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退休
共找到
2040
筆 文章
-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
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在第一線服務中,對於男性照顧者的增加非常有感,這五、六年來,詢問或是申請照顧資源而留下聯繫資料的,有愈來愈多是男性照顧者。他認為,男性照顧者增加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可能是,這些男性比傳統的照顧者更有自信,也更願意承認「我是男性照顧者」。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過去鄉村也有男性照顧者,他們多半是沒有遠走他鄉發展的兒子,擔負照顧老父母的責任,鄰里間常會形容,「這孩子較憨慢(無才能),但是跟老爸老媽比較親,緣分比較深。」但這幾年,林金立遇到的新進男性照顧者,樣貌和傳統的有些不同。他們年約五、六十歲,學歷與知識水平不低,對資訊的接收程度也很高,會第一時間知道政府在長照推出的新福利與措施,社交能力也不錯。他們很大比率認為,照顧父母是孝道、是自己的責任,太太不願意照顧,他也不可能要已婚的姊妹回家照顧,就很自然接下照顧責任。林金立有不少男性朋友,採都會、家鄉二地居的模式,運用長照資源照顧父母,平日在南部照顧,假日回到北部家裡與妻小相聚。這些男性都很會善用長照資源,讓照顧更省力。新款男性照顧者也比傳統照顧者更願意轉化照顧知識,告訴別人可以怎麼做,以發揮正向影響力。林金立舉例社區內的江先生為例。江先生是水電師傅,前幾年幾乎停掉工作照顧中風的媽媽,媽媽離世那年,江太太車禍導致無法自主行動,他接著擔起照顧太太的任務。後來太太好了,他卻不好了,他發現自己晚上失眠睡不著,出現身心狀況,情況愈來愈糟,只好去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服藥治療後痊癒。後來江先生成為親友間的「照顧達人」,常分享自身經驗告訴別人怎麼做,熱心引薦長照資源給親友。每個家庭的照顧故事裡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男性又格外會「隱惡揚善」,獨自面對照顧裡的孤單與困境,林金立提醒,即便是看起來自信、游刃有餘的男性照顧者,需要時也要記得求助。照顧公共化…國家資源挹注 推動長照安排假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要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的情況,最根本的方式是,照顧責任的公共化,透過政策,讓國家的角色進來,減輕照顧者負擔,而且這種國家資源的介入絕對不只是發錢,而是更多長照資源的布建。在整體環境上,如果住宅、交通的無障礙設施可以做得更好,讓老人家能夠生活自理、可以安全的出門移動,即便有點動作緩慢或是行動不便也能出門採買、看展、旅行,不擔心跌倒,不需要完全依賴照顧者,社會就不太需要這麼多照顧者。這幾年,婦女新知、家總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長期照顧安排假」的修法,覃玉蓉說明,職場上的中年勞工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得擔負兒女及父母的照顧責任,在缺工的趨勢下,若要支持勞工能承擔長期照顧責任,又保有工作,就要有不同的思維,把勞工也同時視為照顧者,透過「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制度設計,當家中長輩需要照顧時不需要離職,可以有時間盤點照顧資源、安排照顧計畫。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是,前三十天連續且完整的有薪假,讓照顧者集中心力做好照顧安排,以及後續一百五十天無薪的彈性運用假。延伸閱讀/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
【現況篇】家中長輩的照顧者,男性的比率比大家想像得更高,超過四成五。為何男性照顧者比率持續升高?他們面對什麼樣的困境與挑戰?新世代的男性照顧者,需要被看見。六十歲的艾先生照顧失智母親多年,幾度心理過不去。他排行老么,中度身障大哥、在美國的二哥,在照顧這件事全都幫不上忙,失智照顧棘手且漫長,迫使他放下工作,導致太太不諒解分居。他總是想,「為什麼總是我?為什麼別人不用像我一樣照顧?」葉先生因照顧提早退休,先是父親然後母親,歷時十五年,他說:「沒辦法,我是獨子。」他有三個姊妹,父母很早就將名下房產統統過戶給他,姊妹對於父母差別待遇而生的不平與不甘,都在父母需要照顧時爆發,名正言順從照顧責任中退場。約30年前 男性只占1成過去照顧工作被認為比較適合女性的「預設」已悄悄改變,像艾先生和葉先生這樣的男性照顧者,比想像得更多,根據衛福部「一一一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主要家庭照顧者中,男性逾四成五,約有廿六萬五千多人。在同樣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中,男性照顧者的比率在一○六年是近四成;民國九十六年,在國家調查尚未有「家庭照顧者」相關數據的年代,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發現,男性照顧者約三成;更早,大約卅年前,可以從一些小型的學術調查發現,那時的家庭照顧者,男性只有一成。是什麼讓男性照顧者比率愈來愈高,幾乎等同於女性?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女性的教育程度與經濟能力提升,對於要不要成為照顧者,愈來愈有選擇權。過去主要照顧者的排序是配偶、媳婦、女兒、兒子,如今變成配偶、兒子、女兒、媳婦;媳婦不再乖乖照顧,導致兒子得進場。在家總辦的男性照顧者支持團體中,就曾聽過參與者在一起抱怨取暖說,都是太太不願意照顧父母,自己才變得如此悲慘。獨享資源 也得獨攬重責陳景寧也提醒,父母要打破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不要把財產都留給兒子,有不少因為照顧父母而導致的手足失和、女兒退散,肇因都推到更早之前,父母把資源都留給兒子。兒子在獨享資源的同時,也獨攬了沉重的照顧責任。她也觀察到,同是男性照顧者,兒子和先生面對的議題不同。中年兒子成長於「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在學校男生學工藝與軍訓,女生學家政與護理;回到家裡看著媽媽理所當然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但如今,他的太太並不打算照顧他的父母,他硬著頭皮擔任照顧者,而這個角色卡住了正在起飛的人生發展,與婚姻與職涯對撞。先生照顧者成長的環境更傳統,可能在攬下照顧責任時,又埋怨子女不孝。同時,年老的他正經歷生命中的所有失落,社會連結的、經濟的、親密關係的、健康的,在失落中感到辛苦的他,看另一半受病痛折磨格外難受,可能因自己承受不住,也可能因捨不得太太,最後用極端方式,發生照顧殺人憾事。打破觀念 放下孝道迷思傳統的社會文化框架,讓男性成為照顧者時遇到更多阻礙,陳景寧建議男性照顧者,第一步先放下「孝道」迷思,打破「一定要家人顧」的觀念,不必親力親為,尋找適合資源,將照顧責任交給專業,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裕發展愛。延伸閱讀/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照顧高齡老父 王者獅難自得
年復一年,對退休力的填答測驗我始終樂此不疲,除了清楚自我退休力的消長,還能及早因應、提供未來生活的準備方向。今年總體分數70分,仍忝居「王者獅子」之列,卻明顯看出整體核心能力已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又以健康項目的表現最為不足,其次是財務項目,增加每周運動量為當務之急,有效掌握物價波動、持穩理財也不可忽略。但面對逐年衰老,卻仍得事必躬親的問題仍在於照顧高齡老父,限縮自己多數時間,由於父親的固執,又無法向外尋求長照奧援,使得我在自在獨立與社會連結項目因此弱化許多。退休準備分數最後給「王者獅子」的心法是:活得過久須有長照準備,但以我的財務狀況已無力負擔龐大的長照保險費,我又是高齡長照的實質照顧者,何嘗不願輕鬆退休、樂齡生活無極限,但無奈無法割捨親情的束縛,雖然我能坦然面對老去,卻始終無法快樂做自己。希望我能常保身強體壯,繼續照顧年邁的父親。退休力給我核心能力的建議,但現實生活中,要即時因應未來仍得靠自己。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消費量入為出 退休澹泊自得
測驗退休力如同健康檢查一樣重要,了解個人的優勢和不足。我在5項核心能力中,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有進步,不足的財務、社會連結需加強。評估個人的能力條件,配合期待的生活目標,才能安穩度過人生下半場。年輕時積極投資,退休後理財轉為保守謹慎。多數退休族最愛投資股票,但波動風險較高,股海如驚濤駭浪,我更不敢冒險。日常生活秉持開源節流原則,貫徹量入為出的消費模式,減少不必要花費,預留養老照護的預算,讓老後經濟不匱乏。人生需要不斷學習,接觸新資訊、新事物。退休後更需要學習使用各種通訊軟體,活躍好學,將觸角伸向更寬廣的世界,跟上時代,與時俱進。身體隨年齡退化,面臨疾病醫療、健康照護的認知非常重要,退休後我加緊運動健身,養成固定持續的運動習慣。醫學研究,持之以恆的運動,均衡飲食,能遠離病痛,延緩失能失智的風險。我已躋身資深退休人士的行列,生活有變化,積極安排休閒活動,融入人群,使單調的生活增加活力和色彩,也找到幸福的新生活。熱心參與公益團體、慈善活動擔任義工,付出棉薄之力,展現生命的價值,也是一份榮耀。退休後澹泊無華,樸實簡約,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只要身體硬朗,生活起居不求人,老而自得,才是人生一大樂事。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挑戰說故事志工 水豚變王者獅子
退休力從去年及格邊緣的「水豚」,竟然一躍成了「王者獅子」。我做對什麼事嗎?我做了一個正確決定─走出舒適圈,告別了辦公室生活,挑戰了一個反差大的角色─圖書館說故事志工。從一開始的單純利他出發,發現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說故事非我強項,常需靠谷歌大神幫助。YouTube上專家各種創新點子,激勵我大量閱讀各類繪本。圖書館有一套完善制度,從基礎開始培訓志工,並提供觀摩、實習和進修機會,讓我在教材、教具和技巧等方面學習新知,享受學海無涯的樂趣。逐漸地,菜鳥新手也慢慢上路了。從3歲到10歲的孩子,精力無限,時刻挑戰我「說學逗唱」功力。在說故事前,我會先安排一些唱遊體能活動,蹦蹦跳跳加伸展,拉回注意力。為了能夠跑跳蹲站更靈活,我在健身、快走、騎車時,投入更多,只為了能夠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小朋友們並非總是小天使。一次一個孩子在課堂上大喊「你是壞人!」連叫三次,連他媽媽都制止不住。我把他拉到一旁,請他當小老師,幫忙分發紙張和彩筆,得到讚美和掌聲後,他安靜下來了。孩子們在回答問題後,眼中閃爍出的光芒,是莫大的鼓舞,每次都是帶著滿滿的笑聲離開。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這個改變,提升了我的腦力、體力和社交力。年紀不是問題,活得精彩比活得長久更重要。
-
2024-07-04 退休力.活躍好學
手作療癒 藝起玩皮 保養皮革3步驟上手
「皮革最怕陽光曝曬、高溫!」皮革手作體驗課講師李佳穎提醒,陽光曝曬、高溫烘烤都容易傷害皮鞋、皮革製品,最近天氣炎熱,常有午後雷陣雨,若是天然皮革製作的皮鞋,淋濕後馬上放在陽光下曝曬,除了皮革上的天然油脂會流失,皮革也容易變乾、變硬或變形,色澤也會大為消退。李佳穎建議,當皮鞋淋濕,要先用軟布將鞋面髒汙擦乾,並將多餘水分吸乾,再用報紙或用不到的紙揉成團,放入鞋內,當紙吸收水分後可換新,這種做法可避免鞋子變形,之後可將皮鞋放在通風處陰乾,千萬不要使用吹風機、烘衣機,才能延長皮鞋、皮革的使用壽命。皮革製品 都是獨一無二李佳穎指出,皮革好像人的皮膚,每一塊皮革都有毛孔,也有天然油脂,表面上更有獨一無二的紋路、光澤,多年後,根據每個人的使用習慣、所處環境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皺褶,紋理、色澤也會產生變化,宛如留下個人獨特的「歲月溫度」。此外,天然皮革柔軟、有彈性,摸起來也很舒服,使用時更與衣物「百搭」,很有時尚感,只要好好保養,不僅有機會成為傳家寶、傳承後世,讓親友、子孫感受過往相處的美好記憶,還可充分展現個人品味。保養到位 延長使用壽命談到皮革保養,李佳穎建議,每星期或每個月保養一次,視個人使用頻率、習慣而定。在保養鞋類、皮革製品的過程中,每一步驟都要全面、整體做完,再進行下一步驟,不要局部進行,才不會變形、質感不均。皮革保養3步驟:1.先用軟毛刷等去除鞋面、皮革表面髒汙,當髒汙去除,皮革毛孔才不會阻塞,後續保養才能真正發揮效果,較不會徒勞無功。2.使用皮革保養乳擦拭皮革的表面,幫助皮革潤滑、維持柔軟度。3.如果是鞋類製品,可以擦上鞋油,作為保護層,同時也可維持色澤,讓鞋子看起來光亮如新。皮革手作課 有趣新體驗聯合報與LA NEW將攜手舉行退休力DIY皮革手作體驗課程,李佳穎表示,皮革製品就好像精品,極具質感,在課程中,講師將帶領學員認識皮革的奧妙與皮鞋、皮革製品製作流程,也會告訴學員如何好好保養、保護皮革製品的方法。此外,講師也會引導學員手作證件套、簡約筆筒等皮革製品,學員在敲敲打打、縫製皮革時,也能活絡彼此感情,留下開心、互動回憶,無論是親人、朋友,都可享受「藝起玩皮」的樂趣。李佳穎認為,當成品完成,更會讓人很有成就感,無論自用或當成禮物送給親友、兒孫,都很有意義、價值,期待更多人一起感受皮革製品的魅力、質感,並留下美好記憶。手作療癒系列/質感生活藝起玩皮5堂課日期:●7月23日(二) 皮革大不同(DIY皮革實作:證件套)●7月30日(二) 皮革的藝享世界(DIY皮革實作:簡約筆筒)●8月20日(二) 達人必學的保養密技(DIY皮革實作:口袋鑰匙包)●8月27日(二) 皮革誤區大揭密(DIY皮革實作:萬用卡夾)●9月03日(二) 最強皮鞋收納術(DIY皮革實作:行李吊牌)時間: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地點:LA NEW台北民權旗艦館: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三段41號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https://shih5869.pse.is/65p75u
-
2024-07-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儲蓄人際關係 樂齡沒有極限
時間飛快,還記得去年才在聯合報元氣網參加退休力檢測,也對檢測結果自我檢視,若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就朝更好的方面做調整,人近退休之年,最大的希望莫過於身體健康、心情愉悅,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獨立自主的晚年生活。今年的檢測,代表我的動物仍是「王者獅子」,得到的分數是79分(整體平均是59分,那我還算是不錯的),檢測結果,系統給我的退休準備心法是:「活得太久,需要長照,預防2個狀況要提早買好保單,為生命終點預作安排,善終是自己的權利,樂齡生活無極限,還有夢想就要追」。系統還針對我社會連結不足部分,給予善意的提醒與建議:「趁退休前建構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參加社團結交不同世代、不同生活圈的朋友,以『興趣』會友,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也可以投入社會服務,傳承經驗,從現在開始,關心家人,結交朋友,從自己擅長的事情開始投入」。我覺得做這樣的檢測對退休規畫助益甚多,原本就不喜歡長命百歲的我,已買好失智失能長照險,開放胸懷投入不同世代的交際圈,並持續運動,不斷學習,增進自己的寫作能力,退休後朝文字工作者的方向前進,讓自己的未來在健康、知性、活力,經濟無虞狀態下過好每一天。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退休力又減分了 學樹獺淡定過活
今年做退休力大調查,發現我又比以前減分,只有40分,屬於第六類的慢慢樹獺型;想一想,應該是和這兩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很有關係。其實通膨對不靠股票、炒房的庶民很有感,特別是年邁的退休公教人員。7年前,政府大砍軍公教年金,讓我們退休金至少重挫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會逐年遞減,令人憂心以後的病苦及長照經費來源。另外,政府管控物價成效不大,隨著俄烏戰爭,原物料上漲,連帶使民生食物大漲,估計外食費漲了三分之一以上,雞蛋、藥品、掛號費也都大漲,百元便當消失,但退休金本俸卻連10年要調降,彼漲我消,因此我的退休力怎能不變成樹獺型呢?我只能靠過去一點小儲蓄來應付疾病。最近我動了某小手術,用較安全一點的方法,竟然要自費16萬元;白內障手術也花了6萬多元醫療費,這更是退休人員財力的負擔。好在我退休後持續寫作、閱讀,有自己的興趣;每天與老妻散步、健行、攝影、看展,盡量維持日行一萬步,以保持身體的健康。閱讀、寫作、看報等,讓我心靈有點充實感,這才稍微挽回一些其他分數。既是樹獺,但就學牠的淡定、悠然吧。保持簡單、節省的生活就好,盡本分,活在當下就好了。小舟獨歸去,滄海度餘生,粗茶淡飯勉強過退休生活。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2 退休力.理財準備
避免遺產糾紛 4方法順利將資產傳承給繼承人
近年名人遺產紛爭常鬧上新聞版面,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退休後如何做好資產規畫,安頓家人並順利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成為人生的重要課題。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劉兆安表示,每個人的退休生活方式不同,最關鍵是認識自身未來的生活型態,了解未來需求,並在需求的基礎上備妥資源,是確保退休生活無虞的關鍵。討論溝通 4種方式進行資產傳承劉兆安舉例,有位律師在退休後,兩個女兒皆在國外生活,透過多次家庭會議,與家人討論資產的分配問題,最終達成共識制定了詳細的資產分配計畫,確保每位家庭成員都了解並接受資產的分配方式,顯見提前準備資產分配和溝通的重要性,不僅確保資產的有效傳承,也維護了家庭和諧。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到來,身後財產更須要提早規畫,劉兆安提到,曾經有對約50歲的夫妻來諮詢,兩人在年輕時,積累了不少財富,但沒有子女,先生擔心在自己去世後,老婆平時較無理財的規畫,所以他透過理財規畫顧問進行有效資產管理,並以保險和信託確保老婆仍能擁有穩定的生活保障。許多長輩會擔心如何順利將資產傳承給繼承人,劉兆安建議,可以保險、信託、不動產和遺囑等4種方式進行傳承。保險是指定受益人的理想方式;信託可確保資產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管理和分配;不動產需依個人情況評估其適用性;遺囑和意定監護,則是能提前計畫的傳承工具,以確保個人無法自行決定時,資產能按照自身意願進行分配和管理,提前預立醫囑,可確保醫療和財務方面依照個人意願進行。避免過度投資 導致虧損在資產傳承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投資風險、健康風險、政策變動和突發事件等挑戰。劉兆安提醒,退休人士應避免過度投資或不當投資,導致資金虧損,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退休生活,也會為資產傳承帶來困難,例如退休後也可能面臨健康狀況不佳,需要大量的醫療費用,所以要記得準備預備金,以應對突發事件。有些長者因住在不適合的住宅裡,造成生活起居的不便,劉兆安建議,應提前找到適合未來居住的地方,像有電梯、方便進出、離醫院較近的住宅地點,已屆退休人士則應考慮以房養老、包租代管等方式來管理房產,並籌備相關需求資金,以確保晚年生活無憂。了解需求 確保生活無虞面對退休生活,最關鍵的準備工作,就是認識自己未來的生活型態。劉兆安強調,了解未來的需求,並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準備資源,是確保退休生活無虞,最關鍵的一點。聯合報與「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合作舉辦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劉兆安將在「財富傳承篇─富足退休與資產傳承攻略」課程中說明如何根據財務狀況,制定合理的投資計畫,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和風險;透過合理的資產傳承規畫,保障晚年生活,還能確保資產順利傳承給下一代,為家庭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譚鈞元時間:7月14日(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財富傳承篇」富足退休與資產傳承攻略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劉兆安(大錢先生)時間:7月28日(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暫定)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連結:https://health.udn.com/service/index?%3Ftype=course&type=physical
-
2024-07-01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知足常樂 自在獨立拿滿分
填答退休力題目時,心裡充滿喜悅,感覺很正向陽光。果不其然,檢測65分,與前幾年分數比較,退休準備能力大幅增加,看著發展圖向上爬升趨勢,值得拍手鼓掌。發現成長最多的是「社會連結」,自退休後,曾有段時間離群獨處,雖然自在但欠缺互動,人際關係顯得疏離。後來重新踏入職場,不計較薪資多寡,重點在社會連結,幾經磨合不斷調整,終於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一片天。認真的女人最美,容顏雖老化,卻容光煥發,心理年齡呈現年輕化。相由心生則喜,境隨心轉則悅,蝴蝶效應影響,我在夥伴圈裡人緣變好,能力也被看見肯定,這和「暖男水豚」相當吻合,個性溫順,自體發光。較弱的「健康」和「活躍好學」兩個面向,倒不擔心,因為每天定時定量運動,持續閱讀寫作,能讓身體健康有足夠能力抗疫,讓思緒清晰靈活遠離失智。但最近不慎失足造成骨折,才意識到骨質疏鬆缺鈣問題,所幸傷勢並不嚴重,也讓自己找到健康漏洞,對症下藥,因禍得福。最欣喜的是「自在獨立」拿到滿分,這對我和家人來說都是福音,能照顧好自己,身心靈都健康,知足常樂,怡然自得,這就是最棒的退休人生。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6-30 退休力.社會連結
全台最難排的養老機構:雙連安養中心因為做到「這件事」,促成23項的創新開發!
蔡芳文擔任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時期,研究中心掛著大大的「傾聽」兩字,他說,這兩個字其實來自於阿公阿嬤的抱怨,而這些抱怨,最後竟促成23項創新開發。雙連安養中心的員工身處中年,無法體會長者的需求他表示,當時雙連有206名正式員工,平均年齡約40歲,即使都具備相關證照及專業素養,但與長輩年齡落差很大,不一定完全了解他們的需求,尤其是在硬體設備方面最能看出差異,他舉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座椅和電梯兩個例子。從「懶骨頭」太軟發現年輕人與老人家的使用差異椅子,年輕人喜歡愈軟愈好所以懶骨頭很受歡迎,但老人家坐下去卻爬不起來,他曾更換一整批座椅,「結果買進來之後阿公阿嬤開始罵,因為墊子太軟了。」電梯,以前電梯門的紅外線只有兩點,感應不夠靈敏,阿公阿嬤走路較慢很容易被夾到,甚至有人因此被夾到骨折送醫,結果肯定是被家屬指責。蔡芳文表示,阿公阿嬤們的抱怨都是很好的建議,他跟同仁積極尋求解方。當時與台大智活中心合作,劉佩玲教授就提出要傾聽長輩的心聲,於是傾聽就成為蔡芳文與團隊同仁的座右銘,雙連後來成立研究中心,開發的產品分為日常生活與智慧科技兩大項。椅子方面,他與家具工廠合作,客製化符合老人需求的座椅,「坐墊不能太軟,要可以跨手跨腳,材質要透氣等等。」傾聽老人需求才能開發出合適的產品至於電梯,將紅外線增加到七十二個點,大幅提升感應,再也不會夾到阿公阿嬤。此外也運用在照顧上,有些長輩中風後肢體痙攣,為此研發出反手套,保護長輩的雙手;現在普遍使用於長照機構的定位系統,也來自於雙連,「我不喜歡使用監視器,改用定位系統,戴在手上只要離開活動區域,同仁就會收到系統提醒」。直到蔡芳文退休,雙連研究中心仍持續運作,而這些成果都來自於傾聽阿公阿嬤的心聲。100%無障礙 身心都感覺安全雙連安養中心樹⽴安養照護領域的模範,蔡芳文退休後擔任多家企業銀髮住宅及長照機構顧問,他自己理想的老後住所,是百分之百身心無障礙。「所謂身心無障礙,是包含心理都要感到安全沒有恐懼。」他舉例,電梯的關門時間是六秒,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長輩來說很可能不夠,進電梯時不免擔心走太慢會被門夾到,這就是沒有百分之百身心無障礙。再來是常見的無障礙斜坡,根據法規,無障礙坡道最大縱坡度為1:12,但蔡芳文認為,實際操作上,這樣的坡度需有旁人協助,單靠老人家自己是無法雙手推輪上去的,因此,銀髮住宅並非符合法規就好,他認為理想狀況是平地,不使用斜坡,如果一定會有斜坡,建議可以採1:36。他談到《長壽從住宅建造開始》作者林玉子教授的想法,中年換屋應該是換一處可以從40歲住到100歲的住宅,至於他自己則會選擇一處具有連續性照顧服務的長照機構或銀髮住宅,首選當然是他貢獻廿多年心力的雙連安養中心,或是他退休後規畫的銀髮住宅。數位版看這裡 提早準備第三人生退休後的蔡芳文依然樂在工作,經常南北往返,精力不減,連妻子都好奇為什麼他愈忙愈有活力?蔡芳文送給大家保持活力的秘訣,更提醒年輕人提早準備第三人生,愈老愈快樂的長者具有哪些特質?跟著蔡芳文的觀察軌跡一探究竟。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30 退休力.活躍好學
老後的樣貌可分4大類:專家建議做好這3項準備,就能快樂學習、享受第3人生
說起台灣的安養機構或銀髮住宅,就一定要說到蔡芳文。全台最難排隊的養老機構雙連安養中心、三芝大型養生開發案日初不老莊園、中和社會住宅BOT樂陶居中和館、台中大毅集團高年級聚樂部等,這些居住樣貌不同的銀髮住宅,都出自他之手。蔡芳文長期深耕老人安養與長照領域目前由他操盤的銀髮住宅有十二家,這只是在台灣,還不包含輸出大陸的案例,擔任雙連執行長期間,一年有超過七百個團體前來參訪向他取經,由此可知他在老人安養與長照領域的重要地位。與蔡芳文約訪當天,他身穿正式西裝,坐下後取出一把扁梳整理頭髮,呈現出老紳士的一派優雅。問起他在雙連的年資,他說:「雙連教會和安養中心前後加起來四十二年。」他以大半人生在安養及長照機構的觀察,將老後的樣貌分為四種。●第一種樣態是對於第三人生有很好的準備,處於享受生命的狀態。●第二種樣態是活到老、學到老、服務到老,是成長型的樣態。●第三種樣態是掛心很多事情,即使老了還是每一天煩惱許多家務事。●第四種樣態是擔心健康狀況,身上有多重疾病,經常必須就醫,每一天都不快樂。蔡芳文認為,這四種樣態跟年齡變化沒有關係,並不是六十五歲的年輕老人就比八九十歲更享受老後生活,而是取決於變老的準備。要達到前兩種樣態,就要提前做好「財務規畫、健康促進、社會支持」三項準備。快樂老人 都有財務規畫他看過的快樂老人都有提前做財務規畫,不用跟子女伸手要錢,生活就過得自在,安養院的阿公阿嬤有一句名言:「身邊的錢沒有用完,就不算自己的錢。」他曾服務過一個年輕時開洗衣店的阿嬤,存款兩百萬加上一間房子出租,生活很愜意,呈現第一種老人樣態。但兒子經商向她周轉一百萬,說好月付利息,只持續半年就中斷,最後全部財產都賠在兒子生意上,阿嬤愁眉不展,變成第三種老人樣態,終於付不出安養院費用而搬離。運動健檢 不忘健康促進蔡芳文以服務長者為職志,在雙連期間,不分平日假日、全天候待命,從黑髮拚到如今自己也滿頭銀髮,深知提前準備老後生活的重要,因此40歲開始做財務規畫,1/3收入進行穩健型投資,如今回頭審視,他想提醒年輕人,財務規畫愈早開始愈好,如果能一出社會就做更好。至於健康促進,他固定每天運動,至少每年一次自費進行健康檢查;最後,三項變老準備中的社會支持也很重要,「我在安養院看到第一種樣態的老人很享受社交生活,樂於與人往來,第二種樣態的老人也是,他們喜歡學習也喜歡教人。」退休開課 凝聚社會支持他在雙連舉辦各種講座,每周可以開到三十八門課,講師都由安養院的阿公阿嬤親自擔任,退休醫師教保健知識、退休銀行經理教理財規畫,還曾邀請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嬤開書法課,阿嬤興高采烈跟家人說自己當老師了,而且學生加起來超過一千六百歲,蔡芳文露出欣慰笑容,謙虛表示:「雙連逐漸有名氣,事實上是這些老人家營造出來的氣氛,不是我們這些員工有多厲害。」如今的蔡芳文,持續在高齡照顧領域貢獻專長,樂在工作、樂在生活,享受第三人生,他自己成為最好的變老新樣貌。數位版看這裡 提早準備第三人生退休後的蔡芳文依然樂在工作,經常南北往返,精力不減,連妻子都好奇為什麼他愈忙愈有活力?蔡芳文送給大家保持活力的秘訣,更提醒年輕人提早準備第三人生,愈老愈快樂的長者具有哪些特質?跟著蔡芳文的觀察軌跡一探究竟。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你家的食物如何保存?/葉菜裝袋冷藏 肉類秤重分裝冷凍
過去在職場,三餐外食。冰箱中除了牛奶、豆漿與礦泉水外,就是水果、乾果、糖果等三果的零嘴。退休後,為了營養衛生與經濟實惠,自己掌廚。按照體質、生活型態、活動量、體重與年齡,粗略計算該吃進去的卡路里,每天約吃100公克肉類、一個雞蛋、一杯牛奶、50公克麥片、兩碗糙米飯、半斤蔬菜、兩份拳頭大的水果。買回食材後,肉類依重量分裝在鐵製容器中冷凍;蔬果例如洋蔥、胡蘿蔔、南瓜等食材,放在通風陰涼處,不必冷藏;黃瓜、絲瓜等瓜果用餐巾紙或報紙包好,放在塑膠袋中冷藏;茄子或葉菜類蔬菜,用塑膠袋包好冷藏。開封後的麥片、麵粉等,以及黑木耳、香菇、金針、海帶等乾貨,則用密封袋或密封條封緊冷藏。每次煮菜時,取用當天所需的食材烹煮。用自來水沖裝肉的容器,即可順利拿取適當份量解凍;冷藏蔬果,每次取用所需份量,一點都不麻煩。我每天準備當天份量的食物,中午煮完後分成兩份,一份趁熱吃,一份立刻放入冰箱冷藏當晚餐,每天吃完,沒有隔夜飯菜。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8 醫聲.Podcast
🎧|咖啡這樣喝不僅養身還能促進好菌,這「5種人」要小心不能亂喝
現代人咖啡成癮已不是新鮮事,截至2023年為止,台灣一年賣約28.5億杯咖啡,驚人的黑金經濟,顯見大眾的熱愛。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提醒,早上十點和下午三點,是飲用咖啡最佳時段,每天至多喝三杯;尤其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化療期間也可飲用,不會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適量飲用咖啡益處多,「黑金」還能降低罹癌風險張金堅指出,近十年來研究顯示,咖啡的益處多於壞處,飲用適量的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尤其許多癌症患者,擔心罹癌後是否不能飲用咖啡?他表示,乳癌患者治療後可以適量喝咖啡,特別是賀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人,不會增加復發的風險;尤其咖啡對大腸癌、肝癌等癌症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化療期間也可適度飲用咖啡。「過去我從不喝咖啡,學生時代喝過一次,不僅胸悶還肚痛,後來只喝茶和白開水。沒想到退休後,因經常搭高鐵,在高鐵上聞到那股咖啡的濃醇香,喝下竟感覺神清氣爽,就這樣一試成主顧。」張金堅豪爽地說道,強調自己退而不休,生活依舊十分忙碌。自從愛上咖啡後,他不僅品嚐咖啡,還深入研究咖啡的成分和其對健康的影響,發現咖啡中有超過一千種成分,其中咖啡因僅佔1.5%,更含有綠原酸、咖啡酸和奎寧酸等酚酸類成分,是人類攝取抗氧化物的最大來源;抗氧化物還能中和自由基,減少其對細胞的損害,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而咖啡中的多酚和益生原,能促進腸道好菌的生長,對乳酸桿菌的生長效果更好。這「五類人」要小心飲用咖啡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喝咖啡,張金堅也提醒,有以下症狀或疾病的患者,應慎重飲用咖啡:1.心血管疾病患者: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導致心悸或血壓升高。2.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患者: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加重症狀。3.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咖啡會增加腸道蠕動,可能加重症狀。4.失眠症患者:咖啡因會干擾睡眠,應避免在下午或晚上飲用咖啡。5.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孕婦應控制咖啡攝取量;兒童因生長發育尚未完全,不建議飲用咖啡。而大家最擔心的「咖啡因」是否會攝取過量?張金堅建議,每天喝兩至三杯咖啡最適宜,攝取量不要超過400毫克,這樣既能享受咖啡提神效果,又不會對健康造成負擔。尤其可以儘量在早上十點及下午三點時飲用咖啡;適量的咖啡能夠提振精神,但要避免在晚上或臨睡前喝咖啡,容易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導致失眠。他也提醒,咖啡雖然有很多健康益處,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量且適時飲用才是關鍵。張金堅小檔案現職: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經歷:衛生署桃園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學歷: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N.Y.(U.S.A.)腫瘤免疫研究員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許凱婷音訊剪輯:蘇湘雲腳本撰寫:許凱婷音訊錄製:蘇湘雲特別感謝: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
-
2024-06-2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腦盲no、腦明yes
【編者按】:本週有不同主題的三篇文章。一位長年關懷病人,對醫療工作熟悉的牧師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弼醫生在1995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110週年時,告誡台灣醫師的一句話「醫生,請多看我一眼!」來抒發他對醫師的建議:醫師的關懷眼神對不安的病人是無可取代的。→想看本文一位中生代內科醫師以自己與病人、家屬的互動遭遇到挫折的兩個案例,體驗到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對病人、家屬、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都是一大考驗,而深深領會到醫病關係需要多一點時間、耐心來經營,醫療行為才能在醫病互信下順利進行。→想看本文一位長年關心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精神科大師分享他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幫忙病人應對人生大小考驗,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發揮頭腦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並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創造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眼看我們周遭的親戚、朋友、同事,各個嘻嘻哈哈,好像人生就這麼的灑脫。不過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每兩年一次的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精神健壯度調查,卻仍然發現有20~30%左右的人,忍受著種種的精神困擾:不是常常覺得身心不舒服(焦慮、憂鬱、失眠等),就是心理不安全、或者自我的人生失去了意義,也有感到家庭無溫暖的。更有25%的人正處在孤寂的生活中。這正是我常常擔心的,在看似歡樂的生活場景中,我們台灣社會精神生活的冰山現象。懂得自我關心的朋友,就會鼓起勇氣或者會知道自己要找精神科專業醫師來做諮詢、診斷或治療。在精神科門診,常見的案例,不論男女老少,忍受種種精神(生活困境相關的情緒、行為、思考和睡眠、胃口、體力等生命的動力)的困擾,都會在俗事煩心的磨難中失去生命的意義。例如一位退休的先生,長期為兒女的婚姻不順整天困擾,又得協助忙於工作兒女照顧孫子,與太太不時意見不合而易惱怒。退休生活的期待完成落空,不只失眠,也得常跑醫院做種種身體不舒服的檢查,失去人生意義。另有正準備把一生苦心經營的事業交接專業經理人,但是時間多了和太太相處卻出了種種的困擾,不知道怎麼欣賞那美麗的風景,感到挫折,且夫婦感情發生困擾,失去人生意義。也有整天忙於事業的經理人,困擾於被老闆無止盡地年年增加業務量、年年增加推銷的客戶數而身心俱疲,家庭兒女之情、夫妻之樂,離他那麼遠,人生何用。另有,大學生、高中生因為精神不集中、總是睡眠不夠,課業表現不如預期,父母不諒解,再加上男女朋友的困擾,而造成人生意義貧乏,生不如死的精神狀態。在此人生場景,若生活周遭又沒有人能夠予以關心與鼓勵,就會落入孤軍奮戰的人生孤寂狀態,在每天的人生苦戰中,發生精神負性發展的惡性循環。最後,就可能促發精神疾病的發生,也可能在不定時的、不定地點的生活環境中,偶爾就有我們政府用心經營的社會安全網的破洞出來,發現一些讓我們心痛的、干擾社會安寧的事件,而呈現了我們社會不可預期的冰山效應,這真是值得重視的社會議題。就精神病理分析而言:精神困擾的基本病理在於「腦盲」,亦即「不認識腦力的功能、不知道頭腦的保養、失去應對人生挑戰的充沛腦力」。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精神困擾,都能對人生的不如意,妥善的處理,因而人生照樣可以是日日為好日,擁有平常幸福的人生。然而,上述那退休病人,失眠、忙於應付兒女婚姻難題和孫子照顧、與太太緊張易怒的個案。他生性性急、做事講究效率,他並不自覺有此個性特質,當然就不能認識那是他「頭腦的反應特性」。他持續急急、勞碌地煩惱兒女婚姻爭議,不知這煩惱正是「製造腦的負荷與壓力反應」,產生過高的焦慮情緒、失去那份有效思考、判斷所需的安定與沈著,腦能力已經無法「寧靜致遠」的思考,也無法盤算有效行動。處在不安、焦慮狀態,那是一種病理性(非常態)的「腦功能的精神狀態」,是腦生理上的一個高度警覺, 病人也不自知、不能察覺那個過度高張的「腦警覺」(arousal)狀態 。這種狀態是一種全身總動員的狀況,是腦功能所造成的一種病理性的精神功能狀態:在身體上,會同時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的障礙,因而為連帶發生種種身體的不舒服,例如失眠、呼吸的緊迫感、心跳快、胸悶、腸胃不適、身體冷熱不舒。處在高度警覺狀況的他,會進一步對身體的不舒服感到焦慮不安,因此生活上的困擾就形成「身體不舒服與心理擔心」的惡性循環,這正是日常生活中,每日精神發展的負性循環的開端。此外,這種高度警覺狀態的腦—精神功能狀況,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範圍裡面,包括身體的不舒服,兒女的婚姻問題,孫子的照顧問題。也就是病人把所有的「精神能量」集中在這些焦點問題上。這種精神能量的集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範圍,會促使腦結構的變化,建立一個生生不息的煩惱、擔心、焦慮的神經迴路,這相當於生活上為佛家所說的執念太強,也是基督教義中,無法把生命交給上帝、走上帝的路的情況。在這種精神狀態下,相應地限縮他原來優良、有彈性的腦—精神功能水準,使他失去了原來變通的腦力、失去了靱性、耐性與幽默感。他易怒、對事事看不順眼,夫妻之間的關係產生緊張的氣氛,對兒女也顯得不耐煩。在社交上也不想出去了,他沒辦法尋求他人的參考意見,生活型態與生活感受越形孤寂,值得重視的是,在精神上感受孤寂生活的時候,腦功能就越來越惡化,越來越充滿負面情緒,越來越失去有效理性思考的能力。人生就觸發了一切很寥然的感受,終至,產生要結束生命的念頭。總之,就精神病理分析而言,精神困擾的基本病理在於「腦盲」,當事者盲目於腦在人生面對種種不如意事情的角色與功能。他不知道什麼是「腦」,不知道腦的功能就是處理人生大小事的「情緒、行為、思考和生命驅動力」的精神功能。因此,他不能善加利用精神功能在日常不如意事情的處理上,他除了不認識腦力的功能,也不知道頭腦的保養,因而腦力一直耗損,精神能量一直減低,頭腦處理日常生活大小事所需要應用的神經生理訊息,越來越偏差,失去應對人生大小事所需要的充沛腦力。 在腦力不充沛的情況下,他的人際關係,他應對生活環境的種種事情的能力,就每況愈下,形成孤寂狀態,孤軍奮戰,在生活失序與失能的情況下,就會折損人生的意義,而致一病不起。就精神樂活的觀點而言:人生平安、幸福和意義衍生於「腦明」,亦即「懂得腦力的功能、日常生活就要保養頭腦、天天腦力充沛,能有效應對、跨越人生的種種挑戰,走出光明亮麗的人生新方向。」下面是一個常見的、追求「腦明」的案例。一位年近70的長者,陪著大病初癒的太太來門診做常規追蹤診療。在太太完成看診,離開診間以後,他近似羞怯的訴說:「我不只不好入眠,每天還得和那內在火山快噴發的情緒搏鬥!」聽了,真令人動容。他確實能以開放的態度來審視自己當下腦力不足的生活狀況。他敞開心,在腦力不足的邊緣狀態,敍說人生的驕傲與無奈,他找醫師傾訴,他不孤寂。身體健壯的他,從企業主管退休後和太太平安過日子,兒女均有優異成就,且均在國外成家立業,言談間頗能展現他人生成就之氣勢。近一年來,太太時常抱怨身體不舒,不只緊湊地到醫院做各種身體健康的檢查,也常抱怨睡覺睡不好,而且變得不好相處,一直訴苦她的人生沒有意義。太太在身體檢查顯示沒有什麼身體相關的疾病,在內科醫師的建議下,他就陪同太太來精神科門診就診,醫治她的憂鬱症。他因此很清楚腦功能的障礙,會引發憂鬱症,而且是需要藥物的治療,他更知道引發憂鬱的腦功能障礙,會有種種不恰當的情緒感受、思考的偏差以及行為上的失能,更有身體上的種種不舒服。他豐富的腦科學與精神功能知識使他照顧有病的太太之後,有豐富的腦科學的生活常識。雖然太太憂鬱症治癒了,但是身為照顧太太的他,卻一直「不好入眠,每天動不動就要發怒」。內心有一股蠢蠢欲動的怨氣,怨嘆子女有成,卻不在身邊。怨三餐要自己下廚準備。看到台灣社會政治的吵鬧更覺生氣,社會應有的禮義廉恥,不見了,令他失望。他訴說這股源源不絕的內在怨氣,明確展露他在腦力不足狀態下,精神功能的負面情緒和負面思考傾向。在敍說他這精神困擾的過程中,他能清楚他已失去腦力的水準(「腦明」的重要成分),在敘述的過程中一直想追尋保養頭腦的方法,不只期待助眠藥物治療,也希望能夠用什麼日常生活中自我療瘉的方法,找回原來情緒穩定的腦功能,能夠不亂發脾氣,期盼能夠有安定、安靜的情緒,重尋他應對三餐、應對那份對社會的擔心與不滿的負面精神能量。他在精神醫療過程中,除了有效應用助眠劑恢復常態而足夠的睡眠,也逐步回復他規律生活型態、使每日醒來感受精神飽滿,熟悉每天行程中操練「求定得靜」的腦—精神功能的身心放鬆方法,保存腦的實力,不再於日常生活中慌慌張張的濫用腦力,他也開始,不時與他人互動、岀外活動,不故步自封。除了關心太太的健康和一起出外活動以外,也能與親戚有所互動、偶爾聚會共餐,並且開始和過去好同事以line互相聊聊、敍說自己人生努力的場景,也多少關心老朋友的生活近況。他也豁達地看待,兒女的人生發展,有他們的人生道路,自己和太太要好好過日子才是真章。他逐日地恢復他的生理驅動力,吃得飽、睡得好、有好體力,找到精神上的那一股幽默和樂趣,享有美好的日子。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他對腦-精神功能的了解,為了避開他所處生活環境的挑戰,所可能產生的精神困擾的陷阱,實踐了保養頭腦、充沛腦力的步驟,建立一個累增精神健壯度的生活方式。他獲得了「腦明」的精神生活狀態。總之,這個案例的醫療過程,清楚地顯示「腦明」的功夫,這種「腦明」的功夫不限於使用人的年齡層,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必要學習的功夫。應對人生不如意事,並不只是出現在哪一個人身上,幾乎每一個人一輩子都有可能出現,所以也可以說這種「腦明」的功課,每一個人都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學習、多加操練。這種「腦明」的功夫,讓瀕臨精神困擾的人,成功避開那精神困擾的陷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人生功課,要去完成。有不少人就因此陷入精神困擾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腦的精神功能,不懂得保養頭腦,不懂得維持充沛的腦力,一直在濫用腦力,而不懂得善用腦力來處理人生的功課與挑戰。因此,無法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 這個臨床的個案,顯示我們在人生接受挑戰,而有輕度精神困擾的狀況下,如何能夠根據我們對頭腦的了解,了解腦力在現實中,應對人生大小事時的有限性,進而對腦-精神功能能明確的的掌握,能夠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即時充沛腦力,然後發揮我們頭腦銳利的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必要的時候,在精神科醫生的處方下,接受精神藥物治療。然後,用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充沛那已是虛弱邊緣的腦力,逐步使腦力維持在充沛狀態。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如何創造、如何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 知道如何培養「腦明」,就能夠有長足的「腦明」的腦—精神功能狀態。就有足夠充沛的腦力,就可以發展「轉一個方向看人生」的精神能量,跨越現實生活的挑戰,而進入一種新的人生方向,創造新的人生格局。所以說,要避開精神困擾的陷阱,必須要有「腦明」,而相反的,「腦盲」就會逐步引導一個人,走入精神困擾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延伸閱讀:2024/6/24 醫生,請多看看我2024/6/26 遭遇不信任的醫病關係的心路歷程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8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陪失智母唱歌聊天 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過程
神經內科權威曹汶龍從台北三總退休後,先後移居花蓮、嘉義,母親范玉蘭一路跟著他生活。然而,母親85歲時被診斷失智,他深諳陪伴失智患者要懂得互動,陪媽媽唱歌、聊天是他的日常,3年前母親平靜地在他懷裡斷氣。母子互動過程留下許多珍貴檔案,也成為他分享失智照顧的素材,感染力、說服力十足,印證「親情陪伴是最佳良藥」。「紅紅的太陽下山啦,伊呀嘿呀嘿…」曹汶龍常陪媽媽唱童謠或老歌,媽媽住院時,他在床邊說著大野狼故事,母子間也常有一些輕鬆的對話,他問母親「我是誰?」母親回「那你是誰啊?」母子常說說笑笑,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的過程。陪伴要訣 順其心避爭執曹汶龍回顧,母親在失智症初期記憶力減退,會把錢包在衛生紙裡,也懷疑別人取走她的錢,他於是為母親準備一個專屬五斗櫃,給一把鑰匙,讓母親心愛的物品、現金不再亂放,想查看就隨時拉開抽屜。「陪伴失智者就是適度順著病人的心,避免爭執,也給對方安定感,照顧者可用豁達的心與失智和平共處,把心態降到和失智者同樣程度,就能發現雙方笑容都變多了。」曹汶龍是主要照顧者,曾看過有失智症長輩在3個兒子家輪流住,每個孩子家各住1個月,老人家有被丟來丟去的感覺,讓人見了有些不忍。他說,長輩要的其實不多,「看到我們笑他就笑,看到我們憂愁他也跟著憂愁」,正能量會影響家中氣氛。用同理心 對待診間病患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曹汶龍說,在歐美國家,失智不是家庭問題,很多長輩很自然地被送到機構,但台灣長輩習慣在家中安老,兒孫照顧責任加重,失智照顧消磨最大的是心力,他用同理心對待走進診間的長輩和家屬,看診時常起身關懷、親和力十足,也常在診間用手機播出長輩熟悉的歌曲,鼓舞家屬的心,解開照顧者內心深處的結。曹汶龍在嘉義民雄打造2層樓日式建築,1樓是母親和看護的大空間,從1樓上2樓沒有樓梯,只有斜坡道,可在室內牽著母親走坡道運動,若天氣好就請看護推母親到戶外曬太陽。他固定陪母親吃早餐、晚餐,午餐時段會給看護工餐費,建議她推母親到附近超商吃便當,增加人際互動機會。77歲的曹汶龍,病友暱稱「曹爸」,2011年接近屆齡退休時,從花蓮慈濟醫院到大林慈濟醫院接任神經科主任,發現雲嘉地區老年人口比率高,失智患者及家屬資源不足。他便為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成立病友會、家屬支持團體,攜手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志工提供多元服務,讓家屬能交流照護經驗、相互扶持,在照顧路上不孤單。醫師下鄉 成立關懷據點2012年大林慈濟醫院成立失智症中心,曹汶龍出任主任,將失智照護理念帶入社區,為讓失智照護模式與理念在各地遍地開花,近年陸續在嘉義、台南、雲林、彰化、台北等地成立14個記憶保養班(失智關懷據點),醫師下鄉的外送服務,民眾更願意把長輩帶出家門,認識、友善失智症風氣愈來愈盛。母親罹患失智症,讓曹汶龍在行醫路上更能發揮同理心,即使已屆遲暮之年,他仍充滿再前進動力,並將他與母親生前互動影片放上社群,分享照顧心得,故事被拍成大愛電視台戲劇「你好,我是誰」,療癒許多失智家庭的心。在曹汶龍悉心照料下,父母都很長壽,父親曹劍輝在85歲時得肺炎,一度病危,經搶救後回穩,在他細心照顧下又活了10年,之後經歷急性腎衰竭昏迷考驗,又搶救回來,再活6年才往生。曹汶龍說,父親的不健康餘命長達16年,在85歲前,仍可獨立自主生活。能做利他的事 活出價值曹汶龍分析,台灣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近8年,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照料8年,代表陷入長期失能狀態。陪伴父母從健康到衰老,曹汶龍有許多感觸,「活多久不重要,能做利他的事,活得才有意義、才有價值。」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年齡:77歲●照顧對象:母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4年、85歲罹患失智症,3年前92歲辭世●症狀:初期出現記憶力減退、把錢用衛生紙包起來,懷疑錢被別人偷走等●治療:家屬悉心陪伴、看護工照料、失智症藥物●陪病心得:長期照顧是難以承受之重,透過服務外送到社區,在全台各地催生「記憶保養班」,給家屬更多能量去轉移壓力,也讓失智長輩能活得喜悅、有尊嚴。
-
2024-06-27 醫聲.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高齡 侵犯骨頭併發症多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族群為60至80歲長輩,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已成隱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面對多發性骨髓瘤侵襲,不少長輩病患承受骨痛之苦,甚至臥床、行走不便,隨超高齡社會到來,病患將日漸增多,若採用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四合一藥物組合,病患有望翻轉命運,不過因健保給付條件受限,導致多數長輩病患無法如願,希望未來透過更多治療選項,重新有「生活主控權」。滕傑林分析,多發性骨髓瘤為骨髓內漿細胞出現癌病變,常引發骨痛、骨折、腎衰竭,除了無法行走,還面臨洗腎風險,造成家庭照護負擔。據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觀察,不少年長病患因骨痛、骨折臥床而無法出門回診,治療中斷,加上傳統治療效果欠佳、治療深度不足,致使病患飽受症狀、死亡陰影折磨。病情反覆發作 行動困難需照護蔡麗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多為年長者,病情反覆發作,容易失去行動力,且需更多照護人力,此時得請看護,或家人須離開職場照護,對整體家庭造成極大衝擊。「治療不只疾病控制,主要希望病人拿回原本的生活方式。」滕傑林說,曾醫治一名62歲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女老師,當時她坐輪椅進診間,因貧血、骨頭變形造成劇痛,行走困難。傳統上會先使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等三合一療法,再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不過多數病患約二到三年就可能復發。自費最新療法 控制病情返職場由於女老師家人希望她接受最新療法,因此雖沒有健保支持,卻選擇依最新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在第一線三合一療法額外自費加入單株抗體藥物,形成四合一療法,治療之後,她的疾病獲控制,便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痛、貧血好轉,原本想退休的她,又可回校園教書。目前,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上,健保給付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制劑、類固醇、單株抗體、化療等,第一線治療以免疫調節劑、蛋白酶抑制劑與類固醇為主,單株抗體則列為第二線治療。談到相關健保給付政策,滕傑林直言,要把好的治療放第一線而非後線,才能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王銘崇表示,「趕快控制癌細胞,就可減少越往後期惡化,藥物使用越多窘境。」在健保給付上,可考慮依病患用藥效果作給付評估條件。跟上國際 健保署給付審議中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認為,若能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腳步,將單株抗體等藥物納入第一線選項,讓治療深度進一步優化,對年長病患的行動力、存活期提升與減少照護人力需求等,都能帶來正向好處。對此,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目前健保給付兩款單株抗體藥物,為依據藥效實證資料及病人需求列為第二線用藥,目前也已經有藥廠提出將藥物列為第一線使用申請,正在進行審議。張惠萍說,為達到癌症治療接軌國際的目標,正持續加速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除了採行暫時性支付制度、編列專款預算,也針對癌症新藥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並追蹤藥物成效,定期檢討給付規定,以求資源合理分配。此外,在暫時性支付制度上,截至今年六月,已收載六項癌症新藥,並擴增兩項癌藥給付範圍,其中亦包含血液腫瘤用藥,原則給付兩年。健保署後續也將蒐集真實世界資料、臨床數據,以決定是否回歸健保給付。延伸閱讀:傳統療法治多發性骨髓瘤 3成5患者撐不到移植
-
2024-06-26 退休力.活躍好學
夏天種4植物 泡茶、煎蛋助養生
現代人重視居家生活,在家種植綠色植栽不僅能妝點室內,還能培育出療癒身心靈的植物。園藝治療師廖美惠推薦想成為「綠手指」的植友,可種植魚腥草和白鶴靈芝2種青草,製成茶飲有清肺降火和保養皮膚效用;也推薦植友種植火炭母草,用來煎蛋味道獨特、營養豐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攜手,規畫退休5力課程「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教導民眾在炎炎夏日可以輕鬆種植綠色植栽。7月20日第一堂課以本土青草作為主題,廖美惠介紹魚腥草、車前草、火炭母草、白鶴靈芝草等4種陽台可輕鬆栽種的青草植物,不僅運用到餐桌上,還能美白保養身體。廖美惠提到,魚腥草是清冠一號中使用的植物,對呼吸系統和肺部有益,不僅能清肺降火,還能用來製作面膜,生吃時可以加入鳳梨和蘋果提升口感。車前草可與枸杞一起煮茶,增強保健效果,尤其可保養泌尿系統。火炭母草可以入菜,這種青草在鄉間隨處可見,葉子可以拿來煎蛋,營養豐富;長輩們閃到腰時,會將葉子搗碎後加入米酒,拿來舒緩腰部。白鶴靈芝草的葉子可以煮茶飲,或剁碎後加米酒敷在扭傷的部位,以減輕疼痛。針對夏季種植的挑戰,廖美惠提供3點實用建議,首要避免讓植物直接暴露在大太陽下,可選擇在樹下或陽台遮蔭的地方種植;其次,剛開始種植的兩周內,保持土壤潮濕,在晚上或清晨澆水,避免濕熱悶壞植物根部;最後是選擇透氣性好的土壤介質,也是成功種植的重要因素。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5堂課上課日期:7月20日(六):植物的力量—讓植物照顧你8月03日(六):壁掛式植栽(植物上板)手作8月10日(六):植物心南向—南洋辛香料8月24日(六):養顏美容的蘆薈與健胃解毒的紫蘇8月31日(六):石蓮花與多肉小森林上課時間:下午2時至4時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線上報名:https://shih5869.pse.is/64m89g
-
2024-06-23 退休力.活躍好學
「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
「上個月來台東流浪幾天後,就喜歡上台東的山與海。」許銀雄在「東遊雜記」寫下自己的衝浪之旅,記錄他來到台東學衝浪,在小屋裡與六個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還有年輕有活力的瑜珈老師兼小管家,以及專業又帥氣的衝浪高手的相遇。這是許銀雄的日記,開始寫日記是ChatGPT給他的建議。經營人生下半場 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許銀雄是國內人工智慧、智慧醫療、大數據分析的專家,去年自宏碁智醫總經理一職退休,目前是陽明交大客座教授、華安醫學首席顧問,雖然身上仍「掛」著許多職務,且因為專長是現在當紅的AI,經常不得閒,但他認真想要開始經營人生下半場,在離開高強度的職場之後,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身為在高科技業工作的學者,如何準備人生下半場的開始,許銀雄也充滿了研究精神,他先拜訪已經退休的「前輩」,看看他們現在怎麼過日子。運動保健和旅遊是退休後常見的日常,他也跟著健身房、斷食等活動,但還不到六十歲的他,有個想法持續在他內心深處迴旋,那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流浪longstay,台東就是他期待的第一站。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 決定提早退休像許銀雄這樣早就離開職場的,在科技業高層並不多見。為何決定退休? 許銀雄看似一身輕鬆,但指著胸口,「這裡頭有三根支架喔。」原來他五年前曾因突然的嚴重心絞痛住進加護病房,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這個經驗讓他領悟許多。許銀雄有跑馬拉松的習慣,十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停跑,後來再跑,總覺得跑步不像之前順暢,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拖住腳步。一個假日午後,跑完覺得胸口悶不舒服,過去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這次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結果半夜他就痛到不對勁,馬上掛急診,做心導管檢查,三條冠狀動脈阻塞了百分之九十,緊急裝了心臟血管支架。這次經驗或多或少改變許銀雄對人生的想法,住在天母的他,開車去汐止宏碁辦公室時,某一天途中,看到指標有另一條路通往基隆,但多年來他從未想過轉個彎去基隆看看。他和基隆的距離很近,卻又如此遙遠,人生會不會有許多事情就如此錯過?工作之外會不會有更值得投注的事?心之所想,開始嚮往,於是決定離開每天固定的工作。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身為AI專家,除了把「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掛在嘴邊外,許銀雄雖退休但還是每天和ChatGPT對話。愛上台東的他,雖然覺得一切都好,但卻也擔心沒有獨居過,在心理上是否可以活得好,於是發問:「如果想要移居偏避鄉下,對於面對孤獨有什麼建議?」ChatGPT建議他正常作息、規律生活,提醒他可以學習正念或冥想,還可以寫日記,紀錄心情。這次一回來就開始寫「東遊雜記」,正是ChatGPT給的建議。但ChatGPT也提醒許銀雄,就算是一個人生活,還是可以適度與人連結。在真正longstay之前,他這次去台東,發現這完全不成問題,那裏有來自各地愛山愛水愛衝浪,想要感受自然及不一樣生活的一群人,只要也愛山愛海樂生活,絕對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成長於山林的許銀雄,只靠一個鋼杯和簡單器具就能野營生活,很想試試看「一個人」。孩子大了,太太願意一起,就兩人同行,太太想做自己的事情,留在台北也行。好爸爸和好先生在家人需要時出現,平時能各自安好。人生有許多可能,最近讀「跟沙特一起衝浪」的許銀雄,邀請大家跟著一起提倡「work-life balance」 ,大家一起來休閒救地球。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退休力.活躍好學
大叔求生守則!這群熟男挽袖洗手做羹湯,做出老婆驚豔的大菜
一大早,十來位大哥大姐穿起圍裙,俐落備料、切菜,這天是嘉義縣水上鄉樂齡中心每月一次做公益便當的日子。一個便當一八○元,限量一百個,以「大齡熟男掌大廚」、「地方特色入餐盒」為號召,大受好評。現在參與者男女不拘,但一開始是源於疫情期間開辦的「男士料理工棚」,由常常在家遠庖廚的大叔們,挽袖洗手做羹湯。二○二二年,嘉義縣水上鄉樂齡中心主任黃意萍觀察到樂齡班的夫妻學員們,太太染疫生病,先生便苦於不知該吃什麼,馬上營養不良,於是推出「結合營養學,具預防醫學長照精神」的大齡男士料理課程,即「男士料理工棚」。反應熱烈,每期都額滿,持續開課一年。大叔學料理 挑太太不會的曾獲二○二三年「樂齡教育奉獻獎」的黃意萍是開課高手,參加樂齡課程大約女七男三,有時甚至八比二,如何吸引男性參與,一直讓她煞費苦心。沒有想到,以為大叔們興趣缺缺的料理課,竟然秒殺?原來男士們覺得課堂上沒有女生正好,不會因為做不好被嘲笑,也不用擔心自己問了笨問題,一定要學個厲害的菜色,回家獻寶。黃意萍發現,同樣學做菜,大叔和女士不同。首先,對老師所教不會完全照單全收,回家上網自己查,再來說「老師你說得對」。同時希望老師教「不是老婆平常會做的菜色」。於是老師專門為大叔們設計手路菜,如雞翅去骨包入米飯的翅包飯,有點費工,但好吃又可展現廚藝。「男士料理工棚」開課一年,這下子女生不依了,也想參加。黃意萍將課程轉型成「野放廚房」,結合在地特色,讓產地食材直送餐桌,後來漸漸演變成現在每月一次,樂齡大哥大姐聯手做公益便當。女性加入後,分工有調整,男士們打菜不均,又被說裝盤不好看,「那妳們女生來做」,現在大哥炒菜,大姐裝盤。夫妻應共好 避成家庭災難為何希望男士加入課程?黃意萍說,不少女性視退休的老公為災難,「我家老公就要退休了怎麼辦?」原本老公上班,太太處理完家務就很自在,老公一退休,整天待在家裡,太太行動就受限。「為何又要出去?」、「上那個課要做什麼?」許多女性上課認識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相約聚會,老公看著往外頭跑的太太,愈看愈不順眼。所以,男性若參加樂齡課程,不但擴展學習與交友,對老婆也是好事一件。黃意萍發現,男性不是不願意上課,只是課程要有吸引力。她曾為大叔開設水電土木基礎課程,結果來報名的清一色是婆婆媽媽。大齡男性比較「慢熟」,且對專業度高的課程有興趣,例如登山嚮導教導打包行李、日本演歌教唱等。 黃意萍說,戰後嬰兒潮一代已逐漸成為法定老人,他們心態較開放,「不再是大男人」,加上女性自主意識抬頭,大家應有共識,「退休應該共好,而非彼此折磨」,樂齡中心的宗旨是希望「翻轉刻版印象,創造新老力量」。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也說,男性若沒有休閒與嗜好,五十歲就要開始培養,日本將退休或老年視為「社會資源期」,應該繼續付出,找到自己的價值。男性自強 別讓老婆抱怨「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鼓勵大齡男性社會參與,是為了不讓老婆萌生「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怨念,也是為了男性自己。嘉義縣水上鄉樂齡中心主任黃意萍指出,如果過度依賴子女和另一半,可能缺乏應變能力。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則指出,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被照顧者,男性要學會彈性應對,否則照顧過程會很辛苦,家人也痛苦。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八年,表示在人生的最後時光,有一段不算短的時光必須被照顧。林金立表示,一直強調老後生活要找到自己的價值,目前需要被照顧的長輩可能八十多歲,至少都有兩到三個小孩。但現在五十歲出頭的初老族,小孩只有一個或兩個,很多人根本沒有生小孩,甚至獨居,必須自己為老後做好準備。為許多長者安排照顧計畫,林金立發現,一旦成為被照顧者,女生對照顧計畫順從度高,可能因為一直以來照顧別人比較多,比較體貼,比較容易接受照顧安排。但男性若需要照顧,多靠家人,這個人常常是配偶,若抗拒照顧與不想接受其他照顧資源,會讓照顧變得更困難。林金立說,目前預先安排照顧計畫的熟齡男士,大多具有兩項特質,一是曾經照顧過別人,知道照顧是一件辛苦的事;再來是他們普遍有閱讀習慣,懂得如何吸收新知並使用資源。現在的苦口婆心是為了十年後可能成為被照顧者的男性,更老一輩的男性,改變不易, 但未來的男性仍有機會。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1 養生.抗老養生
健康變老很重要!研究指在家常見「1行為」,讓健康衰老離你愈來愈遠
研究指出,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健康衰老的機率就會降低12%;而增加2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則會使健康老齡化的機率增加6%。醫師最推薦中老年長者作「阻抗運動」,它是強化肌力最好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健走、騎室內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 健康衰老的幾率降低12%有些人退休後驚覺,明明還在工作時身體似乎都還好,但退休後沒多久,一身病就來了,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年長者平常少出外活動,沒事都在家看電視。但許多國內外研究早已明確指出,久坐不利身體健康,尤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並且坐得越多,遇到的問題就越多,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明顯。根據近期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健康衰老的機率就會降低12%;而增加2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則會使健康老齡化的機率增加6%。建議如能以1小時的輕度體能活動來取代坐著看電視,再退而求其次,看電視不要坐著,一邊看一邊做一點運動,或許會較有機會健康老化。健康老齡化被定義為至少活到70歲,並保持至少四個健康領域,例如沒有重大慢性疾病、沒有記憶障礙、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受損。預防肌力流失 年長者最適合「阻抗運動」如果不知道做什麼運動,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曾受訪指出,中老年人肌肉慢慢流失,最推薦作「阻抗運動」,它是強化肌力最好的運動,如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慢跑和健走都算是阻抗運動。建議一周至少做二到三次,每次持續約半個小時,耐力不好者,則可視情況調整。但只有在有規律、長期持續地做,才能維持肌肉質量和肌耐力。而阻抗運動做到一個程度,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也有幫助。如果真的不愛出門,騎室內的固定式腳踏車也不錯,這就很適合邊騎邊看電視或邊聽廣播,不會覺得無聊。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也曾受訪建議,平常若無運動習慣的長者,可從走路、伸展等輕度運動開始,累積體能與肌力,或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慢慢培養運動習慣,讓身體年齡更年輕。銀髮族運動注意事項1. 根據健康與體能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2. 穿著防滑鞋子或選擇有扶手處活動,務必預防跌倒。3. 動作放慢、姿勢不要蹲太低、不要逞強,以免受傷。4. 適量喝水,勿喝太多造成頻尿。(資料來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參考資料】.《CNN Health》Why stop watching so much TV? It affects how you age, new study say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8 醫療.消化系統
大腹便便可能是便祕?5自救法則改善宿便
「大腹便便」難道都是脂肪嗎?這可不一定。小腹凸出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小腹凸出是種常見的身體現象,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脂肪型的小腹凸出通常是因為腹部脂肪層增厚,這可能與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或代謝問題有關。另一方面,宿便引起的小腹凸出則與腸道健康緊密相連。長期便秘的影響便秘不僅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它還會對腸道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對身體整體的代謝功能產生不良影響。1.腸胃道方面:痔瘡腫痛、痔瘡出血;腹部疼痛、脹氣;大腸憩室;大腸癌。2.全身性:皮膚變差、青春痘;疲倦、胃口差、精神不好;憂鬱、脾氣差;阿茲海默症。3.長期用軟便藥會導致耐受性,藥越吃越多還越來越無效,而且軟便藥吃久了還會有大腸黑皮症(大腸的色素沈澱)。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1.穴位針刺 中醫有豐富的經絡學說,透過針灸刺激經絡氣血循環,加速腸道蠕動,可有效治療便秘。臨床上常取穴位如天樞穴、中脘穴、下脘穴;配穴外關穴、足三里穴、下巨虛穴、上巨虛穴、豐隆穴等。 2.中藥調理中藥對於調理脾胃功能有一定效果,常見的藥材如芒硝、大黃、番瀉葉等,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疏通腸道又不傷身的效果。中醫改善宿便困擾54歲女性,已退休,乳癌術後化療放療完畢。年輕工作時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加上刻意食少保持身材,排便變得越來越不順,便秘反覆已超過10年,陸續服用軟便藥,越吃越無效。 近兩三年自行服中藥承氣湯等藥,剛開始服用效果還不錯,近兩三個月感覺承氣湯的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每每排完仍有不淨感,且體重逐漸上升。 改服水煎藥一個月後,排便狀況有進步,改善約8成,但便較粘,脹氣感改善8成,目前不用承氣湯也可以每天排便,而且體重減輕三公斤。除了透過專業醫師診療之外,平日也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作息、飲食調整,來改善便秘困擾。便秘5自救法則1.檢討生活型態是否規律2.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飲水要超過2000毫升蔬菜至少3份(約3個拳頭大)、水果1~2份攝取好的油脂(冷壓初榨橄欖油等富含omega-9的油品)3.可以用坐浴或免治馬桶,以溫水刺激肛門放鬆。4.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減緩便秘的情況。5.實在困難時,可以找信任的中醫師調理。綜合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我們可以在飲食、針灸、中藥調理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身體整體的平衡和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建議患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根據個體差異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
-
2024-06-18 退休力.理財準備
自成一格的合掌村也面臨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借鏡合掌村看企業及文化傳承經驗
近期一趟家族旅遊前往名古屋,慕名參觀白川鄉的合掌村荻町聚落,最令人印象深刻。據當地耆老說是13世紀初源平之戰中戰敗的平氏一族逃亡後的聚居地。由於地處北陸深山中,交通不便,再加上冬季的大雪,這些聚落直到19世紀初才被德國建築學家在日本傳統居住樣式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目前所見多為16世紀後江戶時期的建築。這些主要是農業為主的建築,在接觸現代化過程中,同樣面臨老化、不便等問題。從最初發現約有1,800座的合掌造建築,到不到100年的時間內,數量已銳減至不到180戶。 3原則造就合掌村 卻也因人口老化面臨調整1971年,荻町地區成立了「荻町村落自然環境守護會」,提出了「不轉賣、不租借、不破壞」的3項原則,以保護和傳承合掌造房屋。居民通過加強同鄉和血緣關係,努力維護每戶房屋,希望保存白川村荻町地區的傳統景觀。合掌村的精神「結之心」,即互相幫助,是生存的關鍵。這種互助精神在合掌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尤其在維護合掌屋時更加明顯。但家族企業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容易。合掌村如何繼續延續這美麗的文化,成為家族傳承重要課題。與世界其他鄉村地方面臨的問題一樣,合掌村同樣因為人口老化,生育率下滑,3項原則面臨重新調整思考。它們一方面尋求新方法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這片土地,一方面開始放寬不租借原則,原則上同意將房屋出租第三人,考量以當地人鮭魚返鄉為優先、住在聚落附近的白川居民次之,最後開放給非白川村民眾。租借的目的是為了延續這個文化,開放給非白川村居民帶來新的活血,但前提是不轉賣和不破壞這兩個更重要的原則。這也許是結之心最重要的精神,團結互助才能永續傳承。借鏡合掌村傳承經驗傳承是一個涉及文化、價值觀和經濟的重要議題,尤其對於家族企業而言更是如此。台灣與日本都擁有眾多超過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這些企業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價值,值得我們思考和比較。政府和社會也應該加強對家族企業的支持和鼓勵,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為家族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和支持。首先,從數量上看,根據東京商工調查公司2017年調查全日本有超過33,000家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甚者有21家超過1,000年。而台灣依據資誠PWC Taiwan的調查報告約有500多家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日本百年家族企業數量遠遠超過台灣。這可能反映了日本更積極的家族企業傳承文化,以及對家族企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台灣雖然也有眾多百年家族企業,但相對數量較少,這可能與台灣社會對於家族企業傳承的重視程度不足有關。其次,在傳承模式上,日本家族企業通常強調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如同結之心一樣,注重家族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信任,這有助於企業的穩健發展。相比之下,台灣一些家族企業在傳承中可能更加強調商業性質,忽視了家族價值觀的傳承,這可能導致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出現問題。而在創新和永續經營方面,日本家族企業也展現出較強的能力,不僅重視傳統技術和工藝的傳承,還積極尋求創新和改革,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台灣一些家族企業可能缺乏創新意識,過度依賴傳統經營方式,也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空間。「結之心」建立5建議如何有效傳承建立結之心,以下提供建議給大家: 1.建立家族結之心宣言:定義和明確表達家族的核心價值觀,例如誠信、責任感、合作精神等。透過宣言的制定,可以幫助家族成員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這些價值觀。2.加強家族溝通:定期舉辦家族會議或聚會,讓家族成員有機會交流想法、分享經驗,並共同討論企業和家族未來的發展方向。透過溝通,可以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理解和信任。3.尋找共同利益點:鼓勵家族成員參與企業事務,並尋找共同的利益點。例如,可以提供家族成員參與企業決策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貢獻是被重視和認可的。4.培養家族文化:重視家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例如家族慶典、傳統活動等。這有助於增強家族凝聚力,並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5.建立良好的家族治理結構:建立明確的企業治理機制和家族治理機構,確保企業和家族事務的公平、透明和有效管理。透過良好的治理結構,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的和諧與合作。家族結之心的傳承最需要的就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以及建立良好的組織機制和文化氛圍。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才能讓家族企業價值觀傳承,從而實現長期穩健的發展。作者/林哲民經歷:公勝保險經紀人業務經理、富邦人壽業務襄理、MDRT台灣分會地區主席、Ernst&Young會計師事務所組長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投信投顧、人壽、信託業務及高級證券等合格證書。
-
2024-06-17 養生.運動健身
恆春阿嬤帶老伴遺照攻頂富士山!蘇慶元:幫你圓夢是我的任務
自由領隊蘇慶元,原本任職於腕表精品業,卻因為一次攝影行程,人生轉了個彎,成為登山領隊;帶團攻頂玉山四十餘次、登上東亞最高海拔4095.2公尺的馬來西亞神山、朝聖日本富士山等名岳。為他細數戰績,蘇慶元最在意的不是攻頂次數或海拔高度,反而流露靦腆笑容表示:「其實,我的工作是替大家圓夢。」畢業於淡江日語系,天生好動的他,平時健身、跑馬拉松,甚至還有潛水執照,同時也熱愛攝影,有一次開車上合歡山拍照,剛好路過石門山步道口,一時興起攻頂,全程只花二十分鐘,這次經驗讓他對登山產生興趣,決定挑戰玉山。沒想到,第一次爬玉山時遇到日本登山團,帶隊的台灣領隊只會用簡單日語溝通,熱心的蘇慶元聽了忍不住以流利日語為日本人介紹台灣玉山,因緣際會改變人生道路。從華麗的精品產業脫隊離開,換上一身樸實的登山裝備,變化可謂不小,但蘇慶元談話間沒有遺憾只有滿滿的感動。幫助團員集滿人生攻頂清單曾經有一位79歲的阿公報名馬來西亞神山,基於安全考量,蘇慶元打電話勸退,阿公卻說亞洲高山「一神二玉三富士」裡,他已經登上玉山和富士山,人生中就差一座神山,拜託蘇慶元不要再勸他放棄,在安全與圓夢的拉鋸下,蘇慶元要求阿公出發前確定身體健康狀況,持續爬山鍛鍊體能,同時行程中必須雇用一名背工減輕負荷。「結果阿公體力超好一路領先,很多年輕人還追不上他,最終達成三大名山的攻頂夢想。」這還不是最年長的,他還曾帶81歲日本爺爺登玉山。但他最難忘的,是去年攻頂富士山,團員中有一位來自恆春的阿嬤,一路默默前行,攻頂時,從背包裡拿出老公的遺照,嘴裡唸著:「老伴,我們到了喔。」深深打動一旁的蘇慶元,而這,或許就是他持續帶團攻頂的原因之一。但他強調,登山不是只靠著一股圓夢的熱血,若有健康問題切勿隱瞞,以免釀成憾事。他曾遇過七旬長輩報名嘉明湖團,卻未誠實告知心臟裝支架,幸好第一天就被蘇慶元察覺異樣,立刻由同事護送下山。 一日抬三萬次腳的挑鞋學問登山團常有許多熟齡族,年輕時忙著賺錢養家,不得不暫時將夢想擱置,直到退休後有錢有閒,依舊心心念念想完成夢想。蘇慶元建議熟齡族,必須慎重評估健康狀況,並且將身心調整成登山狀態,此外,務必備妥背包、雨衣、鞋子登山三大神器,「尤其是鞋子,一定要挑選一雙可以陪你走很遠、走很久的好鞋。」他指指自己腳上的登山鞋,「登山地形不是一般鋪好的路,行程中會遇到碎石、青苔或樹根,或是各種意想不到的地形,如果沒有一個好鞋,很容易受傷。」他表示,由於職業使然,穿過許多品牌的登山鞋,表現上各擅勝場,但近年蘇慶元選穿的是LA NEW霸道登山鞋,已經陪他踏過一神二玉三富士及許多名山勝景,是一雙戰功彪炳的登山鞋,至於鍾情原因,他直率坦言:「很合我口味。」蘇慶元登過四十四座台灣百岳,更有帶團海內外高山攻頂的經驗,讓他懂得替自己挑適合的鞋,「有的登山鞋鞋底非常硬,霸道登山鞋較輕軟一些,抓地力很強,尤其遇到溼地青苔地形,很防滑,符合我的需求。」此外,長途遠征時,輕量登山鞋幫助很大,「例如登山一天走三萬步,那我就要抬三萬次腳,假如鞋子輕50克,抬一次腳減輕50克,你算算看,抬三萬次減輕我多少負擔。」他建議依照登山計畫來挑選登山鞋,假設一日來回、不背重物,選擇輕便短筒的即可;如果只想買一雙鞋,那就直接選中筒以上;如果是要負重遠征,背包十幾二十公斤以上,一定要穿高筒厚底的登山鞋,「因為身體加上背包的支點在腳踝,一定要把腳踝包覆固定好,才不會受傷。」抓地力、包覆腳踝、輕量減少負荷,果然是登山專家攻頂無數之後,體會出來的挑鞋學問。 永遠都有新的登山挑戰蘇慶元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登山經驗是富士山,因為富士山雖然每年只在夏季開放,卻沒有人數限制,所以會出現上萬人一起攻頂的盛況,「你想像在高山上前後都是人,但是都保持安靜往前走,充滿儀式感。」拿出手機展示許多攻頂照,一張張精彩瞬間累積成生命的厚度,看著看著,豪邁臉上逐漸流露出溫暖和煦。對他來說,登山的意義是挑戰自己,身為登山領隊,他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團員完成挑戰,但是,「爬山不是跟人家比,昨天不敢今天敢了,你就已經做出改變。」走在稜線上,放眼望去盡收美景,蘇慶元自己的人生圓夢清單也正在收集中,「我下一次想挑戰的山叫做下一座,這座爬完還有下一座,永遠都有新的挑戰。」而他樂此不疲。 LA NEW霸道登山鞋特色
-
2024-06-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年齡只是數字!70歲型男醫劉偉民健身撩妹不怕老,鍛鍊好下半身保持健康每天必「做1件事」
跑步、練重訓時,耳機裡面放的是最夯的辣妹韓團、泰勒斯等舞曲。減少社交生活,多多運動,內心世界愈來愈強大,撩妹時間變多了,但自虧「性生活並沒有增加」。頂著招牌光頭,身高一米八,體格健壯,婦科名醫劉偉民,每天清晨五點半一定出現在住家附近國中操場,穿著背心、短褲,從外表來看,實在無法聯想到他已近七旬。黃金單身漢劉偉民享受單身的生活 被喻為婦科界最帥的黃金單身漢,劉偉民不諱言地說,離了兩次婚,現在一個人生活,過得愜意自在,享受單身的生活,但也不排除遇到合適的女伴後,考慮建立一段穩定的關係,在生活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長。身為資深婦科教授,談起「性愛」話題,劉偉民一點也不含糊。他說,年紀雖大,還是有性需求,在離婚之後,交過年紀小自己廿、卅歲的女友,只要身體強健,鍛鍊好下半身,自信仍具備著良好的衝擊力。劉偉民的臉書有許多粉絲,大家愛看他健身和「撩妹」。例如:場景1 「可愛的小姐姐在臉書上誇:院長是無敵神射手⋯我(嚇了一跳):「射」聽起來怪怪的⋯渾身抖了一下🥶⋯她立刻更正:是妙手神醫啦🤭⋯場景2「大部分的人不管男、女,年輕時多靠身體吃飯,年齡大了就靠腦袋⋯我腦袋不靈光,現在還在靠身體吃飯,所謂身體是指手、腳和body 無關,所以不得不持續運動😬⋯」人生苦短,不會將自己封閉在世俗的框架中外表看似花心、喜歡撩妹、打打嘴砲、愛開玩笑的劉偉民,對晚年生活,毫無設限。他說,萬一真找到合適對象,不排斥再婚,也就是第三次婚姻,如果要生個小寶寶, 「人生苦短,不會將自己封閉在世俗的框架中。」如何為「好男人」下一個定義?劉偉民表示,好男人應具備著責任感、善良的心、尊重他人,且持續學習,「不敢說自己是個好男人」,但時刻提醒著自己要往這個目標邁進。劉偉民表示,「老」是自然的生命過程,但不會輕易用「老」字來形容自己,只要心態年輕,生活積極,就不會覺得自己老,外表也不會顯老。許多醫師到了七十歲,可能無法執醫,但現在的他仍繼續站在手術檯前執刀,平均每周仍有十幾台刀。規律運動保持身心健康劉偉民說,步入中年後,也曾很介意被說「老」,而這也是為何他規律運動的原因,藉此保持身心健康。每天一早至校園操場跑步,一周五次在健身房練重訓,只要擁有足夠的肌肉量,體格挺拔,就不會給人「老」的感覺,「就我來看,七十只是個數字。」每天晨跑是劉偉民保持健康的重要秘訣,他說,慢跑是最單純,也不花費一毛錢的運動,只需要一雙運動鞋。另注重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以及生活規律,五點起床,半小時後戶外跑步,八點多開始門診、動手術,傍晚回家,減少社交生活,每晚十點就寢,而這些良好習慣、自律生活,就是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個性不拘小節,作風海派大器,劉偉民被喻為台灣婦癌外科手術的第一把交椅,執行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的次數,經驗豐富,位居全亞洲之冠。他說,只要身體健康,就會站在醫療第一線,提供最好的醫療技術及服務,更希望將一身好本領傳承給下一代外科醫師。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5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公怎麼不去死?」別小看妻子的怨念!研究證實女人真的不需要男人
如果問「退休後旅遊想跟誰一起去?很多男性會回答:老婆。但多數女人卻比較想跟好朋友、閨蜜一起出遊,「不要帶老公」,是共同心聲。避免退休後成為太太、小孩嫌棄的大型家俱,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叔一定認清自身處境。餐廳下午茶女性三五成群,開心碰面好不熱鬧;社區大學教室陰盛陽衰,男同學是稀有動物。熟齡男女大不同,女性行程滿檔,旅行、看展覽,有著自己朋友圈,而且經常「大家約好不帶老公」。相較之下,熟齡阿伯不是不出門,就是一個人出門;參加聚會不是少說話,就是只和一兩人說話,太太不在身邊,日子似乎就難過了起來。 生活不會自理 愈老愈被人嫌最近日本作家小林美希所著的「老公怎麼還不去死」一書在台爆紅,不但是全台圖書館大熱門,六都市立圖書館預約人數逾四千人;想要買書,實體書店也缺貨。很多人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到書名就心有戚戚焉,不論日本或台灣,妻子們的怨念都不少,「老公」成為令人討厭的生物,而且可能愈老愈讓人看不順眼。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日文書名直譯是「希望自己丈夫死掉的妻子們」。記者出身的作者訪談許多案例,還有專家分析與觀點,單看章節標題就令男人們顫慄:「當愛轉為殺機」、「全職主婦充滿怨念的日常」等,作者訪談的主婦們誠實的說:「盼望丈夫不在家根本是小兒科,如今我已變成希望丈夫死掉的妻子。」真實世界裡,殺夫事件也確實出現了,日本大阪近日發生一起六旬妻將七旬丈夫刺死的凶殺案,六十四歲的菲律賓籍婦人,不滿七十六歲的丈夫催促「晚餐還沒煮好?」一氣之下便手持菜刀刺向他的肚子。事發後,丈夫立即被送往醫院急救,仍因傷勢過重而宣告不治。熟年後失伴侶 男減壽女沒差男人為何會得到如此深的怨念?文身為主張退休必須及早準備的牙醫師作家,李偉文很早就觀察發現,年紀漸長,男女差異變大,男性需要女性,遠超過女性需要男性。李偉文這些年來看過不下十數篇研究,如果熟年後失去伴侶,男性可能減壽七到十年,但對女性來說,不僅沒差,甚至壽命還可能增加。所以,李偉文說,我們經常看到,男性失去伴侣大多努力設法再婚,女性則對再度走入婚姻敬謝不敏,「不想再服侍人。」一個人更加活得快樂自在。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團隊的研究也顯示,婚姻對年長男性的寂寞感、憂鬱症狀具保護效果。研究以衛福部國健署「台灣老人健康之社會因素與生物指標研究報告 」為基礎,選定七五七位長者追蹤四年,結合身心與社會面向分析,觀察社會孤立與孤寂感、憂鬱、認知功能衰退的關係,得出如此結論。蕭斐元說,國內女性四、五十歲後,小孩長大,較常外出、活動,且未必會與伴侶共同參加,參加的活動包括跳土風舞、宗教等;男性的人際關係則多與職場有關,退休後較少社會活動,生活相對倚賴配偶,「對很多高齡男性來說,配偶常常就是他們唯一的親友。」想拉太太衣角 男性必須覺悟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觀察,舉辦社區活動時 ,女性參與度高,願意承擔責任,參加的活動也比較多元、跨世代,可以認識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有學習心和好奇心,比較不會變老;男性參與社區活動者少,有時一來就在大樹下和朋友聊天,且只和一、兩人互動,男生就兩三個老友,容易愈來愈封閉而孤獨,萬一身體有病痛,就更加退縮。李偉文提醒,很多男人在職場上很有成就,注重工作、事業、成功,但若沒有培養其他專長或興趣,退休後只好宅在家裡。他奉勸男人不能依循過去父執輩的方式來對待妻子、小孩,更要在退休前培養興趣,並且好好善待另一半,等退休後才開始改變,就有點來不及了。李偉文主張,男人退休後,「更要拉緊太太的衣角。」超高齡社會來臨,退休後的日子有好幾十年,過得好不好過,跟老婆很有關係,「當體力變差,又更需要老婆!」男人一定要對太太好一點,女生的壽命比較長,韌性也比較強,值得依靠,怎能不好好惜福。面對自己 不需「不甘示弱」國際間統計發現,已開發國家高齡者的社會孤立約占二成,男性、無婚姻狀態、較低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者容易出現社會孤立,也是憂鬱症高危險群。專家指出,男女大不同,男性退休後面臨更多挑戰,需要了解自身狀況,且不應把所以變化都視為「老了」,以為一切理所當然。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指出,男性健康是近年受到關注的議題,主要是大多數的男性「不甘示弱」,尤其許多男性長者,不到問題很嚴重不願意啟齒,甚至在診間面對醫師,也都說沒問題,一旁的太太或女兒忍不住說實話,例如「其實他晚上一直跑廁所」,才肯說出困擾他很久的問題。作家李偉文表示,男性不善傾吐,男女的不同,其實早在遠古的狩獵時代,就已經寫在人類的血液裡。男人外出獵捕大型動物,必須全神貫注,所以男人一次只做一件事;女人採集果實,通常集體行動,一群人一邊說話一邊完成工作,所以女性通常結伴,願意分享各種體驗。時至今日,男性必須適度表露,有助身心健康。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拾荒、喝罐頭塔飲料…吳佳璇退休教授父失智 家人10多年陪病刻骨銘心
雙親罹癌、失智、腦中風,另一半罹患乳癌、心肌梗塞,或是孩子發育遲緩,得了先天遺傳疾病,當最愛的家人罹患重症,總是治病扶傷的醫師也只能接受,平時是病人的靠山,此時更是家人的支柱。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共同推出「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系列報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人醫和你我一樣,因疾病帶來傷痛,從陪伴得到力量,感謝十多位醫師分享自身刻骨銘心的陪病經驗,詳述過程中觀察到的醫療現場,以及如何成為更有溫度的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 行為異常數年後確診失智症「母親2010年過世後,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常騎著腳踏車出門撿資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確診『失智症』,目前已是臥床的重度失智症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來漫長照顧陪伴失智父親的心路歷程。吳佳璇說,母親癌逝後,父親就常常呆坐著,後來他覺得應該要多動一動,於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開始在校園裡騎腳踏車運動,沒想到一陣子後,他每天白天一睜開眼竟到處撿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回家,並做垃圾分類,這很怪、很不對勁,應是初期認知功能退化,他還能自己報稅、騎車等,但「押著他去就醫一定不理」。父親常出包,吳佳璇甚至和他說:「你再這樣下去,拿別人的東西遲早會上報,標題是『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這樣很難看,不要再撿了。」但父親仍然講不聽,持續回收垃圾。其實,2014年吳佳璇就覺得父親的行為愈來愈怪,非得處理了。直到2015年,父親75歲時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大醫院急診就醫,吳佳璇藉機安排他會診神經科,簡短智能測驗(MMSE)26分,確診輕度失智,才正式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及照護。罐頭塔飲料 撿回家喝父親短期記憶退化,空間概念還不錯,在安全前提下,吳佳璇為獨居的他請了外籍看護照顧,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門口裝了感應式門鈴,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畫畫課等,也就讓他繼續騎腳踏車了。自從父親失智、開始回收垃圾後,發生不少奇怪狀況,常令吳佳璇傻眼。最經典一次是,某日他騎腳踏車回家,卻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裝飲料回來,他還喝了一罐,第二天她開車拿去附近派出所返還,警察看了一下飲料罐說:「上面有黏膠」,推測是二殯辦理出殯葬儀社的罐頭塔。其他怪異行為層出不窮,例如:在他輕微失智時,外籍看護要返回菲律賓換約,父親竟拿了一個被丟棄回收的大行李箱要送她;有一天小舅來訪,他則拿了一個黑色包包要送他,但這是女用包包;有一次弟弟從國外回來,他拿餅乾給弟弟吃,看護經過說:「有問哪裡來的嗎?」父親回說:「撿的。」時空錯置 判斷力退化一直到2019年初,吳佳璇沒收了父親的腳踏車。那天他出門說要去研究室,但看護卻發現GPS顯示騎到一個地圖上不認識的地方,結果竟是騎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察攔下送他下來。「父親說他要騎往台三線雲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車站…。」這次的迷路、時空錯置,吳佳璇決定不再讓父親騎車。面對父親失智的照護,吳家姊弟三人分工,吳佳璇是醫師,又和父親住得近,是主要照顧者、也負責醫療決策;妹妹是律師,負責日常食物用品等採買;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國探親。必要時,三人會舉行家庭會議共商解決問題對策。吳佳璇說,弟弟留學澳洲時,父親有閒錢會買澳幣,但他失智後,有一天銀行寄來基金、壽險保單的對帳單,她詢問銀行理專才發現,他把退休俸幾百萬元都換了澳幣,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可見判斷力早已有問題。直到2018年,看護說「阿公沒給薪水」,顯然又退化了,於是開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後,「他的財務由我接手管理」。失智與家族遺傳有關「現在父親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開始臥床至今。」吳佳璇說,他原本還有去日照中心畫畫、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嚴峻停課,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來都很吃力,因為智能及體力大退化,也就沒再去日照中心了。「2021年底,某周日發現他坐在餐桌前睡著了,失去意識又失禁,打119送台大醫院急診,但檢查沒發現問題,帶回家後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認識人,2022年起開始臥床。」吳佳璇認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麼走路,還好家裡已改好無障礙空間,也買了輪椅、電動床,現在他起身都要看護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狀,也請了復能物理治療師協助復健,避免肌肉流失。「失智與遺傳有關係」,吳佳璇透露,她的阿嬤有失智,不只她的父親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顧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須辭職照顧,吳佳璇深有體會。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55歲●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5年75歲時,現在86歲●症狀:記憶力衰退、迷路、認不得人、臥床●治療:輕症期吃愛憶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藥、綜合維他命●陪病心得:理解父親失智事實,「順著父親的意願」照顧,根據失智狀況,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課,減緩退化,居家環境改為無障礙空間,適時增添輪椅、電動床等輔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14 焦點.元氣新聞
為什麼熟齡、青壯族群「喝羊奶比牛奶好」? 中醫師:羊奶蛋白細、好消化,日常食療「羊奶粉」是首選!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20%,銀髮族不想活的又老又病、青壯族群想及早儲備健康,不少人會透過喝奶類製品來保養。中醫師提醒,羊奶蛋白細、好消化,熟齡、青壯族群的日常食療,「羊奶粉」是首選!不想又老又病,提早保養累積好健康主計處調查,台灣平均薪資倒退16年,年輕人連自己都快養不起,約40%以上的上班族,無力負擔孝親費,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老年必須靠自己,除了積極儲備退休金之外,健康問題更是影響生活品質的最主要原因,對於身體保養,也比以往更在意。既然長壽已經是標配,活得越老,獨活機會越高,不想未來又老又病,絕對要提早保養,建立優質飲食習慣,從青壯族開始,就要選擇好消化吸收、天然營養來源的奶製品,從現在起累積好健康。本草綱目: 羊奶甘溫、滋補,是健康自主首選! 在奶製品選擇上,該選牛奶還是羊奶呢?中醫師表示,牛奶屬涼、寒,容易生濕,羊奶性溫、滋補強身,更適合東方體質。以中老年人最需要蛋白質和鈣質為例,天然羊奶含牛磺酸等關鍵營養比牛奶多3倍,蛋白質的消化速度,更是牛奶的6倍。羊奶含優質蛋白-酪蛋白胜肽,鈣質吸收率多30%。中醫師建議,成年人把羊奶加入每日飲食清單,既能照顧日常營養需求,又能達到食療的功效,且不易造成身體負擔,一舉三得,為將來儲備健康會更效率。羊奶蛋白細,好消化,營養好通關市面上羊奶產品琳瑯滿目,有羊奶粉也有新鮮羊奶,該如何選擇比較好呢?現代人追求便利和效率,建議可優先選擇羊奶粉,保存期限長、方便儲放,安全品質容易掌控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羊奶粉會因為製程中多次加熱,破壞天然營養。在羊奶粉品牌選擇上,多數消費者會推薦亞太地區百萬家庭使用的卡洛塔妮,不只有嬰幼兒配方羊奶產品,也有全家人適用高鈣羊奶粉,獨家使用天然原態製程,保留大自然中珍貴營養,乳源銷售30國,其中產品榮獲國際多項認證肯定,堪稱專業羊奶領導品牌。羊奶被譽為「奶中之王」,營養價值比牛奶還高,爸爸媽媽讓孩子從小喝羊奶粉調理體質,只要能給孩子最好的,多花點錢也不心疼。即將步入樂齡階段,面對高齡獨活百歲時代,青壯族群、銀髮族也別忘了喝羊奶,提早保養愛自己,每天一杯羊奶,好體質顧根本,在超高齡化社會,老後維持健康,父母孩子都受惠!立即線上申請成人羊奶粉試用包: https://bit.ly/3X6w21A
-
2024-06-14 活動.精彩回顧
守護高齡者財務安全 老盟辦理高齡者財務權益保護暨信託監察人培訓課程
超高齡與少子化的雙重問題快速衝擊退休、老人安養及照顧等相關制度,更凸顯高齡者財產安全的重要性。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的指導之下,於北、中、南辦理「高齡者財務權益保護暨信託監察人培訓課程」,今天(6/13)北區場次有145位高齡者實務服務工作者參與研習課程。老盟表示,過往擔任信託監察人的過程發現,高齡者的身心狀況易隨著年齡增加或疾病因素而產生變化,生活或照顧費用發生較大變化的機率也會較一般的信託契約更高,若透過設置「信託監察人」,並賦予信託財產支付臨時性醫療費用、照顧機構費用等變動費用的同意權,對受益人將更有保障。但高齡者成立信託時需要信託監察人協助及監督受託人,實務上常苦於找不到適合的親友擔任信託監察人,目前雖已有部分社福機構擔任信託監察人,但能提供的服務量能有限,老盟期待透過培訓課程,扶持在地更多願意實質解決高齡社會問題的團體,協助專業實務工作者認識高齡者經濟安全與財務規畫的重要性,進而介紹高齡者常見金融工具,以及高齡者辦理信託時須注意的相關議題。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從高齡者權益維護角度來看,高齡者的服務不論在照顧、醫療、經濟等面向,應以人為本、權益的觀點導入現今的服務模式中。今天的培訓課程特別邀請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講授「高齡者財務風險評估與相關金融工具」,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李智仁介紹「財產信託服務與信託監察人角色」。張淑卿表示,高齡者未來要在社區幸福且安全的獨居,必須重視財務安全,高齡者權益議題有多面向值得深思與共同推進,期盼透過培訓課程能夠帶來對高齡實務工作者觀念的改變,在權益路上走得更長更遠,進一步實踐尊嚴老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