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搜尋
韓國
共找到
982
筆 文章
-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殘劑供30歲以上民眾打 陳時中:傾向開放
為防民眾預約接種疫苗卻爽約,專家建議比照韓國,開放30歲以上民眾預約打殘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傾向開放,但還需了解各縣市意見,執行面也需進一步討論。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各國紛紛加緊接種疫苗,但由於一瓶疫苗至少10人份,萬一民眾預約施打卻爽約,剩下的疫苗恐浪費掉。因此有專家建議比照韓國推出殘餘疫苗地圖,開放30歲以上民眾事先預約,一旦有釋出的疫苗名額,就能立即候補,避免浪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坦言傾向開放,但還需提到週五召開的全國防疫會議和各縣市討論,另外也有執行面問題、開放標準等問題有待解決。因應各縣市疫情需求,指揮中心也將開放以專案方式造冊接種疫苗。陳時中舉例,像是雙北地區有遊民確診,地方政府就能提出計畫,在一定範圍內造冊,採專案接種。另外,台灣美國商會今天建議政府制定籌措新台幣約10億元的疫苗基金,替民眾擬定終身疫苗接種計劃。陳時中強調,台灣原本就有疫苗基金,但規模沒這麼大,也坦言早年就認為疫苗基金有其必要,在疫情期間也會比較受重視,一旦到了沒疫情時籌措就有困難。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疫苗自由選 陳時中:到現場決定要或不要
美國贈台莫德納疫苗,第一批配送110萬劑,將於7月1日起開始分送至各縣市,屆時不限廠牌,可自由挑選。但外界好奇,自由選擇疫苗是到現場還是事先選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到現場有哪一種疫苗「就是要或不要」,會先造冊分流到不同場所。由於一瓶疫苗可打不只十人,有人建議疫苗殘劑可比照韓國推出「殘餘疫苗地圖」,只要先預約若有剩餘殘劑便可讓年輕人施打。陳時中則表示,目前希望對於最後一瓶剩餘的殘劑,接種到符合施打對象上。台灣美國商會發布「2021台灣白皮書」提到,台灣政府應增加疫苗基金以實現終身接種疫苗計畫的策略。陳時中表示,疫苗基金本來就有,但是「有疫情時這事情被廣為重視,沒疫情時這基金就越來越困難」。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量超越AZ 前台大醫:可考慮開放更多年齡、混打
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將抵台,一口氣超越台灣已取得之196.6萬劑,總量瞬間倍增到485.6萬劑。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部落客林氏璧)表示,是時候考慮往下開放接種年齡,也可考慮比照德法加韓作法,讓打過AZ的年輕人第二劑混打。他也發現,許多對AZ遲疑,觀望莫德納的長輩都誤以為莫德納接種後副作用比AZ少,其實恰恰相反,莫德納接種後出現發燒副作用的比例、嚴重度、天數都高於AZ,特別是第二劑。孔祥琪表示,台灣目前取得的莫德納數量高於AZ,在這個時機,應可考慮滾動調整接種策略,特別是根據臨床試驗,莫德納兩劑建議間隔時間為四周,不確定後面的疫苗何時來,需要考慮兩劑間隔這個因素。英國過去也面臨疫苗到貨不及的問題,當時英國政府為了提高第一劑的接種率,決定「賭一把」,把建議間隔八周施打的BNT延長到12周,好險後來證實保護力不受影響。他表示,莫德納與BNT都是mRNA疫苗,理論上若台灣要學英國賭個延後第二劑也無不可,但也應考慮開放更多接種年齡層、允許已接種AZ的年輕人第二劑混打莫德納,是好策略。目前已有研究證實AZ混打BNT得到的抗體甚至更高,莫德納相對實證較少,但是在實務上為了避開AZ的血栓副作用,已有一些國家直接規定混打,或是高度建議混打,台灣也可考慮。他指出,比如德國和法國因為擔心血栓風險,最早規定50或55歲以下第一劑接種AZ者,第二劑改打莫德納或是輝瑞等mRNA疫苗,加拿大後來也跟進。韓國最近因為AZ到貨不及,又看到混打實證,因此也建議第一劑打AZ的人第二劑可以打mRNA疫苗。孔祥琪表示,最近很多關於接種後死亡的新聞,造成很多長輩對AZ疫苗猶豫,他認為不需要勉強,時間到了年齡層就要往下開,目標是讓不分職業的60歲以上人口,願意打的人都能盡量打到,畢竟現在九成以上的死亡都發生在60歲以上,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他也希望提醒對AZ印象不好的長輩,BNT和莫德納這些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發生發燒等非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都高於AZ,而且第二劑比第一劑更不舒服。以發燒為例,mRNA疫苗發生率大約15%,但AZ發燒比例僅7.9%,差了近一倍。疾管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只要指揮中心同意,應可讓75歲以上選擇要打AZ或莫德納,但因為高齡長者有死亡背景值,所以無論打哪種疫苗,都會看到老人接種後死亡的案例。
-
2021-06-20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憂心COVID-19?別忘健康生活型態這道有力防線
最近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長達一個多月的第三級警戒,除了宅在家看書、追劇,參與視訊課程,並且勤洗手,斷絕社交活動,必要外出時一定戴口罩,冀望能趕快注射疫苗外,我們個人能力所及還能做什麼?並不是所有接觸到病毒的人都會被感染,即使感染,約25%的人無症狀,其他是輕症、重症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率約2%至3.4%。那是因為致病與三個因素息息相關:個人(宿主)、病毒與環境。COVID-19的病原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為RNA病毒,很不穩定,容易突變,非個人所能掌控。雖然我們可保持環境與衣著清潔,常以酒精消毒雙手,保持社交距離,避開人群聚集之處,但有時防不勝防。個人(宿主)因素分為兩大類,一是與生俱來的,如基因、性別、年齡和慢性疾病。世界各國感染COVID-19的機率與死亡率不盡相同,因此有學者推論可能與種族或某些基因的多型性有關,但目前沒有定論。新型冠狀病毒必須與人體細胞膜上的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結合,才能入侵細胞,而男性的ACE2表現較高,因此罹患COVID-19的機率比女性高。年長者的免疫系統可能老化,而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共病,以及服用抗癌藥物或類固醇者,其免疫力下降,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弱。一篇來自韓國,發表於2021年《醫學年鑑(Annals of Medicine)》的回顧性論文,分析5621位COVID-19住院病人,其中25.8%沒有症狀。發現疾病的致死率與最初是否有症狀並無統計上的相關,而是與年齡以及共病密切相關。可見當有共病的年長者罹患COVID-19時,不能掉以輕心,應住院接受治療,而且一般年長者應優先注射疫苗。第二大類的個人因素是生活型態,此點操之在我,就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阻擋病毒入侵,或即使感染,症狀也不嚴重。良好的生活習慣本來就是健康的基礎,在因長時間在家而造成久坐與減少社交活動的防疫期間,如何維持好的生活習慣更顯得重要。其中最有效的是透過充足睡眠、健康飲食與充分運動來增強免疫力。除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新鮮蔬果,還要少吃甜點和零嘴。運動是增加體適能與免疫力最有效的方法,且讓身心愉悅,並減少焦慮與憂鬱。一篇來自美國,發表於2021年《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對48,440位感染COVID-19病人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平常很少運動者的死亡率,為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中等程度運動者死亡率的2.49倍。雖然疫情期間不能從事網球、游泳和高爾夫球等運動,但可以健走、快走、在家走跑步機或到郊外、河堤騎自行車,甚至清理家務或庭院等。我喜歡早晚戴著口罩到人少的公園步道散步各一小時,每天至少走8000步。下雨時,就在家跟著手機裡的視訊音樂手足舞蹈,伸展身軀,不僅健身,也放鬆心情。臺灣目前疫情雖然嚴峻,但過去一年歐美各國受COVID-19重創後逐漸復甦的經驗,正是我們的寶貴借鏡。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1-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先生來送貨」韓國瑜變身外送員宅配筆電給弱勢學童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昨在臉書公布採購100台筆電幫助弱勢學童上課,希望孩子停課不停學,今天更進一步客串「外送員」,親自開車配送電腦至雲林一家育幼院。臉書放上韓國瑜自駕與搬貨照片,還說,想到孩子因此能正常上課,會是近期最讓人感動的畫面。韓國瑜昨說,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對某些學生來說,受教權也在停課瞬間停止;孩子教育茲事體大且攸關台灣未來,著手採購100台筆電,近日送往有急迫需求的基金會、關懷協會與兒童之家等單位。韓感性說,他的年代生活很苦,很多人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念書,所以現在不能讓孩子的受教權取決於先天物質條件,他希望,不論出身、貧富,任何角落的孩子都能擁有完善設備,不因資源匱乏而被剝奪受教權。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做足風險溝通 老人的命也是命
無論是新冠疫苗或流感疫苗,勢必會遇上「接種後死亡、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國人接種意願,專家每次都呼籲要做好跟民眾溝通,但搶打、不良反應或死亡事件、緩打的歷史不斷輪迴,指揮中心昨天說「死亡人數並未超過背景值、施打利大於弊」看似專業,但聽在失去長輩的民眾耳裡,一點都沒有說服力。去年上演流感疫苗大規模接種,一開始搶打,後來韓國爆發接種流感疫苗後有四十八名死亡案例,影響國內打氣,指揮中心後續加買的流感疫苗,到今年二月還有一大部分沒打完。這次AZ疫苗出現老人接種後死亡案例,指揮中心不能只說施打疫苗「利大於弊」,應花加倍時間與民眾溝通、更快速釐清真相提出說明,避免緩打潮以至於大量因國人畏懼施打導致疫苗報廢。二○○三年發生SARS後,政府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當時的疾管局長蘇益仁就擔心疫苗不良反應影響接種,快速透過病理解剖替民眾釋疑。當時雲林有例接種流感疫苗通報死亡案,調查發現個案接種後騎腳踏車返家,未抵達家門就死亡,研判應是心肌梗塞。相關單位在第一時間解剖,果不其然,心臟左側支被血栓阻塞,家屬回想,個案六年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心臟有問題。指揮中心未事前做好足夠的風險溝通,如今一定要每一個案例都詳細說明,釐清國人與家屬的疑慮,不宜以高齡者死亡率高一語帶過。老人的命也是命,要調查清楚、明白交代,才不會阻撓疫苗正常的接種,影響國人健康。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FDA對免疫橋接態度保守 指揮中心還原5月信件真相
衛福部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但卻傳出美國食藥局(FDA)來函,認為現階段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指揮中心召集人莊人祥說,5月有跟美國聯繫,以電郵方式獲得回覆,官方立場目前暫無定論,但英國、韓國及歐盟都對於接受免疫橋接使用正面看待。國際對新冠疫苗採免疫橋接方式進行,其可行性讓人霧裡看花。莊人祥於今日記者會還原5月國內對於美國FDA的信件往來,以及各國對於免疫橋接等態度。其中5月20日跟美國電郵方式詢問,5月22日取得美國FDA回覆,仍在討論免疫橋接可行性,官方立場站無定論。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曾5月26日針對新冠疫苗採用免疫橋接討論會議,莊人祥指出,看的出來美國態度仍比較保守,但會議中韓國及英國表示能接受,歐盟則在一定程度下有條件接受,目前各國對於美國FDA的態度不同。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要求美方背書免疫橋接方式? 食藥署長否認
我國產疫苗將使用免疫橋接方案替代三期臨床試驗,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早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前,審查EUA的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就曾致函美國FDA,詢問此方案是否可行,或是否能為台灣公開「背書」。但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否認相關情事。有知情人士爆料,美國FDA對CDE回函中開宗明義,即表達「遺憾」(unfortunately),表示「免疫橋接」方案是否可行在FDA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FDA不可能「免疫橋接」進行任何具正面意涵的官方表態。對去信美FDA詢問免疫橋接可行性一事,吳秀梅表示,「不太確定要再確認一下」。至於要求美國幫忙公開背書 一事,她則直呼「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新冠肺炎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鍾飲文則表示這屬於會議保密協定的一環,不願證實我國是否曾去信給美國FDA。但他說,專家會議確實曾討論過國際上對使用免疫橋接方式的看法,但國際上並無共識,歐盟和韓國對此方式傾向贊同,美國則否。不過,美國也並非全盤否定免疫橋接方式。如輝瑞藥廠認為其疫苗中和抗體在28天達到最高,但臨床14天即可達到最高保護力,兩者時序上並無一致;嬌生則認為其疫苗在中和抗體和臨床保護力上的時序一致。而如AZ等廠商也還在做自身疫苗的ICP(免疫相關保護指標)相關試驗和探討。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FDA回函打臉高端 「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
衛福部食藥署十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應檢附資料」則強調根據美國食藥局(FDA)相關規定制訂。不過,知情人士指出,參與審查EUA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已獲FDA回函,認為現階段「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知情人士說,FDA對CDE的回函,形同「打臉」免疫橋接方案,且在對高端疫苗的專家審議會議中曾被多次引述,食藥署卻仍試圖以「免疫橋接」替代「三期臨床試驗」同意高端疫苗EUA申請,動機可議,更無視蔡總統「一定用國際標準來審查」的宣示。食藥署公布的國產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標準,明訂以三月第一批接種AZ疫苗兩百位國人免疫原性結果作對照組,以免疫橋接方式衡量國產疫苗產生的免疫原性,是否與接種國外已核准EUA疫苗相當,作為國產疫苗療效評估佐證。該審查標準中也提到,「應檢附資料要求」規定,是參考美國FDA於二○二○年十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苗緊急授權使用指引。本報取得CDE五月廿八日「討論建立國產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療效評估方法」簡報載明,美國FDA回函表示,「很遺憾,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仍在討論免疫橋接的方法,目前尚不可能有正式立場」。知情人士表示,早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前,CDE就致函美國FDA,詢問FDA對以免疫橋接方案替代三期臨床試驗方案是否可行;FDA對CDE回函開宗明義即表達「遺憾」(unfortunately),表示「免疫橋接」方案仍處於科學論證階段,國產疫苗要以「免疫橋接」替代「三期臨床試驗」方案,並非FDA目前接受做法。知情人士認為,FDA的回函明確表示美國不贊同以「免疫橋接」替代,若食藥署堅持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單劑高達八八一元的高端疫苗,可能難以獲得國際認證。對於我國向美國FDA詢問免疫橋接的可行性,食藥署長吳秀梅說,「不太確定,要再確認一下」。新冠肺炎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鍾飲文說,專家會議確實曾討論國際上對使用免疫橋接方式的看法,目前國際並無共識,歐盟和韓國傾向贊同,美國則持反對態度。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文茜籲公布第2類接種名單 陳時中:依個資法不能公開
日本捐贈的AZ疫苗昨天開始擴大至高齡者接種,但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表示,第二類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已施打近20萬劑疫苗,但這些人排在高風險、長者、長照機構人員之前,指揮中心應公布名單和接種劑量,若光明磊落才可服眾。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據個資法規定醫、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時中表示,可提供第二類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的接種人數,供大眾參考。目前第二類接種對象有16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3300多位,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有4100多位。剩下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村里長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等也都是在第二類。陳時中說,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而韓國目前已開放剩餘疫苗給非公費對象,我國是否若規劃疫苗地圖,是否可以公告剩餘疫苗以免浪費?陳時中表示,擴大施打後全部都列為公費對象,只是有優先和非優先的差別。目前開放的對象還是比疫苗供應的多,所以還是針對目標群施打。他說,疫苗很珍貴,要讓更多人使用是比較好,是否使用疫苗地圖來預約會再和政委唐鳳請教。現在是規定開瓶後六小時失效,如果一瓶浪費四人也很可惜,希望預約的人可以滿六個人才開,如果有一到六類符合的對象都可以請他來接種。另有醫療人員反映,打完第一劑還不能打二劑,第一劑接種後快12周者是否可接種第二劑?陳時中說,第二劑會盡快安排。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擴大接種 第一類人員接種逾八成
日捐台124劑AZ疫苗6月15日正式擴大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第一類人員已經施打約超過八成,第二類五成,第三類則不到五成;將和地方政府溝通積極造冊,分配疫苗數依照將依照造冊數目以成數分配。日前擴大接種一次開放第一到第七類對象接種,其中第七類對象由關鍵設施人員由各機關造冊,並獲指揮中心同意後才可接種。外界關心是否有更詳細的比例分配?陳時中表示,第一類接種對象,這兩天施打後應該超過八成,第二類五成,第三類不到五成。疫苗依照造冊數目分配,前一段時間地方政府造冊不夠積極,對象有漏列,各縣市造冊比例跟需要有落差,因此會再和縣市政府討論該如何補足。至於75歲以上長者,各縣市有分流必要依年齡往下打,分流策略讓施打更有秩序。現在分配的疫苗75歲以上基本分配量都有53%,風險區域增補5%到10%。而韓國已有通訊軟體推出疫苗地圖可以預約媒合,我國是否也會考慮設計類似系統?陳時中表示,疫苗地圖一定會有,政委唐鳳有在規劃,相信擴大疫苗施打範圍和數量時,預約系統和地圖都會帶來幫助。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恐關EUA大門 國產疫苗將透過兩管道取國際認證
國產高端疫苗剛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但外媒卻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月25日表示,未來他們可能將拒絕審查和處理任何有關新冠疫苗針對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請求,恐將影響我國國產疫苗與國際接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WHO正在推動疫苗免疫橋接計畫和大規模三期人體試驗,國產疫苗透過這些管道取得國際認同。陳時中表示,EUA是因應重大公衛事件緊急授權製造、使用,是特別開放的簡便之路;因為有大的疫情,先讓尚未完備達成藥政標準的疫苗可以上市救命。美國可能覺得本身疫苗量夠了又沒有必要EUA,「這可以想像」。但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將透過免疫橋接計畫或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來取得國際認同。而我國大規模施打的AZ疫苗,因不在美國FDA的授權疫苗名單中,因此有留學生就擔心,就算在台灣打過到美國要再重新接種。陳時中表示,國外坐飛機去都不會禁止,打疫苗也是他的權益。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目前AZ在英國、歐盟、巴西、台灣、韓國等國都有獲得EUA。至於郭董有意透過永齡基金會捐贈500萬劑BNT疫苗,目前相關進度為何?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核發有條件許可,永齡基金會也來討論過法律相關問題,鴻海說希望保留一些疫苗給員工使用,這都可以討論。「但重要還是要有原廠證明,才能有實質後續討論。」
-
2021-06-13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宅在家 為自己烤一盤甜蜜
防疫最好的方式,就是乖乖待在家。不能出去喝下午茶,只要有烤箱,在家也可以做出宛如咖啡店端出的精緻點心。●蛋白霜餅乾Meringue Cookie蛋白霜餅乾雖然很硬,但放入嘴裡又會很快融化,是一種外型可愛,很受大家喜愛的餅乾。不需要很多食材,製作過程也超簡單。食材:雞蛋蛋白50g、糖粉75g、紅色食用色素(可做45~50個)烤箱準備:溫度攝氏100°C、時間90至120分鐘作法:1.將蛋白和糖粉準備好。糖粉分3次加入蛋白中,並用手持電動攪拌器以中速打發至可拉出尖角,打出紮實的蛋白霜。2.將蛋白霜的三分之一裝入裝有擠花嘴的擠花袋,並把蛋白霜擠出來。3.剩下的蛋白霜加入少量紅色食用色素拌勻。4..將步驟3的蛋白霜裝入擠花袋,再裝上擠花嘴並擠出來。5.剩下的蛋白霜再加入紅色食用色素,同樣裝入擠花袋、裝上擠花嘴後擠出來。6.放入攝氏100℃的烤箱烤1小時30分至2小時就完成了。TIP:烤蛋白霜餅乾的烤箱溫度只有攝氏100℃,比其他餅乾要低很多。用這樣的低溫與其說是烤,不如說是烘乾更為合適。如果蛋白霜完全烤熟之前表面就出現裂痕,代表烤箱溫度可能太高或沒有維持在固定的溫度。雖然標準是攝氏100℃,但最重要的還是找出適合家中烤箱的溫度。●巧克力覆盆子費南雪Chocolate Raspberry Financier加熱過的奶油與可可粉相遇,就成了能充分品味濃郁巧克力滋味的費南雪。巧克力濃郁但卻可能太過厚重的口感,就用覆盆子的酸味中和。如果喜歡更濃郁的巧克力滋味,也可以用巧克力碎片代替覆盆子喔。食材:奶油100g(要抹在模具裡的少量奶油另外準備)、蛋白80g、砂糖80g、蜂蜜10g、杏仁粉45g、低筋麵粉30g、可可粉10g、泡打粉1.5g、鹽巴1g、覆盆子適量準備工作:1.準備1格10cm×4.5cm,共有9格的費南雪模具。2.塗抹在模具中的奶油與蛋白需要是室溫狀態。3.杏仁粉、低筋麵粉、可可粉、泡打粉、鹽巴一起過篩。烤箱準備:溫度攝氏180°C、時間12至15分作法:1. 將另外準備的奶油(室溫狀態)塗抹在模具中。2. 將100g奶油放入湯鍋中加熱融化。煮到水分完全蒸發後就關火。3. 倒到篩網上冷卻。4. 將砂糖加入室溫蛋白中拌勻。將過篩好的杏仁粉、低筋麵粉、可可粉、泡打粉、鹽巴倒入盆中拌勻。將溫度降至微溫的奶油一點一點倒入麵糊中拌勻。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冷藏休息1小時。5. 將麵糊裝入擠花袋中擠到模具裡。(擠到模具的90%滿就好)放上覆盆子。6. 放入攝氏180℃的烤箱烤12至15分鐘。書名:訂製韓國咖啡店的人氣甜點作者: 朴志英 譯者: 陳品芳出版社:時報出版
-
2021-06-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稱三期採「免疫橋接」方式進行 陳建仁親自背書
高端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今天公布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未來三期試驗會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今天傍晚,前副總統陳建仁也在臉書上公布影片,親自為「免疫橋接」背書。陳建仁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說過,全世界的疫苗掌控在10個國家,這10個國家當然可以讓自己的人民很快接種完成,但全世界70億人口,如果都要接種到65%涵蓋率,這幾家疫苗廠完全沒辦法供應。世衛最近提出主張,很多國家都可以用「免疫橋接」來替代第三期。陳建仁說,很多國家疫苗還沒進入三期時,在二期時就看看接種疫苗的人的「中和抗體效價」是不是高到有保護作用,因此全世界十幾家還沒有進入臨床三期的疫苗,就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來決定,疫苗是否適合用在人體身上。這樣的計畫,歐盟及韓國很贊成,我國的民間疫苗廠也參加了這個會議,也提出了實驗情形,大家都很期盼「免疫橋接」的做法,未來能很快地讓已經完成二期而有效、安全的疫苗能夠盡快上市。陳建仁也說,我國疫苗是採購、研發並行,採購目標是讓台灣65%的人口得到疫苗涵蓋,要有3000萬劑,分兩條途徑進行,包括採購國際大廠2000萬劑,國內廠商1000萬劑,指揮中心很早就進行洽商工作,但全世界疫苗都在短缺的情況下,要達成很好的合約需要時間。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解盲成敗攸關EUA申請 陳時中:解盲跟指揮中心無關
高端疫苗今天傍晚將進行解盲,眾所矚目。但外界關心,如果解盲失敗是否就會去搶購國際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解盲跟指揮中心無關,等科學數據還有其他研究出來,綜合後才會送到審查委員會,若僅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通過,才有施打的可能性,現在還沒辦法做預測。而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也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技術性資料要求,其中最重要的療效評估標準,食藥署要求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因此將以國人接種兩劑AZ疫苗的免疫原性結果作為外部對照組。但免疫橋接的標準WHO是否已有共識,我國擅自提出和AZ比較,未來真的能和國際接軌嗎?對此,陳時中表示,免疫橋接方式WHO有提出,歐盟和韓國都也表示贊同態度,但他們還會繼續討論相關事宜。而我國去年訂定EUA時就採用免疫橋接的方式做。另外,外界也關心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可以優先打mRNA疫苗,指揮中心是否已有討論結果?陳時中則表示,第一類一二風險族群都可以打莫德納疫苗,但是否開放全部孕婦則還沒有定論。
-
2021-06-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贈我嬌生疫苗? 等COVAX分配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訪問團昨天上午旋風來台三小時,宣布將捐贈七十五萬劑疫苗。涉外高層表示,在台美雙方溝通過程,美方保密到家,事先並未透露確切的疫苗數量,只有向台灣告知,會由三位參議員的訪問團宣布,至於疫苗是何種廠牌、何時到台灣等,則待COVAX(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分配。有消息指出,這次美方贈台的疫苗很有可能是嬌生,不過目前未獲府及外交部證實。黨政人士指出,台美雙方會密切溝通,都希望盡速完成這項計畫,我方評估,疫苗來台的時間可能是六月下旬。至於是否可能有第二批,目前沒有聽說。涉外高層說,美國白宮在美東時間六月三日宣布全球疫苗共享計畫後,第一個公布確切數量的對象就是台灣。三位重量級聯邦參議員以專機、專程的方式,一大清早便不辭辛勞,由韓國飛抵台灣來宣布,並且完全配合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具體表現出美國國會跨黨派及美國行政部門對台灣的大力支持。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疫苗非韓國廠 食藥署長曝7天可放行原因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在6月4日抵台。衛福部食藥署日前表示,若審查文件資料或檢驗合格,拚最快七天、於6月11日完成檢驗並核發封緘證明書。但這批疫苗和之前到貨的韓國廠AZ疫苗不同,為日本廠製,真的可以在七天就放行?對此,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因日本之前便已遞交製程資料,且之前有三批AZ疫苗的檢驗經驗,因此能力拚七天放行。我國之前針對AZ疫苗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只針對歐洲、印度以及韓國廠,而這批日本捐贈的疫苗來自日本廠,是否有通過EUA?且日前國內進口的三批AZ疫苗皆為韓國廠生產,而這批疫苗則來自日本廠,根據過去經驗,若是由不同廠所生產的疫苗,最快檢驗時間也得花14天。吳秀梅表示,因為AZ疫苗已通過EUA,不同的廠只需要檢附各自的製程資料。而之前「聽到風聲」會來的這批疫苗是不同廠,就已和日方要求製程資料。而之前已有三批AZ疫苗的檢驗經驗,這次雖然不同廠,但還是希望可以拚七天完成封緘檢驗。她說,雖然外界都說既然已來三批疫苗,不需要再檢驗,直接放行;但根據藥事法,只要疫苗進來就一定要檢驗。而且疫苗屬於高風險的藥品,檢驗過後尚且有些人因為體質而有不良反應,若是整批品質出問題,影響層面太大。而這次疫苗檢驗最花時間的當屬無菌試驗,至少需要七天才能完成。另外,針對美國允諾提供75萬劑疫苗,吳秀梅表示,目前正在審查嬌生和BNT的EUA,希望能趕在下周完成。至於永齡基金會遞交的資料,則尚缺原廠授權書,希望基金會能盡快提交,並說明可供貨的時機和疫苗效期。
-
2021-06-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臨床專家陳建煒:國產疫苗能否放行?應等WHO公布準則
國產疫苗未做三期臨床試驗能否讓民眾接種?近來引發醫界專家爭論。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今(2)日表示,國產疫苗目前的二期臨床試驗,是以中和抗體的產生為評估指標。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這項評估標準,正在評估是否訂定準則,建議國產疫苗應等WHO公布準則後才可放行。國產疫苗廠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的新冠疫苗都在二期收尾階段,依衛福部規定,兩公司二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分析,若能在6月底前通過緊急授權(EUA)審核,將可自7月起讓民眾接種。陳建煒今年3月曾經投書媒體,以「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為題,主張國產疫苗不能僅靠中和抗體做為臨床評估標準,強調先進國家的EUA條件,必須看到疫苗能有效的預防有臨床症狀的新冠肺炎。陳建煒今日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強調,防疫與扶植疫苗產業是兩碼事,政府不可混為一談。他強調自己支持台灣應發展本土疫苗產業,但是應先把民眾所需要的疫苗補齊。至於台灣的疫苗扶植政策,他以韓國三星和美國莫德納(Moderna)的合作為例,這是韓國總統文在寅親自向美國總統拜登爭取,且Moderna與三星合作的項目是分裝生產,真正的核心技術並未授權三星,台灣有條件比韓國做的更好。針對「中和抗體不能做為臨床試驗指標」,陳建煒的見解已略為修正。他指出,WHO正在評估抗體做為臨床試驗依據,是否要頒布準則,只要WHO公布準則,他一定支持WHO的準則。陳建煒建議國產疫苗應等WHO公布標準後才可放行。陳建煒指出,WHO目前針對這個議題,也邀請了世界各國專家進行討論,包括5月26日舉行的視訊會議也曾討論這個議題,但是他全程參加這場會議,並沒有聽到WHO有做出任何結論。陳建煒表示,目前有錢國家如英、美、歐盟等國已有疫苗上市的國家,在去年11月之間,對臨床試驗著重的是於預防疾病和重症的效果。但是WHO深知,這會讓強國占據市場中的主要產能。因此正與其他國家討論抗體能否取代原有的效果評估,希望能發現抗體濃度與保護力的相關標準,如此便可讓其他國家有其他路可走,加快疫苗發展。此外,針對WHO會議中討論到以免疫橋接研究(Immuno bridging study )取代傳統三期臨床。陳建煒也指出,「免疫橋接」過去主要應用在各大公司不同世代疫苗、或不同年齡層施打對象的比較。但是若是拿AZ疫苗和Moderna橋接,或是拿BNT疫苗和高端的疫苗做橋接,不同的疫苗平台技術可否彼此免疫橋接?WHO的各專家有很大的爭論。
-
2021-05-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例數下降?專家建議熱區主動篩查 找出隱形感染者
目前每天都有大量校正回歸個案,雖是因為檢驗量大和通報程序導致的時間差,但也影響我們判斷疫情。從五月十七日起,每天病例都飆破三百例,昨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證實,疫情有向萬華等熱區以外擴散的趨勢。專家建議,目前的被動篩檢無法及時找到病患,阻斷傳播鏈,建議針對熱區主動篩查,積極防疫。指揮中心剛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總計355例,新增11例死亡。陳時中認為,校正回歸數件數降低,意味檢測申報速度改善。但專家憂心,目前的案例數仍無法反應現況。感染科專家指出,我們目前面臨的病毒己和去年不同,傳播力更強,如今想要快速扼止疫情,可能有幾個作法,一是大規模的行動管制,例如提升警戒至第四級,但如此對民生經濟的衝擊太大;接種疫苗也能控制疫情,但目前無法取得足夠的疫苗;唯今之際,針對熱區主動篩檢找出患者,是最可行的辦法。在疫情熱區進行篩檢有找出感染者,在本土疫情爆發之初,前疾管署長蘇益仁就曾經呼籲,可依地理資訊系統找出高風險地區進行小型或大區塊的主動篩檢篩,了解社區感染現況,找出隱性感染源。但雙北雖設有篩檢站,但現在呼籲有症狀、有接觸史的人來才來篩檢,這屬於被動篩檢,專家認為,無法積極找出感染者。建議選定疫情熱區,針對地區內所有人進行主動篩查。以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例,他們遭逢本土疫情時,也是先主動篩查,香港去年原本預計要對七百多萬人篩檢,但篩檢到一百萬人時,發現疫情己經有效控制。當然大量主動篩查要克服的困難很多,檢驗量能、人力等都是問題。專家建議,可以請診所開業醫師協助。台灣與美國等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許多診所在社區組成綿密的醫療網,此時應透過診所協助,如同每年流感季時,診所利用快篩找到流感病人,此時可協助社區篩檢。檢驗量能也是問題,但最近包括台灣大學、中研院等學術單位已表明願意支援檢驗,若經過調整與整合,應該可以後援,不占用目前各醫院處理確診病患的量能。 專家指出,愈早發現感染者,就愈快阻斷傳染,根據這一段時間校正回歸的數字來看,目前每天只有找到六成的感染者,還有四成因時間差未能及時掌握,如此不但讓患者無法及時獲得治療,若患者不知自己感染而到處行動,更可能成為感染源,使疫情擴散。針對社區主動篩查,實為是目前當務之急。
-
2021-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來了!我該打AZ還是莫德納?各廠牌防護力與副作用比較
本土疫情愈來愈嚴峻,專家疾呼目前最迫切的是足夠的疫苗讓民眾形成集體保護力。繼3月3日取得首批AZ疫苗後,指揮官陳時中昨(27日)也表示,首批莫德納疫苗15萬劑將於台灣時間今(28)日下午抵達桃園機場。帶大家一起了解台灣目前可以施打的疫苗種類、與防護能力等各項問題比較。Q1:各國使用的疫苗保護力?A:綜觀目前3支普遍獲各國使用的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94-95%。AZ疫苗方面,整體保護力平均約70%,先前臨床實驗中,發現接種間隔時間不同,防護力差距滿大,相隔分別23天和28天,防護力分別為62%和90%,但都是在第1劑之後的42天,產生防疫效果。輝瑞/BNT疫苗、牛津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都是施打兩劑,價格的部份,AZ疫苗最便宜,每劑約台幣1百元,莫德納則最貴,每劑最貴可以高達1千元。莫德納疫苗VS.AZ疫苗根據莫德納疫苗仿單及專家建議,該疫苗適用18歲以上族群,完整接種2劑後保護力高達94%,高於阿斯特捷利康(AZ)新冠肺炎疫苗的81%,2劑接種須間隔28天,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且不得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雖勝於AZ疫苗,但根據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事件的頻率也比AZ疫苗來得高,有多達92%接種後出現注射部位疼痛、70%疲倦、64.7%頭痛、61.5%肌肉痛、46.4%關節痛、45.4%畏寒、15.5%發燒。莫德納疫苗VS.輝瑞/BioNTech疫苗兩款疫苗都基於相同的方法,但有一些重大區別,包括輝瑞/ BioNTech的疫苗必須儲存在攝氏零下80度,這帶來嚴重的疫苗配送問題。至於莫德納的疫苗則能在攝氏零下2度至8度的情況下穩定保存30天,這代表能夠將疫苗存放在一般的冰箱中,便於配送給大眾。研究人員說,如果莫德納疫苗需要儲放更久,可在攝氏零下20度的溫度下保存六個月;在室溫下則能保持12小時。Q2:各國使用的疫苗副作用?A: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為兩大類疫苗,為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疫苗,及mRNA疫苗,如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說,據國際資料分析,整體來看,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疫苗副作用多為注射部位疼痛,為五成到九成;排名第二的是疲倦則有五成到七成;第三為頭痛為五成至六成。外傳接種新冠疫苗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以AZ疫苗而言,在接種第一劑後,症狀就會出現,第二劑症狀會更輕微;另外,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等mRNA,第二劑副作用較大,如施打第一劑沒有發燒者,第二劑也會發燒。Q3:疫苗施打的不良反應?A:民眾都害怕打完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指揮中心提供一表展示各國接種三類疫苗不良反應監測,其中韓國有一人接種AZ疫苗後休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另有少部分可能出現接種部位搔癢,罕見個案會出現臉部麻痺、臉部腫脹等症狀。Q4:我國疫苗優先接種對象?A:AZ疫苗兩劑接種時程須間隔八周,3日到貨的疫苗提供給11萬名醫護施打,這意味著下批疫苗必須趕在八周內到貨,對此,陳時中說,確實希望八周內能拿到第二劑,但疫苗間隔施打八到十二周效果都不錯,會力拚這期間內取得疫苗。日前指揮中心更新優先接種對象,從九大類擴增為十類,第一順位維持33萬名醫護人員,第二順位是「維持防疫量能」一線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第三類為「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又新列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包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者。第四順位是新增對象,為「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除因公務的外交人員外,代表國家出國比賽的選手也在內。Q5:我適合打AZ疫苗嗎?A: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提醒,AZ疫苗屬於減活性疫苗,基底是腺病毒,雖然活性大幅降低,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在做免疫治療的病人不建議施打,改打非活性mRNA製程的莫德納疫苗較好。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說,目前新冠疫苗有年齡下限,但沒有年齡上限,兒童青少年不建議施打,主要是因為臨床資料少,懷孕或哺乳中婦女不建議優先施打不代表不能施打,需先專業評估。慢性疾病患者施打比不施打好,但若是屬於治療中甚至急性期,就不建議施打。不建議施打:1.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2.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3.在做免疫治療的病人4.兒童青少年5.慢性疾病患者治療中甚至急性期不建議優先施打不代表不能施打,需先專業評估:6.懷孕或哺乳中婦女Q5-1:孕婦或是哺乳中的女性是否可以接種疫苗?疾管署指出「實證少、不建議孕婦打」,但又註記「如果高風險就跟醫師討論再決定要不要打」。不過多數醫師及學者都建議孕婦打疫苗,因為懷孕後染疫,母嬰風險更高,懷孕醫護更要儘速打疫苗。>>詳細新聞Q6:疫苗是否有效抵禦新冠病毒的變種病毒株?有關新冠肺炎疫苗應對變種病毒株能力的研究資料目前仍然有限。以嬌生疫苗為例,根據該公司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疫苗在美國、南非、巴西等國的有效比例幾乎相同,其中南非有近95%的案例為變種病毒株。輝瑞BNT疫苗、莫德納疫苗兩者的臨床試驗,則在變種病毒出現就已進行,因此無法判斷適用於變種病毒的效果優劣。此外,根據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抵禦不同種類的變種病毒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無法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是否對變種病毒株有效下統一的定論。然而,變種病毒的發現並不影響原先的疫苗接種原則。建議民眾不要為了等待能夠應對變種病毒株的新疫苗或修正配方的疫苗,而延後接種時間。雖然輝瑞BNT和莫德納兩間藥廠,已經開始針對變種病毒株研發並修正原有的疫苗,期望能更廣泛地適用於不同的變異病毒株,然而確切的完成及上市時間仍不明。Q7:曾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者的民眾,是否可以透過注射疫苗來避免染疫?目前並無資料證實施打疫苗能有效地使曾與確診個案接觸者免於染疫。由於新冠肺炎的平均潛伏期約為5天,因此在接確診者後施打的疫苗,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引起身體的免疫反應、阻絕感染。建議接觸過確診個案的民眾,在自主隔離10天後(若取得核酸檢測陰性者則為7天)再進行疫苗接種。Q8:曾感染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是否應該接種疫苗?是的。此外,由於新冠肺炎康復後前90天內再度染一的機率較低,因此部分病患會希望在這段時間後再接受疫苗注射,然而若是患者希望將注射時間提前,也無傷大雅。不過若是接受過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或癒後血漿(convalescent plasma)療法的患者,則應等到90天後再行接種,因為這兩種療法會弱化疫苗的活性,降低免疫成效。(Q6-Q8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
2021-05-27 養生.運動天地
4分鐘等於慢跑1小時! 超爆汗8分鐘版Tabata,燃脂、鍛鍊肌肉統統來!
想運動,但總是抽不出時間?希望快速燃脂、減肥的話,有什麼運動超爆汗?不少人都會告訴你,做「Tabata」就對啦!除了常見的4分鐘版本外,健身教練Zoe示範8分鐘版本,可以和朋友、戶外跟著做,大家一起鍛鍊肌肉爆發力!Tabata源自日本競速滑冰王牌教練入澤孝一(Izumi Tabata),訓練國家代表隊的鍛鍊法,為有效提高運動員的肌肉無氧爆發能力,採取的方式是運動20秒、休息10秒,連續4分鐘共8個循環,以最短時間做到最辛苦的程度。實驗証明,Tabata持續性燒脂效果,遠遠超於普通有氧運動的燃脂效果。Tabata一個禮拜訓練1-2次即可,認真訓練的話,運動4分鐘等於跑一個小時慢跑的效果,連韓國天王Rain都推行這個運動,一次做滿8分鐘,可以讓訓練效果更加乘!「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5-27 養生.營養食譜
營養又飽足的「ABC果汁」,早餐前喝竟可甩內臟脂肪!打果汁前多一步驟,可增加營養吸收
營養又飽足的ABC果汁每次到了新年,減肥會是很多人的新年目標。但是在這逐漸暖和的天氣我們要去春遊,夏天要到度假勝地大啖美食。下班後為了戰勝炎熱的夜晚,我們要喝一杯冷藏的啤酒來結束這一天。秋天有重要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美味食物在等著我們,年底還有很多場年末聚會,要和同事好友一起吃美食談天。出門社交的時候,我們不僅會吃東西,有時也會小酌一杯,所以腰上長出一圈又一圈的贅肉。至於運動嘛,我們當然是忙到沒時間做。但是飲用ABC、ACC 或BBC果汁的話,可以擺脫層層堆疊的小腹贅肉和內臟脂肪。這些果汁不僅可以幫忙維持適當的體重,還可以讓人保有基本健康,難道我們不應該快點實踐看看嗎?ABC果汁的英文字母縮寫分別是蘋果(Apple)、甜菜根(Beet)和紅蘿蔔(Carrot)的英文字首,在歐美國家早就是名聲響亮的排毒果汁。大家對蘋果或紅蘿蔔應該很熟悉,但是應該也有人不知道甜菜根是什麼吧。甜菜根是外觀類似小白蘿蔔的紅色蔬菜。有些人討厭甜菜根的特殊味道,有些人覺得甜菜根不易保存,所以我會在本書另外介紹以高麗菜(Cabbage)取代甜菜根的ACC果汁。吃蘋果容易脹氣的人,則可以拿掉蘋果,改成加入香蕉(Banana)來製作BBC果汁。為了健康服用營養劑並不是壞事,但是從蔬果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會更好。為了預防各種疾病,矯正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選擇,而攝取ABC、ACC 或BBC果汁等食物是不用花大錢也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防方法。通常我們在超市買來喝的果汁不含維他命和膳食纖維,而且富含糖分,有礙健康。即便如此,柳橙汁仍是常見的美國人早餐,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加州農場的柳橙大豐收,而醫生們又紛紛提到柳橙的功效。此後,一杯柳橙汁、培根和土司便成為了美國的典型早餐。稍微注意健康的人可能會選擇喝「無糖」果汁,並且認為自己不會攝取到糖分。不過,沒有變胖真的是因為喝無糖果汁不會攝取到糖分嗎?無糖果汁只是沒有人工添加的白糖或醣類,原料本身還是含有糖分。根據韓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調查,無糖果汁平均含有的糖度為24.2%,有糖果汁為24.7%,差異不大。和可樂比較的話,一百毫升的可樂含有四十卡路里的熱量和十點七公克的糖分。但是一百毫升的無糖果汁含有四十五∼五十五卡路里的熱量和十二公克以上的糖分,所以熱量和糖分都高於可樂。也就是說,無糖不代表沒有糖分,反而可能會讓人變胖,危害健康。ABC、ACC 和BBC 果汁雖然名稱裡帶有「果汁」,但不是我們普遍認知的那種果汁或蔬菜汁,而是需要用湯匙挖來吃的奶昔。像果皮或果肉這種富含膳食纖維的殘渣一概保留,所以殘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可誘導老廢物質排出。膳食纖維是被稱為第六種營養素的必需營養素,會在大腸裡跟水分一起膨脹,增加排便量,促進便意,紓解便祕。此外,膳食纖維屬於多醣類,可以長時間停留在胃裡,幫助血糖慢慢上升,促進消化。反之,一般市售果汁含有的白糖等糖分還沒經過結腸,就會在小腸裡被血液帶走。血糖數值突然上升的話,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數值上升的話,免疫系統會為了保護身體而發生異常,引發腸道菌叢的問題和炎症。所以,重點是要把蔬果的殘渣都吃掉。現在來深入了解ABC、ACC 和BBC果汁含有的纖維質吧。咀嚼吃下ABC、ACC和BBC果汁殘渣的時候,我們的咀嚼次數會增加,可以預防過食。而且纖維素經過胃的時候,會以未消化的狀態長時間待在胃裡,帶來的飽足感比其他食物相對多。通過胃臟的纖維素會在小腸移動,使有害身體的膽固醇、膽汁酸等物質和重金屬或老廢物質吸附在一起並送往大腸。來到大腸的纖維素可以改善大腸內部的環境,預防便祕。正如前面所說的,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有助於一邊吸收水分,一邊增加糞便體積,和毒素一起排到體外。ABC果汁是早在國外減肥者之間出名的果汁,而ACC果汁和BBC果汁都是首次在本書介紹的果汁,這兩種果汁不僅含有膳食纖維,還富含各種植物性營養成分,所以跟ABC果汁一樣,有助於阻止內臟脂肪形成,排出內臟脂肪。經常喝酒應酬的上班族需要綜合性的營養成分、更年期婦女有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所以需要鈣和鎂、上了年紀的人需要維他命來預防癡呆和保持大腦健康,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層或疾病都不一樣,所以需要的營養成分也不一樣。總而言之,ABC、ACC和BBC果汁具有諸多功效,例如增加維他命和礦物質、排毒、減重、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視力、活化頭腦與增進記憶力、增進免疫力,以及降低癌細胞增殖速度等等。那麼,現在來更具體地了解愈知道愈想喝的ABC、ACC和BBC果汁吧。不同食物加工方法的抗氧化、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吸收率。一般來說,生的蔬菜或水果經過加熱後營養成分會遭到破壞,但是有些蔬果被烤過之後,營養價值或消化吸收率會變得更高。蘋果、甜菜根和紅蘿蔔煮熟之後,膳食纖維會變軟,消化吸收速度變快,尤其是紅蘿蔔的β-紅蘿蔔素體內吸收率會增加兩倍之多。像這樣把食物煮熟再吃的吸收率最高,所以將ABC、ACC 和BBC果汁的食材煮熟榨成汁,在空腹狀態下攝取的話,可提高必需營養素的吸收率,膳食纖維則可以促進腸胃運動,順利排出老廢物質。所以我推薦大家在享用早餐或晚餐之前飲用,但是不建議以ABC、ACC 和BBC果汁取代正餐。那麼,透過ABC、ACC 和BBC果汁,我們可以獲得哪些營養成分?人體由約96%的有機物質和4%的礦物質組成,其中像鈣、磷、鎂、鈉、鉀等礦物質無法經過其他營養素的合成或轉換來取得,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主要形成像牙齒這種堅硬部位的礦物質可以調節並維持體內的生理機能,也能組成內臟器官、肌肉和血液成分,維持體內的酸度,調節水分的量。雖然礦物質參與著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但是我們需要攝取的量其實很少。不過,礦物質會對人體基礎代謝造成深遠的影響,缺乏礦物質會引起各種營養素的缺乏,又會阻止脂肪分解導致我們變胖。反之,即使只是多攝取一點點,礦物質就無法排出體外,還可能帶有毒性。基本款ABC果汁蘋果、甜菜根與紅蘿蔔為材料製作成的果汁,是ABC果汁的經典款,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A、β- 紅蘿蔔素、鐵質、Omega-3等營養素。除了有瘦腰減重外,還能提升免疫力、降低身體壞膽固醇、保護眼睛以及改善貧血。詳見P.123~P.142。準備材料(單位為紙杯)• 蘋果1杯(或1 ½杯)• 甜菜根⅓杯• 紅蘿蔔1杯• 水½杯步驟1. 將蘋果、甜菜跟和紅蘿蔔用清水清洗乾淨。2. 把蘋果、甜菜根和紅蘿蔔連皮切塊。3. 將所有材料放入調理機中,打至泥狀。Tips 所有材料都是未經烹飪的生食。書籍介紹書名:ABC懶人瘦身蔬果汁:蘋果.甜菜根.紅蘿蔔,3種食材×每天一杯,快速瘦肚、高效減脂,喝出紅潤好氣色!作者:柳炳昱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25作者簡介/柳炳昱出生於韓國,從小受到投身教育界的父母影響,進而有了當老師的夢想。目前是家庭醫學科的專科醫師,持續研究更好的健康生活方法。同時也是一名老師,秉持在順天鄉大學學到的「人間之愛」精神,於母校的附設醫院授課,並期望與學生一同成長。平時的興趣是學習法文。延伸閱讀: 曾被老師當眾酸「不會有出息的蠢蛋」!吳姍儒領悟:若沒了解「人生原型」,永遠不會知道明明不笨的我,到底問題出在哪
-
2021-05-26 名人.黃軒
如何偵測輕症或無症狀者病情惡化?重症醫曝關鍵
你如何偵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病情突然變差了?近日來,台灣一直關心那些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在家或在檢疫中心突然病情變差了怎麼辦?由於大量的社區傳播,使得醫療體系崩潰邊緣,在國外早就有經驗了,實際上在國外很多COVID-19感染者,其實大部分(80%)都是輕症/無症狀感染。我們在沒有社區大爆炸時,是可以有效地隔離在醫院內,來進行大流行下的「圍堵行動」。一旦大爆社區傳播又不同了,這時不只是圍堵行動,而是要加入「減災行動」。減輕醫療負擔的壓力,這也就算是「減災行動」之一了。其中一個就是把之前這些確診病例,尤其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都一律放置在家裡面或檢疫中心隔離,這樣非醫護人員經過訓練後,也可以擔任偵測人員,留真的専業醫護人員在醫院現場搶救更危急的生命工作。我整理韓國和美國的各其中一個研究,其實在國外這樣的研究報告是很好的參考經驗。韓國檢疫中心經驗:輕症/無症狀偵測韓國在社區傳播大爆發之際成立檢疫中心,他們叫社區治療中心(Community Treatment Center,CTC),該機構旨在為醫院以外的地方,偵測隔離患者的症狀變化處理。此研究發現:1.有40.4%患者,使用單人套房、獨立浴室。2.有59.6%患者,使用一室多隔間的房,但各自獨立浴室;其中10.4%患者與家人同住,使用家庭型的隔開空間。 在韓國確診後,最快3天才入住檢疫中心。而確診COVID-19後,再入住檢疫中心,其中位天數為7(範圍3-14)天。這些人除了輕症COVID-19感染者(42.9%),入住檢疫中心時, 57.1%是無症狀感染者。韓國研究人員發現,這樣檢疫中心可以大幅度地減少醫護人員的暴露,住在檢疫中心的患者可以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App)登記報告每日體溫,患者的配合度都維持80%以上。在這檢疫中心,偵測輕症/無症狀COVID-19感染者中,最終他們找到有2.3%的病人,之後因病情變化,需要被轉入醫院的。美國在家檢疫經驗:輕症/無症狀偵測克利夫蘭診所(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是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他們早在去年疫情大規模擴散在美國社區感染時,對於那些在家檢疫的確診患者,發予軟體設備(生命徵象例如 心跳、血氧濃度……等等偵測),在遠距離24小時和患者聯繫。在這次的研究中,他們共登記了1924名COVID-19患者,研究人員發現:1.60歲以上的患者佔25%。2.只有6.86%,發病當日確診就在家馬上被隔離。3.平均從發病到在家隔離,中位天數為8天。(哇!難怪美國會社區感染那麼久?)克利夫蘭診所主動監測這些在家中人的生命徵象變化,還有登記症狀變化。有10%的患者出現了一些令人注意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需要升級到和醫生視訊會診。這些人大約在家隔離7-8天,才會有明顯症狀出現,而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最終,這些接受在家主動監測的患者中,有2%是需要轉入醫院治療的(這個和韓國類似)。研究期間,仍然有0.4%(9位)在家猝死的個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人死因,可能和COVID-19併發症或原本慢性疾病併發症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使用遠程設備在患者滿意度、轉入住醫院的機率和醫療費用方面,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因為移動手機與平台,會減少照顧者與輕症或無症狀患者接觸。又可以獲得雙方溝通的需求,減輕了勞動負擔。大量使臨床培訓、非醫護人員,來評有效偵測這些病患,也擴大醫療服務範圍的關鍵。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和COVID-19美國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家中使用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的患者,在其主訴呼吸急促未明顯之前,早在幾天前,就會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而能提早就轉入醫院治療。Patients with a pulse oximeter at home present with escalation a few days earlier due to declining oxygen saturation readings, prior to subjective complaint of shortness of breath. COVID-19檢測結果呈陽性,或正在等待檢測結果的時候,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就是監測血液含氧量方便快捷的工具。什麼是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 監測血液中含氧量的簡單易用設備,只需幾秒鐘即可查看結果。 為何監測自身血氧含量如此重要?許多患有COVID-19輕症/無症狀的感染者,因為沒有任何明顯症狀,因而並不自知。COVID-19病毒侵犯可達肺部,降低您血氧含量。當血氧含量低於正常值並出現重症時,有時候患者只有感到疲勞、無力感而已(隱藏缺氧,31.9%)或明顯的呼吸急促(典型缺氧,68.1%),這些情況是很危險的。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隨時監測病人的血氧含量,當血氧含量一下滑,所有人知道要立刻就醫。血氧濃度的危險指標:1.血氧濃度
-
2021-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安全?效果最差?專家詳解新冠疫苗十大迷思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預防接種疫苗被視為可能力挽狂瀾的解方。台灣在3月22 日起開放公費疫苗施打,但打氣疲弱,與疫苗相關的負面訊息、擔憂罕見血栓副作用等,一直未曾停歇。截至5月9日,台灣手上逾30萬劑AZ疫苗,用掉9.2萬劑,還有20萬劑得跟即將到期的有效期限賽跑。「AZ太便宜、效果不好?」「很多國家都不打AZ,一定是不安全?」「打AZ會血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看到民眾一連串的疑惑,日前舉行記者會,詳解新冠疫苗10大迷思。迷思1: 台灣疫情控制得很好,不需要施打新冠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全球疫情依舊嚴峻,台灣防疫做得很好,但仍受經濟衝擊;未來各國都完成疫苗接種、優先開放國門,台灣不可能繼續鎖國防疫。另外,很多人以為其他人打了疫苗就有「群體免疫力」,自己就能不打了,實際上,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有7成以上的人接種疫苗,才有機會讓病毒漸漸消失;且群體免疫只能維持短時間,以麻疹疫苗為例,在台灣接種率達95%,但只要世界有麻疹疫情,台灣也一定會有個案。新冠病毒很可能成為長期流行病毒,一旦感染就有1至2成重症、2至4%死亡率,不打疫苗是冒風險。迷思2:打了新冠疫苗就代表不會有機會感染新冠病毒了?李秉穎:目前歐美核准的疫苗都能將近100%預防重症住院,但研究發現,疫苗無法避免無症狀感染者將病毒傳給他人。也因此,即使接種疫苗,仍應勤洗手、佩帶口罩、不碰眼鼻口,以降低感染風險。迷思3: 新冠疫苗為什麼要打兩劑?李秉穎:歐美目前核准的疫苗大多需要接種兩劑,因新冠病毒是新的病毒,接種第一劑疫苗事先幫免疫系統「上課」,讓免疫系統學會辨識病毒、學習對付的技能;打第二劑就像是「複習」,讓免疫反應蓋起高樓,依照時程打完2劑才有完整保護力。迷思4:病毒會變異,打了疫苗也會失效?李秉穎: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容易變異。歐美核准的疫苗對於某些變異病毒株仍具有一定保護力,但對某些變異病毒株,如南非株的保護效果確實變稍差。至於以後需不需要使用新的新冠疫苗來對付病毒變異,仍須更多研究結果。根據台灣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的經驗,腸病毒也常變異,但一支疫苗也可對抗。迷思5:AZ疫苗價格最親民,所以效果最差?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Z)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價格親民,是因為AZ承諾在新冠疫情期間,以非營利方式提供腺病毒載體疫苗。依美國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歐美目前核准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與mRNA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同樣接近100%,歐美真實世界數據研究也顯示,這兩種疫苗都能有效預防接種者出現有症狀的感染及降低傳播的可能性。若以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4到6成來看,目前新冠疫苗,不管是腺病毒載體或mRNA疫苗,保護力早已超過標準。迷思6:多國限打AZ新冠肺炎疫苗?AZ疫苗真的不安全嗎?黃玉成:限打的情形發生於歐盟部分國家,歐盟藥管局評估,雖疫苗可能導致罕見的血栓副作用,但仍評估AZ疫苗接種益處大於風險,仍建議接種。歐盟各國依據國情與疫情不同,調整AZ疫苗的施打政策。迷思7:新冠疫苗有可能造成血栓的不良事件,要不要打?黃玉成:世界衛生組織(WHO)分析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英國藥品暨醫療產品監管署(MHRA)以及其他國家的最新數據,疫苗與血栓相關性似乎合理但尚未確認,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四,但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仍建議民眾繼續施打。研究也顯示,新冠病毒造成罕見腦靜脈血栓CVST的機率比施打新冠疫苗高,意即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嚴重危害更值得擔心。歐盟藥管局近日雖將血栓列為極罕見副作用,但仍強調疫苗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效益,遠大於可能帶來的風險,建議繼續接種。台灣基於歐盟資訊建議:民眾接種前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同時現階段正在使用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族群接種前後應停藥至少28天。迷思8:新冠疫苗研發與測試太倉促,所以並不安全?呂俊毅:疫苗或新藥研發過去費時10多年為常態,主要是依研發流程進行動物實驗、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臨床,每一期都要花費兩三年時間。研發時間「最短」的腮腺炎疫苗,也花了4年多。新冠疫苗研發僅有一年不到,並不是把上述的研究流程跳掉,而是法規上的彈性解釋,把每個流程的時間壓縮並重疊,如動物實驗做到一半之後,若無問題就進行第一期臨床;第一期臨床做得差不多了就做第二階段等,沒有省掉任何一個步驟,也沒有放棄該有的科學要求。所有新冠疫苗的研發與測試都有經過嚴謹的審查及檢驗程序,目前採購的疫苗都經衛生主管機關食品藥品管理署及醫藥品查驗中心審查,確認品質、安全及療效,才能核發緊急使用授權、專案輸入許可。開放施打後,也持續追蹤接種者的身體狀況,以監測疫苗的安全性。有些人也會在意,為什麼AZ疫苗是韓國廠產的,甚至質疑韓國廠品質不佳?這是因為AZ先前並沒有做疫苗,而是委託全球各地的疫苗公司協助生產,在亞太生產國為韓國、印度、澳洲、泰國等,所委託的疫苗工廠都經過認證許可,韓國廠也屬世衛COVAX供應鏈一環,很多國家都有使用,都符合國際法規認證。迷思9: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很嚴重?呂俊毅:接種疫苗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這也是疫苗發揮功用的訊號。常見副作用包含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發燒、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因此,打完疫苗產生輕微的副作用不必緊張,需要時找醫生諮詢或用藥即可緩解不舒服。常見於媒體報導的「不良事件」並不等於「副作用」。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事件只要在接種後發生都會需要通報,但並不一定存在因果關係。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新冠疫苗統計資料,自3月22日疫苗開打至5月10日,疫苗接種約9.2萬劑,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438件,其中非嚴重不良事件有410件、疑似嚴重過敏3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25件。迷思10:新冠疫苗會讓人感染新冠病毒?呂俊毅:目前歐美核准使用的疫苗成分,並未包含具活性的新冠病毒,這代表新冠肺炎疫苗並不會讓人感染新冠病毒。不過,疫苗接種需要2週才會產生免疫力,目前疫苗大多需要接種兩劑才算完整接種,因此過程中也有可能因暴露病毒而受到感染,建議接種疫苗後仍要做好防疫措施以免感染。用疫苗預先建構台灣的免疫防火牆李秉穎說,國際及早完成疫苗覆蓋,有可能讓新冠病毒「傳不下去」,進而讓病毒消聲匿跡。儘管現在有變種病毒威脅,但以目前資料分析,疫苗對變種病毒仍有一定保護力。除非是「來自星星的你」(意即外星人),否則每個人都應該接種疫苗,降低染疫風險。呂俊毅說,台灣目前確實染疫風險很低,有些人會認為是不是台灣就先不要打疫苗?但此說法要成立有一個前提,就是感染率必須一直維持這麼低。假設有人可以保證,台灣感染率可以一直維持,那就可以不用打AZ,可以繼續等,等有沒有更安全的疫苗,「可是,誰能保證?」呂俊毅說,打新冠疫苗需要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若等到疫情爆發、因為風險增加才要打, 可能來不及。應該在疫情還沒來之前做好準備,透過施打疫苗建構免疫力。(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對AZ疫苗又期待又怕? 專家詳解新冠疫苗十大迷思,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5-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街道噴灑消毒水有助控制新冠疫情嗎?專家持反對意見
讀者林先生在2021-5-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博士您好:感謝您針對一篇文章有關口罩戴兩個的解析,但該篇作者 Justin Yang除了提及 帶兩個口罩,其中的兩點是現階段台灣執行的措施卻也被批評不及格,能否請您解惑,感謝,如下兩點:一、拿著花灑在街道上噴消毒水,真的只是政府噴給民眾看心安的而已,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消毒街面可以預防新冠肺炎(這又不是登革熱在消滅病媒蚊)。二、公共場所防疫主要靠量體溫,但大多數確診者並不會發燒,誤以為體溫正常就沒問題,然後進到賣場就像擠沙丁魚一樣,這是非常危險的事。這位讀者所說的解析,是一篇我在上禮拜六(2021-5-15)發表的文章CDC建議口罩要戴兩層?。這篇文章是在回應當天發表在《健康雲》的文章口罩要戴2層! 美醫師:台灣防疫觀念「停在去年」,但是今天我點擊這個《健康雲》的連結,發現該篇文章的標題已被改成〈華裔醫建議口罩戴2層 美CDC方針「點出1關鍵」:貼合臉部最重要〉。《健康雲》那篇文章的內容也做了重大改變,包括刪掉了「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不過,它還是保留了那5個台灣防疫措施不及格的例子,包括讀者林先生所說的那兩個,也就是「噴消毒水」和「量體溫」,所以我今天就針對「街道噴灑消毒水有助於控制新冠疫情嗎」提供一些相關資訊。先來看這篇上禮拜(2021-5-14)民視新聞發表的消毒劑有毒假的!國防部:稀釋漂白水對人體無害;第一段是:「雙北疫情大爆發,除了升級防疫規模,政府也在5月14日、15日,請環保局跟國軍進行全市大消毒。但卻有人散佈謠言,說這些消毒劑很毒,要民眾關緊門窗,也不要上街買食物吃,意圖造成恐慌。總統蔡英文跟國防部臉書,特別發文澄清,說這些都只是漂白水跟水稀釋,對人體沒有危害。」事實上台灣環保署在2020-3-20有發布COVID-19(武漢肺炎)社區防疫公共環境消毒指引(2020-4-20修正),而其中有關「戶外公共環境消毒」的要點是:消毒重點場所包括:交通場站(捷運、火車、公車、計程 車)、大型營業場所(百貨賣場、電影院、健身房及其他營 業場所)、人潮聚集民生熱點(超市、市場、商圈)、學校、 民眾洽公機關、其他配合疫情需要消毒地點等。環境消毒藥劑使用種類:可使用漂白水(成分為次氯酸鈉);或使用環保署核准之藥劑包括四級銨等;或依衛生主管機關公布藥劑為主。噴藥機具之準備:環境消毒噴灑器材以水霧噴射器為主;另街道巷弄等大面 積範圍,得以消毒車進行作業。可是,世界衛生組織卻反對在室外空間進行消毒。它在2020-5-15發布的在COVID-19的背景下對環境表面進行清潔和消毒(簡體中文版)是這麼說:「不建議對室外空間(例如街道或市場)進行噴霧或熏蒸以殺死 COVID-19 病毒或其它病原體,因為污垢和碎屑會使消毒劑失效,而且用手工清潔和清除這些空間中的所有有機物是不可行的。此外,對多孔表面(例如人行道和未鋪砌的步行通道)進行噴灑,效果還會更差。即使不存在有機物,化學噴霧也不可能在滅活病原體所需的接觸時間內充分覆蓋所有表面。另外,並不認為街道和人行道是 COVID-19 的感染源。此外,即使在室外,噴灑消毒劑也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學(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的兩位環境健康專家Lisa Bricknell 和Dale Trott在2020-5-4發表Sanitising the city: does spraying the streets work against coronavirus?(對城市進行消毒:在街道上噴灑對冠狀病毒有效嗎?)。他們根據新冠病毒傳播的特性以及消毒液的作用而不認為噴灑是有效的。他們在文章的結尾這麽說:「儘管科學表明城市消毒可能無效,但公眾卻不這樣認為。結果,在城市街道上噴灑可能會減輕恐懼並建立對政府及其所傳達信息的信任。但是,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認為環境是安全的人可能對個人衛生和身體距離不太嚴格。 這些預防措施對於防止病毒在社區中傳播至關重要。 如果人們停止遵守這些措施,該病毒可能會傳播得更快。由此得出的信息是,儘管城市消毒可以提高公眾的信心,但在保護公眾免受感染方面可能無效。」韓國釜山國立大學生物環境能源系的副教授Sivakumar Subpiramaniyam在今年三月發表Outdoor disinfectant spray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VID-19: Are they safe for the environment?(戶外噴灑消毒劑來預防COVID-19:對環境安全嗎?),而其重點是:(1)全球新冠疫情導致室內和室外使用消毒劑的情況有所增加,(2)地表徑流加快了消毒劑與水體混合的機會,(3)消毒劑的殺生物活性不僅殺死魚蝨,還殺死水生生物,(4)迫切需要測試水體的基本生產力。國家地理雜誌在2020-8-17發表科學家擔憂COVID-19消毒劑會導致野生動物死亡,其中有這幾句:「在新冠疫情初期,公共衛生官員相信遏止病毒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消毒人們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中國、南韓、法國、西班牙以及數個國家,因而在城市的人口稠密區大量噴灑消毒劑。成批的卡車、無人機乃至機器人,用抗病毒的化學藥劑打溼了每處街道、公園、遊樂場與其他戶外公共空間。至此,包含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的傳染病學家一致譴責,這樣的措施既無助於抑制傳染,也對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威脅,尤其是吸入化學物質引起的呼吸道不適。世界衛生組織更警告到,混和漂白水與氨水會產生有致命風險的氣體。而這個月生物學家也加入討論,在《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上發表評論,聲稱在都市中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這些物質,對野生動物造成重大威脅。中國是自2020年1月起第一個消毒城市的國家,而關於動物毒害的報告也隨即出爐。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重慶林業局在2月的調查指出,位於中國西南的大城市重慶便有包含野豬、 黃鼠狼與烏鶇等動物在內,起碼有17個物種、共135隻動物因暴露於消毒劑而死亡。」原文:街道噴灑消毒水有助於控制新冠疫情嗎
-
2021-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護理師! 國境的守護者:攔截境外移入個案
二○二○年,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這幾個關鍵字:「COVID-19」、「隔離檢疫」、「口罩」,指揮中心記者會與LINE疾管家更是每日必追的新劇情,我也不例外。年初的我,不過只是一個在醫學中心工作兩年多後,決定離職的「護理師逃兵」。我有證書,但不執業說來慚愧,我並不是滿懷熱忱踏進護理界,只不過是指考分數剛好掉進了臺大護理系而已,中間好幾度想要轉系,也輔修了公共衛生學系,後來意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接觸到「真正的護理」,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一面,投入的遠比原先想像的還多,也不排斥臨床,所以畢業後便進入腫瘤病房工作。護理臨床工作很好,和病人的互動很好、與同事們一起奮鬥很好、跟著厲害的學長姐學習也很好,但護理職場環境沒意外地令我失望。在現行規範內的護病比底下,我每天有著做不完的護理工作、發不完的藥、換不完的傷口,更不要說突如其來的抽血、治療等臨時醫囑或交辦項目。醫護團隊時不時就得和死神拔河,還得抓緊時間扒上兩口飯和解放護理師膀胱(這裡補充一個關於護理師膀胱的小知識:「Nurse's Bladder: the training and ability to hold one's pee for a 12 hour shift.」直白的翻譯是:「護理師有著一個訓練有素的膀胱,可以十二小時不尿尿。」)媒體上經常報導護理師喜歡喝手搖飲,其實是因為在上班過程中,根本吃不到午晚餐,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喝飲料,比坐下吃飯還要省時許多。護理師常在「想給病人多一點高品質照護」及「可能會超時工作」中糾結,長時間高強度工作造成的身心壓力、疲勞與無力感,最終還是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我也變成了那空領有證書,卻不執業的護理師。滿腔熱血和好奇心,衝上前線當檢疫官在幾個月充電期的期間,我不斷思考自己不做護理師,還能做什麼?因為本身對於公共衛生和法律有些基礎,許多領域都躍躍欲試。而在疫情初期也曾參與過衛福部召開的「醫事人員禁出國」討論會議,看著會議代表們對於法源問題爭論不下,將最棘手的假別與給薪問題丟回到勞資協商解決。我曾聽聞醫院主管用盡各種話術約束勞工,比如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別人要出來幫你上班,造成別人連上六天班。」或是先要求勞工自己預先找好十四天的代班人力,把人力調度的責任丟給勞工。當然一定有人說:「疫情都這麼嚴重了,還想著出國?」等言論,但重點不論是什麼原因出國,出國前、回來後的勞工,依舊是弱勢的一方。這時我更加感受到第一線人員的無助感,但那時的我既不是護理師,也不是因為疫情忙碌的工作者,在網路上看見一句「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使得心底更深層的無力感頓時湧現。恰巧,我看到了疾管署的招募資訊,就義無反顧地報名。但「傳染病防檢疫業務」到底是什麼啊?儘管我每年出國好幾次,都未曾注意過機場有設置這個單位,上網搜尋相關經驗分享也寥寥無幾(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真是賺到了),就憑著一股熱血和好奇心,親上火線到邊境擔任檢疫官。話說檢疫(Quarantine)這個詞彙,源自十四世紀的歐洲,當時黑死病大流行,來自疫區的旅客或商船都必需隔離三十天,稱為「Trentino」。經過一個世紀後,增加至四十天,稱為「Quarantino」,其內涵包含隔離(Isolation)及檢查(Inspection)之意。而臺灣的海港檢疫則是追溯到鴉片戰爭後開港通商,雞籠、滬尾、安平與打狗四個通商口岸設有領事館,配置洋醫或傳教士,並針對當時傳染病疫區回來的船隻進行隔離與消毒。後來公共衛生基礎建設興起,檢疫工作在前人的努力下,不斷地累積能量與經驗,直到二○○三年SARS期間,於國際港埠開始設置發燒篩檢站,透過紅外線熱影像儀監測入境旅客的體溫,對有症狀者進行健康評估、傳染病調查通報、抽血採檢(登革熱快篩)以及衛教宣導等。後SARS時代,遇到二○○九年H1N1流感疫情、二○一四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以及二○一五年韓國MERS疫情時,也曾啟動高風險航班旅客申報、機上廣播、登機檢疫、疫區國籍旅客註記等特殊檢疫措施。國境的守護者,攔截境外移入個案目前疾病管制署底下有六個管制中心,分別是臺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與東區。我隸屬於北區管制中心,轄區內只有每年旅客運量高達四千多萬人次的「桃園國際機場」。機場內共有兩個航廈,分別又設置了兩處發燒篩檢站,因此一共有A、B、C、D四個執勤點,平時檢疫官不會固定在同一個航廈,也不時需要互相支援。另外,由於桃園機場是全年無休,所以即使換到機場工作也還是得像醫院一樣輪班(兩班制,以早上九點和晚上九點作為切點),平常不固定白班或是夜班,排班上最多只會連續上班三天。因為具有護理師背景的優勢,我們很適應輪班的生活、擅長抽血和評估健康狀態,可以給予旅客正確的衛教觀念或後續治療方向,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判斷輕重緩急,及時與其他團隊進行溝通協調。COVID-19 是二○二○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時間退回到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李文亮醫師的哨音響了,臺灣同步進入備戰狀態,隔天啟動自中國大陸武漢直航航班的登機檢疫,開啟了邊境檢疫應對COVID-19 疫情的一連串挑戰。為了及早發現疑似個案,從二○二○年一月二十四日開始,旅客只要是從中港澳入境者,皆需填寫「入境健康聲明卡」,誠實填報個人資料及健康狀況等,並於二月十一日起擴大實施至所有入境航班。我們(檢疫官)會針對其症狀、旅遊史和接觸史等進行評估,必要時在機場就地採檢或送醫院診察,相關資料則鍵入智慧檢疫資訊管理系統(Smart Quarantine Management System, SQMS),即時串聯地方衛生單位啟動防疫作為。另外,也針對高風險國家以專案包(專)機返臺與定泊檢疫,成功攔檢了我國首例及後續逾三分之一的境外移入個案。隨著國際疫情發展,限縮兩岸直航班機至五個航點、暫停來臺轉機、限制外籍人士入境,三月十九日起所有入境者皆要「居家檢疫十四天」,旅客需於登機前登入「入境檢疫系統」申報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手機號碼及居家檢疫地址,抵達臺灣後,系統便會以手機簡訊發送健康憑證,由第一線的檢疫人員進行審查,該資料也會串接整合至「防疫追蹤系統」,發佈給民政、衛政及警政單位,並透過「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以手機定位方式掌握居家檢疫者行蹤,以確認防疫措施的落實情形、降低社區傳染風險。邊境檢疫拉出防疫最前端的警戒線,減少群聚和社區感染的威脅,這也是我們國境守護者的職責所在。當無知與歧視還存在,疫情有結束的一天嗎?國際疫情瞬息萬變,政府的防疫策略需要隨時因應,在政策轉變的過渡期,難免會有旅客受到影響,而這些不滿的情緒自然直接宣洩在第一線工作人員身上。最常見的抱怨無非是在排隊入境時,不耐久候的旅客便會開始大聲嚷嚷:「機場人這麼多,本來沒事的都變有事了!」也有許多熱心民眾會各種偷拍,或在網路上分享並不完全正確的「入境攻略」,反而造成有旅客誤以為可以拿免錢的防疫手機、住十四天免錢的防疫旅館,抱持著「這是政府要我檢疫的,那就要幫我找好旅館、準備好電話」的奧客大爺心態;又或是檢驗報告不合格、未完成居家檢疫資料填寫的旅客,試圖想偷跑闖關,被我們攔截和勸阻後,還會碎唸著:「某某國的防疫做得比較嚴謹,要不是有補助,我才不會回來呢!」大家聽到這些是不是怒火中燒,這可都是臺灣人民的納稅錢耶!所幸遵守規定的旅客還是佔大多數,只不過當每次面對幾百人的航班時,若是有一兩個難纏的對手,就會耗費我們相當多的心力與時間,偶爾也需要陪玩「諜對諜」的遊戲,試圖突破心防,問出旅客到底還隱匿了哪些症狀、旅遊史和接觸史?有許多旅客在入境時誠實申報有症狀,接受了評估和採檢後,依規定需要去集中檢疫所等待檢驗結果,然而當他們聽到這句話後,經常是一臉震驚且無法接受。一來是對於「集中」一詞感到恐懼,以為會被關起來或送去集中營的概念,二來是可能原本已訂好旅館和請人接送,一切的安排突然被打亂,導致他們覺得自己像是「被懲罰」一樣。這些其實很能夠理解,但身為執法人員的我,也只能盡量安撫情緒,但我想,臺灣疫情到目前為止能夠守住,也是因為大家能夠配合政策、愛己愛人,願意犧牲一小部分的自由,讓疫情得到控制。跟病毒作戰,可以說是一場長期的心理攻防戰。疫情一旦拖久了,人們容易防疫疲乏,當有新增案例,又會造成人心惶惶。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規範著人與人需要間隔室內一.五公尺、室外一公尺的防疫距離,但有時候心和信任卻比這個具體距離更遠。沒有人會希望成為那道防疫破口,變成那個第XXX號個案,但自私和生存本能大概是更強大的力量(病毒也會努力變異存在世界某個角落啊),不時會看到誠實申報有症狀來發燒篩檢站的人,遭受到其他旅客指指點點或閒言閒語。而身為第一線戰士的我們,也曾遇到親友默默地避開一起吃飯的時間,或與朋友約好的聚會卻臨時喊停,甚至看牙醫或上美容室時,被拒絕進入等情況……。哈囉?我們要攜手對抗的是「新冠肺炎病毒」,不是確診者、檢疫隔離者,更不該是辛苦的第一線人員!然而,無知造成恐懼,而恐懼則會帶來歧視。一旦歧視、排擠、獵巫現象存在,疫情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同時還會形成另一種「社群傳染病」。所謂的歲月靜好,是大家各司其職二○二一年會變得更好嗎?沒有人知道,但無論你身在何處、在哪個社會崗位上,都應該為抗疫盡好自己的本分。臺灣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上的抗疫模範生,絕對不是單靠政府或是醫療人員就守得住,而是需要每個人都將此視作自己的事,且是重要的事。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全世界可以漸漸擺脫COVID-19 的威脅,生活慢慢回歸正常。現在的我會說:「所謂的歲月靜好,不應該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是大家分攤責任、各司其職,一起為更美好的將來努力。」沒有人想當防疫英雄,也沒有人需要在抗疫裡犧牲自己,SARS已經讓我們失去許多優秀的醫療前輩,從那次的事件中記取教訓,疫情教會我們的永遠都不是僥倖,唯有人人存有危機意識並配合防疫,才能守住臺灣、守住珍貴且令人稱羨的日常。作者簡介吳佳玲:非典型護理人資歷這件事:二○一七~二○一九年 臺大醫院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二○一九~二○二○年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二○二○年~迄今 疾病管制署北區管制中心檢疫官給讀者的話疫情未歇,所以我們想個辦法,記下世界的改變還有努力,不要忘記美麗的土地還有人們。資訊很多,所以我們想個辦法,多一句關心支持還有問候,別讓交流只剩下滑限動或點讚。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作者:Daniel、史天音、吳佳玲 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3/04
-
2021-05-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及時雨…41萬劑AZ疫苗抵台 7天內開打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我國透過COVAX平台取得的四十一點○四萬劑AZ疫苗,昨天下午由長榮班機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抵桃園機場。第三批AZ疫苗源自韓國廠,有效日期至八月底。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會保留部分疫苗給高風險且需要協助防疫的人員施打,最快七天內開打。這是長榮航空公司首度載運新冠肺炎疫苗返國,也是我國從COVAX平台取得的第二批AZ疫苗,加上第一批購自南韓,共三批疫苗運達。長榮調派波音787-10型客機,以機腹貨艙載貨的方式執勤,荷蘭當地時間昨天凌晨三時左右從阿姆斯特丹起飛,昨天下午三時卅四分降落桃園機場,因為沒旅客,飛機直接滑行到長榮空運倉儲前方五○二貨機坪停放。地勤人員將裝在後機腹貨艙的三個恆溫貨櫃卸下,海關等通關檢疫單位人員在機邊執行驗放。貨盤隨即拖離機坪至長榮空運倉儲公司貨物碼頭,改裝運至冷鏈貨車,送往機場旁大園區的物流中心存放。這一波社區感染大爆發,疫苗施打率飆升,AZ疫苗截至昨天為止已打了廿四萬五千多劑,前天單日接種突破二萬多人,庫存僅剩七萬多劑,昨天抵台的AZ疫苗儼然是及時雨。陳時中表示,第三批抵台的AZ疫苗仍維持原先十大優先接種順序,部分疫苗將供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使用。目前多家醫院為了醫療降載,暫停公費及自費疫苗接種,恐影響後續接種速度,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現在的量能而言,每天接種二萬多劑,以四十一萬劑計算,約廿天打完,將增設接種站,以利大量接種。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政府除了全力支持國內廠商研發國產疫苗,也持續向各方洽購。
-
2021-05-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0萬劑AZ疫苗下午抵台!效期至8月31日 施打順序出爐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早表示,台灣透過COVAX平台購買的40萬劑AZ疫苗,凌晨3時已經自阿姆斯特丹起飛,預計下午4時抵達台灣。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韓國廠疫苗,已要求食藥署儘速進行封緘檢驗,約一周後可施打;這批疫苗有效期至8月31日。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於台灣清晨3時多從阿姆斯特丹起飛,下午3時44分會到達。這些疫苗的施打順序仍是由第一線防疫人員及高風險人員先接種。他說,這些疫苗非常珍貴 ,整個疫情變化,分配疫苗時要控管一部分疫苗供第一線醫護員跟防疫人員使用,防疫工作的安全才能得到確保。另外,無論是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社或是採檢人員,都是暴露在高風下的第一線人員,除了要打疫苗讓健康得到保障,更重要是避免染疫後導致其他人有染疫的機會。疫苗到貨後,將通過七項檢驗關卡才可放行。食藥署將依據原廠規格進行外觀、鑑別、酸鹼度(pH值)、細菌內毒素、無菌、DNA/protein比例等6項試驗,另依據中華藥典疫苗類產品個論規定,加驗異常毒性試驗。食藥署今天上午表示,等接到指揮中心通知後,就會派員到倉庫進行封緘檢驗;若同為韓國廠疫苗,最快將於七天後放行。
-
2021-05-18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眼淚是珍珠!一滴眼淚竟可篩檢血糖、驗乳癌和失智症?
健康檢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但每項檢查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這中間牽扯到的因素很多,像是價格高低、輻射線多寡、靈敏度大小、侵入性深淺和耗時長短等等。因此,科學家們從未停下腳步,每天持續努力地,想要開發更方便、更便宜、更迅速且無任何傷害的篩檢方法,來守護大眾的健康。2021年4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奈許先生(John Naish)專題報導了利用眼淚、耳垢、汗水和鼻粘液,來當作健康檢查的項目?你能想像得到嗎,一滴眼淚中,不僅僅是含有鹽分而已,其實還含有人體內眾多循環化學物質的痕跡,如果能善加利用,潛力無窮。專門致力於眼淚成分分析的劍橋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巴馬達同學(Anis Barmada)就告訴記者說,眼淚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診斷應用,因為眼淚中存在有許多生物標記物,雖然這些標記物通常是在血液中被科學家先發現,但其實更容易從眼淚中獲得。以下先針對利用眼淚來篩檢血糖、乳癌、乾燥症和老人失智症的方面,來為大家介紹。首先,為了防止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嚴格的血糖控制,而血糖控制又需要經常抽血測血糖,目前所有監測血糖的方法都是侵入性的,就算只是在家用細針刺一下手指,也會產生傷口。日本東京大學的相原正一(Masakazu Aihara)博士在2020年9月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的年會上表示,眼淚中糖蛋白(glycoalbumin)的水平可以反映前2週的平均血糖水平。他們招募了10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並同步收集了眼淚和血液樣本進行分析,證明了眼淚中糖蛋白含量和血糖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相原博士說,他們將持續優化測量條件並開發商業用的簡易測量設備,並擴大驗證利用眼淚來當作糖尿病監測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接下來是利用眼淚篩檢乳癌,這項技術是由日本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 工程學研究院竹內教授(Toshifumi Takeuchi)團隊所開發出來的,只要使用特製的螢光芯片來收集100µL的淚水(大約2~3滴),然後將其放在搭配的掃描儀中,就可以分析眼淚中所有《外來體組》(exomes)的基因序列,如果發現是和乳癌細胞有關的話,就可以盡早予以治療。目前,像是乳房X光攝影是普遍被用來篩檢乳癌的方法之一,由於它需要的檢查設備體積較大,所以必須去醫院或出動X光攝影車,加上有些婦女同胞在檢查時,會被擠壓得有些不舒服,另外,解讀圖像也需要特別的放射科專家才能勝任,整個檢查也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造成許多日本婦女因為繁忙的生活或因為檢查時的小小痛苦而沒有去做篩檢,造成日本因為乳癌而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如果只要在家收集眼淚,就可以完成檢查,根本不需要去醫院,不僅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很具吸引力,同時在此新冠肺炎的特別時期也可以避免感染。日本竹內教授所發明的TearExo®檢測系統,是利用螢光芯片和一台自動分析儀所互相搭配而成的,利用這套檢測系統,一般的操作人員就可以快速,超靈敏的進行檢測(比當前的免疫測定靈敏度高出約1000倍),只需10分鐘就能完成,沒有冗長的樣品前處理程序,一次要價約為台幣1,300元整。另外,科學家在乳房切除術前後分析同一位病人淚水內的《外來體組》基因序列時發現,手術後的基因序列與健康人相同,已經沒有來自乳癌細胞的基因,這更進一步表明TearExo®還可以用於監視患者治療後的恢復情況,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2020年美國化學學會的官方期刊上(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神戶大學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期望在明年(2022年)申請將該項檢測技術合法上市。第三項利用眼淚來篩檢的疾病是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這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造成多器官損傷。當損害淚腺,導致腺泡萎縮淚液分泌明顯減少就會出現嚴重的角膜、結膜乾燥,當侵犯到唾液腺、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時,也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發病率約1%~2%,好發於停經期或停經後女性,男女比為1∶9,發病年齡45~60歲。科學研究發現,眼淚中含有一種叫做ATG5的蛋白質,可以比現行的標準診斷測試更準確地查明那些人已經罹患修格蘭氏症候群。 這項研究已於2021年2月發表在《診斷》(Diagnostics)雜誌上,是由韓國天主教大學漢城聖瑪麗醫院的鍾秀香教授(So-Hyang Chung)所領導完成的。他們發現,在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眼淚中ATG5的水平會飆高,但如果只是一般乾眼症患者的眼淚中就不會有ATG5升高的現象,因此可以做出鑑別診斷。研究人員也使用了其他現行的眼部檢查方法,像是測量眼睛上的淚液蒸發速率(TBUT)、Schirmer I測試(確定眼睛是否自己能產生足夠的淚液以保持濕潤)和眼部染色評分(OSS;用於衡量眼睛已經有多少的傷害),結果顯示眼淚中的ATG5篩檢修格蘭氏症候群的能力,比起其他測試方法毫不遜色,甚至更好。韓國這次的研究,共有86名參與者入選,其中包括55名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患者(平均50.7歲)和31名一般的乾眼患者(平均55.7歲),互相比較之下,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比較年輕,而且有更為嚴重的乾眼症狀。經統計後發現,利用眼淚中的ATG5來區分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準確性為98.4%,比其他現行三種眼部檢查的準確性來得高(落在81.7%至50.8%之間),另外,此方法的靈敏度經計算後為94.6%。第四項是利用眼淚測試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這是由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University of Debrecen)醫學系生化學科的切斯教授(Éva Csősz)所提出的,同時也已經發表在《PLOS One》的國際期刊上。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科學界目前猜測,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神經細胞之所以死亡,有多種假說,第一種假說則是因為有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β)在大腦中形成斑塊(plaques)所造成的, 第二種假說是因為許多蛋白質打結(protein tangles)在一起所造成的,而蛋白質打結的起因是tau蛋白質聚集。這兩個現象在病患腦中均有被科學家發現,互為影響,尚未完全明瞭。當病患出現症狀後,醫學界才會使用昂貴的腦部掃描儀器,以及抽取龍骨水來偵測這兩個蛋白質,以便確定診斷。另外,醫生也可以利用「記憶力測試」來檢查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是否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典型分數相符合。但是利用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取得腦脊髓液或使用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一個是太侵入性,另一個又太昂貴,所以如果有其他更簡便的測試方法,當然會大受歡迎,目前科學界已經開發出使用血液來篩檢,或是利用本文所介紹的---眼淚來篩檢。切斯教授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比較有阿茲海默症和沒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淚水內所有蛋白質譜的變化情形,認為同時使用四種蛋白質來當作生物標記物時(淚脂質運載蛋白lipocalin-1,皮離蛋白dermcidin,溶菌酶-C和乳淚糖蛋白lacritin),可以用來當作篩檢工具,而且經過研究,達到的篩檢敏感度為81%,準確性為77%。另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維斯教授(Andres Herane-Vives)利用耳垢分析皮質醇水平來篩檢憂鬱症以及壓力大小(已發表在國際期刊《Heliyon》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高偉教授(Wei Gao),利用汗水來偵測尿酸濃度,進而預測痛風發作時間(已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或是美國華盛頓特區味覺與氣味診所負責人亨金醫生(Robert Henkin)所發展的利用鼻粘液中的D-二聚體蛋白(D-dimer)來當作心臟病患的血栓警訊等等,都是非常有趣且先進的健檢方式,不久的將來,如果市面上出現了這些健檢項目時,讀者也不會太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