因,「但究竟致癌主因是什麼,又為何好發於年輕人,目前均無定論」。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表示,全球的甲狀腺癌發生率都在增加,原因不明。有一猜測是源於看不見、也不可控的背景輻射(如看不見的X光、看不見的放射源、看不見的宇宙射線等),另一猜測是現代人健檢作得較多且醫療診斷技術提升,才使得診斷率提高。在女性乳癌方面,賴基銘表示,台灣乳癌發生年齡比西方國家年輕,部分原因是台灣人口結構相對西方社會來說年輕一些,另一部分可能是年輕族群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袋、塑化劑等乳癌危險因子,其接觸頻率比老年人高得多,因此社會整體罹病年齡就提早了。「口腔及口咽癌、食道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年輕,可能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賴基銘表示,口腔及口咽癌的頭號危險因子是檳榔與菸酒,研究顯示,接觸菸酒檳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常人的123倍;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有關,經常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的食物,均可能引起食道與胃黏膜損傷、癌變。要預防癌症發生,就得避免上述危險因子、培養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而在飲食方面,賴基銘相當建議多吃蔬果。他說,蔬果中的植化素具抗氧化作用,可減少體內自由基損害正常細胞,降低癌變風險;蔬果中的多醣體可提升免疫力,有助抑制癌細胞增長;蔬果中的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蠕動,進而有助排出體內毒素。即使癌細胞形成,多吃蔬果也有機會「逆轉」。賴基銘說,蔬果中的植化素能誘導癌細胞由惡性轉為良性分化,並且能阻斷癌細胞的訊號通路傳遞、抑制癌血管新生,調控細胞周期使癌細胞停止分裂增長、促進其凋謝死亡。罹癌年齡中位數最年輕的4種癌症,預防與早期發現有方法● 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避免高碘食物(如海苔、海帶、海藻)過量。一般民眾40歲後,健檢可加作甲狀腺與副甲狀腺檢查,若發現甲狀腺結節建議每年回診追蹤。一般民眾如發現喉部突起、難發有子音的聲音、不明原因易喘、聲啞或吞嚥困難等疑似有腫瘤的症狀,應及早就醫。● 女性乳癌:減少接觸西化飲食、塑膠製品等。國健署補助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兩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口腔及口咽癌:減少接觸菸酒檳。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按時前往作篩檢。● 食道癌:減少接觸醃漬、重鹹、刺激性與太燙食物。如發生吞嚥困難、呼吸有異味、不明原因咳嗽或聲音嘶啞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陳瑞裕醫師、賴基銘醫師整理/記者羅真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4 養生.聰明飲食
「果中之后」草莓含豐富維生素C 但你這樣洗,營養都流失了!
草莓季又到了,酸酸甜甜的草莓,是冬季很受歡迎的水果。不過草莓的清洗很重要,若不正確清洗,不但將農藥吃下肚,維生素C也會流失。草莓含豐富維生素C、熱量又低,是極健康的冬季水果。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草莓含維生素C、糖類、有機酸、葉酸及鉀、鈣、鎂、磷等礦物質,其中高維生素C含量堪稱「果中之后」。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介紹指出,「高維生素C的草莓抗氧化力強,能保護身體免於受到自由基的傷害,同時能保護維他命A、E及不飽和脂肪酸等不被氧化而增強免疫力,進而降低癌症發生率,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含鞣花酸可抵消人工或天然的致癌物質。」另外要注意的是,草莓也屬高草酸食物及含高量鉀,腎臟功能不佳者或易結石者不宜吃太多。而草莓因農藥較多,因此清洗的工作要做完全,建議用流動清水沖洗數分鐘,才能讓殘存的農藥流掉。另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草莓主題館建議,清洗時先不要急著將上面蒂、梗除去,否則清水滲入果肉,會使草莓酸甜滋味喪失,維生素C也會流失。正確清洗方式是將草莓放在漏籃裡,在清水下慢慢清洗,洗好再用紙巾吸乾水分,再去蒂頭,即可食用。
-
2019-11-13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過度引起的?很多人都想錯了
很多人知道,胃酸逆流就是俗稱的燒心,讓我們的胃很不舒服,並且有可能引其他的疾病,應該要及時的進行調理或治療。那麼,有什麼好辦法調理胃酸逆流(燒心)嗎?今天筆者跟大家說說燒心的調理方法。胃酸逆流或“燒心”是胃酸過度引起的嗎?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感到胃裡火辣辣的,有時感到有一股“酸水”從口腔湧出,嚴重的酸水直衝喉部、口腔,非常難受。尤其是吃點辛辣、含澱粉較高的食物,或者喝酒之後,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就是提問中所說的“胃酸逆流”,醫學裡的專業術語為“胃反酸”,也就是俗稱的燒心。燒心其實是一種消化道症狀,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跟心臟有關。導致胃酸逆流(燒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用過於甜、成、辣、酸、冷、燙的食物;食用紅薯、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澱粉、糖、酸等成分的食物;抽煙、酗酒;精神壓力;一些胃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道炎等)。有人問,胃燒心就是胃酸過多嗎?並不是。理由有二:第一,有研究發現,接近一半的存在燒心症狀的患者不存在異常的反流,即不存在過量的胃酸與食道接觸。第二,有試驗證明食道其實能夠耐受強酸(鹽酸)。所以說胃燒心不是由胃酸直接所導致的。燒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炎症,真正的損傷開始於食道粘膜的最下層,這是最先出現炎症性病變的部位。具體來說,胃酸出現在食道,而食道細胞認為自己受到了侵害,於是促使食道細胞分泌促炎症性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8),這些炎症性細胞因子會造成局部的炎症反應,而炎症會造成自身組織的損傷,這正是燒心的根源。胃酸逆流(燒心)有什麼好辦法調理嗎?(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當出現胃酸逆流時,要避免吃過多酸性食物(如油菜或者菠菜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飲酒、濃茶和咖啡,少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馬鈴薯、芋頭、地瓜等。為了防止胃腸道受到刺激,盡量要少吃低脂肪以及低糖的食物,另外也可以選擇含鹼的麵條,因為麵條能夠中和胃酸,同時也能夠給人們一定的飽腹感,不讓胃腸道更加難受。平時要保護好胃部,防止受到食物的刺激,避免熬夜,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控製鹽的攝入量,不然會加重胃酸,甚至導致胃酸逆流。(2)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防止胃酸逆流,每餐不要過飽,每餐吃八成即可。同時,餐後不要馬上睡覺,睡前不要吃宵夜,因為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容易導致反酸現象頻頻發生。(3)肥胖人士要減肥:由於肥胖可使腹內壓力增加,從而誘發或加重胃反酸,所以肥胖者應減輕體重。(4)適度鍛煉身體:習每天起床之後或晚上入睡前,堅持進行半個小時以上的身體鍛煉,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脂肪堆積和胃酸的分泌,從而降低胃病的發病機率,而很多胃病都可以導致胃反酸。(5)養成樂觀開朗的心態:生活中要保持快樂平和的心態,避免患得患失、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因為情緒不良、精神緊張都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增加胃酸的分泌。(6)對症治療:此外,一旦確診為病理性胃反酸,除了要尋找病因外,可服用抑酸藥,如質子泵抑製劑(即拉唑類,如奧美拉唑),不但可以減少胃酸分泌,還可以減輕炎症反應。但如果症狀反復發作,影響生活,則須及時請專科醫生診治。總之,胃燒心跟胃酸有關係,但並不是由胃酸直接所導致的,其實質是胃酸造成的局部炎症反應。偶爾的胃酸逆流(燒心),不用太緊張,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等即可。但如果胃酸逆流(燒心)反覆出現,影響生活,則須及時去正規醫院接受診治,不宜拖延。作者簡介:藥師方健,大陸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原文取自《搜狐網》
-
2019-11-1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吃就好?國人蔬果、奶類攝取大大不及格
「天天五蔬果」、「早晚一杯奶」這些朗朗上口的口號,在廣告中也經常聽到,但台灣民眾蔬果、奶類卻攝取仍然不夠,甚至據國健署調查,六大類食物中,蔬果、奶類是最偏離飲食指南建議的類別,尤其奶類於各年齡層男女攝取量都未達標;蔬菜類除45歲以上女性達標,其他族群均嚴重偏離建議量。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年」發現,國人於乳品類食物的攝取份數,於男、女性各年齡層的奶類實際攝取量均未能達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攝取量1.5份。當中除1至6歲的奶類攝取達1.2至1.3份接近合格邊緣,男性7歲以上族群每天奶類食物的攝取份數只有0.3至0.5份,女性7歲以上族群則僅為0.3至0.7份。同樣攝取狀況慘烈的水果類,除45至64歲女性攝取達標,其他族群都不及格,1至18歲男性其每日水果攝取份數為0.6至0.8 份,遠低於建議攝取量2至5份、19歲以上攝取份數為1至1.6份,遠低於建議攝取量2至3.5份;1至18歲女性每日水果攝取份數為0.6至0.9份,遠低於建議攝取量2至3.5份,19至44歲、65至74歲及75歲以上族群均低於每日2份的建議攝取量。蔬菜類食物部分,除45歲以上女性的攝取量達標,男女性皆以13至18歲族群的偏離情形最嚴重,其每日應攝取5至6份蔬菜,但實際攝取量僅有1.7份與1.9份,13至15歲與16至18歲女性每日應攝取4至5份蔬菜,而其蔬菜實際攝取量則僅有1.4份與1.5份。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科長秦義華表示,國人普遍誤以為蔬果、奶類「有吃就好」,但其實六大類食物都有每天應攝取量,再加上外食盛行,因此將過去艱深難懂的攝取量公克數以圖像呈現食物種類。用口訣記住飲食均衡怎麼吃,「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口訣可運用各種形狀餐盒。秦義華說,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施政知曉度、滿意度調查,知道政府推出「我的餐盤」圖像的民眾中,有高達87%同意「我的餐盤」圖像搭配口訣更容易讓民眾落實均衡飲食。目前國健署也有跟便利超商、長照據點等地合作,於員工訓練課程等場域加入「我的餐盤」觀念,讓業者能提供更健康的食物,民眾也能用自己的拳頭及掌心即可掌握自己每類食物的攝取量,簡單易懂,容易執行,是個很好的衛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