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胃潰瘍
共找到
336
筆 文章
-
-
2023-02-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市占56%消炎止痛藥出事了 食藥署要求5藥品下架67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為衛達化學製藥五款藥品,包括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五款藥品不符合規格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傅淑卿說,此波下架回收產品,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市占率達56%為最高,依110年健保申報資料達47萬顆,該同成份藥品還有其他藥品藥證可以取代,不會影響民眾用藥權益。至於,拿炎錠375毫克市占率約2%、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市占率約1%,也無缺藥問題。傅淑卿說,在藥品未確保穩定製程、品質前,目前已要求藥廠不得出貨,往後藥廠須提出相關穩定優化、製程的佐證資料後,經食藥署審視後,確保藥品沒有問題,才會放行重新出貨。食藥署公布藥品回收之資訊如下:(一)「"衛達"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衛署藥製字第034014號)」 (批號:111003)適應症: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關節粘連性脊椎炎、腱炎、滑囊炎,和急性痛風、原發性經痛、解除輕-中度疼痛。(二)「"衛達"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衛署藥製字第030890號)」 (批號:224009)適應症: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三)「"衛達"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38368號)」 (批號:210008)適應症:對CIPROFLOXACIN有感受性之細菌所引起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竇炎、眼感染、腎臟及泌尿道感染(包括淋病)、腹部感染(包括腹膜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骨髓炎、關節感染、菌血症。成人和小孩:吸入性炭疽病(接觸後)。小孩:大腸桿菌所引起之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和腎盂腎炎(1-17歲)、綠膿桿菌有關之囊腫性纖維化產生急性肺部惡化的現象(5-17歲)。(四)「"衛達"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衛署藥製字第037651號)」 (批號:023010、023110)適應症:末梢血行障礙。(五)「"衛達" 樂不痛膜衣錠500 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44916號)」 (批號:024008)適應症: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之消炎鎮痛。
-
2023-01-27 養生.聰明飲食
春天宜養胃護肝保腸!「多攝取6種蔬菜」增免疫力、保腸健胃、抗過敏
春天氣候多變,易受病毒侵擾,罹患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或誘發鼻過敏、氣喘等問題。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春天宜「養胃、護肝、保腸」,飲食清淡,攝取適量蛋白質,多吃蔬食,以提升免疫力,強化保護機制,為全年的健康打底。吃魚和海鮮 提升免疫力過年期間,吃太多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容易傷胃傷肝,免疫力下降,劉怡里認為,開工上班後,要好好地養胃護肝,蛋白質攝取要足夠,以食用魚類、海鮮為主,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修復肝臟、胃部黏膜的健康。春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劉怡里建議,可以多攝取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類食物,或喝溫熱的豆漿,以避免血管發炎,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劉怡里說,養胃同時也要保腸、護肝,不可吃得太油膩,應吃清爽料理,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及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以顏色較深或黃、紅蔬菜類為優。維生素A是上皮黏膜所需要的營養素,可增強呼吸道黏膜的保養,提高抗氧化的能力;維生素C則是抗體製造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能幫助提高對抗病毒的能力,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劉怡里指出,盛產於春天的蔬菜中,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主要包括韭菜、胡蘿蔔、番茄、紅莧菜、莧菜、萵苣葉、油菜花、豌豆、香菜;富含生素C的蔬菜,像花椰菜、甜椒、辣椒、青蔥等。洋蔥、青蔥等辛香料蔬菜,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B6,是製造抗體所需要的,可提升免疫力,洋蔥又含有類黃酮素、槲皮素,青蔥含有機硫化物,不僅可養胃護肝保腸,對初期感冒有防治效果,可提高對抗病毒的抗氧化能力。春天蔬食的烹調,以少油、好油、低溫為原則,劉怡里說,因為春天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仍需搭配少許油脂,以幫助人體吸收,但不像寒冷的冬天需要較多的油脂來幫助保暖,春天用油宜減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用油適度即可,而且要選擇好的油脂,如橄欖油、亞麻子油、苦茶油、堅果等。溫沙拉、汆燙吃法更營養春天蔬食最適合採用溫沙拉的方式,加少許油醋或灑上一些堅果,毋須用到油脂多的凱撒醬,溫度吃來溫溫的,也可避免吃得太熱或太涼,因為這時天氣雖由寒轉暖,但還不是很熱,不宜吃過於生冷的涼拌菜、生菜沙拉或太冰的食物,腸胃道的適應性還沒那麼好,除可選擇維生素A、C豐富的蔬菜,也可搭配含寡糖的洋蔥、蘆筍等能幫助增加腸道好菌的食材。維生素C特別高的綠豆芽、花椰菜等,不適合採用高溫烹調,怕維生素C流失,劉怡里建議,可快速汆燙,或使用好油以低溫水油炒一下,即可食用。若要喝蔬果汁,不宜用冰水而應使用常溫水,選擇胡蘿蔔、番茄及顏色深的蔬菜,加上水果如哈密瓜、小番茄,再加些堅果,可提升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主食可搭配有顏色的南瓜、地瓜等,打成常溫綜合蔬果汁飲用。6蔬菜 增免疫力、保腸健胃、抗過敏春天蔬食的最佳選擇,營養師劉怡里建議,以富含維生素A、C豐富的當令蔬菜為主,青蔥、洋蔥等辛香料蔬菜是首選,其他包括芥菜、油菜花、春筍、豌豆莢等,也是春天適合食用的蔬菜,有助抗病毒,保護呼吸道,保腸健胃,提升免疫力,對抗過敏上身。青蔥 緩解胃潰瘍在中式料理中,青蔥是重要的辛香料,劉怡里說,春季是青蔥的盛產期,青蔥膳食纖維豐富,富含維生素A、B群、C、E及β胡蘿蔔素,尤其含有獨特的有機硫化物,有微辣的刺鼻味,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抗菌力也強,多吃青蔥料理,可改善緩解胃潰瘍症狀,還能降低胃潰瘍發生機率,並有預防感冒、消除疲勞、助排便等功效。青蔥味辛性溫,能殺菌、健胃整腸,稍微汆燙即可食用,但生蔥較為辛辣刺激,消化道潰瘍的人最好勿生食。劉怡里指出,中醫有一道「蔥白湯」食療方,可以改善「風寒型」感冒,或是吃蔥白粥,都有助於緩解改善初期感冒的不適。洋蔥 舒緩過敏症春季是洋蔥盛產季節,洋蔥是一種辛香料蔬菜,含有類黃酮、硫化物兩大特別的營養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屬於類黃酮的槲皮素,可以抗過敏,抑制過敏反應、抗組織胺,舒緩過敏症狀,洋蔥還有降三高、改善輕微感冒、助排便等功效。洋蔥的膳食纖維豐富外,並含有寡糖,可以刺激腸道好菌多,幫助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順暢,改善便祕,腸保健康。不過,劉怡里提醒,雖然生吃洋蔥保健效果好,但因洋蔥含寡糖容易脹氣,又有刺激的辛辣味,老人家及腸胃不好的人要避免生吃,建議應煮熟後再食用。像洋蔥炒蛋就是一道不錯的簡單料理。芥菜 高血壓可吃有「長年菜」之稱的芥菜正值盛產季節,閩南語稱為「刈菜」,富含鉀離子,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也富含維生素A、B群、C、β胡蘿蔔素、吲哚等,是增強免疫力、抗過敏、防癌的最佳蔬菜。過年吃多了大魚大肉,可搭配多吃清爽的芥菜料理。劉怡里建議,芥菜可與肉類或海鮮一起烹調,有油脂可以帶出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的效用,具有保養氣管、對抗氣喘過敏、提升免疫力、防癌等效果。此外,芥菜的膳食纖維多,還有預防便祕功用。油菜花 增免疫力油菜花是營養豐富的十字花科蔬菜,俗稱「油菜籽」,屬於高鉀、高纖蔬菜,尤其維生素A、C的含量相當高,維生素A的含量還是油菜的三倍以上,維生素A具修復黏膜作用,維生素C則有抗氧化、抗病毒功效,因此,常吃油菜花,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抗過敏效果明顯。由於油菜花的含鉀量很高,具有降血壓作用,但不宜高溫烹調,只適合低溫烹調方式。劉怡里建議,高血壓的人可以汆燙後食用,不過,限鉀的腎臟病人就勿喝汆燙過的湯汁。春筍 適合怕胖族春天是春筍(即孟宗筍)盛產季節,春筍是高鉀食材,有利尿作用,膳食纖維豐富且熱量低,不僅有助降血壓、穩定血糖、降血脂,也適合怕胖族及便祕的人食用。春筍的維生素E、B群含量高,含鈣量也不錯,又是高纖,很適合煮湯食用,劉怡里建議,春天不妨煮雞肉筍湯,不僅可降三高,有助排便順暢,還能保護腸胃健康,但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像老人家或兒童,不宜吃過量。豌豆莢 抗老防癌豌豆莢又稱為「荷蘭豆」,不僅高纖、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A含量豐富,維生素C及葉酸的含量也相當高,可提高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產生,具抗老化、防癌、降血壓等功效。劉怡里說,豌豆莢甜味獨特,口感爽脆,只要清燙、淋點油即可上桌食用,或是與胡蘿蔔、雞柳、甜椒等一起拌炒,也是不錯的清爽料理。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脾胃不好的人不要一次吃太多。
-
2023-01-18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餐餐大魚大肉,當心吃出腸胃問題!醫教5招避免消化道疾病
過年是闔家團聚及歡樂的節日。辛勤工作一整年,利用年假與親友同享天倫,放下工作讓身心獲得休息。年節聚會免不了大魚大肉,外出拜年免不了外食,因此這段時間是最易發生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甚至急性腸胃出血等消化道的問題。所以不管過年如何放鬆度過,飲食上還是要有所節制,想吃好又不想生病、過好年不想掃興,本文敘述幾個重點要好好注意。 食材衛生要注意 若食物或飲品被細菌、病毒、寄生蟲汙染,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狀況,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常見的汙染原因包括:食物本身的毒素(如:河豚毒素、發芽的根莖類)、受黴菌汙染的食物(如:發霉的穀類、堅果)、不新鮮的食材(如:壞掉的蘋果、不新鮮的海鮮)、未適當烹調的食材(如:不熟的豬肉)。 自己料理的話,烹調前要注意食材是否受損或發霉。外出拜年用餐可先打聽口碑,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若味道異常應立即向店家反應。料理儘量當餐食用完畢,若要隔餐食用一定要放冰箱保存。 吃好但不吃太飽 家族聚會及美食當前須斟酌自己的食量。歡樂的氣圍及親友間相互勸食敬酒,常忽略自己的限度。突然大量的食物進入胃裡會造成胃部來不及消化,使得胃酸過度分泌,傷害胃黏膜,連續幾天下來易造成胃的極度不適。這些食團進到腸道後也來不及消化完全,腸道中的細菌會發酵這些食物產生氣體,增加放屁、打嗝的次數,如果氣體排出來還會造成脹氣。過年天天都吃飽飽,熱量過多導致脂肪囤積、造成體重上升。建議記得自己平常的食量,餐餐7分飽才不過量。 正餐記得配個菜 年「菜」常常只有大魚大肉,餐桌上反而沒有「菜」的出現。蔬菜不僅熱量低,更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可以幫助阻斷一些食物中的熱量被吸收、促進腸道的蠕動、避免食物堆積在腸道裡、調整消化道菌相,以免壞菌過多影響全身健康,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更是含有植物化學物質提供身體抗氧化力。不僅平日,在過年期間,每個正餐都能搭配1-2個拳頭的蔬菜,避免當餐熱量過多,是保養消化道的基礎,也能避免便秘。 甜點適度有節制 過年拜年及寺廟拜拜,糖果餅乾不會少。但是甜品或是糖果餅乾等零食幾乎都是營養價值極低的空熱量食品,多由大量的脂肪酸及精緻糖所組成。吃過量除了熱量問題外,過多的精緻糖會增加胃酸分泌,如果同時伴有高油脂更容易降低賁門括約肌壓力,促使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含氣的碳酸飲品會產生氣體讓賁門括約肌更加鬆弛,使胃食道逆流更加嚴重。可以設定一天只吃1-2種甜品零食,且在吃的時候裝進小份量容器中,才會清楚自己吃下去的量有多少,本身就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人更要注意食用量,免得症狀加劇。酒精飲料不過量酒精適量是有益處的,但過量飲用卻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從喝下酒精那一刻,它便從食道一路傷害到肝臟、胰臟、腸道。酒精會破壞食道及胃黏膜並刺激胃酸分泌,讓胃部抵抗胃酸的能力降低,不僅容易胃食道逆流,更可能造成胃潰瘍;過量的酒精會使消化酶破壞胰腺組織、損害胰臟細胞,引起急性胰臟炎;而肝臟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飲酒時肝臟就同時在解毒,飲酒過量則會導致肝臟功能出現障礙,無法順利將三酸甘油酯代謝、囤積在肝臟變成酒精性脂肪肝,持續的傷害肝臟更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精的適度份量為男性低於2個酒精單位,女性低於1個酒精單位。1酒精單位相當於啤酒1罐或威士忌30毫升。自己也應斟酌酒量,切勿太急、太快及過量,避免急性症狀發生。平時有慢性疾患或有症狀的人,如:胃食道逆流、消化功能不佳、肝硬化、胰臟炎等,需多注意飲食內容並有些許節制,以免讓疾病症狀在就醫不便的年假中出現甚至加重,而影響年節的愉快行程。希望人人都能身體健康,心情好,恭喜發財,新年好。
-
2023-01-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退燒止痛藥怎麼挑才不傷身?名醫曝「2常見藥物」藥效、副作用評比
民眾平常沒時間看醫生,通常會選擇買成藥來緩解疼痛,但卻不知道哪種藥物適合自己;或是看診時拿藥,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提出疑慮。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藥效、副作用、綜合評比來比較,讓民眾用藥時也能有個參考。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於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提到,民眾在使用藥物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很多迷思,像是退燒藥很傷身體、女性經期吃止痛藥傷身⋯等等,但是只要了解正確的用藥知識,安全用藥就不會發生上述問題。 延伸閱讀: 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該怎麼吃才對?正確吃法、頻率、禁忌一次看 2大退燒止痛藥評比 蔡明劼表示,正確用藥很重要,誤用或過量使用才會傷身體,因此他也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成分及藥效、副作用與綜合評比3方面幫大家做比較: 1.成分及藥效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3個字是產品名稱,台灣應該有超過10家廠商製作乙醯胺酚產品,比如力停疼、斯斯止痛錠等,藥效其實都差不多,會被統稱為普拿疼是因為它的名氣比較響亮。布洛芬(ibuprofen):比較常見的產品是小兒退燒藥水「依普芬」,以及去日本必買的解熱鎮痛藥「EVE」。普拿疼和布洛芬同樣都能退燒止痛,但是布洛芬多了消炎的作用,對於關節炎、筋膜炎的效果更強,因為它可以撲滅發炎的根源,而不是只有降低痛感。 2.副作用乙醯胺酚: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會有傷肝的副作用,但也不用過度緊張,建議1天的劑量是不可服用超過8顆(每顆500毫克),並不是吃1顆下去就會傷肝。另外,如果1天需要吃超過8顆乙醯胺酚,應該要去看醫生找出疼痛的原因,而不是買藥胡亂吃。布洛芬:服用布洛芬的副作用讓人聞之色變,不過也不用緊張,並非吃1顆就會敗腎或胃潰瘍,每個人的情況還是不同。建議有胃潰瘍病史的人避免服用,三高或慢性腎病的患者最好也避免服用,以免本來就不穩定的腎功能雪上加霜。 3.綜合評比蔡明劼表示,整體而言,乙醯胺酚是藥性溫和,而且效果不錯的常備藥品,他自己吃或者開立給患者,都是以這類為主;至於布洛芬以及跟它同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會視疼痛的原因再決定是否使用。 經痛吃止痛藥傷身體? 蔡明劼補充,很多女性朋友經期都會遇到經痛的問題,但因為有「吃止痛藥傷身體」的疑慮,所以忍痛不吃,但這樣真的對身體比較好嗎?其實就如同前述說明,並不是吃1顆藥就會傷身體,適度服用藥品通常都是安全的,因此經痛時也可以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在台灣無論是診所就醫、藥局買藥都相對方便,可以買一些備用,但千萬不要恐慌性的掃貨囤藥;如果民眾有用藥疑慮,可以多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而不是自己隨便亂服藥品,保持正確的用藥知識,才能讓身體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783.html】
-
2023-01-01 養生.抗老養生
50歲才養成運動習慣 新北市長侯友宜揭維持標準體重20年祕訣
新科縣市長上任,公務馬不停蹄。許多民眾好奇,市政忙碌之餘,縣市首長如何打造鋼鐵般的體質,對抗接踵而來的壓力?今天我們邀請六都市長開出自己的養生紓壓帖,也讓市民學學他們耐操的祕訣。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年滿65歲,身體仍相當健壯。連假日都行程滿檔的他,有自己一套養生方法。侯友宜表示,保持健康的關鍵,就是每天維持運動習慣、勤喝水及規律生活,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保持清淡飲食,這樣不只身體好,連體重都能控制。40歲前忙於辦案,50歲後才養成運動習慣。許多人都以為侯友宜受過警察訓練,體力一定很好。但他說,那都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情,不會因為早年做過許多訓練,就能一直維持好體力到現在。侯友宜表示,40歲前幾乎每天都忙於辦案,自然沒有空檔運動。但後來逐漸發現身體健康重要性,加上到了五、六十歲後,改任警大校長、新北市副市長、新北市長後,終於比較有一點「時間分配權」,就開始養成運動習慣,並依照年齡、身體狀況,一路從游泳改成跑步到現在的快走,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一定保留時間運動。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運動,做好暖身很重要。侯友宜說,早上五點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運動」,平均每天快走一個小時,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晚餐後也會在辦公室走廊散步,促進消化。而且他在快走的同時,還會看聯合報等報章雜誌,也想藉此告訴大家「運動與工作是可以兼顧的」,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適合的方式。二十多年來,侯友宜就靠運動把體重維持在70公斤。他在1989年時是84公斤,後來因為長期運動,降到70公斤,他說,只要勤走、勤動,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體態。侯友宜也強調運動暖身的重要性,他在50歲時擔任警大校長時,曾因為練習「護身倒法」而受傷,這時才發現運動暖身的重要。建議大家在運動前都要做好暖身準備,避免留下一輩子的舊傷。年輕吃飯搶快吃到胃潰瘍,現在三餐清淡簡單吃。至於如何吃得健康?侯友宜笑說,他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加上工作關係,經常只能吃油膩膩的便當,且還吃得相當趕,「如果1000人同時吃飯,我吃完時,可能還有990人還在吃。」連他妻子都開玩笑:「跟你吃飯不划算,我才剛開始吃,你就吃完了,陪你吃快又會肚子痛。」侯友宜說,那些都是年輕工作時養成的壞習慣,後來還因此胃潰瘍,吃壞身體。侯友宜現在的三餐相當清淡,早餐就是吃麵包、香蕉、堅果、優格、蘋果;午餐是蔬菜及簡單的肉品,少碰油;晚餐就是麵食、青菜、蔬菜湯,簡單吃吃。愛好食物偶可破戒,減少應酬、打包控制食量。不過侯友宜也提到,每個人都會有愛好的食物,像他就喜歡吃蛋、豬肉,所以偶爾還是會吃豬腳或蛋,重點在於如何烹調,像是水煮蛋、水煮豬腳就相對健康。朋友結婚時也會小酌,只要有所克制即可,否則若什麼都不能碰,人生該有多無趣。而身為首長應酬難免,侯友宜說他其實不太應酬,若真有必要參加時,也會控量,吃不完的就帶回家,給家人食用或隔日盡早微波吃掉,不會浪費食物。養生最推薦每天大量喝水 最棒的保健食品新北市長侯友宜直到現在都保持健壯體態,除了長期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每天喝「足量的水」。侯友宜說,他平常也會吃保健食品,不過主要都是別人送的,像是魚油、澎大海等,相信多少都有保護作用,不過自己不太會買太多保健藥品,主要還是靠喝水維持健康。他每天早上會喝2000cc的水,下午、晚上再喝1000cc,偶爾會喝點茶及咖啡,其他飲料就不太喝,對他來說,最好的保健食品就「水」。現在世界各國許多首長官邸都會養寵物,外界好奇侯友宜是否也有養毛小孩?他笑說,女兒養了一隻小白狗,相當可愛,家人忙的時候,他就會幫忙把屎把尿。小狗很聽話也可愛,自己也會陪他玩、摸摸他,相當療癒。侯友宜小檔案● 年齡:65歲● 興趣:看棒球、畫畫、看書●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跑步→快走,隨年齡、身體狀況調整。● 給讀者的養生一句話:運動與工作可以兼顧,每個人都可以尋找自己適合的方式。
-
2023-01-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多歲男打完莫德納返家途中死亡!獲VICP救濟30萬元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根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第193次會議紀錄,此次審議90案,獲救濟共12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7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續於返家途中死亡,個案本身有冠心症、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及心房顫動等病史,依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潛在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但無法排除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因此核予救濟金30萬元。另外,嘉義縣方○○(編號:322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左腋下淋巴結腫大之症狀與接種卡介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胡○○(編號:366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局部脂肪萎縮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桃園市符○○○(編號:3316)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膿瘍培養結果為表皮葡萄球菌,屬感染症,惟個案皮膚紅腫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蕭○○(編號:2194-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住院治療前有扁桃腺炎及腹瀉等感染情形,個案胃鏡檢查顯示十二指腸發炎,惟個案腸胃道症狀仍有可能為過敏性紫斑症所致,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之關聯性,適用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2款規定「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者,但以如經斟酌可受較有利益之處分者為限」,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5000元。新竹縣趙○○(編號:353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蕁麻疹之症狀與接種 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1萬元。高雄市陶○○(編號:3097)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史,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全身紅癢情形,經診斷為蕁麻疹。其症狀距離接種時間已2週,惟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 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高雄市徐○○(編號:31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23日出現視力模糊情形,經診斷為視神經炎。個案之抗磷脂抗體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新北市林○○(編號:302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持續發燒、不適等情形就醫,經診斷為肺炎合併敗血症。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不會造成感染症。個案之相關檢驗及檢查結果並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萬5000 元。桃園市王○○(編號:2979)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3日因發燒、肌痛及噁心感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腦皮層微小靜脈血栓。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目前醫學實證顯示此年齡層於接種AZ疫苗後27日內靜脈血栓之發生率有上升 情形,且個案無血栓相關危險因子疾病史。研判個案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台中市廖○○(編號:36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15分鐘即出現嘔吐、胸悶喘等情形,依病歷記載及處置方式無法確認是否為急性過敏反應,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 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5000元。另個案到院後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疑似有近期梗塞,又個案本身具多重心血管疾病史,故其疑似中風情形與接種高端疫苗無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7 條第1款規定,不予救濟。台北市王○○(編號:373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19日起陸續出現肩痛、呼吸喘及嘴唇、手部出血點等情形,於接種後45日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及貧血,檢查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查個案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及胃潰瘍等疾病史,其下肢水腫及貧血情形與其潛在疾病有關,惟其血小板低下情形仍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3萬元。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中醫教2穴位助養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三餐不正常,導致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越發嚴重。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還可能引起腸胃病變,甚至演變成癌症。元氣網整理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帶您了解自身腸胃健康狀況,也教您按摩穴道,來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不適感。◎胃脹氣你是否常常飯後肚子脹脹,感覺腸道內有氣體或壓力,但這股氣卻又無法排出導致腸胃不舒服、甚至還會胃痛?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脹氣」!常見導致胃脹氣的原因1.飲食習慣不佳:愛吃高油膩食物、進食的速度太快導致消化不良。2.易致脹氣食物:豆類、高澱粉食物、奶類、碳酸氣泡類飲料、酒精、人工甜味劑。3.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容易因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而失去發揮正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使得食物醱酵產生氣體。4.排氣功能不足:胃腸道有多餘氣體時,會刺激腸胃道蠕動,藉由人體不斷打嗝或放屁來排出體外。排氣量太少,氣體太多就會脹氣。當這樣的功能,因為疾病(如:糖尿病)、年齡老化或某些藥物等等因素而下降不足時,會造成胃脹氣。5.其他疾病因素:當有胃腸道病變、胰臟炎、腸阻塞和肝腫瘤等疾病。9飲食法改善脹氣問題1.避免容易脹氣食物2.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3.改善便秘,規律排便4.定時吃好菌5.盡量少鹽少油6.細嚼慢嚥少說話7.少久坐多運動,飯後走走8.以水代酒9.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提醒,如果您有長期脹氣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胃潰瘍有些人會把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胃潰瘍是胃的粘膜發生潰瘍,胃食道逆流則是胃液往食道的方向逆流造成刺激或發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正常情況下,胃黏膜細胞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產生新細胞,影響胃黏膜細胞受損的原因包括胃幽門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藥物刺激、吸菸、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胃潰瘍的症狀多數胃潰瘍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大多數是悶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嚴重度與潰瘍的大小有部分相關,愈大、愈深的潰瘍,症狀比較嚴重,部分潰瘍很嚴重卻沒有很明顯症狀,常見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家族病史:胃潰瘍病史。‧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食物選擇:常食用高油脂、刺激性食物,空腹食用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飲酒過量:長期飲酒、吸菸、吃檳榔。‧藥物使用: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類固醇等。‧精神壓力:過度憂慮、焦慮緊張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粘膜表皮細胞,易導致胃發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9方法助改善預防1.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2.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3.未經醫師診斷,應忌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甚至引起併發症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或消炎止痛藥等。4.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睡前2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5.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6.禁酒、戒菸、不吃檳榔。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8.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9.減輕壓力,保持樂觀態度。提醒,輕微的胃潰瘍,在經過醫師診斷後,可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生活習慣改善,來緩解症狀。但如果出現「吐出血或排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貧血症狀、急劇腹痛、反覆嘔、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等胃潰瘍的嚴重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4個人中有一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早成原因多數是壓力大、情緒緊繃、作息跟三餐不正常,導致很常發生心灼熱、喉嚨異物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很多,分為典型症狀跟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心灼熱、火燒心,在胃部有稍灼熱感、感受到酸逆流,導致有食物、胃液逆流到口腔,但沒有反胃或嘔吐。‧非典型症狀:胸口疼痛、咳嗽、氣喘、喉嚨沙啞、喉嚨痛、嚥下疼痛、困難等,需要經由專業的醫師以及相關檢查(胃鏡、上消化道攝影),判別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症。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45~60歲的人‧肥胖者‧消化性潰瘍患者‧懷孕的婦女‧長期酗酒者‧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11方法助改善預防1.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2.餐後不宜立刻趴睡或平躺,避免胃部的食物逆流至食道。3.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4.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5.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6.禁酒及戒煙。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胃酸分泌過多。8.睡覺時可把頭部位置墊高,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9.體重過重者宜減輕體重,並養成運動習慣,幫忙消化。10.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11.女性應避免穿過緊的衣物,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症的患者建議可以從改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藥品治療,改善生活品質以及減少可能的其他併發症。中醫教你穴位按摩 養胃改善不適感中醫師彭溫雅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常見原因包括壓力大、情緒緊繃,也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常吃消夜有關,這些都會導致消化機能變差,延緩胃排空的速度,分泌過多的胃酸。她建議,不論什麼類型的胃食道逆流,都可以透過早晚穴位按摩的方式保養。睡前按|內關穴內關穴在手腕下方三指、前臂正中的位置,按這個穴位對於改善肝氣鬱結、消化不良、壓力的效果都很好。建議在晚上睡前洗個澡,全身暖和之後,平躺於床上,身體肢體都不要彎曲,以免經絡受阻,效果打折。躺好之後,搭配吸氣四秒、吐氣四秒的腹式呼吸,同時以按住四秒、放開四秒的節奏,兩手各按3分鐘。因為人體血液循環全身一圈是20秒,以四秒為一個單位的呼吸和按壓穴位,也符合身體的節奏。彭溫雅表示,按此穴位可改善壓力下自律神經過度亢奮的問題,按完之後全身會很放鬆,也有助於改善入睡困難的問題。如果白天不小心多吃了,或是胃食道逆流正在發作,也可以馬上按,這個穴位感受度很強。早晨按|中脘穴第二個推薦穴位是距離肚臍四指位置的中脘穴,剛好就是胃的位置。這裡不能用按的,要用「振腹」的手法拍,手指併攏如同半杯狀,以空杯的位置去拍,大約每三秒,以不輕不重的力道拍一下中脘穴,一共拍100下,大約是5分鐘的時間。建議在早上剛起來空腹時拍,趁著陰氣未散、陽氣未動的時間,效果最好,趁刷牙洗臉的時間就能順便完成。最後,提醒有輕微腸胃問題的民眾,可以先了解您的症狀是屬於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其它胃疾,當中的哪一種,找到原因後從平日作息及飲食習慣加以改善。但若是有長期胃部疾病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惡化引起腸胃病變。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參考資料:‧胃脹氣怎麼辦?除了打嗝和放屁,10招讓你解決肚子脹氣困擾‧胃潰瘍會轉變成胃癌嗎?醫師教你胃潰瘍5大緩解方式‧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每4人就有1人中!胃食道逆流分4型 中醫教早晚按2穴道緩解‧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
-
2022-12-30 焦點.杏林.診間
生活4大錯亂 食道癌前病變上身!中西醫師以自身案例告誡患者,每天喝它護胃
天氣變冷,胃病患者增加,想起過去在醫學中心沒日沒夜不正常作息,撐到出現食道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症」,我現在常以自己當案例告訴患者,他們就能聽得進去,而願意配合治療。當時我是忙碌的「上班族」、常熬夜寫報告計畫,早上一定要喝咖啡提神,一路忙到下午三點多,才匆匆吃完「午晚餐」就累到趴在桌上睡著,晚上六點又要繼續忙到十一點,下班後吃了消夜才休息。日子一久,開始打嗝、容易餓、常泛胃酸、頭暈,晚上更睡不著,做胃鏡檢查發現,胃和十二指腸都發炎、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交界處賁門括約肌鬆弛,下端食道出現「巴瑞特食道症」。這是我在醫學中心的生活,雖是中西醫師,知曉西醫病理與中醫保養,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這也是很多現代人的生活寫照。那我的飲食生活作息錯在哪裡呢?犯四大錯 受困胃酸逆流1.咖啡因:其實咖啡應該是讓人放鬆、不是用來提神的,緊張環境下喝咖啡,交感神經會更活躍,胃酸更多、黏膜更易受傷。2.誤餐又吃太快:硬撐著不吃,胃酸刺激黏膜易發炎,糜爛成胃潰瘍甚至穿孔;而吃飯太快,食物沒唾液澱粉酶初步消化,會增加胃酸停留、胃排空時間與負擔。3.趴睡桌上:剛吃完就趴桌上,賁門壓力增加,胃排空遲滯,胃酸易逆流浸潤括約肌和下端食道破壞腺體。飯後至少半小時才睡,趴睡要留意不可悶壓胃部。4.緊張作息和晚睡:易交感神經容易興奮,促進胃酸分泌,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惡性循環,正是中醫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胃酸逆流者常覺得睡眠淺,起床時口乾舌燥。這「四大錯」影響賁門括約肌,難以正常收縮阻擋胃酸倒流,長期因胃酸浸潤鬆弛,胃酸會侵蝕食道下端腺體,腺體變性成巴瑞特食道症,若放任不管,可能癌變,需按時做胃鏡追蹤。改善胃病 三種緩解方法應對胃病,建議採三種緩解改善方法:1.藥物:西醫常開質子幫浦阻斷劑,盡量阻斷胃酸,中醫講辨證論治,症狀體質多有不同,處置前須仔細診察。2.食物:少吃酸甜辣刺激胃酸,搭配養胃食物如高麗菜、秋葵、紫菜、百合,讓胃黏膜較健康。我也一直服用苦茶油,冷壓為宜,固定睡前服6-8㏄,胃酸發作時加喝一次,可保護胃黏膜,且不像制酸劑那樣產生空氣易噯氣打嗝。3.生活習慣:要調節自律神經,避免暴怒,練習靜坐冥想,聽舒服音樂,忙碌也要休息,保持固定用餐習慣,吃飯不要過快,餐後不可立刻躺平趴睡,胃保持良好排空,自然不怕胃酸停留逆流。醫學辭典/巴瑞特食道症食道癌與胃食道逆流有關,三至四成胃食道逆流病人會出現食道炎,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為適應強酸產生惡性變化,進而出現食道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症」,無法透過X光發現異樣,需以特殊內視鏡才能確診。若被確診巴瑞特食道症,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30至40倍。郭世芳小檔案現職:●郭世芳中醫診所院長●大台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年齡:55歲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西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教育部部定講師專長:●過敏風濕免疫疾病●癌症中醫調理●內科疾病經歷:●西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合專科醫師●奇美醫學中心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醫師、中醫部中西整合醫學科主任
-
2022-12-1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生魚片「胃鏡照出一條蟲」!沾哇沙米可殺死寄生蟲嗎?醫師告訴你真相
別以為新鮮的生魚片就沒有寄生蟲!喜愛吃日式料理的饕客,當心在大口吃下美味生魚片的同時,也將寄生蟲吃下肚。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吳文傑分享一段胃鏡畫面,讓不少網友嚇壞直呼「這輩子不敢再吃生魚片了」。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吳文傑醫師在臉書「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發文貼出3張照片,談到自己之前吃日式半生食海鮮都拉肚子,昨天也一樣吃完就拉。沒想到今天替一名患者照胃鏡,看到一隻又白又胖活跳跳的的寄生蟲,「頭埋在胃裡,等著鑽進去血管裡」。這驚悚的景象,讓吳醫師坦言自己本就不太會吃生食,如今這樣一看更是這輩子對生魚片都有陰影。經詢問,這位病患喜歡吃生魚片,上週才剛光顧一家高級餐廳,本來是因「胃食道逆流」來求診,不料竟照胃鏡抓出寄生蟲。該寄生蟲經患者吃下肚後,在患者的胃酸裡已經泡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頑強的生命力讓他驚訝不已。他也坦言自己並非處理寄生蟲的專業,因此將患者轉診到其他醫院感染科做後續治療。他也好奇的請大家來猜一猜,患者肚子裡這隻可以抵擋胃酸那麼多天的寄生蟲,到底是海獸胃線蟲?還是日本血吸蟲?吳醫師提醒,吃生食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存在,不管是肉類或是海鮮,都有可能將常見的獸胃線蟲、日本血吸蟲吃下肚。不過也不是熟食就最安全,熟食雖能有效殺菌,但放久一樣會孳生細菌,民眾要多加留意再食用。另外有網友疑惑「吃生魚片要沾哇沙米(芥末)殺菌!」的吃法,吳醫師闢謠表示,生魚片沾哇沙米一起吃,應該是壯膽的功能而已,能不能殺菌並沒有根據。吃生魚片會易受海獸胃線蟲感染?美國華盛頓大學水產與漁業科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從1978年到2015年間,海洋中的寄生蟲「海獸胃線蟲」的數量竟暴增了283倍!推估可能是因為海洋哺乳動物數量的增加、氣候的變化所導致。我國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海獸胃線蟲等寄生蟲,經-20℃冷凍或80℃以上高溫烹煮後通常可以殺死,但若生食或烹煮不完全,則幼蟲可能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發炎、紅腫、化膿,並引發噁心、嘔吐、胃食道逆流等症狀,而在臨床診斷又與胃潰瘍,急性胃炎症狀相似,因此常被誤診為慢性疾病或一般胃炎。也有部分人吃到煮熟的線蟲後產生過敏反應,以上統稱為海獸胃線蟲症。農委會提醒,大多數海水魚寄生蟲並不會感染人類,寄生蟲也不會人類的胃壁上爬來爬去,若不慎吃下有寄生蟲的魚,只是會腹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民眾生食,仍需多留意水產品的生食品質與保存條件。而鱈魚或鮭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野生魚類,本就易受寄生蟲感染,一般遠洋魚貨在捕撈上船後即會進行內臟去除、分切及檢疫,如發現寄生蟲蟲體,會直接檢除,數量過多則魚隻予以淘汰,因此消費者不容易在此類魚貨發現寄生蟲蟲體。因此建議民眾,對於未確認其為檢驗安全無虞的漁產品,應烹煮至全熟再食用,有助殺滅寄生蟲,並可減少因生食引致的細菌類食品安全事件。參考資料‧吃生魚片胃壁會吸附海獸胃線蟲?‧即將爭霸海洋?近40年「海獸胃線蟲」已暴增283倍
-
2022-12-13 養生.聰明飲食
哪些水果含糖量高?減重、控糖者可吃哪些?吃水果注意6件事
大家都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因為水果含有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等多種豐富營養。不過現在水果似乎愈來愈甜。因為市場上,不甜的水果總是乏人問津,因此近年來農作栽培法改良,讓水果甜度大增,吃多了恐有肥胖及血糖失控等問題。而哪些水果含糖量高呢?《WebMD》網站列舉了常見水果中,高糖分和低糖分的水果比較。水果含糖量高低高糖量水果.芒果:一個芒果含高達 46 克的糖分。(約=9顆方糖).葡萄:一杯葡萄約有 23 克。(約=4.6顆方糖).櫻桃:一杯有 18 克。(約=4.6顆方糖).梨子:一個中等大小的梨含 17 克糖。(約=3.4顆方糖).西瓜:一片中等大小的西瓜含 17 克糖。(約=3.4顆方糖).香蕉: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 14 克糖。(約=2.8顆方糖)低糖量水果.酪梨:1個酪梨約 1.33 克糖。不過雖然它們含糖量低,卡路里含量卻高。.芭樂:每個含有 5 克糖和大約 3 克纖維。(約=1顆方糖).哈密瓜:5 克糖,且只有 23 卡路里。(約=1顆方糖).木瓜:小的木瓜切半含 6 克糖。(約=1.2顆方糖).草莓:一杯草莓約有 7 克糖。(約=1.4顆方糖)【註1】不同水果計算大致等量,如一個三角形切片,或一杯份量。一杯約為一個拳頭大小份量。【註2】一顆方糖=約5克的糖。【註3】此為外國水果測量,台灣水果可能更甜。不過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人對水果甜度存有錯誤迷思,以為水果甜度代表熱量高低,不甜的水果可以安心吃?事實上,微酸水果的糖分也可能比很甜的水果高,含糖量也可能超過吃起來較甜的水果。水果的甜酸與糖度,要實測才知道。減重、控糖者 挑選低升糖指數(GI)水果吃而減重或需控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建議挑選低升糖指數(GI)的水果。但同樣的,水果的升糖指數也並非取決甜度及含糖量,甜度高的水果並非GI值就一定高,影響升糖反應的原因,包含澱粉組成、含醣總量、加工和烹調方式,與膳食纖維質及種類等,無法單從食物決定。水果GI值比一比低GI組(GI值55以下):奇異果、聖女小番茄、芭樂、蘋果、柳橙、葡萄柚、櫻桃、藍莓中GI組(GI值55-70):葡萄、木瓜、草莓、香蕉、芒果、鳳梨、桃子、西洋梨高GI組(GI值70以上):西瓜、榴槤(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製表/聯合報黃安琪)吃水果注意6件事1.適量吃:根據國民健康署首度「我的餐盤」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餐水果拳頭大: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切塊水果約大半碗~1碗,1天應至少攝取2份水果。2.別只吃單一種水果:水果選擇應在地、當季、多樣化,如果沒有特別的疾病顧慮,種類越多樣越好,才能攝取到不同營養素。3.不一定飯前或飯後吃:皆可,需視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一般來說,胃不好飯後吃,想減肥飯前墊胃,。飯前吃可以增加飽足感,飯後吃水果則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及促進消化。4.有些水果不適合空腹吃:空腹吃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等,可能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建議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尤其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症狀者應特別注意。5.別用果汁取代水果:喝果汁容易造成糖分攝取過量,如一杯600cc柳丁汁,大約含6至7顆柳丁,遠超過建議量,榨果汁的過程也容易造成膳食纖維破壞,濾渣也把纖維都去掉了。6.吃對時間:中醫建議,吃水果最佳時間是早餐後到上午10時,或下午2時到3時。【資料來源】.《WebMD》Which Fruits Have the Most Sugar?.擔心水果吃太甜不健康?營養師教你最適合的水果吃法.水果甜度≠升糖指數!這些水果可以安心吃.飯前吃水果助減重 「酸的」別多吃
-
2022-12-11 養生.聰明飲食
讓胃潰瘍好得快!營養師授「潰瘍飲食」一次看懂該吃哪些食物
胃潰瘍不易痊癒,除了配合服藥,日常飲食也很重要。遵循「潰瘍飲食(Ulcer Diet)」,可以減輕胃、食道或小腸內壁的疼痛症狀,用意在緩解消化性潰瘍症狀,預防發作或出現更多潰瘍病灶。例如,漿果和葡萄有助修復組織;而酒精則會刺激潰瘍,有損消化道的天然保護層,讓症狀加劇。營養師解析許多消化性潰瘍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引起,有一部分則是幽門桿菌造成,在這兩種情況下,潰瘍飲食會添加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和促進癒合的化合物。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包括多酚在內的一系列自然療法,多酚是一種存在於許多植物中的抗氧化劑,有些多酚有助於更快治癒胃黏膜的潰瘍,有些則有抗菌作用,有助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綠茶中的多酚能平撫發炎,並有助增強胃部組織。遵循潰瘍飲食能促進癒合,並減少對胃壁和十二指腸的刺激,它也能限制胃酸分泌,避免加重潰瘍症狀。盡量從右述食物中挑選可食用者,並絕對避免會引發胃酸逆流的食物。吃足夠的蛋白質也很重要,當潰瘍正在癒合時,目標是每公斤體重約1.2克蛋白質。其餘的卡路里應來自均衡的飲食,包括全穀物、水果和蔬菜。專家建議保持潰瘍飲食攝取,直到醫師確認你的潰瘍完全痊癒,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好食物● 水果:任何新鮮或冷凍水果,都含有纖維和抗氧化劑,漿果、蘋果、葡萄和石榴是多酚療法的最佳選擇。但如果你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請避免食用柑橘類水果。● 蔬菜:綠葉蔬菜、鮮紅色和橙色蔬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等)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對整體健康非常有益。但胃食道逆流患者,要避免辣椒和番茄及其相關製品。另外,也要限制生菜攝取,因為它們不容易消化。● 瘦肉蛋白:去皮的雞、鴨肉,牛或豬里肌等瘦肉、魚、雞蛋、豆腐、豆干等,是低脂蛋白質的極佳來源。鮭魚、鯖魚和沙丁魚等富含脂肪的魚提供Omega-3脂肪酸,可以減輕身體發炎,並預防潰瘍惡化。● 發酵乳製品:一般優格和希臘優格提供益生菌和蛋白質。● 麵包和穀物:全麥麵包等多穀物食品,如燕麥、藜麥、小米等,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 香草和香料:潰瘍飲食通常應避免辛辣食物,但一項針對食物與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發現,為調味而添加的一些香料,也有助於殺死細菌。最好的選擇包括薑黃、肉桂、生薑和大蒜,因為它們具有抗菌和抗發炎的特性。● 蜂蜜:試著用蜂蜜代替糖,有證據指出,某些類型的蜂蜜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細菌。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禁忌食物● 酒精:所酒精都會刺激胃部,延遲潰瘍癒合。尤其避免葡萄酒、啤酒和烈酒。● 咖啡因:停止或減少喝咖啡、茶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它們會增加胃酸的產生。● 牛奶:曾有一段時間,牛奶被用於治療胃潰瘍,但研究發現它會增加胃酸,最好避免。● 加工肉品:高度加工的肉品如香腸、培根、火腿等都別碰。● 高脂肪食物:高脂食物會增加胃酸並引起逆流,奶油濃湯、沙拉醬、美乃滋都應避免。但健康脂肪如魚類是可以的。● 辛辣食物:含有辣椒、黑白胡椒調味料的飲食都應避免。● 過鹹食物:研究發現,過鹹的食物可能促進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泡菜、橄欖和其他醃漬蔬菜含鹽量高,與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潰瘍高度相關。● 巧克力:巧克力會增加胃酸生成,引起逆流症狀。飲食注意●少量多餐:嘗試少量多餐,以五、六頓小餐取代三頓大餐,雖然每次吃東西都會產生胃酸,但大餐需要更多胃酸來消化,更刺激胃部。●睡前不食:至少在睡前三小時進食完畢,吃完後最好保持身體直立數小時,不要躺下,以改善消化和減少胃酸逆流。●低脂烹調:多採用低脂肪烹調,例如烤、燉,減少油炸,限制油品、奶油用量。資料來源/verywellhealth
-
2022-12-03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警訊!除了心臟問題,還有4種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
又到了入秋時節,過往每當天氣變化大、溫差劇烈時,總是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發生心肌梗塞等急症的病患在這時特別多。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畫面是否是手抱胸口、表情痛苦的畫面?是的,胸悶、胸痛確實是心肌梗塞的最重要警訊,但您是否知道,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很多常見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所以本文將介紹您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心臟血管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不是最常見,但卻是大家最關注的,尤其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需要特別注意。當負責輸送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血管內的狹窄與阻塞時,就可能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心絞痛的感覺是胸口的擠壓感,比較類似鈍痛或悶痛,常見是胸前左側一大片的感覺或位於胸口深處,通常不會是位於明確的一個痛點,有時痛感會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或手臂等處。心絞痛的症狀常在運動、爬樓梯或搬提重物時產生,一般來說休息5到10分鐘就會改善,若症狀持續過久或伴隨冒冷汗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甚至是心肌梗塞的情況。主動脈剝離代表胸腔內的大動脈產生血管壁撕裂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控制好的高血壓所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是突發性強烈而銳利的胸痛,感覺像刀割一般,痛感常常延伸到背部。主動脈剝離是絕對需要馬上就醫的急症,常需要緊急手術才能降低死亡率。其他非急症的心臟問題如心包膜炎、二尖瓣脫垂、心肌肥厚等等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口刺痛的症狀。腸胃道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造成胸悶、胸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分泌過多的胃酸進入食道而造成胸口灼熱或悶痛感,平躺或吃飽飯後比較容易發生,某些刺激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症狀。食道痙攣是由於構成食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症狀常是胸口的強烈擠壓感,跟心絞痛的感覺很類似,不容易分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也不一定有很明顯的誘發因子。其他腸胃道問題如胃炎、胃潰瘍、胰臟炎甚至膽結石也都可能造成胸口的不舒服。肺部或胸腔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肺栓塞是由於肺動脈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所造成,症狀通常包括喘、呼吸急促與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肺栓塞是比較不常見的急症,好發於長期臥床、急性骨折、重大手術、孕婦(羊水栓塞)與癌症病人等。氣胸是因為肺泡自發性或創傷性的破裂造成胸腔內充滿空氣,症狀是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嚴重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其他還有許多胸腔相關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痛,如:肺炎、肋膜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肌肉骨骼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一類型的問題也佔了胸悶胸痛原因中的大宗,尤其是生活型態常常久坐,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容易造成胸壁相關肌群緊繃或痙攣,所以一直感覺胸口悶悶的,嚴重時甚至會痛。另外一直重複某些動作的職業或運動傷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這類型的胸痛往往可以透過姿勢改變或深呼吸及某些動作引發。其他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胸悶一直都是焦慮症、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常常隨著情緒壓力起伏與睡眠品質好壞等狀況改變。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潛伏在人體內的水痘病毒所造成,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可能活躍而在皮膚產生水泡狀紅疹,伴隨厲害的神經痛。若發生在胸部,病發早期時尚未形成水泡,可能會誤解為其他原因的胸痛。由上所述的介紹造成胸悶胸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輕症或是具有自我緩解性的狀況。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抽糖尿病、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身上,即使是輕微的症狀也要特別警覺。而在一般族群身上,若出現高危險的症狀如:突發性胸痛、投射至下巴或肩膀、冒冷汗、強烈撕裂感伴隨背痛等,一樣要謹慎處理,儘速就醫。
-
2022-11-27 醫療.消化系統
沒吃宵夜睡不著?小心「這病」害你愈晚愈餓 醫:真的餓吃鹹好過吃甜
都要睡覺了,卻老是覺得肚子餓得無法睡,明明大家都說睡前吃消夜會胖,可是沒吃飽就是睡不著,到底怎麼回事?睡前非吃消夜 小心胃部疾病每到睡前就非吃消夜才能睡的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說,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消化性潰瘍問題,因為通常到晚上會感覺餓,排除當天吃得太少的因素外,通常是發育中的孩子容易餓;而成年人吃過晚餐,睡前卻餓到睡不著,通常是胃酸分泌過多導致,因為食物快速消化讓肚子容易餓,通常這種情形,可能有胃發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問題。靠吃緩解不適 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由於胃酸過多讓人餓得慌,所以很多人睡前非得吃消夜不可,靠著食物中和掉胃酸之後,才會覺得舒服。邱展賢提醒,很多消化性潰瘍的人,靠著吃東西中和胃酸,減緩症狀掩蓋問題,但是,胃酸持續不正常造成的消化性潰瘍仍持續進行;一直存在的潰瘍可能因天氣或壓力等問題,突然發生胃出血、腸胃穿孔等危險,所以,如果總是在晚上餓醒或睡前不吃就無法入睡,最好要先排除消化性潰瘍的問題。選鹹食物為優先 這些東西少吃若當體重已經變成健康問題,因為「餓了就痛」是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在食物的選擇上,邱展賢建議,最好選「鹹」的食物,盡量少吃甜口味的食物,而像湯圓等糯米類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建議,尤其是有胃食道逆流的人。此外,如果沒有乳糖不耐症,牛奶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不要選擇加糖的調味乳,否則也會促進胃酸,誘發腸子脹氣;最重要的一點是,消夜最多只能吃到6分飽,睡前1小時要吃完,吃完也不要馬上躺下來。延伸閱讀: ·每天喝「1飲料」恐害胃潰瘍! 醫激推「8樣顧腸胃食物」:屎色偏黑別不當一回事 ·常肚子痛是「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1圖秒辨...右上是肝膽發炎
-
2022-11-19 醫療.消化系統
75歲老婦解黑便掛急診!醫照胃鏡驚見「血糊」潰瘍,竟是吃花生導致
消化性潰瘍好發於容易緊張的成年人、更年期婦女身上,天氣寒冷時更是發作的高峰期。日前有一名75歲老婦因解黑便掛急診,經過醫師照胃鏡檢查,發現她胃裡都是「血糊」,追問後發現是吃花生導致!平日裡吃東西維持生活機能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但吃東西的飲食習慣也要注意,有些食物會對腸胃有傷害,需避免吃太多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對此,醫師提醒吃東西時應該避免的飲食習慣,及點出可能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吃硬花生導致胃出血潰瘍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健康2.0》中透露,有一名75歲老婦因解黑便掛急診,出血量相當大,情況危急。替病人照胃鏡時看到裡面都是「血糊」也因此找不到出血點,但如果找不到出血點就必須請外科醫師開刀,以老婦的高齡年紀不太建議。隨後醫師發現老婦的胃有一個潰瘍,僅0.5公分卻一直滲血,但病患卻完全沒感覺,才沒有察覺腸胃狀況。醫師追問病患平時吃了什麼,她說自己僅是吃了一碗麵線搭配近20顆較硬的炒花生,沒想到會因此造成潰瘍出血。錢醫師提醒,有時候小傷口的潰瘍就可能造成出血(患部剛好有血管時),不要以為要大的傷口才會造成傷害。年紀大的長輩在吃堅果類或較硬的食物時,建議多咀嚼幾下,以免刮傷腸胃,造成腸胃的負擔。每天喝可樂導致胃有5個潰瘍而有另一名40歲男性患者,因為肚子悶痛前往醫院就診,照胃鏡後發現病況比想像中的還嚴重,胃部有4、5個潰瘍,且有出血情況。經錢醫師詢問,病患並沒有吃慢性病藥物,飲食習慣也不常喝茶、咖啡或吃辣等。再進一步追問,發現患者非常喜歡喝可樂,近2個月幾乎每天一罐。對此醫師分析,可樂PH值2.3比檸檬還酸(檸檬汁PH值約3.8、酸梅汁約3.2),長期飲用恐因此造成胃潰瘍,所以喝碳酸飲料也要注意適量。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錢醫師提醒,胃炎反覆發作要小心導致胃潰瘍,胃有個自我保護機制,但當刺激愈來愈強導致胃來不及自我修護時,會產生慢性發炎,就形成「潰瘍」。他點出可能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1.心情:經常出現憂鬱、焦慮情緒者,容易有胃潰瘍。2.幽門桿菌:有細菌感染、慢性發炎,也會導致胃潰瘍。3.藥物:阿斯匹靈、類固醇等,都可能會使胃黏膜減少。4.飲食:飲食習慣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刺激性食物易導致胃潰瘍。心情、幽門桿菌、藥物、飲食,這些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胃潰瘍的發生,民眾請不要忽視身體的警訊,需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
2022-11-1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分3種,吃錯差點洗腎?腎臟科醫師告訴你慢性腎臟病該避免吃哪種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困擾,例如:肌肉拉傷、關節疼痛(痛風)、牙痛、頭痛、神經痛、經痛…等等。市售的消炎止痛藥種類很多,該如何選擇?聽說有人吃止痛藥吃到洗腎?身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我應該如何選擇止痛藥?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止痛藥的種類有以下三種:1.非鴉片類止痛藥,例如: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即市面販售普拿疼)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3.嗎啡類止痛藥,例如:舒痛停(Tramadol)、嗎啡(Morphine)非鴉片類止痛藥不含消炎成分,用於一般疼痛控制。乙醯氨基酚經由肝臟代謝,如果過量服用,可能造成急性肝臟衰竭。肝臟病患者應謹慎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具有降低發炎,達到鎮熱、止痛、抗發炎的功效。市售多種國、內外止痛藥大多含此成分。此藥是經由肝臟、及腎臟代謝,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特別小心使用,建議由醫師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腸胃不適:胃潰瘍出血、黑便‧急性腎衰竭:尿量減少、四肢水腫、蛋白尿(泡泡尿)‧心臟血管疾病: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胸痛)、心臟衰竭(呼吸喘)‧凝血功能異常:不明原因瘀青、出血‧過敏反應:皮膚紅疹、呼吸困難總結以上,患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若是仍需使用,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及討論,考量本身心臟、腎臟、腸胃道、及凝血功能是否適合使用。嗎啡類止痛藥通常用於劇烈疼痛或癌症病人使用。大量長期使用可能會有成癮風險,需由醫生處方,嚴格控管。醫師經常被病人詢問的Q&AQ:哪些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會有比較嚴重的副作用?A:1.年長者:有較高的機會產生以上不良副作用,必須謹慎使用。2.體液容積不足:即各種因素造成的身體脫水,例如:食慾減退、大量嘔吐、腹瀉。3.併用多種藥物,例如:利尿劑、降血壓藥、免疫排斥藥物Q:有沒有辦法減少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造成的副作用?A:考量到腸胃不適副作用,可以同時併用制酸劑類型的胃藥(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減少腸胃道出血風險。針對腎臟、心臟相關副作用,高風險族群仍然建議使用別種類型的止痛藥,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Q:如果腎功能不佳的人不小心吃到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怎麼辦?A:如果出現尿量減少、四肢水腫、泡泡尿…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並與醫師討論止痛藥處方,同時做相關檢查、及評估。若是出現腎臟功能受損,必須更改止痛藥種類處方,密切追蹤腎臟功能變化及電解質是否出現異常狀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皆有報導過,個案不當使用止痛藥導致嚴重腎臟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的案例。因此,高風險個案,尤其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人必須要認識止痛藥種類,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至醫院或診所由醫師開立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物亦可以減少不當使用止痛藥,所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
2022-10-25 醫療.腦部.神經
素食者、洗腎和糖尿病患者皆高風險族群!醫授4招檢測不寧腿症候群
●雙腿有螞蟻在爬、不自覺抖動,恐罹不寧腿症候群●台灣約50萬名患者,多與缺鐵有關●遺傳引起,症狀會一代比一代更嚴重睡覺或久坐時,總覺得腿有螞蟻在爬、氣泡在皮膚間遊走、不自覺抖動、腳刺刺的,有時像被電到,出現這類腿部異常感受,可能罹患「不寧腿症候群」。根據統計,不寧腿症候群全球盛行率約5%,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整體約3成屬於原發性患者,通常在10歲前出現症狀,但常被認為是生長痛,等到成年症狀加劇時才就醫。腳痠刺痛 不寧腿影響睡眠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鄔定宇表示,不寧腿的症狀多元,有患者睡覺時腿部不安寧導致失眠,也有患者反映「腳很癢」常感覺有蟲在爬,還有患者久坐後腳痠痛、有刺痛感,每位患者的症狀都不盡相同,讓患者在求診的過程中,容易被誤診,甚至找不到原因,等到30歲到40歲時,嚴重到影響生活,才終於被確診。鄔定宇指出,臨床上會依照四大標準症狀,判定是否罹患不寧腿症候群:一是雙腳時常感受到不舒服;二是「靜止時」如坐著、睡覺時,發生不舒服的感覺更明顯;三是腿部不舒服症狀會在活動後緩解;四是早上症狀輕微,下午至傍晚時症狀嚴重。只要四項症狀都符合,即可判定罹患不寧腿症候群。兒時發病 易誤診為成長痛造成不寧腿症候群分為先天與後天,鄔定宇說,先天屬於家族遺傳,目前研究與腦中多巴胺代謝有關,通常小時候就會發病,初期易被誤診為「多發性神經病變」,有些患者因症狀輕微,家人常以為孩子是成長痛而延誤被診斷的時間。如果是家族遺傳引起的不寧腿症候群,研究顯示,發病時間會一代比一代年輕,症狀也會一代比一代嚴重。後天導致的不寧腿症候群,常與體內缺鐵有關,如洗腎患者、懷孕婦女、糖尿病患者、缺鐵性貧血者、素食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此外,女性經期容易缺鐵,因此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根據調查,不寧腿症候群台灣或東南亞盛行率約1%到2%,換算出台灣約50萬人罹患不寧腿症候群。鄔定宇表示,台灣盛行率應被低估,實際罹患人數應該更多,台灣是洗腎大國,加上人口老化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很多患者是因為不寧腿症候群影響睡眠才間接被診斷出來。患者睡眠時,常合併肢體抽痛,間接性不規則抽動,較淺眠,患者也容易不自覺踢枕邊人,影響枕邊人睡眠。飲食均衡 減少刺激性食物不寧腿症候群治療方式,若是原發性患者,會先確認是大腦傳達吸收鐵質的功能變差,或是多巴胺代謝有關,前者可投以抗癲癇藥物,後者則給予多巴促進劑治療,但效果有限;後天引起的患者,多是因缺鐵導致,建議補充鐵劑改善。部分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不一定要透過藥物治療,鄔定宇建議,可先調整飲食,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等,多補充含鐵食物,如豬肝、紅肉、深綠色蔬菜,以及避免過度攝取酒精或尼古丁。如果不寧腿症候群已嚴重影響睡眠及白天精神狀況,可投以安眠藥物治療。避免不寧腿症候群上身,鄔定宇說,最好的預防方法是飲食均衡,若患有慢性失血的疾病,像胃潰瘍、痔瘡,或靜脈曲張,都可能增加罹患不寧腿症候群機率,排除這些疾病也能達到預防效果。
-
2022-10-22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聖保祿山地醫療團巡迴車跑遍復興鄉,傳愛30年挽救危急性命
就像聽見「少女的祈禱」音樂知道是垃圾車來了,走在北橫公路上如果聽見天主教風格的熟悉歌曲,桃園市復興區的山地住民便知道「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的巡迴醫療車來了」。這是他們親切的老朋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選中華民國第32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這支以「醫療傳愛」為宗旨的隊伍,本著耶穌基督博愛世人的精神,醫療照顧山地偏鄉民眾的健康,並延續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關懷弱勢族群的理念,宣揚天主的愛。迄今30年,團隊成員和照護形式雖有異動,不變的是關懷弱勢族群的心。桃園市復興區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占桃園市三分之一,人口僅一萬多人。義大利巴義慈神父來到台灣傳教,看到居民「小病用忍,大病用滾」,邀請聖保祿醫院院長沈雅蓮修女,於民國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在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從醫療站到巡迴醫療,開設特早門診方便農耕生活。三民醫療站啟用時沒有全民健保,不少原住民也沒有公、勞保,生病無法繳納醫療費用,不敢來醫療站看病。因為醫療站只收50元掛號費,其他醫療費用全免;如果掛號費也無力繳納,便完全義診。病人間口耳相傳聖保祿醫院方便且不計成本的服務,有需要的病人因此都獲得救治。復興區位於北部橫貫公路,是水蜜桃、拉拉山巨木群的故鄉,假日遊客眾多,發生意外或民眾有醫療需求都沒有醫療院所可看病。民國86年12月,聖保祿醫院接受桃園政府委託,在假日補足復興區衛生所的醫療人力;民國87年又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駐診,並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巡迴車,回應婦女的需要。復興區醫療資源集中在前山村,為設法將醫療資源送至後山及深入部落,民國88年5月開始,每周四上午八點,由司機開巡迴醫療車載著一位醫師及兩位護理師,巡迴九個村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周五早上配合居民農耕的生活作息,6時30分即開始「特早門診」,需要抽血檢查的、需要拿藥的,都可以看診後再回去工作。穿梭崎嶇山路23年,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復興區後山的部落要開車2至2.5小時才能下山。民國91年5月,聖保祿醫院接受健保署及桃園市政府整合,和長庚醫院共同於後山村下巴陵定點,成立華陵整合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方便地方民眾就醫。聖保祿這支團隊30年來在桃園市復興區的服務,主要有四項:巡迴醫療車及定點醫療站服務、原住民文化傳承及部落關懷、改變民眾健康觀念的衛生教育活動、以社區醫療培育住院醫師。復興區居民以泰雅族人居多,留在山上的九成以上是老弱婦孺,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對他們最方便,助益也最大。民國88年5月起,巡迴醫療路線由醫院出發,從大溪往復興區前山村三民、澤仁、霞雲、羅浮、義盛、長興,再到後山的高義、三光、華陵村,貼近鄉民的生活如里民中心、教會、雜貨舖、派出所等地,將長期沒有醫療資源的地方,例如離主道路落差海拔650公尺的下蘇樂、復興區與新竹縣交接的三光部落,甚至最偏遠的新興部落,全部主動納入巡迴醫療點,至此,偏遠民眾的就醫可說已無遺漏。從事山地醫療最大挑戰是對外交通,遇到大雨時,常有落石甚至土石流,導致道路坍方交通中斷。巡迴車後車箱裝滿醫療必需用品,有儀器、藥品、病歷,穿梭崎嶇山路,23年間已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冬天時,團隊還要準備能禦寒的冬衣過夜。一大早出發,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過後,才能回到華陵醫療站休息。醫療車播放歌曲隨招隨停,克難看診挽救危急性命。除了12個定點醫療站,巡迴醫療車沿路會播放醫院選定的醫療歌曲,提醒民眾巡迴醫療車來了,路途中只要民眾招手就停車看診。醫療儀器及藥品,常因為看診關係搬上搬下,有些折騰,但團隊依舊隨招隨停,從不拒絕。每趟巡迴醫療有四位人員:看診醫師固定是刁惠恩,來自香港的刁惠恩,自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在台灣行醫已40年。其中,民國87年起的23年都是在聖保祿醫院服務,每周有一天半在復興區山地巡迴。另外的排班護理人員有鄭芳亞、辛佩珊、游玉婷、葉怡貞、彭詩旻、原住民姑娘李曉芬,還有開車司機王漢業或郭孝偉。他們必須克服暈車、氣候變化、交通不便、長途跋涉等種種辛苦。怪的是,參與成員紛紛愛上教會醫院「關懷照顧弱勢族群健康」的使命。若問為什麼,他們回答「山上空氣好、風景好」,尤其「原住民的豪邁與熱情」不僅紓解壓力,更帶來最佳工作氣氛,在在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山地醫療另一大特色,是要克服氣候及天災的大自然影響。團隊最津津樂道民國96年8月30日至9月4日艾利颱風來襲,醫療團隊8月31日帶了藥物、食物、水,要上山與居民同舟共濟,但北橫公路多處坍塌,平時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花了近六小時才到達華陵整合醫療站。遇天然災害病患更多,無法換班硬撐一個禮拜。山上停水又缺電,偏偏這時候求醫的病患比平時多了兩倍,需要打點滴病患變多,點滴架不夠,以梯子加上衣架來應變;缺電,勉強以手電筒、燭光來照明,可是無法使用電腦,所有診療記錄要用手工;缺水加上瓦斯爐出現問題,每天以泡麵、罐頭果腹。還出現一名胃潰瘍大出血病患,急需119緊急救護到醫院,但山上電話、手機因訊號問題無法撥通,幸而手機112發揮緊急聯繫功用,及時將病患送到山下醫院治療,成功挽救性命。當然,醫護人員這時沒法換班,24小時工作硬撐一個禮拜,直到居民撤離。在華陵整合醫療站方面,也有一群奉獻的醫護人員,其中李章智醫師已堅持11年,未曾缺席,還有醫師高慶雲、林怡君、高榮良、陳家豪、王如民、陳琬琳、林宣合、廖舫敏。護理師固定有曾淑芬,另有李曉芬。安娜修女(黃貴梅)民國93年加入山地醫療團隊華陵整合醫療站。她是阿美族原住民,深入部落關懷住民的需求。因她的建議,98年在爺亨部落成立社區關懷中心,將醫院閒置的電腦送上山,開辦電腦網頁設計課程,也教小朋友學習,還幫忙販賣水蜜桃、甜柿。後來又陸續開班傳授烹飪、編織、音樂、舞蹈,傳承原住民文化。節日有活動、暑假有夏令營,萬一遭逢火災、車禍等急難,安娜修女會結合醫院的力量,送物資和捐款,解決燃眉之急。山地醫療團隊重視向下扎根,選擇教會、學校、里民慶典等場所,每個月一次安排醫師作衛生教育。針對山上常見疾病,教導如何緊急醫療處置,譬如心肺復甦術、毒蛇咬傷的急救、如何防治高尿酸、痛風及肝病防治等,也藉著傳播健康知識,逐漸翻轉民眾的觀念及行為。但這兩年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衛教活動暫停中。聖保祿醫院小檔案成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在復興區原鄉山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民國81年10月立案,除了提供山地偏鄉醫療,也落實照顧與關懷弱勢族群理念。服務事蹟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於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86年12月,協助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駐診復興區衛生所,增加星期六、日醫療服務,87年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88年5月,增加復興區巡迴醫療,周四上午8時開始巡迴9個村(里)到各部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91年5月,和長庚醫院於後山村下巴陵,共同成立定點服務的華陵整合醫療站,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服務。93年安娜修女加入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98年6月10日在爺亨部落,設立復興鄉爺亨社區關懷中心,開設電腦網頁設計安排學童學習,幫助行銷水蜜桃、甜柿等農產品,開舞蹈班傳承文化。
-
2022-10-17 醫療.消化系統
你是肚子餓胃痛、還是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高,已讓民眾開始重視透過有效儀器揪瘜肉來早期預防,然而,我們醫院成立快2年來,除了高達40%的大腸內視鏡受檢者有所謂癌前病變的腺瘤性瘜肉外,第二個常發現的消化道疾病是「逆流性食道炎」,此一發生率不但超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比率更已逾15%,年齡也在年輕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比胃潰瘍可怕嗎? 胃食道逆流不可怕但很惱人,主要特點是復發率高達8成,一旦找上你,你就得跟他長期做朋友,在我的門診,胃食道逆流也是回診率最高的疾病,且病患常常在被診斷前看過不少其他科別。 很多人常搞不清楚胃食道逆流和一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有何不同?兩者都是上消化道的疾病,從以下幾個比較,或許可以讓大家參考並進而預防它: 1. 確診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多樣化,以致常被忽略或很晚才被確診,其典型症狀是上腹部心窩處疼痛,胸口會有心口灼熱感,也就是常說的「火燒心」, 也有人因胸部疼痛去看胸腔科或心臟科,有時還可能以慢性咽喉炎、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來表現,而去耳鼻喉科就診。 反觀消化性潰瘍因為黏膜受損,因此,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上腹痛(即胃痛)的症狀,一旦潰瘍出血,還會出現解黑便、嘔血、貧血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因潰瘍穿孔引起腹膜炎,需要手術治療。而診斷最好的工具還是內視鏡檢查。 2. 症狀的發生:一般消化性潰瘍以胃痛表現為主,胃潰瘍患者大多飯後出現上腹痛,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常有典型飢餓痛,吃了東西以後反而會好一點。但胃食道逆流通常發生在進食後,以及腹部壓力增加 (如彎腰,搬重物等),或平躺時(常發生在半夜)出現不舒服,通常站立休息一下或喝口水會稍微緩解症狀。 3. 根治不易:胃食道逆流患者,有些是因為食道裂孔疝氣或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佳引起;然而,大多數患者幾乎是因飲食或生活習慣不正常引起,包括喜歡吃較甜、油膩、酸、辣等食物,以及薄荷、巧克力、果汁、咖啡等,有抽煙、喝酒習慣,都容易增加誘發機會。另外,體型肥胖,有吃宵夜習慣,或吃完後馬上躺平或趴著睡覺者,都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 在治療上,雖可透過制酸劑或胃腸蠕動促進劑等藥物來改善症狀,這卻不是根本之道。因此,要避免胃食道逆流復發,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最重要,例如飲食最好七分飽、少吃太油太甜的食物、吃飯時細嚼慢嚥、飯後2小時內不要躺下。 反觀消化性潰瘍,雖然有少部分也因飲食、作息、壓力不正常引發,但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某些消炎止痛藥有關。因此,只要好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注意一些藥物的使用,大多數的潰瘍都能獲得改善。 4. 致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若造成黏膜潰爛而長期不治療時,食道黏膜細胞有可能發生變性,形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是誘發食道癌的因子,幸而發生比例不高,每年約0.5%。因此,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需接受藥物治療,若有巴瑞特氏食道者,需每年接受內視鏡檢查。 至於胃潰瘍,由於胃潰瘍有5~7%是惡性潰瘍,因此,於治療2~3個月後,需接受內視鏡追蹤及切片檢查。 作者簡介_梁程超 醫師專長:肝膽胃腸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超音波現職: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 住院醫師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 總醫師亞東紀念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 主任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 主任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 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部定助理教授延伸閱讀: 冰紅茶、熱咖啡...更年期不能喝的飲料是哪種?女人45歲後一定要養成的5個好習慣
-
2022-10-1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國門要開,賁門、幽門、肛門也要保持暢通!
辦公室同仁要聚會,但有些人比較謹慎,怕被傳染。同事甲:「國門快要打開了,還怕什麼?」同事乙:「對啊!國門要開,我們賁門、幽門也要打開啊!不然怎麼活下去?」同事丙:「我比較謹慎,我主張我們還是保持肛門打開,每天可以照常排便即可。」食物入口,食道與胃交接處有一個括約肌叫賁門,這個賁門要打開,食物才能進入胃,進一步消化,等到消化完,幽門打開,這些消化完的食物流入小腸內進一步處理,分解成各種基本營養成分,再經大腸吸收水分,形成大便,再由肛門排出體外。因此,人要消化吸收食物,這幾個消化道的門是要密切配合的,否則即使國門開了,但食物進入食道,賁門不開,食物堵在食道內梗住,就會吐出來;或者賁門開了,胃也初步消化食物了,但幽門不開,食物也會經由嘴巴嘔吐出來。如果食物已經小腸進一步分解吸收完成,大腸也吸收了水分,但肛門不開,形成便祕,肚子也會脹大起來,嚴重時甚至嘔吐出來。什麼時候賁門會不開?最常見的原因是食道末端長了癌症,影響賁門括約肌的功能,而食道癌發生的原因與酗酒、燒烤食物、抽菸及胃食道逆流有關。什麼時候幽門打不開?在以前沒有很好的制酸劑時,當胃潰瘍接近十二指腸處的幽門,引起幽門狹窄,近年來由於制酸劑藥物的進步,這種情形已非常少見,比較多的情況是胃靠近幽門處長了癌症,讓幽門處的括約肌失去正常的功能。什麼時候肛門不開?原因之一是大腸癌長在靠近肛門處,影響肛門括約肌。近幾年比較常見的是老人家或巴金森氏症病人神經控制失調,肛門括約肌肉本身是好的,但控制的神經網絡出了問題。總而言之,國門開了,賁門、幽門、肛門也要保持暢通,才能在疫情之後保有彩色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10-11 醫療.消化系統
「胃痛」別急著吃止痛藥!醫提醒:6大原因造成胃痙攣,先做這件事最重要
你聽過胃痙攣嗎?所謂的胃痙攣就是俗稱的「胃抽筋」,它雖稱不上是疾病,只是臨床症狀,但當出現此症狀就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千萬不要再虐待你的胃了!英文補教名師徐薇,就因「急性胃痙攣」痛到暈倒失去意識,撞到眼鏡斷裂、右臉腫脹,手肘也受傷,因此千萬別輕忽。胃痙攣是什麼?胃痙攣是由於腹腔的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搐,是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所發生在腹腔鋒利的、間歇性的收縮或是疼痛、不適的感覺。常以劇烈收縮表現,通常以上腹痛為主,疼痛感有起伏,是一陣陣地疼痛,不同於胃潰瘍持續而穩定的疼痛,胃是腹內的臟器,醫師比喻,一個袋子劇烈收縮時,袋內的內容物會往袋口衝,因此在胃痙攣時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的現象。6大原因造成胃痙攣造成胃痙攣的原因很多,從飲食、藥品、疾病到心理因素都有,大致可以區分為以下6 種。 1.飲食不當:食用過量刺激性、辛辣、油膩、生冷、酸甜等食材都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部絞痛不適。而暴飲暴食、用餐時間不規律也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容易引起胃痙攣的症狀。2.菸酒過量:菸、酒都屬於刺激性物質,過量飲用都會降低胃腸血流及前列腺素之生成,容易影響腸胃道黏液的正常分泌,降低胃部的自我保護能力,也連帶使得胃部容 出現不適症狀,甚至於胃痙攣。3.情緒激動、壓力過大:胃是腹內的臟器,一般來說由自律神經所掌管的,自律神經的中樞在腦幹,且腦幹與精神同一個中樞,因此情緒不穩定容易引發胃痙攣,所以情緒爆起爆落、急躁時容易胃痙攣。4.有肝膽腸胃疾病:舉凡胃潰瘍、腸胃炎、腸躁症、腸阻塞、肝硬化、膽結石、便秘等都可能引起胃部異常收縮而出現疼痛,若是出現胃腸嚴重發炎,或是惡性腫瘤(如大腸癌)也可能引發胃痙攣的問題。5.婦科疾病:例如經痛、卵巢囊腫、生殖泌尿道感染、急性或慢性神經性胃痛、子宮內膜異位,也都可能是誘發胃痙攣的主要原因。6.服用特定藥物:部分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胃痙攣,例如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氣管擴張藥物等都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的正常功能,使胃在排空能力減弱的情況下,容易發炎,進而增加胃痙攣的發生率。此外,長期服用止痛藥也可能造成胃部損傷,因而加重胃痙攣問題。如何緩解?胃痙攣必須要先辦別胃痙攣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許多人胃痛會直接吃止痛藥緩解,但醫師建議發生胃痙攣時,首先應先靜下來讓胃休息,且先不要吃任何東西,喝點溫開水有效以後,仍須對病況找出原因。如果直接吃止痛藥,反而會將身體想傳達給你的胃痛警訊掩蓋,因此發生胃痛時,首要要做的應該是找原因,而不是只吃止痛藥! 最後,如果你經常胃痙攣發作,應先觀察自己的生活作息是否規律、情緒起伏狀況如何?必要時請到醫院找醫師討論,是否需做進一步胃鏡檢查。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10-09 醫療.消化系統
胃散消脹氣最有效?專家提醒:小心胃壁變薄、消化功能受損
胃疾和飲食、壓力脫不了關係,因此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國人依賴胃藥,常自購胃腸成藥隨身攜帶,胃脹不適、胃酸逆流就吞一包。但胃痛問題可大可小,如何治胃、養胃,減少胃疾發作,是現代人重要的保「胃」戰。健保署逐年取消「指示用藥」給付品項,「胃藥」就是被鎖定的重點藥物,畢竟光是去年,胃藥就花了健保1.44億元。因為相較於處方藥,這些指示用藥比較溫和,安全性也高,民眾可在一般社區藥局購買、依照藥師或醫師的指示服用,但民眾也需要對藥品有一定的了解,才不會吃出問題。只壓症狀不查病因,最怕延誤胃病治療。「胃散、胃乳、胃乳片,這三種是民眾最常到藥局買的胃藥。」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表示,這些藥的作用不太一樣,但大部分的人比較喜歡吃胃散,因為胃散成分中有碳酸氫鈉,消除脹氣的效果不錯。有些人沒有胃病病史,可能某天因為吃了大餐,感覺胃脹、消化不良,就會吃點胃散來幫助消脹氣、消化。沈采穎表示,台灣的胃散通常是一大罐,日本賣的胃散常見分裝成小包,兩者各有人愛。許多人習慣在家囤貨備用,只要家裡有誰肚子不舒服就吃一包。「不過,胃散長期吃下來也可能會出問題。」沈采穎說,之前遇過一個高中生,家裡冰箱總是備著一罐胃散,他從小就常看家人拿來吃,他也照做,結果不但延誤了胃病的治療,還因為常常以碳酸氫鈉中和胃酸,導致胃壁變薄,年紀輕輕就發生胃穿孔,只能切除三分之一的胃。胃藥常含金屬成分,中和胃酸也可能引腹瀉或便祕。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坊間胃藥常有金屬成分,有助於中和胃酸,但各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鎂離子有可能會引起腹瀉,鋁離子有可能導致便祕。有些人會在吃大餐前先吃些胃藥,以為這樣就能預防餐後脹氣,但醫師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很可能只是徒增身體經歷腹瀉或便祕等副作用的機會。康本初表示,如果只是一味的吃胃藥壓症狀,原本的胃食道逆流、幽門桿菌導致的潰瘍遲遲沒有解決,胃長期發炎,很可能變成萎縮性胃炎。沈采穎表示,如果胃部疾患一直沒有明確診斷,病人習慣不舒服就吃個藥、症狀減緩了就不吃,過程中胃部反覆發炎,變成長時間的慢性發炎,就會導致萎縮性胃炎。長期只靠胃藥緩解不適,胃的消化功能會受損。康本初提醒,有些人常常覺得胃不舒服,自己吃點胃藥緩解之後,就放著不管,沒有就醫尋求徹底檢查和對症下藥。久而久之,胃的消化功能會漸漸受損,這時就已經不只是消化不良、腹脹,而是連營養吸收都有困難,體重減輕、體力虛弱等問題都出現了。雖然這種長時間累積的問題,比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不代表年輕人就不會發生,不論什麼年齡的人,都不可以輕忽。康本初表示,以胃潰瘍為例,如果是幽門桿菌所引起,病人應接受除菌治療,才能解決根本問題。若置之不理,或只吃些治標不治本的藥,長期不但可能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更有可能衍生出癌前病變,最後導致胃癌。再者,現在胃食道逆流病人很多,但有些可能是非典型症狀,病人不會感覺溢酸,而是有慢性咳嗽、咽喉不舒服等困擾,病人也有可能先吃過相關成藥而無法改善,或看過耳鼻喉科、胸腔科都找不出問題,最後才來看腸胃科。病人自述「胃痛」未必真胃痛,須經醫師詳細診斷。「腹部不舒服,也可能不是胃的問題。」康本初說,病人到診間常常自述「胃痛」,但醫師要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才能確認到底是什麼器官的問題。就算病人說吃了成藥有改善,也可能只是巧合。他說,最怕的就是心臟病,如果運動時冒冷汗,有可能與心臟相關,這比胃病更緊急;如果飯後覺得上腹偏右側疼痛,可能跟膽囊有關。康本初提醒,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從年輕到老都有,老年人可能有其他共病,主因不一定是飲食,但年輕人多半與飲食習慣有關,特別是咖啡、甜食,還有重口味的食物。常常遇到年輕胃食道逆流病人,因為難以調整飲食,就算吃了很有效的藥物,停藥一陣子之後又會復發、回到診間。因此建議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病人,除了症狀嚴重時就醫吃藥,更重要的還是要做好飲食控制。
-
2022-10-06 焦點.長期照護
鼻胃管、氧氣管大不同,外觀即可辨識!鼻胃管灌食照顧9原則 出現褐色液體恐是這裡出問題
最近一則與鼻胃管相關的新聞讓人聞之不忍(>>看詳細新聞),一位外包廠商員工在醫院負責推送病床,擅自替病人接管,誤把氧氣筒接到鼻胃管,讓病人的胃像氣球一樣撐爆,引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搶救數月不治死亡。留置鼻胃管是不得已的醫療措施,醫師提醒鼻胃管和氧氣鼻導管大不相同,將氧氣筒接到鼻胃管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檢方調查,一位部立桃園醫院外包員工於2020年3月某日,將準備做腹部超音波的病患連同病床推到一樓診間,明知非醫療人員不得從事醫療行為,仍在無人指引情況下,擅自操作管線,把氧氣筒接到病人鼻胃管,造成悲劇。事發後,病人雖獲妥適治療,但同年7月仍因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及全身多處潰瘍傷口組織感染等問題死亡。家屬為此狀告外包員工過失致死罪,且認為時任院長的徐永年、護理長和外包商負責人等也該負刑責。但除了外包員工案依過失致死罪嫌起訴,其他人皆獲不起訴處分。哪些病人需「留置鼻胃管」?中風、臥床、吞嚥困難及胃腸道阻塞等病人,往往無法自己進食,但為避免營養攝取不足,而須放置鼻胃管。健保署統計,去年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的病人,共7.9萬人。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建維說,鼻胃管從單側鼻腔進入,經過咽喉、食道抵達胃部,方便餵食時採用管灌方式,將營養品直接送到病人胃部,再藉由胃腸道吸收營養。蘇建維說,一般來說,胃的容量約為1200至1600毫升,平時胃難免都會產氣,此時可以把鼻胃管開口打開,讓胃部氣體排出,且胃的肌肉層很厚,其實不容易被氧氣撐破,研判患者胃部原就有胃潰瘍等裂縫,才有可能被氧氣撐破,至於需要多少氣體才會把胃部撐破,難以評估。鼻胃管從單側鼻腔進入 氧氣管從兩側進入蘇建維說,鼻胃管及氧氣管外觀上有很大的不同,氧氣管鼻導管放在病人兩側鼻孔,給與病人足夠的氧氣,鼻胃管則是從單側鼻腔進入,並於單側鼻腔外預留一段長度,以方便進行管灌餵食,且鼻胃管有栓子可以關閉,將氧氣筒接到鼻胃管真的很少見,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如果是有照顧病人經驗的照護人員,應不會發生。鼻胃管餵食 出現褐色液體恐是胃部血應如何照顧放置鼻胃管的病人?蘇建維說,首先,鼻胃管應由專業醫護人員放置,放置後會檢測鼻胃管是否暢通,照顧者管灌餵食病人,速度不宜過快,量也不宜太多,避免病人發生嗆咳情形,並隨時觀察病人是否順利吞嚥,以及觀察鼻胃管有無逆流出褐色的液體。如果發現鼻胃管出現褐色液體,有可能是胃黏膜出血,或是鼻胃管摩擦食道、胃部導致出血,此時需要進一步檢查,釐清出血原因加以治療,或重新放置鼻胃管。台北榮總對鼻胃管病人灌食照顧原則共有9點:1.每餐於灌食前後或早晚,執行口腔清潔。2.應每日更換固定鼻胃管的膠布,將鼻胃管旋轉90度,以防鼻胃管黏在胃壁上,或胃黏膜期受鼻胃管頂端壓傷。更換膠布時,切記不要重覆貼同一位,向左或向右側固定,免鼻腔內壓損,並注意勿移動鼻胃管插入的深度。3.請將藥物與食物分開灌入。4.灌食時若感覺不容易進入,可擠壓鼻胃,並試著用食空針抽,再灌溫開水沖通管子。5.製作管灌飲食時,應確保食物之清潔衛生。6.罐裝管食物開封後快使用,若不完可加蓋冷藏,於24小時內使用完畢。7.鼻胃管滑脫處理:住院期間立即通知醫人員協助處理,但若您在家中,請與您的居家理師聯絡。8.預防鼻胃管滑脫,建議採重固定方式,除了膠帶將鼻胃管固定於病人鼻或臉部之外,可以將鼻胃管前段固定貼於臉頰上或中段使用別針固定於衣襟,避免滑脫。若意識不清或躁動無法配合之病人,為預防自拔,必要時可採保護性約束。9.塑材質的鼻胃管最多留置二周必需更換。矽膠材質鼻胃管,材質軟不易變質,但需自費,可一個月更換。【資料來源】.北榮鼻胃管與灌食之照護經訓練復建 鼻胃管有機會拔除近年鼻胃管的留置在社會討論度高,雖是為了維持病患營養而不得不然,但因影響病人外觀,患者除了忍受疾病折磨,還須面對外在心理壓力,生活品質及生命尊嚴大受影響。為鼓勵醫療團隊積極協助病人移除鼻胃管,改善生活品質,健保署通過獎勵措施,新增「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總共投入約3900萬元,預估每年約有1.3萬名長期留置鼻胃管病人受惠,讓病人從此告別鼻胃管。【延伸閱讀】健保署推獎勵讓病人享無管人生 每年1.3萬人受惠老後不想插鼻胃管 年輕時先預防這幾種病如果老後不想插鼻胃管,現在可以怎麼做?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接受「50+」採訪指出,病人需要插上鼻胃管灌食,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失智、中風、衰弱等慢性病。因此,不想插鼻胃管,就要預防這幾種疾病。飲食上,營養均衡、多吃堅果、魚油、避免精緻、高糖的食物,可延緩大腦退化。日常生活中常常動腦、與人社交,可增加「認知儲備」,有助預防失智。運動則應兼顧有氧和阻力訓練,增進心肺功能、維持肌肉量。此外,進行吞嚥訓練時,語言治療師有時會請病人大聲說話。葉書銘笑說,「大家沒事可能不會大聲講話,但是多唱歌還不錯!」唱歌不僅可以訓練喉嚨、咽喉等部位的吞嚥肌群,也可控制聲帶閉合,減少日後進食嗆咳的機率。他指出,持之以恆地維持健康飲食、運動和作息,不僅未來插管機率大幅降低,還可以預防多種慢性病。健康的老年,從中年就要開始做準備【延伸閱讀】為何相較於國外,台灣使用鼻胃管比例偏高?葉書銘醫師教你想要不插管的老年該做哪些準備
-
2022-10-06 焦點.健康知識+
A型易胃癌、B型易心肌梗塞,O型人的這個器官比較弱?
O型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其他血型低,但也由於O型者細胞表面缺乏A、B抗原,細胞表面較光滑,研究發現,O型者細胞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附著,可能因此O型的人幽門桿菌感染發生胃潰瘍的機率較其他血型偏高,但特別的是,O型的人卻較不易從胃潰瘍演變成胃癌;反而是A型的人,發生胃潰瘍機率雖低,但產生癌變的機率卻明顯偏高,而西方或東方的研究均顯示,A型血型者罹患胃癌風險明顯偏高。 O型人聽力受損的機率較其他血型者高另外有研究顯示,由於O型者內耳纖毛細胞表面光滑,未有任何抗原因子,在噪音環境中,O型人聽力受損的機率較其他血型者高。 瑞士一項研究指出,B型的人心肌梗塞發生率比較高,但是B型對O157大腸桿菌抵抗力較強。AB型的人易得糖尿病,三酸甘油酯也比較高,要保持適度的運動,多吃高纖維食物,少吃內臟及肥肉,不要吃太多澱粉類及甜食。持續等待更多的研究佐證不過,關於血型與健康的研究結果仍有許多分歧,例如國衛院的B型人易罹患胰臟癌的統計,國外就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再加上疾病產生除了先天的遺傳基因,還有後天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 因此,血型對健康的影響可以理解為「體質」,往往是由專家提出建議供民眾保健參考,研究仍未有定論的部分,則持續等待更多的研究佐證。 延伸閱讀: 。血型健康密碼大公開,怎麼吃最健康? 。你是幾月出生的,出生月份影響健康??
-
2022-10-02 醫療.消化系統
如何分辨肚子痛是胃在痛?專科醫教你簡單分辨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喝完酒、吃完大餐,馬上就開始胃痛,痛到只能躺在床上、吃不下,翻來覆去難以緩解,只好塞幾顆藥房買的胃藥應急,雖然吃了以後覺得症狀舒緩很多,但可能仍潛藏許多隱憂!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肚子痛不一定就是胃發炎,由於腹部內有許多臟器,不同部位的疼痛代表不同的器官,而胃痛的位置為腹部左上方、偏中間,另外,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疼痛呈現方式不盡相同,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判斷胃痛! 腹部範圍大 每一個部位疼痛的原因大不同胃痛當下,該如何釐清「肚子痛是不是真的胃在痛」?首先,李柏賢醫師表示,患者常喊胃在痛,但不一定是真的胃痛!因為腹中有許多臟器,而胃則位在腹部左上角、偏中間地帶,如果是腹部右上角疼痛,則是肝、膽為主,有可能膽管阻塞、膽囊發炎等,如是腹部右下角,則是盲腸、卵巢,左下則是卵巢等婦科相關的問題(如下圖示)。「我們希望患者能夠辨識到自己腹痛的位置,千萬別誤以為每一種肚子痛都是因為胃部而起。」 ▲一圖看懂腹部位置代表的器官。圖/Dr.Le李柏賢醫師粉絲專頁) 痛感不一樣!教你判斷「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若真的確認痛點是胃部,李柏賢表示,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三種疾病的症狀不盡相同,教你如何判斷: 急性胃炎:通常於吃刺激性的食物後,如:麻辣火鍋、烈酒,引發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都會很明確知道是在某一事件之後引起的,大多患者都是吃了某些食物之後,突然感覺胃痛,痛個一天、半天,直到吃藥之後才緩解,這類大多都是因為急性胃炎。」 胃潰瘍:胃部持續性的悶痛,且吃了食物之後症狀會加重。 胃食道逆流: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刺激神經,也會造成疼痛,其疼痛位置通常位在腹部中間,並伴隨胸口灼熱、口中有酸氣味、喉嚨癢癢會想咳嗽。 一路痛到「背」也痛?!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胰臟炎也有些人,除了胃痛,還會一路痛到「背部」,對此,李柏賢醫師表示,「這通常是十二指腸潰瘍,或急性胰臟炎,因為胃部並非後腹腔的器官,胃痛通常只會在前側。」不過,民眾千萬不要認為「只是單純的胃痛、發炎,就只吃胃藥應急,卻忽略有時可能是胃癌所引發的胃潰瘍而導致胃痛。」因此,建議民眾有不舒服,務必要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對症下藥,否則病情一拖,使得狀況惡化才尋求治療,只會花上更大力氣,卻不一定有良好的預後,相當可惜。 【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掌握三招遠離腸胃不適「腸」做篩檢才平安 揪出「潛血」保健康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230
-
2022-09-29 醫療.消化系統
飯後腹痛誤為胃潰瘍吃胃藥沒用,就醫才發現膽管結石!4種族群要特別注意
基隆一名年約70歲的男性,某天覺得右上腹隱隱作痛,不以為意,但過了5天都沒改善,尤其飯後特別不舒服,誤以為老毛病胃潰瘍又犯了,吃胃藥也沒減輕,就醫進行腹腔電腦斷層攝影,才確認有結石卡在總膽管末端。這名男性病人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評估後,胡果正醫師安排理學檢查、血液分析、胃鏡及超音波檢查,發現病人的肝膽指數上升,有輕微黃疸,胃部僅有潰瘍的疤痕,但膽囊結石與總膽管擴張。胡果正研判,可能為膽管發炎導致,並高度懷疑膽管有阻塞,於是馬上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攝影,並確認有結石卡在總膽管末端。請病人住院治療,先針對病人因膽管結石引起的急性膽管炎與膽管阻塞,使用抗生素治控制細菌感染,以及安排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順利取出數顆超過1CM的結石。術後病人復原良好,不適症狀明顯改善,肝膽指數與黃疸下降,並於術後第3天康復出院;術後一周回診追蹤驗血,所有指數及身體機能皆已恢復正常。胡果正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膽結石相當常見,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肥胖或有家族病史者。絕大部份膽結石都在膽囊裡生成,若未造成任何不適症狀,其實就不需要特別處理。一旦結石從膽囊掉入膽管,由於膽管的出口細小,容易讓膽汁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引發膽管炎或胰臟炎,臨床表現除了上腹痛外,也可能會出現黃疸與發燒,嚴重時會合併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胡果正指出,由於上腹痛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胃部不適,民眾若僅服用胃藥,而未就醫檢查,容易耽誤治療黃金時機,而讓情況更加惡化。治療膽結石的方式,傳統是以外科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但若合併膽管結石,首要治療目標則是疏通膽管,這時通常也會有急性膽管炎或胰臟發炎,在病況較為複雜時,ERCP是治療方式首選,且與外科手術相比風險相對來得較低。
-
2022-09-23 癌症.胃癌
7旬老婦上腹不適 鼓起勇氣照胃鏡揪出早期胃癌
苗栗縣一名71歲老婦因上腹不適到衛福部苗栗醫院內科門診,肝膽腸胃科醫師以胃鏡檢查,發現她罹患早期胃癌,轉介一般外科醫師接手治療,為她進行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清除手術,術後已恢復出院,病理報告為第一期早期胃癌,門診追蹤即可,無需後續化療。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陳世源指出,病患看診時原本表示只是輕微的胃部脹氣,平常沒有會影響健康的不良嗜好,認為只要吃藥治療就好,經醫師說明後,也才願意鼓起勇氣接受胃鏡檢查。胃鏡發現老婦胃體有處約2公分的黏膜異常,配合特殊的窄頻影像系統評估後,醫師懷疑該處黏膜異常可能是癌症,經切片證實確為胃癌,且分類為惡性程度較高的戒指狀細胞癌,另外也發現病患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推測是造成癌症原因之一。苗栗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浩偉表示,胃癌早期候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是上腹不適,因此難以跟一般胃部疾病區分,造成胃癌早期診斷較困難。另外,早期胃癌在胃鏡上的特徵也不一定是胃潰瘍型態,有時只是輕微凸起、黏膜異常或破損,此時需要仰賴腸胃科醫師的經驗及特別影像系統輔助判斷,才能抓出病灶。一旦發現是早期胃癌,治療方式主要以切除為主,包括手術切除或內視鏡切除,需經醫師判斷最適合的治療方針,才會有較好的預後。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建議民眾應了解自己是否有胃癌危險因子,包含男性、年紀超過50歲、抽菸喝酒、肥胖、接受過胃部手術、有胃癌家族史或有胃部疾病(胃炎、胃瘜肉、上皮化生、胃潰瘍或幽門桿菌感染)。另外,煙燻、燒烤及醃漬食物也是可能造成胃癌的風險之一,因此日、韓都是胃癌發生率較高的國家。高浩偉提醒,苗栗以客家美食聞名,客家擅長以醃製方式保存食材,因此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相關症狀。若有腹部不適症狀持續過久沒改善,或50歲以上有胃癌危險因子,應積極接受檢查,不要因害怕檢查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
-
2022-09-23 養生.聰明飲食
三高、減重不吃飯、澱粉?易胖又傷身!營養師教看種類健康吃
澱粉是人體重要能源來源之一,不過常見被汙名化認為是引起肥胖、各種疾病的元兇,像是台灣最常見的主食:白飯,很多三高、糖尿病、減重者就少碰。嫚嫚營養師提醒,澱粉是絕對不可以不攝取的,白飯也並非不好,甚至有些人是適合吃白飯的,關鍵在於要吃得對。 澱粉是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過多過少都不利健康! 嫚嫚營養師表示,澱粉經消化吸收會轉換成葡萄糖,是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供各個細胞正常運作,也和其他營養一樣,過多過少都對人體不佳。 澱粉攝取過量,除了不利於血糖穩定、影響血管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或其他疾病風險等。而長期不攝取澱粉者,若飲食上沒有注意!也容易引起其他健康問題,像是吃太多動物性蛋白質食物,造成腎臟負擔等。而且因為澱粉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身體無法儲存肝醣作為能量,在需要使用能量時,反而會先消耗肌肉,肌肉量下降自然就會降低代謝,反而相較容易變胖,也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肌肉量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常會聽到營養師、醫師等各界專家提醒減重者,減肥絕對不可以不吃澱粉。 三高、減重不吃飯、澱粉?營養師:要吃!選對才是重點。 嫚嫚營養師表示,澱粉攝取,辨識類型很重要,一般而言分精緻澱粉和非精緻澱粉,若再細分且講更白話一點,可分成純天然的澱粉、純天然且有其他營養的澱粉、加工過的澱粉。 營養單一但天然的澱粉:純天然的澱粉如白飯,一般歸類在精緻澱粉,不過白飯僅是褪去外皮,完全是個天然的碳水化合物,可見於餐盒、便當、壽司、飯糰、米漢堡等,是較常見、大多數人都能吃的。不過若情況允許,能多攝取其他營養自然是好事,因此多會建議從有其他營養的澱粉攝取。 營養多元且天然的澱粉:天然且有其他營養的澱粉,如糙米、地瓜、玉米、南瓜、芋頭、山藥等,這些屬於非精緻澱粉,除了原本就是澱粉類,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各類營養,一般想養生的民眾、三高、糖尿病、減重等族群,就多建議攝取此類型。不過部分族群可能就不大適合,例如消化不良、消化潰瘍、容易脹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有腸胃道不佳問題者,以避免膳食纖維又再加重負擔。而年長者除了常有前述問題,也容易有牙口不良、咀嚼不便的情況。正在發育的小朋友、戴牙套等同樣的道理。而這類的澱粉也多有磷、鉀,對於腎臟病族群恐是個負擔,上述這些族群就建議以白飯攝取為佳。 營養單一但加工的澱粉:至於加工過的澱粉,則如白麵條、白吐司、饅頭、米苔目、湯圓、碗糕、蘿蔔糕、米粉等,除了屬於精緻澱粉外,也已不再是食材原本的樣貌,視製作方式,升糖指數往往較高,較容易影響血糖穩定。像是白飯常會被和白麵條相比,不過事實上白麵條需經過麵粉加工才能成型,最基本的如油、鹽、調味料等,並不像屬於原型食物的白飯那麼純粹。這類型就不建議作為首選,而甜甜圈等還再加上其他的添加糖的澱粉,自然就更不建議。 澱粉攝取關鍵在吃得好,營養師教4觀念吃得更養生! 嫚嫚營養師表示,澱粉攝取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適合吃什麼樣的澱粉,像是許多人會誤以為三高族群不要吃白飯, 但其實重點在於吃多少量、吃的順序、以及搭配的食物。 營養師舉例,像是三高、糖尿病、減重者,就常會有不要吃澱粉、不要吃白飯的迷思,但其實問題大多是在於過量,因此重點會是在減量,而非不吃。若身體可以消化吸收,自然是吃糙米等天然且有其他營養的澱粉為佳,若有其他如腸胃道問題則吃白飯。否則若因為三高、糖尿病、肥胖等而選擇不吃澱粉、不吃白飯,反而會引起其他問題。 營養師建議,了解自己適合的澱粉後,建議一餐就是最多一個自己拳頭的量,也可以適度減少約半顆拳頭,整體份量低於蔬菜量為佳。 在吃的時候務必注意別只吃澱粉,像是麵類之所以相較沒那麼健康,主要也在於麵類單吃也可以,因此常會讓人忽略了配菜,吃的時候要記得最基本的有菜,以及蛋、魚、肉等蛋白質,以達營養均衡。最為推薦、也是當前最流行的比例,如211餐盤,菜、肉、飯的比例為2:1:1。 飲食順序建議依序為蔬菜、肉類、蛋白質、飯,先讓蔬菜和肉在前面墊胃,可幫助血糖平穩。而若有湯的話,清湯可於飯前喝增飽足感,若為南瓜湯、玉米湯等,因也屬於澱粉,因此建議放在最後。良好的認識澱粉,了解自己適合的類型、避免地雷、知道怎麼吃,如此一來對於健康或減重都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減重醫師教簡單2招瘦肚子!告別啤酒肚、鮪魚肚更有助養生!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9-21 癌症.淋巴癌
解血便、身子虛拖3個月竟是胃淋巴瘤 他抗癌無復發
76歲何姓男子解黑便、血便長達3個多月,同時出現容易疲勞、身體虛弱、胃口不佳、腹脹以及噁心,就醫求診症狀未獲改善,轉診到台中烏日林新醫院,發現是胃黏膜淋巴癌一期,竟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後經接受20次放射治療,以及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並定期追蹤回診,至今無復發或殘存腫瘤。烏日林新醫院醫胃腸肝膽科醫師魏宏宇說,在醫院癌症治療團隊合作下,由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增熙安排全身正子掃描作為癌症分期檢查,正子影像顯示胃黏膜淋巴瘤僅侷限在胃部,屬於胃黏膜淋巴瘤一期。胃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屬於相對好治療的淋巴癌,66%至75%的病人多為第一、二期,92%的病患則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魏宏宇指出,標準治療大多先進行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治療,除菌成功後,有高達80%的機率,亦同時消除胃黏膜淋巴瘤,復發機率約30%。若是患有胃黏膜淋巴瘤,且未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做過幽門螺旋桿菌除菌藥物治療後,胃黏膜淋巴瘤仍然存在的病患,則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有超過90%的腫瘤根除率,五年存活率亦超過90%。魏宏宇說,何姓病患因胃黏膜淋巴瘤急性腫瘤出血,血紅素偏低,評估後需先放射線治療。何姓病患共接受20次放射治療,放療前都會安排二維影像驗證X光比對位置,提高腫瘤控制率,並且降低周圍正常組織接受到放射線的劑量。何姓病患完成放療療程後第2天,腫瘤已經完全清除,病理切片結果也顯示無殘餘腫瘤,但仍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並定期追蹤回診;今年再次接受胃鏡切片檢查,至今無復發或殘存腫瘤。魏宏宇說明,根據統計,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慢性發炎,症狀為上腹不適、上腹脹痛、灼熱感、噁心、打嗝、口臭;其中15%至20%會演變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至2%會發展為胃腺癌;0.1%會發展成胃淋巴癌,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幽門螺旋桿菌之危害。
-
2022-09-08 焦點.健康知識+
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醫籲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日常生活常會出現許多毛病,許多民眾習以為常,確實很多只是個小問題而已,但怕的就是其實身體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亮起了紅燈。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盧泰潤醫師就指出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提醒民眾多留意,必要時盡早檢查。 6種常見、不起眼、卻可能嚴重影響健康的警訊! 盧泰潤醫師指出,常見不明顯但卻可能潛藏重大疾病的症狀,如體重減輕、時常頭暈、反覆頭痛、容易疲倦、異常耳鳴、經常胸悶等,這些問題可大可小,不可大意。 體重減輕:體重不明減輕是許多重大疾病常見症狀,定義在沒有特別的減重計畫下,6個月內下降了5%。較輕的問題可為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腸胃道疾病,或是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較嚴重的則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也包括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 時常頭暈:頭暈也是診間常見的主述症狀之一,檢查下大多如良性的耳石脫落症、貧血、姿態性低血壓等。但嚴重的問題也可能為梅尼爾氏症、糖尿病血糖過高、聽神經瘤等,腦中風也會以頭暈的方式呈現。 反覆頭痛:一樣是診間常見問題,大多是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原發性頭痛,較無健康疑慮。不過偏頭痛為單側、疼痛為中重度以上,且時間可能長至幾小時或幾天,也可能有畏光、噁心、嘔吐等症狀,通常比一般頭痛來得嚴重些,需經醫師診斷,並非痛一邊就是偏頭痛,因此也建議盡早檢查。而嚴重的問題則如腦部血管瘤、腦部腫瘤、中樞神經感染等續發性頭痛。 容易疲倦:診間常見大多為找不到原因的「非特異性倦怠」,可能為自律神經失調或貧血所致。疾病嚴重的情況下,後期也常出現疲倦,如心臟病末期、腎臟病末期、肝硬化末期、癌症末期、嚴重自體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 異常耳鳴:耳鳴常見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但也有可能為聽神經問題或過敏等,大多為良性,此情況多為兩側同時耳鳴。嚴重的如梅尼爾氏症、中耳炎、耳膜穿孔、耳中風、聽神經瘤、鼻咽癌等,這類情況大多是單側出現。因此特別提醒除了耳鳴太常發生需留意外,也要特別注意單側耳鳴。 經常胸悶:胸悶也多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或是流感等一般呼吸道感染,但此處是心、肺重要器官所在位置,萬不可輕忽,也可能為心律不整、狹心症等心臟疾病,氣喘、肺部慢性阻塞、肺癌等肺部疾病,或是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等。 身體出現症狀再觀察?該檢查?醫指3情況盡早就醫別再拖。 盧泰潤醫師提醒,前述這些症狀若是太常發生就應提高警覺。若是以前沒有但現在出現,或以前還好但現在變得較嚴重,也應盡早就醫。特別是若伴隨了其他症狀、症狀不只一種,例如頭痛伴隨著耳鳴,或頭暈伴隨著體眾減輕等,症狀種類越多越要小心。觀察時間除了體重減輕可觀察6個月,其他不宜觀察過久,多數一般疾病症狀通常約兩周就會好轉,但如有明顯疑慮自然越早就醫檢查越好。若不確定該到哪檢查個好可先至家醫科,並在必要時作後續轉診,以利確保健康安全。 男60歲無慢性病史,胸悶不以為意,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有狹心症! 盧泰潤醫師也分享案例,一名60多歲有登山習慣的男性,常有些胸悶的情況,但只是輕微,自身也沒有三高等慢性疾病,因此認為只是年紀大了、心肺功能比較差,不以為意。約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注意到胸悶的情況有比以往更明顯,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到家醫科檢查一下,看個心安也好,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阻塞相當嚴重,轉診至心臟內科作更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發現為「不穩定型狹心症」,三條血管皆有嚴重阻塞。後續心臟內科為他裝上三個支架後並無大礙並作陸續觀察。盧泰潤醫師表示,該案例還好警覺性較高,雖若再更早一點檢查或許就不必裝支架了,但也應檢查得還算早,並沒有出現其他危險。 沒看醫生還好,看了反而嚴重?醫指常見就醫迷思,千萬母湯! 許多民眾也常見會有幾個迷思,例如「我才不要看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或是「看了醫生增加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又或是「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以及「我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息、好好生活就好。」等等。 迷思1:醫生沒看還好,看了反而更嚴重?對此盧泰潤醫師表示,看了醫生問題反而更嚴重,這比較像是結果論,用結果來檢視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常見是因為該問題已發展到「能被當事人觀察到,且需檢查的地步」,此情況自然在檢查完之後問題往往會更嚴重些,但在治療下得以控制。反觀,若此問題已經被觀察到,卻沒就醫,那後續恐怕就不只是變得嚴重些而已。 迷思2:看醫生增心理壓力,疾病反而容易惡化?心理壓力確實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但相較疾病而言影響幅度較小,以癌症舉例,不就醫拖到第四期,對健康的威脅絕對遠超過心理的影響,更不用說慢性疾病可能帶來急性危險,如糖尿病及心肌梗塞,千萬別因為怕心理負擔不看醫生,反而增加不可預期的生命危險。 迷思3:朋友吃那種藥都說有效,吃那個就好?至於親友推薦的藥物、保健食品、民俗療法等,盧泰潤醫師表示,若是合法且正常管道自然可以嘗試,前提是必須確定,來源是出自於如醫生、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或各大藥局等合法通路;若非如此,自然建議避免,以免偏方反而加重身體負擔使得惡化。而即便安全無虞的,這些也未必適合每個人、每種疾病、每種疾病的類型,還是應以正規治療為主,上述方式為輔進行,也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可行,誤單以上述方法自行改善,以免延誤治療。 迷思4:透過飲食保養、健康作習、好好生活就好?飲食、作息、好好生活等,也是同樣的道理,確實良好生活是有助改善身體狀況,但身體出現慢性疾病已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若不接受治療單以生活改善,往往只會越來越嚴重,急性疾病更不用說,自然是相當危險。因此若是症狀、疾病還沒出現,是可以健康生活維持;但若是已經出現就還是需要先檢查,並以健康生活輔助。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貧血怎麼辦?是什麼問題?醫:注意合併症狀小心癌症!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