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酒精
共找到
1818
筆 文章
-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大解禁如何新生活? 衛局:保持社交距離與戴口罩擇一
中央6月7日大解禁,台中市議員黃馨慧指出,很多民眾還分不瞭解「大解禁」定義?到底還需不需要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市府要如何因應?還有哪些禁令未配合解除,仍需要民眾遵守?應該盡速宣傳,讓市民更清楚如何展開防疫新生活。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大解禁後,還是要配合中央指引,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擇其一。另醫療院所必要的管制還是得遵守,目前還有限制。黃馨慧表示,「防疫新生活」民眾無所適從,台中市衛生所應醫療院所,宣傳要夠。台中市議員黃馨慧今在衛生業務質詢表示,全市800多家藥局從2月6日實名販售口罩4月個,販售數量一、兩千萬個口罩,藥局讀卡機使用次數頻繁,損壞須需自行負擔損耗,她建議衛生局全額補助更新讀卡機,用實際行動為第一線實名販售口罩的藥局加油打氣!衛生局長曾梓展指出,目前台中約有800家藥局配合防疫政策,推動實名制口罩銷售,因應龐大購買人潮,市府已加碼補助店家防疫耗材費用,每家藥局補助2000元,項目包括讀卡機、手套、夾鏈袋、酒精或乾洗手等相關物品,審核通過後直接撥付經費,滿足店家需求。黃馨慧表示,藥局實名販售口罩,可能因為讀卡機「讀不到健保卡」「讀卡太慢」「晶片卡汙損導致無法讀卡」使用次數頻繁造成機台內部彈簧鬆弛或卡住而損壞,更換讀卡機不在少數,還甚至有藥局2個月讀卡機壞3次!都是藥局自行負擔損耗,幫國家隊賣口罩還要賠讀卡機的錢?黃馨慧指出,藥局使用讀卡機,可能超過上萬次。市府強調「超前佈署」以目前830間實名販售特約藥局,每台市價3900元計算,初估約350萬,若大量訂購或衛生局統一採購價格應可再降價,要求市府用實際行動感謝藥師辛苦,全額補助讀卡機,為防疫第一線藥局加油打氣!
-
2020-06-03 科別.泌尿腎臟
狂吃20隻蝦…痛風發作站不起來
一名34歲男性平時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日前和友人聚餐時狂吃20隻蝦,當大夥準備離開時,他卻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直到店家打烊,才勉強忍痛離開。隔天到醫院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4個月,尿酸值才恢復標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痛風是一種急性疾病,正常狀況下尿酸會於血液中分解,經過腎臟和腸胃道排出體外,但若攝取過多高普林的食物、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或腎臟功能變差,使尿酸不易排泄時,都會使尿酸於血液內不斷累積,繼而形成尿酸鹽結晶堆集於關節腔內,使關節發炎腫脹,嚴重時更會使關節變形。痛風好發於30至50歲的男性或是停經後的女性,通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發生,患者會於睡夢中感到關節突然劇痛,關節會變得紅、腫、熱、痛,通常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退。周哲毅指出,造成尿酸偏高的原因包括遺傳、慢性腎臟病、大量食用含普林食物,服用利尿劑及抗排斥藥物的患者,除了調整飲食外,有些患者會透過提升運動量,試圖讓尿酸值下降,但若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沒有攝取足夠水分,容易因脫水反而增加疾病發生的風險,不可不慎。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多喝水,少攝取紅肉、內臟、海鮮、酒精等高普林食物,良好控制體重,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當尿酸值下降且穩定一段時間後,由醫師評估是否減少藥量,才能確保尿酸值維持穩定,避免痛風再度發作。
-
2020-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天氣熱口罩戴不住 醫師建議可改用面罩
新冠病毒可能飛沫傳染,甚至在空氣中漂浮,此一特性在眾多人感到口罩不方便之際,是不是應改用面罩?有些醫師建議,經濟重開後,戴上透明的塑膠面罩效果不輸給口罩,甚至更佳,連眼睛都受到保護。愛阿華大學暨該市榮民健保中心傳染病醫師裴任瑟維奇(Eli Perencevich)說,他到商店、大樓去的時候,都戴上面罩。他和兩位同事投書美國醫學會期刊,指出面罩和檢測、追蹤、社交距離、勤洗手等一樣重要,都可減低感染風險。新加坡政府已經規定,學校重開時,幼稚園師生都要戴面罩;賓州公衛專家建議學校開學後師生都戴;加州Palo Alto教師工會也同樣要求。目前,最嚴格執行戴面罩規定的是診療新冠肺炎病患的醫護人員,手術時也須戴,以防被血液、骨屑噴到。波士頓Brigham婦女醫院住院醫師雪莉余(Sherry Yu)說,眼睛的保護很重要,而面罩很容易消毒,用酒精擦拭或熱水與肥皂沖洗,又可重複使用,直到出現破裂才須換新。裴任瑟維奇認為疫情未明朗之前,普通人應和醫護人員一樣戴上面罩,防護自己。他說,面罩可以讓人摸不到臉,這又可增加一分安全保障,何樂不為?再說,面罩比口罩還容易戴,就像戴眼鏡、戴帽子一樣,只遮住額頭一部分,不會讓人有奇癢欲搔的衝動。有些人戴口罩的方法不對,只遮住嘴巴,或讓鼻孔露出,這樣達不到防護效果。也有人經常調整口罩的位置,跟人說話時還拿開來,裴任瑟維奇說,這樣對人對己都不好。此外他提醒大家,布口罩只能防止戴的人不把病菌傳染給別人,防止別人把病菌傳給你的效用不大。
-
2020-06-02 科別.泌尿腎臟
店打烊不是不想走 他嗑20隻蝦後痛風發作走不動
一名34歲男性平時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日前和友人聚餐時狂吃20隻蝦,當大夥準備離開時,他卻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直到店家打烊,才勉強忍痛離開。隔天到醫院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4個月,尿酸值才恢復標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痛風是一種急性疾病,正常狀況下尿酸會於血液中分解,經過腎臟和腸胃道排出體外,但若攝取過多高普林的食物、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或腎臟功能變差,使尿酸不易排泄時,都會使尿酸於血液內不斷累積,繼而形成尿酸鹽結晶堆集於關節腔內,使關節發炎腫脹,嚴重時更會使關節變形。他說,痛風好發於30至50歲的男性,或是停經後的女性,通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發生,患者會於睡夢中感到關節突然劇痛,此時關節會變得紅、腫、熱、痛,通常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退。周哲毅指出,造成尿酸偏高的原因包括遺傳、慢性腎臟病、大量食用含普林食物,和服用利尿劑、抗排斥藥物的患者,除了調整飲食外,有些患者會透過提升運動量,試圖讓尿酸值下降,但若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沒有攝取足夠水份,很容易因脫水反而增加疾病發生的風險,不可不慎。他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多喝水、減少食用含糖飲料、醬料,節制攝取紅肉、內臟、海鮮、酒精等高普林食物,良好控制體重,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當尿酸值下降且穩定一段時間後,由醫師評估是否減少藥量,才能確保尿酸值維持穩定,避免痛風再度發作。
-
2020-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解禁賣場、藥局仍買不到 藥師公會:再等1、2周
口罩今日起開放自由購買,但許多民眾至賣場、藥局卻發現仍買不到,藥局只有實名制預購部分可購買,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陳昭元表示,由於廠商鋪貨不及,進貨價格也還不確定,目前大多數藥局仍無法進貨,預估1、2周後才可在藥局自由購買。因國內疫情穩定、口罩庫存充足,中央宣布6月1日起口罩管制禁令解除,開放國內口罩品牌自由買賣。生活量販通路寶雅、家樂福及各大超商也宣布,開始販售醫療級成人口罩。但記者今日詢問寶雅汐止大同、中興、遠雄店,皆尚未販售,須等到6月4日才會到貨,且每家店面配額口罩數量不同,得到的回應皆是「數量並不多」,汐止大同店員表示,屆時開始販售後,並無限定購買數量,「就是先搶先贏」。陳昭元表示,目前由於廠商鋪貨不及,且進貨價格尚不確定,社區藥局大多還無法進貨,藥局還需透過中盤商向上游大廠訂貨,預估還得等1、2周才能讓民眾自由購買。至於口罩價格部分,陳昭元說,由於賣到國外的口罩價格偏高,要看大廠如何抉擇國內外供貨數量,預估國內口罩一片將高於現行實名制的5元,屆時可能落在一片7至8元,品質較好的大廠產品,更可能10元左右。另外,陳昭元表示,口罩實名制購買目前維持到6月底,希望藥局實名制購買能早點退場,減少庫存及人手壓力,並鼓勵民眾多購買防疫酒精,除了減少滯銷,因台酒防疫酒精已停產,還可以當作紀念。
-
2020-06-01 該看哪科.兒科
防疫成日常 北市腸病毒通報降8成7
夏季是腸病毒好發季節,疫情讓「勤洗手、戴口罩」成為生活日常,北市衛生局發現,5月校園腸病毒通報量,較往年大減8成7,但仍無法預測今年是否會大流行,提醒民眾保持正確洗手、漂白水消毒及注意環境通風,避免腸病毒威脅。疾病管制科科長余燦華表示,疫情讓大家落實防疫作為,若以上周為例(5月17日至23日),北市門、急診腸病毒就醫僅131人次,是去年同期的0.12倍;校園通報部分,今年1月至5月人數持續下降中,1月較去年同期少6成6,5月少8成7,顯見戴口罩、勤洗手,有效阻絕腸病毒傳染途徑。不過,腸病毒傳染力強,且酒精消毒效力不佳,部分幼童發病後,還可能併發重症,民眾仍不可輕忽。余燦華說,衛生局今年4月已完成轄內1389家國小、幼兒園、托嬰中心、招收6歲以下短期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及84家親子常出入室內場所之查核,輔導項目包含洗手設備、衛生教育、疫情應變處置、漂白水消毒等措施。余燦華提醒,腸病毒發病前即有傳染力,發病後病毒可經由糞便排放長達2至3個月,幼托機構及學校應加強教室及遊樂設施等整潔、通風與消毒,並指導學童於「吃東西前」、「上廁所後」、「看醫生後」、「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以「濕、搓、沖、捧、擦」等步驟洗手,為避免學童交叉傳染,若學童感染腸病毒,必須請假在家休息至少7日。余燦華表示,家長返家接觸幼兒前應更衣洗手,若孩童感染腸病毒,務必留意其病情變化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手腳無力、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有關腸病毒相關防治資訊,亦可於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主題專區/疾病防治/腸病毒疫情資訊查詢,或撥打台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洽詢。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安心吃 美食家徐天麟有撇步
熱愛美食的美食評論家徐天麟即使在疫情間,也不放過國內各處美食,但為了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他除了隨身攜帶口罩、酒精,也會帶病毒崩噴劑及環保餐具與吸管,讓自己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達到防疫、環保又安全衛生的用餐環境。感謝媽媽 養成潔癖好習慣「從小就被媽媽要求,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與媽媽同住的徐天麟說,現在回到家有時稍微晚一些洗手,仍會被媽媽念:「還不趕快去洗手!」不過他也感謝媽媽讓他養成潔癖好習慣,讓一家人平時就不易生病,疫情間也不會覺得洗手很麻煩。他說,如果出門到人群較多的地方,一回到家就會馬上洗澡、洗衣服,將帶回家的細菌、病毒降至最低。平常他有吃綜合維他命、薑黃、葉黃素、黑蒜精等營養品的習慣,並習慣喝青草茶幫助降火、金銀花水幫助排毒,也會去健身房運動,或是飯後散步,增加免疫力。營養均衡 偶爾吃邪惡食物身為美食評論家,當然也不能放過巷弄美食,他透露自己愛吃炸物,他說日前去苗栗參加高爾夫球活動時,還特別到苑里市場吃秒殺炸雞、到南方澳吃蝦餅,「不要因為疫情就不敢出門。」他說,營養均衡當然重要,但是適時開放自己吃一下炸物、高熱量食物或是甜食,都可以讓自己心情愉快,何樂不為。他平常在家,會煮牛肉丸子配洋蔥或是番茄,他非常推薦大家在家自己煮,可以多做一些洋蔥或是番茄料理,洋蔥與番茄不管生的熟的,各有味道,營養價值高,也別忘了補充蛋白質。他也提醒糖尿病患注意血糖控制,盡量少吃精緻澱粉。愛到處趴趴走的徐天麟說,「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很重要。」他建議被疫情嚇到不敢出門的長輩,可以趁著平日人較少時出門踏青,不管是去爬山或是散步、野餐,都能讓筋骨獲得舒展,也能刺激消費,幫助商家共度難關,最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心情愉悅。自製氣泡飲 夏日居家涼伴天氣漸熱,徐天麟在家也常隨意調個氣泡飲獨享,基底是氣泡礦泉水,將日本帶回來的草莓濃縮汁調入,再加上德島草莓及綜合莓果,健康又好喝的草莓氣泡飲就完成了。他也會自煮冬瓜茶,加入氣泡水,甚至新葉進的藍莓汁、峨眉鄉農會桶柑汁、台南青農白柚汁都可加氣泡礦泉水,在家就能喝到不同口味的氣泡飲。
-
2020-05-31 新聞.健康知識+
徵收肥胖稅真能有效降低肥胖問題嗎?科學證據會說話
一位華視記者在2020-5-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我是華視新聞記者謝昀燐。我正在採訪關於肥胖稅的新聞,想問說能不能跟你在明天(5/28),約半小時時間作採訪,內容是有關於,肥胖問題對於哪些疾病有影響、肥胖稅的課徵會有哪些問題,包括課徵對象、品項等等,以及課徵肥胖稅真的能有效降低肥胖問題,這幾個面相嗎?《肥胖稅》是這幾天台灣的熱門新聞,例如這篇Yahoo!新聞的報導:健保財務惡化,衛福部長陳時中將調漲健保費率列為下階段施政重點。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昨(25)日在立法院質詢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時,建議課徵「肥胖稅」作為改善健保財務的方案之一,引發各界討論。高嘉瑜主張,政府應該從根本上照顧國人健康,健保署或衛福部應該針對會造成國人疾病的高熱量、高糖分食品課徵肥胖稅,挹注健保財務。從上面的報導就可看出,所謂的《肥胖稅》並不是要向肥胖的人課稅,而是針對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來課徵額外的稅。這種稅如果是用來做健康教育,那可就是一箭雙雕:既可降低肥胖率,又可促進健康。但是,如果它是為了彌補財政或健保赤字,那可能就不是一個健康的出發點。全世界第一個徵收《肥胖稅》的國家是丹麥,但是,該稅從2011年10月啟動,歷時僅13個月,就夭折了。至於為什麽,請看下面這兩篇論文的解釋:2012年:Denmark Cancels “Fat Tax" and Shelves “Sugar Tax" Because of Threat of Job Losses(丹麥因失業威脅取消“脂肪稅”並擱置“糖稅”)。這項有爭議的稅收旨在通過阻止食用高脂食品來改善丹麥人的健康,但遭到農民和食品公司的反對,也不受消費者的歡迎。 這項稅收導致行政成本增加,因而也導致裁員。而為了避開這項稅收,丹麥的消費者反而轉往德國和瑞典購物。2015年: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s First Fat Tax(世界上第一個脂肪稅的興衰)。該稅失敗的原因是(1)政客將它視為籌資來源而不是公共衛生計劃,(2)商業利益團體的影響力是遠遠大過於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投入,(3)民眾將它視為侵犯自主權。從上面這兩篇論文的分析就可看出,肥胖稅的施行是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考量,尤其是切忌將它視為稅收的來源。也就是說,只有真正的把它用來增進民眾健康,才有可能成功。那,肥胖稅真的能增進民眾健康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四篇論文的分析。2013年:Evidence that a tax on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reduces the obesity rate: a meta-analysis(對含糖甜飲料徵稅可以降低肥胖率的證據:一項薈萃分析)。對含糖飲料課稅是與果汁等替代飲料的需求增加有關,這有可能導致體重下降。2013年:Assessing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Food and Beverage Taxes and Subsidies for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ices, Demand and Body Weight Outcomes(評估食品和飲料稅及補貼對改善公眾健康的潛在有效性:對價格,需求和體重結果的系統評價)。將汽水稅與體重結果聯繫起來的研究表明,該稅對體重的影響極小。但是,這是基於相對較低的現有州級銷售稅。較高的快餐價格與較低的體重結果有相關性,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這表明提高價格可能會影響體重的結果。在低收入兒童和成年人中,普遍發現較低的水果和蔬菜價格與較低的體重結局有關,這表明降低水果和蔬菜的價格對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也許能有效減少肥胖。2013年: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axes on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High-In-Fat Foods as a Means to Prevent Obesity Trends(對非酒精類飲料和高脂食品稅收有效性的系統評價,以此作為預防肥胖趨勢的手段)。課徵肥胖稅導致目標產品的消費減少,但對於熱量攝入的影響可能要小得多,也就是說,對於公眾健康的改善是微不足道。2019年:Insights on the Influence of Sugar Taxes on Obesity Prevention Efforts(食糖稅對預防肥胖影響的見解)。食糖稅政策對肥胖率直接影響的證據仍然有限。在墨西哥和加州伯克萊實施的食糖稅的自然實驗表明,這種干預措施會改變飲料的消費方式,也就是說是一種可行的反肥胖政策。但是,為最大程度提高食糖稅的影響,應對消費者進行替代性健康飲料的教育。從上面這四篇論文可以看出,肥胖稅的確可以降低不健康食品的消費,但這是否會降低肥胖率,則證據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光是減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費量是不足以減少肥胖率。我已經在這個網站說過很多次,吃是一回事,怎麼利用是另一回事。這句話可以延伸解讀為《減少攝取是一回事,減少肥胖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少吃一點糖或脂肪,但還是一樣討厭運動,是不可能會降低肥胖率的。最後,我希望有意立法課徵肥胖稅的官員或民意代表能從下面這篇論文學習一二:2017年:Policy Lessons From Health Tax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健康稅政策的教訓:對實證研究的系統回顧)。如果健康稅的主要政策目標是減少不健康產品的消費,那有證據支持實施將產品價格提高20%或更多的稅收。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確宣示健康稅的主要目標,並制定相應稅種,否則稅收就容易受到敵對遊說的影響。只要政策制定者遵守特定的支出承諾,那健康稅專用於健康支出就會得到公眾的支持。原文:肥胖稅,科學證據
-
2020-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若覺自己染疫能否與人接觸?CDC:符合3條件就可以
許多民眾擔心自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甚至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家人;聯邦疾病防制中心(CDC)公布最新建議指南指出,倘若感覺自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留在家裡不要出門、避免與人接觸,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病毒傳染,若已出現緊急症狀則應立即就醫。察覺自己可能染疫,但後來症狀慢慢消除,何時可以恢復與人接觸?CDC新版建議指南指出,如果符合三項條件,就可以恢復與人接觸:一、整整三天都不再發燒。二、各種身體不適症狀均已改善。三、從出現症狀的第一天算起,已經相隔十日。CDC表示,民眾應該遵循個人醫師建議,並且根據根據病毒檢測便利程度做出判斷,研判是否必須接受病毒檢測;完成檢測之後,如果沒有繼續發燒、症狀獲得改善,而且相隔24小時進行的兩次檢測結果都呈現陰性,就可以恢復與人接觸。倘若接受病毒檢測之後,結果呈現陽性,但身體卻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是否代表能夠與人接觸?CDC新指南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持續並無任何症狀,而且從檢測當日算起,已經經過十日,便可以恢復與人接觸。全美各州陸續解封,重啟經濟活動,CDC新指南指出,民眾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系統或使用共乘服務時,避免病毒傳染的自保之道就是勤洗手,並且對於觸碰物品保持警覺。新指南指出,最好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特別是搭車途中。新指南提到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觸碰地點,包括自助式販賣機、觸碰式螢幕或指紋掃瞄器的表面、售票機、十字轉門(turnstiles)、扶手欄杆、廁所各種物體表面、電梯按鈕、長椅等。碰觸這些物體表面之後,最好盡快以清水與肥皂洗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有60%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手部酒精消毒凝膠處理。
-
2020-05-28 科別.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是腦中風前兆嗎?醫師:6個改變要提高警覺
你也是頭痛一族嗎?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一般來說,腦瘤或腦中風的病人,除非腦壓升高,才容易引發頭痛反應,在臨床表現上,腦瘤是慢慢形成的,少部分病人會頭痛外,還可能伴隨嚴重噁心、嘔吐,或合併半邊手腳無力、意識不清、說話困難等症狀。林邵臻進一步說明,現代人的頭痛問題,很多是因為其他病症所導致,例如眼壓過高的青光眼、感冒或慢性鼻竇炎導致頭痛、剛拔牙或頸椎退化也會造成頭痛,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通常血壓都要非常高,才會感覺頭不舒服、頭悶、有點痛的不適。頭痛分為原發型與續發型,前者是沒有原因的頭痛,後者續發型可能是因為外傷、血管有狀況,或是藥物過度使用、感染以及結構上的問題。林邵臻指出,不管是哪一型頭痛,應就醫檢查診斷,才能真正把頭痛解決,降低頭痛影響正常生活的機率。依國際頭痛分類,沒有原因的頭痛就屬「原發型頭痛」,一部分會遺傳,有的病人症狀會比較明顯,可能因為睡眠、作息、飲食、女性荷爾蒙等因素,會誘發「偏頭痛」;「原發型慢性每日頭痛」是指每月病人頭痛頻繁至少15天,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為4~5%,在頭痛門診的比例為1~44%,最常見的「偏頭痛」就是這類,誘發因子很多,壓力是其中一種,酒精、咖啡因、檸檬酸的食物,也都是誘發因子。林邵臻提醒,有很多偏頭痛的病人會狂吃止痛藥忍到太晚才就診,導致「偏頭痛重積狀態」,產生一種使人極度失能的偏頭痛,若發作持續超過72小時,就需要住院治療。其他常見的頭痛類型,像是「叢發性頭痛」,症狀是絕對固定於單側發作的劇痛;而「緊縮型頭痛」的典型症狀,為雙側壓迫或緊縮性頭痛;「外在壓力性頭痛」則是因持續施於顱周軟組織的壓迫或牽引所導致的頭痛,例如頭綁緊帶子、戴帽子或安全帽、游泳或潛水時戴的護目鏡等。若自覺頭痛時,有伴隨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走路不平衡、視覺受損,或整個人突然感覺不太一樣,尤其有頭痛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頭痛的位置、嚴重程度、痛的形態是否有改變,才能有效防範急性血管堵塞與破裂造成腦中風。除了一般原發性頭痛,林邵臻指出,也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尤以小孩跟老年人是屬於腦部長腫瘤機率較高的族群,通常小孩患有先天性腦瘤的機率不是沒有,會反應在走路有問題、反應變慢、發展遲緩等表現,其中又因癲癇發作就診發現腦部有腫瘤最為常見。在診斷上,要區別頭痛、腦中風與腦瘤,除了問診外,也可輔以腦波、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來協助釐清最根本的問題。基本上,經常性頭痛「很少」直接代表就是罹患了腦中風和腦瘤,大部分的腦中風跟腦瘤都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失智、記憶力障礙、步態改變、個性改變、幻覺、不自主抖動、單邊越來越沒力、視野缺損、講話越來越慢、大舌頭、吞嚥困難等。腦中風常見的症狀是「臉歪」,尤其是在下臉部1/4的位置,患者會不自覺流口水、有吞嚥困難或是單側手腳麻或是沒力。如果是小腦中風,就會導致平衡系統出現問題;也曾有病人因為單邊眼睛看不見就診,經診斷是腦部視覺區中風所致;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很少包括「經常性頭痛」,因為腦部血管出血導致明顯頭痛的比例較血管塞住為多。林邵臻說,一般腦瘤有分先天與不明原因、其他部位轉移等因素,後天型動脈瘤可能會因為血壓較高或血管結構有問題而導致,因此,平常多注意血壓,可預防動脈瘤及腦血管急性破裂;而頭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醫師通常都會以許多客觀症狀,加以判定是否為腦部的問題,可能是因哪些疾病或生活習慣所致,才能對症下藥。延伸閱讀: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
2020-05-27 新聞.健康知識+
設鬧鐘起床卻未定時睡覺?神經科學家的12項健康睡眠守則
【文、圖/摘自天下文化《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作者沃克】1. 遵守規律的睡眠時間。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人是會按照習慣行事的生物,一旦養成睡眠規律,就很難調整改變。週末睡得較晚,並不能完全補償週間的睡眠缺乏,也會造成星期一早上更難早起。設定鬧鈴,提醒自己上床睡覺。我們常為起床時間設鬧鈴,卻沒有定時睡覺。如果十二項守則中你只能遵守一項,就是這一項了。2. 運動好處多多,但是不能太晚運動。盡量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但要在睡前二至三小時前結束。3. 遠離咖啡因和尼古丁。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在咖啡、可樂、某些茶飲和巧克力中都有,它的效果可能要八小時才會完全退去,因此傍晚的一杯咖啡會讓你晚上難以入眠。尼古丁也是一種興奮劑,常使吸菸的人睡得很淺。另外,戒除尼古丁時,吸菸的人早上常會太早醒來。4. 避免睡前飲酒。睡前小酌或許會讓你放鬆,但喝太多會使你缺少快速動眼睡眠,讓睡眠較淺。大量飲酒也可能造成夜間的呼吸問題。當酒精的作用在體內逐漸消耗掉後,也比較容易讓你在半夜醒來。5. 避免太晚吃大餐、喝太多飲料。輕食沒問題,但食物分量較多時會造成不消化,干擾睡眠。晚上喝太多飲料會導致夜裡必須常醒來上廁所。6. 可能的話,不要服用會延後或干擾睡眠的藥物。有一些心臟、血壓或氣喘方面常用的處方藥,以及咳嗽、感冒或過敏的非處方藥和草藥,有可能干擾睡眠模式。如果你有睡眠方面的困擾,可以告訴你的醫師或藥師,確認你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和睡不好有關,也可以詢問你的藥是否可在白天或晚上較早時服用。7. 不要在下午三點之後睡午覺。午睡可以補充睡眠不足,但太晚睡午覺的話,可能會讓晚上更難入睡。8. 睡前要放鬆。不要把事情安排得太滿,讓你在睡覺前沒有機會放鬆。可以安排一些輕鬆的活動,例如閱讀或聽音樂,作為睡覺前的習慣。9. 睡前泡個熱水澡。泡完澡後體溫會降低,可以幫助你覺得想睡,泡澡也會幫助你身心舒緩放鬆,更易於入睡。10. 臥室要黑暗、稍涼、沒有電子產品。把任何可能打擾你睡眠的東西從臥室移走,包括噪音、明亮的光線、不舒服的床、過高的溫度。臥室偏涼可以讓你睡得更好。電視、行動電話或電腦都會造成干擾,剝奪你的睡眠。舒服的床墊和枕頭可以幫你好睡。失眠的人常會盯著鐘看,因此要避免鐘面出現在視線所及之處,以免試著入睡時還在擔心時間。11. 適當晒太陽。日光是調節每天睡眠規律的關鍵。試著每天在戶外至少晒三十分鐘的日光。如果可能的話,黎明即起,或在早上使用亮度非常高的光源。如果你有難以入睡的問題,睡眠專家建議應該在早晨晒一小時的陽光,並在睡覺之前把室內燈光調暗。12. 不要醒著而仍躺在床上。如果你上床後二十分鐘仍然醒著,或開始覺得擔心或焦慮,最好起床做些輕鬆的活動,直到睡意產生。無法入睡的焦慮,會讓人更難入睡。
-
2020-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浴室長黴菌,貼保鮮膜、用牙刷清哪一個有效?日本清潔專家的3招聰明打掃法
沒有人告訴你的「病原灰塵」危險性接下來要介紹的「不生病打掃法」,會將灰塵分成2種。第1種是病原體較少的新生灰塵。剛剛從空中飄落到房間的灰塵,所含病原體較少,基本上對人體無害。需要注意的是第2種—「病原灰塵」,因為人類或物品移動產生的氣流,會讓灰塵飄到房間角落聚積,經過一段時間,裡面已增生大量的病原體。病原灰塵存在於自然界中,其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細菌、黴菌、塵蟎。它們會把房間角落的灰塵當作食物與居所,爆炸性地快速繁殖。因為病原體的聚集,會讓一般灰塵變成病原體濃度極高的病原灰塵。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吸入這些病原灰塵後,會引發咳嗽、肺炎等呼吸系統的疾病。如果你身體感到不適,或許兇手就是病原灰塵。浴室怎麼打掃?浴室溫度高、容易殘留皮脂與皂垢,一鬆懈就會馬上長出黴菌或細菌。正因為浴室是我們洗去一日疲憊與汙垢的地方,更應該從平常就遠離病原體。POINT 1:肉眼看不見的黴菌孢子會躲在天花板細縫,飛散到整間浴室POINT 2:牆壁底部或轉角、磁磚接縫容易滋生黑色黴菌工具:除菌棒(拿毛巾捲住支撐桿,接著套上塑膠袋,再用廚房紙巾包覆。用消毒酒精沾溼後就能輕易除去高處的細菌。)清潔劑:消毒用酒精、去霉劑、含螯合物的中性清潔劑抑制黴菌繁殖,預防「黴菌性肺炎」就算浴室乍看之下很乾淨,其實空氣中還是漂浮著比家中其他地方更多的黴菌孢子等肉眼不可見的病原體。為了防止這些病原體在打掃時進入人體的呼吸道,清掃浴室的時候務必要保持環境的通風。另外打掃時一定要使用冷水,不要用熱水打掃,以免殘留的水氣再次讓空間變得潮濕。還有清潔時的水花可能含有細菌,要儘量避免被潑到。天花板的除菌工程是對付浴室黴菌很重要的一環。黏在天花板的黴菌孢子一旦掉落,就會在浴室各個地方擴散並滋生黴菌,因此要定期用除菌棒清潔。針對已經長出黴菌的牆壁,請使用泡沫型去霉劑,噴上泡沫後靜置12小時,再用水沖掉。一般日常打掃地板時,用含有螯合物的中性清潔劑即可,如果遇到惱人的頑固黴菌,再斟酌使用去霉劑。洗完澡後,請用沒有加工切割過的正常刮水器或毛巾擦乾牆壁上的水滴,這樣也能夠有效預防黴菌增生。POINT 1:若浴室有對外窗,在兩側打開一小縫(各約5公分)讓風在室內循環,保持良好的通風。將毛巾對摺,厚厚地包住除菌棒前端,用消毒酒精沾溼後,以單一方向擦拭天花板。POINT 2:用牙刷刷洗會傷到磁磚細縫,導致黴根更深入。請不要洗刷,直接包保鮮膜靜置即可,約靜置12小時。透過保鮮膜觀察黴菌狀態,看起來快要掉落時,就拿掉保鮮膜,用冷水沖乾淨。廁所怎麼打掃?廁所意外地容易堆積大量灰塵,要小心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病原灰塵出現。尤其是流行腸胃炎的冬季,打掃時要以預防感染為優先考量。廁所的牆壁‧地板POINT 1:病原灰塵有極大的機率會附著在廁所牆壁上POINT 2:通風扇會吸引很多灰塵,導致地板積聚大量灰塵工具:刮水器、廁所用除菌濕紙巾清潔劑:小蘇打粉廁所打掃從清除病原灰塵做起「獅王株式會社生活護理研究所」針對廁所灰塵的調查結果顯示,1克的廁所灰塵中就含有數十萬∼數百萬個一般細菌。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另外測試細菌各自在有無灰塵狀態下的培養實驗,結果發現細菌在加入灰塵的培養皿,比未加入灰塵的培養皿增加約10倍的數量。換句話說,清除灰塵在打掃廁所時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開始我們先用塑膠手套或是拋棄型塑膠袋套住手部,依照從牆壁到地板的順序使用刮水器清除灰塵。如果先打掃馬桶,自馬桶中濺出的水會弄濕灰塵,變得難以清潔,所以不可以這麼做。地板要從裡往外清除灰塵。容易有灰塵附著的牆邊或馬桶邊緣、垃圾桶周圍要重點清潔。飛濺的尿垢請用小蘇打水噴霧先噴一下,再使用濕紙巾像蓋印章的方式擦除。若每週能另外使用除菌濕紙巾擦拭一次就更能安心了。POINT 1:移動刮水器時要統一方向,從牆壁高處往低處清除灰塵。廁所的通風扇會同時吸來大量廁所外的灰塵,一定要徹底打掃通風扇周圍。POINT 2:打掃地板的時候,請使用刮水器由裡往外拖拉,清除灰塵。廁所的灰塵會導致細菌爆增約10倍實驗方法:在聚丙烯板上放置灰塵、菌類、營養物質,並包上一層薄膜,培養24小時。初發菌數:大腸桿菌/4.6(log生菌數)金黃色葡萄球菌/4.9(log生菌數)。營養物質:濃度1/20的NB培養基,灰塵(0.02g)綿:廁所衛生紙=6:4MATSUMOTO'S ADVICE通風扇沒吸走的灰塵會積聚在地板上,成為細菌的溫床。馬桶怎麼打掃?POINT 1:打掃馬桶的人也要小心感染POINT 2:手會觸摸到的地方,一定要防範病毒與細菌工具:馬桶刷、廁所用除菌濕紙巾清潔劑:含螯合物的中性清潔、酸性清潔劑安全打掃「腸胃道致病區」如果直接採用打掃馬桶最常見的馬桶刷清潔法,那麼放置馬桶刷的外盒會在使用完畢後聚積髒水,因此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拋棄型塑膠袋包覆刷頭後再進行清潔。待清洗完畢後只要將塑膠袋翻面並丟棄即可,既衛生又省事。打掃馬桶時請使用含螯合劑的中性清潔劑,要對付頑固汙垢就用酸性清潔劑。為了預防沖水時導致病原體飛散,請記得蓋上馬桶蓋。馬桶外側請使用廁所用除菌濕紙巾,從上到下依序用力來回擦拭就能清除汙垢。馬桶的整體清潔只要每週做3次就足夠了。遇到嚴重的汙垢時,一樣可用濕紙巾沾酸性洗潔劑來擦拭。沖水把水、溫水洗淨按鈕、馬桶上任何手會觸碰的地方都要每天擦拭消毒。將汙垢擦乾淨後,請更換一張除菌濕紙巾,以單一方向快速擦拭過即可。POINT 1:先噴一層含螯合物的中性洗潔劑,靜置約3分鐘,再用套著塑膠袋的馬桶刷清潔,最後用沖水洗淨。使用廁所用除菌濕紙巾用力來回擦拭,就能清除馬桶整體的汙垢。記得要從上到下依序清潔。POINT 2:手常碰到的地方,來回擦拭完後,脫掉塑膠手套或套著手的塑膠袋,沿統一方向消毒擦拭。對付頑固汙垢使用酸性清潔劑對付頑固汙垢非常有效。清潔馬桶外側時,可用沾了清潔劑的濕紙巾擦拭。清洗馬桶內側則可先噴一層清潔劑並靜置3分鐘,再拿馬桶刷清潔。書籍介紹書名:這樣打掃不生病!【全圖解】:醫療級清潔專家帶你一天12分鐘,輕鬆清除「病原灰塵」,遠離呼吸道、腸胃道感染作者:松本忠男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松本忠男曾任職東京迪士尼樂園及DUSKIN公司(負責日本全國醫院、照護中心的清掃和器材消毒殺菌),之後轉任龜田綜合醫院集團,擔任清潔維護管理人員約10年的時間,負責醫療院所第一線的衛生防護管理及相關業務。1997年,為了將醫療相關服務事業做得更好,成立了Prana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日本Health Care協會代表理事。致力於指導龜田綜合醫院近100名員工、橫濱市立市民醫院約40名員工,為眾多醫療院所、照護中心、清掃公司等傳授預防疾病傳染的健康打掃祕訣和技巧。延伸閱讀: 頭痛時覺得脖子硬硬的,小心是腦出血!醫師:6種頭痛類型,該做腦部掃描
-
2020-05-27 科別.消化系統
又胃食道逆流了?營養師推薦三大養胃食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胃食道逆流、胃痛等腸胃不適症狀相當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鄭婉苓表示,不空腹喝咖啡,以及咖啡不與甜食一起食用,都能降低胃部不適的機率。另外,也可以透過正確的飲食原則,與「養胃」的食物,以及適度紓壓,提升腸胃健康。鄭婉苓提醒,照顧腸胃健康要趁早,想要有強壯的胃腸需謹記以下的飲食原則:一、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增加腸胃負擔,培養規律用餐的習慣。二、細嚼慢嚥: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三、用餐時避免喝過多湯汁水分:水分會沖淡消化液。四、節制菸酒:吸菸會刺激胃酸分泌,而含酒精飲料則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胃炎。五、睡前避免進食:盡量不要在睡前三小時內吃宵夜,會增加胃的負擔。鄭婉苓也推薦養胃食物,包含秋葵、高麗菜和木瓜。秋葵果實間有果膠和醣類組成的黏液,可以保護胃壁。而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及維生素U,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而木瓜的木瓜酵素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的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及胃炎。除了遵循以上的飲食原則及食物選擇之外,適度紓壓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壓力越大腸胃不適的頻率就越高,因為壓力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會刺激胃壁造成潰瘍,因此,盡量調適與抒發壓力,適度休息放鬆,避免長期累積造成生理傷害,改善生活作息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都是「養胃」不可或缺的一環。
-
2020-05-26 橘世代.健康橘
為什麼總是減肥失敗?原來是「胰島素抗阻」惹的禍!
如果你還記得,前一陣子搶購消毒酒精、甚至連酒精棉片都在目標之列,不過那是糖尿病患者必須醫療用品,他們每天都需要打的胰島素針。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胰島素到底是什麼,在我們身體內到底能夠發揮什麼作用,以及因為這個不管是缺乏或是太多,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相信很多人想知道,但是從來沒有管道可以一次了解的!這次營養師就要特別為了所有朋友,從頭到尾徹底解說這個在身體中不容忽視的東西。首先當然是要了解胰島素吧!其實說白這是一種蛋白質激素,主要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出來,在肝臟、肌肉、脂肪組織都會發現這激素的蹤影,正確來說這並不是一種能夠由飲食中得到的物質,必須經由身體自行分泌。什麼是胰島素,對於身體的影響是?這個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呢?主要負責調節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代謝的任務,讓血液內醣分得到平衡、儲存,提供身體活動時能量來源與補充體力之用。甚至肝臟、骨骼細胞可以將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這樣看下來對於身體的作用來說,胰島素絕對是不可缺少的要角。簡單來說有三個作用:●讓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換進入細胞,控制進入肌肉與脂肪組織的數量。●通過胺基酸(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吸收達到DNA複製和蛋白質合成。●透過蛋白質的變構作用,比方說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後,結構產生變化後適應變化,這過程又稱別構作用。營養師肯定有一大群朋友有聽沒有懂,想了想於是用更白話的方式來說明好了!不然大家捧著頭就在痛了!●胰島素可以促進肝臟與肌肉細胞的葡萄糖轉化過程,假使胰島素過低就會導致過多醣原留在血液,控制血糖濃度就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方式!●能夠增強脂肪酸的合成,促進血液中脂肪酸轉換為三酸甘油酯。●能夠降低蛋白、脂肪降解,減低葡萄糖合成速度。由這些就可以知道,胰島素其實是我們身體各部位血糖濃度控制的重要關鍵,沒有或是失衡的話,就會有一連串的身體問題產生。什麼是「胰島素阻抗」,又有哪些症狀?也許有些朋友聽過胰島素阻抗,但是這個醫學專有名詞實在太難理解了?你不認為嗎?營養師找一個最容易理解的說法給你看看:這個起因是由於「不適合與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造成體內血糖大幅攀升,逼得為了讓血液平衡胰臟要分泌更多胰島素送往全身,才能保證血糖值穩定,不過這是理想情況,當細胞糖分已經飽和,就會出現這個情況。說起來很複雜對吧!營養師以大家一定搭乘過的大眾交通工具,不管是捷運、公車、火車、高鐵都一樣,當前面說到血液中的數值過高,大家都知道會對身體有所危害,胰臟也知道,所以就會分泌胰島素企圖達成平衡,但是細胞就像是車廂,葡萄糖與胰島素都是乘客,但由於車廂早已被葡萄糖佔滿、不管是座位還是站位,都是滿滿為患,即使胰臟分泌再多,也沒辦法進入細胞車廂,不僅葡萄糖數值降不下來,胰島素也被擋在外面無法進入平衡,我們日常會稱之為車廂過於擁擠無法乘車,在這裡有個專有名詞就是「胰島素阻抗」。過去醫學總認為這個情況是源於胰島素損壞,使得細胞無法張開細胞膜接收,使得糖分滯留在細胞中。不過最近的醫學報告顯示,並非是胰島素受損,而是細胞內早早就充滿葡萄糖,毫無空間容納胰島素進來作平衡,因此在身體檢測報告中通常會出現「高血糖」與「高胰島素」的狀況,這就是胰島素阻抗的前夕。說了這麼多,終於要說到正題「胰島素阻抗」,會有這樣情況醫學界可說是莫衷一是,遺傳、體脂肪、甚至不運動的生活習慣,都被認為是發病原因,沒有一個能夠給出有力而正確的答案。胰島素阻抗判定不是抽血就能搞定通常發生胰島素阻抗會伴隨幾個明顯症狀:●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血脂紊亂等上述狀況。這些情況在醫學上都被統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舉個例子來說,一個體重過重的人,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並不敏感,甚至遲鈍,根據研究,相較於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對於胰島素阻抗的抵抗能力更大。根據一項相關醫學報告指出,高血糖只是胰島素抗阻的病徵之一,有九成的病患其實並沒有高血糖病徵,但是在Joseph Kraft的統計數據中,幾乎有這方面疾病的患者,都有著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存在。有項胰島抗阻計算公式可以提供給大家,了解就好,畢竟這是醫學專家的領域:HOMA-IR = 空腹胰島素(μU/mL)r空腹血糖值(mmol/L)/22.5,關於這點,營養師查了許多文獻,發現更多是應用在糖尿病前期發生的監控上。胰島素公式的價值在哪?主要是藉由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島素、及C-peptide三種數據的應用,提供醫學上臨床有價值參考數據,能夠有效即時篩檢、預測出胰島素阻抗的受試者,病理上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高危險族群能及早發現,以低醣、低脂飲食方式控制,配合有效減重措施的執行,降低代謝性綜合徵候群及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如何預防或是減輕胰島素阻抗?既然我們知道肥胖是胰島素阻抗的一個明顯症狀,想要逆轉就得從自己做起,以免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上身。這點就要從幾個方面下手,下面就是營養師跟教練給你的好建議喔!1. 要建立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首先就是現代人最容易出現的久坐型態,在生活中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比方說一週三天、每次維持三十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因為前三十分鐘是無法消耗身體熱量的),藉著運動除了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阻抗問題後才能有效降低血糖過高情況。第二是要有好的生活作息規律,戒除晚睡晚起的惡習,早睡早起並擁有好品質的6-8小時睡眠,避免不正常壓力使胰島素分泌異常情況發生!假使您已經是胰島素阻抗,而且肥胖症狀已經出現在你身上,這時候該做的不是藥物控制,而是先從減輕體重著手,這點SuperFIT的教練都能夠針對不同的學員情況,給予不同的訓練內容,以圖幫助達到目標。2. 丟掉不良飲食習慣,重建健康飲食首先應該是現代人最難以達到的均衡飲食與三餐定時定量。不知道有多少比例的朋友三餐都是在外,想要營養均衡就得自己想辦法,例如額外吃幾份水果、少吃不營養的油炸類食物,避免因為生活習慣不正常導致三餐時間紊亂,這會讓身體不容易建立一個良好的循環。不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你知道碳水化合物分解以後是多醣類,分解到最後就會變成單醣類的葡萄糖,假使攝取過量,想要改變胰島素阻抗也是不太現實的幻想。但是完全禁止也是不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攝取量平均分配在三餐之中,讓身體有餘裕去代謝掉多餘的血糖。盡可能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像是少澱粉的蔬菜、水果,或是沒有經過精製的全榖類食品,都是能夠延緩或是減少血糖上升的情況。這些飲食方式由我們專業的SuperFIT營養師團隊針對你的情況來做建議!本文摘自《SuperFIT 極度塑身》【健康精選延伸閱讀↘↘↘】。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清明吃春捲引血糖飆! 醫師:遵守5招顧健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出不敢用免洗餐具? 消除病毒1招就可以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環保署發現,民眾免洗餐具用量增加50%,雖然減少心理恐懼,卻帶來環境傷害。環保署呼籲希望大家能維持不用免洗餐具的習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也說,餐具洗乾淨就能清除病毒。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調查銷售與處理的相關數據,可能因新冠疫情影響,民眾與餐廳擔心疫情散布,開始用一次性餐具,例如免洗筷,上升幅度竟高達50%!然而在全民努力下,疫情趨於穩定,因此希望民眾能回歸正常生活,使用重複性餐具。張上淳也說,平常用肥皂洗手,雖然肥皂不能殺死病菌,但在仔細搓揉加上充分清洗,雙手清潔很乾淨,就可以把病菌帶走,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餐具清洗也是同樣原理,在用適當清潔劑清洗後,就可以把沾染髒汙的病菌洗乾淨。沈志修強調,餐飲業者遵照衛福部食藥署「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搭配環境清潔與消毒,就能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而使用免洗餐具,除了造成資源浪費,回收處理時也會造成環境負擔。指揮中心也說,呼籲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減少使用免洗餐具,這樣才是真正的防疫撇步。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使用酒精消毒 噴的、抹的哪種效果好? 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差在哪? 專家一次解答
-
2020-05-23 科別.皮膚
天氣熱用「降溫噴霧」小心臉會爛! 醫生提醒避開2成分
台灣的夏天,高溫又潮濕,走在路上沒多久,臉上汗如雨下,妝也花了,許多人就愛使用各種「降溫產品」,譬如降溫噴霧、保濕噴霧等,或甚是一些冰涼貼等,但皮膚科醫師提醒,這類產品容易讓肌膚過敏,甚至出現接觸性皮膚炎,讓整個臉爛掉,特別提醒如果有2種成分,使用前一定要先做肌膚測試,才能保護好肌膚。皮膚科醫師廖苑利發現,高溫來臨時,許多人皮膚卻出現紅腫過敏,原來是用了不適合自己的降溫產品,她提醒,兩種成分要特別注意,包括揮發計、以及薄荷腦、茶樹精油等成分。廖苑利解釋,揮發劑如酒精、丙醇等,這類成分容易在空氣中快速蒸發,會讓肌膚帶來清爽與涼感,天氣熱時,一用就會覺得降溫,但揮發既容易對肌膚產生刺激性,導致過敏。另外產生涼感的成分如薄荷腦、茶樹精油等,同樣會有瞬間沁涼的效果,卻同樣對肌膚較刺激,容易產生過敏反應,會讓肌膚不適、紅腫癢等,購買相關產品時,記得要避開這類成分的商品,若還是想使用,記得先在手腕、手肘處做過敏反應測試。但到底要怎麼降溫呢?醫師建議可以用「純水濕紙巾」,透過水分揮發的特性,在肌膚上降溫,純水不容易造成過敏,還能清除汗水髒污。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殺菌又不傷皮膚的「白藥水」 能當乾洗手用嗎?
有此一說:家中親戚因家人目前打化療藥,因免疫力變低,外出時會攜帶酒精或乾洗手液使用,因武漢肺炎目前酒精和乾洗手液都不易買到,在住家附近的藥局詢問時,推薦白藥水當乾洗手液使用,說是可以殺菌也不傷皮膚,但白藥水的用途是有傷口時使用,請問白藥水真的能當乾洗手用嗎?------------------------------------------------------------------問:白藥水能當乾洗手用嗎?林毅敦醫師回答: 「可以,但是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成本也較貴,如果可以買到75%酒精最好!!」 葉宗仁中醫師回答:「白藥水真的是能當乾洗手用,可改用軟便宜的次氯酸水。」 次氯酸水作用:次氯酸(HClO)結構和漂白水相當類似,具有能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的特性,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在食藥署規範濃度、劑量下,可做為飲用水的殺菌劑,以及食品容器、食材洗滌用途。
-
2020-05-23 科別.泌尿腎臟
改善漏尿 讓她重跳土風舞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啟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不敢再跳土風舞。經就醫治療後,終於擺脫惱人的漏尿問題,又可以跳土風舞了。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胡如娟指出,不論男性或女性,因為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胡如娟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如果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則為混合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即為滿溢性尿失禁;其他還有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尤其要少吃過多加工食品,以及避免攝取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飲用咖啡、茶應適量, 適度從事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例如像凱格爾運動。尿失禁治療除藥物外,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
-
2020-05-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雨腳濕鞋臭好困擾!7處理指南防腳部感染
陰雨綿綿的天氣,下不完的雨,不僅讓人心情好憂鬱,最討厭的還有鞋子被淋濕這件事,對通勤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更是苦不堪言,腳被悶在濕鞋裡一整天,味道瀰漫讓人非常尷尬。腳臭的原因,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和1.腳潮濕+密閉鞋款、2.鞋子材質、3.發炎:如細菌、黴菌感染等、4.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併發甲溝炎等。 其中,以「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由於四肢汗腺分布多且發達,當汗液接觸到空氣、環境或是被細菌感染後,就會出現異味。其次,鞋子材質也很重要,像是牛、羊皮或是合成皮製的鞋子較不透氣,腳悶在裡面容易發臭,需要穿能吸汗的棉質襪來加以改善。尤其合成皮的鞋類更可能因為上膠或上漆,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除了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外,一旦遇到汗水,兩相混合,就可能會有皮革化學味冒出來。許多人常穿的布、球鞋,雖然能吸汗,但也容易因此變得潮濕,使用後必須加以風乾,其效果比塞報紙或使用除濕用品為佳,並且最好能準備兩到三雙鞋交替穿。一般人常誤以為是香港腳造成的臭味,其實不然。趙昭明說,香港腳會有味道,但不一定會臭。香港腳是黴菌感染造成角質增生、腳皮變厚,在趾間出現糜爛及水泡的症狀,會發臭主要還是因為腳汗分泌,衍生臭味,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至於網路上流傳許多「除腳臭秘方」,趙昭明表示,如果只是想以「浸泡」方式除臭,即使可行,效果也很短暫,可能泡完隔天早上就沒效了,不僅完全沒有滅菌效果,如果腳上有傷口的話,更要小心造成感染。1、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酒精具有消毒效果,是可行的方式,但須使用濃度75%的酒精,因會揮發,所以每天使用無虞。2、以茶葉包煮水泡腳:茶葉雖有除臭效果,但用在腳上頂多只能幫助洗淨而已,效果有限。3、用粗鹽溶於水泡腳:鹽巴可消毒,但泡完腳後必須擦乾。4、蘿蔔切薄片加水熬煮洗腳:中醫認為蘿蔔可以「去熱」,但用以洗腳除臭效果應有限。5、海邊踩沙吸熱氣:主觀感覺居多,頂多只有短暫性效果。6、冷熱交替泡腳:只有清潔效果,不能除去病灶。7、硼酸、白醋等溶於水泡腳:不建議,恐刺激皮膚。此外,若有腳臭的人,穿在腳上的襪子也一定很臭,則可以使用弱鹼性的小蘇打粉中和臭酸的襪子異味,發揮除臭效果。延伸閱讀: 天氣一悶腳就發臭? 1關鍵讓你就此遠離臭腳丫 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
-
2020-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癌症病人及家屬 防疫居家照護這樣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民眾普遍害怕被感染,特別是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擔心癌症治療期間(如手術、化療、放療)及治療後病人的免疫系統較一般人為弱,更恐懼被感染及後續嚴重的危險。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癌友及家屬能安心在家照護的方法,以降低相關感染的風險。 注意感染症狀:密切注意病人、家屬及照顧者是否有以下感染症狀,如發燒(額溫37.5度,耳溫38度)、乾咳、肌肉痠痛或四肢乏力、咳嗽有痰、頭痛、咳血或腹瀉,如有前述症狀請與固定就醫的相關人員或1922防疫專線聯繫,並戴口罩正確就醫,避免家庭群聚感染。癌症病人居家照護9個注意事項1.勤洗手:養成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如廁蓋上馬桶再沖水,化療期間建議要沖兩次。洗手要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洗20秒。如果暫時無法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但還是以肥皂洗手的效果最佳。而正確洗手的教學影片可參考。2.勿觸眼口鼻:未洗手狀況下,請勿碰觸眼、口、鼻,如廁蓋上馬桶蓋沖水,以減少感染之風險。3.保持社交距離:避開人群及人多擁擠地方,與他人保持室外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的社交距離。4.宅在家拒訪客:盡量待在家中,想辦法安排專屬個人的單獨房間;謝絕訪客,特別是剛從國外返國、接觸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感染、發燒及生病者等具高傳染風險者。另,是否需要施打流感疫苗等預防針,可與主治醫師討論。5.勿共用:盡量避免共享用食物、餐具、毛巾及牙刷等,用餐時應使用公筷母匙,只要是口、鼻會直接接觸的東西都避免共用。6.咳嗽禮節:想要咳嗽或打噴嚏時,未戴口罩也來不及使用手帕或衛生紙,請用衣袖遮住嘴巴及鼻子,建議採「壓肘頂嚏」掩口鼻的標準姿勢。7.降低共享空間:癌症病人做化療或放療等治療時,宜注意白血球降低期間的自我保護,盡量減少在共享空間(例如廚房、客廳或廁所),與非照顧者及非親密家人的共處時間,並注意居家環境保持通風。8.預先準備:就醫時可與醫師討論藥物準備的足夠性,及是否可延後開始治療,或延後治療將可能造成病情與生活品質影響,均需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有問題請聯絡您的個管師,若不知道可聯絡誰,請洽詢離家最近的癌症資源中心協助,網站連結:https://www.crm.org.tw/ 。9.緊急要就醫:若有呼吸困難、頑固性頭疼、活動障礙或喪失活動能力、腹脹、腹痛等,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狀況,這些情況可能嚴重會危及生命,請與醫院相關人員連繫,安排就醫。家屬、照護者居家照護5個注意事項1.勤洗手:養成照顧病人前後、處理任何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後、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協助病人如廁後蓋上馬桶再沖水,化療期間建議要沖兩次。洗手要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洗20秒。如果暫時無法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但還是以肥皂洗手的效果最佳。2.保持社交距離:避開人群及人多擁擠地方,與他人保持室外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的社交距離。3.咳嗽禮節:想要咳嗽或打噴嚏時,未戴口罩也來不及使用手帕或衛生紙,請用衣袖遮住嘴巴及鼻子,建議採「壓肘頂嚏」掩口鼻的標準姿勢。4.清潔消毒:每天清潔及消毒家中經常觸摸的物件表面,如桌子、電燈開關、電話、門把手、水龍頭等物,環境若有染污要立即清潔消毒。5.替代人選: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較一般人為弱,特別是做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期間,親密家屬及照護者為了保護病人,可考慮施打流感疫苗等預防針,降低發生因感染而傳染給病人的機會,若家屬、照護者生病,應立即安排其他照護者來照顧癌症病人。本文摘自國民健康署 原文請點此
-
2020-05-22 科別.耳鼻喉
頭暈頻發作?當心是這飲食習慣埋下禍根
每年4、5月正逢春夏交替,日夜氣溫起伏本來就比較大,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偏潮溼,近來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緣故,多數民眾都選擇待在家裡自己下廚,其中不乏進補的鍋物料理,驅逐寒氣同時強身健體。但日前卻有1名中年婦人,因頻繁食用而引發眩暈,險些在浴室摔倒,所幸家人即時發現並就醫治療,才免除憾事。主治鼻過敏、耳鳴、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是前庭平衡感覺系統出現異常才引發的症狀,與一般的頭暈大不相同。眩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偶爾會伴隨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急性發作期會失去平衡,容易導致意外發生。至於頭暈則是頭部重重、沉沉的,不會有旋轉的感覺。 眩暈或頭暈症是人體生理功能失調或病變所引起,由發作部位可分為2大類,其一為中樞型,即腦部病變,包括腦瘤、後腦循環障礙等所引起;其二為周邊型,與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有關。不良飲食習慣會造成膽固醇、血脂肪沉澱,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極有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至於內耳病變造成的眩暈,以梅尼爾氏症最具代表性,主因為內耳之淋巴液積水所致,其他還包括內耳神經萎縮、耳石脫落等。 眩暈通常在無預警時突然發作,防不勝防,也因為來得快且急,讓人措手不及,特別是老年人容易因此摔倒或碰撞,造成其他傷害,因此大意不得。根據眩暈發作的成因,一般可大致分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前庭神經炎、梅尼爾氏症、藥物、壓力、偏頭痛性眩暈等。其中,如個案中的中年婦女,因不良飲食習慣(如:過度食用進補食材、辛辣刺激等食物)所引發的眩暈,多半屬於偏頭痛性眩暈,普遍好發於女性身上。 在治療眩暈的部分,李宏信指出,一般急性發作期多半會以降低內耳壓力為主,給予利尿劑排除體內水分與鹽分,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神經血管疾病會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為主,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滋養神經。長期治療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血液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眩暈發作起來仍容易導致摔落、碰撞等為危害,因此,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若自身或家中長輩有出現眩暈症狀時,務必立即就醫診斷治療,並配合醫囑耐心服藥,同時調整生活型態,飲食上須減少攝取過於進補或刺激的食物,如:咖啡、酒精等都應盡量避免。也建議患者適度的釋放壓力並需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真正遠離眩暈。(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中風來得突然? 不管你幾歲這個觀念絕對要有! 季節交替易發作! 不同於一般頭暈,經常眩暈當心腦中風
-
2020-05-22 科別.泌尿腎臟
熟齡婦人跳舞漏尿異味纏身 美女醫師解決困擾
50歲張姓婦人熱愛土風舞,但日前一舞動就漏尿,面對困擾卻難以其齒、遲未就醫,自行以防漏墊處理,反而導致異味纏身,影響日常社交,最後不敢再跳土風舞,經親友建議就醫,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醫師胡如娟治療後,擺脫漏尿問題,終於能夠再跳土風舞了。胡如娟說明,不論男性或女性,年齡增長、懷孕生產或慢性疾病影響,都可能出現急尿、頻尿、夜尿、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漏尿等尷尬症狀,不僅是身體健康警訊,亦會因異味纏身,成為日常社交一大敵人。她說,尿失禁分為急迫性、應力性、混和性、滿溢性及其他類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大多有嚴重急尿感,還沒寬衣解帶就發生漏尿,常為膀胱過動症或攝護腺肥大;應力性患者則是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搬重物時發生漏尿,可能是骨盆底結構自然老化或骨盆底手術造成,產後年輕婦女也可能發生。同時有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為混合症狀患者,其他還有尿液超過正常膀胱可容納量,而發生的漏尿稱為滿溢性尿失禁,廔管、神經病變等問題導致膀胱或括約肌功能異常等不同因素而引起的尿失禁。胡如娟建議,尿失禁患者作息應正常、睡眠充足,避免過多加工食品,和過量酒精、碳酸類飲料及咖啡因攝取,咖啡、茶應適量,適度全身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及有氧運動、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的鍛鍊,適度骨盆底肌肉訓練、像凱格爾運動,另建議白天約2至3小時上一次廁所。胡如娟說,尿失禁治療除藥物,亦有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手術,包括磁波椅、穿皮式後脛骨電刺激、薦神經刺激治療、膀胱肉毒桿菌注射及尿道懸吊帶手術等,男性也可作人工括約肌手術,女性可採陰道雷射治療。
-
2020-05-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兒科金城武為防疫開唱 媽媽粉尖叫:被醫師耽誤的歌手
有「兒科界金城武」之稱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自費為防疫新生活拍攝影片,並運用自己在大學期間阿卡貝拉的長才,改編詞曲,耗時一個月左右完成首支影片,上架短短一小時,已超過萬人觀看,他笑說,疫情期間各界都是苦悶的,希望能透過幽默的影片,既可以傳達正確的衛教訊息,也能讓民眾能落實防疫新生活,千萬別在最近鬆懈了。黃瑽寧笑說,沒想到影片會這麼快獲得關注。他說,台灣的疫情控制穩定,不像國外得面臨到封城的痛苦,國外許多藝人、醫護人員在封城期間,常會拍攝一些幽默的影片,紓解國人的壓力,他兒子先前就常常和他分享這些國外的影片,兩人也覺得很有趣,他就決定也來拍攝一支幽默的影片,幫助台灣社會。黃瑽寧說,一開始的版本沒有這麼輕鬆,畢竟當初發想做影片時,是台灣境外移入個案最多的時候,約莫在今年三月左右,歌詞的撰寫雖然僅花了一到二小時,不過初版的歌詞,在第三段還強調盡可能減少出門,但後來疫情逐漸趨緩,才把歌詞加入防疫新生活。黃瑽寧說,會用阿卡貝拉呈現,主要是大學的時候曾待和三位大學同學組過阿卡貝拉團,每個人都各唱一個聲部,這次沒有大學同學的幫忙,自己包辦四個聲部,他笑說「是很有趣的經驗」。黃瑽寧表示,台灣今天新增一例境外移入案例,但本土案例已經連續39天零確診,疫情雖然漸漸趨緩,但基本防護還是要做好,包含戴口罩、酒精消毒、勤洗手等,千萬別鬆懈,情況許可時,則可以走出戶外,曬曬陽光、呼吸新鮮空氣。
-
2020-05-22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篩檢/肝炎、肝硬化、肝癌...把握篩檢服務 3撇步助護肝
B型與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約13,000人,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大部分肝病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容易因警覺性不夠而延誤就醫,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對國人健康衝擊,不容輕忽。年滿45-54歲民眾、40-60歲原住民,可享終身一次肝炎篩檢補助於100年8月開始提供民國55年(含)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C型肝炎篩檢服務,自108年6月1日起先放寬年滿40至60歲具原住民身分的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如不符合成人預防保健受檢資格,又尚未做過B、C型肝炎篩檢者,則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60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進行肝功能之「GPT、GOT等項目」的檢查,檢查結果為肝功能異常者,則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驗、追蹤及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逐步邁向消除C型肝炎之國家目標。未來也將視經費狀況,研議調整篩檢對象之可行性。C肝藥費健保出 6千家院所提供便利篩檢我國自106年開始提供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並納入健保給付,且自108年元月起,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因此,民眾如經C肝篩檢為陽性,應儘快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並依醫師評估建議接受治療,不僅能保障自身健康,也是預防肝炎傳播的有效方法。符合資格的民眾善用此項篩檢服務,可至全國6千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之醫療院所接受篩檢。養成好習慣 才能真正護肝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透過篩檢能夠早期發現、適當治療,方能有效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護肝小撇步包括:1.避免接觸危險因子(如避免共用針頭等)2.保持健康體位,包括健康飲食及多運動。3.勿過度飲酒,預防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同時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場所,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加強防護措施,減少感染風險。本文摘自國民健康署 原文請點此
-
2020-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產生新行業 防疫機制評分員
美國出現社交距離評分員、量體溫人員等新行業。疫情重創美國經濟帶來失業潮,卻也創造了許多與疫情相關的職業,例如評比餐廳、旅館是否有做足防疫措施的「社交距離大使」,或者負責量體溫、噴酒精的職位,這些工作對失業者來說是個好機會,但也有報導擔心,因為美國的失業補助優渥,反而會讓人怠惰,不想找工作。防疫評分員《彭博》報導,專門針對飯店和餐廳進行秘密探訪以評分的公司Coyle Hospitality Group,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招聘上千名「社交距離大使」,這些「大使們」將會秘密造訪飯店和餐廳,並為其評分防疫機制,例如有無確實執行社交距離、員工是否有配戴手套跟口罩。除了防疫評分員,美國不少公司都針對防疫在招募新員工,如資產管理公司摩根大通專門聘人在尖峰時段為員工按電梯,麥當勞則聘人專門協助顧客倒飲料,其目的都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病毒擴散可能。美國最大的求職網站LinkedIn的經濟學者顧問伯格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產生了許多新工作,或者改變某些工作過去進行的方式。失業補助太優渥然而根據報導,《國家》報導,擔憂這些新興工作若薪水不及聯邦政府每個月600美金的失業補助,反而會讓失業者不想工作,難以活絡就業市場,而且這些因疫情產生的工作,例如量體溫,往往伴隨較高的感染風險。「不過還是有人希望自己忙碌一點,才有活著的意義。」人力派遣公司TrueBlue的執行長派翠克表示。18歲的梅根目前在為非營利組織做清理N95口罩的工作,而這份工作遍及美國、創造了約1300個工作機會,「雖然這份工作有感染風險,但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以我為傲。」【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吃的口罩!4種高齡者提升免疫力的飲食
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大家搶排口罩酒精,越來越重視消毒洗手。外在防護要周全,內在保健,提升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同樣重要!尤其是大多數高齡者也是慢性病患者,一旦細菌或病毒入侵身體,抵抗的能力會比一般人低。此時,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以及規律的生活就非常重要。至於飲食調整,除了盡可能做到均衡五大類食物攝取,若食量較小,可以減少白飯量,並改為少量多餐。4種食物可以注意多補充:1、蛋白質素食、牙口狀況較差以及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高齡者特別容易出現肉類攝取不夠的狀況。全素食者要額外注意吃多樣化的豆製品,若是蛋奶素,雞蛋及鮮奶都是優質、好消化又方便取得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蒸蛋或是布丁都很適合當點心。有三高的高齡者,則是因為經常太過擔心吃得太鹹、太甜或太油,反而限制了許多食物的攝取。其實只要烹調清淡,例如;蒸煮、川燙等,選擇偏瘦的肉類,對肉魚豆蛋不用過度顧忌。因為蛋白質吃太少導致免疫力下降、肌少症以及營養不良的虛弱狀況反而更常見。2、蕈菇類各種菇類均含有豐富多醣體能增強免疫力,多醣體的種類又各不相同,因此香菇、蘑菇、舞菇、雪白菇、木耳等等可以經常更換著吃,清炒燉湯都很鮮美也好消化。3、維生素D許多研究都有提到,若維生素D不足,全身生理機能包含免疫力都會降低。雖然經常曬太陽身體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但許多年長者都長時間待在室內,尤其是近期因為疫情的關係更少外出,此時就會需要額外補充。動物性來源的維生素D3在人體利用率較好,魚類、蛋黃、牛奶含量都不少。素食來源有藻類及木耳,但利用率較差,因此全素的族群可考慮補充維生素D保健食品。4.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在體內都扮演著調節免疫力的重要角色。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都應該攝取至少五份的蔬果,若能達到此建議攝取量,一定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 「益生菌」及「薑黃」 真的有防疫效果嗎?最近有兩種食材討論度很高,分別是「益生菌」及「薑黃」。兩者真的有防疫效果嗎?1、益生菌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健康平衡對調節免疫力以及對抗病毒都有幫助。維護腸道黏膜健康,不止是調節免疫,最直接的作用是對促進腸道機能、改善腹瀉及便秘都有幫助。排便不順、腸胃道蠕動較慢,都是高齡者的常見問題,因此也很建議高齡者補充優酪乳、優格以及益生菌粉等。至於泡菜、酸菜等發酵食品,雖然也含有少量的益生菌,但因為所含的糖份及鹽分較高,每天適量即可,不可攝取過多。另外,洋蔥、燕麥、大蒜、豆類、香蕉、蘋果等等,纖維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營養素都是能讓益生菌生長更好的「益生質」,與直接食用「益生菌」,可以相輔相成。但是,益生質多的食物,通常消化時也容易「產氣」,因此要注意個人腸胃脹氣問題。2、薑黃研究指出,「咖哩」中的薑黃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以及調節免疫力等效果。但目前尚未證實有防疫效果,無須過度購買。 那麼,高齡者如何調整日常飲食以提高免疫力呢?下面以一餐作範例:註1:燕麥在烹調時需先浸泡再與白米混合,並且蒸飯時水要增加,不然對高齡者來說會太硬也不易消化,或者可以使用市售的即時燕麥。註2:提供菇類時,也要考慮高齡者咀嚼和吞嚥的能力,要將切薄片且煮軟。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5-20 新聞.生命智慧
新北今年首場海葬 她百歲出海創先行者最高齡紀錄
新北今年第一場海葬今日從淡水漁人碼頭出海,14位先行者與鮮花相伴,其中更有一位高齡百歲的人瑞奶奶乘願歸去,創下新北海葬先行者最高齡紀錄。新北市殯葬管理處長黃秀川表示,隨折殯葬習俗改變,民眾對於環保葬的接受度提升,參加海葬對象不受戶籍、國籍及剛往生者的限制。原本存放在納骨塔或土葬者,也可將骨灰研磨處理後參加海葬,新北自升格以來共有466人參加海葬,相較升格前僅有95位,參加人數成長近5倍。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然海葬過程仍採取嚴謹防疫措施,除工作人員及參加的親友需戴口罩、酒精消毒及量體溫才可進入會場,還租賃大型船艇提供較寬敞乘坐空間及提供航行平穩度。另,也發送酒精濕紙巾,讓民眾搭船期間可以隨時擦拭,保持手部清潔。此次有一位祖籍西藏的馬先生,為其百歲往生祖母辦理海葬,成為新北開辦海葬以來年齡最高的先行者,家屬表示,因家族來自西藏,對身後事態度本就十分闊達。為一圓祖母回歸自然、環遊世界的心願,才會報名參加海葬,讓她老人家能以最溫馨、優雅且為自己所嚮往的方式乘願歸去。另外,淡水一位鄧先生,生前就期盼以海葬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女兒無意間得知新北聯合海葬消息後,就與父親討論並安排參加,今日鄧小姐將父親骨灰拋灑大海,完成父親心願。鄧小姐表示,雖然不捨,但覺得父親並沒有遠離家人,之後想念他的時候,就會到海邊走走、看看他。黃秀川指出,為推廣聯合海葬,在服務過程中,從骨灰研磨、骨灰暫厝(自報名起至海葬當日)、追思儀式、家屬搭車及搭船、茶水點心、保險及安全等,均為免費,另儀式過程中,也會安排攝影師全程拍攝製成DVD,提供家屬追思紀念。殯葬處表示,6月份海葬場次已開放報名,家屬只要攜帶火化許可證、切結書及2位登船家屬的身分證影本,到新北市立殯儀館報名即可,相關訊息可上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生命終章網站(http://www.ca.ntpc.gov.tw/)查詢。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人把病毒傳猴硐貓村 新北動保處呼籲拍照代替逗貓
瑞芳猴硐貓村是新北市知名景點之一,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新北市動保處加強貓村及貓咪衛教資訊站消毒,採QRcode實名登記,管控入館人數,呼籲到貓村遊玩的訪客,除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拍照代替逗弄貓咪,以維護貓咪健康。猴硐過去曾盛產煤礦,因礦業沒落而沉寂,當地風景優美,如今已轉型貓村並發展觀光,成為國際知名景點,現在貓村猴硐車站附近街貓約125隻,店貓22隻,目前健康狀況都良好。動保處表示,5月初市府宣布漸進式開放公有封閉場所設施,動保處在貓咪資訊站設有駐點人員,每日巡視貓咪健康情形,遇有突發狀況、需協助之貓咪會緊急安置,同時向遊客宣導動保法規及貓咪衛教相關知識。遊客如要進入貓咪資訊站,需掃描QRcode實名登記、採單一出入口管制進入場館人數,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另外,餵食志工在進入貓村前,會在火車站內先測量過額溫,餵食貓咪前先進行手部消毒,密切注意觀察貓咪健康情形,如有異常狀況會通報動保處協助醫療照護。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有鑒於國外有貓被人傳染新冠肺炎的零星個案,目前並無動物傳染給人的案例,為防範疫情,呼籲民眾不要碰觸貓咪,動保處也派員在出入口幫民眾酒精消毒手部,宣導拍照代替逗弄貓咪,提醒民眾勿將家中寵物帶往貓村。
-
2020-05-17 科別.精神.身心
整天心神不寧、睡不好? 3症狀是焦慮警訊
「醫生,我覺得我得了疫情焦慮症!」55歲陳太太一踏進診間就自述每天的心情隨著確診人數起伏,出門在外隨時害怕別人不戴口罩或咳嗽;頻繁的洗手噴酒精,手都脫皮了,還是忍不住一直清洗,戴口罩帶到耳朵痛也不敢脫下來。 近期更是整天心神不寧、無法專注、晚上都緊張睡不好,睡醒都全身痠痛、疲累,且常發脾氣,和先生起衝突,提不起勁去處理該做事物,只想逃避,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求診;就醫診斷為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症,目前門診治療中。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因新冠疫情直接或間接壓力,導致有憂鬱焦慮症狀、關係問題、經濟困擾的個案,在疫情期間明顯增加,也有部分原本已有焦慮、憂鬱、恐慌的個案,擔心疫情期間出入醫療院所感染,而未按時回診,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症狀加重。 新冠疫情影響層面廣泛,施佳佐說,因疫情引起的壓力來源主要有四方向:(1)健康-擔心自己或家人得病。(2)關係-在家時間變長,原本相處問題暴露,意見相左起衝突頻率增加;為保持社交距離,外出遊玩受限,調劑及緩衝紓壓管道減少。(3)經濟-各行各業影響,收入減少。(4)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不知疫情未來走向,影響未來規劃方向,無所適從。 為此,施佳佐提到,當疫情影響到出現下列三徵兆即要注意,適時紓壓緩解,避免病情惡化,可考慮就醫: 1、超過一般預期反應的焦慮、憂鬱及身心不適感:如焦慮、憂慮、情緒起伏大、恐慌、易怒、強迫意念行為、坐立不安、無法靜止感覺浮躁或不耐煩、疲累、無法專注、肌肉緊張、睡眠障礙等。2、嚴重悲觀負面想法,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想法及行為。3、造成自身顯著痛苦或人際衝突、工作能力下降等。 危機可能也是轉機,施佳佐提醒,在疫情期間,有病症仍需看醫生,慢性病者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學習在家紓壓新方式;正向思考,改變看事情視角;看見自己擁有,珍惜已有,學著感恩;慎選網路資訊,多接觸正能量文章或網路視頻,對於疫情相關內容每看30分鐘就放空一下,以免大量資訊引起焦慮;盤整自己生命中重要大小事的序位,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外資源及選擇,經由適當的治療及心態上的調整,才不會對生活失去方向。 延伸閱讀: 凡事「搞操煩」易致焦慮! 4典型症狀你也有嗎? 焦慮會破壞免疫力! 教你10個讓心情隨時隨地放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