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4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脂肪
共找到
3610
筆 文章
-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人從放棄那刻開始變老!她60歲「熟女身材如少女」
IG粉絲人數逾18萬人的健身網紅「May劉雨涵」,近來除了成立YouTube頻道「May Fit」與發行電子書「MM Booty Building Guide」,希望鼓勵愈來愈多女生投入健身,而她的媽媽也成為「May Lifestyle」的追隨者,在女兒鼓勵下開始嘗試重訓,即便快60歲,也能輕鬆穿上May的運動服裝,展現迷人線條,母女倆互為彼此的健身最佳夥伴。媽媽身教鼓勵 成就健身網紅MayMay說,很多人以為媽媽運動是受到她的影響,其實媽媽年輕時就有運動習慣,無論是有氧或重訓,也會帶著孩子們打桌球、羽球;加上媽媽是舞蹈家,身材好到還當過平面的model,或許就是媽媽健康、美麗的形象,深深影響著自己。「當初為了減肥加入健身房,也是媽媽的鼓勵」,May說。只不過當時的觀念還不是很正確、成熟,瘋狂地做有氧運動,只敢吃地瓜和沙拉,雖然1個月內體脂降了7%,體重從51公斤掉到47公斤,代價是每天都得挨餓,心理也愈來愈負面,甚至影響到生理期,「曾經將近半年月經都沒有來。」在那之後,May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應該要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持續的方式,於是開始投入重訓,同時從網路上或書籍中學習營養學的知識。現在的May,體重雖與減重以前相同,但肌肉與脂肪的比例則大大不同,有線條的手臂、勻稱的S線條和翹臀,健身不僅練出精實的體態,也練出更多的自信。May媽重拾運動 熟齡身材如少女看到愈練愈健康的女兒,May媽也開始嘗試健身,初期因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受挫,甚至一度想放棄。May媽說,自己雖不排斥運動,但過去幾年因膝蓋的舊傷與更年期的影響,不僅無法持續運動的習慣,更覺得運動只會讓自己更難受、更挫折。「以前重訓後膝蓋都會不舒服一陣子,連走路、上下樓梯都會有感覺,那時一度擔心自己是不是一輩子都不能再運動了」。只不過這次May媽不再孤單,而是有寶貝女兒鼓勵與陪伴,找到了解自身狀態的教練及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媽媽跟著新教練練了快一個月,從沒聽她說膝蓋不舒服了,更重要的是,也看到媽媽比以前更有自信,快60歲身材依舊和少女一樣,還會穿我的運動服裝,要我幫她拍照」,May興奮地說道。在家也做訓練 女兒要繼續「曬媽」如今的May媽,因為健身重拾了運動的樂趣,也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現在不僅每周到健身房接受一對一的訓練,每天也會在家自主訓練,攤開瑜伽墊,做著相當考驗核心的「登山式」。她說:「人之所以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開始」。她也鼓勵有心想改變的人,只要有心,哪裡都可以運動,像是自己即使不去健身房,也會在家做核心運動,或是拉著May一起看YouTube上的訓練影片跟著做,短短20分鐘就能達到運動效果。May表示希望自己能持續以熱愛運動及美食這樣的角色,帶給人正向的改變;現在也看到媽媽因為重訓讓自己變得愈來愈好,未來她也會持續「曬媽」,希望媽媽能用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年紀大的人開始重訓,踏上尋找美好自己的旅程。健身以後,May開始對飲食有所「計較」。為了吃得更營養且美味,研發出以冷盤及烤箱料理為主的健身餐;May媽貼心提醒熟齡族健身3件事。美味營養這樣吃想吃得健康,May建議可掌握3大關鍵:1.色彩多等於營養均衡以「蒸炒煮燉」方式烹調,搭配酪梨油、橄欖油,再加上容易取得的平價食材,包括豆腐、雞肉、蛋、洋蔥及彩椒等,就能做出一道營養、美味又能吃飽的健身餐。2.午餐和晚餐,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提高每餐攝取的蛋白質比例,也不因為怕胖而刻意不吃某一類食物,一切以健康為最大前提。3.不要害怕吃碳水化合物以半碗的五穀飯或南瓜、地瓜等根莖類取代白飯,讓自己吃飽,不要讓健身餐看起來「很可憐」,而是要很好吃,才能持之以恆。熟齡健身3提醒May媽提醒熟齡族健身3件事:1.找到一起的好夥伴,朋友或兒女都可。2.身體有舊疾,最好找一個專業教練一對一調整姿勢。3.不要心急,從體能可輕鬆負荷的訓練開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熟齡健身精選專輯↘↘↘】。樂活大叔施昇輝用重訓改善五十肩 重拾人生主控權。膝蓋受傷也能練翹臀? 6大動作幫你減低膝蓋負荷!。在家也能簡單練肌力!40+留住身體主導權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3 橘世代.健康橘
「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
西方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人如其食」,說明了我們吃進的每一口食物,深深影響身體的健康及體態。相對於吃肉,蔬食其實對人體健康更有益處。來聽聽醫師、營養師及預防醫學專家怎麼說?以追求身心靈健康聞名的台安醫院,和預防醫學的領導品牌聯安診所,在醫護領域率先推動蔬食,積極鼓勵大眾多吃蔬食。因為他們在醫學研究與臨床案例,都發現蔬食具有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積極意義。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飲食以肉為主的人,罹患心臟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機率確實比較高。因為飽和脂肪大多存在豬、牛、羊身上,而高脂肪飲食已被證實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有關。由於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肉品和腸癌的關連性,世界衛生組織(WHO)把紅肉列為2A級(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致癌物,而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更因對人體具有顯著致癌性,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腸道疾病案例增多 蔬食有助腸道健康累積26年專業預防醫學經驗的聯安診所,近年來積極推廣蔬食,為健康檢查的顧客在受檢當日提供蔬食,員工則每月施行一天蔬食午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總經理曾碧娟表示,之所以推行蔬食,主要是聯安在健診案例中發現:大腸瘜肉有年輕化及普遍化的趨勢,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便秘的人也越來越多。進一步探討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習慣,發現這些腸胃道的病徵,和多肉食、少蔬果的西式飲食習慣有關。現代人蔬菜纖維攝取嚴重不足,水分攝取也不夠。因此藉由健檢的機會,聯安積極推廣蔬食的觀念,希望客戶有機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許多健檢客戶透過聯安的引導,飲食由葷轉蔬後,發現便秘狀況大幅改善、精神變好、過敏現象也明顯減輕。此外,曾碧娟也認為吃蔬食有利於體重、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指數的控制,可以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蔬果富含植化素 能降低罹癌風險長年來常致力促進病患健康與落實預防醫學的台安醫院,因為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重要相關性,早在1997年,就以均衡的蔬食餐飲來供應病患及醫護員工的三餐。台安醫院提倡「無精製糖、無提煉油、無蛋、無奶、高纖維」的四無一高飲食原則,也積極推動結合醫學、營養、運動與心理等專業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畫」。台安醫院營養課蔡曉蓉營養師表示,台安醫院支持並推廣蔬食,希望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因為「蔬食中含有眾多的植化素,能減少體內的自由基,進而提升人體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蔡曉蓉營養師進一步指出,吃蔬食還有五大好處:1.遠離肥胖、2.預防及延緩癌症威脅、3.有助於治癒心血管疾病、4.降低和協助糖尿病的防治、5.腎臟病患者最佳的飲食來源。「很多醫學文獻都已經說明,蔬食可以用來預防或降低這些疾病的罹患機率與風險。」人類牙齒與腸道結構適合蔬食的消化「若從牙齒與腸道的生理構造來看,人類其實更適合蔬食。」洪育忠醫師說,食肉的動物犬齒很尖銳,利於牠們撕裂肉食,人類的臼齒則是適合用來咀嚼磨碎纖維多的植物。根據研究數據指出,人類腸道的長度約為身高的8-12倍,和大多數草食動物較接近,適合慢慢消化吸收不易腐爛的植物性食物。蔬食,對人體消化道的負擔相對較小。不論是從預防醫學、蔬食營養或是人體生理構造的觀點來看,植物性飲食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選擇。了解蔬食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後,新的一年,何不將蔬食列入嶄新的生活實踐,由知而行,給家人和自己一個健康的向望。本文摘自《里仁為美》,更多精采內容請見《里仁為美季刊第57期》【更多關於如何「吃」的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3 橘世代.健康橘
走越多真能越長壽? 萬人參加4年實驗,有答案了!
如題所示,不曉得你家中的長輩,是否也為了「個人健康」,開始購買計算步數的電子裝置,究竟「多走路、更長壽」是真有道理還是只是系許多假消息一般,空穴來風呢?哈佛大學校刊《Harvard Gazette》指出,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此項研究共有18,289名女性自願參與,研究結束時有16,741名女性滿足研究條件!更長壽也更健康。每位自願受測者平均身上配戴著可穿戴研究級裝置至少長達4年,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72歲,其中有504人在研究期間逝世。我們可以精確地推算出:「每天走更多的步數,與降低死亡率呈現正相關」。大眾普遍認為一天走路超過一萬步對身體最健康,但是這個數據的科學根據有限,甚至不知道走更多步數,是不是會更健康?讓我們更深入、精確地了解此研究內容與結果研究條件內容如下:18,289名身體健康的美國女性,她們同意在2011-2015年間,於醒著的時間內,穿著計步器。17,708名女性穿戴並返還了她們的設備17,466台設備成功下載數據16,741名女性有配合穿戴(≥4天內≥10小時/天的穿著),此研究包含在2018-2019年之間的統計分析中調整初始模型一:年齡估計死亡率的風險比(HR),調整年齡 調整混合因素二:健康背景吸煙(從不,過去,現在)喝酒(很少,每月,每週,每天)飽和脂肪,纖維,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每個的五分位數)停經後激素治療(從未,過去,現在)自我評價的健康(優秀,非常好,良好,普通/差)CVD; 癌症; 癌症篩查;父母60歲以前的心肌梗死病史;癌症的家族史(每個都沒有或是) 調整模型三:參數進一步針對樣本進行調整,以影響死亡率體重指數(體重指數;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計算;連續)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史(每個都沒有或是)。因為每天累積更多步數的女性也可能以更高的強度走路我們還在第四個模型中調整了走路強度調整模型四針對模型2變量加上峰值1分鐘節奏調整研究結果符合標準的16,741名女性中,平均年齡為72歲。平均步數為每天5,499步,3年期間,有504名婦女死亡。從低到高的四分位數中的中位數步數分別為2718,4363,5905和8442。與死亡率相關的相應四分位數風險比(HRs)和潛在混合因素的調整為00(參考),0.59(95%CI,0.47-0.75),0.54(95%CI,0.41-0.72)和0.42(95%CI) ,分別為0.30-0.60)(P
-
2020-03-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巧克力能保護心血管?會造成頭痛?關於巧克力的8大疑惑解密!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12年研究發現,巧克力甚至對心血管有些益處,一直以來被列為甜食違禁品的負面印象也因此反轉,但是作為高糖零嘴,巧克力終究有它的害處,除了其中的油酸成分可能導致長痘痘外,消化不良、胃潰瘍、糖尿病及腎臟病的患者也不適合多吃。巧克力,外表看似黑烏烏又其貌不揚,放上舌尖,其美妙滋味卻能迷惑眾生,2012年研究發現,它甚至對心血管有些益處,一直以來巧克力被列為甜食違禁品的負面印象也因此反轉,但是作為高糖零嘴,巧克力終究有它的害處。那麼巧克力究竟是正派多一些、還是反派多一些?有褒有貶,食用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Q1:吃巧克力,真的能保護心血管?回溯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它是由可可豆所加工製得,可可豆是一種堅果類食物,堅果最大的特色除了富含脂肪,還有許多礦物質與植化素在其中,正是這些微量的營養素讓巧克力埋藏不為人知的營養潛力。可可豆中的「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就是一例,它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根據《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中,針對超過3萬3千名49~83歲女性的研究發現,每週吃兩塊巧克力,能減少20%的中風風險,對男性也同樣可以觀察出類似的效果,推測就是這些黃酮類抗氧化物的功勞。黃酮類不僅已經普遍被認為可以降低血壓、幫助血管內皮細胞維持健康。再者,一顆可可豆中的抗氧化力也十分可觀,《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把許多富含抗氧化能力的食物拿來做研究排名,發現每100公克黑巧克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為13.1,已經遠遠優於蘋果的0.2、紅酒0.7及紅茶的1.6。除了抗氧化物質,黑巧克力也含有較為豐富的礦物質鎂,對心臟與肌肉的功能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綜合研究的建議,食用20公克70%以上的黑巧克力可以作為保養,不過,可也別誤會這樣就可以大吃黑巧克力!許多巧克力商品為了提高適口性而加工降低酸度與苦澀味,許多抗氧化物質就在此時幾乎蕩然無存,另外又添加了大量糖分,加上可可豆本身的高油脂,結果別說保護心血管,如《食力》調查中顯示,甚至有10.7%的人都會擔心吃巧克力反而會導致膽固醇提升。Q2:吃太多巧克力會提升膽固醇嗎?巧克力雖然有許多厲害的護心植化素,但因為它高熱量、高飽和脂肪的特性,很多人還是會怕它對血脂有不好的影響,不知巧克力究竟是好,還是壞?2011年《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一篇系統性的回顧分析,正好就針對這件事提出討論。他們認為巧克力儘管有高比例的飽和脂肪酸,它卻不僅不會提高膽固醇,甚至還有幫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的趨勢。其後,義大利聖薩爾瓦托雷醫院研究也針對31名有高問題的患者,請受試者每天吃5次70%以上的黑巧克力,並且在總計3個月後對這些患者採取血液檢查,發現他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例不僅變好,肝臟狀態指數ALT、γ–GTP值也都比以往改善了許多。他們打趣地說,這項研究值得未來更加深入研究,畢竟比起苦口婆心地勸導減醣、多運動,醫生建議三高患者「吃巧克力」時,所有患者的執行率都高得多了,幾乎都非常樂於遵守。但當然,這次研究也是用了高純度的黑巧克力,所以建議心血管狀況不佳的人,如要追求可可的抗氧化力,記得選擇純度高、加工程度低且糖分少的品類!Q3:吃黑巧克力不會變胖?什麼是高純度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包裝上常標記著85%、70%、65%等數字,「%」代表的是巧克力中可可固形物的比例,舉例來說,70%表示可可固形物占了70%(其他30%為糖、香草與乳化劑等),一般而言,此數字愈高,代表可可含量較高、味道較苦,反之,數字愈低則含糖量高、味道較甜。照理說,含有越多的可可固形物、%數越高、這塊巧克力越「黑」、糖分越少,是不是吃了就不會變胖?其實熱量不能這樣看,「無甜」與「零熱量」之間不能打上等號。越多的可可固形物,一般也代表含有越多可可脂,而每公克脂肪有9大卡的熱量,算下來,高純度黑巧克力的熱量並不會比較少。如果不想因為吃巧克力而爆卡,以1天需攝取總熱量2000大卡的人作為舉例,建議1天點心的熱量,別攝取超過100~200大卡,糖分則限制在50公克(占總熱量10%)以下、飽和脂肪22公克(占總熱量10%)以下,針對常見品牌的營養成分可以依表計算後,幫自己拿捏攝取量,其他餐次相應減少用油及糖類的攝取就能避免超量,造成身體的負擔!Q4:吃巧克力可以緩解經痛?除了吃黑巧克力不會變胖的錯誤印象,「生理期大吃巧克力也不會胖」更是許多甜食愛好者所堅信的鐵條。實際上,生理期時代謝的確會比平日高一點,但並不會多到哪裡去,100公克的黑巧克力,熱量超過500多大卡,即使只吃50公克,就可能超過生理期所增加的消耗量,更不用說生理期來潮時,本來就容易食慾大增、吃下很多東西,如果這時再安慰自己,生理期吃巧克力不會胖,那就絕對不是明智的決定了。雖然吃多會變胖,但巧克力似乎對緩解經前症候群卻蠻有一套!經期區分3個階段,「濾泡期」、「排卵期」與「黃體期」。以28天生理週期來說,「濾泡期」是月經來潮後第1~10天;「排卵期」約落在月經來潮後第11~14天;「黃體期」則是月經來潮後的第15~28天。一般而言,「黃體期」是經前症候群發生的主要階段,多數人在黃體期,也就是月經來前一星期會開始出現不適症狀。巧克力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鎂,因為體內缺乏鎂而導致的經前症候群者,透過吃點巧克力可以作為良好的補充,鎂不僅對肌肉放鬆很有用,也被認為可以防止血管緊縮而減輕一點經痛,不過鎂也並非只能從巧克力中攝取,綠色蔬菜、堅果、豆類中也有豐富的鎂離子和抗氧化物!Q5:巧克力含咖啡因會睡不著?由於巧克力內還有不少的咖啡因和可可鹼,兩者結構相似,聚在一起更有加成的提神效果,每100公克的70%巧克力即有大約80毫克咖啡因,已經和一杯中杯美式咖啡不相上下,12歲以下、懷孕及哺乳婦女,要注意黑巧克力攝取量,避免咖啡因影響孩子的中樞神經發育,或者睡前攝取咖啡因會影響睡眠的人,也應注意攝取時間點。此外,許多人也因此懷疑,巧克力中的咖啡因量大,容易刺激血管收縮,反而加重經痛。根據近年研究,咖啡因和經痛之間,似乎也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對咖啡因效果較為敏感的人,也許利用巧克力緩解經痛比較不適合,但記得更重要的是平時大魚大肉、吃太多油炸製品,通常才是造成體內發炎因子增加而促成原發性生理期不適的原因,只要均衡飲食,平時多注意攝取富含維生素B6、鈣質、鎂的食物就很好了。Q6:吃巧克力會造成過敏、長痘痘?巧克力中含有3百種以上的化學成分,是可能引起蕁痲疹的食物之一,容易過敏的族群都要小心,許多人對於吃太多巧克力是否會長青春痘更感到疑惑,雖然已有研究顯示可可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對皮膚是有益處的,但黑巧克力也同時含有以油酸和硬脂酸為主的可可脂,其中油酸已被證明會造成動物毛孔堵塞。雖說如此,但事實上,無論是吃黑巧克力或甜巧克力,目前實驗都無法證明它們絕對會致痘,反而要注意巧克力中所含的「糖分」。如果巧克力越甜、升糖指數越高,則越容易引發胰島素分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和雄激素等賀爾蒙因而受刺激,最終影響皮脂腺功能、增加皮膚出油量。有研究證實,不吃甜食的人,比吃甜食的人分泌的胰島素少,也比較不會冒青春痘。說到底,其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引起長痘痘、發生過敏等發炎反應的刺激接受器,痘痘的產生機制其實很複雜,不只是單一原因就會長痘痘,營養飲食仍扮演重要角色,若發現自己一吃黑巧克力就會冒痘,當然避免食用為上。Q7:吃巧克力會造成頭痛?目前偏頭痛有2種說法比較被大家接受,一個是血管刺激引發了頭痛眩暈等症狀,一個則是該病的發生與三叉神經發生反射有關,起司、乳酪、巧克力等,都被認為含有可能引起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的刺激成分,不過2006年一項涵蓋120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真正會因為巧克力和起司而頭痛的人,其實並不多,實際上沒有那麼可怕。Q8:吃巧克力可以抗憂鬱、讓人心情好?當月經來潮前一週時,雌激素分泌會開始下降,血清素也跟著下降,缺乏血清素容易導致女性經前情緒不佳、憂鬱易怒。《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一項研究發現,巧克力中的黃烷醇卻能令人冷靜和感到滿足。巧克力是許多人想要舒緩情緒的首選食品,大多數原因是認為巧克力能增強腦內令人愉悅的血清素,事實上巧克力與情緒的機制,可能會比想像的更為複雜。首先,巧克力包含大約380種已知的化學成分,其中一種物質「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nandamide)」是大麻醇類物質,可以在大腦中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生,從而讓人產生快感,但關於攝取巧克力是否能實際影響到多巴胺提升,專家之間仍舊意見分歧。另外,人們常說巧克力能使人有戀愛的感覺,則源於稱作愛情激素的成分「苯乙胺」,腦中苯乙胺夠多,更能夠讓我們感覺到自信心,及臉紅心跳、激發性慾,所以情人節送心儀者巧克力「幾乎」可說是一件很科學的套路,會先扣點分只說「幾乎」,則是因為食物中的苯乙胺,在體內很快就會被分解,實際上不會進入中樞神經產生影響,所以實質效用,還很難說。目前,多項針對巧克力與情緒之間的研究,也大多是受試者主觀感受表述,受試者原本的心情好壞也會影響,巧克力或許能幫忙掃掉一些壞心情,但若原本心情不錯,巧克力無法為我們錦上再添花,而受試者究竟心情變好是因為巧克力適口性佳、受美好滋味而感動,還是由於巧克力神秘成分真的在對大腦施展魔法,實驗無法說個清。事情演變這麼複雜,或許真的就是一件簡單的道理:巧克力真好吃,覺得世界真美好,心情就好起來了。科學家甚至在一些人身上觀察到Chocoholism(巧克力癮),只要一陣子沒有攝入巧克力就渾身不適,出現類似戒菸、戒酒時常見的戒斷症狀,如焦慮、緊張等等。《美國科學院院刊》一項動物實驗中就發現,被剝奪巧克力甜食的老鼠們呈現「茶不思飯不想、我的甜食在哪裡」的狀態。如《食力》調查所知,有10.2%的人都認同吃巧克力容易上癮,但其實巧克力目前被認為最具上癮潛力的成分,仍然是「糖分」。綜合以上,巧克力評價雖然有褒有貶,但「改善壞心情、補充能量、提振精神、保護心血管、舒緩生理痛」都算是有所依據,「熱量過高、含糖量過高」也確實是巧克力的致命傷,高油脂、高糖的巧克力不容易消化,不僅會延遲胃排空的能力,對於消化不良及胃潰瘍的病人並不適合,糖尿病患更應該節制食用,而且巧克力屬於高磷食物,腎臟病人也不能多吃。總結來說,從營養與健康的角度來看,巧克力是很好的礦物質來源,並含有很多可讓我們心情放鬆的要素,唯獨選購時建議以高純度、低糖分的巧克力產品為佳。延伸閱讀▶甜蜜商機燒全球!台灣一年吃掉2360頭大象重的巧克力▶門外漢用2個禮拜奪下黑巧世界冠軍!曾志元,一匹來自屏東的黑馬▶全球巧克力品牌巨頭成功搶灘台灣市場,國民品牌「77乳加」不甘示弱搏上位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3-13 癌症.其他癌症
無症狀癌王 揪胰臟癌靠定檢
如果老是感覺胃悶不適、食欲降低,經腸胃檢查並無異常,但胃部不適感仍然存在,小心可能胰臟癌找上你。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因為早期胰臟癌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即使少數出現症狀,也很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部問題混淆。胰臟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食欲不佳、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背痛、突然血糖升高、體重明顯下降、黃疸、脂肪便等。大多數胰臟癌發現時都為晚期,此時癌細胞往往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後續治療也較棘手。即便胰臟癌的發生率相對其他癌症要低,但卻是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八位,晚期胰臟癌預後差,五年存活率低於5%,許多知名人士也都因胰臟癌過世,例如: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香奈兒創意總監「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聯安創辦人李文雄等。胰臟癌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和特定基因疾病等,因此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沈彥君也提醒,胰臟癌早期難以被發現,除了因為症狀容易與腸胃疾病或背痛混淆外,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胃後方的後腹腔位置,一般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建議可以零輻射磁振造影(MRI)進一步檢查,才能一窺胰臟的全貌,進而確診。保持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掌握早期診斷、盡早治療的先機。
-
2020-03-13 養生.聰明飲食
免疫細胞超過6成都在小腸 名醫推薦這些食物增免疫力
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在其新書《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時報出版)提到,近年來,「寒性體質」的人數爆增,女性高達七到八成、男性則將近三成都是寒性體質。「寒性體質」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因此不可小覷。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是透過白血球的顆粒球(granulocytes )及淋巴球等免疫細胞的平衡來維持正常運作,前面提過的巨噬細胞是白血球,自然殺手細胞則屬於淋巴球。免疫系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核心部分是淋巴球,當人體受到病毒等微生物或癌細胞的侵襲,淋巴球就會率先出來識別並將之消除。如果淋巴球的功能變差,人就容易感冒。當體溫上升,淋巴球就會增加,行動也會更活躍;如果體溫偏低,淋巴球的數量就會減少。顆粒球主要負責吞噬體積較大的細菌等異物,當人體體質偏寒,顆粒球就會增多,導致免疫系統失衡,使免疫力變差。因此,對免疫力來說,寒氣是最大的敵人。如果想要排寒並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的就是改善飲食、運動及睡眠等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的效果更是立竿見影。關於食物能活化免疫力的研究,全球包含日本在內已有十足的進展,目前已知許多食材都含有提高免疫力的成分。首先,就是要完整攝取能製造淋巴球等免疫細胞的蛋白質。接下來,就是努力攝取能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群(B1、B2等)、擁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C和E,最後,再積極補充能排除多餘鹽分的鉀。B1能幫助細胞製造能量,B2能促進脂肪燃燒、加速代謝……總之,維生素B群是促進細胞再生、增強抗壓能力的必需營養素。蛋白質是排寒的最佳食材,因此可以多加攝取牛肉、豬肉、雞肉、雞蛋以及大豆製品。特別是雞胸肉含有消除疲勞的成分「含組氨酸的二肽」( Imidazole dipeptide ),效果非常良好。此外,鮪魚也含有豐富的「含組氨酸的二肽」。寒氣入侵特別嚴重的人,可以多食用維生素E含量豐富的南瓜、酪梨及堅果類。不過,攝取過多肉類會對消化造成負擔,也容易吃膩。這時候可以多加活用手邊容易獲得的食材,像是蘋果及醋。免疫細胞超過六成都集中在小腸,蘋果裡含有非常多膳食纖維中的果膠成分,能改善腸道中的環境。蘋果多酚(蘋果中所含多酚類物質的通稱)可以保護免疫細胞不受活性氧的攻擊,鉀離子成分也很多,讓人體遠離高鹽的傷害。醋可以幫助打造不易發胖、不易疲勞的體質,當中所含的醋酸會在體內轉為檸檬酸,幫助人體提升代謝、消除疲勞。原則上需要每天攝取,因為只要停止攝取,就會很快變回原來的體質。學界一直以來都認為製造免疫細胞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不過近來發現骨骼荷爾蒙(骨鈣素)分泌量的減少,才是促使製造免疫細胞的造血幹細胞老化的主因。但是,只要利用蹬腳跟運動刺激骨鈣素的分泌,就能重新喚醒造血幹細胞的生產能力。請大家搭配健骨飲食,養成每天的良好習慣吧!
-
2020-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斷食排毒讓身體更健康?醫師提醒6種人別輕易嘗試
一直有點微胖的王先生,因為工作時間長,幾乎天天都有吃消夜的習慣,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怎麼睡都睡不飽、身體常常不明原因痠痛,也一直感到很疲倦,問了中醫師後,才發現自己一身是毒,參加斷食排毒營後恍如新生,並體悟到少吃反而更健康。事實上,許多排毒課程都會告訴你,透過身體斷食的方式,能夠達到治病及排毒的功效,甚至能夠調整體質,真是如此嗎?中醫師林佩蓁表示認同並說明,人在吃東西的時候,腸胃會花很多時間去消化這些食物,一旦不進食,人體的消化需求下降了,代謝毒素的能力就會跟著上升;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當身體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消化食物時,反而能夠刺激腸胃及其他器官,把多餘的脂肪及毒素排掉,因而達到治病與排毒的效果。雖然斷食可以讓身體有更多的時間來代謝老廢的物質,來達到治病及排毒的功效,但仍然有一些族群不適合斷食療法。因輕斷食施行方式較為簡單,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所以一般人皆適合,但半日斷食、一日斷食,甚至是5日斷食、7日斷食,或是更久的30天、40天的斷食,以下這幾種族群都不適合:1、糖尿病患:尤其是血糖過低的人,在嚴格進食的情況下,會讓身體產生有毒物質「酮酸」,造成酸中毒,引起昏迷或生命危險。2、腎臟病患: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超過24小時沒有進食,身體會開始分解蛋白質,當成能量來源,這時會使得體內含氮量過高,造成腎臟的負擔。3、痛風病患:斷食情況下,也會使得細胞核被分解,體內尿酸會跟著升高。4、膽囊疾病患:若膽功能不佳,加上水攝取不足時,容易引起病情的惡化。5、胃功能不佳者:本身患有胃潰瘍、胃曾經開過刀的人,都不適合半日以上的斷食療法,以免造成胃酸分泌出現問題,引起病情的惡化。6、孕婦、12歲以下的小孩及虛弱的人也不適合。很多人都會疑問,一旦施行斷食後,是要長期每週或每個月實行?還是只需實行一段時間即可不必再繼續?林佩蓁說,站在健康的角度,輕斷食大約每週施行2天為佳,半日及一日斷食則建議2~3個月1次,維持時間是越長越好,畢竟讓腸胃休息一下對身體有好處;只是,如果是5~7天的斷食,則時間要再拉長,大概3、4個月1次比較適合。延伸閱讀: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五穀雜糧熱量低助減重? 錯誤迷思你可能也被騙了
-
2020-03-11 科別.牙科
口臭,是因為火氣大?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當一個人發生口臭的時候,週圍的親友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說,使得尷尬情況不斷上演。雖然,口臭看似小問題,但如果不處理的話,長期下來,不但影響人際關係,還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因此,千萬不可輕忽。根據美國牙醫師協會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普遍有口臭的情況,因為口臭與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吳家佑表示,造成口臭的原因,並不完全是一般認為的火氣大,其實有80%以上是口腔疾病所造成的,其他非口腔或全身性疾病的原因,則僅占1~2成而已。1、剛睡醒的口臭:一般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嘴裡的味道通常都會特別不好聞,主要是因為晚上睡著之後,唾液的分泌量與流動量都會大減,使得酸鹼度液體增加,導致口腔細菌的滋生。研究顯示,這時候每1c.c.唾液的細菌數,與10公克糞便的細菌數目是差不多的,而且還充滿許多老廢物質以及揮發性硫化物。<對策>起床後最好立刻漱口,在充滿毒素的唾液吐掉之後再刷牙,刷完牙之後再喝杯溫開水,不但補充水分,也幫助口腔內製造新的乾淨唾液。2、香菸、喝酒造成異味: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菸品與酒飲的刺激性味道會殘留在口中,造成壞口氣,也容易因此上火,影響腸胃蠕動及肝功能,還會引起咳嗽。<對策>戒菸、戒酒之後,這類口臭會自然消失。3、食物造成:洋蔥、蒜、醃燻牛肉及其他肉類,由於食物本身容易發酵或有獨特的味道,也容易產生氣體,再加上經過口內唾液當中的細菌融合分解之後,就可能產生難聞的氣味。<對策>吃完這類容易出現口臭的食物時,趕快刷牙或漱口。4、口乾造成:由於唾液有清潔口腔的功能,因此,如果唾液流動量少的話,口腔內壞死細胞就會聚集在舌頭、牙肉等處,還會開始產生腐敗,加上製造臭味的厭氧菌又喜歡乾燥的酸性環境,因此,口乾的人通常都會有口臭。<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5、空腹時口臭:肚子餓的時候,會造成唾液量減少、胃酸分泌增加,這時候若無法保持口腔清潔,就會讓厭氧菌滋生,體內就會消耗掉血液中的葡萄糖,促進脂肪燃燒來產生出更多的葡萄糖。在這個過程中,不少物質會被血液代謝,就會使得嘴巴的氣味變得不好。<對策>餐與餐之間適當的間隔即可,不要餓過頭,早餐一定要吃,可以幫助清潔口腔。6、藥物副作用:任何會刺激到抗副交感神經的藥物,都容易產生口乾的副作用,包括安非他命、抗憂鬱藥、抗組統胺、化療藥、利尿劑、止痛藥等。<對策>多補充水分,可以促進唾液的流動。如果發現自己有口臭問題,如果是在辦公室、學校,不妨趕快到廁所用綠茶或紅茶等茶類飲品漱口救急,因為綠茶中的兒茶素及紅茶裡的茶黃素,都具有抗菌、抗發炎的作用,有助於去除臭味。如果手邊找得到牙刷,搭配牙膏使用效果更好;不方便刷牙的話,也可以到美妝店買個清新口味的口香糖、漱口水來使用,多喝點水,也能暫時改善口臭的窘境。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免疫力太強非好事! 除了過敏4自體免疫疾病恐怕找上門 
-
2020-03-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5守則控制體重 當個好孕媽媽
國健署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國內約有2至3成的孕媽咪體重過重或肥胖,必須適當控制孕期的體重,並應遵守產前檢查、適度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糖與脂肪等5守則,以免發生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問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文獻指出,若孕婦於懷孕期間低於建議體重,其胎兒成長發育不良之風險將增加53%,且其早產風險將增加70%;而孕婦於懷孕期間若高於建議體重,其胎兒大於一般大小之風險將增加85%。另外,英國醫學期刊《BMJ》文獻亦指出,肥胖女性於妊娠後期易出現葡萄糖不耐及生出巨嬰。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依國健署2018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結果,國內25至34歲婦女中,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至39歲婦女則近3成,因此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應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懷孕婦女想「養胎不養肉」有祕訣,可依據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參考增重值。陳麗娟指出,孕婦於懷孕期間,應以BMI為基礎,視當次懷孕胎數及懷孕週期逐漸增加體重。正常的BMI值,應介於18.5到24.9之間,並建議增重11.5至16公斤;若BMI大於30、體重較重者,建議增重約5至9公斤;但小於18.5、體重較輕者,則增重幅度較大,建議增重約12.5至18公斤。不過,懷孕時須注意體重增加速度,勿短期內暴飲暴食外,也不適合減重。為維持適當的孕期體重,孕婦應把握5守則,包含定時產前檢查並測量體重、均衡攝取飲食、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瞭解懷孕期間熱量攝取需求及每日宜適當運動。陳麗娟說,目前國健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可將每次檢查結果記錄於「孕婦健康手冊」上,以利隨時檢視;飲食攝取應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油炸、汽水等熱量高、無營養素的食物;產前透過快走、瑜伽等適度運動,可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以利順利生產。
-
2020-03-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
80歲的陳老先生最近因為身體虛弱昏倒送醫,原來他最近疑似腸胃不適所以不太吃東西,造成體力不濟,住院期間也只願意吃三分之一碗白粥,營養師建議老先生家屬可以把青菜、肉類等各項食物打碎拌入稀飯中,讓老先生補充營養;沒想到家屬說,讓老先生吃些維他命B群和綜合維他命,就會有精神了吧?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補充維他命B群就可以增強體力,卻忽略了維持基本生理機能的熱量,所謂的熱量,來自於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上述陳老先生的案例來說,他基本熱量攝取不足,光是補充維他命,沒有給足身體所需的熱量,補充再多的維他命B群也不會有體力、有精神! 國人其實不易缺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共有8種,包括維他命B1(又稱硫胺)、維他命B2(又稱核黃素)、維他命B3(又稱菸鹼酸)、維他命B6、泛酸、生物素、葉酸、維他命B12等。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過去所做的國民飲食營養調查顯示,只要不偏食、均衡飲食,國人維他命B群的攝取量並不易缺乏,有些人覺得補充維他命B群立刻精神百倍,可能是被廣告宣傳所誘導,達到安慰劑的效果;或是因為生活習慣的不正常(如:熬夜)、飲食習慣的不均衡,導致營養素過度消耗、需求增加與攝取不足,此時得到補充就會感到有效果。 很多人生活習慣不好,諸如偏食、熬夜、過勞,卻以靠補充維他命B群為維持體力的捷徑,而不去調整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雖然暫時上看起來體力還不錯,但是長期下來體力過度消耗,仍可能會影響健康。 B群是身體將熱量轉換為體內能量使用時必要的「輔酶」,因此被認為具有提振身體能量的功能。當飲食正常,維他命B群攝取充足時,就可以有效代謝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等三大營養素來產生能量。 特殊情況才會缺乏B群維他命B群廣泛存在許多食物當中,所以如果飲食正常,不致於會有B群缺乏,除非是特別挑食的人,或偶爾熬夜、工作過度疲勞等等,而引起B群暫時性缺乏。此外,維他命B群當中,B12、菸鹼酸、泛酸和生物素等,是特別跟熱量代謝有關的輔酶,所以如果想減肥而採取極端方式節食的人,也容易缺乏上述營養素,而這種用激烈方式快速瘦下來的人,復胖機率也比較高、比較快。 而和蛋白質的代謝有關的是維他命B6,所以懷孕中的準媽媽們因為要提供營養素給胎兒,所以比較容易缺乏;B12和葉酸是和細胞分裂及紅血球的生成有關,所以孕婦也較容易缺乏,可以適量補充。 另外,很多人都知道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因為B12多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所以不吃蛋奶的純素食者容易攝取不足。其他如老人或是腸胃道老化,有胃液不足狀況者,由於缺乏胃壁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也會影響維他命B12的吸收;而酗酒,或是進行過腸胃道手術,以及肝功能不佳、洗腎患者等等,同樣容易有維他命缺乏症的問題。 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都可以如果基於上述因素需要補充維他命B群,該何時吃才能讓它發揮最大的功能呢?有人說在早餐後,認為可以幫助一天的能量轉換,還提醒不要睡前吃,以免會過度提神而影響睡眠;也有人說,飲食如果太油可能會阻礙維他命B群的利用。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只要選擇自己不會忘記的時間即可。 維他命B群並非補充愈多愈好很多人買了維他命B群補充品,發現劑量不高,總以為不夠,是否應該一次吃個兩、三顆才補得足呢?其實只要根據該產品的建議量攝取,不需要補充太多;而且雖然B群吃多了會排出體外,但也不要以為盡量補無妨,其實包括菸鹼酸、維他命B6和葉酸都有攝取量上限。 倘若菸鹼酸攝取過多,可能會增加組織胺釋放,造成血管舒張,有氣喘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癢、發熱、發紅及刺痛,或增加肝的負擔,以及腸胃道疾病如心灼熱感、噁心嘔吐等,在體內會和尿酸競爭排出體外,使尿酸排不出去。 維他命B6因為被認為可改善或治療動脈粥狀疾病、經前症候群、抑鬱及肌肉疲勞,所以容易使用過多,80毫克是上限,過多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葉酸攝取過多則可能引起失眠、過敏及身體不適,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 健康Q&AQ、吃維他命B群尿液會比較黃嗎?A、因為維他命B群屬於水溶性維他命,因此服用維他命B群補充劑後,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劑量就會經由尿液排出,其中維他命B2是一種帶有螢光的黃色化合物,這就是補充維他命B群後,尿的顏色較黃的原因。 Q、因平時三餐大多外食營養不太均衡,這種情況吃B群比較好還是綜合維他命比較好?A、如果持續飲食不均衡,光是一直補充維他命等保健食品的幫助也有限。事實上飲食均衡不難,平時外食挑選上多留心,只要兼顧6大類營養素,不太容易會有B群缺乏的情形,如果真的想補充,建議補充綜合維他命就夠,也不易過量。【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0期(2017-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3-10 養生.聰明飲食
白米是「死亡食物」?45年沒生過病的日本醫師:不生病的關鍵要這樣吃
即使是具有疫苗的流行病,甚至在新冠病毒尚未有解藥之前,防疫的第一線戰力就是自己勤洗手,需要時戴口罩,更重要的一物是,你的免疫力。哈佛醫學院曾指出:「免疫系統要有效運作,需要的是一個平衡的免疫系統,它的關鍵在自身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沒有任何特效藥、營養產品能辦到。全球知名的新谷弘實醫師早就呼籲,要能夠維繫人體複雜的關係,為了健康生活而保持恆常狀態的,真正的神奇就在你的體內,我們應該利用體內的「奇妙酵素」,讓不可或缺的酵素能幫助我們好好地代謝——包括排出毒物。在美日行醫的腸胃科權威醫生新谷弘實,是世界首例使用大腸內視鏡,而未實施開腹手術,成功切除息肉的醫生,在醫學上有相當的地位。他已經診療過超過30萬名病人的胃腸,包括奧斯卡影帝、歐美搖滾巨星、日本政商名流,甚至以顧問名義協助美國總統醫療團。他在19歲罹患感冒,就是最後一次服用藥物。行醫45年來,沒有生病,也從來沒有開過死亡診斷書。對於每天面對早期癌症狀態的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等嚴重疾病的醫師而言,這可說是相當罕見的。新谷醫師說:「我想這是因為我和病患們密切配合,認真實踐『不生病的生活』的緣故。與原本就健康的我比起來,患者的效果遠在我之上。特別是接受我治療的癌症病患,充分理解這種健康法,並確實實踐之後,癌症的復發率幾乎等於零。」不生病的關鍵在酵素的量新谷醫師「不生病的生活」簡單易行、合乎人情,有越來越多人跟著實證,提升自己的免疫力。當健康相關產品已成為一個巨大市場,造成搶購的原因是因為大家不了解什麼對健康真的有幫助。新谷醫師提出,只要善用體內就有的「奇妙酵素」。酵素是生物細胞內製造的蛋白質性觸媒的總稱,不論動物或植物,有生命的地方就一定有酵素。所有維持生命所必要的活動都與酵素有關。如果沒有酵素,生物就無法維持生命。酵素有許多種類,因為每一種酵素只能發揮一種功能。例如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酵素「澱粉酶」,只會對碳水化合物反應。其他脂肪或蛋白質等的消化,分別由其他酵素來進行。「奇妙酵素」就是支持人類生命活動的5,000種以上「體內酵素」的原型,在體內能夠轉變成不同的酵素,幫助不同的器官,進行物質的合成、分解、輸送、排出、解毒、能量供應等。新谷醫師所謂「不生病的生活」,就是要雙管齊下——開源:以好的食物、富含酵素的食物,補充奇妙酵素;節流:不浪費奇妙酵素,減少降低奇妙酵素的生活及飲食方式;就能創造不生病的生活!每口飲食要咀嚼30到50次,這可以節省奇妙酵素的消耗量新谷醫師強調,若不充分咀嚼,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更麻煩的是,這些吸收不完全的東西,會腐敗,也就是會促進腸內壞菌產生毒素,身體必須消耗大量酵素去解毒,然後排出。自古以來就有「充分咀嚼」「吃八分飽」有益健康的說法,最主要的好處就是能防止酵素的消耗。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比例為85%:15%根據新谷醫師的臨床資料,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以魚肉為主的人,不論腸相多麼不佳,也不至於形成「憩室」(毒素和宿便累積其中,引發疾病)。至於牛、豬、鳥類等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更會汙染血液。自己必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的時代我們的健康,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種行為所影響。進食、水分補給、運動、休養、睡眠、精神狀態等任何一環發生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身體。但是現代生活中,充滿了會消耗奇妙酵素的因素。菸酒等嗜好品、食品添加物、農藥、藥品、精神壓力、環境汙染、電磁波等,都是消耗奇妙酵素的要因。在這種狀況下,要維持健康,先了解自己身體的結構,抱著維護健康的明確意志是非常重要的。白米是死亡的食物新谷醫師不以白米為主食,他說白米已去除了最重要的營養素,等同於沒有生命能量的死亡食物。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著生命力的活的食物。未精緻的穀物含有奇妙酵素之源的豐富酵素。若要選用麵包或義大利麵等麵食時,最好選用完全ㄕ以全粒小麥粉製作的產品。有大量飲茶習慣的人,多數胃相不佳新谷醫師解釋,茶中的兒茶素,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的一種。但是數個兒茶素結合,就會變成名為「丹寧」的物質。常喝富含丹寧酸的茶(綠茶、紅茶、咖啡、魚腥草茶、杜仲茶等)的人,用內視鏡來觀察他們的胃部,常可發現黏膜變薄的萎縮性變化。萎縮性變化很容易成為胃癌。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並避免在空腹飲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而且一天最好以2、3杯為限。(本文獲如何出版社授權轉載)
-
2020-03-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控制孕期體重 5守則與BMI值是關鍵
懷孕對父母親來說是喜悅的事,懷胎十月過程中進補難免,但懷孕期間體重若過重時,恐出現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流產、畸胎等症狀外,若體重過輕,胎兒成長時恐有發育不良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並應遵守產前檢查、適度運動、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等5守則,以確保母嬰健康。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依國健署2018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結果,國內25至34歲婦女中,近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35至39歲婦女則近3成,因此準媽媽要在懷孕期間,依孕前體重做適度調整。她說,孕婦懷孕期間想養胎但不養過多肉有祕訣,就是依據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參考增重值。據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 文獻指出,若孕婦於懷孕期間低於建議體重,其胎兒成長發育不良之風險將增加53%,且其早產風險將增加70%;而孕婦於懷孕期間若高於建議體重,其胎兒大於一般大小之風險將增加85%。另外,英國醫學期刊 (BMJ) 文獻亦指出,肥胖女性於妊娠後期易出現葡萄糖不耐及生出巨嬰。因此,陳麗娟建議孕婦於懷孕期間,應以BMI為基礎,視當次懷孕胎數及懷孕週期逐漸增加體重。正常的BMI值,應介於18.5到24.9之間,並建議增重11.5-16公斤;若BMI大於30、體重較重者,建議增重約5至9公斤;但小於18.5、體重較輕者,則增重幅度較大,建議增重約12.5至18公斤。不過懷孕時須注意體重增加速度,勿短期內暴飲暴食外,也不適合減重。而為維持適當的孕期體重,陳麗娟說孕婦應把握下列5守則,包含定時產前檢查並測量體重、均衡攝取飲食、避免過多糖與脂肪攝取、瞭解懷孕期間熱量攝取需求、及每日宜適當運動。陳麗娟說,目前國健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可將每次檢查結果記錄於「孕婦健康手冊」上,以利隨時檢視;飲食攝取應以天然食物為主,少吃油炸食物、汽水等熱量高、無營養素的食物;產前透過快走、瑜伽等適度運動,可增加產道肌肉的強韌性,以便順利生產。民眾如有任何問題,可上「孕產婦關懷網站」或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將由專人進行解答。
-
2020-03-10 橘世代.健康橘
看懂退化性關節炎 6法寶護膝蓋「保持軟Q」
關節的骨頭間由非常堅實的軟骨組織所包圍,在輕微磨損時,軟骨可自行修復但如果磨損太嚴重,軟骨會變得越來越薄且粗糙,最後破裂,軟骨無法包覆關節的骨頭就會裸露出來和下一個連接的骨頭互相摩擦這時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疼痛、腫脹、甚至是骨刺膝蓋舊傷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1.膝蓋受過傷膝蓋周圍的韌帶、肌腱或滑液囊受傷時,尤其是半月板及十字韌帶,會影響關節的結構、改變關節之間的平衡或摩擦,造成關節炎,而長期姿勢不良,例如長時間蹲著或跪著,或是需要搬重物者,也容易導致膝部軟組織的損傷,加重關節的磨損與破壞。2.過重或肥胖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給予膝蓋的壓力較大,衍生出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比體重正常者高出近三成。3.性別、年紀研究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加(30~79歲)老年人軟骨內的蛋白分解酵素會較年輕人多,造成軟骨生長變慢、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關節對外力衝擊的保護減弱等。性別方面,女性在停經之後,少了動情激素的保護,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保護膝蓋六法寶1.抗發炎食物身體的發炎反應主要是由前列腺素所引起的,因此可以藉由降低前列腺素來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深海魚類: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如鮭魚、鮪魚、大比目魚、鯖魚等。薑黃素如咖哩、薑2.抗氧化食物抗氧化的食物可對抗自由基,減少關節的發炎反應。。維生素C:除了抗氧化外,可能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如芭樂、奇異果、柳橙、青椒等。維生素E如糙米、杏仁、酪梨、蝦子、奇異果3.有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物以軟骨的結構而言,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其中膠原蛋白可藉由優質蛋白質來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例如雞蛋、豆類、魚類,蛋白質還可幫助肌肉生長(配合運動),降低關節的負擔。 4.適度補充鈣質骨頭會被動地承受身體的重量,若要增加軟骨下方骨骼的密度,可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鈣質來源,如莧菜、黑芝麻、豆干等,鈣質會比動物性食物來得豐富。5.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年輕時體重過重者,老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相對增加,若減少5公斤,可延緩10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多選擇纖維含量多且體積大的食物,例如蔬菜、榖類,或較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蒟蒻、金針菇。6.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張力和彈力,加強骨骼耐受度和血流量,讓營養素可以運輸過去,進而增加骨密度。關節炎或是骨頭有問題就要吃葡萄糖胺?廣告中常常聽到維X力、葡萄糖胺的廣告,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其實不深,會覺得只要骨頭有問題、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等就要吃到底是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吃它們呢?到底他們有沒有這麼有效?常常會有人把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搞混,以為他們是一樣的症狀,但其實不是哦!所以我們先來了解它們的不同:退化性關節炎軟骨是關節內覆蓋骨骼末端的組織,指關節之間能互相滑動,也可以減少運動或身體重量帶來的負荷。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軟骨的內層(較薄)破損了,使得關節之間的骨頭互相摩擦,造成疼痛或腫脹,甚至長出骨刺。骨質疏鬆症我們的骨質在隨著年紀的增加會慢慢的減少,尤其是女生在停經之後,減少的速度有更快當骨質流失過多的時候,會使原本紮實的骨頭變得有許多空隙,所以骨頭變得比較不堅實,當跌倒或是動作較大時,就容易有骨折的問題。甚麼是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重要成分的前身,可潤滑關節(下圖),而人體本身就可以合成葡萄糖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合成速率降低了,趕不上分解的速度。葡萄糖胺分成三種:1.硫酸鹽類2.鹽酸鹽類3.乙醯葡萄糖胺硫酸鹽類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骨力,屬於藥用級成分;另外兩種則是保健食品使用的型式。葡萄糖胺只對部分退化性關節炎初期患者有效,對骨質疏鬆症是沒有太大的幫助的喲!它能減少發炎,降低疼痛感,但無法治療或預防關節老化,而且沒辦法讓骨頭變強壯。由於效果有限,美國骨科醫學會(AAOS)沒有特別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如果有需要,適量補充即可。膠原蛋白也可以增強骨骼?再來是常見的膠原蛋白,他是構成軟骨的重要成分(上圖),像房子中鋼筋水泥的鋼筋結構軟骨也會隨著年齡越大,生成速率越來越低,如果加上肥胖的問題,軟骨會磨損的更嚴重,而且軟骨的生長是不可逆的,所以不會有修補回原狀的情形額外的補充是給予更多材料去合成軟骨,但這些材料還可以用在身體其他需求上,例如頭髮、皮膚等,所以身體會以最需要的部位先給予這些材料。因此加強肌耐力才是長久之道,在關節尚未退化之前,訓練好強壯的肌肉,肌肉夠強壯就可以支撐住身體的重量,減輕關節的負擔!當年紀越來越大,膝蓋和關節的退化隨之而來,走沒幾步路,膝蓋就開始疼痛,雖然市面上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可降低關節疼痛或協助軟骨合成,但平常的天然飲食能攝取到更多的營養素,而不是單一保健成分。營養小教室:高血壓、心臟或腎臟病患者應選擇低鈉的葡萄糖胺,否則會對心臟或腎臟造成負擔。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同時有在做化療,建議先避免服用葡萄糖胺,因為部分化療藥物和葡萄糖胺會產生交互作用。本文摘自《SuperFIT 極 度 塑 身》【不可忽視的熟齡骨本↘↘↘】。橘世代如何存骨本? 醫:先從飲食、太陽下手。千萬留意骨鬆最易影響的3部位 改善最佳良方一次學起來。缺鈣怎麼吃? 9成熟齡族鈣質攝取不足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9 養生.聰明飲食
喝全脂牛奶會變胖?研究團隊告訴你實情
牛奶近來的銷量連年下滑,隨著素食主義的興起與乳糖不耐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人開始找尋牛奶的替代品,且關於牛奶仍存在許多迷思,甚至有人認為可能會加重感冒症狀。但專家指出,只要是孩子,牛奶絕對是必需品,而且一定要是全脂。 兒童營養學家Lucy Upton說明,牛奶富含鈣質、碘、維他命A和B12與脂肪,而脂肪非常重要,它提供孩子的能量所需,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乳製品、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孩子重要的能量來源,孩子所需的養分比成人更多,2歲兒童需要平均每公斤體重80大卡的熱量,而成年人可能連這一半的數字都不到。近期有1項刊登於《牛津期刊》(Oxford Academic)的研究(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reduced-fat milk and childhood overweigh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也指出,相較於喝低脂牛奶的孩子,喝全脂牛奶比較不容易肥胖。專家建議,除非是嚴重乳糖不耐或過敏(兒童發生比例約占2%至7%),否則不要剝奪孩子攝取營養的機會。 而如今配方奶被廣泛的使用在12個月大至3歲的孩子身上,但健康營養學者長期以來都不建議飲用,因為其中可能添加過多的糖、鹽,而且蛋白質遠低於牛奶,近期連美國健康營養組織也重申了這項論點。最近配方奶的銷量下跌,研究團隊認為應該與近年哺育母乳的比例增加有關。明確的建議是,嬰幼兒在12個月大以前都應該喝純天然的全脂牛奶,12到24個月大則應該每天喝2至3杯牛奶。另外,專家Upton也提到,並不建議兒童喝脫脂牛奶,特別是未滿5歲以前,而且根據研究發現,1到18歲的孩子並不會因為喝了全脂牛奶就變胖,甚至連肥胖的機率都比喝低脂牛奶少了39%,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全脂牛奶會帶來飽足感。(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喝牛奶也要看時間! 補鈣、安神2黃金時段別錯過 新鮮牛奶最營養? 營養師告訴你答案
-
2020-03-09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別輕忽 定期健檢保平安
一般民眾最好50歲後定期糞潛血檢查飲食不均衡、不運動、菸酒、有家族病史者最好40歲後定期做腸鏡57歲的白先生身材高瘦,向來不菸不酒,計畫再過三年就要退休好好享受生活。近期由子女安排到醫院健檢查,透過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腸道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其中包含一顆約一點二公分的腺瘤性瘜肉,經病理化驗後,確認為具有癌化風險的管狀腺瘤性瘜肉。「我人生活到這把年紀,沒生過什麼大病,也沒有不良飲食偏好,我以為這就是健康,要不是因為孩子要我來做檢查,不然都不會發現這顆有可能會變成癌的瘜肉!」白先生對於檢查結果十分意外。其實,白先生原本沒想到要安排健檢,主要是孩子們認為爺爺就是大腸癌過世,確診時已是末期,錯失黃金治療時間,於是用家族史說服爸爸來健檢。大腸癌成因與不均衡飲食及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在飲食上,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飲食攝取偏向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等,都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機率。在生活上,要注意的是肥胖、無運動習慣、抽菸習慣、經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另外還需特別注意的就是個人有無腸道相關病史或家族病史。雖然家族病史在大腸癌中占比僅5%,但家族病史就是確定的危險因素,若家族中有相關病史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會高於無家族病史二至四倍。針對不同族群,參考以下大腸癌篩檢建議:一般民眾:大腸癌好發50歲以後,初期無任何明顯症狀。民眾50歲起,可接受衛福部國健署提供、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異常,需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無異常,則可安排每二至五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不均衡飲食、無運動習慣、有菸酒習慣者:不均衡飲食是指高油、低纖、高熱量、愛吃紅肉、燒烤、加工肉類等。符合上述其中一種情況,就是大腸癌危險族群。建議可從40歲開始,每二至五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家族史的人:一等親或有家族性腸癌或瘜肉相關病史者,建議40歲開始,每年定期自主安排大腸鏡檢查。
-
2020-03-08 養生.營養食譜
下班快速上菜 簡單又美味
下班才有空進廚房,林愛米的經驗告訴大家,職業婦女也能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營養晚餐。她本來也常外食,換了工作、移居府城後開始下廚,想讓家人吃到健康、美味的餐點。她說,每次看到家人吃光自己做的料理,滿足幸福的模樣,讓她又有動力繼續努力。住在台南的林愛米一直是職業婦女,她說,自己過去常外食,十年前移居台南,換了固定上、下班的工作,生活步調變慢後,開始頻繁進廚房。她持續在網路上分享做菜心得和撇步,目前經營3萬粉絲的臉書粉絲專頁「Amys talk 愛米愛你」,定期為粉絲端上簡易又健康的料理。林愛米這次分享三道拿手菜,共同特色是食材易得,且能快速上桌。其中一道料理「櫛瓜生菜番茄雞絲沙拉佐紫蘇油蘋果醋」,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劉志怡說,這道菜用了紫蘇油,內含omaga-3脂肪酸,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紫蘇油的限制就是不耐高溫,但這道菜搭配冷的雞胸肉,非常合適又兼顧營養。針對林愛米推薦的第二道菜「楓糖烤雞小腿襯時蔬」,劉志怡分析,內含洋蔥、大蒜,當中還有有機硫化物,能夠抗發炎、抗氧化,有效預防感冒。至於第三道「榨菜肉絲蒸豆腐」,劉志怡說,榨菜的納含量比較高,也可用香菇替代。不過板豆腐含鈣質,尤其能替不喝牛奶的素食者補充營養。三道菜一起上桌,搭配米飯等主食,另再加上乳品,就是兼顧各類營養的豐盛午餐或晚餐了。楓糖烤雞小腿襯時蔬材料:雞小腿1盒(8根)、球芽甘藍1.5杯、中型牛番茄1顆、洋蔥1顆、玉米北鼻4根、馬鈴薯2顆、檸檬半顆、迷迭香2根雞腿醃醬:蒜泥1大匙、醬油3大匙、楓糖漿2大匙、清酒1大匙、紅椒粉1大匙蔬菜拌醬:橄欖油2大匙、黑胡椒少許、蒜粉少許、海鹽2小匙作法:1.馬鈴薯洗淨切適口大小,滾水煮8分鐘,瀝乾備用。2.雞小腿和雞腿醃醬一起放進塑膠袋,混合均勻,稍微按摩,放冰箱至少30分鐘入味。如果是用去骨雞腿排,建議先用叉子在雞腿表面搓洞,並延長醃製時間,較好入味。3.蔬菜們放進另一個塑膠袋,加入蔬菜拌醬,稍微吹點空氣進去,轉緊搖勻。4.將蔬菜倒入可以進烤箱的容器。光這樣送進烤箱就是非常美味的烤時蔬了。5.醃好的雞小腿一起擺上,擠上檸檬汁。檸檬一起進烤箱增加更多香氣。6.烤箱預熱220度,烤20分鐘。10分鐘時將雞腿翻面、蔬菜也稍微翻一下。7.香噴噴出爐!如果有小番茄也可以一起烤,襯著一顆顆小紅球會更美。榨菜肉絲蒸豆腐材料:板豆腐2塊、榨菜約1大匙、豬肉絲少許、菠菜梗1根(可用蔥綠部分代替)、醬油、料理清酒、白胡椒粉、片栗粉各少許作法:1.豆腐切1公分厚,置廚房紙巾吸去多餘水分。2.肉絲用醬油、料理清酒、白胡椒粉、片栗粉抓勻醃漬約20分鐘。榨菜切小丁,菠菜梗切小塊。3.豆腐放入盤中,每片豆腐擺上適量醃好的肉絲,再放上榨菜丁跟肉絲結合。整盤放進電鍋,外鍋0.5杯水,開關跳起即可。最後灑上菠菜梗。櫛瓜生菜番茄雞絲沙拉佐紫蘇油蘋果醋材料:櫛瓜1條、各色小番茄數顆、貝比生菜1把、雞胸約200g沙拉醬:蘋果醋1大匙、紫蘇油1.5大匙、黑胡椒粉少許事前準備:泡雞胸1.把三小片雞胸肉解凍清洗,修剪掉多餘筋膜備用。2.1000cc的水加兩小匙鹽巴、4顆蒜頭、半顆檸檬、少許胡椒粉,煮滾後轉小火煮5分鐘,讓檸檬、蒜頭味道融到滾水中。3.將雞胸肉完全放進滾水中,熄火加蓋,泡10分鐘。瀝乾、放涼,放進保鮮盒密封,冰箱冷藏大約可放3到5天,要用時再剝成絲或切片即可。作法:1.櫛瓜洗淨,用格子刨刀刨成薄片。沒有格子刨刀直接切成薄片也可以。2.貝比生菜用冷開水泡過,再用蔬菜脫水器除去水份。3.小番茄洗淨對切。4.雞胸剝成粗絲狀。5.沙拉醬所有材料調勻。6.櫛瓜、生菜、番茄襯底,雞絲放在上面,均勻淋上油醋醬,就可上菜。食譜/林愛米提供
-
2020-03-08 科別.婦科
30至40歲女性常見健康問題有哪些?醫提醒小心相關病症
今天是婦女節,對忙碌的現代女性來說,該忙的還是要忙,該煩惱的事不會消失。但是,不管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不能不照顧自己的健康。30歲以後,人生會經歷幾個分水嶺,身心靈的風暴,也會在不同階段出現。如何在各個階段安步當車,飲食、運動和心靈調適,不可或缺。30到40歲這個階段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主任徐明洸說,輕熟女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等症狀。育齡常見 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徐明洸說,現代女性多晚婚,較晚生小孩,因而容易有上述的病症出現。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發炎。他表示,這些組織除散落在腹腔或腹膜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其症狀有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也因經血量多,長久下來就延伸出缺鐵性貧血等病徵。徐明洸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疾病,但很常見、也是慢性疾病,目前可透過手術、口服藥物治療,建議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師診斷治療。熬夜、不當節食 帶來健康問題處於輕熟女階段的女性,看似活力旺盛,但雌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工作或玩樂熬夜、不當節食等,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徐明洸說,現代人習慣熬夜,飲食也不健康,經常暴飲暴食,吃下過多脂肪、高油和高鹽的食物,首先就得面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這些都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輕熟女來說,若生活型態不正常,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乳、胃癌致癌率也提高。因此建議不分年紀、性別,想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保持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飲食。兼顧養兒育女與工作,職業婦女兩頭燒的困境,如何平衡?徐明洸表示,現在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也早已沒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建議先多跟丈夫溝通,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孩距離先生公司較近,可請先生協助接送,洗衣、曬衣或打掃等簡單家務事,兩人共同承擔,還能促進彼此感情。如果雙方都得加班工作,家中長輩若許可,也可請祖父母幫忙帶孫,最重要的是兩夫妻的和諧與溝通,才不會讓其中一方累垮。選低GI澱粉類 快走慢跑都好至於輕熟女的飲食方式和運動,徐洸明表示,現在許多上班族、小資女多半是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台灣葉菜類、水果種類多,例如芭樂、番茄、地瓜葉等都是好的食材。他說,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吃太多,體內用不完的多餘醣分轉換成脂肪,若怕吃澱粉類會變胖,則可挑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平時則除蔬菜,也可多攝取魚類、瓜果、豆類、瘦肉類,均衡攝取營養,就能保持青春活力。至於運動部分,他建議可以快走、散步或慢跑,只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僅達到增加心肺功能,也提升柔軟度,且到公園、運動場也能邊運動邊欣賞風景舒緩壓力,孕婦則建議嘗試游泳。常見尿道、膀胱炎 多喝水別憋尿建議這階段該做的健檢項目?他說,女性相關的健檢有子宮頸抹片、骨質密度分析、婦科超音波、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和乳房攝影跟超音波等。建議輕熟女定期婦科檢查,有性行為、30歲以上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35歲以上每年做乳房超音波檢查,預防子宮頸癌或乳癌病變。最後,徐洸明提到,女性尿道較短,加上離肛門近,容易造成如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感染,經常罹患尿道炎、膀胱炎。有些職業例如百貨公司櫃姐、銀行行員、老師,經常長時間工作,一忙就憋尿,更是容易患病。他提醒,女性同胞不論年紀,最好都不要憋尿、多補充水分,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避免肛門周圍細菌的傳播。輕熟女健康表單怕發胖菜單● 可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 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並攝取魚類、豆類、瘦肉類等蛋白質,維持營養均衡。小心相關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尿道炎、膀胱炎建議健檢項目● 有性行為、3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預防子宮頸癌。● 建議35歲起,每年應定期做理學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追蹤。●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8 科別.婦科
身體明顯變化的分水嶺 醫師提醒這年紀女性提前做準備
40歲對女性來說,是身體出現明顯變化的分水嶺,身心可能陷入不穩定狀態。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建議,民眾如有更年期相關症狀,可在醫師診斷下,考慮補充荷爾蒙,或以運動等方式減緩不適。是否補充荷爾蒙 請醫師診斷許鈞碩表示,45至46歲婦女會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例如熱潮紅、心悸、四肢關節痠痛、骨質疏鬆、睡不好、陰道乾澀、頻尿等。平均大約在48至50歲停經,許鈞碩建議,停經前四年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就可至婦產科諮詢是否適合補充荷爾蒙。更年期的症狀有很多面向,許鈞碩說,更年期婦女因較敏感,性格上會焦慮、脾氣變壞。但有部分症狀雖也被認為是更年期,事實上卻未必是,例如憂鬱症、暈眩、血壓上升等,在經過一個月的荷爾蒙治療後,如果還是沒有改善,醫師就會建議轉其他科檢查。許鈞碩建議,家人面對更年期的婦女,可多陪伴她們爬山、做瑜伽、追劇等,保持身心放鬆,較不會想東想西。政府目前提供不少免費健檢,例如30歲以上女性可進行子宮抹片篩檢、40歲以上每兩年可做一次成人健康檢查、45歲以上進行乳房攝影及大腸糞便篩檢等。除此之外,許鈞碩建議,因大腸癌是台灣三大癌症之一,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可自費多做大腸鏡及胃鏡篩檢較為安心。山藥、黃豆製品 天然荷爾蒙除了藥物補充,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建議,民眾也可食用低熱量、低脂肪和均衡營養的食材,例如天然新鮮的山藥、黃豆製品、蔬菜和海帶等食材,藉由良好且均衡的飲食,補充這段時期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也能回歸更正常健康的生活。張雅芳表示,山藥是女性食補很好的選擇,含有澱粉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磷、鉀以及豐富的鐵質等,山藥富含的黏液還能改善內分泌、養顏美容,其中的皂苷成分,更是合成女性激素的前驅物,也稱作「天然荷爾蒙」。但也提醒,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宜多食。張雅芳提供一道適合更年期調養的「山藥養生鍋」,以山藥為主要食材,加入具抗氧化作用的番茄、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腐、具有防癌功能的香菇和金針菇等,火鍋湯底則由香菇、海帶、黃豆芽、高麗菜、白蘿蔔、玉米等新鮮食材熬製而成。溫和瑜伽動作 同時照顧身心靈嘉義市恬屋瑜伽中心負責人暨中正大學瑜伽教室老師鄭梅花表示,近幾年正統印度瑜伽盛行,是因瑜伽著重身心靈放鬆,且較不會有運動傷害,可改善更年期婦女困擾,增強免疫細胞、活絡新陳代謝等。很多有更年期障礙的婦女,在上過第一堂瑜伽課後,都說大大改善睡眠品質。鄭梅花建議,雖然大部分學生每天練習,約一個月就會有感覺,但她建議,一個禮拜三次、每天20分鐘、持續三個月,效果最好。如果時間上許可,能到瑜伽教室上課,經專業教師指導,較不會有運動傷害,且事半功倍。鄭梅花推薦更年期婦女在家做兩組瑜伽動作:1.單腿站立變化式(見圖)可改善睡眠障礙、舒緩情緒及工作壓力。先將脊椎拉直,挺胸、腹部縮、肛門夾緊、後腳跟靠在一起,雙手平伸、把左腳抬高停留5秒,後左手抓左腳膝蓋吸吐之後將左腳往外打開停留5秒,眼睛看右手,停留5秒後放下,休息一下換邊,循環10分鐘,建議練習時專注看一個點,多次練習能改善平衡。2.蝗蟲變化式(見圖)可改善便祕、頻尿問題。平趴地面,額頭貼地、雙腳合併,大拇指在裡面握成拳頭並放在髖骨下。吸吐時將夾緊的雙腿抬起,停3秒後慢慢放下,每天做6次,如果症狀較嚴重,建議早晚各12次。結束後進行兒童式,調整脊椎避免運動傷害,平躺於地墊上,雙手抱腳下壓,停留10秒後進行攤屍式全身放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放身側,平躺休息放鬆。熟女健康表單穩定身心菜單● 選擇低熱量、低脂肪和營養均衡的食材,例如山藥、黃豆製品、蔬菜和海帶等。● 山藥富含的黏液能改善內分泌、養顏美容,其中的皂苷成分,更是合成女性激素的前驅物,也稱作「天然荷爾蒙」。小心相關病症● 更年期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心悸、四肢關節痠痛、失眠、陰道乾澀、頻尿● 骨質疏鬆建議健檢項目● 子宮頸抹片篩檢● 45~69歲的女性或40~44歲二親等有乳癌病史的女性,政府提供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 政府提供每二年一次成人健康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 建議可自費做大腸鏡及胃鏡篩檢
-
2020-03-08 科別.婦科
婦科醫的健康提醒:50歲以上女性得留意這方面的疾病
50歲至60歲婦女,此時無論是社會中堅,或全職家庭主婦,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問題,情緒難免紊亂外,也要小心相關婦女病的產生。婦產科醫師表示,50歲以上婦女得留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代謝異常等疾病外,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營養師也建議,此年齡女性須持續補充蛋白質、鈣質與充足蔬菜攝取,以及適量運動,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需量力而為。停經之後 失去荷爾蒙保護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卡,一般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不穩等徵兆外,過度期開始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50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思緒紊亂、煩躁等情形。子宮、陰道也會萎縮,使彈性變差、變乾燥。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進入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慢慢增加。常見泌尿問題 骨質逐漸流失再者,是骨質疏鬆問題,張宇琪說,停經後女性骨質疏鬆比例高,因女性停經前,骨密度約以一年1%遞減,但停經後則是一年以5%遞減,五年就降低了25%。50至55歲是關鍵,若沒透過骨密度和肌力檢查及抽血測維他命D濃度,恐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骨質疏鬆。而在代謝異常部分,張宇琪說,48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間接地影響了新陳代謝,較容易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慢性疾病。另外要提醒的是,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得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尤其48歲以後的女性,若卵巢出現異常,須將卵巢及輸卵管一併摘除,因此時已停經,輸卵管已無功能,通常會一併摘除預防癌變。在現行健檢部分,張宇琪建議40-45歲開始,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並可做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更年期不適症候群量表,及骨質疏鬆密度檢查等。超音波可以檢視婦女的子宮頸、骨盆腔內的卵巢或肌瘤、內膜瘜肉等是否異常,再經由婦產科專科醫師整體性評估後,依個別性及時給予適宜天然生物等同質性荷爾蒙(BHRT, Bio-ident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治療補充。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熟齡健康表單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小心相關病症●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建議健檢項目●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8 橘世代.時尚橘
紙片人練成厚片猛男 偶像淡出星壇變健美先生
從偶像創作團體「南拳媽媽」二代出道的張傑,迷上健身健體,短短3年,從憂鬱瘦弱的吉他手,搖身一變成陽光肌肉男,去年6月參加INBA自然健美分組拿下亞軍,下月將2度參賽,談到健身的好處,他說,最大收穫就是生活變得規律與增加自信。張傑表示,過去音樂創作作息都是日夜顛倒,為了健身打造好體態,三餐正常是必須,因而調整好作息;而他單飛出輯後音樂路走得崎嶇,健身也改變他心境,「自信來自於抗壓性,不會有太多負面壓力的影響,遇到問題、重量就突破他」。問到是否比較少感冒?他說:「其實練健身的人很容易感冒,因為肌肉一直呈現發炎的狀態,但因為運動會提昇免疫系統,就算感冒也很快就會康復。」張傑4月將參加WNBF台灣自然健美比賽,但早從1月就開始進入備賽狀態,3餐只吃水煮雞肉、青菜與蛋,每天健身2小時,目前體脂肪10%的他,希望將體脂降到8%。他表示,比賽前要抽血,特別的是還得先去刑事局接受測謊,證明自己沒有使用禁用藥物;健身3年,他曾在硬舉時傷及肩關節,被迫休息2個禮拜,但舊傷後遺症仍在,只要肩舉就會酸痛卡卡。張傑坦言,備賽期間不能吃想要吃的,烹煮方式幾乎都是水煮,沒糖少油少鹽,且避免吃澱粉類,且每天都會健身2小時以上,「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吃得飽又有「媽媽味」 健身網紅May公開3大關鍵。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3-07 科別.婦科
女性注意! 愛吃這些食物易養出子宮肌瘤
一名34歲女性,短短的4年間已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去年回去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要做第三次手術,但是因為前兩次的手術已經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子宮肌瘤長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要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科就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而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但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此外,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真是一大享受。不過,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周宗翰建議,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此外,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延伸閱讀: 月經好幾個月才來一次? 3種體質經期最容易亂糟糟 女生胖肚子沒那麼單純! 加上常經痛、情緒差恐另藏隱情 
-
2020-03-06 橘世代.健康橘
50歲才開始練跑,還是能像運動員一樣敏捷
紐約時報報導,一項針對大批年長運動員體格和運動表現的最新研究顯示,50幾歲才開始練習賽跑的人,可以和畢生都在接受訓練的運動員一樣敏捷且肌肉發達。當然也可一樣獲得延緩老化等益處。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專業運動員即使上了年紀,身體年齡也會和一般長者不同。過去研究顯示,運動員在他們60、70、80甚至90幾歲時,往往比同齡一般人有更多且更健康的肌肉量、比較強壯的心臟及更少的體脂肪。領導這項最新研究的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教授麥克菲說,如果中年才開始訓練,健康狀況能夠追上職業運動員嗎?麥克菲針對2組樣本進行研究,1組是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參加賽跑,且一直維持高強度訓練的選手,另1組則是較晚開始受訓的選手,他們50幾歲才開始跑步訓練和參加比賽。研究發現,無論跑者的訓練年資是30年或不到10年,他們腿部的肌肉量都比活動量低的組別高出12%,體脂率則是低了17%。較晚起步的跑者只有在骨密度處於劣勢。他們的脊椎骨密度往往低於長期受訓的跑者。麥克菲表示,研究結果顯示,較晚開始受訓的跑者「似乎有可能追上已受訓數10年的專業選手」。但是這項研究只針對跑步這項運動,也沒有觀測肌肉量和骨密度以外的健康數據。受試者參與研究前,科學家也沒有列入基因和體格等因素。不過,研究發現,跑者一旦投入這項運動,他們就會接受強度較高且頻繁的訓練,1周通常和社團一起訓練5至6次。麥克菲指出,也許最令人振奮的結論就是,無論幾歲,只要選擇投入運動和訓練,就能獲得運動的好處,包括變得更健康,甚至成為大器晚成的運動員。【更多熟齡慢健身系列↘↘↘】。張啟章「把時間留給運動,事業跟著進階了」。2020熟齡單車潮 這樣騎才愈騎愈年輕!。不用拚命、不用意志力 「慢健身」讓你每天都想動起來!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最便宜防疫食物是芭樂!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提升身體保護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全民搶口罩、搶酒精。除了正確洗手、戴口罩外,更應做好體內防疫。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就能打造健康的腸道益菌環境、吃出抵抗力,加上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讓免疫力變好,以下是可以提升身體保護力的3大食物。1、芭樂: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芭樂為維他命C之王,可說是最便宜的天然防疫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有助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營養師說明,芭樂所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每天1個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 、C,而1顆芭樂所含的脂肪僅約0.9克或84卡路里,與蘋果相比,但脂肪少了38%,卡路里少42%,可說是全方位的超級食物。2、無糖優格: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宋明樺表示,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如果長期、規律地食用無糖優格,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此外,乳酸菌則能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3、超級大麥: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近年來,大麥格外受到營養學界的重視,富含豐富的β-葡聚醣,可以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此外,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分佈於整粒的麥粒之中,膳食纖維超多,優點更多。因此,澳洲研究機構特別育種開發出一種機能性穀類「超級大麥」,比起一般大麥更營養,超級大麥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對比我們每日食用的白米,更是足足高出40倍之多。在抗性澱粉部分,則比一般大麥高出4倍、白米的2.5倍、糙米的2.3倍,並可降低3成的熱量吸收,每日攝取至少12g的超級大麥,則可改善腸道環境,儼然成為最新一代的超級食物。除了多吃這3種超級食物,許書華提醒,正確的飲食關鍵在於均衡攝取,且多樣化,充足睡眠、適度運度,才能保持良好免疫力,抵禦病菌入侵。(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05 科別.婦科
預防骨質疏鬆症 名醫揭女性體脂肪率不能低於這個數字
【文、圖/選自時報出版《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作者太田博明】被譽為「日本女性醫療第一人」。慶應義塾大學婦產科講師.副教授、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婦產科主任教授太田博明的新書《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中提到,為什麼骨質疏鬆多發於女性身上呢?除了年齡增長這個原因,還可以從「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能力」、「遺傳與體質」、「營養不均衡」、「生活習慣」及「過去的病歷及服藥歷史」等因素來判斷,這些原因同樣也可以套用在男性身上。骨骼不論幾歲都能回春,即使可能具有「先天的弱勢」,但是只要在每日生活中加入增強骨質的運動及飲食,就能製造出年輕又強韌的骨骼。只要知道自己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就能找到相應的對策。太田博明指出,骨質疏鬆症在過去曾因為年齡的原因被稱為不治之症,但是現在已經可以治癒。如果是早期的骨質疏鬆症,治癒率就更高。破壞骨骼的蝕骨細胞與製造骨骼的造骨細胞同時作業,反覆進行骨骼代謝,讓骨骼汰舊換新。蝕骨細胞會在女性荷爾蒙的限制之下,進行適度的骨骼破壞。但當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減少,就會增加蝕骨細胞的活動力、加速骨溶蝕現象,導致造骨細胞製造骨頭的速度跟不上破壞的速度。因此,在停經後幾乎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皮下脂肪會分泌少許)的狀況下,女性的骨質就會出現嚴重的流失。不論幾歲,只要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能力出現問題,就必須注意骨質疏鬆的可能。無月經、生理期不順、提早老化等都是女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二十幾歲女性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因此,女性需要審視一下自己是否曾經反覆過度減肥、飲食生活不正常,還經常運動不足及睡眠不足。就像前面所說的,女性由於減肥,所以有很高的傾向會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因為過度減肥會造成體重不足及營養不良,讓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變低。體脂肪率也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標準的女性體脂肪率在20到30%之間,低於22%就容易造成經期紊亂,同時減少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如果體脂肪率低到10%大關,製造女性荷爾蒙的卵巢就無法發揮正常的運作。太田博明也建議女性朋友,養成5個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的好習慣:1.用泡澡「提高體溫」!睡前1 ~ 1.5 小時泡15 分鐘39 ~ 40 度的熱水,讓身體迅速進入睡眠模式!2.不累積壓力!睡眠是最佳良藥,睡前點上精油也能幫助放鬆!3.經常活動身體!有空就做家事,睡前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也很有效果。4.攝取「維生素B6」!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6 的鮪魚、鰹魚、雞肉及香蕉! 納豆、豆腐等大豆製品也很推薦!5.豐富心靈,讓心情愉悅!多培養興趣或挑戰新事物,談戀愛當然也OK !如果從飲食著手,可以多攝取納豆、豆腐等豆類製品。大豆富含大豆異黃酮這種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女性補充天然荷爾蒙,緩解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比起女性,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非常低─明明男性身上沒有女性荷爾蒙,所以會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其實男性身上會分泌少量的女性荷爾蒙,他們的皮下脂肪裡存在著將男性荷爾蒙轉換成女性荷爾蒙的酵素。男性荷爾蒙也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分泌量,但不會像女性荷爾蒙那樣急遽減少。停經後的六十歲女性與同年齡的男性相比,男性體內分泌的男性荷爾蒙仍然十分充足,是女性荷爾蒙的一倍之多。這個原因讓女性更容易流失骨質、罹患骨質疏鬆症。
-
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這樣吃
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對照2018年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息息相關。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招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該研究今年已進入到第十年,並在35種飲食中進行分析,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來做評估。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期發表2020年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也分享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並受現代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其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地中海料理:2、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一種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得舒飲食料理:3、彈性素食:由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彈性素食飲食》著作中指出,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可以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以隨意選擇吃素的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另外,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則可有效的降低血脂、血壓。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彈性素食料理: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病菌來襲難自保? 這4種飲食習慣就是最強剋星 
-
2020-03-05 橘世代.愛吃橘
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小時候,腦袋瓜裡沒有營養的概念,也不懂各種成分對身體的影響,只深刻記得母親的叮嚀:「喝骨頭湯,牙齒好、骨骼健壯。」後來,清楚感受到骨頭湯對牙齒的助益,是自己在經歷瓷牙貼片的漂白過程時,由於牙齦萎縮引起強烈敏感不適而喊停的親身體驗。當時,牙醫師建議兩個方向,一是用牙材將牙根暴露處填補起來,繼續完成瓷牙貼片;再是回家好好喝骨頭湯補養,待牙齦萎縮狀況改善再做評估。因為,根據人體奇妙的生物寬度(biological width),牙齦從與牙齒相接處的溝縫底部,到牙齦最高處,始終會保持兩公釐的距離,也就是說,只要骨頭沒有退化,牙齦會自然恢復。完全沒想到,牙齦萎縮竟和骨頭退化、骨質疏鬆有關。因為骨質流失,導致包覆在齒槽骨上的牙肉跟著往牙根處退縮,明顯可見的就是牙縫變大、牙根暴露,不只會出現牙齒敏感、出血、易感染,也可能有牙根鬆動、牙齒掉落的嚴重後果。近幾年,傳統飲食中的骨頭湯受到營養專家和美食家們積極力倡與推薦,已然成為健康飲食的基礎。如今,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各大城市,經常可見人們如享受隨行杯咖啡一般方便、優雅地啜飲香濃骨頭湯,真的是引領風潮的時尚飲品!骨頭湯,無論是清澈、濃郁還是多肉,都是燉煮動物骨頭和軟骨、韌帶、筋膜等結締組織而成。美味、滋補的骨頭湯,能夠提供身體修復牙齦萎縮時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骨頭:含有礦物質鈣、磷、鎂、鈉、鉀、硫和微量元素矽。骨髓:豐富的維生素A、K2,脂肪酸Omega-3、Omega-6和礦物質鐵、鋅,以及硒、硼、錳等微量元素。結締組織:大量膠原蛋白加熱後產生的明膠(gelatin),是非常好的胺基酸膳食補充。一鍋好的骨頭湯,成功關鍵取決於骨頭的來源和品質。骨頭的種類有許多,如牛、豬、羊、雞、鴨、魚等的部分大骨或是全骨架。選料時儘量購買有機、放牧式農場以天然飼料、草飼之健康動物的新鮮骨頭。接著,準備一個適合長時間熬煮,受熱均勻、保溫持久的陶鍋或砂鍋,更能為骨頭湯加分。煮好的骨頭湯,是廚房料理、各種湯品的基底。舉凡要添加水分時,都能以骨頭湯取代,運用非常廣。也可以將骨頭湯分裝小罐或做成冰塊儲存,方便烹飪。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煮骨頭湯吧!莎拉心廚房骨頭湯食材豬大骨 1 斤(600g)水 1200-1800ml醋 1 大匙鹽 適量準備汆燙豬骨骨頭要先進行汆燙,清除掉血汙、雜質和腥羶味,如此煮好的骨頭湯汁才會乾淨澄澈。1. 將骨頭放入冷水中加熱至滾沸。2. 關火、取出沖洗乾淨。烤牛骨若是大隻牛骨則用烤箱烤,不須汆燙。1. 放入烤箱,以攝氏175-200度烘烤30 分鐘。2. 烤至有香味,呈深褐色即完成。做法1. 將汆燙處理好的骨頭放入鍋中,倒入骨頭分量約2-3 倍的冷水。2. 先打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再蓋上鍋蓋轉小火熬煮。3. 過程中不宜再加水,會降低湯的溫度、養分也會被稀釋,使湯頭不夠濃醇。4. 熬煮時放1 大匙醋,有助汲取骨頭中更多鈣、磷、鎂等礦物質。5. 小火慢燉1-2 小時,就會有一鍋充滿療癒力的骨頭湯。6. 依個人喜好,加入天然鹽調味引用。Tip1通常,從骨頭中萃取營養成分需要靠長時間熬製,加入適量的醋、葡萄酒或檸檬汁等酸性物質,可析出更多的礦物質離子,有助人體吸收。Tip2熬湯時不放鹽,因為鹽會使蛋白質凝固,造成營養和鮮味不足。建議煮好飲用時再加少許天然鹽調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精選美食系列特輯↘↘↘】。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懶人必學!三步驟鍋燒料理一吃就上癮。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2-29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2盎司這種小零食 有助改善腸道、減少心臟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下午茶時間想吃些零食解解饞嗎?核桃也許就是零食的好選擇。科學界有越來越多研究達成共識,表示健康的胃部充滿許多有益菌,可促進心臟的健康。而在Pennsylvania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核桃能促進腸道益菌的產生,也就是說,核桃能增加好菌,進而對心臟有益,研究刊登在《營養雜誌》(Nutritious)。 Pennsylvania州立大學助理研究員Kristina Petersen表示,用核桃代替平常的零食,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的零食,用核桃來做1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每天吃2到3盎司的核桃,就是個改善腸道健康和減少罹患心臟病的好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找了42位30至65歲之間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一開始他們都先吃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然後這些參與者們被隨機分成3組,分別攝取不同的飲食菜單,與之前2周「標準美國人飲食」不同的是,新的3組飲食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都比較少,其中的1組每天要吃1個核桃,另外2組則是採用其他方式來補足飽和脂肪,但沒有吃核桃。3組的參與者要按照新的菜單攝取6個星期。在完成標準美國人飲食後72小時內,收集這些人的糞便樣本,然後在完成之後更健康的飲食模式之後,再次收集糞便樣本,以測量他們腸道中的細菌。 Kristina Petersen說明,核桃飲食增加了許多腸道細菌,Roseburia就是其中之1,它與保護腸內黏膜有關,此外還發現,Eubacteria eligens和Butyricicoccus也很豐富。研究小組觀察到,Eubacteria eligens與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有關。此外,那些有攝取核桃飲食的人,體內含有另一種健康的腸道細菌Lachnospiraceae數量增加,大量這種細菌與血壓和膽固醇下降有關。 Kristina Petersen總結表示,科學家做了很多有關「腸道健康如何影響人體整體健康」方面的研究,而這次的研究增加了我們對核桃的了解,知道核桃是如何改善腸道健康,今後也會擴展這方面的研究,看核桃是如何影響人類的血糖。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