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醫療.皮膚
搜尋
足癬
共找到
35
筆 文章
-
-
2024-06-12 醫療.指甲.足部
鞋子不合腳其實有害健康 4個你應該注意卻可能忽視的足部問題
你知道除了心臟健康需要細心留意之外,你的雙腳也是嗎?而且雙腳實際可透露的健康狀況可能比你想像還多。專家指出,雙腳的構造讓你在每天活動時保持整個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若是足部出現問題,將會大大地限制你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忽視足部疼痛,這有時可能是全身問題的第一個跡象。應該注意的足部問題有哪些?1.皮膚感染你可能會出現足癬(或稱香港腳)等皮膚問題,這是由真菌引起的。或者你可能患有病毒疣,這是一種病毒感染。這些通常並不嚴重,但某些皮膚感染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變得更嚴重。2.結構問題拇囊炎(或稱拇趾外翻)或錘狀趾是常見的足部結構問題。錘狀趾是腳趾中間關節的僵硬彎曲,這可能是由於撞到腳趾或穿太緊的鞋子引起的。拇囊炎是關節處長出腫塊,通常位於大腳趾的外側。3.運動傷害、腳趾甲問題和關節疼痛患有足底筋膜炎會導致腳跟劇烈疼痛,許多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會在幾個月內康復,部分原因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4.其他部位問題的早期線索例如關節僵硬可能是其他部位關節炎的徵兆,而足部腫脹可能是高血壓、腎臟或心臟病的警告。此外,刺痛、灼熱感或麻木可能是某種神經損傷的訊號,足部神經損傷通常是糖尿病的警訊。鞋子不合腳會影響足部健康?事實上,許多足部問題,包括錘狀趾、拇囊炎、和香港腳等,都可能由於疏忽、鞋子不合腳以及磨損而產生。專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一天之中的稍晚,我們的腳往往會變寬。因此,若要購買新鞋,建議在下午或晚上腳變大時去試穿會比較準確。如果你有一段時間沒有測量腳掌尺寸,也建議重新測量。另外,專家建議在鞋子的前部留一點空間,因為當我們走路時,我們的腳往往會向前移動,並且確保鞋子從一開始就穿著舒適,而不是忍耐不適。健康足部的基本護理為了保持雙腳健康,以下五點事項需要留意:1.每天洗腳並徹底擦乾。2.每天至少更換一次襪子。3.定期檢查雙腳是否有割傷、潰瘍、腫脹和腳趾甲感染的情況,必要時進行治療。4.穿著合腳的鞋子以提供適當的支撐,定期檢查鞋子並在磨損後及時更換。5.如果你的腳持續疼痛或麻木,或傷口或潰瘍無法癒合,請即時就醫。【資料來源】.NIH: Focus on Your Feet!.Medline Plus: Foot Health.12 Common Foot Problems and How to Manage Them
-
2024-04-25 焦點.用藥停看聽
香港腳擦藥膏別迷信多合一 藥師告訴你何時該更換為單方成分
Q:夏天是香港腳好發時期,濕熱氣候加上腳部出汗,容易黴菌滋長,腳趾縫間紅腫且冒出小水泡。擦藥後症狀反覆,香港腳該怎麼用藥?擦藥好像無法根治?A:香港腳又稱「足癬」,是一種黴菌感染的皮膚疾病,常見脫皮、搔癢、紅疹、起水泡、龜裂等症狀,但也有些人一點都不癢,只出現脫皮或落屑。治療香港腳,可分為外用塗抹藥膏及口服殺黴菌藥物。不過,很多人購買市售藥膏時,常以為「多合一」的效果比較好,一條藥膏擦到底,結果時癢時不癢,沒有根治的跡象。有些人以「會不會癢」作為判斷感染香港腳的標準,其實典型的發癢症狀要使用含類固醇、抗黴菌的複方藥膏,若擦藥膏3至5天無改善,建議應就診請醫師評估用藥。雖然含類固醇的藥膏用途廣泛,可止癢、抗發炎、殺黴菌,但勿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變薄或毛囊發炎。不太會癢的香港腳,適合單方成分的藥膏,需連續進行7天到4周療程。而使用含類固醇的複方藥膏至不會癢時,也要改為含單一殺黴菌成分的藥膏,正確用藥改善狀況。諮詢/藥師沈采穎
-
2024-03-31 醫療.指甲.足部
香港腳藥膏怎麼選?有沒有發癢有區別!亂擦多合一藥膏恐更滋養黴菌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容易生長黴菌,因皮膚問題就診的患者也特別多,不少人長期飽受香港腳的困擾,症狀反覆發作、擦藥也難以根治。每到春夏季,梅雨季節加上氣溫升高,刺激真菌生長,雙腳出汗加劇香港腳症狀。香港腳又稱「足癬」,最典型的症狀為發癢、水泡、脫皮、龜裂,如果不治療,很容易侵犯到指甲部位,形成灰指甲,影響美觀且質地會變得粗厚。許多民眾會自行到藥局購買這類皮膚受黴菌感染的用藥,希望能減輕症狀,甚至藥到病除。單方、複方要看症狀使用,不能一瓶擦到底。藥師沈采穎表示,香港腳患者可能同時感染灰指甲,但灰指甲的成因還包含了外傷、甲溝炎、糖尿病足等傷口,讓黴菌進入到指甲,造成變色、變形、散發異味的感染現象。而香港腳又分成是否會癢、癢的程度,購買藥膏應針對症狀向藥師詢問及討論,選擇適合目前病症需要的藥品使用。以香港腳來說,如果發癢難耐,可選用含有類固醇、抗黴菌的複方外用藥;若沒有發癢症狀,則使用不含類固醇的單方藥物。沈采穎說,香港腳患者要視病情選擇外用藥,亂擦多合一藥膏可能會讓感染更加嚴重,例如類固醇藥物的作用會更「滋養」黴菌,愈抹愈嚴重。所以當發癢症狀解除後,就要改用另一種藥膏,而非一瓶擦到底。若已是陳年痼疾,更須認真擦藥才能避免復發。黴菌非常難纏,即使治好了還是會復發,尤其是環境潮濕未改善、個人衛生習慣不佳、身體免疫力低落,都有可能再次被感染。沈采穎提醒,治療香港腳最忌沒耐心、擅自停藥,剛感染香港腳,症狀輕微、患處局部,擦藥持續一周即可舒緩,但建議再多擦一周左右,因為黴菌可能還在。若已是陳年痼疾,必須更認真擦藥,沈采穎以一位40歲患者為例,因當兵時感染香港腳,反反覆覆發作,依用藥指示持續擦了一年,盡可能保持雙腳乾燥,後來鮮少復發。一般來說,黴菌藥膏有一定效果,用藥後有明顯感覺不癢了、皮膚變光滑,可繼續擦藥。但病情沒有轉好,出現紅腫、過敏,可能是其他因素,例如症狀相似的汗皰疹,應就醫治療。類固醇藥膏勿大範圍使用,有厚皮需先用水楊酸去角質。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會出現皮膚變薄、變紅的副作用,過度刺激同一部位,也可能造成毛囊發炎、刺痛,沈采穎建議,類固醇藥膏使用二周即可。有厚皮的人,應先使用水楊酸去角質,讓藥物滲透到皮膚,才能發揮最佳藥效。另要注意,類固醇會讓皮膚抵抗力變差,勿大範圍使用,一天擦2次為限,擦至患部的皮膚跟周邊健康的膚色一樣即停藥,再改成單方皮膚藥物。香港腳復發,可能每次症狀都不同,應諮詢藥師選購單方或複方藥膏,不要覺得同樣一條皮膚藥膏有效就不想換藥。治療灰指甲,水劑穿透率優於藥膏,至少要6個月療程。灰指甲雖然不痛不癢,但可能會因指甲易碎脫落、嵌甲的傷口問題,引發細菌感染,增加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治療灰指甲,水劑的穿透率比藥膏來得好,且可以在患處形成薄膜,達到長時間保護的作用。灰指甲的病症也是多變化,有些輕微到看不出來,有些人會感到癢、刺、麻、痛。因為黴菌躲在指甲裡面,灰指甲的治療必須要有耐心,可能比香港腳更頑強,至少要6個月療程,如果外用藥劑失敗,要就醫轉為口服抗黴菌藥物。香港腳藥物選用須知.有發癢症狀:可選用含有類固醇、抗黴菌的複方外用藥。.無發癢症狀:使用不含類固醇的單方藥物。.有厚皮者:先使用水楊酸去角質,讓藥物滲透到皮膚,才能發揮最佳藥效。.換藥時機:發癢症狀解除後,就要改用無類固醇藥膏,切忌一瓶擦到底。各種皮膚用藥注意事項.塗抹藥量薄薄一層即可,勿超過藥品仿單的建議使用量或使用次數。.擦拭藥膏要先擦乾皮膚,尤其是患部,千萬不要在浴室擦藥。.擦藥前可先以清水清潔,勿使用酒精,會更加刺激皮膚。.治療期間勿自行停藥,若未見任何改善,應諮詢醫師找出其他病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2 醫療.指甲.足部
穿鞋不穿襪,腳臭也不以為意 小黃司機左腿竟變這樣
台中40歲黃姓司機為圖涼快,穿鞋沒穿襪,鞋子濕掉也沒弄乾,日前左小腿紅腫、惡化忍了三天,才就醫,醫師發現他的腳趾有香港腳(足癬),小腿明顯紅腫痛及發熱,研判是蜂窩性組織炎惹禍,經抗生素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穿鞋不穿襪 香港腳變蜂窩性組織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孟瑜說,蜂窩性組織炎指皮膚軟組織受到感染,初期狀況輕微,以局部紅腫熱痛表現,若情況惡化,嚴重者甚至截肢才能保命,因此,及早診斷治療,是避免嚴重併發症的關鍵。鄭孟瑜舉例,黃姓運因工作長時間坐在車內,為了圖個涼快,幾乎都沒有穿襪子,即使鞋子濕掉也可能沒空弄乾,經年累月下,足底出現臭味,但他依舊不以為意,導致汗水與黴菌長期都悶在鞋子裡,黃姓運匠因為香港腳問題出現破口,才導致小腿紅腫熱痛。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徵兆 皮膚紅腫熱痛範圍漸大鄭孟瑜提醒,蜂窩性組織炎的高風險群,主要是有開放性傷口、靜脈回流差、淋巴回流不佳以及曾罹患過蜂窩性組織炎者居多,最常見的徵兆就是遭感染皮膚附近出現紅腫熱痛,之後範圍會逐步擴大,伴隨發燒、淋巴腺腫、形成水泡,嚴重時可能往組織筋膜層感染,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嚴重可能造成敗血性休克等等症狀。鄭孟瑜也呼籲,早期發現使用抗生素會有不錯的療效,搭配傷口照護清潔可加速改善,另外,抬高患部也能避免腫脹加速消腫,但若蜂窩性組織炎出現膿瘍,就得考慮做切開引流手術,若仍無法控制,甚至演變成至壞死性筋膜炎,就得安排筋膜切開術,嚴重的狀況甚至需要截肢,因此一旦有紅腫痛熱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治療。香港腳(足癬)如何預防?1.經常保持足部清潔乾爽,出汗的腳要盡量想辦法保持通風、透氣。2.洗澡時,應仔細清洗趾縫。洗完澡後,記得把腳完全擦乾,特別留意趾間。3.平日穿著,選擇適當材質的襪子:純棉或純羊毛的襪子比較容易吸汗;也盡量避免長時間穿著排汗不佳的褲襪。4.穿透氣良好的鞋;尤其是已罹患香港腳者,合成皮或塑膠、橡膠成分的鞋類應盡量避免,如果能穿涼鞋最好。5.勤換鞋襪,避免每天穿同一雙鞋,鞋墊也要定期更換。天生趾縫緊密的人,可適時用衛生紙夾在趾間以利吸汗。6.避免使用他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7.少去公用澡堂或泳池、按摩池,減少被傳染的機會。8.家中如果有人已患有足癬,最好能夠隔開彼此的鞋子、襪子、毛巾等,避免共用衛生器具和寢具。資料來源/疾病百科/香港腳(足癬)
-
2023-05-05 醫療.皮膚
香港腳會自然好嗎?掌握有效治療方式,養成7個好習慣遠離足癬!
夏天最惱人的莫過於雨季出門總是會弄濕鞋襪,當雙腳長時間在潮濕、悶熱下便很容易引發香港腳的問題。香港腳的學名為「足癬」,其肇因是表淺皮膚黴菌所引起,由於黴菌喜愛溫暖潮濕的環境,加上台灣位處潮濕、溫暖的海島型氣候地區,夏季往往炎熱又潮濕,因此也增加了感染香港腳的風險。「放著不管,讓香港腳自然好有可能嗎?」,這是民眾對於香港腳最常見的疑問,答案是否,若香港腳放著不處理,甚至還可能反覆復發!尤其男性罹患率高於女性,香港腳症狀也不只是癢,還有脫皮、長出成群的水泡、腳底皮膚角質增厚、腳跟龜裂疼痛、趾縫間皮膚發炎潰瘍等現象。因此,皮膚科醫師往往都會建議:「香港腳須搭配藥物治療,同時改善生活習慣,才能預防香港腳再次復發。」 香港腳症狀不只癢,足癬共有4大類型多種症狀事實上,皮膚黴菌又分成多種類型,引發香港腳的黴菌種類是「皮癬菌」(dematophyte),俗稱為「癬」,這就是「足癬」名稱之由來。但為什麼足部會被「皮癬菌」所感染呢?這就必須了解黴菌容易滋生的環境、易感染的體質與途徑:☑易感染的場域:黴菌偏愛溫暖潮濕處的環境,所以像浴室、公共溫泉或是穿著潮溼、排汗透氣性不佳的鞋子和襪子都是黴菌生長的環境,也是容易感染香港腳的潮濕場域。☑易感染的體質:黴菌具傳染性,對於免疫力低下、皮膚脆弱易過敏或足部有傷口者,一旦接觸到黴菌很容易被其感染。其次是足部本身易形成黴菌滋生的環境,如:天生容易冒腳汗者或是腳趾縫長得較密的人,相對容易感染香港腳。☑易感染的途徑:香港腳患者穿過的鞋子和襪子、踩過的地板、擦拭過的毛巾或是潮濕的浴室地墊都可能留下黴菌,導致他人也易沾染上黴菌,當沾染者又具有上述易感染的體質,加上足部未做到徹底清潔,便有很高的機率感染香港腳。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腳症狀不只是癢,其共有4種足癬類型,嚴重時可能還會有膿包、出現皮膚糜爛潰瘍的現象:(1)趾間型足癬:腳趾縫、腳掌出現脫皮是初期最常見的香港腳症狀,但也有腳趾縫皮膚呈現濕軟、塊狀剝落的現象,甚至有些人可能還會出現紅斑與滲出液體。(2)厚皮型足癬:腳底、腳掌的皮膚變得乾燥且角質增厚,腳跟皮膚則因龜裂而感到疼痛,但由於不會癢而容易被人忽略。(3)水泡型足癬:腳底出現整群的小水泡且非常癢,一旦抓破水泡,水泡恐滲出液體或演變成糜爛狀。(4)潰瘍型足癬:腳趾縫的皮膚呈脫皮裂開的發炎現象,甚至有膿包且感到疼痛,須小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醫師:香港腳不會自然好!應先至皮膚科就診後接受藥物治療當你好奇:「香港腳會不會自然好?」皮膚科醫師的回答都是:「不會!」原因很簡單,因為香港腳是感染或是被傳染皮膚黴菌所導致,除非接受藥物治療,透過正確治療徹底殺死黴菌,同時消弭黴菌滋生的環境和阻斷傳染途徑,否則香港腳很容易再次復發。如今治療香港腳,除非症狀嚴重,皮膚科醫師才會開立口服藥,否則通常會以含有專門對付黴菌成分的外用藥膏為優先治療建議。藥局裡常見的抗黴菌外用藥膏有很多種,建議可依不同症狀遵照藥師/皮膚科醫師的指示選購。如希望安心使用外用藥膏治療香港腳,不妨選擇不含類固醇的大廠牌香港腳治療藥膏。以消費者熟悉且信賴的大廠牌【療黴舒】乳膏為例,其主成分為醫療級的Terbinafine,藥膏具長效作用、可有效殺死黴菌,1天使用1次,治療香港腳療程只需7天,便能快速制止癢、脫屑及紅斑等症狀。90%的使用者在開始使用療黴舒乳膏治療後的3個月內,香港腳症狀並無明顯復發或再度感染的現象。此外,使用香港腳外用藥膏前,應先以溫水及羊毛棉片仔細清洗皮膚感染部位,待妥善清洗且乾燥後,再將藥膏輕柔塗抹均勻於患處及其周圍,以確保藥品能穿透。但切記,不只擦在患處,還要塗抹至整根腳趾到腳掌,才能有效殺菌、杜絕黴菌滋生,同時使用香港腳藥膏前後都須洗手,以避免交叉感染。 預防香港腳復發!避免4大NG行為,養成7個好習慣香港腳是傳染力強、不容易治癒且復發率高的惱人疾病,然而復發的原因可能與你治療及平日的NG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治療香港腳NG行為1、擅自停藥據了解,沒有完成香港腳用藥療程,任意停藥、中斷香港腳治療,是導致香港腳在近期內再度復發的最主要原因。現今的香港腳外用藥膏已將療程縮短至7天,有助於提升用藥完成率。不過一般會建議,當患部症狀改善後,再持續塗抹兩周治療,可將黴菌徹底消滅。●治療香港腳NG行為2、癢哪裡,擦哪裡!許多香港腳患者習慣「癢哪裡,擦哪裡」,但不少醫師都會建議患者:「使用藥膏時,不要只擦看得見的患部,最好將藥膏塗抹至整根腳趾到腳掌。」因為尚未出現症狀的足部也可能帶有致病黴菌,可能再次引發感染。●治療香港腳NG行為3、沒有改變原有的生活及衛生習慣保持腳部的衛生清潔與乾燥舒爽,是預防黴菌在足部滋生的不二法門。但若患者覺得香港腳已獲得有效治療便故態復萌,再次感染黴菌的機率其實非常高!●治療香港腳NG行為4、持續接觸黴菌感染源只要赤腳接觸到藏有黴菌的潮濕地面或鞋子和襪子,你就有機會再次感染香港腳。尤其現代人經常赤足踏入游泳池、溫泉、健身房和運動教室,或是與他人共穿拖鞋,這些都可能會提高感染黴菌的風險。倘若期盼香港腳不要再次復發,想幫助預防香港腳再度找上門,在日常生活中應養成7個好習慣:1.保持腳部乾燥舒爽,平日可多帶一套鞋子和襪子更換2.不要與他人共用一雙鞋子/襪子,並且選擇排汗功能好的襪子3.雨天淋濕的鞋子和襪子,切記一定要完全烘吹乾鞋子和襪子才能再穿4.浴室地面保持清潔乾燥,避免黴菌在潮濕環境中四處擴散5.強化自身免疫,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6.治療期間,請依醫師開立的藥品仿單正確使用,切勿自行停藥7.選擇用藥時,不妨以不含類固醇的藥品為主,藥品建議包含Terbinafine成分,才能有效殺菌香港腳真的不會自然好!即時且用對外用藥膏治療才是上策總歸來說,香港腳真的不會自然好!因為黴菌生命力強且繁殖力高,一旦感染、或被傳染香港腳,千萬不要誤以為它會自然好,應先看皮膚科醫師,並依醫囑確實用藥。選擇香港腳外用藥膏治療時,不妨以不含酒精、不含類固醇,但含有Terbinafine成分之長效作用的藥品為優先,並應遵循藥品仿單指示正確用藥。以瑞士原裝進口的【療黴舒】乳膏為例,不含酒精、不含類固醇且質地清爽不黏膩,並含有醫療級成分Terbinafine,具長效、殺菌之作用,其用法用量是1天1次,療程為7天,因此不建議患者使用不滿7天,看見症狀獲得改善就自行停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保持足部的清潔與乾燥舒爽尤為重要,唯有在正確用藥與良好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方能杜絕香港腳再次復發、預防香港腳再次找上門。了解更多: https://www.lamisil.com.tw/products/lamisil-cream.html 使用前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如對產品有任何問題,請直接連絡療黴舒消費者服務專線0800-212-259英商葛蘭素史克消費保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100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66 號 24 樓北市衛藥廣字第112040149號 衛署藥輸字第024470號Trade marks owned or licensed by Haleon ©2023 Haleon or licensor PM-TW-LAM-23-00015
-
2023-01-05 醫療.皮膚
潮濕環境易引發鼻塞、濕疹、關節痠痛 醫教冬天如何防黴除濕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讓居家環境更潮濕,舉凡廁所、浴室、毛巾、磁磚接縫、木門、衣櫃、鞋櫃、置物櫃、床墊、窗枱、窗簾、廚房水槽、冰箱塑膠黏條等處或小角落,常見到黴菌蹤跡,甚至發生壁癌,是孳生黴菌、塵蟎的溫床,進而誘發氣喘、咳嗽、足癬、皮膚濕疹等問題。●潮濕易孳生黴菌、塵蟎,發生足癬、濕疹●室內濕度應維持在50至55%,避免影響健康●皮膚忽濕忽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恐加劇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如果居家環境濕氣重,走在家中地板會感覺黏黏的,此環境就容易孳生黴菌、塵蟎,恐引發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症狀,也增加皮膚罹患濕疹機率,如果是鞋襪、腳趾縫過於潮濕,還可能感染黴菌導致足癬,俗稱「香港腳」,或連帶會陰部可能感染黴菌,居家環境潮濕,可能會影響全家人及全身健康。黃柏堯指出,除了會引發上呼吸道、皮膚的不適症狀外,年長者則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等骨關節出現痠痛,因為身體正處於過敏、發炎時,若又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將使得痠痛更為明顯,此為一種身體免疫反應,同時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疲倦、精神不佳等狀況。黃柏堯提醒,天氣潮濕時,室內也較為潮濕,洗過的衣物晾在室內比較難乾,或是穿過的衣服沒有適時清洗隨意放置,都有可出現發霉情形。此時不論是吸入或接觸皮膚都會增加罹患過敏及濕疹機會,因此洗好的衣物應盡速烘乾,或是在家開除濕機,讓衣服乾燥也是一種方式,以避免衣物過於潮濕而出現霉味。黴菌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黃柏堯說,若住家出現壁癌,這是居家過於潮濕的一個指標,一旦發現壁癌,應盡速修繕,否則黴菌會持續生長,一直生活在潮濕環境裡,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如此將使得過敏機會比一般人高,症狀也會持續惡化不會好轉, 此情形容易出現在都會區或屋齡久的環境。冬季氣候潮濕,家中濕度可能高達80至90%,黃柏堯表示,對於上呼吸道、皮膚都是一種刺激,建議家中潮濕時,應開啟除濕機,室內濕度設定為50至55%;常開啟使用的衣櫃、鞋櫃、置物櫃等處,因濕氣容易侵入,可使用除濕盒加以吸取濕氣,減少鼻塞、流鼻涕、濕疹等症狀。若症狀反覆出現,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說,冬天氣候有時會較為乾燥,同時也要避免皮膚過於乾燥,因皮膚一下潮濕,一下又過於乾燥,將使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劇,出現嚴重搔癢。因此,冬天一定要注意皮膚保濕,可塗抹乳液,維持皮膚角質層健康,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除使用一般抗發炎、止癢藥物外,也可以採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等免疫製劑,以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
2022-10-18 焦點.用藥停看聽
「克癬乳膏」衍生不純物超標 3劑型6000公斤全回收
食藥署今發布最新藥品回收二級警示,由「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皮膚黴菌感染治療藥品「克癬乳膏 CLOSONE CREAM」,廠商自主檢驗時,發現期限3年才過了1年就衍生不純物含量超標。食藥署下令啟動回收,共29個批號、3種規格,並於11月6日前完成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克癬乳膏效期為3年,主成分為BETAMETHASONE(AS DIPROPIONATE),CLOTRIMAZOLE,主要用於治療足癬、股癬、體癬;本次廠商是在第12個月的例行性安定性試驗時,發現衍生不純物含量已超標。經過廠商擴大採檢後,發現類似情況藥品不僅一批,因此通報後全面啟動回收目前市面上所有批號。洪國登指出,該不純物自主成分衍生而來,確實有可能在製造、保存過程中出現,但評估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只是會影響藥品療效,達不到預期。「克癬乳膏 CLOSONE CREAM」健保年用量為17000支。許可證字號為:衛署藥製字第037580號;回收批號包括:「303-1901、303-1902、303-1903、303-1912、303-2001、303-2002、303-2003、303-2004、303-2005、303-2006、303-2007、303-2008、303-2009、303-2101、303-2102、303-2103、303-2104、303-2105、303-2106、303-2107、303-2108、303-2109、303-2110、303-2111、303-2201、303-2202、303-2203、303-2204、303-2205」等29個批號。在國內主要通路包括藥局、診所,皮膚科診所為主要通路。必須回收的藥品有3種規格,包括1公斤罐裝3900罐,22公克軟管裝8萬6000支,10公克軟管裝5萬3000支。洪國登說明,不純物超標的原因,業者目前還在調查釐清中,而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1月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食藥署已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也提醒民眾,若對使用的藥品有任何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2-06-03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台灣氣候潮濕,也常出現連續下雨的日子,梅雨季節更是濕到不行,家中許多物品常會出現發霉的情況。不過需要留意的不只物品,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提醒,也要小心「身體發霉」。 台灣悶熱潮濕不只物品發霉,常皮膚癢留意「身體發霉」。 曾奕騰醫師表示,常常皮膚癢的原因繁多,當中就包括受氣候潮濕、黴菌感染影響,使得「身體發霉」,像是民眾較熟悉的香港腳,就是其中一種,醫學稱足癬,也常會合併俗稱灰指甲的甲癬。另外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出現感染,例如出現於胯下、股溝的股癬,於身體軀幹、四肢出現的體癬,頭皮、頭髮的頭癬等。而皮膚皺褶處除了皮癬菌感染以外,也可能會有念珠菌感染的情況。除此之外,民眾並不陌生的汗斑,其致病原馬拉色菌屬,也就是舊稱的皮屑芽孢菌,不過廣義而言也是一種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疾病。 身體發霉、黴菌感染,不只發癢影響生活品質。 曾奕騰醫師指出,人體受到黴菌感染,常見會出現皮膚發癢難耐,不過也會視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急慢性期、病人免疫反應而有所不同,情況嚴重影響也不僅如此。通常感染程度較嚴重、急性期、免疫反應強的族群,發癢的感受、難耐就會較為明顯,以香港腳為例,就有不少患者出現的不只皮膚癢,甚至皮膚龜裂、滲血等,或更嚴重的引起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當中所需要注意的也包括因為不適不當的抓癢、搓腳使得病情惡化。 黴菌感染好不了4關鍵,醫指常見方法多無治療效果。 面對黴菌感染,民眾大多自行處理,常見如沖熱水、擦小護士、自行買成藥等等,但沖熱水不僅無助殺菌,反而容易額外增加不必要的燙傷,而小護士則對黴菌感染沒用,自行買成藥常見僅達部分效果但無法治癒,許多民眾黴菌感染遲遲好不了,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原因。另外也包括未改善患部及環境,個人習慣依舊不佳等。例如放任潮濕環境不管;有人會覺得穿濕的鞋子無所謂;香港腳正接受治療,卻又繼續穿著有黴菌的鞋子,這樣自然也難好。 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黴菌感染,應盡早就醫檢查,尋求醫師協助,多數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就可以有效治療,療程視病況而定,通常約2-4周就會康復。若是較為嚴重、免疫功能不佳的族群,則可能以口服抗黴菌藥治療,一般約2-4周,但療程仍須依據病情進展調整。 治療難易度也會因部位有所不同,若為甲癬或頭癬等,往往相較不易治療,視情況療程約數月或是更久,輕者以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不過兩者大多皆會需要外用及口服抗黴菌藥物合併治療。而極度嚴重者,則會考慮使用指甲研磨或手術治療。提醒民眾,即便較嚴重的病況以正規治療也會需要一段療程,但換言之以一般自行處理的方式更不容易好轉,因此若受感染還是應盡早請醫師協助為佳,以利早日康復。 保持清潔乾爽、個人衛生,6招防黴菌感染釀皮膚癢! 防範黴菌感染的侵擾,曾奕騰醫師建議,平時也應注意清潔乾爽、個人衛生。除了發現感染應盡早就醫外,原本正在使用的物品也應妥善清潔。容易出汗者貼身衣物可穿著純棉,濕了就更換。運動者也建議穿純棉的三角褲,如此可作為身體部位的防範。而肥胖者則建議減重,並留意皮膚皺摺處濕悶。 足部防範,可穿著毛巾底的襪子或五趾襪,濕了就換或半天就換。並日常準備約三雙鞋作更換,若是出門遇到雨天鞋子濕就應曬乾,隔日不可再穿。也可以準備通風且較不吸汗的拖鞋或涼鞋。 另外也提醒,若有養「有毛的寵物」,如貓、狗、兔子、天竺鼠等,發現掉毛情況或皮膚疾病也應盡早帶至獸醫檢查,以避免被寵物傳染。在注意環境及衛生、留意皮膚狀況、尋求醫師協助下,可有效降低受黴菌感染的困擾。 《延伸閱讀》 .夏季皮膚癢、燒襠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推1法寶超止癢!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1-12-04 該看哪科.皮膚
發熱衣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不少人皮膚卻開始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發熱衣吸濕放熱 非人人適合穿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因此,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 4種情況不適合著發熱衣 應另尋其他保暖方式李孟穗建議,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等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雪靴不穿襪 易致長甲癬或足癬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若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延伸閱讀: ·氣溫驟跌!手腳冰冷小心是心臟不適前兆 醫認證:「3部位穿暖」全身熱 ·急凍乾冷探11度!專家點名「8習慣」直毀心血管 飯後運動、便祕小心了 
-
2021-11-05 該看哪科.皮膚
腳上硬硬的一塊,是長雞眼還是病毒疣?皮膚專科醫師解答
「醫生,我腳上長這個硬硬的很痛,是不是雞眼?」、「醫生,我腳上這顆長很久了,是不是人家說的長疣?」、「醫生,病毒疣就是雞眼吧?」以上對白可說是皮膚科門診每天都會聽到的台詞。「病毒疣」和「雞眼」(正式名稱:釘胼),兩者皆是很常見到的皮膚疾病,且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包含好發部位、症狀及部分治療方式,無怪乎民眾及病患常將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兩者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必須教導民眾和病患,以下針對兩種疾病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分別介紹。病毒疣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病毒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致病原為人類乳突病毒,許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子宮頸癌,雖然同是人類乳突病毒相關,但人類乳突病毒有100種以上病毒型,不同病毒型的好發部位和症狀有所不同。感染皮膚的病毒型,最常見感染手、腳,且不限於較易摩擦或壓迫部位,其他包含臉、頭皮、頸部、軀幹及四肢亦不少見,黏膜型病毒則可感染生殖器、肛門、口腔甚至呼吸道上皮,亦可能出現皮膚型病毒感染黏膜(或相反)的情況,簡而言之,有皮膚的地方都有機會被感染,病人常常認為病毒疣只會長在手腳,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容易得病毒疣的族群有哪些?曾奕騰指出,門診常見的病患包含習慣赤腳踩地或是穿著拖鞋、涼鞋,這類病患足部容易有可見或不可見的小傷口,讓病毒有機可乘趁虛而入(夏天於泳池畔赤腳走路亦是常見的感染途徑)。此外如從事餐飲或是清潔工作等,手部較易有傷口的情況也是可能的感染途徑。腳部多汗的病患除了較容易感染足癬(香港腳)及掌蹠蠹蝕症,亦有稍高的機會感染病毒疣。部分病患則可能因有慢性病、重大疾病、免疫疾病,或是因用藥影響其免疫功能,較易被感染,且一旦被感染,範圍及嚴重度較一般人厲害。另外衛生習慣不佳的病人也比較容易被感染,且就診時常常病況較嚴重。症狀可能無感,治療方式很多元曾奕騰進一步說明,病毒疣的症狀可以是完全無感,亦可有疼痛、壓痛、癢等表現,外觀呈現表皮增厚顆粒或結節,表面可有(或無)乳突狀凸起,如以皮膚鏡或放大鏡觀察,有時可見黑色小點或出血點,觸摸多半呈現粗糙的觸感,如果病人有摳抓病灶的習慣,則可能進一步傳播至其他部位,甚至指甲下緣或是甲床、甲溝等。治療方式多元,主要原理是去除被感染的表皮細胞及周圍可能被感染的細胞,以及誘發局部免疫反應攻擊病灶,最常見如醫師執行液態氮冷凍治療(可搭配表面刮除)、醫師處方水楊酸類溶液由病患在家自行塗抹。在此提醒民眾,上述常用方式多半需多次,療效並非一蹴可幾,尤其長在手腳的病毒疣,常因較厚或較深,冷凍治療常至少需5到10次,或更多次的治療。治療病毒疣要有耐心,別有錯誤認知和期望病患塗抹水楊酸溶液,亦需數週甚至數月的治療期,很多病患認為冷凍一次或是兩、三次就會好是不正確的認知和錯誤的期望,自行塗抹藥水者亦常因自認病灶較平坦就停藥也是不保險的做法,病毒疣是否已治癒,常需醫師使用皮膚鏡仔細觀察、觸摸甚至將部分角質刮除才能判斷,有時還要追蹤一段時間確認沒有復發才能判定為治癒。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局部塗抹三氯醋酸、病灶內注射MMR疫苗、病灶內注射或皮下注射干擾素、局部塗抹DPCP藥水、染料雷射治療、醫師處方Imiquimod病患在家塗抹,但所有方法皆不一定立即見效,仍可能需多次治療。至於汽化式雷射以及電燒灼手術,因可能產生含病毒顆粒之煙塵,威脅病患本身及醫護人員健康,且亦非保證治癒,個人較少使用且較不建議常規使用。雞眼跟病毒疣是不一樣的病曾奕騰指出,雞眼和病毒疣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形成的原因不是病毒感染,而且不具有傳染性。雞眼的根本成因,來自於發生部位反覆的受力、摩擦,人體的表皮因為反覆的刺激,增厚而形成一個向真皮層凸出的錐狀結構,如果厚皮形成一整片平鋪或向外凸的斑塊(非錐型向內凸出結構)則稱為胼胝(一般俗稱的厚繭)。雞眼的好發部位,主要位於足部易受壓或凸出易摩擦的部位,例如大腳趾關節、第五趾關節、腳掌前段與趾關節面掌側、足後跟等。相對少發生在手部(除非病人常有手部用力摩擦的動作如:拉單槓等,且手部較常見為向外凸出的厚繭),但這些部位也都可以感染病毒疣,所以病患容易混淆。雞眼的好發族群及誘發因素為何?曾奕騰說明,雞眼的好發族群及誘發因素,包含先天或後天足部骨骼或結構異常,後天最常見的就是拇趾外翻的病患,另如長期糖尿病患、或糖尿病控制不良出現足部骨骼結構異常亦屢見不鮮。此外,穿著不合適的鞋子(過鬆或過緊皆然),鞋子前段楦頭較窄,後跟較高使壓力集中於腳掌前段,鞋底較硬較薄無法平均分散足底壓力,襪子過薄等都是常見臨床情境。多數雞眼病患有疼痛或壓痛曾奕騰進一步說明,症狀上,多數病患都有疼痛或壓痛,外觀呈現圓形增厚顆粒或結節,中心有時略可見向真皮層深入之錐狀核心,表面多半有粗糙之觸感,著實與病毒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雞眼一般不會有乳突狀凸起或小黑點等表現。治療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去除根本原因」,即去除「同一部位反覆受力、摩擦」的情況,這也是病患必須建立的首要觀念,否則其他的治療皆是治標不治本,病患勢必無法獲得心中期望的長期緩解或是治癒,復發也是必然。配戴適合輔具或手術切除治療曾奕騰表示,有足部結構的問題,建議至復健科或骨科門診,經專業評估使用適合的輔具(例如軟墊、綁帶、貼布等)或手術治療。鞋子的建議穿著大小適中,但前端楦頭較寬的款式,有氣墊的鞋子為佳,盡量減少穿著高跟或前端過窄的鞋子,襪子的亦建議有一定厚度,可有緩衝及減少摩擦的效果(尤其是有運動習慣的病人)。先讓病人有正確的認知,再針對表皮增厚做治療,常用治療包含醫療人員執行部分刮除、電動研磨、塗抹三氯醋酸,醫師處方的水楊酸溶液或藥膏(或其他可軟化角質的藥膏,如尿素藥膏)病患可自行塗抹,搭配適度去角質(洗澡或泡腳後,使用安全的器械研磨去除增厚角質),達到治療效果。 有症狀先就醫,讓醫師正確診斷曾奕騰指出,冷凍治療在過去亦是常規療法之一,但近年較新的研究及治療指引,認為冷凍可能誘發原病灶周圍之正常皮膚角質化及增厚,擴大厚皮的範圍,建議將其治療順位後移。手術切除雖是選項之一,但僅切除病灶而不除去病因勢必復發,且足部手術傷口有較高感染風險,個人較少採用也較不建議。綜合以上,病毒疣和雞眼雖看似相近,但有根本不同的成因,治療雖有部分重疊,但其中心思想亦完全不同,病患常無法分辨,自行使用不正確的治療,徒勞無功適得其反,建議任何疑似的病灶先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正確診斷,才能接受最適當的處置。延伸閱讀:。腳長硬繭是病毒疣or雞眼? 常見感染途徑一次看!用1分鐘自我檢測 。腳底長繭、長雞眼怎麼辦? 日本醫師授「護足保養術」
-
2021-10-27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灰指甲不一定是灰色 醫曝最常見顏色:8種人易罹患
提到與指甲相關的疾病,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灰指甲!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指甲的疾病並不容易診斷,很多狀況都易與甲癬混淆,如乾癬指甲、指甲失養症、運動摩擦造成變厚變色、外傷、指甲下方腫瘤、指甲逆生等,一定要諮詢皮膚科專科醫師,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指甲變色不一定是灰指甲 高風險群需注意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說明,灰指甲的醫學名稱是甲癬,是指甲受到黴菌感染而導致變色、變形、質地改變,最常見的致病菌是皮黴菌,但顏色不一定是灰色,反而常見黃、黑、白色等,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甲癬喔。邱足滿補充,血糖控制不好者,會增加黴菌感染風險,而且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感覺神經變遲鈍,很容易因為甲癬的存在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甚至發生蜂窩性組織炎;而需要長時間穿鞋,如不透氣防水鞋之類的工作也是高風險族群;具有某些特定基因的人容易得到黴菌感染,主因是體質比較無法清除黴菌感染。(推薦閱讀:一下雨香港腳就發作? 皮膚科醫列「日常5大黴菌感染源」:這種腳型也易得)另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愛滋病患者、洗腎病患、器官移植的患者、肥胖、抽菸、年老、穿不合腳的鞋子、指甲美容不當都較容易得到甲癬。(推薦閱讀:拇指外翻跟你穿的鞋有關! 醫教「自測法」:關節凸出、腳長繭要小心了)治療灰指甲 4 種方式可參考萬一感染了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邱足滿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為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 修剪長度要適當另外,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邱足滿進一步補充,甲癬嚴重程度、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病人是否服藥規則及正確擦藥、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等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推薦閱讀:喜歡把腳趾甲剪很短? 用錯方式很容易就會凍甲)邱足滿提醒,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延伸閱讀: ·灰指甲會傳染!到底該如何治療? 日常生活中這些壞習慣都會引黴菌上身 ·治療香港腳、灰指甲,擦藥4關鍵沒做到當然不會好! 第一點常常被忘記
-
2021-08-25 該看哪科.皮膚
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香港腳偏方多!皮膚科醫師:都是錯誤治療偏方,恐使症狀更嚴重
您有香港腳嗎?您是否聽過各種關於香港腳的說法與偏方,例如:泡熱水、泡醋、泡鹽水能緩解香港腳症狀,甚至還有用薑、牙膏塗抹等說法。為了破解這些迷思,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皮膚科診所楊麗珍醫師來為民眾逐一釐清,並建立正確治療香港腳的觀念。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通通無效楊醫師指出:坊間有許多關於預防與治療香港腳的說法,有些是正確觀念,但也有很多是錯誤的治療偏方。例如穿襪子悶住容易得香港腳、共穿鞋襪容易得香港腳、易流腳汗者容易得香港腳、襪子應該要和家人衣物分開洗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觀念!反之,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擦啤酒、鹽巴水、牙膏、老薑等網路上流傳的治療偏方,這些不僅無效,甚至可能使症狀更嚴重。將患部浸泡於溫熱的水中,想藉熱水達到殺菌效果,事實上,黴菌十分耐熱,即使泡湯溫度達到45℃,也不足以殺死黴菌,反而可能使症狀加重。擦醋治療,則會造成患部脫皮,增加糜爛型足癬的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凡士林適用於冬季乾燥症,若是塗抹於患部,反而提供一個適合黴菌滋長的環境,因此也不建議使用。至於酒、鹽水、老薑、茶樹精油等,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可以治療香港腳,民眾勿隨意聽信偏方,以免造成病情延誤,甚至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諮詢專業醫藥人員,依醫囑或藥品仿單正確使用治療香港腳,建議先由醫師診斷,並依照醫囑進行治療。若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買治療香港腳之指示藥品,需先諮詢專業的醫藥人員,並依照藥品仿單(說明書)正確使用,才能早日獲得健康。食藥署提醒民眾:網路謠言多,應先查證後過濾錯誤的資訊,千萬不要盲目聽信偏方,小則延誤病情,大則傷身。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109年皮膚疾病件數統計前5大院所
資料來源:健保署資料範圍:本項統計採主診斷為以下8種疾病之案件,並排除代辦案件。足蹠蠹蝕症:ICD-10-CM_CODE為 (L74513) 熱汗疹:ICD-10-CM_CODE為 (L740、L741、L742、L743) 變色糠疹(汗斑):ICD-10-CM_CODE為 (B360) 足癬:ICD-10-CM_CODE為 (B353)股癬:ICD-10-CM_CODE為 (B356) 體癬:ICD-10-CM_CODE為 B354) 濕疹:ICD-10-CM_CODE為 (L30) 毛囊炎:ICD-10-CM_CODE為 (L02)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皮膚病治療特色院所
濕疹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鄰近桃園工業區 濕疹是常見職業病健保統計,109年診斷濕疹件數最多的醫療院所是林口長庚醫院,多達3萬691件,。林口長庚分析與兩個「多」有關,主治醫師人數最多、周邊工業區濕疹患者多,由於濕疹患者多長期監測,林口長庚跨科合作完整,也讓患者願意定期回診。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冠伃表示,院內皮膚科醫師多達30多人。另外,桃園地區多工業區,濕疹也是工人常見職業病。協助加工製造的工人,為避免接觸工業物質,手套是必備,許多國人對乳膠手套過敏,容易因此刺激引起濕疹。也有不少在無塵室工作者,需穿上像防疫人員的「兔寶寶裝」,也增加皮膚發炎機率。陳冠伃表示,濕疹治療除了給予藥物改善,也需要避免皮膚刺激,這些工人沒辦法改變工作內容,即使給予妥善的治療,仍可能反覆發生,須定期追蹤。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演變成難治型濕疹,這類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口服免疫製劑,為了對症下藥,林口長庚可協助檢測基因,協助患者排除不適合藥物。至於同時患有濕疹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能需要生物製劑,林口長庚團隊也協助患者用藥追蹤,避免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毛囊炎件數No.1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居家上班上課 久坐也會發生毛囊炎依健保署統計,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109年毛囊炎診療件數最多,達1萬4,028件。醫師鄭地明表示,診所附近有很多傳統產業和工業區,工作環境辛苦,尤其夏天氣候濕熱,更容易有毛囊炎問題。鄭地明說,毛囊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問題,任何年紀和性別都可能發生,原因包括細菌或黴菌感染,尤其夏天悶熱氣候更容易有,也有人因體質關係,毛細孔容易阻塞,造成皮膚受傷,產生毛囊炎。除了勞工朋友在大熱天下工作,特別容易有毛囊炎,鄭地明說,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視訊上學,長時間坐著上班上課,屁股也容易有毛囊炎。另外長途開車的貨車和客車司機,也常遇到相同問題。毛囊炎治療要先找出發生原因,如果是悶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穿排汗通風的衣褲。身體流汗要用濕毛巾擦乾,客運或貨車司機可在駕駛座椅上加鋪涼墊,減少屁股的不適和悶熱。鄭地明建議,傳產工人如果工作環境無法改善,回家也應讓自己保持涼爽,才可能解緩毛囊炎發生機率。他曾診治毛囊炎的工人,在夏天濕熱工作環境下,老闆不開冷氣,更顯工人的辛苦。足癬與股癬No.1台北黃禎憲皮膚科診所/治病因還要緩解症狀 增加患者治療信心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資料,黃禎憲皮膚科以足癬6,118件與股癬3,101件治療件數名列第一。該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診所已有30幾年歷史,治療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能正確診斷疾病,掌握精準用藥時機,緩解病狀,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黃千耀表示,絕大多數皮膚病可用肉眼判別,但足癬、股癬有時看起來很像濕疹,難以區分,這時會利用顯微鏡,以確定診斷。但因檢查時間耗時,部分醫療院所沒有時間執行,因此不時出現錯誤診斷、用藥的狀況。近期門診有位患者,半年間至數間診所、醫院就診,皮膚狀況都未改善,後來上門求診才找出真正病因。正確診斷治療後,一周內病況即明顯改善。「精準用藥不只要治病因,還要能紓解症狀,增加患者願意繼續治療的信心。」黃千耀指出,如果治療時只處理病因,忽略症狀帶給病患的困擾,治療過程會相當煎熬。尤其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常讓足癬、股癬病程拖很久,一般足癬需2至3個月,股癬則要1.5月,很多患者覺得搔癢難耐,這時不能只執著在抗黴菌的病因治療,還要及時處理症狀,「看見效果後,患者會更願意遵醫囑,能提升治療品質。」汗斑件數No.1彰化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黴菌感染 色素脫失 配合洗劑可防復發南彰化產業以農業與輕工業為主,常處於悶熱環境或從事易流汗的工作,罹患變色糠疹的機率高。109年健保署統計,位在彰化縣的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診治變色糠疹件數最多,達4,377件。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源富說,變色糠疹又名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這種在皮膚生長的黴菌會讓色素脫失,導致被感染部位呈現紅、白、咖啡等顏色,好發在背部、胸部、頸部等常流汗的地方,通常沒有不適症狀。變色糠疹不難治療,若按醫囑口服抗黴菌藥並配合外用抗黴菌藥治療2周到4周,黴菌多可清除乾淨,但皮膚色素不均會持續存在,要等到皮膚自然更新,新皮取代舊皮,這些色塊才會逐漸淡化而恢復正常膚色。他表示,病人若在意色塊影響外觀,目前皮膚科引進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不必每天吃藥,可避免服藥困擾及副作用,還可以再配合抗菌的洗劑清潔皮膚和預發復發。如果特別在意恢復速度,可考慮特殊的308準分子照光機,加速皮膚色素復原。除了遵照醫矚治療,更重要的是確實改善生活環境,適時吹冷氣保持皮膚乾燥、通風,運動後流汗要盡快擦亁,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不再復發。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為何愛乾淨的人仍難逃香港腳?醫曝足癬多樣形態
台灣氣候潮濕,梅雨、秋颱接連而來,連日大雨讓雙腳悶在鞋子裡,當心香港腳、體癬上身!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指出,皮癬菌會在人體不同部位相互感染,導致足癬、股癬及體癬蔓延,若置之不理可能導致潰爛、細菌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她提醒衛生習慣不佳的民眾特別小心,務必要穿襪才穿鞋、鞋襪天天換,避免腳底潮濕孳生黴菌。足癬常接觸公共泳池潮濕地板,愛乾淨的人也會得香港腳。五十多歲女患者到皮膚科求診,發現腳縫中長有水泡和膿泡,且伴隨搔癢,她疑惑「為什麼我很愛乾淨卻會得香港腳?」詢問才發現,原來她會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人來人往的潮濕地板,也成了足癬的傳播管道。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潮濕的環境特別容易感染,感染後可能出現多樣形態。● 水泡型香港腳會出現小小的透明或混濁白色的水泡,經常被誤認成「汗皰疹」。● 糜爛型香港腳若長出膿泡破掉開始流湯,就成了「糜爛型香港腳」。● 趾縫型香港腳有民眾腳縫較緊,黴菌容易在腳趾縫的第四趾、第五趾之間,常見「趾縫型香港腳」。● 草鞋型香港腳有部份族群腳底會開始脫屑、出現白色厚底,即所謂「草鞋型香港腳」,又稱為厚皮型足癬、老香港腳,常被誤認為是腳皮老化,需要「磨腳皮」才會好,殊不知已經被黴菌佔領,且會伴隨灰指甲等狀況出現。● 無症狀香港腳蔡逸姍指出,很多民眾以為香港腳一定會癢、會脫屑,但其實還有一種「無症狀香港腳」,除了可透臨床醫師判斷之外,也能刮下部分腳皮屑,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菌絲像掃把或絲狀,甚至還有圓形孢子,就能馬上得知是否為黴菌作祟。體癬 股癬抓完腳再抓身上變體癬,擅自塗抹止癢藥膏恐更嚴重。另外,也有些足癬患者因為腳癢用手去抓,抓完以後又無意識往身上摸,無形中把黴菌傳染到身上其他部位,例如屁股、胯下或是背部。體癬外觀上會出現一圈圈紅色塊狀如世界地圖一般,因為外觀驚人,有部分患者會以為自己中邪或中毒了。加上感染體癬常伴隨搔癢難耐,容易癢到睡不著,甚至有民眾為了止癢,擅自塗抹家中的濕疹藥膏,反而導致病情惡化,導致黴菌蔓延更大片。蔡逸姍提醒,黴菌感染如果置之不理,有的足癬、體癬會潰爛,也容易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嚴重還可能引起敗血症,千萬不可輕忽。就醫後經皮膚科醫師診斷是黴菌感染後,會給予外用抗黴菌藥膏,至少要治療一到兩周以上才會有起色,常常有患者只擦一兩天,狀況好轉就不擦,結果再度復發。若屬頑固型的癬病,需進一步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接觸到香港腳皮屑 一定會被感染嗎?香港腳雖然有傳染力,但並非百分之百。蔡逸姍指出,她曾遇過一位病患有嚴重香港腳、體癬,但太太跟他生活二十年卻完全沒被黴菌感染。皮膚較油、微生物環境較不適合黴菌生存的體質,比較不容易得到香港腳。另外,臨床上也遇到不少男性在當兵時感染香港腳,由於軍靴密不透風又跟他人共穿,就連襪子也是潮濕就馬上套上,導致感染足癬而不自知,務必留心。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去年就診件數超過320萬 濕疹居皮膚病就醫之冠
台灣夏日高溫難耐,濕度高、流汗未擦,加上防疫戴口罩悶住臉,更容易引發皮膚症狀。元氣周報整理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就診人數,濕疹、熱汗疹、毛囊炎並未受到疫情影響,就診人數不減反增。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皮膚問題就醫狀況,並作為求診參考。女性患濕疹比率高於男性,推測與免疫力相關。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健保署大數據統計,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以年齡層來看,患者分布平均;以性別來看,女性比起男性罹患濕疹機率高出一些。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推測,女性先天的免疫力狀況可能較男性差,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又熱又悶加上流汗就會起疹子。毛囊炎患者居次,男多於女,與潮濕、衣物不透氣有關。毛囊炎患者居次,109年年超過50萬人、99萬件就診人次。毛囊炎成因多半與「不透氣」有關,舉凡夏日大量流汗浸濕衣服,皮膚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狀態,或是冬日穿著厚重衣服導致通風不佳,都可能刺激毛囊出現發炎反應。數據顯示,毛囊炎夏日好發,且男多於女。李伯璋說,近年氣候異常,天氣愈來愈熱,許多皮膚病跟溫度有關,尤其衣物排汗不佳佔很大的因素。癬類以足癬居首,即俗稱的香港腳。排名第三的是由黴菌感染的「癬」,癬因生成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病名。發生在身體部位稱做體癬;發生在鼠蹊部、胯下與股溝稱之為股癬;而常見的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109年總計有逾51萬人感染癬類皮膚疾病,更有百萬就診人次。另從近10年(99至108年)民眾因同一種疾病赴門診就醫的統計,可以發現濕疹在這10年間,每名患者平均就診25.9次,短短1年內就得回診快3次;股癬、體癬10年間,分別以平均就診20.4、18.4次緊追在後,每年每名患者需找上醫師約兩次。雖非大病卻惱人,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惱人的皮膚問題同樣反映在健保花費,光是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毛囊炎、足癬的健保花費分別是55億及20億點。事實上,民眾到皮膚科看診,費用並不多,中央是否考慮小病健保不予給付?李伯璋說,皮膚相關疾病對多數人而言雖不是大病,但「不舒服也是病」,健保也需要協助醫治好。李伯璋也是皮膚病的「苦主」,同時身受兩種疾病所擾。他分享,自己在多年有惱人的香港腳(足癬),那陣子腳受黴菌感染,皮膚不斷地龜裂,讓他直呼「真的很痛」。現在足癬已經痊癒的他,呼籲民眾有相關症狀需請益皮膚科醫師,勿擅自使用偏方。皮膚會反映身心狀況,有時與壓力相關。另外,膚況會反映身心狀況。李伯璋說,皮膚是人體的表徵,常受壓力影響。李伯璋將額頭的頭髮往上撥,只見頭皮下緣有些許紅塊,他說,工作壓力會誘發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皮膚炎,這種狀況在他接任署長前期更是嚴重,即便吃藥、塗抹藥品都無法根治,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調適壓力,才會改善發炎狀況。李伯璋補充,我國常見的皮膚用藥無非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與抗組織胺,這些藥治療病症通常「治標不治本」,像是工作所引發的免疫性皮膚炎,需要控制情緒、紓解壓力,再依據嚴重程度調整藥性強弱。數據解讀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女性多於男性,推測與先天免疫相關,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易發生濕疹。毛囊炎和足癬患者人數則分居第二、三名。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你中招了嗎?夏季常見8種皮膚疾病讓人癢到受不了
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分別為濕疹、毛囊炎、足癬、體癬、股癬、變色糠疹(汗斑)、熱汗疹、足蹠蠹蝕症。根據健保數據統計,黴菌類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年長者,香港腳雖會發生在全年齡層,但仍以50歲以上為大宗,與免疫系統好壞有關;因多汗引起的汗斑、熱汗疹等則以青少年、小孩為大宗。濕疹症狀癢到受不了,就醫人數最大宗。根據健保署統計,濕疹去年就診人數達152萬2,012人,件數達到320萬6,828件,平均一位患者去年就診2.1次,與前年平均一人就診2次,稍微增加。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等,這類疾病患者有各種不同原因會觸發濕疹,也導致濕疹的就診人數最多,皮膚科最常診斷的皮膚疾病也是濕疹。濕疹症狀會令人「癢到受不了」,因此即使去年是疫情期間,濕疹就診人數一樣多,甚至有比前年增加的情形。毛囊炎皮脂腺分泌異常,青壯年族群最常出現。健保署統計,毛囊炎去年就診件數僅次於濕疹,男多於女,集中在30到49歲間。國泰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羅陽表示,當皮脂腺分泌異常堵塞毛囊,極可能導致毛囊炎,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癌症治療,或是免疫力低下遭皮屑芽孢菌、痤瘡桿菌感染也會導致。他分析,30到49歲之間的青壯年族群,較容易出現作息不正常、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形,加上西式食物吃得多,也是導致罹病的原因。足癬30歲後患者大增,應與免疫力有關,男女發生率相當。足癬俗稱為香港腳,去年就診人數達26萬8,290人,就診件數為49萬1,259件,集中在50到69歲。黃毓惠分析,香港腳雖然會發生在全年齡層,但發生的情況仍與免疫力有些關係。臨床上常見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比較容易有香港腳;數據顯示,從30歲以後,患者開始大幅增加,應該也與免疫力有關。至於數據顯示男性略大於女性,她認為,男女發生率應該相當,只是女性較不願意就醫,反而先尋求成藥改善,常等到灰指甲出現影響外觀才願意就醫。股癬與體癬近年體癬患者增多,年輕族群多與養寵物有關。股癬患者集中在60到69歲之間,黃毓惠表示,股癬的發生與「包尿布」有一定的關係,不少長輩因疾病需要尿布協助。其餘年齡層患者,多數與穿著有關,如牛仔褲、內褲材質不透氣導致。體癬去年就診人數比股癬還多,羅陽表示,臨床上這幾年體癬患者確實愈來愈多,年輕族群的患者都有個共通點「養寵物」,動物身上的黴菌,因為接觸傳染給飼主,初期在身體上形成小圈圈,一直抓愈來愈嚴重,許多患者都抓破皮才就診。熱汗疹長痱子集中在0到19歲,與臨床經驗吻合。熱汗疹、汗斑患者以年輕族群為主。黃毓惠表示,熱汗疹就是俗稱的痱子,數據顯示集中在0到19歲,與臨床經驗吻合。剛出生的孩子汗腺發展不成熟,排汗功能受阻,孩子易出現紅腫癢的症狀;開始上學後,也因為排汗多,沒有立即擦拭,使汗水在皮膚累積導致汗腺發炎,同樣也會引發痱子。汗斑患者多年輕人,常長到很嚴重才就診。汗斑同樣發生在年輕族群,健保資料庫統計,患者集中在20到39歲。汗斑指流汗後沒有立即擦拭,汗水不斷刺激皮膚,皮膚上的共生黴菌侵襲皮膚而出現斑斑點點。羅陽表示,青少年和剛出社會的男性,以及從事戶外勞動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汗斑。夏季則會讓汗斑患者暴增,他說,幾乎沒有患者「初期就就診」,常常是長了一整片的汗斑後,認為不好看才就醫。最常見的部位是後背、前胸、手臂,必須治療多次才有可能淡化斑點。足蹠蠹蝕症患者多免疫差,常被誤為香港腳,臭味驚人。足蹠蠹蝕症常被誤以為香港腳,但患者相對少。黃毓惠表示,它是一種細菌感染,症狀與香港腳類似,又臭又癢,臭的程度更勝香港腳,類似腐爛垃圾味。與香港腳最大的不同,是腳底會出現如海蝕洞的坑坑疤疤情形,這類患者通常免疫力不佳,容易流汗,鞋子不透風,不過投以抗生素等藥物,以及改變生活型態,都能立即改善。
-
2021-07-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夏日悶熱這裡癢、那裡也癢!藥師告訴你常見「皮膚用藥」
炎炎夏日即將來襲,面對潮濕悶熱的天氣您是否也曾有一樣的困擾,時常覺得這裡癢、那裡也癢。造成皮膚癢的因素有很多,在門診病人中常見的如:急性蕁麻疹、汗皰疹、黴菌感染、蚊蟲叮咬等,需針對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才有效。以下將為大家簡介各種常見皮膚外用藥品以及使用時須注意的事項。類固醇皮膚製劑類固醇藥品具有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發炎的作用,常用於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牛皮癬等疾病。美國分類系統,依據抗發炎強度將局部外用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而即使藥品成分相同,不同的藥物濃度以及劑型也會導致強度的不同,醫師會依病況嚴重程度及部位選擇適當的藥品。本院類固醇皮膚製劑品項強度等級對照表類固醇的選擇取決於疾病嚴重的程度,建議從低強度等級開始使用。輕症、臉部及生殖部位會選擇弱效類固醇,療程約為一至二週,因這些部位較容易發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的副作用。中效至強效類固醇用於輕中度皮膚疾病,療程以不超過六至八週為原則。強效及超強效類固醇則用於更嚴重的皮膚疾病如:牛皮癬、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療程依照嚴重程度由醫師評估。相較於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造成的水牛肩、月亮臉、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皮膚製劑較不常發生上述的全身性副作用,但仍需注意長期使用是否產生皮膚萎縮、皮膚變薄、血管擴張、萎縮紋、痤瘡樣皮疹、皮膚感染、色素沉澱等皮膚相關副作用,通常停藥後數週能獲得改善。外用抗黴菌製劑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一般會先採取外用抗黴菌製劑的治療策略,若治療失敗或演變成慢性且大範圍的感染才會考慮使用口服抗黴菌藥品。黴菌感染皮膚的部位廣泛,常見的致病菌皮癬菌會感染頭部(頭癬)、身體(體癬)、鼠蹊部(股癬)及足部(足癬,俗稱的香港腳),甚至侵襲至指甲(甲癬,又稱灰指甲)。皮屑芽孢菌為皮膚的共生菌,以分解皮膚的油脂維生。當皮膚分泌的油脂過多或免疫力下降時會使皮屑芽孢菌異常增生,造成汗斑(變色糠疹、花斑癬)、皮膚脫屑(脂漏性皮膚炎)等疾病。另外念珠菌也是主要的致病性黴菌之一。外用抗黴菌製劑用於治療股癬、體癬、足癬等皮膚表層感染的療程約為二至四週,使用藥品後皮膚狀況很快即能改善,等皮膚外觀恢復正常後再持續塗抹一至兩週直到完全根除黴菌的感染才可停藥。頭癬的治療由於黴菌感染至毛髮根部,外用抗黴菌製劑效果時常不佳,通常會併用口服抗黴菌藥一起治療,使用方式為每週二至四次,持續二至四週。本院的甲癬治療品項為雅舒安抗甲癬油劑,頻次為每週一至兩次,手指甲療程約為六個月,腳指甲約為十二個月。由於黴菌喜愛生長於悶熱潮濕的環境,皮膚表層黴菌感染的病人可藉由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三大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1. 時常更換透氣吸汗的衣物、襪子。2. 洗澡後擦乾患部並保持乾燥。3.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指甲剪,避免互相傳染。局部止癢製劑有時候症狀輕微,醫師會開立不含類固醇的局部止癢藥膏,本院治療搔癢症之藥品如下: ◎抗組織胺藥品「普膚乳膏」。◎含抗組織胺、局部麻醉劑及數種清涼劑具強力止癢效果的「強力施美藥膏」。◎具皮膚收斂效果能夠保持患部乾燥並抑制分泌的「氧化鋅軟膏」。◎水溶液劑型常用於治療嬰兒尿布疹的「金貝比嬰兒擦劑」。結語針對不同疾病選擇合適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有空時不妨可以好好檢視家中的藥膏,看看包裝上藥品的成分以及所治療的症狀是否適合自己的疾病,如有需要可諮詢醫師及藥師。皮膚用藥停看聽,常保夏日好心情,亞東醫院關心您。參考資料:1.UpToDate 醫藥學資料庫-Topical corticosteroids: Use and adverse effects2.藥品仿單3.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4.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期刊-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二十六卷第六期-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之治療
-
2021-07-09 該看哪科.皮膚
香港腳只會讓腳癢又脫皮?注意!無搔癢並不表示無香港腳
台灣的夏季不僅炎熱,同時也很潮濕,加上工作時間長,往往鞋子一穿就是一整天,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腳部又悶整天,很可能會出現所謂香港腳的狀況,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表示香港腳正確的名稱是足癬,會叫香港腳是因為當初英國人到香港時,因為香港比起氣候乾燥的英國更潮濕且悶熱,士兵們的腳紛紛出現足癬,所以就被英國士兵誤稱為「香港腳」。而香港腳的症狀眾多,一般民眾認知的腳會很癢,脫屑,很臭,只是香港腳的症狀之一,更完整的了解香港腳才能及早治療喔! 香港腳切確的症狀與類型有哪些呢?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香港腳症狀繁多,因此會依照主要症狀分類,可以分成下面四種類型: 1.脫皮型香港腳:患者通常會從腳趾縫與腳底開始脫皮,這是比較初期的症狀,大多數患者一開始罹患香港腳都是先出現脫皮,而後才慢慢再發展成其他種類。2.角化型香港腳:患者會出現整個足底,腳掌角化的狀況,但通常不太會出現搔癢的的症狀,所以容易被人所忽略,甚至有些患者會誤以為只是腳底乾燥脫皮。如果角化的狀況延續到腳跟,就可能會在冬天出現龜裂,疼痛等現象。3.水泡型香港腳:通常會在患者足底弓部出現一群一群的水泡,往往使患者劇癢難耐,若水泡乾涸後,則會逐漸角化,脫屑。4.糜爛型香港腳:香港腳最常見的一個類型,從腳趾縫間糜爛,脫皮,若將表層的皮膚剝落,會出現底下鮮紅糜爛的皮膚,通常會伴隨著強烈的搔癢感與灼熱感。 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提醒民眾,出現症狀後建議馬上進行治療,香港腳本身造成的不適雖不是重大病症,但長時間不治療可能會因為破掉的水泡、糜爛的腳趾縫或是龜裂的皮膚傷口等等,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進而產生更嚴重的症狀,同時香港腳也容易併發灰指甲,也就是甲癬,因此建議要及時治療,才能避免感染範圍擴大或是加重!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陳俊凱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5-06 該看哪科.皮膚
有沒有發癢非判別依據!醫曝香港腳5大黴菌感染源
在台灣,每年5月到9月,可說是香港腳的流行期,根據估計,全台約有11.3%以上的男性朋友深受香港腳之苦,其中最令人困擾的則是香港腳不易根治,且復發率高、傳染 力又強,再加上台灣地處低緯度的高溫濕熱氣候,只要長期穿著不透氣的鞋襪,或者本身腳部容易出汗的人,就容易反覆受到感染。香港腳 有無發癢非主要症狀 香港腳的症狀很多,大多數人或許以為只要不會癢,應該就不算是香港腳,其實不然。皮膚科鄭惠文指出,發癢並不是香港腳唯一或最主要的症狀,因此,在診斷上,不能從「有沒有發癢」來判別香港腳的嚴重性。香港腳分4種類型 根據症狀來接受治療一般來說,香港腳具有四種類型,如趾間型、水泡型、硬皮型及潰瘍型等,在臨床上則需根據四大症狀來判斷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分別是發紅、搔癢、水泡與脫皮;這四種症狀有時不會同時出現,但在治療過程中,則必須確認這些症狀都已經解除,才算真正痊癒。不過,可別小看香港腳的威脅,感染香港腳後,除了可能會因為發炎而產生癢感所造成的不舒服外,嚴重時可能還會併發細菌感染。此外,由於香港腳屬於黴菌感染,傳染力強,尤其在台灣濕熱環境的加乘助長下,即使治療完成,復發的機率也高。由於黴菌離開人體後仍能生存一段時間,因此,可能會出現在任何地方,如地板縫隙、拖鞋、鞋襪中,這時,只要家人或者團體生活中有一人罹患,其他大多數人都難以避免。易得香港腳6的族群 腳型也是關鍵香港腳的成因是由黴菌感染所引起,由於黴菌最喜歡潮濕、悶熱的環境,因此只要皮膚遇水又長期悶熱於潮濕環境下,就容易讓黴菌有滋生的機會。不過,醫師從門診中發現,容易感染香港腳的人,多半與腳的形狀有關,若是腳趾縫較密,就較容易因透氣不良而罹患香港腳,因此,若要說與體質有關,確實也能成立。而除了天生的腳型外,到底有哪些族群易受感染?1、容易出腳汗者:天生腳汗比較多的人,因為腳部長期處於潮濕的狀態,也就容易招來黴菌的侵擾,罹患香港腳的機率也較高。2、長期穿著不透氣鞋襪者:喜歡長時間穿著包得緊緊的靴子、運動鞋等,都可能因為妨礙腳部的排汗,而讓黴菌有機可趁。3、總愛穿同一雙鞋者:試想,一雙鞋穿了一整天,鞋子裡的汗水還沒來得及排除,恢復乾爽,隔天就又重複穿著,當然容易孳生黴菌。4、群體生活環境者:除了日常生活習慣外,軍中的群體生活更是香港腳高度傳染的場所,這是因為軍旅生活需長期穿著軍靴,且襪子、鞋子更是難以區分誰是誰的,就容易相互感染。5、有免疫問題者:極少數的香港腳是因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或因身體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由於身體免疫力下降後,會導致抵抗黴菌的能力減弱,因此容易感 染。6、過敏體質者:有些天生即是過敏體質的人,如皮膚容易過敏者,因為抵抗力較弱,也使得黴菌侵入較容易。勿隨便停止用藥 這樣判斷是否痊癒治療香港腳的重點在於避免復發。根據統計,有將近2成的患者在治療後1 個月內症狀又重新發作,這是由於許多患者以為只要「不癢」就代表好了,因此不再繼續用藥,也使得黴菌有了繼續生長的機會,令人有「香港腳不容易治癒」的印象。其實,想要揮別香港腳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通常皮膚科醫師會建議用藥超過2週至1個月來加以斷根,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並不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對付香港腳,最重要的是耐心,只要用藥正確,且持續用藥超過一個月,幾乎可以徹底改善。至於該如何判定香港腳是否痊癒?鄭惠文表示,可以在用藥過後約6周時,再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否還有紅腫、搔癢、水泡、脫皮等症狀來加以判定,倘若治療完成後,仍出現類似症狀,就須再度積極就醫。預防香港腳 避免5種壞習慣此外,和香港腳患者一起居住的家人,除了要注意避免受到感染外,也要防制共用所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來源,鄭惠文建議:1、不赤腳在公共浴室或地板行走:由於隙縫是黴菌生存的溫床,因此,在公共場所洗完澡或游泳之後,最好不要赤腳在地板上行走,以免受到感染。2、經常保持足部乾爽:隨時保持腳部的乾爽,適時讓足部有透氣的機會,也是預防黴菌生存的好方法;而定期曝曬鞋櫃,也是保持乾爽的重要關鍵。3、一有症狀積極治療:一發現症狀就應立即治療,同時也要與他人穿著的鞋襪有所分別,才能預防交互感染。4、不相信偏方:市面上有很多香港腳的治療偏方或成藥,建議罹患香港腳時,最好還是尋求正規的醫療方式,不要聽信偏方,以免讓患部更加惡化,讓黴菌產生抗藥性。5、不用手搔抓患部:當香港腳很癢時,切記不要用手搔抓,以免又將黴菌感染到手部,同時,也可能出現傷口,引發細菌感染。延伸閱讀: ·每天穿同雙鞋小心得香港腳! 一張圖認識「香港腳4大型態」:水泡、厚皮也在內 ·灰指甲會傳染!到底該如何治療? 日常生活中這些壞習慣都會引黴菌上身
-
2021-02-17 科別.皮膚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寒流來襲,只要穿著一件薄薄的發熱衣、發熱褲,就可抵禦低溫、保持溫暖。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入睡,結果第二天,孩子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非常難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會因為皮膚溫度上升,可能誘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因此,發熱衣要有效,必須合身緊貼肌膚,否則會淪為無感保暖;但只要一流汗,汗水就會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更加不適。 李孟穗建議,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有以下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如新陳代謝較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均不適合穿著,會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Out 1:新陳代謝較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如果在不是很冷的天氣就穿著發熱衣,可能因為跑跳玩耍而大出汗,而汗水悶在衣服裡,再加上皮膚吸濕後溫度上升,恐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 李孟穗說,門診就遇過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的案例。另外,穿著發熱褲同樣會有溫度皮膚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男性私部位若常處於高溫環境,恐影響生育能力。 發熱衣Out2:痘痘肌膚 李孟穗提到,皮膚容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著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常又癢又痛,且比臉上的青春痘更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發熱衣Out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反應較慢,且皮膚特別敏感,穿著發熱衣時,只要一流汗,皮膚就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厲害。 發熱衣Out4:冬季癢 乾燥冬天是冬季癢好發季節,皮膚常乾、癢、裂,而老人家是高危險族群,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大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提醒,海島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入室內仍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戴上帽子、手套,進入室內就能方便脫除。 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會因為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建議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而機車族群,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 女性流行的雪靴雖保暖,但李孟穗直言,因靴內溫度高容易流汗,如果本身已有香港腳(足癬)、灰指甲(甲癬)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加上台灣冬天易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更容易有香港腳困擾。 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而雪靴又不常洗,甚至從未洗過,黴菌便一直住在靴內,導致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而襪子可常汰換,但鞋子久久才換一雙。
-
2021-01-09 新聞.健康知識+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不少人皮膚卻開始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發熱衣吸濕放熱 非人人適合穿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因此,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4種情況不適合著發熱衣 應另尋其他保暖方式李孟穗建議,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等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雪靴不穿襪 易致長甲癬或足癬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若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 延伸閱讀: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
2020-10-26 科別.皮膚
長期穿膠鞋工作 工人香港腳引發敗血症險喪命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指出,在台灣至少有二百萬人罹患足癬(香港腳),看起來好像不是嚴重的疾病,很多人都「與它同行」,一名建築工人因為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且細菌容易侵入血液,進一步引起敗血症,差一點因而影響生命。柯偉立說,這位45歲的建築工人,因工作關係經常穿著短統膠鞋,即使膠鞋進了髒水也只好忍受,頂多利用工作空檔脫鞋沖沖水後,又穿回膠鞋繼續工作,剛開始在右腳趾的縫間出現白色的皮膚小小裂縫,以為是泡水造成皮膚發白,沒想到竟然演變成疼痛紅腫,實在難以忍受,只好向工地請假看皮膚科門診。他說,事實上建築工人早已長期罹患香港腳未好好治療,加上天氣炎熱與腳部衛生不佳,香港腳進一步惡化,使得腳趾縫處的皮膚出現破損,讓細菌有可趁之機,侵入傷口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更嚴重的是,他的右鼠蹊部淋巴結已腫大疼痛,顯示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這樣的蜂窩性組織炎,如再延誤就醫,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而危及生命。柯偉立說,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當細菌感染已經侵犯到皮膚皮下脂肪層,因為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的症狀又稱為蜂窩性組織炎。他提醒,台灣氣候高溫溼熱,黴菌無所不在,很多人都有香港腳的經驗,常見的症狀除了癢、足部脫皮、生出小水泡,由於皮屑會掉到沙發、床舖或洗澡間,很容易感染給家人。感染香港腳的人,即使治好了,也很容易復發。因為很容易再從環境中感染到黴菌,這也是香港腳被認為較頑強的原因,必須耐心接受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香港腳出現小傷口,不處理任其惡化,是有可能引起其他細菌的感染,而引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該建築工人的蜂窩性組織炎,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順利治癒,其嚴重足癬也在口服抗黴菌藥物數周後明顯改善。柯主任提醒,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不是很好,若有香港腳卻未好好治療,常因此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對於這個常見的疾病,仍不可不慎。
-
2020-09-26 科別.指甲.足部
灰指甲該如何根治與預防? 這些事情你必須做!
萬一感染灰指甲該如何根治呢?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足滿指出,目前治療灰指甲的用藥,包括口服、外用、雷射和拔掉指甲等方式,分別介紹如下。1.口服藥:藥物經由肝臟代謝,須檢測肝功能指數變化;有些藥物會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要小心,而有些藥物則不建議充血性心臟衰竭的患者使用。在肝功能檢查方面,必須在服藥前和服藥數週後各檢測一次。口服藥物的治療期:一天1次,手指甲感染需連續服用42天,腳趾甲則是84天。2.外用藥物:因為指甲板結構較難穿透,所以治療甲癬的藥劑有比較特別的指甲油劑,透過溶劑快速揮發的作用提升藥劑濃度、穿透指甲板殺黴菌,每週一次,腳趾甲需要持續9-12個月,怕吃藥或有禁忌症的人可選用此法。但每次擦新的藥劑前,必須先磨掉上週的藥膜。3.雷射:許多外國研究利用雷射的光熱效應殺黴菌、促進指甲生長速度,但療效不如上述兩類治療,若想自費嘗試請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治療。4.拔掉指甲:如果拔除指甲後,指甲生長環境仍充滿黴菌的話,結局仍是再復發,而且傷口照護是個問題。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血液循環較差、凝血功能差的人不適用。治療甲癬時也要治療足癬,口服藥可兩者兼具,有些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部位受到黴菌感染,如:臀部、胯下、身體、四肢,若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可一網打盡。此外,日常生活要盡量保持患部乾爽,才能避免有利於黴菌生長的環境,進而幫助治療成功率。哪些因素會影響甲癬治癒率?1.甲癬嚴重程度2.以前是否有過甲癬感染3.家人是否也有類似感染症而沒有接受治療4.病人合併其他疾病的狀況,例如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形5.病人當下其他用藥的狀況6.病人是否服藥規則、正確擦藥7.病人是否提供皮膚、指甲(趾甲)乾爽、乾燥的環境邱足滿醫師建議,民眾在公眾場合要穿著適合的鞋子,不要打赤腳,並保持腳的涼爽和乾燥,而指甲也要修剪成適當長度,不宜過長或太短,平時要穿充分吸汗的襪子,清洗時可用60℃以上的水溫洗45分鐘,鞋子則可用臭氧來殺菌。食藥署提醒萬一家人有足癬和甲癬,也應該同時治療,並考慮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預防再度感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9-15 科別.指甲.足部
為什麼我的香港腳、灰指甲都看不好?皮膚科醫師先導正你2個NG觀念
A小姐走進診間脫下鞋襪,說道:「醫生,我腳常常會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B先生走進診間,把腳放到腳蹬上:「醫生,我這個指甲變色好幾年了,擦灰指甲藥擦好久,為什麼都沒有好?」以上的情境每天在皮膚科門診都會上演數次,病人都認為簡單的香港腳、灰指甲應該擦擦藥就會好,但事實卻往往不是病人想的那麼簡單。NG1: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香港腳」(或稱:足癬),是一種黴菌感染足部皮膚的疾病,多數病人都抱持以下的觀念:會癢的就是香港腳,不會癢就不是香港腳。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病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可能來自於電視廣告、街坊鄰居的道聽塗說或是網路流言等等,當皮膚科醫師試圖導正病人此一觀念時,病人常常無法接受,因為「癢就等於香港腳」這樣的信念在許多人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僅從「香港腳」單一診斷出發,也可以有許多表現,香港腳可以癢,也可以不癢,外觀的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脫皮、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感染較長時間的病人常會有角質增厚的表現(此時期常常不癢),有時可以合併異味產生。若是從「癢」的症狀出發,常見的鑑別診斷除了香港腳,還有像足部濕疹、汗皰疹、足蹠蠹蝕症,以及較不常見的乾癬、掌蹠膿皰症等疾病,而前面提到香港腳的其他症狀(脫皮、水泡、膿皰等)在這些鑑別診斷也可能會出現,病人多半無法正確分辨其中的差異。因此在病人探究「為什麼香港腳治療無效」之前,應該要先確認「真的是香港腳」抑或是「病人自己覺得是香港腳」,建立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香港腳雖是常見的疾病,要建立正確的診斷,還是需要專業的皮膚科醫師來執行,除了根據臨床症狀及詳細的病史詢問,也可以透過輔助的檢查來幫助確認,「皮屑顯微鏡檢查」是皮膚科診斷皮膚黴菌感染的常用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檢查。但是檢查有時候會受到病患先前使用的藥物(市售成藥常含部分抗黴菌成分),導致黴菌量減少以致檢查敏感度降低,因此當病患有疑似香港腳的症狀無法確認時,除了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就診前如已有使用藥物治療,建議要先停用1至2週,減少顯微鏡檢查出現偽陰性的機會(指有黴菌感染但因菌量低以至採檢無法檢出)。確認診斷後,一般選用外用抗黴菌藥治療數週至數月不等,視情況可短期搭配口服抗黴菌藥。NG2: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灰指甲」(或稱:甲癬),指的是黴菌感染指甲造成的疾病,常見的表現除了指甲變色(可能變黃、白、褐、灰等顏色),還有甲片增厚、彎曲、變形,甲面粗糙,甲片脆化且易碎,甲床分離(指甲及下方甲床原先應貼合處分開),嚴重者可合併甲床出血,甚至指甲彎曲成如羊角狀。但是以上表現都「不是」灰指甲專一的表現,其他疾病也可能造成相同或相似的症狀,例如反覆的甲溝炎、乾癬性指甲病變、外傷性(或原因不明)甲床分離、反覆摩擦或外傷造成的指甲增厚、外緣性指甲染色、扁平苔癬指甲病變等等。因此病人常有的「指甲變色就是灰指甲」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病人覺得擦藥很久治不好的常常根本就不是灰指甲。指甲的疾病在皮膚科屬於相對不容易診斷,且不容易治療的疾病,因此強烈建議病人在開始任何的治療前,先尋求皮膚專科醫師正確診斷,再開始治療。皮膚科醫師診斷灰指甲,除了臨床表現跟病史詢問,可輔以皮屑顯微鏡檢查,另外視病患情況,可搭配指甲片病理檢查或黴菌培養,但指甲的黴菌學檢查敏感度相對較低,有時一次檢查未果,若仍高度懷疑可能需重複送檢。確立了灰指甲的診斷後,除了外用藥之外(灰指甲外用藥物一般對輕至中度感染較有效,中重度感染的患者通常幫助有限,且須使用相對長的時間,數個月到數年不等),口服藥也是一個理想的選項,但需定期監測肝功能,且治療期長(手指甲建議使用6週,腳趾甲建議使用12至16週),完成口服藥物療程後仍需觀察數月,並非吃完藥就一定會立即痊癒,因此病患皆需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小結,台灣氣候潮濕黴菌容易生長,香港腳及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疾病,反覆感染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就像感冒好了以後還是有可能又被傳染),但診斷及治療都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執行,切勿聽信坊間流言逕自斷定或使用偏方,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雙腳清潔乾爽,有任何症狀應盡速就醫。
-
2020-09-10 科別.指甲.足部
指甲變形變色 小心染上灰指甲
當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小心灰指甲(甲癬)上身!灰指甲或臭甲是甲癬的俗稱,是由黴菌感染造成,是國人常見的指甲疾病,灰指甲占指甲疾病50%。大部分病人是先感染香港腳(足癬)未治癒而擴散至指甲,感染的指甲是黴菌的溫床,導致灰指甲和香港腳經常性復發。灰指甲好發於腳趾甲,因為香港腳比手癬更常見,且腳趾甲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年老、男性、指甲曾受傷、穿著過緊不合腳的鞋子、常使用公共更衣間、糖尿病、愛滋病或周邊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見的灰指甲型態為遠端側緣甲下型,黴菌從指甲遠或側端的下緣開始感染,導致指甲下緣增厚、角化、變色、變形、易產生碎屑、甲床分離等,並漸向指甲近端感染。有時會形成一黃色條紋,是其他指甲疾病不會出現的表徵;其次常見的灰指甲是白色表淺型,黴菌自指甲表面感染,導致指甲變成如粉筆一般白色、失去正常光澤。當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得到灰指甲嗎?不一定,灰指甲只占指甲疾病50%,也就是有一半的指甲疾病並非黴菌感染所造成。其中指甲乾癬和灰指甲一樣,均會造成指甲變色、不透明、甲下角化、產生碎屑,但不同之處在於指甲乾癬會在指甲表面出現凹洞、在甲床分離近端有油滴狀變色或鮭色斑,灰指甲則不會。其他指甲疾病包括:鞋子穿太緊壓迫或外傷導致之指甲變形、濕疹、扁平苔癬、粗面指甲等都需要與灰指甲區別。因為治療灰指甲大多需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所以正確診斷非常重要。診斷上可以刮指甲屑做顯微鏡的檢查,黴菌培養以鑑定菌種,或剪下指甲送病理染色檢查。對於較輕微的灰指甲,可考慮使用外用藥治療,先用銼刀去除病灶再加上外用抗黴菌藥物。不過,就算使用最新型外用藥物治癒率仍小於20%,因此使用外用藥一年仍未痊癒時,就必須考慮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一般手指甲需治療6周、腳趾甲為12周,治癒率可達六至七成。很多人擔心口服藥會傷肝,其實對絕大多數病人是無影響的。大約有小於3%的病人會肝功能異常,但大多不嚴重且停藥後肝功能多可恢復正常。因此,治療期間應遵從皮膚科醫師指示,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數,以確保用藥安全。
-
2020-07-31 科別.指甲.足部
腳癢≠香港腳! 1錯誤觀念恐讓腳惡化潰瘍
「香港腳皮膚癢,請用……」,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洗腦的足癬藥膏廣告曲,但卻也有著「會癢的才是香港腳」等錯誤認知,醫師指出,足部溼疹、汗皰疹同樣可能引起搔癢感,建議至皮膚科門診接受鑑別診斷。香港腳感染難治癒 亂塗藥膏恐更嚴重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門診時都會聽到「我腳底常發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等類似的疑問,患者認為香港腳只是小毛病,為何拖了好久,卻未能痊癒。 曾奕騰說,香港腳(足癬)為受到黴菌感染的足部皮膚疾病,許多男生當兵時因為環境潮溼,洗澡後又未能將足部腳縫擦乾,很容易有香港腳,感染後卻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由於「會癢就是香港腳」等錯誤觀念早已烙印在民眾腦中,這也增加治療的難度,例如患者自覺是香港腳,自行塗抹香港腳藥膏,但實際上卻是足部溼疹、汗皰疹所引發的搔癢。香港腳外觀表現多樣化 須由專科醫師判斷 曾奕騰指出,香港腳也有可能不癢,外觀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如果感染時間較長,還可能出現角質增厚,一摩擦就掉皮,但並不太會癢的情況。 病人通常無法正確分辨皮膚疾病,需由皮膚科醫師判斷,如透過「皮屑顯微鏡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觀察是否為黴菌感染。 不過,患者如果自行使用抗黴菌成分藥膏,可能導致黴菌量減少,降低檢查準確度,曾奕騰建議,如果足部發癢,建議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不要自行用藥。一旦確診,必須持續外用抗黴菌藥,不可擅自停藥,另視情況,搭配短期口服藥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香港腳傳染性高! 日常3習慣不改掉黴菌馬上盯上你 天熱潮溼耳朵也會生黴! 戴耳機時這幾點很重要
-
2020-07-26 科別.皮膚
會癢的一定就是香港腳? 錯誤認知亂抹藥恐延誤治療
「香港腳皮膚癢,請用……」,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洗腦的足癬藥膏廣告曲,但卻也有著「會癢的才是香港腳」等錯誤認知,醫師指出,足部溼疹、汗皰疹同樣可能引起搔癢感,建議至皮膚科門診接受鑑別診斷。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門診時都會聽到「我腳底常發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等類似的疑問,患者認為香港腳只是小毛病,為何拖了好久,卻未能痊癒。曾奕騰說,香港腳(足癬)為受到黴菌感染的足部皮膚疾病,許多男生當兵時因為環境潮溼,洗澡後又未能將足部腳縫擦乾,很容易有香港腳,感染後卻可能是一輩子的事。由於「會癢就是香港腳」等錯誤觀念早已烙印在民眾腦中,這也增加治療的難度,例如患者自覺是香港腳,自行塗抹香港腳藥膏,但實際上卻是足部溼疹、汗皰疹所引發的搔癢。曾奕騰指出,香港腳也有可能不癢,外觀表現更是多樣化,包含趾縫間糜爛、脫皮,腳掌小水泡、紅疹,也可以形成大水泡或是膿皰,如果感染時間較長,還可能出現角質增厚,一摩擦就掉皮,但並不太會癢的情況。病人通常無法正確分辨皮膚疾病,需由皮膚科醫師判斷,如透過「皮屑顯微鏡檢查」,將患者病灶處的皮屑輕輕刮下,置放於載玻片上,滴上氫氧化鉀溶液(KOH),待皮屑溶解後透過顯微鏡尋找黴菌的菌絲,觀察是否為黴菌感染。不過,患者如果自行使用抗黴菌成分藥膏,可能導致黴菌量減少,降低檢查準確度,曾奕騰建議,如果足部發癢,建議至醫療院所皮膚科看診,不要自行用藥。一旦確診,必須持續外用抗黴菌藥,不可擅自停藥,另視情況,搭配短期口服藥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6-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為何洗好的衣服仍有細菌?專家告訴你洗衣殺菌的真相
【文、圖/摘自如果出版《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作者馬庫斯.艾格特, 法蘭克.塔杜伊斯】我在漢高公司的同事曾說過一句話,那句話像一記警鐘,至今仍在我耳邊噹噹作響:「洗衣服時最大的危險,就是用手去摸髒衣服。」他說得太對了。在一般家裡,不太會有透過洗衣機傳播疾病的問題。畢竟,現代的工作愈來愈少有身體上的勞動,很多人做的都是客服的工作,工作場所經常是辦公室。因此衣服髒污的程度,已經不比從前,如今,很少需要用到烹煮洗程(攝氏九十度)。不過,理論上還是存在著風險,即使在家裡,也可能透過換洗衣物彼此傳染惱人的細菌,例如足癬或諾羅病毒這類頑強的病菌。只不過,更多時候,麻煩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所造成的,尤其是經由手部的接觸,或者在做家務時碰觸到有問題的物品表面。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一般家庭清洗衣服的首要目的是去除髒污、斑點和臭味,不是為了消毒。在住著許多重症患者或免疫力差的人的醫院或照護機構,消毒很重要,在這些地方,人們會使用特別的化學劑與高溫來清洗、消毒換洗衣物。手術室專用的紡織品有非常費工的處理程序,也就是攝氏一百二十度的蒸氣,和以兩巴(bar)的高壓來殺菌。在家裡根本不必這麼費事,現代洗衣機和全效洗衣劑絕對足以將衣物洗得夠乾淨了。但是,洗衣劑公司的研發部門卻仍然為了推陳出新想破頭,原因是什麼?魔幻成分:漂白劑時下的洗衣趨勢和洗衣衛生可惜正好背道而馳,為了兼顧節省能源和延長衣物使用年限,洗衣服的溫度愈來愈低。除此之外,也是因為現在很多質料特別嬌貴,既承受不了化學劑洗滌,也耐不了高溫。更麻煩的還有液態洗衣精的全面勝利,它比粉狀容易測量用量,洗完之後也不會殘留在衣服上。不過,它卻不含漂白劑,而漂白劑正是抗菌的主要成分。在清洗過程中,漂白劑會產生過氧化物(Peroxide,一種活性氧),能透過氧化作用消除污漬和微生物。這種物質只有加在粉狀的全效洗衣劑裡才有意義,液態洗衣精中它無法保存,在彩色衣物洗衣精裡添加漂白劑會破壞衣服顏色。液態洗衣精的含水量很高。水分含量一高,就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於是,洗衣精裡主要的去污成分界面活性劑(Tenside,一種碳氫化合物)剛好成了微生物的食物。所以為了保存,液態洗衣精必須加入防腐劑,否則就會像其他容易腐爛的物品一樣迅速腐壞,那種噁心的氣味讓人很難不注意到。我不知道在哪個報導微生物的報章雜誌上,讀過一篇關於液態洗衣精的描述,十分具說服力,他說:洗衣精本身必須製成濃縮形式來防範微生物,光從這個事實,我們就可以認知到,它在洗衣機裡不可能是犀利的殺手。在漢高公司工作時,我待的部門也負責檢查怒氣衝天的消費者寄回來的液態洗衣精。退貨理由可能是洗衣精發臭,或者組成成分分離了,這經常是防腐劑劑量不足所造成的,例如在製作過程中有某條管線阻塞了。內部知情人士都把存放壞掉或發臭樣品的櫥櫃稱為「恐怖小閣」,當然,正式新聞稿裡沒有這個詞彙……殺菌率百分之九十九的意思是,還有幾百萬隻活下來粉狀洗衣劑是乾的,所以沒有保存期限的問題。在攝氏六十度的洗衣機裡,它是家庭用來殺菌的強效武器。視菌種與衣料的情況而定,殺菌效果可以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九。業界目前嘗試利用添加所謂的漂白活化劑,來生產出在低溫也具有良好漂白功能的全效洗衣劑。兼顧衛生與耐久性,這條路是對的。液態洗衣劑也能殺死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的細菌,不過別忘了:以絕對數目來看,洗衣機一次的洗衣量,估計包含了幾十億隻細菌,也就是說,就算清洗過程中消滅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微生物,還是有幾百萬隻細菌存活下來。對一個免疫力差的人來說,這還是有差別的。一個洗程的殺菌效果優劣受很多因素影響。讓微生物學家和使用者都滿意的情況,對環境通常不會太友善。一般來說,殺菌效果愈好,所耗費的能源就愈多──例如透過高溫或較長的清洗時間來殺菌。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些建議,能幫助我們防止細菌沾染上剛洗好的衣服。微生物的洗衣衛生建議事項• 對抗微生物的決定性因素是正確的洗衣精用量。除此之外,也要經常使用一般洗程(較高的溫度)。• 衣物量太多會降低清洗效果,尤其是衣服很髒的時候。• 沖愈多次,愈能消除細菌與洗衣劑殘留。• 使用全效洗衣劑,以及以攝氏六十度至九十度的洗程空機運轉,可預防洗衣機產生異味。要清洗放洗衣精的匣子和門框橡皮墊,並且打開洗衣機確實風乾。• 脫水行程愈有力愈好。日曬以及接續的熨燙,都能再額外殺菌。• 高溫洗衣服能避免洗衣機產生臭味。合成衣料比棉質更容易附著細菌與產生臭味,但是卻不耐高溫洗滌。• 嬌貴的功能性衣物與一般衣物分開清洗,穿過後要馬上用高級衣物洗衣劑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