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變種病毒
共找到
513
筆 文章
-
-
2021-12-30 新聞.健康知識+
過的是一種借來的生活 病毒到底算不算「活著」?
▌半活著「伯克並不打算宣稱這些生物體還活著,但這些生物相當活躍,它們算是『半活著』。」二○二○年春天,郊狼白天在舊金山的街道上漫步,一群山羊接管了威爾斯的某個小鎮,胡狼在特拉維夫的都會公園裡徘徊。而在威尼斯,有大批鸕鶿突然湧入運河裡追逐魚群,加拿大雁護送小雁沿著拉斯維加斯大道中間搖擺走著,路過關門中的萬寶龍鋼筆專賣店和芬迪手提包專賣店。由於某一種生物,也就是人類,閉門不出,讓生物界發生了一種奇特的擴張現象。這種幾十億人進入禁閉狀態長達幾個月的情況,被科學家稱為「人類停滯期」。對於幸運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便是無聊;而對不幸的人來說,失業、飢餓和其他災難就在眼前。對於最不幸的人來說,得了這種病會讓他們發高燒、乾咳到發抖。某些病人在晚上抖得很厲害,以致牙齒發顫。有五分之四的患者在家中熬過了這場病,但有五分之一的人住進了醫院。某些人的肺部變成膿液和發炎肆虐下的荒蕪之地,幾十萬人死亡。紐約市的死亡情況,甚至必須靠挖土機在哈特島挖出長深溝,才有足夠地方掩埋大量棺材。這種新的肺炎於二○一九年底在中國武漢市首次發現。幾週內中國的研究人員便分離出將所有病例關聯在一起的微觀線索,也就是一種病毒。二月時,病毒學家正式將它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他們也分析了病毒基因並重建了突變紀錄史,追蹤到這種冠狀病毒可能起源於蝙蝠。許多感染人類的其他危險病毒也來自於蝙蝠,這種冠狀病毒以某種方式發展出適應性,讓自己可以在人體內部蓬勃發展。咳嗽或甚至大呼一口氣,就能把包含病毒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隨時準備好攻擊那些搭乘同一輛公車,共享同一張餐桌,或在同一座教堂祈禱的人,讓他們吸入病毒。這種病毒可以在門把、長椅或其他表面上存活幾小時或幾天之久。一旦人們以手沾到這些病毒,又不經意地擦眼睛或擦鼻子時,就會讓病毒展開進入「新宿主」的旅程。該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可以抓附在呼吸道裡某些特定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上。病毒的膜可以打開這些細胞,把自己的基因倒入細胞內部。它們用的是和人類細胞建構蛋白質相同的遺傳密碼,結果細胞便會將病毒的基因當成自己的基因,為它們編碼蛋白質,讓細胞裡充滿可以進行新感染作業的病毒蛋白。它們還會阻止細胞進行自我維持所需的各種作業,因此細胞會乖乖聽話,不斷製造出新病毒。細胞製作出這種病毒基因的新拷貝後,便將它們包裹在布滿新蛋白的膜中。然後新病毒會聚集成氣泡狀,遷移到受感染細胞的邊緣後,溢出細胞,繼續把幾百萬個新病毒帶進呼吸道裡。對大多數病患來說,當病毒仍在鼻腔和咽喉中進行大量複製時,免疫系統就已得到人體「被入侵」的訊息。於是人體免疫系統開始進行防禦,學習如何使用抗體進行精準攻擊,阻止病毒繼續感染新細胞。不過這些病毒的基因本身懂得狡猾迴避的方法,懂得如何直接關閉被入侵細胞的警報系統。在某些人體內,在病毒大量繁殖向下入侵肺部的緊急狀況下,由於免疫系統發現已經無法以外科手術般的精準度攻擊病毒,只好改為「全面攻擊」。方法便是往各個方向噴出有毒化合物來對抗病毒。最後,病患慢慢淹死在自己的免疫系統所創造出來的毒海裡。如果新型冠狀病毒都讓病患快速變成重症狀態,這場戰鬥可能會容易一點。因為人們生重病時,可以立刻讓他們住進隔離病房。然而新型冠狀病毒卻是悄悄潛伏在宿主身上幾天,然後才出現最初症狀。受感染的人依舊過著日常生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繁殖病毒且呼出成團的感染雲。這些人可能在飯店吃午餐或在客服中心工作,也可能在太平洋航行的遊輪上扶著欄杆。一旦感染周圍的人後,某些宿主會出現感染症狀,但其他染病者並未出現症狀。感染到新冠肺炎的無症狀病人可能會離開武漢。某些人穿越整個中國,回到老家與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飛機也把受感染的乘客載送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病毒也因散布繁殖而產生變異,出現了不同基因特徵標記的新譜系。科學家藉由這些變種病毒,重建了病毒在國家和城市間移動的途徑。有些國家的病情控制得很好,有些國家則由於貧窮的限制或有錢人的傲慢而飽受病毒摧殘。很難想像到會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人類世界造成嚴重打擊的事物。也很難想有什麼東西比病毒更會複製,在短短幾個月內,利用別的物種複製出成千上萬的自己。儘管如此,仍有許多科學家會說新型冠狀病毒「不算活著」,不該進入名為「生命」的私人俱樂部中。幾千年來,人們只能透過病毒造成的死亡和破壞來瞭解病毒。醫生為它們取了疾病的名稱,如天花、狂犬病和流行性感冒。十七世紀, 范雷文霍克用顯微鏡觀察水滴,發現了細菌和其他微小的奇特物種, 但他看不到身形更小的病毒。兩個世紀後,當科學家終於發現病毒時, 也並未真正認清它們。十九世紀末,歐洲少數幾位科學家研究了一種被稱為「菸草嵌紋病」的菸草作物疾病。它會使植株發育不良,葉面上也會覆蓋著斑點。科學家在水中搗爛了一片染病的葉子,然後把混合液體注入健康植株中,觀察到它們也會生病。但當他們在混合液中尋找病原體時,卻找不到細菌或真菌。因此它被認定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荷蘭科學家拜耶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利用陶瓷過濾器,把染病菸草植株葉子搗碎的液體加以過濾。因為陶瓷的毛細孔很小,任何細菌都無法穿透,因此過濾後只剩下清澈的液體。他把這些清澈液體注射到新植株中,疾病也繼續傳染。拜耶林克得出結論,菸草植株裡面有一些「看不到」的東西在繁殖。一八九八年,他用一種古老的毒素名稱將這種東西命名為「病毒」(virus)。病毒學家繼續找到會導致狂犬病、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痺症和許多其他可怕疾病的病毒。有些病毒會感染特定種類的動物,有些病毒只會感染植物。生物學家也發現了「噬菌體」,也就是只會感染細菌的病毒。最後,噬菌體就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看到的第一種病毒。一九三○年代,工程師製造出威力強大的電子顯微鏡,引起世人對病毒世界的關注。透過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噬菌體位於細菌宿主的上方,它們的身體看起來像是一種晶體,下半身鑲嵌了像腿一般的細線。其他病毒有的看起來像蛇,有的看起來像足球。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以其表面蛋白質的冠狀突起而得名。它們會讓病毒學家想起日蝕時才可能見到的太陽外圍「日冕」暈光。在此同時,生化學家也將病毒分解為分子組成。他們從拜耶林克的菸草嵌紋病毒開始觀察,發現病毒具有與人類相同的胺基酸,可以組建蛋白質。但在這些蛋白質裡,生化學家找不到人類細胞用在代謝上的任何酶。亦即病毒根本不必進食或生長,舊病毒也不會生下新病毒,至少不會直接產生新病毒。被病毒寄附的宿主細胞是以自己的胺基酸、鹼和糖,接受病毒的指令來組裝病毒。也就是說新產生的病毒,都是宿主細胞本身分子的重新組合。對於尋找生命定義的生物學家來說,病毒確實令人頭疼。他們無法完全剔除病毒的存在,因為病毒顯然具有生命中的某些特徵,但又缺乏其他特徵。如果事實證明病毒是像「巴希比爾斯」或「放射性生物」這樣的海市蜃樓,就不必太過擔心。不過科學家對病毒的研究越多,就越能證明它們真實存在,然而病毒的本質也更令人困惑了。「當有人問我這種可以通過過濾器的病毒,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英國病毒學家皮里埃(Norman Pirie)在一九三七年寫道:「我想唯一明智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我們知道病毒能做很多事,也有很多事做不到,如果有某些委員會能將『生命』一詞做出定義的話,我會試試看病毒到底能不能符合定義。」皮里埃和其他病毒學家繼續研究病毒的分子本質。許多病毒的外殼是由蛋白質所製成,還有一些病毒具有脂質包膜。在病毒內部包含了基因束及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不過它們沒有自己的ATP 來協助反應。病毒外部帶有一層毛茸茸的糖霜狀蛋白,這些蛋白質通常精確地符合宿主細胞表面上的蛋白質。因此這種類似開鎖的方式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它必須像鎖的鑰匙一樣配合準確。這也就是為什麼病毒會對感染的物種具有選擇性,及為何它們入侵某些類型的細胞而跳過其他細胞的原因。一旦進入細胞後,病毒的外殼(或外膜)就會破裂,傳入病毒本身所帶的基因。如果基因的複製是生命的關鍵,那麼病毒當然應該算是活的。有些病毒的基因編碼為DNA,使用的是和我們遺傳相同的四個字母。被感染的細胞將會讀取該病毒的DNA,並生成RNA 分子,然後將其轉變為病毒的蛋白質。但皮里埃和其他病毒學家發現有許多病毒已簡化了這種轉化過程。一九三○年代,皮里埃發現菸草嵌紋病毒的基因不是DNA 而是RNA。後來的研究證明他是對的,而且發現許多其他病毒都使用RNA 作為基因,包括新型冠狀病毒也是。當這些RNA 病毒入侵細胞時,它們的基因就直接轉譯成蛋白質。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讓病毒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人類生病。目前只有在病毒身上,才能找到這種特別的生化現象。無論病毒使用DNA 或RNA 來編碼基因,都只需要一點點病毒就能得逞。人類帶有兩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使全球經濟陷入谷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只有二十九個。每當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呼吸道中的某個細胞時,製造出來的幾百萬個新病毒全都來自這二十九個基因。通常形式都相同,不過偶爾也會有些錯誤發生。病毒的突變類似我們熟悉的其他生命形式。事實上,病毒的突變率遠高於人類、植物甚至細菌。我們的細胞內含有一組校對機制,負責檢查新的DNA 序列是否有錯,還會把大多數錯誤駁回,進行修復。大部分病毒不會進行任何校對,但特殊的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除外,它們帶有原始校對蛋白的基因。雖然它們的變異速度不如其他病毒,但它們突變的速度仍比人類快上幾千倍。這些突變可能會讓病毒失效,讓它們無法入侵其他細胞或綁架細胞的生產機制,還有許多突變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區別。也可能有一小部分突變,能讓該病毒比其他共同競爭細胞原料的病毒更具競爭優勢。例如這種突變可能加快複製所需時間,也可能使突變病毒在免疫系統的雷達上無法察覺,當然後面這些病毒都會得到天擇的青睞。對病毒的現代研究已證明病毒具有另一種重要的生命特徵:演化。例如它們可以發展出對病毒藥物的抗藥性,它們也能進化為從一種寄主物種擴散到另一個物種。在NASA 的生命定義中,演化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與會者喬伊斯認為病毒的演化,並不足以彌補它們不是「自我維持的化學系統」的事實。因為病毒是把自己寄託在寄主細胞的化學系統內,且只有在寄主細胞內部才能進化。「根據目前的有效定義,病毒並不能通過這一關。」喬伊斯在接受《天體生物學雜誌》(Astrobiology Magazine)採訪時宣布。 不過,病毒也有自己的捍衛者。從二○一一年開始,法國科學家福泰爾(Patrick Forterre)提出了一系列主張病毒「活著」的論點。他說:「至少在某些時刻是活著的。」對福泰爾而言,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當病毒入侵時,被侵入的細胞等於有效成為病毒基因的延伸。福泰爾將這種細胞稱為病毒 胞。「正常細胞的夢想是產生兩個細胞,而病毒細胞的夢想是產生幾百個或更多的病毒細胞。」他在二○一六年寫道。 福泰爾並未贏得太多病毒學家的支持。有兩位學者羅培茲—賈西雅(Puri_cación López-García)和莫雷拉(David Moreira)稱他的論點「與邏輯無關」,其他人則把這種病毒胞的存在當作一種詩意的認可。不過病毒很快就無法如他所想像地那樣活著,當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建立現代分類系統時,他們斷然宣稱「病毒不是活生物體」。「因為它們過的是一種借來的生活。」一位委員會成員解釋。不過,這真的有點奇怪。人們可以把病毒逐出生命的殿堂,卻讓它們掛在自己家的門口,因為那裡擠滿了病毒。一公升海水裡所含的病毒數量,就比地球上所有人類都多,挖一勺汙泥裡的數量也大致一樣。如果我們能計算出地球上所有病毒的數量,病毒將遠遠超過每種基於細胞的生命加起來的總數,且可能多上十倍。病毒的多樣性也相當驚人。某些病毒學家估計,地球上可能有數兆種病毒。每當病毒學家發現新病毒時,通常都是還沒人發現過的病毒譜系。舉個例子,當鳥類學家發現一種新鳥類時,他們會感到相當興奮。現在請各位想像一下這種「首次發現新鳥種」的喜悅,這就是身為病毒學家的日常。我們是否可以把這些「生物多樣性」從生命裡排除?放棄這些病毒,意謂著我們必須低估病毒與生命生態網間的綿密纏繞情形。無論是殺死珊瑚礁,或消滅肺裡的假單胞菌來治療囊腫性纖維化,都是在一片屠殺中對抗獵食者。然而,病毒還會與許多宿主保持著和平的關係。健康人類的身體裡擁有幾兆病毒,也就是所謂的「病毒組」(virome)。大多數會感染人體這個「微生物組」裡的幾兆個細菌、真菌和其他單細胞。某些研究也顯示,病毒可以讓這些微生物組保持平衡,有助於維持人體健康。※ 本文摘自《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作者:卡爾.齊默譯者:吳國慶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09/01
-
2021-1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更可怕? 專家期待看到「這國」的資料
新冠病毒新變異株Omicron上月於南非出現後,已蔓延全球63國,英國更出現首宗Omicron死亡病例。疫苗是否對Omicron的保護力不足,令外界擔憂。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疫苗打得早、抗體下降得也早,更期待看到印度的資料,因為該國剛流行過Delta且甫大規模接種疫苗,較能知道疫苗對Omicron的狀況。針對疫苗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保護力,施信如今天出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線上記者會時表示,從Omicron的序列上來看,因其突變位置多,免疫逃脫的狀況會更嚴重。Omicron與之前的變種病毒相較,突變位置的數量較多;如造成全球大流行的Beta和Delta病毒,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分別是10個和9個,而Omicron則有36個。不過究竟是因為Omicron善於逃脫而讓疫苗失效,還是因為疫苗接種在某些國家已經一段時間,抗體下降造成Omicron再度流行?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為疫苗打得很早,抗體下降也較快,因此到現階段可能抗體濃度已經不足。但印度剛流行完Delta病毒株,且疫苗接種狀況也不錯,若能得到印度的數據,或許較能知道完整接種疫苗後對感染Omicron的保護力為何,包括感染率、致重症率以及致死率。而針對國內醫師沈政男引用國外研究表示,接種兩劑AZ28天後的血清抗體,拿去中和Omicron病毒,保護力幾乎全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更直指「不要再打AZ了!打了也是白打。」對此,施信如表示,這是在實驗室中能人體血清抗體去中和病毒,難以推論真實保護力。但這篇研究中確實可以看到AZ和BNT的比較,若連打兩劑AZ疫苗後,第三劑改打其他疫苗確實可以誘發較多中和抗體。她進一步表示,根據學理上來看,AZ採用腺病毒為載體,因人體已有對抗腺病毒的抗體,因此接種效果會逐漸下降,甚至有些人打兩劑AZ本來就沒有誘發免疫反應。施信如表示,AZ已達成階段性任務但接下來的第三劑接種策略必須好好思考,是不是應該要改打其他疫苗。不過,施信如也強調,打第三劑當然可以加強中和抗體,對抗新的變異株。但是當全球大流行時,富國一直接種疫苗,窮國沒得打,還是會造成病毒不斷出現大幅度的改變,疫苗只會越來越沒有效果。尤其若新冠肺炎病毒最後真的流感化,每年或半年就要追加,也勢必須要有更安全的疫苗出來才行。
-
2021-12-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加強劑對Omicron病毒有效!但到底要打到什麼時候?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最近發布的研究均顯示,追加施打第三針(加強劑)者在預防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確實高於接種兩劑者,卻也令人好奇,為因應不斷出現的變種病毒,民眾要打疫苗到什麼時候。為什麼第三針的保護力遠比接種兩劑高?現在的新冠疫苗是設計成對付最早在中國大陸武漢被發現的原始病毒株。但接種第三針大幅會增強免疫系統的程度,提高到足以產生更強的抗體大軍圍攻新冠病毒,就算病毒體已大幅變異也是如此。美國藥廠輝瑞(Pfizer)的初期實驗室研究數據顯示,接種第三劑輝瑞/BNT疫苗,能讓對抗Omicron病毒的中和抗體增加25倍,進而提高保護力到兩劑疫苗對抗原始病毒株時的表現。英國衛生安全局從Omicron病毒感染者觀察到的真實世界數據也顯示,第三劑接種BNT與莫德納疫苗者,對抗Omicron病毒的預防染疫保護力達到70%-75%。現在有在開發專門針對變種病毒的疫苗嗎?疫苗製造商已在調整設計,以生產專門對付Omicron病毒的新冠疫苗。輝瑞表示,明年3月前可望問世,因為mRNA疫苗技術可用於快速生產針對特定變種病毒的疫苗。但疫苗的上市時間大致上仍取決於實驗時間,監管當局可能會要求業者另外進行一項費時至少兩個月的實驗。醫療分析機構Airfinity測估,在最理想情況下,明年10月前只能取得60億劑針對Omicron病毒的疫苗。若疫苗製造商把半數產能轉為生產新疫苗,這個目標最快要到2023年1月才能達成。那人們要一直打加強劑嗎?目前科學界對於是否每年都須接種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病毒,還沒有共識。目前新冠疫情已在多國蔓延的程度,提高了新冠病毒變異的機會,也會出現可能降低疫苗效力的變種病毒。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實驗免疫學教授Kingston Mills預測,從Omicron大幅變異的程度來看,民眾將「永無止盡地」需要接種加強劑。他說:「這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控制住全球疫情的速度有多快」「若病毒不斷在疫苗覆蓋率低落的非洲部分地區突變,我們也只能乾瞪眼。」
-
2021-1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BNT第三劑副作用會比第二劑強嗎?台大醫重點解析追加劑副作用
指揮中心宣布第三劑疫苗即將開打,第一階段以高危險和高接觸風險族群優先,應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第九類對象);可接種對象則以18歲以上,經醫師評估後可考慮接種,並且應與第二劑間隔至少六個月。但對於第三劑疫苗施打多數人仍有諸多疑惑,台大家醫科醫師何忠祐整理了現有的研究以及各國現行政策,提供參考。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何忠祐說明,即使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美國研究指出:過了六個月,BNT的保護力從86.9%下降到43.3%、Moderna保護力從89.2%下降到58.0%、嬌生腺病毒疫苗則從86.4%下降幅度最大到13.1%。此外,另一篇英國研究也顯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四個月也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四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以及病毒傳播增加。第三劑疫苗能夠提供較好保護力?何忠祐表示,以色列、英國、美國針對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因此,目前在國際逐漸取得共識,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建議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現有安全性資料分析第三劑副作用?‧施打三劑Moderna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施打三劑BNT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推薦閱讀:BNT第二劑副作用注射部位痛、疲倦、頭痛最常見? 解析「成年、青少年第二劑反應」)‧施打兩劑AZ後追加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副作用有注射處疼痛(持續1-2天)、疲倦、全身痠痛、發熱等症狀。施打第三劑提供較佳保護力 這樣評估該不該接種何忠祐提醒,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且面臨變種病毒威脅,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另外,根據國際現行政策可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將成為未來對抗病毒的趨勢,何忠祐建議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者,應盡早完成疫苗施打。(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何忠祐醫師)延伸閱讀: ·莫德納第三劑副作用與第二劑雷同? 專家解析「全身、局部反應差異」 ·AZ第三劑選莫德納orBNT? 專家揭「混打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4症狀
-
2021-1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解凍後效期短 逾17萬劑即期疫苗調配使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因莫德納疫苗解凍後效期僅28天,截至12月21日前有逾17萬劑將陸續到期,指揮中心將調配疫苗,將效期短的調度到車站等接種量大施打站使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持續接種,但先前莫德納(Moderna)疫苗預約打氣不佳,指揮中心祭出百元禮券或贈品,並在台北車站設站施打,吸引民眾前往排隊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說明,因莫德納疫苗原本除放在攝氏零下20度倉儲,使用前必須花2天解凍,解凍後配送至各縣市,效期只剩28天。莊人祥說,有1批今天到期的莫德納疫苗,目前剩餘量不到1000劑,12日到期的還剩約2.4萬劑,上述疫苗預計可使用完畢;另有約15萬劑將於21日到期。莊人祥說,指揮中心會加強調度,將12日前到期的疫苗調度到車站等接種量較大的施打站,再配發21日到期的疫苗,互相調配支援,讓疫苗在效期內使用完畢。媒體提問,指揮中心昨天公布COVID-19公費對象第1、2、3、7類與矯正機關及殯葬業工作人員,明年元旦起將強化接種,遭質疑新制上路太突然。莊人祥說明,第1、2、3、7類都屬早期公費接種對象,第1劑涵蓋率達95%以上,第2劑也有約90%,而矯正機關與殯葬業工作人員疫苗涵蓋率也非常高,有達到9成,加上強化接種的行業別,先前復工時也有疫苗相關規定,都有一定的接種基礎,故盼加把勁鼓勵完整接種。媒體也提問,有英國研究顯示輝瑞BNT(Pfizer-BioNTech)混打莫德納可提高抗體,是否會開放此種方式混打。莊人祥說,近期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開會時會針對相關議題討論。媒體另詢問,輝瑞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預估,因應新變種病毒Omicron擴散,初步評估會對疫苗防護力產生影響,或許很快就會需要接種第4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輝瑞藥廠的說法是預期追加第3劑後12個月可能要打第4劑,但必須檢視科學資料,才能得知此說法根據為何,否則很難推論。羅一鈞也說,現在國內剛開始推動追加第3劑,談第4劑還太早,他並呼籲,考量春節返台期間Omicron可能入侵,第2劑間隔滿5個月或6個月的符合資格者,最好儘早完成第3劑接種。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顯微鏡下真實面貌曝光 表面呈皇冠狀刺突蛋白
香港大學8日發布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在顯微鏡下的真實面貌,分別為低倍電子顯微鏡所呈現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種毒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及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澎湃新聞報導,根據港大公布的照片顯示,圖左照片為低倍電子顯微鏡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後的猴腎細胞(Vero E6),照片顯示細胞受損,腫脹囊泡,囊泡內含有黑色小病毒顆粒。圖右照片則為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受感染的Vero E6細胞,照片顯示病毒顆粒表面呈現皇冠形的刺突蛋白(紅框處)。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於11月30日宣布,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病毒,為亞洲首個揭開該毒株神秘面紗的團隊,有助於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阻截變種病毒疫情蔓延。港大表示,自香港在11月25日證實有兩名確診者感染Omicron後,團隊便開展研究,花4天即成功分離該病毒。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說:「分離變種病毒是展開對變種病毒緊急研究的第一步。」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也在研究Omicron,他表示該病毒株的刺突蛋白變異數量較多,「Omicron的刺突蛋白突變多達30多處,遠超德爾塔(Delta)變體的8處,也打破了新冠病毒一個穩定的進化節奏。」他估計,Omicron毒株或與非洲南部動物有關,有可能是動物感染原始的新冠病毒後,病毒在動物體內「洗牌」,變成Omicron再傳人。但蕭傑恒指出,仍需更多資料驗證病毒在哪類動物體內「洗牌」,他估計Omicron有很大機會在全球流行。由於香港過去一段時間沒有Omicron本土病例,只有零星輸入個案,全部未進入社區,也沒有造成大規模暴發,因此他相信香港現行的防疫措施仍有效。
-
2021-1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快篩篩不出?第三劑能應付?台大醫解答
世界各國對剛出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應對,不少人擔心的是,現行的PCR與快篩試劑,是否無法辨認Omicron?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Omicron不影響現在的快篩準確性。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 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新冠感染者有許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家用快篩便成為防疫利器之一。不過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各界憂心現有的快篩試劑,會發生篩檢不到的「偽陰性」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Omicron突變發生在S蛋白上,不在N蛋白上。而現行PCR非針對經常突變的S蛋白檢查,因此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Omicron;少數國家的快篩是採用S蛋白做標的,有可能檢測不準確,但台灣沒用到。李建璋表示,Omicron突變地方在S蛋白,但現有的快篩試劑,是檢測不易突變的N蛋白,所以不會影響準確性。另外針對Omicron,從現行資訊與學理判斷,該病毒株R0值頗高,但重症率還不確定,目前南非傳來的資訊顯示多是輕症。如日後確定病毒傳染力強,且感染者多為無症狀,建議自備快篩試劑做檢驗。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 應做快篩至於何時該使用快篩?李建璋表示,如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就可以做快篩。如出現兩條線的陽性反應,就將試劑用夾鏈袋包好,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並帶著包妥的快篩試劑。李建璋提醒民眾「防疫三寶」:按時接種疫苗、出外戴好口罩、有需要就快篩。現行的疫苗多透過S抗體保護,可能對Omicron保護力不高,但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與死亡,不可輕忽。至於各界熱烈討論的第三劑疫苗能否應付Omicron,需要從更多的文獻做佐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哪個準確? 專家解答 ·居家快篩試劑擔心測出偽陰性、偽陽性怎辦? 醫揭「挑選原則&使用注意事項」
-
2021-1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變種病毒走向 李秉穎:一個症狀可以看出感冒化
目前國內開始注射第3劑疫苗,以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從Omicron的死亡率降低、與流鼻水的症狀比率增加兩點來觀察,未來新冠肺炎病毒應該會朝向感冒化而非流感化,也就是會變得像目前引發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一樣,不需要年年打疫苗,即使感染也是輕症,但需要多久的時間還很難說。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上「年代向錢看」政論節目時,做了上述的表示。他表示,一開始大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沒有抵抗力,殺傷力很強,但他一直認為之後就會「感冒化」,但有些專家認為是「流感化」,毒性雖然會逐漸降低,因2、3年就有一個突變,還是會造成相當大的傷亡,可能每年都要打疫苗,像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一樣,來預防突變,而感冒化則是得到一次後就會有交叉免疫,之後如果再得到就是無症狀或是輕症,而終生免疫,不需要不停地打疫苗,他表示,因為目前會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也是不斷地突變,人也是一直重覆感染,但都是輕症,未來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也會像這4種、它的兄弟姐妹,變成只會引起普通感冒。李秉穎表示,之前Delta變種病毒出現,引發恐慌,但其實觀察到已經有輕症化的趨勢,以美國、以色列等國家來看,都有Delta的疫情高峰,死亡率卻比原來的病毒下降,現在Omicron的情況也一樣,南非的流行曲線就可以看出死亡率並不高。而且從英國的研究看起來,Omicron患者流鼻水的比率變多,李秉穎表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指標」,新冠病毒一開始侵犯下呼吸道,引發肺炎等,會有很高的傷亡比率,當時中國大陸有流鼻水症狀的約只有5%,後來英國研究Delta病患流鼻水的比率增加、咳嗽減少,而最新美國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Omicron流鼻水的比率也增加,可以看出「病毒被阻擋在上呼吸道,沒有進入下呼吸道」,對人體的傷害就會比較少。他表示,從死亡率與症狀的變化可以推斷新冠肺炎病毒與另外4種冠狀病毒一樣,都是朝向輕症,但目前還是重症與死亡比率超過流感的病毒,還是無法與人類共存,未來如果重症與死亡比率降到比流感還低,就像一般普通感冒了,但目前還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才會像感冒一般,還是需要第3劑疫苗的保護。
-
2021-1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翁啟惠:Omicron需密切關注 初估疫苗有一定壓制效果
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確診案例數竄升,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現在確診者大部份為輕症,目前看來還沒那麼嚴重,但仍需密切關注,初步評估疫苗施打應該仍有一定的壓制效果。翁啟惠帶領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在疫情爆發後積極投入廣效疫苗開發,近來廣效mRNA疫苗傳出最新研究成果,由於該疫苗是以特定位置去醣化的棘突蛋白mRNA為抗原,初步動物實驗對多種偽變異株有保護力,預期對最新的變種病毒也具保護力。目前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的翁啟惠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新冠疫情爆發至今,2年來已有超過570萬種的變種病毒,其中5種最被關注,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及最新的Omicron,目前超過9成以上確診病例都是Delta病毒,Omicron的傳播速度及涵蓋率是否會超越前面的病毒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至於廣效疫苗的最新進度,翁啟惠指出,目前已研成功發出去醣化廣效mRNA疫苗,正申請專利中,已進入技轉洽談階段。翁啟惠表示,病毒要完全消滅很困難,Omicron出來確實讓人擔心。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認可至少6種疫苗,全球約有300個新疫苗在研究發展中,全球約50%人口至少打1劑疫苗。不過,非洲卻只有不到5%人口打1劑疫苗,如果這些地區疫苗施打率持續很低,確實蠻危險。翁啟惠指出,現在打過2劑疫苗都還是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疫苗雖然可以預防重症,但也可能讓人得到輕症、帶病毒而不自知,疫苗還是控制大流行傳染病最佳工具,除了倚賴疫苗發展外,同時還需要口服的抗病毒藥物。至於目前重症數量較少,是否是因為施打疫苗的原因,翁啟惠認為,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整體情形,Omicron傳播力比較快,但還沒看到像之前Alpha跟Delta的快速傳播情形,評估疫苗應該有一定壓制效果,也或許是症狀輕微沒被檢測出來。等過一段時間數據出來後會更清楚,目前看來還沒那麼嚴重。
-
2021-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國研究:加強劑打BNT或莫德納疫苗的效果最好
英國試驗七款不同廠牌疫苗的結果顯示,輝瑞/BNT和莫德納新冠疫苗在英國作為加強劑,對提高整體免疫反應的效果最好。BBC報導,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發表在科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發布、對近3,000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同屬mRNA疫苗的莫德納和BNT疫苗,在加強抗體和T細胞反應的效果最佳,尤其是若受試者前兩劑打的是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這項研究是針對新冠疫苗加強劑效用所做的首份研究,也證明英國一開始就選擇使用這兩款疫苗做為加強劑的決定正確。這項研究是在受試者接種完兩劑AZ或BNT疫苗的約三個月後,為受試者接種加強劑,這也是英國現在建議的接種加強劑間隔時間。不過,研究結果也顯示,七款疫苗的試驗結果都證明安全性無虞,副作用則包括頭痛和疲倦等。若受試者前兩劑打的是AZ疫苗,七款疫苗都能加強免疫反應;若前兩劑打的是BNT,則有六款疫苗有效。這些疫苗無論在70歲以上或以下年齡層的效力都相同。研究人員表示,加強劑有望繼續預防感染新種病毒Omicron、及避免病故,為了讓疫苗能提供給更多人,即使是半劑BNT也能用來提升接種率。一般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激勵英國政府加訂1.14億劑BNT和莫德納疫苗,以供應未來兩年的施打量。新冠疫苗加強劑能降低感染風險超過93%。在科學家正加緊研究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之際,英國政府提供國內所有18歲以上成人接種一劑加強劑。
-
2021-12-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第3劑開打! 高端獲美贊助 指揮中心下午2時說明
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持續蔓延,國內呼籲民眾盡快接種二劑疫苗,擬與百貨及量販通路合力擴展接種點,並宣布一至三類醫護人員可施打半劑莫德納疫苗,作為追加劑,此外高端疫苗獲比爾蓋茲基金會贊助進行第三劑混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將於今天下午2時記者會說明。新種變異株截至今,已入侵全球5大洲29地,日本、韓國、香港及澳洲也有個案確診。台灣面對春節防疫規定不取消「7+7」、「10+4」方案,但加嚴居家檢疫者在期滿後,不坐防疫計程車就醫篩檢,而是由醫護人員至現場就地篩檢。國內已宣布參考歐美政策,以半劑莫德納作為第三劑追加劑,至於BNT、AZ等疫苗,則需要現有貨量及規劃施打。陳時中說,目前國內三劑實驗尚未公布,「但高端作為第三劑還遠。」而今日高端公布,獲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230萬美元資金挹注,將投入第三針混打實驗。
-
2021-12-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翁啟惠廣效疫苗研發新突破 推去醣化mRNA新冠疫苗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在廣效疫苗研發上,今(3)日傳出重大進展,他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成功研發廣效新冠肺炎mRNA疫苗,為過去研發廣效流感疫苗、廣效單醣化棘蛋白疫苗之後,再度將他的醣分子技術應用在mRNA疫苗開發上。翁啟惠發現廣效mRNA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雖較廣效單醣化蛋白疫苗略低,但CD8+ T細胞免疫反應特別高,對英國Alpha變異株、南非Beta變異株、巴西Gamma變異株及印度的Delta變異株都產生保護力。翁啟惠、馬徹團隊研發的廣效mRNA疫苗,已申請美國專利,除有潛力可達廣效、對抗變異株外,也容易快速、大規模生產,保存條件也如同莫德納疫苗,保存在零下20℃,且價格將可望更低廉。翁啟惠日前在經濟日報生技論壇演講中指出,新冠病毒至今已出現超過500萬個變異株,數量之多過去少見。他指出,自人類發現病毒傳播以來,除了天花,沒有任何一種病毒徹底被消滅過。而目前現有的新冠疫苗,無法完全抵擋病毒傳播,僅可以預防重症,如何研發廣效疫苗以因應病毒持續的突變,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翁啟惠在演講中指出,人類病毒有突變及醣化兩個特性,RNA病毒容易變異,發展廣效疫苗要知道突變的趨勢,不會突變的地方大部份是包在醣分子裡,因此廣泛保護性疫苗設計,醣化將是關鍵。翁啟惠近日自美國返台,結束了14+7隔離期後,在公開場合幾次談到他和馬徹團隊在廣效疫苗的新進展。針對之前已發展的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翁啟惠認為,這已成了因應變種病毒最佳工具,現在全世界流行最多的就是Delta病毒,超過90%都是Delta變異株,現在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的設計,引發的免疫反應都會加強,實驗上也證明是這樣,可以抑制各種病毒變異。翁啟惠指出,目前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已取得美國臨時專利,面對剛爆發的變異株Omicron,翁啟惠研究其構造後,對廣效疫苗的效果有信心,這個病毒醣化跟Delta都一樣,24醣化位子都一樣,這代表疫苗設計,考慮醣分子的話,可以控制得住。
-
2021-12-03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Omicron高傳染力,封城噩夢將再臨?7重點看清為何不必過度驚慌
世衛組織(WHO)於11月26日,將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B1.1.529)列入第五個高關注變異株,由於Omicron病毒株確實帶來高傳染力,讓許多國家重回封鎖,或祭出較嚴格的邊境管制政策,但Omicron是否造成重症?是否增加死亡率?這些問題需要更多資料才能定論,到今天(12/2)為止,本人收集各項相關報導,綜合整理,闡述如下,與讀者分享。變異愈多、傳播愈快,但會越來越輕症化(1)南非12月1日單日確診病例幾乎翻倍,根據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指出,本周三單日新增8561例,為前一週兩倍,而相較上週,單日確診只有1295例。Omicron在南非之感染比率已激增至80%(如圖一)。(2)到目前為止,一般認為是在11月8日在南非發現首例Omicron變異病毒株感染,而後相繼在歐洲、美洲、亞洲及大洋洲亦有確診個案(如圖二)。但到目前,各大洲之確診人數及所佔百分比,並無正確數字。(3)根據南非學者對Omicron變異病毒株之基因分析,發現包括核鞘蛋白,膜蛋白及棘蛋白都有變異處,超過50個突變點,單就棘蛋白就有32處變異,囊括α、β、γ、δ之所有變異點(如圖三)。到目前為止,顯示被感染後其傳染力確實非常快速,約為α株的4倍,δ的2倍。根據流行疾病專家James Weiland之估算,認為其傳染性為原始株之5倍(如圖四)。確診者大部分是40歲以下年輕人,症狀較輕,以肌肉痠痛、疲倦及咳嗽為主,到目前為止,並未增加重症之比率,所以民眾不要驚慌。(4)根據德國公衛專家勞德巴赫(Karl Lauterbach),還有國內「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院士、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教授及林口長庚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均認為變異株突變愈多,不代表就是病毒魔王,根據過去的RNA病毒演化法則,變異愈多,雖然增加傳染力。但會越來越輕症化。(5)目前在南非因疫苗覆蓋率只有24%,Omicron病毒株之蔓延情形較快速,但在高覆蓋率的國家,其蔓延情況就比較不嚴重,所以歸根究柢,還是要加強提升二劑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及嚴守非藥物之公衛介入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6)到目前為止,根據各國專家學者的看法,目前病毒疫苗之接種,雖然無法完全阻止新冠肺炎的感染,但對新冠肺炎的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之減少有極大的幫助,而且最近研發兩種口服抗病毒藥,對此種變異病毒(Omicron)仍然有效。(7)根據輝瑞、莫德納藥廠及嬌生公司的報導,三家公司也都積極進行針對新變異病毒株開發新疫苗,輝瑞藥廠將在六周內進行疫苗調整,並於100天內出貨,莫德納最快於明年初推出新配置疫苗,而嬌生(Johnson&Johnson)公司亦針對Omicron變異株疫苗進行研發。台灣當務之急 提升二、三劑疫苗接種台灣疫情趨緩,到目前為止尚無Omicron病毒侵入境內,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能夠快速提高二劑疫苗的覆蓋率,特別針對年長者、慢性病或癌症病史及孕婦等,一定要完成二劑疫苗接種,尤其將來國家的政策,也許要考量第三劑接種計畫。對個人而言,勤洗手、戴口罩等非藥物公衛介入的防疫守則,大家應該要嚴格遵行,那麼相信病毒會越來越弱化,恢復常態生活應可期待。
-
2021-1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德納CEO指舊疫苗對變種效果差 李秉毅:他應該是商人
新冠肺炎病毒不斷突變,新的變異株Omicron更是讓全球聞之色變,台灣也決定要加速追加第三劑疫苗的腳步,但莫德納藥廠的CEO出面表示,原有的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不佳,到底第三劑該打什麼樣的疫苗?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CEO可能不是學者是商人」,應該打原來的疫苗就行。至於變異株一直出現,什麼時候才有脫下口罩的那一天?他答覆「很難說,一到三年都可能」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上「年代向錢看」節目時,做了上述表示,針對兩個主要的變異株都來自南非,有一說法可能與南非愛滋病患者比率較高有關連,他表示,愛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無法有效殺死,會在體內存在一段較長的時間,病毒會不斷突變以適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因此會有比較多的機會產生突變株,也是南非比較可能產生變異株的原因。他表示,之前Delta變異病毒出來時,大家都很恐慌,也確實造成大流行,但主要是人為因素影響,包括英、美及以色列等國家,因認為疫苗覆蓋率已達到七、八成,因此放鬆管制、大家不必戴口罩,才會造成病例大增,但這次Omicron出來之後,英國終於決定恢復戴口罩,絕對有助於疫情的控制。節目主持人詢問李秉穎,口罩到底要戴多久?病毒不斷的變化,「難道未來3、50年都要戴口罩嗎?」,李秉穎則答覆「不必這麼久,你的後半生還是有希望的」,雖然很難預測何時會完全輕症化,但全球很多專家都持這種論點,人類遭遇一種新的病毒,一開始是很猛烈的,但免疫系統經過不斷地攻擊,會產生一些交叉保護的效果,因為人類的免疫系統是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未來病毒感染後的症狀會像是感冒,但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也許是1年、2年、3年」。針對莫德納CEO表示,現有疫苗對變種病毒的保護效果並不好,李秉毅則表示,「莫德納CEO應該不是學者是商人」,從Delta病毒的經驗可以了解,疫苗遇到變種病毒,中和抗體可能下降5、6倍,但是保護效果卻只下降10%到30%,Omicron可能也差不多。李秉穎表示,變種病毒不斷出現,在疫苗界就有兩派不同的做法,莫德納就是利用變種的南非病毒來做出新的次世代疫苗,輝瑞用的仍是原始病毒做出的疫苗,結果證明,兩者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打第三劑之後都能增強對變異株的保護效果。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莫德納第3劑擬打半劑 mRNA疫苗不互混打
國內最快明年元旦後開始施打第3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傾向比照國際莫德納第3劑僅需打半劑,第3劑可混打各廠牌疫苗,但mRNA疫苗不互混打,應施打1、2劑同一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8日開會討論已達共識,點名6類高風險感染者及重症高風險對象,於2劑接種6個月後,應施打第3劑,追加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18歲以上皆公費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規劃,最快將於明年1月1日後開打,且不限制疫苗廠牌。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全國失智症行動成果發表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是否考慮比照國際莫德納疫苗第3劑僅施打半劑即可。他表示,國際建議莫德納減半劑量施打,仿單內容也將修改。陳時中表示,第3劑不限制疫苗廠牌,國際數據顯示,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不良反應比例較多,但大多都是輕微症狀,如果混打保護效果佳確實建議混打,但不會強迫所有施打AZ民眾第3劑只能混打mRNA疫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指揮中心不限制第3劑疫苗廠牌,但陳時中提醒,不贊成mRNA疫苗互混打。他舉例說明,若第1、2劑打莫德納者,不建議第3劑打BNT疫苗,反之亦然,同時不建議打過莫德納或BNT等mRNA疫苗者,第3劑混打AZ疫苗。現場也有媒體提問,據悉原規劃明年1月底施打第3劑,如今提前至1月1日後施打,是否與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有關。陳時中坦言,粗估12月底符合第3劑條件人數達4.2萬人,考量COVID-19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積極因應Omicron,爭取快點開始3劑施打。陳時中強調,雖然特別點出6類民眾應接種第3劑加強劑,但指揮中心鼓勵18歲以上民眾都要打,所以第3劑疫苗數量都會提前準備起來,如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都有在簽約,這次有把握能在國際第3劑COVID-19疫苗市場中爭取成功。
-
2021-11-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可1傳50人?李秉穎:台灣的防疫應該能清零
最新的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全球各國都相當擔憂,甚至傳出其R0值可能達到驚人的50,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對於這個數字感到懷疑,但不論多少,台灣過去遇到Delta都能清零,相信台灣的防疫成果會持續下去,至於第三針對加強劑要打傳統還是次世代疫苗?李認為,傳統的效果應該就很好。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上「年代向錢看」節目時,談到最新的Omicron病毒,表示目前傳出R0值達到50,不知道資訊是哪裡來的,歷來的傳染病R0值10幾就算很高,其實平常心看待就好,因為對新的病毒還不是很清楚時,往往會有一些比較悚動的描述,像是之前Delta病毒出來時大家嚇得要死,後來其實也還好,R0值是指人體沒有任何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人可以傳染給幾個人的數字,但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像是台灣防疫很成功,可以做到「清零」,讓R0值小於1,他表示,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消息,Omicron傳染力是否比較強、逃避疫苗的保護力、症狀是否比較嚴重、R0值如何,都還不清楚,但是從其他的變種病毒的經驗來看,疫苗的效果大概就是下降10%到30%,不會沒有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針對重症的保護力,幾乎沒有明顯變化,即使感染變種病毒也會像是感冒一樣。同時,以英、美及以色列等國家來看,都有一波新的Delta的流行,但是因為多數人都有打疫苗,即使病例數竄升、死亡率並沒有很高,「打疫苗是很重要的」針對專家認為Omicron病毒棘狀蛋白突變數量超多,李秉穎表示,RNA病毒本來就是很容易突變的,所以當初看到世衛以希臘字母來命名病毒,早就說過「一定不夠用」,世衛沒有長遠考量,因為病毒就是會不斷變化,「世衛現在不想用Xi(與習近平的姓同音),以後不夠用時還是得用」他開玩笑說。他認為,病毒雖然不斷突變,但未來應該是慢慢輕症化,仍然有打了疫苗之後的突破性感染,但輕症會居多。至於變種病毒不斷出現,疫苗是否真的要一直打下去?李秉穎表示,可能會像流感疫苗一樣,一年打一次,根據以色列的研究,打第三劑相較於打兩劑,保護力可以增加50%、60%、甚至90%,「有打有保佑啦」。至於第三劑打的是傳統的疫苗還是針對突變病毒的改良版本,李表示,目前尚未有確切的結論,但是從之前的相關研究顯示,以原始的武漢株病毒做的疫苗,效果比起用變異過的南非株病毒來做的疫苗,並沒有比較差,所以用變異病毒做出的次世代疫苗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目前很多國家的第三劑疫苗仍是用傳統的疫苗,而且新的疫苗可能又再要做試驗與核准,大家還是傾向先用武漢株的傳統疫苗。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因應變異株Omicron 高端:針對Beta株建立疫苗抗原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南非等國發現的B.1.1.529新冠變異株命名為「Omicron」,並列為「高度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高端疫苗表示,針對現有的高關注度變異株,已經針對高傳染力且免疫脫逃程度較高的Beta株建立疫苗抗原,並進入生產測試。高端表示,對於新種突變Omicron變異株,目前雖尚無強烈證據顯示Omicron的免疫脫逃程度,但高端疫苗已同步開始進行基因序列評估,並開始進行抗原建立之測試工作,以利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Omicron株抗原的量產準備。Omicron相較於其他新冠病毒變異株有著更多的變異點位,但目前仍無法了解Omicron是否比其他變異株更具傳染性或有更高的致重症風險,而藉由目前全球資料庫所釋出的Omicron基因序列資訊,高端也說,已著手展開因應方案,以協助全球防疫。高端表示,除了根據先前針對Alpha、Beta及Delta變異株的中和效果數據外,同時已針對Omicron變異株的基因序列,建立Omicron偽病毒(Pseudovirus)系統,以評估現有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效價。此外,目前全球已上市的新冠疫苗,皆已展開第三劑追加免疫的評估,以藉由高劑量或第三劑疫苗誘導更高的免疫反應,提升中和抗體濃度以對抗Omicron這種高突變變異株。高端表示,先前對抗變異株的動物試驗數據已在國際知名期刊《臨床感染疾病》公開,對不同的變異株皆具有良好的抗體中和效果,且疫苗高劑量組臨床試驗,及追加施打第三劑的延伸試驗皆進行中,此外,包含兩劑AZ疫苗與第三針混打高端疫苗的試驗結果也已在進行數據分析;期望能以優異的免疫生成性對抗變種病毒。高端表示,參加WHO團結試驗,受試者族群橫跨美、亞、非三大洲,目前Omicron變異株的流行地區也在收案範疇中,倘若該病毒於團結試驗位於非洲之臨床試驗點流行,將可以評估現有疫苗對抗Omicron變異株之保護力等實證資料。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堵Omicron 將開打第三劑 間隔6個月
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上午8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表示,請指揮中心儘速公告相關防疫指引規範,使民眾及主辦單位得以提早因應;針對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建議有關學生施打第二劑疫苗以及完整接種兩劑疫苗6個月後,民眾可依序施打第三劑的規畫,請指揮中心在適當時機對外公布。今日擴大防疫會議,針對國內外疫情概況與疫苗施打情形、歲末/跨年大型活動防疫規定以及春節專案因應新型變種病毒相關整備等議題進行討論。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影響持續升溫,入冬低溫環境恐增加病毒傳播機率,預測國際疫情仍會上升,另非洲、歐亞、亞洲等國出現Omicron變異株傳播疫情,預期仍會持續擴散。指揮中心表示,國內本土疫情尚在穩定控制中,已連續24日沒有本土病例,而境外移入病例檢出變異株仍以Delta為主,但因國際出現新型變異病毒Omicron,我國境外移入病例風險將增加,除應持續嚴守邊境外,應加速提升疫苗涵蓋率與因應新型變種病毒及秋冬防疫整備。指揮中心表示,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為77.68%、第二劑為54.24%,劑次人口比為131.93(劑/每百人),目前共已施打約3088.9萬人次,預估接種涵蓋率在12月中第一劑可接近8成、第二劑可超過6成。此外,指揮中心專家會議為考量後續春節疫情風險並為因應變異株威脅、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疫情風險,應即早準備以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12-17歲青少年應續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並建議已完成兩劑基礎劑者,在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的6個月後,依序接種追加的第三劑。指揮中心表示,有關各地方政府即將舉辦之歲末/跨年大型活動,為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主辦單位除應遵守地方政府大型活動相關防疫規定外,也應遵守指揮中心所公告的相關指引規範。針對春節返鄉專案部分,指揮中心除將持續擴增防疫旅宿量能及釋出集中檢疫所房數外,為因應新型Omicron變種病毒,我國已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及辛巴威等6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加強入境檢疫隔離措施,指揮中心也將視國內外疫情發展趨勢,即時評估是否有新增名單之必要,並滾動調整春節專案居家檢疫措施。蘇貞昌表示,我國已連續24日維持本土零確診,這樣的成果有賴國人與中央、地方政府的相互配合及合作,得來不易。歲末將至,地方政府舉辦的大型歲末/跨年活動將在本周末陸續開始舉辦,為即早防範新型變異株病毒,請指揮中心儘速公告相關防疫指引規範,使民眾及主辦單位得以提早因應。
-
2021-1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變異毒株Omicron 中榮醫:症狀與原本變種病毒沒大差別
南非發現新冠病毒新的變異毒株,世衛組織正式命名為Omicron,歐洲多國已查出毒株感染者,全球高度緊張。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劉伯瑜今指出,從現有資料來看,它的症狀包括發燒、肌肉酸痛、倦怠、咳嗽等與原本的變種病毒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民眾不必驚慌。劉伯瑜說,至於疫苗的效力,很多國家正在做進一步實驗,還有待有最新的結果才能確定。他說,新的變種一定會繼續發生,重要的是如何把公衛習慣維持下去,還未打疫苗者應趕緊接種,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都是仍需要注意的。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突破免疫屏障?陸稱觀察兩周
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引起全球衛生部門關注,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昨天指出,南非疫苗接種率只有百分之廿四,不足以構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因此談不上Omicron突破免疫屏障,「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以色列,全球抗疫要面臨從頭再來的風險」。張文宏指出,一旦確認Omicron可突破原有免疫屏障,意味病毒變異速度快,各國需每年根據病毒變異情況迅速研發新疫苗;他認為,Omicron目前對中國大陸影響不大,仍需觀察未來兩周數據。另據觀察者網,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一場會議時表示,這個變異株很新,它有多大危害性?傳播會有多快?會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但這種病毒攜帶大量突變,對防疫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戰。大陸「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獲防疫專家力挺,除張文宏等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稱「圍堵清零/入境隔離」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新冠防控策略的核心內容,必須堅持。
-
2021-1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變種病毒Omicron可怕嗎?你該知道的8件事
COVID-19新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國際關注,科學家憂心其傳播力可能造成疫情雪上加霜,適逢歲末跨國人潮移動高峰,各國紛紛祭出入境限制防堵。究竟Omicron有什麼特性?對疫苗效力有何衝擊?中央社整理8個關鍵議題帶你了解。1.世衛命名引議論世界衛生組織(WHO)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異株B.1.1.529命名為Omicron,跳過原本應該排序輪到的希臘字母Nu和Xi,但沒有解釋原因。「紐約郵報」引述一些網友和政治人物推測,跳過Nu是為了避免與new(新)發音相似而混淆,跳過Xi則是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姓氏「習」拼音就是Xi。延伸閱讀:新變種病毒命名Omicron 世衛跳過Nu、Xi掀熱議2.新變異株為何讓科學家憂慮?Omicron變異株的棘狀蛋白有32個突變,集先前Alpha、Gamma、Lambda等變異株的突變特徵於一身,包括與病毒進入細胞及免疫逃脫有關的突變,可逃避人體防禦系統,讓專家感到擔憂。3.傳播力更強?新變異株最早在南非及波札那發現,近2週相關病例數在南非東北的豪登省快速攀升,取代原本流行的Delta變異株,預估可能成為下一波南非主流病毒株,香港、比利時、以色列也陸續出現病例,不過確切的傳播力仍待更多數據分析。4.疫苗還有用嗎?大多數疫苗是用病毒的棘狀蛋白使人體免疫系統預防感染COVID-19,但Omicron變異株的棘狀蛋白突變會影響病毒感染細胞與擴散的能力,讓免疫細胞更難攻擊病原體,可能降低疫苗效力,但實際影響程度仍待驗證。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都已著手研究相關資料,判定現有疫苗是否需要調整。延伸閱讀:南非新變種病毒有免疫逃脫突變 羅一鈞:傳播力令專家擔憂5.重症會不會更多?目前未有定論。世界衛生組織提醒,新變異株「令人關注」,證據顯示COVID-19出現有害的變異,可能需數週時間以查明在傳染、嚴重性,以及對疫苗、檢測和治療上是否帶來任何改變。6.各國如何因應?目前仍以入境限制為主。美國11月29日起限制南非等8國旅客入境,並呼籲民眾盡快施打疫苗追加劑。歐盟建議對非洲南部7國人士實施旅行限制,但確切措施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日本強化對非洲南部6國入境管制,相關人士須在指定場所隔離10天。南非約翰尼斯堡機場26日已出現搭機離境人潮。不過南非衛生部批評各國的管制措施太過嚴苛、不科學且違反世衛組織建議。7.台灣祭入境管制指揮中心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列重點高風險國家,11月29日0時起自上述國家入境或轉機的旅客,須入住集中檢疫所並配合專案採檢。指揮官陳時中26日表示,現階段國際驗出新變種病毒確診個案人數少,且台灣沒有直飛航班,直接威脅相對小,還是要以完整阻絕為先,會持續關注國際狀況。他也呼籲國人盡速接種疫苗,目前75歲以上長者仍有27%未打疫苗。8.國際股市油價聞聲重挫新變異株引起緊張,已反映在財經層面。11月26日台股收盤下跌284.8點,跌破月線17500點;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盤中見到今年以來最大跌幅,終場下跌905.04點。國際油價也受影響,北海布倫特原油就崩跌10.2%。
-
2021-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歡樂耶誕城恐受變種病毒波及?新北市府:依CDC指引調整
新北歡樂耶誕城將在12月3日開城,但國際出現新變種病毒,是否會對耶誕城開城及相關活動有所影響,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長蔣志薇表示,面對變種病毒的應對措施,一切均以市民健康為第一考量,會依據疫情走向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滾動式調整防疫工作。新北歡樂耶誕城今年以「樂高」為主題,除了打造獨家3D樂高雷射光雕投影秀,還將展出全台最大的14米高LEGO耶誕老人。今年耶誕城規劃了包含:新北市市民廣場「樂高耶誕城」、板橋車站站前廣場「樂高歡樂薑餅村」及萬坪公園「樂高耶誕奇幻小鎮」三大燈區,以充滿樂高童趣的裝置藝術,打造獨一無二的耶誕奇幻世界。觀旅局近日在市民廣場試燈,到了晚上,耶誕樹閃爍著紅、綠、藍的燈光,也照亮一旁的樂高耶誕老人,成為夜晚最亮焦點,即便不能出國,也能透過耶誕裝置體驗偽出國的氣氛。不少民眾經過此處,都被吸引目光,拿起手機開始拍照,搶先跟耶誕樹合影放上社群軟體分享。對於國際出現新變種病毒,耶誕城是否會受到影響,蔣志薇表示,一切均以市民健康為第一考量,會依據疫情走向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滾動式調整防疫工作。蔣志薇說,新北市歡樂耶誕城活動的防疫措施總計6點,包含:設定管制範圍,民眾僅能從管制口進出,進入採實聯制、體溫測量、手部酒精消毒後蓋上手章識別;全程戴口罩及禁止邊走邊吃,現場規劃飲食專區;擴大活動場域內相關物品與器材消毒;攤位人員工作均配戴面罩及口罩;透過記者會、新聞稿持續宣導防疫規定,並建議有身體不適的民眾,應避免參與活動;活動期間持續於活動官網、社群網站粉絲專頁「新北旅客」等宣導相關防疫資訊及規定。
-
2021-1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應變種病毒來襲 柯文哲:跨年有可能在前3天說不能辦
「台北最High新年城-2022跨年活動」今晚將正式啟動,共有六區的藝術燈飾將同時點燈,點亮台北。由於國際上出現新的變種病毒,台北跨年是否做好防疫?市長柯文哲上午參加愛護大安森林公園自然生態活動受訪時表示,他還是主張盡快把疫苗打到夠,邊境放開,畢竟也不可能永遠一直鎖國下去。2022台北跨年活動今天正式啟動,點燈記者會下午將在中山區心中山線形公園登場,由今年首度參與跨年晚會演出的「動力火車」一起出席點燈,點亮台北,宣告跨年活動全面啟動,共有六區的藝術燈飾將同時點燈。對於變種病毒,柯文哲指出,後疫情時代有2個原則,應變跟保險。如果要採取最保險的態度,那什麼事都不要幹,所以要有很快的應變速度,也有可能在前3天說不能辦,所以還要有保險的制度。柯文哲指出,目前是這樣,邊境如果守得好,其實去年跟整個世界,是平行世界,台灣只是今年5月那次運氣不好被攻破,不然坦白講,從去年到現在一直都沒事。現在是這樣,他還是主張,盡快把疫苗打到夠,邊境讓他放開,畢竟也不可能永遠一直鎖國下去。柯也呼籲市民,還沒打滿兩劑,得趕快去打,他發現70歲以上,還有快20%沒打。
-
2021-1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變異株Omicron更勝Delta? 醫師不安警告:山雨欲來、恐再次封城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最近在非洲南部出現的新變異株「B.1.1.529」,正式命名為(variant of concern)。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Omicron 變異株有兩個重點值得觀察」,他也透露,過去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他沒有這麼感到不安,這次 Omicron 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他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指出,南非出現新 COVID-19 變異株:Omicron 變異株。因為突變的位點多和增加傳播力相關,所以「目前推測傳播力比 Delta 變異株高」。他表示,雖然實際增加傳播率的數字尚未研究出來,但從南非豪登省等地病毒株分析報告發現,Omicron變異株快速取代 Delta 變異株成為當地主流病毒株,「幾乎可以確定傳播力比 Delta 變異株大幅增加」。謝宗學提出兩個Omicron 變異株觀察重點,分別為「重症率有無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有無下降」。他解釋,若重症率明顯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明顯下降兩者同時出現,各國恐將重回封鎖邊境和封城生活,宛如去年三月爆發疫情時的慘況。謝宗學透露「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我沒有這麼不安,這次 Omicron 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我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警告,世界各國過去幾個月以來,因為疫苗施打率攀升相繼解除防疫政策,「Omicron 變異株很有可能早已在社區潛伏,若不當機立斷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限制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很快的2 到 4 週內,新一波的疫情很有可能大規模爆發癱瘓醫療體系,死亡率將可能快速飆升。」他預測,絕大多數的國家在現階段不會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封城手段,因為疫苗施打好不容易逐漸恢復的經濟活動,當權者很難斷然下決定貿然中斷,但就是這樣的遲疑,新疫情很有可能再次襲捲全球,更嚴重癱瘓經濟活動。最後,謝宗學提醒,台灣目前社區很乾淨沒有病毒,仍然必須持續堅守個人衛生防護,若 Omicron 變異株襲捲全球,台灣很難置身事外,經濟股市很難和世界脫鉤,但我們自己的健康卻可以自己掌握,勤洗手、戴口罩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能持續堅持,即使未來出現再多變異株,我們依然可以安然度過。
-
2021-10-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台灣疫苗要打到何程度才能全面開放 陳建仁給答案
台灣目前正在積極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到底何時才能全面開放?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給了答案,他表示,Delta病毒傳染力驚人,如果依照實驗室的數據計算,至少兩劑的覆蓋率要達到近9成,但是依照國外的實際經驗,應該兩劑的覆蓋率約70%到75%就可以了,而且大家應該不須要再打第三劑。陳建仁昨天受邀南下成大參加「醫學領域大師講座」時,做了上述的表示,成大昨天並邀請有「冠狀病毒之父」美譽的前成大校長賴明詔也到場。根據衛福部的資料,統計到10月19日,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63.5%,第二劑為22.74%,距離第二劑70%到75%,還有一大段距離。陳建仁昨天在演講中提到,台灣的防疫成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根據到10月的最新全球統計,台灣的發生率是全世界各國中最低的,累積死亡率則是全球第三低,僅次於紐西蘭與新加坡,疫苗改變了很多事,但對台灣來說「更自信的台灣正在堀起」。不少聽眾關心台灣到底何時可以完全解封,陳建仁表示,北歐各國第二劑的覆蓋率已達到8成,其中芬蘭在5到7月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降到比流感還低。他表示,目前全球流行的是Delta變種病毒,依照之前實驗室R0值的計算,第二劑覆蓋率大約是80%到88%,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但以目前包括北歐、以色列、英國及新加坡等國家約7到8成,「當致死率從2%降到萬分之5,疫情就已經不嚴重了」,這些國家也紛紛開放國界,與病毒共存,因此大約打到70%到75%就差不多了,加上目前有口服藥的上市,使得第三劑的必要性也降低。他表示,多數的專家認為第三劑應該保留給目前覆蓋率仍低的國家,或是高風險族群;賴明詔也表示,目前美國的政府也是65歲以上、及50到65歲的高風險族群才要打第三劑。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打的疫苗能減少重症和死亡嗎?後疫苗時代來了!真實世界數據教我們的4個疫後觀察
全球經歷COVID-19重擊之後,當疫苗注射無可迴避,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從「安全嗎?」提升到「有多少保護力?」、「防重症能力如何?」、「需要追加第三劑嗎?」目前隨著變種病毒威力愈來愈強大,全球的疫苗研發趨勢又是什麼?專家提醒,相關資訊都可參考,但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重症和死亡,幫助人類與病毒和平共存。現有疫苗能否達成這個目的?從真實世界的數據可以得到答案。Q1:疫苗的抗體濃度愈高,保護力就愈高?為了終結全球大流行,各國卯足全勁,用史上最快速度衝刺疫苗研發。台灣民眾選擇施打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之前免不了要比一比,但該比什麼呢?是要看臨床試驗的保護力、看驗出的抗體濃度、還是看各國接種後的真實世界數據?什麼是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D),按照美國FDA的定義,是指從傳統臨床試驗以外其它來源獲取的數據。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已施打數量為63.9億劑,然而,臨床試驗的情境與真實世界還是有所差異,導致臨床試驗結果外推至真實世界會有局限性。根據加拿大研究,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在Alpha變異株,各廠牌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分別為85%(AZ)、80%(BNT)、79%(莫德納),面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也有88%(AZ)、78%(BNT)、96%(莫德納)。「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相關,但沒有絕對關係,也不是唯一指標。」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民眾打完疫苗後,抗體變化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濃度上升較慢,驗到數值比別人低,但不能代表這個人的保護力,也不能推論後續濃度的發展。「面對Delta變異株突破感染,疫苗防重症能力仍強。」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 AZ、BNT、莫德納等疫苗,都是依照原型株所開發,臨床試驗雖顯示面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略為下降,但真實世界的數據仍顯示這些疫苗針對預防重症、住院、死亡的保護力有八成到九成以上,「真實世界的數據最實在了」。【延伸閱讀】>>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Q2:打疫苗發生血栓、心肌炎副作用的機率高嗎?國外疫情仍嚴峻,為避免感染,施打疫苗是必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應,隨著施打數量愈多、個別不良反應也不同,像是腺病毒疫苗AZ、嬌生有血栓風險,mRNA疫苗(莫德納、BNT)則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邱政洵表示,以國外報告來看,施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國內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6,意即國內發生血栓機率低於國外,屬於罕見不良反應。另外,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心包炎好發於第一劑接種後2至4周,以中年男性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只要接種後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不適,盡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均能順利痊癒,邱政洵強調,台灣健保體制完善,醫療水準不輸歐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疫苗不良事件是指接種後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良情況,這些事件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後,但不代表就是接種疫苗造成。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民眾對疫苗應有正確認知,打破迷思,務必把握接種機會,上網預約,完整施打二劑,才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變異株,不要自己嚇自己。【延伸閱讀】>>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Q3:已經打過第一劑疫苗,可以不用打第二劑嗎?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接種第二劑疫苗除要拉高抗體外,還有另一項目標是激活免疫記憶、T細胞防護力,由於新冠疫苗大部分不是活性疫苗,除了嬌生以外,其餘國際廠牌疫苗都須接種兩劑,若接種兩劑以上,保護力都會提高。雖然台灣目前尚未受變種病毒肆虐,但各國在Delta的侵襲下,引發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追加第三劑的原因無非是,害怕抗體濃度隨時間而去、保護力下滑。簡單而言,第二劑疫苗主要為防重症,第三劑疫苗目的是抵抗變異株。假使追加第三劑的必要性提升,疫苗的挑選又是一大學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AZ疫苗已經針對變異株研發出第二代疫苗,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接種兩劑第一代AZ疫苗之後,第三劑接種二代AZ疫苗者,效果特別好,抗體和T細胞反應都有增強,預防感染及重症死亡的效果可望再提高。輝瑞和BioNTech公司9月表示, 5至11歲的兒童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已向美國衛生監管機構申請EUA授權;自南非變種病毒Beta出現後,莫德納便著手研發針對Beta的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針,2021年5月公布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注射次世代疫苗者,可提升受試者體內對抗 Beta 與 Delta 變種病毒的中和抗體量。總體來說,追加第三劑疫苗,與疫情現況一樣,牽涉到未來疫情走向、變種病毒演化等,全民應有心理準備面對的是變動式過程。【延伸閱讀】>>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Q4:打完兩劑疫苗後,就可以安心脫口罩了嗎?目前所施打的疫苗,都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疫苗,由於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兩劑接種後四至六個月開始減弱,而且面臨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案例時有所聞,接續施打第三劑,是各國疫苗政策的重要議題。歐美許多國家早已研議第三劑打法及適用對象,而幾家國際藥廠也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什麼是「次世代」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只要是改良現有的疫苗,都可稱作「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劑量調整」為次世代疫苗主要改良方向之一,藉此減少副作用;再者為「改良劑型」,希望讓疫苗更方便接種或更容易進入人體作用;另嘗試結合其他疾病,希望苗接種一次,便可預防多種疾病。黃高彬表示,當疫情趨緩,疫苗接種急迫性變低,民眾就會檢視疫苗的副作用,為此,許多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重點放在調整劑量,以降低副作用,像是莫德納疫苗原本劑量為100微克,最近著手研究25微克劑量的效果。AZ研發次世代疫苗AZD2816,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在接種過疫苗和未接種過疫苗的成人中,評估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預計年底前可發表結果。黃高彬表示,由於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是冬天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許多藥廠想朝新冠肺炎結合這兩種疾病發展次世代疫苗,甚至部分藥廠想加入副流感,等於打一劑就能一勞永逸,不過目前都在臨床前試驗階段。【延伸閱讀】>>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大流行恐難終結,需接受與病毒共存紀鑫表示,新冠肺炎短時間內發生全球大流行,社會大眾難免期盼有超強疫苗問世、終結大流行,但其實流感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也差不多是七、八成,各大新冠疫苗的防護效果真的都不差。邱南昌表示,雖然從國外資料看到,在疫苗覆蓋率很高的國家,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感染,但不能因確診人數增加就否定疫苗覆蓋率提高的價值,還要看重症死亡的比率,而這方面確實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後下降了。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有共識,可以接受感染後低重症、低死亡的局面,「這就是與病毒共存的開始。」彙整民眾新冠肺炎疫苗5大迷思,邀請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副主任張龍來為大家解答施打疫苗保護力怎麼看?專家知識分享看更多:>>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
-
2021-10-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氣溫漸冷 醫師警告:2病毒恐與新冠病毒另一高峰重疊
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一波冷高壓南下,氣溫逐漸變冷,醫學博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警告,今年秋天爆發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冬天的流感病毒,恐是之前年份的「2倍左右」,且「可能與COVID-19的另一個高峰重疊」。黃軒指出,根據美國醫學科學院的模型預測,新冠肺炎感染在2021年夏季達到高峰,雖然高峰時間及幅度不確定,且死亡率可能沒有去年冬天嚴重,但感染仍持續,還增加更新、更危險的變種病毒可能性。在澳大利亞及南非,呼吸道合胞病毒將成為導致幼兒入院及死亡的主因,封鎖時,大部分小孩也會鎖在家裡,其病毒感染不會增加,但陸續解封後,小孩呼吸道合胞病毒會持續上升。根據美國模擬數據指出,幼兒群體在封鎖時,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力的喪失,可能會在解封後,再產生更多的易感人群。針對A型流感病毒,早期數據聲稱,A型流感恐導致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也就是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也易有重症出現,其他呼吸道病毒也更廣泛傳播,將對新冠肺炎感染施加選擇壓力,並可能導致更新的變種病毒。另外,呼吸道感染有「協同作用」,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與其他呼吸道病毒間,有潛在相互作用,可能增加疾病的嚴重度。「起初的感染,可能會增加後續感染的嚴重程度」,黃軒表示,該組織警告,針對所謂的「致命三重組合」,也就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匯合制訂行動計劃,並提出5個建議。第一,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要廣,同時為高風險族群加強第三劑疫苗,並鼓勵為流感疫苗的接種做準備;第二,透過經濟財政紓困支持,照顧失業且須自我隔離者。第三,提高新冠肺炎及流感的篩檢能量,提供充足資源;第四,預防措施指導,包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工作場所通風及維持社交距離。第五,恢復疫後的不平衡發展,大流行和反覆封鎖,會造成經濟低迷影響,民眾也會產生長期負面健康影響,確保政策能儘速扭轉大流行的不平衡影響。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年輕人該打疫苗!家中2人接種 全家感染風險大降86%
新冠疫苗最近才好不容易開到中壯年族群,但隨最近疫情趨緩、打了疫苗也不能出國,傳出打氣下滑風聲。感染症專家提醒,10月11日刊登於頂尖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的一篇研究證實,二到五口之家若有兩個人接種疫苗,全家感染風險可大減75%到86%,三或四個人接種疫苗,風險更可減少90%到95%,年輕人打疫苗不只是為了自己,也能大大保護家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這篇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過去人們不知道家庭內成員有人打過疫苗或具有免疫力,對於其他不具免疫力家庭成員的感染風險有何關係。這篇瑞典回溯性的世代研究了解到,收集了81萬4千多個家庭,共189.9萬人的資料,得到重要的結果。這些家庭由二到五人組成,平均年齡為51.3歲,標準差為19.5歲,可謂橫跨從年長到年輕都有。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醫師賴新豪表示,研究顯示,隨著具有免疫保護的家人人數增加,家中其他未曾感染過或未曾完整接種過疫苗者,感染風險可大幅度的降低45到97%,非常有助於降低家戶內的群聚傳染。藉此研究,希望社會大眾理解,完整接種新冠疫苗,不但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於同住家人的保護。邱南昌表示,學生族群染新冠肺炎病毒後,症狀通常較輕微,甚至無症狀,但是學生彼此間互相密切接觸傳染的機會大,當年輕人回家,可能導致家中長者嚴重受害,這也是為何我國將學生納入施打疫苗的重要一群對象。邱南昌表示,雖然世界各地的流行狀況和家庭成員狀況並不相同,可能傳染的程度、速度會不完全相同,但病毒傳染情形和家庭內傳染趨勢應會雷同。變種病毒的傳染能力不同,施打疫苗後的保護力也不同,也會影響研究的數據,不過大方向應是會一致的。如果家裡有仍無法施打疫苗的家人,其他家庭成員為了保護他們,更應該盡早施打疫苗,減少他們的感染風險。
-
2021-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日確診都舊案?專家籲監測性篩檢
國內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及十例境外移入,無死亡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本土個案四十多歲女性(案一六四一一),確診時Ct值卅四點九,研判為舊案,已匡列接觸者九十八人。她為幼稚園員工,雖住在新北市,但幼兒園在台北市內湖區,初步研判與新北市群聚幼兒園事件無關。該案服務的幼兒園,即日起停課十四天,預計十月二十三日復課。莊人祥表示,該個案五月下旬有咳嗽症狀,十月九日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而確診,因七月打過第一劑莫德納,血清檢驗呈IgG陽性,疫苗產生抗體的可能性高,但因N抗體也是陽性,研判應感染過病毒而產生此抗體。連續兩天本土確診者均被認定為舊案,專家提醒,就算是舊案,在社區疫情穩定階段仍須實施監測性篩檢,若發現不尋常個案,才能快速提升防疫層級。昨新增十例境外移入,五男五女,介於十多歲至五十多歲,分自印尼、美國、菲律賓、新加坡及蒙古入境,入境日介於九月廿六日至十月九日。其中九例接種過疫苗,僅有七例為突破性感染,包括自印尼入境兩位個案接種科興疫苗、一名自菲律賓入境個案接種AZ疫苗、一名自菲律賓入境的個案及一名自美國入境個案接種BNT疫苗,從蒙古入境的兩名個案則曾接種過國藥疫苗。疫情風險逐日降低,部分場所並未落實防疫措施。莊人祥說,實聯制、體溫量測等防疫措施將持續下去,希望店家及民眾都能配合。此外,打過二劑莫德納仍突破性感染、基因定序為Delta變種病毒的華航女副機師個案一六三七七,小孩就讀的北市國小預防性停課,匡列的九名密切接觸者及擴大採檢的一四九人,PCR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已解除隔離,今天可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