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胸痛
共找到
861
筆 文章
-
-
2024-04-27 醫療.呼吸胸腔
熟齡婦女天天咳、支氣管塞滿痰,原來是「1疾病」所致!清痰及呼吸復健才改善
58歲簡阿姨幾個月前突然久咳不停,痰液濃稠偏黃且帶有血絲,吃藥未見明顯改善,近日合併發燒,沒有食欲,就醫檢查發現左肺下方的支氣管變粗大,全被痰液塞滿,確診「支氣管擴張症」惹禍,透過藥物及呼吸復健,症狀獲得改善,才擺脫「酷酷嗽」的日子。什麼是支氣管擴張症?亞洲大學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謝逸安表示,造成慢性咳嗽原因很多,包括黴漿菌等急性感染、氣喘、肺阻塞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是肺部以外器官如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甚至非感染性的全身性發炎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症」,都可能引起久咳不癒。什麼是支氣管擴張症?謝逸安指出,此病症主要是肺部支氣管壁因為先天(基因)或後天的原因導致結構破壞,小支氣管失去彈性彎曲及擴張,形成永久不可逆性的擴張,導致痰液容易堆積,而支氣管壁上負責執行痰液清潔的纖毛,也因反覆發炎遭到破壞而雪上加霜。「咳嗽不止」是這類病人最常見的症狀,謝逸安說,患者不僅早晨會咳出又髒又濃的黃痰,甚至出現血痰、呼吸困難及胸痛等併發症,呼吸道感染頻率隨之增加,如果長期未治療,還會導致食欲減退、容易疲倦等症狀,呼吸衰竭風險增加。若能適當清除痰液,可有效避免症狀惡化支氣管擴張症是一種慢性病,目前尚未有可恢復已破壞支氣管健康的治療方式,若能適當的清除痰液,則可有效避免症狀持續惡化。謝逸安表示,目前治療重點以非藥物的痰液清除方法為主,藉由適當的姿勢引流、拍背、學習呼吸控制及氣道清除技術,再搭配化痰藥及排痰劑、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多半能改善症狀。簡阿姨接受治療一個多月後,咳嗽濃痰情況大幅改善,未再有咳血情形,生活品質也逐漸變好,謝逸安提醒,慢性咳嗽原因多,民眾若久咳不癒超過半個月,應就醫尋求胸腔科醫師檢查診斷,確診後耐心配合醫師進行治療,有機會可以把慢性咳嗽治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寒假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花東縱谷的美景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也因為地廣人稀、南北狹長的特性,讓醫療的可近性成為在地醫療提供者的重大挑戰與使命從2008年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受訓及服務,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轉折點,莫過於在2013年時有機會接待從美國威斯康辛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來訪的青少年醫學科教授Professor Susan Jay。在跟她互動的幾天中,深刻了解到青少年醫學的核心服務架構,需要有多專業的團隊:青少年醫學醫師、婦產科醫師、兒心醫師、心理師及社工師,互相補位一起撐住有需要的青少年朋友,這正是台灣在青少年醫療照顧中不足的一塊拼圖;而協助青少年族群的臨床工作,也再次喚醒自己在學生時期對於人際互動、心理與精神健康的興趣。然而當時台灣並未有此次專科訓練,於是大膽地向Dr. Jay提出到威斯康辛兒童醫院,接受青少年醫學次專科臨床與研究訓練的請求,也受到她的支持與歡迎。在那一年半的訓練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雖然東西方有著不同社會價值觀與文化差異,然而青少年朋友眾多的醫療照護議題,都是跟他們所處的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文化與大環境的變動習習相關。當2017年初回到台灣,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台灣推動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很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這是我們在建構「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時,首先要回應的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位處於東台灣,以往我們在醫院兒科門診所接觸到的青少年,大多數就醫的原因是急性身體不適,如感染性疾病、頭痛、胸悶/胸痛、腹痛、睡眠問題、外傷等,這些生理上的病痛,是家長及青少年本身認為需要就醫的主要因素。然而,一般青少年在成長中會經歷的議題,包括:青少年生理發展、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人際互動和同儕關係,高健康風險的行為如菸、酒、藥物濫用與不安全性行為所衍伸的健康危害,都不是家長優先帶青少年到醫療院所就醫的重要因素。期待身為兒科醫師的我們,在醫療上能提供青少年需要的協助並回答他們的疑問,協助評估與轉介適當的醫療資源。這樣的觀察就此埋下了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的動機:青少年來不了醫院,醫療就走向他們。在因緣際會下,接續老師林俊松醫師的棒子,到秀林衛生所提供偏鄉巡迴醫療,每週二的嬰幼兒預防保健及疫苗接種服務,以兒科醫師的角度來分享兒童常見疾病的處理、兒童生長發育、親職教養、兒童青少年體位改善等議題。在門診中能遇到許多年輕媽媽帶著嬰幼兒來打疫苗,藉著這樣的機會提供他們育兒觀念的指導、了解家庭中照顧孩子的支持系統、年輕媽媽的避孕指導、協助連結社會資源,希望讓她們的育兒道路走的更穩健。除了提供必要的藥物與檢查外,更重要的是給與照顧者適當的疾病衛教,讓家長可以在家安心處理孩子們的身體不適:如何退燒?如何補充水份和食物?如何判斷危險徵狀而必須提早帶回就醫,這些服務模式,明顯的降低家長的焦慮與困擾,也降低了不必要的就醫奔波。這樣的服務據點除了提高就醫可近性外,也更進一步連結醫學中心的資源進入社區,讓秀林衛生所成為鄉內兒童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轉介的樞紐,讓鄰近的秀林國小、秀林國中與原住民兒童少年之家的學童們及家長們,得到更便利的整合性醫療服務。在此想分享這幾年社區服務中印象深刻的個案,來呈現花蓮慈濟醫院與秀林衛生所,大家串在一起動起來後,對孩子們及家庭的改變!因為有一群人正努力的讓偏鄉不再是偏鄉。從2022年七月開始,藉由花蓮慈濟醫院承辦的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山地離島地區全人整合照護計畫」,開始在秀林鄉崇德村和佳民村衛生室開設「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由筆者帶著兒童腸胃科及青少年醫學科的專業知能,走進社區、走進部落;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在參與花蓮縣學童健檢這十幾年來,包括崇德村在內的偏遠地區中,有一定比例學童呈現的體位異常是兩極化:過輕體位約有7-9%;在小學四年級以後,體位過重或肥胖加起來約為25-30%。這些學童的生長發育是需要花時間評估,也需要讓照顧者意識到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必要,尤其飲食習慣可造成營養不良或肥胖問題,更是需要從小重視的。因此,藉由衛生室的地段護理師或校護,將這些孩子從學校轉介到衛生室的門診,透過照顧者協助改變家中飲食、運動、睡眠等習慣,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讓家長受益。印象很深的是一名十歲本應進入青春期的女童,經由校護和地段護理師的多次訪視和評估,被轉介到「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在崇德衛生室初次與小女生及母親聊天時,發現孩子其實從小就略嫌瘦小,家長雖然在意也找不到好的策略。評估起來主要是每日營養熱量不足、再加上活動量大及晚睡,漸漸的就比同年齡的玩伴瘦小,當時四年級的她身高僅有118公分、體重14.5公斤,看起來就像六、七歲的瘦小女孩;在衛生室跟母親及女孩詳細說明,並衛教每日的飲食攝取策略及營養品補充,並建議轉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做生長賀爾蒙及骨齡等相關檢查以確認狀況,於是當場與院內小兒內分泌周威志醫師通電話,並開立檢查單及回慈濟醫院就醫的轉診單,而崇德衛生室的護理師也隨即跟家長約定空腹抽血的日期,讓孩子下次到醫院回診時,已有需要的檢驗結果,減少就醫的奔波。回診時周醫師評估發現這位十歲女童的骨齡只有7.5歲,身體評估也尚未進入青春期的乳房發育,所幸相關內分泌及營養指標都在正常範圍的低標內,只要好好的追蹤營養攝取、睡眠與活動,應該就能慢慢追上應有的生長狀況。接下來一年多的追蹤過程,看到了媽媽的積極配合與孩子為了長高而主動參與,在六個月內體重增加了3.3公斤、身高增加4.5公分,至少已與該年紀正常生長曲線的下限相當;在12個月內身高已達正常值的下限、體重亦接近正常值、性徵也開始發育,伴隨而來的是更有自信的孩子、笑容也變得更燦爛。雖然這個「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看似只派出醫師到衛生室的單兵作戰模式,但要把小兒專科門診從醫院搬到社區,其實背後是需要多個團隊的跨領域合作,其中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醫事室團隊居中協調聯繫把每個環節串好、秀林鄉衛生所田惠文主任站在孩子與家庭的需求上全力支持、崇德衛生室筱君護理師的積極協助,透過這樣的方式一起找出適合的服務及轉介模式,讓我們能為守護偏遠地區孩童與家庭的健康更往前邁進一步。在筆者築夢踏實的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當一個能幫兒童與青少年「轉譯及代言的實務工作者」,讓他們及身邊的重要他人能看見彼此,增進關係融洽,讓他們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與歸屬感」。在回到台灣七年後的現在,腦海中已有清晰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期待自己持續站在青少年健康照護的崗位上,走出花蓮並連結有志於成為青少年重要他人的專業人士,共同投入這個領域,將持續推動「進校諮詢醫師」服務:提供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諮詢,並與學輔資源分工提供互補性的醫療服務,啟動必要的轉介來銜接後續醫療服務,提高醫療可近性並滿足青少年族群的需求,形成在「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延伸閱讀:4/22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1 醫療.心臟血管
睡眠不足易引發高血壓!醫建議10點入睡佳:最晚別超過這時間
你每天有睡滿8個小時嗎?一天要睡多久才算夠呢?每個年齡所需要的睡眠時數不一樣,重點是「品質」,睡得好才能幫助大腦排除廢棄物質、讓身心完全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體力維持工作生活所需。睡眠不足易引發各種疾病,尤其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長期睡眠不足的人要當心,睡眠質量差是中風一大危險因子。每天6至8小時為最佳睡眠時間林謂文表示,順應生理時鐘,晚上活動力下降,轉成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人體要進入睡眠休息狀態,這時心跳就會變慢,體溫和血壓也稍微下降。如果熬夜晚睡、失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度反應,使血管收縮、增加血壓心跳。一旦出現睡眠問題,會提升高血壓風險,血壓失控會造成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每天的最佳睡眠時間為6-8個小時,林謂文建議,晚上10點入睡是對心臟最好的節點,不要超過半夜12點,建立良好環境讓自己進入深度睡眠、消除生理疲勞。而睡太久也不行,研究顯示,平均每晚睡眠超過10小時的人,中風機率也會變大。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讓血管壁慢慢受損變形,甚至硬化、破裂。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有三成國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等到有嚴重頭痛、視線模糊不清、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出現併發症才治療處理。林謂文建議,民眾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每天早晚共「2」次、每次量「2」次取平均值,標準值為130/80mmHg。前一天睡不好就會讓血壓異常只要一失眠,血壓就不容易控制,林謂文說,有些民眾早上就醫,血壓異常原因是「前一天睡不好」,直接反映在數值上。而早晚血壓變化也影響用藥,白天量測的高血壓,以「日間高血壓」稱呼;晚上量到的高血壓,稱為「晚上高血壓」,經評估開立長效降壓藥物或睡前加用降壓藥。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高血壓逐漸年輕化,日常三餐除了減少鈉的攝取量,應增加高鉀蔬果、高膳食纖維、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得舒飲食」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強調全穀雜糧、豐富蔬果,補充鉀、鈣、鎂元素。另搭配規律有氧運動、戒菸酒,避免過勞及情緒波動大,維持血壓的穩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8 醫療.心臟血管
心絞痛有哪些藥物能治療?硝化甘油能用於急性心絞痛的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項?
「心絞痛」是因心臟暫時性缺氧或缺血所導致的胸悶、胸痛情形,許多疾病和因素均可能導致胸口痛的症狀,心絞痛目前已有藥物可預防心絞痛的發生與改善急性心絞痛的症狀,元氣網整理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心絞痛的分類有哪些?心絞痛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穩定性心絞痛:心絞痛中最常見的類型,並且有規律。病人發作前往往有明顯的誘發原因,例如運動。一般來說,休息和藥物通常能緩解徵狀。●不穩定性心絞痛:較難預測和最危險。發作沒有明顯的誘發原因,休息和服藥後仍夠持續,通常是心臟病發的前兆。如果病人平常心絞痛的模式有所改變,發作的持續時間超出預期,此時有可能轉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屬於緊急的醫療情況,需要入醫院接受護理。●變異型心絞痛:較為罕見的心絞痛,病人通常在休息時發作,藥物能緩解症狀。心絞痛如何進行治療?有那些藥物可以預防心絞痛的發生使用藥物治療心絞痛時,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即時舒緩急性心絞痛症狀★短效性的硝酸鹽藥物,主要是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預防心絞痛發作:目前使用的藥物類型較多,改善引起心絞痛的因素。第二類:常用於預防心絞痛的藥物★長效型硝酸鹽藥物:與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類似,鬆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擴張。夠改善急性心絞痛的症狀,只是藥物作用時間更長,能夠較長時間讓病人不會發生心絞痛。★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可減緩心跳,降低血壓,減少心臟負荷。★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可以讓動脈壁的肌肉放鬆,因此增加心臟的血液供應。★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管發生阻塞。★奇特電流通道的抑制劑(If channel inhibitor),可減緩心跳,增加心肌血流的作用,是新機轉的預防心絞痛藥物,雖然台灣上市不久,但在歐美地區已使用數十年。「硝化甘油」是心絞痛發作的救命藥物?硝化甘油具有嚴重副作用,只有特定族群才能適用!硝酸鹽類藥物是抗心絞痛藥物的其中一類,可以擴張血管,令心臟更容易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包含的心臟肌肉。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屬於短效的硝酸鹽類藥品,適用於心絞痛發作,主要可以讓血管快速擴張,目前有速效舌下含片、速效或長效型的貼片、噴劑等劑型。這類藥物是治療急性心絞痛的醫師處方藥物,需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處方箋就是一般常稱的藥單,病人須遵守醫囑隨身攜帶及服用。當病人出現胸悶、胸痛症狀時,一般將含硝化甘油舌下片置於舌下,約30秒內溶解,不可吞服。如果發生吞服或咬下的情況,則需要再放入第2顆藥品。藥品可從靜脈處的內皮細胞可迅速吸收,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靜脈,即刻改善流入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的氧氣供應,所以能夠緩解心絞痛。硝化甘油類藥物使用更好的時機,預期心絞痛會發作前5~10分鐘就先使用。當症狀沒有明顯緩解,請等待5分鐘後再服用第2片。如果症狀依舊明顯緩解,請等待5分鐘後再服用第3片。如果服用完3片仍感覺非常不適,代表冠狀動脈堵塞情況嚴重,此時應立即撥打119就醫。此類急救藥物具有血壓急速下降、心跳過快等致命危險性,只適用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引起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患者在發病時急救用,民眾如果自行服用硝化甘油舌下錠,反而可能因藥物作用,使血壓下降而發生休克猝死等意外。病人使用硝化甘油類藥物如果出現頭痛、 頭暈和面部潮紅等症狀,一般在數分鐘後逐漸消退。如果副作用加劇或沒有減退,請立即求醫。如果使用藥物後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疹、面部或手部腫脹、呼吸困難等,請立即求醫。就醫時須告訴醫師所服用的藥物,協助醫師診斷。沒有經過醫生開立處方箋的患者,千萬不要自行購買硝化甘油類的藥物使用。參考資料衛福部衛教文章:心絞痛藥物,出門必備?香港衛生署藥物辦公室:口服抗心絞痛藥
-
2024-04-07 醫療.消化系統
脹氣、胃食道逆流怎麼辦?10方法助改善,若服藥後還是有8症狀應立即就醫
在壓力大的社會中,你是否常在忙碌過後,透過享用各種美食來犒賞自己?雖然吃美食的當下很爽,但美食下肚後,胃腸就得開始工作,將食物進行消化、吸收,但如果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可能會讓胃腸功能異常,導致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讓人不適的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會發生症狀持續或加劇的狀況。食藥署提醒,這些症狀造成的原因、緩解的方法以及就醫時機,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造成脹氣原因人體的消化道中都會存在氣體,這些氣體來自於吞嚥時吞下空氣、受到食物種類的影響、或食物消化分解過程造成的氣體。當氣體在腸胃道中,身體會透過打嗝或放屁的方式適度排放,但若過於大量、無法正常排出,就會產生脹氣,讓人感到腹脹不適、噁心、嘔吐,甚至腹部痙攣、絞痛。 5種改善脹氣方法造成腸胃脹氣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因為疾病造成脹氣,就要諮詢專業醫生來獲得正確且有效的治療。但若排除病因性原因,可藉由最基本的飲食習慣來做緩解。1.避免吃入過量食物:每餐盡量不要吃太飽或過量,可以減少氣體產生。當脹氣不舒服時,也可以考慮適量減少進食的份量。2.避免食用產氣的食物:產氣性食物種類多,包含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經發酵製成的食物,應依照自身體質,減少食用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果脹氣已經讓您感到不適,建議咖啡、酒、乳製品、碳酸飲料、高油高糖食物等,先暫停食用。3.避免吃東西時吃入過多空氣:用餐時盡量減少交談,而細嚼慢嚥也可減少脹氣產生。4.適度運動以促進腸胃蠕動:此處指的運動,並非飯後做激烈運動,這會得到反效果。建議飯後做伸展、瑜伽、散步等舒緩運動,以達到幫助消化、緩解脹氣的功效。5.養成規律排便習慣:肚子累積太多糞便時,會感到脹氣不適。養成固定時間排便,有助於腸胃蠕動。每個人腸胃道蠕動機能不同,對脹氣耐受度也不同,若不是其他疾病造成脹氣,除了嘗試緩解方法外,也可諮詢藥師使用緩解脹氣的非處方藥,這類緩解脹氣的成分如Dimethicone、Simethicone,其作用像界面活性劑,用來降低氣泡的表面張力,讓消化道中的氣泡張力改變,氣泡就會比較容易破裂,並藉由打嗝或放屁排出,進而減緩脹氣不適。造成胃食道逆流原因除了脹氣,許多人也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腸胃毛病,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表現的症狀為胸悶、胸痛、喉嚨異物感、溢酸或慢性咳嗽,不僅影響呼吸與睡眠,也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而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像是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正確、抽菸喝酒、藥物或疾病的影響等,還有肥胖、懷孕等因素也會導致腹壓較高,容易導致胃酸逆流。除此之外,在進食的時候,為了讓食物向下流動進到胃,位於食道與胃交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會放鬆,但若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胃裡的胃酸就會逆流到食道,造成食道的傷害。5方法改善輕度胃食道逆流偶爾發生或輕度的胃食道逆流,建議可先從調整飲食、改善生活習慣著手:1.避免辛辣刺激或高油高糖食物。2.避免食用加工食品。3.避免抽菸、飲酒、咖啡、碳酸飲料等。4.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避免熬夜。5.進食後避免馬上平躺。最後食藥署提醒,腸胃不適症狀輕微時,可考慮使用非處方藥物緩解(藥品成分主要用來中和或減緩胃酸或減少胃酸分泌)。使用前務必先詢問藥師確認症狀,並注意藥品說明書上的注意事項、用量用法與警語、是否會造成過敏等事項。但藥物主要是提供緩解,治本之道還是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若用藥後症狀沒有緩解,持續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甚至因長期性逆流導致胃酸侵蝕食道、喉嚨,造成潰瘍、出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此時應立即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延伸閱讀:.一下便祕一下拉肚子!盤點養好腸胃3處方,「順暢通便操」助順暢.拉肚子只能吃稀飯、喝運動飲料?醫破解腹瀉7大迷思.出旅途中腹瀉、便秘、消化不良怎麼辦?教你預防與做好萬全應對
-
2024-04-05 醫聲.疫苗世代
預防結核病,嬰幼兒嬰接種卡介苗:一次了解接種時間與不良反應時間!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當結核菌侵入人體後,可在肺部、腦膜、淋巴腺、骨骼、腸道、泌尿道及生殖器官等器官引起病變,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多。罹患肺結核後,早期病人可能因沒有顯著症狀,易遭到忽略而延誤治療,之後可能出現咳嗽、咳痰、胸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結核病防治措施重要一環:嬰幼兒接種卡介苗疫苗台灣結核病防治措施,除了及早發現潛伏結核感染與結核病病人,並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之外,也包含嬰幼兒接種卡介苗疫苗。由於結核桿菌易引發結核性腦膜炎,造成腦積水、脊椎障礙、腦血管病變、腦梗塞等病變,可能導致終身殘疾等後遺症,因此嬰幼兒接種卡介苗可降低結核菌感染所帶來的併發症風險。據統計,相較有接種卡介苗者,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罹患結核性腦膜炎增加47倍風險。卡介苗疫苗的接種時間與副作用,何時該就醫?卡介苗是減毒活性疫苗,注射後可針對結核病產生抵抗力,初期症狀的預防效果約85%。台灣疾管署自105年起,將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由原先的出生24小時後調整為出生滿5個月,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至8個月,提醒家長別忘了讓您家中的嬰幼兒按時接種卡介苗,才能遠離結核病併發症威脅。有些家長可能擔心嬰幼兒施打卡介苗後會產生副作用,一般來說,嬰幼兒皮膚接種部位會隨著期程正常進展變化,有極少數個案可能發生骨炎、骨髓炎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生年齡為接種後的6個月至2年,若發現曾接種卡介苗的幼童成長至2至3歲間,有出現骨炎、骨髓炎的症狀,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宜尋求小兒科的醫療協助。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8 醫療.心臟血管
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醫師:「BMI大於xx」多注意胸痛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昨天在記者會說明,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除了年長者和女性族群外,根據多項研究和就診個案顯示,肥胖與主動脈剝離也有密切關係,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的民眾,也應多加注意是否出現胸痛等相關症狀,並盡速就醫診治。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 郭鐘太昨以「致命的胸痛─談主動脈剝離」為題說明,他表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出現以下症狀要當心民眾要如何來注意?郭鐘太說,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嚴重的胸痛或背痛,疼痛可能向上背部、頸部或下腹部蔓延,血壓下降,昏迷或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肢體無力或麻木,特別是如果剝離影響到腦部或四肢的血流等等。急診郭鐘太主任呼籲,當家人或朋友發生以上情形時,請立即撥打119求救或監速前往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就醫。郭鐘太指出,當有疑似主動脈剝離的病人送至急診後,主要處置為立即進行醫療評估,優先穩定病人狀態,會以穩定病人生命體徵為優先,包括控制血壓和心率,以減少主動脈進一步剝離。再安排相關影像檢查:通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核磁共振檢查(MRI)或是心臟超音波(超聲心動圖)等影像學檢查,確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與範圍。他說,會使用藥物控制血壓和減少心臟的工作量,常用的藥物例如降壓乙型阻滯劑等。對於某些類型的主動脈剝離,可能需要進行緊急手術來修復或替換受損的主動脈部分。主動脈剝離病人後續要長期管理,郭鐘太建議應定期門診追蹤和安排影像學檢查,以監測主動脈的狀態。務必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預防主動脈剝離的進一步發展或復發。平日做好5件事預防郭鐘太提醒保命重要,建議民眾要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並避免過度勞動以及適當調適壓力等。務必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和心率,勿自行任意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6 醫療.呼吸胸腔
肺炎為什麼可怕? 演變成「這種情況」時就需靠葉克膜保命
進入春天,秋冬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持續延燒,根據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統計,新冠肺炎和肺炎排名上升至第三、四名,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美食家王瑞瑤夫婿、名廚「保師傅」曾秀保因肺炎住進醫院十多天,病情惡化裝上葉克膜救命;肺炎發炎造成呼吸損傷,嚴重者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危及生命。社區型肺炎通常較輕微 非社區型肺炎棘手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沈聲燁說,肺炎是肺部感染而導致發炎的疾病,可分為「社區感染型肺炎」、「非社區感染型肺炎」。社區型肺炎的定義為發生在未住院或住院未滿48小時,致病因子包含細菌、病毒與非典型病原體(真菌),例如: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肺炎黴漿菌、退伍軍人桿菌等,目前最常見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非社區型肺炎則是指住院48小時以後,或距上次住院結束後14天內發生肺炎,常發生在長照機構或長期住院病人,患者常具有慢性病(氣喘、癌症、三高、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因自身免疫力保護低,容易反覆感染、產生抗藥性。沈聲燁表示,社區感染型肺炎屬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症狀較輕微,一般人施以抗生素後,大約七天可見療效。若自身免疫力差,或是演變成重症肺炎合併呼吸困難,會進行廣效抗生素,另視病情進行氣切幫助病人呼吸。當病程進行到急性呼吸窘迫症、器官衰竭,則要靠葉克膜協助肺部運作。誰是罹患肺炎的高危險族群?哪些人是罹患肺炎的危險族群呢?沈聲燁指出,年紀大的長輩,因吞嚥功能不佳而容易嗆到,常見食物、水等異物進入肺部導致發炎。慢性病患因免疫力下降,不利於抵抗致病菌,受到感染易引發併發症。另外,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注意,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會把逆流的食物或胃液帶到氣管,引起肺炎,注意睡前四小時不要吃東西、喝水。肺炎臨床症狀多 變成「大白肺」恐侵襲整個肺部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咳嗽、發燒、黃痰、呼吸困難、胸痛等,應盡速就醫治療。有些患者會出現頭暈、腹瀉、皮膚起疹子等症狀,常忽略治療黃金期,過了幾天引起高燒,照X光變成「大白肺」,肺炎範圍變廣,幾乎侵襲整個肺部,嚴重影響呼吸功能。要預防肺炎感染,一定要施打疫苗,尤其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國內已擴大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13價及1劑23價政策,提供更完整的免疫保護力。沈聲燁提醒,注意均衡飲食、控制好慢性病、維持良好作息,提升自我抵抗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5 醫療.呼吸胸腔
別小看肺炎!美食家王瑞瑤夫婿、名廚「保師傅」曾秀保靠葉克膜救命 五大危險群注意
美食專欄作家、美食節目主持人王瑞瑤在臉書專頁貼出令人震驚的訊息,她的夫婿、超級名廚「保師傅」曾秀保因為肺炎住進醫院,並於前天裝上葉克膜。王瑞瑤向夫婿喊話,「天公疼憨人,你要加油。我也會加油。」,「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你一定一定要撐住。」衛福部去年發布111年十大死因,肺炎排名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COVID-19,肺炎之後是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別小看肺炎,從民國105年起,肺炎穩居國人死亡率前十名,在新冠流行之前,曾經達第三名根據元氣網「元氣百科」,肺炎是指肺部出現炎症,可由多種感染因素造成,包括病毒、細菌或真菌。由細菌引起的肺炎可用抗生素治療。肺炎可預防及治癒,但如果沒有處理好,嚴重者可能導致敗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症候群。肺炎症狀包括咳嗽、咳痰、發燒、畏寒、胸痛、意識改變等,嚴重者甚至呼吸衰竭、敗血症合併休克、引發其他器官衰竭而死亡。如果出現肺炎臨床症狀,應該提高警覺,建議一定要就醫。肺炎高危險群接受器官或骨髓移植的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不佳者。糖尿病、心臟病、肺病、癌症等患者。65歲以上的老人。5歲以下的幼童。【延伸閱讀:元氣網疾病百科「肺炎」】根據「大廚在我家」一書作者介紹,「保師傅」曾秀保出身川菜世家,父親為川菜大師曾少林。十六歲走進廚房,跟著首席川揚大師王玉璋學習點心;進入亞都飯店,接觸湘菜與江浙料理,並前往香港天香樓,拜杭州菜大師韓桐椿為師,學得正宗的杭菜技法,進而升任飯店行政主廚。另涉獵法國料理基本技巧,還遠赴泰國皇室酒店觀摩道地的泰國香料與味道。王瑞瑤是資深美食記者,因採訪與曾秀保共結連理,目前是美食評論家,並於同一到周五主持中廣流行網103.3超級美食家。王瑞瑤貼出保師傅住院的訊息後,大家紛紛留言打氣,「保師傅加油,吉人天相,一定會沒事,瑞瑤要挺住」、「我的家人也在疫情時感染肺炎,也住院好長一段時間,挺過來了,保師傅一定可以的」、「好人有福報。保師傅加油。瑞瑤加油」以下是王瑞瑤臉書全文:寶貝,今天是第19天了,這19天以來我天天捏著大哥大,不管是睡著還是醒著,因為我好怕接到0972開頭的來電,又怕錯過0972開頭的來電。前天凌晨午夜我接到電話,你裝上了葉克膜,我在加護病房門口,一個人坐了一整夜。今天凌晨我不敢睡,所以整理了亂糟糟的雜物櫃,還有剩菜一堆吃了好幾天的冰箱,然後又跟蘭花訓了一頓話,距離上次的訓話,他們又多開了好幾朵,我還是叫他們要HOLD住,等你回來再盡情綻放,給你洗塵接風。肺炎很難纏,我知道,你一步步靠近死亡,我一步步學習死亡,但我相信你,也相信我自己,天公疼憨人,你要加油,我也會加油,雖然剛剛又接到了0972的電話,但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你一定一定要撐住。#妹妹愛你#葛格加油#保師傅最棒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2 醫療.消化系統
咖啡當水喝,心臟刺痛查不出心臟疾病,卻查出另3種病!
台中一名40多歲男上班族,常覺得壓力大,為紓壓他把咖啡當開水喝,一天最高喝1000CC的黑咖啡。日前突然驚覺胸悶、心臟刺痛,擔心有冠狀動脈疾病,到大甲李綜合醫院就診,發現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及輕微的胃潰瘍,藥物治療與飲食控制,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咖啡當水喝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讓心臟刺痛醫師安排抽血、心電圖、超音波檢查後都正常,在醫師建議下轉至肝膽腸胃科,經過評估疑似胃食道逆流,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及輕微的胃潰瘍,並檢測無幽門桿菌感染。大甲李綜合醫院的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彭彥鈞表示,患者就診時自述,胸口心臟部位會不定期的產生刺痛感,胸口也會悶痛,先前經過心臟科醫師進行相關心臟檢查,均沒有發現異狀,患者過去曾罹患食道逆流,同時表示下腹部偶有痛感,因此,進一步安排檢查。彭彥鈞表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腸壁至少有多處受到侵蝕,胃部也有輕微的發炎與潰瘍,先給予用藥治療,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與後續追蹤,患者症狀已明顯改善。他說,有些患者胃食道逆流會伴隨胸痛,病徵與心絞痛的症狀類似,心臟造成的胸痛必須先做心臟科評估,是否需要心導管緊急治療,若經內視鏡診斷後胃食道逆流則給予藥物及用藥物、改善飲食與生活形態即可。心臟刺痛由胃食道逆流引起 更查出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心臟刺痛當下真的嚇死自己,立刻飛奔到醫院就診。」林姓患者透露,家中有三高家族病史,因此,當心臟產生刺痛感時,猶如針在刺的感受,完全不敢拖延,馬上先看心科,所幸沒相關檢查後都沒問題,才放下心中大石,但是刺痛感卻還在,經醫師建議改轉診肝膽胃腸科,沒想到,居然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火燒心」心臟刺痛,進一步檢查還有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林男說,他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大早便先喝黑咖啡提神,喝完再續杯,幾乎已經到了把咖啡當開水喝的模式,工作忙起來,不自覺喝黑咖啡紓壓,有時一天喝了1000CC,偶爾搭配吃甜食,長時間下來,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都不自知,經過醫師診斷後,先戒斷咖啡,調整飲食與生活模式,依照醫囑服藥,經過追蹤與治療,症狀才逐漸改善,也不再有心臟刺痛。彭彥鈞表示,患者可能工作壓力過大,情緒緊繃促使胃酸分泌,吃東西吃太快,再加上過量喝咖啡,形成壓力性潰瘍與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刺激胸口的食道產生灼熱,讓不少人誤認為心臟出問題,尤其咖啡、茶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會導致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鬆弛,更容易發生逆流,建議患者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才能舒緩病症。
-
2024-03-21 養生.運動健身
想減重卻沒空運動?曾胖到90公斤的醫師推薦無痛入門1運動,熱量消耗勝健走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想減重的人來說,總有一個又一個無法開始運動的藉口,諸如沒時間、需要找場地…等。曾胖到90公斤的減重醫師魏士航分享,「超慢跑」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能量消耗比健走多了2.5倍,能燃脂、改善代謝及三高。而且超慢跑3歲到93歲都能上手,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曾胖到90公斤的家醫科、減重醫師魏士航在臉書發文分享,因為運動要準備服裝、要找合適場所很麻煩,所以之前在忙碌的時候就是最有理由不運動的時候。但「超慢跑」不需要器材輔助,隨時隨地都可以跑,不受環境限制。魏士航說,他現在每天上班前跟著Youtube教練的影片跟著跑30分鐘,順勢把運動習慣建立起來。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健走多2.5倍但很多人疑惑,既然要「超慢跑」,那就健走、走路不也是差不多?魏士航指出,超慢跑的跑速跟健走的速度差不多,但實驗發現,在同樣速度下,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走路足足多了2.5倍。超慢跑時的心率約為最大心率約60~80%,接近所謂zone2訓練的心率區間。這樣的訓練是最能夠刺激粒線體功能、提升有氧系統效率、以及乳酸清除效率的運動強度,有利燃燒脂肪,改善代謝狀況,也能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超慢跑老少皆宜 慢性病患需評估進行超慢跑屬於低強度運動,普遍適合各年齡層,基本上從3歲到93歲都能上手,對許多族群來說都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近70歲的香港影帝周潤發也曾公開推薦過。但魏士航仍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病情未控制且平時沒有任何運動習慣者,運動(超慢跑)前應接受專業醫療的篩檢跟評估,或是有上述三類疾病,就算平時有運動習慣,但有胸悶胸痛、頭暈、心悸、心雜音、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也不適合在未接收醫療評估前進行運動。有胃食道逆流、足底筋膜炎、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也不適合超慢跑。超慢跑的跑姿?超慢跑從慢跑演變而來的,可以原地跑也可以在戶外跑。維持自然舒服的跑步姿勢,小步伐和高步頻的進行。過程中則保持不酸、不痛、不硬、不喘的原則。注意:1. 跑步時輕鬆看著前方2. 前腳掌先著地,腳後跟再落地,不要只用腳掌或是踮腳跑3. 跑步時膝蓋微彎曲,保持彈性,避免膝蓋承受太大壓力4. 維持小步伐的「輕量落地」原則誰適合超慢跑?1. 想增加減肥、減重成效的人2. 想開始運動,改善肌肉量過少問題的人3. 想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4. 容易肌肉痠痛,無法根治5. 跑步初學者、運動新手、缺乏運動習慣、年長者誰不適合超慢跑?1. 心血管疾病患者2.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3. 胃食道逆流患者4. 足底筋膜炎患者5. 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資料來源/《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有「心跳」才是「運動」,否則只是「活動」!此外,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曾受訪提醒,運動品質的關鍵點是「心跳」。他指出,許多老人家都有在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是「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運動量才足夠。建議可參考國健署運動「333」原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533」:即每周5次30分鐘或每周150分鐘以上運動量,才能達到有效運動量及品質。沒運動習慣想要運動的人,可把超慢跑當作入門,從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方啟榮也建議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還是要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組合:例如跑步與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搭配,對促進身體健康才能有更顯著的幫助。【參加資料】.《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跟隨媽祖進香有什麼禁忌?2024白沙屯媽祖繞境日程、路線總整理,5件事保平安!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於18日起駕,一連九天前往北港徒步進香,來回約400公里,吸引18萬名信眾跟隨。醫師提醒,媽祖進香人潮擁擠,春天氣候日夜溫差大,須注意身體保暖,避免血壓不穩定,引發心臟不適,甚至導致心肌梗塞。此外,跟隨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小心引起腸胃不適。針對白沙屯媽祖九天八夜的進香活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前主任、開業醫師高偉峰提出5大注意事項:跟隨媽祖進香5注意事項1.媽祖進香每年參與人潮眾多,尤其進香的民眾許多年齡偏長,且晚上可能在各地的宮廟、路邊等處席地而睡,現在氣溫早晚溫差大,提醒注意保暖,要隨身攜帶藥物按時服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2.流感、新冠疫情正在流行,參與進香人潮眾多,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待四周人潮較不多時,可以脫下口罩喘口氣。3.進香時,天氣可能較熱,務必多喝水、戴帽子,做好防曬工作,以防中暑、熱衰竭等急性熱傷害症狀4.徒步進香時間長,易誘發足底筋膜炎,建議應穿著舒適的鞋子,也可以利用鞋墊,或以手杖、長柄雨傘作為支撐,降低發作的機會。5.進香活動時常燃放鞭炮,應注意被炸傷的意外,若鞭炮不慎炸傷眼睛或引起外傷,得不償失,建議燃放鞭炮時,應該遠離。跟隨媽祖進香的信眾三餐不定時,常需要餐風露宿,恐增加罹患腸胃炎機會。開業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表示,進香信眾可能三餐不定時,吃飯時往往是隨便吃一吃,且常以自己隨身攜帶的三明治、麵包果腹,在天氣炎熱時,食物可能加速腐敗,若吃入不潔食物,即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方冠傑說,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應暫時不要進食,多休息,若有更為嚴重的發燒、一天腹瀉3次以上、脫水、全身無力等情形,務必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目前有多種病毒會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輪狀、腺病毒等病毒,主要症狀為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惡心、肌肉痠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可以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疾管署表示,大部分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進香信眾5點預防腸胃炎疾管署提供5點預防方法:1. 注意個人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包括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2. 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3. 為預防疾病傳播,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或器物表面。4. 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5. 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患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誰不適合參加媽祖進香?1.家有喪事者《白沙屯拱天宮》臉書特別說明,家中有喪事或守孝期間不宜參加進香活動。信眾應學習媽祖孝道,在服喪期間好好守孝,還沒對年之前不建議參加。此外,是大愛精神的展現,因進香是眾人的祈願,以白沙屯來說,這是數萬人對於媽祖的一種祈願,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去影響到別人的祈願。2.懷孕婦女懷孕者盡量不要參加進香,因進香人潮眾多,容易發生碰撞推擠,影響胎兒健康。參加媽祖進香有哪些禁忌?1.進香期間任何時刻都不可觸摸神轎。2.媽祖行轎時 須騰出空間不要簇擁在神轎旁。3.香燈腳在進香途中不能「鑽轎腳」,需把「鑽轎腳」的機會留給當地的民眾。4.不搶食、不浪費:香燈腳的吃與住需自行打理。但沿途信眾均會熱心準備各式餐點免費提供信徒食用,需遵守基本禮儀:不搶食、不浪費、公筷母匙及注重環保。參加進香建議穿著、必備物品1.個人換洗衣物及盥洗用品2.隨身攜帶的毛巾3.舒適好走的鞋子4.環保餐具6.睡袋或簡易睡覺休息用具7.防曬用品8.個人常備藥品,如三高藥品、止痛藥等9.個人隨身必須用品,如現金、手機、充電線。10.重要證件,如身份證、健保卡、駕照、提款卡等。其他重要資訊●2024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時間表●白沙屯媽祖路線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為全臺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徒步距離最遠的行程,自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出發至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來回約400公里。●白沙屯媽祖直播:https://www.youtube.com/@Baishatun-Mazu●GPS追蹤媽祖神轎及頭旗即時位置:https://www.baishatungongtian.org.tw/article.php?id=4【資料來源】.白沙屯拱天宮網站.白沙屯拱天宮臉書.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08 醫療.心臟血管
氣溫變化大注意血壓變動 保暖5字訣預防心肌梗塞
近日天氣變化劇烈,心血管敏感族群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家醫科醫師提醒,喜歡從事運動,特別是愛跑馬拉松的民眾,若自知有心血管疾病,應先到醫院做「運動心電圖」確認心臟狀況允許後,在醫師指示下備妥舌下口含錠等藥品,避免突發狀況不及應變產生憾事。氣溫變化大 心肌梗塞頻傳近日氣溫變化大,時有名人發生心肌梗塞事件,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民眾應加強禦寒保暖措施,帽子、圍巾及保暖衣物不可少。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為遲緩,晚上睡覺時,可先將保暖衣物放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謹記「慢、熱、起、穿、行」保暖5字訣,並建議等天亮氣溫稍微回溫後,再出門運動或改為室內簡單運動。心血管敏感族群 天冷運動應先檢查心臟狀況振興醫院家醫科主任陳怡君提醒,天氣冷要注意「血壓變動太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早晚量測血壓,避免激烈運動,如果民眾愛爬山、馬拉松等「耗氧性運動」,建議先至醫院進行運動心電圖量測,確認心臟在壓力環境下是否會有缺氧等異常情形;支氣管敏感民眾則要備妥擴張噴劑等藥物,出門在外感到胸悶時,趕緊服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口含錠。民眾在家也要注意,陳怡君說,起床後不要馬上出門,在室內先做些暖身活動,長輩心血管彈性比較不好,要多注意末梢神經、血液循環,帽子、圍巾、圍脖、襪子等保暖衣物要穿戴妥當;此外,近日臨床上流感民眾增加,建議外出戴好口罩、盡快打疫苗。記住心臟病徵兆 辨認中風動作國健署提醒,如果自己或身旁的人出現心臟病徵兆,如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或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任一項辨認中風的動作,應立刻撥打119送醫,並記下發作時間,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造成遺憾。慢.熱.起.穿.行 保暖5字訣慢:早晨醒來時,先在床上緩慢活動一下熱:伸展四肢或進行簡單熱身起:慢慢起身,避免瞬間起床有頭暈的現象穿:坐在床邊,添加事先備妥的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行:待腳步踏穩且手扶好固定物後再站起來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忽冷忽熱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別太早出門、藏好身體4部位…秋冬護心保暖8要訣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的情況愈來愈常見。上周還熱呼呼,但這二天又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寒冷,氣象署針對新北市等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恐10度以下。醫師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其實如果是一直持續冷可能還比較容易防範,但就是這樣忽冷忽熱的溫度,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要小心,心肌梗塞跟中風可能隨時爆發。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如果天氣太冷,長輩可以評估是否要出門。田知學表示,重點就在「溫差」,溫度變化較大對有危險因子的民眾,如三高、年長、中風、心肌梗塞等較危險。冬季常見兩大類疾病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謝嘉娟曾撰文指出,冬季天氣變冷常見以下兩大類疾病發生。一、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若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而中風徵兆,則要牢記「FAST」口訣,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時間。.「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二、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過敏、氣喘、重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注意每日飲用足量的溫水,出門配戴口罩,若經濟許可,可購買空氣清淨機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天冷不要太早出門、泡澡溫度不超過40℃這二大類冬季疾病,又以心血管及腦中風較常急性發生,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應先了解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肥胖、三高及代謝症候群、吸菸、遺傳家族史等,同時做好護心養心的工作。冬季「護心」、「保暖」,務必做好以下幾件事。除了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一般人也有許多應注意的事。例如有晨運習慣的人,國健署提醒,變冷時清晨外出運動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不要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許多人天冷喜歡去泡湯或在家泡熱水浴,也要注意勿超過40℃,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此外,冬天也應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身體保暖 「藏」好4部位保暖的部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潮宗曾受訪指出,不讓寒邪之氣侵入身體,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就是從頭到腳4個重點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把這4個部位「藏好」包緊,就會保暖。另外就是注意晚上睡覺時,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氣溫驟降護心、保暖8要訣1.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2.充足睡眠3.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4.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5.泡湯泡澡注意溫度6.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7.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預防便秘8.出現疑似心臟病及中風徵兆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腸胃炎、噎到、魚刺卡喉怎麼辦?過年常見10類疾病緊急處理方式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每年過年醫院常見的急診傷病類別大同小異,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腸炎、泌尿道感染等都是常見問題。此外,如吃東西噎到、嗆咳,大魚大肉導致痛風、胃食道逆流等,也很常發生。《元氣網》以下整理過年可能遇到的常見疾病,有些問題可透過事先備藥服用緩解,不過也有一些較嚴重情況,仍需盡速送至急診處理。急性腸胃炎過年聚餐通常吃得較多、較油膩,最常出現的急性健康問題就是急性腸胃炎。大吃大喝,人流往來頻繁注意衛生亞東醫院肝膽腸胃科呂貞燕醫師:腸胃炎患者最常見症狀為上吐下瀉,所以水分電解質的攝取補充非常重要。對於病情較輕的病毒型腸胃炎,建議前一到兩天需禁食僅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可以喝一比一稀釋的運動飲料或是電解水,讓腸胃道先得到充分休息,如果嘔吐及腹瀉有比較改善,也可以開始試喝米湯,然後循序漸進再慢慢吃白粥等清淡飲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如果支持性療法兩天都完全沒有改善再就醫。噎到、嗆咳春節零食常見果凍、堅果、瓜子等核果類食物,要注意別給5歲以下孩童及吞嚥能力差的年長者吃,這類食物很容易讓他們噎到、嗆咳。若被大體積異物噎到,可能會馬上臉發黑,還比較容易發現;如是小體積異物則可能掉進支氣管,導致久咳不癒,甚至慢性肺部感染。台中慈濟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莊浩凌曾受訪提醒,異物梗塞時千萬別拍背,因為可能使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導致難以挽救的後果。「異物梗塞的國際求救姿勢是,兩手抓住喉嚨並做嘔吐狀。」莊說,身邊有人做這個動作時,先鼓勵他咳嗽排出異物,若無法咳嗽表示氣管完全堵塞,就要馬上做哈姆立克急救。》哈姆立克急救操作方式魚刺卡喉年節菜幾乎都會有魚,吃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魚刺魚骨,應細嚼慢嚥以避免不慎吞下魚刺。若是不幸被異物哽塞到食道,不建議使用喝醋或是吃米飯再吞入的坊間作法,建議先暫停飲食,稍微嘗試能否咳出,若咳出困難,可能還是要就醫尋找專業協助。骨折過年走春時,小朋友會跑跳地嬉鬧,稍一不慎會發生扭傷或骨折狀況,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說,骨折要先想辦法固定,可以就地取材,使用雜誌或簡單的木板,把患部固定後再送醫;扭傷可初步用「R.I.C.E原則」處置,也就是休息、冰敷、加壓、患部抬高,讓受傷部位止痛且不進一步惡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類流感、新冠肺炎…)根據疾管署預警,流感、類流感疫情及新冠肺炎將在過年前達到高峰。而過年南北往來人際互動多,大家出去拜年、走春,又會互相傳染,不得不慎。如果過年期間感染流感或新冠,可前往衛福部所屬醫院,於農曆春節期間(113年2月8日-2月14日)有提供便捷門診及急診服務,可開立公費口服流感及新冠抗病毒藥劑。》看113年衛福部立醫院春節期間門診時刻表或可在年前先去診所備好一般感冒藥、發燒藥水等,如果感冒但病況輕微,直接吃藥減輕症狀,就不用跑醫院。氣喘過年走春拜拜,廟宇煙霧繚繞,氣喘患者要小心氣喘急性發作。氣喘患者需注意遠離誘發氣喘發作的危險因子,建議外出時戴口罩降低發作風險,並隨身攜帶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或支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胃食道逆流過年就是不斷的吃吃喝喝。但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或有胃潰瘍病史者,還是要節制適量飲酒、咖啡和茶類,避免辛辣、酸性、甜食及巧克力的大量食用,而且睡前兩小時內避免吃宵夜以及水果甜點,以免在過年期間飽受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困擾。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為胸口灼熱、胃酸逆流,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也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除了吃胃乳片、制酸劑等胃藥外,因每位患者引發的「地雷食物」不同,想防範的話還是注意避免吃到自己的「地雷食物」。痛風高油、高蛋白、高普林、酒精都是引起急性痛風的危險因子,但要人在過年期間這也別吃那也別吃,也太不人性!不過至少做到不要吃過量,多喝水,最重要是不要喝酒,過量的啤酒易使尿酸升高,導致急性痛風。有痛風的人應減少海鮮、內臟等食物,避免攝取過多蛋白與脂肪;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切記不可喝啤酒來取代開水,因為過量的啤酒反而會使尿酸升高。適度運動、避免過度飢餓都是預防痛風發作與控制尿酸的良方。最好事先準備一些消炎止痛藥,在急性發作時服用緩解症狀,同時避免過度活動、壓迫患部,通常在3、4天就會改善。若沒改善應立刻就醫。心肌梗塞、中風台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教授高偉峰說,天氣冷要特別注意腦中風、心臟衰竭和肺部症狀,也要留意腸胃道出血的情形,一般急診常見胃潰瘍、胃出血,以及部分的肝硬化,喝酒和飲食辛辣可能是引發的原因。高偉峰提醒,過年期間不要吃得太鹹,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水不要喝太多。過年前後忽冷忽熱,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一旦發現身邊家人或朋友發生胸痛、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最重要的是先打119求救。然後依據119指示檢查病患的意識和呼吸,如果沒有呼吸,再依指示操作 CPR(心肺復甦術),以降低腦部缺氧時間,等待救護車來臨盡快送醫。》心肺復甦術(CPR+AED)操作方式燒燙傷洗熱水澡也要留意可能的危機,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說,有時會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個案,如果出現頭痛、頭暈、想睡覺等警訊,尤其有叫不醒的情形,都應該緊急就醫,這類個案往往都是整個家族一起來。爆竹一聲除舊歲,有些民眾會玩煙火、放鞭炮等,如果被炸傷多為燒燙傷,最怕是炸到眼睛,有些傷口會出血,燒燙傷部分要把握沖脫泡蓋送的準則,出血處要加壓止血,但不論何種狀況都要就醫。過年期間生病會讓人焦慮,不過在「人手一機」時代,突發疾病可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找到解方,透過「就醫院所查詢」,可知道附近有哪些醫療院所,可依縣市、鄉鎮、地址、診療科別、診療時段、服務項目等不同需求進行查詢。附表-108年農曆春節十大「急診」傷病1.腸胃炎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3.表面傷或挫創傷4.不明熱5.流行性感冒6.眩暈7.傷害8.過敏9.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10.泌尿道感染(資料來源/健保署【資料來源】.衛福部健保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05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過高到底可不可以吃蛋?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
雞蛋營養豐富又美味,但對於高血脂(膽固醇)的患者來說,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一直是個存在爭議的複雜議題。因為一顆雞蛋大約含有210毫克膽固醇,一般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不宜超過300毫克,吃一顆雞蛋就超過一半的建議攝取量。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格雷戈里·卡茨醫學博士說,「雞蛋含有大量膽固醇,需減少攝取」是幾十年前我們對心臟病認知的舊觀念,事實上,體內膽固醇的飲食來源只有20%,其餘80%是肝臟製造。因此,近年專家轉向建議民眾,與其限縮膽固醇食物攝取,更重要的是降低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取量。那麼,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雞蛋?以下是有關雞蛋和膽固醇的知識,以及如何適量食用,享受美味又能維持健康。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雞蛋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營養豐富,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以及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蛋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2、硒和膽鹼。雖然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確實很高,但飲食中的膽固醇未必會對血液膽固醇造成影響。事實上,完全不吃雞蛋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需營養素。雞蛋對人體膽固醇數值影響有多大?人體存在的膽固醇(血液膽固醇),與透過飲食攝取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之間存在差異。血液膽固醇是由肝臟產生,對人體某些功能的運作不可或缺,例如產生荷爾蒙和消化脂肪食物。但隨著年紀增長,過多的血液膽固醇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內,阻礙血流進出心臟,導致胸痛或心臟病發作,高膽固醇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膳食膽固醇則存在動物性產品中,如肉類、海鮮、雞蛋和乳製品。雖然雞蛋確實對膽固醇有輕微影響,不過因人而異。卡茨博士說,有一小部份的人,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力特別好,這群人的低密度膽固醇,的確可能因為攝取某些食物而使膽固醇升高。膽固醇高的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作為營養飲食的一部分,多數健康的人每天可以吃1-2顆蛋。營養師潔西卡·格爾曼建議,調整蛋白質攝取來源,就不會過度依賴雞蛋,並搭配富含纖維的早餐,如淋上橄欖油的蔬菜、全麥土司和水果。如果你的膽固醇很高,也不必完全避吃雞蛋,它們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建議這類人應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膳食膽固醇的攝取,最好將雞蛋攝取限制在每周4-5顆以下。這也適用於超重、肥胖或有其他心臟病危險因子的人。有些人因為遺傳的關係,出現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應定期就醫追蹤治療,並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吃包括雞蛋在內的高膽固醇食物。專家觀點:雞蛋和膽固醇到底該怎麼吃?1.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攝取過去的說法是,人體已經會製造膽固醇,因此專家建議限制膳食膽固醇的攝取量;但近年來,專家轉而建議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取,而不再專注於限制膳食膽固醇。2.雞蛋別和高脂肪食物一起吃建議注意全面的飲食健康,而非單一營養素,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蛋白質和低脂乳品,當然包含雞蛋,但必須適量。另外,建議雞蛋不要和其他高脂肪食物一起吃,例如香腸、培根和奶油,因為進食的脂肪多寡,會影響低密度膽固醇顆粒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1 醫療.心臟血管
發生心肌梗塞該如何快速檢測?兩種心肌梗塞的治療方式差異在哪?
新聞上,不時會看到名人因為心肌梗塞猝死,而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因為心肌梗塞而致死,到底心肌梗塞該如何檢測?要如何治療?如何區分慢性與急性心血管疾病?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林佳濱表示,心血管疾病分為兩大類:慢性與急性。●急性心血管疾病就是大眾所熟知的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血管疾病則包含狹心症、心絞痛等,病人主要的症狀是:胸悶、胸痛至少出現超過三個月。這兩類病人,都會導致血管壁愈來愈厚,血液流動的管腔愈來愈小,當狹窄到100%時,同樣都會引起心肌梗塞。慢性病人多是經由異常症狀後,醫院透過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掃描或精密電腦斷層結果而診斷;反之,急性病人多是發生後靠心電圖、超音波和抽血進行確診。如何快速檢測出心肌梗塞?據照心電圖的ST節段變化,心肌梗塞可分為「ST上升型心肌梗塞」、「非ST上升型心肌梗塞」以及「不穩定心絞痛」。ST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需立即在90分鐘內執行心導管手術,避免心肌壞死,以保住心臟功能。其餘類型的心肌梗塞,多屬於慢性心肌梗塞,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中國附醫副院長張坤正表示,ST上升型心肌梗塞是「急性心肌梗塞」,一定要盡快打通血管,快速診斷出急性心肌梗塞就非常重要。透過「心電圖」可快速判讀病人的心臟情況多數縣市消防局的轄內救護車上可讓消防救護人員先進行十二導程心電圖檢查,盡早確認屬於哪一類心肌梗塞,將病人送到適合醫院,節省院前治療時間。不過,心電圖沒辦法100%找出所以的心肌梗塞病人,張坤正解釋患者到院後,急診處會立即協助抽血、照血管超音波:●抽血可檢查病人體內心肌酵素是否上升,心肌梗塞發生後二~四個小時內,心肌酵素會顯著增加,可透過抽血雙重確認病人是否是心肌梗塞。●血管超音波則是確認血管阻塞的情況,可以協助決定要執行心導管手術還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肌梗塞治療原則:針對「罪犯血管」,最嚴重的血管進行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普遍被認為「嚴重度較高」,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9年於急診替心肌梗塞患者裝設的心臟支架,每一人的平均數為1.6支,而住診的平均數為1.64支。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解釋,急診大多會先處理「罪犯血管」,也就是影響病人最嚴重的血管,大約2~3周,患者轉至門診後,再由心臟內科醫師處理剩餘嚴重狹窄的血管。陳冠群表示,心臟有三條主動脈,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支、左前降支,其中以左前降支最為重要。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阻塞在二條以內,其中沒有左前降支,醫師多數會採取心導管與氣球擴張術。如果是左前降支阻塞,不管有幾條血管阻塞,都會直接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1 心導管治療:氣球擴張術與血管支架使用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術與放置心臟支架都屬於微創手術,使用心導管裝設支架限制不多,唯一是希望血管腔直徑至少要有2公釐,正常血管腔直徑為3到4公釐,如果直徑不滿2公釐,會先使用冠狀動脈旋轉研磨鑽系統,讓血管腔騰出空間後,再放入心導管。心導管可進行的2種治療方式:●氣球擴張術:經由病人的大腿鼠蹊部(腹股溝)的血管或經由手部動脈放入心導管,引導心導管進入冠狀動脈病變狹窄處,此時將導管所附的氣球加壓擴張,膨脹的氣球可將造成阻塞的脂肪粥狀物再進行擠壓,增加血管中內管管徑,以此恢復血管的通暢。●血管支架:通常會在氣球擴張術後使用,金屬支架經由導管放在阻塞的血管處,撐開已發生狹窄而堵塞的血管,在狹窄處使用支架支撐幫助血管內的血液流通,提供心臟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很多病人或家屬會問裝設心臟支架「有沒有上限」,答案是「沒有」,但其效果有一定的極限。支架是一個網狀的物體,幫助撐開血管腔,只是當有異物在體內時,人體會主動吸收,如同傷口結疤,反而會增加血管增厚的機會。後來有塗藥支架的產品問世,降低血管癒合速度。即使有藥物當作阻抗劑,人體最終還是會吸收,因此不斷裝設支架在血管中,最終血管仍有再阻塞的機率。治療2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左前降支阻塞必須開胸,復原慢但血管再狹窄率低。張坤正表示,當心導管手術沒辦法執行時,就會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要開胸,將堵塞的血管另闢可以灌注血流的心血管,除非是年紀過大的患者,否則多數的患者都可以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屬於重大手術,需要讓心臟停跳進行體外循環。相較於傳統的繞道手術,近年也有發展出利用達文西手臂執行繞道手術,施行不須使用人工心肺機。微創手術方法僅在肋骨間造成少量小傷口,避免早期胸骨切開術所伴隨的風險及併發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與心導管支架手術相比,傷口復原慢,但血管再狹窄的機率,與血管內放置多重支架相比,仍低上許多。近年也開始倡議採取多條血管繞道手術,作為首選治療方式。◎微創冠狀動脈繞繞手術介紹,可以參考此報導。
-
2024-01-28 醫療.心臟血管
皮膚科名醫彭于賓晨跑猝逝 醫提醒3危險因子及室內運動3要點
知名皮膚科診所「于賓診所」院長彭于賓,26日傳出逝世消息,當時他正在跑步機上晨跑,被發現時已經倒臥在地,判斷是因心血管疾病去世,不過家屬尚未對外說明。心臟內科醫師指出,最近天氣冷是可能的因素之一,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應該要漸進式進行,也要留意起床後2至6小時,避免「清晨巨浪」發生。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猝死常見的成因為心肌梗塞、突發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等,心肌梗塞突然發生時像土石流,血管則如同一條條的公路,血管壁變得愈來愈厚,血管內徑未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有62%的男性心機梗塞或猝死,之前沒有任何症狀,女性則為46%。目前外界尚未得知彭于賓的具體狀況,不過,如單純以心肌梗塞來看的話,洪惠風說,這類個案的風險因子中,年齡是其中一個危險因子,男性45歲以上、女55歲以上或停經後;家族遺傳是第二個危險因子,男性親戚55歲以內心肌梗塞或猝死算危險因子、女性65歲以上;第三個危險因子是抽菸,其他危險因子則包含血壓、血糖、膽固醇,以及體重注意和運動等。洪惠風表示,「要預防土石流就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法有二,第一為控制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等「三高」因子、不要抽菸、要規律運動等;另外就是要注意「不要發生颱風」,也就是留意天氣突然變冷或變熱,也要控制情緒,不要生氣或熬夜等。運動方面,洪惠風說,如果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話,要漸進式進行、避免劇烈運動,如果一直以來跑數公里沒問題,但突然只跑幾百公尺就出現胸悶、咳嗽等蛛絲馬跡,就要趕快就醫,也建議民眾可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於每天測試,一旦有異狀可以早點發現並就醫。除了運動頻率外,還要留意可能發生的「清晨巨浪(morning surge)」,洪惠風說,血壓控制不好的人,容易在清晨時有突然的血壓驟昇,也是最容易產生中風及心臟病的時間點,通常建議起床後2至6小時要特別小心。洪惠風形容,白天活躍的交感神經,和晚上的副交感神清,會在清晨「交班」,在這段時間等於煞車沒有鬆開就踩油門,心律可能比較難以調解,容易出事;而有些人在睡夢中猝逝,可能與呼吸中止症等部分原因相關;有些肥厚性心肌病變,則好發於運動時,提醒民眾平時就要留意自身狀況。皮膚科名醫疑跑步健身猝逝 醫曝冬天運動3大注意事項新北市土城醫院急診醫主任薛承君表示,冬天寒冷,許多民眾選擇在室內健身房運動,但仍可能發生意外,提醒民眾使用跑步機時,應注意3大要點:第一、運動前,熱身務必充足:尤其是天氣寒冷時,應充分熱身讓血液流動到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運動時心臟送出血液的負擔,降低突發性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二、運動中、運動後,需注意身體保暖:即便是運動會讓身體流汗,冬天運動,最好還是穿著長袖、長褲的運動散熱衣褲,協助身體保暖;運動後,也應立即擦乾汗水及沖澡,避免環境氣溫低,更加刺激交感神經,增加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三、運動時,不要過於勉強:如果跑到一半有胸悶、胸痛等身體不適時,一定要立即停止,但許多人認為,運動才會健康,而過於逞強,如每一次馬拉松比賽時,總會有人發生心肌梗塞,有時就是過於勉強所致,且在比賽當下,心情處在緊張、壓力下,也容易增加心臟負擔,發生意外。薛承君說,一般來說,突發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多與心室顫動有關,建議在室內健身房跑步時,第一、應選擇有工作人員服務的時段;第二、同時有其他民眾正在運動;第三、備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設備的場所,若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立即急救。薛承君指出,醫學研究指出,當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突然昏厥倒下時,如果可以立即急救,相較於急救人員抵達現場急救,可以大幅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而搶救回來後,神經系統恢復的情形,也會比較好,因此,第一時間搶救事關重要。薛承君指出,男性、年齡65歲以上、三高、肥胖、吸菸、壓力大及有新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為心肌梗塞的好發族群,但這些只是醫療的評估風險,不代表沒有這些風險的人,就不會發生心肌梗塞,因此,平時要多注意心臟的健康,每年可以在醫囑下,進行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相關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4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一定是心肌梗塞?醫教分辨2種悶痛,單一點位的刺痛感不是心肌梗塞
寒流來襲,全國各地寒冷,心肌梗塞發生情形增加,其症狀常見為胸悶、胸痛,但心肌梗塞的胸悶與一般胸悶,民眾常弄不清楚。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心肌梗塞常見症狀為胸悶、胸痛,但最近各公司正在舉辦尾牙,很多人可能吃多了、喝多了,造成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或年關將近,生活、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引起胸悶等不適,心肌梗塞的胸悶到底有何不同?肌肉、神經引起的胸悶單一點位 像尖銳物刺痛感天冷時,民眾出現胸悶症狀,往往會特別擔心是不是罹患心肌梗塞?林謂文說,心臟在胸腔深處的位置,外面是摸不到的,如果胸口的悶痛感是接近皮膚,且是單一點位,或感覺像是尖銳物的刺痛感,或一般的抽痛,通常不是心肌梗塞引起的胸悶,而是肌肉、神經所引起的疼痛。心肌梗塞的胸悶範圍大 且有合併症狀林謂文指出,真正心肌梗塞的胸悶,常是胸口出現一大片、大範圍、無法指出正確位置的悶痛感,胸口感覺有如被一顆大石壓住,有著掐縮、壓縮的擠壓感,這種就是內臟缺氧的疼痛,但這時並非只有胸悶或胸痛症狀,還需合併呼吸喘、呼吸困難、心悸、暈眩、頭暈、反射性頭痛、冒冷汗等上述任一症狀,此時應懷疑是心肌梗塞所致,務必提高警覺立刻就醫。林謂文說,當民眾抵達醫院後,醫師會經詳細問診,若診斷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都會再進一步檢查確認。另若天氣冷、低溫、運動後、爬樓梯、情緒壓力大所引起的胸口不適,應注意是否為心絞痛等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林謂文提醒,65歲以上長者、三高患者、曾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者,均為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寒流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減輕壓力、遠離菸酒,慢性病人切記按時吃藥,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心肌梗塞如何預防?飲食應採低脂低鹽,以清淡為主,並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看完整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焦點.健康知識+
寒流懶人包/最強寒流來襲,這些地方可能降雪!低溫保暖8重點,務必「藏」好4部位!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今天(22日)上午發布低溫特報,各地天氣都會非常寒冷,各地愈晚愈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元氣網》整理寒流來襲懶人包,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好保暖。而如果想趁此波最強寒流賞雪,中部高山如太平山、合歡山等降雪機率高;北部地區則以高度1079公尺的大屯山機率高一點,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寒流什麼時候來?影響時間:1月22日(一)至24日(三)。依據中央氣象署預估此波寒流最冷時間點落於1月23日(二)晚間至1月24日(三)清晨。可能降雪區域的最佳賞雪時間在22日晚上10時至23日早上10時之間。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臺中市、彰化縣、宜蘭縣、花蓮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註】黃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橙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紅色燈號: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降雪預估根據氣象署表示,由於中層水氣條件較好,今晚起至周二,北部、宜蘭1000至1500公尺以上山區,及周二中南部、花東2500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機率,並有路面結冰、霧淞發生的機率,山區活動務必留意安全。至於陽明山有無可能降雪?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由於陽明山高度600多公尺,如果水氣充足、溫度更低一點的話,陽明山可能會有冰霰機率,「雪的話可遇不可求」。大屯山的高度1079公尺左右,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可能降雪地區●中部高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雪霸公園等地,降雪機率高●北部高山:七星山、大屯山(1079米)也有降雪機率;陽明山公園(607米)海拔不夠高,可期待固態降水(雨夾雪、冰霰、霧淞)。●南橫3000公尺高山;台東段埡口海拔逾2700公尺,高雄段檜谷海拔約2400公尺。【注意】下雪區域將依中央氣象署宣布下雪時同時啟動交通管制機制,限制車輛附掛雪鏈通行,台20線南橫公路路段如結冰嚴重的話,不排除實施預警性封閉。上山前應提前確認天氣與路況,備妥保暖衣物,隨車攜帶雪鏈因應。低溫對健康危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關鍵指標氣溫驟降好發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分析,天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患者具有三大關鍵指標:1.患者本身心血管、腦血管已不好,可能有硬化、斑塊、阻塞而不自知,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可能沒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2.冬天天冷、氣溫低,此為「導火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跳變快。3.若心腦血管已有斑塊,斑塊不慎破裂、剝落,引發血栓堵注血管,將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意外。因此,避免天冷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當血管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心肌梗塞,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低」。如果第一點做好,就不須害怕第二、第三點。而如果不知道自己血管好不好的人,天冷時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一定要多注意,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三高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不幸發生腦中風時,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搶黃金治療時間寒流猝死防範●好發時間:清晨●室內2好發地點:客廳、浴室●高危險族群:三高患者、中風、心腦疾病者、心衰竭、放置心臟支架、65歲以上或獨居長者、家中沒有保暖工具的人。●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呼吸急促、心悸●引發結果:中風、心肌梗塞、猝死。●三方面著手防範1.首先應維持血管的健康2.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3.有三高問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低溫保暖重點保暖「藏」好4部位身體保暖,最重要是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保暖NG行為1.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容易引起火災。2.電暖器應使用專用插座,也別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3.電毯、暖爐、暖暖包、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燙傷。4.泡澡機、泡腳機泡太久,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5.喝酒暖身,反而會讓身體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更危險。低溫保健8要點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節制飲酒,並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突然的激烈運動等。4.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5.避免加重身體壓力:上述高危險群,需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例如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6.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戒菸、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酗酒。7.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症狀立即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1)搶時間,(2)打119正確就醫。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且,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22 醫療.呼吸胸腔
長途搭機、臥床恐增肺栓塞風險!肺栓塞症狀嚴重度取決於血栓大小
肺栓塞是一種由血栓導致的急性疾病,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肺栓塞發生在肺動脈,通常當位於腿部深層靜脈的血栓掉下來又往上飄動到肺部,且發生血管阻塞時,就會引發肺栓塞。肺栓塞如何造成?有哪些症狀?最常見的肺栓塞是因深層靜脈血栓造成,其他罕見原因包括空氣泡、脂肪栓塞(常來自嚴重骨折)、腫瘤等。有些族群也容易形成血栓,包括癌症、家族中有血栓或凝血疾病的病史、心臟病、曾有過血栓或凝血疾病史、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替代療法。某些特殊情境如分娩、心臟病發作、長途飛行或長時間臥床,也可能增加罹患肺栓塞的風險。肺栓塞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取決於血栓的大小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隨著血流逐漸受阻,症狀可能包括咳嗽、帶血的痰、眩暈、心悸、心臟急速跳動、腿部疼痛或腫脹、胸痛、呼吸急促,且伴隨著運動時加劇的情形。未經治療的肺栓塞可能危及生命,引發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心律不整、肋膜腔積液、肺動脈高壓和肺梗塞,即肺部組織壞死,在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經歷多次小型肺栓塞,逐漸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栓塞如何診斷及治療確診肺栓塞的檢查,包括血液檢查,以檢測凝血風險及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胸部X光,分析心臟和肺部的大小及異常變化;電腦斷層肺動脈造影,能清楚看到大塊的肺動脈主幹血栓;都普勒超音波檢查,以檢測下肢的深層靜脈血栓;心臟超聲波能查看心臟結構和血管,以及測量右心室收縮壓力。肺栓塞的預後關鍵,取決於是否有快速的診斷和治療。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藥物,包括溶解血栓的藥物或抗凝血藥物。但如果血栓範圍太大,會通過導管的方式將血栓清除,導管經大腿的靜脈引導至肺動脈,使用特殊儀器來破壞血栓或將其抽出或溶解。一些很難清除的血栓,有時需要手術治療。為防止更多血栓從腿部或其他地方飄到肺動脈,會暫時安裝下腔靜脈過濾器,該靜脈是將血液從腿部送往心臟的主要靜脈,過濾器有助於捕捉部分血栓,防止其流向心臟或肺部。當一些急性血栓慢慢轉變為纖維化的慢性血栓,肺動脈擴張術可以通過充氣擴張動脈內的氣球,打開阻塞的血管,以恢復肺部血流。【延伸資訊】》疾病百科/肺栓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9 醫療.消化系統
一張圖看懂「嘔吐不同顏色代表什麼」 出現「這些情況」盡早檢查不要拖
發生嘔吐的問題可能性很多,有時不單單只是腸胃道相關疾病而已,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略以顏色教大家看看自己有可能是屬於哪種問題,也呼籲如有異常應盡快就醫。嘔吐不同顏色代表什麼?常見4顏色,一張圖看懂! 王威傑醫師指出,身體各種問題都有可能引起嘔吐,雖說一般而言難以用「正常的嘔吐」來比較觀察,畢竟會嘔吐就已經不正常,但若以顏色來看,排除食物色素影響,出現異色恐怕特別不對勁,包括紅色、深褐色、黑色、黃綠色。 吐出不同的顏色:不論紅色、深褐色、黑色,通常都是意味著有出血情況,上消化道可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原因可如潰瘍引起出血、食道撕裂、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惡性腫瘤等,另也可能為肝硬化。 紅色表示正在短時間、大量出血。深褐色則一樣是出血,但較為緩慢,已經經過胃消化變成深褐色。吐出黑色的非常罕見,代表出血時間已經相當久,這種出血情況大多以進入到腸道,多以黑色瀝青樣的糞便呈現。 至於黃綠色則是膽汁,可能因近端的小腸阻塞,使得膽汁下不去,進而從上吐出。另外,長時間的嘔吐也可能把十二指腸當中的膽汁向上牽引吐出。 從嘔吐物觀察:若是以嘔吐物來看,吐出還沒有被消化的東西,通常意味著食物在食道就被吐出來,例如食道狹窄或失弛症等食道疾病所引起。若是吐出部分消化物,則可能表示食物已經進到胃裡,是胃部出問題所導致,例如胃出口阻塞、胃輕癱等。 嘔吐當下需要注意什麼嗎?可以做些什麼改善不適感? 當下留意這些事:王威傑醫師表示,嘔吐的當下為避免發生危險,需盡可能注意氣道暢通、是否被嘔吐物堵塞,以免窒息。並且留意是否有脫水、血壓降低等情況以防暈倒,若感覺到頭暈也盡量先坐下休息,避免行車。 可以嘗試這些改善:一般而言,嘔吐大多還是以腸胃道問題為大宗,建議可先暫時禁食看是否改善,若開始少量進食宜避免固態、質地堅硬食物、脂質、氣泡飲品,以免嘔吐加劇,或在不斷嘔吐時不慎噎到。若有頭暈等脫水徵兆,建議多補充水分,並用口服電解液補充電解質。而若是孕吐則可補充B6、薑幫助改善。若覺得嘔吐味道噁心,也可嘗試吃點薄荷糖等有清新味道的口香糖等,但避免下嚥。 嘔吐哪些情況需要趕快就醫?有伴隨症狀、風險族群更要注意! 3情況緊急就醫:王威傑醫師提醒,嘔吐的原因非常多,但不論嘔吐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若出現吐到意識模糊、脫水、血壓降低時應緊急就醫確保安全。 4情況盡早檢查:若是噴射狀嘔吐、吐出鮮血、咖啡色內含物、24小時內吐出1500c.c.以上的大量嘔吐等,也應盡早就醫檢查了解原因。噴射狀嘔吐可能代表著腦壓過高,鮮血、咖啡色除了消化道問題也可能是肝硬化,大量嘔吐則恐怕不是單純功能性問題,通常是系統出問題。 伴隨症狀、風險族群:嘔吐若伴隨凌晨頭痛、視力模糊,暗示可能是腦壓高或有顱內病灶引起;伴隨胸痛要留意心肌、心包膜、肋膜問題;若有嚴重腹痛、發燒超過三日等可能背後有嚴重感染;伴隨體重減輕要小心腫瘤;年紀過小或是年紀年長、免疫力低下者發生嘔吐,引起的原因可能變化進展較快,宜儘速就醫。許多藥物如化療、巴金森用藥、止痛藥、賀爾蒙製劑也可能造成噁心嘔吐,因此多重藥物使用者應將自身病史告知醫事人員參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9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節氣遇寒流 護心8法避免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
明天(20日)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象徵一年的結束,又適逢東北季風增強,緊接寒流來襲,可能一路冷到25日。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提醒,每當遇到氣溫劇烈變化的天氣,民眾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提供健康護心8招供民眾參考。寒流護心8法1.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及未精製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攝取高熱量的炸物。2.規律運動:減少久坐,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運動前需充分熱身,避免在低溫的大清早外出運動,或天冷時改採室內的運動。3.充足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成人每日需要睡足7至9小時;若家中有嬰幼兒,應注意保持正確的睡姿及室內通風,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幫助孩子保暖,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4.拒菸節酒:吸菸會讓血壓、血脂升高,對心血管造成不良影響,另建議以茶或水代替酒,身體更輕鬆無負擔。5.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起三高,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6.預防高血壓: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一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血壓值<140/90 mmHg。7.預防高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8.預防高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吳建遠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都要記得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如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
-
2024-01-13 醫療.心臟血管
超重要!投票之後做什麼呢?醫師提醒快做「這件事」
今天是投開票日,很多人一早就去投票,接下來就是要等傍晚後的開票結果,醫師提醒,投完票後先量血壓,該吃的降血壓也趕緊吃,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兩天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增加了1.6倍,提醒民眾「不管支持的人選是否當選,日子還是要好好過。」總統大選後兩天內,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增加1.6倍心臟內科專科醫師劉中平今表示,選前的緊張以及參加造勢活動引發的情緒激動,還有長期吶喊的脫水疲勞,都可能讓心臟受損,以及血管產生栓塞;更別提太過興奮而忘記吃藥引發的風險。劉中平表示,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兩天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增加了1.6倍,無獨有偶,發表在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也顯示,在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五天內,心肌梗塞的爆發增加了42%。投票後要趕快量血壓 該吃的降血壓也趕緊吃 劉中平建議,民眾在投票之後,一定要趕快量血壓,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藥物忘記服用了?今天晚上的開票結果,也別太認真,不管支持的人選是否當選,明天日子還是要好好過,還是要保持身體健康,平安就是福。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有三大警訊,包括胸痛、喘氣及冒冷汗,這種胸痛就像被石頭壓著胸口,有可能轉移到下巴、或者是手臂,而一旦出現胸痛、喘氣及冒冷汗任何一個症狀,就應盡速撥打119送醫。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元氣網疾病百科、亞東醫院延伸閱讀:.焦慮、易怒...選舉前後當心「選舉症候群」!7大心法遠離選舉症候群.上班族超過4成曾罹患「選前焦慮症」!醫師建議應遵循3步驟處理.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3 醫療.心臟血管
選舉前後太激動「心碎」恐致命!醫師曝4種人易有心碎症候群,嚴重會心臟衰竭死亡
2024總統大選就在明天(13日)!許多選民的情緒,會隨著開票時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數而上下波動!元氣網建議選民們以平常心面對選票結果,因為心情太激動恐導致「心碎症候群」,嚴重會引起休克、心臟衰竭、死亡的風險。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67歲女性胸悶、喘不過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送醫,醫師檢查後發現,她冠狀動脈並無阻塞,但左心室心尖處幾乎不收縮,是典型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又稱「心碎症候群」。>>>延伸閱讀:元氣網疾病百科-心碎症候群什麼是心碎症候群?心碎症候群是一種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之短暫性心肌病變,其發作時的症狀及心電圖表現都與急性心肌梗塞極為相似,但做心導管檢查就會發現「沒有血管阻塞」的問題。左心室顯影則會發現病人的心尖部分收縮力變差,心臟收縮起來形狀類似日本傳統用來捕章魚的章魚壺,因而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發作時會有急性胸痛、呼吸困難、胸悶、胸部有壓迫感等症狀,在某些病人身上,心臟打出的血液不足以提供全身所需,會造成暫時的低血壓或休克,只要及時治療,大多數有機會恢復;但也有少數誘發肺水腫、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嚴重也可能致命。哪些人是心碎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以下4種人容易有心碎症候群,盡量不要讓情緒有太的壓力或刺激:1.停經後的60歲以上女性2.有焦慮、憂鬱者3.頭部外傷4.有癲癇病史導致心碎症候群的原因,多為壓力事件,如情緒極度失落、驚嚇、疼痛或處在巨大壓力等生活重大變化。患者中有近6成在發病近期曾遭逢人生劇變,又以喪失至親至愛者佔多數。研究認為,心碎症候群是由於腦內邊緣系統的異常,讓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釋放太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突然讓人心跳與呼吸速率過快,升高血壓,導致心臟負荷瞬間變大。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詹仕戎表示,臨床上多數患者是至親好友發生變故,或進行重大手術、罹患肺炎、呼吸衰竭等引起,也有人是因為分手、壓力大、過勞引起,60歲以上女性是好發族群。心碎症候群如何治療?治療心碎症候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保守治療經常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然而少數患者仍可能合併休克或心衰竭等較嚴重的情況,需要加護病房的積極治療。醫師表示「心碎症候群」是一個相對預後良好的疾病,死亡率不到5%,患者通常會自己慢慢恢復左心室的收縮功能。但若患者同時併發心因性休克或心律不整,則預後會較差。選戰進入最後倒數,選情越來越緊繃,民眾情緒也跟著起伏不定,當情緒太過激動,若出現胸悶、胸痛、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可能引發「心碎症候群」,應該立刻就醫,不要以為休息一下沒事就輕忽,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否則嚴重會引起休克、心臟衰竭,甚至致命。平時應多培養個人調適壓力的方式,維持正常作息與飲食,一周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都可降低各種壓力相關疾病的風險。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元氣網疾病百科、亞東醫院延伸閱讀:.焦慮、易怒...選舉前後當心「選舉症候群」!7大心法遠離選舉症候群.上班族超過4成曾罹患「選前焦慮症」!醫師建議應遵循3步驟處理.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2 醫療.百病漫談
別以為肚子痛只是小事 腹痛常見原因及位置讓你初步判斷嚴重程度
腹痛的經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有的時候可能是吃壞肚子導致,也有可能因為宿便未解而引起,不過這些肚子痛多數時候情況並不嚴重,會自行解決。腹痛,又泛稱肚子痛,有多種形式,並且可能意味著多種情況。肚子痛是一種相當主觀的症狀,你可能會感覺:.輕度或重度。.鈍的或尖銳的。.灼痛或疼痛。.痙攣或絞痛。.持續或間歇。.局部化(在一處)或普遍化(各處)。需要注意的是,腹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甚至緊急情況的徵兆,千萬不可輕忽。腹痛(肚子痛)位置告訴你什麼?腹部是許多器官的所在地,所以位置是腹痛的重要線索,但不是唯一因素。它可能表明涉及哪些器官,例如腹部右側上半部疼痛可能表示你的肝臟或膽囊有問題。腹痛位置類型.上半部/下半部:上腹部疼痛位於肚臍上方,下腹部疼痛位於其下方。.右側/左側:腹部中線從胸骨穿過肚臍。腹痛(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腹痛的原因都是暫時的,它們可能與消化、月經或暫時感染有關。飯後腹痛可能是消化問題.消化不良。.脹氣痛。.便秘。.腹瀉。.食物過敏和不耐受。.食物中毒。器官受刺激或感染導致的暫時性發炎.病毒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泌尿道感染。女性生理期.月經來潮。.排卵痛。腹痛(肚子痛)更嚴重的原因是什麼?有時腹痛表示有嚴重的健康狀況,需要趕緊就醫治療。右側上半部右上腹部是肝臟、膽囊和膽管的所在。右腎在後方,小腸和大腸的第一部分也會穿過。可能與肝臟疾病或膽囊疾病有關,例如:肝炎、膽結石、膽囊炎、膽道結石和狹窄。可能是十二指腸、升結腸或右腎的局部問題,例如:腎臟感染、腎結石、十二指腸潰瘍、大腸阻塞。左側上半部左上腹部是胃、胰臟和脾臟的所在。左腎位於腹腔的後面,心臟和左肺位於它的正上方。來自左上腹的疼痛可能意味:胰臟炎、脾臟腫大、胃炎、胃潰瘍、膽汁逆流、腎臟感染、腎結石。來自胸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胃灼熱(heartburn)、心絞痛、非心源性胸痛、心臟病發作、肺炎、肺栓塞。下腹部下腹部有大部分小腸和大腸,因此下腹疼痛很可能與腸胃道疾病有關,它也可能與輸尿管、卵巢或子宮有關。來自腹部的疼痛可能意味:腸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或小腸阻塞、腹主動脈瘤、腹膜炎、疝氣、腎結石。來自骨盆腔器官的疼痛可能意味: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骨盆腔炎、子宮外孕。左側下半部憩室(腸壁上的小突出物)可能出現在整個結腸中,但通常發生在左下方部分。來自左下腹部的疼痛通常與結腸憩室症和憩室炎有關。右側下半部右下腹部的疼痛可能與闌尾有關。它可能是闌尾炎。腹痛(肚子痛)何時該去就醫?如果你的腹痛原因不明、持續或嚴重,或你受傷或懷孕,請務必去醫院就診。另外,若你的腹痛伴隨以下任何症狀,也請去就醫:.持續發燒。.持續噁心或嘔吐。.大便、尿液或嘔吐物中帶血。.腹部腫脹且觸痛。.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呼吸急促或用力時症狀會加重。【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Abdominal Pain
-
2024-01-11 醫療.心臟血管
看耳垂就知道心臟好不好?耳朵有摺痕易罹心臟病?國健署專家解答
你可以先知道: (1)耳垂摺痕與冠心症有關的說法最早於 1973 年由法蘭克醫師提出,並以此命名流傳,50年來相關的研究正反結果都有。 (2)根據 2021 年於知名的學術期刊所發表的、針對三十幾篇相關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分析,認為耳摺「診斷準確性不足」。 (3)傳言流傳多年,甚至很多國內醫師、教科書、醫療戲劇都曾提及,但國健署在諮詢心臟學會後,於 2019 年正式澄清其相關性「缺乏大規模研究顯示相關」。網傳「心臟好不好,看耳垂就知道」的內容,提到耳垂若有對角線摺痕、尤其雙耳都有則風險最高。但根據各大醫學論文期刊資料庫的文獻系統性回顧,分析當時所有已能蒐集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認為 50 年前被提出的「法蘭克徵象」說法,「診斷準確性不足」,且國健署在經過諮詢國內心臟學會後,也正式澄清該說法「無法顯示相關」。看耳垂就知道心臟好不好? 原始謠傳版本: 「心臟」好不好,看「耳垂」就知道! 主要流傳類似圖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MyGoPen 查詢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傳言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一位美國醫師法蘭克(Sanders T. Frank)於 1973 年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首次提出的耳垂摺痕(Ear lobe crease,ELC)與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之間可能有關聯,當時他觀察到 20 名有耳摺的患者中,有 19 人至少具有一種已知的冠心症危險因子。從此這個耳摺的特徵就被稱為「法蘭克徵象」(Frank’s Sign),中文也有人稱為「冠心溝」。 系統性回顧認為「準確性不足」 根據知名的《臨床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於 2021 年 7 月發表的「用於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對角耳垂摺痕(法蘭克徵相):診斷測試準確性研究的系統性回顧」,該研究針對包括 Pubmed 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CINAHL、Clinicaltrials.gov 和 Scopus 在內的 7 個電子資料庫進行檢索,對 34 篇研究進行評估,最終納入 13 項研究進行比較,得到的結論是「總之,臨床上阻塞型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風險患者中,耳垂摺痕只輕微改變測試前的疾病機率(disease probability)」,「這意味耳摺在檢測解剖學上,對於顯著的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準確性不足(insufficient)」,但也提到「儘管斜耳摺的存在與否不影響臨床處理,但由於其可行性和易於解釋,可以將其視為體檢的一部分」。 而 2015 年發表的「耳垂摺痕:冠狀動脈疾病的標誌?」也羅列了四十幾年來,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波蘭、以色列、土耳其、印度、瑞典、巴西等各國發表的研究,以及各研究的結論,在評論欄位下,作者表示「很難解釋為什麼上述研究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即使在『耳摺說』出現 41 年後 ,其相關性仍存在不確定性」,並提到種族差異、睡眠和耳垂扭曲後耳摺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等問題,都可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原因。 國健署:無大規模研究「證實」 非診斷標準 衛福部國健署於 2019 年在「保健闢謠」發佈「耳朵有褶痕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徵兆?」,表示經過國健署諮詢心臟學會之後,對於「坊間盛傳上了年紀或有三高的患者,如果耳垂下緣跟耳朵的長軸出現垂直斜切褶痕,稱為『冠心溝』,可能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徵兆」的說法,澄清「臨床上無大規模研究顯示耳朵有褶痕與心血管疾病相關,醫師也不以此作為診斷標準」。 定期檢查 有症狀立刻就醫 國健署提醒民眾「要防治心血管疾病,建議民眾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注意是否有出現心臟病徵兆,如: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還提醒民眾「男女症狀不同,女性常會出現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情形」,如果發生這些徵兆,諮詢專業醫師才是正確的作法。 結論 傳言「有心臟病的朋友耳朵幾乎都有這條摺痕線」、「但是有這條線的人未必有心臟疾病」,但從 50 年前這個說法被提出來之後,歷經數十國這麼多年的研究,得到的結論是「診斷準確性不足」,「相關性仍存在不確定性」,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諮詢國內的心臟學會後,也正式澄清「無法顯示相關」,「並非診斷標準」。 總的來說,數十年來全世界醫界提出的各種研究反覆辯證、不同期間各占上風,國內也有醫師引述不同研究而持不同論點,但正反的研究都有,國健署諮詢專業的心臟學會後闢謠,認為持正面、有關聯性的說法「無大規模研究」,也就是說,民眾與其擔心耳垂有沒有皺褶,還不如回到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本質,針對相關的症狀進行預防、定期檢查,有相關疑慮就尋求醫療專業協助,而不是專注於至今無法被證實確實有關聯性的身體表徵。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冠心病是沉默的殺手 3步驟輕鬆掌握風險(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1/franks-sign.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9 醫療.呼吸胸腔
死亡率高達30%的肺栓塞,罹患新冠肺炎還會增加發生率,高危險族群可靠一招預防!
【本文摘要】:肺栓塞是血管突然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導致肺部血液供應不足的疾病,常見於長時間不動的病患。症狀不明顯但致命率高,可能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甚至昏厥或休克。肺栓塞的死亡率高達30%,並且罹患新冠肺炎肺栓塞機率明顯提高。民眾如果屬於肺栓塞高危險群,建議接種新冠疫苗,預防肺栓塞的發生。--整理自ChatGPT,經編輯修訂。肺栓塞是什麼?肺栓塞的死亡率高?新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焜斌指出「肺栓塞」也是一種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中除一般人較為熟知的「心肌梗塞」、「中風」外,肺栓塞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疾病,症狀不易早期發現,卻有很高的致死率,治療如果不即時,病人的死亡率可以高達30%。延伸閱讀:為什麼醫師懷疑患者肺栓塞時需要做D-dimer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還可偵測那些重大疾病?肺栓塞的成因是肺動脈的血管突然被「栓子」堵塞,常見會造成血管堵塞的栓子有:血塊、脂肪、空氣、組織碎片,肺動脈堵塞會導致肺臟組織中的血液量不足,影響到血液中的血氧交換速率,導致病人血中的含氧量會顯著降低,導致低血氧症狀。其中血塊是造成肺阻塞最常見的因素,引起肺栓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的靜脈栓塞,尤其當病人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尤其是久坐,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中,血液流動變慢更容易導「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如果順著靜脈回流到肺部,就容易阻塞在肺動脈引起肺栓塞。肺栓塞常見的症狀有:◆呼吸相關的症狀: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咳血等。◆心臟相關的症狀:心悸、胸痛等。◆其他症狀:一側的腿部疼痛或水腫,嚴重會引起昏厥,甚至會有休克、猝死的風險。症狀的嚴重度與阻塞部位影響到血管大、小而有不同,並且與病人本身心肺功能密切相關。想了解更多肺栓塞的資訊肺栓塞與新冠肺炎的關聯肺栓塞的好發因子:包括三高、年老、動脈硬化、靜脈栓塞病史、長期臥床、慢性肺病等都是高危險因子,最近的醫學研究指出,感染到「新冠肺炎」也會提高15%到20%肺栓塞機率,尤其是新冠肺炎重症後,機率大幅提升到30%到50%,民眾仍須戒慎小心。楊焜斌統計新營醫院近期相關案例,新冠肺炎和流感(A、B型)各占3成左右,其他則是一般感冒,新冠肺炎似有捲土重來狀況,雖然重症比例較先前降低,仍有引發併發症可能。這名75歲的女性病人本有具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且體重近百公斤,近日因突發劇烈氣喘、胸悶等狀況,送到新營醫院急診,轉加護病房治療,生命徵象不穩,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病患右心壓力異常上升、功能異常,透過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確認是肺栓塞,緊急施打抗凝血藥物,狀況已經轉危為安,目前已出院返家。建議民眾如果是肺栓塞高危險群,最好注射新冠疫苗,才能有效預防。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慢性病友注意!新冠肺炎增肺栓塞風險有這些狀況速就醫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衛教文章:久坐不動 小心隱形殺手「肺栓塞」無聲無息、悄悄地找上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衛教文章:要命的肺動脈栓塞!
-
2024-01-09 醫療.心臟血管
平常看起來好好的怎麼會突然猝死?心肌梗塞非典型症狀「這些部位」痛,最易令人輕忽!
● 心肌梗塞被喻為「隱形殺手」,猝不及防● 氣候交替溫差大,易增加心血管的負擔● 控制三高是關鍵,謹慎飲食入冬後,一波波冷氣團來襲,當溫度驟降或溫差過大時,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會,尤其是心肌梗塞。常有民眾詢問:「平常看起來都好好的,怎麼會發病猝死?」「家人還很年輕啊,為什麼會發生憾事?」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說,「三高」是潛藏性的危機,低溫會誘發血管收縮,可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心律不整、冠狀動脈阻塞問題。注意心肌梗塞前兆 牙齒、下巴痛起來也要小心心肌梗塞來得又急又快,屬於死亡率很高的急症,謝嘉娟提醒,平常就要做好三高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老年人因血管老化,再加上冬天水分攝取不夠、運動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偏高,易使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年輕人則因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發病率也逐漸提高。心肌梗塞在發作前,大多是有前兆,包含了如重物壓在胸口的胸悶、胸口有拳頭般大的瞬間痛感,以及呼吸困難、冒冷汗、嘔吐、暈眩等,這些都是危險警訊,發生時應停止所有活動,坐下或休息。急性發作胸悶、胸痛時,可立即服用舌下含片,緩解疼痛進行自救,接著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治療。另外,要注意手臂痠麻、下巴、牙頜、腸胃、肩膀、上腹等部位疼痛的非典型症狀,謝嘉娟說,因心血管的流動堵塞了,「輻射性疼痛」擴散到其他部位,不少人以為只是身體疲累,忽略了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除了典型及非典型症狀,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完全沒有徵兆,建議定期健康檢查,提早做好自我管理。每天飲用足量水 降低心臟病發生率如何預防心肌梗塞?謝嘉娟強調,控制體重、三高、維持正常作息、遠離菸酒是不二法門,日常要保持心情愉悅,勿累積壓力造成腦部、心臟的負擔。「喝水」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不只解渴,也維持血液暢通,老人家睡了一個晚上都沒喝水,起床時喝杯溫開水,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謝嘉娟提醒,寒冷的天氣,對心臟會帶來負面影響,民眾務必做好保暖措施,在室內也不能掉以輕心,應善用圍巾、帽子、手套、襪子保護頸部及四肢末端;半夜上廁所要多穿一件衣服,早晨起床勿過於急促,先慢慢活絡手腳促進血液循環,切忌用力過猛起身,避免血壓劇烈波動。發生心肌梗塞4個高危險群1.4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上的女性2.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者3.不良生活習慣者,例如:抽菸、喝酒、熬夜4.三高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