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1 失智.像極了失智
搜尋
蛋白質
共找到
3318
筆 文章
-
-
2020-04-10 該看哪科.皮膚
頭髮掉不停、愈來愈稀疏? 你可能是這些營養不夠了
怎麼一梳頭,梳子上滿是頭髮,白淨的磁磚上總是有許多髮絲,洗頭時也發現排水口被一堆頭髮堵住,頭髮每天拼命掉,真的好苦惱,該怎麼辦呢?有愈來愈多的現代人為頭髮稀少所惱,而且掉髮危機還年輕化到連17、18歲的高中生也怕掉髮。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劉純君表示,掉髮雖然大多取決於遺傳跟年齡,但是現代愛美女性過度節食、營養失衡,而熬夜、壓力、失眠及營養失調的產婦,也可能在產後餵奶時大量掉髮。劉純君說,維生素B群,如生物素H、泛酸B5等,以及鐵、銅、鋅等,是毛髮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若頭髮營養不良,不但很難長出來,也會導致嚴重掉髮;而快速不當的嚴格節食,就容易導致蛋白質與微量元素攝取不足,使頭髮營養不良。 若想使頭髮健康生長、預防斷裂、維持韌性與強度,劉純君建議,可多攝食高品質的蛋白質,如肉、魚、雞蛋、豆腐、牛奶等;而抗氧化劑中的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必需脂肪酸,可保持頭髮強壯。 想要不易一梳就掉髮,則要多攝食小麥胚芽、亞麻仁油、魚油、南瓜籽、芝麻、核果類。而洗髮精廣告中常說的維生素B5(泛酸),可協助其他維生素吸收利用,幫助脂肪、蛋白質及糖類的能量轉換,要適量攝食肉類、內臟類、啤酒酵母、未精製穀物、深綠色蔬菜、蛋黃,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能幫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是預防脫髮的生物素。另外,全穀類、深綠色蔬菜、海鮮、牡蠣、蛋黃、小麥胚芽含有微量元素鋅,紅肉、豬血、肝臟、蛤蜊含有鐵,而內臟類、海鮮、貝類、花生、豆類則含有銅,造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B12、B6、葉酸、維生素C、鐵、銅、鋅等,都可以幫助造血,一旦血量足夠了,頭髮自然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延伸閱讀: 拔1根長3根?白頭髮該不該拔? 掉頭髮是矽靈惹的禍? 研究這樣說… 家裡地板頭髮掃不完? 3指標判斷是不是快禿頭了
-
2020-04-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常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黑糖塊等可用熱水沖泡之粉劑或濃縮塊,用來禦寒,不過這些即溶飲品往往含糖量爆表,一不注意就可能發福!以市售黑糖老薑茶粉為例,一包20克含糖16.6克,含糖量相當於83%,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更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含糖量,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一包28克的熱可可粉,一個月就多吃下45顆的方糖,相當驚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特聘教授邱弘毅建議,部分補氣養身的食材可試著自己煮,不僅保有食材的甜味,也可避開經加工後需要加更多糖保持口感的疑慮。然而,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健康熱飲不妨自己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杏純建議,每天可泡一杯熱茶或熱咖啡、煮兩杯豆漿、榨一杯果汁來解饞,每杯飲品盡量不額外添加糖,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其他最好溫熱地喝。不過,也要注意熱飲的溫度不可太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即可能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造成黏膜反覆性損傷,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不可不慎。天冷健康熱飲像是常見的桂圓紅棗茶、菊花枸杞茶都很適合,白菊花富含胺基酸,可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作用,對於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昏頭痛都有幫助。適合混合在各種花草茶的薄荷茶,則是具鎮靜、提神、增強抵抗力、緩解感冒頭痛、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養生好飲。此外,熱桔茶也是個好選擇,其含豐富胡蘿蔔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止咳化痰、心血管及免疫系統之保健皆有助益。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天冷喝熱飲保暖? 當心身體還沒熱反長胖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國衛院最快4月底初步成果
武漢肺炎疫苗研發傳出好消息,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向中央社證實,疫苗經小鼠實驗已成功產生抗體,看似狀況「很不錯」,但實際有多少保護力仍待確認,最快4月底端初步成果。為了對抗武漢肺炎,國家衛生研究院2月初宣布啟動防疫開發計畫,展開疫苗、藥物、快篩試劑等3類研究,不僅在19天內完成準新藥「瑞德西韋」公克級高純度合成,昨天宣布做出15分鐘快篩試劑雛形,有機會在數月內開始量產,同樣重要的疫苗也傳出好消息。想避免武漢肺炎延燒,疫苗在防疫中扮演關鍵角色,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2月即投入4類疫苗研發,更喊出最快2個月端出成果。根據國衛院研究進度,目前投入的4種疫苗研究中,以胜肽疫苗進度最快。胜肽疫苗是一種蛋白質疫苗,只要合成出來、添加佐劑就能施打,促進免疫反應,由於台灣握有胜肽疫苗合成技術,可望加速疫苗研發。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告訴中央社記者,研究團隊開發出疫苗後,首先會進行細胞測試,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第二步則是小鼠攻毒實驗,了解小鼠經疫苗免疫後是否具有保護力。不過,由於武漢肺炎的病毒是透過人體細胞上的第2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入侵人體,實驗小鼠體內必須也有此受體,才能確認疫苗效用。司徒惠康說,考量國外團隊都在緊鑼密鼓進行研究,沒人能提供實驗用小鼠,因此國衛院花了一番功夫將ACE2放到老鼠身上,終於做出用於進行攻毒實驗的小鼠模型,已展開初步測試。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研究團隊在最新的小鼠實驗中發現,接種疫苗的小鼠體內會產生抗體,而且產生出來的抗體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面臨病毒攻擊時究竟有多少保護力,仍有待進一步檢驗,最快4月底會有初步結果,希望年底前能進入臨床試驗。
-
2020-04-09 科別.消化系統
腰痛、肩頸痠痛可能是胃不好!日本名醫教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
意外地有很多人都是「隱性胃弱」有些人經常「胃隱隱作痛、想吐」、「刺痛」、「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很脹」、「吃烤肉、油炸食物就會反胃」、「沒有食慾」,相對地也有人是「沒辦法盡情地吃」、「吃不下早餐」、「吃完飯總覺得不舒服」、「有火燒心的感覺」。 這些就是胃弱的患者經常出現的部分症狀。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 本文將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胃(包含食道的一部分)無法正常運作、引起不適的狀況稱為胃弱。 經常因為胃部不適而苦惱的人,一定多少有點自覺:「我應該是胃弱一族吧!」然而,有些人也會認為:「吃油炸食物本來就會消化不良。這不算胃弱吧!」不過,這其實也是胃弱的症狀。因為,有這種症狀的人,本來就擁有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的條件。再加上飲食、壓力等損傷,容易使得胃部的不適變得明顯,這就是所謂的胃弱。如果胃完全沒問題,比平常多吃一點或是心裡有壓力,胃也應該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才對。 像這樣,包含沒有發現自己胃弱的「隱性胃弱」族群在內,胃部不適的人意外地還不少。身為綜合內科醫師及心血管專科醫師,接觸過眾多病患後,我才開始有這樣的感覺。 脫離胃弱一族,究竟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先從這一點開始思考吧! 胃部功能變好,能夠確實消化食物,腸道當然能輕鬆吸收營養。腸道吸收的營養進入血管,就會隨著血流提供養分給全身的細胞。另外,當你從「吃飯好痛苦」的壓力中解脫,副交感神經就會處於優勢,血管會因此擴張,血液就會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因為營養充滿全身,所以體內的各種臟器的功能都會變好,皮膚、頭髮的狀況也會改善。 如果你覺得最近精力不足、無法消除疲勞,不妨試著以胃為目標改善生活習慣。【胃弱level check】有症狀的請打勾。□會覺得肩頸酸痛或腰痛□姿勢不好□容易手腳冰冷□會習慣摸自己的肚子□舌頭白□有時會頭暈□身材較豐滿□生活壓力大□容易拉肚子或便秘□不好入睡,或是時常失眠□分明腸胃不舒服,但檢查都沒問題□常喝咖啡等有咖啡因的飲料□喝很多酒□常吃甜的或辣的□吸菸□有時暴飲暴食,或是乾脆一餐不吃,三餐不正常□生活節奏時常亂七八糟□常熬夜□身邊都會帶著胃藥□常吃止痛藥□覺得自己胃弱 1勾=1分0~9分:等級0,胃強人!10~19:胃弱等級1。容易因為壓力或生活習慣而胃弱。20~29:等級2。有可能是胃弱,最好多加小心。30~49:等級3。胃弱等級性大,請改善生活習慣。50:去醫院。 治好胃弱,腰和肩膀都會變得輕鬆! 受胃病所苦的患者,很多人都會彎腰拱背,有些人甚至會駝背。胃不舒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挺直腰桿。整個人坐到椅子深處,屈膝拱背並撫摸著胃部,這就是經典的「胃弱姿勢」。 這是人下意識想透過屈膝消除腹肌緊縮、用手掌溫暖胃部的姿勢。然而,這種姿勢雖然能減輕腹部的負擔,但相對地這些負擔會轉嫁到背部的肌肉,也就是背部和腰周邊的肌肉上。因為一直低著頭,所以脖子也會出現肌肉疲勞的症狀。這就是胃痛的人也有腰痛、肩頸痠痛症狀的原因之一。 優格是「完全腸胃食物」 我稱呼優格為「完全胃腸食物」。原因在於優格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質、乳酸菌、鈣質等營養成分。 蛋白質是組織身體的養分,對修復胃黏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蛋白質由數種小分子的胺基酸組成,而優格蛋白質的胺基酸平衡絕佳,所以被認定是優良蛋白質。另外,優格中的部分乳蛋白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分解成胺基酸,所以特色就是很好消化。光是這一點,優格對胃弱一族來說就是很令人欣喜的食品。 優格與肉類或魚類等其他蛋白質來源相比脂肪較少,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消化。而且,乳脂肪的特徵就是比其他脂肪更好消化。而且,如果在意脂肪含量,也可選擇低脂或無脂的優格,那就更好消化了。 優格除了富含蛋白質、乳酸菌之外,還有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雖然含量少,但可以一次補充多種營養。覺得有點餓的時候,優格也很方便享用,可以對胃不造成負擔的狀況下獲得滿足感。 「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 高麗菜可以說是「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中富含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維生素U),這種成分是調製胃藥時的知名營養素。碘甲基甲硫基丁氨具有保護、促進修護胃黏膜的功效。 另外,切碎或咀嚼高麗菜時,高麗菜中的酵素會作用,產生溶血磷脂酸(LPA)。LPA 能讓細胞增殖,促進胃部的修復。 維生素U和製造LPA 的酵素都很怕熱,所以吃高麗菜的時候要切碎生食。為了讓高麗菜確實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仔細咀嚼很重要。 順帶一提,維生素U不只存在於高麗菜,萵苣、巴西利、蘆筍、花椰菜、青海苔,甚至有點令人意外的牛奶、優格都含有維生素U。 有效消滅幽門螺桿菌—花椰菜苗 青花椰苗(花椰菜幼苗)因為富含各種營養素,最近備受矚目。其中最亮眼的成分就是「萊菔硫烷」(sulforaphane)。萊菔硫烷因為抗氧化能力強、具有抗癌功效,所以廣為人知。 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一天吃2盒青花椰苗(約100公克),發現幽門螺桿菌的量減少,也改善了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 除此之外,牛磺酸也具有抑制幽門螺桿菌造成的胃炎、胃潰瘍效果,是能量飲料常見的原料。像花枝、章魚、牡蠣等食品中都富含牛磺酸。 針對因壓力或酒精而變脆弱的胃臟細胞,牛磺酸具有延長壽命的功效。不過,牛磺酸一旦加熱就會失效,最好是生食,不過生食花枝和章魚對消化不利,胃臟虛弱時吃生牡蠣也有風險。萊菔硫烷和牛磺酸兩者較之下,還是萊菔硫烷比較能安心攝取。 矯正胃弱姿勢「朝上划船體操」 胃弱一族為了緩解胃部緊張的狀況,往往會有向前拱背的習慣。有疼痛症狀的時候這麼做無所謂,但養成駝背習慣之後會一直壓迫胃部,導致容易胃酸逆流。 另外,腰部、肩膀緊繃會形成壓力,導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狀態。 我在此為大家介紹,找回正確姿勢的絕佳運動「朝上划船體操」。以划船的姿勢,鬆開肩胛骨周邊的肌肉並開胸深呼吸。這種運動也有放鬆的效果,能連帶預防並改善肩膀痠痛。 延伸閱讀: 咖啡和牛奶一起喝,小心出「這問題」!原來關鍵出在「喝的順序」●書籍介紹胃弱使用說明書:解除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胸悶、壓力型胃痛,日本名醫認證的顧胃指南作者:池谷敏郎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03/11作者簡介/池谷敏郎(IKETANI・TOSHIROU)醫學博士、東京醫科大學客座講師、綜合內科專科醫師、心血管專科醫師。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一九八八年自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該大學醫院第二內科。一九九七年擔任池谷醫院理事長兼院長。除了在臨床治療外,作者以內科、心血管專家的身分,參與《全世界最想聽的課》(日本電視台)、《深度 NEWS》(BS 日本電視)、《林修的就是現在講座》、《早安秀》(朝日電視)、《中居正廣的週五微笑》、『名醫認證!』(TBS)等電視節目,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醫學知識,廣受觀眾好評。參與廣播節目的專題《微笑醫生的十萬公里血管之旅》(TBS廣播)、雜誌、報紙並且舉辦演講,活躍在各種媒體上。除了著有暢銷書《鍛鍊血管就會變健康》之外,還出版《調整自律神經的「醫生餐」超實踐版》《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殭屍體操:日本超過50萬人都在做!醫學博士獨創,只要1個動作,就能肩不痠、頸不痛!》等多部書籍。
-
2020-04-09 橘世代.健康橘
細挑「餐桌上的紅寶石」 進口vs.原生,哪個比較好?
近年台灣餐桌上,常可見到「紅藜」身影。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讓紅藜被譽為「料理界的紅寶石」,由於營養價值豐富,無論是與白米一起煮或添入生鮮蔬果料理,皆營養又美味。經營「紅藜先生」的台東小農吳正忠表示,民眾挑選紅藜時,要注意顆粒是否飽滿、雜質少,不只品質較好,也可加快調理的時間。藜麥通常分為黑藜麥、紅藜麥與白藜麥。而台灣原生種的紅藜在2008年被正名為「台灣藜」,乃是原住民的傳統作物,雖然也俗稱紅藜,但與一般進口的紅藜仍有不同,學名亦不一樣。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台灣藜的蛋白質含量為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為地瓜的7倍,鈣質含量為稻米的42倍,另外還有鐵、鋅與多種人類所需的胺基酸。在台灣,目前包括屏東、台東、花蓮等地均有栽種台灣紅藜。吳正忠表示,坊間販售的紅藜,約有7成是從外地進口,價格約較台灣藜便宜3成。儘管成分相近,但是台灣藜的膳食纖維與營養成份更高。於坊間部份紅藜並非使用專用機器處理,所以民眾在挑選紅藜時,要注意顆粒是否飽滿完整,而且不要有小石頭、細枝等雜質;若是未妥善處理的紅藜,聞起來會有粉塵感,洗滌時也會花費更久的時間。另外紅藜有脫殼、帶殼2種販售狀態,帶殼的皂素含量較高,需要多加清洗。【更多如何「健康吃」特輯↘↘↘】。買鮭魚該怎麼選?鮭魚肉不是「越橘越好」!。破解廚房「油品」迷思 一定要知道正確用油5撇步!。如何吃蛋膽固醇不飆升?靠1杯鹽水,分辨蛋鮮不鮮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9 養生.抗老養生
均衡四類飲食 免疫力升級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似乎沒有消減的趨勢,反而人心惶惶,日日增添恐慌!近日網路、媒體新聞也出現大量的預防之道,而飲食保健永遠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均衡飲食」則是最常出現的飲食保健方法,但很多民眾對於「均衡飲食」相當困惑,我才發現原來「急病亂投醫」、隨風向起舞亂亂吃,是變成現況的飲食保健之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免疫力,是由飲食建構而成,而每日飲食指南的六大類食物,就是均衡飲食的核心重點,國人若能補足攝取不夠的營養素,免疫力絕對是自動升級。1.優質蛋白質:構成細胞(尤其是白血球、免疫蛋白、抗體)主要成分,增加抵抗細菌、病毒的感染。2.維生素D:2017年英國醫學期刊整合各類補充維生素D人體臨床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D低的人經過補充後,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效果較佳。在飲食指南裡,屬於優質蛋白質的豆、魚、蛋、肉類及乳品類含量是豐富的,若每日飲食可以吃到這些食物,相對的也能補充到足夠的營養素,但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乳品類國人的攝取狀況只有0.3至0.7份(建議量1.5至2杯),而維生素D的攝取狀況普遍較差。3.礦物質鋅:體內有足夠的鋅,可減少發炎現象,提升免疫力,並能促進修復上皮細胞,幫助免疫細胞的生成。4.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植化素,都具有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作用,能阻止細菌、病毒入侵體內。在植物性食物中,鋅、抗氧化營養素含量豐富。鋅除了海鮮類、肉類含有外,堅果種子類中也含量豐富,但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的攝取量都不足0.5份(建議量1份);而植化素在不同顏色的蔬菜及水果中,含量豐富並具有許多不同型態的植化素,對人體健康的維護,免疫力的提升都有幫助,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發現,國人的蔬菜類攝取量只有1.4至1.9份(建議量3至5份)、水果類也只攝取1.1至1.8份(建議量2至4份)。綜觀飲食保健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中,若是以每日飲食指南為方針,日日吃足均衡飲食,我們的免疫力在需發揮功能時,就會好好守住我們的健康!而非人云亦云下,慌張恐懼亂吃一堆東西下肚。
-
2020-04-08 橘世代.健康橘
防疫有口訣!6大類食物落實吃 熟齡增強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讓許多人焦慮感愈來愈強,不少長者在家足不出戶,反而胡思亂想,擔心自己、擔心家人,愈想心愈煩,甚至出現憂鬱、失眠等症狀,精神科醫師指出可能是「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群」上身,門診中也發現不少原來的患者最近病情也都因此加重,銀髮族及一般人該如何度過疫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最近在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發表論文,提到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源的暴露,提高個人的免疫力成為個人防疫最重要的基礎。很多的研究都發現,正常的生活型態和心理調適會影響免疫反應,對病毒抵抗力最強的人,都有固定運動休閒習慣、正常作息、充分睡眠、均衡營養、良好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等5大特徵。蘇冠賓並接受青島大學邀請錄製簡短的衛教短片https://youtu.be/m2-UvHEgVBc提供給民眾、臨床工作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做為身心調適的參考。蘇冠賓表示,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疫情致死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對於無知的恐懼和無助的癱瘓,要學會進一步調適不良思緒,解除續發的情緒危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控制每天接收新冠肺炎相關訊息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而且只接觸正確的訊息。再來「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尤其處在日常生活受限時,不妨先從放鬆自己緊繃的思緒開始,嘗試去轉念感謝日子不必再像之前的忙碌,可以修身養性,學習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後要「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不要整天用放大鏡來看負面事件,而要提醒自己常常像是打開手電筒去照亮比較積極的訊息,把負面壓力的威脅轉為正面進步的挑戰。他表示,「我們戴口罩阻隔病毒,但不要讓口罩阻隔了人與人的友善和信任」,疫情或許會帶來短暫的痛苦,但保持更自在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念,可以增強身體和心理更好的免疫力,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們也會具備更好的衛生素質和更健康的生活習慣。而在均衡的營養方面,營養師表示,吃的均衡也可以有效提升自體的免疫能力。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秀如表示,依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日常飲食足量多元化,且均衡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乳品及堅果種子等六大類食物,可以補足各類營養素。但大部分民眾無法輕易了解與記憶六大類食物分類與份數代換,不知道該吃多少份量、如何計算卡路里、蔬菜要幾種、肉要幾塊、水果該吃幾份?張秀如建議,有簡易的口訣,記下後就可以輕鬆將六大類食物落實在每日餐飲中。口訣如下:一、早晚一杯乳品:早晚一杯240毫升的乳品,如:鮮奶或無糖優酪乳,攝取足夠的乳品可以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二、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一般飯碗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三、菜比水果多一點:蔬菜攝取量應足夠,體積需比水果多,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需達1/3以上。蔬菜含有膳食纖維能夠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可預防便秘問題,幫助身體維持抵抗力。四、飯跟蔬菜一樣多:全穀雜糧類之份量約與蔬菜量相同,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建議至少應有1/3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藜麥、玉米、甘藷等。五、豆魚蛋肉一掌心:可提供優質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鐵質等營養素。選擇這類食物之優先順序應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且應避免加工肉品。六、堅果種子一茶匙: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1份堅果種子約1湯匙量(約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精選延伸|熟齡健康「吃」↘↘↘】。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如何吃蛋膽固醇不飆升?靠1杯鹽水,分辨蛋鮮不鮮。「間歇性斷食月瘦4kg」 但風險跟方法你都知道嗎?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庚分離22株新冠病毒株 助快篩試劑、藥物研發
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的努力,成功分離出22種新冠肺炎的病毒株,涵蓋我國所有境外移入確診患者,並取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將有助於快篩試劑,以及新冠肺炎疫苗或藥物研發。找出愈多新冠肺炎病毒株、抗體,在快篩試劑或是藥物的研發就會有更多的選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團隊從我國確診案例中分離出22種新冠病毒株,包含從中港澳、歐洲、美國、土耳其等返台的確診患者。施信如表示,以病毒的變化來說,不同的基因序列,會讓病毒的核苷酸出現變化,有些則是病毒外的蛋白質會出現變化,連帶可能會影響疾病的表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冠穎表示,團隊除了分離出確診患者體內的22種不同的新冠病毒株以外,也在3位確診患者體內,取得B細胞,並分離出25株抗體。黃冠穎解釋,B細胞是人類製造抗體的唯一免疫細胞,抗體為人體抵禦外敵,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確診患者體內發現這25株抗體,其中有13株確定可以與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合,12株可以與新冠病毒的N蛋白結合,且在這13株中有1株與S蛋白結合的單株抗體,可與新冠病毒抗原與ACE2受體競爭。施信如表示,這株結合S蛋白的單株抗體可阻撓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因此可以用來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避免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故如未來在人體試驗驗證有效時,可做為治療或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因為是來自人體的抗病毒抗體,所以將來用於治療時,安全性相對於動物抗體較高。黃冠穎表示,新冠病毒會感染人體,主要是新冠病毒的S蛋白會與人體的一種蛋白質ACE2結合,若是能找到可以阻撓兩者結合的物質,等同宣布有機會可治療新冠病毒;因此,當發現這13株抗體時,團隊非常興奮。施信如表示,發現病毒株與抗體後,將優先著手研發快篩試劑,其標的將會採「病毒株排列組合」的方式著手,並非僅針對單一的蛋白質,她表示,至於快篩試劑要著重於敏感度還是專一性,將透過實驗後才會決定,也將與台塑生醫洽談,盼能儘速研發。也會將此病毒株以及抗體的發現,結合國內藥界,評估是否有開發藥品的可能性。
-
2020-04-06 養生.營養食譜
健身教練的「男子宿舍」快樂餐
健身教練小潘家裡經營自助餐店,雖非餐飲科系出身,但因從小就有烹飪經驗,當兵那年被選為伙食兵,每天午晚都要勤奮備料,煮大鍋菜餵飽軍中同袍。退伍之後,小潘落腳台北,與一群年紀相近的青年合租「男子宿舍」,當年的伙食兵,如今每到周末仍會下廚,這次的任務是餵飽一群「單身狗」。小潘說,單身的室友們沒女友,每到周末,大伙會一起打籃球。揮灑汗水後,食慾特別大,他會準備各種肉類及根莖類入菜,大食量室友才不會喊餓,搞到消夜時段又大嗑泡麵、鹹酥雞,增胖了反而更難脫單。小潘這次選做的三道菜色有「粉紅酒燉五花肉」、「鮮蚵豆腐」及「塔香雞肉炒番薯」。針對第一道菜,小潘說,喝白酒、紅酒是自己的周末消遣,這次挑選粉紅酒來燉煮肉類,可增添料理風味;為兼顧健康,他也採買當季蔬菜,如冬季甘甜的白蘿蔔、紅蘿蔔入菜。第二道鮮蚵豆腐,小潘說,鮮蚵及豆腐是低熱量、高蛋白質食物,是健身者的心頭好。一般來說冬季蚵仔減產,不常吃到蚵仔,但今年恰逢暖冬,偶爾會在市場看到新鮮肥美的鮮蚵就會忍不住買來入菜;與豆腐拌炒時,加點豆豉風味更佳。第三道塔香雞肉炒番薯,小潘說,番薯有獨特的甜味,與雞肉一塊料理時,可陪襯雞肉的滋味,增添香氣;加入九層塔快炒,是相當下飯的一道菜。台北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分析,這三道菜不只適合健身者食用,例如「五花肉」柔嫩,對於牙齒不好使的長輩來說,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但料理過程切記要把握「蔬菜比肉多」的原則,才是均衡膳食。李婉萍也說,蚵富含鋅、鐵等礦物質,對於懷孕婦女來說,是備孕或孕期間的好食材。至於「塔香雞肉炒番薯」,番薯因富含膳食纖維,適合與肉搭配食用,可減輕腸道負擔、增加益生菌;料理過程也可加入香菇、杏鮑菇等,就會是醣類、蛋白質、脂質、纖維都到位的「一盤料理」。粉紅酒燉五花肉材料:五花肉350g、紅蘿蔔一根、白蘿蔔一根、八角四顆、水400cc調味料:粉紅酒200cc、米酒300cc、醬油30cc、蠔油30cc作法:1. 紅、白蘿蔔切塊。2. 準備一鍋滾水,將五花肉放入加蓋滾煮十分鐘,滾煮至五分鐘的時候開蓋。3. 倒入米酒去腥,再加蓋悶煮五分鐘。4. 取出五花肉,放進冷水靜置冷卻,再切塊備用。5. 鍋中倒入些許的油,熱油後放白蘿蔔、紅蘿蔔進行油炸。6. 白蘿蔔炸炒到金瑩剔透,帶點黃金色後,放入糖炒到融化。7. 把五花肉加入鍋中,再倒入適量的水,約料理的一半。8. 加入醬油、蠔油、粉紅酒100cc後,加蓋悶煮15分鐘收汁。9. 開蓋再加粉紅酒100cc,悶煮三分鐘即可享用。鮮蚵豆腐材料:中華豆腐一盒、蚵仔一包、豆豉適量、辣椒少許、蒜末適量、薑末適量、蔥花少許調味料:醬油少許、米酒十cc、糖少許、太白粉適量、香油少許作法:1. 豆腐切塊。2. 蚵仔沾取太白粉。3. 鍋中水滾後把蚵仔放入鍋中,再次水滾後撈起。4. 熱鍋一湯匙油,放入豆鼓、薑末、蒜末拌炒。5. 倒入準備好的蚵仔豆腐,稍微轉大火,加入一點水攪拌,力道拿捏以免豆腐炒破爛。6. 加入醬油、糖、辣椒、豆豉拌炒,撒上蔥花、香油起鍋。塔香雞肉炒番薯材料:雞腿肉適量、番薯兩顆、九層塔、辣椒兩條、蒜頭兩顆、薑適量調味料:蠔油一匙、醬油半匙、米酒十cc作法:1. 將番薯切塊後,加入水燉煮。2. 燉煮十分鐘後再加雞肉、蠔油、醬油。3. 悶煮十分鐘後把雞肉、番薯撈起瀝乾。4. 炒鍋放入少許油,放入蒜頭、薑爆香。5. 加入雞肉、番薯翻炒十分鐘。6. 倒米酒拌炒後,撒上九層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今天在家做防疫食譜
對抗病毒侵襲,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自身抵抗力。除了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多樣化更不可或缺。盡量減少在擁擠、密閉空間用餐,家裡是安心的場所。但近日大家搶購的多是微波食品、罐頭、泡麵等,與均衡飲食多樣化相去甚遠。自製餐點看似繁瑣,卻充滿樂趣。建議利用假日,全家一起動手製作,不但吃進足夠營養、增強免疫,也能增進感情。香烤(煎)鮭魚彩椒佐南瓜優格汁(3人份)這道菜的祕密武器是優格,含有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使用高蛋白、低糖的希臘優格讓營養加倍。南瓜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會轉換成有助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而身為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代表的鮭魚,因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減少發炎,保護肺部免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食材:鮭魚310克、紅紫甜椒各1粒、黃櫛瓜1條、花椰菜200克、蘑菇6個、南瓜500克、洋蔥1/4個、無加糖希臘優格125克、蒜頭5瓣、無調味堅果25克、橄欖油少許、鹽巴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鮭魚用紙巾擦乾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紅甜椒切長條狀;紫甜椒切塊;黃櫛瓜切薄片、花椰菜切小朵氽燙;南瓜切塊蒸熟;洋蔥切丁;堅果壓碎。2.南瓜優格汁作法: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蒜片,接著加入切丁的洋蔥並翻炒到透明。將以上食材、蒸熟的南瓜、鹽、黑胡椒及橄欖油一併放入果汁機內打成泥。3.使用有條紋的鑄鐵鍋(平底鍋亦可),開小火等到溫度稍高後將鮭魚放入,幾分鐘後當表面有魚油出現時,可用鍋鏟拿起來轉90度在同一面再煎(另一面以同樣方法煎)。同時鍋中放入其他配菜,利用鮭魚的油脂煎熟。4.將以上食材擺放於餐盤中,再撒上磨碎的堅果。水煮鮪魚&涼拌柑橘風味義大利麵(2人份)鮪魚富含抗發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E也有益維護免疫功能運作。但提醒挑選罐頭要詳讀內容物標示,避免添加物傷身。巧妙加入葡萄柚及柳丁,維他命C可作為抗氧化劑,避免自由基傷害,增強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由於維他命C不耐熱,本料理以涼拌方式完整保留其營養素。食材:水煮鮪魚罐頭170克、蘆筍14支、舞菇80克、酪梨1/2顆、葡萄柚1顆、柳丁2顆、義大利麵150克、香菜4支、醬油1/2大匙、白酒醋1大匙、檸檬汁1茶匙、橄欖油1/2大匙作法:1.蘆筍去粗皮,氽燙後切段;舞菇汆燙;酪梨切小塊;切出葡萄柚、柳丁果肉。2.將香菜、醬油、白酒醋、檸檬汁混合。3.天使麵煮熟後冷卻,倒入橄欖油避免沾黏。放入葡萄柚、柳丁、舞菇、酪梨 、蘆筍及水鮪魚並稍微調拌。4.將作法2調好的醬汁,倒入天使麵裡再均勻混合。TIP 每份85克水煮鮪魚,含有500多毫克的鈉,所以本料理除了加少許的醬油,無須再多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調味醬,以避免過多的鈉攝取。綠茶風可麗餅&紅綠紫蔬薑黃雞塊(4人份)法式甜點可撫慰人心,但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製造白血球,也影響其活動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何妨將可麗餅改以鹹口味,並在製作過程中捨棄有健康疑慮的泡打粉及奶油。綠茶粉與薑黃兩大增強免疫力食物連袂出場,防疫動能滿滿。食材:綠茶風可麗餅╱全麥麵粉90克、綠茶粉3小匙、雞蛋2粒、牛奶500cc、鹽和黑胡椒適量紅綠紫蘇薑黃雞塊╱去骨雞腿2支、洋蔥1粒、茄子1根、秋葵12支、小番茄10顆、薑30克、蒜頭5瓣、薑黃粉1大匙、白酒2大匙、牛奶100cc、橄欖油1/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去骨雞腿小火香煎並切塊;洋蔥切丁;茄子切段後泡水;秋葵氽燙後切段;小番茄對半切;薑、蒜切末。2.麵粉過篩,加入鹽、黑胡椒、雞蛋及綠茶粉(過篩),混勻後慢慢倒入牛奶一邊攪拌,混合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約1小時。3.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橄欖油,加入適量麵糊並均勻地散開。加蓋悶1分鐘後,確認表面乾後便可將可麗餅取出(不需翻面),並用紙巾吸收多餘的油份。4.鍋中加橄欖、蒜頭、薑炒出香味,放入洋蔥炒至透明。接著加入茄子、番茄稍微翻炒。再撒以薑黃粉、白酒,最後倒入牛奶煮約3分鐘,起鍋前再加入煎過的雞塊。擺盤後即可上桌。
-
2020-04-05 科別.消化系統
少量多餐其實讓胃更辛苦?名醫教你改善胃部不適症狀
隱性胃弱 有些人不自覺有些人經常「胃隱隱作痛、想吐」、「刺痛」、「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很脹」、「吃烤肉、油炸食物就會反胃」、「沒有食欲」,相對地也有人是「沒辦法盡情地吃」、「吃不下早餐」、「吃完飯總覺得不舒服」、「有火燒心的感覺」。這些就是胃弱的患者經常出現的部分症狀。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本書將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胃(包含食道的一部分)無法正常運作、引起不適的狀況稱為胃弱。經常因為胃部不適而苦惱的人,一定多少有點自覺:「我應該是胃弱一族吧!」然而,有些人也會認為:「吃油炸食物本來就會消化不良。這不算胃弱吧!」不過,這其實也是胃弱的症狀。因為,有這種症狀的人,本來就擁有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的條件。再加上飲食、壓力等損傷,容易使得胃部的不適變得明顯,這就是所謂的胃弱。像這樣,包含沒有發現自己胃弱的「隱性胃弱」族群在內,胃部不適的人意外地還不少。身為綜合內科醫師及心血管專科醫師,接觸過眾多病患後,我才開始有這樣的感覺。詢問因高血壓、糖尿病來我的診所就診的患者:「最近覺得怎麼樣?」的時候,患者經常反饋:「這陣子胃經常不舒服……」、「沒什麼食欲」(這並不是因為高血壓或糖尿病影響到胃部。高血壓、糖尿病沒有這種自覺症狀,患者只是說出平時注意到的問題而已。)改變晚餐 就能好好吃早餐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然而,胃弱一族往往早上就消化不良或沒有食欲,就算早餐就在眼前也無法食指大動。針對這一點,可以嘗試改變前一天晚上的飲食。晚餐盡早吃完,最晚也要在就寢前三小時用餐完畢,分量也不要太多。譬如米飯等主食減半也OK;主食盡量選擇脂肪少、含有優良蛋白質的豆腐或白肉魚;蔬菜最好煮成湯或用滷燉的方式料理,不要生食。這種對胃溫和的菜單,會在就寢前就消化完畢,食物已經排出胃部,就寢時胃就能充分休息。隔天早上胃已經排空,自然就會有食欲。少量多餐 會讓胃更辛苦每次吃東西,胃都會分泌胃酸,進行消化運動。包含零食和消夜在內,用餐次數越多,胃就越辛苦。尤其是零食大多是甜食或油膩的餅乾搭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一起食用,甜食、油脂、咖啡因會對胃造成負擔。如果真的有點餓,我建議喝熱湯。吃溫熱的東西時,進食速度不會太快,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也不會讓胃受寒。另外,胃弱、食量少的人可以透過湯品補充營養。在便利商店、超市可以買到速食味噌湯、雞蛋湯、燉煮大量蔬菜的蔬菜湯等各種湯品,只要倒入熱水即可享用,非常簡單。矯正胃弱姿勢朝上划船體操胃弱一族為了緩解胃部緊張的狀況,往往會有向前拱背的習慣。有疼痛症狀的時候這麼做無所謂,但養成駝背習慣之後,會一直壓迫胃部,導致容易胃酸逆流。另外,腰部、肩膀緊繃會形成壓力,導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狀態。「朝上划船體操」以划船的姿勢,鬆開肩胛骨周邊的肌肉並開胸深呼吸。這種運動也有放鬆的效果,能連帶預防並改善肩膀痠痛。胃弱食物推薦高麗菜 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可以說是「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中富含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維生素U),這種成分是調製胃藥時的知名營養素。碘甲基甲硫基丁氨具有保護、促進修護胃黏膜的功效。另外,切碎或咀嚼高麗菜時,高麗菜中的酵素會作用,產生溶血磷脂酸(LPA)。LPA能讓細胞增殖,促進胃部的修復。維生素U和製造LPA的酵素都很怕熱,所以吃高麗菜時最好切碎生食。為了讓高麗菜確實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仔細咀嚼很重要。順帶一提,維生素U不只存在於高麗菜,萵苣、巴西利、蘆筍、花椰菜、青海苔,甚至有點令人意外的牛奶、優格都含有維生素U。優格 完全腸胃食物我稱呼優格為「完全胃腸食物」。原因在於優格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質、乳酸菌、鈣質等營養成分。蛋白質是組織身體的養分,對修復胃黏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蛋白質由數種小分子的胺基酸組成,而優格蛋白質的胺基酸平衡絕佳,所以被認定是優良蛋白質。另外,優格中的部分乳蛋白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分解成胺基酸,所以特色就是很好消化。光是這一點,優格對胃弱一族來說就是很令人欣喜的食品。優格與肉類或魚類等其他蛋白質來源相比脂肪較少,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消化。而且,乳脂肪的特徵就是比其他脂肪更好消化。而且,如果在意脂肪含量,也可選擇低脂或無脂的優格,那就更好消化了。優格除了富含蛋白質、乳酸菌之外,還有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雖然含量少,但可以一次補充多種營養。覺得有點餓的時候,優格也很方便享用,可以在不造成胃負擔的狀況下獲得滿足感。
-
2020-04-04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術後怎麼保養 營養師教你吃出元氣精神好
文/郭岳潭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5期 癌症原來稱作是「絕症」、「不治之症」,拜現代醫療科技不斷精進,罹癌存活時間不斷拉長,病患的生活品質也逐步提升;2006年起,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定義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是可以治療、控制,甚至能夠治癒的。4成癌患死於營養不良,發炎是原因根據研究發現,高達4成的癌症病患,最終因為營養不良而過世,而非死於癌症本身。文獻統計就發現,大約有52~79%的癌症病患有「惡病質」,也是癌症病患營養失衡及體重下降的常見原因。現今的研究證據證明,癌症與發炎反應之間彼此影響,發炎會造成癌友出現厭食、發燒、失眠、惡病質、增加化療藥物中毒機率等症狀,同時也會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惡病質會造成細胞激素活性增加、胃腸功能降低、代謝率增加、肌肉蛋白分解上升、肌肉蛋白合成降低,以及放化療等治療反應下降,最終增加癌症死亡率及其他併發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專責營養師洪若樸指出,惡病質是造成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症狀包括厭食、體重減輕、貧血、消瘦憔悴等。 體重減少5%,降低癌症存活率根據研究顯示,高達50%的癌症病患在診斷出癌症時,已經出現體重下降的情形。洪若樸表示,當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的癌症病患,營養不良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只要體重減少5%,治療耐受力就會變差,同時會增加術後併發症,造成存活率下降。程涵宇觀察發現,癌症病患可能因為放化療而產生治療副作用,例如口腔潰瘍、牙列不良、腸蠕動速度降低、腸阻塞、便秘、腹瀉、噁心、嘔吐、疼痛、味覺及嗅覺改變等,容易造成進食量不足而營養不良。抑或是容易聽信偏方,又缺乏正確的食物營養、份量,以及營養品選擇觀念。洪若樸也觀察到,不少癌症病患會迷信「飢餓療法」,認為可以「餓死癌細胞」,不能吃得太營養,以免癌細胞容易長大;事實上,營養攝取不足,反而會造成營養不良,更容易導致體重減輕、體力變差,甚至死亡。 癌症病患建議高蛋白飲食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癌症病患吃什麼都可以,最好是營養均衡的多樣化飲食。洪若樸表示,癌症病患的蛋白質攝取量要比罹癌前增加50%,熱量也要多增加20%,在治療期間攝取的營養充足,不但可以維持體重,也較能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同時具有減少感染風險、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復原等好處。程涵宇說明,高蛋白飲食有助於促進癌症患者的肌肉合成,可以維持體重及肌肉量,一般建議癌症病患的熱量需求,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25~30大卡,蛋白質攝取量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可以幫助維持體力及肌肉量,也是合成體內白血球、紅血球重要的營養素。6種食物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程涵宇建議,癌症病患除了攝取高蛋白質飲食外,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發現,飲食攝取富含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以及其他植物性食物,更有助於降低罹患多種癌症及復發的風險。◎花椰菜效果:花椰菜含有能抑制癌症的胺基酸及蛋白質,泛稱為「異硫氰酸鹽類化合物」,特別能對抗乳癌、肺癌,還能減少化療毒性,加強免疫反應;富含的蘿蔔硫素外,也含有強效的抗癌物質。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菜、芥蘭菜、羽衣甘藍、大頭菜、高麗菜、蘿蔔等。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喉癌、肺癌、乳癌。◎胡蘿蔔效果:胡蘿蔔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酚酸。根據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總類胡蘿蔔素及β-胡蘿蔔素較低,與整體癌症風險有關;經常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可能會降低癌症風險。降低癌別風險:口腔癌、咽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厭氧消化道)等癌症。◎藍莓效果:藍莓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花青素、黃酮醇、酚酸及維生素K。根據多項研究發現,食用藍莓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活性,且具預防DNA損傷的潛力。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喉癌、肺癌。◎蘋果效果:蘋果具有與腸道微生物結合的膳食纖維及多酚化合物,富含黃烷醇、黃酮醇,果皮中有特別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助於形成降低癌症風險的環境。研究發現,蘋果對於降低乳癌風險的效果特別好。降低癌別風險:大腸直腸癌、口腔癌、喉癌、肺癌、乳癌。◎櫻桃效果:櫻桃是褪黑激素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且富含花青素、膳食纖維、酚酸、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黃烷醇、紫蘇醇,研究發現具有預防癌症的潛力。降低癌別風險:口咽癌、鼻咽癌、喉癌、食癌、胃癌、大腸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黃豆效果:黃豆富含大豆異黃酮、皂苷、酚酸、植酸、酶調節蛋白、鞘脂。異黃酮為植物性雌激素,具有抗癌的效果;皂苷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及預防癌症;酚酸能阻止癌細胞擴散;植酸為抗氧化物;鞘脂則可調節細胞生長,讓異常細胞自我破壞。根據研究證實,全豆食品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每天吃一份全豆食品,例如:黃豆20公克、毛豆50公克、豆腐80公克、無糖豆漿240毫升,平均可攝取到7公克蛋白質及25毫克異黃酮,可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癌別風險:乳癌、大腸直腸癌。癌症營養補充3觀念我們從飲食攝取到3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經過重重化學反應,最後產生能量及熱量,提供我們的身體使用。根據研究顯示,癌症病患早期的營養支持非常重要,不但可提高化放療法的完成率,還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平均從13.5天減至3.2天。洪若樸建議,根據《2017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營養指南》,癌友們除了熱量與蛋白質要補足之外,應該加強補充能幫助抗發炎的營養素,例如N-3脂肪酸、魚油EPA。另外,針對手術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則建議在手術前7天均衡營養外,應加強補充魚油、核苷酸、精胺酸等免疫營養素,可顯著抑制癌細胞發炎因子產生。◎抗發炎營養素: 魚油、N - 3 脂肪酸(EPA)效果:對於正在接受化療且有體重減輕,或營養不良風險的晚期癌症患者,建議補充魚油或長鏈N-3脂肪酸,魚油或長鏈N-3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為EPA與DHA,研究顯示,EPA才可合成抗發炎因子,且同時抑制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透過雙重機制來幫助降低發炎反應、改善食慾及穩定體重脂肪占比。另外,坊間常見的藻油與魚油EPA並不相同,藻油主要提供的為DHA,對於降發炎的幫助並沒那麼大。洪若樸補充,若是「純素」癌症患者,可選擇藻油來取代魚油,以補充EPA、DHA及Omega-3。根據大型研究顯示,晚期肺癌患者每天補充2.2公克的魚油EPA,較能維持體重、肌肉量,以及較少發生厭食、疲倦、神經毒性;每天補充1.5克的長鏈N-3脂肪酸EPA,可改善食慾、降低減輕體重及術後發病率,並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量。怎麼吃:每天補充4~6公克的魚油或1~2公克的EPA。◎醣類占比:精製糖少吃,但醣類攝取要足量效果:醣類食物富含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延續生命不可或缺的碳水化合物,也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部分癌友誤信網路謠言,認為癌細胞愛吃醣,只要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就能降低癌細胞活力。然而當能量來源不夠,會轉從蛋白質與脂肪分解能量並搶走營養,因此,不吃醣根本餓不死癌細胞。根據著名期刊《TheLancet》最新一篇針對15428人,持續追蹤25年的研究顯示,低醣飲食(占總熱量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糖化+氧化=老化!名醫教你吃抗氧化力超強的7色蔬菜
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出版《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 》書中提到,老化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的「糖化」及「氧化」,兩者都可以靠飲食的力量來預防。糖化會給體內由蛋白質製造的細胞、荷爾蒙、酵素等身體構造及機能帶來危害,骨骼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維持骨骼強韌的膠原蛋白被糖化,骨骼就會失去彈性及韌度,變得脆弱易碎。糖化反應會讓蛋白質劣化變性,形成糖化終產物「AGEs」,這種劣質蛋白質也常見於油炸物及煎炒物當中。大部分經由食物攝取的AGEs 都會被分解,再透過排泄排出體外,但仍然有微量的AGEs 會殘留在體內,對細胞造成傷害。為了預防AGEs 的傷害,最好從主食開始就簡單限制糖分,同時避開會讓餐後血糖急速上升的飲食方式。首先避開高糖飲食,用餐時先吃蔬菜,每餐只吃八分飽;再來就是減少煎炸等高油料理、燒烤物及點心零食的攝取次數。原則簡單即可,不需要太過嚴苛。用餐時先吃蔬菜,是為了避免血糖急速上升。空腹時,如果一開始就攝入白飯等糖分較多的食物,會讓血糖急速上升。血糖值原本在餐後就會上升,但問題在於上升的方式。為了讓血糖能以正常的速度上升,最好先從糖分較少的蔬菜開始攝取。之後,再按照(血糖值不易上升的)順序攝取味噌湯、蛋白質、含有脂肪的主菜及附餐,最後再吃加入砂糖的燉物及白飯。先從蔬菜開始攝取的另一個理由是,蔬菜當中所含的豐富膳食纖維可以縮短胃裡的消化過程、減少糖分吸收。除了蔬菜之外,還可以多攝取香菇、杏鮑菇等蕈類、海藻類及豆腐等抗糖化的食材。餐前飲用低脂牛奶、優酪乳,也可以預防血糖的急速上升。活性氧擁有比氧氣更強的氧化力,會在大腦、肺部大量生成。活性氧是氧氣燃燒過後的殘渣,會累積在體內形成毒素,讓製造細胞膜的脂肪( 脂質)氧化,變成萬病之源—「過氧化脂質」。使用舊油或是炸完後放置一段時間的油炸物,其外表就會形成過氧化脂質。當油溫過高,開始冒出油煙及油泡,也會加速油類的氧化。造骨細胞所分泌的骨鈣素可以消除活性氧,許多食材也含有強大的抗氧化功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色蔬菜。蔬菜分成紅、橙、黃、綠、紫、黑、白等七種顏色(彩虹食物),每種顏色都擁有獨特的香味及苦味,所含成分( 植化素)對健康也有特殊的效果,並隱含強大的抗氧化能量。每日攝取各色蔬菜,不但可以攝取到植物多酚及類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還能輕鬆補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完七種顏色的蔬菜。這麼一來,就不用煩惱該吃什麼、以及身體是否獲得足夠的營養了。顏色越鮮豔、香氣越濃郁的蔬菜,抗氧化能力越強,最好可以積極攝取。無論是生食或是經過加熱都可以,以每天攝取三百五十克以上為目標,大約是兩盤炒青菜的量。水果也富含抗氧化物質,建議每天早上都要攝取蔬菜及水果,最好直接食用生菜沙拉或是現打果汁,因為只有生食才能攝取到幫助消化的食物酵素。另外,除了抗氧化能力之外,在早上攝取大量蔬果也能控制一整天的血糖值,因為膳食纖維即使到了小腸也能延緩糖分的吸收。就算只是攝取大約三十克的高麗菜絲,效果也能維持到中午。
-
2020-04-04 科別.新陳代謝
清明吃潤餅 糖友腎友調味不同
中國古代有祭拜春神,要獻春盤,唐朝詩聖杜甫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春盤逐漸發展成春餅,再演變為現今的潤餅或春捲。台安醫院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因為是春天吃的餅,潤餅也稱為春捲,把很多食物混在一起、包捲在一起,尤其清明掃墓祭祖,可以很方便地捲一捲當飯吃。「潤餅是最健康的節慶食物、熱量最低的主食。」劉怡里指出,潤餅裡的餡料很多,包括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豆干、肉類、海鮮、蛋、蔥、花生糖粉等等,是營養均衡的混合菜式,因此,潤餅可以當主食吃,主要好處是能夠吃到當季的大量蔬菜,有益身體健康,熱量又不會太高,一餐吃一大捲,攝取約400至500大卡熱量,不會吃過量,也吃飽了。不過,台灣各地潤餅饀料各有千秋,南部人愛放入三層肉、香腸、海鮮、油炸蛋酥等,台南人會放入炒油麵,北部人則愛放入紅糟肉等。劉怡里認為,這些餡料的熱量並不低,炒油麵有半碗飯的熱量,再加上其他饀料,熱量必定高,對高血脂、減肥的人來說,相當不利。劉怡里提醒,糖尿病人吃潤餅時,餡料不要添加糖粉,以免血糖飆升;腎臟病人則要限蛋白,建議餅皮可改用蛋白質低的越南春捲皮,含高磷的花生粉則不可以添加。自小吃潤餅長大的劉怡里,也首度透露高雄老家中常吃的潤餅餡料內容及製作方法。除了當天一早購買潤餅皮外,饀料的蔬菜包括高麗菜、胡蘿蔔、芹菜、豆芽菜等,肉類以雞肉及瘦豬肉為主,海鮮則是蝦仁,也加入了豆干,配料有蔥花、花生粉及糖粉。肉類、蔬菜分別以水油炒熟,蝦仁以熱水汆燙熟,花生粉和糖粉混合拌勻,以一張半的潤餅皮包捲餡料,為避免潤餅破了,半張餅皮會放置在一張完整餅皮中間;先放上肉類,再依序放置蝦仁、蔬菜、花生糖粉等,最後包捲起來。若當天中午沒吃完,全部包捲起來放冰箱冷藏,晚上再取出放進鍋子以小火烤熟,可以當晚餐。
-
2020-04-03 橘世代.健康橘
為促兒運動!60歲醫師每天健身,一練10年不中斷
耳鼻喉科醫師許慶芳一幀和妻子做雙人瑜伽的照片傳上好友群組後,引起大家驚呼連連,紛紛問:「怎麼那麼強!」事實上,許慶芳10年來健身不中斷,而且小心照顧好腸胃,使得即使已年近60歲,健康檢查表上竟沒有一項是紅字、腰圍也僅有30,連當兵時的腰帶都還打得上。談起這些,許慶芳說,一切得從10年前一個想讓兒子養成運動習慣的想法開始。那時,他帶著兒子上健身房,沒想到受惠最大的是自己。他說,這10年來,他每天中午看完診,簡單吃幾片餅乾就去健身房;即使有時心裡有些想偷懶,都還強迫著自己去,那怕是做些較輕的運動也行。就這樣,一周至少5天,每天下午兩小時,持續了10年。許慶芳說,他多年來有游泳的習慣,有助於心肺功能,但感覺這還不夠。因此,他在健身房裡,加強的是肌力訓練。他看過醫學報告,人的肌肉從30歲以後每年以6%的速度流失,到了65歲流失速度更加快到15%,骨骼裡的鈣質也同步減少。若不加強,肌力一定會愈來愈不足,這也是為什麼人年紀大之後容易跌倒和骨折的原因。他說,身為耳鼻喉科醫師,每天為患者吸鼻,手就得抬起1、2百次,雖然吸鼻管不重,但次數一多,又長期下來,他40幾歲時就經常落枕;自從加強肌力訓練後,就再沒有這個問題。人上了50歲以後,消化能力減弱,經常容易吃了後會胃脹;腸胃機能不好又會影響食慾。吃的少,蛋白質吸收不足,又會造成肌肉流失,這些都有連帶影響。顧腸胃也是許慶芳「顧健康」的重點之一,方法則是每天服用益生菌。他考慮每家公司生產的益生菌菌種不同,以及腸胃需要更多種不同的菌種,他經常更換使用,以維持均衡;並在遇有聚會吃大餐前,都會刻意多吃一次,以維護消化機能。許慶芳說,年過50之後,身體機能不如年輕時,自然會發出警訊,此時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上健康。他認為步入中年後更應積極追求健康,若感覺太久沒有動,一動就肌肉酸痛也不要放棄,可以從輕微的開始,逐步加強,在保有好的肌力之後,身體上的酸痛自然減少,活得也更健康。【更多好讀延伸↘↘↘】。只要10分鐘 熟齡族在家2招養肌力。一輩子都要戀愛!62歲遇真命天子,浪漫披白紗。幫爸媽預約體力自由 健身教練建議兒女3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3 橘世代.愛玩橘
預約體驗1日原民!認識太巴塱,大啖「部落寶石」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是阿美族重要聚落,盛產被稱為「部落寶石」的紅糯米,部落成立「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不但房屋是阿美族傳統竹編屋,還有傳統大鼎,只要預約就能享用原民野菜風味餐,還能動手做薄餅和紅糯米酒釀,在稻田間望山而坐,感受大自然洗禮。紅糯米是太巴塱阿美族人的傳統作物,富含維他命A、E、胡蘿蔔素、蛋白質等,卻不易種植,每年僅7月收成一次,雖然比一般稻米更能抗蟲害,但收成時非常怕颱風,要是風災一來,一整年血本無歸。為推廣阿美族文化與珍貴紅糯米,太巴塱部落就在紅糯米田前成立了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光復車站前傳統市場,許多攤商會將許多蔬菜裝在一包裡販售,包括南瓜、芋頭、紅莧菜、情人的眼淚等8至10種蔬菜,一問之下原來這就是當地的「蔬果福袋」,只要買一包裡面什麼菜都有,直接拿來煮湯也很天然、好喝。這樣的料理在紅糯米生活館中也能吃得到,就是俗稱的八寶湯,喝起來有清爽又甘甜,大把的蔬菜量吃起來也很健康。只要預約,就可在紅糯米生活館享用原民的風味餐,都是按照季節時令採集最健康的養生菜蔬,依照族人野菜烹調的傳統料理。最特別的是用在地的紅繻米、黑糯米及白糯米等製成的「咪咪飯」,只用簡單的鹽巴和油,就讓人吃得津津有味,彈牙的糯米愈嚼愈香;其他還有鹹豬肉、糯米露、生菜捲與酒釀烤雞等,令人食指大動。來到這裡,還能體驗紅糯米的酒釀,將酒麴和紅糯米一層層平均鋪在玻璃罐裡,帶回家放置1、2個月就可入菜食用。也可體驗將米搗成米糕製作成「都倫(俗稱麻糬)」,在阿美族傳統文化中,是在重要節慶時刻,才會製作品嘗的珍貴食物,運用杵臼及節奏性的敲打,讓米成為Q彈可口的麻糬。如果剛好遇上紅糯米的採收季,還可以到田裡體驗一同割稻、捆草等農事活動。在太巴塱部落,一定要去kakita'an祖屋,祖屋是依傳統工法重建建築,是以前太巴塱部落的信仰中心,屋內每根梁柱都刻有敘述祖源神話的祖靈圖案,掌管祖屋的kakita'an家族主掌部落的祭典儀式與政治,每到豐年祭,都會到祖屋團聚。太巴塱部落第59代繼承人何玉蘭說,木柱上有許多祖先的故事刻畫像,將當年祖先被洪水帶來太巴塱的故事一一刻下,屋內有藤編的平台,是阿美族保存食物的地方,還存放刻有祖先名字的石板,若要帶任何遊客進屋,一定會先跟祖靈報告。祖屋內部皆為手工藤編,製作維護不易,若要參觀內部,除要預約,每人需付80元清潔維護費(120公分以下免費),且每次限制10人一組入內參觀。若不參觀內部則需50元清潔費。想要享用阿美族風味餐,或動手做菜,可至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臉書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katepaay/ (須提前7天預約)。交通:開車抵達光復車站後,轉入台11甲線(中正路二段),右轉193縣道(建國路二段),再右轉富愛街即可到達「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1號。欲參觀kakita'an祖屋,可至臉書粉絲團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tafalong.kakitaan/。交通:開車到達光復車站後,轉入台11甲線(中正路二段),經過太巴塱國小後,左轉富田一街,再右轉富強街就會在左邊看到目的地。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富強街19號。【更多台灣限定秘境大公開↘↘↘】。屏東七彩秘境 霧台「哈尤溪」月月客滿!。漫遊客家小鎮 桃園龍潭「新亮點」四季玩不停!。慢遊北投!在地里長報你知「泡湯美食1日行程」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瘦身「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 醫師用佛系減肥法1年半減20公斤
「我是到蘇州開新書發表會時,才開始覺得事情大條。」當時帶去的西裝居然穿不下,只能塞在我從琉球買回來的寬鬆襯衫,那一刻真的覺得應該要「減肥」了。一年半來減了至少20公斤,一周只吃兩到三次的澱粉,每天運動15分鐘至今不間斷,改善了高血脂症,精神也變得更好。體重隨工作量增加2001年升上主治醫師開始,我的體重就隨著工作量增加不斷的往上爬,社會剛經歷了921大地震、美國911事件、全球金融風暴,累積下來的負面能量,在2003年SARS過後大爆發,台灣的自殺率來到每十萬人有13人,成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自殺高風險國家。精神科醫師負責自殺防治的業務開始激增,同時間安寧共照起步走,自己又成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每天坐在椅子上看診、開會的時間愈來愈長,便當愈吃愈多。2010年接了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又是自殺防治中心主任,2014年又多了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2015年變成精神部主任,所有的工作集於一身,從早上六點起床到凌晨兩點才有辦法躺在床上,忙碌的生活長達了15年。外食加消夜曾達88公斤在這段超級工具人的年代,天天吃外食,下夜診就跑到夜市吃消夜,加上常吃美食慰勞辛苦的自己,也沒有體力可以去運動,體重最高重達88公斤,長年有高血脂症,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都超標,血糖也偏高,就是典型的「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病人,睡覺會打呼、爬樓梯還會喘。改用「類生酮」減肥法直到一趟旅程才驚覺這樣很不健康,起心動念後,開始利用自己專長規劃減肥。兩年前生酮飲食正流行,試了幾周發現不可行,要我不吃澱粉完全不可能,使用的椰子油又是飽和脂肪酸,讓自己健康非常不好。後來,我修正為「類生酮」減肥法,因為我愛吃美食,因此每周還是會吃一到兩次的適量澱粉,以優質的五穀根莖類為主,例如:地瓜、燕麥等,每個月也會吃兩次麵食,像是拉麵或牛肉麵,這樣就不會讓減肥太悲慘。油品的選擇,以omega3及6為主,我買了十多種油輪流使用,包括亞麻仁油、苦茶油、南瓜籽油、橄欖油、沙棘果油、酪梨油,不只可以涼拌也能單喝,好的油不只可以抗發炎,還能保護腦細胞。我很喜歡去麵攤吃麵,飲食原則是「只喝湯不吃麵」,搭配吃燙清菜、豆干、海帶,外加豬頭皮、豬皮等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另外,會補充優質蛋白質不讓肌肉流失,一周吃三到四罐的水煮鮪魚罐頭。運動全在客廳完成為了保持肌力,一定要運動,我的運動方式全在客廳完成,因為不用場地,能持久維持運動才是重點,因此我會在電視購物買簡易運動器材,放在家裡使用。最初就買一個不會掉呼拉圈,能算圈數又能算熱量,一次搖一千下,可消化140大卡,邊看電視邊搖,15分鐘就可以完成,為了讓運動多樣性,也會在家裡跳繩、仰臥起坐,出國就可以做深蹲,一天50下,從2018年9月開始減肥運動至今都沒有停過,每天都維持15分鐘的運動也不太難,「只要減肥覺得悲慘就不會成功」。一年多來,我的體重維持在65到68公斤間,最近疫情嚴峻,很多會議都取消,最大的好處是便當少吃,體重又往下降了。這種看似佛系隨性減肥法,依著人性走,只要「持久」就能戰勝脂肪。方俊凱小檔案現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專長:●心理腫瘤醫學●酒藥癮戒治●自殺防治●安寧緩和醫療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共
1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