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搜尋
遠距照護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即時線上照護 隨時醫療諮詢在最自在的地方養病安老
「遠距醫療在新冠疫情期間,提供國外僑胞遠距諮詢、國內視訊看診及居家照護,同樣也適用於在宅急症照護。」台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智慧醫療與無牆醫院是未來趨勢,需靠科技來達成。在「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中,許多專家也認同,希望未來有更完整的溝通平台,給予設備廠商更多支援,不僅能提升照護品質,也能組成國家隊,輸出獨一無二的居家遠距照護經驗。衛福部7月1日正式推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擴大特殊情形適用對象,從原本的5種特殊情形增為10種,如急診住院病人、長照機構住民、納入健保署家醫計畫、遠距醫療併遠距照護計畫、接受國際醫療的病患等都含括其中,林宏榮說,正在推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對象也適用該辦法。在宅急診醫療支援偏鄉,遠距醫療成助力。試辦計畫不僅減少在宅患者急診及住院的機會,減輕照顧者及醫療系統的壓力,也能支援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偏鄉。彰化員郭醫院醫師郭亭亞表示,功能良好的高齡長輩急性感染住院後,反而會因便當難吃、隔壁床吵雜、預防跌倒的約束等,導致營養不良、失眠,甚至出現譫妄、憂鬱、肌少症、失能,在宅急症照護恰巧讓長者在最自在的地方好好治療。而科技正是試辦計畫不可或缺的助力,林宏榮指出,遠距醫療融合親自診察、線上診療,打造「混合照護」模式(Hybrid Care),當醫師進行居家訪視後,在患者家中設置的遠距通訊與生理監測設備,相關的遠端數據傳輸至院內系統中,醫療團隊則可以透過線上照護的方式,隨時掌握生命徵象變化與病情評估,維持患者健康。醫院聯手電信業者,達成健康台灣的願景。以遠傳電信與亞東紀念醫院的合作為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遠傳大人物」模式,結合5G遠距診療平台、IoT生理量測醫材APP,讓醫療團隊掌握患者血壓、血糖、血氧、連續心率等17項數值,並藉由AI輔助判斷病情,而大數據分析則協助長期追蹤病情,以及早預防、處理潛在風險。「居家醫療不是電信業的機會,而是責任。」遠傳電信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經理胡德民表示,遠距看診除了視訊門診,也結合虛擬健保卡、電子處方等多元的科技照顧服務模式,未來將持續與醫界攜手共進,達成健康台灣的願景。提供全年無休醫療諮詢,增加病人與家屬安全感。除了遠距看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馬漢平也建議,目前台北醫學大學提供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三家醫院的24小時全年無休顧客服務Call Center經驗,讓病家隨時能打電話進行醫療諮詢,增加安全感。試辦計畫參與院所中,以居家護理所為大宗佔四成,郭亭亞認為,溝通不方便是目前醫院與居家護理所合作的最大困難,若有資訊平台,讓醫療院所、居護所人員、長照人員甚至是家屬,統一得知患者病況、用藥情形等,將大幅提升流程效率;長照領域已有類似平台,盼能應用在試辦計畫裡。居家醫療系統發展成熟,有機會將經驗輸出國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台灣領先老化嚴重的日本,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在宅急症照護,建議政府應給予醫療團隊制度支持,並邀請監測設備廠商、電信業者組成國家隊,利用健保這個最大資產,先在國內練兵,未來也能「出國比賽」。林宏榮也認為,居家醫療系統是台灣第一次有機會定義產業規格與服務,若發展成熟,將來有機會輸出經驗及商模,可以搶得先機;另外,未來遠距醫療科技可能包含智慧穿戴式裝置、醫療機器人、無人機的應用等,例如印尼島嶼眾多,無人機就派得上用場;期待藉由這些遠距醫療科技的使用,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照護,甚至延伸至社區、居家場域,不漏掉任何一位有需要的患者。
-
2024-07-05 焦點.元氣新聞
台大遠距照護 下肢動脈患者保住腳
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因血管阻塞,恐導致患者截肢,亦可能合併冠狀動脈硬化、腦中風等疾病,5年存活率僅20%。台大醫院研究發現,若患者接受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可使心血管疾病得到較好控制,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顯著下降,已被寫入美國心臟學會5月甫公布的下肢動脈血管疾病照護指引。該照護指引中,引用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任光2021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的論文,將遠距照護列於此類病人標準治療。指引中提到,鑑於下肢動脈血管疾病患者的複雜性與多重共病,常導致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此類患者特別需要長期追蹤與治療,而遠距照護可提供患者完整且即時的全人照顧,彌補目前居家照護不足。李任光表示,除避免患者截肢之外,下肢動脈血管疾病,容易併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情況,遠距醫療患者可藉由院方提供的心電圖系統等在家監測生理數值,並結合人工智慧,病人拍攝傷口上傳,即可判讀病情。李任光曾收治一位83歲男性,發生周邊血管疾病,導致腳趾壞死,原本必須由膝蓋以下截肢,患者加入遠距照護後,由團隊提供完整、即時照護資訊,最終僅腳趾遭截肢,患者心存感激說,「感謝醫療團隊幫我留著一隻腳。」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以累積14年、近7000患者數據研究發現,接受遠距照護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截肢率自18%降至10%、死亡率從29%降至14%,平均住院天數減少一半,病患照護滿意度則由95.7%提升至97.5%。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遠距醫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提供醫療照護服務,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出風頭,而台大醫院早在14年前即成立遠距醫療照護中心,藉由穿戴裝置、即時傳輸等科技設備,優化醫療照護流程,提升病人健康,而對於病人來說,這更是形同虛擬病房的良方。
-
2024-06-0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彰化秀傳醫院長馬旭從醫想助人!助燒傷病患獲台灣醫療貢獻獎
彰化秀傳醫院院長馬旭學經歷與醫學成就傲人,外型溫文儒雅,高中時曾被積極遊說念文組,但他自認不善與人交往而轉念理科,從醫則是源於「想助人」理念,堅信「人生而平等」,要將心比心,讓大家有安心的就醫環境。助燒傷病患 獲醫療貢獻獎66歲馬旭在擔任台北榮總副院長、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台灣發生高雄氣爆與八仙塵爆重大事件,當時人力吃緊、器材不足,他成功整合資源協助燒傷病患治療,將傷害降到最低,連英、美醫界人士都來觀摩,2022年榮獲醫師公會全聯會頒發「台灣醫療貢獻獎」。如今他將協助創建50年的秀傳醫院,提升為醫學中心的水準。去年從台北榮總副院長一職屆齡退休的馬旭,原本打算好好休息,每周只看兩天診,卻因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禮賢下士,邀請他接下秀傳醫院院長職務。馬旭說,看著秀傳醫療團隊一步一腳印在各地成立醫院,今年第9家高雄秀傳醫院將在第三季開始營運,讓秀傳服務社會、濟世救人的精神能在各地落地生根,照顧國人的健康福祉,令他深感佩服,也自覺責任重大。整形外科權威 從醫想助人選擇當醫師這條路,馬旭的想法很簡單,起於「人生而平等」初衷,能將心比心,讓大家有安心的就醫環境。現在醫美當紅,其實馬旭是台灣先驅,整形外科權威,自豪技術不錯,曾擔任北榮外科主任、整形外科主任,出任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理事長。他說,整形外科涵括全身,都可以開刀,非常廣泛。馬旭的生活很簡單,每周有兩天去爬山、健走,每天走上一萬步,飲食沒有忌口,平時愛看書,比較特別的是愛聽演講,可以讓他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來到彰化後,他積極融入當地生活,常健走到八卦山,閒暇時走入巷弄,吃碗蚵仔麵線、筒仔米糕及肉圓,體會彰化的風土民情。與北榮合作 設遠距照護制今年二月底,馬旭南下接任彰化秀傳院長,是由北榮院長陳威明等高層陪同、相挺,凸顯秀傳與北榮的合作關係。他透露,秀傳將與北榮合作建立遠距共同照護體制,甚至擴大到其他醫療院所,提供中部病患更好的服務。秀傳醫院的病患留置率達9成,除信任醫院外,特有的人情味也是重要原因。馬旭說,秀傳在醫療技術、知識及儀器設備上的持續精進,已建立了良好基礎,面對疫情後,整個社會及醫療環境的變遷,必須更注重有效的溝通及團隊的合作,爭取鄉親們更多的支持與認同。目前秀傳醫院是區域醫院,馬旭接任秀傳醫院院長時描繪的願景,希望醫院未來再引進更多醫護人才,朝升格為醫學中心的目標邁進。不過,升格為醫學中心不是一蹴可幾,要經過嚴格的評鑑,他說,秀傳只要達到醫學中心品質與水準,評鑑自然會過,「要先做最好的準備,當機會來了,才能把握」。馬旭說,秀傳第一個50年的發展,是所有秀傳人汗水和愛心的累積,病患及家屬對秀傳的托付和信任共同創造出來的。下一個50年,期盼秀傳的起步,能延續黃士維總院長台灣21世紀秀傳照護模式,以急重難症為核心,持續推動社區及居家服務,善用科技建構智慧連動的網絡,進而達成健康促進及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給中部民眾完整、用心的健康及醫療照護體系。馬旭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整形、美容外科現職:彰化秀傳醫院院長學歷: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台北榮總副院長、外科部主任、整形外科主任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部定教授台灣醫療貢獻獎得主給病人的一句話:信任醫師,相信自己,是治病最好的解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2 焦點.元氣新聞
懶人包/7月起10類人可線上看病!醫師線上能提供哪些服務?可開藥嗎?3分鐘搞懂「通訊診察治療」
新冠疫情期間3年多來,民眾擔心染上病毒,不願到醫療機構就醫,衛福部提供通訊診察、視訊看診服務,解決民眾就醫問題,並成為新就醫常態。爲擴大通訊診察服務範圍,衛福部今正式公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對象從原先5大類擴增至10大類,預計受惠民眾達247萬人,將可進入通訊診察的時代。2類情況可以線上看病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規範,可以上線看病情形:第一類:實施計畫經衛生局審查通過的情形,包括急性後期照顧、長照照顧服務、國際醫療照護、疾病末期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第二類:符合健保包裹式給付計畫,含居家醫療照護計畫、家庭醫師收治計畫、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治個案。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上路後,不僅是擴大特殊情形病人適用範圍,同時關注資訊流、物流、金流,包括放寬開立藥物電子處方箋,就需配合虛擬健保卡、藥物物流配送等措施;另增加通訊方式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包括醫療諮詢、會診、精神科心理治療,以及開立檢查、檢驗單等,同時強化資通安全規範。於開立電子處方箋方面,劉越萍指出,初診開藥對象有國際醫療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以及因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無法線下就醫,而複診開藥則是所有特殊情形皆適用,同時開放慢性病照護的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可開立管制藥品。「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於去年2月預告後,經過近一年的時間才公告,薛瑞元不諱言地說,因基層診所對新制有所疑慮、不放心,擔心開放通訊診察後,病人可能都到大醫院就醫,因此,公告適用對象的範圍特別納入,基層診所才能提供服務的「健保包裹式給付計畫」,含居家醫療照護計畫、家庭醫師收治計畫、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治個案等,目前基層醫師均可以接受。但如果有民眾執意要進行通訊看診,劉越萍表示,目前須符合相關計畫才可以進行,且必須是醫院曾收治的對象才能收治,若醫師違反規定收治病人,可依「醫師法」處2萬至10萬罰鍰。通訊診察治療舊制+新制 共10類對象適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舊制五大類患者分別為:1.急性住院病人,依既定的出院準備服務計畫,於出院後3個月內的追蹤治療。2.機構住宿式服務類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與醫療機構訂有醫療服務契約,領有該醫療機構醫師開立效期內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長期照顧服務使用者,因病情需要該醫療機構醫師診療。3.衛生機關有關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法令規定之病人,因病情需要家庭醫師診療。4.衛生機關認可之遠距照護,或居家照護相關法令規定之收案對象,於執行的醫療團隊醫師診療後3個月內之追蹤治療。5.擬接受或已接受本國醫療機構治療之非本國籍,且未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之境外病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擴增五類對象:6.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7.疾病末期照護8.矯正機關收容照護9.行動不便照護10.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通訊診察治療」懶人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5 名人.精華區
數位醫療專法還在等 恐失發展先機
2023醫療科技展剛落幕,總統蔡英文致詞提出「台灣有信心能成為全球數位醫療轉型基地」。數位醫療發展的全球趨勢已非可逆,行政與立法部門應盡速制定數位醫療法規,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透過法令確保產業發展與數位安全,保障國人權益。綜觀各國推動數位醫療,美國2022年修訂法律,授權藥物管理局(FDA)可針對機器學習型醫療軟體變更審查模式,確保數位健康技術和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根據「資料自由法」保護民眾數據隱私;德國早於2019年制定「數位醫療應用法」,促進數位醫療產品保險給付。日本、新加坡 放寬遠距醫療亞洲當屬新加坡發展最快,2018年開啟數位醫療監理沙盒,並於2021年修訂「醫療服務法」,開放遠距與行動醫療;日本則在疫情後大幅開放遠距醫療及藥師遠端諮詢服務。國內於2021年修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時,已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以及數位醫療等領域,但目的是藉由租稅優惠等經營誘因,促進產業發展,不涉及產業監管等其他法制完備。個資需完善規範 應訂定專法也就是說,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重點在「引導資源投入」,其他攸關產業發展,如獎勵補助、政府投入、監管、民眾權益等,有待其他法規補足。這也是即便「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已納入再生醫療,政院今年仍通過衛福部所提「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就是為了完備相關法令。同理,數位醫療也有其特殊性,參考「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於2021年修訂時,法條說明「先進國家及數位療法聯盟等對數位醫療範圍界定,包含行動醫療、健康資訊科技、穿戴裝置、遠距照護與遠距醫療,個人化醫療。不僅與傳統醫療具異質性,且涵蓋面向多元,尤其個人健康資訊極具機敏性,從使用、管理、監督到救濟,皆需要完善規範,有必要比照再生醫療,訂定專法處理。對於數位醫療而言,真正瓶頸在於市場准入。數位醫療,或者說數位健康產品,有許多用於健康促進或疾病預防,其效益有賴數據佐證,但在未能證明其效益前,卻又難以進入醫療健康市場,形成類似「沒有工作經驗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沒有工作經驗」的輪迴。鼓勵新創投入 政府還在規畫過去幾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數次提出,政府應導入「沙盒」概念,讓新興數位醫療產品能夠有驗證場域,並鼓勵新創業者投入。政府雖已著手相關規畫,需三至五年才能付諸實踐,恐喪失數位醫療發展契機。制定數位醫療法條,大家最擔心個資安全保護不夠完善。配合「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後法規修正,或許可藉此全面盤點,改善目前在個人資料保護與利用上未竟之處。數位醫療法令必須建立在個人資料與資通安全的前提,確保數據使用基於周全保障與制度,讓健全的個資保護與資通安全法規成為數位醫療基礎。
-
2023-11-02 焦點.元氣新聞
救護車要開40分鐘 中榮團隊用「這科技」為腦中風病患搶命
從南投埔里到台中榮民總醫院,根據GPS導航資訊,開車距離近65公里,行車時間最快也要花40分鐘以上,救護車肩負重大救命任務,那麼長的車程讓救命任務充滿變數。救護車車程,醫療人員只能消極等待?「救護車車程40分鐘,難道在這段時間,醫療人員只能消極等待,完全無法多做一點事來挽救人命?」臺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委員會團隊、遠距照護中心團隊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讓救護車上的急救流程有了創新變革,同時也挽救更多人命。舉例來說,曾有偏鄉腦中風病患因而受益。當在偏鄉的醫師疑似有腦中風栓塞患者時,隨即通知台中榮總神經內科「腦動脈取栓團隊」待命,並根據病患在穿戴式裝置所呈現的數據而給予救護員正確指示,並做好「靜脈血栓溶解術」的準備,也同步調度好加護病房床,在急診團隊的協助下,通力合作,使病患得以在黃金治療期給藥,並大幅減少腦中風傷害。克服重重挑戰 就為搶救更多人命!「對的事情,就要趕快去做!」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偏鄉醫療如果有智慧、遠距醫療的輔助,當地急重症病患就可以多一點活命機會,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該院智慧醫療委員會負責人李政鴻副院長、陳昆輝執行長與該中心團隊結合穿戴式裝置、救護車生理監測系統與遠距、雲端數位科技等,設計出一套遠距救護車急救輔助流程,為病患多爭取救命時間。陳昆輝解釋,當救護車上的病患穿上穿戴式裝置,從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到臺中榮民總醫院約40分鐘車程中,各項重要生理指數就會透過雲端數位科技傳到臺中榮總醫院急診室,醫院急診團隊便可隨時監控病患生理指數變化、給予救護員適當指示,同時做好準備,當病患一進入急診室,急救流程就可迅速啟動,且救治流程也可以更精準、更符合病患需求。李政鴻指出,在救護車行駛的時候,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在於,要確保路程上的網路訊號十分穩定、順暢,尤其是經過隧道的時候,訊號可能比較微弱,經過與協力夥伴來回溝通、討論、測試,才終於找到解決方法,病患雖然受益,但甦醒、被救回一命後,往往不知道背後醫療人員、技術人員花了多少心力、努力,才有這樣的成績,讓偏遠地區長輩、病患也能及時得到幫助。遠距照護觸角延伸至偏遠地區事實上,台中榮民總醫院智慧醫療委員會團隊也將遠距照護的觸角延伸至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輩、臥床病患,陳適安說,曾有一名92歲年長者住在嘉義,由於行動不方便,無法頻繁進出醫院,透過遠距生命跡象及心電圖監控照顧系統,醫療人員就能了解病患的心臟狀況,且即時提供關心、支援,病患回診時,主治醫師也能掌握最新狀況。不過隨著疫情解封,有關遠距醫療的給付部分,目前正呈現限縮趨勢,這樣的趨勢實在令人憂心。陳適安認為,醫院進行智慧醫療科技的建置,是一項勢在必行的趨勢,但如果要持續進行創新研發、永續運作,政府的投入、支持,以及相關醫療費用的給付或補助,都是維持創新研發及運作的重要基礎,期盼透過數位醫療科技的研發與運用,可以造福更多病患、民眾,同時也能與世界接軌,創造台灣更多耀眼成績。
-
2023-10-03 醫療.心臟血管
末期心血管疾病最終表現 醫揭心臟衰竭症狀、原因、治療方法
40多歲王先生在炎熱的午後整理家務,因口渴難耐暢飲6000ml冰涼礦泉水,傍晚突然感覺不適、乾咳、呼吸困難,本想臥床休息,不料躺下後症狀加劇並惡化,緊急就醫。經檢查顯示,王先生心臟擴大,合併肺部積水,為嚴重心臟衰竭,主因為慢性冠狀動脈阻塞。在接受冠狀動脈血管介入治療後,才逐漸恢復健康。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呼吸困難、胸悶、心悸、下肢水腫、腹脹、食欲不振、疲倦嗜睡等,甚至會影響肝及腎功能。台灣心臟衰竭盛行率約為1.1%,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口有240至254人,推估台灣約有26萬名心衰患者,每天有150多位患者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它的存活率低於大多數癌症,估計每5年約有一半患者會病逝。常見心臟衰竭致病病因,包括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與心肌炎等。除了遵從醫囑根據病患不同狀況服用藥物治療外,如果施予適時的處置,像是裝置支架或進行手術,亦可除去致病主因,改變心臟衰竭進展,加速心臟恢復。嚴重的心臟衰竭最終治療方法,就是心臟移植,但要符合資格者才能列入移植等候名單中。每年約有200位病患持續等待心臟移植,只有10%可成功受贈心臟,約20至30%患者因等不到適當捐贈者而過世。因此,在有限的心臟捐贈資源框架下,運用現有醫療能力穩定及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狀況,更為迫切重要。根據歐美醫學指引,心臟衰竭患者應接受全面性完整的醫療評估與治療,包括照護規畫、衛生教育、居家照護及技巧指導、共病診療、營養評估建議、心肺復健、心理扶持等服務。同時,積極參與潛在新型心臟衰竭治療,並結合轉介社會資源服務,才能完備整合醫療照護服務。台灣目前多數醫院皆有成立心臟衰竭照護團隊,並配合健保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運作。這個計畫是提供心臟衰竭患者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讓病患在出院後6個月內接受門診模式的整合照護,台大醫院更推出「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照護之延伸遠距照護計畫」,讓有需求的心臟衰竭患者無縫銜接6個月之後所需之持續性照護,避免患者面臨頓失所依窘境。心臟衰竭是末期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表現,可能反覆導致身體惡化、增加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希望藉由提升心臟衰竭疾病意識,透過整合照護,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3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南投縣】改變醫療不均問題 陳南松:整合資源深入社區
南投縣是全台地理面積第二大的縣市,卻是全台唯一沒有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縣市,醫療資源不均且不足,南投縣政府近年透過遠距醫療、尋求民間資源等方式,深入社區,推動慢性病防治等公衛政策,更因應不同族群使用不同語言宣導衛教。城市健康1:遠距衛教半年服務3萬人 南投全縣有13個鄉鎮市,幅員遼闊,且境內六七成面積是山地高原,陳南松兩年前上任局長後,衛生局即與台灣遠距智慧之愛公益聯盟平台合作,在各鄉鎮進行遠距醫療、遠距照護與遠距衛教,遠距衛教自2023年3月1日開辦至今,已服務3萬8千多人次衛生局並透過民間團體,募集20台五合一量測儀器,在社區據點為老人檢測血壓、血糖、血氧、體重、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數據資料上傳到雲端(醫師馬上看APP),一發現不正常數值,立刻通知公衛護理師及受測長者的家人,盡快展開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這項遠距照護已服務3萬人次。陳南松強調,衛生局沒花一毛錢,靠著民間資源的協助,做到遠端照護和遠端衛教,也讓衛生局在偏鄉順利發展智慧醫療,可充分運用系統取得的數據資料,打造南投的「智慧健康雲」。城市健康2:腦中風 綠色通道計畫陳南松坦言,相較於其他縣市,南投縣「很貧窮」,衛生局必須設法尋求民間資源,2022年初與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合作,啟動「30秒即時心電圖量測心房顫動快速就醫(綠色通道)醫療服務」,就是由扶輪社等民間團體捐助14台、每台單價逾10萬元的「30秒即時心電圖測量儀」,配置到局本部及13個鄉鎮市衛生所,開辦免費的心房顫動篩檢,讓50歲以上成年人免費量測,透過心房顫動檢查,提早防治腦中風。30秒即時心電圖測量儀測出的數據,上傳雲端由臺中榮總心臟內科支援判讀,一旦發現發現數字異常,衛生所的公衛護理師如同醫院的個管師,馬上對心律不整的民眾進行衛教與追蹤,並轉介至南投六家醫院(綠色通道)提供快速就醫治療。陳南松說,綠色通道「心房顫動快速就醫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有如一條龍式的快速服務,可及早發現心血管問題的高危群,減少因腦中風產生的後遺症及家庭負擔。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打造健康城市3:慢性病防治 健康吃快樂動在慢性病防治上,陳南松指出,NCD(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導致全球死亡及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一年造成四千多萬人死亡,占人類死因七成以上,而且四大NCD(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呼吸道疾病)死亡人口中,四成都是過早(70歲之前)死亡,2011年全球世界衛生大會(WHA)提出NCDs是人類公共衛生的緊急事件,人類必須重視慢性病的預防和管理而不論是何種慢性病,罹病源頭來自不適當的飲食、吸菸、 酗酒和缺乏運動,因此南投縣全力推動健康飲食與運動。陳南松表示,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大眾「健康吃 快樂動」,尤其縣內高齡人口多,衛生局前進社區開設銀髮健身俱樂部與銀髮動動班,讓長者持續運動,針對飲食則推出「健康餐盤」,設計四五十種餐盤內容,教育長者吃得營養健康。陳南松指出,由於南投縣2023年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全縣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52%,建立友善高齡社會,更是南投縣的目標。他強調,讓老人培養數位能力,透過二度就業或擔任志工來融入社會,是所有公部門的責任,縣府希望讓老人享有快樂老年,讓不健康餘命(不健康之存活年數,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等年數)降至最低。打造健康城市4:針對不同族群 客製化衛教南投境內有多元遼闊的原鄉部落,南投縣衛生局特別與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合作,在信義鄉的原民部落執行「營造健康新風貌」系列課程,提升當地照服員的健康知識,並編撰布農族語的健康書,讓照服員用族語為長者講解慢性病、營養、運動、口腔保健等知識,配上圖文解說,讓原民感受這是他們專屬的書。陳南松同時介紹,部分量販賣場平時會捐贈食物到原鄉部落,衛生局也與其合作,一方面請廠商提供較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製作營養飲食的車身宣導廣告,再由原民局協助翻譯成原民族語,沿路向部落民眾宣導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針對新住民人口快速增加,衛生局近年也在衛生所培訓志工,訓練通譯員,透過新住民社群協助宣導公衛政策,例如疫苗接種,腸病毒預防等,讓每一個族群都被照顧到。 【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7-11 醫療.泌尿腎臟
居家透析圓桌對談/APD+RPM 數位醫療科技 創新健保給付思維
智慧、遠距醫療運用日漸普及,國內發展居家透析管理系統,患者在家裡腹膜透析,相關數據資訊上傳雲端,由醫護人員遠端判讀,及時監測。病患因此受惠,醫護人員的專業付出是否可獲得健保給付肯定?健保署副署長李丞華強調,健保全力支持對病人友好的治療與選項,待腎臟醫學會提出報告即舉行協商會議,支持醫護付出。延伸閱讀:用Apple Watch 在家監控健康傳給醫院 健保能負擔嗎? 健保署這樣回覆遠距透析治療 我使用率冠全球 腎友游建勳指出,腎臟健康很重要,他從小腎功能不好,尿蛋白數值異常,四十三歲病情惡化,開始洗腎,當時為了繼續工作,選擇居家腹膜透析,透過全自動腹膜透析(APD),搭配「遠距病患管理系統」(RPM),由個管師遠端監控各項數據,適時提供協助。個管師、醫護團隊投注許多心力、智慧,但這些付出,外人往往很難以理解、看見。台灣腎臟醫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於六月廿九日舉辦「遠距智慧醫療圓桌會議」,多位專家與會,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上述居家腹膜透析遠距、治療模式,台灣進展極快,二○一八年引進後,二○二○年兩者搭配使用率達六成,至今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占率全球第一,共三千多名腹膜透析病友受益遠距照護。腹膜炎風險降 遠端照護盼給付吳麥斯表示,對比歐美國家腹膜透析病友平均廿個月就可能面臨一次腹膜炎風險,台灣患者延長至每六十個月,足足降低三倍。但目前相關設備包括資訊上傳至雲端資料庫、醫護人員所付出的心力卻不在給付範圍,希望有具體解方,同時提升治療品質;若能納入健保,將是台灣數位科技給付的開端。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理事長蒲若芳表示,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將數位醫療運用在醫療實務,成效顯著,讓病友獲得更好的照護品質。西班牙則以數位系統監控「自動腹膜透析」水質,並將醫護人員工作流程標準化,有效降低腹膜炎發生率。延伸閱讀:智慧科技輔助 醫護更輕鬆? 護理師: 跟傳統相比每天至少多花一小時病友生活品質提升 智慧醫療價值高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王拔群指出,在維持透析品質,提升病友生活品質上,個管師扮演重要角色,透過後端平台的嚴格管控,提前預警,讓腹膜透析病友繼續工作,貢獻所長,凸顯醫療價值。成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宋俊明指出,許多醫療新科技落實到病人使用,有其難處,但臨床證實,全自動腹膜透析搭配「遠距病患管理系統」模式卻是成功的,拉近病友與護理師的距離,提高病患自我照顧能力,也能提升病患安全感。延伸閱讀:「身體是自己的,自我管理很重要」聽聽已經洗腎16年的資深病友怎麼說從抄寫到雲端 助個管師即時回報台中榮總腎臟科護理師蕭菁菁指出,傳統腹膜透析療程,護理人員只能透過病患所抄寫紀錄,來了解透析的脫水量、體重等資訊。引進遠距智慧醫療後,腎友居家腹膜透析資料立即上傳,如有異常數據,後端個管師即時回報,降低腹膜炎及其他併發症風險。會議主持人、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如何透過智慧醫療提高治療成效及病友生活品質,並減少健保財務負擔,是當前重要課題。李丞華強調,「對於病友是好的治療、好的選項,健保都會全力支持。」小檔案/RPM與APDRPM(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Management)/遠距病患管理系統RPM是透過數位設備實踐遠距監測與追蹤介入的目的,已經有多項醫療設備具備此功能,例如:腹膜透析雲端資訊監測系統、血壓袖帶和通過被動方式收集生理數據後,回傳至醫療服務提供者。APD((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全自動腹膜透析PD腹膜透析是腎臟病患透過腹膜清除排除體內水分及毒素的方式,而APD使用全自動透析機進行的腹膜透析,能協助透析液的自動輸入和引流,病人只需進行機器設定及接駁。(資料來源/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宋俊明)【延伸看更多】>>>雲端結合醫護即時監測 在家洗腎也能安心【延伸看更多】>>>什麼時候需要洗腎?洗腎多久會死?一次了解腎功能的大小事【延伸看更多】>>>洗腎其實沒那麼恐怖!一次了解洗腎照護最常問的四個疑問【延伸看更多】>>>器官移植成功率高不高?健保大數據揭密:腎臟移植技術純熟、肺臟移植存活率最低【延伸看更多】>>>健保署長石崇良:腎臟移植取代透析可減少醫療費用、提升生活品質
-
2023-06-14 醫聲.高齡社會
台灣題材為何在高齡圈大熱? 四品牌、陳亮恭聯手 AI科技助攻健康醫療 推送個人精準健康
在高齡腳步超前全球的日本,一場如世界足球盃,每四年才登場的亞太區老年醫學(IAGG-AOR)研討會上,擠入百人會議室空間的202位國際專業人士焦點卻投射在「台灣」身上。北榮經營的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亮恭以健康長壽智慧科技「Smart Technology for Healthy Longevity: intelligent Healthy Aging and Rejuvenation Platform (iHARP)」為主題,向國際展示關渡醫院、華碩iHARP、台灣桂冠食品以及udn元氣網在「個人精準健康」共同合作成果。一家是由北榮經營的地區醫院、華碩是知名科技公司、桂冠是擁有近53年歷史的老牌食品品牌,udn元氣網則是台灣最大新聞媒體聯合報系成立的健康網站,再結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支持。「每個人老化的樣貌、風險都不同,因此預防也應該要客製化」,陳亮恭用「高齡精準健康」來描繪未來的超高齡世界。而這場會議首次向國際端出具體的落實作法:台灣醫療結合人工智慧科技元素,將健康促進解決方案,精準推播至個人、社區民眾,甚或未來希望串連到醫療院所HIS系統。這一題材猶如吸磁機,吸引台港、東南亞,乃至來自歐美的國際專業人士參加。就連亞太區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主席、中國附醫前院長林正介也趁其大會演講前空檔,趕來當聽眾。會後他強調,疫情期間台灣民眾已經充分感受遠距照護、視訊診療的便利,應用IOT科技在高齡領域是相當有遠見的做法。中國附醫也在積極部署中。 特地赴日參展的華碩電腦機器人暨智慧應用總經理王恒聰、桂冠副總經理王振宇忍不住臉上喜色,感受台灣之光的威力。「為何台灣題材獲得高度注目?」他們同時也在問。陳亮恭以宏觀的視角來看全球的高齡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是社區整合照護的趨勢,但整合何其困難?還包括要克服資訊安全、法令等挑戰。且透過人工智慧分析發現,每個人老化都有不同的路徑,必須走到「個人精準化」的高齡精準健康。這些背後從研發到服務都涉及到跨域以及整合。「創新科技領國的以色列,看到台灣正在落實社區導入醫療科技的作法,大嘆可能要十年才能趕上台灣腳步。」一位以色列衛生單位代表的會後詢問時說道。陳亮恭說,台灣預計明年可以將這套解決方案落實到民眾身上,屆時從醫療端希望以價值醫療(Value Based)支付模式來爭取給付,民眾若願意透過穿戴手表、量測裝置,上傳數據,管理並拿出行動,例如有效運動、攝取多元飲食等,「賺健康」就不再是空談。但要擴大影響,不能只靠醫院。陳亮恭在疫情期間著手與跨域夥伴合作,他堅持「有學術研究支持是必要的發展基礎」,與研究團隊討論多元飲食為主題,用大數據分析出四種人設,再交由華碩用AI演算產出量測工具,用戶回答問題後,可以立即獲得精準推播的健康預防資訊及專屬飲食建議,未來還會結合地理位置,推播符合個人條件的餐飲店、超商食物。此外,用戶只要看圖「說話」,系統會根據聲音特徵、語速、流暢度,為早期預防認知障礙提供重要提醒。陳亮恭說,要突破高齡者對科技的隔閡,必須同步提升民眾的識能,扭轉大眾對高齡的思維。聯合報系是台灣最大的新聞媒體集團,旗下的udn元氣網,提供民眾正確的健康資訊、影音課程服務、各式量測問卷、百科以及與超過百位專家合作。此次也加入台灣團隊,串接iHARP服務,將值得信賴的健康資訊推播給不同需求的民眾,協助其及早預防疾病,善盡SDGs責任。「要實現高齡精準健康還需要有生態圈」,陳亮恭的高齡願景需要從醫院端、社區端、個人端都有系統,且要網網串連至「雲」。他透露還有已有大型超商企業正討論加入台灣高齡科技隊伍,未來服務、產品採取分潤、訂閱制都是可能的商業發展模式,「讓加入聯盟的成員互利,服務才有機會永續。」台灣再一年多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與韓國幾乎相當,鄰近的日本早已近三成是老人人口,但台灣無論是人口老化速度、高齡科技創新都有「後發先至」之勢。從罕見的會議室大爆滿、工作人員急忙四處增設座椅,仍有大批各國人士站著聽講、做筆記,會後各國研究單位、學生想來台灣參訪、進修學習,這一堂台灣學看來還要當紅很久。了解更多的高齡議題醫病平台/加強不同世代的溝通,迎接台灣高齡化社會的來臨2022高齡論壇/國衛院高齡中心初登場 4大主題打造幸福老後讓孩子進入高齡長者世界 搭建世代共好橋樑
-
2023-06-13 醫聲.高齡社會
IAGG預測AI將串起高齡美好生活 華碩iHARP、桂冠、元氣網共同推個人精準健康
高齡圈重量級會議亞太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IAGG-AOR)12日在日本橫濱登場,台灣團約有近200人與會,其中高齡權威陳亮恭率領榮陽交團隊近50人前往,並且帶領台灣品牌華碩、桂冠、udn元氣網進入亞太高齡醫學圈,共同秀出台灣健康醫療、AI科技以及媒體衛教結合的軟硬實力,今天陳亮恭受邀擔任大會主題講者,針對智慧科技應用於提升社區高齡照護的研究成果,還將於會議中與夥伴企業首次展示成果。全球迎戰超高齡社會的挑戰,今年亞太地區老年學暨老年醫學國際研討會上,人工智慧科技成為關鍵字。包括主張多元活動介入預防失智症的芬蘭FINGERS模式,主導研究的Miia Kivipelto教授也預告,FINGERS模式將進展至E-FINGERS與AI -FINGERS階段。台灣華碩響應年會主題「以創新與眾智打造高齡社會美好生活」,展示虛實整合健康新生態系。此次攤位中展示了結合智慧、創新和個人化三大核心價值的iHARP健康長壽創新平台 (Intelligent, Innovative and Individual Healthy Aging & Rejuvenation Platform),整合醫療方、個人和社區的健康資訊,達到個人化精準健康,建立「新預防醫學」模式,吸引許多專業人士體驗。華碩表示,iHARP可透過智慧穿戴和量測裝置收集重要的生理數據,整合院內病歷資料和個人問卷,經雲端運算彙整分析資料,有效掌控健康狀態,此外,iHARP可運用在社區居民做群體的健康評估,協助醫護機構即時發現異常狀況,提供遠距照護。特別的是,華碩推出的「新預防醫學」模式中,透過「語音認知檢測」能辨別出人工難以察覺的細微差異,分析答題者的聲音特徵、語速、流暢度等,為早期預防認知障礙提供重要參考。陳亮恭今天將向國際首次亮相,由華碩iHARP結合台灣最大新聞網站旗下udn元氣網的健康資訊、知名食品品牌桂冠的合作成果,以多元飲食學術研究為基礎,用戶只要完成個人飲食習慣及基本數據,經由AI演算,該用戶可獲得精準推播的健康預防資訊及專屬飲食建議,逐步實現高齡精準健康。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痛風愛找中老年男患者 用這藥代表尿酸未控制好
「風吹過就痛!」痛風是一種關節發炎疾病,雖不會致命,但發作彷彿要人命,嚴重還可能喪失活動能力。痛風好發於中年以上、男性族群,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更是民眾不可輕忽的慢性疾病。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剖析民眾痛風就醫情況,帶您了解痛風發生原因、如何提前預防,避免疾病上身。健保署統計,就醫診斷為痛風的人數,108年有95萬394人,109年為96萬2,643人,110年上升到97萬9,803人。進一步分析就醫率,自108年至110年,就醫率從每十萬人4,026.56人、4,085.71人,一路上升到4,191.61人。過去三年雖然碰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就醫意願,但根據健保署就醫資料統計,痛風民眾就醫情況仍逐年增加,並未減少。台灣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高達75%為男性。健保署長石崇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民加強防疫作為,大幅減少呼吸道疾病發生,因呼吸道疾病就醫的情況也下降。但痛風屬於慢性疾病,仍有一定就醫需求,經過通盤考量後,健保署110年底也將遠距照護費用納入健保給付,慢性病人在家透過視訊看診,讓疾病獲得良好照護,因此疫情期間痛風就醫情形未減少。每年近100萬人因痛風就醫,全台約2,300萬人口,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以性別區分,痛風患者高達75%為男性。石崇良表示,痛風人數不算少,值得關注的是,七成痛風患者皆為40歲以上,尤其以60歲族群占比最高近24%,是中年族群以上、尤其男性民眾不可輕忽的慢性疾病之一。痛風症狀有哪些?.急性關節炎.腳大姆指關節(或其它關節)紅腫及灼熱劇烈疼痛.多個關節發炎.關節僵直.關節變形.腎臟或軟組織內結石》看更多痛風相關資訊痛風者多就近治療,醫學中心可處理病情較複雜者。石崇良指出,痛風發作原因與基因遺傳有關,也受到生活型態影響。造成痛風的主要危險因子為高尿酸血症,因普林代謝異常,導致尿酸長期堆積、難以排泄,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上形成痛風石,出現急性關節炎、甚至尿路結石,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嚴重者更可能引發心血管、腎臟病變。石崇良說,痛風患者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健康飲食、多喝水、適當運動等,已穩定服藥者不隨意停藥,都能大幅減少痛風發作。痛風患者大多就近至醫療院所回診追蹤,像基層診所、地區醫院或區域醫院,不一定要到醫學中心,不過分析就醫資料,有7%的痛風患者是來自醫學中心診斷,可能屬於頑固型痛風、病情複雜或衍生其他併發症,需合併多科別處理。40%用秋水仙素,代表尿酸未控制好,易急性發作。痛風治療用藥主要分兩大類,包括急性發作使用的秋水仙素(Colchicine),及控制降尿酸藥物。石崇良分析,痛風患者中有40%使用秋水仙素,代表民眾「容易急性發作」,進一步可解釋為「尿酸沒有控制好」。他提醒,平時需控制尿酸值不宜過高,但無論尿酸值高低,血中尿酸濃度只要急遽變化,例如大吃大喝、劇烈運動、不當減肥等,還是有可能引起痛風。》看更多秋水仙素相關資訊健保已給付基因檢測,避免特定藥物引發過敏。其中一款降尿酸藥物異嘌呤醇(Allopurinol),容易使亞洲人發生過敏反應,嚴重恐引發史帝芬強森氏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出現全身脫皮等症狀。石崇良表示,近年精準醫療進步,診斷痛風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對該款藥物過敏,健保署去年6月納入健保給付,新診斷痛風的民眾不必再「試藥過敏才換藥」。》看更多異嘌呤醇相關資訊痛風發作多有徵兆提早就醫 避免跑急診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今年預計分兩階段上路,第一階段調整急診、藥費,最快4月實施,而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仍待討論。石崇良表示,部分負擔與醫療支出「基本上是同步增減」,推部分負擔主要鼓勵民眾正確就醫,抑制浪費,也希望醫師協助病人從前端預防,包括定期衛教、檢視用藥,醫師、病人各自有責任控制疾病,維持健康,健保的角色應該是「最後一道安全網」。以痛風疾病而言,石崇良表示,痛風患者雖然大多於半夜發作,影響部位多以腳趾、手指等關節為主,有時痛到得跑急診,但其實痛風發作前多半有徵兆,建議民眾可預先警覺,赴診所就醫治療。健保署除了推行部分負擔,也力推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家庭醫師定期提供痛風患者衛教建議,搭配生活習慣、正確飲食概念,有助於痛風患者控制疾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0-29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莊碧焜行醫30多年深刻感觸:救一個病人,等於救他全家!
「秀傳不只照顧你,更照顧你全家人。」行醫30年的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從專科醫師搖身一變為醫院管理者,體會最深的是「當你救了一個病人,就等於救了他的全家。」深耕社區 讓鄉親信任醫院竹山秀傳醫院位於南投縣偏鄉,已成立四分之一世紀,現為濁水溪線最大的地區醫院,見證台灣人口老化,老年人口缺人照顧等問題。今年在老院長謝輝龍卸下重擔後,正式由莊碧焜接任院長,繼續深耕社區,包括遠距醫療、遠距照護及長照服務等,讓鄉親更信任醫院的醫療能力。出生南投草屯農家的莊碧焜,高中就讀離家比較近的台中一中,那時家裡種甘蔗,念書外還幫忙農事,通勤3年後,順利考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就走上治病救人的從醫之路。行醫30多年 歷經醫院重建1994年莊碧焜到彰化秀傳醫院擔任耳鼻喉科主治醫師,1997年竹山秀傳醫院蓋好後,他回到南投家鄉,行醫30多年來,曾歷經1999年921大地震的洗禮,竹山秀傳從幾近全毀下重建,面對眼前大量病患,也讓他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莊碧焜回憶,921震災後,他致力完成醫院的重建,將原本傾斜的醫療大樓從貨櫃屋醫院,一點一點恢復到目前的規模,他和醫院一同歷經苦難成長。設身處地 建好醫病關係 篤信佛教的莊碧焜,認為學佛之人看待世事大多以慈悲為懷,但慈悲不是同情,而是告訴世人如何離苦得樂,多年來每當心中有妄念時,他便會設身處地多聽一下他人的想法,也建立與病患間良好的「醫病關係」。竹山秀傳是偏鄉醫院,過去遇到重大傷患,都是急救後轉到外縣市救治,但每轉出一個病人,有如轉出一個家庭,自從去年心導管中心成立後,提供「救心、救腦、救生命」的一條龍式服務,不僅救回了80多名病患,也救回了80多個家庭。玉山排雲醫療站 支援19年海拔3402公尺的玉山排雲醫療站,是全國海拔最高的醫療站,25年前,玉山國家公園以竹山秀傳為主成立玉山醫療團隊,認養已有19年之久。莊碧焜指出,玉山醫療隊是國內百岳中少有的高山醫護團隊,每年超過160多位醫護志願者,分30多個梯次,每周五醫護人員靠自己雙腳步行8.5公里來到排雲山莊,為登山客提供最即時的高山救護醫療援助。莊碧焜笑說,有些山友走進排雲山莊旁的「玉山醫療站」時,常會半信半疑地問,「你們是坐直升機上來的吧?」但醫療工作人員很驕傲地說:「我們跟你們一樣,是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養生祕訣/登玉山30多次 騎單車維持體能南投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斯文的外表下,很難相信熱愛登山的他,曾經登上玉山主峰30多次,多年來不靠協作,率隊從登山口出發到抵達玉山醫療站,長距離的上坡路段,鍛鍊出堅強的意志力,正是他愛運動的「修鍊」,尤其登山不只是考驗體能,更是超越自己的挑戰。從醫以來,莊碧焜曾任行政及醫療副院長25年,工作及生活都非常忙碌,迎向挑戰的同時,也體認到「人一輩子都在休息和工作之間,進行一個適度的平衡」,全心投入工作時,他不讓自己感到疲倦,最重要是做想做的事,樂在其中,就不會是負擔,自然就不會累。莊碧焜年輕時好動坐不住,跑步很快的他,幾公里的距離只要10分鐘就跑完,一度有去當運動員的打算,但被父親以「當運動員沒出息」勸說下,只好專心求學。大學時愛上打網球、登山,以跑步來安定心靈,課餘曾經登上多座百岳。後來在竹山秀傳醫院組建玉山醫療隊,莊碧焜領軍醫療隊人員,每年年初及年尾都會登上玉山,迄今已攀登玉山主峰30多次。雖然年輕時愛打網球,但考慮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如今60歲的他多以跑步、騎自行車維持體能。莊碧焜也常去戶外登郊山,有空就去登大山,他在登山過程中,體會到「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不同心境轉變,體認不少身心靈的人生體悟。莊碧焜小檔案●年齡:60歲●專長:耳鼻喉科●現職:竹山秀傳醫院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公共衛生系研究所●經歷:竹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耳鼻喉科主任彰化秀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相信我們,秀傳團隊不只照顧你自己,更要照顧你全家人。
-
2022-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善用藥袋QRcode查資訊,馬偕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藥師門診助整合
本土疫情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威脅蠢動,未來疫情恐反覆發生。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表示,疫情之下,患者憂心染疫,拒絕外出或是就醫,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有慢性病的患者,出現斷藥危機,馬偕推出「藥師門診」,藥師能客製化協助用藥整合,以及解決用藥問題的一條龍服務。用藥疑問 門診協助整合疫情對藥師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陳智芳表示,過去患者取藥時,隨時可以詢問藥物的副作用,或是用藥方式,但疫情讓民眾不敢就醫,家中剩餘的藥物,有時忘記怎麼服用,就憑記憶用藥;或是有些民眾有重複用藥的問題,用藥後出現不適,也沒有即時提出詢問,往往會影響疾病的控制。許多長輩家中會有多款藥物,陳智芳指出,馬偕醫院發展「藥師門診」多年,不管是醫師看診時發現患者有重複用藥的情況,需要藥師介入整合,或是患者本身或是家人認為有需求,都可以直接掛號,協助整合用藥。她說,目前衛福部推動「雲端藥歷」的服務,希望從醫師開藥的時候,就能避免重複用藥的情況發生。遠距諮詢 保障用藥安全陳智芳說,疫情期間,最擔心慢性病患者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意停藥」,很多長輩不願就醫,加上自覺症狀改善,常會直接停藥。她呼籲,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積極推動遠距醫療,至今已經發展相對純熟,不只是馬偕醫院,各大醫療院所大多有提供服務。以馬偕為例,只需要下載馬偕醫院的App,就可以透過遠距看診,看診後的支付方式,也相當簡單,僅需要使用信用卡,沒有信用卡也能請家人或親友協助跑一趟醫院。取藥更不用擔心,目前都已釋出處方箋,遠距看診結束後,只需要持處方箋到周邊的社區藥局取藥,都能協助患者規律服用藥物,且免跑一趟醫院。她也指出,患者若請家人取藥回家,別急著把藥袋丟棄,藥袋上有QRcode,隨時可以用手機掃描一下,相關的用藥資訊就能馬上得知。居家偵測 有異狀再求醫疫情在家期間,慢性病人難免會擔心沒有定期回診,恐讓慢性病控制受到影響。陳智芳表示,慢性病人一定要定期返院追蹤,若無法到醫院就醫時,可以透過遠距醫療取代,而監測血壓、心跳等工作,也許可以用科技協助自行居家監測,一旦有異常,再向醫師求助。衛福部推動「健康存摺」,可以看到個人的用藥內容、檢驗、影像或病理檢查等各項資料。另外,馬偕遠距照護服務中心也透過完整的連結規畫,接收各項生理量測數據,包括血壓、血糖、心率、體重、腰圍、身高、心電圖參數,心電圖檔等,讓醫師能充分了解民眾居家長期量測的生理數據及紀錄,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及處方。
-
2022-05-29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手腳、脖子、胸口痛竟是糖尿病引起 淡馬社區服務站揪疾病前兆
「最近胸口會痛,還有脖子跟左邊手腳也是,我是老了還是有什麼問題啊?」64歲阿春(化名)因為疼痛症狀困擾不已,甚至影響生活作息,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長年糖尿病使血管壁發炎,引發全身循環不順、周邊神經病變,才會有身體部位疼痛的症狀出現,經醫師治療後逐漸改善。除了「3多1少」,反覆感染、視力變模糊等也是糖尿病前兆。淡水馬偕醫院社區醫學中心、家醫科主任詹欣隆指出,近三年來,糖尿病是淡水居民最常向社區健康服務站諮詢的疾病種類之一。糖尿病的徵兆除了典型常聽見的「3多1少」,吃多、喝多、尿多以及體重減少之外,還有一些一般民眾意想不到,但卻有跡可循的症狀,例如身體若有疲倦、反覆感染、視力變模糊或傷口不容易癒合、身體部位疼痛等,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透過定期健康服務站,及早發現糖尿病患者。為及早發現糖尿病前兆,詹欣隆表示,淡水馬偕社區中心定期透過服務站協助民眾揪出危險因子,從淡水馬偕在新北市淡水、五股、蘆洲、三芝、八里等5個行政區設置共76個健康服務站的統計資料發現,近1/4的民眾有肥胖問題(BMI超過27),此外第一期高血壓的民眾也有18%、符合第二期高血壓則超過3%,肥胖、體重過重或內臟脂肪過多的族群,在淡水社區非常普遍,同時有多項數值異常者也不在少數。詹欣隆進一步說明,因糖友常有血糖管控問題,若血管長期糖分過高,可能引起血管壁發炎或動脈硬化等問題,造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循環不良,進而產生身體部位的疼痛,更可能合併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上症狀,應盡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藥物,規律用藥、定期回診。他提醒,初確診的糖友除了配合醫囑規律服藥,可從慢性病史、飲食和藥物等面向了解自己的疾病,若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等),建議就醫時主動提出與醫師討論用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藥物。目前有些新型的口服糖尿病藥物,對於心臟或腎臟等器官也有一定的保護效果,能降低腎病變、低血糖、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千萬不能擅自停藥或減藥,以免造成更大傷害。詹欣隆指出,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統計,75歲以上國人有七成同時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對於慢性病友,定期回診、配合醫師診治是最重要的;此外,除了睡眠充足與均衡營養兩項基本原則,更鼓勵大家參與社區活動,促進在地民眾的體能與社交關係。利用馬偕醫生到我家App,發展遠距照護模式。面對新冠肺炎,淡水馬偕醫院積極推動後疫情時期的防疫新生活運動,強化「馬偕醫生到我家App」發展遠距照護模式,同步將馬偕社區健康服務站轉型為雲端健康服務站。詹欣隆鼓勵民眾下載,每日記錄血糖、血壓、總膽固醇等數值,確診的病友更可輸入每次用藥的時間與筆記,回診時與醫師討論,隨時追蹤疾病。詹欣隆說,與病毒共存的時代下,慢性病友若因擔心外出感染而延誤就醫,反而可能使病情加重,應積極與醫師溝通,從個人的慢性疾病病史等面向做整體評估,選擇適當的藥物,配合飲食和運動,主動擊退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危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破5萬+12死…量能緊 藥床都告急
疫情嚴峻,染疫人數首度單日突破五萬大關,昨天新增五萬七八○例本土個案、十二例死亡案例。外界質疑篩檢量能不足造成確診黑數,官方數字比實際狀況還低許多,指揮官陳時中說,計算方式不同,指揮中心得到的數字就是如此,待檢驗到達極限時,黑數一定會有,「但目前離極限還有距離」。柯文哲:洪峰在下周台北市長柯文哲昨預估,疫情洪峰在下禮拜,目前確診數還會再上升,下周就像打橄欖球,要準備撞擊,撐得過洪峰,壓力就會慢慢下去。全國累積卅七萬多人染疫,醫療量能吃緊,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昨天邀集各級醫院代表開會,要求地區醫院也需設置專責病房,專門收治原有確診的住院患者,但以輕症為主,如果病情惡化,無法治療,將轉至大型醫院。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最新醫療量能狀況,病床一○七八四床,空床率百分之五十三點九,但眾多醫療工會團體昨天至疾管署門口舉牌抗議,怒吼「醫護人員已經被操到死」,痛批基層醫護吶喊求救,但政府卻以逾五成的空床率來粉飾太平。無法及時取藥「不賠償」陳時中昨到醫院現場視察時,即遭民眾嗆聲篩檢站太少。新北市長侯友宜說,第一線都是民怨,希望高層常常來第一線以解決民怨。許多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資格的居家照護輕症患者抱怨無法及時取得藥物,如因行政程序而延誤治療,擬請求國家賠償。陳時中說,「國家不會賠償」。藥品是盡可能在有效時間內使用,但無法強制怎麼用。對於國內有許多居家照護民眾,為拿口服藥物得請家人東奔西跑、到處求藥。指揮中心昨宣布簡化抗病毒藥物送審文件及流程,讓遠距照護居家團隊以病歷加註「知情同意」相關字樣,代替填寫紙本同意,並提供用藥須知給病人,加速領藥及用藥流程。兒童疫苗施打時程生變國內近期開放五至十一歲孩童施打疫苗,政府已於四月廿八日完成疫苗簽約,預計昨日首批BNT兒童劑型疫苗將上飛機並於五月十二日運抵台灣,但陳時中表示,前日臨時得知「資訊系統有問題」,會等疫苗正式上機後再報告。
-
2022-05-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抗病毒藥物單日破千人領 指揮中心:今起簡化4流程
國內確診人數暴增,輕症、無症狀者居家照護須在發病前五天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物,指揮中心今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表單開立流程,包括「病人治療同意書」、「口服抗病毒藥物申請暨領用檢核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切結書」、「病人治療記錄表」等4項將做簡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5月1日至今國內2種抗病毒口服藥使用狀況,昨日可見明顯成長,扣掉昨日領用人數,過去1周每天約100人左右,昨日一口氣開出輝瑞819人、默沙東218人份,都是使用口服藥物以來單日人數最高的一天。羅一鈞說,輝瑞使用423人份由醫院開設提供給集中檢疫所,另外396份由藥局開出提供居家照護,是從視訊診療由醫師開立處方,透過核心或社區藥局到宅送藥、或由家人領藥,近期有稍微打通送藥到宅流程。羅一鈞坦言,有些環節還在努力調整、簡化,今天早上已經發出新的公文,開立口服藥的4種表單,包括「病人治療同意書」,因為口服藥物是專案進口,後續沒有藥害救濟,好壞處需要花較多時間告知民眾,之前都要填寫紙本同意書,遠距下難以執行,因此簡化,讓遠距照護居家團隊可以用病歷加註知情同意相關字樣,代替填寫紙本同意,並提供用藥須知給病人。羅一鈞說,另外在醫院、集中檢疫所的患者因有入住房間,因此仍要填寫同意書,可自製方便操作的格式。羅一鈞說,在「申請領用檢核表」,有年齡、13個重症高風險因子需要各自打勾,今起將改免填、免繳回;改以健保代碼上傳,作為領用紀錄。「口服藥切結書」,讓處方醫師和調劑藥局免填,只有跨院所/跨藥局才需要填寫。羅一鈞說,開立藥物後需要「追蹤治療記錄表」需每天填寫、身體狀況,也簡化未來處方醫師不必填寫,未來集中檢疫所、居家照護團隊來處理,只要參考紀錄表內容就好,非必填,可以簡化文書。希望醫護可專注在向患者說明相關事項,查閱病人藥物交互作用上。指揮官陳時中說,以往使用緊急藥物多在醫院,比較嚴重特殊狀況需要用的,像現在廣泛緊急使用「是第一次」,醫院管理系統和醫療基層居家照護系統本來就有點不同,因此把相關流程簡化,讓大家更容易使用。陳時中說,醫院原本就有特殊藥品使用程序,應該還好,居家照護上算是較基礎照顧,沒有經過藥證認證的藥物較少,但因為新冠藥物程序上,還沒有取得正式藥證,但緊急使用效果也不錯,因此希望簡化程序,希望開立要速度加快。對於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昨提出,有居家照護民眾經多個管道仍無法取得藥物,陳時中說,今天早上有去了解,可能是他還沒接上管理系統,居家照護銜接管理團隊,團隊才能安排居家診療、關懷及後續追蹤,若較早拿到陽性,自己尋找醫療資源,可能會接不上來。陳時中說,新北是由醫院成立照護團隊、高雄是基層做照護團隊,照護都從團隊做起,若各別去找資源會接不上來,都晚了一天多,比他收到PCR陽性晚一天多,後續改善希望陽性怎樣即時轉到團隊,就能解決院長反應的問題。
-
2022-05-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關心自己的PCR 別妨礙別人CPR」確診擠壓其他急重症恐讓傷亡更多
本土病例暴增,醫療量能吃緊,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提醒,當連續七日累計逾五十萬例確診個案,將擠壓到其他急重症患者的醫療,所造成的傷亡將遠大於確診本身。他說,過去一個月來,亞東醫院急診單日收治人數為平常的八倍,但大部分為採檢PCR,「當大家關心自己的PCR,不要妨礙別人的CPR!」「這是最後一戰!」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現在醫療難題在於許多其他疾病患者、車禍傷者都可能確診,病人非常多,各級醫院都要有能力收治確診者。石崇良表示,如單日新增五萬人確診,就需七千五百床,低推估未來高峰期單日超過十萬人確診,就需一萬五千張床,高推估更達單日廿萬人確診,需要更多床位,至少三萬床。預估高峰會落在五月下旬,確診人數將呈現指數型成長,而現僅開出近一萬床專責病床,必須超前部署。石崇良說,今天上午與各級醫院開會討論,重新調整各層級醫院開設專責的比率,要求各級醫院都要有專責病房,並回歸原本的分級醫療收治原則,依照疾病嚴重度作為收治原則,不是看染疫與否,重症個案才能轉至醫學中心。新北市、桃園市和台中市衛生局都表示,會全力配合。台北市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表示,病人要慢慢移出病房,才挪得出百分之三十急性病床做專責,有些醫院可以在時間內做得到,有些沒辦法,但大家都會盡量配合,會討論如何提高翻床率。國軍桃園總醫院也說,目前沒有空床,但會設法達成中央設定病床數目標,只是床位調整、挪移需要時間完成。邱冠明昨出席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表示,亞東醫院從四月一日迄今,不停拉高專責病房比率,但「專責滿了再開,開了又滿,滿了又開,不是可持續的好方法。」呼籲各級醫院及基層診所共同面對、落實居家照護,希望相關單位盡快允許電話通訊問診,造福資訊落差長者,提升遠距照護效率。邱冠明表示,「未來大量確診者勢必癱瘓醫療量能」,觀察臨近許多國家,如果堅持以醫院和集檢所收治確診者,防疫成果不彰,台灣已經啟動確診者居家照護,政府應該讓「遠距通訊診療」更為順暢,放行電話門診,並改善行政流程,讓患者早點用藥,高風險族群提早用藥,減少重症。
-
2022-05-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藥配送核心藥局 指揮中心明公布領藥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尤其雙北病例節節升高,新北市今天已破萬例。針對雙北的醫療量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台北市專責開設1615床,有991例住院個案,占61.4%、新北市專責開設1712床,有950人住院,占50.5%。口服藥物明天就會配送到57個個縣市的核心藥局,明天會詳細說明流程。羅一鈞表示,因還有陪病者不見得每床立刻堪用,因此實際感受會覺得占床率更高。醫療量能持續擴充,同時也強化分流收治,因此今天進行年齡調整,希望醫院收治以中重症為主,無症狀、輕症觀察有年齡限制,並減少在醫院觀察天數,以五天為限,加速出院。針對健保給付,陳時中表示,驗出陽性為輕症或無症狀,且非收治年齡,若留在醫院會衝擊量能,因此需要遵守收治原則,將會啟動稽查,審酌研議是否不給付,「不一定會不給付,但需要提出報告解釋為何收治超過五天」。他說,不能無限供應病床也不可能臨時建醫院,因此專家討論分流收治有其必要,不過有原則也有例外,醫療專業可諒解,但要避免大量不符規則的收治。針對藥物庫存和配送,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52493人正在居家照護,口服藥部分目前輝瑞藥物已開立887人份,庫存約34.9萬,默沙東的莫拉皮拉韋已有378人份使用,尚餘約4600份。應變醫院和居家照護給藥將於這周布點完成。另外,有些長照機構就地治療,則由醫師派到機構支援。羅一鈞則表示,口服藥物明天就會配送到57個個縣市的核心藥局,可進一步支援送藥到宅,重點是民眾和醫療團隊要啟動遠距照護流程,明天會詳細說明流程。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師不篩不確診確保醫療人力? 陳時中:政策不是清零
本土疫情持續爆發,連醫護人員也護理師陸續確診,造成醫護人力大減。網路論壇上就有網友爆料,「很多地方都爆出醫院群聚,但主治醫生不用篩檢,因為不篩就不會確診」。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政策不是朝向清零,漸漸會走向歐美的方向,確診只要休息幾天就返回工作崗位,這是有可能的。陳時中聽到有醫院傳出「主治醫師不用篩檢就會確診」的事情,並未明確表示禁止此類情事發生,僅表示,鼓勵大家若有可能確診,及早休息,避免傳給太多人。但政策不是朝向清零,漸漸走向歐美的方向,或像雙北提的取消居家隔離,確診只要休息幾天就返回工作崗位,這是有可能的。他說,美國最後都是民眾自己快篩,如果想PCR採檢就去,不想做就在家休息五天,之後戴口罩可出門。「染疫到一段時間就會走上共存之路,台灣也正在往這條路走」,大家把自己顧好最重要,想確定就快篩完去PCR。陳時中也表示,現在住院不是中重症才住院,而是有一定風險者住院,醫院、集中檢疫所藥物都有在配,當然希望越多配越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目前常用的輝瑞口服藥物已經使用669人份,這週開始會配到所有應變醫院,周三開始配到社區藥庫和核心藥局給居家照護使用,200家專責醫院也會在周三配送。未來門急診醫師都有權限可開立藥物,居家照護也可透過遠距照護模式由藥師送藥到宅,這些模式都會這周推出。另有醫師提出兒童應有醫療快速通道,急診室都有適當分配,請照各醫院急診規定辦理。至於遠距砍診醫師數量,羅一鈞表示,目前有三軌提供確診居家照護看診,最大宗是地方政府媒合成立的居家照護團隊,新北有10家醫院、800多家診所派案,但數字目前無法估計。另外衛福部提供24小時線上緊急諮詢平台,有100多位醫師和護理師駐點,提供三班諮詢服務,會繼續擴增;健保署也有遠距醫療院所,約1萬多家診所醫院,量能足夠,希望多多利用。
-
2022-03-02 新聞.新聞
健康地產實現七星級第三人生
拜醫療進步所賜,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到80.2歲,退休後至少還有20年可以享受「第三人生」,如何活得更精采成為橘世代重要課題。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結合「藝術、景觀、休閒、旅居、餐飲、醫學、護理 」的七星級服務,打造夢想老後理想生活,成為未來健康地產新主流。日本社區醫療專家山內美奈指出,位於新竹關西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是全台首座符合世界級健康地產十大標準的度假飯店型照護宅,最大特色包含莊園內附有鑽探地下1,520公尺成功開發的天然碳酸氫鈉溫泉,是台灣唯二泉質比日本更好的美人湯,被譽為「溫泉中的溫泉」。另外,園區以低密度、高綠覆方式植栽各種花卉,漫步綠色走廊,可感受四季變化森呼吸。園區還建置20座溫室穩定栽培蔬果,營養師團隊能根據時令季節調配最適合住戶的健康餐飲。專業門診及貼心藥局提供「隨需而醫」的醫療服務及遠距照護,加上房間室內設有七個環繞式安全鈴,可於意外發生時緊急快速救護;園區亦設有「五星護理之家」,備有專業護理團隊並規畫生活復健計畫及預防失智課程,幫助預防疾病與控制,從「樂齡」、「緩老」到「護老」面面俱到。彭培業強調,除了「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台灣房屋集團更取得寶山最美環湖咖啡廳經營管理權,將觸角擴及文創休閒產業,「沙湖壢咖啡館」被翠綠樹林包圍著,每一棵樹皆有獨立植物介紹立牌,希望讓來到這裡用餐的大人小孩領略生態學習樂趣。台灣房屋更將其中一棟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平房「狀元屋」打造成「漣漪書屋」,意喻在水中心投入一個善的種子,影響力會以同心圓方式一圈圈擴散開來,因此以漣漪為名呼應ESG+的精神。彭培業說,漣漪書屋鼓勵閱讀,未來歡迎民眾帶書來(主題不限)免費換取一份小點心及一杯咖啡;民眾離開書屋時可帶走一本ESG選書,不限借閱時間,於再度光臨歸還即可。期盼透過這樣的公益舉措將知識的影響力以漣漪效應擴散出去,讓書本去旅行!彭培業透露,台灣房屋後續將進一步整合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沙湖壢咖啡館、漣漪書屋及草莓體驗園區,將房地產從養生園區再升級為「多元生活體驗園區」,凸顯集團多元發展性,更符合需求。
-
2021-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疫情焦慮 阻斷「社交處方」
疫情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今年三級警戒時期,很多人創下足不出戶的最長時間紀錄。無法出門,讓過去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都被迫中斷,造成衰弱與憂鬱。疫情衝擊未歇,未來更有新挑戰,要維持退休健康力,專家建議,必須找到人際無法交流時的替代方案,個人也別自我設限,隨時自我調整。居家隔離 五成保持規律運動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許多人在三級警戒期間為促進健康做了不少努力,逾五成保持規律運動、自己烹調,七成盡量宅在家;而警戒降到二級後,有三成五自覺體力維持一定水準,但也有一成三認為健康狀況變差,近一成覺得衰弱,近一成五變得憂鬱或焦慮。疫情對所有人的健康帶來衝擊,健身教練呂祥維即因疫情減班休息,他不想讓體力下降,決定在家自己練肌力。因為不少朋友和學生反映居家生活無聊,找不到事情做,自己看影片無法滿足運動強度,於是他每周一固定線上開課,教大家伸展核心肌群,盡量全身都運動到。維持肌力 健身教練線上開課線上運動課並非把實體課程利用網路放送而已,呂祥維分享,他必須透過視訊鏡頭確認學生的狀況,但從原本3D視角變成2D,有些角度不容易看到;在家裡運動,怕吵到鄰居,跑跳動作盡量避免;還有人家裡是瓷磚地板,在家穿拖鞋運動,萬一不小心滑倒,也無法及時給予援助。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觀察,和長者相較,同樣受限無法外出、活動量變少,年輕人應變能力佳、較有彈性,運用科技的障礙少,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線上運動,甚至揪團,發展出新社交模式。但以居家運動來說,如何達到效果,其實必須經過設計。認知退化 長輩變得更加衰弱根據聯合報「二○二一年退休力大調查」,分析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結果,年齡愈大,每周運動五天比率愈高,七十到七十四歲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四的人,每周運動五次,每次卅分鐘以上,但卅歲以下,達到如此強度僅百分之八。不過,疫情對長輩健康造成更大衝擊。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疫情阻斷「社交處方」,減少互動,有些失智長輩出現妄想,看到新聞台播放失火畫面,頻頻要女兒去救火;也有媽媽把女兒的衣櫥打開,理由是「衣櫥裡有地道,這樣你們才能回家」。陳亮恭觀察,本土疫情過後,近三個月回診病人的身心衰退明顯,有人疫情前能自己行走,現在須坐輪椅;有長者疫情期間一直看新聞報導,擔心染疫,瘦了七、八公斤,更因不敢出門使認知功能衰退,檢測分數只有疫情前的一半。陳亮恭說,門診中原就健康不佳的長者,疫情後約二至三成衰退,這已非個案,而是系統性問題。他提醒,未來即使疫情過去了,人們也無法完全回到以前的生活,須找出新照護模式或替代方案。疫情也帶來許多啟發,陳亮恭指出,我們必須在人際無法接觸的情況下,找出和他人保持互動連結的方法,當無法外出上課或到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還是要找到替代方案。利用數位科技的線上活動與遠距照護是新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個人千萬不要被動,應主動身體力行尋找各種方案。陳亮恭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前常用「挪不出時間」當作不運動的藉口,疫情後居家時間變多,開始在跑步機上邊走邊聽有聲書,成為健康實踐者。▍延伸閱讀: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0-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鄭聿淩:守在衛教最前線 翻轉衛生所極限
2019年,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頒發給彰化縣線西鄉衛生所護理長鄭聿淩,她是全國第一位獲績優奉獻獎的公衛護理師。鄭聿淩當場將獎金20萬元全數捐獻線西鄉三所國中小學。受她感動的薛伯輝基金會加碼20萬元,鄭聿淩轉手同樣捐出。同年,鄭聿淩獲考試院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獎金20萬元再次捐出。醫療及教育 不能不平等「人很難生而平等,但醫療及教育不能不平等。」鄭聿淩說。這位在偏遠鄉鎮服務的小小基層公務員,胸懷一點都不小,她希望盡己之力,在偏鄉衛生所的位置上改善偏鄉醫療不平等和教育不平等。44歲的鄭聿淩護理生涯已24年,前12年是台中榮民總醫院的護士。為了有多點時間陪伴家人,她轉職回到出生地彰化縣,去了偏遠的線西鄉,進入最基層的衛生所,到現在也12年。線西鄉醫療資源有限,全鄉只有兩家診所與兩間藥局,居民相當依賴衛生所。鄭聿淩說,線西鄉人口老化,65歲以上占15.31%,老人家和其他行動不便者無法自行前來,由醫師與護理師到居民家裡看診。健檢到疫調 什麼事都管衛生所的核心任務在預防,要主動關心居民,男女老少都是衛生所照顧對象。從嬰幼兒健康檢查、預防注射,到成年人癌症篩檢、C肝根除、肺結核防治,甚至國民營養、食品檢測等,衛生所都有份。新冠疫情期間,也協助疫調、居隔、快篩、打疫苗。衛生所曾被形容為「從禮堂管到天堂」,工作繁雜。鄭聿淩是線西鄉衛生所護理長,帶領四位護理人員。「幸虧有熱情的志工,幫了大忙。」鄭聿淩說。線西鄉志工隊將近50人,多數來自社區裡熱心的阿嬤。有一年,衛生所只剩下鄭聿淩和一位新進同事,還好有志工隊拔刀相助,成功辦了一場盛大的癌症篩檢。今年衛生所設立新冠疫苗快打站,也是志工阿嬤們冒著染疫風險幫忙。預防做得好 就不用治療為了照顧鄉親,鄭聿淩常扮演雞婆角色,譬如加班打電話給鄉民,提醒他們到衛生所健康檢查,並利用機會向民眾衛教。某次一位做大腸癌篩檢的鄉親,竟抓出原位癌,趕緊處理,他從此廣傳癌篩的好處,特別有說服力。「這就是公衛的價值。」鄭聿淩說,公衛在最前線,預防做得好,就不用走到後端的治療;只要能及早「找到」陽性個案,就是在救命,投資報酬率最高。鄭聿淩認為,衛生所工作最需要的人格特質是「雞婆」。她的雞婆表現在各方面,有時甚至產生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推動衛教,她會動腦筋想方法,譬如說服鄉內的診所、藥局一起推廣菸害防制,到校園辦戒菸班從根救起。個別化照護 醫病共決策她也以創新手法,推動糖尿病照護。線西鄉的糖友可能不知道要測血糖或買不起血糖機,鄭聿淩接洽廠商,提供免費的血糖機給糖友;再接洽App廠商下鄉,教會糖友們使用App記錄血糖,上傳網路雲端,衛生所在線上直接溝通,糖尿病患得到連續性照護,有益血糖控制。治療糖尿病是要打胰島素還是口服用藥?鄭聿淩嘗試從病人需求出發,由醫師和病人溝通,共同決定採用哪個方法醫治,利用「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享有個別化照護,也促進醫病關係。這套糖尿病照護計畫執行成果,獲得多個競賽優勝。提升了偏鄉父老的健康識能,實質且專業的照護也克服了偏鄉資源缺乏的傷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善用App遠距照護,降低接觸風險。線西鄉衛生所和鄭聿淩可謂「超前部署」了。從鄉親回饋 看見工作意義榮獲醫奉獎,鄭聿淩說,「自己並不突出,只是努力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衛生所的發揮空間很大,她喜歡其中的樂趣,也從鄉親的回饋裡看見自己工作的意義,「不枉此生」。線西鄉衛生所主任李佳勳讚美鄭聿淩有無比的愛心與耐心。他們都有翻轉偏鄉的心願,近兩年衛生所還做「份外」之事,推行「親子共讀」。正在重建的衛生所,還有更多規畫等待實現。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鄭聿淩小檔案年齡:44歲出生地:彰化現職:彰化縣線西衛生所護理長學歷:私立弘光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經歷:台中榮總護士主要事蹟:●109年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108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108年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獎-績優奉獻銀獎●107年彰化縣政府暨所屬機關第一線績優服務人員
-
2021-10-04 新聞.元氣新聞
科技縮短醫病距離 在市聯醫住院也有台大醫師診療
68歲的李阿姨有天小腿忽然腫脹疼痛,診所判斷是蜂窩性組織炎,建議她去長期回診的台大醫院。台大急診建議要住院做抗生素治療,但要有病床,可能得等上四天。為了讓李阿姨可以即時獲得治療,在當事人同意下,台大醫院將李阿姨轉診到市聯醫中興院區住院,透過跨院遠距通訊診療,兩院醫師在李阿姨做超音波檢查的同時討論,實現高效率的全人醫療。跨院遠距通訊診療的服務模式,台大醫院和市聯醫中興院區已經行之有年。台大醫院統計,2017年起,從台大醫院出院轉銜到社區住院的就有650人次,以市聯醫中興院區為大宗;在台大急診經初步評估穩定後轉至社區住院的也有2748人次,其中超過四成(1112人次)都是轉到市聯醫中興院區。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高齡化社會的患者大都有多重共病,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在住院期間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病人不再需要「五天跑五個科」。十月起,台大醫院將專長於整合醫學制度與床邊即時超音波的醫師許甯傑,借調至市聯醫中興院區擔任整合醫學科主任,進一步推動雙向合作模式。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表示,整合醫學科是2009年由台大創傷醫學部前主任柯文哲成立,2017年正式隸屬於內科部,目前有71個病床,10位主治醫師、22位專科護理師。王宗道表示,整合醫學科由主治醫師24小時值班,和住院醫師和專科護理師形成「主責團隊」,隨時可即時處理病人狀況,且與次專科照護並行不悖。病人出院前也可以轉銜個管師、出院準備護理師等,現在將強化與其他醫院的橫向連結,並導入遠距精神。其中「即時超音波」這項技術,可謂是「新世紀的聽診器」,而許甯傑就是這方面的專家。「未來的醫療趨勢,將不再是一對一,而是透過科技的進步,由整個團隊去診治病人。」許甯傑表示,過去床邊檢查聽診器或傳統超音波,都很難分享檢查的過程資訊,但隨著科技進步,即時超音波可以把檢查資訊做遠端分享,不但大大降低依賴操作者經驗、專科別等限制,也能讓多位醫師一邊做檢查、一邊討論病情,病人也可以得到跨科團隊的即時回饋。奠定遠距照護中心主任基礎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何奕倫表示,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強項,包括最完整的視訊系統、完善的資訊加密系統,還有24小時隨時值班的醫師和個管師,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未來有許主任在中興啟動整合,將「雲端病房」概念帶去中興,兩邊都以病人為中心,真正可做到「數位傳千里,雲端共嬋娟。」王宗道表示,目前觀察起來,民眾對於轉院和視訊會診的接受度,大概只有兩到三成,仍有待提升,努力的關鍵在於醫病溝通要讓民眾安心。
-
2021-05-13 失智.非藥物治療
化粧療法/惠生大藥局 翻轉藥局玩出長照創意新風格
台北 (2021年4月27日) 全台第一家「予防醫學專門店-惠生大藥局」由宇勝生物科技,偕總公司日本AFC集團、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寬道、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弟子-佐野健太操刀,與「彰基遠距照護團隊」、東海大學潘人豪教授所領軍的「WACARE-我的健康社群」合作,在雲林虎尾建立長照典範「樂齡健身房」和「樂齡教室」,改造並給予傳統藥局新形象和使命。宇勝生物科技董事長廖俊吉表示:「我們很榮幸可以成為這個產業的領路者和平台,惠生大藥局拋磚引玉這一年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拋去悲情以創意玩出新風格,集結力量提前布局銀髮照護,也希望藉此能夠邀請到更多優質品牌和產業共襄盛舉,一同為銀髮長輩們的健康努力、盡一份心力。」惠生大藥局成功完成的五大事項,其中包括:(一)、翻轉藥局,持續不間斷地協助其他單位改造轉型;(二)、於樂齡學堂導入資生堂的「化粧療法」課程;(三)、與雀巢合作,為樂齡健身房增添銀髮族專屬「Shake!立飲吧」。( 四 )、結合並串聯英業達集團英華達公司之「全家寶生理量測系統」,並肩打造新型態之社區藥局照護。( 五 )、與預防失智訓練指標點睛樂齡智造合作並系統串聯,推行社區預防失智訓練菜單,使用AI技術延緩長者失智有活力。翻轉藥局惠生大藥局的翻轉藥局改造計畫馬不停蹄,目前除了第二家分店彰化北斗店改造完畢,還有許多服務單位也積極聯繫願加入提升行列,其中包括:高雄洋洋藥局、中台科技大學 「謙和賀」日間照顧中心運動服務導入、莿桐農會 543綠色俱樂部運動教室改造(預計4月底完工)、台中健康領域複合式診所藥局(預計於2021年6月完工);產學合作則有大葉大學建築系加入,將所學落實、與產業專才共同研究並協助銀髮專屬的空間規劃與利用。惠生大藥局x資生堂 樂齡學堂導入「化粧療法」長期研究發現化妝除了美容效果之外,更具備延緩老化的全新價值,台灣資生堂為延續對高齡社會的關懷,提倡化粧療法,舉辦元氣滿滿的關懷美容講座行之有年,惠生大藥局的「樂齡學堂」將化粧療法加入課表中。療法從心:藉由化妝,讓長輩情緒更穩定、開朗;從口腔:化妝影響唾液分泌與促進吞嚥功能有關;從腦:化妝對腦部的認知功能產生正向的刺激;從身體:透過持續的化妝行為有助於手部握力提昇。透過美容彩妝的力量,讓高齡長者也能擁有美麗健康的生活!惠生大藥局x雀巢健康科學 樂齡健身房的「Shake!立飲吧」隨著年齡的老化會引起:血糖、血壓、血脂異常的三高慢性病,還有更重要的肌少症也是常見問題,飲食和運動是最有效的對策,雀巢提出在惠生大藥局的「樂齡健身房」旁增設「Shake! 立飲吧」,由雀巢健康科學營養師團隊設計菜單,針對四大常見症狀:沒胃口、吸收不好、行動緩慢走不動、呼吸沒力常氣喘吁吁,以「立攝適」蛋白質+D3飲為基底,首創個人化營養規劃,由惠生大藥局現場藥師評估,為運動完的長者們現場製作如:「均康雙益」香草蘋果奶昔、「均康優纖肌黃金」奶蓋、美祿、泰國奶茶、咖啡拿鐵等,營養與美味並行。惠生大藥局x 全家寶 社區藥局導入「全家寶生理量測系統」根據調查,國人高血壓之盛行率逾20%,高血糖之盛行率約10%,心房顫動比率約5%,社區民眾至惠生藥局透過全家寶設備進行五種生理數據之量測(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尿酸及心電圖),並自動將生理數據即時傳送至健康管理平台,讓社區藥局透過管理平台即時掌握個案生理數據與生活狀況,同時家屬亦能透過全家寶App隨時遠距掌握個案的狀況,以打造新型態之社區藥局照護模式。惠生大藥局 x 樂齡智造 善用AI科技,化身失智訓練專家樂齡智造為全球首創利用AI科技,結合IoT與專業職能治療師,提供長者居家與社區的失智預防解決方案,其中包含「AI-Exercise居家失智預防服務」與「樂齡智造社區健身房」兩種不同場域的失智預防服務,針對長者提供長期的認知訓練與肌力訓練系統,並用來記錄、追踪和分析老年人的訓練進度和與效率。與惠生大藥局合作讓失智訓練貼近社區,幫助在地長者延緩認知能力退化、建立大腦活化、身體運動與社交互動以維持或改善生活質量。
-
2021-04-02 醫聲.數位健康
智慧醫院/智慧醫療升級 台中榮總遠距照顧榮家住民與腦中風患者
住在彰化榮家的林伯伯(化名)最近才從台中榮總出院回榮家,到了回診時間,從彰化榮家到台中榮總需約一小時車程。最近台中榮總因應退輔會「金字塔計畫」,推動遠距醫療,可為出院返回榮家的住民進行複診與追蹤,林伯伯直接在榮家與台中榮總家醫團隊連線,讓林伯伯免除往返大醫院的舟車勞頓。除了提供榮家出院複診服務,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急診室,若接到腦中風患者需進行急性處置時,也可以啟動與台中榮總急性腦中風醫護團隊的聯繫,由台中榮總腦神經專科醫師透過視訊醫療推車、AR智慧眼鏡與遠程協作平台,利用5G網路,遠端接收現場病人影音狀況及數據,提供緊急處置建議,爭取時間。台中榮總積極發展智慧醫療、人工智慧、遠距醫療協作、虛擬實境教學等先進技術,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上任後,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由重症醫學部主任吳杰亮擔任執行長,進行跨單位整合。透過中華電信支持,兩周內完成台中榮總、埔里分院和彰化榮家多點的5G布建,結合AIoT智慧物聯網AR眼鏡,落實遠距醫療諮詢。陳適安表示,希望透過資訊科技,克服時空障礙,擴大與榮家連結,建構中區醫療體系的遠距照護網絡,進而造福榮民和中部民眾。榮家住院複診追蹤由台中榮總家醫部主任許碧珊帶領團隊。彰化榮家主任史浩誠主任指出,從彰化榮家前往台中榮總需約一小時車程,利用這套系統能減輕榮家住民的舟車勞頓。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院長徐尉慈、副院長蔡哲宏指出,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透過遠距會診模式,藉由台中榮總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大力協助,讓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治療更臻完善,對於埔里地區的民眾,埔里分院醫師可提供在地化的即時醫療服務,藉由遠距專科會診協作,提供腦中風病人醫學中心等級無時差緊急醫療照護。「金字塔計畫」由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上任後推動,強化榮民三級醫療體系支援,落實國家分級醫療政策,讓榮民在榮家就可以獲得在地化優質,減少醫療後送。
-
2020-12-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醫小港肩負防疫重任推COVID-19抗體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 高醫委託經營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機場與港口防疫重任,與神光科技合作開發掌上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僅使用,體積僅15公分,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並即時傳輸至醫院,及早掌控疫情沒有距離小港醫院醫務秘書、胸腔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套光譜將原先設置於醫療院所的一般大型檢驗儀器(約3公尺),設計成僅只有15公分多功能微型光譜,縮小檢測儀器設備體積達100倍以上,檢驗時間僅需5分鐘,就可檢出尿液檢查,包括尿蛋白、潛血、亞硝酸、白血球、酸鹼值、尿糖、酮體、膽赤紅、尿膽素原、尿液微量蛋白、肌酸酐等;喜液檢查項目也包括包括總膽固醇(CHOL)、高密度膽固醇(HDL)、低密度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血糖(Sugar)、腎指標肌酸酐等。陳煌麒醫師表示,這項科技的特色在於省成本、空間和病人抽血量,且能快速檢驗後,將資料立即傳輸至雲端。對於防疫採檢具有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未來也可以在急重症照護上有所幫助;對於遠距照護方面,場域也可以推廣至偏鄉衛生所、山地巡迴醫療和長照中心等。陳煌麒醫師說,小港醫院位居陸海空交通要衝,除鄰近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外,也是往墾丁的主要交通動線,以及國道1號末端及八八快速道路起點,防疫地理位置重要;這套系統具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未來還可以在急重症照護上有所幫助;對於遠距照護方面,場域也可以推廣至偏鄉衛生所、山地巡迴醫療和長照中心等。
-
2020-1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失能需協助的判斷,以個案能否自己吃飯、洗澡、上廁所、移位、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功能作為主要評估工具;如何判斷失能需協助,需要哪些方面之協助?那些協助是衛生福利部長照2.0計畫可提供的長照服務?那些需要地方政府連結其他地方資源?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扮演重要的角色。長照2.0計畫服務需求評估與管理的執行,主要由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簡稱照管中心) 」負責,照管中心的「照管專員」多由護理、職治等醫事專業或社工、或公衛背景人員擔任。新進照管專員須接受照管專員第一階段訓練共40小時計五天的專業訓練課程與實務實習,內容包括基本概念(長照導論、相關法令與規範、照顧管理的概念)、評估與計畫(包括長照個案問題評估與討論、服務模式、照顧管理的工作內容)、資源應用(包括服務品質評估與監測、家庭及社區資源發展),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並在資深照管專員與照專督導協助下,成為可獨立提供長照相關諮詢、個案評估、及複雜長照個案處理服務、並管理長照A單位與B單位照顧服務的專業人員。需要長照2.0服務的失能民眾,可與1966或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聯絡,若經「照管專員」初評,符合長照2.0計畫補助對象,則「照管專員」會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一起到個案家進行家訪評估;若是住院病人出院後需要長照服務,可透過出院準備服務連結長照2.0的資源;「照管專員」會依據個案的失能程度、居家的環境、家庭照顧的能力,判定失能等級,以及長照2.0計畫可補助的額度,再與「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擬定個案的照顧計畫,再由「長照A單位的個案管理師」協助連結與管理個案所需的各項長照B單位能提供的長照服務;以共同確保個案得到及時且適切的長照服務。然縣市政府除協助失能需長照服務者連結與補助長照服務外,亦負責開發長照資源、管理失能者權益保障、以及長照服務單位之照護品質。為確保長照服務人員的照顧品質,99年衛生署召開「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規劃」會議,本人建議可規劃三階段認證課程,獲當時衛生署採納,並列為長期照護服務之要件:第一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Ⅰ)包括長照領域需要學會的共同課程、第二階段認證課程(Level Ⅱ)回歸護理(32小時)、物理治療(32小時)、職能治療(32小時)、營養師(32小時)、醫師(16小時)、社工師(32小時)..等各專業在長照領域最常見的照護技巧課程;第三階段認證課程(Level III) 整合性照護(24小時) 分三天辦理,屬於繼續教育課程,強化一個多重問題失能個案如何藉由跨團隊合作讓個案被照顧得更好。三個階段的課程皆訂有課程名稱與時數要求,每個課程皆會有課程介紹、課程安排。level I已有線上學習平台,從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可以看到level I的數位學習課程,包括溝通與協調、照顧管理概念、個案評估簡介、長期照顧政策與法規、獨居老人在宅照顧、跨專業案例討論重度失能長者在宅照護、長照需求與情境介紹、跨專業角色概念、長照之性別文化觀點、長照資源介紹與應用、長照發展理念與倫理等,個案評估簡介課程已有41萬餘人次點閱、其他課程也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次之點閱。level II課程委託醫師公會、藥師公會、營養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聽力語言學會、物理治療學會、職能治療學會、輔導與諮商學會、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等各專業單位開課;109年7月起,執行復能服務之專業服務人員需於109年12月31日前完成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專業人員數位學習平台之復能實務專業服務基礎訓練8小時線上課程(不含個案討論與分享)及地方政府自辦之實體個案研討4小時,共2類12小時之課程,始得提供服務。level III課程委託臺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開課,108年在臺灣北中南東共辦理15梯次,3,300人完成訓練。A單位的個案管理員,由完成長照LEVEL 1課程,且有以下資格者擔任:1.具一年以上長照服務相關工作經驗之(1)師級以上醫事人員、社會工作師或(2)老照碩士及公衛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有二年以上長照相關工作經驗之(1)專科以上醫事人員相關科、系、所或公衛、醫管、社工、老照或長照相關科、系、所畢業生或(2)具社工師應考資格者或3.具三年以上長照服務工作經驗,(1)領有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者、(2)高中(職)護理或老照相關科系畢業者、(3)領有專門職業證書者(如護士、藥劑生、職能治療生、物理治療生等),要接受縣市政府辦理個管人員初階訓練,包含:專業基礎訓練課程7小時與案例實作6小時,並在六年內要完成A單位個案管理員的進階課程30小時,訓練內容包括基本內涵(倫理議題、感染控制、人身安全)、個案管理(照顧會議的意義與方法、服務提供的監測與評估、社區工作方法)、資源運用與服務模式(失能身心障礙者需求與資源運用、長照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給支付基準暨相關資源說明)、特殊及新興議題(復能概念與演練、家庭照顧與高風險家庭處理機制)、案例實作類課程(多元案例實務演練)計五天的進階訓練課程,並須通過評量測驗與口試。長照2.0的服務,主要由長照B單位提供,包括居家照顧服務(協助洗澡、陪伴就醫…)、居家專業照顧(醫療、護理、復健、復能)、日間照護、失智日照、失智共照、交通接送、輔具、環境改造、喘息等項目之服務。B單位各類醫事專業人員接受該專業level II的課程;至於照顧服務員的培訓,需要有50小時的核心課程、8小時實作課程、2小時綜合討論與課程評量、與30小時的臨床實習,共計90小時的訓練,照顧服務員核心課程有長照服務願景與相關法律基本認識、照服員功能角色與服務內涵、照顧服務資源與團隊協同合作、臨終關懷級認識安寧照顧、家務處理協助技巧、性別平等、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24單元課程,自108年6月1日起,規定測驗成績須達80分且課程閱讀時數須達到建議學習時數;另外搭配特殊照顧需要額外特殊課程之訓練。109年3月13日起照顧服務員訓練增列保護性課程,包括家庭暴力、老人保護及身心障礙者保護工作概述(含相關政策與法律)。失能長照個案除長照服務需求,通常因伴隨多重慢性疾病而有醫療需求,個案可能因疾病住院加重失能程度,如何讓住院醫療之出院準備、急性後期照護、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讓民眾、醫療院所、鄰里長、社區熱心人士,都知道失能時可聯絡縣市政府長照管理中心;配合高齡老年人口增加去提升長照服務量能與效率,發展遠距照護智慧科技減少照顧負荷,皆是衛生福利部必須持續努力的目標。
-
2020-09-20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新科技/遠距照護更上一層 看認證、查評價 找到糖尿病好診所
尋找餐廳,很多人習慣搜尋Google地圖,看一下網友的推薦與評論。想找好口碑的糖尿病診所,能不能也先參考評價呢?答案是可以的。亞洲最大糖尿病管理平台智抗糖今年推出「糖尿病好診所」企劃,糖友能從智抗糖App及官網中,輕鬆找到離家最近、口碑推薦、並提供數位照護的好診所,讓看病控糖更安心。隨著防疫時間拉長,各國政府對遠距醫療的關注度上升。台灣於今年二月針對居家隔離的糖尿病患者,放寬遠距醫療法;英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於六月推出糖尿病遠距看診指引,並將數位照護作為重點。對於日常照護需要更仔細的糖友,不論疫情前後,能夠透過數位工具讓醫護人員即時掌握數值,更是對自我健康的保障。智抗糖也致力於推動數位照護環境。糖友透過「智抗糖App」,即可自動記錄血糖,另也能上傳飲食和藥物等資料;若前往與智抗糖合作的診所看診,也能從App上與醫護互動,獲得更多的衛教建議。台灣至今累積超過30萬的App用戶。與智抗糖合作的糖尿病診所院長周劍文說,智抗糖提供的數位照護模式,能讓糖友透過App在看診時、離開診間後都能感受被照護的溫暖,提高糖友量測血糖意願,也進一步讓醫護人員完整掌握健康狀況,再搭配App提供線上衛教。這樣的正向循環下,診所收治的患者其血糖控制有愈來愈好的趨勢。因應糖尿病的遠距數位照護需求增加,智抗糖今年推出「糖尿病好診所」功能,精選特別積極為糖友提供數位服務和線上衛教的機構,給予「糖尿病好診所」認證標章,讓糖友能輕鬆找到提供數位照護和線上衛教的診所,截至9月初全台灣已有61間診所獲獎。糖友只要透過智抗糖App及官網搜尋,就能輕鬆找到離家最近的「糖尿病好診所」,更可以進一步瀏覽該診所的詳細介紹與看診時間,還可以參考其他糖友的推薦文。在糖尿病好診所之一就診的郭姓糖友說,感謝醫護人員平常仔細查看他的血糖和飲食狀況,也耐心提供線上個人化的衛教建議,讓他的血糖能愈來愈穩定。對糖尿病好診所的推薦名單有興趣者,可在智抗糖App及官網(https://www.health2sync.com/links/dc6t87)搜尋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