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科別.感染科
搜尋
防疫
共找到
8087
筆 文章
-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專案/三日內出入境返台 可免付核酸檢驗不挨罰
秋冬專案今上路,預計執行三個月,所有入境者強制檢附陰性檢驗證明,除緊急協處、來自無法自費篩檢國家,或專案經指揮中心同意者及其他經指揮中心公布對象,如自我國出境且三日內再入境,可主動切結及檢附佐證文件免檢附報告,也不會挨罰,入境時須自費接受採檢。符合上述者請旅客於航空公司報到(check in)時主動切結及檢附佐證文件(死亡證明書、病危通知書、診斷證明書等),並依航空公司安排機上指定區域搭乘;入境時須自費接受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邊境檢疫組副組長何麗莉說,聲明切結書可以自行下載,含中英文版切,免付情形會準動式調整,但未必會全數明列,包括今天說的三天內,將由外交部溝通。何麗莉表示,所有外籍航空都已由民航局透過管道告知,近日會飛往台灣的直航班機,民航局已一一通知,都有持續通知我們新的規定。過去外籍人士需陰性證明,相信航空公司已熟悉該模式,秋冬專案只是擴大檢驗證明對象。另外,額外安排座位是否會因此多收機票費用,何麗莉僅說,安排與其他乘客分離位置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基於風險評估、機上防疫,建議航空公司,是否另外收費要看航空公司規定。何麗莉提醒,入境時檢疫人員先看聲明書,內容勾選有報告者就可入境,期間會不定期抽查,被發現謊報有報告,將重罰15萬元。該份報告航空公司不會收走、不留底,建議民眾要把檢驗報告至少妥善留存到檢疫期滿為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三日內出入境返台認定標準為護照日期,確認出入境時間是否三天內。另外,針對不符合免付證明者,裁罰基準已進入簽呈階段,預估在一周公布,透露若旅客抵台後拒絕、規避,甚至威脅防疫人員等情節重大者,得依傳染病防治法處15萬元罰鍰。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防疫專案上路 花蓮衛生局以勸導為主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起啟動秋冬防疫專案,民眾進入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需戴口罩。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目前未戴口罩是以「勸導」為主,暫無稽查人力不足問題,通常民眾會依規定戴口罩,若屢勸不聽才會開罰,最重可罰1萬5千元罰鍰。朱家祥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持續上升,民眾仍應提高警覺,進出八大類場所等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持續未戴遭到舉證,衛生局才會開罰。他舉例,假設在吉安鄉新天堂樂園有人未戴口罩,有工作人員提醒,其立即戴上口罩就不會處罰,但要是不遵守規定,衛生局才會派員開罰。衛生局提醒,在外活動時,若無法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應確實佩戴口罩,至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及提供套餐的店家,並配合業者執行實名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花蓮縣各社區健保藥局及13鄉鎮市衛生所皆有充足的口罩供貨,民眾可前往購買。由於八大類場所屬公眾使用且多為密閉空間,長時間且近距離可能增加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目前適逢流感流行季節,防疫措施仍是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以及生病在家休息。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專案今起上路 熟記這兩張圖不怕與荷包過意不去
秋冬專案今上路,預計執行三個月,八大類場所、逾五十種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所有入境者強制檢附陰性檢驗證明,如自我國出境且三日內再入境,可主動切結及檢附佐證文件免附報告,也不會挨罰,入境時須自費接受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邊境檢疫組副組長何麗莉說,即起不論外籍人士或本國籍,不分求學、工作、外交公務等來台目的,均應檢附「登機時間前3日(工作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符合四項例外條件,得免檢附報告,也不會挨罰。首先是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緊急就醫專案等,第二為來自無法自費篩檢國家,包括大洋洲吐瓦魯國、紐埃、斐濟及東加等,第三是會專案經指揮中心同意者,第四為其他經指揮中心公布對象,如自我國出境且三日內再入境者。何麗莉表示,出境且三日內再入境者比較常見是商務需求,再來是有個人證照要過期,一定要出國一趟處理證照,就等不到檢驗報告出來,這部分就可以切結書第四項,入境後採檢不會被罰。符合上述者請旅客於航空公司報到(check in)時主動切結及檢附佐證文件(死亡證明書、病危通知書、診斷證明書等),並依航空公司安排機上指定區域搭乘;入境時須自費接受採檢。何麗莉強調,旅客不符合前述條件,因具體是由無法提供核酸檢驗報告,可於切結束註明事由,並配合防檢疫相關措施,後續評估不糊和相關例外狀況,將一罰裁處,最高最高15萬元罰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楊靖慧表示,因應冬季民眾待在室內時間多、呼吸道症狀多,若預期進入室內就要有帶口罩的好習慣,保護別人與自己。因場所多,所以規範地點用舉例的方式,但對民眾來說,如果預期進入市內會也不預期接觸不特定人,還是要帶口罩。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室內宗教祭祀場域未戴口罩 勸導不聽最重罰1.5萬
秋冬防疫專案今天上路。內政部民政司今天提醒,即日起民眾進入寺院、宮廟、教堂(教會)、殯儀館之禮廳、靈堂、火化場、骨灰(骸)存放設施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可能傳播新冠病毒的「室內」場所(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應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經該場域人員勸導不聽之民眾,將由地方政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處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民政司表示,民眾在上述場域內倘有飲食的需求,可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情形下,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至於戶外舉辦之宗教集會活動,民政司表示,雖未納入前開裁罰範圍,但主辦單位仍應於活動前依據「新冠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儘量落實實聯制、衛生防護及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戶外集會活動倘因故無法落實防疫措施,民政司說,應採「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適量管控參與人數,讓參與活動的民眾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敬請全國民眾及宗教團體共同配合,齊心抗疫。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專案游泳、健身房也戴口罩? 業者:運動時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秋冬防疫專案」,即日起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等8大類場所應戴口罩,其中也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空間,不過運動如何戴口罩?彰化市彰北國民運動中心指出,主要是非運動時間必須戴上口罩,還是會落實進出人員量體溫來控管。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上健身房意願,彰北運動中心因設備、課程多,原有穩定運動客源也受疫情波及,彰北運動中心指出,直到暑假前來運動人數回溫,尤其散客增加,也因為疫情趨緩,發現民眾戴口罩減少,但這段時間工作人員維持每小時擦拭消毒運動器材,人多的話會縮短到半小時,現場也提供酒精讓民眾自行使用。彰北運動中心說,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運動過程中可以不用戴,使用後再戴上口罩即可,比方進到運動中心需要戴,若要游泳上岸後也須戴口罩,雖然實際認定上有些困難,但大方向仍會以這樣的方式控管,目前加強現場廣播、文宣宣導。
-
2020-12-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對抗萊豬 彰化縣養豬團體將自創品牌再作區隔
萊豬即將進口,養豬農民嚴陣以待,彰化縣養豬協會今天在溪湖糖廠推廣國產健康豬肉,彰化縣肉品市場董事長蔡宗廷砲轟開放萊豬政策,若不進口萊豬,就不必大費周章的設防;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廖學良表示,進口萊豬已成定局,農民需要有信譽的標章,民眾要認明標章,「聰明買、健康吃。」副縣長洪榮章、前立委鄭汝芬、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郭至善和動物防疫所長董孟治等人到場,養豬協會邀請明道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學生表演上菜秀,端出5道彰化健康豬肉料理,道道精緻。彰化縣副縣長洪榮章表示,彰化縣是養豬大縣,縣政府早已建立彰化健康豬標章,請消費者認明拿著一朵菊花(彰化縣縣花)的微笑豬,才是彰化縣農民用心飼育的健康豬肉。彰化縣肉品市場董事長蔡宗廷即使被「關切」仍不改大砲個性,致詞時抨擊開放萊豬進口政策,指稱已有很多研究證實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的影響,政府禁止本國農民摻入飼料養豬,卻編出一堆理由,不但強行進口萊豬,也不做清楚標示,反而要本國安全豬肉弄標章,做法本末倒置,如果沒進口萊豬,大家就不必那麼辛苦貼標章、到處宣傳。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廖學良委婉地說,進口萊豬已成定居,這段時間農民和消費者都很辛苦,農民擔心消費者因噎廢食,連豬肉都不買不吃,改吃其它肉品,因此農民一定要建立安全豬肉標章,彰化縣已有健康豬,縣內農民團體還要自建標章再作更清楚區隔,讓消費者能分辨在地好豬肉,到各個通路都買得到。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秋冬防疫...八大類場所須戴口罩 捷運跳舞區也要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北市府秋冬防疫專案,台北捷運公司提醒民眾,今日起進入捷運及出入八大類場所應配戴口罩,除了進入捷運車站台需配戴外,在捷運售票處、車站大廳、中山及東區地下街、捷運跳舞區、貓空纜車等,都需全程戴口罩,若經勸導不聽者將處以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北捷指出,配合秋冬防疫轉,再次提醒車站服務人員及旅客,進入車站站,包含售票處、車站大廳、車站月台等務必全程戴口罩,民眾在捷運車站非付費區有飲食需求,可在與其他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隔離設備下,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後仍須立即配戴。另外,民眾在中山及東區地下街、捷運跳舞區(捷運爵士廣場、板橋站及西門地下街跳舞區)均須戴口罩;前往小巨蛋欣賞表演、冰上樂園、北投會館健身房等室內場館,須出示台北隨行碼myCode或身分證,完成實名制登記後才可入場。北捷表示,捷運自疫情初期就已實施防疫作業,包含服務人員全面戴口罩、各項消毒措施,包含捷運電聯車廂出車前及營運每8小時加強消毒作業。各捷運車站、地下街、貓纜、小巨蛋、兒樂及北投會館等場館,民眾頻繁接觸設備,如自動售票機、加值機、ATM螢幕及按鈕、廁所馬桶座墊及門把、詢問處窗口桌面、電扶梯扶手帶及電梯按鈕等,每4小時消毒1次。運量大的車站如台北車站、西門站、市政府站、中山站、板橋站、忠孝復興站及龍山寺站等,共設置17台紅外線熱顯像儀偵測旅客體溫。
-
2020-12-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打了疫苗就可以出國嗎?COVID-19疫苗接種前,你該知道的9個實用小知識
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合作開發的COVID-19疫苗宣稱預防效果超過90%,若藥廠能如預期供給,美國政府計畫從十二月起開始替民眾施打。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卻出現瑕疵,英國政府要求評估這款疫苗是否符合取得緊急授權的資格。而台灣,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則表示「手中已經確定有1500萬劑」,保守估計明年中可開打。但無論哪一國哪一種疫苗,大眾對新冠疫苗仍多有疑慮,安全性沒問題嗎?打了就可以出國了嗎?以下咨詢專家意見為你釋疑。Q1:打COVID-19疫苗還會得新冠肺炎嗎?A:有可能,每一個人的免疫反應不同,目前還不知道保護力是多少,需要更多的證據。(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2:COVID-19疫苗打了一次之後,就一輩子不會得新冠肺炎嗎?A:不知道,COVID-19可能流感化,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3:為什麼COVID-19疫苗需要超級冰箱保存?A:環境中充滿RNA水解酶,導致mRNA疫苗失效,因此部分國外研發的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4:哪些人應該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第一: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第七: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第八: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第九: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Q5:哪些人不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A:ㄧ、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二、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三、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四、癌症正在療程或是將接受治療者五、嘗試受孕、懷孕、及正在餵母乳的女性(以上民眾因為不在臨床試驗的收案對象,因此無法預知會有何反應,因此目前不建議接種。)Q6:接種covid-19疫苗真的安全嗎?要注意哪些副作用?A:目前各家藥廠發表的臨床試驗,副作用以發燒、倦怠、接種部位疼痛等為主,至於有些藥廠會產生嚴重頭痛,是因藥廠第一次做RNA疫苗,為了讓疫苗穩定,會添加很多傳統疫苗不同添加的物質,這部份的原因仍待未來更多研究分析。至於有藥廠發生嚴重的脊髓炎,仍屬單純個案,但施打疫苗仍比一般發生率高一些。(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Q7:我接種covid-19疫苗要付錢嗎?要付多少錢?A:未來被政府列為需要施打者,將是公費支付,至於一般人有無自費施打的機會,短期內藥廠應該生產不及,多餘的疫苗供應自費市場有困難,但在考量中。而目前已有航空公司規定得施打疫苗才能搭機,未來當疫苗生產量大時,應該會有出差出國者自費施打。(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疾管署署長周志浩)Q8:如果感染過COVID-19肺炎的人,還需要再接種疫苗嗎?A:若感染過的人有相當的保護力不見得立即施打疫苗,另外,這也需要看未來更多研究分析,屆時國際上疫苗接種的建議。(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Q9:打了COVID-19疫苗就可以出國,並且回國不隔離嗎?A: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
-
2020-1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吳鳳5親人罹患新冠肺炎 痛心曝土耳其慘況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吳鳳11月中才透露在家鄉土耳其的表妹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如今卻傳出遠在土耳其的五位親人全中鏢新冠肺炎!吳鳳昨(30日)表示,起先只有表妹確診,但隔沒幾天卻換妹妹與外甥接連確診,近日更聽聞三阿姨也被傳染。他感慨地說:「我的fb上很多家鄉的朋友幾乎每天分享誰被傳染,而且不少年紀大的人已經失去生命。」他表示,妹妹目前已隔離結束,但阿姨年紀大,加上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還好醫生覺得她病症不是很嚴重,所以確定讓她在家隔離治療。」吳鳳看到親人們陸續罹患新冠肺炎,在國外連去隔壁的超市也有可能讓人一輩子後悔,這也讓他不禁感謝台灣防疫,讓他能在台灣開心帶著孩子們外出遊玩,「希望大家這樣繼續幸福下去,更珍惜台灣的一切」。最後,他也希望大家能為他的家人加油。
-
2020-12-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準備好!今起8大場所沒戴又不聽勸小心被罰1.5萬
秋冬防疫專案今天上路。台中市衛生局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起實施,強制要求民眾進入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開罰3千至1萬5千元,原則為「室內空間必須戴、室外場所盡量戴」。衛生局說明,「秋冬防疫專案」因應年底跨年等大型活動,台中市只要符合發生1例不明感染源本土病例、單周3例本土病例、社區或醫院院內群聚案件,或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或最新規定,將改為有條件辦理、線上辦理或停辦。指揮中心宣布,「秋冬防疫專案」八大類場所包含「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由地方政府裁罰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台中市經發局說明,依中央指揮中心公告,八大類場所之外的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如戶外風景區、遊樂園、夜市、傳統市場等,或是於戶外進行的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將將視疫情狀況調整,初期以「人數總量管制」管控,要求業者或相關單位,一旦人數超過管制值,將勸導民眾勿進入,或要求戴口罩等方式執行。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新冠肺炎衝擊愛滋照護 專家提三大策略因應
從年初開始新冠肺炎疫情便在各國延燒,也連帶影響愛滋病的醫療照護,導致HIV感染者與風險族群無法規律檢測、接受治療。台灣在這波疫情下,雖交出好成績,有近九成的感染者仍穩定回診,且有七成以上風險族群維持原有篩檢頻率。但專家表示,因應未來新冠肺炎疫情變化,仍須做好遠端照護、多元篩檢以及調整用藥等三大超前部署因應,以減輕HIV疫情惡化。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提出2020要達成「90-90-90」的目標,希望90%感染者知道自己的狀況、90%知道病況的感染者有接受藥物治療、90%服用藥物治療的感染者病毒量獲得控制。然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的衝擊,可能影響HIV照護,導致HIV疫情惡化,尤其預估明年的HIV疫情將不降反升,增加50萬人死亡。一份亞太區「新冠肺炎對HIV患者照護影響調查」,針對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等十個國家地區的感染者、風險族群及醫師進行共1265份的問卷調查,也發現亞太區平均僅剩65%的感染者仍穩定回診;亞太區感染者維持相關檢測者頻率減少21.5%;風險族群亞太區則有近半數減少篩檢頻率。另有41%的醫師表示,新冠肺炎期間定期回診領取抗病毒藥物的感染者呈現減少趨勢,61%的醫師表示風險族群對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的需求也降低。但洪健清表示,在這波疫情中,台灣表現亮眼,仍有86%感染者穩定回診、97%感染者定期進行HIV病毒量等相關檢,在高風險族群的檢測頻率,也僅減少3.03%。除了和台灣在新冠肺炎有不錯的防疫成績有關外,持續推動的居家篩檢也讓高風險族群篩檢量不至於降太多有關。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未來不確定性仍高,洪健清建議,可透過三大超前部署應變,包含:以社群工具關心感染者打破空間限制並即時的遠端協助;醫師調整用藥策略,讓感染者免於頻繁回診;擴大多元篩檢管道,讓風險族群掌握健康不間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則表示,若未來國內新冠疫情出現變化,也可參考國外的方式維持感染者醫療照護,如菲律賓有基金會購置電動腳踏車,以便配送藥物與物資;美國紐約則採遠距視訊看診、提供醫院外的多元取藥方式,以減輕新冠肺炎所造成的衝擊。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Jaga Diri!印尼醫母語助移工懂台灣檢疫規定
台大醫院今舉行印尼代訓醫師開訓記者會,介紹八位來自印尼大醫院的專科醫師,他們今年10月起陸續在台大總院及雲林分院展開4到6個月臨床訓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今年因疫情,三個月內的短期訓練都暫停,印尼是因有政府新南向計畫支持才成行。八位代訓醫師都完成14天居家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且通過兩次採檢陰性,才進入醫院開始訓練。台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朱家瑜表示,台灣過去已經培訓164位種子醫事人員,今年疫情蔓延,但台灣仍將台灣防疫經驗分享給印尼及其他交流國家,舉辦了23場視訊交流會,83人次的防疫專家與會,這次更突破疫情限制,成功協助八位印尼種子醫事人員來台學習。受訓醫師中有四位來自印尼中爪哇的Dr. Sardjito General Hospital,為印尼日惹最大公立醫院,另有四位來自印尼泗水具代表性的University Airlangga與瑪琅University Brawwijaya,進修科別包括眼科、病理科、外科、產科、麻醉科、急診醫學、心血管科、神經部及護理部。來自印尼University Brawwijaya醫院的急診醫學專科醫師Ali Haedat,特別為本報讀者以母語錄製了一段短片,透過分享自己在台灣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的經驗,提醒印尼移工檢疫期間的注意事項,他也安慰移工疫情期間來到異鄉,面對不熟悉的社會氛圍,可能不安的心情。其他印尼代訓醫師也想向移工們說聲「Jaga Diri!」意即「保重」,希望台灣印尼移工好好照顧自己,平安健康。以下是Haedat醫師影音內容的中文摘要:嗨,我是來自印尼University Brawwijaya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年很榮幸可以到台大醫院學習。我們一群印尼醫師來到台灣,都先透過PCR檢驗確認陰性。就算檢驗結果都是陰性,我們也和你們一樣,接下來要遵照台灣規定,居家檢疫14天。檢疫期滿再次檢驗,如果變成陽性,也請不要擔心,你們都會得到妥善的照顧。檢疫期滿如果是陰性,別忘了,還有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這和我們在印尼的作法是一樣的,就是戴好口罩、避免人群。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台灣政府每天都會發送簡訊來關心你,有沒有上呼吸道症狀,回覆很簡單,只要點選是或否就可以了,記得要回覆。最後,如果你順利度過這14天居家檢疫和7自主健康管理,代表你沒有被感染,可以放心去工作。
-
2020-11-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8大類場所須戴口罩 把握2原則不違規
秋冬防疫專案明天上路,民眾記住2原則就能輕鬆掌握戴口罩時機。首先「室內必須戴、室外盡量戴」,室內飲食可暫時不戴;其次是「接觸者是誰」,若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士就須戴。因應全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月18日公布秋冬防疫專案3大方向,要求自12月1日起,民眾進出8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加強醫療院所通報採檢,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在戴口罩方面,指揮中心列出的8大類場所包括「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不過,餐廳、各級學校和幼兒園不在必戴口罩場所名單內。不少民眾擔心忘記隨身攜帶口罩,不清楚究竟哪些場所務必戴口罩、哪些又不用戴,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戴口罩首要原則就是「室內空間必須戴、室外場所盡量戴」,但在室內如果有飲食需求,只要能保持距離、設有隔板,同樣能暫時取下口罩。另一大原則就是看「接觸者是誰」,只要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士,就必須戴口罩。舉例來說,民眾在捷運、健身房、美術館碰到的都是不特定的人,這時就必須戴口罩;但如果在學校、補習班,接觸到的都是特定人士,就不需強制戴口罩。陳時中表示,未依規定須佩戴口罩的民眾,有拒絕、規避或妨礙情形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可由地方政府依同法第70條罰則,裁罰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營業場所業者一旦發現民眾沒依規定戴口罩,可以先勸導,對於屢勸不聽者可錄影或報警舉發。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近1年,不少民眾搭乘捷運、公車早已養成戴口罩習慣,但在逛夜市時戴口罩比例仍偏低。陳時中提醒,夜市雖然是室外、通風良好的場所,但人潮畢竟比較擁擠,呼籲逛夜市還是要戴口罩,盡量不要邊走邊吃,或由夜市管理單位進行人流管制。
-
2020-11-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12月起入境須附核酸報告 7大疑惑一次解答
秋冬防疫專案將在明天上路,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沒附證明能否搭機?檢驗報告誰買單、要有哪些內容?民眾疑問一籮筐,中央社統整7大常見Q&A一次解答。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月1日起實施秋冬防疫專案,三大方向之一是入境及轉機者登機前須附核酸檢驗報告,其他兩項是民眾進出8大類場所須強制戴口罩、加強醫療院所通報採檢。指揮中心規定,12月起凡是自機場入境,或是途經台灣任何機場轉機的旅客,不分國籍、來台目的,登機前都要提供登機前3個工作日以內的新冠肺炎核酸檢驗(PCR)報告。這項消息一出,不少海外台商、留學生擔心無法即時取得檢驗報告或航班臨時異動,焦慮回不了台灣。指揮中心雖然提出配套措施,但許多民眾不清楚,產生以下7大疑問。● 為何不在入境時提供自費採檢,而是要求在登機前做採檢?預計實施到何時?耶誕節、跨年、春節將陸續到來,指揮中心預估將有大批返台人潮,為了避免旅客搭機、移動時增加感染風險,因此要求登機前提供檢驗報告,航空公司可依據旅客防疫風險採取適當措施。之所以不採取入境後在機場採檢,主要是擔心大批旅客滯留在機場,增加感染風險。這項新規定自12月1日起實施,即12月1日零時起飛航班一律適用,預計實施至明年2月28日。● 核酸檢驗報告費用由誰支付,提供報告就可以搭機了嗎?檢驗報告費用由旅客自行負擔,提供檢驗報告後可能遇到3種狀況:(1)檢驗結果為陰性,可順利登機。(2)檢驗結果為陽性,應遵守當地防疫規定治療或隔離,如果因應疾病變化必須回國,可以按照「海外國人確認COVID-19之返國就醫專案申請作業原則」進行專案申請,以專案包機或醫療專機返台。(3)沒有檢驗報告,旅客應事前徵得航空公司同意及安排機上指定座位,入境時須自費採檢且不得申請防疫補償,並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1萬至15萬元;若符合指揮中心提出的4類緊急或意外狀況並簽切結者,不會受罰。● 承上,哪4種緊急或意外狀況可免附檢驗報告,也不用受罰?(1)緊急協處,例如二親等以內奔喪或探視重病親屬、專案緊急就醫等,須主動切結並附死亡證明書、病危通知書、診斷證明書等文件。(2)來自無法自費篩檢國家,截至11月27日,共有6個國家無法提供自費採檢,包括吐瓦魯國、紐埃、斐濟、東加、貝里斯、聖露西亞。(3)部會專案經指揮中心同意,如必要且短期公務商務行程,並於境外採取適當防疫措施,須檢附佐證文件。(4)其他經指揮中心公布的對象,目前尚未公布。● 沒有檢驗報告者登機前、入境後該做什麼?這4類民眾(不含轉機)應在搭機前3天洽詢航空公司,說明無法提供檢驗報告原因並徵得同意,向航空公司報到時都須主動切結並依安排至機上指定區域搭乘,全程不得私自換位、需使用指定廁所且全程戴口罩、避免與他人交談。入境後主動出示入境檢疫切結書與佐證文件,由檢疫人員判定旅客是否有症狀,有症狀者依檢疫規定辦理採檢或送醫治療,無症狀者依規定自費採檢,不符合4類免附報告的民眾將依法裁罰。● 核酸檢驗報告要由誰開立,要有哪些內容?由啟程地合格設立的醫療院所開立即可,應為英文、中文或中英對照版本,報告上至少要有7個項目,包括登機者護照姓名、出生年月日或護照號碼、採檢日、報告日、疾病名稱、檢驗方法、判讀結果等項目,正本、影本或電子報告書均可。若檢驗報告姓名與護照姓名排列順序不同,或為雙重國籍、冠夫姓等導致姓名有所差異,只要航空公司比對確認為同一人,即同樣適用。此外,若報告內容為法文、西班牙文等非中文或英文版本,若為啟航地官方語言且航空公司有能力協助核對相關資料,可同意受理登機,但若商務人士要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仍須提供中英文檢驗報告。● 自歐盟成員國的其中一國開立核酸檢驗報告,可否於另一國家辦理登機?如果旅客搭乘汽車、火車或船舶等非航空器跨境搭乘飛機,且檢驗報告日期符合「登機前3日內」條件,並符合當地國邊境檢疫規定就可以。● 檢驗報告造假、不實,是否會面臨處罰?入境旅客若提出的檢驗報告不實,或是拒絕、規避、妨礙相關檢疫,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及69條規定,開罰1萬至15萬元;檢驗報告不實部分,將追究偽造文書印文罪刑責。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若禁印尼移工 衝擊看護市場
來台印尼移工屢傳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診,指揮中心預計今天與勞動部等相關單位討論如何因應,其中不排除直接禁止輸入印尼移工。由於印尼移工是我國最大外籍看護來源國,若禁輸入,多少會衝擊台灣看護移工需求,但雇主仍可選擇越南或菲律賓等其他來源國。根據勞動部截止十月底的最新統計,在台移工共七十萬一二四○人,其中社福類約廿五萬三二八五人,光印尼看護就有十九萬三九二八人,其他菲律賓、越南看護都不到三萬人;產業類四十四萬多人中,印尼僅七萬餘人,越南和菲律賓破十萬大關,尤其越南將近廿萬人。有仲介業透露,過去越南看護因易逃逸,我國有段時間禁止越南看護來台,外籍看護因而逐漸轉以印尼為最大宗,台灣雇主也漸漸覺得印尼看護「好用」,若禁止印尼移工來台,最先衝擊的應該是看護市場,產業類衝擊相較小。不過,也有雇主表示,若真的無法引進印尼移工,其實還是可以選擇其他來源國,不至於衝擊太大。仲介業者點出,因印尼政府宣布自明年起實施移工「零付費」政策,輸出移工護照簽證、來回機票、訓練費等費用,皆轉由雇主負擔,預估七萬到十萬元,引起我國雇主不滿,勞動部多次函文印尼政府不得片面決定,始終未獲印方正面回應,我方可能利用防疫正當理由,禁輸印尼移工來台作為反制手段。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醫推U=U 測不到病毒就無傳染力
四十歲的阿志(化名)六年前因受傷而意外感染愛滋,但他規律用藥,控制病毒量,在幾乎測不到病毒量的情況下,與妻子自然受孕,成功生下健康寶寶。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只要好好用藥,控制愛滋病毒量,感染者也能生育下一代。洪健清表示,感染者經穩定治療,在病毒量測不到的定義下(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200 copies/ml),就跟一般人沒兩樣,不具傳染力,如是女性感染者,仍可正常懷孕、生育。「U=U對感染者治療相當重要」洪健清說,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不會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多個國際大型研究統計,超過十萬次相異伴侶間性行為,證實「U=U」此論點,不管是男女、男男等性行為,均是如此,強調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差異。正因藥物治療效果顯著,配合PrEP防疫措施,台灣連兩年愛滋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達到「八八-九二-九五」,八成八感染者被診斷出感染,九成二知道能接受良好醫療照顧,九成五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有效抑制。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建議,在感控學分中加強宣導U=U,甚至列為必修學分,讓所有醫師有正確認知。基層醫師受訓後取得認證,就能在診所開立PrEP處方,增加取得藥物的可近性。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公費投藥喊卡 愛滋防線憂破口
「不能去曼谷,要去哪購買「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最近不少愛滋高風險族群在診間焦急詢問,加上PrEP公費計畫將於年底終止,高風險族群面臨斷藥危機,擔心無藥可用。顧文瑋指出,不少男同志將曼谷視為第二故鄉,除了旅遊、購物、按摩,還順道至當地藥局購賣PrEP學名藥,因為價格比原廠藥物便宜,但年初迄今受疫情影響,無法至泰國,許多人手邊已無存貨。事前投藥 公費計畫成效顯著衛福部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計畫透過服藥前的愛滋篩檢服務,鼓勵民眾篩檢,若確認感染愛滋病毒,則盡早治療。至於未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能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體內藥物濃度足夠,就能預防感染愛滋,研究證實保護力達九成以上。由於每個人都難以持續使用保險套預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一五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國、澳洲、歐盟等先進國家大力推動PrEP政策後,愛滋疫情明顯下降,台灣也是如此。「PrEP公費計畫成效顯著。」黃彥芳說,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有兩千廿九名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年輕族群加入計畫,僅一人因中斷服藥而感染,其餘皆未感染愛滋。藥價昂貴 年輕感染者難負擔但PrEP藥物昂貴,每天服用一錠,每人每年至少需花費逾十二萬元。黃彥芳坦言,對年輕人,這價錢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疾管署自二○一六年起推動PrEP計畫緣由,針對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及感染者配偶及性伴侶提供補助。黃彥芳說,為了讓更多高風險對象使用PrEP,目前正積極爭取預算,並與藥廠溝通,讓藥價更合理,希望未來能將補助年齡層擴大,至四十歲以下高風險民眾及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侶。顧文瑋指出,目前取得PrEP藥物管道有二,一為公費試辦計畫,一為透過醫院向藥廠買藥,但公費經費來源有限,且明年就得自付。預防用藥 依法不能納入健保顧文瑋說,今年度相關公費計畫即將至年底結束,疾管署最近頻與專家開會,討論明年度計畫,但因經費不足,現階段卅歲高風險族群全額補助,明年擬採部分負擔,參加者需自付一定比率藥費,恐影響高風險族群參與意願。許多先進國家積極推廣PrEP,南韓甚至將PrEP納入健保體制,但台灣仍為試辦計畫。對此,黃彥芳指出,健保法規定,納入健保藥物需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rEP藥物屬預防性質,除非修法,否則無法納入。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表示,有關預防用藥PrEP預算,近年由疾管署防疫(傳染病)編列,在治療上,新確診個案兩年內藥費由疾管署負責,兩年後換成健保給付,建議PrEP也能成為正式預算,每年編列,由健保代收代付,但不納入健保總額。兩大策略 終結愛滋拚「三零」感染科權威、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PrEP藥物計畫針對經濟弱勢、相異伴侶等高危險群提供一年期公費預防藥物,「此為我國接連兩年新感染人數下降的重要關鍵,務必持續下去。」「要終結愛滋,就得事前預防」,洪健清說,學會將針對醫療人員、高風險族群舉辦愛滋教育活動、講座,配合疾管署推動愛滋免費匿篩,以及超商取貨唾液檢測等方式,讓篩檢更方便。透過「治療即預防」及「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兩大策略,我國勢必能在二○三○年之前達到「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三零」終極目標。這也是聯合報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倡議的目的。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事前投藥防愛滋(PrEP)計畫年底終止 愛滋防線憂破口
「不能去曼谷,要去哪購買「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最近不少愛滋高風險族群在診間焦急地詢問著如何取得PrEP藥物。再者,PrEP公費計畫即將於年底終止,正接受PrEP的高風險族群則面臨斷藥危機,擔心無藥可用。顧文瑋指出,不少男同志將曼谷視為第二故鄉,除了旅遊、購物、按摩之外,還常順道至當地藥局購賣PrEP學名藥,因為價格比原廠藥物便宜許多,年初迄今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至泰國,許多人手邊都沒有存貨。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計畫是透過服藥前的愛滋篩檢服務,鼓勵民眾篩檢,若確認感染愛滋病毒則盡早治療。至於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能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體內藥物濃度足夠,就能預防感染愛滋,研究證實保護力可達九成以上。由於每個人都難以持續使用保險套來預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104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國、澳洲、歐盟等先進國家大力推動PrEP政策後,愛滋疫情明顯下降許多,台灣也是如此。「PrEP公費計畫成效顯著」黃彥芳說,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有兩千廿九名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及年輕族群加入這項計畫,僅有一人因中斷服藥而感染愛滋,其餘皆未感染愛滋。不過,PrEP藥物昂貴,持續每日服用一錠,每人每年至少需花費逾十二萬元,黃彥芳坦言,對年輕人而言,這個價錢簡直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疾管署自一零五年起推動PrEP公費計畫的緣由,針對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及感染者配偶及性伴侶補助。黃彥芳說,為了讓更多高風險對象使用PrEP,降低愛滋感染風險,目前正積極爭取預算,並與藥廠溝通,讓藥價更合理,希望未來能將將補助對象年齡層擴大至四十歲以下高風險民眾及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侶。顧文瑋指出,目前取得PrEP藥物的管道有二,一為公費試辦計畫,一為透過醫院向藥廠買藥,但公費這塊經費來源有限,且明年還需自付。至於自行購藥,藥廠釋出善意,採「買一補貼二」方式,大幅減輕使用者的負擔。顧文瑋說,今年度相關公費計畫即將至年底結束,疾管署最近頻與專家開會討論明年度計畫內容,但因經費不足,現階段三十歲高風險族群全額公費補助,明年擬採部分負擔,參加者需自付一定比率的藥費,但這恐影響高風險族群參與意願。此外,不少民眾透過網路購買PrEP藥物,顧文瑋提醒,在網路購買藥物,因來源不明,難以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建議有需要者遵循正規醫療體系,接受醫師評估,用藥之前篩檢肝腎功能,及是否感染愛滋,才能保障自身健康。事實上,許多先進國家積極推廣PrEP,南韓甚至將PrEP納入健保體制,但台灣仍為試辦計畫,公務預算極為有限,參與人數受限。對此,黃彥芳指出,健保法規定,納入健保藥物都需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rEP藥物屬於預防性質,除非修法,否則無法納入。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表示,有關預防用藥PrEP預算,近年都由疾管署防疫(傳染病)編列,在治療上,新確診個案兩年內藥費由疾管署負責,兩年後換成健保給付,建議PrEP也能成為正式預算,每年編列,由健保代收代付,但不納入健保總額計算。感染科權威、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疾管署推出PrEP藥物計畫,針對經濟弱勢、相異伴侶等高危險群提供一年期公費預防藥物,篩檢結果為陰性,積極投藥預防,「此為我國接連兩年新感染人數下降的重要關鍵,務必持續下去。」。「要終結愛滋,就得事前預防」洪健清說,疾管署應持續推動愛滋防治相關計畫,學會則針對醫療人員、高風險族群舉辦愛滋教育活動、講座,配合疾管署推動愛滋免費匿篩,以及超商取貨唾液檢測等方式,讓篩檢更方便。洪健清指出,透過「治療即預防」及「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兩大策略,我國勢必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三零」終極目標,這也是聯合報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倡議的目的。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有效預防愛滋 專家籲高危險族群遵守PrEP用藥原則
手機交友軟體普及,「隨約、不囉唆」成為不少人自我介紹的重點訊息,專家提醒,約砲管道變多,性愛頻率也隨之增加,務必遵守PrEP用藥原則,才能避免染上愛滋。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服用簡易,性愛時,如果對方不願意安全性行為,透過服用PrEP,就能握有健康主導權,好好保護自己。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說,莊苹說,PrEP可分為一天一顆,以及性愛前後服用等兩種,前者單純,不容易忘記用藥,但後者必須性行為之前二至24小時內服用兩顆藥物,結束後的24及48小後再各自服用一顆,算法複雜,如果有人參加性愛派對,玩上一兩天,哪還能記住何時該用藥。莊苹建議,如投入PrEP,最好選擇每天用藥,以免因為算不準服藥時間,而增加感染風險。防疫期間,許多人無法至曼谷購買PrEP學名藥,莊苹表示,最近幾個月,原廠提供支持方案,大幅降低購買成本,有意者可以至各大醫院感染科掛號,尋求醫師協助。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醫界力推U=U 測不到病毒即不具傳染力
40歲的阿志(化名)六年前因受傷而意外感染愛滋,但他規律用藥,控制病毒量,在幾乎測不到病毒量的情況下,與妻子採自然受孕方式,成功生下健康寶寶;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只要好好用藥,控制愛滋病毒量,感染者也能生育下一代。洪健清表示,感染者經過穩定治療,在病毒量測不到之定義下(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200 copies/ml),就跟一般人沒兩樣,不具傳染力,如果是女性感染者,仍可正常懷孕、生育。「U=U對於感染者治療相當重要」洪健清說,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以下,並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不會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多個國際大型研究統計超過10萬次相異伴侶間性行為,證實「U=U」此論點,不管是男女、男男等性行為,均是如此,強調,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其實與常人沒有差異。正因藥物治療效果顯著,配合PrEP防疫措施,台灣連兩年愛滋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達到「88-92-95」,88%感染者被診斷出感染,92%知道能接受良好醫療照顧,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已有效受到抑制。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建議,在感控學分中加強宣導U=U 觀念,甚至列為必修學分,讓所有醫師對於愛滋病有正確的認知。基層醫師在受訓後取得認證,就能在診所開立PrEP處方,增加取得藥物的可近性。事實上,U=U讓衛福部著手修訂愛滋病條例第二十一條,今年五月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修正該條文,以符合法源與醫學實證。七月通過覆議門檻,疾管署回應,「將穩定服藥且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透過性行為傳染愛滋病毒風險極低的科學實證,納入危險性行為範圍判斷要件之一。」疾管署強調,政府提供免費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鼓勵高風險族群篩檢與治療,只要持續用藥,測不到病毒,就幾乎無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他人風險,就不會有觸法之虞。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同樣返國潮為何三月時不用陰性證明?指揮中心這樣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因聖誕節、寒假、春節將至,預期返臺旅客數增加,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今年3、4月同樣有返國潮,當時幾乎天天新增10幾例歐美境外移入確診,外界困惑為何現在忽然加以限制?是否防疫量能恐不足?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的個案數量,除了跟當地國的疫情有關,也與當地的醫療和檢驗可近性有關。3月的狀況和現在不太一樣,當時大家對於這個疾病不是很清楚,要檢驗、治療都不是太了解,所以急著回來。莊人祥表示,現在擔心全球疫情上升,發生率在各國都比較高,不過在歐美地區當地醫療比較進步,現在也對此疾病更了解,當地國人,比較不會像3月一樣有一點不舒服就回來,即便在疫情最嚴峻的美國,人有不舒服也知道如何診斷就醫。莊人祥表示,3月與現在是比較不一樣的,這可能也是5月到10月之間很少出現國人從歐美境外移入確診案例。這幾天有些人搶先回國,可能是對於當地採檢不熟悉,所以先回來。
-
2020-11-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檢疫期滿都採檢 指揮中心:現行做法就有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國內多位專家指出,陰性證明雖可擋掉一些病毒陽性者入境,但仍建議指揮中心對在檢疫期滿時全面再採檢一次,也有專家擔心檢驗陰性才入境,會使人對於居家檢疫的配和度變差。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維持現行做法就可以有效降低社區傳播風險。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昨表示,陰性證明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可以擋掉一些「確診陽性」的君子,減少對國內採檢的負擔。然而,他仍建議指揮中心應該要規定民眾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因為我國每天採檢量是逼近達一萬件,這是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今也說,陰性證明可以達成兩大目的,首先是增加返國的麻煩度,減少想要回來的人,再者是若入境者都曾經檢驗陰性,後續又發現陽性確診的比率也會比較低。不過李明政建議,14天期滿放出來之前,一定要採檢,才能確認真的是陰性;另外如果有症狀者,也不能只有一次採檢,務必要兩次採檢陰性,才能夠放出來。莊人祥強調,以過去的作法,有症狀的個案10天後就沒有傳染力了,如果是無症狀感染者,檢驗後10天也沒有傳染力。所以14天集中檢疫加上自主健康管理,就可以有效降低社區傳播風險,將維持現行做法,但會針對印尼移工特別採檢。李明政提醒,我國目前最重要的邊境防疫策略其實是14天檢疫期,不可以因為有無檢疫陰性報告而放鬆。如果有親友返國,還是要嚴格落實現有檢疫規格。包括獨立房間、衛生設備,不能和家人接觸,對話要保持1.5公尺以上並待好外科口罩,送餐時也不能彼此靠近。
-
2020-11-29 性愛.性病防治
台灣愛滋新增感染者連3年下降 估今年再減兩成
為響應今年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攜手防疫抗愛 共擔健康責任(Global solidarity, shared responsibility)」,疾病管制署與微風集團合作,共同打造紅絲帶聖誕火車藝術裝置。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蒞臨致詞時表示,台灣已經連續三年新增感染人數下降,今年降到1264人,比去年減少22%,可望順黎利達成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2030年的目標,即95%感染者都知道自己感染、已用藥治療、且成功抑制病毒。陳時中表示,愛滋困擾台灣已久,是他1982年開始牙醫執業以來,遇到的第一個傳染病。他參與牙醫師公會時,也參與處理愛滋病的問題,牙醫可說是受到影響最大的,中間經過很多掙扎、嘗試很多防治方法,終於定調為「全面防護」,不再標記或歧視病人,牙科總額也一直有這部分的費用。陳時中表示,他當牙醫師公會理事長時,為推動全面防護,社會交叉辯論、討論很久,因為過去習慣標記病人以利防範,但後來知道很難完全標記出來,唯有全面防護才能真正做好。後來他當衛生署副署長時,大約是2004年時,台灣愛滋感染人數達到3500左右之最高峰。當時在行政院和警政署的努力下,針對成癮者給予美沙冬治療,這是非常大的突破,之後感染者就變少。後來因為「不正常的性行為」成為重要因子,從他接任部長以來,從一年2500人開始下降,去年降到1617人,今年已經降到1264人,與去年同期少了363人,大幅減少22%。陳時中說,現在很多自我篩檢的方式,加上積極宣導、藥物治療,台灣已符合國際上2020年的目標90-92-95,就是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況、92%知道自己感染狀況者能開始服用藥物、95%開始服用藥物者的病毒量都能成功抑制。陳時中說,國際目標是2030年達到95-95-95,「我們一定做得到,希望達到零歧視、零感染、零死亡。」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的愛滋感染人數持續下降,已經連續三年都在2500人以下,今年預估可再減兩成,在台北車站打造藝術裝置,希望提醒國人愛滋病是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疾病管制署與微風集團合作,即日起至2021年1月3日於臺北車站大廳展出紅絲帶聖誕火車藝術裝置。同時,微風集團全台員工將一同佩戴紅絲帶,呼籲各界以團結、共同擔負責任的態度,關注愛滋病防治議題,建立更完整及友善的防治網絡。
-
2020-11-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趕在秋冬防疫專案12月1日啟動前 回國潮再度湧現
秋冬防疫專案12月1日起啟動,來台旅客登機前必須配合出示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國內8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由於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加上12月1日起來台旅客登機前必須出示3日內新冠肺炎核酸檢驗報告的影響,這幾天從美國回國在桃園國際機場入境的人數明顯增加,不少旅客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說,指揮中心並非強制要求有陰性報告者才能登機。持陰性報告者可走一般登機及入境程序;持陽性報告者,應遵循所在地國家確診者隔離政策及航空公司乘客規範,不一定能夠登機,如有急迫需求,必要時申請專案返台。莊人祥說,雖檢附採檢報告和登機資格無關,但若未取得採檢證明就入境,依然會視情況予以裁罰。若旅客自可採檢國出境,卻不願檢附證明,即使航空公司同意登機,安排指定位置,顯然該旅客可取得採檢證明卻拒絕配合,雖可入境,最高可能遭裁罰15萬元。國內部分,根據指揮中心18日所宣布內容,12月1日起,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8大類場所,強制要求佩戴口罩。若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由地方政府裁罰3000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台灣高鐵、台鐵12月1日起旅客進入台鐵車廂及場站(含車站大廳)時,須佩戴口罩。如有飲食的需求,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仍須配戴口罩。此外,由於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流感高危險族群接種率,已逐步提升至目標接種率八至九成,為持續推動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對象於流感高峰期前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12月1日起恢復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的成人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指揮中心也呼籲,除接種流感疫苗外,民眾平時應落實勤洗手與咳嗽禮節等良好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以降低呼吸道病毒傳播的風險,保護自己及他人健康。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種前,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病管制署流感防治一網通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秋冬防疫專案QAQ1: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和緩,為什麼要實施秋冬防疫專案?A:國內自4月13日迄今無新增COVID-19本土病例,惟隨著時序進入秋冬,全球疫情持續上升,多國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我國境外移入個案亦隨之增加,加上民眾於防疫新生活之持續落實度未盡理想,為能妥善因應國內在秋冬時期面臨流感流行和COVID-19疫情之雙重負擔,指揮中心規劃數項因應措施,合併為秋冬防疫專案,以強化邊境檢疫與社區管理,並提升對COVID-19疑似個案之偵測,以利及早應處。Q2:秋冬防疫專案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包括哪些措施?A:自今(109)年12月1日起實施,至明年2月28日為止,共3個月。重點措施有以下三項:(一)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出示3日(工作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二)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強制佩戴口罩。(三)強化醫療院所感染管制及通報採檢。Q3:國內目前沒有COVID-19本土疫情,為什麼要實施強制佩戴口罩?A:國內自今年6月7日起放寬生活防疫管制措施,鼓勵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由於落實情形不甚理想,於8月5日再列舉八大類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之人潮擁擠及密閉之場所,請民眾務必佩戴口罩。考量秋冬時期除了COVID-19疫情以外,也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都會加重醫療體系的負荷與調度壓力,為了有效提高民眾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佩戴口罩之遵循度,以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進而避免過度耗用醫療資源,故強制要求民眾進入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可能傳播COVID-19之室內場所應佩戴口罩。Q4:有哪些場所需要強制佩戴口罩?A:包含「醫療照護、大眾運輸、民生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指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可能傳播COVID-19之室內場所),要求進入該類場所活動的民眾佩戴口罩,除了有助於防範COVID-19之外,對於其他各類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之疾病也能發揮防護效果。Q4-1:教育學習場所包括學校嗎?A:考量學校教室、幼兒園、安親班、補習班等場所多為特定人,故不列入須強制佩戴口罩之場所。由教育部依據指揮中心公告相關指引,督導落實執行各項防疫措施。Q4-2:進入觀展觀賽場所要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包括表演者、運動員嗎?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該場所觀展觀賽的民眾。表演、競賽活動之主辦單位應做好表演者、運動員及觀眾之動線分流,並確保舞台、比賽場地能與觀眾保持足夠之社交距離,至於表演者、運動員,於演出、比賽前後應佩戴口罩。如為指揮中心核准之特殊檢疫專案,應依核定之防疫計畫辦理。Q4-3:醫院照護機構的住院病人、住民或托嬰中心受托的嬰幼兒是不是也要強制佩戴口罩?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該類場域就醫、陪探病、探視、接送嬰幼兒或辦理事務之民眾。但如果該類場域已律定住院病人、住民或受托的嬰幼兒等對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或配合其他防疫措施,以符合感染管制要求,則應依規定辦理。Q4-4:八大類高風險場域的工作人員是不是也要強制佩戴口罩?A:要求強制佩戴口罩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進入高風險場域活動的民眾。而該等場域內的工作人員,若其工作性質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如市場或商店之銷售人員、展演場所引導人員、接待洽公民眾之人員等,建議工作期間應佩戴口罩,若是擔任內勤人員,則落實防疫新生活之措施即可。但如果該場域已律定工作人員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以符合感染管制要求,如醫療照護機構,則應依規定辦理。Q5-1:在強制佩戴口罩的場所內,如果要飲食怎麼辦?A:如果該場所允許飲食,可以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如隔板)之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飲食完畢就立即戴上口罩。如果該場所本來就禁止飲食,請遵守規定並全程佩戴口罩。此外,餐廳雖非屬強制佩戴口罩之場域,業者及民眾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以降低傳染風險。業者應確保民眾與不特定人之社交距離(拉大桌距、提供隔板/隔屏/隔簾),降低一桌用餐人數,並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民眾在用餐的時候,請盡量不要交談,如要交談、離開座位取餐/上廁所等非用餐狀態下,請戴上口罩。Q5-2:如果是在航班、高鐵及台鐵車廂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亦無法提供阻隔設備之場所,但仍有飲食需求的話,應該怎麼辦?A:在可飲食之大眾運輸車廂或海空運航班中,在與不特定人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如隔板)或社交距離內不特定對象均有佩戴口罩之情形下,可暫時取下口罩飲食,飲食期間不交談,並於飲食完畢須立即戴上口罩。Q6:戶外場所較空曠且空氣流通,也需要佩戴口罩嗎?A:即使不是前往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的場域,為了自身的健康,仍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佩戴口罩,並配合業者、管理單位或是活動主辦單位的防疫措施。此外,人潮聚集之戶外場所(如風景區、夜市、傳統市場…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以利在場所內活動民眾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民眾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應自主戴上口罩,並配合場所之防疫措施,另如需飲食,應盡量保持社交距離。如為戶外進行之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也請民眾全程佩戴口罩,避免飲食。Q7:嬰兒或學齡前幼兒若沒辦法戴好口罩,怎麼辦?A:對於持續佩戴口罩較為困難之嬰兒或學齡前幼兒,家長宜自主避開尖峰時刻之人潮,注意社交距離,並避免帶至人潮擁擠的室內外公共場所等。不得已必須前往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請家長為學齡前幼兒戴好幼幼口罩或小童口罩,且注意佩戴情形;對於不適合佩戴口罩之嬰兒,應以具遮簾之嬰兒車或嬰兒提籃防護飛沫。因病就醫時建議亦須留意上述原則。Q8:國外曾有健身房發生COVID-19群聚感染事件,對於前往健身休閒場所活動的民眾,有甚麼防護措施?A:民眾常前往的健身房、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健身休閒場所,其活動性質無法全程佩戴口罩。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可採用「人數總量管制」、「加大設施間距」等方式進行管控,有助於在場所內活動民眾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配合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消毒等防疫措施。也請民眾在活動前後(如使用健身器材前後、游泳前熱身及上岸後、進出浴池或蒸氣室前後……等)應戴上口罩,活動時再取下,並盡量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Q9:在公告的八大場域沒有配合戴口罩會被處罰嗎?會有怎麼樣的處罰?A:強制佩戴口罩措施的法源依據是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違規者將由地方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執行裁罰,可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Q10:民眾在公告的八大場域不配合戴口罩時,場所的負責人也會被處罰嗎?A:民眾在公告的八大場所沒有配合戴口罩時,該場所所屬之各機關(構)、團體、事業(即場所之管理人、業者、負責人)等暫不納入裁罰對象,指揮中心將視執行狀況,滾動調整相關措施。場所之管理人、業者、負責人應善盡管理責任並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加強落實民眾宣導、實聯制、體溫量測、手部及環境消毒、人數管制等防疫措施。
-
2020-11-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檢附證明違憲爭議 指揮中心:無意取代大法官
秋冬防疫措施,要求包含國人的所有入境者,十二月起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日前遭質疑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廿七日宣稱「措施無違憲」,引發法界論戰,有人諷刺:指揮中心何時成了大法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強調,僅政策檢視說明,並無取代大法官的意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憲法爭議不是任何人說了算,判定違憲的權限在大法官,但行政單位要先在能力範圍內做檢討,居住自由除法律明定外不該有其他限制,朝最小損害方向去做,且救濟措施要完整,執行面也會滾動調整。為趕在十二月一日之前回國,近日自美返台的班機旅客數顯著增加,尤其美國聯合航空班機票價只有國航的一半,這幾天機票都完售,昨天從舊金山回台班機原定滿班,共三五○人,最後只有個位數字旅客未出現。莊人祥昨天再度強調,指揮中心並非強制要求有陰性報告者才能登機。他解釋,要求入境旅客檢附核酸檢驗報告,只是希望提供航空公司參考,為旅客航程做出適當安排。他說明,持陰性報告者可走一般登機及入境程序;持陽性報告者,應遵循所在地國家確診者隔離政策及航空公司乘客規範,不一定能夠登機,如有急迫需求,必要時申請專案返台。雖檢附採檢報告和登機資格無關,但若未取得採檢證明就入境,依然會視情況予以裁罰。莊人祥指出,若旅客自可採檢國出境,卻不願檢附證明,即使航空公司同意登機,安排指定位置,顯然該旅客可取得採檢證明卻拒絕配合,雖可入境,最高可能遭裁罰十五萬元。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坦言,海外國人確實可能遇到不知去哪裡檢驗,或擔心報告出爐時間趕不上飛機等狀況,建議可至外館處尋求協助。莊人祥指出,無法取得陰性報告者若屬於「例外的例外」,入境雖會挨罰,但可透過申訴,爭取自身權益。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者須檢附3日內陰性證明 律師:未侵犯大法官權責
秋冬專案自12月起實施,要求包含國人的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多名立委質疑此舉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稱「措施無違憲」。南投律師公會前理事長林瓊嘉強調,防疫攸關全民生命侓康,可對個人權利自由限制,認疫情指揮中心採行措施有法律依據,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外界指侵犯大法官會議權責,言過其實。南投律師公會前理事長、台中市政府訴願委員會委員林瓊嘉表示,依憲法第23條規定,憲法規定的人民的自由權利,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得以法律限制之。是為法律保留原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秋冬專案,宣布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傳染病之危險群及特定對象實施防疫措施。上開所採行措施有法律依據,符合憲法第23條法律保留原則。COVID-19的邊境管制防治,關係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應尊重專業的判斷,全民健康公共利益在傳染病防制法有授權依據時,自然可以對個人自由權利限制。是否違憲如果有爭議時,解釋權當然屬於大法官會議,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認為其依法律授權規定,採取適當的防治措施,並不違憲,應係為其規範措施提出說明,為行政機關之職責,以此說其侵犯大法官會議權責,言過其實。大法官釋字第558號是針對解嚴後入出境不當限制住居臺灣民眾入出境而解釋(有戶籍不濡入出境審查),與本案無關連性(疾病防治)。
-
2020-1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茶或可防疫 日本研究發現茶能降低病毒傳染力
日本研究團隊實驗發現,日本市售寶特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能大幅降低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傳染力,推測可能跟茶中所含兒茶素(Catechin)有關,讓學者對喝茶防疫抱有期待。日本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報導,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昨天宣布,日本市售寶特瓶裝茶等茶類具有讓新型冠狀病毒「不活化」(殺死病毒)的效果。這項研究由於仍在基礎研究階段,所以不知道在人體內的效果,但已被期待未來能成為防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對策之一。研究團隊並沒有驗證人飲用茶後的防疫效果。奈良縣立醫科大學MBT研究所所長細井裕司說,這項研究有可能成為民眾聚餐時的防疫對策,未來希望能解開造成病毒「不活化」的機制。實驗選擇市售2種瓶裝綠茶、紅茶茶包及奈良所產的「大和茶」茶包,分別將混入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調查病毒的變化。結果顯示,30分鐘後,茶包沖泡的紅茶內含病毒量減少99.99%、大和茶減少99.9%;其中一種瓶裝綠茶的病毒量減少99%、另一種則沒有變化。研究團隊將把研究結果通知這些瓶裝茶廠商,再視廠商意願是否公布這些茶的名稱。負責實驗的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教授矢野壽一說,有可以讓病毒失去傳染力的茶,但也有沒這種效果的茶;雖然目前仍不清楚造成病毒「不活化」的結構,但有可能跟茶中所含兒茶素有關。矢野說,對人體效果仍處於「可能性階段」,但由於過去已確認兒茶素對弱化流感病毒有效,所以也期待喝茶對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有防疫效果。矢野還指出,過去研究已發現,兒茶素會附著在流感病毒表面突起的蛋白質,讓病毒失去傳染力,「所以推測對新型冠狀病毒也具同樣效果」。
-
2020-11-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螢光色、動物紋通通有!屈臣氏「特殊色醫療口罩」11月28日起陸續開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2月1日起將實施秋冬防疫專案,8大類場所、超過50種公共空間必須強制配戴口罩,接收到消費者防疫也想美麗的心聲,屈臣氏宣布11月28日起於全台門市開賣螢光色系、動物紋系列等特殊色醫療級口罩,總計備量超過100萬片,讓消費者在年末聚會派對中也能搭配全身造型。屈臣氏11月28日獨家開賣的特殊色醫療口罩為50片盒裝台灣製,其中「Watsons X 永猷醫療用口罩」螢光橘、螢光綠兩色隨機不挑款,每盒售價319元;「Watsons X 怡賓醫療用口罩」為粉嫩清新的薰衣草紫色,每盒售價299元。另外屈臣氏門市也將在12月5日獨家開賣5片裝的「Watsons醫療防護口罩」,共有迷幻斑馬、甜美豹紋等兩款,每包售價69元。全台屈臣氏門市陸續開賣,各門市口罩到貨數量與時間不定,實際數量請以各門市庫存數量為準。屈臣氏同步也呼籲,醫療口罩目前供貨穩定,切勿過度囤積搶購;未來也將持續引進、開發更多樣式的醫療口罩。
-
2020-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畏疫情力挺國片 總統:做好防疫走進電影院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昨天邀小英之友會包場觀賞國片「孤味」,她今天表示,今年國片表現亮眼,在艱辛的疫情期間還能堅持下去,「我們都該為自己感到驕傲。我們最好的力挺方式,就是做好防疫準備,走進電影院支持國片」。蔡總統26日邀請小英之友會、中央黨部婦女部及青年部的志工一同包場觀賞電影「孤味」,以行動支持台灣電影文化產業;她說,相信在大家共同鼓勵支持下,有一天,台灣電影產業就會像晶圓產業一樣變成兆元產業。總統今天下午在臉書發文表示,謝謝今年所有的台灣電影工作者,因為你們優秀的作品,讓民眾都走進電影院,欣賞這麼多傑出的台灣電影。總統說,當總統後,很久都沒有到電影院看電影了。一來是維安考量,怕影響到大家,二來是因為總統的職務太繁忙。這次因為「孤味」終於有機會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一定要在大銀幕看,才能完整體驗電影團隊安排的所有細節。總統表示,導演許承傑與團隊,在「孤味 LittleBig Women」中,把平凡的日常拍出不平凡的感情,為觀眾帶來了感人的故事。她說,「國民阿嬤」陳淑芳阿姨,昨天也到現場互動。淑芳阿姨跟她說,不管外面疫情如何,在台灣,可以閒閒到處走,可以看電影、買菜,真的很幸福。總統也準備了一束花,恭喜陳淑芳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女配角。淑芳阿姨把女主角演繹得如此精湛,總統感到敬佩不已。總統還趁機偷偷跟淑芳阿姨多聊了幾句,深深感受到「國民阿嬤」的魅力。總統表示,面臨疫情,台灣的文化產業,的確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了許多協助,不論是影城還是影像工作者, 文化部都以實際方案相挺文化產業。總統謝謝文化部長李永得與工作人員的努力,讓國片百花齊放,在艱辛的疫情期間,還能夠堅持下去,「我們都該為自己感到驕傲。我們最好的力挺方式,就是做好防疫準備,走進電影院支持國片」。總統說,今年也是國片表現非常亮眼的一年。她也要利用機會向所有的電影工作者說,「你們辛苦了,因為有你們,才有這些這麼棒的電影」。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期許有一天電影產業也能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