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搜尋
醫療費
共找到
436
筆 文章
-
-
2020-09-1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師到宅施針用藥 癱瘓病人2個月後能用輔具走路
彰化縣埔心鄉60歲的施姓鄉民一年多前接連遭逢車禍和中風,今年6月跌倒後臥床不起,家人代為申請中醫居家醫療,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梁惠宇到宅施針用藥兩個月,施姓鄉民竟能使用助行器走路,歡喜地說「不放棄,總有希望。」施姓鄉民今天左腳穿上副木,右手撐著助行器,慢慢走到住家門口,迎接搭乘部彰交通車前來的中醫師梁惠宇和個管師楊小嫻,的住家,施姓鄉民幽默地說,下一個復健目標是「帶美眉去散步」。施姓鄉民去年4月騎機車和汽車相撞,腦部受創,手術救回一命,同年6月右腦動脈阻塞,造成左手和左腳癱瘓,只能靠助行器走路,今年6月不慎跌倒,從此臥床;他的妻子中風5年,家人白天要工作,同時照顧兩名行動不便的人,實在分身乏術,只能請居服員每天到宅服務。施姓鄉民的妻子認為先生還有自行走路的希望,請家人代為申請彰化醫院居家醫療,除了神經內科醫師到家裡看診,並轉介中醫師梁惠宇到宅針灸、拔罐、用藥,兩個多月後,施姓鄉民奇蹟似的可以再度使用助行器走路。兩個多月前,施姓鄉民躺在床上接受中醫師診治,今天坐在床邊,由梁惠宇針灸20多針和電針,同時在後頸及後背拔罐。梁惠宇表示,施姓鄉民的左側肌肉萎縮無力,透過針灸增強腹肌、背肌及癱瘓側邊的力量,刺激神經傳導,提升體力;拔罐則是活絡氣血,改善循環,再配合中藥調理後,施姓鄉民從癱軟臥床,進步到可以穩定坐著,再進步到能慢步行走,前後僅歷經2個月。施姓鄉民是重大傷病病患,不必負擔醫療費用,醫護人員每半個月到宅居家醫療,病人只需支付50元車馬費;梁惠宇表示,中醫居家醫療限定因失能或疾病特性導致外出就醫不便,經評估有明確醫療需求者,經西醫合併治療轉介即受理。
-
2020-09-11 橘世代.健康橘
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
作者是被稱為「夫人」長達二十八年的專職主婦,未料在一夕之間成為整個家庭的支柱!在「如果下個月就沒薪水?」的迷惘、焦慮與不安中,逐漸尋找出從財務管理、夫妻關係、再次就業等,趨向平緩的四十九種解決方案。精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世界一夕崩解....如果不是雙薪家庭,當支撐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經濟的成員被退休後,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經濟問題:「錢不夠用」,太早被退休,易出現積蓄或年金不足以應付支出,加上醫療費用可能隨著年齡增加,生活水平下降,形成各式新壓力。而退休後與家人相處模式變得不一樣,彼此相處時間變長,容易產生摩擦吵架等狀況,不安的氣氛似乎要爆炸。擁有專職主婦資歷28年的朴京玉,從知道先生「下個月家裡沒薪水」的焦慮不安中,逐漸尋找出財務管理、嘗試再次就業、夫妻關係調適的方法,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夫妻想要共同經營「一個家」並不容易,總會面臨許多關鍵時刻,唯有一起努力誠實面對現況,才能讓面臨「退休颱風」的家庭關係回穩,再次趨向歲月靜好又多彩的人生下半場。朴京玉:利用八種關鍵字檢驗人生後半場試著想像使用八塊木頭製成的水罐,只要缺少任何一塊就會無法裝水,退休後的生活如果是八塊木頭製成的水罐,那就該檢驗是否全部都很牢固。試著一邊想像八塊木頭製成的水罐且使用八個關鍵字檢視一下人生後半場吧!以至今的經驗與學習為基礎思考的八個關鍵字分別是:工作、家人 (朋友)、財務、關係、肉體上的健康、閒暇、精神上的自我管理、家與環境。人生後半場若是不想讓水罐出現缺陷漏水該怎麼做呢?觀察水罐的脆弱部分,就先看工作吧!檢驗工作與我的眼光是否相符,雖然到處都有工作,但要符合自己的眼光尋找工作並不容易,若是沒有工作呢?如果只是在花退休金的話,一億元很快就會花光! (慘叫聲)就算當月的支出很多,但每個月戶頭的錢進來時就會想著「反正還會有進帳」,對於退休完全沒有真實感。若是沒有收入 (財務不良的狀態),就會變成因為乾旱而枯萎的樹木一樣,重要的是最好在枯竭之前工作。就像是沙漠競賽中總是在口渴前規律喝水的人就能撐到最後一樣。工作能將社會與我們連結在一起,具備超越繩索以上的意義。若是沒有工作,夫妻之間就會經常發生衝突,也很難像年輕夫妻一樣夜晚時在棉被中和解。工作之所以會擺在八個關鍵字中的第一個,也代表其重要的程度,就算有退休金或其他收入,生活也要有工作才會充滿活力。家人、朋友、人際關係中互相尊重彼此的私生活,打造各自喜歡的場所,一邊學習有興趣的事物一邊認識各式各樣的朋友。舉例來說,在50 Plus Center學習就能認識朋友,一起讀書就會成為競爭者,同時也能成為朋友和互相幫助的關係。而且不會看對方的智慧型手機,也不會問是誰傳訊息,與其把時間耗在管理另一半的私生活,還不如花點時間增加自己的人脈,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生活。休閒時間該如何度過呢?你是否將閒暇時間視為玩樂的時間呢?如果無法每天玩樂的話,那就以不同的角度思考一下目前為止的行動吧。通常我們會稱三餐都在家吃的男性為「三食男」,如果是三餐在家吃飯,三餐都很會自己下廚的男人呢?在家都會為了家人準備飯菜,若是實力不足的話,參加「爸爸料理教室」學習後如同特殊活動時一般替家人準備飯菜吧!若是家人稱讚你的廚藝很棒,那就可以編成一個故事行銷。舉例來說,「老婆的廚藝非常差勁,一直到退休前為止都在忍耐,但現在我要自己學料理下廚!我 (丈夫)現在的使命是替家人準備健康的家庭菜」這一類的故事也很不賴吧?試著進行精神上的自我管理!退休夫妻需要「分開或一起」,獨自一人的時間互相都不能干涉,是自己休息或創造的時間,但偶爾一起進行共同的興趣則能增加彼此之間的對話。老公是BTS防彈少年團的粉絲,只要防彈有新的MV,他都會在Youtube搜尋瀏覽,無論是印尼或是祕魯等世界各個地方上傳的防彈少年相關影片他都喜歡觀看。參加五十多歲男同事的聚會時他主要也都是在談防彈少年,他已經變成一名將防彈的感性傳播給大叔們的傳教師,大概是認為自己一個人欣賞太可惜了,我在寫文章時他也會找我一起看。偶爾我會當作是一種獎勵,跟老公聊一下我看完的感想,這種時候老公都會覺得很開心。人生後半場時,退休的夫妻要依照自己能承擔的程度選擇住家,如果是許多人喜歡的社區就代表它有很多優點,若是不需要放棄優點,建議繼續住下去吧。盲目地換成小房子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收入夠的話,誰會放棄寬敞的房子呢?自從搬來小房子後,兒子從日本回來時就沒辦法舒適睡覺了,因為房子狹窄,沒有多餘的空間擺放書籍也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邀請認識的人來家裡時都只能把食物放在大碟子上,而且也沒辦法聊太久。我最近常在Youtube觀看介紹庭院住宅的影片,影片中的住宅很寬敞和乾淨,草皮也整理得很好,就像是一幅圖畫。不過主人卻要搬家且出售那麼漂亮的房子,為什麼呢?居住地搬到鄉下就必須改變價值觀,而且精神上也必須成熟到能夠承受孤立感。如果環境受限於居住地點,也要依照自己的生活風格而定。如果本人喜歡去各種不同的地方學習或工作,交通就很重要,若是位置太過於郊區,往返需要的時間就會更多。我經常都需要借書,所以住在圖書館附近,但因為是悠久的市中心地帶,偶爾外出用餐時會因為餐廳選項太多而難以選擇。不過畢竟是在首爾中心,往東南西北都很方便,交通便利真的很好。夫妻在人生下半場想要過好一點的話,八個關鍵字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經濟上要獨立。只要各自大喊「經濟獨立萬歲」,就能維持一段健康與堂堂正正的關係,試著尋找賺錢所需要的線索吧!試著加強自己平常擅長的事情,然後讓它成為賺錢的工具吧!擅長的事情包含照顧小孩、教育、寫文章、旅行等相當多種,只要進行自己喜歡的事情,起初算是奉獻個人才能,但慢慢地卻能夠賺取五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不過,退休後若是想賺大錢或是出名的話,可能會出現失去健康或遭受詐欺的後遺症,最好小心一點!尋找符合自己能力的工作的方法?只要試著檢視自己就能創造機會,我知道一個把自己平常擅長的事情變成賺錢工具的事例。朋友M連續十年間都在照顧婆家與娘家四名罹患失智的父母親,她一直都是家庭主婦,老公經商失敗後她便在苦思自己能做的事情,後來她終於發現了。「我在照顧四位父母親,我擅長的事情就是照顧他人!」於是她便利用此一優勢開設殘疾人士福祉館,她利用照顧罹患失智老人的資歷來吸引客源,後來她照顧殘疾人士的收入成為支撐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carpe diem (此一拉丁語的意思是活在當下)!只要當下過得好就能開創經濟獨立的道路,檢視一下自己的八個關鍵字是否都很堅固?若是太弱的話,那就試著在更近的位置觀察自己,相信就會發現能變身的「自己」。※作者介紹:朴京玉,當了28年的家庭主婦。在丈夫退休後擔任講師,目前是一名Life Storyteller,在NAVER部落格〈洋蔥的身體人文學〉中收集探究身心、退休相關的資訊寫文章,並且針對退休夫婦維持良好關係的方法進行諮詢。本文摘自《老公被退休了!》,日日幸福 2020/06/29 出版延伸/中年男容易「壓力胖」-3營養素幫助:老爸變歐爸延伸/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9-05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試辦半區域總額,讓病人獲得受感動的醫療
麻醉學界重量級學者陳大樑去年二月接下萬芳醫院院長,這是他再度回鍋。早在1998年,萬芳醫院成立第二年,他離開一路求學和執業的台大,接下萬芳的麻醉科主任,可說是創院元老之一。院長室桌上右前方,擺著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的著作「永遠站在病人這一邊」。陳大樑說,當年到萬芳,就相當關注病人權益和以病人為中心的議題。不只是冰冷的手術室裡,乃至於全醫院,他都希望能提供「有溫度的醫療」。曾見18歲女大學生手術麻醉前,護理師要在她前胸貼心電圖的電極貼片,女學生拉著胸口衣服大聲說「妳扯我衣服做什麼?」還有做腹腔鏡檢查的女病患,麻醉前醫師照例詢問是否曾麻醉過,卻因患者不願家人知道她曾做過人工流產,滿意度調查給了零分。讓麻醉從二線科變一線病人的憤怒,讓陳大樑感受到醫病間的極大落差。他說,那一刻,病人著眼的不是醫療,是個人隱私,「若不能理解這落差,和病人溝通說明時,病人不僅無法理解、抗拒,甚至可能深惡痛絕。」陳大樑認為,以病人為中心,說比做來得容易,「這不只是行為,而是價值觀問題,不單是行動,還有文化。」陳大樑2004年擔任麻醉科醫學會理事長時,推動全面性麻醉後訪視,遭遇到大反彈,如今早已成為醫療常規。他說,這讓麻醉專業從傳統醫療服務的二線科,變成一線科,提高在病人、家屬心中的價值,更可檢視麻醉流程有哪裡要改進,社會認同感也是從這裡來。就醫行為無管制帶來浪費對於健保制度改革,陳大樑也有自己一套想法。醫界前輩曾建議,從論量計酬變成論人計酬,他曾向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區域總額制度」試辦計畫,以文山區為例,近28萬的居民,2017年健保消耗總額約是91億元,萬芳和區域內85家醫療院所申請31億元,其餘60億元都是跨區就醫費用。「全無管制下的就醫行為,肯定會帶來不必要浪費。」陳大樑說,區域總額的意思,就是區域聯盟、分級醫療。若以91億元為總額,在區域裡做大部分的就醫限制,患者未經過家庭醫師、基層醫療院所,小病不能直衝醫學中心,否則要自費。他表示,國家預算要適當分潤,省下的醫療費用,不是收回政府口袋,而是做社區健康管理、更新醫學中心設備和水準,及保障基層診所點值,醫療院所才願意配合。和診所建立半封閉型轉診15年前,陳大樑攻讀台大EMBA時,就把他的想法寫成碩士論文「台灣健保制度新解—區域總額預算與轉診制度之研究」。他不諱言,健保制度翻新難度非常高,政府若要討好選民,跟醫療院所做政治妥協就辦不到。因此,陳大樑上任後,去年八月萬芳推出試辦計畫,和在地43間診所建立半封閉型轉診醫療,除和診所電腦建立連線,還協助改造醫令,並將健保署鼓勵轉診的兩百元,讓利給基層診所,病人出院後即轉回診所,建立循環式的照護圈。勉新進關注核心醫療能力在醫界長達30多年,對於新進的年輕醫師,陳大樑建議,面對醫療生涯的起頭,要關注核心醫療能力,不要畢業第一天就衝去賺錢,這不代表他不重視財務,而是人生的先後順序,擁有核心醫療能力,名利自會跟著來。面對病人,「讓病人獲得受感動的醫療」,是他給年輕醫師的建議,有溫度、同理心的醫療,讓病人可以對醫者有很大的認同感和尊敬,這應是年輕時就要建立的素養。陳大樑小檔案年齡:63歲專長:圍術醫學、臨床麻醉學、麻醉藥理學、醫院管理現職:萬芳醫院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圍術醫學講座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珍愛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健康,在乎自己的就醫行為,才會有療效;就醫時,除了在乎自身權益,也要有就醫素養,尊重別人和就醫紀律。
-
2020-09-01 科別.骨科.復健
高壓氧治療慢性骨髓炎 七旬婦告別輪椅騎機車代步
彰化縣二林鎮76歲張姓婦人兩年前發生車禍,右小腿腿骨斷好幾節而且有開放性傷口,手術沒接好腿骨還併發慢性骨髓炎,走路需靠輪椅和助行器,她因此意志消沈,家人帶她到衛福部立彰化醫院,申請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10多次,已能行走自如,恢復往日神采。部立彰化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兼骨科醫師陳柏辰今天表示,慢性骨髓炎是開放性骨折或骨科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主要原因是細菌深入骨髓,未能及時清除,導致細菌在骨髓的巢狀結構內建立根據地,破壞骨骼血流循環,引發局部缺氧和長出疤痕組織,所以正常免疫細胞與抗生素無法深入感染核心,只能暫時壓抑,無法根除,是很棘手的併發症。張姓婦人兩年多前騎機車撞上電線桿,右小腿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好不容易熬過清創、皮瓣移植、髓內骨釘等手術,卻併發慢性骨髓炎和骨折不癒合,為了治療骨髓炎,她吃了一年抗生素,吃到胃腸不適、精神倦怠及全身消瘦,還需要靠輪椅與助行器才能行走。陳柏辰說,一旦罹患慢性骨髓炎,傷口不癒合、流膿、紅腫熱痛,甚至造成肢體失能,高壓氧能加強側肢循環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帶入更多抗生素到達感染周邊,高濃度氧氣也能直接殺菌、加強白血球的殺菌功能,加強抗生素的殺菌力;他為張婦申請健保的高壓氧治療,每周3次、每次1小時,10多次之後,張婦不需步行輔助器,已經可以騎機車到院高壓氧治療,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張婦「歡頭喜面」到院治療,她說,原本沒胃口,吃不下,自從病情好轉,她的食量增加,每餐半碗飯變1碗飯,體重從55公斤增到60公斤,不再整天疲軟無力,精神和體力都變好,雖然還沒健步如飛但已經可以騎機車,最重要的是健保給付高壓氧治療,她不用擔心醫療費。
-
2020-08-25 科別.一般外科
偏方毋湯!陽光辦講座 助血管瘤病友瞭解自己
小雅一出生,因左臉上碩大的葡萄酒色斑,從小遭受異樣眼光,媽媽曾經很自責,到處祈求治療方法,以「凡士林+痱子粉」、「水煮蛋+藥粉」等偏方敷在小雅臉上,結果都令人失望;直到小學三年級始求助專業醫師,至醫院進行雷射治療,每次治療讓她苦不堪言,費用也是一大負擔。大學期間小雅在陽光基金會社工建議下,參加陽光基金會血管瘤義診活動,現場有專業的醫師介紹新的治療方式,也有許多血管瘤朋友一起交流,使她感到溫馨與安心,此後也在陽光提供醫療諮詢、經濟等資源協助下穩定治療。小雅以過來人身分分享,希望大家勇於面對臉上印記,及時接受專業、正確的治療,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林瑞嬌主任表示,當孩子患有血管瘤時,家長須承擔較一般家庭更多的壓力,血管瘤醫療講座讓家長更清楚能為孩子做什麼,降低徬徨的感受,因治療被視為美容,健保不予給付,經過早期確診,抓住黃金治療時機,降低可能的醫療費用支出,並減少血管瘤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及人際互動困擾。陽光基金會長期提供先天顏面損傷、血管瘤朋友醫療諮詢、經濟、心理、就業及社會適應等服務,桃竹中心於2014開始辦理血管瘤醫療講座,今年於8月29日下午2點在陽光桃竹中心有一場免費講座,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建智醫師主講,報名請洽(03) 427-6512分機109何社工。
-
2020-08-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逆時中風波/葉彥伯:已暫停篩檢居檢者
彰化縣政府衛生局長葉彥伯昨天表示,在疾管署通知下,針對無症狀的居家檢疫者已暫停徵詢採檢。葉彥伯說,這幾天和疾管署長官仍保持聯繫,但沒政風人員詢問他,衛生局政風主任有向相關科室索取一些資料。對調查結果,他平常心看待,也會和中央保持密切溝通。世界衛生組織十八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進入新階段,五十歲以下無症狀患者成為亞太傳播主力。對於彰化加篩高危險群,找出無症狀感染者,疾管局前副局長施文儀肯定其價值,有助於認識新興傳染病;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憂心秋冬疫情大戰在即,中央地方卻吵不停,失焦又目光淺短。施文儀:加篩不會毫無價值施文儀表示,面對新興傳染病,所有人都在摸索猜測,本就可多嘗試標準方法外的防疫模式,肯定地方防疫人員願意付出心血及時間,「彰化加篩不會毫無價值」,他指出,從一千四百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中找出一名確診者,得出高風險族群盛行率約萬分之七,就是貢獻。「這次事件中唯一可惜的是中間溝通不夠。」施文儀提醒,秋冬才是大考驗,今年秋冬台灣恐怕沒有疫苗可用,中央及地方應需更合作,千萬不要讓這次彰化加篩高危險群事件成為防疫成效走下坡的轉捩點。蘇益仁:應備戰冬季防疫了蘇益仁也提醒,進入十月流感季後,將對防疫產生巨大改變,到時如何分辨出流感及新冠肺炎患者,是台灣防疫下半局的決勝關鍵,「指揮中心為今年冬季做什麼準備了?」國內防疫策略應看得更遠,醫療量能、鑑別診斷、疫苗研發,北半球各國都已進入秋冬備戰模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雖不考慮做無症狀者普篩,但一些特定狀況、特定和高風險族群仍會實施,但實施時間會落在「完成居家檢疫」之後,如高中以下外籍學生來台,居家檢疫期滿,不論有無症狀都需採檢,但重申勢必會在情理法和防疫必要性下,才做無症狀者的篩檢。中國附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以台灣目前狀況,無症狀感染者體內病毒量低,即使被採檢出,對於社區影響有限,精準度不夠,對於防疫的幫助也有限,偽陽性不只增加醫療費用及負擔,更增加民眾恐慌心理,無助於防疫。
-
2020-08-20 橘世代.好野橘
把錢花在刀口上!專家給4、5、6年級生的建議: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畫?
不管是保險、理財或資產規畫,都是一個動態的,而不是一勞永逸的靜態需求,必須隨著年齡、家庭結構、經濟能力、甚至是政府的醫療、老人福利等社會政策不斷檢視,並做最適當的因應,調整不同的規畫方向與商品組合,這樣才有辦法在風險來臨時降低衝擊造成的損害。《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精彩書摘:健康老化如何做好醫療保險規畫?事先做好可支配保費的預算分配未來要過怎樣的退休生活及品質,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例如每天花多少錢在三餐飲食上、一年花多少錢在旅遊休閒上,但唯獨疾病或意外事故的發生時間和醫療費用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常聽到有人提倡「自己準備好醫療費用,不需要買醫療險」的想法,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觀念。因為,本來準備好各項用途的錢,可能因為未預期發生的事件,而必須挪為他用,等到將來真正要用到醫療或照顧時,恐怕就會捉襟見肘而陷入無錢就醫的困境。但過於擔心未來的不確定風險,而犧牲各項退休生活計畫,「過猶不及」地把錢全部用在健康保險的保費支出上,也不是明智之舉。如果要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防護網,保費支出也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必須作取捨的抉擇。因此,如何判斷風險的高低來分配預算做為保費支出也是一門學問,當然,這也會與個人投保時間的早晚而有所差別。四、五、六年級生如何安排合理的保費支出?我的建議如下:◎四年級生(60〜70歲):此年齡層被保險人已接近退休或已退休年齡,主要保費來源是現有的存款或退休金,我們常聽到的合理保費支出「1/10原則」已不適用,投保商品的順序也須改變,因為此年齡的醫療險費率高,因此對於保障計畫便必須有所取捨,如果可支配的保險預算有限,要掌握「保大(病)不保小(病)」、「保定期、不保終身」兩大原則,並把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癌症險、意外險、失能扶助險的保費預算列為優先支付項目。其次再規畫實支實付及日額型醫療險,最後再考慮退休養老相關的儲蓄險、年金險;除非尚有房屋貸款債務、子女教育或孝養父母責任者,否則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保費支出應做為最後的考慮,因為,如果規畫死亡壽險計畫,此時因保險年齡大、危險保費高,可能會吃掉大部分的保費預算,而影響未來醫療保障防護計畫。◎五年級生(50〜60歲):此年齡層離退休大概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利用還有固定薪水收入時,規畫10〜15年期繳費終身醫療險,但也是要掌握「保大不保小」,可以優先購買終身保障型的失能扶助險、重大傷病險及癌症健康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日額險醫療險、定期險規畫,則以定期型或一年期附約方式規畫。如果還有貸款或家庭養育、教育責任需負擔者,再加保意外死殘、定期壽險做為身故保障,但所有年繳保費合計仍以不超過年收入的10%為原則。這樣的規畫內容,並非一勞永逸,一旦五年級生從職場退休,不再有固定工作收入時,就必須重新再檢視整體的保障內容,與可用資金預算後,看是否需要重新調整。◎六年級生(40〜50歲):此年齡層離退休還有20年時間,但家庭經濟負擔也是比較重的階段,例如子女教育、房屋貸款、父母奉養等固定開銷,因此,保費預算應優先把萬一突發疾病或意外死亡的保障先規畫充足,如果可用預算夠當然可以購買終身壽險,但如果預算不夠,則建議購買有保證續保的短年期或一年期定期壽險。如果有閒置資金作投資、理財,則可考慮搭配高危險保額的變額萬能投資型壽險,達到同時滿足保險與投資的需求,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健康醫療險的保費則一樣先掌握「保大不保小」的原則,再利用終身醫療與定期醫療搭配組合出最適合的保障計畫。如果因為保費預算有限,保障還有不足的部分,可利用產險公司的健康醫療險補足,但產險商品是一年期保單,並沒有保證續保功能,有些商品則是有最高續保年齡限制。因此,除了意外傷害險以外,絕不能因為保費相對便宜,而只購買產險公司的健康險。本文摘自《一生平安的保險規畫:教你分齡買對保險,兼顧理財和保障》,商業周刊 2019/04/18出版|更多保險理財大小事。防癌不可少! 三高纏身也有保障,你不可不知的「三高心安保險」。最敢說真話的保經:保險理賠分成「三種」,你都知道嗎?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19 橘世代.好野橘
「準備900萬就可以退休?」4%法則算出你真正需要的退休金
退休金到底該準備多少?這會依你打算幾歲退休、每月生活費等因素而變動,金額不是隨意亂喊。透過「4%法則」就能用月支出去推算所需的退休金,它還是退休後的「安全提領率」。許多人在討論退休金時,往往對於「退休金額」含糊不清,只能用一般推算法。例如,退休後每個月想要有5萬元過日子,一年就需要60萬,如果65歲退休,以活到85歲來計算,餘命是20年,60萬×20年=1,200萬元,這就是自己所需準備的退休金。但是,如果想要提早退休,例如40歲就退休,若同樣活到85歲,是不是就得準備60萬×45年=2,700萬元?看到這個數字,很多人會立馬倒吸一口氣!因為以目前國內的平均薪資來看,一般上班族想在40歲前存到2,700萬元,就算每天不吃不喝,也達不到目標。是不是真的要準備這麼多退休金呢?其實不然,只要運用「4%法則」來計算所需的退休金,就能知道自己幾歲可以退休。什麼是4%法則呢?簡單來說,它又稱為「安全提領率」,也就是每年從退休金中提領4%出來當生活費。這個4%法則也可以用來計算自己的退休金,用簡單的公式呈現是:退休金=每年生活費÷4%(或25倍的每年生活費)。一般人在「想像」退休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錢時,往往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大部分都是用上述方式來估算,但退休後你每個月會花多少錢,不能用「想像」的,而是必須透過詳實的記帳,知道自己現在每個月的生活費到底是多少,然後加上未來通膨率與醫療費來推算得出,這樣就會比較接近真實數字。換句話說,對於退休,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想法,但何時退休,其實不是看工作年資,也不是看年齡,而是由你的「支出」來決定。 每月生活費3萬元 只要準備900萬退休金有人說,退休金要1,000萬才夠,又有人說要2,000萬、甚至3,000萬才夠……金額隨人喊,似乎越多越好就是了!但你有真正算過,退休後1,000萬真的夠用嗎?或是,你真的需要3,000萬這麼多嗎?如果根本不需要3,000萬,你卻拼死拼活存下這筆錢,這就是浪費自己的精力與資源。因為如果經過有系統性的試算,你只需要1,250萬元就能退休,等於是可以提早很多年就退休,根本不必為了拼到3,000萬元,而一直工作到70歲,或是把肝操到爆……舉例來說,如果透過記帳,你發現每個月支出只要3萬元就夠用,那麼一年就是36萬元支出,這時候你該準備多少退休金呢?答案是900萬元。運用前述的公式,你需要的退休金=36萬÷4%=900萬元。看到900萬,有沒有大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900萬相較於2,000萬、3,000萬這種遙不可及的數字,顯然親民許多了!但你一定心裡充滿疑惑:900萬真的夠我退休嗎?而且能讓我支用到80歲、甚至90歲嗎?前面說過,4%法則不僅可以用每月支出推算所需的退休金,它還是退休後的「安全提領率」,這是什麼意思呢?先說4%法則是怎麼來的。它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論,他分析長達75年的股市及退休案例,發現只要在退休第1年,從退休本金中提領不超過4.2%的金額當生活費,之後每年依通膨率微調,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所以,「4%法則」原本是每年從退休金提領不超過4%的金額當作生活費,但我們可以更進階做到另一個層次:那就是依照每月支出,以4%法則推算出退休金之後,把這筆退休金拿來投資一項每年可以穩定獲取4%或大於4%的工具(商品),這樣就完全不會動用到本金,每年只要靠領取配息就能過退休生活,一直到上天堂為止。 投資4%報酬率的商品 這生都花不到本金簡單來說,就是當你有了900萬元的資金之後,只要把錢投入每年有4%投資報酬率的工具上,這樣每年就有36萬元的報酬所得(股息或債息或年金),每個月就可以支出3萬元,完全不會動用到900萬本金。透過前面的4%法則算出具體退休金數字後,你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降低花費、提高存款這兩個重點上,就能提早退休。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工作期間,如果存款比率越高,代表每月支出越低,長期下來,養成習慣後,退休後的生活支出自然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因為節儉已經成為你的日常生活習慣。而當所需準備的退休金額不用那麼高時,你就可以比別人提早退休。此外,退休金放在投資工具上時,越安穩的越好,而安穩的退休工具通常報酬率並不高,但4~5%是一個很容易達成的目標,只要長期買進ETF指數基金,或是每年穩定配息的債券基金,或是民生必需品公司的股票,每年配息大概都有4%左右。只要這些投資標的每年創造的被動收入大於(或等於)36萬元時,你就能安心退休了。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可以立下新目標:每個月從薪水中提撥一筆錢,存錢的比率越高越好,並且把錢拿來定期投資有穩定配息的工具,如0050、0056、規模大的債券基金等,而且把每年拿到的配息繼續滾入再投資,這樣就更能縮短累積退休金的時間,退休後你每年就可以提領這4%的配息,本金依然不動,這筆錢會一直永遠為你服務。善用「4%法則」,盡早投資穩定配息的工具,這就是提早退休的魔術數字啊!本文摘自《Money錢》更多退休金大小事↘↘↘。《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找出好的進場點, 就能避免虧損嗎?。「我能不能提早退休呢?」 先評估有沒有6項條件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8-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何計算生命的代價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藥研發帶來的希望與經濟負擔」,這是目前的醫療科技尤其是癌症治療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醫師的本能就是希望竭盡所能救人救命,但另一方面也需要考量病人與家庭的經濟負擔,蔡哲雄教授以「如何計算生命的代價」提出他的看法與問題,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兩位專家回應:長期參與健保新藥審議作業的健保署藥品專家諮詢會議陳昭姿召集人說明國內健保制度在這方面的做法,以及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胡涵婷醫師發表她由國外的經驗提出對國內的建言。希望這些資料可以幫忙國內醫病雙方更了解健保制度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保護國人的健康,同時也可以給政府應該朝向哪方向更上一層樓的建議。「醫病平台」期盼本週的文章能激發更多的討論,而最後可以為政府找出更好的建議。近年來醫療科技的進步 尤其在分子醫學研究在近幾年有很多的突破及了解。也因此對治療癌症的新藥品尤其是在標靶療法更是突發猛進。但是其産品發展過程的困難所架髙的成本及使用的人數及用量,影響產品的成本。也因此造成使用這類藥物的治療須付出很昂貴的醫療費用。當然療效好的病人在生活品質上有所改善,也可以「延續」一段的生命。在目前的經驗中,也沒有正確的公式可以作預測。同時對能夠恢復多少有「正常(productive life)」也很難在醫病雙方有所共識。這種療程的經濟成本及效益如何評估,因為沒有客觀的資料來作參考,所以很難有共識。目前台灣的健保給付的項目有些規範。目前是依據一些專家學者分析及建議來作決定。日新月異的新藥物尤其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已經夠多,引伸出來新的癌症診治及新的標靶及免疫療法很難能夠在保險下全部支付。如何在費用的支付換算為「正面」生命是永遠不可能估計的課題。面對這樣的病情,也很難在經濟及人的生命找出大家可以共視的平衡點。分子醫藥科技的進步,在過去的幾年中產生很多分子醫學的研究,也帶動了治療癌症及其它疾病的治療上可説是突飛猛進。例如過去沒有良方可治癒的C型肝炎,目前開發的新藥已經可以痊癒,也因此減少了延伸出來的肝臟硬化甚至演變成為肝癌。雖然這種治療的過程所需付出的代價仍然高,但是療效顯著也可以很有效的減少延伸出的慢性疾病如肝硬化及癌症的合併症所花費的醫療費用。因此平衡計算起來,昂貴的治療C型肝炎的藥品仍然值得使用。治療癌症的標靶療程如何評估「減少病痛」同時也能達到預期改善「餘生」的正面經濟效益,在醫病溝通及協調中,就可以更有意義的正面溝通。最近在門診遇到一對退休的公務員,為了心愛的女兒需使用貴的特殊標靶藥物的經濟負擔而操心。此「二代」治療肺癌的新藥,目前使用「優惠」價格 仍需付出每天近萬元。雙親愛女心切,為了期望女兒的健康可以改善,而兼差復職增加收入來幫支付女兒保險給付外的昂貴醫療費用。他們無怨無悔對女兒的癌症治療盡量付出。天下父母心,令人感佩。醫療的費用是個人的、家庭的負擔或是社會的「福利」,一直是在不同的社會爭議的話題。醫療經濟學的爭論因時代的變遷也很難達到共識。政治家、經濟學家、一般家庭因財務狀況不同所引發的爭議要如何能達到共識?不同國家的健保制度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希望醫療能夠在「正面」或「負面」經濟上說服群眾達到共識。最近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因為收支不平衡而在媒體上報導保額加價及調整給付的議題,促進健康、不受環境外在的因素影響身體的病痛是公民的責任及權益,但是維護身體健康所需的「成本」是人生中都會面對的問題。
-
2020-08-15 橘世代.好野橘
防癌不可少! 三高纏身也有保障,你不可不知的「三高心安保險」
小時候爸爸是我們的靠山,總是把家人放最前面,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面。隨著國人保障意識提升、市場接納程度愈來愈高,「保險」也成為孝親的選項之一,為爸爸買份保險,守護爸爸的生活,當爸爸的靠山。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男性10大死因,第1名為癌症,另心臟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疾病也分居前10名之列,顯示男性易因三高引發重大疾病致死。若要送爸爸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建議癌症險及健康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副總經理呂文泉表示,爸爸常為了賺錢而忽略自身健康,也因擔心醫療費用支出增加家庭負擔,延遲黃金治療時間,所以更需要加強爸爸的醫療保障來防患未然。以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真心防癌癌症健康保險專案」為例,針對惡性腫瘤和特定器官原位癌提供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癌症出院後療養保險金、癌症身故保險金及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等四大保障,如已給付初次罹患癌症保險金隔年度仍得續保其他項目,保單期間內後續若再診出惡性腫瘤仍可獲得理賠,能讓爸爸的健康獲得最全面的呵護。已罹患三高的人不易買到保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推薦「三高心安保健康保險」,適合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人,正常服藥體況良好可免體檢投保,當發生疾病和特定傷病時,不論住院治療,或須住院接受手術、出院後療養,以及特定傷病等,皆在保障範圍裡。許多爸爸在兒女有了經濟能力與家庭後,肩上擔子減輕,會規畫海外旅遊,和泰產險建議可幫爸爸安排針對海外活動期間也能有保障增額給付的「足勇健」傷害保險專案,為爸爸壯遊世界的足跡多添一分保障,安心到老。【延伸閱讀↘↘↘】。分散長照風險-外溢保單:養健康習慣,有機會省保費。保險QA/關於「洗腎」理賠的5大保單!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8-13 科別.腦部.神經
大同醫院導入人工智慧 有機會及早診斷阿茲海默症
退化性腦病變「阿茲海默症」奪去許多人的健康與記憶,醫界致力研究 ,發現臨床一些不易查覺的症狀及肉眼無法判讀的缺失,借助人工智慧科技有機會及早診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即攜手中山大學共同整合中醫舌診、動態平衡、無線多頻道腦波及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等研究項目,就希望能儘早診查出失智症狀。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後會逐漸破壞心智功能,逐步失去記憶且改變人格,是耗費最多健保資源的疾病之一,不只失去健康,也拖累家人。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主任楊淵韓表示,可能是基因緣故,阿茲海默症病人的澱粉蛋白轉譯修飾機制出了問題,進而製造出一堆「β類澱粉蛋白」異常碎片,堆積成有毒斑塊,甚至產生毒性更強的寡果體。這些斑塊負責管理運動、平衡及協調的運動皮質、聯合皮質區或其他大腦皮質累積沉澱,可能因為症狀輕微不容易查覺,因而失去早期治療的契機。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收治約500名阿茲海默症病人,接受舌診、平衡系統偵測、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系統及無線多頻道腦波檢查,彙整相關生理訊號進而評估,發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神經退化,腦波頻率變得較慢,腦部的不對稱性及平衡功能也較健康人低,除記憶退化外,運動及協調功能的退化速度也異於正常人。「失智症病患治療固然重要,找出潛在危險的個案更重要」,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說,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子女罹患失智症的比例高,如果又合併三高慢生病及E型脂蛋白基因特異,日後也可能發展為失智症。目前高雄大同醫院正推動「失智症成人子女研究計畫 」,針對患者子女展開追蹤,期望能找到患者發病前的整合性生物標記,及早介入預防,延緩他們發病的時程,進而降低後續醫療費支出,減少對家庭社會的衝擊。
-
2020-08-1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物過敏如燒燙傷 籲列健保重大傷病
「藥物過敏引致全身似燒燙傷症狀,卻未列重大傷病,病患、家屬苦不堪言!」立委高嘉瑜1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有些藥物對特定病患產生過敏等不良反應,稱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猶如全身燒燙傷,造成終身傷害,希望爭取納入重大傷病項目,並盼擴大藥物基因檢測。健保給付涵蓋不足「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1年逾1萬5,000件,光今年就有55件史帝芬強生症候群。」高嘉瑜表示,有的病友因為藥品不良反應,造成呼吸道、生殖器、結膜受損及皮膚紅疹,甚至造成全身99%灼傷,稱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壞死症,造成病患終身傷害甚至死亡,但未列入重大傷病,造成病患及家屬沉重負擔。「有許多病友還在加護病房努力,希望他們能度過難關!」藥物過敏關懷協會理事長張啟彬紅著眼眶哽咽說,現在就有位在醫院的19歲小孩,肺功能已80%失能,家屬也被龐大醫療費用壓得喘不過氣,接近放棄階段。呼籲政府重視藥物相關議題,大力推動精準醫療,對嚴重藥物過敏能防患未然,並積極協助家屬。張啟彬提出,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基因篩檢有HLAB150,另外有HLAB5801也能通過,希望能通過健保給付範圍;希望在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上評估標準能重新審視,現在看到的給付金額非常低;藥害救濟只賠償住院期間少部分金額,但後遺症如失明等是病發後陸續發生,不是一開始認定的賠償範圍所能涵蓋。藥害救濟從寬認定病友昭晴表示,2013年服下抗癲癇藥物,之後全身皮膚都溶解,手腳萎縮也無法翻身走路,她稱自己為「有意識的植物人」,開完刀之後視力不到0.3,又被診斷出髖關節壞死,人工皮的費用是3萬元,住院將近100萬元,看護費用1天2,000元,止痛藥1天8,000元,無法降低疼痛還要自費鎮靜劑,造成家裡經濟很大負擔。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琴喨回應,如果藥物對病友造成傷害,會進行給付審議,一般跟史蒂文生相關,藥害救濟多半會從寬認定,建議醫師開藥做好事前確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8-10 名人.精華區
王正旭/健保資源不足 已衝擊醫療照護
健保自1995年開辦以來,原本可能被醫藥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癌症病人,經濟困境得到紓解。但近來我在臨床工作上,卻看到病人自費治療現象愈趨普遍,而且每個月需負擔10萬元以上的人有增無減。或許大眾想問:「明明有健保藥可用,為什麼病人還要自費呢?」癌友自費買新藥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訪談了幾位癌友。A小姐的肺癌細胞復發轉移到肝臟,對健保給付藥物產生抗藥性,只好拿積蓄來負擔新藥。B小姐診斷時已是乳癌四期,健保規定先打化療,無效才能用第二線標靶藥物,身為家中經濟支柱及主要照顧者,自費口服標靶藥物才能兼顧控制病情、自理生活及持續工作、照顧家庭,最重要的是讓她在之後的人生階段有體力好好陪伴家人。這些病友無法得到及時與適切治療,根本原因就是健保長期資源不足,無法與國際同步,提供病友最適合的照顧。醫療照護看到缺口感佩衛福部長陳時中在防疫期間不忘健保財務改革,提出調整保費的構想,因應逐年大幅增加的醫療需求。聽到「漲保費」,意見相左者紛紛表態,例如「疫情導致景氣低迷,調漲保費影響民眾生計」、「很多人浪費健保,把浪費節約下來,就不用調漲保費」、「民眾自付額已經夠高了,再漲保費吃不消」等。健保費用逐年提高,但在國民生產毛額(GDP)占率上,與日本10.9%、韓國8.1%相比,台灣始終維持6.2%左右。長期下來,身兼照顧病人的醫師與病友組織的負責人,我同時看見醫療人員以汗水撐起了高品質的醫療照護系統,卻也看到了病人照護缺口。台灣健保費低於日韓台灣跟日、韓同為社會保險制度國家,但台灣民眾繳交保費遠低於兩者。日、韓健保費率分別是薪資收入的10%與6.67%左右,並由民眾及雇主各負擔五成,且受到人口老化與醫療費用成長影響,保費幾乎是年年精算調漲。台灣健保費率4.69%,保費負擔較輕,又僅需負擔約三成(雇主六成、政府一成),保費也沒有依法每年精算調整,以至於健保預算總是不足,每隔幾年就會傳出健保財務危機。健保資源不夠充足,無法及時給付新藥,以致民眾罹患重大疾病時,常須自掏腰包才能用到適切的治療。調漲構想樂觀其成針對陳部長調漲保費的構想,基金會樂觀其成,除了本該依法調整健保費率,基金會觀察到,健保資源有限已衝擊對病友的照護。醫療需求不因經濟不景氣而減少,經濟受衝擊民眾,反而更需要健保保護傘分擔醫療風險,全民健保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社會互助。最近,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出版「2030健保大限」一書,提到「全民健保講的是生命價值與社會經濟的平衡,不能以生命無價無限上綱,亦不能只看健保財務。」指出健保三大價值:一、免於貧病交迫,因病而貧。二、讓每個生命都有機會發光發熱。三、社會和諧,每個家庭在生病時,不必再為錢奔波。在在提醒我們,健保制度為台灣社會帶來的安定無價,財務危機時更需要全民細心呵護。
-
2020-08-05 癌症.抗癌新知
免疫藥物加化療 罹肺癌農夫重返農地幹活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十大癌症死因,2019年有9,701人死於肺癌,肺癌仍盤踞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原因在於肺癌不易早期發現,超過半數都是晚期患者,失去早期治療的好時機。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晚期患者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控制良好。部分病人可能長期存活尤其是不適用標靶治療的非小細胞患者,在國際治療趨勢上,已將免疫藥物搭配化學治療列為第一線的標準治療之一,讓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機會存活達22個月,是單純化療者僅10.7個月的2倍以上,其中有部分病人可能長期存活。目前免疫藥物在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健保給付,已開放到第一線單獨使用。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指出,使用免疫藥物前,會先檢測腫瘤或免疫細胞的PD-L1表現量,超過50%就能使用,從臨床上看來,效果確實比沒用免疫藥物者反應還要好。喚醒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然而PD-L1高表現的病人在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當中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且患者還得是身體狀況不適合使用化療或化療無效,這樣的選擇對於晚期病人而言,並不是最好的狀況。賴俊良認為,原本這群人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效果是好的,採用排除法後,能使用到的患者是身體狀況相對比較差的,會讓效果沒那麼凸顯,加上免疫藥物是要喚醒體內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太晚使用會影響效果。雖然健保署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已盡量分配部分的額度在癌症的免疫治療上,但仍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未必能讓所有的病患都接受到最有利的選擇,因此在臨床上面對病人就很兩難。以PD-L1表現量小於50%的病患為例,第一線以免疫治療搭配化學治療的雞尾酒式療法,就顯著優於兩種治療方式的單獨使用,臨床上不乏這樣組合的有效案例,但也常見到病患因為無法支付免疫治療費用,不管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都只能選用化學治療的遺憾。就有一位年輕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患者,PD-L1表現量40%,無適當的標靶治療,也不符合健保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在與患者及家屬討論後決定,以化學治療加上自費的免疫藥物,三個療程後,腫瘤縮小到幾乎看不見,這是以往使用化學治療很難看到的效果。這名患者是位40多歲的農夫,剛罹病時,幾乎無法繼續從事農作,為了籌措醫療費,差點將農地讓給他的兄弟,還好治療效果不錯,患者又能回歸自己熟悉的農務,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樣的例子在診間愈來愈多。新法帶給病患翻身機會新的治療方式確實帶給病患翻身的機會。自從16年前標靶藥物成功的治療了部分的肺腺癌後,肺癌治療進入精準化的時代,有特殊基因突變者,治療效果很好,但仍然有很多的肺癌病患,包括小細胞肺癌,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以及近四成的肺腺癌等無法使用標靶藥物。近年因免疫藥物上市,讓這些病患重燃一線希望。賴俊良表示,2、30年前,超過一半的肺癌病人診斷後都放棄治療,或者治療效果不佳,但這些年經由政府及醫界的努力,大約7至8成的病人都願意接受治療,也希望在討論健保給付時,盡早能開放給有明確效果的患者,讓病人有機會回歸職場,對病患的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國家,才是最有利的方案。
-
2020-07-27 癌症.癌友加油站
先後罹2癌,葉金川車照騎山照爬「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我更怕被維生管子束縛」
葉金川的人生經歷太精彩,從中央健保局首任總經理、坐鎮和平醫院的抗SARS英雄、衛生署長、馬英九總統的政治救火隊。始終鮮明的是犀利的個人風格與態度。淡出政治圈後,葉金川瀟灑活成夢想生活家,獨木舟、鐵人三項、高空跳傘、攻百岳,生活得不亦樂乎,卻鮮少人知道他先後罹患淋巴癌與皮膚癌。不過,葉老大始終是葉老大,連抗癌歷程也要一直帥帥的、不讓家人擔心,才不枉男人的氣概啊!二○一四年十二月,葉金川左眼皮突出一個綠豆大小的硬塊,在不該有淋巴的位置長出淋巴塊,長大的速度又快,有醫學背景的他,很快警覺不太對勁。先找眼科醫師檢查,也讓病理科化驗,醫師起初判斷是淋巴增生,無須過度憂心。誰料隔了半個月不到,另一邊的右眼皮上又長了一顆。「兩邊都是淋巴增生,那就是癌症了!」葉金川心中暗喊不妙。為了確診究竟是單純的淋巴增生還是淋巴癌,病理切片送第一家醫院無法確認,為求慎重,再送第二家醫院進一步分析。回顧當時的心情,葉金川笑,當然會嚇到啊,會緊張啊!也會覺得「我怎麼會那麼倒楣?」他說:「只是你要很冷靜!」在等待病理檢查報告的三天內,就像是等翻撲克牌一樣,到底是死神牌,還是高掛無事牌呢?「等待的時候最難受了。」「要死的話也早點告訴我。」一直要很帥的葉老大,此時心裡其實忐忑煎熬,為了不想讓太太張媚擔心,男子漢的浪漫是善意隱瞞了太太,獨自承擔。結果出爐,是淋巴癌。台大畢業的他,選擇到花蓮慈濟低調就醫葉金川冷靜的查閱相關醫療書籍,一步一步的規畫,安排如何應對這突然其來的人生轉折。淋巴癌分期將大大影響治療計畫與存活機會,現在是局部的病兆,還是已經擴散到全身了呢?他進行了骨髓穿刺,看看骨髓裡面造血細胞有沒有變化,如果已經發生變化,那麼就是第四期。所幸骨髓造血細胞沒有變化,接著進行PET正子掃描,看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擴散,所幸也無事。「但是PET只能看到○‧三公分以上的腫瘤,就算掃不到腫瘤,不代表沒有更細小的腫瘤在蔓延。」醫師建議葉金川進行預防性的標靶治療,以降低未來復發的機會。治療正式展開,台大醫學系畢業的葉金川,卻低調選擇回到熟悉的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當時他任職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治療期間就在花蓮與台北之間通勤往返。葉金川是台大醫學系第二屆畢業生,這一班的學生縱橫醫界,出了三個衛生署長,包括林芳郁、葉金川與侯勝茂;兩個健保局長,分別是葉金川還有賴美淑。同學中還有各大醫學中心的院長,群醫遍布全台醫界重要角色,想要尋求醫療照顧,葉金川比誰都有資源,他卻選擇到遙遠的花蓮慈濟就醫。葉金川說,除了跟花蓮慈濟的感情深厚,他當時也不想驚動太多人,他說,比一般人有資源就會比較好嗎?選擇一個信任、親切、可以誠實給予忠告的醫療團隊,對病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瞞著太太、朋友治療,單車照騎、山照爬治療期間,在花蓮的清晨,他一人先赴醫院接受放射治療,戴上訂製的頭罩,可以讓放射線更精準對準患部,眼罩則保護眼球不會在治療後惡化為白內障。治療完成就繼續到慈濟授課,同事沒人知道他在幹嘛,只覺得怪,葉老師怎麼那麼早來上班。葉金川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但是因平日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的關係,放射治療後眼睛出血腫脹比常人更嚴重。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葉金川去做眼睛美容手術。逢人問起,他便把話題岔開,笑稱「被老婆打了」。標靶治療期間,葉金川單車照騎、山照爬。主治醫師婉轉勸說,治療期間免疫力會降低,要他好好靜養。堅持要正常生活的葉金川頑固的跟醫師頂嘴,「你們不是說標靶治療只會殺死癌細胞,不會傷及正常細胞嗎?」「我正常的淋巴球都在的話,免疫力就不會降低啊。」「不是啊,你要說個理由說服我啊!」每周五次的化療,連續二到三周,每次注射藥物需要六小時,都在門診進行治療。一直到不得不住院時,需要家屬簽名,這下紙包不住火了,拿著住院單給太太簽名,「我得到淋巴癌,現在要去住院。」張媚才知道葉金川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偷偷治療一段時間。太太問:「如果是第四期怎麼辦?」他囁嚅回答:「就化療啊!」太太再逼問:「如果化療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說:「一步退一步啊,就去骨髓中心啊!」一向溫婉的太太此時已經瀕臨抓狂邊緣:「如果骨髓中心也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耍賴說:「那就辦告別式啊。」早年罹患淋巴癌等同被宣判死刑,葉金川坦白說,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都不痛苦,最辛苦的是等待病理報告,那種等待命運被宣判的感覺。「面對癌症,你能怎麼辦,一定會發生這些過程,該來的還是會來,就是面對它。」葉金川也領了重大傷病卡,在期滿五年後失效,很慶幸。在六十五歲生日時,開了同學會,告訴同學「我罹癌了」、「但我好了」,一貫的葉金川作風。健保制度的創辦者,如何看待癌症病患的醫療費用負擔呢?葉金川說,治療期間的費用幾乎全是健保包辦,不過,只能給付到放射治療。他也笑稱,「標靶藥物需要三十萬元,全部得自費,健保也真的滿狠的。」隨後念頭一轉,他維護地說,因為健保沒有辦法給付降低復發可能性的費用,只能幫你給付治療費用,預防要靠自己。健保始終就是他的心頭肉。皮膚癌再上門,從此防曬更嚴密告別淋巴癌後,二○一九年,葉金川在脖子上又發現皮膚癌,一顆痣在頸間長大,會癢。這次一樣沒跟太太報告,自行處理了。帶著未癒合的傷口出國旅遊,揣了把小剪刀,意圖自行拆線,可是脖子上的縫線沒辦法自己拆,只好央求護理背景的太太幫忙。這次他準備好說辭,「皮膚癌有三種,我這種基底細胞癌是最簡單的一種,切除就可以了。」他對太太說,基底細胞癌像是象棋中的卒子,每次只會走一步,進展很慢。不像是黑色素瘤,那就像是俥,橫衝直撞的,就很危險。葉金川自己推理說,熱中戶外活動的他,雖然戴護目鏡、穿著長袖,但是脖子沒有保護好,常常曬到皮膚「燒焦」,因此罹患皮膚癌也不奇怪。現在他已經學乖,外出時,防曬工作更為嚴密,戴帽子、領巾等,把自己一寸不露的緊緊包裹起來。葉金川擁有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背景,讓他總習慣用客觀角度審視自己的癌症。他說,台灣的男性一輩子有五成的機會、女性有四成的機會得到癌症。而絕大多數的癌症不會奪命。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葉金川更害怕中風、洗腎,長年躺床,被維生管子束縛。「你必須要想清楚,你的生活價值,生活就是要能跑、能動、能飛、能跳,如果都不能,人生好像少了什麼,如果翅膀被剪掉,那他還是鳥嗎?蛇的鱗片被刮掉,那他還是蛇嗎?那麼,你想過,你是什麼呢?」要怎麼活著?葉金川說:「我要精彩,活得帥氣。」書籍簡介書中深度採訪了12位名醫與公衛權威,他們或在臨床照顧病人,或在海外醫療團服務,或在深山海濱小鎮裡義診,或在擘畫國內醫療政策,或在致力提升全民公共衛生。在醫界的領域各有擅場。他們是,台大權威林肇堂醫師 、失智權威劉秀枝醫師、仁醫陳愷鴻醫師、無菸餐廳推手韓柏檉教授、不孕症名醫林禹宏醫師、肝臟移植專家林俊昌醫師、心身醫學領航者陳冠宇醫師、海外醫療團長廖學聰醫師、產科名醫陳樸、後山家醫守護者陳淑媜醫師、大砲衛生署長楊志良、健保創局總經理葉金川。當有一天,他們罹患癌症,當醫師變成了病人,為了鼓舞癌症病患,願意展現他們在生病過程中的驚愕、掙扎、脆弱與釋然。並無私的分享私房抗癌方法,用自身的抗癌歷程,殷切叮嚀也曾在泥沼中的癌症病患。用自身的抗癌歷程,展示遭遇逆境也能溫柔微笑以對的生命的教育。立即購書》.udn買東西:https://bit.ly/2YNNdW2.博客來:https://bit.ly/3fzwnRw
-
2020-07-25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不願意接受包尿布 常見3種原因和解套方法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是長輩出遊時最常聽到的口號,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如廁」的高度需求。 而市面上的復健褲、活力褲等產品,就是為了設計給行動還自如,但有輕微尿失禁的長輩,穿起來就像內褲一樣,讓長輩在出門時穿著,避免面臨一直找廁所的窘境,也不需要擔心尿失禁或是不小心漏尿,甚至弄髒褲子的尷尬情況。 然而,比起自由自在的外出遊玩,長輩們到最後卻都選擇「不出門」。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方便的產品無法受到長輩們的青睞呢? 1. 無法接受自己變「沒用」了 「尿布、尿褲」在現在的社會中,用於小孩和長輩身上,小孩因為他們還沒長大,還無法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將他們與尿布聯想在一起十分正常;但是,和已經是成人的長輩們放在一起,不免產生「退化」、「衰弱」等負面的印象。 尤其是還有行動能力的長輩們,有些人僅僅對「使用拐杖」就已經產生了排斥感,更何況是如同「尿布」一般的活力褲呢? 【解套方法】如同關節會退化,讓長輩理解這也是正常的退化現象之一。而尿褲就像是外出專用的「內褲」,讓長輩們出門在外,發生漏尿或緊急尿失禁的情況時不會弄髒衣褲,且臨時找得到去廁所,還是可以選擇不解放在尿褲上的,是一種預先應對的措施。 2. 好尷尬!別人都在看我 我們多少都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尤其當自己不自在時,走在路上宛如全世界都在關注你,覺得你怎麼怪怪的?更是加深了對尿褲的抗拒與厭惡。 【解套方法】市面上很多復健褲、活力褲都是設計成輕薄型,除了透氣,就外觀上來說,也不會被他人看出來穿著尿褲。我們可以帶長輩到賣場挑選,讓他們曉得這些產品的特性,自己選擇鍾意的款式。若長輩真的不願意一同到現場選購,許多廠商也提供試用包的索取,可以讓長輩直接在家中試穿。 3. 不想花錢/不捨子女花錢 捨不得花錢買一個「非必要」的東西,是許多節儉個性的長輩共同的想法。尿褲不用買,少出門就好;尿褲不用買,自己找廁所;尿褲不用買,多帶條內褲更換就好。用諸如此類的理由不讓自己花錢購買。 【解套方法】告知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 長輩如果少出門,自然活動力就會降低,長期下來肌力衰退的狀況便會因此找上門;或是在急找廁所的過程中不小心跌倒,年紀大了禁不起摔,萬一受傷骨折,不只身體狀況變得更差,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是一大損失,千萬別因小失大。 以花費的金額來說,將價錢換算成小單位,平均穿著一件尿褲出門只要花20元,避免長輩會糾結於一大包要一、兩千元的高價位。 從衛生的角度來看,現在尿褲產品都有透氣、去除臭味的設計,比起我們滴在普通內褲上可能發生的感染問題,尿褲更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 部分長輩對於身體健康或疾病的知識與消息,比起親友,更相信有權威的人說的話,因此,可以請長輩較熟悉的醫生,或相關專業人事向長輩說明穿著尿褲的重要性。 只要長輩還有一定的行動能力,透過一些對關節的低強度運動,例如走路、慢跑等來維持長輩的生理活動表現,不只能延緩行動力上的退化速度,對於長輩自行如廁的能力也是有幫助的。 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市面上也有越來越多幫助老人自理,或是協助照顧者的照顧好物,只要多花一點心思了解長輩的狀況、挑選適合的產品,並長和輩溝通觀念,相信不只是長輩,未來換我們面對自己老後的生活時也能更安心自在!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7-20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當醫師也有40年,在健保署長職務已經過了4年,「健保不倒、台灣不會好」,一物兩面,凡事正向思考,就能感受到健保是給予民眾健康權的磐石。健保會每年與醫界協商健保總額費用支出,民國108年保費收入6226億元,支出6563億元,醫療點值都小於1點1元,超額支出(大約5%)也由醫院吸收,就是所謂斷頭。醫院經營成本配合薪資結構及物價波動調整,是合理的正成長,但每年總額成長卻不夠醫療服務點數成長,使點值相對降低。做同樣工作或手術,實質金錢給付變少,對醫療專業人員非常不公平。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健保大數據分析,65歲以上族群,門診人次從98年1050萬件到107年1662萬件,成長58.2%,門診醫療費用從98年276.9億點,到107年達528.3億點,也呈倍數成長。西醫門診就醫人次由107年2億8665萬人次,到108年已達2億9251萬人次,一年就成長586萬人次。以現有醫療人力,只要就醫次數不降,很難沒有「血汗醫院」。民眾身體微恙,一定要看醫師,不然小病變大病,後果不堪設想,但求醫的用意不一定是要吃藥,而是確認病因,也許衛教或指導調整生活習慣即可痊癒。以醫療專業 給民眾預防衛教我們希望醫界能以醫療專業,對不需看病或服藥的民眾給予預防衛教。每筆健保醫療支出費用,都來自所有被保險人、雇主繳交保費、政府補助,若大多數人有「撈回本」或「吃到飽」心態,收支連動下,健保費率有不得不調高的現實壓力。多數私人醫院支付醫師薪水採駐診拆帳制,按醫療收入比率當做醫師薪資收入,俗稱「抽成制」。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造成就診人次減少,不少醫師反應,因服務量減少影響收入變少。事實上、健保給付醫院費用跟去年同期一樣,但健保署與醫院特約,並未介入醫院與醫師的契約關係。這也是我們要思考,如何調高支付點數,讓投入心力的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復健師等,能合理分配健保資源。「掛號費」一向是各醫療院所現金流來源之一,這筆費用不是繳給健保署的。分析108年健保門診申報費用,掛號費占率在19家醫學中心為3.74%、81家區域醫院為5.13%,364家地區醫院為6.7%。1萬345家診所為18.7%。整體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就醫次數減少,掛號費對醫療院所收入的確影響很大。另外,從107年給付逾2億醫院財務報表分析,醫務收入來自非健保給付(俗稱自費項目)平均占23.48%,醫界普遍認為健保支付標準不盡合理,造成醫院經營吃力,所以在民眾也能接受的情形下收取自費醫材等。改革健保 調整合理支付標準逐步改革健保支付標準,尤其調整急症、重症、困難與罕病的給付點數,不會中斷,讓醫療提供者得到合理醫療給付,是我們做得到的目標。台灣健保總額費用是全體醫界共有,當民眾就醫次數降低,點值自然就升高,誠盼醫界夥伴能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民眾也要讓健保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一起努力才能讓全民健保永續經營。
-
2020-07-12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花了533億元!去年健保9大最燒錢疾病 慢性腎病奪冠
健保醫療支出逐年成長,衛福部健保署公布去年度最燒錢的九大疾病,慢性腎病高居首位,近四十萬患者就醫,其中洗腎人口破九點二萬人,創下新高,整體醫療費用約五三三億元;肺癌是唯一擠進榜單的癌別,六萬名患者花費逾一一○億元,這筆費用主要是診斷及手術費等,不含藥品、放化療與緩和醫療費。健保署統計去年國內醫療費用申報最高的十個項目,除了到院接受抗腫瘤治療,其餘九項皆為疾病,依序是慢性腎病、第二型糖尿病、齒齦炎及牙周疾病、齲齒、高血壓、呼吸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思覺失調症、支氣管及肺癌。醫療費用指健保給付費用與部分負擔,不包括藥費。國內慢性腎臟病患者增加與人口老化有關。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指出,四十歲以上成人每年腎功能會衰退百分之一,到了八、九十歲會降至百分之四十。生活中有許多危險因子也會加速腎功能衰退,像糖尿病、空氣汙染、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而傷腎等。牙齦炎、牙周病與齲齒的發生與口腔衛生習慣息息相關。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口腔在進食後會產生牙菌斑,若未及時漱口刷牙等,將提升相關疾病的罹病風險。國內成人口腔調查顯示,高達七至八成民眾有牙周病,四成人病程需要較進階治療。因此飲食後應盡速清潔口腔,每半年洗牙。肺癌的醫療費增加被認為與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有關。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台灣許多肺癌患者為不吸菸女性,加上近年國人重視空汙危害,可能因此警覺而提早就醫,使肺癌確診數與醫療費雙雙上升。要提早揪出肺癌,周百謙建議,民眾年過四十歲應作胸部X光檢查;經常暴露於菸品、空汙等危險因子者,可於四十歲作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有家族史的民眾可考慮將檢查時間提前。
-
2020-07-12 科別.精神.身心
心靈破網1/兩百萬人精神病求醫 僅1%接受深度心理治療
身心負荷失衡求診人數逐漸增加,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去年度高達211萬人因精神疾病求醫。在治療上,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被認為角色並重,但目前平均百名病人,僅一人使用健保給付的40分鐘醫師晤談(健保正式名稱為深度心理治療)。醫師擔心,最怕病人沒有機會利用健保資源,又付不起坊間一兩千起跳、甚至高達數千的諮商費,未能根本性處理身心壓力源,使病症反覆發作。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說,完整的精神醫學治療,應涵蓋生物(藥物或經顱磁刺激治療)、心理與家族社會面向的治療。有些疾病的發生與患者個人的生活模式及行為模式有關,個人生活模式如家庭或校園生活帶來的壓力,行為模式則是指個人應對壓力刺激的反應方式,這些困境均無法單透過藥物解決。繪本《親愛的,你多麼幸運》的文字作者圈圈,生於經濟弱勢家庭,自幼遭遇忽視、霸凌,陸續被確診躁鬱症、解離性失憶症等。她高中左右開始服用安眠藥、抗鬱劑等藥物,但吞藥數年並未根治,更隨年齡增長惡化發展成邊緣性人格,在20出頭歲、原應是充滿希望的年紀,卻多次自殘,心靈與身體滿布傷痕。幸運的是,她偶然接觸到馬偕醫院自美國精神醫學會引進的「辯證行為療法」。這種心理治療涵蓋50項幫助病人的技巧,像是教導患者釐清各種情緒,觀察失控前兆且運用技巧中止失控,討論如何累積正面情緒,學習分辨人際關係中複雜的目標,學習如何改善關係或建立新關係等。圈圈每周一次搭車北上接受這項治療,兩年後,她已進步到不再需要吃藥。第三年起,醫師評估她不用再作心理治療了。之後,她將自己曾迷失於黑暗、慢慢循光看見希望的心路歷程出版成冊,盼將這份能量傳遞給陷低谷的病人與家屬。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說,院方為提供患者負擔得起的心理治療,嘗試彙整政府部門資源,申請健保給付以及其他部門計劃經費。像圈圈過去那樣的邊緣性人格個案、嘗試自殺個案或藥酒癮個案等,接受辯證行為治療均毋須自費,可安心在專業團隊的協助下重建身心健康,再造生命。不過,許多病人並沒有機會接觸到負擔得起且完整的療程。去年度健保數據顯示,接受健保給付40分鐘晤談的人數僅占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百分之一,且接受治療者平均只進行2.57次。憂鬱症患者接受這項治療的比率仍低,重鬱症患者治療率為百分之三,輕鬱症患者為百分之一,平均治療次數同樣只有兩、三次。醫界普遍認為,這樣的數字偏低。對照國際,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說,美國2007年醫療費用支出調查(MEPS)顯示,美國憂鬱症患者當中,只有五成一的人單用藥物,逾四成二的人同時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百分之六左右的人甚至只接受心理治療,沒有服藥。再看德國,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理事長、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說,德國身心疾病住院患者若無立即自殺風險,近乎半數不以藥物治療,且全數接受心理治療或其他非藥物治療,如物理治療、正念療法、營養療法、經顱磁刺激療法等,健保皆買單。蘇冠賓說,「我國身心困擾人數與日俱增,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展有效的整合性治療模式」。
-
2020-07-0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振興券怎麼用? 醫美、健檢也可用
振興三倍券今天開始預購,但你知道振興券也可用在醫療看診喔!舉凡掛號費、住院費甚至部分負擔都能使用,就醫時不妨可先詢問一下看診的院所開始是否有收取,為自己的荷包省下一筆。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六月時便向衛福部爭取可使用振興券來抵用醫療費用,很快便獲得同意。目前振興券使用的QA上也明確寫道:「醫院或診所可以收取民眾振興三倍券,前往金融機構兌換。」朱益宏表示,並非所有院所都願意收取,且收取後可否找零每家院所也不盡相同,因此可先查詢就診醫療院所振興券使用方式。至於是否有規定使用科別或項目,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並未限制,民眾想要拿振興券看醫美、做健檢都可以,端看醫療院所如何規劃。但相較許多商家或旅遊業者提供加碼促銷的優惠作法,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原先規劃可做加碼健檢的服務,如以3000元做5000元健檢。然而衛生局曾函文指示,不可有醫療行銷行為,刺激醫療需求,因此無法推出相關優惠。洪子仁認為,這是比較可惜之處。北榮醫務部主任李偉強表示,民眾自7月15日起,可使用紙本、信用卡或是電子支付方式給付各項醫療費用,醫院將公告並提醒民眾可使用振興券做為給付方式。但他認為振興券用於醫療給付並無擴大效果,民眾可用於價格彈性更大的商品,以達到振興券刺激消費的目的。
-
2020-06-26 橘世代.好野橘
「我能不能提早退休呢?」 先評估有沒有6項條件
你常聽周遭親友嚷著想提早退休嗎?或者,你也是其中之一?不要只是腦袋想想、嘴巴講講,務實評估與準備才是王道。下午3點多,Tracy暫停手邊的工作,起身幫自己煮了一杯咖啡,站在咖啡機前,Tracy的思緒又回到何時能退休這個問題上,這半年多來,53歲、工作20多年的Tracy時不時想著退休,因為她想要換個生活方式,不想再過每天工時長達8~9小時的生活,但是Tracy盤點自己的資產,又覺得似乎再工作3~4年可能會比較好。用6條件快速評估是否具提早退休的底氣!其實Tracy能不能提早退休,還是必須「準點」(指法定年齡65歲)退休,只要根據以下6條件評估,符合的條件越多就越能提早退休。條件1 無負債不管是房貸、車貸、信用貸款等,退休前都要還清,否則這些讓每月現金往外流的負債,一定會影響日常生活花費,甚至讓你被迫更改想要過的退休生活型態。Tracy目前無負債,符合本條件。條件2 預估退休生活所需事先明確知道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對許多人來說,雖不是件容易的事,卻是絕對必要,否則很難估算每月生活所需的金額。這個金額包括基本的食衣住行、醫療以及一些嗜好與興趣等。Tracy這樣估算費用,她本身不愛旅遊,吃的也簡單,除了當義工外,偶爾會參加喜歡的課程,因此Tracy設定簡約的退休生活型態,以此預估每月基本生活所需3萬元,醫療費用5千元,嗜好與興趣5千元等。換句話說,Tracy預估退休後每年花費48萬元,乘上預估退休後可以活的年數,例如25年,則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為1,200萬元。條件3 已存夠預估的退休金Tracy盤點個人的資產,包括勞保年金、勞工退休金、個人投資理財等,若合計金額已超過1,200萬元,基本上可以隨時退休,但Tracy目前資產與預估的退休金額仍有約500萬元的差距。假設Tracy以距離法定退休時間只剩12年、年化報酬率6%的基金來累積不足的500萬元,預計每月要定期定額投資2.4萬元。若Tracy無法每月以2.4萬元投資,有3個方法調整:①想辦法增加每月收入,②延後退休時間,例如往後延8年,也就是73歲退休,那麼相同的年化報酬率預期下,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約1萬元即可。第③個方法是,降低退休生活花費,例如食衣住行再節省一些,將每月基本生活費降為2.5萬元,並放棄嗜好與興趣,那麼退休金額就能從1,200萬降到900萬元,以目前資產總額與預估退休金只有200萬元差距來算,同樣以12年的時間、年化報酬率6%的基金來累積,預計每月須定期定額投資1萬元。當然,Tracy若想8年後提早退休,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必須拉高至1.6萬元。條件4 已有足夠醫療保障Tracy在2年前就先對老年生活的保險保障進行了解,除全民健保外,還買了實支實付醫療險與失扶險等,目標是退休後的醫療、照護費用能盡量以保險支付,避免這些費用吃掉退休金。條件5 不須金援父母或小孩啃老族指的是,成年後的子女不僅不奉養父母,還要靠父母接濟生活;另一種情況是,父母退休金用太快、存不夠等,須靠子女支付生活所需。這兩種情況在目前社會中不少見,也都會讓個人在退休金準備上更顯吃力,因為必須準備的金額將更多。幸好,Tracy的母親能靠自己的退休金過活,單身的Tracy也沒有小孩要養的困擾,Tracy對此感到慶幸。條件6 做好退休的心理準備對一個工作逾20年的人來說,工作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工作等於是生活有了重大改變,生活上會有顯著變化。因此,決定提早退休前要想清楚,是單純想逃避工作,還是因為有其他計劃?退休後的生活已經安排好了嗎?很多人退休後過得不愉快,甚至常生病,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導致心理與情感上的不適應與失落感,而影響身體情況。綜合以上6個條件來看,Tracy不符合條件③與條件⑥,因此Tracy最好就這兩部分仔細想清楚,並訂定計劃,務實地執行,才能真正享受退休生活。※本文摘自《Money錢》官方網站【關於更多退休大小事↘↘↘】。邊工作、邊領退休金!你是「勞退新制」嗎?。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人道救援4/想起自己的小舅 醫師伸援與莉娜一起努力
今年23歲的莉娜從印尼小鎮初次來到台灣擔任家庭看護,分擔家庭壓力,不料卻罹患「再生性不良貧血」,須盡快做骨髓移植,而治癒的最大機會是兩個年幼妹妹飄洋過海來台配對。然而適逢防疫期間,國門嚴守,但在民間團體、立法委員、台印兩國相關部門人員以及收治莉娜的台北榮總努力下,6月2日這天,莉娜的媽媽和妹妹三人終於順利來台。其中,莉娜的主治醫師顏秀如是重要推手。一開始莉娜是去年10月發現生理期流血不止,持續20幾天才緊急就醫並住院輸血。但當時僅判定「疑似」再生性不良貧血,還未確診,勞工局和仲介就急著要遣返莉娜。所幸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發現此個案,且找到願意幫莉娜確診的醫師,也就是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秀如。由於面對莉娜,不僅是確診這麼簡單,後續衍伸的醫療相關問題,包括醫療費用、骨髓移植配對,甚至每次回診的翻譯溝通,每一個關卡都讓許多醫師打退堂鼓。但顏秀如不僅為莉娜做詳細的診斷,也幫忙搜集各項資料,協助莉娜申請家人來台。之所以這麼願意幫忙,或許與顏秀如的小舅在中學時期便因為這個疾病而過世有關。顏秀如說,過去曾聽母親說過小舅因為再生性不良貧血,必須一直買血、輸血;但儘管一直輸血也無法治癒這個疾病,後來不幸過世。但顏秀如表示,隨著醫療進步,再生性不良貧血已有機會透過骨髓移植治癒,因此當她看到莉娜還這麼年輕,再回想到自己的小舅,便覺得「難道要放棄治療讓莉娜等死嗎?」除了自身經驗,顏秀如表示,因為深受TIWA的感動。她說,當莉娜被TIWA帶到診間時,因為看到團體裡的人想盡各種方式協助莉娜解決問題,不僅帶來通譯、幫忙籌錢、處理各項手續。「我以前都不知道有人,會為了另外一群人這麼努力」,因此顏秀如決定也「一起努力」。由於顏秀如過去曾接過自越南來就診的病人,因此了解外籍病患可能面對骨髓配對問題,也知道國際醫療行政流程可能面臨的難關。有了心理準備,因此與院方請求協助、與行政部門溝通時,顏秀如在提供給相關部門的文獻、資料上也都盡力準備齊全,以加速救援腳步。而看診時最大的難題—「語言障礙」,好在也有TIWA每次都有專人和翻譯陪同,省卻不少時間。顏秀如說,莉娜現在情況還算穩定,五歲的妹妹也和莉娜配對成功。接下來就等妹妹新冠肺炎檢疫隔離期滿,便可開始著手進行骨髓抽取和移植的手術,並持續觀察後續是否有排斥與感染情形,希望一切順利。
-
2020-06-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人道救援1/疫情下台灣打開邊境 女童飄洋過海救姊
為了防疫,台灣從3月中就嚴守國門,外國人不得入境,但在6月2日這天,來自印尼爪哇漁村(Indramayu)貧困家庭的母女三人,卻獲准入境。這是台灣首度為人道救援對疫情嚴峻國家打開邊境之門,民間團體、立法委員、台印兩國相關部門人員分秒必爭,為了搶救人在台灣的年輕移工莉娜,共同完成這個高難度的任務。今年23歲的莉娜2018年初次來台當看護,照顧88歲阿嬤,去年10月生理期流血20幾天,急診緊急輸血才保住一命,醫師判定為「疑似再生不良性貧血」。當時勞工局仲介已安排遣返莉娜,莉娜是家庭經濟支柱,不願輕易放棄工作又不明白遣返理由下,她求助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TIWA透過關切外籍看護的醫學生社團「Rumaku志工團」,找到台北榮總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秀如看診,今年3月確診是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顏秀如表示,再生性不良性貧血就像血球工廠罷工,無法再生新的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輸血只能治標,治本得靠骨髓移植,特別是莉娜屬於重度,得盡快確認同父母手足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配合度,但她妹妹都在印尼。TIWA工作人員吳靜如說,志工團和醫師查詢發現,印尼當地並無機構可確認妹妹的HLA配合度,唯一救命希望是安排來台配對。國內外疫情如火如荼之際,邊境管制趨嚴,人怎麼進來?家徒四壁的莉娜家人如何負擔沈重的國際醫療費用?TIWA在4月20日求助立法委員洪申翰,並於5月25日開始募款。洪辦表示,莉娜的媽媽妹妹沒出過國,得從出生證明開始補辦護照,當地也有行政效率不彰、掮客干擾等問題。好在外交部、疾管署、移民署、印尼駐台及台灣駐印尼窗口都深知事態緊急、積極協助,母女三人終於在5月29日拿到護照,隔天搭四小時巴士來到雅加達,6月1日台灣駐印尼辦公室假日加開櫃檯辦妥簽證,2日順利登機。北榮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林志慶表示,為加快救援腳步,北榮院長張德明和副院長陳適安在6月1日上午裁示傾力幫助,母女一下飛機可先到院採檢、抽血,再去檢疫場所,費用也比照國際醫療最優惠方式計算。立委洪申翰同日上午邀集移民署、疾管署、北榮、TIWA等單位召開協調會,詳細沙盤推演各種可能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為了用最快速度把他們弄進來,指揮中心也在程序上特別通融。6月2日晚間,5歲、14歲的妹妹和媽媽入境台灣,防疫專車護送直達北榮急診採檢和抽血,抵達檢疫場所時已是半夜。或許環環相扣的善意感動上蒼,6月3日是充滿好消息的一天。上午,三人採檢都陰性的報告出爐;中午,血檢結果出爐,5歲小妹的10組位點完全相合。顏秀如醫師說,等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期滿、二採陰性,小妹就可以住院準備捐贈幹細胞,莉娜則是下周就要住院,開始進行移植前的檢驗和準備。
-
2020-06-0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腹膜透析洗腎 不必常跑醫院 心肺功能影響較小
慢性腎臟病連年蟬聯健保支出的十大疾病第一位,而且透析治療人口持續增加,雖然最好治療方式為腎臟移植,但器官可遇不可求,透析仍是患者必須接受的治療方法。透析治療分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腎友應該怎麼選擇呢?隨醫療發展,出現新型的全自動腹膜透析,不只可以一邊在家睡覺一邊洗腎,醫院還能從雲端掌握腎友的狀況。台灣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的人口密度占全球第一,且每年持續增長。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近五年成長上萬人,2019年已達9萬2566人,其中血液透析者占91.5%、腹膜透析者占8.5%。洗腎年齡層延後 換腎者增加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台灣洗腎年齡層有延後的現象,近五年,55歲以下洗腎比率逐年減少到17.2%,55歲以上則成長到82.8%。而隨著政府持續推動腎臟移植相關政策,2019年換腎人數也來到歷年新高、共426人。此外,健保署統計108年每名腎友的透析和腎移植之費用,血液透析病患每人一年總花費約74萬點(1點換算約1元),腹膜透析則約68萬點,腎臟移植手術含住院費用為53萬點,抗排斥藥與術後追蹤的花費則約36萬點。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馬偕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漢湘認為,醫療費用差異與就醫次數有關,原因是血液透析一周得到醫院或診所三次,腹膜透析只要每月到院追蹤一次。面對洗腎病患,醫師會依其需求和方便性給予相關治療建議。【延伸閱讀】>>洗腎方式 血液透析VS.腹膜透析,該選哪一種?腹透飲食限制少 心肺功能影響小國內外研究顯示,腹膜透析病人平均年齡少血液透析10歲,台灣腹膜透析患者平均53歲,血液透析患者63歲。腹膜透析病人平均年紀較輕,存活率也較高,主因是腹膜透析為一種緩慢穩定的治療,飲食限制較少且血壓較穩定,對心肺功能影響也較小。但陳漢湘提醒,通常血管條件不好者,例如有的女性或小孩手臂血管很細,不易做動靜脈廔管,改用人工血管也僅能取代一段時間,因容易阻塞就不適合作血液透析。而腹部曾做過手術且影響腹膜功能,則不適合做腹膜透析。腹膜炎發生率 台灣相對低只是,台灣社會過去對腹膜透析的印象不好,原因是腎友擔心容易患有腹膜炎。但根據2019年的健保署公開資料,台灣腹膜炎發生率與其他國家比較是非常低的,平均6.7年發生一次腹膜炎。陳漢湘說,近年因醫療突破與進展,更能掌握洗腎透析條件,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療品質。例如新型腹膜透析液(Icodextrin)是一種多醣聚合物,中分子清除率較高,更能維持腹膜功能,有助血糖控制,只是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並未完全普及。全自動透析 透過雲端監控此外,全自動腹膜透析(APD)的發展讓腎友睡一覺起來就完成洗腎,相當方便。新型APD還能透過雲端醫療技術,讓醫院透過雲端就能了解病患透析狀況,確認是否確實完成治療與了解脫水量狀況,讓患者在家中治療能更安全有保障。陳漢湘表示,去年國外有研究證實,新型APD加上雲端技術,讓病患的住院率和住院天數皆明顯改善。疫情來襲時 待在家最安全今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各醫療院所防疫繃緊神經。台灣腎臟醫學會發布「透析醫療院所防護新冠肺炎感染處置規範」,院所需落實人員管制,避免交叉感染,當有疑似症狀個案應立即分流,醫療人員勿先接觸個案,也應暫時勿進入洗腎室。儘管疫情趨緩,但陳漢湘提醒,這波疫情並非過了就不會再來,若出現社區感染,醫院內交叉感染機會也會增加,透析治療待在家比跑醫院安全。展望未來,疫情很可能持續存在。陳漢湘建議應善用科技,鼓勵符合腹膜透析條件的病人優先採腹膜透析,減少群聚,不只能保護病人安全,也能讓醫療院所人力和醫療負荷更加合理化。【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
-
2020-06-06 橘世代.好野橘
「害怕被詐騙、被啃老?」 付點管理費,為退休預做準備
緃橫港澳的賭王何鴻燊以98歲高齡,5月26日逝世於香港,生前是富比士富豪榜年年榜上有名的他,生前多數家產都已交由專業人士成立信託基金,四房妻小都由信託基金支領生活費。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同樣在生前就把龐大財產,在海外設立信託基金。「信託不是富豪貴族的專屬服務。」報章雜誌上見眾多名人使用信託管理財產,避免有心人士覬覦財產或子女將繼承的大筆遺產揮霍殆盡。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周依潔建議,一般民眾名下有300萬資產即可信託,長期規畫保障老年生活。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指出,信託有很多種類,如小資族理財信託可能是定期定額買基金,定期扣3千、5千、1萬都有。安養信託不是有錢人專利 「300萬資產就可信託」安養信託則以照顧晚年為目的,各銀行設定的門檻不一,有銀行限制最低30萬,也有銀行完全沒設金額門檻,不過,由於還要花管理費,錢太少的話沒意義,沒多久錢就沒了,一般比較有經濟規模大概300萬。近來常見針對未成年子女的「遺囑信託」,由委託人訂立遺囑,在遺囑中述明將一部或全部財產成立信託,委由受託人在其死亡後依遺囑內容執行信託相關事宜,以完成遺產分配並照顧繼承人(受益人)。周依潔說,曾經有一個單親媽媽上門,擔心萬一自己出意外,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會歸前夫所有,她不知道前夫是否會好好管理財產、並用在照顧子女?律師她建議可用遺囑信託,事先規畫財產妥適運用。信託可分為自益或他益,看受益人是自己或他人。「安養信託」就是為退休生活預先做財富準備。周依潔說,這類信託是預防年老時可能面臨失智、無法生活自理等情況時,由銀行按時撥用生活費及醫療費,不用擔心錢被詐騙。防被子女啃老爭產另一方面,安養信託也可防止被子女「啃老」。周依潔曾遇過一個案件,年邁的老婦人原本名下有房,平時與兒媳同住。兒子表明想投資做生意,婦人於是「大房換小房」,只為提供兒子資金,豈料,生意失敗,最後連小房都為了兒子出售,全家改租房子過活。辛苦一輩子的婦人原以為早年打拚存下的資產可安享天年,沒想到,老來還得用早年辛苦存下來的財產養子孫。兒子因負債累累,沒多餘財力照顧老母親,還向已分居獨自在外的妹妹請求分擔老母生活費。妹妹不服氣,兄妹倆還為此對簿公堂。周依潔表示,如果老婦人事先做好信託規畫,不動產信託就不在自己名下,就不會讓兒子不斷處分,可待老年時「專款專用」,子女也不得任意動用財產。因此,並非要身價上億的富豪才需要信託,端看目的性。當事人可向律師述說自身情況,視需求建議採取「信託」、「遺囑」等不同種類規畫方式。簡單來講,「安養信託」通常受託人是銀行,因為較具專業、穩健且無利害關係,委託人付費給銀行,對方提供長期、未來性規劃。管理年費0.2~0.5%信託管理年費大約是信託財產的0.2~0.5%。律師可協助聯繫平時與事務所有業務往來的銀行,或是請當事人自行尋找信任的銀行,釐清銀行信託方案。選定之後,視委託內容適用銀行制式契約範本,或由律師「量身打造」契約。信託契約很彈性,可支付費用修約,另可約定不得終止。若無特別約定,自益的委託人可隨時終止契約,部分銀行會收取解約金;他益的話,須委託人及受益人共同終止。安養信託的委託人身故後,若沒特別約定,信託的財產會變成遺產,由繼承人繼承。。延伸閱讀/保障老後生活 「安養信託」關鍵5QA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 野 橘 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需求出發,成立社團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6-04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林慈濟研究:大腸鏡檢查 逾7成不必麻醉
大腸鏡檢查時,不麻醉會疼痛難受嗎?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發表研究證實,進行換水大腸鏡檢查的患者有93%可不用麻醉、傳統充氣法大腸鏡也有76%患者不必麻醉,身體不會感到不舒服。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胃腸病學與肝病學期刊」(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謝毓錫表示,日前針對150名大腸鏡檢查的患者進行「必要時麻醉」研究,患者隨機分配接受充氣法或換水法大腸鏡,採用充氣法的患者有76%不用麻醉,採用換水法的患者則有93.3%不麻醉即可完成檢查,其中74%患者接受「必要時再麻醉」的檢查方式,結果顯示,必要時麻醉法較常規麻醉減少醫療費用、併發症、恢復時間及人力需求。謝毓錫說,西方國家「必要時再麻醉」的檢查方式,多由醫師決定是否麻醉,較不客觀,此次他的研究是由病人決定是否麻醉,醫療團隊在檢查過程中,每隔2至3分鐘會詢問病人是否不舒服,若在疼痛指數從0分至10分(最痛)中超過2分,就會詢問病人是否需要麻醉,病人同意即由麻醉醫師施予麻醉。謝毓錫表示,其實在有經驗的醫師手中,大部分患者做大腸鏡時不需要麻醉即可完成,但有些患者單純因為害怕做檢查,即使檢查方式不會疼痛,也希望自付內視鏡麻醉費用接受麻醉,還有些患者因不曾做過大腸鏡,不清楚自己該不該接受麻醉,醫師也無法預知病人會不會不舒服。
-
2020-06-01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漲不漲?看懂健保財務死亡交叉
今年三月四日,新冠肺炎疫情還在高峰,媒體報導健保署長李伯璋拋出「健保破產,今年必須啟動保費調漲」的話題。兩個月後,新內閣就任前夕,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媒體專訪時,有媒體報導「健保喊漲,陳時中鎖定高就診族群」;另一家媒體卻說「調漲健保,陳時中考慮從費率著手」。健保費調漲 政務官幾乎都下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評論:「調漲健保費,時機正確,但比十年前困難」,因為全民健保上一次漲價就是十年前,他擔任署長的時候,而且修法完成後立刻辭職。再上一次健保漲價是在2002年,由抗煞總指揮李明亮擔任衛生署長,李教授也是漲完價就辭職。幾乎每次健保費調漲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陳時中受訪表示,不希望每次都因此折損官員,調漲保費應有理性討論空間。但他之後也說:「政務官隨時有準備畢業、不見得要有畢業典禮。」這句話耐人尋味,很有山雨欲人來的感覺。健保的財務為何這麼難接?我先來打個比方,有人跟房東租了一個店面,雙方約定依未來五年平均房租來定約,在討論時,雙方也同意了,租金成長率每年5%左右,所以前兩年房東便宜的租,後兩年房客占便宜。結果五年到了,房客不准房東漲價,而這個房東不是屋主,是一家管理公司,時間一到,屋主立刻漲價,只好要求所有員工減薪。而公司總經理到董事會報告時,被K的滿頭包,為什麼會虧損?全民健保法第25、26條,基本上是說健保財務以五年為周期精算。一旦健保給付更動後影響財務,或安全準備低於一個月總額時,應調整費率。因為這個條文,全民健保必須每五年調整一次費率,原因在於「健保財務的死亡交叉」。醫療費成長 高於經濟成長這個死亡交叉是因為健保收入成長,基本上和經濟成長相當,而在處於老化而醫療體系發達國家,醫療費用的成長必然高於經濟成長。當我們以五年為周期來調漲費率,就會發生剛剛租屋合約的怪現象,前面享受低租金(費率)大家沒感覺,等到五年期滿要漲價,大家都有意見。這個死亡交叉,代表收入和支出的「斜率」不同,只要時間一拉長,收支差距就會大到嚇人。2015年全民健保盈餘1029億元,所以就把費率調降了,但這事可能大家早就忘了。到了2016年,盈餘剩186億元,2017年死亡交叉虧損98億元,2018年虧損266億元,一路虧損至2019年336億元。根據報導,預估2020年將虧損676億元,2021年909億元,2022缺口高達1838億元。簡言之,陳時中為何連健保也要超前部署?就是因為他知道「死亡交叉」的可怕。他會如何處理,讓我們拭目以待。
-
2020-05-26 科別.血液.淋巴
剛扛起家計卻罹惡疾 23歲移工妮娜骨髓移植盼開路
今年23歲的妮娜從印尼小鎮初次來到台灣擔任家庭看護,分擔媽媽和兩個妹妹的經濟壓力,去年十月生理期卻血流不止, 被確診「再生不良性貧血」。妮娜知道,治癒她的最大機會是兩個年幼妹妹飄洋過海來台配對骨髓移植,生性堅強樂觀的妮娜知道後,第一次掉下眼淚。為搶救妮娜,台灣國際勞工協為她發起募款,目前粗估至少需要40萬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工作人員吳靜如表示,妮娜去年十月生理期大出血,就醫檢驗、經輸血等治療出院後,仲介和勞工局就說要遣返她,卻沒說原因。妮娜是家中經濟支柱,迫切希望繼續工作,便向TIWA求助,經過TIWA和醫學系學生組成的Rumahku志工團協助,才確定診斷是「再生不良性貧血」。台灣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台大血液腫瘤科醫師姚明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少見的惡性疾病,造血細胞忽然都不見,白血球、血小板的指數都會忽然降到很低,會有生命危險。治療首選就是盡早接受骨髓移植移植或異體幹細胞移植,40歲以下年輕患者有七到八成機會可恢復正常造血功能;如果配對不到完全相合的骨髓,就只能嘗試免疫抑制療法,但這條路不能治癒疾病,只能爭取繼續找配對的時間。吳靜如說,妮娜很聰明,個性成熟穩重,知道自己病情之後,她一直保持理智和鎮定。當妮娜得知,為了自己的一線生機,年僅6歲和14歲的妹妹必須飄洋過海來台灣接受檢查、被扎針,是她唯一一次在人面前忍不住淚水。其他時間,妮娜最大的娛樂就是用手機影音平台唱唱歌,除了每周一次回診,妮娜都不外出,以避免感染。姚明表示,要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需配對「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與同父同母手足配對成功的機率最高,有四分之一機會完全吻合,一半機會部分吻合。如果個案是有華裔血統,會許在台灣的骨髓資料庫也有會可以配對得到,但成功機率仍低於手足。治療除得多方嘗試配對,確實也得搶時間,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吳靜如表示,志工團和妮娜的醫師已經用盡各種管道詢問,目前在台灣骨髓庫配對不到合適的骨髓,印尼當地又找不到醫院或機構可為妮娜的家人做HLA檢驗,不得已之下,只好安排媽媽和兩個妹妹來台配對。吳靜如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印尼當地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妮娜家人得從偏僻小鎮花高昂交通費才能到都市搭飛機,還有後續醫療費用,粗估整個需要至少40萬元,TIWA已發起募款,盼各界幫助(https://www.facebook.com/TIWA.FAN/)。另外,妮娜的家人必須能入境台灣、盡快離開集中檢疫所,才能幫助妮娜,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予以通融。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能碰的議題?下個挑戰 陳時中:調漲健保費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留任衛福部長,他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談及未來施政重點,防疫有成,創下有史以來滿意度、知名度最高的他,挾超高人氣,希望發揮善於溝通的專才,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調漲健保費率。陳時中直言,「調整健保費用,不是不講的問題」,再過不久,就需面對。健保安全準備金於明年就會低於一點五個月健保支出,陳時中表示,計畫在最快的時間內,讓民眾瞭解提高費率的必要性,進而形成共識。調漲健保費率幾乎是歷任衛生署長、衛福部長不敢碰觸的敏感議題,幾乎每次調漲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如前衛生署長李明亮。陳時中雖笑說「如果這樣下台也不錯」,但隨即正色表示,不希望每次都因此折損官員,調漲保費應有理性討論空間。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被認為有助抑制醫療浪費的就醫部分負擔最常被提出,但陳時中持保留態度。他認為,調高部分負擔不利貧苦人家,違背健保基本精神,舉例來說,調高部分負擔可能出現,「出得起五萬元的人不用死,出不起五萬元的人就沒了活下去的機會」的殘酷案例。對於部分負擔,陳時中說,「只能調一點點」,例如提高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之前外界提議每次讓患者自付一千元,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沒什麼,但有人經濟能力不好,連買便當、顧三餐都成問題,怎有能力再付一千元。真要調高部分負擔,陳時中認為,「需有公平機制」,他提出初步構想,先計算國人一年平均就醫次數,這就是上限,例如一年平均十次就醫,從第十一次起拉高部分負擔,且應有配套,排除重大傷病、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陳時中說,「調整健保費率,比較公平。」希望透過理性討論,讓政府、雇主、勞工三方同意,獲得共識。陳時中認為,勞工朋友應該想得深遠一點,提高健保費率,看起來每個月多繳保費,但可加速新藥、醫療新技術引進,實際獲得的就醫保障其實會變多。「如果為了省眼前的一塊錢,可能未來必須多付十元醫療費用。」陳時中以C肝口服新藥為例,健保尚未給付之前,老闆等有錢患者花一百八十萬元完成療程,認為很值得。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健保不付,怎可能負擔得起?陳時中強調,很多人認為調高健保費率對勞工不利,事實剛好相反,依照健保規定,勞工、受雇者如果多出一元,政府及資方就必須多出三元,等於多享受三塊錢的健保利益。他表示將盡全力爭取勞工界支持,積極協商溝通,尋求合理的費率調整方案。連九天零確診 三十四天無本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連續九天零確診,累計卅四天無新冠肺炎本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