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食物
共找到
8070
筆 文章
-
-
2020-01-07 養生.抗老養生
不想早死 建議每天步行7500步 分次走完也行
老年臥床除了慢性疾病,大都與身體衰弱、肌力流失息息相關,前期徵兆可能有感覺疲憊、腰痠背痛、駝背、活動量低、體重減輕、莫名腿軟、走路不穩健等。然而衰弱、肌少目前並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症狀。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對銀髮族而言,維持肌肉量、預防肌肉流失需要蛋白質的幫忙,尤其是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魚肉、雞蛋、雞肉、牛肉、豬肉、黃豆製品、乳品類等,除了分配在三餐外,若能在運動後攝取更佳。日本國民長壽科學研究所於2016年研究顯示,飲食較多樣化的銀髮族,其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和理解等認知功能較佳,可預防失智。因此許惠玉建議,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一天吃的食物種類要15種以上。另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每六個銀髮族就有一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肌肉易隨著年齡增加而漸漸減少,一般銀髮族容易有下半身肌力不足的問題,適度的肌力訓練是增加肌肉及增強肌力最有效的方法,及減少骨質流失並預防跌倒。根據2019年《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一項針對62歲以上婦女的研究顯示,每日步行步數達7500步時其死亡率最低,之後便趨於穩定,即使不是一口氣走完,分次進行也有效。因此,許惠玉也建議,對沒有運動習慣的銀髮族而言,步行是較容易接受的中等強度生理活動,可以提升下肢及背部肌群之肌力,增加主要關節之柔軟度,甚至可以增強平衡能力,對預防跌倒也有幫助。
-
2020-01-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氣炸鍋用錯恐致癌?專家解析聰明吃就不用太擔心
前幾天文章在網路媒體上盛傳,《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專家:2類食物別放》讓很多朋友緊張兮兮地跑來問我,氣炸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恐怖。韋恩身為能吃就是福的教主,給他們的回答一律是,~不吃飯不就不會致癌了~(誤),聰明吃就不用太過擔心。韋恩自己很早就買了一台氣炸鍋,覺得它相當好用,尤其是每次看到炸後下面的接盤滴下了深深一層油,感覺就很有成就感,然後同時心理的罪惡感也會大大的下降,深深感動於氣炸鍋真是個好發明。氣炸鍋的原理其實是利用熱空氣加熱食材,所以我自己覺得其實跟烤箱的效果相當像,只是它又加強了熱空氣在內部的循環,讓表面水分快速蒸發,所以又接近了炸的感覺。我自己覺得,如果食物本身的含油量越高,氣炸出來的感覺會越近油炸的感覺,相當美味。 那麼,媒體說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以及2類食物 (加工食物及蔬菜) 別放,到底有沒有那麼恐怖呢? 其實上,所有的食物都一樣,是沒有絕對的安全的,一切健康風險都是相對的。 這些問題不是只有氣炸鍋所獨有,只要是加熱烹調,就會有受熱產生致癌物的風險,也會有營養價值的問題,所以把問題只指向氣炸鍋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誤會。所以如果誤會說不要使用氣炸鍋就沒事,而改用其他也許風險更高的烹調方式 (比如說油炸),那就大大的搞錯了。所以懂得這個原理,底下這些論點大家應該就會心裡有數了:氣炸鍋高溫產生致癌物?只要是烹調,就會利用溫度(生菜與沙西米除外),只是因為烹調手法與加熱介質有別,所以食物達到的溫度也有所不同。熟食我之前就介紹過,可能是人類演化的關鍵【吃肉這項原罪 】,連受過訓練的黑猩猩都愛吃熟的,熟食的優點是一方面可以殺死病菌,一方面讓食材變得比較好消化。但是一方面食材過度加熱,確實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化學反應,產生影響健康的風險因子:=肉類(蛋白質)的過度加熱,會產生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 HCAs)、多環芳香烴(PAH),都是可能的致癌物。澱粉類食材(碳水化合物)的過度加熱,在120度開始,而在160度以上更劇烈的產出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也是一種可能致癌物,所以薯條、洋芋片、咖啡、黑糖等等之前受到嚴重的關切。=胺基酸與單醣加熱後也會進行其他梅納反應,梅納反應會產生很複雜的分子產物是很多烹調的香氣與顏色的來源,但是其中一部份產物也被懷疑有致癌的可能。廣義上來說, 丙烯醯胺也是梅納反應產物之一員。=油脂的過度加熱,使其在高溫下也會裂變產生過氧化物與自由基,也都是可能的致癌物。而最近還有些新的油脂反應產物受到關注,那就是縮水甘油 (Glycidol) 與3-單氯丙二醇 (3-MCPD) ,當食物中含有脂肪及鹽加熱後 (200℃以上) 會產生縮水甘油與3-MCPD及其酯化物,尤其是棕櫚油或含植物油食品如巧克力抹醬等加工食品特別受矚目。氣炸鍋的維生素破壞?大部分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等等,都會受到高溫的破壞,所以過度加熱會讓食物的營養流失。過度加熱其實不僅限於氣炸鍋,其他烹調方式也有可能,而且某些烹調方式時間過長,對營養的保存也是很不利的。氣炸鍋不適合加工食物?加工食物大致上來說,可能是指許多半成品,比如說冷凍薯條或雞塊。的確食物一再重複加熱,對營養保留是不好的,也有可能產生很多不良的副產物,但這也不僅限於氣炸鍋而已 ,像很多食物標榜先炸再烤 ,或是先烤再滷等等,都會產生很多化學反應,我常常都覺得是過度加工了。所以綜合以上原理分析,其實大家應該可以了解,食物過度加熱的確是不好,但是這道理不僅僅是只有應用在氣炸鍋身上而已,對所有的烹調方法都適用。以目前普遍使用的烹調方式來說,烹調溫度的高低我認為應該是:水煮(70 ℃ ~100 ℃ )
-
2020-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優酪乳何時喝最好?哪些人、情況或藥物不能喝優酪乳?
優酪乳不僅能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攝取量,也能幫助腸道有好菌相,不過,專家提醒,喝優酪乳有「眉角」,最好飯後30分鐘喝,效果最好。民眾於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中的「疑問醫答」提問,盼能了解幼兒是否適合喝優酪乳,怎麼喝才正確。對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瑞杉提醒,一般而言,一歲以內的寶寶並不建議喝優酪乳。一歲以內寶寶不宜喝馬瑞杉說,優酪乳是由鮮乳發酵而成,蛋白質分子較大,不利於一歲以內的寶寶消化吸收。因為一歲的寶寶胃腸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並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較低,加上優酪乳經過酸化加工,酸鹼值(pH)較低,進入胃腸道後,可能破壞嬰幼兒的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及吸收。嬰幼兒胃腸道的微生物菌群處於不穩定階段,甚至可能因飲用優酪乳引起嗜酸乳桿菌群攝入過多,導致腸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態平衡失調,從而引發腸道疾病。空腹喝也會減弱效果針對可以喝優酪乳的大朋友、小朋友,馬瑞杉建議,盡量避免空腹時飲用,否則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因為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pH值大約是2,不適合乳酸菌生長,即使喝了,保健作用也會大大減弱。馬瑞杉認為,喝優酪乳最好時機,一般會是喝飯後30分鐘到二個小時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較適合乳酸菌生長,因此效果較佳。但切記喝完優酪乳後得及時刷牙,優酪乳中的某些菌種及酸性物質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害。不宜和氯黴素等藥併用優酪乳雖可和很多食物搭配食用,但馬瑞杉提醒,應避免和香腸、臘肉、熱狗等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為加工肉品中的亞硝酸鹽,可能會與優酪乳中的「胺」形成致癌物「亞硝胺」,也不宜和氯黴素、紅黴素藥物等併用,因為這些藥物會殺死或破壞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而影響其效用。
-
2020-01-06 科別.新陳代謝
連續血糖監控新利器 揪出潛在甜蜜死角
部分糖尿病患覺得指頭採血麻煩或怕痛,吃飯吃藥全憑感覺,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現在不必天天挨針的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推出,改寫糖尿病衛教管理的觀念。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年會(IDF 2019)展場上,新一代的血糖監測儀器推陳出新是亮點之一,有新台幣50元銅板大的貼片,貼在手臂上即可連續監測14天,有的將微探頭植入皮下長達180天後再取出,共同特色是不必針刺指頭採血,可以用智慧型手機讀取糖波動數值。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連續血糖監測(CGM)的原理是從組織間液來反推血糖值,每隔5分鐘檢測1次,每天288次的血糖值,揪出隱匿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也因為這類器材陸續上市,糖尿病學界正著手更新衛教資訊,讓病人掌握血糖波動的趨勢,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黃建寧解釋,糖尿病患常因飲食失常、心理情緒、運動量改變而導致血糖不穩定,例如說,低血糖症狀從飢餓、頭昏、冒冷汗、發抖、意識模糊、昏迷、休克等,有時胃口不好或運動過量,降血糖藥量卻照常,對低血糖的感受遲鈍,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有病患經歷過低血糖,代償地吃更多,反而造成血糖失控飆高。糖尿病醫學界衛教病人飯前飯後血糖落差在40-60mg/dL以內;然而,個別狀況百百種,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莊武龍舉例說,有的股票族上午看盤會血糖飆高,有的人壓力大或睡眠呼吸中止引發高血糖,有的人吃到某種多醣甜味劑反而血糖降低,不同時間做同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同。兩名醫師都指出,許多研究證實,血糖穩定有助於防範中風、心血管疾病,也能減少視網膜病變與腎臟功能退化;然而目前每天針扎指頭採血4次驗血糖,有的病患會偷懶,至於每3個月檢驗糖化血色素值是反映血糖平均值,血糖即時監控確有不足之處。最新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國內糖尿病患超過220萬人,國內面對許多糖尿病患回診時才問醫師「血糖這麼高,是吃到什麼地雷食物?」「怎麼會突然低血糖?」的問題。黃建寧強調,日常生活量血糖真的很重要,控糖不能憑感覺。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20-01-06 養生.健康瘦身
美食外送太方便 網紅揭成為減肥者一大致命傷
一名韓國網紅分享減重血淚史,提到美食外送太方便,又忙碌沒空做運動,「少吃多動」很困難,真心希望醫療人員和社會大眾對減重者有同理心而非潑冷水。金在銀(JaEun Kim,音譯)是韓國的減重網紅,日前在韓國釜山的國際糖尿病聯盟(IDF 2019)糖尿病與肥胖對談活動,她以病人專家身分出席並告訴中央社記者在內的國際媒體,「少吃多動」老生常談,聽在過重肥胖者的耳裡卻十分刺耳,在醫院聽到更令人洩氣。她說,「尤其韓國的美食外送服務十分發達」,好吃的外食重油又重口味,手指在手機滑兩下,「螢幕上令人食指大動的韓式炸雞,30分鐘後就吃進嘴裡」。韓國對女孩子外表要求十分嚴苛,金在銀指出,胖子不會穿比基尼出現在海灘上,她第一次察覺別人嫌她胖是在16歲,那時讀高中每晚補習到8時以後甚至10時才回家,升學壓力大,哪裡有時間運動。她說,搭地鐵時會招來乘客嫌惡眼神,連媽媽都覺得她很丟臉,讓她愈來愈退縮,陷入愈宅愈胖的惡性循環,身高約170公分的她,最重曾達130公斤,健康亮紅燈,害怕自己胖到會死人。當節食愈來愈沒效時,金在銀鼓起勇氣首度求助醫師,卻得到「少吃多動」一句話,後來才遇到有耐心的醫師鼓勵她,10年來首度減重成功。她將減肥血淚史在YouTube分享,竟有一堆粉絲寧可請教她減重心得,也不願諮詢醫師,原來很多人跟她相同際遇。她覺得,奮戰肥胖要醫病同心,先撫慰過重肥胖者的受傷心靈,多點同理心而非潑冷水。現在她體重80公斤,連糖尿病前期都治好了,以前亂吃東西尋求慰藉,現在把錢花在旅遊、健康飲食和健身運動上,生活型態煥然一新。對於金在銀的就醫經驗,韓國盆唐首爾大學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教授林所(Soo Lim)在活動現場指出,許多肥胖者覺得罪惡感,是源自於「肥胖者好吃懶做不自制」的社會偏見,可是每個病人平均幾分鐘門診時間,醫師三言兩語說不完檢查與治療,更別提開導過重肥胖病患。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在接受記者電訪時指出,台灣的美食外送也愈來愈普遍,食物取得太方便,連採買覓食的活動量都省了,潛在的隱憂恐怕會是懶人吃更多、動更少、胖更快。林所和蕭敦仁都說,人人嚷著減肥,跟著生酮飲食等只吃或不吃某類食物的減重方法一窩蜂流行,真正找醫師治療肥胖者只佔少數;蕭敦仁也指出,減重專科醫師不如想像多,也許有醫療人員連一碗飯的熱量都說不出來,因為在學校未必有選修營養學。但兩人還是提醒民眾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25時,就該採取行動,像是營養諮詢及體能活動,不一到要醫師出馬,當BMI到30的病態肥胖時或是BMI27合併脂肪肝、糖尿病,應該要找專業醫師諮詢減重治療。
-
2020-01-06 橘世代.健康橘
掌握關鍵原則 也可以老的優雅
不依賴他人, 靠自己的才情而活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老人?當我面臨人生後半期的時候,經常想到這個問題,所以有所自覺地想到必須撰寫警戒自己老後的書。於是,針對這個議題的想法,全記在紙條上,然後把這些紙條文章集結成冊,這就是《戒老錄》這本書。書出版後惚惚過了四十多年,但是根本的原則並沒有變,就是「無論是老人或年輕人,原則上都要自立」。隨年齡增長,我愈覺得那是極為重要的事。所謂自立,意指不依靠他人,靠自己的才覺而活,或至少期待能以這種生存方式度過餘生。大部分的人,都有親切的朋友、家人圍著過活,只要發燒了,總有人前來探視、替他煮稀飯。但是,我要提醒而且必須銘記在心的是,過生活的畢竟是自己。在動物當中,無論獅子或長頸鹿,牠們都是自行覓食、靠自己生活,人類也應該將這種生活方式當做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自行購買食物,或者給朋友打求救電話,央求他送小菜來,什麼方式都可以,就是要自己負起讓自己的生活運轉的義務。最近,從友人處聽聞一件好事。朋友前往探視一位曾因跌倒住院的八十歲女作家。那位獨居的女作家竟自己從房間爬出來後,還連聲說道,下次不會再跌倒、給大家添麻煩了。那位女作家具有智慧的光采。別人怎麼看,她完全不放在心上,她看重的是要如何發揮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就算是老人也必須堅強地活下去。咬緊牙關也要自己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只要沒被虐待就不算悲慘。老,畢竟是每個人都被賦予的命運。本文摘自《優雅老年的才情》,天下雜誌 2019/03/27 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5 科別.泌尿腎臟
晨間勃起次數減少影響性生活?醫師:男性更年期徵兆
中年男性偶有提不起勁、暴怒、夜冒汗,甚至提不起「性」致的問題嗎?小心可能是睪固酮過低,而引起的男性更年期徵兆。剛滿50歲的黃先生是公司中階主管,雖工作繁忙,平常仍有運動習慣,每日晨跑,偶爾也參加馬拉松比賽;但半年前起他變得容易疲倦,對工作、家務、交際,甚至連床笫之事都提不起勁,脾氣也變大,工作有小問題就會使他暴怒。黃先生原以為是工作忙、壓力太大所引起,放假特別休息、減少運動後卻沒恢復,後在友人介紹下至泌尿科求診,經抽血檢查發現睪固酮濃度過低,而出現出上述男性更年期的徵兆,經醫師給予睪固酮藥物後,工作、情緒控制與性事上的困擾已改善。收治黃姓患者的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雍偉表示,成年人到一定歲數後,除了代謝變差,無論男女性,都會面臨更年期,只是男性自覺有此症狀者極低。林雍偉說,睪固酮低下症,即俗稱的男性更年期。由於男性荷爾蒙分泌約在35歲達到最高峰後,就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年減少,一年平均約下降2至3%,一旦血中睪固酮濃度過低,導致睪固酮不足時,就會出現老化、性功能低下等症狀。有的男性在45歲左右、甚至更早於40歲時,睪固酮濃度就開始不足,出現上述情緒不穩、心悸、睡不好等情形外,連帶使晨間勃起次數減少,進而影響性生活,甚至出現早洩、射精障礙等問題。但由於此年紀的男性普遍面臨升遷、或成為公司主管時期,常會誤認為壓力所致,而不就醫。病識感低 求醫不到1成林雍偉說,臨床統計,男性更年期有自覺症狀而求診的人不到10%;他的門診患者多是因疾病,如檢查攝護腺、性功能時而發現睪固酮濃度過低。而睪固酮的血中濃度含量,醫界標準值約300 ng/dl,若低於此值再加上出現上述症狀,就可能是睪固酮低下症。他說,並非濃度過低就一定得補充,仍得視個人所出現徵兆而定。此外,適度減重、運動並鍛鍊核心肌群,補充鋅類食物如洋菜、牡蠣等,或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有助維持睪固酮濃度,也可防攝護腺肥大。
-
2020-01-05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才排第7名!營養師心中最佳「腰瘦」早餐是它
【文/選自橡實文化《腰瘦早餐》,作者大衛・辛振可】腰瘦早餐蔬果排行榜我們依據纖維和糖分的含量,給富含纖維的農產品加分,給糖分比纖維多的農產品扣分,為每種蔬菜和水果排出高下。第 12 名 蘋果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糖分含量:19 公克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纖維含量:4.4 公克談到黑豆時,我說過纖維是打擊腹部脂肪之鑰,而以水果來講,蘋果正是一個攝取纖維的絕佳來源。連同能量棒和低糖優格一起,裝一顆蘋果到你的包包裡吧!趕著出門的你,就可以在路上享用一頓簡單又營養的早餐了。第 11 名 香蕉每根香蕉的糖分含量:14 公克每根香蕉的纖維含量:3 公克擁有營養學碩士學位的註冊營養師兼飲食治療師伊莉莎.贊德(Elisa Zied)說:「香蕉不僅是含鉀量高的超級水果,也能為人體提供纖維和水分。」她建議把這種黃色水果切片,加到無糖燕麥粥裡。另一個值得一試的甩肉吃法,則是把香蕉和堅果醬一起抹到吐司上。第 10 名 葡萄柚半杯的糖分含量:8 公克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把絕佳減肥水果之一的葡萄柚,想成你的早餐開胃菜。「即使你的飲食毫無改變,只要在每一餐之前吃半顆葡萄柚,就有可能幫助你一週減掉一磅之多。」營養學碩士兼註冊營養師派翠西雅.芭南(Patricia Bannan)說:「研究人員發現,當肥胖症患者每餐飯前吃半顆葡萄柚,他們的體重便在十二週間平均減掉1.5公斤。」葡萄柚是怎麼發揮減重作用的?芭南解釋道,胰島素是一種囤脂荷爾蒙,而這種香氣清新的水果可幫助人體降低胰島素。此外,它也含有90%的水分,所以會帶給你飽足感,進而讓你吃得比較少。第 9 名 莓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3 ~ 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 4 公克莓果絕對是早餐良伴。註冊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發言人多莉.艾默爾(Torey Armul)說:「莓果不僅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物,也能為人體提供大量帶來飽足感的纖維,以及維生素C和維生素K。」莓果也富含多酚(polyphenol)這種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減重和防止脂肪形成。你可以把莓果加進營養穀片、燕麥粥、腰瘦蔬果蛋白飲和乳清蛋白飲品裡面。你也可以把莓果抹到花生醬吐司上,或者就單吃原味莓果。第 8 名 酸櫻桃每半杯的糖分含量:6.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25 公克一項以胖老鼠做的研究已經顯示,酸櫻桃對心臟健康和體重控制皆有好處。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進行了為期十二週的實驗,發現以富含抗氧化物的酸櫻桃餵食的老鼠,比「吃西餐」❸的老鼠減少了9%的腹部脂肪。更有甚者,研究人員注意到,吃櫻桃具有改變肥胖基因表現的效果。第 7 名 地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這種能量滿點的根莖類食物,有很好的理由被奉為超級食物:地瓜富含養分,又能幫助人體燃燒脂肪。高纖、低糖的特性意味著吸收速度緩慢,能讓你維持更久的飽足感。營養師蘿蘭.明澄(Lauren Minchen)喜歡用地瓜代替馬鈴薯,做成薯塊料理(詳見本書第五章地瓜相關食譜)。她說:「我喜歡這道料理的任何一種變化版,因為它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來自地瓜的所有纖維,吃起來非常飽足,有助於控制接下來一整天的胃口和飲食分量。」第 6 名 彩椒每半杯的糖分含量: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0.8 公克不管是青椒、紅椒或黃椒,不管是新鮮或冷凍,彩椒和雞蛋都是最佳拍檔。多虧了這種蔬菜豐富的維生素C,吃彩椒有助於燃燒囤積在體內的脂肪,並有助於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研究也顯示,維生素C有助於肌肉消化一種叫作肉鹼(carnitine)的脂肪酸,而對肌肉的生長和修復來講,肉鹼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光是四分之一杯的彩椒丁(大約是你會加在歐姆蛋捲裡的量),就能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一.五倍的維生素C。第 5 名 墨西哥辣椒每根的糖分含量:0.6 公克每根的纖維含量:0.4 公克註冊營養師伊莎貝爾.史密斯(Isabel Smith)喜歡給她的早餐加點辣,這麼做的背後有很好的理由。史密斯解釋道:「多虧了辣椒素的成分,辣椒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有助於帶來飽足感。」她進而提議:「不妨嘗試為雞蛋料理或酪梨吐司加一根墨西哥辣椒,或其他種類的辣椒也可以。」第 4 名 綠花椰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不管是煮熟或生吃,從蔬菜開始一天是吃進足量養分的好辦法,而且這些養分不容易消耗掉。營養學碩士、註冊營養師、有照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會士莉比.米爾斯(Libby Mills)說:「不管是打成蔬果飲、加進歐姆蛋、或是做成水煮蔬菜低脂乳酪開面三明治,綠花椰菜、蘑菇、番茄和洋蔥等蔬菜都富含纖維,而纖維是一種帶來飽足感的養分,能讓你忙一整個上午都不餓。」第 3 名 西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5 公克西瓜有時因為糖分高,名聲不太好,但這種水果有一些益處,對健康好得不得了。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吃西瓜有助於改善血脂數值及減少脂肪累積。第 2 名 菠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多莉.艾默爾說:「菠菜的熱量低,但纖維含量高,有助於填飽你的肚子。」菠菜也是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和葉酸的豐富來源,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不妨用它來為你的歐姆蛋、蔬果飲和雞蛋三明治增添養分吧!榮登早餐農產品冠軍寶座的是⋯⋯酪梨每四分之一顆的糖分含量:0.33 公克每四分之一顆的纖維含量:3.5 公克麥奇翠克說,身為地球上最佳減重食物的一分子,每一份酪梨含有將近二十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包括已有研究顯示可減少腹部脂肪的「油酸」(oleic fatty acids)在內。酪梨是良好的纖維和脂肪來源。麥奇翠克建議:「用這種綠色水果來做酪梨吐司,或是把蛋打進切半的酪梨當中,做成酪梨烤蛋。」瞧,並不是所有脂肪都不好唷!【廚房小祕密】巧克力布丁果!被稱為「巧克力布丁果」的黑柿,嚐起來就像⋯⋯巧克力布丁。難怪它榮登「吃這網:我的最愛」榜單。看似甜膩又綿密的黑柿,每100公克含有130卡路里和191毫克的維生素C,或相當於一顆柳丁兩倍的維生素C(大勝真正的巧克力布丁!)。發表在《食物研究國際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黑柿是類胡蘿蔔素和兒茶素的好來源,可刺激脂肪細胞釋放脂肪,並有助於肝臟將脂肪轉化為能量。黑柿怎麼吃 源自南美洲的黑柿,在佛羅里達和夏威夷也看得到,有些農家在網路上販售,可運送至美國境內各地。擁護者發誓:用黑柿做的派和蔬果飲保證熱量低。
-
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冬天減肥最有效?營養師教你減掉肥肉又不減掉健康
冬天節慶聚會很多,從聖誕節、尾牙、年終、進補、團圓飯,一路吃到元宵節,親友相聚、美食當前,體重問題遠遠拋在腦後,加上氣溫低,「吃多動少」,不知不覺就會發胖。尤其冬天衣物厚重,會把贅肉遮住,一個不留心忽略體重增加的事實,等到春天來臨,換上短袖衣褲後,才會驚覺怎麼變得這麼胖,「望肉興嘆」!不過,雖然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但能量的消耗卻相對比夏天高,因此冬天是去除脂肪的好季節。「冬天減肥最有效!」大概顛覆很多人的印象,但這是事實。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林育如解釋,這與「基礎代謝率」有關,天氣越冷,基礎代謝率會較高,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高5%。因此建議想減重者「反其道而行」,在越不想動、越想吃的冬天,克制食慾、多多運動,等到春暖花開就可以「驗收成果」,開心甩掉厚重衣裳。肥胖與熱量堆積有關,相反的,消耗熱量就可以減重。熱量消耗分為三個部分: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身體活動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30%;食物的熱效應占比最少,約10%。林育如表示,提高及運用基礎代謝率是體重控制的重點,這也是冬天減重比夏天容易見效的緣故。此外,掌握12減肥秘訣,就可以輕鬆瘦,在減掉肥肉的同時,也不會減掉健康:1、增加纖維質攝取增加飽足感:每餐至少1份的蔬菜類(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葉菜類),且把蔬菜類當作每一餐的開端。早餐無法吃到蔬菜的人,可考慮改吃麥片、南瓜、地瓜等含纖維的全穀根莖類。2、喝湯前先撈浮油:天氣冷愛喝湯,記得喝燉品或補湯(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前先撈浮油,可大大減少熱量熱取。3、減少油炸食物:如果非吃不可,不妨去炸皮減少油脂攝取。但需注意控制油脂攝取,或是每餐食物都用燙的,不能完全不吃油脂類,適當添加油脂是必要的,能夠延緩飢餓感。4、控制堅果類:三五好友聊天,堅果容易一把又一把下肚,尤其過年最愛吃的花生、開心果,建議每天以吃一份(一湯匙)原味堅果為佳。5、避免過多精緻澱粉類:麵包、餅乾、零食及糕餅類等,應選擇未精緻過的全穀根莖類(例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糙米、全麥)。體重控制時,一定要攝取適當全穀根莖類,才能避免過度飢餓造成減重失敗,且全穀根莖類含色胺酸,可維持心情愉悅。6、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以攝取優質蛋白質為佳,來源包括低脂瘦肉、海鮮、黃豆及其加工品、毛豆等。一般體重控制應搭配中高強度運動,但為避免肌肉流失,就必須攝取充足蛋白質(每公斤0.8~ 1克),可協助肌肉訓練與修復,且充足蛋白質有助維持好氣色。7、餐間可吃點水果或優質蛋白質:兩餐間感到饑餓時,可吃一份新鮮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一碗的份量)、蔬菜、一份堅果類或一杯豆漿(260ml)、一杯低脂奶(240ml),降低饑餓感。8、少吃加工品、少沾醬料:加工品和醬料鈉含量高,增加水腫機率,因此需減少攝取,盡量吃食物的原味,例如:豬絞肉比香腸好、烤地瓜比炸地瓜沾醬好。另外,醬料中尤其是沙茶醬,混雜許多油脂,相對熱量也會提高。9、減少含糖飲料及含酒精飲料:這些飲料只是增加熱量攝取。10、水分要充足: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11、不宜快速減重:建議每週減少0.5kg為目標,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即可達到每週減輕0.5kg的效果。12、不建議用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這種減肥方式不健康且易復胖,靠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只會讓身上的脂肪越多,肌肉越少,相對基礎代謝率會降更低,更不容易控制體重。飲食控制外,搭配運動控制,減重更有效。林育如分享,減重最佳運動是「全身性運動」,藉由大肌肉的運動消耗能量,初期可以從走路開始,進階到快走、慢跑、游泳、水中走路、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要注意的是,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能量來源以醣類為主,20分鐘以後能量來源以脂肪為主,因此若能持續運動,對於消耗脂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餓過頭」就不餓了是怎麼回事?身體起了這些變化
很多人體驗過肚子餓的感覺,早上吃得少了點,上午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就覺得餓,如果餓到胃疼之後還是沒有飯吃,過一會反而會沒那麼餓了,大家一般把這種狀態叫做“餓過頭了”。減肥的朋友在節食中對這種感覺深有體會。其實,我們感受到“餓過頭”的時候,並不是不餓,而是身體中有東西暫時代替了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感到飢餓甚至胃疼時,身體缺乏能量補充,低血糖發出的信號,通過大腦來傳遞,讓我們趕緊吃點東西。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內還是沒有食物來補充能量,機體只能選別的辦法。其中,糖原就是在這個時候給機體提供能量的救星。我們吃完飯以後,如果超出了需要的能量,多餘的糖就會通過轉化形成儲備,儲存在身體里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儲備就叫做糖原。儲存在肝臟裡被稱為“肝醣原”,還有一部分儲存在於肌肉中,稱為“肌糖原”。當人在飢餓而不能及時攝入食物補充能量的時候,機體就會動員糖原們分解,提高血糖、補充所需的能量。成人平均約有糖原100克左右,飢餓時首先會調動肝醣原,肝醣原提供能量大概能維持10多個小時,大部分肝醣原被消耗完之後,接下來會調動肌糖原,如果長時間讓身體處在這樣的狀況下,會造成肌肉萎縮的不良後果。一般人不會餓到10多個小時以後再去吃飯,但是肝醣原功能也只能是應急,長期這樣飢一頓飽一頓,不僅影響能量的補充,還會影響身體的能量吸收,讓身體的消化吸收機制變得紊亂。而且,在飢餓時,消化液會照常分泌,沒有食物可分解的時候,消化液不可避免地要腐蝕消化道黏膜,從而造成胃炎胃潰瘍等傷害。所以,大家要做到定時定量吃飯,包裡帶點食物,不要餓到胃疼再吃,那是就已經對胃造成傷害了。每一餐都要有主食,有蔬菜,有魚、肉、蛋類、豆製品等食物,保證膳食搭配均衡,盡量保證食物種類豐富。不要長期食用煙熏火腿、醃肉等加工肉類和霉變食物。減肥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不要一味地節食,如果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應該立刻停止減肥。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20-01-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麻辣鍋前喝牛奶墊底?消化科醫告訴你怎做較不傷胃
歲末年終加上冷冷的天氣,與三五好友大啖麻辣鍋可是一大享受。饕客盛傳,吃麻辣鍋前先喝杯牛奶有助降低辣對口腔與腸胃的刺激,只是,看在醫師眼中,這個妙方不但效果有限,更可能因此有侍無恐,反而加重麻辣鍋對身體組織的刺激。 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明堯表示,牛奶中含有蛋白質及脂肪,的確具有保護胃黏膜的效果,可中和刺激性食物,但如果刺激性的食物太強,不論牛奶或是胃乳都無法達到完全保護的效果,還可能因為自以為做好保護措施,未節制的進食,反增加對胃部的傷害;而有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下過多的牛奶還會造成腹瀉。 食用刺激性食物,胃黏膜會遭到破壞,甚至直接傷及胃壁組織,造成胃發炎、胃潰瘍、甚至胃出血或胃穿孔。陳明堯指出,胃有很多神經,所感受到的反應,端視其接收到的刺激而定,像是吃進麻辣鍋後會感到胃部有麻熱感,這種感受通常不會持續太久,若隔日仍有麻熱感,很可能是胃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使得黏膜保護力變差,讓胃酸直接刺激神經所致。 吃麻辣鍋時,不但食物本身就具刺激性,且吃的量多、油膩,再加上一些湯湯水水,若本身腸胃功能就不好,例如腸燥症或是胃食道逆流患者,受到的刺激可就更大了;此外,胃食道逆流時,甚至會在胃酸的加乘作用後,更加重食道灼燒的情形。 而與喝牛奶相比,以食物墊底應該是更實際的方法。陳明堯提醒,嗜吃麻辣鍋者,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食,先以不具刺激性的食物墊底,例如白飯、白鍋中的青菜或肉類等,之後再慢慢加點辣,讓之前的食物與辣食產生中和作用;最忌諱在完全沒有食物墊底的前提下,直接讓辣食下肚,對胃的刺激可是既直接又強烈的。 不過,辣對胃並非完全屬負面因子,一點點辣可以刺激胃部血液循環,強化黏液分泌的功能,有助保護胃部,但如同天平一般,小辣有助胃部功能,太辣對胃部的直接傷害可就遠超過促進血液循環的優點了;因此,吃麻辣鍋的頻率不要太高,黏膜組織的修復約需48~72小時,修復後即無大礙,但若反覆刺激,也會增加病變的機會。 要減少麻辣鍋對口腔與消化系統的刺激,陳明堯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過水,減低食物的刺激性,但此方式對於嗜吃麻辣鍋的美食者似乎是無法接受的方法,這時也可選擇在進食過程中,多喝點水,既然不能在體外稀釋辣度,至少可在胃部稀釋,降低刺激的濃度。 延伸閱讀: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
2020-01-04 橘世代.健康橘
缺鈣怎麼吃? 9成熟齡族鈣質攝取不足
大家都知道補充鈣質有助預防骨質疏鬆,但熟齡、年長者往往鈣質攝取不足。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中超過9成都有鈣質攝取不足。營養師建議,熟齡族, 應多攝取乳品、黑芝麻、小魚干等高鈣食物,或透過合適自身需求的保健食品補足外,應多運動及適度日照,來補鈣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富含鈣質的食物很多,如黑芝麻、豆類、海藻類的鈣質含量都很豐富,有些年過50歲後的熟齡族,因胃口明顯變小,或正值職場中堅,多以簡單外食果腹,導致鈣質攝取量下降。而據國健署資料顯示,一般成人30歲以前,是骨骼的成長期,骨質逐漸增加而達高峰。中年以後,骨質每年約以0.3%至0.5%遞減,若為停經後婦女,流失速度更快。因此從飲食或保健食品中補充鈣質,不外乎是個便利方式。趙函穎說,50歲以上成人一天應攝取的理想鈣質含量約為1000至1200毫克,許多天然食材都富含鈣質,如黑芝麻、豆漿、豆腐、起士、海帶、腰果、小魚乾以及芥藍菜、高麗菜等蔬菜類,都是高鈣食物。而在保健食品挑選上,則可以自身需求,加上鈣含量、吸收率等綜合評估。【延伸閱讀↘↘↘】。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年後甩肉不顯老 營養師:掌握每餐「半211」。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喝優酪乳眉角多! 喝完要刷牙 喝錯時機好菌被滅門
健康潮流當道,越來越多民眾希望透過喝優酪乳,補充每日所需要的奶製品攝取量,更讓腸胃道有好菌相,但多數民眾並不知道喝優酪乳必須注意很多「眉角」,才能真的喝出健康,專家認為,飯後30分鐘喝效果較好。想讓家中寶貝也能藉由喝優酪乳頭好壯壯的張小姐,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中的「疑問醫答」專區中提問,希望了解幼兒是否適合喝優酪乳,怎麼喝才正確。對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瑞杉提醒,一般而言,1歲以內的寶寶並不建議讓他們喝優酪乳。馬瑞杉說,優酪乳是由鮮乳發酵而成,其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大,不利於1歲以內寶寶消化吸收,因其胃腸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並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較低,而優酪乳的加工經過酸化過程,PH值較低,進入胃腸道後,可能破壞嬰幼兒的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吸收。嬰幼兒胃腸道的微生物菌群處於不穩定階段,甚至可能因飲用優酪乳引起嗜酸乳桿菌群攝入過多,導致腸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態平衡失調,從而引發腸道疾病。針對可以喝優酪乳的大朋友、小朋友,馬瑞杉建議,盡量避免空腹時飲用,否則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因為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PH值大約是2,不適合乳酸菌生長,即使喝了保健作用會也大大減弱。馬瑞杉認為,最好的優酪乳時機,一般會是喝飯後30分鐘到2個小時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較適合乳酸菌生長,因此效果較佳。但記得喝完優酪乳後,要及時刷牙,因為優酪乳中的某些菌種及酸性物質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害。優酪乳雖可以和很多食物搭配食用,但馬瑞杉提醒,應該避免優酪乳和香腸、臘肉、熱狗等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為加工肉品中的亞硝酸鹽,會和優酪乳中的胺形成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優酪乳也不宜和氯黴素、紅黴素藥物等,因為這些藥物會殺死或破壞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而影響其效用。
-
2020-01-0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秘笈!學者:下午3點前吃完午餐熱量消耗最快
想要健康減肥,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說,只要理解人體代謝的訊息,理解胃飢素、瘦體素的形成原理,並善用飲食原則,餓不餓就能讓自己決定。他也提到許多男女,都會有錯誤的減肥觀念,像是一天只吃一餐,或是不喝水等,都可能愈減愈肥。另呼籲三餐一定要定時,早餐最重要,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完食,晚間九點以後則千萬別再進食。人類為了維持生命,攝取食物是維持體力的重要來源,人體透過訊息的傳遞,讓大腦知道「肚子餓了」,洪泰雄說,當肚子餓時,胃壁會製造促進食慾的荷爾蒙「胃飢素」,並傳遞到大腦,產生飢餓感,促發進食的行為。當胃攝食食物達到八分滿時,腦下垂體的下視丘就會分泌「瘦體素」告知身體不用再進食了,因此,飢餓與飽足全受到胃飢素以及瘦體素的影響。洪泰雄表示,當大腦傳達肚子餓的訊息時,千萬別讓胃空轉,不進食,進食時,建議一定要細嚼慢嚥,若是瞬間吃下大量的食物,吃飽的訊息來不及傳導到大腦,過度累積在胃中的食物,就會增加變成大肚腩的機率;而八分飽的飲食習慣,也能讓瘦體素能夠順利運行,開始消耗熱量。有些民眾在減肥的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以來,體重將會起伏不定,還會讓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等。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即使要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不過,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有四種NG行為,一定要避免。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一定要正常吃三餐嗎?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隨意合成脂肪儲存,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的方法。洪泰雄說,三餐中,早餐最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反而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而Obesity研究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會,且蛋白質可以持續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的民眾,體重下降的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的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且即使午餐吃得再飽,傍晚五到六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七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宜超過九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洪泰雄整理25個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秘密,將其內容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中。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5種常見豆子適合什麼體質?有什麼養生功效?
新一年開始,養生從飲食做起,你了解每天吃進肚裡去的食物對你身體有何影響嗎?根據中醫理論,每種食物都有其歸經屬性,簡單掌握食材的四氣和基本功效,有助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四氣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例如身體偏熱的人適當食用屬性寒涼的食物,而身體偏寒的人適當食用屬性溫熱的食物就有助平衡體質。再進一步就是多了解食物功效,就以豆類為例,紅豆補血、綠豆清熱、黑豆補腎、黃豆健脾利濕、白扁豆健脾益氣,今年起多了解自己身體需要及食材屬性,按體質需適量進食有關食材,慢慢建立強健身體。綠豆 — 性寒,具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功效。有助紓緩中暑、水腫、皮膚痕癢等症狀,適合濕熱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胃寒、便溏久瀉人士不宜服用。紅豆 — 性平,具補血和胃功效。有助紓緩集中力不夠、氣血虛弱等症狀。適合各體質人士服用。注意感冒未清者不宜多服。黃豆 — 性平,具健脾利濕功效,有助紓緩脾虛水腫、無胃口等症狀,適合各種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過量服用容易引起胃脹,痛風患者忌食。白扁豆 — 性平,具健脾益氣、消暑化濕功效,因脾虛有濕而食少腹瀉人士尤其適合,亦適合氣虛及痰濕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容易便秘人士不宜多服。黑豆 — 性平,具補腎健脾、利水下氣功效。有助紓緩因腎虛引起的腰痛、水腫、容易抽筋等症狀,適合各種體質人士服用。惟注意脾胃虛弱者不宜多服。圖、文/CheckCheckCin臉書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打生長激素?這個部位不能吃?解析雞肉傳言5大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要避免雞肉的食安問題,可盡量選購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並在買回家後注意保存及處理過程,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將雞肉完全煮熟。從早期雞肉含生長激素的謠言、不時有驗出雞肉抗生素超標的新聞,到近年來人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還有「雞肉的X個部位不能吃」、「千萬別水洗生雞肉」等網路文章,在在讓民眾對食用雞肉存有疑慮;究竟如何安心吃雞肉?《食力》在此一次說清楚!第1問:這幾年常常傳出禽流感,吃雞肉會不會有危險?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說,雞隻要進入屠宰場時,一定要養雞場提供合格獸醫師所開的家禽健康證明,而屠宰場也會由政府派駐的駐場獸醫師檢查雞隻內臟,若發現有異常的雞隻屠體便會將其排除,避免病死雞流入市面;因此,陳億乘認為,「如果是經過合法的屠宰場,應該是可以相信它(雞肉)的安全性。」。農委會也在農產品食安專區網頁中說明,禽流感病毒於環境中極不穩定,易受溫度、酸鹼值、滲透壓及濕度等因素影響而失去活性,如70℃以上高溫便可殺死禽流感病毒;因此只要將雞肉完全煮熟,並徹底清洗有碰觸到生雞肉的器具、雙手,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即可避免食物中存在禽流感病毒。第2問:雞肉含生長激素,會讓兒童提早發育?陳億乘表示,「生長賀爾蒙不可能加在飼料裡給它(雞隻)吃。」若要施打生長激素,一定要一隻一隻雞分別注射,而這不但有管理上的難度,「其實雞很膽小,你這樣一隻一隻去打,對他來講是一個stress(壓力),可能打下去它就死掉了」;另一方面,「1c.c.生長賀爾蒙就要上千塊,一隻白肉雞才1百多塊。」使用上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陳億乘非常肯定,「(打)生長賀爾蒙這種事情絕對是不可能的。」那麼白肉雞為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市呢?「第一個就是因為它的基因好,讓它長得特別快」陳億乘說道,透過傳統育種改良,其實白肉雞的生長速度原本就比一般土雞來得快。「第二個就是,以往我們農村在養雞的話,都是剩菜剩飯丟(餵)啊、米粒丟(餵)啊,營養需求不是很充足。」但現在科學家對白肉雞在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調查非常透徹,清楚了解該如何讓雞隻獲得應有的營養。再加上現代養雞設備及環境良好,因此才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上市規格。第3問:雞肉含有抗生素,最好少吃?陳億乘說明,在肉雞飼養初期,一般會在飼料或水中給予抗生素以避免雞隻生病,「我們人都會生病,雞當然也會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定會給他一些藥物,這是很正常的。」而到飼養後期基本上都不會給予抗生素,以讓雞隻有時間能將抗生素代謝掉,避免藥物殘留超標。同時,農政單位也會至肉雞場進行抽驗,確認肉雞場是否有遵守安全停藥期。但「所謂的有色雞種,可能會比較麻煩一點。」陳億乘解釋,「因為一般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些藥物,大概都是以白肉雞作為實驗的對象,但有色雞種對藥物的代謝率比白肉雞來得慢,例如烏骨雞(的代謝率)就很慢。」再加上烏骨雞有「啄糞」的特性,會再度吃進原本已排出的抗生素,因此較難掌控停藥期。不過只要選擇來自合格養雞場、屠宰場的雞肉,即可將風險降低。第4問:雞脖子、雞屁股、雞皮與內臟容易堆積毒素、病菌,所以不能吃?網路上流傳「吃雞肉必須小心的五大部位」說法,表示雞屁股、雞脖子、雞皮、肺泡、內臟含有大量毒素、病菌,要民眾避免食用。對此,陳億乘說,「細菌我覺得如果煮熟都不是問題。」而一般認為會含有毒素、病菌的淋巴結及肺泡,本來就必須依屠宰作業規範移除,一般民眾也較難接觸到。陳億乘說,抗生素、重金屬或其他環境污染物最容易堆積在臟器及淋巴系統,「肝臟是一定的,重金屬的污染最優先的就是肝臟。」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是商業化、現代化密閉設備的飼養,它(雞隻)不太會碰到這些污染物。」他認為,白肉雞飼養期間短、飼料也很固定,用藥更不容易出問題,他的研究團隊曾檢驗白肉雞肝臟,也僅有少數樣本驗出極為微量的抗生素、重金屬殘留,但都符合標準在合法範圍之內。「現在比較擔心的是所謂的放山雞,雖然它有飼料,但有時候就是讓它自己到處去吃,那飼養的土地環境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陳億乘表示,就他所知,白肉雞的內臟一般不會流出市面,而是拿去製成寵物飼料;因此一般市面上販售的雞隻內臟主要都是來自有色雞種。不過,「現在如果是一般大廠的有色雞種的話,我想也不會有這些個(毒素)問題,因為他們也都是商業化、現代化設備的飼養。」「如果以按照規定在飼養的廠商或業者來說,其實這些疑慮是非常非常小的。」陳億乘說。消費者可以藉由購買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來避免毒素、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如果較不確定雞隻來源或找不到屠檢標誌,則可以避免食用內臟,以及雞屁股或雞脖子等淋巴較多的部位。另外,陳億乘也表示,食用雞脖子時,因其淋巴多位於皮下,也可以透過將皮去除的方式來降低食用疑慮。第5問:聽說用清水洗生雞肉會容易食物中毒?一般民眾都有在烹調前先用水清洗生雞肉的習慣,但英國食品標準署(Food Standards Agency)在其網站上呼籲民眾不要這麼做,因為水花噴濺可能會將生雞肉上的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散播到其他地方,民眾若不小心吃下細菌便可能生病。英國食品標準署建議民眾遵守以下4點守則來避免食物中毒:(1)將肉品存放在冰箱下層,避免血水污染到其他食物(2)不要清洗生雞肉,以免水花噴濺導致細菌散播(3)處理完生雞肉後徹底清洗雙手及砧板、菜刀等廚具,避免交叉污染(4)將雞肉徹底煮熟,確保沒有血水及粉紅色肉塊中央畜產會驗證組組長邱錦英也說,其實只要確實經過加熱,洗不洗生肉並不會影響衛生條件,但如果為了料理美觀等原因而一定要清洗生肉的話,就要避免水花噴濺到其他食材、器具,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以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延伸閱讀▶台灣人有多愛吃雞?2015年平均每人吃31公斤!▶咕咕雞的短暫生命 從來沒有碰過生長激素!▶咕咕雞的獻身:你還以為溫體尚青?▶剖析咕咕雞: 雞排原來對雞肉產業這麼重要!(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1-03 養生.聰明飲食
想補鐵只能吃牛肉?專家告訴你,補鐵這樣吃最好
一般想要補鐵,都會想到吃牛肉。但多吃牛肉真的可以補鐵嗎?又或者如果不吃牛肉的人,該吃什麼補鐵?衛福部食藥署於「食藥闢謠專區」指出,牛肉可以算是高鐵的好食物之一,但其實不只牛肉,豬肝、牡蠣及紅莧菜等也是含鐵量高的食物,而雖然許多食物含鐵量看似很高,但吃進身體後的吸收率不同,通常動物性食物的吸收率會比植物性食物的吸收率高。此外,建議可以適度搭配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例如:芭樂及甜椒等,更能幫助鐵質的吸收,但請避免和高鈣或是易干擾鐵質吸收的食物一同食用,避免降低鐵的吸收。依照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女性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為15毫克、男性為10毫克,而根據國健署2015至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育齡婦女貧血比率占二成,應多攝取鐵質以改善貧血。含鐵量高的動物性食物有文蛤、章魚、蚵仔等海產類、紅色肉類等。植物性的含鐵量較豐富的則是莧菜、甜碗豆、紅鳳菜等。
-
2020-01-03 新聞.健康知識+
罹感冒飲食失衡是主因!維持免疫力你需要這些營養素
隨著冷氣團到來,更感受到冬天冷颼颼的溫度。如溜滑梯般下滑的氣溫曲線,免疫力是否也跟著漸漸低下,讓感冒病毒趁隙而入呢?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壓力大、勞累、生活作息不規律等都是免疫力降低的因素,而飲食失衡也是一大主因。飲食看似稀鬆平常,但身體的警訊,往往在吃得不夠均衡時出現。 哪些營養素是免疫細胞所必須的呢?蛋白質、維生素 A、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C、維生素 D、維生素 E、鋅、硒、鐵、銅……等。這麼看來,許多的營養素都與免疫息息相關,可不是吃某種特定類別的食物就行!每一類食物都有相對應提升免疫力的元素,缺一不可!因此,耳熟能詳的均衡飲食才如此重要,每天都要吃到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食物,不是沒有道理的。 「營養師,我也每天都吃很多種的東西啊?像是飲料、麵包、餅乾,怎麼還是感冒?」先解釋一下食物與食品的差異,食物也就是泛指的原本型態食物(又稱原型食物),意指沒有經過任何的加工。食品,則是食物經過加工程序之後的成品。食品科技進步,也象徵著更多的加工技術運用在食物上。比如說小麥製成麵條、新鮮魚肉做成魚丸。過程中,不外乎經過破壞,再加入額外的糖、油、鹽、食品添加物等。特別是在破壞的過程中,就會流失許多的營養素。因此在選擇時,不妨可以原型食物多過於加工食品。 「那麼,我可以偷懶嗎?吃綜合維生素就好、一顆搞定!」其實,這些表定的營養素,都是過去營養學家所研究出來,能維持身體健康的要素。不過,隨著醫療生技的進展,越來越多過去沒被發現的營養素,正逐漸被證實與維持身體機能有關,因此,多吃天然的食物為主,而營養品為輔更能預防感冒!
-
2020-01-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紫外線照射過就能治病?維他命D的離奇身世
我在這個網站已經發表了大約50篇維他命D相關的文章。第一篇維他命D這個怪咖是在2017-1-26發表,而第二篇綿羊,紫外線,維他命D則是在2017-1-31發表。我之所以會把維他命D叫做怪咖,是因為第一、它根本就不是維他命,而是荷爾蒙,第二、它的終極來源根本就不是食物,而是陽光裡的紫外線,第三、紫外線和維他命D之間的關係有一段離奇的研發過程。有關這三點,我雖然有在這兩篇文章裡稍作解釋,但其實它們的情節是值得拍電影。 在1922年,美國生化學家馬可倫發現魚肝油裡含有一種可以治療佝僂病的元素,所以他就把這個元素命名為維他命D。可是,早在1890年,英國傳教士Theobald Palm就已經發現,小孩子只要曬太陽就不會得佝僂病,而患佝僂病的小孩只要曬太陽,就會好起來。在1919年,波蘭裔的德國小兒科醫生Kurt Huldschinsky更進一步發現,用紫外線照射患佝僂病的小孩,就可以把他們治好。馬可倫發現魚肝油可以治療佝僂病,是用老鼠實驗模型做出來的,而這種老鼠就是用缺乏維他命D的飼料(當時並不知道)餵養而製作出來的。所以,好幾位科學家為了要了解陽光和紫外線是如何能防止和治療佝僂病,也在1920年那段時間開始用這種老鼠模型來做實驗,而理所當然,他們都是將紫外線照射到患有佝僂病的老鼠身上。可是,怪事發生了:奧地利科學家Eleanor Hume和Hannah Smith發現,他們並不需要用紫外線照射患有佝僂病的老鼠,而是只要把這些老鼠放進用紫外線照過的罐子裡,就可以把佝僂病治愈。所以,他們的結論是,紫外線照射過的空氣可以治愈佝僂病。(附註:儘管無法追溯他們所做的實驗,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並非空氣,而是罐子裡的飼料、木屑、糞便、或某些不明物質被紫外線照射後產生當時尚不知知曉的維他命D)。在1923年,另一怪事又發生了:馬可倫的學生,史丁博克(Harry Steenbock)和同事發現,患佝僂病的老鼠既不用自身被照射紫外線,也無需被放進紫外線照射過的籠子裡,而是只要將牠們和照射過紫外線的老鼠養在同一個籠子裡,病就會好。所以,他們的結論是,紫外線照射過的老鼠所排出的糞便可能含有可以治愈佝僂病的物質(即他們當時不知道的維他命D)。史丁博克接下來又做了另一個實驗。他用紫外線照射用來製作佝僂病老鼠模型的飼料(即缺乏維他命D的飼料),結果這種原本會造成佝僂病的飼料,竟然變成可以治療佝僂病的飼料。而後續的實驗也發現,棉籽油,亞麻籽油,小麥胚芽和生菜,都可以在被紫外線照射過後,成為可以治療佝僂病的食物。儘管史丁博克當時並不知道紫外線的功能是將飼料(食物)裡的某些脂質轉化為維他命D,但是他已經有先見之明,立刻將此一發現申請成專利。而儘管此一專利早已失效,但直至今日,此一發明還是繼續深刻地影響全人類每天的生活。簡單地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裡有很多是含有用紫外線照射而產生的維他命D,例如牛奶,果汁,穀類等等。還有,很多人常吃的維他命D補充劑也是用紫外線製作出來的。原文:維他命D的離奇身世
-
2020-01-02 養生.聰明飲食
怎在日常飲食落實「低醣」?從主食到點心掌握5原則
所謂的三大營養來源,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每天進食也都是在吃這些東西,一項食物裡,通常不會僅僅只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包含不同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酉字邊的「醣」,就是碳水化合物,糖與澱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到腸胃道後,在人體消化之後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流,在胰島素的幫忙下,葡萄糖才得以進入細胞。不管我們要走路、跑步,還是單純只是坐在沙發滑手機,都需要葡萄糖作為身體能量來源。沒被使用的葡萄糖,轉成為肝醣貯存於肝臟、肌肉;若還有太多的話,再被轉成脂肪。現在大家有時說要生酮飲食,有時說要低醣,有時又是高蛋白,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改變體重。今天我們來看看想「低醣」飲食時,可以怎麼做?先從減「糖」做起:米字邊的「糖」,是「醣」的一種,是我們NG飲食中最常吃得太過頭、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加了糖的飲料、食物總是變得更吸引人,但它們對健康並不好,喝利用高果糖漿調製的飲料,或吃甜甜的糖果,葡萄糖會很快地僅入血流,影響血糖高低,很容易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當你想要減「醣」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先從減少吃糖果、吃甜點蛋糕、喝果汁、喝大杯糖飲的習慣開始努力。假如這項食物是有產品標示的,只要上面提及「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就是指添加糖份,請小心一點。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糖份小於5克的食物,若100公克裡糖佔了20克以上,就屬太多了。接下來,我們平常在飲料店買飲料,或在上餐廳用餐,就看不到食品標示,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辨識各種含糖食物。最常見的地雷,你可能以為:「不能吃甜,那吃酸可以吧!口味酸酸的飲料、醬料,糖份就不高。」錯!當口味原本是酸的時候,味道上就會加上不少的糖來調整,所以當你喝一杯檸檬紅茶時,口味雖然有酸酸的感覺,但裡面糖份會比紅茶來得更高。酸梅汁、酸辣醬等等,其實也都是帶有大量的糖份,務必要注意。另外一個減糖重點是,不要喝果汁。過去大家以為果汁很健康,但果汁比水果少了纖維,卻增加了更多更多的糖,即使是百分之百還原果汁裡的糖份都還是很高,喝了人也不會有飽足感,還會吃更多食物。因此,請不要喝果汁!更多減糖方式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讓自己身體愈來愈習慣無糖口味,從心減少對糖的依賴和成癮,才能讓自己往健康路上邁進。重新思考主食選擇:「醣」裡面包含了「糖」和眾多澱粉類,而大部分的文明裡,我們都是吃澱粉多醣類為主食。有的吃米飯,有的吃麵包,有的則吃麵條、麵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白飯一定要吃飽吃足」這樣的概念,沒吃完自己面前的那碗白飯包準被家長念。然而,現在我們了解,這些主食通常都屬於精緻澱粉,是高碳水但低纖維的,在體內會快速被消化轉成葡萄糖,讓血糖上升的很快,因此對健康而言不是那麼理想。當然,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吃飯吃麵吃麵包了,但在選擇上,真的可以做一些調整。例如你可以選擇糙米,而不是白米。糙米是全穀類,帶有胚芽、胚乳、和麩皮,這些是我們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這就是我們該選的主食!除了糙米之外,紫米、全燕麥、糙薏仁也都是好的全穀類來源。記得,不要吃太多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等精緻澱粉類型的主食,而是要改吃全穀類的主食。你可以戒糖,但不要完全戒醣,還是要攝取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只是要少一點精緻澱粉。剛開始從吃白米改成吃糙米之際,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這是大家從小被教導,且維持好幾十年的習慣。你可以有段過渡期,以漸進式的方式來讓自己更習慣糙米。像是剛開始先買市面上包裝好的「糙米20%,白米80%」的米來煮,這算是踏出第一步。接著可以一次各買一包白米、一包糙米,要煮的時候就白米一杯、糙米一杯,這樣就達到50%、50%的目標。接下來再逐步增加糙米比例。目前外食選擇中,提供糙米飯的店家實在是少之又少,建議便當店、自助餐等店家,可以考慮提供糙米飯選擇,讓更多外食族能吃的健康。多吃低澱粉的蔬菜蔬菜裡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嚴格來說,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纖維也是多醣類,但為什麼我們該多吃這種「醣」呢?因為纖維是人體難以消化的多醣類,我們吃進去後不會增加體內什麼熱量,也不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如果膳食纖維足夠,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秘,有些纖維還能降低身體膽固醇數值。整體來說,高纖飲食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腸道癌症的機會。還有,纖維比較多的時候,食物就比較具份量感,讓人飽足。在我們選擇低醣飲食時,低澱粉的蔬菜務必要吃得足夠。澱粉類比較高的植物通常是根莖類,像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玉米、甜菜等,澱粉就比較多。如果你想吃地瓜或馬鈴薯,記得把它們算在主食那一類。那哪些是應該多吃的低澱粉蔬菜呢?大家常吃的花椰菜(青色與白色都是)、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等都是!增加優質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醣、也想要減重,那每一餐都添加優質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蛋白質時,我們身體會比較有飽足感,比較不會一直好餓想吃點心,而且還能在減重的同時維持住肌肉的質量。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選擇,記得每一餐都至少選擇一份來添加。例如在早餐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吃一個麵包解決,但這裡面就完全沒有蛋白質,而是精緻澱粉與糖的組合,升糖快速,但很容易讓人八點才吃完麵包,十點又餓了。因此可以考慮改成以蛋為主體的早餐,炒蛋、蒸蛋、茶葉蛋都可以,或改成吃雞胸肉沙拉,改成吃香蕉加無糖優格,都是比麵包更好的選擇。為點心做準備如果你真的很餓,是不是會取找一包餅乾來吃呢?然而,這些包裝好的餅乾、洋芋片、零食也是低醣飲食的大忌,因為成分不外乎是精緻澱粉、麵粉、和糖,一整個就是高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不過人都有突然會餓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選擇什麼解解饞呢?適量的杏仁、腰果、夏威夷豆、花生,可以是不錯的選擇。但請記得,請選擇無調味的,不要選加鹽或加糖的版本來增加身體負擔。一次吃一兩顆,放在嘴巴裡慢慢咀嚼,感受堅果的味道香氣,不要一次一大把咻咻咻的解決掉。蛋除了可以當早餐,你也可以把蛋當成是個零食。現在超商都有賣茶葉蛋,取得方便,一顆蛋裡面碳水化合物少,但有6克蛋白質,讓人更有飽足感。每天吃的三餐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麼選擇食物,選對食物,身體負擔就比較少,對健康就更有益。掌握低醣飲食的五大原則,就算我們無法一日內改變舊有的飲食習慣,但從這些方向出發,對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家人、朋友間的飲食習慣會互相影響,如果你想要達到減醣飲食,那就要多分享這樣的資訊讓朋友、家人知道,讓大家一起了解如何正確選擇食物,才能維持減醣的好習慣。原文:想嘗試低醣飲食?掌握五大原則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了才能甩脂肪、穩血糖!專家教3族群如何吃蘋果
40歲之前你什麼時候吃都行,但40歲之後,我們開始步入中年時就需要格外多注意了,吃水果要考慮一些身體的反應,吃對了會幫助你預防慢性病,吃錯了會增加不少麻煩。糖尿病人吃蘋果血糖高的人也可以吃水果,應該選擇血糖指數低、含糖量少、膳食纖維多的水果,蘋果沒問題。但是,糖尿病人吃水果並不建議和正餐一起吃,以免累加了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而作為半上午或半下午的加餐沒問題,每次吃100克大約半個蘋果。血脂高的人吃蘋果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和多酚類抗氧化物以及較多的鉀,對保護心血管、減少食物中的膽固醇吸收和促進體內膽汁酸代謝是有幫助的,所以高血脂的患者如果血糖不高的話可以蘋果放在正餐裡面吃,還可以減少進食,降低膽固醇吸收,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肥的人吃蘋果減肥瘦身的人可以拿蘋果代餐,比如每週不相鄰的2天選擇輕斷食,每天500大卡的熱量(是平時大約1/4的熱量)每百克紅富士熱量是205大卡,也就是說輕斷食時每天大約可以吃兩個大紅富士。在每天最餓的時候吃蘋果想想還是挺幸福的,最主要是可以更好的清除體內“垃圾”。腸胃不好的人不要晚餐後吃蘋果,以免反酸噯氣燒心不舒服。本文摘自營養老爸聊配餐
-
2020-01-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鈣片或維他命D防骨鬆?最有效方法太空人都在做
我在演講養生保健相關議題時,都會播放一個影片,裡面是一位女太空人在介紹國際太空站裡的健身機器(跑步機,舉重機,腳踏車),而她也解釋說,太空人為了避免或減緩骨質流失,每天都要做兩小時的運動。我有幾位朋友,包括幾位醫生,是屬於士可殺不可辱,寧死也絕不運動那一型的。他們說不擔心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因為他們的醫生(包括醫生的醫生)有叫他們吃維他命D和鈣片。所以,我演講時放那個影片的目的就是要問大家,如果吃維他命D和鈣片就能防止骨質疏鬆,那為什麼國際太空站要耗費這麼大的能源來把重達數千公斤的健身機器送到外太空?又為什麼太空人每天要花兩小時寶貴的時間來做枯燥無聊的跑步,舉重,和踩腳踏車? 答案其實不難找,而最直接了當的應該是一篇2012年發表的綜述論文Mechanical loading and how it affects bone cells: the role of the osteocyte cytoskeleton in maintaining our skeleton(機械負荷及其對骨細胞的影響:骨細胞骨架在維持骨骼中的作用)。它開宗明義就說:「缺乏運動不僅是會導致年長者骨質流失和骨折,而且也一樣會導致臥床不起的患者或不活躍的年輕人骨質流失和骨折。 這種情況正迅速地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醫療保健問題之一。 骨細胞(Osteocytes)是我們骨骼中的細胞,它們會在機械性刺激的情況下促進骨骼形成,但在缺乏這種刺激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骨骼的降解。」所以,在沒有機械性刺激(即運動)的情況下,吃再多的維他命D和鈣片也無法避免骨骼的降解。事實上,最新的研究(2019)還發現,吃越多的維他命 D 補充劑,骨密度就越低。有關運動可以減緩年長者骨質流失的論文是多不勝數。在這裡就只提供兩篇最新的(2019)臨床研究論文及一篇出自台灣的臨床研究論文。2019-12-4發表的Effect of Aerobic or Resistance Exercise, or Both,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sm in Obese Older Adults While Die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對肥胖年長者節食時骨質密度和骨代謝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減肥而引起的骨質流失會妨礙肥胖年長者的減肥治療,因為這可能會加劇與年齡有關的持續骨質流失並增加骨折的風險。 因此,建議肥胖年長者的減肥療法應包括定期運動等干預措施,以減少隨之而來的骨質流失。這項研究表明,與有氧運動相比,阻力運動和有氧運動+阻力運動的組合比較能減緩肥胖年長者的骨質流失。2019年八月發表的Dose-respons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ont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運動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和含量的劑量效應)。引言及結論:運動是防止更年期骨吸收的最廣泛使用的非藥物策略之一。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運動量,尤其是力度較強的運動,可以較有效地減緩骨質流失,並且可維持一段時間。2017年八月發表,出自台北醫科大學的Body composition influenced by progressiv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exercise of sarcopenic obesity elderly women: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肌少症肥胖女性進行性彈性帶阻力運動對身體組成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肌少症涉及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質量下降,從而導致年長者虛弱和殘疾。 當與肥胖症一起發生時,它被定義為肌少肥胖症。與單獨的疾病相比,它可能導致更多的功能限制和代謝紊亂。我們的研究表明,進行性鬆緊帶阻力運動可以降低老年肌少肥胖症婦女的脂肪量並增加其骨密度。美國國家老人健康研究院有一個網頁是專門在討論骨質疏鬆症(本文插圖就是拷貝自此網頁)。它說要防止骨質疏鬆就應當要吃富含維他命D及鈣的食物,還要做負重的運動,例如舉重,爬樓梯,跑步,爬山,等等。它可沒說要吃維他命D補充劑或鈣片喔。原文: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
-
2020-01-01 新聞.健康知識+
血壓老降不下來?飲食上忽略2點對控制病情沒好處
相信不少的人對高血壓都是非常熟知的了,這種疾病非常簡單,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主要是指血壓高到一定程度,在醫學上把血壓值為140/90的就可以被診斷為高血壓了。對於這部分人群,穩定病情最好的方式是吃降壓藥以及飲食的控制。可也有不少的高血壓患者說,為什麼血壓總是降不下來?如果你是這種情況,還要著重看下你的飲食。控制食鹽的量。在多項的研究上都發現,食鹽攝入過多會影響血壓水平,讓血壓升高。並且,對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的人群,醫生往往也會建議他們要控制每日食鹽的攝入量。在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每日吃鹽的量小於5g。為了幫助大家實現這個目標,還可以選擇購買限鹽勺。加上用鹽的小技巧,如在炒菜的時候選擇最後放鹽, 一種菜搭配多種食物。如選擇洋蔥、肉類、 馬鈴薯、胡蘿蔔搭配,其中的洋蔥便是具有風味性的蔬菜,可以提高飯菜的口感,促進人們的食慾。日常控鹽還可以降低零食的食用,如盡量不吃膨化性食物, 這樣的食物含鹽量較高,並不適合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吃。少攝入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類食物、加工肉類食物等等,這樣的食物非但容易增加血管堵塞的危險,還容易增加體重。對於高血壓人群來說,相比於正常的體重,肥胖的體重更不會對病情有益。相反, 對於肥胖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個是要控制自己盡量少吃或者不吃高脂肪的食物,還有一個是降低自己的體重。據相關的研究發現, 每降低10公斤,它的收縮壓可以降低6mmHg, 而舒張壓可以下降到4.6mmHg。在這種狀態下, 要合理控制飲食跟適量運動。運動是可以保持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基礎, 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時間至少為半個小時,是一個成年人應該付出的。最後,高血壓人群不要經常熬夜,熬夜雖然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慢性病人群熬夜,容易造成內分泌紊亂等多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會升高血壓了。與其這樣,正確的做法是保證充足的睡眠,按照成年人的標準,每天每人睡夠8個小時,老年人睡夠6個小時為佳。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20-01-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一級致癌物!日本百合、旗魚片驚見鎘超標已銷毀退運
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23件產品不合格,其中日本北海道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皆被驗出重金屬鎘超標,1萬170公斤的百合和2.5公斤的旗魚片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依據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重金屬鎘的限量標準為0.05 mg/kg,但在日本北海道地區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分別檢出0.09mg/kg和鎘0.24 mg/kg,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鎘是第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長期暴露會增加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由於鎘是提煉鋅的副產品,常被用來用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或是製造塑膠的穩定劑,因此常發生在工人因吸入鎘引起急性鎘中毒。顏宗海表示,鎘經由食物進入人體約有6%會被吸收,但因為會在體內累積,長期食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對腎臟和骨骼造成傷害,引起腎小管傷害、軟骨症和痛痛病。過去常會看到海鮮會驗出鎘,另外若是農地遭受鎘污染,農作物也可能鎘含量超標。兩項進口產品皆來自北海道,是否代表該地區遭受鎘污染?食藥署科長陳慶裕表示,由於兩項產品分別來自海洋和陸地,因此無法斷定北海道地區的農田遭受鎘污染。但將會持續監測該地區的進口產品,若繼續有鎘含量超標的情況,將會與日方進行了解。另外,從日本進口的抹茶、金柑和鮮奇異果、馬來西亞出口的肉骨茶藥膳湯料,以及瓜地馬拉進口的綠豆蔻等食品,也因驗出殘留農藥含量不符規定與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等原因而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
2019-12-31 新聞.健康知識+
減緩經痛、治百病…喝熱水的「神奇功效」是否為真?
在民間,熱水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包治百病,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但……又彷佛只是個笑話。相信姑娘們碰到「喝熱水」這個問題,也可能會疑惑喝熱水到底有什麼神奇功效。下面,我來談談一個醫務工作者的看法。1、關於熱水的傳說講真,密探兄雖然喜歡歷史,但沒有歷史學家的考證精神,真心不知道為啥會流傳出這麼多關於熱水的神話。思前想後,也就找到這麼一種解釋:在舊時代,大家衛生狀況比較差,從河裡、井裡、陰溝裡舀起水就喝,比較容易感染一些病毒、細菌、寄生蟲之類的微生物,從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把水燒一燒再喝,這些微生物絕大多數都被殺死了,就不容易出現胃腸道的感染。但是,換個角度再想想,人類說到底不還是動物的一種麼,為啥別的動物不喝開水也沒見總上吐下瀉、胃腸道感染呢?反倒是乾淨慣了的我們,如今接觸些不潔食物就很容易得病。只能說,燒水這種行為,減少了少數致命的感染,同時有可能使我們變得「嬌氣」,從而免疫力沒那麼強,一旦不注意反而更容易生病。2、喝熱水究竟有啥用?對於處於經期的姑娘來說,熱水的確可以促進盆腹腔的血液循環,進而帶走更多的前列腺素、血管加壓素等,從而緩解痛經的情況……但是,對,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在但是之後的,但是,熱水對痛經的作用僅限於此了,它並不能減少這些物質的產生,療效並不好,痛經嚴重時根本不好使。所以,除了安慰和水本身的作用,密探兄還真是想不出熱水有啥其他特殊功效。當然,好像也沒見哪位學者去做個隨機對照研究,嚴肅地證明這個問題。問題是,貌似在這個星球上,除了華人,基本就沒有哪國人喝熱水。在默認我們不是特殊體質民族的大前提下,這相當於在做一個隊列研究了:華人喝熱水,外國人喝涼水,看看結局有啥差別。顯然,一來人家也沒多得什麼病,二來平均壽命還比我們長呢。3、喝錯熱水會致癌?中國食道癌是發病率排行第三、死亡率排行第四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胃癌和肝癌。還真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可怕的惡魔竟然與我們和藹可親、包治百病的「熱水」大兄弟扯上了關係。沒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意味著其很可能增加食管癌的發病風險。為啥呢?首先,腫瘤的發生機制非常複雜,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明白。一般將致癌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塊,也就是指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後天的環境、飲食等因素。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基因強大的人,他可能後天再怎麼抽煙也不會得肺癌,然而一個先天易患肺癌的人(基因不好的人)也跟著抽煙,那多半逃不掉肺癌的魔爪。那麼,對於食道癌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基因這玩意兒是先天注定的,誰也改變不了,變數就在於後天因素,包括:煙、酒、醃製品、高溫食物等。4、為啥不能喝超過65℃的水?許多腫瘤的發生與機體損傷再修復過程中的基因突變有關。有些人覺得喝熱水連胃裡都熱乎乎的。然而,過燙的食物經過食道,與嬌嫩的食管黏膜接觸時,會燙傷食管黏膜上皮細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機體會非常負責、主動地去修復這些損傷。因此,對於愛吃燙食的人而言,其食管黏膜幾乎每天都處於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輪迴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說我們機體修復能力很強,精確度也很高,但是難免偶爾出錯。有時候這種「錯」就是——突變成癌細胞,再經過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發展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癌,進展期惡性腫瘤。5、如何預防食道癌?首先,盡量避免高危因素,包括:食用真菌污染的、醃製的、高溫的食物,吸煙,飲酒,口腔衛生條件差等。其次,一定要定期體檢。這裡所說的體檢,主要指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進行防癌體檢。比如,大家知道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那麼對於40歲以上的人而言,可以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胸部CT平掃;對於發病率第二、第三的腫瘤——胃癌和食管癌,則可以在45歲後每一兩年做一次無痛胃鏡,一旦有問題,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讓喝慣熱水的我們再去喝涼水,常常出現各種症狀,這又進一步鞏固了熱水的神奇地位。為什麼出生在國外的亞裔的血統,從小喝著國外的涼水,也並沒有任何不適,更不會產生所謂的「寒氣」?說到底,還是習慣問題。況且,無論是喝涼水還是喝熱水,我個人的看法是:只要喝了沒有不舒服,愛喝啥就喝啥,前提是別太熱,別超過65℃。本文摘自「第十一診室」公眾號
-
2019-12-31 新聞.健康知識+
你最好也別做!空服員告訴你搭飛機不會做的5件事
不管你乘坐過多少次飛機,都不及空服員那麼多。因此,空服員知道在飛行期間做哪些事情來保持健康、充份休息和心情偷快,以及如何成為一個體諒別人的旅客。如果你坐飛機時有以下任何一種行為,應考慮改變:1. 老是坐在座位上阿聯酋航空的乘務員蘿倫‧吉爾福伊(Lauren Guilfoyle)說:「安全帶標誌燈關掉後,要起身走遍整個機艙,使腿部血液流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說,在長時間飛行中,缺乏運動會增加羅患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但只需站起來走動就可降低這種風險。2. 鬆開安全帶睡覺國內航班的空姐蘇珊說,她和同事都不會「在安全帶鬆開的情況下入睡」,因為沒有人知道飛機何時遇到亂流或其他意外事件,所以在小睡時最好綁上安全帶。3. 喝咖啡或熱茶化名麗貝卡(Rebecca)的國際乘務員說,你可能不會看見乘務員在飛機上喝咖啡或茶,無論他們多麼疲倦。她解釋說:「我們不知道飛機上的過濾系統是否良好或是否曾清潔過,我不知道用來煮咖啡和茶的熱水是否乾淨。」4. 赤腳在機艙行走雖然每架飛機的機艙在起飛前都清潔過,但細菌仍會殘留在地板上。吉爾福伊說,這是空姐永遠不會赤腳在機艙行走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有時眼鏡掉下來摔破了,或最年幼的旅客丟下麵包屑,所以地板上可能有尖銳物體和食物。」5. 把擦鼻涕的紙巾放入座椅靠背的口袋麗貝卡說,在飛行途中打噴嚏沒有問題,航空專業人士也會碰上,不過乘務員絕對不會把用過的紙巾塞入座椅靠背的口袋裡,否則他們就不得不在著陸後清理一堆濕淋淋、令人噁心的骯髒紙巾。
-
2019-12-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摻假咖啡的黑歷史 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日前西雅圖咖啡才因為使用羅布斯塔咖啡摻入號稱100%阿拉比卡咖啡中,而被媒體踢爆。韋恩認為這是件當之無愧的食品詐欺事件,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算不見得造成安全問題,讓消費者的健康受到影響,但是買到這種黑心食物,一定會讓人感到非常的生氣。而眾多農產品中,咖啡是黑心商人優先鎖定的,因為咖啡廣受世人歡迎,很多人根本視它為必需品,所以咖啡價格在近幾十年來已經翻倍,而咖啡的期貨價值僅次於石油而已。所以殺頭生意有人做,黑心咖啡的歷史恐怕超過了兩百多年,這可是從19世紀就有很多明確記錄的,然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變成黑心業者與執法者/食品專家的鬥法,黑心摻假手法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咖啡摻假的源頭- 菊苣黑心咖啡主要的起因是商人想灌水賺黑心錢,所以摻入了其他農產品,自從1820年代,德國化學家阿庫姆就在倫敦成為食物打假專家的先驅,阿庫姆首先指出,當時倫敦店裡的研磨咖啡粉,很多都摻入了烤過的菊苣粉,菊苣粉用的是菊苣這種植物的根,菊苣的葉子一般是當蔬菜用,而其肥大的根本來沒什麼用,後來黑心商人發現它富含澱粉與醣類,所以烤乾磨碎後,就可以充入研磨咖啡粉裡面增量,而另外想讓顏色更像一點的話,就再加入黑糖來調黑一點。這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的黑心咖啡配方了。當時英國很多人就在抱怨,來自印度的咖啡根本沒有不摻菊苣粉的。1856年的泰唔士報曾經寫道「我們要咖啡,卻得到菊苣根粉末,我們要菊苣根粉末,卻得到燒焦的胡蘿蔔和馬肝粉。」所以當時很多化學家矢志研究抓出摻假黑心咖啡的方法,其中一位名為亞瑟・哈塞爾(Arthur Hill Hassall)的醫生發現當時最新的科技-顯微鏡是發掘黑心咖啡的利器,因為在顯微鏡下,咖啡與菊苣的顆粒看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所以可以成功鑑別是不是純的咖啡粉。所以這項成果在1852年,還發表在現在仍是醫學權威期刊之一的刺胳針(Lancet)之上。咖啡摻假的大宗- 穀類根莖澱粉只是咖啡摻假的獲利實在太高,所以讓咖啡黑心商人們仍前仆後繼,用其他各種東西來摻假,其中最常用的還是各種穀類或是根莖澱粉,比如說小麥、大麥、橡實、杏仁、玉米、蒲公英根等等。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物資缺乏,還由政府大力推動民眾選用代用咖啡,這個代用咖啡就是用橡實做的,由政府統一配給。韋恩在之前的調查裡也看到台灣也生產過這種咖啡,不過應該可愛地不是出於黑心。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雖然據傳早至荷蘭時代,日本時代也曾推廣,只是產量一直不是很高 (一棵台東百年咖啡樹,牽起日本與台灣的咖啡情緣) 。直到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政府還從台灣東部生產咖啡供軍隊提神之用。只是近年來文史工作者尋根到花蓮豐田村,才發先當年參與生產的阿嬤口中得知,當年許多生產的ㄍㄚ ㄅㄧ,其實都只是由盛產的樹薯磨粉炒熟而成,算是一段令人莞爾的歷史。只是當年的日軍到現在依然不知道他們喝的咖啡是太白粉炒來的,如果真有提神的效果應該也是安慰劑效應的心理作用吧。協會調查的紀錄如下:呂月嬌阿嬤突然語出驚人,指著旁邊的房子說:「佇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係咖啡工廠。」(那前面是太白粉工廠,後面是咖啡工廠)」)協會聽了大吃一驚:「找了這麼久的咖啡工廠竟然在這!」於是趕緊詢問阿嬤:「阿嬤,以前你們也在這裡烘咖啡哦!」阿嬤:「烘係啥?係用炒的。」協會聽了以後更加認定,嗯--的確是,非洲的確有許多部落的原始做法,Discovery都有播。他們將咖啡放置在鍋中炒再加水,變成最粗製原始的咖啡。於是我們進一步詢問:「阿嬤,那你們怎麼炒咖啡豆?」阿嬤:「伊就收一收、曬一曬,全部拿去灶上炒,炒到黑就好啊。」協會:「阿嬤,那當時候的咖啡豆從哪裡收的?」阿嬤沒有理我們:「當時戰爭開始,天上都有米軍的飛凌機佇咧繞,男生攏抓去作軍伕。彼時間日本人聽別人講過,阮有咖啡,就來叫我們全部作咖啡,說要上去前線給打戰的士兵使用。」協會:「哇!阿嬤你們以前咖啡是送去給士兵用的啊!?」這就有道理了,難怪問早期的居民們都不知道村子有咖啡這件事情,只有日本人知道。阿嬤:「係啊,本來係阮自己好玩,隨便喝喝,後來就全部都作成咖啡給日本人。」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豆是從哪個村產的?」阿嬤:「什麼咖啡豆?」協會:「咖啡用的那一粒粒的豆子啊!」阿嬤:「哦!係啦,炒一炒以後變成豆子。」協會:「毋係啦,係『咖B豆仔』!」阿嬤:「伊丟炒一炒就『咖B豆仔』啊?」協會:「……?」阿嬤:「???」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從哪裡來?」阿嬤:「阮毋係剛講過?」協會:「毋係,毋係『豆仔』,係『咖B』。」阿嬤:「哦哦哦!嘛係同款啊,樹薯粉沉澱不是有渣渣漂在上面?蒐集起來後,全部拿去廚房炒……」協會:「???」阿嬤:「炒完了後,毋係會結塊?」協會:「啊?……是?」阿嬤:「結塊我們就再磨一次,磨成粉狀,裝成罐子給日本人拿過去。」協會:「阿嬤,你講那咖啡係樹薯粉?」阿嬤:「毋係,係伊的渣渣。」協會:「啊不是用咖啡豆?」阿嬤:「有咖啡豆啊!哪沒?伊炒一炒就變咖啡豆。」協會:「???」協會受不了了,問阿嬤:「咖啡樹?」阿嬤:「毋係啦,咖啡係生在土裡的,哪有樹。」協會:「生在土裡……。」阿嬤:「對啊!之後攏給日本人,送去前線給士兵喝。聽伊講,咖啡喝下去精神都很好。」協會:「……。」-------------------協會終於受不住了,決定跟阿嬤一次攤牌搞清楚,重新來一遍。協會:「阿嬤,咖啡是什麼?」阿嬤:「什麼咖啡是什麼?咖啡就樹薯沉澱的那個渣渣,你不是說那是咖啡?」協會:「毋係啦……。」協會:「嗯……,那咖啡豆是什麼?」阿嬤:「那渣渣炒一炒結塊,嘛係你講的,咖啡豆啊!」協會:「……。」協會:「你們送去給前線喝?」阿嬤:「對啊,前線打戰幾天都沒得睡,喝咖啡可以不用睡覺!」協會指著旁邊的房子問阿嬤:「這是咖啡工廠?」阿嬤:「毋係啦!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廚房才是咖啡工廠,日本人當時攏啊捏講。」阿嬤帶我們進到屋子裡面,指著他們家的灶頭說:「佇加炒咖啡豆,係阮的咖啡工廠。」協會:「……。」阿嬤繼續說:「今日仔的咖啡攏太多添加物、香精,喝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的天然。古早時我作咖啡的,咖啡沒有現在這麼香。」協會:「……。」--------------------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上述對話取自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咖啡摻假- 豆類與種籽咖啡摻假還有一個派系,就是用各種豆類或種籽,比如說大豆、綠豆、鷹嘴豆、棉籽、羽扇豆籽等等,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大豆做的「假」咖啡就曾經盛行於物資被封鎖的南方陣營。事實上,南方陣營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咖啡替代品,而這種「假」咖啡,被統稱為林肯咖啡,因為南方人認為他們得喝這種咖啡都是林肯害的,當時甚至連炒熟的葡萄籽都被用做咖啡替代品之列。大豆(黃豆、黑豆)替代咖啡其實一直源流到現在,反而受到現代一些消費者的歡迎,韋恩也曾經在七三茶堂喝到過以台灣黑豆炒成的黑豆拿鐵,其實它味道還真的很像真的咖啡做成的拿鐵,沒有咖啡因是這類大豆咖啡最大的好處,所以對於怕咖啡因造成心悸或是睡不著的人,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食物以外的黑心咖啡填充物近年來,越南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咖啡出口國,很多研磨咖啡粉出產自越南。只是之前越南也出現過聳人聽聞的黑心咖啡案件,居然是黑心廠商回收舊電池, 然後打開電池取得裡面的電池芯粉,然後甚至摻上泥土、石粉,再加入劣質咖啡豆中,製成黑心咖啡粉銷往越南各地。該項產品雖然沒有流入台灣的跡象,不過也是嚇到許多人如驚弓之鳥了。替代與摻假的紅線總之,假咖啡其實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其實大家也不用覺得現代人特別壞。咖啡裡摻入替代物其實可能有其背景與文化,也不見得都是黑心的事,只不過完全就是兩大原則:1.有沒有做到透明公開告知使用了大豆、菊苣等替代品,或是用了羅布斯塔豆,那就公開告知消費者,做到誠實標示就不是一件壞事,由消費者自行來判斷。像菊苣咖啡、大豆咖啡現在反倒成為咖啡文化裡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很多人欣賞的。有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2. 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作為咖啡的替代品,當然要用安全、合法可用的食品原料,電池、礦物等當然是不允許的,有些植物如棉花籽有安全的疑慮,當然也不適合使用。原文:咖啡替代摻假的黑歷史-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
2019-12-3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燒烤、加工肉增罹癌風險?專家解析無須為此放棄美食
燒烤和碳酸飲料,真會增加患癌風險嗎?如果有人告訴你,燒烤、加工肉製品、甚至碳酸飲料中的一些添加劑和化學物質,會提高患癌風險,你能忍心放棄這些受歡迎的美食嗎?這些所謂的風險到底有多少可以相信?癌症專科醫院希望之城臨床營養師Beatriz Campos,分析了有關食物的五個癌症傳聞。1.吃燒烤會增加你的癌症風險嗎?Campos表示,如果你烹飪的時候溫度過高,一些肉類可能會被燒焦,在肉中發現幾種化學物質,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但是這種風險非常小,小到你沒有必要捨棄美味的燒烤。在燒烤的同時,可以嘗試降低火量,不要讓食物烤焦,這樣可以讓你攝入到更多健康的蛋白質而不是焦肉,更有助於身體健康。2.使用不粘鍋會增加患癌風險嗎?市面上常見的不粘鍋塗層是聚四氟乙烯,而製造聚四氟乙烯需要使用全氟辛酸。根據某些研究,全氟辛酸會增加某些患癌風險。話雖如此,但聚四氟乙烯本身和患癌風險並沒有什麽關系。Campos表示,使用聚四氟乙烯塗層的不粘鍋進行烹飪時,食物實際上是不會吸附其中的化學物質的。但要強調的是,如果不粘鍋塗層損壞了,那你需要換一口新鍋。更重要的是,聚四氟乙烯不粘鍋塗層很有用處,可以在烹飪時少放點油,實際上不應僅僅要關註烹飪的工具,最應該關注的其實是,過量脂肪攝入和肥胖本身。3.硝酸鹽會帶來更高的患癌風險嗎?硝酸鹽是一種添加到熏肉、熟製肉類或醃製加工肉類產品中的食品防腐劑。除了在加工過程中可使肉類有更長的保質期之外,在醃製肉類時還能讓肉製品有一種特別誘人的顏色。Campos說,已有研究表明,由於硝酸鹽,一些加工肉類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但是這樣的結論並非一種直接的關係,並非你喜歡吃培根肉,你就一定會患上癌症,但相關風險的確會有所增加。所以要盡量避免硝酸鹽的攝入,尋找一些快捷、健康的蛋白質和替代品,比如雞蛋沙拉、金槍魚、新鮮烤雞等,要選擇更新鮮的食物而不是硝酸鹽。4.碳酸飲料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麽有害健康?碳酸飲料是否會升高潛在的患癌風險?一直備受爭議,問題的關鍵在於肥胖,這和飲料的甜度沒有太大關係。糖和癌症之間確實是和肥胖有關,所以說,如果喜歡甜飲料,可以選擇無糖飲料或代糖飲料,而不要選擇普通的添加了白砂糖的飲料。無糖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Campos表示,水、不加糖的冰茶和富含果汁的飲料,才是最好的選擇。癌症的風險和人體的體重關聯更大,人造甜味劑或糖並不會直接導致癌症。5.食用有機食品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嗎?Campos說,沒有證據表明有機食品可以減少癌症風險。只是希望人們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無論它們是不是有機食品。降低癌症風險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體重,也要選擇健康的食物和烹飪方式。所以,你可以繼續享用美味的燒烤,使用不粘鍋來減少用油量、烹飪食物。最後,請關注自己的整體健康,這才是應該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