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酒精
共找到
1817
筆 文章
-
-
2020-02-25 科別.消化系統
C肝帶原者捐肝成功案例 奇美醫學中心今率先發表
近年酒精性肝炎患者越來越多,因而被迫換肝個案日增,奇美醫學中心今天發表「台灣首次C型肝炎帶原者成功捐肝」案例,至今兩年仍相當健康。45歲陳姓患者與妹妹現身說法,感謝醫療團隊細心醫治,陳姓患者感謝妹妹兩年來一直照顧,她還感謝教會會友為他們禱告,感謝神庇佑,呼籲民眾不要喝酒傷肝。陳姓患者多年熬夜工作又喝酒,發病到重症腹水短短3個月,2017年11月因茶色尿液腹脹就醫,檢查發現罹患酒精性肝炎併代償不全;12月因酒精性肝炎致肝硬化產生大量腹水及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反覆住院治療。奇美移植醫學科主任暨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孫定平表示,當時患者腹水已多達4公斤的酒精肝患者45歲陳姓男子,因要捐肝的患者妹妹有C型肝炎原本不能捐肝,美國也只有6%採用,近年因新藥物出現採用率已提升到16%,但台灣仍未見帶原者捐肝成功案例。院方表示,陳先生狀況危急且苦等不往生者大愛肝,43歲妹妹不捨哥哥受苦,自告奮勇決定捐肝給哥哥,但由於是C肝帶原者無法捐贈,2018年與奇美醫學中心肝膽內科主任郭行道討論後,考量妹妹C肝病毒量較低,先給C肝抗病毒藥物,病毒檢驗為完全為陰性後安排活肝移植。2018年03月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率領肝移植團隊執行「國內尚無前例C肝帶原者經治療後捐贈給完全未曾感染過C肝之親人活體換肝手術」。院方表示,術後已近兩年,兄妹恢復狀況良好,雙方未在日後的血液檢查中發現C肝病毒的蹤跡,肝功能也都正常。「算是一次非常成功也是C型肝炎活體捐贈的創舉」。內科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肝膽內科主任郭行道表示,以往C型肝炎帶原者治療以干擾素為主,對國人常見的基因第一型C肝治療效果不佳,因此C型肝炎帶原者的大愛肝往往被捨棄不用,對於大愛捐贈極度欠缺的台灣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DAA藥物的問世讓C肝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及高達95%的治癒機會,但醫界對於C肝帶原者經治療之後立即執行活肝捐贈的手術還是採取比較保守的態度,因為一旦移植後捐肝者及受肝者的安全都還需要時間的驗證。目前國內採行的方式在大愛肝方面是C肝捐贈者給C肝接受者,C肝是不可以捐給未曾感染過C肝的接受者。在活肝方面目前還未做到C肝帶原者接受過DAA治療後(視同C肝已痊癒)立即捐贈給未曾感染C肝的親屬。奇美醫學中心肝移植手術中,目前仍以屍肝居多,活體捐肝前需進行全面、審慎的評估捐贈者的意願、身體狀況、肝臟的健康等,以避免「兩敗俱傷」的不幸後果。國內需要肝臟移植的病人很多,成人大部分以病毒性肝硬化為主,其次是肝癌或酒精性肝硬化導致的肝臟功能受損,幼兒則以膽道閉鎖等因素居多。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愛戴口罩、擔心爸媽死掉 小朋友恐慌蔓延
新冠疫情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對疫情的恐慌也逐漸蔓延到年紀小的兒童身上。兒童心理師朱謹伶表示,最近為4到10歲的孩子進行心理晤談,常聽到有孩子主動提出不想戴口罩,或不知疫情何時結束等擔憂,有人甚至擔心爸媽會因為得到新冠肺炎死掉;建議家長可機會教育,讓孩子建立正確衛生習慣,自己也要減少焦慮感,避免影響孩子情緒。家長潘欣莉表示,自己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戴口罩常因覺得熱就拿下來,很難戴整天,她會要求孩子到密閉空間要戴口罩,去公園、戶外才把口罩拿下,但孩子為了不戴口罩,連最愛去的圖書館都不願意去了。今天開學,孩子雖然開心可以見到同學,但又擔心「人多會有病毒」,主動要求戴口罩。朱謹伶分析,人體鼻子上方有一個犁鼻器,是用來感知生活中安全或危險的化學物質,小朋友因感官發展還不成熟,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全面,之所以不願意戴口罩,除了覺得太熱、太悶,口罩正好罩住鼻子,也讓他們無法透過犁鼻器聞到周遭氣味,進一步造成緊張和焦慮,本能下就會抗拒戴口罩。朱謹伶建議,家長要提高孩子戴口罩意願,可以用柑橘類、薰衣草或木質系等精油20cc,與3cc酒精稀釋後,噴在口罩外,增加孩子對氣味的掌握度;此外,口罩耳掛對耳朵可能造成壓迫感,可以將面紙折成舒適墊包在耳掛上,減少不適;另也要告訴孩子,可觀察環境周遭的人數密度,再決定要不要戴上口罩,讓孩子理解怎麼與環境互動。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表示,其實孩子對於疫情的恐懼,主要關鍵來自家長的心理狀態,門診上常聽到家長問「開學了要不要延期?要不要整天戴口罩?何時可以拿下來?團體活動怎麼辦?」,「媒體上充斥肺炎疫情訊息,很多家長比孩子更緊張!」林耕新說,防疫要圍堵、減災,孩子有問題家長要立刻帶回家,不然保健室一下子擠進2、3人,又成為另一傳播源;很多門診個案原本就會喘、胸悶,口罩加上去更難受,還有人想辦法要找到N95口罩,徒增恐慌感。他呼籲建立健康的防疫心態,減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接觸衛福部官網的正確資訊,並多做個人化活動,減少聚餐、唱歌等團體接觸。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憂染新冠肺炎避回診 衛生局:慢性病患者勿擅自減停藥
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讓許多民眾憂心忡忡,部分慢性病患者近來更擔心進出醫院恐被傳染,逕自停藥或減少服藥次數,認為這樣可降低到院回診的次數,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慢性病患者絕對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務必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出現變化。42歲擔任作業員的阿宏有思覺失調症病史,平時有規則返診及規律服藥,每3周返診一次,病情穩定,但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容易緊張壓力大、睡不好,擔心若到醫院返診時會不會被傳染,衛生所公衛護理師追蹤關懷阿宏時,予以傾聽、評估精神症狀及衛教規則服藥重要性,並分享教導防疫新知,陪伴個案返診與主治醫師討論用藥及返診頻率等。南市衛生局指,疫情快速蔓延,病毒也傳播至全球,台灣有1人死亡,造成多數民眾恐慌,擔心買不到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更擔心被傳染,且有許多大型醫院為嚴格感染管制,而管制醫院出入口及縮減門診等防疫措施。更有多人因有旅遊史或接觸史,需居家自主隔離。衛生局表示,原本即有思覺失調及心理困擾的民眾,對平時熟悉的醫療行為可能感到擔心焦慮,甚至為了不想頻繁進出醫院而嘗試減藥或停藥,導致病情的變化。思覺失調是一種慢性病,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透過家人的支持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時返診追蹤治療就能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在病情穩定期間,可藉由調整返診頻率,或是領取慢性病處方籤等方式,這過程一定要與主治醫師討論,不能擅自減藥或停藥,若病情復發,症狀可能更嚴重,須更長治療時間才能恢復穩定,這過程對自身健康維護可說是得不償失。目前南市衛生局長期追蹤關懷有思覺失調的市民,由37區衛生所公衛護理師定期提供關懷訪視。
-
2020-02-25 醫療.自體免疫
乾燥症婦憂防疫狂喝中藥補氣、吃薑黃素 醫籲:母湯
56歲曾女士因罹患乾燥症,必須服用免疫調節劑藥物,她擔心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為了是否服藥夜夜失眠,一度還狂喝中藥補氣湯,以及號稱抗炎的「薑黃素」,但醫師陳書怡提醒,免疫系統失調的患者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亂服藥,若有任何疑慮,應尋求專業醫師意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說明,自體免疫功能亢進患者,自行服用坊間常見以當歸、黃耆為主的補氣湯品,反而更容易助長自體免疫細胞的攻勢,口乾、關節疼痛可能更加嚴重,此外,號稱抗炎的「薑黃」,性味辛、苦、溫,除了對於關節無力痠痛可能有些微幫助外,也會加重免疫疾病的嚴重程度,故使用前應諮詢合格中醫師。陳書怡說,防疫成全民運動,口罩、酒精幾乎是出門的標配,許多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免擔心「這樣真的夠嗎?」,尤其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將自家的黏膜、內臟、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組織發炎失能,必須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陳書怡指出,除了基因、賀爾蒙外,細菌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自體免疫細胞的異常狀況,所以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泌尿道發炎,常常會加重這類病人的病情,因此防疫、抗病毒,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謹慎。陳書怡強調,國人奶蛋魚肉蔬果樣樣不缺,營養不足造成免疫力低下實在少見,臨床上常見的患者反而是過敏、免疫系統「亢進」的族群居多,一般民眾常言「免疫力差」,其實是免疫系統失衡,與真正免疫力低下族群(常見如移植、免疫不全患者)相差甚遠。
-
2020-02-25 科別.眼部
眼睛防疫 醫師:別戴隱形眼鏡 眼鏡早晚消毒
防範新冠肺炎延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戴口罩和勤洗手外,保護眼睛避開病毒一樣重要,建議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一般眼鏡可視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鏡片上,延長病菌附著在眼睛的時間,造成感染、發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也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紅腫、充血很嚴重。陳瑩山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病毒從眼睛侵入。有戴眼鏡的小朋友,要每天早晚以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疫情,陳瑩山提高看診的防護措施,病患必須先以酒精乾洗手消毒,他則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使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降低雙方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濕擦、不用酒精拖地 高醫大組衛教團破解防疫迷思
各校開學前夕,高雄醫學大學今成立跨領域防疫衛教團,邀鄰近小學代表共聚一堂,由專家傳授開學防疫攻略,李長榮化工也到場捐出電子級異丙醇,稀釋至75%的濃度後,捐贈給社區和鄰近學校作為環境清潔液。高醫大教授提醒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並為學童設計123消毒口訣,做到防疫無死角。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周碧玲表示,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以免消毒不成,反滋生更多細菌,同時,衛教團也為學童設計了123消毒口訣(隨身攜帶1瓶,同一個位置連續噴2次,噴灑後靜置30秒揮發),洗手時更要連指縫、指甲都洗乾淨,最後把手擦乾,才是有效的「抗菌洗手」。高醫大應用化學系主任許智能說,衛教團為民眾釐清防疫迷思,像許多人分不清酒精、異丙醇、次氯酸等消毒液的差別,他建議,酒精可用於門把、桌面等小面積消毒,但用來拖地就不適合,因為酒精主要成分就是乙醇,「拖完地人可能就醉了,也有起火的危險」。至於次氯酸因不穩定,如加水稀釋最好能「現做現用」,以免消毒效果打折。高醫大校長鐘育志表示,該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大專校院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區域中心學校,除了提供防疫諮詢服務,也很參與守護兒童健康,將持續深入社區傳遞防疫知識,該校更成立COVID-19研究團隊,展開各面向跨域研究。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也邀更多化工同業加入,用化學專業與社會大眾一起對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 醫師:勿戴隱形眼鏡,眼鏡早晚消毒
明天就要開學,學校都嚴陣以待防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建議不要戴隱形眼鏡,配戴眼鏡可作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另外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其中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眼睛一打開保護力就消失,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民眾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例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隱形眼鏡鏡片上,延長病菌在眼睛附著的時間,造成眼睛感染、發炎,會比較容易感染上結膜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更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的紅腫、充血很嚴重。他提醒,若發現有過敏性結膜炎可做四步驟:1 不要再揉眼睛。2 乾淨毛巾用塑膠袋捲起來冰敷眼睛幾分鐘。3 之前給醫師看過的眼藥水若放冰箱,期限不超過2個月可先點眼睛紓緩。4.馬上帶來看醫師專業看診。陳瑩山建議,小朋友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讓眼睛有「空窗期」 成為病毒來源。如果有帶眼鏡的小朋友,更要每天早晚用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上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新冠肺炎,陳瑩山近期看診也作了高規格防護,除了病患看診前必須用酒精乾洗手,陳瑩山也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並且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隔絕雙方近距離接觸,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4 科別.精神.身心
調節大腦神經 磁刺激改善憂鬱
50歲黃先生因高血壓未規則服藥,正值壯年就中風,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無法獨立行走,因此信心被打垮,意志消沉,復健也進入瓶頸,併發嚴重憂鬱症。由於他對抗血清素藥物反應不佳,醫療團隊利用「顱外磁刺激術」治療,讓黃先生改善憂鬱症狀,進而努力復健。「磁刺激」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裡的情節,這兩年已進入醫療領域,改善不少病人憂鬱症狀。什麼是磁刺激? 磁刺激又稱為「經顱磁刺激」或「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腦磁波,利用大約是地球磁場十萬倍的磁場脈衝,調節大腦中的神經活動。設備由一個高電流脈衝發生器組成,該發生器產生大約5000安培的放電電流,能夠在一毫秒內產生一個最大磁場為3T的短暫磁脈衝。 使用TMS產生的瞬態高磁場可以使神經細胞去極化,亦即改變神經細胞的活性。經顱磁刺激經由重複的給予,被稱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TMS),不同的刺激頻率對大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們臨床常用的1Hz,也就是每秒鐘一下的刺激,持續超過15分鐘,對大腦細胞會產生抑制的效果,相反的如果是高頻刺激,如10Hz,每秒鐘給予10下的刺激,則會對大腦細胞產生興奮效果。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部位,有不同刺激的選擇。國際上常見的中風研究,患側大腦因為腦細胞受損,活性比較低,這時候就選擇高頻刺激去興奮受傷的細胞;相反的,針對健側大腦,中風後會增加過多不必要的活性,去阻礙復健恢復,此時應針對健側大腦給予抑制的刺激,減少不必要活性,改善復健功能。TMS的安全性高,且無侵入性,然而治療後,仍有些病人會有頭痛或頭暈的症狀,另外癲癇為較嚴重的副作用,有癲癇病史、酒精成癮、以及其他易誘發癲癇的疾病,會因為高磁場誘發癲癇,在治療前須審慎的評估。不過在國際臨床生理學會發布磁刺激的治療規範後,癲癇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在日本一項1725人的磁刺激中風大型研究中,只有22人有暫時性的頭暈與頭痛,並沒有任何一個病人有癲癇的副作用。TMS於2008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憂鬱症,並於2018年於美國被批准於強迫症(OCD)治療,在歐洲應用於治療中風,失智症和慢性神經性疼痛等。另外 2013年,單脈衝TMS也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偏頭痛。台灣則是於2018年通過了使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本院的臨床經驗磁刺激對藥物無效的憂鬱症患者仍具有接近八成的反應率,且是一種良好耐受性治療選擇。可以幫助改善的憂鬱量表內包含了睡眠、焦慮、食慾、疼痛、排便等症狀。現代醫學的治療,從傳統藥物、手術、復健發展到「磁刺激」,新穎的技術期望能輔助舊有治療的不足,但因為技術剛引進,健保尚未給付,醫界仍希望繼續努力,希望未來此治療,能嘉惠更多病人。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發文「新冠肺炎社會觀察」 這一點超多網友有共鳴
經常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的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最近在臉書上發文「武漢肺炎疫情的社會觀察」,列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引發的許多特殊社會現象,其中像是「很多人發現自己變漂亮了,在戴上口罩以後」、「大賣場的人潮其實很多是來試吃的」、「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等,都讓網友超有同感。陳志金原本在網路上發文的觀察只有10則,但數千名的網友熱烈接龍,又讓他再添了20則,臉書發文如下:武漢肺炎疫情的社會觀察:1.可以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是高價的iPhone,五元的口罩也可以2.很多的會議,原來可以說取消就取消,根本也不必再補開3.醫院的出入口,其實只剩下一個,也還夠用4.探病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5.寒假即使多放兩週,其實作業也還是沒辦法寫完6.假日的大賣場人潮,其實有不少是來試吃的,現在就明顯少很多7.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虛弱到連講話也會喘,直到戴上口罩以後8.很多人發現自己變漂亮了,在戴上口罩以後9.終於能夠體會追劇者的心情,每天固定時間,等待同一個人在電視上出現10.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以下是我新想到的和網友的補充:11.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12.其實不用評鑑督考,大家也都會把感控做好13.洗手不必稽核14.妝少化一半,原來可以多睡半小時15.手上拿著錢和口罩,被搶的竟然是口罩16.這是個衛生紙也會被偷的年代17.連續假日,花東線車票都可以買得到,還可以包廂18.在電梯放屁,比在電梯咳嗽,更能讓人接受19.咳一下,是結束談話的最好提示20.原來自己會煮的菜比想像中更多21.健保卡比信用卡更有存在感22.醫院評鑑以後也可以改5年一次23.從來沒覺得自己的手有這麼髒過24.在廁所裡排隊的,原來不是為了上廁所25.不熟的人突然打電話來,不是要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26.原來順著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27.進銀行不必脫口罩,警衛還會提醒你把口罩戴好28.家中遭小偷,要先查看口罩還在不在29.才知道不能隨意盡情的摳鼻孔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30.原來口罩最重要的角色,是通行證許多網友紛紛回應自己的觀察,也都很有看點,像是「放在櫃子裡18年的N95比18年的威士忌還珍貴」、「化妝這件事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裡,省太多時間了」、「城鄉差距倒過來了,偏鄉的口罩剩的最多」、「全民都學會內外夾弓大立腕」、「口罩就跟蔡依林演唱會的票一樣,大家都說買不到,但演唱會當天大家都突然有票了」、「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宅在家」、「終於知道附近哪家藥局是健保哪家不是」、「戴口罩後懷念用指紋解鎖的iphone」、「以前是金錢難買早知道,現在是金錢難買口罩」
-
2020-02-23 科別.精神.身心
安心開學 父母師長要知道的事
下周終於要開學了,如何安心防疫開心上學去?尤其是當兒童和青少年在電視或網路上觀看太多新冠肺炎病毒爆發的新聞,他們可能會因此感到害怕、困惑或焦慮,有些人可能會立刻做出反應,有些人可能會延遲很久才表現出困難面對的跡象。以下的叮嚀與提醒,可以幫助家長、照顧者和老師瞭解莘莘學子們常見的反應,並以有效可行的方式做出回應,也知道何時應尋求支援。對傳染病爆發的可能反應■6至10歲的兒童可能害怕上學,不再和朋友在一起。他們可能難以專注學業,而且在學校整體上表現不佳。■11至19歲的青少年處於發育階段,經歷了許多身體和情感上的變化,因此,他們可能更難應對與聽到和閱讀傳染病爆發新聞有關的焦慮。年齡較大的青少年可能會否認自己和照顧者的反應,他們可能會用「我很好」來回應,或者在沮喪時卻保持沉默。而對疫情的煩惱焦慮,他們可能出現一些身體症狀,有些人可能在家裡或學校好辯爭論,也可能從事危險的行為,如使用酒精或藥物。該如何協助兒童和青少年能夠應對傳染病疫情的爆發,並採取保持情緒和身體健康的措施?首要是確保孩子持續感到有聯繫、關心和被愛。家長、照顧者和老師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並可以通過對話、寫作、繪畫、玩耍和唱歌來讓孩子表達情感。其次則是大人要接受他們的感受,並告訴他們感到悲傷、沮喪或壓力是可以的,而哭泣通常是緩解壓力和悲傷的好方法。嘗試問青少年他們對疫情瞭解多少,以及他們在學校或電視上聽到什麼?試著和他們一起看電視或網路社群媒體上的新聞報導。此外,也要限制看相關報導的時間,以便他們有時間遠離有關疫情的提醒。同時鼓勵他們積極活動,大人可以向兒童和青少年說明疫情可能防疫有成的好結果;兒童可以透過大人用心説明而有更好的情緒應對疫情。另外,值此疫情期間,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應加強自我護理,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健康營養飲食、足夠的睡眠,並運動鍛鍊體能、學會吐納呼吸,可以紓緩身心壓力。
-
2020-02-23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整備不足的焦慮中度過。隨著新加坡、泰國與日本相繼發現社區感染,台灣政府快節奏的防疫策略,即便異音不斷,仍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配合。然而,面對中國境內不容樂觀的疫情,重以兩岸連結千絲萬縷,雖然開工後口罩不缺,我始終抱著社區感染必定發生的心態,戰戰兢兢站在第一線。於是,我決定徵詢過去習慣半個月或一個月來談談並領藥的病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我想開三個月的連續處方箋給你。」多數病人喜出望外,因為進出醫院,就會耗掉一個珍貴的口罩。「洗手比較要緊。還有,口罩不必用過就丟。」問完診等待電腦作業空檔,我開始傳授口罩延命術,無論是兩層穿戴、陽光/紫外線曝曬、甚至電鍋烘烤,都產生很多共鳴,且接受度似乎比要失眠病人睡前不滑手機、不熬夜追劇更高。也有一派樂觀(天真?)的病人反問「沒這麼嚴重吧」,並強調「我相信妳、相信台灣!」這時,在台大醫院經歷過SARS風暴的我會正色告知,儘管沒有人願意染病,可來看診的病人,因為對疫病抱持不同態度------無論是滿不在乎、過度自信、甚至是害怕被歧視而有所遺漏、隱瞞,都可能形成防疫缺口,「所以,這陣子我是抱著隨時會被隔離的心情在工作。萬一我休診,你就靠連續處方箋撐著,三個月後再見。」當然,關心我口罩夠不夠(甚至當作新年伴手禮),叮嚀我多休息的病人亦不在少數。為了長期抗疫,我們一定要好好保重、正常生活。我也開始自我約束,不能為了及時資訊一直待在網路河道,且要明辨慎思,不要被飽含焦慮、甚至暗藏惡意的資訊淹沒。雖不能「馬照跑、舞照跳」、世界趴趴走,牆角的杜鵑依然按時綻放,樹梢的鳥兒一樣婉轉啁啾。我還找了一些應景書,包括SARS期間讀過的小說《瘟疫》,和來不及讀完的《十日談》。打算一面複習卡謬的教誨,用正直對抗病毒與每個人心中的瘟疫;一面隨機翻閱薄伽丘藉由十名因瘟疫躲在佛羅倫斯郊外別墅的男女,為了打發隔離時間,連說十天的一百個荒謬故事。眼看台灣中部已出現社區感染,防疫確定進入持久戰,我的書單也得持續擴充,撐過這場瘟疫。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適應生態環境的產物。人類的疾病雖是一種生物現象,卻往往由文化來定義。人類認知疾病以及預防疾病的知識是該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該文化的基本模式和價值觀。歷經過SARS和COVID-19的台灣,將以何種形式留下印記?或許會出現一部關於口罩的小說,東港燒王船也益發興旺,直追京都祇園祭。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響抗病毒效果?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保濕
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大作戰,中央流行防疫中心宣導影片,多次強調除了口罩,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簡單、經濟且有效的方法,只是市面上的洗手、消毒產品琳瑯滿目,功效是否相同?民眾又該如何選擇?消毒酒精可殺新冠病毒 對腸病毒效果差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醫師林芸合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手部衛生產品,使用最多的為酒精與乾洗手液,主要成分為乙醇(ethyl alcohol)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其作用機轉為破壞細胞膜,讓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對病毒則是作用於外套膜上。所以,像流感病毒為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就有效;但是沒有外套膜的病毒,像腸病毒,用酒精、乾洗手的效果就不好。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的RNA病毒,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依其作用原理是有效的。氯己定抗菌效果持久 但無法殺新冠病毒林芸合說,市售常見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手部抗菌產品的消毒液,用在皮膚消毒的濃度為0.5%~4%,其作用機轉是破壞細胞壁及蛋白質變性,此類產品的優點是可維持持續抗菌的效果。不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報告指出,氯己定已經確定不能消滅新冠病毒。次氯酸藉水解過程 達到消毒效果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次氯酸水的產品,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次氯酸水產品可藉由水解過程轉化成次氯酸(HClO),達到消毒的效果。林芸合提醒,不同成份的產品,用途功能也不同,民眾應依照需求選購,建議可選擇GMP廠商且通過衛福部檢驗核可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另外,有些產品可直接使用,有的需要稀釋再使用,應確實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注意用途及濃度稀釋比例,並且不可任意混搭或添加其他溶液。使用時應避免接觸到人體的眼鼻、口腔黏膜及食物。要提醒的是,次氯酸水暴露於光線下會失去殺菌效果,須以不透光瓶子妥善收藏。也要避免孩童取用誤食,造成危險。Q酒精殺菌,75%效果優於95%?消毒應該使用75%的酒精而非95%,原理為何?又該如何稀釋?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高級感控護理師羅瑞瑜表示,酒精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死亡,但在使用時並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的高濃度酒精雖然可以將細菌的表面蛋白凝固,但只作用於外層,對某些細菌來說,它的內部仍有活性。羅瑞瑜說,一般酒精消毒的有效濃度為60~80%,因此建議民眾若是購買95%酒精,可以用4:1的比例稀釋成75%酒精,也就是4份濃度95%的酒精,相對加入1份量的水稀釋後使用。酒精容易揮發,建議稀釋過的酒精應盡快使用完畢,且酒精易燃,使用和存放都要遠離火源和高溫。洗手濕洗手有效預防交互感染有一說,肥皂洗手比用酒精消毒效果好?聯新國際醫院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正確洗手是使用肥皂或洗手乳,藉由搓揉動作,用水沖洗時將細菌病毒帶走。在沒有水的地方,才會選擇以乾洗手方式洗手。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優點是方便,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部如有明顯髒汙,還是需要用水洗手(濕洗手)才能清潔。桃園市衛生局、聯新國際醫院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衛教資料,正確洗手方法的口訣是「濕搓沖捧擦」5步驟,分解動作是:把手淋濕、手抹肥皂或洗手乳搓洗手心手背至少20秒、再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至於醫療人員的洗手口訣是「內外夾弓大立腕」。Q洗手後可擦乳液嗎?不停洗手,手好乾,擦上乳液會影響抗病毒效果嗎?到底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答案是可以的。羅瑞瑜表示,洗完手會感覺皮膚乾燥,原因是洗手過程會將皮膚上的油脂帶走。洗手之後手是乾淨的,只要乳液是乾淨沒有汙染的,可以使用乳液進行手部保養,以紓緩皮膚乾裂。如果洗手是為了要料理接觸食物或是塗敷藥膏,建議做完之後再擦乳液。正確洗手方式每個動作至少搓5次,左右手交換。1.按壓洗手乳2.內:掌心對掌心搓揉3.外:掌心搓揉手背4.夾:指縫間搓揉5.弓:指背向著掌心搓揉6.大:大拇指做輪狀搓揉7.立:指尖對掌心搓揉8.腕:完畢或可加強手腕搓揉9.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10.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壞習慣趕快戒!5大NG習慣最易招惹細菌、病毒上身
病毒的種類五花八門,且每一種病毒解鎖人體蛋白質的方式不一,因此即使已經有抗病毒藥物研發,卻沒辦法像抗生素一樣,以一擋百,樣樣適用。新冠病毒 比SARS更適應人體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冠狀病毒是因為病毒的外型猶如皇冠而稱之。已知的冠狀病毒分為四大類,其中一類的冠狀病毒中,被發現有七種可以感染人體,包含17年前的SARS冠狀病毒,以及此次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賴明詔解釋,所有病毒都是一把鎖,新冠肺炎病毒與SARS病毒系出同門,因此他們解鎖蛋白質的鑰匙也是極為相似,而綁架的蛋白質都是「ACE2」,至於為何都綁架同一個蛋白質,則不得而知,賴明詔僅說「應該只是個偶然」。不過,新冠肺炎的病毒,比SARS病毒演化得還好,更適應人體,傳播功力比SARS還強,不過致死率仍是SARS勝出為10%,新冠肺炎為2%。接觸其他物種 突變能力變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原先的宿主是在蝙蝠體內。賴明詔表示,病毒必須有宿主才能存活,宿主只要是「生物體」,病毒就有機會可以解鎖蛋白質。蝙蝠也是一種生物,本來就是病毒寄宿的對象之一,只是病毒在單一物種的體內生存,並不會突變,只有接觸到其他物種的細胞時才會變得愈來愈強。賴明詔表示,目前無法確定新冠肺炎的病毒原先宿主為何,只能猜測可能是蝙蝠,蝙蝠如何傳播到人體,目前也沒有答案,僅能確定的是新冠肺炎病毒接觸人體後,相當適應人體的環境,解鎖速度快,並突變成可以待在人體內的一種病毒。病毒仰賴宿主 存活時間不同陳立遠表示,病毒與細菌不同,病毒需要宿主,因此多存在於生物體內,透過不同的傳染途徑傳播給下一個人。常見的途徑有飛沫傳染、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等,透過黏膜組織等再侵犯人體。當病毒待在沒有宿主的環境中,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消失,因此,環境消毒對於對抗病毒意義不大,只要讓該環境淨空一段時間,通風良好,多數的病毒會自然消失。不過也有些例外,像是腸病毒即使沒有宿主,仍可在室溫下存活幾天,攝氏4℃的環境甚至可以存活超過一周以上。高溫殺病毒 須達50℃以上賴明詔說,多數的病毒,只要在攝氏50℃以上的環境,幾乎會消失殆盡。消滅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高溫殺病毒,並透過徹底的清潔,降低病毒附著在人體或是周邊物品上。至於天氣熱就能殺死冠狀病毒的說法,賴明詔說,天氣再怎麼熱也不可能超過攝氏50℃,天熱讓疫情趨緩的說法並不是全然錯誤,但前提不是氣溫殺死病毒,而是人與人之間不會為了要「取暖」擠在同一空間中,降低與人之間接觸,以及因流汗勤洗澡、更換衣物都是疫情趨緩的原因。可獨立存活 細菌更難對付細菌藏身的環境五花八門,手機、馬桶蓋都能見到,陳立遠說,細菌無須宿主也能生存,每20分鐘就能繁殖一代,即使沒有宿主,在環境中活好幾個月都有可能。有些適應環境強的細菌,還可能會運用很厚的芽孢,像穿上大衣一樣,把自身包裹起來,抵禦外在環境。最簡易的殺菌方法是透過煮沸法,加熱到攝氏100℃,煮五分鐘就能達到殺菌效果,或是使用抑菌產品,都能初步抵禦細菌。但他也強調,細菌種類多元,有些細菌適應環境不同,得採不同方法因應。不過,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對於肥皂、洗手乳等幾乎沒有防禦能力,陳立遠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把免疫力養起來,才有辦法好好對抗外敵。常見壞習慣1. 摸東摸西後,挖鼻孔、揉眼睛。2. 手機、鍵盤從未用酒精擦拭,使用完忘記洗手。3. 未洗手就吃東西。4. 留指甲藏汙納垢。5. 未洗手就戴隱形眼鏡。資料來源╱北醫附醫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陳立遠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全家中獎 醫師教你如何防範病毒入侵和互相傳染
當家中有人得感冒、流感、腸病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常常是「一人中獎、全家同行」。醫師指出,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做好環境消毒,才是避免互相傳染的最好方法。1.病人與家人 至少保持2公尺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凱音表示,當家中有人罹患傳染性疾病時,應讓病人生活在單獨的房間。病人離開房間活動,也須戴口罩,與其他人保持2公尺以上的距離,在痊癒前盡量減少外出。2.用肥皂勤洗手 尤其飯前廁後共同生活的家人要注意手部衛生、勤洗手,不管是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都很容易沉積在環境裡,手上容易因觸摸而沾到病毒,若又摸了口、鼻就會讓病毒進到體內。吃飯前、上廁所後,是一般民眾最容易忽略而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的時機,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光是清水無法有效殺死病毒。3.衣物不需分開洗 但清潔劑要放夠張凱音指出,病毒其實很不耐清潔劑、漂白水及一般的肥皂,家中清洗衣物時,不需要特別將病人的衣物分開洗,但要注意洗衣劑放的量一定要足夠,也可以再用漂白水浸泡,確保病毒被殺死。病人用過沾有體液的衛生紙要密封處理,或丟馬桶沖掉,若直接丟垃圾桶的話,垃圾桶必須有蓋子。4.漂白水稀釋 消毒家中大小物家中也需要定期消毒,張凱音表示,漂白水是一種强而有效的居家消毒劑,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民眾使用漂白水時應小心處理。● 將漂白水以1比100的比例稀釋自製消毒水,擦拭表面看起來無特別髒汙的家具、地板等,若有重度髒汙,如沾到病人體液,則可以1比10的比例稀釋漂白水後使用。● 使用漂白水或清潔劑擦拭消毒時,不用將抹布完全擰乾,讓漂白水停留半分鐘到1分鐘,才能有效殺毒。若擔心家具表面有漂白水殘留,可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稀釋過後的漂白水最好在一天內用完。● 漂白水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稀釋或使用漂白水時要開窗,使空氣流通。● 漂白水對皮膚有刺激性,稀釋後仍不可用來清潔手部,只適用於環境及物品清潔消毒。● 家具沙發、木地板等有專用清潔劑,也可直接按照說明使用,大部分的清潔劑都可有效殺死病毒。張凱音說明,酒精與漂白水都可用來消毒,但因酒精可存放較久,味道也比較淡,且容易攜帶,因此民眾才會搶購,事實上,漂白水才是民眾最容易取得的消毒水,她也強調,比起消毒,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害怕社區傳染開放空間多安全 最怕亂摸又不洗手假使鄰里有居家隔離者,該如何自我保護?張凱音表示,只要少碰眼、鼻、口等部位,多洗手將病毒殺死就不會再傳染。病毒傳染的途徑最有可能是接觸、飛沫,因此社區大樓的電梯、樓梯等公共空間只要定期消毒,就不必過於擔心。有些家長會帶孩子到社區的庭園或附近公園等公共空間玩耍,不需要特別戴口罩,因為是開放空間,空氣流通的狀況下,病人的口沫一下就被吹散,病毒濃度低。但是這些病毒會沉積在環境中,反而是小朋友摸來摸去比較危險,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定期消毒,生病就盡量不要外出,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對於過去曾有隔離者被電話怒罵、潑漆、被鄰里仇恨的事件,張凱音強調,居家檢疫或隔離的民眾其實都是健康的人,並不是病人。居家隔離只是希望他們在有可能發病這段期間不要外出,且居家隔離才能確保沒有傳播的機會。民眾該擔心的反而是平常生活動線,可能有別的病人造成的感染風險。因此,對於隔離者,民眾不需要過於恐慌或歧視,否則可能會造成越多人選擇隱匿不報。
-
2020-02-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對消毒酒精過敏怎麼辦?加入一個東西緩解症狀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民眾人心惶惶,慢性病患者回診、領取連續處方箋,或民眾前往醫院就診、陪同家人看病,除戴口罩預防感染外,院方設置乾洗手區提供民眾多一層防護;但是,乾洗手使用時機及自己適合使用?對於乾洗手會皮膚過敏民眾,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及如何自製洗手液等,也是一般民眾關切的議題。 彰基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組長賴惠雯表示,一般民眾進到醫院的執行手部衛生是很重要的,最主要的洗手時機就是進醫院前和離開醫院後,探病前後也要執行酒精性乾洗手的手部衛生。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林昭仁醫師進一步指出,出門在外沒有辦法有方便的濕洗手,要注意洗手的幾個時機,譬如來醫院接觸到生病的人之前、回家後,我們最好都要洗手,吃飯之前或上完廁所之後也最好洗手。這段非常時機,也建議還是不要親小朋友,口沫還是帶有病毒。 目前坊間流行一些自製乾洗手液的方法,重點在酒精濃度,最好是75%,以達到最好殺菌效果,有些市售藥用酒精濃度高達90%,殺菌效果反而不好。對酒精過敏的人,在自製乾洗手液時加入乳液,可以減少過敏的情形。 林昭仁醫師表示,WHO建議乾洗手仍然不能取代濕洗手,不管乾洗手、濕洗手,最重要的是搓揉的動作。濕洗手搓揉之後,把細菌沖掉。乾洗手的部分,搓揉要長達20秒才能有破壞病毒的效果;也同時建議我們以拱手代替握手比較合適。延伸閱讀: 打掃用錯姿勢痠痛上身! 冷敷、熱敷時機一次搞清楚 富貴手碰到水就痛! 養成3個習慣不怕洗到破皮流血
-
2020-02-22 新聞.健康知識+
氰化物可殺死新冠肺炎病毒?專家:會殺死自己吧!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有網友在社群網站傳播服用劇毒氰化物可以殺死武漢肺炎病毒的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20年2月8日發出聲明嚴斥此為謠言,並呼籲民眾切勿相信,也勿隨意轉發來路不明訊息,以免觸法。「恩,有杏仁味!」漫畫《名偵探柯南》中如果有人莫名地突然死掉時,柯南總是會推論認為原因只有一個:「氰化鉀」!但近日卻有網友在社群網站散布「氰化物可殺死武漢肺炎病毒跟預防染病 中國人快點服用….」等言論,無論這是「反串」還是「諷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簡稱指揮中心)2020年2月8日發出聲明嚴斥此為謠言,氰化物屬劇毒,若有人誤信該言論而服用,將危害自身或他人健康,且新型冠狀病毒具外套膜,使用酒精、漂白水就很容易有效消毒,勿聽信偏方。根據國家環境毒物中心的資料指出,氰化物(Cyanide)常和其他化學物質合成化合物,簡單氰化合物的例子有氰化氫、氰化鈉和氰化鉀。氰化氫是一種無色,帶有淡淡苦杏仁味的氣體;氰化鈉和氰化鉀兩者也都是會於潮濕的空氣中散發苦杏仁味的白色固狀晶體。氰化物和氫化氫常用以電鍍、冶煉、製造有機化合物和塑膠品、製成相片、薰蒸船隻以達到滅疫效果,同時也會用在一些採礦的過程。指揮中心指出,氰化物會傷大腦、心臟,導致意識不清,抽筋、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請民眾收到來路不明的防疫資訊或偏方勿輕易相信或嘗試,以確保自身及他人安全,呼籲民眾切勿相信,也勿隨意轉發來路不明訊息,以免觸法。對於網路關於疫情的相關消息,可以點選以下連結查證:.疾病管制署新聞專區.疾病管制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QA.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Cofacts 真的假的:LINE id搜尋@cofacts.LINE官方訊息查證延伸閱讀:▶武漢肺炎病毒其實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生化武器?▶預防「武漢肺炎」不用搶買酒精!漂白水、異丙醇都是消毒好幫手!▶板藍根、白醋丶金銀花都比不上一只口罩!武漢肺炎防疫莫重蹈SARS搶購防疫秘方的覆轍!▶吃維他命C、喝大蒜水和紅茶就能抗武漢肺炎?防疫勿聽信偏方!(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解禁?新冠肺炎11個謠言破解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網路上也出現許多真真假假的謠言,陸媒《科普中國》整理了幾個網路的謠言,一一查證破解。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多數中國省份解除限制近日,網上流傳“鐘南山院士有望初步對各地解除限製作預測”,其中提及:3月10日到25日前後,大多數省份將解除限制,4月15日前後湖北也將解除限制。事實上,鐘南山院士真的沒這麼說過,現階段中國各省(市)依然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湖北等重點疫區暫停長途客運和市區公共交通,具體恢復時間,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屬地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告知公眾。在2月17日下午一次遠程視頻會診中,鐘南山認為,根據模型預計,2月中下旬全國病例數將達到峰值,但並不意味著達到峰值後馬上下降,目前是否已經達到峰值還不確定,仍需再觀察幾天。全國應該是4月底,這個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量。這裡雖然有2月、4月兩個時間點,但只是對疫情發展“非常粗略的估量”,並非是網傳預測“各地解除限制”,也不是正式的全國性疫情通報。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還不戴口罩?謠言: 2月10日,武漢同濟醫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後,網絡上開始流傳一段“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視頻中的鐘南山院士和身邊的多名醫護人員都沒有戴口罩。真相:這段視頻其實是2016年10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大家》欄目播出的鐘南山院士紀錄片的片段。當時,鐘南山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人。在林正斌教授去世後,這段視頻被剪裁出來,被當作鐘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流傳開來,被很多網友信以為真。鴕鳥蛋抗體口罩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在一則流傳於朋友圈的視頻片段中,日本某研究機構人員向記者宣稱找到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終極秘笈——來自於鴕鳥蛋的抗體。研究人員稱將會把這種抗體製作成過濾層並置入防護口罩中,從而起到徹底殺滅病毒,完全阻斷感染可能性的效果。真相:從初衷上來看,這個想法當然是非常好的。不過,類似的技術並非什麼高新科技,提取自鴕鳥蛋的抗體也很大程度上屬於商業噱頭。防護用口罩的主要材質是各種類型的無紡布。這類材料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纖維,原料來自於化工工業,具有一定水平工業能力的國家都可以自產。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對任何一種主動抗菌式口罩的有效性作出過肯定。市場上也尚未見到能夠有效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產品問世。衣服上噴酒精後點煙,連人帶車爆炸?謠言: 2月19日晚,網上流傳一段火災現場視頻,並聲稱起火原因係上海金山漕涇一女子在丈夫衣服上噴了酒精,男子上車點燃香煙連人帶車爆炸。真相:經查,網傳信息不實。該起火災事故系2月19日下午金山漕涇鎮護塘村一處簡易棚著火。接報後,公安、消防迅速到場將火撲滅,過火面積約10平方米,現場無人傷亡,具體起火原因在進一步核查中。病毒專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謠言:網上流傳“新型冠狀病毒專門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這一消息。真相:病毒不會表現出某種種族偏好。新冠病毒可能感染的是免疫力低下且近距離接觸過患者的人。病毒在不同人種之間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異,但不存在只在某一特定人種之間傳播的病毒。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中國人或亞裔人種更易感染此次新冠病毒,只是這次疫情原發地在中國。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謠言:有網友稱,蜜蜂分泌出的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真相:蜂毒是由蜜蜂蜇針排出的一種生物毒素,其中含有肽類、酶類和組織胺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神經毒性和血液毒性。但目前並未發現有任何數據支持蜂毒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更糟糕的是,蜂毒是危險的過敏原,蜂螫傷所致蜂毒過敏的發生率僅次於藥源性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致命。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坦陳交易內幕?謠言:近日,一篇“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文”在網絡上流傳,一位名叫“徐翠芹”的水產商人自曝“黑幕”,在文章中稱自己做了18年的水產生意,只知道損人利己,做了很多對不起大眾的事情。真相:又是一個“炒冷飯”的謠言。2018年就有署名為“福州倉山人鄭國強”的文章流傳,除了撰寫人和地名不同外,其他內容一模一樣。此外,流傳文章標題雖然寫著“華南海鮮市場”,但是內文和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味無關,而是在爆料甲魚、大閘蟹、小龍蝦等水產品的內幕,標題和文章內容不符。而爆料的這些“水產品內幕”,也缺乏科學根據。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謠言:一則關於女子戴著手銬指認現場的視頻在網上發布,並且配文稱:“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真相:“平安羅甸”在稿件中稱,2月11日11時許,該縣龍坪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在河濱新區疫情防控卡點鬧事(並非因為不戴口罩),接到報警後巡特警趕到現場,將鬧事人員黃某移交龍坪派出所辦理,經過派出所民警的批評教育,黃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交代了違法行為。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謠言:在網上流傳著“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的說法,引起熱烈討論。真相:芝麻油是普通的植物油,它的應用主要是在烹飪上。而這種植物油,從目前的研究上來看,並不能殺死新冠肺炎病毒。過度消毒將嚴重污染地下水?謠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人都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對居家環境或衣物等進行消毒。有人認為,過度消毒產生的大量消毒劑將嚴重污染地下水。真相: 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主要靠次氯酸的強氧化性來殺滅微生物,目前公共區域基本上也是使用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自來水和市鎮生活污水的傳統消毒工藝就是用含氯製劑來消毒,即使是過量使用消毒劑,對地表水的影響不大,但對土壤和植被影響相對較大。長期使用消毒劑對健康也會有影響。曬太陽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網上有傳言說紫外線能殺菌,可以幫助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由於太陽光中有紫外線,只要出門曬曬太陽就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真相: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新型冠狀病毒對熱較敏感,超過56℃度且維持在30分鐘的條件下,可以將其殺死,但這必須是在溫度和時間同時滿足才行。雖然我們可以滿足曬太陽時間維持在30分鐘以上,但太陽照射在我們身上的溫度卻達不到56℃,同時日照紫外線的強度也不能達到紫外線燈的強度。即便是體表溫度和紫外線強度能達到,也很難把身體裡的病毒都殺死。本文摘自搜狐網《科普中國》
-
2020-02-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校園防疫首重勤洗手 兒科醫師宣導洗手七字訣
中小學下周開學,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說,學童最基本的防疫措施是落實「用肥皂或清潔用品勤洗手」,更重要的是「正確洗手」,除了大眾熟悉的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外,「搓」的部分還有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提醒學童掌握正確洗手方法。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今天邀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行聯合記者會,雙方2月25日起,將在全國60餘所學校辦理衛教宣導,讓學校的教職員工及學生落實正確的防疫措施。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主任王采芷也出席記者會,說明如何進行教室內部空間及學童常接觸物品的清潔消毒。他說,教室內要開窗保持空氣對流,每天至少一次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消毒門把、電燈開關及桌面椅面等,還有樓梯把手、水龍頭及遊樂設施等學生常接觸的公共空間都要定期消毒,才能減少感染機會。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江伯倫說,防疫期間雖然有一些生活的不便,但唯有全民共同落實防疫工作,才能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教育部已經拍攝衛教宣導影片,向教育人員及學生示範、宣導正確防疫觀念及衛生教育,開學前將提供衛教宣導影片的連結網址。林騰蛟也表示,寒假延長期間,行政院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協助各級學校做好防疫準備工作,由教育部統籌整備學校防疫物資,已陸續配送額溫槍2.5萬支、酒精8.4 萬公升及防疫備用口罩645萬片,到各縣市指定的服務據點,提供各級學校、公私立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及部屬館所等領取備用。林騰蛟說,教育部也與環保署合作,由各地方環保局負責全國4000所高中以下學校、公立幼兒園周邊的公共空間設施消毒作業,包括川堂、洗手台、廁所、溜滑梯遊樂設施等,預計2月23日前可以全數消毒完畢。
-
2020-02-21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要擔心重金屬或寄生蟲嗎?營養師推薦最佳烹飪方式
一:應該多吃魚嗎?應該,魚肉很有營養,但很多人吃得不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週吃魚280-525克。而根據2010-2012年的全國膳食調查,平均國人每天的魚肉攝入量僅20克出頭,算下來一周連200克都達不到。所以一般會建議有機會就多吃點魚。魚肉的營養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較低的脂肪,熱量不太高,其中還含有較多的B群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對於許多人群都很有意義。我經常提醒大家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特別是在冬天和春天。日常天然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而一塊85克左右的鮭魚中就有400IU的維生素D,所以吃魚是一種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法。而且有研究顯示,經常吃魚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如果平均每天多吃20克左右的魚肉,心力衰竭的風險可以降低6%,不要覺得6%這個數字好像很低,雖然落在一個人身上,影響是不大,但是考慮到很多的食品,包括諸多膳食補充劑都達不到這麼顯著的效果,橫向比較吃魚還是很值得的。特別是對於減肥的人群,魚肉中蛋白質是優質蛋白,又有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Ω-3系脂肪酸,有利於調節脂肪酸的平衡,是很好的食材。小朋友也要多吃魚哦! 二:注意哪些風險?寄生蟲風險很多水產中都有一定的寄生蟲,需要小心。好在只要你吃的是熟透的魚類,就不需要擔心寄生蟲了。另外如果你買的是經過規範深度冷凍的鮭魚等海魚,其中寄生蟲也可以有效的殺滅,反而比鮮魚安全。 重金屬風險還要考慮一下重金屬的問題。比如說像我最愛吃的舟山帶魚,因為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其中的汞含量相對於其它的海魚會高很多。類似的道理,凡是大型肉食型的魚類,其中的重金屬都會比較高,建議大家對於帶魚、白鯧魚、金線魚、馬鮫魚、黃尾魚、鮎魚都應適當限制。“未知”風險這個未知主要指野生、來路不明、不清楚品種的魚帶來的風險。野生魚和小攤小販上售賣的一些來路不明的魚,都很有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為你也不清楚它的生長環境,有沒有被污染,還是去正規渠道購買相對有保障些。 三:淡水與深海,養殖與野生上面說到重金屬,很多朋友會想是不是深海魚會更好?不能這樣簡單做判斷。考慮到重金屬含量的問題,旗魚、鯊魚(包括魚翅)、馬林魚、深海鱸魚、石斑魚、裸蓋魚最好都別吃了。沙丁魚、羅非魚、鮭魚、比目魚倒是比較安全,可以適量食用。 人工養殖雖然不能排除農藥獸藥的影響,但是安全性往往還是比較好一點的。畢竟農業發展本身在改造自然,養殖的魚苗經過了篩選,產量也比較穩定,捕撈的時間更加科學,魚也會比較肥,捕撈的過程中對於魚的傷害也會比較小,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野生魚就一定會比養殖魚要好。其實挑選有良心的供貨商比你學習如何挑選魚更重要。另外冷凍食材很多時候也很好,安全、營養破壞小,但要會注意包裝是否有破損。如果是凍過的,我會看有沒有結出比較大的冰晶。有的話,說明可能是化凍之後重新凍上的,最好就不要買了。但如果是規範冷凍、包裝完好,也沒有冰晶的情況下,哪怕超出一點保質期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四:加工時注意什麼? 加工衛生加工魚的過程中要認真清洗,不要把污水沾染到餐具或者切熟食的砧板上,注意生熟分開,保持衛生,餐具最好也可以高溫清潔。保留更多營養最後再來說一下烹調方法,油炸是好吃,但這是最不推薦的,首先會攝入大量的烹調油,而且烹調油在高溫下也容易產生較多的過氧化物,甚至是致癌物。油炸的過程中,溫度比較高,很多魚肉中本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會被氧化破壞,因此不推薦。相比之下,烤魚反而可能讓維生素、礦物質保留的比較多,但同樣在高溫下容易破壞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推薦的還是清蒸或者煮湯。清蒸的優點首先烹調油用的很少,而且高溫也可以起到有效殺菌的作用,鮮味物質保留的也比較多,水煮溫度更容易控制,缺點是水溶性的營養素可能流失到湯中。不過無論如何也比吃鹹魚之類的要強。中國式鹹魚和黃麴毒素酒精飲料苯並芘等等,都屬於1類致癌物。為了健康,還是應當盡量少攝入。原文:顧中一微博
-
2020-02-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超過38℃發燒了!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另一則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如痛風、免疫風濕疾病、癌症等。這些感染源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調高,於是身體就會開始發燒了! 醫師通常會將38℃定義為發燒,是指耳溫或肛溫達38℃,而口溫37.5℃、腋溫37℃以上亦可能是發燒了。人體許多部位皆可測得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中心體溫,但因為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耳溫,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而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如衣物多寡、剛喝過水,都會影響到;耳溫槍則因操作方便、迅速且準確,所以普遍成為居家測量體溫的工具。 耳溫槍主要以紅外線測量耳膜的溫度,因為耳膜的位置接接下視丘,也就是體溫調節中樞,且與頸動脈的血流相通,所以耳溫可說相當於人體的中心體溫,但是人體的耳道是彎曲的,使用於3歲以下的幼兒時,要把耳朵向下向後拉,3歲以上的孩童應把耳朵向上向後拉,所測得的溫度較準確。 台北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郭建峯表示,一般感冒也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保持良好免疫力即可,但如果發燒造成身體愈來愈不舒服,變得虛弱、開始打寒顫、意識不清,就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因此建議就醫治療,投予抗生素以縮短病程。 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當病患燒到38.5℃以上,且因伴隨的頭痛、肌肉痠痛、疲累而無法忍受時,就可考慮服用退燒劑,來減輕不適。 普拿疼、阿司匹靈、非類固醇解熱鎮痛劑都是常見的退燒藥物,但21歲以下禁止使用阿司匹靈。退燒藥主要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大腦體溫中樞所設定的溫度能暫時降低,並刺激血管擴張,以達到發汗來幫助體表降溫的效果。經由以上的藥物,體溫多會暫時性的下降,但可能藥效消失後,體溫又會恢復高溫,這是因為致病源尚未解除,服用退燒藥只是治標不治本,讓身體感覺舒服一點的症狀治療藥物。 退燒藥物應依醫囑使用,不可自行將劑量增加或多服幾次,否則超過安全劑量可能出現傷肝、傷腎及失溫的情形,使用過量的退燒藥會讓病患的中心體溫過低,反而會刺激大腦更積極地產熱,導致全身發冷、顫抖,此時應再加強保暖並補充水分。 另外,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永綺提醒,即使服用退燒藥仍可能無法降至正常體溫,這也是正常的,通常使用退燒藥2小時後,可讓體溫降低1℃左右,發燒處置不以快速降溫為原則,只要維持在38℃左右就可以。但在給予病患足夠藥量的退燒藥後,體溫仍無法下降時,可以用物理性的方法輔助降溫,但建議是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再進行。 溫水拭浴是常用的降溫法,用毛巾沾37℃的溫水擦拭身體,可讓皮表的血管擴張,將體表溫度散去。因為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所以用此法的效果較好;不過,禁止用冷水或酒精拭浴,此種方法會讓體表快速降溫,反應太過劇烈反而可能造成抽搐,讓病患更不舒服。 泡溫水澡也是同樣的原理,但要注意水溫需維持在38℃~40℃左右另外,建議不要對無表達能力的幼兒使用冰枕、退熱貼,以免造成局部過冷或體溫過低。  陳永綺提醒,身體藉由發燒來提醒我們「有狀況了」,只要處置得宜,記錄發燒的程度、觀察合併症狀是否加劇,若沒有失能狀況出現,其實不需太過緊張,重點是在找出發燒的原因為何,才是看待發燒、治癒疾病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 分3階段處置才能加速康復 
-
2020-02-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延至25日。但日前國內出現首例死亡個案,各級學校如臨大敵,紛紛討論進校前應量體溫。但體溫怎麼量?幾度算發燒?各校定義和作法不盡相同。直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額溫槍量測的是皮膚表面溫度,以37.5度為發燒標準,若為耳溫槍,則為38度。發燒是人體設計出來抵抗感染的免疫機制,藉著提高體內溫度,讓細菌病毒繁殖力降低,並增加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對抗疾病,因此也是許多疾病重要的癥兆之一。●5種測量方式 這2種最佳現在小朋友若因燒求醫,多是量耳溫,甚至額溫,但不少五六年級生幼時有量肛溫的經驗,記得當時年紀小,醫師叔叔或護士阿姨拿出溫度計,再來脫褲子,就以為要被打針,在診間哇哇大哭起來。其實,人體可以量體溫的部位很多,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依現行測量溫度的體溫計種類與方式,至少包含耳溫、額溫、口溫、腋溫、肛溫。一般來說,額溫、口溫、腋溫較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偏低;肛溫則是身體內部的溫度,耳溫槍對準耳膜測溫,測得的溫度也接近體內中心溫度,這兩者可優先選擇。●額溫-易受環境干擾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頭部和軀幹是中心體溫,四肢體溫相對低;林應然說,額溫因距離、環境或人體因素,恐高估或低估體溫。他舉例,若額溫槍距受測者前額太遠、在溫度高的場所、民眾剛曬太陽或戶外回來等,都可能改變量測結果。●腋溫-太過耗時腋溫也有類似情形,林應然說,腋溫需在腋下夾住來量測,若角度較偏,可能改變量測結果,且需夾五分鐘,在臨床工作忙碌時,或學校需要短時間大量為許多學生量測時,太過耗時。●口溫-易咬斷有風險過去臨床常用水銀口溫計測量溫度,但同樣也需要口含一段時間,且對於意識不清或無法配合者,體溫計也容易被咬斷,水銀溢出,造成風險。●肛溫-最準但也有風險肛溫雖是最接近人體內部真正溫度,但多用於量測嬰幼兒體溫,且肛溫計同樣因內含水銀,若意外破裂會導致水銀中毒,此外回收時也有環境汙染考量,目前醫療院所多已不再使用。●耳溫-準度次佳卻快速林應然說,準確度僅次於肛溫的就是耳溫,他最建議以耳溫槍量測體溫。臨床上,醫療院所也大都以耳溫槍量測,建議學校單位在額溫槍外可多準備一支耳溫槍,以便學生有發燒疑慮時多重確認。學校對學生測量溫度時,若使用耳溫槍,發燒標準標準為38度,額溫槍則是37.5度。並以耳溫槍量測最適合、準確度高,且臨床上醫療院所也大都以耳溫槍量測。在量測方式上,耳溫槍在耳朵裡的角度必須正確,角度勿過斜、對準耳洞正對耳膜;另量測時若耳垢過多應先清理,以免干擾測量;而耳溫槍也需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每回可量兩次,並以較高溫度為準。●耳套不足時 可用酒精消毒不過,學校學生多,目前不太可能為了量耳溫而準備大量耳套,林應然建議,可先以額溫槍量測,並多準備一支耳溫槍備用,若耳套不足時,可採酒精消毒乾掉後再量測,就不會有浪費問題。
-
2020-02-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吃外食安全? 網曝「防疫漏洞」非餐具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台灣確診達24例,死亡1人,造成民眾人心惶惶,有網友好奇詢問,隨著疫情升溫,使用店家提供的碗盤是不是很危險,問題一出,網友認為最骯髒的地方其實並不是餐具,而是大眾密集接觸的門把。原PO在PTT發文表示,台灣外食人口越來越多,但很多小吃店、餐廳因工作忙碌,有時碗盤只簡單用洗碗精刷洗,便直接沖水晾乾,沒有用烘碗機消毒,這樣能殺死病菌嗎?萬一病毒殘留在碗盤上,會不會下一個使用的人就中鏢?貼文一出,網友留言回應,「自助餐很多都開放自己夾,大家又愛說話,口水直接飛去菜裡」、「不敢去自助餐」、「最近外食都改吃7-11」、「不用說桌子一定沒用酒精消毒」,但也有人指出「門把」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防疫漏洞,「最恐怖的是…門把,大家沒洗手就觸摸,根本不曉得上一秒有沒有打噴嚏,很容易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除了門把容易忽視外,電梯按鈕也是風險較高的地方,應改用「指節」、「指甲」甚至「手肘」去按,有些人會拿一些輔具工具,無論如何事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才能有效預防感染,保護自我健康。
-
2020-02-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用鑰匙按電梯較衛生?小心讓病毒更擴散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截至20日台灣目前已有24起病例,民眾出入公共場合時要注意不要用手觸摸眼口鼻,以免造成感染。日前一名女網友分享因為害怕用手指按電梯會有細菌,所以都用鑰匙,對此醫生則已多次宣導,此方法恐讓病毒擴散。昨(19)日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現在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怕用手指按電梯會有病毒、細菌,所以現在都用鑰匙按電梯。文章一出立刻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按電梯的方法,「我是一直都習慣用食指關節,類似敲門的手勢」、「隨身攜帶酒精,按完噴一下就好」、「我是教孩子墊著衛生紙按,到了目的地再洗手」、「我都爬樓梯」。也有不少人批評用鑰匙按電梯可能會破壞電梯按鈕,而且這麼做也只是讓病毒沾在鑰匙上而不是手上,也有網友提到「看到這種就想翻白眼,鑰匙按完要丟掉嗎,還是拿去洗?」、「這樣按鍵會壞掉…」、「這樣是要把病毒帶回家?你會洗手!但你會洗鑰匙嗎?」、「這樣按,按鍵很快就掛了」、「最後發現鑰匙比馬桶還髒」。事實上使用尖銳的物品按電梯,不僅會破壞按鍵,如果鑰匙的尖端沾染了病毒放進口袋後又摸來摸去,反而會讓病毒更容易擴散。重症醫師陳志金則分享三個小撇步提到,第一,洗完手的擦手紙留下來按電梯,出電梯後再丟掉;第二,與其用鑰匙不如用筆尖,使用伸縮的原子筆,按完電梯再把筆尖縮回去,就不會再接觸到;第三,走樓梯!既不會接觸到電梯按鍵,又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
-
2020-02-20 新聞.健康知識+
得脂肪肝別慌!堅持2點讓脂肪自然減少甚至消失
我們經常說的脂肪肝,其實就是在肝部堆積了太多的脂肪,肝臟負擔太重引發的炎症問題,很多時候身體就會有不適。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問了,肝臟的脂肪是怎樣堆積出來的呢?多半都是它自己製造出來的,如果經常攝入高熱量的食物,肝臟合成的脂肪就非常多,它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過多的脂肪是分解不完的,也不能及時的運出體外,就會堆積在肝臟,也就是我們說的脂肪肝。脂肪肝也是分為很多種的,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肥胖型的脂肪肝和酒精型的脂肪肝。如果被檢查出患有脂肪肝也不用怕,只要我們在飲食上堅持這兩件事情,相信用不了多久的時間,肝臟多餘的脂肪就會慢慢的消失的。這兩類脂肪肝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由於身體攝入的熱量太多了,肝臟分解的脂肪太多形成的積累。而不同的是肥胖性的脂肪肝是由於攝入太多的油水和主食產生的,而酒精性的脂肪肝是由於攝入太多的酒精造成的。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都可以用這兩種方法進行消除。第一、減少熱量攝入從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尤其是表現在飲食上面,餐桌上多了很多的肉製品,像紅燒肉、油炸食品、火鍋等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吃起來就不想停。而這類食物含有的熱量是最多的,如果我們想要減少脂肪的攝入,就要遠離這些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水果和蔬菜,不在外面吃飯,多在家做飯,同時還要注意烹飪方法,炒菜的時候少放油,少吃火鍋,少吃一些精細化的食物,做到粗糧為主,清淡飲食最健康了。第二、養護肝臟健康我們最害怕的就是肝臟的脂肪堆積引起肝部發生病變,出現炎症就不好了。在生活中有三種食物可以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首先就是帶顏色的蔬菜,能夠緩解肝臟的自由基,它對肝臟的損害是最嚴重的,蔬菜中含有高度活性的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肝臟,不妨多吃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對肝臟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營養物質,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含有這些物質的食物和水果。通過上面這兩點的總結,讓我們清楚的知道了影響肝臟健康的就是脂肪的堆積。想要緩解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的食物,減少身體對熱量的攝入。還要通過飲食起到養肝和護肝的作用,用不了多久,肝臟的脂肪就會消失不見的。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20-02-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重養肝!多吃2類食物膽、眼睛都幫你顧到
《黃帝內經》中寫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由此可知,春季養生應保健體內的陽氣,讓陽氣處於不間斷、持續旺盛的狀態。傳統中醫注重五行,而春季是草木繁榮、百花齊放之時節,對應五行中的「木」,而五臟中的「肝」又對應「木」,因此才會說:「春季宜養肝」。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肝臟具有藏血的功能,當失血過多或是女性經期的時候,都容易導致氣血不足,進而連帶造成肝血的不足。一旦肝血不足時,就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肝臟,導致肝臟功能受到損害,就容易出現眼睛痠澀、眼花,女性生理期發生紊亂等情形,因此,在春天的時候,除了養肝之外,補血也是養生的一大重點。 春天對應中醫五色中的「青」色,綜合而論,青色能夠促進肝氣循環與人體的代謝作用,有益於肝臟的排毒、消除身體的疲勞,還有明目、保健視神經以及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青色對應的味覺是「酸」味,春季養肝應該多吃些青色且帶有酸味的食物,包括奇異果、檸檬、番石榴、白醋、綠豆、毛豆、大黃瓜、小黃瓜、竹筍、花椰菜、菠菜、芹菜、海帶等,能夠照顧肝、膽及眼睛等部位。 以中醫書《本草推陳》的紀錄指出,芹菜主治肝陽頭暈、面紅目赤等症狀。從營養學中也可以知道,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與鈉、鉀等礦物質。有平肝清熱、發汗解熱以及降血壓的效果,不過因為芹菜含有高鈉,平均1根芹菜,就含有35mg的鈉,因此,高血壓患者,不宜食用過多。 而中醫藥學中指出,牡蠣入肝腎兩經,有滋陰補血、消除煩悶以及解除失眠的效果。陳潮宗表示,牡蠣富含ω-3脂肪酸、EPA及DHA,不但能降低壞的膽固醇含量,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但是生吃牡蠣容易遭受到細菌感染,因此,建議連同適量的薑、醋等調味料一同吃下肚,達到殺菌的效果。 此外,菠菜是春天當季的蔬菜,性涼味甘,富含維生素K、葉酸、草酸、蛋白質以及鐵質,有利於活絡血脈、五脈運行,針對肝氣不順所引起的胃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不過,陳潮宗提醒,盡量不要跟豆類製品一起吃,否則容易形成草酸鈣,而導致結石的發生。 春天是肝病的好發季節,酒精也被證實對肝細胞會直接造成傷害。陳潮宗強調,對於已經有慢性肝炎症狀的患者來說,飲酒是必須絕對禁止的行為與消遣,以免酒精增加肝臟的負擔。 另外,可能含有黃麴毒素的花生、豆腐乳等過期食物,也是傷害肝臟的兇手,必須特別注意;如果是發霉的生米、花生等食材,千萬不要因為節省就繼續吃,長期下來,將對肝臟造成嚴重的傷害。 雖說春天養生建議吃酸性食物,且酸性物質會讓繃緊的肌肉變得柔軟,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但若是吃太多酸度過高的食物如檸檬等,也容易傷胃,因此,建議留待飯後或是非空腹時食用,較能保護胃部。 延伸閱讀: 肝不好易疲勞? 指緣長肉刺可能也是警訊 降低脂肪肝單靠低油飲食不夠 還要加上這件事才行 排毒從斷食開始? 一次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
2020-02-20 養生.運動天地
2瓶水、6分鐘 防疫在家就能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全民要有充足的防護力,才能有效對抗病毒的威脅。研究指出,適度運動可以增強防護力,因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一套循環運動,只需準備兩瓶礦泉水,就能在家達到運動效果。國健署提供的多層次循環運動,分別針對上肢、核心、下肢設計訓練動作,包括後驅橢圓運動、坐勢健身運動、前驅橢圓運動、斜板臥推運動等4階段。在家就可利用2瓶礦泉水,運動6分鐘,就可消耗約32卡熱量。此套運動方法,無需特殊裝備,不受場地限制,只需換上輕便運動裝束與準備2瓶礦泉水,就能隨時隨地健身,增加身體活動量,享有比照健身房的方式運動。不妨現在就開始跟著多層次循環運動影片開始健身吧!國民健康署也提醒,運動前應先暖身,切記運動時不可飲用酒精飲料,有氣喘、心臟疾病等疾病之民眾,建議先與醫師商討合適的運動方式及應準備之藥物等。運動出汗後,也要注意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防疫期間也要適度運動,避免久坐少動,以促進身體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對抗肺炎疫情。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搶購75%酒精 柯文哲憂心:噴噴噴一定會發生火災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近來不少民眾頻頻搶購酒精好來消毒,包括台糖等業者更推出75%酒精,引發不少民眾搶購。不過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下午主持公安督導會報時,卻在會中憂心忡忡表示,最近大家都在搶購酒精,每天用酒精噴噴噴的,「我猜短期內一定會有火災」,要求消防局拍攝宣導影片,教導民眾正確的酒精消毒用法。柯文哲表示,消毒酒精標準是要「擦」,就算是用噴的也是要擦,不是房間噴幾下,不然就要保佑不要靠到瓦斯,或是不小心被火燄燒到,不然就「碰」、閃燃。柯文哲數度直言「我覺得最近一定會有火災」,因為大家都在噴,也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請消防局拍攝宣導影片,再透過北捷月台電視播放,因為75%的酒精實在不是這樣子噴的,疫情期間這樣子噴,一定會引起火災。對此,消防局表示,使用消毒酒精噴灑時應盡量避免對著火源,另外也要勤擦拭,平常保存時則是放置陰涼處。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常用酒精潔手傷皮膚 醫籲最好濕洗手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少民眾近來常用酒精、或含酒精的乾洗手清潔雙手;但醫師提醒,酒精會造成皮膚乾燥且有刺激性,還是「濕洗手」最好,可搭配使用乳液,避免引發富貴手。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今天在衛教宣導會中表示,民眾最近相當重視防疫工作,很多人較以往更常接觸酒精或乾洗手。如果是敏感性皮膚、或是容易有手部濕疹的人,若頻繁使用酒精洗手,容易引發俗稱富貴手的手部濕疹,或使原本的症狀惡化。鄭百珊表示,酒精對皮膚有刺激性,且在酒精揮發的同時,也會一併帶走皮膚上的水分,造成皮膚更加乾燥。所以能夠「濕洗手」時,還是盡量以一般洗手方式來清潔雙手最好。她說,一般洗手使用的洗手乳或肥皂,也多多少少會對皮膚有點刺激,可以多使用乳液做好保濕,減少常洗手對皮膚造成的傷害與刺激。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曉逵表示,民眾可選用油品成分單純、並加入消炎止癢及抗敏舒緩中藥製成的手工皂來洗手;如黃岑、黃柏、地膚子、蒲公英、紫草、苦參、百部等藥材都適合。洗完手乾擦後,可塗抹溫和無添加的乳液,或中藥的青黛膏、黃蓮膏等膏劑,幫助鎖住水分。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新冠肺炎換搶次氯酸水 醫生:氧化後就剩下鹽巴和水
最近因為防疫需要大增,酒精供不應求,次氯酸水產品也都賣到斷貨。次氯酸水到底有沒有用?基隆市議員鄭文婷早上邀市立醫院院長王慧珺,和衛生局長吳澤誠開記者會,王慧珺說,瓶裝的次氯酸水噴出來一接觸空氣就氧化了,一氧化掉就剩下鹽巴和水,沒作用了,吳澤誠則建議用漂白水和酒精就好。基隆市議員鄭文婷以「次氯酸水是除菌還是除命」為題開記者會,提醒大家認識次氯酸水,別誤用。基隆市立醫院院長王慧珺指出,次氯酸水噴出來一接觸空氣就氧化了,一氧化掉它就沒有作用,噴的同時把空氣吸進瓶子裡,空氣跑進去裡頭的次氯酸水也氧化掉,就剩下鹽巴和水,一瓶的效期非常的短,可能噴幾次空氣進去就沒作用了。用在洗蔬菜是有一定的作用,日本有很多生食,可用來洗滌消毒,但殘值只容許1PPM,問題是誰能證實?衛生單位還是鼓勵大家多洗手,洗乾淨,擦乾淨就好,外出很多機關都有乾洗手液,家裡就不用備次氯酸水,萬一買貴了又浪費掉。基隆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說,市民要用來消毒環境,他認為有效的常用的是次氯酸鈉,也就是漂白水,這是中央衛福部認證的環境消毒用品,手部消毒中央認可最有效的,還是75%酒精。前陣子酒精不易買到,但最近中央要推到社區藥局的300cc酒精,40元,酒精需求會獲得相當大的改善。他鼓勵市民依照中央體系的建議,環境消毒用漂白水,用75%酒精消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