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李阿姨有天小腿忽然腫脹疼痛,診所判斷是蜂窩性組織炎,建議她去長期回診的台大醫院。台大急診建議要住院做抗生素治療,但要有病床,可能得等上四天。為了讓李阿姨可以即時獲得治療,在當事人同意下,台大醫院將李阿姨轉診到市聯醫中興院區住院,透過跨院遠距通訊診療,兩院醫師在李阿姨做超音波檢查的同時討論,實現高效率的全人醫療。
跨院遠距通訊診療的服務模式,台大醫院和市聯醫中興院區已經行之有年。台大醫院統計,2017年起,從台大醫院出院轉銜到社區住院的就有650人次,以市聯醫中興院區為大宗;在台大急診經初步評估穩定後轉至社區住院的也有2748人次,其中超過四成(1112人次)都是轉到市聯醫中興院區。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高齡化社會的患者大都有多重共病,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在住院期間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病人不再需要「五天跑五個科」。十月起,台大醫院將專長於整合醫學制度與床邊即時超音波的醫師許甯傑,借調至市聯醫中興院區擔任整合醫學科主任,進一步推動雙向合作模式。
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王宗道表示,整合醫學科是2009年由台大創傷醫學部前主任柯文哲成立,2017年正式隸屬於內科部,目前有71個病床,10位主治醫師、22位專科護理師。
王宗道表示,整合醫學科由主治醫師24小時值班,和住院醫師和專科護理師形成「主責團隊」,隨時可即時處理病人狀況,且與次專科照護並行不悖。病人出院前也可以轉銜個管師、出院準備護理師等,現在將強化與其他醫院的橫向連結,並導入遠距精神。其中「即時超音波」這項技術,可謂是「新世紀的聽診器」,而許甯傑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未來的醫療趨勢,將不再是一對一,而是透過科技的進步,由整個團隊去診治病人。」許甯傑表示,過去床邊檢查聽診器或傳統超音波,都很難分享檢查的過程資訊,但隨著科技進步,即時超音波可以把檢查資訊做遠端分享,不但大大降低依賴操作者經驗、專科別等限制,也能讓多位醫師一邊做檢查、一邊討論病情,病人也可以得到跨科團隊的即時回饋。
奠定遠距照護中心主任基礎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何奕倫表示,台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的強項,包括最完整的視訊系統、完善的資訊加密系統,還有24小時隨時值班的醫師和個管師,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未來有許主任在中興啟動整合,將「雲端病房」概念帶去中興,兩邊都以病人為中心,真正可做到「數位傳千里,雲端共嬋娟。」王宗道表示,目前觀察起來,民眾對於轉院和視訊會診的接受度,大概只有兩到三成,仍有待提升,努力的關鍵在於醫病溝通要讓民眾安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