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醫聲.罕見疾病
搜尋
食慾
共找到
1033
筆 文章
-
-
2024-11-28 醫聲.罕見疾病
高雪氏症/他用傳真機與國外學者溝通,救高雪氏症孩也開啟罕病奮鬥史
「當年沒有email,原本想用寄信的方式與國外醫師連絡,但實際緩不濟急,最後就用傳真機一來一回,才說服國外醫療團隊信任,讓治療高雪氏症的特殊酵素藥物得以來台。」協助台灣第一個接受有效治療罕病個案蕭仁豪引進藥物的馬偕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談起過往,仍覺得不可思議。5孩中2人莫名離世 揭家族遺傳秘史蕭家有五個孩子,在蕭仁豪發病前,二哥及三姐就因高雪氏症在幼年時離世,當老么蕭仁豪2歲時開始出現食欲差、肚子愈來愈大,這與兄姐的狀況實在太像,蕭媽媽愈加心急,心裡也有不好的念頭。由於高雪氏症(Gaucher’s disesase)是一種罕見的隱性傳疾病,由沒症狀的健康隱性帶因雙親遺傳,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是陽性患者。而蕭家的五個孩子,有兩位是健康的孩子,由於它是一種溶小體神經脂質儲積症,導致醣脂類大分子無法代謝,囤積在患者的骨髓細胞及神經系統。但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隨著孩子長大後會出現食慾減退、肚子膨脹、肝脾腫大,由於造血的肝臟及脾臟失去功能,開始出現貧血、不自主流血,也因營養消耗太快,孩子都長得瘦瘦小小,加上骨頭易脆、變型,連走路都有困難。這些症狀都陸續出現在蕭仁豪及兄姐身上,由於當年醫界對高雪氏症仍一知半解的情形下,只能靠臨床症狀及病理切片佐證,兄姐更因貧血嚴重得不斷的輸血,但進去的血液永遠止不住流血的情形,兩位孩子離去前的身影,讓蕭媽媽得拼了命為老么蕭仁豪續命。林炫沛指出,當年蕭仁豪出現疑似症狀時,大家認為大概九成是遺傳性高雪氏症,為了讓孩子可以續命,想盡各種方法只能採取脾臟切除,勉強的讓孩子活著,到了13年歲左右,醫學終於有了進展。付不起國外高昂罕藥 2母1醫齊力奔走救罕病患民國83年蕭媽媽得知國外已有藥物可以治療高雪氏症,但台灣並沒有進口,即使可以治療,一個月花60萬也非一個家庭可以承擔,為了治療之事媽媽傷透腦筋。此時,國內也發生革命般的起義,現為罕見基金會創會人的陳莉茵,當年因兒子也罹患罕見疾病,正與一群家長及醫界籌組基金會,林炫沛也以專家參與其中。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這消息也被蕭仁豪兩位健康的手足看見,並轉而告知媽媽,蕭媽媽立刻與陳莉茵連繫上,願意站上第一線發聲,一切就箭在弦上,等待弓箭一拉就能往前跑。民國1998年10月是關鍵的一役,兩位傷心的媽媽聚首,為了13歲的蕭仁豪想方設法,林炫沛就扮演與國際醫界溝通的角色,為病人大聲疾呼。他指出,「當時籌備委員會如火如荼的與政府溝通,與外界說明,陳姐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罕病家屬可以一起站出來,但不少家屬礙於外界眼光不敢獻身,但蕭媽媽為了救孩子一命,非常勇敢的出席記者會,呼籲政府要救救罕病兒。」林炫沛也打開與國外醫療團隊的大門,「當年治療高雪氏症的酵素藥物已在歐洲及美國開始治療,但為了讓該藥以進口,也找上國外的醫療團隊,但光溝通是沒有用的,以悲情為訴求也不可能講得通,國外是要科學的證據,證明蕭仁豪就是高雪氏症患者。」為了與國外團隊持續溝通,林炫沛笑說,在那沒有電子郵件的年代,寄信太慢最後想到利用傳真機溝通,「當時,我真的傳真機重度使用者啊~」除了提供家族史的資料,剛好基因醫學也開始起步,能用基因檢測的方式證實蕭仁豪就是高雪氏症第一型的患者。傳真信件的來回終於得到回報,高雪氏症藥物終於引進台灣,也成為國內第一個納入健保給付的藥物,而蕭媽媽的破斧沉舟,也讓社會及政府快速凝聚共識,成為罕病基金會成立的契機之一,更為2000年的「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揭開序幕,成為全球第五個立法保障罕病用藥和生存權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防治與藥物概念結合入法。罕病診治大幅進展 醫:高雪氏症納新生兒篩檢仍很重要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罕病的診斷及治療已大幅進展,但高雪氏症近5年來卻沒有一名陽性個案,林炫沛解釋,這顯示高雪氏症的發生並不平均,加上目前可以產前篩檢,有可能篩檢出陽性時就終止孕娠,但實際上,高雪氏症的治療效果非常好,我們也可以經由自費的新生兒篩檢在孩子還沒症狀前發現陽性患者,及早治療過著健康人般的生活,而不是等孩子有症狀再接受治療。雖然有些專家認為高雪氏症發生機會低,是否可以不須再篩檢,但是林炫沛認為,現在技術可以一次可以檢測七至八項的罕見疾病,高雪氏症納入其中是很重要的事,因為,任何生命都是值得挽救的。目前仍在罕見疾病的研究路上拼搏的林炫沛,將一生心血投注其中,目前正在研究極端罕見的個案,「我有個案是全球不到一百例的罕病,這麼稀少,更須要投入研究的心力,我不希望研究是束之高閣沒有落地,但要真正落實在治療端的研究,是最難達成的,希望政府可以有更獎勵的機制,支持有熱情的研究團隊,畢竟每條生命都是珍貴的!」MAT-TW-2401585-1.0-11/2024
-
2024-11-26 醫療.新陳代謝
三餐先吃蛋白質助控糖!進食3步驟 澱粉一定要後面吃
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分享,友人落實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澱粉」,讓糖化血色素(HbA1c)從9%降到5.7%,還被醫師建議停用降血糖藥。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認可「湯、肉、菜、飯、水果」等用餐順序,確實有助於控制血糖。「三餐先吃蛋白質」有助控糖洪泰雄在臉書表示,三餐先吃蛋白質的飲食策略原則,重點在於蛋白質約占每餐25%至30%、蔬菜應占50%,碳水化合物則占20%至25%,保持各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控糖進食3個步驟:第一步是蛋白質如肉類、魚類、蛋、豆腐、豆類等;第二為食用蔬菜如綠葉蔬菜、花椰菜、茄子等富含纖維的食物;第三步是碳水化合物如糙米、地瓜、藜麥等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雖然友人落實三餐先吃蛋白質,讓糖化血色素從9%降到5.7%,但洪泰雄表示,另需結合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減少精緻糖與澱粉等攝取量,增加運動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規律生活作息,減少壓力。糖尿病患如想比照辦理,建議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飲食均衡,且符合個人健康狀況。先吃蛋白質或蔬菜皆可 澱粉與水果一定要最後吃陳威龍贊同「三餐先吃蛋白質」飲食策略,他認為,主要關鍵不是在於先吃蛋白質或蔬菜,而是最後再吃澱粉與水果,順序就是湯、肉、菜、飯、水果,「如果有湯,先喝湯再喝水,第二個就是肉,也就是蛋白質,接下來是蔬菜,第四個是澱粉,最後才是水果。」陳威龍說,實施這套進食順序,讓胃先消化蛋白質、蔬菜等食物,再吸收澱粉,血糖就也不會立刻飆升;當食物進入胃,會刺激人體的腸道分泌腸泌素,其中GLP-1會讓胃的蠕動變慢,增加飽足感並降低食慾,也會刺激人體分泌胰島素,不會吃下太多澱粉。陳威龍說,吃下蛋白質,較不會刺激人體分泌胰島素,胰島素除了幫助降低血糖,也是合成脂肪的荷爾蒙,一但血糖飆升,胰島素容易把過多的能量轉變成脂肪囤積起來,久而久之造成肥胖、脂肪肝。進行中高強度活動者不適合先吃蛋白質陳威龍強調,「三餐先吃蛋白質的飲食策略是利大於弊」,可以幫助族群有糖尿病患,以及正在減重的人。不過,將於進行中高強度體育活動,或對熱量有一定需求的民眾,因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即時能量,若先吃蛋白質再吃澱粉,可能適得其反。陳威龍舉例,很多足球或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或中場休息時,常吃一根香蕉,若改成吃兩顆蛋,可能來不及提供及時能量,「就會比較沒有力氣。」
-
2024-11-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提神反陷入其他困境!神經科醫揭咖啡因2副作用:所以我戒了
適量咖啡有益身體健康,但有人對咖啡因敏感,喝了反而增加身體不適症狀。一名神經外科醫師說自己戒掉咖啡後提升了注意力,也緩解焦慮的情形,整體上是利大於弊。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前神經外科醫師Goodie在YouTube分享自己基於兩個原因戒斷咖啡,第一個是咖啡具有利尿作用讓人脫水,脫水後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咖啡因會讓人保持清醒,本來喝咖啡用意是要提神,雖然有精神了,但專注力被影響,兩種效果互相矛盾。Goodie舉了一個蜘蛛的例子,美國太空總署NASA用蜘蛛做了實驗,給予蜘蛛幾種藥物,包括大麻、甲基苯丙胺(類似冰毒)、麥角酸二乙醯胺(LSD,一種神經致幻劑)以及咖啡因,前三種結出的網還算完整,唯有攝取咖啡因織出的網(右下)相當凌亂;Goodie表示這就是他攝取咖啡因後的感覺,腦袋一片混亂。Goodie提出第二點,他本身是屬於比較容易焦慮的人,當感覺焦慮時,攝取咖啡因會加劇焦慮感,擾亂自我思維模式。Goodie說自己一開始戒斷含咖啡因的食物,包括咖啡、紅牛能量飲料、茶和巧克力等,前四個星期頭痛得很厲害,像有人拿老虎鉗狂鑽太陽穴,四周下來疼痛慢慢緩解,整個人變得專注和警醒,思路更清晰,不再受到咖啡因的影響,像蜘蛛能在腦內織出完美的網。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咖啡因攝取過量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過度刺激,如果攝取咖啡因之後出現下列五個以上症狀,就代表已咖啡因中毒成癮:‧攝取至少100毫克咖啡因(約為一杯沖泡咖啡含的量)後出現的症狀包括:1.煩躁不安2.緊張3.興奮4.失眠5.臉色潮紅6.排尿增加7.腸胃道紊亂‧攝取較高含量咖啡因(每天超過1克):1.肌肉抽搐2.言語思緒紊亂3.心跳過快、心律失常4.無疲倦期5.精神運動性煩躁6.食慾不振而咖啡也會影響睡眠,咖啡因可能會導致入睡更加困難、影響深度睡眠時長、中途也更容易醒,所以如果是本身特別容易焦慮或是睡眠障礙的人,建議盡量少喝或是不喝咖啡。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一般人每天最高攝取量是400mg,舉例星巴克大杯美式是225mg,大杯拿鐵大概是150mg,但也不是說咖啡因完全沒好處,包括抗氧化、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每個人還是根據自己喝了咖啡之後的身體感受來判斷。
-
2024-11-23 養生.健康瘦身
健身教練給50歲人的建議 「微調五種習慣」不用特別做什麼就能減3公斤
中年之後身體代謝下降,不少民眾是有「好像喝水也會胖」的困擾。日本一名飲食管理與健身教練經常面對 40、50 多歲想要減重的族群,他就跟大家分享 5 個日常技巧,不需要特別花心力做什麼,就能感受到體態變得輕盈。1.早上停止吃「葡萄糖和蛋白質」教練表示,自己之前早上習慣喝一杯含有蛋白粉和葡萄糖(麥芽糊精)的飲料,對於學習或是肌肉訓練的族群來說,麥芽糊精是可以快速補充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但是戒掉這種飲料後,每天攝入的卡路里就減少了,身體會更容易用燃燒脂肪的方式來獲取能量。2.午餐主食改為以魚為主許多人午餐會以肉類和米飯為主,但不妨將主食改為「魚肉」,教練就分享自己開始吃由烤魚、生魚片為主的日式套餐,蔬菜豆類的份量也多於米飯,不但有飽足感,熱量也較低且容易消化,下午不會覺得沒力氣,晚上也比較不會暴飲暴食。3.避免吃高糖、高碳水的零食碳水化合物、糖類雖然有助於合成蛋白質,在重訓後能支持肌肉修復,但對於減脂的族群來說,則需要注意碳水化合物是否也造成攝取過多卡路里。建議用低碳水的堅果或起司代替零食甜點,血糖水平也會更穩定。4.從無氧運動轉為有氧運動對想要減重的民眾來說,有氧運動燃燒脂肪的效果比無氧運動更好,建議繼續維持肌肉訓練之外,也加入有氧運動的訓練量,例如1小時騎腳踏車、跑步機,讓瘦身過程更順利。5.確保睡眠時間達8小時教練建議將睡眠時間從6至7小時增加到8小時,睡覺時雖然什麼都沒做,但身體仍在持續釋放各種激素調節生理機能,當睡眠充足時,抑制食慾的「瘦體素」就會增加,體內賀爾蒙的平衡能預防暴飲暴食、無形之中維持身心健康。教練表示,自己依照上面提到的方法微調日常生活習慣,不知不覺就減掉了3公斤,他本身已經有運動習慣,再加上減少熱量攝取,自然能達成脂肪燃燒的效果。
-
2024-11-23 焦點.健康知識+
完全不會流汗!專家教飯後10分鐘小動作「有效減緩血糖飆升」:坐著就能做
飯後血糖飆升容易導致各種健康問題,除了注意飲食內容少吃高GI值食物以外,有「控糖女神」(Glucose Goddess)之稱的的法國生物化學家潔西伊喬斯佩(Jessie Inchauspé)點出一個小技巧,只要在餐後進行一個簡單動作,就能幫助減緩升糖峰值,讓血糖曲線更平穩。伊喬斯佩在一場訪談中提到,在吃完高碳水或高糖食物後,會讓血糖上升到頂峰,這時可以利用小腿肌肉來降低這個峰值。她當場示範這個動作,坐著將雙腳放在地上,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這個將小腿抬高的動作約10分鐘,感覺你的小腿在收縮。她表示這是一個讓肌肉吸收葡萄糖非常有效的方法,因為小腿上有塊叫「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這塊肌肉非常擅長吸收葡萄糖。伊喬斯佩舉例飯後要在辦公桌前繼續工作,想要減少升糖峰值,可以這樣來回抬一下小腿,就能有效控糖,進而減少脂肪合成,幫助減重。 @glucosegoddess_ Everybody knows what a calf raise is? Push up onto the toes of your feet, and then back down. Like a punch up for your lower leg. Sooooo easy. Try it!! 🧬 The study that I’m illustrating: Hamilton, Marc T., Deborah G. Hamilton, and Theodore W. Zderic. “A potent physiological method to magnify and sustain soleus oxidative metabolism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 regulation.” Iscience 25.9 (2022). ♬ original sound - Jessie Inchauspe 飯前先喝點醋 減脂又能讓血糖平穩伊喬斯佩還建議可在吃甜食以前的幾分鐘,先喝一湯匙的醋和一高腳杯白開水混合而成的飲料,就可以抑制隨之而來的血糖和胰島素驟升,可以克制食慾,只要能壓下飢餓感,就能燃燒更多的脂肪。常見的醋包括米醋、白酒醋、紅酒醋、雪莉醋、巴薩米可醋和蘋果醋 。使用這項訣竅時,最多人使用蘋果醋,因為多數人發現,用高腳杯白開水稀釋蘋果醋之後,喝起來的味道最棒。然而所有的醋都能對血糖起到相同的作用,所以盡可放心去挑選你喜歡的醋。
-
2024-11-22 癌症.肺癌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聽說晚期肺癌最近有健保給付藥物調整,我可以用嗎?」「天啊!我的人生是不是要沒了?」「吃標靶藥物也會像化療有副作用不舒服嗎?」臨床上初確診晚期肺癌病友,難免還是很難對抗罹癌的恐慌與焦慮,這些焦慮多半來自於網路鋪天蓋地的資訊及未知的存活期。近年來肺癌藥物持續進展,病友的治療選擇越趨多元,晚期肺癌存活超過5年、10年的患者大有人在。【如果你/妳還是很擔心害怕】治療前先看一次以下QA,一起增加信心吧!📍停:停下腳步建立信心📍看:看懂關鍵詞好上手📍聽:聽懂學長姐怎麼面對治療選擇和副作用確診晚期肺癌你要先【停】停下腳步建立信心Q1.確診晚期肺癌,還能活多久?整體平均存活期是什麼意思?患者剛確診晚癌肺癌時,大多會出現震驚、否認的情緒反應,但亞東醫院肺癌專案研究護理師洪瑞綺表示,患者與家庭最大的擔心來自於未知,可透過病友分享、了解相關疾病知識,讓他們盡量掌握未來可能的走向,將大幅降低恐懼感。針對患者最常關心活多久的問題,亞東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暨癌症中心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表示,存活期是直接分析比較病人存活時間長短,存活率則為觀察比較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存活的比率,是最普遍、直接評估治療效果的方式。過去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約10至20%,也就是10位患者中,約1、2位患者能存活超過5年,但不同種類、分期、身體狀況等,存活率也不同,現在初確診患者確診後,配合醫療團隊的努力接續治療,存活期超過5年已經不是罕見。Q2.開始治療後,是不是會嚴重影響我的生活?我能繼續工作嗎,家庭生活怎麼辦?雖然罹癌勢必影響既有的生活與工作,尤其前半年治療頻率密集,時間可能多花在往返於醫院及家裡,但洪瑞綺說,其實患者也先不必太過擔心,若身體狀況允許,盡量讓生活維持原狀、貼近過往,像是繼續可行的工作維持謀生能力,運動強身健體,社交抒發壓力,避免人生失序,經濟出現問題,連帶影響心情與病情,並非開始治療後,整體生活一定會受到影響。※延伸閱讀:年輕患者工作壓力大!標靶藥物接續治療 助跨過五年存活期Q3.治療費用是不是很貴?健保都有給付嗎?許多患者確診後,除了關心治療成效外,也憂慮對經濟造成的負擔,幸好目前許多常見突變基因的肺癌藥物已有健保給付,如EGFR,ALK,ROS-1與陸續納入健保的罕見突變基因藥物,帶給患者更多的希望。而患者亦須重新盤點所有財產狀況,包含醫療保險等,洪瑞綺表示,患者可向保險業者了解原有的保險所能提供的幫助,假設支持不足,亦不必灰心喪志,「不論有錢或沒錢,都有相應的作法。」患者千萬勿因經濟放棄治療,多與醫療團隊討論下一步計畫。確診晚期肺癌你要【看】看懂關鍵詞好上手Q4.基因檢測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隨著癌症研究進展,肺腺癌是所有癌症中,被發現有最多種突變基因的癌症,其相對應的標靶藥物也多;若患者能在治療前,先進行基因檢測,可以讓醫師幫患者依照基因檢測結果,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對症下藥,藥物將能有效針對癌細胞上的特徵(標靶)進行攻擊,同時降低正常細胞受到的傷害。張晟瑜說,隨著次世代基因檢測的發展,大約六、七成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基因檢測後,能找到相對應標靶藥物,以肺腺癌為例,台灣約有55%肺腺癌患帶有EGFR基因突變,目前皆有健保給付;然而,突變基因會隨著病程進展、接受過的治療而改變,因此當病情惡化或藥物出現抗藥性,可以考慮再接受一次基因檢測來規畫下一階段的治療。Q5.第「幾」線藥物是什麼意思?差別在哪?在醫學的定義上,患者接受同一種療程稱為「一線」,而第一線治療是指患者接受的第一種治療藥物療程;當第一線藥物產生抗藥性或失效時,患者就必須接受第二種治療藥物療程,意即第二線治療,以此類推。Q6.抗藥性是什麼?出現抗藥性怎麼辦?當腫瘤長大、轉移或腫瘤指數上升,代表目前使用的藥物出現抗藥性,藥效下降,無法控制腫瘤,此時就如同棒球比賽一樣,可以由救援的投手上場,意即需要尋找其他可行的藥物上場接續治療。確診晚期肺癌你要【聽】聽懂學長姐怎麼面對治療選擇和副作用Q7.治療後產生抗藥性,我還有藥可以用嗎?患者常因效果不如預期,或當治療出現抗藥性,對未來感到迷茫而自暴自棄,洪瑞綺表示,一種藥本就難陪伴一輩子,難免會要換藥,現行肺癌藥物很多元,患者千萬別因此灰心喪志。張晟瑜指出,以台灣肺癌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本土研究顯示,患者如果先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後再接第三代標靶藥物,存活率可能超過五年,甚至最長可達60個月以上。曾有位80歲老爺爺確診肺腺癌後,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三年後出現抗藥性,再改接受化療,不久又因抗藥性轉到亞東醫院就醫,再次基因檢測確認產生T790M基因突變,可健保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原先預期患者僅能存活半年,但目前這名老爺爺已存活逾10年,換第二張重大傷病卡,「這條命是撿到的。」張晟瑜建議,患者或主治醫師要放遠目光,做長期治療的規畫,患者及其家庭也多跟醫師溝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切勿操之過急,否則適得其反;若不敢開口或擔心沒有足夠時間與醫師討論,可先與個管師或護理師聊聊,請求協助。Q8.需要換藥或換治療選擇時,該怎麼面對以及怎麼與醫師討論?洪瑞綺表示,當狀況發生時患者可能產生不少情緒,但發洩情緒完後,可先重新切片進行基因檢測,與醫師溝通接下來的治療策略藍圖,「晚期肺癌雖無法治癒,但有機會控制腫瘤,與癌共存。」患者應要有信心,跨出步伐,緩解不安感。Q9.治療(化療.標靶)副作用有哪些,原來可以舒緩、甚至提早預防管理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不盡相同,張晟瑜表示,現在都有相對應的處置方式,以EGFR標靶藥物為例,醫師能開立口服藥、患者則透過減少肚子飽脹感,減少噁心嘔吐感;使用藥物及麻藥,減輕口腔潰瘍痛感,加速癒合;使用止瀉藥減緩拉肚子;抹乳液或吃藥,舒緩皮膚疹子及乾癢;對於甲溝炎,則能抹藥或戴手套、避免碰水而感染細菌。Q10.確診肺癌後,飲食需要調整嗎?該如何維持營養?部分癌症患者治療後,因口腔黏膜破損、食慾下降,減少進食或不敢多吃,但反而造成營養不良,據統計,癌症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約四至五成,尤其肺癌患者營養不良、肌少症及惡體質的發生率高,進而影響存活率。因此洪瑞綺建議,患者須攝取肉類、雞蛋、牛奶等吸收利用率高的高生理價蛋白質,若為素食者,則能多吃黃豆製品,才易達到高蛋白質標準;患者也須攝取高熱量,才不會耗損肌肉,除了可從食物種類下手外,也能改變烹調方式,將食物勾芡、裹粉,或添加高蛋白粉及適量油脂,也可以尋求團隊中的營養師給予協助。此外,多數治療將抑制血球,導致免疫力下降,故要特別注意食物衛生安全,避免吃生食,例如生魚片、半熟蛋、沙拉、優酪乳等,水果則選擇帶皮種類,例如柳橙、蘋果等,以防被感染。若患者因治療副作用食慾不振,洪瑞綺表示,家屬、照顧者不要強迫患者進食,有時治療會改變味覺、嗅覺,昔日再喜歡的食物都可能食之無味,最重要的是有同理心,同感患者當前的處境;而患者可在副作用舒緩後盡量多吃,補足先前流失的營養,也為下次治療做準備。Q11.(癌友)該怎麼告訴家人我確診晚期肺癌?(照顧者)家人罹癌怎麼辦,我該怎麼面對他/她?有些癌症患者確診後,不想讓親朋好友擔心,選擇對病情三緘其口,獨自面對罹病的心理壓力與後續治療,洪瑞綺表示,有些病患不願告訴家人,但應至少讓同住的家人知情,以便往後的日常照顧,也讓情緒找到出口,否則易影響病情;針對堅決守密的患者,醫療團隊會適時轉介心理師,從旁輔助。有位40多歲晚期肺癌的女性,起初因為骨折去就醫,才發現竟是肺癌骨轉移。一開始她的反應是否認病情,這是許多癌友常有的心理防衛機制,面對突如其來的診斷,震驚與無法接受的情緒通常是無法避免的。這時候醫療團隊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在醫療人員的關心、陪伴與支持下,幫助患者走出剛確診的困惑與恐懼,慢慢能夠接受自己生病了,也願意與家人分享治療的狀況,進而做出積極的生活安排。然而隨著病情發展,這位患者開始出現抗藥性,也要面對後續治療的選擇跟轉變,此時對患者的心理跟生理來說,同時面臨著更多挑戰,尤其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情感與心靈上的平衡,是患者與家人共同努力的目標。所以這時候家人的態度就非常重要,家人若能理解並接納患者的情況,不僅能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也能在治療選擇上,與患者共同做出合適的決策。反之,若家人因為不願面對病情的改變,而選擇隱瞞或強行維持過度樂觀的態度,可能會使患者感到孤獨以及壓力,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但在抒發後還是要溝通並相互理解,且在病情走到晚期的階段,患者和家人需要共同承受這段艱難的旅程,並在心靈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和解,以較平和的心態度過最後的時光。如果面對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情況,也可以找醫療團隊商量,制定最佳策略。【小提醒】:每次回診前,都可以記下用藥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或困擾,回診時記得與醫師聊聊喔!
-
2024-11-21 養生.運動健身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很多人透過跑步增加運動量和保持健康,但有人遇到每天跑步卻出現疲倦不適的副作用,疑惑是不是該間歇性休息,達人建議對跑步新手而言應用隔天跑取代天天跑,讓身體有恢復的時間才能走得更長久。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問,他在進行有氧慢跑,每天堅持3~5公里,已持續一段時間,但跑著跑著會想睡覺,有種醉氧的感覺(註:醉氧是人的生理機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低氧環境後,又重新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再次發生不適應的情況,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想知道是怎麼回事以及如何調整。運動博主「慢跑陳Sir」回應,這是初學慢跑者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是身體疲勞的信號,即使自己感覺還OK,也很多人認為每天跑步是自律或有毅力的表現而努力堅持,但是從運動學角度來說,合理的「跑休」其實對身體更好,不僅可以減少受傷風險,還可以使身體的疲勞充分恢復。陳Sir表示因為運動過後,肌肉處於撕裂狀態,而重組需要時間,肌肉在一次次撕裂和重組之間變得愈來愈強大。所以對於初學跑者而言,科學的跑步方法是「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不僅能讓人跑得更輕鬆,也能讓你跑得更長久。初學跑者注意身體的疲勞警訊跑步會產生「跑者高潮」讓人容易有快感容易上癮,但很可能會太依賴這份熱情,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最終導致身心疲憊反而本末倒置、傷害健康。跑步時可能會覺得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退步、跑後身體反應更加難受、運動過後持續感受輕微關節或肌肉疼痛、完成一次訓練的難度增加、或者難以跟上平常的跑步速度等等。穿上跑鞋時心情也不像以前那麼愉快,覺得比較沒動力。每天的睡眠品質都比較差、覺得比較沒有精力、食慾下降或者情緒起伏變化較大等。新手建議跑一休一 用動態休息取代對新手跑者而言,應該衡量自己的體能,剛開始一周跑3~4天得出學者建議一次不要跑超過30分鐘,一周可安排兩次非跑步訓練和至少一次的休息,新手可以嘗試跑一休一,休息日進行其他訓練或完全休息,等耐力、速度都提升之後,再慢慢增加訓練量。如果休息期間覺得有罪惡感或靜不下來,那可以選擇聽起來很矛盾的「動態休息」,出外散步、騎自行車或是游泳,速度雖然悠閒,卻不會讓你覺得自己毫無進展,由於關節和心肺韻律沒有承受劇烈影響,身體還是維持在重建階段。資料來源/迪卡儂運動誌、hello醫師、慢跑陳Sir
-
2024-11-20 養生.營養食譜
不乾柴也不濕爛的柔滑口感 美食作家實測8種炒蛋作法最推2種
許多人和美食作家班妮特(Paige Bennett)一樣喜愛吃炒蛋,並有個人的烹飪方式;但她一直希望能做出既不乾柴、也不濕爛的柔滑口感。以下是班妮特試過的8種方法,而其中有兩種最符合她的「標準」:1.低溫慢煮名廚佛洛倫斯(Tyler Florence)的食譜,用很低的溫度、很長的時間來做炒蛋。班妮特也花了約30分鐘才讓蛋凝固到可從鍋中移到盤子;然而橘黃色、黏糊糊的外觀讓她食慾全消。2.沸水攪拌班妮特表示,這個方法是最奇怪的訣竅之一,需先攪動沸水成漩渦狀,再倒入蛋汁。她說,蛋汁會立即凝成絲狀,再用濾網將之撈出、放入碗中,加點奶油、鹽與胡椒粉;結果口感輕盈有彈性,也不致太乾或太濕,奶油讓口感更豐富、細緻。但使用濾網的過程有點混亂,班妮特還得把蛋中多餘的水分吸乾;但她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味道和口感都很好,且幾秒鐘就熟了。3.加入一勺開水這個小訣竅很簡單,且不花錢,只需在打好的蛋汁中加一勺白開水。班妮特說,炒出來的蛋和她喜歡的一樣,徹底煮熟、鬆軟而不濕潤,雖然要加入更多的鹽,但整體風味依然極佳。4.微波爐烹煮一想到微波爐加熱,就會讓人聯想到乾柴、橡皮般的口感,這正是班妮特所得到的結果。她將雞蛋、牛奶與調味料一起攪拌,每次微波30秒,大約兩分鐘就可以完全煮熟。她說,如時間急迫,這些缺點或許都不成問題,因為很快就煮熟、所需材料很少,且製作容易。5.使用慢燉鍋慢燉鍋適合作大份量的炒蛋,用來備餐或招待一群人。班妮特將六顆雞蛋、不到一杯的奶油與一杯莫札瑞拉(mozzarella)起司攪拌均勻,在慢燉鍋中融化一湯匙奶油,然後倒入蛋汁,蓋上鍋蓋,以大火煮一小時。結果讓她感到驚喜,雞蛋十分清淡、柔軟和蓬鬆;唯一缺點是底部顏色較黃,但奶油和起司味道濃郁。她表示,這個方法比在爐子上煮很容易許多,下次需要較大份量炒蛋時,她樂於再做一次,不過會把火力維持在小火或中火。6.放入烤箱使用烤箱,也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煮出大量的炒蛋。班妮特縮小了份量,但烤出來的蛋邊緣又乾又硬。她說,無論是做一人份還是為多人烹煮,她都不會再用烤箱了。7.借助雞尾酒雪克杯用雞尾酒雪克杯來代替打蛋器,班妮特覺得很合理。她金屬製雪克杯中搖晃了幾顆雞蛋,但當打開蓋子時,壓力導致蛋汁爆開,造成一些混亂。煮好的炒蛋呈大塊褶皺狀,口感雖濕潤但有點橡皮味。8.使用打蛋器班妮特指出,這個方法很簡單,只需用小火不停攪拌鍋中的蛋汁、奶油、鹽與胡椒粉,她花了15分鐘,讓蛋液不致凝成塊。她說,她很難忍受太濕的炒蛋,所以把它們倒在一塊較硬的麵包上;結果發現它們口感絲滑和味道豐富,儘管她不會經常照樣做,但對於喜歡濕蛋的人來說,確實不錯。總結來說,班妮特表示,她學到了幾種新的炒蛋方式,但她最喜歡的是沸水攪拌與用慢燉鍋炒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焦點.健康知識+
拿枕頭當靠墊睡覺好舒服?醫警告:可能是心臟衰竭前兆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平躺在床上就睡著,需要枕頭當靠墊,壓在身體底下才能入睡,心臟科醫師表示,這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隱性徵兆。每日郵報報導,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疾病,意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出,導致肌肉無力,更嚴重的病症包含疲勞、四肢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因為肺部積水的關係,造成呼吸困難。心臟科醫師解釋,這類患者在床上躺平時,特別容易會感到呼吸不順,因此會習慣拿枕頭作為靠墊,來減輕睡眠時身體的不適。目前英國約有100萬人患有心臟衰竭,且每年新診斷的人數高達20萬。這種病症通常是由心臟病、高血壓或在心臟病發作後引起的。早期診斷對治療至關重要,儘管無法治癒,但通過藥物或手術可以改善心臟功能,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指出,有將近八成的人是直到急診住院時才發現自己患病,這凸顯了及早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並治療的重要性。心臟衰竭的其他症狀可能包括持續性咳嗽、腹脹、心跳過快及食慾減退,這些症狀雖然也可能由其他較輕微的疾病引起,但應該儘早就醫檢查。醫師建議,保持運動就能降低35%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均衡飲食並避免吸煙,也對保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
2024-11-09 醫療.骨科.復健
年輕時飲食可能導致骨折?你所不知的骨鬆症「好發族群、預防方法」一次看
提到骨質疏鬆症時,大部分人下意識都會覺得那是進入老年才需要擔心的疾病,日本Benesse生活網站就請教到骨科醫師鞆浩康(Hiroyasu Tomo),破解大家對於骨質疏鬆的迷思,並進一步理解它的成因和健康風險。什麼是骨質疏鬆症?有豐富醫療經驗的鞆浩康醫師現為大阪醫療機構「Ortho Group」的董事長,他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骨骼密度和品質下降、變得脆弱且容易骨折的疾病。」這種疾病好發於老年人和停經後的女性,尤其是在脊椎、髖關節和手腕等身體部位,如果缺乏鈣、磷、鎂等礦物質,以及膠原蛋白等營養素,骨骼的強度就會下降,輕微的撞擊或跌倒就可能造成骨折。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發生前可能沒有任何預兆或疼痛,因此不少患者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骨質已經嚴重惡化。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VS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和老化、更年期有關,對於女性來說,隨著年齡增長和停經導致雌性激素減少,骨質密度逐漸下降。另外,青少年時期缺乏營養和運動也是造成原發性骨質疏鬆的原因,骨質的密度在20歲左右達到高峰,如果年輕時骨質密度不夠,就會增加未來骨質疏鬆的風險。至於「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則多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慢性腎臟病有關,也可能由藥物治療引起,例如長期使用類固醇。骨質疏鬆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骨質疏鬆症的主要風險是骨折,進而導致運動功能下降和慢性疼痛,使生活品質不如以往。而脊椎骨折則會造成駝背、姿勢不良,連帶引發腰痛、肩膀僵硬或是膝蓋疼痛,甚至可能對內臟造成壓力,出現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的情況。哪些族群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1.營養不足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缺乏營養,鈣、維生素D和蛋白質流失都會導致骨密度和品質下降,特別是「蛋白質」,它有助於膠原蛋白生成,而膠原蛋白是骨骼強健的基礎。 2.缺乏運動透過適度的運動可以對骨骼形成刺激,有效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而缺少運動習慣的族群則會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3.過瘦或是20歲前節食的人前面提過,骨骼密度約20歲時達到高峰,如果在此之前進行節食,造成營養不足,便無法發育成足夠強韌的骨骼,因此老年時或女性停經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就增加了。4.其他因素除了飲食和運動會影響骨骼密度之外,家族病史、吸菸、過量飲酒、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是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骨質疏鬆症可以預防和治療嗎?雖然骨質疏鬆聽起來很可怕,慶幸的是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病患除了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外,一般民眾在日常上則可以多注意營養均衡、從事適當運動,這兩者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 在營養方面,可以多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K,另外蛋白質的攝取也很重要。至於可以從事什麼運動呢?比起走路,「慢跑」、「跳躍」和「深蹲」更能有效刺激骨骼,提升骨密度和骨質強韌度。
-
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體重減輕】「我沒減肥,但怎麼體重一直掉?」體重異常減輕要注意!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敬晃主治醫師提供】43歲王小姐因嚴重口渴就診,即使飲料甜點毫不忌口,體重卻不升反降,連朋友都好奇詢問如何減法,讓她很不好意思。陳先生67歲是資深老菸槍,三個月來體重從72變成64公斤,褲頭鬆了一大圈自己都嚇一跳,雖然努力吃好多碗飯,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現代人將纖瘦與健康劃上等號,許多減重秘訣也不離「熱量赤字」四字。但在醫師眼中,非刻意的(Unintentional)體重減輕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首先,「非刻意」是指未特別執行減重計畫,或改變飲食習慣與身體活動量的情況;而臨床上需注意的「體重減輕」,則常以六至十二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的百分之五(含)以上為標準。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有許多成因,需要醫師根據病史、伴隨症狀、抽血及影像檢查,甚至針對心理社會層面進行整體評估。下面列舉體重減輕的主要成因:一、惡性腫瘤雖然惡性腫瘤最令人擔心,但其實只佔全部二至三成,當中又以腸胃道惡性腫瘤最多,此外肺癌、淋巴癌或腎臟癌也是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的惡性腫瘤。醫師除了根據伴隨症狀,如厭食、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久咳或倦怠發燒等,也會輔以抽血、糞便或影像檢查進行評估,民眾亦可定期接受政府癌症篩檢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其他腸胃道疾病除惡性腫瘤外,任何影響腸胃系統消化吸收或發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如慢性腹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小腸結腸炎、慢性胰臟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都是可能原因。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影響著體內能量的新陳代謝,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代謝速度加快,導致心悸、手抖和體重減輕。未控制的糖尿病導致血糖過高,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近一步造成脫水現象,導致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是成年人常見的體重減輕原因之一。四、急慢性感染或發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會提高代謝率來對抗威脅,另外由於身體不適,也可能食慾不振而使體重下降。常見原因包括愛滋病、肺結核、肝炎病毒(如C型肝炎)、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此外,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也都可能影響腸胃道,降低食慾和消化功能。最後,一些重大慢性器官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和末期腎臟疾病等,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並由於器官衰竭的症狀、不適與心理影響,近一步導致體重減輕。五、神經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慾、吞嚥及食物獲取能力下降。心理層面則要評估是否具憂鬱、焦慮、躁鬱、厭食症等困擾,導致食慾不振與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神經及心理的障礙也容易涉及照護(如家庭支持)、居家環境(如獨居)及經濟能力等社會支持議題。六、其他一些如甲狀腺素、糖尿病、抗癲癇藥及失智症的治療藥物,都可能包含會引發體重下降的副作用。此外,酒精或非法物質濫用也須列入考慮。七、年長者的非刻意體重減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自然下降且脂肪比例增加,這些正常老化現象是積年累月的,不應與非刻意體重減輕劃上等號。此外,由於長者伴隨體重減輕的症狀不一定典型,成因卻可能更加複雜,除上述成因外,口腔衛生、身體功能下降、嗅味覺改變及咀嚼吞嚥(嗆咳)等原因也需列入考量,民眾可至家庭醫學或老年醫學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並視需求安排其他醫療職系(心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介入。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王小姐血糖超標,在給予降血糖藥物後口渴症狀大幅改善;陳先生則在胸部X光中發現可疑腫塊,除建議戒菸後續也轉至胸腔科進一步評估。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體重減輕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04 焦點.元氣新聞
吃越補越好?醫揭腎臟病友「飲食誤區」!精準營養更有助維持體力
黃大哥從國中就發現有慢性腎臟病,儘管他盡力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但到了50歲時,仍免不了要開始洗腎,洗腎結束後,整個人會感覺精神不佳、沒有體力,讓黃大哥的心情盪到谷底!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黃大哥平時相當注重飲食管理,也會在洗腎後格外補充營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現在的黃大哥,一個禮拜中有三天必須到醫院洗腎,而其他時間,他可以開車載著太太到處遊山玩水、到山上的果園巡視,生活照樣過得多采多姿!腎友飲食限制多,牛奶、起司等都不能吃,黃大哥在朋友的建議下,多看看,多比較,最後選擇了「力增洗腎配方」,主要是因為「它的風味很好!覺得好喝,才能常常喝」,喜歡喝咖啡的黃大哥,用力增營養品代替牛奶,加入一小杯咖啡,這款自製拿鐵讓他喝了3、4年都不膩。黃大哥認為,「力增洗腎配方」可以有感補充體力,也能補充流失掉的營養,小小一罐,外出旅行時方便隨身攜帶,肚子餓就當點心喝。雞湯、牛奶、罐頭、豆類都NG?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醫師表示,腎臟病還沒洗腎之前,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假設體重是60公斤,蛋白質攝取量要在48克以下,進入洗腎後,則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提高到每公斤體重1~1.2公克,相當於體重60公斤的腎友,可以吃到72公克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量。「很多腎友都以為攝取營養吃越補越好,這是相當常見的飲食誤區。」林醫師指出,大多傳統補品內含當歸、人蔘、雞湯,都屬於高磷、高鉀的食物,一般市售牛奶,無論全脂、低脂,含磷量較高,也不適合腎臟病人,還有罐頭、甜點、豆類,也都是高磷食物。有些腎友會道聽塗說,這個不敢吃、那個也不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林醫師建議腎臟病友在飲食方面,一定要維持足夠的熱量,讓自己不會因為肌肉量不足或年紀增長而逐漸沒體力,其次是要補充欠缺的營養素,幫助維持健康。如果有這方面困擾的朋友,可以選擇專為腎友打造的「力增洗腎配方」,一次補充熱量和營養。適量優蛋白+關鍵肉鹼,補充營養精準又簡單「力增洗腎配方」有18%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低糖、順口好喝,且添加BCAA支鏈胺基酸,幫助補充體力,並添加關鍵的肉鹼,有助身體的「馬達」運轉產生能量,讓生活更有動力,還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D3等營養素,也是腎友所需的營養。林軒任醫師認為,很多腎友會遵循營養師的指導去計算各類食物要攝取「幾份」,但是在生活中難以落實並持續實踐。對腎友來說,日常飲食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搭配營養品,更能精準、方便的補充營養缺口,確保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在洗腎室第一線照顧患者的護理師表示,腎臟病患者飲食吃得好,相對體力就會好,家屬照顧起來也會更輕鬆。「力增洗腎配方」即開即飲,提升備餐的便利性,而且口味選擇多、冷熱皆宜,可以做不同的變化。有時患者到醫院洗腎,家屬無法隨侍在側,只要準備一瓶力增飲,患者餓了隨時可以打開來喝。最特別的是,「力增洗腎配方」添加肉鹼成份,有助提升活力。家屬可多鼓勵年長、營養不充足、食慾不佳、不好咀嚼的腎友多從事戶外活動,搭配「力增洗腎配方」補充營養,幫助維持生活品質,擁有「腎力人生」!
-
2024-11-01 養生.聰明飲食
感到心累用甜食麵包提神不好嗎?醫師提示疲勞時「最佳食物選擇」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時不只是身體疲勞,精神上也會受到影響,就像是常聽到身邊人說「心好累」。不少人也會靠吃東西來療癒自己,例如吃甜點、麵包,覺得心情似乎會變得更好、更有動力。然而,感到精神疲勞時吃甜食的做法究竟好不好呢?現任職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健康管理中心的田中伸一郎醫師就跟大家分享他的看法。田中伸一郎專門於精神、心理健康治療,他指出人的飲食行為跟精神狀態其實有密切關係。Q:心累時會吃不下還是暴飲暴食?田中醫師表示:「當壓力增加時,食慾會減少,也可能相反,食慾會增加。」從醫學上來看,壓力會刺激神經交感系統,導致胃功能減弱,讓人感覺食慾下降、不想吃東西。而身體為了緩解壓力,副交感神經系統也會跟著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過於活躍時,則會讓人食慾增加,有時導致暴飲暴食。Q:精神疲勞時該吃什麼?哪些食物要避免?田中醫師指出,心累時最重要的是選擇「平常吃的東西」。「當你身心健康時,可以吃一些平常不吃的東西。」田中醫生表示這會是一種良性的刺激,然而在疲勞時就不建議這麼做了。如果在壓力大、精神不濟、頭腦無法運轉時吃刺激性食物,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進而讓精神疲勞變得更嚴重,身心會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而什麼是「刺激性食物」呢?就是平常不習慣吃的東西,以及過於辛辣、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包含油炸零食、糕點或其他太甜的餐點。但就算不是刺激性食物,也要遵守「適量」的原則。Q:心累時飲食上還需要注意什麼?精神不好時,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有些人會習慣透過吃某種東西來紓壓,即使對其他人不一定如此。田中醫師認為,在心理健康和飲食方面,沒有所謂適合所有人的絕對法則,感到心累時,和平常一樣吃東西就可以了。田中醫師也建議,身心疲倦時,更要放慢吃東西的速度,徹底咀嚼食物,八分飽就好。而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說,日式飲食比西餐更健康,吃魚也比吃肉好。醫師最後也強調,好好享受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可能的話不妨和其他人共進快樂的一餐,有意識地飲食,而非因為「該不該吃什麼」陷入痛苦。資料來源/otonanswer
-
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你覺得苦瓜很苦,是因為你吃錯顏色了!白玉苦瓜、山苦瓜...品種怎麼分?營養師公開最營養的是「這品種」
苦瓜(Bitter melor)為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攀藤草本植物。苦瓜的果實,外觀長滿突起瘤狀物,色呈白色,深綠色,翠綠色,後兩種比較苦,全年均產。盛產期4-10月,是長夏蔬菜不缺供應之一。 苦瓜盛產期4-10月,是長夏蔬菜不缺供應之一。暑天常吃苦瓜,使人涼爽舒適,能刺激唾液和胃酸分泌,令人胃口大開,食慾增加而得改善。苦瓜不只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植化素,同時能烹調出許多美味佳餚,對身體保健有極大益處。王證瑋營養師曾於粉專「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 」分享苦瓜的6大營養功效: 控制血糖:研究發現,苦瓜中的苦瓜素類似胰島素的作用,可以幫助人體穩定血糖及預防糖尿病發生。 體重管理:苦瓜中含有苦瓜胜肽,可降低腸道中澱粉酵素活性,減少飲食中過多澱粉的吸收,藉此來幫助體重管理的執行。 降低膽固醇:於相關研究發現,苦瓜可調節人體膽固醇,幫助膽固醇正常代謝。 預防癌症:苦瓜中還有高量的活性蛋白及維生素C,具有抗癌功效,並可減少體內自由基,降低癌細胞生成;同時可以強化肝臟機能,促進肝細胞健康,降低肝病的發生率。 維持腸道健康:苦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及排便正常,維持腸道機能及健康。 調節免疫力:苦瓜含有營養素「奎寧」,且維生素C豐富,可以幫助調節免疫功能,對抗外來病菌,亦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及幫助傷口癒合。苦瓜5大禁忌雖然苦瓜有很多好處及功效,學怡君營養師提醒以下族群不宜食用苦瓜: 孕婦:苦瓜含有奎寧,奎寧會刺激子宮收縮,因此孕婦不適食用。 低血糖人士:苦瓜能降低血糖,因此血糖低的人士都是不適宜食用。 脾胃虛弱者:苦瓜含有刺激胃黏膜的成分,有機會刺激胃部,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因為患有胃病或胃潰瘍者均不宜食用。 蠶豆症患者:苦瓜籽中含有醣甙,有機會誘發蠶豆症症狀,忌食用。 缺乏鈣和鋅的患者:苦瓜中的草酸含量較高,食用太多或會干擾人體吸收鈣和鋅,缺乏鈣和鋅的患者不適宜多食。苦瓜如何挑選?選購時注意果體是否端正,果面潔白(或深綠、翠綠),色光澤明亮,瘤狀突出明顯,不受蜂咬,果瘤不裂為佳,若果心外露是紅色、黃化,軟化是屬過熟(煮湯可以)。若有水分壓傷和腐爛生蟲則最好不要購買。苦瓜品種,吃法大不同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國產苦瓜主要來自屏東、高雄、彰化、台中等地區,「白玉苦瓜」苦度最低適合燉煮,「大青苦瓜」苦度適中適合打汁,「翠綠苦瓜」苦味濃適合熱炒。 白玉苦瓜:紡錘果形,果色雪白,口感厚實,苦味低,適合做成各種料理。可加入豬肉、蔭瓜、水及調味,小火燉煮成苦瓜封。 大青苦瓜:長條果形,果色青綠,口感較脆,苦中帶甘,適合涼拌、打果汁。可製成苦瓜汁,比例為苦瓜:水果:水=1:1:200,再加入糖或蜂蜜打成汁。 翠綠苦瓜:細長條果形,果色深綠,口感清脆,苦味濃,適合汆燙、熱炒。可做成金沙苦瓜,先將苦瓜白色內膜刮乾淨,用鹽漬或汆燙去除苦味,放入鹹蛋、苦瓜,快鍋熱炒。苦瓜品種、吃法。(圖片/ 翻攝自農糧署。)此外,李婉萍營養師表示,苦瓜品種眾多,以苦味程度輕至最苦排序,包括:最常吃到的白玉苦瓜、圓又胖的蘋果苦瓜、淺綠色的粉青苦瓜、深綠色的翠綠苦瓜,還有體型最小、可切片曬乾泡茶飲用的山苦瓜等。其中,其獨特苦味來自當中的苦瓜素,品種越綠的味道越苦,營養價值也會越高。苦瓜品種、吃法。(圖片/ 翻攝自農糧署。) 延伸閱讀為什麼「苦瓜胜肽」可以改善血糖?吃苦瓜能補充嗎?苦瓜胜肽功效與機制,營養師一文解析天氣好熱沒胃口?國宴主廚:涼拌小黃瓜、梅汁苦瓜...3個私房撇步更好吃!苦瓜維生素C含量,瓜類第一,還能控血糖!營養師教你自製「蜂蜜梅漬苦瓜」 資料來源: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台灣癌症基金會、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灣大學生化科技所黃青真教授、李婉萍營養師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重陽節拜拜可以提早嗎?要拜什麼?重陽節拜拜菜色及流程一次看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10-31 養生.健康瘦身
身形和年齡同時增長?做好4件事避免中年肥胖及保持健康體重
你有這種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體型越來越難以控制,尤其從30歲到40歲開始,你可能會發現減肥和運動更具挑戰性,並且你所做的練習可能不會達到以前的效果。不過,這並不一定表示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為何體重隨年齡增加?實際上,中年體重增加是老化的自然結果。專家指出,年齡越大你的代謝速度往往會減慢,但你的食慾和食物攝取量並不會減少,從而導致體重逐步增加。大部分的體重增加是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出現。你體內脂肪的分布也會改變,例如皮下脂肪變少,而內臟周圍的脂肪則增多。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開始失去肌肉。許多人在年齡增長時,其活動量也會減少,尤其是他們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脂肪增加和肌肉流失。那些多出來的體重不僅會影響你的身形。許多因年齡而上升的慢性疾病風險,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過多的體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些風險。如何面對中年後的肥胖?幸運的是,面對和年齡同時增長的身形,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保持健康的體重。1.選擇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增加富含纖維的蔬菜、豆類、堅果、全穀物和水果的攝取量,這些食物在胃中佔據更多空間、提供較少熱量,並減少速食、添加糖和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取。2.減少食物份量學習調整飲食以適應較低的熱量需求,專家建議你可以從每天減少100到200的卡路里開始,然後根據需要進行調整。3.保持充足的水分有時候人們很容易將口渴感與飢餓感搞混。此外,有研究顯示喝水保持水分,可能有助加快新陳代謝,增加脂肪的分解。4.鍛鍊你的肌肉對於肌肉流失最直接的方式,即是透過在日常鍛鍊中加入肌力訓練來應對。有了更多的肌肉,就能更有效地燃燒卡路里,並且你會更加活躍。【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會越虛弱?專家告訴你60歲以上開始重量訓練有何好處】【資料來源】.Stopping Middle-Age Spread.5 Reasons It’s Harder to Lose Weight With Age
-
2024-10-29 養生.健康瘦身
想瘦卻又難以控制想吃的衝動!研究:做一種運動有助控制飢餓
想瘦身減重,老生常談的方法就是少吃多動。而就算做了運動,但當肚子餓或嘴饞時,總是很難控制想吃的衝動,甚至讓辛苦運動做白工。研究指出,選擇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有助於抑制饑餓荷爾蒙,進而減輕饑餓感,尤其是女性。劇烈的高強度運動有助控制飢餓根據10月24日發表在《內分泌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比起比中等強度運動,劇烈的、令人心跳加速的高強度運動可以通過降低生長素釋放肽水平來減輕饑餓感,尤其是女性。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劇烈運動有助抑制胃飢餓素(gre-lin),即所謂的飢餓激素,這種激素會刺激你的食慾並告訴你的大腦該吃東西了,而劇烈運動可能是控制飢餓感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因此,運動可被視為一種「藥物」,至於「劑量」(強度),則應該根據個人目標設定。研究表明,高強度運動作為減肥計畫的一部分,可能特別有用。什麼算高強度運動?你可能想知道,什麼是高強度運動,哪些運動算是高強度運動?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指出,運動除了種類之外,也有強度之分,而強度就是依據身體在運動時感到吃力的程度,換算成此時大約的心跳作為判別,分為4個等級:.費力身體運動 (High-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中度身體運動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輕度身體運動 (Low-intensity Exercise):不太費力的輕度身體活動,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坐式生活型態 (Sedentary):僅止於靜態生活的內容,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但有些人可能覺得,要運動都不容易了,還要做高強度的費力身體運動,會不會太困難了?事實上,幾年前也有研究指出,其實不需要一整段時間的運動,只要每天進行3次、每次約1分鐘的劇烈運動,例如追公車、搬東西上樓、跟小孩玩等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都算,可以降低39%早逝風險。因此不管你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減肥瘦身,就從日常零碎時間裡抽空做一些高強度活動,總比完全不運動好。開始動起來吧!【參考資料】.《Health Day》.內分泌學會雜誌.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6 養生.聰明飲食
專家曝早餐4要訣90%的人變得更有活力!網讚:這不就傳統中式早餐?
你早餐通常習慣吃什麼?如果吃錯食物恐讓一天陷入疲勞。法國生物化學學家,同時也因推廣飲食健康而獲封「血糖女神」(Glucose Goddess)的研究者潔西伊喬斯佩(Jessie Inchauspe)分享四個吃早餐的要訣,讓人更健康有活力。伊喬斯佩進行了一項實驗,透過Instagram在全球110個國家招募了一群20~70歲的受試者,進行為期四周、循序漸進的實驗:第一周:每天吃鹹味早餐,接下來每周都這麼做。第二周:為早餐加點醋,同樣接下來每周都這麼做。第三周:加點蔬菜開胃菜。第四周:餐後做點運動。伊喬斯佩指出經過四周後,受試者發生驚人的變化,有90%的人聲稱降低了食慾,他們也說因此變得更有活力。她表示這方法對睡眠、荷爾蒙、皮膚、情緒、糖尿病都有顯著正面影響,她強調無須改變其他飲食習慣,不需要刻意戒糖、戒酒或不吃義大利麵等,只要改變早餐飲食習慣,確保血糖不會快速飆升導致身體疲勞。不少網友直呼:「這不就是老祖宗說的早鹹晚甜、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嗎」、「中式早餐好像滿符合的」、「很多中國人都這樣吃」、「喝醋真的有用,我爸超愛醋,心血管很健康」、「蘋果醋也很棒」、「小籠包加醋」、「中式早餐加點蔬菜就完美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ssie Inchauspé(@glucosegoddess)分享的貼文
-
2024-10-25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都忍不住想吃甜食怎麼辦?史丹佛博士教「三不要」輕鬆戒糖上癮
現代人糖份攝取過多甚至對糖上癮,容易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專家提出科學方法讓人降低對糖的欲望,進而完成戒糖的目標。美國史丹佛大學化學博士Janice在小紅書頻道分享如何更健康的吃甜食,讓其對健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為什麼人喜歡吃甜食?甜食的甜味對人體來說是一種獎勵的味道,古早時候食物匱乏又味道單一,當有人開始嚐到果實的果糖,吃到時覺得很幸福,於是人體的神經機制就養成一種「甜食是獎勵」的反應。第二種機制跟甜味無關,主要是糖被分解後的強化特性,被分解出的物質繼續和神經系統作用,讓人食慾大開。如何科學吃甜食抑制對糖的欲望‧吃酸食抑制:在吃甜食過程中可以少量食用一些「酸」的東西,例如檸檬水、檸檬汁之類的,這樣會對甜的渴望降低。‧吃「肉桂」:肉桂本身沒有甜味,但經常會搭配一些甜食,可以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提升睡眠品質:如果睡得好,讓大腦得到足夠的休息,對於糖的渴望就會降低。吃甜食的「三不要」1.不要當早餐吃如果把甜食當早餐吃,葡萄糖會馬上被血液吸收,血糖就會達到高峰,9分鐘後峰值降低,就會開始感到飢餓空虛,接著又會想吃甜食,這一天內血糖就會像雲霄飛車一樣,不斷周旋在高低之間傷害健康。2.不要空腹吃空腹吃甜食對糖的吸收以及血糖變化最為激烈,對身體影響很大;而且吃完食慾大開,接下來又會吃更多。Janice建議最好是把甜食當飯後甜點,這時腸胃裡已有食物,對食物渴望沒這麼高,而且血糖已經升高,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這時吃甜食會很快得到滿足。3.不要當零食吃有人習慣隨身準備小零食,餓了就可以吃點,但如果按照前述的建議養成良好的習慣,就不會有隨時隨地嘴饞的欲望了。如果一定要吃,建議可把零食換成蘇打餅乾、堅果這類比較健康的零食。Janice表示當糖份的總攝取量減少後,很自然地就完成戒糖這件事了。資料來源/史丹佛化學博士Janice
-
2024-10-25 養生.健康瘦身
瘦身不用餓肚子!10大高飽足感食材 控制熱量攝取也能吃飽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常因為忙碌而忽略飲食,結果是被襲來的飢餓感影響專注力和心情;另外,對進行身材管理的人來說,如何控制熱量攝取同時又要維持飽足感,也是一大挑戰。無論是應對繁忙日常或是正在進行飲食控制,選擇能提供長時間飽足感的食材都十分重要,而富含纖維的蔬果、提供優質蛋白質的肉類等都是很不錯的選項。《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飽足感食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備受熱議的飽足感食物前10名。適量無調味「堅果」解嘴饞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提供飽足感的食物相關話題討論,以各類「堅果」最受關注。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等,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本身就是一項適合身體保養的食材,而其低升糖指數(GI)更能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就有網友認為無調味堅果食用方便,「飲控、減脂的人嘴饞也能吃」,是減肥期的好夥伴;不過營養師也提醒攝取不宜過量,由於堅果油脂含量高,建議可以搭配優格等主食食用,並且一天一湯匙為限,避免當作零食而不小心攝取過量,造成反效果。而「牛肉」也是備受熱議的高飽足感食材,選擇油花較少的部位如菲力、後腿肉,在營養上能滿足蛋白質、鐵等微量元素的攝取需求,也能在飢餓時提供很大的滿足感。有網友便表示自己在重訓期間「牛肉每日分餐享用」,認為富含蛋白質的牛肉是修復運動後肌肉的重要食材,並且其消化過程相對較慢,能在雕塑身材的同時瘦得更健康。「莓果」高飽足感又延緩老化益處多另一方面,同樣上榜的「莓果」含有延緩消化的纖維及增加食物體積的水份,能有效減少進食慾望,而其升糖指數低,可以維持穩定的能量供應與飽足感,加上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減緩皮膚老化跡象的功效對女性來說更有吸引力,也因此成為女性網友補充能量的好選擇。在討論區中不乏網友分享無糖莓果汁的食譜,如加入包括藍莓、蔓越莓等莓果,打成果汁或果昔,並表示喝起來「高纖美味又有飽足感」。無論是富含蛋白質、纖維、或是健康脂肪的食材,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提供飽足感的食物對現代人的健康管理來說至關重要。選擇正確的食物能夠幫助穩定血糖、提升專注力,還能減少過度飲食的風險,有效維持體重和促進整體健康狀態。如果你近期正在煩惱自己總是吃不飽、或是有健康管理的需求,不妨參考以上排行準備三餐,邁向更健康的生活!
-
2024-10-21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靠間歇性斷食半年恐失效 研究:睡眠時長定成敗
擁有好身材,不僅是對美的嚮往,也是對健康的追求,以間歇性斷食通常能在短時間享受減重效果,但醫師提醒間歇性斷食的「魔力」多數在半年後失效,睡眠是長期體重控制的關鍵。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內分泌學助理教授柯里特(Tinh-Hai Collet)今天出席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建構全人永續的體重管理策略」年會,他分享睡眠及生理節律在人體代謝所扮演的角色,過去50至60年間,睡眠時間縮短、品質下降成了全球趨勢。柯里特提到,從全球睡眠流行病學資料、不到6小時的睡眠比率分析,1975年短睡眠者僅占7.6%,2006年已增至9.3%,2010年至少1/3的美洲、歐洲和亞洲成年人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與此同時,肥胖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隨之上升。柯里特引用一份來自加拿大魁北克家族研究發現,經過長達6年的體重變化追蹤,不論是9小時的過長睡眠時間,或是過短的不到6小時睡眠,皆會對體重造成影響,增胖率偏高;但每天規律、充足7至8小時的睡眠,增胖率是最低,證明規律生理節律對於代謝非常重要。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志彥說,睡眠是能量消耗最低模式,但睡太多增胖率上升的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至於睡太少會增胖的理由,雖然短睡眠者活動時間多,代謝率較高,不過睡眠不足會驅動進食。陳志彥解釋,當一個人睡得太少,雖然會增加一點點代謝率,卻會造成大腦未適當休息,內分泌系統可能混亂,會透過不同食慾激素增加胃口,降低認知控制,改變獎勵機制,促進不健康的食物選擇,「就像得到小減號,又拿到大加號」,自然容易增重。陳志彥提醒,減重不可能一蹴可幾,常見的限制卡路里飲食方法,如間歇性斷食等,雖然短期效果顯著,但分析現有研究,執行斷食法減重者幾乎在超過6個月以上就沒有明顯效果,充足規律7至8小時睡眠,才是控制體重關鍵,大概維持半年以上可見效。
-
2024-10-14 寵物.寵物故事
紅貴賓病逝反而開心報喜訊「我見到那口子了」:見到她比什麼都重要
這次主人給的問題很少,一般碰到這種狀況我通常會婉拒,因為萬一離世寶貝也是省話一哥,那彼此能傳達的東西有限不是很可惜嗎?!多次跟姊姊確認是否還要再增加問題,或是要不要寫封信給毛孩?姊姊回我,心情有點亂,怕說多了孩子會牽掛走不開。最後我為何還是接下,因為在跟姐姐互動過程中,我隱約覺得這孩子想跟姊姊說說話,不是通靈,就是一種直覺。只是我沒想到,這孩子還真「搞威」,自己可以說個沒停。難怪姐姐說,「我們家『少爺』不像一般紅貴賓愛叫,是一隻很會用自己方法表達意見的狗狗,幫牠選安親班時,會用『嘆氣』表示不喜歡;看我吃東西,會用打嗝暗示牠也想吃。」因為太有個性,姐姐出於關心,常常會念牠,像小中風腳腳已經無法站立,牠還是逞強要自己爬起來就是,果然在中元節家人忙著拜拜時,牠摔傷弄斷了下顎,成為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姊姊說,一直細心照顧就是希望牠可以活到壽終正寢,沒想到遇到這種意外,面臨了要決定牠生死的痛苦抉擇。下顎骨折對年輕的狗狗來說也許不是大問題,但「少爺」年紀大了,無法進食恐怕撐不了多久,加上腦部開始異常放電,醫生建議現在放手對牠更好。少爺近期晚上無法入眠,就是腦部異常放電,姊姊必須半夜起來抱著牠安撫,這一摔後還會開始大叫,姊姊非常理解牠的辛苦,因此希望「少爺」能諒解選擇讓祂提早睡覺的無奈。一連上線,「少爺」就傳給我祂乘著一團浮雲過來的畫面,「姊姊,我有好多話要跟你說,因為在醫院就突然關機了,來不及說再見。」我先表達了姐姐的抱歉,祂卻是來報喜訊的,兩者情緒的落差,讓姊姊忍不住笑出來說:「祂真的跟平常一樣很欠揍ㄟ。」其實,一開始「少爺」還是有點感性的,「姊姊,少爺理解,只是沒有心理準備。」「我有聽到你問醫師,怎樣可以讓我不要不舒服,雖然我不太清楚這樣就會走,但至少姊姊出發點,我聽起來是為我好的呀」、「也許再活很久很久,是很天真的想法,畢竟我已經老扣扣了,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對大家都是辛苦的事」。說完後面就開始曬恩愛了。「姊姊,我很願意為你們努力,但你們放手了,我更開心,因為終於可以跟我的小情人、小可愛再見面了,我真的想死我的寶貝了」、「是天意吧,老天知道我想我家老婆,給我一個可以更快見到祂的機會。」 一開始姊姊還搞不清楚誰是祂老婆,少爺繼續說:「我見到我那口子了呦,好開心!」姊姊說「這句話怎麼聽了這麼耳熟」,才想起以前媽媽就常形容家裡另一隻狗狗是少爺的那口子,姊姊懂了。18年前姊姊先收養了被遺棄的少爺,兩年後又收編了長得像博美但其實是吉娃娃的「妹妹」,也許同病相憐,「妹妹」不乖時,家人假裝凶牠,少爺都會護著「妹妹」。姊姊說,七年前妹妹過世時,家裡氣氛跟國殤一樣,連少爺都受到很大的打擊,三個月都沒啥食慾,爆瘦到需要看醫生,半年後才恢復正常。七年後,家人又再度經歷他們最怕的「國殤」,妹妹是下床30秒突然離開的,沒受什麼苦,但少爺的情況則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更是讓姊姊難過到失眠好幾夜,不知祂們此刻可都安好?「姐姐,你是成全了我想要來見寶貝的心願ㄟ」,「她在這裡等我這麼多年,說真的,對我來說,見到她比甚麼都重要,所以我很快接受了提早離開這件事」,「姊姊比較可憐,沒有我們陪睡了。」「只要想到你兩個最愛的寶貝在月亮團圓,姊姊還會不捨跟難過嗎?」「當你抬頭看月亮的時候,記得笑一個跟我們說祝福的話哦!」我趕快提醒姊姊,溝通當天正是中秋節,記得抬頭看月亮!--作者柚子貍,寵物溝通&生命教練,酷愛寫作、樂於分享溝通過程觀察的點點滴滴跟體悟。嗨,我是柚子狸,在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段你和毛孩的故事 每到晚上就讓你想起祂呢?我想聽聽你和你的毛小孩的故事,歡迎來到柚子狸的臉書專頁,與我們分享你心中最愛的祂,和你們的故事,如果您身旁有朋友需要這方面的訊息,也歡迎您分享,讓我們一起幫助他。柚子貍 心靈捕手&生命教練所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homanto柚子貍 寵物溝通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velifebeaPodcast從0到1媒體人X斜槓(柚子貍&安妮動物園)https://open.firstory.me/user/shomanto/platforms
-
2024-10-12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7分靠飲食!網推TOP6飲食減重法讓你越吃越瘦
【文·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飲食減重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飲食減重法排行。減重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短期的衝刺,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不再單純追求外表的纖瘦,更會透過飲食管理與適量運動,達到穩定持久的瘦身效果。其中,「飲食減重法」因不需激烈運動、易於融入日常生活,且效用也在多項研究中獲得證實,成為許多人的瘦身首選。接著就一起來了解更多飲食減重方式及它們的特點吧! 「低醣飲食」助擺脫飯後昏沉 網推「間歇性斷食」適合新手入門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飲食減重法」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低醣飲食」最受關注。低醣飲食又可稱為「低碳飲食」,實行關鍵就在於降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等醣類的比例,正確的食物選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還能刺激燃脂,幫助瘦身。便有網友實測低醣飲食,表示「比較有感覺的是低碳時下午精神似乎變好了?沒有那種吃飽後昏昏欲睡的感覺」,其他網友也分享自己的減醣方式,如「我是改成一天兩餐。一餐不吃澱粉,一餐吃一個便當,會含白飯」、「現在飯每餐只吃半碗,盡量糙米五穀米,吃完都不會想睡」等,除了瘦身外,對精神的改善也十分明顯。還有廚師親測自己研發的減碳料理,並大方分享前後對照圖,吸引網友回覆「臉變尖,下巴脖子都出現了」、「有精神,變年輕」,認為正確的瘦身對身心靈都有幫助。而「中醫減肥」也受到不少網友推崇。中醫減肥主要是透過中藥促進代謝、改善體質,也可選擇搭配針灸、埋線等傳統療法幫助抑制食慾,加強減重效果。不過也有不少人對中醫減重抱持疑慮,對此有過來人分享「半年瘦了快20公斤超級滿意」、「最有感是內臟脂肪,從8.5到5.5」,並透露其原理就是「讓自己容易飽、不太餓到想吃零食餅乾,久而久之就會降體脂+食量變小」,進而達到「熱量赤字」。但網友也提醒「中醫減肥只是輔助+幫助,你還是要飲控跟運動,不然就是白花錢」,若過度依賴中醫,沒有養成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容易在停藥後「打回原形」。此外,168斷食、隔日斷食等「間歇性斷食」也十分受歡迎。常見的間歇性斷食通常是以日或週為單位分配「進食」與「空腹」的時間,以幫助降低熱量攝取並刺激燃脂,手法較溫和且容易入門。有不少網友分享「間歇性斷食一年半了⋯⋯效果非常好已經養成是生活習慣了」,更有人笑稱「少吃一餐,省很多錢」,認為間歇性斷食好處多多,成為許多減重新手的首選方式。減重是一場長期抗戰!急於求成往往事與願違,容易復胖。若你也正朝著理想的身材前行,不妨選擇一種能融入日常生活的飲食減重法,保持耐心與積極,讓減肥之路變得更輕鬆、有成效,取得理想的體態吧!《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調查方法:本排行係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統計觀測條件之「飲食減重法」相關討論則數。觀測期間:2024/06/29~2024/09/29,共三個月。觀測來源:討論區、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排除抽獎文)快使用全台最全面的網路聲量工具——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帶您輕鬆用大數據看時事,了解民意風向、網友喜好!【熱門時事難掌握?超夯話題都在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花10秒鐘訂閱OpView電子報,從此話題、趨勢不漏接!《Social Scan 社群話題週報》:提供最新的熱門排行榜及熱門話題調查局,話題時事一把罩。《Social Watch 洞察報告》:每月兩期,內含深度產業分析、議題拆解等精彩內容等你來挖掘。想看更多排名主題?快快許願告訴我們吧提供題目► marketing@eland.com.tw
-
2024-10-05 癌症.肺癌
肺癌中的惡霸!小細胞肺癌是什麼?專家揭9成患者有同一壞習慣
肺癌是「香港癌症頭號殺手」,其中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雖佔很少病例,惟因早期難被發現,加上惡化及擴散速度快,其存活率極低,故被稱為肺癌中的惡霸、癌王。台灣健康資訊網站早前刊出文章,指9成小細胞肺癌患者都有1個壞習慣,就是吸菸,是罹患小細胞肺癌的元凶。根據港府資料顯示,肺癌新症近年佔香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5%,為全港致命癌症首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子謙指出,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及小細胞肺癌(SCLC)兩種。當中小細胞肺癌雖佔整體個案不足3成,且趨勢越來越少,惟其腫瘤生長速度很快,很多個案確診時已屬第三、四期,而且腫瘤已很大。台灣健康資訊網站《Hello 醫師》早前亦有文章提到,「小細胞肺癌」是癌細胞較小的癌症,約佔所有肺癌病例的10%,但此類肺癌存活率極低,能活過5年的患者不到5%,故被稱為肺癌中的惡霸、癌王。文章續指,約9成的小細胞肺癌患者為有長期吸菸習慣的男性,屬高危族群。此外,其他高危患者還包括長期接觸石綿、鎘、砷等致癌物、有家族病史的人士。根據文章,小細胞肺癌患者會有以下10種症狀,包括:1. 咳嗽、可能還咳出血痰2. 聲音沙啞3. 吞嚥困難4. 食慾不振5. 胸痛6. 容易氣喘7. 呼吸困難8. 較易疲憊9.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10. 臉部或頸部靜脈腫脹文章強調,小細胞肺癌癌細胞比其他癌症更易轉移到其他器官,如骨頭、腦部等,故或會造成骨頭疼痛、頭暈、頭痛等,嚴重者更會可能引發中風。因此,建議如無故出現以上徵兆者,應盡快求醫檢查。此外,文章建議,高危族群應定期進行肺癌篩檢,以盡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如想脫離高危族群,則應當及早戒菸,並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好習慣,以降低罹癌風險。留意肺癌6個常見症狀根據香港政府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吸菸是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約九成的肺癌個案均與吸菸有關,而菸齡長並於年輕時已開始吸菸會增加患上肺癌的機會;另外,年屆50歲以上人士亦較易患上癌肺。另外,本港醫院管理局「智友站」網頁,肺癌是「香港癌症頭號殺手」,如果出現6個症狀,就可能是患上肺癌徵兆。肺癌6個常見症狀:1. 身體時常感到疲倦2. 食慾不振、體重下降3. 持續咳嗽4. 氣喘5. 痰中帶血6. 胸口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或突然劇痛「智友站」又提到,若病人癌細胞已擴散,可能會出現「頸部淋巴核腫脹,頸、面、手均呈腫脹」、腹脹、骨痛、頭痛、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專科醫生指1種血型最易罹癌 患胃癌風險高30% B型者最易患癌王每天吃這食物!12歲小童腎衰竭要洗腎 醫生警告少吃:很多致癌物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2024-10-03 醫療.新陳代謝
食慾增加體重卻下降?甲狀腺亢進8大類症狀,一表看甲亢飲食宜忌清單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甲狀腺素」會調控身體的代謝,分泌過多、過少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其中「甲狀腺亢進」常常因其症狀的多樣性,誤以為只是單一症狀,而沒診斷出來對症下藥。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女性發生率為男性4倍,以20-40歲的女性發生率最高,主要是甲狀腺素分泌過量,導致新陳代謝增加及過度興奮交感神經系統所致。甲狀腺亢進8大類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會產生的症狀非常多樣性,患者常見有以下幾種症狀:1.常感到緊張、焦慮、煩躁,變得容易發脾氣,往往伴隨失眠及困難入睡等情形。2.常莫名心跳加快,感覺胸悶及心悸,量血壓發現明顯升高。3.胃口食慾明顯增加,但體重卻一直下降(減少5至10%以上)。4.手會有顫抖的情形。5.腸道蠕動加速,常有腹瀉的情形。6.體溫上升、怕熱,容易流汗。7.女性易有經血量變少,且經期變的混亂不規則。8.容易一直掉頭髮。甲狀腺亢進4大原因很多人知道自己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時,都會問醫生,為什麼我會得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很多,東元醫院以下介紹常見原因: 葛蕊夫茲氏疾病(Graves’ Disease):自體免疫失調最常見,約佔90%以上。葛蕊夫茲氏疾病是一種遺傳疾病,當一個人體內存有這樣的基因,出生後並不會立即發病,而是在壓力下誘發出來。 甲狀腺發炎 甲狀腺結節 腫瘤甲狀腺亢進飲食原則針對甲狀腺亢進患者,最重要的飲食原則就是,應避免含碘量過高之食物(20mcg/份),以選擇低碘的食物。奇美衛教資訊網根據10類食物,劃分3種含碘食物的選用級別,詳如下表: 含碘食物排行一次看含碘食物來源大多來自於食鹽、海帶及海鮮,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資料指出,常見含碘食物及含碘量參考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台北榮總、東元醫院、江珠影醫師、國泰醫院、奇美衛教資訊網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02 焦點.健康知識+
晚上超餓想吃宵夜、起床反而不餓了 如何改善早晚飲食紊亂的惡性循環?
人類想吃東西的時刻經常錯亂。現代人晚睡,常常半夜肚子餓忍不住亂吃宵夜,但早上起床後卻一點餓的感覺都沒有,甚至吃早餐變成一種負擔,這是什麼原因呢?1.激素變化:研究顯示腎上腺素在早上分泌較多,它可減緩胃排空、增加肝糖的分解為身體提供能量,進而抑制食慾,而飢餓素(胃生長激素釋放肽)在晚上分泌較多;另外瘦素在早上分泌較多,會讓人產生飽足感,這些激素早晚的波動讓晚上食慾旺盛,早上則不怎麼餓。2.生理時鐘作用:早晨人體剛從休息狀態甦醒,生理時鐘尚未完全調整至白天模式,導致胃腸道蠕動減緩,胃口相對較差。3.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現代許多人早餐匆忙囫圇吞棗或乾脆不吃,這種習慣可能導致早晨食慾不振;相較之下晚餐常常是人一天中最放鬆的一餐,有更多時間和家人朋友共享美食,加上晚上活動減少,身體對能量的需求感知降低,心理上更容易放縱食慾。4.光線與褪黑激素:自然光會使得體內褪黑激素下降,褪黑激素是一種調節睡眠的激素,在夜間升高有助於入睡。早晨缺乏足夠自然光照,可能會使身體保持在較「困倦」的狀態,影響到早餐時的食慾。而晚上雖然人工光源無法完全取代自然光,但它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早期分泌,讓人感覺更為清醒,食慾也因此提升。了解這些機制之後,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固定的就寢時間不熬夜、接受充足的晨光日照、規律的三餐時間、晚餐不暴飲暴食等,來逐步改變早晚不平衡的飲食模式。其他還有許多會影響食慾的因素:1.抑鬱消沈情緒會影響飢餓程度,抑鬱會引發睡眠障礙、產生疲勞感等,增加壓力激素,進而降低食慾。2.懷孕有些孕婦會孕吐,尤其早上最為嚴重,嘔吐會導致食慾降低。3.疾病身體不適會轉移注意力,導致飢餓感減少,尤其是感冒、肺炎可能限制味覺嗅覺,使食慾降低。4.藥物許多藥品像是利尿劑或抗生素,都會降低食慾。5.衰老老年人因能量需求降低、激素變化、味覺嗅覺功能下降等,都會因此降低食慾。
-
2024-10-02 醫療.巴金森病
超慢跑新風潮 巴金森病易跌倒也能跑嗎? 專家:「這時期」的巴友反而更適合
近日在長者圈燒起了超慢跑的風潮,慢節奏、低強度,甚至能輕鬆與朋友聊天的運動特色,吸引了許多高齡者嘗試。事實上,這個運動也非常適合以走不穩、平衡不佳等動作障礙症狀為主的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映倫分享,一位63歲的陳小姐,是一名自我要求嚴格的職場女強人,三年前因顫抖、僵硬確診巴金森病,邱映倫卻發現她的病程惡化超乎預期地快速,深入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因不願被他人發現生病,她不僅提早離開工作崗位,更對身體失去信心,捨棄原本喜愛的爬山運動,足不出戶,情緒也出了問題。直到接觸超慢跑後,每日由家人陪伴運動,不僅體能變好、步伐變穩,情緒、睡眠、食慾都獲明顯的改善,走出身心遭到禁錮的陰影。巴金森病適合運動多 不同期別考量重點不一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是臺灣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常見的腦神經退化疾病,國際研究指出,巴金森病人多於55至60歲間發病。依據症狀表現共分為五期。邱映倫表示,因巴金森病主要症狀為顫抖、緩慢、不平衡以及步態不穩等動作障礙,常會導致病友因運動困難與挫折感而不願外出,進而影響疾病控制的狀況。她說,運動是除了吃藥以外,幫助巴金森病人控制病情、預防跌倒失能的一大利器,病友可視時間、症狀等個人情況,決定運動種類。邱映倫表示,原則上,健走、慢跑等有氧運動,或是太極、瑜珈、跳舞都適合巴金森病友。可依據不同病程,選擇適合、安全的運動方式。●第一、二期的早期病友:可維持既有的運動習慣,並穿插可鍛鍊多個部位肌肉的運動。●第三、四期的中期病友:適合中低強度有氧運動,能透過鍛鍊核心力量,增加心肺功能、肌肉的柔韌性和強度,協助步態平穩。超慢跑速度慢 怕跌倒的中期巴金森病人可嘗試邱映倫分享,而時下流行的超慢跑因強度低、步伐小、速度非常慢,過程中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也正好非常適合巴金森病中期病友進行。上述的陳小姐經過醫師建議後,開始一天10分鐘的超慢跑,接著增加時間與頻率,漸漸達到一週五天、一天30分鐘,並將過程寫成日記,清楚看到自己的進步。短短半年後,她的動作障礙與情緒等皆有所改善,甚至開始出門採買,到公園散步,參加短期旅遊活動,家中氣氛也重新熱絡起來。減緩症狀惡化與副作用 運動與醫病溝通是關鍵「運動不是一個口號,是巴金森病友真的要付諸行動的事。」邱映倫舉例,當巴金森病進入中期,動作障礙症狀會更劇烈地影響生活,可能出現行走不平衡,經常容易跌倒,日常活動需輔具或他人協助等狀況;也易因治療時間久出現藥效波動,當藥物濃度過高將造成異動症,病友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不足時,病友又會忽然覺得動作變得很卡,像斷電一樣,干擾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安全,這些困境常使許多病友不願再外出活動。因此,面對巴金森病症狀與副作用隨病程愈來愈複雜的狀況,病友除了需要紀錄用藥日記,於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藉由調整治療方式協助改善不適症狀外。邱映倫表示,運動已被證實能協助改善巴金森病症狀,更是不可忽略,若有擔心跌倒等安全疑慮,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她也呼籲,日常家屬可和病友一起運動,讓病友不孤單,或是根據喜好,加上音樂或影片,讓運動過程不枯燥乏味,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幫助穩定病程發展。延伸閱讀📍【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09-30 醫療.牙科
起床應該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牙醫師建議先做一件事除細菌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口腔的微生物經過一晚的發酵,代謝物可以促進人體健康」,並未提出學理依據,且壞菌也同樣聚集孳生,傳言說法錯誤。 (2)由於國人習慣睡前、早上各刷一次牙,但「飯後刷牙才是重點」,因此早上應該吃完早餐再刷牙,起床時先喝水漱口、吐掉口中細菌即可。網傳「早上起床先刷牙還是先喝水?」貼文及影片,提到口腔內的微生物經過一夜的發酵,代謝物恰是人體所需可促進健康,起床應該先喝溫水吞下肚、而不是刷牙浪費掉。但專家表示,口腔中有造成蛀牙的好氧菌、造成牙周病的厭氧菌,壞菌經過一夜孳生發酵,應該喝水漱口吐掉、而不是吞進肚子裡,傳言說法錯誤。 早上先喝水再刷牙?微生物發酵代謝物有益? 原始謠傳版本: 早上起床後是先刷牙還是要先喝水呢? 90%的人都不知道,他們認為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口腔成了細菌的集中營,不刷牙就先喝水就相當於吃細菌、太恐怖了,但是事實上人體的口腔裡面有 400 到 600 種的微生物,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而這些代謝物恰恰好就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先刷牙反而浪費了這些代謝物,因此早上起床後先喝 300c.c.的溫開水,然後再刷牙,你知道了嗎?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壞菌經過一晚還是壞菌 更多壞菌不會變成有利人體 傳言提到「人體的口腔的微生物,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物,恰恰好就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先刷牙反而浪費了」。MyGoPen 致電諮詢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高雄蘇文藝牙醫診所院長蘇文藝,他表示口腔中會導致蛀牙的好氧菌、或是會導致牙周病的厭氧菌,經過一整晚的睡眠,會產生容易酸蝕琺瑯質的不利環境,起床時口腔氣味較差、甚至會有口臭,是一般民眾普遍的生活經驗,傳言「微生物發酵的代謝物有利健康」不但沒有學理根據、也違背生活常識,傳言說法錯誤。 MyGoPen 上網查詢具代表性的資料,2005 年當時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行調研、發表的「台灣地區國人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衛生行為分析」,提到「由於睡覺時唾液是處於靜止狀態,因此口腔中的細菌更易於此時聚集造成齲齒,國人多年來齲齒率一直高居不下......未來對於口腔衛教的宣導,除強調正確刷牙方法外,更應強調睡前刷牙的重要性」,由上述官方調研的衛教內容,也可確認傳言說法錯誤。飯後刷牙才是重點 起床可先漱口吐掉口腔細菌 傳言提到「早上起床後先喝 300c.c.的溫開水」、「先刷牙反而浪費了這些促進人體健康的代謝物」,意即應喝水喝下口腔內的細菌代謝物。但蘇文藝表示,最好的習慣是「起床刷一次,早餐飯後再刷一次」,第一次的起床刷牙能清除聚集了一整晚的口腔細菌,促進唾液分泌、口腔乾淨了也能增加食慾,第二次是早餐後,將早餐留在口腔裡的食物殘渣刷乾淨。 蘇文藝指出,以國內多次調查,國人通常都是「一天只刷 2 次」,扣除睡前的那一次,早上只能分到一次,在早上只刷牙一次的限制下,會建議將這次的刷牙放在早餐後,對整體口腔的清潔較有意義、「飯後刷牙才是重點」,傳言説「起床先喝水」、吞下細菌的意思,但蘇文藝強調,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起床先喝水漱口吐掉、漱掉口腔內的細菌」,吃完早餐之後再正確刷牙,這樣才是符合健康、符合生活習慣的作法。MyGoPen 查詢衛福部委託家庭牙醫學會執行的 2022 年「成年及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計畫」,一天刷牙 2 次或 2 次以上的民眾約有 81.5%,而在複選的情況下,高達 76%的民眾會在「早上起床後」刷牙,「早餐後」的只有 15%,「睡覺前」則有 79.5%,可見「睡前」、「起床後」仍是國人最習慣的刷牙時機。結論 傳言說「口腔裡面有 600 種微生物,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產生的代謝物恰恰好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傳言並未提出學理依據,口腔中有好菌幫助消化,但也有造成蛀牙的好氧菌,或是造成牙周病的厭氧菌,形成複雜的菌叢生態,專家表示,即使睡前仔細刷牙,還是有可能牙間、牙齒內側等地方沒有辦法刷得很乾淨,口腔內的細菌經過一夜的聚集孳生,吞下肚對人體健康沒有益處,傳言說法錯誤。 解決起床後口腔內的細菌最好的方式是刷牙清除,但前提是早餐後也要刷牙,餐後刷牙遠比起床刷牙重要。如果不想早上出門前一直忙著在刷牙、一早就要刷牙二次,那就將早上唯一的一次放在「餐後」刷,起床先喝水漱口、吐掉口中的細菌。衛教資源: 國健署 健康九九 - 如何做好口腔清潔 諮詢專家: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牙醫師 - 蘇文藝 延伸閱讀: 【影片】早上先喝水再刷牙?微生物發酵代謝物有益?醫:缺乏根據(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9/brush-teeth.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28 寵物.寵物疾病
讓毛孩好走!「貓狗臨終前7大徵兆」飼主及時道別不留遺憾,3情況建議安樂死
寵物跟人一樣,都會面臨生老病死,許多飼主想知貓狗等動物能否感受到自己即將死亡呢?這應該是無解的問題,飼主能做的事情,就是讓毛小孩盡量活得開心、活得健康,並了解寵物臨終前的各種徵兆,讓牠好走,也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毛小孩臨終前會有的7大徵兆1.食慾不振,好幾天不吃東西,也不喝水,這代表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而缺乏足夠的營養將降低寵物身體機能。2.行動能力下降,無法行走、上廁所,站立時易失去平衡,躺下時身體搖晃抽搐。3.行為改變,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互動,或失去對喜愛活動的興趣。4.長期嗜睡,躺在安靜的地方,持續1天以上。5.大小便失禁6.呼吸困難且吃力7.即使身體無力,但還是想討摸摸「3情況」建議飼主考慮讓其安樂死獸醫師蔡志鴻表示,如果貓狗因為年紀大、衰老,出現上述症狀,大部分飼主還能冷靜陪著毛小孩,走完最後一程。但如果貓狗罹患無法治癒的急重症,甚至痛苦難受,或許就必須考慮安樂死,讓毛小孩有尊嚴地離開。一般來說,毛小孩如果出現下列3種情況,就會建議飼主考慮讓其安樂死:1.惡性腫瘤:到了癌症末期,不少毛小孩因劇烈疼痛,而吠叫、呻吟,此時,只能夠過嗎啡等止痛藥物來減輕疼痛,飼主應選擇放手。2.身體器官退化:小型犬年老之後,呼吸道組織軟化,結構異常,以致呼吸困難,導致心臟衰竭,無法行走,仰賴呼吸器,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3.不可逆的末期腎衰竭:以貓咪居多,到了末期腎臟疾病,尿毒指數偏高,神經系統異常,飼主天天餵藥打針,幫忙延續生命,但寵物承受極大的痛苦。延伸閱讀:.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7 癌症.大腸直腸癌
養生伯「日行一萬步」,大腸鏡仍檢出4公分瘜肉!大腸癌有症狀常已二期以上
台中烏日73歲羅姓阿伯罹三高,平常注重養生,不但健康飲食,也養成每天走一萬步的習慣,今年年初因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經接受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門診追蹤及安排大腸鏡檢查,在最深處的盲腸發現一顆4公分大瘜肉,當下醫師林裕鈞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 有症狀常已二期以上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醫師科林裕鈞說明,以往大腸鏡檢查發現有2公分以上的大瘜肉,若位於深處、角度不佳、懷疑黏膜下侵犯等原因,難以切除,需轉介外科手術,現在可透過內視鏡切除即可完成,讓患者免去開刀之苦。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二期以上,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林裕鈞指出,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者,建議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可大幅提高根治痊癒的機率,從長期研究的結果來看,大腸鏡檢查可有效降低70%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 應積極接受大腸鏡檢查林裕鈞分析,過去許多人對於大腸鏡聞之色變,現在內視鏡管子比以前細,操作技術也進步,訓練有素的醫師都能溫柔順暢地完成檢查,盡可能減少在腸道內「九彎十八拐」,以防產生痠脹疼痛。若比較緊張怕痛,或曾接受過腹部手術可能會有腸沾黏的情形,建議自費接受深眠無痛或淺眠減痛的麻醉方式,睡一覺醒來就能完成所有檢查,大幅提升診療品質。林裕鈞說明,國健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民眾若發現排便型態轉變超過8至12周,甚至有黑便、血便、細便、持續便秘或腹瀉、殘便感、裡急後重、貧血、腹痛,或是暴瘦、食慾不振的情形,可能是大腸癌前兆,需盡早至胃腸科門診諮詢並安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