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老人
共找到
2506
筆 文章
-
-
2021-01-08 養生.無退休時代
熱愛毛小孩、結緣守護導盲犬!余湘第二人生「利他」擺第一,目標做到90歲
「哇!你們來了啊!你們都好乖喔……」。還沒進屋,就聽到一陣雀躍的聲音,再往前一看,原來智邦投資董事長余湘已經坐在地上,緊抱著導盲犬們笑得燦爛。「我從小在台東就養狗啊,會這麼喜歡拉布拉多,是有次我們去英國坐捷運,看到一隻導盲犬正在工作,牠領著視障朋友坐車、找到座位後,把下巴放在主人大腿上,認真工作又暖心,而且牠們還會自主去繞過障礙物,不只是聽指令而已,讓我感覺導盲犬真的很厲害、很偉大」。余湘難忘的那一幕,正是她與導盲犬的第一次邂逅,也牽起了10多年來的濃厚情緣。 這些年,余湘如願陸續養了三隻拉布拉多,第一隻她視為家人的「弟弟」,就像那隻英國導盲犬,用一生守護著余湘。 2008年余湘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在鬼門關繞一圈後救了回來,她住院3個多月回家休養,余湘的先生「吳哥哥」,深怕自己打呼會影響太太,提議讓「弟弟」陪著余湘睡覺。40多公斤的「弟弟」漢草好、聰明又貼心,每天繞著她轉、給了余湘滿滿安全感。 「有次我好像是耳石脫落,不誇張,整個天旋地轉,然後弟弟聽到我驚呼,就把牠的兩隻前腳放在床頭、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不要怕,有我守護你……」。弟弟真的一路守護著余湘,直到14歲離世前一天都沒有懈怠過,牠將余湘視為本命,余湘也十足寵溺牠,「毛小孩真的就像家人啊!」 不會因離別就不再養狗 之後,余湘再養了黑拉拉「安安」,卻因為腫瘤7歲就走了。「安安本來可能就沒這麼健康,眼睛有點病變、有時候跑步會歪歪的,但牠很黏人,每次都把全身最大面積靠在我身上……,就算牠有點小缺陷,但我還是很愛牠」。余湘說,比起弟弟高壽離開,安安更讓她揪心。 養狗的人,最怕狗狗離開自己,余湘雖然難過,但卻坦然面對。「弟弟、安安走,很多人會問說要不要繼續養,我說會、一定會,而且一定要,當然會怕離別,但不會因為離別就不再養狗。」 現在家裡的另一隻「弟弟」,上個月意外因牽繩的金屬環脫落、被公車撞到,至今還住在狗醫院。余湘說自己一向理性、不容易動情,但有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想到弟弟就忍不住心疼落淚。 「我想說我已經很會照顧狗狗,沒想到讓牠被撞」。還好遇到名人維東尼動物醫院的貴人蔡坤龍醫師,讓弟弟能撿回一命,雖然尾巴被迫剪得短短的,但雙腿保住、現在也能站起來了。 把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不只愛自家的狗,余湘也將愛,投放到導盲犬身上。 聊起和台灣導盲犬協會的緣分,余湘說是星星王子牽線,介紹了協會秘書長陳長青(William)給她認識。「William放棄進入法律領域,卻跑去紐西蘭導盲犬學校取得指導員證照、投入導盲犬培育訓練,讓我很感動。」余湘出錢出力,也是導盲犬守護天使。 「每次去協會都覺得這些狗狗好窩心、好想好好照顧牠們,牠們療癒我很多,而視障朋友真的很需要導盲犬,牠們的意義不只是陪伴、提供安全感,更是能讓視障朋友的生活過得更好、更自在」。 儲備訓練師鄭宇恩說,目前協會導盲犬有37隻,培訓1隻合格導盲犬至少要花2年,每隻成本約100萬。在2個多月到1歲半時,於寄養家庭進行社會化訓練,後續再交由訓練師24小時貼身訓練,到了2.5-3歲,開始進行導盲犬與視障朋友的配對過程。 視障者免費申請導盲犬 鄭宇恩提到,只要有身心障礙手冊之法定視障朋友,都可以免費來協會申請,但要能通過第一關「心靈地圖」,也就是由定向老師對申請者進行定向訓練,必須能自己在外面,拿著白手杖行走、不會迷失方向,清楚知道自己走到哪裡去。另外,協會還會評估申請者與狗狗間的個性、步調能否一致,比如說女生牽狗,如果狗顯得比較頑皮,那就要配給男生,才能相輔相成。 配對通過後,就會展開為期1-3個月時間的共同生活,這階段主要是教導怎麼照顧狗狗、如何互動,以及指令訓練等,協會才能安心將合格導盲犬,交給視障朋友帶回去一起生活。 在導盲犬訓練過程中,也會遇到有不合適當導盲犬的。鄭宇恩說,台灣導盲犬協會已取得國際導盲犬聯盟,以及國際輔助犬組織正式會員資格,是台灣第1個擁有雙國際認證的工作犬培訓機構,所以如果狗狗個性太溫和、工作不夠積極,就會讓牠去轉當輔助犬(陪伴犬),如果個性很活潑、急躁,就會轉去保三,當緝毒犬或海關犬。 60後貢獻己力轉向「利他」 余湘近年創立2家新公司,一家是請來業界前輩,傳授產業經驗的「知行者」;另一家則是行銷顧問公司「領航者」。她轉向投入教育工作,余湘的先生大讚她做得好:「妳以前做的都是利己,現在是利他,所以要給妳按個讚!」 「我想跟《空中英文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一樣,做到90幾歲才退休,不管是什麼型態,就是不能讓自己閒下來,搞不好哪天當導盲犬志工也說不定……」。 余湘曾說,年過60了,賺錢已經不是最主要考量,覺得應該要對社會做出一些回饋。現在她把「利他」,放在第二人生中的第一順位。 一路以來,她支持培訓導盲犬、與亞都麗緻前董事長嚴長壽在自己的故鄉台東,合作「余水知歡」民宿,提供原住民返鄉就業的舞台;還有長期關懷弱勢、協助罕見疾病基金會,甚至2014年信主後,她頻做見證,又成立了學院進行教育傳承。 余湘相信,老天讓她大病後重生,給了人生第二次機會,這一定有祂的旨意,她會貢獻己力、一路做到不能做為止。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強寒流來襲 中醫師:暖暖包貼這三處暖全身
「強寒流」南下,氣溫越來越冷,許多人備妥暖暖包以度過這波寒流。但暖暖包可不能隨便貼,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推薦,貼在氣海、關元、命門等三個穴位,一處暖便全身暖,但注意一定要隔著衣服貼,避免燙傷皮膚。瞿瑞瑩表示,由於任、督二脈是人體精氣的必經之地,如果做好二脈上的穴位保暖,溫暖之氣就容易通達到五臟六腑。氣海:在任脈上位於肚臍下約兩指寬的位置,溫暖這個穴位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的功效。若有婦科痛經、腸胃不適或手腳冰冷問題,都很適合將暖暖包貼敷於這個穴位。關元:在任脈上位於肚臍下約四指寬的地方,是收斂、閉藏元神之處。從中醫觀點來看,如果腎氣虛、下焦虛冷,可以在這個穴位上熱敷,以解決虛寒、陽氣不足的問題。命門:在督脈上位於人體背後,在肚臍的正後方。此穴位可以理血清熱,若將暖暖包貼在此處,則可放鬆腰脊肌肉,改善冬天怕冷、腰痠背痛以及頻尿問題。瞿瑞瑩提醒,貼式暖暖包一定要隔著衣服貼敷,避免皮膚燙傷。尤其老人家、小孩的皮膚較為脆弱,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經較不敏感,使用上要更加注意。瞿瑞瑩表示,這幾天的寒流屬於濕冷性質,診間看到許多因頭痛前來就診的患者。當濕寒侵入體內,建議回到家裡喝碗薑湯、蓋上被子,讓身體出些汗就會舒服許多。出門時記得戴帽子、圍圍巾,做好頭頸部保暖。
-
2021-01-07 新聞.健康知識+
越晚越冷 醫師提醒長輩「穿暖、補水、起慢」抗低溫
寒流來襲、越晚越冷。馬偕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醫師張智博提醒年長長輩「穿暖、補水、起慢」三大原則對抗低溫,降低冷天帶來的健康危害。張智博表示,年紀大的長輩在氣溫變化中,很容易有血管收縮及血液黏稠度增加的情況,因此,寒流來襲更需注意保暖,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曾發生中風、心絞痛的長者,更需要做好足夠的保暖措施,避免誘發血壓上升、中風、心肌梗塞、猝死的發生。而氣溫變低時,因為出汗減少,很容易忘記補充水分,導致血液變得黏稠,不只影響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也容易使得皮膚缺水乾燥,張智博表示,為了扺抗低溫,身體必須產熱增溫,消耗的熱量增加,也會增加基礎代謝率,請多提醒長輩適時補充熱食和溫開水。最後,老人常半夜上廁所,張智博提醒不管是半夜起床或是早晨起床,都要記得緩身下床,勿過於急促,最好可先在被窩裡活動各處身體關節,舒展筋骨,靜待3到5分鐘後再緩慢下床,適應溫差也能預防跌倒。
-
2021-01-07 科別.心臟血管
免鋸開胸骨!微創手術助阿嬤擺脫急診人生開心迎春
85歲陳姓阿嬤為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房顫動患者,去年上半年因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肺水腫反復掛急診住院,後經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鄭諭聰評估,接受微創手術植入主動脈瓣膜,改善心臟衰竭,徹底解決心頭大患,不再喘到不行、往返醫院急診室。目前陳姓女患者恢復良好,開心迎新春。鄭諭聰說,患者平時有規則服藥治療,4年前在外院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進而轉診至台中榮總治療。近四年來,反覆喘、悶,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送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尤其去年上半年,情況惡化,因反復因肺水腫頻繁進出急診。鄭諭聰說明,心臟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膜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為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閘門,「主動脈瓣膜狹窄」,指的是主動脈瓣膜構造異常,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長期會造成心臟衰竭、猝死;根據統計,如果患者從發生症狀後都未治療,約只有5年存活期。他指出,國內逾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為年長導致瓣膜鈣化,傳統手術必須鋸開胸骨,且手術時間長,復原時間長,老人風險高,不適合,這也讓很多老人因此反覆承受著悶、喘、疲累等心臟衰竭的不適症狀,往返醫院中度餘生;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相對開胸手術安全,併發率及死亡相對低,術前需要醫師評估。鄭諭聰指出,陳姓病患合併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加上主動脈瓣膜狹窄,增加左心房產生血栓的機率增加,更有發生腦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的風險。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帶領醫師劉尊睿、鄭諭聰等心臟內外科跨團隊,提供病人及家屬治療方案,充分溝通,落實醫病共享決策。
-
2021-01-05 科別.腦部.神經
臉部疼痛原因多 頭痛、眼痛都可能
臉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有時不易分辨,如何做出鑑別診斷很重要。額頭附近的疼痛,其實是一種頭痛,不管是常見的緊縮性頭痛或偏頭痛,甚至是少見的叢集性頭痛,都會侵襲額頭至顳部的太陽穴位置,在眼眶周圍及深處形成疼痛。不過一般大眾額頭最常痛的原因,多是感染引起的。大部分鼻炎感染到鼻腔,其黏膜因刺激而腫脹,到某種程度就會疼痛,若感染的膿液流入上下的鼻竇時,疼痛會有繞著眼眶一圈的感覺,甚至引起上排牙痛。另外,三叉神經痛、紅眼症、急性青光眼也要列入考慮,可從發作部位、時間、詳細的病史來做鑑別診斷。還有眼痛合併眼球不能轉動,則要考慮痛性眼肌麻痺症(Tolosa-Hunt syndrome),必須做腦血管影像來診斷。要小心的是,若合併明顯的神經學症狀,例如意識不清,或半身麻痺等,就要強烈懷疑腦部損害,如腦膜炎感染或是腦血管疾病,要送急診馬上做檢查及治療。臉頰附近的疼痛,有幾個狀況要考慮的。一是三叉神經痛,即在耳道前方深處三叉神經核的位置,多半呈現電擊或燒灼感覺般的疼痛,外觀幾乎無異狀。二是顳顎關節炎,在上下顎關節附近會有明顯觸痛,可能略呈現腫脹,病人多半很難張開嘴巴。三是顏面神經麻痺。基本上顏面神經麻痺是不太會痛的,它的成因多半是疱疹病毒感染 ,但感染到一定程度會腫脹而引起疼痛。若只是感染簡單性疱疹病毒(HSV),治療後大都會痊癒,但是少數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人,多半會同時影響第5及第7對腦神經,會引起嚴重的發炎,外觀腫脹,甚至有紅疹及水泡產生,稱為雷式症候群(Ramsy-Hunt syndrome),這是急症,不快速治療會有顯著後遺症。四是其他病症,如咽喉或扁桃腺炎、淋巴結腫脹、中外耳炎、上排牙齦炎等,而老人則要考慮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它侵襲頭部兩側表面血管,除了疼痛外,嚴重會導致失明。臉部大小疼痛病症,病因有輕有重,建議到醫療院所診斷及治療,以免延誤治療良機。
-
2021-01-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防流感 中藥搭西藥增抵抗力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季節,民眾除施打流感疫苗外,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也是防範病毒入侵方法,就中醫觀點看, 提升免疫力就是強化抗病的能力,中藥搭配西藥對抗流感病毒,具有相輔相成效果。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朱世盟表示, 流行性感冒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傳染力與引發的併發症,台灣每年因流感引起併發症的65歲以上民眾占8成,老人家免疫力不足是高危險群,且即使接種疫苗,也不代表能高枕無憂,平常飲食仍要保持均衡、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朱世盟說,中醫對提升免疫力有獨到處,適當使用中藥可保持免疫系統平衡、抵抗外來病毒入侵,例如清熱解毒類的板藍根、魚腥草、金銀花等,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及細胞吞噬;補益類的人參、黃耆、枸杞等,所含的人參皂苷與枸杞多醣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作用,黃耆多醣則能提高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誘導干擾素產生。朱世盟提到,臨床上,若有患者以西藥對抗病毒,搭配中藥治療,發現流感病毒被抑制的時間更快,發燒等症狀緩解也更迅速。
-
2021-01-03 失智.大腦健康
認知訓練/健腦防失智 日醫學博士教你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五感練習
出門才發現忘了帶手機?見到老朋友卻叫不出名字?記憶是由感覺器官刺激大腦而成,活絡身體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刺激五種感官活性,享受健腦的小遊戲,健忘、失智自然不會找上門。五感訓練日常生活中,我們透過眼、耳、舌、鼻、皮膚來感知外界的刺激。活動身體可以促進我們五感的活性。同時,適當的運動對預防失智和恢復認知功能也有很大的幫助。競速折衣建議訓練頻率:一日一次腦力難易度:★★★★★完成次數:正正正正正這個訓練同時要求計畫能力、手指活動能力,以及迅速執行能力等各項高度的能力。能夠順利完成較高難度的課題,除了訓練效果之外,還能獲得成就感。一旦喪失執行功能,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會逐漸衰退。雖然難易度較高,可以加油挑戰看看!1.檢視收進來的衣服,先思考何種順序折疊起來比較迅速,並設下完成目標時間。2 照著預想的順序儘速進行,並測量是否能在時間內完成。聽覺訓練五感之中,聽覺的衰退最容易被忽略。大多數的人會認為「輕微的重聽對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其實,聽力衰退是失智症的重大危險因子,因為聽力一旦衰退,與人溝通的機會會連帶大幅減少。當家人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解成單純的重聽時,可能延誤發現長者病情的時機。而老人家又可能因為誤會家人而迴避溝通,更會加速聽力的惡化。所以,聽力衰退的嚴重性絕對不容輕忽。聆聽不同硬幣的聲音建議訓練頻率:一天五回腦力難易度:★★★★★完成次數:正正正正正這個訓練要求的是辨別聲音細微差別的能力。像十元和五元之間,就只有非常細微的不同,需要相當敏銳的聽覺辨別力。老化造成的聽力衰退會先從高音頻開始。硬幣掉落的聲音屬於高音頻的聲音,如果聽不清楚,可以早期發現自己聽覺的衰退。兩個人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更能增添樂趣。1.準備1 元、5 元、10 元、50 元硬幣各一個。請同伴逐一丟到桌上,試著聆聽並記住聲音的差別。2. 請同伴任選其中一枚丟到桌上,然後猜猜是哪一種硬幣。一人時也可以自己嘗試。觸覺訓練維持觸覺與預防失智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活動手指本身就有預防失智症的功效,而且活動手指還能鍛練腦部、活化人類最基本的功能。靈活運用手指是人類這種雙腳站立的動物特有的「高層次功能」,一旦罹患失智症,這些高層次功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在健康的時候鼓勵長者多多活動手指、步行走動,有助於維持這些高層次功能。計算發票金額建議訓練頻率一天一次腦力難易度:★★★★★完成次數:正正正正正大腦先理解數字的意義,再活動手指敲打計算機鍵盤,兩件事同時進行給予大腦絕佳的刺激。若能嘗試運用非慣用的左手,效果更佳。使用算盤計算訓練效果倍增,對以前習慣使用算盤的長者來說,還能發揮懷舊療法的效果。使用算盤或計算機來計算收集一天份的發票,合計總支出並記錄下來。使用算盤或計算機是很好的手指運動。用非慣用手來計算用非慣用手的左手來運用算盤或計算機的效果倍增,可以刺激平常少用的神經,活化大腦功能。書名:明日的記憶,靠今天的練習作者:浦上克哉 譯者:盧怡慧出版社:天下生活
-
2021-01-03 養生.無退休時代
有錢有孩子,仍可能孤獨死?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少囤物品,多積緣分
編按:孤獨死的悲劇,只會發生在獨居老人身上嗎?有別於一般人的迷思,台灣第一家清理孤獨死現場的公司「玥明特殊清潔」共同創辦人盧拉拉指出,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中壯年、經濟不虞匱乏,甚至和家人同住的孤獨死案件發生。無人知曉的死亡,怎麼預防?2026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所發布的老人狀況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獨居比例高達8.97%。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個人死亡的「孤獨死」事件,將愈來愈普遍。在日本,由於高齡獨居的情況普遍,很早即有所謂「特殊清掃人」,專門處理孤獨死者的身後事。台灣和日本社會變遷的軌跡相像,近年來也出現了類似性質的產業。在骯髒混亂的死亡現場,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清除往生者所留下的血水、垃圾與惡臭,更見證了最真實的人性與社會暗面。「孤獨死的新聞偶爾出現,大家看過就忘了。但其實在台灣,這種事情一直在增加。」玥明特殊清潔共同創辦人盧拉拉說。自大學實習算起,36歲的他從事殯葬業已有近15年的時間。現在,他預計以「孤獨死」為主題撰寫學位論文,記錄過去幾年在死亡現場的所見所聞。親緣淡薄、人際疏離、孝道外包 非獨居老人也會孤獨死無人知曉的死亡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盧拉拉還記得,出社會當禮儀師的第一天,前輩就給他一個「震撼教育」。2人前往一處民宅,過世多時的獨居老奶奶臉部朝地,牙齒、肌肉間已有蛆蟲出沒。他被分配到的任務,是用鏟子將黏在地上的臉皮「刮起來」。那天剛好是他的生日,衝擊性的畫面,讓他至今難忘。擔任禮儀師多年,盧拉拉有感於孤獨死的案件逐年增加,卻少有業者有能力處理。3年多前,他和朋友共同成立「玥明特殊清潔」,是台灣第一家非自然死亡現場清潔公司。特殊的工作性質,讓他們對於孤獨死問題有第一手的觀察。在人們的想像中,「貧窮、沒有小孩的老人才會孤獨死。」但盧拉拉指出,孤獨死的案例中,有很高的比例是35~65歲的中壯年男性。他們多數結過婚、有小孩,經濟狀況也還足以維持生計。有時,他們甚至會在死者遺留下的垃圾堆中,找到被妥善藏好的鉅額款項。然而,有錢未必等於有尊嚴的生活。孤獨死為什麼會發生?表面上看來,往生者的直接死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跌倒休克後無人發現而錯過搶救時機。但盧拉拉認為,孤獨死真正的成因有3:家庭結構轉變、親緣淡薄、人際疏離。以往,孤獨死的定義是:「獨居者往生時無人在場。」但近年盧拉拉和團隊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孤獨死案件,往生者並非獨居。只是人走了,同住的家人卻沒有發現。往往清理團隊到了現場,發現客廳窗明几淨,家人生活如常。一打開往生者的房門,才發現裡頭堆滿了食物的殘渣與垃圾,臭氣沖天。一門之隔,卻是天堂與地獄之差。他遇過一個案子,一對父子同住,兒子長期酗酒,很少和父親互動。爸爸在睡夢中辭世多日,遺體早已腐敗、滲出血水,兒子卻以為只是垃圾發臭。直到鄰居受不了報警,才發現爸爸走了。他也去過大家族同住的透天厝,一家10人,爸爸2天沒吃飯都無人發現。前來串門子的鄰居隨口問一句:「恁爸咧?」這家人才驚覺事情不對勁。甚至,也有人是因為外送員好幾天沒來,才發現家人已經不在了。「現在只要有手機,大家都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盧拉拉感嘆地說。科技日益便利,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卻反而愈來愈遠。親緣疏離所衍生的另一個現象,則是孝道外包。盧拉拉提到,孤獨死的案例中,也有些是「照顧者累死、被照顧者餓死」的長照悲歌。老人家臥病在床,子女聘請看護或推派一位家中成員照顧。照顧者獨自承受龐大的照護壓力,幾乎無法休息。壓力過大逃跑、自殺,或者因勞累過度猝死的案例並不罕見。照顧者倒下後,臥床者無法自主行動、難以求救,3~5天就可能因缺水或營養失調而死。其他家屬久久才探望一次,自然無法及時發現。「你的一通電話,就可能讓他有得救的機會。」盧拉拉說。孤獨死者多愛囤物 居家環境宜少物、防滑避免憾事孤獨死的現場千百種,但盧拉拉觀察,多數死者有一共同特質:習慣囤積物品、生活習慣不佳。除了遺體以外,死亡現場還常會發現吃剩的食物、飲料瓶、舊報紙、垃圾袋或環保袋等廢棄物。混亂的環境,代表死者在離世以前,早已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例如,他曾去過一個現場,透天厝2樓有個房間,全部堆滿了香皂、沐浴乳。放了30多年的沐浴乳禮盒一打開,早已凝固成膏狀。也有死者生前習慣在房內抽菸,大片焦油不只燻黃牆壁,還會吸附遺體、垃圾發出的異味。也有些人喜歡囤積舊書報,「堆一堆,最後就把自己也埋進去了。」盧拉拉說。他指出,囤積症可能是精神疾病,或是長輩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接過一次垃圾屋清理的工作,30多坪的房子堆滿了老人家撿來的衣服、用過的尿布。家人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每年都得花大一筆錢請人清除爸爸撿回來的垃圾。幾年下來,多家清潔業者都已經「做到怕」,不願意再協助清理。最後,這家人只好強制將老人家送至安養機構,事情才告一段落。盧拉拉認為,維持環境清潔不只能確保生活品質,也是預防孤獨死的必要措施。垃圾堆積的環境會孳生細菌,影響居住者的身體健康。人愈虛弱,愈沒力氣清理環境,長期下來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堆積在行進動線上的物品,更是讓老人絆倒的高危險因子。他建議,若家有老人,除了勸說他們少囤物外,最好也在浴室等空間加裝防滑設施。「做一下,總比以後辦喪事來得便宜!」如何避免孤獨死? 在無緣社會中創造有緣日本NHK電視台曾對孤獨死現象提出「無緣社會」的說法,認為人會獨自死去,主要是失去了血緣、地緣、社緣(編按:社會網絡)等人際連結。該怎麼做,才能預防孤獨死持續發生?盧拉拉認為,具體的方法有2種。在社會層次上,需要公部門由上而下的政策介入,以及各民間單位整合社福資源。他碰過一個案例,死者生前有申請長照2.0的送餐服務,但送餐志工在執行任務時並未仔細確認老人家的狀態。待他到了死亡現場,發現遺體早已在床上腐爛,地上則堆了5天份的便當。倘若立意良好的政策無法被有效落實,悲劇就會一再重演。在個人層次上,要有一批能固定聯繫的對象。「我再怎麼孤僻,還是會每天傳訊息給幾個朋友,1、2句話也可以。」盧拉拉舉例,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長輩圖,其實也是種方便的交流方式。「以前會嫌爸媽每天的『騷擾』很煩,但至少讓我知道他們還安好。」從業多年以來,盧拉拉感歎,人常為了微小的誤會,陰錯陽差地造成了遺憾。有個案子,往生者剛出獄不久,自己住在分租套房。女兒在爸爸死前打過幾次電話,但都轉入語音信箱。她說,「當時以為他在生氣我沒有陪他。」沒想到過一陣子,父女再見已是天人永隔。他也清理過一個孤獨死現場,死者沒有留下太多遺物,但是保留了好幾箱家族相簿。箱子最上方全是女兒的照片,從會爬、會走的嬰兒時期開始,乃至於童年時和父母一起出遊。原來,死者離婚後已有幾十年未再見過女兒。但一張張舊照片,都是爸爸對女兒的思念。「遺憾發生以後,就很難彌補了。」他有感而發。活在當下、愛要及時都是老生常談,只是知道的人多,親身實踐的人少。在這一行看盡人生百態,我們問起盧拉拉,堅持做下的動力為何?沒想到他正色回答:「我不會想繼續做這工作呀!公司生意愈好,代表有愈多人孤獨地死掉。」特殊清潔可以復原現場,讓家屬不必直視死亡,留住對亡者美好的印象。然而,要補起安全網的漏洞,仍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期待在未來,這個社會不需要我們的存在。」他說。原文:有錢有孩子,仍可能孤獨死?命案現場清潔師盧拉拉:少囤物品,多積緣分
-
2021-01-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就怕破口釀群聚感染 新竹縣老人福利機構勤演練防疫
新竹縣衛生局與社會處為了防止如國外老人養護機構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的情況發生,針對縣內的住宿型老人福利機構舉行防疫演練,假設出現確診個案就要全機構分流撤離,並全面進行消毒;社會處長李國祿就表示,演練目的是為檢視目前現有作業的適切性,也提高護理人員、住戶對防疫的了解。縣府衛生局近日選定新竹縣私立長安老人養護中心進行防疫演練,狀況模擬機構內出現1名確診新冠肺炎個案,機構內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撤離清空,因機構內多為行動不便的長者,因此在動線、分流管制上就顯得更為重要,才能避免過多的接觸讓感染擴大;此外還演練將確診者立即轉送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的過程,同時隔離潛在感染者並疫調,還要對機構進行封鎖消毒。社會處長李國祿說,考慮到住宿型老人福利機構屬於群聚感染高風險場域,近期國外也爆發多起老福機構群聚感染的案例,尤其因老人對於新冠肺炎的抵抗力較弱,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到導致重症的比例更高,因此如何在事前進行防疫,就顯得更為重要。李國祿表示,社會處與衛生局透過防疫演練,除了可以了解老人福利機構在應對疫情上如何運作,也可以檢視目前現有的防疫計畫適切性,以及針對各機構的防疫物資進行盤點,未來也會持續定期辦理演練,讓不管是公部門或福利機構中的人員能熟悉狀況。社會處說明,目前新竹縣有19間老人福利機構,收容約1000人,在疫情期間都備有防疫計畫,也落實落實人員出入動線及管制,因防疫需求嚴格,社會處也要求機構視人力進行調派、輪休,熟悉防疫作業流程才能將可能的傷害降到最低。
-
2021-01-02 新聞.生命智慧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藝人周丹薇55歲踏入玻璃的世界,60歲赴義大利學習吹製琉璃,今年9月開了第一次琉璃個展。曾經是台灣第一名模的她,忍受著高溫、不停轉動手中重達幾公斤的鐵桿,只為做出心中最完美的作品。而在去年,她還考上台藝大戲劇所當起學生。對她來說,年齡不是尋夢的阻礙,而是動力!「古焰鎏璃創作展-異花異象」是周丹薇投入琉璃創作後的首度個展。短短10天的展期,她將投入琉璃4年的創作,完整呈現在眾人面前。 「每一件作品都是她用生命去完成的。」策展人范可欽是周丹薇多年好友,也是他,發掘了她的藝術天份。 范可欽誇她:「在學玻璃之初,我一看到她的作品就知道,她是天才。」周丹薇也不負他所望,將過往各式歷練,以1500度烈火,在手反覆轉動,燒製成一件件動人的作品。 從玩票到專注,源於母親 學琉璃,源於她退出演藝圈後,經營12年花店的時期。一回,周丹薇參觀安井顯太的玻璃展,深受感動,想要學習。安井顯太被她的熱情打動收她為徒,「他是我吹製琉璃的啟蒙老師。」跟著安井顯太,她學會玻璃的基本技巧,但在當時只是玩票性質,直到2016年展出作品,慢慢投入。 2017年,她遠赴義大利學習琉璃,從玻璃踏進另一個更精彩、變化萬千的領域,這個轉變卻源於摯愛的母親過世。 「我們家是嚴母慈父,她很有主見,是非常強壯的女人,我們家任何大小事,都是她做主。我和母親的感情很好,我和她的緣份是沒辦法解釋的。」談起母親,她的心頓時揪結。 母親罹癌過世,痛不欲生 周丹薇離開婚姻後,就和母親同住。2001年父親過世,「原本堅強的母親忽然間變了,她變成小女人,那時候我才知道,以後這個家要靠我來扛。」 前幾年,她的母親得到罕見皮膚癌,陪伴她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歲月,周丹薇悲傷道:「看她受苦受罪很辛苦,但又有很自私的想法,希望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哪怕她不能動了,但我每天回到家,一開門都可以說:『媽,我回來了。』」 身為獨生女的她,在母親過世後,就剩孤單一人。「母親走了後,我就一蹶不振,不想出門、不想講話,只想在家收拾媽媽遺物。」 好友見她如此消沉,替她報名義大利威尼斯Murano吹製琉璃的學校,「李行導演也勸我,他說:『阿丹,媽媽走了,妳現在無牽無掛,妳要活出自己,做妳自己愛做的事吧!」 2017年她展開療傷之旅,沒想到改變了她,連續3年,每年赴義大利1個月,「我從平版學起,再做立體。」 從琉璃出發,重新活自我 她說學習琉璃的過程非常辛苦,因為它非常重,「我有一件作品『繁花似錦』,重達18~19公斤,我的載重力最多也只能到8公斤左右,而且琉璃非常燙,做的時候,火是會在手上延燒的。」 創作時,她每天早上9點進入窯房,直到5點才離開。「我的朋友都說妳有神經病,為何不好好去學畫,選擇這麼困難的興趣,我說,我就是喜歡去挑戰。」 學習琉璃,她有一個心願,創作一件屬於她和母親的作品,並取名《霞妹》。「我母親的名字叫做『徐世霞』,父親叫她『霞妹』,作品完成後,就取這個名字。」 她的母親屬兔,她想做一隻身體小小、耳朵長長的立體兔子,「母親的個子不高,耳朵長代表聰明。」琉璃老師看到她的構思,直言:「難度很高,會做到你一直失敗,會很沮喪。」 但她不怕苦,一次次嘗試,終於做出透著月亮光暈、金色的兔子。她解釋:「母親過世時是9月,剛好今年9月是中秋節,我特別把它做出來。」 ▲2017年她展開療傷之旅,沒想到改變人生。(圖/周丹薇提供) 讀碩士班,為圓父親心願 去年,她更決定送自己一個禮物,考進台藝大戲劇系碩士班,而這也是她對父親的交代。18歲時,為了進入演藝圈,她放棄大學學業,父親曾感嘆地對她說:「妳得了兩個國際性獎項,可是妳大學沒畢業,是很遺憾的事。」 「我沒有得到學士學位,就讀一個碩士學位,告訴他我是碩士生,這是完成他對我的心願。」身為基督徒,63歲的周丹薇說:「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平安、健康、喜樂。」她認真活出最自在、最美麗、最無憾的自己。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1 新聞.元氣新聞
天冷!不僅長者當心 醫院急診室車禍外傷機車族也增多
寒流來襲,全台在今天上午以前急凍,中部地區上午氣溫稍微回溫,但冷風仍讓許多外出民眾包緊緊,彰化縣消防局統計這波寒流以來,從去年12月30日到1月1日上午8點止,救護人員協助救護案件中已有17人OHCA(到院前無呼吸心跳,大都是70歲以上長者,但在醫院急診現場則發現,天冷不僅是老人求助多,車禍外傷的機車族也增多。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室發現,因為天冷,急診病人中車禍外傷增多,有可能太冷反應變遲鈍,或穿太多,手套、圍巾駔愛活動;另外中風、腸胃道出血和解尿困難的病人也略增。彰化基督教醫院統計寒流這幾天求診中,12月30日因低溫就醫的有1人、急性腦中風4人、類流感2人、OHCA1人,重大外傷則多達56人,12月31日心肌梗塞1人,急性腦中風有6人、OHCA3人、重大外傷也多達47人,等於這幾天重大外傷的案件反而最多破百件,雖不全是因車禍造成,但研判部分用路人因風大而意外受傷。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前天凌晨到昨天5點為止,全縣已13人因為身體不適而叫救護車,跨年夜12月31日到今天上午8時又增加4人,但發生時間都在下午3點到晚上9點間,包括彰化市68歲女性、83歲女性,以及社頭鄉94歲女性和溪湖鎮81歲男性,彰化消防局救護科長周雍華強調,這些都是急病救護,救護人員到場時患者已沒有呼吸心跳,無法確認這些人OHCA的原因是否和天氣有直接關係。
-
2021-01-01 失智.像極了失智
聽得到兒子說話,卻聽不到女兒說話...原來是隱藏的失智徵兆
不可偏重單一功能,五感綜合訓練最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透過眼、耳、舌、鼻、皮膚來感知外界的刺激。這些感知大致可以區分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這5種,又稱為「五感」。活動身體可以促進我們五感的活性。同時,適當的運動對預防失智和恢復認知功能也有很大的幫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必然漸漸衰退。身體一旦衰退,許多老人家會因為覺得出門與人見面很麻煩,而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出門,這也是造成失智的原因之一。日本人常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一開始出現的是嗅覺障礙。接下來,大腦皮質頂葉和海馬迴開始出問題,最後位在額頭內側的前額葉皮質也會漸漸失去功能。前額葉皮質又被稱為「心智指令中樞」,負責集中注意力和決策等重要工作,其中,「執行功能」這項工作與失智有重大的關係。執行功能,是指把各種計劃中的事項付諸實行的能力。例如設計菜單後,買足所需的食材,再正確地把材料烹調成菜餚。能夠正確執行這一連串的步驟,表示我們的大腦中的執行功能可以正常運作。可是,如果需要採買的食材漏掉一堆,反而一時衝動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執行功能障礙」。當出現上述的「執行功能障礙」症狀時,生活應該已經出現相當程度的不便。所以,日常生活中儘早覺察非常重要,導入預防措施,並且在前額葉皮質功能低下前,及早對應。視覺資訊可以間接促進腦部活性從眼睛進入的訊息,會先刺激眼球底部的視網膜,再透過視神經傳達到位於後腦勺枕葉的視覺中樞,將眼睛看到的訊息做進一步處理,並判斷物體的形狀與顏色。視覺功能的老化現象,包括老花眼或視力衰退,一旦上了年紀,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老花。此外,還有一種因大腦認知功能衰退而引發的視覺異常,其代表性的症狀有「精神性視野狹窄」,這種症狀是眼睛的視覺功能運作正常,但腦部能夠辨識的視線範圍窄化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上的實例包括「只吃眼前菜」,滿桌的菜餚,但病人只吃他眼前的那一道菜,對其他的菜餚漠不關心。這是因為病人的視覺功能雖然能正常運作,看得到所有的菜餚,但腦部對於傳送過來的視覺資訊無法做進一步的處理與認識。另外,不同類型的失智症會造成不同型態的視覺障礙。對視覺功能影響最鉅的是「路易氏體型失智症」。此類型失智常見視幻覺症狀,被認為與大腦枕葉的功能衰退有密切相關。失智症會讓枕葉的視覺中樞受傷,使人喪失處理視覺資訊的能力,因此會看到不可思議或實質上不存在的人事物。為了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經常觀賞美景、每日練習轉動眼球、適度刺激視覺很有效。雖然這些活動不能直接提升認知功能,但對間接活化大腦的效應值得期待。聽力衰退與溝通不良的惡性循環五感之中,聽覺的衰退最容易被忽略。大多數的人會認為「輕微的重聽對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其實,聽力衰退是失智症的重大危險因子,因為聽力一旦衰退,與人溝通的機會就會連帶大幅減少。首先,因年紀增長而造成的聽力衰退主要特徵是「高音的部份聽不清楚」。長者的耳朵很難清楚捕捉到兒童或是女性的聲音,以及說話的內容。有時,家人擔心老人家聽不清楚,而刻意提高音量,容易使老人家誤會說話者正對自己動怒,久而久之,會刻意迴避彼此交流的機會。此外,家人常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認為是一般的聽力衰退。例如,家人對長輩說,「昨天的生魚片很美味」時,長者卻毫無反應。有可能是因為長輩雖然有聽到對話,但對自己吃過生魚片這件事卻毫無記憶,無法理解問題的用意,因此不知道如何回應。當家人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解成單純的重聽時,可能延誤發現長者病情的時機。而老人家又可能因為誤會家人而迴避溝通,更會加速聽力的惡化。所以,聽力衰退的嚴重性絕對不容輕忽。在病人聽力衰退,但尚未完全失聰的狀況下,一般的耳鼻喉科通常不傾向使用助聽器來治療聽力衰退。我認為這樣的治療,可能錯過治療的較佳時機。因為當認知功能衰退更嚴重時,患者就再也無法學習如何適當操作助聽器。既然與人溝通機會的減少是失智症惡化的重大危險因子之一,當患者還能與人正常交流時,就應該致力減少危險因子的發生。維持味覺,享受生活之樂「罹患失智症,是不是連味覺都會消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擔憂。有些失智症患者會將包裝精美的香皂當成糖果吃下肚,這是因為失去判斷力導致的誤食,而不是因為味覺喪失,連難吃的東西都感覺到美味。一般的老化現象造成的味覺退化,首先是會感覺不到食物的味道,例如「食物的味道好像太淡」。另外,臨床結果顯示,額顳葉型失智症在發病早期階段就會有飲食嗜好上的變化。例如,本來不嗜甜食的人,忽然變得非常喜歡吃甜的東西等。額顳葉型失智症隨著病程的發展,可能會因為味覺的退化而發生剛剛才津津有味地品嚐食物,過一陣子卻完全不記得這件事的狀況。雖然訓練味覺不能直接預防失智,但可活化腦細胞,間接發揮預防失智的效果。罹患失智後,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少,樂趣也會漸漸減少。例如,味覺是一種直接的感受,品嚐美食是生活重要樂趣之一,也是人活在世上最單純的喜悅之一。讓長輩儘量維持味覺、享受食物的喜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觸覺,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心靈撫慰觸覺的感受遍及全身,從頭頂一直到腳趾。例如「熱」、「冷」等溫度的區別,到「痛」、「癢」等皮膚的感覺,如果沒有觸覺器官協助感知,我們無法得知這些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其它的感覺器官一樣,觸覺的衰退無法避免。但是,高齡長者即使罹患失智症,觸覺也不會完全消失,所以即使是重度失智症患者,按摩肩膀同樣能令人感到放鬆舒服,受傷也一樣會產生疼痛不適,只是失智帶來的記憶力衰退,偶爾會讓老人家忘記自己受了傷這件事。維持觸覺與預防失智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活動手指本身就有預防失智症的功效,而且活動手指還能鍛練腦部、活化人類最基本的功能。靈活運用手指是人類這種雙腳站立的動物特有的「高層次功能」,這種與大腦協調的高層次功能同樣負責執行言語與抽象思考能力,也正因為可以自由活用這些功能,人類才可以活出特殊性。一旦罹患失智症,這些高層次功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在健康的時候鼓勵長者多多活動手指、步行走動,有助於維持這些高層次功能。另外,肌膚的接觸也非常重要。不管是輕握雙手或是按摩,都是一種絕佳的溝通方式。這些動作不單只是觸覺的刺激,也可以帶來心靈上的安全感或是增進彼此意識的交流,撫慰心靈。嗅覺障礙是最先出現的症狀,及早發現、有效預防負責感覺氣味的嗅覺不同於其他感官,不用經由大腦皮質,而是直接與海馬迴與杏仁核這些器官相通。海馬迴負責記憶、杏仁核負責情緒。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突然飄來一陣香氣引發了自己的食欲,甚至觸發了自己對一段往事的難忘回憶。這是因為感知氣味的嗅覺神經和這些掌管本能與記憶的器官位置非常相近。嗅覺是一種本能的直覺,與失智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以往我們認為「記憶力先衰退,接著嗅覺也退化」,其實不然。阿茲海默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在出現記憶障礙症狀前,往往就會先出現嗅覺衰退的症狀。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嗅覺退化在先,接著海馬迴才被破壞才是事實。預防失智症的一個重點,海馬迴與嗅神經不同,一旦破壞就無法回復,所以在嗅覺神經開始退化後,但尚未波及海馬迴的初期階段,就先採取預防措施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嗅覺,可以在大腦異常的初期階段及早發現。即使是一般的老化帶來的衰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期訓練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幫助維持現狀。嗅覺神經所在的鼻腔因外露於人體,相較其他感官比較容易受影響,這也表示只要訓練,效果更容易顯現。由此得知,嗅覺的訓練對失智症預防非常重要。書籍介紹明日的記憶,靠今天的練習:現在開始訓練大腦、防失智、不健忘作者: 浦上克哉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0/12/02作者簡介浦上克哉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失智症預防學會理事長1988年取得鳥取大學醫學院研究所博士課程,2001年起擔任鳥取大學醫學系保健學科生體制御學講座・環境保健學領域教授、日本失智症預防學會理事長、日本失智症學會專科醫師等迄今。日本第一位投入失智症診療・預防的專家,基於多年來診療經驗,開發了認知功能檢查(健忘諮詢課程)。積極推動社區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等活動。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講好1人1棟房,媽媽過世哥哥就不認帳...遺產面前,「明明說好的」有多脆弱? 煮火鍋時,蟹肉棒的塑膠套到底要不要拆?台大化工博士解謎
-
2021-01-01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年長者、肌少症都要補充高蛋白飲食?營養師:這3種人不適合
對於長照需求的年長者、肌少症的患者,的確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但前提是「沒有三高、肝腎功能正常」的年長者,才能補充高蛋白的飲食,也就是「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2至1.5公克蛋白質」的需求量。如果有三高、高血脂症、腎功能退化的年長者,則不宜採取高蛋白質飲食。因為年紀愈大的長者,腎絲球過濾率愈低、腎功能偏低,他們的蛋白質需求量不宜太高,建議應為「每公斤體重攝取0.7至0.8公克蛋白質」。由於年長者大多牙口不好、有吞嚥障礙問題,宜採取高蛋白質的軟質飲食方式,他們攝取的蛋白質食物必須很軟爛或是呈糊狀,像豆腐、豆花、蒸蛋、馬鈴薯泥、山藥泥、滴雞精等,都是不錯的蛋白質飲食,很適合老人家食用。老年人和小孩一樣,都有吞藥的吞嚥難題,真的可以將磨碎的藥粉,與香蕉泥、蘋果泥、布丁等攪和在一起吃下肚的,解決無法吞藥的問題。諮詢/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
-
2021-01-01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如何誘導長輩吃進營養?食物可以這樣這樣調整
高齡的媽媽髖關節手術後無力行走,只能長時臥床,雖然鼻胃管移除,但老人家沒有牙齒,吞嚥能力差,吃東西速度很慢,一天的總進食量有限,即使補充高蛋白牛奶,也常無精打采。長照的護理師說,老人家吸收力差,澱粉、脂肪不需要太多,最重要的是蛋白質,尤其是術後的恢復期。所需蛋白質 1.2公克x體重長照的老人需要的蛋白質,是「1.2公克乘以體重」,媽媽52公斤,因此一天得有62公克的蛋白質,因為手術後元氣大傷,可以增加到90克。上網找了各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然後把容易取得的高蛋白食物做了一個表,貼在冰箱上。雞胸肉與鮭魚的含量高早有耳聞,但是蛋的含量並不高,倒是豆皮的蛋白質含量之高,出乎我意料之外。希臘式優格濃稠,蛋白質比例也高,搭配果醬、水果或蜂蜜都合適作為飯後甜點。食物做成粥 也要顧及好吃為了讓老人家吃進足夠的營養,食物的美味一定要成為誘因,不但要把食物弄成黏糊很高的粥品,食材的美味也要維持住,有吃東西欲望,就會多吃。妻子與我每天試不同口味的食物,開始先弄日式蒸蛋、鮭魚鬆拌米糊、雞肉燉粥、大骨湯燉粥、米漿、木瓜泥、紅豆泥、牛肉糊。後又發現豆腐可以涼拌、蒸熟淋汁或跟肉汁一起滷,變化出多種菜色,優格加蜂蜜更是最佳甜品。吞藥丸難度高 容易咳出來兩周後,我們開始保留軟軟顆粒的食物,半碗稀飯開始,每次都要媽媽先在嘴裡把飯粒含碎再吞。之後,煮得很爛的花生湯上場,與吻仔魚粥、地瓜粥、蔬菜泥相互搭配,燉爛的滷豆皮切碎拌稀飯也可以吃了。逐漸的,媽媽只剩下吃藥問題最難解決。吞藥丸是吞嚥中難度最高的,高齡長輩都有幾種慢性病在身上,因此每餐後的藥丸有七、八顆,我只能磨成藥粉,泡在加了凝劑的水裡讓她吃。但因為難吃,她吃得很慢,也容易咳出來,很傷腦筋。可把藥丸磨碎 和入香蕉泥 聰明的印尼看護提供了方法,她說在印尼鄉下,她們會把磨碎的藥粉和在香蕉泥裡給小孩吃。我立刻去買香蕉如法炮製,香蕉味道強,蓋住藥味,媽媽果然一口一口吃下,全家一陣歡呼。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的速度相當快,許多家庭不經意就進入了長照的狀態,對於長者與家人生活的各方面衝擊都是驚人的,面對高齡社會的教育得納入各級學校與機構,大家都得準備好。
-
2021-01-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老年人如何鍛煉?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退化,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慢性病。強身健體,不少老年人首選的方式便是運動。運動鍛煉對老年人來說本是件好事,但近期天氣越來越冷,考慮到冬季天氣特點以及老年人身體機能,近期做運動時更加需要注意防護,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建議老年人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循序漸進地開展運動,這樣不僅能保證運動效果,還能避免運動損傷。為了幫助老年群眾更好地開展運動,我們列出以下6點注意事項:1.運動強度適中老年朋友要注意,運動量與運動頻率、強度、時間有關。當運動量過小,往往達不到健身的目的;但運動量過大,身體又會吃不消,所以掌握好運動量和強度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推薦老年人運動強度適中為宜,以運動至微微出汗的程度為合適,在個人體能的基礎上漸漸增加,千萬不能認為越累越好。這裡提供一個簡易的方法檢驗強度是否合適,即運動停止後迅速測量脈搏,「脈搏+年齡小於或等於170」,說明強度合適。2.合適的運動項目遵循“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的原則,老年朋友可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輕鬆柔和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喜歡舞蹈、不喜歡機械化動作的老年朋友可以選擇體操、交際舞;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可以選擇健步走、騎腳踏車;喜歡集體運動的可以選擇網球、籃球。同時,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朋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有膝關節疼痛問題者應避免太極拳、慢跑、爬山、騎腳踏車等項目。3.合理的運動頻率以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運動頻率為合理,要注意運動前應該有10分鐘左右的熱身時間,運動後也要及時放鬆拉伸。運動前後應注意身體保暖,運動中不隨意減少衣物,避免感冒。4.正確的運動時間早晨為陽氣上升之時,適合運動,但是要關注天空氣指數是否適合運動;若要傍晚健身,要避開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睡覺前一小時內進行運動。5.均衡的營養老年朋友在運動前可適當補充能量;在運動中若出現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益汗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後不宜暴飲止渴,不宜大量吃糖,不宜飲酒除乏,不宜吸煙解疲,動後不宜立即坐下休息,不宜馬上洗浴。運動期間要均衡飲食,補充高質量蛋白,綠色蔬菜等。6.經常搓手、搓臉、搓腳常搓手:一方面,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經絡,增強上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雙手磨擦生熱不僅增加局部溫度,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從根本上預防凍傷和凍瘡。常搓臉:搓臉可使面部血液循環加快,表情肌和麵神經都得到活動和滋養,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作用在眼周時,不僅緩解視力疲勞,也會使視神經的活力增強,而減緩眼睛的退行性病變。作用在鼻腔時,可防止鼻腔過於乾燥,有效預防感冒。常搓腳:每天堅持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同時可預防感冒。搓腳心有以下幾種方法:①乾搓。左手提住左腳背前部,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達到腳心發熱,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適為宜。②濕搓。把腳放在溫水盆中,泡到腳發紅,再按第一種辦法搓。③酒搓。倒半兩左右白酒杯中,搓腳的手蘸一點白酒,酒槎乾了再蘸一下,按第一種辦法兩腳心各搓100次。老年人運動貴在堅持,切不可逞強,循序漸進即可。要知道,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給身體造成負擔,因此當運動後,老人感受到食慾增加、睡眠改善、血壓正常,則說明運動量是適宜的,反之則應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第1式 髮常梳:兩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從頭部前面向後方輕輕地梳髮,反覆做36次。能防治高血壓、頭暈、頭痛,增強記憶力。第2式 目常運:兩眼睜開,眼珠慢慢地向左右、上下、遠近各活動18次,再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18次。能防治眼病,提高視力。第3式 面常浴:兩眼輕閉,先將兩手掌前後搓動24次,隨後將兩手掌面從鼻旁兩側向上按摩到前額,又向兩側分開按摩到太陽穴,再向下按摩到下頜,反覆浴面18次,最後兩眼睜開。能防治面部瘡癤,消皺美容。第4式 鼻常揉:用兩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輕輕地揉按48次。能防治感冒、鼻炎。第5式 齒常叩:先叩上下門牙48次,後叩兩側大牙48次,叩的力量不宜太大,以輕輕作響為度。能防治牙病,提高智力。第6式 舌常攪:口唇輕閉,先將舌頭放在牙齒外面,嘴唇裡面,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慢慢地轉動,各做9次。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語言能力,增加唾液。第7式 津常咽:當口腔中唾液較多時,要分3次,用意念誘導慢慢地吞嚥到小腹部。能防治口腔炎,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第8式 耳常彈:口腔微閉,將兩手掌心摀住兩側外耳道,十個手指放在後腦部,用示指指面壓在中指指背上,輕輕地滑彈後腦部24次,可聽到咚咚響聲。可防治耳病,提高聽力。第9式 頭常抬:頭部由前向後慢慢抬起,反覆做24次。能防治頸椎病、頭暈頭痛。第10式 胸常擼:兩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覆擼胸24次。能防治咳喘症、心髒病、憂鬱症。第11式 腹常摩: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中央,先在肚臍周圍按順時針方向小範圍摩腹12次,再大範圍摩腹12次。隨後按逆時針方向大範圍摩腹12次,再小範圍摩腹12次。能防治肝、膽、胃、腸、胰、盆腔諸病。注意:便秘宜順時針摩腹,腹瀉宜逆時針摩腹。第12式 腰常轉:將兩手掌心輕輕地放在兩側腰部的腎俞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旋轉3次,隨後以脊柱為軸,再向左側和右側各轉腰3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勞損、腎髒病。第13式 丹常養:兩目輕閉,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下方小腹部,意念輕輕地集中在小腹部約5分鐘。能提高人體的精力、體力、智力、免疫力、活力。第14式 肛常提:吸氣時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氣時慢慢地鼓腹松肛,反覆做20次。能防治痔瘡、尿頻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第15式 肩常搖:兩手臂由下,向後、向上、向前,再向下搖動做20次。能防治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第16式 膝常蹲:兩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覆做20次。能防治膝關節炎,增強下肢肌力。第17式 腿常蹺:一側下肢著地,另一側下肢伸直上蹺,固定在一定高度,約5分鐘,兩腿交替。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縮,增強下肢活動力量。第18式 跟常顛:兩腳跟慢慢踮起後用力,反覆做7~10次。能防治多種慢性病,提高體力、智力。作者:丁文芳(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中醫康復科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面對病人罹患短暫性全面失憶症 什麼才是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
【編者按】這星期的內容比較特殊。一位「短暫性全面失憶症」的病人寄來發自內心的感激,文中提到她的醫師介紹給她一篇2012年記者訪問某位神經科醫師之後撰寫的有關這種病的醫學資訊,曾帶給她很大的心安。因此醫病平台主動聯絡到這位醫師,而他邀請學生就這疾病的最近文獻,整理出一篇圖文並茂的介紹。同時我們也利用這機會邀請一位醫界前輩發表他對醫病之間的看法。希望本週的討論既能夠介紹正確醫學知識,又能促進醫病雙方的暸解、溝通以及醫界本身的自省。應醫病平台要求,我以醫師的立場,回應這篇來自病人的「我曾罹患暫時性的全面失憶症」,以促成醫病平台一直希望做到的醫病對談。這一篇文章是出自一位因為突發性失去記憶而很幸運的短時間內就完全恢復的病人。她以非常順暢的文筆寫出發病的前後、家人對這突發事件的反應,以及對她先生的醫師朋友及時給她的幫忙發自內心的感謝。這真誠的「第一手報導」,讓我十分感動。這病人首先寫出她對時下社會普遍對「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的恐懼,她所引用的書、電影的確是時下大家最擔心的老人癡呆,而她娓娓道來家人都長壽而且沒有失智的現象來自我安慰,是十分動人的病人對這突發的「失憶」自我安慰的瞬間反應。接著,她以非常寫實的文筆詳述自己突然「腦袋空白,沒有記憶」的經過,以及先生在氣急敗壞下打電話給在海外的子女的反應,也反映了時下台灣許多子女滯留國外的老人驟然生病的心情寫照,而當時家人的憂心「瓦斯中毒」、「中風」等猜測也是都是十分合理的反應。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她所敘述的這一段話:「……但先生疑慮未解,立即打電話請教多年來曾悉心照顧他的神經內科醫師,醫師聽了外子的敘述後,初步認為我是短暫的失憶症,安慰說:『一般的短暫性失憶,恢復記憶後,是不會復發的。』」醫師還特別傳送2012-06-04 自由時報的自由健康網的文章「暫時性全面失憶症小檔案」。由她的轉述,這是一篇對這不常見的神經科疾病,由記者採訪一位神經科醫師之後,用一般人都看得懂的話所寫出來的大眾醫學常識的文章。這位病人在來稿中,忠實地轉載這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顯然地,這篇文章對當時驚慌失措的病人與家屬是有如「及時雨」,而她的「醫師朋友」居然在這種病人或家屬無法真正瞭解或相信醫師說「這病應該是會好的」的關頭,會想到這種現有的大眾醫學常識,可能是這種突發的症狀帶給全家人不安時最有效的「定心丸」。我不覺捫心自問,如果我是這位醫師,我會想到這樣做嗎? 也許,我們一般醫師在接到病人或家屬驚慌萬分求救時,我們很可能都會在電話中解釋安慰,並安排如何到醫院看病,或甚至判斷病人的情形是否需要即時到急診處,甚或打電話119 尋求送醫。但有多少醫護人員會有心去想找些「一般人都看得懂的」醫學資訊來安病人與家屬的心。坦白說,我們醫護人員在這種時刻,常會因為我們看慣了各種讓病人或家屬驚慌的情景,不知不覺會無法了解病人與家屬為什麼如此「大驚小怪」,換句話說我們的經驗帶給我們能力與信心,但相對的我們卻對當事者的感受失去「敏感度」。很顯然地,他們的這位「醫師朋友」能夠以「同理心」了解他們當時的感受,而找到這篇大眾醫學的文章,帶給他們最大的「定心丸」。其實,我最初的反應是我哪有那麼多時間還幫病人找這種大眾醫療資訊,但再一想,我相信這位醫師在掛斷電話後,順手到google 打進這醫學診斷,用不到幾分鐘就可找出這種比什麼都更有效的使病人與家屬安心的妙方。所以只要有那分「同理心」與「敏感度」,真正動手找資料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達到病人與家屬花了許多時間、金錢都沒有辦法找到的「安心」。這位病人的幾句話,「由於文中的病徵和我相仿,由於記憶回復,看了上文,讓我放心許多。」見證了這種對病人及時的幫忙絕對不比醫師後來在門診的身體診察、腦血管照影、超音波檢查遜色。最後,容我「野人獻曝」,這位醫師多花了幾分鐘,但帶給病人與家屬在等到醫院看門診做檢查之前,少了多少天的擔心,這難道不是我們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嗎?如果我們醫療團隊都能有這種「同理心」,也許我們的門診、急診處不會有那麼多氣急敗壞「濫用醫療資源」的病人。
-
2021-01-01 養生.無退休時代
退休比上班快樂10倍!前嘉裕西服總經理,靠5大練習面向、1萬小時法則建構退休美夢
走進嘉裕西服前總經理江育誠位於新北市八里的工作室,從玄關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江育誠前一日在淡水寫生的未乾油畫,朦朧山水,如夢恬靜,線條隱約而厚重,頗有法國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的意趣。仔細聆聽,房間角落擺放數十個歐洲古董時鐘與懷錶,滴答聲此起彼落,整點還會發出噹噹報時聲。這些都是江育誠親自修復,才得以重生而恢復運轉的。 沒錯,除了繪畫和雕塑,江育誠還是個「鐘錶醫師」,20多年來,他購入4百多個故障古董鐘錶,每個價值1萬元到20萬元不等,他修復後在eBay拍賣網上價格瞬間可飆高2倍以上,甚至有鐘錶商開出20倍的高價請他割愛,但他的目標是成立一間鐘錶博物館,因此一個都沒賣。 再轉入臥室,江育誠拉開櫥櫃抽屜,順手取出一盒沉甸甸的多寶格,其中最特別的一枚是法國巴黎在1900年,為同時舉辦奧運會與世界博覽會而鑄造的紀念幣,充滿歷史的醇厚感。像這樣的紀念幣,江育誠共有一千多枚,閒暇之餘取出觀看,較之一般古董賞玩,更有另一番異國雅興。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退休三年時光,比上班還快樂十倍 「退休3年了,我現在簡直比上班時還要忙、還要快樂10倍!每天睡覺前就滿心期待隔天要做的事,早上起床時便興致勃勃地展開一天。」江育誠並沒有因為退休而改變生活作息,每周還特意分成「感性創作」、「理性維修」、「親情與社交」三個時段。 周一到周四,是他的藝術創作日,上午在屋裡琢磨畫藝,思索如何再精進突破;中午準備畫布和擠顏料,下午走遍台北郊區寫生,每日可畫兩幅。 周五則為鐘錶修復日,工程師魂上身,在3百多個古董鐘錶環繞下,精密檢視每一個故障的原因,再上網尋找合適零件。待零件到貨,馬上組裝,使其恢復運行,並測試時間準確度。 周末則為家庭日與社交日,太太、兒子、兒媳、孫子們相聚吃飯,共享天倫之樂。若有昔日職場好友邀約,則出門聚會,保持人際活躍度,不與社會脈動脫節,有時還會互相交換股票操作心得。 不吝分享規畫祕訣一萬小時法則,建構退休美夢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6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0歲,扣除最後5年的病痛期,75歲應該是人生黃金新高點,再往前推,從65歲法定退休年齡到75歲之間,等於是人生最黃金的十年。依照「一萬小時刻意練習,可以變身專家」的概念,則在法定退休年齡65歲之前,就要花一萬小時來磨練興趣,每天2到3小時,總共10到15年。 工作是十年磨一劍,準備退休的道理也是如此!以繪畫為例,這是江育誠年少時就懷抱的夢想,但他53歲才正式拜師學藝,為了督促自己實現專業畫家的理想,他特別在課堂上「放話」,自己不是來消磨時間的,而是要成為藝術大師,以後絕對要開個展! 已成為「退休專家」的江育誠,系統化地整理出「快樂退休練習」的黃金法則,包括五大練習面向:「興趣」、「健康」、「時間規畫」、「理財」與「家庭」,而落實的訣竅在於「從職涯頂點開跑」、「興趣優先」、「家庭諒解」等三大執行關鍵。 2005年,在任職滿20年之際,江育誠被指派轉任嘉裕西服總經理,同時身兼嘉裕西服總經理、紡拓會董事、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祕書長、台文針織副總經理、裕隆籃球隊領隊等五個要職,生活緊湊而忙碌。 然而,這一年,也是江育誠「刻意練習退休」的第一年。因為,時年53歲的他,為了10年後的退休大計,必須開始照表操課了。 練習面向一》利用空檔拜師學藝,富有滿腔熱情 他首先依偏好、專長、實用性,選擇了繪畫、鐘錶修理及昆蟲攝影三種興趣來練習,多元興趣讓自己可以隨時自由轉換軌道,也可以讓生活的精采度與豐富度乘以3倍! 「還記得下定決心到台師大報名那天,不禁激動地在校門口掉下眼淚,心想著,這麼容易就可以踏出第一步!」江育誠回憶當日情景,仍有無比感慨。其次,基於理工人對機械的喜好,江育誠本來就有收集鐘錶的習慣,後來一轉念,不如親自修復還更有興頭。 練習面向二》積極走出戶外,爬山運動促進代謝 第三種興趣,則是攝影,主題設定為「昆蟲交配」,當集滿一百種昆蟲的照片,就出版專書。會設定這個目標,江育誠意在為自己打造走出戶外的誘因。從2007年至今的10年間,他果然攀登了10座名列百岳的大山,台北市郊的觀音山和大屯山,更已攻頂3百次以上! 爬山攝影,可以依體能調配速度,提高肺活量和肌耐力,並促進新陳代謝,江育誠過去的「三高」警訊,居然因此解除,退休後體檢,身體狀況比上班時還要健康有元氣! 練習面向三》讓他人配合你,彈性運用閒暇時間 在職涯巔峰,最缺的往往不是錢,而是時間。他一方面在心底有個紀律,每周兩天的繪畫課盡量不缺席,一方面逐漸非正式地向公司內部透露自己這兩天晚上不排公事,慢慢地,老闆和同事就會接收到訊息,有默契地盡量避開這個時段洽談公事,讓江育誠時間更運用自如。 練習面向四》維持足夠的現金流,搭配投資理財 江育誠除了三棟房子,多數的投資都放在藝術品、紀念幣與鐘錶的收藏上。若依市值計算,保守估計價值4千萬元以上,再加房租收入、現金存款利息及勞保月退金、每個月至少有3、4萬元的被動收入,利用股票獲利每年還能進行兩趟國際長程旅行。 以2000年到中國出差時收購的水墨畫家南海岩三幅畫作為例,購入總價格約新台幣30萬元,當時被老婆念慘了,但現在三幅畫作加總約新台幣2千1百萬元,增值幅度為70倍。去年南海岩來台開展時,還特別提醒江育誠:「要不要賣掉?現在價錢可以買一間台北的房子了!」 練習面向五》對家庭盡責,培養孩子競爭力 其實,江育誠原先表定的退休年齡是55歲,卻延至63歲才退休,其中的關鍵正是對於家庭的責任。2006年展開退休大計時,次子江尚正台大電機系畢業,任職本土專利公司,但江育誠不斷建議他赴美再深造。 現年39歲的江尚正說:「當時我們父子二人關係降到了冰點,有大半年的時間幾乎不說話,一來當然是我對父親收藏嗜好的批評,二來則是因為我的婚期在即,不想再出國念書,造成家中財務負擔。」 最後為了打破父子兩人的僵局,他勉強於2007年帶著妻子一起赴美國新罕布夏大學攻讀法律博士,在4年內迅速畢業,還考上加州律師執照,並生了個兒子才回來台灣。 「大部分的人都有個夢想,希望等退休後才要做什麼事,但那是不對的。」江育誠說,妹妹江惠美,就是退休前後一兩年間罹癌過世,幾乎所有夢想,都在身體很不好的狀況下匆忙做完,甚為可惜。 「生命的長度是上帝在控制,可是生命的寬度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江育誠在退休後,才真正感受到自己人生的完整,幾乎已經快要觸及完美了!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1 科別.精神.身心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秋冬季節且特別是寒流來襲時,最容易引發情緒低落,嚴重的會造成憂鬱症。今天南市發生李姓婦人疑因受不了長期照顧病夫壓力,殺夫後尋短。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建議,此一時節,除了親人要多關心、多陪伴老人家,白天家裡面要通亮,不要為了省錢不開燈。張俊鴻說,根據研究,秋冬季節易引發情緒性低落原因,包含1天裡的黑天超過12小時、褪黑激素減少以及失落感。當白天短黑夜長,特別是在北歐,就易發生季節性憂鬱症,因為日照縮短,引發情緒低落,持續下去就會有憂鬱情形。而老人家褪黑素的調節較易失調,也會造成情緒低落並且睡不著。佳節常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老人家都會期待孩子們回來過節,若孩子沒回來就易有失落感;根據研究,家屬過世隔年的忌日前後,因思念等因素,想不開的風險也變高。張俊鴻表示,秋冬換季易發生躁鬱症,特別是寒流來襲時,情緒最容易波動,一般都認為要注意中風、胃出血、高血壓等問題,其實心情也會受影響。若有此情形,建議心理諮商、光罩治療。張俊鴻說,臨床研究,白光、藍光比黃光效果好,因此,家裡保持明亮很重要,也可防止老人家跌倒,建議家裡保持通明,若燈光效果不佳就改善。
-
2021-01-01 焦點.健康知識+
貧血要吃什麼?吃鐵劑還不夠,5大補血食材助改善
講到貧血,很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女生才會貧血。」或者是認為,這是不太嚴重的毛病,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貧血嗎?在醫學上,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數目(Red blood cell, RBC)、血色素(Hemoglobin, Hb)或平均血球容積(corpuscular volume, MCV)數值在正常值以下,一般大多以血色素Hb為初步評估標準,成年男性血色素低於12.0g∕dL、女性血色素低於11.0 g∕dL可稱為貧血。 輕度貧血日常無明顯表現 疲倦、失眠、掉髮都是常見症狀 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貧血患者容易出現疲倦、失眠、掉髮、臉色蒼白或萎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舌頭顏色淡且少血色、指甲顏色淡、眼睛下結膜比一般人蒼白等現象。 此外,貧血狀況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舌頭疼痛、舌頭發炎等狀況,有部分血液疾病患者會合併有肝脾腫大,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出現手指甲呈凹陷的匙狀指或變平失去彎度。 但大部分輕度貧血患者,平日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有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作息出現的些微改變,例如過去可以一下子爬3、5層樓,最近突然爬1、2層樓就會喘需要休息;或者走路走快一點時就會頭暈或喘促;或者蹲低站起等大幅度改變身體動作,會造成短暫的頭暈目眩等狀況。 女性、老人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中老年人應提防癌可能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老化,造血與脾胃功能衰退,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貧血問題。 不過,中老年人在發現有貧血時,最好先鑑別診斷是否有大腸癌、胃癌造成出血的可能,以免延誤了治療。 治療貧血 依3種體質對症下藥 莊雅惠指出,中醫講求全人醫學,而人體血液的生成與心、肝、脾、腎都有關,所以治療「貧血」也要從整體來考量。一般來說,「貧血」患者常見的體質有以下幾種: 1、氣血虛弱:人體的血氣調和必須互為助力,才能到達全身各處完成供應養分並帶離廢物的作用。而有氣虛、血虛的人,氣血循環能力不佳,有些是先天體質本來就較虛弱,加上曾經生過重病,或是長時間過度疲勞累積所致,這類型的人體力較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暗沈、指甲顏色偏白且易斷裂、容易健忘,女性也容易乳房發育不良、月經量少或提早停經等。 2、脾胃虛弱:「脾胃者,氣血之母也」,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顧得好,吸收能力強,才能產生足夠的氣血;相反地,如果脾胃虛弱,進而無法好好吸收能夠用於製造血液的營養成分,則人體的氣血就會匱乏,造成貧血病症。這類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嗝氣、腹脹、噁心嘔吐、大便較軟或腹瀉等症狀。 3、陰虛燥熱:體內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不足,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燥熱的體質狀態。患者經常覺得身體發熱,容易有面部潮紅、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睡眠差且多夢、夜間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女性月經提前、色澤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等症狀。 改善貧血症狀 6大類食物要多吃 人的血氣要足,才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可改善貧血的營養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蛋白質:紅血球的構成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雞、牛、豬、羊、魚等肉類,以及蛋、奶及其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等。 ◎鐵: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羊肉或牛肉等紅肉類,以及芝麻、桑椹、桂圓、黑棗、葡萄乾、胡蘿蔔、髮菜、金針、蓮藕、全穀類、紅糖、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2及B6、葉酸:骨髓母細胞的紅芽球在合成、分裂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才能順利製造出健康的紅血球;維生素B6則是生成血紅素所必要的酵素,也是紅血球造血時不可或缺的物質。 這些營養素可以經由廣泛攝取牛肝、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以及鮭魚、沙丁魚罐頭、牡蠣、奶類,和燕麥、核桃、柳橙、蘆筍、菠菜中取得。◎維生素C:人體吃下的鐵質,約僅1~2成可被腸道吸收,而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草莓、荷蘭芹、花椰菜、高麗菜、油菜、青椒等。 用餐不要喝茶、咖啡 避免抑制鐵質吸收此外,飲食上還要注重均衡原則,且用餐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其中的鞣酸及多酚類物質抑制了鐵質的吸收;每天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是容易為人體吸收且含有較多必需胺基酸的動物性蛋白質;葉酸是水溶性,不耐長時間加熱、儲存及加工,所以食物在烹煮時,盡量避免採取久燉或慢熬的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酗酒,以免造成葉酸缺乏。 傳統中藥材補血 詢問專業中醫後再使用此外,傳統中藥材中有助於補血、活血及行血的非常多,例如當歸、阿膠、熟地黃、雞血藤、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川芎;而黃耆、黨參、甘草等補氣藥,可以增強補血的效果;至於常用的補血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有需要的人建議在諮詢中醫師後使用。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1-01-01 新聞.健康知識+
跨年夜如何保暖? 醫師建議洋蔥式穿法減少溫差
今天是跨年夜,又逢寒流來襲,入夜後溫度可能下探攝氏10度以下,如何做好保暖,醫師建議採洋蔥式穿法,穿搭多層衣物,再依室外內溫度調整,圍巾、外套不可少,若開車到活動會場,車內開暖氣的溫度不要與車外超過5度,以免因溫差太大造成身體不適。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說,寒流來襲溫度驟降,對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人,這段時間特別危險,因為天氣冷血管收縮,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變更高,建議早晚量血壓,若血壓高就要趕快回診,並請醫師調整用藥,否則血壓高,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的風險會提高。此外,天氣冷民眾喜愛吃補,切記吃燉補食品時不要太油太鹹,吃太鹹血壓也會變高,對血脂肪控制也有不良影響,適量即可。黃振銘說,今晚就要跨年,入夜後氣溫會更低,民眾一定要做好保暖,可以隨身帶圍巾、外套,儘量穿暖。有些民眾會開車前往跨年會場,行車時車內暖氣打開暖呼呼,但走出車外遇到低溫,一下子溫差太大,可能造成身體不適,尤其血管狹窄的人,熱脹冷縮可能讓血管突然堵住,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他提醒若車內開暖氣,與車外溫差不要超過5度,也建議採洋蔥式穿法,車內先不穿外套,下車再穿上,讓溫差盡量縮小。參加跨年活動時,若有胸悶、胸痛、甚至突然喘等身體不適,一定要趕快就醫,千萬不要想「跨完年再去看醫生就好了」,否則可能會有危險。黃振銘也建議有晨運習慣的民眾,不論年輕人或老人家,在寒流來襲的這段時間,儘量待在室內運動,減少出去,較為安全。
-
2021-01-01 科別.腦部.神經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 醫師曝「4危險誘因」
你是否常常覺得老是忘東忘西?也常聽到家中的老人家抱怨自己記憶力差,常常忘記事情,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還是只是因為老化記憶力變差?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兩者這樣區別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人常說老了容易老番癲、同樣問題重複問很多遍、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就很容易忽略了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老化是指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而失智則會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失智症可分3類 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可分為:一、神經退化性(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等)二、血管性(常與中風相關)三、續發性(因為其他原因造成失智症狀,包括酒精成癮、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頭部創傷、梅毒、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出血、腦部腫瘤等)。沈彥君提及,所有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佔六成以上,其次是與腦中風相關的血管性失智症,約佔一成,只有少於5%失智症為可逆性。因此,若能盡早找出可逆性的失智原因,或早期篩檢出高失智風險者,立即給予治療或介入,便可能改善或延緩失智症狀的發生。 失智症危險因子莫輕忽 影像檢查助診斷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沈彥君提醒,失智症的成因相當複雜多元,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例,可發現患者大腦中有類澱粉蛋白的異常沉積影響了腦部功能,以及腦部萎縮(特別是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另外,少部分的失智症可能與腦部腫瘤、常壓性水腦、腦創傷、顱內出血等相關;以上狀況大都可藉由腦部影像呈現,因此影像檢查在失智症的診斷,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無藥物可治癒失智症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降風險全球失智人口增加,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可幫助延緩退化的狀況,面對失智症,與許多疾病相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於病情的掌控效果就會越好;國外失智症研究已實證,日常生活控制三高、戒菸、避免心血管疾病可降低失智症風險;建議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即時掌握身體狀況、才能做最精準的預防介入。 延伸閱讀: 懶得動就容易失智! 60歲後衰退快,不同狀態銀髮族該怎麼動?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每天只要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逛街也算
-
2021-01-01 科別.皮膚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寒流發威,全台有感,不少人套上發熱衣、褲禦寒。但皮膚科醫師提醒,發熱衣可保暖,但不是人人都合適,較適合在攝氏10度以下低溫穿著,且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痘痘肌或乾性膚質的人不太適合,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說,發熱衣為保溫,大多緊貼肌膚,流汗後汗易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上述族群可能出現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她指出,門診裡就曾有患者穿著發熱衣爬山,全身起汗疹;穿發熱褲若溫度太高,易長股癬、念珠菌,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還可能影響生育能力。有家長擔心孩子入夜後踢被子,幫孩子穿上發熱衣,細嫩皮膚卻冒出一堆疹子,癢得難受。李孟穗說,新陳代謝快、易流汗的小朋友及年輕人,若在非冷天裡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痘痘肌患者也不太合適。李孟穗指出,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痘痘還麻煩,往往要花上數周至數個月治療。至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但皮膚敏感,溫度調控也較慢,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利害。許多老人家易有冬季癢,穿上發熱衣也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很容易刺癢不舒服。醫師建議,這類患者還要勤擦保濕乳液,緩解皮膚乾燥的問題。台灣冬天該怎麼穿?李孟穗建議採「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可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的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再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很方便可以脫除。而機車族的禦寒之道,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很容易流汗的小朋友,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反易因皮膚溫度太高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
2020-12-31 新聞.長期照護
家有牙口不好的銀髮族 營養師傳授飲食小撇步
家中是否有長輩牙口不好,無法咀嚼日常三餐,只能進食流質食物如白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營養師林暐庭提醒,此情形長期下來會導致營養不均、體重減輕,嚴重者會出現肌少症或免疫力不足容易生病,她也精心推薦3道美味健康菜餚。林暐庭舉例,有位金阿姨在門診看診時,因牙齒不太好、常牙痛,因此都沒有吃好,因而體重減輕,常感到沒體力,衛教中心護理師經由院方跨團隊整合機制,才將金陵阿姨轉至營養科門診治療。林暐庭說,長輩往往到了一定年紀後,牙齒不如以前那麼好了,咀嚼、吞嚥就會出現問題,如牙縫明顯變大,導致吃東西容易塞牙縫,有些甚至需要依靠假牙才能有辦法咀嚼、吞嚥,長期下來可能為了方便,會吃醃漬醬菜替代一餐,但這會延伸出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其實利用簡單的烹調的小巧思就能克服這些問題」,林暐庭解釋,食物可分成蛋白質、蔬菜類,這2個類別往往是年長者最常缺乏的食物,蛋白質部分可挑新鮮豆製品,如豆腐、豆包、魚肉、瘦肉和雞蛋等;可以幫助長輩們營養變好;蔬菜可選擇葉菜類或夏天常見的瓜類。有無容易烹調的健康菜餚?林暐庭分享3道菜餚,「紅燒豆腐」非常適合老人家,豆腐可用板豆腐或嫩豆腐,豆腐本身是植物性,膽固醇比較低,而烹調方式是用煮的,吃了也比較不會有負擔。林暐庭說,「樹子蒸魚」可選擇鱈魚或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降血脂,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相當有效,且魚肉比較不會有塞牙縫的問題。最後一道「香拌紅鳳菜」,林暐庭表示,紅鳳菜的部分可以挑選比較嫩的葉子部分,菜莖可在烹調前細切成1公分大小,能助咀嚼,紅鳳菜用中小火拌油水悶炒,延長烹調的時間就會變得非常軟嫩。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00萬劑來自AZ疫苗3月來台 陳時中:最快半年接種完成
指揮中心洽購新冠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預期最早明年3月可能供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流感疫苗接種經驗,600萬劑需耗時四個月施打,預計1000萬劑最快半年接種完成,2000萬劑以上疫苗恐需一年接種。陳時中表示,接種疫苗時程「不能操之在我」,國內預計全數購入3000萬劑疫苗,若如期來台,短則需花費半年、多則需一年,目前初判疫苗的效期大約是一年,接種一年可能是合理的時程,但是很難說,今年流感疫苗在國外傳出不良反應,民眾就不敢接種。我九大類優先接種對象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65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50至64歲成人。陳時中強調,新冠疫苗施打會訂定優先順序訂出總目標值,指揮中心會觀察國際施打的效果,有些疫苗接種在老人身上有效,有些打小孩有效,承諾會訂出策略,「但我們希望打愈多愈好,後續還有幾家廠商我們繼續談」,量要先弄起來,還是對國產疫苗抱以希望。
-
2020-12-30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發威頻傳猝死 專家籲跨年嚴防「溫差大」
寒流迅速南下,今天急遽降溫、風速驟增,多個縣市今天傳出猝死個案。國健署呼籲,跨年前後天氣嚴寒,外出建議穿著禦寒衣物,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之外套。輔大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主任哈多吉表示,中風、心肌梗塞、氣喘等跟天氣溫差大有關,至於明晚跨年活動,平時的不織布口罩不保暖,但基於防疫需求仍應配戴,可再加一層布口罩,或是使用高領毛衣照著口鼻保暖。哈多吉建議,如今寒流來襲需特別注意獨居、寡居老人,嚴防氣溫驟降導致血管收縮,當腦部血管收縮致腦部缺血後,恐引起血壓高。因此,哈多吉建議,子女應多關心,可於家中使用暖氣、變熱器等,但須注意用電安全;晚間也能穿個襪子睡覺,早上加件衣物再起床洗漱,避免溫差過大。王英偉表示,氣溫驟降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心肌梗塞機會大增,提醒年長者、有慢性病患者留心健康狀況,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並且避免到空曠地區暴露於低溫中,口罩務必戴好。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做好保暖禦寒工作,外出建議穿著禦寒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以多層次穿著(例如洋蔥式穿法),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之外套,且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王英偉表示,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衛福部說,注意保暖、記得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別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
-
2020-12-30 名人.黃軒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台灣冬天低溫,真的會「冷死人」,而且天氣越冷,死亡率就越高。國外的統計國外的統計數據均顯示:冬季,尤其是「1月份」,是冬季心肌梗塞死亡最高的月份。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1月是心肌梗塞死亡的高發期。英國公共衛生局公布,曾在2015年1月冬季,數據顯示當年心肌梗塞死亡,達到近十年來1月死亡率的最高點,也超過過去10年1月平均死亡率30%,更都高於同年其他月份。國內的統計在溫度24℃的基準下,每下降1℃,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研究分析1999-2008年台北氣溫變化與居民死亡率的關係,發現在台北氣溫中位數18.8℃的情況下,只要氣溫下降10℃,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血管病變死亡,已經不是老人專利據衛福部之前的統計,每天平均93.3人因心肌梗塞相關疾病死亡,而過去10年中,50歲下的族群,因心肌梗塞死亡率則大幅成長25%,病發年齡年輕化已逐漸成為趨勢。寒流的「延遲效應」在台灣心肌梗塞死亡者達40.6%,這高出惡性腫瘤的36.5%,也比癌症更致命多了。寒流造成的氣溫驟降,不僅會立即反應在猝死,也會有“延遲效應”:在寒流過後,2-3個星期裡,會陸續因寒流誘發病症而加重死亡。另一文獻也是提醒大家,這心血管疾病,最容易在冬天發病 : 冬天溫度每降攝氏1度,未來1個月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會增加2%。也別忘了,冬天也正值流感高峰期,研究顯示,「流感增加心肌梗塞風險高達6倍」,這可比因接種流感疫苗後的死亡風險更高,還是快速去接種流感疫苗吧,不要心存僥倖。冬天真的會「冷死人」冬天低溫,真的會「冷死人」,天氣越冷,死亡率就越高。預計1月份,會有很多人因心肌梗塞猝死呢。你還不相信嗎?怎麽可避免冷死人?國民健康署禦寒8大要點1. 要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 要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 要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者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者,晚上睡覺時,記得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 不大吃大喝及不過多情緒起伏: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5. 不宜泡湯或泡澡: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 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7. 要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資料來源:https://bit.ly/38K739B、https://bit.ly/2WSdn9thttps://bit.ly/3rGFhTO、https://bit.ly/3n5m9vy※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2-30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投其所好 70歲爺爺下棋無敵手
70多歲的高爺爺,中度失智到連老婆過世都忘了,女兒看著老爸每天無精打采,索性帶去住家附近的日照據點。照服員發現高爺爺小學是象棋常勝軍,天天找人跟他下棋,爺爺吃棋、贏棋的技巧好到讓人以為他沒失智,成就感也帶來快樂、開心,讓他元氣大增。「面對失智症患者,不要在意他失去甚麼,找到他原本擅長的能力加以保存,才是最重要的。」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原為幼兒教育所用的「蒙特梭利」法,後來在加拿大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用於失智症照護後,成功被推廣,相較於懷舊治療、藝術治療,蒙特梭利在意的是患者NISA(即需求、興趣、專長),並透過設置準備好的環境,讓失智患者找回被擱置已久的能力。「認知悠能-蒙特梭利」法引進台灣至今三年,現在除了導入新北市、台北市的社區照護據點,台中市社會局也主動接觸,原預計100個名額,引來180位報名排隊。當失智者有激躁、不安等情緒行為時,可試著了解解異常行為背後原因,量身訂做照護方式。一位快要80歲的彭奶奶,是典型的焦躁失智,曾因住院經驗不佳被家人領回,一開始剛來社區關懷據點,天天擔心老公不來接、小孩怎麼還沒來看,照服員後來讓奶奶天天畫圖,讓她安靜下來。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執行長林於諍說,蒙特梭利失智照護就是「投其所好」,以興趣為中心,才能找回失智老人失去已久的專注力。隨著台灣失智人口將破30萬,避免失智症提早發生,甄瑞興表示,可以人的興趣設計各種角落如美勞角、機械角、閱讀角、家事角,幫助老人家願意動腦訓練,一名80多歲爺爺年輕時是修車員,在日照據點就把皮沙發加裝輪子,改造成可以推可煞的沙發車。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已接受新北市社會局委託,其轄下29個行政區中,已有12個行政區銀髮俱樂部導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甄瑞興說,多動腦、充足睡眠、放鬆心情才能多存腦本,老年不代表老化,蒙特梭利法可以延緩至少二至三年的可能性失智。
-
2020-12-29 科別.腦部.神經
手麻、腳麻…是身體哪裡有問題?先找出病因!這種情況恐無法完全回復
「挖卡哪麻,挖係安娜造(腳麻要怎麼跑)?」在火災現場中,老人居然不逃生,記者問他為什麼不跑走?老人回答,腳麻要人怎麼有辦法走?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另外一個讓人難忘的廣告則是孫女不小心騎車壓到奶奶的腳,奶奶因為腳麻沒有知覺,所以睡著了沒醒來,害孫女以為奶奶在睡夢中去世了......腳麻,真的這麼嚴重嗎?如果有腳麻、手麻等症狀,還有辦法救嗎? ▍ 手麻、腳麻原因大不相同 了解病因徹底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許立奇表示,手麻腳麻症狀可不可能改善,重點是要先了解是什麼原因引起。像電視廣告中腳麻到無法行走,或是腳被壓到卻沒有疼痛感覺,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血糖過高所造成的周邊神經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很多,有些只有腳趾頭麻,有些則是又麻又刺痛,有些則會比較嚴重到,可能會半邊的腳都是無力的狀態。 如果只有一隻腳麻痛,也要考慮可能是骨刺壓迫。倘若是手麻的問題,除了周邊神經病變以外,也可能要考慮腕隊道症候群,許多人因為經常俯案寫字,或是常用電腦,或是從手工業等等。長期使用手腕重覆做某些動作,容易引起腕隧道管狹窄而造成神經壓迫,以致於有無力、麻木等症狀,所以當只有手麻時,不一定都是和中風有關,也要考慮腕隧道症候群。如果是骨刺或腕隧道候群產生的壓迫,可以諮詢醫師,是否要經由復健治療或是手術治療,將壓迫的原因治療好,神經壓迫的症狀將可以獲得改善。許立奇說,如果是糖尿病導致的周邊神經血管病變,而且又拖了一段時間才想要治療,要完全好的機會不大。但是如果糖尿病患已經發生周邊神經病變又不好好控制,症狀會更嚴重。許立奇提醒,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可能會出現四肢、手指尖、腳板麻木等症狀,如果血糖不好好控制,血管阻塞及周邊神經病變會愈來愈惡化。但若可以及時控制血糖,至少可以保持神經病變不惡化,他也建議可以服用維他命B群修復神經,以及治療神經痛的藥物解決不適感,但是改善狀況不大。 ▍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把神經「救回來」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則表示,周邊神經病變有很多種原因,例如代謝性的疾病,像是糖尿病、腎功能問題、甲狀腺機能亢進、自體免疫疾病等等,或是神經根發炎;有些則是藥物毒性,例如化學治療藥物對神經的破壞,有些藥物的神經毒性是無法回復的,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管缺血導致的神經病變,若在神經缺氧壞死前及時給予血流,利用神經代償的作用,有機會把神經救回來。針對糖尿病足的局部缺血,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或是抗凝血藥物。如果局部血管狹窄程度超過60%到70%,可以考慮在發生狹窄的血管裝入血管支架,把血管撐大再注入血流,或是進行足部動脈繞道手術。足部動脈繞道手術是取一段好的血管移植過來取代足部已經發生狹窄阻塞的血管,也能讓缺血的足部恢復血流供應,不過這也必須在神經尚未缺血壞死前進行,否則就算局部缺血症狀解除,神經壞死太嚴重,也無法完全回復。(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12-28 退休力.社會連結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腦科學專家張立鴻:為心靈力加分 高齡者三種表現完勝年輕人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退休力大調查,報告指出人愈老,心靈力愈差,腦科學專家、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立鴻表示,人的年紀愈大,確實在反應速度、短期工作記憶會相較年輕時退步,但反之,知識、經驗以及語言能力會隨年齡累積增長,年輕世代望而不及,也是高齡者獨有的珍寶資產。「我老了,一定學不起來?是不是不如年輕人?」類似的怨嘆常在長者口中出現,但張立鴻說,心靈自立有兩種,老人家因智慧累積的「結晶智力」比年輕時表現更好,但往往人老了,會更加重負面情緒,因此家人、親友應該鼓勵長者多看待自己好的一面,年齡是加分。現今職場以65歲設為退休年齡,但在心智上沒有65歲的退休線,張立鴻解釋說,65歲退休線是偏社會上的定位,但沒有研究下過定論,且愈早退休確實會影響生活。至於年輕世代自我評估心靈力偏高分,張立鴻說,很多人稱二、三十歲為斜槓世代,身兼數職賺進更多收入,但他樂觀看待斜槓世代將「興趣」延展到「工作」,提早發掘志趣、擁抱多元性,為沒有退休的未來趨勢預作準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