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萊劑美豬
共找到
44
筆 文章
-
-
2020-10-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開放萊豬 楊志良: 蔡政府只信選票「這樣的人是爛人」
萊克多巴胺美豬安全性疑慮引起各界爭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在研討會中指出,萊劑過去在臨床人體試驗就是因產生嚴重副作用喊停,當年美國仗著國勢強盛,強迫世界動物組織做出萊劑Codex標準,萊劑是一個科學問題,蔡政府卻只相信選票,「這樣的人就是爛人。」台灣法學基金會及醫療法律研究中心共同舉行「食品安全的安與不安 萊克多巴胺的昨非今是」研討會,楊志良在會中指出,萊克多巴胺是科學問題,就像防治新冠肺炎需科學根據,台灣政策跟法律都是政治指導下產物,「選舉是感性的,科學是理性的,選票多不代表就是真理。」楊志良說,萊克多巴胺本是要治療氣喘,臨床試驗卻沒有通過,萊劑慢性病患和幼兒確實有較高風險,政府應驚覺這樣的問題, 但也不是說所有風險都不要承擔,如目前可允許在很低的安全量下使用殺蟲劑,不是說萊克多巴胺就不可以,「如可因此換到台美貿易,我是支持的。」前健保局副總經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兼任教授陳孝平說,自宣布開放萊劑美豬進口,從決策到民間反應都是不正常的,究竟為何執政者會這樣做決策,民間為何會如此淡然,他認為,答案就是目前台灣瀰漫著「虛無主義」,意味台灣社會已經不再在乎是非及真理。陳孝平表示,蔡政府以「昨非今是」為由開放萊劑美豬,不但沒有解釋也沒有為過去反對萊劑的種種行為道歉,養豬業及民眾反應都是零,雖了解吃萊劑不好,但仍不在意。講真相、辯是非,在虛無主義下不合時宜,但學者的本分就要在不合時宜的環境下,持續如公雞般喚醒社會。消基會董事長雷立芬說,自宣布開放萊劑美豬進口,目前未見任何豬肉進口商敢拍胸脯保證自己的產品沒有萊劑,商人是民眾很不放心的一環,痛批政府卻沒有作為。另外,雷立芬也將矛頭指向農委會,她說,農委會瀰漫弔詭氛圍,目前多達22個國家可以進口豬肉到台灣,過去農委會從來不會嗆羅打鼓地說越南豬肉是安全的,但如今農委會卻大張旗鼓四處用廣告宣傳美豬很安全,「我不禁要問,台灣的農委會到底是誰的農委會?」
-
2020-10-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0-2歲嬰幼兒吃萊豬?衛福部:僅能勸導 無法禁止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上週提案禁止0-2歲在托育中心的嬰幼兒禁止吃含萊豬的食品遭否決,今天再次在衛環委員會上臨時提案表示家長有疑慮、不安心,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無法可管,在場的民進黨立委也都上台表示看法,認為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討論,雖說一案不二議,但基於國人關心,也讓蔣萬安說明提案原由。蔣萬安今天對於孩子從學校帶回的營養午餐菜單,其背面竟是「萊豬文宣」,大加撻伐執政黨與衛福部以文宣強調瘦肉精的好,表示能減少飼料成本、並使賣相更好、提高售價,增加養豬戶的利潤,衛福部對此僅表示圖片是衛福部的,但文字非官方提供。蔣萬安最會以臨時提案方式再次禁止0-2歲在托育中心的嬰幼兒禁止吃含萊豬的食品,衛福部次長石崇良也表示反對,僅能勸導。含瘦肉精的美豬是否進口,以及如何防堵,成了國、民兩黨立院角力的戰場。
-
2020-09-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食安健康捐開徵否 陳時中首度表態
萊劑美豬、30個月齡以上美牛明天1月將擴大進口,政府一再掛保證無食安疑慮,但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委員會委員提案,建議衛福部開徵「食安健康捐」。今天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衛環委員會首度表態,對美豬開徵健康捐可能造成貿易障礙,健保財務應回歸本質。健保會25日開會時將食安健康捐納入討論,有委員提案認為,擴大美豬及美牛進口後,將衍生萊克多巴胺造成的食安風險,國人長期攝取累積成病症,最終仍由全民健保承擔,因此應開徵「食安健康捐」,挹注健保安全準備。但也有委員認為,若開徵食安健康捐,是否也要對酒精徵健康捐,最後共識交由衛福部決定國民黨立委廖婉汝今於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提及要求進口商提供食安健康捐,可避免美豬和台豬價差過大,讓不肖業者有可乘之機。對此,陳時中則回應表示,若針對萊劑美豬開徵食安健康捐,恐造成貿易障礙,健保會中也沒有達成共識,還需進一步研究妥適性。他進一步表示,健保財務應回歸本質,若要以附加的健康捐挹注健保財務,須有很充分的社會理由。而這也是陳時中首度針對食安健康捐表達立場,之前在藥劑生大會受訪時他曾表示,這都是委員的提案,衛福部予以尊重。
-
2020-09-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開徵食安健康捐挹注健保?陳時中認為不適合
健保會提案對萊克多巴胺美豬開徵食安健康捐挹注健保,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天首度表態,認為健保財務應回歸本質,健康捐不宜太多,對美豬開徵健康捐也可能造成貿易障礙。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簡稱萊劑)美豬將於明年元旦起開放進口,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付費者代表認為,擴大萊劑美豬進口恐增食安風險,這些健康代價及醫療成本最終將由健保買單,建議衛福部比照菸品健康捐,開徵食安健康捐,挹注健保財源。健保會25日開會時引發正反討論,有健保會委員表示支持,也有健保會委員認為若要開徵食安健康捐,是否也要針對酒精設有健康捐,最後共識交由衛福部討論妥適性並做為參考。國民黨立委廖婉汝今天上午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時,對於食安健康捐作法表示支持,她認為,要求進口商提供食安健康捐,可避免美豬和台豬價差過大,讓不肖業者有可乘之機。陳時中答詢時首度回應此事,他說,若針對萊劑美豬開徵食安健康捐,恐造成貿易障礙,健保會中也沒有達成共識,還需進一步研究妥適性。陳時中也表態,坦言這樣的健康捐不宜太多,健保財務應回歸本質,若要以附加的健康捐挹注健保財務,必須有很充分的社會理由。
-
2020-09-30 新聞.食安拉警報
民調顯示 六成民眾不贊成開放含萊劑美豬
政府宣布明年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但最新民調顯示,六成以上民眾不贊成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超過五成民眾對政府標示管控政策沒有信心。草根基金會民調召集人、靜宜大學資管系教授顏永森表示,政府應研究哪些族群吃含萊劑豬確實無疑慮,以及進口美豬的用途,以利追查流向。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今公布美國豬肉進口民調,針對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訪,共1070份有效樣本,95%信心水準,抽樣誤差正負3%以下。民調結果顯示,63%以上民眾不贊成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67%民眾食安比外交經濟重要;54%民眾認為政府無法清楚規範或標示含瘦肉精的美豬加工產品等。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劉梅君表示,衛福部用於食安藥品管理的經費,自2012年占3%到2020年只占1.2%,不升反降,其中食品管理更只占0.3%。面臨含萊劑美豬進口,政府不自源頭端加強監督、加強檢驗管控,僅靠後市場的標示、稽查,但沒錢沒人,如何期待政府能把監督管控做好?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則表示,政府宣稱美豬味道不好,民眾吃得出來。但豬肉經過多次加工,美豬不見得吃得出來也難辨別成分,且「產地和是否含萊克多巴胺是兩回事」。因此僅標示產地不夠,應清楚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才能讓民眾清楚分辨。顏永森指出,政府一方面告訴民眾含萊劑美豬對健康無虞,除非每天吃33片排骨五到十年才會超標,但另一方面卻又禁止中小學營養午餐提供含萊劑美豬,自相矛盾。他認為,政府應提出到底哪些族群確實可吃含萊劑豬肉,並應研究進口美豬的用途,以利未來追查流向。
-
2020-09-26 新聞.食安拉警報
萊劑美豬徵食安健康捐 健保會委員交衛福部討論妥適性
美豬美牛即將擴大進口,健康疑慮未曾消散,若民眾因此衍生疾病,會成為全民健保的負擔。衛生福利部全民健保會有委員建議衛福部開徵「食安健康捐」以挹注健保安全準備金,健保會今討論該議案,最終決議將各委員提出意見交由衛福部參考。健保會執行秘書周淑婉表示,因關心萊劑美豬議題,付費者代表16名健保委員基於監理健保業務職責,建議推動「食安健康捐」健康促進相關法規,健保會是健保相關事務公眾溝通平台,會議中委員們討論熱烈、意見多元。但周淑婉也指出,委員提及,一旦針對萊劑美豬開徵「食安健康捐」,為避免民眾因酒精衍生疾病,成為全民健保的負擔,是否也要需有健康捐,及有無其他考量等,「非本會可決策,最後共識是由主管機關衛福部討論妥適性。」
-
2020-09-25 新聞.食安拉警報
網傳小豬顫抖影片指吃含瘦肉精母奶 民進黨:假的
政府將放寬含瘦肉精美國豬肉和30個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引發社會激辯,民進黨也全力迎戰澄清假消息。民進黨今天在臉書表示,網路上流傳一個「小豬顫抖」的影片,宣稱是因為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母奶所導致,「這是假的!假的!假的!」民進黨表示,農委會及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都已經查核過,影片中的小豬是「先天性震顫症」(Congenital tremor),是由於小腦發育不全或病毒感染所致,此外,向大家做事實澄清,「萊劑為飼料添加劑 ,小豬還在吃奶階段不可能直接攝取,萊劑不會用在種公種母上,小豬也不會因吃奶而接觸到萊劑,國內外學界並沒有萊劑會導致此種症狀的相關報告。」民進黨說,這個影片已經被證實是假訊息,請大家互相提醒,不要任意轉傳,以免觸法。若有惡意散播者,也請大家幫忙協助檢舉,不要讓假消息傷害台灣的產業。
-
2020-09-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百億養豬基金確定用途! 簡化換證、汙水排放也要處理
政府全面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引起社會議論,豬農焦慮;為了安撫豬農,農委會推出的百億養豬基金今確定用途。除了原本的八大面向建置外,會中討論牧場登記證的檢視、汙水排放問題、冷凍廠設立時程、維持外銷豬肉的順暢,且標示落實加強宣導等五大面向,農委會承諾會一個月內與地方政府協調,召開跨部會會議邀集豬農團體參加。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經過兩次大家共同討論,養豬團體對於原本農委會提出的八大面向都可以接受,會議中討論未來養豬永續發展遭遇的困境,要這次機會一併處理,豬農提出汙水處理排放問題,另一個是養殖登記證問題,還有如果養豬頭數過多如何去化和出口問題。黃金城表示,過去養殖登記證面臨四年一次換證,但地方政府憂心民眾對於養豬場發出的惡臭反彈,因此畜牧場每四年的更新換證過程不順利,因此答應未來一個月內,會與地方政府協調,把換證程序簡化。另外,黃金城表示,豬農團體也反映汙水排放問題,希望搭排能區分,經過處理後的汙水若要排放入灌溉用水,由農委會負責,未來不排到大排內,未來一個月內,也會與環保署以及地方政府進行跨部會協調。至於穩定豬價問題,黃金城說,如果豬源衝擊導致豬價無法維持綠燈區內,會透過中央畜產會找尋建構屠宰場與分切場,由中央畜產會出手進行冷藏冷凍,這些凍存豬肉盡量出口到國外,盡可能把豬價穩定在綠燈區內。根據農委會提出的八大規畫面向,包括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的規畫用途,包括保障豬農收益及產銷平準做法、豬隻死亡強制保險增加補助、策略性擴大出口、屠宰場現代化及冷鏈升級、現代化養豬設備更新補助、提升肉品萊劑檢驗與標示、獎勵餐廳使用國產畜產品、多元整合行銷養豬產業等等。
-
2020-09-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美牛進口 陳時中:新品項查驗前三批每批抽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天質詢衛福部對進口肉品新品項逐批查驗如何執行。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逐批抽驗是「前三批,每批抽」,經過三次檢驗後,再視進口廠商的信用度及成果,放寬檢驗批數。府院鬆綁含萊劑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輸台,預計明年生效。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立法院長游錫堃14日主持朝野協商時各黨團達成共識,18日開議當天邀請蘇貞昌率同相關部會首長列席,提出有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及牛肉進口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天質詢時問,衛福部長陳時中曾稱新的品項會進行逐批查驗,但若要達到逐批,檢驗批次將超過9000批次,並問陳時中逐批抽驗要執行多久。陳時中答詢回應,逐批抽驗是「前三批,每批抽」,經過三次檢驗後,再視進口廠商的信用度及成果,放寬檢驗批數。高虹安也追問,面對檢驗批數增加,衛福部有無估算人力經費及配合的實驗室。陳時中表示,經費編列確實不足,將再向行政院申請;邊境查驗人力是81人,未來將擴大與政府訂有合約的實驗室,擴大檢疫量能,除了少數的地方政府沒有相關實驗室量能,其餘都俱全。高虹安也提到,根據衛福部公告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表,民國108年的「學校外包、學校自製午餐、學校團膳等項目」共有8127家次列管,但僅稽查5175家次,未稽查比率達37%,質疑中央跟地方政府的稽查執行力有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答詢時說,2016年之前3700多所的國中、國小食用的學校午餐,不一定是在地的國產食材,但在農委會跟教育部配合後,才讓國產食材的覆蓋率達到6成。高虹安追問,過去校園的食安檢驗是每學年1次,明年後是否提高抽查頻率,甚至相關試劑廠商的產能是否達到查驗需求。蘇貞昌表示,他會要求學校跟相關通路嚴格把關,抽檢將視必要性,就像他過去防止非洲豬瘟要求百分之百檢查。陳時中說,校園的肉品中只要從進口端往下查,如果食品沒有進口美豬,就不會有萊克多巴胺的問題,因此校園中的肉品查驗,最多是抽驗,不會全面檢驗。高虹安也說,教育部在政府宣布開放進口萊豬當天,就發公文要求各級學校的團膳採用國產肉品,但一紙公文並沒有任何效力跟罰則;現行學校衛生法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瘦肉精,她已經提出學校衛生法、兒少法及幼照法修正草案,詢問教育部是否支持。教育部長潘文忠僅表示,學校午餐「3章1Q」政策行之多年,學校都以此方向進行,學校衛生法下還有許多辦法,有訂定相關規範。
-
2020-09-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立委憂美豬進口洗產地 蘇貞昌:原料都要標示清楚
政府日前宣布放寬美豬進口條件,時力立委陳椒華擔憂有洗產地等問題,也希望政府應做不含瘦肉精的肉品標章;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說,已嚴格要求連原料都要標示清楚,「你說混著,不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說,「院長已經要求,沒有洗產地這件事情」,原料也要標示國外來源。立法院今天開議,邀請蘇貞昌率同相關部會首長列席,提出有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及牛肉進口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對於美豬議題,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日前就召開過公聽會,要求政府應就進口肉品原產地的認證、加工品標示管制要徹底,避免有洗產地狀況發生。陳椒華今天質詢時則指出,國內目前雖已有CAS肉品標章,但參考國外經驗,包括加拿大在今年已開始使用不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標章等,因此國內肉品也應增加一個「不含瘦肉精」的肉品標章,保障消費者選購權益。蘇貞昌說,政府一定保護國人健康,因此怎樣讓國人能夠很清楚地看到標示,「我們一定要做」,而現行法令就很清楚規定,一定要有明白標示,政府也承諾會有明白標示,讓消費者一看就知道,這是從哪裡來的、怎麼生產的,都要清清楚楚。陳椒華也問,根據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規定,如果肉品進口到台灣加工,就可以將產地標示為台灣。蘇貞昌回應,產地國都要清楚,連原料都要標示清楚,他已經嚴格要求,「你說混著,不會」。陳吉仲補充說明,「院長已經要求,沒有洗產地這件事情」,而實質轉型進口國外的豬肉加工完,生產國可以掛台灣,但原料還是要標示所有國外來源;另外,每個國家真正對豬肉或農產品的標示上,都是標示產地來源國。陳椒華也希望要有進一步的健康風險研究評估報告,也要做本土實證的風險研究。蘇貞昌指出,政府是依據國際標準、科學證據,不是自以為是。府院8月28日拍板鬆綁含萊劑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輸台,預計明年生效。
-
2020-09-17 新聞.食安拉警報
豬油也要標了! 食藥署再度悄上公告
衛福部食藥署針對美豬美牛進口,一口氣發布六項公告,其中「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修正草案」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在豬的殘留標準與原本預告相同,仍以ppm單位,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胃、腸、心、肺等其他可供食用部位則為0.01ppm。但在豬肉標示部分,包括「包裝食品」、「散裝食品」和「直接供應飲食場所」,正式公告都刪除「除該食品為豬脂外,其豬脂原料免為第一項原料原產地國之標示」的規定;意即不論產品本身或原料只要使用到豬油,都須標示。食藥署中午時分悄悄公告六項修正案,包括「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散裝食品標示規定第五點」、「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以及「進口牛肉檢疫及查驗作業程序」,全都是因應美豬、美牛開放而來。其中,民眾最關心的豬肉標示,原先在「散裝食品標示規定第五點」、「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都規定應標示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的原產地國,但除了豬油本身產品外,使用到豬油作為原料則不須標示。但日前陳時中便一再強調,不論煎煮炒炸,只要用到豬油都須標示讓民眾安心,今天公告的事項也都刪除豬油原料不須標示的規定,也就是只要用到豬油,都需要標示是用哪裡的豬油。而昨天陳時中說食藥署可以回應美豬美牛,也可以回應口罩問題,但針對今天公告修改的事項,食藥署仍表示,相關問題食藥署未被授權回覆,「還是要問部長」。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於藥劑生大會接受訪問時解釋,豬油標示分為兩個層次,如果餐廳直接用到豬油來煮菜,就需要標是使用的豬油產地。但如果使用用了豬油製造的油蔥,僅油蔥本身需要標示使用的豬油產地,但餐廳就不需要再標示一次。
-
2020-09-17 新聞.食安拉警報
陳時中視察迪化商圈/路人大罵渾蛋!美豬標示民眾存疑慮:要陳時中每天吃看看
因應含萊劑美豬來襲,明年開始,不論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甚至餐廳、小吃單,任何和豬肉及可供食用部位的食品都要清楚標示豬原料原產地,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也到迪化街商圈視察豬肉標示。但是許多路過民眾對於小吃攤標示還是心存疑慮,甚至有路過婦人聽到是阿中部長來視察,大罵「混蛋」,質疑美豬開放程序問題,要陳時中自己最好每天吃吃看。陳時中今上午11時許赴永樂市場的豬肉攤、迪化街的滷肉飯小吃攤以及南北貨商店視察。視察的豬肉攤上,貼著大大的「本店使用豬肉原產地:台灣」標示以及使用屠宰場的證明單;滷肉飯小吃攤則詳細列出產品細項,包括排骨飯、豬腳飯、貢丸湯,豬肉使用來源皆為台灣。面對陳時中詢問標示是否麻煩,滷肉飯老闆表示,已經經營十多年,使用很多豬肉,但都是台灣豬,對於標示她覺得「不麻煩」。但實地走訪其他商家,擔仔麵店和肉粽店雖然店外也都貼上顯眼的標示,寫著「本店使用豬肉原產地:台灣」。但詳加詢問是否使用到豬油、有沒有需要標示等問題,店家均表示只收到一張「豬肉」原產地標示的貼紙,沒有需要標是部位的貼紙,也不知道使用豬油是否需要標示。而聽到陳時中視察迪化街,也吸引許多民眾圍觀。但一聽到美豬開放,許多民眾表示,雖然有標示比較安心,但還是心存疑慮。陳太太說,雖然有標示比較安心,尤其小吃攤和餐廳的豬肉來源都只是店家自己標的,並沒有依據,希望政府能夠有合格的履歷證書,才比較能夠信任,未來還是會盡量買有國產履歷的豬肉回家自己煮來吃。張先生則說,「標示只能『姑且信之』,畢竟都到餐廳了,也不能怎麼辦」,但還是希望政府能做好把關。迪化街徒步區委員會執行長陳仕哲表示,迪化街南段共有200多家店家,約有7成需輔導標示,目前均已完成,台北市政府也會定期稽查輔導。陳時中表示,中央會負責做好便民的平台,也在實查中看到很多店家有QR code,未來也將結合做好源頭管理、溯源等管理,未來會採定期主動稽查,「一定做到滴水不漏」。
-
2020-09-15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政策像月亮 陳時中:月亮當然初一、十五不一樣
衛福部和教育部上午舉行「擁抱健康起點 共挺幼兒健康促進」記者會,結合6縣市超過100家幼兒園投入幼兒園健康促進試辦行列,共挺幼兒健康,呼籲全國幼兒園主動投入推動幼兒園健康促進。對於放寬瘦肉精美豬是為了換取國際地位,遭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質疑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ㄧ樣。對此陳時中受訪表示,月亮當然初一、十五不一樣,「但我不是月亮」。他強調「沒有食安就沒有開放」。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