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陳雨鑫
共找到
1980
筆 文章
-
-
2020-07-04 癌症.肝癌
治療晚期肝癌 長庚質子併免疫療法
60多歲的林先生兩年前體重驟降,腹瀉、食欲不振,體重一下子掉了8公斤,但他自認身體硬朗,不願就醫。家人苦勸下,兩年後終於就醫檢查,發現原來體重驟降等徵兆竟與肝癌有關,一確診就是肝癌晚期,癌細胞已轉移肺部。為了提高存活率,他接受質子併免疫治療,8個月後肝臟腫瘤消失。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表示,林先生被檢查為肝癌後,先接受化學栓塞治療,但效果不彰,病情持續惡化,轉診至林口長庚時,肝癌已經轉移,為了幫助患者消滅肝癌,決定先接受質子治療,縮小肝腫瘤,再配合免疫療法。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主任張東杰表示,以質子治療搭配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癌,過去三年,該院總計收治25例,控制率達八成,患者存活率也提升。侯明模說明,免疫治療搭配精準控制能量深度的質子射線,對晚期或較大腫瘤、肝功能稍差的患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林口長庚自2015年底開始啟用質子治療,從接受質子治療的600多位肝癌病患成功經驗發現,由於質子具有精準的特性,病患治療後兩年內肝癌局部控制率達94%。對於比較棘手、大於5公分的肝癌,控制率亦可達到93%;但大的腫瘤有比較嚴重的皮膚及腸胃道的副作用。對於腫瘤第四期、較大腫瘤、肝功能差及年紀較大等不能進行其他治療的病人,可考慮接受質子治療。侯明模呼籲,肝癌晚期也不要放棄希望。
-
2020-07-02 科別.精神.身心
睡回籠覺 影響生理時鐘 恐致失眠
許多民眾都有睡回籠覺的習慣,特別是家庭主婦送完小孩後,終於有自己的時間,有些媽媽會選擇再睡一下,醫師提醒,睡回籠覺的習慣,恐大大影響生理時鐘,身體內分泌系統也可能因此混亂,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嚴重將會導致失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守宏表示,連續的睡眠與片斷睡眠相比,連續性睡眠的品質遠優於片斷性的睡眠。睡眠結構分為非快速動眼期以及快速動眼期,入睡後,會先進入到非快速動眼期,非快速動眼期分一到三階段,睡愈久進入階段愈後期,身體也愈放鬆,睡眠時間超過90分鐘後,則會進入到快速動眼期。黃守宏說,睡醒後,再睡回籠覺,需要再花時間重新進入睡眠結構,每個人回籠覺的時間不一,若一睡就是一個多小時,此時再醒來,身體將會比沒有睡的狀態還要累,主要是進入到深層睡眠後,身體分泌褪黑激素幫助放鬆身體,此時又醒來,等於打亂生理時鐘,長期下來就會使身體處於混亂的狀態,連帶影響原本睡眠時間的睡眠品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周百謙表示,若要睡回籠覺,建議以30分鐘為限,與午睡時間一樣,不能太長,不過出現回籠覺的行為,也得思考是否是正常的睡眠品質不佳導致,常見的因素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焦慮或手機成癮症,若發現白天常常想睡,可以尋求醫師的幫助找出原因。黃守宏說,睡前滑手機「最傷睡眠品質的習慣」,手機的藍光會阻止腦部分泌褪黑激素,加上手機提供大量的資訊,會讓大腦轉個不停,影響睡眠品質,因此,睡前30分鐘,最好不要用手機好好放鬆。
-
2020-06-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防沙門氏菌汙染 豬肉配送需溫控標準
溫體豬運輸不當恐致沙門氏菌增加,但豬肉運輸是否訂出「溫控」標準,農委會、衛福部食藥署討論多年。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已建置豬肉生產的冷鏈物流體系,讓豬肉從運送到被購買過程中都能維持一定溫度,確保食品安全。食藥署強調,將配合農委會,修訂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強制規範。深夜的高速公路上,經常可見到掛滿剛屠宰好的豬體運輸車,林口長庚醫師邱政洵呼籲,豬肉屠宰後的運送過程、傳統市場販售肉品的單位都應該要進行溫度管控,才能站在預防角度,避免沙門氏菌造成感染。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王繼緯表示,依GHP的規範,豬肉出屠宰場後,車輛要能夠避免日光直射,避免劇烈溫度變動、車輛不得積水等,只是溫體豬並未強制要求要溫控。近年溫體豬風險不斷被討論,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傅映先也表示,運輸物流將是未來管理重點,GHP也會將冷鏈措施列入修正內容中。王繼緯強調,民眾若看見運輸車大刺刺掛著屠體載送,沒有遮蔽,這都違反GHP規定,民眾可檢舉,依食安法要求限期改善,不改將開罰六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鍰。
-
2020-06-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菜市場買肉 留意沙門氏菌威脅
雞蛋常被認為是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感染元凶,林口長庚團隊追蹤三年發現,傳統市場販售肉品的威脅高於雞蛋。醫師針對豬肉產業鏈採檢,發現肉品從屠宰場出場後,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含量增加。避免非傷寒性沙門氏菌造成感染,建議民眾選擇冷鏈保存豬肉,並注意烹煮避免交叉汙染。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感染與吃下遭汙染食物有關,好發於夏季,目前全球病例都有增加趨勢。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過去曾發生病死豬流入市面,使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患者飆升,但去除豬霍亂沙門氏菌因素後,患者仍不斷增加,林口長庚每年收到個案平均達六百例。為了解原因,邱政洵與其團隊調查感染個案,發現除了購買散裝蛋,大多數患者都有到傳統市場購買肉品習慣,進一步分析風險,又發現有在傳統市場購買肉品習慣者,風險較高。研究團隊以豬肉為主要標的,從活體、屠宰、運送、販售、食用等多點採集沙門氏菌,發現肉品一進入運送端,沙門氏菌含量就開始增加,同時發現運送車上掛鉤、籃子、車體內都驗得到沙門氏菌,若加上「高溫」助長細菌量馬上倍增。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感染醫學會「感染症論壇」期刊。邱政洵說,許多民眾烹煮過程中恐出現交叉汙染,例如主婦料理豬肉後,若沒有妥善清洗刀具、沾板、雙手,又去幫孩子泡牛奶,臨床就曾出現不到一歲嬰幼兒感染案例。別以為非傷寒性沙門氏菌風險不大,邱政洵說,近年台灣非傷寒性沙門氏菌的用藥,抗藥性日益嚴重,後線的奎諾酮類抗生素抗藥性可達二到三成、第三代頭孢黴素抗藥性也已達到一成,恐成我國公衛新危機。
-
2020-06-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別怪雞蛋!避免沙門氏菌感染 醫師提醒注意豬肉保存
雞蛋常被認為是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感染元凶,林口長庚團隊追蹤三年發現,傳統市場販售肉品的威脅高於雞蛋。醫師針對豬肉產業鏈採檢,發現肉品從屠宰場出場後,非傷寒性沙門氏菌含量增加。避免非傷寒性沙門氏菌造成感染,建議民眾選擇冷鏈保存豬肉,並注意烹煮避免交叉汙染。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感染與吃下遭汙染食物有關,好發於夏季,目前全球病例都有增加趨勢。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過去曾發生病死豬流入市面,使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患者飆升,但去除豬霍亂沙門氏菌因素後,患者仍不斷增加,林口長庚每年收到個案平均達六百例。為了解原因,邱政洵與其團隊調查感染個案,列出可能的食物感染源,追蹤個案生活區域、飲食習慣等,發現除了購買散裝蛋,大多數患者都有到傳統市場購買肉品的習慣,進一步分析風險,又發現有在傳統市場購買肉品習慣者,風險較高。 研究團隊以豬肉為主要標的,從活體、屠宰、運送、販售、食用等多點採集沙門氏菌,發現肉品一進入運送端,沙門氏菌含量就開始增加,同時發現運送車上掛鉤、籃子、車體內都驗得到沙門氏菌,若加上「高溫」助長,細菌量馬上倍增。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感染醫學會「感染症論壇」期刊。邱政洵說,許多民眾認為,食物只要煮熟就不用怕沙門氏菌,但烹煮過程中恐出現交叉汙染,例如主婦料理豬肉後,若沒有妥善清洗刀具、沾板、雙手,又去幫孩子泡牛奶,臨床就曾出現不到一歲嬰幼兒感染案例,嬰幼兒免疫力差,更增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別以為非傷寒性沙門氏菌風險不大,邱政洵說,近年台灣非傷寒性沙門氏菌的用藥,抗藥性日益嚴重,後線的奎諾酮類抗生素抗藥性可達二到三成、第三代頭孢黴素抗藥性也已達到一成,恐成我國公衛新危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近年非傷寒性沙門氏菌抗藥性已有下降現象,將與食藥署合作共同管控。
-
2020-06-28 新聞.食安拉警報
豬肉配送需要溫控 食藥署:盡快製訂定標準
溫體豬運輸不當恐造成沙門氏菌增加,但豬肉運輸是否訂出「溫控」標準,農委會、衛福部食藥署討論多年。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已建置豬肉生產的冷鏈物流體系,讓豬肉從運送到被購買過程中都能維持一定溫度,確保食品安全。食藥署強調,將配合農委會,修訂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強制規範。深夜的高速公路上,經常可見到掛滿剛屠宰好的豬體運輸車,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呼籲,豬肉屠宰後的運送過程、傳統市場販售肉品的單位都應該要進行溫度管控,才能站在預防角度,避免沙門氏菌造成感染。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王繼緯表示,豬肉出屠宰場後,運輸、販售為食藥署管理職責,依照GHP的規範,車輛要能夠避免日光直射,避免劇烈溫度變動、車輛不得積水、屠體不得接觸車體或地面、保持衛生乾淨等,只是溫體豬並未強制要求要溫控。王繼緯表示,溫體豬,顧名思義是「溫體」,過去農委會認定上沒有要求冷鏈,只是近年溫體豬風險不斷被討論,農委會與食藥署已討論是否強制要求溫控。不過,他也指出,若法律制定嚴苛,第一線設備未能到位,也無法達到效果。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傅映先表示,運輸物流將是未來管理重點,GHP也會將冷鏈措施列入修正內容中。王繼緯強調,民眾若是在高速公路上,看見運輸車大刺刺掛著屠體載送,沒有遮蔽,這都違反GHP規定,民眾可以檢舉,依食安法將要求業者限期改善,限期不改將可開罰六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鍰。
-
2020-06-28 科別.骨科.復健
衛福部核淮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長輩的夢魘,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也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我國每6.5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衛福部前年9月通過特管辦法後,開放細胞療法,如今細胞療法也能用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亞東醫院與長庚醫院先後通過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改善疼痛。林口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會愈高,50歲以上發生率為二到三成,70歲以上就會增加到七成,女性發生率遠高於男性。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感、關節僵硬、關節腫脹等,會讓患者不願外出,且也會增加跌倒骨折的機率。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年紀的因素以外,其餘像是過胖、經常要搬運重物導致關節長期負重,或常常要屈膝的工作,曾骨折或脫臼等都會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步會採取肌力訓練,加強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減少關節受損的機率,不過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通常都是「痛到受不了」才來就醫,改善疼痛感往往是患者的重點訴求。一般改善疼痛的方式是開立消炎止痛藥,有些嚴重一點的患者會接受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或是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注射(PRP),張毓翰說,不同的治療方式都有優劣,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對腸胃道會有傷害,而玻尿酸或PRP的效果則是因人而異。隨著細胞療法的開放,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也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但缺點是要價不菲,一個關節20萬元以上。張毓翰說,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建議是「非」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使用,嚴重到若要置換人工關節者,此方法不建議使用。張毓翰說,細胞治療目前仍屬於「高端醫療」,初步認為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比PRP顯著,根據研究八成患者使用後有改善疼痛感,但價格實在太高,主要貴在實驗室培養幹細胞的費用,也期待未來成本降低,使用人數可以更加普及。
-
2020-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二波防疫策略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是關鍵
全球疫情仍未趨緩,南韓、英國等皆出現解封後感染人數上升跡象,部分國家發展出「與病毒共存」的新生活方式。國內的第二波防疫策略是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防疫維持現行措施,另外將視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再與專家討論,擬定下一波防疫策略。台灣自六月七日宣布解封後,國內相關防疫措施陸續解禁,因應防疫新生活,實聯制、量體溫、保持社交距離與戴口罩、勤洗手等日常防疫作業成為社區常態。面對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莊人祥表示,防疫維持現行措施。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時曾指出,民眾對疫苗期待深,但該有的防疫作為不能輕忽,只要有七成以上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定沒有問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逾六個月,各國面對疫情反撲皆有新措施,例如日本日前在東京、大阪進行各約萬人的抗體檢驗,分別測出百分之零點一、百分之零點一七的人,體內有新冠病毒抗體,若以東京人口數計算,推測至少有一萬人感染,但東京實際確診者不到六千人,顯示社區中有不少無症狀感染者。蘇益仁建議,應選擇北高兩市進行各三千人的小規模抗體檢驗,檢視社區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有助冬天疫情反撲時的防疫與篩檢策略。莊人祥表示,尊重學者建議,將視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再與專家討論,擬定相關防疫政策。蘇益仁說,新冠肺炎與流感不同,全球各地感染程度不同,但約兩成患者會變重症、約百分之五死亡,年底前疫情恐再由南半球回到北半球、亞洲地區。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新冠病毒即使病毒量極低也具有一定傳染力,美國一例小兒洗腎患者,入院前疑染新冠肺炎,醫院採高規格隔離治療,後續確診為弱陽性,但即使醫院強力阻擋,仍造成院內一人發病,擴大採檢院內醫護,發現十三人體內出現抗體。何美鄉認為,我們並非住在無菌室,一直有高度可能性被感染,政府應告訴民眾如何避免成為重症病例。夏天是整備期,政府要調整醫療能量,未來輕症與無症狀者無須住到採檢陰性才離開隔離病房;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高危險群須減肥、控制血壓及血糖等,政府與個人雙管齊下,才能在第二波疫情中殺出重圍。
-
2020-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 全球競速 台灣今秋才要人體試驗
新冠病毒疫苗是解救全球重回正常生活之希望所繫,但疫苗研發至今,尚未有好消息。全球目前已有十多個疫苗研發單位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但我國國衛院、中研院及三家生技業者投入疫苗研發,最快今年秋天才可能進入人體試驗。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台灣疫苗研發進度,「真的太慢了。」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疫苗是未來防疫的武器,不過現在全球研發疫苗的單位,大約有一百多個,逾十件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包含核酸疫苗、重組病毒疫苗、不活化病毒疫苗、次單位疫苗。美國政府出手協助三大藥廠Moderna、阿斯特捷利康及嬌生研發的疫苗展開第三階段人體試驗,目標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確定疫苗安全性及效果;而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疫苗已在四月進入臨床試驗,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發的疫苗也將在七月進行臨床試驗。德國官員對法新社說,疫苗可望在年底前研發完成。德、法、荷、義等國政府已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約,以確保歐盟獲得三億劑疫苗,預定年底前開始配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努力跟英美藥廠交涉確保能取得疫苗,最快從十二月起到明年上半年讓日本民眾接種。中國疫苗研發同樣也有進展,中國科學院研發的重組型疫苗(CHO細胞)已獲批准可臨床試驗,而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發的核糖核酸(mRNA)在上周也已獲得臨床試驗資格。梁賡義表示,疫情爆發後,國衛院就運用四種技術平台同步開發疫苗,目前其中一技術平台已與國內某生技公司合作,近期已有好消息,最快下周將對外公布。至於我國疫苗研發的速度,他表示,國內最快也要秋天之後才有機會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美英等國對於研發疫苗皆採取緊急措施,蘇益仁批評,台灣進度實在太慢,目前台灣疫苗廠開發的疫苗雖已看到中和抗體,但八月才會進入臨床試驗,即使過程順利,最快也要到明年初才有疫苗誕生。若今年十月時新冠疫情再度爆發,台灣只能靠運氣抵擋第二波疫情。
-
2020-06-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沒檢疫過、趴趴走也申請防疫補償金 衛福部退1087件
體恤配合防疫檢疫制度,我國從3月23日起,只要因疫情接受居家隔離、檢疫者,可以領取每天1000元的防疫補償金,但傳出有人詐領防疫補償金,衛福部社工司表示,受理10萬多件的申請,核准8萬1800多件,被駁回有2900多件,多數是資料檢附有問題,但其中有1087件為「非居家檢疫者」。社工司科長詹恆表示,這1087件非居家檢疫者也來申請,分析原因一種為「故意」,另一種是資訊落差,有部分是在機場被建議應該要「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聽到要管理就以為是要關在家中14天,自行把檢疫強度提高到居家檢疫規格,因此認為自己符合居家檢疫的資格而來申請。衛福部認定需要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是依照地方衛生單位開立的居家檢疫或是隔離單,要有此單據才符合最基本的資格;另一種分析應該是故意,想嘗試闖關看看。詹恆表示,在所有駁回的2900多件數中,有114件是因為「非必要出國」返國居家檢疫者,詹恆表示,指揮中心於3月17日提出非必要出國情形,必要係指奔喪或出差,因此在3月17日後出國返國者,必須證明出國的目的性。其餘被退件的原因為重複請領,詹恆表示,重複請領的有258件,分析應該是送件時誤按了2次,另有86件是符合居家檢疫的資格,但卻趴趴走,遭地方衛生單位開罰者,依照規定,需遵守居家檢疫規定才能領取每天1000元的資格。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6月23日中午12點為止,有10萬4600多件,其中8萬4800多件完成審核,有8萬1800多件通過審核,2900多件被退件,依照審核通過的件數,將核發10億8187萬多元,平均每人可領取1萬3227元。詹恆呼籲,符合居家檢疫資格者,二年內都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也建議民眾蒐集好資料再申請,以免需補件增加來回申請的時間。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尿路結石治療 4大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非不得已才動刀 震波碎石門診搞定健保資料顯示,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名醫療院所,林口長庚排名第一。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的病患來源多是自行就醫、轉診次之,多數可採取保守療法,或門診震波碎石手術處理,所以門診量高,但手術量沒有非常高。加上患者遵從性高,治療後三個月到半年回診追蹤,也讓門診量相對高。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醫師與設備陣容完整,大多數泌尿道結石患者初期僅需給予水分,小結石就能自行排出。尿酸過高患者,則採取藥物治療。保守性療法不適用時,採進階治療,腎結石小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小於1公分,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此為門診手術,無須住院。若腎結石大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成功率低於五成,建議改採內視鏡手術。以輸尿管結石來說,可採輸尿管鏡手術,從膀胱經輸尿管,抵達結石處,以雷射擊碎結石。此外,體外震波碎石術失敗者、結石大於1公分且X光片不顯像,如尿酸結石者也適用。臨床最怕遇到鹿角結石患者,通常需採取經皮腎臟取石術,若還是無法處理,才會採取傳統開腹手術。通常結石患者治療後,五年內至少有半數可能復發,再度手術機率高,林口長庚近期發展軟式腎臟鏡,增加以內視鏡抵達結石的機會,避免開腹。亞東醫院抽菸、肥胖患者多 再忙都要起身排尿為何亞東醫院在收治泌尿道結石患者及手術數量能位居全國第二名、醫學中心第一?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鍾旭東解釋,應與醫院位置有關,地處新北市板橋,鄰近土城、樹林,上班族及勞工族群眾多,這些都是潛在高風險族群,天熱時汗多、少喝水,就容易罹病。此外,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眾多,處理泌尿道結石經驗豐富,醫療團隊想辦法節省診治流程,讓患者在最短時間緩解疼痛。鍾旭東觀察門診患者發現,泌尿道結石患者以男性居多,其中抽菸比率特別高,且大部分病友體型較為肥胖,容易合併代謝疾病,以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一旦腎臟排出雜質的速度比尿液生成還要快,堆積雜質,就會變成小結石。執醫十幾年,鍾旭東表示,光從病人神情就可以感受結石之苦。因自己體型胖胖,看診時久坐少動,也屬於泌尿道結石高風險族群,擔心有天也會嘗到苦頭,不敢大意。為此,鍾旭東要求自己,即使再忙,每三個小時都要起身尿一次。另在診間準備一壺茶,利用空檔多喝水。假日多跑步,如果真有小結石,也可順利排出體外。在飲食上則力求清淡,不可過鹹、過油,也少碰高膽固醇,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以及豆乾、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吃火鍋時,絕對不喝湯底。新店耕莘醫院結石疼痛是好事 提醒盡速就醫處理「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新店耕莘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指出,泌尿道結石復發機率相當高,只要有過痛徹心扉的感受,都不想再來一次。至於該醫院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患者就醫及手術?廖俊厚謙虛地說,應該是做出口碑。不過,就醫師立場來看,患者有多痛並不是診治重點,重點在於阻塞位置,以及是否能順利排除。如果結石卡在輸尿管,患者可能痛到打滾,無法排尿,但這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如果結石卡在腎臟,大部分患者只覺腰痠,身體略微發燒,因為痛感低,容易被忽略,一旦結石卡住時間過久,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出現棘手且不可逆的後遺症。從這個角度來看,泌尿道結石患者還是痛一點較好,因為疼痛會提醒趕緊就醫。反之腎結石拖久,腎臟功能受損,可能危及一輩子健康。廖俊厚說,「多喝水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維持尿尿頻率,結石的機率相對低很多。最怕的是,宅男宅女或緊盯電腦的上班族,因長時間坐著,少動、少喝水,幾乎不太上廁所,如果又常吃容易引發結石的食物,當然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泌尿道結石也與體質有關,很容易復發,建議定期回診,除了多喝水、注意飲食習慣之外,還應多運動,即使有小顆結石,也可能自行排出體外。台北書田診所結石引發尿路感染 男多尿道炎、女多膀胱炎依據健保署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統計,在診所治療者,台北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門診患者最多,108年有7402件;而在手術治療上,書田也有85件,包含膀胱鏡取石術的36件、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的49件,皆為基層診所第一,遙遙領先其他診所。對此,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培斌表示,書田診所從27年前創立時,就是以泌尿專科開始,泌尿科除了管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病痛外,也管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此外,腎上腺及後腹腔發生腫瘤,也屬於泌尿科的範疇。除了內視鏡、雷射碎石等設備完善,蔡培斌說,目前專任加特約醫師共20位,不輸地區醫院泌尿科醫師規模,可能也是患者信任書田的主因。蔡培斌表示,結石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男女尿路感染好發症狀不同,男性為尿道炎、攝護腺發炎等,女性則較常見膀胱炎。他說,要解決結石疼痛,一般以補充水分,給予止痛劑、化石藥物等為主,並配合觀察治療。但要根本解決,還是得將結石取出或擊碎後讓其自行排出。書田因設備完善,體外震波碎石在門診就可處理,一般來說不需住院;若結石太大,則可以內視鏡碎石處理,多數患者只需觀察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相當方便,相信也是讓患者信賴、治療人數多的主因。
-
2020-06-21 科別.心臟血管
別以為靜脈曲張只是外觀不佳 醫警告恐增血栓風險
防疫期間,在家工作,久坐又沒運動,不少患者因久坐腳麻求診,發現竟出現靜脈曲張。台北長庚靜脈曲張特別門診醫師張學倫表示,靜脈曲張患者僅半數出現症狀,多數民眾認為靜脈曲張僅導致外觀不佳,偶爾腳痠,但研究顯示,比起一般人,靜脈曲張患者發生血栓機率,高出五倍,甚至吾出現肺栓塞。長庚醫院進行大規模研究,運用健保資料庫,在2001年到2013年,針對21萬名靜脈曲張患者,瞭解後續出現其他疾病的機率,發現與一般人相比,靜脈曲張患者多出5.3倍機率出現深層靜脈栓塞、肺阻塞則是1.73倍、周邊動脈疾病為1.72倍。張學倫說,靜脈曲張就像是高血壓,平常不會有症狀,但症狀出現後,後續併發疾病可能致命。靜脈曲張通常與體質、年齡有關,若後天生活習慣不佳,如久站、久坐,都可能誘發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治療,通常建議穿著醫療級彈性襪或是改變生活習慣,減少久坐、久站,搭配抬腿讓血液回流,避免靜脈曲張惡化。不過有些年紀大的患者,手的力氣不足,沒辦法自行穿彈性襪,反而讓靜脈曲張更加嚴重。88歲的王姓伯伯是獨居榮民,因為嚴重靜脈曲張就醫,醫師告知目前有靜脈曲張的微創雷射治療,不過術後需穿一個月的彈性襪,王伯伯一聽到彈性襪就對手術卻步,他自知沒力氣穿脫,也沒人可以幫他。張學倫說,有部分靜脈曲張患者對於穿彈性襪有困難,除了要有力氣,加上只有晚上睡覺不需要穿,其餘時間都要穿著,有些人皮膚敏感,可能因此過敏,導致術後效果不佳。對於穿不住或無法穿彈性襪的靜脈曲張患者,目前可選擇靜脈膠手術,原理與其他手術相同,破壞體內已無法使用的靜脈,再讓淤積在下肢的血液順利回流心臟。靜脈膠與微創雷射手術相比,效果相同,但前者價格不菲,好處是不用穿彈性襪,後者價格較低,但需要穿彈性襪,張學倫說,患者可經醫師評估後選擇。
-
2020-06-21 科別.骨科.復健
手指痛到沒辦法沖馬桶 竟是乾癬性關節炎上身
沖馬桶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動作,但有人一沖馬桶,手指就感到莫名疼痛。55歲張姓男子,從20多年前 ,關節常感覺腫痛,從手指到腳踝、腰部。一開始他以為是腰痠背痛,骨科診斷椎間盤突出,接受復健治療,但疼痛感卻完全沒有消失,自行尋覓按摩師幫忙,沒有想到愈壓愈痛。後來張先生突然想到,20歲時曾被診斷乾癬,醫師提醒後續恐出現「乾癬性關節炎」,就醫後果然是乾癬性關節炎惹禍。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台灣約有千分之三的民眾罹患乾癬,每年就診人數約8到10萬人,國際上罹患男女比例相當,但台灣數據顯示,男性多於女性,且男性患者多為「嚴重型乾癬」。蔡呈芳表示,乾癬患者中約三成合併乾癬性關節炎,以台灣人口換算,約有2萬人長期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乾癬性關節炎,顧名思義是伴隨乾癬發生,通常先出現乾癬皮膚症狀,再出現乾癬性關節炎,過程平均約8年,這是典型的乾癬性關節炎發病模式。蔡呈芳表示,有些乾癬患者是皮膚症狀與關節炎同時出現,最棘手的是乾癬性關節炎比皮膚症狀早出現,臨床上也最難診斷。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臨床上曾遇過年輕時就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直到83歲才出現皮膚症狀的乾癬病例,患者一直被誤以為是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診斷,只能觀察皮膚症狀,即使已知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有些尿酸比較高,但仍難以透過尿酸判定,這也使先出現關節炎再出現皮膚症狀的患者,無法正確診斷,長期飽受關節疼痛或變形之苦。蔡呈芳表示,雖然臨床上無法先透過皮膚症狀確定是否為乾癬性關節炎,但乾癬性關節炎仍有幾種具指標性的臨床表現,七成以上的患者都會出現「香腸指」,同一個指頭內,有多個關節受損,且造成指間軟組織水腫或指甲變形,做特定動作時關節僵硬等。他說,有些民眾長時間拿手機,放下手機後發現手指關節僵硬,必須要用另一隻手協助鬆開,或使用鍵盤太過用力時,手部關節疼痛不適,都是可能的指標症狀之一。乾癬性關節炎好發頸部、腰椎及髖關節、手肘及手指、腳趾與足部、膝蓋;有8成5的患者會出現指甲病變,包含指甲下角化、甲床分離、點狀凹陷、粉碎性指甲等。蔡長祐說,乾癬性關節炎若是沒有積極處理,發病後2年內,有47%的患者會出現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問題,特別是手部關節,無法正常彎曲,連拿筷子、扣鈕釦等基本生活能力都會受影響,而皮膚症狀以及變形關節,連帶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及社交生活。蔡長祐表示,治療乾癬性關節炎初步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近年發展生物製劑,有5到6種針劑生物製劑可幫助延緩患者關節變形,控制皮膚症狀,但患者必須定期打針;現在也有口服標靶藥物,6月已通過健保給付,研究顯示治療二周後,患者關節脹痛症狀可望紓緩。
-
2020-06-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連二胎都是侏儒症 陸夫妻向北醫哭求助
前後懷上兩個孩子,卻發現孩子都有隱性遺傳疾病「軟骨毛髮發育不全症」,也是俗稱的侏儒症,二次都被迫引產的35歲陸籍女子,去年哭著向北醫附醫生殖醫學科主任陳啟煌求助,替她精挑細選胚胎,植入體內一次就成功,如今女子已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隔海傳送照片給陳啟煌,表達感謝。「陳醫師,我只希望孩子健康,陪著我倆,其餘都不求了」,陸籍女子一到診間,提到求子路,淚水就停不下來。陳啟煌說,她在求診前,二次懷孕都發現胎兒有遺傳性疾病軟骨毛髮發育不全症,該疾病在台灣鮮少發生,發生率大約是1/500,該遺傳性疾病多發生在近親結婚的夫妻,不過這對夫妻並非是近親結婚。陳啟煌表示,這對夫妻來自於山東,一直都是漢族的落腳地,500年前更是源自同一家族,不排除這對夫妻體內的隱性致病基因很像,加上可能也有近親之間的血緣關係,觸發體內的隱性致病基因爆發,使二人的孩子都有軟骨毛髮發育不全症。軟骨毛髮發育不全症如其名就是骨頭生長不如一般人,長不高也長不大,即使順利出生,新生兒期間也容易死亡,陳啟煌表示,這對夫妻已經非常確定二人都帶有該隱性基因,下一代有非常大的機會會遺傳軟骨毛髮發育不全症。陳啟煌說,二夫妻哭著求他們,只希望有一個健康的孩子時,看著他們哭自己心都要碎了,依照他們的需求,協助做診斷,了解胚胎是否有遺傳性疾病,進而避免。該名陸籍女子年紀相對輕,取卵過程順利,取出15顆卵後,最後篩選出4顆受精卵送檢,檢驗後精挑細選出最菁英的一組,植入體內一次就成功。陳啟煌表示,台灣結婚年齡愈來愈高,做試管的年紀平均在40歲左右,其實很多機會都喪失了,相對於中國的夫妻,認為30歲出頭就應該生子的觀念相差甚遠。年齡愈輕試管成功率愈高,加上台灣的生殖醫學的技術卓越,不孕夫妻若有生子的打算,建議盡早諮詢。
-
2020-06-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胃藥再爆致癌危機 7月前藥廠須提檢驗報告
去年知名胃藥「善胃得」被驗出含NDMA,疑可能致癌,衛福部食藥署清查所有含雷尼替丁胃藥剛滿一年,胃藥再爆致癌危機。中化裕民生產的「悅擬停膜衣錠一五○毫克」驗出含不純物,日前緊急下架約七二○萬顆。食藥署昨天要求國內生產含雷尼替丁藥品廠商七月底前提出自主檢驗報告,否則八月起無法販售。國際對原料藥「雷尼替丁(Ranitidine)」發出警訊,指其擺放時間愈長或接觸高溫時間愈久,產生致癌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機率愈高。食藥署科長洪國登表示,五月初要求製造含雷尼替丁藥物的十九家藥廠,總計卅六張許可證藥品自主檢驗。前天中化率先回傳檢驗結果,清查一二○批,其中十批驗出NDMA,約含一百多奈克,高於標準的九十六奈克,依規定下架回收,總計約七二○萬顆。洪國登說,這批藥品從製造生產到被驗出不純物,大約僅有半年,由於目前僅一家業者驗出,難以判定確切產生不純物的時間,後續待其他業者提供報告,進一步分析。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朱光恩說,雷尼替丁是相當老的藥物,替代性藥物多,暫時下架,也不用擔心無藥可用。
-
2020-06-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北醫大研究:懷孕月分影響胎兒健康 年底出生兒易憂鬱
台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分析數據資料發現,在台灣,懷孕前三個月若在年底,孩子出生後罹患憂鬱症比例高,產婦本身罹患妊娠高血壓風險的風險也相對高,目前該研究已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上。台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針對研究統計分析台、美、韓三國的數據,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35至53歲間,統計的時間從1979年至2016年不等,平均分析為24年,最長達36年。其中台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13年,分析資料庫發現,如果懷孕前3個月適逢台灣的10月、11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高。懷孕初期曝露於PM2.5較高的環境,如台灣的9月、10月及12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進而導致小孩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之風險;而懷孕後期日照太少,影響維他命D吸收,則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烏斯馬表示,上述結果完全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分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為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比如有些研究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一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或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
-
2020-06-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致癌胃藥再現 720萬顆悅擬停膜衣錠下架
根據國際研究胃藥的主要成分「雷尼替丁」(ranitidine)放置時間愈久,致癌不純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可能就愈多,食藥署以此研究為據,五月要求全台藥廠自主檢驗,昨首波檢驗結果出爐,國內藥廠中化裕民生產的「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約720萬顆,此次下架恐為第一波,後續還可能有更多胃藥需要下架。衛福部食藥署今天10點將會說明,「雷尼替丁」(ranitidine)下架事宜。根據食藥署公布的資訊,早在6月11日就收到中化裕民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報,旗下藥品「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有10批、共有多達720萬顆藥品驗出NDMA超標,緊急自主下架。下架批號包括:E720058、E720059、E720060、E720061、E720062、E720063、E720109、E720116、E720119、E720120。
-
2020-06-18 科別.腦部.神經
突感頸部背部劇烈刺痛… 脊椎中風來得快,幾小時內就四肢癱瘓
因腹主動脈剝離動手術的葉姓男子,原以為術後能遠離疾病的糾纏,但術後卻出現併發症,下半身失去知覺,確診為「脊椎中風」,連起身都沒辦法,必須仰賴他人照料。去年11月,義大院長杜元坤採取神經繞道手術,幫助他從下半身沒有知覺,到現在能進行復健嘗試走路,逐漸恢復生活功能。杜元坤表示,脊椎中風係指脊椎內血管阻塞,導致脊椎出現缺血性壞死,根據研究顯示,脊椎中風的病人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0.5%到0.8%之間,推估台灣每年約有200多名脊椎中風的患者。脊椎中風來得快,患者會突然感受到頸部或是背部劇烈刺痛後,最快幾分鐘、最慢幾個小時內,出現突發性雙腳或四肢癱瘓,伴隨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急救插管。杜元坤表示,脊椎中風不限發生在術後的患者,有些患者是去做泰式按摩或是衝浪後,突然引發脊椎中風,進而導致癱瘓。臨床上面對脊椎中風的患者,多採取保守療法,以復健作為治療的依據,或是採取神經減壓手術,只是手術的成功率僅有一成,杜元坤說,這類疾病的患者一旦罹病後多數會終生癱瘓,造成家庭、國家沈重的負擔,因此他積極追求新的治療模式。杜元坤六年前率領「杜式神經重建團隊」的夥伴,透過神經重建的手術,讓病人能再站起來的機會,從原本的一成提升至七成。他說,此手術為脊髓神經繞道手術,繞過脊髓神經受損的區域,克服神經疤痕組織形成的物理性障礙,以及抑制神經再生的細胞因子形成的化學性障礙,使得脊髓神經得以沿著重建的途徑,順利的再生,和遠端的神經組織形成功能性的突觸,將神經訊號傳遞下來,達到功能性的恢復。
-
2020-06-18 橘世代.健康橘
更年期症狀因人而異 50+女業務因熱潮紅「被辭職」
年約五十的保險女業務,出現嚴重的更年期症候群,一見到客戶就全身冒汗,襯衫不到半小時就濕透,臉部漲紅曾被客戶開玩笑問,「你喝酒上班?」女業務飽受熱潮紅症狀困擾長達半年,工作效率嚴重受影響,最後被迫辭職。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並不是每位女性都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即使出現,嚴重程度不一,出現的時間也不一定,但有些更年期症候群患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熱潮紅症狀,最常使女性失眠、情緒不穩、無法正常工作。郭安妮說,嚴重更年期症候群患者有幾種特色,平時生活壓力大、曾失眠、嗜喝咖啡、少運動等。她說明,更年期症候群發生的時間,可能在停經前一到二年,也可以是停經後才出現,落在45歲到55歲之間。更年期症候群的原因是女性荷爾蒙日漸減少,熱潮紅就是動情素下降、黃體素大量釋放引起,症狀為盜汗、心悸、臉部或胸口突然有灼熱感,每次發生時間約十分鐘,時間長短不一,有些女性幾天內就消失,但有些卻可長達兩年以上。郭安妮說,更年期症候群發生後,可先調整生活作息,增加運動頻率,減少攝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多補充鈣以及維生素D;嚴重者建議就醫,在避免乳癌的風險下,視情形適度補充動情素來改善。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主要是避免更年期後骨質疏鬆。不過,郭安妮觀察,我國女性出現嚴重更年期症候群的比率,低於國外,應與台灣女性相對注重保養有關,但她提醒,千萬別保養過頭,以免出現反效果。坊間很多宣稱幫助更年期女性回春的保養品,有一陣子流行到日本打胎盤素,曾有位患者長期赴日打胎盤素,連續好幾年,乳房竟出現多顆囊腫;也有人打了胎盤素,月經又再來,民眾以為自己「回春」,但再補下去,子宮內膜恐會出現病變。郭安妮指出,補過頭絕對適得其反,最好是透過運動、喝豆漿等方式改善。郭安妮表示,面對更年期,女性別急著吃保養品,最好戒掉咖啡、多運動,且應詢問醫師意見,若體內有腫瘤或其他病變,坊間保養品反而使疾病惡化。【更多你不知道的50+女性大小事↘↘↘】。睡前忌洗澡? 醫師推9招找回一夜好眠。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6 癌症.抗癌新知
40年不變!肺、肝癌蟬聯癌症死因前兩位
衛福部今天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38年連續居於首位,且每10分27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死亡時鐘快轉12秒。其中,肺癌及肝癌更是連續40年排名前二名,卵巢癌則將子宮頸癌擠下成為癌症死因第十位。對此,醫師表示,肝癌雖然仍佔死亡率第二位,但死亡率逐年減少,掉出前兩名「是遲早的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肝癌主要還是和B、C肝有關,喝酒、脂肪肝導致肝癌則較少。因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肝臟會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但是簡榮南表示,我國目前35歲以下B、C肝帶原率已從15%降到1%,且現在抗病毒的治療也有很大的成效。另外,早期罹患肝癌後存活期可能只有三至四年,現在也有好的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甚至可延長到十年。因此儘管肝癌仍位居癌症死因第二位,但隨著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簡榮南認為,掉出前兩名是遲早的事。但他也提醒,雖然B肝在國家政策下已全面接種疫苗,但仍有40%的民眾不知道自己為B肝帶原,因此建議民眾如有抽血檢查,一定要驗B、C肝,若是早期發現,還是小型肝炎時,仍可靠藥物改善,甚至痊癒。除了肝癌,肺癌則長年位居癌症死因首位。台北榮總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肺癌主要仍與吸菸、空汙環境、油煙和職業曝露有關,另外有些肺部疾病、慢性肺炎也可能導致肺癌。然而我國一直都有針對菸害、空汙進行防制,為何肺癌死亡仍居高不下?陳育民說,抽菸佔肺癌的人數比例雖已從九成降到約一半,但仍佔大宗。另外,空汙環境不是改善後要在十幾年後才會看到明顯成果,因此一兩年內不會看到死因排名有顯著的改變。但陳育民說,雖然肺癌死亡排名居高下,但從研究上可以看到存活率也在上升,因此除了避免吸菸和到空汙嚴重的地方外,抽菸、直系親屬有肺癌的高風險族群若曾早期篩檢、早期發現,也能延長生命。另外,今年卵巢癌也將子宮頸癌擠下,成為癌症十大死因第十位。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台灣婦癌醫學會秘書長張志隆表示,近年在臨床上,確實發現卵巢癌患者相較於子宮頸癌患者有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過去教科書上,卵巢癌平均是50歲到60歲才會出現的癌症,但現在在臨床也曾發現20多歲的卵巢癌患者。張志隆表示,台灣卵巢癌患者增加,可能的原因非常多,但與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有絕對的關係,特別是現在女性喜吃高熱量食品、乳製品等,另外,環境賀爾蒙的刺激,也都是增加罹患機率的原因;同時,台灣的就醫性便利,也讓早期卵巢癌的患者被發掘,臨床上早期卵巢癌與晚期卵巢癌各占一半,歐美則是高達七成為晚期卵巢癌。張志隆表示,卵巢癌症狀多數不典型,患者常反映的症狀如時常腹痛、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建議女性若長期有這些非典型症狀,腸胃內科又查不出原因,可以懷疑可能是卵巢癌在作祟。張志隆表示,面對早期卵巢癌可以透過手術、藥物治療,而晚期卵巢癌患者,過去藥物的進展緩慢,近年才有突破性的發展,已有新的標靶藥物可以幫助卵巢癌患者,不像過去僅有化療可以選擇,五年存活率也從原本的三成,增加到五成。
-
2020-06-16 科別.新陳代謝
代謝症候群導致四大死因 85歲以上肺炎最致命
衛福部公布十大死因中,其中有四大死因與心血管有絕對的關係,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性疾病,四類死因去年總死亡人數為4萬8286人,逼近癌症的5萬232人。這四類疾病,都與飲食、生活習慣不佳引發的代謝症候群有絕大的關係。衛福部今公布十大死因排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若用年齡分析主要死因,1到14歲以事故傷害為最大宗,其次為癌症、15到24歲第一名同樣為事故傷害,其次為自殺、25到44歲則是癌症居首、自殺居次、45到64歲及65歲以上則是癌症位居第一,心臟疾病居次。由於我國已是高齡社會,另針對65歲以上人口進一步分析各自的十大死因。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65到74歲及75歲到84歲均以癌症、心臟疾病位居前二名,但是85歲以上高齡者,則以肺炎居首。陳雅俐說,肺炎、高血壓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會隨著年紀增長,排名往前且風險增高,而糖尿病以及事故傷害則隨著年齡增長排名往後。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肺炎是老化的疾病,當社會愈來愈高齡,死亡率也相對上升。另外,癌症患者或是重大手術病人,也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而併發肺炎。余忠仁表示,肺炎主要還是因為感染流感病毒或是肺炎鏈球菌而引發,因此最好的方式施打疫苗。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余忠仁說,國際指引是建議55歲以上便需施打。但僅有少數地方政府放寬接種年齡層至55歲,疾管署目前僅針對75歲以上長者給予公費疫苗。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的心臟疾病、第四的腦血管疾病、第五的糖尿病、第八高血壓性疾病,這些疾病皆與代謝性疾病有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蕭成儀表示,這些疾病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絕大的關係,雖然近年國人開始注重飲食以及運動,但是質量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蕭成儀表示,這四類疾病都不是一蹴可及,都是長時間累積的疾病,這四類的疾病根本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依據2013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男性為53.4%、女性為38.3%,我國肥胖盛行率仍逐步提升。臨床觀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習慣,雖然開始注重健康飲食,但飲食西化已經不可擋,質量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且健康飲食也是近幾年才開始注重,想要立即根除相關的心血管疾病,仍需要時間,而國人運動的意願仍「非常非常地差」,這部分仍待政府以及公衛體系積極推動。蕭成儀表示,心臟疾病中最致命的大概就是心肌梗塞,過去心肌梗塞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但近年來30歲就出現心肌梗塞的案例已經見怪不怪了,代謝症候群引發的心血管相關疾病,使近20年發病時間快速地年輕化。他呼籲,民眾應該要多加強健康飲食以及規律運動的觀念,也建議民眾可以遵循「S-ABCDE」的健康守則,該守則雖然是推薦給高血壓患者使用,但一般人也建議可以遵循,避免心血管疾病上身。S-ABCDE 生活降壓口訣:-限鹽(Salt restriction)每日食鹽攝取量低於6公克或食品標示上鈉含量低於2400毫克,多選擇新鮮食材,減少攝取加工食品、醃漬食物。-限酒(Alcohol limitation)男性:每天酒精少於30公克;不超過2當量。女性:每天酒精少於15公克;不超過1當量。註: 1個酒精當量=15公克酒精=罐裝啤酒一瓶(酒精濃度5%)或 紅酒130 cc(酒精濃度12%) 或 白蘭地40cc(酒精濃度40%)或高粱酒 30cc(酒精濃度53%)-減重(Body weight reduction)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4。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戒菸(Cessation of smoking)戒菸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風險。-飲食控制(Diet adaptation)每天攝取8到10份蔬果、2到3份低脂製品、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取註:宜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滷、燉、燒烤等烹調方式,盡量減少油炸、油煎的食物。-持續運動(Exercise adoption)每周運動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強度要能達到心跳每分鐘130跳以上。資料來源/國健署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0-06-16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稱霸十大死因之首38年 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
新冠肺炎疫情暫歇,衛福部今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居於十大死因之首,已蟬聯38年,而去年的十大死因排名與前年完全相同,而十大癌症仍以肺癌居於首位,值得關注的是卵巢癌再次進入到十大癌症榜單內,且為女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7位,癌症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十大死因」,有四類的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去年的十大死因排序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去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高達5萬232人,占去年總死亡人數17萬5424人的28.6%,其次為心臟疾病占總死亡人數的11.3%,肺炎占8.7%。十大死因若是區分性別,男性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女性的十大癌症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事故傷害、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血管性及未明示之痴呆症。而我國去年的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去年的十大癌症若是與前年的十大癌症相比,其中胰臟癌與胃癌的排序對調,前年胰臟癌位居第八名,去年提升一個名次到第七名,胃癌則是從原本的第七名退位到第八名;不過前年卵巢癌未進入到十大癌症的榜單內,去年則是踢掉原本子宮頸癌的位置,提升到第十位。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232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6%,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的212.9人,比前一年上升1.8%,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為121.3人,則是降低1.4%,癌症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
-
2020-06-15 科別.腦部.神經
二度開刀 兒剃光頭鼓勵腦瘤母
「媽媽可能至今都不太知道腦瘤多嚴重,只知道不開刀就會死。」江女士兒子說,媽媽罹患星狀膠質瘤,歷經兩次腦部手術,在第二次手術前一天,他剃了大光頭,希望媽媽別因理光頭髮難過,沒想到,僅有手術下刀附近剃掉些頭髮,當場傻眼。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說,「這是最新技術,現在開腦不用剃頭髮啦」。兩年前,江女士發現頭暈不適,原以為沒大礙,隔沒多久卻暈眩反胃,前後看了好幾家醫院,礙於手語溝通不便,拖了三個多月才確診。她兒子表示,媽媽個性獨立,沒事不會向子女們求援,一旦發出求助信號一定「代誌大條」。面對如此重大疾病,江女士從未過抱怨,第一次術後狀況很差,想比手語,卻比不出來,所幸透過不斷刺激,才漸漸找回手感。由於腫瘤復發,今年必須再動第二次刀,擔心喪失手語能力,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清醒開顱手術。生性樂觀的江女士熱愛旅遊,雖是聾啞人士,但喜歡出遊,甚至去過北韓旅行。兒子指出,媽媽這次術後恢復速度快,僅剩手指較不靈活,已迫不期待走出家門,開車與朋友趴趴走。然而膠質瘤還可能再復發,未來還是願意陪著媽媽動手術、做復健,只要她開心健康。
-
2020-06-15 科別.腦部.神經
全台首例 聾啞人完成「史上最安靜」清醒開顱手術
為保住語言功能、認知功能而設計的清醒開顱手術,患者術中需保持清醒,與醫師緊密互動,但如果患者為聾啞人士,可是一大挑戰。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團隊今年二月完成全台首例、全球第三位聾啞人士清醒開顱手術,這場被「史上最安靜」清醒開顱手術,成功保住患者認知功能,術後仍可透過手語與外界溝通。五十九歲的江女士,四歲時因外傷喪失聽力與語言能力,兩年前被診斷為星狀膠質瘤,經國內腦神經外科權威、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評估,建議清醒開顱手術。聾啞人士原本就無語言能力,為什麼還需清醒開顱?魏國珍說,清醒開顱手術的設計主要保護語言功能,清醒開顱的過程中,醫療團隊必須不斷與患者對話,透過簡易測試,確認手術是否傷及腦神經,影響語言或認知功能區域。江女士雖是聾啞人士,但因已失去語言及聽覺能力,更不能沒了認知能力,如果術後沒了打手語能力,該如何與外界溝通。魏國珍說,江女士腦中的腫瘤界線不清,必須先找出優勢大腦,並釐清腦部認知區域,以免傷及手語能力。為求手術順利,醫療團隊需找一名手語老師,術中透過手語與江女士溝通,而這原本是神經內科醫師在手術房裡必須做的工作。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科廷解釋,清醒開顱如何確保患者功能未受手術影響,原理是透過設計題庫,讓患者回答,手術前會先告知題庫,例如,數數字、辨識圖片之間的關聯,有時依照患者職業或特性,在手術中拉小提琴、唱歌等。請患者每答題一次,手術才能往下進行,只要答錯,或與術前出現落差,就表示手術切除區域已影響語言或認知功能,須馬上調整。「這是最安靜的清醒開顱手術」陳科廷說,術中手語老師摸著江女士的手,請她數數字,或比手語,讓她辨識圖片上提示。歷時兩個小時手術,手術室裡只見手語,安靜無聲,術後患者持續復健,未損及認知功能。
-
2020-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再等三採陰解隔離 最快下周改為「二採陰」出院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後解除隔離,未來無須再採取「三採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患者後期病毒培養低,當初礙於有復陽的可能性,以最保險的方式採取三採陰,不過六月初經討論,希望未來能改為二採陰,將由指揮中心最後拍板,最快可能在下周二定案。我國累計至今有443名確診案例,截至昨天為止,已有431人解除隔離,仍有5人未達到三採陰的標準,仍在醫院隔離中。南韓研究顯示,患者二採陰性後,仍會出現陰陰陽陽的反應,即使如此也不具傳染力,台灣初期在解除隔離的定義上,也是採取二採陰,但礙於後續出現復陽的個案,改為三採陰。張上淳表示,因應國外的研究以及國內的發現,6月初專家小組也在會議中,再次討論到是否改回二採陰的制度,專家對於過去我國400多名確診案例的觀察,以及檢體培養結果,雖然後期會出現「時陰時陽」、「二陰一陽」的結果,但是在病毒培養上,後期幾乎是培養不出來。因此,專家小組也做出了決議,希望恢復到與其他國家一樣,同樣都是二採陰後可以解除隔離,此舉也能減短患者住院的時間,張上淳說,該建議已經提交給指揮中心,現階段仍是三採陰的制度,最後拍板定案仍是指揮中心的權責,下周二是指揮中心例行的會議,最快可能在下周二會正式納入指引。
-
2020-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五月天+江宏傑 回歸疫情後這兩件事要跟小愛討論
指揮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在6月7日進入尾聲,將改為每週三舉辦一次的「週會」模式,今天下午兩時就是指揮中心記者會改為「全民週三檔」的第一集,將繼續由防疫五月天向民眾報告國內最新疫情狀況,指揮中心邀請桌球名將江宏傑推廣「防疫新生活」。國內連續9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連續59天沒有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防疫新生活從4月30日講到現在,「可能我們幾個(防疫五月天)都不夠吸睛」,相信江宏傑比防疫五月天吸睛很多。江宏傑今天以防疫大使身份出席第一集「全民三點檔」,媒體好奇迎接防疫新生活,暑假是否已經規劃好要帶妻子福原愛及孩子們帶去哪裏旅遊,及三倍券要如何使用。江宏傑靦腆地露出笑稱,「還真的沒想到這件事,會跟小愛再做討論。」江宏傑表示,今天很榮幸可以擔任防疫新生活的大使,希望夠過影片可以告訴大家將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可以平安健康,這次的疫情讓大家深刻感受到生活上的不便,更讓自己珍惜正常生活的難能可貴。指揮中心指出,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目前雖已放寬社區防疫措施,但提醒民眾平時仍應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只要將這些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就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
2020-06-10 科別.腦部.神經
C肝放著不治療 長庚研究: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恐增4成
近年國外田野調查發現C肝患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分析10年近8萬名名C肝患者的健保資料,發現及早接受治療的C肝患者,比沒有治療的患者相比,減少4成帕金森氏症罹患機率,該研究也在去年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神經醫學(JAMA Neurology)中。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各種退化疾病患者增加,其中神經退化疾病更是大宗,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多,其次為帕金森氏症。林口長庚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柔賢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於50歲到70歲,常見症狀為顫抖、動作遲緩、僵硬等症狀,困擾日常的生活作習,也常伴隨疲倦、無力感、失智及憂鬱等問題。陳柔賢表示,誘發帕金森氏症的發病原因至今全世界仍無解,但可能的原因有三,基因、神經發炎、外在環境有害物質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動作障礙科暨神經科學研究中心黃英儒表示,到目前為止,帕金森氏症僅10%的病人其發病確定和基因遺傳有關,其他大部份病人的發病原因並不清楚。因此在缺乏發病原因或危險因子的情況下,使得帕金森氏症缺乏有效的預防方式。陳柔賢表示,神經發炎被認為是除了基因以外,最大宗可能的致病原因。近年不少間接證據指出,C肝病毒是造成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之一,國外透過動物實驗也證實C肝病毒會侵襲腦部,特別是腦幹使其神經發炎。為了證實各種推論與證據,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團隊從2003至2013年台灣的健保資料庫中,找到24萬多位曾得到C型肝炎的病患,再以最嚴謹的方式從中分出各項條件匹配的兩組各3萬多人:一組是曾經接受干擾素治療;另一組是未曾治療過的,再追蹤這10年間各組的帕金森氏症的發生率。陳柔賢表示,結果發現曾接受治療的C型肝炎病患,發生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為千分之4.06,明顯低於未曾治療的病人發生機率為千分之5.51,而且兩組的差異隨時間的增長而遞增,第5年的差距比約30%,第10年則為36%。換句話說,經過干擾素清除C型肝炎病毒的病人,得到帕金森氏症的機會,明顯低於未治療而體內仍有病毒的病人。這結果更進一步證實了C型肝炎和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關聯性。黃英儒表示,這項研究的成就是距離預防帕金森病的可行性再向前進了一大步,後續還需要許多研究來更深入的了解其機轉及各項危險因子的共通點,同時呼籲為降低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機率,罹患C肝的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
-
2020-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未被列優先開放國與無普篩有關?專家:沒幾國能普篩
各國陸續解封,但日本、希臘等國的解封名單卻都沒有台灣,被質疑是台灣是「被動式篩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不能說台灣沒有主動篩檢,普篩跟主動篩檢不一樣,普篩有幾個國家真的可以做到?他聽到的大概也只有武漢而已。李秉穎表示,普篩是即使沒有症狀一律採檢,但此舉到底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得到?最近僅聽到武漢要普篩,其餘國家幾乎也沒辦法做到普篩;至於醫護人員發現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就會被篩檢,該案還沒被通報就篩檢,屬於「主動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陽光耀表示,基本上,某些國家解除境外旅遊沒包括台灣不只是對台灣有無潛伏性個案。目前台灣感染率全球最低,我們要不要做普篩?目前有效抗體檢驗敏感度無法到達百分百,如果普篩,很多時候為陽性比例高過感染率,結果只能作研究參考、不能作為防疫策略。陽光耀表示,若未來,國內外發展適當疫苗,我國有了抗體就沒有普篩問題,以專家學者角度來看,不贊成檢測抗體,但敦睦艦隊那是封閉團體可以做,可藉此找出漏網魚,但對於大眾沒有需要。
-
2020-06-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境外生解禁? 陳時中回應管中閔:再考慮
境外生返台時程喊卡,台大校長管中閔今於台大畢業典禮後呼籲中央,愈快宣布愈好,宜早不宜遲,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和大學國際聲譽。管中閔表示,為安定學生的心、讓學校及早準備、也考量國際防疫名聲,希望政府盡早宣布,否則等9月一次湧進來,很難同時處理檢疫問題,檢疫時間太晚也會影響到上課學習,台大已做好規畫,希望至少8月開始分批來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內鬆綁先作好,觀察社區,穩定後看教育部認為必要性再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