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癌症.乳癌
搜尋
纖維囊腫
共找到
20
筆 文章
-
-
2024-08-30 癌症.乳癌
胸部痛是不是得乳癌?醫:早期乳癌沒症狀,也很少引起疼痛!3種方式檢查乳房
「我的胸部會痛,好擔心是不是得了乳癌?」許多民眾詢問:乳癌前兆會痛嗎?有硬塊該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表示,乳房有腫痛或硬塊,不一定代表罹患乳癌,乳癌本身也很少引起疼痛,也因為早期的乳癌沒有症狀,容易忽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衛福部公布的112十大癌症中,女性乳癌排行第四,一年有超過15000位女性罹患乳癌,近年已經有年輕化趨勢。陳宣安說,乳癌可能會在乳房組織中形成惡性腫瘤,而且會轉移到其他部位,早期發現的關鍵是定期進行篩檢。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乳房有腫痛或硬塊,不一定是罹患乳癌,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的纖維腺瘤、纖維囊腫或囊腫等,只有十分之一的乳房腫塊有惡性的可能。但即使是良性的腫瘤,當腫瘤過大或是產生發炎、膿瘍等臨床症狀時,還是需要追蹤治療。陳宣安強調,若摸到乳房硬塊,建議至乳房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除了醫師視診與觸診之外,也要另安排儀器檢查。目前共有3種方式,包含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乳房磁振造影,依年齡與個人情況選擇不同方式,並沒有一定哪一種最好。乳房檢查3種方式乳房超音波檢查主要針對可觸摸到的腫塊,可以有效評估乳房腫塊的型態與質地,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乳房X光攝影檢查利用低劑量X光,可檢測針刺狀高密度腫塊、群聚型鈣化點、局部結構扭曲、不對稱或腫塊等,有利於診斷早期乳癌。乳房磁振造影解析度極高,對於軟組織有極佳的對比,有利於細微乳房病灶的偵測與鑑別診斷。做過小針矽膠注射隆乳者,適合選擇乳房磁振造影;此檢查費用高昂、檢查需時長。早期的乳癌沒有症狀,患者常會因為沒有摸到硬塊、無異狀而忽略做乳房篩檢,延誤了早期可發現的乳癌。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陳宣安提醒,每項篩檢工具都有一定的準確率,無法百分之百精確,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在下次定期檢查前,發現硬塊、乳房外觀異常、有分泌物等,應盡速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9 癌症.乳癌
乳房摸到硬塊是乳癌?常見2腫瘤類型!乳癌確診只要沒發生1情況,存活率很高
現在大家健康意識抬頭,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女性朋友也會自己檢查乳房是否有不明腫塊。摸到胸部有硬塊就一定是乳癌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醫師劉良智指出,其實大部分女性朋友摸到胸部有硬塊,其中80%都不是乳癌!胸部摸到硬塊是乳癌嗎?乳房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常見的2種良性腫瘤如下:常見的2種良性腫瘤●乳房纖維腺瘤,好發在20嵗左右女性●乳房纖維囊腫,好發年齡在30~50嵗之間的婦女 如果自己摸到乳房有腫塊先不要過於緊張,因爲臨床發現的胸部腫塊,其中80%以上都不是乳癌,而是乳房良性腫瘤。乳房腫塊通常伴隨月經周期產生,有時也伴隨著疼痛。女性可以在月經後5-10天先自我檢查。但如果是經期不規則、停經、懷孕者,可自己選擇每個月固定的一天檢查。如果感覺乳房有不適感,建議不要自己一直擔心,盡快到醫院請專業的醫師通過醫學病理的檢查排除乳癌的風險,即使不幸確診乳癌,早期乳癌未轉移之前的治癒存活率是非常高的。常見的3種醫師理學檢查 ●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超音波檢查●乳房病理切片檢查發現自己確診乳癌該怎麼做? 確診乳癌,的確是一個晴天霹靂。是的,確診的當下大家都很難接受,會難過,聼不進去任何話,感覺悲傷,無法接受。只要沒有轉移,乳癌存活率很高乳癌有別於一般的癌症,在沒有轉移的狀況下,存活率是非常高的。確診乳癌不等於生命被宣判走向盡頭,癌症就是一個病症,是可以被治療和治癒的。乳癌一開始發生的位置跟生命沒有直接的相關聯。乳癌跟大腸癌,肝癌,雖然都是癌症,但其實只要乳癌不轉移就沒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所以聽到「乳癌」先不要覺得天已經塌了,很多乳癌病人在接受完善的治療後,存活率5-10年的有90%以上,也就證實乳癌的治療已經非常先進且有效了。確診乳癌要先開刀還是先做化療?確診乳癌後,最重要的就是制訂治療方案。面對不同的治療方案究竟是先開刀好?還是先化療標靶比較好呢?面對不同的治療方案各有利弊,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很難抉擇,劉良智主任醫師教你該如何判斷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手術的潛在風險早期乳癌的治療都是以先手術(開刀)爲主,但在醫學的發展及臨床的研究發現,手術作爲優先選擇會有這4個潛在的風險:●復發風險比較高●併發症比較多●開刀的範圍比較大,術後恢復時間比較長●很難判斷抗化療藥物的效果4情況先治療再開刀 主治醫師會依照乳癌期別、腫瘤特性,「量身訂製」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下4種情況,會先治療再視狀況開刀。●腫瘤>5公分●皮膚潰爛●淋巴轉移●三陰性、HER2陽性而如果是復發風險最低的「管腔A型」,就會先開刀。客製化的治療方式經過臨床的研究以及醫師的專業判斷發現,先化療標靶再開刀,會有效的縮小手術的範圍,幫助術後縮短恢復的時間,還可以有效的判斷標靶藥物的反應,觀察標靶藥物針對腫瘤的效果,並可以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率。但因為每一個乳癌病人的狀況都是不同,所以要有「客製化」的治療方式,根據當下乳癌患者的狀況制定「客製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不管是先化療還是先開刀,都是以當下乳癌的類型以及腫瘤的狀態,依病人身體的狀況來定制治療方案。但不管是哪一種治療方案,依照現在醫學對於乳癌的治療已經非常先進,而且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
-
2023-01-27 癌症.乳癌
他跟女友色色時意外摸出「乳癌二期」 網讚:妳女友的貴人
乳癌為女性好發癌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有男網友親密撫摸女友胸部時驚覺不對勁,便盡速安排女友就醫檢查,最後確診為乳癌二期,目前正進行後續治療,該男網友籍此呼籲女性朋友要定期篩檢,注意身體健康。有男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日前與女友發生關係,觸摸乳房時發現之前沒摸過的「硬塊感」,立即安排看診,經醫師診斷後確認是乳癌二期,目前正進行後續的治療,並提醒女性朋友務必定期檢查,如驚覺有異,需盡快求醫。還有女網友提醒,乳房腫塊摸起來硬硬的像一顆石頭,小則像皮下放一粒花生米或綠豆、紅豆,大則像龍眼荔枝,若有問題摸起來一邊有、一邊沒有,而且摸起來硬的像石頭還不會痛,或平日有在自我檢查,情況不同也該就醫,可至乳房外科或是乳房影像科就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你是妳女友的貴人」、「能切除就全切,不要吝嗇,乳癌好好治療存活率是很高的」、「看完這篇嚇得我趕緊摸摸自己的胸部」、「真心建議所有女生都應該養成定時檢查的好習慣,尤其有家族史的、纖維囊腫的,定期回醫院追蹤」、「我一年追蹤一次,真的建議女生每年都可以去做個乳房超音波」。
-
2022-12-24 癌症.乳癌
我沒有任何症狀怎麼可能得乳癌?乳頭凹陷是乳癌嗎?醫師破除常見5迷思
乳癌目前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雖然發生率高,不過只要及早發現,預後狀況大多很好。其實無論是懷孕或是未懷孕的女性,皆可能罹患乳癌。然而很多人對於乳癌的許多相關問題都一知半解,甚至有許多疑惑迷思,醫師經常被詢問的問題,在此一一為大家解答。延伸閱讀:乳房痛就一定不是乳癌嗎?醫師告訴你真相!乳房疼痛有3類,教你如何治療迷思一/我飲食、生活作息正常,家族也沒人罹患乳癌,怎麼會得到乳癌?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癌症的禍因,但僅佔癌症死因的 30%,還有很多危險因子,都會導致罹癌;即使沒有乳癌家族史,也可能會罹患乳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佔癌症死因的 30%。癌症的發生,不良生活習慣是禍因,除前述危險因子外,其他如老化、性別、基因、感染(如B、C 肝炎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等)、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職業暴露、環境荷爾蒙等)也都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可見罹癌因素跟飲食、生活作息習慣及致癌環境等相關,盡量避免暴露在上述危險因子,可免癌症(含乳癌)上身找麻煩。即使沒有乳癌家族史,也可能會罹患乳癌。根據統計,大約僅有 5% 至 10% 的乳癌患者有乳癌家族史。此外,大約有高達 75% 的乳癌患者沒有明顯的罹患乳癌危險因子,卻仍然罹患乳癌。迷思二/我沒有任何症狀怎麼可能得了乳癌?早期乳癌大部分都不會有任何症狀或不舒服,尤其零期乳癌(即原位癌)臨床上常常無任何症狀。零期乳癌(即原位癌)常常無任何症狀,但會以異樣微小鈣化點為表現,在施行乳癌篩檢接受乳房X 光攝影時意外早期發現;等到發現乳房或腋下有明顯硬塊或腫瘤、乳房變形、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狀變化時,大多已不是早期乳癌。甚至臨床症狀因骨頭轉移呈現骨頭疼、肺部轉移呈現呼吸困難、肝臟轉移呈現肝機能衰竭、腦部轉移呈現頭痛,神智昏迷時已經是四期乳癌而無法根治痊癒。迷思三/胸部大的人容易罹患乳癌嗎?隆乳的人會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嗎?胸部大小與是否容易罹患乳癌無關係;隆乳也不會使乳癌的發生率提升。胸部大小與是否容易罹患乳癌無關,不過從流行病學統計得知,肥胖者較易罹患乳癌。尤其是停經後迅速發福者,更是罹患乳癌的危險族群。隆乳、矽膠注射並不會使乳癌的發生率提升,但是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度,有可能會使乳房攝影和超音波的檢查結果不準確,必須進一步的使用核磁共振(MRI)來檢查。迷思四/乳頭凹陷,會是乳癌嗎?乳頭凹陷可能是一個危險警訊,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不過並非乳頭凹陷都是乳癌造成,也有可能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緊張。從以下方式有助於初步判斷乳頭凹陷是否具有癌性可能:如果是天生的乳頭凹陷,在青春期時就會發現乳頭凹陷,有時可發生在雙側,乳頭可以輕易拉回原位;至於乳癌的乳頭凹陷則是在乳房完整發育後才出現,乳癌有時候會造成乳房組織結構變形(乳頭下的病灶腫塊,可能會使乳頭凹陷、並且不容易拉出),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雙側乳房同時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尤其如果在凹陷的乳頭下方摸到硬塊更要小心。另外如果雙側乳房相同部位皆有對稱的硬塊組織,該組織為乳癌病灶的機率則比較低,因為乳癌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迷思五/乳房腫痛,可能是乳癌嗎?乳房腫痛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乳癌。儘管多數會痛的情形都不是乳癌,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九成乳癌不會痛,卻仍有一成的乳癌會使患者感到疼痛。乳房腫痛或突然的刺痛,大多是因為雌激素與黃體素對於乳腺體所產生的反應,通常都是纖維囊腫,發生位置以乳房外側上方較多,因為此處的乳腺體分佈較廣泛。纖維囊腫所引起的疼痛,大部分發生於月經前幾天,少部分則是任何時間點皆有可能。儘管多數會痛的情形都不是乳癌,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九成乳癌不會痛,卻仍有一成的乳癌會使患者感到疼痛。乳癌的疼痛表現方式,通常為「同一位置」定點持續疼痛,頻率會愈來愈頻繁;會變換位置的疼痛大多並非乳癌所致。乳腺炎會導致乳房疼痛但大多是良性,不會導致罹癌率上升。但是要小心「反覆發作的乳腺炎」,因為乳癌可能會導致乳房組織部分壞死,繼而造成續發性感染,因此如果乳腺炎發作次數相當頻繁,則不能完全排除乳癌的可能,建議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問題。本文節錄:《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知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妳的乳房 掌上微型Google冊》一書
-
2022-12-23 癌症.乳癌
乳房痛就一定不是乳癌嗎?醫師告訴你真相!乳房疼痛有3類,教你如何治療
乳癌診斷可從病史、觸診、乳房超音波、乳房X 光攝影、甚至乳房核磁共振影像學檢查等輔助診斷,但上述檢查僅供參考,確立診斷必須仰賴手術切片檢查病理結果方為依據。如果乳房發生疼痛,乳癌的機率有多高呢?延伸閱讀:我沒有任何症狀怎麼可能得乳癌?乳頭凹陷是乳癌嗎?醫師破除常見5迷思Q:乳房疼痛就一定不是乳癌嗎?是否有實例可分享?A:乳房疼痛絕大部分不是乳癌,但乳房有疼痛感時,也是有可能是癌狀的表現。以下就是兩個實際的病例:實際的病例1印象清晰的記得十幾年前曾診斷一位中年女性左側乳癌。當時先生帶著太太到我診間就診,婦女自述最近左胸部摸到一腫塊,但沒有疼痛感,不知有沒關係?當時幫她觸診,左乳呈現稍微堅硬、界線不清腫瘤,經驗上直覺並告訴她夫妻倆,此腫瘤不大對,「可能有問題」!隨後為她施行粗針穿刺切片檢查,一週後病理報告為「侵襲性乳癌」。夫婦再次回診看結果時,我宣布「腫瘤是乳癌」的診斷當下,先生不太能接受太太得乳癌的診斷,更對我說:「我與她相處了近四十年,都不知道她得乳癌,你為她觸診一次就能診斷出是乳癌?」(可能當時的我看起來太年輕,認為我沒經驗吧!)世上沒有醫生那麼厲害,「只要手一摸就知道是否乳癌」。經驗豐富的醫生診斷正確率較高,但還是必須仰賴影像學的協助,確診的宣布更是非有病理報告不可。一般民眾常犯有「疼痛不會是乳癌,不會痛才是乳癌」的錯誤觀念;切記疼痛與否絕對不是診斷乳癌的根據,乳癌還是有可能以疼痛為表現。乳房疼痛的處置首重病史裡疼痛的特性及理學檢查,排除乳癌的可能性後,有八成以上的患者不需治療。乳癌引致的疼痛往往是單側乳房產生持續存在的定點式疼痛,原因大多是腫瘤快速成長或局部組織壞死導致。建議當妳發覺乳房疼痛不適時,應至乳房門診加以檢查。乳房疼痛感可從月經來前幾天輕微不適,或到整個月都覺乳房有刺痛、燒灼感。有些女性朋友平常無恙,然而乳房卻在一夕之間突然發生疼痛、腫塊,經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乳房內水瘤產生發炎感染,經利用細針穿吸後,不僅腫塊不見且疼痛症狀隨即緩解。實際的病例2過去門診中有好幾位就醫者,不明原因呈現單側乳房疼痛,持續幾天後,受不了而來就醫。經觸診檢查時,看到胸壁皮膚出現微紅小水疱疹,才發現原來是帶狀疱疹侵犯肋間神經致使乳房疼痛,也就真相大白。此外如情緒緊張或壓力因素造成體內分泌異常也會誘發乳房疼痛,當壓力消失後,乳房也就不痛了!50歲馬小姐兩年半前,右乳因為有一摸起來很痛、極明顯腫塊而到診間就醫,當時超音波發現是水瘤(巨大纖維囊腫),於是就拿起空針穿吸腫瘤,抽出約30cc淡黃色液體。神奇的是,霎那間乳房已不痛了!當時告知她不用擔心,這是「良性乳房水瘤 圖 1」。因為是淡黃色液體不會有問題(透明水般也不會是乳癌,但如果抽吸液體帶有血色則要進行細胞抹片檢查,有惡性可能),之後她也就沒再定期回診。最近她又因為相同問題回來就診(乳房腫塊又出現,而且又有疼痛感),有了上次經驗,她心想:「一定又是老問題」。直覺反應我就拿起針筒穿吸腫塊,但這次不一樣囉!無法吸出預期中的黃色液體(乳房水瘤);經驗上告知自己這次怪怪的,顯然與上次情形不同。馬上用超音波一照,竟然是實心腫瘤!隨後進行粗針切片後,答案揭曉是乳癌,此時總算真相大白。接著的動作當然安排手術治療,視病理分期結果再給予後續治療。再次說明「疼痛與否絕對不是診斷乳癌的根據」!一般乳房水瘤不大會有症狀,通常摸起來軟軟的,但如果太大有時摸起來也會有堅硬感,甚至壓迫而疼痛。當然合併發生感染就會有如乳腺炎表現( 紅、腫、熱、痛)。此時怎麼辦?「找乳房專科醫師診治」囉!乳房疼痛有哪些症狀?一般乳房疼痛可分為三類,分別如下:1.週期性疼痛:Cyclic Mastalgia 常於月經來前一週左右,覺得雙側乳房脹痛,有時只是單側發生,有時疼痛會傳到腋窩或上臂。此類型疼痛可伴有乳房結節、腫脹樣,好發年齡為30~40歲,大多數在停經後乳房疼痛都會消失,而且此類週期性疼痛對荷爾蒙治療效果頗佳。2.非週期性疼痛: Noncyclic Mastalgia 一般好發年齡層比上述週期性疼痛者來得晚些,平均好發年齡約 43歲左右。症狀大多為單側乳房在某些特定區域疼痛感;臨床上約有10% 非週期性乳房疼痛是乳癌導致,對於此類患者可利用乳房超音波、乳房X 光攝影檢查,有部分患者可經它得到診斷上的幫助。很可惜,非週期性乳房疼痛使用荷爾蒙治療效果則不如週期性乳房疼痛來得有效。3.非乳房引起的疼痛如:❶ Tietze Syndrome:一種肋軟骨炎,以單邊乳房,尤其內側肋軟骨處疼痛為表現;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❷ 乳房切片後的疼痛,與乳房受傷害有關。❸ 肌肉神經痛、頸胸神經受擠壓病變等。乳房疼痛該如何治療?女性朋友若發覺乳房疼痛不適時,可至乳房門診就醫,讓乳房得到最適當的治療。經消除乳癌疑慮後,只約 15% 的女性乳房疼痛需要治療,而治療對象往往是因疼痛程度影響到日常作息,常用的治療藥物有以下幾種:1.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 一種富含必需脂肪酸的天然產物,不論週期性乳房疼痛或非週期性乳房疼痛均適用,整體上療效類似bromocriptine,但不如danazol 來得有效。其最大特點為使用後極少產生副作用,不像荷爾蒙療法有相當比例的副作用產生。2.抑乳素錠:Bromocriptine可抑制腦下垂體泌乳激素之分泌,而降低泌乳激素值,可有效治療週期性乳房疼痛,但對非週期性乳房疼痛則無效。使用此藥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不適副作用。3.療得高:Danazol一種合成的類雄激素藥物,對乳房疼痛療效頗佳,尤其是週期性乳房疼痛者更有效;一般建議使用時間為二個月至半年。副作用包括月經不規則、噁心、體重上升、長青春痘及臉毛生成等。4.泰莫西芬:Tamoxifen 一種女性荷爾蒙拮抗劑可治療及預防乳癌,有文獻報告嚴重乳房疼痛,經使用Tamoxifen 後,其中三分之二患者得到疼痛的完全緩解。5.口服止痛藥或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局部注射:適應用肌肉神經痛或定點性的胸壁疼痛。本文節錄:《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知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妳的乳房 掌上微型Google冊》一書
-
2022-08-28 癌症.乳癌
乳房纖維囊腫不等於乳癌病變!發生原因、診斷及治療方式,一次告訴你
乳房摸起來覺得有點硬硬的,不再是柔軟觸感?不論是纖維化或乳房囊腫,都稱為纖維囊性變化。超過90%的女性有纖維囊腫的變化,多半發生在30~50歲,纖維囊性變化在育齡期最常見。乳房纖維化:纖維化是結締組織在胸部形成纖維,纖維化區域摸起來有彈性且堅硬。乳房囊腫:乳房在承受刺激下,分泌物會比較多,也容易產生一些水泡,單一水泡叫「水囊」又稱為「囊腫」。在30-40 多歲的女性中最常見,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女性身上。每個月荷爾蒙變化導致囊腫變大且變得疼痛,在月經期之前更為明顯。液體開始在乳腺內聚積時,由於太小而無法察覺出,當液體繼續聚積,會發展成大囊腫,可以輕易感受到,並且可以大到1-2 英寸(2.54-5.08公分)。纖維囊性變化診斷多數情況下,纖維囊性變化根據症狀來診斷,例如乳房腫塊、腫脹、壓痛或疼痛。這些症狀在的生理期之前通常會更嚴重,並且在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發生變化(例如腫塊變大或縮小)。如果有疑慮,擔心是惡性腫瘤,一般會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確認腫塊是否為是否有液體。纖維囊性變化會影響離患乳癌風險?乳房纖維化和單純的囊腫都不會增加,日後離患乳癌的風險;複合性的囊腫和實性腫塊有可能會增加日後離患乳癌的風險,但還是要取決於組織檢查結果。纖維囊性變化的治療多數有纖維囊性變化且沒有惱人症狀的女性不需要治療,但醫師可能會建議密切觀察變化。如果有輕微不適,可以透過合身、支撐性胸罩、加熱或使用非處方止痛藥來緩解疼痛。飲食上避免咖啡、茶、巧克力和含咖啡因飲料,對於乳房症狀會有所改善。雖然目前還有沒研究尚證實咖啡因與囊腫的關聯性,但許多女性在嘗試過後覺得對症狀有所改善。乳房腫脹對女性來說是惱人的事情,醫師建議要緩解症狀可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像是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有人建議補充維生素或植物萃取保健食品可能會緩解症狀,但到截至目前為止,尚無證明是有幫助得,如果大劑量服用,還可能產生副作用。有嚴重症狀的女性,醫師會開荷爾蒙,例如口服避孕藥、他莫昔芬(Tamoxifen)或雄性荷爾蒙(Androgen),不過也要注意可能產生副作用。如果乳房症狀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記得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及治療,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期。卵巢癌經常被稱作『婦女隱形殺手』,澳大利亞卵巢癌協會(Ovarian Cancer Australia)提出卵巢癌警示症狀!盤點~婦女必做5大健檢項目......https://bit.ly/3oOQpy0
-
2022-08-26 醫療.一般外科
10種乳房可能疼痛的原因!少機率跟乳癌相關,大部分是正常的週期性生理現象
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時,往往立刻會聯想到乳癌,擔憂不已。事實上,造成乳房疼痛的原因眾多,有的甚至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因此,最重要的是,女性應該定期做好乳房檢查,才是維持乳房健康的最佳方法。乳房的構造相當緻密,因而容易受到荷爾蒙或其他器官的影響,產生不適感;近年來,由於國內乳癌死亡率攀升,更讓許多女性陷入癌症的陰影,一旦發現乳房有疼痛、不舒服的情形,直覺地就會認為自己罹患了乳癌。認識乳房疼痛的原因「乳房疼痛」是乳房門診最常聽到的主述症狀,其原因很多,舉凡生理週期疼痛、纖維囊腫、感染性乳房疾病、外力傷害、情緒緊張或勞累引起的荷爾蒙不平衡等,都有可能引發乳房的疼痛不適。一般來說,乳房疼痛可分為3大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疼痛、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其中又以與月經週期有關的週期性疼痛最為常見。 一、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絕大部分的女性都有乳房疼痛的經驗,且通常是週期性的。這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是因為生理週期的變化所引起,與女性荷爾蒙(動情素、黃體素)及泌乳激素有關,屬於正常的現象,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理痛,不需要擔心。1.伴隨月經週期發生週期性的乳房疼痛,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之前,也就是從月經來潮的前幾天開始,乳房會先覺得脹,慢慢地轉變成疼痛,感覺上像是被針刺到的刺痛,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這種疼痛現象通常發生在乳房的外上側,但也可能發生在下側或內側,甚至有些人還會伴隨有後背或肩膀的痠痛,不過這種情形比較少,且也可能是因為本身就有腰痠背痛的問題,而將兩種不同的疼痛混為一談。2.排卵造成的疼痛另一種週期性的乳房疼痛相對較為少見,主要是在排卵前2~3天所出現的疼痛,這種現象在4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會略為明顯。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表示,正確的月經週期計算方式,是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計算,而不是結束後的第一天;其中女性排卵的時間,是從下一次月經來潮的前十四天開始。因此,若女性在排卵前出現乳房疼痛感,一直到排卵結束,隨後再加上月經來潮所引起的疼痛,就會產生持續疼痛的感覺,而誤以為是罹患了乳房的疾病。二、非週期性疼痛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原因相當多,包括了病因性與非病因性,例如:乳房發炎、良性的乳房疾病或腫塊、撞傷或外傷、內衣不合適等,都是常見的可能原因。一般來說,這類型的乳房疼痛大多會發生在特定區域,有些人甚至可以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1.乳房發炎引發疼痛當乳房發炎時,乳房會產生疼痛感,且還會伴隨著紅、腫、灼熱等症狀。一般的乳房發炎,大約需要服用藥物2~3個星期以上,等疼痛感消除之後,再輔以熱敷,促進乳房的血液循環,增加局部抵抗力;若是比較嚴重的發炎,如出現化膿情形,在治療上會比較麻煩,有時必須進行手術,來處理化膿的部分。2.纖維囊腫也可能造成疼痛許多女性都有纖維囊腫,謝家明主任表示,這是由於乳腺受到荷爾蒙分泌不平衡的影響,進而產生的一種變化。纖維囊腫有時會隨著月經週期被牽引,產生增大或縮小的變化,造成乳房的疼痛感。通常月經來潮前,腫塊會稍微增大,逐漸產生疼痛感;等月經過後,腫塊就會縮小,疼痛感也就慢慢減輕或消失。不過,並不是所有纖維囊腫都會引發乳房疼痛,有些人雖然有纖維囊腫,但卻不會出現疼痛的現象。3.外力造成的乳房疼痛外力的撞擊與傷害,也可能造成乳房疼痛。一般來說,外力可分為非預期性外力(如車禍撞傷、性行為過度激烈),以及可預期性外力(如抱著寶寶時被撞傷)。當乳房受到外力影響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疼痛感,但大多能逐漸恢復;必須注意的是,在比較嚴重的外力傷害下,內部的乳房組織有可能慢慢變成血塊,甚至鈣化,因此,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提醒,如果乳房因為外力產生疼痛現象,且久久沒有改善,應該儘快就醫檢查。4.哺乳媽媽出現乳房疼痛隨著哺乳媽媽的增加,因為哺餵母乳而產生的乳房疼痛現象也愈來愈多。鄭翠芬醫師表示,寶寶在吸吮乳汁時,可能因為吸吮方式不正確或太過用力,導致媽媽的乳頭產生傷口,於是感染發炎,引起了疼痛的現象;此外,若乳汁分泌不順暢,在乳房中產生阻塞,也會引起乳房漲痛的感覺。5.內衣不合適引起疼痛有些女性因為穿著大小不合適的內衣或穿得太緊,也可能引起乳房的疼痛感,尤其疼痛位置在乳房下方的肋骨部分,大多是內衣穿著不當所引起;另外,謝家明主任表示,乳房是由結締組織將其固定在前胸,如果乳房過大或過重,容易因為長時間的重力向下拉扯而產生疼痛,特別是乳房的內側。6.懷孕期間的疼痛現象懷孕期間,準媽媽的乳房會開始為產後泌乳做準備,出現乳腺脹大的情形,所以有可能產生腫脹感,甚至是輕微的疼痛感,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太在意。不過,懷孕期間發現罹患乳癌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建議準媽媽若發現乳房出現腫塊,且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應該儘早就醫;如果經由抗生素治療卻未見好轉,則必須再次就醫,由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7.可能是乳癌的徵兆臨床研究顯示,乳房疼痛也是乳癌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徵兆之一,但是在所有的乳癌患者中,大約只有10%會出現乳房疼痛,90%的乳癌患者並不會有乳房疼痛的症狀。因此,當乳房出現非週期性的疼痛時,不一定就代表已經罹患乳癌,但也不代表沒有罹患乳癌,應該就醫進行檢查,由專科醫師來做診斷。三、非源自於乳房的疼痛這一類的疼痛並非真正的乳房疼痛,而是感覺像從乳房所發出的疼痛。舉例來說,胸部附近的血管因血栓化造成發炎、肋骨與胸骨接合處的關節疼痛、頸部關節痠痛等情形,其疼痛感都可能擴散到乳房,讓女性產生乳房疼痛的錯覺。乳房疼痛的緩解與日常護理乳房疼痛的原因很多,若診斷後發現,只是一般生理現象所引起的疼痛,就可以自行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緩解疼痛感;倘若疼痛的情形過於嚴重,甚至影響到生活作息,才會建議給予藥物治療。當然,如果發現可能有不良的乳房病變,則應該耐心配合醫師的檢查,採行適當的治療。1.舒緩乳房疼痛的方法當乳房因為生理變化而引發疼痛時,可以使用止痛藥或是熱敷,但需要注意的是,熱敷要產生效果,必須要讓熱量傳達到深層的組織中,否則都只是表面皮膚受熱,尤其是待在冷氣房中。因此,建議熱敷時可使用熱敷袋,或醫療用的熱敷墊(用電控制);至於熱敷的時間與次數,每次應該持續20~30分鐘,且一天敷4次,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敷1~2次也可以幫助緩解疼痛。2.乳房護理的重要性乳房出現感染發炎,也是造成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在平時做好乳房清潔護理是相當重要的。一般來說,乳房發炎大多是乳頭受到感染,這是因為乳暈及乳頭的表面是黏膜,會產生分泌物,如果沒有清理就容易引起發炎。因此,女性在洗澡時可以輕輕地把乳頭、乳頭與乳暈之間稍微撐開,利用蓮蓬頭水柱的力量沖洗,之後再使用棉花棒擦拭,讓乳頭自然風乾。就醫診斷,確認疼痛發生原因雖然大多數的乳房疼痛,是因為正常生理現象而引起,但仍有部分乳房疾病會以疼痛的方式表現。因此,當女性出現乳房疼痛的問題時,特別是非週期性的疼痛,還是應該就醫進行檢查,找出正確的發生原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不好意思就醫,以免造成遺憾。具體陳述疼痛症狀有助於診斷女性因為乳房疼痛而就醫時,建議可多提供有關疼痛症狀的敘述,以協助醫師做出最正確的診斷,例如:疼痛持續的時間、疼痛的感覺(儘量以具體的方式形容)、疼痛的程度、疼痛的位置、什麼情況下痛得比較厲害或比較減緩、疼痛是否有週期性(與經期的關連性)……等。做好定期乳房檢查許多乳房的病變,若能在早期發現,其治療與復原的情形就會比較良好。所以,做好定期乳房檢查,可說是乳房保健的重要關鍵。乳房檢查包含了三個要素:一般觸診、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影像診斷)、細胞抽吸或是切片檢查。因此,女性每個月應該在家中自我檢查乳房,以用手觸壓的方式,檢查是否有出現腫塊或疼痛情形,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而35歲以上的女性,則應該每年回醫院檢查一次,才能確實掌握乳房的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8-25 失智.大腦健康
靠飲食也能改善注意力!專家推薦4種有益大腦健康的食物
不管是因為確診過後長新冠症狀、或是本來就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濟等情況,這可能因為睡眠不足或生活作息所造成的影響,包括遺傳、運動量、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另外,吃進什麼對於大腦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地中海飲食有助提升認知功能、記憶力!吃對食物,對於記憶和大腦功能可是有很大幫助!就像有些食物對於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有助於保持的大腦敏銳度,並且越來越多實證,日常中依照地中海飲食,來提升認知功能、記憶力。4種有益大腦食物:蔬菜、漿果、DHA、核桃1、多攝取蔬菜:攝取足夠的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綠花椰菜、高麗菜和深綠色蔬菜,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如何增加蔬菜攝取量?不妨試試在三明治中放入甘藍沙拉或羽衣甘藍,不僅增加口感,又可以吃到更多蔬菜。2、漿果類水果、櫻桃:漿果常見的像是黑莓和藍莓、草莓等,其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等植化素,幫助記憶功能。可以將漿果或櫻桃作為零食,混入麥片或烘烤成富含抗氧化劑的甜點。是否只能選擇新鮮的?冷凍、乾燥的漿果和櫻桃,一樣可以吃到營養成分。3、攝取足夠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於大腦健康相當重要,協助改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處理速度。那些食物富含DHA?海鮮、藻類、魚,包括鮭魚、黑鮪魚、沙丁魚和鯡魚。建議每週1-2次用魚代替其他肉類,以利攝取到足夠的Omega-3脂肪酸。用燒烤、烘烤方式,可以品嘗到魚的原始風味及營養。如果不喜歡吃魚,可以從魚油、海藻或微藻保健食品中獲取DHA及Omega-3 脂肪酸。4、核桃:核桃有益心臟健康,還可以改善認知功能。核桃富含蛋白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維他命B6及E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僅可以在沙拉中或是菜餚中加入核桃;也可以在下午嘴饞時,當午茶零嘴,不過要記得一次不能吃太多,以免吃進過多熱量!雖然這些食物不能立即改善大腦功能,但循序漸進的攝取,必對健康有所幫助!【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乳房纖維囊腫不等於乳癌病變,乳房纖維囊腫發生原因、診斷方式、治療方式每天吃一顆全蛋,竟可保護心臟!研究:吃雞蛋體內好膽固醇含量較高!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引發胃潰瘍、食道癌?!胃食道逆流成因、症狀、飲食建議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脂、護心、調節血壓!金氏世界紀錄最營養的水果酪梨,怎麼吃才不會過敏
酪梨又稱為牛油果、油梨、樟梨,最早在日治時期引進,屬於被子植物門的樟科。果實屬漿果,成熟時果皮由綠色變紫色。裡面有一顆大種子和果肉,熟果果肉的質地很像奶油,色淡黃至鮮黃,果肉的口感柔軟,吃起來有核仁味,富含植物性脂肪外,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是營養最豐富且均衡的水果,而且可以當主食用。酪梨營養價值: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最營養的水果,雖然沒有水果的甜味,但是視為健康的水果!生的酪梨(綠色)由於尚未熟成,熱量較低65 kcal/每100公克;放置室溫6天表皮逐漸轉變成紅色,此時熱量為92 kcal/每100公克;而熟成前後兩者最大差異在脂肪的含量!因為脂肪含量高,所以量的部分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營養價值高,就無節制食用,小心長肉!1、有利膽固醇控制:酪梨脂肪約佔7-8%,其中脂肪的主要成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2、腸道順暢:每100公克酪梨含有膳食纖維5.7公克,不僅促進腸胃蠕動又可加速體內廢物排除。3、維持肌肉收縮、血壓調控:每100公克酪梨含鉀385毫克,屬於高鉀食物,而鉀作用於細胞調節體液平衡、維持規律心跳。4、維持消化道、皮膚、神經健康:每100公克酪梨含菸鹼素2.31毫克,菸鹼素屬水溶性維生素B群的一種。如何挑選酪梨?眼看手摸,從色澤和手感來選購!1、眼看:生的酪梨呈鮮綠色,隨著成熟會逐漸變暗,到熟成可食用時,表提呈現紫黑色。2、手摸:可用姆指壓果實,如感覺可壓入而不會彈起,就代表已可食用,一般硬的酪梨於室溫下,通常4至7天即可後熟變軟。3、挑選時選擇果粒大,果皮光滑,飽滿有重量感為佳。酪梨怎麼吃?不僅可加進沙拉中、酪梨果醬、製作成醬汁來調味,甚至可在炎炎夏日打杯冰沙,小編私心推薦酪梨搭配比菲多,順口又營養,當作下午茶或是早餐都是不錯的選擇。酪梨引發過敏?可能是因為花粉過敏造成,可能會出現嘴唇發癢、喉嚨沙啞、或嘴唇、口腔、咽喉和舌頭腫脹等症狀。【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乳房纖維囊腫不等於乳癌病變,乳房纖維囊腫發生原因、診斷方式、治療方式每天吃一顆全蛋,竟可保護心臟!研究:吃雞蛋體內好膽固醇含量較高!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引發胃潰瘍、食道癌?!胃食道逆流成因、症狀、飲食建議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4-09 癌症.乳癌
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40多歲的A小姐,2年前洗澡時左側乳房觸到腫塊,但不以為意,未就醫檢查,直到110年初腫塊變大且變硬,連腋下也出現硬硬的結節,擔心開刀及後遺症,而延誤治療,半年前乳房皮膚潰爛滲血、體力變差,才就醫診治,確診為晚期乳癌。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常見5大危險因子須注意衛福部最新10大死因報告顯示,109年惡性腫瘤(癌症)仍位居第1位,而乳癌發生率排名在女性族群發生率為第1位、癌症死因死亡率則排名第3位,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乳癌常見的危險因子:1.年齡2.母親或姊妹乳癌家族史3.暴露在雌激素的時間增加(初經在12歲之前、停經在55歲之後)4.未曾懷孕過或第1次懷孕太晚5.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乳房腫瘤雖大多良性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豪君表示,早期乳癌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在觸摸到乳房腫塊時才覺異常,但又常安慰自己,這應該是良性,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陳豪君醫師說,確實大部分的乳房腫塊是良性的,像是乳房纖維囊腫、纖維腺瘤或水泡等邊界明顯的腫塊,但如果有下列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儘速就醫。1.乳房腫塊伴隨乳頭分泌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2.乳頭不正常凹陷3.乳房長期濕疹潰瘍4.乳房皮膚出現橘皮質地或紅腫潰爛5.腋下淋巴結出現硬塊結節6.兩側乳房大小或形狀對稱度改變乳癌化療搭配中藥調理降低副作用 及早治療提高存活率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及荷爾蒙藥物輔助治療等,早期發現經適當治療,乳癌相較於其他癌症5年存活率為高,第0期為97.5%、第1期為95.6%,到第3期還有70%,由此可見,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以A小姐為例,經病理切片及影像醫學檢查,診療為左側侵犯性乳管癌第4期(stage IV)且轉移到淋巴與肺部,已無法開刀處理,只能先化療讓腫塊變小。2次化療後,因腫瘤潰瘍、疼痛及膿血滲出仍然持續,再加上化療副作用的水瀉頻急,而會診中醫師,透過針灸及中藥調理,潰瘍部位逐漸改善,幾乎不再膿血滲出,目前仍持續接受治療。陳豪君醫師提醒,乳癌病友應該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情,多吃營養均衡的原型食物(如:地中海飲食),切勿自行進補,也不可食用燥熱或寒涼生冷的食物。如能補充營養、增強體力,規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就能提高存活率,在抗癌期間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22 癌症.乳癌
年輕型乳癌易增生轉移 醫籲「抗癌3招」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乳癌年輕化,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不到50歲新確診乳癌人數突破5千人,其中「極年輕型」35歲以下者超過400人,不到40歲確診者更高達1200人。醫師提醒,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易轉移等特性,憂心新冠疫情下,更難早期發現、治療,呼籲民眾掌握「3招」,包括勇敢面對、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尋求心理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2020年乳癌患者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乳癌篩檢與就醫意願大幅降低,篩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7.4%。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長曾令民表示,根據臨床研究,年輕型乳癌普遍具有腫瘤較大、惡性度高、增生力活躍且易轉移等特性,也憂心復發或轉移,特別是35歲以下的「極年輕」乳癌患者,復發或轉移的治療預後,相較停經後患者較為不良。今年44歲的乳癌病友Tiffany,因家族史與乳房纖維囊腫,10多年來定期追蹤乳房檢查,因結婚生子暫停定期篩檢,沒想到4年前準備嘗試第3次人工試管時,竟發現確診乳癌。歷經二次乳房切除,才發現腫瘤擴散至內乳淋巴結,經過多次化療放療,今年8月又發現乳癌轉移至雙肺、骨頭與右頸淋巴,面對二次侵襲,她樂觀面對,加上參與病友社團,女孩互相打氣,了解很多治療選擇,減少擔憂與害怕。曾令民表示,原本許多穩定控制的年輕病患,突遇復發或轉移,在告知檢查結果時,醫護也感到相當心疼,近期受惠乳癌各亞型治療選擇的多元與進步,鼓勵年輕病友別放棄,並掌握抗癌「3招」與癌症和平共存。第一招:「勇敢面對」。經確診乳癌復發或轉移,雖難免恐懼、挫折,但「唯有自己才能戰勝自己」,現有完善醫療團隊及多元照護建議,病友若迅速整頓心態,能正向、勇敢地迎接長期抗癌作戰。第二招:「了解自身疾病與治療計畫」。乳癌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抗賀爾蒙治療、卵巢抑制、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依據不同亞型打造個人化治療計劃,有助於延緩化療時間或疾病惡化時間,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緩解經濟壓力、完成生命中更多重要的事。第三招:「尋求支持」。專為年輕乳癌病友創立的「花漾女孩GOGOGO」,年輕病友對於生活、人際交友、懷孕生子、工作發展等,有更多不同的顧慮與心情。有一同作戰的夥伴相互扶持、傾訴,更多資源與經驗談分享,年輕女孩們與癌和平共存非難事。「花漾女孩GOGOGO」今年邀請金馬實力派演員郭書瑤擔任年度衛教大使,攜手年輕病友米娜、凱西與貝拉共同拍攝首支乳癌勵志衛教影片「閃耀花漾人生,我作主」,細膩闡述年輕女性於新婚、實踐夢想的路上,一旦罹癌人生計畫重新洗牌,陷入乳癌復發轉移的長期陰影與困境。花樣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分享,許多病友正規劃結婚生子、求學工作與理想實踐,一旦遭遇乳癌復發或轉移,從原本「一期乳癌」跳級成「乳癌四期生」,被迫暫停所有規畫,面對關係改變、無法生育、經濟負擔,過去治療有限,副作用讓人苦不堪言,讓年輕病友更加重視「生命延長後的生活品質」。郭書瑤鼓勵病友面對乳癌不要害怕,透過審慎了解、積極面對自己的治療選擇,不斷更新治療趨勢的新知,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不輕易停下治療腳步,我們仍可繼續延續並閃耀自己的花漾人生,自己作主。閃耀花漾人生完整版線上看: https://youtu.be/ldgtSc8f2E4
-
2021-09-15 癌症.乳癌
最要注意的不是痛!外科女醫揭必知的乳癌症狀
「醫師,上星期我媽媽被檢查出來有乳癌,所以我也想做個檢查。」門診時,經常有患者會很狐疑:「我還想問,為什麼我媽說她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卻是得了癌症呢?一般人得乳癌,會怎樣的不舒服呢?」雖然我們接下來會看看一些值得注意的乳癌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症狀,而且許多患者不會注意到乳癌症狀。甚至,乳癌可能是毫無症狀的。因此,只靠「我有沒有症狀」來決定要不要檢查乳房,是比較危險的;面對乳房疾患,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要養成一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篩檢的習慣,到了45歲以上後,每兩年還要加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當有做定期篩檢時,比較能在乳癌發展的早期就發現乳癌,患者很可能還在乳癌零期或一期。當等到出現症狀才去就醫檢查的話,萬一被確診為乳癌,常常已經是乳癌第二期以上囉。可能代表乳癌的症狀□ 摸到乳房有新的硬塊感□ 摸到腋下有新的硬塊感□ 之前沒有乳頭下陷,但乳頭突然變凹了□ 乳頭出現不像乳汁的分泌物□ 乳房部分腫脹□ 乳房皮膚凹陷□ 乳房或乳頭乳暈處的皮膚發紅□ 乳房痛□ 乳房形狀變化請先別緊張,雖然即使有這些症狀,也不代表一定是乳癌造成的,但注意到這些狀況時,最好盡快就醫檢查,確定是否有問題。請繼續看下面的解說。務必注意:乳房硬塊感最要注意的乳癌症狀,就是「硬塊感」,而不是「痛」。這個真的很重要!臨床上患者只要乳房一痛,絕對會想就醫。但摸到硬塊時,卻會因為「這硬塊又不會痛」而放著不檢查,直到硬塊變大,乳癌變嚴重才就醫。請注意,絕多數的乳癌腫塊都不會痛,而是以硬塊表現。假使發現乳房或腋下有「不曾消失的硬塊感」,即使月經結束了硬塊感仍然在,務必要趕緊面對。每個人擔心的硬塊感大小差異可能會很大,有的位在皮膚表層,像米粒般極小的一點;也有人是覺得一整團乳頭下方都是過硬的腫塊。所以,許多讀者會想問的是:「硬塊就是不正常嗎?」不是的。這些於乳房摸到的硬塊,可以是正常狀況,也可能是脂肪瘤、皮下囊腫、纖維囊腫、纖維腺瘤、葉狀瘤等良性腫瘤,但也有是乳癌的機會。更多人的疑慮是:「究竟什麼是硬塊感?」或「我這樣程度的硬,算正常嗎?」嗯,其實沒有什麼是「典型的乳房」,乳房由乳腺組織、脂肪組織、纖維架構等組成,本來就不會全部都很軟,本來摸起來就不是很平均、很均質的感覺。而且隨著年齡和月經週期的變換,乳房的觸感也會有變化,以下是乳房觸感會特別有變化的時間點:○月經來之前在女性月經來之前,常覺得胸部變比較腫,也有疼痛感。由於乳房裡有些液體蓄積,摸起來可能會有些硬硬的感覺。這時候摸到硬塊可以先觀察一下,萬一等到月經結束後,這個硬塊感卻持續都沒有消失,就需要趕快就醫檢查。○懷孕的時候懷孕也是許多女性會覺得乳房硬硬的時候,因為這時能分泌乳汁的乳腺組織正在增生,因此會出現腫脹及硬塊感。○哺乳的時候哺乳時最常見的乳房硬塊感是由於乳汁淤積,甚至已經造成乳腺炎等感染問題。當乳房硬塊伴隨著發燒與乳房局部紅腫熱痛,就要擔心是乳腺炎。但如果這個硬塊感是新跑出來的,不會痛,幾天後也沒有消失不見,最好還是就醫檢查,確定是否為乳囊腫或乳癌等非感染的問題。○更年期附近 在接近更年期的這個階段,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變動大,常常會覺得乳房痛,即使不是快到月經週期的時候,也會覺得乳房痛,或覺得乳房有一塊塊硬硬的感覺。所以,女性是否會覺得乳房硬,與在經期的哪個階段,是不是月經快來了,是否曾經懷孕哺乳過,最近是變胖還是變瘦,是否有在服用某些藥物等狀況都有關係。若月經結束後硬塊感仍在,或已經停經,最好及早就醫檢查乳房硬塊。因為,最常見的乳癌症狀,就是乳房或腋下的硬塊!其他異常的乳房狀況除了硬塊之外,有些狀況也值得注意。首先是擠擠看乳頭,是否會出現分泌物。如果有乳頭分泌物,要注意是兩側乳頭都有,還是單側;顏色是怎樣的,是血色的、咖啡色的、清清如水的嗎?還是跟乳汁很像,白白的;然而,分泌物的量又如何呢?是不用擠就會自行流出來?還是要擠很久很大力,才出來一些些?提供這些資訊都能帶來醫師評估乳頭分泌物是否為異常的一些線索。簡單來說,若兩側乳頭多個孔洞都出現如乳汁般的白色分泌物,比較不會是乳癌引起的;但單側乳房的單個孔洞出現太過清澈,清清如水的分泌物,或血色、咖啡色的分泌物,就比較需要擔心。詳細解說,請看「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及「乳頭流出血狀分泌物 – 乳突瘤」兩篇。另外,也要注意乳頭皮膚的狀況,單純的皮膚癢常與乳頭乳暈濕疹有關,但若有紅疹、脫皮、苔癬化的變化,或覺得過去乳頭是凸出來的,現在突然凹陷下去,最好就診讓醫師檢視。詳情請看「乳頭癢癢好害羞,是不是乳癌?外科女醫圖文解說」這篇。當然,最後還是要提醒,如果年紀超過三十歲,想了解自己乳房的狀況,最好養成一年一次定期超音波檢查的習慣。萬一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異常的情形,醫師會建議加做乳房攝影或切片檢查,確定是否為乳癌。原文:
-
2021-06-01 醫療.皮膚
長脂肪瘤跟體脂肪有關嗎?脂肪瘤會不會變惡性?
你是否曾在皮膚下方摸到一團不會痛的腫塊,假使指頭出點力壓壓看時,會有些許移動。而且,甚至你可能發現不只一顆這樣的腫塊?到診所就診後,醫師告訴你說:「這是脂肪瘤。」那脂肪瘤到底要不要緊,我們一起來看看。脂肪瘤的特色● 脂肪瘤可以長在身體的各處,無論是脖子、肩膀、背部、腹部、手臂、大腿都可能發現有個皮膚隆起的位置,摸起來在皮下組織處有個腫塊。而外觀上除了隆起外,並沒有明顯的膚色變化。● 脂肪瘤可以發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沒有哪個性別較容易好發。● 脂肪瘤通常不會太大,臨床上常見的脂肪瘤大約是1到4公分之間,大於5公分的脂肪瘤並不多。● 摸起來像是皮膚下方有軟軟的一團東西,而且可以動來動去,大部分時間不會痛,但有時還是會痛。● 這團脂肪和ㄧ般的皮下脂肪不一樣,並不會按下去之後就壓扁或有散開的感覺,因為脂肪瘤的外面包著一層薄薄的纖維組織,因此會維持脂肪在一個團塊內的樣貌,難以被壓散。● 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長出脂肪瘤,不過於40歲到60歲之間大概是最容易出現脂肪瘤的年紀。● 脂肪瘤通常無害,如果真的長的太大,或很常會痛的話,要考慮開刀移除。為什麼會長脂肪瘤?相信很多人聽到自己長了脂肪瘤的時候,都會尷尬地問:「是不是太胖了才會長脂肪瘤?」其實,多數意見認為脂肪瘤與胖瘦沒有絕對關係,臨床上很多看起來瘦瘦的,體脂率不高的人,一樣會長出脂肪瘤。假使正在減重,把體脂率從35%降到15%,長出的脂肪瘤也不會因此消失。不僅減脂沒幫忙,目前也沒有發現當避開某些食物,或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讓脂肪瘤不見。長出脂肪瘤的確切原因並不清楚。目前比較能肯定的是脂肪瘤生長應該與基因有關,因為家族裡如果有人身上長著脂肪瘤,子孫也比較有機會後來長出脂肪瘤。有些研究發現如果身體某處受過外傷,可能比較容易長出脂肪瘤。擔心好像長了脂肪瘤,該怎麼辦?雖然這樣看下來,脂肪瘤應該是個很無害的東西,但當你第一次發現皮膚下方長了一團新的腫塊時,可能還是要先找醫師看過這些異常突起的腫塊,確定這是脂肪瘤,或者為其他問題才好。最好不要自我診斷。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手臂長過脂肪瘤,那摸到其他位置好像有個團塊時,就逕自認定其為脂肪瘤。這樣不行喔,尤其是長在一些普通難以分辨的位置時,例如在乳房處,就應該要做超音波,確定究竟是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還是脂肪瘤、皮下囊腫才好。診斷不同,處理方式是不同的,盡量不要逕自診斷。確定是脂肪瘤後,並不一定要處理掉這些脂肪瘤。除非這個脂肪瘤長的位置讓你感覺有礙觀瞻,或是脂肪瘤持續長大,常常會讓你覺得痛,或是長在關節處、長在容易被壓到而不舒服,那就考慮開個小刀把脂肪瘤除。假如決定不開刀,要記得偶爾關心一下自己的狀況。當脂肪瘤快速長大,最好要再度拜訪醫師,看看是否需要做切片證實腫塊的內容物。雖然發生惡性脂肪肉瘤的機率很低,但當腫瘤太大、長的太快,都值得再度關注。跟體脂肪無關,脂肪瘤怎麼辦?會不會惡性?醫師圖解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3-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更年期熱潮紅、高血壓等慢性病 中醫師推這針灸可改善
台南市51歲楊姓女士,曾經因腰椎車禍造成心臟無力,近2~3年有潮熱的狀況,發熱時摸到她的手掌會覺得很熱,而且眼睛紅、口腔內上顎腫痛。前往衞部部新營醫院中醫科就診,據其描述:「像要熱起來,又熱不起來」。醫師剛開始先以中藥治療,症狀雖有減輕、可以控制,但仍反覆發作。服藥約二個月後,醫師搭配針灸治療,在三焦經的穴位實行針刺,楊女士表示整個人輕鬆很多。經過兩次針灸後並配合藥物治療,潮熱的症狀已明顯改善很多,手冰涼、眼睛紅及發熱的現象也減輕很多。藉由中藥治療再搭配針灸治療,除可有效控制病情,並使療效大幅增加。新營醫院中醫科張育誠醫師表示,三焦經是身體很重要的經絡。現今社會很多慢性病都和三焦經的疾病有關,如更年期潮熱、高血壓、甲狀腺腫大、乳房結節等,都可以從三焦經的穴道來治療。三焦指的是軀體與五臟六腑之間的空腔部位和「淋巴管」與「三焦體膜」的循環有關。有疏通水道、運送水液的作用。經絡的循行從上肢向上至頸側,繞過耳部及面部,最後止於眼睛外上角。由於經絡所過的位置有至耳後,所以耳鳴的治療也和三焦經的穴位有關。另一條經絡從肩膀下至胸部經過心包橫膈膜,聯繫著三焦與心包相絡,所以也能清火,能治乳房纖維囊腫。經絡走過頭、手,所以能治眼睛紅、偏頭痛等五官科的疾病。張育誠醫師指出,三焦經和淋巴循環有關,淋巴結腫大的疾病會有虛熱發生,所以很多淋巴結節腫大相關的疾病都可以運用這條經絡穴道來治療。穴道的特性善清熱,能治更年期潮熱、高血壓、身體的虛熱現象等。通常用藥治療症狀仍會反覆發作,若搭配針灸治療可大幅改善,並有效控制病情。
-
2020-11-14 癌症.乳癌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超音波的技術原本都掌握在海軍手上,或運用於工業技術發展,大概於1950年代開始,醫學開始採取超音波的技術來做各種檢查。現在準媽媽們做產檢時,總會從超音波影像中看到貝比的頭部、小手手,並存留下各種可愛的影像。如果吃完大餐後容易右上腹痛,醫師會安排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膽結石正在作祟。另外一個女性朋友們應該要定期做的超音波檢查就是「乳房超音波」,而且是從30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目前國健局有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因此很多民眾並不知道乳房超音波的重要性。然而,多數台灣女性的乳房較緻密的,會影響到乳房攝影的判斷率,所以,並不是攝影說沒事就沒事。還有,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甚至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時間還比外國人都還來得早,最好別等到45歲以後才開始檢查,而要在「三十而已」的年紀,就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大概是怎樣做的呢?當要做定期檢查時,大家最怕「這個檢查不舒服」!讓人打消一年報到一次的念頭。做乳房攝影時,技術師會用壓克力板夾住患者的乳房,左右夾一次,上下夾一次,被夾過的人常覺得痛得不得了而超有陰影。不過,好消息來了,做乳房超音波不會那麼不舒服!患者躺在檢測床上,醫師會擠上一些凝膠,拿超音波探頭微微壓迫乳房,並從不同方向滑過,以確保了解每個位置的乳房狀況。若看到有疑慮的東西,醫師可操控探頭,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用多個平面的影像得出空間感,了解腫瘤的型態。○ 做乳房超音波,要怎麼知道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呢?乳房超音波是可以用來區辨腫瘤的。像一開始乳房超音波發明後,就是先用來區辨乳房裡的纖維囊腫與其他實心腫瘤的。■ 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是發生率很高的乳房良性變化,代表乳腺裡有液體蓄積,就像一顆顆水球一樣,也有人會稱此為水瘤、水泡,大概都是類似的意思。在超音波下,乳房纖維囊腫會呈現為一顆有明確的範圍的腫塊,壁很薄,內容物沒有回音,這顆看起來都是均質的黑色,但腫塊後方有很亮白的回音。假使這些條件都符合,就可以認定為纖維囊腫。假使乳房超音波發現患者只有水泡的話,不管是有一顆,還是有五顆、六顆,這些人就與檢查起來完全正常、沒有腫瘤的人一樣,一年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然而,有的纖維囊腫會被稱為複雜性的水泡,例如是超音波下發現很多微小水泡聚集在一起的區域,或水泡裡有分隔,這類型的變化就會帶些許惡性機會,即使惡性機會很低,醫師很可能會請患者約半年就要追蹤一次。■ 良性實心腫瘤的特徵假使在超音波下,腫瘤看起來不是水泡,而是實心的樣貌,就要更注意是否有惡性的樣貌。如果我們在乳房超音波下,發覺這個腫瘤是個漂亮的橢圓形,而且扁扁長長,也就是寬度比高度來的長,與周邊有明確清楚的界線,超音波迴聲紋理顯示內容物呈現很均質,就會讓人比較放心。當具備這樣的特質,其最有可能是纖維腺瘤,無論摸得到或摸不到,應該可以先用追蹤的方式,三到六個月後再看腫瘤是否有變化即可。如果腫瘤長大、形狀變了、裡面內容物性質變了、或長的很快速,就要考慮進一步的檢查方式。■ 惡性實心腫瘤的特徵那哪些是我們不喜歡的腫瘤模樣呢?假使在乳房超音波下,腫瘤形狀長的尖尖刺刺,看起來並不圓滑,反而像長角出來,且腫瘤長的比較「高」,或說高度大於寬度,或腫瘤後方拖了一條長長的黑影尾巴,代表腫瘤很實心,讓音波難以穿過,都是不好的特徵。講白一點,就是「這個有可能是乳癌」。這時醫師會建議較短的時間就追蹤一次,或直接換方法檢查(像是加做個乳房攝影),或直接做個切片,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化驗。○ 每次看完醫師都跟我說再追蹤,那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可能我們做了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沒事後,就確保以後的四十年、五十年,都不會得到乳癌吧!事實上,隨著我們身體的組織在退化、老化,與體脂肪的堆積、酒精的攝取,再加上本身的基因,都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所以,就算是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是正常,完全沒長什麼嚇人的東東,隔年還是要繼續保持定期檢查,一年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的好習慣。當部分的人因為過去檢查結果正常而掉以輕心時,有另一部份的則會為長了東西而非常、非常地擔心,在診間我們常聽到這樣的主訴:「有位醫師說我乳房有長東西,可是應該是良性的水泡、纖維囊腫,一年後再檢查就好,但這樣講讓我好緊張,我想到乳房裡面有東西就覺得坐立難安,難道不能三個月就檢查一次嗎?我想要今天就確定我長了什麼!」我們前面已經解釋過乳房超音波是如何判斷腫瘤特性的,而經過這樣的判斷後,醫師會做出超音波的結果分級。第一級代表沒有任何問題。第二級代表僅有良性發現,如果全是乳房纖維囊腫的結果就會屬於第二級。無論結果是第一級或第二級,大約都是一年再追蹤一次乳房超音波即可。分在第三級的話,代表有些發現,但應該屬於良性變化,在此階段發展成乳癌的機會較低,但建議患者仍要比較密集性地追蹤,約三到六個月就要再做乳房超音波,看看腫瘤的生長與變化。如果分在第四級的話,就會建議要直接做切片檢查了,才能確診知道腫瘤是否為惡性。第五級則是在影像上就已經高度懷疑為惡性的案例。第六級則是已經經過切片證實為惡性腫瘤的案例。還有另外一個分級則是第0級,這代表在超音波下有些問題需要其他影像檢查的輔助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通常得到這樣結果的人需要去加做個乳房攝影。○ 對於乳房超音波,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如果你覺得乳房痛,或自己摸到乳房硬硬的,感覺不太對勁兒,不確定是否是不好的東西,這時檢查首選就是乳房超音波。不過,如果你的乳房到處都痛,或是週期性的乳房疼痛,請先不用太緊張,這類型的乳房痛大概不是腫瘤引發的,可以先參照「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圖文分析」一文。◆ 如果本身正在哺乳,或剛好處於懷孕中的狀態,而有摸到任何乳房硬塊感,或乳房某處感到疼痛,其檢查首選也是乳房超音波。哺乳時,媽媽們的乳房會出現一些因乳汁積存而導致的併發症,像是乳囊腫、乳房膿瘍等麻煩的問題,務必及早發覺,及早處理。◆ 如果發現乳頭出現分泌物,尤其是單邊、單孔冒出來的,還帶有血色、咖啡色,或非常透明的話,就無法單純僅靠作乳房超音波找到答案,需要乳管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的輔助,了解是否為乳突瘤在作怪。可以參照「乳頭出現分泌物,到底正不正常?」一文。◆ 如果第一次乳房檢查就發現有讓人感到疑慮的腫瘤,請先別驚慌,一步步接著檢查。通常醫師會建議在短期內追蹤,或加做乳房攝影等其他檢查,或是直接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做抽吸或切片,取得組織後於顯微鏡下檢驗。可以參照「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一文。◆ 想確定自己對乳癌的觀念對不對,你可以看看「破解乳癌八大迷思」一文!女性務必要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我們的身體會退化老化,組織都會持續地改變,即使是原本良性的纖維腺瘤,也是帶有些許機會變化成惡性。惡性腫瘤也常常是突如其來,不通知一聲就猛然冒出來的,固定規律地檢查才有助於我們早日發現任何不好的東西,並即時接受治療。原文:
-
2020-10-29 養生.聰明飲食
罹癌還能喝咖啡嗎?纖維囊腫會不會癌變?張金堅解密咖啡與乳癌
在10月粉紅乳癌防治月的尾聲,元氣網粉絲團邀請台大外科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喝咖啡聊乳癌防治。喜愛喝咖啡、進而鑽研咖啡的張金堅指出,很多患者在門診問他,罹癌了還能喝咖啡嗎?張金堅指出,在癌症的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喝的,喝咖啡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以下整理昨天直播網友熱烈的提問及張教授的回答。Q:空腹可以喝咖啡嗎?黑咖啡還是拿鐵比較好?A:咖啡還是喝黑咖啡較好,若要加東西請加鮮奶。奶精有反式脂肪不宜,糖會增加熱量也不宜加。而早上一起床其實精神還算旺盛,也先不用急著喝,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3點喝較佳。Q:咖啡需要加牛奶預防骨質疏鬆嗎?A:咖啡確實對鈣質的再吸收較差,因此有骨質疏鬆就建議不要喝。或者喝了咖啡一段時間後,再單獨喝鮮奶,也有助補鈣。另骨質疏鬆也需靠多曬太陽、多運動來補足。Q:請問膽結石可以喝嗎?A:有報告指出,已有膽結石,喝了就不會再變大;但是已有的膽結石是不會消失的。Q:我有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A:建議少喝,若要喝請飯後喝。咖啡有助腸胃蠕動、胃酸分泌,所以當你有拉肚子的情況,請不要喝;但如果便秘,喝了倒是可促進排便。Q:老人家飯後都要吃很多藥但又想喝咖啡,可以嗎?A:有些藥確實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所以建議吃藥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但吃止痛藥又喝咖啡,反而藥效更好。Q:睡前大概幾個小時最好不要喝咖啡?喝咖啡會睡不著,怎麼喝才好?A:這因人而異,若喝了會睡不著,中午後就不要喝了。Q:淺焙的咖啡因比較少嗎?A:咖啡因約佔1.4%,不會隨烘焙減少,脂肪也不會。但蛋白質及少許糖份會隨高烘焙減少。有益處的抗氧化物及綠原酸,淺烘焙含量較高,約9.6%。重烘焙隨之減少,剩4.8%。Q:咖啡一天最多能喝多少?義式濃縮咖啡 有沒有量的限制?A:美國標準一天上限約400毫克,歐盟及台灣是300毫克。換算到杯數來看,依萃取濃度不一,取平均值,一天大約3杯為上限。而咖啡利尿,應同時多補充開水。Q:什麼人不適合喝咖啡?A:不建議喝咖啡的族群包括停經有骨質疏鬆症狀者、懷孕前半期、小孩、胃酸過多者。還有人說咖啡會心悸,其實是選到不好的咖啡豆,好的咖啡豆其實不會。對心臟不好?其實也是迷思,其實喝咖啡對心臟有好處,但有的人剛喝血壓會升高,這部份需注意。此外,還能抗癌、對糖尿病、痛風、牙周病,延緩失智都有幫助。Q:我得了乳癌還可以喝咖啡嗎?A:大原則是無害,在預防上來講都是正向的,而若已是癌患,一般而言也都是可以的,還可防止乳癌、大腸癌、肝癌的再發及降死亡率,更有報導指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化療患者,喝咖啡反而有助化療療效。而喝咖啡究竟是不是較不易罹癌?依台灣的統計數據看,大腸直腸癌及鼻咽癌的發生率較有幫助。Q:不愛吃甜食,但常吃速食,罹乳癌風險高嗎?A:速食、pizza、薯條等都是高熱量食物,以及甜食,最好都要少吃。Q:如何降低乳癌罹患風險?A:飲食要均衡,不要吃剩食、隔夜菜,不要用塑膠袋裝熱食。多運動,多消耗體內脂肪就不易肥胖。光這二點就可減少40%罹癌率。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環境荷爾蒙,塑化劑、PM2.5等也都要避免,這些都可能導致乳癌發生。Q:本身有乳癌,自己的女兒需要何時開始定期追蹤?如果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自己也有罹癌的機率嗎?A:媽媽有乳癌,當然家族罹患機率會比較高,但也不必過度緊張,例如擔心15歲就得癌,這樣反而還沒得乳癌就先焦慮得憂鬱症。較適當的規畫是20歲開始,每2至3年就醫超音波檢查,畢竟還年輕時還有月經,乳腺還很緻密,這時X光的偵測敏感度不高,常擠壓也有幅射劑量,太年輕實在沒必要硬做太多檢查,頂多35-45歲做一次,40歲以後做乳房攝影。Q:有纖維囊腫會不會變惡性?A:多數人分不清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乳癌的關係。基本上纖維腺瘤都是良性,不用擔心。停經前的纖維囊腫,也多是良性,少數有異狀可抽取組織檢查,若為非典型增生,就會有致癌可能,要特別小心。Q:如果照超音波發現陰影、照出硬塊,我該做什麼?有需要開刀嗎?A:超音波發現陰影、硬塊,需根據實際的狀況及診斷做處置,如為常見的纖維囊腫或腺瘤等良性腫瘤,通常只要定期追蹤即可;如果有乳癌懷疑時,則會安排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粗針切片檢查,如果病理確認乳癌,則要找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及處理,如果確認良性,則定期追蹤即可。Q:有人說胸部摸到腫塊,不要揉,可能會讓腫瘤變大?A:胸部摸到腫塊應至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檢查,醫師會根據實際狀況進一步檢查,確認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Q:更年期後補充健康食品,是否需要,應注意哪些事項?A:改善更年期症狀,可以先從飲食中補充天然雌激素,可多選用黃豆類及其製品、全穀根莖、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有助於改善更年期不適。另外,多吃蔬果、規律運動,每天補充適量的水及並適度日曬20分鐘,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也能有所幫助。如果無法改善可以依症狀請教婦產科或相關科別醫師,荷爾蒙補充療法,一定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Q:「丙烯醯胺」比較常出現在淺中深焙哪種咖啡豆?會否有危害?A:丙烯醯胺在烘陪過的咖啡豆中含量極少,雖然其為2A類致癌物,但對人之危害極微,應可放心,每天飲用5杯內無害。Q:不喝咖啡會頭痛,請問該怎麼辦?義式咖啡壺會對身體有害嗎?需不需要選特別的材質?A:不喝咖啡會頭痛,應可飲用咖啡,不過頭痛亦有其他原因,還是要請教醫師為宜,義式咖啡壼對身體應該無害。
-
2020-10-17 癌症.乳癌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30歲的小嫻一直渴望有孩子,卻在今年6月確診乳癌,醫師告訴她,治療恐傷及卵巢功能,若想生孩子須冒著刺激腫瘤風險凍卵,挽救最後「生機」。全台每年卻有千名乳癌患者面臨相同選擇題。乳癌是全台最多女性罹患的癌症,一年新增多達1.3萬名病例,平均每10人有1人是年齡不到40歲的年輕族群,每年以新增1000人速度持續增加當中,平均一天就有3名年輕女性確診乳癌,人數仍在逐年攀升當中。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但這些救命的化療、放療和藥物,卻可能剝奪年輕女性當媽媽的機會,愈來愈多人被迫提早對「生育」這件人生大事做出選擇,一旦決定放棄凍卵機會,恐怕再也沒有後悔餘地。今年30歲的小嫻(化名)在5月生理期過後,右側乳房突然神經抽痛,一摸竟摸到奇怪硬塊,就醫檢查發現長了一顆纖維囊腫,但纖維囊腫大多是橢圓形,她的卻是不規則狀,一週後切片檢查結果出爐,醫師僅淡淡地說「是惡性的」,短短幾字卻讓她的世界瞬間崩塌。她回憶,確診當下她腦中一片混亂,眼淚奪眶而出,她彷彿電視劇女主角,腦中不斷冒出「怎麼會是我」。在旁人眼中,小嫻看似是職場女強人,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但受家庭因素影響,內心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如今單身的她正處於全力拚事業的階段,現實卻給了她重重的一擊。「醫師,我會死嗎?」這是小嫻開口的第一個問題,醫師解釋下,她才知道原來年輕乳癌患者並不少見,加上她是第二期、還沒有轉移,好好治療的話,治癒率相當高。只要完成化療、手術並吃5到10年荷爾蒙藥物,療程結束後,還是可以繼續人生旅程。不過,醫師也坦言,化療可能傷害卵巢功能,使用荷爾蒙藥物期間也不能懷孕,如果有計畫生孩子,必須趁治療前凍卵,留下健康的卵子。原以為罹癌已是一大折磨,殊不知取卵更讓她吃盡苦頭,小嫻說,凍卵的第一步就是取卵,每天得在自己肚皮上打排卵針,「打下第一針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費盡千辛萬苦,第一次只取到3顆卵,令她備受打擊,只好從頭來過,第二次總算補足到15顆,光取卵就花了新台幣20多萬元,每年還得繳8500元保管費用,對於踏入社會僅6年多的她,是筆不小的開銷,緊隨其後的癌症治療更花光她所有積蓄。癌症治療上,她決定先化療縮小腫瘤,化療雖有健保給付,但每月仍得花5000元打停經針保護卵巢,針劑、營養品費用也要價數千元,標靶藥物吃1年得花上200萬元,商業保險雖負擔部分醫療開銷,但每當她化療結束正是虛弱的時候,還得加緊處理申請保險金的文件,一刻都閒不下來。在沒有家人金援的狀況下,小嫻在抗癌之餘必須持續工作,但因時常得請假治療,收入也受到影響。「罹癌之後,真的容易變得沮喪。」小嫻坦言,即便知道每一次治療,都離痊癒更近一步,朋友也給予滿滿的支持,但內心深處總有個質疑的聲音:「就算痊癒,我的人生還能像生病前一樣精彩嗎?未來的對象會不會一聽到我曾罹癌就嚇跑,即便對方不介意,對方的家人也能接受嗎?」另因荷爾蒙藥物會增加畸胎風險,治療期間不可懷孕,完成為期6年療程後,也已步入高齡產婦階段,求子之路勢必更為艱辛。乳癌高居年輕女性罹癌之冠,每年有超過1000名癌友和小嫻一樣,面臨著經濟、家庭、生育、職場以及對人生悲觀的困境。「年紀輕輕就確診乳癌的患者真的變多了。」多名乳房外科醫師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都有相同感受。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郭玟伶表示,她收治的年輕患者有的才20幾歲、30歲出頭,很多根本還沒結婚,就不得不面對生育難題和高昂的醫療費用,是相當辛苦的一群。郭玟伶說,很多年輕女性初入社會沒幾年,對生育沒概念、沒規劃,也沒有對象可以討論,得知罹癌過後很慌張,只想著趕快治療保命,錯過凍卵機會,卻不知化療會傷害卵巢,恐怕再也無法生育,留下終生遺憾。長期關注年輕癌友生育議題的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說,乳癌患者是女性每年新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隨醫療技術進步,乳癌患者在抗癌過後,還有漫長人生道路要走,要面臨的問題也愈來愈多,生育問題更是重要的人生大事之一。為了確保癌友在確診當下儘早在「生命」與「生育」間取得平衡,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癌症希望基金會成立「癌友生育健康資訊平台」,提供生育決策自我評估、病友故事分享以及生育健康衛教訊息,鼓勵癌友為自我生育作決定。
-
2020-10-09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結婚3個月發現腫塊 我32歲得了乳癌
我是米娜,在32歲那年,也是剛與愛情長跑十年的先生結婚三個月後,日常洗澡中發現自己的胸部有個小小的滑動腫塊,生活中常常聽到女孩們有纖維囊腫的困擾,所以並不感到特別害怕,但為求謹慎還是去乳房外科做了檢查,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超音波檢查,超音波下的影像圓圓的,很像纖維囊腫的樣子,當下醫師也建議可以觀察,等三個月後回診看看,或是可以選擇直接切片,這樣是確保最正確的情況了。很慶幸自己做了切片的選擇,確診乳癌的那天,我獨自去看報告,醫師詢問我是否已婚,要請先生過來,結婚到現在彼此還在適應新的身分,而先生以先生的身分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病理報告。我身邊沒有人得乳癌,被宣判罹癌的當下腦中一片空白,我30出頭,結婚不到半年,飲食習慣也很健康,為什麼是我?(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被解答,只是我已經不在乎答案,比起悔恨,努力生活是更重要的事。)得到乳癌比我想得忙碌,永遠有做不完的檢查以及困難的決定,不論是後續治療的醫院、主治醫師、手術的方式以及藥物的選擇,為此在一開始拿到報告後我看了幾位親友推薦的醫師,過程中也對這個疾病越來越了解,而了解似乎讓人比較沒那麼害怕,現在的癌症治療方式是很進步且多元的,同樣的病理報告在不同的醫院與不同的醫師考量下有個人化的做法,而能夠與患者溝通的醫師就是最合適的醫師,不用特別有名。當時在診間外的年輕面孔總是只有我一個人,與醫師談論後才知道年輕患者有許多要考慮的情況,包含乳房切除後的重建手術,或是化療之前的生育保存,這都是年輕人會遇到的情況。而不同於年長的患者,大多年輕人都還有經濟的壓力,孩子還小,工作該如何繼續,各種貸款也不會因為罹癌就暫停了。治療的過程很辛苦也很孤單,我開始將治療歷程記錄在網路上,才發現原來年輕病友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而能夠最快走出低潮與接受自己罹癌的方式是找到與自己有共同生命經驗的夥伴互相扶持,「花漾女孩GOGOGO」以社團的形式期望可以幫忙到更多人,在社團中我們一同交換心情、舉辦各種活動。因為我們知道每個患者背後代表的就是一個家庭,女孩們是病人,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大家期待自己能夠度過治療的的辛苦,繼續陪伴家人孩子更多的時間,有乳癌病友曾經分享:「如果說生病有什麼好開心的,大概就是認識這群夥伴吧!」我們一起努力,走過治療辛苦副作用陰天的那段路,互相幫對方遮風擋雨,但也期待在天晴後繼續努力生活,生過病後,更能珍惜這個世界的美好,蛻變成更美更勇敢的自己。徵文/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十月是乳癌防治月,聯合報、花漾女孩GOGOGO社團、諾華腫瘤(台灣)共同關心乳癌患者。抗癌的點點滴滴,堅持著度過種種身體不適,終能看見生命放晴之後的風景,生命軸的延伸必然有其意義,隨著乳癌發生日趨年輕化,越來越多更年期前就罹患乳癌的年輕病患,請用自身,或身邊親友抗乳癌的過程,看見延長生命的意義,以鼓舞其他病友。作品以500字為度,附照片者(JPG檔至少1M)優先採用,10月25日截稿。稿件請寄:電子郵件health@udngroup.com。郵寄:2216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健康版,或傳真02-8692-5826。鼓勵以本名發表,來稿請附姓名、身分證字號、戶籍地址(含區、里、鄰)、通訊地址、聯絡電話、帳號(請註明分行),由聯合報刊出後奉酬。文章採用不另通知,未獲採用,恕不退稿,採用文章及照片同時選登健康版及聯合新聞網(udn.com),收錄於聯合知識庫(udndata.com),本報系海內外各報相關版面得選用轉載,不另支酬。
-
2020-05-15 養生.抗老養生
73歲卻有40歲好體力!名醫張金堅公開3養生秘訣 抗衰老、不生病
「你看,我Line都回得很快,比你還快!哈哈哈!」採訪當天,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以一貫飛快的說話速度、開朗的笑容現身,一邊強調他駕馭新科技一點都不輸年輕人,一邊以敏捷的腳步踩著樓梯,咻咻咻一下就爬上公寓頂樓,來到他精心栽培的花園,再端出令他自豪的現煮咖啡,暢談他「退而不休」的精彩生活。採訪當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張金堅早上剛開完幾台刀,但他看上去仍神采奕奕,未見疲憊;說起又是行醫、又是研究咖啡的斜槓人生,話匣子一開完全停不下來,藏不住對生活的滿滿熱情。最令人訝異的是,眼前這位精神抖擻、廣受病友愛戴的名醫已經73歲了! 退休推廣乳癌防治,再拚創業不輸年輕人! 事實上,張金堅早在64歲就辦理退休,但他的醫學專業與高知名度總是讓他「閒不下來」,隨後受邀接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的院長,也讓他決定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繼續在醫學領域貢獻所長、造服病人。 這幾年,張金堅回到台北,每周輪流在台大醫院、耕莘醫院、遠東聯合診所看診,主要治療乳癌、乳房鈣化、乳房纖維囊腫等各種乳房病症。許多病人堅持找張金堅看診,每年更有近百名乳癌病友指名要他開刀。因此,比起退休前一星期要開15台刀,張金堅現在仍有四分之一的手術量,是病人眼中無可取代的王牌醫師。 擁有超過40年的行醫經驗,張金堅深知癌症預防的重要,因此,他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積極推動乳房篩檢、病友輔導等服務,直到現在仍經常主持健康講座,在第一線與民眾分享衛教資訊。 醫師開刀、演講不稀奇,有趣的是,張金堅這幾年迷上咖啡,開始閱讀大量醫學文獻,鑽研咖啡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不但出書暢談咖啡,甚至遠赴非洲、寮國、越南尋找優質咖啡產地,在70歲時自創了咖啡品牌,比年輕人創業還拼! 名醫抗老秘訣:不忘工作、填滿生活、活到老學到老 「我本來是想用減法過生活,結果比以前更忙!哈哈!」年過七旬仍保有充沛體力和靈活頭腦,不禁令人好奇,身為醫師的他是不是有什麼獨門抗老秘訣。 張金堅不諱言,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記憶力、活動力都會隨之下降,即使身為醫師,這些老化現象一點也不會少,「所以人應該是要服老啦!但還是要想一些抗老的方法,把老化的過程slow down(減慢)。逆齡我是覺得不太可能,但凍齡是稍微可以的。」 退休之後,張金堅建議把工作量稍微降低,但千萬不能忘記原本的專業,「因為你會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有用的人,還是可以服務社會。」講話、動作都很快的張金堅是急性子,自嘲又是勞碌命,受不了整天無所事事,「所以就要把時間填滿,不要讓他空隙很多!」 醫療工作與咖啡研究佔據了多數時間,透過這兩項活動鍛練腦力、增加人際互動、保持與社會接軌,都是他維護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 張金堅強調,「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活到老真的是要學到老!比如說你要去學會電腦啦、學會手機啦!」醫學的日新月異,更敦促他不斷吸收新知,「如果拿外科醫生來講,以前都是開刀開很大,現在變成都是微創,所以我到現在還是會去參加國內外的醫學會議,甚至去當主持人。」 抗老也要服老!放慢步調讓生活更美好 不過,年紀大了,搭機出國難免造成體力上的負擔,怎麼辦?張金堅輕鬆地說:「一個大原則就是,要服老,但是要有抗老的策略,生活要去調整。」比如,以前出國開會,他總是把去、回的時間算得剛剛好,「那現在因為老了,我就早一點去,晚一點回來,多一些時間去休閒、去旅遊,這個思維就跟以前不一樣。」 搭公車、上下樓梯也學著放慢速度,以安全為優先考量。「服老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慢,慢活的人生就是樂活的人生,吃飯要慢、動作要慢。」說到這,張金堅突然話鋒一轉,「但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前一台刀接著一台刀要開,午飯沒吃,肚子餓了看到便當就趕快吃,現在也是不小心就故態復萌,但有慢慢在改,哈哈!」 閒不下來的張金堅,退休後把以前無暇涉獵的事物通通排進行程表,尤其「咖啡」的研究與推廣不但是他第二人生的主角,更可說是行醫之外的第二生命。 一頭栽進咖啡世界!創造快樂不老第二人生 張金堅曾經長達30年,一喝咖啡就胃痛,直到某次偶然喝到好咖啡,身體竟未出現任何不適,引起他的好奇,便一頭栽進咖啡的世界,更在台商牽線下遠赴非洲,見識咖啡的栽種過程,最後決定推出自有品牌,與更多同好分享咖啡的美好。「這是人生嶄新的體驗!你有興趣,就會有更深的感情,就會更投入!」 一杯咖啡,為張金堅帶來的不僅僅是出書、創業的收穫,更重要的是,「你有額外的興趣跑出來,你接觸的人又更多,話題就更多。」因為咖啡,認識許多擁有相同興趣的年輕人,張金堅直言:「越老的時候,老實說,喜歡交年輕的朋友,這樣好像自己也變年輕,『老』這個字就離我很遠,無形的快樂就滋生出來!」 「朋友有很多種,有的聊咖啡,有的聊學問,有的聊旅遊...所以多交朋友不錯,人老的時候,從別人那裡吸收來的精華就可以豐富你的人生,生活就比較精彩。」 心情好,人當然不老。 不吃隔夜菜、冷凍食品!享受美食但控制「額度」 此外,張金堅在飲食、運動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尤其中年後新陳代謝降低,張金堅會控制澱粉的攝取量,也不吃油炸食物。早餐他常吃的是堅果、水果、煎蛋、麥片加鮮奶或少量吐司,再配一杯咖啡;若是外食,就專門挑夾鮪魚、蔬菜、水果的三明治,少碰火腿等人工肉品。 在家吃飯時,張金堅夫婦堅持選購當季食材,不吃冷凍食物和隔餐飯菜,烹調方式以清蒸、汆燙為主,多吃各類蔬菜,像是地瓜葉、空心菜、川七等,也強調彩虹蔬果,食物盡量多一些顏色,增加抗氧化物的攝取。而張金堅最愛的料理是用紅蘿蔔、白蘿蔔和干貝熬煮的排骨湯,用料簡單卻清甜美味!味噌湯、生魚片、納豆、優酪乳等也是他喜歡的健康飲食,身體自然越吃越好。 不過,張金堅偶爾還是會吃牛排、少量的三層肉滿足口腹之慾,「好魚好肉你都不吃,也是違背良心!」他調皮地說,但強調會控制紅肉的攝取量,只要某天吃太多,隔天就會節制,「你的扣打(額度)用完了嘛!就不能再用了!」不但少吃點,而且會多走路運動,「這不能討價還價,你缺一個都不行的。」 心理狀態也是健康的關鍵。「人老的時候,心要越單純,返老還童其實滿重要的。」張金堅說,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化,越簡單越好,「不要想得太多、不要複雜化,有三件事情你做一件就好了,不要去做力不從心的事情。」安分一點,反而快樂一點。 退休以後,「健康最重要,其他都假的!」 年紀越長,智慧增加,但常人的煩惱,開朗的張金堅一樣也有。 「老實跟你講,人到老的時候都有死亡的恐懼,要是我哪天跌倒或是中風,或是被宣布癌症...雖然我是醫生,但什麼事情也由不得你啊!」即便身為醫師,張金堅不諱言他曾經痛風發作,目前也有高血脂、胃食道逆流,頸動脈、冠狀動脈甚至有些狹窄,必須按時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 他堅持健康飲食和運動,並且每年健檢,「你自己的身體,沒有就沒有了,人一躺下去就bye-bye了,所以健康最重要,其他都是假的!」妥善控制之下,張金堅仍然擁有超越同齡的好體力,並懂得珍惜時間,「會去思考怎樣讓自己活得更好,那就要更豁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生命就加值了!」 原文刊載於2019年04月11日《今周刊 幸福熟齡》:.73歲卻有40歲好體力!名醫張金堅公開:從三餐到運動的養生秘訣,抗衰老、不生病延伸閱讀:.身價7千萬還哭窮!他每年被動收入750萬元,42歲後悔太早退休:生活太花錢了.壓力、自律神經失調,害她2個月暴瘦15公斤!40歲被醫生判定早衰,她靠這招找回身體平衡.準備入籍台灣,惹怒黃安「真給黃家丟臉!」...黃秋生冷回:我根本不姓黃