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吃藥2年好轉了很多,是不是可以減低用藥量,或甚至之後不用再吃藥了?
[專家解答]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 林靜嫻 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需要長期透過藥物控制。如果病況穩定時,自行將藥物拿掉,這樣會回到原本的病況,不建議自行減藥或是停止多巴胺藥物的補充。 目前所使用的巴金森病藥物都是經過嚴謹臨床試驗與衛福部食藥署核准上市,請巴友不用擔心,也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後再調整藥物。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疾病治療
[專家解答]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主任 林靜嫻 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需要長期透過藥物控制。如果病況穩定時,自行將藥物拿掉,這樣會回到原本的病況,不建議自行減藥或是停止多巴胺藥物的補充。 目前所使用的巴金森病藥物都是經過嚴謹臨床試驗與衛福部食藥署核准上市,請巴友不用擔心,也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後再調整藥物。
居家和行動
時間定向感不佳與日落症候群是失智者常見的行為問題,這些行為問題經常造成照顧者極大負擔。解決方式除了透過藥物控制、安排失智者外出之外,適度日照光線補充也非常重要。 人體的生理時鐘主要透過陽光照射,影響松果腺的褪黑激素分泌量,藉此調整晝夜節律,維持人體生理時鐘。失智者若無法接受足夠日照光線,可能會加劇失眠、時間定向感不佳、情緒混 亂、日落症候群等行為問題。 在空間改善上,建議增加房間照明,維持失智者生理時鐘,但特別注意一點,上述的日照並非直接的照射或曝曬,而是讓失智者接受有適度遮蔭的陽光照射,藉此提供失智者合適的日照。
疾病治療
[專家解答]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彥中 典型的巴金森病發病年齡常在65歲以上,約占所有病人的75至80%;而年輕型巴金森病友,定義在50歲以下,建議可先做基因檢測,若證實是少數的基因遺傳,有機會尋求目前正在進行的相關臨床試驗;若是不明原因發病,與老年發病的巴友一樣需以藥物治療,但策略不同。 年輕型巴金森病友服用藥物的時間會比老年才發病的巴友長,巴金森病藥物中,左旋多巴的效果最好,但隨著使用時間增加,會產生異動症等副作用;避免年輕型巴友提早出現異動症,一開始會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延後使用左旋多巴的時間。 巴金森病目前僅能透過藥物控制,無法治癒,年輕型巴友若以平均餘命來說,還有30至40年的壽命,需與巴金森病共舞,如何降低長期用藥後藥效波動的影響,會建議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