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陰道
共找到
450
筆 文章
-
-
2020-06-02 性愛.性病防治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2019新型冠狀病毒(後稱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4萬人死亡,儘管台灣防疫能力全球有目共睹,仍累計7起的死亡個案。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根據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且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相關,這兩種病毒的特性,同樣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施打HPV疫苗可提高預防效果,現行疫苗有2、4、9價等3種,不同價別代表能預防的病毒種類,應盡早接種,主動提高防禦力。新冠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而生活中還有其他要防範的病毒也正威脅著生命。感染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相似1:高感染風險不留意可要命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每年有600多名女性死亡,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多項男女癌症,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 相似2: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三星期到八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重要的另一半,如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 相似3:男女都有風險預防一樣重要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 許世典呼籲,相較現階段新冠病毒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面對HPV病毒,更能「主動出擊」接種疫苗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 延伸閱讀: 性行為不是感染菜花唯一途徑! 這些地方也藏病毒 感染HPV病毒非女性專利! 男性3種癌多由「性」引起 
-
2020-06-01 新聞.健康知識+
一個吻就能交換8千萬隻細菌?身上的微生物如何影響性生活
【文、圖/摘自如果出版《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作者馬庫斯.艾格特, 法蘭克.塔杜伊斯】親密關係的故事:細菌與性只要一個吻,一對伴侶之間就能交換大約八千萬隻細菌。這個事實是由一位荷蘭學者發現的,至於,當時得知這項研究的人是否因此改變親吻行為,或者受到怎樣的影響,可惜沒有文獻資料保留下來。這種大家沒預期到的微生物傳播,乍聽之下,讓人覺得相當噁心。但是從微生物學家的視角看來,這個至今尚未獲得充分研究的伴侶微生物交換,卻有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我自己觀察到,自從認識我太太以來,本人的牙齒健康改善了很多。這可能是因為,我嘴裡原本那些侵略性比較強的微生物,在跟她交換比較沒有那麼厲害的微生物之後,變溫和了。目前已經有更多證據顯示,我們的微生物組──也就是所有在我們身上與體內居住的微生物──具體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情形與性生活,而醫師與微生物學家這才剛剛開始更深入了解人與微生物之間的親密關係。顯然,同居伴侶皮膚上的微生物群會有一部分完全相同。這個事實的確定性甚至高到加拿大學者能夠在某個研究中,以百分之八十六的準確度判斷出在參加者當中,誰和誰有伴侶關係。伴侶身上細菌族群相似度最高的地方在足部。一般認為在床上穿著襪子是不性感的,對這個事實是否有影響,現下還沒有人開始著手研究。女人大腿的奧祕值得注意的還有兩性之間的差異。女人皮膚上細菌的多樣性顯然遠遠超過男人。根據推測,最大的原因是女人皮膚的酸鹼值略高於男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在健康狀況下皮膚呈現弱酸性,決定的條件是油脂和汗液。一個略呈酸性的環境明顯是微生物覺得比較友善的生活空間。不過這還是無法解釋前述這個微生物學上的奧祕。而加拿大的生物學家也發現,女人大腿上的微生物群特別明顯有性別差異。而且這個特性的準確性很高,在檢驗受測者的性別時,如果是靠這個身體部分的細菌判斷,正確性可達到百分之百。在聚居密度排行榜上,人體的腸道和口腔高居冠軍和亞軍,第三名是陰道,排名還在皮膚之前。陰道是開放性的器官,陰唇剛好是微生物的入侵關口。一般情形下,一支由乳酸菌形成的防衛大軍會在青少年時期組建成軍,將不受歡迎的入侵者驅逐出境。為了殲滅敵對細菌,防衛菌群會製造出各種物質,例如過氧化氫,該物質最令人熟知的用途是頭髮漂白藥劑。如果防衛軍潰弱了,一種特別可惡的壞蛋就會對我們構成威脅,這便是可怕的「厭氧菌」(Anaerobier)。厭氧菌是不需要氧氣的細菌,在女性生殖器官裡可能會造成很多危害。在陰道裡帶頭作亂的通常是「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這個發音聽起來很可愛的名字跟它的殺傷力完全不成正比,妳會分泌異常、月經週期紊亂、發炎,甚至不孕,如果它在陰道內肆虐,後果就是這麼嚴重。科學家們也發現,當女性的陰道菌群出差錯時,愛滋病毒暴露後預防性投藥(HIV-Prophylaxe)的效果會明顯變差。而陰道菌群怎麼會陷入這種境地呢?使用抗生素有可能是錯亂的成因。這種救急的藥物治療雖然殺死了壞東西,卻也同時連累那些有防衛功能的無辜好菌乳酸菌。科學家最新識別出的另一種主要禍害是和男人發生無防護性行為。這裡指的並不是和固定男伴的無防護性行為,研究人員針對的是一夜情。有位從事這類研究的女性論述者稱這種性行為「對陰道的襲擊」,從而引發了一場文化論戰。這種措辭是有根據的,因為陰莖也許不像陰道一樣擁有那麼豐富的菌群聚居,但這個男性器官上同樣有微生物組,有自己獨有的微生物菌群,發生性行為時,這個菌群便會入侵女性的陰道。陰莖:一個不被理解的身體部位身為科學家,尤其是微生物學家,恐怕很容易失去魚水之歡的激情。他們可能會認為,性事以及伴隨而來的體液交換只不過是在交換數量龐大的微生物。射出的精液中,每毫升有一千萬隻細菌徜徉其中,而在每一毫升的陰道分泌物裡,甚至可以檢測出一億隻細菌。從研究人員的角度,實在很難決定到底下列何者比較迷人:女性陰道菌群在面對一夜情男伴時的猛烈自衛?還是親密伴侶間令人驚異的微生物一致性?在微生物學裡,陰莖是一個還未被充分理解的身體部位。雖然如此,我們確實知道一件事:沒有割包皮(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包皮環切手術)的男性,包皮裡藏匿的細菌數量遠遠大於有割包皮的男性。包皮裡聚集了微生物世界中所有想像得到的骯髒小伙子,只要輕輕一割,這些無惡不作的小壞蛋就會自動消失。檢驗結果告訴我們,某些特定細菌經常扮演迎接愛滋病毒的親善大使,男人若做了包皮環切手術,在免疫力低下時生病的風險便會降低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至少許多研究都這麼說。這在微生物學界是相當驚人的消息,因為一般來說,對微生物組採取的任何攻擊行動,都無可避免地帶來不良的後果,但是此舉卻剛好相反。
-
2020-05-31 癌症.卵巢.子宮
三防線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
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疫情雖趨緩,但仍有部分民眾擔心感染疑慮而減少就醫。國民健康署呼籲,子宮頸癌雖屬於慢性且早期徵狀不明顯疾病,但仍可以安全性行為、接種HPV疫苗、子宮頸抹片檢查等三道防線防來預防並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並呼籲30歲以上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我國每年新發生的子宮頸癌個案約1500人,死亡個案則約650人,為我國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八位與死亡率第七位。女性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雖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感染,發生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子宮頸是連接子宮及陰道的地方,子宮頸癌即指此部位產生的癌變。因子宮頸癌前病變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或疼痛,故需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來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如經診斷為癌前病變,只需簡單門診手術即可治癒;即使經切片證實為癌症時,只要發現得早,治癒率也很高。林莉茹說,依國健署癌登資料顯示,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發現97.3%子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0至1期)子宮頸癌個案;而早期子宮頸癌的5年存活率,更高達9成以上,不過若到第4期才發現,存活率則降至僅2成。國健署自1995年起,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每年平均約有210萬人參加,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也可透過「健康存摺」、「健保快易通」APP檢視就醫提醒,勿因疫情期間而忽略定期檢查。
-
2020-05-30 科別.婦科
子宮頸閉鎖不全 有這些危險因子懷孕初期要多加注意!
30歲的初產婦,懷孕22週於本院規則產檢,上週來做高層次超音波,當超音波探頭放上去時,望著螢幕我不禁皺了眉頭,當下趕快把檢查做完後,把畫面停在子宮頸上,指著螢幕告訴她「你的子宮頸已經打開了,羊水囊往下鼓到子宮頸口,這是子宮頸閉鎖不全,要住院治療!」,於是連忙幫她聯絡產檢醫師安排住院。產婦與先生緊張的望這我說「這很危險嗎?可是我都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啊?肚子也都不會痛,怎摩會這樣呢?」。惱人的子宮頸閉鎖不全沒錯,這就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最令人煩惱的地方,通常都沒有徵兆,子宮頸無聲無息地打開,羊水囊膨出到陰道,孕婦覺得陰道有異物感來就醫才發現,此時已很難保住胎兒。更典型的故事就是突然發生破水,趕到醫院沒多久胎兒就跟著娩出,由於大部分發生在16-24週之間,胎兒幾乎無法存活。少數幸運的孕婦,剛好在例行產檢或接受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運氣好的,子宮頸尚未全開,羊水囊還沒膨出,這時有機會治療保住胎兒。所以在以前婦產科前輩常告訴我們,這個疾病往往要犧牲第一胎,下一胎才能及早介入保住。子宮頸閉鎖不全與一般早產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有無規則宮縮。正常子宮頸長度約3-4公分,胎兒要娩出必須先有規則宮縮,造成子宮頸慢慢變軟變短變薄,然後擴張打開,有時也會先破水,再引起宮縮,然後子宮頸才會慢慢打開。一般早產也是多依循這個過程,一開始先有規則的子宮收縮,且有腹痛的現象,然後慢慢伴隨子宮頸變化,出現落紅出血。由於這種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且症狀加劇之後才會導致真正的早產結果,通常孕產婦會因腹痛或出血先到醫院就診,有機會安胎延後產程進展。「子宮頸閉鎖不全」則與一般早產不同,子宮頸變短打開並非規則宮縮所引起,病人沒有腹痛情況,偶爾只是覺得分泌物變多、帶有一點血絲而已,意外發現時,常常子宮頸已經打開3、4公分,或是一個水囊膨出在陰道中。臨床上更常看到是因羊水囊在陰道過久而破水,破水之後才引起宮縮造成肚子痛,到醫院沒多久胎兒就要生了,要成功安胎的難度極高,結局多是流產或早產。為什麼會發生子宮閉鎖不全答案是「原因不明」,真令人沮喪。不過臨床上有些危險因子,包括:曾經接受過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子宮內頸大顆息肉或息肉狀肌瘤、子宮頸擴張病史(多次人工流產或中期的引產)、先天子宮異常(雙角子宮、單角子宮、先天性子宮頸長度過短等)及多胞胎,較容易發生子宮閉鎖不全的問題,但具有這些危險因子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事實上,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發生機率非常低,大約只有1/500-1/2,000,有過這些情況的孕產婦在早期懷孕要多加注意。除了危險因子外,更重要是病史,如果曾經有在24週前發生妊娠中期流產者,很有可能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此次懷孕必須更加小心。子宮頸閉鎖不全有辦法治療嗎?這要看發現的時間點,如果因為閉鎖不全而破水者,破水後通常會引起宮縮,因為子宮頸已經開,往往到院後沒多久胎兒就生出來了,即使沒有馬上娩出,但因破水也安胎不了多久,在這週數預後非常不好。如果發現時還未破水,但子宮頸已打開且羊水囊已經膨出到陰道,這時以「期待療法」為主,也就是持續臥床安胎,只要不破水,能撐到25週以上,胎兒才有較高存活機會,其成功率取決於羊水囊膨出程度。由於羊水囊鼓到陰道,有感染風險,有些人會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另外可加上長效黃體素治療。因為絕對臥床,解尿和解便都不方便,病人要長期抗戰,又面臨隨時會破水的風險,心理壓力極大,這種狀況要考慮許多倫理問題,須好好和病患及家屬鼓勵與說明。首先臥床安胎以週起計,要先過25週才有機會,然後26週後存活率才會大增,即便如此,新生兒仍要面對許多極度早產兒併發症的風險,這些都要先說明清楚。期待療法看起來相當佛系,不過千萬不要小看,有些患者長期臥床後,羊水囊甚至慢慢縮回去,從許多文獻及我們的經驗看來,機會(胎兒存活)還是有的,不必過於灰心。如果發現時羊水囊尚未膨出或只膨出一點還摸得到子宮頸,那治療就有多點選擇。其一是前述保守性期待療法,絕對臥床加上黃體素注射。其二是「拯救式的子宮頸環紮術」,將羊水囊推回去一些,然後把子宮頸綁起來,如果成功就有機會不用絕對臥床,甚至也可能出院。大家可能覺得手術會好些,但事實上根據文獻統計,兩者對胎兒預後並無差異。此外並非人人都能接受手術,例如:有規則宮縮或感染者就不適合接受手術。環紮手術也有其併發症,包括術後反而引起宮縮,必須長期住院安胎,留置縫線也有感染風險,術後也可能發生提早破水而失去縫合環紮效果,這些都須說明與患者了解,但如成功就有機會出院正常生活。至於拆線時間,一般是在36週,可在門診進行,若在此之前子宮開始收縮早產,就要剪開環紮縫線,以免子宮頸受傷。至於雙胞胎甚至多胞胎,若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預後較差,子宮頸環紮效果有限,多數文獻甚至認為沒效,以保守性期待療法為主,不過如果子宮頸長度尚可,也可試一試,這部分必須看患者整體狀況與醫師討論。有沒有辦法早期發現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最好的方法,可惜要早期發現並不容易,有前述危險因子的孕婦,可以在懷孕中期約16-18週開始,較為密集追蹤測量子宮頸長度,如有疑似閉鎖不全病史者,甚至要再提早至14週起開始追蹤。不過多數子宮頸閉鎖不全孕婦是追溯不出危險因子的,然有些患者會有分泌物變多或帶有血絲,所以如果孕產婦有這症狀,應儘快就醫,以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子宮頸的的長度及狀況。下一胎能預防嗎?若不幸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寶寶也不幸失去了,應先把身體養好,然後在下一次懷孕時,在大約16-18個週左右,可安排「子宮頸環紮手術」,在子宮頸尚未有變化前進行「預防性環紮手術」,成功率相當高,預後也不錯,多半可支撐到足月。不過是不是每個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的孕婦,其後每胎都要做「預防性環紮手術」呢?其實也不一定,根據文獻統計,下一胎會再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機會只有約3-4成,所以並非都須做預防性環紮。一般可請這些孕婦從14-16週起連續測量子宮頸長度,一旦有發現子宮頸逐漸變短,再安排子宮頸環紮手術。子宮頸閉鎖不全是一個不易預防的疾病,所幸發生率不高,孕產婦應對此疾病有正確認知,並隨時留心自身的異常狀況,該就醫時不要拖延時間,以免狀況變得更糟。
-
2020-05-29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大不出來怎麼辦?超過5分鐘易便秘,用這姿勢放鬆肛門
「我慘了!只要每次硬便排不出來,用力好久後就會覺得有東西翻出肛門外,是不是痔瘡復發了?」痔瘡手術後,我們有時會聽到病人焦急地進診間敘述便祕時的各種症狀,事實上,就算再健康的肛門,只要是便祕時出力擠壓超過5分鐘以上,都可能有直腸黏膜暫時翻脫或肛門充血的狀況,偶一為之,不見得會帶來什麼問題;但若反覆發生,久了就會帶來新的痔瘡症狀。所以便祕這種惱人情況,能避則避。不少病人前來求診時往往急於解決痔瘡,事實上,如果排便習慣不良、容易發生便祕,先解決便祕才是一切根本。否則,只搞定痔瘡卻還是便祕,手術後也會很快復發。不忍便,培養定時排便好習慣好的排便習慣,從尊重便意開始,切忌忍便。忍便忍久了,等同是在訓練直腸忽略糞便到來的指令,久而久之,便失去正常排便的反射,到時就算直腸裡真的累積了糞便,也會因為缺乏便意而排不出來。排便不必每天有,3天1次或1天3次,都屬於正常的範圍,畢竟每個人腸胃蠕動快慢不同,只要順暢過關即可。理論上,當每天就寢、起床、三餐進食的時間都固定時,腸胃的生理時鐘也會跟著穩定。我也曾遇過病人,每次排便都固定在間隔3天後的某個早晨,這樣的排便習慣其實沒問題,但看了坊間排毒書上強調應每天排便,所以很困擾地來到門診;我和護理人員花了很長時間幫助她重新建立觀念:只要繼續保持,並不需要特別服用軟便劑、緩瀉劑或做任何清腸治療。不過,要是你持續1週都沒有任何便意,甚至是為了減重、減脂而服用含有腸道刺激性的減肥藥,導致今天拉肚子數十次,之後3到5天完全沒有便意,即使坐在馬桶上半小時也沒有任何腸蠕動的感覺,都是不正常的。通常最容易促進大腸蠕動的時間,是在早晨起床時,此時腸胃也才剛醒來,如果能空腹喝1杯馬克杯大小和室溫差不多溫度的開水,便能觸動腸胃道蠕動的反射,帶來便意。習慣早上排便的人,若每次想排便的時間都在晨會之間、或剛好是在趕著上班的路程上,建議提早1個小時起床,讓腸道蠕動習慣跟著提早1小時,先好好清空腸胃再開始一天的行程。身體有自己的規律,就算工作日夜顛倒,只要固定作息、用餐,通常就能有固定的排便時間;掌管腸道的自主神經有自己的節律,我們雖然無法用意志力控制腸道蠕動,但掌握規律,就能抓住節奏。另外,排便時請不要一邊看書或滑手機,一有便意進入廁所,務必在5至7分鐘內將直腸排空,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尊重便意,就是尊重自己的身體給予的訊息,切勿讓任何事情阻撓排便。如果你的排便習慣始終不固定,除了審視飲食方式以外,請注意,這是身體正在對你發送「應該更珍惜它」「請不要忽視它」的訊息。自我鍛鍊排便肌群人體的腹肌與骨盆腔肌群,不但平衡著身體重心,也掌管著排便時的力道。骨盆腔肌群承載著膀胱尿道、子宮陰道、直腸肛門,然而,它的力道和彈性會隨著歲月漸漸乏力鬆弛。尤其是女性朋友經過懷孕生產的考驗後,如果缺乏適度運動和鍛鍊,很容易出現骨盆腔肌群鬆弛的問題,衍生出來的症狀就是漏尿、陰道鬆弛、排便無力而衍生便祕情形,或甚至輕微滲便。所以,適度運動是重要的,無論是跑步、游泳、有氧訓練或每天靜坐時,練習提肛、縮陰道的凱格爾運動3至5分鐘,都對訓練骨盆腔肌群有幫助。另外,排便姿勢也會影響排便的難易度,如果你排出的糞便是濕軟的,但排便施力上有困難,可以試著換用蹲姿馬桶、在坐姿排便時稍微傾身向前,或在腳下墊張小凳子,以便拉直乙狀結腸過彎處的曲度,幫助順暢解便。凳子的高度則因人而異,我在臨床上曾遇過一位病人,在試了3種廠牌的凳子後,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命定腳凳呢!書籍介紹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作者:鐘雲霓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0/01/03作者簡介/鍾雲霓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曾任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痔瘡專任醫師。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延伸閱讀: 明明醫院裡每天洗澡,她卻仍拜託孩子再洗一次...一個病床上阿嬤沒說出口的最後願望
-
2020-05-26 醫療.婦產科
子宮內膜太厚怎麼辦?增生原因、症狀和飲食禁忌一次看
王小姐最近月經量特別多,不到1小時就要換1次衛生棉,她覺得不太對勁,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醫師說她的子宮內膜太厚,最好再做子宮鏡或子宮內膜搔刮術檢查。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得子宮內膜癌,她很擔心,子宮內膜太厚跟癌症有關嗎? 子宮內膜是讓受精卵著床的地方,它的功能就是準備懷孕。子宮內膜的厚度隨著排卵的週期而有變化:月經來時,子宮內膜剝落、排出,即是月經,此時子宮內膜最薄,約只有0.5公分;濾泡期時,雌激素增加,內膜組織開始變厚,排卵時約增厚到0.8公分,準備讓受精卵著床;排卵後,黃體素上升,讓內膜保持在0.8~1.5公分左右,不再持續增厚,等待受精卵著床。如果沒有懷孕,它就會剝落,如此周而復始。子宮內膜超過1.8公分又異常出血 需進一步檢查子宮內膜隨著排卵周期而有厚薄變化是正常的,但如果變得太厚,可能是有病變、長息肉或荷爾蒙不平衡。要了解子宮內膜的厚度,婦產科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即可得知。超音波分陰道超音波和腹部超音波兩種。已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做陰道超音波,比較能清楚看到子宮內膜。至於多少是厚?多少是薄?通常會參考以下標準: 停經前月經快來時,子宮內膜增厚到1.5公分左右都算正常。月經有沒有異常是重要的判斷標準。如果增厚到1.8公分,特別是還伴隨月經量多、非經期出血等症狀,就會建議做子宮鏡或子宮內膜搔刮術,將子宮內膜細胞取出來化驗是否有惡性病變,比如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可算是子宮內膜癌零期)或子宮內膜癌;如果沒有症狀,就比較不用擔心,持續追蹤就好。可以等月經結束、子宮內膜都剝落了,恢復一般狀態,再做一次超音波,比較能確定它到底有沒有增厚。但如果子宮內膜厚達2公分以上,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一點,做子宮鏡或用子宮內膜搔刮術取子宮內膜細胞出來化驗,因為有時可能是病人忽略了月經量多及不正常出血,不是真的沒有症狀。如果化驗子宮內膜細胞後,發現沒有子宮內膜增生等惡性病變,那麼可能是荷爾蒙失調而造成子宮內膜過厚。有些女性黃體素分泌得不夠多,子宮內膜要剝落又不剝落,就會造成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這種情況需要用荷爾蒙調經,子宮內膜才不會越來越厚。通常荷爾蒙需要服用3個月,之後停藥,看看荷爾蒙分泌是否恢復規律。荷爾蒙失調可能跟作息不規律、壓力、過胖都有關,因此除了用荷爾蒙調理,也需要調整生活。停用荷爾蒙後,子宮內膜過厚可能再度發生,但只要沒有經血過多或不正常出血,通常沒有大礙。此外,乳癌病人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也可能會讓子宮內膜變厚,需要定期追蹤。如果沒有經血量多、非經期異常出血,一樣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調整藥物,如果有上述症狀,才建議做子宮內膜搔刮術或子宮鏡檢查。但內膜如果持續變厚,達2公分,即使沒有症狀,最好還是進一步檢查。停經後如果婦女因更年期症狀等問題有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會增厚,月經也會來;如果沒有再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的厚度應該不到0.5公分,若比0.5公分厚,就要小心病變。子宮內膜如果有長息肉,也會讓子宮內膜看起來較厚,但不是真的讓內膜變厚,因為超音波下看不清是內膜還是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但如果造成月經量多、不正常出血等症狀,或者大到讓受精卵難以著床,影響懷孕,可以考慮手術切除。子宮內膜增厚 需化驗了解是否為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增厚和子宮內膜增生是不一樣的,後者需透過病理化驗才能得知。如果醫師從超音波看到病人子宮內膜增厚,又有不正常出血症狀,就會建議進一步做病理檢查,用子宮內膜抽吸管(在門診即可進行,不用麻醉)或子宮內膜搔刮術(須進開刀房,要麻醉)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化驗,以了解是否有增生,無法只靠超音波判斷。子宮內膜增生又分成好幾類,其中「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已經沒有懷孕需求的女性,建議最好切除子宮;如果仍有強烈懷孕需求,可先考慮用藥物治療,但因復發率很高,生產後仍建議切除子宮。如果不治療,內膜細胞持續增生,變成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會提高,5年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變成癌症。子宮內膜增生也會有月經量過多、非經期出血的症狀,跟子宮內膜過厚的症狀很像,所以不能單從症狀來判斷是哪一種問題。如果合併有子宮肌瘤或肌腺症,會更棘手,因為子宮肌瘤和肌腺症也會造成經血過多,而且會造成子宮變形,在超音波下看不清楚子宮內膜,此時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直接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檢驗。 盡量避免高脂肪食物、含雌激素保健食品要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病變呢?女性不論是否已經停經,最好避免吃太多高脂肪食物,因為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子之一。脂肪會被體內某種酵素代謝成雌激素,如果過胖,這種雌激素就會增加,子宮內膜發生病變的風險就會提高。也不建議吃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月見草油,以免雌激素過多,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發生病變。子宮內膜太薄? 恐難懷孕對育齡期女性來說,子宮內膜隨著雌激素分泌而變厚,是正常且必要的;如果子宮內膜太薄,受精卵難以著床,會不容易懷孕,此時也需服用荷爾蒙調理。子宮內膜太薄通常跟之前動過手術有關,比如流產手術,多少會傷到內膜底部細胞,或發生術後沾黏,細胞不易生長,內膜就會太薄。【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2期(2020-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5-23 科別.泌尿腎臟
改善漏尿 讓她重跳土風舞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啟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不敢再跳土風舞。經就醫治療後,終於擺脫惱人的漏尿問題,又可以跳土風舞了。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胡如娟指出,不論男性或女性,因為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胡如娟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如果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則為混合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即為滿溢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尤其要少吃過多加工食品,以及避免攝取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飲用咖啡、茶應適量, 適度從事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例如像凱格爾運動。尿失禁治療除藥物外,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
-
2020-05-23 科別.泌尿腎臟
夜晚頻尿陰莖軟如香蕉 醫師建議有這些行為盡早就醫
老張40歲娶得美嬌娘後體重直直升,自嘲幸福肥,但近來他上班總帶著睡不飽的黑眼圈,原來是夜晚頻尿,上廁所總是解不乾淨,搞得他睡不好,連帶影響枕邊人睡眠。更糟糕的是,老張發現自己晨勃次數越來越少,陰莖硬度變軟像香蕉,性慾一來勃起後3秒軟,老婆氣得想分房睡。為了挽救性福,老張找上中醫師求助,收治該病患的楊永榮醫師表示,頻尿、夜尿、尿解不乾淨,可能是攝護腺或膀胱或尿道發炎導致,這些都會影響到性功能。若以上原因皆非,且年紀偏長或體型肥胖,則要懷疑是否攝護腺肥大造成,建議儘早就醫治療,以免進一步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就是俗稱的不舉或陽痿,是指在有性慾要求時,陰莖無法勃起或勃起不堅,陰莖無法進入女性的陰道。國外研究顯示,72%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患有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62%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者同時患有勃起功能障礙。醫界推估,全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中約有113萬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因攝護腺、泌尿道疾病而無法享受正常性生活。不僅如此,晨勃次數異常減少,陰莖半軟不硬、勃起不全,很可能是陰莖血管阻塞造成。臨床上不少勃起障礙患者,抽血檢查發現有三高或心臟問題。因此,男性千萬不能輕忽,有症狀就要就醫檢查。一般西醫處理勃起功能障礙共病問題,會針對下泌尿道或攝護腺肥大症狀進行治療,而針對勃起障礙方面多以補充荷爾蒙為原則。至於中醫治療陽萎症則首重病因,先了解病因進而辯證論治,以達到對症下藥。中醫治療陽萎,血虛型的病人要補血活血;氣虛、腎陽虛損型的病人要補氣壯陽補腎;溼熱下注型的病人要先清熱除溼,疏通陰莖海綿體內的溼氣;血瘀外傷型的病人要排除瘀血;肝氣鬱結的病人要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使通氣行血。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藥物治療,才能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楊永榮醫師強調,勃起功能障礙並非不治之症,中醫治療以對症下藥的方式治標治本且安全性高,又能同步調理身體。臨床上勃起障礙常伴隨一些心理壓力等問題,建議接受中醫治療同時接受心理諮商,有助加速見效。前述個案老張在楊永榮醫師治療下,先針對陽虛衰的問題調理,加上調整飲食下,1周的時間就有改善許多,重拾夫妻親密關係。楊永榮醫師依據研究指出,中年男性維持適度的性生活,可做為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維持每周2次以上性生活的人,比起每月不到1次者,整體死亡風險下降了50%。建議當男性感覺力不從心,伴侶應鼓勵積極就醫,若早期發現其他疾病風險,也能早期治療,以維持身體健康,享受美滿性生活。★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22 科別.泌尿腎臟
熟齡婦人跳舞漏尿異味纏身 美女醫師解決困擾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其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最後不敢再跳土風舞,經親友建議就醫,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醫師胡如娟治療後,擺脫漏尿問題,終於能夠再跳土風舞了。胡如娟說明,不論男性或女性,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她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為混合症狀患者,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稱為滿溢性尿失禁,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避免過多加工食品,和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攝取,咖啡、茶應適量,適度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像凱格爾運動,另建議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胡如娟說,尿失禁治療除藥物,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
-
2020-05-21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喝蔬果汁,私密處竟頻「出水」 中醫師:蔬果汁要在這2個時間喝才對
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平時每天早上有喝蔬果汁當早餐的習慣。患有子宮肌瘤的她,近半年在月經結束後發現,陰道不定時會流出清澈如水的不明液體,而且量多到會弄溼底褲,只好使用衛生棉。因下體長期悶熱,反而導致泌尿道以及陰部搔癢,前往婦產科檢查後確診是陰道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搔癢症狀隨即改善,但是陰道出水問題依舊,轉而尋前往中醫門診求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這名患者長期久坐辦公室,又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也偏高、控制不佳,以上因素容易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對於婦科疾患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陰道感染。 此外,女性外陰部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之下,又受到患者血糖偏高的刺激,婦科免疫力更容易變差、引起感染,導致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即陰道出水)的產生。 別輕忽!水樣白帶是婦科疾病症狀 周宗翰指出,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 但當女性患上婦科炎症等疾病後,白帶就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水樣白帶、白帶中有血,要提高警覺。 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多種婦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這項症狀。 若水樣白帶較多,並且持續很長時間,建議先諮詢婦產科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的風險。 長期喝蔬果汁,容易導致虛冷體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患者每天都有喝蔬果汁的習慣,容易導致中醫體質學理中的脾虛濕盛體質,導致身體水分的代謝、調節出現問題,加上患者缺乏運動、長期久坐,本身又有血糖偏高的問題,容易導致盆腔血液循環不佳。 換句話說,水性白帶增多,是血液循環不良的預兆,且水樣白帶也可能與子宮肌瘤、內分泌失調有關係,因此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習慣。 從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飲用蔬果汁,容易形成虛冷體質,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 平衡寒涼屬性,蔬果汁建議這樣喝 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喝蔬果汁的頻率不要這麼頻繁,並在諮詢醫師後,可在蔬果汁中適量添加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可稍微降低陰道出水的頻率。 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 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建議為2:1,因為若蔬菜和水果比例是3:1,蔬菜味道較明顯,有些民眾難以接受,此時也可以先將蔬菜煮過,味道較佳。 此外,蔬果汁打完後不適合久放,要立刻喝,以免蔬果汁氧化變質。建議在陽氣盛的早上或中午飲用,晚上喝易頻尿,恐影響睡眠。 運動促進子宮循環,減少白帶症狀 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平時白帶清澈如水的女性,更需要嚴格執行上述飲用蔬果汁的方式,平時也最好避開生菜、瓜果類、柑橘類、涼茶等寒性食物,並減少甜食的攝取。 同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可多做骨盆運動幫助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減少分泌物過多的症狀。 原文刊登:.每天喝蔬果汁,私密處頻「出水」 中醫師:蔬果汁要在這2個時間喝才對延伸閱讀:.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退休後想踏遍千山萬水...口袋裡卻沒有買一張車票的錢!中年後體悟: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進入空巢期,「老同學」很重要!懂得生命無常之後,是相聚的最好時刻
-
2020-05-21 科別.泌尿腎臟
頻尿好困擾 男女原因大不同!吃這些食物助預防
年長後,很多人都會遇上困擾的生活小事,例如:出遊總是在找廁所,對長途旅行膽戰心驚。睡前明明也沒喝水,一個晚上起來上廁所四五次,摸黑還怕跌倒。俗話說:「囝仔放尿泉過溪,老人放尿滴著鞋」,難道說是膀胱無力嗎?其實不一定,男女頻尿原因並不同!男性最常見的原因是攝護腺肥大,女性則是泌尿道感染。 首先應該瞭解頻尿的定義。泌尿科醫師指出,在正常喝水情況下,白天解尿8次以上,尿量超過300CC,就是頻尿。夜間頻尿,則是睡眠中需起來上廁所超過2次。如果沒有到這個程度,或是其實白天是吃了過多利尿食物,包含:咖啡或茶、酒、西瓜冬瓜等瓜果類等,或喝了過多的水,是不用太過擔心的! 在男性方面:男性賀爾蒙會隨年齡逐年下降,過了50歲以後,多數男性都會因為賀爾蒙改變而引發攝護腺肥大,壓迫到尿道。若到70歲,罹患率高達八成。常見症狀包括:尿不乾淨感、斷斷續續、一直跑廁所但尿量只有一點點、急尿、夜尿等。要保護攝護腺健康,從年輕到年長,有三類食物可以多補充:1.含鋅食物:鋅是攝護腺組織中含量很高的成分,對維護攝護腺健康很重要。代表性食物是牡蠣、海鮮類、南瓜籽油。由於南瓜籽油不耐高溫,許多人會購買後用來涼拌在食材裡,或是低溫拌炒。2.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優良的抗氧化營養素,在不少研究中都提到對攝護腺肥大有預防效果。紅色或紅紫色食物中偏多,例如番茄、胡蘿蔔、紅甜椒。茄紅素是油溶性的,建議添加油烹調後再食用更易吸收,質地也更柔軟。現成購買的番茄汁常常會添加大量的糖或鹽調味,較不建議。3.豆製品:許多人知道大豆異黃酮對女性更年期保健很棒,但對平衡男性賀爾蒙同樣有效。豆漿、豆腐、豆乾都適合多吃,同時也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此外,肥胖或愛吃油膩食物者,也會加重攝護腺肥大情況:這與脂肪累積相關。維持標準體重也很重要哦!在女性方面:女性生理構造上尿道特別短,更年期後黏膜萎縮,對陰道泌尿道的保護減少,這些都會讓泌尿道感染變得容易發生,導致頻尿、刺痛。再加上年長後對口渴的感覺也會變鈍,喝水不夠,細菌更容易滋生。以下方法可以預防:1.放一瓶礦泉水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想到的時候就多喝水,不是一次灌,是每次喝幾口讓身體慢慢吸收。但應避免睡前兩小時喝水,預防夜尿。2.常喝無糖優酪乳或者優格,都能補益生菌,讓細菌較不易感染私密處。3.許多人都知道蔓越莓汁可以酸化尿液改善感染,但市售蔓越莓汁有效成分含量並不高,反倒是利用大量的糖中和果實過酸的口感。要達到效果還是建議自製現榨蔓越莓汁。 除了感染之外,曾經懷孕生產的女性,再加上年長肌肉退化,有一定機率會出現骨盆腔肌肉強度不足的情況(這才是真正的膀胱無力),改善方式為每天執行2-3組「凱格爾運動」,每組20次。訓練方式如下:1.緩緩夾緊肛門,直到會陰部也有緊繃感,持續十秒再慢慢放鬆,不需要使用腹部力量。2.不管是任何站立時或躺在床上時,都可以進行。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5-20 科別.泌尿腎臟
28歲男親熱包皮卡住不「性」福 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助攻
28歲陳先生每次跟女朋友親熱,關鍵時刻要進入時,包皮都無法退下甚至卡住,常常痛不欲生,十分困擾,他鼓起勇氣求診,接受微創包皮槍環切術」,1個月後「小弟弟」終於出頭天,讓兩人都「性」福。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李聖偉表示,約有1成的男性,過了青春期後可能還是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情形,「包莖」就是包皮往後退的時候,無法露出龜頭,甚至可能有一圈狹窄環緊縮,也就是「嵌頓性包莖」。包皮過長可能會造成清洗較困難,容易有尿垢殘留,且有異味、甚至容易感染發炎,尤其在進行性行為時,包莖或是「嵌頓性包莖」可能會導致男生疼痛、無法進入陰道,或是包皮水腫等情形。李聖偉建議做包皮環切的手術來解決,割包皮可降低包皮炎發生的機率,並且可以降低愛滋病、第二型泡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等傳染機率,降低伴侶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且因為龜頭完全露出可以降低敏感度,在一部份早洩族群也能延長性生活時間。李聖偉表示,傳統包皮環切手術的手術時間約30到40分鐘,切除處疼痛的出血量約10毫升,縫合處相較下較不平整,線頭需約3周脫落;而微創包皮槍環切手術的手術時間約10分鐘,傷口較為平整美觀,流血量較少,並有縫合鋼釘及矽膠縫合圈,最快1到2周就可掉落。
-
2020-05-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世界罕見!越南女肝臟子宮外孕23周 婦產醫:不可思議
27歲越南女子子宮外孕竟然發生在肝臟裡,而且胎兒還長到23周大,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昨天在臉書上分享這段「奇聞」,婦產科醫師則表示,子宮外孕發生在卵巢或腹膜就已經很罕見,肝臟更少,而且還要長到23周,幾乎是不可能。陳志金表示,這篇文章源自於一位越南醫師在2007年的貼文,這位醫師把經驗寫在部落格上。文中描述27歲越南女子發生疑似輸卵管子宮外孕,而切除右側輸卵管,但是事後病理科醫師在輸卵管內卻找不到肧胎。兩個月後,女子又發生腹腔出血,醫師才發現胎兒竟然長在肝臟裡,同時已懷孕23周,雖然經過緊急手術,但仍因為大出血,女子與胎兒都死亡。這名醫師陳述,第一次發現子宮外孕時,只有做經陰道超音波,並沒有做腹部超音波,所以沒有發現肝臟的異常。陳志金則找到國外有關於肝臟子宮外孕的相關研究,文獻紀錄全球有至少31起,但是沒有見過能夠長到23周的。陳志金懷疑這篇文章的真實性,表示之前曾有國外的放射科醫師在推特上討論,雖然也覺得不可置信,但也沒辦法說這名越南醫師提供的影像是假的。但是他覺得這麼罕見的案例,越南醫師居然沒有向世界發表,只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也讓人覺得奇怪。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表示,正常的懷孕過程,卵子從卵巢出來後在輸卵管受精,接著到子宮著床發育,但有時候沒有在子宮著床,而在其他地方,就稱為子宮外孕。一般子宮外孕最常發生的地方在輸卵管,也有少數個案在卵巢,甚至受精卵可能突破輸卵管跑到腹腔,在腹膜上著床,但極少跑到其他地方,因為腸子不斷蠕動,要著床很困難,要再往上方跑到肝臟更是困難,對受精卵來說「子宮與肝臟相距5000公里」,這麼遙遠的距離真的很難,更何況是發育到23周,太過罕見。
-
2020-05-17 科別.婦科
女性私密處分泌物量增加 跟吃的食物有關嗎?
Q:分泌物量增加,跟吃的食物有關?A:天氣漸熱,私密處容易因分泌物增加產生濕熱不適感,讓不少女性感到困擾。中醫師表示,愛吃生冷食物容易增加白帶分泌量,建議女性減少食用。冰冷飲料、冰淇淋、水梨、西瓜、苦瓜、蘆薈、葡萄柚、奇異果、火龍果、大白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容易使主管體內水濕運化代謝的脾胃功能失調,加重體內濕氣,並下注陰部,造成大量白帶。如果私密處長期處於濕熱環境,容易孳生細菌並引發感染。急性陰道炎患者的白帶可能呈現黃色或綠色膿樣,常伴隨無力症狀;黴菌性陰道炎患者的白帶可能呈現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的白帶可能呈現偏黃膿樣,時有泡沫;淋病患者的白帶可能呈現黃膿狀。當陰道分泌物為膿狀、黃色,甚至帶血時,須懷疑可能由其他婦科疾病導致,因此須盡速就醫。許多女性出現泌尿道感染問題時,錯誤以肥皂、清潔液來洗淨私密處,或者盥洗陰道,但有可能因此改變陰道環境的酸鹼值,殺滅原先存在的好菌,使感染情形更加嚴重。要避免私密處濕熱與細菌感染,女性宜減少穿緊身褲、減少食用生冷食物,並透過多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以利排除體內多餘濕氣,改善陰道環境。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20-05-16 性愛.愛情診療室
讓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沒有錢,而是這兩個字!
你知道嗎?婚姻是憑藉自己的勇氣和努力,用雙手為兩人創造幸福,而不是讓別人給她幸福;婚姻是在一起踏實奮鬥,婚姻是會為了兩個人共同的未來拼了命的努力。假如你遇到了一個女人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永遠不要低估她的決心,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女人和你同甘共苦的決心,但你要拿真心來換。因為,讓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沒有錢,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女人不說不代表她不知道…女人不計較不代表她就不在乎…寬容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生路!不要讓自己的眼睛蒙蔽了你的心,時間是最好的證人,會讓你懂得,日久不一定見真情,但是一定會見人心!夫妻恩愛物語,只要牢記這七個字!不要讓一個女人適應孤單,一旦她適應一個人了,也就不再需要你了。人人都說女人不要太要強、太獨立、太厲害,不然會讓人討厭,可是…女人若不要強、不獨立、不變厲害,誰又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所以女人只能讓自己堅強,只能夠沒有人的角落裏 獨自療傷,一個女人願意給男人多少時間,就是他有多愛你,其實,老公們都要知道一個男人條件再好,他沒有時間陪你,也是多餘的。助「性」!凱格爾運動找回女性陰道緊實度如果他愛你的話,怎麼會擠不出時間?女人生氣的時候 其實不是哭也不是鬧,而是 “沉默”,當兩個人沒有爭執,沒有淚水,沒有言語,沒有交流,那麼他們的愛情婚姻之路也到盡頭了,而一個男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把疼愛自己女人的機會讓給別人,一道菜涼了我們可以再熱,一顆心若涼了卻很難再熱,怕的是一熱再熱,那顆心會變的七零八碎。老天給了我們一顆心,是要我們用來愛的,不是用來傷的,而人冷了,可以找個地方取暖,但心冷了,卻是很難再暖過來。兩個人的世界,不怕吵架,”怕冷漠”冷了一個人 ,冷的卻是兩顆心。婚姻是一條很難、很漫長的路,兩人相處難免有衝突,但是千萬不要讓對方感到心寒,給彼此溝通的時間與機會,才有希望互相扶持、陪伴、鼓勵,幸福 將會伴隨著你們。
-
2020-05-15 癌症.抗癌新知
女人30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 這5大重點項目不可少!
女人在一生中扮演許多角色:女兒、妻子、母親、媳婦、婆婆等,還會因職場關係再為自己的人生添加多種身分。除了體力上的辛勞付出,也常常成為其他人的精神支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列出女性身體5大部位重點檢查項目,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在30歲開始,除了定期安排一般基礎項目,千萬別漏掉以下項目:1.乳房檢查: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MRI)「乳癌」是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種類,也是位居國人癌症死亡排名第4名,平均每天約35人確認罹患乳癌、每天約6.6人因乳癌喪命,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目前對於早期的乳癌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要及早發現,第1期或第2期的5年存活率都可達90%以上,但若直到第4期才被發現,5年的存活率僅約28%,對於乳房的照護檢查千萬不可不重視。乳房篩檢的3大利器: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磁振造影,各有各的檢測優點及缺點,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偵測乳房的顯微鈣化、微小腫瘤或是異常結構。雖有部分婦女害怕此種檢查過程會伴隨的疼痛感,但乳房攝影是目前國際上公認能夠有效提早發現乳癌的工具,可以降低20%至30%乳癌死亡率。乳房超音波檢查一般用於乳房腺體緻密的乳房(台灣7成女性屬於緻密性乳房)及年輕女性,優點是無輻射線曝露,在乳房組織的不同深度進行乳房腫瘤偵測,能夠發現0.5公分以下的腫瘤,但準確度與操作者的經驗及判讀專業有很大的關係。乳房磁振造影(MRI)特色在於對軟組織有相當良好的敏感度,做為女性乳房篩檢也是絕佳的選項。不具放射性,還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且無疼痛感,排除了乳房攝影及乳乳房超音波的缺點,高解析度影像結果,更利於醫師的判讀及提供後續臨床專科醫師治療更精準的依據。檢查建議: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可安排每年1次定期乳房影像檢查,可利用上述檢查工具交替搭配,降低盲點,讓檢查更全面。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可縮短為每半年追蹤1次。(編按:國健署針對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提供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2.子宮頸及子宮檢查:子宮頸抹片、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10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10大癌症死亡第7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癌症發展伴隨症狀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若無定期安排檢查就很有可能被忽略!90%的子宮頸癌為鱗狀細胞癌,發生主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致,存活率與是否接受定期篩檢有高度關係。檢查建議:婦女朋友最熟悉的口號「6分鐘護1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刮棒或子宮頸刷將子宮頸四周和陰道後壁的細胞刮下,是簡單、快速且無痛的檢查方式。已有研究證實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至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性經驗或30歲以上的女性,應定期每年接受檢查。加上骨盆腔影像檢查(超音波、磁振造影),以因應抹片檢查較難偵測出的子宮頸較上端的子宮頸癌,甚至是更難以發現的子宮癌。(編按: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婦女,提供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3.卵巢檢查:血液腫瘤標記CA125檢驗、骨盆腔超音波、磁振造影被喻為女性沉默殺手的「卵巢癌」,卵巢體積小且位處骨盆腔深處不易被發現,早期無明顯症狀,隨癌症發展症狀又易使人誤解為腸胃或泌尿道疾病。導致約75%的卵巢癌被診斷出來時通常已到晚期且已有擴散現象,第4期的卵巢癌5年活率僅剩17%,也因此卵巢癌症的死亡率在所有婦癌中相對來的高。檢查建議:過去好發於更年期後女性,但隨著近年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女性晚婚、晚年生子、不孕或未曾生子,卵巢每月排卵無法休息,也間接提升罹癌風險。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若屬於高危險族群(肥胖、不孕、高齡生子、卵巢癌或乳癌家族史、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者)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1年安排定期檢查。4.肺部檢查:胸部X光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在2018年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位居第1,肺癌也是女性國人頭號殺手。雖非專屬女性癌症,要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衛福部統計的國人癌症發生率,女性肺癌發生率有增加趨勢且死亡人數也逐年上升。肺癌形成原因很多,家族史、抽菸習慣、常處二手菸、工業化學環境、環境空污或家庭煮婦長期處於油煙排放不佳的烹飪環境都是誘發肺腺癌的危險因素。檢查建議:肺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婦女朋友在40歲往後每2年一次的全身健康檢查,同時也請務必將肺部篩檢加入檢查菜單中。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對於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檢出率不高且易有盲點,可多加利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幫助自己及早發現可能的早期病灶,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5.甲狀腺檢查:甲狀腺超音波、視需求搭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是一種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且好發於女性,根據數據顯示女性國人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與男性相比竟高達3倍。檢查建議:甲狀腺結節在超音波檢查中相當常見且多為良性,但切勿因此掉以輕心,因其中約有5%結節可能藏有癌細胞。大多數人罹患的甲狀腺癌是乳突癌(佔80%以上,好發於20歲至45歲女性),其次為濾泡癌(近10%,好發於40歲至50歲年齡層)這2種類型的甲狀腺癌,若能在疾病早期就診斷出來並且接受治療,預後都相對其他癌症要好,10年存活率可達90%至95%。當出現脖子有局部腫大或腫塊、頸部疼痛、吞嚥困難、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應立即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13 科別.婦科
健康保衛站/產後喝生化湯 依體質而定
台灣許多婦女在生產後會用生化湯調理健康,醫界估計產婦坐月子有高達9成喝生化湯;不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提醒民眾,生化湯並非喝愈多愈好,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生化湯的當歸、川芎、桃仁等成分能活血化瘀,但服用時間點、天數及配方需依不同體質而定,過量或長時間服用,有可能破壞子宮內膜生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王瑜婷指出,生化湯可幫助產後子宮收縮,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但中醫師臨床使用前會評估產婦狀況,生化湯組成可能依狀況加減部分藥材。她說,剖腹產時開立生化湯通常不超過5帖;自然產婦常在生產當日或產後3日內使用,使用天數視產婦氣血狀態而定,通常不超過7帖。王瑜婷指出,有人生化湯存有迷思,認為吃越多越好,又未諮詢合格中醫師意見,吃了1個月後破壞子宮內膜,造成陰道點滴出血。生化湯幫能幫助子宮恢復良好收縮能力,需適當使用,民眾有需求務必先經由合格中醫師處方,避免自行購買。
-
2020-05-12 科別.泌尿腎臟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專家提醒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犯
尿道炎、陰道炎,又讓你頻尿、癢到睡不著了嗎?泌尿道是指人體整段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男性會加上攝護腺)細菌感染,引起頻尿、排尿時,有灼熱感等不順。男女性都會發生泌尿道感染,但女性廣好發於各種年齡層。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女性因為生理構造的關係,根據統計發現,33%以上的女性,至少一生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或陰道感染,機率更是男性的8倍,而且一旦感染過,還會一直反覆感染。其中引起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原因可能是因為不良的排尿習慣、擦拭方式不對,或是性行為等問題,導致細菌逆行往上到膀胱、輸尿管、腎臟等,而引起泌尿道感染,特別是夏季氣候悶熱,更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1、性行為前後應該排尿性行為過後,常會把陰道和肛門的細菌帶進尿道,甚至膀胱裡面,建議性交完之後應排尿,若有必要,得做清洗的動作。2、經常憋尿特別是需要長時間忍尿的工作者,如老師、百貨公司職員、司機等,容易因為尿液在膀胱停留的時間過久,造成感染的機率增加。3、擦拭陰部方式錯誤泌尿道感染多是由大腸桿菌引起,而大腸桿菌正是由糞便攜帶的,故排尿之後,衛生紙擦拭方向應由陰道口擦至肛門,當擦拭的方向不對,容易把陰道和肛門間的細菌帶進尿道、甚至膀胱,而引起感染。4、常穿太緊的褲子太緊的褲子會造成生殖器官悶熱,增加細菌繁殖的機會;建議應多穿棉質、寬鬆、通風的外褲。延伸閱讀: 私密處飄異味 NG清潔行為你中了嗎?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 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
2020-05-10 科別.婦科
媽媽的難言之隱! 醫師籲漏尿練這運動能改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除與家人同聚、送禮物、選餐廳之餘,也要好好關心媽媽的身體狀況。許多婦女在生產完後,便飽受尿失禁、骨盆脫垂困擾,又加上婦產科多需要內診,更讓婦女們卻步,醫師指出,其實只要多做運動訓練骨盆肌肉,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自產後就開始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黃媽媽抱怨,在走動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漏尿,身旁的朋友也有類似狀況,但皆不曾就醫,她認為,尿失禁不是什麼病痛,不至於需到婦產科就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曾令鴻表示,有報告指出,自然生產婦女可能因寶寶比較大、生產年齡較長、過度肥胖等,會出現某些骨盆功能障礙,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礙、骨盆疼痛佔等,另還有一些解便功能障礙的狀況,不過不少媽媽們怕麻煩、不喜歡內診,因而漠視忽略。其中,最常出現也最困惱媽媽們的莫過於尿失禁問題。曾令鴻解釋,尿失禁最常見可分為3種,一是打噴嚏、咳嗽、大笑、搬重物時漏尿,為壓力性尿失禁;二是想上廁所卻來不及時漏尿,為尿急性尿失禁;三則是前述兩者的混合,為混合性尿失禁。他說,只要出現尿失禁的狀況,這輩子它都會跟著你,雖然不能根治問題,但能做運動改善狀況。曾令鴻表示,雖然尿失禁無法根絕,但若持續維持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能有效改善尿失禁狀況。包括站立式,雙腳自然站立再用力向上夾緊臀部肌肉,緊閉尿道、陰道、肛門,保持這些部位肌肉收縮不到約10至15秒,再慢慢放鬆休息;平躺式,平躺、雙膝彎曲,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10至15秒,再放鬆休息等。生產過後的媽媽們,多少身體上會有損傷,即便年輕時恢復力佳,但年老後狀況會逐漸浮現,曾令鴻建議,自然產產婦在生產完6周後,待惡露減少,便能進行骨盆肌肉訓練,可到專業課程教室或婦產科就診,由專業人士先指導如何進行凱格爾運動,再養成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至少要連續做12周,最好上、下午各做20至30次,才能達到有效改善。
-
2020-04-28 橘世代.健康橘
別怕更年期!每天好好吃,「食療」身心靈不適
婦女在更年期面臨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且身心狀況相互影響,一些食物的營養素有助於減輕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狀,這段時期的飲食該如何調配,值得婦女朋友參考。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詹淑雲指出,更年期是生命發展必經的歷程,發生於45到54歲這段期間,這時期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部分婦女會產生生理及情緒變化等不適。由於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月經經期不規則,直到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這段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的更年期。更年期在生理上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高血壓、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而在心理上則是易引起情緒不穩等問題。對於更年期有幫助的營養素,就屬大豆異黃酮 (isoflavone),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相較化學合成的雌激素,更能夠長期安心食用,且對熱潮紅、陰道乾澀、血脂異常等更年期綜合症狀都能明顯改善。建議更年期女性每天服用40mg的大豆異黃酮,症狀較嚴重者可攝取至80mg。黃豆蛋白中含有大豆異黃酮,與女性賀爾蒙(Estrogens)相似之物質,具有與女性賀爾蒙類似的作用,且適量食用黃豆及其製品(豆腐、豆乾、豆漿),不僅可補充蛋白質和大豆異黃酮素,還能減輕女性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女性停經後由於雌激素的減少,噬骨細胞活動力增加,相對的造骨細胞則數量減少,易造成骨質流失。但可經由以下幾點,以食補的方式來預防骨質疏鬆:1.建議每天喝2杯鮮奶(1cc鮮奶相當於1mg的鈣)。2.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黑芝麻、山粉圓、帶骨小魚、蝦乾、 黃豆製品、乳酪、黑木耳、海帶、芥藍、紅莧菜、蓮子、杏仁、深綠色蔬菜等。3.飯後可搭配柑橘類水果,水果中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質吸收。更年期時身體和心理症狀往往會相互影響,因此讓許多婦女心存恐懼,害怕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其實只要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及心理上的調適,就可以健康愉快的迎接人生新旅程。【更多你不知道的「更年期」大小事↘↘↘】。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如何度過更年期的調適期? 醫師教你這樣吃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4 性愛.性病防治
預防菜花,戴保險套有效嗎?泌尿科醫師:利多於弊
文:侯鎮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尖型濕疣,一種由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染感引起的皮膚及黏膜病變,其病灶外觀像群簇的花椰菜,名間俗稱菜花。人類乳突病毒有許多亞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HPV 16.18跟子宮頸癌的形成息息相關,而HPV 6.11則跟菜花的產生較為相關,其實HPV有超過一百種亞型,其中也不止HPV 6.11會造成菜花,目前已知跟菜花相關的亞型超過30種。菜花高危險群為何?什麼樣的人屬於菜花高危險群呢?由於菜花屬於性行為傳染疾病,想當然爾,不安全的性行為、過度活躍的性生活、過多不同的性伴侶等都是相關危險因子;此外年輕族群尤以20-40歲者亦屬於高危險族群。菜花潛伏期約2-3個月,初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多半不痛不癢,但疣狀物會越來越多,且會增大,之後引起的症狀以癢、不適感、出血和異味為主。菜花的傳染主要跟性行為相關,病灶接觸到粘膜便有可能造成該處感染,換句話說,口腔區域的感染可能跟口交相關;陰道以及龜頭陰莖的病灶可能跟一般的性行為接觸有關;肛門區域的感染可能跟肛交相關。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常聽到泡溫泉接觸到疑似不乾淨的石頭或是溫泉水而感染菜花,真得有可能嗎?當然我們不能把話說死,確實有那樣的機率,但菜花的感染還是與病灶的直接接觸較有相關性,且人類乳突病毒多半感染黏膜為主,皮膚較厚處較難穿透,鮮少會有菜花病灶。菜花的治療與預防方式:治療方面可以選擇局部塗抹藥膏達到腐蝕燒灼效果,或是雷射燒灼除去病灶,或是在麻醉的狀況下進開刀房電燒除去病灶,一般來說病灶除去後塗抹藥膏數禮拜便會痊癒,然而菜花復發率高,建議追蹤數個月甚至半年,以排除復發的可能。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那菜花有什麼預防方式呢?最實際的就是安全性行為、注重個人衛生習慣、有保護的性行為如戴保險套,不過保險套對於菜花的預防還是帶有質疑的,確實它能阻斷一部分的接觸,但對於預防菜花這個議題,學界對於保險套能否有效降低菜花發生機率仍然持有保守態度。預防的精髓在於不要造成太多無效醫療,雖然我們無法明確證明戴保險套一定能降低菜花罹病率,但這樣的作為仍是利多於弊,除了可能降低懷孕率以及不適感外,沒有實際的壞處。因此在預防菜花上,保險套的使用確實仍為一個可行的方式。健康為首,有異狀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此外施打子宮頸疫苗也是可選擇的預防方式,市面上的子宮頸疫苗目前有三種,分別為嘉喜4 (Gardasil 4)、嘉喜9 (Gardasil 9)以及保蓓 (Cervarix)。保蓓為HPV 16.18的保護性疫苗,主要用處在於預防子宮頸癌,嘉喜4比起保蓓多了HPV 6,11的保護力,除了子宮頸癌預防外亦具有菜花預防效果;嘉喜9則是近年剛上市的新型子宮頸疫苗,它提供了HPV 6,11,16,18,31,33,45,52,58的保護力,除了增加子宮頸癌保護率外同時也有菜花預防效果,因此不論男女,施打嘉喜子宮頸疫苗皆為有效的菜花預防方式。最後提醒大家,雖然傳統東方社會對於性行為傳染病較為保守,好像得到該病即等同於自身不潔或是過度縱慾,家人親屬的輿論確實要顧,然而自己的健康才是最該放在首要考量的,如果發現有類似症狀或是生殖道出現異常疣狀物,即應尋求醫療協助,讓專業的醫師評估,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侯鎮邦醫師】罹患「菜花」的高危險群為何?小心不安全性行為】
-
2020-04-20 科別.婦科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有效降低罹病風險
Q:有沒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罹病風險差多少?A:國內每年有千餘人罹患子宮頸癌,另有六百多人因此失去生命。子宮頸癌的病源是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過性行為的人當中,高達半數會感染HPV,其中約有一成的人無法痊癒,病毒就伺機病變造成癌症。目前沒有藥物能殺死HPV,HPV疫苗理論上能預防六至七成的感染風險,但因為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所以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必要的。我國補助30歲以上女性篩檢,並建議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不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2018年子宮頸癌篩檢報告,約有兩成左右的女性逾三年、甚至五年以上未作過篩檢,而本土資料顯示,比起一到三年內有篩過的女性,五年以上未篩者的子宮頸癌檢出率將超過十倍。上述報告顯示,30歲以上的受檢女性當中,上一次篩檢距今的時間是「一年內」、「一到三年間」、「三到五年間」、「五年以上」及「從未檢查過」等,其子宮頸癌檢出率分別為0.2‰、0.1‰、0.2‰、1.1‰及1.3‰。這顯示,一到三年內篩檢一次,較有效降低罹病風險。檢查時,婦產科醫師會將鴨嘴型擴陰器伸入陰道至子宮內口採取細胞標本。部分女性可能憂心檢查過程會感到疼痛,但其實,子宮頸不太有神經,因此不會帶來不適,且能快速於一兩分鐘內完成檢查離開。記得檢查要避開月經期間,檢查前別發生性行為即可。一般來說,醫師會建議有過性行為的人一年篩檢一次,子宮頸病變者可能需要半年檢查一次,以避免不慎發生偽陰性、忽略罹病,拖久變成惡性腫瘤。諮詢專家/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個人化的治療非常重要 國內卵巢癌5年存活率達4成
卵巢癌曾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第十位,是女性癌症的一大殺手。婦科權威醫師提醒,第一次的腫瘤減積手術極為關鍵,務求把癌腫瘤清除徹底。而隨著免疫與標靶藥物的進展,個人化的卵巢癌治療非常重要。各項婦科檢查 別忘關照卵巢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暨亞洲婦癌研究團體榮譽理事長賴瓊慧指出,臨床上,卵巢癌患者症狀沒有特異性,因此往往缺乏警覺,內膜異位症與巧克力囊腫的患者也是卵巢癌的高危險群。雖然目前卵巢癌沒有公認有效的篩檢工具,仍建議婦女定期超音波檢查、骨盆腔底檢查、CA-125檢查,每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時,也別忘了關照卵巢。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指出,巧克力囊腫多數是良性,但是若陰道超音波顯示,巧克力囊腫內皮有不規則突起或有異常高的CA-125,有可能是亞洲人較常見的亮細胞卵巢癌的風險。賴鴻政指出,臨床上,常常接到轉診來的患者巧克力囊腫腹腔鏡手術完,才發現是卵巢癌,卻因為先前的手術沒做好減少癌細胞擴散的準備,導致後續抗癌手術的困難與治療效果。減積手術成果 存活期關鍵過去認為,BRCA1、BRCA2基因變異較常出現在歐美女性,這個迷思已被打破。賴瓊慧說,BRCA1、BRCA2基因變異所導致的卵巢癌,亞洲女性與歐美女性占比無分軒輊,約占國內卵巢癌患者的一成到一成五,因此家族中有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家族男性有攝護腺癌的女性,都必須格外注意。對於已經確診的卵巢癌病患,賴鴻政指出,卵巢癌患者第一次的減積手術是影響病患存活期的最關鍵因素,手術的目的是徹底清除癌腫瘤,卵巢癌手術最好能做到R0程度,也就是完全切除所有可見的腫瘤,並且手術切除邊緣乾淨。賴鴻政説,卵巢癌手術在臨床上非常困難,若腫瘤的生長位置不好,或是在橫膈腔位置,侵襲到輸尿管等,非常不容易拿乾淨,往往得動用一般外科、直腸外科、泌尿外科醫師團隊共同手術。新藥研發緩慢 合併治療增效果目前健保也給付腹腔溫熱化學治療,也就是進行廓清手術同時,以加溫至42至43℃的化療藥劑在腹腔內循環灌洗。賴瓊慧說,術前化學治療有效果且減積手術可做到R0-R1程度,利用高溫的物理傷害,化療藥劑可以穿透3mm以內破壞看不見的殘存癌細胞,以達到更徹底的清除效果。不過賴鴻政呼籲,腹腔溫熱化學治療有延長手術時間與術後照顧的風險,應該審慎評估。醫師坦言,手術之所以重要,正是因為卵巢癌的新藥研發進度緩慢。賴瓊慧說,卵巢癌的化療以鉑類化合物為主,但自從2006年後,卵巢癌幾乎沒有新的化學藥問世。近幾年,終於有標靶藥物出現,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作用是抑制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令其萎縮。另一種是PARP酵素抑制劑,主要功效為抑制腫瘤細胞進行修復的過程。賴鴻政指出,免疫治療在卵巢癌上的運用,單獨使用的效果並不顯著,需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很多臨床實驗正進行中。將血管新生抑制劑與免疫檢查抑制劑合併使用,初步報告顯示,即使是對鉑金類藥物敏感的卵巢癌,反應率都能到六成。賴鴻政強調,許多相對罕見的卵巢癌,傳統化療效果不好,免疫藥物與標靶藥物的應用,或許能有意外的效果。個人化的治療,在卵巢癌非常重要。至於時下正夯的細胞療法,賴鴻政持保留態度,他呼籲,不少病患對細胞療法抱高度期待,私下尋求細胞治療,甚至在診所、旅館偷打,但是療效不明確,病患務必謹慎與醫師討論,才決定要不要進行。不要放棄國內卵巢癌五年存活率達四成根據研究,其他國家卵巢癌約七成五在晚期發現,國內有近半數是在早期發現,且國內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達到四成,卵巢癌治療過程雖然艱辛,賴瓊慧呼籲,不要放棄。她曾收治一名40歲的旅美患者,初次發病已經是大量腹水、脖子淋巴腺腫大,在美國第一次化療緩解。停藥八個月再發,且腹腔腫瘤巨大,淋巴腺到處都是轉移,才回台治療。經過減積手術,配合密集化療與放射治療,得到完全緩解,回美國繼續工作。十個月後,骨盆腔再發,第二次手術切除直腸與大腸,頸部淋巴腺也發現腫瘤,進行三線化學治療,頸部淋巴腺切除也進行加強放射治療。過了兩年,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病情穩定維持一段時間後,腋下淋巴又發現腫瘤蹤跡,再度切除化療。此時被查出有BRCA基因突變,進行標靶PARP酵素抑制劑恩慈治療,再度得到緩解。去年在肺部再發,進行手術切除,合併免疫治療與化療,然後以PARP酵素抑制劑為維持性治療。十年的抗癌路,多次再發,該病患將自己照顧得很好,仍舊可以維持上班,與卵巢癌共存。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卵巢癌患者該怎麼選醫師?可優先考慮婦癌專科醫師
卵巢癌的發生曲線相較其他癌症緩和,但因不易早期發現而被稱為「沉默殺手」。有鑑於此,婦產科醫師提醒,年過40歲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四分之三 屬上皮性細胞癌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說,卵巢專司生育,每月排卵的同時會引起大量上皮發炎反應,長期的發炎反應與長期的基因病變累積,可能使部分細胞漸漸癌化。因此,女性如果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而讓卵巢長期勞累工作,或者隨著年齡漸長累積較多發炎反應與基因病變,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便會隨之提升。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主任趙安琪說,不同來源的癌化細胞可能演變為不同組織型態的惡性腫瘤,其中,漿液性腺癌源於輸卵管內細胞癌化再轉至卵巢,黏液性腺癌與腸道細胞有關,子宮內膜樣瘤及明亮細胞癌則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發生率變化小 推估與環境關係不大衛福部國健署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卵巢、輸卵管及寬韌帶惡性腫瘤)發生率與死亡率排名均位居女性第七位。不過,健保數據顯示,近五年卵巢癌的發生率看似持平且無明顯年輕化趨勢。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衛福部立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說,許多癌症伴隨大環境變化而增加,像是肺癌可能因空氣汙染、乳癌與子宮內膜癌因塑化劑暴露而使發生率上升,但卵巢癌發生率相對穩定,原因不明,或許它的發生與大環境較無直接相關。卵巢癌發生率未明顯增加,但同時,它也沒有好的早期篩檢工具,早期病人不易自覺,往往等到腹部有症狀才輾轉就醫。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我國104年至108年的主診斷為卵巢癌的患者所執行的檢驗檢查,以血液檢查腫瘤指數CA-125為最大宗,108年檢查件數總計25546件;其次為婦科超音波與陰道超音波以及電腦斷層,分別為7710件與6779件。腫瘤指數CA-125 準確率不高賴鴻政說,婦科的腹部超音波與陰道超音波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工具,這兩種工具利用聲波與回聲原理偵測病灶,再透過儀器轉換成影像供醫事人員作為診斷參考。如果發現異常腫瘤,一般會追加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A-125。不過CA-125數值高或低的可能性多元,女性正值排卵期、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或卵巢癌時的數值可能升高,但卵巢癌患者測得的數值未必高,據統計,高達七成的早期患者測得的數值不高,即使是第三期以上患者,也有近半數人的數值不高。40歲以上 每年一次婦科超音波臨床上經常輔以電腦斷層檢查,評估癌細胞是否轉移至淋巴結與腹腔各處。少部分醫師會使用杜普勒超音波,藉由聲波檢視血管流速與阻力,惡性腫瘤新生血管往往阻力較小。少部分醫師會透過腹腔鏡進到肚內確認病灶與切片。賴鴻政表示,健保數據顯示,高達八成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年紀在40歲以上,因此年過40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婦科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怎麼選醫師?婦癌醫學會專科醫師 可優先考慮卵巢癌治療該怎麼選擇醫院與醫師?根據健保署資料,六成五的民眾選擇赴醫學中心進行手術,三成民眾選擇區域醫院,僅有百分之四選擇地區醫院。接受化學治療時,七成一的民眾選擇醫學中心,二成八選擇區域醫院,約百分之三選擇地區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時,六成八的人選擇醫學中心,兩成九選擇區域醫院,約百分之四選擇地區醫院。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建議,卵巢癌患者選擇手術醫師時,可優先選擇婦癌醫學會專科醫師。在考慮作傳統剖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時,可諮詢擅長同樣術式的另位醫師意見,綜合評估再作最後決定。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補充,病人與醫師互動的感覺也相當重要,「感覺有緣、氣味相投最好」。另外,部分醫院有提供跨院合作,雙和醫院就針對部分居住較遠的卵巢癌患者,將其術後化療期間的追蹤交由其他地區醫師執行,血液檢查結果再回傳給主治醫師,如此有助減少患者舟車勞頓。不過趙安琪認為,卵巢癌復發率高,患者選定主治醫師後,盡量全程跟著該名醫師接受治療,如此醫師較能掌握患者病況,適時提供適切治療方式。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避孕又可防癌 哈佛研究:服用避孕藥可降低卵巢癌風險
卵巢癌被喻為婦女寧靜殺手,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每兩人中就有一人轉移,在國內婦癌死亡率中,僅次於子宮頸癌,嚴重危及女性健康。卵巢未休眠 恐致基因突變台灣大學醫學院腫瘤醫學研究所教授、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表示,卵巢癌患者以40歲以上女性居多,最近十年來,患者年輕化,應與提早確診有關。此外,生育率逐年下降,沒有懷孕、未生育過的女性變多,也增加了卵巢癌風險。鄭文芳指出,青春期開始卵巢功能成熟後,為孕育下一代而工作,如果初經早、又停經晚,中間沒有懷孕、哺育,卵巢始終處於忙碌狀態,就會增加罹癌風險。研究:口服避孕藥 降罹癌機率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台北博仁醫院海扶刀治療中心執行總監鄭丞傑表示,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卵巢不得閒,一直排卵,卵泡不斷地破裂、修復,可能導致基因突變。此外,致癌物質也可能從卵泡的破裂處進入卵巢內,也提高致癌風險。「口服避孕藥可以避孕,又可防癌。」鄭丞傑說,國外不少醫學文獻證實,服用避孕藥物,可以減少罹患卵巢癌風險。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一年,可降低一成卵巢癌罹患率,如果服用五年,則可降低五成罹患率。鄭丞傑建議,沒有懷孕、生育過的女性,或初經早(11足歲之前)、停經晚(52族歲後),及連續打針或服用排卵藥物一年以上等危險族群,最好在醫師評估下服用口服避孕藥物,讓卵巢暫時休息。三大婦癌 與基因遺傳相關「基因遺傳也是卵巢癌的原因之一。」鄭文芳說,從臨床分析,卵巢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三大婦癌幾乎可說是綁在一起,如果罹患乳癌,則日後出現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比一般女性要高出許多。鄭文芳指出,這三大婦癌均與兩大基因有關,在門診收治婦癌個案時,都會詢問家族女性成員是否也罹患相關癌症,如果一個家族出現兩名以上的乳癌、卵巢癌病患,就會強烈建議所有女性成員接受基因篩檢。是否預防性切除 須審慎評估由於卵巢癌成因迄今仍不明,因此無法有效預防,透過篩檢,瞭解基因是否突變,就成為唯一降低罹癌風險的方法。鄭文芳指出,如果基因篩檢報告證實帶有致癌基因,而患者年齡超過40歲,已無生育需求,也可考慮預防性切除卵巢。鄭文芳說,台大醫院已完成一、二十例預防性切除卵巢個案,均有遺傳家族致癌基因。年紀最輕的患者40歲,因為姊姊確診晚期卵巢癌,而有所警覺,經基因篩檢也證實自己帶有此基因,不想活在癌症陰影之下,決定還沒有罹癌前,就先切除卵巢。停經前切除 增骨鬆、心血管風險不過,停經之前就切除卵巢,茲事體大,除了心理層面之外,也會提高骨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卵巢分泌女性荷爾蒙,少了雌激素保護,就容易罹患骨鬆及心血管疾病。鄭文芳建議,陷入兩難的女性,可先與醫師充分討論,得知利弊得失後,再做決定。如果選擇預防性切除,就必須定期回診,接受追蹤,並從飲食及運動著手,減少罹病風險。鄭丞傑則提醒,有卵巢家族病史的女性,除了考慮接受基因檢測,在35歲以後,每三至六個月回診追蹤,做一次陰道超波音及CA-125、HE4抽血檢查。另外,鄭丞傑也提供卵巢癌九大徵兆,包括,脹氣、腹部腫脹、下腹疼痛、停經後出血、消化不良及食欲減退、頻尿、體重異常減輕、腹水及四肢水腫,以及腹壁、肚臍、腹股溝、頸部等部位出現不正常腫塊,如出現上述症狀,務必提高警覺。
-
2020-04-11 性愛.性別議題
父母的支持讓適應不良孩子成為IQ180天才大臣 唐鳳︰我一直都是我自己的樣子
利用資訊科技抗疫,被譽為「天才IT大臣」的台灣政務委員唐鳳,自25歲那一年宣告跨性別身分,身分證性別欄的部分填「無」,而根據新聞報導,唐鳳的父母也十分尊重孩子的決定,不過其實唐鳳未有進行變性手術,她一直以跨性別女性的身份生活。唐鳳曾表示︰我其實沒有變性,我一直都是我自己的樣子。唐鳳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是與眾不同的,而她只是比較早有所自覺,且身為跨性別女性,唐鳳的衣著也相較中性,其父母均從事新聞業,父親唐光華是《中國時報》前副總編,母親李雅卿曾任《商業周刊》副總編,唐鳳能從適應不良的孩子成為IQ180的天才大臣,父母的支持也有很大的功勞。針對跨性別,一般人或許一時之間還無法轉變為完全包容的立場,不過我們可以從性平教育開始,讓孩子從小時候就不受社會刻板印象的宰制,這一點可以參考十分注重性別平等的國家瑞典,瑞典政府曾經宣示:在政策決定和資源分配上,達成性別平等是瑞典政府的首要事務。瑞典幼兒園長:不論性別,每個人都有權成為完整的人瑞典不僅在工作方面推行反歧視法,盡力弭平同工不同酬的薪資差距,對性少數族群的保障也早已加入憲法中。此外,父母可以協調共用480天的育兒假,在孩子八歲之前都可以請休,這些天內可以獲得部分薪水及補貼,且政府規定父母必須各休至少60天,不得互相轉讓。友善的育兒環境及制度,讓父母雙方可以共同承擔育兒的重責大任。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民間也有許多以性平教育為理念的機構,致力於讓下一代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位於斯德哥爾摩南島上的伊格麗雅幼兒園就是這樣的一間學校,創辦人拉賈林(Lotta Rajalin)曾說,「我們並不是要說女孩應該是男孩,或者男孩應該是女孩,我們只是希望不論性別,每個人都有權成為完整的人」。這個觀念,是不是和唐鳳的說法相當一致呢?中性詞取代他或她在伊格麗雅,老師們在挑選兒童讀物時,會避免帶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和分工的讀物,像是睡美人這類公主等待王子拯救的故事,取而代之,老師們會安排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或是自己重新改寫,以確保故事或童謠裡包含了非傳統家庭的概念,例如:單親及同性家庭。玩樂時間時,也不會規定孩子們該玩「符合他們性別的玩具」,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不受性別身份的限制。男生可以玩芭比娃娃,女生也可以玩機器人,不給予區別對待。除此之外,很特別的是,老師不會用代名詞他(Han)或她(Hon),而是使用源自芬蘭的中性字Hen,或稱為朋友們,也不稱父母為爸爸、媽媽。此外,像是傳統拼字上以男性結尾的字,例如:雪人(Snowman)也會被轉化成中性字如Snow figure。 性平教育,性別平等,瑞典教育,幼兒教育,幼兒讀物有研究指出,與其他瑞典幼兒園比,在伊格麗雅幼兒園的孩子們比起其他同齡的孩子,更有可能會與異性一起玩,並且不會因為自己或他人的性別而有刻板印象、擅下定論。而且瑞典國家教育局也以伊格麗雅幼兒園的理念為課綱:教育工作者應該激發和挑戰孩子,以超越性別典型選擇的方式來擴大他們的能力和興趣,同時應確保所有孩子都具有同等影響力,並得到同等的關注,無論他們是什麼性別。停止!這是我的身體!另一間貝爾加幼兒園自2017年開始,使用《停止!這是我的身體!》教材,教導孩子們關於自己身體的權利。孩童們必須認識自己身體的私密部位,包括屁股、陰道、陰莖和胸部等,並拒絕他人任意觸摸。如果有人打或碰孩童,他們也被教導要表示拒絕:「停止!這是我的身體!」幼兒時期獲得的經驗會大大影響他們的性別概念,幼兒會透過觀察及學習成人的分工及角色來獲得性別訊息,然後會表現出認為合適自身性別的行為,所以性別平等教育應該從小就開始。同時,身體自主權也極其重要,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
2020-04-01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尿道炎、陰道炎,又讓你頻尿、癢到 睡不著了嗎?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良的排尿習慣、擦拭方式不對,或是性行為等問題,導致細菌逆行往上到膀胱、輸尿管、腎臟等,而引起泌尿道感染,特別是夏季氣候悶熱,更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然而,其中最主要的細菌是大腸桿菌,你的飲食行為也NG了嗎?1、戒吃精製糖研究證實,糖分會增加身體發炎、細菌增長,這就是為什麼糖尿病患往往容易罹患泌尿道炎、陰道炎,因為當尿液長期間含高單位糖分,會讓尿道細菌獲得充足的養分而大量繁殖。 2、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譬如辣物、咖啡、酒類等,都會刺激發炎的產生。3、戒吃油炸、高脂肪食物過多的油脂會感染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除了讓壞菌更滋生之外,也會讓發炎狀況更嚴重;所以,常吃油炸、高脂肪食物的人,多半也容易長痘痘、剉瘡。4、戒吃溫熱、燥熱食物在中醫的角度來看,老薑、麻油等補品,都屬於「發性」物質,也就是會促使發炎更加嚴重的食物,就好比喉嚨發炎時,若再喝薑母茶,會火上加油,讓發炎更嚴重;另外,泌尿道正在發炎時,也建議避免吃燥熱的食物。延伸閱讀: 私密處飄異味 NG清潔行為你中了嗎?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
2020-03-08 科別.婦科
30至40歲女性常見健康問題有哪些?醫提醒小心相關病症
今天是婦女節,對忙碌的現代女性來說,該忙的還是要忙,該煩惱的事不會消失。但是,不管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不能不照顧自己的健康。30歲以後,人生會經歷幾個分水嶺,身心靈的風暴,也會在不同階段出現。如何在各個階段安步當車,飲食、運動和心靈調適,不可或缺。30到40歲這個階段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主任徐明洸說,輕熟女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等症狀。育齡常見 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徐明洸說,現代女性多晚婚,較晚生小孩,因而容易有上述的病症出現。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發炎。他表示,這些組織除散落在腹腔或腹膜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其症狀有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也因經血量多,長久下來就延伸出缺鐵性貧血等病徵。徐明洸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疾病,但很常見、也是慢性疾病,目前可透過手術、口服藥物治療,建議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師診斷治療。熬夜、不當節食 帶來健康問題處於輕熟女階段的女性,看似活力旺盛,但雌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工作或玩樂熬夜、不當節食等,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徐明洸說,現代人習慣熬夜,飲食也不健康,經常暴飲暴食,吃下過多脂肪、高油和高鹽的食物,首先就得面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這些都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輕熟女來說,若生活型態不正常,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乳、胃癌致癌率也提高。因此建議不分年紀、性別,想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保持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飲食。兼顧養兒育女與工作,職業婦女兩頭燒的困境,如何平衡?徐明洸表示,現在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也早已沒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建議先多跟丈夫溝通,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孩距離先生公司較近,可請先生協助接送,洗衣、曬衣或打掃等簡單家務事,兩人共同承擔,還能促進彼此感情。如果雙方都得加班工作,家中長輩若許可,也可請祖父母幫忙帶孫,最重要的是兩夫妻的和諧與溝通,才不會讓其中一方累垮。選低GI澱粉類 快走慢跑都好至於輕熟女的飲食方式和運動,徐洸明表示,現在許多上班族、小資女多半是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台灣葉菜類、水果種類多,例如芭樂、番茄、地瓜葉等都是好的食材。他說,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吃太多,體內用不完的多餘醣分轉換成脂肪,若怕吃澱粉類會變胖,則可挑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平時則除蔬菜,也可多攝取魚類、瓜果、豆類、瘦肉類,均衡攝取營養,就能保持青春活力。至於運動部分,他建議可以快走、散步或慢跑,只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僅達到增加心肺功能,也提升柔軟度,且到公園、運動場也能邊運動邊欣賞風景舒緩壓力,孕婦則建議嘗試游泳。常見尿道、膀胱炎 多喝水別憋尿建議這階段該做的健檢項目?他說,女性相關的健檢有子宮頸抹片、骨質密度分析、婦科超音波、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和乳房攝影跟超音波等。建議輕熟女定期婦科檢查,有性行為、30歲以上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35歲以上每年做乳房超音波檢查,預防子宮頸癌或乳癌病變。最後,徐洸明提到,女性尿道較短,加上離肛門近,容易造成如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感染,經常罹患尿道炎、膀胱炎。有些職業例如百貨公司櫃姐、銀行行員、老師,經常長時間工作,一忙就憋尿,更是容易患病。他提醒,女性同胞不論年紀,最好都不要憋尿、多補充水分,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避免肛門周圍細菌的傳播。輕熟女健康表單怕發胖菜單● 可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 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並攝取魚類、豆類、瘦肉類等蛋白質,維持營養均衡。小心相關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尿道炎、膀胱炎建議健檢項目● 有性行為、3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預防子宮頸癌。● 建議35歲起,每年應定期做理學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追蹤。●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8 醫療.婦產科
退休後更應該多關心自己身體 銀髮女性常見的7大疾病
風韻猶存?年華老去?該用什麼字句來形容年過六十的女人,每個人身心狀態不一樣,有人六十多歲,看起來仍充滿活力,但有些人卻老態盡現。高雄醫學院副校長鄭丞傑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建議退休後,多與人互動,跳舞、練唱或是登山、出國旅遊,就是別讓自己閒著,一天過一天。干涉孩子生活 不如讓自己快樂從精神層面來看,女性過了六十多歲,大多已當了奶奶,常會面臨緊張的婆媳問題。鄭丞傑建議,老一輩的人不要管太多,作風開明一點,只要給點建議,多尊重下一代的意見,免得自討沒趣,陷入莫名悲傷的氛圍。對於婆媳的關係,鄭丞傑認為龍應台《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一書中,描寫地相當貼切,「原來婆婆和媳婦這兩個位置是天生相剋的,兩個女人同時愛一個男人。」、「你們兩個女人短暫交會於現在,但是你屬於過去,她屬於未來。對兒子的人生幸福而言,她,比妳重要多了。」鄭丞傑提醒,婆婆們應該努力讓自己過得快樂,而不要干涉或介入年輕人的婚姻生活,因為人生是他們的,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才能維持良好的互動。交友多方學習 不要自哀自憐至於在生活上,千萬不要閒下來,過著無聊晚年生活,可以至學校、醫院當志工。鄭丞傑說,曾在台大醫院遇到一位原本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總經理級的女性志工,她大方分享心得,在醫院看盡了生死、人生百態,反而更豁達、惜福。另外,退休後的女性應該擁有很多不同領域的閨密好友,例如,清晨運動跳舞的、練習卡拉OK的、登山健行的、出國旅遊的,讓日子忙碌、有趣,不要在家裡自哀自憐,久了難免惹人嫌。留意七大疾病、症狀除了生活及精神層面,退休後的女人更應該多關心自己的身體,鄭丞傑分析門診銀髮女性常見的七大疾病。1.萎縮性陰道炎或尿道炎年輕時是「乾妹妹」,沒想到年紀大了,還是「乾媽媽」、「乾奶奶」。鄭丞傑指出,罹患萎縮性陰道炎或尿道炎,症狀為頻尿、性交疼痛,嚴重時連走路時也痛,做抹片檢查時更是痛徹心扉。如有上述症狀,只要在醫師評估下,使用女性荷爾蒙,就能讓自己開心過日子。2.停經後症候群鄭丞傑說,即使過了更年期,有些女性還是常出現發熱、熱潮紅、脾氣暴躁等更年期症狀,門診就收治過八十幾歲阿嬤個案,有這方面困擾,務必積極治療。3.子宮頸癌前病變當抹片檢查結果異常,需轉診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有些為子宮頸癌前病變,有些則是陰道感染,或是因缺乏女性荷爾蒙,而導致報告異常。4.停經後出血鄭丞傑表示,多半這類病患並未罹患癌症,但需要內診,或透過腹部超音波確定病因。少部分則是子宮頸癌或是子宮內膜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六、七十歲子宮內膜癌患者逐年增加,如果異常出血,就應就診,找出病因。5.下腹部持續脹痛鄭丞傑說,這類問題遠比陰道出血還要嚴重,因為很可能是卵巢癌,腫瘤壓迫腹腔組織,導致腹部脹脹悶悶的、不舒服,但容易被忽略,確診時大都已到了晚期。6.骨鬆骨折許多女生因為愛美,希望皮膚白晰,又怕曬出皺紋,而勤於防曬,沒想到,卻引起骨鬆,年老後,只是一個摔跤跌倒,手腕就嚴重骨折,到院檢查,才知骨鬆嚴重。7.子宮下垂導致尿失禁、漏尿鄭丞傑說,如果有這方面困擾,應積極就醫,透過自我簡單運動訓練,或是藥物外科手術,就能解決惱人的漏尿異味毛病,開心走至戶外,參與社區活動。此外,想要當個快樂的黃金女郎,均衡飲食也相當重要,鄭丞傑另建議,多吃苜蓿芽、山藥以及豆漿等大豆製品,適時補充植物性荷爾蒙。平日可補充鈣片、維生素D3,並多曬太陽,多做負重運動,才能延緩骨鬆,維持肌耐力,避免肌少症上身。銀髮健康表單銀光女郎養護菜單● 多吃苜蓿芽、山藥以及豆漿等大豆製品,適時補充植物性荷爾蒙。● 補充鈣片、維生素D3,多曬太陽,多做負重運動,維持骨骼健康。小心相關病症● 萎縮性陰道炎或尿道炎●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卵巢癌● 停經後症候群● 骨鬆骨折● 失禁、漏尿建議健檢項目● 子宮頸抹片篩檢● 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包括骨盆腔與乳房。● 骨質密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