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搜尋
肺氣腫
共找到
58
筆 文章
-
-
2021-06-18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慢性肺部疾病正確診斷 對症下藥
慢性肺部疾病如氣喘、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等,隨著抽菸史、空氣汙染、環境變遷、年齡改變,以及居家過敏原等問題存在,都會使症狀反覆,除影響肺功能外,更進一步會影響生活品質。對於這些慢性氣道疾病的治療,正本清源相當重要,正確診斷是關鍵。為了要了解肺部的目前狀況,肺功能檢查是標準檢查項目。透過肺功能檢查,除了可以評估病患現有肺部的功能受限位置外,同時也了解對支氣管擴張劑的治療反應,協助醫師做臨床診斷。肺功能的檢查通常視病患嚴重度,大約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而胸部X光片的影像,也可以讓醫師了解問題所在,進一步對症下藥。有許多共同疾病會干擾本身的氣喘疾病控制,例如胃酸逆流、睡眠呼吸中止、慢性肺阻塞等,都會因為病患的不同生理狀況而有影響。胃酸逆流要了解可能只是因口乾、打呼或藥物副作用所造成的症狀,若單純給予制酸劑,幫忙有限,而是要找到上游原因對症治療。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多是因年齡問題導致肺功能下降,但此時和氣喘的小氣管發炎不盡相同,而可能伴隨著大氣管的軟化或肺氣腫等。呼吸中止更是造成大量未經調節的空氣進入呼吸道,此時自然會造成胸悶等症狀,更進一步惡化氣喘控制。當氣管結構長期被破壞,同時沒有解決氣管發炎的原因,就會造成病患後期出現肺炎等併發症。除了氣喘的標準治療外,評估疾病治療相關的臨床共病,也是氣喘等慢性氣道疾病治療的重要關鍵。
-
2021-05-31 癌症.肺癌
世界無菸日/傅彬貴:肺阻塞、肺癌、肺氣腫病變都與吸菸有關
很多老菸槍在戒菸門診總是滿口答應戒菸,但往往一出了診間就反悔,台中榮總評估發現,參與過戒菸門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仍有50%斷斷續續在抽菸,因此戒菸應與專業科別結合,在患者的疾病治療流程加入戒菸,才能事半功倍。中榮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投入戒菸防治多年,他說,傳統的戒菸模式是由醫院開設戒菸門診,只能被動的等候病人上門,或是由胸腔科轉介有需要的患者到戒菸門診,但他在胸腔內科收治患者的經驗發現,戒菸門診功的成功率不高。「因為戒菸門診的患者不會回診,不然就是半途而廢,」傅彬貴感慨地說。多年前他已在思考,何不讓胸腔內科直接來參與患者的戒菸照護工程?他也認為推動戒菸是每個醫療人員的責任,並非只是家醫科或戒菸門診的事,尤其菸害對肺部造成的傷害太大,包括肺阻塞、肺癌、肺氣腫等病變都與吸菸有關,胸腔內科更應該主動出擊105年起,傅彬貴先從胸腔科出發,把患者的疾病治療流程與戒菸結合,在胸腔科的診間裡,協助有菸癮的肺部疾病患者戒菸。109年,中榮擴大成立戒菸治療管理中心,推動「渥太華模式」,以疾病別為主的五大部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胸腔科、精神科等)實行就地戒菸模式。如此一來,醫院不再只是在戒菸門診中被動的等待患者上門,而是主動出擊。傅彬貴說,第一步先由各專科醫師取得戒菸證照,接著直接在各自的門診提供戒菸服務,把戒菸併入疾病照護的常規流程內。他分析說,相較於傳統戒菸門診的患者不太願意回診,專業科別的患者回診率高,醫病關係穩固,例如胸腔或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拿藥,尤其民眾生病時最有意願戒菸,因此這時最適合由專業科別從疾病端介入戒菸醫療,在每一次回診中進行衛教、開立戒菸藥物,再配合患者戒菸動機強、回診率高,戒菸成功的機率就能大幅提高。此外,吸菸者戒菸困難的關鍵來自尼古丁成癮,戒菸必須經由專業的醫療照護流程,傅彬貴表示,靠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只有3%,渥太華模式的另一重點,正是以科學和醫學的理論基礎協助民眾戒菸,因此在中榮接受戒菸治療的成功率高達六成,是靠意志力的20倍。5月31日是世界戒菸日,今年以Commit to Quit為主題,正值新冠疫情在台灣爆發;傅彬貴特別提醒,新冠病毒主要攻擊人的肺部,而尼古丁會在吸菸者肺部形成Covid-19病毒的受體ACE-2,因此大大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成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45% 是吸菸者,國際研究更證實,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倍,死亡風險也有1.98倍。
-
2021-05-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還是氣喘?胸腔科醫師教分辨這些症狀,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呼吸道疾病千變萬化, 又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列出以下13種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保花錢榜居第4名 普通感冒 透過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逾200種病毒與普通感冒有關,以鼻病毒最常見。 普通感冒的症狀通常從鼻塞開始,漸漸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咳嗽,偶爾會有輕微頭痛,較少發高燒。普通感冒的治療多以舒緩不適為主,多休息、多喝水,大約3∼5天,最多1周就能康復。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 主要由病毒引發,A型、 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經飛沫及接觸傳染,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一般說來,季節流感好發於秋冬,與普通感冒不同,常引發高燒39℃以上,全身肌肉痠痛、倦怠無力,伴有明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會持續1∼2周。嚴重者可能引發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甚至走向心肺衰竭。 定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高危險群包括慢性心肺病患、嬰幼兒、老人及醫護人員,都應定期施打疫苗。近2年因青壯年感染流感的併發症比較嚴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也放寬至50歲以上。 咽喉炎 分別為咽炎和喉炎, 因咽與喉緊密相連,交互影響,通常合併稱之。急性咽喉炎多為病毒引起,細菌感染較少見,好發於季節交替時;另環境因素,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也可能引發;用聲過度則會引發急性喉炎。 急性症狀常見喉嚨痛、發燒,有時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不會妨礙日常生活,多喝水、多休息,飲食禁刺激、辛辣物,不要抽菸。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是第3大死因支氣管炎 支氣管發炎時會分泌過多黏液,導致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急性發炎多在3∼5天內好轉,咳嗽、咳痰 則持續2∼3周。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另外,刺激性氣體、寒冷空氣,也會減弱支氣管的防禦力。 肺炎 肺炎主要有2種病因,一是細菌感染,一是病毒感染。肺炎通常為細菌引發,又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肺炎鏈球菌平時寄居鼻腔,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入侵肺部,以老人、幼童、慢性病患最易感染,不過靠施打疫苗可預防。 而病毒性肺炎則比較少見,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在2019年底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新 型冠狀病毒COVID-19),都是病毒性肺炎的例子。 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播。研究發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危險群,且在冬春之際、季節性流行感冒病毒肆虐時,罹患病毒性肺炎的機率也會提高。 肺炎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咳痰、畏寒、噁心、嘔吐、胸痛、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咳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會出現肺部浸潤現象。少數破壞力強的細菌、病毒(如 SARS)會傷害肺部組織,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機率高。若沒有好好處理,後續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肺衰竭等,千萬不可輕忽。 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阻塞居全球第4大死因 氣喘 醫學上稱為「支氣管性哮喘」,發生原因為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氣喘病人通常有家族病史,症狀為長期咳嗽、時好時壞,特別是季節交替、夜間低溫時最難受,伴隨胸悶、有痰,呼吸中有「咻咻」的喘鳴聲,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 有過敏體質的人不一定會發病,主要是被過敏原激發,最常見的是塵蟎,有些人則對飲食過敏,也有人對花粉、貓毛狗毛、德國蟑螂等過敏。 慢性阻塞性肺病 簡稱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主因是抽菸引起發炎反應,肺泡無法有效交換氣體,病患會出現喘、悶、咳、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20歲開始每天抽1 包菸,大約到40歲左右,就會 產生COPD症狀,患者也較易罹患流感、肺炎、肺結核及肺癌等疾病。 COPD又分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區別在於肺氣腫病人走路會喘,體型偏瘦;慢性支氣管炎則以咳嗽、痰多為主,病人體型較胖,也有患者綜合2種症狀。由於COPD是進行性疾病,藥物雖可控制病情,但無法逆轉病程,愈早戒菸,愈能減緩惡化程度。 肺結核 屬第3類法定傳染病,乃肺臟受結核桿菌侵襲,形成結核。患者多為過去曾感染再復發,也有人是被傳染,但機率較低,吸入結核菌僅5∼10%會發病。 肺結核的症狀是咳嗽3周以上,甚至咳血,也有人會持續發燒,並非急性高溫,體溫約在37.5℃左右,嚴重的話,體重會減輕。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但需要服藥6∼9個月,病人要耐心遵從醫囑。 支氣管擴張症 因支氣管永久性擴張,容易反覆感染,病人的表現通常是咳血、痰多,對天氣變化較為敏感。成因多為年輕時肺部感染所致,某些疾病如肺結核的後遺症,也會導致支氣管擴張。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也是高風險群。 其他胸腔疾病,肺癌高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 肺癌 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與30年前不同的是,過去扁平細胞癌、肺腺癌的比例約6:4,現在已各半。扁平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抽菸及二手菸,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政府大力宣導戒菸。但近10年肺腺癌比率上升,患者多數不抽菸,連家庭主婦也會得,推論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病患睡眠時上呼吸道重複塌陷阻塞,所以會產生打鼾、呼吸中止現象,通常白天會精神不濟。同時因長期夜間缺氧,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 「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危險因子,頸圍愈粗,罹患機率愈高。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以及更年期女性。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人須配合減重、安眠藥減量,以免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狀。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簡稱ARDS( a d u l 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廣泛性的肺泡微血管受損,使得氣體交換受到嚴重阻礙,造成呼吸困難、缺氧,甚至皮膚會呈藍紫色。 常見原因為敗血症、肺炎引發的併發症,或流感、嚴重創傷、溺水,進而可能會造成肺部硬化,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極高。治療上會給予支持性療法,等待肺部漸漸恢復功能。 間質性肺疾病 主要是各類病因使得肺部間質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病變,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影響。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愈早發現愈可治療。 另外還有原發性肺纖維,俗稱「菜瓜布肺」,乃不明原因造成漸進性的肺部纖維化,肺部像菜瓜布般粗糙有空洞,失去交換氣體功能,病患呼吸會像快窒息般痛苦,發病至死亡僅2∼5年。原發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但有藥物可以緩解,讓症狀不至於惡化太快。 綜合上述,非病毒或細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高危險因子主要是抽菸;如果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像流感、普通感冒,以及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因有傳播性,必須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關1年多才解禁,她看台灣「還沒不可收拾」:每個人守5關,幾週疫情就能挺過去!.70歲是逗號不是句號!她不再繞著先生轉、獨居新生活:就算有小挫折也無礙愜意人生.兒子找到伴想結婚,媽卻怕他被詐騙會離婚?翅膀硬了要離巢,想太多不讓他飛才悲劇
-
2021-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吸菸、肺氣腫…感染病菌或肺部疾病機率上升!6方式改善肺部健康
肺炎傳染來襲,身體「衰弱」的族群面臨更高風險。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生理儲備量下降,在面臨外界壓力時無法維持身體恆定,甚至身體平衡被打亂後恢復變慢或不完全就是「衰弱」。根據統計,衰弱的老年人死亡率更高,比起身體狀況強健的老人,死亡率高出3-5倍。 哈佛大學附屬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胸腔重症監護主任Richard Schwartzstein提醒,肺部擁有足夠生理儲備量,才能幫助抵抗感染與慢性疾病,而生理儲備量隨著年齡會逐年減少,尤其吸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等族群下降速度更快,會使感染病菌或肺部疾病機率上升。平日可透過6種方式維持肺部生理儲備量,有助於改善肺部健康。 中等強度運動 助清除黏液分泌物 Schwartzstein指出,中等強度運動如快步走路,是鍛鍊心臟與肺部機能的良好方式,並且能增加深呼吸時的深度、幫助打開肺部,有助清除肺部內累積的黏液分泌物。肺部中黏液分泌物聚集的部位,是吸入性病毒或細菌沉降、繁殖的良好環境,能清除愈多黏液分泌物,愈能幫助肺部維持健康。 減少吸入煙塵毒素 平日應戴口罩 當吸入愈多外在環境中的毒素,例如粉塵、二手菸、空氣污染,肺部會分泌黏液分泌物包覆這些有害毒素,一旦吸入愈多有害物質,可能導致黏液分泌物過多、呼吸困難。Schwartzstein建議平日戴上口罩,尤其是有氣喘或過敏的族群,在氣溫變化時更容易發生支氣管痙攣等問題。 吸菸無「安全值」 少量也會破壞肺部 吸菸沒有所謂的「安全值」,只要接觸到尼古丁等有毒物質,就會增加感染機會與肺癌風險。Schwartzstein博士指出,即便是少量吸菸,菸中的物質也會以各種方式破壞肺部,引起肺部刺激發炎並增加黏液分泌物。 每天30分鐘深呼吸 幫助肺部舒張 深呼吸是最好的肺部伸展運動之一,能幫助肺部舒張並清除分泌物,同時也能降低血壓和調節心率。Schwartzstein建議每天練習約30分鐘深呼吸,深呼吸運動建議方式:在舒適環境中坐下或躺下,緩慢並深深呼吸,維持肩膀姿勢,腹部向外鼓張,然後呼氣放鬆腹部,動作重複5分鐘。 每小時改變姿勢 增加肺部氣體循環 久坐不動對健康不利,Schwartzstein醫師建議每小時至少改變一次姿勢或起身運動,可以練習簡單的深蹲或彎腰伸展,有助於肺部的氣體循環,也可促進清除黏液分泌物。 過重影響橫膈膜 減肥能減少肺部負擔 體重過重會造成各種健康問題,也會增加肺部肌肉的壓力,尤其是橫膈膜向下運動會因為身體肥胖受到阻礙,使肺部體積無法伸展舒張,Schwartzstein 提醒,適當體重控制能減少呼吸時的肺部負擔。正常成人應盡量維持正常BMI值,成人BMI建議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 《延伸閱讀》 .盡量別久坐!研究:長時間不運動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增149% .3大族群易感染新冠病毒?中醫師教3關鍵提升免疫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沙塵暴來襲!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截至今天上午9時,有20測站空氣品質達紅色警示等級,主要集中在新竹以北及澎湖、金門,提醒民眾減少外出。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說,比起戶外,室內的空氣品質更需要被注意,以免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空氣品質的指標主要是計算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等濃度,並換算出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周百謙表示,當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以及其他汙染物濃度高時,會對肺部、呼吸道造成傷害,包括慢性咳嗽、氣喘、肺氣腫,甚至長期可能引發肺癌。而聽到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的第一念頭就是盡量減少外出。周百謙說,霧霾隨著風向、汙染物排放地點、溫度等,而有須豫的差異,出門前可以先利用手機、電腦等查詢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查詢離自己住家最近的監測站數值,並考量自己要從事的活動,選擇適合出門的時機並配戴口罩。他說,以戶外跑步來說,因為跑步時多以嘴巴呼吸取代鼻子呼吸,空氣進出流量太大,口罩的遮擋效果有效,因此最好改在室內跑跑步機,或在戶外從事其他較靜態活動。但周百謙表示,空氣品質差時,比起盡量少到戶外,更要注意室內的落塵,因此一定要記得關窗。若是沒有關窗,懸浮微粒和其他氣體汙染物進到室內變成落塵,可能掉在窗簾、地板、床單上。當民眾以為自己在戶外只有一、兩個小時,躲在室內卻可能有八個小時都一直呼吸這些懸浮微粒,甚至睡覺時都與懸浮微粒同在。除了關窗外,周百謙說,也可以開啟冷氣的送風或空氣清淨機,過濾這些分子較小的汙染物。而且可盡量空氣清淨機盡靠近睡眠或活動範圍附近,以達到最大效果。如果發現自己有持續咳嗽、有痰、鼻塞以及呼吸喘的狀況,則最好前往就醫,避免出現呼吸道慢性發炎的情況,甚至可能有癌化的風險。
-
2021-01-31 科別.耳鼻喉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每當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又忽熱,最容易引起感冒症狀。林太太是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主婦,最近得了感冒久咳不止,而且咳到肚子痛,甚至還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她趕緊就醫,檢查之後醫師告訴她這是感冒引發的「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 可分急性、慢性支氣管炎是指連接氣管和肺部的小氣管發炎。家醫科醫師羅佳琳指出,人體的支氣管黏膜上有微小的纖毛,有黏性分泌物潤滑,用以淨化吸入的空氣,支氣管發炎時,因受刺激分泌過多黏液,因此,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支氣管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多為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伴隨感冒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成因則包括抽菸、吸入二手菸、空氣污染等,而哮喘、肺氣腫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久咳超過3個月是警訊 「痰」要咳出來 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的判定,通常是指1年之內持久痰咳超過3個月以上,且連續2年時間。羅佳琳說,急性支氣管炎症狀,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4至5天後,出現咳嗽有痰、輕微發燒、感覺疲倦、胸悶或胸口不適、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羅佳琳提及,支氣管炎的症狀和感冒症狀可以說非常的相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就是會出現惱人的「咳嗽」問題,而之所以會咳嗽,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痰」,所以要將它咳出來。 當病毒棲息在支氣管時,體內會分泌黏液(也就是痰),這種黏液是含有「溶菌酶」的酵素,「溶菌酶」是跟白血球殺菌時的武器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的體內出現痰,通常都是有發炎的症狀,而那些痰就是白血球和病毒(細菌)奮戰後所剩下的廢棄物,因此,有痰一定要吐出來、清乾淨,才不會讓發炎的症狀惡化。 通常半個月可痊癒 治療不當恐影響心臟功能 急性支氣管發炎反應通常是暫時性的,當感染或刺激物消失,發炎反應也會慢慢緩解,只要經過完整的治療,通常可以在半個月內痊癒。不過,羅佳琳進一步說明,伴隨感冒症狀的急性支氣管炎,若治療不當或不完全,也有可能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支氣管炎與氣喘不同之處在於,急性支氣管是濕咳、痰多;而氣喘則是乾而無痰的咳嗽。 久咳、發生應就醫 理學檢查有無併發症因此,若發現感冒久咳不癒、有發燒等症狀時,就應該趕緊就醫接受治療,以免加重病情導致併發症的產生。然而,若急性支氣管炎發病接受治療 3週後仍未能痊癒,羅佳琳建議,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症狀出現,例如肺炎、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症等。而若要預防支氣管炎,羅佳琳提醒,天冷時應戴上口罩、圍巾等,用以加強口、鼻、喉等部位的保暖,同時腳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遠離過敏源、適當運動增加免疫力,且每天喝8-12杯水,以稀釋痰液,幫助體內的痰較容易被咳出,洗熱水澡也有助痰的排出。
-
2021-01-11 癌症.肺癌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62歲上班族男子連續四年做胸部X光檢查,都未發現異常,他聽說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發現早期肺癌,因有長年抽菸習慣而「試試看」,沒想到竟然在右上肺葉找到一顆1.5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肺癌。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學影像科醫師洪盈盈說明,胸部X光敏感度有所限制,有時候1.5公分的腫瘤也不一定看得到。這名上班族表示,他從2016年開始,每年定期做一般健康檢查,因為有抽菸的關係,都會加選胸部X光,皆無異常發現。在2018年時,因為公司有健檢補助,於是自費做了肺部電腦斷層,發現了因為長年抽菸而產生的肺氣腫、局部纖維化、小結節和毛玻璃狀病灶。這名上班族指出,醫師建議隔年要再用電腦斷層進行追蹤,但他隔年只用X光檢查,結果仍然是無異常發現,直到去年底,懷著試試看的心理做了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時,原本局部纖維化的右上肺葉已長出一顆1.5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肺癌,後轉到澄清醫院胸腔外科手術切除,術後狀況良好。洪盈盈說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目前醫界公認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除了單次暴露輻射量較低之外,檢查時間短,可在一次的憋氣內(10到15秒)完成全肺臟的掃描,也大大的突破過去胸部X光篩檢敏感度不足的限制。洪盈盈指出,一般民眾的迷思認為「定期胸部X光檢查,就可以發現早期肺癌」,事實上,「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很難發現」。有時候,1.5公分的腫瘤也不一定看得到,此個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因為很多肺癌早期生長時密度很低,呈現出來的毛玻璃影像看起來淡淡的,也有可能藏在胸椎、心臟、肋骨、橫膈膜或肝臟前後方,這些皆是X光影像的死角。
-
2020-12-30 癌症.抗癌新知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一○七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大腸癌,衛福部國健署推測,可能與民眾自主做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比率提高有關。LDCT有助於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考慮優先讓有抽菸的中高齡者,一親等有肺癌家族史者,優先補助篩檢,最快明年年中上路。一○七年共六三四六位女性罹患肺癌,平均每十萬人口有卅一點六人罹癌,國健署癌症組長林莉茹表示,女性罹患肺癌的人數首度超越大腸癌。王英偉表示,女性肺腺癌增加的原因,目前認為與人種有關,癌症發生需要十至十五年,新興菸品的影響也有待追蹤了解。國健署也發現,在零期及一期的早期癌症中,人數成長最多的為肺癌,新增五五一人,一○七年早期肺癌四五二四人,占該年肺癌患者百分之卅一點一;民國九十八年一三八四人,占該年肺癌百分之十四點七,肺癌早期癌比率是十年前二點一倍。能發現早期肺癌,推測與LDCT肺癌篩檢的比率增加有關。那些族群需要接受LDCT肺癌篩檢?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有抽菸的五十五歲到七十七歲女性、五十歲到八十歲男性、以及目前抽菸或戒菸不到十五年,及一親等有肺癌家族史民眾,建議可以考慮。陳育民表示,過去研究發現,若一親等有肺癌,平均每一百人有三點三人罹患肺癌;另外,或在空汙環境、或有肺結核病史、肺氣腫等肺部問題,可考慮LDCT肺癌篩檢。王英偉也提醒,LDCT肺癌篩檢可能衍生假警訊、過度診治、輻射暴露及心理壓力風險,民眾應與醫師討論衡量利弊,再決定是否接受檢查。
-
2020-10-24 科別.呼吸胸腔
抽菸族喉嚨積痰別輕忽 恐感染肺炎、導致呼吸衰竭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今舉辦「好好呼吸病友會」,由呼吸治療師黃筱雯現場示範「清痰三部曲:腹式呼吸、噘嘴呼吸、哈氣呼吸」,並教導病友日常中如何好好清痰,以避免痰液阻塞在氣管及肺部,讓「咳、痰、喘」的症狀更嚴重。70歲的沈先生,年輕時染上菸癮,一抽就過了50個年頭,每天至少三包菸,常常邊抽邊咳嗽,早上起床喉嚨積痰也不在意,平時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也會覺得喘,自己卻認為是缺乏運動所致;直至有次與家人出遊爬山時,才走幾階梯就發現喘個不停,最後更因為「喘不過來」、「咳不出來」送醫急救,經診斷後發現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來成為新國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9年十大死因中,肺炎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分別名列第三名及第七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含肺氣腫及慢性支氣管炎,為長期暴露在有害物質或長期抽菸族群為最大宗,易感染肺炎及疾病後期形成呼吸衰竭,需長時間使用呼吸器,生活品質深受影響,家庭人力財力負擔甚巨。土城醫院成立「呼吸治療肺復原中心」,為了讓病人維持肺功能,除一般氧氣設備、生理監視器外,還有負壓呼吸器、咳痰機、姿位引流床、高頻震動背心,幫助病患肺部擴張,清除痰液,以及使用固定式騎腳踏車及四肢固定運動器訓練,增加上下肢肌肉耐力,協助呼吸訓練讓肺部復原獲得改善,讓病人更能順暢地大口呼吸並恢復生活品質。胸腔內科主任鍾福財表示,肺阻塞有3個最明顯的特徵「咳、痰、喘」,有時病患呼吸會出現咻咻聲,但是老菸槍會覺得這是長期抽菸造成,一直到喘不過氣,甚至惡化了才肯就醫,常錯過了治療時機。肺阻塞的預防、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控制外,也可選擇肺部復原,幫助肺部機能提高。呼吸治療科技術組長張秀梅表示,清痰肺擴張運動有助於痰液排出減緩呼吸道不適,一些簡單的呼吸治療技巧,如腹式呼吸、噘嘴呼吸等等,都有助排出氣管中的痰,嚴重者亦可由其他呼吸肺部復原治療,紓緩痰多問題讓肺部好好呼吸。
-
2020-10-24 科別.心臟血管
睡前吃「這類」食物,半夜血壓會飆高! 小心睡不好還會傷心血管
76歲陳伯伯是位香港裔美國人,平日3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的習慣,雖有遺傳性3高問題,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唯一不好的習慣是喜歡睡前吃蛋糕,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所以BMI指數高達30。5年前他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不適症狀沒完全根治,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睡前吃蛋糕 睡眠期間血壓高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習慣在睡前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頑固性心絞痛 常規心臟病治療也無用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方式,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指出,約有10分之1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至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至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CSWT)可提供病人另1項選擇。陳玠宇表示,震波治療的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同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以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進行血管再生,且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1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適合心臟震波治療的患者有5種 但有7種人不適合心臟震波治療適合的對象包括:1.患者有心絞痛、心肌缺氧現象,但不適合心導管介入治療或繞道手術者。2.已有藥物治療或經心導管支架置放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但仍有心絞痛症狀者。3.經由多次心導管介入治療,但效果反應不佳者。4.嚴重冠狀動脈狹窄的瀰漫性血管病變,預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效果不佳者,其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洗腎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病人。5.缺血性心肌病變所引起的心臟衰竭者。不適合使用此治療對象則包括:1.心肌梗塞處於急性期病人。2.嚴重肺氣腫或間質性肺病導致心臟超音波影像嚴重不清楚者。3.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腔室內有血栓者。4.病人曾接受心臟節律器置放或金屬人工瓣膜置放,影響震波治療位置者。5.急性心肌炎、心內膜炎或心包膜炎者。6.惡性腫瘤或嚴重器官衰竭,致預期餘命小於半年至1年。7.孕婦。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占第2名,僅次於癌症,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陳玠宇呼籲,因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1種治療新選擇。(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睡前洗澡一夜好眠? 當心洗了反倒讓你更睡不著 睡前吃東西超NG? 研究證實了!想減重千萬別這麼做
-
2020-08-29 科別.呼吸胸腔
常咳嗽、咳痰、氣喘 當心有可能是慢阻肺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喜歡你身上煙草的味道,沒錯,你就是我要找的人。在我的潛伏下,你咳得越來越頻繁,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喘,之後會喪失勞動力。終於,在時機成熟的某一天,我徹底幹掉了你,我就是「慢阻肺」”相比其他惡性疾病,慢阻肺聽起來沒那麼惡,但絕不容小視。何謂慢阻肺?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就是所謂的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其中包括了有「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兩大類型;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根據研究顯示,約9成COPD患者都是因「吸菸」引起,但被診斷為COPD患者中卻仍有4成還在吸菸,要遠離COPD,請務必要戒菸及拒絕二手菸、三手菸。一旦罹患COPD,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而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慢阻肺有哪些症狀?●慢性咳嗽:疾病初期,偶有咳嗽,早晨比較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整日都會有咳嗽,但睡著了一般就不咳了。●咳痰:早期會咳少量的黏液痰,如果有呼吸道的感染,痰量會增多,顏色會變黃變膿。●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早期會在體力勞動時出現,休息後可以緩解。後期逐漸加重,直至動則氣促。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氣短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你的氣道出現了阻塞。●喘或伴胸悶:慢阻肺後期,喘和悶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以至於有「大石壓胸」的感覺。隨著病情的發展,肺功能的下降,可以引發各種全身症狀,身體虛弱,食慾減退,體重降低,乃至抑鬱或焦慮。慢阻肺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症狀,因而被絕大多數人忽視。而因為氣喘來醫院就診的患者,此時肺功能已損壞近一半,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如何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就需要藉助於肺功能檢測技術,讓慢阻肺無處藏身。無症狀的慢阻肺患者,主要依靠肺功能檢查以發現診斷慢阻肺。即便確診得了慢阻肺,也請不要慌張1.要講科學:雖然目前醫學還不能治愈慢阻肺,但要建立慢阻肺可防可治的信心,要相信和配合醫院醫生的治療,千萬不要輕信江湖上的秘方和偏方。2.學會觀察:利用咳嗽評分、呼吸困難評分等簡單的量表工具,觀察自身症狀的變化,適當做些記錄,以便準確反饋給你的主診醫生。3.堅持用藥:長期規範用藥很重要,不要輕易給自己減藥,停藥。4.做好防護:季節更替時,避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特殊時期,勤洗手,勤通風,避免人群聚集的地方。5.增強體質:適當的鍛煉,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舒暢的心情,這將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6.此外,還要戒菸,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17 科別.心臟血管
悲傷出現胸悶、吸吸短促 小心罹患「心碎症候群」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若突發壓力事件、情緒極度悲傷時,出現胸痛、胸悶、吸吸短促等情形,小心可能罹患了「心碎症候群」,應盡速就醫診斷及治療。罹患末期癌症而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的65歲黃女士,情緒十分低落,在第二次化療期間,感覺胸口疼痛不適,合併呼吸困難,醫師懷疑是心肌梗塞而施行心導管檢查,但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無明顯異狀,心臟的收縮功能卻非常差,得知她對癌症病情惡化相當憂心,因此診斷她罹患了心碎症候群。經過一周的支持性療法,她的心臟收縮功能逐漸恢復。心碎症候群又稱「壓力性心肌病病變」,是一種情緒或生理上受到強烈壓力會導致急性嚴重心肌無力的疾病。如果有悲傷情緒(家人死亡)、恐懼(得到重病)、極度憤怒和驚訝等各種情緒壓力時,容易發生此病;也可能發生在對身體的許多生理刺激後,如中風、癲癇發作、哮喘、肺氣腫急性發作,或嚴重出血時。患有心碎症候群的病人會有與心臟病發作病人相似的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臟衰竭和低血壓。通常病人是在突如其來的壓力下幾分鐘到幾小時後才開始出現症狀。在某些情況下,心碎症候群會危及生命,由於涉及嚴重的心肌無力,病人可能會有鬱血性心臟衰竭、低血壓、休克和潛在威脅生命的心律不整。但一般在常規治療下,即使病情嚴重也能很快完全康復。若經常在壓力下出現胸痛或呼吸短促的症狀,應該就醫詢問心臟科醫師的意見,經過初步的身體檢查及心臟超音波影像分析,醫師一般都能很快的做出判斷。若是最近突然經歷一些壓力事件而出現嚴重胸痛或呼吸短促的症狀,可能是罹患心碎症候群,應盡早就醫,以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
-
2020-08-15 科別.耳鼻喉
慢性咳嗽別瞎治!專家建議:先了解惹禍根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是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17 新聞.健康知識+
潛水會導致氣胸嗎?4要點助預防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胸膜腔。人體的胸膜腔是臟層和壁層胸膜間的一個閉合的腔。正常情況下,臟層和壁層胸膜是貼合在一起的,而當一些原因出現漏氣後,氣流進入這個潛在的腔隙後,就會形成氣胸。從嚴重程度上分類,氣胸可分為單純性氣胸、開放性氣胸和非常危險的張力性氣胸三種類型。潛水等水下活動確實可能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患者情況可能十分危重,短時間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危及生命。要獲得及時救治,識別氣胸很重要。氣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1.呼吸困難:氣胸發作時患者均有呼吸困難,嚴重程度與發作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年輕患者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老年患者即使肺輕微的漏氣也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此外,呼吸困難與否,還取決於急性或慢性發作的速度。2.胸痛:氣胸發生時,常會伴有尖銳性刺痛和刀割痛的感覺,這與肺大泡突然破裂和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可能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張有關。要注意的是,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疼痛是氣胸患者最常見的症狀。3.刺激性咳嗽:自發性氣胸時偶有刺激性咳嗽。4.其他症狀:氣胸合併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患者會有心悸、血壓低、四肢發涼等表現。氣胸的檢查包括動脈血氣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其中,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最快速簡單的方法,可顯示肺萎縮程度、有無胸膜粘連、縱隔移位及胸腔積液等。而CT檢查是診斷氣胸最準確可靠的方法,對胸腔內少量氣體的診斷較為敏感。胸腔鏡檢查的優勢則在於可較容易發現氣胸的病因,操作靈活,可達葉間裂、肺尖、肺門,幾乎沒有盲區。氣胸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症,若未及時處理往往會損害肺功能,甚至威脅生命。因此積極治療和預防復發十分重要。氣胸的治療主要分為:1.一般治療:對首次發作並且肺萎陷在20%以下、沒有呼吸困難者,可採用臥床休息,充分吸氧等保守治療,盡量少講話,使肺活動減少,有利於氣體吸收和肺的複張。2.排氣療法:這適用於呼吸困難明顯、肺壓縮程度較重的患者,尤其是張力型氣胸需要緊急排氣者。3.化學胸膜固定術:為預防復發,將理化劑、纖維蛋白補充劑、醫用黏合劑等注入胸膜腔,使臟層和壁層兩層胸膜粘連從而消滅胸膜腔間隙,使空氣無處積存,即所謂“胸膜固定術” 。化學性胸膜固定術僅適用於不適宜外科手術治療的持續性漏氣患者,不是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4.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的發展,使手術變得愈發微創。該手術既修復肺的破口,又從根本上切除肺大泡,還可進行胸膜固定術,已成為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預防氣胸四要點1.氣胸復發率高,常表現為突發胸痛和呼吸困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通常,患者的氣胸症狀消失後,就可參加正常工作和活動,不過,劇烈運動和身體碰撞運動需在氣胸完全消失後進行。2.戒菸可顯著降低原發性氣胸復發,建議氣胸患者徹底戒菸。3.潛水等水下活動可增加氣胸復發率,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因此對於沒有手術的氣胸患者應終生避免潛水。對專業潛水員和潛水愛好者,氣胸發作後一定要通過手術徹底切除肺大泡才可重新潛水。4.搭飛機本身並不增加氣胸發生的風險,但在高空上如果氣胸發作,將導致嚴重後果,所以未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或手術的氣胸患者應避免乘飛機。作者:丁一(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醫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3 癌症.肺癌
胸腔X光未追蹤 胸悶氣喘發現晚期肺癌
70歲劉先生有糖尿病及心臟病史,曾在50歲時得過肺結核,菸齡40年,8年前戒菸,2年前照過胸腔X光並無異常,之後在心臟科及耳鼻喉科門診規則拿藥服用,未再繼續追蹤胸腔X光。今年5月。劉先生掛急診,因為持續喘及胸悶一周以上,但沒有咳嗽也沒什麼痰,沒有胸背痛,必須墊高枕頭才能睡覺,無法散步運動。急診照胸腔X光顯示,右上肺靠近縱膈腔處有一團腫瘤,接著做胸腔電腦斷層,發現雙側上肺葉都是長期抽菸導致的瀰漫性肺氣腫,難怪劉先生會喘。後來住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小細胞肺癌,胸椎有癌細胞轉移。由於外科手術已無法將癌細胞完全切除,接受化療、放療等輔助性治療。肺癌死亡率已十年排名第一,致死率高,關鍵在太晚發現、早期症狀不明顯,也可能與常見的肺部疾病,如輕度慢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症狀類似,所以被忽視或誤判。若民眾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欲不振,以上多屬於晚期肺癌症狀,胸腔X光大多已經可見不正常的病兆。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有五成,晚期存活率只剩下兩成,晚期肺癌無法治癒,只能延長生命。胸腔X光是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一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肺癌診斷率較優,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建議肺癌高風險族群,如經常接觸油煙者、石綿粉塵職業暴露者、空氣汙染者、氣喘肺阻塞患者、肺纖維化患者、肺結核患者、有抽菸者、肺癌家族史者、年齡大於50歲民眾,每年定期照X光,再視情況包括輻射劑量考量及個人對肺癌風險承受度,決定是否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
2020-07-11 科別.呼吸胸腔
蔡啟芳飽受肺阻塞所苦 醫界推估40歲以上1成罹病
前立委蔡啟芳長期飽受肺阻塞(COPD)所苦,疾病走到末期,目前正在台大醫院接受肺部移植手術。肺阻塞令人聞之色變,醫界推估國內40歲以上民眾恐怕超過一成的人罹病,但在病程早期卻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延遲治療。在台灣,肺阻塞每年帶走約6000人的生命。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余忠仁表示,長期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會引起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肺部的肺泡間隔被破壞將造成肺氣腫,而小呼吸道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引發黏膜腫脹、呼吸道纖維化,造成小呼吸道阻塞而導致呼氣氣流受阻。多數患者在30、40歲左右發病,往往會出現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余忠仁表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過去調查發現,40歲以上成人的肺阻塞罹病率約為7%,但考量到許多患者早期症狀不明顯、未就醫確診,因此推估社區中實際盛行率可能達10-12%。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院長暨高醫體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忠榮表示,輕微的肺阻塞症狀可能被誤以為是氣喘、感冒等疾病。一般來說,氣喘源於過敏,患者往往從小就會有氣喘症狀,因此壯年後才突然咳、痰、喘的民眾應考量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認為罹患感冒,但是就醫一兩次均無改善,且本身長期抽菸、甚至抽了二三十年,就要懷疑可能罹患肺阻塞,赴胸腔科接受評估。余忠仁提到,未吸菸者如果有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可觀察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如工作環境長時間有粉塵等,亦須就醫接受評估。衛福部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合作出版的《肺阻塞知多少手冊》中提供一分鐘簡易問卷(如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發展「1分鐘358」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這些工具自我檢視罹病風險。所謂登階測試包含三指標,指標一是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者,就屬高風險族群,這群人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指標二是1分鐘內能登階30-50階者,屬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指標三是1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者,這群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低風險族群。蔡忠榮表示,肺阻塞不可逆,患者需藉由氣管擴張劑來改善阻塞情形。由於患者較一般人易感染流感而導致死亡,因此建議患者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等,以避免急性惡化。
-
2020-06-18 癌症.肺癌
煮飯油煙竟釀罹癌危機?!專家籲:預防肺癌必做2動作
65歲陳小姐,與丈夫一起經營自助餐將近20年,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常讓她熱得戴不住口罩,直接面對油煙。回家後,繼續煮給家人吃,也忙得忘了開抽油煙機。兩年前丈夫發現肺癌,才一年多就過世了。她也突然意識到,自己長期呼吸不順,似乎不太對勁。做了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發現0.3公分的腫瘤,因陳小姐屬於高危險工作環境,所以還要定期追蹤檢查。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董事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肺癌是全球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然而在台灣,最新公布的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我國肺癌發生率竟高達每10萬人口36人,位居全球第15名、亞洲第2名。肺癌致病原因複雜。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53%,女性罹患肺腺癌,有9成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亦有4成沒有吸菸,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彭汪嘉康指出,因肺部是呼吸器官,「吸菸」是最危險的致病因素。吸菸行為不僅傷害自身,同樣會危害他人健康,二手菸即是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最重要原因。因為燃燒的菸草會釋放出多達70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有70種會致癌;而化學因子經由二手菸發散出去,讓吸二手菸如同吸菸。此外,有肺癌家族病史(直系親屬),罹患肺癌風險較高,建議積極進行早期篩檢;或曾經罹患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結核、慢性肺炎、肺氣腫等,在其病灶結疤處較容易引發細胞的其他變異;以及肺部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者,可能因為放射線之故,而引起癌變。空氣污染也是罹患肺癌的主要原因。包括室外污染,如工業區的廢污燃料排放、不完全燃燒之汽機車廢氣等;室內污染,需關注的是廚房油煙,居家煮食一定要在廚房裝上抽油煙機,以及夏季室內開冷氣,仍必須與室外空氣進行適度的換氣。常暴露於重金屬或是輻射環境下,如工作必須接觸石棉、暴露放射環境、或必須接觸柴油、砷、鉻、鎘、二氧化矽等;另外,生活或工作於「氡氣」的自然放射性氣體中。在美國,氡氣為吸菸外的最大肺癌成因,該氣體亦被WHO認定為最危險的致癌物質之一。而如何減少肺癌的發生與死亡?彭汪嘉康指出,除了遠離上述的高危險致病因子外,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早期篩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強調,因肺癌在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治癒率為95%,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而「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
-
2020-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向全球癮君子警示 吸菸者染新冠肺炎風險較一般人高
六七大解封後,不代表不會再有感染者出現,落實「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健康行為是關鍵,但「癮君子」卻可能因一些習慣,無形成為防疫破口,甚至連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因吸菸者手指會不斷接觸嘴唇,還喜歡與菸友共抽菸品,吸菸者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表示,WHO日前於向全球癮君子警示,吸菸者手指及可能受污染的菸品需不斷的與嘴唇接觸,另外,平時下班或休息期間,可見癮君子喜歡三五好友邊抽菸邊聊天,沒有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或是有共用菸品的行為,也可能增加傳染的風險。呂孟穎引用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研究數據,指出抽菸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之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六月七日,國內確診443例新冠肺炎個案,其中7人死亡,國健署未來將與指揮中心合作,釐清國內確診者吸菸比例與重症關聯。因吸菸者可能已經患有肺部疾病或肺活量降低,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麗卿解釋,抽菸易造成慢性肺阻塞、肺氣腫或肺部組織病變,一旦肺部纖毛細胞受損,就會造成咳痰能力不好,無法排除痰或異物,就會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患者重症風險。黃麗卿提醒,一起拒絕菸品,是提升免疫力、阻擋新冠肺炎的不二法門;呂孟穎說,醫院、衛生所、診所、牙醫診所、社區藥局等近4000家合約醫療機構的專業醫師及戒菸衛教人員可提供協助,還有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制定合適的戒菸計畫,協助遠離菸害,重拾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5-08 科別.呼吸胸腔
肺炎奪命! 除了咳嗽,還有四個症狀
頻繁的咳嗽或者是輕微的喘息,很多時候都無法及時注意,可能會覺得這是小感冒,或是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變化。然而,這些看似尋常的小症狀,往往都是肺部疾病的徵兆。若不提高警覺,最後就會變成嚴重的肺部疾病,其中影響我們最大的疾病,包括肺癌、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肺炎,以及肺結核。了解一些肺部疾病的早期徵兆,可以幫助我們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除了咳嗽,肺炎還有四個症狀◆慢性咳嗽咳嗽是身體正常的保護機制,它可以幫助呼吸道清除被吸入的煙、塵或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及維持肺臟功能。所謂的「土水師怕抓漏,醫師怕看咳嗽」,這是因為咳嗽的原因很多,從抽菸、感冒,到肺結核、肺炎、肺癌等,甚至胃食道逆流等非呼吸道、肺部相關疾病都有可能,所以不容易診斷,也就不容易醫治。一般人最感到困擾的是「慢性咳嗽」,所謂的「慢性」指的是咳嗽症狀已經超過三個禮拜,而且經過治療仍沒有見效。這是一個重要的早期症狀,預示著你的呼吸系統已經有些問題了,需要特別注意。◆多痰痰是抵抗感染或防禦刺激對肺部損傷的屏障,也是一種警告信號。當有細菌進入肺臟,人體想要與之對抗的話,就是轉化成痰再咳出來,一般來說經常運動、肺活量好的人,就比較容易把痰咳出來,反之,咳不出來時,就很容易積痰,造成肺部發炎。痰液的顏色是評斷肺部健康與否的指標之一。一般痰液呈現白色泡沫狀,就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若帶有黃色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所造成;假使痰液中含有血絲,常見於肺結核、肺癌患者。◆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只是因為年紀變大、體力變差?呼吸困難是一種需要比平常更用力,才能吸到空氣的症狀,令人感到十分痛苦。長時間有呼吸困難的狀況,可能就是慢性病的徵兆,例如潛在的心臟、肺部或肥胖疾病。細菌、病毒感染是喘氣、呼吸困難的原因之一,其中不乏可能致死的肺炎、肺結核,需多加注意!◆胸痛只要一呼吸就會痛?常見胸痛原因有心臟血管、肺臟、腸胃等因素,因此胸痛不只是心臟病的徵兆,也可能與肺部疾病有關。當肺部疾病影響到肋膜就會引起胸痛,甚至會感到呼吸困難,在這之前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痛感,容易被忽略,因此應留意胸痛症狀,同時可能伴隨咳嗽、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發現自己變得易喘,或是慢性咳嗽三週以上,還開始有胸痛的情形,須趕緊就診。◆胸悶總是覺得胸口悶悶的,但不會疼痛,像是被什麼東西壓住一樣!胸悶可能是心臟造成的問題,但是當肺臟的氧氣量不夠時,也會產生胸悶的現象,如:肺積水、氣胸等情形,因為壓迫到了肺臟而吸不到氧氣,就會感覺胸悶;如果積水量不多或氣胸情況不嚴重,就可能會延遲就醫。以下為容易患病的危險因子或高危險群:˙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抽菸˙空氣汙染˙長期臥床˙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癌症等)˙吸入帶有病菌的異物(如:食物、液體等)防疫安心.自救抗病肺炎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率愈高,若沒有好好醫治,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肺衰竭等,不可不慎!(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 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5-08 科別.呼吸胸腔
細菌.病毒性肺炎 嚴重者致呼吸衰竭? 6習慣預防肺炎侵害
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影響我們最大的還是肺炎莫屬,它是我們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其中大多數為六十五歲以上的年長者,但其他年齡層的人也不可以掉以輕心!一旦發生感冒或抵抗力下降時,肺炎就有可能趁虛而入,若沒有好好醫治,後續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細菌、病毒性肺炎,嚴重者致呼吸衰竭?肺部發炎會令肺泡囊內充滿膿和水,使氧氣不能進入血液,影響到氣體交換,當血液中的含氧量減低時,身體的細胞不能正常運作,最後引發呼吸衰竭、敗血症,最終導致死亡。肺炎是指致病原入侵下呼吸道導致的肺部發炎反應,以「細菌性」和「病毒性」為比較常見的肺炎類型,比較少數的肺炎病患是因為真菌或寄生蟲所引起。◆細菌性肺炎:受到肺炎鏈球菌等典型細菌等病菌跑到肺臟當中,引起肺臟的感染,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冬季到春季為主要流行季節。以老年人、幼童、慢性病患者最容易受到感染,不過細菌感染的肺炎可以靠施打疫苗預防。◆病毒性肺炎: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二○一九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是病毒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吸入被細菌污染的口咽部或胃的分泌物,所造成的肺部感染,常見的包括在嘔吐後吸入嘔吐物或胃酸,或是因吞嚥功能障礙,將分泌物反覆吸入肺裡。年長者常因器官功能退化、共病症多、服用藥物增加、長期臥床、鼻胃管餵食及營養狀況不良等,成為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族群。為了防止吸入性肺炎,年長者進食時,最好採取坐正,同時將頭稍向前傾,這種姿勢的吞嚥功能最好,有些中風患者無法坐起身體,便可以讓他斜躺約六十度,避免嗆到。同時還要注意進食後三十分鐘不要躺下,以免發生食道逆流,導致吸入性肺炎。另外,食物調理成易吞嚥的形式,保持口腔清潔、吃飯時不說話,都可以有效避免產生吸入性肺炎。除了疫苗之外,想要想要預防細菌、病毒入侵肺部,減少微生物進入呼吸道、並提升個人抵抗力,要從生活做起,你可以這麼做:少與病菌接觸、戴口罩、保持環境通風、均衡飲食、保持運動習慣,以及戒菸!肺炎常來得又急又快,讓人防不勝防,重要的是平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攝取足夠營養、多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抵擋細菌、病毒的威脅。(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 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5-06 科別.呼吸胸腔
流感併發重症恐致死 預防6方法告訴你
新聞報導:「本季流感重症近千人創五年新高!」一旦發生流感,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不可不慎!最常見為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器官衰竭等,更嚴重的話,甚至須要進入加護病房進行插管治療,尤其是高危險群(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出現嚴重重症機率高,更應該少出入公眾場所,小心謹慎面對季節流感。久病不癒,不可忽視的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若是症狀持續了兩週,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就要小心病毒是否擴散到其他呼吸器官,造成感染,引發併發症。一旦發生併發症,治療會更加棘手,且有一定的死亡率,需要特別注意。◆鼻竇炎:化膿性鼻涕、發高燒、鼻塞、頭痛。當鼻炎(鼻涕、流鼻涕、鼻塞)的症狀超過十天,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黃綠色的濃稠鼻涕、嗅覺改變,再加上三十九度的高燒,甚至頭痛的情形,多半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感染後,細菌造成二度感染的「急性鼻竇炎」了。◆支氣管炎:久咳、咳出濃黃痰、發燒、呼吸喘感冒若久久不癒,反覆咳嗽,還感覺胸骨後方有刺痛感,到底怎麼回事?當咳出的痰變得厚重、濃黃,再加上發燒、呼吸有喘鳴的現象,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照X光診斷是否為支氣管炎了。◆中耳炎:耳鳴、高燒不退、耳朵疼痛中耳炎是因為病毒從鼻腔或咽喉,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腔,造成中耳的感染。耳朵內有阻塞感,甚至出現聽不見的情況,也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還可能合併發燒、全身疲倦、頭痛等症狀。◆肺炎:高燒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痰液帶血絲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發炎,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有痰的咳嗽、胸痛。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醫生聽診,評估是否有異音來判斷,再加上胸部X光,查看是否有浸潤的現象。若確診為肺炎後,就必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情嚴重的話,就需要住院治療了。◆心肌炎:心搏過速、胸痛、心悸、昏厥、氣喘心臟肌肉受到病毒、細菌、毒素等侵犯,或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臨床症狀多變,從沒有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包含沒有原因的心跳加快、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諸如:胸痛、心悸、氣喘、發燒、心雜音等。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初期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看似輕微的感冒或腸胃炎,卻可能演變成致命性的心肌炎。防堵疾病破口,預防小秘訣告訴你當有人罹患流感時,若沒有良好的防護配套措施,病毒便會隨著感染者的活動範圍持續往外擴散,造成另一波疫情。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將病毒散播給周圍,甚至是三米之外的其他人,當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更容易造成傳染。由於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在物體表面,所以也可能透過接觸進行傳播,最常見的是手接觸到物體表面上的黏液,再觸碰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想要預防不小心被感染的情況,平時就要注意自身衛生習慣,多洗手、出入人多密閉的公共場合時,就要戴口罩,避免被傳染;當早晚溫差變化大時,就要注意穿著、充分休息,身體太累就會導致抵抗力降低,難以抵禦病毒的侵襲;均衡飲食也是老生常談,卻很少人真正做到。流行病毒預防6方法1.戴牢口罩:在密閉空間必戴,防止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2.掩住口鼻: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染。3.勤加洗手:濕洗手一分鐘,乾洗手三十秒,降低接觸傳染機率。4.不亂碰觸:雙手不碰眼口鼻,避免接觸感染。5.避免擁擠:減少去人潮擁擠的室內場所。6.良好作息:睡眠充足、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會讓病毒由手向口傳播? 專家說話了!
韓國衛生部長宣布,將吸菸者列入新冠肺炎高危險群並加強管理,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更點名吸電子菸可能是讓美國年輕人罹患新冠肺炎的元凶!另外,國際多項醫學研究均已證實,使用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等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表示,吸菸會促長全身發炎,使白血球增加、C反應蛋白增加,肺部就持續有隱性慢性肺炎,而吸菸也會壓制體內免疫系統,減少抵抗力,進而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吸菸者遇上新冠肺炎,身體會很快崩潰。根據實際數據顯示,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本來就比不吸菸者高,一旦得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更可高達14 倍;另外,美國南卡大學研究也指出,吸菸者容易使病毒侵入人體繁殖,還會導致ACE-2受體增加,而新冠病毒特別會藉由ACE-2受體進入人體,即使能保住性命,肺部也會留下永久損害。臺北榮總家醫部賴志冠醫師表示,義大利是歐洲新冠疫情的重災區,依據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報告,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但吸菸者的死亡率高達24%。美國科學人雜誌指出,評估新冠肺炎的威脅不可只看病毒本身,還需考量個人健康行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Michael Matthay提醒,使用任何菸草產品或電子菸,不但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且患者治療效果欠佳、不易康復,持續惡化比率與死亡率皆顯著高於非吸菸者。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NIDA)強調,即使不含尼古丁之電子菸氣霧也會破壞肺部結構、加重發炎、降低抵抗感染的能力,而易受新冠病毒傷害。賴志冠進一步指出,除了ACE-2受體外,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證實,尼古丁刺激肺部蛋白酶分泌,引起肺氣腫與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多數吸菸者患有慢性肺病或肺功能受損,原本就極易受到各種肺部感染侵襲,此外,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高志文老師說,在疫情延燒期間,使用菸品或是電子菸時,手指及可能已受污染的菸品都會接觸到嘴唇,提高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甚至吸菸者使用水菸時經常會共用口器與軟管,更是促進新冠病毒在公共場所及社會環境中的傳播。此外,高志文進一步指出,吸菸導致吸菸者需氧量增加,或降低身體正常利用氧氣的能力,因此,使得罹患呼吸道感染的吸菸患者出現雙側病毒性肺炎風險較高。 常春月刊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吸菸者易染武漢肺炎? 別怕!教你簡單4招擺脫菸癮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說話了! 吸菸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達14倍
新冠肺炎橫掃全球,南韓衛生單位已將吸菸者列入新冠肺炎高危險群,我國專家也警示,吸菸本身會造成身體發炎,抑制體內免疫系統,減少抵抗力,當吸菸者遇上新冠肺炎,等於禍不單行雪上加霜,依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後,死亡風險與沒有吸菸者相比,增加14倍。美國南卡大學研究指出,吸菸者易使病毒侵入人體繁殖,主要是吸菸會導致ACE2受體增加,而ACE2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主要受體。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表示,吸菸者死亡風險本來就比非吸菸者高,不幸染疫死亡風險有如坐雲霄飛車,可高達14倍。北榮家醫部主治醫師賴志冠表示,依據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報告,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吸菸者的死亡率高達24%。美國科學人雜誌指出,評估新冠肺炎的威脅不可只看病毒本身,還需考量個人健康行為。賴志冠表示,吸菸除了會讓體內ACE2受體增加外,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證實,尼古丁刺激肺部蛋白酶分泌,引起肺氣腫與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全衛學程助理教授高志文表示,多數吸菸者患有慢性肺病或肺功能受損,原本就極易受到各種肺部感染侵襲。此外,在疫情延燒期間,使用菸品或是電子煙時,手指及可能已受污染的菸品都會接觸到嘴唇,提高了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吸菸者使用水菸時經常會共用口器與軟管,更促進新冠病毒在公共場所及社會環境中的傳播。高志文說,吸菸導致吸菸者需氧量增加,或降低了身體正常利用氧氣的能力,使得罹患呼吸道感染的吸菸患者出現雙側病毒性肺炎風險較高。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呼籲,無論是電子煙或是菸品對於肺部都會出現傷害,董氏基金會舉辦的「2020戒菸就贏比賽」仍有二周時間可以報名,有心戒菸者可報名參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抽菸催化疫情 醫:死亡率增14倍
「菸品對新冠肺炎簡直是雪上加霜!」董氏基金會16日舉辦「使用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線上記者會,與會的國衛院研究員溫啟邦指出,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後有如坐雲霄飛車,比一般人的死亡率高出14 倍。賴志冠醫生則表示,「電子菸物會破壞肺部結構,戒菸能降低病毒流感化致死率。」抽菸新冠死亡率激增「吸菸對新冠肺炎簡直是雪上加霜。」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溫啟邦指出,實際數據顯示,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本來就比不吸菸者高,「而且一旦得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有如坐雲霄飛車,可高達14 倍。」他舉例,南非在封城時順便禁止菸品買賣,就是為了防範罹病死亡率升高。他也表示,吸菸導致身體發炎,全身白血球會因此增加,C反應蛋白也會增生(C反應蛋白是觀察人體是否發炎的指標,也是導致冠心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危險因子)。 台北榮總家醫部醫生賴志冠則說:「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品會破壞肺部結構,而尼古丁會造成肺氣腫及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戒菸降染疫風險「防範新冠肺炎不只是病毒本身,也要降低高危險群的感染風險。」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賴志冠引述牛津大學統計數字指出,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吸菸者則高達24%。他說。「使用任何菸品,包括菸草產品或電子菸,不但增加2倍罹患率,轉為重症、死亡的機率攀升,也更不容易痊癒。」台北醫學大學高志文醫師則說,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炎,吸菸造成高血壓、心臟疾病、慢性病,這些都會讓新冠病毒更容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他說:「希望大家能透過這場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好好思考這項傷錢又傷身的習慣,也可以避免之後病毒如果流感化更多人因此喪生。」【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c="http://p.udn.com.tw/upf/static/common/awakening.png" border="0"】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咳嗽也有分「好壞」!要瞭解自己為何咳?是不是好咳
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許多人因此感冒,現今又有流感、新冠病毒肺炎的威脅,而「咳嗽」則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近期若有人猛然「酷酷嗽」,著實令周遭的人感到害怕。但要如何止咳,預防感冒咳嗽發生呢?咳嗽有分好咳嗽與壞咳嗽。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喉嚨有痰就要排出來、吃東西嗆到要咳出來,都是好咳嗽;所謂壞咳嗽,是指慢性發炎、身體不適的咳嗽,如果咳嗽超過3周以上就是慢性咳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有時是癌症疾病造成的。胸腔科醫師認為,咳嗽診斷很重要,有人因受刺激嗆到一直咳嗽,有人咳幾十年、幾周了,診斷結果都可能不同。咳嗽1周合併發燒、感冒,應是一般的感冒,抽菸則會刺激口腔黏膜產生病變,對氣管、肺的破壞嚴重,易罹患肺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晚上溫差大,呼吸道敏感的人容易咳嗽,像氣喘患者最常在清晨、深夜咳醒,而一躺下來就咳的人,則多是因鼻涕倒流、胃酸逆流而咳嗽。早上咳出來的第一口痰顏色是最膿的,最值得觀察。咳嗽咳出的痰,有的無色,也有青色、白色、黃色等痰,甚至咳血絲,患者應清楚說明痰的顏色、味道,讓醫師做出正確病因診斷。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會咽喉癢、喉嚨痛、咳嗽。氣喘則會鳴喘聲,時常咳嗽,尤其是半夜咳嗽時,就要懷疑有氣喘了。氣喘患者是過敏體質,往往也會有鼻過敏、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疾病。若是慢性咳嗽,初期不易發現,有的人每天下午會微燒,有的人則會胃寒。患者因為身體保護的類固醇少了,而容易發燒、咳嗽,照X光可能會發現上肺葉有不正常的陰影。咳嗽的人吃東西要節制,醫師強調,不要吃冰冷的東西,太辛辣的、油炸的、太甜的食物也不要吃,都會刺激喉嚨嗆到而易咳嗽。建議病人可以多喝溫開水潤喉,而喝茶有茶鹼,有類似氣管擴張劑對氣管有擴張作用,具止咳效果。由於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咳嗽,可用咳嗽藥水或藥片壓制,約1周會好;氣喘則是治療後1、2天會好;肺炎是治療後1周會好;慢性支氣管炎則是治療後2、3周才會好。【關於更多「健康」大小事↘↘↘】。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胸腔科醫師解答11個可能禍源
不少人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罹患感冒之後,就引發嚴重的咳嗽,日也咳、夜也咳,一咳起來就像停止不了似的,每每咳到聲嘶力竭,甚至連喉嚨都咳啞了,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頑固的咳嗽一直好不了,尤其清晨常常咳醒,嚴重影響睡眠。「為什麼咳嗽老是治不好?」這句話是許多久咳患者的心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咳嗽背後的原因相當多,很多症狀又都很相似,難怪有句台灣話俗語說:「醫生驚治嗽」,這也說明了醫師面對咳嗽病人的心情。咳嗽是身體必要的防禦機制,當人體的呼吸道受到外在刺激,呼吸道的神經接受器就會將訊息傳到腦部的咳嗽中樞,進而產生咳嗽反應,來清除刺激物。蘇一峰強調,咳嗽與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有很大的關係,咳嗽本身是胸腔科的專長,但病人常常咳一個月以上,有時支氣管可能都已經形成慢性病變了,嚴重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氣管、支氣管與肺部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久咳不癒時,常是有重要的病因需要處理,有些咳嗽甚至會嚴重危及生命,因此,面對咳嗽應該要更慎重的處理。蘇一峰認為,最好在咳嗽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胸腔內科,查出造成咳嗽的背後原因:1、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感染:通常出現咳嗽症狀時,還會伴隨發燒、體重減輕,也會有黃綠色的痰分泌物,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出血絲痰,引發肺炎的話,恐怕會致命。感染黴漿菌就是一種容易造成久咳的頑固病菌,其實只要檢驗確定是黴漿菌後,對症下藥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臨床上醫師很難第一時間就能夠判斷出是黴漿菌感染,往往使用其他藥物都對黴漿菌沒有效果,因此容易造成咳嗽一個月以上的情況;另外,結核菌也會造成咳嗽,更是國內的法定傳染病,症狀與一般咳嗽症狀難以區分,但肺結核較容易出現發燒、血痰、體重減輕等症狀,一旦確診之後,必須做好隔離,以免造成群聚傳染。2、氣喘:這可說是國內久咳很常見的原因之一,通常除了咳嗽之外,也會伴隨少量的痰。氣喘急性發作造成的咳嗽,多事感冒咳嗽之後,導致氣管變得敏感,而空氣污染也是引發氣喘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氣喘患者尤其在清晨更容易咳醒;或是在不可避免的空污環境時,也很容易造成氣管的敏感,造成咳嗽症狀的發生。3、鼻涕倒流:鼻腔或鼻竇因為發炎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分泌物,正常這些分泌物會往後流到喉嚨,一般不會有任何感覺;但當鼻腔分泌物變的過度黏稠,或是分泌量過度增加,就會讓人感覺有痰卡在喉嚨,喉嚨癢、常咳嗽,甚至讓患者常想做出清喉嚨的行為,這類病人尤其是躺著的時候容易咳嗽。4、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是一種慢性肺部發炎的典型症狀,易好發在長期有菸癮的人身上,因菸品中的化學物質長期刺激氣管造成支氣管慢性發炎,氣管與支氣管常呈現變形而影響空氣通過,肺泡也出現肺氣腫的病變,進而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如果不接受治療的話,恐怕會窒息死亡。5、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慢性咳嗽相當常見,平常胃內食物主要靠下食道括約肌,來避免回流到食道內,一旦括約肌功能異常,就會造成胃酸或逆流,而造成食道與附近組織發炎。這類患者的咳嗽通常發生於躺下來準備睡覺的時候,且也常會合併反胃、打嗝、嘴巴有苦酸味、火燒心等症狀。6、肺癌:慢性咳嗽咳不停,少部分人是因為肺部腫瘤所造成,因為當腫瘤刺激支氣管壁或是阻塞到空氣進出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反應。7、神經過度敏感:有些過動症或妥瑞氏症患者,因神經過度敏感,因而導致不斷的咳嗽,這種情況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才能改善症狀。8、藥物:臨床上有部分高血壓藥物,像是血管收縮轉換酵素抑制劑等這類型的藥物,它的副作用會引起咳嗽。如果患者必須長期服用,且還是一直咳嗽不止,最好跟醫師討論調整換藥,當藥物停止使用後,通常久咳症狀就會停止。9、吸入異物:一般人吃東西嗆到咳出來就好,吃東西時不小心嗆到,甚至把東西掉進氣管,或者熟睡放鬆時,口水跑到氣管,都會造成咳嗽不止。10、環境濕度:最適合氣管的環境濕度大約為50~60%,不管是太乾或太濕,都容易引起咳嗽,像冷氣房太乾,呼吸道黏膜水分蒸發太快,會降低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孳生黴菌,造成呼吸道的負擔。11、空氣污染:部分慢性咳嗽患者是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裡包括PM2.5等有毒物質,都會刺激肺部氣管,不過,這個原因則常常被大家忽視。延伸閱讀: 酷酷嗽吃喉糖能緩解? 10種天然止咳食材報你知 有氣喘不能吃冰? 沒那麼嚴重!把握4原則就能吃
-
2019-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檢正常卻常感不對勁?「亞健康」的你該怎麼調理
冬天將至,中醫師陳德成博士提醒,四季有別,但是中醫保養的原則相同,就是遵循自然法則,生活規律,依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達到保養的效果。陳德成說,中醫養生原則,《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和岐伯談論如何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黃帝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回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陰陽 內外兼治「法於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管黑夜或白天、冬天或夏天,什麼季節做什麼事,都尊重天、服從天;「和於術數」是指生活起居配合節氣、規範和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依四季使生活規律,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起居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作勞」則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對保養有助益。陳德成說,基本上,人得病不是偶然的,可能有積累的內在因素,想根本解決,必須從內在調理;若是外在症狀,針灸、推拿等方法有效。他有個女性病患,40多歲,在冰淇淋店工作,每天開關冰箱,導致寒濕狀況嚴重,阻塞經絡,發生面癱之症。他說,像這例子不是發生在冬天,但也是寒濕之症,必須內外兼治來改善。體質各異 需先諮詢《黃帝內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陳德成說,冬藏就是冬天要封、要藏,不能外露。此時可適當進補,儲備陽氣。但是誰該補、補什麼、怎麼補?一般來說,補就是補陰陽氣血,要看體質、性別、年齡、狀態,衡量補的內容和補的程度。有人認為吃人參、鹿茸就是進補,但吃了之後流鼻血,就是不適合這樣補。女性更年期會盜汗、面色潮紅,那是陰虛,要滋陰;有陽盛者,常常火氣大,穿不了厚重衣服,得降火,不能補陽;有些人手腳冰涼,抵抗力弱,那是陽虛,便要補陽。陳德成說:「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千萬不要看人家吃什麼有效就跟進,可能適得其反。」他建議諮詢中醫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處方。至於現代社會有人晚上工作,有人凌晨工作,不是按太陽起落規律生活,他說,這種人要保證睡眠足夠,以及睡眠品質良好,否則長期下來,身體會受不了。亞健康者 需要調理另外,很多人自以為健康,但可能是「亞健康」。陳德成說,所謂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做身體檢查,數字都正常,但是常常感到哪裡不對勁,例如疲勞、失眠、體重增加、月事不順、濕疹等。這種情形也可以透過中醫來調理。陳德成是長春人,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和碩士,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來美國教授針灸,便留下來為針灸教育及醫療而努力。他每天都吃中式早餐,他喜歡吃小米粥,每天早餐必有小米粥,再搭配饅頭、包子和一些小菜。陳德成在紐約曼哈頓和長島都有診所,長島診所附近有一間瑜珈教室,他看完診會去做瑜珈,讓身心得到休息。他強調,保養之道也要注重飲食結構均衡,澱粉、蛋白質、纖維都要顧到。他推薦豆腐,有蛋白質,是介於主食和副食之間的食物,又富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也好;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澱粉,可以多吃豆腐,但是若有禁忌如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腐。冬病夏治 調整身體至於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病,如呼吸道、腸胃、關節,表現出來是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陳德成說,這些病季節性強,又反覆發作,在中醫角度,冬天陽氣不足,體內虛寒,毛孔閉塞,伏寒很難驅散出來。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可採用中醫的辦法,驅散寒氣,提高體內陽氣,為冬天做準備。陳德成建議,可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是一年最熱的30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旺盛,若以溫熱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激發人體陽氣,能幫助藥物運行,加之毛孔張開,有助藥物吸收,可治療在秋冬易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他說,清朝中醫師張璐著有《張氏醫通》,有記載於夏天治療頑固的哮喘,到了冬天,哮喘明顯改善,足見已行之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