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退休力大調查
共找到
72
筆 文章
-
-
2022-01-1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我是愛獨處蝴蝶 社會連結需加強
從事教職31年,即將屆退。原以為退休生涯規畫妥當,未料完成「退休力大調查」後,成績只得61分,是一隻「自在飛舞卻輕盈脆弱」的蝴蝶。蝴蝶是大自然最艷麗的昆蟲,卻也是各種動物的獵物。蝴蝶美麗而易逝,在藝術上,象徵「變化、復活、靈魂和死亡」。面對漫長的退休生活,但願自己是隻蛻變重生,永懷希望的蝴蝶。於是,我參照過往的經驗,並根據「5項核心能力」,一一省思改進之道,驚嘆:「知我者,人工智慧也!」在「5項核心能力」中,成績最佳是「自在獨立」。身為單身「貴族」,我酷愛獨處,可以一個人逛街、看電影、賞屋、購屋;孤獨而不寂寞,獨立而自在。但因此養成「拒人於千里外」的冷漠,以致「社會連結」準備最不足。未來我當開拓交友圈,或擔任公益志工,或學習才藝語言,才能豐富生活,廣結善緣,利人利己。至於「財務」準備,我向來抱持憂患意識,深知政府財政困難,有朝一日,必將改革公教退撫制度,因此,自領到第一份薪水起,即按月「定期定額」買基金,強迫儲蓄,累積財富,退休後,不致淪為「下流老人」。有道是:「自知者明」,「自勝者強」。檢核退休力後,得以認識自己,因此,殷切地期許自己「日有長進」,假以時日,將蛻變成美麗又堅強的蝴蝶。●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18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適當規畫保單 預防重病開支
聯合報推出「2021退休力大調查」,共有二十個題目,上網逐項測驗,結果是王者獅子,分數為84分,比整體平均57分高,頗感欣慰。自小保送士校,在部隊學會許多技能,個性獨立,三餐自理,家事不假他人。力行終身學習,軍旅退役後,年過不惑重拾書本,從專科到研究所畢業,已是知天命之年。十幾年來寫作不輟,讓自己多動腦,跟得上時代;選修社區大學課程,學才藝技能,融入社會脈動,才不會和人群疏離。懷抱回饋奉獻之心,到急診室擔任志工,幫助弱勢團體和原民,也至安養院和育幼院慰勞表演,行善助人。對生死看得豁達,已簽下器官、大體捐贈和放棄急救同意書。雖然退休金微薄,但南部偏鄉消費較低,透天厝無房貸,衣食不匱乏,抱持「少欲知足」的觀念,生活節儉樸實,不奢華浮誇,大致上沒問題。我自覺準備足夠,從經濟、儲蓄、保險、學習、健康、教育各方面,大體上都在標準以上,但仍有略嫌欠缺之處,主要是財務準備最不足,由於個性較保守,對於高風險投資,不想費神傷腦筋,理財多採定存和保險,這點必須改變。未來可能有「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問題,必須重新審視保單,有適當的規畫,以免生重病須請人照護,無法負擔龐大的開支,如此才能享有優質的退休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1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社會連結最不足 財務表現較理想
退休力大調查測驗結果,我的分數52分,「好奇海豚」是我的退休準備樣態,分析提到若能利用對科技新工具的好奇心,會讓自己找到更多話匣子,在社交、學習方面大躍進。這份退休力測驗相當有意思,也真實反映我的狀態。測驗的五項指標中,僅有「財務」表現較理想,自進入職場後,秉持開源節流原則,投資符合自身能力的理財工具,貫徹量入為出的消費模式,也考量「無法工作」的情形,購買失能、醫療等保險,讓身邊家人不會因此而增加太大的生活負擔。測驗顯示我的「健康」和「社會連結」最為不足。健康方面,原本維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一小時的健身課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中斷,少了規律的運動,明顯感受到肌耐力及心肺功能降低。社會連結方面,生活均以家人和工作為主要重心,除了家人就是同事,的確應該騰出其他時間參與不同社團,結交不同生活圈的新朋友,增添生活的多樣性。我很喜歡語言、樂器的學習,或許可以找尋適合的課程、社團或團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結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藉由這份調查也提醒自己,「好奇海豚」可以往「王者獅子」邁進,均衡規畫自在獨立、財務、健康、活躍好學與社會連結等五項核心能力,我也可以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11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健康準備較缺 爬山運動健身
「2021退休力大調查」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調查研究,我的總分57分,屬於翩翩飛舞的蝴蝶,五項核心能力從優到劣分別是:活躍好學、財務、自在獨立、社會連結和健康。健康是我最需要加強的核心能力,我決定即日開始參與爬山健走活動,重拾氣功和太極拳的練習,希望持之以恆的鍛鍊,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其實心理問題才是影響我身心健康重要的因素,我必須調整「多慮」和「負向」的個性,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身心都健康的人。我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特別是對家人,更是多慮得不得了,偏向負向的多慮性格,讓我陷入不快樂,甚至出現憂鬱傾向。俗話說「憂慮是詛咒,善念才是祝福」,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幸福,我要轉念,用善解和包容的心情,凡事往好處想,凡事從好的角度做起,與其千辛萬苦的憂慮,不如明明朗朗的祝福,用信任的態度,從新面對自己和家人。健康,是我退休準備最大的罩門,也是需要著力的地方,樂觀的看待,也是最具成長和進步的所在,新年新希望,我勉勵自己努力運動健身之外,也適時調整心態和想法,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讓正能量改變自己、提升健康品質,也感染親友們,一起朝向「明天會更好」的目標邁進。●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08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接不少義工工作 活躍的海豚神準
「2021年退休力大調查」設計「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以動物來代表大家的退休準備樣態。我試測了三次,都是一隻活躍的海豚,神準極了。表面上我很嫻靜,不擅於表現,但體內是一座活火山,活躍如海豚,總是把生活排得滿溢出來,動能源源不絕,直到夜闌人靜,才驚覺空虛感從四面八方湧過來,長夜漫漫,輾轉難眠。退休後,我承接了很多義工性質工作,以填補心靈的空洞,因此在五項核心能力中,以活躍好學居高,其次是社會連結、財務處理和健康情形的分數都及格之上,唯有「自在獨立」敬陪末座,是邁向老年的障礙。學習獨處難嗎?我一直覺得很難。一頓飯需要外子張羅;燈泡不亮、馬桶不通、洗衣機漏水、手機發生故障,身邊總有另一半隨傳隨到;出門晚歸,看到室內一盞燈火,讓我安心;若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必須自己承擔時,我無法想像那種慌亂不安的景象,要如何面對?幸好,疫情期間,教會我學會靜心獨處,一為閱讀,吸取作者的智慧;二是寫作,跟自己對話,把思想化為文字,與人分享,透過書寫把人生故事傳遞下來,因此,獨處準備好,何懼之有?●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07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財務規畫較差 兒子為我理財
年紀坐五望六的我,距離退休最大年限,還有八年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歲月裡,做好退休後的準備,是我現今要面對的課題。聯合報推出「2021退休力大調查」,以六種動物來代表大家的退休準備樣態,我實際上網填答問題,得到的分數70分,代表的動物是「王者獅子」,解讀為「精神抖擻的獅子是動物之王,也是力量的化身,你的退休五力超群,是退休準備族中的王者,請繼續保持,不可懈怠,才能實踐自己理想中的退休生活。」這樣的結果,剛好是我所期待的,雖然五項核心能力「健康、財務、活躍好學、社會連結、自在獨立」,我較欠缺的是財務規畫,不過由於小兒對於這部分較為擅長,所以他已開始著手為我理財規畫,存股計畫未來,不再把錢存定存,還由他們來買房置產,未來可有房租收入,加上我月領的勞退,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老年生活無虞。現在我每天維持30分鐘的肌力訓練,作息正常,飲食有節,有時間就和朋友一起去爬山或旅行,凝聚友誼與情感,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提升自己對各類事項觀看的高度,在孩子皆成長,體力還行,頭腦還靈光,家庭無後顧之憂後,我更想要挑戰研究所的課程。希望我身體健康,一切安好,朝有品質的退休目標前進。●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0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我是慢慢樹獺 維持健康多得分
做退休力大調查題目,發現只有40分,屬於第六型的「慢慢樹獺」。不禁感嘆,若是十年前來做,我至少是第二型的「翩翩蝴蝶」吧。會降這麼多級,當然是與財力大縮減有關,五年前政府大砍軍公教退休金,讓我們退休金至少重挫三分之一以上,且會逐年遞減,令人憂心以後的病苦及長照經費來源。另外,近年物價高漲,通貨膨脹,月退金更加縮水了。以前年輕時,上養父母,下撫兒女,只能參加機關的團保,退休力自然不足。後來退休,女兒上班了,也幫咱倆老加入她學校的團保,但我們年滿65歲後,就被保險公司退保了。以後只能靠儲蓄應付疾病。最近我動了攝護腺結石手術,自費16萬元;未來若有白內障等,如採先進醫療的自費項目,都是退休人財力的負擔。面對財務劣勢,好在我退休後盡力持續寫作、閱讀,能有自己的興趣;也與老妻散步、健行、攝影、看展,並與同事每周打羽球,維持身體保健和與社會、朋友互動,這才稍挽回一些分數。想想我既是樹獺,就學牠的淡定、悠然吧!我的健保卡早已註記不做無謂、無效搶救生命之醫療行為,對退休生活,看淡、節省自處一些,做個樹獺,又如何呢?就盡本分,活在當下就好。●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走過這「疫」年…理解生死 超前部署老年
大疫之年,病毒帶來了隔離,也無預警帶來死亡與離別,今年是許多人開始思考生命中的告別與獨立的一年。與人告別、單獨面對自己與生活,這過去幾乎是老年或退休階段才會遭遇的課題,如此疫情下提前反思,也是一種超前部署。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三級警戒期間,六成的人體驗人生無常,大約百分之五寫下了遺願清單。坦然面對生命的悲歡離合與陰晴圓缺,「二○二一年退休力大調查」發現,七十五歲以上近七成準備了解生死、面對死亡,年紀愈長,愈能夠獨處而不感到孤單和寂寞。 周日下午,台大文學院門口總聚集一群太極拳友,裡頭一位帶頭大哥被眾人笑稱「幫主」,他是六十六歲監察委員賴鼎銘,曾任兩所大學校長,如今退而不休,持續關注人權與媒體改革,更是學界知名太極拳高手。想自在 先理解自我需求賴鼎銘認為,追求「獨立自在」,得先理解自我需求。他舉例,享受美食和旅遊要花錢,就得認真儲蓄;若想買塊地下田,或投入運動,則要維持心肺與肌力,每種興趣都有不同的基礎。「我看過很多老師剛退休,生活突然閒下來,還沒找到新的動力,短短幾年迅速衰弱,突然就走了。」眼見前車之鑑,賴鼎銘早早超前部屬,待退階段便開始規畫老年生活。面對自己,的確必須經過學習。長期研究人際關係的社會學家李明璁表示,台灣人長期以來只有工作和家庭,缺少足以形成「自我感」的「第三空間」,更沒有獨處習慣,一旦退休後,工作沒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自己還能夠是誰」,對退休生活產生巨大焦慮。尋同好 建立非功利社群李明璁分析,民國四十至五十年間出生的「新退休族」,雖成長於集體主義盛行的年代,但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多建立在工作上。多年來專注工作,從他人眼中定義自己的成功或失敗,缺乏以自我認同為核心的社群,因此在退休後形成焦慮,「我能做什麼,要跟誰往來,以及活著的趣味是什麼?」他建議,退休族應尋找興趣,例如書籍、音樂或出遊,也可投身志工服務,找到自己的同好,建立起「非功利的社群」,這時往往會發現,退休生活其實仍大有可為,人生才正要精彩開始。旅居日本,在當地長照機構服務多年的何蕙君觀察,台灣社會普遍認為「老人需要照顧」,日本則以「協助老人實現其理想人生」為軸心。何蕙君表示,日本身為高齡化與福利大國,不斷進步的原因來自「團塊世代」,這群現年七十歲上下的退休族,對傳統觀念帶來衝擊。團塊世代在急速西化、經濟起飛的環境下成長,教育和儲蓄資本更高,因此改變了日本社會對「老後生活」的想像,早台灣一個世代開始重視獨立自主。長照是 互相幫忙與尊重當代平均壽命超過八十歲,前卅年努力學習,直到卸下工作,許多退休族才驚覺,社會變動竟如此快速。何蕙君說,長者容易「害怕跟不上潮流,不想被丟下」,這是人之常情,若「互助、學到老、重視自我」等新觀念漸成社會共識,當年輕人老去,換下一代需要被照護時,就不會看輕自己。在何蕙君心中,長照就是互相幫忙、互相尊重。
-
2021-12-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
疫情造成當代世界前所未有的社會孤立,但數位科技帶來新的連結與可能。專家指出,疫情讓原本需要數年才會發生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而且也回不去了,如數位轉型。數位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疫情下對數位科技的掌握學習、人際連結,更可視為退休準備的及早檢測與預習。線上進修 已成疫情常態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逾五成四的人曾在三級警戒期間參加線上課程或會議、近五成二的人用手機看疾管家、二成五的人曾和朋友、家人視訊,上串流平台追劇的二成二,嘗試遠距醫療的也有百分之五,顯見數位連結與學習是疫情下的新體驗。社會觀察者李明璁在疫情時有個瘋狂的點子,他從歐美去年經驗發現,疫情讓每一個自我在身體和心靈及「人我關係」都有些變化,公視身為公共媒體,應該為台灣在此時「留下些什麼」,著手製作、主持帶狀節目「保持聯絡」,以切片的方式記錄常民百姓在疫情下生活的氣味。維繫交流 人們重新練習「疫情有點像是給我們一個練習的機會,重新衡測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李明璁說,因為疫情,人們重新不斷練習:「既獨處,但試著保持聯繫」。這次疫情對人際關係及相處仍讓他看到希望,雖然被隔離,幸好網路科技讓大家連結起來。「如果在廿、卅年前,大家就被鎖在家裡,頂多只能打電話,可能就更疏離了」。學習和使用社群工具,其實是許多人在疫情下的新嘗試。社群工具 增互動新功能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發現,疫情期間必須在安全距離下互動,社群工具的重要性被凸顯,加上現在強調互動,社群工具開發出許多互動新功能,例如即使是在線上,也能夠表達舉手、鼓掌,或透過表情貼圖、濾鏡等,增加趣味性。五十五歲單身女子宋婉寧一年前從職場退休,她努力學習台語,想成為鄉土語言師資,原本報名社區大學,五月疫情嚴峻時,社大課程轉為線上,她一口氣參加三個讀書會,從實體面對面轉為用googlemeet討論,只要有網路可用,就能安穩家中坐,上網學習,還有海外同好加入,有種「天涯若比鄰」的凝聚感。手機比電腦 更常被使用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執行長潘人豪認為,數位力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調查發現,許多長輩家中同時有電腦和手機,但手機比電腦更常被使用,主要是手機裡的App、推播,操作方便直覺,而且生活已經數位化,例如到哪兒都要掃實聯制、用LINE聯絡等,我們對數位工具的倚賴愈來愈深,也必須持續學習。科技門檻 包括習慣心態不過,李明璁做了「保持聯絡」後發現,科技的穩定性不但不可控,還可能是「門檻」,這個門檻不只是技術,還包括心態和習慣,不同行業的人有著不同的數位落差,有人對著鏡頭講話不自在或連線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另外,人們還是渴望各種真實的互動,即使「網路原生代」也渴望走出網路世界。張立鴻認為,這次疫情是提前檢視退休準備的好時機,例如大家手機的社群軟體裡有很多群組,建議盤點一下,除去工作,到底還有那些?有人還有嗜好或信仰等其他連結,若只有工作群組,退休後一退出,與他人的連結變少,社會支持力可能不足。如同學習新的數位能力,要主動並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能力。
-
2021-12-21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靠自己 財務準備年輕化
從「Google trends」看熱門關鍵字搜尋量,在台灣「投資」、「理財」、「保險」,皆於今年達到最高峰。三級警戒是一場突襲,但疫情帶來的危機感與工作型態改變,加上股市大熱,意外讓許多年輕人關注理財,著手退休財務準備;但另一方面,高齡台灣,高齡者退休財務能力不足,延後退休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前進股市 期待財富自由股神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沒找到一個睡覺時還能賺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這句話讓卅出頭的阿倫「引以為戒」,台股指數於疫情後一路往上飆,她也開始對股票加碼投資,認真分析那個領域比較有前景,期待早日「FIRE」工作。 FIRE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縮寫,通常稱為財富自由。主張當全年被動收入大於基本開銷,人們就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工作,並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中信銀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觀察,這兩年「FIRE」風潮吹進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主動思考財務獨立,探尋提早退休的可能性。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在「是否因疫情三級警戒重新配置理財規畫」的複選題中,投資基金或股票者有百分之卅六點一、買防疫險的有三成二、購買或調整醫療險的有一成二、增加存款者有百分之廿六點七,顯示疫情的確改變個人的理財行為。不再認為退休事不關己楊淑惠分享,近一年證券新開戶數、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人增加、防疫保單熱銷,很多人開始進行財務規畫。年輕人不再認為退休是遙不可及、事不關己。許多人也因疫情工作受影響。調查發現,有四成的人因疫情而在家上班或工作方式改變,被減薪或裁員者近百分之五、自行提早退休的也有百分之五,有百分之一點七「被退休」,近百分之四考慮轉職。從事家教的理化老師Hank,因疫情實體教學停擺,轉往線上平台,過去通常一對一,現在線上學生最多有卅人。他暑假時帶父母環島,白天遊山玩水、晚上家教賺錢,未來希望持續線上教學。外送市場 三年多四萬人但非所有年輕人都如Hank快速找到方向,根據聯合報退休準備指標的三萬人填答資料分析,卅歲以下投保國民年金達百分之四十二點一,但也有七成五表示有勞保,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解析,應與在工作轉換間投保國民年金有關,顯示有相當比率處於換工作狀態。許多年輕人投入外送,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分析,三年前,大約僅八萬人從事外送工作,如今已有十二萬人,從業者有相當比率是弱勢族群,亟待政府訂立前曕的勞動政策。另一方面,高齡者延後退休,已是不可逆轉趨勢。台大國發所兼任教授辛炳隆表示,疫情強化企業數位轉型,高齡者因此可節省體力,不必提早退出職場,對就業有正面影響,但也可能因數位落差,形成高齡者就業障礙,這是疫情對高齡者工作負面效應。他認為,台灣自一九九○年代後薪資走下坡,很多高齡者如今無法退休,是因為沒有儲蓄。
-
2021-12-21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1退休力大調查:邱永仁打造「蚵學園區」推家鄉海鮮
百工百業受疫情衝擊,當事人的焦慮和擔憂只有自己知道。曾是南科科技人的邱永仁轉換跑道,接手家中養蚵事業,以「蚵記仁」行動燒烤車打響名號。三級警戒期間,訂單一夜化為烏有,來電取消達數十通,讓他聽到電話或line都會緊張。但危機也是轉機,面對收入幾乎為零,他靜下心來,打造夢想中的「蚵學園區」。根據聯合報「2021退 休 力大調查」,疫情讓許多年輕人及早規畫財務,有四成的人工作型態改變,考驗大家的應變力。76年次的邱永仁出身養殖世家,2014年離開外界稱羨薪水的南科,以「北門蚵記仁燒烤車」在台南各主要夜市擺攤,有時變身行動B.B.Q餐車到府或廠商外燴,鎖定家庭聚會、公司聚餐、小型派對等,提供音響、LED燈光,他和夥伴以精湛的燒烤技術,結合家鄉新鮮海鮮,現烤帶殼鮮蚵更是招牌,也順勢投入宅配生意。邱永仁的老家在台南北門蘆竹溝,因緊鄰北門潟湖,擁有獨特乾淨水質,養殖的蚵仔(牡蠣)大又肥美,但因為知名度不足,讓從小生長在漁村的他直呼可惜。邱永仁多年來一直想在家鄉建構複合式教學生態場域,構想藍圖還曾入選地方創生社區改造計畫,並通過初審,但因業務繁忙,無暇著手。「疫情,意外讓藍圖逐漸拼湊完成。」今年因為疫情被迫休息,他回到老家,利用老家北門潟湖旁其中約三分魚塭地,將其中100多坪搭建建物還有生態池,將魚塭規畫成複合式另類教學生態場域,這處百餘坪多功能新樂園就叫「蚵學園區」,在他努力之下,可望明年啟用。為節省支出,邱永仁自己畫設計圖、動手粉刷油漆,多年來心中願望逐漸落實。雖然原物料飛漲,必須追加費用,「頭洗下去了!」他苦笑說,會咬緊牙根克服,就是要將家鄉優質蚵仔、白蝦等海鮮發揚光大。日前美食節目主動接觸合作,播出後吸引卅多萬人次瀏覽,還有其他節目來取景,邱永仁笑說,這是疫情下另類收穫。未來的「蚵學園區」,邱永仁希望能結合生態體驗、教學,結合燒烤料理,讓人家來這裡喝一杯咖啡、吃海鮮,看著蘆竹溝夕陽,讓外界更認識家鄉的美好。●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1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1退休力大調查:疫情趨動家教老師Hank轉型線上教學
一場疫情讓實體教學停擺,從事家教多年的理化老師Hank也不例外,他轉往線上教學平台發展,深入淺出地講解物理原理和數學公式,吸引來自各縣市學生報課,手邊學生最多有卅人。由於線上教學不受地點限制,打開電腦,拿著平版當白版,隔著視訊鏡頭就能搞定,暑假時還曾帶著家人邊環島邊教課,讓他直呼「線上教學回不去了!」根據聯合報「2021退休力大調查」,疫情讓許多年輕人及早規畫財務,有四成的人於疫情期間居家上班。工作型態改變,考驗大家的應變力。32歲的Hank考取教師證,曾在新竹市公立國中擔任代理老師,去年新學年度他開始以公費生身分攻讀資優教育研究所,課餘時間持續家教工作,今年年初透過線上平台學英文口説,沒想到疫情衝擊帶來人生轉機,讓他從平台的學生「升級」變老師。Hank說,原本他使用的線上平台只有開放語言學習,後來得知開放升學補習,心想自己本就擅長國中理化、高中物理、數學等,今年六月決定加入平台老師行列,除了將原本家教學生轉來線上,也透過平台開拓許多外縣市的學生。「幾乎都是家長主動來幫孩子接洽!」Hank在平台上以「Hank老師」為名進行教學。他觀察,因疫情無法出國、營隊紛紛取消,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沒事做,開始幫忙尋覓線上家教,又以私校學生居多,替孩子「超前部署」先修新學年度課業。線上教學不像實體家教得到指定地點,有網路就能隨時隨地上課。他說,以前趕家教怕遲到,得提前抓好車程,改線上教學後,「五分鐘前上線即可」。他暑假時帶父母環島,也不用向學生請假,白天遊山玩水、晚上家教賺錢,努力玩也努力工作。不過,線上教學並非沒有缺點,Hank發現,線上教學方便,也能提供更豐富教材,但要克服訊號問題,也確實難掌握學生吸收程度,少部分學生不開鏡頭,到底有沒有認真聽課不得而知,他也曾抓包學生眼鏡鏡片反射畫面「同時瀏覽其他網站」。Hank的學生從小學五年級到卅多歲都有,曾有家長替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報名。他有特教背景,了解特殊生不易融入團體生活,較適合一對一教學,他教課不時穿插撲克牌魔術激起學生興趣,也主動關心學生生活狀況,如同導師般陪伴。「線上教學已經是趨勢!」Hank也在教學時同步錄製螢幕,將影片上傳YOUTUBE頻道分享,是平台人氣老師之一。他認為,傳統面對面家教限制多,但線上教學相對自由,學生更有選擇老師的權利,需求將只增不減。●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1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1退休力大調查:健身教練呂祥維線上傳授伸展解痠痛
許多人因疫情居家上班,身體機能跟體力也下降。健身教練呂祥維也因減班休息,在家休息一陣子,發現體力下降,決定在家自行肌力訓練,也一個人到公司進行重量訓練。後來因為不少學生反映體力下降,身體變差等,於是他開始幫忙規畫課程,幫助學生維持運動習慣。根據聯合報「2021退休力大調查」,健康力是所有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在健康準備取得高分,通常其他面向的分數也有一定水準。但疫情期間,過去認為對健康有益的方法都因人際阻隔受到挑戰,必須找到新方法。呂祥維分享,疫情開始後,過了3周就發現體力下降,主要是沒有出門也沒有做其他事,最多只有休息、睡覺、打公文,健身教練原本是勞動型工作,突然要一直打報表做企畫,變成上班族,讓他開始痠痛上身,例如坐太久看著電腦打字導致肩膀痠痛。呂祥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滾筒、彈力帶等較簡單的器材,藉由按摩伸展肌肉跟肌力訓練,喚醒肌肉群,他也根據自己的痠痛狀況,著重臀部跟肩關節的伸展,避免因為坐在電腦桌前太久,臀部肌肉鬆弛,造成腰部痠痛。長時間看電腦和手機,也會容易駝背、姿勢不良,肩關節適度伸展也可減緩不適。疫情爆發後一個月,呂祥維在社群軟體陸續收到朋友或運動選手訊息,多是抱怨居家生活無聊,找不到事情做,或是看影片運動無法滿足運動強度。呂祥維說,他每周一固定開課,讓學生或有興趣的民眾聽課,主要內容為核心肌群跟伸展運動,讓全身都能運動到。至於運動選手,因為訓練內容跟強度與一般人不同,呂祥維參考國外課程,以腿部訓練為主,彌補選手因為疫情無法進行全方位訓練的狀況。但呂祥維分享,線上課程也有一些困難要克服,他透過視訊鏡頭檢測學生狀況,但從原本的3D視角改成2D,有些角度不容易發現,也因為在家裡運動,無法跑跳怕吵到鄰居;有人想要加強運動強度,又因為家中都是瓷磚地板,穿拖鞋運動一不小心就會跌倒,萬一有狀況發生,教練也無法在線上給予援助。●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疫情焦慮 阻斷「社交處方」
疫情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今年三級警戒時期,很多人創下足不出戶的最長時間紀錄。無法出門,讓過去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都被迫中斷,造成衰弱與憂鬱。疫情衝擊未歇,未來更有新挑戰,要維持退休健康力,專家建議,必須找到人際無法交流時的替代方案,個人也別自我設限,隨時自我調整。居家隔離 五成保持規律運動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許多人在三級警戒期間為促進健康做了不少努力,逾五成保持規律運動、自己烹調,七成盡量宅在家;而警戒降到二級後,有三成五自覺體力維持一定水準,但也有一成三認為健康狀況變差,近一成覺得衰弱,近一成五變得憂鬱或焦慮。疫情對所有人的健康帶來衝擊,健身教練呂祥維即因疫情減班休息,他不想讓體力下降,決定在家自己練肌力。因為不少朋友和學生反映居家生活無聊,找不到事情做,自己看影片無法滿足運動強度,於是他每周一固定線上開課,教大家伸展核心肌群,盡量全身都運動到。維持肌力 健身教練線上開課線上運動課並非把實體課程利用網路放送而已,呂祥維分享,他必須透過視訊鏡頭確認學生的狀況,但從原本3D視角變成2D,有些角度不容易看到;在家裡運動,怕吵到鄰居,跑跳動作盡量避免;還有人家裡是瓷磚地板,在家穿拖鞋運動,萬一不小心滑倒,也無法及時給予援助。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觀察,和長者相較,同樣受限無法外出、活動量變少,年輕人應變能力佳、較有彈性,運用科技的障礙少,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線上運動,甚至揪團,發展出新社交模式。但以居家運動來說,如何達到效果,其實必須經過設計。認知退化 長輩變得更加衰弱根據聯合報「二○二一年退休力大調查」,分析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結果,年齡愈大,每周運動五天比率愈高,七十到七十四歲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四的人,每周運動五次,每次卅分鐘以上,但卅歲以下,達到如此強度僅百分之八。不過,疫情對長輩健康造成更大衝擊。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疫情阻斷「社交處方」,減少互動,有些失智長輩出現妄想,看到新聞台播放失火畫面,頻頻要女兒去救火;也有媽媽把女兒的衣櫥打開,理由是「衣櫥裡有地道,這樣你們才能回家」。陳亮恭觀察,本土疫情過後,近三個月回診病人的身心衰退明顯,有人疫情前能自己行走,現在須坐輪椅;有長者疫情期間一直看新聞報導,擔心染疫,瘦了七、八公斤,更因不敢出門使認知功能衰退,檢測分數只有疫情前的一半。陳亮恭說,門診中原就健康不佳的長者,疫情後約二至三成衰退,這已非個案,而是系統性問題。他提醒,未來即使疫情過去了,人們也無法完全回到以前的生活,須找出新照護模式或替代方案。疫情也帶來許多啟發,陳亮恭指出,我們必須在人際無法接觸的情況下,找出和他人保持互動連結的方法,當無法外出上課或到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還是要找到替代方案。利用數位科技的線上活動與遠距照護是新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個人千萬不要被動,應主動身體力行尋找各種方案。陳亮恭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前常用「挪不出時間」當作不運動的藉口,疫情後居家時間變多,開始在跑步機上邊走邊聽有聲書,成為健康實踐者。▍延伸閱讀: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1退休力大調查 國人退休準備M型化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已不可迴避,聯合報今年滿七十歲,身為與台灣一同成長的媒體,去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1.0」,提醒大家及早規畫老後生活。一年來,約三萬人透過指標評估自己的退休力,今年以這三萬人的填答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去年「退休準備指標1.0」定義,老後生活需要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為進一步分析退休準備樣貌,今年聯合報與陽明交大教授、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及宏碁智醫團隊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填答資料中歸納六種退休準備樣態,提供更精準的評量與建議。6大分群 測優勢和準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可說是「退休準備指標2.0」,聯合報經多次動腦會議,以六種動物對應人工智慧分析後的六種退休準備樣態,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獺」。歡迎填寫「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不僅可得知自己屬於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的哪一群,更可了解在退休準備有哪些優勢,評估準備不充分的項目。也許今年填答是「慢慢樹獺」,但經各項準備,未來有機會成為「王者獅子」。調查也發現,退休準備有M型化趨勢,以人工智慧演算,有兩族群特別突出,分別是各方面分數居冠的「王者獅子」,以及所有分數都較低的「慢慢樹獺」;交叉分析也發現,總分四十分和六十分呈現兩個高峰,顯見填答者若不是準備充分,就是全無準備。面對退休準備 3個階段在找出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的過程,陳亮恭發現,「退休準備指標」主要問執行度,若「健康」取得高分,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高分。「健康」高分不易,例如每周運動五天、吃足量蛋白質等,難度不低,但健康力提升,其他能力也跟著提升,可面對退休挑戰。陳亮恭分析,面對退休準備有三階段,第一階段認同退休準備重要,但沒有付諸行動,「什麼都沒有做」;第二階段意識需要財務支撐退休生活,開始在意「財務規畫」;第三階段認真照顧健康,也開始運動,確實達成「健康準備」,所以,退休準備的起手式可說是財務,但健康準備卻是「粽子頭」。聯合報今年以兩項調查檢視國人退休準備,分別是「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及「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退休指標填答 國人57分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1.0」並同時進行千人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平均五十四分。今年「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分析一年來填答結果,平均分數僅五十七分。這群主動填答退休準備指標者,已較一般人更關心老後生活規畫,但平均分數只比去年略高三分。進一步分析近三萬人的退休五面向成績,各以一百分計算,僅財務、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分數及格,社會連結五十分,健康五十四分,顯示距離準備完善,還需要更多努力。今年五月,台灣因社區感染進入三級警戒,大家經歷疫情下行動受限的生活。聯合報與元氣網於十一月一日至卅日進行「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獲有效問卷八三○份,發現疫情下近四成的人工作方式改變、逾六成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更有六成三因疫情體驗人生無常,提醒退休準備也要保持彈性,隨時應變。「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四天,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也思考退休準備的攻略。聯合報並同步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首波獲得關渡醫院與WaCare響應,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大家一起增強退休力。
-
2021-11-06 養生.人生智慧
裝13支支架的深刻體悟!施振榮談「退休力」:努力縮短不健康生存天數
「我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退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但依然忙碌,常在臉書上看到他活躍的身影,除了和妻子葉紫華到處走走,也經常受邀演講、參加論壇,熱中工作的他說,還是要找一個事情做,讓自己有價值。但施振榮也說,人生真正的工作應是「活得快樂」,必須要在身心健康、家庭、工作間取得平衡,愈早開始準備愈好,即使一時做不到,也要內建正確觀念,隨時啟動,當然,最好及早準備退休力。●中風裝13支支架 深刻體悟曾經中風、心肌梗塞,體內有13支血管支架,施振榮坦承,年輕時工作為重,家庭為輔,健康放一邊。他在50歲之後領悟健康的重要,發現壓力是可怕的殺手,開始運動並調整心情。現在每天走路運動,並時時動腦,目標是要縮短自己的「不健康生存天數」,以「天」取代「年」,提升健康。為了讓自己健康,施振榮一開始試過各種方法,他跟多數人一樣,直覺地馬上想到「運動」,於是每周開始打網球,但好幾次為了救球,加速急衝,累得喘不過氣,一開始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後來才發現是血管阻塞,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前後就醫裝了13支血管支架,他笑稱:「我也是另類的台灣紀錄。」●每天睡滿8小時 從不熬夜 同時他慢慢體悟,工作帶來的長期壓力,猶如殺手,他開始嘗試排除工作壓力,盡可能將工作外包,但「工作可以外包,責任不能外包。」他印象很深刻,聽到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中風過世的消息時,他正在開車,聽到廣播,他久久才回神,心裡好悶,此時是感受到死亡威脅逼近,超過工作帶來的壓力。施振榮說,有太多的人跟他年輕時一樣,專注事業,夜以繼日打拚,即使身心都已亮紅燈,都先擺在一邊不管。 等到狀況嚴重,甚至發展成疾病時,再來調整,格外辛苦,甚至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健康的習慣要成為「基本分數」,他說自己每天工作24小時,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睡眠,需要8小時完成,且從不熬夜。●日走至少6千步 看戲減壓 健康、家庭、工作必須維持平衡,要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把這鐵三角維持得穩穩當當。施振榮現在每天走路,一天至少6千步,風雨無阻、疫情無阻。也常和太太一起看戲,他說,坐在現場,把自己眼睛、耳朵張開,完全專注在另外一個世界裡。施振榮說,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70歲行動才開始變得緩慢,很多人退休後才發現自己還有很長的人生要往前走,但離開工作後頓失重心。他強調,世界已經與以往不同,不能再用過往的方式經營人生。如果退休後就失去健康、失去自我,等於要拖累家人。現代人都該知道「人沒有退休的那一天」,直到踏進棺材那一刻,都該維持著快樂的人生,維持健康、工作以及家庭的平衡。●好奇又好學 斜槓防老愛動腦 人人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但很多人將這句話供奉在心裡,難以力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不僅徹底落實,還深度學習到可以發展成「斜槓」。每天努力動腦,讓他在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中,測出他是擁有60歲大腦年齡的76歲老人。最近「宏碁智醫」登錄興櫃戰略新板,一登場股價就大漲6成。宏碁智醫聚焦研發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智慧醫療平台,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智視康」,已獲國內第一張人工智慧眼科醫療器材許可證。施振榮認為,醫療和資通訊是台灣的優勢,整合兩者就能找到新價值,宏碁智醫是最好的實踐場域。大膽嘗試,集合大數據、生醫人才並結合醫療臨床、AI輔助醫療後,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正在發生。施振榮說,自己也沒想過怎麼會從電腦走到醫療,但他一直以來都有個好奇的心,有興趣的事就會積極接觸,他對於自我學習的期許更高,希望每個領域都能更深入一點,他笑說「我學到都已經可以斜槓了」,發展宏碁智醫就是最好的例子。施振榮說,大腦長期運轉才不會失智、平時也讓自己有活力。他參加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其中一項測驗是走迷宮,在平板電腦上探索不同的道路,找到寶物。他說:「我不是亂走的,我有攻略的」,走迷宮,絕對不要重複走同一條路,才能擴展版圖與視野。研究團隊在試驗結束後告訴施振榮,很多年輕人參與迷宮測驗時,一直陷入死胡同,同一條路徑一直跑來跑去,不像他走出更大的領域,探索更多的道路。施振榮說,走迷宮也像是人生,如果有一張台灣的藏寶圖,一直在雙北尋找,足跡和眼光未到中部、南部、東部,就失去找到更多寶物的機會,腦袋要動,人生要探索,人生才有趣,既豐富又不會失智。●「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直播走過疫情,回到日常,如何為退休力提早部署?由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旅居波蘭作家葉士愷一起討論,重新布局,面對疫變新日常。時間:11月22日(一)上午8時至9時直播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退休力大調查」即將推出,疫情對您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歡迎填寫問卷告訴我們。完成問卷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1萬元!載入中…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當志工能學習、利他 成就感多 孤獨感少
社會參與有助於老後心靈健康,當志工是社會參與的好方法之一。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從事志工讓生活較規律、有重心,也能增進社交生活、保持年輕心態、不與社會脫節,延緩失智,還能預防憂鬱症。志工工作多元,還能結合專長興趣,感覺自己被需要。調查顯示,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者僅有三成。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認為,比率偏低可能與部分民眾認為很空閒的人才去當志工有關,其實志工的工作具多樣性,還可以跟專長、興趣結合,有助社會參與。再者,擔任志工需要接受訓練,學習的內容本身就是收穫,蔡佳芬說,有的志工學習CPR,傳遞所學,感受到助人的歡悅,增加成就感,也感覺到自己被他人需要,降低孤獨感。蔡佳芬說,當志工能夠活動身體或腦力、促進社會人際互動,有抗憂鬱、提升幸福感之用,當志工就能有效降低10%的失智症危險因子,相當可觀。疫情嚴峻、志工停擺,可選擇遠距工作,對高齡更友善。這一年多來努力防疫,蔡佳芬在臨床看到一位80多歲老先生,之前一周有五天都當志工,有規律的生活步調及生活重心,但疫情爆發後,因為工作的單位屬於高風險區域,請老先生暫停志工活動,老先生居然體重暴瘦,心情鬱悶、總是感覺沒精神,看了腸胃科、精神科後,均未好轉,轉診至老年精神科門診,才發現已罹患憂鬱症。然如今疫情嚴峻,擔任志工的機會減少,蔡佳芬說,可以選擇「遠距」性質的志工服務,如提供接電話諮詢或陪伴聊天等,一來可避免染疫風險,二來工作內容超越距離、時間及體力,對高齡長者更友善,較不會有門檻限制,「就算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但有感受到被需要,就有降低孤獨感的作用。」當志工管道多,可找政府認證單位,專業也安全。另外,當志工的管道很多,蔡佳芬建議可選擇有被認證的志工服務單位,除了會提供完整志工管理與教育外,也會有訓練時數證明。她舉例,「政府立案的社會福利團體」、「縣市政府社會局」就是很好尋找志工服務的管道,有專業度,也有安全保障,讓家人可以放心。袁瑋則指出,不同年齡面對不同的任務與使命,而調查發現,75歲以上只有20.5%從事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這可能受到「成就感的定義」影響,許多長者幫子女帶小孩,生活有重心,能幫助子女,卻不覺得這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因此影響填答的判斷。鼓勵長者再就業,青銀共居也是利他好選擇。蔡佳芬說,除了當志工,也鼓勵長者再就業及青銀共居,人有利他的天性,幫助他人、被他人需要,能抵抗孤獨感。她指出,再就業不一定是為了錢,而是與社會連結、對他人有貢獻,還可以彌補部分勞動力不足,政府應擬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來鼓勵。另外,國外已有許多長者出租家庭空間給年輕人,打造青銀共居的生活模式,雙方住在一起,互相關心,國內也可以多多鼓勵。調查分析從事有成就感的事 占比43%社會參與有助於自我認同、自尊建立與歸屬感。「退休準備指標」主張,社會參與的能力包括「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或是「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2020退休力大調查」顯示,「有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比率最高,達43%;「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的比率最低,僅有15%;「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的比率僅有33%;「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為31%。另外,接近四成認為自己沒有累積特定的知識及能力,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成就感,也沒有專業經驗可和他人分享。調查也顯示,年齡愈大,上述社會參與的比率愈低。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被需要感隨年齡降低 關係營造 別等退休後
「調查結果相當符合目前社會實情。」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對一般人來說,「被需要的關係」建立在「工作」或「家庭」,以60歲為界,愈年長的人愈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主要還是與生命歷程有關,現在60歲以上多已退休,卸下職務,於是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研究證實,孤獨感與老人憂鬱、失智有關。此外,在家庭關係裡,孩子漸漸長大,不再需要父母殷殷照顧,再加上現在家庭規模變小、少子化,60歲以上的民眾「帶孫子」的機會也變少,在在被剝奪許多「被需要感」。蔡佳芬說,近年老年精神醫學熱門題目是「孤獨」,許多研究證實,孤獨與老人罹患憂鬱症、失智症有關,若希望老年人健康、有幸福感,就要促進長者社交互動,減少孤獨。而新冠肺炎爆發一年多,長者與他人接觸次數大幅減少,蔡佳芬預估,此時長者擁有「被需要的關係」比率恐再下降。家人是親密伙伴,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退休後與親朋好友的關係是之前的延伸,若希望退休後能有良好的支持系統,「營造關係不能等退休才做。」老夫老妻相伴需要智慧,最好各自保有社交圈。許多夫妻平時相處沒有大問題,但退休後兩個人相處時間拉長,成為關係的考驗。袁瑋說,很多男性或許在外工作職位高,妻子也有工作,但家務主要由妻子負責,不但將家裡打理得好、生活獨立,與老公相處也沒有問題。但退休之後,夫妻相處時間變長,若先生將之前在外工作的狀態帶回家中,矛盾可能一觸即發。「夫妻老了要相伴,很需要智慧。」袁瑋說,除了雙方相處要放鬆,也不能太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好保有自己的社交圈。袁瑋說,女性的社交互動普遍多於男性,老年生活的豐富程度與幸福感也較高,她鼓勵男性適度調整自己,多與他人交朋友,離開職場後的生活品質有機會因此提升。手足相處關鍵在「尊重」,不比較不抱怨,做好照護分工。至於手足,能否相互扶持,關鍵在「尊重」,不要比較收入、職業,也不要比較彼此的小孩或抱怨對方的伴侶等,這樣的關係才會是舒服的;而年齡漸長之後,會遇到照護年邁父母的責任分攤問題,兄弟姊妹間經常會面臨衝突。袁瑋說明,每個家庭狀況不同,出力和出錢,彼此可以協調,若平日無法協助照顧父母起居,假日便可讓平日不方便者輪替照顧,或是以協助事項區分,有的人可以協助帶長者看病,有的可以帶家人外出遊玩等,手足間照護分工應明確並早點定案,才能營造良性家庭氛圍。常聽到人說「老頑固」,指人愈老愈難相處,袁瑋說;有同理心、不堅持己見是與人相處的基石,雖然每個人個性不同,但應該讓自己有調整的空間。建議在退休之前發展多元人際關係,多多與他人相處,了解不同的觀點,也可以透過閱讀、聽演講等,開闊自己的視野。調查分析退休五力中 「社會連結」得分最低根據「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社會連結僅51.7分,在退休五力中得分最低。在「退休準備指標」中,社會連結分為社會關係與社會參與,社會關係包括與相互扶持、緊密社交和彼此需要的關係,發展關係的對象可以是家人、朋友甚至寵物。但調查發現,各項關係的建立以60歲為分水嶺,60歲之後普遍下降。在相互扶持的關係方面,20歲30有八成認為自己擁有可相互扶持的對象,但到了60歲降至六成五;社交關係幫助我們獲得支持,建立自信,60歲以下認為自己有緊密的社交關係者達七成,但70歲以上僅有六成。至於被需要的關係,在各年齡層回答的比率普遍都較低,但50歲下回答有被需要的關係者達成五成以上,到了75歲卻僅有二成,顯示年紀愈大,認為自己被需要的比率愈低。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生活到底該準備多少才夠花?2招估算退休需求
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最好超前部署,做好退休準備才能安然樂退。但究竟要如何預估退休後的花費?需要準備多少錢?常聽到有人說退休要準備1500萬,也有人說3000萬,這根本是天文數字,要怎麼存這麼多錢?台北富邦銀行表示,要預估退休後的花費及退休金需求,需要考量的因素相當多,包含壽命長短、投資理財狀況、適用退休金制度、醫療費用和通貨膨脹等。目前較常用來推估退休金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招:總支出推算法生活簡單或優渥,三種等級算出需求。以65歲退休、平均餘命80歲來預估,需要準備足以支應15年以上生活的退休金,再根據政府統計數據,推算退休後的生活總支出,包含日常消費、醫療、休閒娛樂、房屋修繕等各項費用。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平均每人消費支出估計,退休金的準備可約略分為以下三種等級:1.簡單生活:每月4.9萬元,預計需要882萬元退休金(4.9萬元×12月×15年)2.充實過日:每月8.1萬元,預計需要1458萬元退休金。3.舒適享受:每月11萬元,預計需要1980萬元退休金。第二招:4%經驗法則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以預期開支結合投資報酬率,推算退休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總額。例如,假設退休後每年支出為100萬元,預期年報酬率為4%,則在退休前需要準備好2500萬元(100萬元÷4%),也就是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4%經驗法則是假設年報酬率在扣除通膨後維持4%水準,實際上個人投資報酬率和每年通膨狀況,都會影響所需要累積的退休金。台北富邦銀行表示,第一種計算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易懂,第二種計算方式則考慮到本金的投資孳息以及超過平均餘命的長壽風險,精確度較高,民眾可根據自身需求參考運用。退休金準備策略:三高二低一延長台北富邦銀行提供理財基礎公式:(收入-支出)×投資比率%× (1-投資成本)×(1+投資報酬率)×N年從以上公式中可以發現,想要準備充足的退休金,就要提高收入、投資比率或投資報酬率,也可以降低支出或投資成本,或是提早投入準備以延長投資年期,只要在任一點上有所加強,都有助於創造更佳複利效果,簡單來說就是「三高二低一延長」。同時,台北富邦銀行也提醒民眾,退休準備要優先要考量「風險控制」,在投資商品的選擇上建議採用多元配置,以保險商品為配置核心,搭配穩健型基金、投資級債券等低波動的投資商品作為衛星,增加整體配置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以穩中求勝的方式達到累積退休金的目標。針對大眾因應退休的需求,許多銀行都有設計相關網站,幫大家試算退休金缺口及準備方案規畫,例如台北富邦銀行的「富樂退」網站,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試算看看。調查分析財務準備平均54分 每月花費多低估根據聯合報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退休財務準備平均得分54分,20到59歲分數低於52分,顯示國人退休準備在財務面的知識及行為,必須強化。另外,有41.2%認為退休後應繼續工作,遠離工作、安養天年不再是退休唯一選項。退休後每月生活費要多少錢才夠?調查發現,43.4%民眾認為退休後生活費約2~3萬元,認為2萬元以下即足夠的比率有29.6%,65歲以上民眾認為2萬元以下的比率接五成,高於其他年齡層。但退休後每月生活費的所得替代率應達80%以上,每月生活費2萬元以下者,評估為退休準備度不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退休後不想過得比現在差?中信銀專家有解
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引發全民熱潮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趁年輕應全方位存本,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率先回響願景工程報導,針對各世代退休力不及格提出對策。台灣在二○一八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個金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老年人口過多、少子化未解決,財政負擔加重之下,社會將呈現低成長、低利率,不管是三十、四十、五十歲民眾,都必須有及早、長期退休規劃的準備,且掌握基本的資產配置觀念。楊淑惠表示,台灣民眾雖關注高齡長壽議題,但對於退休準備的進度落後,普遍民眾在退休準備上有四大迷思:第一,低估老後所需,許多民眾認為退休後月生活費三萬就夠,但依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家庭每月開銷是六到十一萬元;第二,理財工具保守,許多民眾目前理財工具只有儲蓄或定存,低利率時代光仰賴定存配息易被通膨吃掉。第三,過於仰賴政府年金,繳多、少領、延退已成未來的趨勢;第四,忽略高齡照護所需費用,台灣擁有健全的健保制度,但很多民眾忽略老年後的長照與醫療費用,失智、慢性病或重大疾病伴隨的醫療費用將是退休後一大負擔。楊淑惠指出,退休前著重在資產累積,退休後是要著重在管理金流與長壽風險,但不管哪個世代,國人面對退休準備須擁有三大基本觀念:第一,退休金帳戶專款專用,依據每人的資產狀況與退休後想要的生活目標進行規畫,可運用銀行的退休金試算網站,輸入自己的應備、已備後計算出缺口,就能知道每月或每年該挪多少錢在退休準備,並要定期追蹤是否達成目標。第二,資產配置且長期投資,並掌握基本股債配置,距離退休越近債比重拉高降低風險。股票標的要選擇長期穩定、穩定配息、體質健全、具有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或公司,以近兩年來說,可選擇AI、5G、防疫相關標的;債券則是要抵禦波動性高的股票資產,除留意債息外,也要留意債券品質,可直接買債券或透過債券型基金投資,例如全球債、高評等投資等級債券,若是高收債最好避免高收益、低信評的債券。另針對手上有一大筆金錢可準備退休者,楊淑惠提醒,除掌握上述的股債配置,最好挪一成資金進行避險,可投入黃金、美元。第三,醫療準備,如果挪不出一筆錢做為醫療準備金者,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在體況還可以或年輕時及早規劃。接著,才是針對不同世代選擇不同工具。三十歲年輕世代普遍面臨低起薪、高物價的困境,對年輕族群來說因人生階段還有更迫切的目標,例如存第一桶金、購屋、結婚,很少年輕人會把退休排入最優先目標,普遍患有「退休準備拖延症」。但楊淑惠認為,年輕世代有兩大優勢,第一,大部分年輕人身體狀況良好,建議趁此時補強重大疾病或意外失能保障,此時保費較便宜,不只及早建構老年的「病本」,也能避免當身體有狀況時無法投保;第二,距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可及早累積並善用複利效果,若晚十年才開始準備,之後每月提存壓力將增加一點八倍。楊淑惠建議,年輕世代首先如果想擺脫薪資困境,可從開源節流做起,透過升遷加薪、跨足副業或投資股滾錢來開源,並建立儲蓄與長期理財習慣來節流。建議至少每月領到薪水可存兩成下來,而理財前要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可設定兩個月的生活開銷,之後的錢才進行投資理財。在退休準備上,年輕人可善用勞退自提,最高可提撥百分之六,除加快退休儲蓄,也能省稅;自己理財部分,股債配置可設定為七比三,並善用定期定額來累積資產。到了四十歲,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薪資雖然比年輕時期高,但開銷也較大,這時容易因子女教育或奉養父母,就忽略自己的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三明治世代家庭責任重,可透過保險將家庭責任轉嫁出去。例如:善用投資型保單,除有壽險保障效果也能投資持續累積退休金;或是利變型壽險,投保初期用壽險保障轉嫁家庭責任風險,保單價值則每年複利滾存。如果是想保險與投資分開者,可適度增加定期壽險轉嫁家庭責任,投資上股債建議六比四,較保守者可採五比五。選擇配息型基金,息收可用來支應保費,或持續滾進去達到複利效果。到了五十五歲以上橘世代,距離退休剩五至十年,打造多元被動式收入成為重點。楊淑惠指出,越接近退休時點,被動收入越顯重要,建議適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海外債、貨幣型基金、年金險等,股債比可設定為三比七。同時,要開始留意財富安全,失智或高齡者常成為歹徒的詐騙對象,除詐騙外,年長者也常面臨子女爭產、推卸照顧責任的問題,橘世代可趁意識清楚時,善用安養信託,由專人管理財務,包含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並事先做好財產分配,透過信託把錢分配給繼承的子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8 退休力.社會連結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腦科學專家張立鴻:為心靈力加分 高齡者三種表現完勝年輕人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退休力大調查,報告指出人愈老,心靈力愈差,腦科學專家、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表示,人的年紀愈大,確實在反應速度、短期工作記憶會相較年輕時退步,但反之,知識、經驗以及語言能力會隨年齡累積增長,年輕世代望而不及,也是高齡者獨有的珍寶資產。「我老了,一定學不起來?是不是不如年輕人?」類似的怨嘆常在長者口中出現,但張立鴻說,心靈自立有兩種,老人家因智慧累積的「結晶智力」比年輕時表現更好,但往往人老了,會更加重負面情緒,因此家人、親友應該鼓勵長者多看待自己好的一面,年齡是加分。現今職場以65歲設為退休年齡,但在心智上沒有65歲的退休線,張立鴻解釋說,65歲退休線是偏社會上的定位,但沒有研究下過定論,且愈早退休確實會影響生活。至於年輕世代自我評估心靈力偏高分,張立鴻說,很多人稱二、三十歲為斜槓世代,身兼數職賺進更多收入,但他樂觀看待斜槓世代將「興趣」延展到「工作」,提早發掘志趣、擁抱多元性,為沒有退休的未來趨勢預作準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8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王儷玲長照經驗談 應作預防式退休準備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政大教授王儷玲,這兩年也成為照顧三明治世代,母親因病導致失能需全天候照護,王儷玲與兄弟共同撐起照顧長輩的經濟責任與陪伴,但她堅持孝順是不可背棄的倫理,也分出時間南北奔波照顧母親,親自陪伴,並透過音樂療癒自我,因家人切身的照顧經歷,更感受到財務、健康與心靈獨立必須兼顧,讓王儷玲更急欲推廣全方位的退休準備要及早。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退休力大調查,超過萬人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身為參與的主要專家,王儷玲更是感受深刻,不忍見母親長期臥床,而外籍看護原本就人力短缺,今年在疫情下要尋找適當照護人力更為艱困,且醫院嚴格的探視管制也讓王儷玲與家人心力都備感煎熬。當家人面臨長期醫療照護時,照護人力短缺難尋、環境不佳、照顧責任分工與龐大費用支出等,都是許多三明治世代的照顧難題,而這些同時需要財務、心理等共同支持,考驗著多數民眾的照顧資本。王儷玲表示,不同世代對退休的心境不同,準備重點也不相同。但有三大通則,首先應該建立退休準備的基礎知識,例如理想的退休老本計算、勞退、勞保、年金各是什麼?第二個觀念是退休準備金專款專用,不被其他用途花費吞蝕退休本;第三道則是定期定額投資、並及早購買適合的保險。以40歲三明治族群舉例,雖然在財務已累積基礎,但可能背負購屋貸款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照顧壓力不輕,因此先健檢自己在「制度」內的退休金資本有多少?這當中包括勞退、勞保。其次是計算理想老本,維持一定的所得替代率,通常是以現有月薪資的七至八成作為計算基準。也就是說,以月薪六萬元的三明治世代來說,退休後若希望享有同樣的生活品質,至少每月需要四萬二千元的退休金可以使用。另外,除了醫療保險,最好能將長照險納入清單。王儷玲自身便是退休及早準備的實踐者,她從30多歲就規畫保險、定期定額投資,且儘管身兼教職、四處傳講退休觀念,她更開心找到心靈慰藉依靠,常常開口唱歌、將欣賞古典音樂作為終身興趣,唱得還是難度頗高的女高音,也和台大校友合唱團登上國家交響樂團(NSO)舞台。談到古典歌劇或歌劇魅影等名歌劇,王儷玲眼神放光,笑稱唱歌、記歌詞是預防失智的絕佳方法。此外,她積極投身在退休基金協會事務,除了持續支持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退休協會正推廣「退休理財規劃顧問」認證,培育退休理財專業顧問RFA,預計明年推出退休金計算機,協助民眾自行計算勞保、勞退、國民年金等退休給付,算出退休金準備缺口。她強調,退休準備要有「預防」的觀念,才能事半功倍,不只要在財務面預作準備,還應該持續注意健康和培養心靈志趣,例如透過穿戴裝置科技裝置,監測健康變化,協助管控飲食,別等到疾病發生後備受煎熬,而是從預防端開始準備,為自己賺進更長遠、快活、更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生命自己選擇 終點預作安排
在人生最後一段時光,尊嚴自主是所有人的心願。我國自108年元月開始實施病人自主權法案,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立下書面「預立醫療決定」,提前決定醫療意願,不受未來意識昏迷或其他無法清楚表達等狀況影響。衛福部網站公布,截至12月17日,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總計20128人。北市聯醫社區醫學部主任孫文榮說明,過去安寧療護條例主要適用對象是末期病患,病人自主權法案針對五大類臨床條件,包括「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痛苦難以忍受、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只要預立醫療決定,未來家屬不能改變病人的意願。病人自主權法案的實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孫文榮指出,首先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由當事人、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醫療團隊人員、二親等內親屬至少一人及醫療委任代理人,共同討論當事人若處於五大類臨床條件時的醫療決定,是否接受、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經ACP諮詢後,當事人已清楚瞭解「病人自主權利法」規定,如果願意,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由兩位見證人見證或公證,經醫療機構核章,註記在健保卡上才生效。接下來若當事人遭遇法律規定的五種臨床條件,醫護人員可依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執行。病人自主權法案實施快滿兩年,孫文榮表示,還是有許多民眾不清楚這個法案,其實,生命總有盡頭,建議平常有機會應和家人討論生死議題,讓家人了解自己想法,也可以來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接受諮商。自己的生命自己選擇,善終是所有人的權利,早做安排,今生無悔。▌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想活得像20歲 不能只遊山玩水
「活得像年輕人」其實就是退休生活最好的典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說得容易做得難。」必須從年輕時就持續維持閱讀力、社交力、運動力才有辦法在退休後仍舊維持心靈富裕。調查分析,民眾從事各項鍛鍊心智活動比率,20到39歲的民眾較其他年齡層高,60歲後大幅降低。年齡愈長,各項接觸新知、遊戲、動腦思考等,逐漸從生活中淡出,腦力鍛鍊行為大幅下降。心智活動與預防未來失智是重要指標,根據調查,閱讀習慣,從事複雜、思考性工作,為目前民眾鍛鍊心智活動兩大最主要行為,調查中顯示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從事鍛鍊心智行為比例較高。陳亮恭表示,應該說高教育程度的民眾,多有「終生學習」的概念,學習或閱讀已經是習慣;而低教育程度的民眾,並非都沒有終生學習的想法,而是多數提到退休的想像都不認為需要「終生學習」。分析已進入或即將進入退休世代的民眾,陳亮恭說,多認為退休就是要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希望把年輕時沒有玩到的,一併於退休後補足。想要維持與20歲時期一樣的生活,就必須在退休前準備,如同在大學時期一樣,參加社團、找尋興趣,培養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才有辦法持續到年長時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他也說,多數民眾在50歲左右意識到要離開依賴已久的職場,才會想到要準備,開始準備就會發現挫折,因此選擇放棄,也常會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錯過最佳的準備時機。陳亮恭強調,唯有及早尋覓資源,未來才有展望,「未來的人生是從現在開始培養」,有了現在理想性的生活,未來才有機會維持,否則退休後,往往會讓人瞬間失去重心而陷入失能、失智的風險中。為了維持良好的心智功能,避免憂鬱、失智,建議的腦力活動包括學習新事物,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不要將自己侷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從事需要複雜思考的挑戰,例如旅遊規畫;另外,跳舞同時滿足複雜度、強度、鍛鍊記憶力和加強人際關係,運動同時也能健腦。最新研究發現,電玩也可以健腦,例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即利用電玩健腦,陳亮恭分析他的影像結果,在考驗空間感的迷宮,和找尋物體的遊戲過程中,施振榮表現優於年輕人,且海馬迴跟小腦血流量明顯提升,代表該部位的腦細胞在活動,長期執行可有顯著成效。電玩健腦,確實可行。退休「報復性養生」 小心過猶不及根據調查,七成民眾並未罹患慢性病,若有確診慢性病的患者,絕大多數控制得宜。40歲後成為慢性疾病的分水嶺,控制得宜比率自40歲起逐年增加,65歲到69歲控制率相對較前、後年齡層降低,此階段民眾正面臨退休階段、生活節奏改變。陳亮恭表示,多數人退休後更注重養生,且有時候會在該階段出現「報復性養生」的情況,逼自己每天一定要日行萬步,或是堅持五蔬果,但反而出現過猶不及的狀況。慢性疾病的控制,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飲食控制、運動千萬不能少,飲食也不是大量的五蔬果就對身體最好,每個人體質不同,應有所調整,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不建議每個人都採取同樣的方式。▌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避免老衰無力 75歲前都有機會
30多歲、在藥廠工作的王怡心最近練起重訓,因為70幾歲父親因病住院,臥床一個月,原本雙腿粗壯,後來竟變成「鳥仔腳」,肌肉萎縮,必須倚賴輪椅。王怡心說,之前總認為只要流汗、有動就好,在健身房只上瑜伽、拳擊有氧等團課,看到父親行動不便,深感肌力、腿力的重要,為此,花了近五萬元購買30堂一對一的重訓課程。愈來愈多人投入健身重訓,尤其是中年族群,世界健身中心統計今年一月至十月新會員資料,40至50歲占了兩成二,成長幅度位居各年齡之冠,而在這群中壯年會員裡,兩成四參加重訓課程,比率之高,在各年齡層也名列第一。世界健身資深教練ANDY表示,傳統觀念認為只有年輕男性才想練重訓,練出胸肌、腹肌,讓外型加分。近年來,中壯年重訓人口明顯增加,許多人是因健診報告滿是紅字,或看到年邁父母因肌肉萎縮,行動不便,心生警惕,才加入健身房。56歲牙科醫師鄭銘鎮指出,執業23年,幫患者治療牙齒時,總需彎腰低頭,日子一久,頸椎腰椎都出問題。40歲時,自覺再這樣下去,不用到退休,人可能就先垮了,為此,積極騎單車、踩飛輪、練重訓。他說,練重訓肌力增強,腹部核心更穩定,身型挺拔,年輕許多,原本頸椎腰椎退化異常,慢慢獲得改善緩解。62歲孟先生也有同感,練重訓兩三年的他說,「才練半年,就有感覺」,學會控制核心肌群及下肢力量,打高爾夫懂得利用後背旋轉力道,不再只靠肩膀使力。「養肌、鍛鍊肌力,可是好處多多。」聯新國際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吳易澄說,肌力是人體活動的重要元素,如果能維持一定肌力、肌肉量,就能延緩老化,降低罹患骨鬆、失智及三高慢性疾病等風險。另可保護關節組織,減少退化所引起的疼痛。如果肌力不足,甚至罹患肌少症,晚年勢必悲慘,恐需長期臥床,拖累家人。不過,練重訓、阻力運動,過程無趣又累人,不少人嘗試幾次後意興闌珊。吳易澄建議,初學者應該找人陪,一起運動,另由專業運動教練從旁指導,告知如何以正確姿勢操作器材,才能避免運動傷害。提醒初學者 看影片自學當心運動傷害UFC Gym教練Patrick指出,許多人觀看網路影片自學健身,只能學習外觀姿勢,卻無法掌握到運動時,肌肉該如何發力,以及如何調整呼吸節奏,很容易就造成運動傷害。如有教練在旁協助指導,就能降低學員運動傷害風險,有人在旁督促,也能激發動力。ANDY舉例,原本駝背的人積極練胸,但缺乏專業教練指導,可能讓駝背更嚴重。此外,許多人不瞭解自身生理狀況,貿然投入運動,可能引發後遺症,例如,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就不適合打拳擊有氧,應先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藉此保護關節組織,否則關節炎將更為嚴重。吳易澄指出,隨著重訓的人口增加,近幾年,復健科門診中的下背痛患者明顯增加,大都是練習下肢阻力運動時,姿勢不對,引發疼痛,「初學者確實有必要請教練從旁協助。」至於重訓頻率,吳易澄表示,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引,建議每周重訓二至三次,每次一小時。吳易澄指出,如果能夠持之以恆,配合飲食,就能逐漸提高肌肉比率,等到練出胸肌、腹肌等線條,相信就有滿滿成就感,樂在其中。▌延伸推薦:下載【2020退休力大調查】完整成果報告【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 測驗你的退休力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8 養生.無退休時代
首份退休力指標 逾萬人填答
二○二○年台灣人口負成長,逐漸成為「生不如死」超高齡國家。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關注銀髮族議題,展開「退休力大調查」年度計畫,本周連續四天刊出分析報導,搭配數位專題、線上評量,助國人測出自己的退休力。截至昨天逾萬民眾填答,平均分數為五十六分。本評量經願景工程一年籌畫與執行,邀請多名專家,共同和擅長高齡人口調查的典通公司合作,研擬「本土化」退休指標,最終整理出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等五大面向。在廿題自我評量中,所有受試者都可看見他人作答數據、改善方法,藉此衡量退休準備是否周全。最終分為零至五十分的「困老族」、五十至八十分「安老族」、八十分以上為「優老族」三級。雖然目前統計顯示,萬人總平均五十六分,皆為「安老族」;但僅高於困老族六分,皆是「安老族」後段班,只要稍有意外,很容易向下淪為「困老族」,顯示國人若要保障安穩晚年生活,仍須在五大面向各自加強。開放全民填答「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的首周數據,和事前民調相差不遠,「難以退休」已成台灣社會未來難題。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國人退休準備啟動太慢,更低估退休生活支出。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也提到多數民眾對退休缺乏概念。本調查將繼續開放民眾作答。願景工程會追蹤數據,長期觀測台灣人退休準備與變化,建立起退休議題的第一手資料,打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的地基。歡迎各界申請授權引用,也邀請讀者積極回饋,共同加入打造理想百歲人生的行列。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8 養生.無退休時代
規畫下半場/台灣首份退休力指標 三天逾萬人搶答
二○二○年台灣人口負成長,正逐漸成為「生不如死」的超高齡國家。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長期關注銀髮族議題,並展開「退休力大調查」年度計畫,本周連續四天刊出分析報導,同步搭配數位專題、線上評量,助國人測出你的退休力。截至今日,已有逾萬民眾填答,平均分數為五十六分。本評量經一年籌畫與執行,願景工程邀請多名專家,共同和擅長高齡人口調查的典通公司合作,研擬「本土化」退休指標,最終整理出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五大面向。在廿題自我評量中,所有受試者都可看見他人作答數據、改善方法,藉此衡量你的退休準備是否周全。最終分為零至五十分的「困老族」、五十至八十分「安老族」、八十分以上為「優老族」三級。雖然目前統計顯示,萬人總平均五十六分,皆為「安老族」;但僅高於困老族六分,都是「安老族」後段班,若稍有意外,很容易向下愈淪為「困老族」,顯示國人若要保障安穩晚年生活,仍須在五大面向各自加強。本報於今年九月底,先行邀請一千位廿歲到七十五歲以上民眾參與測試,也發現結果僅有「自在獨立」分數較高,財務及社會連結皆不及格。開放全民填答「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的首周數據,和事前民調相差不遠,「難以退休」已成台灣社會未來一大難題。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國人退休準備啟動太慢,更低估退休生活支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多數民眾對退休缺乏概念。」本調查將繼續開放民眾作答,為國人測出自我退休力。願景工程會追蹤數據,長期觀測台灣人退休準備與變化,建立起退休議題的第一手資料,打下「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的地基。歡迎各界申請授權引用,也邀請讀者積極回饋,共同加入打造理想百歲人生的行列。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7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0/社會連結 60歲後心靈能力下降
生下半場延長,需要規畫與設計,你想做什麼?種田、開民宿或環遊世界,這些答案不意外,但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嗎?百歲時代,財務和健康是基本支柱,但若沒好的心理準備和生活安排,很可能得在無聊的休閒生活中浪費光陰。75歲後更快速衰退考量生活品質,願景工程首開先例在「退休準備指標」中加入「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心靈退休力。但調查發現,社會心靈層面各項分數以六十歲為分水嶺開始下降,七十五歲之後更是快速衰退。國人社會連結僅五十一點七分,在退休五力中得分最低,廿歲世代八成認為自己擁有可相互扶持和緊密連結的關係,到了六十歲降至六成五,七十五歲以上還認為自己被需要的,只有二成;社會參與方面,接近四成認為自己沒有累積特定的知識及能力,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成就感,也沒有專業經驗可和他人分享。國人在活躍好學得到六十點一分,但過了七十五歲,近四成不再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科技,也未結交新朋友。自在獨立在退休五力中得分最高,平均七十五點一分,但六十五歲後分數也開始下降,七十五歲以上跌破五十分;兩性在自在獨立各項分數相當,但女性在金錢及照顧較需要家人協助。應學新事物多交友調查發現,年紀愈大,愈是力不從心。政大特聘教授別蓮蒂表示不意外,老年錢財變少、健康變差、社交圈限縮,似乎只能消耗年輕時打下的基礎,尤其是過了七十五歲,衰退速度「幾乎等比級數往下掉」。別蓮蒂認為,這告訴我們必須及早「存老本」,多交朋友、接觸新事物,避免成為人生無趣的孤寂老人。年輕人得分普遍較高,別蓮蒂提醒,年輕人和中壯年現在擁有的社會關係、主動學習能力等,與生命階段或目前從事工作有關,若不是自己主動經營,一旦離開工作,這些能力便可能失去;對人生失去好奇心更是警訊,若不再接觸新事物,接下來就可能開始退步。想讓活躍狀況持續到老年,別蓮蒂建議,必須主動保持這些能力,並定期自我檢視,例如交新朋友需要學習,一般人的社交圈在四、五十歲後固定,但老朋友會流失,應該定期問自己,「現在的新朋友有幾個?」提醒自己適時調整。唯有精神不會變老專為銀髮族設計人生的美國公益組織「Encore.org」創辦人馬克.費德門形容,五十歲後的日子,雖充滿矛盾和掙扎,卻也是個「獨特又完整的時期」,每一步都是新嘗試。美國影星珍芳達曾在TED演講指出,「傳統對於老的觀點和理解來自病理學,但忽略了萬事萬物可能盛極必衰,人的精神(Human spirits)卻可以持續向上昇華。」財富從年輕時累積,健康要及早打下基礎,社會心靈能力卻可能持續成長到老,甚至再創高峰。只要開始,就一定來得及。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6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0退休力大調查/練重訓練到被教練誇!李艷秋:我是被新聞耽誤的運動員
資深媒體人李濤最近除了忙公益,和妻子李艷秋有著共同的興趣,兩人投入重訓三年,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李濤成為名副其實的硬漢,臂肌硬、腹肌也是硬的;李艷秋最近順利舉起七十公斤六角槓硬舉,「這連許多年輕女生都無法做到」。聽到教練誇獎,李艷秋很開心:「原來我是被新聞耽誤的運動員。」回到三年前,夫妻倆經過健身房,運動教練正發著招客傳單,李艷秋伸手想拿,對方卻裝作沒看到,「這是對資深公民的歧視」。誰說只有年輕人才能進健身房?為了賭一口氣,兩人偕伴踏入健身房。「沒想過會有肌肉。」李艷秋完成五十公斤後背槓深蹲後,展現後背肌群。她說,以前怕老來動作遲緩,三年重訓下來,體脂率由百分之廿七降至之十九,BMI維持廿一。兩人的教練WADE說,和同齡學員比較,李氏伉儷的成果排行在前百分之五。李濤說,剛開始重訓可說「度秒如年」,覺得時間怎會如此漫長;兩三個月就遇到撞牆期,心想「何苦為難自己」,想要放棄。此時,另一半的鼓勵,就格外重要,「有伴,運動才能長遠。」但他也打趣,自從李艷秋舉起了七十公斤的槓片,他不太敢大聲說話,就怕被另一半來個過肩摔。「長照不如常動,常動就不需要長照。」李濤分享重訓成功的四大關鍵:「穩、準、慢、長」,一開始先認清自己身體狀況,請專業教練指導,精準鍛鍊每一塊肌肉,動作都要穩而慢,一急就容易受傷。「長」是最重要的關鍵,重訓像自虐,但一定要持之以恆。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