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9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搜尋
雲林
共找到
779
筆 文章
-
-
2021-12-1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晚一分鐘差很大!腦中風救護不能拖:救一人就是救一個家庭
119正確判別通報 能加速醫院搶救周中興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面對徵兆提高警覺,精準後送縮短治療時間。腦中風屬於急性重症,不論是腦血管出血或阻塞,大多會有不適徵兆,可採用「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是否為腦中風症狀,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表示,通報119並確認為急性腦中風時,醫院會同步啟動緊急救護SOP,包括緊急腦部影像檢查、抽血、準備醫材等流程。若少了通報119緊急救護這一關鍵步驟,民眾自行到院後還要諮詢、等待檢查,拉長了搶救時間,拖延每一分鐘,約增加200萬腦神經細胞死亡。周中興呼籲,民眾應該善用119資源,同時尊重救護技術員的專業,聽取建議送往「就近適當」的急救責任醫院。為了讓病人在黃金時間內順利施打靜脈血栓溶劑,或是進行動脈取栓,各縣市衛生局、消防局與醫院建立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119勤務中心接獲通報將隨即通知就近的醫院啟動到院前準備。一到現場馬上施以緊急醫療處理的緊急救護技術員(EMT),在醫療最前線為病患爭取更多黃金救援時間,熱血守護國人健康。台灣腦中風學會透過與聯合報及各地消防局跨領域合作,推廣腦中風的健康識能、靜脈血栓溶解劑與動脈血栓移除治療,了解適切的診治及處置。民眾可透過評估危險因子調整生活型態,提高警覺注意身旁的親友,有機會救人一命、保住一個家庭。雲林縣/多獨居老人 搶救腦中風交給119陳韋鳴雲林縣消防局訓練教官、雲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消防員接獲通報到現場時,是唯一可以幫助民眾的人,神聖使命強化我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根據內政部統計,雲林縣65歲以上人口佔比僅次於嘉義縣和台北市,轄內有許多獨居老人或老老照護困境,相對身體不適通報119的個案也增加。雲林縣消防局訓練教官陳韋鳴說,腦中風病情瞬息萬變,處理準則要「快」與「準」,觀察患者的臉部表情、身體動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就要搶快緊急送醫。中風的徵兆除了較常見的眼歪嘴斜、單側無力外,民眾常有許多迷思,陳韋鳴說曾見民眾聽信「指尖放血降血壓,有助延緩中風」的說法,事實上在手指頭扎針放血無法治癒中風,這是錯誤的迷思。以及患者若有意識不清的情況,因民眾無法判斷是否為低血糖造成或是急性中風發作,切記不能往口中塞藥品、餵糖水等外來物,以免造成異物哽塞而致命,建議記下發作時間與症狀,等待救護人員抵達現場。陳韋鳴呼籲,保持警覺、及時分辨中風、撥打119送到正確的醫院才是最佳解方。南投縣/分秒必爭!就地送醫 縮短到院時間李嘉祐南投縣消防局訓練教官、南投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我只想幫助人!唯一可為民眾做的事,就是盡力去急救,重拾健康生活。全台唯一不臨海的南投縣,偏鄉醫療資源明顯不足。南投縣消防局訓練教官李嘉祐的父親是腦中風患者,對於重症救護感觸特別深,呼籲民眾日常做好健康管理控制,三高患者更要按時服藥、定期檢查,遠離致命威脅。急性腦中風有賴民眾、消防、醫院共同建立救護鐵三角,透過良好的溝通彼此信任,聽從專業人員就近送至責任醫院,急救搶快到院接受治療。南投縣的地區醫院大多能進行靜脈血栓溶解劑,若超過黃金4.5小時,由醫院轉院至台中或彰化的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團隊,仍有機會降低腦部受損的風險。新竹縣/善用119 啟動腦中風急救網絡黃韓林竹東消防分隊小隊長、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救護教官、高級救護技術員困難的事簡單做、簡單的事用心做,大家一起努力把災害降到最低,救是你、就是我!新竹縣三面環山,最遠的鎮西堡、司馬庫斯等部落離竹東市區尚有2小時車程,為突破山區地勢與氣候對緊急救護效能造成的限制,新竹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黃韓林說,已專門為腦中風病友執行「救護紀錄雲端e化系統」,提升救災救護與線上即時派遣,落實勤務管制加強搶救效能。當119人員受理案件時,一邊傳遞病人病情至救護人員e化系統、一邊衛教指導民眾,確保患者在救護車到達前維持生命跡象,以利救護人員順利銜接後續。大多數長輩發病時並不知道自己中風了,家中移工看護也僅認為「怪怪的」,跟平常比起來不愛說話、走路不穩,等到雇主回家才送醫救治,已造成不可逆的腦部細胞損傷。民眾可透過辛辛那提測試法辨別中風症狀,有任何異狀立即撥打119,讓救護人員協助送往有提供急性中風治療的醫院!腦中風盡早治療預後愈好,把握黃金救命3小時,救是你、就是我!苗栗縣/城鎮距離長 需正確判斷送對醫院劉旻昌苗栗消防分隊小隊長、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助人就是助己,營造溫馨正向的社會氛圍,總有一天會給予回饋。苗栗縣幅員廣大、城鎮之間距離較長,若沒有在第一時間送至專責醫院,反而增加舟車勞頓、延誤救援時間。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旻昌從事救災救護工作逾20年,曾遇過民眾指定送往台中童綜合醫院,經過衛教溝通,送至5分鐘車程的區域醫院,終於解除危機。劉旻昌表示,掌握腦中風的發病時間非常重要,可協助醫護團隊判斷使用血栓溶劑或動脈取栓,他的姑姑曾發生左腦中風,當時家人發現有失語異常,立即撥打119送往最近的醫院治療,出院後幾乎沒留下後遺症。有些三高病患平時控制血壓、血糖的成效差,出現腦中風徵兆時,以為只是身體短暫不適,等到家人發現眼睛緊盯前方不動、臉部表情僵硬偏癱、單側肢體無力,驚覺大事不妙,已錯失黃金治療時間,面對中風危機,他呼籲民眾應該提高警覺。
-
2021-12-02 新聞.杏林.診間
忽視體能漸衰退異狀,國三確診肌萎縮症!病理科醫師陳燕麟:沒有藥醫,那就自己找答案!
「很多人有近視對吧?」陳燕麟問道,「近視的人戴眼鏡就可以正常生活,那你會覺得戴眼鏡的,不是正常人嗎?」他接著說,「我也跟其他人沒什麼不同啊,只是比戴眼鏡更不方便一點而已。」在成為一個醫師之前,陳燕麟已經是一個罹病多年的病人,患的還是現階段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罕見疾病-「肌萎縮症」。面對逐漸失去行動能力的陰影,他沒有被病魔擊垮,反而積極投入研究基因檢測技術,希望可以遏止肌萎縮症與罕見疾病遺傳到下一代。他很清楚面對的是怎樣的疾病,或許終其一生的研究也未必能找出解方,但沒有關係,能做多少是多少,現在的努力,都將成為後來人研究肌萎縮症的寶貴資料。忽視身體發出警訊 原來是肌萎縮症來敲門國二時因為父親成為交換學者,陳燕麟與姐姐隨著父親前往美國。回憶起在美國那段自由美好的日子,他笑著說:「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環境下唸書,真的讓人感到很快樂。」或許是自由的空氣,加上父母放任獨立的教養方針,讓他忽略了身體正在發出的警訊;「雖然知道自己體力沒有太好,但小學的體育成績也不至於太差,沒想到有天體育課,明明已經很努力在跑了,但最後居然還是跑輸了女孩子,」談起當時的情況,陳燕麟當時還自我安慰地,「外國人金髮碧眼、人高馬大的,我們亞洲人跑輸應該很正常吧!」他也不以為意,開始努力鍛鍊體能。返回台灣後,因為課程銜接問題,陳燕麟重讀國三。當時體育股長正在為運動會的大隊接力比賽尋找選手,問他:「你百米能跑多快?」陳燕麟照著印象中國小跑百米的成績回答:「十三秒左右吧!」這可讓體育股長心中大悅,班上大隊接力正缺人手,以他的成績,奪冠機會又增加了。被視為強棒安排在倒數第二棒,陳燕麟努力地奔跑,最後一棒的體育股長見他接近開始助跑,等著他將棒子交到手上,怎料,不管怎麼努力衝刺,陳燕麟就是追不上慢慢助跑的體育股長,最後乾脆停下來回頭質疑的看著他。回到教室後,體育股長生氣地認為陳燕麟是為了準備升學,沒有認真跑;另一方面,陳燕麟也充滿了委屈,明明已經盡了全力在跑,為什麼就是無法跑得快呢?也許會有人認為,明明已經身體有了多次的警訊,為何還沒有察覺?反而是不斷的找理由說服自己,不願面對真相?類似這種情況,陳燕麟在後來行醫的過程中也經常看見:「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初期都跟我一樣,雖然感覺身體有異狀,卻總是疏忽、不在意,或是不斷給自己找理由,不認為自己生病了。」因為肌萎縮症在發病初期,體力衰退的情況並不是急速惡化,而是緩慢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肌萎縮症難以確診的原因之一。體能衰退日益顯著 四處求醫找解答國三這一年,陳燕麟體能衰退的情況越發顯著,甚至嚴重影響到他的生活,連出門搭公車上下的幾個階梯,對他都是困難的事。雖然充滿疑惑,但他還是忍了下來,等到高中聯考放榜,才開始正視問題,萌生求醫問診的念頭。他跟父母親商量,認為以自己逐漸衰弱的體能似乎無法應付上學之後的體育課,希望可以帶去醫院找出真正的原因。第一次求醫,面對五花八門的指引標示,不知該掛哪一科,母親索性扭頭帶他去看最熟悉的中醫。中醫師判斷是「轉大人」沒轉成,開了轉大人藥方,讓他們帶回家服用;陳燕麟咬牙喝了一個月的中藥,不見效果。再度回到醫院後,陳燕麟這次幸運的掛到了正確的神經內科門診,醫師檢查過後的結論居然只有,「嗯,看來是有點怪怪的。」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直到某日家醫科的姑丈聽說這件事,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測試後,將他介紹給雲林熟識的醫師。檢查一樣沒有結果,但醫師卻寫了一張字條,請他們盡快到台大醫院。雖然有不好的預感,但陳燕麟認為多看看其他醫師也是好的,希望可以在台大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後一項檢查是肌肉切片,醫師到病床前拉起被子蓋住陳燕麟的頭,露出了腳,這時他還心想,「幹嘛!你掀開被子露出腳,也不需要蓋住我的頭吧?」雖然好奇,當下卻沒有勇氣掀開被子看醫師到底在做什麼,只感覺醫師在大腿上「啪」的一聲剪下一段肌肉樣本,歷經過大大小小無數檢查的陳燕麟,也莫名的第一次感到害怕。二十多分鐘的切片手術,時間卻好像過了很久很久,沒有勇氣看向長長的傷口,陳燕麟忍著疼痛跳著走入診間,與父親一起等著醫師的宣判。「你罹患的是肌萎縮症。」當醫師說起這個陌生的病名時,父子倆還一頭霧水,一邊聽著說明,他一邊幫自己進行心理建設:「搞不好要開刀,甚至要開很多次刀,還要吃很多藥…開刀應該不會像剛剛肌肉切片一樣痛吧?」直到談到治療方式,醫師居然乾脆的回答,你得的是一種醫不好的病。「就好像你才剛站上拳擊場,繃緊肌肉準備好迎接接下來狂風暴雨的打擊時,忽然被直接宣判輸了一樣。」陳燕麟苦笑著說,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沒有藥醫 那就自己來找答案吧「沒有藥醫」這句話一直在陳燕麟腦海裡轉著,害怕父母親擔心,他偷偷躲在被子裡哭。病情惡化的速度變快,想著自己可能沒有明天,根本無心學習。某天,擔任班導的黃俊源老師送給他三本書,《潛水鐘與蝴蝶》、《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及日本身障作家乙武洋匡的自傳等書,建議他看看。「看了乙武洋匡寫的自傳《五體不滿足》,看到他沒有四肢需要朋友幫助才能上廁所,相較下當時的我真的比他好太多了。」陳燕麟回想起當時的心境道出,「老師給的三本書,對我就好比是走在黑暗森林中,沒有方向時,出現在遠處的一點光亮。」也許有點遠,卻是溫暖的指引,讓他原本封閉的心慢慢打開,學著用全新的態度面對病痛與命運。此時父親也建議,既然知道自己的病沒藥醫,那何不進醫學院將來當醫師,研究自己的病,自己醫治呢?看著遠方希望的微光,陳燕麟在高三奮力一搏,努力考上了輔大醫學系。命運引導選擇病理科體能雖然隨時間在衰退中,倒也不影響陳燕麟的課業,原本想走臨床的他,在神經內科實習時卻發現了嚴重的問題。神經內科病患以高齡長輩及中風患者居多,老師不斷提醒,要小心不可讓病人跌倒。這可難倒陳燕麟了,以他的狀況非但無法在緊急時扶助病患,還可能跟他們一起跌倒。後來一位了解陳燕麟情況的老師對他說:「燕麟你不要自找麻煩,臨床上一定會遇到需要急救的時候,你就是走不快,無法跑,萬一不幸病人上天堂,你自己心裡過得去嗎?」他心想,是啊!如果因為主治醫師是他,病人因為自己慢了三十秒而失去性命,這樣病人不會很無辜嗎?放棄了神經內科,二線科中的核子醫學、影像、放射腫瘤都有放射線,時常需要穿脱鉛衣,無法負擔鉛衣重量的他,唯有病理科最適合了。怕給師長與病人帶來困擾,實習時陳燕麟還特別問了耕莘醫院的病理科主任,「如果到時候我的病更嚴重了,需要坐輪椅,還可以幫病人看病嗎?」主任點頭肯定地答道:「可以啊,只要你有眼睛能看,有手能轉動顯微鏡的調節輪,就可以。」(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1-3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加快C肝治療 各科醫師均能開口服新藥
台灣目標2025年消除C肝,目前只達標一半,可能與僅限消化系專科醫師才能開藥有關,尤其C肝風險偏高的雲嘉南高屏偏鄉,七成沒有消化系專科醫師。健保署自10月22日起開放所有科別醫師都可開C肝新藥,每周新增治療人數已上升三成。健保署提醒,45歲以上民眾可接受國健署免費肝炎篩檢,若確診C肝可在原篩檢院所接受治療,如欲了解附近哪些院所有開C肝新藥,可致電詢問健保分區業務組。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C肝服藥治療成功率高達98%,台灣約有40.5萬名C肝病患,根除目標是治癒32萬人,扣除已接受干擾素治療的8萬人,等於還有24萬人要治療,但目前僅12.8萬人有治療,只達標一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接受篩檢和治療的人數下滑,為了讓更多病患出來接受治療,現階段的重點為提升治療方便性、主動出擊找出病人。根據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定義C肝風險潛勢等級,發現高風險及中高風險的鄉鎮區,72%並無消化系專科醫師登記執業,尤以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的鄉鎮區占多數。為即時協助病人接受治療,健保署10月22日起公告取消開立C肝口服新藥處方的科別限制,只要醫師有能力、有信心,就可以服務病人。開放後每周新增治療人數增加到421人,甚至505人,以雲嘉南治療人數最多。現在洗腎的C肝病人可在原透析接受治療,民眾若經篩檢確診C肝,也能在原篩檢院所接受全口服新藥治療,免除轉介就醫程序,大幅提高治療可近性。健保署提醒,自覺有黃疸、右上腹悶痛、茶色尿等疑似肝炎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與醫師討論。
-
2021-11-29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消除C肝倒數4年半數未治療 現開放任何科醫師都可開藥
台灣目標2025年消除C肝,目前僅達標一半,可能與過去僅限消化系專科醫師才能開藥有關,因為C肝風險偏高的雲嘉南高屏偏鄉,七成都沒有消化系專科醫師。健保署10月22起開放所有科別醫師都可開藥,每周新增治療人數已上升三成,健保署提醒45歲以上民眾可接受國健署免費肝炎篩檢,確診C肝可在原篩檢院所接受治療。健保署今公布最新執行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計畫之醫事機構參考名單,民眾若想知道哪些診所有開立C肝口服藥,可致電詢問分區業務組或點選網頁查詢: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A4EFF6CD1C4891CA&topn=5FE8C9FEAE863B46。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C肝服藥治療成功率高達98%,台灣約有40.5萬名C肝病患,根除目標是治癒32萬人,扣除已接受干擾素治療的8萬人,等於還有24萬人要治療,但目前僅12.8萬人有治療,只達標一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接受篩檢和治療的人數下滑,為了讓更多病患出來接受治療,現階段的重點為提升治療方便性、主動出擊找出病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定義的C肝風險潛勢等級,發現高風險及中高風險的鄉鎮區,有72%並無消化系專科醫師登記執業,尤其以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以及屏東縣的鄉鎮區佔多數。為即時協助病人接受治療,健保署10月22日起公告取消開立C肝口服新藥處方的科別限制,只要醫師有能力、有信心,就可以服務病人。連恆榮指出,10月22日開放後,每周新增治療人數從9月的370多人增加到421人,最高甚至有505人,以雲嘉南治療人數最多。健保署亦整理C肝潛在病人名單,各地方衛生局申請名單,有助篩檢服務推行。現在洗腎的C肝病人可在原透析接受治療,民眾若經篩檢確診C肝,也能在原篩檢院所接受全口服新藥治療,免除轉介就醫程序,大幅提高治療可近性。健保署提醒,自覺有黃疸、右上腹悶痛、茶色尿等疑似肝炎症狀時,應儘速就醫與醫師討論。年滿45歲到79歲(原住民放寬為40歲至79歲),可接受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免費篩檢」。健保署已新增一次性檢查的的費用申報方式,民眾只要抽一次血就可同驗C肝抗體和病毒,不必再像以前跑兩趟。
-
2021-11-25 新聞.元氣新聞
骨髓抹片AI判讀 台大獲兩地認證
台大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研發「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涵括超過70萬個細胞標註資料集,今年獲得衛福部食藥署與歐盟CE核准,取得智慧醫材許可證,成為「全球首款」同時獲兩地認證的血液判讀AI醫材。台灣每年約有1100人因白血病死亡,白血病患者抽血檢查異常時,須藉骨髓穿刺診斷,因此骨髓抹片判讀是血液疾病重要基礎。而骨髓抹片判讀,現需仰賴醫檢師,在顯微鏡下計數500個血球分類,費時費力才能精準判讀。台大三年前與雲象科技合作,研發「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系統,運用台大醫院38年龐大的骨髓抹片檢體庫,使用近60萬個細胞訓練AI判讀,並以2萬6千個細胞測試,讓AI達到可自動分類計數15類骨髓細胞,準確率高達九成。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周文堅表示,過去人工判讀一張影像平均耗費20至30分鐘,透過AI縮短到5分鐘以內,協助醫師與醫檢師縮短判讀時間,減輕醫療人員負擔,有助經驗傳承。「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具多國、多中心的臨床驗證,254位病人的骨髓抹片分別來自台大總院、台大雲林分院、台北國泰與美國BioReference Laboratories。雲象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表示,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目前定位為輔助,判讀結果再由醫師綜合評估,下一階段將研發全自動掃描。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確診+0、境外5例 自美國、印尼、新加坡入境
國內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無本土確診病例,境外移入個案有5例,有3例自美國入境,另2例分別自新加坡及印尼入境。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案16651、案16652、案16654)、新加坡(案16653)及印尼(案16655)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1月10日至11月21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362,66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345,303例排除),其中16,544例確診,分別為1,900例境外移入,1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1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0! 境外4例 有2例突破性感染
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今日4例境外移入個案,有2例為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二劑AZ疫苗及二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英國(案16587)、印尼(案16588)、菲律賓(案16589)、日本(案16590)入境,入境日介於今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90,36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172,536例排除),其中16,479例確診,分別為1,835例境外移入,1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8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1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百多間春節防疫房全被訂滿 雲林縣府暫停受理預訂
春節返國潮防疫旅館需求大增,雲林縣原規畫168間防疫旅館的房間因應春節返國潮所需,不料一推出秒殺,衛生局最近再增加68間房間,也全都被訂滿,縣府今天暫緩受理預訂,到本月24日再重新開放預訂。明年1月31日是除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除「10加4」檢疫方案,昨天定案再增加「7加7 」方案,若要出關吃年夜飯,最慢得在1月12至16日就要入住防疫旅館,雲林縣衛生局選定3個鄉鎮原本設置168間防疫房間,不到幾天就全被訂滿。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經與旅宿業者協商最近再增加68間防疫房,合計共238間到昨天也全被訂滿,因此,縣府今天公告暫緩受理預訂,因有人提早回國,所以以房間汰換率來算,到本月24日才可再開放預訂。張春美說,目前檢疫房每間價格是2500元到2700元,但因房間不足,在汰換使用之前務必要依規範落實消毒,尤其過年期間人力少,相對使房間清理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業者反應能調高房間價,這部分將會再與旅宿業者協調。至於防疫計程車,張春美說,回國的人從機場會自己租檢疫小黃,因檢疫房間增加,縣府也將原本2輛防疫旅館專屬的特約計程車,再增加4輛,共6輛受理防疫期間的交通需求。為保障縣藉民眾春節檢疫需求,12月15日起至明年1月16日止,防疫旅館將優先收住雲林籍縣民與外籍配偶,另家人設籍雲林的外縣市旅客及公司工廠員工,以候補方式排序房間。衛生局人員表示,雲林縣防疫旅館訂房方式採預約登記,請縣民確認機票時間後,撥打縣府服務專線1999或(05)5345811諮詢並辦理登記,登記完畢將給予旅館業者訂房專線。
-
2021-11-09 失智.長期照護
長輩戴罩仍「足不出戶」 失智者近5成嚴重退化
根據衛福部統計至今年6月,失智症就醫人數約27.9萬人,近5年來每年以1.5至2萬人幅度增加。新冠疫情衝擊下,不少輕微失智症患者,因減少實體活動,認知功能、語言能力皆下降,即便政府近期陸續「解封」部分場所,仍有大半長輩不願出門,醫師呼籲,政府除了宣導防疫,應也要呼籲國民健康,避免長輩「怕染疫」到足不出戶。北市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指出,受疫情影響,長輩減少外出、無法參與社區活動等,近期陸續回診,明顯觀察到活動力下降、進食量減少,甚至認知功能退化、社交技巧下降、語言能力退步等,不僅是失智者,連一般長輩都明顯退化,對任何事情主動性、積極度也減少,雖功能退化可部分恢復,但惡化已是普遍問題,相當嚴重。劉建良觀察,近期各場所陸續解封,年輕一輩戴口罩如常外出,但長輩卻非常「怕染疫」,就算是空曠、四周無人的公園等,長輩一樣不敢去,因為長輩須花很多時間「重拾對環境的信心」。他呼籲,中央做防疫宣導,應同時宣導國民健康,讓疫情與生活維持平衡。劉建良也建議失智症家屬,若長輩狀況允許,盡量施打疫苗,外出也都要戴口罩,戶外場所有陽光、維持通風戴口罩即可,室內場所除了口罩可加上眼罩、面罩,以及隨身攜帶酒精消毒,就能達到很好防護力。另外也呼籲,不同季節應調整長輩外出時間,秋冬建議中午至下午3點前外出,天氣較溫暖也避免著涼;夏季則建議早上10點前或下午4點後出門。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目前推估台灣有超過30萬失智人口,未來20年中,每一年平均增加1.8萬人,但照顧人力會減少,等於沒人照顧的失智人口會越多,應加速預防失智、讓社會大眾了解失智症,建構失智友善社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表示,因應失智人口增加,基金會也致力推動從生活型態預防,包括運動、飲食、睡眠等面向,從年輕開始預防失智症不嫌早。失智友善教師麥建凱表示,今年5月至11月已於桃園推動34場失智友善計畫活動,共計23個組織、322位參與者等,結合鄰里、當地信仰中心等培訓社區種子,也到國中小進行代間教育、在地農場融入客家文化、以及郵局市場等失智者容易有金錢問題的場域,積極助在地社區認識失智症。國健署自2018年起於22縣市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至今年全國已有60處失智友善社區,今年10月起辦理「奇憶旅程,伴你啟程!」系列性活動及11月舉辦北、中、南區巡迴展,帶民眾認識失智症是一段旅程,不是終點,用愛伴隨失智者憶起啟程。11月份舉辦3場巡迴展覽,北區包括台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台北國際藝術村游藝廳,以及中區南投妖怪村、南區雲林記憶庫等,詳情請洽國健署臉書粉絲專頁。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 健保署長李伯璋: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尤其秋冬之際溫差變化大,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包含知名作家林清玄、半導體業大老胡定華、高雄捷運副總賀新、藝人高以翔等,都因心肌梗塞離世。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全台心肌梗塞治療狀況,作為民眾就醫參考。秋冬交替,早晚溫差極大,中老年男性必須做好防寒措施,遠離心肌梗塞厄運。健保資料顯示,心肌梗塞患者逐年上升,107至109年就醫人數分別為10萬9,313人、11萬5,572人、12萬387人,男女比例為三比一,近九成男性患者年逾50歲,年紀愈大,風險愈高,60歲至69歲心肌梗塞男性平均就診人數達2萬6千多人。 三高年輕化,年輕患者也可能是心肌梗塞候選人。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心肌梗塞年齡層以50歲以上為高峰,但年輕族群就診者也不在少數,不可輕忽。尤其近年來,三高年輕化,血糖、血脂、血壓控管不佳的年輕患者,即為心肌梗塞等重症候選人。為何男性心梗比率高於女性數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女性受到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相較男性低。再者,男性抽菸比率較高、工作壓力大、常應酬飲酒,長期易埋下心肌梗塞病發的不定時炸彈。李伯璋分享家族罹病經驗,父親有抽菸習慣,63歲死於心肌梗塞,當時正值冬天,剛洗完澡後不久發作,即便老家就在雲林最大的天主教若瑟醫院隔壁,但因缺乏心導管室等醫療器材,無法緊急手術、急救,只能將硝化甘油含在舌下,最後回天乏術。正因此慘痛經歷,李伯璋隨身攜帶硝化甘油,口袋裡總有一小個避光瓶,他說,「看心臟病醫師都會開一罐給你,用來搶急救黃金時間,以備不時之需。」 愛運動、無肥胖問題,不代表心血管一定健康。67歲的李伯璋強調,並非經常運動、身材結實、沒有肥胖問題,就代表心血管健康。他以哥哥為例,雖然身材一般、無肥胖體態,卻裝設心臟支架。李伯璋表示,許多正值青壯年的外科醫師,平時愛騎單車,熱愛運動,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但一照心電圖,心臟血管卻已經狹窄,必須裝置血管支架。「工作忙又累,健康常被忽略,一旦身體病了,才知道事情大了。」李伯璋自知家族有心血管病史,特別注意血糖控制、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不熬夜,如有應酬僅是小酌淺嘗,不願意與人拚酒,也盡量減少飯局。 在疫情期間,無法去球場運動,現在李伯璋只要回台南,就打打高爾夫球。他提醒,很多民眾宅在家會狂吃東西,要注意定時量血壓、血糖,做健康檢查,等到感覺身體不舒服,常為時已晚。心梗與三高有共病關係,務必服藥控制,防患未然。李伯璋表示,心肌梗塞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著共病關係,三高患者務必服藥控制,外出用餐應酬,也要記得攜帶藥物,才不會漏吃。 「在早期預防控制好慢性病,就能避免心肌梗塞病發送醫,從手術到出院花上更多費用。」一旦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須送往大型醫院急診,較能及時搶救、得到妥善照顧。到了疾病預後或事前慢性病照護階段,則可選在一般基層院所,方便就醫,追蹤效果較好。李伯璋說,健保署實施「多重慢性病整合門診照顧計畫」,以分級就醫進行全人照顧,透過整合門診、居家醫療照護、改善糖尿病、初級腎臟慢性病等醫療給付,在前端做好預防工作,「把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搶救心肌梗塞病患入院到出院 每人平均花費9萬元
「救人如救火」,這話用在搶救心肌梗塞患者身上,更是貼切,心梗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衛福部設置緊急醫療救護網,建立轉送機制,大幅降低死亡率。但心肌梗塞年人數逐年上升,依據近三年統計,每年增四至六千多人。專家建議,三高患者務必規律用藥,定時回診,才能「護心」,減輕健保負擔。 醫學中心急診件數占四成,區域醫院佔四成二。健保署數據顯示,109年共12萬人因心肌梗塞就醫,醫學中心急診件數占四成,區域醫院略高,占四成二,基層診所占比最少,原因在於醫療院所有無設立心導管室。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高憲立指出,心肌梗塞患者被送至急診室時,需在10分鐘內進行心電圖,且需會診心臟專科醫師。在確診後,應該在90分鐘內接受心導管手術治療,如醫療機構並未設立心導管室,無法執行手術,就只能先打血栓溶解劑,如果病情持續惡化,就必須緊急轉院。高憲立表示,醫院開設心導管室,除了硬體設備之外,還需擁有完善心臟專科團隊及護理人員,且能一周七天、24小時輪班,對於偏鄉地區診所難度相當高,大都無法收治心肌梗塞患者,而患者必須就近轉院,與時間賽跑。24小時緊急心導管治療,除硬體還需完善團隊支援。曾任台大醫院心臟專科醫師、阮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劉中平指出,15年前,北部醫療資源及設備人力較為充裕,當時高雄地區僅有兩三家醫學中心有能力提供24小時緊急心導管治療,現在則有7至8家醫院。劉中平表示,各縣市的醫療資源和人口密度均不同,心肌梗塞患者就醫情況也不盡相同,例如,台大雲林分院並非醫學中心,但為當地少數可執行心導管手術收治的醫院,因此,患者人數就超出雲林其他醫療院所。亞東醫院位於新北市板橋,地區人口眾多,包括樹林、土城、中和等區的心梗患者也會送該醫院急救,因此,急救收治人數排名就較高。在花東地區,則由花蓮慈濟、台東馬偕醫院收治心梗患者,執行心導管手術。透過問診及早發現並轉送、防治,基層診所扮演重要角色。儘管絕大部分基層醫療院所無法做心導管手術,但在緊急醫療救護網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在短時間內協助轉送。劉中平表示,胸痛患者若至住家附近的基層診所看診,醫師透過問診、心電圖檢查,發現異狀,就可啟動緊急醫療網,協助轉診至大醫院就醫,提高存活率。患者出院後,回到診所就醫,以便就近追蹤。至於心肌梗塞個案上升趨勢,高憲立表示,原因可能在於擁有心導管室的醫院變多,心電圖使用上更為普及,加上民眾健康意識提高,只要胸痛,覺得不對勁,就立即就醫。再者,以往心肌梗塞患者容易以「不明原因死亡」定案,如今因診斷明確,以致出現「病患逐年上升」的錯覺。心肌梗塞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平均花費9至10萬元。劉中平則認為,國內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肌梗塞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不無可能,全台設立心導管室的醫療院所增加,因此,每家醫院醫師收治患者人數就會變少。從健保大數據來看,每個心肌梗塞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平均花費約9萬元,近三年就醫人數逐年增加,費用相當可觀。 劉中平建議,衛生單位應該積極宣導菸害防治,協助民眾戒菸,另外,三高患者應該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以降低心血管急重症風險。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死亡皆+0! 境外5例自菲、俄等4國入境
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今日5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及俄羅斯入境。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2例,案16505、案16506)、泰國(案16507)、馬來西亞(案16508)及俄羅斯(案16509)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8月2日至10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935,71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3,918,276例排除),其中16,399例確診,分別為1,756境外移入,14,58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臺北市320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0-28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她爬山會喘竟是肺纖維化!治療+運動找回健康
郭姓自體免疫疾病女患者今天在台中榮總現身說法,她以前爬山會喘,以為自己體力不好、缺乏運動,不知道自己肺部已纖維化,她直到走路會喘,轉診到胸腔科才確診,肺功能只剩下50%,她感謝醫師傅彬貴救治,自己配合治療,並遵從醫囑每天運動,持續到健身房運動,如今可以爬山,找回自己的健康。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傅彬貴說,間質性肺病為肺部發炎未及時治療進展到肺纖維化,肺部如菜瓜布般,俗稱菜瓜布肺,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僅乾咳、有點呼吸急促等症狀,與感冒、氣喘病很類似,不易被發現,延誤治療。陳適安說,肺纖維化無法逆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相當重要,台中榮總全國首創成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集合院內胸腔科、免疫風濕科、心臟科、復健科提供跨團隊照護,未來在影像學研究發展、幹細胞治療、分子生物診斷以及肺部移植治療等領域,提供國人最好的服務。個管師鍾宛蓉分享,郭姓女病患經轉診向醫師傅彬貴求診後,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功能只剩下50%。幸好正確的早期診斷,輔以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搭配積極運動與心肺復健治療,肺功能檢查有顯著的進步,還可以爬山運動。另一名張姓女病患罹皮肌炎及肺纖維化,去年2月因急性惡化發作,肺功能僅剩下27%,從雲林到台中榮總就診,需要持續使用氧氣治療,後經免疫風濕科與胸腔內科醫師合作下病情獲得控制,目前已不需要使用氧氣,且肺功能恢復到72%。傅彬貴呼籲,民眾持續八周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等症狀,可以前往胸腔內科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衛教室提供衛教諮詢服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0-05 養生.聰明飲食
這種水果維生素是蘋果18倍 「霜降」是品嘗的好時節
中秋過後,是大白柚上市的季節,與文旦相比,大白柚不論果肉或是水分都更飽滿豐厚、甘甜中帶酸的獨特風味,食後口齒留香,吃起來更過癮,現正是嚐鮮好時節。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麻豆白柚或稱大白柚,原產台南麻豆區,全台種植面積682公頃,主要分布在台南市、彰化縣、台東縣、嘉義縣、雲林縣及苗栗縣等地,產期主要集中10至11月,以「霜降」(10月23日)前後為最佳採收適期。台南場表示,本年期(110年) 大白柚果實生長期間雨水及日照充足,果肉充實飽滿、風味及口感美味誘人,目前已陸續進入採收期。農改場專家提供大白柚的挑選原則,首要看外觀及色澤,選購果皮外觀光滑、油胞分佈均勻,色澤呈黃綠至黃色;其次看果形,果實形狀呈圓球或扁球形,要勻稱、不歪斜及尖頭;第三要看重量,果實要有沉重感,代表果肉豐厚、水分較多,重量約1至2公斤左右最佳。台南場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每100g的大白柚果肉,含維生素C 55 mg,為蘋果的18倍﹅櫻桃的5倍;維生素E 0.35mg,為蘋果及西洋梨的2倍;鈣12 g,為蘋果的3倍。一顆大白柚(1000公克)可提供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量的60%,多食用除能幫助消化外,也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台南場說,大白柚富含高膳食纖維、豐富的維他命C及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果皮因具有濃厚宜人的香氣,消費者購買回家後若僅欲先品其香味,只要將果實置於室內陰涼、通風良好處,就可保存1至2個月,能緩慢地享受其甜美果實。
-
2021-09-29 新聞.食安拉警報
10月1日起小型養豬場禁用廚餘 植物性殘渣不受限
10月1日起養豬數199頭以下的小型養豬場將禁用廚餘、動物性廢渣、畜禽屠宰下腳料,先前原本研擬連果渣、豆渣等植物性殘渣都要禁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經過評估認為植物性殘渣沒有風險,因此仍會開放使用,全台有2101場199頭以下的小型養豬場,10月1日起將展開全面稽查。8月22日國內破獲越南走私豬肉案件,且走私肉流通到全台市面,若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肉品變成廚餘進入養豬場,將有染疫風險。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先前預估9月為高風險時期,8月22日到今天總計檢驗404件走私豬肉,其中21件呈現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包括月餅、香腸及其他豬肉製品,最後一件陽性案例在9月6日。10月1日起養豬廚餘新制上路,199頭以下小型養豬場有2101場,但目前有在使用廚餘、動物性廢渣、畜禽屠宰下腳料的小型養豬場約有273場,受衝擊最大。張經緯說,已經請各地方縣市政府溝通,273家小型養豬場當中,約有60場將透過輔導升級擴大規模,另有100多場將轉用飼料或玉米粉等純植物性副產物養豬。農委會原本研擬,未來小型養豬場除了禁止廚餘、動物性廢渣、畜禽屠宰下腳料,連果渣、豆渣等植物性廢渣也禁止餵豬,陳吉仲表示,後來經過評估認為植物性廢渣沒有風險,因此未來還是可以進入畜牧場。外界質疑為何不能全面禁止廚餘,陳吉仲說,雲林縣兩年半年宣布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這個月稽查發現雲林縣很多畜牧場仍用廚餘養豬,代表政府規定很容易,但不一定容易執行到位,問題出現在小場黑數難以稽查到位,而廚餘如果按照規定高溫蒸煮一小時就足以證明安全,後來也經過專家學者建議,199頭以下小型養豬場禁用廚餘,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陳吉仲說,今天上午已召開所有縣市農業及動物防疫首長會議,要求10月1日起針對全台2101家、養豬頭數低於199頭的畜牧場全面稽查完畢,先前很多違規樣態都在小場,因此要盡力把關,也提供比過去更優惠的轉型或退場補助措施。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與空汙相關嗎?為何中南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
異位性皮膚炎多半好發於嬰幼兒時期,成年後大部分會緩解,但仍有部分成人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八成會在五、六歲以前發作,成年後比率約剩二成。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約八成會在五、六歲以前發作,到成年後比率約剩二成。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小兒科常見的三種過敏疾病,即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時間最早,與健保資料符合。朱宮瑤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具有過敏體質,年紀漸大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性疾病。蘇軏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愈嚴重,後續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機率也上升。統計顯示,兩歲以前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有一半機率後續會出現氣喘,多半與遺傳、環境過敏原暴露及致敏化有關。健保統計女多於男,但臨床觀察男女人數相當。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女性就診人數20萬1374人,男性為17萬1152人,女性多出3萬多人。蘇軏表示,以文獻及教科書記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男女比例相當,但國外部分研究顯示,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女性較多。但他認為,依不同國家、時間及對象、年齡等,流行病學結果不盡相同。朱宮瑤表示,雖然健保統計數據女性求診患者大於男性,但臨床上觀察起來男女求診人數沒有太大差異。不過,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之一是「癢」及「搔抓」,是否女性較在意或難忍受而選擇就醫,仍有待更多研究做討論。前三名都在診所,極重度患者併發感染,才需至大醫院。異位性皮膚炎109年門診量統計,前三名都是皮膚科診所,分別為蔣富強皮膚科2萬3068件、蔡皮膚科診所1萬3247件、戴昌隆診所1萬665件,比台大醫院、林口長庚等醫學中心都多。蘇軏指出,在診所就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況大多介於輕度到中度,經過治療後,大多有良好的預後,僅有少部分極重度患者,或者是病況複雜像是併發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住院治療。朱宮瑤表示,目前健保推行分級醫療,輕症患者可先到診所,除非很嚴重才到大醫院,是合理的,但每個患者對於「疾病嚴重」定義不同,所以醫院也會有輕中重不同等級的病人,不論病人選擇何處就醫,建議規律治療,以免導致疾病斷斷續續,治療效果不佳,也可能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大多為遺傳,患者從小與疾病相處,很清楚發作時如何「應付」。朱宮瑤觀察,大人復發時部位不大、偶爾癢,可能自行買藥擦,但孩子復發狀況多半嚴重、且奇癢難耐,爸媽心疼孩子受苦,多半會立即帶孩子就醫。蘇軏指出,長時間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的患者多半有處理經驗,有能力快速找出復發原因,像是天氣轉換造成皮膚忽然變得乾燥容易起疹子,便會增加乳液塗抹頻率來應對。中南部患者多,與空汙、人口組成與就醫習慣有關。109年異位性皮膚炎各層級院所門診件數,縣市排序依序為台中、台北、新北、高雄、桃園、台南、彰化、雲林。若用人口佔比計算,排序則為台北5.41%、台中4.99%、雲林4.98%、高雄3.98%、新北3.43%、彰化3.23%,台南2.92%,桃園2.48%。蘇軏表示,過敏原包括飲食及環境物質,不管吸入、食入或接觸皮膚,都可能讓皮膚炎惡化。國外曾做過空氣汙染與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及嚴重程度相關研究,確實是有關聯性,但很難直接將健保數據中患者人數的南北差異單純歸因於空氣汙染,因汙染源與各地風向、地形及季節有關,且不同縣市人口組成、男女比率及就醫習慣也不同,需更多數據綜合判定。抗組織胺止癢用藥量第一,外用類固醇是治療主力。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用藥,109年第一名為抗組織胺,第二名是類固醇,第三名為抗生素。蘇軏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主力治療是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是用來止癢、抗生素是避免傷口感染,三種都是常用藥品,患者使用後大多效果良好。不過在解讀上述資料需要注意藥物的單位不同,舉例來說,若開七天份用藥,類固醇藥膏可能只需要一條,但抗組織胺藥丸早晚各一顆就要用到14顆。朱宮瑤指出,有些患者使用抗組織胺效果不佳,或無法照光,抑或吃類固醇產生嚴重副作用,台灣目前可選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JAK抑制劑等藥物,不過健保是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需配合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才能申請,若病患無法等待,就須自費使用,可與醫師討論如何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異位性皮膚炎19歲前是高峰 女多於男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也有部分成人會反覆發作,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多與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刺激有關。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7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言所苦。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數據,作為民眾就醫參考。根據109年健保大數據統計,全台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紀錄,以年齡層來看,0至19歲的嬰幼兒、青少年每年約有13萬人就診,佔所有年齡層首位,其中女性好發機率高於男性,隨著年齡漸長,就診人數也下降。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最多科別為皮膚科,佔比44.54%;而在全台醫療院所就醫次數排行中,異位性皮膚炎門診件數前三名,都落在皮膚科基層診所。健保署長李伯璋分析,皮膚疾病大部分沒有致命性,民眾多半選擇至皮膚科診所就醫,距離近對病人也方便,更顯「分級醫療」重要性。他表示,皮膚疾病大多從外觀可見,在病人踏入診間時,皮膚科醫師只要「關鍵幾秒鐘」,多半就能知道是什麼皮膚病,若看不出來的,就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署長也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自認與壓力有關。李伯璋掀起覆蓋額頭前的劉海,露出一大片紅腫,原來他也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他表示,多年前異位性皮膚炎突然發作,近期又復發,應與工作壓力有關。當年好發部位在胸前,皮膚科主治醫師擔心是T細胞淋巴瘤,在醫師建議下做病理切片,所幸檢查報告指數正常。李伯璋說他的異位性皮膚炎狀況不嚴重,可能與頭皮油脂分泌有關,挑選清潔用品時格外注意內含成分。他說,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見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等,另外像是器官移植手術後會用到的免疫製劑,此類藥膏治療效果也不錯,但不論何種藥物,治療痊癒了仍可能復發。可能合併鼻炎、氣喘、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在嬰幼兒與青少年,李伯璋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能合併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小朋友要特別注意。109年統計異位性皮膚炎診所就醫件數,依各縣市排行,第一名新北市12.7萬件,台中10.4萬件位居第二,第三名台北9.8萬件,接下來分別是高雄9.6萬件,台南4.8萬件、彰化跟雲林皆為3萬多件,前八名中,南部縣市就佔五名。中南部民眾診所就醫人數多,是否與空汙等外在刺激有關?李伯璋認為,很難說PM2.5從哪裡來,在疾病診斷上,縣市差異應該不會太大。他認為,要了解數據是否準確,也須了解醫師下診斷是否正確。他舉近期新冠疫苗優先次序為例,第九類中有些人沒什麼病,只是因為看感冒,醫師下了肺炎的診斷碼,竟然就變第九類。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科別還出現中醫科、骨科、整形外科。李伯璋認為,可能是民眾就醫時,醫師問診順便看皮膚問題就下診斷。近期因疫情關係,多數科別門診降載,發現有中醫師申報健保,視訊診療竟有「針灸」項目,「視訊怎麼把脈、針灸,這很明顯亂報」,提醒醫師下診斷或申報要明確。皮膚科診斷專業度高,須能見微知著。民眾在皮膚科診所就診,不時會拿到黃色、白色的分裝小罐藥膏,李伯璋表示,過去有些診所這麼做,有部分是怕浪費或成本問題,但多年前健保已取消這類藥品給付,現在給付都是原裝藥膏,理論上不能也不應該分裝。以就醫層級來看,異位性皮膚炎就醫件數,林口長庚、台大醫院等大醫院都輸給皮膚科診所,李伯璋表示,醫學中心皮膚科不太容易留住人,若名氣好、有口碑,多半會選擇到外面開業。不過有些診所就醫人數多,是因為不收掛號費,讓病人感覺不錯而多次就醫,不管什麼方式,他認為把病人看好最重要。以大眾角度來看,可能認為皮膚疾病治療不難,但在李伯璋印象中,皮膚科醫師診斷可是相當專業。過去他在成大醫學院任教時,病人皮膚有些表現症狀,那位皮膚科醫師一看,認為病人可能有胰臟問題,因此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真的發現胰臟問題,他打趣地說,「很多之後走皮膚科的,在學校成績都是數一數二,有唸書!」
-
2021-09-26 癌症.抗癌新知
兒童癌症成第4大死因 國際獅子會推動兒癌防治
因應癌齡年輕化趨勢,國際獅子會300D1區2021年兒童癌症防治宣導委員會,全面推動夢想飛翔、愛的逆轉勝、癌症小戰士、預防重於治療的防癌理念,預計在雲林、嘉義、大台南辦理3場兒癌防範宣導,將兒童癌症早期防範知識擴展到社區,讓各年齡層的家長及學童,了解兒童癌症防治的重要性。兒童癌症防治宣導委員會主席盧彥里說,很多人誤以為兒童年紀輕輕不會罹癌,好像癌症是老年人專屬的病症,但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癌症是18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第4大死因,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0-17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每年均值達5至600人,標準化發生率以10年趨勢來看,每10萬人口約15人。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男童好發淋巴瘤,幸好兒童癌症的治癒率比大人高,各種癌症的5年存活率皆達50%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顯示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盧彥里說,兒童對化學治療的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因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療,加上各種支持療法進步,連同預防細菌感染的抗生素,都有助於療程的進展。若瑟醫院護理長陳美蓉也應邀與會暢談家長對兒童防癌的要領,她說,照顧兒童的父母須熟記「燒紅大腫痛神視輕白」九字訣,只要孩子出現這些病況,最好馬上就醫檢查,以能及早發現兒癌。總監張兆榮表示,今年國際總會主題是「We Serve」,希望獅友能深入社區帶動不同領域的人參與關懷;預計10月30日在口湖鄉下崙村興安代天府舉行首場兒童癌症防治宣導,歡迎大家踴躍參加,一起來認識兒癌防治的重要。
-
2021-09-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歲以上打莫德納第二劑 28日配發地方
我自購的108萬劑莫德納疫苗於9月17日深夜到貨,現正封緘檢驗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將從9月28日開始配送到各地政府,由地方政府造冊施打第二劑疫苗。陳時中表示,這批符合接種資格者包括7月16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滿10周以上的70歲以上長者(1951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以及60歲以上的原住民身份者(1961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者)。陳時中也說,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要注意避開炎熱時段,就近前往接種疫苗。接種後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等反應、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等,通常於數天內消失,發燒一般約48小時內可緩解。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有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全身紅疹,應儘速就醫。接種後也要留觀15分鐘,若曾因疫苗或注射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者,建議留觀至少30分鐘。但有民眾反映家中長輩75歲戶籍地在雲林但住在新北,沒人通知預約第二劑時間。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第一劑部分,地方政府都是用戶籍地通知,剩下後續會安排,還沒在戶籍登記,各縣市都有各自作法。另外,第九期接種BNT和高端,可預約到明天中午,目前BNT符合預約資格者有90萬6086人,已預約75萬2092人;高端符合資格者65萬2833人,已預約45萬8272人。
-
2021-09-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未來去哪自費驗抗體?117家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公布
網紅帶頭公開接種疫苗後抗體檢驗數據,社會大眾才發現,原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沒開放自費驗抗體,但指揮中心也順應民意,預定本周三開會討論相關指引,包括收費標準、檢驗方法、檢驗單位應詳細說明的內容等。疾管署官網17日也更新「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待檢驗指引訂好、正式開放可自費檢驗之後,也會以這117家院所開始做為主要檢驗單位。莊人祥表示,之前說國內只有12家指定醫療院所可驗抗體,是指因應機組員按規定每三個月需自費檢測抗體(由公司出錢),有12家指定院所專門負責機組員的檢驗。莊人祥表示,其實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都是可驗抗體的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只是一直沒有開放自費檢驗,僅限於「公費」。例如進行疫調時,地方衛生單位如評估有需要驗抗體,就會就近送到這些醫院或檢驗所。這117家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包括基隆2家醫院、北市15家院所、新北市15家院所、桃園市12家院所、新竹縣市6家院所、苗栗縣1家院所、台中市12家醫院、彰化縣6家醫院、南投縣3家醫院、雲林縣3家醫院、嘉義縣市7家院所、台南市10家院所、高雄市15家院所、屏東縣4家醫院、宜蘭縣2家醫院、花蓮縣2家醫院、台東縣2家醫院。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將不定時更新於疾管署官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yuNKM3fnmrjMFbnP4yzesg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在家種植芽菜、菇類自給自食?農科專家:不建議
幾個月前,國內新冠肺炎肆虐,造成民眾恐慌到賣場搶購的記憶猶新;進入颱風季後,加上南部暴雨,菜價又飆上新高,煮夫煮婦面對超高菜價,如何照顧家人的飲食健康?我們請產地農民、營養師提供採購、保存與洗滌烹調建議。生產者建議蔬菜箱產地直送 災期蔬果不斷鏈「颱風沒來菜先漲」是許多菜籃族擔心的事,防疫期間一個禁令下來就是半個月、一個月,市場一關就個把月,遇上颱風讓主婦更發愁。蔬果重鎮的雲林農民認為,建立正確買菜觀念,遠勝過一窩蜂搶購,不但可減少憂慮焦躁,又可讓一家吃均衡,安然度過惱人颱風季。颱風沒來菜價先漲個一、兩倍,民眾已司空見慣,擔心災後買不到菜,搶購囤貨更成了唯一對策。結果呢?菜價不跌反造就商人哄抬機會,台灣農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謝萬來指出,短期葉菜類在災後兩周是價格高峰期,建議上網掌握農情快訊,選擇合理價格的菜類,藉機給家人換換口味也很好。如何聰明選擇災後好蔬菜?身兼雲林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的謝萬來說,生產區域較集中的菜類,一遭受颱風侵襲會連帶影響菜價波動較大,建議不要跟風搶購大宗蔬菜,最近因疫情崛起的「蔬菜箱」是首選。謝萬來說,雲林小農結盟,具備溫室、冰庫、契作條件,且分區耕作分散作物風險,降低災損,不論颱風、乾旱或強冷欠收季節,仍享有合理價格的鮮美蔬果。「蔬菜箱」宅配已成風潮,主婦不必冒雨或冒染疫風險上市場,從產地直送到餐桌。他說,蔬菜箱有10到17項當季蔬果,品項菜類由農人調配,例如大宗高麗菜如有不足,會幫忙從山區調貨,農業串成供應鏈,供貨不斷鏈且不加價,每周在臉書開出菜單。若宅配過程有損傷枯腐的菜,下次還可補上,即便風災、疫期價格不變,菜箱全是有機、履歷、無毒蔬果,颱風天照樣吃得好又安全。農科系建議自給自食栽 芽菜菇類易有不良菌 不建議在家種近來家庭蔬菜園藝漸風行,有人在家自行培育苜宿芽、豆芽菜,或在陽台窗邊栽種蔬菜,既美觀又可食用,遇上天然災害時,自給自食不求人。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說,蔬菜盆栽可種植番薯葉、空心菜、芹菜、莧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且只要阡插經過一、二十天培育即可收成,安全又簡便。豆芽培育的器皿使用前最好用次氯酸水清洗,以免培育過程有腐壞的芽類或種子殘留造成汙染。至於菇類,戴守谷說,菇類雖有太空包培育,但培育環境較講究,一有閃失容易出現不良菌類,得不償失,不建議在家種植。家庭園藝不僅可彌補災害期間蔬果供應青黃不接,也可藉以體會「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更可讓老人家閒來在家抓蟲,更是孩子習得耕作到餐桌的最佳食農教育,值得鼓勵。營養師建議每次採買3-4天份 腐敗蔬果要捨得丟買太多囤積過度造成蔬果不新鮮,也是一大難題。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營養師陳贊升、許芳慈都建議,洋蔥、胡蘿蔔、馬鈴薯等根莖類,放在通風乾燥或常溫儲存即可,冬瓜、蒲瓜、苦瓜、絲瓜等瓜類可存放較久。此外,市售冷凍蔬菜也是應急不錯的選擇,研究報告指出,冷凍蔬菜營養不輸新鮮蔬菜。減少群聚風險,台大雲林分院營養師張景泓建議,每次採買約3-4天份的量,不必買太多,快速採買食材後應盡快離開市場。他也提醒,購買蔬果選擇認證標章很重要,因颱風季搶收容易有農藥殘留問題。此外,採買時也要注意均衡攝取六大類飲食原則,增強身體免疫力。颱風或多雨季節容易買到水傷或腐爛蔬果,該如何處理?營養師楊雅婷、黃素玫說,若發現水傷或腐敗的作物最好丟棄,很多人習慣去除腐敗處、繼續食用剩餘部位,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健康。蔬菜買回家後,分類冷藏保存很重要,像番茄、花椰菜用塑膠袋或保鮮盒冷藏,「一周後仍新鮮好吃。」此外,團購分享也是一大要領,才不會買太多徒增浪費。
-
2021-09-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中部疫苗接種率偏低 七縣市首長要求採購疫苗
Delta變種病毒進入台灣社區,對疫情造成重大威脅。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今天在南投縣政府一樓大廳舉行,新竹縣長楊文科、苗栗縣長徐耀昌、台中市長盧秀燕、南投縣長林明溱、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嘉義市副市長陳淑慧等七縣市一同參與。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7位縣市首長都期待中央可以開放地方政府自購疫苗,尤其國家的經濟主力,青壯年等的遙遙無期,不知道疫苗在哪裡?這段時間除了國際捐贈疫苗,企業捐贈疫苗之外,台灣自購的疫苗到底在哪裡? 她與其他一同與會的首長呼籲中央應該開放地方政府採購疫苗。這同時也是很多民眾的心聲,也是治理平台裡面大家表達的意見。
-
2021-09-13 新聞.食安拉警報
農藥超標!北農抽檢1025件蔬果 高達2853公斤銷毀
為了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安全,台北農產公司採用質譜化學快檢檢驗進場蔬果,20分鐘即可精確檢出農藥種類及濃度,今年8月共抽驗1025件蔬果產品,其中28件不合格,銷毀重量達2853公斤,不合格率2.73%。北農自2019年9月21日起,採質譜化學快檢檢驗進場蔬果,該檢驗法經化學法複驗後準確率達99%,並搭配實名制,在交易前可迅速比對供應代號及身分資料,落實從通路端追蹤產地耕種的農民,加強溯源管控。北市市場處表示,此次抽檢的蔬果品項為青蔥及辣椒,抽驗1025件,檢驗結果有28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的原因包含芬佈賜、脱芬瑞、賜派芬、滅普寧、百滅寧等農藥含量超標,銷毀重量達2853公斤。經北農追查產品來源,供應人分別來自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苗栗縣、台中市及南投縣,北農表示,檢驗不合格者,已依「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批發市場供應人申請登記及管理要點」規定,通知不合格供貨農民停止供應10天,若有第二次違規停止供應一個月,第三次將廢止供應人資格。
-
2021-09-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8輪AZ搶打潮 中彰各加1萬劑
Delta變異株疫情引發民眾恐慌,1922疫苗平台第8輪AZ疫苗前天開放預約大爆滿,台中9萬劑、彰化5.1萬劑、南投2.3萬劑預約一空。不少年輕人跨縣預約,搶不到名額抱怨連連,台中市、彰化縣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昨下午各再釋出1萬劑,供民眾預約。台中市衛生局統計,除了第8輪AZ搶預約,年輕人也搶打第7輪AZ、高端,第7輪AZ統計到昨天,到打人數加上院所候補名單,疫苗使用率超過100%;高端從8月29日起,開放滿20歲預約接種到前天共7790人接種,近日平均日打千劑。台中市衛生局表示,這次AZ疫苗採雙軌制,台中扣除給長者造冊接種第二劑,平台共開出9萬劑,供民眾預約第二劑,以及18至22歲年輕人預約第一劑,前天10時預約平台一開放,出現系統變慢、當機,尤其在彰化、南投、雲林縣預約全滿後,很多人跨縣市灌進台中,9萬劑全數額滿,連偏遠山區梨山開出180劑也是秒殺。彰化縣長王惠美說,許多彰化民眾預約不到AZ疫苗,引來抱怨,經彰化縣積極爭取,中央同意再多給彰化1萬劑AZ疫苗,昨天在平台開放民眾預約。許多年輕人成為疫苗孤兒,被迫到其他縣市施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跨縣市預約很早就有了,包括南投、雲林、台中等縣市搭火車來彰化接種,並沒有排擠年輕人,不同年齡層預約到的比率都一樣。南投縣第8輪AZ疫苗平台前天開出2.3萬劑,也是全數額滿,預約不到民眾打電話向衛生局抱怨。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吳美玲說,會向中央爭取增加名額。另外,長者造冊接種第二劑外,南投縣尚有8000多名65歲老人未打疫苗,這次造冊打第一劑,也盼中央如數補齊第二劑。
-
2021-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牡蠣看時候 漁民經驗談秋節前食用口感較好
農曆七月結束,中秋的腳步近了,鮮蚵向來是受歡迎的中秋烤肉食材,彰化縣潮間帶牡蠣每台斤售價150元到180元,有管道才買得到在地牡蠣,中秋過後東北季風轉強,預期牡蠣還會再漲價,漁民建議消費者中秋之前購買,牡犡既肥美又比較便宜。芳苑鄉姚姓漁民說,牡蠣價格連年上漲,跟漁村人口高齡化、蚵地面積減少有密切關係,年輕人回來的不多,出海養蚵的人力逐年老化,坐在村內剝蚵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80歲以上比比皆是,越來越少人養蚵讓牡蠣成本大為提高。姚姓漁民又說,西部沿海適合養蚵的潮間帶先後開發工業區,從彰濱工業區、雲林麥寮工業區,到現在離岸風機施工,都改變原來潮間帶的地形地貌和生態,彰化蚵田12小時泡在海水裡,12小時日曬,工業開發漂沙讓灘地凸起或下沈,有些地方不再適合養蚵,牡蠣減產也墊高價格。牡蠣含鋅量高,營養豐富,被稱為「海洋牛奶」零售價今年來到每台斤180元,但漁村產地售價150元到170元,芳苑鄉洪姓漁民表示,180元是賣到外面零售市場的價格,150元是漁家自售價,160元至170元是產地零售價,若假日有空到芳苑鄉漁村遊玩,順便買牡蠣很划算。洪姓漁民指出,中秋一到,東北季風轉強,海浪較強,牡蠣就會縮小,肥美度下降,如想食用較好品質的牡蠣最好在中秋之前採買,不過今年8月到現在經常下雨,海水鹹度變淡又容易混濁,影響牡蠣生長,彰化在地牡蠣產量大減,有些漁家買嘉義東石鄉牡蠣來剖。如何分辨「彰化蚵」與「東石蚵」?洪姓漁民說,彰化牡蠣又稱珍珠蚵,身體較小,顏色較白,口感較Q彈,久煮湯汁乳白色,東石牡蠣的身體較大,身體微黃,口感較軟,久煮湯汁的顏色就不一定,因東石蚵以彰化蚵賣給消費者,所以零售價格相同,如果不挑嘴,台灣蚵都很好,若有偏愛,建議多觀察再購買自己喜歡的牡蠣。
-
2021-09-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個案突破性感染? 雲縣府:疫苗是要免於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其中1例境外移入個案16117為雲林縣51歲女性,上月31日持三日內PCR檢驗陰性報告從美國返台入境,入境採檢PCR,昨日結果呈陽性確診,而雲林縣本土確診個案維持22例。縣長張麗善表示,案16117為51歲女性,平時居住斗六市,7月中赴美,直至8月31日持搭機前3日內PCR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入境時無症狀,在機場完成入境採檢後,搭乘防疫計程車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檢疫期間無不適症狀。縣府表示,案16117入境後,9月1日採檢結果PCR陽性,2日確診,目前收治醫院,Ct值32,幾乎無傳染力,由於該案入境後直接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沒有回到雲林縣,因此縣境無社區傳播疑慮,請民眾勿過度恐慌,但仍須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據悉,案16117已在國外接種完2劑BNT疫苗,外界認為是突破性感染,對此衛生局說明,疫苗能讓人體擁有保護力,但目的是人體染疫後免於重症,並非完全免疫,因此呼籲民眾在接種疫苗後,仍要落實防疫措施,不可輕忽。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確診1例、境外4例 死亡案例請慰問金才知沒通報
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死亡案例,死者是6月27日死亡,但就診醫院沒有通報,一直到家屬和台北市請領慰問金才發現,未來會請北市督導該院確實申報,目前解隔離率為92.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例本土病例(案16112),為30多歲男性,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7.5)。個案為無症狀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醫院及社區調查與防治,已匡列接觸者1名,餘疫調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9933),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及萬華區活動史,5月21日出現喉嚨刺激感、咳嗽等症狀,5月27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3日確診,6月27日死亡。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31日累計公布14,79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69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案16113、案16115)、俄羅斯(案16114)、南非(案16116)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19日至8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733,76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2,716,052例排除),其中16,006例確診,分別為1,424例境外移入,14,5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 83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0例、台北市317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10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特權疫苗爭議 中央甩鍋地方?
新冠疫苗「第二類」接種對象爭議延燒,綠營爆料,地方官員施打人數最多的是藍營執政的彰化、雲林、南投縣及嘉義市。遭點名四縣市反批,都是依中央規定造冊,嘉義市長黃敏惠說,拿不一樣項目和標準做比較,根本是「竹篙鬥菜刀」;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每類都是中央定義,如今公布的數據怪怪的,中央應把遊戲規則說清楚。中央公開第二類「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官員」施打對象比率,中央官員只有一千多人,地方官員二萬八七四九人。人數最多的前四名,分別為彰化縣八二三八人、雲林縣五四九九人、南投縣四七一○人、嘉義市三八四二人。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質疑,指揮中心說,中央政府才打了一七一○人,但六月的新聞顯示,光是衛福部就造冊四五八四人,這還不包括行政院其他部門,例如顧問丁怡銘。蔡炳坤表示,前十類對象由中央訂定,每一類由中央定義,接種完上傳到系統後也由中央歸類,如今中央公布兩萬八千多名地方官員打疫苗,四縣市竟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點四,他們覺得怪怪的,這四縣市應該也會想知道原因。黃敏惠批評,都是依中央規定造冊上去,才拿得到疫苗,提供數據的人要負責任,把不一樣的標準、不一樣的項目放在一起比較,到底是何居心?彰化縣長王惠美說,八千多人中七八九九人是鄰長,真正在第一線送單、邀請鄉親出來打疫苗的人,很抱歉讓中央將他們誤以為是官員,要跟他們說「拍謝」,中央公布這些數據要說清楚,不要讓認真工作的鄰長被冤枉。雲林縣府新聞處長羅楚東說,縣府申報皆符合中央標準,也獲中央核備後才施打。除正、副首長等地方官員,還包括縣府及鄉鎮市公所支援快打站或快篩站的工作人員、協助防疫檢疫的村里鄰長等第一線防疫人員。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類多6.4萬驚見縣市排行 陳時中:造冊不全又錯置
國內針對「第二類人員對象」名單膨風,指揮中心提出二類造冊人數釋疑後,又有外傳資料指出,地方政府官員造冊名單中又屬國民黨執政的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及嘉義市等縣市人數最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每日統計的二類已施打人數較地方造冊人數多,是因為造冊不全,會盡快請地方補齊。根據外傳資料指出,地方官員造冊人數最多為彰化縣8238人、雲林縣5499人、南投縣4710 人、嘉義市3842人,對於相關數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二類是由地方政府自行造冊與上傳,由於分類頗細,部分縣市造冊分類有誤,實際數值仍須要更正,表示各縣市造冊人數礙難提供,並無一步評論。中央疫情指揮官中指揮官陳時中昨公布二類對象造冊人數共21.6萬,其中包含救護車第一線防疫人員、居家檢疫服務工作者、CIQS、第一線警消,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政府官等人,然而實際攤開國內每週公布的疫苗施打對象統計,第二類卻已有22萬1740人施打過一劑AZ、5萬8004人施打過一劑莫德納及904人施打過高端,總共28萬人,比原先21.6萬人超出6.4萬人。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每周會整理出各類別的施打人數,資料是透過疫苗注射平台上傳而來,其施打人數較造冊人數多,是因為之前第二類造冊不全,有許多官員已經施打,但名冊還沒有完全上傳,另外還有部分縣市在上傳資料時,將第一線執行居家檢疫的鄰里長等人,也列到政府官員,會盡快請相關人員補齊並更正資料。莊人祥指出,針對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又細分為七小類別,有部分縣市將「2.4類」的村里長或村里幹事,錯置到「2.1類」的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因此造成官員數目有誤。另外質疑為什麼地方官員造冊還沒上傳,卻有辦法施打的到?他表示,有部分人員先透過外展方式施打,卻還沒有將全數名單上傳,或後續造冊於其他類別,造成造冊數目與施打人數不一,後續要求相關單位會盡速上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