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橘世代.時尚橘
搜尋
食物
共找到
8054
筆 文章
-
-
2020-03-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須知/居家隔離檢疫者與家人該小心什麼?
中韓義伊返台居家隔離檢疫者該怎做? 家人防護須知這幾件事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全台已達44人確診個案,國人海外旅遊若從警示區回台,包括中港澳、南韓、義大利、伊朗、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又如果有確診者,需居家隔離14天。由於冠狀病毒容易透過飛沫傳染,甚至也會在殘留在物品表面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其表面,都會有病毒附著在上面,普通人經雙手接觸後,再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那麼,被居家隔離、檢疫者要如何才能避免病毒繼續傳播給其他人,照顧者無論是醫護相關人員或家人們又該如何徹底落實防疫工作,確保衛生清潔呢?以下整理相關做法供民眾參考,以便能平安度過病毒肆虐的這段期間,保護好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返台後怎麼回家?▌ 親友接機▌ 中短程旅客:搭機場排班計程車,採跳表方式收費。▌ 長程旅客:搭乘租賃車,計價比照高鐵票價2倍向乘客收費。▌ 台東及離島:搭排班計程車至松山、台中、高雄機場、基隆港或高雄港,然後轉搭國內海空運航線,再搭計程車或由親友接送回家。從3月4日起需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不能搭乘大眾運輸,一定要坐機場排班計程車或租賃車。在為期一周的宣導,自3月11日起,若入境居家檢疫者違反該方案規定,仍搭乘大眾運輸返家,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可處罰100萬元。被居家隔離了,要準備什麼東西?1.口罩同一副口罩應只限同一個人重複使用,且應每天更換,並檢查口罩有沒有破損。戴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口罩與鼻樑貼緊,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有密合,正確使用口罩才能有效防範病毒入侵。2.漂白水、消毒水衛福部臉書粉專有教導民眾,如何自行將市售漂白水稀釋調配為消毒水或使用環境消毒用產品。首先要準備的材料有市售含氯漂白水、清水(濃度:500ppm、稀釋倍數:100倍)稀釋方式:★小量:1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中。★大量: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中。★當日配製好的消毒水要標示名稱,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3.洗手皂、洗手液另外,防疫期間,洗手的時機和正確洗手方式也相當重要,「濕、搓、沖、捧、擦」樣樣不可少!★洗手時機:吃東西前、進出醫院前、接觸病人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咳嗽/打噴嚏後…等。★洗手時應注意部位:指頭、指縫、手掌、手背、手腕……等部位。★洗手步驟:濕:用清水將雙手完全弄濕。搓:抹上肥皂,手心、手背、手指互相搓洗至少20秒。沖:用清水將雙手澈底沖洗乾淨。捧:用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並記得關水龍頭。擦:用烘手機或紙巾將手擦乾。★洗手方式:濕洗手:以肥皂澈底搓洗雙手20秒以上。乾洗手:使用酒精含量60%至80%的乾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4.酒精自行配製75%酒精一點也不難。民眾可以用量米杯或養樂多瓶將買到的95%酒精,量四次,然後再量一次純水,自來水煮準冷卻後的水即可。接著把量好的酒精及水混合在一起,就完成75%酒精了!保存方式可倒入保特瓶、乾淨的乾洗手瓶、化妝水等噴霧瓶罐裡放著,但切記外觀要寫字,標示清楚避免家人誤食。此外,衛福部粉專也補充,酒精濃度介於70%~78%就有效,並不一定要稀釋到75%剛剛好。5.體溫計隔離期間,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主動通報地方衛生局/所;地方衛生局/所應主動追蹤其早晚體溫紀錄,民眾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刻通知居家隔離/檢疫通知書上的聯絡人、所在地衛生局,或撥 1922,依指示就醫。禁止自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6.垃圾袋垃圾袋可用來裝隔離者的分泌物,如擤完鼻涕、咳嗽完吐痰後的衛生紙,應如實包裝好,並在垃圾袋內外皆可再噴灑些許消毒水。7.一次性的塑膠手套清理隔離者衣物或分泌物時,戴上一次性的塑膠手套,可避免照顧者皮膚直接與其做接觸,另外,進行居家環境清潔或消毒時,也可戴上。8.充足的水和食物如果真的不幸被居家隔離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推薦如冷凍食品、罐頭、泡麵,或是各種餅乾、零食,以確保隔離期間內,食物不會缺乏,不過也有人認為可以先請家人買好一些蔬果和肉類等食材,自己煮營養健康的食物,讓病情趕快好起來,這樣子也能避免逕自違反隔離規定外出購物。(看罰則:違反居家隔離規定者,可罰30萬元,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可罰15萬元。)9.個人娛樂用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追蹤被隔離者情緒支持與評估,發現約1成出現憂鬱情緒等,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或追劇有助減低焦慮。隔離者可準備平常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或手機,除了關注外界狀況,也能打發時間。防止居家隔離者同住家人遭感染,正確做法注意這幾件事1.照顧者應與被隔離者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減少接觸,例如分開用餐、分房睡,並注意居家通風良好。若一人租屋在外,也盡量不要返回家裡,避免感染家庭成員。2.照顧者也必須配戴口罩。3.用肥皂勤洗手。4.準備個人專屬碗筷,不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使用後也要確實消毒、單獨擺放晾乾。5.消毒常接觸的物品,例如門把、桌椅、地板…等。居住在各縣市的民眾,該怎樣尋求地方政府的協助?台北市>>居家檢疫者如屬獨居或全家人皆被檢疫,且無親友可協助送餐,由區公所協助每日送早、午、晚三餐,每餐餐費上限100元,由區公所以災害準備金支應。新北市>>民政局推出居家防疫關懷包實體包及數位版,實體包提供14片口罩及衛教資訊,數位版隨機提供各類影音平台的14天免費觀賞序號,隨機提供給新北居家檢疫者追劇看電影。教育局親師生平台,讓居家檢疫者能持續學習。>>宜蘭縣居家防疫安心包內有14天分防疫口罩、漂白水、垃圾袋、肥皂、宜蘭優質米,甚至還有花卉種子、盆栽與培養土,可種植療癒。此外,為了怕民眾在家無聊,還有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寬頻、台灣連線及台固媒體科技提供多元的電影、音樂、電子書及追劇等休閒包,以及LINE TV、LINE MUSIC 14天免費體驗序號、momo購物折價券300元。基隆市>>為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準備「暖心關懷包」,包包內有市長問候的暖心卡、衛教資料、口罩、酒精用品、簡易食品等,甚至有提供免費線上影音服務,陪伴度過居家生活上的不便。桃園>>在食物補給方面,設計出裝有零食、泡麵、燕麥、水、中藥材、用來消毒環境的氯錠等物資的「減壓紓食包」,提供給需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娛樂方面,則與平台CATCHPLAY+、LINE Taiwan、中華電信、KKBOX、蝦皮購物及台灣大哥大攜手提供2萬組體驗序號,兼顧追劇、聽歌或購物等各項服務,還有中藥黃耆等讓居家檢疫者烹煮食材補身體。台中>>台中市政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護包」,其中有電子書單,希望讓居家檢疫及隔離者利用閱讀舒解壓力。新竹市>>發放「居家關懷包」,提供口罩、體溫計、消毒液、垃圾袋等用品,並提供泡麵、零食,關懷包內也有心理諮商專線,與LINE TV和LINE MUSIC影音娛樂平台帳號,即日起若居家檢疫者與隔離者有送餐需求,市府將協助專人送餐。新竹縣>>關懷包內有關懷手冊、溫度計、口罩14個、肥皂、漂白水等物資。雲林縣>>「雲林防疫錦囊包」給居家檢疫、隔離者,包括居家環境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毛巾、小王子點心麵、八寶粥等生活用品,同時提供300組台數科「top news」APP帳密,全頻道免費居家收視14天,陪伴民眾度過隔離期間。>>嘉義縣體溫計,口罩14片(每天一片),漂白水及防疫衛教資訊等。>>嘉義市防疫安心包裡頭有14片口罩、漂白水、平安皂、運動彈力球、健康肌力操影片連結。高雄>>針對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懷服務,市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關懷包,內含物包括環境清消、洗手及心理諮商相關衛教宣導的資料、影片、口罩、關懷說帖內有「全民防疫 宅家看戲」的QR-CODE,並製作多語言版本依國籍發放。屏東縣>>縣府推出「屏安關懷包」,提供居家檢疫、隔離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體溫貼片及相關支援服務專線等,方便民眾在檢疫期間自我健康監測及有問題時可立即找到諮詢管道。>>花蓮縣居家關懷包,內有罐頭、餅乾、泡麵等乾糧,溫度計、口罩、乾洗手、沐浴用品、衛生紙,還有拖鞋、垃圾袋、曬衣架、環保餐具等日用品,並為女性貼心準備生理用品。
-
2020-03-03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罹克隆氏症 男童連續多日腹瀉、腹痛及發燒
台中一名男童連續多日腹瀉、腹痛及發燒,起初診斷為腸胃炎,住院治療一周仍不見好轉,進一步經大腸鏡檢查,切片病理報告確診為克隆氏症,對症下藥後,病情才獲控制。醫師說,此症復發率極高,多需終生服藥,建議定期回診追蹤,避免惡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陳德慶指出,克隆氏症相當罕見,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0.2,一般好發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少部分則會發生在兒童。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兒童在成長發育期間,若長期腸道發炎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容易影響生長發育。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改變,飲食西化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陳德慶說,克隆氏症的診斷過程頗為複雜與困難,疾病初期常被當成一般腸胃炎治療,若治療無效,才會進一步透過大腸鏡檢查,再經切片確認是否為克隆氏症所致;侵犯位置從口腔到肛門,但較常發生在小腸或大腸,會以跳躍式的方式引起腸道潰瘍,反覆地潰瘍後會引起腸道狹窄、黏膜層如鵝卵石般突出、腸壁變厚、膿瘍等併發症。他說,克隆氏症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發炎的免疫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腹瀉、腹痛、肛裂、血便、營養不良、貧血等,若沒有及早控制,恐出現腸道外的症狀,如肝炎、關節炎、虹膜炎、葡萄炎等。因為是不易完全治癒的慢性疾病,多數患者甚至需終身服藥。陳德慶提醒,若發炎情形較嚴重,飲食應以低渣飲食為主,並避免容易刺激腸胃道的食物,不少患者規律服藥一段時間後,因自覺症狀好轉,會選擇自行停藥。因此呼籲患者,若確診為克隆氏症,務必定期服藥並回診追蹤,才能避免疾病惡化。
-
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大壞習慣削弱你的免疫力 專家教8招改善
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想要拉高身體自我防衛的層級,大家開始想:「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免疫力呢?」美妝店、免稅店、大賣場裡,一定有許多健康食品,甚至貨架上還不乏宣稱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商品,然而這些說法模糊,又無法用科學方法驗證商品,吃了是好,還是反而傷身呢? 首先體內的免疫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需要的是平衡與協調,不是僅只有某一樣項目強就是好就是棒。記得,免疫系統裡有多種不同功能的細胞,我們該增強哪一種細胞,增強到數目多少呢?還有,增加了免疫細胞的數目,就等於增強細胞的能力了嗎?這些事情都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複雜,答案目前都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能解答。年紀、運動、飲食、和睡眠的內容,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年紀愈大,我們的胸腺萎縮,骨髓功能變得較沒效率,免疫系統的整體能力逐步變差。愈來愈容易感染,甚至會較容易發展出癌細胞。那麼,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增強免疫力呢?首先,你可以改善這幾個壞習慣!◆ 不吃蔬果生活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營養過剩,不過如果從一些微量營養素的角度來看,卻有民眾並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少動物研究發現,不管是缺乏鋅,鐵,銅,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6,或維生素C等,都可能會改變動物的免疫反應。不過缺乏單一微量元素對整體的免疫系統,會影響到什麼程度呢?目前研究結果還沒有帶來實際的定論,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注意的事情是,務必檢視自己飲食的內容。假使自己是個很挑食,幾乎不吃蔬菜水果的肉食主義者,或是常常吃的少,吃的太固定,菜單不變,都可能會缺乏身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好還是要採取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喔。自行從真實食物中攝取到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會比僅靠補充綜合維他命好,天然的最好喔。◆ 不運動假使一個人本來沒有運動習慣,剛開始運動的前幾天他可能覺得比較疲憊,但持之以恆後,變成一個保持運動習慣的人後,他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精神變好了,也比較不會有一些小病痛或不舒服症狀。運動能改善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同時也讓人睡的更好,在在都能增進免疫力。不過,也不要突然之間變成健身狂。規律運動能增進免疫力,但過度健身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喔。◆ 不休息睡覺你過去可能就曾經發現,自己如果變得很忙,需要趕工、加班時,連續熬夜睡太少幾天後,就容易有些感冒症狀。其實沒睡飽,或睡眠品質不夠好,對身體而言是個明確的壓力,還會容易導致發炎。所以對成人來說,還是盡量睡到7到8個小時吧!另外一個會搞差身體的狀況就是壓力太大,壓力這件事情是很難量化的,每個人對同樣事情的反應也不同。當走在冰天雪地中,甲可能為了美景而感動,心情超好,但乙可能覺得太冷而壓力很大心情很差。另外,會影響身體狀況的,常常是慢性的壓力來源,像是與家人、伴侶、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不良,就容易長期影響免疫狀況。所以要理解到這些壓力帶來的身體傷害,試著靠改變行為、做瑜珈、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走出這些慢性壓力,或在壓力中獲得休息。◆ 抽菸這個幾乎可以說是醫師說到不想再說了的主題,但抽菸真的是百害無一利,當然也包括了會降低免疫力,所以,想提振自己的免疫力者,請別抽菸,有抽菸習慣者還是趕快戒菸吧。改變了以上的壞習慣,我們再來正向版。健康生活的準則以下是幾個健康生活的準則,跟著做,身體功能才會好,免疫力才不打折。● 飲食中含有大量蔬果● 規律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若有飲酒習慣,節制一點,不要過量了● 睡眠足夠● 養成好習慣,平時多洗手,食物和飲水都煮熟、加熱後再進食。● 減少壓力● 該打的疫苗記得打。超過六十五歲的話,務必記得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疫苗能明顯降低因這些感染而引發的病症與死亡。還沒接種流感疫苗的趕快啊!原文:想提高免疫力,先改正幾個壞習慣!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02 養生.聰明飲食
均衡懂吃抗肺炎 營養師再曝「3大恐怖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確診案例頻傳,台灣出現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除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口罩等做好個人防疫;營養師也強調,均衡飲食可增加免疫力,但須注意「3大恐怖關鍵」。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說,均衡飲食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絕對是不二法門,其中豆、魚、蛋、肉及乳品類等蛋白質食物,是製造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食物,也是幫助建造與修復體內組織的重要物質,因此攝取優質蛋白質尤為重要。而蔬菜類食物因富含維生素A、C、E、多酚化合物、植化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如,可減少促發炎介質,強化免疫細胞,建議每天至少吃攝取3份約半斤的蔬菜,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需3分之1,體積需比水果多。水果部分則因有維生素C也能延緩發炎,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以在地當季多變化為原則,每餐食用量如拳頭大;記得「每天早晚一杯奶,豆魚蛋肉一掌心」,主食挑富維生素B群的未精緻全榖雜糧類,每天1份富維生素E的堅果種子類。陳也強調,防疫期應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更要慎防飲食衛生,避免染疫的「3大恐怖關鍵」,第一是「減少共食」,第二是「公筷母匙」,第三是「新鮮、現煮或熟食」,確保落實阻隔口沫傳染,也降低「病從口入」疫病傳遞發生機率。陳佳祺說明,減少共食機會,用餐守禮節,勿大聲聊天減少飛沫傳播機會;若是吃合菜應使用公筷母匙;盡量以新鮮現煮熟食為主或選用具有完整包裝通過HACCP等衛生評鑑之食品,減少生食;此外,保持運動習慣也能增加自身抵抗力。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陳世英:醫院感控勿忽略看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出現非法移工因照護住院病人而感染新冠肺炎,再度凸顯醫院在疫病防治上的關鍵角色,由於人員進出醫院難以掌控,對院內感控造成嚴重挑戰的問題,也再度浮上檯面。臺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醫師指出,照服員、外籍看護和外包清潔傳送人員同屬醫院感控的重要環節,一向為衛福部所關切,雖然在平時著重在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如今避免成為新冠病毒院內傳播的防疫缺口則成是當今之要務。十七年前,臺大醫院為了篩檢與診治大量疑似與確診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最後在急診爆發院內感染後,緊急關閉急診十天,那時陳世英剛升任急診部主治醫師。他表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各項公共衛生措施及醫療疫苗藥物進步,過去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傳染病已經漸漸的被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等所取代,但沒有想到,在二○○三年遇到SARS這樣嚴重的疫情猝然爆發,讓當時的公衛與醫療界在因應上措手不及。當時臺大急診的診斷疑似或確診的SARS患者太多,在臺大醫院院內負壓隔離病房滿床無法持續收治病人的情況下,大量SARS患者暫留在急診等候住院或轉院,造成環境在高病毒負載量下未及清消而遭受汙染,最後爆發院內感染而付出慘痛的教訓。當年臺大不得已關閉急診十天,重新消毒後再度開放。陳世英說,當年因為患者從急診到病房的分流以及環境清消上出了問題,於是醫院重新思考設計,包括設立戶外發燒篩檢站,增設臨時負壓隔離病房、減少急診暫留病人密度、落實環境強制除汙、以及加強疑似患者住院動線節點管控等措施,來強化SARS疫情的處置。目前國內醫院的動線、分流、感控、與後勤調度等防疫措施,大多根據當年抗煞留下來的經驗。保護急診、住院分流 保護醫護病患不過,新冠病毒與當年的SARS病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SARS病人在發燒之後才具有傳染力,而且一旦感染到SARS病毒後幾乎都會發病,因此發燒篩檢與後續隔離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新冠病毒卻有相當高比例的無症狀及輕症感染者,患者可能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顯卻具有一定的傳染力,造成疾病診斷與感染控制上的困難,難以單用隔離檢疫的傳統公衛方式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在圍堵不易的情況下,醫療體系此時必須朝減災的思惟做調整與規劃,也就是將損害控制到最小,而急診是醫院的第一線作戰單位,保護急診同時有效的進行住院分流,其實也就是保護醫院裡所有醫護人員和病人。 陳世英提醒,醫院的感染控制,本來就不能只注意醫護人員和病人及家屬,更要包括清潔、傳送、看護等其他醫療成員,只要是醫院裡的工作人員,都是感染控制所不能忽略的一環,只是外籍移工由於語言與制度上的特殊性,一旦在醫院內協助病人的看護工作時,在疫情防治上更是需要額外關注的一群。 外籍移工看護由於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移工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口音相同的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甚至互相協助彼此病人的照護,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也帶來病原跨病室甚至跨單位傳播的風險;而如果是非法移工看護,移動的可能性與範圍更高,甚至會在不同醫院間移動,不只行蹤難以掌握,一旦感染病毒,對醫院感控與疫情控制影響的程度必然更為嚴重。 外包清潔、移工看護 醫院加強管理陳世英表示,為了防疫,衛福部已經通令各醫院明定訪客人數和陪病時間等相關限制,也訂定外包人員管理指引,但針對外包清潔及移工看護,各家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除了落實照服員和看護實名登記,必要時註記所照護的病人床位,據此協助單位醫療人員加強辨識,避免看護跨病室活動,落實人員管理進而強化感染管制。而外包清潔員雖然多是本國籍而無語言溝通上的隔閡,在感染管制訓練上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造成人員流動很大,由於感控教育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而須反覆操作以熟練各項的防護動作與流程,因此人員流動所造成教育訓練的成果無法維持,一直是各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必須考慮在疫情期間,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請外包單位協調熟悉感染防護與清消流程的資深人員支援,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
-
2020-03-02 養生.聰明飲食
印度人吃咖哩提升免疫力?專家:出現2種情況就不該再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全球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已擴及30多個國家,不過,人口位居全球第2的印度,確診個案卻相對較少,甚至連從武漢接回印度的645人,也為「零檢出」,外界認為,這可能與印度人愛吃咖哩有關。中醫師彭溫雅認為,先不論咖哩是否能夠抵抗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但咖哩裡的薑黃素確實可以提高免疫力,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咖哩料理。彭溫雅指出,薑黃為咖哩主要的成分,而薑黃中的薑黃素能減少身體氧化壓力不平衡時產生的自由基,也就是俗稱的「抗氧化」。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薑黃素還具有抗癌、預防失智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可說是優點相當多。咖哩還含有豆蔻、茴香等辛香料,可以舒緩上呼吸道不適症狀,例如咳嗽,並能減少口臭。彭溫雅建議,如果想透過咖哩、薑黃素來提高免疫力,還是以食物攝取,較為保險,如果吃了這類食物,出現上火、便秘等不適症狀,就表示腸胃提出警示,已經夠了,不要再吃了。臺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印度料理經常可以看到薑黃,印度人視薑黃為傳統藥品,現代醫學分析薑黃具有抗發炎作用,原因在於薑黃內含的薑黃素,所以市面上有薑黃保健食品,薑黃粉也很常見。程涵宇說明,在印度薑黃經常用來做咖哩,如果擔心咖哩熱量比較高,也可以使用薑黃粉炒飯或炒青菜,不但獨有一番風味,也能加成抗發炎效果,原因是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食物,內涵蘿蔔硫素,可以讓薑黃素效用更好。程涵宇補充,如果可以買到未處理的塊薑黃,可以切片炒菜或切快煮湯,跟著高麗菜與蘿蔔一起處理都非常好,當然薑黃粉也可以入菜,坊間也有薑黃茶販賣,平時當作茶飲來喝,也都能對身體有相當助益。(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春天重養肝! 多吃2類食物膽、眼睛都幫你顧到 增強抗體吃對很重要! 5大食材打開家裡冰箱就有
-
2020-03-01 養生.營養食譜
別再誤解 馬鈴薯
馬鈴薯和洋芋片、炸薯條一直被畫上等號,誤當不健康食品,甚至有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的負面形象。在一次找尋秘魯的旅遊資訊時,發覺馬鈴薯不僅世界四大主食之一,營養價值更勝蘋果。更令我驚訝的是,馬鈴薯的外形多變,高矮胖瘦、奇形怪狀都有,顏色多彩,有紫色、紅色、粉紅、黃色。一刀切下,內呈環狀或放射狀,皮與肉顏色也不盡相同。馬鈴薯原產地在南美洲的秘魯,有些原始品種在原住民持續種植「保種」下,代代相傳至今,目前品種多達三千多種以上。1845年的馬鈴薯飢荒,讓愛爾蘭人死去四百萬人,有百萬人口為了生存,逃難到其他國家,成為19世紀世界最大的人口遷移。其中近3/4的人逃到新大陸美國,至今愛爾蘭人口還未恢復到飢荒前的人口。烤香草馬鈴薯高小姐從田裡拔出個頭很小的馬鈴薯問我要不要?這馬鈴薯屬「蠟質」,澱粉含量較少,和一般市場「粉質」的馬鈴薯口感鬆軟綿密不同,較Q彈有嚼勁。連同個頭迷你的胡蘿蔔、幾支蘆筍及櫛瓜,一起進烤箱,蠟質馬鈴薯有別於以往的美味經驗。接著便搜尋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混和了芋頭或是地瓜等,接連又烤了幾次。食材:1. 馬鈴薯3~5顆,建議混合蠟質、粉質不同品種的馬鈴薯。2. 搭配的食材:胡蘿蔔、節瓜、蘆筍(或芋頭、地瓜都可隨意搭配)。3. 迷迭香(或普羅旺斯香料、綜合香料)、奶油、橄欖油、鹽。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連皮切半或切塊;其他食材不切,或切成和馬鈴薯相似大小,置入烤盤。3. 淋上橄欖油,奶油切小塊分散,撒上部分迷迭香、鹽拌勻。4. 置入烤箱,烘烤約20~30分,取出前2~3分鐘,將剩餘整株的迷迭香放入一起烤。● 烤箱功率不同,視烤箱的狀況增減溫度、時間。風琴馬鈴薯鑲南瓜試用多功能食物調理機,「小小蔬房」劉姐說還能幫馬鈴薯切片,好奇請她示範。沒一會兒,輪狀釐米厚的馬鈴薯就被切削完成,拼回原形像似「手風琴」。即興料理,等距插上帶皮切片的栗子南瓜,撒上香料、淋上橄欖油進烤箱,出爐飾以新鮮的迷迭香,漂亮上桌。若無調理機,手切粗一點也不失風味。食材:馬鈴薯(粉質)一顆、栗子南瓜1/4顆、迷迭香、綜合香料(或黑胡椒)、鹽、橄欖油作法:1. 烤箱預熱200℃。2. 馬鈴薯洗淨,帶皮切片約1~3mm(盡量薄),不切斷,放上烤盤。3. 栗子南瓜帶皮,切瓣,取一瓣再切片約1~3mm厚。等距插到馬鈴薯上。4. 撒上香料、鹽,再淋上橄欖油,進烤箱,烤20~30分左右。5. 出烤箱,插上新鮮的迷迭香裝飾。煎民主薯餅劉姐將馬鈴薯剉籤,拌少許的鹽,再擠去水分,油鍋乾煎沒一會,扁圓形的馬鈴薯餅就上桌,直接掰開品嚐,風味極佳。果真油脂豐富了馬鈴薯的滋味,這是一道嘴饞,隨時可輕易上桌的「自製零食」。但一直想不透薯餅如何和「民主」掛勾?詢問得知,劉姐會在扁圓形的薯餅上,用番茄醬畫上一個投票章,成了「民主薯餅」。原來自己貪吃,在薯餅未完成「民主」程序,就吃下肚了。食材:馬鈴薯、番茄醬、鹽、橄欖油作法:1. 馬鈴薯去皮,用刨絲器刨絲。2. 灑上約1~2匙的鹽,拌勻、來回搓揉。3. 待3、5分鐘出水,將絲狀馬鈴薯包在布內,盡量擰去水分。4. 平底鍋加約二大匙的橄欖油熱油鍋。5. 將馬鈴薯絲平舖鍋中,壓平並收成圓形,以中小火半煎半炸。6. 待一面成形,才可翻面煎另一面,不然會散掉。7. 裝盤後擠上番茄醬沾著吃,不沾直接品嘗也不錯。● 馬鈴薯主成分是澱粉和水,水擠乾,煎起來才會乾爽。●煎 薯餅看似簡單,自己煎了4、5次才像樣,不成形的薯餅風味不減。
-
2020-03-01 養生.聰明飲食
有便祕困擾?專家推薦5食物有助刺激消化系統通便
便祕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飲食。倘若你沒有疾病問題,但是仍被便祕困擾,可以聽取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來幫助刺激消化系統。以下讓我們看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化解便祕:1.加州梅乾(Prune)加州梅可說是幫助化解便祕的食物中,排名第一的選項,而加州梅乾可以得到這項殊榮也是名副其實。註冊營養師潔西卡.科丁(Jessica Cording)說:「加州梅乾的纖維量非常高,而且梅子含有豐富的山梨糖醇(Sorbitol),能達到軟便的效果。」加州研究消化系統疾病的醫學博士法哈迪(Ashkan Farhadi)則是建議,將加州梅泡水一個晚上後食用,效果更佳。2.奇亞籽一顆小小的奇亞籽所富含的纖維量,可能高得讓你無法想像,科丁說:「奇亞籽有助於將排泄物凝結,通過消化系統。」因此科丁建議將奇亞籽加入新鮮果昔、燕麥粥或優酪乳,更能化解便祕。3.咖啡早上喝完咖啡經常讓人想跑廁所不是沒有原因的,營養諮詢網站Appetite for Health共同創辦人、註冊營養師茱莉.阿普頓(Julie Upton)說:「咖啡因能幫助人體排便,增加腸道蠕動,基本上一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就足夠幫助胃腸肌肉的蠕動。」4.木瓜法哈迪醫師最推薦幫助解便的食物就是木瓜,同為註冊營養師的凱芮.蓋恩斯(Keri Gans)也說:「木瓜的纖維含量也非常高,一顆中型大小的木瓜纖維含量就高達五克,同時也能補充體內的鈣、鎂和鉀。」5.梨子梨子一樣屬於高纖的水果,特別是可溶性纖維含量較高,所以有助排泄物凝結的功能。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處方!醫師、營養師教你吃這些食物強身抗病毒
新冠肺炎還無藥可治,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中醫說氣足 抵抗力就好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說,中醫講求內外平衡,可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而免疫力在中醫角度的語彙就是「氣」,氣足,抵抗力就會好。人體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防衛軍,要提升抵抗力,最根本就是從日常飲食、生活、運動做起。「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就是自身免疫力,邪氣則為病毒、細菌等侵犯人體的物質。邱伯恩說,中藥有補氣的藥材,也有抗病毒藥材,像是基本的黃耆、枸杞、紅棗,或是人參類的高麗參、西洋參等,都可以補氣,而板藍根、魚腥草等則可清熱解毒抗發炎。黃耆、人參補氣 生薑殺菌黃耆是補氣聖品,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邱伯恩說,由於含有甙類、多醣、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枸杞、紅棗內的蛋白質、醣類也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而許多人常服用的人參類,如擔心因補氣太過而上火,可用西洋參代替,參類所含的皂甙,可改善因免疫力下降產生的氣虛症狀。邱伯恩說,肺炎屬呼吸道受損,肺內的肺泡長期屬於濕潤狀態,所以在用藥上常以潤肺為主,可以蓮子、百合、麥門冬等滋陰降火的藥物。邱伯恩說,可在飲食中添加少量生薑,生薑富含薑辣素,有殺菌作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他也提供一道茶飲:●防疫人參茶飲材料:人參2錢、麥門冬2錢、紅棗3錢、板藍根2錢、生薑薄5~7片服用方式與功效:藥材清洗乾淨,生薑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薄片加500毫升水煎服,約20分鐘後即可服用,溫熱服用較佳,可提升自身免疫系統,調節體質。維生素A 防感染入侵第一線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營養均衡才能增強體力及免疫力,每天應攝取六大類且多樣化的食物,並質量充足。蔡玲貞說,維生素A會使上皮細胞健康,它是人體防衛異物入侵與感染的第一線。維生素C使皮膚健康、幫助清除細胞內自由基,保護維生素A與E等等,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維生素D 強化免疫細胞維生素D可強化腸道黏膜與免疫細胞,對抗病菌的攻擊力,維生素D多由體內合成,透過曬太陽的紫外線即可促進體內生成。從飲食中攝取的動物性維生素D3,包含沙丁魚、鮭魚、乳酪、蛋黃;植物性的維生素則為D2,如黑木耳、大豆、菇類、五穀類等。維生素E也有助於製造抗體,增加T細胞的活性,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特別重要。維生素B 維持細胞黏膜健康蔡玲貞說,每天至少吃1.5碗全穀雜糧,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甘薯等。除能提供細胞組織運作熱量,更能提供豐富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身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和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也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包括肉、蛋、豆腐、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優酪乳含益生菌,有助提高免疫力,例如常見的雙歧桿菌有益產生抗體,還可消除各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秀傳醫院營養師蔡宜珊說,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及恐慌感,維生素B群能發揮調整內分泌及平衡情緒的效果。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胚芽米、糙米、全榖雜糧飯、深綠色蔬菜、低脂乳品等。維生素C能產生抗精神壓力的荷爾蒙,即副腎上腺皮質素,可選擇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還有柑橘、葡萄柚、檸檬、奇異果等水果。鈣鋅鎂 安撫情緒、鬆弛神經蔡宜珊說,含鈣鋅鎂食物可舒緩緊繃肌肉,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優格、豆腐、黑芝麻等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安撫情緒、鬆弛神經;含鎂的香蕉、菠菜、葡萄乾,可以讓肌肉放鬆、避免抽筋;含鋅的瘦肉、蛋類、豆類、燕麥等,能使荷爾蒙運作正常。
-
2020-02-29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2盎司這種小零食 有助改善腸道、減少心臟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下午茶時間想吃些零食解解饞嗎?核桃也許就是零食的好選擇。科學界有越來越多研究達成共識,表示健康的胃部充滿許多有益菌,可促進心臟的健康。而在Pennsylvania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核桃能促進腸道益菌的產生,也就是說,核桃能增加好菌,進而對心臟有益,研究刊登在《營養雜誌》(Nutritious)。 Pennsylvania州立大學助理研究員Kristina Petersen表示,用核桃代替平常的零食,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的零食,用核桃來做1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每天吃2到3盎司的核桃,就是個改善腸道健康和減少罹患心臟病的好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找了42位30至65歲之間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一開始他們都先吃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然後這些參與者們被隨機分成3組,分別攝取不同的飲食菜單,與之前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不同的是,新的3組飲食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都比較少,其中的1組每天要吃1個核桃,另外2組則是採用其他方式來補足飽和脂肪,但沒有吃核桃。3組的參與者要按照新的菜單攝取6個星期。在完成標準美國人飲食後72小時內,收集這些人的糞便樣本,然後在完成之後更健康的飲食模式之後,再次收集糞便樣本,以測量他們腸道中的細菌。 Kristina Petersen說明,核桃飲食增加了許多腸道細菌,Roseburia就是其中之1,它與保護腸內黏膜有關,此外還發現,Eubacteria eligens和Butyricicoccus也很豐富。研究小組觀察到,Eubacteria eligens與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有關。此外,那些有攝取核桃飲食的人,體內含有另一種健康的腸道細菌Lachnospiraceae數量增加,大量這種細菌與血壓和膽固醇下降有關。 Kristina Petersen總結表示,科學家做了很多有關「腸道健康如何影響人體整體健康」方面的研究,而這次的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核桃的了解,知道核桃是如何改善腸道健康,今後也會擴展這方面的研究,看核桃是如何影響人類的血糖。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放任肚子凸出!8危險因子恐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50歲陳先生事業有成,但患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健檢報告也呈現血液尿酸高合併腎功能下降,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 以陳先生為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因此,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 李其育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瘦小腹不是少吃就有用! 6個懶人必學的小秘訣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20-02-28 橘世代.時尚橘
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
水,是世界萬物的起源,在我們生活周遭無所不在,而人體70%也是由水組成。水參與身體中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也最常被我們忽略,喝水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絕對不是說說而已!現在讓SuperFIT營養師帶你探索「水的奧秘」水在哪裡?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約佔體重50~70%,然而這些水都在那裡呢?它存在於血液、淋巴液、消化液及器官組織間,都含有許多水份,如下:1.血液血液中的含水量高達90%,構成「血漿」的主要部分,血液最重要的就是體內的循環系統,負責運送身體各處的養分及氧氣,且將代謝的廢物帶走,並到肺或是腎臟排出。2.淋巴液人體內另一個循環系統便是淋巴循環,主要參與身體的免疫系統反應,而淋巴循環中含有淋巴液,為澄清無色的液體,含有白血球、淋巴球等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物質。3.消化液消化系統中不管是唾液、胃液、膽汁、胰液、腸液等,都含有水分,才能夠有效的作用及分泌。4.各個器官中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大腦、心臟、肝臟、腎臟、肌肉、軟骨組織等等都含有許多水份,以提供各個器官發揮正常生理功能時所需的溶劑及媒介。水在我們體內為什麼如此重要?水在人體內參與了許多與營養素代謝、養分運輸、廢物排出、溫度調節及器官細胞間的潤滑保濕作用,因此水是人類存活十分重要的物質,若沒有充足的水分補充,便會影響到這些生理功能,進而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讓我們來談談「水的生理功能」1.參與生化代謝:在人體內,水參與體內所有物質的新陳代謝,而人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水分,水參與任何營養的代謝利用、儲存等。2.養分及代謝廢物的運輸:人體內含有血液,而血液中大部分的比例是水,能夠運送養分、氧氣至全身各個器官中,使我們的器官獲得足夠的營養以維持正常機能,並且血液會帶走器官在運作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前往肺臟或腎臟交換成氣體或尿液排出。3.調節體溫:當人體中進行物質代謝時,會產生許多熱,體內的水能夠吸收多餘的熱,使我們人體的體溫不會發生明顯的波動。另外,當體內有大量的熱能時,體能夠透過流汗的方式,將熱從皮膚散失出去,使體溫維持在正常狀態。4.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當食物進入口中一直到食道、胃、小腸、大腸等一連串的消化管道,食物不斷地被消化分解,最後在小腸吸收,而這些分解食物的物質,便是消化液,而這些液體絕大部分的組成是水,故水在參與食物消化吸收營養的過程中十分的重要。5.潤滑作用:水具有潤滑的作用,像是眼淚可以防止眼球乾燥,而唾液的分泌有助於吞嚥及潤喉的作用,此外水也能夠減少器官、關節間的摩擦,以保持運動協調的狀態。水的在身體中的功能多到數不清,然而知道水如此的重要,但我們卻往往會忽略了他。據分析,在台灣處處都有飲料店,人手一杯含糖飲料可能就是一整天的飲品,導致忘記了喝水;也非常多上班族,從早上到下班,屁股根本沒離開椅子,越忙月忘記喝水上廁所,接下來就會導致便秘、發炎等狀況,每天喝的水往往不足身體所需,過多的代謝毒素無法順利排出,長久累積下來會使身體慢慢出現健康問題好好喝水,可是保持營養健康的最基本關鍵啊!喝水不夠?小心健康亮紅燈!人體一天排尿量約1500 c.c.,若再涵蓋呼吸的水氣、皮膚的散失、排出的糞便,甚至是汗水,每天大約會流失2000 – 3000 c.c.的水,倘若水分補充不足夠,身體可能會呈現較乾燥的狀態,使得許多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出,反而囤積在體內,而過多的代謝廢物可能產生毒素,而破壞體內許多的營養平衡及健康機能,水若喝不夠,可能容易引發以下的健康狀況問題:1.影響腎功能喝水不足手先會影響腎功能,若尿液量不高、體液少、顏色濃黃,代謝廢物無法順利的排出體外,而長期累積下來可能會導致尿酸過高、痛風、腎結石、尿道結石甚至是尿毒症,而可能會引起發炎等狀況。2.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當攝取的水分不足,便會導致身體的體液不足,血液便較濃稠而循環變慢,此時便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像是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甚至是中風的機率都會增高。3.關節問題每個關節的表面都覆蓋著軟骨,其中也包含了緩衝液來減少軟骨之間的摩擦,就像是潤滑油的功能。倘若身體的水分不夠,關節中的華液便會減少,無法正常吸收關節間的衝擊,彼此互相摩擦,進而會引發關節問題。4.皮膚、眼睛乾澀表皮組織間也含有水分,若缺乏水份,皮膚會顯得乾澀,且可能水份及油脂不平衡而引發痘痘、發炎等問題。而眼睛因為含有淚腺,使我們的眼睛不易乾澀,倘若身體缺乏水份,淚液無法正常分泌而可能導致乾眼症等問題。所以多喝水不僅能夠促進我們的代謝,還可以幫助我們將體內因為代謝營養、運轉機能所產生的廢物排出此外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腎臟甚至是器官間的潤滑作用,都能夠發揮大大的功效沒事多喝水,身體健康沒煩惱!這是我們熟悉的廣告詞,行走間、等車的過程、或是在辦公、休息等時候,就來杯水滋潤一下我們的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能夠幫助我們身體許多面向更營養健康,包含:1.促進身體代謝先前知道水是體內許多生化代謝的媒介,體內許多的化學反應均需要在有水的環境下進行,因此多喝水能夠促進我們的身體營養代謝,使我們更能夠有效利用體內的能量!2.排除體內累積的毒素因為體內的代謝而產生出許多的廢物,因此我們必須透過血液循環以及尿液,將我們體內所累積的代謝廢物排出,避免累積在體內而產生毒素。3.皮膚柔嫩愛美的女孩若想要皮膚變好,多補充水分是必要的,體內若有充足的水分,血液循環正常,皮膚就能夠得到充分的養分,新陳代謝也正常,保持皮膚的油水平衡,使得皮膚光滑透亮,除了保養品,由內而外的保養更加重要。4.大腦反應更快,精神好美國研究指出,水是提供氧氣的重要元素,而平常大腦運作時需要氧氣才能夠運轉更快,加上血液循環好,也能夠給予大腦足夠的氧氣,精神及思考能力也會更加有效率。5.增加抵抗力補充足夠的水分能夠強化肝臟及腎臟功能,有助於排出體內累積的有毒物質,且因為水參與了整體的身體循環,便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雖然多喝水是好事,但每件事都「過於不及」,怎麼喝?跟喝多少?成了重要的課題,適當的補充水分才能夠使身體的健康機能越來越好在喝水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注意幾個要點:喝水的注意事項:1.喝水適量足量:健康成人每天至少會流失2000 – 3000 c.c.的水分,因此成人一天的健益喝水量建議落在此區間之間。2.關鍵時機掌握好:最好的喝水方式少量多次補水,或是每個小時平均攝取,但避免一次喝太多的水,避免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身體不適。此外每日起床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唷!3.避免飯後攝取太多水分:當食物進入到我們的消化道時,此時的消化液正在分泌分解食物,倘若飯後攝取太多水分,可能會稀釋消化液,進而導致不容易消化吸收。4.晚上不要喝太多水:晚上建議不要喝太多的水,不然可能會導致半夜起床上廁所,而影響到睡眠品質唷!參考資料:https://www.ttv.com.tw/lohas/view/23916本文摘自《SuperFIT極度塑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8 名人.好食課
睡前喝低脂鮮乳更合適?營養師推薦喝低脂鮮乳4時機
前幾天好食課破解了許多低脂鮮乳的迷思,有些粉絲詢問好食課能不能喝低脂,或是適不適合喝低脂鮮乳,所以好食課就根據過往查詢到的文獻或者是經驗,和大家分享以下4種適合喝低脂鮮乳的狀態或情境!1. 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根據102-105年的國人營養調查指出,上班族的鈣質和維生素B12的狀況十分不佳,鮮奶是鈣質和維生素B12的好來源,但僅有13.3%的人有喝到1杯,就更別說有喝足2杯份量了(連結)!報告也指出有超過42%的人每天至少會喝一杯的含糖飲料(備註:102-105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甜飲料頻率為全體19-44歲相加),而且在營養師的經驗中,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容易有甜飲料的選擇。營養師還是要建議上班族要改選擇鮮乳,而會久坐辦公室的人可以選擇低脂鮮乳,低脂鮮乳的脂肪量低,降低吃完早餐的「負擔感」!2. 想要嚴格控制熱量:有些人想要透過控制熱量達到減肥的效果,但這些族群常因為過度控制而造成熱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狀況,反而導致反效果或是營養缺乏的狀況。建議想要控制熱量的人,別只選擇無糖茶和無糖咖啡;建議可以喝足鮮乳的建議量,透過鮮乳補充到蛋白質、維生素B2等營養素,在熱量控制好的前提下,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更能幫助做好控制體態!如果,真的擔心鮮乳的熱量,也可以選擇低脂的,一杯290毫升的低脂鮮乳大約只有125大卡(連結),每天早晚喝一杯也只喝了約250大卡,且維生素B群、鈣質和蛋白質的含量與全脂鮮乳幾乎無差異,是想要嚴格控制熱量的首選飲品!3. 想要運動後增肌:許多人想要透過運動增肌,在運動後都會喝高蛋白飲品來補充蛋白質,但常常忽略攝取蛋白質的同時,需要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幫助增肌效應。為了增肌而補充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約為2-4:1,提高血糖讓胰島素上升,幫助胺基酸進入肌肉中,促進增肌(連結)。4. 想要好好睡一覺:根據睡眠醫學會在2019年的調查,具有睡眠問題的日班工作者達到10.7%(連結),想要好好睡一覺嗎?其實你可以不需要依賴安眠藥,飲食也是關鍵之一!牛奶中所含色胺酸,是幫助我們入睡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也有學者認為睡前喝一杯牛奶,就像是嬰兒時期喝母奶的舒服狀態,讓我們感覺到舒服而想睡覺(連結)。此外,低脂鮮乳的脂肪含量較低,對腸胃的負擔較小 ,所以想要好好睡一覺的你,非常適合在睡前喝一杯低脂鮮奶!網路上流傳著許多關於低脂鮮乳的迷思,好食課在上篇專欄中已經破解這些低脂鮮乳的誤解,如果你還沒有養成喝鮮乳的習慣,別忘記早晚要喝一杯,而且可以選擇低脂鮮乳幫助你達到目標!【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迷思破解】別污名化低脂鮮乳,這四種情境下更適合喝低脂鮮乳!】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有移工願意生病 專家:是制度長期邊緣化他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肺炎之外籍看護工確診首例,其實上周日由微生物學會等八個醫學會聯辦之新冠肺炎研討會,當中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陳世英之演講,就已對醫院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的感控問題提出預警,他今天也針對移工感控提出進一步建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也提醒,這次事件是制度長期將移工邊緣化的結果,政府應正視制度缺失,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陳世英表示,外籍看護在醫院有感控不易之虞,是衛生福利部以前就注意到的問題,過去比較著重於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其實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方式也類似。因為外籍看護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是外籍看護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這是人之常情,但也帶來病原跨病房區域傳播的疑慮。陳世英表示,現在為了防疫,衛福部已明定訪客和陪病的相關限制,不過針對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每間醫院得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例如落實照服員和看護的實名登記,並且註記對應的床位,據此加強辨識措施,幫助院方工作人員能夠認出從別區病房過來的看護,進而提醒和管理。另外,指揮中心可公布不同語言的衛教資料,方便醫院使用,各醫院原本有多語言的感控衛教資料,也要記得拿出來用。陳世英提醒,外包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流動很大,但感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人員流動一直是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建議醫院可請外包單位派較資深人員來處理,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工作人員吳靜如表示,因為制度缺失而被迫成為所謂「非法」移工,長期被邊緣化、蒙受社會大眾對「非法」的歧視,不論生病被打被騙都求助無門,只能靠私底下的互助網絡,才能維繫存活。吳靜如分析,當移工被迫逃跑變成非法,又在照顧工作中不幸被感染,足跡和接觸史受到調查下,如果全盤供出會害其他移工及雇主被懲罰,不供出來又會背負著防疫漏洞的罪名,不論說與不說,他又再次被迫成為罪人,希望社會大眾能夠理解,移工是在上述過程中被陷於不義與兩難。吳靜如說,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沒有人願意生病」,移工也是人,也同樣不希望生病。他們一旦生病,很可能會丟掉工作、背負債務,要現身接受治療,還必須付上極大的代價,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吳靜如呼籲,政府應趁這次疫情,好好重新思考移工被邊緣化的處境,從根本解決問題,整個社會才會朝向進步、共好的方向前進。
-
2020-02-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病患者無止盡的漫漫長路…長期吃藥會洗腎嗎?
對於許多慢性病患者來說,彷彿就像走在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單行道。我了解這樣長期用藥,不管是對患者本身或家屬來說都是容易感到灰心的。或許初期還會積極吃藥治療,但當時間一拉長,就會開始出現「不想一輩子吃藥」、「反正吃不吃藥都好不了」、甚至是「吃太多藥搞不好還要洗腎」的想法。我常常笑說,治療慢性病患者最難的地方是「說服」,由於目前很多老一輩的人心中還會有「長期吃藥會洗腎」 的想法,所以每次聽到需要長期吃藥,都會馬上搖頭拒絕,深怕自己吃藥吃久了無法停止,甚至需要洗腎,但事實是如此嗎?今天就先來簡單和大家分享吃藥到底會不會洗腎、以及該如何正確吃藥!【長期吃藥會洗腎嗎?】當任何藥物吃下肚,都是靠肝臟或腎臟來代謝掉。基本上只有藥物濫用才會導致洗腎,像一般慢性病的治療,醫師都是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只要按藥囑服用,不要自己額外亂吃,就不必擔心會導致洗腎。但如果今天因為不想吃藥,導致糖尿病、高血壓沒有控制好,反而更傷腎!簡單來說,當高血壓惡化,會導致動脈硬化、血液循環變差,導致腎功能惡化。而長期血糖過高,可能會導致腎絲球病變,嚴重者就可能要洗腎。所以想要遠離洗腎,就要先吃藥控制好慢性病,同時日常中也要留意以下幾點:1.不要自行到坊間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服用2.勿過度濫用止痛藥3.多運動並控制體重4.飲食上以原型食物為主,烹調方式盡量少油、少糖少鹽,少吃加工食品。治療慢性病的路雖然漫長,但只要和醫師好好配合,定時服藥並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就可以找回更好的生活品質!來源出處:永蘊聯合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yyclinic/
-
2020-02-27 養生.聰明飲食
工作、生活靠咖啡續命安全嗎?營養師完整分析
不能出門的朋友們除了火鍋、燒烤、奶茶還想念起了咖啡館。已經復工的朋友們又開始了咖啡續命模式,工作效率全靠咖啡因。但灌多了咖啡之後,心悸、失眠之餘不由擔心,這樣喝下去真的沒問題嗎?對於一般正常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入不超過400mg的咖啡因是安全的(換算成常見的咖啡具體是多少杯請拉到倒數第二段看)。而且只要不加奶油和糖就挺健康的,不會有什麼危害。 一. 喝咖啡的好處 咖啡可以刺激神經興奮,還有鎮痛、解除疲勞、提高身體機能等作用。此外咖啡中除了咖啡因還富含抗氧化物質,鉀、鎂、菸酸、維生素E等成分,適量飲用有助於維護心血管健康。 二. 咖啡過量會危害健康嗎? 對於咖啡的質疑大多在於過量攝入咖啡因的安全性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咖啡,茶、某些碳酸飲料、功能飲料、可可、巧克力等食物中都含有咖啡因。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400mg的咖啡因是安全的。但是大量攝入咖啡因一方面容易導致人體對其敏感性下降,另一方面還可能導致心率與呼吸加快、失眠、煩躁、頭痛、胃部不適等症狀。另外如果在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最好諮詢一下藥師咖啡因是否對其有影響。對於咖啡因影響骨骼健康的問題,有研究表明,大量攝入咖啡因可能會加速鈣流失,但這種流失與骨質疏鬆之間的關係尚不明確。 三. 喝咖啡可能缺什麼? 整體上建議在大量飲用咖啡(拿鐵就不錯)的同時要注意補充鈣和維生素D(曬太陽)。並且在食物多樣和均衡營養的基礎上保持適量的運動,例如每天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羽毛球、跳繩等,每週進行2-3次肌肉抗阻訓練,這樣可以幫助控制體重和促進骨骼健康。 四. 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 孕婦和乳母盡量不要飲用咖啡。如果實在需要,每天的咖啡因攝入最好控制在200mg以內,過量可能會增加流產、早產、低出生體重或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等風險。有研究者建議,育齡女性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應小於300mg,所以備孕期間也需減少咖啡的攝入。如果有胃食道反流、偏頭痛,心律失常,睡眠紊亂,乳腺增生等問題,也不建議喝咖啡。 五. 常見食品中咖啡因含量 以100g的咖啡或茶為例:● 現磨濃縮咖啡液大約含有115mg的咖啡因● 卡布奇諾或拿鐵約含21mg的咖啡因● 中等濃度紅茶大約含有20mg的咖啡因● 中等濃度綠茶大約含有10mg的咖啡因以一般的美式咖啡來折算,400mg咖啡因大約相當於兩個中杯(355ml左右)。而一般的一小包的速溶咖啡大約含有50mg左右的咖啡因 ,理論上喝個七八杯也沒問題,但常見的三合一速溶咖啡裡面大部分都是糖和奶精(植脂末)這些,所以如果需要大量喝咖啡的話還是換一種吧。不同品牌的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差別也較大,星巴克的咖啡在同類型產品中咖啡因的含量排名均較高。星巴克中杯咖啡約含咖啡因200mg,而同樣體積的麥當勞咖啡約含110mg咖啡因。其它食物中,一瓶可樂約含35mg咖啡因,一盒250ml的巧克力奶約含咖啡因5mg。黑巧克力約含咖啡因38mg/100g,牛奶巧克力約含咖啡因15mg/100g。可以根據每天飲用的咖啡種類,以及是否攝入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來估算每天自己攝入的咖啡因是否過量。如果需要備孕的話,最好適當減少目前咖啡的攝入量。 六. 咖啡戒斷綜合症 如果長期每天喝咖啡,有一天突然停止也沒有任何不適,那說明你確實沒有“成癮”。其實,醫學界也並不認為咖啡會“成癮”,只承認會有咖啡戒斷綜合徵,屬於精神障礙。如果你沒有出現戒斷症狀,根本原因在於你喝的量可能並不多,一般每天100mg左右的劑量不容易造成“成癮性”。很多人、特別是工作壓力非常大的人,習慣了每天大量飲用咖啡。這種情況下,一旦哪天突然不喝了,可能會出現頭痛、疲勞、焦慮、易怒、精神不集中等症狀,而且這種情況下普通的咖啡劑量也並不能再起到集中註意力的作用,而僅僅是緩解不適症狀。另外咖啡雖然可以讓人更清醒,但也有研究顯示對於反應時間和判斷力的改善並不大,甚至經常喝酒和咖啡的大學生更容易出車禍。 咖啡因在體內大約5-7個小時會被代謝一半,大約8-10個小時代謝75%,因此最好不要在睡前5個小時內喝咖啡,當然每個人的敏感度取決於你的代謝能力和日常喝咖啡的量,有些人就是沒有事。所以提醒大家,正常情況下還是可以喝咖啡的,但是要控制量,不要養成咖啡因依賴。本文摘自營養師顧中一微博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6 科別.心臟血管
防疫正夯食用薑黃得與失 心臟科病人小心補過頭
初春天氣多變,碰上新冠肺炎疫情險峻,許多心臟科患者覺得自己氣血不足,除規律心血管用藥外,希望吃保健食品或民間配方,增強免疫力與血液循環,但是嘉義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明賢提醒患者要小心,部分食物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導致藥物濃度異常干擾藥效。林明賢指出,有名58歲男病人多年前因心內膜炎,接受機械式主動脈瓣膜置換,長期在心臟科門診接受抗凝血劑治療,他不菸不酒,藥物控制良好。但農曆年後,病人自覺容易痔瘡出血,走路會喘,回診追蹤抽血,發現評估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指數超過7(治療控制值維持2~3),血紅素指數下降到8.2 gm/dl(男性標準值>13 gm/dl)。病患原本否認最近有使用中藥或喝酒習慣,追問下,才發覺他近日因自覺手腳冰冷,親友推薦薑黃粉,雖病患避開藥物與薑黃粉使用時間,每日只用一小匙,1個月後雖明顯改善手腳冷麻症狀,但發現刷牙易牙齦出血,也許火氣大,上廁所也易痔瘡出血,第2個月後呼吸費力,因為沒有下肢水腫與小便減少問題,延至預定回診時間,才跟醫師討論病情變化。林明賢說,心臟科藥物多樣,需長期服用穩定病情,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Warfarin)是其中重要藥物之一,目的預防與治療血栓,但藥物容易受許多含維生素K食物(萵苣或花椰菜)、香菇、中藥(當歸)、酒精性飲料影響其效果。雖然近幾年台灣陸續引進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不因為飲食習慣影響穩定藥物濃度,但還是有部分病患只能使用「華法林」作臨床預防血栓用,其中包括換機械式瓣膜患者或心房顫動合併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與二尖瓣風濕性瓣膜狹窄患者。近幾年台灣風行吃薑黃粉,宣稱可能療效包羅萬象,包括抗氧化發炎、抗癌、促進血液循環、減重降血脂等,所以市面常做成健康食品與藥錠,方便服用。另,冬天咖哩鍋也含薑黃粉成分,大量頻繁使用此類料理,可能增強藥物效果,增加INR導致出血風險。林明賢建議病人可以在門診時,先跟醫師討論那些健康食品可以安全使用,不隱匿附加藥物使用,規則生活飲食習慣,如此可讓心血管狀況穩定,也可避免突發出血風險,包括嚴重腦出血中風。所有健康食品要在安全規範與適量使用下,才能弊少於利。
-
2020-02-26 新聞.健康知識+
口渴才喝水就太晚了!學會補水3技巧養顏美容、助消化
充足的水分能讓皮膚細胞水噹噹,人體透過喝水能幫助身體調節體溫、促進身體的代謝與腸胃蠕動,如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建議可從「喝水」做起!不過,「喝水?」沒搞錯吧,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這樣簡單嗎?水不就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喝嗎?從沒想過水對自己的身體有這麼大的影響。 醫學資料顯示,成人體重內的60~70%是水分,血液中的含水量更高達9成以上,不僅血液、淋巴液及身體分泌物與水有關,進食後的吞嚥、消化、運送養分及排泄,都需要水才能進行,所以,水之於人體,就像空氣、食物對於身體一樣重要。 「我上班忙到沒時間喝水」、「我開會開到都忘了喝水」常常會聽到忙碌的上班族有這樣的聲音,導致不少人消化問題一大堆,甚至還引發尿道發炎,這樣是非常不健康的。有句話說:「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真的一點也沒錯,愛惜身體健康,就該從平日多喝水做起,但喝水有一定的原則,並不是隨心所欲,沒限制的想喝就喝。 每人每天至少會消耗2公升半的水分,理論上似乎應該再「補回來」2公升半流失的水,不過,其實每天我們吃下的食物中,就已經含有大量的水分。 比方說蔬菜中90%以上是水分,水果中有8成以上也是水分,肉類和魚也含有70%的水分,還不包括我們可能會喝到的湯或是果汁飲料,扣除這些之後,一天喝1500 c.c.的水就足夠了;不過,這是指一般低度運動量者的基本原則,若你是屬於運動量大的人,如運動員或有參加健身運動習慣者,就要相對增加飲用水的份量。 水要是喝得不夠,身體通常會用讓你感覺到口乾的方式讓你知道,但不時提醒自己喝水的壓力也不小,就有醫師以每天喝2500 c.c.為例,將一天當中分5次喝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先喝約500c.c.的水,對腸胃蠕動、消化和美容,都有幫助,之後進辦公室再倒500c.c.的開水放在桌上,想到就喝,分批在午餐前喝完,下午如法炮製,下班前再解決500c.c.,回家之後再慢慢喝掉最後500c.c.,這樣就可達成輕鬆無負擔的「日飲2500」計畫。 但是,喝水也有技巧,不但要兼顧量的攝取,也要讓身體所喝進去的每一口水都能達到最佳效果。喝水時要小口小口分段地喝,因為身體就像是個非常精密又聰明的儀器,一次灌下太多水時,水分會停留在體內,反而不利新陳代謝造成水腫,而短時間內腎臟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就會加速排尿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部位。 至於喝哪一種水比較好?市面上許多包裝水強調國外進口,或經過多道生化科技處理,有的還添加各式的微量元素,重點都是強調喝水的重要性,只要通過檢測安全應該都無虞。 在知道喝水的好處後,在面對現在坊間飲料選擇多,或許還是有不少人可能說:「我真的超級不愛喝沒味道的水!」其實讓自己多喝水的技巧不少,比方說加牛奶、加可可粉等各種味道,近幾年許多添加穀粉的代餐,也相當受到歡迎,其實單純喝、加料喝,只要能喝水都對身體很好。 延伸閱讀: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常尿失禁就該少喝水? 錯!其實更應該喝
-
2020-02-26 橘世代.健康橘
金曲歌王蕭煌奇護嗓秘訣 只要每天做到一件事
金曲歌王蕭煌奇嗓音渾厚動人,他的養生護嗓之道除了不菸不酒,最重要的就是睡眠充足。蕭煌奇自認並未刻意保養,平時飲食也不忌口。但他在演出前一定遠離濃茶和刺激性食物,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在最佳狀態。蕭煌奇坦言,身為藝人要作息正常頗為困難,但他會盡量讓自己在凌晨1點前入睡,每天睡滿8小時。雖然沒辦法定期運動,蕭煌奇仍維持每周至少要運動1天的習慣,有空就會努力動起來。蕭煌奇表示,飲食禁忌對歌手而言因人而異,但甜辣或太油、太鹹等重口味食物容易生痰,在工作、演出期間最好敬而遠之。此外,他非常重視暖嗓,就像是在運動前要暖身一樣,嗓音也需要「拉筋」,所以發音練習要做足,平時說話音量避免太大,別讓聲帶太用力,減少造成喉嚨的負擔。他認為坊間流傳的喝膨大海、冰糖燉雪梨等食補都對喉嚨有益,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才能呈現最佳狀態。【名人養生系列閱讀↘↘↘】。鍾瑶養身靠這招!工作再忙碌每天也要來一杯。雷洪6妻妾跑光 72歲養生秘招擄新歡。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常腹瀉?雖然不傷腸胃 但要小心這種病上門
有越來越多人聽過「乳糖不耐症」這個名稱,但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呢?乳糖是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夠幫助腦部以及中樞神經的發展,也可以加強鈣質的吸收。人體中有一種分解酵素稱為「乳糖」,主要是將乳糖分解成好吸收的葡萄糖與半乳糖,不過,有些人體內的乳糖脢活性比較低,無法分解大量的乳糖,就會導致乳糖累積於腸胃道中,並且逐漸與腸胃道的細菌及水分結合,就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包括腸胃脹氣、腹鳴、放屁、腹部疼痛及腹瀉等。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對於身體或是腸胃部,並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或病症。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患者無法完全吸收牛奶營養,若本身又不注意鈣質的補充,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等問題。乳糖、活性隨年齡增長遞減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的一生中乳糖脢活性最高的階段,就是在剛出生的時候,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喝牛奶都相安無事,但到了某個年齡時,卻突然出現腹瀉等乳糖不耐的症狀。而一些研究也發現,亞洲人跟北美人的乳糖脢活性最低,所以,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相對也就最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症的話,除了觀察喝牛奶後的反應之外,也能夠透過乳糖耐受性試驗得知。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喝了一大杯牛奶後,常要勤奮地往廁所奔跑,嚴重的人,還可能會影響生活及工作,因此,大部分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在試過幾次喝牛奶而腹瀉的情況後,大多選擇將牛奶視為「拒絕往來戶」,不再喝牛奶。含奶咖啡更易刺激腸道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2、蛋白質以及鈣質等營養素,取得也非常方便,尤其是獲得鈣質相當簡單又輕鬆的方式,再加上每天1杯無糖拿鐵或是鮮奶茶,既能滿足喝飲料的口腹之慾,又可以藉由咖啡因來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多跑幾次廁所除了不方便之外,倒還有清腸胃的好處,因此,並不特別避忌喝牛奶或喝添加了牛奶的飲品。但是,以大家最常喝的拿鐵來說,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會刺激腸道蠕動,可能會引起腹瀉症狀,乳糖不耐症患者喝拿鐵後,會因為乳糖及咖啡因的加乘作用,跑廁所的次數可能比單喝牛奶時來得多。喝牛奶不腹瀉原則劉怡里表示,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透過每天持續喝牛奶的訓練,來誘發乳糖脢的活性,一般約1~2週就能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只要中斷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喝牛奶,下回再喝,可能又要重頭開始,重新經歷腹瀉、脹氣等不舒服的階段。因此,若想以喝牛奶來獲取適量的營養素,為了避免腹瀉症狀發生,建議患者喝牛奶時遵從以下方式:● 少量多餐:營養建議人體每天攝取1~2杯牛奶(1杯約240c.c.),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分次喝、每次的份量不要太多,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以降低乳糖不耐的症狀出現機率。患者份量拿捏以喝完不會拉肚子為準,可依照自己身體能承受的程度來做增減。● 不要空腹喝牛奶:只喝牛奶會讓身體強迫吸收乳糖,而增加腸胃負擔,應與其他食物一起飲用。不喝奶,也可獲取鈣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牛奶是鈣質主要來源之一,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喝1.5~2杯低脂牛奶(1杯240c.c.,約含240mg鈣質),但若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患者應減少喝牛奶的機會。建議可以發酵乳、無糖優格、優酪乳或起司等乳製品來取代牛奶,另外,也可透過其他天然食材獲取足夠的鈣質或幫助鈣吸收,例如豆類及其製品、芥蘭菜、小白菜、黑芝麻、腰果、小魚乾等動植物性食物中,皆含有豐富的鈣質,乳糖不耐症患者應多方攝取,以補充不足的鈣質。延伸閱讀:喝牛奶也要看時間! 補鈣、安神2黃金時段別錯過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做到2件事就能反制它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肺炎? 別信偏方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民眾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吃好睡飽提升免疫力還不夠?研究建議多做這件事更佳
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另2008年《European Review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期刊的義大利研究指出,中等強度運動可能改善因老化而下降的免疫功能,增加生活品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運動有做就有效,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許惠玉引述《運動醫學研究期刊》2016年發表的研究,追蹤銀髮族運動狀況八個月後發現,只要有做運動,對降低體脂肪、血脂和提升肌力都有幫助,但合併有氧和肌力運動的組別,降低血脂的狀況最好(三酸甘油脂可降低19%、總膽固醇可降低14.7%);另同期刊2018年發表的研究亦顯示,銀髮族實施12週的有氧搭配肌力運動後,可顯著提昇下肢肌力、腿部力量及步行速度,有助於降低跌倒、住院風險及死亡率。許惠玉建議,銀髮族每週5天做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等;並搭配2天肌力運動,如太極拳、瑜珈、重訓等。不過,在疫情期間,應避免人潮密集的團體課程,可至較空曠的戶外或郊區健行,以增強自我防禦能力,降低感染風險。延伸閱讀: 增強抗體吃對很重要! 5大食材打開家裡冰箱就有 身體出現5症狀 告訴你可能是免疫力失調了 老被身邊的人傳染感冒? 多吃10種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
-
2020-02-25 名人.好食課
富含膳食纖維的「超級大麥」是什麼?營養師詳解
最近和食品業的朋友討論時,聊到一種被稱為「超級大麥」的穀類(BARLEYmax),這種穀類是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所特別育種開發的「機能性大麥」。比起一般大麥,超級大麥更加的營養,也有研究探討超級大麥的功效,這次由好食課的營養師來和大家介紹什麼是超級大麥,還有超級大麥的功效有哪些?超級大麥補充膳食纖維,是全穀類的好來源!膳食纖維是我們現在攝取十分不足的營養素,國民營養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們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約介於15-18克之間,但是一天建議要吃25-35克,才可以滿足到需求。為什麼我們會攝取不足呢?除了蔬果吃不夠以外,更重要的是澱粉吃得太精緻了,想想看我們每一餐幾乎都是吃白飯、白麵條等等,這就讓我們的生活中膳食纖維狀況十分不佳,如果我們飲食中可以多一些全穀類,也能有助於補充膳食纖維。因為育種,超級大麥的膳食纖維從原本大麥的15%增加為25%,每百公克的含量約為22克,與白米和糙米相比,大概分別是31倍與5.4倍。因此超級大麥能幫我們補充膳食纖維,而且不只含量豐富,超級大麥還含有多種膳食纖維,如:𝝱-葡聚糖、果聚糖與抗性澱粉,因此超級大麥可以促進我們的健康!超級大麥具有調節消化道健康,幫助排便功效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首要衝擊的就是腸胃道的功能,容易有便秘、腹部不舒服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首要衝擊的就是腸胃道功能,台灣將近1/4的族群有便秘問題,且在台灣人在意的健康問題排行前三名。在先前的調查中發現我們腸道年齡遠高於我們實際年齡,若我們可以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就能有助於腸道與排便的狀況!近年來,許多研究都指出膳食纖維是腸道健康的關鍵,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調節腸道菌叢,促進「益菌」生長,進而調節許多生理功能。2019年時,知名期刊PloS one發表一則動物實驗,學者發現給予超級大麥後,大鼠的腸道菌叢生態有所改變,且增加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合成(連結)。短鏈脂肪酸是由腸道菌叢利用膳食纖維發酵而成,能進一步地刺激腸道激素分泌,而具有調節血糖(連結)、食慾(連結)等等的功效,這也是為什麼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有這麼多功效的緣由!而在排便相關研究,日本曾經進行小型的人體實驗,讓28位有便秘問題的女性每天攝取含有12克超級大麥的食品,結果在4週後發現吃超級大麥的女性,排便次數、排便量都有顯著的改善(連結)!因此超級大麥在許多食品研討會中,都被視為未來機能性穀類的新星!超級大麥具有較低的升糖指數與升糖負擔過去,穀類食物總是被當作高「升糖指數」或者是高「升糖負擔」的食物,主要原因就是多數的穀類都會變成精緻的澱粉食物,甚至也會加入許多糖,而造成「升糖」的問題。不過,根據澳洲研究機構的資料(連結),超級大麥的育種過程中,這種大麥品種的澱粉合成酶的基因受到抑制因此超級大麥的澱粉含量大幅減少,與一般大麥相比少了將近一半 由於超級大麥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且具有高量的抗性澱粉(約3%),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升糖指數。以澳洲研究機構公布的資料,煮熟的超級大麥,升糖指數約為50左右,相較於一般大麥的77而言降低許多,而這個數值已可被認為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除了升糖指數較低以外,由於同時具有較低的澱粉含量,因此進一步換算成升糖負擔也只有10(連結),也可被視為低升糖負擔的食物!台灣的全穀類食物種類十分缺乏,過去好食課也作過小調查,發現民眾不吃全穀食物的原因不是因為價格、不是因為不知道健康價值,而是因為大部分的全穀食物口感硬、不好吃,因此降低攝取的意願。超級大麥是個新興的機能性穀類,有耳聞有食品業者將引進上市,在鼓勵攝取全穀類的氛圍下,非常樂見有食品業者將商品健康化,也期待這樣的全穀商品可以做得好吃一點,讓大家願意購買和攝取,達到全穀類的建議量!【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營養新知】富含膳食纖維,能調節腸菌和促進排便的「超級大麥」是什麼?】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 食藥署:勿信偏方別轉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都陸續傳出病例,因此許多民眾也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
-
2020-02-24 癌症.肺癌
愛吃燒烤傷肺? 一熟女咳嗽不癒檢出肺腺癌
新冠肺炎傳染力強,造成人心不安,高雄一名30多歲婦女出現發燒、咳嗽和胸痛症狀到醫院求診,擔心罹患肺炎,結果做了電腦斷層發現右胸有多處結節,已是肺腺癌4期。醫師發現,這名婦人相當愛吃燒烤,一周至少3次,由於燒烤過程,油煙汙染容易產生致癌物,提醒民眾不可輕忽。收治婦人的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黃明賢表示,這名婦女就醫時,初診以為是肺炎,經過抗生素治療兩個禮拜仍然咳嗽,轉到呼吸胸腔內科照電腦斷層後,發現她右肺部及肺膜上有許多大小結節,病理切片確認是肺腺癌第4期。她經基因檢測因有基因突變情況,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所幸經過治療,癌細胞組織明顯減少。黃明賢說,這名婦女是上班族,因工作關係不常下廚,家族也沒有肺腺癌病史,但她丈夫表示,病患愛吃燒烤,一周至少3次,懷疑可能與愛吃燒烤有關。黃表示,事實上吃燒烤過程,油煙的污染讓環境容易產生致癌物,如果是在密閉空間用餐,更容易吸入油煙對肺部造成傷害,燒焦的食物也可能產生致癌物,但婦人究竟是因為用餐環境還是食物釀禍,需再釐清。
-
2020-02-24 養生.健康瘦身
放個寒假肥一圈 營養師:開學正是減重好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我國高中以下學校為此延長寒假,轉瞬間明天將開學,不少家長這也才發現,農曆春節後因天冷、為防疫宅在家「多吃少動」竟肥了一圈,連孩子也不例外,衛福部營養師看準開學時機,教民眾「健康吃」聰明減重。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4成國人年後平均稱加1.7公斤,今年更因後續遭遇寒流天冷、肺炎疫情擴散等因素,家長減少帶孩子外出次數,寒假延長也沒能出去活動,總是宅在家,體重不減反增,減重也成民眾普遍困擾。而坊間流行許多不同的減重方法,南投醫院營養師毛柔壹則認為,「聰明吃、健康動」仍是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其中,不分家長、小孩,最佳的減重時機就是「開學」,因為學童恢復正常得早起上課,家長多為因應孩子就學也須規律作息。毛提到,規律作息輔以飲食原則加強,減重將更有成效,以三餐均衡飲食為準則,定時定量、細嚼慢嚥;若非正餐時肚子餓就以蒟蒻、大番茄、低糖果凍等低熱量食物當點心,減少攝取油炸物、炒飯、勾芡羹湯或濃湯等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頻率。另,以粗糙、未加工澱粉取代精緻穀類,選擇多樣且天然的蔬果,不僅含豐富膳食纖維可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便;此外,「多喝開水少糖飲」,避免每日攝取過多糖分,改以開水、無糖茶或鮮奶取代含糖飲料。南投醫院則提醒,控制體重應採取緩慢而持續的步調, 逐漸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不偏食、不相信來路不明的減重偏方,且養成規律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體重,並避免復胖;此外,考量疫情需減少室內密閉空間活動,宜多安排戶外體能運動。
-
2020-02-24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抗疫更要增抵抗力!養生教母郭月英教你這樣吃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弄得人心惶惶。透過飲食增強抵抗力、免疫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更是現在抗疫必備。養生教母郭月英建議,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在呼吸道,也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藥等養肺。新冠肺炎目前尚未有疫苗,因此加強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不二法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日提倡透過飲食增加抵抗力4撇步,像是多吃不同顏色蔬果,每餐水果攝取量約1個拳頭大,至少一道綠色蔬菜;菜肉相伴取代大肉塊;多點一份燙青菜;並讓水果隨手可得,取代吃零食習慣。郭月英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以呼吸道疾病為主,養肝同時也要養肺,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像是白木耳、山藥等,尤其是原本在夏天常喝的白木耳甜湯,也可以在這個季節多吃。另粉光參煮茶也很適合,有助於改善肺陰不足、虛熱喘咳、熱病傷陰燥咳等病症,也對於睡眠較差的熟齡族友幫助。若是用藥膳補身強化免疫力跟抵抗力,郭月英說,熟齡族的身體較少有燥熱情況,大多都是偏向虛寒,所以建議可以利用十全大補湯來補身。不過,十全大補湯也不能天天喝,或者就補過頭了,還是必須限量1周喝1到2次即可。想要抗疫,除了早睡,多吃綠色、暖身食物外,郭月英建議,熟齡族氣血循環差,春天保暖為優先,最好避免吃生冷食物。她說,台灣水果種類多,現在都還可以看到哈密瓜、木瓜、橘子等水果,但是若要吃水果,比較建議吃柳丁不要吃橘子,小番茄、大番茄也不建議吃。此外,郭月英特別提醒,許多熟齡族因牙齒較差等因素,喜歡吃麵食,但麵食多為小麥做成,含有麩質可能會影響身體免疫力,又或是使身體酸痛感持續擴大,即使要吃,盡量是早上吃就好,午餐或晚餐避免吃。【健康飲食指南↘↘↘】。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冬天小心補過頭 中醫教你如何補的剛剛好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