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名人.黃軒
搜尋
防疫措施
共找到
1688
筆 文章
-
-
2021-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延燒 高雄各醫學中心即起門禁再趨嚴
北部爆發群聚疫情,南部醫療院所拉高警戒,高雄長庚醫院今起全面取消探病,高雄榮總陪病訪客需先上網預約,高醫建議以電話及視訊代替探視。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雄長庚醫院今起防疫措施再趨嚴,包括全面取消探病(特殊醫療狀況視需求辦理),每床限定1人陪病;進入醫院需攜帶健保卡或身分證件過卡,一律採實名制入院。高醫今起進入醫院也需持健保卡或身分證過卡,採實名制入院,探病限制2名(含陪病者1名),並採實聯制登記,院方建議親友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探訪。高雄榮總即起也採實聯制登記,民眾到院須填寫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出示健保卡、居留證及預約掛號單、抽血等檢查單。陪病訪客需先上網申請預約,如未事先申請,須配合查核身分。家屬或照護員須持陪病證,訪客探視人數限陪病者及照護員兩人。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 我國調升寮國、不丹風險等級
國際新冠肺炎持續,其中寮國本土疫情持續,尤其近期病例快速增加且分布於多個行政區,因此我國自即日起,將寮國自提升風險;另外,不丹也因近期本土病例持續增加,調升疫情從低風險到中低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寮國4月20日迄今累計逾900例本土確診,當局研判多數個案於4月中新年假期間感染,近期病例快速增加且分布於多個行政區,研判疫情將持續升溫,故自即日起,將寮國自中低風險國家移除;不丹近期本土病例持續增加,且仍自社區擴大採檢檢出零星病例,故自即日起,將不丹自低風險調整為中低風險國家。各國/地區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汶萊、諾魯、馬紹爾群島、澳洲、新加坡、越南。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香港、斐濟、不丹。陳時中心提醒,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減少罹病、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並可形成社區群體免疫力,降低疫情傳播機會。符合目前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者,無須等候接種通知,請於接種前先上網或電話預約,並攜帶健保卡至接種院所施打。如無法預約,得攜帶身分證或其他身分證明文件等至接種單位,由醫療院所確認後接種疫苗。請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者踴躍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1-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離確診足跡不到500公尺 蘆洲仁愛國小明消毒、運動會不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諾富特飯店群聚案確診外包商(案1145)足跡,曾出現在蘆洲區皇爵飲料店、吉野烤肉飯,其中吉野烤肉飯距離蘆洲區仁愛國小僅450公尺。仁愛國小今也貼出公告,明天放學後將封閉校園進行消毒。校方表示,因確診個案足跡離學校很近,加上病媒蚊孳生問題,因此明天師生中午放學後,將進行全校消毒,不開放民眾進入校園。另外,因應新冠肺炎防疫措施,仁愛國小周六的運動會也不開放家長參加,運動會期間,除參與競賽及表演的學生外,全程一律戴口罩。
-
2021-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嬌生疫苗可防七成南非株重症 智利打中國疫苗確診反增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到1.5億人,死亡人數逼近310萬人。公衛學者指出,目前英國株已成全球主流,會減低疫苗效力的巴西株和南非株也正在擴張勢力範圍,疫情嚴峻的印度又發現新型變異株,疫苗施打速率卻正在趨緩,令人擔心。好消息是嬌生疫苗對於預防南非株對於中重度感染及重度感染,分別具有52%、73%保護力,壞消息是智利每增加1%接種中國疫苗,反倒導致3%個案發生。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及台大公衛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全球疫情最新進展。陳秀熙指出,英國株已經是全球主流,在歐洲佔74%、北美47%、亞洲36%、大洋洲52%。巴西株則已佔南美30%,南非株佔非洲34%、亞洲16%、大洋洲12%,疫苗研發必須提前部署,防範南非株和巴西株。另外,印度也出現令人擔心的新型變異株。根據外電報導,印度株(B.1.617)具有兩個知名的突變位點,L452R與加州株共通,疑似會增加傳播,E484K則與巴西株和南非株共通,有免疫逃脫現象,會減低現有疫苗效力。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印度除了面臨英國株、印度株(B.1.617)的「雙株夾擊」,近期又發現B.1.618這個新病毒株,英美星等國也因驗出B.1.617,紛紛對印度頒布禁飛入境令。陳秀熙表示,截至4月24日,全球已經打超過10億劑疫苗,但印度疫情及美國限制原料出口帶來供應鏈危機,加上疫苗遲疑心理,導致接種速度變慢,全球覆蓋率僅7%,目前北美接種率27.5%、歐洲19.2%、南美洲10.8%、亞洲3.9%、非洲和大洋洲各0.8%。陳秀熙提醒,疫苗打不到四成,就很容易受到變異株影響、無法產生族群免疫。疫苗效力不佳也可能導致疫情控制不彰。公衛學者張維容在已考量公衛防疫措施、感染風險的前提下,評估疫苗施打率每增加1%,可減少多少個案發生。結果發現,接種率61%的以色列每增加1%輝瑞接種,可減少8%個案發生;接種率47%的英國每增加1%AZ接種,可降低7%個案發生。接種率三到四成的加拿大和美國,每增加接種1%輝瑞或莫德那,也可降低3%個案發生。然而,覆蓋率高達38.6%的智利,每增加接種1%中國科興疫苗,反而增加3%個案發生。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表示,好消息是嬌生疫苗針對18歲以上四萬人臨床試驗的報告顯示,對於中重度感染的保護力達66.9%,重度更達76.7%;針對南非株,對中重度感染的保護力也有52%,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也達到73%。嬌生疫苗不良反應以輕度疼痛、頭痛為主,中度不良反應比例低,年齡層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至於國產疫苗,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高端已發表兩篇未經過同儕審評、正式出版之前的的預印版本,屬於第一期臨床試驗,收案60人、45人。初步中高劑量有一定程度免疫反應,不良反應輕微,但面對南非株,不論何種劑量,中和抗體濃度皆明顯下樣。
-
2021-04-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貨機機師染疫 指揮中心盼機組員快接種疫苗
國內出現兩名國籍航空貨機機師感染新冠肺炎,感染源尚在釐清中。由於上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才放寬機組員檢疫規定,是否會再調整?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兩名機師即是因為調整政策才被驗出來。指揮中心也呼籲機組員能盡快完成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之前長程航班五天居檢期間可再派飛,不需要採檢;而去年的措施是三天居檢,但沒有採檢的措施。4月15日修改政策後,三天居檢期內都不能派飛,且期滿後必須採檢。依據4月15日的新規定,長程航班需進行三天居家檢疫,結束當日核酸檢驗陰性後再加11天自主健康管理;當天往返且未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的短程航班則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則表示,目前對於航空器機組員的防疫措施包括落實外站管理,例如期間不能出房門,並希望旅館等提供監視器和一次性的房卡,返台後居家檢疫也是納入電子圍籬確認沒有離開居檢場所。但林詠青強調,這些措施就算做得再努力,也只能把風險盡量降低但無法降到零。而機組員未來若打滿兩劑疫苗,經過兩周,就不需要進行居家檢疫。因此林詠青表示,還是強烈建議機組員要接種疫苗,以防百密一疏,並可減少感染重症的機率。莊人祥說,目前機組員已有378位施打疫苗,仍在陸續調查意願,其中一家航空公司表示會在5月31日前完成接種。
-
2021-04-20 名人.黃軒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為什麽打完了疫苗,有些國家疫情仍然失控?原因只有一個:人民行為不一致,决定了疫情不一致。「以色列和智利」為例以色列和智利均是COVID19疫苗接種進度「前段班」,但在解除封鎖後,以色列疫情漸入佳境,而智利卻每況愈下,為什麽呢?最大因素在於人民行為的錯誤解讀了,例如智利人民以為施打疫苗後就馬上解封,馬上產生「錯誤的安全感」的行為,人民以為有「神苗護身」,也再沒有了防疫措施的行為。「其實一切都在加速,除了……」COVID19已經在地球上打了一個季節了。那些加速生產疫苗,加速接種疫苗,疫情卻沒有加速減緩?一切的疫苗準備都加速了,偏偏疫情卻沒有,為什麼呢?其實早在今年二月,美國自己的研究團隊早已發現:1.20%有感染病毒者,造成了80%的大量的傳播!2.現在50%的傳播,其實都來自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或有症狀者的無症狀前期(Pre-Symptomatic)的人。「無症狀感染者」這些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或有症狀者的無症狀前期(Pre-Symptomatic)的族群,就是出現在你我的身邊,你也不會知道,他們本身也不知道啊!各種高風險的行為,也增加了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儘管有了疫苗接種,但三大的不一致,其實更加重了疫情,也一直阻礙了人類的幻想:戰勝病毒。「高風險的因子」1.通風不一致我們身處的工作室或辦公室或餐廳或大樓,如果處在通風不良的室內空間中,感染的風險會增高。尤其是長時間的緊密接觸(例如在24小時內,和某人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接觸了≥15分鐘)在通風不良下感染的風險較高!但我們的通風系統,又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積極的改建通風工程系統,不是嗎?2.背景不一致暴露的背景和強度是SARS-CoV-2傳播的關鍵。你打了疫苗接種,但你的國家R值超高的!我們期待R0 < 1 ,但地球上很多國家的R0 > 1,再怎麼想單純用打針,把病毒打下去,這是非常困難。這個就表現在有打疫苗接種的國家,又封城、又限制嚴格,一會兒又解封,這代表病毒的控制非常不穩啊!當 R0 < 1 時,傳染病毒,將會在該地逐漸消失當 R0 = 1 時,傳染病毒,會持續存在該地而成為地方病 (endemic)當 R0 > 1 時,傳染病毒,會在該地呈現指數增加 而成為流行病 (epidemic)我認為,這個背景是重點之重點是把“R值”鏈打斷,目前很多國家,仍一直非常不是很埋想。3.行為不一致美國研究人員,針對314名成年人,進行了電話調查。這些人包括了SARS-CoV-2陽性的患者和SARS-CoV-2陰性的患者(對照組),針對他們的暴露和行為去分析研究。a.用餐行為在這項調查中,那些常常上餐館用餐,或去酒吧或咖啡店者,都是導致他們容易被感染病毒。他們這些行為活動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進食或飲酒時,這些人都不會使用口罩,在此期間難以保持安全距離。他們當然也不會知道誰是無症狀感染者,故在外面一起吃吃喝喝的行為模式,是很容易被傳播的。 b.解封行為美國卻有些州,認為疫苗接種已經打足夠了,又開始到處地下指令解封了⋯⋯這些地方,當然包括了吃吃喝喝的地方,一時之間仍然不會發現誰是無症狀感染者,當然隔壁的其他州也仍然在不安之中,其實這樣的解封是仍要非常小心處理的。c.社交行為在美國密西西比州,也曾對397名兒童中進行調查發現,那些父母常與家庭外人士聚會的兒童(例如社交活動),這社交行為其實是導致小孩子容易被傳播得到COVID19。相反的,如果學校工作人員、老師和兒童有定期使用口罩的行為模式,就可能會減輕了染疫風險。愈來愈多科學研究表示,口罩是有效的限制了病毒傳播!「暫時不能為所欲為」不是有打了疫苗接種,你就不會身上不會帶病毒!你仍然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給你的親朋好友們的。不是打了疫苗接種,你住的地方、你的區域就安全了!你的隔壁區域,如果仍然在大流行期間,再加上你仍然沒有尊守防疫行為,你就是高危險行為者。這個疫情是全球、全世界的,不是一個州、一個國弄好,病毒就會馬上不見了!「解封,絕不是解放」接種,不代表病毒就會消失了!是你的日常生活行為決定了一切,尤其全球仍然在病毒大流行,你自己行為都得有依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而不是單獨靠打針而已喔!打了疫苗,第四波疫情又出現了?只有告訴我們:想要病毒消失,就「暫時不能為所欲為」了 ( Effectiveness of 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adoption of recommended behaviors must be continually reevaluated throughout the pandemic,even as vaccination continues.... ) 資料來源:同為疫苗接種「前段班」/智利、以色列解封後兩樣情Identifying COVID-19 Risk Through Observational Studies to Inform Control Measure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4-18 新聞.元氣新聞
新竹縣30小時完成3千牛疫苗施打 屏科大與家畜所立功
新竹縣原本預計3天才能完全全縣各牛場的牛結節疹疫苗施打,在家畜所及屏科大所組成的近30人專業團隊努力下,僅花不到30小時就替超過3000頭牛隻進行接種作業,順利完成疫苗施打工作。縣府表示,為防範新北市林口爆發的牛結節疹疫情,昨天上午就成立牛結節疹災害應變中心,並依代理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副縣長陳見賢指示,加強各項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牛結節疹預防注射工作。原本預計3天之內完成全縣牛隻疫苗施打,但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超前部署,今天中午就宣布完成全縣注射工作,防疫效率相當高,緊急預防注射工作分別於昨天完成10場共2526頭牛隻,今天完成8場共582頭牛隻,合計2天完成全縣牛隻預防注射3108頭。縣長楊文科表示,感謝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師生及各鄉鎮市公所動物防疫人員的協助,使預防注射總數量雖超出原先統計數量千餘隻,但仍能超進度順利完成任務。家畜所表示,在接獲疫情通報後,隨即啟動相關應變措施,於昨天召集各鄉鎮市公所動物防疫人員,召開緊急防疫應變會議,協調各項防疫分工,同時為完成全縣牛隻於3天內免疫任務。為此也特別向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借調獸醫防疫人力約12人,與新竹縣的動物防疫人員組成預防注射工作隊;家畜所表示,能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免疫工作,感到相當開心,期盼疫病阻絕於縣境之外,保護養牛產業安全。家畜所也呼籲養牛場加強各項生物安全措施,保持環境清潔,吊掛捕蚊設備,同時每天檢查牛隻健康情形,若發現疑似案例,應立即通報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及配合防疫處置工作,共同維護產業安全。
-
2021-04-17 新聞.元氣新聞
牛結節疹引恐慌 動保處:不傳人 牛乳及牛肉有層層把關
4月15日臺灣本島確診牛結節疹首例,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隨即成立「臺南市動物疫災(牛結節疹)緊急應變中心」,展開防疫因應工作,全力防範牛結節疹疫情發生。農業局表示,牛結節疹非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且市售牛奶及牛肉都經過政府層層把關檢查、檢驗才能進入市場,民眾可以放心食用,不必過於恐慌。農業局長謝耀清表示,牛結節疹為痘病毒所造成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靠病媒(蚊、蠅、壁蝨)及痂皮傳播,會造成牛隻發病,但是不會傳染給人,且牛結節疹為我國法定甲類動物傳染病,一旦發現患病牛隻即會撲殺,並將屍體銷毀,患病牛隻不會流入市面造成食品安全疑慮。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指出,牛結節疹患病牛一旦發病乳量會急遽下降,畜主會先察覺異狀,將患病牛乳汁廢棄,不會提供給乳品公司收乳,而乳品公司所收集的生乳,後續也會進行高溫殺菌等流程,確保安全和品質才能於市面上販售。牛結節疹的病徵發生在牛皮膚上,肉眼明顯可見,牛在屠宰前會先由肉品市場獸醫師檢查,一旦發現病徵就會通報防疫單位,並隔離處置及銷毀,牛屠體在屠宰端也有專業人員詳細檢查肉品衛生,檢查合格才能於市面上販售。動保處表示,目前持續進行市轄內牛場訪視、提供動物用病媒蚊消毒藥劑、發放牛結節疹防範宣導單、酪農區重要道路消毒服務、肉品市場屠宰場端派員檢查牛隻健康等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發生,請民眾放心食用牛乳及牛肉品。
-
2021-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瑞典研究報告:台灣並未低報新冠肺炎死亡人數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醫藥流行病學暨生物統計學系的研究顯示,沒有證據顯示台灣有低報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人數情形。這篇「沒有證據顯示台灣2020年COVID-19死亡數顯著低報」的研究論文,由瑞典頂尖研究單位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博士生陳逸東(Enoch Yi-Tung Chen)與狄克曼教授(Paul Dickman)、薩克斯博士(MichaelSachs)共同執筆,並於3月24日刊登於台灣醫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JFMA)。研究結果顯示,沒有觀察到台灣2020年出現超額死亡人數,亦即沒有證據顯示當年全年的死亡數多於2015年至2019年的平均,因此間接證明台灣並沒有顯著低報COVID-19的死亡人數。論文也引用紐西蘭的例子做為參照,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紐西蘭政府實施嚴謹的防疫措施,因此2020年總死亡率還下降。台灣2020年的總死亡率也較往年下降。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陳逸東來自台灣,畢業於台大公衛系,在卡洛林斯卡研究所取得流行病學碩士學位之後繼續深造。今年1月有台灣媒體報導:「別為了要讓COVID-19防疫成績好看,就忽略疫情可能已在社區流行,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的疫情實況,而疏於防範,置國人健康安全於高度風險中」。報導引起陳逸東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興趣。他希望研究結果有助於導正視聽,因此特地投稿到台灣重要醫學期刊「台灣醫誌」。陳逸東也表示,若疫情在社區流行,但政府顯著低報COVID-19死亡人數,理當要觀察到超額死亡人數,因為出現如該篇報導所說:「疫情可能已在社區流行,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的疫情實況。」然而研究結果顯示,並沒有觀察到2020年台灣有超額死亡人數。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抵台後自費民眾能否選廠牌? 陳時中這樣說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自4月21日起,初步開放1萬劑新冠疫苗供民眾自費接種,由於目前國內僅有AZ疫苗,民眾自費只能打AZ疫苗,民眾關心未來505萬劑莫德納抵台,自費民眾是否可選廠牌,陳時中表示,仍是公費對象優先,意味不一定有足夠數量公自費。陳時中表示,待505萬劑莫德納抵台,開打仍是依照目前優先接種對象順序,從第一優先對象接種,往下開放接種,屆時不一定能開放莫德納疫苗供自費市場使用,莫德納疫苗開放接種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開放自費。有關BNT疫苗採購進度,目前都還沒回應。此次開放自費疫苗,但決定不收取疫苗成本價,陳時中解釋,因為不讓民眾選疫苗廠牌,再加上供此批自費接種就在公費疫苗中挪用,所以不加收成本,「疫苗本來就是準備給大家,只是接種順位往前挪,所以還是需要自付一些費用。」陳時中也強調,新冠疫苗採購本來就是希望提供全民接種,與公費及自費流感疫苗接種觀念不太相同,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力強,所以希望打疫苗阻絕傳播鏈,目標是希望想打都打得到。國籍航空機組員為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於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兩周後,其返國後檢疫防疫措施,調整長程航班者7天自主健康管理,結束當日檢驗通過即解除;短程航班者免自主健康管理,應落實防疫新生活。此事我國開放接種新冠疫苗後,首次放寬檢疫。陳時中說,國內如果有一定打得涵蓋率,邊境管制就會放鬆,但還沒到達涵蓋率,我們會有一定的方式逐步放寬,PCR、打疫苗,檢疫等方式,不過全球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不過打過疫苗,返台縮短檢疫這件事方向不會改變。」
-
2021-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怕旅遊泡泡變泡沫!帛琉砍機位限制、還補助美金
帛琉旅遊泡泡4月1首發後,受到檢疫過程繁複、團費過高等影響,叫好不叫座,7日的四日團也僅有13人參團,業者憂心淪為泡沫。根據本報最新取得資料,帛琉政府稍早宣布,將取消航空運輸七成載運規定,另外就業者憂心團費高昂問題,帛琉政府將自行吸收500元的旅客驗證中心費用。按照規畫,帛琉旅遊泡泡初期由華航執飛,每周兩班,載客數限制在七成,有四天三夜和五天四夜可選,首波合作旅行社包含雄獅、巨大、KKday、大榮、五福、鳳凰共六家旅行社分配到機位。團費落在7萬到9萬元不等。後來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和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基於處理檢疫相關業務,每位旅客各多收500元,等於要再多給1000元,「突襲式」的收費引發旅行業者譁然。根據帛琉觀光局最新公告消息顯示,就台帛旅遊廊道限制,帛琉政府宣布以下四點事項:一、取消航空、飯店、餐廳、海陸交通運輸七成載運規定。二、旅遊業者憂心高昂團費部分,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Whipps,Jr.)決定自4月14日起至9月30日止,帛琉觀光局將吸收旅客驗證中心(TVC)新台幣500元費用。總統希望藉此歡迎更多台灣觀光客來帛琉旅遊。三、帛琉政府謹慎開放邊境,旅客在帛期間仍要遵守安全防疫措施,如保持社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四、若旅客於4月14日起至9月30日止參訪洛克群島費及水母湖,帛琉政府將補助每名旅客25美元費用。大榮旅行社董事長郭文瑞表示,有聽到相關消息,如果真的可以實施一定對帛琉旅遊泡泡更有幫助,比敬只要是「利多」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就像昨天指揮中心說可能研議鬆綁旅遊泡泡的檢疫規定、取消五天加強版的自主健康管理之後,就收到不少消費者來詢問帛琉旅遊泡泡方案,等到未來確定可以鬆綁檢疫規定後,相信報名參加的消費者會更踴躍。鳳凰旅行社總經理卞傑民認為,這是帛琉釋出善意,雙方都希望可以促成旅遊泡泡延續,對於消費者而言,先前有費用偏高的疑慮,未來可能可以慢慢朝向合理、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方向前進,旅客也會提升參加帛琉旅遊泡泡的意願,像是取消七成載運的規定,交通分攤費用應該就可以降低。不具名業者表示,有收到相關通知,當然有小幫助,但最大問題還是在台灣,回國檢疫沒有簡化客人還是會擔心,目前訂位都很慘,之後要不要繼續參與,只能且走且看。中華航空表示,為促進台帛旅遊泡泡的發展,華航已主動調降機票價格,後續將配合政策及市場需求,安排適當的飛航班次。
-
2021-04-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疫苗第二劑應該要打 接種後勿立刻旅行
輝瑞(Pfizer)及莫德納(Moderna)等二款疫苗,,出現少數接種第二劑後頭痛、發燒、或發冷等副作用案例,讓有人怯步;不過專家建議民眾,為了自身安全,仍應當接受第二劑疫苗以達到「完全接種」(Fully vaccinated),且接種後不建議即刻出遊旅行,應至少再等兩周,並持續做好防疫措施。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專家劉安妮(Anne Liu,音譯)表示,目前已知的是,需要接種二次的疫苗,若只接種第一劑,可能只有「部分」抗疫效力;雖然也有「顯著」效力的案例,但是目前僅有接種後二個月內的短期數據。劉安妮表示:「目前尚未有針對只接種一劑疫苗的研究」,因此「我們並不清楚之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需要接種第二劑才能有更長的效力。」劉安妮表示,目前反應副作用的案例以年輕人及女性居多,固然可以推測是相對於年長者,年輕人的免疫系統更容易對疫苗有所反應,但還得考慮到美國的文化讓男性更傾向於隱忍,因此副作用的確切原因依然不明;此外,免疫系統複雜,不能僅以副作用判讀自己的身體是否對疫苗有所反應。劉安妮指出,目前核准的疫苗對所有族群均有效力,如果還是擔心第二劑疫苗副作用的話,可接種只須單劑的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另外,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傳染病科臨床主任薩克斯(Paul Sax)表示,疫苗接種完成後,接下來是等待身體產生抗體及免疫力,「這兩大因素對於抵抗新冠病毒至關重要」,這需要兩周的時間,這段期間內不應出遊旅行。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目前建議,包含已接種在內、「所有人」都應當「避免非必要旅行」,理由是目前的疫苗防護力還不是「100%」;芝加哥醫學大學傳染病專家蘭登(Emily Landon)還表示,就算疫苗防護力達95%,但另外5%染疫的話,也是「很大一群人」,因此仍應做好防疫措施。
-
2021-04-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完成疫苗接種者旅行風險低但不鼓勵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完成疫苗接種者的旅行風險低,未來境內旅行前後不需再進行檢測,國際旅行須依目的地規定。但鑑於疫情仍上升,並不鼓勵外出旅行。CDC今天公布最新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旅行指南建議。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表示,完成疫苗接種民眾的旅行風險相對低,但鑑於確診病例持續上升,CDC仍不建議民眾出外旅行。對於美國境內旅行,指南建議,完成疫苗接種2週的民眾將不需在旅行前後進行病毒檢測,旅行後也不需自我隔離。不過指南建議在搭乘飛機、火車與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時,仍應做好包括戴上口罩、避開人群、維持社交距離以及常洗手等防疫措施。至於國際旅行,指南建議,除非目的地國家要求,否則已經完成接種的民眾搭機前不需進行病毒檢測,抵達美國後,除非各州有規定,也不需自我隔離。但返美前仍需進行檢測,並取得陰性檢測證明才能登機。CDC的這項最新指南建議不啻是為暑假旅遊旺季開啟綠燈,也有助於鼓勵民眾踴躍接種疫苗,對於過去一年重創的航空與旅遊觀光業更是一大利多消息。CDC表示,今天的更新主要是反映近來的多項科學評估與證據,顯示疫苗接種的有效性。目前全美已經有約5600萬名成年人完成接種,約1億人獲得至少一劑接種。目前美國共核准3類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也宣示在4月19日前,90%的美國成年人都將有資格獲得疫苗接種。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全美確診人數突破3054萬人,超過55萬人不幸病故。
-
2021-03-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研究醫護打疫苗降98%新冠感染率 學者籲國人別遲疑
國內第一線醫護人員開打AZ新冠疫苗滿一周人數才破萬,遭批打太慢,可能與疫苗副作用報導引起之觀望心理有關。學者今分析國際疫情指出,上周全球疫情全面回升,變異病毒、疫苗接種太慢、疫苗遲疑心理、疫苗選擇,公衛防疫措施,都是影響因素。不過美國最新研究證實醫護人員接種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降低98%感染率,統合5.2萬人的AZ疫苗統合分析也證實可預防七成症狀感染、百分百預防重症住院,呼籲國人應踴躍接種。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團隊,今持續透過直播報告全球疫情及科學新知。陳秀熙指出,預估下周確診人數將達到1.3億人,復原人數約占七成,預估下周死亡人數將達到284萬人,但疫情仍然緊繃,即便已經有疫苗可以施打,全球疫情還是無法如預期下降,還正在回升,全球各洲的有效病例再生數和解封指數都回到警界線之上。舉例來說,上周美國疫情加劇的州數,從一半升高到三分之二,歐洲疫情上升的國家從六成增加到七成,德法醫護人員疫苗猶豫的情況明顯,疫情也仍嚴重。陳秀熙指出,目前全世界61%國家仍不能解封,僅以色列、冰島、台灣、紐澳等少數國家有條件解封,可以旅遊泡泡彼此來往。公衛學者王威純表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提出針對高危險醫療工作者接種效益的報告,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相較於未打疫苗,完整打完兩劑輝瑞霍莫德納疫苗的醫護,可降低98%症狀感染,減少90%需要隔離醫療人數。公衛學者張維容則表示,今年1月發表於《刺胳針》的統合分析則透過總人數超過5.2萬人的資料證實,AZ疫苗的減少症狀感染的整體效益高達七成,針對65歲以上長者,可預防85%症狀感染,對於所有年齡層的重症住院的預防效果更高達百分百。在藥物治療上,也有令人振奮的實證問世。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指出,根據發表於《自然》的動物實驗報告,口服抗病毒藥物EIDD-2801可終止病毒複製,無論是預防性投藥、感染後一天內獲兩天內投藥,都能有效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量,且預防投藥效果最佳。另一篇研究則統合分析現有新冠疫苗藥物治療相關研究, 顯示干擾素非但沒有療效,還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但歸納出三種藥合併治療最有效,包括抗愛滋病用藥、抗流感藥物、類固醇。陳秀熙表示,目前疫苗接種最大的問題在於訊息傳達和正確抉擇,要有效與自然感染共同塑造群體免疫,還需要有相當的時間,只有極少數國家,例如以色列,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這個目標。同一時間,有效的藥物治療需要加速研發,也希望國產疫苗能夠在臨床試驗找到很好的科學證據。
-
2021-03-29 新聞.元氣新聞
帛琉總統率團抵台 美大使隨行
台帛「旅遊泡泡」即將啟動,帛琉總統惠恕仁昨天下午四時抵台,展開五天四夜訪問;這是惠恕仁上任後第一次出訪,也是新冠疫情爆發後,首位到訪台灣的外國元首。蔡英文總統明天下午將於總統府接見惠恕仁一行人,並在台北賓館設宴接待訪問團。惠恕仁抵達國賓門時發表談話指出,很高興台帛間「旅遊廊道」或「無菌廊道」啟用,有些人稱之為「泡泡」,無論名稱如何,相信這樣的旅遊模式是絕無僅有的首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惠恕仁總統訪台,不僅充分展現台帛深厚邦誼,也展現兩國合作的成功防疫模式。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代表我國政府接機,並與惠恕仁碰肘致意。惠恕仁並介紹這次訪問同行的還有美國駐帛琉大使亨尼西尼蘭夫婦、台灣駐帛琉大使周民淦夫婦。他指出,帛琉非常感謝美國的幫助,在一月時就收到第一批疫苗,而此次旅行成真,有賴於台灣、帛琉共同努力。依規畫,惠恕仁今天上午將前往新光醫院慰問住院的帛琉民眾,並接受健康檢查;晚間將在晶華酒店舉行訪台國際記者會,結束後接受行政院長蘇貞昌晚宴款待。明天上午預計參訪北部企業,下午赴總統府和蔡總統會面。惠恕仁將於四月一日南下參訪我國船舶製造及水產養殖業,預計中午和「台帛旅遊泡泡」首批赴帛琉的旅客搭乘同一班機返回帛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惠恕仁來台三天前已採檢,入境後不會檢驗,直至離境後才會再採檢。惠恕仁在飯店會有專門出入口、專用電梯、獨立用餐專區等,行程皆已事先規畫出入動線,避免接觸一般民眾。外交部也會全程派人陪同,落實全程配戴口罩、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等防疫措施。此行還有八名帛琉病人同行來台就醫,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說,這八名患者必須於檢疫病房待滿十四天、三次採檢陰性後,才能開始治療。洪子仁指出,帛琉泡泡三大任務,希望民眾在帛琉玩得開心、放心與安心。若民眾於帛琉有疑似症狀,帛琉檢驗標準與台灣一樣,也能直接在帛琉接受治療,當地有一定的治療能量,能應對人數不多的輕症。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醫護最年長打AZ疫苗? 和信院長黃達夫:不緊張
我國今日開打新冠肺炎AZ疫苗,早上7時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已率先施打。11時許,今年82歲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與其他9位醫事人員也施打AZ疫苗,對於可能是「施打AZ疫苗的最高齡醫事人員」,他坦言,施打時並不會緊張,只有感覺到有針插入體內,接種後未有不適。從醫超過60年的黃達夫說,「我對AZ疫苗安全性有信心,希望大家接受,好好利用」,他進一步說明,施打疫苗後有一定保護力,能讓需要出國的人出國,促進進出口貿易順利進行,台灣才能與世界經濟發展同步,盼率先施打能讓全院醫護人員對AZ疫苗放心,並帶動全國人民踴躍接種疫苗。和信醫院今日上午11時由院長黃達夫、副院長蔡哲雄等帶頭施打,共計10名醫事人員接種AZ疫苗,包括感染科、放射腫瘤科、身心科、消化內科、麻醉科等科別;目前配送到600劑AZ疫苗,其後將開放門診,分批安排院內有接種意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開始接種。和信醫院防疫工作小組主任施長慶表示,該批疫苗是台灣第一批COVID-19疫苗,醫院已在防疫工作小組多次討論接種流程,也完成院內醫事人員施打意願調查,今日施打過程順利,接種後觀察30分鐘也未發生特殊情況,接下來會審慎監控每位同仁施打後身體狀況。對於還未接種疫苗的一般民眾,黃達夫提醒,務必落實基本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除孕婦、孩童及免疫力較差(如感冒)者,未來希望其他民眾皆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抵禦疫情。
-
2021-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聯合國專家:新冠肺炎恐成季節性疾病
聯合國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似乎可能發展成季節性疾病,提醒各國,不要只因天氣因素就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中國於2019年底首度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病例,迄今全球已有近270萬人病故,而關於疫情傳播,仍有一些未解開的疑問。法新社報導,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成立一個專家小組,試圖釐清部分疑問,因此研究了氣象和空氣品質對病毒擴散的潛在影響。這個由16人組成的團隊在首份報告裡指出,有些跡象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演變成季節性的威脅。專家表示,呼吸道病毒感染通常是季節性的,「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的秋冬高峰期,以及溫帶氣候下,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感冒」。專家小組在聲明中說:「這更加讓人預期,如果COVID-19持續多年,將證實是非常明顯的季節性疾病。」一些建模研究預估,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SARS-CoV-2病毒,「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變成季節性(傳染)」。但專家說,截至目前,病毒傳染的趨勢似乎主要受強制戴口罩、旅行限制等政府措施影響,而不是天氣。因此,專家小組堅稱,不應僅憑天氣和氣候條件就鬆綁防疫措施。小組領導人之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 University)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學者柴契克(Ben Zaitchik)說:「現階段,並無證據支持政府可依據氣象和空氣品質因素來放寬遏止病毒傳染的措施。」他指出,去年疫情期間,有些地方的病例在溫暖季節中增加,「而並無證據顯示,未來一年不會再出現這種事」。
-
2021-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帛琉泡泡團員機場若驗出陽性 其餘團客可繼續旅程
台灣、帛琉旅遊泡泡4月1日出團,旅客須在機場檢驗PCR陰性才可出發。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萬一有確診,親密接觸者將隔離,其餘團客暫無隔離規劃。台灣、帛琉政府今天共同宣布旅遊泡泡正式啟動,是台灣第一個對外啟動的旅遊泡泡,也是亞太區首個旅遊泡泡,4月1日正式首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宣布,未來參與旅客符合3大條件,包括6個月內無出國史,近2個月無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管理,3個月內未確診新冠肺炎,且在機場PCR採檢陰性後才可登機。外界好奇,萬一旅客出團前在機場驗出陽性將如何處置,同團旅客是否可如期出團。陳時中說,驗出陽性的民眾只好到醫院進行隔離治療,也會立即展開疫調,陽性個案親密接觸者必須進行居家隔離,這些人自然也不可出團;至於其他團員,只要都有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暫時沒有隔離計畫,可繼續旅程。因此,陳時中也提醒,未來參加旅遊泡泡的旅客抵達機場後,務必把口罩戴緊,才能讓旅程更順暢。另有媒體詢問,若有旅客返台後才確診,將如何處理。陳時中說,若出現類似個案,指揮中心一定會高度關注,也會進行疫調、檢視是否有防疫漏洞,若個案過多也不排除暫停旅遊泡泡實施,但他強調會嚴加注意,避免類似狀況出現。
-
2021-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變異株強、中俄疫苗、疫苗烏龜族 這些地區疫情壓不下
世界各國疫苗如火如荼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速度,有些地區接種率不錯,但流行波就是不降,還有些國家疫情反而創下史上新高點。公衛學者分析,紐約接種率雖超過兩成,但紐約變異株B.1.526具備兩大變異優勢,傳播強、易發生免疫逃脫,是紐約面臨的新危機。另外,學者也歸納出,智利、匈牙利、土耳其,雖然疫苗接種率不錯,但是疫情卻持續升溫,甚至再創新高,可能與上述國家主要接種僅發表二期試驗成果的中國科興疫苗或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疫苗有關。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科學防疫直播報告全球疫情及相關科學新知。陳秀熙表示,疫苗施打還在初期,雖然全球都在努力施打,疫情似乎在這周仍有反撲,包括歐洲、印度、南美,疫情擴散都未見收斂,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也代表公衛防疫措施絕對不能鬆懈。陳秀熙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11日的重要演發下宏願,希望美國能5月1日完成全國成年人接種疫苗、在7月4日國慶解封。但這中間變數很多,包括疫苗供給速度、接種遲疑、副作用也會回頭影響接種意願、變異病毒的影響、公衛防疫措施的落實等。針對變異病毒的影響,公衛學者林庭瑀分析,紐約疫苗接種率在美國各地來說算很高,高達21.7%,流行波趨勢卻下不去,病例再生數仍在0.9徘徊,如果超過1,代表疫情會開始快速擴散。這可能與去年11月起在紐約發現的變異株(B.1.526)有關,到今年二月,B.1.526已呈強勢株,佔紐約確診個案一半以上。B.1.526具備兩大強勢變異點,E484K降低抗體辨識率,增加免疫逃逸風險,還有 S477N提高與細胞結合程度,傳染力上升。至於接種的疫苗是否有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似乎也有影響。林庭瑀分析,在巴西,疫苗接種率有4%,病例再生數目前還是超過1,疫情持續升溫,接種疫苗以中國科興疫苗為主。疫苗接種速度排名世界第四的智利,接種率已達25.14%,在生數也超過1,疫情亦持續升溫,也是打中國科興疫苗。陳秀熙表示,中國科興疫苗曾經自行報告其保護力有50%,但沒有正式發表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值得觀察。東歐也有類似現象,林庭瑀指出,匈牙利是第一個使用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的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也打中國科興疫苗峰,施打率也有13.66%,但上周疫情再創該國史上新高,病例再生數超過2,疫情擴散速度驚人。土耳其接種率9%,打的是中國科興疫苗,結果上周疫情還在升溫,病例再生數回升到1以上。烏克蘭則是有嚴重的「移苗遲疑」,高達六成民眾不願打疫苗,施打率僅0.12%,最近疫情再起。陳秀熙說,「疫苗烏龜族」一直拖著不打,會不會導致第三波疫情發生,非常令人擔心,這段時間公衛防疫措施的謹守更形重要。陳秀熙強調,雖然已有疫苗防疫,但照目前情勢研判,公衛防疫措施是絕對不能解除的,一定要嚴格遵守。不斷變異的病毒,也挑戰疫苗不斷調整、提高防護力和效益的速度。對於社會大眾來說,面對稀有的嚴重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務必要以科學眼光看待,不要讓疫苗效益被稀少的不良反應打敗。」
-
2021-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COVID-19疫情回升 連6天新增確診破2萬例
印度今天通報新增2萬4492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這是印度連續第6天新增確診病例數突破2萬例,同時,境內確診病例激增的地區擴大實施防疫措施。路透社引述印度衛生部的數據指出,目前印度累計確診病例數達到1141萬例,在世界各國高居第3,僅次於美國與巴西。印度在過去24小時新增131起死亡病例,染疫死亡總數達到15萬8856人。印度從今年一月中旬展開疫苗接種行動,至今已有近2600萬人注射疫苗。印度總人口約13億5000萬,當局計畫在今年8月前,讓國內3億人完成接種。
-
2021-03-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僅二期即可獲EUA其他國家恐不認? 食藥署回應
因應疫苗開打的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許多國家開始推行疫苗護照,盼使全球經濟恢復。但我國的國產疫苗卻無第三期規劃即可授予緊急授權使用(EUA),未來是否可被承認?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食藥署是基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而讓疫苗可獲EUA,但廠商臨床試驗採雙軌制,也可往第三期方向進行。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瓶頸及解決之道研討會」,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前立委陳宜民質疑,我國國產疫苗僅需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即可申請EUA,但其他國家就算要拿EUA,也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未來若其他國家推行疫苗護照,是否會承認僅做到第二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另外,我國食藥署規定要申請EUA,第二期臨床試驗從過去只需幾百至千人受試者,擴大到需收案3700人,無疑也拖延有心做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廠商,等到可收第三期個案時,全球多數人已染疫或已打完疫苗,而無受試者。對此,陳惠芳表示,我國參照美國FDA和WHO的指引,而將第二期的臨床受試人數提升到三千多人。但食藥署也給業者兩條路,如果要做第三期,就不需收到這麼多人。但她解釋,並非從收案3700人中挪出一部分人完成收案後,即可進行第三期。據了解,有些廠商是將臨床試驗地移往國外,同步進行第二期,但僅收案幾百人。至於未來各國推行疫苗護照,我國是否跟進?日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可能用檢驗取代疫苗護照。不過,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出席研討會時則表示,國內接種疫苗後除了有紙本的證明外,也有建立相關資料格式,未來如有需要,即可和國際對接。他解釋,疫苗護照除了是打過疫苗作為證明和提醒外,第二個層次則是拿了這個護照後,出國以及返國後可否有免檢疫、隔離的對待。但我國目前仍擔憂,就算打過疫苗的人,回國之後不管幾週後,是否還有可能無症狀卻帶有病毒,造成過內疫情再度傳播,因此第二層次的問題,還需要再評估。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則強調,疫苗之外防疫措施還是很重要,尤其防範院內感染,還是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
-
2021-03-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近3千萬人打完2劑疫苗!全美現防疫疲勞 佛奇:仍要戴口罩
全美5日已有逾2870萬人接種完兩劑疫苗,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由於疫情和相關科學迅速演變,將盡快公布更新的防疫指南;隨著民眾開始出現防疫疲勞,多州陸續放寬防疫措施,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繼續呼籲團結抗疫。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5日數據指出,全美已配送逾1億1413萬劑疫苗,接種逾8500萬劑;目前全美已有逾5554萬人或16.7%人口已接種一劑疫苗,逾2870萬人或8.6%人口接種完兩劑疫苗。拜登政府5日表示,現階段會搭配新科學公布正確防疫指南,但在全國逐漸出現防疫疲勞之際,延後公布指南也讓民眾對於疫情何時結束充滿不確定性。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5日表示,疫情複雜,科學迅速發展,「我們持續確認並花時間擬定正確指南,我們很快會公布防疫指南。」防疫指南將回應已完成疫苗接種民眾的諸多問題,包括是否該續戴口罩、可否上酒吧等。拜登政府擔心新增確診和病歿人數居高不下,並譴責州政府放寬防疫措施,但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前局長高特里布(Scott Gottlieb)批評:「如果我們一直設下防疫規定,卻未讓民眾具體了解更好未來的情況,他們會開始無視公衛指南。」佛奇4日表示,美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未降到1萬人以下,或降至更低的人數之前,不該放寬現有防疫措施。佛奇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有些州開始撤銷防疫規定,讓企業完全復工、調升群聚人數限制,他認為這些做法「令人費解」。佛奇4日在芝加哥大學哈里森公共政策學院回應防疫問題,他說因為目前還不清楚接種新冠疫苗者是否不再攜帶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由於仍需等待研究驗證,所以儘管越來越多人完成新冠疫苗施打,但暫時仍無法脫掉口罩。他也提到,各州應該摒棄紅州、藍州的政治意識形態,團結一致對抗共同的「病毒敵人」,至於全世界要走出疫情,需做到全球範圍都控制病毒,此目標目前存在眾多變數。
-
2021-03-06 新聞.元氣新聞
聯合勸募超前部署 偕283個社福團體齊心抗疫情
防疫是場長期戰爭,聯合勸募以去年經驗超前部署,偕同283個社福團體做好防疫措施,並增加逾3成的助人經費來面對疫情衍生的需求。聯合勸募指出,2021年總計補助2.7億元,共同推展337件助人服務計畫。據聯合勸募統計,所支持的中小型社福團體中,有5成以上表示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服務據點因環境消毒增加大量防疫物資支出、增加人力服務以建立長輩防疫觀念等,經進一步了解,多達88個單位在2019年結餘呈現赤字,再加上2020年受疫情影響募款狀況不如預期,今年的募款勢必面臨更大考驗。此外,聯勸從年初開始,也陸續接獲團體來電,表達因募款不足導致原規劃的助人服務恐需縮小規模的疑慮,弱勢族群的服務是否能持續提供,值得關注。面對兼顧疫情與助人服務的挑戰,聯勸今年給予每單位10萬元的「疫情衝擊一次性協助金」,更積極地偕同社福團體提早準備,降低疫情衝擊,讓助人服務不因疫情而中斷。聯勸說,今年增加了助人經費補助,聯勸必不負捐款人的期待,將善款發揮最大效益,立基於去年的防疫經驗提出超前部署計畫,維持生活穩定、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好。相關訊息可上聯合勸募官網https://lihivip.com/ZUx9。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分析搶先看 減少重症住院效果優於輝瑞
台灣直接向廠商購買的11.7萬劑AZ疫苗今抵台,學者根據現有臨床試驗歸納四個AZ疫苗臨床試驗的結果,可減少22%感染、67%症狀感染,對於預防住院的效果最佳,達100%。此外,注射第一劑AZ疫苗後,12周內的保護力都很好,建議兩劑施打間隔不得小於6周,間隔8周最佳。在蘇格蘭的研究則發現,AZ疫苗對於減少重症住院的效益優於輝瑞疫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天持續透過直播報告新冠肺炎防疫科學新知。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表示,牛津疫苗四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注射玩兩劑疫苗在減少有症狀新冠肺炎發生的效果為66.7%,減少住院的效果是100%,即打過疫苗後,沒有人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院。研究亦顯示,注射第一季之後,12周之內疫苗保護力都很好,打完第一劑之後12周,抗體濃度會下降34%,24周後下降64%。若兩劑都施打標準劑量,施打間隔12週以上的疫苗效果(81.3%)顯著優於間隔6週以下者(55.1%)。在18到55歲這個年輕族群,兩劑間隔超過12周,血清抗體濃度是間隔小於六周的兩倍。綜合以上,廖思涵歸納,AZ疫苗兩劑間隔八周可產生較佳的血清中和抗體濃度、對抗有症狀的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可持續達12周。疫苗打到什麼程度可以解除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公衛學者王威淳根據法國根據輝瑞疫苗的推估研究指出,若給45歲以上全面施打,或給55歲以上且共病或65歲以上施打輝瑞疫苗,法國需要3530萬到4000萬劑疫苗,或許可解除NPI。公衛學者林庭瑀則以美國北卡萊納州的推估研究指出,除非疫苗接種率高達90%、涵蓋率高達75%,疫苗效益也要高,才有可能解除NPI。陳秀熙表示,疫苗的效果可分為漸少重症的利己層面,以及減少傳播的利他層面,現在各廠牌疫苗的研究可看到利己和利他的效果兼具,但各國施打政策、施打速率、非藥物的公衛防疫措施、病毒變異株的發展速度,還是會疫苗影響減少死亡和住院的效果。至於在以色列大規模接種的輝瑞疫苗,最近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非常好的第四期臨床監測報告,。廖思涵指出,以色列將有無打疫苗者,依照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共病症等風險因子配對並分成兩組,各59.6萬人。分析結果發現,打完一劑輝瑞疫苗14到20天後,可減少67%症狀感染,減少46%傳播、減少74%住院、減少62%重症、減少72%死亡。打完兩劑輝瑞疫苗7天後,可減少94%症狀感染,減少92%傳播,減少87%住院,減少92%重症。「輝瑞疫苗在阻斷傳播的效益比AZ好,但AZ對於減少重症住院的效益比較好,」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蘇格蘭75歲以上人口以接種AZ疫苗為主,在接種後28到34天,輝瑞疫苗可降低85%住院風險,AZ疫苗可降低94%住院風險,年齡80歲以上的高齡者,住院風險大降81%。至於莫德納疫苗,在34名健康受試者的抗體反應監測則顯示,施打兩劑後抗體保護力可持續至少三個月,而且無顯著不良反應。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疫不鬆懈 陳其邁:高雄要超前部署疫苗接種
高雄市府召開防疫會議,雖然中央放寬防疫規定,高雄市府認為,目前東南亞疫情仍未趨緩,高雄市針對境外移工的管理不能趨緩。另有關COVID-19疫苗接種,市長陳其邁指示,疫苗是傳染病決勝負的關鍵,接種對象、疫苗運輸與保存等規畫都要提早準備。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上午主持「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第62次應變會議。為落實入境者在防疫旅館的防疫措施,他表示,相關單位針對入境追蹤、疫調以及居家檢疫三方面要嚴格執行。此外,未來台灣將進行COVID-19疫苗接種,陳其邁表示,有關接種對象,疫苗運輸、保存等規畫工作都要超前部署;大港音樂祭的防疫計畫要落實實名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範。衛生局表示,延續秋冬防疫專案,持續實施出入八大類場所應戴口罩,市集、攤販集中場、市場、商圈、大賣場、百貨公司等地,依舊禁止試吃。
-
2021-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受不了了!日本要求大陸:不要對日本人進行「屁篩」
大陸嚴防新冠疫情自境外輸入,除對入境人員進行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血清檢測外,早前又推出「肛拭子檢測」,被衛福部長陳時中稱為「屁篩」。路透報導,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1日記者會上表示,已透過日本大使館表達,希望中方不要對日本人實施肛拭子檢測。加藤勝信說,「一些日本人向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報告說,他們接受了肛拭子檢測,這造成了很大的精神痛苦。」加藤表示,目前還沒有得到中方改變檢測方法的答覆,為了能讓日本人免除肛拭子檢測「將繼續努力」。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日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僅簡單回應稱,中方根據疫情形勢變化,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動態調整相關防疫措施。但具體情況請日本媒體向大陸主管部門詢問。華盛頓郵報日前曾報導,一些美國外交官也在大陸被迫接受肛拭子檢測。但大陸外交部澄清,中方從未要求過美國外交人員進行肛拭子檢測。對於何以在現有檢測方式外還需要進行肛拭子檢測?《中國日報》報導,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李侗解釋,這是因為研究發現,部分感染者糞便或肛拭子核酸陽性的持續時間會比上呼吸道持續時間更長。李侗表示,增加肛拭子核酸檢測能提高感染者檢出率,減少漏診,但目前肛拭子採集只對重點人群使用。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以色列大型實測輝瑞疫苗老少均有效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流行,紐約出現令人憂心新變異病毒,約占12%病例;東奧聖火傳遞允許民眾圍觀,籲戴口罩拍手代加油;以色列大型實測,輝瑞疫苗老少均有效。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灣26日凌晨1時30分,全球至少250萬172人染疫死亡,至少1億1261萬8488例確診。以下為全球各地過去24小時的疫情與相關發展:※ 亞洲●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灣25日新增5例個案,均為菲律賓籍女性移工,入境都無症狀,檢疫期滿採檢也陰性,且都沒症狀,自費採檢才確診。台灣3月後鬆綁外籍人士來台禁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說,會規劃觀光泡泡,小規模、有限度執行;另針對機組員檢疫,傾向縮短居家檢疫天數。體育署25日宣布,已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奧、亞運培訓隊與單項運動賽事選手若需出國參賽,可與第一順位維持醫療量能的醫事人員相同,優先施打疫苗。台灣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有成,有助經濟快速復甦。摩根大通25日表示,台灣是受益於中國經濟反彈的北亞國家之一,今年經濟預計成長5.9%,比去年成長率高近一倍。● 中國中國24日新增7例確診,都是境外移入病例,當天沒有新增本土確診。VICE世界新聞引述美國國務院24日表示,美國已針對外交官在中國須接受肛門拭子檢測一事,向中國外交部抗議。中國外交部則稱,外交官豁免於這項檢測,形容之前的事件是「弄錯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5日再火速批准兩款COVID-19疫苗附條件上市,使得獲准在中國大陸上市的COVID-19疫苗增為4款,而且全部都是國產疫苗。● 香港香港官方宣布,25日新增13例確診,其中3例為源頭不明的本土病例。目前累積確診達1萬927例。為因應中國大陸疫情發展,公告並稱,從26日起取消針對14日內到訪陝西省的人士,抵港派發病毒測試樣本瓶的規定,不過若未獲豁免檢疫,抵港後仍必須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強制檢疫。至於過去14日曾到訪黑龍江省、北京、河北省、吉林省及上海,並從陸路口岸抵港的人士,維持派發樣本瓶。● 日本日本發生跟疫情有關的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目前都已痊癒。日本小兒科學會等呼籲家長不用過度擔心,但如果孩子有染疫或家人染疫等情況,必須注意觀察數週。東京奧運聖火傳遞3月25日起跑,東奧組委會本月25日公布防疫措施,包括呼籲沿途觀眾戴口罩、以拍手取代喊加油;人潮密集時將中斷聖火傳遞;名人跑者在可控管人數處進行等。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在野黨令和新選組參議員木村英子確診,這是日本第11名確診染疫的國會議員。● 韓國韓國26日起實施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韓國26日開始施打疫苗,但廣受關注的由誰第一個接種疫苗一事爭議不斷,疾病管理廳25日宣布不指定特定對象,在全國同時開始接種。● 印尼印尼西爪哇萬丹省一間醫院日前有20多名醫護人員與實習生確診,其中部分人已完成疫苗接種,即已施打兩劑疫苗。這是印尼傳出第一起醫護人員注射疫苗後確診的案例。● 越南越南衛生部表示,越南預計在2022年底前收到來自國內外共計約1.5億劑的疫苗,並列出7批收到疫苗的時間表與劑量。越南有4支國產疫苗正在研發中。此外,越南官方先前表示,正加緊與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疫苗生產商洽購疫苗,確保今年能訂購1.5億劑的疫苗總量,在2022年底前全部交付,以覆蓋越南全國9800萬人口的7成。● 印度印度5省每天新冠肺炎病例持續激增,其中最嚴重的馬哈拉什特拉省24日更出現129天以來單日最高新增案例,新德里在內許多省市,也對疫情嚴重地區旅行者採取限制措施。印度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克勒拉省(Kerala)、恰蒂斯加爾省(Chhattisgarh)、 馬德雅省(Madhya Pradesh)和旁遮普省(Punjab)最近每天確診病例激增,5省過去一週占全印度單日新增病例的86%。專家擔憂第二波疫情可能來襲。● 以色列以色列一項大型實測研究顯示,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不但保護力高,且對16歲以上所有年齡層都有效,包括60歲以上年長族群。「華爾街日報」指出,由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所」(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所做的這份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接種第2劑後1週,16歲以上所有年齡層的受測者保護力可達94%。● 巴林巴林國家衛生監督局(NHRA)25日表示,國內已批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研發的單劑疫苗以作緊急使用,寫下全球首例。● 土耳其土耳其計劃5月底前對超過5000萬人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衛生部長克扎25日指出,將可取得總計至少1億500萬劑疫苗。※ 歐洲● 英國94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99歲的夫婿菲立浦親王今年1月接種了疫苗第一劑。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女王23日在視訊會議中分享了這段經驗,表示「一點也不痛」,呼籲民眾勇於接種。● 德國根據德國捷孚凱集團(GfK)25日公布的調查數據,德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5個月來首見回升,反映出德國民眾期待政府未來幾週將放寬防疫限制措施。● 匈牙利匈牙利醫師24日開始使用中國研發的疫苗,使得匈牙利成為第一個使用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但民調顯示只有27%民眾願意接種。● 俄羅斯俄羅斯25日通報在過去24小時新增1萬1198人確診,其中莫斯科就有1406人染疫,確診總數達421萬2100人。另外,又有446人不治,病故人數達8萬4876人。※ 美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24日表示,去年11月在紐約採集的樣本中,首度發現新變異病毒株,到2月中旬已占紐約病例數約12%。這個名為B.1.526的新變異病毒株與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株有部分類似處,更具傳染性且更棘手。白宮防疫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24日表示,拜登政府將從下個月開始發放2500萬個布口罩,作為抗疫措施的一環。副總統賀錦麗在同日呼籲非裔美國人接種疫苗。阿拉斯加州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辦公室24日表示,鄧利維確診,症狀輕微的他正在家休養。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24日表示,針對南非冠狀病毒變異病毒株的新候選疫苗,已經送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測試。● 巴西巴西染疫死亡人數在25日破25萬大關。巴西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第2多的國家。● 阿根廷「去年我錯過下課時間,永遠都不想再離開教室。」阿根廷地方政府與教師工會協商後,採分流方式上課,首都開學首日有37萬學子報到,有學生童言童語寫下激動心情。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施打疫苗在即 防疫規範放寬還得等
韓國明天起實施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相較於歐美國家,韓國疫情沒那麼嚴峻,政府得以更謹慎進行疫苗接種計畫,希望在觀察其他國家接種狀況後準備比較安全的環境,再讓民眾接種。韓國政府規劃26日開始接種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學(Oxford)研發的疫苗,27日起接種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由韓國SK生物科學公司(SK Bioscience)代為生產的AZ疫苗今天在重重戒備防護下配送至各地接種中心。在全世界首例疫苗接種後2個多月才開始施打疫苗的韓國,在施打前夕隱隱瀰漫著一股緊張感,也許是因為去年底發生流感疫苗保存不當案例,這次疫苗配送作業顯得格外謹慎,出動警方及軍方人力多重防護,配送時間、地點也保密到家。不過,今天上午配送至濟州島的一批疫苗發生保存溫度脫離標準範圍的狀況,必須整批回收,引發外界關注,所幸未傳出其他配送出錯狀況。根據當局的計畫,26日將在全國213處療養設施為5266名65歲以下的居住者及員工施打AZ疫苗,之後按疫苗導入時間逐步推進,目標在11月前達成7成以上接種率。韓國去年11月爆發第3波疫情,至今未能完全遏制,單日確診病例維持在400例上下,長期實施防疫措施讓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但政府2月15日調降社交距離規範後,單日確診數又出現增長跡象,迫使當局重新檢討防疫規範強度。一名30多歲、住在首爾的上班族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段時間看到確診數每天上上下下,「還不如嚴格一點,把疫情完全控制住再調降」,認為政府應該再次調升防疫等級。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於19日對韓國全境5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提高防疫強度;從受訪者職業來看,除自營業者中反對比例較高外,其他職業受訪者多數贊成提高防疫規範。至於開始施打疫苗是否有助加快防疫措施放寬,防疫當局先前表示,必須視疫苗接種及治療劑效果而定,預估可能要到5、6月才可能放寬規定,屆時接種率預期將達2成。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國家 不丹調降至低風險、柬埔寨調升
春暖花開,新冠肺炎國際疫情也逐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月1日起秋冬專案到一個段落,國際疫情減緩,對台灣威脅降低,不丹本土案例降低,變為低風險國家;但柬埔寨從低風險調升至中低風險國家。陳時中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於今年1月中旬達高峰後趨緩,近一週新增確診、死亡病例已分別降至高峰時五成及六成,但美洲、歐洲仍為目前疫情流行中心。其中,柬埔寨自2月20日報告本土群聚疫情以來,截至23日累計137例確診,研判近期病例數將持續增加,故即日起自低風險國家調整至中低風險國家。不丹本土疫情則於一月下旬獲得控制,已連續三周達低風險分級標準,故即日起增列為低風險國家。指揮中心公布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低風險國家、地區共11個,包括: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不丹;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共四個,包括:澳洲、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陳時中表示,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目前全球累計1億1202萬1538例確診,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2833萬3646例、印度1101萬6434例、巴西1025萬7875例、俄羅斯418萬9153例及英國413萬4639例為多。病例中249萬1273例死亡,以美國51萬1921例、巴西24萬8529例、墨西哥18萬536例、印度15萬6463例及英國12萬1305例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