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 醫療.眼部
搜尋
脹痛
共找到
182
筆 文章
-
-
2024-09-30 醫療.中醫
肝變差會出現哪些症狀?中醫教居家保健3秘訣,這樣做讓身體順利排毒!
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當肝臟代謝越差,毒素就累積越多。中醫師說明如何維持肝臟健康,讓身體能夠順利將毒素排出去。中醫的肝與西醫肝臟的異同之處 西醫「肝臟」是實際的器官,有著儲存血液、製造膽汁、凝血功能、代謝人體脂肪和膽固醇…等功能;而肝臟內的「膽囊」則是有分泌膽汁的功能。中醫「肝」的範圍比西醫「肝臟」要廣,除了上述西醫肝臟、膽囊的功能之外,還有「肝經」和「膽經」。這兩條經絡經過人體的部位出問題,都與「肝經」和「膽經」有關係。相對的,若肝出問題,則肝膽經絡上的部位也會有其表現;例如「肝經」經過乳腺,就和乳腺增生、經前乳脹痛、乳房腫瘤...等不適有關;「肝經」經過下腹部,與月經和痛經有關;「膽經」經過頭部側面,就和偏頭痛有關。《黃帝內經》「肝臟血、主疏泄、肝開竅於目、肝主筋、其華在爪。」 說明中醫的肝能影響儲存調節血液、消化腺分泌代謝、情緒變化,也和人體的眼睛開合及視力、肌肉筋膜、指甲有關。肝變差會有什麼症狀?肝累積毒素的身體表現所以當肝變差時,出現肝膽疾病、血液疾病、情緒緊張、焦慮、憂鬱、抑鬱、煩躁、不思飲食、脹氣、眼白血絲、睡眠障礙、抽筋、指甲表面有凸起稜線、黑線、或凹陷…等,都是肝的問題。肝是人體最大排毒器官,當肝臟代謝越差,毒素就累積越多,人體肝臟排毒功能不佳,導致疲勞倦怠、噁心、胃口不好、皮膚癢、黑斑、還可能躁鬱、失眠、乳房腫瘤。肝臟也是代謝人體脂肪和膽固醇的器官,若代謝變差,則有可能眼周出現膽固醇沉積的黃色瘤、脂肪瘤、面皰、粉刺、毛囊炎…等症狀。另外,當人體內的膽紅素無法順利從肝代謝,沉積在體內導致黃疸,就可能進而刺激皮膚發癢、皮膚變黃或眼白變黃,所以像是有膽結石、肝硬化、肝癌…等膽道阻塞的患者,的確可能會有著全身皮膚癢的症狀。養肝居家保健方式1.勤按太衝穴位於足背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用手指輕揉按壓,有感覺酸脹即可,每次3~5分鐘,就能幫助疏肝利膽、清熱排毒、明目、解鬱。2.作息調整養好肝熬夜傷肝,容易肝發炎,也就是「肝火」,而影響肝的排毒。「膽經」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在凌晨1點至3點,在這4小時的黃金時段肝臟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建議在晚上11點就要入睡,讓肝修復,為身體排毒。3.養肝茶飲這樣喝.牛樟芝、靈芝或靈芝子實體:幫助抗自由基損傷,提升肝臟細胞排毒功能。.絞股藍:別名七葉膽、五葉參,降血脂、降總膽固醇、降三酸甘油酯。.薑黃:降血脂、增加膽汁生成分泌,薑黃素對肝臟損傷有保護作用。.枸杞: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保肝護眼抗衰老。.菊花、決明子:清泄肝火、解毒明目。.玫瑰花:行氣疏肝解鬱,有促進膽汁分秘作用。【杞菊玫瑰飲】功效:疏肝解鬱,養肝解毒。材料:枸杞1錢(一小把)、菊花1錢、絞股藍2錢、炙甘草1錢、玫瑰花1錢。沖泡方法:將上述藥材加水充分浸泡5分鐘,加水至600毫升煮沸,轉小火約30分鐘煮至300毫升,關火,趁熱加入玫瑰花,加蓋悶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
-
2024-09-25 醫療.婦產科
月經來容易偏頭痛?藥師建議可多攝取5種營養品有助緩解
女性生理期來之前,易有心情低落、易怒的情緒反應,以及胸部脹痛、腹痛、腹瀉、嗜睡等生理症狀。藥師李昱興表示,「偏頭痛」是女性最常抱怨的困擾,關鍵就在於荷爾蒙變化,建議多補充鎂、鈣、B群、魚油、薑黃這5種營養品,有助於緩解疼痛。為什麼女性頭痛總是愛在生理期來報到?李昱興說,當女性經期來之前,荷爾蒙濃度急降,包括黃體素、雌激素以及血清素減少,會讓腦部血管收縮而導致頭痛。另外,若因經期前頭痛而累積焦慮及壓力,則可能加劇頭痛症狀。通常在月經來的前2天至月經來後第3天,偏頭痛狀況最為明顯,又稱為「月經偏頭痛」。根據台灣頭痛學會資料顯示,女性偏頭痛患者人數是男性的三倍,20至40歲的女性,平均每5人有1人受偏頭痛所苦。李昱興提醒,服用止痛藥能有效緩解不適,但是要適量使用,若每次一痛就吃止痛藥,長期下來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李昱興強調,「該吃止痛藥還是要吃」,不需要過度忍耐,除了藥物之外,建議多攝取5種保健品調節血流、放鬆肌肉。搭配多做舒緩肩頸的運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可遠離惱人的偏頭痛。1.鎂:研究顯示,生理期偏頭痛與缺鎂有關,每天額外補充鎂,可舒緩神經並調節肌肉收縮、減輕經前症候群與經痛,也能改善停經後的不適。建議多吃腰果、杏仁、香蕉等。2.鈣:適當的鈣質補充,有助於放鬆肌肉、協調神經系統、改善情緒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小魚乾、黑芝麻、牛奶、深綠色蔬菜等。3.維生素B群:尤其是B6,能調節血管收縮,減少子宮過度收縮所引起的經痛。研究發現,每日補充200毫克鎂與50毫克B6,連續一個月可顯著減少與焦慮相關的經前症狀。4.魚油:富含Omega-3,能減少經期的發炎反應,並促進腦部循環。食藥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不超過2000毫克。5.薑黃:薑黃含有薑黃素,具強大的抗發炎效果,能減輕經前症候群,但每日建議攝取量不宜過多。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日建議量不超過180毫克。
-
2024-08-08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咳不好又鼻塞、鼻音…可能是鼻竇炎!1情況需手術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六:鼻竇炎【建議掛號科別】建議科別:耳鼻喉科三十幾歲的新手爸爸,最近照顧小孩忙翻天,已經持續鼻塞咳嗽超過三個月都沒有好。喉嚨好像老是卡著東西,常常咳出黃綠色的痰,一躺下就覺得卡得更厲害,嚴重影響睡眠。但忙照顧小孩忙到抽不開身,一直到現在才來求診。「醫生,我已經鼻塞到吃東西都沒有味道,晚上睡覺都張口呼吸,鼻子周圍都好痛。」阿忠醫師起身敲敲病人鼻子旁的臉,這位爸爸露出疼痛的表情,內視鏡檢查發現鼻竇開口附近有膿鼻涕合併鼻息肉,鼻竇的X光片也看到鼻竇裡有液體蓄積。「你這是鼻竇炎造成的症狀,我們先用藥物治療,因為有合併鼻息肉,之後可以考慮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鼻竇炎常見症狀 黃綠色膿鼻涕要注意久咳不癒以及喉嚨卡卡的病人,其中有一群人其實跟鼻子問題有很大的關係,鼻竇炎就是需要納入鑑別診斷的其中一個。病患常見的症狀是喉嚨時不時卡卡的,也常咳嗽有痰,平躺時症狀也會更嚴重。其他症狀包含鼻塞、鼻音過重,嚴重時可能還會有黃綠色膿鼻涕、臉部脹痛、嗅覺異常的問題發生。鼻竇炎的成因常常是因為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就是俗稱的感冒會造成呼吸道的發炎腫脹,阻塞鼻竇開口,導致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因過敏性鼻炎也會讓黏膜腫脹,所以有一說是合併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反覆過敏黏膜腫脹的鼻子,可能會增加鼻竇炎的風險。臨床醫師可以用扣診來確定鼻竇附近有無疼痛徵兆,並安排鼻竇X光片看鼻竇裡面有沒有液體或變厚的雜質,判斷有無發炎的現象。而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內視鏡來檢查鼻竇開口附近有無膿鼻涕或有無合併鼻息肉來協助診斷。鼻竇炎治療得用抗生素、類固醇…若合併鼻息肉需動手術治療會根據病況來建議病患使用藥物治療,包含抗生素、類固醇、症狀治療藥物等……。但對於鼻竇開口阻塞,導致裡面蓄積膿液,藥物治療也無法暢通的患者,可能就需要內視鏡手術輔助把開口打通,疏通膿液,改善發炎。若鼻息肉嚴重,常常會因為息肉導致鼻竇開口阻塞,這時就需要清除鼻息肉來改善阻塞造成的鼻竇發炎。所以一般合併鼻息肉的鼻竇炎,需要手術的機會較高。臨床上鼻竇炎的患者常常需要跟過敏性鼻炎做鑑別診斷,兩者有時候也會同時發生,急性鼻竇炎可先用藥物治療,若治療後沒有改善,或是症狀已經超過三個月,就要考慮到慢性鼻竇炎。因慢性鼻竇炎很多都需要手術疏通蓄積已久的膿液,此時應該要轉介耳鼻喉科醫師進一步處理。(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8 醫療.一般內科
小暑過後躲冷氣房,恐「冷中暑」或「陰暑」 找上門,留意2件事可避免
節氣小暑過後,氣象預報幾乎每天飆至35度以上,持續高溫炎熱的天氣,全台熱傷害人數不斷創新高。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近期高溫轟炸,民眾要做好防曬、預防熱傷害。長期待在冷氣房也會有「冷中暑」的問題不過,長期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也會出現類似熱傷害的「冷中暑」。柳朋馳說,處於25-26度的舒適環境,因為身體沒有排汗,容易一整天都不覺得口渴,忽略喝水的重要性,導致身體發生「隱性脫水」。夏季天氣炎熱,大量排汗導致體液流失的速度加快,會讓體內血液變得濃稠,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體溫不易散發出去,因而產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引發中暑危機,同時也增加心臟負擔,產生心血管疾病。冷中暑的成因有哪些?室內「冷中暑」的主因除了喝水不足,還有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導致皮膚毛孔和血管的急速收縮,熱氣散發不佳。柳朋馳強調,接近5-10度的劇烈溫差,會有頭痛、頭暈、頭部脹痛、噁心感、疲倦等症狀,甚至出現輕微腹瀉。柳朋馳表示,夏季常有熱傷害、冷氣房中暑的民眾求診,雖然機轉不一樣,前者是散熱不及,後者是室內外溫差導致散熱不佳,都會影響身體調節控溫。另外,夏天的「熱感冒也很容易跟中暑混淆。熱感冒除了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另伴隨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柳朋馳提醒:進出冷氣房內,要隨身帶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另要記得攝取水分。戶外工作者,更要定時補水,避免身體缺水使血液變得濃稠;大量流汗者,可適時喝運動飲料平衡電解質。預防熱傷害、冷中暑,柳朋馳建議多喝水打底,還要特別注意下列4件事1.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趁空檔到通風處、陰涼處休息。2.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戶外活動,外出要穿著透氣的輕薄長袖衣物。3.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或是加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尤其是支氣管敏感族群,溫差大易誘發易喘反應。4.保持運動習慣,夏天一樣要適度流汗幫助身體散熱,以自己感覺舒適的強度為主。中醫師認為久坐冷氣房體虛,可能會發生「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如果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8 癌症.卵巢.子宮
頻尿、便祕竟是「卵巢癌」前兆 醫師提醒:出現5症狀要小心
30歲婦人的消化道症狀,竟與卵巢癌有關!「醫生,我的小腹最近愈來愈大,有悶脹感、便秘,而且一直頻尿,是不是腸胃怎麼了?」一名30多歲女性就診,原以為是消化道症狀,檢查卻被診斷出卵巢癌,而且是三期,明明只是肚子不舒服,竟成卵巢癌,心裡難以接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醒:卵巢癌無聲無息,初期沒有明顯徵兆,通常發現的時候,癌細胞都已經擴散。根據統計,新診斷的個案中,有75%屬於第三期或第四期,必須盡力將腫瘤切除乾淨,才能提升5年存活率。為什麼卵巢癌不易發現呢?預防重點報你知!沈彥君說,卵巢位於腹腔深處,周邊器官有腸道、膀胱、子宮,所以腫瘤壓迫到這些器官時,會出現腹部脹痛、食欲不佳、便祕、頻尿,甚至是陰道出血等症狀。如果癌細胞引發腹水,肚子則會隆起變大,有時會伴隨下肢水腫。「卵巢癌該怎麼預防呢?」沈彥君說,癌症很難預防,只能早期偵測降低風險,而且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高。卵巢癌的檢測可以與骨盆腔的檢查一起進行,例如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肌瘤檢查,或是進行CA-125血液檢查。卵巢癌沒有獨特的症狀,而且容易被誤認為是為腸道疾病,延誤治療時機。「這2類族群」可利用核磁共振掃描(MRI),早期找出病灶沈彥君建議,過了40歲之後,應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而有家族史、乳癌患者,則可利用核磁共振掃描(MRI),精準揪出病灶。沈彥君強調,乳癌、卵巢癌都屬於婦癌,乳癌基因會影響卵巢癌的遺傳性,目前已知BRCA1及BRCA2基因發生突變與這二種癌症有關。另外,巧克力囊腫有1%的機率會產生癌變,形成卵巢癌,患者要密切追蹤。出現5症狀要小心卵巢癌1.腹部脹痛:腫瘤壓迫到腸道,出現脹痛情形。2.食欲不佳:出現噁心感,沒有胃口。3.便祕:腫瘤影響腸道蠕動,造成排便困難。4.頻尿:壓迫到膀胱,一直想排尿。5.陰道出血:注意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及異樣分泌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31 養生.聰明飲食
一日一杯「綠拿鐵」4大成份喝對超養生!營養師指8好處,但4族群須酌量或避免
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養生飲品「綠拿鐵」對健康有不少好處,甚至最近還和優酪乳衍生出「炸馬桶特調」,引起不少討論。不過確切來說綠拿鐵到底是什麼?我們喝進了什麼?對健康養生又有哪些好處?嫚嫚營養師一一說明。上班族必備飲料「綠拿鐵」4大成份一日一杯超養生! 豐富多元的蔬菜&水果:嫚嫚營養師表示,綠拿鐵是一種蔬菜汁或蔬果汁再加上乳製品等變化製成的飲品,成分視各店家,調配、秘方、製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蔬果常見如菠菜、芹菜、青江菜、花椰菜、小黃瓜等綠色蔬菜,以及胡蘿蔔、牛番茄、甜椒、甜菜根、茄子等多色蔬菜,也可能再放進火龍果、奇異果、鳳梨、蘋果、西洋梨等水果製成蔬果汁。 還有乳製品和堅果:蔬菜汁、蔬果汁完成後再加入牛奶或優酪乳、優格等乳製品,這通常也就是當中所指的拿鐵。「拿鐵」(Latte)一詞在義大利語指的就是牛奶、鮮奶,一般而言在飲品中出現代表當中有加了牛奶。不過視個人定義當然也會有其他可能,例如豆漿等和牛奶一樣同為優質蛋白質的飲品或食材。這點可再和店家確認。而許多店家也常見會再加上杏仁果、核桃、腰果、胡桃、南瓜籽等綜合堅果,讓這樣的優質油質再更提升營養。 可加蜂蜜調味:由於綠拿鐵蔬菜量較大,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很青」,可酌量添加約1-2匙蜂蜜增添風味,蜂蜜也是具有潤腸等益處。不過蜂蜜也是糖,也需要酌量。 8大好處,根本上班族、外食族必備:若是由上述食材製成,綠拿鐵含有豐富的蔬菜、水果,以及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優質油脂,也可攝取到乳製品,約佔了6大類食物其中4種,整體而言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比單純的蔬果汁更加卓越,有助防範發炎、維持免疫、減少疾病、降低過敏、保護血管、保養腸道、穩定神經、皮膚健康等,對健康、養生相當全面。對於像是三餐外食的上班族及學生、想要減重或排便的族群、控制血糖的民眾、養生過得健康的人等族群而言都非常有利。 綠拿鐵營養豐富有助養生,但4族群仍須酌量或避免。 限鉀族群:不過雖然綠拿鐵有助健康,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嫚嫚營養師表示,綠拿鐵成分多以蔬菜為主,意味著當中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限鉀的洗腎、透析、腎臟病友就得先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 癌症、年長、幼童、免疫不佳者:當中的蔬菜也很有可能是以生菜進行製作,對於癌症、幼童、年長者等免疫較低落者較為不利,但也難確定是否為生菜,為避免風險建議迴避。 腸道狀態不佳&初期嘗試者:雖然綠拿鐵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腸道健康非常有幫助,也有利促進排便,但是本身具有腸躁症或其他原因腸道較敏感的族群,又或者平常就鮮少吃蔬果、剛嘗試的朋友,建議酌量或逐步增加,以避免腸道突然負擔太大。像是許多人大魚大肉後,會想喝杯綠拿鐵幫助平衡就卯起來喝,就很有可能會引起腹瀉。 自行製作綠拿鐵留意3件事更有助喝得養生顧健康! 要有蔬菜,不能指有水果:嫚嫚營養師也提醒,若民眾自行製作綠拿鐵,不宜完全只使用蔬果加牛奶和堅果等食材,要有蔬菜,以免讓健康出問題。水果若要打成汁,其實會比原本用吃的量還要更多,例如一杯柳橙汁可能就需要約6顆柳橙,這樣喝會使得糖分超標,即便天然血糖也會不穩,若長期喝恐怕容易引起高血糖甚至糖尿病,也容易增胖。 蔬菜比例比水果多一些:若是自行製作,可參考普遍的蔬果建議攝取量「蔬果579」,5指的是小孩的每日蔬果攝取量,代表蔬菜3份、水果2份。7為女性,代表蔬菜4份、水果3份。9為男性,代表蔬菜5份、水果4份。喝完也就如同滿足一日蔬果所需。不過吃蔬果時「咀嚼」這個動作經不少研究認為與健康、與減重有密切關聯,因此還是鼓勵攝取蔬果營養多以原型為佳。 堅果也別放太多:至於牛奶可適度的多攝取,不過堅果類還是得注意份量,一天建議約為5粒、一湯匙。堅果雖為優質油脂來源,但再好也是油脂,吃多一樣會增胖、影響血管健康。 了解綠拿鐵的主要成分及對健康的好處,也留意其營養對健康的影響,若要自行製作也注意相關食材細節,更有助喝的養生又健康! 《延伸閱讀》 .果汁、蔬果汁、果菜汁有營養?營養師:別濾渣,把握3重點也助養生。 .膳食纖維促排便、助養生!吃了卻便秘、腹脹痛?這樣吃更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3 醫療.消化系統
不要太常吃麵包!飲食攝取不均容易有脂肪肝,營養師推薦5食物護肝
你有脂肪肝嗎?現代人經常外食、飯後配一杯手搖飲,健康檢查常聽到:「你有輕微的脂肪肝。」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在個人YouTube頻道分享,別以為外表看起來過重的肉肉族才有脂肪肝的問題,吃錯了也會讓肝臟內儲存的脂肪含量過高,只要超過肝臟總重的5%,即是「脂肪肝」。營養攝取不均就可能會有脂肪肝李婉萍提到,瘦子也會有脂肪肝,只要營養攝取不夠均衡、吃進過多醣分,就會讓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並堆積在肝臟。脂肪肝會轉成肝炎、肝纖維化,將來可能變成肝硬化、肝癌。肝臟被喻為「沉默的器官」,輕度脂肪肝不會有異常症狀,進展至中、重度時,要小心肝臟已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易形成肝纖維化,也可能有黃疸、全身無力、上腹部脹痛等症狀。雖然脂肪肝與肝臟其他疾病有關,但多數得到脂肪肝的人,最大宗死於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影響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易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二者有高度的關連性,互相影響彼此疾病進程。脂肪肝的元兇是「精緻澱粉」造成脂肪肝的元兇是「精緻澱粉」,李婉萍建議,不要太常吃麵包,這類食物會讓胰島素快速分泌,導致脂肪囤積。玉米、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屬於「澱粉類蔬菜」,不能夠多吃,另要注意與蛋白質、豆製品、蔬菜等其他食物一起均衡攝取,提供身體正常運作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除了麵包,素食者常吃的百頁豆腐、炸豆皮、花干含有大量油脂,尤其百頁豆腐的油脂含量超過50%,盡量少碰。脂肪肝可以被逆轉,李婉萍推薦苦瓜、山苦瓜、毛豆、蛤蜊、蜆仔,具有保護肝臟的效果,尤其是富含山奈酚的蘋果,能降低肝臟發炎的傷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10 醫療.婦產科
分泌物如豆腐塊狀可能是嚴重念珠菌感染!婦產科醫師教6招避免反覆感染傷生殖器官
夏季悶熱,婦產科近期不少女性因會陰部搔癢就醫,多數都是惱人的「念珠菌感染」,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當會陰部出現搔癢感時,就要立即就醫,女性生殖系統的神經結構,僅三分之一在內部,其餘都在會陰部周邊,等到念珠菌感染到下腹部脹痛才來就醫,通常已非常嚴重,分泌物大多都已呈現豆腐塊狀,治療時間不僅會拉長,後續反覆感染的機率也大增。典型症狀搔癢難耐、塊狀分泌物郭安妮說,念珠菌屬於黴菌的一種,非常不易根治,當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弱、因流汗等因素會陰部悶濕,都會讓念珠菌復發,治療念珠菌極具耐心。臨床上,非常多女性對於念珠菌的症狀,僅有粗略概念,甚至會將其症狀誤以為是憋尿引起的短暫性不適,導致太晚就醫,增加治療難度。念珠菌的典型症狀為會陰部「搔癢難耐」,特別在經期、排卵期,又或是性行為後搔癢感會更為明顯,平時會排出如豆花,或如乳酪狀的塊狀分泌物,時常會伴隨魚腥味等異味,較為嚴重者會陰部會有灼熱或痠痛感,且會不斷頻尿,每次排尿都僅有少量的尿液,下腹部會感受到莫名的脹痛,如果用力壓會嚴重感受到悶痛不適。免疫力弱反覆感染 恐傷生殖器官郭安妮表示,念珠菌感染起因多是免疫力弱,因此被診斷為念珠菌感染者,通常會感染其他黴菌、細菌,反覆念珠菌感染最擔心的是其他細菌傷害生殖器官,如輸卵管、子宮、骨盆腔等,像是輸卵管發炎後又癒合就會造成輸卵管阻塞,骨盆腔反覆發炎造成沾黏,都會影響子宮功能,進而導致不孕。曾有一位患者是職業舞者,工作時需要著緊身舞衣,且無法隨時更換,她就醫時是因為會陰部癢到睡不著,且已有頻尿症狀,郭安妮指出,該名患者念珠菌不僅嚴重感染,還同時有骨盆腔發炎的現象,患者自訴「會陰部會癢早已是日常,一直認為是流汗與衣服不斷摩擦所致,沒想到是黴菌感染」。郭安妮表示,治療念珠菌有對應的藥物,大約投藥6到10天,症狀就有辦法改善,但最難的是患者要調整生活作息、讓會陰部保持通風,也得避免壓力,才有辦法根除念珠菌。她強調,感染念珠菌的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症狀察覺能力,反覆發生是非常可能的,即時發現症狀、改善作息、搭配服藥,有助於避免感染念珠菌再次發生。許多女性為了求快,會尋求「偏方」,如近年相傳使用藥用硼酸當作陰道塞劑,幫助會陰部菌種平衡,以達到改善念珠菌的效果。郭安妮表示,曾有一位女性自行尋求藥用硼酸的方式改善症狀,結果會陰部搔癢感並沒有改善,子宮腔內的發炎症狀更為嚴重,有些女性還會用硼酸清洗子宮頸,她強調,過度清洗,就是造成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之一。6招避免念珠菌感染1.遵循醫囑投藥治療,不要自尋偏方。2.調整生活作息,避免壓力,每天睡足8小時。3.解便的方式採取由前往後擦。4.念珠菌也存在於腸道、糞便中,如果有香港腳等疾病,避免接觸腳患部後再碰觸外陰。5.襪子與內褲分開洗,一定要徹底洗淨並完全乾燥。6.減少使用護墊的次數,如果流汗造成內褲悶濕,可使用免洗內褲,一悶濕就更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 是醫師也是母親更能對患者同理相待
「懷孕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從女孩蛻變成母親,身心均出現極大的轉變。」身為二寶媽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嚴嘉琪表示,兩次生產經驗,加上職場哺育,讓她在門診與孕產婦互動時,常以過來人身分分享懷孕過程中可能承受的煎熬。除了是醫師,也是母親,雙重角色,同理心相待,給患者滿滿的安全感。感謝同事友善協助,讓她有生第二胎的勇氣。嚴嘉琪醫師在當住院醫師時,就進入婚姻生活,她說,那段時間真的蠻辛苦的,婚後生活還好,只是與另一半磨合,但懷孕、生育期間繼續值班,身心壓力沉重。嚴嘉琪於擔任總醫師時生下第一胎,她表示,懷胎10月、生產、坐月子的那段期間,可說是蠟燭兩頭燒,身體容易疲累,體力也變差,且不耐久站,但仍繼續看診、接生,及進開刀房手術執刀。她感謝醫院同事們的幫忙,正因職場友善的氛圍,讓她有了生第二胎的勇氣。邊開刀邊忍受脹奶,完成哺餵母乳任務。不過,職場中的哺育媽媽面臨諸多考驗,嚴嘉琪表示,寶寶滿月後,一般建議每4-5小時擠一次母奶,但工作一忙就忘;再者,也不可能開刀開到一半,為了哺育擠奶而離開手術室。往往拖到六小時後才擠奶,此時乳房發硬脹痛,擠奶更為辛苦不適,擔心塞奶的精神壓力,產後要兼顧工作與母乳哺餵真的是蠻大的挑戰。嚴嘉琪說,哺育媽媽如果返回工作崗位,職場氛圍卻不友善,那真的會很虐心,很難撐下去。所幸在院方及婦科同事們的鼓勵及支持下,讓她順利達成母乳哺餵的心願。此外,嚴嘉琪也感謝另一半的體貼、協助,她笑著說,「真的很幸運,老公很能理解我懷孕哺乳的辛苦。」同為婦科醫師的夫婿重視家庭,樂於烹飪,婚前兩人就達成共識,不會委屈對方做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會讓某一個人完全負責,夫妻兩人分擔所有家事。歷經懷孕、生產、哺育等人生重大轉折,嚴嘉琪深刻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多相信自己」,長久以來,唸書、實習、執醫,她忽略了自身健康,也不太重視飲食。直到懷孕,因母愛使然,希望胎兒健康,自己就必須吃對食物,因而開始思索該多吃哪些食物?攝取哪些營養成分?此外,盡量提高睡眠品質,不要因為生活壓力而睡不好,否則將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健康與身材,第二胎後啟動減重任務。懷孕生產後,人生重點任務就聚焦在孩子身上,原本愛漂亮、重視體格曲線的嚴嘉琪,身材逐漸走樣。但因為育兒的壓力與疲憊,讓她選擇先放過自己,專心在眼前新生活的磨合,直到生完第二胎的半年後才開始決定減重。嚴嘉琪表示,推動她減重的原因是對身材的不滿,還有身體的痠痛以及健康檢查出現赤字。為此,她擬定四大減重策略,而這也讓正值職場巔峰的她,能用最小的壓力慢慢的減重,並將身體健康維持在最佳狀態。重訓好處多多,不喜歡也要持續下去。嚴嘉琪的四大減重策略包括:1.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盡可能在高壓職場環境中,維持身心最佳狀態。2.多吃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盡量自己料理,減少外食。3.保持愉悅心情每天開心地面對先生、孩子,院內同事、患者,努力修煉心性,盡量不要真的生氣,有時候意思意思一下,達到有效傳達良好溝通的目的就好。4.投入重訓這對於討厭運動後又累又喘、身體痠痛的嚴嘉琪來說,可是一大考驗,她坦承不喜歡重訓,只要是表定重訓當天,就會想各種不去的藉口。但她告訴自己「這是一件需要且應該做的事情,且必須做完。」為此,長時間聘請體能教練,每周一至兩次重訓,而這運動習慣竟已快六年之久。「重訓好處多多。」嚴嘉琪表示,在擔任住院醫師時,常覺腰痠背痛,懷孕生子後更嚴重,但持續接受重訓後,也學會放鬆肌肉的技巧,改善很多,即使久站開刀或是幫產婦接生,一兩個小時彎著腰,身體雖痠痛,但也很快回復。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婦科超音波:瞭解卵巢、子宮狀況● 乳房超音波:每三年一次● 子宮抹片:一年一次,如不想做抹片,建議自費HPV篩檢,兩者均陰性,則可三到五年再做一次HPV篩檢跟抹片檢查。● 腸胃鏡:每三年一次●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早期發現肺癌,每三年一次。● 洗牙:定期半年洗牙一次,尤其是備孕或是懷孕中的婦女更要注意牙齒健康。嚴嘉琪醫師小檔案● 年齡:37歲●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給患者的一句話:全世界最值得妳愛並好好珍惜的人,就是妳自己;不要把精力浪費在不愛妳的人身上,還有負能量的關係裡。
-
2024-05-02 癌症.肝癌
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 醫示警:恐成台灣肝癌新主因
曾被稱為「國病」的肝癌,近年因C肝新藥的問世,肝癌發生率逐漸降低,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肝癌已降至第四位。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部主任朱光恩表示,導致肝癌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性肝炎為主,但隨著C肝逐漸被消滅,未來導致肝癌最大的原因恐是「酒精」及「脂肪肝」,特別台灣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導致肝癌的案例,恐會愈來愈多。肝臟油滋滋的一片,肝臟怎麼能好好運作?朱光恩表示,脂肪肝真的太過普遍,來診照肝臟超音波的患者,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脂肪肝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只要有輕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標GOT與GPT都會呈現異常,長期置之不理,會增加癌變的機率。朱光恩表示,因肝癌病逝的藝人菜頭,並沒有B、C肝帶原也從不喝酒,當時醫界就對該案頻頻討論,認為他罹患肝癌的原因恐與脂肪肝有關。中研院先前也有大規模的研究,證實脂肪肝與肝癌有密切關係,且未來肝癌的致病主因就會是「脂肪肝」。【延伸閱讀:改善脂肪肝從飲食做起!哪些食物有助於預防和逆轉?應避免吃什麼?】對抗脂肪肝並沒有藥物可以使用,唯一的藥帖就是「減重」、「運動」,透過非藥物處方達到治療效果。朱光恩表示,很多人以為輕度脂肪肝放著不管,脂肪就會自行消除,他強調「絕對沒有這回事」,脂肪沒有被消耗就只會待在原地不動,絕對沒有不做任何事,就自行消除的可能。朱光恩表示,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中度的脂肪肝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症狀,但脂肪肝演變成重度時,會出現黃疸、眼白變黃、全身無力、惡心、吃不下、上腹脹痛等感受,等到重度再就醫時,往往脂肪肝已經非常難逆轉,嚴重者得透過肝移植才能續命。朱光恩表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很難不是脂肪肝的候選人,如每天一杯含糖飲、油膩外食、高熱量甜點等,都會增加肥胖以及脂肪肝的機率,特別是輕中度脂肪肝「不痛不癢」,很多患者被檢出脂肪肝後,都跟醫師說會減肥、會運動,再次回診追蹤時,脂肪肝變更嚴重,完全沒有落實非藥物處方,等到已經出現黃疸等症狀,大多已經來不及。他呼籲,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方式,不只能降低脂肪肝的發生,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而運動也是幫助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式,多花一些時間關照自身的身體,才不會因病讓生活受到影響。
-
2024-03-2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半夜關節腫大痛醒當心是痛風 營養師曝痛風重要飲食原則
一名55歲男性,在半夜時痛醒,發現自己的腳踝和腳掌關節處腫起來,又紅又熱,幾乎難以下床走動,送醫發現是痛風。健保署統計,每年近100萬人因痛風就醫,且人數逐年增加,可見飲食習慣受到精緻化影響,攝取過多含普林的食物。營養師王姝穎說,痛風發生的原因為普林(purine)代謝異常,體內長期尿酸過高,引起「高尿酸血症」,久了之後,尿酸鹽在關節處沉積形成結晶,引起發炎疼痛。許多患者形容:「痛起來要人命,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走路。」病發時間常在晚上與清晨,所以患者無法入睡或被痛醒。依照不同的臨床症狀,痛風可分為四個階段: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值偏高,但無明顯的關節炎症狀,屬於潛在期。二、急性發作期在下肢的腳拇趾、踝部、膝部會有劇烈的關節疼痛,患部甚至脹痛到無法走路。三、間歇期痛風期因發作進入治療階段,若未控制好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發,同時侵犯多處關節。四、慢性痛風石血中尿酸濃度超出飽和,結晶逐漸沈積於四肢關節的軟組織處,引起關節變形、影響活動度。王姝穎表示,痛風的主因為「高尿酸血症」,若未及時治療及控制飲食、生活作息,會引發急性或慢性的痛風關節炎,而痛風一但發作,終身都會受到影響。想要減少復發的機會,可以從藥物、均衡飲食、生活作息、改善肥胖下手,幫助降低尿酸。藥物治療可在急性期發作時,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素及類固醇;長期控制痛風則是使用降尿酸藥品,抑制人體內的普林轉換成尿酸。王姝穎強調,喝酒會阻礙尿酸排泄,而甲殼類、貝類的普林含量很高;含有果糖的飲料也會增加尿酸濃度。所以若是放了大量海鮮的火鍋,加上飲酒、含糖碳酸飲料,這一餐就會讓普林爆表,特別是煮火鍋的湯,大量肉類與海鮮會增加痛風危險。「忌口」是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王姝穎建議,掌握「三不一多」口訣:不要喝湯、不要喝酒、不喝含糖飲料、多喝白開水。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有助於排出尿酸,另要多攝取全穀雜糧類、蔬菜水果;牛肉、豬肉、羊肉屬於高普林食物,不妨多食用豆類、豆腐、豆漿,改為植物性蛋白質。普林食物參考.高普林食物:動物內臟、蚌類、海扇貝、螃蟹、花枝、白鯧魚、白帶魚、肉汁、濃肉湯等.中普林食物:鴨肉、大豆、紅豆、毛豆、瘦肉、堅果等.低普林食物:奶製品、糙米、胚芽米、蛋、蔬菜、水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3 醫療.中醫
改善頑固性疼痛! 中醫用「1法」告別50歲婦人肩頸僵硬
一名年逾五十的女性,因車禍受傷造成頸部椎間孔狹窄,壓迫到脊椎神經,出現肩頸肌肉緊繃、左手臂麻木無力等症狀,手臂屈伸活動都有困難。疼痛感造成難以入眠,翻身也會痛醒,白天疲累不堪而影響日常生活。改善頑固性疼痛 用「1法」告別肩頸僵硬經磁振造影(MRI)檢查後,奇美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施以小扁針及美式整脊(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過四周療程治療(每周一次),患者肩頸部緊繃痠痛減輕許多,手臂麻木無力也明顯改善,晚上不再失眠。任東輝說明,椎間孔狹窄是常見的脊椎病變之一,受損部位受到壓迫的神經痛困擾許多病人。椎間孔狹窄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車禍、搬運重物等外傷,以及基因、長期久站或久坐、老化、家族史......其病症好發在青壯年族群、以及生活型態緊繃且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久站的勞動者更容易發生。組織沾黏是身體痠痛元兇因外傷、扭拉傷或者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導致椎間孔狹窄,引起肌肉韌帶損傷,身體產生急、慢性發炎,進而形成局部的軟組織沾黏。久了會因氣血阻塞不通而全身痠痛,嚴重則會壓迫神經造成麻木無力、關節活動困難。小扁針(小針刀)是痠痛解方,可以直接鬆解沾黏處,疏通氣血、恢復關節活動功能。任東輝指出,小扁針是利用寬度0.45mm的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的特色及優點,於特定部位進行軟組織的鬆解,是衛福部認定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方法,屬於技術性治療。小針刀的治療時間短,約數分鐘,不需留針在身上,也不需住院和臥床休息,但施針處會有一些痠脹痛感,建議服用藥液包「消腫退癀湯」四至六包,效果會更好。小針刀療法有效改善疼痛若害怕扎針,建議可搭配美式整脊(AMCT)脊骨神經活化療法,經評估脊椎錯位後,用活化槍以快速度、低力道、穩定的脈衝推力矯治脊椎錯位,使神經不再受到壓迫,可治療脊椎錯位所導致的痠痛與各種疾病。小針刀可用於椎間孔狹窄引起的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關節炎等,以及各種筋骨痠痛新傷、舊傷,改善頑固性疼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9 醫療.中醫
最強「長壽穴」,每天按摩3次養生祛病!中醫師教居家操作 吹風機溫熱穴位有同效
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強調經絡暢通、氣血調和,則可以強身健體。穴位按摩是暢通經絡最常用的方法,你知道人體穴位共有多少個嗎?將近400個,其中,最常使用逾150個特效穴。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傅業成分享,有「長壽穴」之稱的足三里穴,經常按壓刺激有助於延年益壽,達到保健功效。足三里穴有助刺激食欲、延緩失智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前外側,沿著膝蓋外側凹窩往下四指,再往脛骨旁約一橫指處,這個穴位屬於全身經脈流注會合處,又有十二正經中的足陽明胃經經過。時常按摩可調理脾胃,以及改善消化不良問題,包括腹脹、腹瀉、腹痛、便秘及胃部灼熱等;當食欲不振時,按揉足三里穴也能夠讓胃口變好。傅業成說,足三里穴被喻為「最簡單的長壽秘訣」,因為穴道位置隸屬從足部一路到腹部、胸部、臉部的胃經,可以將按摩力道送往深層的臟腑中。腸胃道功能與大腦之間有密切關聯,足三里穴有助於改善認知、延緩失智、促進睡眠,也是治療失智症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想讓大腦退化慢一點,可以從足三里穴下手。中醫「艾灸保健法」 吹風機溫熱穴位有同效傅業成表示,足三里穴的按摩保健可以分為理上、理中跟理下三種,意思為梳理人體的上部、中部、下部。針對上腹部的疼痛、脹痛,用手指按壓足三里穴的同時,將力道往上方帶。肚臍周圍的疼痛,則用手指直接垂直小腿位置,按壓足三里穴。小腹周圍的不適,就在按壓足三里穴時,將力道往下方延伸。穴位按摩的手法有很多種,主要為揉、點、捏、切,雙手以柔中帶勁的方式施力。「艾灸保健法」亦是中醫穴道保健常見的治療手段,把燃燒的艾草靠近穴位的皮膚,讓熱能通過穴位進入經絡。傅業成提醒,居家操作艾灸需特別注意用火安全及燙傷危險,推薦用吹風機代替,吹到皮膚感覺溫熱的時候就關掉,反覆操作三次,也能得到保健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3 名人.劉秀枝
沒刻意減體重卻往下掉?名醫提醒別輕忽:這件事才是健康象徵
和73歲的朋友陳太太聚餐,發現她胃口很差,個人小火鍋的菜盤和牛肉片只吃了一些,大部分都打包,與平常大快朵頤的她簡直判若兩人,且明顯瘦了一圈。她說最近幾個月上腹部有點隱隱脹痛,沒有食欲,體重減了約兩公斤。想到她的先生因罹癌而需定期到醫院接受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一定讓她忙得不可開交且心情沉重,我腦海閃過兩個造成體重減輕的可能性:憂鬱症與癌症,建議她盡快就醫。一般人都希望苗條,因此各種減重食譜或方法非常流行。但銀髮族被人說:「你看來瘦了些。」如果不是刻意的減重,反而會有點擔心。老年人的食欲好,常是健康的象徵,例如辛棄疾的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意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提到,廉頗「一飯斗米,肉十金,被甲上馬」,以示老仍可用。現代醫學用數據來回答問題,例如發表於2021年《美國家庭醫師》期刊的一篇文獻回顧指出,非刻意且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是指在6到12個月中,體重減輕超過5%,需仔細檢查,找出原因以對症治療。一般會測血液常規如血色素和生化數值(如血糖)、大便潛血和胸部X光,並根據所伴隨的症狀,進一步做相關檢查,例如上腹痛則做上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但主要還是根據醫師的臨床判斷。這篇論文中發現造成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的疾病,以消化系統疾病(9-45%),惡性腫瘤(19-36%)和心理精神疾病(9-24%)最常見,其他包括心肺、內分泌(如甲狀腺、糖尿病)、腎臟、藥物、牙齒和吞嚥困難等疾病,但還是有6-28%找不到原因,需追蹤。這些數據只供參考,老年人體重減輕的評估沒有準則,因個人情況而異。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的92歲母親,罹患失智症多年,雖然子女們悉心照顧,但胃口不好,明顯消瘦,後來才發現是其活動假牙的金屬支架太緊,嵌入了牙齦造成疼痛的關係。牙醫師幫忙把假牙拿下來後,老太太開始主動吃東西,胃口甚佳,體重明顯回升,全家都高興。問陳太太為何沒想到就醫呢?她認為先生生病讓她心情不好,當然會導致食欲差與體重減輕,但並未嚴重到憂鬱症,相信等她逐漸適應後就會改善。聚餐後,她看了腸胃科醫師,醫師替她做「上消化道泛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並無惡性腫瘤。醫師開立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每天服用一粒。一個多月後再與她聚餐,發現她的食欲明顯進步,體重也逐漸回升,並繼續在門診追蹤。作為一位照顧者也要記得照顧好自己,出現症狀時不要自己想當然耳,因為一個症狀(如體重減輕)有多種可能,有些是常見且治療效果良好(如胃食道逆流),但有些可能是較嚴重的疾病如癌症而需及早診斷與積極治療,可不要輕忽了自己的症狀。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6 醫療.眼部
滑手機、看電視,眼壓高怎麼辦?眼壓高有什麼症狀?這些方法讓你快速降眼壓
眼壓高是青光眼的警訊嗎?眼壓上升會對視神經造成傷害,除了青光眼、乾眼症等等疾病因素,眼壓也會受外在環境與身體內在因素影響,像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以及熬夜等都可能刺激眼部肌肉,導致眼壓上升。眼壓高的原因及症狀有哪些?眼壓高熱敷有用嗎?一文看懂快速降眼壓解決辦法。眼壓高的原因眼壓指的是為維持眼球一定形狀,以保持眼睛的光學功能及新陳代謝,存在於眼睛內的壓力,需仰賴睫狀體分泌房水,當房水產生過多或排出的通路受阻,而使房水聚積於眼球內,就會造成眼壓升高。多數人的眼壓會維持在10~20mmHg之間,當眼壓上升至一定程度會壓迫到視神經,使其萎縮,進而造成視力減退甚至有失明風險。諾貝爾眼科總院長張朝凱表示,眼壓會隨時間而改變,但是眼壓變動太大,如一天之內變動大於10毫米汞柱,或兩眼差異大於4毫米汞柱,就有可能是青光眼。以下根據嘉義長庚醫院眼科衛教資料,整理眼壓升高的4種常見因素: 隨晝夜浮動:多數人早晨眼壓最高,晚上會降到最低,約有2~5毫米汞柱的波動。 姿勢改變:眼壓會隨著姿勢而有些許變化,如:站立時眼壓會最低、倒立時眼壓會變高,由坐姿換成平躺時,眼壓也有可能上升。 水分攝取過多:短時間內喝大量水,尤其是一次超過500cc以上,就會造成眼壓大伏動變化。 用眼習慣:熬夜、情緒起伏過大、近距離閱讀、長時間看電腦電視或手機,都可能造成睫狀肌持續收縮,進而引起眼壓上升。眼壓高的症狀長期眼壓高,可能導致視神經受損影響視力,因此,不可不慎。嘉義長庚醫院眼科說明以下眼壓高的症狀包括以下9點: 眼睛輕微不舒服 眼睛酸澀 看到燈泡周圍有彩虹圈(光暈) 眼球脹痛 眼窩疼痛 看東西模糊不清 偏頭痛 劇烈頭痛 嘔吐眼壓高一定是青光眼嗎?青光眼被稱為「視力的無形殺手」,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發現時,往往已對視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受訪表示,青光眼會從眼角餘光開始影響視力,初期8成都沒有症狀,中心視力可能仍達1.0,偶爾會看見彩虹光暈或視力模糊、偏頭痛,最後才波及視野中心。眼壓高雖是青光眼的症狀表現之一,但是呂大文提醒,有青光眼的人不一定有高眼壓,但維持低眼壓,仍能幫助有效預防或減緩,建議平日要避免增加眼壓的高危險習慣,減少讓瞳孔常常處於需要放大的狀態,並多攝取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例如葉黃素、綜合維他命等。(推薦閱讀:為什麼「青光眼」好發在冬天?四十萬台灣人都有的眼疾,小心「視力小偷」悄悄上門)居家一方法自測眼壓如果眼睛已有不舒服症狀以及上述眼壓高症狀,建議可至眼科檢查治療。仁有堂中醫診所院長羅瑞陽曾於節目受訪指出,民眾也可居家做以下眼壓檢測,不過還是建議應到診所或醫院做專業檢查評估,以免耽誤治療。居家自測眼壓法:先將雙手洗淨、眼睛閉著以食指按壓眼球,看軟硬度。眼球柔軟度=鼻頭→正常眼壓眼球柔軟度=嘴唇→眼壓略低眼球柔軟度=額頭→眼壓略高 如何減輕眼壓?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充分睡眠、情緒穩定,看電視/電腦/手機的時間物過長,以及需長時間用眼者,建議每15~30分鐘看看遠方、讓眼睛休息,對於減輕眼壓及預防眼壓升高皆有助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也指出,每天早晚以50度溫濕毛巾熱敷10分鐘,可透過溼氣幫助血管擴張、促進循環,舒緩眼睛的緊繃與乾澀;沾黏性體質也可以透過熱敷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房水流動及排出。以下根據宜陞中醫診所說明整理快速降眼壓,緩解眼睛脹痛的方法,眼壓高者不妨參考看看:穴道按摩,重複下列步驟1至3次,有助於眼壓降低: 以雙手食指柔按雙側攢竹穴至痠脹,每邊各30次。 以雙手拇指揉按兩側太陽穴或壓痛點至痠脹30次。 以右腳跟滑按左腳太衝穴,以左腳跟滑按右腳太衝穴,方向從近心到遠心每邊各30次。 右腳跟滑按左腳足臨泣穴,以左腳跟滑按右腳足臨泣穴,方向從近心到遠心每邊各30次。藥膳茶飲,日常飲用:用15克到20克生決明子,以1500cc的水煮開,當茶飲用;或用5克~10克的菊花,5克~10克的枸杞,以1500cc的水煮開,當茶飲用。參考資料:嘉義長庚醫院眼科、諾貝爾眼科、健康零距離、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宜陞中醫診所延伸閱讀:天啊!原來「生癌的胃」長這樣,長期脹氣打嗝、消化不良...你還只是吃胃藥打發嗎?
-
2024-02-22 醫療.眼部
乾眼症、眼睛疲勞、近視、藍光傷...3C產品對眼睛傷害大!平日做好4件事保護眼睛健康
3C產品因為科技發展以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夥伴,無論是工作、學習或是休閒活動,我們幾乎都離不開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甚至一次使用多個螢幕也時有所聞。然而,享受科技的便利也有成本,在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後可能對眼睛健康造成危害,以乾眼症、眼睛疲勞、近視加深與藍光傷害四大類為主,這些危害對不同年齡層存存在不同影響。對兒童的影響兒童時期是視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美國兒科醫學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均建議盡可能避免2歲以下孩子使用,因其大腦屬於快速發育的階段,3C產品可能會影響腦部與語言發展。且長時間盯著屏幕可能增加兒童患近視的風險。建議兒童用眼每30分中休息10分鐘,並注意環境光線及保持適當的距離。對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也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族群,這個年齡段視力發展已經基本成熟,但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能加速近視的發展。此外,青少年也可能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除了按時休息外,也要進行遠近距離轉換,有研究指出每日120分鐘的戶外活動也有助於近視的控制。對成人的影響成人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能會因為眨眼頻率下降且眨眼不完整比例上升導致眼睛乾澀、視力模糊、散射光症狀等,年長者會因為淚液分泌功能下降與瞼板腺功能退化而更加明顯。在30到40歲之後因為調節能力下降會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脹痛且看近無法對焦等問題,建議成人在使用3C產品時注意姿勢,保持適當的距離和照明,並且定期進行視力檢查。關於藍光對眼睛的影響,有動物實驗證實藍光照射之黃斑部出現自由基氧化反應,而目前缺乏人體試驗證明,藍光的傷害在昏暗環境中會因為瞳孔放大而加劇,因此要避免關燈使用3C產品,但也不需過度恐慌,因為自然光裡也有藍光,只要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則不須過於擔憂。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8 名人.林靜芸
背痛真的不能只靠MRI診斷 名醫曝從40歲背痛至今終緩解關鍵
我是整形外科醫師,手術時坐著,看門診時坐著,讀書時坐著,一天當中坐的時間很長。加上愛打高爾夫球,脊椎還得承受壓力,40歲就開始背痛。發作時下背僵硬,站著時無法坐下,好不容易坐下卻站不起來。有時疼痛還延伸至左側大腿及小腿,走路跛腳。當時電腦斷層顯示腰椎移位,壓到神經,需要手術。身為外科醫師的外子心疼我,宣稱捨不得太太被劃刀,阻止我手術。我只能不分冬夏每天游泳,希望背痛不要來煩我。奇怪的是背痛像排定了的行程,每隔幾年發作。2022年的農曆春節,我待在台北,發現淡水河、新店溪的步道,景觀超級美麗。連假第一天從福和橋走到淡水關渡宮,看到觀音山的夕陽非常感動,連續幾天日行二萬步。連假最後一天,在淡水紅樹林附近背痛發作。我一生不曾以背痛的藉口怠惰工作,這回也是照常上班,並參加高爾夫球聚。但是每天都很痛苦,早上起來狀況最好,只有左腿下坡無力,中午開始下背痠痛,屁股深處好像有把棍子在扎我,無法靠近椅子,左大腿像是被橡皮筋箍住爆炸性脹痛,小腿像在游泳時抽筋。時間一分一秒都很難熬。好不容易下班了,左腿整個僵掉,不要說走路,連移動都有困難。由於屁股痛點太明顯,我懷疑坐骨神經在臀部被壓迫,掛復健科作了二次注射,可惜每次只能有效幾天。為瞭解神經狀況,我作了核磁共振(MRI)檢查,正如預期,我的脊椎比30年前糟,腰椎只有五節,我每節都有問題;有滑脫、有椎管狹窄、有椎間盤突出等等。而我最關注的臀部結構,MRI居然都顯示沒問題。復健科因此把我轉至麻醉科作脊椎神經阻斷,第一次治療好了五天,第二次完全無效。因為MRI顯示脊椎嚴重神經壓迫,疼痛讓我沒有生活品質,我只能選擇脊椎手術。幸好遇到專家,評估我的活動力很好,建議只作微創減壓,手術非常順利。麻醉醒來我立刻無痛下床活動。自以為苦難已過,誰知道三星期之後,疼痛再度來襲。專家們建議作徹底的脊椎手術,術後需要臥床六星期,日後活動還會受限。這時的我非常沮喪,一度想放棄自己。我試著再看復健科,每個醫師看了MRI都搖頭。有一天鼓起勇氣去找台大復健科王亭貴教授,他說:「過去的治療如果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應該就不正確。我們再重新研究。」王教授與吳威廷醫師以超音波檢查,發現我臀部的坐骨滑液囊、梨狀肌,有發炎現象。施以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加上坐時使用記憶坐墊,2023年9月我的疼痛終於解除,真所謂對症下藥,藥到病除。原來,我的神經痛是因為臀部組織發炎,MRI雖然顯示脊椎有疾病,但是並非疼痛的原因。漫長的過程當中,我遵守最新的背痛指引:持續運動,不吃止痛藥,如今幸而能維持健康並保有活力。我之後查了一些文獻,脊椎MRI上市前,廠商隨機找了1000位50歲以上的人作檢查,50% MRI檢查結果都發現不正常。依哈佛大學骨科統計,MRI診斷脊椎疾病正確率76.09%,錯誤率也高達43.6%。所以MRI的報告常會附註「請參考臨床症狀作判斷」。我作為背痛的病人經驗也證實,背痛真的不能只靠MRI診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5 醫療.消化系統
脂肪肝不理恐引發肝炎 甩掉脂肪肝靠2原則
肝癌患者有2成是脂肪肝引起,肝臟過多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肝臟細胞受損,小心演變成「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醫師表示,肥胖是引發脂肪肝最重要因素,因此「少吃、多動」是脂肪肝患者甩油的關鍵。脂肪肝盛行率 台灣約33.3%台灣脂肪肝盛行率約33.3%,脂肪肝通常沒有症狀,若病情嚴重,恐會引發肝炎,導致病人出現全身倦怠、食欲減低、惡心及嘔吐等狀況;飲酒引起的脂肪肝,則會因肝臟腫大、腹部膨脹出現脹痛感。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脂肪肝並非外界想像的「肝包油」,脂肪泡泡存在每個肝細胞中,不是只在肝臟外表;以超音波診斷時,會與腎臟做為對照,本來影像亮度相似,若對比愈強烈,表示脂肪肝愈嚴重。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台灣成人過重、肥胖者比率超過5成,約3、4成的成人有脂肪肝。肥胖是引發脂肪肝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如糖尿病患、三酸甘油脂較高的病人,或長期服用荷爾蒙、類固醇類藥物的民眾,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會上升。若BMI超過23,且肝功能出現異常時,可就醫藉由超音波檢查有無脂肪肝。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楊培銘表示,男性每天攝取超過30克酒精、女性超過20克,罹患脂肪肝的比率劇增,以酒精含量4%的啤酒推算,男性若每天固定喝2罐、750毫升,罹患酒精性脂肪肝的比率就會增加。BMI逾35 罹病率超過9成楊培銘說,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新陳代謝異常脂肪肝」的舊稱,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避免罹患脂肪肝的最佳方式,即是戒酒、減肥。」楊培銘表示,目前尚無可以直接針對肝細胞脂肪發揮作用的藥物,臨床上常用治療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如瘦瘦針等為患者減重,藉以改善脂肪肝,缺點是一旦停藥容易復胖,僅能作為變通方法,並不是最自然的方式。坊間流傳喝咖啡、吃魚油就能減輕脂肪肝的說法,也缺乏科學實證,民眾不要誤信。少吃油膩 緩解肝臟發炎蘇東弘表示,比起挑選特定食物,患者不如「少吃一點比較有效」,只要減重5%至10%,就能有效降低脂肪肝。臨床觀察,脂肪肝患者中,約3成出現肝臟發炎,建議少吃油膩食物,肝臟發炎情況也能緩解。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是脂肪肝患者能否甩油成功的關鍵。楊培銘表示,脂肪肝患者不是什麼都需要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的食物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可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
-
2024-02-13 醫療.新陳代謝
22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肝臟、腎臟之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器官,3大天然排毒器官必保養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中,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22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患者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累積在心臟(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累積在肝臟(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8) 經常性的偏頭痛。(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累積在脾臟(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累積在肺臟(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累積在腎臟(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必保養!3大天然排毒器官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肝臟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 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腎臟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 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要提醒的是,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外另外的負擔。皮膚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名中醫師盤點泡澡後必按摩5大排毒穴位 。針灸後有這些狀況,恐蜂窩性組織炎、癱瘓、死亡,找對醫師很重要
-
2024-01-12 醫療.婦產科
月經經血顏色代表什麼?如何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一文看懂4種經血顏色、7種月經異常警訊
每位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一次生理期,你有觀察過月經經血顏色嗎?經血顏色黑、咖啡色是婦科出問題的警訊嗎?月經有血塊正常嗎?如何分辨月經和懷孕初期出血?一文帶您看懂。為什麼月經有血塊?經血顏色變化原因一般月經週期平均為28~35天,每次經期持續約5~7天,出血量不超過80C.C,月經的經血為子宮內膜夾雜血液,通常呈現鮮紅色及一些內膜組織,若經血在子宮或陰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作用,則可能使經血顏色變成暗褐色或黑色,取決於個人凝血與排血速度。至於,月經出現血塊也是許多女性擔憂的問題。通常來說,月經伴有少量血塊是正常現象,不過,如果月經血塊相較先前生理期變多則建議就醫檢查。月經經血顏色代表什麼?大部分的月經經血顏色會因個人排血速度而不同。不過,根據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瑜芹發文指出,月經經血顏色、濃稠度、持續時間等也有可能是子宮出問題的警訊,以下說明4種經血顏色: 若以中醫觀點來看,同仁堂中醫診所醫師鍾政勳表示,月經經血顏色呈淡紅/粉紅、紫黑色、橘/淺咖啡色、鮮紅色,各自代表不同身體狀況,以下詳解:.淡紅/粉紅(體質偏虛型):經血量少可能是血虛或腎虛,常見症狀包含面色蒼白、手腳冰冷、腰酸背痛等;經血量多則可能是氣虛,常見症狀如疲倦、呼吸、氣短、頭暈目眩等,應少吃生薑、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紫黑色(血瘀型):可分為腎虛、寒凝、氣滯血瘀三種。腎虛血瘀常見症狀為腎氣不足,眩暈、耳鳴、腰酸背痛;寒凝血瘀常見症狀為怕冷、手腳冰冷、四肢拘急、經痛;氣滯血瘀常見症狀則為胸脅悶脹、腹部脹痛、口唇紫暗,皮膚青紫斑,建議少吃冰品、冷飲、西瓜、火龍果等寒涼冰冷食物。.橘/淺咖啡色(警示型):可能是身體受寒或是陰道感染,平時應多注意會陰部清潔問題。.鮮紅色(血熱型):鮮紅色經血且量多可能是實熱,常見症狀包含怕熱、口苦、口乾、汗出多、口苦、大便乾硬等;經血量少則可能是虛熱,常見症狀如怕熱、手足心熱、失眠、盜汗、口渴欲冷飲等,平時應多喝水,少吃燒烤、油炸食物。如何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懷孕初期出血是懷孕常見症狀,不少孕媽咪在還未確定懷孕時,不知道怎麼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根據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衛教資料指出,要辨別是月經還是懷孕出血,可從出血顏色、出血量及出血天數三面向判斷。 (表格資料來源: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留意7種月經異常狀況每位女性的生理週期與月經血量都不太一樣,平常應多觀察生理期變化。日本婦科醫師駒形依子於《婦科女醫的私密門診》提到,若月經出現以下7種狀況,可能是異常狀態:1.白天也用夜用衛生棉2.夜晚不用尿布型衛生棉容易外漏3.月經第二天,若不每一、二小時替換一次夜用衛生棉(或日用量多型衛生棉)會感到不安4.生理期間有排出過直徑超過五公分的血塊5.月經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一般護墊就夠了6.生理期一天就結束了7.生理期長達兩週,或者會持續少量出血到下次經期開始經期如何保養及預防經痛?想要經血順暢排出及預防經痛與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妨參考以下5點建議。1.保持心情愉悅,適當抒發壓力。2.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避免熬夜。3.規律運動習慣,維持正常體重,過輕過胖都有害健康。4.減少攝取燒烤、油炸等食物。5.戒菸、戒酒。補充適量鎂離子有助於預防經痛,鎂食物包含腰果、南瓜籽、黑豆、黑巧克力等。參考資料: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陳保仁醫師與芙蘿拉、協和婦女醫院、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同仁堂中醫醫療體系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憂鬱症和焦慮症該如何治療?用解決不適症狀為由鼓勵患者積極就醫
憂鬱和焦慮像是兩個互相連動的齒輪,當人體處在緊繃狀態,交感神經變得活躍,後續可能就會出現無法放鬆、坐立不安、喘不過氣、心悸、腸胃道症狀等。如果症狀多、持續時間長、影響到生活,就要尋求醫療協助,醫師會在診斷過程中給予輕度的心理治療,藥物則偏向臨床輔助治療。醫師建議,前幾次治療建議密集就醫,也要留意第一至三次的大發作,否則很可能會演變為難治型憂鬱症。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須視症狀是否達到疾病程度。對於有憂鬱或焦慮情形的患者,該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台北榮總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及腦科學研究教授李正達說,臨床上需要檢視症狀的強烈度,是否到達「疾病」的程度,如果病人在就診的當下,已經出現猶豫、焦慮、吃不下或睡不著,甚至死亡念頭等,如果非藥物治療有限,可能就會同時運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李正達指出,現階段的主線用藥,常見的有抗憂鬱劑,增強血清素或正腎上腺素的藥物;針對急性症狀,如焦慮、失眠、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等,臨床上可能會運用一些鎮靜安眠藥,達到症狀緩解。這些屬於比較基礎的一般臨床用藥,李正達說,如果病人的症狀相對更頑固、更難治療,可能就會運用其他類別的藥物加強治療,如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劑量較低,一般來說都能夠增強抗鬱劑在抗憂鬱焦慮方面的效果。認知行為治療,引導病患拆解、看見事情的全貌。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李正達表示,主要是用在症狀不那麼嚴重的個案。當人在面對強大的壓力源時,對壓力的感受本來就會增加,伴隨的就是憂鬱、焦慮的情形,如果有機會了解個案到底受到什麼樣的心理社會壓力影響,以及個案的應對、思維等,或許就有機會從中給予指導和心理治療。李正達以工作上的壓力為例,當上司交付一個難以解決的新任務,有些人就會覺得完蛋了、一定沒有辦法達成,接著馬上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才沒辦法完成,也就是把事情「嚴重災難化」,或者有點以偏概全,例如當天沒辦法做完,就覺得這輩子沒有辦法做完,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用「正念」摒除外物,將思緒轉回自己的內在。「我們遇到這種個案,就是想辦法跟他『夥伴化』。」李正達說,也就是讓患者知道自己是有人陪的,並從討論中找出新的解決策略,對於以偏概全的情形,就會協助將事件拆解、階段性完成。其餘非藥物的方法,李正達提到,也可以使用「正念」的模式,暫時讓自己不要把思緒聚焦在外界的事物,而是完全聚焦在內在的狀態,例如把右前臂慢慢用力,再慢慢放鬆,感受自己肌肉的張力,也可以慢慢吸氣和吐氣,將思緒從外界移到自己的內在。藥物治療無效,可與醫師討論腦神經刺激治療。李正達表示,如果已經遵照醫師開立的處方與療程,服用抗鬱劑等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還是覺得情緒很低落,就可以尋求醫師進一步協助,執行腦神經刺激治療,因為這類治療目前仍屬於自費項目,通常要尋找有一定品質的醫療院所,目前核准的有經顱微電流刺激(CES)和重覆透顱磁刺激(rTMS)等,最短療程需要三星期。李正達建議,因為有些人症狀比較嚴重,已經到每天都度日如年的程度了,前幾次治療,最好能夠密集就醫,例如一個禮拜就醫一次,如果調整後控制得好、已經有進步的空間,漸漸地就可以調整為二、三周,甚至一個月回診一次。李正達說,只要穩定治療,建議大概半年回診一次,在狀況穩定之後,就可考慮使用比較低的劑量,主要是為了避免復發,因為半年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但如果患者處在高壓生活環境,本身又容易焦慮,就會建議再追蹤久一點。歲末年終,加上氣溫驟降,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觀察,近期憂鬱症發病人數增加,不僅住院憂鬱症病人數上升,門診也觀察到不少憂鬱症復發個案,此現象與日照不足、節氣循環均有關係。與憂鬱症身體症狀表現類似的「焦慮症」,則與病人生活壓力有關,受氣候、季節影響較小。但醫師指出,隨心理健康識能提升,民眾對於憂鬱症病識感提升,但仍有不少患者罹患焦慮症卻難自覺。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近期遇到一位病患,至醫院就診時,狀況就像電影「怪胎」中描繪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他表示,該患者是一位大學生,因個性容易焦慮緊張,在學校上課時,擔心背後的眼光,只敢坐在最後一排,跟女同學說話時,更是緊張到必須閃躲,經診斷屬於焦慮症,除給予抗焦慮症藥物服用,也安排心理諮商,雙管齊下解決患者病況。睡眠、食欲、腸胃功能差,大腦認知功能也受影響。張尚文表示,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常伴隨身體症狀,除常見的睡眠品質不佳,患者也會出現偏頭痛、肌肉痠痛、頻尿等病症;大腦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兩種疾病都會導致病人記性不好,容易忘東忘西。此外,張尚文說,患者也常有腸胃道症狀,例如缺乏食欲,或飲食後腸胃蠕動異常導致腹部脹痛、消化不良或胃潰瘍等。症狀與一般腸胃病症難以區分,但三分之一甚至半數的腸胃科病人都有焦慮症狀,醫師除使用制酸劑等壓制症狀,也會開立抗焦慮藥物,幫助患者放鬆神經。焦慮症者敏感、想太多;憂鬱症者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焦慮症、憂鬱症的區別,主要是情緒表現、致病因子不同。張尚文表示,兩者身體症狀類似,但憂鬱症患者情緒表現比較低落,焦慮症患者表現則較為敏感。若以致病因子區分,兩者雖然都有記性不好的表現,但焦慮症患者致病原因是對於周遭事件、訊息過於敏感,「看太多、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症患者則是對事物提不起勁,「什麼都不想看」,因此記不起事情。抗焦慮藥物「治標」,抗憂鬱藥物「治本」。至於憂鬱症及焦慮症的藥物治療,張尚文表示,兩者用藥類似,臨床上針對憂鬱症患者,除給予增加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以外,若病人合併焦慮症,會開立速效抗焦慮劑,幫助快速壓制症狀。意即抗焦慮藥物先「治標」,服用1至2周,焦慮源終止或症狀緩解即可停藥;抗憂鬱藥物則用來「治本」,每個療程需服用6周至3個月。另外,隨醫藥科技進展,抗憂鬱劑除能增加血清素,也能增加腎上腺素、多巴胺、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有疾病家族史者,仍可靠調適壓力避免發病。張尚文表示,憂鬱症可細分為生物體質憂鬱症,與外在環境壓力引發的壓抑型憂鬱症等;焦慮症也是部分與體質有關,但也與情緒長期壓抑有關係。憂鬱症、焦慮症的家族遺傳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0倍,即家族中有疾病史的民眾較易罹病,但有家族史者在全部患者中占比僅約一成。除與基因遺傳有關,黃薇嘉說,焦慮症、憂鬱症也受家庭環境養成影響。因此,即使家中有基因遺傳因子,民眾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能學會調適壓力的方法,就不容易演變為焦慮、憂鬱症,可尋找紓壓方式,例如手作、運動、冥想、做瑜伽等,都對病情有助益。自律神經失調 常與焦慮、憂鬱症共病有些憂鬱症、焦慮症病人就醫意願不高,身邊的人如何協助患者就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薇嘉表示,以焦慮症而言,當症狀開始影響旁人,且被察覺時,通常焦慮程度已經相當嚴重,建議民眾可用「身體症狀」作為勸說病人就醫的基礎,焦慮症、憂鬱症病人都常吃不好、睡不好,或自律神經失調導致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旁人若鼓勵病人就醫解決上述問題,接受度會比直接點出焦慮症、憂鬱症來得高。坊間許多書籍提到「自律神經失調」。黃薇嘉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專業術語是「身體化症狀」,臨床表現包括持續性頭暈、胸悶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根據國內近期大規模研究,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症、憂鬱症共病比率高,近三分之一患者合併焦慮或憂鬱。民眾若長時間出現無特定病因的身體不適,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9 性愛.性福教戰
元旦後不想當爸媽!5大避孕方式優缺點一次看,「這避孕法」恐致性功能障礙
一年一度的元但連假將至,許多伴侶在這時候會天雷勾動地火「做愛」纏綿一番,在床上狂歡一同從2023年跨至2024年!為了避免在發生性行為後,「意外懷孕」當上爸媽,會在事前做好避孕措施,有人會戴保險套、算安全期、吃事前避孕藥、吃事後避孕藥、體外射精法避孕...。究竟這些避孕的方式中,哪一種的避孕方法最好?優點跟缺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元氣網整理的「避孕小知識」,讓你能正確成功的避孕且不傷身體。5種避孕方式優缺點一次看1.保險套保險套是最廣為人知的避孕方式,待勃起後套上,並於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能大幅降低懷孕的機率。主要用來作為避孕或預防性病傳遞,多數保險套為乳膠材質製成。而戴2個保險套不會讓避孕率從95%變成100%。優點:·避孕成功率高達95%~98%,高效避孕。·是唯一可以預防性傳播疾病(淋病、愛滋病、梅毒、HPV感染)的避孕方法。缺點:·須全程配戴,恐會影響性愛時的快感。·部分男性及女性會因保險套乳膠材質過敏,而有紅腫刺痛、燒灼感等不適感。2.事前避孕藥事前避孕藥是透過賀爾蒙(雌激素、黃體素)抑制排卵,適合不會忘記定時服用的人。若有正常服用的話,事前避孕藥的保護率可以達到99%,是所有避孕藥中避孕效果最好。第一次服用前,建議找婦產科醫師諮詢評估是否能吃此藥物。優點:·避孕成功率在99.9%以上。但需長期且穩定服藥,才能達到避孕效果。·除了避孕,也能調經、改善經前症候群及青春痘。·停藥次月即可備孕,不影響胚胎生長發育。缺點:·若記性不好忘了吃,要在時效內補吃,才不會影響避孕效果。·有增加乳癌的風險,有乳癌家族病史者要注意,服用前要找婦產科醫師諮詢。·有服藥後副作用,恐會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若出現不適感應立即停藥。3.事後避孕藥在性行為時缺乏防護措施或避孕失效(如保險套破裂等),可用事後避孕藥緊急避孕,主要是抑制或延遲卵巢排卵,或使子宮頸黏液增稠、降低精卵結合的機率。根據醫學研究顯示,性行為後24小時內服用,避孕效果有95%,24-48小時服用其避孕率則降為85%,48-72小時後服藥之效果僅能達到58%左右的避孕率。容易被搞混的是,事後避孕藥並不具有墮胎效果,且性行為後越快服用避孕機率越高。優點:·避孕成功率在95%,需在性行為後24小時內服用。·能緊急防止意外懷孕,是一種補救措施。缺點:·服用後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頭暈、乳房脹痛等副作用。·常服用恐傷身,原因是事後避孕藥使用了高劑量的荷爾蒙來抑制排卵、干擾內膜,容易造成月經紊亂,因此不建議多次服用。4.算安全期安全期並不是絕對安全,只能當作避孕參考日子。安全期避孕又稱自然避孕,利用記錄月經週期或搭配測量基礎體溫,來推算危險期及安全期(前5天和後4天是危險期,避開這幾天就統稱為安全期),但僅適用在月經週期規則的女性。優點:·避孕成功率約70%-80%。·因不用戴套,不影響性愛體驗。·不需定期吃藥,不會有副作用。缺點:·安全期避孕失敗率高達14.4%~47%。·月經不規律者不適用此方法。5.體外射精法避孕有些民眾在避孕時會採取「射精中斷法」避孕,男性須在射精前將陰莖從陰道抽出,在體外射精,一方面可能來不及拔出,同時,射精前陰莖的分泌物中就帶有少量精子,因此失敗率很高。此外,長期強行中斷性交對男性的危害不小,可能會導致功能性不射精症或性功能障礙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優點:·因不用戴套,不影響性愛體驗。·不需定期吃藥,不會有副作用。缺點:·避孕失敗率超高。·長期強行中斷性交,恐導致功能性不射精症或性功能障礙發生。看為以上介紹的避孕方式,知道在跟伴侶愛愛前要用哪種方式避孕比較好了嗎?避孕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心態,否則一時的歡愉,意外懷孕後要當爸媽一輩子。延伸閱讀:.愛愛如何更持久?專家授「1分鐘速解法」延長時間,1類人不建議.正確使用保險套 專家教你使用保險套7大要訣.事前、事後傻傻分不清楚?「避孕藥」該怎麼吃才能安全避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9 醫療.呼吸胸腔
中醫如何以「三九貼」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氣喘?
先人的智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來治療寒性體質「冬季氣溫急急降,兩行鼻水簌簌流,鼻胛肥厚脹脹痛,呼吸不順呼呼聲,氣管緊縮咻咻聲,三九三伏冬夏貼,鼻炎氣喘陰陽平」。這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貼切的寫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天宗俞等穴位,利用貼於相對應的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寒性體質疾病。台灣雖是亞熱帶氣候,仍容易因風寒滯留而得病!台灣是地處海島型,面對冬季潮濕寒冷的氣候,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風寒會阻礙肺臟機能,如果本身脾腎功能比較弱的體質(食慾不好、脹氣、排便不順暢、臉色蒼白、腰痠、疲倦沒精神),更會讓風寒滯留在體內,產生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氣喘症狀。這個季節若使用溫性藥物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症狀的緩解是一大功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穴位敷貼的成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十餘年,皆由專業醫師親自進行敷貼,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外,更使用脾經及腎經的俞穴,加強脾腎運化水濕的功能,強化後天脾胃及先天腎功能,藉此幫助肺經更能溫經散寒。另外,根據科學統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三九敷貼的功效,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以「一周內發作天數」來評估效果,敷貼前後可改善25~50%症狀,有效人數達57~71.4%,因此,三九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24 醫療.消化系統
明明不胖肚子卻超大,不停打嗝、放屁...「胃脹氣」3大NG行為一次看,快速消脹氣方法馬上試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剛吃完飯就覺得肚子脹脹的,想打嗝、想排氣?腸胃老是鬧脾氣,其實胃脹氣的原因不只是飲食習慣不良,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導致的。胃脹氣怎麼辦?有哪些快速消脹氣的方法?可以吃、不能吃什麼食物?以下為您說明。胃脹氣症狀啟新診所指出,胃脹氣是指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出現腫脹、壓迫感,或是指整個肚子脹氣的感覺。正常情況下,胃內的氣體會經打嗝或放屁排走,若沒有排走就會變成脹氣,出現大量排氣、腹痛、食慾不振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代表有胃脹氣。胃脹氣原因胃脹氣是一種症狀,飲食習慣與某些疾病都會引起胃脹氣,綜合整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台北榮總、中醫大附醫說明資料,導致胃脹氣的原因有:.進食習慣不好:很多人吃飯趕時間狼吞虎嚥,或是喜歡邊吃飯邊說話,要炒熱氣氛,但也因此同時吃進大量空氣;另外,很多人久久不喝水,等到很渴了才大口喝水,這種灌水的方式也很容易把空氣直接灌到肚子裡引起脹氣。.吃過多易產氣食物:一般來說,豆類及高纖維食物比較容易產氣,但也因人而異,不見得每個人吃了都會脹氣。所以可以依照自身經驗,若發現吃某些食物特別容易脹氣,就盡量避開。.藥物因素:某些藥物也會引起脹氣,例如有些抗腸道痙攣的藥物,如果真的不舒服,可以跟醫師反映調整藥物。.疾病因素:許多疾病都會導致胃脹氣,如乳糖不耐症、大腸激躁症(女性患者居多。韓國之一項研究則發現,女性患者中,58%有肉眼可見之腹脹情形,男性則有16%。)此外,結構性的病變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腫瘤、寄生蟲感染等,乃至肝臟、膽或胰臟的病變等,都是可能因素之一。另有一類胃脹氣則是功能性病變引起的。胃脹氣怎麼辦?消脹氣最快的方法啟新診所說明,運動、按摩有助於排氣,提供以下3點建議:.適度的運動可減少腹部脹氣的產生,例如健走就可幫助排氣、改善胃脹氣.多起身動一動,改變姿勢能減緩胃脹氣。.睡前做簡單伸展操,可排除一天累積下來的脹氣。消脹氣6個穴道按摩胃脹氣除了運動,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舒緩不適,爾雅中醫診所就分享6個穴道,幫助緩解胃脹氣:1、足三里足三里位於小腿上、膝蓋下四指幅,外側凹陷處。是照顧腸胃的重要穴道,算是有健腳的優點,當腸胃不適時按壓此穴,會有明顯痠麻感傳達至腳背處,有助於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消脹氣,並強化腸胃功能,防止經常感到胃脹胃痛。2、內關穴內關穴位於手腕關節上三指幅的凹陷處。當胃脹氣和胃酸逆流情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指端稍加用力按壓,最理想是能持續3到5分鐘,並搭配深呼吸,有助於消脹氣、調暢氣機、安心神以改善失眠和紓緩心悸。3、合穀穴合穀穴位於食指與拇指中間的虎口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代表穴位,當胃痛和胃脹致噁心、想吐,加上頭疼的狀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施壓力予虎口能有效緩解,也有調節腸胃、通絡鎮痛之效,並幫助腸胃順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4、中脘穴中脘穴位於肚臍上三指寬之處。是治療腸胃疾病中相當重要的穴位,一旦發生脹氣狀況,利用食指按壓中脘穴,持續約2到3分鐘,能有效消除胃脹氣造成的胃凸現象,胃痛時進行按摩也能止痛,並有通降胃氣、健脾和胃的效果。5、太衝穴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間交接的凹陷處。特別因壓力大而造成胃痛的情況,可按壓太衝穴緩解,用指尖大力按壓可以改善肝胃機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有助於胃脹氣和消化不良,而對於暴飲暴食造成的胃痛也有幫助。6、脾俞穴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12胸椎棘突下、左右側約兩指寬之處。一樣有健脾和胃之功效,按摩脾俞穴的好處有治療腹脹、胃出血、胃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改善腸胃相關毛病,搭配足三裡穴位可紓緩便秘、腹瀉等狀況。消脹氣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消脹氣可以吃什麼?胃腸肝膽楊子緯醫師/金田勤耘聯合診所曾於粉專發文介紹5腫消脹氣食物,平時可以適量食用,脫離腸胃脹氣惡性循環:.白蘿蔔:促進腸胃消化.益生菌:整腸胃道健康.鳳梨:特殊蛋白酶幫助消化.薑片:促進血液循環但需依個人狀況食用.香蕉:鉀離子能夠消水腫與減少脹氣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有哪些?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整理容易產氣的食物要盡量避開:.豆類、根莖類:豆類因為含有不易被消化的寡糖,吃太多易產生大量氣體。而地瓜、馬鈴薯、南瓜、玉米、山藥、蓮藕等根莖類,則是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多醣類,攝取過多也容易產氣。豆類食物如果煮久一點,可幫助分解寡糖。.十字花科蔬菜:除了綠、白花椰菜,包括紅、白蘿蔔;高麗菜、青椒、洋蔥、小白菜、大白菜、蘆荀等,因為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類,而且含有硫的成分,不但容易脹氣,也比較容易放臭屁。.高油、高熱量食物:我們的腸道細菌分解脂肪時也會產氣,如果喜歡吃油炸類的炸雞排、高油高糖的甜點,也要小心容易脹氣。.奶類:因為東方人腸道較缺乏消化乳糖的酵素,常有乳糖不耐症,喝到牛奶就可能引起脹氣或腹瀉。.碳酸類飲料:汽水等碳酸飲料本身就有很多氣體,喝太多也容易脹氣。.麵包:麵包是高醣類,且使用泡打粉或酵母發酵,所以都很容易在腸道產氣。資料來源: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台北榮總、中醫大附醫、胃腸肝膽楊子緯醫師/金田勤耘聯合診所、爾雅中醫診所、啟新診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2 醫療.中醫
冬天進補上火怎麼辦? 中醫師解析「上火5類型&如何降火」:別以為喝青草茶就沒事
人的火氣從何而來?為何五臟六腑都上火?口乾舌燥、嘴破、便祕、眼屎多、長痘痘、口臭、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全身倦怠,這些火氣大的症狀是如何發生的?這代表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人會上火,究竟什麼是「火」?是食神電影中所說的那把熊熊烈火嗎?還是指一個人的「火爆個性」呢?生病是五臟六腑的火失衡 對應症狀一次看在中醫論點中,五臟相生,因此上火的情形也都會發生在這些所謂的五臟六腑中,包括心火、肝火、腎火、肺火、胃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觀念裡的「心」、「肝」、「腎」、「肺」、「胃」並不是單單指這些臟腑,而是指相對應的系統。中醫師陳潮宗指出,五臟六腑的火是平衡存在,不過有時因為自身的飲食、作息或疾病,導致蘊含體內的火失去平衡,這時就會使身體出現外顯症狀,嚴重者還會併生疾患,不只在治療上耗費時日,更難過的是因為疾病造成的痛苦,因此,平時身體如果出現輕微症狀時,就要有所警惕。 ▲心火心主神明,即心是君主之官,就是統領身體一切系統的將帥。心火旺時主要影響血脈、呼吸及腸胃系統,嚴重者還會有心血管疾病或腦部疾病。心火氣盛主要是因為情緒、壓力所導致。 ‧表現症狀:心煩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煩熱、易失眠多夢、口舌生瘡、肌膚瘡瘍、便乾尿血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減少緊張、減少思慮、避免處理繁雜或涉及眾多人際關係的煩心事。 2.飲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 3.藥物方面:可服用黃連、蓮子等清心瀉火的藥材。 ▲肺火肺主皮毛,當人們穿衣多、住房暖、活動少、飲食熱量高時,體內就容易積熱,而有肺火顯盛的現象,嚴重時將影響呼吸道、腎臟、肝臟等部位。 ‧表現症狀:咽乾疼痛、咳嗽胸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乾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以「呼吸咳嗽洗肺法」清肺,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透過反覆深呼吸、呼氣,盡量排出肺內氣體,並由主動咳嗽的積極性保護性反射動作,來幫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達到清潔肺部、增強免疫力功用。 2.飲食方面:多吃屬性偏涼的食物,如白蘿蔔、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水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並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 3.藥物方面:在醫師指導下,如患者為肺熱鬱閉者,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如為陰虛肺熱者,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金果飲等。此外,包括白薇、地骨皮,也是清瀉肺熱的主要中藥材。 ▲胃火跟飲食的量、質與時間關係密切,主要跟濕熱、食滯兩方面有關,嗜酒、嗜吃辛辣食物、過量飲食等都會引起胃熱上火,容易影響到脾、胃、腎、肺等器官。輕微胃火盛的人,總是有吃不飽的感覺,但其實這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當火盛到了某一階段,胃部就會出現發炎現象,反而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 ‧表現症狀: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口乾、口臭、大便稀爛、便祕、牙齦腫痛、胃口不好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多注意口腔衛生。 2.飲食方面: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飲食節致、禁吃過熱、甜膩的食物,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 3.藥物方面: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等有瀉胃火功效。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調整情志、穩定情緒很重要,焦躁情緒會火上加油,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火氣。此外,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不好,也是造成肝火上升的原因。當經常熬夜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肝臟不能如期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進行休息和排毒的工作,只能加班將體內積存的雜質和毒素清除,就加重了肝臟負擔,長久以往將不只影響肝臟健康,也會造成心臟方面疾病。 ‧表現症狀:下午頭易脹痛、頭暈、耳鳴、眼乾、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睡眠不穩、身體悶熱、舌苔增厚、暴躁易怒、長青春痘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改善急躁個性、睡眠充足、心情放鬆。2.飲食方面:不宜吃辛辣、過油膩及過酸的食物,避免煎炸食物,羊肉、海鮮、肥肉、烏梅等燥熱的食材應能不吃就不吃。3.藥物方面:金菊花、溪黃草、夏枯草、白芍等合煎飲用,可平息肝火。 ▲腎火從中醫觀點中,腎本身有腎陽及腎陰之分,腎陰負責製造人體津液、體液輸布到全身,幫助人體平靜、降溫;而腎陽是作為腎陰體液等運送的動力,當腎陽過亢時就是腎火上升的現象,女性在更年期時常見症狀如熱潮紅、盜汗等就是腎火上升的症狀,嚴重時也會影響到肝臟和脾臟。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掉髮、齒搖、睡眠不安、煩熱、形體消瘦、腰腿痠痛、生青春痘等。 ‧治療之道: 1.生活方面:不熬夜、維持穩定的作息時間。2.食方面:減少冷飲、高熱量、刺激性食物,多補充高纖維、維生素C的食物。3.藥物方面:中醫常用知柏地黃丸來清瀉腎火。 「實火」、「虛火」降火大不同當我們出現口渴、口乾、口臭、口苦、嘴破、口舌生瘡、痤瘡、失眠眼睛乾澀、小便偏黃味道重、耳鳴、頭痛、便祕等症狀時,老一輩的長輩都會輕描淡寫地跟我們說:「你是火氣大啦!多喝青草茶降火氣就好了!」沒錯,這些病徵的確就是上火的綜合症狀,但若是以為上火喝喝青草茶就可以了事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上火的種類可分成「實火」、「虛火」,兩種治療之道又有所不同。 【實火】 常受實火侵犯的患者,類型多是喜愛飲食烤、炸或辛辣的的燥熱食物,體質上呈現壯碩體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在症狀表現上為口渴飲多、口苦、口臭、易口破、舌苔偏黃、舌頭生瘡、舌頭顏色紅、脈衝有力、煩躁易怒。 ‧治療之道:因患者的體質壯碩,可以瀉法調理,例如使用苦寒的方劑,像是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普濟消毒飲等是中醫師常開立的處方。 【虛火】 與實火相反,常發生在體質虛弱的人,如因熬夜、長時間工作導致體能過度消耗或過勞者。症狀表現上為口乾但喝不多、舌苔薄少、舌頭顏色偏紅、失眠、眼睛乾澀、腰膝痠軟、脈數細且多。 ‧治療之道:因為身體有不同程度的虛損,因此,應以滋潤補養需損的方法治療,中醫師開立玉女煎、清心蓮子飲、知柏地黃丸等處方用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2 養生.健康瘦身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教吃「開心食物」助改善
許多人壓力一大就會暴飲暴食,且都會挑甜食、炸物、冰品之 類高熱量食物來吃,長期下來體重持續增加,也常伴隨許多惱人的不適。澄玥中醫診所莊博雅醫師指出原因,也建議可檢視「壓力胖」的特徵,並可透過飲食改變進行改善。 心情不好、壓力大就想吃東西?醫指關鍵,原來是荷爾蒙作祟? 莊博雅醫師指出,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稱為「腎上腺皮質醇」,此荷爾蒙會讓人想透過大吃來舒緩壓力,且容易將吃進去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及臀部。另外體內也會分泌「神經胜Y」,會導致食慾增加及傾向高熱量食物,儲存脂肪並容易堆積於腹部。 長期下來引起肥胖,可能會引發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與尿酸痛風等慢性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不可忽視。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指9大項,你中了幾個? 莊博雅醫師也指出壓力肥的特徵,包括暴飲暴食,吃很多又容易餓,或是明明不餓但一直嘴饞想吃。喜歡吃烤炸辣刺激性較高、或是肥甘厚味(油膩、甜品、味道濃厚)、熱量高的食物。腰腹臀部肥胖,大肚腩明顯。情緒煩躁易緊繃,胸悶,呼吸不暢,深呼吸可緩解。頭痛頭暈,肩頸處痠痛緊繃。入睡時間延長,睡眠品質不好,醒後疲憊。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出血,口乾口苦口臭,泛酸噯氣,胃嘈雜感,常覺胃脘悶痛。排便不暢,大便硬結或黏膩。女性則月經不規則,經前緊張症候群,乳房脹痛、頭痛,情緒起伏大。若有上述情況,建議檢視自己的壓力狀態及飲食習慣,以維持體態和健康。 改善壓力&壓力性肥胖,醫教改吃開心食物! 莊博雅醫師建議,有壓力性肥胖的族群,飲食可以多補充富含鈣、鎂、色胺酸、膳食纖維的食物。 鈣:有助於調節代謝、燃燒脂肪、穩定神經,可以多補充如牛奶、優酪乳、起司、小魚乾 、牡蠣、豆腐、豆乾、豆皮、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物。 鎂:有助於放鬆心情、緩和情緒,可適度攝取菠菜、芥菜、甘藍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堅果、酪梨、鮭魚、鯖魚、香蕉、黃豆、豌豆等食物。 色胺酸:是血清素「快樂賀爾蒙」合成的原料,幫助情緒調節,也與睡眠、食慾、學習及記憶息息相關。必須從飲食中獲得,如黃豆、豆腐、牛奶、起司、堅果等豆魚蛋肉類食物。 膳食纖維:長期處在壓力之下,會造成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導致排便不暢。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可多補充膳食纖維並且多喝水,可吃糙米、十穀米、燕麥、芭樂、香蕉、花椰菜、牛蒡、蘿蔔、香菇、黑木耳等。 莊博雅醫師也建議,盡量選擇較清淡的烹煮法的食物,減少食用烤炸辛辣、蔥薑蒜胡椒、龍眼、荔枝、咖啡、羊肉、核桃等溫熱性之物。刺激性與較甜的飲品也需避免,如咖啡、濃茶、酒類。 《延伸閱讀》 .改善壓力防「壓力性肥胖」!醫教穴位按摩、茶飲改善。 .減重醫師教簡單2招瘦肚子!告別啤酒肚、鮪魚肚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9-07 醫療.中醫
有脂肪肝怎麼辦?中醫師曝脂肪肝4大常見成因,枸杞、山楂...7種中藥助調理改善
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台灣著名的黑白切「粉肝」或法國大餐的「鵝肝醬」,細膩滑嫩的口感是老饕的最愛,滑嫩的口感來自於這種肝含有大量的脂肪,也就是所謂的「脂肪肝」,是人工刻意過量餵食造成的。吃太好,運動少,愛小酌~我有脂肪肝怎麼辦?肚子越來越胖的朋友們可要注意了!可能是脂肪肝的候選人!我們的脂肪肝也是自己養成的,尤其多半是吃的太好、太精緻!脂肪肝雖然常常不自覺,但是對身體來說是一種警訊,今天就從中醫的觀點深入探討一下您不可忽視的警訊~脂肪肝。什麼是脂肪肝?中醫怎麼調理保養?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這個名詞讓大家常誤以為是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其實現代醫學上對脂肪肝的定義是指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5%以上。可怕的是,大多數脂肪肝患者通常沒有自覺症狀,只有少數人會覺得右上腹部微微疼痛或倦怠,時常是健康檢查發現的,目前脂肪肝的診斷以超音波檢查為主,若做肝組織切片可進一步對脂肪肝做準確分級,但屬侵入性,病人較難接受,肝細胞內的脂肪含量>10%是輕度,10%〜25%是中度,25%〜50%是重度。生化檢查方面,GOT/GPT數值都可能正常,也可能稍偏高,即使升高也皆在正常值上限的2-3倍。我有脂肪肝會怎麼樣?出現脂肪肝是一種身體的警訊!表示腰腹部脂肪已大量堆積,屬於中心型肥胖(蘋果型),腰腹部接近心臟,脂肪過多會引起腹壓升高,造成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影響心肺功能,以及內臟器官的供血和內分泌功能的協調;脂肪既然已經囤積在肝內,也可能貯積在心、腦血管中,發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冠狀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等)的危險性增高!因此,健康減重對個人健康極為重要。 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因素「肥胖」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是現在台灣民眾強調美食主義,吃得好,吃得精緻,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且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很多年輕人已經有脂肪肝。其他問題如:長期酗酒(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症、糖尿病、藥物(例如類固醇)或毒物也可能造成脂肪肝。脂肪化程度和肥胖的嚴重度成正比。故減重是最有效方法,可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但是過速的減重可能出現脂肪肝,造成肝門脈區的纖維化,進一步惡化成肝硬化。脂肪肝常見的體質(一)肝胃不和型.常見成因:壓力過大的上班族,為了發洩而暴飲暴食、吃宵夜,或者為了趕時間吃東西很快。.臨床症狀:右上腹悶痛,容易腹脹、打嗝、排氣,胸脇脹痛、胸悶、胃脘悶脹,頭痛、噁心感、失眠。.治療方向:疏肝理氣和胃。.調理方藥:柴胡、黃芩、白芍、枳殼、香附、川芎、甘草、半夏、生薑、茯苓。(二)肝膽濕熱型.常見成因:喜吃辛辣刺激食物、過度飲酒或愛吃冰品及生冷食物,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臨床症狀:右上腹脹痛、肝臟腫大、脘悶、口苦口乾、易怒、小便常呈現黃色、疲倦或有噁心感、食慾不振、大便黏滯排不乾淨。.治療方向:清熱利濕。.調理方藥:栀子、黃連、茵陳蒿、決明子、車前子、荷葉、澤瀉、半夏、茯苓、薏苡仁。(三)脾虛濕盛型.常見成因:思慮過多傷脾胃,飲食不節制,愛吃冰品,或過度節食快速減重,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濕在體內聚集進而化生為痰濁,影響血液循環,久之甚至產生瘀阻,甚至出現肝功能異常升高的現象。.臨床症狀:右上腹不適、疲倦無力、頭暈、餐後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打嗝噯氣、或伴胸悶、噁心、容易水腫發胖、白帶、大便稀軟或不成形。.治療方向:健脾化濕。.調理方藥:蒼朮、白朮、黃耆、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厚朴、半夏、竹茹、茯苓。脂肪肝的治療,找出原因各個擊破除了搭配上述的中藥調理體質之外,還必須依成因的不同去改善,脂肪肝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多半也沒有顯著的症狀,但是仍要了解脂肪肝的成因,因為它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癥兆警訊。請與醫師配合查明原因,從而加以控制或治療。1.肥胖、營養過剩所引起的脂肪肝請您確實控制食量、健康減重,並養成正常生活作息,多吃清淡、少吃油膩烤炸食物、多做有氧運動,一周至少運動3天,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上,才能更有效促進脂肪代謝。2.長期酗酒所引起的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務必要戒酒!!因為肝臟長時間發炎下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忽視。 3.高血脂、糖尿病患等代謝疾病若合併脂肪肝,則須與中西醫師配合調理,服藥控制病情,才能改善脂肪肝的情況4.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某些藥物這類情形引起的脂肪肝,需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根據身體狀況調整藥物劑量。哪些中藥材有助於調理脂肪肝?枸杞、何首烏、澤瀉、山楂、決明子、茵陳蒿、大黃等中藥都有直接或間接幫助,但需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脂肪肝最應該拒絕的地雷食物奶茶(奶精是油和糖的組合)、炸雞、鹹酥雞、肥肉、動物內臟(鵝肝、粉肝...)、油炸食物。※本文由
-
2023-08-24 醫療.牙科
植牙能一勞永逸嗎?發生植體周圍炎怎麼辦?做好2步驟健康養牙
人的一生有二組牙齒,一組在我們幼年時,此時的乳牙約20顆,當6-8歲時便漸漸開始汰換為恆牙。這二組牙齒存在於口腔環境,是我們生長、生存的基本工具,而最常見的問題便是齲齒(蛀牙)及牙周病。這二種疾病大多起因於細菌,也就是口腔清潔的不徹底,導致致病的病原菌在口腔菌落中占了上風,進而引起相關病症,輕微病灶者可利用齲齒移除、修復、贋復、定期洗牙及深層牙根整平,甚至牙周翻瓣手術來加以矯治。當然遭遇嚴重至無法修復的情形時,拔除牙齒將是無可避免的最終治療,以中斷病情之進展。一顆腐爛至極致或罹患牙周炎的牙齒,易致使牙根所在的齒槽骨嚴重流失,造成齒槽骨感染發炎,不僅如此,在近年的研究報告中,此病症對於身體健康影響亦有關連性,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孕婦早產等,疾病總是預防勝於治療,不管是齲齒還是牙周病,都是愈早介入愈好,以維持整個口腔系統的健康完整性。固定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三種治療方式但若已不幸成為口腔殘障的患者,面對即將失去牙齒的後果,我們就必須復健它,重建其咬合咀嚼功能、發音功能、肌肉的平衡感等,使他們能重新提供維持生命的營養素及社交功能,延緩老化,進而提高生活的品質。而整個贋復重建的過程是具有多樣性的選擇,可選擇固定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牙。這三種治療方式的終極目的便是要達到維持口腔齒列的完整。但是在此之前,無論採取何種修復形式,都須在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下,就比如高樓大廈的地基不能打在地質鬆軟的土地上,又或是將名貴的裝潢用於危樓的海砂屋中。這些都屬於不知何時會爆發的危機,因此,在贋復前必須先把疾病控制好,例如:齲齒修補、牙周病治療等。有許多人在選擇人工植牙重建時,往往未注意到這些前提,認為換一個房子,能解決所有問題,便疏於保養,導致病灶的復發;再者,若因嚴重牙周炎導致齒槽骨破壞而拔除牙齒,口內軟、硬組織缺失,口腔清潔更難維持,致使人工植體周邊容易發炎,產生「植體周圍炎」。為什麼會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究因大多是牙菌斑孳生在牙齦與人工牙根交接處,進而引發發炎反應,造成植體周圍牙齦紅腫流血,嚴重時植體可能搖晃甚至鬆脫。文獻指出有牙周病史而缺乏適當之治療與定期回診、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抽菸、未控制好之糖尿病病人或免疫力極差之病人等皆是植體周圍炎的好發族群,因此在人工植牙前,建議戒除一些不良習慣以提升治療成功率。已接受過人工植牙 如何自行評估植體是否健康?我們提供下列方式方便您的初步判斷,首先於清潔牙齒時查看,植體牙齦周圍是否紅腫、是否脹痛,再者留意刷牙時流血多寡,是否有散發惡臭或化膿情形發生?甚至植體是否搖晃鬆動?若有上述情形發生,建議至原植牙手術之醫院或牙科診所求診,並經醫師利用臨床及X光等相關檢查,診斷植體周圍炎之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植體周圍炎初期症狀不明顯時,通常配合特殊器械清除植體周圍之牙結石、細菌及異物,並建議以適當的刷牙工具、方式及頻率清潔,或可搭配局部齒齦下抗生素和特殊藥性牙膏之塗抹,以恢復口腔組織健康。1至3個月後複查,若已改善發炎程度並可繼續維持時,便只需定期回診追蹤防護;但是若無法恢復至病人可自行清潔保養的程度,就須以手術翻瓣清創兼骨修整或骨再生以保留現有之植體及齒槽骨的功能;另外,若骨破壞已十分嚴重,牙齦附連組織喪失及植體鬆動,則必需植體移除將為最終解決途徑。做好2步驟健康養牙至此建議要想有一副健康牙齒,必須做好以下步驟:(1)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可搭配牙刷、牙間刷、牙線的使用。(2)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實行牙周檢查及清潔,並配合醫囑之禁忌注意事項,若發生問題則可儘早治療,由醫師為病人患提供治療建議及處置。最後,回歸到所有疾病,要記住「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您的牙齒在口腔內承擔著一生數十寒載,想要諸事和順,口內大事萬萬不可輕忽,如此才能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但已有缺牙之遺憾者也無須氣餒,如今醫學發達,人工植牙成功率高達90-95%,有了第三附牙齒的您,必要好好愛惜它、珍重他,從「齒」享受恣意人生。延伸閱讀:.異物感、假牙鬆動...「活動假牙常見7問題」你遇過幾種?牙醫教改善.缺牙一定要植牙?假牙該如何挑選?牙醫師一次告訴你.年過60注意!牙醫盤點銀髮族常見5種口腔疾病,不治療恐引發其他健康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1 醫療.骨科.復健
劇烈肩痛、手舉不起來?小心五十肩找上你!「新方法」可快速改善,3招居家復健助緩解
55歲陳姓髮型設計師,右肩曾因車禍受到嚴重挫傷,治療康復後回到職場,因長時間使用雙手,右邊肩頸不時出現「痠痛感」,她常吞止痛藥緩解肩頸的不適,但近期右肩的疼痛感加劇,連梳頭髮、穿脫衣服都困難,有時睡覺翻身就會引起右肩劇烈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就醫發現她罹患了「五十肩」,經由浮針治療及復健才獲得改善。什麼是「五十肩」?五十肩可以分哪幾期?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林峻頡表示,五十肩是指:肩關節囊因為發炎導致沾黏,肩關節攣縮,讓患者肩膀伸展角度受限,好發於40到50歲的人,大多是曾受過外傷、過度使用雙手勞動者,如家庭主婦、髮型師等。五十肩症狀,初期以持續性「痠痛感」表現,患者難聯想到與五十肩有關,多會先找按摩師或自行服用止痛藥改善,等到手舉不起來、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通常都已是五十肩的第二期。五十肩依病程可分「疼痛期」、「僵硬期」、「緩解期」等三期:1.第一期會持續2到9個月,疼痛感明顯,做任何角度的肩關節活動都會誘發疼痛感,但肩關節活動受限程度不明顯。2.第二期僵硬症狀會持續4到12個月,肩關節發炎導致關節沾粘,疼痛感明顯低於第一期,但上肢活動角度已受到影響。3.第三緩解期,肩胛肱骨節律受到影響,身體出現代償機制,身體漸漸習慣疼痛感,不適感逐漸消失。中醫如何治療五十肩?長庚中醫團隊「新方法」可大幅改善!林峻頡表示,五十肩第一期時就介入治療,對於復原效果最佳,等到第二、三期才介入治療,劇烈的疼痛感會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使五十肩愈來愈嚴重。桃園長庚中醫團隊引進「新式針灸療法」,運用針刀、浮針改善五十肩患者的疼痛感,同時加強患者的血液循環,搭配規律的復健,能幫助五十肩問題大幅改善。浮針與傳統針灸相比,從外型上就有明顯的不同,浮針較傳統針灸粗,類似疫苗針劑劑型,但浮針治療深度是在肌肉層上的「淺筋膜層」,不像傳統針灸治療深度在肌肉層,因此傳統針灸容易導致痠麻脹痛感,浮針則不會。浮針用於治療五十肩的方式,是找到病灶將針放置在淺筋膜層,先運用「掃散」手法,即醫師手握針,讓針在病灶的淺筋膜層左右擺動,誘發出疼痛感,再請患者重現會疼痛的動作,如高舉雙手,以「再灌注」的方式,強化浮針的效果,最終能加強患處血液灌流來達到療效,療程結束後,退出浮針的針芯,視患者狀況留置軟管於皮下,30分鐘後再取出。林峻頡說,根據二篇台灣及中國團隊於2021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式浮針治療五十肩,相較於傳統針灸,有較好的止痛效果、關節活動角度的立即增加及針刺疼痛較少等優點。五十肩居家保健三招五十肩患者無論是接受西醫或中醫治療,自主復健訓練及居家保健皆相當重要,推薦可做三招居家復健訓練動作:一、鐘擺運動站立於椅背之後,利用未患病的手扶住椅背支撐身體,踩踏一弓箭步,患病手呈自然放鬆狀態做前後的鐘形擺動,擺動幅度依疼痛狀況調整,重複15到20次,一天做3到5回。二、爬牆運動面對牆壁站立,患病手扶住牆壁,由下而上沿著牆壁緩慢上舉至最高點,再緩慢向下至正常高度,重複10次,一天做3到5回。三、拉毛巾運動準備一條毛巾,將其置於背部,未患病手在上約頭枕部的位置持握毛巾上端,患病手在下約腰部的位置持握毛巾下端,利用上端未患病手牽拉毛巾帶動下端患病手向上移動,重複10次,一天做3到5回。(資料來源/桃園長庚中醫針傷科主治醫師林峻頡 製表/陳雨鑫)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