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蘋果
共找到
850
筆 文章
-
-
2020-06-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5大類食物的保鮮方法 用對才能延長食物保鮮期!
打開冰箱,發霉的水果、腐爛的蔬菜、變硬的麵包……當購買的食物超過所需(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瘋狂購物行為),「食物浪費」成為許多家庭的大問題。當然,有時是因為冰箱管理不善,成為發爛食物與細菌的溫床。如果我們更了解冰箱的正確使用,及各種食物的儲存方式,有助於延長食物的保鮮期限,減少食物浪費、節省荷包,也能防止食物中毒。蔬果、香草、菇類1. 用紙巾鋪在保鮮盒裡當內襯在保鮮盒裡鋪上紙巾,可以幫助吸收蔬菜和水果冷卻時產生的冷凝水。潮濕的環境會加速蔬果腐壞。2. 以檸檬汁或橄欖油保存切開的酪梨喜歡吃酪梨的朋友很困擾,切開的酪梨,若未馬上食用完畢,很快會氧化變成褐色。試試用檸檬汁或橄欖油塗在切開的酪梨表面,檸檬酸和橄欖油的成分,可保護酪梨免受氧化。3. 用濕紙巾存放新鮮香草香菜、百里香、迷迭香等香草類植物,以略濕的紙巾鬆散包覆,再放入夾鏈袋中,可以保存較久。4. 讓蘋果遠離其他蔬果蘋果會產生乙烯氣體,加速其他水果成熟,因此請讓蘋果遠離其他水果,並以塑膠袋存放在冰箱中。為了防止香蕉快速褐變,除了遠離蘋果,可用保鮮膜或蜂蠟紙將整串香蕉的莖部包裹,可延遲成熟速度。5. 在馬鈴薯袋內放一顆蘋果蘋果會加速其他水果成熟,卻能防止澱粉類蔬菜發芽,維持硬度好幾個月。6. 不要把番茄放在冰箱番茄應放在室溫,如果放進冰箱將會失去風味。7. 切掉胡蘿蔔的頂端在將胡蘿蔔放進冰箱前,先將頂端切除,莖葉會竊取胡蘿蔔的營養。白蘿蔔、甜菜根也一樣。8. 將新鮮蘑菇(香菇)放在牛皮紙袋中紙會吸收菇類的水分,不會讓菇體處在潮濕中,加速腐壞。辛香料1. 洋蔥、大蒜和紅蔥頭不要放冰箱擺放在乾燥、通風良好處有助保持新鮮。2. 薑可放入夾鏈袋確保袋子中的空氣已排出,然後放入保鮮盒中。新鮮的麵包用乾燥且乾淨的布巾蓋住麵包,然後放進紙袋。這樣能讓麵包呼吸,也不會變乾。蛋奶類食物1. 把牛奶放在冰箱中間或底部層架多數人習慣將牛奶放在冰箱門上,但這是很糟糕的地方。我們每天多次開關冰箱,冰箱門處的溫度一直在變化,牛奶與其他奶製品變質的速度會更快。正確是把牛奶放在冰箱中間或底部層架、靠冰箱內壁的地方,這是冷度最穩定的地方。2. 用乳酪紙、蠟紙或烤盤紙包裹起司常見的錯誤保存法,是將起司緊緊包裹在保鮮膜或錫箔紙中。正確保存方式應該是,用起司專用紙或蠟紙、烤盤紙(烘焙用紙)包裝後,放入未密封的塑膠袋中。蠟紙會在起司和塑料間形成屏障,而塑膠袋能防止起司變乾。3. 雞蛋放在冰箱靠內層架和牛奶一樣,雞蛋不該放在門上,應該放在溫度最穩定的靠內壁層架。如果想讓雞蛋鮮度維持比3-5周更長,可將雞蛋煮熟,便可以再延長一周的保鮮期。肉、禽類,魚和海鮮1. 依食用時間,決定冷藏或冷凍如果沒打算在購買後立刻食用,請放入冷凍庫保存。可以保鮮幾個月。2. 解凍時應放在冰箱靠內壁冰箱內壁是溫度最低的地方,放在此處解凍,可確保烹調時仍保持新鮮。記得將解凍的肉類海鮮,放置在大碗中,防止解凍的水流到其他食物上。3. 未用完的肉類或海鮮處理勿將未使用完的肉類或海鮮,放回原來已打開的塑膠包裝中,否則很快會被冰箱凍傷。放入密封的容器,才能使剩餘的肉類長保新鮮。
-
2020-06-07 新聞.健康知識+
腿長乳癌易上身?美國研究:4個身體特徵,暗藏健康密碼!
身體不同部位的尺寸、大小、比例,可能提供我們是否處於某種疾病風險的線索。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甚至癌症。光是手指的長度,就與40種疾病和人格特質有關。《美國人類生物學雜誌》的最新研究顯示,食指比無名指長的女性(一般認為暴露於雌激素中),更年期晚於無名指較長的女性。某些身體部位的大小,取決於子宮內或兒童時期生長的影響,有些則是成年後因生活方式造成。以下是一些可在家中進行的測量,結果可作為部分健康線索。1.腿與軀幹比例(LBR)如何測量:首先測量身高,然後坐下,測量軀幹的長度,從頭頂到屁股與椅子交會處。以身高減去軀幹長度,即可得出腿長,再算出腿與軀幹的比例。潛在健康風險:根據去年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的一篇評論,與上身軀幹相比,腿較短的人可能容易有肥胖、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肝病等風險。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研究學者指出,攝護腺癌、睪丸癌及更年期前的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結腸癌,更有可能發生在腿長相對較長的人群中。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一項研究顯示,腿比軀幹長很多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了20%。為什麼會這樣?:與軀幹長度相比,較長的腿代表兒童時期快速生長和營養良好,而相對較短的腿則意味生長緩慢或其他不利的環境因素,包括不良飲食、貧窮和孕婦吸菸。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上寫道:「腿長是兒童期營養標誌,它能賦予大腦儲備更多細胞,預防晚年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此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一項研究指出,腿長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較小,腿短的罹病風險則增20%。其中一項理論認為,生命發展初期的營養不良,會導致長期問題,從而影響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誘使糖尿病發生。2.頭圍尺寸如何測量:以皮尺纏繞在前額眉骨上最突出的地方,繞到後腦勺最寬的地方。男性平均頭圍是58.4公分,女性56公分。潛在健康風險:較小的頭圍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相關。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一項針對2500名老年人的研究,頭部相對較小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增加2.1倍。刊登在《臨床和實驗神經心理學雜誌(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上的研究發現,頭圍較小且文化程度較低的人,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高四倍。為什麼會這樣?: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在6歲時,大腦發育已達93%,早期的良好腦細胞發育,能為未來的各種腦部問題提供緩衝。新加坡研究人員表示,較小的頭圍代表較小的顱骨體積,阻礙大腦成熟,從而影響認知儲備能力的健全發展,這種儲備能力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因子。3.腰臀比如何測量:分別量好腰圍和臀圍,將腰圍除以臀圍。例如,腰圍為30吋,臀部為38吋,腰臀比為0.78。潛在健康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女性的健康腰臀比率為0.85或更低,男性為0.9或更低。這種比率與「蘋果型」身材相關,即腰部較粗、腹部凸出的體型,比屁股大於腰圍的體型(梨型),面臨更多的健康風險。許多研究顯示,腰部脂肪堆積會導致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癌症風險提高。在智力測驗中,發現梨型身材、腰臀比率低的婦女的孩子,表現較好。根據加州大學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雜誌上的研究,母親的腰臀比率下降0.01,會使孩子在智力測驗中的得分提高0.061分。根據高麗大學對400多名女性進行的一項研究,比起單靠體重判斷,腰臀比率可能是更好的動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狹窄風險的線索。為什麼會這樣?:關於蘋果型身材為何會增加糖尿病風險,理論之一是腰部的脂肪細胞非常活躍,產生的化合物會破壞人體調節血糖的系統。至於梨型身材女人的孩子為何腦袋較好,推測與囤積在臀部脂肪中的脂肪酸有關,因為脂肪酸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4.身高潛在健康風險: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國際組織的研究,一個人越高,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越大。美國癌症協會的一項研究顯示,身高、體重與乳腺癌死亡之間存在關聯。這項研究以42萬4千名停經後婦女為基礎,其中3000名婦女在14年內罹患乳腺癌,該研究顯示,乳腺癌死亡率隨著身高的增加而增加。5英尺6英寸(約167公分)以上的女性死於該疾病的可能性,比5英尺(約152公分)以下的女性高64%。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另一項研究則指出,身材高大和攝護腺癌之間存在關聯。牛津大學一項針對40萬人的研究顯示,胰腺癌的風險與身高體重都有關係,研究中最高的人比最矮的人罹患疾病風險高74%。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身高超過6呎1吋(約185公分)的男人,比5呎7吋(約170公分)以下的男人患心臟病的可能性低35%。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在子宮和兒童期所接觸的基因、營養和荷爾蒙,不僅會影響身高,也會影響體內所有細胞的生長和行為。
-
2020-06-03 養生.聰明飲食
疫情讓人增胖 飲食、運動加生活習慣來改善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先前都避免出入人多的場合或宅在家中窩在沙發追劇、打遊戲,還因為焦慮、無聊愈吃愈多,許多人也停止原有規律的運動習慣,讓體重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營養師彭雅渂提醒民眾,隨疫情逐漸平緩,時序也已入夏,每天量體溫時,應該也要量測體脂和腰圍,讓宅在家也可遠離肥胖。苗栗醫院營養室組長彭雅渂表示,不少民眾有減重經驗,如何健康、有效減重,常是熱門討論話題,而宅在家的日子,該如運動和飲食來維持良好的體態和免疫力呢? 有幾個方法跟大家分享:一、均衡飲食、定時定量:依循國健署所提出「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如果希望效果好些,可適量減少飯量,並且有一餐吃全穀雜糧,水果可以選擇低GI的小番茄、芭樂、奇異果或蘋果等。二、飲食彩虹蔬果五七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如柑橘類和紅色甜椒富含維生素C,葵花子和杏仁富含維生素E,地瓜和胡蘿蔔提供為生素A,雞蛋、燕麥、蘆筍及巴西堅果富含硒,豆類和南瓜子富含鋅,另外咖哩中的薑黃、深色植物中的花青素、核桃中的葉酸及大蒜等,都是可以安排在每日飲食中。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容易感冒,適當充足的睡眠,不但可以讓身體好好休息,也是維持免疫力很重要的一環。固定起床時間,享受早晨的陽光可以校正體內的生理時鐘,讓睡眠能「順應晝夜節奏」;睡眠時間因人而異,約4-8小時不等,過長或過短都不好。四、適度的運動:可以從YOUTUBE搜尋能適合自己在家的運動,每天進行10-30分鐘不等的訓練,除了可以提升代謝率,又能使體態優美,還可以紓解壓力,一舉數得。五、充足的水分:每公斤體重需要30~50cc的水分,如體重50公斤,每天需攝取的水份至少為1500cc,每次約300cc,盡量喝白開水。六、嘴饞小撇步:先喝一杯水,只吃天然的零食,如原味優格加上少許的堅果、切丁水果和蔬菜,好吃又不怕過量。彭雅渂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民眾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以上宅健康小資訊,請大家一起認真落實在生活中,就可以達到健康瘦身的目的,同時享受到瘦身帶來的諸多好處。
-
2020-06-03 橘世代.健康橘
在家收成!在小陽台用盆栽混植蔬菜/友好的番茄與羅勒
一盆混栽、四季共生,即使只有一坪大的小陽台,也能打造多元豐盛的菜園!想在家收成多樣的蔬菜,不是「綠手指」也能做到嗎?超過20年經驗的日本陽台菜園專家兼庭園設計師田中寧子老師,教你用「混植」栽種方法,不必撒農藥與化學肥料,以自己的小陽台示範,打造出真正能隨摘隨洗隨吃的菜園!「混植」,是在一個盆栽裡栽種兩種以上的植物,當植物的種類愈多,土裡的微生物就愈多樣,自然形成一個植物不易生病的世界。而且土壤變得肥沃,能促進植物吸收養分,本書作者鑽研混植栽培多年,並於自家陽台親身實踐,將能互利共生的蔬菜、香草、花卉種植在一起,打造實用又美觀的綠色小天地。田中寧子老師分享,打造能夠種植多樣蔬菜的混植環境,在盆器裡成功栽種蔬菜的重點就在「混植」。縱然是狹窄的陽台,也可以發生許多令人開心的事情,先來期待你的收成日吧。【因為陽台不太寬敞 才開始了省空間的混植】我曾在住家附近租了一塊田地當作菜園,當時陽台上植物的花期都已結束,也因疏苗的關係而把菜園裡的萵苣、青江菜帶回家種,於是很自然地開始「混植」蔬菜。即使是經過了二十年寒暑的今天,在我那不太寬敞的陽台裡,依舊把不同的蔬菜栽種在同一個盆器裡。青花菜的旁邊或許正種著蠶豆,而且除了蔬菜、花卉之外,也有許多香草類的植物。例如,番茄與共榮作物的羅勒。您是不是曾有過只種羅勒,葉子就被蟲子吃個精光的經驗呢?不過,要是和番茄一起種,番茄葉子的青草味就會趕跑紋白蝶和綠色毛毛蟲。【番茄和羅勒的友好關係 均衡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蔬菜的成長過程中,有五項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氮、磷酸、鉀、鈣、鎂。若要收穫大顆番茄果實,土壤中就需要很多的磷酸,可是,氮就嫌多了一點。於是,把需要氮才能長得茂盛的羅勒和番茄種在一起。組合果實蔬菜和葉子蔬菜,彼此均衡地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素,一旦土壤中的環境平衡了,疾病與蟲害也會不可思議地減少。我在一邊栽種蔬菜一邊觀察自然的同時,發現到生物間就像一個循環,總是藉著某種力量連繫在一起,需要時常幫它們調和一下。回想一下山、森林、原野裡的生態,不也是一樣嗎?不會只存在相同的植物,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有各式各樣的植物與生物共生,而這才是自然的環境。有了多樣性,就能彼此互助取得平衡,這也是拜大自然的力量所賜。即便不施肥,在光合作用與微生物的合作之下,草木就能生長。在一個盆器裡栽種生命循環不一的蔬菜、香草和花卉,也同時一起照顧野草,營造接近大自然的平衡。植物的種類愈多,除了植物之間的相乘效果,共生在根部周圍的微生物(根圈菌)也跟著產生多樣性,因此能發揮預防疾病、防止乾燥、阻擋寒害等作用,好處說也說不盡。一旦有了微生物幫忙,只要少許的肥料就行了,栽培管理上變得輕鬆許多。用一個盆器混植蔬菜、香草、花卉,真的是非常適切的栽種方法。【達人說:絕配的番茄與羅勒】番茄能幫助羅勒遠離害蟲,在養分的分配上也能互助合作。番茄要結出豐碩果實需要很多磷酸,而對番茄來說過量的氮,則可以供羅勒使用,讓葉子長得更茂盛、調整土壤中的平衡、預防病蟲害。※作者介紹:田中寧子庭園設計師、插畫家。擁有二十五年用盆栽種植蔬菜的家庭菜園經歷。經常受邀到大學與社區演講關於陽台種菜的知識,也開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於日本出版過多本著作。本文摘自《日日豐收的混植蔬菜盆栽》,蘋果屋出版社 2020/05/07出版【延伸閱讀↘↘↘】。少生病這樣吃! 9種日常食物讓你三餐吃出免疫力。均衡飲食有方法!美食圈教你煮出「天天蔬果579」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9 橘世代.時尚橘
在開始整理前,千萬不要先買收納箱!
那麼,開始動手整理住家吧!大家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呢?當你一股腦兒地展開之前,就想先急著去平價商店購買收納盒,或者上購物網站搜尋收納小物。而我在上整理課時,最常見到的情形是,大家會將收納籃及收納箱毫無間隙放好、排列整齊。但是,這些收納箱中的物品全都滿出來,就像炸開來一樣!當然我非常能夠理解,想要購買這些收納盒的心情︙︙尤其在雜誌及收納部落格之中,見到美麗收納盒的圖片,以及「備齊收納盒讓家裡煥然一新!」等文宣,一定會令你相當心動。但實際進行整理課後,最後一天整理出來,最大量且無用的物品,就是這些多餘的收納盒。當我們嚴選過家中的物品之後,就要沿著生活動線,來決定每一項物品的擺放地點。這時,在尚未確定要保留哪些物品之前所購入的收納盒,大部分都無法使用。尤其,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在櫃子裡多出來的這些空間,可以放單眼相機吧!……不會吧?這個收納盒根本裝不下單眼相機……?」,那真是令人遺憾。依據收納物品的不同,所需要的收納盒也有所不同。而最重要的事情是,收納的物品必須要容易找到、方便拿出來、簡單整理。正因如此,請勿在整理前購買收納盒,而是要在整理好之後再購買收納盒,這才是正確的選擇。即使是這樣,但是收納產品的誘惑還是令人難以抗拒,請大家千萬要特別注意。在上課的過程之中,學生們開始自動自發地整理住家,幾乎都會重複發生以下的溝通對話。學員:「我還是想要購買收納家具,現在還要繼續忍耐嗎?」我說:「哈哈哈,現在還不能買。請問你現在想買什麼樣的收納盒?」學員:「因為衣櫃太深,想要買一些方便使用的架子放在裡面,還有放音響的櫃子。」我說:「還是要先嚴選需要保留的物品,因為最後的結果會減少很多東西,不需要用到大量的收納盒。」整理住家時必須要使用「收納產品」,這樣的想法只是迷信。而且有了「收納產品」,將來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這也是一種迷信。在本書中,會教導你運用家裡的「紙袋」與「空箱」來進行整理作業。首先要將所有物品分門別類放進「紙袋」與「空箱」中,而放置這些物品的「家」則要等到全部整理好之後才能決定。這樣的做法才能夠實現便利的收納方式。而且運用家裡的紙袋及空箱來整理物品,不需要額外花錢,相當經濟實惠收納空間必須確保3成寬裕空間開始進行整理工作之後,抽屜及櫥櫃都會出現一些多餘的空間。進行到這個步驟時,在課程之中,「這些地方要放進什麼東西呢?」就會有學生這麼問我。但若是你無法立刻想到要放些什麼東西,就不需要「一定要放些物品進去塞滿。」我認為,「這些地方不需要放任何東西進去。請你這麼想,這些空間都充滿了寬裕的心靈與情感。」對於我的答案,學生們都顯得茫然若失。其實,在整理中所產生的這些空間,正是永遠維持住家整齊美麗、消除壓力的必要空間。只要收納場所仍有寬裕的空間,使用過的物品也比較容易物歸原處。對於不擅長於家事的人以及忙碌的人而言,這就是最簡單輕鬆的收納法。即使是將物品丟進這些收納空間,也不會變得雜亂,整理起來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如果櫥櫃裡仍然保有多餘的空間,就算突然出現體積較大的物品,也能夠保有暫時放置的場所。若是突然有朋友拜託你「借我放一段時間」的物品出現,也能夠毫無疑慮地接受。準備好禮物要送人時,也有暫時放置的地方。就像這樣不需要決定放置場所、暫時借放的物品,也有可能突然出現,當這些流動性的物品出現時,只要家裡的櫥櫃裡還有一點空間,就不需要隨便放在地板上,造成家裡髒亂的情況。不論是任何物品,都事先決定好固定的位置,那麼,家裡永遠都能夠保持得既清爽又整齊。因此,在收納物品時,請記得要保留3成的寬裕空間。不論是櫥櫃、廚房的置物櫃或是客廳的抽屜,所有的收納空間都一定要保留3成的寬裕空間。生活環境中保留著寬裕的空間,也將使你的心靈更加寬裕。本文摘自《3日奇蹟整理術:家事斷捨離實踐版!史上最強收納達人的「3天改造空間密技」,一輩子不再雜亂無章!》,蘋果屋出版社 2019/11/29 出版【關於「收納」精選閱讀↘↘↘】。三大「收 納效果」讓日本主婦,從收 納新手變身成為教主級達人!。3招食材收 納秘訣 讓家中廚房煥然一新!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6 橘世代.時尚橘
斷捨離從「心」開始,勇敢面對丟掉物品時的「罪惡感」
當我們在丟棄物品時,應該都會有內疚的心情吧!「因為很貴」、「這是限定販賣的商品」、「感覺以後還用得到,丟掉很浪費」、「可是別人真心贈送的禮物」等等。如果總是這麼思考的話,「反正還有地方可以放,那就先放在這裡吧!」以「總之先這樣」的想法,裝作沒看到就敷衍過去。如此一來,這些物品就會不斷累積、硬塞在某個角落,最後才發現家裡又變成一個既狹窄又不舒適的空間。以前我在當OL,上班族的時代,曾經被同事謠傳:「難不成她是服裝設計師的女兒,每天都穿得好漂亮︙︙?」。當時我幾乎將所有薪水都拿去購買衣服與包包……衣服堆積如山,十年如一日從未更改。即使我辭去工作開始專心育兒,這一大堆無法丟棄的衣服,仍然擠在我的衣櫃角落,變得皺巴巴的。雖然衣櫃裡的衣服多到數不清,卻依舊找不到自己想要穿的衣服。而且,一想到「現在有了家庭,更是無法自由地使用金錢,或許就不能再這樣買衣服了……」於是對這些衣服就更放不了手。其實,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期。對於這樣擁擠不方便的衣櫃,我感到莫名龐大的壓力,於是下定決心好好地整理時,「如果這些衣服都換成現金,那麼能夠存多少錢呢?或許將這些錢都用來投資自己,多學一些技能一定更棒︙︙」諸如此類的想法蜂擁而至,讓我突然襲上一股罪惡感。但是,一旦放手去丟棄物品,過了一段時間,你根本就忘記自己曾經丟過什麼東西了。因為比起丟掉東西的罪惡感,丟完之後的舒適感更勝一籌!當我開始面對自己、好好地與物品道別,就不會拖拖拉拉糾纏不清,這一點就像是戀愛時的心情一樣(笑)。不被從前的羈絆所束縛,夢想著光輝燦爛的未來,快與那些物品一刀兩斷,說聲再見吧!女性有時候也要有破斧沉舟的氣魄才行!如果像這樣與物品道別,下次要買東西放在家裡時,絕對能夠毫無誤差地,選擇你會長期珍惜並感到舒適的用品。當你學會如何去選擇物品,若是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你一定也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為了要確定對自己而言,哪些是必要的事物、哪些是不必要的事物,你已經逐漸養成習慣,去整理自己的頭腦與心靈。一開始就是要丟棄物品!只要學會反省自己,下次不要再犯一樣的錯誤即可。丟棄物品時的罪惡感,請你務必要好好感受一番!不要猶豫,「迅速執行」丟進垃圾桶同時紓壓丟掉物品這件事,總是令人感到心情沉重、難以付諸行動。尤其從衣櫃裡翻出不再使用的名牌包包,一定會想「啊!這個包包好貴啊!」就想要上網拍賣或是送人。因為丟棄名牌包會令人產生罪惡感,所以會盡量想一些方法來彌補。但是上網拍賣,從將照片放上網、寄送到交易對象的評價等等,會耗費許多手續及時間。如果不覺得麻煩的人,建議你可以這麼做;但若是感到麻煩,反而會增加你丟棄物品的困難和掙扎程度了!同樣是要將物品賣出去,像我一樣怕麻煩的人,建議你可以將東西全部裝在一個紙箱裡,然後以郵寄方式,寄到二手店裡寄賣。或著,雖然不能夠賺零用錢,但是寄到公益團體,也是很好的點子。不過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將東西直接丟進垃圾桶裡。「迅速執行」這是要丟棄物品時,最重要的鐵則。其實最可惜的事情,並不是丟棄掉的物品,而是住家被物品占據、無法創造出一個舒適乾淨的空間。如果永遠都將不必要的物品一直放在旁邊,反而會造成空間極大的壓力,所以,請優先選擇迅速丟棄物品的方法。當你在整理家裡時,會挖掘出大量的物品,其中也會有「不知道該如何分類丟棄∼」的困擾。例如:超過使用期限的瓦斯罐。雖然上面有標示「請使用完畢後再丟棄」,但是尚未使用、裡面還留有瓦斯的罐子,應該如何丟棄呢?這時,請立即打電話給廠商或是環保團體詢問,他們會告訴你正確的丟棄方式。還有像是尚未使用完畢的指甲油、噴霧式殺蟲劑︙︙等,只要遇到你不知道該如何丟棄的物品,就要馬上打電話確認。我為了能夠隨時打電話詢問,上課時間都會把手機放在身邊備用。丟棄物品時就是要「迅速執行」。如果不開始動手的話,垃圾永遠都會留在你的身邊;只要你即刻整理,一瞬間家裡就會變得乾淨清爽。本文摘自《3日奇蹟整理術:家事斷捨離實踐版!史上最強收納達人的「3天改造空間密技」,一輩子不再雜亂無章!》,蘋果屋出版社 2019/11/29 出版【更多「斷捨離」精選特輯↘↘↘】。日本斷 捨離女王:第一步與「浪費」說再見 重新找回生活主導權!。丟掉的是作品還是回憶?減法生活與孩子一起練習斷 捨離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6 養生.家庭婚姻
老公砸兩億入住東區豪宅!不是高攀,張清芳透露「嫁得好」關鍵
今年53歲的台灣知名女歌手張清芳,1980年代就以學生歌手身份走紅,2005年與「台灣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結婚之後,淡出演藝圈移居香港,重心放在老公和兩個兒子身上,近年來有傳聞他們搬回台灣,仍過著令人欣羨的富豪生活。新聞報導宋學仁於今年二月砸下新台幣2億元,購入《聯合報》都更豪宅「聯合大於」23樓,總坪數逾125坪,1坪超過200萬元,可見張清芳夫家的雄厚財力並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而過往張清芳曾受媒體訪問,分享婚後的點點滴滴,也再度浮上檯面,從她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維持一段幸福的婚姻,女人對自己有自信、足夠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張清芳霸氣金句一覽1. 「其實我是嫁得好,但不是嫁入豪門,嫁得好是因為整個條件匹配,而不是下嫁或是高攀太勉強。」2. 「我出來工作不是因為錢,這是男人最怕的事。」3. 「挑媳婦最重要的條件,個性要像我啊!我是一個很本分的女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4. 「對付小孩要有智慧,你就要轉身離開,不能跟他在那個moment。」5. 「他(老公)不會支持我任何事情,他只有支持我帶孩子,其他事情不扯到他他最高興。」從這些受訪的金句中,可以看出張清芳無論在婚姻、自我和育兒等等方面中,都非常清楚自我與他人的界線,並且對自己很有自信,就算老公寵妻送遊艇、買豪宅,也不減她對家庭用心付出的事實,足以互相匹配。針對夫妻相處之道,張清芳曾被問到「老公一直很支持自己嗎?」她卻認為,夫妻之間只要照顧好自己,其實無需時時刻刻從另一半身上索取,同理,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本分的女人,做好該做的事,守好自己的本分,就不需要依附於他人。媽媽的角色是人生最大的挑戰此外,張清芳婚後鮮少登台開唱,還將演唱會的盈餘捐贈給不同單位,表示自己不缺錢,長年捐贈、改善弱勢族群的生活,她將善捐這件事形容成「就像媽媽一樣,一直不斷地給予愛,那種被需要的感覺,是來自於你心底的一種滿滿的愛。」如此霸氣外露的張清芳,卻自言「媽媽的角色才是人生最大的挑戰」,2019年受蘋果採訪時,她表示「因為我的小孩開始有青春期,所以在這方面你就是要面對。」當親子衝突發生的時候,張清芳會選擇在衝突的至高點離開,等到孩子也冷靜之後,再以成熟的方式溝通解決。
-
2020-05-23 科別.消化系統
哪些人屬於痔瘡高危險群? 這些壞習慣讓你有「痔」難伸
俗話說「10男9痔」,但其實許多女生都有便秘問題,長期下來也容易引發痔瘡。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坐太久、不運動、少喝水,經常便秘及腹瀉,都屬於痔瘡高風險族群,年輕人如果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划手機,也可能引發痔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說明,以前上廁所可能會拿著書本或報紙,現在許多人則是拿著手機如廁,一邊逛社群、打手遊,要是遊戲進入緊張激戰,可能一坐就是半個多小時。最近1、2年,收治不少年輕痔瘡患者,詢問病史及生活形態,幾乎都是重度網路及3C使用者,其中不乏大學生、高中生,年紀最輕的是14歲小男生。由於該名國中生沉迷手遊,在家裡也常躲進廁所裡打電動,時間常常不經意就超過半小時,沒想到卻因此引發痔瘡,後來因為血便,馬桶出現有血跡,連內褲也沾著血,嚇壞了媽媽,才趕緊陪同就醫。糠榮誠指出,痔瘡距離肛門口1公分,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組織,但如果長時間久坐不動,或上廁所太用力,就會導致腹壓過大,以致局部組織靜脈迴流異常。哪些人屬於痔瘡高危險群?糠榮誠說,懷孕、體重過重,以及經常咳嗽、便秘、腹瀉,及有家族史者,都要注意痔瘡問題,平常應該養成多喝水,多吃鳳梨、蘋果、奇異果等高纖蔬果的習慣。此外,也要少吃辛辣、含咖啡因的食物,盡量少碰麻辣鍋,或是炸雞、鹽酥雞等油炸食物。如已出現痔瘡問題,建議局部多泡溫水,促進血液循環。糠榮誠提醒,上廁所大號時,應該認真如廁,不要看報紙或滑手機,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之內,要是坐太久容易引起肛門局部充血,又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容易誘發痔瘡。★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吃的口罩!4種高齡者提升免疫力的飲食
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大家搶排口罩酒精,越來越重視消毒洗手。外在防護要周全,內在保健,提升抵抗疾病的免疫力同樣重要!尤其是大多數高齡者也是慢性病患者,一旦細菌或病毒入侵身體,抵抗的能力會比一般人低。此時,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以及規律的生活就非常重要。至於飲食調整,除了盡可能做到均衡五大類食物攝取,若食量較小,可以減少白飯量,並改為少量多餐。4種食物可以注意多補充:1、蛋白質素食、牙口狀況較差以及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高齡者特別容易出現肉類攝取不夠的狀況。全素食者要額外注意吃多樣化的豆製品,若是蛋奶素,雞蛋及鮮奶都是優質、好消化又方便取得的蛋白質來源,像是蒸蛋或是布丁都很適合當點心。有三高的高齡者,則是因為經常太過擔心吃得太鹹、太甜或太油,反而限制了許多食物的攝取。其實只要烹調清淡,例如;蒸煮、川燙等,選擇偏瘦的肉類,對肉魚豆蛋不用過度顧忌。因為蛋白質吃太少導致免疫力下降、肌少症以及營養不良的虛弱狀況反而更常見。2、蕈菇類各種菇類均含有豐富多醣體能增強免疫力,多醣體的種類又各不相同,因此香菇、蘑菇、舞菇、雪白菇、木耳等等可以經常更換著吃,清炒燉湯都很鮮美也好消化。3、維生素D許多研究都有提到,若維生素D不足,全身生理機能包含免疫力都會降低。雖然經常曬太陽身體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但許多年長者都長時間待在室內,尤其是近期因為疫情的關係更少外出,此時就會需要額外補充。動物性來源的維生素D3在人體利用率較好,魚類、蛋黃、牛奶含量都不少。素食來源有藻類及木耳,但利用率較差,因此全素的族群可考慮補充維生素D保健食品。4.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在體內都扮演著調節免疫力的重要角色。衛福部建議每人每日都應該攝取至少五份的蔬果,若能達到此建議攝取量,一定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 「益生菌」及「薑黃」 真的有防疫效果嗎?最近有兩種食材討論度很高,分別是「益生菌」及「薑黃」。兩者真的有防疫效果嗎?1、益生菌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健康平衡對調節免疫力以及對抗病毒都有幫助。維護腸道黏膜健康,不止是調節免疫,最直接的作用是對促進腸道機能、改善腹瀉及便秘都有幫助。排便不順、腸胃道蠕動較慢,都是高齡者的常見問題,因此也很建議高齡者補充優酪乳、優格以及益生菌粉等。至於泡菜、酸菜等發酵食品,雖然也含有少量的益生菌,但因為所含的糖份及鹽分較高,每天適量即可,不可攝取過多。另外,洋蔥、燕麥、大蒜、豆類、香蕉、蘋果等等,纖維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營養素都是能讓益生菌生長更好的「益生質」,與直接食用「益生菌」,可以相輔相成。但是,益生質多的食物,通常消化時也容易「產氣」,因此要注意個人腸胃脹氣問題。2、薑黃研究指出,「咖哩」中的薑黃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以及調節免疫力等效果。但目前尚未證實有防疫效果,無須過度購買。 那麼,高齡者如何調整日常飲食以提高免疫力呢?下面以一餐作範例:註1:燕麥在烹調時需先浸泡再與白米混合,並且蒸飯時水要增加,不然對高齡者來說會太硬也不易消化,或者可以使用市售的即時燕麥。註2:提供菇類時,也要考慮高齡者咀嚼和吞嚥的能力,要將切薄片且煮軟。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共
2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