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陳韻涵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4-10-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行李箱該選硬殼或軟殼?搭機旅遊哪種比較實用 製造廠老實說
航空旅遊圈當前最大爭議,不是靠窗座位或走道座位好,而是硬殼或軟殼行李箱孰優孰劣。硬殼派主張堅固好看,軟殼派則稱彈性好用,兩款行李箱的製造廠各持己見。華爾街日報報導,材料科技進步讓硬殼行李箱更耐用,加上直接面對消費者的Away等品牌興起,儘管硬殼行李箱的單價比軟殼箱高,但過去十年還是出現爆炸性成長且普及。 兩派行李箱的愛用者積極表態,硬殼箱簇擁者盛讚硬箱耐用且美觀,軟殼箱愛好者則欣賞其布料的靈活彈性。就算是行李箱業者,也有個人的偏好執著。Away共同創辦人、執行長珍‧魯比歐(Jen Rubio)表示,她會測試每一款產品,雖然軟殼箱運作得宜,但她還是喜歡硬殼箱。魯比表示,她習慣將物品整理好,妥善放進開闔式硬殼箱的兩個主要收納空間,而如同大多數軟殼行李箱,Away的軟殼箱也只有一個主要收納空間。奢華行李箱製造商Briggs & Riley執行長克魯利克(Richard Krulik)將硬殼行李箱比喻為「光鮮亮麗的新物件」,吸引追隨潮流的消費者。克魯利克表示,「我們公司有各式產品,但當我自己要用的時候,通常都選軟殼箱。」企業數據支持上述兩種情況,新秀麗(Samsonite)副總裁、市場行銷與顧客副總裁奧克斯曼(David Oksman)表示,過去硬殼箱只占全美銷售的25%,其餘是軟殼行李箱,現在情況剛好相反。以生產硬箱聞名的Away表示,看到內部研究顯示逾9000萬名美國旅客偏好軟殼箱後,決定新增這條生產線。Away的軟硬殼行李箱偏好存在風格與世代差異,許多硬殼箱愛好者表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行李箱像父母那種「有拉鍊的胖袋子」。偏好硬殼箱的華盛頓特區律師亨利(Dan Henry)說,「這就像窄管褲與寬褲的差別。」不過,不是大家都愛硬殼行李箱。紐約科技員工孟辛亞(Raj Mainthia)就不欣賞硬殼箱的內部空間格局。他說,「我不懂硬殼行李箱更耐用的說法,我從未碰上行李箱耐不耐用的問題,除非已用了十年以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16 養生.聰明飲食
全球有三分之二成年人吃不夠 研究揭4關鍵營養素及如何從飲食補足
「刺胳針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期刊研究顯示,全球各地約三分之二的成人未攝取足夠的四種關鍵營養素。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這項研究分析全球飲食資料庫(Global Dietary Database)、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飲食調查數據,調查185個國家的受試者對15種關鍵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量,並觀察缺乏這些營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全球促進營養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Improved Nutrition)的資深技術專家、刺胳針研究共同作者比爾(Ty Beal)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結果令人震驚。不但損害健康,且限制全球人類的潛力。」結果顯示,全球逾50億人未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碘、維他命E或鈣,而逾40億人未攝取足夠的鐵。這些營養素為何重要,我們可以如何透過食物補充呢?碘/製造甲狀腺激素碘是人體製造甲狀腺激素必須的礦物質,但全球68%的人未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碘。富含碘的食物包括海藻、乳製品、雞蛋和蝦等,許多食品也有另外加碘,如麵包和碘鹽。許多美國人依賴加碘食物才能達到建議的每日攝取量。維生素E/代謝自由基維他命E是脂溶性維生素,在清除代謝反應(自由基)產生的廢物扮演要角,自由基會傷害細胞。美國人嚴重缺乏維他命E的情況很少見,但大多數人未達每日建議攝取量,而全球有67%成人未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E。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包括堅果、菠菜、青花菜、奇異果等。鈣/維持骨骼健康鈣對骨骼健康、血液循環、肌肉功能、荷爾蒙分泌和神經系統通訊很重要,但全球66%成人攝取不足。美國人的鈣攝取,72%來自乳製品。但是富含鈣的食物很多,包括油性魚類、豆類、綠葉蔬菜、奇亞籽等。人體可吸收的鈣量因食物而異,且體內需要足夠的維他命D才能吸收鈣。鐵/促進大腦發育人體需要鐵來輸送血氧,並在肌肉新陳代謝、身體成長、大腦發育和荷爾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線上期刊PLOS One研究顯示,缺鐵症(貧血)每年影響約400萬至 500萬美國人。女性經期間特別容易缺鐵,而出現疲勞、頭暈、怕冷和呼吸急促的症狀。全球65%成人未從飲食中獲取足夠鐵質,富含鐵的食物包括貝類、豆類、菠菜、牛肉和部分早餐麥片等。
-
2024-09-10 醫療.心臟血管
權威期刊揭3種血液標記 可讓女性提前數10年預知心臟病風險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8月3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測量中年女性血液中的三種生物標記(biomarkers)含量,可比既有罹病風險計算機提前30年,了解受試女性未來罹患心臟病、中風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心臟病是美國女性的頭號疾病殺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顯示,心臟病在2021年造成逾31萬名女性死亡,換算平均每五名女性,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研究指出,約80%的40歲到60歲女性,至少與一種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共存,但僅有半數女性認為,心臟病是她們最大的健康風險。專家表示,愈早評估生病風險,可能有助女性在來不及之前,採取關鍵措施來改善她們的健康。研究作者、麻州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簡稱BWH)的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主任里德克(Paul Ridker)表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新研究中提及的檢測其實很普遍且常見,「這些檢測方法很普遍,類似問卷且價格也便宜,每次只要10元到12元不等」。這項研究的受試者是獲邀參加的2萬8000名公衛專業人士,研究開始時,她們平均55歲,少數人僅40歲,其中將近3%的人有糖尿病史,另有約14%的人的雙親中,至少一人在65歲前曾確診心臟病。研究綜合考慮血液中的三種生物標記結果,分別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簡稱CRP),以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簡稱LP(a));結果顯示,前述三項生物標記的綜合分析結果,可提前30年預測目前看似健康女性未來罹患心血管的風險。里德克表示,「檢測在早期預防階段發揮關鍵效用令我震驚,這凸顯年輕女性罹患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tic)疾病的過程,很早就開始了。」這項研究8月31日同時在英國倫敦舉行的「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年會上發表,里德克及其同事自1990年代初其開始追蹤將近4萬名女性,迄今長達30年,該研究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贊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9 養生.聰明飲食
吃得健康一定要遵循地中海飲食?專家教你最簡單飲食改善方法
89歲的義大利居民安娜·菲安納卡(Anna Fiannaca)分享養生秘訣,她認為當季且方便取得的蔬果就是維持健康飲食的不二法門。菲安納卡住在西西里島,她不太買超市的包裝食品,而是偏好親人自耕的辣椒、茄子和櫛瓜。儘管年事已高,菲安納卡許多事都自己動手,並從頭開始做。她大部分時間吃素,並將維持良好健康狀態歸功於最容易取得的當季食材。住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南海岸中部阿格里真托(Agrigento)附近的菲安納卡說:「這就是西西里島的生活方式,隨著季節變化。」改善飲食最簡單方法:購買當季農產品地中海飲食攝取各種蔬果、大量的堅果與豆類、橄欖油和魚油等健康脂肪。但營養學者表示,無論身在何處,購買當季農產品,都是改善飲食習慣的最簡單方法。負責監督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社區營養計畫合格營養師雪倫‧格雷(Sharon Gray)表示,「季節性飲食是邁向廣泛飲食多樣性的途徑。」美聯社報導,食用多種蔬果有助獲取各項重要營養,可降低心臟病、肥胖等風險。格雷為哈特福德(Hartford)低收入居民開設健康的烹飪工作坊,她建議挑市場上最常見的東西。以新英格蘭為例,夏季會是番茄、莓果和桃子,秋季則是南瓜和蔓越莓等;這些蔬果都富含抗氧化劑和纖維,提供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複合碳水化合物。格雷表示,「很多成人對蔬果挑食,所以若能讓他們喜歡上某幾樣蔬果,就能納入他們的飲食習慣,遠離加工食品,轉而在家儲備更多食物。」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專精疾病預防與管理的合格營養師朱莉亞‧祖帕諾(Julia Zumpano)表示,食用當季食材通常代表食用在地生產的糧作,除了環境效益之外,當地農產品往往具備更高的營養價值,因為它們自然成熟,採收後很快就能吃了。祖帕諾說:「你將吸收其中的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多酚和抗氧化劑,這些都是降低我們生病風險的基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冰和喝咖啡都上榜!6種常見食物超傷牙:保護牙齒這樣做
牙齒有多重要?研究顯示,牙齒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甚至類風濕性關節炎息息相關,若有缺牙不止影響咀嚼,營養與生活品質都會出現問題,還會增加失智風險;牙齒,可說是守護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關卡,談到牙齒健康,以下六大食物尤其傷害牙齒。1.柑橘類水果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對身體有益,但其酸性卻有害牙齒。亞利桑納州牙醫蓋斯特倫(Jossen Gastelum)在他的TikTok頻道上表示,柑橘會讓口腔酸度增加,「柳丁、葡萄柚等任何柑橘類水果,都會導致口腔內的酸鹼值降低,從而呈現酸性」,破壞琺瑯質。牙醫建議,進快吃完柑橘類水果,不要在口中停留太久,吃完後可以喝水,平衡口腔酸鹼值並保護牙齒。2.冰喬州奧克斯塔大學一般牙科主任卡普哈特(Kim Capehart)表示,「許多人愛吃冰,這對牙齒也不好。」低溫的冰對敏感性牙齒的患者造成的疼痛可能影響牙床。很多人喜歡直接咬冰塊,牙齒因此損壞的機率很高。3.黏牙糖果卡普哈特指出,「我告訴患者,遠離酸的、黏的食物,這些食物對牙齒的傷害匪淺。」他舉例,太妃糖、焦糖、軟糖等,這些糖果碎屑會卡在牙縫,很難清理,容易導致蛀牙。4.麵包和餅乾卡普哈特表示,麵包和餅乾也很會卡牙齒,造成口腔問題,澱粉最終會變成醣,造成蛀齒。5.蘇打水和能量飲料蓋斯特倫表示,碳酸飲料顯然對牙齒有害,「汽水超級酸,酸度形同電池的鉛酸」。他以碳酸飲料以激浪(Mountain Dew)舉例,「長期喝這款汽水的患者牙齒通常有缺損,就像抽大麻的人一樣」。他說,能量飲料也有害,「大多都含過量的糖,肯定對口腔沒有幫助,就算是無糖版本,其酸度也對牙齒不好」。醫師建議,喝高糖飲料最好用吸管,以減少接觸牙齒的時間。6.咖啡卡普哈特表示,咖啡也是破壞牙齒的酸性飲料,無論是黑咖啡或有調味的咖啡飲品,而含糖咖啡更慘。牙醫建議,每天正確刷牙兩次,有助平衡口腔酸鹼值,且要在攝取酸性食品後至少一小時刷牙,若是吃完東西馬上刷牙,會讓唾液無法發揮重新固化加強牙齒的作用,反而破壞琺瑯質。另外,搭配牙刷與牙間刷,才能有效清潔牙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8 養生.運動健身
不喜歡上健身房?專家教你如何在戶外運動可事半功倍更長壽
在大自然環境中運動對身心健康的好處已獲證實,可先從簡單運動做起,延長鍛鍊時間並增加強度。艾波‧赫靈(April Herring)在馬里蘭州北部的卡羅爾社區學院(Carroll Community College)擔任行政人員,她從未去過健身房,而是在大自然環境中跑步、騎單車、健行、打網球、匹克球和踢足球。赫靈說:「新鮮空氣、陽光、隨季節變化的樹木,大自然具備精神療癒的功效。」德州基督教大學(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人體運動學教授黛比‧雷亞(Debbie Rhea)表示,在戶外運動讓成人維持健康事半功倍。雷亞說:「我們必須走到戶外且積極行動,若想長壽,這就很重要。」科羅拉多州波德市(Boulder)專責運動員山訓的健身房「高山訓練中心」(Alpine Training Center)創辦人康妮‧西奧黎諾(Connie Sciolino)建議,若已有一段時間沒運動,試著回想多年前你喜歡的運動,並從那裡開始著手。喜歡偶爾健行或騎單車的人,可透過拉長前述運動的時間,打穩有氧基礎。西奧黎諾表示,適應35分鐘到45分鐘的有氧運動後,就能開始增加一些強度肌力訓練。她建議:「若慢跑為主要活動,我會讓學員去陽台或在踏板上做些階梯運動,無論是短跑還是背上背包負重跑步。」不過,雷亞提醒,在身體尚未準備好適當運動的情況下,別貿然回歸從前的運動及強度。雷亞說:「假設人們30多歲、40幾歲、50歲以上,就直接嘗試跑步,太急可能扭傷腳踝或腿抽筋等。」運動教練表示,戶外運動的另一大好處是,不用花錢購買昂貴的器材。例如,透過有氧運動熱身後,可藉由自身體重和周遭可取得的物品來訓練肌力,可能是用野餐桌或矮牆做傾斜站姿的伏地挺身,接著轉身背對桌面或牆面,手臂彎曲支撐身體上下,藉此鍛鍊三頭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4 養生.營養食譜
想做出鮮嫩多汁的漢堡?名廚說絕對不該對漢堡排做這件事
電視名廚蓋菲里(Guy Fieri)在國內尋找最好吃的漢堡,如今他接受美食網站「Tasting Table」獨家採訪,分享做漢堡排的秘訣。蓋菲里表示,最不該對漢堡肉餅做的事情,就是在烹飪時打擾它。他說:「若你看到肉汁滲出就急著翻面,請從今天開始停止這個動作。我們可不想一直翻面、翻面、翻面、再翻面。不,這不是我們要的。」蓋菲里指出,烹調者要考慮的是,「當你每次觸碰那個漢堡肉餅,都會聽到『戚』(chh)的聲音,那便是味道蒸發的警訊。」也就是說,當你壓肉餅時,會把肉汁擠到熱鍋或烤架上。漢堡肉餅必須接觸較高的表面溫度,使其肌肉紋理緊繃並釋出更多汁液,而壓肉餅加速這些液體流失,也讓肉餅煮過頭而變得乾柴,這就是不要頻繁翻動漢堡排的原因。關於漢堡肉餅要煎多久,各路門派的說法不一,有些人只翻面一次,有些人喜歡肉餅兩面均勻受熱;不過,大家都不會一直翻肉餅, 因為這樣會加速水分流失,導致漢堡擺盤時,幾乎沒有肉汁可吸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9 醫療.眼部
用紅茶包冰敷眼睛可消除眼袋?皮膚科醫師教幾招居家療法改善眼袋
當眼下肌膚浮腫或看似下垂時,就會出現眼袋(eye bags);眼袋常與黑眼圈(dark circles)搞混,但兩者不盡相同,皮膚科醫師表示,了解眼袋的成因並對症下藥才是解決良方,有些可以自行解決,有些則須仰賴專科醫師。「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皮膚科醫師林賽‧祖布里茨基(Lindsey Zubritsky)表示,眼袋攸關皮膚或眼周肌肉腫脹,而黑眼圈則與暗沉和血液循環問題習習相關。造成眼袋的原因祖布里茨基表示,造成眼袋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衰老,眼下皮膚、肌肉和支撐結構鬆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指出,遺傳、過敏、特定健康因素,如甲狀腺問題和高鈉飲食習慣,也會造成眼睛浮腫。睡眠是眼袋另一成因,祖布里茨基表示,「對部分人而言,增加每晚的睡眠時間,可緩解眼袋浮腫」。不過,祖布里茨基強調,若睡眠並非形成眼袋的原因,那麼睡再多也不會讓眼袋突然消失。改善眼袋的最佳辦法她指出,改善眼袋的最佳辦法要先找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若是過敏可先看過敏專科探究過敏原,並服用抗組織胺來治療。其他居家療法包括冰敷、擦痔瘡藥膏,和直接在皮膚上塗抹咖啡因;後者看似奇怪,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指出,咖啡因形同血管收縮劑,代表可收縮血管並緩解肌膚浮腫。想嘗試的人,可以試著使用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或用含有咖啡因的紅茶茶包冰敷眼睛。但是祖布里茨基提醒,「若因遺傳或老化而出現眼袋,就算改變生活方式也很難改善症狀」。(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1-21 養生.心理學解密
飛機上最安全的位置在哪?飛安專家說實際答案可能會讓你失望
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和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接連發生事故後,許多人納悶:機上最安全的位置存在嗎?每天有數百萬名旅客順利飛抵目的地,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定期航班發生20宗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而總進出班機共840萬架次。航空事故(airline accident)的定義,是一架飛機從一個登機口到另一個登機口之間造成的重大損壞或嚴重傷害。乘客理當對緊急情況感到驚慌,飛航安全專家表示,航空事故上新聞後,許多人自然想知道哪些機位最安全,但這個問題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畢竟空中緊急事態罕見且無法預測。佛羅里達州安柏瑞德航太科技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航太鑑定實驗室主任、事故調查員布里克豪斯(Anthony Brickhouse)說:「確實沒有『最安全』的機位。」布里克豪斯表示,飛安事故不常見,但當意外發生,沒有人能預知情況發展。他說:「若你能告訴我飛機如何墜毀,我就能告訴你要坐哪。」布里克豪斯表示,通常機尾較安全,其次是機翼附近的座位;機翼的「堅固結構零件」讓機翼能承受碰撞。布里克豪斯個人偏好逃生門那排座位,因為會有較大的伸腿空間,且「若真出事,我就在出口」。布里克豪斯等航空專家表示,比起擔心機位,更要留意起飛前的安全簡報,多數時候乘客不會理會空服員講解和椅背螢幕上播放的安全影片。他說,空服員曾提醒乘客繫上安全帶,並找到離座最近的緊急出口,曾有事故忽略就在身後一排的逃生出口。布里克豪斯說:「從心理層面剖析,人們喜歡從進來的位置離開機艙,但更重要的是隨時警覺並了解當時情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1 養生.抗老養生
富豪的逆齡抗老食譜 「超級蔬菜」市場就可買到
生物科技富豪強生(Bryan Johnson)每年花費200萬元進行「藍圖計畫」(Project Blueprint)強化治療,企圖逆轉生理年齡,其中包括恪守蔬果飲食法,食譜包括「超級蔬菜」(Super Veggie)和「堅果布丁」(Nutty Pudding)。為深夜暴吃碳水化合物和糖後悔強生創辦支付公司「布倫特里」(Braintree),並於2013年以8億元把公司賣給網購平台eBay致富,身價億萬的強生坦言往年曾做出不利健康的決定,包括深夜暴吃碳水化合物和糖,因此自2019年開始改變生活方式。(影片來源:youtube/Bryan Johnson)富豪的抗老食譜如今,46歲的強生早餐會喝一杯營養補充物質豐富的「綠色巨人」(Green Giant)冰沙,午餐吃一碗蔬菜,甜點則是水果和堅果布丁。他說,這樣每天攝取約1977大卡。超級蔬菜:黑扁豆_青花菜+白花菜+蘑菇強生在YouTube頻道影片中分享如何在20分鐘內,做好號稱能夠抗老的「超級蔬菜」;他說,這是攝取蔬菜的好方法,材料包括一碗煮熟的黑扁豆,上面放著川燙青花菜、白花菜和蘑菇,佐以香料、香草和健康脂肪,他通常需要34分鐘才能吃完這碗「超級蔬菜」。甜食:堅果布丁強生的飲食相對一般人嚴格,但仍保有甜食空間;他常吃「堅果布丁」,這是混合堅果、水果、植物奶和紅石榴汁打成的果昔冰沙,可搭配布丁、奇亞籽、豌豆蛋白和多種莓果一起吃。強生只在上午6時到11時進食,上午8時左右吃午餐;他說,一整天「最悲傷的時刻」,就是他吃下最後一口堅果布丁的時候,通常是上午11時左右。蔬果飲食法讓人不再想吃垃圾食物強生在影片中強調,他的飲食法則不只是「方便、酷炫或流行」,而是明顯對身體有幫助;他說,這些食譜讓他不再想吃垃圾食物。除了飲食之外,強生每天服用數十種營養品、運動,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包括抽血和磁振造影(MRI)檢驗。強生追求逆齡,曾遠赴加勒比海一座遙遠的荒島,接受每劑2萬5000元的注射基因治療。(本文選自世界新聞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愛種室內植物卻沒有空間?家中這一處竟是意外的理想種植環境
大多數室內植物都是柔嫩的熱帶植物,這種植物在溫暖、潮濕、仿雨林或叢林的原生氣候條件下長得最好,浴室遂成為種植室內植物的理想場所,尤其是每天淋浴至少一次的有窗浴室。近期趨勢顯示,不僅在浴室裡,在淋浴間的地板、天花板、浴缸壁架及其上方層架擺放植物也很合適。在浴室種植物要遠離水流,熱帶植物喜歡環境中的高濕度,但不喜歡潮濕的土壤。最適合種在浴室的植物包括疊苞竹芋、蝴蝶蘭、黃金葛、火鶴花、鏡面草、蔓綠絨、吊蘭、孔雀竹、椒草、鳥巢蕨和富貴竹。雖然尤加利植物不適合在淋浴間生長(它們不喜歡潮濕的土壤),但可以收集一束剛切下的莖,用擀麵棍碾過以釋出油脂與香氣,從而享受芳香療法,這樣淋浴時就能享受芳香蒸氣,但當味道消失或開始發霉時就要替換。淋浴間外可放蘆薈、鏡面草、多數龍血樹和榕屬植物,而吊竹草可掛在明亮窗邊,波士頓腎蕨、火鶴花和龜背芋則需要直接光照。要是沒有陽光,也可以種陰性或弱光性植物,如粗肋草、常春藤、虎尾蘭、蔓綠絨、富貴竹、蕨類、金錢樹、白鶴芋或吊蘭。最好避免在潮濕環境中種仙人掌、多肉植物、果類,以及任何原產於沙漠或乾燥環境的植物。總而言之,想在浴室種植物,就要找與浴室潮濕環境匹配的熱帶植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0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發現一類蔬菜中的維生素K 有助於保持肺部健康
八月刊登於線上開源期刊「ERJ Open Research」的研究指出,維生素K可保護肺部,而綠葉蔬菜富含維生素K。丹麥科學家發現,體內維生素K含量低的受試者,肺部功能較差,容易罹患氣喘、哮喘和阻塞性肺病(COPD)。維生素K對人體肺部的影響,在過去研究中並不廣為人知。研究人員傑斯佩森(Torkil Jespersen)說:「我們已經知道維生素K對血液、心臟及骨骼健康很重要,但少有研究探討維生素K與肺部的關係。而我們的研究顯示,維生素K對維持肺部健康至關重要。」哥本哈根大學醫院與哥本哈根大學的丹麥研究人員追蹤4092名受試者,年紀介於24歲到77歲,全都住在哥本哈根。研究員對受試者進行所謂「肺活量測定」(spirometry)的肺功能和呼吸測試,測試受試者的肺部可以吸入和呼出多少空氣量,以及將空氣從肺部吐出的難易度和速度。研究人員另透過抽血檢驗,觀察標記維生素K含量低的「基質gla蛋白」(dp-ucMGP)變化,並以問卷評估受試者的整體健康和生活方式。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K含量較少的人,肺功能較差,而這些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氣喘、哮喘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維生素K除了藏在像綠花菜和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中,蔬菜油和穀類中也有其蹤影,且對療癒傷口、製造凝血所需的蛋白質,以及打造健康骨骼助益良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0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十周9千萬人確診 世衛:鬆懈防疫還太早
本土增16例 桃高是熱點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十六例本土確診病例,疫情熱點仍在高雄、桃園。公衛學者預估,台灣疫情的病例再生數(Rt值)大約在一點二,即一人可傳染一點二人,但因公衛防疫措施及檢測落實度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且春節期間持續接種疫苗,Rt值可望於二月十一日小於一,疫情走向收斂。但醫界認為這預估「有點樂觀」,春節長假之後恐有變數;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一日也表示,病毒還在變異,目前若鬆懈防疫力道還言之過早。物流爆群聚 桃園令停工昨增十六例本土確診病例,境外移入卅七例;本土病例以高雄八例最多,其次桃園七例都是某物流公司衍生六名員工、一名家屬確診;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勒令該物流公司停工,直到安全為止才復工。北市房仲群聚案再添一確診。雖然本土病例每天仍有十幾例,台大公衛流行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團隊成員林庭瑀表示,目前疫情的病例再生數(Rt值)約一點二,由於疫苗接種量和速率都表現良好,兩劑施打率已高於泰、英、美等國。第三劑雖然起步較慢,但速度很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也逾四成五,Rt值可望於二月十一日小於一,疫情走向收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公衛學者靠政府提供的數據認為疫情將收斂,他認為這「有點樂觀」,主要疑慮是春節期間可能還是有帶病毒的民眾在社區走動,但因無症狀、症狀不嚴重,或春節就醫不便而沒被發現,這些政府沒辦法掌握的人,或許才是決定疫情發展的關鍵。再者是過去民眾擔心重症,有疑似症狀或接觸史會較積極採檢;最近疫情走向輕症化,政府仍大範圍匡列、高強度隔離,一定會有反作用力,民眾心想「反正不嚴重」,就會逃避實名制、有疑似症狀也不想採檢。譚德塞:危險病毒演化中譚德塞說,Omicron變異株約十周前被發現以來,已造成九千萬人確診,超過二○二○年新冠肺炎爆發首年染疫人數的總和。世衛表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已出現在全球五十七國,重症情況並不比原型嚴重,可能比原始Omicron更具傳染力,目前鬆懈防疫力道言之過早。Omicron症狀較輕微,丹麥等歐洲國家已陸續放寬、甚至完全取消防疫措施,引起公衛專家憂慮。譚德塞說,大多數地區的染疫病歿率仍高,不該輕忽。過去一周,全球就通報兩千兩百多萬人確診,逾六萬人病故,「這支病毒很危險,仍繼續演化中」。
-
2021-09-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為何無法終生有效?專家解釋原因
麻疹疫苗一勞永逸,水痘疫苗效能可維持10到20年,破傷風疫苗效能達十餘年,但新冠疫苗才打完半年就要再打補強針。「華爾街日報」訪問專家,說明疫苗效能長短不一的原因。打疫苗的目的是要人體形成抗體與保護力,對抗自然傳染而不至於重病或死亡。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研究免疫反應的生物學教授安提亞(Rustom Antia)說:「好的疫苗會讓接種者接觸病毒也不會被感染,但並非所有疫苗都能達到這樣的理想效果。」疫苗效能分3種安提亞表示,疫苗效能可分三種,分別是預防感染和病毒傳播、預防染疫後重症和病毒傳播,以及只能預防重症。疫苗效能根據接種者身體的免疫反應強度、產生抗體消退之速、病毒或細菌是否變異,以及感染部位等多重因素影響。效能門檻是防止身體生病所需的最低抗體濃度,每種病毒和細菌都不同。抗體濃度是關鍵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教授斯利夫卡(Mark Slifka)說:「效能門檻攸關每毫升血液中的抗體或中和抗體濃度。」麻疹所需的抗體效能門檻在1985年驗證,當時一間大學生宿舍的學生因捐血活動而暴露於麻疹病毒環境;研究人員分析所有住宿學生體內的抗體發現,每毫升血液若含有0.02 IU抗體,便能預防感染。對破傷風與麻疹而言,疫苗產生抗體的強度與抗體消退的速度,使疫苗效能更持久;麻疹抗體緩慢消退,破傷風抗體較快退去,但疫苗讓身體產生高於門檻的抗體量,進而抵銷了抗體快速消退的影響。斯利夫卡說:「我們幸運地驗證破傷風、麻疹、白喉與牛痘的疫苗效能門檻,並藉由追蹤抗體濃度下降計算疫苗可維持多久,但目前對新冠病毒還無從得知。」誰是最有效疫苗綜觀歷史,最有效的疫苗利用複製病毒的方式,達成終身免疫力,如麻疹和水痘疫苗。非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和破傷風疫苗等立基於蛋白質的疫苗,其效能就沒這麼長,但往往可透過補強針的方法提高疫苗效能,不只新冠疫苗,破傷風和A型肝炎疫苗都有補強針。
-
2021-09-12 新聞.元氣新聞
911引發疾病 數萬人罹癌超越攻擊死亡數
九一一受害者賠償基金(Victim Compensation Fund,簡稱VCF)在九一一事件20周年前公布特別報告指出,比起恐怖攻擊事件當下死亡的人數,有更多人死於和此事件相關的疾病。「九一一事件過後數十年,數萬名應變人員和倖存者因為暴露於有害環境而生病或死亡。」司法部長加蘭德(Merrick Garland)在報告中寫道:「在我們紀念九一一恐攻20周年之際,承認那場悲劇的持續影響是很重要的。」九一一紀念館(9/11 Memorial & Museum)資料顯示,這起恐攻造成2977人罹難,另有19名劫機者死亡。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世貿中心健康計畫」報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近8萬1500名應變人員和近3萬600名生還者申請此計畫,獲得與攻擊相關後遺症的免費醫療觀察與治療,50州居民皆能申請。報告指出,慢性鼻竇炎是與攻擊相關的最常見疾病,已知2萬7250名應變人員和6200名生還者為此所苦,另有2萬4900名應變人員和近5200名生還者胃食道逆流,逾1萬4400名應變人員和9300名生還者罹患各類癌症。其他受害者因九一一事件而出現的症狀還有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1.25萬人 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超過1萬2500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近3500人產生焦慮,約3400人經歷重度憂鬱疾患。報告指出,獲得賠償的48%受害者罹患癌症,其中20%的人除了罹癌外還有其他疾病。根據「永不忘記英雄」法案(Never Forget the Heroes Act),VCF賠償九一一事件的倖存者、罹難者家屬、應變人員、清除後續殘骸的工作人員,以及恐攻當天暴露於遇襲環境中的所有人。報告指出,申請補償通過的比率為79%,VCF基金已賠償逾4萬人、發放逾89億元;2021財政年度,生還者申請案件接近4700件,應變人員申請者則逾3650件。VCF副事務長史黛芬妮‧藍薩姆(Stefanie Langsam)說:「對許多人而言,精神痛苦與生理疾病一樣難受,這些現在已成長為青壯年的受害者,從來不了解無病痛的人生;我們無法改變他們所處的情況,但我們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
2021-06-09 新聞.元氣新聞
相隔18年 阿茲海默新藥問世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七日批准有助減緩阿茲海默症認知退化的藥物「Aducanumab」,這是FDA自二○○三年以來首度批准阿茲海默症藥物。由美國藥廠百健與日本藥廠衛采共同研發的這種新藥,將以品牌名「Aduhelm」上市,經研究證實,可讓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期失智症雙雙獲得改善。Aducanumab是實驗室研發的蛋白質單株抗體,必須每隔四周透過靜脈注射,啟動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清除腦部β類澱粉蛋白斑塊。自二○○三年以來,沒有任何一款阿茲海默症藥物獲FDA批准,可見研發此類藥物的失敗率極高。這項批准案可能影響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及其家庭,肯定會在醫師、藥物研究員和病人團體間引起討論,正如Aducanumab研製過程也曾引發正反兩派論戰。支持者認為,此藥獲批准後,可望吸引各界更加關注阿茲海默症,帶動更多對此疾病療法的研究與投資。百健七日宣布,Aducanumab每人每年費用為五萬六千美元(約台幣一百五十五萬元)。該公司強調,這款藥品並不會治好阿茲海默症,但能讓患者的生活自理,並爭取更多寶貴時間與家人相處。反對派人士則表示,此藥品是否有效的數據資料薄弱,FDA批准反映出主管機關迫於病患及倡議團體壓力而降低審查標準。反對核准此藥的FDA顧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研究員亞歷山大對此決定感到「訝異且失望」,他說:「FDA存在根據紮實證據做決定的管控標準,但我認為他們對Aducanumab放行。」FDA藥品監管員坦言,此次新藥Aducanumab存在「後遺症不確定性」的問題,但此藥有助阿茲海默症患者清除腦內斑塊,可望延緩失智症。FDA藥品評估中心主任卡瓦索尼表示,審慎評估阿茲海默症對病患生活造成的劇變,「研究數據支持提供病患與照護者,使用這款藥物的選項。」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是失智症的兩大主要類型,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二○一九年的報告,估計全球失智症人數超過五千萬人。台灣失智症病患則約近卅萬人。
-
2021-04-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加打莫德納第三劑疫苗加強針 受試者:感覺良好
30歲男子黑頓(Ian Haydon)去年參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試驗並已接種第三劑疫苗加強針,他推文分享接種經驗,表示目前「感覺良好」,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熱烈討論與正向反饋;全美目前已有60人接種莫德納疫苗的第三劑加強針。黑頓告訴網路媒體商頁內幕(Business Insider),他與另外44人參與莫德納的新冠疫苗試驗,去年定期抽血檢驗,但必須待研究結果公布後才能知曉體內抗體濃度對病毒的長期免疫成效。全美已有60人接種第三劑加強針除了目前已獲授權的疫苗外,各藥廠因應變種毒株研發加強針;黑頓等60人已接種第三劑加強針,試驗結果將助科學家對抗下一階段疫情。他自述去年春季從同事口中得知疫苗試驗後,沒有多想便申請自願擔任受試者,並於去年4月8日接種首劑實驗疫苗,其劑量比目前授權使用的濃度還高出許多。「首劑注射平安無事」;黑頓說:「我記得手有點痛,隔天感到酸,很快就沒事了。」黑頓接種第二劑時,依然感到疼痛,卻在打針後12小時後高燒攝氏約39.4度、嘔吐、頭疼且肌肉痠痛。黑頓通報試驗熱線並緊急住院治療,經過點滴和鎮靜劑治療退燒後兩小時,情況好轉遂出院回家補眠;翌日,他中午醒來依舊不適,一度嘔吐後短暫暈厥,但他這次並未通報熱線;時至傍晚,高燒退去,嘔吐及頭痛的症狀減輕,隔天「基本上完全康復」。莫德納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的反應判斷,第二劑疫苗提供了與首劑疫苗相當的保護力,但副作用不會像黑頓這麼嚴重。即便經歷難熬的24小時,黑頓仍不後悔參與試驗。他說:「儘管經驗不好,知道受苦並未白費,值得慰藉;我們了解疫苗的劑量如何最有效,怎樣對人們最好、最安全。」黑頓本月接受第三劑加強針試驗,以期達到長期免疫之效。他說:「研究人員希望探討兩個問題,我們不知道加強針是否安全,也不清楚修正版的疫苗會有什麼副作用。」他接種了25毫克的試驗性加強針,這與莫德納因應率先在南非發現的B.1.351變種病毒推出的加強針濃度相同。黑頓1日接種加強針,所幸副作用並不像他接種第二劑時強烈,而是類似大多數人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幾天的感受,如手痛、低溫發燒、噁心、頭痛和疲勞,但24小時後就好了。人們透過社群媒體分享打疫苗後的感受,黑頓對於網友互動的熱烈程度感到訝異。他希望藉此討論,讓大家更注意科學新聞,尤其是疫苗發展。黑頓說,這些反饋都很正向,許多人聯繫他希望也成為疫苗受試者,但他坦言這些機會因地區而異,鼓勵人們關注所在地區的研究。「我接種的試驗性疫苗從無人知曉是否會成功,到幾乎每天都有數十人接種後自拍」;黑頓說:「看到對這個世界的真實影響,真的很酷。」
-
2021-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打1劑效力達85% 可放冰箱冷凍庫2周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19日表示,美國獲得緊急使用授權的兩款新冠疫苗都安全無虞;而以色列研究也顯示,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生產的新冠疫苗打一劑的效能就高達85%;此外,輝瑞內部測試顯示,疫苗能夠在一般冰箱儲存兩周,毋須像推行之初存放在嚴苛的極低溫環境,已向歐美監管單位提供疫苗標籤更改申請。截至18日已有4100萬人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約1620萬人完成兩劑接種。新研究的數據提供了諸多疫苗安全的證據,僅少數病人在打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CDC收集長期的全國疫苗監控系統及新的「V-Safe」疫苗安全監督系統數據,後者要求受試者每天上網回報症狀,以追蹤疫苗接種後續情況。CDC表示,V-Safe並未統一或完備,但期追蹤努力已經是「美國史上最強大且最全面」的疫苗追蹤系統。去年12月14日到上月13日,已有近1400萬人接種輝瑞-BioNTech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大多為醫療人員和長照機構的居民。CDC收到近7000起不良反應通報,但91%並不嚴重;考量普及程度的差異,報告中的第二階段疫苗反應只限輝瑞-BioNTech疫苗。接種疫苗後死亡的113個病例都是偶然且疫苗本身無關,78件發生在長照機構,近半數居民早已住院多時或在打疫苗時就已病入膏肓。在全球打疫苗對抗新冠病毒之際,新研究為疫苗方面貯存及其功效打了一劑強心針。刊載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以色列研究顯示,輝瑞-BioNTech疫苗打一劑之後便有85%的效能可避免染疫15到28天,此研究由以色列政府擁有的希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研究員觀察9000名受試者的結果後彙整分析而成。輝瑞與BioNTech原本建議使用者隔三周接種第二劑疫苗,以達95%的防護力;如今新研究證實單劑疫苗就有高效能,可望提供各界對於讓更多人打一劑疫苗爭論的解答。此外,輝瑞經過內部穩定測試發現,疫苗可存放在一般攝氏零下20度的標準冷凍庫;輝瑞已向歐洲及美國的藥物監管當局申請變更使用指南及藥物標籤規範,這樣有助擴大疫苗運送至較貧窮的國家,也不會因為儲存溫度不當而浪費了寶貴的疫苗。
-
2020-12-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就不會傳播新冠病毒?輝瑞主席不敢確定
在輝瑞藥廠(Pfizer)的新冠疫苗下周將首先於英國開始注射之際,該藥廠董事會主席博爾拉(Albert Bourla)表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還會不會傳染病毒,仍待進一步研究;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3日刊載的一篇研究顯示,接種生技藥廠莫德納(Moderna)研發之兩劑新冠疫苗者,三個月後體內仍有抗體,但濃度與年齡成反比。分為兩劑施打的輝瑞疫苗,已向FDA申請緊急授權,目前仍在接受審核,一般預料,本月底可望過關,年底前配送;臨床實驗顯示,輝瑞疫苗對於抵抗新冠病毒95%有效,在4萬4000名志願者體內耐受性良好。英國2日已核准輝瑞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博爾拉接受3日播出的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節目「今日熱線」(Dateline)訪問時,主持人霍特(Lester Holt)詢問:「若打了疫苗,還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嗎?」博爾拉回答:「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點我們尚無法確定。」另方面,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出的研究顯示,莫德納的新冠疫苗施打兩劑後三個月仍有抗體。莫德納總監札克斯(Tal Zaks)說:「這些數據讓我們對mRNA-1273對新冠病毒展現的高效能感到更樂觀,得以有效避免新冠肺炎持續。」莫德納的疫苗在第三階段大規模試驗中,已展現逾94%的效能;據此強勁結果,莫德納的疫苗本月稍晚可能獲得FDA授權緊急使用。疫苗專家目前仍未全盤了解新冠肺炎疫苗維護施打對象免疫力的時間,這項研究數據令人振奮。這些數據來自莫德納第一階段的志願者,研究人員公布第一批數據後仍持續追蹤抗體在受試者體內存在的時間。受試者接受第二劑疫苗接種三個月後,34名健康的成人體內仍有高濃度的中和抗體,這是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重要工具。抗體濃度會隨著接種者的年齡增長而降低,但此成果仍很樂觀。波士頓貝斯以色列狄根思醫療中心(BIDMC)病毒學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巴若奇(Dan Barouch)說:「90天的效期非常好,雖然長者體內的疫苗濃度較年輕人低。」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佛奇:不落實防疫 今秋將達30萬人病亡
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6日表示,白宮原本可以避免成為新冠肺炎熱區,批評川普總統輕忽新冠肺炎的嚴重性,將其比做流感;佛奇呼籲人們採取防疫措施,否則美國病歿人數可能介於30萬人到40萬人之間。佛奇接受「美利堅大學」(AU)甘迺迪政治聯盟(Kennedy Political Union)線上訪問時,被問到如何說服認為新冠肺炎是騙局的親戚時說:「看看白宮這周發生的事。」他說:「這是事實,就在那裡,每天都有更多人染疫,這不是騙局,這是遺憾的情況,因為這是原本可以避免的情況。」美利堅大學推文寫道,佛奇接受虛擬訪談時說:「如果我們不盡本分,到了秋冬,可能面臨30萬人到40萬人的新冠肺炎病歿情況。」目前已有超過754多萬人確診、至少21萬人死亡,華盛頓大學(UW)研究預估,時至12月1日恐怕會有30萬人逝世。佛奇表示,疫苗可能不會在明年夏季或秋季前普及。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上月出席參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時也表示,一旦疫苗獲准,分派疫苗需時六到九個月。推動政府疫苗發展計畫的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藥廠主管史勞依(Moncef Slaoui)8月寫道,3億計疫苗可能在明年中出現。佛奇5日在紐約客節(NY Festival)上說,因為疫苗普及的挑戰重重,或許要等到明年底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另外,佛奇6日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凱特秀(Kate Show)訪問時,責難川普將新冠病毒比做流感病毒,輕忽新冠肺炎風險的說法。佛奇說:「新冠肺炎的潛力與流感非常、非常不同,流感不會殺死100萬人,或還沒造成這樣毀滅性的影響;將新冠肺炎比做流感並不正確,初期有些類似症狀,但新冠肺炎比流感還強。」
-
2020-09-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僅6%直接死於新冠 94%死於潛伏病因」 美CDC報告掀議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美國新冠肺炎統計數據報告,在社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和困惑;報告指出,染疫死者中,僅6%的死亡證明書上唯一提及新冠病毒,94%的確診病患則死於新冠病毒以外的「潛伏病因和健康狀況」,也就是美國原本因為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會因此從18萬人遽降至不到1萬人。川普總統日前轉推陰謀論團體「匿名者Q」(QAnon)支持者發布的不實訊息,指稱所有染疫者中「僅6%死亡」,由於發文內容嚴重扭曲CDC統計報告,推文已遭推特移除。CDC指出,全美染疫死亡案例中,只有9683例的死亡證明書上,列舉唯一致死原因為新冠病毒,其他約94%民眾則在感染病毒後,潛伏病因狀況急轉直下,導致死亡。CDC指出,除了新冠病毒以外,每起死亡案例約有2.6種其他健康狀況或原因。65歲以上的長者常有潛伏健康狀況,如糖尿病、肥胖、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等,前述狀況的死亡風險往往比新冠病毒來得高。「匿名者Q」支持者「梅爾Q」(Mel Q)在推特發文指稱,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當中,僅6%導致死亡,其他死亡案例的死因「都是其他重大疾病」;「梅爾Q」的推文中聲稱,CDC「已悄悄更新數字統計」。川普30日轉推「梅爾Q」的推文,但推特認定推文含有不實內容,觸犯推特使用規定而移除。這不是川普第一次轉推關於新冠肺炎死亡率的推文,他曾轉推競選團隊資深顧問珍娜‧艾里斯(Jenna Ellis)上月29日的推文,內容也攸關染疫死亡統計的不實訊息,但該推文並未遭移除。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UNC-Chapel Hill)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麥克納馬拉(Ryan McNamara)推文寫道,「那些謠傳『只有6%人死於新冠病毒』或類似衍生言論的人,不了解傳染病如何運作;許多人居心叵測的操控,同樣一群人自2月以來忽視傳染病大流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31日,美國超過602萬7111人確診、已知至少18萬3499人死亡。
-
2020-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病毒居家檢測工具 食藥局將核准
定期檢測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者,可能扭轉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本周為新冠肺炎居家檢測敞開大門,讓居民快速、便宜且可以完全在家進行檢測是否染疫,前提是企業不會覺得相關規定太複雜。FDA局長哈恩(Stephen Hahn)發表聲明,宣布FDA將核准居家檢測時說:「這類型的檢測將成為對抗新冠肺炎的規則改變者,且可能成為國家邁向重啟的關鍵。」在此之前,FDA尚未允許任何個人或企業販售居家檢測用品。實驗室能準確檢測新冠病毒,但通常受限有新冠肺炎症狀者,且經常需要幾天後才能得知結果,屆時受檢者可能已經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他人。其他檢測較快速但昂貴,且不太可能經常做;以麻州一間診所為例,若無保險負擔,快篩一次要價160元。新冠肺炎帶原者往往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且病毒的感染能力在症狀出現前幾天最強。每周一次或兩次的居家僅測可能讓人們在外出上班上學、搭飛機、參加聚會或探望老人家之前,先自我檢測,讓受測者及時了解是否遭感染,確保自我隔離,以免感染他人。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檢測專家拉雷默爾(Daniel Larremore)說,FDA將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一步,且可能鼓勵企業追求更廉價、快速的居家檢測。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專家米納(Michael Mina)指出,FDA的指南模板讓這類檢測很難普及。指南模板詳述樣本要如何在檢測者毋須自行將樣本送到實驗室的情況下,收集、分析並呈現結果,同時要求準確率還不能低於實驗室的標準太多。美國病理學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主席艾蜜莉‧沃克(Emily Volk)說,目前的簡易快篩可能會有20%的漏網之魚,需要實驗室重複檢測確認,而這些結果通常數日才會出爐。
-
2020-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年底前可望有疫苗」 佛奇面對批評平常心:專心防疫別胡鬧
白宮抗疫小組領導人佛奇(Anthony Fauci)15日預測,美國今年底將達成研發出新冠肺炎疫苗的目標,不會被中國搶先,但他也希望中國能研發成功;在美國多州疫情轉趨嚴重下,似已淪為白宮抗疫成果不佳代罪羔羊的佛奇表示,現應聚焦防疫,不會受到謾罵言論的影響。新冠病毒在全球已感染至少134萬人,造成超過58萬人死亡,多數公衛專家認為,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是終結疫情的唯一方法;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接受「路透」(Reuters)專訪時表示,雖然無法保證(疫苗推出的確切日期),「但有預測時間表,感覺很好」。製藥公司Moderna14日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的初階成效良好。佛奇說,Moderna的結果特別有希望,因為疫苗顯然可保護天然傳染(natural infection)的情況。27日將進入最後測試階段的Moderna候選疫苗,是全球百餘疫苗研發之一,且是極少數獲得白宮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神速任務」(Operation Warp Speed)經費的候選疫苗,計畫明年1月前運送超過三億劑疫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佛奇成為人們信賴的抗疫指揮官,卻因反對倉促過早重啟美國經濟,遭到川普總統和共和黨盟友的批評。被問到如何應對相關批評時,佛奇說:「我不讓謾罵言論影響我,我們專注疫苗與療法研發和臨床試驗。」在美中競逐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競賽方面,佛奇不擔心中國率先通過終點線,不諱言希望中國也能成功。佛奇說,希望多種成功的候選疫苗得以普及,「我不擔心誰先做到」;然而,就算疫苗成功觸發免疫反應,效果能持續多久也是個問題,「此問題尚無解,我們才經歷疫情六個月」;他說,可能需要一年,免疫問題才有解答。對於白宮猛烈的批評,佛奇在「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15日出刊的訪談中表示,國家必須聚焦病毒擴散,「而非人們在玩的遊戲。」被問到聯邦對於疫情的反應實情時,佛奇說:「我們幾乎必須重新開始,並說『好,讓我們停止胡鬧』;我們必須向前看,設法確保下個月不會再蹈加州、德州、佛州和亞利桑納州的覆轍。」
-
2020-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病例5天增百萬 譚德塞:太多國家防疫方向錯誤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十三日突破一千三百萬例,且五天就增加一百萬例,凸顯許多國家抗疫正節節敗退,包括美國加州等地已重新實施封鎖避疫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各國若不嚴格防疫措施,全球疫情將持續惡化,生活不可能恢復常態。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表示,許多國家朝錯誤方向前進,若不嚴格防疫,疫情只會每況愈下。譚德塞說:「坦白說,太多國家走上錯誤方向,病毒依然是頭號公敵;若不遵守基本原則,疫情大流行只有一個發展,即越來越嚴重。」世衛十二日通報全球新增病例逾廿三萬例,創單日新高。譚德塞說:「坦白告訴各位,在可預見未來,不可能恢復『原有的常態生活』。」BBC報導,由於疫情再度升高,全球數千萬人再度被迫回到封鎖避疫生活。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加州州長紐森十三日撤回重啟計畫,下令餐館、酒吧、博物館、動物園、健身房、髮廊、美甲店、宗教場所、電影院,以及非民生必須商業即刻停止室內活動,再次重啟日期不明。俄勒岡州州長布朗十三日禁止十人以上室內集會,並要求人們未能保持社交距離時戴口罩,德州、密西根州和佛州則對酒吧實施禁令。印度邦加羅爾、伊朗德黑蘭相繼宣布封城避疫七天,澳洲墨爾本也重新實施避疫限制。專家表示,夏季熱浪逼得人們躲進有空調的室內,但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若未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恐成為新冠病毒溫床。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佛奇:美新冠患者平均年齡 降至15歲
白宮抗疫小組重要成員佛奇(Anthony Fauci)6日表示,陽光帶州的新冠肺新確診病例,平均年齡降至15歲,此波疫情為首波疫情的延伸,而非第二波;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免疫學教授奧特曼(Danny Altmann)說,新冠肺炎免疫力僅占感染社區人口的10%到15%,免疫並非抗疫策略且抗體效果很短。佛奇與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院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共同開問答時段時表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必須馬上強調。」德州與佛州每日新確診病例高達數千人,住院人數持續增加;新病例隨著各州5月初經濟復甦後增加,年輕人齊聚的酒吧與餐館被迫再度關閉或改在戶外用餐及外賣。官員表示,年輕人不戴口罩,而且未保持社交距離是染疫傳疫的主因。佛奇說:「如今感染的平均年齡是15歲,較之前紐約、紐奧良及芝加哥的情況還糟。」佛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說,新病患的年齡中位數達到創新低的33歲,佛州在國慶假期周末通報創新高的病例;相較之下,佛州3、4月的病患年齡中位數為50多歲到60多歲。德桑提斯說,新冠肺炎致死率在Y世代與千禧世代中極低,許多人無症狀,「因為21歲且可能無症狀,不代表不會感染別人,這是我擔心的事。」奧特曼6日接受「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節目「歐洲財經論談」(Squawk Box Europe)訪問時說,「新冠肺炎免疫看似脆弱,人們可能免疫幾個月,接著逐漸減弱,這不是『安全帶』;新冠病毒很邪惡,對它免疫令人困惑且短暫。」佛奇也表示,新冠病毒不像其他病毒,人類從抗體或疫苗中,獲得對新冠病毒免疫力的時間不長。
-
2020-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最可能染疫!科學家點名3大「超級傳播場所」
科學家警告,餐廳、連鎖速食店和飯店是人們最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三大場所,在經濟緩步重啟之際若未能嚴加規範這三類場所,恐在第二波疫情造成更死亡案例。來自波士頓貝斯以色列狄根思醫療中心(BIDMC)、賓州州立大學和賓州大學研究人員撰寫的新研究,分析8州91萬8094家企業,自1月22日到5月22日的新冠病毒傳播狀況,並以郡為單位,比較疫情前後的消費者行為;這8州分別是麻州、羅德島州、康乃狄克州、新罕布夏州、佛蒙特州、緬因州、紐約和加州。研究人員根據聯邦人口普查局 2018年的「美國社區調查」(ACS)數據,詢問受訪者前往餐廳、連鎖速食店和飯店的頻率和每次停留多久時間。整體結果顯示,8州187個郡有15萬6307家企業被視為超級傳播者,其中11萬6605間為內用餐廳、2萬6196間為有限服務型(limited service)餐廳,如熟食店、連鎖速食店和外帶商店,還有1萬3432間飯店和汽車旅館。科學家指出,餐廳、連鎖速食店和飯店為「超級傳播」企業,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擁擠,且人們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也解釋了,人們一周可能外食達四次的美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原因。紐約和加州是美國兩大疫情「重災區」,這兩大人口稠密的州也是餐廳密度最高之處,全國餐廳協會(NRA)統計,加州的餐廳數量以8萬7225間高居全美之冠,紐約州則有5萬8027間餐廳。目前全美仍有38州禁止餐廳恢復內用,在大多數的州也只允許餐廳恢復25%到50%的營運比率,且內用桌子必須間隔六呎。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即所謂的「超級傳播」事件,在大多數案例中,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可追蹤至單一「超級傳播者」,超級傳播者發生的機率約是一般確診者的10%。超級傳播的理論眾說紛紜,但無定論;有人認為,超級傳播者的免疫系統無法遏止新冠病毒;也有人說,這群人的免疫系統可能很好,遂未出現一般感染者會出現的症狀並傳染給其他人。科學家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餐廳、速食店及飯店的數量息息相關,警告這三大場所若未能嚴加管制,恐在第二波疫情造成更多人死亡。
-
2020-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新冠風險最高的地方 竟是…自己家!
保護自己免於接觸新冠病毒的方式很多,包括勤洗手、戴口罩、與人保持六呎社交距離,但風險最高之處竟是自己家。達特茅斯麻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動物傳染病免疫學教授布羅馬吉(Erin Bromage)以「風險,了解、避免」為題,在部落格中討論人們預料之外的高風險區域。在重啟經濟之際,人們聚焦防疫,但風險最高之處竟是自己家。布羅馬吉說,數據顯示大多數人是在家被感染;他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說:「主要是許多人聚在空氣流動不佳的密閉空間,多人齊聚講話或唱歌就會汙染環境。」案例研究顯示,回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主要感染源多為職場、大眾運輸、社交群聚和餐廳等室內環境,空氣不流通,多人長時間處於同一環境。部分大爆發,若排除療養院,則可追溯至監獄、宗教儀式、合唱排練、室內體育活動或生日派對。布羅馬吉說:「很多人在密閉空間呼吸、吼叫,就會導致疫情爆發。」暴露於病毒中並不代表就會被感染,是否會被感染取決於環境中的病毒濃度和暴露於病毒中的時間。布羅馬吉寫道,「慢跑者可能不會因為深呼吸而吸入更多病毒,因為他們的跑步速度大幅縮減了暴露時間。」科學家形容暴露於病毒中導致感染的量為「感染劑量」,雖然他們仍在了解多少病毒顆粒會造成感染,但知道病毒透過打噴嚏、咳嗽等動作在空氣傳播,布羅馬吉說嘴巴出聲愈用力,噴出的呼吸飛沫就愈多,也噴得愈遠。大聲說話噴出的飛沫不像唱歌那麼多,但打噴嚏噴出最多, 若在密閉空間則更容易感染。
-
2020-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聰明防疫 車內消毒秘訣有這些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車輛成為人們外出的「保護泡沫」,在居家消毒過後,車子也必須滅菌,確保交通工具不會把病毒帶回家。消費商品評鑑權威雜誌「消費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指出,車內經常觸碰的表面是最需要消毒之處,包括內外車門把手、方向盤、排擋桿、方向及雨刷桿、任何按鍵及按鈕、座椅調節器、安全帶、鏡子、座位扶手及各種把手等。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居家消滅新冠病毒的基本工具包括肥皂、水、酒精,以及含有至少70%異丙醇(isopropyl)的消毒濕巾,是最有效的汽車消毒利器。洗手要洗20秒,清潔車體內部表面也一樣;消毒產品需要多幾秒的時間才能殺死病毒,清潔車內部時,倒了清潔液後多等一下再擦拭。戴上一次性手套進行清潔,以防污染。大多數仿皮和皮椅有預防氨基鉀酸酯的塗層,太常用以酒精為基底的清潔產品擦拭可能破壞塗層;肥皂因此成為纖維和皮革座椅最安全的清潔選項。溫和的擦拭車體內裝,確保不要大力摩擦;用少量的水,才不會浸濕座墊。就皮椅而言,清潔後打開冷氣加速除溼是防止龜裂的好方法。多花點時間清理方向盤,租車網CarRentals.com研究顯示,方向盤的病菌為公共廁所馬桶座墊的四倍。最後別忘了,車窗關閉時,新冠病毒會在車內累積。若有染病乘客咳嗽,每咳一次病毒濃度就會在車內提高。不過車窗只要保留三英寸的通風空間,就可使病毒消散。所以下次無論你是開自己的車或搭別人的車,即使車內沒有人不舒服,也最好開點窗以保健康。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太狡詐!從頭到腳都攻擊 連醫師也摸不透
67歲的盧梭(Garvon Russell)因身體不適,到紐約市一家醫院掛急診,結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但他的身體從頭到腳都遭病毒攻擊,令醫師不解。盧梭對抗病魔期間,出現肺浸潤、血管缺氧、腎衰竭、左腳血栓塞而臃腫等症狀;已退休的他兩周後幸運出院,說道:「住院期間很無聊。」隨著新冠肺炎患者人數增加,醫師也在學習新冠病毒如何從感染肺部,可能造成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有些病患則像盧梭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病毒轉移並攻擊腦部、腎臟、心臟、血管和消化系統。部分病患會出現突發性中風、肺栓塞或心臟病症狀,也有人腎衰竭或腸道發炎。病毒也會感染神經系統,引發痙攣、產生幻覺或失去味覺和嗅覺,造成孕婦流產等。新冠病毒的影響遠超過醫師對病毒感染的認知,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厄文醫學中心(NYP/CUIMC)腎臟學醫師瑪雅‧拉奧(Maya Rao)說: 「新冠病毒似乎攻擊許多系統,我們不清楚每個人會發生的症狀。」拉奧正在醫治出現腎衰竭症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患。波士頓貝斯以色列醫院(BIDMC)神經學醫師薩林(Magdy Selim)收治出現中風症狀確診病患;他說:「有時候,每個嚴重的感染看起來都類似這種,但並非所有症狀都發生在同一名患者身上,這些是病入膏肓的病人。」部分年輕的病患的症狀表現不明顯,身體也相對健康;部分兒童則出現類似「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的症狀,出現心臟和腸道急性發炎。嚴重發炎是大多數新冠肺炎嚴重病例的普遍臨床症狀,可能造成血栓塞等併發症,就算是年輕力壯的病患也會因為迅速且廣泛的栓塞導致中風和肺栓塞。荷蘭一篇發表於「血栓形成研究」(Thrombosis Research)期刊的報告顯示,49%入住加護病房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現栓塞併發症,大多為肺栓塞但也有部分中風病例;出現前述併發症的病患,死亡機率為出現其他併發症病患的5.4倍。研究第一作者、萊登大學醫學中心(LUMC)內科與血管藥物專家克洛克(Erik Klok)說:「我們對於所見情況相當訝異,這不是一般流感會出現的情況。」研究中訪問的33歲的確診病患賽琴‧亞歷山卓(Sagine Alexandre)沒有中風病史,她的復原情況良好,不僅左臂恢復力氣,還能下床走動;她自4月1日住院起就沒再親自見過家人,「缺乏親友陪伴,很難對抗病魔,多虧了視訊電話,那是我(接受治療期間)所擁有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