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酒精
共找到
1817
筆 文章
-
-
2020-03-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注意!醫師:洗完手必做這動作 否則病菌更易生長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醫師提醒不僅要勤洗手,還要正確清洗,尤其在濕洗手後必定要擦乾雙手,否則潮濕的雙手更容易造成病菌的生長。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羅景霳指出,生活環境中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存在物體表面,有很大機會藉由雙手將物品上的病菌帶到眼、口、鼻等黏膜上,需要藉由洗手降低病菌侵入身體的機會。羅景霳表示,洗手主要有2種方式,每個人平時都會使用到的「濕洗手」,也就是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以及比較方便的「乾洗手」,利用酒精、異丙醇及丙醇等乾洗手液來洗手。濕洗手可以清除掉絕大部分的病菌,包括新冠肺炎病毒,但是因為需要用水,所以相對不方便;乾洗手液雖然方便,卻對於腸病毒或諾羅病毒等會造成胃腸感染的病毒效果不好,不過對於新冠肺炎病毒則是綽綽有餘。醫師表示,洗手時要「搓」對,用乾洗手液時,要用搓的將乾洗手液搓乾;濕洗手時,要搭配水和肥皂搓出泡沫,以將洗手的防疫效果發揮到最大。搓手時需依「內外夾弓大立腕」的順序,將手心、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與虎口、指尖及手腕都搓到,才能確保手上的病毒細菌都清得一乾二淨,「洗手時最容易被忽略的有虎口、指尖和指縫等處,要特別注意」。羅景霳說,一般民眾的洗手時間點,在咳嗽或打噴嚏後、照顧生病的人之後、如廁後、處理食物前中後、吃東西前、手有明顯髒汙,及觸摸動物和處理動物排泄物後。目的在避免身上的病菌汙染環境,及外在病菌入侵到身體。另外,進出醫院前後也都應該洗手,以避免自己及關心者生病。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用口罩若要重複用 食藥署:可用電鍋乾熱消毒
醫用口罩若要重複使用,食藥署今天說,建議可用電鍋無水加熱(乾熱)方式殺菌,消毒3至5次後仍應更換。食藥署提醒,醫用口罩以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都會降低過濾效能。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升溫,目前民眾7天內只能購買3片醫用口罩,不少民眾尋求重複使用醫用口罩的方式。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發出延長醫用口罩壽命(使用次數)的評估報告表示,醫用口罩仍應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且出入高風險場所,應配戴醫用口罩,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導方式每天更換,若破損或弄髒,應立即更換。食藥署說,如果民眾出入戶外或低風險場所使用的醫用口罩,在無破損或髒汙前提下,要增加使用次數,建議可以用電鍋無水加熱(乾熱)方式進行殺菌,但在消毒3至5次後仍要更換。根據食藥署所做的實驗,用電鍋乾熱方式消毒3至5次的醫用口罩,其細菌過濾效率(BFE)與加熱前相比幾無差異,皆維持在99%以上;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PFE)與加熱前相比,下降百分率1.3%至14.2%,防護效率隨加熱次數遞減。食藥署也提醒,醫用口罩內襯的過濾材質多為經靜電處理不織布,用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都會降低過濾效能。
-
2020-03-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手機可以用酒精消毒?蘋果官網推出全產品消毒指南
疫情越來越緊繃,重視防疫的民眾最近可能走到哪都帶著各種消毒噴劑,把可能摸到的範圍都擦過一次才安心,但遇到精密的科技裝置,許多人都疑惑「到底能不能用酒精消毒?」蘋果近期更新了官網的裝置清潔指南,內容即表示「可以使用70%異丙醇酒精擦拭布或Clorox消毒擦拭巾,輕輕擦拭Apple產品堅硬、無孔的表面。」蘋果產品線越來越豐富且使用各種不同材質製造,每種材質可能會有特定的清潔需求,但以下原則可適用於所有產品。包括:僅使用柔軟、不起毛絮的布,避免使用粗糙布料、毛巾、紙巾或類似物品,避免過度擦拭,這可能會造成損壞。勿使用噴霧劑、漂白劑或研磨劑,清潔前記得拔掉所有外接電源、裝置和連接線;除非特定產品,勿讓產品接觸液體,勿在物品上直接噴灑清潔劑,也勿讓水分進入任何開口。任何消毒劑都不建議使用在布料或皮革表面上。針對大家隨手拿著不離身的iPhone,官方也特別提醒,除了遵照以上原則,並且避免使用其他清潔產品或壓縮空氣來清潔裝置之外,iPhone表面與部分機種的背面覆有一層防指印疏油(撥油性)外膜,在正常使用下,這層外膜本來就會隨著時間而磨損,但清潔產品和粗糙材質會進一步耗損這層外膜,甚至刮傷iPhone。另外,蘋果也表示,請勿使用含有丙酮的清潔劑清潔iMac或顯示器螢幕,改用螢幕或顯示器專用清潔劑,也切勿對螢幕直接噴灑清潔劑,否則可能會滴到顯示器內部而導致損壞。如需清潔Apple Pencil,請使用柔軟、微濕、不起毛絮的布,從頭到尾擦拭,但不碰筆尖本身,切勿讓水分浸入Apple Pencil筆尖與筆身之間的接縫之內。而針對與身體接觸更密切的Apple Watch,真的很髒的時候,可以先卸除表帶,並用溫的清水輕輕地沖洗Apple Watch 10~15秒,再用光滑、不起毛絮的擦拭布整個擦乾,但請勿使用肥皂或其他清潔產品。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怎麼做?譚敦慈建議居家檢疫12措施、一般民眾預防10守則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從本土病例轉為境外移入病例劇增的階段,現在大家都怕演變為社區感染,除了持續排買口罩之外,更一窩蜂的搶購囤積生活物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就在其臉書發文指出,暫且不出國旅遊、不參與大型聚會、不去人多不通風處、不要搶購及囤積貨品,更不應轉傳未證實資訊及謠言,並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及居家檢疫,才是全民應盡義務。她也PO出長庚毒物實驗室的建議,讓大家清楚了解境外回國居家檢疫該注意什麼,一般民眾又該做什麼事。境外回國居家檢疫措施1:不要外出及搭乘大眾公共運輸工具、每日量體溫2次,注意呼吸道症狀2:單獨居住通風房間,盡可能使用單獨衛浴,若無單獨房間也可以選擇檢疫旅館,或是家人住飯店,需檢疫者住家裡3:如廁完, 沖馬桶務必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正確戴好口罩並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拒絕探訪5:不共用餐具、採分餐法,不與人共餐,餐具單獨清洗並煮沸消毒6:不共用生活日常用品, 換下的衣物、被服不要抖動揮揚,可以用熱水或添加氯系、氧系漂白水清洗7:如廁後、餐前、擤鼻涕後、睡覺前、手髒時,確實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洗手後要擦乾,使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手。如果没有,可以專用乾淨毛巾擦乾,毛巾每天或濕了就要更換8: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或手肘遮擋口鼻,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的物品立即丟棄,然後立即洗手。9:不要揉眼睛、不揉鼻子、也不以手碰觸嘴巴10:適量喝水、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充足睡眠、於房間內可以做些運動放鬆心情11:確保厨房、浴室、客廳等公共區域通風良好。浴室和廁所表面及經常碰觸的物品每日消毒1-3次。12:處理排泄物、嘔吐物戴手套,垃圾密封後再丟棄。消毒劑可採用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小面積用酒精,大面積用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時務必戴手套、口罩並保持通風,漂白水不要用噴灑方式,以抹布浸漂白水同一方向擦拭,2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乾淨,注意漂白水不可用熱水稀釋,也不可與酸性清潔劑及含檸檬烯清潔劑併用,使用後的漂白水不可直接倒入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功能,漂白水用後可以靜置24小時待氯揮發後或用水稀釋100倍再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環境傷害。一般民眾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最好方法:1: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2: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3:人與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4: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5:碰觸過電梯按钮、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6: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7: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8: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9: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10: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資料來源/譚敦慈護理師官方粉絲專頁)
-
2020-03-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外出用餐好慌?專家提幾點守則做好保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延燒,民眾減少上餐廳吃飯,餐飲業者只能咬牙苦撐。臺大公衛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陳家揚16日表示,餐廳落實環境、人員衛生清潔,加大用餐距離1公尺,民眾多洗手、用公筷,共同施行保護措施,可不用恐慌,盡可能正常生活,也減少對產業的衝擊。台大公衛院長詹長權則呼籲,台北市比照紐約,500人以下餐廳容客量減半,因應疫情。陳家揚指出,飲食的病菌傳播主要是糞口傳染,其傳染途徑常見為飲用水汙染,而台灣水源地保護嚴密,衛生習慣進步,另外一般餐飲業者也有規範使用飲用水標準,機率不大。雖然新冠病毒可透過飛沫、表面接觸感染,但是透過食品和食品包材傳染,目前無證據,可能性應很低。比較要擔心表面接觸,如果沒有控制好食品衛生,餐飲人員接觸到餐具,都可能使顧客接觸到而感染。陳家揚建議,落實現有衛生規範,阻絕微生物傳播,例如員工如廁後、吐痰、擤鼻涕或任何汙染手部動作後、工作前應洗手;且業者要提供自來水、清潔劑和擦紙巾,並在廁所張貼「如廁後應洗手」等字樣。另外,餐飲業者應制定員工手部清潔事項,如收拾與送餐間,應洗手或酒精消毒;亨煮時,配戴消毒過的手套或洗手;收銀人員和送餐人員應分流。並強化員工健康自主管理,若員工身體不舒服,不要強迫上班,務必在家休息,幫員工量體溫,避免員工為薪水冒病上班,制定好員工調度計畫。陳家揚也提到,可拉大顧客用餐距離約1公尺以上,針對常接觸桌面、門把和菜單清潔,甚至使用丟棄式菜單,提供消毒清潔品區域,減少buffet供餐,合菜時盡量多提供餐具,使用公筷。至於一般民眾,吃東西前要洗手,不要用手直接拿食物,自備清潔品消毒,慎選注重防疫衛生的餐廳。教授說,防疫多做準備,外食也不用恐慌,病毒透過食物傳播機率很低,但有症狀勿至餐廳用餐。詹長權則補充,防疫很重要,但生活還是要過,呼籲台北市比照紐約市,餐廳顧客量減半,或者學習香港使用隔板,而試吃活動也盡量停止。(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別被免疫力拖垮!三餐「主食」你吃對了嗎? 免疫力影響病症輕、重! 中醫師教3招提升人體正氣抗病毒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異丙醇不能作人體消毒用?專家:有問題的不是異丙醇
日前自由時報報導說「武漢肺炎的疫情愈來愈嚴重,防疫產品熱銷,有不肖商人卻用異丙醇來假冒酒精,魚目混珠蒙騙消費者,由於異丙醇的毒性較強,專家都不建議噴灑在手上,最好用在環境的清潔。」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有問題的不是異丙醇本身,而是該生産者不合法是個地下工廠,而且用了工業級的異丙醇。這個例子就很像韋恩前幾天說明的,低亞硫酸鈉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依法可以使用,但是如果用了工業級的低亞硫酸鈉在豆芽菜上,那就會被判刑。https://www.agrifood.life/archives/2006。異丙醇是合法的化妝品原料,WHO丶美國CDC丶台灣衞福部都有建議70%以上的異丙醇可以代替乙醇酒精用在乾洗手裡。所以異丙醇一直都有用在人體消毒上,台灣CDC都有對醫療人員建議也可以使用異丙醇的消毒指示。國內外也有非常多使用異丙醇的合格乾洗手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只是異丙醇揮發性與對呼吸道刺激性比乙醇稍強一點,調配或使用上得注意一下通風。現在疫情正是艱難關頭,大家對個人清潔消毒需求孔急,希望大家有正確觀念,媒體要多作查證,以免好好的物資被浪費,避免錯誤訊息傳播。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鐵因應肺炎疫情 4月18日起周末減41班車
為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對運量造成之嚴重衝擊,台灣高鐵公司經審慎評估市場供需及旅客便利性,決定自4月18日(六)起進行短期班表調整。高鐵表示,本次短期調整班表,平日全時段及週末尖峰時段班次均維持不變,旅客無論週間通勤、商務往來及假日返鄉探親等均不受影響;週末(週五至週日)離峰時段調減41班車次,占目前每週總班次1,016班僅約4%。上述調整之車次同時段每小時仍維持至少3至4班次列車的旅運服務,可充分兼顧大眾搭乘之便利性。台灣高鐵公司表示,短期調整班表實施日起之各車次列車車票,即日起透過各售票通路同步開賣,敬請旅客提早規劃行程。本次短期調整班表每週提供975班次的旅運服務,預訂實施至6月21日(日),即端午節疏運前。高鐵公司亦將密切觀察疫情發展,持續評估旅客需求,一旦疫情好轉、運量回升時立即提前恢復原班表。台灣高鐵公司表示,受疫情衝擊致民眾外出意願大幅降低,高鐵運量自二月起明顯下滑,尤其週末期間更為明顯。經通盤權衡市場供需及旅客需求,決定務實調整營運資源,以落實公司治理,減少週末之過剩運能供給,並將餘裕人力投入加強當前各項防疫措施,同時積極「超前部署」,為後續預防疫情升級預作更周全的準備,更將提升人員教育訓練及設備維護檢修,希望一旦疫情風暴過後,台灣高鐵能夠立即為旅客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旅運服務。台灣高鐵各車站、列車均已實施多項清潔、消毒防疫措施,敬請旅客安心搭乘。各項措施說明如下:一、 車站消毒清潔:1) 各車站清潔消毒頻率將從現行每4小時一次提升為每2小時一次,每日營業結束後進行車站全面消毒。2) 於車站旅客行經動線(自動售票機、電扶梯、電梯等)上廣設酒精消毒液,協助旅客防疫。3) 3/4起各車站陸續裝設紅外線體溫量測儀,桃園站、台北站、台中站均已完成,左營站預計本週四(26日)安裝。4月下旬全線車站進站閘門完成安裝並全面實施人員進站體溫測量。二、 列車消毒清潔:1) 高鐵車廂均設有獨立空調系統,每班次列車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同步進行全車消毒;每日收班後,再次執行列車全面清潔消毒作業。2) 倘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時,除將立即通報鐵路警察外,也會立即針對該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將列車回送基地以機械噴霧消毒該車組、擦拭消毒餐桌扶手等旅客易接觸設備、更換該座位椅布、更換該車廂所有空氣濾網,積極維護旅客健康安全。三、 人員防疫措施:1) 每日配發第一線員工防疫口罩並實施勤前體溫量測;實施輪排班人員防疫班表,採分組及分區執行勤務,確保高鐵營運不中斷。2) 全體員工暫停國外公務出差,並勸導同仁暫停所有出國行程。3) 各辦公場所謝絕訪客進入並研擬「業務持續計畫」等分區辦公措施,及全員量體溫計畫。有關台灣高鐵各項防疫措施,請上台灣高鐵企業網站「乘車安全 為您守護」COVID-19(新冠肺炎)防疫專區查詢最新資訊。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健身房運動最好不要戴口罩?醫師教你疫期自保之道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武漢肺炎肆虐時刻,最好遠離疾病的方式,就是保持運動讓免疫力提升。不過對於習慣上健身房的民眾,在疫情影響下,可能相當擔心室內密閉空間,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是已經繳了會費,到底該不該去呢?醫生建議,健身房業者應該會在門口針對進場民眾,進行體溫測量與手部消毒,並定期清理運動器材,因此民眾應注意個人雙手的清潔,不要任意觸摸口鼻,這樣就可以安心到健身房運動。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昱勳表示,近期如果想要運動,到空氣流通的戶外是比較好的選擇,人與人距離可以拉大,比較不需要擔心飛沫攜帶病毒,並且曬曬太陽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但如果因工作等因素不方便在戶外,只能去健身房,就一定要做好自我保護,例如進出都要雙手消毒,不要隨意摸口鼻。邱昱勳提醒,健身房業者必須先做好把關,每位進場人員都要量體溫,雙手都要噴酒精消毒才能進場;運動者也要相互保護,最好使用器材前後都要洗手,或是用酒精消毒雙手,讓雙手能夠保持乾淨,或在運動器材把手等位置噴上酒精,才能接觸運動器材,若需躺或坐在運動器材上,則可自備1條毛巾做簡單的隔離。邱昱勳特別強調,雖然武漢肺炎、流感、一般感冒應該都是飛沫傳染,在密閉空間有一定風險,但最好不要戴口罩運動,因為這樣身體有可能換氣困難受不了。基本上,人與人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每個人都能做好自我防護,就能夠減少相互傳染機會,如果身體有異狀,曾經前往高風險場域,最好就不要去健身房。邱昱勳呼籲,如果健身房業者與民眾都能做好保護措施,感染風險就能降到最低,運動可以調高身體機能,加強身體新陳代謝,免疫力就會變好,很多疾病發生機會都可以降低,不要因為疫情放棄規律運動習慣,如果擔心健身房密閉空間,室外運動就是很好的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不出門也要動! 4運動只要2瓶礦泉水在家就能做 提升抵抗力吃好、睡飽還不夠! 這運動讓感染風險跟著降
-
2020-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每脫一件消毒一遍...醫護重裝支援前線 不喊累
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擴大,國內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激增,不少旅外國人在這幾天回國,疾管署調派部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到桃園機場支援,旅客只要表示有發燒症狀,即被帶往發燒篩檢站,負責採檢的醫護人員表示,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後,有四小時的時間都不能喝水及上廁所。根據疾管署的採檢站規定,採檢人員把全套裝備穿好最快也要花七、八分鐘,脫下來也要自己來,且每脫一件都要用酒精消毒一次。支援採檢的基隆醫院感染科醫師陳惠蘭表示,這兩天全球返台的人數比較多,到機場一個班約九小時,從昨天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一來就穿著全套防護設備,平常在醫院只有看病才會穿,且採檢完就脫下,但是在採檢站當班的話,從早上要穿到中午才會脫下。陳惠蘭的搭檔護理師林惟婷說,因為疫情滿嚴重的,所以自己利用放假日志願來幫忙,也是給自己一個學習機會,雖然穿上防護設備後,整個早上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要到吃飯時才能脫下裝備,但在醫院有參加訓練課程,知道這種感覺,只是脫下口罩及面罩,會看到臉上有美麗的勒痕。對於家人是否會擔憂,陳惠蘭表示,家人知道自己要來支援,也很支持,身為第一線醫護人員,疫情有需要會全力支持。林惟婷則說,家人知道也支持自己來,他們相信自己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會作好措施保護自己,來過的學姊及疾管署人員也會分享經驗,如果疫情有需要,會願意再前來。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日前司裡同事透過友好群組召募,全國有八百六十名護理志工報名,她們全都不領薪水,且百分之七十八都是在職,大家都是利用下班時間到機場支援。
-
2020-03-22 癌症.乳癌
乳癌候選人是妳?乳房外科醫:這些習慣都是致癌因子
乳癌嚴重威脅國內女性建康,每年新增一萬五千多名乳癌患者,且年輕族群罹癌比率愈來愈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提醒,抽菸、喝酒、肥胖、不運動、家族史、不良生活形態為致癌因子,如果這些危險因子都集合在一身,幾乎可說是乳癌候選人。乳癌五大類型 致病因素多樣曾令民指出,常見的乳癌五大類型,包括,管腔細胞A型、管腔細胞B1型、管腔細胞B2型、HER2陽性類型,以及三陰性乳癌。前三者均屬於荷爾蒙陽性受體範疇,約占所有乳癌的六成五,至於治療棘手的三陰性乳癌則約占一成五。國民健康署統計報告顯示,乳癌危險因子眾多,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者、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至於與生活型態有關的危險因子,則以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為主。天天一罐啤酒 罹癌機率飆升曾令民說,抽菸與喝酒和乳癌息息相關,如果染上菸酒習慣的年紀愈輕,則罹癌風險愈大。以飲酒為例,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如果長時間持續七天內飲用三瓶罐裝啤酒,則乳癌風險會比不喝酒者高出一成五。如果天天喝一瓶罐裝啤酒,則罹癌風險再加上一成,喝得愈多,風險愈高。曾令民解釋,攝取過多酒精,主要影響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病友,因為酒精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濃度,破壞DNA結構。再者,酒精熱量極高,如經常飲酒,難免肥胖,這更提高罹癌風險。BMI大於35 風險增加近六成研究顯示,與正常體位女性相較,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女性乳癌罹患風險較高,當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一成七;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三成七;BMI大於35,則罹癌風險增加近六成。曾令民進一步分析,肥胖時間點與乳癌型別也有關連性。如果是停經前肥胖,則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高;停經後肥胖,以荷爾蒙受體陽性型別的風險較高。停經前肥胖 三陰性乳癌惡性高曾令民說,三陰性乳癌惡性高,具有發現晚、易復發、易轉移等特點,且無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用,傳統上僅能使用化療,如化療失效,患者就無藥可用。近幾年,化療搭配免疫療法,可延長平均存活期逾兩年,但健保尚未給付,藥費昂貴,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因此,曾令民強烈建議停經前的女性,務必好好控制體重,不要讓自己過重、肥胖,且應戒菸、少喝酒、少熬夜,生活作息正常,才降低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罹癌後仍肥胖 更容易復發值得注意的是,罹癌之後,如果繼續肥胖,治療後復發風險也偏高。研究發現,與一般體型癌友相較,BMI大於30的胖胖癌友死亡風險高出三成八,日後遠端轉移風險更是高達五成。「肥胖嚴重危及女性建康。」曾令民建議,婦女朋友應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透過飲食控制、養成運動習慣來維持正常體重。國外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要比不愛運動者降低二至四成。近四成乳癌 可以預防研究證實,近四成乳癌是可以預防的。曾令民說,「女性應該把預防乳癌當成一輩子的要務。」盡量遠離危險因子,還需配合定期篩檢。目前國健署針對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符合資格者,應該踴躍受檢。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強調,拒菸、避免飲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位等健康生活型態,有助於預防乳癌。預防乳癌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唯有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適時釋放身心壓力,才能遠離乳癌風險。
-
2020-03-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整天戴口罩戴得耳朵好痛!網分享用一張A5摺紙就能護耳
為防新冠肺炎,許多人每天戴口罩,卻也產生了各種不適與「創傷」,尤其醫護人員更是嚴重。社群網路上就有人在分享護耳「口罩勾」,反應相當熱烈,吸引許多人索取。該網友又再做了一款「摺紙版護耳器」,讓大家可以自己DIY製作。疫情愈來愈嚴峻,現在街上行人戴口罩的比率又更高了,也常看到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受創」的新聞,例如整天噴酒精導致手都乾裂了、戴口罩也戴到臉上滿是壓痕。日前就有一位網友「Yun Zon Zen」在臉書限時動態分享,用3D列印了製作「口罩勾」,在戴口罩時,掛繩就可以不用勒在耳朵上。結果一分享竟吸引很多人想要索取,還有人建議提供給醫護人員。但礙於防疫應少碰面,且他也沒有能力列印那麼多寄給所有人,於是他又做了一款摺紙版的「保護你的耳朵器」,只要有A5尺寸的紙張,甚至手邊的廢紙也可以,再照著他所製作的詳細圖解,連大小通用尺寸都抓好了,照折就可以了。若還是不會的,就把圖載下來複製不縮放列印再照折就行了。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很辛苦,尤其第一線的醫療從業人員,「Yun Zon Zen」希望可以把這個小撇步分享給所有人,讓大家都能減緩戴口罩的不適。「保護你的耳朵器」DIY製作方式A5尺寸的紙張照著圖樣折就可以了,大小已經抓了應該通用的尺寸,不適用的話只要調整紙張的長邊就可以了。照理說直接看著圖拿手邊的廢紙來折就好,真的有困難可以把圖載下來,複製兩張不縮放列印,按照折線步驟應該就能做得出來了~(資料來源/《Yun Zon Zen》臉書)
-
2020-03-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會藉由食品或包材傳播?公衛專家建議外食避免這4件事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餐飲業要加強防範新冠肺炎,落實現有的衛生規範、強化員工健康與衛生管理、餐飲環境調整與清潔都很重要。此外,在防疫關鍵時期,也呼籲消費者對於自助餐、合菜、美食街試吃則能免則免,若要選擇相關餐飲,也務必要分盤、使用公筷母匙。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風暴影響,台灣破千萬的外食人口數量明顯減少,不過對於餐飲業者而言生意還得照做、一些民眾也仍只能依賴外食解決三餐。為了讓民眾食得安心,許多業者紛紛加強店內清潔、消毒作業,不過這樣做就夠了嗎?究竟餐飲業要怎麼做才能正確防疫、一般消費者又要如何保護自己?2020年3月16日,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簡稱台大公衛學院)召開「抗COVID-19說明會(第六週)」,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陳家揚針對餐飲業與外食防疫措施提出3大建議。新冠肺炎會藉由食品或包材傳播?目前無證據!陳家揚指出,中國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令人不免擔心是否會透過糞口傳染。不過,目前沒有顯著的證據表明這會產生問題。陳家揚分析,傳統的糞口傳染途徑不外乎為「飲用水污染」與「食品餐飲人員衛生」2大途徑。不過,以飲用水污染來說,由於台灣在水源保護區有嚴格規範,加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與食品直接接觸及清洗食品設備與用具之用水及冰塊,應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因此不太可能發生這樣的問題。此外,新冠肺炎是否會經由食品或食品包材傳播,目前也沒有證據,且可能性很低。建議減少生食、自取式自助餐、合菜、美食街試吃若擔心餐飲人員的衛生問題可能會導致食物成為病毒載具,陳家揚說明病毒絕大部分不耐熱,台灣主要的飲食文化為熱食,因此這部分的風險相較歐美小很多,這段期間民眾也可盡量減少生食。在疫情關鍵時期,自取式自助餐、合菜與美食街試吃也應該能免則免。陳家揚指出,自取式自助餐常常會幾個人邊夾菜邊交談,會提升傳染風險。如果要吃合菜,盡可能多提供一份餐具做公筷母匙,但更好的做法是事先分好一小盤給每個人。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則強調,像是大賣場、美食街、麵包店等提供試吃應立即停止。食品餐飲業者該如何應對疫情?一、要落實衛生規範!不過,陳家揚也坦言目前最需要關切的就是病毒是否會透過餐具、餐桌等表面接觸來進行傳播。因此,他提出三個主要的作法,供餐飲業者作為因應疫情的對策。第一,就是要落實現有的衛生規範。陳家揚表示,衛生規範的目的本來就是要阻絕微生物傳播的問題,然而過往經常可見一些業者沒有好好落實。好比說「台北市公共飲食場所衛生管理辦法」就規定餐飲人員工作前應清洗手部,且工作中吐痰、搓鼻涕、入廁後都要洗乾淨手部再工作。此外,餐廳要設有流動自來水、清潔劑與擦手紙巾或其他乾手設施,或在廁所明顯處標示「如廁後應洗手」等皆有規範,且業者應要好好落實才行。二、強化員工衛生管理與手部清潔次數落實了衛生基礎後,陳家揚指出第二步就是要強化員工健康與衛生管理。除了生病員工務必在家休息、並實際掌控上班員工健康狀況外,也要制訂人員調度應變計畫,以隨時應對有人員突然不能工作的情形。此外,陳家揚特別強調,要留意時薪人員的健康狀況,「因為時薪人員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會不會因此隱瞞自己正在發燒的情況?這點需要好好關注。」陳家揚也表示要加強員工手部清潔的次數,收拾與送餐間要洗手與酒精消毒;調理即食食品則應穿戴經消毒的手套,或徹底洗淨消毒手部。另外,由於收銀人員很容易與客人有所接觸,因此收銀人員與送餐人員務必分流。三、餐廳客容量減半規劃,提供可丟棄式簡化菜單!陳家揚表示,第三為餐飲環境調整與清潔。他舉例,美國許多地方祭出餐廳營業限制,要求各餐廳降低客容量,以紐約來說就減半,以拉大顧客用餐距離。詹長權則補充,若餐廳實在擁擠也可以仿照香港的作法,在客人之間設有塑膠隔板隔開,也是一種值得參考的作法。此外,陳家揚表示業者應提高清潔頻率,尤其是餐桌、門把、菜單等員工與顧客常接觸的地方。他舉例,國外有一種作法就是餐廳只提供簡化菜單,顧客用完後就拿去回收,避免同一份菜單不斷使用增加傳播的風險。消費者也要做好自我保護!避免以手取食並選擇注重防疫的餐廳最後,陳家揚表示一般消費者其實無須過於恐慌,若注重防疫措施,到餐廳用餐並不會有顯著傳染風險。身為消費者,個人衛生極為重要,除了飲食前洗手外,也要留意避免直接以手取食。若擔心餐廳消毒不夠完善,可自備消毒用品擦拭用餐桌椅。「有注重防疫的餐廳也很值得給予鼓勵。」他表示,在選擇餐廳時也可以多多支持有實際防疫作為的餐廳。延伸閱讀▶環保先喊停!為降低新冠肺炎傳染風險,歐美星巴克、麥當勞、藍瓶咖啡暫停使用自帶杯▶【蘇楓雅專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澳洲產業!漁業停擺、餐館歇業、連物流外送陷入配套困境!▶破除次氯酸水的迷思!想防疫消毒,須善用而不是亂用!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1. 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2. 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3. 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5. 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吃自助餐安心嗎 消基會:近七成自助餐廳無防疫準備
自助餐是台灣人習慣的外食型態,卻因菜色裸露、人與人接觸頻繁,可能成為新冠肺炎傳播的溫床。消基會近日特別發動北中南高四地志工,於2月20日至3月5日之間,調查大台北地區、台中、台南與高雄地區,共計108家自助餐廳。調查顯示北中南高四地的自助餐廳裡,有19%餐廳門口備有酒精消毒、17%的餐廳會定時消毒、1%有要求消費者戴口罩或替消費者量體溫,在防疫的各項措施上均顯偏低。消基會志工觀察發現,飯店等級的自助餐廳防疫措施比較完備,中高價位的餐廳防疫配備至少有2項以上的準備,但占比68%的一般自助餐廳(73家)則維持在「疫情發生之前」的狀態,全無準備,存在相當大的風險。消基會表示,要有效防疫,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但在本次調查中看到,抽樣的北中南高四地餐廳中,僅28%的餐廳備有洗手設備。若以區域做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台中(71%)和台南(84%)的餐廳多設置有寬敞的洗手台設備。反觀台灣兩大都會:台北及高雄竟僅16%、15%的自助餐業者有洗手台設備。關於「收銀人員接觸食物」的現象,是自助餐長期為消費者詬病之處。本次調查顯示,20%的自助餐廳收銀人員一邊收錢一邊計算餐費或包便當,而紙鈔和銅板可能是病毒的傳播媒介之一,業者和消費者都要小心。此外,僅有9%的業者在餐廳門口或餐廳內標示「噤語」和勸導「不說話」的措施;也僅有19%的餐廳在開放式環境有加蓋或設置透明屏障阻隔飛沫,比例相當低。消基會呼籲各縣市衛生局應協助設計菜盤擺設方式或輔導餐廳業者改善,以強化防疫力度、提升餐飲衛生安全。消基會除了呼籲餐廳業者應令所有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外也呼籲消費者進入餐廳點菜,也應配戴口罩。如果消費者未能配戴口罩,業者應引導消費者儘量以紙筆或手指的方式點餐,避免開口噴飛沫機會。在此疫情嚴峻的非常時期,消基會也建議是否暫停讓消費者自行夾取食物,以免菜夾、湯杓接觸不同消費者的手,增加可能的傳播機會。消基會認為,為了避免社區傳播,餐廳業者和消費者均應努力防範各種風險,如定時消毒餐廳檯面和餐桌椅、門口準備酒精消毒、請消費者入內減少談話、配戴口罩等各項措施。消基會也呼籲各地衛生局應介入輔導各項防疫準備,保障用餐消費者的安全。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跟著胸腔科醫師這樣做!只要四招 抗疫提升免疫力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我們常常認為家中的空氣十分潔淨,其實不然,室內空氣中其實充滿各式汙染物,若不注意,忽略了環境免疫力的調控關鍵,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更勝室外。除了病毒和細菌,懸浮微粒、VOCs(化學揮發物)等有害污染物更會在無形中進入我們的氣管、肺部,進而破壞呼吸道黏膜,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不僅容易增加病毒及相關病原體侵入的風險,更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甚至癌症都有可能找上門。因此,提升環境免疫力,不僅可以改善體內免疫相關微環境,更能維護健康保護力。 不只病毒威脅,PM2.5、甲醛等才是埋伏在家中的「隱形殺手」廣義的空氣汙染包括戶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戶外空氣污染較容易被量測,因此受到重視。不過對大多人來說,一天有近90%的時間其實都待在室內,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其實比想像中更嚴重。周百謙醫師解釋道,空氣污染包含細懸浮微粒、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無所不在,但大家往往不知道或輕忽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就室外來說,VOC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燃料和交通運輸所產生。而室內產生VOC的來源,除了吸菸、烹調等燃燒行為外,已被WHO證實為一級致癌物的甲醛(也屬VOC一類),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家具、黏著劑,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且可持續釋放3-15年。隨著吸進的甲醛越多,對於呼吸道刺激症狀會愈趨嚴重。其他的揮發性有機物也會透過日常的生活行為產生,從打掃使用的清潔劑、芳香劑,或角落噴灑的殺蟲劑,到香水、香氛蠟燭等都會釋放有害的污染源。這些汙染源刺激皮膚和呼吸道,增加室內空氣污染風險、持續累積的結果更造成環境健康品質下降。而懸浮微粒則涵蓋非常廣,不同的粒子大小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會隨著空氣流動,或者是附著在頭髮、衣物上而帶入室內。不同地區的細懸浮微粒,可能因化學特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身體影響。綜觀而言,PM10因粒子較大,會被鼻腔捕捉,但一般常提到的PM2.5,粒子非常小會進入到肺泡,進而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其餘像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以及像是寵物的毛髮、寢具中的塵蟎、牆壁及夾板中的黴菌等生物污染,皆會隨著不同特性,引發人體過敏、呼吸道慢性發炎等健康問題。室內空污不只引發呼吸道疾病,甲醛、黴菌更恐降低人體免疫力周百謙醫師表示,空氣污染已被證明會造成表皮細胞的缺損,降低身體對於病毒第一線的免疫防禦能力,使得病原更容易攻擊受損細胞使身體更難抵禦疾病的攻擊。像是上述提到的甲醛,一般濃度超過0.1ppm時,即會傷害眼睛與黏膜細胞。長期吸入PM2.5、甲醛等污染物,隨著組織累積的濃度愈高愈可能導致失智、細胞損傷、血液凝結功能等異常,甚至多種癌症。而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更是黴菌和塵蟎孳生的最佳環境。除了容易引起過敏、皮膚炎等問題外,台中榮總研究發現,在台灣某些黴菌高盛行率的區域,民眾會有肺部浸潤的狀況。此現象會使人體降低身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力,更容易使呼吸道、肺部受到外在病原體的感染。醫師分享四招 提升環境免疫力: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汙染源、維持適當溫度與濕度很多人以為只要緊閉門窗就能避免戶外空氣污染進入室內,其實細懸浮微粒的粒子很小,可以經由縫隙進入室內,而從外面回到家裡,其實身上與隨身衣物常常都會攜帶懸浮微粒的室外。而且剛剛上述也有提及,不只戶外,室內其實也存在各式各樣從生活產生中的污染源。建議家中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初步過濾室內空氣,維護環境的空氣品質。空氣清淨機簡單分成兩大類,主動式和被動式。被動式淨化是透過風壓將空氣送入空氣清淨機,藉由各式濾心去除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等。主動式淨化是將淨化離子釋放到空氣中達到淨化效果。周醫師也分享,因家具、裝潢中的甲醛可持續釋放數月至數年,在購買時可注意是否有分解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功能,將室內空氣污染降到最低。在使用空氣清淨機時,其實也可以注意風向的設定,如果能夠藉由有效的風向與風量調整,在室內營造有效的循環風環境,營造徐徐微風的感覺,相信可以降低細懸浮微粒停駐的問題,更可以改善過敏問題,甚至睡眠效率不佳的問題。要下降室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在日常生活的習慣上也需特別注意,家中烹飪、燃燒線香,或使用清潔用品時,務必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也盡量在密閉空間避免使用香水、指甲油、髮膠、蠟燭等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減少污染物滯留於室內。除了空氣中的污染物外,周百謙醫師解釋道,室內的溫度、濕度也會使生物性汙染物增加,因為高濕度、高溫度是微生物孳生的關鍵。如果能把室內的溫度、濕度控制好,讓呼吸道黏膜不會因為反覆面對外界過敏原及致病原,造成過度負擔而受損,免疫力維持的結果,將建立有效防線,除了能夠讓病原體生長減緩,更能夠降低表皮細胞缺損問題。溫度的設定也和氣道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常的氣管溫度接近中心體溫,約為37度,濕度則為100%。透過鼻腔的加溫加濕,可以降低氣管發炎。為了要降低鼻腔與氣管的負擔,建議室內溫度建議依照室外的氣溫來調整,降低內外溫差。譬如戶外氣溫攝氏30幾度時,室內空調可設在攝氏28度;如果室外冬天戶外攝氏10-15度,建議室內設定在20-22度左右,讓身體去適應環境,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容易增加鼻腔跟上咽呼吸道的負擔,甚至也有文獻指出,溫度低時會加重腦部失能風險,可能與失智有關。而室內濕度的部分,建議可以維持在50%-60%左右,減少濕度過高時所導致的塵蹣與微生物生長,但也不能設定過低,將讓口鼻變得乾燥,導致黏膜受損,這些也都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建議可在每天起床的時候,感受室內的空氣環境是否合適。如果經常鼻塞、口乾舌燥,胸悶胸痛,就需要好好檢視空氣的品質,創造一個空氣流動,適當溫控,有效過濾的循環性環境,提升環境免疫力,也可提升家人對於空氣汙染及病菌的抵抗力。全民戰「疫」時期 維持良好免疫力,請你這樣做!周百謙醫師提醒,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不要刻意集中吃某種食物,蛋白質、胺基酸、脂質、醣類、礦物質、維生素都必須兼顧,降低系統性發炎,維護代謝平衡,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同時要有規律的作息以及運動習慣,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才可以從裡到外,有效提升免疫力!原文:全民戰「疫」!提升環境免疫力 捍衛健康防護力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3-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代女皇」潘迎紫 如廁多做一件事,防疫更周全
有「美魔女始祖」、「不老妖姬」封號、暱稱「娃娃」的資深藝人潘迎紫,向來保養得宜,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張,潘迎紫也關心疫情,勸大家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避免群聚,若必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自己為例,她出門有三寶:口罩、護目鏡、拋棄式膠手套或酒精搓手液,防疫手段不可少。潘迎紫分享防疫妙招,表示自己隨身都會帶一瓶小香水瓶的酒精,回到家就先在門外消毒一番,酒精噴鞋底鞋面、褲腳,回到家第1件事就是肥皂洗手,「在家盡量不噴酒精,擔心製造火源,用抹的就可以了。」另外,在香港,潘迎紫也有個防疫措施,每個禮拜會倒半公斤水進廁所下水道,以免水渠U位乾了,避免若大廈出現確診病患,病毒可能從下水道口飛上來,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才沖水,以免病毒隨水氣飛出來。她認為,防疫期間提升身體抵抗力、免疫力最重要,即使宅在家也能做運動,平常她也會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豬柳、魚、蛋等,多吃含豐富維他命A、C、E及含礦物質硒、鋅的蔬菜,增強免疫力,同時也呼籲,面對疫情,必須保持好的心態、小心防護,但莫過於恐慌,否則新冠病毒肺炎沒得,卻得了恐慌症。【更多精選延伸特輯↘↘↘】。鮑正芳防疫有招 玉女始祖籲「服老更能照顧好自己」。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居家戰疫!濕度多少最能抑菌?5家電有效抗菌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病毒最長活9天 專家教你用漂白水1分鐘有效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為防堵社區感染,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王姿乃認為,可先針對飯店等旅客出入頻繁的場所加強消毒,由於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後可存活2小時至9天,建議1至2小時消毒一次;研究指出62%至71%酒精、0.5%雙氧水、0.1%漂白水,皆可在1分鐘內對物體表面有效消毒,民眾居家消毒可使用漂白水,方便購買又便宜。台灣尚未宣布進入社區感染,王姿乃表示,目前是防疫關鍵期,新冠肺炎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且仍有從外國返台的國人或外籍旅客,因此防疫不可鬆懈,建議可先針對重點區域先進行清潔管理與消毒。●社區消毒重點區域:機場、車站、旅館若需要預先對社區清潔消毒,應針對哪些重點區域?王姿乃說,首先是旅客出入頻繁的場所,如機場、車站、旅館這些地方的出入口、廁所、門把、電梯按鈕處,還有大眾交通工具、計程車等。王姿乃說,其次是旅館、餐飲及娛樂場所等室內不通風或人潮擁擠處,客人進入室內時可量體溫,對於出入口、桌面、廁所、門把或水龍頭開關、公共電話亭,以及電梯按鈕處可定時消毒。●新冠病毒最長活9天 建議1至2小時消毒一次至於消毒執行方法與頻率,王姿乃指出,可視人潮多寡適當增加消毒頻率,由於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後依不同條件可存活2小時至9天,可以每1至2小時消毒一次。根據研究指出,62%至71%酒精、0.5%雙氧水、0.1%漂白水,皆可在1分鐘內對物體表面有效消毒。●居家用0.1%漂白水 1分鐘內快速消毒王姿乃提醒,酒精、雙氧水以醫療優先,漂白水便宜容易購買,最合適於環境清潔消毒,市面販售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通常為5%,以1比50清水加以稀釋成0.1%,就可以1分鐘內有效消毒,靜置5至10分鐘後再以清水擦拭即可。消毒馬桶則建議用漂白水1比10稀釋成0.5%。●每天早晚開窗1小時 降低室內病毒量民眾可以如何做好居家清潔及消毒工作?王姿乃說,政府防疫有良好把關,民眾不用過度恐慌,可提高警覺適度保護自己,回到家先洗手、接觸眼口鼻前先洗手,保持居家室內空氣流通,若因空氣汙染因素,也可至少每天清晨或晚上開窗戶30分鐘至1小時以減低室內病毒量,或使用空氣清淨機。王姿乃說,必要時可以0.1%漂白水在家中地板、桌面、小朋友的玩具及共用的鍵盤滑鼠擦拭消毒。最重要還是民眾要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最近不要出國旅行、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不要隱匿疫情、誠實說明自己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以減少疫情擴散。
-
2020-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告訴需要的人!全聯、愛買18日開賣75%防疫酒精清潔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影響,全聯、愛買明(18)日將再度開賣防疫清潔75%酒精,其中全聯全台門市將開賣的是「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而愛買開賣的則是「台酒防疫清潔專用75%酒精」(300ml)。全聯表示,繼開賣台糖與台酒75%酒精後,全聯將於明日開賣「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其添加茶樹精油,可直接噴於手部,搓揉至乾,酒精揮發可達清潔效果,不殘留。另也可直接噴灑於物體表面,經擦拭後達到清潔效果,作為環境衛生、器具及玩具清潔使用,隨時清潔保持衛生,每瓶售價79元。全聯指出,本次除了開賣「必麗淨75%酒精清潔液」(500ml)外,也持續供應「台糖酒精擦隨身包」(10抽),但兩款商品販售數量皆有限,以各店現場販售貨量為準。而外島門市(澎湖、金門)部分則延後一天至3月19日開賣,會依照當日海象及船班抵達時間為主。愛買亦將於明日於全台14家門市開賣「台酒防疫清潔專用75%酒精」(300ml),每罐售價40元。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可以買到酒精,愛買量販將購買人潮分流,開賣時間分為兩個時段,3月18日的10:00與14:00在賣場中的藥局販售防疫酒精。愛買表示,本次到貨共150箱,每箱24瓶,總數量3,600瓶,每間店的酒精到貨數量依來客數分配,每時段至少有72瓶,數量依各店現場貨量為主,每人限購1瓶,售完為止。此外,全聯和愛買也同聲呼籲,消費者防疫商品無需過度囤貨。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香港中大研究發現糞便檢測可識別隱形新冠肺炎患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析了來自香港1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超過300個樣本,包括痰、鼻咽液、深喉唾液、血液、尿液和糞便、發現不論病情輕重,所有患者的糞便樣本都可驗出新型冠狀病毒。14名患者中,有3個即使在其痰和深喉唾液樣本已經沒有發現病毒,但糞便樣本仍然可檢測到。據香港電台報導,香港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表示,現在香港民眾可以自行在家抽取三種樣本到化驗所檢測,包括痰、深喉唾液以及糞便,當中以痰檢測到的病毒量最高,但由於不是所有患者都有痰液,而深喉唾液樣本的假陰性機會可以高達42%,認為糞便檢測是另一種能夠於社區採用的早期偵測工具,有助識別病徵輕微、甚至無病徵的隱形患者。陳基湘表示,若患者的糞便帶病毒,而如廁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可能會遺留病毒在水龍頭、門柄,提醒民眾在公共場所,要隔著紙巾或酒精紙巾才觸摸水龍頭和門柄,離開洗手間後也一定要用酒精搓手液消毒。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計劃為100位即將入住檢疫中心的確診病人密切接觸者,尤其是參加過旅行團等感染機會高的人士,化驗糞便和深喉唾液樣本,希望能盡快識別患者,協助制訂日後的檢疫方案。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防疫禁出國 楊志良:傳染病防治法哪有這一條?
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下令高中以下師生禁止出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批此舉限制民眾遷徙自由,「根本違憲」。楊志良受訪說,他不知道法律哪裡有這條規定,政府應該勸導民眾少出國,不該自行擴大解釋法律。楊志良今到高市府演講,他說,他不知道傳染病防治法哪裡有這一條規定,傳染病防治法只有規定法定傳染病可以強制隔離、強制治療,沒有強制要不要出門,人民有遷徙的自由,這是自行擴大解釋傳染病防治法,「我沒有病、很健康,為什麼不能出國?請問你這是哪一條?」楊志良說,法律跟憲法牴觸無效,他也不知道中央是根據哪條法,「我不是醫事的接觸者,也不是感染者,為什麼不能出國?」被問到是否代表支持繼續出國?楊志良說,政府可以軟性說,這個時候最好少出國,這樣的話,相信很多民眾會遵守,不然若不是接觸者,也不是法定傳染病的病人,什麼都不是,「你叫我不能出國,你憑什麼?」對於新北市長侯友宜第一時間也說禁止師生6月底前出國,是否反對這樣的說法?楊志良說,可以柔性勸導,可是憲法規定人民有遷徙的自由,如宣布哪一個是法定傳染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才可以強制隔離、強制治療,「你怎麼可以擴大解釋,這樣以後所有的法令都不要了啊!他們講了就算!」對於公務員也不能出國,楊志良說,公務員有公務員適用的法令,跟一般民眾不一樣。楊並指出,他剛有跟市長韓國瑜報告,近距離才要戴口罩,陽光普照時在外面,盡量把口罩拿掉,只有在坐捷運、高鐵才要戴口罩。楊志良說,接觸比飛沫還要危險,他強調學童活動完要洗手,洗手不一定要酒精、洗手液,肥皂就是最好的消滅病毒的方法;回到家之前洗手,高齡者才是容易被傳染的人,傳染又容易死亡,所以不要把病毒從學校、社區帶回家,這才是重點。對於有確診停課,楊志良說,停課可能是必要的,停課是個方法,但要有配套,如老師應該交代學生要學習什麼、是否架設網路教學等,畢竟學生還是要考試升學的。他並表示,他也跟市長報告,一定要支持第一線的醫師等人,因為現在他們的成本都增加了,最起碼問診時間增加了,還要問看看有沒旅遊史等,但收入卻減少,政府要支持第一線的醫師,讓他放心,可以用去年同季收入多少,政府補貼,讓他安心。他並表示,疫情結束後,預計就診量會大幅度暴增,政府要先把醫界撐住,所以他認為疫情指揮中心要先考慮這個,這才是防疫的重點。
-
2020-03-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餐飲業防疫 台大公衛建議拉大用餐距離加裝隔板
為加強防疫,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建議餐飲業者採取拉大顧客用餐距離、隔桌安排座位、減少來客人數、在餐桌加裝隔板等方式,並落實食品衛生安全規範。因應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說明會,提出防疫建言。台大公衛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長陳家揚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民眾擔心感染,到餐廳用餐人數顯著減少,但研判肺炎病毒透過飲用水、食品或食品包材傳染的機率很小,比較需要關切的是表面接觸,因此要餐飲業者必須落實食品衛生安全相關規範。陳家揚提到,根據現行公共飲食場所衛生管理相關辦法,如工作前手部應用清潔劑洗淨,工作中如有吐痰、擤鼻涕、如廁等污染手部的行為,應洗淨後再工作,廁所應設置足夠洗手設備、清潔劑、擦手紙巾等,廁所應加註「如廁完應洗手」等標語,餐飲業者應落實這些衛生規範。此外,陳家揚提醒餐飲業者強化員工健康與衛生管理,請生病員工務必在家休息,不要因人力調度,而強迫生病員工到班,並留意時薪人員的健康狀況,並制訂人員調度應變計畫;同時要求員工注意手部清潔,收拾和送餐間要洗手或用酒精消毒,調理即時食品時,應穿戴經消毒的手套或消毒手部,收銀人員和送餐人員務必分流。陳家揚也建議,餐飲業者應拉高清潔頻率,如餐桌、門把、餐單等顧客或員工常接觸的表面,並提供員工清潔消毒用品、消毒紙巾、酒精洗手液;同時拉大顧客用餐距離,如無法調整餐桌時,帶位時盡量安排隔桌,並減少自助餐(buffet)供餐形式,合菜可多提供一份餐具。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指出,防疫很重要,但生活也要過,只是生活方式要改變,建議可以仿照紐約市,以餐廳來客人數減半來規劃,或是採取香港模式,在餐桌加裝隔板,而美食街的試吃活動應該暫停,避免消費者沒洗手就將食物放到嘴巴。
-
2020-03-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小黃烈日下「悶蒸」殺病毒 感染科醫師:太陽大就有效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害怕,坊間也出現不少預防小絕招,像就有計程車司機最近休息時會刻意不再把車停在蔭涼處,而是選擇停在太陽下,好讓車「悶蒸」一下,藉高溫來消毒。對此,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這招的確有效,但太陽要夠大才行。台中市一名計程車司機說,為了討生活,自有疫情以來,他每天都十分關心相關訊息,以做好自身防護;像是他就曾讀到「病毒不耐高溫,冠狀病毒在攝氏56度、30分鐘就死亡了」的報導,因此現只要是有空檔,他會把車停在太陽下,而不會像以前停在蔭涼處。他說,車子停在太陽下,窗戶又緊閉,只要幾分鐘車內就會產生高溫,接著他再噴上酒精擦拭一番,等於做了一次車內消毒,讓他開起車來比較安心。黃高彬說,冠狀病毒的確不利在高溫下生存,計程車司機的這個方法是有效的,但重點是要溫度要能夠高到攝氏56度;以目前氣候不定,陽光有時可能不夠大,但若到了夏天,太陽大,這一招就更有效。
-
2020-03-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智慧型手機怎麼消毒?手機大廠這樣說
蘋果日前在網頁建議消費者,使用70% 異丙醇酒精或消毒清潔紙擦拭螢幕、鍵盤和手機背面。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做好衛生清潔、消毒有助防疫,但智慧型手機該怎麼消毒?為確保手機消毒時不損壞,蘋果給予使用者消毒指南,表示可以使用70% 異丙醇酒精或消毒清潔紙擦拭螢幕、鍵盤和手機背面,但別讓手機滲入液體。不過美國電信商T-Mobile提醒,不同品牌應遵循各廠建議。拉許大學護理師Sheila Leen建議,手機每天應消毒1次。蘋果手機可用70%異丙醇 漂白水「母湯」綜合各項研究,已知新冠病毒的接觸傳播能力很強,且可能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天,每天都會使用的手機如同各種病菌的磁鐵,不能大意。根據《CNN》報導,蘋果日前在網頁建議消費者,使用70% 異丙醇酒精或消毒清潔紙擦拭螢幕、鍵盤和手機背面。擦拭時,不要把消毒液體噴在手機上,應先噴在柔軟柔軟、不起毛絮的布上,並且拔掉所有外接電源、裝置和連接線。此外,不要使用漂白水,也別讓手機滲入過多水分,以免故障。蘋果也提醒,過度擦拭,也可能會造成手機損壞。電信商建議手機別碰臉 各廠牌有不同建議美國電信商T-Mobile則發布指引,呼籲不要在浴廁使用手機,以免沖水時沾上隨水氣噴出的病菌,如廁後也要用肥皂與清水洗手,至少20秒,約「唱兩遍生日快樂歌」的時間。指引也建議,千萬別讓手機觸碰到臉,為避免講話時噴出的飛沫沾上手機,建議使用藍芽耳機等通話裝置。此外,不同品牌應遵循各廠建議。《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拉許大學護理師Sheila Leen建議,手機每天應消毒1次,如果掉落、放在公共表面或咳嗽,則要多清潔一次。流行病學顧問Saskia Popescu則說,民眾不用恐慌,按照一般預防呼吸道疾病的建議,勤洗手、消毒公共區域,咳嗽時遮掩口鼻。參考資料:1.Apple says it's fine to wipe your iPhone with a Clorox wipe2.Keep It Clean: How to Up Your Device Hygiene3.Coronavirus cleaning tips for your iPhone, Android
-
2020-03-14 癌症.抗癌新知
不要小感冒就吃藥!癌末重生首爾大學醫院院長:預防癌症該有的5個生活習慣
五大防癌守則一般人知道的其中一項癌症常識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痊癒的可能。」這句話完全正確,尤其是韓國人最常見的胃癌,若初期接受治療,有95%的存活率。換句話說,現在癌症治療的成功與否,在於「是否可提早發現、盡快治療」,但實際上想要發現初期癌症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有人或許會說只要定期接受檢查不就好了嗎?但不是每6個月或一年進行定期檢查,就能100%發現癌症,也有人雖然都有定期進行癌症檢查,還是被診斷出得了癌症末期。再加上一般人都認為自己身體沒什麼異狀,不會一年接受一、兩次精密的醫療保險檢查。由於這些現實狀況,加上癌症本身的特性,使得人們不易在初期階段發現癌症。首先,大部分的癌症在初期都沒有自覺症狀,很多人因為某天突然感到身體出現異常到醫院檢查時,癌症都已潛伏一段時間了。另外,就算是在擁有設備先進的醫院裡服務、經驗豐富、又有實力的醫生,也要腫瘤大小大於5到10公釐,才能辨識或診斷出來。此時,發現的腫瘤很難說是早期發現,腫瘤長到10公釐時,從原本一個癌細胞可分裂30次來計算,等於大約已經增加了10億個癌細胞。就許多研究報告來看,儘管腫瘤只有10公釐,卻明顯已經有70%以上的機率為轉移狀態。美國MD安德森醫院,不把癌症初期病患看成有90%機率可以醫好的病人,只要經判定罹患癌症,便把病人視為「全身罹病」的理由就在這裡。那麼,我們對癌症難道就完全束手無策嗎?每天都要戰戰兢兢地生活,深怕癌症找上自己嗎?現在許多醫生都在針對這些問題做各方面的研究。如果癌症不容易在初期診斷出來,一旦發病又將難以治療的話,「是不是一開始就應該先遠離會致癌的條件呢?」醫生們努力探討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可惜的是,至今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癌症預防方法,只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最好的。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100%預防癌症的標準答案,但還是有幾項預防癌症的基本原則。第一 先動手清理冰箱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吃過所謂的抗癌食品。去烤肉店吃烤肉時會說:「聽說吃這個不會得癌症。」然後,一手夾起大蒜,放進包好的烤肉裡,這就是韓國人的面貌。也會到處尋找像蔬菜汁、大蒜汁,這類聽說可預防癌症的食品。我生病後,身邊一時間充斥了抗癌食品,所有的人都一副擔心自己某天起床就會得到癌症的樣子。聽說其中有一位親戚到市場購買大蒜汁,早晚各一包由大蒜和各種蔬菜製成的汁液,把它當水一樣喝,據說下訂的量多到連小型冰箱都快裝不下了。生病的我雖然沒有說任何話,但內心悶得要命。不知道從哪裡而來,沒有出產地的不明大蒜,加上沒有用自己眼睛確認過的蔬菜,就這樣攪和榨成汁後放到人工包裝的容器內,然後在冰箱放了快3個月後再喝掉?不論是包裝的濃縮液、製成錠劑的藥品,都已經不是食物原本的面貌,以人工方式製作成了別的形態,有可能加入防腐劑防止變質,甚至添加化學成分處理,這些都無法避免。最大的問題是材料的出處標示不清,不是說中國產的農產品對身體有害,是因為當它運送到我們面前時,已經添加了許多會傷害人體的防腐劑。當聽到親戚在喝大蒜汁時我心裡有個疑問:「塞滿這些抗癌食品的冰箱裡會是什麼樣子?」用塑膠袋包著的各種火腿、充滿許多色素的飲料、過度漂白的太白粉、過期3、4天打開過的麵包、好幾瓶打好的大蒜、不知放了多久的陳年小菜……等。我當下就跟告訴我那位親戚消息的妻子說:「請他先把冰箱大掃除一番,再去找大蒜汁吧。」預防癌症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學習並活出自然的原理」,這也是能阻止細胞突變的最基本生活態度,吃東西時最好能找優質且自然的東西。這裡所說的優質食物是指「最接近自然狀態的東西」,如不使用化學肥料,以有機方式栽培的農作物或沒有任何添加物的食品。遭化學物質汙染或添加不自然的成分,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些物質凝聚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就會讓身體出現異狀。最好不要讓食物連續放在冰箱好幾天,因為食物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質,越接近自然狀態的物品,變質的速度就越快,最理想的抗癌飲食是趁新鮮時吃完未加工的食品。如果有時間和經濟的餘裕找抗癌食品,就先從查看冰箱開始吧。看著家裡人數不多,卻塞得滿滿的冰箱,一定能了解到一些東西。包含各種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丟掉可惜的小菜在內,把冰箱裡擺很久、含有添加物的東西果敢地丟掉吧!冰箱內的空位越多,飯桌上的菜色也就越自然、新鮮,也就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第二 做適合自己的運動現代人運動不足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也有人相當注重運動,甚至還出現了運動後流汗能排出體內致癌因子的學說。先不論這個學說的真實性,運動確實是維持健康生活的必需條件,可是太多人對運動的關心,大過於運動主要的意義,很多人不是為了健康而運動,是為了運動而運動。我現在為了防止癌症復發也會運動。我的運動只是邊打高爾夫,邊慢慢地在草坪上走動,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哪算運動,但我可以自信地說這是最好的運動,因為我自己有看出效果。如果要我在廣大的草地上跑步運動,或是在高爾夫練習場打一箱箱的球,現在的我肯定無法做到,就算勉強去做,反而會使肌肉僵硬、身體痠痛,這樣不叫有運動效果,而是無謂地浪費體力。先拋開預防癌症的運動要「忍耐辛苦,努力流汗」,這種既有觀念改掉運動越多對身體越好的偏見。不是要你隨便敷衍地運動,而是這項運動必須適當地維持自己的身體均衡,並愉快地進行。因此適當的運動依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興趣而有所不同。20幾歲的健康男性想脫離肥胖,每天上健身房也不會累,因為他有充分的體力並能樂在其中,但若4、50多歲的上班族,選擇每天1、2個小時以從沒跑過的慢跑來消除身體的疲倦,如此勉強自己不僅沒有運動效果,也會因過勞而令健康受損。各位不妨可以從自己能輕鬆享受的事情中,尋找可以當作運動的活動,並不斷維持愉快的念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體力,此時再提升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也不遲。癌症發病大多和生活方式有關,若跳脫健康平凡,偏向不當或人工的生活時,罹患癌症的機率往往會變高。在注重運動效果前,應該先煩惱它是否有副作用,或會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別忘了,在基本的生活方式中找出適合的運動才有效果。第三 服用藥物要斟酌現在因卡介苗(BCG)接種普及,結核病的發生率降低,但1950年前,人類對結核病可是一點預防措施都沒有,很多人常會在毫無防備的狀態下,遭到結核菌入侵,這時為了尋找是否有結核免疫而施行的方法,叫曼托(Mantaux)測試。所謂的曼托測試是先在手臂上注射可檢測結核菌是否進入體內的針劑,沒有感染結核病菌的人,注射後不會出現任何變化;而遭結核病菌感染的人,注射後該處會立刻腫得又紅又大,當時測試的結果中有80%至85%的測試者呈陽性反應,不管是沒吃過藥或沒注射過針劑的人,5名中就有4名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感染結核後擁有了免疫力。人們體內有和病菌對抗的力量及自我治癒的能力,像跌倒後傷口會自己癒合,拉肚子一、兩天後會痊癒,或藉由短暫的睡眠就能消除疲勞等,這些都是人體自我治癒的能力,靠著這些能力,我們度過了幾萬年間的許多疾病和災害,這項能力要靠平常的自然生活才能維持。但科技文明的發達、醫學卓越的進步,逐漸讓人類數萬年間的免疫力或自我治癒力消失。近來,許多人只要有一點小咳嗽就會到藥局或醫院看病,數百年前沒有感冒藥或退燒藥我們也都能撐過,但現在只要不吃藥,就大驚小怪得好像感冒不會好一樣。肚子痛就吃腸胃藥、便祕就吃通腸藥,這些藥物會降低人體的自我治癒力,原本會自己增加抵抗力對抗外來刺激的身體,卻因藥物而變得遲鈍。亂用藥物會破壞生理節奏,降低人體免疫力或治癒力。癌症也是一樣的道理,從正常細胞突變成的癌細胞,在我們體內一定潛伏了一段時間,當潛伏後要現身時,唯一能阻擋它的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雖然不能全部阻擋,但體內的免疫系統越強,就越能減少發病的機率。我雖然是個醫生,卻不喜歡藥物,家裡的常備藥物就只有退燒藥。在三個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也沒讓她們吃過任何感冒藥,雖然會有需要吃藥的時候,但過量食用只是百害無一利。我認為我接受化療後有這麼顯著的效果,是因為平常沒有吃藥的習慣和我的生活態度所致。不僅僅是為了預防癌症,想經營健康的人生就不該使用任何藥物,吃藥前一定要先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第四 愉快進食是最好的良藥突然想起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癌症病患妻子所寫的內容。那位丈夫被診斷出得了胃癌第二期,手術結束後,家裡的菜色有了大改變。原本家人愛吃的辣湯很久都沒出現在餐桌上,連泡菜也都盡量醃漬得很清淡;聽說動物脂肪對身體不好,所以妻子乾脆連肉類都不煮了,但家人間的相處狀況卻越來越不好。手術後恢復良好、返回職場工作的丈夫因自己還被視為病患而生氣、孩子們則是在壓力之下似乎也快被逼到有癌症,家人的不滿逐漸升高,妻子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她認為由於丈夫平常就喜歡刺激性的飲食,所以得了胃癌,不應該再繼續這種不好的飲食習慣,加上孩子們像丈夫一樣喜歡吃肉、辣的食物,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因為對癌症有所利弊而選擇吃的食物呢?不論是對癌症或其他疾病,蔬菜都是極有幫助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聽到的話。此外,也必須改掉喜歡吃辣的、鹹的等刺激性食物的飲食習慣。那麼,只吃蔬菜的人就不會罹患癌症了嗎?一生都不碰肉、不吃肉的和尚、尼姑能保證不會得到癌症嗎?不吃辛辣食物的日本人,胃癌發生率卻很高的原因在哪裡呢?1999年美國醫學團體協議發表了<美國人綜合飲食方針>,原先每個協會設立的方針都有所不同,很容易讓病患或一般人混淆,因此美國國立衛生局統合各領域專家後,立下新的飲食方針,主要以預防4大成人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的飲食為方向。第一條飲食方針就是「均衡飲食」,不可以挑食,要均衡地吃東西,再來則是少鹽、多蔬果、少攝取脂肪等,對特定食物進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攝取均衡的食物。如果喜歡吃辛辣食物的人,每一餐的食物都要加三匙辣椒醬,一定會出問題;單吃一種食物,例如一天三餐不吃飯,只吃烤到焦黑的肉,就算原本健康的人也會吃出問題來。只要不是這麼極端的飲食方法,每次吃東西時都有顧慮到營養均衡的話,也能夠預防癌症。反倒是一般人為了預防癌症,一整天固執地只吃蔬菜,不僅破壞均衡,長期下來也會累積不少壓力。想吃肉時就吃肉,記得也要和蔬菜一起吃,若是擔心堆積膽固醇或脂肪的話,調整飲食並加上運動就可以了。食物不要超過過度辛辣或過度鹹的範圍,愉快地享用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愉悅地進食可說是最好的良藥。第五 遠離致癌因子現代醫學一直以來最積極研究的領域就是癌症,其中主要都是在研究致癌因子,也就是探討何種情況會引發癌症。目前為止,最確定的致癌因子是我們常看到的香菸,迄今,臨床上發生癌症的主因有1/3以上都是因為香菸。香菸中有3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數十種含有致癌的成分。當然,不是不抽菸就不會得癌症,常見到許多沒抽過菸的家庭主婦,卻發現自己得到肺癌的案例。但是,有研究報告指出,一天抽一包菸的人比不抽菸的人,罹癌率高出4倍,因此戒菸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遠離癌症的捷徑。常和香菸相提並論的物品就是酒類,其實酒精成分並非致癌因子,但它是幫助許多致癌物質作用的角色,可刺激活化致癌因子。我不是要大家因此滴酒不沾,像我雖然不愛喝酒,偶爾也會小酌,只要不是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而是心情愉快時小酌一、兩杯,對精神健康就不會有壞處。肥胖也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人們常覺得吃好的食物就對健康有益,殊不知飲食過量和均衡飲食不同。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對現代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認為吃點好的應該不會有任何危險的想法很常就會觸發致癌因子。再來,一定要記住,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清潔雙手,規律地清洗全身,將周圍生活環境打掃清潔,也能降低癌症發病率。最後要說的是性生活,研究證實,不健全的性生活會增加生殖系統的罹癌率。因丈夫外遇而讓妻子罹患癌症,或自己也罹患癌症的例子一再發生。各位應該都能理解上述所提的內容,實際上罹患癌症的危險發病因子就是超出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東西,換句話說,健全的生活也就是可以預防癌症的方法。平凡又合宜的生活可以讓你遠離致癌因子,大家只要回顧自己的生活,即使不是前面所提,有哪些致癌因子也是顯而易見吧?各位不妨先找出這些因素,腦袋裡浮現的致癌因子,可能會因人而異,找出並改掉自己身邊最微小的致癌因子,才能預防癌症。延伸閱讀被醫生宣判剩下4個月,他卻活過16年!首爾大學醫院院長「與癌症為友」的5守則書籍簡介 超越5%存活率,我活過了16年:首爾大學醫院院長與癌症為友的治癒之路암과 싸우지말고 친구가 돼라作者: 韓萬青原文作者:한만청譯者:陳馨祈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14/04/30語言:繁體中文作者簡介/韓萬青1934年生,首爾大學名譽教授、前首爾大學醫院院長。畢業於首爾大學醫學院,並獲得首爾大學醫學博士。曾赴美國哈佛醫學大學進修三年。在擔任首爾大學醫院院長時,以「研究為重,病人為重」的概念改革,並制定體系化的服務系統,為韓國最早加入北美、日本、歐洲放射線醫學會的榮譽會員,將韓國影像醫學提升至國際水準。1998年初在肝臟發現了超過十四公分的惡性腫瘤,診斷過後被判定只剩下四個月的時間可活。選擇接受肝右葉切除手術。1998年切除癌症腫瘤兩個月後,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肺部。醫生宣判存活率不到5%以堅定的意志展開五個多月的化學治療。如今,年屆80歲,戰勝癌症十數年,仍維持健康的身體,積極地出席演講活動和培訓,為癌症病患們增加許多希望。韓萬青博士認為,越是想脫離癌症,反而越會像掉入沼澤般越陷越深,倒不如將「癌症」視為自己的「朋友」,好好照顧,送走癌症。著有《影像醫學》、《人體橫斷面解剖學》、《介入性放射線科學》等書。
-
2020-03-14 科別.消化系統
多數無症狀,最嚴重卻恐致肝癌!醫教4招消除脂肪肝
陳先生是一位朝九晚五的忙碌年輕上班族,常常假日要加班,下班後也不時要和客戶交際應酬,今年公司安排做完身體健康檢查後,最近拿到報告告訴他已經有「脂肪肝」,而且肝功能指數異常,心裡想是不是有爆肝的風險,於是趕快掛號到醫院肝膽胃腸科門診求診。「脂肪肝」會對身體造成甚麼影響?「脂肪肝」或者俗稱「肝包油」,是指人體肝臟細胞內堆積著過多的脂肪,當身體攝取過多的熱量時,肝臟細胞會把熱量轉換成三酸甘油酯形式的脂肪儲存,定義上是當在肝臟裡的三酸甘油酯量已經超過百分之五以上的重量,就是有脂肪肝。若是肝細胞內長期堆積著油脂,有可能會導致細胞受損、肝臟發炎,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纖維化,長期會併發肝硬化,最後有可能長出肝癌。若本身有慢性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更會增加風險性。據統計台灣人口中約有三成的人有脂肪肝現象,已經比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還多,甚至年輕人中也不少見,有年輕化的趨勢,已經是國人最常見的肝病。「脂肪肝」如何診斷?臨床診斷上最方便也最常使用的方法為腹部超音波檢查,脂肪肝的肝臟在超音波的影像上會比較白比較亮,根據明亮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脂肪肝,脂肪肝愈嚴重,有可能使深部構造看不清楚,有可能會影響肝臟的觀察。一般有脂肪肝時,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會有肝臟發炎而有「脂肪肝炎」,血液檢查會發現有肝功能指數(GOT、GPT、γGT)上升現象。脂肪肝一般不會有任何症狀,但少數病人可能因為有肝臟發炎,而有疲倦、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或黃疸等症狀。目前大多數人是因為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或是因為其他身體症狀就醫,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意外發現有脂肪肝。「脂肪肝」的原因是那些?脂肪肝根據原因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前者是飲酒過量所引起,有酗酒者統計9成以上的人都有脂肪肝。後者則和飲食習慣、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或代謝症候群有關,少數的藥物或是C型肝炎也會引起脂肪肝現象。「非酒精性脂肪肝」還是以肥胖為主要的原因,以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法: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BMI超過27就可能有脂肪肝,BMI超過30以上,8成的人都有脂肪肝。但瘦子也可能因為飲食習慣或遺傳體質也有脂肪肝。「脂肪肝」如何預防與治療?治療脂肪肝的目的是避免肝臟發炎,走向不可逆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變化。現今脂肪肝還沒有有效治療的特效藥,目前有一些新藥物正在研發中,但尚未上市可使用,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預防勝於治療」。要降低脂肪肝的產生,要從個人飲食生活習慣去作調整,若有酗酒習慣一定要戒酒,飲食上要避免高熱量、油炸食物、甜點或是含糖飲料。因為肥胖為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減輕體重還是目前最有效改善脂肪肝的方法,研究顯示體重減輕百分之七,肝臟發炎狀況就可以改善,減重百分之十,脂肪肝可以消失,也就是體重70公斤的人至少要減重5公斤以上,減重的速度最好是每週不超過0.5~1公斤,除了控制飲食熱量外,最好是配合跑步、快走、游泳、騎單車等有氧運動,最好要有流汗,每天持續運動超過三十分鐘,每週三次,心跳速能超過130下以上,這樣才能有效燃燒代謝體內脂肪,達成有效消除脂肪肝。另外若是本身有糖尿病或是高血脂症的人,一定要接受藥物的適當治療,除了可以改善脂肪肝,也可以避免長期疾病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若是有發現脂肪肝的人,別忘了要定期追蹤抽血、腹部超音波,如果肝功能正常,沒有任何肝病的家族史,可以每年追蹤;若是脂肪肝合併新陳代謝疾病、肝功能異常,建議每半年追蹤;脂肪肝合併B、C型肝炎、肝功能異常,每三個月至半年追蹤;脂肪肝合併肝硬化、肝功能異常,則需每月至每三個月追蹤。4招消除脂肪肝脂肪肝在肝臟還沒有因長期發炎造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前是可恢復的。陳先生就醫後,經過醫師進一步檢查後,只是輕度脂肪肝,他並沒有發現有B、C型肝炎的帶原,問診評估應是飲酒、飲食過量、少運動及近年來體重增胖所引起的,醫師建議改變飲食習慣、正常作息及運動、減重,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的體重減輕5公斤,再回醫院檢查肝功能就恢復正常,腹部超音波也發現脂肪肝消失了。近年來國人因為生活富裕,飲食趨向高熱量高油脂,多吃少運動習慣,加上飲酒或是含糖飲料的普及,引發肥胖、高血脂、甚至糖尿病等代謝疾病,這些都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若您或家人有這種文明病,一定要藉由調整飲食習慣、運動和控制體重消脂護肝。脂肪肝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之一,也可能是潛藏代謝疾病的前兆,提醒您趕快改變現狀以提早治療,若脂肪肝已經有肝臟發炎、肝功能指數異常時,更要定期就醫追蹤檢查,以降低肝病的風險。
-
2020-03-13 新冠肺炎.回首SARS
17年往事歷歷在目…SARS帶給台灣的120天夢魘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讓人想起17年前的SARS,回顧當年120天的夢魘,恐慌、搶口罩酒精、停班停課…許多場景今日再度重現。整整十七年了,2003年3月14日,當時的疾管局接獲通報,一名50多歲台商從深圳經香港回台,出現發燒和瀰漫性肺炎等非典型肺炎症狀,為台灣首例SARS病患;而今年1月21日,台灣出現首起新冠肺炎案例,同樣是50歲上下,同樣從大陸回台後確診;不同的是,首起SARS病患的妻子,並未去大陸,但也開始發燒,兩人皆在台大醫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翻閱當時的報紙,台大醫院3月25日證實,一名住院醫師感染SARS,這名醫師照顧過這位台商的妻子,101名醫護人員列冊追蹤。台灣經歷過SARS的驚恐記憶,現在官方在處理相關案例資訊,變得謹慎許多,目前新冠肺炎的所有病例,從未公布過診治的醫療院所,甚至連地域都以北部、中部、南部輕輕帶過。SARS病例引爆醫療院所的頭條新聞,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台北和平醫院封院事件,4月24日中午,行政院無預警宣布和平醫院封院,在周遭拉起封鎖線,共1000多人被隔離在院內,許多人只是探病也被禁足而措手不及,有人向外投擲寶特瓶、紙條抗議,還有人爬窗逃走。當時社會一片譁然,行政院當晚緊急放寬隔離標準,院內129名因探病而且符合七條件者,凌晨陸續離開和平醫院。不幸的是, 26日一名48歲男子在醫院上吊輕生,遺書中寫道「我知道我過不了這關」,但並未提及SARS。林男的父母和妻子均是通報的SARS病例,他因照顧家人,也被隔離在和平醫院,但未被確診。檢方研判他可能是怕傳染SARS給別人,壓力太大而想不開。就在這名男子輕生的同一天,台中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一名男子因感染SARS,同樣「過不了這關」,成為台灣第一例死亡病例,政府一直力保的「零死亡」紀錄因此破滅,陳水扁總統隔天發表電視談話安定民心。根據維基百科事後統計,當時台灣確診SARS案例為346人,死亡37人,致死率10.7%;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同樣是中國大陸,一共有5237例,其次是香港1755例,全球受感染的國家或地區為29個;而新冠肺炎,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現病例。對照新冠肺炎病例,案19在今年2月3日確診,同月15日因肺炎合併敗血症過世,這是目前台灣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第一個案例,期盼也是唯一。對學生而言,今年寒假因疫情而特別長,SARS那年,同樣出現停班停課事件。4月起SARS燒進校園,一所護專因多名學生接觸和平醫院感染病例,4月23日起全校全面停課10天,成為全台第一個停課的學校,幾所大專院校也各有一個班級停課。一家工程公司傳出五名員工感染,一千多名員工停工兩天,同棟大樓的另一家公司也宣布休息一天。當時的行政院人事局宣布,凡疑似患者均可請「防疫假」,教育部也宣布,只要一班有一個疑似感染者,全班停課;如發現兩班或兩位疑似感染者,則全校停課,停課期程為十到十四天。軍公教可依衛生署的居家隔離通知書,給予五到七天的有薪防疫假;勞工則視得病場所,如認定為職災則可獲得補助,若是休假期間得病,由勞資雙方確認,有防疫假卻不發給工資。當時對於防疫假的處理方式,與現行方式大同小異。疫情升溫同樣打亂了市場經濟,2003年3月底大陸旅遊團全面終止,各旅行社接不到一個旅客,前往大陸的散客也取消了約七成。由於台灣被認定為SARS病例集中區,外國來台觀光客銳減,星馬、港澳、韓國來台觀光團取消或延後三到八成,大陸來台觀光團也是全面終止。機場採取嚴格管制,入境旅客未填SARS防治調查表,無法劃位登機,而症狀聲明等同護照等證件,未填寫者不得入境。商場、餐廳、百貨公司生意衰退,業績和人潮減少五成,飯店訂房也被取消五十到上百間,然而戲院當時因好萊塢強檔片上映,並未受到太大影響。演藝圈因為疫情而大團結,繼1985年的「明天會更好」後再度集結,由陶喆、王力宏共同作詞作曲的「手牽手」,81位藝人齊力合唱,贈送60萬張,用歌聲向第一線防疫人員致敬。這首歌開頭就寫到,「這世界有點灰,你微笑的臉有些疲憊,抬起頭天空就要亮起來,不要放棄你的希望和期待」,當時鼓勵了許多徬徨無依的心靈。17年了,再回首SARS又撿回許多記憶,搭車、坐辦公室都戴著口罩,非必要不交談,人與人的距離變得好遠,台灣從3月出現第一起病例,直到7月5日才被從病例集中區除名,解除長達120天的夢魘,對照今日的新冠肺炎,即使大數據廣泛運用,但仍然一樣有著不知疫情何時終結的恐懼,偶爾一樣出現對醫護或病患的排拒,但疫情終會落幕、生活還要繼續。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3-13 新聞.健康知識+
誤觸、誤食75%防疫酒精 關鍵急救步驟要這樣做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延燒至今已經近兩個月,所有人都嚴陣以待,而防疫期間清潔專用75%酒精,醫師提醒,對酒精敏感人建議戴手套、如果不慎誤觸眼睛,一定要用水大量沖洗、如果小孩不慎誤食,吐掉酒精外還要喝大量開水,立即就醫,避免酒精中毒。酒精本身就有刺激性,豐原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欣指出,對於酒精比較敏感的民眾,建議戴手套使用酒精清潔物品,減少皮膚紅腫、脫皮等刺激,如果是手部清潔,仍以肥皂洗手為最佳。另外,酒精屬化學用品,若眼睛一旦誤觸,豐原醫院眼科主任呂姿瑢強調,一定要以大量的清水沖水,如果手邊有隱形眼鏡使用的生理食鹽水為最好,如果沒有生理食鹽水則用家中煮開過的冷水大量沖洗,立即移除在眼睛內的化學異物,沖洗過程中,千萬不要去揉眼眼,揉了恐造成眼睛其他外傷傷害。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表示,75%的清潔用酒精屬超高濃度酒精,比一般可食用的高粱酒38%、58%酒精濃度高出很多,如果小朋友不慎誤食,將酒精吐掉後,一定要喝大量的開水稀釋,立即送醫,因喝過量酒精恐造成酒精中毒。防疫期間,做好個人衛生及居家清潔外,最重要的是,清潔用的酒精、清潔劑等用品都要擺放適當位置,使用前先看清楚使用方式及警語,避免大人、小孩誤食、誤觸,才能減少不必要傷害。(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常用酒精搓手傷皮膚! 不想得富貴手最好用這方式潔手 春天常見6皮膚疾病! 皮膚科醫師親授防範攻略 
-
2020-03-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防疫讓世界看見!美媒列「8點」狂讚:教全球寶貴一課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離中國大陸最近,原被世界視為第二危險區域,但在政府及各界的努力下控制得宜,讓外界刮目相看,美媒也特別列出「8點」稱讚台灣的防疫態度與措施,認為台灣給世界上了寶貴的一課。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刊登標題為「台灣在對抗冠狀病毒方面能教世界什麼事?(What Taiwan can teach the world on fighting the coronavirus)」的新聞,文章中指出台灣從2003年SARS爆發的經驗中得到教訓,從此次疫情的處理能看出台灣政府與人民都做好了準備。一、保持警覺、積極提前展開防疫措施台灣很早就得知中國武漢正開始傳播「嚴重的肺炎」的消息,採取積極主動的防疫措施,避免出現重大疫情。中國在12月31日通知世界衛生組織有幾起未知的肺炎病例後,台灣疾病控制中心立即下令對從武漢起飛的旅客進行檢查。儘管和北京關係不佳,但仍要求並獲得許可,派出一支專家小組前往中國,在1月12日進行實地調查。行政院發言人Kolas告訴NBC新聞,「他們沒讓我們看到,他們不希望我們看到的東西,但我們的專家判斷狀況不樂觀」,而後台灣開始要求醫院進行篩檢、通報病例。以上措施都發生在台灣還沒出現首例確診以及全世界有警覺心之前。二、設置指揮中心台灣針對這波新冠肺炎,建立了由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所領導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只調查確診和疑似案例,同時還跟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協調全台的因應措施,包含資金分配、人力部署和為校園消毒提供建議。三、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台灣在確認首例後5天就禁止湖北省人士入境,時間比各國都早。四、運用科技偵測、追蹤個案台灣2003年爆發SARS疫情後,機場就配置體溫偵測器篩檢發燒遊客。除此之外,現在旅客也還能透過掃描QR Code線上通報旅遊史與健康症狀,資料直接匯入疾管署。來自疫情重災區人士即使沒症狀仍須強制居家隔離14天,透過手機的位置分享功能進行追蹤;違反隔離措施或隱匿症狀者,都可能被重罰。五、確保物資供應無虞疫情爆發後,台灣為最早禁止口罩出口的國家,政府迅速禁止製造商出口口罩,實行調配制度;更建立新的產線以及調派國軍來大幅提高產量。六、向民眾傳遞正確對抗疫情資訊政府要求電視和廣播電台每小時播放一次公共服務宣導內容,說明病毒傳播途徑、正確洗手的重要性以及配戴口罩的時機。行政院發言人Kolas直言,「我們認為只有資訊透明,而人們有充分醫療知識,恐懼才會因此減少。」七、獲得民眾支持NBC News採訪台灣一位校長,受訪者表示,民眾配合政府建議措施,對於防止病毒傳播相當重要。他的學校有超過95%的家長在家就量好孩子的體溫,上學前向學校回報。「不管政府做什麼,大家都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目前台灣幾乎各辦公大樓、學校以及社區運動中心都在門口測量體溫,避免發燒人士進入,許多地方也都設置手部酒精消毒液。八、僅記SARS教訓,從中學習台灣政府從SARS爆發的經驗中得到教訓,這次台灣政府和人民已經謹記教訓,做好了準備。行政院發言人Kolas說明,對於防疫來說,涵蓋99%台灣人的健保體系非常關鍵。健保讓懷疑自己染病的民眾不必害怕去醫院,就算懷疑自己染病,也不用擔心自己無法負擔醫療費。
-
2020-03-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孕媽咪注意 醫師:疫情期間更需產檢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許多孕媽咪對於是否可以到醫院進行產檢充滿疑惑,對此,恩主公醫院整理孕媽咪須知,也提醒「疫情流行期間更需要如期進行檢查」。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表示,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應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醫院皆有完善防疫措施,提醒大家進出醫院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王鐸聲表示,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在照顧新生兒方面,應盡量減少照護人員、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人員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母親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且不要進行哺乳,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王鐸聲指出,新生兒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需檢查,包括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孕產婦密切接觸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及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新冠肺炎會透過胎盤、母子垂直感染嗎?王鐸聲表示,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以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不過,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2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