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名人.林頌凱
搜尋
肱骨外上髁炎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23-01-11 醫療.骨科.復健
春節打掃出現腰酸背痛手不舉 醫提醒:5傷害累積地雷
除舊佈新迎春節,家中大掃除或年節吃食準備,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提醒,過節前的大量家務容易過勞,要小心不良姿勢引發肌腱發炎、關節受損、神經壓迫。建議用適當工具避免肢體負擔造成傷害,節前家務才能省力又安全。70幾歲婦人因車禍舊傷沒辦法下蹲,久而久之習慣彎腰做家事,沒想到打掃彎腰撿垃圾時突然劇烈疼痛倒地不起,送醫檢查竟然是腰椎壓迫性骨折。李信賢表示,高齡、停經後婦女要注意骨質疏鬆的風險,極容易因不良姿勢或跌倒,受外力壓迫而骨折。但不少婦女在春節期前須掃除,他建議善用輕盈工具協助,保護自己平安過春節。除身體衰弱族群,一般人也要避免傷害累積的5個因素。第一,「使用工具的重量」攸關疲勞累積程度。李信賢表示,曾有廚師求診,發現是持續使用廚具累積痠痛,引發俗稱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第二,「脖子角度」會影響頸椎壓迫神經,過度仰頭或低頭,導致肩膀痠痛甚至手麻。李信賢叮嚀,打掃天花板、氣窗或吊扇高處時,可藉椅子、爬梯加高或使用長桿清潔工具,避免過度仰頭時間。第三,人體「伸直手臂」的槓桿作用會影響肌肉受力,手伸越直肩膀負擔就越高,尤其是高過頭伸手的姿勢。李舉例,油漆工人時常手伸很高工作,容易造成肩膀棘上肌筋腱發炎,施力過大甚至會斷裂,因此要運用長桿工具,彎曲手臂降低肩膀壓力。第四,平時「彎曲腰部」加上長時間洗碗、清潔廁所,就能感受到大量疲勞,而彎腰提重物更讓壓力瞬間飆高,時常成為腰椎受傷主因。李信賢建議,若膝蓋正常,應該要背挺直,再蹲下提起重物。第五,有些人習慣跪著大面積擦地板,卻也使身體重量直接「壓迫膝蓋」,導致關節加速磨損。李建議,使用拖把站立清潔,保護膝蓋沒負擔。也補充,看似放鬆在沙發上滑手機,其實是壓迫腰椎、脖子、手腕的危險姿勢,要小心避免。
-
2022-06-11 醫療.中醫
手痛真惱人!解析各類手肘痛 中醫師建議按穴道可緩解
相信您對於母親經常抱小孩造成的網球肘,或是過度用力造成的橈隧道症候群相當熟悉;也許你正飽受這些疼痛困擾已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張尚智指出,手肘痛是身體常見的疼痛症狀之一,雖然網球肘是較常見的症狀診斷,且有一定的疼痛部位,但卻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引起,如果沒有確切找出問題點做治療,當然不容易痊癒。肘關節主要由手臂的肱骨及前臂的尺骨和橈骨連接而成,讓我們的手肘可作出伸直、彎曲、旋前、外翻等不同動作,其中也包含許多韌帶,讓肘關節更加穩定,可防止手肘過度活動造成傷害。一般常見手肘痛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最多人有的症狀手指和手腕動作時往往會使用到前臂的橈側伸腕肌群(entexsor carpi radialis muscle),如果長時間不當或過度使用,使的手腕、手指反覆伸展施力,容易造成伸腕肌群與肘關節外側的肱骨外上髁連結處的肌腱發炎疼痛。日常生活中如家庭主婦、抱小孩、敲打電腦鍵盤、抓握滑鼠、急提重物、過度的健身與重量訓練都容易誘發此種疼痛。初期多為抓握時會有手肘外側的輕微疼痛,局部壓痛點,接下來疼痛會向下延伸,在做一些動作如肘關節的伸直、彎曲、擰毛巾、提包包或拿杯子等都會感覺不適。高爾夫球肘(肱骨內上髁炎) 不是高爾夫球員才有與網球肘所造成的疼痛相似,只是網球肘疼痛位置出現於手肘外側,高爾夫球肘則疼痛在手肘內側位置。當過度重複性的手腕屈曲或因扭傷拉扯,容易造成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 muscle)和橈側屈腕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muscle)肌腱與肱骨內上髁連結處發炎。常見的症狀有手肘內側痠痛無力、握力減少以致無法完成活動手腕、做出抓握力等動作。橈隧道症候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重複過度施力造成其所造成的疼痛位置常出現在手肘關節外側下方約4指幅,而並非在網球肘的肱骨外上髁上,但因此兩者的症狀類似,甚至時常同時發生,容易造成在診斷及治療上常常受到忽略。如過長期手臂重複過度施力、推拉物品、彎曲手腕、翻轉手掌、用力抓握或前臂外側受到撞擊時,都容易使得旋後肌和橈骨之間通道變得狹小而壓迫背側骨間神經,使得手腕翻轉及屈伸時疼痛,甚至蔓延至手指並伴隨著無力的現象。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久了成為爪狀手又名尺神經壓迫症(ulnar nerve compression),由於尺神經在通過手肘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溝道後,穿過前臂內側的尺側屈腕肌,所以直接的撞擊,經常性的彎曲手肘或是骨折後所形成的骨刺壓迫尺神經,都會造成此種症狀。早期多為小指與無名指麻木刺痛,及肘關節內側酸痛,嚴重時麻痺感會向上放射至肩頸部,如果拖延很久,容易造成握力降低,小指及無名指的肌力喪失,肌肉萎縮形成爪狀手。頸部神經壓迫 多因頸椎間盤突出造成多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退化性頸椎骨刺壓迫。頸椎間盤突出多是因為外傷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退化性頸椎骨刺則是因為椎間及關節骨質增生產生。當頸椎神經受到壓迫時容易造成患側肩頸疼痛僵硬,遷延至上背膏肓處或手臂,也常伴隨患側手臂麻木刺痛,甚至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肘關節發炎 中老年人常見多出現在中老年人或長期手肘勞動的族群。因手肘關節經過長期活動,容易使關節間軟骨磨損,骨骼相互碰撞,導致手肘關節發炎。另外其他的亦有可能是因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外傷脫臼、骨折引起的關節結構改變而誘發肘部疼痛。張尚智說,雖然手肘疼痛是一個很普遍常見的疾患,但可能是由肌腱、韌帶、軟骨、與神經等不同原因造成,引起的疼痛範圍十分相似,但診斷治療方向卻不大相同。在中醫方面則多屬「痺症」、「傷筋」及「肘勞」等範疇,係由肘部外傷或勞損傷及筋脈致使瘀血內停;或勞累汗出,營衛不固,並外感風寒濕邪,致使局部氣血凝滯,絡脈瘀阻而引發。除了針灸 還可按穴道緩解疼痛中醫臨床上可使用針灸治療,以疏通局部經絡氣血,舒筋通絡止痛。按經筋之為病,可以「以痛為腧」的原則,著重于局部取穴,可選用阿是穴,鬆解局部筋膜肌肉組織。肘關節外側局部常用穴位如肘髎、曲池、手三里、外關;內側穴位如少海、曲澤等。另外可依照經絡循行取穴,緩解相關張力,如肩井、天宗、肩貞、臑俞等。中醫傷科手法則以調整身體整體筋膜,還原骨骼關節結構,讓局部病灶改善,以舒緩疼痛不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復健科醫師談疼痛:徒手按壓檢查有時勝過影像檢查
【編者按】「疼痛」一直是醫療端非常棘手,而病人端非常痛苦的大難題。這次因為一位旅美資深復建科醫師的投稿,而有機會邀請國內麻醉科以及神經內科的資深學者,分別就三種不同醫療專業的角度寫出他們對疼痛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忙大家了解「止痛」固然重要,但探究疼痛的原因更是不容忽視。病人需要有耐心,能夠告訴醫師詳細病史,並用心回應醫師的問診,接受醫師的身體診察,而這絕不是昂貴的儀器檢查就能找出疼痛的病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治療並不只是藥物,其他非藥物或心理方面的支持也都是非常重要。多數病人的病況 其實「觸診」就能被診斷有一次我從檀香山飛往洛杉磯,機上呼叫醫師,我一向志願幫忙,便去看個究竟。一位年輕醫師捷足先登,他已把病人平躺在走道上,囑咐空服員每五分鐘量血壓。我蹲下向病人探問狀況,她才廿來歲,健康無病,也沒服藥,先前無恙,上廁時不小心,頭碰到輕薄的廁門,稍感頭暈。我在她指出的頭部碰撞處,用手指輕按,找到痛點,這就是頭暈的來源,只須輕按五分鐘即可化解。這位年輕醫師我大聲喝住,不讓我碰觸病人;我說頭暈係頭皮下的筋膜扭傷縮緊所引發,輕撫五分鐘就好了。他不加理睬,堅持我勿插手,偏要全權處理,沒查明頭暈的原因,卻說她的頸椎可能斷了,頭頸千萬動不得,會導致全身麻痺。(輕碰一下廁門會打斷頸椎嗎?頸椎斷了只會頭暈嗎?) 我多說也沒用,只好袖手退下。見他驅走乘客空出四個座位,讓病人靜躺幾小時,並要空服員繼續每五分鐘量血壓,即使每次都正常,甚至聯絡洛杉磯機場,備好救護車待命,抵達時送她去醫院急診。這事令我搖頭三嘆,他反應過度、小題大作,將輕微頭暈當成緊急大病,缺乏理智的醫療判斷,胡搞一番,簡直太離譜了!可憐的病人,平白遭受如此折騰驚嚇,無謂地浪費時間與費用,著實替她叫屈。一位跛腳的病人由神經科醫師轉診過來做復健,他身體健壯無異樣,唯跛腳走路已有幾天。我觀察他的步態,看出腳底有問題,問他痛不痛,他說腳底痛,檢查之下發現有厚繭痛,我在厚繭處貼上軟墊避開負重,走起路來隨即不痛不跛。他說神經科醫師已開處方,要他去驗血、照腦部CT scan,把跛腳當作是腦的病變。我問他該醫師知不知道你的腳底痛,他說醫師沒問,也沒檢查。我向該醫師報告實情,他才取消所有的檢驗。 一位病人頸前右側有一小硬塊,按之會痛,便知是扭傷縮緊的肌肉,我輕按十分鐘就化解消失。她的家庭醫師卻視為甲狀腺的腫瘤,藥物治療多年,甲狀腺機能一直都正常。我很納悶,硬塊不在甲狀腺上,也沒連結,而是相距2-3 cm之外;若是腫瘤,按之不痛也不消失,該醫師竟沒觸摸檢查,逕以甲狀腺腫瘤治之。難道頸前的腫塊就必是甲狀腺而不會有其他嗎?還有一位病人腰痛了數天,醫師以為是腎結石,做了很多檢驗才罷休,腎結石引起突發性劇痛而異於腰痛,難道是腰痛的首選、沒有別的考慮嗎? 躁動手 (restless hand) 一概認定為神經的問題,許多病人被誤作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 經年服藥。要之,前者的躁動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 幅度甚大,動作時才發生,休息時則靜止不動,波及身體許多部位,不只手指。後者只有手指在靜止時出現微顫 (fine tremor),即所謂滾丸狀 (pill-rolling) 微顫,手一動就消失;另外,帕氏病還有運動過慢 (bradykinesia)、鉛管樣 (lead-pipe) 或齒輪樣 (cogwheel) 僵硬(rigidity)、姿勢前傾站不穩、碎步走路越走越快 (慌張步態festinating gait)、表情木訥等症狀。兩者的症狀懸殊,非常明顯,如此混淆,真是要不得。我一位病人半夜腹痛,到急診室求醫,醫師說是胃痙攣,做一大堆檢驗,搞了幾小時仍找不出病因,準備做腹腔鏡。她遲疑婉拒,翌晨來找我,我一聽就知是腹肌的筋肉傷,不是胃腸的毛病,輕按半小時就治好。事後她心有不甘,打電話去急診室痛罵一頓。我另一位病人頭暈,去急診室做了許多檢驗,還住院兩天觀察,都搞不出名堂。隔天找我看病,我輕按十五分鐘就根治,頭暈原是頭皮下的筋膜因傷縮緊之故,並非其他的問題,鬆開就是了。 疼痛的真相 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醫學界這類的糗事何其多!茲以我專業的「疼痛」為課題,根據親身的閱歷,再舉例略述之:首先應該把疼痛的真相弄清楚:疼痛必有根源,痛表示受傷或發炎,諸種疼痛的根源在於筋肉 (肌肉muscle、筋膜fascia) 傷,而與炎症無關,因炎症痛短期內就消失;一旦受傷,傷處長年留存累積,不治則時痛時隱,終生不癒。疼痛不可能來自沒痛神經的組織,脊椎、關節、血管無痛覺,因此腰痛與脊椎、膝痛與膝關節、偏頭痛與血管,互不相關;身體仰賴神經才有感覺,能感覺痛表示神經完好,否則神經損壞便已喪失痛覺,疼痛並非神經的問題。疼痛來自機械性扭傷的肌肉和筋膜,有如頭髮糾纏打結。徒手檢查可找出確切的傷處,X光、CT scan、MRI無以顯示。各類療法若不梳理扭纏的傷處,即屬無效,例如藥物、打針、冷熱敷、電療、推拿、矯整附件、開刀、針灸等;任何刺激傷處的動作,易致惡化,亟宜避免,包括牽引、拉筋、推拿、運動、按摩壓揉、鍛練肌肉等。若在確切的傷處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以及急性炎症痛皆可輕易祛除,輕按或輕拉啟動自癒功能的生理反應而鬆解筋肉,候住則維持反應直到復原。醫學論述對筋肉傷略而不述,致令醫師對筋肉的傷痛所學有限,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全予忽略,沒做檢查也無從治療。事實上,所有疼痛均源自筋肉傷,醫學書在這方面卻付諸闕如,可以說助益很少也不可靠,讀者多遭訛傳誤導,落得「盡信書不如無書」。我一直懷疑那些撰寫醫學教科書的學者教授,是否依據問診檢查病人並親手治療所獲取的實際臨床經驗?究竟有幾個親自去診治病人?搞懂傷處在哪?或只沿襲傳統既有的謬誤,而對真確關鍵的病因茫然無知、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遂致以訛傳訛延續窠臼,卻已悖離實情而不自知。結果,診斷偏差而無以「搔到癢處」,治療隨之歧誤而沒能「對症下藥」,診、療皆錯。腰酸背痛的病因,眾口皆曰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了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實則腰痛與脊椎或坐骨神經並無因果關係;脊椎的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絕不致痛,壓迫神經引發的痛極其短暫,腰痛根本就是脊椎周圍的筋肉傷在作祟,按觸之下便可找出。醫師都沒檢查筋肉,只知遵照教科書,因循盲從,必然偏誤。手痛概皆認定是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 壓迫正中神經、網球肘不外是肱骨外上髁炎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humerus) 發炎造成、肩痛都是軸轉肌袖口撕裂 (rotator cuff tear)、五十肩係黏稠性包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 沾黏、膝痛即是半月板撕裂 (meniscus tear)、偏頭痛乃是腦血管的張縮所致、月經痛起因於荷爾蒙失調。這些全錯了,都是筋肉傷。 腳麻當成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症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連同皮蛇痛 (shingles pain)、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都指向神經的病變。殊不知吾人依賴神經來感覺麻痛,能感覺麻痛表示神經正常,若神經損傷或病變,便就失去感覺,不麻也不痛;麻痛與神經病變,兩者不可能同時存在,有其一便無其二,所以疼痛與神經病變毫不相干,沒有神經痛 (neuropathic pain) 這回事。關節內部結構沒有痛神經,不管關節何種狀況皆無痛,即使骨磨骨、半月板撕裂、關節炎也不痛,痛在關節外具有痛神經的筋肉。膝、臀痛與關節無涉,乃是關節外的筋肉扭傷所致,觸診即可找出痛處,一、二小時就能治癒。可惜醫師都不予檢查, 卻誣賴關節,大費周章把膝關節、髖關節換掉。 呼吸困難多是胸肋、橫膈膜、腹肌的筋肉傷,致使胸式、腹式呼吸受限,比心肺的疾病更常見。乾咳來自喉嚨而非肺部,治療氣管肺臟則徒勞無功。鼻塞喉癢是胃液逆流 (acid reflux) 最顯著的症狀,甚少出於喉嚨發炎或過敏。小腿抽筋不是因為缺鉀缺水,而是筋肉傷。腳痛絕非腳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實是筋肉 (筋膜多於肌肉) 扭傷,並沒發炎。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一般大眾以及醫療人員對疼痛的病源,因誤導而缺乏正確的認知。腰酸背痛其實來自肌肉與筋膜扭傷,並非書上所說的骨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坐骨神經痛、關節炎或其他脊椎的問題。筋肉傷的診斷,只須徒手檢查,按觸疼痛的部位、肌肉的緊硬,檢測肌力的強弱、彎轉的幅度,觀察姿勢的歪扭、走路的姿態,很容易就可以準確地找出疼痛的根源,無需其他的檢驗來作診斷。認清病源並找到確切傷處之後,有了正確的診斷,腰痛即可輕易有效治之,而且節省花費;不是靠吃藥、打針、開刀,而是徒手施以輕按候住及輕拉候住的精準療法,筋肉傷很快就能治癒而不再有痛,不啻名副其實的「妙手回春」。療法不對或不足,則終久纏身無解。疼痛都是筋肉傷惹的禍。診斷若不檢查筋肉,便誤入歧途;治療若不及於筋肉,就徒勞無功。
-
2021-07-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網球肘擰毛巾、轉瓶蓋痛爆!物理治療師教2大離心收縮動作強化肌力
疫情第三級警戒尚未解除,在家中煮飯做菜機會變多,再加上居家辦公,使用電腦打字的時間也變多,因此罹患「網球肘」的人也愈來愈多。「網球肘」是俗稱,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網球肘是手腕橈側伸直肌群的肌腱炎,會造成手肘外側最凸點。即手臂外上髁附近的疼痛,尤其是做出擰毛巾、轉瓶蓋等的扭轉手臂動作,連接在外上髁的肌群會痠軟無力,疼痛無比。要提醒的是,不只有打網球才有網球肘,廚師、工人、長時間打字工作等,需要手部反覆性動作的人都有機會得到。好發年紀約在40至50歲,抽菸及肥胖者都是危險因子之一。針對網球肘的治療有很多種,休息並減少產生疼痛的動作,以及按摩伸展前手臂肌筋膜,效果都不錯。但是病友容易忽略要適當的鍛鍊才能更強壯。文獻證實,以「離心收縮」的方式,進行手臂肌群的強化效果更好,離心收縮是肌肉收縮的同時,肌腱及筋膜是延長的。趁著居家防疫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在家中進行網球肘的復健,給予手臂適當的強化訓練。但是若是愈做愈痛,或是疼痛超過一個月未見改善,應諮詢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找尋是否有其他因素,例如假性網球肘,必須對症下藥,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
2020-10-08 科別.骨科.復健
網球肘如何緩解?物理治療師:做對運動比休息重要
肱骨外上髁炎就是俗稱的網球肘,常因重複性過度使用肘關節出現疼痛狀況,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嘉弘指出,其實對患有網球肘民眾來說,「做對運動比休息重要」。陳嘉弘表示,曾有一名37歲從事汽車修護的趙先生,每天手部重複性操作,使得肘關節區域疼痛難耐,趙先生自覺使不出力,就醫診斷為肱骨外上髁炎。趙先生曾向醫師說,他已試過許多方法,如熱敷、電療、按摩、拉筋、穿網球肘束帶等,雖然疼痛有緩解,但只要一開始工作、用力,症狀馬上又回來,令他相當困擾,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加入腕伸肌群的離心運動訓練,情況明顯改善。陳嘉弘說,網球肘是一種肌腱疾患,通常是因為手腕伸肌肌群過度使用造成,雖人體有自我復原的能力,但在組織復原的過程中,患者因工作或習慣所需會讓該部位再次受到傷害,讓癒合不全情形不斷發生,逐漸形成肌腱變性退化、慢性發炎。陳嘉弘說,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慢性網球肘患者加入離心運動訓練,有助於降低疼痛、促進握力以及恢復手部功能,其效果甚至比傳統的拉筋、按摩來得持久有效。離心運動是什麼?陳嘉弘說,當肌肉用力時,動作卻朝反收縮方向發生的運動。以網球肘好發的橈側伸腕肌為例,是手腕向上抵抗橡皮繩的拉力,但動作漸漸放下的過程,該運動除了可增加肌肉力量、促進筋膜活動外,還能使局部血流增加,激發組織重塑的能力,使肌腱正常化生長。陳嘉弘建議,患有網球肘的民眾可利用橡皮筋一節一節套成橡皮繩,或是買彈力帶來當阻力來源,將繩底固定,手抓繩頭腕垂出桌緣,在前臂有支撐的情形下,手腕用力做出向上背曲的動作,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過程約維持3秒,反覆15次算1回合,共做3回合,每個回合中可休息1分鐘,早晚各做一輪。陳嘉弘特別提醒,阻力是採漸進式,可依個人能力增加但勿躁進,避免操作不慎帶來傷害,他說,聰明運動才能有效改善症狀,或可到醫院尋求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幫助。
-
2020-08-11 科別.骨科.復健
上班打電腦下班抱小孩 工程師網球肘乾針治好
台中市40歲的新手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抱小孩,因為姿勢不正確,使前臂外側痠痛,漸漸延伸至手肘產生劇烈疼痛,每當小孩討抱,也只得忍痛拒絕,後來透過乾針治療,症狀才大幅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長周立偉說,患者是一名工程師,每天使用電腦超過10小時,手臂本來就有痠軟疼痛的問題,加上抱孩子姿勢不正確,使症狀更加惡化,手肘經常產生劇烈疼痛,確診為網球肘。網球肘又稱為「肱骨外上髁炎」好發於長期使用電腦者、打高爾夫球、反覆搬東西、鎖螺絲的工人、勾著菜籃的主婦等,以這名患者的狀況來說,因長期使用電腦、抱小孩,導致過度使用手腕伸展肌,造成此肌肉靠近手肘的肌腱發炎,若沒有對症下藥,將會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他說,治療網球肘的方式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低能量雷射等,有時會合併使用止痛藥或注射類固醇,但因該患者的症狀長達3個月沒有改善,決定採取乾針治療。他透過醫師徒手診斷出正確的病發肌肉,再以細針精準刺到激痛點,產生肌肉跳躍,藉以關閉疼痛點,停止肌肉筋膜發炎反應,使肌筋膜系統自主排列修復,即可改善疼痛,因過程中不加任何藥物,故名為乾針。周立偉說,某些特殊部位的肌肉,如頸部、手臂的小肌肉群,或是胸背肌肉群引起的肌筋膜疼痛症,因不易以徒手方式精確定位,且治療過程中可能有氣胸出血之虞,為安全起見,會搭配高頻率的軟組織超音波,觀察針刺的深度與範圍,避免傷害附近神經血管及深層臟器,也能藉此監測局部組織血流量的變化,以確定療效。他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過度負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否則網球肘仍有可能找上門,建議民眾若疼痛狀況超過一周,就應赴醫檢查,以加速症狀恢復。
-
2020-06-17 科別.骨科.復健
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 醫師這樣建議延緩症狀
不打網球也會得網球肘! 門診中常見病人因手肘痠痛無力來就診,醫師表示,一般手肘過勞,可由推拿、按摩、針灸方式舒緩症狀,若工作需要,經常要屈伸手腕動作,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反覆。台南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每當告知患者為網球肘時,不少人都反應「我又不會打網球,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呢?」事實上,網球肘又稱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關節附近肌腱炎的統稱,因好發於網球運動員,故被稱為「網球肘(Tennis elbow)」。他表示,肘關節外側有許多附著的肌腱,肌肉順著前臂,延伸至腕關節的大拇指側及背側,主要作用是產生伸展手腕關節的動作。在經常作前臂旋轉、伸屈肘關節工作或運動的人,大多是由局部反覆疲勞引起,造成伸腕肌、總伸指肌、旋後肌附著點處肌腱內部輕度撕裂和局部輕微出血,在自我修復過程中結疤、粘連,擠壓該處的神經血管束而引起疼痛。曾裕芳說,網球肘主要症狀為手肘關節外側(且在肱骨外側上髁)有明顯壓痛,通常進行抓握動作時會感到疼痛;或是當手腕向下彎曲時會出現握力變弱、手臂無力的情形。至於哪些族群容易罹患網球肘?他說,搬運提重勞動業者如建築工人、搬運工人、汽車修理、使用板手、使用鍵盤、鑄模車床、工廠作業員等;網球、羽球、乒乓球運動員及樂器演奏家、家庭主婦、清潔工等。曾裕芳提醒,若工作需要,經常要屈伸手腕動作,應定時休息,避免長時間持續反覆。平時也可做一些運動,如腕關節屈伸、肘關節屈伸及前臂旋轉活動等動作。他說,通過關節主動活動、牽伸放鬆和肌肉力量訓練,來保持關節活動度、增加組織柔韌性、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加強關節的動態穩定性,藉以來增強腕伸肌抵抗過勞損傷的能力,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