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莫德納
共找到
2508
筆 文章
-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南投15日開打第11輪新冠疫苗 採分診分流分時段防錯
南投縣後天開打第11期公費新冠疫苗,疫苗預約平台預約AZ疫苗第二劑共1萬8398劑,BNT第一劑2萬391劑,為避免接種誤失發生,縣府採分診、分流、分時段接種,AZ為10月15至19日,BNT接種時間10月18至21日。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為了加強疫苗管理措施,要求縣內各合約醫療院所採分診、分流、分時段方式,每診次僅提供一種疫苗接種。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前,務必過健保卡,透過API系統查詢預防接種系統核對接種紀錄;接種疫苗時,醫護人員務必落實「三讀五對原則」。衛生局指出,現階段疫苗接種種類眾多,特別加強105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前,要求接種人員,未來對第12期BNT第一劑、莫德納、AZ疫苗第二劑施打,以及公費流感疫苗2階段開打後,進行疫苗接種預防管理。各院所同步啟動防錯機制,對所有疫苗接種的相關人員,進行熟稔訓練準備、稀釋及接種等各項操作程序,亦製作接種圖卡張貼於院所明顯處及注射處,提醒民眾及醫護人員當日接種疫苗的種類及診別。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花博接種站雨中擠滿接種人潮 北市指2原因導致
台北市政府安排68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民長者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分兩階段施打,為分配醫療量能,將較多量能放在花博大型接種場地,但今早民眾抱怨,花博外面排了數千人,下著大雨卻毫無動線安排,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已在中午做了調整,並呼籲長者依照時程前往。蔡炳坤表示,今早下雨加上人潮相當多,對於長者撐傘長時間排隊,確實在空間配置上需做調整。會在花博進行接種是考量醫療量能,近期同時多種疫苗開打,所有醫療量能都開出來,診所不斷打疫苗,醫院量能之前可借用學校活動中心,如今開學量能相對減少,所以才啟用花博接種站。蔡炳坤表示,此次68歲長者莫德納第二劑接種,花博接種站將啟用4天,今天滿載約1.2萬人,明天8600人、10月22日安排約2600人、10月23日約1300人,中間空出的時間是替中央公費BNT及AZ疫苗接種,所有時段都滿載。針對花博今早擠滿人潮情況,蔡炳坤說,中午已做了調整,把報到處拉到廣場,並按照時間接受報到,報到後才能進入場館;至於現場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蔡炳坤解釋,第一,不少長者並非獨自前往,還有陪伴的家屬,所以看起來人很多,第二,長者沒有按照時間前往,提早到者及準時到的人混在一起。蔡炳坤說,目前已經準備許多塑膠椅子提供長者坐著等待,未來在規畫時也會適時調整量能。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第二劑才知在桃園打過AZ? 北市:身分證後2碼輸錯
台北正在進行多種疫苗施打,一名在北市大安區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的民眾,欲預約第二劑時卻被告知已在桃園接種AZ劑苗,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這是跨區資料輸入問題,目前已經更新資料並安排該民眾預約第二季莫德納。蔡炳坤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說明,該個案第一劑在北市接種莫德納疫苗,但桃園某地在替他人接種AZ疫苗,在輸入身分證時,把後2碼打錯,導致該個案欲預約第二劑莫德納時,才發現他身上已有2劑疫苗。蔡炳坤說,這就是中央系統沒有防呆機制的問題,明明過期的疫苗,為何還能輸入其批號,加上這次跨區輸入資料錯誤的事件,建議中央系統應更精確。北市已緊急與桃園市聯繫並更正資料,並安排該個案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疫苗。
-
2021-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男打BNT後死亡 莊人祥:司法相驗釐清死因
新北市42歲男子接種BNT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該個案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日前上班時胸悶、冒冷汗,送醫不治,將司法相驗釐清死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最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數據,昨天全台接種23萬6619劑,累計接種超過1849萬劑疫苗,人口涵蓋率58.88%,劑次人口比78.94%。在不良事件方面,昨天共新增71件非嚴重不良事件、53件其他疑似不良事件以及4件死亡個案,死亡個案包括2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年齡介於65歲至69歲,接種當天到8天間;另有1例71歲民眾接種莫德納疫苗9天後死亡,1例42歲接種BNT疫苗後8天死亡。媒體報導,該名BNT疫苗死亡個案為新北首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42歲男性本身是第9類對象,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於10月1日接種BNT疫苗,10月9日上班時突然胸悶、冷汗,送醫急救不幸死亡,將司法相驗釐清死因。近期BNT疫苗預約狀況降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有2種可能,首先,前陣子疫情期間,有警覺且有接種意願的民眾很早就預約接種;另一種則是對疫苗有猶疑的民眾,疫苗預約、注射率相對就降低。陳時中呼籲,打疫苗利大於弊,不能等到有危機才打,打完疫苗也需要時間才能產生效果;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接種BNT疫苗前先照心電圖的建議,陳時中則說,若以研究形式可以考慮這樣做,但還要提到專家會議討論。台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指出,有民眾接種完AZ疫苗後下肢腫脹,明顯是血栓導致,但卻因血小板數值無異常不被認定為血栓。莊人祥說,民眾接種疫苗後,無論個人或醫院認為有懷疑,都可通報不良事件,並向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提出申請,指揮中心沒有預設立場。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冒雨打疫苗 北市急加派人手、14線全開
台北市政府安排68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民長者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分兩階段施打,為分配醫療量能,將較多量能放在花博大型接種場地,但今早民眾陳情,花博外面排了數千人,下著大雨卻毫無動線安排,現場亂成一團,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表示,已加派90人進行內外場館引導、維護工作,也呼籲民眾依時間前往,不要提早避免影響其他人接種時程。台北市68歲以上民眾、55歲以上原住民的第2劑莫德納預約接種於10月12日中午截止,總計有3萬2645人完成預約,分別為13日至15日以及22日至23日兩階段施打。蕭勝煌說明,花博接種站一開始設計分為18線,一條線有3排,一排有14人,等於一條線可打42人,館內分為兩區,一個是等待區、一個是接種區,依照過去經驗,一條線一個上午或下午時段可打400人,八條線可打1萬4000人。目前花博接種站有AZ、莫德納2種疫苗進行施打,今天68歲以上長者的莫德納第二劑接種人數約1萬2000多人,數位落差AZ第二劑接種者約有1000多人,總計1萬3000多人進行接種,按照過去經驗,民眾在等待區填寫資料、進入接種區施打疫苗,整個過程約1小時即可完成。蕭勝煌表示,原本規畫開放12至14條線,一小時可接種1500人,早上8點開始接種,但不少長者起得早,沒有按照時間前往,早上7點多就到,現場醫護人員礙於長者已到成,就希望能快點協助接種,但後面準時前來的民眾就受到影響。目前花博接種站開放14線,並分成ABCD四個門分流進入場館,考量有2種疫苗同時施打,為避免民眾混亂,第一及第二線規畫給AZ第二劑民眾,其餘都是莫德納,由於接種AZ民眾僅1000多名,早上已接種差不多,下午就留第一線給AZ,其他都是排莫德納。另外,因接種人數眾多,除了仁愛院區增派20名醫護人員前往現場外,北市體育、民政、文化、警察、社會也派出70名人力前往支援,總計加派90人在場館室內外進行維護、引導工作。蕭勝煌最後強調,還是要呼籲長者依照安排的時間前往, 不然會擠壓到準時的人。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最多440萬人接種 陳時中:盼月底每天35萬接種量
第12輪疫苗開放多種疫苗且分階段預約、接種,預估最多有440萬人接種,可謂台灣史上目前最大的施打方案,十分複雜。外界擔心再度發生打錯疫苗事件,關心是否有防呆機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採取分流就是要避免誤打,呼籲民眾施打的時候也能再度和醫護人員核對。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推估BNT接種人數為166.7萬、AZ為164.3萬、莫德納為112.7萬。至於高端疫苗,民眾可想打就到指定醫院接種。陳時中表示,希望下個月月底每天可以有35萬接種量為標準,因此沒達到的地方可能就得增開接種站,也提醒需注意開設的環境,包括下坡及是否漏雨等。第12輪分兩階段接種,包括依接種對象將預約時間分流,而施打時程也分為10月22日至10月27日及10月28日至11月3日兩階段接種;力拼月底第二劑接種覆蓋率達三成。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工程師接種BNT八日死亡!境外再增3例突破性感染
國內同時開打AZ、莫德納、BNT及高端疫苗,昨日共施打23.6萬劑疫苗,日前新北傳出一名男性工程師施打完BNT疫苗後八日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新增一名42歲男性,屬於第九類公費施打對象,本身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接種BNT疫苗八日後死亡,會進一步經司法相驗。他指出,該名男性是在10月1日接種BNT疫苗,10月9日上班後突然胸悶、冒冷汗、昏倒,送到醫院急救不幸死亡,這部分目前知道會進行司法相驗,會持續關注。目前國內也新增128件不良事件,其中71件屬非嚴重事件,4例死亡事件,分別為2例AZ疫苗,年齡介於65歲至69歲,接種後0至8日死亡;1例為莫德納疫苗,年齡為71歲,接種後9日死亡;1例為接BNT疫苗,年齡為42歲,接種八日後死亡。另外今日四例境外移入個案中,也有突破感染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四例都曾經接種過一到兩劑疫苗,序號前三位是屬於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一劑嬌生、二劑BNT疫苗、一劑嬌生,第四位雖然打過二劑AZ疫苗,但中間七月份就曾在印尼確診,所以排除突破感染病例。
-
2021-10-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第12輪疫苗開放全年齡! BNT、莫德納、AZ疫苗,分流預約、施打時程2圖一次看懂
2輪疫苗將大規模施打第12輪將由BNT、AZ與莫德納上場,3大廠牌的疫苗加起來約有390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公布,第12期疫苗大開放,接種BNT、莫德納及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12期規劃提供BNT疫苗第一劑,以及莫德納與AZ疫苗第二劑,並分兩階段接種,且依不同廠牌疫苗預約分流,將於預約分流日前一日14時起陸續發送簡訊,相關對象及期程說明如下:一、第一階段規劃:(一) 符合資格對象,10月13日中午12點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BNT第一劑:30歲以上民眾[即1991/12/31(含)前出生]。◎莫德納第二劑:7月16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55歲以上民眾[即1966/12/31(含)前出生]。◎AZ第二劑: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38歲以上民眾[即1983/12/31(含)前出生]。(二) 預約分流時程◎BNT第一劑:10月18日上午10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AZ第二劑:10月19日上午10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莫德納第二劑:10月19日下午2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三) 施打時程10月22日至10月27日二、第二階段規劃:(一) 符合資格對象,10月13日中午12點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BNT第一劑:23歲以上民眾[即1998/12/31(含)前出生]。◎ 莫德納第二劑:7月16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AZ第二劑:(1) 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0/28(含)前出生]。(2) 7月31日至8月6日(含)已接種AZ第一劑45歲以上民眾[即1976/12/31(含)前出生]。(二) 預約分流時程◎BNT第一劑+莫德納第二劑:10月25日上午10時至10月27日中午12時。◎AZ第二劑:10月26日上午10時至10月27日中午12時。(三) 施打時程:10月28日至11月3日◎BNT第一劑:10月28日至10月31日。◎莫德納及AZ第二劑:10月28日至11月3日。指揮中心說明,本期疫苗種類及提供接種數量多,請民眾依預約分流時段進行預約,預約當日如遇啟動流量管制亦請配合依序排隊耐心等候預約;另本期施打時程亦分10月22日至10月27日及10月28日至11月3日兩階段接種,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COVID-19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很複雜!第12輪疫苗開放全年齡 分流預約、施打時程一次看懂
第12期疫苗大開放,接種BNT、莫德納及AZ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公布,第12輪分兩階段接種,包括預約時間分流,施打時程也分為10月22日至10月27日及10月28日至11月3日兩階段接種;力拼月底第二劑接種覆蓋率達三成。目前我國疫苗覆蓋率為58.88%、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78.94劑,至於接種兩劑則僅超過兩成,陳時中表示,基本的目標是到月底,第一劑覆蓋率達到七成,第二劑達到三成。月底要至少完成470萬劑注射,是非常艱鉅的任務,地方政府和第一線醫護都很辛苦,量大又不同廠牌劑次,要特別表達謝意陳時中表示,第12期規畫提供BNT疫苗第一劑,以及莫德納與AZ疫苗第二劑,並分兩階段接種,且依不同廠牌疫苗預約分流,將於預約分流日前一日14時起陸續發送簡訊。一、 第一階段規畫:(一) 符合資格對象,10月13日中午12點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1. BNT第一劑:30歲以上民眾,即1991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2. 莫德納第二劑:7月16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55歲以上民眾,即1966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3. AZ第二劑: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38歲以上民眾,即1983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二) 預約分流時程:1. BNT第一劑:10月18日上午10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2. AZ第二劑:10月19日上午10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3. 莫德納第二劑:10月19日下午2時至10月20日中午12時。(三) 施打時程:10月22日至10月27日。二、 第二階段規畫:(一) 符合資格對象,10月13日中午12點前已意願登記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1. BNT第一劑:23歲以上民眾,即1998年12月31日前出生。2. 莫德納第二劑:7月16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3. AZ第二劑:(1) 7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年10月28日前出生者。(2) 7月31日至8月6日(含)已接種AZ第一劑45歲以上民眾,即1976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二) 預約分流時程:1. BNT第一劑及莫德納第二劑:10月25日上午10時至10月27日中午12時。2. AZ第二劑:10月26日上午10時至10月27日中午12時。(三) 施打時程:10月28日至11月3日1. BNT第一劑:10月28日至10月31日。2. 莫德納及AZ第二劑:10月28日至11月3日。指揮中心說明,本期疫苗種類及提供接種數量多,請民眾依預約分流時段進行預約,預約當日如遇啟動流量管制亦請配合依序排隊耐心等候預約;另本期施打時程亦分10月22日至10月27日及10月28日至11月3日兩階段接種,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新冠肺炎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再到貨136萬 陳時中:滿足所有AZ第二劑接種者
第12輪開放莫德納、AZ跟BNT可供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宣布我國自購的AZ疫苗約136萬劑預定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加上日前立陶宛捐贈的疫苗,約有300萬劑,可滿足大部份AZ第二劑的需求。陳時中表示,本批效期至明年1月31日。而我自購的AZ疫苗,截至目前總計已超過638萬劑到貨,包括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萬劑、9月10日45.8萬劑、9月17日64萬劑、9月30日65.6萬劑,及本次提供第十一批136萬劑疫苗。而指揮中心昨天晚間也緊急宣布,第11輪疫苗預約時間延長至今下午6時,並增加開放10月6日前意願登記BNT疫苗的44歲民眾。陳時中也表示,BNT預約比以往相對來得低, 疫情看似穩定,除了歐洲微幅上升外世界疫情也在下降,但疫苗利大於弊,等有疫情才打保護力都會不足,希望符合資格儘速預約施打。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花博接種站人多又逢下雨 北市副市長:對長者抱歉
北市花博接種站因人潮擁擠又逢雨天,不少長輩撐傘苦等,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表示抱歉、確實安排不夠好,立刻改進, 而聯醫也緊急加開2條線因應。花博接種站今天開打68歲以上長者第2劑莫德納疫苗,因人潮眾多又是下雨天,許多長輩、陪打民眾雨中排隊苦等,抱怨連連。市長柯文哲中午率團隊赴國民黨團說明本會期政策性預算及優先議法案時,也被議員砲轟花博大排長龍「很瞎」,北市聯合醫院雖緊急加開2線處理,但不能讓長者遭受這種對待。副市長蔡炳坤坦言沒有安排得很好,對長者感到抱歉,盡速改進,而有些民眾沒有按照分配到的時段到場,下午會把報到地點改到外面的農集市場,報到完再分批進場,避免人潮聚集。蔡炳坤指出,莫德納第2劑開了比較多量能在花博接種站,民眾預約集中在今天;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今天上午9時開打,不到7時就來了3000多人,而館內一小時可以打1500人,但因為一開始人太多,在門口排隊,影響到後面的動線。陳智菡指出,現在不只一種疫苗開打,怕打錯所以一個診所只配合打一種疫苗,讓大型接種站承受較多責任,例如花博也是屬於醫院來支援,所以會有人潮集中的問題,現在12區行政中心、民政局、兵役局等都加派人手協助。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首例!42歲男性打完BNT後胸悶、冒冷汗搶救不治
新北市今天通報多例打完疫苗後死亡個案,且AZ、莫德納跟BNT都有,其中新莊區1名42歲男性1日打完BNT後,到8日都沒異狀,卻在9日突然出現胸悶、冒冷汗,昏倒送醫後不治身亡,為新北首例打完BNT後死亡個案。據了解,這名個案1日打完後都維持正常作息,且個案沒有高血壓,但有輕微糖尿病史,衛生局表示,會把相關資料上傳疾管署,是否真的跟疫苗有關會由中央「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認定。新北除傳出首例打完BNT後死亡案例,新北還通報2例AZ與1例莫德納施打後死亡個案,2例AZ為中和區56歲男性與瑞芳區85歲男性,2人都是在6月中接種首劑,上月17、22日打第2劑,中和男子打完隔天就心肌梗塞去世,瑞芳男子則在本月2日突然沒意識昏倒,搶救後不治。另名永和區71歲男性,7月8日打完莫德納第1劑無異狀,本月5日施打第2劑,當天就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於9日宣告不治。總計新北至今共有157例打完疫苗後死亡個案,AZ高達122例最多,莫德納、高端與BNT分別為29例、5例、1例。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新高峰 22日起10天打400萬劑
第十二輪疫苗將提供莫德納、AZ及BNT等疫苗,總數近四百萬劑,將於十月廿二日起開打,預定十天內完成接種,為疫情以來接種的新高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所有勾選BNT、尚未打到的人在這一輪都能順利接種;七月十六日前打過第一劑莫德納者,也能在本輪打到第二劑。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在立法院答詢時說,月底要達成第一劑覆蓋率七成、第二劑覆蓋率三成,下月還要展開更大疫苗接種計畫,以第二劑達六成為目標,盼盡量在年底前完成。莊人祥說,第十二輪意願登記今午十二時截止,初步擬定十月十八日到廿日預約,因接種人數眾多,須詳細規畫分流預約,今天若確定細節,就會對外公布。第十二輪BNT第一劑接種約一七四萬人,對象為迄今尚未開放施打的年齡層廿三至四十四歲。至於莫德納第二劑,以七月十六日前打過第一劑者優先,人數估計一一三萬人。AZ疫苗也是第二劑為主,預估超過一百萬人,對象為七月三十日前打過第一劑的十八歲以上民眾。至於第十一輪疫苗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昨晚臨時再增BNT第一劑接種對象,從原本四十五歲以上,再往下開放至四十四歲以上(一九七七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者),約增七點三萬人,今天上午十時開放上網,而整體第十一輪預約延長至今天下午六時截止,接種期間仍為十月十五日至廿一日。截至昨晚五時,符合AZ預約資格者共九十七萬二百四十四人,已有七十二萬六九八五人完成預約,占七成四;符合BNT疫苗預約資格者一一七萬一一五四人,已有九十三萬八千九百九十人完成預約,莊人祥表示,仍有二十四萬餘劑名額,因此昨晚決議小幅向下開放。此外,台中一名六十二歲男性接種BNT疫苗後九天後突在家猝逝,莊人祥表示,該個案於九月卅日施打疫苗,當時僅略感疲倦,接種部位痠痛,十月九日上午在家突然倒地,送往醫院急救,到院時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經診斷為心臟衰竭,因家屬認為與疫苗不相關,並未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台中市衛生局說,已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逾3.2萬人預約莫德納第二劑 將分2梯次錯開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北市新增2例境外移入,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案16417)、保加利亞(案16416),入境時間均為今年9月28日,皆持搭機前3內檢驗陰性報告,檢疫期滿前採檢陽性確診;內湖幼稚園染疫教師的接觸者,其中119名PCR採檢均為陰性,僅剩3名還在採檢當中;第11期公費疫苗預約中,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時程將分為2批錯開施打。北市衛生局說明,針對內湖幼稚園染疫教師案16411,已經匡列採檢122人,119人PCR採檢均為陰性,剩餘3人還在採檢當中,最慢明天中午採檢結果將出爐。有關中央公費疫苗預約部分,第11期有兩種疫苗同步施打,分別為BNT第一劑、AZ第二劑。BNT第一劑施打對象有三類,包含18歲的第九類對象、12至22歲民眾、45歲以上民眾,預約時間從昨早10時至明天中午12點止。AZ第二劑施打對象有二類,分別為18歲以上且7月22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者、54歲以上且7月30日已完成第一劑者,預約時間從今早10時至明中午12時止。兩種疫苗同時開打,避免民眾混淆將錯開施打時間,10月15日至18日止,這4天提供BNT第一劑接種服務;10月19日21日,這3天提供AZ第二劑接種服務,符合資格民眾可盡快至北市疫苗預約平台預約。至於莫德納疫苗接種部分,衛生局表示,符合莫德納第二劑接種的北市68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民長者,預約時間到今天中午截止,總計有3萬2645人預約,將安排10月13日至15日、10月22日至23日接種,其中22日及23日接種地點均在花博接種站。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長者注意! 68歲以上第2劑莫德納後天開打
新北市今天回歸零確診,昨天新增台北市幼兒園員工確診的接觸者篩檢皆陰性,市長侯友宜同時也宣布,68歲以上長者莫德納第2劑目前已造冊通知完,後天起將在27處接種站、21家醫院與診所開打,未來也會把中央宣布疫苗種類跟接種對象同步更新在衛生局官網。侯友宜表示,68歲以上長者會分區、分里、分時段施打,4到8日已由里鄰系統通知,預計14、15日2天內打完,有關疫苗種類跟對象,也會在衛生局公布,現在包括BNT首劑、AZ與莫德納第2劑,民眾可以到官網查詢,如果輪到自己務必前去接種。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疫苗各開百萬劑 意願登記到明天為止
第12輪疫苗「百花齊放」,將有莫德納、AZ跟BNT可供接種。指揮中心原預計今天說明詳細接種細節,但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於還在等AZ疫苗到貨,因此還在規畫,已進到最後階段,若確定,明天將對外說明,目前仍傾向採分流預約。截至目前為止,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58.72 %,劑次人口比每百人77.85劑。莊人祥表示,第12期的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到明天截止,預計接種AZ疫苗超過100萬劑、BNT疫苗174萬劑、莫德納疫苗約113萬劑。另傳出台中62歲男接種9天後突在家猝逝,莊人祥表示,個案於9月30日接種完只有接種部位痠痛疲倦,10月9日上午在家突然倒地送往醫院急救,到院時沒有自發呼吸心跳,急救30分鐘無效中午宣告死亡,診斷為心臟衰竭。由於家屬認為與疫苗不相關,因此也沒有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莊人祥表示,目前全國統計接種後BNT疫苗死亡的個案僅有三例,但這名老翁是否為台中第一例則需問地方政府。至於10月8日至11日共新增13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5 例接種AZ疫苗,為2女3男,年齡為56歲至9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87日間發生;2名男性為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為71歲至7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日間發生;4例接種高端疫苗為,1女3男,年齡為45歲至63歲間,接種疫苗後5日至43日間發生。另外兩例接種BNT疫苗,分別是年齡為62歲及69歲男性,分別為為接種疫苗後3日及9日發生。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首例BNT打後猝死!62歲男打後9天不治
台中驚傳首例打完BNT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22人,其中首例接種BNT疫苗死亡案為62歲男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慢性病史,9月30日接種第1劑BNT疫苗,返家後僅表示接種部位痠痛,顯疲倦狀,10月9日上午於家中突然倒地,由救護車送至醫院,經急救後無效,宣告死亡。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41案,其中含住院中34案及死亡案97案(含第2劑2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30案,其中含住院中19案及死亡案22案(含第2劑1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38案,其中含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82案,住院6案,死亡1案。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市府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並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現階段朝向清零 陳時中:拚年底前第二劑覆蓋率達6成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台灣要以「清零」或「與病毒共存」為目標,再受討論。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現階段仍要朝向清零,防疫韌性足夠,才能與病毒共存。他也提到,下個月要展開更大疫苗接種計畫,以第二劑達到6成為目標,盼盡量在年底前完成。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上午率內閣成員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時提到,蘇貞昌9月表示,依國際狀況可能得與病毒共存;副總統賴清德上周也說,未來台灣要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但陳時中說,與病毒共存是心理建設,行政單位目標是清零,是與院長不同調?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目標是什麼?蘇貞昌答詢表示,台灣現在其實很安全,但國外疫情變化嚴重,政府還是守住國門防疫,國內因疫調做很好,「我們還是以清零為目標去期待,」但在整體疫情控制情形下,未來病毒若無很大變化,漸漸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在疫情控制下與病毒共存,這是未來的發展。蔣萬安質疑,清零目標是採取高強度的管制措施,與病毒共存截然不同,如果要回到正常生活、經濟復甦、國際往來接軌,政府戰略目標必須要一致,否則各唱各調,民眾無所適從。陳時中表示,現階段政府的目標還是清零,但必須有與病毒共存或共存亡的準備。手段是建立防疫韌性,最終要對經濟傷害降到最低,防疫韌性足夠,將來就有可能和病毒共存,而不是現在喊口號。蔣萬安也問到,目前疫苗第二劑覆蓋率僅17.8%,何時能達到全體免疫?陳時中答,月底要達成第一劑覆蓋率7成、第二劑覆蓋率要3成,下個月要更快展開更大接種計畫。他也說,現在已經沒人在談疫苗群體免疫,而是重症及死亡傷害的降低,目前疫苗進貨速度算是平順,第二劑以達到6成為目標,盡量在年底前完成。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從接送到接種 院所揮汗全程低溫呵護
醫療院所是絕大多數COVID-19疫苗配送的終點站,疫苗像黃金又像VIP,到貨時間飄忽不定,藥師或護理師常常等疫苗到半夜,擔心開天窗,大熱天裡悉心呵護疫苗溫控品管,確保每一針能如期、如質接種到民眾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對於降低重症與死亡率、恢復正常生活的成效有目共睹,全球各國力拚疫苗涵蓋率,台灣在9月底接種破千萬劑,疫苗涵蓋率 逼近6成,並以10月底達到7成為目標,正在締造台灣公共衛生史上最大規模的全民預防接種。其中,亞東醫院就施打了超過25萬劑,在亮眼成績的背後,有一群藥師、護理師團隊在日常工作之餘,犧牲休假和下班時間,揮汗加班,忙著運送、把關疫苗品質。「還記得拿到第一批COVID-19疫苗的時候,手上拿著的彷彿是黃金。」亞東醫院藥品調劑科主任江宏彬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笑說。江宏彬就像亞東醫院的疫苗保母,有多達9成的疫苗是他親自開車接送,另有1成是直接由中央配送至醫院,但每一瓶疫苗都得經他確認溫度、批號,層層把關,才能施打到民眾體內。「溫度」是疫苗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江宏彬說,為確保疫苗在運送過程中維持低溫、避免碰撞,領疫苗時總得確認冷凍監視片裡的「凍球」是否破掉,並放進鋪有厚厚泡棉的保麗龍箱,運抵醫院後再輕手輕腳放進專用冰箱,註記疫苗廠牌及批號,以防疫苗發生安全問題時,能第一時間掌握哪些人打到有疑慮的疫苗。亞東醫院疫苗接種量相當大,還得支援大型接種站,有時短短一天接種超過1萬劑,為了確保疫苗供應不間斷,5月開始大量接種疫苗以來,江宏彬幾乎「隨扣隨到」,時刻待命領疫苗。有時候一早收到衛生局通知、下午就趕去領,不分平假日,除了領疫苗,還得領疫苗接種記錄卡、針具等,每次都是滿滿一整車,甚至得跑3、4趟才能載完。江宏彬回憶,有幾次因班機延誤,隔天要打的疫苗直到前一晚都沒到貨,他只好整晚在醫院癡癡地等,直到接近半夜終於領到疫苗,這才鬆口氣。類似的驚嚇經驗不只發生在亞東醫院,台北長庚藥劑組組長黃竹君也記憶猶新,她說,上半年數度因疫苗延誤送貨,隔天接種差點開天窗。她曾經埋怨衛生局太晚送疫苗,一問之下才發現,衛生局幾乎天天在包貨、送疫苗,經常忙到半夜2時才開始有人下班,感嘆「大家真的都很辛苦」。黃竹君說,正因疫苗每一支都彌足珍貴,長庚醫院收到疫苗後會逐支疫苗貼上QRCode,註記每支疫苗何時開瓶、使用在誰身上,並且替不同廠牌疫苗準備專屬的房間,每天盤點數量,笑稱「就像照顧VIP一樣」。到了離島、偏鄉,在人力吃緊的狀況下,衛生所主任只好校長兼撞鐘,樣樣親力親為。阿里山衛生所主任張泰昇說,他們每週都會帶著冰桶,開1個多小時的車下山領疫苗,為了避免車程顛簸不慎打破疫苗,放疫苗的冰桶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特別固定好。到了連江縣離島,疫苗得搭船從南竿送往馬祖的四鄉五島,北竿衛生所主任陳行鑫說,每當疫苗運抵,他們都會帶著保冷裝置到碼頭領疫苗,所幸COVID-19疫苗解凍後都能在攝氏2到8度保存一段時間,保存上不算太麻煩。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安全如何把關?檢驗封緘貼紙藏玄機
COVID-19疫苗接力到貨,在貼上封緘貼紙、配送各地供全民接種前,衛福部食藥署的檢驗團隊,擔任疫苗安全守門人,鷹眼檢查疫苗並耗費心力檢驗,逐批完成嚴謹的檢驗程序。國內現有4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供民眾接種,無論是國產或進口疫苗,都必須經過嚴格把關。疫苗外盒上的封緘貼紙,是疫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種訊息的總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截至10月5日,已有64批、1865萬6360劑COVID-19疫苗,通過檢驗封緘放行。食藥署長吳秀梅告訴中央社記者,疫苗屬生物製劑,每一批可能都有些微變化,因此疫苗出廠前要品管檢驗,出廠後還是需要逐批檢驗,且看的不是疫苗原液批號,而是最後分裝出廠的批號,才能做最詳盡的把關。擔負檢驗重任的,就是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的生物藥品檢驗封緘團隊,成員背景包含醫檢師、藥師、獸醫、化學及生物專家,有人擅長檢驗疫苗,有人負責培養細胞、種病毒,過程宛如精細的手工業,人人各司其職且合作無間。疫苗檢驗團隊的工作,從尚未到貨前就得提早籌備。各種COVID-19疫苗都有特定的規格,因此每當有新的疫苗廠牌要辦理查驗登記,就得建置新的檢驗方法,並以標準品對照,從無到有的過程,燒腦程度高,吳秀梅也稱讚「同仁們實力都很強。」檢驗方法建置後,檢驗過程的實務操作更是不能馬虎。疫苗檢驗封緘流程,可分為抽樣、檢驗及封緘3大部分。首先,疫苗抵台後,食藥署人員須在宛如「廣寒宮」的低溫倉儲內,確認疫苗數量與冷鏈溫度,還得使出鷹眼,仔細檢查外觀是否有異物,防止幾年前的流感疫苗混入異物事件重演。接下來是最關鍵的檢驗細項,包含安全性(無菌、細菌內毒素、異常毒性等)、效價(抗原含量、病毒量、抗體中和等)、鑑別、化學試驗(保藏劑、佐劑、不活化劑等)等檢驗,需耗費7到35天不等時間。疫苗試驗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因實驗室進出須經過多道程序,檢驗人員做實驗前都得避免吃飯、喝水,耐著挨餓一氣呵成完成當次檢驗工作,相當辛苦。不同的COVID-19疫苗,所需的檢驗程序不同。如腺病毒載體技術的AZ疫苗需經過7道檢驗程序,屬於mRNA技術的莫德納、BNT疫苗又多了數道程序,得要進行RNA含量、RNA包覆率等試驗。至於國產高端疫苗為次單位蛋白疫苗,檢驗程序更多達11道。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先前提及,當中最耗時的是效價試驗,必須以動物實驗測試免疫抗體生成狀況,再取血進行病毒中和試驗,過程長達30至35天。吳秀梅也說,若動物實驗的小鼠打了疫苗後死亡,食藥署不會去追尋原因,直接判定整批疫苗不合格,如此嚴格把關,就是為了疫苗安全,讓民眾安心接種。疫苗產品檢驗與文件審查合格後,食藥署會核發疫苗封緘證明書,並於產品最小包裝上黏貼「藥物檢查證」貼紙,供醫療院所識別。這張小小的封緘貼紙,也象徵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方人員努力成果。「謝謝全民的體諒,給我們一點時間。」吳秀梅說,疫苗檢驗是相當嚴肅且重要的程序,且不僅是COVID-19疫苗,其他疫苗或生物製劑也同樣經過嚴格把關,如10月起開打的流感疫苗,也已完成8成檢驗量。但吳秀梅坦言,食藥署實驗室做為國家級的檢驗實驗室,集中在空間原就不大的昆陽大樓,愈顯得局促。她表示,期盼未來現代化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能順利招標落成,讓化學、物理與醫材實驗室搬遷過去,讓負責疫苗檢驗的生物實驗室能有更寬敞空間,持續替全民疫苗安全把關。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冷鏈挑戰 千條SOP、2分鐘作業40秒完成
BNT和莫德納疫苗接力上場,難想像去年此時,外界仍在討論台灣能否達成嚴苛冷鏈需求。裕利醫藥與政府合作,訂定千條SOP,將2分鐘的作業流程縮短至40秒完成,讓台灣醫藥物流水準提升。不同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保存溫度各異,阿斯特捷利康(AZ)與國產的高端疫苗,只要 保存在攝氏2至8度間,莫德納疫苗(Moderna)疫苗需儲存於零下20度左右,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的保存條件為零下80度,最為嚴苛。在裕利醫藥總經理周志鴻帶領下,中央社記者深入裕利醫藥的疫苗倉儲,身著厚重防寒衣,2至8度的倉儲還感到舒適,但經過溫度緩衝區與2道門,步入零下20度的倉儲,宛如踏上極地。壓縮機運轉聲隆隆作響,冷冽空氣讓眼前霧濛濛,連呼吸都感到刺痛;倉儲內放有桌椅,供人員封緘作業使用。「只能待5分鐘」,周志鴻強調,為保障人員安全,封緘人力必須一直換班,一旁還有緊急呼救按鈕。零下20度倉儲外,一整排極低溫冰庫映入眼簾,儀表板上顯示零下80度,正是為了BNT疫苗特地緊急採購進口,打造成「冷凍農場」。記者走訪同時,正巧遇見食藥署人員前來查核冷鏈紀錄,每個冰庫上都貼了封緘貼紙,直到檢驗通過確認品質沒問題才能拆開,配送到各地供接種。「很多做水產、蔬果的人都說具備冷鏈能力,但跟疫苗冷鏈物流截然不同。」周志鴻說,20年前配送的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就是保存於零下20度,故挑戰不大,但零下80度溫層且大規模儲存配送,還要符合相關規範,確實是一大挑戰。正因疫苗是要施打在健康的人身上,安全性更須嚴謹把關。裕利醫藥品保處長徐維君提到,特別是COVID-19疫苗大多尚未取得正式藥證,安定性資料有限,因此保存期限與條件比上市藥品更嚴苛。徐維君舉例,BNT疫苗保存僅允許正負15度誤差,莫德納疫苗誤差範圍則是正負10度,故冷鏈設備與配送溫度穩定更顯重要。周志鴻也提到,因藥品優良運銷規範(GDP)規範是針對2至8度溫層,至於零下20度與零下80度溫層的規範,是歷經本次疫情,才與政府、疫苗原廠密切聯繫訂定出規範。徐維君表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會仔細稽核,因任何環節出錯,就可能危害民眾健康。從疫苗抵台進貨、多久內要移送至倉儲、多久內要移動到特定溫層冰庫等,已制定出上千條標準作業流程(SOP),且每個步驟都要經過確效。人員反覆演練下,原本規定2分鐘的疫苗入庫程序,裕利團隊只要40秒至1分鐘就能完成。在全世界都傾力接種疫苗之際,疫苗冷鏈設備採購大不易。周志鴻回憶,去年底詢問零下80度冰庫供貨狀況時,冰庫廠商大多回應要等半年甚至1年後才能供貨,主因就是歐美國家已搶先佈局,導致供貨吃緊。但在裕利團隊鍥而不捨,經過1至2個月四處探尋下,同時也得把關品質,經過篩選評估,最後才確定洽購生技和醫療器械設備大廠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冰庫設備。「疫苗得來不易,因此要挑選最規格最強悍的冰庫。」徐維君說,賽默飛世爾的冰庫1台可放30萬劑BNT疫苗,且有多重備援機制。萬一停電,冰庫備有緊急備用電源,此外還能使用柴油發電機;萬一壓縮機損壞,甚至還有液態氮做保冷準備。至於疫苗配送各地也是一大學問,為了全程保持恆定低溫,裕利更打造特殊的COVID-19疫苗保冷箱,重達30公斤,即便台灣盛夏氣溫動輒30度以上,特殊的疫苗保冷箱免插電,內部仍能維持60小時以上恆溫。周志鴻也說,因應特殊配送保冷箱,物流同仁必須特別經過訓練,以免配送時受傷,同仁也深知疫苗珍貴得來不易,大家都會用盡全力,將疫苗安全配抵各縣市衛生局或接種單位。一場世紀疫情,不僅挑戰各國防疫應變能力,更考驗醫藥服務品質。周志鴻說,在政府尚未宣布採購哪種疫苗前,裕利就著手準備倉儲物流事宜,期間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建立起極低溫冷鏈物流SOP,也幫助台灣提升醫藥物流水準,進而幫助社會對抗疫情。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冷鏈配送使命必達 到貨消息保密到家
近來自購及捐贈的COVID-19疫苗密集到貨,台灣的疫苗涵蓋率火力全開。由於到貨消息保密到家,從接機、冷鏈倉儲到物流配送至各地,全台最大醫藥物流商裕利醫藥,扛起關鍵任務。前往裕利醫藥桃園大園物流中心的路上,從高速公路駛向蜿蜒的鄉間小路,一轉彎就是現代化倉儲映入眼簾,距離桃園國際機場只要10分鐘車程,是裕利醫藥倉儲的最大優勢。走進占地8000坪廠區,偌大倉儲空間,儲放藥品價值達上百億元。人員忙著包裝運輸線上的藥品,並準備配送,全台近百家國際藥廠的醫藥物流經銷,都委託給裕利醫藥。健保給付的藥品,每2顆就有1顆是由裕利經手。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疫苗需求,裕利醫藥強化冷鏈物流設備,全台的輝瑞BNT(Pfizer/BioNTech)、莫德納(Moderna)與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全靠它們配送。廠區內攝氏零下80度倉儲,可存放500萬劑疫苗;零下20度的倉儲可存放500萬到700萬劑疫苗;至於2至8度,更可存放多達1500萬劑疫苗。強大的冷鏈物流服務,非一朝一夕可達成。去年國內疫情相對平穩時,裕利醫藥絲毫不敢大意,「台灣還沒有封城準備前,我們就提出各項緊急應變計畫」,裕利醫藥總經理周志鴻向中央社記者自豪地說。周志鴻提到,即便疫情來襲,不僅救命醫藥品配送絕不中斷,被視為戰略物資的COVID-19疫苗,更得要及時配送。裕利開發的IT物流系統,加上事前無數次演練作業流程,克服了冷鏈物流運輸挑戰。時間回到3月3日上午,載運著11.7萬劑AZ疫苗的班機,緩緩降落桃園國際機場。這是全民引頸期盼的首批COVID-19疫苗,但到貨消息事前卻是保密到家。「我們也是3小時前才知道,」裕利醫藥物流處副總經理魏群笑說。周志鴻說,政府可能憂心疫苗消息太早曝光,會遭受阻礙;儘管疫苗到貨消息來得突然,但裕利醫藥並未亂了陣腳,最後仍順利完成任務,靠的是平時無數次的整備與演練。魏群表示,配送COVID-19疫苗是由專門團隊負責,與日常醫藥品配送區分,事前經過諸多溝通,並請疫苗原廠先送來空箱供模擬演練;疫苗車隊也隨時維持5成運能,才能迅速完成接機任務。疫苗即時配送也是一大挑戰。因疫苗短缺加上時效不長,經常是完成檢驗封緘的隔天,就要將疫苗送往全台各縣市。魏群說,疫苗配送必須在當天中午前完成,若要配送到較遠的花東或高屏地區,凌晨1時就要發車,其餘縣市也是陸續出發,直到上午8時發車完畢。此外,疫苗配送也會配合政府專案,如屏東爆發國內首宗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群聚疫情,裕利當天緊急配送2000多劑疫苗,供當地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得來不易,加上不同疫苗廠牌各有不同的溫度控制,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嚴格要求,疫苗物流全程有完整溫控紀錄。為此,裕利醫藥特別開發的IT即時監控追蹤系統,以視覺化儀表板呈現疫苗配送過程與溫度履歷,哪一張訂單、送往哪裡、由誰配送與簽收、出貨量與出貨地點,一目了然。正因擔負疫苗倉儲、封緘與配送重任,裕利醫藥更加落實防疫指引,還特地向感染管制專家請教。除了工作人員定期快篩,中央社記者採訪時,也得先通過快篩檢測,陰性才能繼續採訪行程。而裕利的倉儲人員也得分組,依不同顏色區分,工作、吃飯與休息時間與區域全數錯開,甚至連吸菸區也要人員分流,就怕有人員確診遭匡列,疫苗作業會停擺。台灣透過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等措施,在防疫初期交出亮眼成績單;COVID-19疫苗問世後,透過裕利醫藥及醫療院所協助下,讓國內疫苗人口涵蓋率持續進展,「我們的願景是醫藥服務更普及」,周志鴻說。藉由COVID-19疫苗持續接種,截至10月6日已超過58%,目標是10月達到7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盼能加快接種速度,築成群體免疫的高牆,或達到預防重症死亡的功效,打造疫後的新常態。
-
2021-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政策下一步 公衛學者:拚第2劑、化解疫苗猶豫
COVID-19疫苗人口涵蓋率將破6成,等同有2/3民眾至少接種1劑疫苗,但公衛學者提醒,因應Delta變異株,須盡快提高第2劑疫苗涵蓋率,並著手化解疫苗猶豫,是下一步首要之務。從3月22日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首度開打,迄今疫苗人口涵蓋率將達6成,月底將朝7成涵蓋率目標前進。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在今年5月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前,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但疫情後積極施打,各縣市成立大型疫苗接種站,診所也投入接種,展現疫苗接種高效率與速度。詹長權以英國為例,當時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疫情爆發時,英國政府採取讓更多人接種第1劑疫苗的策略,最後資料顯示,面對Alpha變異株,接種1劑也有很好的保護效果。而台灣參考國外經驗,當時正值國內流行Alpha變異株時,也採取讓更多人接種第1劑的作法,也展現了效果。然而,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詹長權說,高傳播力讓不少過去防疫表現好的國家死亡數增加,特別集中於沒打疫苗的族群。他分析,多數國家的人染疫死亡個案,與完整接種2劑疫苗涵蓋率呈現負相關,「面對Delta變異株,最大問題就是2劑涵蓋率低。」詹長權以鄰近的新加坡、澳洲與紐西蘭為例,同樣是Delta疫情初起時,相較起完整接種涵蓋率僅1到2成的澳洲,新加坡完整疫苗接種涵蓋率約3成,死亡率相對較低。詹長權強調,面對傳染力高的Delta變異株,疫苗與防疫策略必須調整,回歸接種疫苗的主要功能,即是減少重症死亡,而非阻絕感染。他同樣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疫苗完整接種率在世界名列前茅,但Delta變異株的傳播力強,確診數仍不斷飆升,但98%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只要不是重症死亡,就是有用的防疫工具。」詹長權說,就如同接種流感疫苗,仍可能染上流感,COVID-19也會出現突破性感染,但可降低重症死亡,也降低傳給他人風險,這是政府需要加強宣導的觀念。詹長權強調,疫苗開放全年齡接種後,政府應分析哪個年齡層或族群不願施打疫苗,並釐清原因,再給予正確資訊。他也提到,各國共通疫苗猶豫的來源就是社群媒體,對於錯誤疫苗訊息,必須即時尋求有公信力的人澄清,有助降低疫苗猶豫。詹長權也強調,COVID-19疫苗雖是在極短時間內問世,但全球已有數十億人口接種,目前觀察是相對安全的疫苗。「接種疫苗最大好處是保護自己。」他提到,一旦染疫可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其次才是降低病毒傳播,保護他人並減少醫療負擔,「疫情大流行時,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分子。」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苦等第二劑莫德納 終於可預約
上百萬人苦等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終於盼到好消息,指揮中心昨宣布,第十二輪疫苗規畫莫德納、AZ跟BNT等三種國際疫苗,對象分別為七月十六日前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者,BNT則是全年齡層都打得到,預約接種為十八至二十日,預定於二十二日至三十一日開打。不過,台北市昨開放六十八歲以上預約莫德納二劑,除花博接種站,其他十一個行政區秒殺額滿。里長質疑,接種年紀較輕的BNT一劑規畫在診所醫院打,莫德納二劑各行政區只開一接種點,多數長輩必須跑遠。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十二個行政區的開設點,是延續七十歲以上長者電話預約的量能,再加開花博接種站,但因莫德納、BNT、AZ三種疫苗同時接種,市府必須分配醫療量能,無法滿足大家就近接種。第十一輪疫苗開放第一劑BNT、第二劑AZ預約,昨天上午十時BNT預約率先開跑,系統並未當機、網頁流暢,這次共計三類民眾,包括四十五歲以上民眾、廿二至十二歲民眾,及十八歲以上第九類對象,共一一七萬人符合資格。此外,在七月廿二日以前接種第一劑AZ的十八歲以上民眾,或七月卅日前接種一劑AZ的五十四歲者,須在今(十二日)上午十時至明(十三日)中午十二時上網預約第二劑。
-
2021-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連日確診都舊案?專家籲監測性篩檢
國內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及十例境外移入,無死亡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本土個案四十多歲女性(案一六四一一),確診時Ct值卅四點九,研判為舊案,已匡列接觸者九十八人。她為幼稚園員工,雖住在新北市,但幼兒園在台北市內湖區,初步研判與新北市群聚幼兒園事件無關。該案服務的幼兒園,即日起停課十四天,預計十月二十三日復課。莊人祥表示,該個案五月下旬有咳嗽症狀,十月九日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而確診,因七月打過第一劑莫德納,血清檢驗呈IgG陽性,疫苗產生抗體的可能性高,但因N抗體也是陽性,研判應感染過病毒而產生此抗體。連續兩天本土確診者均被認定為舊案,專家提醒,就算是舊案,在社區疫情穩定階段仍須實施監測性篩檢,若發現不尋常個案,才能快速提升防疫層級。昨新增十例境外移入,五男五女,介於十多歲至五十多歲,分自印尼、美國、菲律賓、新加坡及蒙古入境,入境日介於九月廿六日至十月九日。其中九例接種過疫苗,僅有七例為突破性感染,包括自印尼入境兩位個案接種科興疫苗、一名自菲律賓入境個案接種AZ疫苗、一名自菲律賓入境的個案及一名自美國入境個案接種BNT疫苗,從蒙古入境的兩名個案則曾接種過國藥疫苗。疫情風險逐日降低,部分場所並未落實防疫措施。莊人祥說,實聯制、體溫量測等防疫措施將持續下去,希望店家及民眾都能配合。此外,打過二劑莫德納仍突破性感染、基因定序為Delta變種病毒的華航女副機師個案一六三七七,小孩就讀的北市國小預防性停課,匡列的九名密切接觸者及擴大採檢的一四九人,PCR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已解除隔離,今天可復課。
-
2021-10-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規畫3種國際疫苗 BNT有望開放全年齡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第12輪疫苗規畫,將有莫德納、AZ跟BNT,預約規畫在10月18至20日,施打時程則在10月22日至31日。AZ部分,莊人祥說,目前還在等一批貨,等到確定再說明;BNT部分,因為第11輪開放到45歲以上,第12輪BNT目前規畫44至23歲,到第12輪就全年齡都打得到,預計10月13日意願登記結算,有意願BNT第一劑者,盡快來登記。莫德納日前已經到貨113萬劑,莊人祥說,先前打到7月16日前,70歲以上,這次規畫給7月16日前接種的70歲以下者,目前為止,詳細需要更進一步規畫,明天會更細節說明。此外,今天10時起開放第11輪BNT預約接種,截自下午1時,符合資格117萬人,已有76萬人預約,完成率大約是65%。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保命變奪命?當新冠疫苗施打後「通報死亡人數偏高」意謂著什麼
每當有人來要求加入臉書朋友時,我都會先看他是何許人,貼的是什麼文,然後才決定是否同意加入。今天(2021-10-10)有位林先生來要求加入臉書朋友,而我看到他的最新貼文是一篇2021-10-7發表在《新頭殼》的文章打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死亡843人 確診死亡844人 葉毓蘭批:政府疏於管控 保命變奪命。我為了查證這篇文章是否可信,就用「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死亡843人」做搜索,結果又搜到一篇2021-10-8發表在《新聞雲》的文章打疫苗後死亡850人>845死亡病例 葉毓蘭批指揮中心:保命變奪命。它的第一段是:疾管署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施打新冠疫苗後通報死亡數為 850 人,超過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845 人。對此立委葉毓蘭在臉書發文痛批,指揮中心「疫苗施打真落漆」,對整體疫苗施打的流程控管欠缺管控,讓保命疫苗,變成了奪命疫苗。美國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是71萬3千,差不多是台灣的800倍。美國的新冠疫苗施打劑次是4億多,差不多是台灣的22倍。美國的新冠疫苗施打後通報死亡人數是8390,差不多是台灣的10倍。所以,跟美國相比,不管是在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基礎上,還是在新冠疫苗施打劑次的基礎上,台灣的新冠疫苗施打後通報死亡人數,都是偏高的。但是,「偏高」是有意義嗎?「通報死亡人數」又是什麼意思?美國是在1990年建立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簡稱VAERS,目的是要檢測被美國政府許可的疫苗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 根據VAERS網站,任何人都可以向 VAERS 通報不良事件,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則必須通報某些不良事件,而疫苗製造商則必須通報他們注意到的所有不良事件。請注意,VAERS只是個疫苗不良事件的「通報」系統,而不是疫苗不良事件的「確認」系統。再加上任何人都可以通報,所以這個系統所顯示的不良事件數據,是絕對不可以被解讀為真正(醫學證實)的不良事件數據。但很不幸的是,有心人士,尤其是反疫苗人士,尤其是反新冠疫苗人士,就充分利用VAERS容易被誤解的弱點,鋪天蓋地地散播虛假訊息,說新冠疫苗是政府用來殺害人民的工具。請看下面這4篇報導:2021-5-26,科學期刊Science:Antivaccine activists use a government database on side effects to scare the public(反疫苗人士使用政府的副作用數據庫來嚇唬公眾)2021-10-4,Consumer Reports網站:How Government Data Is Being Misused to Question COVID-19 Vaccine Safety(政府數據如何被濫用來質疑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2021-10-4,路透社:Fact Check-VAERS data does not suggest COVID-19 vaccines killed 150,000 people, as analysis claims(事實查核 – VAERS 數據並未表明分析聲稱的 COVID-19 疫苗導致 150,000 人死亡)2021-10-5,Poynter網站:Claims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died from the COVID-19 vaccine are unfounded(聲稱數百萬人死於 COVID-19 疫苗是沒有根據的)台灣大概是向美國學習吧,也設立了台灣版的VAERS。它說:●在接種疫苗後所出現的身體上的不良情形,即使不確定是否為疫苗所導致,但無其他明確原因可以解釋,因而懷疑或無法排除與接種疫苗具關聯性的,就可以通報疫苗不良事件。●當懷疑個案的死亡是疫苗不良事件所造成時,就可以通報。所以,很明顯地,台灣和美國的VAERS都是讓任何人只要「懷疑」有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就可以通報。但是,就美國VAERS的8390個「通報死亡人數」而言,目前已經被確認的「新冠疫苗導致的死亡人數」是3個。(註:由於嬌生疫苗所導致的血栓)也就是說,「通報死亡人數」跟「確認死亡人數」之間,是有相當大的差距。但很不幸的是,《新頭殼》那篇文章的標題卻是〈打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死亡843人〉,《新聞雲》那篇文章的標題卻是〈打疫苗後死亡850人〉,而立委葉毓蘭那篇臉書文章卻又是聲稱〈讓保命疫苗,變成奪命疫苗〉。原文:打疫苗後死亡850人,新冠肺炎死亡845人,保命變奪命?
-
2021-10-11 新聞.元氣新聞
流感疫苗緩打潮 冷藏庫恐塞爆
目前大多數民眾優先選擇施打新冠疫苗,若先注射流感疫苗,兩者時間要相隔7天,為了避免錯過接種機會,彰化縣不少民眾紛紛延緩注射流感疫苗;但8萬劑流感疫苗儲存時所佔用空間,可放60萬劑新冠疫苗,若緩打潮持續,冷藏庫恐「塞爆」,衛生局已請廠商延後送達流感疫苗,以免放不下,台中、桃園也都出現緩打情況。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今年大多數民眾優先考量和等待施打新冠疫苗,因擔心喪失接種機會,乾脆主動延緩注射流感疫苗。桃園市也出現民眾選擇先打新冠疫苗,並延後施打流感疫苗,衛生局表示因有2個疫苗冷藏庫,加上合約院所回報需要的疫苗量後,才會請廠商配送疫苗,目前桃園的冷藏庫還有空間,廠商會依預定規畫送貨。台中市衛生局指出,緩打情況鄰近縣市都有發生,目前的確有儲存上的問題,已向中央協調疫苗廠,希望能借用儲存空間。由於AZ、莫德納、BNT等,都是一瓶可打多劑,比較不占空間;流感疫苗是單劑型,所占空間比較大。民眾緩打流感疫苗,導致空間緊縮。「疫苗有進有出就沒問題!」葉彥伯說,以國產流感疫苗為例,單盒裝20瓶疫苗注射20人,同樣的包裝盒,可裝15瓶AZ疫苗,每瓶注射10人(10劑),等於可為150人注射;因此,冷藏150人份量AZ疫苗的空間,只能冷藏20人份量流感疫苗。今年彰化縣第一批公費流感疫苗已到貨16萬劑,被合約醫療院所領走約8萬劑,往年這種情形會補貨,但今年民眾主動緩打,新冠疫苗又陸續撥下,為了冷藏空間能有進有出,已請廠商延後送達流感疫苗。
-
2021-10-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教授:並非沒相關研究
我在前天(2021-10-5)發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提出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的證據。隔天讀者CHEN在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您好,想請問有相關研究新冠疫苗會誘發紅斑性狼瘡嗎?剛剛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像一般青壯年族群不像高齡族群會定期做健檢,沒症狀一般也不會去做檢查。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這位讀者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台灣時間2021-10-7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標題是:女高中生打BNT 誘發紅斑性狼瘡 媽媽後悔簽同意書。這篇文章的最後兩段是:【報告出爐,女高中生確診罹患「紅斑性狼瘡」,同時導致腎炎,緊急入院治療。由於病患以往無相關病史,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醫師進一步指出,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目前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持續觀察。】《NOW健康》也在同一天發表今明BNT陸續抵台 誘發紅斑性狼瘡?張上淳:找無報告,其中兩段是:「另一方面,新北市傳出1名女高中生,校園集中接種輝瑞BNT後,出現臉頰與雙腿嚴重水腫,就醫檢查確診紅斑性狼瘡,導致腎臟發炎住院治療中,陳時中強調不能斷言疫苗誘發,目前僅能說時間序上有關連。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說,接種疫苗會引起免疫反應,確實有人關心是否會連帶影響其他免疫系統,但新冠疫苗與紅斑性狼瘡是否有關,國際上沒有特別提到有關連,也沒有相關報告。」從這兩篇新聞報導可以看出,醫師判斷「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但指揮中心則說「沒有相關報告」。但是,「沒有相關報告」是真的嗎?今年8月,紐約大學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30位研究人員發表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Disease Status in SLE Patients Following SARS-CoV-2 Vaccination(SARS-CoV-2 疫苗接種後紅斑性狼瘡患者的免疫反應和疾病狀態評估)。他們調查79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9位出現中低程度的發作,1位出現嚴重的發作。今年9月,一個國際團隊發表Tolerance of COVID-19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international VACOLUP study(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對 COVID-19 疫苗的耐受性:國際 VACOLUP 研究)。他們調查了世界各國696位接種新冠疫苗(輝瑞、莫德納、科興、AZ或嬌生)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發現其中21位在接種後3天左右出現紅斑性狼瘡症狀,其中4位需要住院。所以,毫無疑問的,是有「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報告,只不過這兩篇研究報告的調查對象是已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而不是像台灣這位不曾患過紅斑性狼瘡的女學生。但是,就如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所說,「這名學生應該是本身有潛在免疫系統疾病,之前並不明顯,不料打了疫苗反而誘發相關反應,才會變得這麼嚴重」。我在新冠疫苗會引發痛風嗎也有說,「雖然他在打疫苗之前沒有患過痛風,但也許他已經是有高尿酸。所以,誠如足病學醫生Richard Blake所說,接種疫苗是會導致新陳代謝產生劇烈變化,而這個劇烈變化才會最終促使林先生首次發生痛風」。也就是說,我同意「八九不離十與疫苗有關」的說法。至於讀者所問的「林教授是否會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前先去做免疫系統、三高相關的驗血檢查?」,我只會建議「個人自行評估」,畢竟利弊得失是因人而異。原文:新冠疫苗誘發紅斑性狼瘡,並非沒有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