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莫德納疫苗
共找到
1741
筆 文章
-
-
2022-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BNT可混打莫德納?莊人祥:全球尚無相關研究
全球疫情升溫,BA.5變異株也逐步進入台灣社區之中,指揮中心不斷呼籲民眾施打疫苗第四劑,同時幼兒疫苗也在加緊催打中。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幼兒BNT疫苗目前仍在向廠商催貨,到貨時程尚未確定,建議家長盡速帶家中幼兒施打莫德納疫苗。至於能不能混打?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全球沒有國家有相關研究,因此仍依照ACIP建議。昨日ACIP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幼兒BNT疫苗施打間隔不調整,維持第一、二劑4周,第二、三劑8周,完整接種至少需要12周才能完成。莊人祥今日記者會上呼籲,幼兒BNT疫苗,因施打三劑,間隔需要4周跟8週共3個月,但最近BA.5疫情會上升,建議父母讓家中6個月到不滿5歲兒童,儘速打莫德納幼兒疫苗。莊人祥說明,幼兒BNT疫苗保護力有兩族群的差異,一個6個月到不到2歲、還有2歲到4歲;研究數據來看,接種後7天到第三劑以前,2歲以下保護力15%,2歲到4歲約35%左右,因此一定要打第三劑才行。幼兒BNT疫苗何時來台?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跟廠商催貨,時程尚未確定。至於未來是否可以提供幼兒莫德納與幼兒BNT混打?莊人祥則說,這兩項幼兒疫苗都屬新疫苗,全球施打國家不多,美國、台灣、加拿大最近開打,沒有國家做混打研究,因此還是依照目前ACIP建議,以同疫苗完整接種為原則。全台昨天幼兒疫苗接種1511人次,累計11萬4437人次,佔年齡層14.5%;全台疫苗昨日則接種2萬3808人次,疫苗覆蓋率來到第一劑92.1%、第二劑86.1%、第三劑71.6%、第四劑7.9%、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30.9%。
-
2022-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幼兒疫苗 ACIP決議接種間隔不調整
衛福部食藥署周一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下午開會討論相關接種事宜。ACIP召集人李秉穎會後表示,疫苗接種間隔不會縮短;另外不建議莫德納及BNT疫苗混打。不過根據指揮中心傍晚發布的決議,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至少4週,第二劑與第三劑間隔至少八周,共需12周。對於前兩劑間隔拉長為四周,較原先仿單多一周,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成人、兒童劑型的BNT疫苗間隔都訂為四周,比原先仿單多一周;一方面是降低副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第一線臨床人員搞混。根據食藥署上周通過的EUA仿單,BNT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一、二劑間隔三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共需十一周時間。李秉穎表示,會議中專家們對於施打間隔的意見沒有歧異,由於幼兒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沒有青少年來得大,因此無需拉長接種間隔以降低副作用。另外,目前整體疫情的趨勢沒有特別嚴峻,也無需縮短接種間隔。李秉穎說,會中專家針對四歲多快五歲的幼兒疫苗銜接有較細部的討論和建議,例如接種第一劑時快要五歲,等到要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疫苗時,究竟適用幼兒劑型還是兒童劑型;不過相關細節交由指揮中心宣布。至於有些家長已帶幼兒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是否能混打BNT?李秉穎則表示,ACIP不建議混打。
-
2022-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幼兒疫苗怎麼打?ACIP下午開會 但到貨要再等等
衛福部食藥署上周一通過BNT幼兒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尚未討論疫苗接種事宜。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ACIP會議將於今天下午舉行,會請專家做出決定。另測試品這兩天抵台,以利進行相關測試。不過對於BNT幼兒疫苗何時到貨,王必勝表示,廠商出貨時間還在安排中,但因原廠正在做調整以及品管因素等,曾詢問廠商出貨行程,但尚無答案,會再催促。根據食藥署通過的EUA仿單,BNT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一、二劑間隔三周,後兩劑間隔八周,共需十一周時間。不過ACIP屆時開會是否會縮短接種間隔,仍待專家開會決議。目前六個月至四歲幼兒可接種莫德納疫苗,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該年齡層接種率為14.2%。
-
2022-08-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新增2歲女童MIS-C 免疫球蛋白治療中
本土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個案42例、中重症87例,包含新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孩童多炎症後群(MIS-C)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55例, MIS-C增至88例;死亡個案維持25例。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1日至8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8月4日,25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755例,死亡8376例。另中重症包含53例中症、34例重症。其中新增一例MIS-C個案,為兩歲女童。莊人祥表示,個案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6月9日確診。7月30日起持續發燒,最高到40.5度;8月2日出現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8月4日出現發燒、腹瀉且伴隨腹痛而到急診,懷疑為急性腸胃炎住院檢查。住院後也懷疑是MIS-C,目前仍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包括腦炎26例、肺炎20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到院前死亡6例、MIS-C88例、共病3例;其中死亡個案25例。莊人祥也表示,目前6個月至四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共11萬1598人,佔該年齡層14.1%。目前全國疫苗接種覆蓋率第一劑92.1%、第二劑86%、追加劑第一劑71.5%、追加劑第二劑7.8%。
-
2022-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Omicron變異株入侵 籲接種第2次追加劑
COVID-19確診案例新竹縣今天新增621例,年齡分布介於0至97歲,12歲以下134人、65歲以上42人,18到64歲青壯年確診為最大宗,約占67%。由於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竹縣衛生局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民眾,應盡速接種,加強保護力。目前新竹縣居家隔離839人、居家照護列管人數2542人;新增621例地區分布,竹北市295例、竹東鎮84例、湖口鄉89例、新豐鄉73例、新埔鎮30例、關西鎮17例、芎林鄉10例、橫山4例、寶山鄉9例、北埔鄉3、峨眉鄉3例、尖石鄉3例、五峰鄉1例。國內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新竹縣衛生局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請儘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衛生局表示,目前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以及醫事、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等對象,評估自身風險及意願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的風險高,呼籲應盡速接種,以提升保護力。竹縣疫苗地圖: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Covid19_Consultation.aspx?n=1007&sms=9996竹縣疫苗預約入口網: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aspx?n=1060&sms=100686個月以上莫德納疫苗合約院所查詢: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aspx?n=1040&sms=10033
-
2022-08-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45 增3童MIS-C 11歲男童確診發燒嘔吐住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45例本土中重症個案,以及新增51例。國內今年本土病例累計至8月5日已有466萬1038例,包括中重症2萬1668例,死亡8334例,輕症無症狀比例占99.53%。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六個月到四歲幼兒疫苗共4629人接種莫德納疫苗,累計10萬7256人,占該年齡層13.6%;全年齡疫苗接種,昨天46186人次接種,疫苗接種涵蓋率第一劑92%,第二劑86%,第一次追加劑71.5%,第二次追加劑7.8%。今日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名40多歲。40多歲男性,曾施打1劑疫苗,本身有癌症,簽署DNR,死因為肺炎、自發性細菌腹膜炎、肝硬化;另一名40多歲女性,沒有接種疫苗,本身有精神疾病,長期臥床,死因為肺炎併心肺衰竭。今新增3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莊人祥表示,2歲女童,沒接種疫苗,沒慢性病史,6月6日確診,7月27日起陸續有發燒、腹痛、活力食慾下降,7月30日至急診,住院檢查治療,8月3日通報MIS-C個案,目前病況好轉,已於今日出院。4歲女童,沒接種疫苗,沒慢性病史,7月4日確診,7月28日起陸續有發燒、腹痛,7月30日到急診,初步懷疑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因發燒持續且出現全身紅疹、結膜炎,發炎指數升高,診斷為MIS-C,經治療後病況好轉,已於8月4日出院。11歲男童,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心臟瓣膜疾病,7月16日確診,8月1日起陸續有發燒、全身紅疹、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痛,8月4日就醫懷疑misc,並轉診至醫學中心治療。截至今天,兒童重症154例,包括腦炎26例,肺炎20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八例,家中死亡6例,MIS-C87例,共病3例,其中25例死亡。
-
2022-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嬰幼兒疫苗進度曝光 王必勝:下周寄檢驗標準品
國內日前通過輝瑞6個月到4歲幼兒嬰幼兒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每人接種3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與廠商完成簽約,採購190萬劑6個月至4歲輝瑞嬰幼兒疫苗。對於輝瑞嬰幼兒疫苗到貨時程,指揮官王必勝說,目前正在安排聯繫,下周廠商會寄檢驗標準測試品來台。國內6個月到4歲幼兒目前僅莫德納疫苗可以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8月4日六個月至四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共2613人次,累計目前10627人次,占該年齡層接種率13.0%。日前指揮中心宣布已採購190萬劑輝瑞嬰幼兒疫苗,針對疫苗到貨時程,王必勝表示,目前進度是與廠商做聯繫,安排出貨,還需進行品管作業流程,廠商下周會寄檢驗標準測試品來台,指揮中心會持續追蹤。不過BNT嬰幼兒疫苗接種3劑,3劑間隔分別為3周與8周,完整接種須11周,ACIP召集人李秉穎日前表示,ACIP專家將於下周開會討論,研議幼兒疫苗接種是否縮短間隔。國內兒童重症MIS-C個案累計84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5歲以下超過六成,比預期還要多,國外MIS-C較多是5到12歲,相較我國干擾因子,因5到12歲兒童施打疫苗較早,6個月到4歲幼兒現在才開始打,因此現在MIS-C較多5歲以下個案,如果疫情持續,沒有打疫苗的幼兒可能成為下一波族群,沒打疫苗MIS-C也可能增加,因此飆破百例也有可能。據統計,84人中13位有打疫苗,其中1人打過1劑,12人打過2劑,其餘都沒打過疫苗。
-
2022-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要等次世代嗎? 莊人祥:符合資格者快打現有疫苗
新冠變異株不斷出現,藥廠也正研發次世代疫苗。但面對可能再起的疫情,民眾擔憂若符合接種條件是否要先接種第四劑,還是要等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目前已針對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進行滾動式審查,但上市時間都還是未知數,且上市後離到貨、封緘檢驗都還有一段時間,建議目前已符合資格盡速施打現有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通過次世代疫苗的審查,現預期8月底後可能有一波疫情上升,建議符合資格者,無論是第一到第四劑疫苗。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92%、第二劑86%、追加劑第一劑為71.4%,追加劑第二劑為7.6%。至於6個月至4歲幼兒接種累計9萬9830人,占該年齡層12.7%。另傳出新竹一名一歲孩童重複感染,且病毒量比第一次感染時更高,外界擔心兒童是否不受「無敵星星」保護。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針對兒童重複感染較有規模的是英國研究,其分析去年與前年Alpha、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2343位16歲以下出現重複感染情況的兒童,比較二次感染的住院、重症、死亡率等。結果顯示初次與再次感染的住院率分別為2.7%、2.4%,統計上沒有差異,而入住加護病房則分別有7位、4位,致死率為0.01%、0。因此兒童重複感染嚴重度並沒有增加,甚至會下降。新竹個案可能是特例或單一個案,需再觀察其他病例,家長不用過度擔憂。
-
2022-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選BNT或莫德納? 莊人祥:相信指揮中心是一種選擇
指揮中心昨宣布,BNT幼兒疫苗取得我國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但疫苗到貨時間未定且ACIP尚未討論疫苗接種事宜。由於小小孩目前已可接種幼兒莫德納疫苗,有醫師建議家長不要等BNT,以免開學群聚,因此家長們對於疫苗該如何選擇多有疑慮。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僅表示,「相信指揮中心也是一種選擇」,並未給予正面回應。指揮官王必勝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已簽妥BNT幼兒疫苗採購合約,請廠商安排出貨,共採購190萬劑BNT幼兒疫苗。但目前幼兒BNT疫苗尚未到貨。王必勝也提醒,目前BNT還沒到貨,民眾有莫德納疫苗可選擇,兩劑間格4周;BNT則要打三劑,一、二劑間隔3周,後面間隔8周,要11周時間,提供給民眾參考。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表示,幼兒BNT疫苗每一劑量為三微克,幼兒莫德納疫苗則為25微克,從學理看,劑量與抗體量為正相關,但副作用也可能強一些。若要快速獲得保護力,就選莫德納疫苗,但副作用可能比較強;BNT則因劑量低,保護力生成較慢,但副作用可能較小,家長可自行決定疫苗廠牌。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六個月到四歲幼兒共9萬4704人接種疫苗,占該年齡層12.0%。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第二劑85.9%、追加劑第一劑71.4%、追加劑第二劑7.4%。另外,年輕女性罹患長新冠容易喘,獲醫師開立威爾而有改善。對此治療方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就胸腔專科依照病歷開立威爾剛讓血管擴張的方式指揮中心予以尊重,但要提醒民眾這是處方藥,不要自行購買,以免有藥物交互作用。
-
2022-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個月到4歲 幼兒BNT准了 但貨還沒到
指揮中心昨宣布,BNT幼兒疫苗取得我國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目前小小孩已可接種幼兒莫德納疫苗,未來還可選擇BNT幼兒疫苗,兒科醫師建議,家長可自行評估時程、副作用,二擇一。但目前幼兒BNT疫苗尚未到貨。指揮官王必勝昨在疫情記者會說,已簽妥BNT幼兒疫苗採購合約,請廠商安排出貨;指揮中心以莫德納幼兒疫苗需求量推估,這次共採購一九○萬劑BNT幼兒疫苗。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說,幼兒BNT疫苗每一劑量為三微克,幼兒莫德納疫苗則為廿五微克,從學理看,劑量與抗體量為正相關,但副作用也可能強一些。由於幼兒莫德納疫苗劑量較高,只需施打兩劑,間隔四星期;幼兒BNT疫苗則打三劑,每劑疫苗需隔十一周。BA.5變異株來勢洶洶,陳俊仁說,若要快速獲得保護力,就選莫德納疫苗,但副作用可能比較強;BNT則因劑量低,保護力生成較慢,但副作用可能較小,家長可自行決定疫苗廠牌。此外,為放大疏運能量,桃園機場防疫巴士昨起開放入境旅客免費搭乘,停靠九大站點包括台北、新北、台中、雲林、嘉義市、嘉義縣、台南、高雄、屏東等,每天上午七時至八時、下午四時半至八時半入境尖峰每小時發車,一天最少九班,入境旅客和接機親友可多加利用。
-
2022-08-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BNT疫苗今通過EUA 王必勝:已請廠商安排出貨
食藥署今通過專家會議通過BNT幼兒疫苗EUA,開放6個月至4歲兒童使用。不過由於BNT疫苗仍未抵台,確切能施打的時間尚未可知,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目前BNT疫苗採購的合約已簽妥,也同步請廠商安排出貨中,但幼兒疫苗仍有莫德納可供民眾選擇。食藥署藥品組專門委員林意筑表示,本次EUA依照BNT送交的臨床試驗資料,劑型上與其他年齡不同,需施打3劑、劑量3微克;先前開放5歲以上施打的劑量則是10微克。食藥署科長黃玫甄則說,目前尚未收到BNT幼兒疫苗的樣品,所以此次僅針對廠商送交的臨床資料通過EUA。也就是說幼兒BNT抵台後,仍須按標準流程檢驗封緘,大約兩周時間,才能夠給幼童施打。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五食藥署已完成EUA討論,疾管署目前也完成採購簽約,接下來要請ACIP召開會議討論施打相關問題,也已聯絡廠商安排出貨。王必勝也提醒,目前BNT還沒到貨,民眾有莫德納疫苗可選擇,兩劑間格4周;BNT則要打三劑,一、二劑間隔3周,後面間隔8周,要11周時間,提供給民眾參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明,指揮中心會要求BNT先送疫苗標準品來台灣,但仍需要考量工廠品管等等作業時程,待廠商確認後才能確定何時能夠安排送樣。至於幼兒BNT採購量多少?周志浩說,輝瑞幼兒疫苗共採購190萬劑,主要是考量莫德納的使用量,來推估BNT使用量。目前已簽約完,就等廠商配送到台灣了。此外,針對上周末疫苗施打狀況,指揮中心公布,6個月到4歲疫苗共打1266劑,累計接種9萬6193人次,接種率佔年齡層11.6%;其餘疫苗周末兩天則打了4萬8394人次,疫苗覆蓋率來到第一劑91.9%、第二劑85.9%、第三劑71.4%、第四劑7.3%。
-
2022-07-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 最快10月中開打
高雄爆發全台首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群聚案,專家預估八月中後恐再掀一波疫情,外界關心次世代疫苗何時能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最順利狀況為九月底食藥署通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廠商備貨也充裕,立即出貨,抵台後兩周封緘檢驗,十月中可開打。但這是最理想的狀況。莊人祥說,指揮中心原推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會在九月底、十月初才能通過EUA,但現在看來變數相當多,廠商相關文件送交台灣的速度與完整性,可能耽誤到時程。指揮官王必勝說,本周一已收到莫德納部分臨床資料,但「只是部分,不是完整臨床資料。」後續將嚴密追蹤。有無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打到次世代疫苗?莊人祥對此未正面回應,只說希望廠商齊備文件,順利通過EUA,且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擬定接種對象,若是EUA沒通過,廠商無法及時供貨,當然就會延誤開打時間。事實上,指揮中心迄今尚未決定採購多少劑次世代疫苗。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說,今年共簽約兩千萬劑莫德納疫苗,目前到貨近一千萬劑,仍剩一千萬劑彈性額度,若可買次世代疫苗將酌量進貨,採購數量就看適用接種對象人數而定。
-
2022-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八月底過EUA? 指揮中心:廠商已送部分資料
高雄出現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的本土家庭群聚,次世代疫苗何時到貨是下一波疫情控制的重點。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透露,全世界目前都在加緊審查次世代疫苗,台灣最快八月通過EUA。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這周一有收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的部分資料,但仍要等到完整資料才能進行EUA審核。王必勝說,根據食藥署回報,周一收到次世代莫德納疫苗部分臨床資料,但要強調「只是部分,不是完整臨床資料」,指揮中心很積極和廠商接洽,希望同步「對方進度到哪、我們就到哪」,但仍要等完整資料送齊才會審查,至於八月是否通過,會嚴密追蹤。針對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採購進度,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莫德納疫苗今年共簽約兩千萬劑,目前已到貨將近一千萬劑,還有一千萬劑的彈性空間,若有次世代疫苗可酌量進貨。但採購數量仍要看疫苗適用對象。另上周起針對五歲以下兒童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根據統計目前累計5萬9231人次,占年齡層7.4%。至於BNT幼兒疫苗,周志浩表示,BNT幼兒疫苗現已在簽約最後階段,希望盡快完成程序,數量、到貨時間等有進一步消息會報告。而日前指揮中心表示,邊境若要進一步開放要視幼兒疫苗接種情形,但要達到多少覆蓋率,王必勝則表示,「這很難決定啦!」未來預期有一波流行,為了保護幼兒,希望民眾踴躍出來接種;同時也會嚴密監測有無疫苗副作用。目前國內第一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為91.8%、第二劑85.8%、第一次追加劑接種率71.2%、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6.5%。
-
2022-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進口有進度? 李秉穎曝:台灣正在審查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造成全球疫情升溫,各疫苗廠也都在加緊研發次世代疫苗,以求更有效圍捕變異株病毒。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日接受寶島聯播網「新聞放鞭炮」節目專訪時透露,全世界目前都在加緊審查次世代疫苗,台灣也有收到相關文件,最快8月通過EUA。根據國外研究,現有疫苗對BA.4、BA.5變異株的保護力都將下降,因此針對Omicron變異株研發的次世代疫苗,才能更有效提供保護力。許多民眾都好奇,是否要等次世代疫苗問世,還是現在就加緊注射第4劑?對此,李秉穎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審查次世代疫苗,但都沒有通過EUA,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最快可能也要8到9月;台灣目前也有廠商提交相關文件,正在審查當中,預計8月到9月會通過EUA。不過實際廠牌為何?李秉穎則沒有透露。不過,李秉穎說,通過授權後還要經過進口程序,進口後還要進行封緘檢驗,民眾要打到次世代疫苗可能沒那麼快,何況目前連授權都沒有通過,要買多少劑都沒有確定。李秉穎建議,高風險族群、免疫功能缺損者等等,現在就可以施打第4劑了,疫情正在流行,要是為了等次世代疫苗,再拖一、二個月,反而增加重症的風險,恐怕更加麻煩。此外,李秉穎也透露,他視訊看過BNT幼兒疫苗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疫苗效果很好,輝瑞BNT也已經在申請EUA,至於其他廠牌,則未有進度。
-
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要來了? 指揮中心曝最新進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溫,BA.4、BA.5變異株疫情來勢洶洶,台灣本土也出現疑似首波BA.5社區群聚事件。根據外國研究,現有的疫苗對BA.4、BA.5保護力降低,需次世代疫苗才能更有效抵禦。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莫德納、BNT次世代疫苗的採購進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周志浩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先前就已簽約,今年預計到貨的2000萬劑,合約內就有要求,如果次世代疫苗生產出來、可以供應,只要取得我國食藥署許可就可以很快進來。BNT次世代疫苗部分,周志浩說明,BNT公司還沒有提交審查到任何國家,指揮中心會密切注意進度,會依照試驗結果的施打族群、人數、間隔再行決定要進口多少疫苗。幼兒疫苗部分,指揮官王必勝則說,幼兒BNT指揮中心正在積極採購引進,但目前幼兒莫德納已經準備好,鼓勵先行施打,施打間隔4到8周,只需兩劑,最快1個月就能得到完整防護;BNT要施打三劑才有完整保護力,第1、2要間隔3周,第2、3劑則要間隔8周,要快3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王必勝表示,兒童確診個案中,小於6歲的嬰幼兒重症比例佔超過6成,又預期BA.5變異株可能會再起一波疫情,因此建議現在施打期間,家長可以盡快帶小孩去施打站或醫療院所施打,以加強幼兒保護力。
-
2022-07-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家長太忙幼兒莫德納打氣不佳 指揮中心:安排夜間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今年7月21日起,開放6個月以上、5歲以下嬰幼童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但打氣似乎不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於嬰幼兒要由爸媽帶去接種,不像成年人可以直接到接種站排隊,因此,希望各縣市衛生局安排夜間、假日接種,錯開上班時間。莊人祥表示,幼兒莫德納疫苗在周末累計接種了4萬4894人次,佔5.6%,比開打首日來得多,主要是因為嬰幼兒要由父母帶去接種,跟一般成年人可以直接到接種站排隊不一樣。莊人祥建議,各縣市衛生局可進行安排,讓有醫療院所可以提供夜間、假日接種,目前全台有13縣市提供服務,請家長多加利用。指揮官王必勝則說,目前監測施打情形,發現各縣市都有不錯的安排,施打站也都很舒適,鼓勵家長多多利用。至於幼兒疫苗覆蓋率需達多少,才能進一步鬆綁?王必勝表示,因為是新的施打群,所以沒有設定一定目標,指揮中心會先觀察施打狀況,疫苗絕對夠,施打流程、場地也順暢,會再觀察幾天,看情況評估。
-
2022-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即起放寬防疫管制 醫院、住宿型機構已可陪探病
疫情趨緩,高雄市長陳其邁宣布,即日起放寬高市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各類醫事人員防疫管制措施,陪病、探病及探視管理均比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規範,並取消門診陪探病管制。即起50歲以上市民開放施打第4劑疫苗。高雄市今天新增2287例,18例由境外移入,盛行率達18.53%,負壓及專責病房降載至1053床,空床率56.8%,量能充足。2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疫苗社區接種站今天一個上午共1137名小朋友完成接種,高市衛生局表示,疫情穩定趨緩,經高雄市專家會議討論,指揮官陳其邁宣布即日起放寬醫院、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各類醫事人員防疫管制。6個月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疫苗昨起在醫療院所開打,高市105間醫療院所202診次,共接種1541名嬰幼兒。今天社區疫苗接種站則提供2-5歲幼兒接種,為安撫小朋友情緒,安排折氣球表演,打完針的小朋友還可領1支兒童牙刷,今天5處社區接種站共1137名幼兒完成接種,還沒施打的可上「高雄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https://vaccine.kcg.gov.tw 預約。衛生局表示,24日社區嬰幼兒疫苗接種站尚有名額,2歲以下幼兒可到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無法上網預約者,也可打電話向住家附近的幼兒疫苗合約診所預約,若幼兒曾感染過,應間隔滿3個月後再行接種。5歲以下幼兒打mRNA疫苗如發生不良反應,家長可盡速帶小朋友前往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民醫院、市立小港醫院、市立聯合醫院、義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高市65歲以上長輩疫苗接種率29.1%,7月31日前完成第3或第4劑疫苗接種的長輩,可領取700元禮券及2支快篩試劑。衛生局也提醒,境外移入BA.4、BA.5變異株風險持續,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先行快篩或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快篩。
-
2022-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幼兒開放2天1.5萬人接種 輝瑞幼兒疫苗進度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今年7月21日起,開放6個月以上、5歲以下嬰幼童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全台共有1萬4322名嬰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累計目前全台共有1萬5692名五歲以下幼童完成第一劑接種。國內疫苗接種情況,莊人祥表示,昨日共11萬3605人接種。國內疫苗涵蓋率第一劑91.6%、第二劑85.7%、追加劑71.1%。莊人祥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嬰幼兒莫德納因為前天起配送、接種,部分縣市於周五前才配到疫苗,有些縣市現在尚未開始接種,各縣市都有各自規畫。據統計,7月22日當日接種嬰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人數排名為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北市;目前接種2天以來總計人數,排名為新北市、台中市、台北市、高雄市。莊人祥說,台北市及高雄市順序交換,因台北市比高雄市早一天接種。針對嬰幼兒輝瑞疫苗簽約進度?莊人祥表示,廠商已經完成補件,目前仍與廠商簽約中,還不能確定簽約時間,指揮中心會盡快完成。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嬰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 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起開放滿6個月至5歲嬰幼兒可接種莫德納COVID-19疫苗,勞動部今天說,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原則以接種日起算3天最長,必要時可延長。為加速提升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嬰幼兒免疫保護力,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滿6個月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今天起開打。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告訴中央社記者,已經收到指揮中心來函,確認滿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莫德納COVID-19疫苗後,如有發生不良反應等,可以比照學生接種,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黃維琛表示,家長請防疫照顧假,原則上以接種日當天起算合計3天為最長請假期間,不過若仍有不良反應等必要狀況,可以延長。黃維琛也提醒,勞工申請防疫照顧假,雇主一定要准假,且不可以視為曠職、也不能扣發全勤獎金,雇主也不得要求勞工用自己的事假等。黃維琛表示,雇主若扣發全勤獎金或者是強迫勞工用自假,都可能涉及違反工資未全額給付等勞基法規定,提醒雇主注意。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莫德納今配送27萬劑 羅一鈞:0到5歲重症高風險
6個月至5歲的幼兒今起可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兒童重症108例中,0到5歲有68例,占六成三,屬於致重症高風險對象。雖然現在疫情平穩,但未來BA.4、BA.5是否造成國內另一波疫情令人擔憂,建議先建立幼兒免疫力,趁早接種疫苗。羅一鈞表示,108例兒童重症個案中,僅九例接種一劑疫苗,無人接種兩劑疫苗,接種疫苗的九人沒有死亡個案。今天出現也兩例兒童確診後超過六周才出現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而接種疫苗是最好方法,可降低九成MIS-C風險。他說,五歲以下今天開始可接種幼兒莫德納,建議先建立幼兒免疫力。確診三個月內不用急者接種,但還沒染疫者建議趁早接種,以免將來染疫後增加出現重症風險。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配送27萬劑幼兒莫德納疫苗至地方政府,下午2時前都會收到。本次開打的莫德納疫苗,幼兒應接種兩劑基礎劑,每劑0.25ml(含25mcg mRNA),間隔4至8周以上。未滿2歲嬰幼童因手臂肌肉較薄,建議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2歲以上幼童則接種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指揮中心也提醒接種後要待在現場至少半小時。常見不良反應多屬輕微、暫時性的,如:躁動/哭鬧、注射部位疼痛或腫脹、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紅斑、疲倦、頭痛、肌痛等。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至5歲今開打莫德納 幼兒接種可望增夜間、假日時段
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BA.4、BA.5讓許多國家再掀一波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自七月廿二日起,將五十歲以上成人納入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接種對象,扣除確診人數七十二萬,打完第三劑滿一五○天、符合接種資格者達二○一萬人,將以莫德納為主。另從今天起,六個月至五歲的幼兒可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指揮官王必勝說,考量家長白天上班,希望彈性增設夜間、假日施打時段。目前國內第四劑開放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以及醫事人員、機場港口、航空機組員、居家檢疫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人員等。王必勝說,第四劑需與第三劑間隔五個月;如為確診者則建議與確診時間間隔三個月再施打,以延長疫苗保護力。
-
2022-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起50歲以上可打第4劑 201萬人符合資格
本土疫情昨天新增二萬六九四三例本土個案、一○二例中重症案例、五十七人死亡,另有二五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為降低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對社區的衝擊,指揮官王必勝宣布,明天提供五十歲以上成人接種第四劑疫苗,六個月至五歲嬰幼兒則從今天起接種莫德納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預測,八月中旬約有四成國內確診者感染BA.4、BA.5等變異株,一旦占比攀升至五成五以上,則單日確診數可能升至三點五萬至四萬人;對此王必勝說,「當然有可能」,但無法預估疫情再起的時間點,至於確診數,則要視實際狀況才能應證。因應新型變異株可能對國內造成的威脅,指揮中心擴大第四劑疫苗接種對象至五十歲以上成人,資格為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以上,確診者則建議在感染三個月之後再接種。符合資格者達兩百零一萬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符合資格者可依各地方政府公布方式,洽詢合約院所接種時間,或先上網預約;再者,不論先前接種劑次廠牌,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可接種莫德納、Novavax、高端或BNT,等於四選一,就看各縣市存量。「台灣現在面臨的大問題仍是超額死亡,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到兩年半,確實耽誤到年長者癌症和慢性病的照護。」陳秀熙說,本土疫情雖持續下降,超額死亡議題嚴重,今年五月台灣超額死亡率為一成八,六月上升到四成三,近一步分析,六成三超額死亡個案來自新冠肺炎致死,三成七則是受到疫情影響,而間接死亡。昨新增本土病例為一萬二五七七例男性、一萬四三五○例女性、十六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以上;另新增死亡個案五十七例、中重症一○二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四十多歲女性,本身患有風濕免疫疾病,未接種疫苗,數日咳嗽未就醫,七月十七日於家中猝死,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九四七四例,其中七四六五例死亡。另位廿多歲女性感染後,父母雙雙確診,但醫護高度懷疑該個案為群聚感染的指標人物,不過因病毒量太低,無法成功定序,不會列入新增BA.5名單中。
-
2022-07-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立即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專家解析如何因應下一波新冠疫情
兩個禮拜前我發表新冠疫苗到底救了多少人,今天出爐的數據。今天讀者Lungchin在回應欄裡留言:「目前病毒演變為Omicron BA.5,既有的疫苗不論是本質上還是時間衰減,造成的防護力降低情況,進而加了第一加強劑(第三劑),現在又第二加強劑(第四劑)。想請教林教授,疫苗當初是依原型病毒所研發出的,到了Omicron BA.5,如針對此型出了新疫苗,理論上會有比較好的防護力?還是經過一段時間補一劑加強劑,已能具有足夠防護力?謝謝。」我立刻回覆:「目前醫學界沒有共識。我想以後也不會有共識。問題是在於病毒會不斷演變。打了針對Omicron BA.5的疫苗之後,還是無法完全阻擋下一個變種。目前打加強針的理由是說能避免重症或住院,而不是能避免感染。但也有人認為不應永無止境地打加強針,所以也就只能自己做選擇。」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例行電郵閱覽時,竟然看到一篇才剛發表,跟這個議題完全符合的文章。這篇文章是發表在Kaiser Health News(KHN)網站。KHN是一家致力於提供健康資訊(尤其是醫療政策)的非牟利傳媒。這篇文章的標題是Boost Now or Wait? Many Wonder How Best to Ride Out Covid’s Next Wave(立即打加強劑,還是等待? 許多人想知道如何最好地度過新冠的下一波)。我把它的重點翻譯如下:佩姬現年 56 歲,住在底特律,已經接種了三劑,但目前不打算遵循聯邦政府的建議打第四劑。跟佩姬一樣,一些美國人似乎對三劑疫苗的保護感到滿意。但其他人可能想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再打原始疫苗加強免疫,還是等幾個月,等針對最新的、高度傳染性的 omicron BA.4 和 BA.5 量身定制的新疫苗?迅速變異的病毒給公眾帶來了難題,也給衛生官員帶來了溝通上的挑戰。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 Carlos del Rio 醫生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點信息空白,它無助於人們做出正確的決定。」Carlos del Rio說,公眾對疫苗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的價值了解得不夠多,儘管疫苗不能阻止所有感染。他又說,每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種也迫使衛生官員調整他們的信息,這可能會加劇公眾的不信任。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在 50 歲及以上的美國人中,大約 70% 的人(以及 65 歲及以上的人中幾乎同樣多的人)沒有接種第四劑。該機構目前建議 50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系統受損的年輕人打四劑新冠疫苗。上週,多家新聞媒體報導稱,拜登政府正在製定一項計劃,允許所有成年人打四劑新冠疫苗。官員們擔心 BA.4 和 BA.5 的激增,因為它們很容易傳播,並且可以逃脫免疫保護。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BA.5 對目前可用的 mRNA 疫苗的抵抗力是早期 omicron 變種的四倍。疫苗專家的不同觀點使一致的信息傳遞變得複雜。儘管像 del Rio 和貝勒醫學院的 Peter Hotez 這樣的醫生認為應該要打第四劑,但 FDA 疫苗諮詢委員會成員 Paul Offit 醫生卻認為只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需要打第四劑。洛克菲勒基金會全球公共衛生戰略負責人、也是Offit 在 FDA 小組中的同事 Bruce Gellin 醫生說:「當專家基於相同的科學卻有不同觀點時,也就難怪民眾會對信息感到困惑。」拜登政府在7 月 12 日發布了管控BA.5 的計劃。在近三週以來的第一次白宮新冠病毒簡報會上,聯邦高級衛生官員發出的信息很明確:不要等為 omicron 量身定制的疫苗。 CDC 主任 Rochelle Walensky 醫生說:「現在有很多人處於高風險之中。等新疫苗等到 10 月和 11 月不是一個好的計劃。」由於對 BA.5的擔憂日益增加,FDA 於 6 月 30 日建議輝瑞和莫德納開始生產一種新的二價疫苗,該疫苗將當前版本與針對新病毒株的配方相結合。兩家公司都表示,他們可以在 10 月份為美國提供數百萬劑新配製的疫苗。但是專家認為,鑑於困擾疫苗生產的意外障礙,最後期限可能會延緩幾個月。范德比爾特疫苗研究項目的科學主任Kathryn Edwards醫生說:「我認為我們都在問同樣的問題:當秋季推出的是二價疫苗並且您將獲得目前正在傳播的 BA.4/5 時,現在獲得另一個加強劑有什麼好處?雖然BA.4/5是否會在秋季傳播是另一個問題。」她又說,新冠併發症風險非常高的人可能現在就要接種第四劑,因為它能在等待 BA.4/5 疫苗時暫時預防嚴重疾病。她又說:「關於新冠,沒有什麼是簡單的,不是嗎?就好像打地鼠遊戲一樣。今天早上我看到報導說有一個出現在印度的新變種。也許這將是一個空無一物的漢堡,但是——誰知道呢?——也許是很厲害的變種,然後我們就會想,為什麼我們將疫苗株改為 BA.4/5呢?」原文:打第四劑,還是等Omicron BA.5疫苗
-
2022-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 接種AZ後腦出血死亡獲350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第182次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65案,其中7案接種AZ獲得救濟,其中台南市林姓個案接種AZ疫苗後嚴重腦出血死亡,查無潛在病史足以引起血小板低下或腦出血,無法確定與接種AZ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350萬元,為此次通過金額最高之個案。另外6例接種AZ後核予救濟之個案,金額由高至低依序為80萬(肝門靜脈血栓、腦出血)、60萬(格林巴利症候群)、50萬(腦靜脈竇血栓、右內頸動脈血栓)、5萬(左眼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5000元兩案(過敏性蕁麻疹、蕁麻疹),接種高端、BNT、莫德納各1例,依序分別核予救濟10萬元(格林巴利症)、1萬元(急性過敏反應)、5萬元(發燒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住院治療)。至於不予救濟者,AZ有36案、莫德納10案、高端4案、BNT2案,另有2案資料仍需補件;另有1案為接種卡介苗,核予救濟9000元。以下為核予救濟相關案件全文:AZ共7案:1. 台南市林○○(編號:265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0日因頭痛、嘔吐情形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隔日出院後晚間因意識昏迷送醫,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左側顳葉大面積出血及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因嚴重腦出血死亡。查個案無慢性病病史,本次雖有血小板低下情形,但無任何血栓表現,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個案亦無任何潛在疾病史足以引起血小板低下及腦出血。故依據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推測個案本次發生之腦出血與嚴重血小板低下有關,又目前醫學實證無法確定免疫性血小板低下與接種COVID-19 疫苗 (AZ)之關聯性。綜上所述,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50萬元。2. 彰化縣張○○(編號:354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0日起陸續因腹脹、腹痛及頭痛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肝門靜脈血栓,後續住院期間亦併發腦出血。查個案之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Anti-PF4檢驗結果顯示陽性。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接種COVID-19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80萬元。3. 彰化縣柯○○(編號:379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0日因雙側手腿麻木及肌痛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併急性呼吸衰竭,惟其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非屬格林巴利症候群之典型表現,個案後續接受免疫球蛋白及血漿置換術治療, 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疫苗(AZ) 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60萬元。4. 台北市洪○○(編號:469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8日起陸續因頭痛、噁心及嘔吐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腦靜脈竇血栓,後續住院期間亦併發右內頸動脈血栓,查個案之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 Anti-PF4檢驗結果顯示陽性。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其症狀與接種COVID-19疫苗(AZ)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50萬元。5. 新北市郭○○(編號:305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25日因左眼視力模糊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疑視網膜剝離。4 日後再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結果 診斷為左眼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個案之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屬罕見區域血栓,目前接種疫苗後發生此症狀僅有個案報告記載,惟個案屬年輕族群,且無可能引發此症狀之潛在疾病史及危險因子。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 (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5萬元。6. 新北市劉○○(編號:3379)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8日因全身紅斑及斷續發生搔癢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蕁麻疹。查個案之就醫病歷並未載明蕁麻疹症狀之開始發作時間,且藥物、食物、環境及心理情緒等皆為蕁麻疹發作之可能因素,惟依其病程仍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 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000元。7. 台中市黃○○(編號:3499)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隔日因全身紅疹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蕁麻疹。查個案接種疫苗前即曾因皮膚癢疹情形就醫數次,且藥物、食物、環境及心理情緒等皆為蕁麻疹發作之可能因素,惟其皮膚症狀發生於預防接種後之合理期間。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000元。高端、BNT、莫德納各1案:1. 台南市郭○○(編號:452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之檢驗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之臨床表現,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高端)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0萬元。2. 新北市周○○(編號:3848)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當日因嘴巴紅腫、全身痠痛及頭痛等情形就醫,臨床檢查及實驗室檢驗結果均不符合心肌炎之臨床表現。查個案本身有氣喘過敏史,惟接種後出現之症狀及發生時間符合急性過敏反應,與接種COVID-19疫苗(BNT)相關,且經住院6日,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萬元。3. 台南市蘇○○(編號:274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第1劑及第2劑COVID-19疫苗皆發生發燒情形,惟其發燒症狀持續超過2週並住院治療,與一般常見不良反應不同,故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AZ)及COVID-19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5萬元。
-
2022-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利大於弊 小兒科醫師:幼兒打疫苗至少具7至9成保護力
高雄2至5歲小兒莫德納疫苗23日至24日將開打,6個月以上至5歲幼兒也開放預約接種,小兒專科醫師王志祿今午表示,幼兒接種疫苗利大於弊,針對確診重症至少具7到9成的保護力,鼓勵父母讓孩子接種。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午召開防疫記者會,指BA.1、BA.2病毒獲控,但BA.4、BA.5在北部仍發生本土個案,意味這種病毒株進入社區,8、9月民眾仍需落實防疫,多加小心。高雄今新增2628例,是近期單日最低數,相較於6月7日1萬2500例已是第6周呈下降趨勢,目前盛行率來到17.72%,65歲以上重症死亡個案下降到300出頭,占整體12%。全市專責病房及負壓病房數降到1466床,97%為居家照護個案,尚有542人確診住院。現任高雄醫師公會祕書長,同時也是小兒專科醫師的王志祿表示,據小兒科統計,19歲以下兒童確診數仍在20%左右,0到4歲約占6%,比例算很高。他說,每個0到4歲的個案都是「重量級核子彈」,家長照顧起來很費心,尤其幼兒確診,父母隔兩天亦多半確診,因此需特別小心。王志祿說,高雄0至4歲確診兒童約9萬3389人,盛行率高達23.25%,幼童感染也會演成中、重症,有得哮吼,咳得像狗,必須插管才能度難關,包括腦炎,缺血性中風,腦血管病變都可能發生。尤其MIS-C(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與川崎症症狀雷同,都是不明原因發燒,冠狀動脈受損,確診2到6周內,有時致死率高達2%,「不得則已,一得就很慘」,但MIS-C與川崎不同的是,會拉肚子、紅眼、皮疹。王志祿特別提醒,幼兒確診後的2個月,要注意否冠狀動脈腫脹或血管瘤,如果感染,有時進展比川崎症嚴重,須打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因此曾確診過的孩子,若六周內持續發燒,需馬上就醫。他表示,曾打過一劑疫苗,33名MIS-C幼兒可降到7位,疫苗施打滿14天,可降到5位,滿42天可降到2例,這是疫苗接種的好處,要預防幼兒流於中重症,打疫苗針對重症至少有7到9成保護力,打2次疫苗則有8到9成保護力,家有6月5歲幼兒,一定要施打,利大於弊,目前高市有224家幼兒疫苗合約院所可預約施打。陳其邁表示,每個孩子大家都「惜命命」,2歲以下幼兒可以盡量到醫院施打,2至5歲幼兒可到社區接種站施打。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市府預約系統,約前僅預約二分之一,還有名額。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尾效應快來了 新北今增4997例確診下降速度趨緩
疫情趨緩,新北副市長劉和然今表示,從7日確診平均線來看,已經接近平行線,但下降速度非常緩慢,仍要持續觀察。衛生局長陳潤秋則提醒,明日起將開放6個月到5歲幼兒第一劑預約。劉和然今日出席疫情記者會說,新北今新增4997例確診,居家照護有1萬4551人,居隔列管7658人。從7日確診平均線來看,已經接近平行線,但下降速度非常緩慢,仍要持續觀察。陳潤秋說,需要觀察前三周的平均確診數,目前下降趨勢減緩,有機會進到長尾效應。另外,陳潤秋說,新北6個月到5歲幼兒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從明日上午9時到19日晚上9時開放預約,21日到24日接種,亞東、雙和、三重聯醫、慈濟、淡水馬偕與恩主公醫院都會開設專診提供接種服務,接下來248家醫療院所、29家衛生所與中和環球購物中心,也會陸續開設嬰幼兒專診接種。
-
2022-07-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新冠疫苗 可防7成重症
台灣這波COVID-19 Omicron BA2變異株帶來的疫情造成社區流行,各年齡層族群皆受到感染與影響。不同於疫情初期,當時兒童感染病例少於5%,但Omicron當道後,兒童病例大量增加至20%至25%,即使青少年及成人已接種二劑或三劑新冠疫苗,仍然無法完全避免被感染。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減少感染機會、降低併發症或重症與死亡危險,七月下旬,六個月至五歲族群即納入疫苗接種對象,補足幾近全齡接種的最後一塊拼圖。指揮中心六月初於六都設立七個兒童大型疫苗接種站,台中榮總與科博館立即動員,五天為6452人接種疫苗,人數居冠,呵護國家幼苗當仁不讓。兒童莫德納、BNT 心肌炎風險小兒童接種mRNA新冠疫苗對預防Omicron,大約有三至四成效果,但預防重症效果可達70%以上,持續超過六個月。目前兒童可接種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應該選擇哪一種?兒童莫德納與BNT疫苗並無絕對優劣,心肌炎風險小,皆可考處接種。兩種mRNA疫苗的副作用多為輕度至中度,約一至三日內可緩解。注射部位反應六至九成,多屬輕微;倦怠、頭痛約二至六成,通常較常發生在第二劑;發燒在第一劑小於10%,第二劑20%至39%,多數小於攝氏38.5度,反應較青少年和成人族群輕微,產生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機率明顯低於青少年。接種三劑 避免死亡最重要方法目前接種的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病毒製作,預防感染效果不理想,但接種三劑疫苗,仍公認是避免重症、死亡及預防病毒感染散播最重要的方法。以社會的防疫觀點,可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的影響,且減少疫情傳播至家人或其他年齡層民眾的機會。今年兒童感染新冠病毒人數和比率明顯增加,常為家庭或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或安親班群聚,雖然症狀大多輕微短暫,如突發性高燒、咳嗽、嘔吐、食欲差、活力降,通常約二至三天,在住院或症狀治療後很快緩解,但父母仍非常焦慮。併發症、MIS-C 家長仍應注意另外,也有不容忽略的併發症,如哮吼、熱性痙攣、腦炎、類流感的肌痠痛與倦怠及少數的肺炎及敗血症等,及無法預期的後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或長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所以仍應注意。至於疫苗以外的預防保健,包括均衡飲食、多種營養,多補充水分,可額外補充維他命,注意個人清潔衛生消毒,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在公共場所、人潮處、餐廳等公共活動區域接觸介面,注意疫情時期的感冒症狀,並自我隔離,避免散播給他人。萬一孩子受到感染,可服用症狀治療藥物,如止痛退燒藥、綜合感冒藥與化痰劑等、多補充水分、維他命及清冠一號。應注意危險徵候,如持續性發燒、活力差、睡不好、吃不下、喘咳、意識不佳,出現這些狀況時,建議至兒科急診評估及處置。
-
2022-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疫苗差在哪? 莊人祥:莫德納打2劑、BNT 3劑
幼兒莫德納疫苗7月6日在台45萬劑,將提供六個月至五歲幼兒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20日完成封緘檢驗,21日開始配送到各縣市。莊人祥表示,莫德納疫苗疫苗目前根據ACIP建議需要接種兩劑,提醒各地政府及民眾要事先規劃,家長可儘早安排家中幼兒接種,也請地方政府盡量安排在指定合約院所當接種站或安排幼兒園托嬰中心接種,以提升可近性。至於輝瑞幼兒疫苗則需接種三劑,不過輝瑞疫苗到貨時間未定。莊人祥表示,EUA文件部分尚未到期,今天還會再送,其他則還在談。另外,有地方診所醫師反應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接種疫苗可拿500元衛教品的措施延長至七月底,但診所已經拿不到,導致被民眾罵騙子。莊人祥則表示,設有台銀共同供應契約讓縣市政府可下單領取,經費由地方先支付最後再向指揮中心申請,如果衛生局所端短暫也可採緊急採購相當等值的禮券變通。
-
2022-07-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到底救了多少人避免死於新冠?最新研究數據出爐
根據數據庫網站Statista,直至前天(2022-7-4)全世界已經施打了121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億劑是在美國施打的。可是,台灣有位醫師昨天在他的部落格發表「為何要打疫苗?因為無知!」。所以,新冠疫苗真的是白打了嗎?美國醫學會期刊今天(2022-7-6)發表兩篇相關論文:研究論文:Estimated Number of COVID-19 Infections, Hospitalizations, and Deaths Prevented Among Vaccinated Persons in the US, Dec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美國接種疫苗的人中防止的新冠感染、住院和死亡的估計數量)美國是在2020-1-19確認首例新冠肺炎,然後是在2020-12-12施打第一劑新冠疫苗。在這個為期將近11個月沒有施打疫苗的期間裡,估計有16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有31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從2020-12-12施打第一劑新冠疫苗到2021-9-30為止,大約 67% 的 18 歲或以上的美國人和 83% 的 65 歲或以上的美國人已完全接種了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或一劑嬌生疫苗。在這個為期將近11個月的疫苗施打計劃期間裡,疫情曾出現過兩波高峰,而估計有27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有39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根據本研究的估計,從2020-12-1到2021-9-30,新冠疫苗接種防止了大約2700萬感染,160萬住院,和23萬5千死亡。又根據本研究的估計,從2021-9-1到2021-9-30,新冠疫苗接種大約防止了52%的預期感染,56%的預期住院,以及58%的預期死亡。專家評論:Estimated Impact of the US COVID-19 Vaccination Campaign—Getting to 94% of Deaths Prevented(美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估計影響——朝向避免 94% 的死亡)在沒有精心策劃的國家數據庫的情況下,Steele 等人依賴來自多個來源的估計——其中許多本身是估計的。(註:Steele 等人是上面那篇研究論文的作者)我們不太可能知道全國疫苗接種拯救的確切人數,但我們確實知道疫苗接種是我們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的最有力工具。Steele 等人估計,新冠疫苗接種防止了 58% 的預期死亡。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剩下的 42% 的預期死亡沒有被防止。所以,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仍未接種疫苗,而且年齡組和地區之間差異也很大,所以我們需要新的策略。重建信任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循證策略來實現這些關鍵目標。確定和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將需要對衛生傳播研究進行大量和持續的投資;了解社交媒體和信息泡沫對信息傳播的影響;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以及腳踏實地的、有針對性的和個性化的方法。如果沒有基於證據的策略,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繼續搞不懂為什麼可以將死亡風險降低多達 94% 的新冠疫苗卻只能預防 58% 的死亡。(註:作者認為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在臨床研究裡顯示可以降低死亡風險達 94%)原文:新冠疫苗到底救了多少人,今天出爐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