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莫德納疫苗
共找到
1741
筆 文章
-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還在猶豫要不要打疫苗?專家告訴你「不打」影響有多大
台灣三級警戒延長,雖然鬆綁部分規定,但仍是屬於三級警戒範圍。看似確診數持續下降,但雙北地區仍有群聚事件及家戶感染傳出,除了持續落實個人防護之外,施打疫苗也是另一重點。英國首相強生宣布要與病毒共存,預計7月19日解除封城及口罩禁令,雖然讓專家嘩然,但在八成國人均有施打第一劑疫苗的情況下,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然而台灣目前覆蓋率約一成,各地也傳出緩打潮、拒打潮,新冠疫苗真的有這麼可怕?要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為關鍵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表示,若要盡快恢復生活,盡快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為關鍵。對於疫苗對變種病毒株的防護疑慮,他說:「目前台灣流行的主要是alpha(英國)株,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都對alpha(英國)株保有正常的保護效果,兩種疫苗對於重症的預防效果都很好,相信新冠疫苗的保護力能有效控制國內新冠疫情。」孕婦、哺乳媽媽都可打疫苗 未含有活性新冠病毒對於懷孕或哺乳婦女是否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呂俊毅醫師說,孕婦是重症的高風險群,一旦重症對母體胎兒都是嚴重的威脅。依目前的資料研判,新冠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看起來沒有不良影響。而哺乳媽媽施打疫苗是沒有問題的,疫苗都沒有含有活性新冠病毒,疫苗成分也不會跑到母奶中,對媽媽及孩子都不會有不良影響。打完疫苗可能確診但為輕症 仍有傳播病毒疑慮應戴口罩但不代表打了疫苗就不會確診。呂俊毅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AZ疫苗的保護力大約是7到8成,莫德納疫苗大約是9成,也就是說,兩種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新冠病毒的感染。但是國外的研究也顯示,兩種疫苗對於重症的預防效果都很好,也就是說只要打了疫苗,即使得到新冠病毒感染,也極少會變成重症。雖然有研究顯示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散播,但仍有傳染給別人的疑慮,接種完疫苗仍要進行個人防疫措施。血栓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 AZ疫苗被視為安全有效在今年3月左右,部分國家發現打完AZ疫苗,有人會出現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副作用,曾經停用或限制AZ疫苗的使用者年齡。後來研究發現,血栓及血小板低下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會有1位,相對於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的低,打疫苗利大於弊,所以大部分國家都再度開放使用AZ疫苗,仍被視為安全有效的疫苗。慢性病患更需疫苗保護 若感染恐為重症除了對新冠疫苗嚴重過敏者不適合施打以外,患有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肺臟疾病、腎臟病含洗腎等對象,不但可以打新冠疫苗,更需要疫苗來保護,呂俊毅醫師強調,這些族群萬一感染,症狀通常都比較嚴重。目前的疫苗對beta(南非)株與delta(印度)株的保護力較差一點,但是仍有一定的保護力。全球有很多專家在監測病毒的演化,一旦發現有現有的疫苗無法保護的變異株,可能需要考慮研發新一代的新冠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提醒,新冠病毒疫情是全球性的,各國都需要打疫苗,新冠疫苗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台灣獲得的疫苗數量有限,民眾無需特別挑廠牌施打,全民落實接種疫苗才能提高群體免疫、跟上全球解封腳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食品、包裝會附著新冠病毒嗎? 美國CDC揭「COVID-19感染途徑」 ·新冠疫苗副作用愈強,免疫效果愈高? 台大醫揭「接種前後必做1事」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04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 24死AZ、莫德納各半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7月16日至7月18日計3天,共新增104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24件死亡,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5件,與非嚴重不良的35件。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事件中,12例是疑似接種AZ後發生,另12例是疑接種莫德納後發生死亡。莊人祥說,疑接種AZ後死亡有9女3男,年紀在52歲至92歲之間,有8人75以上,是接種後1天到29天之間發生;另外12例是莫德納,年齡介於65至91歲為5女7男,有7人75歲以上,是接種後當日到14天之內發生。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6旬男接種莫德納當晚猝逝 解剖初步排除疫苗致死
高雄市66歲蔡姓男子15日上午接種莫德納疫苗再到高雄港工作,傍晚5點半返家進門就告訴妻子身體不適,剛進房間準備更衣就突然倒地,送醫後宣告不治;警方呈報檢方相驗,今上午安排解剖釐清死因,初判死因為心血管阻塞,排除與疫苗有關,確切死因則要待正式解剖報告出爐。蔡姓男子據高雄市衛生局調查有心臟慢性病史,當天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無不適反應,但工作回家後卻突然倒地,救護人員到場後已無呼吸心跳,被通報列入疫苗接種嚴重不良反應。16日檢方安排初驗,發現「無外力介入」,蔡男遺體無明顯外傷,為進一步釐清死因,今上午檢方安排法醫解剖複驗,研判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也就是「心血管阻塞」,初步排除與疫苗有關。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莫德納為「幻想中的幸福」 陳文茜批政府誤導民眾
指揮中心昨宣布,第一類到第三類對象包含醫護、機組員及孕婦等,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滿28天者,可於8月6日前預約接種第二劑,共計近19萬人符合資格。針對該政策,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說,這代表政府未來要把剩餘的莫德納 ,保留給已打第一劑的人。指揮中心公布,公費疫苗意願預約登記平台截至今天下午5時,共有近4百萬人單選莫德納。陳文茜稍早在臉書提醒,單選接種莫德納的人「施打機會渺茫」,形同預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分析,因末來還有第七、八類,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約82萬人),以及65至74歲以上老人(約190萬人),可能需要莫德納,再加上或許會開放醫療人員AZ混打莫德納,在政府不打算一人一劑完成群體防疫的狀態下,我國也還沒有完成採購,上述這些人在施打24週內,都必須打第二針。因此,單選莫德納的人須注意,陳文茜說,台灣半年內應該沒有莫德納,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政府要將可能空白的選項納入,再註明未來四周都提供AZ接種,誤導人民的選擇權,「但命是自己的,政府犯錯了未必會抱歉。」至於台灣8月、9月可能還會有莫德納抵台,但陳文茜推測,應該也是屬於已打第一劑的人;若有再抵達的AZ,可能還會開放給先前無法施打者。她同時建議,民眾不要完全相信政府,但也不要全盤否定AZ,沒有血小板低下、血栓史,也不是孕婦,或年齡40至50歲以上,可以考慮預約AZ先保護好自己,有疑慮者可以就診協助。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願苦等!登記莫德納單日減11萬人、427萬人兩者皆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第三輪意願登記明中午將收單,指揮中心公布今傍晚五點之登記人數,與昨天傍晚五點相比,一天內新增21.7萬人登記。觀察其登記結構可發現,民眾意願持續向往AZ移動,僅登記AZ者單日內增加5.3萬人,僅登記莫德納者單日內減少10.9萬人,同時登記AZ和莫德納的人也增加了27.4萬人,佔總登記人數之49.57%,已將近一半。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傍晚五點為止,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為862萬4621人。有35萬9307人僅登記AZ,佔總登記人數4.16%;399萬384人僅登記莫德納,佔總登記人數46.27%;同時登記AZ和莫德納的有427萬4930人,佔總登記人數49.57%。7月11日下午兩點指揮中心宣布前幾輪都只有AZ可打之後,有119萬9562人重新選擇AZ。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週逾119萬人改選AZ疫苗 4成6堅持打莫德納疫苗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天下午5時,全台逾862萬人完成疫苗意願登記,自11日起至今,原僅願打莫德納疫苗者這一週內逾119萬人改選AZ疫苗,現在只剩下4成6的民眾堅持打莫德納疫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實施對象13日起再擴大,第三輪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已開放所有18歲以上一般民眾,全國已有862萬4621人完成意願登記,第三輪意願登記延到明天中午12時收單,20日至22日開放有勾選AZ疫苗者預約。截至今天下午5時,僅勾選登記AZ疫苗的人數是35萬9307人,占總登記人數4.16%,同時登記願意接種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人數為427萬4930人,占總登記人數49.57%。堅持只想打莫德納疫苗的民眾為399萬384人,占總登記人數46.27%。第三輪意願登記延長至7月19日中午12時進行結算,7月20日起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預約接種。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如民眾錯過預約時段,可於當天告知現場人員,另擇同天其他時段接種;如無法於預約當天接種,須等候下一輪簡訊通知,再至系統重新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提醒,「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須先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在接到簡訊通知後進行預約。系統平台會按照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AZ疫苗突然翻紅,媒體人趙少康昨天指出,有醫師鼓勵第1劑打AZ疫苗,因為若未來開放混打後,第2劑可以打AZ疫苗、BNT疫苗、莫德納疫苗或國產疫苗。但他認為,抱持類似想法的人恐怕無法如願,第2劑可能只有AZ疫苗或國產疫苗可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被問及此事,他表示,大家對混打期待很深,指揮中心也抱持正面看法,且維持原有態度,混打策略一定是在確保效果、安全才會開放,最終由專家小組做方向性決定,目前仍在資料搜集階段。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9歲男打完莫德納後腦幹出血死亡 生前患有高血壓
新北市今日通報4例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1名男性死者年僅49歲,在打完莫德納後持續有頭暈現象,過了1周竟因腦幹出血死亡,是新北目前最年輕施打莫德納後死亡個案。衛生局指出,該個案身患高血壓,9日打完疫苗後1周都有頭暈現象,昨日腦幹出血不幸死亡。另外,汐止也出現68歲患有糖尿病、腎臟疾病與心律不整的女性,16日打完莫德納未出現症狀,但在昨日被通報死亡。而AZ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北今新增2例,分別是74歲男性與91歲女性,男性死者有慢性病在身,16日接種後昨日死亡;女性死者無慢性病,上個月17日打完疫苗還正常作息,但28日宣告死亡。總計新北至今已累積接種疫苗後死亡共95例,AZ有85例,莫德納10例。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採購 陳時中:叫我講價格的都居心叵測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調查發現,截至6月底,政府買疫苗花了67億元,其中卻只有10億元採購國際疫苗,質疑剩下4、50億元的預算經費花到哪去了?而外界質疑指揮中心遲不公布疫苗採買價格,是在等待什麼時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價格是保密事項,「叫我講價格的,我都認為居心叵測」。國民黨質疑67憶元的疫苗採購預算花到哪裡,但審計部審計長陳瑞敏回復是「機密」。黨主席江啟臣說,政府的資訊本來就是以公開為原則,況且主計處早就說過疫苗的採購不屬於機密預算。對於這筆預算編列,陳時中表示,67億編列「我不太了解」,疫苗當然有幾個。但所有買東西都有預算數,還有權責數,還有已經付出的現金流。買了一定的疫苗,到貨沒那麼多,有簽約的、付出去的,使用的現金當然沒到預算數,但很多權責都匡下來了,到貨前會陸續付款。而針對外界質疑遲不公布疫苗價格,陳時中則表示,現在進貨是我國最大的困難,而所有合約裡面都寫得清清楚楚,價格是保密事項,如果破壞了會影響合約有效性和進貨時程。「請大家理解,不要因為這樣讓進貨受到干擾」。至於網路流傳泰國相關文件表示,台灣是最早簽約要談購買疫苗,但因受AZ泰國廠產地產能影響,進而導致疫苗延誤到貨。陳時中表示,「那個文件我沒看過」,事實上我國和COVAX九月底就簽約,十月底跟AZ簽約,更早兩三個月前就談判。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子混打MBA疫苗 陳時中:不是打越多越好
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政府在檢查的流程和正確性很重要,希望未來在健保卡上連線做得更精準,未來這種事件會越來越少。但他也呼籲,打疫苗不是「打越多越好」。陳時中表示,藥物和疫苗一樣,有自己的適應症和劑量,這都有自己的臨床試驗和科學證據,不可冒然東打西打,「不然他也可以去關島打、到香港打,打得全身都是,真的對身體好嗎?」貿然鑽漏洞打了很多,絕對不是對自己身體好的事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位民眾打三種疫苗,其實是有點取巧的出國回來又混打,但沒有看到這樣混打的效果更好或更安全的報告。反而出國打疫苗本身就會增加染疫風險,也看到有人反而感染Delta病毒株,而增加自己別人的染疫風險。因此不建議做這樣的事情,不需要刻意去爭取不同廠牌的第三劑疫苗,以免增加混打疫苗和出國染疫的風險。不過對於我國仍未放行混打,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則批評,主要理由恐怕是除了AZ和國產疫苗外,根本沒有多餘的BNT和莫德納疫苗,可以讓給打AZ的人混打第二劑。但民眾出國打疫苗回國後如何查核,以避免混打?陳時中說,工具和技術都有,或許是剛開始還沒建置好,但現在穩定了,都會建置好。但對國外可試著建立一套方式,但不容易,「還是要靠大家據實以告」。至於如果在國外打過疫苗後回國混打疫苗,是否仍可申請藥害救濟,陳時中則表示,如果在國外打疫苗給予救濟會有爭議;如果都在國內打的話,除非排除關聯,否則在藥害救濟都會予以救助。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家對於混打還是期待很深,指揮中心也抱持正面看法,但目前仍維持原來態度,需要針對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搜集更多本土資料,專家小組才會做出方向性的決定,目前還沒有決定。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到三類接種莫德納第一劑滿28天 即日起開放第二劑
疫苗公費預約平台第三輪開放延長登記至19日,18歲以上民眾都可以登記預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起開放第一到第三類對象,6月9日到7月9日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者(接種後超過28天),即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包括孕婦和醫護等。指揮中心指出,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經統計自6月9日至7月9日為止,已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之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及孕婦,共計18萬9788人,可於8月6日之(接種間隔至少28天)接種第二劑Moderna疫苗,故目前各地方政府及合約醫療院所剩餘量,尚足以提供該等對象第二劑接種使用。指揮中心說,為使高風險第一線防疫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儘速獲得保護力,讓疫苗資源有效運用,自即日起除第一類、機組人員及孕婦等對象以外,第二及第三類對象於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後滿28天,亦可接種第二劑。至於第二劑如何預約?指揮中心提醒,5月11日至5月23日已接種第一劑AZ 疫苗的民眾,將陸續自下週起間隔滿10周,可透過疫苗預約系統意願登記接種,或至疫苗合約醫療院所預約。但第二劑莫德納部分,僅能透過醫院預約。第三輪意願登記部分,指揮中心公布,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約857萬人,僅登記AZ者占34萬多,占總登記人數4.07%;登記莫德納人數約400萬,占總登記人數46.77%;同時登記AZ、莫德納人數421萬人,占總登記人數49.16%;於7月11日下午2時後,重新選擇AZ人數116萬人。
-
2021-07-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拿碼表催醫師!台醫盟:高雄高覆蓋率是醫護當奴換來的
高雄市積極力拚疫苗覆蓋率,市府指覆蓋率已拚到22%,超越全台的20%,台灣醫事行動聯盟今天卻批「高雄市高疫苗覆蓋率是醫護當奴換來的!」背後是許多醫護的心酸,如拿個碼表在旁邊催醫師,不懂什麼是尊重;可以團體衛教卻仍個別衛教,才是低效率;多數衛生局人員對待醫護像是對待奴工。衛生局將在三點的防疫記者會說明。台灣醫事行動聯盟說出現場的各種辛酸史,衛生局雖是當地醫療機構的主管機關,但是多數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在施打站,對待醫護的態度像是在對待奴工一樣,毫無尊重可言,已經不是少數醫護人員抱怨。台灣醫事行動聯盟也提到,講求效率之餘,是否應該拿出最基本的尊重?拿著碼表測醫師詢問民眾的時間,是在給醫師壓力還是給民眾壓力?是提醒醫師跟民眾說我們正在拚覆蓋率,請各位把握時間嗎?台灣醫事行動聯盟建議,想要提高效率就趕快把個別衛教改成團體衛教吧!過去是因為高齡者可以體諒,但現在已經施打民眾已經不是高齡者了,為什麼還不滾動式調整成團體衛教?這樣才能加快效率拼高覆蓋率吧!醫護一天下來都沙啞了,更別說支援的醫師平時也還是需要看門診,到底要多折騰醫護才甘願?像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硬體設備如果能播起團體衛教,就是全台灣最高級的疫苗衛教設備了。醫護人員反映,這一輪的民眾已非高齡者,建議將宇美町改為民眾跑站,減少醫護的勞力。但這兩日施打民眾較多,所以又改回宇美町了。謝謝市府加碼津貼,但津貼不能解決醫護職場環境問題。台灣基進今天也表示接獲醫護投訴,指在鳳山某施打站發生疑似「衛生局人員拿碼表催醫護衛教」的事件,這不是他們首次接獲衛生局對醫護態度極差的事件,希望衛生局正視問題。
-
2021-07-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有腦血管栓塞病史 可以打新冠疫苗嗎?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據Taiwan V-Watch 06/21資料,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佔26.9%(05/18統計其中18-49歲約佔32%,50歲以上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施打體驗/新冠疫苗針細無感 僅手臂疼痛、退燒藥沒用上
政府已開放18歲以上民眾上網登記施打新冠疫苗意願,被列入屬於第七類接種對象的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日前也分別完成接種。以下是他們打疫苗前後的經驗分享,提供給還未施打的讀者參考。正使用化療藥的我 打疫苗安全過關由於領有癌症重大傷病卡,也正在使用口服化療藥,在施打疫苗前特別緊張。趁著門診時特地詢問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梁醫師認為疫苗不會影響病情,也不會增加副作用,反而可以保護體弱的自己,在病況穩定下要積極預約接種。施打疫苗前做足了功課,讓自己心安不少。施打莫德納疫苗後,手臂一碰就痛,甚至無法高舉雙手脫衣洗澡,但在冰敷後改善不少,而不少人會出現的發熱情形倒是沒發生,半顆退燒藥都沒吃。至於疲倦感大概持續了24小時,稍微休息一下即可。最近不少民眾在接種完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可以吸湯匙、刀叉等「磁力」,我也好奇試了一下,居然也可以「吸」住湯匙。不過,我發現與其說「吸」,不如說是「粘」上皮膚,皮膚只要有點汗液的粘性,就可以粘住湯匙,連沒接種的手臂都可以。請教皮膚科醫師後,正確答案與自己的感受差距不遠,台大皮膚科教授朱家瑜也在台大醫院臉書上解答,他指出會有吸附現象,是因為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並非人體有磁力,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出來闢謠,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都駁斥相關謠言。拿到疫苗身分證 小黃卡好好保存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被列入疫苗接種的第七類人員,因此被報社選入呈送名單。疫情之中,早已對各種廠牌的疫苗做足功課,心中也有屬意的廠牌,但是被造冊人員並無選擇接種疫苗廠牌的權利,抱持著「輪到我、就去打」的心情前往接種疫苗。當日攜帶身分證、健保卡與員工證,前往台大醫院接種,甫出捷運站就看到明顯的指引告示,在每一個轉彎處都有人員指引、分流,在溽暑時節也貼心的搭設帳棚提供遮陽。從身分確認、填初診單、門診分流、掛號、量體溫、詢問病史到接種疫苗設有層層關卡。動線上,我們只要依序前進,由每一站的護理人員流動協助,因此接種秩序非常良好。接種人數也消化得非常快,整體接種時程約一小時就能完成。接種完成後,會領到一張「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除了個人資料貼紙外,上面載有接種的品牌、時間、主治醫師與接種單位。第二劑的接種預約日期欄位則還空著,我得謹記著保存好小黃卡,不知道是不是我未來的疫苗身分證呢?近日,陸續前往接種的記者同事多表示,數小時後出現接種部位疼痛,甚至疼到手舉不起來、當夜微燒、發燒、頭悶悶的痛,有點類似小感冒,疫苗副作用在二到三天後就消退。似乎年紀二十多歲的年輕同事,感受越發明顯,而我的「疫苗認證」應屬老年人,注射局部小小的疼痛兩天就恢復了。施打前胡思亂想 施打後輕鬆愉快過去主跑醫藥新聞時,常寫到流行性感冒重症的個案,每年一到十月就會注意公費流感疫苗的開放施打時程,一到符合自己資格時就會去施打。不過施打流感疫苗是在秋冬,而這次排到施打莫德納疫苗,卻是溽暑難耐的七月,在預約完成的等候日子,身心有點焦躁,喉嚨扁桃腺有點脹痛,也會胡思亂想:「會不會已經感染新冠肺炎了?」施打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我掛到台大醫院周一下午診的23號,早上上網看預約系統,雖然醫院13:30開打,但預約系統通知可於下午13:00到13:30報到。抵達醫院時是13:40,一到現場先抽號碼牌,同時拿著健保卡過卡,瞭解是否為初診,如果是初診必須趕快填初診單。還好我不是初診,確定有號碼時,變成45號,雖然號次延後,但台大醫院因人力和動線安排得好,沒有等多久就輪到我左手插腰、捲起衣袖被打一針。值得一提的是,在等待注射的過程中,台大護理師在現場不斷詢問:「有沒有高血壓?」由於沒有人回答有,不知道如回答有,是否就被帶開或另外加以問診?先前已施打的同事分享,新冠疫苗的針很細,個人感覺真的很細,連被蚊子叮到的感覺都不像。然而,當疫苗的液體灌注進手臂肌肉時,身體是有異物入侵感,但我猜是心理作用,並沒有生理不適。把握機會拍攝一些現場照片以備新聞之用,同事們也頻在群組提醒:「天熱快回家!」「記得多喝水喔!」回家後又收到家人及同事在群組詢問:「現在還好吧?」「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病毒雖可能摧殘人類,卻也拉近了人類群體的感情。到了第二天,我只有手臂微痠痛,並且還可舉起手臂,尚未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呢。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驚傳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 台大醫分析可能有3漏洞
今有媒體報導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例曝露出一些漏洞。首先可能之前自費接種未成功登錄於全國系統,再者可能是7月初接種查核還有疏漏,第三是缺乏跨國查核機制下,民眾在國外接種若不告知,醫師也不可能知道;不過,可預期接種三劑後抗體濃度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現在沒有跨國確認接種紀錄的機制,如果民眾又不講,醫師也不會知道,更何況,現在政府沒有規定國外打完回來就不能再打公費疫苗,畢竟國內的公費疫苗是人民的權利。疫苗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上都屬於獨立事件,副作用當下過去了就不會累加,可預期三劑都會有效果,免疫系統被多刺激一次,抗體、T細胞等反應會更強,抗體濃度很可能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自費疫苗在過去都是廠商和醫療院所之間的事情,要打幾針、打什麼疫苗,都是民眾和醫師共享決策即可,政府不會管,也沒有法律規定自費疫苗要登錄在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 。至於公費疫苗,則是醫療院所與政府簽約時,合約上會規定要登錄,所以需要額外人力進行資料登打、送件等人工作業。難道之前自費接種疫苗者都沒有紀錄可查,已有漏洞?黃立民表示,這要看之前自費疫苗接種時院所與政府之間是如何約定,就算有規定要登錄,也可能有疏漏或沒上傳成功;就算有上傳成功,最近傳出闖關混打成功,也暴露出有些接種站確實查看前次紀錄。黃立民表示,現在新冠疫苗比較特殊,是因為自費也是政府提供,加上疫苗不夠,才會管這麼緊。現在設站大規模拼接種,常常是人來就打了,沒有完全符合醫療常規的完整詢問,如果沒有確實查看紀錄、民眾又刻意隱瞞,醫師也不會知道。「所有疫苗都要跟醫師商量,包括所有的好處、壞處、該怎麼打」,黃立民說,畢竟新冠疫苗種類多,未來只會更多更複雜,民眾很難自已分辨或記得各種疫苗要怎麼打,交代清楚自身狀況,與醫師共同決策。據了解,該名男子於北部某醫學中心開立診斷書。該醫學中心表示,病人僅第一劑疫苗於該院施打,其餘兩劑皆否,醫師僅是依病人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開具證明書。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社工界期盼打疫苗 衛福部公文來了
部分社工未納入打疫苗的優先順序,引起社工界的不滿,地方政府也頻發公文希望高風險族群的社工能造冊施打,但近日衛福部發文將地方政府委託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的社工納入第五類優先施打順序,範圍包含服務家暴、性侵、脆弱家庭和街友等社工都入列,明天起(7月19日)開打疫苗。地方官員指出,原先第五類僅將機構式或社區式提供服務的社工或工作人員納入,這一次把保護性業務、脆弱家庭及身障個管、遊民及社會救助、心衛、毒品及自殺防治的社工納入的確是一大進步。但對象僅限各縣市政府或委託提供服務單位的社工,其他像是未與政府合作的民間單位社工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社工、照服員等,仍未納入,這些民間社工也同樣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一線,希望中央全面納入。衛福部社工司本月13日發文給全國各地方政府,有關第五類「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第2項「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尚含各縣市政府暨所轄委辦單位直接提供居家式和社區式服務社工。公文指出,範圍包含提供家庭暴力、兒童保護、性優害防治等業務之社工人員、提供脆弱家庭及家庭增能服務方案之社工人員、身心障礙個案管理服務人員、街頭遊民外展服務。公文指出,服務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實物銀行、急難救助等經濟弱勢家庭訪視社會救助社工人員。家庭暴力處遇及心理衛生社工人員、自殺防治關懷訪視員、毒品家庭支持服務、藥癮家庭社區服務社工人員。公文強調,接種順序為因應疫情狀況,使醫療、防疫業務正常運作,確保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對象速獲得免疫保護力,同時確保社會及國家設施正常運作,降低疫情造成之衝擊,而由衛福部傳染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後定之。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放寬院內採檢標準 專家樂見:接種2劑疫苗確診傳染力低
指揮中心15日發文各醫療院所,放寬院內採檢標準,無論是醫護人員、住院患者、陪病者,只要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且滿14天,無需定期強制採檢;若未完成兩劑接種者,則依原來規定標準。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樂見中央現行鬆綁院內採檢,他說,這類似我國東京奧運代表團回國放寬規定一樣,完整接種2劑的選手、隊職員,返台執行14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未完整接種者,需要依原本居家隔離14天的規定。專家學者一再強調,即便接種完兩劑疫苗也無法得到100%保護力。蘇益仁說,這是大家一定要面對事實,但打完兩劑若不幸染疫,大部分患者僅會輕症,或病毒量很低,但仍有少部分免疫力不全或低下的病患,縱使注射疫苗後確診,病毒量仍高。「至少我目前還沒看過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確診後再傳染給別人的例子。」針對放寬院內採檢標準,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說,當然疫情控制得宜下,尤其現在還是夏天,樂見適時放寬;假設鬆綁施行後,不幸發生院內確診,該篩檢還是要檢驗。她說,施打疫苗最終希望社會得到自由,現階段我國可能以目標八成接種率,還是要回歸覆蓋率20%來看,潛在高風險者是否如實施打疫苗,另也觀察到有些長者接收到錯誤資訊拒打疫苗,政府應該祭出政策,以鼓勵高齡者接種疫苗、提高施打率,能有效降低染疫重症發生情形。即便完整接種兩劑還是有在院內需篩檢的狀況,若醫師詢問病患TOCC仍認為有風險,還是可以採取公費篩檢,陪病者,無論是照服員、家屬、外籍移工等,也循一樣模式。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昨受訪說,健保系統都可以查詢二劑接種時間,釐清是否屆滿14天,如果沒有符合放寬的資格,就回到原先的規定,入院前必須篩檢,第一位陪病者公費篩檢,第二位以上採自費篩檢;染疫康復者則是符合解隔離條件且距離發病日滿3個月,也適用不需要強制採檢的對象。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女子接種疫苗全身抽搐送醫急救 狀況穩定返家追蹤
高雄市一名50多歲女性昨天下午在文化中心疫苗接種站打完疫苗後,突然全身抽搐,送醫急診。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這位患者因有一些病史,在急診留觀後並無其他狀況,昨天深夜已返家,會再密切注意其身體狀況。這名女士接種疫苗後,在休息區觀察時,突然全身抽搐,意識逐漸不清。醫護人員趕緊察看,發現情況不對,並請救護車送往大同醫院急救。院方表示,患者在急診休息觀察,後來生命徵象均穩定,已離院返家。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患者有其他病史,在急診症狀緩解,原本建議能在醫院再留觀一些時間,患者和家屬表示可返家。醫護人員會再密切注意追蹤這名女士的身體狀況。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到餐廳吃飯坐哪最能遠離病毒?已接種疫苗坐哪還有影響嗎?
「微解封」一場空?民眾期待的餐廳用餐規定放寬,在各縣市政府擔心疫情仍不穩之際,紛紛收回,讓準備大啖美食的人期待落空。未來若三級警戒解除,外出用餐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複雜。科學家仍在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更深入的暸解,更不用說餐廳通常有複雜的通風系統,且每家都不同。密西根州立大學骨科醫學院醫學副教授Peter Gulick提醒,如果餐廳使用循環空調系統,必須小心的是,病毒可能從這張桌子被帶到另一張桌子。特別是在你還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以下是專家對於外出用餐的建議。戶外用餐區最安全,良好空氣對流可稀釋氣溶膠微粒。新冠病毒要靠空氣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只是說話時,氣溶膠就會漂浮在空氣中。良好的空氣對流可以稀釋並吹走這些微粒。因此,戶外用餐是最安全的選擇。醫療保健公司Grand Rounds Health的流行病學家Tista Ghosh建議,如果在室內用餐,最好坐在敞開的門或窗戶附近,新鮮空氣會稀釋病毒顆粒。選擇餐桌之前,除了看餐桌間的距離、門窗是否開啟,建議也詢問餐廳如何處理通風問題。通風系統清潔了嗎?有沒有便攜式空氣淨化器都要考慮。注意空調出風口,避免坐在進氣口處。空調在病毒傳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疾病管制局去年七月發表,關於一家中國餐館爆發新冠肺炎的研究中,一名感染者的病毒傳播給幾英尺外的人,可能是因為被傳染者坐在空調進氣口附近。這個例子顯示通風的重要性,畢竟用餐時沒辦法戴著口罩。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食品與社會計畫執行主任Corby Kummer建議避免坐在進氣口附近,進氣口通常位於牆上或天花板。如果是空調是室外循環,坐靠近通風口是可以的,建議入座前先詢問。他認為坐在靠廚房附近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建築法規要求廚房必須有強大的排氣系統,將空氣向上通風,因此廚房通常有更好的通風。避開人流多的地方和吧台,避免與人交談。Gulick提醒,靠近廚房或許通風較好,但此區也是人員進出流量大的區域,他認為坐在較少人流的區域更安全,即使他已接種疫苗,但用餐時仍會堅持坐在較偏僻的座位。另外,坐在吧台絕不是好主意,儘管你想一個人靜靜喝一杯,但通常坐在吧台會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常免不了交談。我已經接種疫苗 坐在哪裡有差嗎?根據美國CDC說法,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不太可能重症住院或死於新冠肺炎。早期研究發現,疫苗可以防止沒有症狀的人將病毒傳播給他人。但免疫力低下的人仍可能攜帶病毒,因為他們的抗體水平較低。還有一些未知數,例如疫苗的免疫力程序多久,是否需加強注射。儘管已接種疫苗,仍要留意可能未接種的客人或餐廳人員。出門前權衡自己的風險,不要放鬆警惕,室內用餐務必遵守餐廳關於座位和戴口罩的安全規定。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7-1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降低打疫苗副作用 中醫師建議事前可先用食療調整體質
為了對抗新冠肺炎,許多人都希望打疫苗,但又畏懼打了疫苗卻引起副作用,中醫師陳勇利則認為,若能依照個人的體質事前以食補方式略做調整,則可有效的降低副作用帶來的影響,而能順利的接種,對抗疫情。陳勇利指出,以氣血兩虛的銀髮族而言,常見會有頭暈、疲倦、血壓低等症狀,就可以吃枸杞、紅棗,若身體溼熱有三高的民眾,平常血液循環不理想、火氣大,則建議多吃點菊花、蓮子。若是平日喜吃冰冷食物的民眾,平常容易手腳冰冷、腹瀉,則可以吃山藥和乾薑;最後若是血瘀的人,平常少運動,容易胸悶、肢體麻木,可以多吃山藥和小茴香。陳勇利說,這四種症状使用的食材,一般在藥房就買得到,即使是平日單純用來調整體質都很好,更何況是在打疫苗前。他也認為,平常多注意身體,有問題即跟中醫師請教,把體質調到最佳狀態,不僅對自己的健康好,也能勇敢接種疫苗,使全台的疫苗覆蓋率提高,就可以迎來加速解封的好時光。
-
2021-07-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打疫苗連鎖效應 普拿疼成搶手貨
全台拚打疫苗,不少人擔心發燒、頭痛等副作用,提前購買消炎止痛藥,近來藥局販售的普拿疼常被掃空,南部銷量大增約三成。不只藥局常缺貨,甚至還有漲價情況。民眾一窩蜂搶買,有藥師形容「就像另類疫苗之亂」。記者實地走訪多家藥局,貨架上普拿疼幾乎都被掃光。高雄一名藥師說,缺貨近一個月,即使補貨,短短幾天就掃空。除了缺貨,也有漲價的情況,桃園謝小姐近期因腰痛買藥,不料一盒廿錠裝加強錠比過去漲了六○元,幾乎等同一個便當,氣得謝小姐在臉書發文抱怨「太過分,漲得不像樣。」不過在南部藥局,普拿疼價格倒未有太大浮動,藥師透露,進貨價格沒漲,可能少數藥局反映市場機制,才會漲價。不只普拿疼賣得好,屏東恆春陳姓藥師說,偏鄉居民易喝上癮的便宜感冒糖漿,因咖啡因提神能緩解頭痛,有人視為萬靈丹,一買就一箱。高雄市藥師公會理事長施坤鎮表示,普拿疼是商品名,主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同成分止痛藥許多GMP藥廠都有製造,一顆要價不會超過十元,民眾一窩蜂搶普拿疼,像另類疫苗之亂。義大醫院藥劑部長項怡平表示,普拿疼雖然相對安全,但畢竟是指示用藥,一天最多不能服用超過八顆,否則也容易造成肝臟過度負荷。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荊棘載途 專家曝:這方向可走出新的路
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風波不斷,副總統陳建仁參與高端試驗,頻讚疫苗有效,日前卻自曝是打安慰劑組,對照先前說法不免令人質疑。參與聯亞試驗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批評聯亞不告知打的是疫苗組,逕自跑去混打AZ疫苗,讓國產疫苗尚未取得EUA,卻打擊國人對國產疫苗信心。國產疫苗除了力拚三期試驗,台大、長庚等醫院展開混打試驗,長庚透露考慮做AZ加國產疫苗,專家普遍看好國產疫苗混打試驗,以目前情況下,也是另一條可發展之路。前疾管局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混打就是「站在別人肩膀上開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策略,像是BNT無法進入大陸市場,代理商上海復星加做混打科興疫苗與BNT實驗。日本考量國際疫苗已實際投入使用,日國產疫苗公司第一三共也研擬採用「非劣性試驗」,類似免疫橋接方式,比較施打第一三共疫苗者和已實際使用疫苗者體內的抗體量,認同未來台灣國產疫苗朝此方向規劃。張鴻仁認為,國產疫苗若要踏出國際,國內一定要先核准上市、使用,先有國內市場才有國際市場,但他強調沒有國際標準,只有各國標準,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六款疫苗,包括AZ、嬌生、莫德納、BNT輝瑞、中國國藥及科興,但美國就不承認AZ疫苗,若要走到國際市場,還是得符合各國標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肯定長庚要做AZ加國產疫苗混打實驗,不過他認為,國產疫苗爭取通過EUA的前提,是國家急需疫苗對抗病毒,隨著國際疫苗陸續到位,國產疫苗尚未做三期試驗,在預防疫情上沒有緊急EUA的授權空間,建議藥廠若三期試驗對於變異株無效,不如就此停住,改作與其他疫苗混打實驗,或是改研發次世代疫苗,以備未來國內救援疫苗用途。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混打以學理上來說可以接受,仍建議要有實證醫學佐證,台灣勢必要發展國產疫苗,未來才不會遇到供貨時間不穩定或受其他因素影響。他提醒,很多混打研究顯示抗體濃度較高,但副作用也相對多,若疫苗供應足夠,加上疫情控制有好的效果,其實也未必一定要混打。邱南昌認為,全球去年二、三百個國家各自發展國產疫苗,能走到準備申請EUA的不多,台灣在有限資金下發展至今,已經很不錯,台灣過去協助國際藥廠做過許多人體試驗,標準嚴謹且比照國際,台灣人不應過度唱衰。先前有報導稱國產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他說不管是哪一種疫苗,碰到Delta抗體效果都很差,也是Delta成為全球主流原因,但重點是染疫後造成重症或死亡很少。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姊妹接種同時出現「白袍症候群」 血壓飆升險些打不成
苗栗縣16日起展開第二輪疫苗平台登記施打,首日完成4823人接種,報到率高達98%,但少數預約民眾因故無法趕到場而「爽約」,也有人因身體狀況而未接種,苗栗市一家3姊妹連袂預約到同家醫院接種,但到場卻同時出現「白袍症候群」,血壓都飆升超過150,險些未能打成;苗栗縣衛生局表示,疫苗平台接種開始後,民眾如果因故無法按預約時間完成接種,可與承辦醫院協調補打,如果仍無法打成,系統會保留接種資格,下一輪可再預約。苗栗市一家年約50歲上下的3個姊妹,都預約到16日下午在市內一家醫院接種新冠疫苗,但這家醫院接種前需先通過血壓量測 ,收縮壓超過150就不能進入填卡施打程序,3人平常都沒有高血壓,但到了醫院習慣性會緊張,血壓過不了關更是著急不已,擔心會打不到針,量了幾次都血壓都降不來,一直拖到半個多小時,才終於「過關」,當天下午也有一名婦人情況相同,等到血壓過關後,已是最後一名未施打者,因不足開瓶人數,醫院安排她改日再補接種。縣內衛生所、合約診所醫院及大型接種站施打前的醫師問診流程不盡相同,有的衛生所並未量測血壓,但醫師會依據健保病歷、用藥詢問,了解是否適合施打疫苗,3姊妹卡在血壓擔心打不到疫苗,四處詢問能不能改到衛生所施打。苗栗縣衛生局疾管科指出,少數民眾未能按預約施打,可與承辦醫院協調補接種, 照南大型接種站首日施打時,有一名婦人因故未趕上,焦急詢問,當天接種站是由竹南慈佑醫院承辦接種,因此建議對方與醫院洽詢,協調這一輪施打期間內到醫院補打,如果無法配合,疫苗接種資格會保存,下一輪仍會接到簡訊,可再預約施打日期和地點;至於血壓並非施打疫苗必要的條件,主要是醫師問診的參考依據,各接種單位作法可能有所不同。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劑接種AZ疫苗過敏、不良反應 可例外混打莫德納
疫情指揮中心開放接種第1劑AZ疫苗過敏者,10週後可改打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可持不良通報、醫師診斷證明,至原門診或旅遊醫學門診預約接種。全球加緊腳步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也有不少國家開放混打不同廠牌的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著手進行AZ混打莫德納疫苗試驗,將作為國內開放與否的參考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確實正在朝開放混打的方向研議,若真開放混打,台灣對於疫苗到貨量的壓力將減少,疫苗施打跟涵蓋率應用上會更好,但仍須考量效益與安全性,若都能兼顧,混打確實是很好的選擇。媒體提問時指出,若指揮中心開放第2劑混打其他廠牌疫苗,可望帶動接種AZ疫苗的意願。陳時中說,未來疫情、疫苗等各方面的狀況變化很快,AZ混打莫德納疫苗的研究也會愈來愈多,相信也會有各種疫苗混打組合,會請專家密切注意,盡量尋找安全、效益又高的方向來開放。不過,針對接種第1劑疫苗後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的民眾,指揮中心近日發出公文,開放第2劑可合法混打其他廠牌疫苗。陳時中說,接種疫苗後過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屬於特殊情形,基於疫苗安全,可以徵詢醫師意見後,第2劑改打其他廠牌疫苗;第1劑接種AZ疫苗者,第2劑可改打莫德納疫苗,即便非第1到3類對象仍可例外接種第2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1劑施打AZ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及過敏反應者,可持不良通報及醫師診斷證明等證明,至原門診或旅遊醫學門診施打第2劑莫德納疫苗,但因不確定各醫院莫德納疫苗存量,後續也可依各縣市衛生局規定安排集中施打。不過,媒體也詢問,第1劑接種莫德納疫苗的民眾若嚴重過敏,第2劑該打什麼疫苗。陳時中說,第1劑莫德納疫苗過敏者,第2劑可改打其他廠牌疫苗,不是為了效益考量,而是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避免遇到更壞的狀況,有些醫師也會建議暫緩施打第2劑,建議可和醫師商量。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再獨鍾莫德納 11日以來逾100萬人改變心意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下午5時,全台逾840萬人完成疫苗意願登記,相較昨天更有近20萬人改變心意,不再獨鍾莫德納疫苗,7月11日以來累計逾100萬人變心,願打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第三輪疫苗意願登記資料,截至下午5時,全台有超過840萬人登記疫苗接種意願,其中30萬餘人登記AZ疫苗、約占總人數3.64%,409萬人登記莫德納疫苗、占48.77%,另有400多萬人同時登記AZ與莫德納疫苗、占47.59%。指揮中心進一步分析,7月11日下午2時以來,重新選擇AZ的人數累計超過101萬人,相較昨天下午5時的81萬人,短短1天有近20萬人改變心意,不再獨鍾莫德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登記原訂於15日下午5時截止,後來又延長至19日中午12時,也令先登記的民眾感到不公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他明白先登記的民眾心裡會有點不平衡,但疫苗接種是採長幼有序,不是先登記先打,未來只要有新的疫苗抵台,就會盡快擴大接種。另外,有民眾反映吃了10年高血壓藥,卻因近年胃食道逆流導致主診斷改變,而未被列在第9類優先接種名單內。陳時中說,疫苗規定確實可能掛一漏萬,若真符合高風險族身分,可向醫院、衛生局提出優先接種申請,但目前已開放民眾登記疫苗意願,若特地申請優先接種,實際打到的時間可能比登記預約平台還要慢。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新增2例打疫苗後死亡個案 總數累計91例
新北市今天新增2例施打疫苗後死亡個案,目前通報累積統計共91例,AZ疫苗83例、莫德納疫苗8例。蘆洲81歲男性,身患高血壓及膽道癌,7月2日接種莫德納疫苗,7月3日至15日正常作息,7月16日死亡;另一案為新莊52歲女性,身患腎臟疾病及糖尿病,6月15日接種AZ疫苗,6月16日至7月13日出現頭暈、嘔吐及四肢無力,7月14日死亡。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對於接獲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通報,或民眾有疑義通報,都會將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通報系統,至於個案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491萬人次打疫苗 陳時中:看見疫情控制可能
昨天全台超過28萬人次接種疫苗,再創單日新高,累計491萬人次接種,疫苗涵蓋率突破20%。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不僅是重要里程碑,也讓他看到疫情控制可能。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台共有28萬6人次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累計491萬6652人次接種,疫苗涵蓋率達20.4%、劑次人口比達20.93%。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疫苗涵蓋率20%是國內疫苗接種邁入第一個里程碑,根據國外經驗,疫苗涵蓋率超過20%,就能漸漸看出疫苗效應,超過40%會開始出現防疫效果,超過60%群體免疫情況會更好。陳時中指出,今天不僅本土病例首見個位數,疫苗涵蓋率又達到20%,「感覺到看到疫情控制的可能」,但未來還是要持續努力,根據疫苗到貨狀況,來多少、打多少,盼大家一起提升涵蓋率。隨疫苗接種加速,外界也好奇,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涵蓋率是否陷入瓶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75歲以上高齡族群覆蓋率已達66.78%以上;陳時中也說,65歲至74歲民眾持續接種疫苗,涵蓋率已達70.94%,相較此族群流感疫苗涵蓋率僅55%,COVID-19疫苗涵蓋率並不低。另外,日本厚生勞動省擬將莫德納疫苗接種年齡,從原本18歲以上放寬到12歲以上。陳時中說,台灣會根據緊急使用授權(EUA)通過情形,跟著國際腳步來做。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肌肉痛、關節痛?醫指2大主因,超過一周盡早檢查!
文/宏康復健專科診所院長 陳相宏醫師 這個月開始有更多的民眾,陸續施打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如疲倦、發燒、畏寒,還有我們科會常碰到的全身肌肉痠痛和注射部位的肌肉痛。 打完疫苗肌肉痠痛常見2大主因 疫苗注射,肌肉的痠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看: 1、因為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產生的注射部位肌肉痛,和全身肌肉痠痛,這些肌肉痠痛的問題大概1-2天就會改善很多。 2、因為是肩膀肌肉注射,正確應該注射到肩膀三角肌,若是注射的技術不好,注射到肩關節腔或是肩旋轉肌,就會造成“疫苗注射技術相關的肩膀傷SIRVA”(shoulder injury related to vaccine administration)。研究顯示肩滑囊炎(bursitis)沾粘性肩周炎(adhesive capsulitis),如果在打完疫苗2-3天,肩膀持續肌肉痛,伴隨肩膀無力及關節角度受限,那就有可能是這個注射技術原因。 打完疫苗肌肉、關節痛?2情境應對助改善! 門診來看,以莫德納疫苗所產生的肌肉痛和關節痛會比施打AZ疫苗的比例高,跟疫苗研究數據差不多,尤其是原本就有骨關節舊疾(脊椎疼痛、膝關節炎等等)的病人,打完疫苗後舊傷處疼痛愈加明顯。 48小時內疼痛 會建議大家,若注射後肌肉疼痛,48小時內可以先居家休息,若不舒服,可以先服用acetaminophen和ibuprofen這些居家藥物藥房都可以買。 超過一星期疼痛 若超過一星期,肌肉關節持續疼痛,伴隨肌肉無力關節角度受限,會建議民眾可以到復健科就診查明原因,確定是不是疫苗注射技術的問題(SIRVA)?還是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造成的肌肉關節疼痛?抑或是原本的骨關節的舊疾復發? 復健科醫師會藉由臨床理學檢查,確定疫苗注射完骨關節疼痛的原因,藉由以下的方法幫助民眾改善:1、肌肉伸展及關節運動2、物理治療儀器3、口服消炎止痛藥物4、超音波導引注射消炎藥 現在開始有更多的民眾接受疫苗注射,也會碰到肌肉關節注射的後遺症,大家也不須恐慌,把握以上的原則,相信可以安全的度過疫苗注射的不適期。 《延伸閱讀》.是疫苗副作用還是染疫?重症醫:注意「一疲二發四疼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爆6甄務人員捨AZ打莫德納 市府:沒違法但有瑕疵
台中市新聞局長黃國瑋今天下午三時在台中市疫情指揮中心線上記者會回覆記者詢問有關「台中市有6名列國教署甄試人員的高中老師被爆特權,捨專案指定打AZ疫苗而至另一家醫院打莫德納疫苗,是否有違法?」說明,按中央相關規範,疾管署回覆,沒有違法,可能有點瑕疵。黃國瑋說,國教署為配合7月24日全國教師甄試,安排甄試工作人員7月8日至16日專案接種疫苗,這6名高中老師為甄試工作人員。通常中央針對專案接種者媒合醫院並通知,專案接種者應依中央通知地點與時間接種。黃國瑋說明,對於媒體詢問有關台中未來如何預防?由於台中的莫德納疫苗所剩無幾,且保留給孕婦,及第二劑的醫事人員為主,也請各醫療院所遵循相關的規範。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竹縣第7類教育人員疫苗將開打 4193人下周四安排接種
新竹縣已規畫在下周四(22日)在縣內4處大型疫苗接種站,為縣內4193名第7類教育人員進行疫苗接種,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視察竹北嘉豐國小工程時也特別提到,在暑假結束開學日前「讓所有照顧孩子的老師們也都能夠打疫苗」。新竹縣今天(17日)維持0確診,康復出院72人,仍在住院治療27人;昨天新竹縣進行的接種工作,透過中央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接種數有1699人,實際接種人數為1545人,接種率達90.94%。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第7類教育人員,包括國小、實驗教育機構、外僑學校和幼兒園教職員,由中央核定名冊共有4193人,衛生局已規畫22日分別在竹北體育館、竹東戲曲公園、湖口王爺壟公園和新埔國中等4座大型疫苗接種站為這些人員施打疫苗。楊文科也提醒,中央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3輪意願登記,雖延長至19日中午12點截止,但仍請18歲以上民眾把握時間登記,預約平台將在截止登記後,發送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的民眾,才能進行預約登記。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下午1時,新竹縣已有23萬8462人完成意願登記,其中勾選AZ疫苗的有7691人,勾選莫德納疫苗為12萬2256人,AZ及莫德納兩者都勾選的則有10萬85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