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肺纖維化
共找到
157
筆 文章
-
-
2020-03-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得新冠肺炎只會影響肺部?專家指男性還需注意這些功能受損
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的動態牽動著全中國人民的心,每天早上睡醒打開手機都期待著能看到疫情得到控制的好消息。鮮有人知,肺炎不僅會感染他人,對社會造成危害,還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那麼,肺炎和男性生育能力有什麼關係呢?1.影響精子活動度:目前,諸多實驗證明,引起肺炎的多種細菌和病毒不僅對鼠、猴、雞和小牛的腎細胞存在吸附現象,而且對人的精子也有吸附現象。它們吸附在精子的膜表面,極大地影響了精子的運動速度。精子在受精前,尾部活動增強,呈超啟動狀態,這種有力的前向運動形成的突擊力加上某種酶的作用,對穿透卵子的透明帶等外層結構是必要的。因此,精子尾部的運動與精子受精能力密切相關。可以想像,若有大量細菌或病毒吸附於精子頭部、中段及尾部,必將使精子由流線型變得“臃腫”,不僅使精子前進時的阻力增大,影響精子的活動及穿卵能力,而且由於它們對精子各部位的吸附不對稱,可能會導致精子產生不同程度的轉圈運動,使相當數量的精子不能與卵子相遇。2.後遺症會影響精子品質:輕型肺炎痊癒後對今後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重型肺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肺炎常遺留的後遺症有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不張和肺纖維化等。這些疾病都會導致肺的功能受到影響,嚴重者將引起人體持續的缺氧狀態。缺氧時,生精細胞受到損害,畸形精子生成增加,發生損害的生精細胞會因為細胞凋亡而發生細胞死亡,進而被清除,影響精子品質。在缺氧的情況下,血液迴圈變差,從而導致自由基損傷、局部溫度升高及血液中毒物濃度增加等因素誘發生精細胞的凋亡。3.肺炎治療有可能加重腎損傷:眾所周知,重型肺炎往往會採取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糖皮質激素作為機體內極為重要的一類調節分子,在緊急或危重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往往為首選。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過敏、抗休克、非特異性抑制免疫及退熱作用等多種作用,可以防止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應和病理性免疫反應的發生,對任何類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幾乎都有效。但是糖皮質激素不但會導致糖代謝異常,同時可能影響內源性雄性激素水準,導致體內睾酮水準下降,加重腎臟損傷,從而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
-
2020-03-07 醫療.自體免疫
免疫力太強非好事!除了過敏,4自體免疫疾病恐怕找上門
許多專家或書本都告訴大家要提升免疫力,但你知道嗎?當免疫力太強,反過來攻擊自身正常細胞組織,除了會引起過敏、嘴破,還可能引發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所以,提升免疫力過了頭,絕不是好事。過往我們總以為,要預防疾病,免疫力要越高越好;但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正常的免疫功能不只能抵禦外來物質的入侵,還會偵測並清除體內不好的細胞,但若免疫功能太強,過度防衛就會產生過敏症狀,更嚴重者,若免疫系統分不清是敵是友,反過來攻擊自身正常的細胞組織,還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沒有控制得宜的話,雖然不會直接引起死亡,卻會導致非常差的生活品質,終日臥病。過敏是體內的發炎反應,是因為人體接受到病菌、粉塵等外來物質時,觸發免疫系統過度防衛的狀況。一般症狀包括起紅疹、發癢、紅腫、發熱、呼吸急促等,在接觸後短至數分鐘或長達數小時,甚至1天後誘發症狀的發生,過敏嚴重者有死亡的危險性。常見過敏部位包括:皮膚(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眼睛(結膜炎等)、呼吸道(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當免疫力強大到分辨不清細胞的好壞,直接攻擊自體細胞,就會引起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1、類風濕性關節炎: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強大,分泌許多抗體,其中包括類風濕性因子,它會攻擊身體的免疫球蛋白IgG形成免疫複合體,而引起發炎。疾病初始會出現局部的關節僵硬疼痛,慢慢侵犯全身關節,導致關節腫脹、變形、甚至損壞,漸漸失去功能而導致殘廢;除了關節外,皮膚、眼睛、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同受侵襲,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有病患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會死的癌症」。2、紅斑性狼瘡:以生育年齡的女性患者為多,與遺傳基因有關,較特別的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容易因為接觸到紫外線而活化免疫系統,引起症狀,包括皮膚黏膜紅腫、起紅疹、口腔黏膜破損、關節炎、腎臟症狀如蛋白尿、容易感冒、感染、淋巴瘤等,嚴重者更會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心臟等。3、僵直性脊椎炎:因HLA-B27基因的遺傳性,加上感染或受傷等激發因子,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脊椎及其週圍的韌帶、神經、肌肉等組織,使脊椎鈣化失去彈性,以早晨起床後的背痛、脊椎僵硬為表現,經過一天活動後疼痛會有所減緩,一般來說,休息時的疼痛會比活動時來得輕微。除了脊椎外,有時疼痛也會蔓延到腿部、膝蓋、髖關節或胸骨間,嚴重時包括眼睛、心臟或肺臟組織也會受到侵襲。4、休格林氏症:臨床上亦稱「乾燥症」,以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乾燥為主要表現,容易引發肺纖維化,症狀與紅斑性狼瘡類似,且好發於女性,因此容易誤診。由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過度活化免疫細胞所導致的疾病,因此,治療原則是抑制免疫功能,常見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林孝義指出,這些藥物通常不分好壞,一律通殺,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副作用,為了改善這種結果,現在也有具有專一性的藥物,也就是標靶藥物可供選擇。延伸閱讀: 免疫力「差」與「低下」不同! 補氣飲品狂喝恐愈糟 身體出現5症狀 告訴你可能是免疫力失調了 
-
2020-03-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當疫情大流行 專家:送醫隔離徒耗資源
新冠肺炎疫情撼動全球公衛體系,台灣生技原創力舉辦相關講座,專家均不諱言,目前我國疫情只在「大流行前階段」,因無症狀就具傳染力,病毒難防,人類注定與之共存。而當疫情大流行,醫療資源必須留給真正重症患者,而非將輕症病人全部送往醫院消耗資源。台灣生技原創力創辦人、英騰生物科技董事長許英昌於三月二日號召生技醫療專家,舉辦「新冠肺炎疫情知多少」講座,講者包括國泰醫院副院長簡志誠、振興醫院內科部主任陶啓偉、基亞生物科技總經理張順浪、永加利醫學科技董事長瞿志豪、國鼎生技總經理蘇經天等,監委張武修也特別出席引言。國泰醫院副院長簡志誠說,新冠肺炎震撼醫界,關鍵在於無症狀就具傳染力,若症狀是發燒後才會被感染,或被感染後很快致死,病毒傳染性反而不會這麼可怕。振興醫院內科部長陶啟偉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各界只以「體溫」作為感控措施,但有一半患者並無發燒症狀,這就變成防疫的大漏洞。許英昌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疫情進展分為「大流行前階段」、「大流行警訊階段」、和「大流行期間」三階段,台灣目前僅在第一階段。然而,新冠肺炎感染者沒症狀就會傳播,病毒來源目前也不得而知。許英昌認為,不能只用過去抗SARS經驗來面對新冠病毒,也不能有夏天來臨疫情可能消失的預期心理,建議衛生單位能提出疫情大流行的具體對策。永加利醫學科技董事長瞿志豪也說,台灣目前對付確診個案是採「隔離政策」,雖然可保護其他人,但若無症狀或輕症患者逐漸增加,送醫院隔離只是消耗醫療資源。瞿志豪以南韓為例,因急速上升的確診個案造成醫療體系能量飽和,只把病房留給真正的重症病人。他認為,若疫情進入大流行,也需考量轉換管理政策,以免醫療崩潰。「我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是趕不走了,注定要跟人類共存。」基亞科技公司總經理張順浪與國鼎生技總經理蘇經天均提到,中國大陸積極想對付新冠肺炎,廣納各界所提的治療方案。張順浪表示,由於新冠肺炎會造成肺纖維化,已有幹細胞治療及肺癌治療藥物等方案被提出,等待進入臨床試驗。
-
2020-03-01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空汙嚴重 菜瓜布肺恐急速惡化
澳洲野火延燒,不僅吞噬當地生態環境,燃燒產生的大量煙霧更讓空氣汙染達到有害級別。適逢澳洲網球公開賽開打,嚴重空氣汙染衝擊著選手的健康,甚至有選手因為猛咳退賽,令各界再次正視空氣汙染與肺部健康的課題。下肺纖維化 常有爆裂聲近年因天氣變化劇烈加上空氣汙染嚴重,誘發菜瓜布肺患者因急性惡化而送醫的比例逐年升高。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菜瓜布肺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纖維化疾病,由於患者的肺功能持續惡化,對於空汙的敏感度高,極易引發急性惡化造成乾咳、呼吸喘而住院治療。此外,菜瓜布肺相較於其他肺部疾病的特別之處在於,菜瓜布肺通常從下肺葉開始纖維化,因此,當醫師聽診患者後背下背肺葉時,會聽到類似撕開魔鬼氈的連續性爆裂音,此時醫師會高度懷疑有菜瓜布肺的可能性,並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做進一步檢查。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分享,診間就有一名65歲的男性,一年前確診菜瓜布肺,原本病情穩定,但最近因為感冒導致疾病急性惡化,感到嚴重呼吸困難,血氧濃度從百分之九十幾下降到百分之八十,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一旦受刺激 疾病進展快由於菜瓜布肺疾病的進展快速,若延誤治療或受外來物刺激,如空汙或感染,都有很高的機會發生急性惡化,加劇死亡的風險。不過,目前治療的藥物已能減緩肺功能惡化,呼籲患者應定期服藥,並搭配肺部復健、規律運動,減少急性惡化的風險。根據過往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在台灣確診菜瓜布肺後平均存活期約8-10個月,患者長年乾咳、呼吸喘,嚴重時甚至坐著也會喘。所幸,現階段有抗纖維化藥物可減少細胞激素的生成,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肺功能衰退,依臨床試驗的結果,可減少一年內近七成(68%)的急性惡化發生機率,在治療期間可減少超過四成(43%)的死亡率。注意空氣品質 多食抗氧化物如何預防急性發作?曾敬閔醫師建議,由於空汙難以預防,因此,民眾平時應留意空氣品質,外出時可配戴口罩,若是住在空汙指數高的地區,家中也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此外,患者在流感高峰的秋冬季節應注射疫苗,避免感染誘發疾病惡化,平常可以多喝抗氧化物例如維他命E、D及綠茶等飲品,減緩肺部老化。雖然現今菜瓜布肺的治療有長足進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仍是影響疾病預後的重要關鍵,呼籲咳嗽、疲累、容易喘持續兩個月未改善的民眾,應至胸腔內科做進一步診斷,並請醫師做聽診檢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0-02-26 新冠肺炎.回首SARS
撿回一命後…17年來SARS倖存者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新冠肺炎已造成2千6百多人死亡,回首17年前同是冠狀病毒的SARS,雖然造成死亡的人數不到1千人,但那些「染煞」後倖存的人,有多人過得生不如死的生活,他們被稱為「治癒」後的SARS病人,其實還在與病魔對抗,根本還沒治癒。他們的病魔已不是冠狀病毒,而是SRAS的後遺症病魔─骨頭壞死。當年為了搶救生命和控制疫情,由鍾南山院士首先提出的激素療法被大量用於緊急治療。健康網報導,激素治療是一把雙刃劍,「命」和「壞死的骨頭」選哪個?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剩下五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北京的方渤一家九口感染SARS,他的妻子和妻姐都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此外有5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你活多少年,你就要受多少年的痛苦。治這兒了那兒壞了,治那兒這兒壞了,沒完沒了」。方渤久病成醫,如此解釋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意味著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方渤做了兩髖的股骨頭置換手術,但是雙肩和雙膝關節的骨頭仍在一點點兒地塌陷,這讓他疼痛難忍。極端的時候,方渤用沒喝完的酒瓶子砸自己的腦袋,企圖以痛止痛。現在他頭髮花白,身形瘦弱,身上儘是手術後的疤痕,「我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吳如欣感染非典後,進行輸液治療,每天14瓶,從上午8點,連續吊點滴到凌晨三點。她回憶說:「我有一次看到那個瓶子掛著有那個甲強龍,後來知道這是激素,激素會造成骨質疏鬆」。後來她出現嚴重的非典後遺症狀,陸續被診斷出肺纖化、腦梗等症狀。她常常呼吸困難,睡著覺就被憋醒,「我反覆地做夢,就在冰蓋底下游泳,憋得我實在不行了,憋醒了就坐在床上喘氣」。她幾乎失去了笑和打哈欠的功能,一笑一張嘴,一打哈欠一張嘴,肺部的纖維化使得氣提不上來,很容易哢的一聲,骨頭就斷了。為了治療骨頭壞死,吳如欣省吃儉用,她養了兩條狗,讓狗趴在膝蓋上進行熱敷,當是「狗皮膏藥」。楊志霞十一口人,九人感染非典,其中四人在兩周內喪命,丈夫死時,也只是醫院樓道裡一句簡單的口頭通告:「楊志霞,給你愛人火化了」。SRAS「治瘉」出院後她將自己封閉在痛苦的回憶中,拒絕說話、拒絕交流,流淚成為唯一的宣洩方式。2004年年初,楊志霞被確診患有股骨頭壞死,她一路哭著回家。他們從感染SARS時的絕望,到死裡逃生後的慶幸,如今成了病魔伴隨終生的受害者。2006年,曾有一項對110名後遺症患者所做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超過70%的人因為股骨頭壞死而接受治療,超過60%的人因肺纖維化接受相關治療,因後遺症而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超過1/3。17年來,在這個群體中,康復好的人重新回歸社會,回歸平靜的生活;但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還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自我歧視。17年後再度遇到冠狀病毒的侵襲,儘管最終會戰勝疫情,但目前已有2萬7千多人「治癒」,以及將有愈來愈多的治癒者,他們是否也會出現後遺症也備受各方關切。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擴及全球,專家觀察這次新冠病毒的演化及傳播過程,認為病毒為了存活、求勝,成功演化出眾多病毒還學不會的「匿蹤」技術,能像人類F22戰鬥機一樣暗中進行攻擊,相當聰明。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新冠病毒肺炎的發展,很像是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應疫調國外疫情發展,否則一旦防疫方向錯誤,很容易出現防疫破口。●SARS攻擊力強 但已銷聲匿跡冠狀病毒是一類RNA病毒的總稱,病毒外觀如其名,猶如戴著皇冠般的圓球狀病毒。冠狀病毒有許多種,小從傷風感冒,大到威脅全球的流行疾病,包括2002年底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造成約30國淪陷、8096名病例、774人死亡,就是冠狀病毒作怪;近期威脅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也是冠狀病毒的一種。根據疾管署資料,原冠狀病毒為導致感冒的致病原之一, 引起症狀較輕微;SARS病毒是新發現的一種冠狀病毒,發燒前不會傳染給他人,發病後7至10天內是最危險的傳染期,退燒後10天即不具感染力。研究顯示,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貉、獾、蝙蝠、猴、蛇、老鼠身上,都曾帶有SARS病毒。SARS病毒傳播力、致病力都比流感等一般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病毒要強,得了SARS的病患可能發生肺纖維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即使康復,也會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例如肺功能打折扣、走路容易喘等不適。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日前在一場專家論壇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竟是冠狀病毒,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才對冠狀病毒另眼相看。值得注意的是,SARS的攻擊性、致死率雖強,但流行過後就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專家也發現,SARS病毒屬於「同歸於盡」型的病毒,一旦達成攻擊、致命的目的,也就「功成身退」,不再進一步演化、突變,繼續在世上作亂,這也是人類要值得慶幸的地方。●MERS致死率高 還好台灣沒個案SARS之後又來了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CoV)冠狀病毒,2012年在中東發現全球第一例,因與SARS 同屬冠狀病毒所引發,也會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病症,所以被稱為「新SARS」。2015年5月,南韓首爾曾發生MERS院內感染群聚事件,致死率高達36%,動物宿主為駱駝,感染途徑包括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動物接觸傳染或飲用駱駝奶;台灣迄今無確診個案,但冠狀病毒的威力再添一樁。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說,病毒沒有宿主不能活,冠狀病毒會寄居在哺乳類身上,過去造成傷風感冒等輕症,沒有被人們注意,直到SARS、MERS後,大家才見識到冠狀病毒突變後帶來的威脅。●新冠病毒不只超強感染力 還會進化曾梓展指出,SARS與MERS都屬於高致死率、低傳染率的流行病,SARS致死率為15%、MERS更高達30%,高毒力的病毒很快殺死宿主,幾乎一罹病即為重症,但病毒也隨宿主死亡,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在演化過程算是失敗。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卻不一樣。除了也有很強的感染力,最令醫界憂心的是,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攻擊的對象、引發的症狀反應也不一致,看似一場經過精心設計的病毒演化秀。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曾梓展也說,現階段新冠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從無症狀到輕症、重症都有,演化過程確實較為「聰明」,也跟流感病毒大不相同;尤其是寄宿在無症狀者,好比讓自己「匿蹤」,更容易在人群傳播,也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讓人類捉摸不定,宛如與人類鬥智。張上淳說,正因如此讓醫界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醫學界至今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冠狀病毒,各國防疫專家難以完全比照過去模式防範,必須有一段摸索期,防疫措施也要多方調整;一旦方向錯誤,將引起難以收拾的風暴,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專家:政府防疫不能老套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建議,政府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措施上不能「老套」,不能因為SARS、MERS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同屬冠狀病毒,在防疫措施以過去對抗SARS經驗,把新冠病毒歸類為院內感染、沒有社區感染的方向防疫。王任賢認為,防疫方向也應有所調整,要把疫情阻絕於境外的難度相當高,檢疫的任何小缺失都可能讓病毒鑽到社區。當疫情出現轉折,是調整防疫政策的良好時機,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的往生案例,代表應該多篩查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同時提升檢驗量能與速度,也能讓醫護避免暴露於風險之中。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