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膽固醇
共找到
1682
筆 文章
-
-
2021-07-13 養生.聰明飲食
椰子油竟比豬油還油!牛油、奶油...11種油脂,營養師:要控制血脂、膽固醇,你該吃「這種油」
脂肪知識問答1.哪些油脂富含飽和脂肪?講到油脂,大部分人會聯想到「熱量高」、「容易」,並常常和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等健康問題劃上等號。但事實上,脂肪是身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之一,這意味著它在人體健康維持上具有重要功能。脂肪除了提供熱量外(每公克油脂熱量為9大卡),還能提供必需脂肪酸,並且是細胞與組織的重要組成,在生理機能調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脂肪的存在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潤滑腸道幫助排便;而儲存在我們皮下的脂肪層能提供緩衝、隔離作用,減少體熱的流失並保護內臟....所以,脂肪本身並非壞東西,現代人之所以有那麼多和脂肪有關的健康議題,如肥胖、心血管疾病或發炎性疾病等,主要是因為油脂攝取不當:油脂攝取過量,或吃錯油。所以為了兼顧美味與健康,我們有必要更了解「脂肪」這個營養素。在接下來這段時間,Stella將會帶大家認識一些有關脂肪的基本知識,首先要介紹的是在買餅乾、零食等包裝食品上一定會看到的字眼:「飽和脂肪」。但在正式進入這個話題前,還是先讓我們來互動一下,測試大家對「飽和脂肪」的認識。下面列出了5個日常生活常見的油脂: A.大豆油(即沙拉油)B.豬油C.橄欖油D.奶油E.椰子油 請問,上述5種油中,哪一種油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另外,上述油品中,哪些油脂富含「飽和脂肪」?(提示:本題為複選)認識飽和脂肪~哪些油脂富含飽和脂肪!?上面的互動練習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油脂為椰子油(E);而包括豬油(B)和奶油(D)都是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你答對了嗎?回答此問題的關鍵為「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在室溫下會呈固態」,所以若你具備此觀念的話,很輕鬆就能從大豆油/沙拉油、豬油、橄欖油、奶油和椰子油這五種油脂中,挑出正確答案。在對飽和脂肪有了初步概念後,接著Stella要帶大家來進一步認識飽和脂肪酸,包括其優點和缺點、常見油脂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以及誰該特別小心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每日建議的攝取上限為多少。油脂vs脂肪酸~油脂的特性是由脂肪酸所決定!我們日常所看到的油脂,不管來自動物或植物,都是由甘油分子和脂肪酸分子所組成的酯類化合物,稱為三酸甘油酯(或稱甘油三酸酯)。若用插頭和電線來比喻,甘油就好比插頭,上面插了三條「脂肪酸」電線,所以油脂的特性,如熔點、生理功能等主要是由其組成脂肪酸所決定。脂肪酸依照雙鍵的有無,可分為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兩種。其中,飽和脂肪酸不含雙鍵,其碳原子間全都以單鍵來鏈結。由於單鍵可隨意旋轉,讓分子較易堆疊而使排列緊密,故熔點會比較高,因此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在室溫下會以「固體」形式存在。解碼飽和脂肪酸~有關飽和脂肪酸的基本知識!Q1.哪些油脂富含飽和脂肪酸? 一般而言,動物性脂肪富含飽和脂肪酸(魚油例外),所以豬油、牛油等動物油在室溫下會呈固態;植物油一般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植物油在室溫下多半呈液體狀。椰子油是植物油中的異類,含九成以上的飽和脂肪酸,故和動物油一樣,椰子油在室溫也是以固體的形式存在。常見的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並非豬油,而是椰子油(飽和脂肪酸含量>90%);其次是奶油,其中奶油為70%、人造奶油介於57~64%間;接著是牛油的43~49%。烹調常見的動物油~豬油的飽和脂肪酸並不高,約在40%左右。欲瞭解更多詳細脂肪組成的分析請參考附圖。Q2.飽和脂肪到底是好,還是壞? 東西的好壞是相對的,所以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飽和脂肪酸也是一樣。*飽和油脂的優點:較穩定、不易氧化變質,可高溫烹調構成油脂的脂肪酸依脂肪分子上是否有雙鍵分為「飽和脂肪酸」(雙鍵數目=0)和「不飽和脂肪酸」(雙鍵數目≧1)兩大類;而「不飽和脂肪酸」又因雙鍵數目的多寡而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雙鍵數目=1)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雙鍵數目≧2)之別。(參考附圖)我們常被告知油品的保存重點為避光、密封,遠離灶台或放在陰涼乾燥處…這是因為暴露在空氣和高溫下,油脂易氧化、變質。而「雙鍵」就是油脂發生氧化的主要部位,所以雙鍵含量越多的不飽和脂肪就越容易被氧化,反之沒有雙鍵的飽和脂肪則較穩定。不易被氧化意味著油脂較不易變質產生有害身體的物質,所以可避免因油脂氧化變質造成的健康危害。另外,這也意味著較能耐高溫,而可用於高溫的烹調方法。*飽和油脂的缺點:使膽固醇上升、不利心血管健康大部分的研究均指出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和心血管疾病有正相關,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在評估食物中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對血膽固醇的影響時,也發現飽和脂肪對血膽固醇的影響遠高於食物本身所含的膽固醇。下面是升膽固醇指數(CSI)的公式:升膽固醇指數(CSI)=「0.05×膽固醇(毫克)+1.01×飽和脂肪酸(公克)。在這個公式中,食物膽固醇的數值是x0.05來計算,而飽和脂肪酸的數值則是x1.01計算,換句話說,飽和脂肪酸對血膽固醇的影響是膽固醇的20倍。所以,有高血脂症、血膽固醇過高或心血管疾病者除留意食物膽固醇含量外,更應該關心並限制的飽和脂肪酸的攝取。Q3.飽和脂肪酸每日的建議攝取標準為何? 一般人:飽和脂肪的每日建議攝取上限為總熱量的10%,男性(70公斤、靜態工作者)每日建議攝取熱量為2,100大卡,10%為210大卡,因為每公克脂肪含9大卡熱量,故換算下來為23公克(飽和脂肪);女性和銀髮族每日建議攝取熱量為1,600大卡,10%為160大卡,換算下來則是18公克左右的飽和脂肪。心血管健康問題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專科學院的建議,飲食中飽和脂肪宜佔總熱量5~6%,而不管是來自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的飽和脂肪都一樣不利健康。故每日的飽和脂肪酸攝取為上述的五到六成,即男性每日約11.5~13.8公克,女性約9~10.8公克。總結來說,油脂的好壞和其脂肪酸種類有關。飽和脂肪酸的優點是穩定、不易氧化變質,故可避免油脂氧化變質帶來的健康危害,適合用在煎、炒等較高溫的烹調上;缺點則是會使膽固醇上升、不利心血管健康,故不宜過量攝取。飽和脂肪的來源除了烹調用油外,還包括食物本身(如豬肉、牛肉等動物肉的脂肪部位),及餅乾、零食等加工食物。所以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取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其他植物油做為烹調用油,取代豬油、牛油和椰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另外,在吃肉類時儘量去肥肉、挑瘦肉來吃;在購買餅乾、零食等加工食物時,別忘了看一下外包裝的營養標示,挑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物來買。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排出體內毒素,失智竟好轉!神經退化專家:2種廚房就有的辛香料,助身體排毒
-
2021-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好萊塢女星以康普茶與泡菜抗新冠惹議 專家這麼說
日前好萊塢明星「小辣椒」葛妮絲.派特洛在個人部落格自曝不幸中了新冠肺炎,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遭遇長時間的慢性疲勞以及腦霧的狀態,所以經過他的個人親身經驗推薦一些飲食療法,包括間歇性斷食、菜單採取生酮以及素食,而且還特意補充康普茶與韓式泡菜 (當然不忘順帶推薦他個人經營的公司Goop的產品Madame Ovary supplement(貴夫人卵巢補品)與Seedlip(草本補充品)。此番言論一出陸續受到一些媒體與專家的質疑,後來也受到英國國民保健署國家醫療局Stephen Powis史蒂芬.博依司教授的挑戰,博依司教授警告這些方式不足以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防疫該有的健康飲食營養觀念其實葛妮.絲派特洛個人與他經營的Goop公司長期以來就熱衷於推薦一些非正統療程,也因此而飽受爭議,像韋恩之前就介紹過的玉蛋與防心靈吸血鬼噴霧就是其中一小部分好萊塢的seafood–葛妮絲派特洛。不過認真來看,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長期抗戰中,康普茶與韓式泡菜不只是葛妮絲派特蘿一個人在提倡,那麼從科學專家的眼中如何看待這種飲食建議呢?首先,任何飲食建議都不能取代治療,既不能替代疫苗,也不能取代得到新冠肺炎之後的治療,所以如果有偏方號稱可以預防或治療,是不能相信與依賴的。植物基飲食有助提高保護力73%但是,在一些科學研究中確實發現,如果採取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確實可以減少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或是降低演變為重症的機會。比如說這篇跨6國、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誌的研究 Plant-based diets, pescatarian diets and COVID-19 severity: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six countries發現,調查2884位6國第一線醫療從事人員,如果採取植物基飲食(73%)或魚素食(pescatarian)的飲食(59%) (參考前文:素食定義,東西方大不同)會有讓新冠肺炎發展為中重症的風險較低。所以健康的飲食型態在對抗新冠肺炎上確實可以提高保護力。發酵食物幫助腸道免疫另外也有科學家特別注意到腸道菌與免疫的關係,因為在一些研究中發現,新冠肺炎會顯著改變腸道菌的平衡,特別會造成一些壞菌(如產氣莢膜桿菌)增加、好菌(比菲得氏菌)減少,而且進一步造成體內免疫的細胞激素或是發炎的指標(如GOT、GPT)上升。而且這些腸道菌的變化,不僅僅是影響了腸道本身,還會通過腸腦軸線影響了大腦,進而產生專注力喪失、焦慮、記憶減退、睡不好等狀況;或是通過腸肺軸線,影響了肺部的益生菌平衡、造成下呼吸道發炎反應等等,所以可以說是全身性的影響。因此,葛妮絲派特蘿所謂慢性疲勞或是腦霧等狀況,也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也因此在面對新冠肺炎的飲食營養中,如何幫助腸道菌的健康、塑造堅強的腸道菌菌相是現在受到科學界重視的研究重點。畢竟腸道是人體很大的免疫器官,也是面對外來入侵物質的保護層,而腸道菌就算是位於我們腸道表面與我們「同腸一命」的命運共生體,所以有好的腸道菌相,就會有好的免疫力。而要幫助腸道菌的好菌生長,現在營養界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發酵食品。所謂發酵食品,簡單來說是使用包含酵母菌、乳酸菌、黴菌等等的微生物把食材加以發酵、進行物質的轉化。這些微生物在發酵時會產生非常豐富的代謝產物,以及益生質,食用後可以幫助腸道內有益菌生長,而依據一些最新的醫學證據發現,還可能有調節血脂、血糖、免疫等等的廣泛健康功效。所以依照這個道理,葛妮絲派特洛推崇的康普茶與韓式泡菜也都是發酵食品的一種,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它們對於維護腸道健康,進而調節免疫力也是有相當道理的。康普茶兼具腸生質與茶黃素的益處康普茶是近年來歐美很新流行的一種發酵飲,韋恩前文有詳細介紹過讓好萊塢明星也趨之若鶩的健康流行-康普茶。康普茶的基本原理是將紅茶加糖作為基底,然後添加天然的茶母(SCOBY),茶母也就是一些共生的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茶母與茶液放在室溫下進行7到10天的發酵,就會形成表面白色不透明的發酵活菌層以及下層的透明發酵茶飲層,發酵完畢後拿來飲用的是下層,而上層的發酵活菌層可以撈起來做為下一批的茶母,茶母裡的菌就可以做為下一次的使用。康普茶的液態飲料層富含多種有機酸,如醋酸、自然界較罕見的葡萄醣醛酸、以及乳酸;此外還有蔗糖發酵後分解的果糖、葡萄糖;另外還有發酵的產物如一些消化酵素,發酵代謝物: 如醛類、酯類等,以及一些抗氧化物: 如來自茶葉的多酚,還有維生素B群等等,可以說成分十分豐富。因此康普茶喝起來除了茶味之外,主要的味道是酸味,而且因為經過充分的發酵,所以帶有豐富的發酵味(或所謂的酵素味),甚至帶有微微的酒味(康普茶經過酵母菌的發酵,所以帶有約0.5%以下的酒精),然後甚至會帶有微微的碳酸氣泡。由於近來研究紅茶單寧、或是茶黃素在體外實驗裡對新冠病毒的複製也有抑制的作用,所以康普茶結合了幫助腸道調整的功能以及紅茶特殊的茶單寧、茶黃素,所以在疫情期間格外受到重視。韓式泡菜是植物性乳酸菌寶庫韓式泡菜可以說是植物乳酸菌的一種典型發酵食物,韓式泡菜是用運用了大白菜作為基質,再以天然的乳酸菌加以發酵,放在隔絕氧氣的甕或是缸內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發酵而成。因為韓式泡菜在發酵過程中產生許多有機酸、益生質、活性乳酸菌、纖維、寡糖、消化酵素等等,被視為是可以幫助腸道好菌生長,也可以兼具補充體內活菌的一種健康發酵食物。因此,韓式泡菜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幫助便祕、預防大腸癌等等方面有大量研究出現。總之,不管是康普茶或是韓式泡菜等發酵食物,既具有植物基的特性,又是發酵食物的一環,對健康的益處是所在多有的,但是凡是保健食品都一樣,對於新冠肺炎或許有降低得到的風險,或是可以降低變成重症的機會,但是絕對沒有治療的效果,大家還是該打疫苗的快去打,該治療的也循正規醫療體系治療。但是要打下健康底,健康的飲食營養也是必不可少。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7-12 養生.聰明飲食
豆漿的營養價值竟比豆干低!營養師告訴你:豆類製品的營養價值,你可能搞錯了
這是一篇寫給吃素者、愛吃豆製品者、對坊間五花八門的豆製品感到好奇者,或未來有可能會穿越者(大誤>_<),專門介紹豆漿、豆腐和豆干等常見豆製品營養的文章。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黃豆是營養、健康且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但它的營養到底有多好,只以大豆為蛋白質來源是否可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而由黃豆加工製成的豆漿、豆腐、豆干和豆皮等是否也和黃豆一樣營養健康呢?坊間那麼多種豆製品又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讓我們花點時間來了解一下這個不管葷食或素食都常遇到的食物~黃豆加工製品吧。黃豆家族成員,你認得多少?在我們日常飲食當中,黃豆很少直接被食用,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的黃豆加工製品,如早餐的豆漿、午餐麵店中的豆干或花干、晚餐火鍋中的凍豆腐或炸豆皮,做為點心或消夜的炸臭豆腐、甜不辣裡的三角油豆腐,及滷味常見的百頁豆腐、素雞、五香豆干等。黃豆可加工製成很多食物(參考附圖):榨汁可得「豆漿」,豆漿加熱可取得「豆皮」,若加入凝固劑則可製成「豆花」;豆花加壓脫水後可得「豆腐」,豆腐加壓烘乾後可得「豆干」。每種豆製品又可衍生出不同的成員,例如豆腐因所使用的凝固劑不同而有板豆腐、嫩豆腐的差別,另外還可加工成凍豆腐和百頁豆腐;豆干則可分為黃豆干、五香豆干、黑豆干、干絲等。正由於加工方式的不同,導致不同豆製品營養、熱量上有所差異,所以只要能弄清楚彼此間的關聯,就可推算出那些豆製品營養密度較好,那些豆製品熱量會會較低。黃豆製品都是富含蛋白質和鈣的營養好食物嗎?你或許聽過「豆腐等黃豆製品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或聽說「喝豆漿、吃豆腐可以補充鈣質」,或被告知「豆製品是零膽固醇、低熱量、健康營養的食物」….但真的是這樣嗎?所有的豆製品都是可安心食用的好食物嗎?答案當然是「否」。的確,黃豆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蛋白質占了35.6%,且富含纖維,礦物質含量頗豐,鉀、鈣、鐵、鋅等含量都相當可觀,且還有大豆異黃酮等有益健康的植化素。儘管如此,它也是有弱點的:維生素含量偏低。黃豆不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且維生素B1、B2、菸鹼酸、葉酸等的含量都很少,唯一例外的只有維生素B6。所以若不吃蛋奶而以黃豆及其製品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素食者,最好補充綜合維生素來彌補飲食的營養不足。豆漿的營養價值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不喝牛奶容易缺鈣,可以改喝豆漿來補鈣。但其實豆漿並沒有你想像的這麼營養,它的鈣含量其實很低。這是因為豆漿是黃豆(含11.3%的水)加大量水加工製成,由於水稀釋了營養素,所以每百公克的豆漿(含93.3%的水)僅有14.2毫克的鈣,只有同重量黃豆鈣含量的7.3%,其他營養素也是如此,故豆漿的營養密度很低,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均很少,其唯二的優點為熱量低(前提是沒有額外加糖),及可提供植物性蛋白質。豆腐的營養價值豆腐是豆漿加凝固劑後,再加壓脫去部分水分所製得。傳統是用石膏 (硫酸鈣)或鹵水(海鹽,即氯化鈉)來使蛋白質凝結,近代則多了葡萄糖酸內酯(不含鈣)這個凝固劑。由於凝固劑及加壓程度的不同而有傳統豆腐(或稱板豆腐)和嫩豆腐之分。傳統豆腐因使用的凝固劑含鈣,且壓得較扎實,故營養密度較嫩豆腐高。每100公克的傳統豆腐熱量為88.4大卡,含8.5公克的蛋白質、約140毫克的鈣,並含植化素和適量的鉀、鐵、鋅等礦物質。嫩豆腐因壓制較不扎實(水分保留較多),且以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內酯做為凝固劑,所以營養密度較差,但也因水分較多所以熱量相對較傳統豆腐低。凍豆腐是將傳統豆腐冷凍,因冷凍蛋白質凝結形成空穴,並在解凍後內部液體流出,故凍豆腐的水分含量較豆腐低,相對其熱量和營養密度也會增加而較傳統豆腐高。雖然冷凍及水分的流失過程可能會導致部分維生素的流失,但因黃豆本身所含維生素B群就不多,所以整體來說,其營養品質影響並不大。傳統的百頁豆腐的做法是豆皮一層層壓製而製成(故又稱千張豆腐),但現今商業大量生產的百頁豆腐多半是以大豆分離蛋白為原料、澱粉為黏稠劑,並添加大豆油及其他食品添加物製得,因此百頁豆腐礦物質含量很低(包括鈣),熱量、脂肪則偏高。每百公克百頁豆腐熱量為216大卡,並含17公克脂肪,但僅有33.5毫克的鈣。故百頁豆腐唯一的優點只有提供優質蛋白質。豆干的營養價值豆干是豆腐經加壓、烘乾和上色而製得,因其水分含量較豆腐更低,故營養密度會較豆腐高。大體而言,豆干的營養僅次於黃豆,但高於豆腐和豆漿,故為良好的黃豆加工製品。當然,正也因其水分含量較豆腐少,所以相對熱量也較高,每百公克約有200大卡,為傳統豆腐的兩倍多、約嫩豆腐的四倍。豆皮的營養價值豆漿開蓋加熱時,表面會凝結一層凝固的蛋白質,此層蛋白質薄膜乾燥後水分會流失,變成細薄軟韌的薄片,此即所謂的豆皮。豆皮是眾多豆類加工製品中含水量最低的(水分含量不到60%),其特色是富含蛋白質,每百公克含量高達25.3公克,且因富含蛋白質,所以維生素B6含量也較高,另外其他礦物質含量也頗豐富。不過要留意的是豆皮熱量不低,每百公克約200大卡,此外,坊間很多豆皮(如滷味攤和火鍋店中的豆皮)都經過油炸再處理,不僅熱量高很多,且炸油因反覆使用而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故食用時宜選擇未經油炸的豆皮。總結來說,豆製品想要吃得營養、健康,最好還是選擇加工較少的豆腐、豆干;關心熱量的話則宜選擇熱量較低的豆漿、豆花和豆腐;想要補充鈣的話,凍豆腐、傳統豆腐、豆干則會是較好的選擇;想要補充蛋白質的話,豆皮、豆干的蛋白質含量會較高。另外,由於豆製品本身味道偏淡且味道大同小異,所以在烹調時常會額外加入油、糖、各種醬料來料理增添味道,因此豆製品若想吃得健康,除了選對適合的豆製品外,還需要盡量減少烹調過程所使用的油、糖、鹽及醬料的攝取喔。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用電鍋蒸東西,千萬不能用自來水?
-
2021-07-11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超澎湃鹹食燕麥粥 原來還能這樣吃?
居家防疫期間,沒辦法內用,想要外送又因為選擇障礙猶豫很久,許多外食族紛紛改為居家料理,自己烹煮。今天的影片教你煮出美味又營養的健康料理。燕麥含有豐富的營養,能夠降膽固醇,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因為膳食纖維多,不容易讓人感到飢餓,所以許多人會將燕麥做成料理,做為控制體重常見的主食,今天的影片將搭配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教你煮出兩道超澎湃的鹹食燕麥粥,快跟著美姚 MirandaYao一起煮出健康!想了解更多健康料理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找回健康活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7-0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女性過35歲陽明脈開始衰微,小心乳腺癌上身!醫學博士教這樣按摩活血化瘀
35歲陽明脈開始衰微前面提到女子以七年為一個週期輪回,而男子的週期要比女子多一年,所以女性要比男性更早熟,老得更快。戰國時期的醫書《素問》寫道:「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已經明確指出了女性的衰老是從「陽明脈」開始,而「陽明脈」就是指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起於鼻翼兩旁,沿著鼻外側緣上行,左右兩側交會於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從循行的部位上就可以看出足陽明胃經走顏面部和額頭,所以過了35歲就會出現魚尾紋和抬頭紋等,同時面色開始變得憔悴。在35歲之前,女性陽氣比較充足,陽氣相當於人體的正氣,即使身體有一些問題,但身體還不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可是過了35歲,女性的衰老規律就會開始顯現出來,原本充足的陽氣逐漸衰弱,許多問題會接踵而至。其中最常見的疾病就是「乳腺癌」,大多數癌症發病年齡多在老年,但是乳腺癌的發病年齡多為35歲左右。在中醫的理論中,因為女性在35歲時陽明脈衰微,陽氣不足加上乳腺癌細胞是存在於每位女性身上。只是在35歲之前,癌細胞在人體陽氣的保護下一直停滯在幼稚階段,沒有任何活性。35歲之後,如果平時不注重保養,陽氣一下衰弱下來,身體的癌細胞就逐漸活躍,不斷滋生氾濫,導致出現乳腺癌。這也和中醫所說的「五七陽明脈衰」不謀而合。所以養生宜早不宜遲,別等到三十五歲身體出現不適後才開始。以下將介紹有效的預防方法。胸部按摩乳腺癌在中醫中被稱為「乳岩」,因為乳腺癌形成的包塊固定不移,堅硬如石頭,其中的病因被歸為「瘀滯」,因此按摩胸部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西醫乳腺檢查裡以乳頭為中心,進行十字切割,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胸部按摩也是圍繞這四個象限。可以用雙手的四指輕輕按壓在乳房的外上象限上,以無觸痛為宜。然後按照外上、外下、內下、內上的順序,雙手輕輕做畫圈運動,頻率不要太快,以每分鐘二十圈為宜,每次按摩五~八分鐘,皮膚出現輕微的紅暈為佳。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在預防及治療乳腺癌方面有很好的療效,能夠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長趨勢。癌細胞的增長需要大量的血管以供應血液、氧氣及營養,而維生素D可以抑制癌細胞周圍血管的生成,並且對癌細胞的轉移有一定的阻斷作用,誘導癌細胞凋亡。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方法就是適量的曬太陽,但現在大多數人因為怕曬黑,都不曬太陽,導致維生素D不足。但從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D非常少,主要是靠通過皮膚進行合成,皮膚表層和真皮層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物質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適量的曬太陽對女性而言非常重要。疏肝理氣代茶飲肝經的循行經過胸部,也有分布在脅肋部,肝氣瘀滯,氣滯胸脅也會導致乳腺癌產生。乳腺癌的出現和不良情緒密切相關,所以疏肝理氣是預防治療乳腺癌的原則、治法。以下介紹一款疏肝理氣代茶飲。此代茶清新涼爽,有疏通肝經、調理氣息的功效,可以治療乳房脹痛並預防乳腺癌。【食材】薄荷五克、佛手十克、玫瑰花五克。【製作方法】將材料用沸水沖泡五分鐘後,加入少量冰糖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逆齡養生:調脾胃、養氣血,女醫師教你如何老得慢作者:韓學傑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1/06/02作者簡介/韓學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師從已故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沈紹功教授,為沈氏女科第20代傳人,是許多知名健康節目的重要嘉賓,頗受廣大觀眾的好評。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醫藥規範標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規範標準研究中心籌建組副組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1-07-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別小看心律不整!一張表格算出你的中風機率
50多歲的詹先生本身並無相關心臟病或慢性病史,但最近因呼吸困難、雙腳水腫,且爬樓梯越來越喘,自覺有心悸,便前往急診室求診。經初步檢查後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合併心房顫動。在經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治療之後,呼吸困難的狀況雖然改善,但是心跳速率依然偏高、心律不整狀況也持續著。入院後兩天的傍晚,病患用餐後半小時,突然出現臉歪嘴斜、手腳無力的狀況,醫師診斷為急性腦中風。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正常人的血液流動會經過心房,再到心室然後灌注全身,但在心房顫動發作,心房正常時,有節奏的收縮會被無效的顫動所取代,後果是不能完全地把血液移至心室。結果,血液會停滯並形成小血塊。當這些小血塊移動到大腦,便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有六分之一以上的缺血性中風可以追溯到與心房顫動相關。在80歲或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躍升至三分之一之多。更重要的是,與其他缺血性中風比起來,由心房顫動相關小血塊引起的中風,具有更高的永久性腦損傷或死亡風險。計算你的中風危險    郭志東指出,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若合併以下的狀況,也會增加中風風險,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某些心臟瓣膜疾病、中風病史等。因為許多中風可以通過檢測和治療心房顫動所避免,現在醫學界普遍使用CHA2DS2-VASc評分(這個名字是所有因素的首字母縮寫,見下表)。  項目 分數 充血性心臟衰竭 1 高血壓:至少有兩次靜息血壓超過140/ 90mmHg 1 年齡:75歲或以上 2 糖尿病:空腹血糖超過125mg/dL或正在服藥 1 中風、暫時性腦缺血、肺部、腿部或其他部位造成的血塊 2 年齡:64~74歲 1 性別:女性 1       根據CHA2DS2-VASc評分系統,總分可以從0到9分不等。醫生通常治療評分為2或更高的患者;至於如何治療分數為1的患者,目前還存在爭議,通常會在抗凝藥物、阿斯匹林和根本不用藥之間做出選擇。郭志東進一步說明,有一些事情是病人必須注意的,心房顫動有時侯並無任何症狀,有時侯是無意中發現的。要增加心房顫動的診斷率,可以利用一段時間的便攜式心率監測器來幫助檢測無症狀的陣發性心房顫動。透過藥物來幫助預防血液凝塊     幫助預防血液凝塊的藥物,一般被稱為抗凝血劑包括華法林(香豆素)和一些較新的抗凝藥物,包括Apixaban、Dabigatran、Edoxaban、Rivaroxaban。華法林需要頻繁的血液檢測和調整劑量,它也會與某些食物和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新型抗凝藥物則沒有以上缺點。雖然所有的抗凝藥物都會增加嚴重內出血的風險,但新型抗凝藥物比華法林引起最嚴重內出血如腦出血機率來得更低。郭志東表示,如果病患本身不適合長期使用抗凝藥物,心臟科醫生可能會推薦一種叫做經皮導管左心耳封堵器置放手術,在左心耳置放一個小附件,因為大多數房顫患者的血栓都在左心耳中形成。這個封堵裝置會被導官引導通過至左心耳,一旦裝置位置調整好,導管便會被移除,以降低血栓生成後停留在左心耳的風險,該裝置會被永久地留在原位而無法移除。而對一些需要做開心手術的人來說,手術閉合左心耳是另外一種選擇。 培養6個好習慣,改善心臟健康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人們的心臟健康,減少患心房顫動的風險。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以下各點:1.定期運動:每週至少四次,總計每週達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2.多攝取心臟健康有益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3.保持健康體重4.避免吸煙5.限制或避免飲酒6.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延伸閱讀: 。肥胖、吸菸、少運動…,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但體內這種物質過高也不行 。心律不整會影響全身! 醫點出「5大危害」:一發生恐跟你一輩子
-
2021-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冷氣吹多產生濕氣,讓你病多難痊癒!中醫師教「去濕2招」:夏吃酸性水果、喝排濕茶飲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什麼是外來的濕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體是無害的。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等,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如果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會造成身體濕氣過重,進而影響正常身體生理功能。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濕邪又容易傷脾陽,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形成了「內濕」,這是所謂的脾虛濕盛,可見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濕邪只有夏季才會有嗎?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濕度是什麼?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中醫濕邪的特性1.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 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沈;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 濕性粘滯:濕邪粘膩停滯,症狀多粘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對症除濕湯品及茶飲.消食潤喉茶飲中藥材:❶山楂、❷炒麥芽、❸大棗、❹生甘草、❺荷葉功效:1.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2.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說明:1. 山楂可幫助消化,改善食積。2. 炒麥芽可改善食積、消化不良。3. 荷葉性升散,可改善夏日暑濕腹瀉,心煩口渴。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利濕消脂茶中藥材:❶鬱金、❷山楂、❸陳皮功效:去濕消脂。說明:1.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2.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3.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材料:鬱金10克(3錢),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檸檬梅子綠茶中藥材:❶烏梅、❷山楂、❸陳皮提醒:胃酸過多,胃痛不適的人不適合大量飲用。功效:1. 改善夏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2. 去油膩,降油脂,生津止渴。說明:1. 山楂可消食化積,改善脘腹滿悶。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3.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材料:檸檬3片,烏梅3枚,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綠茶3克,冰糖適量。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輕身去濕茶中藥材:❶薏苡仁、❷荷葉、❸陳皮、❹山楂、❺厚朴、❻決明子功效:消食去濕,減脂去油。說明:1. 荷葉可改善暑濕腹瀉,心煩口渴。2. 陳皮可改善腸胃氣滯。3.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4. 決明子可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延伸閱讀: 電梯病毒群魔亂舞,最恐怖的不是「按鈕」而是「它」!重症醫師黃軒:4關鍵避開病毒
-
2021-07-06 養生.營養食譜
小黃瓜熱量低水分多 開胃消暑助排便
夏天盛產的小黃瓜,營養價值豐富,尤其水分含量極高、熱量相當低、口感清爽,具有開胃消暑解熱的功效,很適合在食欲差的炎炎夏日裡食用。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小黃瓜的營養豐富,水分很多占了96%,熱量相當低,每100克的熱量只有13大卡,並含有膳食纖維,因此,小黃瓜也是減肥很好用的食材之一,吃了會有飽足感外,還可以消暑解渴,並且幫助排便。小黃瓜鉀含量不低,也含有維生素A、B群、C、E、β-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鉀、鈣等營養素,劉怡里指出,由於小黃瓜不適合高溫烹調,不會用於煮湯,加上小黃瓜有特殊的香氣,因此,小黃瓜很適合打蔬果汁,尤其夏天很多人會食欲不振,多吃小黃瓜可以清暑開胃,具有降低血壓及膽固醇的作用,也有利於心血管及眼睛的保養。小黃瓜是水分多、有飽足感的蔬菜,劉怡里強調,夏天多吃小黃瓜,可以補水止渴,若要減肥的人,建議將小黃瓜汆燙後再食用,也可以製成溫沙拉吃。此外,小黃瓜大多屬於「配角」菜色,適合與肉類搭配快炒成一道熱食。
-
2021-07-03 養生.聰明飲食
少了反式脂肪就可以放心吃? 專家提醒飽和脂肪才恐怖
為避免國人攝取人工反式脂肪,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自107年7月1日起禁止廠商將「不完全氫化油」添加於食品中。此規定上路剛滿3年,董氏基金會為了解市售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布情形,110年5至6月於賣場、超市、連鎖速食店、夜市攤商等處抽檢14件含高油脂類食品(排除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食品),商請財團法人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協助檢驗。結果發現,食藥署「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規定正向且落實,已促使業者降低了食品中所含反式脂肪的含量,本次抽驗產品每100公克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皆<1公克,且包裝食品的標示與檢驗結果亦相符,民眾目前應可不必擔心攝取到過量的反式脂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人工反式脂肪有3種來源:(1)油脂精製過程中產生、(2)高溫油炸、(3)不完全氫化油及其相關製品。不完全氫化油具有成本較低、延長產品保存期限、耐高溫、較不易酸敗、性質更穩定、便於塗抹等特性;雖然現有食品中不會有額外添加的人工反式脂肪,但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飽和脂肪。許惠玉進一步提醒,許多研究均指出,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正相關;當飽和脂肪攝取量占總熱量的比例每增加1%,即可預期血膽固醇濃度增加2.7mg/dL;飽和脂肪對血膽固醇的影響遠高於食物本身所含的膽固醇。若飲食中含高飽和脂肪,易引起動脈血管壁的內皮組織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粥狀斑或動脈粥狀瘤,長期下來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周邊血管疾病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飽和脂肪攝取不得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2,000大卡舉例,不得超過22克。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強調,雖然避開了人工反式脂肪,以為就可以放心大吃油炸品、烘焙製品(麵包糕餅)、零食點心等,還是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為了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血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還是要遠離飽和脂肪。董氏基金會提出 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的小撇步1.以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沙拉油等植物油為主要烹調用油,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椰子油、奶油、人造奶油、牛油、豬油等)。2.攝取蛋白質時,少紅肉(豬牛羊),優先選擇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白肉(雞肉、魚肉)等。3.購買包裝食品時可閱讀營養標示,挑選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品項。★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7-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全台十大死因第2名》心臟出問題,醫學中心院長教你看懂「這7大徵兆」爭取搶命3小時
正常的心臟是一個強壯的、中空的肌肉組織,約拳頭般大,位於胸腔內胸骨後方。心臟負責輸送血液到全身,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約十萬次,要打出八千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經全身各處,每天廿四小時不眠不休的為維持人體正常運作而努力。圖一:心臟構造與心臟內部的血液流動心臟為了維持每天十萬次搏出血液輸送到全身的運動,本身需要充足的養分與氧氣。環繞在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coronaryartery),就是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重要血管。心臟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支的冠狀動脈供給。當供應心肌血液的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會阻斷心臟血管血流,進而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心肌缺血時,就會發生心臟缺氧,心肌收縮不良,使心臟無法搏出正常量的血液,甚至損及控制心律的傳導系統,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心肌缺血過久,心肌就會壞死,稱之為「心肌梗塞」。為了保護心臟、預防心血管疾病,民間總是免不了有一些未經求證或不實的方法。因此教導民眾和病友正確的護心知識,也是醫院裡救心團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心臟病的分類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不詳,主要是胚胎發育時不正常所致,20歲以下盛行率約在千分之三。風濕性心臟病,因為感染而致病,受到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咽喉炎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居多,主要侵犯心臟瓣膜,這兩類心臟病的個案不多。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心臟病。圖二:高血壓心臟病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不同什麼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簡稱「冠心病」,簡單來說,血管像是水管,如果有雜物堆積時,水管內的空間變小,水流就會變小,當血流不夠就會造成心臟肌肉缺血而缺氧。血管硬化的過程十分緩慢,脂肪般的物質經年累月沉積在血管壁內層,造成血管內徑減少,這種物質稱為斑塊。圖三:冠狀動脈粥狀血管硬化過程促成斑塊形成,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有: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缺少運動等。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梗塞的原因主要是冠狀動脈內斑塊突發性破裂,形成血栓,阻塞住血管而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受損。冠心病有分急性與慢性,急性冠心病需要緊急就醫,使用救護緊急醫療系統,及早做十二導程心電圖診斷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因此急性冠心病症狀認知非常之重要。圖四:血管是怎麼塞住的?冠心病的典型1.左邊的胸前部位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這些症狀持續數分鐘。但每個人發作的感覺可能都不太一樣。2.有時會併有喉嚨緊緊的、口角麻麻的症狀。3.胸悶或痛會擴散到肩部、頸部,上臂,下頷或上腹部。4.胸部極不舒服,同時伴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暈倒、盜冷汗、噁心、嘔吐或呼吸困難。5.上述情形往往發生在運動、生氣、情緒激動或心情緊張等情況。6.症狀一般持續約二至五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十五分鐘,超過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需緊急就醫。7.經休息後胸部悶痛症狀可能消失,運動加重,稱之為穏定心絞痛。但如果休息發作,運動更不舒服時,稱之為不穩定心絞痛。但不是每次發作都會有以上所有的症狀,假如有以上某一個或某些個症狀發生,並且持續超過十五分鐘,千萬不能等待,一定要到醫院急診做十二導程心電圖。及早檢查和治療,越快治療越有效。目前很多縣市,救護車已經有配備十二導程心電圖,可直接做心電圖判讀。如果心臟缺血嚴重,使得心臟肌肉壞死的時候,可以搶救的黃金時間為前三個小時,越早越好,記得要分秒必爭。圖五:急性冠心病症狀的認知耐絞寧錠是強力血管擴張劑,只能暫緩心絞痛症狀多年前,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網路瘋傳「心肌梗塞救星『耐絞寧』」文章,呼籲人手一瓶,救人救己,因為出事時,有醫師在現場也無能為力,必須有藥在身才能救人救命。但其實心絞痛用藥「耐絞寧錠(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NTG)」並非人人可用,用錯藥可能導致病情更加嚴重而產生致命危機。在診間,也常遇到高血壓病友詢問,「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藥品『耐絞寧』,到底該不該自行買來備著?」甚至遇過病人因為低血壓覺得頭昏,卻誤以為是心絞痛發作含耐絞寧錠;還有病人呼吸喘、心悸也使用耐絞寧錠。這些錯誤觀念和做法,都有可能延誤救命時機,弄巧成拙。急性心肌梗塞有九成是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剩下才是血管嚴重痙攣所造成。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若原因是痙攣血管收縮時,使用耐絞寧錠可擴張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使心臟所需的血流重新恢復供應,達到症狀緩解的目的。但如果心肌梗塞的原因是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嚴重阻塞,即使含入一片耐絞寧錠,被血栓阻塞的血管仍然不會暢通。此時不但無法改善症狀,更可能會讓血壓急速下降,造成血壓低和心跳快。不正確服用舌下片,例如站立時服用,突然血壓降低可能造成頭暈、跌倒、休克等意外,增加危險。其實耐絞寧錠是種強力血管擴張劑,只是救急一般血管痙攣,或暫時緩解心絞痛症狀。嚴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阻塞血管的是血栓,耐絞寧錠也無能為力。耐絞寧錠不像是感冒藥,也不應是家庭常備藥,而是屬於醫師處方用藥,必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指示後了解禁忌才服用,切勿自行亂服用。要特別注意,耐絞寧不可和一些血管擴張藥物一起使用,例如:威而鋼。有嚴重主動瓣膜狹窄和阻塞性肥厚心肌病變的病人不宜使用。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且持續沒有緩解,應趕快就醫治療。應先確認自己罹患冠心病的機率治療冠心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預防,先確認自己罹患冠心病的機率有多高。面對門診的高血壓病人,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病人本身的不良生活形態。建議有心絞痛症狀、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或年過40歲的人,利用健康檢查,得知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膽固醇、血糖、血壓、心電圖是否異常,也可做「心血管健檢」,利用運動心電圖檢查,單獨或配合負荷性心臟超音波,以及血管硬化相關指標。必要時再加上核子醫學掃描或二五六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等檢查,來確認冠狀動脈有沒有阻塞。一旦確認患有冠心病,治療重點在於戒菸,用飲食、運動、減重、藥物等方式,控制血脂、血壓、血糖,必要時經醫師處方隨身帶耐絞寧錠緩解心絞痛。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並定期回診,才是治療的根本。圖六:簡單評估多重危險因子的方法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的評估與分類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血壓高者發生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的估計與分類,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最要的危險因子,若併有其他危險因子時,也會增加發生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評估方法,以評估多重危險因子之絕對危險程度。圖七: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書籍介紹書名:年過40,打造熟齡A+健康力:儲備健康資產,抗老化、遠離慢性病及癌症作者: 林欣榮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20/11/21作者簡介/林欣榮現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院長・世界神經移植及再生醫學會 理事・美國細胞移植再生醫學雜誌(CELL TRANSPLANTATION)主編・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AIMBE)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NAI)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院士・亞洲神經再生學會 理事・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 名譽理事・臺灣外科醫學會 理事・臺灣健康醫學學會 理事・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 名譽理事・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名譽理事・臺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顧問及生物科技發展委員會 主委・行政院科技部外科組、幹細胞組複審委員・經濟部生物科技研究 審查委員 ・經濟部業界科專、學界科專 審查委員 ・考選部國家考試題庫命題小組委員兼召集人 ・國家型生物技術及產業獎 審查委員 ・國際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理事 ・工業技術研究院 諮詢委員 學歷 ・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 ・美國杜蘭大學醫院管理碩士(Master of Medical Management)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 經歷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精神醫學中心 副院長延伸閱讀: 打疫苗後竟經期亂、更年期出血!重症醫師黃軒告訴你:月經來到底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
-
2021-07-02 養生.聰明飲食
綠茶護心、顧肝、助減肥!營養師指10大好處,加3物效果再提升
無糖綠茶的好處繁多,對於身體健康有不少幫助,例如有助保護心血管、幫助減肥、降血脂等。值得注意的是,綠茶若加上其他特定食材,更有助提升綠茶的營養價值,讓作用更能得以發揮。 喝綠茶好處多,10大優點有助健康! 嫚嫚營養師指出,綠茶最主要的營養有4種,包括了知名的兒茶素、嘌呤生物鹼、茶胺酸、茶色素,各個都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利。 綠茶的營養當中兒茶素相當知名,具有抗氧化的效果,並能抑制膽固醇及糖類吸收、緩和血糖上升速度,且還有助於脂肪燃燒、代謝。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有助促進高蛋白乙醯化酶作用,抑制人體體內儲存脂肪的基因,建議可在運動一小時前喝綠茶,對減重相當有幫助。另外,定期喝綠茶也可增腸道好菌、抑制壞菌,有助抑制口腔蛀牙菌,降低蛀牙發生率。 嘌呤生物鹼包括了咖啡因、茶鹼等,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有利尿、消水腫、降血壓、降血糖等效果。另外它也有助刺激中樞神經、活化心臟,有一定提神作用。而嘌呤生物鹼也可以活化脂肪分解酵素促進脂肪燃燒,具降血脂、抗肥胖的效果。 茶胺酸主要具有放鬆作用,對於認知能力、情緒狀態、睡眠品質等都具有正面影響力,若有情緒較為緊繃的狀態或經常睡眠品質不佳者,可適度的飲用,但避免飲用過量或距離睡眠時間太近,特別是有失眠情況者,以免失眠情況加劇。 茶色素除了和茶的顏色有關也有不少好處,綠茶未經發酵兒茶素較多,經發酵的紅茶、烏龍茶兒茶素會漸漸轉變成茶色素,如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具有助抗發炎、抗癌、保肝的效果。 日本靜岡縣愛喝茶,代謝症候群全國最少! 綜合上述4大營養的優點來看,綠茶不僅有助減肥、養好菌、防蛀牙、助提神、助放鬆,且又具有抗發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效果,集合了這些優點也有助保護心血管,而血管內皮細胞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綠茶也具有改善、優化的作用。 嫚嫚營養師也表示,日本研究曾發現,知名的「茶的故鄉」靜岡縣,居民普遍一日喝茶3~4次,代謝症候群是全日本最少,且在2015~2016年調查「健康壽命排行榜」,靜岡縣男性位居第三名,女性第二名。德國也曾有研究,讓受試者連續喝兩週600毫升的綠茶,觀察皮膚狀況,發現皮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升約30%。整體而言適度飲用,對健康非常有利。 綠茶搭配3食材,營養價值再提升! 嫚嫚營養師表示,綠茶的兒茶素不僅有非常多的好處,還可以和維生素C、槲皮素、胡椒鹼等營養達相輔相乘的效果,不僅加入了食材的營養,更提升原本兒茶素對身體所帶來的好處,如前述抑制儲存、代謝、燃燒脂肪,或抗氧化、恆定血糖等效果。建議可加檸檬、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莓果類,不過日常常見的「梅子綠茶」多為添加酸梅,酸梅為醃漬物,有人工添加、營養被破壞的可能,恐效益不大,建議以天然為主。而加咖啡也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綠茶健康但不宜過多,部分族群更要留意! 即便綠茶再健康也得有所節制,部份族群也應留意飲用量或盡量避免。嫚嫚營養師指出,綠茶100毫升約有20毫克咖啡因,過量恐導致心悸、失眠、焦慮、顫抖等不適。 建議一般民眾一天飲水量以自身體重X40為主,如60公斤者,一日喝2400c.c的水,當中可包含茶,但不可取代水,茶一天1000c.c。也提醒盡量避免隔夜茶,容器碰到口腔就會有唾液的細菌,隔夜孳生量恐爆增,且營養也會流失,氧化也會變質,有食物中毒的疑慮。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來源,避免種植土壤重金屬汙染或農藥、問題等,建議可常換廠牌,避免固定食用同一家廠商的綠茶。 部份族群應留意綠茶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可多留意飲用時機,或喝淡茶、冷泡茶,雖然兒茶素等營養也會減少,但咖啡因也會相對較少。例如腸胃不佳者容易有「刮胃」等不適情況,建議飯後飲用為佳。而咖啡因代謝需約6~8小時,因此容易失眠者也應注意飲用時間。另外,咖啡因本身也具有利尿作用,不利於腎臟,腎功能不佳者應注意飲用量。也提醒有心血管相關疾病者,應注意咖啡因所帶來的心悸等影響,留意飲用量,飲用後觀察自身狀況為佳。 《延伸閱讀》 .常頭痛應戒掉咖啡和濃茶?咖啡因對頭痛是雙面刃? .咖啡也會影響血壓?營養師:不是人人都能喝,3種人不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1 醫療.心臟血管
鉀離子過高症狀有哪些?如何處理?這些高鉀食物需限制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於描述多種疾病,包含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然而,心血管疾病與生活息息相關,像是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缺乏運動和肥胖,都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常見因素。此外,血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也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鉀會攝取過量嗎?高血鉀是什麼?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說明,鉀離子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負責支持健康的神經、細胞和肌肉功能。健康的血液中,鉀水平為每升3.5至5.0毫當量(mEq),保持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支持心臟的電氣傳導功能正常,也能讓身體中各種肌肉正常運作,包含控制心跳和呼吸的肌肉。建議民眾每天應攝取約4700毫克的鉀,它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包含水果、蔬菜、肉類、麵包、魚和乳製品。 正常人的腎臟會過濾從飲食或其他方式,如藥物攝取過多的鉀離子,一般會通過尿液排出身體,當身體出現病變無法排出鉀離子時,則會導致血液中鉀含量過高,也就是「高血鉀症」發生,若沒有妥善治療,會進一步造成心律不整,嚴重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增加死亡風險。 高血鉀症狀有哪些?鉀含量過低也有危險? 郭志東醫師指出,高血鉀症常見症狀包含,噁心想吐、肌肉無力、手腳麻木或刺痛、腹瀉、腹部絞痛、昏倒、不規則心跳等,雖然高血鉀有許多不良影響,但如果血中鉀離子過低也會有很多不良後果,低血鉀水平可能會導致心臟血管硬化,造成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有可能產生心律不整。 郭志東醫師表示,保持血液鉀水平在健康範圍,是避免心臟相關併發症的關鍵,目前治療方式包含低鉀飲食、利尿劑、鉀結合劑或使用一些能結合腸內過量鉀離子的藥物,並在大便時將其排出。不過,血鉀治療後依然過高,進而影響心跳或節律時,則需使用血液透析過濾血液中過量的鉀離子。 避免血鉀影響健康 從飲食開始調整 郭志東醫師提醒,如果有高血鉀症風險,建議與醫師或營養師詳細討論,從日常飲食開始調整,避免或限制高鉀食物,包含酪梨、番茄、土豆、蘆筍、菠菜、柳橙、奇異果、哈密瓜、香蕉、乾果類等,此外,許多調味料含有大量鉀離子,應盡量避免使用;服用任何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前,應先諮詢醫師。 尤其心臟、腎臟衰竭患者,或正在服用ACE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劑的患者,得到高血鉀症風險更大,郭志東醫師呼籲,已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應與醫師詳細討論飲食,定期監測血中鉀離子濃度,適時調整相關藥物,才是避免血鉀影響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鍾尚分醫師:糖尿病患為何多洗腎?亂吃偏方不吃藥更危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1 養生.聰明飲食
蟲蟲營養價值高!研究:麵包蟲蛋白質媲美牛奶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昆蟲蛋白是近年新興的蛋白質選擇,根據2021年5月21日發佈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指出,黃粉蟲蛋白和牛奶蛋白對於人體內消化、吸收、及刺激肌肉生成的表現能力相當。全球人口不斷攀升,根據《世界人口展望》在2019年時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在2050年,全球人口預估將突破百億大關,而其中動物性蛋白出現供需不對等的情況。面對全球人口的攀升及消費者對蛋白質需求的增加,科學家正尋找更多替代蛋白的來源。說到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你可能會想到肉類、牛奶,或是近年很夯的大豆、豌豆等蛋白質。但你可曾想過,昆蟲所提供的蛋白質可能和牛奶的實力相當?黃粉蟲蛋白的營養價值可媲美牛奶蛋白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於2021年5月21日發布的研究,為了了解黃粉蟲(俗稱麵包蟲)所提供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如何,研究團隊將其與牛奶蛋白(含20%乳清蛋白、80%酪蛋白)對比,針對試驗者消化、吸收、及刺激肌肉生成的影響進行比較。而研究結果表明,黃粉蟲蛋白在於人體內消化、吸收、及刺激肌肉生成的表現能力與牛奶蛋白相當。且研究也表示,黃粉蟲蛋白包含了9種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先前德國基森大學對於黃粉蟲的研究也指出,黃粉蟲能有效降低膽固醇。綜合以上研究結果,也顯現出了黃粉蟲蛋白在蛋白質市場中的高替代性與競爭力。消費者對於環境永續意識上升 昆蟲蛋白成新興選擇隨著環保、環境永續等意識上升,現在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更多時候會去思考產品背後對於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環境的「永續性」也會成為考量因素之一。動物性蛋白雖為良好的蛋白質食物來源,但其中為人詬病的就是飼養禽畜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溫室氣體排放、飼養面積大等種種問題。面對此問題,除了植物蛋白,昆蟲蛋白也成為市場上熱門的新選擇。養殖黃粉蟲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遠比牛隻飼養少了14倍,也因此黃粉蟲成為同時可減少環境破壞,又能生產出高產量蛋白質的新選擇。。 2021年初通過歐洲食品安全局許可 可合法添加於食品在2021年1月,歐洲食品安全局(ESFA)已經通過黃粉蟲的安全許可,未來將可合法添加於食品製程中,也將能代替傳統動物性蛋白來源。食用昆蟲的市場規模也日益擴大。根據市場調查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統計,在2019 年時全球食用昆蟲市場規模來到了 1.12 億美元,而到2026 年,食用昆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15 億美元。儘管昆蟲蛋白優勢多 但消費者接受度仍為挑戰不過,即使研究顯示昆蟲蛋白的營養價值高,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eit en Research centrum)2017 年的研究中指出,即使將昆蟲經過加工、冷凍乾燥或將其混合到食物中,研究結果表示,只有一半的消費者願意嘗試昆蟲蛋白。由此可知,儘管昆蟲蛋白具有許多好處與優勢,但最終產品也要消費者買單才有用,而消費者對於昆蟲蛋白的接受程度也是現今食品業者最需要克服的挑戰。延伸閱讀▶昆蟲蛋白新成員來了!麵包蟲通過歐洲安全評估、被證實可降低60%膽固醇▶來份昆蟲奶油吐司吧!未來,昆蟲油脂可能會是奶油的替代品!▶蛋白質大革命!除了昆蟲、藻類,連空氣都能提供蛋白質?參考資料▶Insects are a viable protein source for human consumption: from insect protein digestion to postprandial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 in vivo in human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6-25 養生.運動天地
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證實6大好處
走路是地表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運動方式之一。專家說,是有效提高腦力、活力和新陳代謝的方法之一。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表示,科學證明步行可以減少某些癌症、肥胖和緩解關節疼痛,還可以增強免疫功能,這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是個好消息。好處如下: 1. 增強腦力:根據美國食物營養資訊網 Eat This, Not That!指出,在新墨西哥高地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步行會增加大腦的血液循環。 2. 控制體重: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12,000 多人中,對 32 個造成肥胖的基因進行研究,以釐清這些基因如何影響體重。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每天步行1個小時,肥胖基因帶來的影響會減半。 3. 睡得更好:發表在《睡眠醫學》(Sleep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根據Eat This, Not That!的報導,開始執行晨跑計劃後,失眠症患者的睡眠得到改善,專家說,在一早服用維生素 D,可以幫助調整身體內部的生理時鐘。 4. 保護心臟更長壽: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每周以快步走150 分鐘,可以改善血壓並降低膽固醇。美國心臟協會估計,每快走1小時,可能有助增加壽命2個小時。 5. 減少焦慮和憂鬱:澳洲的1項大型研究表示,步行等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高中年女性的生活品質。根據疾病預防管制局的數據顯示,10分之1的美國成年人患有憂鬱症,女性在某些年齡層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70%。 6. 增強免疫系統:根據哈佛健康(Harvard Health)1項針對1,000多名男性和女性的研究發現,與每周運動1次或更少的人比起來,每周5天、每天至少步行20 分鐘的人,請病假的天數減少了43%。而且即使生病了,也不會像之前那麼嚴重。(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健走只要走得快就好? 4動作沒做好等於白走
-
2021-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專家揭正確觀念
臺灣疫情升溫,在等待打疫苗的同時,顧好自身免疫力還是長久之道。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nutrition, ISIN)於2020年發出聲明,建議飲食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這樣才能支持免疫功能;英國肯特大學2016年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之一。營養攝取均衡 避免沉默性缺氧致命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防疫期間不能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要特別注意飲食多樣化、攝取足量的營養素。若不幸染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時會促發炎因子、過氧化物質、細胞激素大量釋放,一旦無法平衡控制,常會造成「免疫風暴」或「沉默性缺氧」(快樂缺氧)等重症致命狀況。顧好免疫力 優良蛋白質為首要因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良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許惠玉指出,雞蛋是臺灣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同時也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物。蛋殼顏色差異不影響營養 主要是母雞品種不同坊間常看到白色或褐色蛋殼的雞蛋,其實蛋殼顏色差異是由於母雞品種不同,褐殼蛋與白殼蛋的營養成份並沒有差異。許惠玉亦額外說明,蛋黃顏色,除了品種遺傳的因素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造成,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   雞蛋含有卵磷脂 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活動的時間變少,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的狀況,有些人也可能會擔心雞蛋含膽固醇的問題,事實上這幾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使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建議一般人平均每天可以吃一顆蛋。雞蛋保存要注意 烹煮前務必清洗乾淨非必要不外出,若有採買物資的需求,最好一次購足量,減少外出頻率。雞蛋也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10天;若要置於冰箱保存,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反而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超市的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 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較短,但存放在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此外,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因為雞蛋的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以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許惠玉提醒,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因為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污接觸到可食雞蛋。   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
2021-06-20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衰老、改善心臟健康 一次看懂葡萄營養成份
台灣5~8月進入葡萄的夏果產季,燠熱的夏天,冰鎮過的葡萄,視覺和味覺都能解身體的渴。事實上,人類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開始種植葡萄,在一些文化的神話傳說裡,葡萄更象徵富庶豐饒。●富含維生素C與K一杯葡萄能滿足每日四分之一的維生素C需求、20%的維生素K。維生素C除了支持人體免疫系統,還擔負修復DNA的重要工作,以及生產膠原蛋白。骨骼形成需要維生素K,缺乏者會增加骨折風險。●增強免疫系統除了上述維生素C支持人體免疫系統,葡萄還能透過其天然的抗微生物特性,強化免疫系統。且一杯葡萄約可提供73毫升的水,對於血液循環和以及廢物代謝非常重要。●讓你睡個好覺葡萄中的天然褪黑激素,與睡眠質量相關,有助更長、更好的睡眠品質。●提升好菌、幫助消化葡萄的纖維含量雖然不高,但其所含的纖維和水分有助維持腸道蠕動。葡萄中的多酚則有效轉化腸道菌種,維持腸道健康。●抗氧化劑延緩衰老葡萄含幾種不同的抗氧化劑,可減少發炎和促進血流健康、有助大腦功能。研究已顯示黑葡萄和紅葡萄中的槲皮素,可以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改善心臟健康葡萄已被證實可抵禦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和降低發炎反應。也有研究指出,葡萄還可透過減少化合物在血液中被吸收,來降低膽固醇。●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葡萄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研究已證實可擴大視野範圍、減輕眩光帶來的不適、增加視覺對比,縮短眼睛從強光中恢復的時間。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6-19 養生.聰明飲食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酷夏來臨,多吃當季當令、含水多的蔬菜,如小黃瓜、苦瓜、茄子、四季豆、玉米、番茄等,既可補水消暑,又不用擔心膽固醇或肥胖上身,有助於心血管健康。︱要素1︱ 飲食重點:多吃瓜類、補足水分夏天是容易脫水的季節,不是出汗太多,就是整天窩在室內吹冷氣,水喝太少,為避免脫水,除了要多喝水,也要從食物中補充足夠的水分,因此,含水比例 90%以上的瓜類,成為夏天蔬食的首選。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台灣夏季的蔬菜,種類較少,不像冬天、春天那麼豐富,以能耐病、耐熱與耐濕的蔬菜為主,尤其是含水分多者,像是小黃瓜 (含水96%)、苦瓜(含水94.3%)、 絲瓜(含水94. 6%)、 冬瓜(含水97.1%)、胡瓜(含水96.1%)等瓜類,還有茄子(含水93.4%)。 ︱要素2︱ 擇食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蔬菜夏季當令蔬菜大多富含水分,很符合夏天人體缺水的需求,但相對的,此季節的 蔬菜所含的膳食纖維就比其他季節的蔬菜要少一些。除了茄子每100g含2.2g的膳食 纖維、苦瓜每100g仍有3.2g的膳食纖維,其餘水分含量多的瓜類,膳食纖維並不高,像小黃瓜僅有1.3g、絲瓜只有1g,膳食纖維含量都偏低。為能減少身體的負擔,食用夏日含水量多的蔬食,劉怡里建議,最好能搭配含膳食纖維豐富的全穀類主食,像是糙米、糙薏仁、紫米或蕎麥麵、小麥土司等,也可以增加毛豆、黃豆等豆類食材組合,在需要減肥的炎夏時節,可從零膽固醇的豆類攝取到好的油脂與優質蛋白質,對身體的負擔也較小,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因此瓜類+豆類+全穀類,可謂相輔相成的「最佳拍檔」。此外,在全球化下,目前蔬果季節的界線已經不太明顯,因此,夏日水分多的小 黃瓜、苦瓜等瓜類及植化素多的茄子、番茄、四季豆等蔬菜,也可搭配一些全年可見並非只在夏季盛產的蔬菜,例如十字花科的花椰菜或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蔔等,讓蔬菜的攝取種類不會受到太多局限。另外,洋蔥、青蔥、大蒜等辛香料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B6,是製造抗體所需要的,也可提升免疫力,洋蔥本身又含有類黃酮素,對初期感冒有防治效果,可提高對抗病毒的抗氧化能力。 ︱要素3︱ 水炒或涼拌蔬食,少量好油提升食慾在夏天,食用生菜沙拉的比例可以提高,劉怡里提醒,沙拉醬的運用要特別小心,以免吃入太多油脂,可適量使用橄欖油、亞麻仁油或堅果來替代高熱量的沙拉醬。 一般蔬食可以簡單的水油炒,或是加一點醋,用油醋醬來涼拌蔬食,適合家中有 老人或小孩因天熱胃口不好時食用,酸酸的口感與少許油脂,可增加食慾與飽足感,並可提高蔬食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不過,單只有蔬菜不可當作一份正餐,要能搭配主食,如玉米,還應該添加一些 豆類如毛豆、肉類如雞胸肉或海鮮類如鮭魚、章魚等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兼顧營養均衡;若是仍太過輕食,男性於餐後還可吃一點水果來做補充。此外,夏天蔬食的保存也很重要,天氣熱,蔬菜較容易腐敗,劉怡里說,可以簡單的抓一點鹽或糖漬蔬菜,也能幫助開胃,但糖與油的用量要少,冷藏於冰箱中,應盡快在1、2天內吃完。 延伸閱讀: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夏天晚上總是睡不好? 這些「失眠地雷」要小心...水喝太少、飲食不均衡都上榜 
-
2021-06-16 新聞.健康知識+
補充DHEA恐有不良副作用?美權威梅友診所這麼說
讀者Alfred Wang在2021-5-6在補充睾固酮對攝護腺癌有益?的回應欄留言:「林教授您好:DHEA這款補充劑已經存在市場上許久,有不少人相信並選擇它當賀爾蒙補充劑。據我所知DHEA是賀爾蒙前驅物,不管在男性或女性體內它都有可能轉成男性或女性賀爾蒙,也就是說,一般人無法因缺乏哪一種賀爾蒙就服用DHEA而絕對達到可補充哪一種賀爾蒙的程度,還需另外再藥物配合,但那也不是一般人無處方簽能取得的藥物。如果這補充劑真這麼好用,我想醫生及各大醫院應早已採用它作為性賀爾蒙主要補充手段之一。但我畢竟不是醫學方面專業人才,這樣的猜想是否正確也不清楚。不知林教授可否談談DHEA這款補充劑的利弊及相關知識,謝謝。」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這位讀者會在補充睾固酮對攝護腺癌有益?這篇文章下面做這個留言。這篇文章主要是在批評一位名叫Ken Berry的醫生。這位醫生在一本台灣版叫做《診療間裡的偽醫學》的書裡鼓吹補充睾固酮(男性荷爾蒙)。可是,已經有大量的醫學文獻確認補充男性荷爾蒙的危險性,尤其是它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有關DHEA,其實我在這個網站成立5個月之後就已經發表了3篇文章討論過。它是Dehydroepiandrosterone(脫氫表雄酮)的縮寫,而這個物質是人體自然產生的一個荷爾蒙前驅物,會進一步轉化成男性或女性荷爾蒙。由於DHEA的產生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降低,所以保健品業者就鼓吹要補充DHEA。這就是為什麼讀者Alfred Wang會希望我能討論DHEA補充劑的利弊。我是在2016-8-21發表的地瓜抗癌第一名?,首次提起脫氫表雄酮,因為一大堆營養師、自然療師、和養生專家經常吹噓,說地瓜是抗癌第一名,而他們的理由往往說是根據一則在網路流傳的所謂的科學證據:「紅薯是超級抗癌食物。這主要歸功於紅薯含有的一種特殊成分:脫氫表雄酮。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成分對於預防乳腺癌和結腸癌尤其有效。」我接著又在2016-8-23發表地瓜抗癌是一場烏龍鬧劇,指出地瓜抗癌的論調是三條烏龍的大匯集。這三條烏龍是(1)把「山藥」誤會成「地瓜」,(2)把「薯蕷皂素」誤會成「脱氢表雄酮」,(3)把「致癌」誤會成「抗癌」。在2018年2月,元氣網邀請我當專欄作家,目的是要轉載我網站的文章。然後他們在3月13日將這兩篇地瓜的文章合併成一篇發表,標題是地瓜抗癌第一名?出於3個烏龍集結的鬧劇。然後在4月12日,聯合報記者黃安琪來信說元氣網的那篇文章得到廣大迴響,因此聯合報開闢了一個專欄來討論與地瓜相關的資訊。接下來在4月16日黃小姐還特地打電話來採訪。也就是說,我獨排眾議,對「地瓜抗癌」提出質疑,總算是有人願意聽。而也就因為這樣我又在4月18日發表地瓜抗癌,中國製造,指出「地瓜抗癌」的謠言其實是起始於中國。我在上面有說一大堆營養師、自然療師、和養生專家經常吹噓,說地瓜是抗癌第一名,而他們的理由是地瓜含有具有抗癌功效的DHEA。但事實上,植物根本就不含DHEA,而補充DHEA不但不會抗癌,反而還會致癌。有關DHEA的不良副作用,我在地瓜抗癌是一場烏龍鬧劇這篇文章裡引用了權威的梅友診所:「女性的症狀包括,油性皮膚,體毛增生,聲音低沉,月經不調,乳房缩小,生殖器增大。男性的症狀包括,乳房脹痛,尿急,攻擊性,睾丸缩小。男女共有的症狀包括痤瘡,睡眠問題,頭痛,噁心,皮膚瘙癢,情緒變化。DHEA也可能影響其它荷爾蒙,胰島素,和膽固醇的量。DHEA可能增加攝護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事實上,梅友診所的這個網頁已經在2021-2-12更新,而它還特地加了一個十字路口的紅燈標誌,叫大家要避開(Avoid)補充DHEA(請看插圖)。所以,儘管讀者Alfred Wang希望我能討論DHEA補充劑的利弊,但很抱歉,我只能找到「弊」,而找不到「利」的確切科學證據。原文:DHEA補充劑的利弊
-
2021-06-15 養生.聰明飲食
不小心就胖!這些「常見零食」含高油脂 吃多恐傷心血管
防疫宅在家,你的零食櫃也經歷補滿-清空、清空-補滿的過程嗎?雖然台灣從107年起已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大幅降低消費者接觸人工反式脂肪機會,但千萬不能放心大吃,否則可能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造成高膽固醇和心血管負擔! 飽和脂肪 心血管殺手當食品禁用不完全氫化油後,可能會改用動物油脂、完全氫化植物油,或是透過交酯化、冷凍捏和等加工技術;雖然減少了反式脂肪,但仍有心血管殺手—飽和脂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表示,飽和脂肪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常稱為壞的膽固醇)濃度,多項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佔熱量的百分比每升高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約增加2%。不吃膽固醇仍可能罹心血管疾病 飽和脂肪每日不宜超過22公克即使素食者不會吃到膽固醇,仍會使血中膽固醇、血脂肪上升。 LDL-C穿過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氧化型的LDL,改變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進而產生脂肪斑塊堆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導致運送至腦內的氧氣及營養素受阻,進而影響大腦功能,並提升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惠玉指出,飲食中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即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膽固醇濃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每日攝取上限應低於總熱量10%,以成人每天攝取2,000大卡計算,飽和脂肪不宜超過22公克;美國心臟協會更建議飽和脂肪每日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5~6%,約11公克。 常見高脂食品 脂肪含量排序 而高脂食品通常具有香酥脆、口感香濃的特性,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舉例常見品項每100公克之飽和脂肪含量依序排列如下: 油炸物:如油條(7.1g)、日式炸豆皮(5.1g)、冷凍春捲(2.7g)、油豆腐(2.3g)等。 麵包糕餅:如巧克力泡芙(17.6g)、起酥片(16.5g)、可頌(14.1g)、甜甜圈(9.4g)、菠蘿麵包(8.7g)、吐司(3.1g)、鬆餅(1.0g)等。酥皮點心:如葡式蛋塔(14.7g)、鳳梨酥(14.4g)、原味蛋塔(11.5g)、綠豆凸(6.8g)、蔥油餅(1.9g)等。 零食糖果:如芝麻蛋捲(16.5g)、草莓夾心餅乾(15.9g)、洋芋片(12.8g)、蘇打餅乾(10.7g)、太妃糖(10.5g)、巧克力冰淇淋(9.6g)、香草冰淇淋(7.9g)、牛軋糖(6.1g)、玉米餅乾(3.1g)、巧克力夾心糖(2.6g)等。 其他:如奶精粉(32.3g)、咖哩塊(20g)、沙茶醬(13.2g)、牛肉口味泡麵(12.8g)、鮮蝦口味泡麵(11.3g)、零食泡麵(10.1g)、沙拉醬(9.9g)、液體奶精(9.4g)等。 均衡飲食為減重根本之道 短時間體重恐復胖董氏基金會提醒,購買時可參閱營養標示、少吃飽和脂肪;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人可能會以生酮飲食等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來減重,但此類飲食通常會飽和脂肪攝取超標,短期內體重快速下降通常也只是身體脫水的假象,反而可能造成低血糖、高膽固醇和腎結石等風險,還很容易復胖,根本之道還是維持均衡飲食,每天三蔬二果補充纖維質,降血脂肪。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洋芋片含丙烯醯胺,吃了會致癌? 專家教「避癌吃法」:做菜也要注意
-
2021-06-1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咳嗽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虛! 醫師教你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
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人類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這是我們優勢存在於地球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不可自恃而驕,應隨時讓自己保持在彈性的良好狀態。十二經絡越平衡,適應天候、生理變化就越強大,承受任何急性感染症的能力必然越好。我們千萬不要測試自己人體健康的底線,將身、心、靈繃到極限或放得太鬆都不好,大家都下決心去實踐,做自己最好的家庭醫師,才能達到長壽、健康、快活的目標。我們可以從十二經絡檢測報告中的缺失,單項一一局部處理,再利用整合醫學全面調理,身體無病無痛當然十二經絡暢行無阻,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自然常保健康。一五一頁的圖是典型咳嗽病人報告,其實也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檢測報告,這都是台灣的大環境和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在局部經絡調理方面,我們可以從飲食作藥食同源,以及改善生活作息同時著手。接下來,就針對①肺虛、②脾虛、③心火旺、④腎虛、⑤心包經壓迫、⑥肝火旺等六大方向逐一說明。肺虛:有氣無力、面色白、容易感冒經絡調理這麼做!手太陰肺經:寅時(早上三點至五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臉色紅潤精氣神足,肺朝百脈,調理全身氣血輸送與臟腑機能,氧氣輸送充足,自然精力充沛,五點後天亮了,開始一天的健康生活,所以一定建議大家每天早睡早起有精神。絕大多數人是肺虛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補肺氣,在食補的部分,我最喜歡的就是燉一鍋四神湯,是我的首選,是「佐君之謂臣」的中藥,雖無治主病之力,但能溫脾健胃,有扶正體弱勞累者之功效,一星期燉一鍋,這是食補第一輪,先開脾胃再說。如果是吃素的讀者可以加新鮮山藥、紅蘿蔔、酪梨或豆干丁取代葷料,還可多加入一點蓮子、蓮藕,能養心安神、潤肺養胃、補脾益腎,而白木耳可以滋潤肺部,放入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肺清火加通便潤腸,尤其百合也能潤肺止咳,山藥則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我們可以隨意增減這一類食材增加食慾和新鮮感,葷素皆宜,吃得營養且容易消化,腸胃健康又能補到肺氣,這才是重點。生活起居這樣改!一定要保持胸廓開展的健康姿勢,不要縮胸、低頭、鵝頸、背駝駝的,隨時提腰、挺胸、雙肩往後廓胸,這樣子可以輕鬆自在呼吸,即便咳嗽也能輕易咳痰。常常做伸展、深呼吸、雙手畫大畫圓,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走路、跑步、騎腳踏車都好。打開至少能夠清除PM2.5 等級的空氣清淨機,可以過濾九十九%病毒細菌、黴菌與塵蟎、灰塵,窗戶微開確保空氣流通換氣。夏天開冷氣時要注意濾網清洗和黴菌的問題,而關機時要確實送風十五分鐘以上。建議買冷暖氣機,每隔兩個星期就做一次開暖氣的動作;尤其,夏天一關機就開暖氣十分鐘做清洗動作,讓冷氣機內的加熱管將冷凝管上面的水分完全蒸發,避免黴菌滋生。下雨潮濕天,濕氣太高常超過八十%,甚至達到九十五%,此時則須打開除濕機,尤其更衣室等密閉空間更需要,既降低濕氣也避免房間長黴菌,而維持在五十至七十%是人體最好最舒適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脾虛:宿便黏膩、身體易肥胖、氣血循環不好經絡調理這麼做!足太陰脾經:巳時(九點至十一點)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早上吃得營養、吃得好,消化自然好,體力就一定好。大部分病人的胃經都還算保持正常,也就是說多數病人還是可以正常吃喝,並沒有明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可是報告卻有脾虛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脾虛就是指氣血津液收藏不足或是散布不足,雖然仍能好好進食和消化食物,只是食物的精氣無法收藏在脾,也無法好好輸送全身利用,就是吸收不好,那該怎麼辦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真正的問題就是吃錯了食物比例。中醫書上都有講,脾虛的人濕氣重,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濕氣重,自然氣血不順,脾氣堵塞難以統合運化。濕病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必須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以及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共同協調完成。一般而言,一個人在脾虛以後,肺氣也會不足,肺主氣,當然開始氣虛且氣血不足,自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又難治癒;而脾虛的原因在我臨床觀察中,都是長期在傳統米食文化傳承下,吃了太多澱粉類食物,比例可能會高達六十至七十%以上造成的最終結果。生活起居這樣改!很多病人都告訴我,他很少吃飯,事實上早餐經常都是一杯燕麥片(加牛奶)或是一個饅頭、一個三明治,很簡單吃得很少;午餐就吃一碗麵或是一個便當;晚上在家裡吃飯(白米、黑米、糙米、五穀米)煮三菜一湯,可是配菜卻經常會用到南瓜、芋頭、地瓜、蓮子、蓮藕、玉米、馬鈴薯等做一兩道菜。大家發現了嗎?一天三餐都在吃澱粉,比例可能還不只七十%呢!這個還算比較健康的,起碼吃不多不會太嚴重,卻是大多數人的飲食問題。我是不建議這種以澱粉為主成分的飲食,既便挑選優質五穀雜糧,澱粉;攝取仍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實在太多了。這樣吃的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氣色一般般,只是小腹微凸,體力也可以,但就好像有些不足之處。如果是大魚大肉、大口吃飯、大碗喝酒來者不拒,那可就不得了,不僅僅是澱粉吃太多而已,葷素蛋白質與油脂都太多,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是最嚴重。可以這麼說,這樣的人一定容易發炎或體重過重,也容易消化系統出問題,就是脾虛了。我們吃的油,就是要供應全身生理需求和燃燒產生熱量,油脂萬一吃太多,肝膽胰負荷不良,一般就是以排泄掉居多。但是蛋白質呢?吃多了用不掉就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燃燒不完就是存起來變成脂肪,跟澱粉一樣,那是因為都吃太多了。千萬記得,現代人幾乎都吃太多了,也就是攝取太多熱量了。其實我們吃的每一口飯都有可能是多吃的,這麼多的熱量用不完,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身體脂肪。運動量又不夠,體重多半過重,淋巴循環當然不好,氣血當然不順,濕氣堆積難以排除,當然脾虛濕氣重。最後!千萬別忘了,這種過食的飲食方式,可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實際生活,不僅僅是咳嗽病人而已,是大多數報告皆是如此,尤其中老年人更是明顯脾虛濕熱,這就是真正原因。我始終推廣的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澱粉、油脂)三分天下的觀念,這才是最佳的飲食比例羅醫師的醫方小講堂做對三件事,改善脾虛體質!1.減少所有的澱粉食物我都跟病人這麼說,請減少三分之二澱粉攝取量,所有三白食物種類一律忘記它的存在,攝取三倍的青菜,用好油、健康的鹽,再加各種葷素蛋白質,做個好吃的料理。蔬菜纖維質很高可以加好油料理,美味且不會餓到肚子的,養成七八分飽,反而會幫助消化。通常執行一個月後,我的病人都會告訴我,羅醫師我減了二公斤了,精神、體力、臉色變好,身體舒服多了。我就會相對回饋告訴他們的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數值也都降低了。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濕氣降低,腸胃健康免疫力又好,當然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2.補充各種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和酵素再強化腸胃消化系統,脾經前是大腸經和胃經、脾經後是心經和小腸經,這明白的解釋著腸胃健康了,居中的脾當然容易健康,道理很簡單,但需要持續不懈。※本文摘新自然主義《治咳寶典: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
-
2021-06-13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腸道菌如果沒被餵飽 會吃我們的腸壁
我的外婆牙齒沒啥問題,但是不喜歡吃粗或硬的食物。家裡負責煮飯的人得花很多時間揀菜、挑掉老葉、粗莖,還是經常挨罵。原因不外是米飯沒有熟透,蔬菜不夠嫩等等。外婆挑剔到吃橘子,剝皮之後還須去掉瓤瓣上的纖維薄膜。我跟著外婆長大,喜歡外婆家的餐食,受她影響以為纖維不是好東西。沒想到回家跟母親同住之後,狀況完全相反。母親以節儉為原則,炒青菜當然整把下鍋。她喜歡有嚼勁,米飯總煮得粒粒分明,讓我每餐都吃得很痛苦。母親還常煮食牛蒡、芹菜、蒟蒻等等外婆完全不碰的食物。我一直以為母親是為了省錢,最近看了新陳代謝雜誌的文章,發現一代勝過一代,母親的作法才正確。故事必須從腸道菌說起;腸道菌已知對人類健康影響很大,最新資料顯示人類細胞約有15兆,身上微菌叢也大約是這個數目,基因組是人類的30倍,其中腸道菌佔大部分。腸道菌研究近年非常熱門,還進階到糞便移植。糞便藥丸在許多試驗中被嘗試用於治療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癌症等等與慢性發炎相關的疾病。人類與腸道菌有密切共存關係。有些腸道菌能幫忙消化,例如萵苣及洋蔥的木葡聚醣須靠腸道菌消化。有些腸道菌則以人類無法消化的纖維作食物,可以釋出短鏈脂肪酸,調整免疫及抑制腫瘤生長,也能穩定腸黏膜。腸道菌已知能產生吲哚(Indole)等化學物,抑制發炎以及維持腸道壁完整,避免食物中的毒物、細菌直接進入血流,此類化學物在許多百歲人瑞身上含量較高,科學家推測與長壽有關。人類的腸道菌在出生之後三年的變化最大,之後相對穩定。我們平均有30%相同的菌種,菌種圖譜大致由核心菌種加上不同比率的歧異菌種,構成個人的特殊圖譜。中年(40歲左右)時,如果一個人健康的變老,細菌圖譜快速變異;反之不健康的人,菌種穩定或是慢速變化。也就是說人活愈久,腸道菌差異愈大,每個人的獨特性愈高。變化愈大的人健康愈好,壽命愈長,維他命D愈高,低密度膽固醇較低而且三酸甘油脂也較低,較少服藥。形諸於外,有很好的健康,走路較快,而且活力較好。健康的老人細菌圖譜變異較大,科學家的解釋是某些菌種,例如類細菌在健康老人的腸道變少,原因可能是類細菌的食物是人類無法消化的食物纖維。如果纖維不夠,類細菌會吃掉維持腸壁穩定的黏液。人類年輕時腸壁較厚,黏液較多,能夠容忍類細菌。年紀變大,腸壁變薄,黏液變少,類細菌如果維持原來的數目,會造成傷害。因而細菌圖譜差異愈大的人,表示腸道菌種適應老化的組織,身體愈健康,活力愈好。腸黏液是保護層,科學家呼籲為了確保腸道菌不吃腸黏液,重要的是供給足夠的高纖維飲食,包括穀類、豆類、堅果、種子、水果及蔬菜。由此項研究看來,飲食不僅餵飽肚子,還能改變腸道菌的成份。想要健康變老應該多吃不同種類的飲食纖維。
-
2021-06-13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連假宅在家 吃粽子當心體重三高飆升
今年端午節連假,全國民眾在三級警戒下度過。沒有龍舟賽、只能宅在家,還好大家仍可在家吃粽子度過端午,不過粽子屬於高油脂、高熱量和高鈉食品,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大家聰明吃,以免過量導致體重和三高暴增。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說,粽子種類多,口味、烹飪方法各有差異,但大多熱量高,屬高油脂、高熱量及高鈉食品。一顆粽子熱量就有500至600大卡,建議一天別吃超過一顆粽子,可以讓粽子取代正餐,搭配蔬菜、水果,增加纖維攝取量,也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除了體重控制,蔡秀雯也建議慢性病患在粽子的選擇與控制議題應更加注意。糖尿病患盡量選擇五穀粽,選擇較小顆的粽子,並且可選擇添加筍子、香菇等食材之粽子。高血壓、腎臟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建議食用粽子時不要沾醬,可選擇水蒸水煮的南部粽,控制鈉量,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吃完粽子之後,可以擦窗、掃地、拖地等家事或從事居家運動,降低粽子帶給身體的負擔,並增加身體抵抗力。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呼籲民眾,疫情期間應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落實防疫生活,健康度過端午節。
-
2021-06-11 養生.聰明飲食
一餐吃2顆粽子出現噁心、嘔吐 營養師提醒慢性病要節制
5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王媽媽,近日午餐時都吃2顆粽子,血糖值居高不下,還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王媽媽來新營醫院營養室諮詢,經營養師詢問後判斷為粽子食用過多,造成身體的負擔。衛福部新營醫院營養師陳慧珍表示,粽子是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飲食過量會造成腸胃問題,食用時建議搭配蔬菜與蛋白質的食物,且要依腸胃道的健康狀況與飲食份量適量攝取。陳慧珍建議自行包粽子可把握幾個原則:1. 餡料選擇應利用少油、少鹽、少糖、少膽固醇、高纖的「四少一高」原則。2. 減少蛋黃、肥肉的使用,可利用栗子、瘦肉、雞肉、蒟蒻等來代替。3. 內餡除常見之蛋黃、豬肉、魷魚外,也可加些蔬菜如紅蘿蔔或菇類來增添風味。4. 五穀雜糧米取代糯米,不僅增加纖維含量,也可減少腸胃的負擔。5. 製作豆沙粽時,建議將紅豆連皮製作,可增加粽子的纖維質並以植物油取代豬油,減少飽和性脂肪的攝取。6. 粽子的烹調方法用水煮的較好,可將一些多餘的油煮出,熱量較低。陳慧珍提醒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在吃粽子時應注意下列事項:1. 注意鹽份的攝取量,內餡的調味與沾醬,都應減少使用量。尤其是腎臟病人不可用低鈉鹽(醬油)來取代一般沾醬。2. 五穀粽的材料大都為含磷量高的食物,腎臟病人也應避免食用。3. 糖尿病人應注意主食份量的調整及代換,並應搭配青菜的攝取,以增加纖維質的含量,達到血糖控制的原則。4. 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內餡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海鮮食材或香菇,還要注意攝取的份量,以免痛風發作。5. 高血脂病人除注意肥肉、蛋黃、海鮮等食材外,也須注意以豬油製作的甜粽內餡。6. 多喝白開水或無糖茶類。7. 適度的運動以消耗多餘熱量。最後提醒民眾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尤其是腸胃不適者勿吃太油膩的粽子,並留意份量勿過多,以免消化不良,吃粽子時能搭配青菜與水果等多纖維食物,減少不必要的腸胃道不適症。
-
2021-06-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膽固醇無症狀,青壯年也要小心!醫教簡單3招養出好膽固醇
近年來國人關注三高不僅發生在老年族群,青壯年也可能因為三高與高膽固醇發生心血管疾病意外,由於膽固醇數值需透過抽血測知,且高膽固醇無明顯症狀,心臟內科醫師提醒,成人40歲以上應定期檢測膽固醇數值,若是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膽固醇超標問題。 高膽固醇無症狀?青壯年也要小心?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是造成血管阻塞、病變的主要原因,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正常標準為130以下。高密度膽固醇(HDL)對血管健康有正面效益。總膽固醇超過200以上,即屬於高膽固醇。 李應湘醫師提醒,膽固醇過高的人,未必都是肥胖身材,由於膽固醇多為肝臟所製造,與本身體質較有關聯,特別是家族史以及缺乏運動族群,更應注意膽固醇是否超標。 減少心血管疾病?切勿自行停藥 李應湘醫師表示目前高膽固醇治療,除了藥物還有針劑治療,搭配良好的生活型態與運動習慣,希望能將膽固醇較原先降低40%以上,尤其是已有慢性病或是發生過急性冠心症、做過心導管手術者,更要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在100甚至70以下。穩定治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多患者以為高膽固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因而自行停藥或減藥,恐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傷害風險。李應湘醫師解釋,治療高膽固醇是個長期保養工程,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配合醫囑用藥。 有氧運動增加好膽固醇?穩定治療加作息 李應湘醫師指出,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雖然對改善膽固醇數值有限,但有氧運動對心血管健康確實有正面效益,建議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不但能鍛練心肺、提升血管彈性,也能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飲食營養方面,適當補充高單位魚油也是方法之一。醫師呼籲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膽固醇數值過高,更要定期回診檢查,配合適當運動、良好的飲食習慣。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延伸閱讀】 後背包老是揹得腰痠背痛,原來都是挑錯款式!別讓青光眼偷走視力!眼科醫師建議,新冠肺炎期間此事不可省略早期乳癌可採保留式切除 術中輔以IORT治療副作用小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每日1蛋增加免疫力 董氏基金會:保存雞蛋注意5原則
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疫情下,若想顧好免疫力,攝取足量優良蛋白質相當重要,董氏基金會指出,每日1顆蛋,可維持健康所需,並提供「保存雞蛋5原則」,說明不同雞蛋的保存方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長時間待在家裡少活動,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近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建議一般人每天平均可以吃1顆蛋。許惠玉說,「雞蛋」不僅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價格也經濟實惠。然我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非必要不建議外出,若要採買物資,最好一次購足量。對此,許惠玉指出,雞蛋也可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5原則」。「保存雞蛋5原則」第一,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直接存放在陰涼處,約可保存7至10天;置於冰箱前,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用水清洗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其二,超市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其三,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第四,從雞蛋產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保存日,在室溫約可保存1個月,於夏天等炎熱天氣的保存期限則較短,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存放在冰箱。第五,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許惠玉說,因雞蛋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對於坊間常看到的褐殼蛋與白殼蛋,許惠玉指出,蛋殼顏色差異是因母雞品種不同,營養成份上並無差異;蛋黃顏色不同部分,除了品種遺傳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影響,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許並提醒,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使蛋殼容易沾染雞糞,常伴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建議料理前務必先清洗雞蛋,避免敲開蛋殼時,可食雞蛋接觸到蛋殼表面的病菌及髒污。
-
2021-06-08 養生.聰明飲食
檸檬助消化、消水腫 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每到夏天,許多人就是愛吃檸檬、喝檸檬水,一顆小小的檸檬,營養價值高,不僅能消暑解渴,並有助消化、去水腫、減肥、消除疲勞、幫助鈣及鐵吸收、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好處。很多人視檸檬為「養生減肥聖品」,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檸檬富含維生素C,可促進代謝、助消化、增強抵抗力、抗老化、降膽固醇、幫助傷口癒合;檸檬酸可增加食欲,提升人體代謝率,並活化檸檬酸循環,幫助能量產生,能消除疲勞、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建議運動完可以喝稀釋過的檸檬汁,幫助能量恢復、不易疲勞。檸檬的鉀含量頗高,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能促進熱量代謝、降血壓,許多想瘦身的人還流行喝檸檬水來消除水腫、減重,不過,劉怡里認為,檸檬的瘦身效果有限,只能消水腫,改善水腫型的肥胖,所謂的減重則是減掉水分而非減脂。檸檬的妙用多,能榨汁、做甜點,很適合入菜食用。由於檸檬富含維生素C,用餐後喝檸檬汁,可助消化外,並能促進植物性的鈣、鐵、類黃酮素吸收。
-
2021-06-08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疫情期間不敢上醫院 醫:心血管疾病4族群,有這些症狀還是得就醫!
慢性病感染重症率高?免疫力不好是關鍵? 新冠肺炎在國內造成嚴重影響,慢性病患在流行病中往往首當其衝,根據國內外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目前已經知道年紀,男性,肥胖,抽菸,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與癌症患者,都是增加新冠肺炎重症機率與死亡率的危險因子,台北康研診所院長心臟科林俊忠醫師表示,這一波疫情,無論是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患者,重症率皆相當高,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高齡與慢性病患者免疫力通常欠佳,第二慢性病患者常常潛藏慢性發炎,在感染之後發炎更加嚴重,容易導致器官嚴重反應,第三許多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ACE(血清張力素轉換酶)系統過度表現的問題,有研究顯示ACE的受體會加速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另外,慢性病患者體質普遍虛弱,包含住在長照中心或是洗腎的患者,可能合併有心衰竭問題,一旦感染病毒,將會快速進入嚴重病程。 無症狀缺氧?低於氧氣飽和度SpO2 90%以下速就醫! 林俊忠醫師指出,這次疫情之所以很多人猝死,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有「無症狀缺氧」的特徵,病人在缺氧時,感覺不強烈,容易疏忽。尤其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平時就是血氧濃度不足的高危險族群,且年長者腦部感知遲鈍,不論對溫度或是血氧感知,其實都較鈍化,更難早期發現。提醒民眾,血氧飽和度SpO2一般為95%至100%,低於95%以下即是缺氧,短暫缺氧時,應該要開始注意,若低於 90%,宜及早就醫治療,一旦降到60%至70%,隨時有生命危險。 高血壓患者:留意頭昏,脖子、肩膀緊。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留意胸悶 心律不整患者:留意心悸 心衰竭患者:留意喘、夜尿、下肢水腫 林俊忠醫師提醒,出現頭昏、呼吸短促、冒冷汗、嘴唇發紺、臉色蒼白、血壓偏低,都是血氧過低可能會出現的危險表徵,不宜再觀察,應立即就醫。 藥不夠怎麼辦?遠距醫療來助攻 有些病人擔心到醫院有感染風險,而自行減少回診次數,或減少服藥頻率,林俊忠醫師表示,多重慢性病患者若有高血壓,血糖和抗血栓藥物完全不建議自行減少劑量或是中斷用藥,但是,如果只是單純高血脂尚未嚴重到心血管疾病者,膽固醇用藥,通常有遺產效應,短期停藥之後相對危險性沒有那麼大,不會馬上產生併發症。建議患者在藥物使用完前,選擇專門診治慢性疾病診所,開立處方箋,前往鄰近藥局取藥,避免前往人潮壅擠之醫院,增加感染風險。 現在許多醫療院所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經由視訊看診,搭配穿戴式裝置還有健康管理軟體,包含心電圖手環、心跳錶、血氧機、血糖機等,讓醫師更瞭解病情。 林俊忠醫師呼籲,慢性病患者在家可以適度運動,包含飛輪、上網搜尋簡單瑜伽動作跟著做,都是很棒的選擇。飲食方面,多注意均衡,叫外送時,注意油、鹽不要過量攝取。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4招保護好自己! .防疫不出門!700萬慢性病人快斷藥?健保署:即日開放「通訊診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4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建議吃粽3招保健康 腎臟病患尤需忌口
疫情當前,今年端午節很多離鄉遊子可能無法返鄉團聚,但吃顆美味粽子仍是應景,不過腎臟科醫師提醒,粽子熱量高,食材高油、高鹽、高鉀、高磷,高齡及熟齡慢性腎病患者,吃多會造成身體負擔。阮綜合腎臟內科主任林正浩表示,疫情升溫,許多民眾宅在家「避疫」但未控制口慾,尤其端午節近了,美味粽子一顆接一顆送進嘴裡,不僅體重跳級,血糖、血壓和血脂都上升,導致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惡化。他表示,臨床上看到不少平常控制不錯的慢性腎病晚期患者,每年端午節前後,因難敵粽子美味,回診檢查時腎功能大退,有人甚至瀕臨洗腎。林正浩舉例,像鹹粽的米飯含澱粉,內餡都是高油、高鹽、高鈉及高鉀食材;花生、堅果或五穀粽高磷,對腎臟病患者都是不必要的負擔;且一顆肉粽平均熱量500卡,比一碗200克白飯的熱量(280卡)還多,對糖尿病患來說,也具危害。他強調,晚期慢性腎臟病患距洗腎僅一線之隔,其實並不建議吃粽子;初期慢性腎臟病患一天頂多只能吃一顆,且要搭配青菜食用以均衡營養。有「三高」的民眾,吃粽時少沾醬,其次要「省著吃」,一餐只吃半顆或三分之一顆,第三要搭配低鉀蔬菜聰明吃,幫助腸胃蠕動,又降低體內膽固醇。
-
2021-06-04 養生.聰明飲食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疫情嚴峻,全台升級第三級警戒,待在家的時間變得很長,而在三餐之餘,不少人工作、無聊或追劇時,總會嘴饞想吃點東西,你體重增加了嗎?防疫不怕胖 9款低卡點心誰說零嘴熱量一定高?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在其臉書奉上9款防疫不怕胖的「低卡點心」,當你嘴饞時的救星:1、堅果1小包(25g) 147kcal 市售一小包的堅果,份量不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喔!通常都會超過一百大卡,建議一次吃半包比較剛好。2、雞胸肉1片(120g)145kcal 好的低脂蛋白質,舒肥一下就很鮮嫩,適合在家增肌減脂的運動人士。3、大麥棒1根(32g)141kcal 有膳食纖維跟維生素的全穀雜糧類食物,是大家現在很需要的,幫助黏膜維持健康、腸道順暢代謝也會更好。4、無糖優酪乳1瓶(約200ml)114kcal 好菌的定殖很重要,建議可以天天喝,每天補一點好菌;此外,也補充乳製品的鈣質跟好蛋白質,強健免疫細胞。5、茶葉蛋1顆(50g)71kcal、毛豆 1碗(約60g)58kcal 這兩個食物都是優質的蛋白質,因免疫細胞大部分是蛋白質組成,要給他們好的原料,才能幫助身體的免疫力up。6、大番茄1顆(152g)26kca、玉米筍/1碗(約100g)26kcal 蔬菜是居家防疫的好幫手,滿滿一碗不到30大卡,且具豐富維生素植化素跟纖維,身體營養又不用擔心變胖。7、海苔1小盒(6片)23kcal 這邊是指市售常見一盒一盒的那種海苔,雖然熱量低,但要注意鈉含量。8、蒟蒻絲 1盒(100g)20kcal 熱量超低、份量很多,拿來煮蔬菜湯,吃完會非常有飽足感。9、無糖綠茶 1杯(240ml)0kcal 綠茶裡的兒茶素幫助抗氧化,白開水喝膩了,在家泡泡茶也很不錯。高敏敏提醒,非常時期,我們能做的真的是好好待在家裡、好好戴上口罩、注重清潔消毒,而藉由飲食提升免疫,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但嘴饞時,也要好好控制熱量,免得拯救了世界,卻放飛了體重!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避免發胖、提升免疫力 營養師列「必備9大高CP值食物」:你買對嗎?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