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邱宜君
共找到
3105
筆 文章
-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加強型防疫旅館僅剩六床 陳時中:兩周時間給地方整備
國內今天新增281例本土個案,再創本波疫情單日新高。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中重症感染者並未增加,仍維持五人,占0.24%,整體2061例本土病例中,輕症2056人,占99.76%。陳時中表示,目前專責和負壓病床總床數為3881床,空床率仍維持65.9%,不過北部空床率則接近五成。另外,中央集中檢疫所共6372床,空床數2874床、空床率45.1%;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共402床,目前空床數僅剩6床,空床率1.5%。日前指揮中心曾表示,將要求地方整備至少50家防疫旅館在地收治輕症患者,但現在防疫旅館僅剩六床,地方整備是否有時間表?陳時中表示,約略也要兩周才能會有成績,現在防疫旅館都有住一般隔離檢疫的匡列者,清空、消毒需要時間,但現在應該開始準備,對在地的確診者比較安心。但對於本土病例連日破百,陳時中則不願鬆口放棄疫調和放寬匡列標準。他表示,很多國家在壓力下,當然無法一個一個做疫調。但在台灣,大方向上因應未來可能有大量確診病患時,會從原本精準疫調、擴大匡列、確診者住院治療,改成簡化疫調、科技防疫,使用快篩取代PCR或兩者交替運用,並做好輕重症分流,只有重症患者送醫院,輕症送檢疫所或啟動居家照顧。陳時中也透露,未來將透過科技防疫來縮短和放寬匡列天數,也可用快篩確認有無染疫。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281例「新北115例」居冠 各縣市確診群聚列表曝
國內今日本土個案再創新高達到單日281例,其中新北市新增115例破百例居冠,台北市增45例居次,中央疫情指揮官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總計全台牽涉確診個案的縣市有17個。境外移入個案有78例,落地採檢有27例、居家檢疫有51例,昨天共入境14個航班,共篩檢1195人,有27人陽性,陽性率達2.26較低,今天上午共有4航班入境,共篩檢237人,有3人陽性,陽性率為1.27%。國內重要群聚列表中,「新北親友校友群聚」共增41例個案最多,多為校園學生及家長和相關接觸者。另外「基隆某場所」為小吃店群聚新增32例,「高雄某場所」增12例,「台北某場所」為養生會館多8例。陳時中說,「台北某校園群聚」增4例,為台北校區高工有一個老師及三個學生確診,是屬於新增案例。而「台北某場所」養生會館及「高雄某場所」相對地域性比較複雜一點,「新北校園團聚」增加人數多、「基隆某場所」為小吃店群聚持續增加。至於「桃園宜蘭舞蹈教學場所」增6例,其中有5名家人都是陰轉陽,「台中婚宴群聚」增6例也都是陰轉陽個案,「新竹桃園電廠」新增3例也是由陰轉陽。另外,「新北某社區」前兩天有散發個案,今天新增2例為一對母女,女兒因同學確診而被匡列,當時列為自主管理後,由陰性轉陽性,母親也屬於新匡列後確診個案。「桃園某電商工作室」前陣子增加快速,但看來在控制內,有2例家人由陰性轉陽性,定序維BA.2跟以往傳播鏈不同;「花蓮醫院相關」群聚也都陰轉陽,原有傳播鏈漸漸在控制之中,但今日新增163例新通報個案要特別注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因各地皆有多起不明個案,較難計算有幾條不明傳播鏈,目前疫調重點也放在這些縣市能夠盡量匡列接觸者採檢,並往下游圍堵,上游溯源重心會慢慢轉過來匡列和後續個案處理,過去宣布的定序結果,中和社區群聚已慢慢減少中,研判是BA.1延伸至台東個案、彰化夫妻也有中和足跡,其餘為BA.2傳播鏈。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放寬居家隔離規定 可不用獨立衛浴
多日單日新增的本土個案數破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若超過1500人確診,可能就會啟動在家隔離的作為。不過確診在家隔離前,指揮中心今先放寬居家隔離規定,雖維持一人一室為原則,但可不用獨立衛浴設備,且家中有其他隔離者可同戶隔離。陳時中表示,考量國內近期陸續發生感染源不明的病例,社區傳播可能有擴大趨勢,為兼顧實務需求及社區防疫安全,即日起放寬居家隔離規定如下:(一)居家隔離維持以「1人1室」(含單獨房間及衛浴)為原則。(二)倘能遵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且每次使用浴廁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於不含獨立衛浴設備之個人專用房間隔離。(三)倘家戶中所有同住者皆為隔離者,可同戶隔離。(四)入境者於檢疫期間轉為隔離身分者,以於原檢疫地點隔離至期滿為原則,惟為降低風險,建議不適用前述(一)至(三)項規範。(五)請各地方政府加強衛教居家隔離者及同家戶之同住者落實相關防疫措施及清消方式,以確保國人健康。
-
2022-04-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281例再創新高 新北市增加115例最多
國內新增3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有2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本土個案數持續增加,新增281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1例本土病例,為148例男性、1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日至4月5日,其中包含125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15例)、台北市(45例)、高雄市(37例)、基隆市(26例)、桃園市(17例)、新竹縣(12例)、花蓮縣(8例)、新竹市(6例)、宜蘭縣(4例)、台中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2例)、苗栗縣、雲林縣、台南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1例男性、25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別自越南及印尼(各10例)、菲律賓(7例)、泰國(3例)、韓國及瑞士(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香港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3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9日至4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175,00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149,504例排除),其中25,225例確診,分別為8,226例境外移入,16,94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臨界值出爐!家有未完整接種者 輕症不宜居家隔離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單日新增破200例,指揮中心研判尚未達疫情高峰,持續將愈來愈多確診者送往集中檢疫所兩人一室隔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四月中累計重症人數不超過20名,死亡不超過4名,就算達成與紐西蘭相同的極低致死率。若能將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覆蓋率提升至8成,重症死亡人數還可望打對折;每個群聚確診數小於100人也可達到重症清零結果。陳秀熙也將疫苗接種劑次融合於各項防疫規範的調整,並且給出多項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五點如下。輕症無症狀確診者若有同住者尚未接種兩劑,仍應集中檢疫。針對尚未接種兩劑者提出相對應的管理措施,如社交活動規範。三百人以上大型群聚,應要求接種滿三劑疫苗。機場工作人員接種滿三劑應鬆綁其隔離檢疫措施。針對難以實施口罩及社交距離的場域,如八大行業和移工,實施抗原及抗體快篩。陳秀熙表示,英國Omicron疫情監測統計顯示,約87%確診者有症狀,有症狀者中僅13%會衍生非致命性的肺炎,非致命性的肺炎當中93.9%都會康復。非致命性的肺炎僅約6%會演變為需要加護病房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78%ARDS會康復,21.9%會死亡。陳秀熙指出,以重症死亡來監測疫情是全球趨勢,目前南韓重症率千分之4.5,致死率千分之0.88,是均標,接近歐美國家,可作為低致死率的標準。至於紐西蘭,重症率千之2,致死率千分之0.45。可視為極低致死率的標準。目前台灣3月中疫情至今累計1713名個案,維持0死亡,僅4名中重症,目前中重症率0.23%,如果只看重症,比率會更低。陳秀熙參考南韓及紐西蘭重症致死率,建立台灣的重症死亡臨界值。如果累計至4月中,如果疫苗覆蓋率維持不變,台灣只要重症人數不超過20名,死亡不超過4名,就算達成與紐西蘭相同的極低致死率。重症人數不超過40名,死亡不超過9名,也有達成與南韓相同的低致死率。若能將65歲以上長者追加劑覆蓋率提升到80%,極低重症死亡的臨界值可再降,低至重症11人、死亡2人。陳秀熙認為,政府確實應多宣導輕症及無症狀的健康識能,調整居家隔離與社區監測政策並與國際接軌。「讓大家當作是得了小小的疾病、會康復的疾病。」打過三劑的機場工作人員和機組員,陳秀熙建議應要開始鬆綁其居家隔離檢疫措施,讓他們恢復新常態生活。近來社會各界呼籲無症狀及輕症確診者不應繼續「集」中檢疫,宜採居家隔離。陳秀熙表示,如果無症狀或輕症者的家中成員,還有人未接種兩劑者,仍應集中檢疫,不建議居家隔離。針對65歲以下者尚未完整接種者,其社交活動活躍,應思考是否給予適當的管理措施,以減少其感染重症高危險群;針對65歲以上卻尚未完整接種長者,可考慮優先提供NOVAVAX這類副作用較低的疫苗。陳秀熙表示,如果每個群聚確診數小於100人也可達到重症清零結果,目前只有很少的群聚個案數有超過百人,疫情還在控制範圍內。希望在以輕症為主的疫情中,社會大眾能走出確診的陰影,了解到康復後有免疫力,也不會再感染他人,可以放心,不再獵巫。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憂鬆綁匡列致疫情爆發 陳時中:中國封控也達不到效果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透露,擬將接種疫苗作為接觸者匡列的放寬依據,但外界認為突破性感染個案恐造成社區風險。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中對此回應,任何措施都可能有漏網之魚,從中國大陸的經驗看到,封控也達不到效果。國內昨接種1.4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疫苗接種覆蓋率第一劑為83.47%、第二劑為78.45%、基礎加強劑0.82%、追加劑為50.78%。若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指揮中心未來可能鬆綁匡列標準,不過外界有「漏網」疑慮。陳時中則表示,中國大陸封控也達不到效果,「否則上海現在也不會這樣」。中國大陸封控比台灣更嚴格,但對Omicron效果有限,因此台灣採集盡量正常生活、合理範圍放寬,加上積極防疫的措施。陳時中表示,前段時間已經定調走向經濟防疫並重的新模式,包括邊境有效管理、落實NPI(非藥物介入措施)、持續接種疫苗、持續提高接種率、藥物整備等。對於雙北首長批評中央防疫戰略不清楚,陳時中則表示,指揮中心已經列出什麼情況不用戴口罩、社交距離也清楚規範,藥物整備擴充也持續在談。陳時中表示,「大家說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就來問,我們會講清楚,相關公文也都發出,再不知道如何進行也可以開會討論」,如對於執行細節不了解請盡快行文。至於外界批評醫護人力短缺卻要求篩檢陰性後即刻上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個啟動時機很嚴格,要先有人力備援計畫,啟動後仍不足也無法轉走病人,經過衛生局同意才能使用。目前北部和東部有四家醫院提出這樣的需求,也經過衛生局同意,已經在執行。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者兩人一室憂交叉感染? 羅一鈞:機率小
因應近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放寬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宿為「兩人一室」收治輕症確診者。但長榮航空有機師抱怨,原本居家檢疫為「一人一戶」,但陰轉陽確診被安排到集中檢疫所,與陌生人「兩人一室」收治,恐有交叉感染風險。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以目前都是Omicron來說,重複感染不同型別也不會加重病況。羅一鈞表示,大家擔心病毒交叉感染問題,各種變異株已經有很多交叉感染發生的研究,若是不同變異株,確實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會提高,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一直再起。國內目前都是Omicron,只是有BA.1、BA.2分支的不同,一、二月桃機衍伸群聚是BA.1為主,高雄港後出現BA.2,當時有BA.1和BA.2,也沒有發現過交叉感染類似的案例。目前則是除了中和社區群聚為BA.1外,其他群聚都是BA.2序列。他說,根據國際研究,初步顯示感染這兩分支反而有相當強的交叉保護力。而現行兩人一室是在同一波本土疫情,收治進集中檢疫所的個案,若是新案都以Omicron為主,交叉感染風險很低,感染過BA.1對於BA.2有滿強的保護力,再度感染的機會很小。他說,而且就算重複感染不同型別也不會加重病況,檢測和治療也是相同的,藥物同時對於不同病毒株都有效,因此以目前都是Omicron的流行來起,兩人一室是可接受的。如果之後有新的不同病毒株,就需要再評估感染風險和感染後處置模式。羅一鈞表示,兩人一室先前也實行過,同住家人媽媽和小孩或夫妻,解隔離則因個人而異,先達到解隔條件者先離開,不受對方影響。未來若有新的變異株出現,或是量能擴大,都會重新檢討隔離政策。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只長者染疫危險 20多歲年輕人中症、診斷肺炎
國內Omicron新冠疫情延燒,雖然確診者多為輕症,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新增一例中症病人,從1月1日至4月3日本土病例共1713例,共有四例為中重症患者,占0.23%。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目前為中度肺炎。個案本身有慢性病史,已接種兩劑疫苗超過五個月,尚未接種追加劑。3月29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就醫診斷為肺炎,PCR檢驗陽性,Ct值為29.3,使用氧氣鼻管,有投予瑞德西韋,但沒有住ICU。另三名中重症患者,一例死亡,另外兩位中症病人,陳時中表示,一位60多歲住院穩定治療中,一位70多歲已經解除隔離。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王喜PCR爆血促「自首」 陳時中:不允許對醫護行為言語暴力、台灣有法律在
港星王喜昨晚搭機抵台,但他在臉書控訴在機場進行PCR採檢時,被戳到鼻子流血,而他貼出的照片也可見到口罩滿是鮮血。但機場有唾液採檢又有鼻咽採檢,外界好奇使用狀況有何不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深喉唾液採檢需耗時四至五小時,因此落地採檢皆採鼻咽採檢。王喜在臉書自曝在做PCR採檢時,被戳破鼻子,貼出一張張口罩滿是鮮血的照片,要求採檢的醫護「自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於昨晚回應表示,採檢時也有可能會因為棉棒戳傷鼻黏膜導致流血,採檢時就有看到流鼻血,有人員前往關心,協助止血、更換口罩。王喜之後又放上莊人祥的黑白照以示不滿,雖然後來撤照道歉,但卻打錯莊人祥的名字為「莊天祥」。莊人祥表示,「打錯名字是無心之過,本人接受其道歉,祝他早日康復」。陳時中表示,鼻咽約20分鐘就有結果,因是目前落地採檢採取鼻咽的方式,「也只能這樣做」。未來隨仿單或使用適應症和情境改變,指揮中心會採用讓大家更舒服的方式進行。現在是為了時間要搶快,候機室無法等太久,但若是居家檢疫就可以等回到隔離場所使用深喉唾液採檢。「來者是客,任何不舒服我們都願意表達歉意」,不過陳時中仍嚴正表示,入境者也要明白落地採檢是防疫重要政策,大家都需要配合。機場採檢到現在採檢7萬多人,檢驗出2832位確診,對於邊境和社區保全都極具意義,醫護人員都非常辛苦隨時待命採檢,接觸風險也提高很多,對於檢疫人員表達最大謝意。他指出,採檢地方視同醫療機構,醫療機構中不允許對醫護人員有行為暴力或語言暴力,若民眾不舒服要申訴都有管道,「來者是客,盡量讓他賓至如歸,但是台灣有法律在」。對於王喜採檢被戳到爆血,也有民眾反映此非個案,而且機場採檢的棉棒比較粗。陳時中則表示,不會為了機場採檢把棉棒做特別大,製造都有一定的規格,「我想這是不實傳言每廠牌各有不同,但不會為誰量身定做比較粗的棒子」。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立委助理染疫因應 衛福部兩人業務接觸、採自主健康監測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立委廖國棟辦公室也傳出助理確診。衛福部主任秘書兼防疫長張雍敏表示,第一時間便已清查與委員辦公室接觸者,分為無接觸、業務接觸和有接觸確診個案三大類人員,並持續掌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各部會與國會辦公室有接觸者應第一時間分流,展開自主應變,讓疫情控制效率提高。張雍敏表示,4月3日傳出委員辦公室人員確診消息後,衛福部立刻清查3月7日至4月1日曾與委員辦公室接觸者,分為三大類。一是完全無接觸,約99%,將持續落實防疫規範。第二類是業務接觸,接觸過委員辦公室非確診者,共有兩人,於3月29日因業務接觸,昨先以家用快篩採檢陰性,今早再以PCR檢驗也是陰性,將採自主健康監測,上班前兩天會要求快篩,4月8日則會要求再驗一次PCR,中間如果有任何檢驗為陽性就會配合規定辦理。最後一類為接觸過確診者,將配合衛生局規範辦理匡列隔離,但此類為〇人。張雍敏表示,衛福部平時就有做好四件事,包括掌握確診員工工作性質和接觸範圍及時間,二是造冊,三是將已知資訊提供衛生主管機關,最後是持續對內宣導,落實防疫政策。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疫情延燒再增逾百例 陳時中稱疫情看來穩定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133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整體個案數較前幾天略低,但不能放鬆警覺,台北、新北、桃園、基隆都要維持高度警戒;沒有新增縣市,看來疫情是有比較穩定。以傳播鏈來看,新增基隆小吃店39例、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18例、中和社區4例、桃園工作室2例、大潭電廠1例、台中婚宴7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4例、桃園舞蹈老師6例。至於新通報疫調中的有52例,包含新北23例、台北20例、桃園4例、宜蘭縣2例、花蓮縣1例、新竹市1例、高雄市1例。陳時中表示,雖然放假日採檢會少一些,但匡列的高度警戒縣市採檢腳步沒有放緩,雖然通報變少,但高度警戒或匡列者的採檢量仍然很大。新北中和社區,積極設立社區採檢站,散發的情形有在收斂,仍要持續觀察。不過陳時中表示,昨天新增一例中症病人。從1月1日至4月3日本土病例共1713例,其中輕症有1709人、占99.77%;中重症原本僅三人,現增加一人,為20多歲年輕人,中重症占0.23%。至於另外兩位中症病人,一位60多歲住院穩定治療中,一位70多歲已經解除隔離。醫療量能,專責和負壓病床在沒有增開情況下,目前總床數為3646,空床數2490,空床率68.3%。中央集中檢疫所九成以上都要用於收治輕症確診者,也希望地方有加強型防疫旅客可收治當地確診的輕症病人,避免跨縣市移動或增加當地醫療負擔。各地都在積極準備,要求一地至少50間,每增加萬人就要增加2間,中央有一定的補助方式,都在整備中。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清明連假疫情持續燒 本土+133、境外+142例
清明連假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國內新增133例本土個案及142例境外移入,其中6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入境航班算多,但陽性率略降為4.44%。今日新增133例本土病例,為64例男性、6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27日至4月4日,其中包含50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例、基隆市31例、台北市23例、桃園市15例、宜蘭縣6例、新竹縣4例、花蓮縣3例、新竹市2例、台中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78例男性、6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印尼(14例)、美國(6例)、中國(4例)、澳大利亞、泰國及馬來西亞(各3例)、法國、柬埔寨、新加坡及香港(各2例)、菲律賓、德國、愛爾蘭、日本、印度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7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7日至4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4585例確診,分別為8084例境外移入,1萬644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2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確定病例案23896、案23897,經確認檢驗陰性),累計13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王喜並非個案 其他噴血旅客:請別糟蹋我們的配合
香港男演員王喜昨發文描述入境時,在桃園機場PCR採檢遭捅傷流鼻血,採檢人員立刻匆匆離開,引發不滿。另一名入境旅客J先生也有類似經歷,他說,採檢前只拿到一包器械,沒有任何衛教,他採檢完無預警噴血,也沒有人協助止血或關心旅客自行止血情況,當他提出疑問,採檢人員也只是擺擺手叫他走開,現場旅客慘叫聲此起彼落,瀰漫恐懼氣氛。「旅客都很配合,但請不要糟蹋我們的配合。」J先生說,如果能在事前講清楚採檢方式和工具,有多少機會會有什麼意外、發生時怎麼處理、備用口罩和衛生紙在哪裡,不要這樣不聞不問,旅客不會有這麼多負面的感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表示,感謝旅客配合也向旅客致歉,未來可以往增加衛教說明的方向努力。J先生因為工作關係需要經常旅行,最近一次是3月30日從洛杉磯入境台灣。J先生表示,不知道為何台灣機場現在不用深喉唾液PCR,抵台當天他拿到採檢包,發現棉棒比過去在國內外做PCR所用的棉棒都還要粗很多,他覺得很困惑,但現場完全沒有衛教說明採檢方或工具,現場人員給人的感覺就是「希望你趕快做完、趕快走。」輪到J先生受檢時,棉棒一拔出來就噴鼻血了。J先生為了止血,趕緊衝進廁所拿衛生紙,回到座位上時已經滿臉是血。坐他後面等候採檢的外籍旅客看到他的臉,都嚇傻了,現場受檢旅客的慘叫聲此起彼落,J先生說,在國內外採檢過十幾遍,沒遇過這種充滿恐懼的採檢場景。J先生說,他拿著衛生紙,想去跟採檢人員反映,但採檢人員連話都不回,只是擺擺手叫他走開。「我們不是奧客,很多事情只要能忍,都忍下來了」,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毫無說明,還要人百分百配合的態度,以及提出不同意見就要被公審的社會氣氛。旅客都很配合,「但請不要糟蹋我們的配合。」王必勝表示,感謝旅客配合,也向旅客致歉,可能是因為工作人員已經著裝,要說明也不方便;針對旅客建議的加強事前衛教,可以考慮以文字或影片的方向做。日以繼夜、犧牲假日的機場採檢人員是第一線中的第一線,他不會責備,一切執行公務的困難,由他來負責。
-
2022-04-04 癌症.癌友故事
賣房救命 癌症帳單 揭病友困境
雖然有健保,但癌友為治療貸款、賣地、賣房子時有所聞。癌症新藥與新科技價格不菲,健保體制無法全盤納入,聯合報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取得多位癌症病友的真實帳單,發現帳單裡不僅有癌友積極求生的勇敢故事,龐大的自費項目與複雜的新科技選擇,更是癌友普遍的沉重困境。肺癌第四期的鄧先生治療三年來自費使用標靶藥物,每月藥費近卅萬元,雖有商業保險因應,但他還是賣掉一間房子,至今花了六、七百萬元。四十出頭的他說,「我的命在和時間賽跑,在這場比賽裡,錢就是膽。」四十多歲的護理師「寶寶」罹患三陰性乳癌。從去年到現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加上手術,花了近百萬元,靠丈夫小額貸款和原本買房的積蓄勉強支應醫療開銷,但她說:「我還年輕,我想要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罹患大腸癌的YI-chen決定自費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期盼找出合適的藥物來。她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沒錢沒辦法體驗」,當醫療科技跑在健保前,有多少人能有餘款為自己打造更精準的治癌計畫?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年第四年舉辦癌症高峰論壇,會前進行「關於癌症,你最想知道的事」網路民調,截至三月底近八百人回答,半數是癌友及其家屬,五成受訪者最關心免疫療法與癌症新藥;高達八成六癌友認為最需要的經濟資源便是新藥健保給付。新藥給付慢、給付範圍限縮是當前健保難題。國際治療準則已將免疫療法納入許多癌症第一線治療,但國內大多數病人須自費。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指出,基本治療需時兩年,費用恐高達三百六十萬元,一般中產階級可能一輩子賺的錢都要投進去,他更坦言:「不要說是一般病人,連醫師生病也付不起。」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新藥可近性仍有許多障礙,期待各界正視癌症自費醫療負擔沉重的問題;台灣醫療支出(健保)在GDP占比僅百分之六,低於日、韓。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時曾指出,應提高至百分之七,不應犧牲患者權益。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已討論整合商保與健保的可能性,預計今年上半年舉辦研討會。【癌友帳單和故事】‧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沒錢沒辦法體驗!「錢」絕對是癌友活命關鍵‧ 確診、轉移、惡化…8年來持續對抗乳癌,1年藥費就要72萬‧ 醫療險加癌症險還賣了房!我沒選擇餘地「有了錢和保險才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 每3周化療一次花費5、6萬 病友家屬深刻感受「因病而窮」‧ 治療三陰性乳癌花近百萬「我想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陳時中稱戰略戰術沒矛盾
全台疫情多線延燒,中央昨卻宣布放寬解隔條件,雙北再要求中央說明「要共存還是清零」。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疫情時代怎麼正常生活?可以的話,他無罩唱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所以這都是口號,至於「穩健開放」更不用說,因為這個開放已讓「台灣社會遍地烽火」。他再向中央喊話:「你希望共存,不過現在要清零,那要講清楚。」針對各方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昨仍表示,「(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害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做好積極抗疫方法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本月一日提出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表示,「新台灣模式」就是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所以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都不改變;只要醫療量能能夠負擔,雖然確診數會增加,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以上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不必擔心,可以一步步穩健地來開放,過正常生活。柯文哲說,如果一道命令無法畫流程圖,就是空口說白話;疫情最後還是要共存,因台灣邊境不可能永遠不開放,永遠戴口罩,「問題是怎麼度過去,這才是問題,到目前我們都不知道。」陳時中說「正常生活、積極抗疫」,柯文哲反問,疫情時代怎正常生活?「我唱一首歌也不會被罰三千元」,正常生活又要積極防疫,這兩者都是口號。對中央宣布放寬解隔條件,柯文哲當下反應是「這樣的話會燒不完」,會有漏網之魚跑到社區,要有心理準備,確診者會繼續上升。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大多數民眾都聽不懂「新台灣模式」的意思,中央應該清楚說明、講明白,究竟是要與病毒共存還是清零,地方政府才好執行。新北副市長劉和然也喊話「不要口號,而是要有明確做法」,不然會累倒第一線基層人員。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解隔離鬆綁 仍需七天自主管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鬆綁新冠肺炎確診者解隔離條件,本土個案可提早離開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境外移入個案如提早解除隔離仍需住在檢疫所,待入境滿十天,PCR採檢陰性,才算真正解隔離。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一月一日至四月二日共有一五三○例本土病例,其中一五二七人輕症,占百分之九十九點八;僅三人中重症,占百分之○點二。陳時中表示,專家會議決議,輕症者沒必要一直待在治療場域,可及早離開,因此放寬相關解隔離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一開始解隔離條件為雙採陰,後來改為三採陰。隨著對病毒更多了解,一開始認為Ct值卅四以上可能只是病毒片段,沒有傳染力,事實上只要超過廿七,就幾乎沒有傳染力。羅一鈞說,許多人可能因為病毒刺激不夠無法產生抗體,觀察最近兩個月個案,很多感染者無症狀,且兩成感染者不會產生N抗體。有些感染者初次採檢Ct值落在廿五至卅之間,十天內再次採檢結果,數值超過卅,但卡在發病十天規定,無法提前解隔,因此修改解隔離條件。羅一鈞表示,確診者解隔後,需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需兩次快篩,並回報結果。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被匡列醫護復工 須天天戳鼻篩檢
多家醫院爆發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不少醫護人員遭匡列隔離,指揮中心宣布,被列為接觸者的醫療院所、住宿式衛福機構等第一線醫護人員可免隔離、提前復工,前提為接種三劑滿十四天且無症狀,且復工十四天內必須一天PCR、一天快篩交替,且不得用唾液檢體,等於天天戳鼻。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指引規定,若醫療照護機構啟動備援計畫,但人力仍不足,又無法將病人轉至其他機構,經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同意,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的第一線人員接種三劑滿十四天又無症狀,可將十四天居家隔離改為自主健康管理,提前返回工作,但十四天內必須一天PCR、一天快篩,交替進行,且不得用深喉唾液檢體。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天天篩」可以避免造成大規模的的院內感染,但此舉讓醫療人員似乎沒有人權,接觸確診者後,被抓回至第一線工作,還要每天檢驗,好像是「次等公民」。黃立民表示,依據現在疫情,醫護人力還不致窘迫,要求接觸過確診者的醫護人員上班,在感控上也不符合規定,只有一人出問題,就可能引發感染,建議調度其他醫護作為支援人力。診所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與其被停診十四天,而半個月沒收入,基層醫師寧願天天被戳鼻,就怕部分縣市自行加嚴,仍要求接觸者集中檢疫十四天。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送集檢所 2人1室 憂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連日創新高,為保全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宣布符合條件的輕症者不送醫院改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但有醫護質疑醫院仍不斷有輕症患者被送抵醫院,一般民眾則質疑既然是輕症或無症狀,為何不能在家隔離,更有確診者抱怨,與另一名感染者共處一室,增加交叉感染風險。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六十五歲以下無症狀或輕症且生活可自理者,一律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兩人一室。一名入境確診者抱怨, 原本他在家一人一戶檢疫,第五天快篩陽性,被衛生單位強制送至檢疫所,與另一名感染者兩人一室,擔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當事人表示,原本在家一人一戶,並未與家人同住,自己也無症狀,不理解為何不能繼續在家隔離,現在被迫與其他確診者共處一室,共用衛浴,新冠肺炎變異株型別相當多,要是感染另一型病毒,那該怎麼辦?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國外輕症人數太多,染疫後幾乎都在家裡休息,指揮中心認為台灣還沒到這個階段,盡量不讓確診者留在社區,而至檢疫所。他表示一人一戶在家裡休息也沒有不可以,只是由第一線防疫人員判斷個案能否居家隔離,恐衍生很多爭議。兩人一室該如何避免交叉感染?黃立民建議,兩人相敬如賓、避免接觸,全程戴口罩。再者,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應提供隔簾等物理性遮蔽物,維護個人隱私。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預估未來三周確診個案人數繼續增加,重症患者應隨之增加,建議中央評估「重症臨界點」,依此指標觀察疫情,如果重症比率一直未上升,就可逐步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從集中檢疫改為居家照護。陳秀熙提醒,台灣一到兩成長者連一劑或兩劑都沒打,副作用較小的NOVAVAX次單位蛋白質疫苗抵台後,應優先安排這些長者接種,補足覆蓋率缺口,才能安心放寬相關措施。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83、連3日破百例 陳時中:打3劑 匡列擬鬆綁
昨新增一八三例本土個案,再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紀錄,也是本土病例連三日破百例。案例擴及全台十二個縣市,北至基隆,南到墾丁,另有六十六人零星個案尚待釐清感染源。儘管案例數持續增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防疫戰略方針為「趨近正常生活的積極抗疫」,即日起鬆綁感染者解除隔離條件。另外,只要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未來可能縮短健康管理天數,甚至不予匡列。與病毒共存 府院密集討論據了解,從春節後到上周,各部會官員都曾到總統官邸開會,針對「與病毒共存」已有多次討論,上周蔡總統也曾找衛福部及相關官員開會,台灣「與病毒共存」的態度已很明確。新增本土病例為九十八例男、八十五例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八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三月卅一日至四月二日,其中包含九十例無症狀感染。新北+71 基傳播鏈增45例個案分布的縣市,以新北市七十一例最多,其次為基隆市卅九例、桃園市廿二例、台北市十九例、新竹縣十五例、宜蘭縣七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三例、新竹市、金門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一例。在群聚傳播鏈方面,基隆小吃店新增四十五例居冠,以及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廿例、台中婚宴十六例、中和社區十四例、桃園舞蹈老師九例、大潭電廠八例、桃園工作室四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一例,另有零星通報六十六例,正疫調中。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指揮中心放寬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另修訂「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避免醫療量能緊繃,並解決醫護人力短缺問題。陳:防疫戰略戰術沒矛盾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連日批「防疫不要拐彎抹角,不然會死得很慘。」雙北市長都要求中央必須對清零或是共存講清楚。陳時中說,「(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在不限制和妨礙過大的情況下,積極抗疫,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戰略戰術都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不因零星確診停辦大活動如果疫情嚴峻,是否暫緩、停辦演唱會等大型活動?陳時中表示,不會因為有一、兩個確診者參與演唱會等大型活動,就要求停辦,「停也沒用,因為已發生」,若工作人員大量染疫,就要更換工作人員或停辦。至於基隆「類普篩」反應不佳,陳時中表示,試劑材料都已經提供到位,相信「有做、沒做,都有積極的意義」,可做為未來執行這類規畫的很好經驗。
-
2022-04-04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醫療險加癌症險還賣了房!我沒選擇餘地「有了錢和保險才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
我45歲,確診肺癌第四期超過三年。這三年來,為了即時使用有效的藥,靠著商業醫療險和癌症險約13萬元的實支實付額度,我還是賣掉一間房子、已經花了六、七百萬。我的命在和時間賽跑,在這場比賽裡,錢就是膽,如果沒有錢也沒有保險,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有了錢和保險,可以爭取到一些時間,讓我有機會看到明天的太陽、有機會等到新的藥物,有機會看到後天的太陽。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但是更多的是愛與光輝,主治醫師的積極、永遠正向的力量,還有亦師亦友的老闆與闆娘,從不計較的持續給予工作和工資的支持,即使他們知道我已無法投入工作狀態之中。42歲那年,我在國外的工作很忙,身體沒什麼大問題,卻漸漸覺得腳麻、腳痛。我猜是腰椎壓迫神經,就專程回台灣看骨科,醫師說要復健,我也乖乖去了一次。朋友建議我再看個神經內科,神經內科醫師照了X光,又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最後醫師只說「可能是肺癌,幫你轉胸腔腫瘤科,先不用來找我們了。」我記得那天,太太在上班,我自己一個人去看診。醫師說完,我呆掉了,腦海空白,好像暫停,好幾分鐘無法做出任何反應。後來我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腦部已有十幾顆小小的轉移,骨骼轉移範圍也很大,跟我已經過世的母親一模一樣。我哥看了心生警惕,主動去做LDCT檢查,好險沒有發現癌變。確診沒多久,我的病情就惡化了。肺癌標靶藥有很多,各種藥物都要先確定有對應的基因突變、通過個案審查,才可能有健保給付,但當時我病危,沒辦法開刀做切片,抽肺積水的檢體可能不夠檢驗所需,也很可能等不到審查結果。好在根據主治醫師豐富的經驗,他研判我有很高機會有適合吃標靶藥的突變,建議先自費吃兩種標靶藥,先把病情穩住。我照醫師建議服藥一個禮拜就恢復蠻多,雖然一天藥費就要一萬多元,但關於「命」和「錢」,我已經分不清了,只知道想要有機會活,就是把藥吃了再說。後來基因檢測結果出爐,果真如醫師判斷,我適合吃第三代標靶藥「泰格莎」,但當時沒有健保給付。剛開始一天一顆藥是6000元,一個月就要十幾萬,一年兩百萬,後來降價到一顆4000元,我一直服藥到現在,除了靠商業保險,也要把握藥廠給病友買30顆送10顆這類的優惠。遵照醫師建議,一開始就吃到對的藥,對我來說是很關鍵的決定。母親也是肺癌腦轉移,那時只有一、二代標靶藥,對於腦轉移效果沒那麼好,母親忽然就不認得人了。我很早開始服用第三代標靶藥,腦部十幾顆0.5公分以下的腫瘤,後來影像檢查全看不見。有很多情況類似的病人,醫師都會擔心腦部轉移進展太快,病情會變得很複雜,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都會建議跳過一、二代,早點吃第三代。2020年,健保終於給付泰格莎,第一個條件是用於「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沒有腦轉移」的第一線治療,第二個條件是服藥標靶藥失敗且有EGFR另一個突變的第二線治療。我是「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有腦轉移」,不符合給付條件。我問過醫師,為什麼要這樣訂?醫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只說可能是因為預算有限,得分階段放寬條件,但他看我很年輕,還是應該趕快積極治療。除了吃標靶藥,為了處理骨轉移,我也做過放射治療,現在也繼續化療。去年骨轉移導致神經壓迫,雙腿不聽使喚,做完減壓手術,雙腿仍無力,去年十一月還進了急診。醫師評估可以開始用「癌自禦」和「癌思停」治療,三到四周住院一次,三次一個療程。其中一個藥物費用視體重而定,比如我體重60公斤就要5個單位,一次就要將近5萬元,住院時如果碰巧沒有健保房,就得住自付差額病房,每天又多一筆開銷。我生病這三年來,前兩年還有工作,狀態還不錯,但去年開刀後走路不方便,沒有繼續工作,雖然現在經濟比較困難一點,但還有醫療險、癌症險,加起來一個月大約13萬的實支實付額度可補貼。對癌症病人來說,一顆藥就代表了生命延長的機會,如果沒錢、沒保險,為了活下去,只能窮盡其他可能的辦法。為了得到救命的藥,有些人會去借錢。病友之間也會互相走告,哪邊有臨床試驗,如果有幸符合參加資格,或許就能得到藥廠提供的「恩慈療法」,就是藥物免費。有些時候,沒錢也沒保險的病人為了得到一線生機,無計可施之下,只能仰賴「學名藥」。學名藥就是原廠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之後,其他藥廠可以用同成份去做出同樣的藥,但是因為製程或品質有差異,藥效可能不如原廠藥那麼強、那麼穩定,但原廠藥一天一顆、一個月要十幾萬元,學名藥一天兩顆,但一個月只要兩萬多元。病人深知,透過這種方式買學名藥有風險,很可能衍生糾紛,且遇到來路不明的假藥,卻投訴無門。我吃的原廠藥都是紙盒裝,不太可能重新填裝,但學名藥是瓶裝,有人專門蒐購學名藥的空瓶,之後很可能把來路不明的假藥裝進去,賣給病人、牟取暴利。有自私自利的人兜售假藥,也有病人幫助病人的無私之舉。我聽說過,有病人適合吃自費標靶藥,但他完全負擔不起,有其他病人心疼他的處境,就把自己吃過有效的學名藥,讓出一些來,送給那位沒有錢的病人。我真的希望,政府部門可以給新藥多一點機會,或許可以設計一套制度、規畫一筆專款,針對最前端的新藥,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根據實證編撰治療指引、評估國內多少人可能適合使用,由專家委員會執行有效率的審核,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藥進來、給病人用。我相信這個人數不會很多,金額也不會很高。如果新藥問世之後,等個三、四年,它多少會降價,但這三、四年過去,病人的墳上都長草了。如果想遠一點,及早精準用藥,是可以節省更多醫療支出的。就像早期篩檢,如果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都知道要做LDCT篩檢,就可以及早把很多癌前病變、早期肺癌處理掉,不用等到肺癌晚期。早期治療也是一樣,不要等到病人身體虛弱、出現心包膜積水、肺積水、蜂窩性組織炎等各種併發症,才給他機會。▌癌友小檔案Mr.鄧:45ys、男性108年3月肺癌四期(腦、骨轉移).治療:1. Tagrisso(泰格莎),每月約9萬元2. XALKORI(截剋瘤),每月約6萬元(已停用)3. Atezolizumab(癌自癒),約14.5萬元(約3到4周一次)4. Avastin(癌思停),約5萬元(約3到4周一次).總帳單:預估診斷至今已花費六、七百萬元.健保不給付原因:一診斷就病危,無法取得切片做基因檢測,醫師建議先自費使用標靶藥穩住病情。後基因檢測顯示適合第三代標靶藥「泰格莎」,但當時健保未給付。2020年健保給付泰格莎,用於「有EGFR Exon 19 Del基因突變」且「沒有腦轉移」第一線治療,或服標靶藥失敗且有EGFR突變的第二線治療,也未符合條件。▌鼓勵癌友一段話「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但是更多的是愛與光輝,主治醫師的積極、永遠正向的力量,還有亦師亦友的老闆與闆娘,從不計較的持續給予工作(工資)的支持,即使他們知道我已無法投入工作狀態之中。能老多遠沒人知道,但每走一步,都是人間美好的給予」--Mr.鄧 2022.03【更多相關報導】.攤開癌症帳單/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沒錢沒辦法體驗!「錢」絕對是癌友活命關鍵.攤開癌症帳單/確診、轉移、惡化…8年來持續對抗乳癌,1年藥費就要72萬.攤開癌症帳單/治療三陰性乳癌花近百萬「我想活下去,錢的事之後再說吧」
-
2022-04-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苗接種當放寬匡列標準? 陳時中證實「有在研議」但要看2大關鍵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連三天破百,疫苗接種人數也略為上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個周末是近幾周接種人數較多的,昨天共5.2萬人接種,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83.46%、第二劑78.44%、追加劑50.72%。不過對於疫苗接種,第三劑覆蓋率雖已突破五成,但仍有半數民眾未接種,外界盼能有其他鼓勵措施。陳時中表示,「一直都有在鼓勵」,65歲以上給予500元獎勵也不是小數目,很多地方甚至加碼到1000元。至於是否會以接種疫苗作為放寬接觸者匡列的依據,陳時中表示,確實在研議作為標準之一,但還要看自主應變能力和快篩配合度,讓匡列範圍小一點。由於這波Omicron變異株的疫情,輕症、無症狀者占99.8%,是否代表以流感化?陳時中表示,現在的染疫人數不足以斷定就是流感化,但可以了解重症比例相對低,且對於高齡未接種者威脅還是很大,因此長照機構和長者一定要打疫苗。而有香港學者指出,兒童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死亡率,約為流感的七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雖Omicron的侵襲力和破壞力較之前的變異株低,但對兒童而言,還是比感冒較多的機會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中也包括神經系統侵襲,因此小孩部分還是要盡力防範感染,有症狀儘速就醫治療。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目前12至17歲第一劑覆蓋率88.9%、第二劑為80.7%,追加劑則還沒打。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燒進立院!廖國棟2助理確診 陳時中:要求匡列、國會不停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爆發,連立委廖國棟辦公室也傳出有助理確診。但對於國會是否停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不到把立院停掉的時候,看匡列隔離有必要,會要求地方政府做一些匡列。而屏東縣府在墾丁舉辦「台灣祭」音樂活動,4月2日晚間因一名北部遊客PCR檢測陽性確診,3日一早宣布「台灣祭」活動取消,並發出簡訊通知曾到場的民眾,請收到簡訊者就近去做篩檢。不過對於其他大型活動是否需要暫緩,陳時中表示,相關密切接觸者要積極匡列,接下來則是觀察是否有新增確診者。正常生活下的防疫就是不會因為一兩個確診者就停下大型活動,但如果有症狀或曾與確診接觸,民眾就要自己進行快篩或PCR檢驗。他進一步表示,不會因為演唱會等大型活動有一個觀眾染疫就停辦,「停也沒用因為已發生」,發生後如何自主防疫才是重要的,但如果工作人員大量染疫就要換工作人員或停辦。不過相較於之前五月天舉辦演唱會啟動天網,從4月1日一連舉辦12場的張惠妹ASMR演唱會則不會啟動天網,外界質疑指揮中心為何有此轉變。陳時中表示,上次活動就因現場監控而有過度使用的疑慮,與法務單位研究結果是只要居家電子圍籬做好也可防止,因此這次不採用這樣的措施。至於違規者則有地方開罰,只要離開處所就會紀錄。而有媒體詢問,近期社區的源頭是否來自境外,陳時中則表示,每個案例追蹤到最後,終究是從國外入境,不論是航空、海運或偷渡,目前不認為是從食物或冷凍品包裝等帶進病毒。高度懷疑是偷渡客,因為其他管道入境會被檢驗,可能性相對降低。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再嗆防疫戰略不清 陳時中:戰略戰術沒有矛盾
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上午受訪再嗆陳時中,「如果下一道命令下去,無法畫SOP,沒有畫路徑圖,那就是空口說白話」,認為防疫不要拐彎抹角不然會死得很慘。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防疫)戰略戰術沒有矛盾」,整體戰略就是趨近正常生活、不限制和妨害過大的積極抗疫。陳時中表示,積極抗疫中包括醫療資源分配、集中檢疫所整備等,都是要做好的方法,戰略戰術很清楚,「不清楚可以問我們,會講更清楚」。他表示,現在全世界無法事前估算多少人染疫,只能說傳染範圍大波、小波,而觀察這麼多,儘管許多模型但變數實在太多很難直接推算。陳時中表示,從去年5月的經驗可知,個案數到百例左右,疫調速度就會變慢。前段時間就很注意,也有請記者幫忙填寫疫調報告來作為修正,希望發展自主應變,包括設置企業防疫長等等。民眾若警覺性好,自己有警覺快篩或即時通知朋友,對於疫情控制很有幫助,積極防疫也會做得更好。對於基隆類普篩實施時程,陳時中表示,材料都已提供到位,基隆將透過民政、衛政、警政單位協助進行,但「有做沒做都有積極的意義」,沒做也讓指揮中心知道有些地方的不可行性,都是很好的經驗。他表示,基隆試辦後或做得成功,未來在接觸者匡列上就能縮小匡列範圍。另針對抗病毒藥劑購買,陳時中表示,藥物進口有很多冗長審查程序,加上現在藥品也都還在做安定性試驗,如果效期不夠長,光是進口就耗掉很多時間也無法準備太多,若藥廠,如輝瑞,提出申請效期延長就會大規模購買。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183例「分布12縣市」 基隆小吃群聚增加最多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天新增183例本土個案,其中以基隆小吃店相關傳播鏈的新增45例個案最多,累計個案達205人。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兩天相關場所增加的確診者較零星,主要來自家戶、警局和校園,校園因大量採檢,因此確診個案數也多。除基隆小吃店相關群聚外,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新增20例、中和社區14例、桃園工作室4例、大潭電廠8例、台中婚宴1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1例、桃園舞蹈老師9例、新通報疫調中66例。陳時中表示,中和社區的篩檢個案主要來自篩檢站,不過確診數目有在下降;三峽親友和校園群聚的20例也主要都是社區採檢出來的。另外,金門今天增加一例個案,但相關疫調還在進行中。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攀升致醫療量能負擔 指揮中心放寬確診者解隔條件
本土疫情升溫,連三日個案數破百,病例快速增加對醫療量能是沉重負擔。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輕重症分流、擴大醫療量能等新制,今天指揮官陳時中則進一步宣布確診者解隔離條件鬆綁。陳時中表示,從1月1日至4月2日本土病例共1530例,其中輕症有1527人、占99.80%;中重症僅三人,占0.20%,因此經過專加會議討論認為,輕症者沒有必要待在治療場域可及早離開,因此放寬相關解隔離條件。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針對有些感染者因為卡在Ct值一直無法兩次達到30以上,因此修正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解隔離條件,除新感染或初次PCR檢測Ct值小於30個案,移除「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0天」條件;另外初次PCR檢測Ct值30以上的舊案,移除「SARS-CoV-2anti-N抗體陽性」條件。不過,羅一鈞表示,入境後確診者如於入境7天內解隔後仍需於防疫旅館、檢疫所或一人一戶隔離至入境滿10天並期滿PCR採檢,其他所有確診者解隔後,需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並進行兩次快篩。規定修改前為須符合下列第一或二項,始得解除隔離治療,並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第一項是同時符合下列三款條件,包括退燒至少一天,且症狀緩解、距發病日已達十天的無症狀者、間隔24小時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第二項則是第一次檢驗Ct值就大於等於30者,若符合無症狀、N抗體陽性、兩次PCR陰性或大於等於30,就視為舊案,也可提前解隔離。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183例本土個案再創新高 基隆小吃店個案增加45例最多
本土個案再攀新高,國內新增183例本土個案,以及97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63例為落地採檢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相對減少,陽性率也稍微低一些。本土個案以個別傳播鏈來說,基隆小吃店的個案增加45例最多。新增183例本土病例,為98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其中包含90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1例、基隆市39例、桃園市22例、台北市19例、新竹縣15例、宜蘭縣7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3例、新竹市、金門縣、高雄市及花蓮縣各1例。以傳播鏈來看,新增基隆小吃店45例、新北三峽親友與校園群聚20例、中和社區14例、桃園工作室4例、大潭電廠8例、台中婚宴1例、旅行團與花蓮慈濟醫院1例、桃園舞蹈老師9例、新通報疫調中66例。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2例男性、43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模里西斯及菲律賓(各3例)、馬來西亞、印尼、日本、香港、韓國、澳大利亞、美國、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6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3日至4月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4312例確診,分別為7942例境外移入,1萬631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案24169)空號病例,累計137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居家檢疫第5天驗陽 民怨被迫一人一戶改兩人一室
境外與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為保全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輕重症分流新制,無症狀或輕症65歲以下可生活自理者,一率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兩人一室」。本報今接獲投訴,有民眾入境陰性,檢疫第五天快篩陽性,就被衛生單位強制離家,從「一人一戶」變成與另一名本土個案「兩人一室」,擔心反而因此交叉感染不同型別的變異株。投訴人表示,原本在家是一人一戶,沒有其他人同住,自己也沒有症狀,為什麼不能繼續在家隔離?現在要被迫要與其確診者長時間共處一室房間,還要共用衛浴,現在Omicron變異株型別那麼多,擔心此舉反而徒增無謂的交叉感染風險。對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這是輕症量能的問題,因為無症狀和輕症的人太多了,國外是乾脆叫人待在家裡,但是指揮中心認為還沒到這個階段,還是要稍微防守,盡量不讓確診者接觸到社區,「不能說這一定是錯的,但一人一戶在家裡,好像也沒有不可以。」不過,站在第一線實務工作的立場看,規定訂死一點,沒有但書,比較容易執行。黃立民表示,這種規定不能有但書,假如有任何但書,要由第一線去判斷人能不能留在家裡,第一線都會有很大的麻煩,規定單純一點比較好執行,所以他認為這沒有什麼對錯,只是策略的問題。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未來三個禮拜內個案都會繼續增加,因為如果自然感染人數繼續增加,勢必會有部分人重症,這就是台灣所面臨的挑戰。為了兼顧保全醫療量能和保護重症高危險群,也就是社區中沒有完整接種的年長者,才會較嚴格將人從社區分隔到集中檢疫所或旅館。陳秀熙表示,等本土疫情比較穩定,可考慮容許能做到一人一戶的無症狀個案留在家裡。在此之前,陳秀熙建議中央應評估「重症的臨界點在哪」,並且持續依此指標觀察疫情,如果重症一直都沒有上升,就可以慢慢將確診者的集中檢疫改為居家照護、進入流感化的監測方式了。陳秀熙也提醒,要走到流感化的疫情監測模式之前,還是要加速長者完整接種的腳步,特別是有一到兩成年長者到現在連一劑或兩劑都沒打完,待副作用較小的NOVAVAX次單位蛋白質疫苗抵台後,應該要優先安排這些長者接種,補足覆蓋率的缺口。
-
2022-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政府當濫好人全民如坐牢」 基層醫籲這樣促長者接種
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社區大流行一觸即發,但50到64歲追加劑覆蓋率僅6成,75歲以上僅5成。診所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獎勵措施一再加碼,長者覆蓋率也提升不到一成,但在八大行業消費和遶境祭出限制後,就有長輩為此打疫苗,可見「很多人不在乎錢,但在乎自由」。他建議政府「不要再做濫好人」,應該針對消費、娛樂、餐廳、公司等場所祭出疫苗限制措施,社會大眾才不會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開放遙遙無期。政府應該「政府不敢明確表態,讓大家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天光。」林應然感嘆說,這個疫情已經影響大家太多了,政府光是一直講「戒慎不恐懼」,但「無窮無盡的等待」本身就令人恐懼。他呼籲政府應把開放的條件講清楚,預計如何達成目標、無法達成怎麼辦,按照邏輯向社會大眾交代清楚,同時也要誠實跟大家講清楚「感染本身不是問題,產生重症和死亡才是問題,預防重點就是老年人。」林應然表示,病例越來越多,Omicron特性有99.6%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只有少數未完整接種的年長者,有重症死亡的危險,因此走向開放的關鍵是長者疫苗覆蓋率要夠。他說,但回頭看看獎勵措施公布後,長者覆蓋率提高不到一成,就知道要真正催出打氣,不可能光靠獎勵措施,因為很多人根本不在乎這些錢,反而是八大行業和遶境的疫苗限制措施公布後,打氣反而開始提升。林應然表示,政府不能做濫好人,要「等大家打疫苗才開放」是永遠等不到的,只是讓多數人反而因此受限,等待遙遙無期,好似被判無期徒刑。「流感疫苗效果沒有新冠疫苗強,流感疫苗的覆蓋率也沒有新冠疫苗高,但新冠防疫卻比流感還嚴格,這不是很矛盾嗎?」林應然表示,理論上應該要像流感一樣,一般人如果快篩陽性就回家休息,有重症風險的快篩陽性就給他抗病毒藥物再回家休息,「不用動不動就停班、停課、停診,也不用像坐牢一樣關在集中檢疫所。」
-
2022-04-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醫療人員接觸過確診可繼續工作 但要連續戳鼻14天
本土病例連日創新高,社區大流行一觸即發,醫療人員若匡列為密切接觸者而隔離,很快就會出現人力短缺。為避免此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指引,接種三劑滿14天且無症狀的醫療機構和住宿式衛福機構第一線必要工作人員,PCR陰性即可提前返回工作,但之後14天內要一天PCR、一天快篩,且不得用深喉唾液檢體,等於是要天天戳鼻子。根據指揮中心4月1日公布最新之「醫療照護工作人力短缺之應變處置建議 」,如果醫療照護機構已啟動人力備援計畫,但人力仍然不足,又無法將病人或機構服務對象轉介至其他機構,經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同意,可採行相關措施,將醫療人員原本應居家隔離的14天改為自主健康管理,提前返回工作。根據最新指引,提前返回工作的前14天,每兩天要做一次PCR;沒有做PCR的日子就要快篩,快篩陰性,才能執行勤務。一天PCR一天快篩的14天結束後,進入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期間還要再做兩次PCR。新指引並規定,不得使用唾液或深喉唾液檢體,相關檢驗以池化方式進行。新指引的對象為已完成接種三劑達14天的無症狀密切接觸工作人員。不適用對象包括,非第一線照顧者、本身有免疫不全、未接種三劑滿14天、有相關症狀,以及高傳播風險的密切接觸,例如家戶內接觸者、未穿戴適當防護裝備執行插管或支氣管鏡等高風險醫療行為。「這一定會有反彈的!」診所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無奈地說,與其被停診14天而不個月沒收入,基層醫師可能還寧願被戳鼻子,但怕就怕部分縣市衛生局很可能會自行加嚴,還是要求一律去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去集中檢疫所就像被關在監獄一樣,原本沒感染的在裡面還可能被感染,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要發快篩給民眾,民眾也不太願意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